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对高考的看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30 06:07:1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推进社会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中明确规定,逐渐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目、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规定。这一“颠覆性”高考改革即将呼之欲出,使高考改革这一敏感话题再一次推向了风浪口,各种改革方案与猜想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地方随处可见。

现行高考制度看似一场优胜劣汰、公平正义的考试,其实,隐藏了诸多地区的不公平以及城乡之间差异、耗尽了不少人的青少年华,甚至埋葬了不少年轻人青春热骨。因为高考压力大选择辍学的比比皆是、因为高考迟到不能入考场自杀的已不足为奇,更有甚者,因为高考失败自杀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如近几年湖南省隆回县一中考场一名考生在高考时因未能及时赶到考场参加考试,在他苦苦哀求下,工作人员依旧不准许其参加考试,最后他选择自杀祭奠高考体制,这绝对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却成为现行高考体制最好的讽刺。现行高考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逼着他们成功、成才与成长,一方面也插刺着他们最彷徨、最脆弱的心,使原本是选拔贤能一项制度似乎成为部分年轻人摧残心智的梦魇。其次就是频繁报端的高考腐败事件与乱加分现象存在 ,如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事件,高考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的缺失,使高等院校一些投机分子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破坏考试的公平公正。我们很容易发现,每当教育界出现点问题,都会引起网上“轩然大波”,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应试考试高考改革已成为民心所向。

其实,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在30多年历史里,改革从没有间断过,从最初的文6理7(即高考时,文科生考6门、理科生考7门)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3+2”,再到2002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从“一卷试天下”的全国统一命题到部分省份自主命题;从高校招生计划并轨,到高校扩招;从“一考定终身”到部分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从人工改卷到网上阅卷,网上录取„„在考试科目、命题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显示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30多年不断“变脸”的高考改革路上,实际上并没有冲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依旧是一考定终身的

“核战役”。2014年,高考加分全国性“瘦身”无疑是一剂猛药,回应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

最近,据有关媒体披露: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此次如果果真按此推行高考改革制度,无疑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送来的福音,最少可以缓解部分考试的压力,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僵局。但是深思揣度后,该改革还是会滋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不分文、理科的“通才”学习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相应而可靠地选拔制度,必定会使高中生雪上加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也会使偏才怪才们到了麻烦,难以拿到进大学的入场券。如果推行不分文、理“一刀切”高考模式不存在例外,很难说这是一项成功方案。考虑偏才怪才成为本制度一个重要关注点。

二、实行部分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从一定程度上能破除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僵局。但是如果没有规范合理的推行制度和机制,如果还是以分数论英雄,无疑会陷入另一个不堪重负的泥潭,无疑是增加了一场新的“杀戮”。

三、完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夯实监督机制,规范制度的具体实施,尽量避免某些人暗箱操作、掘取利益、中饱私囊,让高考蒙上一层权钱交易的面纱,如日前爆出的,中国人民大学让11岁的“富二代”上本科,很有可能就是不完善的自主招考试在作祟。

四、将平时的考试和表现纳入普通高校的选拔新生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立交桥”式选拔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何种方式落实好这一制度,会不会滋生中学学校腐败无疑是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管怎么样,此次高考改革,是中国高考体制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从不敢拿刀,到现在的挥刀落地,这毫无疑问将会是高考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但能否真正的破除应试教育实现我们提倡已久的素质教育,还得等待教育部的出台高考改

革的细节规定和办法,同时,设立一套什么样的制度保证其贯彻实施,确保高考人性化与公平公正,让所有人拭目以待!!

推荐第2篇:对高考的看法(推荐)

对高考的看法

高考,威力无边,为了高考,中国人几乎在走极端甚至恶性竞争了(暂且不说为了高考,高中学生那超长的上课学习时间,足以摧残身体健康的学习强度以及幼年孩子的高考早期教育),小孩从说话开始就灌输和高考有关的内容,上学后即使是小学,也只关注高考学科,整个人生需要的知识,甚至是生活常识问题在上大学前几乎不去了解,因为学习高考以外的内容无异于浪费时间和前途。这样下去,高考就成为愚弄合主宰中国人,尤其是限制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工具了,中国人的生活就是高考的生活,中国人的素质,理念,思维方式都受到高考的制约,中国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生活态度都打上了高考的烙印,高考,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中国人,哪怕还是学龄前,都受累于高考,被困在高考,可持续性发展和终生乐意学习的情况几乎是天方夜谭。但是没有高考就没有更公正,公平的尺度。如果没有高考,用人的公平度和人才的选拔肯定无从谈起,所以高考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高考已经主宰了国人的生活,所以高考必须对社会和中国人负责。高考的命题内容和考核方式必须对中国人,中国社会负责。因为,高考考什么,孩子们就得学什么,高考不考的内容几乎无人舍得花时间了解和学习,哪怕是必要的体育活动和生活技能。

避免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避免狭隘的仅仅是为高考而学习知识的观念不是说教可以做到的。只有科学和全面完善的高考制度和方式才能纠正学习的误区。高考的制度和理念应该把保证和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合健全的思维方式放入首位,加入解放青少年心灵约束,让青少年具有快乐积极的学习愿望,真正的减轻学习负担。本人认为改变的途径之一是高考命题的内容,比如:高考只考两门。1.社会(包括全面的人文科学) 2.科学(主要是理科和生活常识技能类) 3 。身心健康类(必要的身体素质和文艺体育技能),避免死记硬背和过于重复的东西,既减轻青少年过重的学习负担,又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全面丰富的知识,恢复健康正常的学生生活,还人类一个健康,积极,乐观,可持续性学习和真正发展的社会。

推荐第3篇:高考看法

首先,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中国的考试制度由来巳久,隋朝就开始可去考试。

由于科举制度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下层知识分子有机会参政治国,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读书人都将科举看得很重,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考试的准备上。但每次科举选拔的人数毕竟有限,势必造成竞争的激烈。面对科举的巨大诱人的利益,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得不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雏形开始产生。而科举考试内容的独尊儒术,翻来覆去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客观上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形成。几千年下来,可以说,应试教育已经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了,根深蒂固。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包围中,高考制度只能无辜地背了黑锅,成为干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高考成为—个社会问题,也促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社会,国力有限,因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我国的人口来说还是相当匮乏的,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日俱增,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导致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供需矛盾的激烈,是应试教育环境存在并愈演愈烈的一个客观因素,也是高考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从而引发诸多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和应试的火热。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就是高考。

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有弱点,高考也不例外。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依照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这就必定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其他的选拔制度来与高考制度相互弥补。不同的选拔方法选拔的侧重点不一样,选拔的要求不一样,选拔的人才也不一样。而现在社会把选拔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全推在高考身上,没有建立其他选拔制度作补充,致使高考制度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来承担所有的任务,这是它无法承担的,当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了。虽然现在也开辟了一些其他的选拔制度,如保送生制度、特殊专业的单招等,但选拔的面太窄,作用有限,因此,还需要探索其他选拔制度。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要建立其他需要诚信保障的制度,还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导致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情况的出现。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不可否认,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不受重视的一个领域,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师资条件、软硬件水平,和普通高中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效果不尽如入意,再加上职校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愿意上职校的学生也就越来越

少,都纷纷涌向普通高中的大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萎缩。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分流功能的弱化,客观上也加剧了高考竞争的激烈。 第五,社会就业看重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开拓了市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倡高学历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一旦将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至高标准,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但不能达到提倡高学历的目的,还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人才的浪费,现在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就业难就是一个例证。为了拥有高学历,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考来实现。为了在高考中胜出,考生们也只能加入到应试教育的行列了。 第六,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目标和中学教学目标的简单同—化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也是—个因素。

中学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要让中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而高考是高校面向部分学生的选拔性考试,它的目标标准和中学教学目标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且,高考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参照标准。因此,用高考来指挥中学教学是行不通的,也是错误的。而现在的学校和社会把高考目标与中学教学目标错误地同一化,简单地将高考等同于中学教学的目的所在,将中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定位在高考,并且功利地将高考升学率当作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砝码。在此情况下,应试教育无法拒绝滋生。

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习惯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助长了应试教育的气焰。在他们的观念里,子女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才了,有出息了。高考在他们眼里附带了诸如身份、地位、前途等一系列本不应由其承担的东西,被异化成了一场名利游戏。

纵有千般不是,确有万般无奈,高考制度此时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之中。公正客观地讲,高考制度是现在唯一的、最公正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拔制度,要彻底取消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它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因此,面对所谓的高考弊端,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要认真分析,看清问题,努力减少高考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唯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才会明朗,改革成效才会显著

首先,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中国的考试制度由来巳久,隋朝就开始可去考试。

First of al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not because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to appear, but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product.China\'s examination system origin have long, the sui dynasty began to go the exam.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高考成为—个社会问题,也促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Second,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the lack of resources and lead to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become-a social

problem, also prompted takes an exam the education intensified第三,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和应试的火热。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就是高考。

Third, China\'s talent selection system of a single, cause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system overwhelmed and hot of

paing the exam.At present our country higher school selects talented person\'s main method is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第四,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导致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情况的出现 Fourth,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has defect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major flaw, led to \"an army go

wooden bridge\" the appearance of the situation

第五,社会就业看重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开拓了市场。

Fifth, the social value of high employment bad tendency, also should try education aeriform in development for the market.第六,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目标和中学教学目标的简单同—化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也是—个因素。

Sixth, school and society to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objectives and the middle school teaching goals with the

simple-the wrong cognition and practice is also-a factor.

