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幼儿园教育反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31 18:08: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小班美术活动后的反思

美术活动《漂亮的鱼鳞》,我很强调画鱼鳞的技能方面,要求孩子画鱼鳞要均匀,不要有大有小,把整张纸画得满满的。可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前,我“严格要求”,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小朋友得到我表扬的机会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儿的失败而画上的句号。

这个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标准是什么?是要求技能上的完善,还是以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主要评判标准。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有差异,特别是小班孩子,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有怎样的绘画技能。只要孩子能将他们心中的画面用色彩、线条表示出来就可以了,片面的追求技能,无异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认识上的转变使我不再为画的形状、轮廓不理想而对幼儿严格要求。在下一堂课的讲解中我尽量用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开拓幼儿的思路。只要幼儿围绕主题,形状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发现孩子变轻松了,我也轻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比我们大人还可爱的多,美丽的多。渐渐的我们班作品秀栏中幼儿的作品也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对目前小班绘画活动的反思

小班的绘画活动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是我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自从精品活动中上了两个绘画活动,很多老师提出这样的活动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缺少了最可贵的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的确,回顾一下这学期的绘画活动;点、线、圆都已经学过,但这些活动中最注重的还是绘画技能的培养,虽然这些活动游戏性也很强,但游戏似乎只是一种形式,游戏的背后还是在学习如何画线、如何画圆,所以导致活动中有些孩子不愿意动手,有些孩子则以“我不会”来搪塞,压抑了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其实,绘画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对一种技能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儿童的绘画创作过程正是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就在我们这个星期的《纸版乐》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大胆的玩版,剪剪、贴贴,通过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装饰图案,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大胆的表现,每一幅作品都有他们的想法,当作品印好后,孩子们的脸上都呈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小班的绘画不光光是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活动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技能的背后我们也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其实,美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孩子模仿。我们画一张画,让孩子照着画,这不是创造而是临摹;我们教一笔,孩子学一笔,这不是创造力而是模仿。幼儿创造力发挥得优劣,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理念。但要想发展幼儿的美术创造力,美术技能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那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我们应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当然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教,而是对我们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目标放在幼儿的创造性上,充分发挥幼儿绘画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间,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让幼儿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进行创造。

牙齿反思

利用日常活动,让幼儿谈谈这些问题:你的牙齿为什么发黑了?为什么你的牙齿烂掉了?这样有什么不好?让幼儿懂得牙齿清洁整齐,不但美观,而且能减少疾病。

活动延伸:

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只要求他们饭后用清水漱口,清晨用盐水漱口便可。

对策略运用的说明:

教师利用牙齿模型和演示操作卡片让幼儿认识牙齿的结构、形状和不同牙齿的不同功能,结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了解有关牙齿的最粗浅的健康知识。在这个活动中,最主要的策略是讲解演示,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幼儿的感知体验和讨论。

小班教育案例分析:餐后活动亦精彩 在我看来餐后活动一直是常规活动的薄弱环节,幼儿在进餐时食速不一样,因而有的幼儿则很快进行餐后活动,反之则较慢.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进餐习惯欠缺完善,这样教师不仅要督促大部分在进餐的幼儿,指导他们如何进餐,注意餐桌整洁,还要时刻提醒已就餐好的幼儿,教师的在进餐阶段不再是\"有条不紊\"的.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从几个方面入手: 1.在进餐之前:把饭菜汤都拿来引诱幼儿,告诉幼儿今天吃的是什么?问一问是不是很香,等激发幼儿的食欲,再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不能和旁边的幼儿聊天,幼儿进餐时的坐姿即使矫正要正确,督促幼儿赶快用完自己的餐点,激励幼用餐儿如午点时多的水果用餐时作为奖励亦可贴红花在红花角上,表扬昨天吃饭快而净的幼儿) 2.在进餐之时:做好餐前工作,进餐时,时提醒幼儿矫正坐姿(这样一则以免幼儿养成不好的坐姿,二则即时防止汤倒翻了)督促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与其他幼儿聊天,点名表扬已用好餐的幼儿.3.在(部分)进餐之后:这时候就出现了嘈杂的声音,因为此时有些幼儿已经进好餐,自己随意走动,或拿本故事书随便翻阅,小班幼儿识字并不多对于故事书也只是折折叠叠,并非在看书.此时还有部分幼儿在餐桌上用餐他们的注意力也随之扩散了,不能安静静心的用餐,幼儿餐后活动应怎样进行呢?我们要怎样安排其活动呢?晴天时我们或许还可以带幼儿在户外走走看看,散散步做做游戏,走走平衡木,等可是到下雨天呢?幼儿的活动场所应在那里呢?在教室应怎样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呢?在室内进行活动时 我想到了区角活动,在教室内不是设有很多的区域活动吗?我们可以在餐后活动时也可以进行,(娃娃家,表演区,数学区,建筑区,美工区等)娃娃家时幼儿可以三到五人之间,扮演各种角色,表演区表现欲望强的幼儿可在表演区内一展才华,数学区内时常是不善交流的幼儿在自己玩弄着他们在做做数学题,建筑区的幼儿不亦乐乎他们在唧唧扎扎的介绍自己 搭的是什么,等进行区角活动时,幼儿能自主选取玩具,能自主活动探索这样的活动教师不会再出现手忙脚乱顾不过来的现象,教室内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活动。

折纸活动的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折纸活动,内容是《草丛中的瓢虫》。首先,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瓢虫,接着示范了瓢虫的折法和背景草丛的画法,然后让幼儿折纸画画。让我意外的是,有一半的幼儿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是很不容易。

我反思这节课的过程,认为成功之处: 一是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折纸的术语。

小班幼儿不会折纸原因是听不懂老师的术语,我在每次活动前都要与幼儿一起拿着纸,用手指指出每一条边每个角,让给幼儿通过感官认识纸的边角后,再教幼儿对角折、对边折就容易得多。

二是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基础。幼儿是否能听清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因此我十分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为了能使幼儿愉快、顺利的活动,在每个活动环节提出要求时,我会提醒每个幼儿都认真倾听,要求幼儿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听完老师的话再行动;此外在每次提要求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如:低声神秘地说话、表情严肃地说话、夸张的语气、开心的语气等;还有与幼儿玩听指令做相应动作的游戏,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每一节成功的教育活动背后都有原因,只有不断地反思,才有经验的积累,有了经验的积累,才有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什么机会体会手足之情,这让孩子产生了很多性格弱点,比如:不会谦让、不懂容忍,更不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们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而且,独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们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

老猫睡觉醒不了 ——活动后的反思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在日常生活中常带领孩子玩一些游戏,如“小孩小孩真爱玩”、“猫捉老鼠”、“老猫睡觉醒不了”等。 一天,我带孩子们玩起了“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孩子和我分别带上了“小猫”和“老猫”的头饰。游戏开始时我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名字叫老猫睡觉醒不了,大家要边念儿歌边躲起来,当听到猫妈妈的召唤要喵喵的走回来。”游戏玩了两三次,总有几个孩子不顾老猫的呼唤在自己的位子边跑来跑去,自顾自的玩,“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游戏儿歌朗朗上口,内容简单易学,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同时我还准备了游戏材料,为什么孩子兴趣不高呢?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

一、小班孩子年龄小,游戏必须具有情节性和情景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夸张的表情、语言、动作,充分适宜的游戏材料,完整的游戏情节,引发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游戏情景中去。首先游戏前我应该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戏儿歌发挥成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知道找不到“小猫”,“猫妈妈”会很着急;离开了“猫妈妈”,“小猫”会很危险。听到“猫妈妈”的叫声,该怎么办呢?大家来学一学吧。这样导入相信要比“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XXX”生动了许多。诱发了孩子的兴趣,接下来老师也无须介绍游戏规则了。

