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夏绝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1 18:08: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夏

江苏省沭阳县沭师附小

五(2)班

李珂珂

在田地里,青黄的麦浪随着夏风,滚起阵阵热浪;在河边旁,芦苇随着夏风,跳起了美丽的舞蹈;在小河里,孩子们随着夏风的节奏,一个个扑起闪耀的浪花。

看!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站着无数个人。“他们不怕热吗?他们在干什么?”也许你会不由自主的问。那我就会自豪的对你大声说:他们是农民伯伯们,正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割小麦。”凡是农民伯伯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麦杆,那整齐的麦杆,好像在向农民伯伯致意,又好像笑眯眯在对农民伯伯说:“农民伯伯,你为了我们可是费尽的行动,幸苦了。”此时,我看见了农民伯伯的汗水在一滴滴流下来,滴在了水里;我还仿佛看到小麦在一步步成长,其实小麦和我们孩子一样,也是要长大的;我好像又看到了一排排已抽穗的金黄色小麦正在高兴地点头微;。农民伯伯满脸堆着欢喜的笑容,有说不尽的喜悦。农民伯伯在烈日的蒸烤下不知疲惫地割小麦,太阳似乎已十分疲倦,悄悄躲在云层里睡着了,又给大地带来了几分凉爽。

我看着农民伯伯,不知不觉中,一种感激的心情油然而生。多少年来,是他们,种出了美味的大米,卖给了我们,让我们煮出了又香又软的白米饭;是他们,种出了五谷,给了我们食物。俗话说的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的任何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粮食,不能糟蹋农民伯伯的心血。

在一朵美丽的花朵上,一颗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是一颗闪耀的珍珠……

评语:本文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侧面描写了对农民伯伯的喜爱。并告诉了人们,不该随便浪费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从田里种出来的,农民伯伯为了种出粮食而疲惫不堪。

推荐第2篇:初夏

初夏

初夏,它是盛夏的前奏。前者虽然比不上后者的热烈高亢,大它平静安闲却蕴藏着蓄势欲发的无限生机,它就好像美丽的春天一样。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皇帝,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吮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它们散发出来的香味香飘十里,引来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游客们一边拿出摄影机拍照,一边赞叹道:“这花多美啊!”

初夏的池塘里,一个个“青冠”从水中冒了出来,它们碧绿碧绿的,虽然莲花还未绽放,但是,在这清澈见底的池塘中,它们已经是最美的了。荷叶在池塘里无拘无束地荡漾着,就像是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在池塘中自由自在地游戏、嬉戏。

初夏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更迷人的夜晚。 初夏的夜晚,:在黑漆漆的空中点缀着数百颗亮闪闪的钻石,有时好像是一束光打过,追在这些钻石上,折射出一缕光,美丽又珍贵„„可是,却被那叫嚷的知了给吵醒了,它似乎是夏夜里必不可少的伴奏带,可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倾听它的演唱呢?弯弯的月亮在照亮世界,月光如水,朦胧的月光照映在青平如镜的水面上,连绵起伏的山峰在月色中若隐若现;如纱的月光又静静地洒在了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灰色的薄纱。一群群小朋友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呢!孩子们一阵阵的欢声笑语感动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就连清凌凌的河水也随着他们的欢笑声碧波荡漾着。不一会儿,只听见:“多么美的夜晚呀!”的赞叹声,啊!原来,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正坐在山上的凉亭里欣赏着夜空。他凝视着夜空,好像忘记了一切,只沉浸在这美丽的夏夜中。

一只只漂亮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来了,它们在半空中飞来飞去,引来了许多的小朋友。小朋友正在和萤火虫尽情地玩耍着,它们好像把萤火虫看作自己最忠诚的朋友一样,在月光地照耀下追逐嬉戏。

啊,初夏是多么的美丽、迷人呀!

总评: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萤火虫,自然很激动,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叙述了暑假里这件最难忘的事情。从行文来看,前后的描写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读来还挺有意思。但部分语句不够流畅,一些地方没有表述完整,给人感觉意犹未尽。希望作者在以后的作文中能够注意语言精炼与叙述的准确性、完整性。总评:文章开头结尾都说夏天是”火辣辣的、让人汗流浃背的“,那么文章中间一段描写的细节就应该抓住“热”这一个字来写。

总评:小作者的作文开头和结尾还不错,主要内容就显得有些“瘦弱”了,没有写具体“灿烂多姿”和“性情多变”,我想,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欣赏到夏天的与众不同,夏天的无边风景。七彩作文网指导老师:砂礓

总评:小作者的作文开头和结尾还不错,主要内容就显得有些“瘦弱”了,没有写具体“灿烂多姿”和“性情多变”,我想,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欣赏到夏天的与众不同,夏总评:一看这个文题,就觉得很有情趣。纵观全文,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的选题新颖,构思巧妙,每段先总后分,想象丰富,笔调欢快,写得自然流畅,犹如散文诗,读来亲切、有趣,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纵观全文,前后的描写有条不紊,构思巧妙,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读来还挺有意思。想象丰富,笔调欢快,写得自然流畅,犹如散文诗,读来亲切、有趣,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推荐第3篇:绝句

绝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兴趣。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简单了解作者。

2、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三、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古诗)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诗了吧?那就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吧!不过读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铅笔,看看诗中哪些字词是你不理解的,画个小问号,哪些字词是你通过预习已经解决的,画个感叹号。 2.学生交流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

3.理解了这些字词,相信大家对古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画面?(分句理解诗句意思,最后结合起来说。)

4.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四、读诗句,悟诗情。

同学们读懂了诗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图画。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指名读、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比赛背诵。

五、拓展阅读

1.(出示《绝句》)同样是杜甫的描写春天的绝句,读一读,这首五言绝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指名说,有感情的诵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主题丛书4第4页《春晴》。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七、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绝句》,并搜集其它关于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歌。 板书设计:

绝 句

黄 翠 白 青 ——有声有色

鸣 上 ——有动有静

含 泊

推荐第4篇: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近一行白鹭上青天。--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远 门泊东吴万里船。--近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

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对古诗有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以为是李白,享有“诗仙”的美称;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2、绝句的理解:“绝”与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如:绝招 绝技

1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二、古诗讲解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并且带有感情。

2、细读古诗:

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

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

2

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诗词解释:白鹭: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窗,窗口,窗户。含,包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

3、全诗大意: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的唱歌,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透过窗户看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里停泊着驶向东吴的万里船。

4、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欢快、欢愉、欢快的心情,

6、小节: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推荐第5篇:绝句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教学重难点:

1、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 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

二、

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杜 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万里船 美

推荐第6篇:绝句

《绝句》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从小到大,你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吧!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根据老师出示的画面吟诵出一首古诗么?