纵有千般不是,确有万般无奈,高考制度此时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之中。公正客观地讲,高考制度是现在唯一的、最公正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拔制度,要彻底取消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它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因此,面对所谓的高考弊端,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要认真分析,看清问题,努力减少高考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唯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才会明朗,改革成效才会显著

The is not like, all is helple,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system as it was in such a embarraing situation in.Justice objectively speaking,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system is now the only, the fair, and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selection system, thoroughly cancel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system is poible, although it in some ways and not reasonable imperfections.So, in the face of the so-called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defects, what we want to do is not court, but to careful analysis, see problems, try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may exist, as far as poible to play its positive role.When this,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of the road will clear, reform will be significant

推荐第4篇:高三作文对“高考标语”看法

2018届高三作文训练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参考立意:

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

②学校做法应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拟题参考

1.励志标语是鼓励还是功利? 2.理性教育,培养素质人才

3.充满激情的标语,是学生的精神毒药 4.鼓励需要尺度,引导在于方法 5.积极鼓励学生,合理拟定标语

——对校园标语内容的看法 6.勿以功利心,偷换上进意 7.跳入标语坑,误了学子身

8.最直白的鼓励,最纯粹的期冀

推荐第5篇:调查公民对高考分数线的看法

调查公民对高考分数线的看法

相信很多人都对高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经历过高考的,亦或没有经历过的。然而考生们在与高考殊死搏斗过后还要经历填志愿这一难越的坎,我们不乏见到高分却落榜的考生,这让我们不禁扼腕叹息,但是制度如此,总会有几家欢喜几家愁,你对高考分数线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1.你参加过高考吗?

A.参加过B.没有参加过

2.你(曾)在哪所大学读书_____

3.你对你(曾)就读的这所大学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4.你所填的志愿是有把握能被录取还是冒险填一搏的?

A.有把握B.冒险

5.你身边有你认识的比你分数高,但是却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吗?

A.有B.没有

6.你觉得那些比你分数高却没有被录取的现象是否公平?

A.公平B.不公平

7.你的父母参与了你的填志愿吗?

A.参加B.没有参加

8.你认为你父母的担心大于你还是小于你?

A.大于B.小于

9.他们(父母)最担心的着眼在哪里?

A.专业的取向B.学校分数线的波动

10.你认为人们对高考的关注程度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

A.很高B.高C.一般D.不关注

11.你认为各高校按照报考人数调整分数线是否公平?

A.公平B.不公平

12.现在你作为在校大学生是否觉得你上什么大学对你有很大的影响?

A.有很大的影响B.没有很大的影响C.无所谓

13.以前你在填志愿的时候是否觉得你上什么大学对你有很大的影响?

A.有很大的影响B.没有很大的影响C.无所谓

14.你认为人们如此的关注高考的成绩,录取以及名牌大学是否有必要?

A.有必要B.没有必要

15.最后你认为高考分数线的制度是否需要调整?

A.需要B.不需要

感谢您的配合,谢谢您的参与!

实验研究

一、研究主题:

研究人们对高考分数线的看法

二、研究对象:

对高考有一定认识的对象

三、实验步骤:

1,提出假设:将各所大学的等级定位下来,高考分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好,不受填报志愿时人数的影响,分数高的就能上高等学校,不会出现高校录取时本一分数线比本二分数线低的情况。

2、(1)自变量:高考分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

因变量:所有学生不受填报人数的影响能上的合乎自己能力的学校

(2)前测与后测:先在当前的考试录取模式下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看看他们的录取情况,是否有高分低取的现象(前测),在100名学

生成绩不变的情况下,按划分好比例的分数线再一次填报,看看录

取的情况(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把10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50人。然后让其中

一组同学(实验组)参与分数线按比例划分的支愿填报,另一组不变

(控制组)

3、通过当下高考分数线的确定方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1进行因变量的前测。

4、通过按比例划分的高考分数线,对实验组和控制组2进行实验刺激。

5、对所有组中的个案进行因变量的后测。

四、结论:通过计算,若E值越小,即按比例划分的分数线可以减少高分底取的案例,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自己所得的分数接受合乎自己能力的教育,从而可以验证假设。

文献研究

一、研究主题

分数线的波动牵动着每个父母和考生的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延续了几千年,很难直视父母那因沧桑而憔悴的脸;但经历过高考进入各个高校的儿女们,只是一味的享受生活了。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前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大学中挥霍青春,浪费时间的现象司空见惯,已经不在乎自己是在什么样的大学了,那么人们过分关注分数线是否有必要。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资料来源是全国各地书籍、报刊、杂志、报告等上面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对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历史文献对古人中举的描写和金榜题名之后的生活转变。两者对比看“天之骄子”的地位变化,并从中得出结论。

三、分析程序

1、选定研究的分析单位:当代大学生

2、抽取样本:

(1)名称的抽样:由于研究的特定要求,故采用目的抽样。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文献、书籍、报刊、杂志、报告、电视以及历史文献中抽取含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状态和对待学业的态度的描写、报道或讨论的内容。

(2)期号的抽样:分别从这些类型中抽取当今同一时期(最好是同一年)的若干期号以及从历史文献中抽取若干期号。

(3)内容的抽样:从所抽中的期号或栏目等中抽取所要分析的有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对待学业的态度。

3、阅读样本文献,并按编码体系进行数据统计。

4、数据分析。

(1)对各项变量的基本描述,即百分比的描述。

(2)对主要自变量与各因变量相互关系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法。

(3)继续对变量做定量分析,以确切了解各研究对象的状况,并进行类比。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所有文献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各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一些生活状态以及对待学业的态度,与以前的金榜题名的天之骄子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可以知道人们对分数线的关注是否有必要。(具体结论有待实际实施)

实地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高考,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考,自开创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却会出现很多让家长和考生揪心的问题,如:高分低取甚至不取,本一线却低于本二线的情况等。因此,为了更深切的了解高考志愿,高考分数线对考生的影响,我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实地研究。

二、研究背景

为了便于研究,接近、理解和分析所需研究的群体,我选择就在自己以前所在的学校里对高三学生进行研究。并对他们录取之后进入大学深造的一年内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他们对大学的选择是不是还那么看重。

三、研究阶段

1、获准进入:首先,作为一个曾经就读于此的学生,找到校长说明来意,校方是很有可能同意的。然后,和负责人沟通一下,确定志愿阶段学生到学校确认签字的时间。

2、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进入实地后,我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角色和他们攀谈,以自己的在校经验和当下大学生的现状给他们进行一些建议,我想那个时候是很容易得道他们的信任的。同时,我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一方面是作为校友可以相互联系帮忙,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后的跟踪调查。

3、收集资料

我会带着问题到实地中去寻求资料,主要是对考生以及家长对分数线的看法已经大学选择的重要性认识。

首先,对要研究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在访谈中主动地掌握和引导好整个访谈进程。其次,在交谈的过程中不会带有太多的个人情感,以免自己的意志凌驾于被采访者情感之上。第三,征求被访者的意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访谈。第四,在访谈中,认真听取,抱以尊重、诚恳的态度,并适当的做笔记,记下重点,但会掌握记录的过程。