二、小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游戏时有一个孩子总喜欢横冲直撞,跑来跑去,听到“猫妈妈”的召唤,总是跑回位子,不到妈妈身边来。刚开始时我还提醒他“轻一点”,然而这种干涉并没有起作用,于是我就不支持、不限制、不关注。现在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总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既然乐在其中,就可以顺其要求,巧妙利用:“看,那只调皮的小猫一定是最快跑到妈妈面前来的。”这样既满足了他的要求,又间接影响了他。当然也可以用语言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引导孩子游戏的方向。如,对跑回来的孩子说“不好啦,我丢了一直小猫,你们少了一个弟弟,让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于是大猫和小猫一起喊“猫弟弟,快出来吧!”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他一定会跑到妈妈身边来的。

在反思过程中,我再次认识到:无论哪个活动和游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还要不断挖掘活动和游戏其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和发展。 在班上,我发现幼儿经常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冯思皓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冯思皓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宁其顺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了。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冯思皓,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冯思皓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高兴吗?”(高兴)“那你高兴吗?”(不,他们都不跟我一起玩,还总是要我的玩具)“你看一看,那几个小朋友在那儿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说话呢”“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冯思皓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冯思皓的这件事,把冯思皓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冯思皓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冯思皓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冯思皓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冯思皓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冯思皓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冯思皓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推荐第2篇:幼儿园教育反思

2015幼儿园教育反思

第1篇:幼儿园教育反思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活动区记录表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第3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学反思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其实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依照书中所描述的教师反思框架和反思方法,我开始学写反思日记,运用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中获得了专业成长。 重视教学前的反思,顼约教学的精彩

教学前的反思,重在预设教材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一是反思教育活动的价值、目标,思考以下问题: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教材,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它,开展这个活动对孩子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我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以更好地实现我所期望的主流目标。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明晰,为成功开展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反思幼儿的经验,这个活动符合幼儿现有经验吗,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有效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只有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教学活动的质量才会多一份保证。

如韵律活动\"顽皮的小绅士\",活动预设目标为:学习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跟随音乐走踢踏步;发现并明确手套在舞蹈队形交换中的提示作用,能在手套的提示下及时地转换动作

和交换舞伴。虽然这是一个有难度的双圈舞,但孩子们在道具\"手套\"的暗示以及我适度的身体语言提示下,比较轻松地解决了\"交换舞伴\"这一活动难点。当我又一次组织另一批孩子开展这个韵律活动时,却遭遇了孩子们不会\"交换舞伴\"的尴尬。原因在哪里呢?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经过反思,我发现了我的致命错误:我在第二次教学前疏忽了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思考。第一批孩子有过跳双圈舞的经验,所以他们非常轻松地完成了\"面对面交换舞伴\"的任务;而第二批孩子没有这样的经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了。

两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日记,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教学前反思的重要,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预设教学,预约教学的精彩。 重视教学中的反思,追求教学的活力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并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的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中的反思一要关注活动中的偶发事件,运用瞬间反思对孩子们的表现做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二要关注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即刻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如在组织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小蚂蚁避雨\"时,我设计了幼儿分角色演唱的环节,这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表演兴趣,以至于孩子们表演结束后依旧兴奋不已,彼此大声交谈,使我无法组织下面的集体游戏活动。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意识到,孩子们急于分享表演中的感受,便随机改变了预设的活动流程,请孩子们相互用动作表现\"小蚂蚁\"的兴奋之情。果然,孩子们马上做出了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迅即安静下来。很快,我就带着他们进入了集体游戏环节。再如歌唱活动\"蝈蝈和蛐蛐\",这首歌具有北方戏曲风格,歌词内容幽默、诙谐,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孩子们听完我的范唱后一个劲地笑,对我的提问置之不理。我一下子意识到了我的提问与孩子的兴趣点不符,即时调整了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能学着唱一唱吗?\"孩子们一下子就来劲了,都抢着演唱自己喜欢的部分。

对于教学中的反思,让我再一次清晰理解了《纲要》所倡导的新理念——\"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按计划进行的活动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重视教学后的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后的反思能够让我们取\"好坏\",得\"扬弃\",求\"纠正\",促\"提高\",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一是反思成功经验,我常常反问自己: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了吗?课堂教学中我临时调整了哪些得当的措施?在这个活动中我渗透与应用了哪些教学思想、方法?教学方法上有什么新的突破?有哪些偶发事件让我产生了瞬间灵感?幼儿在课堂上提出了哪些独特的见解?我在反思日记中记录这些思考的问题,以求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二是再次修正教案,回顾、梳理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常会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启迪是否得当。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反思中成长,我正不断地努力着。

第4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信自己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个中班的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其中有让孩子按物点数的环节。在活动后的点评环节,我园一位资深教师说:\"点数时应该让孩子从左向右数,你班的孩子有的从左数到右,有的从右数到左,这样是不对的。\"我当时无言以对,因为她是资深教师,但是我坚信一点:不管孩子从左到右数,还是从右到左数,结果是唯一的。 那段时间,小班教研组恰好也在进行\"5以内的数\"的研修活动,组长正在给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我清晰地听到组长念道:点数要从左向右。后来我看到那本《幼儿园数学教学法》上确实写着点数要\"从左向右\",书上的东西能错吗?我有点疑惑了,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邮购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让我欣喜的是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提出:正确数数要遵循五大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顺序无关原则,即数数时,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它与被数物体的顺序无关,无论是从左向右数、从右向左数,还是按其他顺序数,其结果总是同一个数。 权威的指导对我们的确有非常大的帮助,有时甚至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否则会束缚我们的专业成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有批判和反思精神,有时候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可能更实用、更有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推荐第3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2015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第1篇: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课后反思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主题教学反思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

一、疑惑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个“糖果”。虽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较小而且大多数小朋友都特别活跃,如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可能场面会比较混乱,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控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托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全班总动员的过程中会被无意地忽略吗?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装饰糖果,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小朋友用颜料涂画来装饰。通过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将颜色一个接一个地乱涂乱画,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从事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样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针对以上两点疑惑,我在翻阅了同类教案后,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二、实践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对《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首先把全体制作一个糖果改成了每个孩子都来制作一个糖果宝宝。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糖果妈妈说:谢谢老师给我做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宝宝们还没有衣服穿,怎么办呢?这时候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糖果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宝宝,老师一个人来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给他们,怎么办呢?这样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突然想到孩子们对我以前给他们变的一个魔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始终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白纸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我能不能把这个运用到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上呢?这样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我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些小纸团,让他们在糖果宝宝身上随意地粘贴,待会老师就会让糖果宝宝的衣服变魔术!