2、课件配乐出示《春晓》《咏柳》《草》的相关图片,学生根据所给画面说出古诗题目,并吟诵出。

3、同学们深情的吟诵,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一首歌。(播放:古诗新唱:《绝句》)

4、师:好听么?想学么?其实歌中所唱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公元759年冬,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一草堂,就是现在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在草堂先后居住4年,留下诗作240余首,绝句就是其中一首。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课件出示带音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根据节奏读读看。

3、引读:瞧,是不是有小诗人的感觉了?古人吟诵古诗时会做什么?(摇头晃脑)我们也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读读看!(摇头晃脑地读) 师:可我们不是古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读,如:拍手读,也可以两个人玩拍手歌。(拍手读)我们还可以踏歌,用脚打节拍。(踏歌)。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你会发现这首诗其实是一幅特别美妙的画。

(三)披文入境,领悟全诗

1、整体感知

(1)春天到了,草长莺飞,杜甫草堂前一片欣欣向荣。是怎样的春景把诗人深深地感染,吟诵出这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佳句呢?请同学们自己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自由读)

(2)沿着诗人的视线,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板画)

(3)多么丰富的画面啊!你是否也想走进杜甫草堂,一睹这美好的春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杜甫草堂。(教师配乐范读) (4)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颜色?

(根据学生回答,一次出现:黄鹂、白鹭、翠柳) 重点引导“青天”: a、常用的“青”是什么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什么? b、青指蓝,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让你想到了哪里的天空? c、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天空么?

d、诗人所看到的天空正如拉萨的天空这般蓝,在诗人的笔下,就是——“青天”(课件出示:“青天”)

2、感悟前两行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怎样的一幅黄绿相间,青白辉映德画啊!这幅画就融化在前两行。读一读(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耳畔仿佛听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黄鹂的叫声)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什么? (3)多美的春天啊!面对这幅有声有色的春景图,你最想说什么?

(4)此时,你们已经与诗人心灵相通,诗人也同我们一样沉浸在这绿柳垂丝、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中,他不由地吟诵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感悟后两行

(1)此时,诗人放眼远眺:另一番景色映入眼帘,是什么?来读诗的后两行。(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在这两行诗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解释: a、“西岭”:指位于成都以西的岷山。 b、“泊”:停泊 c、“东吴”:指现在的江浙一带。 重点指导: a、“窗含”:要想理解这个词,我们不妨体会一下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外面的景色?(窗前)

师:孩子们,扭过头来,透过窗户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描述)鳞次栉比的楼房、蔚蓝的天空、宽阔的操场构成了一幅多美的图画啊!这幅画还有画框呢!是什么?(窗户)孩子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外面千变万化的世界。 (课件出示窗框中的美好:“绿荫如毯”“祖孙同乐”“山花烂漫”)这一处处美景不正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么?

师:那么“窗含”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样说来,远处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不正是镶嵌在杜甫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画吗?(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 b、“千秋雪” 师:“秋”在字典里有五种解释。(课件出示)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呢?这山上的雪是整整一千年么?(点明:虚指) C、“万里船”

师:作者身在成都,船从江浙一带来,路途遥远,因此说是“万里船”

4、走入背景

(1)此时,诗人心中仅仅是未看到如此美景而激动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背后。(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2)在诗人心中,除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喜爱,还暗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愫?(思念、欣喜)

(3)让我们带着这份思念与欣喜再读古诗的后两行。

(4)喜爱、赞美、思念、欣喜,种种心情交织在一起,诗人诗兴大发,写下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他来不及为古诗想个题目,干脆以古诗的体裁“绝句”为题。

5、诵读古诗

(1)诗人不是画家,却胜似画家,短短的四句诗, 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来,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古诗。 生齐读古诗。

(2)真美啊!让我们一起欣赏着这美丽的画面,和着动听的音 乐,再次吟诵这首《绝句》。 生配乐诵读《绝句》

(3)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绝句》。播放音乐

(四)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许多孩子意犹未尽,其实杜甫的古诗还有许多,这只是其中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更是不胜枚举,这也只是其中一首。孩子们,走进股市乐园吧,那里有更多的美景等你去欣赏,更多的美文等你去品味。

推荐第7篇:绝句

绝句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

2、

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述的情景,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初步体会绝句诗句的对仗。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古诗图画,诵读录音,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诵读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举行经典诵读活动以来,相信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文,能展示一下吗?

2、逐幅出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画,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那首古诗?引导学生集体背诵古诗。

分别是:《悯农》、《登鹳雀楼》、《宿建德江》、《江畔独步寻花》。

3、走近作者,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四首诗有什么特点?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什么是绝句。 刚才我们背诵的《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谁?你了解杜甫吗?谁来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另一首七言绝句。 (板书:绝句)(齐读)

【多媒体出示图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诵古诗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诗句中的生字,把诗句读通顺;结合文中插图,图文联系,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交流。(1)、指名读。师生集体点评,读得怎么样?有什么优点?你认为什么建议? 师小结:古诗要读得正确流畅,还要有音韵美,这就要我们注意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2)、师范读。

(3)、练读体会,再指名读,齐读。

3、过过渡:要想真正读出这首古诗的韵味意境,还需要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中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读诗的愿望。】

三、合作探究,解诗入境

大文学家苏轼说:杜甫的诗就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那么在这首绝句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呢?快速读诗,找一找。

那么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呢?让我们去细读品味。

(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话,通过看图想象,指名说。

出示留白诗句: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2、指名填写,说说所填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 你聪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什么?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吧。

3、多形式读:如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一句。师生分读等。

【诗句意思直白,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不觉就感受到诗句描述的景色,形式多样的朗读更是让师生沉浸在这无边的美丽之中。】

(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青翠的柳树、高远的青天,真是色彩明丽,美不胜收。此时诗人透过窗户,向远处望去。。。。。。

1、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什么是“千秋雪”,“万里船”?

