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记叙文四要素(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3 12:06: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记叙文六要素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学习课题: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目标:

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素合理有效地运用。

学习重点: 准确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 归纳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文章中心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2.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3.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4.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5.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6.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怎样

(二)六要素的考查形式

1、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因为总结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说出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这句话就涉及了四个要素。

2、直接考记叙文的要素。

如: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方法:

1.时间,即所记叙事件发生的时间。

(1)直接交代时间:

①可以明确交代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

叙述重大事件、重要事情、庄重场合等一般需要明确交待时间。

如: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因为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精确到分)

②也可以大体交代

如: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从前哪”“上中学后”之类。

《我敬佩的好老师》“前几天„„过了两天”;《洁白的雪》“早晨”。

(2)间接交代时间:

①时令节气、中外节日、物候现象都可以交代时间。

如:元宵节,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 (用节日交代)

又如:当大雁冲破雾霭,从千里迢迢之外赶回北方时。(用物候现象交代)

②通过环境描写交代

如:清冷的月光洒遍庭院,微风滑过手心,冰凉。(晚上)

又如:一阵大雨过后,天气凉爽了许多。(雨后)

③通过叙事交代

如:家家都喜气洋洋,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春节)

如:考试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了我一个小纸团。(考试时)

④其它方法

如:我穿着厚厚的大衣,还觉得冷,看见田里的水都结了冰,我不禁打起哆嗦来„„我真不喜欢这个季节。(用作者的感受交代时间是冬天)

又如:“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罗„„喂。”(用歌词交代时间是早晨)

注意:

(1)以时间为序的文章,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时间也在推移。概括时间要素时就要求概括性更强一些。

如《痛苦的一堂课》中时间词语:像往常一样„„当指针指到14点时„„说完„„随着„„训练结束后。

答:上街舞课时。

(2)练习:如果时间有大范围有小范围,应从大到小排列。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答:时间是五十七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五十七年七月是具体时间,一个闷热的日子就是大体交代了。)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地点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状况和气氛等。

除了直接交代外,地点也可以间接交代(或者说这个要素是隐形的)。

通过叙述交代

如: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行人,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医院)

又如:考试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了她一个小纸团。(教室)

通过环境描写交代

如: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山区)

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答题时概括全面。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1、主物人物: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形象,笔墨较多。

2、次要人物:笔墨较少,是用来衬托主要人物的。阅读时区分出来才能正确理解中心。

注意答题技巧:

(1)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如《洁白的雪》写了老清洁工和我两个人物。

(2)如果问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只答出主人公即可。

(要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如《洁白的雪》的中心是表现清洁工比白雪还美丽的心灵,所以主人公是清洁工,我只是清洁工事迹的见证者。

(3)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点更是考点)

①事情的叙述者或见证人,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如果“我”是次要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

如:《洁白的雪》中的“我”既是事情的叙述者、见证人,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我先看到清洁工扫雪,再看到他去通前面的下水道,情节向前发展了。)

③衬托中心人物;

如:《小博士》中的“我”怎么考都考不住小博士,侧面衬托小博士读书多,知识丰富的特点。

④侧面表现中心;

再如:《我敬佩的好老师》中的“我”是事情的见证者,我看见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的激动心情,就侧面表现了老师的甘愿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例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索尼来一家活动的见证人,增加了故事的直真实性。

例2: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正是这一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程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这是两个要点: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表现中心)

或者答:可以删,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老师提示,最好是尊重原作,答不删好。)

4.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们了解一件事,总爱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件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结果如何。其实这就是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把这几个方面都交代了,记叙的事情才完整;阅读时,把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读懂了文章。

对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表述,一般都用“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而这里的“谁”多数时候是主要人物。

讲解: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办法----寻找法

是先找到故事中的所有人物,然后找到对应部分的人物,再归纳人物在这部分做了什么事情。

如《我敬佩的好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李,大家都叫她李老师。李老师性格开朗,说话风趣,经常逗大家开心。可是,前几天,我们突然找不到李老师往日的笑脸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李老师脸色发青,表情难看。同学们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我心里也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师,您怎么了?