就像在备课时所预想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能力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内容,兴趣仍然非常浓厚;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可以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这样一来,每一个孩子又都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临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活动持续的时间过长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在贴完之后就把糖果宝宝放到老师这里来,到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的变魔术环节。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完成最后一个“穿衣服”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三、反思

在托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应该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常规教育的反思

不难发现,现有的探讨一般将常规教育看成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较多关注其下面的积极意义。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却值得幼儿教师深思。

要去过幼儿园的人一定会看到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老师讲解游戏玩法。老师总是夸奖××小朋友,在活动中听指挥、不乱跑;也经常会批评××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点也不安宁。其实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通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

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该是老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批评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 小班儿歌《手指谣》教学活动反思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知道吗老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积极的回应老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老师要问的问题中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过生日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小班音乐活动《合拢放开》 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对立学习音乐小朋友们都喜欢,不过游戏他们就更喜欢了,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掌握,那我们大家一起先来做一个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反复做几次,交换顺序。让幼儿知道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起,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想知道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马上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内容,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有趣的线条 活动前的反思:

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来源于孩子,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点心和午餐后让孩子玩挑花绳,时间长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将绳子抛接和甩动。我发现绳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图案。可能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我却得到启发何不用其来开展活动呢?既然选择这个开展活动,我就自己来玩线,发现挑花绳的线条比较硬,甩动时不容易形成图案,还有不安全的因素。于是我用毛线来尝试,比线绳更容易形成多变的图案。于是我借助于小小的毛线,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线条》。 我观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们的语言发展教好,但是能运用描述性词语的不多,单一的思维和从他的模式频率教高。所以在开始部分就引导孩子通过转动线条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目标也定位在“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动后的调整:

第一次的活动中开始的图片我是提供了两张,一张是高低差异很大的线条图,另一张是比较平直的曲线图。在请孩子观察时,小朋友将两张图混在一起讲述,特别是转动后将的老师也不明白是哪一张。对于还的思考和想象有障碍,这两张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有点区别。为让孩子思考的点更明显,讲述的内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张取消了,只提供一张线条图。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觉得这样的改动是明智的,小朋友讲述和思考的点集中了,更容易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 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线”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儿在的活动中的兴趣始终是很高的,他们能积极投入甩绳、观察、讲述和从不同的方位来观思考和想象。这是对我对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充分了解,同时在每次活动中都给予了孩子明确的操作要求,让他们明白要做些什么。在活动中提供的氛围是宽松的,孩子可以随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着,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用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让孩子就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孩子无拘无束那么就更能激发孩子讲的的意愿。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给与孩子的时间也是足够,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创编小故事中,满足了幼儿讲述的需要。整个活动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孩子们玩得高兴,说得积极,全体幼儿都能在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另一个原因是运了的现代技术的手段,将不能保留的线条图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进行保存,并让孩子有了更多观察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电脑上这些图还可以转动,也是发展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这激发了孩子观察和想象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对这个活动的一些思考:

1、由于毛线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摄照片时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线形成的线条图孩子观看不清晰,如果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白纸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师应该提出让孩子相互讲述,或是让小朋友拿了毛线到客人老师那里甩动和讲述,不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倾听的对象,满足他们讲述的愿望。

3、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原来的提问是第一次只要孩子说出“像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什么样的XX,可在活动中孩子的讲述冲已经大部分的在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了,于是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即使调整了计划。这也是我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不足,小看了我们的孩子。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孩子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4、在活动中孩子中出现了相互合作的意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如果在集体中的及时推广就更佳。这也为我今后深入开展此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让孩子来尝试双人、多人合作甩线条图进行讲述活动。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是这样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如用毛线来制作、用毛线来绘画、用毛线运动等等。这些我将把毛线提供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让孩子来探索,根据需要再组织相应的活动。 第2篇:教学反思:《好玩的手帕》

“手帕就像一块大大的魔术布,能在老师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一个个神奇的小动物,小玩具。”,这是一节社会领域的学科《好玩的手帕》,开展这个活动,我本来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1.尝试各种方式玩手帕;2.欣赏手帕上不同的图案与色彩。

这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观察手帕上的图案,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自己动手来玩一玩小手帕。于是我依据纲要中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环节谈话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了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手帕上好看的图案。第三环节请幼儿自己玩一玩小手帕,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当我在走进活动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教室在讲解手帕图案时,有部分幼儿分心。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了学习上的这种现象:不能较好地自行玩手帕,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解,由于教师的示范玩手帕,局限了部分幼儿的创造力。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因此,我觉得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1.讲解手帕图案时,时间可以缩短;2.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玩手帕。

经过我的反思,相信再次进行类似操作活动时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并学会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3篇: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范文之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 第4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调研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深化幼儿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对本市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对我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总结回顾:近年来,教学反思活动在各个单位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它逐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是认识到了反思教学的重要,我们幼儿园围绕教学反思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组织参加郑州市反思教学研讨会、组织全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课件培训及评比活动。下面就历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如下: 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

为了使幼儿教师及时总结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经验教训,使好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得以推广交流,避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弯路,我们于2015年11月28日进行了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突出的优点是:①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干净整齐,能够完成10篇教育笔记的任务。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有恰当的小标题。结尾部分有教师的感想或对此事的看法。对整个事情做反思回顾。如一个教师所写: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偏爱与博爱》一篇中写道:过分偏爱一个孩子,你就会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飞的'闯祸'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双手尝试着解决一点问题,'破坏'也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头脑探求一点道理。用爱心去温暖他,用耐心去倾听他,用恒心去等待他。当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时,教师放弃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与幼儿对峙也是愚蠢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对抗的原因与特点,方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会'懒'老师,没有'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孩子们发展的机会。

推荐第4篇: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1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

2 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

3 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推荐第5篇: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别小看了孩子

别小看了孩子数学活动时,幼儿在进行操作练习――采蘑菇。说“采蘑菇”,其实也就是要求幼儿把书上的不干胶蘑菇撕下来,然后再按小兔篮子上的数字进行粘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需要先把书翻到中缝,撕下不干胶蘑菇,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贴上,操作时,幼儿需要来回翻书,这样不仅仅操作速度慢而且显得个性麻烦。

该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呢我正在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我看见诗函小朋友把“蘑菇”撕下后,全部贴在她的五个小手指上,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一个一个贴起来。咦,这样还真省事多了。我向小朋友介绍了诗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也能够想出别的又快又好的方法。这样可好了,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他们做起练习来省事多了,速度自然也加快了。

孩子们的举动,又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 的一件事情。班上新添置了一种软塑料玩具,这种玩具能拼插出许多玩具,我想我不出示拼插示范图,看孩子们能拼插出多少种。说真的,当时我还以为孩子们没有我的示范指导,根本就不会拼插出什么,所以,当我眼前出现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手提包、彩链、头饰等作品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我的眼睛。我兴奋地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的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投入了,普通的软塑料玩具因为有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而变得格外生动、搞笑。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应对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只是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又会有多少智慧的火花呢身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孩子,而是要善于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用心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此外,教师还要给孩子带给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同伴群体的相互模仿、激励作用,促进幼儿群体共同发展。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三):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这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盼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样认为呢?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四):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个性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样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但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个性棒,我也很简单、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适宜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五):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必须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必须能把自我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思考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潜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搞笑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我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样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

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透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资料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用心性。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六):

《美丽的春天》活动反思

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表现出对春天发生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兴趣了,于是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就注意到这几天的天气,一向是以晴好的天为主,所以我就设想了在室外上这个活动。开始上课时,我就很神秘地对孩子们说:“这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外面上课,你们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以后,我就引导孩子说“你们抬头看看,春天的天气好吗?”孩子们都说“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词第一句话“春天天气真好”引导孩子说话,我说“公园真好看,你看到公园里哪里好看?”引导幼儿说出“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同样的方法我又引导孩子们说出第二段的歌词“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后我就对孩子们说“春天真好,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后,问“孩子们歌曲里你听到了有什么?”当唱第二遍时就请孩子们跟着老师轻轻的唱,这时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请孩子一齐轻轻的唱,同时请孩子们跟我做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最后我就请配班老师放歌曲《春天》的录音磁带,我就领着孩子们一边围着草坪学蝴蝶飞,一边唱。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

我和孩子说说唱唱做做中结束了。由此次活动后我发现:

(1)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用心性、主动性。活动开始,就请幼儿去户外有阳光有树荫的地方,使得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期盼。透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孩子们会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资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活动用心性也提高了,不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所能到达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就在旁边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然后编成完整的歌曲。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边玩边学。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暖暖的阳光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能够放松。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欢快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没有顾虑的边做边唱,不怕说错,不怕唱错,能开心地跟着老师唱起来做起来就已经到达教学目的了。

(3)选取适宜的环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乐课对于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必须的困难的,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上完课,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现自由走动涣散的现象,所以除了要请配班老师做好配班工作外,场地的选取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现,这样才能到达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七):

语言活动诗歌《家》的反思

活动实录片段: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有家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有

老师:那你们明白小鸟、蜜蜂、小鱼、有家吗?