启发理解:为什么这雪含在了窗户里?为什么这船泊在了门里?

2、你觉得这两句诗美在哪儿?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让我们一起读出诗句的优美和巧妙。【诗句中,千和万均为虚数,是一个泛指。教学中借用成语“千山万水”、“百里挑一”等词语去类比理解,感悟语言表达的方式。】

四、朗读提高,体会特点

1、诗句中所写景物有动有静,有远有近,你能分清吗? (认识诗句描写中的远近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特点。)

2、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你还能找出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对仗?

从这些对仗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关于对仗的常识:词义必须同属一类,词性必须基本相同等。) 【诗词的对仗体现古诗绝句的特点,在这首绝句中尤为明显,特别典型,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引领学生去探究发现,既明白了这一特点,更感受到了诗句的魅力所在。】

五、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1、播放课件录音欣赏,展示课文插图,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2、播放古筝配乐,看图,请学生尝试诵读。

3、全班练读,通过录音自我欣赏对比找差距。

六、练笔诵读,拓展延伸

1、我来对一对。

黑对() 红对() 千对() 山对()

2、你还能写出哪些对子?

3、读读杜甫的另两首绝句。并说说《绝句》其一中是如何对仗的。 《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读读杜甫其他的诗句,说出其中的对仗词句,既是拓展,又是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杜甫的诗,细细品读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已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述的景像。

板书:

绝句

画 美

人 悦

《绝句》教后反思

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同时也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引入新课时,我创设情境,面对春天图景领着孩子吟诵《村居》等描绘春天的古诗;体会写法时,我带着孩子们回忆学过的带有虚指数字的“一片孤城万仞山”等诗句;感悟诗情时,我向孩子们介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对比《春望》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将下课时,我又给孩子们推荐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句。40分钟不仅仅学习一首新诗,更融入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课堂教学的密度增加了许多。

推荐第8篇:绝句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推荐第9篇:绝句

《绝句》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庄培芳

教学内容: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学说明:

本诗是《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

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

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

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

2、-

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

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

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

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

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习练习。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推荐第10篇:初夏,YES

初夏,YES

这个初夏的星期日,如往常一样,走在两旁都是桦木树的街道上,一手插在牛仔裤的口袋里,另一只手牵着你留我唯一的伙伴--聪明伶俐的柴犬,你给它取了个可爱的英文名字,叫做YES。

风吹过耳畔,像情人的私语,绕着树叶的呼唤,两个女孩子骑着单车从我面前经过,而我漫不经心地望着对街的行人,时而出神……

虽然看不见雀鸟的踪影,却听得见明亮悦耳的声音停在树梢,林子里无声无息,从绿意盎然的夏色不觉间已换上色彩丰富的秋装,偶尔,风吹来落叶,在我的脚边旋绕,有些碎心的想念在脑海里翻搅……

记得去年冬天,我们经常来这条街上散步,高大的桦木树几乎撑起了整条街的天空,一片树叶黄的天空。

每次带YES来这里散步,它都会高兴地摇着尾巴,有时候,你总会拿着小的垒球,在公园旁长长的步道上和YES玩起追逐战,它总是能把抛出去的球找回来,你会把预藏好的狗饼干拿出来作为奖赏,YES很好动,是一只活泼的乖狗狗,即使主人不在了,它还是如往常一般跟着我的脚步出来散步,活动活动筋骨。

YES很通人性,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会默默地在我身后,蹲坐成守门的姿势,静静地陪着我,它似乎能察觉到我的悲伤和喜乐,它彷佛也知道失去了生活重心的我,多么想念去年冬天的散步……

去年冬天,你说要写一张卡片给我,但不告诉我放在什么地方,约定好一年之后,才能打开我房间里某个上了锁的抽屉,那里放着我们的交换日记,而藏卡片的位置,写在日记的第64页,那是你喜爱的幸运数字,并嘱咐我在那之前,不许偷偷打开……

走在桦木树掉下落叶的街道上,忽然想起了这件事,YES似乎要告诉我什么地,对着公园地某处汪汪地叫着……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上,想你一定又会心血来潮地,要我陪你去文具店买一些材料,然后两个人把客厅当作,地板撒满了剪碎的纸片、色笔和颜料……

我牵着YES回到家里,赶紧翻出日记里的那一页,原来那张卡片藏在公园里靠近雕像的一棵桦木树下,树干上还留着我们偷偷刻下的密语……我想起来了!带着YES又回到了公园,果然在那棵见证我们初吻的树下,在那缝隙中藏有一个厚重密实的木盒子,打开来一看,里头是一张手工的卡片,画着天使的图案,做得很精致……卡片的内容,上头只写了一句话:Imiyou