4、整理和分析资料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统计,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研究结论

通过填志愿的时候和之后进入高校之后对分数线以及对大学选择的看法,了解当下过度看重高考,过度看重大学的选择是否与必要,对一些心理素质差一遇到高考失利就想不开的学生一个导向。修行靠自己,学习环境并不是决定人生的唯一标准。(具体结论有待实际实施)

推荐第6篇: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几点看法

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几点看法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应该与高中毕业考试和“学考”区别开来。高中毕业考试和“学考”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的对象是全体普通高中生,具有普遍性,普及性,湖南省在这一块的界限比较清楚。高考则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是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进行的考试,具有选拔性。虽然高考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但应是“源于标准而高于标准”,所以,高考试卷就应该不同于学考卷,不同于高中毕业考试卷,应该站在“标准”高峰上,突出其选拔功能。由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望各位专家、同仁指正,不当之处,万勿见笑。

一、整体上,试卷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加大区分度。希望考生考高分,也不必太在意考生考低分。要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适当地加一点难度,是选拔人才所必需的,如果难度太低,不及格的一个没有,140分以上的大有人在,就失去了意义。多年来,语文考卷区分度不高,高分高不起来,低分也低不到哪里去,给学生造成了语文课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错觉,致使语文成了高考中的幺儿学科,这对语文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二、字形题不能只考别字,还必须要考错字。考字形只考别字不考错字,这种考法不全面,不利于引导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扰。

三、字音题要本着有利于引导湖南人说普通话的原则命题。应该着眼于湖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所考查,不可偏废。

四、诗歌鉴赏赋分太少,应加大分值。诗歌鉴赏最易于分出层级,拉开档次,这一特点要比一般议论文阅读题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功能强得多。完全可以把一般议论文的部分分数转到这一部分来。通常情况,一般议论文的前两道选择题被认为是送分题,这有违高考卷“选拔”的宗旨。还可以把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分值降低,转移一部分分数加到这道题里面。再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加大诗歌的考分比例,相当符合我们的国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个一举数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五、一般性论述文的考查,应该以考探究能力为主。而近些年考题的前两道选择题,大都是在设题上搞“弯弯绕”,常常是学生读懂了文章做错了题,本来是简单的题目,却因为涉题太绕,把学生给弄糊涂了,如果不这样,这两道题就成了实际上的送分题,建议取消这两道选择题,整个儿的就出两道简答题足矣。

六、选修课程的考试,应加大文学类和文化论著的考查。高中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课标”上是这样规定的,而实际教学的情况,则是考什么教什么,真正按照课标要求严格实施的几乎没有。现状既然如此,就应该把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层次的选修课做重点,做出有倾向性的引导,不妨将学生对旧体诗词的创作也放到这里进行考查。

七、作文应该增加字数,增大分值。刚恢复高考那阵子,语文考试要求写“千字文”,现在只要求写800字,今不如昔了,容量太小,不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应该要1000——1200字为宜,赋分提高到70分。

八、作文命题要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作文命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关照自我,关注社会,像什么“怀想天空”、“提篮春光看妈妈”、“诗意的生活”之类的天马行空式的作文命题,还是不出为妙。

总之,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只是简单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把有思想、有个性、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选拔出来,便于高等院校对他们的继续培养和深造,这是普通高中的基本职责,语文考卷的命题要起带头作用。

推荐第7篇:英语作文——我对高考的看法

My View On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

Though there are now many choices for us to achieve succe ,to most of the people in China,they still think the only way to succe is to achieve high grades in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be able to go to a good college.So ,a lot of students study day and night and their parents spend a lot of money sending their children to have extra leons.Some people even say:‘If we don’t take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we will become the Lost Generation?’

However,is i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life?I have ever heard something amazing about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 that I really can’t understand

A mother sent her daughter to take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On their way to shchool,the mother was hit by a car.The girl left her mother in the blood and went to take the exam with tears

A boy didn’t know his mother’s death until the end of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He even couldn’t accompany his mother till the end of her life.

A mother bent her knees to ask the teacher to let her son take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 because his son was late for just five minutes

Is the exam ao important that a daughter can leave her dying motherin the blood to take it/

Is the exam so important that a son can’t see her mother for the last time?

Is the exam so important that a mother can give up her self-respect to bend her knees to a stranger?

I really can’t understand!But I insist that familial af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In my opinion,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exam and a tuining point in our life.Tough it is important we should realize that------if we fail in it,we also have chances to achieve succe in the future ,but if we lose our parents,we will lose them forver……

“Trees want to quiet but the wind blown continuously.Children want to perform their duty, but the family will never come back.”Nothing can compare with parents’ love,even the Colleg Entrance Examination! Don\'t want to cherish after you have lost it !

推荐第8篇:对高考文言文写作的几点看法

对高考文言文写作的几点看法

每年高考作文的话题不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江苏考生王云飞凭一则文言文《绿色生活》被专家评为满分,专家教授说,此文莫测高深,就连古汉语的教授都得拿着《康熙字典》查阅才能读懂,于是惊呼“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此生可以破格读研了。 一时间众说纷纭,难以分辨孰是孰非。 笔者认为,

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才

写文章容易,但写一篇好的文章,让人广为传诵,经久不衰的文章实属不易。其实我们小的时候读过很多文言文,发现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远非欧美国家字母文字可以匹敌的,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另外三个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国度。其中中国的汉字文化底蕴最深,流传最久,是我们国人津津乐道的文化瑰宝。回顾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文言文应该是占据了整个汉语言文学的大半壁江山。新文化运动之后,三提倡、三反对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号称“文学革命”之后,开始逐步转向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现在,用现代汉语写一篇好的文章的学生,多如牛毛。但用文言文写一篇好文章的学生真可谓凤毛麟角。我们不免大声疾呼:“千字易得,文言难求。”王同学能够写成这篇奇作,正反映了王同学很深的古文学功底,是王平时刻苦学习,日积月累换来的。写文章是需要语感的,读的多,写的多自然就会写,自然就写的顺、写的真。所以我认为,王同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是刻意所为,并非作秀,而是有感而发,就好像话到嘴边,不吐不快的那种不由自主。也反映了王同学平时热爱古文学,深谙古汉语的语法精髓,懂得中国古汉字的奥妙所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嘛。

二、狭路相逢勇者胜—有胆

大家曾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反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棋逢对手敢于亮剑的精神。高考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来,靠的就是敢拼敢闯敢死的精神。这种勇敢是一种求生本能的勇敢,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勇敢,是一种冲破世俗偏见的勇敢。求生本能,没有那位考生不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同样可以转化为财富(雅虎=两个人+两台电脑+一个奇思妙想),所以考生们最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从而得到认可,赢得未来。打破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中教学大纲还是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行为依据,是学生们的学业标准,自然也是高考的评判标准。高中语文大纲关于教学目的的第一条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难看出,大纲的要求主要是现代文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对文言文学习要求很底,所以很多人墨守成规,不敢有所突破,难怪我们中国没有土生土长的泰戈尔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呢?创新,快哉,快哉!冲破偏见,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关键看被说者的态度,人常说“才”大气粗,遭人嫉妒。有才的人总是会被别人说三到四,然而王同学没考虑这么多,他“走自己的路,让犬去吠的”洒脱正是一个文人所需要的,也是当今很多所谓的“文人”所缺失的,人言可畏,可王同学不畏人言。他胜利了,成功了。让我们再一次喊起这个震撼心灵的口号:狭路相逢勇者胜。