幼1说:我看到过小鸟的家,小鸟的家在树上。

幼2抢着说:我家墙上的瓦缝里也有鸟窝。

幼3说:小河是小鱼的家。

幼4说:小河是乌龟、虾还有螃蟹的家。

幼5说: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透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资料;透过谈话法帮忙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透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透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到达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忙幼儿理解诗歌资料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忙、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潜力差的幼儿。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八):

《给口吃孩子个性的爱》活动反思

镜头一:

小班的李老师来我们班有事,她看见了小祥,很喜欢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礼貌的喊:“李……老师好。”李老师笑起来,也学小祥的样貌说:“小……祥好。”小祥的脸刷的红了起来,满脸难过的样貌。

镜头二:

大家都在教室里开心地玩游戏,同时自然地大声念儿歌,晓祥也跟着大家齐声说:“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们班有口吃的小朋友,为了纠正他的这一毛病,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师的模仿给了晓祥一个打击,我们就应建立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信念,杜绝嘲笑、模仿等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

儿歌的节奏较慢,他念起来一点也不打顿,表情很自然,但他发现我在注意他时,立刻显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动了,等到我转过头暗中观察他时,发现他已恢复了原先的样貌,正起劲地念儿歌,能够肯定地说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无关,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后纠正孩子口吃活动中,务必注意到以下几点:

1.要多给他一些表扬与鼓励,逐渐增强他的的自信心。帮忙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说的念头。

2.孩子说不好的时候不要批评、责备。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建立一种自然简单的心理环境。

3.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九):

《调皮的太阳》教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散文中太阳“调皮”的表现。

2。体会散文的幽默、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挂图。2。太阳头饰,红色圆形纸板若干(同幼儿脸大小),自制乌云图片一张(同脸大小)。

3。故事磁带。

4。活动前带领幼儿感受太阳升起、落山的方位变化。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

——这些图片讲了些什么事情?

——幼儿独自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看后可小声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太阳在干什么

——这个太阳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帮忙幼儿理解:调皮)

2。欣赏散

——散文里讲了谁的事情

——听了散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再次欣赏散文。

——散文的题目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它是个调皮的太阳?

——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吗?

4。游戏:调皮的太阳。

——幼儿分成五组,在五个不一样的地方站好,分别扮演小朋友、庄稼、苹果、草莓、小朋友、雨点儿。

——跟着录音,幼儿与教师一齐游戏。教师扮太阳,跟着散文的情节发展,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中班后期幼儿已经能够完全欣赏理解短小的散文诗的涵义和意境。在看到幼儿对欣赏活动充满兴趣的时候,我觉得,停留在让幼儿感受意境,创编几句还是不够的,还能够进行第二次欣赏教学活动,教幼儿朗读诗歌及再次创编。因为幼儿对诗歌已经产生兴趣了,他们爱听,想念,教师就能够在帮忙幼儿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熟记诗歌资料,并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更是对散文诗意境的深入。同时,教学时,除了让幼儿说一说外,还能够启发模仿,并把幼儿模仿的诗句编成一篇散文诗。并可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调皮的情绪。我想用不一样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推荐第6篇: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范文之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课后反思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 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推荐第7篇: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具体要求为

推荐第8篇: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范文之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具体要求为

推荐第9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中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推荐第10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篇1: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小班美术活动后的反思

美术活动《漂亮的鱼鳞》,我很强调画鱼鳞的技能方面,要求孩子画鱼鳞要均匀,不要有大有小,把整张纸画得满满的。可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前,我“严格要求”,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小朋友得到我表扬的机会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儿的失败而画上的句号。

这个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标准是什么?是要求技能上的完善,还是以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主要评判标准。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

趣有差异,特别是小班孩子,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有怎样的绘画技能。只要孩子能将他们心中的画面用色彩、线条表示出来就可以了,片面的追求技能,无异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认识上的转变使我不再为画的形状、轮廓不理想而对幼儿严格要求。在下一堂课的讲解中我尽量用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开拓幼儿的思路。只要幼儿围绕主题,形状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发现孩子变轻松了,我也轻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比我们大人还可爱的多,美丽的多。渐渐的我们班作品秀栏中幼儿的作品也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对目前小班绘画活动的反思

小班的绘画活动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是我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自从精品活动中上了两个绘画活动,很多老师提出这样的活动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缺少了最可贵的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的确,回顾一下这学期的绘画活动;点、线、圆都已经学过,但这些活动中最注重的还是绘画技能的培养,虽然这些活动游戏性也很强,但游戏似乎只是一种形式,游戏的背后还是在学习如何画线、如何画圆,所以导致活动中有些孩子不愿意动手,有些孩子则以“我不会”来搪塞,压抑了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其实,绘画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对一种技能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儿童的绘画创作过程正是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就在我们这个星期的《纸版乐》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大胆的玩版,剪剪、贴贴,通过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装饰图案,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大胆的表现,每一幅作品都有他们的想法,当作品印好后,孩子们的脸上都呈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小班的绘画不光光是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活动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技能的背后我们也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其实,美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

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孩子模仿。我们画一张画,让孩子照着画,这不是创造而是临摹;我们教一笔,孩子学一笔,这不是创造力而是模仿。幼儿创造力发挥得优劣,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理念。但要想发展幼儿的美术创造力,美术技能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那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我们应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当然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教,而是对我们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目标放在幼儿的创造性上,充分发挥幼儿绘画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间,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让幼儿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进行创造。

牙齿反思

利用日常活动,让幼儿谈谈这些问题:你的牙齿为什么发黑了?为什么你的牙齿烂掉了?这样有什么不好?让幼儿懂得牙齿清洁整齐,不但美观,而且能减少疾病。

活动延伸:

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只要求他们饭后用清水漱口,清晨用盐水漱口便可。 对策略运用的说明:

教师利用牙齿模型和演示操作卡片让幼儿认识牙齿的结构、形状和不同牙齿的不同功能,结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了解有关牙齿的最粗浅的健康知识。在这个活动中,最主要的策略是讲解演示,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幼儿的感知体验和讨论。

小班教育案例分析:餐后活动亦精彩

在我看来餐后活动一直是常规活动的薄弱环节,幼儿在进餐时食速不一样,因而有的幼儿则很快进行餐后活动,反之则较慢. 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进餐习惯欠缺完善,这样教师不仅要督促大部分在进餐的幼儿,指导他们如何进餐,注意餐桌整洁,还要时刻提醒已就餐好的幼儿,教师的在进餐阶段不再是有条不紊的. 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从几个方面入手: 1.在进餐之前:把饭菜汤都拿来引诱幼儿,告诉幼儿今天吃的是什么?问一问是不是很香,等激发幼儿的食欲,再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不能和旁边的幼儿聊天,幼儿进餐时的坐姿即使矫正要正确,督促幼儿赶快用完自己的餐点,激励幼用餐儿如午点时多的水果用餐时作为奖励亦可贴红花在红花角上,表扬昨天吃饭快而净的幼儿) 2.在进餐之时:做好餐前工作,进餐时,时提醒幼儿矫正坐姿(这样一则以免幼儿养成不好的坐姿,二则即时防止汤倒翻了)督促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与其他幼儿聊天,点名表扬已用好餐的幼儿. 3.在(部分)进餐之后:这时候就出现了嘈杂的声音,因为此时有些幼儿已经进好餐,自己随意走动,或拿本故事书随便翻阅,小班幼儿识字并不多对于故事书也只是折折叠叠,并非在看书.此时还有部分幼儿在餐桌上用餐他们的注意力也随之扩散了,不能安静静心的用餐,幼儿餐后活动应怎样进行呢?我们要怎样安排其活动呢?晴天时我们或许还可以带幼儿在户外走走看看,散散步做做游戏,走走平衡木,等可是到下雨天呢?幼儿的活动场所应在那里呢?在教室应怎样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呢?在室内进行活动时 我想到了区角活动,在教室内不是设有很多的区域活动吗?我们可以在餐后活动时也可以进行,(娃娃家,表演区,数学区,建筑区,美工区等)娃娃家时幼儿可以三到五人之间,扮演各种角色,表演区表现欲望强的幼儿可在表演区内一展才华,数学区内时常是不善交流的幼儿在自己玩弄着他们在做