YES似乎察觉到我的喜悦,看到你的卡片,就会想起你微笑的样子。

第11篇:初夏时节

夏天最初的萌动就是立夏了,好雨知时而来,气候回暖温情,植物拔节长大。古人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此时,万物皆茂盛也。”立夏时节的故乡——这个江南水乡小村,虽然芳菲散尽,落红成泥,但绿柳成行,百物葱茏。那濛濛烟雨的谷雨、子规声声的晚春似乎还在眼前,一眨眼的功夫,炎炎的初夏就已经隆重登场了。一旦打开故乡初夏的门扉,展现在眼前的尽是牡丹结实,樱桃熟透,杨梅紫红,油桃飘香的美景。远处那厚重仁慈墨绿色的大山,眼前那淙淙流淌智慧灵动的河水,还有那禁锢了一冬的迫不及待的青蛙,以及在地底下隐忍四年的蝉,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努力的展现自己的智慧与风采。山润朗起来了,水流动起来了,青蛙鸣唱起来了,蝉也忍不住来一声长鸣了。“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家乡的农人们永远是夏日的主角,他们不失时机地地忙碌起来,赶节令,应时节。割油菜、收小麦、种黄豆、种玉米、种红薯、插秧苗„„辛苦地夏收着去年秋种的希望,又欢喜地为今年的秋收种下希望。年年如是,乐此不疲。初夏的风惬意地掠过耳畔,一阵轻微的热浪吻上双颊。此时,我听见了夏的呓语,它仿佛在倾情地诉说自己的喜悦和狂热。初夏,这个热情奔放的青年啊!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狂热。于是,我听见他在奔跑,风光旖旎的荷塘里,有他豪爽的身影。他采下一朵昨夜女神撒过珍珠的荷叶高举过头顶,如撑着绿纸伞的倜傥才俊,在班驳的阳光下缓缓地行走着。不经意间,他就从你身边走过,带来一阵阵夏花的甜香,让你不禁怦然心动,让你忘却骄阳的炎热。仔细聆听,一阵天籁,是夏果在你的四周窃窃私语,跃跃欲试。“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立夏时节是故乡多雨的时节。骄阳炎炎,间或又时时夹杂着蒙蒙的细雨,远处的青山一片青郁迷朦,大地变得凉爽而清新。此时,竹林、原野、湖水、村庄都沐浴在绵绵的雨丝之中。农人们穿着雨衣,戴着斗笠,在农田里、在蟹塘里忙碌着。为着希望,“斜风细雨不须归”。大地万物都沐浴在柔柔的雨帘里,美美地享受着这静谧的云水。初夏时节,故乡的雨,细腻而柔和,朦胧而清新。这热情的初夏季节,如一杯浓甜的美酒绵厚悠长。欣喜的人们脱去厚重春装,身着艳丽短袖长裙,衣袂飘飘,青春飞扬。清凉的河水将成为人们的最爱,浓浓的树荫下更是人们嬉戏谈天的所在。夏日,这个激情燃烧的季节催生着故乡万物的生长,为秋天的收获抒写粉红的回忆。我知道,故土家园有了夏日,万千作物就会肆意的生长,肆意的张扬。这个夏天,我眷恋的故乡就会在平仄婉约的诗行里释放所有的热情;就会在指掌间温柔缠绕爱与被爱;就会潇洒泼墨描成一幅绝妙的丹青。经年的岁月里,一转身,一回眸,夏光乍现,这时,你我正读着一篇故乡“夏”的华章。

第12篇:散文初夏

文/陈一凡

我合上《芳草》,向窗外望去。

窗外,草色很鲜,很浓,像有谁才替它们上过色似的。三五团飘残的柳絮搁在草尖上,显得分外洁白,轻柔。柳丝毵毵地挂着,尽管日日吹绵,依然绿得可爱。绿荫深处,衬和着活跃的莺声,那“果郭——”“果郭——”的小杜鹃,这些天也叫得更欢了。但你只能听到它叫,却不知它藏在哪儿,这鬼精灵真会躲!

出门去走走吧。在屋里熬够了暮春困人的燠暖之后,近来我爱在傍晚去郊外散散心。好在住所离郊区很近,三几步就跨到市梢,眼前就是一派乡村景色了。轻衫薄履,信步田头,把白天的尘嚣都撇在脑后,心头感到异样的轻松。刚才飘过的几滴毛毛雨,已经被返照收尽;微热的空气中带着几丝凉意,显得格外清爽。我解开胸纽,猛吸几口,这才觉察到初夏的来临。人到中年,对时令的变换显然不如年轻时那么敏感了。十多年前,我的眼睛还能捕捉住早春的第一撮柳芽、深秋的头一片落叶;可近年来,感官迟钝得像长了厚茧似的,直到新季节的脚步在身边徘徊很久以后,才在无意间蓦然发现:啊,春天来了,“又是一年芳草绿”!啊,夏天来了,“数声蝉嘒荡扶疏”!惊定之余,每每勾起阵阵沉思。

一缕无名的惆怅掠过心头,但立刻被清新的晚风吹走了。前村传来一群少年欢快的歌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青春的旋律随风飘来,透过衣襟,灌满了我的肺腑。

我斜靠在一棵挂满蝴蝶花的老槐树上,静静地观赏着眼前的五月风光,像远处端坐不语的群山一样。这里原是一片平芜,三百年前,公子哥儿们常来此地调鹰放马,如今早已变成公社的菜田了。田里种满各色各样的瓜果蔬菜,有的刚刚吐苗,有的正在打朵,有的已经结果,可一色儿都是翠叶离坡。越过菜畦,向远处纵目,只见连村带郭,傍路沿川,尽是一簇簇葱茏的树木,一直伸向天际。望不断啊数不清!真是“绿遍山原”。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那么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遭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沐浴在这片浓绿之中,思想的触须渐渐游动,游向生活的深处。绿,这不就是青春的颜色吗——我想。可是,为什么有人赞美生命常绿,有人却哀叹绿鬓易凋?哦,后一种人大概只是从生理角度去估量个人生命的长度。他们不懂得:红颜会消退,须发会斑白,思想却可以永葆青春,因为思想能从时代之树的根茎里不断地汲取水分,化合阳光,组成新的叶绿素。他们也不懂得:个人的生命可以溶入事业的大海,把渺小织进浩瀚,使短暂化为永恒。对于“青春不再”、“人生无常”之类的感喟,雷锋回答得最好:“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这句富于革命哲理的豪语,在最精辟的意义上说出了人生的价值,补充并深化了歌德的名言——“生命之树常青”含蕴的真谛。你没见,去年姑娘们精心栽植的两行新柳,今年不已经在河沿盈盈学舞了么?瓜圃也没辜负人,那几排新种上的番茄秧,前天傍晚都在贪婪地吮吸社员们浇