三、传统美德弘扬之—有识

有人说“现在文言文写作是违反现实的返祖现象。从新文化运动至今,先辈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力争推广实用易学的白话文,摒弃晦涩难懂的古文,时至今日,现代白话文早已无可争议的成为文化绝对主流。我们学习古文,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不是削足适履,生搬硬套。以满篇生僻字的文言文为标榜,以倒退复古为荣,岂不羞煞祖先?我猜,鲁迅们九泉有知,说不定会跳起来骂娘的。”我劝这些人去看看台湾,台湾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超过大陆。而中国台湾的文字确是繁体字,古文字。台湾没有欺师灭祖,没有失去中华文化的灵魂,不断在弘扬着祖国的传统文化。 首先,我认为存在必有其道理,就好比封建专制体制,为什么能够存续两千多年,因为它维护了中国的大一统,使得我们中国现在成为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的泱泱大国。中国文字的历史不也是以文言字词为主嘛,中国古汉字承载的延续中国历史文化的功劳远远大于现代白话文。你能全盘否定白话文,那你哲学一定学的不好。其次,文言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很多读者,听众,观众都喜欢读四大古典名著,听周杰伦唱方文山的词,看百家讲坛,看钱文忠讲《三字经》、看于丹讲《论语》,每次都心血来潮,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你能说这是返祖现象,我觉得这些听众觉得有意思,正说明他们身上对古文学的一种缺失,国学的掀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本人去实践,去体会,游走在古文字的字里行间。而王同学做到了,他背负返祖的骂名,将祖国传统文化延续着,弘扬着,也许他本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也许是一种习惯使然。但我们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所谓的“反常”文人,正是他们让我们再回首,回到过去,重温历史。 总之,对文言创作的评价,不能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文言创作值得提倡和鼓励,不能一味打击与否定,毕竟它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了2000多年,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保护它,发扬它,就算是对祖先尽尽孝道吧。

推荐第9篇:对比较文学看法

关于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其中,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3、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比较”的意义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比较”的意义具有特定的并且确切的学理内容,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的内在关系,并进而认识它们的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 这里的“比较”是指“双边”或“多边”的“跨文化(跨文学)”研究,这里说的“跨文化思维”,指的是“比较文学”学科对于“文学”的思考,必须是从“超越一种文学”,“超越一个民族”,“超越一种语言”和“超越一种文化”的视角考量面临的学术问题。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最基本学理。 因此,比较文学是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贴近的边缘学科,能够最迅带地感知和接受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将触角伸向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比较文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践东西方、中外关系上的平等对话,进行双向阐释,以达到互证、互补、互惠的新人文主义目标。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 。陈铨的《中德文化研究》、钱钟书的《 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等,在某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奉献。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成绩斐然。

当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在对比较文学的认识上存在四大误区:异同论、学科论、比附论与扩展论。比较文学学者要注重解决以下五个问题:更清晰地认识与准确地理解中外文学特点;探讨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建立具有整体性的世界文学观念;建立与完善面对世界所有民族文学的共同诗学,为文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各民族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平台。只有有效地回答与解决了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才能迎来开阔与自由的发展前景。

推荐第10篇:对大学语文看法

1.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41人,约占33%(其中68%为理科生,32%为文科生)。在开学初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受到高考的制约,偏重于提高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汉字、拼音、改病句、做阅读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发现学习语文原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大学语文科学地整合了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知识,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和文学素养,接受到了一种语文教学的高级形态,领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的语文并不是死抠字眼与归纳中心思想,而是用心去解读作品,从中感悟人生。一名理科生明确指出:“最大收获———失而复得,我找回了曾经拥有过的、但又失去了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2.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97人,约占77%(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各占50%)。高等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颇富系统性与学术性,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文学新视点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一个更纷繁多姿的世界。

3.教师的风采与信念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3人,占50%(其中理科生占65%,文科生占35%)。授课的五位优秀教师,以他们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较高的视点为学生剖析文学作品,处处展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为学生讲解古人精妙的章句,透析今人深邃的思想,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从各位大师身上,学生们还看到了作学问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提炼观点,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我们将受益终生”。

4.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76人,约占60%(其中理科生占53%,文科生占47%)。高等语文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养成独立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对文化精品学习的兴趣和继续深入探索的潜力。在这里,学生们纠正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破除了对权威的迷信”,敢于质疑思辨的能力得到肯定,“真正学会欣赏文学、品味文学”。他们学会了一种学习或思考的方法,开始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名家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人。人无完人,白璧也有微瑕”。还有学生指出,最大收获是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方式———论文带来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查找、筛选及综合资料的能力,提升了语言文字功底,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吃掉’并‘消化掉’的满足感,一笔挥就的酣畅感,令我乐于接受知识。”

2007-1-1 13:17 回复

紫约师耘 4位粉丝 2楼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8人,约占6%(其中理科生占62%,文科生占38%)。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大任,理应比较熟悉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对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的文化,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你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你对这门课程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这是充满趣味的课程,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堂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限制思想的框架。“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带给学生的是欣赏、激动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所愿意上的语文课”。在126份问卷中,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125人(余下一人为理科生,觉得语文课闷),约占99%,由此可见,《高等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与讲授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令人振奋的。 与开学初的调查结果作比较,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语文课的态度上,还是在欣赏

第11篇:关于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查问卷

关于芜湖市民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正在开展一项关于芜湖市民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研实践活动。十分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您在此填写的所有信息将只用于本次调查实践。您的反馈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再次感谢您的帮助!

1.请问您现在是()

A.中学生B.大学生C.教师D.学生家长E.其他

2.您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如何?()

A.十分合理B.较为合理C.有些弊端D.极不合理

3.以下选项中,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是(

A.高考内容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避免脱节

B.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C.实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

D.打破唯分数论,综合考虑考生素质

E.实行一年多考,减轻考生和家长的压力

F.考试招生违规处理

4.从您的角度看,您认为需不需要文理分科?(

A.需要,可以培养专业人才B.不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无所谓

5.您认为目前文理分科最大的弊端是(

A.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B.不利于学生享受平等的升学机会

C.不利于学生今后公平就业D.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6.您认为高考各科的分数需要有所变动吗?(

A.需要,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B.不需要,现行方案还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

C.无所谓

7.您认为高考语文加分有必要吗?()

A.有必要,能够引起学生对母语的重视B.没必要,原有制度较能适合国情

C.无所谓

8.您认为高考英语需不需要实行减分政策?()

A.需要,有利于实现各地教育公平

B.不需要,现行制度能够引起国人对英语的重视,利于社会发展

C.无所谓

9.您认为高考英语实行减分制度后对英语四六级及考研的影响大吗?(

A.很大B.较大C.一般D.没什么影响

10.您比较希望高考英语改革朝哪个方向发展?()

A.重视实际应用B.适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而定

C.不用作为进入大学的主要参考标准D.其他

11.您是如何看待“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的制度的?()

A.应该落实,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B.不需要落实,高考户籍制度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C.无所谓,改或不改都没太大影响

12.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拟推行“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高考统考成绩”的制度,对此,您有何见解?()

A.应该推行,可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B.不建议推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C.无所谓

13.2014年的高考改革方案提出“适时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对此,您有何看法?()

A.赞成,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选择人才B.不赞成,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C.无所谓

14.就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制度,即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考试时间,您是怎么看的?()

A.合理,可以缓和“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压力

B.不合理,会影响考生正常的复习进程

C.既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您认为学生作弊、作假,将查实除规定处罚外,是否要增加其他惩罚?如:计入学生综合评价档案,提供就学就职单位了解等等。()

A.需要增加,可以促进考试公平、公正

B.不需要增加,现行的惩戒制度足以教育违规学生

16.从您的角度看,您同意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吗?()

A.同意,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B.不同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C.无所谓

17.您认为高考改革方案在推进过程中将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承载着巨大的社会压力,阻力重重

B.高考竞争压力致使考生负担加重

C.单一的人才选拔模式难以适应大众化阶段多样化人才选拔的需求

18.您认为高考改革方案落实后,对教职工最大的影响是()

A.部分教职工将面临失业危机B.对教职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有所提高

C.工作压力会增大D.没有太大影响

19.您认为高考改革会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

A.高分高能B.高分低能

C.低分低能D.低分高能

20.您赞不赞成取消高考制度?为什么? 答:

第12篇:对四川省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的看法

对四川省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的看法

四川省高考试卷已在网上公布,今年的历史试题难度与去年持平,无偏题、怪题,较好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可信度,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 具备浓郁的四川特色,形式新颖。“变脸、说唱俑”图片,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

度,四川民谣“川江号子”的引用,体现学科特色,琅琅上口,读来尤使人感到亲切。四川省粮票、布票(扫描图片)第一次出现在试卷中,通过珍贵文物折射出时代变迁和国家的进步。

(2) 图文并茂,形式轻松活泼。2004年高考题(四川、湖北卷)没有一幅图片,令人

大感失望,整套题干巴无味,让人产生“审题疲劳”,未能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去年是四川省首次自主命题,设计了五幅图片,比04年有显著进步,其中一幅“成昆铁路通车”照片,彰显地方史特色,命题人开始关注四川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责任感,今年在去年基础上增加到13幅图片,将活生生的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时代脉搏,聆听社会进步的足音,第39题中苏关系小综合题是本卷的一大亮点。将不同人物的活动照片及数据表格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过考完之后,学生反映阅读量较大,半个小时做完客观题后,主观题接近2小时做完,没有检查时间。政史地三科中地理稍难一些,推测命题人用“文科中的理科——地理”来拉开差距。