做数学题,建筑区的幼儿不亦乐乎他们在唧唧扎扎的介绍自己 搭的是什么,等进行区角活动时,幼儿能自主选取玩具,能自主活动探索这样的活动教师不会再出现手忙脚乱顾不过来的现象,教室内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活动。

折纸活动的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折纸活动,内容是《草丛中的瓢虫》。首先,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瓢虫,接着示范了瓢虫的折法和背景草丛的画法,然后让幼儿折纸画画。让我意外的是,有一半的幼儿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是很不容易。

我反思这节课的过程,认为成功之处:

一是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折纸的术语。

小班幼儿不会折纸原因是听不懂老师的术语,我在每次活动前都要与幼儿一起拿着纸,用手指指出每一条边每个角,让给幼儿通过感官认识纸的边角后,再教幼儿对角折、对边折就容易得多。

二是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基础。幼儿是否能听清

篇2: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中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篇3:如何写好幼儿园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效果理想吗?”“孩子在活动中有哪些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到每个孩子的表现了吗?”“我的提问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了吗”“我和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了吗”??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此项评价:

(1) 教师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2) 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创设的教育环境,是否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活动的组织是否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

(4)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指导,

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感。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指正。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有机会阅览了金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赵剑岚.我觉得这位老师写得很好,举了三个教学中的真实反思让我很有启发。是的,以

前我写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一个简单的描述,而现在我在写教学反思时也有了改变。 对教学失败的原因我会想为什么会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我提问的问题幼儿没有回应。例如学习很活动《花儿开了》,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程,因为老师没有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太高。于是我利用春游亲子活动的机会,发动家长资源,到公园寻找春天的花。同时请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有了生活经验我重新设计了一节《花儿开了》。在交流分享中,孩子们都互相介

绍着自己认识的花。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小朋友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

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新课程后,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的课后反思,在学习了之后,我觉得反思是不可少。

1、记成功之举

每次活动都有成功之处,将当中的成功记录下来,对今后的教育都能起到作用。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我们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篇4: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

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篇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反思

反思自己执教的一次科学教育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吹泡泡》是中班的一节活动课,孩子们对于泡泡都非常的喜欢,日常也经常吹泡泡,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孩子们日常使用吹泡泡的工具比较单一,因此我设置的目标为:

1、学吹泡泡,能发现吹出来的泡泡有大有小。

2、知道有多种吹泡泡的工具,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上这节活动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配置了吹泡泡的溶液,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多种吹泡泡的工具。在开展活动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尝试用一根吸管吹泡泡,让吹出泡泡的孩子介绍自己吹泡泡的方法,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然后引导孩子们怎样吹出许多的泡泡,请孩子们尝试用捆在一起的吸管或铁丝网做的工具吹泡泡,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吹出的泡泡像什么?是什么颜色?让孩子们尝试吹大泡泡放在瓶口,透过泡泡看到的小朋友、房子是什么样的?把泡泡放到瓶口孩子做起来有点儿困难,因此在这一块儿我让孩子们玩儿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泡泡的理解和让孩子们更多的体验到泡泡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设置了抓泡泡游戏环节,我和几名小朋友用捆在一起的吸管和铁丝网做的工具吹泡泡,幼儿共同抓泡泡,请幼儿说一说泡泡抓到手里后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玩

儿的不亦乐乎。

第11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每次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很自然的想到和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前渗透,尽量使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平时,在渗透这一方面做的不够。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我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可以说他一秒钟都闲不住,例:其他幼儿都在认真上课,他却到处乱走,请他站在墙边他却抠墙壁,请小朋友们休息他却去摸别的幼儿等等。刚开始我非常之头疼,就狠狠的批评了他,但过后他又是原样,教学反思《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接着我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但没想到他越发肆无忌惮。在这之前我从未遇到过类似案例,这使我非常懊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小奖品来吸引幼儿,我发现他眼睛直盯着我,于是我就对他说:“请他坐好了。”他马上就将小手小脚放好了。经过这一件小事,渐渐的我尝试只要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同伴面前大力表扬他,甚至有时会请他来当小老师或者值日生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注意力。经过两个月的坚持,他能坚持认真的上完一节课,据家长反映,他在家的脾气好了许多,现在能将所学唐诗完整的流畅的背诵出来。这让我很是骄傲。

幼儿园生活应该是井然有序的,然而排队就是外出活动、游戏、入厕、喝水、洗手必不可少的过程。刚接手小班时,排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每次幼儿们都个排个的,老师们为了队伍的整齐和幼儿的安全着想就不得不自己动手,将幼儿一个个幼儿排好了,几天下来,老师们都觉得很累。于是我就萌发了个想法:“为什么不锻炼幼儿自己将队伍排好呢?”说干就干,于是在每次排队的时候我都会用轻柔的声音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请小朋友们叉腰轻轻的走到周老师这来,排好了的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我们还要排成漂亮的1宝宝。”与此同时排的好的幼儿大力表扬,并请他站在最前面当火车头,在走的过程中仍然是请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还边念儿歌或唱唱歌曲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只要老师请幼儿排队,小朋友们就立马排好了。一天的活动下来老师们就省心多了。

所谓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只有把常规做好了,教学也就自然轻松了许多。而常规教学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也让幼儿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常规教学贵在坚持。在幼儿教育中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任何一个小动作决不放任,不应让幼儿存侥幸心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及时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和习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你之前的辛苦将付诸东流。

第12篇:西段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西段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幼儿合作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影响,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机会的缺乏,合作意识的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确,教育要求不统一几方面存在着问题。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与教师的合作,幼儿与家长的合作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反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1、合作环境的创设。

2、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3、正式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4、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5、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6、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7、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8、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人来到世上,一个重要的生活和生命课题就是:学会合作。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合作”既体现出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人的合作性必须从小加以培养。

纵观现幼教界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充分显视出了。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而在一片红红火火的”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讨声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执教的大班幼儿间的合作现象及问题进行了实实在在地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合作”的意义。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大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和一二年的集体生活的影响,在与人合作的方式方法上,在一定程度上较小,中班幼儿有些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合作态度”,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

一、以自我为中心现象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目中只有自我,毫无旁人。如分配玩具时,幼儿各自抢一大堆,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时两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合作机会的缺乏

因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大多以独门独户为主,家长们忙于工作,生活,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陪孩子,教育孩子。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整日一人呆在家里,无语言,无沟通地独自玩玩具,做游戏,更难谈得上与人合作了,久而久之,在幼儿园也养成了一人坐着看书,对着鱼缸里的小鱼自言自语,拿着新积木不知怎么搭,也不会问旁边搭出好多造型的同伴。如果增加幼儿平时的合作机会,积累了经验,我想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吧。

三、合作意识的淡薄

正是由于合作机会太少了,幼儿脑中对于”合作”印象模糊,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他们做事事半功倍,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就像在一些主题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用棉签画各种颜色的菊花,每个幼儿只发了两根棉签,而每组桌上却有五种颜料,且颜色不能搞混,怎么才能画出又多又好看的菊花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得出合作的好处。但从上交的美术本反映,部分幼儿限于棉签的数量,只画了两种单调的颜色;部分幼儿用两根棉签重复使用多种颜色,使得颜料变色,画面乌七抹黑,自己身上,脸上一团脏;只有极少部分幼儿想到了互相合作,交换棉签颜色,画得又快又好。