灌的氨水,发出“咕唧咕唧”的响声,此刻已在晚风中点头簸脑,摇曳生姿了。黄瓜秧长得更快,几条嫩瓞不久前还在叶底伸头探脑,怯生生地,今晚居然昂首挺肚,在架上打起秋千来了。社员们的心血和汗水渗进了幼苗,幼苗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日长夜大,吐叶开花,终于结出丰硕的瓜果,奉献给它们的主人。那么,瓜叶上流动的点点绿光是什么呢?那就是菜农的血液和汗珠在闪耀啊!菜农把点滴生命凝聚在瓜果上,那么栽秧的,做工的,教书的,画画的??他们的生命不也都可以物化吗?是的,从事各行各业劳动的人们,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对象和成果上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它何尝枯萎,几曾凋谢?! 只顾冥思默想,不觉暮色渐深,该回去了。归路上,我随手摘了一掬紫白相间的楝树花。俗话说:“楝树开花,眼皮要用钉耙扒”,这时节人是最好睡的,可今晚我怎么一点没有睡意呢?跨进房门,扭亮灯,在柔和的绿光下,我开始了业余的夜耕——用心和笔,直到群蛙倦鸣、万籁俱寂的时候。

今夜,我大概会做一个绿色的梦吧,比儿时看过《绿野仙踪》后做的梦更加美。篇2: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含答案解析) 阶段测评(一)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 .. b.与佳期兮夕张 佳期:好的日期 .. 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多次 ..

解析:佳期:佳,佳人。期,约会。

答案:b 2.下列诗句不属于寓情于景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解析:b项抒发作者的心志。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是“骚体诗”的创造者,又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的声誉。 b.《诗经》中的《卫风·氓》一诗,给我们展示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信誓旦...旦只不过是一时的甜言蜜语。 . c.曹植的《七步诗》,展示的不止是才情,还有那煮豆燃萁的悲哀。 ....

d.陶潜归隐田园之后,过着焚琴煮鹤的生活,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

解析:a项,“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与该语境不合。b项,“信誓旦旦”形容诚恳地发誓,只可用作谓语。d项,“焚琴煮鹤”是指糟蹋美好事物,非指隐逸生活的潇洒。

答案:c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解析: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

答案:a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8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5.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三种情感:①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②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③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6.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8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7.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写景的诗句主要是前四句,分析“幽”时既要从诗句中意象的特点入手,还要分①

析出其中所使用的手法。

答案:(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以动衬“幽”“下鹭”。(3)以声衬“幽”“鸣蛙”。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感情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前四句描写的是优美的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发的自然是高兴的心情;后四句中的“叹息”“谁共午瓯茶”等足以看出作者感情的转变。

答案:(1)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三)阅读下面李清照的一首词,然后回答9~10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漂泊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日晚倦梳头”既是动作,也是一种寂寞悲凉心情的折射,“欲语泪先流”是写泪,看似平易,但用意精深,写出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 10.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个词人都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已经把愁物化为在江中可随水流不尽的东西。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可见李清照更胜一筹。

(四)(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1~12题。(8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五)(2013·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3.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别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诗从“童稚情亲”依次写来,写到四十年来,“中间消息两茫然”,不接着写相逢和送别,而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四句蕴含了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的悲哀。

答案:要点: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 14.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此系运用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人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乐景衬哀情。

答案:乐景衬哀情。本诗通过红火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反衬出作

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三、名句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3)越王勾践破吴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越中览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答案:(1)在地愿为连理枝 (2)时不可兮骤得 (3)战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 (4)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5)出师一表真名世 (6)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语言应用(10分)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难度较小。注意语意的连贯。

答案:示例:生活如一盏茶,应该多一些平和的甘润,少一些浓酽的苦涩;生活如一杯酒,应该多一些绵柔的醇香,少一些涩辣的辛烈;生活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稳健的完胜,少一些侥幸的险招。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70个字左右。(6分)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弯下了腰。嬉闹的彩篇3:专题 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二)-讲义 24 中国中学网络辅导专家 小时名师针对性辅导 简单学习网讲义 学科:语文

轮次:初二语文同步复习课程——上学期

专题: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

(二)

主讲教师:徐国珍 北京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702 全国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4008-110-818 总机:01058858883 轮次:初二语文同步复习课程--上学期

专题: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

(二)

主讲教师:徐国珍 北京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第一部分 开篇语

第二部分 考点梳理

第三部分 金题精讲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1.作者极力称道的“叶子时期的梅”,主要表现出哪些个性来? 2.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梅到(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3.文章第③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你知道“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4.文中第⑧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长久:

佳美:

5.“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结合前文内容,分别揭示“显露”与“隐藏”的含义。(可摘原文语句,也可自己组织语言作答) “显露”指:

“隐藏”指:

6.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又是什么? 7.叶子时期的“梅”具有独特的美感。下面表述不符合作者感受的一项是( ) a.具有朴素美 b.具有刚健美 c.具有清纯美 d.具有含蓄美

8.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

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 10.对“叶子时期的梅”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试作分析。 11.文章写的是初夏“叶子时期的梅”,可开始却从“早春”的“梅花”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分条阐述。

第四部分 名师寄语

第五部分 课后自测

生命赋

孙荪

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③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⑥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

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⑦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象: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10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⑧我还有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⑩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1.列举文章④至⑦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哪些? 2.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第⑧段中,对怪柏奇松、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4.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金题精讲 1.要点:

(1)“最安宁的时光” (2)“最年轻富有的辰景”

(3)“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4)“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2.寻;赞

3.“我的心事”所指的内容应该是——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

4.长久:体现在从深春到晚秋

佳美:体现在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

5.“显露”指: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中,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隐藏”指:叶子时期的梅“从深春到晚秋” “一直寂寞下去”,被人“遗忘”,被人“忽略”。

6.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7.b 8.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同时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9.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 。

这句话字面上是说梅,开花时期的“显露”与叶子时期的“隐藏”,都是“别人”的感觉。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应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