(3) 今年考题的一大创新:第37题第5小题:“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

拟一篇历史小论文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虽然只有2分,但发出了“稳中求变,向上海卷靠拢”的重要信号。在高考改革中,上海市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试题难度不大,但非常灵活,最先推出“小论文”类型考题,引起全国同行瞩目,其开放性思维、新颖独到的设计角度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良好导向作用。明年是否会正式推出“小论文”?这个问题应引起高三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

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日子,最近各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电视台都推出评论、回忆高考相关文章及专题节目。凤凰卫视中文台请了几位教授谈对高考的看法。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废除高考的议案,但从目前国内形势看,条件根本不允许,而且美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绝不能盲目照搬,大多数人认为高考制度存在弊端,应改革但不应废除。

由此看来,改革高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 不愿的人,命运拖着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冲破盆地意识,大胆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第13篇:大众对高考改革政策看法的调查问卷

大众对高考改革政策看法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被访者: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参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并填写我们的问卷。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对于当下高考改革制度的看法和意见,为实行高考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特开展本次调查活动。您的资料仅供研究参考,绝不公开。请留下您最真实的想法,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请您在题目后括号内填写您所选的答案序号。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2014-5-6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

A.男B.女

2.您的年龄:(A

A.25岁以下B.25~35岁

C.35~45岁D.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C

A.高中以下(包含高中)B.专科

C.本科D.研究生以上(包含研究生)

二.对国家现有高考政策的看法

1.您认为现有高考制度对您或您的家人成才有利?(A)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C.没影响

2.经过文理分科之后,对于高考中不考的学科,您会给予多大的关注?(B)

A.完全不管

B.只有在休闲的时候会想到他们,偶尔会翻一翻相关的报刊杂志,或者浏览相关的电视节目或网页

C.如果对这门课程有兴趣,有时会主动找一些相关书籍翻阅

D.依然十分关注,会主动利用相关的教科书坚持继续学习

E.当做高考科目来备战

3.您是否赞成高中文理分科?(B

A.赞成(跳至第4题)B.不赞成(跳至第5题)

4.您赞成文理分科是因为什么?(可多选)()

A.能够减轻课业负担B.能够依据个人兴趣学习

C.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5.您反对文理分科是因为什么?(可多选)(ABC)

A.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B.过早的限制学生潜力的发展

C.加剧学校应试教育

6.关于中国学生英语教育现状,您赞同以下哪种观点?(B

A.完全看好B.英语必须学习,但应试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C.感兴趣就学,不感兴趣就不学D.应取消英语教育

三.对国家高考改革政策的看法

1.您是否了解关于高考改革相关政策?( B)

A.是B.否

2.您最关注以下哪一项高考改革措施?(B

A.实现英语一年多考B.取消文理分科C.减少考试科目

3.关于高考英语改革,您的看法是什么?(可多选)(D

A.相信会推动高考制度的整体改革与进步

B.应重视语文教育,为英语降温

C.削弱了英语的重要性,不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D.换汤不换药,不会带来实质改变

4.除了一年多考之外,您比较希望高考英语改革倾向哪个方向发展?( C )

A.取消英语这一科目B.将英语成绩所占比例降低

C.将英语作为选修课程进行考核D.减少中式英语的出题思路

5.您认为根据这些改革,会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能够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吗( A )

A.会B.不会C.有待检验

6.面对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担心正好赶在“坎儿上”,对此您觉得教育部该如何出台新的改革政策?(可多选)(C

A.要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

B.对每一位在校高中生都是公平的,可以随时出台

C.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确保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

谢谢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任务分工:此问卷为本小组所有成员经多次集体讨论、整理、完善及修改所得。

第14篇:高考英语作文:谈谈你对污染的看法

优尼全能英语,免费体验纯英式课程: http://www.daodoc.com/(报名网址)

3-18岁纯英式素质教育领航者:纯英式资深外教,纯英式国际领先教材,纯英式学习环境!

优尼全能英语:高考英语作文:谈谈你对污染的

看法

污染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人类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恣意掠夺、破坏,这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对于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园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本文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和自己的背景知识谈谈对污染的看法,并针对污染这个中心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属议论文。 [参考范文] Today,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to us.It means that the air, seas, rivers and land are polluted by waste or poisonous things.It does harm not only to human beings but also to animals (It does harm to animals, as well as human beings.)。

We cannot have fresh air because many factories have the poisonous smoke sent into the air.Beautiful parks are made dirty by plastic tins and bags.Fish die from the polluted water.It is said that strange diseases have appeared in some places because of pollution.I hope scientists can find ways 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the clear sky, clean rivers and beautiful parks again.

优尼全能英语提供纯英式幼儿英语、儿童英语、少儿英语、青少儿英语、留学、游学英语培训课程,。赶紧登陆优尼全能英语官网获取免费试听课程,开始英语学习之旅。

第15篇: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尊敬的党组织:

反腐败是当前党内外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把反腐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但是,应当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当前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二是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工作中暂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三是由于我们有些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滋长起来。四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治政不严,“好人主义”盛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庇护腐败和犯罪。这些滋生腐败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消除,腐败现象就比较容易蔓延。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反腐败的各项任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一批大案要案受到查处,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办。二是一些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初步纠正和遏制。三是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和规定,对规范党政干部从政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党中央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方针、原则和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反腐败要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任务为重点的工作格局,以及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使反腐败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初步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反腐败路子。

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放松努力。因为腐败发展蔓延的势头在有些方面仍然不减,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仍在增加,涉及干部的职级层次较高;大案要案居高不下,新发生的案件数量上升,窝案、串案突出;违法犯罪的金额越来越大,腐化堕落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腐败现象在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蔓延,党政干部腐败、司法干部腐败的案件屡有发生;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奢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滋长,等等。总之,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刻不容缓,我们决不能稍微松懈自己的斗志。

克服腐败现象的蔓延,需要有一个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随着新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腐败现象将会逐步减少。但是,这并不是说腐败现象会自生自灭。恰恰相反,腐败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就会滋生蔓延,而且会愈演愈烈,危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在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掌握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否则,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由于腐败问题而引发社会震荡,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切实抓好反腐败斗争,把消极腐败现象遏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

贪污腐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防微杜渐。只有在思想上坚定信念才能抵制现实的诱惑,我们应该及早树立清正廉洁的思想。而且,我认为请客送礼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根深蒂固的思想。很多人只要一想办点事,不管对象是不是领导干部,都会送点东西。只有礼到了,才好说话,不会送礼,别人甚至会认为你不懂礼貌。这种思想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是很好的,但要是把这种思想带入到工作中就是贪污腐败了。

实践证明,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是清醒的,惩治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五大选举产生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部署,认真执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出了努力。

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严于利己,同时也要严于利自己周围的人,洁身自爱,时常反省,时刻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关

系,不断地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或许才能更好的抵制外来的各种诱惑。

以上是我对腐败问题的一些看法,请党组织指导我,帮助我!

第16篇:个人对广告创意看法

个人对广告创意看法

姓名:张友涛地理科学系学号:201011902030

5广告,是销售者以付费的形式,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从而实现促进销售的目的的一种活动。

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以后,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如今的社会物质极具丰富的时代,同时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行业必然风生水起。不管你身在何方,身处何地,你都可以看到广告的身影。于此同时对广告工作者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怎样才能在这广告的海洋里独领风骚,吸引过来属于自己的哪一个个精明的消费者是广告工作者必须花心思的问题。这就要讲究创意,身处这样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社会,做广告更加表现了创意的重要性。

当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是实实在在的如影随形,很多广告让人产生了视觉疲劳,甚至有了厌恶感。但是同时又有一个个经典的广告层出不穷,可谓是让人叹为观止,让人对他所介绍的商品刻骨铭心。甚至达到了让人心甘情愿的地步!就以国外的一个简短的广告短片为例吧,这是一则家居广告。它以一对家庭夫妇生活为切入点,首先整个画面是一个灰暗的背景,房间内部整个都是冷色调,整个房间里面都是陈旧的设备,缺乏生机。男主人翁双手托着一张

黑白报纸,在漫不经心地看着,妻子则在无聊的无事可做,拿着东西在擦,反复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在丈夫看报纸的正上方掉下一搓搓灰尘,而且越来越大,居然出了一个大洞。那个女同志就顺着那个洞爬出来,画面却是她从一个坟墓里爬出来。与此同时,奇迹出现了: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那位女士朝着小鸟飞去的方向看去,是一座华丽而高雅的建筑,让人耳目一新!