过了两天,我们正在上着语文课,老师捂着肚子走出教室,招手叫我出来,费力地说:“你去帮我倒点热水来,记住,要热的。”我飞快地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倒了一杯热水,跑回教室。把水递给了老师。这时,只见老师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把几片药丸倒在了手心,先喝下一口水,然后将手里的药丸放进嘴里,一口气吞了下去。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看着老师吃下药,眼睛都湿润了。

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老师生病了,这几天您还是忍着剧烈的疼痛坚持给我们上课,多好的老师啊!

老师吃完药后,若无其事地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老师就这样忍着疼痛,艰难地讲解着。大家听得更专心。老师看见我们这么专心,又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老师啊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您真是我们的好老师!

注意:先找出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李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事。

(而第(1)段老师一向很风趣和第(2)段是老师几天来脸色很难看是主体事件的铺垫,说明老师几天来一直在带病上课。而需要概括六要素的应该是主体事件,所以主体事件应在第(3)段到第(5)段。)

分析: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 李老师、我、同学们

起因部分都有谁?----李老师。李老师怎么样了?---肚子疼厉害了。(因为前面说过老师已经生病几天了,而上课时没有吃药,说明不太厉害。今天得吃药就说明疼得厉害了)

起因为----李老师上课时肚子疼得厉害。

经过部分都有谁?----李老师、我、大家

李老师做什么了?----让我拿水,她吃药。吃药后又讲课。

我呢?----拿来水。

大家做什么呢?----看着老师吃药,听讲。

经过为----李老师让我拿来水吃了药,继续给大家上课。

结果部分都有谁?----李老师、同学们

同学们怎样了?----更专心了。李老师呢?----笑了。

结果为----李老师看我们听得更专心了,终于笑了。

三、例题精析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 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四、迁移训练

(一)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

(三)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A.时间

B.地点

C.主要人物

D.事情

【答案】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解析】考查的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这样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选文因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语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就不明显,因此只需学生概括一下所写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四)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 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自己的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

五、课程小结

寻找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种情况:用自己的话去概括;第二种 情况:根据文中的隐含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推荐第2篇:电子商务四要素

一、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四要素

1、商流

2、资金流

3、信息流

4、物流

二、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

1、“交易前的准备”阶段

2、“交易洽谈和签订贸易合同”阶段

3、“办理合同履行前手续”阶段

4、“交易合同的履行”阶段

5、“交易后处理”阶段

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

推荐第3篇:写作四要素

写作四要素

一、含义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一个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载体这四个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系统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写作四要素。写作四要素是现代写作活动尤其是应用写作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四个方面,只有充分认识到这四要素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写作者在从事写作实践活动的时候才能更加自觉地进行材料的搜集、筛选,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完善、语言的推敲锤炼,最终写出实在、有力、有用的好文章。

[编辑本段]

二、内容

1、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即进入写作状态的人,一般谓之作者。就写作四要素而言,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无疑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要素,动人的诗句、感人的文章都要在其手中诞生。

2、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实际上就是指作家所要描绘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泛指一切能够成为写作对象的人、事、景等客观对象。写作客体往往制约、引导着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写作受体。

写作受体,即写作活动的接受对象,一般谓之读者。作为写作活动中的一个要素,其价值和地位正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读者至上的时代正在到来。商家宣称,“顾客是上帝”;那么,可以做个简单的类比——“读者是上帝”。

4、写作载体。

一般而言,写作载体是指书面文章。具体来讲,写作载体是构成写作行为的、以语言文字有规律的排列传递信息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对于传统的写作活动而言,写作载体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纸质媒介,文章作品依托其呈现在世人面前。而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日渐普及,电脑及网络作为新的写作载体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有识之士分别就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博客写作等等展开研讨。

写作四要素:

平时多注意观察。比如写一种花,你一定要仔细地观察这朵花,要弄清楚它的花期、颜色、形态及其它特征。写一个人,要介绍一下他的相貌,抓住他的特点,通过两三件事情反映出他的特点。并且在叙述时,要分清主次,条理清晰;

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尽量避免重复和用词不当。这时候就要用上平时的积累了。同学们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平日里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都记下来。写作之前,拿出来翻翻、看看,不经意间,就会提高作文水平;