10.作者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达了从容恬淡的人生态度,含蓄地告诉人们,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像这叶子时期的梅一样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生只需恬淡从容,尽我所能,无愧我心,便可直面大千世界,活个堂堂正正,从从容容! 11.(1)以早春的梅花作为引子,引出初夏时节寻梅、观梅、赞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层次;

(2)通过早春之梅的“金黄的花色”和“独有的芬芳”,反衬盛夏之梅的安宁、纯洁、朴实,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3)不是“早春”的“初夏”仍挡不住梅的诱惑,可见作者对梅的钟爱。 第五部分 课后自测

1.柳芽、棉芽、豆芽、花蕾。

2.表现了我即将看见花蕾绽放时既激动惊喜又紧张不安的复杂心情。(意思对即可) 3.因为它们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却仍保持着顽强、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

4.要点:①要珍视生命或“要尊重生命”。②要顽强追求或“要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第13篇:初夏时节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骄阳照耀下,涟水县涟城镇工业集中新区内,一条条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车辆来往穿梭,工地上一派繁忙,成排连片的崭新标准化厂房赛跑似地拔地而起„„

这个紧邻淮涟一级公路的集中区于去年下半年启动,仅仅半年多时间便初具规模,目前已吸引1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入驻,宏大的气势和强劲的脉动令人深感震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涟城镇工业集中新区能有今天这般模样,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涟水县副调研员、涟城镇党委书记姜杰——一位胆识过人的地地道道涟水汉子。

从2004年至今,姜杰已在乡镇基层工作七个春秋。从义兴到红窑,再到涟城,无不留下他执着而坚毅的足迹。他情洒红土,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本色。他说:“我是一名基层干部,要尽力做事,用心做事,干净做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共产党员就应该这个样子!”

富民兴镇领路人

历史上,涟水是光荣的革命老区。一度时期,由于多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其下辖的不少乡镇交通偏僻,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较多。

2004年初,年富力强的姜杰被县委派往与连云港灌南毗邻的义兴镇担任镇党委书记。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这个排名靠后的乡镇带出困境,各项指标大幅攀升,形成了自身发展特色,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就在这时,姜杰接到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2007年2月,他出任红窑镇党委书记。红窑因其特殊的背景,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上任伊始,姜杰深深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改变红窑的面貌,首当其冲的是要发展经济。通过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姜杰明确提出了以“三步并作一步走、争做涟水发展新旗手”为奋斗目标,坚持“工业经济强镇、特色产业富民、优美环境育人、和谐发展率先”的发展战略。

“当时镇里搞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农业,工业几乎为零。”红窑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左言文不无感慨地说。很快,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红窑根据规划启动建设镇工业集中区,先后建成标准化厂房3万多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又建设了5个村级创业点。两年多时间内,新一届镇领导班子通过搭建创业平台和载体,先后引进龙兴服饰等20个投资项目,一大批像龙兴服饰创始人刘同生、徐华红夫妇一样在外创业有成的红窑籍能人大户最终实现“凤还巢”,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催生出颇具声势的“红窑人经济”。最终,2000多名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人均月收到达到1500元左右。

为破解农民增收的现实瓶颈,姜杰和党委一班人将新的经济增长点锁定在发展高效农业上。在有序推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示范、政府推动的办法,采取“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形式,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全镇最终形成大棚蔬菜、獭兔养殖、意杨育苗、生态种养、食用菌栽培等几大高效农业板块,相继成立了龙兴蔬菜种植合作社等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盟农户1100多户,惠及农民6400多人。通过全镇上下苦干实干,戮力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全面跻身全县先进乡镇之列。红窑在实现经济“洼地崛起”的同时,广大百姓也过上了幸福自在的生活。

2009年9月,姜杰离开了为之奋斗、为之自豪的红窑,调任涟城镇党委书记。涟城镇是城关镇,其发展的快慢、好坏,关系着全县发展的大局,承载着广大干群的美好期望。初来乍到,姜杰等党委一班人化压力为动力,经过细致调研商讨,立足该镇阶段性发展特点,确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实施以“百幢厂房”建设为牵引的工业突破战略、以“百万开发”为支撑的城建攻坚战略(简称“双百战略”)的工作思路。

目前,该镇工业集中新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四个老城区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大量棚户区居民将告别“脏乱差”,住进配套齐全、环境宜人的新住宅小区。

勤廉双优好干部

百姓是天,姜杰的心里总是时时处处装着百姓。

说起他的亲民故事,很多人都会扳上手指头,给你数一件件一桩桩。在红窑任职期间,有一位家住红窑居委会的小女孩,父母亲因故先后离开人世,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连课本费都交不上。得知小女孩的境遇后,姜杰深表同情,赶到了她的家中,通过聊天谈心详细了解对方的困难。最后,他与小女孩结成了帮扶对子,每学期都会替她交纳书本费,并给些零花钱。每逢假期,他都会将小女孩带到自己家中,让她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吃住玩,为她添置新衣服。

在涟城镇城东社区范围内,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桥,曾是名副其实的“咬人桥”,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当地群众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要求修桥。姜杰到任后听说此事,立即带人到现场察看,并现场会办。很快,危桥修整一新,老百姓纷纷对此拍手称好。

平时,姜杰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节假日,周末从不休息,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几乎放弃了全部的业余生活和爱好。为了招商引资,他费尽思量,常常夜不能寐。一次,他听说镇江一位老板第二天早上得空,于是星夜兼程,当晚八点多钟从涟水出发赶至目的地。第二天洽谈过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午饭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随意吃了点,路过淮安市区时,他都没想着探望一下久未谋面、在学校念书的女儿,当天下午一点多钟他又出现在镇工业集中新区,组织会办有关事项。

“打铁须得自身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干事”,而且还要“干净”。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姜杰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就是连最简单的吃饭应酬,他也是一概回避。一工程队老板感慨地说,“在涟城镇这儿承包工程,处处得到关心帮助,却连一顿饭的应酬钱都不用花,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敢相信。”