广告设计是广告的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等五个要素构成的组合安排。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本则广告取材于生活,紧贴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在不经意之间传达出了自己的商品信息,让人对它所传达的信息过目不忘,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人对他介绍的商品产生了非常不一般的印象。不管前面听过看过什么广告都已经不重要了,后来居上!

同时在不经意之间,它运用了很多高超的表现手法。下面我就简单从它的表现手法对它进行品析

明暗的对比的运用,阴与阳、正与反、昼与夜等等,如此类的对比语句,可使人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明暗关系。初诞生的婴儿,最初在视觉上只能分出明暗,而牛、狗等动物虽能简单识别黑白,可是,对彩度或色相却无法轻易识别,由此可知,明暗乃是色感中最基本的要素。本则广告在开始

时是一种阴暗的色调,后来是明快的色调。产生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好与坏不言而喻。

画面也充满了质感,质感不仅只表现出情感,而且与这种情感融为一体。其实,质感才是决定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虽然色彩或对象物会改变,可是,作为基础的质感,是与广告画面之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易变更的。

起与受对比的运用,广告画面空间因为各种力的关系,而产生动态,进而支配空间。产生动态的形状和接受这种动态的另一形状,互相配合着,使空间变化更生动。广告画面构成,原理也一样,起点和受点会彼此呼应、协调。两者的距离愈大,效果愈显著,而且可以利用画面的两端,不过起点和受点要特别注意平衡,必须有适当的强弱变化才好,若有一方太软弱无力就不能引起共鸣。本则广告就是运用了这个对比手法,不经意之间让人产生很美的印象。

在广告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对广告很厌恶,但是这则广告让人欣然接受,格调高雅,没有自吹自擂,让消费者自然而然的对它的商品产生好感,“无意”之中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广告设计讲究两个原则:独创性原则;广告实效性原则。本则广告就达到了独创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诚然,这是一则很成功的广告。但是,这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针对特定的消费者而言的。如果把它拿到中国市场上做宣传,我觉得就很可能成为一则

失败的广告。首先,这则广告面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西方国家和我国在文化上有很多差异。文化上的差异可能造成对它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次,西方国家就目前而言,全民素质和经济发达程度是我们无法企及的。这则广告是很有韵味很高雅的广告。它的表现不是很直接很明确的直言而谈,需要对艺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产生共鸣。如果放在我国,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不会有这种感受,甚至觉得莫名其妙,感到一片茫然。再者,该广告属于较长的广告短片,播放时间较长,在中国的市场上,更追求一种直接明确,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商品的特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总之,这是一则成功的广告,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市场,适当的消费者而言的。一则广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广大受众,让自己宣传的商品,在不经意之间,心甘情愿的去购买,这才是成功的!

第17篇:对工商银行的看法

对工商银行的看法

一、国内外银行市场营销的演变过程与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从客户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市场经营策略,

二、把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到经过选择的客户中去,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最终

实现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目标的一种市场经营活动。银行属于服务行业,银行市 场营销具有服务企业市场营销的一般特点。此外,与非金融企业相比,银行市场 营销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营销效益的滞后性。银行营销所带来的效益大多不会 马上显现,如通过营销获得的存款只有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用出去后才能产 生效益,而贷款的发放又存在长短不一的期限约定,只有如期收回才有效益可言。 二是营销结果的高风险性。银行的信用特征使银行营销面临着比一般企业更大的 风险,除自身经营风险外,还存在着银行自身难以有效控制的很多外部风险,如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国家风险等。因而,银行在营销时如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三是营销对象的严格选择性。由于存在上述两个 特征,银行对营销对象就存在一个严格选择的问题,特别是贷款对象的确定,

必 须建立在严格的风险分析基础之上。一个企业即使预期效益比较高,但若其预期 风险也很高的话,一般来说也不可能成为银行的贷款营销对象。四是营销环境的 制约性。一国金融政策、客户的信用状况和消费习惯等营销环境对银行营销具有 强烈的制约性。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金融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状态,银行极少了

解和关心市场营销。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 西方世界,西方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由 此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市场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 市场转变,市场营销理论逐步被西方银行家们重视并开始萌芽。从萌芽到今天, 银行市场营销在西方的演变过程由低到高、由表层到深层、由零碎到系统大致可 以分为引入、广告与促销、友好服务、金融创新、服务定位和系统营销等六个阶 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西方银行营销已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主 宰银行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在新经济和高科技的有力推动下,西方 银行营销的理念和战略又获得了新的发展。一是树立“CS”营销理念。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CS”开始问世,并迅速在经济发达国

家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 和解决问题,把客户的需要和满意放到一切问题之首,即体现“使客户满意”的 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二是推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制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一种竞争优质 客户、推销银行产品和服务、增加盈利的业务体制。以美国为例,客户经理主要 负有密切保持与客户的关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参与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 理、向客户推销银行产品、开发新的优质客户、引导客户的业务需求和对内联结 各个环节,确保对外服务高效、满意的7大职能,也是对“CS”营销理念的具体 贯彻和细化。三是开展网络营销。随着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 上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目前,美国网络银行业务量已占传统银行总 业务量的15%以上,有21%的家庭享受到网上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并且这一 比例正在迅速递增。可以预见,网上银行正在成为银行的一种主流模式,蕴涵着

巨大的商机。鉴于这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的商业银行竞相展开网上营销活 动,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大通银行。大通银行以“正确的关系就是一切”

为网站的座右铭,以“建立关系”为宗旨,以信息技术进行内外双修,并不断跨

越传统银行作息时间、营业空间与服务领域,在网上开创出许多独特的服务项目, 如网上银行交易、网上购车贷款、网上购物、网上艺术展览中心、儿童博物馆等, 把握住新经济特征,将深度服务与全方位营销融为一体,并高度重视对未来客户

忠诚度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回顾我国银行市场营销的发展历史,一般来讲,可以将我国每一次重大金融

体制改革作为银行营销发展各阶段的分水岭。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和同业竞争的持续升级,我国银行市场营销也快速向前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

趋势:一是品牌营销战略开始向个性化发展。继1998年建行在上海推出住房贷

款品牌“乐得家”以后的短短两年中,上海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聘请国内外营销专

家对具有本行特色的金融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相继推出个性化的品牌产品,如

工行的“信贷置家”和以员工姓名为品牌的“个人理财工作室”、中行的“一本

通”、上海银行的“好当家”、农行的“金钥匙”、交行的“外汇宝”和“圆梦

宝”等,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差异化的序幕开始在上海拉开。二是传统文化融人营

销活动内容。根据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情结,各行先后以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

融入营销活动之中,以此来吸引客户。例如,农行在2000年前夕,推出三种生

肖系列彩色存单,存单背面采用汉代龙、凤、虎石刻图案,设计有福、禧、寿三

种款式,集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建行在年前推出“龙博士”

生肖储蓄卡,以便于家长将储蓄卡作为“压岁钱”的载体,既安全卫生,又蕴涵

了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望;上海工行组织高校学生参观该行的银行博物馆,使参

观者在了解该行的同时,也对100多年来上海雄厚的金融文化底蕴有了直观、深

刻的认识,开创了国内银行营销的新形式。三是网上营销开始全面展开。1997

年,招商银行率先在深圳推出网上银行,开辟了我国网上营销的先河,并不断健

全完善,打出“一网通”的网上金融品牌,开辟“招银大地”、“网上商城”、

“个人银行”等7个栏目,实现了真正的在线金融服务,成为国内“网上第一

行”。继招行之后,中行推出与1000万张“长城卡”相结合、以“支付网上行”

为品牌的系列网上银行服务;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也相继开始积极探索网上营 销新概念,网上营销已在全国范围拉开。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银行营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时间