对写作来说,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像《儿童文学》、《小读者》等书就相当不错,值得阅读。而一些中外名著比如《小王子》、《爱的教育》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练习写日记。在写作时,找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写完之后,读三遍,再让家长评价。这持之以恒,有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你就会记住。

一、看,即认知外部世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越多,积累的写作素材就越多,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也就在于此。在哲学上这是“感性认识”的过程。

二、读,即理解能力。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能读懂。只有真正读懂了,才能对孩子写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三、说,即语言表达能力。说话的过程,也就是归纳、总结的过程。良好的表达能力对写作文至关重要。

四、写,即文字表达能力。小学生写作文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更不需要什么条条框框,需要的只是由感而发。只要用简单扼要的语言,将一件事情有条理、流畅地叙述清楚即可。在哲学上这是“理性认识”的过程。 作文的四要素(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摸底作文辅导

立意:古人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如同人必须有灵魂一样,作文必先有主题,也就是说,写一篇文章,一定要先考虑好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否则的话,洋洋洒洒,下笔千言,难免离题万里。这里的意思,如同写毛笔字一样,讲究的是“意在笔先”。选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内容是否充实,关键在于材料是否丰富。选择的原则,当然要考虑主题的需要,详略的安排也应根据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的亲疏而定。结构:大家都知道,裁衣当然要量体,文章结构的安排,当然也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材料的特性而定。一般来说,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分成三部分:开头、结尾与中间部分,故有“凤

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是指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落俗套;“猪肚”是指文章的中间部分材料具体,内容丰富;“豹尾”指的是文章收束有力,嘎然而止。

语言:文章语言风格极端表现一般为华丽与平实两种情况,大多数文章都介于这二者之间。初中学过的三篇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短文,提出了三项要求,即简明、连贯、得体,这就是当前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一次作文批阅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宋人杨万里写过这样一首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方出一山拦。”意思是说,不要说下山就没有困难了,那不过是行人在空欢喜。正在万山圈子里呢,刚刚走完一山,迎面不是又有一山相拦吗?

要求:

1、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2、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优秀习作】

莫言下岭便无难,去迎山外另一山

02—5刘丽娜

断崖挺立,风光旖旎,望向那东方初升的朝阳,我振臂高呼: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既使生命到此为止,心底亦无千古恨,人生又何憾?”

自我赤着稚嫩的双脚走来这世上时,上天就赐于我一份不安分的心情,我会凭着我那善于寻找的双眼,由着我的双脚走上崎岖之路,踏遍千沟万壑。

我一直在实践着,自我走进小学校堂,我知道了外面有高山、大海、森林、草原,在它们的四周有城市小区,有美丽的风景和朴实的民族风情。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到那些美丽的地方走一走。于是幼小的心灵开始丰富起来,单纯的眼睛开始点燃希望。虽然我曾不止一次地从妈妈给我讲的故事中隐约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包含艰险风雨,但好奇心更强化了我要出去的欲望。

告别那清清纯纯的童年,我来到了中学学府,这里绿树如荫,阳光永远温暖而和煦,夏日,常有一个女孩手捧那本《出去走走》的绿色封面书,时而翻翻,时而沉思,草丛里小虫轻轻伴奏,花园里蝶儿翩翩起舞。那嘴角的微笑,牵出一个个绿色的梦。这个女孩就是我。初三那年夏季,我的梦全是绿色的。但是,很不幸,第一次中考我落榜了,悄拭脸庞的泪水,我牵着书包回家。我寂寞孤独,整天泪水洗面,时时记着那个绿色的梦,但我开始悲观,这中考之山我都上不去,又何谈那自然界更高的山?面对命运的选择,我苦苦挣扎,经历了一个长长的假期,我又重新被那个绿色的梦牵了回去,一年奋战,

不少人至今还不清楚段落写作与文章写作的关系。写作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严重忽略了段落写作,造成学生不应有的一种写作问题:懂得文章的结构却不知段落的构成。 本章“起稿技巧”针对写作教学的这一问题进行段落构成的论述, 使初学者的写作基础更加巩固。段落,又称自然段,是文章中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文章应说是积句而成段,积段而成章。句子的写法属于语法的范围。段落其实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 特别应当重视。初学者应从段落的写作练起。为了段落学习的方便, 段落可以分为议论段和叙叙段二种。