四、合作要求不明确

虽说大班幼儿有自己的主见,但他们毕竟还小,社会经验不丰富,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须大人认真的指导,提示,且幼儿的合作意识淡薄,更需要成人在教合作方法的同时,明确讲清合作的要求,这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合作关系。不过,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在疏忽中,往往忘记了交代清楚,只是口头上不断催促”你们自己好好合作一下!互相合作啊!”怎么合作,从何开始,幼儿搞得一头雾水。有次我就亲身经历过,在娃娃餐厅的区域角刚布置好,开始活动时,由于我正忙于教学活动的准备,有几个幼儿过来问我:“老师,这些碗干什么用,可不可以拿到娃娃家里去 谁做厨师,谁做服务员呀。”我应付道:“你们自己商量,合作着玩吧!”结果,等我忙完了,回头一看,娃娃餐厅乱七八糟,幼儿争做厨师,正闹得不可开焦,此次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失败了。

张海蓉 2013.11

第13篇: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6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反思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班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体。但是大家都能较快的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班务工作。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叹,为何时间过的这么快!在忙忙碌碌中,半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找到一种自豪感。这半学期的幼儿园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绪,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童心和细心。我也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的做到这“三心”,用爱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们游戏,用细心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而我认为具有一颗爱心是一切的基础,幼儿园是个儿童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里,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培育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有爱,我们还必须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每次的教学活动我都认真对待,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开心地接受教师所授的内容,我总是不断的尝试、探索、创新。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长好、学好、玩好,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纲要”为准则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商议、讨论,制订了班级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各类计划。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以游戏贯穿各科教学,还积极使用肯定鼓励等方法,使班里每个幼儿都在温馨、欢乐的环境中身心愉快地学习、生活。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很荣幸的可以去参加国培培训,通过培训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知道了理论要联系着实际才能发挥到作用,所以就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臵,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小医院等。结合季课程,开展了各种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小组长轮换制”,让做小组长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这个学期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较好,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展,自理能力在不断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时会因户外活动超时回来较晚,给孩子穿衣着急,以至于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穿反了鞋子也没发现,幼儿进餐的速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此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辞旧迎新,在新的学期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狄倩

第14篇:幼儿园健康教育反思报告

幼儿园健康教育反思报告

12学前一班 黄敏捷 2012714154

处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幼儿,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其健康快乐成长和在幼儿园快乐学习的保障,而幼儿是否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与幼儿园是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息息相关。但是很多教育者认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仅仅只是做早操和上体育课就可以实现,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锻炼幼儿的身体,还应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在湛江四幼的见习中我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和教育的方法有了更多的领悟和认识。我主要观看了这所幼儿园的早操活动和大班的一节体育课,总体感觉还不错。中大班的早操活动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活动量也遵循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规律。中大班的早操先是动作没有那么复杂的体操,再从动作慢到变复杂,从原地运动到走步、跑步、跳跃、钻等,从徒手体操到器械体操,从无队形变换到变换队形,从节奏快到快结束时节奏变得舒缓,中大班幼儿的早操都做到了这一点,早操还是以基本体操为主,不像其他幼儿园的早操活动舞蹈比基本体操还要多,所以我觉得湛江四幼的早操活动基本符合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标准。在做早操的过程中,虽然在排队和变换队形的过程中纪律很重要,但是教师不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整理队形和纪律方面,因为教师在这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示范模仿作用,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保证自己的动作做到正确到位,幼儿才会跟着做到正确到位。在做操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过于强调纪律,而是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动作做到正确到位,我觉得这一点教师是做得不错的,因为教师如果过于强调纪律就会忽视了早操的真正目的。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早操活动都渗入过多的舞蹈,把早操活动简单地看作是跳舞或者玩游戏,过于娱乐化和游戏化,使早操活动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幼儿园早操活动不是不可以有舞蹈和游戏的成份,只是幼儿园的早操活动应以基本体操为主。同时幼儿园的早操活动应具有增强体质、振奋精神、培养纪律和锻炼意志的作用,能够让幼儿在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好的状态,保证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集体体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在集体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教师集体的教学过程中学得体育活动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这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大一班的一节体育课给了我许多感悟。在这节体育课中教师开展体育活动也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律的。刚开始教师是先让幼儿跳一个舞蹈来使幼儿的身体得到放松,完了之后教师就引入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教师搬来几把梯子,询问幼儿梯子像什么,最后教师总结出梯子像火车,让每为幼儿都上一节车厢,每位幼儿既是小乘客又是小司机,然后让幼儿们“开火车”。随后教师又询问幼儿还想到什么玩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过梯子。第一轮玩法过后教师增加了梯子的坡度,让梯子变成“小山坡”,还在梯子的中间装个“小门”,让幼儿爬上梯子,钻过小门,到达终点。这对于比较胆小的幼儿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继而是第三轮玩法,小山坡变成“桥”,幼儿要从“桥”的一端走到“桥”的另一端。这比之前的“小山坡”更具挑战性。最后教师把梯子靠在墙上,让幼儿爬上梯子去取糖果,这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从教师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教师所安排的体育活动的难度从易到难,在最后的各项活动结束后还带领幼儿些做全身的放松运动,教师的计划安排细致而周密,让幼儿在一节体育课过后锻炼了身体,还学习了技能和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也时刻注意着幼儿的安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不错的体育课。但是还是在某些方面还需改进。教师需要注意幼儿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在这节体育课中教师连续不断地让幼儿进行各种各具挑战性的梯子游戏,没有在中间让幼儿休息,练习的密度过大,这对幼儿的生理发展是不利的,建议教师在中途可以让幼儿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另一方面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负荷,虽然教师的计划安排周密细致,按难易程度让幼儿从易到难接触各项挑战,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攀爬能力,但是每个幼儿的心理负荷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有些幼儿实在不敢爬上梯子,教师也不必要求每个幼儿都要接受挑战,或者教师可以让这些比较胆小的幼儿接受难度比较小一点的挑战,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给予这些胆小的幼儿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接受挑战。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应遵循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不宜操之过急,也不宜过于简单,在适量适宜适度的体育

活动中让幼儿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应坚持全面性的原则,早操活动和体育活动只是提高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两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开展学前儿童安全教育活动,为幼儿讲解相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安全标志,增加幼儿的安全知识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自身身体的保护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还比较差,幼儿很容易在与同伴的打闹过程中受到伤害,为此教师要教育幼儿提高保护自身身体的意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至于让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幼儿,营养又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和家长要为幼儿制定营养又健康的食谱,保证幼儿每天营养的吸入。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不同,每个幼儿的性格又是不一样,幼儿受生活背景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自己所在班级是否有幼儿出现心理上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还幼儿一个健康的心灵。

强壮而又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是幼儿在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和学习的重要保障,为此,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释放真正的自我,让幼儿在幼儿园度过一个美好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第15篇:幼儿园小班保育员教育反思

幼儿园小班保育员教育反思

今年,我带新入园小班。这些孩子最大的只有四岁,最小的也只有三岁半。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孩子还带着奶瓶,每天他们在摆满玩具的课室里寻找的不是玩具、同伴,而是妈妈、奶奶。于是,课室里哭声彼伏,任我好话说尽,百般呵护都不管用。然而,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想想,他们这么小,从温柔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看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怎能叫他们不焦虑、不害怕呢?于是,我就尽量用抱一抱、搂一搂、亲一亲的方法与他们进行交流。有的孩子脾气很倔,晚上不肯睡觉,常常我的左手抱一个,右手搂一个,眼睛和嘴还得照顾着另外几个。