过短,而且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的银行营销仍然存在着很

多不足:一是营销机制不够完善。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

部门,尤其是基层行,往往是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营销职能不够明确,没有形成

一个职责分明、功能完备、协调运行的市场营销操作体系,缺乏营销的系统性,

降低了银行营销的效果。二是市场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定位准确是营销

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但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过于笼

统,没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优势进行细化和明确,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

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市场定位上基本上没有区别,实行同一政策;对客户

也没有进行有效选择和分类,只要有市场和增长点,就不计成本,共同挤进,从

而影响了营销的效果和银行的经营效益。三是没有建立一个记录客户详细信息的

数据库。我国目前缺乏一个完整的客户信用信息库,银行无法对客户进行准确的

资信审查,使一些客户得以有机可乘,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信贷风险难以有效

防范和化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市场营销的拓展。尽管自2000年5月起,

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开始探索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库和信用评估制度,但这仅仅是一

个开始,接下来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四是复合型营销人才十分缺乏。以往

国内商业银行市场开拓人员具有很明显的专业性,如对公存款员只负责企事业单

位的揽存工作,管户信贷员只负责所管企业的信贷方面的业务,职责范围仅仅局

限于某单个专业领域,缺乏对银行业务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无法适应客户日益多

元化、深层次的业务需求。

二、工商银行的客户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一)从公司客户市场看,“大而优”的市场定位应予以延伸,“抓好抓优、

大小并举”乃是工商银行的明智选择如果我们假设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主要由5种力量组成,即买者供应商、同业竞争者、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者,那么相对于银行这一特殊企业来说,这

里的买者和供应商就是银行的贷款客户和存款客户。由此看来,客户市场对银行

的吸引力(即哪些细分市场对银行更具吸引力或在哪些细分市场中银行更有发展

前途)和银行对各细分市场的相对的同业竞争实力是构成银行经营能力的两大主

体。(见图1)在图1中,

1、

2、4区域为银行明星市场,

3、

5、7区域为银行可

盈利市场,

6、

8、9区域为银行应退出的市场。

按照以上划分框架,工商银行的明星市场分析如下:

1.“大而优”是工商银行当然的重点目标客户。工商银行一直将“大而优”

作为客户市场定位。这类客户不仅拥有相关产品的较大市场份额,而且在价格升

降、新产品导入及促销强度方面都占据同行业的主导地位,市场增长率高,资金

流量大,效益好,对银行的需求旺,是银行效益增长的主要来源。目前,这些客

户主要包括规模大、信誉佳、效益显著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集团,电力、邮电、

通讯、交通、城建、社保、土管和教育等各大系统,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部

门。这些“大而优”的客户既是工商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市场同样也是其他各

家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工商银行应该努力创建一流服务水平,成为这些客户的

首选银行。

2.“小而优”也应该是工商银行重要的竞争客户。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

经济的充分肯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早、比重较大的东部地区(如浙江等沿

海省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非公有制企业也存在着一个

从萌芽到成熟,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由于我国非公有制企业起步较晚,除小部

分现已发展成较大规模或走上企业集团化道路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还

较小。但这些小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作用却不小,经营效益也并不差,他们通

过各种分散的生产要素来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为各种大企业集团提供半成

品、零部件,或成为他们的分销商,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轻视的经济量,尤其 在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非公有制小企业已经占据了地方经济的半壁江

山。如浙江省台州市,1999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

该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4.7%,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

业中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5%。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

有着生产周期短、产品更新换代敏捷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经

过市场大潮的残酷筛选,能生存保留下来的大多数是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较好发

展前景的企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尤其是

国有大银行的信贷支持,资金不足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

下,他们往往比较注重自身的信用,以便同银行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

此产生的信贷风险总体来说也较小。以工商银行浙江省台州市分行为例,该行辖 属的农村集镇分理处均以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基本客户,而其中50%的分理处

的不良贷款率在3%以下,另外50%的分理处的不良贷款率也远远低于全市平均 水平,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

3.工商银行对“小而优”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一

是信贷投入份额低,以浙江省为例,据统计,近年来该省工商银行投向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的工商贷款占全部流动资金贷款的比重不足20%,其中投

向小企业的贷款就更少。二是除流动资金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受阻。一些银行业 务如银行承兑汇票因小企业无增值税发票而难以办理。三是授权授信管理严格。 小企业贷款具有贷款需求急、期限短的特点,现行以大中城市、大中客户为主要 服务对象而设置的信贷管理模式难以及时满足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可操作性也 不强;而其他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手续就相对灵 活、简便、如浦东发展银行从1997年开始,前台临柜人员可以办理8万元以下 的个私贷款业务,因而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小企业客户。

因此,鉴于“大而优”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且空间有限,“小而优”的市场

潜力巨大,工商银行“抓大抓优”的市场定位应予以迅速延伸,“抓好抓优、大 小并举”乃是工商银行明智的客户市场定位。当然,实施“抓好抓优、大小并举”

的市场定位战略,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这一定位必须与区域经济特点结 合起来工商银行开拓“小而优”企业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民营、个体经济比较发

达的沿海地区,切忌不顾区域经济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滥用这一定位。为此,总行 应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参照系,制定工商银行进入“小而优”企业的标准,以保证 工商银行客户的优质度。二是建立健全和大力实施“市场退出”机制。非优质客 户占比过高、贷款资产流动性差已经成为工商银行业务经营中的一个顽疾,这一 问题不解决,不仅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现状难以根本改观,而且将严重影响对新客 户、新市场的拓展力度,严重影响工商银行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像抓市场进入 一样抓市场退出,通过制定市场退出标准、市场退出任务及各种奖惩措施,把一 批劣质客户和虽然近期经营效益尚可但前景不佳的客户推出工商银行。

(二)从个人客户市场看,以中等收入阶层为核心,以吸存、中间业务和消费

信贷并列发展的金融多元化服务是工商银行看好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

1.工商银行个人客户的存款市场细分显示:以中等收入阶层为核心的客户

存款源已受到资产多元化的冲击。

(1)静态的市场细分之一:按储蓄动机的差异性进行存款市场细分。

资产积累型存款市场。如果我们将个人收入按高、中、低水平分为三层,那

么对于高收入层,由于近期消费已经满足,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档次尚未形成, 储蓄成为他们资产积累的“安全”选择,形成追求个人资产积累的存款动机。由 于资产积累型的储蓄没有直接而明确的消费目标,因此在不考虑外界因素时有以 下特点:一是受市场价格波动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较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二是随着储蓄本金的积累,更加追求安全性;三是保本求利,追求增值性。但由 于受银行多次降息以及证券市场和其他直接融资渠道的影响,资产积累型储蓄市

场的不稳定性正在不断攀升。

生命周期消费平衡型存款市场。这一存款市场大多由高、中收入层构成。生 命周期消平衡型储蓄存款动机的产生来自于对未来收入变动的预期,储蓄的目

的是为了平衡一生的消费。对未来收入变动的预期,必然会对当前的储蓄行为发 生影响。与一生收入结构有关的因素包括:永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的比例关系、劳动保障制度的变化、收入的波动性以及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等。以个体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例,他们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收入暂时性的特点。也就 是说,他们现在的收入虽高,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较低,两者的差距太大,因而 必须进行更多的储蓄来预防意外导致的收入下降。因此,尽管他们当前的收入和 消费水平都较高,但储蓄额同样也高。消费平衡型存款市场同样受利率、证券市 场和其他融资渠道的影响而呈现出不稳定性。

积累待消费型存款市场。这一存款市场源于众多的低收入层。他们的收入扣 除生活消费及其他必要的费用支出后便所剩无几,他们不曾享受住房的优惠政 策,而必须高价租用私房或花费大量的积蓄用于建房,因而负担相当沉重。为了 攀比高档次的消费模式,他们只能时常推迟部分即期消费,而将有限的收入积累 起来。积累待消费型存款市场面广、户多、额小,受利率、证券市场和其他融资 渠道的影响也较小。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表明,在某次抽样的500户城镇居民中 有近40%的居民倾向于资产积累型,有约55%的居民倾向于生命周期消费平衡 型,余下的5%的居民则倾向于积累待消费型。由于积累待消费型存款市场、生 命周期消费平衡型存款市场和资产积累型存款市场受利率、证券市场和其他融资 渠道影响的程度呈递增态势,因此其相对于银行的存款流、现金流的频度和额度 也呈递增态势。显然,上述三个市场对银行所具有的吸引力也呈递增态势。

第18篇:对先进人物的看法

同仁“古淦新生”版主对我市国税系统的13位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拟《吉安国税群英谱》为总题,分别以七律诗的形式对每位先进者给予相应颂扬,并发表于全省国税内网中。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之,反对的也不少。大家皆跟贴回复,并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当然我也在此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花开的声音”(网名):“吃了冇事制,呵呵„„”

“草草”说:“建议古淦新生还是不写为好。”

“笑师”:“尽是夸大其词,玩虚的。”

“沉默”(以下简称我)说:“现在的先进人物与现在的共产党员差不多,也许不如一般人优秀。为什么现在的先进都是当官的?”