1、段落要求。(1)统一。一个段落集中表述一个意思,称为单义段。出于文章结构的需要,会出现极少量兼意段如过渡段。(2)完整。一段的意思要说完,不要在未完情况下又起一段。(3)适度。段落长短没有一定标准,根据内容多少而定。一般来说,篇幅较长或论述细密、叙描真切的文章段落也相应长一些。如学术论文, 为了展开细密论述,不割裂论点、

论据和逻辑推理,段落十分规范, 普遍较长。马克思、黑格尔、康德等重视科学论述的大思想家所写的段落往往很长。

2、段义主句。这里有一个段义隐显, 即是否有主句的问题。应当明确提出:议论文的段落基本上都有主句,记叙文的段落可有可无。没有主句的段落,段义就是隐的, 但作者心中要牢牢把握这个中心,不能写散写乱。

段中有主句,有利于写作,更有利于阅读。

主句位置。(1)段首。在文章中占大多数,十分醒目,并且领起下文。正如一篇论文首先提出论点。这是一种常见的规范的写法。

(2)段尾。虽然比起段首主句来说较为少见,但也很重要。段尾主句的段落,在议论文中往往采用归纳推理,在记叙文中往往是顺理成章,卒章显志。

(3)段中。这种情况不多见,也不易认出。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 作者不得已安排在段落之中。 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这样看来,党八股这种东西,一方面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因素的反动,一方面也是五四运动的消极因素的继承、继续或发展, 并不是偶然的东西。我们懂得这一点是有好处的。 【此处是主句】如果五四时期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末,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

(4)首尾都有主句。正如论文前有论点后有结论,主句也可以兼置于段落首尾。这种情况也属常见。一般是在较长的段落中,为了使读者增强印象而反复申说。但是,段尾主句不应字字重复段首主句, 而应略有变化,或更进一步。

主句写法。首先要概括全段内容。成为全段中心。一个句子难以概括,还可以再写一个补充句。

推荐第4篇:客户经理四要素

客户经理四要素

一个成功的客户经理,其成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一般的营销书籍和文章,特别强调营销人员的个性特质和推销技巧对于营销成败的重要性。但笔者根据自身的营销经历和与众多优秀客户经理的交往中体会到,客户经理的能力体现并不限于是否懂得如何处理营销业务,营销技巧仅仅表明一个客户经理的营销熟练程度,它只是客户经理的外衣,决定营销生涯是否成功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信心、耐心、智能、体能。

这四个要素才是决定营销生涯是否成功的内涵。

一个客户经理如果重于追求外表而疏于内涵的充实,即使作出艰苦的努力,其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信心如果问一个初涉营销的客户经理对营销是否有信心时,他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有!。这不能表明他真正有信心。一个客户经理是否真正有信心体现以下时候:在拜访10个客户都遭到拒绝后仍然毫不气馁;在持续营销3个月后,还没有一点业绩的时候仍然充满希望。对于一个客户经理来说,上述情况简直就如家常便饭一样,时时都会出现,客户经理的信心也正是在这些时候表现出来的。信心之所以对客户经理这么重要,就在于对各行业营销人员来说,遭遇挫折,被拒绝的次数比取得成功的次数要多得多。对于一个从事营销工作的人来说,每一次遭遇挫折,每一次被拒绝,都是对信心的一次考验。对客户经理来说,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心支撑,很容易在遭到一连串的挫折后,就心灰意懒了。客户经理要视挫折为理所当然,只有具备这一心理素质才能在营销界立足。信心是一个客户经理从事营销工作的支撑力,正是由于这种力量的支撑,使得一个客户经理在遭遇挫折后仍然有勇气开展工作。信心也表明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对客户的感染力是任何高超的营销技巧都难于达到的。