记得洋洋来幼儿园时,年龄也比较小。入园前一直由妈妈、奶奶带,性格固执,一到晚上,就大吵大闹要妈妈,要奶奶。小嘴不停地嘟囔着,小手还一个劲地拉着我要往外挣,我就抱着他,随声附和他的想法,趁机劝他:是啊,妈妈怎么还不来接秉燊呢?要是洋洋跑到外面去,妈妈来了,就找不到洋洋啦,要不你先坐在小椅子上,妈妈来了一眼就看到你啦。听了我的话,他便使劲地将身子往下坠,我趁机把他放在小椅子上。

他被我劝到椅子上后,一坐就是半小时,其他小朋友都安然入睡了。洋洋终于熬不住了,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地打起瞌睡,我就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让他的头靠在我的肩膀,他微微地动了动,没有反抗,我就轻声说:洋洋坐在小椅子上睡觉多危险,你还是躺在床上等妈妈吧。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睡到床上,但他也提出了条件,不脱鞋,要我坐在他的床边,给他讲故事,我都一一答应了,慢慢地,他睁大的眼睛开始不听话了,只一会的工夫,就进入了梦乡,我轻轻地帮他脱掉鞋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慢慢地孩子们也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生活,大部分孩子认同了我,接受了我。每当听到这个孩子叫声阿姨好,那个孩子来亲亲我,依在我的身边,这时候,带小班幼儿的劳累感就一扫而空,我的心里甜甜的。

第16篇:反思幼儿园小学化教育

反思幼儿园小学化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下社会普存在的问题.它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的错误教育倾向,是家长、老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做出的不正确的选择。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而学习则是小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在幼小衔接中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动的热爱和 向往 ,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动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还要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现在,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学拼音,汉字、做算术,基本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胡教.认为这样就是为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了.其实幼儿园应该做的应该做的其实很简单,在大班下学期,除了通常的幼儿园授课时间可在25-30分钟.主要的还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高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过于强化幼儿的知识性教育会扼杀他们天真烂漫的个性,不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和训练. 作为幼儿老师,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而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面对家长的不正确认识与要求,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能被动盲从.在具体的实施上,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发挥我们专业教育和权威性,带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应做到:

第一、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

第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以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与拔苗助长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与幼儿园一致。

第三、不定期地针对家长感兴趣的话题,教育难点等,开展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学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地达成教育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第17篇: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反思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反思 河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 李芳雪

其实每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我想说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开展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很大关系。我所在的温县县直幼儿园条件有限,在硬件和软件创设上都不太完善。我们的教室很小,2个老师40个孩子,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很小的厕所,没有供孩子洗手的水龙头,也没有小毛巾。每到集体上厕所的时候,楼梯,操场,厕所都十分拥挤。老师的看护很难到位,可以说有些力不从心。孩子上完厕所后就要集体回来,没有条件和时间洗手。教室里都是成排的桌子和椅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教师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模式刻板的教,灵活性不够。主题活动因为区域所限无法开展,走廊也很狭窄,并且无法利用。教室很暗,采光很不好,孩子们上课总是黑乎乎的。这也是亟待改善的情况。也就是,教室面积和采光也是需要规范的。在入园和离园问题上,其实我们幼儿园也有接送卡,并且每个班入口处也有挂接送卡的收纳袋,只不过这些卡已经落了很厚的灰。其实,园长在例会上说过接送卡的问题,从安全上考虑,接送卡有必要实施,只不过在落实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了。入园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分散来的,接送卡使用还比较便捷,但是当离园的时候,家长们蜂拥而至,常常在老师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就跟老师说再见跟着家长走了。如果师幼比高一些,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足的精力去注意,孩子们对秩序的遵守还不是很到位,需要老师重复强化。而且孩子们对主班老师的口令是比较听从的,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班主任威信”,孩子们往往对比较严厉地老师言听计从,相对而言,当一个老师比较和颜悦色的时候,孩子们通常会很调皮,集体活动的纪律性就难以实现了。虽然我们提倡个性发展,提倡顺应孩子的发展,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有些活动上,我们需要强调纪律、强调规则,强调秩序感,比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做操。在晨检上,我们的幼儿园也做的不到位,这跟老师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很多老师没有这种意识,我们需要强调晨检的重要性。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很容易出现磕碰现象,我们的校医是由会计和生活老师兼任的,简单的说也只是准备碘酒和棉签,缺乏专业的医生和医务室,孩子皮肤很娇嫩,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由专业人员处理才是恰当合适的。很多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医务室和校医,也许这和资金和法规政策有直接关系,如果国家有关部门确立规范引导,那么这种医务体系设置将会大大出现,国家也应在医疗预防上对幼儿园做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医疗知识普及,可以在儿童传染病高发时期,请专门的医务人员去幼儿园进行科普宣传,给教师和孩子们更多的保健医疗知识。国家对学前发展关注越来越大,虽然颁布了很多引导纲领政策,但是执行力有待加强,相应的监管也是很重视,应该完善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和考核评审。

第18篇: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反思

我班有个孩子叫亮亮,他特别爱哭,不愿意与人交往,还特别娇气。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拿了他带来的小汽车看看,他看见了,就跑过去,非抢自己的汽车,还大哭起来,这时候我发现了,连忙跑过去,给他擦赶眼泪,轻轻地对他说,你带来的汽车不就是要给我们大家玩儿的吗!我们都是好朋友,要一起分享一起玩呀!这时,他好象懂得了我说的话,一会功夫他不哭了,还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车。以后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他,发现缺点时,每次都及时地帮他纠正,告诉了他为什么不能那么做的道理。孩子是纯真的,我一讲道理,他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倾听,而且懂得了以后也会改正很快。看着他一天天地变化,我由衷地欣慰,欣慰自己的教育在奇奇身上看到了结果,而且奇奇真的变得大方起来了,还经常把自己家带来的糖果分给小朋友们一起吃。

是啊!每位教师只要有心,留意观察一定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只要有心,也一定能创造出许多的奇迹。的确,我们幼儿教师就是要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的性格。爱孩子,就要勇敢地说出孩子缺点;爱孩子就要大胆地纠正他,让孩子们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胡丽

第19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反思

反思自己执教的一次科学教育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吹泡泡》是中班的一节活动课,孩子们对于泡泡都非常的喜欢,日常也经常吹泡泡,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孩子们日常使用吹泡泡的工具比较单一,因此我设置的目标为:

1、学吹泡泡,能发现吹出来的泡泡有大有小。

2、知道有多种吹泡泡的工具,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上这节活动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配置了吹泡泡的溶液,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多种吹泡泡的工具。在开展活动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尝试用一根吸管吹泡泡,让吹出泡泡的孩子介绍自己吹泡泡的方法,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然后引导孩子们怎样吹出许多的泡泡,请孩子们尝试用捆在一起的吸管或铁丝网做的工具吹泡泡,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吹出的泡泡像什么?是什么颜色?让孩子们尝试吹大泡泡放在瓶口,透过泡泡看到的小朋友、房子是什么样的?把泡泡放到瓶口孩子做起来有点儿困难,因此在这一块儿我让孩子们玩儿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泡泡的理解和让孩子们更多的体验到泡泡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设置了抓泡泡游戏环节,我和几名小朋友用捆在一起的吸管和铁丝网做的工具吹泡泡,幼儿共同抓泡泡,请幼儿说一说泡泡抓到手里后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玩儿的不亦乐乎。整节活动下来总体感觉孩子们对于吹泡泡比较喜欢,知道了利用工具怎样能吹出许多的泡泡,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在投放工具时更开放一点儿,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一根吸管和多根吸管捆在一起吹出的泡泡数量是不一样的,这样做会不会更能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