“怕瓦落地”反驳我:“这就是为什么‘沉默’同志一开口,就会让人听着难受,让人抓得到小辫辫的原因。以偏概全,非此即彼这种思维断然要不得!

„„

实事求是地说,先进人物的评比还是公平公正的,也是经过群众投票公认的,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树立一个眼高手低,只会吹大气,本职工作做不好,什么也干不好干不了的人做先进,群众断断会不服的。这样的人领导不会喜欢,群众基础也不会好,也不会让他去当先进。没有公信力的人,怎么做先进。”

我回应怕瓦落地:你也许是刚参加工作的吧,税务部门的事你哪清楚?我在税务工作30年了,基本的情况是知道的,先进的人并不是工作和业务上的先进。先进者是很会做老好人、不轻易得罪人的人,经常和有权的领导接近,与同事的关系也较好,有时还会给点好处(暗中操作)某些领导。现在虽然是投票选先进,多数同志也是狗眼看人低,有奶便是娘,他(她)们是投有权人又能让自己得好处(或有权请吃)之人的票,无职无权者工作再多、水平再好、能力再强等皆与己无关。当然先进者一般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还不轻易和同事吵嘴。所以当官的才能满足这些人的欲望,则更有机会评为先进了。

“冷月孤烛影”回“笑师”说:“宣传一类的东西本来就会夸大,但是要看是为了什么目的去夸大„„

如果你写得太平凡了,看的人就会说,这有什么,这个我也可以做到,凭什么他是先进而我就不是?很多先进人物的事迹其实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中体现的,只不过他们能在平凡中坚守,而大部分人却不能。„„

为什么要夸大点写,是因为这样宣传或多或少能起到激励作用。这里只能说是或多或少了,对于先进者、上进者而言,这种夸大,能够使其感觉到差距,感觉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对于获奖者,未尝不是一种激励,也更是一种鞭策,会时刻督促着自己,要对得起这先进的称号。对于那些终日浑噩、自以为奉献多了的人而言,这又会成为他继续浑噩的借口:‘这些东西都是虚的,我能做得比他(她)好,为什么他(她)是先进而我不是?都是因为他(她)们是官的原因!’于是破罐子破摔。

„„

支持下古淦新生兄,把这篇作品完成下去。说自己能干的,说自己奉献大的,不妨去想想那些大厅坚守到最后的同志,不妨去想想那些经常在办公室加班的同志。同样的收入同样的科员,凭什么他们要这样付出,凭什么他们就要去加班,凭什么你们就可以上班时间潇潇洒洒的溜出去打牌、溜回去睡觉?人活于世,不求留名,但求心安。”

对冷月孤烛影的看法我也谈些意见,不是我看不惯,也不是我心态不好,更不是不满社会,而是某些人用语言攻击逼我说出来,有人说我看问题不全面,偏激。其实在税务部门几十年了,我心中早就明白,只是平时不愿说出来罢了,在内网写这对应回贴时我也只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就是了。因为多写和多说对我无益,也对国税影响不好,尚对先进者或领导不利。但是,既然你说到这份上,我也讲点浅陋之见:

对先进者的优点你和怕瓦落地同志讲了很多,也很清楚,我就不再说了。只讲不足之处,以前评先进工作者,是按名额进行分配,分给当“官”的(股长以上)一部分人,也分给当兵的名额多些。然后当官的之间进行比拼,当兵的之间互相评比。高者和高者比,矮子与矮子赛。这样才显得公平一点,如果当官的与当兵的混在一起,吃亏的肯定是后者。不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也不一定公平合理,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案出台,只能如此。现实工作中,如果真正的是按正常办法,使名符其实的人员能如愿评为先进,那么我们就坚决拥护,并鼓掌支持。

至于还有人说到当官的工作多,事情杂,应酬繁、责任大,我有不同的看法。在县以下单位工作,当到股长以上职务已经可以了。虽然不能算是官,但这些“官员”每月有职务工资、奖金比一般人多、吃喝的机会也要多些。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也,说的就是这道理。所以当官的工作多点、事情杂点、应酬频点、责任大点,是应该的,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关于又说到的办公室、纳税大厅等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辛苦,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夜晚写材料等等。我的看法是:他们也是有报酬的,有加班费、补助费、月津贴等等。

然而,大家没有注意到的人员就是各种业余爱好者了。比如:文学创作者、书法爱好者、摄影绘画者等。难道说这些人的工作(负责一个片区的工作,也要兼顾家庭啊。)就不辛苦、不劳累吗?可是他(她)们又得到了什么,没加班费,没补助,也没吃喝。这类人员除了成名成家者外,一切皆是徒劳无功的。甚至还有人攻击人家说:“是不务正业,心态不好,爱管闲事等等。”殊不知这类人投资大(购书墨、电脑等),用脑多,劳累辛。可是仍得不到同仁、同事、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则更是这类人员所不理解和接受的。

再说年龄大的同志吧,当官的机会没了,先进没希望评到,什么都没有他(她)们的份,其如何能笑对人生?不管是先进者,还是后进者;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或年老者,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上进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但当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时,各人的想法就不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之人,允许大家有不同想法和意见,对不是原则性的大错误或缺点,我们也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

趁对几位同仁的观点,上面我讲了很多,但也不能完全说清说透,难免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因此,先进者难当,落后人难存。当官者不好当,一般人也不好做。只有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各取长处和优点,除去不足和缺点,扬长避短,方为上策,最后,让先进者更先进,后进者赶先进。果如此,则国税兴盛,国家亦安定。

第19篇:对学生会的看法

我觉得学生会是一个为学生服务学生干部团体,其主要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做为学生会这样一个团体,其必然起到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做用,将学校以及院系老师对于一些事情和一些管理条例的解释和说明,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让同学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学校的每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同样,学生会也要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实地反映给老师,从院系和学校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帮助同学去解决。

二、学生自我管理作用

相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学生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只凭借老师的管理,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时学生会所起到的自我管理职能就很重要了。学生干部来自学生,同样也要服务于学生,说是管理,更多的是服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就已经起到了非常良好的管理作用。

三、增加学生实践经验

加入学生会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大学是我们踏入社会的前一站,在这里我们更应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而学生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对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基于我对学生会大了解,我非常想加入这个优秀的团体,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希望各位学长学姐可以允许我的加入,特此感谢。

第20篇:对腐败的看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对腐败的看法

温欣桂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情剖析腐败的危害性和反腐的重要性,提出在现阶段我国抵制腐败现象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发展;危害;对策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党和国家始终将反腐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提出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抵制腐败现象。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1 腐败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问题

1.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行贿买官、跑官要官、造假骗官等现象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2 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江总书记曾严肃地指出?quot;近年来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如果我们彻底杜绝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学历,研究方向:

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

客观条件。

3 抵制腐败力量的强弱是制约腐败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

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

斥的。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4 腐败需要长期斗争。

腐败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只有经济发展,有利可图,就存在着腐败。有腐败的同时,也有反腐败的力量存在。可为什么腐败的力量总是远远大于反腐败,那是因为腐败现象比反腐败现象多。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反腐败的力量,要有更多的力量就要更多的培养。所以应该要加强大家的教育,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要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要同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这同时也要健全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加强大家的自我监督思想,所谓自我监督,当然是指领导干部依靠其内在的、主观的、自身的力量对其道德品质和行为的监督。自我监督的标准只能有一条,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以此标准作为自我监督的

衡量尺度,才能使自我监督实现其真正意义。对于广大干部来说,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加强自我监督,不断地自省自律,是能够起到拒腐防变的作用的。诚然,反腐败是一幅短期内难以勾勒完成的图画,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对高考的看法
《对高考的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