领导的赞许和群众的口碑是无上的荣誉。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副省长张卫国、史和平,市委书记刘永忠等中央和省市领导到红窑视察时,均对该镇近几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姜杰本人于2007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涟水县首批“十佳勤廉干部”、淮安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认识他的乡亲都说:“姜书记是一个干事的好领导,是一个为咱百姓着想的好党员。”

第14篇:初夏六月

初夏六月 梦的起点

文/谭兰兰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春天随着落花的飘零渐行渐远,夏天伴着温暖的风渐渐走近,迎来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六月,一个忙碌的季节,一个梦的起点。

我们的青春正如这骄阳似火的六月,朝气蓬勃、活力四射。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翻阅脑海,寻找自己曾经挥毫泼墨的雄壮场面。毕业的季节也已到来,我们憧憬未来,想象几年后惜别母校,走向一番新天地时的情形。虽然现在自己也许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是许多场景,我们终将经历。或许此时,你们伴着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伏案书写自己的人生,寻找梦的开始,或许你们在阵阵微风中,寻觅曾经在校园中留下的足迹,四年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们也在马不停蹄地奔赴自己梦的起点。

梦是天上的星星,是我们生命的航标,是理想的翅膀,是待起发的航船。拥有美好的梦,才会拥有精彩的未来。但是,梦想并不是一天一天的空想,一日一日的等待,它需要我们深刻地认识自己并激发自己的潜力,拼搏向前。在炎热的午后,一个个奔赴教室的人怀揣着梦想在烈日下昂首挺胸,疾步快走。教室里,风扇毫不停息地转动着,我们奋笔疾书,记录着老师讲述的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知识。虽然燥热的天气使人烦闷、疲倦劳累,我们或许有些许的抱怨,却还在不停追逐,努力克服,这便是梦想的力量。

这个毕业的季节也充溢着些许忧伤。繁花落尽,飘洒空中,坠入土壤,终成春泥。偌大的校园已经不能承载你们逐渐膨胀的内心,你们插上翅膀,离开这曾经生活的地方,寻觅下一个梦想。我们不得不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说再见,和我们熟悉的校园感到不舍。我们在此祝愿,愿你们不忘最初的梦想、带着初夏六月拼搏过的汗水,越走越远。

青葱岁月,渐渐从我们身边流走,青春年华也正一点一滴地消逝。唯有好好珍惜,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不致后悔。六月的朝阳从天际慢慢升起,光芒四射,活力无限,有着无穷的魅力,它的光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六月的初夏追随着梦想的脚步。

我们生活在这个靓丽的季节,一个充满热情的季节,在这里我们播撒梦想的种子,将阳光下那片灿烂的土地浇灌,以竢来日的丰收。

第15篇:初夏童年

初夏童年

经历了一个春天的酝酿,丁香花终于在五月里变得红红紫紫。几声无名的鸟语,打破了心头忧怨已久的寂寞,连同初夏的暖阳一起挑逗着对你的热爱。

若不是和风细雨,还不知道季节的更替;若不是柳绿桃红,还不知道生命的蓬勃;若不是你把孩子们纷纷催到树林和田野,我不会伫立时间的末尾,回头再把已逝的童年缅怀。

曾记得初夏的早晨,一个人慵懒地躺在被窝里透过玻璃窗闲看归来的燕子在檐下衔泥筑巢,在晾衣绳上歇息鸣叫。我知道此时的父母正在田间出卖勤劳。于是我怀着朦胧的不安爬起来,用惭愧扫去屋里的灰尘,再去掐一束丁香花插进水瓶,为父母养育起一种等待已久的喜悦与安慰。

童年,在丁香花里慢慢成长。

曾记得初夏的中午,当疲倦的人们东倒西歪地睡去后。我一个人拎着几盘夹子,埋伏在树林深处,去陷害那五彩斑斓的小鸟,再去那浅浅的河里逼出仓惶的青蛙,然后走向草丛,走向田野,去寻蒲公英的花朵,小根蒜的大头儿。缤纷的原野充满新奇与诱惑,清淡的心灵满盛着用小鸟的悲哀和鲜花的芳香拼成的喜悦,在放纵中一路奔跑回家。

童年,在自由中慢慢成长。

曾记得初夏的傍晚,嘴里还嚼着未尽的饭香,便冲出家门,风风火火呼叫着不曾陌生的玩伴,把蒿草和柳枝拧在头上,用弯曲的枯枝当作手枪,在树林中隐蔽,匍匐;在残垣后对垒,攻击。让嘶哑的枪声耗干唾液,让弥漫的尘土填满对立的空间。直到夜幕深垂,才慢慢回家。

童年,在游戏中慢慢成长。

孑立初夏的夜空,抬头仰望北斗,看勺柄是否指向巳方,再寻找天河岸边的牛郎织女,然后悄然蹲在芬芳的树下,偷偷聆听“情人”的私语,在古老神奇的传说里渐渐遐想忘情。

童年,在幻想中慢慢成长。

蓦然间,时间的列车驶到了今站。童年已逝,光阴不再。朽坐在时间的老屋里,静静地看丁香花再度开放,看初夏的新娘姗姗走来,又姗姗走去,却无法让她稍作停留。我们都不是初夏的新郎,不知道该怎样珍惜季节赐给我们的这一段可遇不可留的良缘。

- 1 -

第16篇:《初夏》读后感

在看完这本夏达的画集后,发现这个人画画的水平是一流的,她画的画还不错,《初夏》读后感。

因为她始终是个年轻人,在中国代表时代,一个时代赋予给青春人的青春文学的元素都加入了她的作品。

我在这里反思,其实我们国家的动漫之所以得不到进步和发展?