第20篇: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

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

【摘要】当前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中,还存在“态度、深度、广度、力度、厚度” “五度”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教育反思的有效作用发挥。改善之举:教师可通过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关注、活动后的评价路径,运用描述性、比较性、批判与联系性反思三种方法,以个人反思和小组合作反思为主要形式,把握好“以具体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开展对话交流”几个要点来进行教育反思。幼儿园可利用“理论促进实践,开展听课评课;共性个性结合,进行案例诊断;掀起头脑风暴,鼓励思维碰撞;参与网上交流,开阔眼界思路;鼓励同伴结对,个体融入群体”的几个策略来训练提高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

【关键词】教育反思;反思路径;反思方法;反思形式;训练提高策略

反思型幼儿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幼儿教师形象,教育反思能力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经过实践―反思一总结这条途径成长的。当前,教育反思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主动改善教学、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一种常规方法。但最终反思的效果怎样?教育反思到底应该反思什么?如何进行有效反思?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思考和梳理。

1.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反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反思意识弱,缺乏主动思考的态度。虽然,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能认识到反思对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教师的反思还基本停留在被动反思的阶段,即教师的反思大多是为了完成课题研究的需求或者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而没有达到自觉思考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程度。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教师只是把写反思作为一种习惯性的经验积累的过程,潜意识地让自己走着一条重复“经验”的道路,“克隆”着同样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甚至因此出现了倦怠感。

1.2 反思水平低,缺乏层层挖掘的深度。我们在检查教师的反思记录时发现,许多教师进行反思时习惯采用报流水账的形式,把活动中幼儿的一言一行都详细地记录在案,最后加上一句“幼儿玩得很开心”或者“今天的活动不是很成功”之类的结束语。这些描述仅仅是对活动本身的一种再现,但是对于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反思中缺乏“问题意识”,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

1.3 反思内容窄,缺乏拓宽视角的广度。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师生的互动、教学的效果等来进行的,进而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回顾。其实,反思实质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除了对教育教学本身的反思,还应是以“自我”作为对象进行反思的一个过程。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等。

1.4 反思技能差,缺乏解决问题的力度。目前,教师们的反思大多停留在对一天活动后的总结和思考,或者在观摩其他同事、姐妹园教师的活动后进行口头交流和案例分析等。思考的角度大多从活动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效果是否能达成预期目标出发。个人认为,现阶段幼儿教师反思的途径比较单一,反思的视角也比较

狭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幼儿教师缺少反思的技能。还有的教师在反思的时候把反思误认为是“错误检讨”,把反思活动当成了查找缺点、寻找问题的活动,总是围绕着什么地方不理想、什么地方不成功、什么地方幼儿没什么兴趣等问题来展开讨论,却很少对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1.5 反思氛围淡,缺乏文化积淀的厚度。重建是反思的归宿,但是因为教师反思水平不高,个人经验有限,所以在重建时仅依靠个人力量,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团队反思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反思中需要借助他人和集体的力量,借助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依靠幼儿园这个团队来发挥作用。然而,由于幼儿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教师反思意识都比较薄弱,整个团队的反思氛围不突出,不能引领教师个人养成反思的习惯。

2.反思“思”什么

2.1 反思的路径

2.1.1 活动前的设计(目标的设定;环境、材料的准备——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活动过程的安排;幼儿已有经验等)

2.1.2 活动中的关注(幼儿参与程度;幼儿的表达与表现)

2.1.3 活动后的评价(如何围绕目标和幼儿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幼儿自评与互评;焦点问题或矛盾冲突的解决等)

2.2 反思的基本方法

2.2.1 描述性反思——能够结合目标、内容、设计组织过程及教育效果,依据个人经验,整体、有序地表达出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提出调整预案。

2.2.2 比较性反思——能够结合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观念,提出自己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2.2.3 批判与联系性反思——通过问题和困惑的提出,能够反思教育的价值、自己的教育信念、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

2.3 反思的主要形式。个人反思和小组合作反思。

2.4 反思的要点

2.4.1 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能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2.4.2 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反思,要洞察其全部,只能选取合适的“切入点”。选取“切入点”的过程。是对教学事实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主题的提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从具体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2.4.3 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通过理论的参与,可以使教学反思冲破原有的“认识框架”,超越简单的“是”与“非”“好”与“不好”的纯粹经验性的判断和理解,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有效地对实践进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评价,乃至进一步提炼出属

于自己的“扎根”理论。

2.4.4 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教学反思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它决不是反思的“点缀”或“标签”,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教学反思中的真正价值。

2.4.5 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观化思考。不同教师由于专业兴趣和视野的限制,反思时很可能出现“视域”的分歧,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关注点”,立论的依据不同,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教学现象有时会发出多种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认识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因此,教学反思不能“执一己之端”,还需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参与反思.通过不同的声音,唤起对教学活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思考,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争鸣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考问”.从而切近教学的真实,促进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既不简单认同,又不固执己见,你来我往,如琢如磨,推动反思的深入。

3.训练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

3.1 理论促进实践,开展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目前教研活动中最常见、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它通过“一看、二评、三提高”的模式,促使教师学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改变原来执教者仅作为接受听课者评析的被动地位,而成为先由执教者自我反思,介绍活动设计的思路,反思活动中的得与失、有何改进的设想以及有何困惑等,然后参加观摩的教师针对执教者的教学过程从各个方面进行评析。

我们鼓励执教者和观摩的教师进行互动,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最后大家共同来修改活动方案。根据需要,我们有时会采取再实践再评析的方法(即一课多研的方法),有时又会采取同课异构的方法(即以一个素材的多个角度着手进行教学)。听课评课为我园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现了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提升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2 共性个性结合,进行案例诊断。案例诊断是现今教研活动中比较流行的、易操作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它通过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文字资料或录像资料等形式呈现给教师,帮助教师通过回顾和了解案例过程,反思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观念与行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积累教育经验,提升教育观念。所以,我们选择不同的案例,有的来自于幼教杂志,有的来自于教学活动的观摩,还有的是本园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课例。在此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案例外,我们还考虑到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它和现场的观摩活动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要让教师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是有一定困难的。为此,我们会提前把案例提供给大家,让教师先进行个体反思,然后利用教研活动进行集体互动反思,对有争论或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案例的再现,引发再次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使案例诊断真正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服务。

3.3.掀起头脑风暴,鼓励思维碰撞。“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头脑风暴法就是鼓励教师大胆提出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集体互动式的教研活动形式来引导教师围绕问题,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问题价值的大小,我们有时利用某次教研活动中的某一时段,有时是专门组织一次相关的研讨活动,还可能是根据教师们所持观点的不同组织甲乙双方的辩论会等。由于问题的提出直接来自于教师们最为实际的需求,所以这些问题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教师们能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反思自己与他人的观念和行为,从而提高各自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头脑风暴法在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3.4 参与网上交流,开阔眼界思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上信息交流也日趋活跃。我们深刻认识到,它不仅可以拓展教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也为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此,我们尝试开展园内的网上教研活动,研讨的话题有的是园方提供,有的是教研组提供,也有的是教师个别提出,这能让教师们在网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区级以上的网上研讨活动。通过网上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思路开阔了,思考问题也更为深刻了。

3.5 鼓励同伴结对,个体融入群体。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独立反思有时会存在模糊性和局限性。同时,由于受教龄、学历、教师自身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间反思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幼儿园范围内鼓励教师寻求同伴间的互助合作也成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明智之举。在结对中,有的是强强合作,有的是强弱合作,可以是自由组合,也可以由幼儿园牵头安排。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教师们的合作互助所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有的是共同设计教学活动,有的是彼此之间进行看课、评课活动,有的是案例的分享交流等。合作互助为我园教师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育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