还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政府不重视,其实我一直说,中国是一个不缺乏人才的国家,中国缺乏的是培育人才的机制和体制,但这种体制需要我们国家,我们的政府去培育,读后感《《初夏》读后感》。

正是有了夏达,才有了民族动漫。

她开创了民族动漫。

我们的动漫产业,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可以发展的,中国的西游记,四大名著都可以画成动漫啊。

我们是不缺少题材的,上到四大名著,四书五经,下抵郭敬明的青春文学,甚至史记等都可以做成漫画啊。

那就是,我要说的,动漫兴国。

我们要把夏达这样的民族动漫人才培育下去。

也希望夏达能继续培育民族动漫。

因为我们也曾经创造过国际知名的动漫啊。

第17篇:初夏的

初夏的景色

六年级二班

陈星宇

春天是温暖的,是繁花盛开的季节,让我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夏天是炎热的,是农忙的季节,让我想起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是凉爽的,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寒冷的,是白风呼呼的季节。而我最喜欢初夏的季节,那是万物复舒、充满绿色的季节,

在初夏,你看见过树上的知了吗?你看见过房屋边鸟窝里的小燕子吗?你看见过池塘里的青蛙吗?你看见过人们正辛勤的忙着田里的农活吗?还有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鲜红的月季花,高雅的君子兰,华贵的牡丹花,大海似的麦浪 ,你都看见过吗?

在初夏,含羞草悄悄展开了它的叶片,韭菜挺直了腰,蚯蚓结束了冬眠,开始春耕,青蛙也钻出地面,为人们捕捉害虫,蛇也不声不响地出了洞,为人们捕捉那糟蹋粮食的可恶的老鼠,在初夏,当你看见了这些,你心里一定会非常高兴哦。

在初夏,不但有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如:小鸡、小鸟、小燕子„„在出壳。在水边、池塘边„„都可以看见小蝌蚪变青蛙;在树上可以看见婀娜多姿的树枝又发了一片充满爱的绿叶;在水边,还可以听见青蛙、水流、鸟儿在一起合奏音乐;在路边,你会看见人们穿着更加单薄的衣服了特别是年轻人,穿得花枝招展,给这个初夏增色不少,使这个初夏更加生机盎然„„

如果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在这个初夏的季节里,各种植物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们各具风韵,有不同的变化,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花儿竞相开放„„这些你应该不难发现吧!

我爱这个初夏,我爱这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初夏,我爱这个生机勃勃的初夏,我爱这个不怕风吹雨打的初夏,我爱这个准备劳作的初夏,我爱这个收获幸福的初夏,我爱这个收获快乐的初夏,我爱这个准备收获明天的初夏,我爱这个无与伦比的初夏,我爱„„

我爱,我会永永远远一辈子爱这个初夏。

评语:小作者以古诗开头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初夏的美景,让读者感受到初夏的景色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动人。使读者也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美丽的初夏。语言优美,中心明确。

指导老师:叶正琼

第18篇:初夏杂感

五月杂感

五月,初夏的贵阳,雨下得如此频繁。

在好几个狂风暴雨的深夜,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我辗转反侧。只因为,有雨的夜晚,我的脑子不再平静,我的内心深处所有的愁绪将如洪流般一一袭来;有雨的夜晚,我就会想起曾经在高中看过一位老师发表在校刊《离离草》上的那篇文章,叫《赏雨》,几年过去了,当年阅读他那篇文章时的那种惬意与舒畅的感觉如今依旧在脑子浮现,脑海中浮现出了下雨时小女孩特别好奇,不禁用手去接那窗台上掉下来的雨滴;有雨的夜晚,我就会想起张学友的《相思风雨中》,喜欢张学友的歌已足有好几个年头了,对他的《回头太难》与《心如刀割》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触也随之增多,然后也会想起高中时那些往事,也许往事中会包括一些懵懵懂懂的爱情吧。

经常在朋友的日志里看到这样一句开头:“唉,好久没有写点什么了!”我亦如此,每次心中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但是右手握着鼠标却无从下手,这样的感受就犹如一个满腹经纶的老者,却说不出话一样,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思想。有时候自嘲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害人之处虽然罄竹难书,但当年却培养了我们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800字的作文那种“宝贵精神”,也许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敷衍了事,反正写出来的作文有字数,且速度快老师就满意了。这道理和当今中国的社会有点“雷同”吧?就像一些官员一样,不管百姓是真的幸福还是“被幸福”,反正应付得了上级领导就可以了。

每晚总要满脑子胡思乱想一整子后才能入睡,想自己的未来,想自己的前途,两三年前认为想前途这类事情还很早,而这段时间觉得现在还没有想这些问题肯定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说起阿斗就想起《三国演义》,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读读原著,只是看了很肤浅的白话文版,看白话文版的名著就像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只准你看她穿棉袄,而不准你看她穿丝袜,呵呵,我这比喻虽然很低俗,但确实是我内心的看法,这学期4月份,相继看完了曾经风靡全球的小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我国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希望近段世界把考试应付了就把《围城》看完,很久很久以前就想看看钱老先生的这部著作的,可是一拖再拖,很多事情是不让我们拖的,就像尽孝一样。对下学期阅读计划是:看完《红楼梦》,以及《三国演义》的原著,如果时间充裕,就把《双城记》给了解了吧!

很喜欢鲁迅的杂文,因此给自己的这些胡言乱语命名为“五月杂文”也许这是对他老人家的不敬,但这又何尝不是对他老人家的另一种怀念呢?

丁超 于2012初夏于贵阳

第19篇:关于:初夏、盛夏、夏末、友情以及孝的诗词绝句素材

初夏:

池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钱起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盛夏:

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花明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日 韦应物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省试夏日可畏(一作张籍诗) 丘为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仲夏风雨不已 陆游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夜宿直 白居易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夏末: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夏日杂诗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夏末留别洞庭知己 朱庆馀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

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

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

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夏末野兴 陆游

半世天涯倦远游,还乡不减旅人愁。

数声相应鸠呼雨,一片初飞叶报秋。

山坞风烟僧院路,河梁灯火酒家楼。

绝知雪鬓宜蓑笠,分付貂蝉与黑头。

友情:

岑参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孝: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daodoc.com/r5124968_u/

第20篇:《绝句》教案设计

《绝句》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四、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课前,刘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或有关杜甫大诗人的资料,谁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诉大家吗?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初夏绝句
《初夏绝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