客户经理的信心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公司是否有信心。客户经理的信心来源于下面一个基本前提,即喜爱自己的公司,从内心肯定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对其充满十足的信心。很难想像,连自己都不认同公司文化、认可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又怎么能去打动客户呢;连自己也说服不了,又如何能够说服和感染客户接受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呢。一个客户经理如果对所推销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信心,推销时必然理不直,气不壮,没有说服力,也很难对客户提出的质疑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向客户表明自己对公司产品和服务具有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对产品自己亲自购买,比如方正金泉友1号,你的家人、亲友购买了,告诉客户,他们才会放心购买。对公司服务的特点及能给不同客户带来哪些附加价值烂熟与心,对公司服务特点不熟悉轻者对客户经理的形象大打折扣,重者对公司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业务达成。对公司有信心并不要求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同类中最好的,最好的产品或服务只有一个,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只要它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能给客户带来利益,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都有它特定的消费群,都有属于它的市场。

当然,对产品或服务的信心是建立在产品服务对客户有益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所销售的产品服务质量低劣,损害了客户的利益,就应换个工作,去销售其它产品服务。

2、对市场是否有信心对市场没有信心的客户经理与对市场充满信心的客户经理在现场营销中,其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这种精神状态将直接对营销效果产生影响。在笔者亲自操作过的市场中,有一个城市的办事处主任,由于对当地市场能否接纳企业的产品心存疑虑,其销售效果马上显示出与其它办事处的巨大差异,不仅产品价格比别的办事处低,销售额也比别的办事处低得多。笔者亲自对当地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后,该办事处主任恢复了对市场的信心,不仅销售额大幅度增加了,价格也提上去了。3、对自己是否有信心。客户经理每一次失败的营销,都可能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一位客户经理在一天中所经历的挫折可能比一般人在几星期内遭遇的挫折还要多。每一次跨进客户的门,都面临一次失去尊严的危险。在遭到一次次的挫折、拒绝,甚至遭到羞辱后,仍能以平常心对待,视挫折为理所当然,并在挫折后反省自己,检讨失败的原因,然后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

的挑战,这样的客户经理必定能够成功。

推荐第5篇:四要素教案

四要素

一课前小故事。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二.导入。给大家几句话,看看觉得哪句话说的比较好。

1.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2.小鱼在水里吐泡泡。小鱼在

三.授课。

刚才老师给大家做的这个小游戏就和我们所学的知识有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学什么呢,就是学如何把话说完整。

1.说要素。那如何把话说完整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小纸

条,我们来给它们分类。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教室、小明、7点半、动物园、写作业、看动画片。

对刚才大家分类都很准确。这就是我们把话说清楚、完整的法宝。下面我们更加细致的分分类。

时间:几月几号、上午下午、周几、几点钟 地点:操场、教室、公园、北京、中国 人物:名字、妈妈爸爸、你我他、事情:写作业、上班、看电视、打游戏

2.有顺序 你们在每个要素里都挑出一个词来说一句话。

刚才有的同学说的比较好,完整、通顺。但有的同学说的比较混乱。

那说明说一句话不仅要用上这四个要素,而且要有一定的“顺序”

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那现在同学们来自己造句子,先用这里的,然后再自己找要素。 • 在夏日炎炎的一天,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清澈见底的小河边钓鱼。 • 小河里的鱼儿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边绿草如茵,两边的花儿争奇斗艳。小明身后垂柳鸣蝉在微风中摇摆,他在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 忽然,小明觉得鱼竿动了,他赶紧一拉,小鱼上钩了!小明真是喜出望外,高兴极了!

推荐第6篇:记叙文写作(主讲六要素)

记叙文写作

一.什么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写人物的记叙文以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它的情节安排不是以“事”为主,而是以“人”为主,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内容清楚是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要准确具体地描写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具体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其中主要的是要写好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思想。

记人的作文还要详略得当,有的地方需浓墨重彩,有的地方轻描淡写,还有的地方干脆空着。

二.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3.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4.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穿插叙述”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结局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2.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2)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3)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4)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5)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怎样可以写出一波三折的作品呢?

1.设置悬念

2.一波三折

3.突破常规(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四.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物为线索;感情为线索;一件事为线索;一句话为线索;游踪线索。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推荐第7篇: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分类: 现代文阅读

学习课题: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目标:

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素合理有效地运用。

学习重点: 准确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 归纳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文章中心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2.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3.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4.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5.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6.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怎样

(二)六要素的考查形式

1、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因为总结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说出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这句话就涉及了四个要素。

2、直接考记叙文的要素。

如: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方法:

1.时间,即所记叙事件发生的时间。

(1)直接交代时间:

①可以明确交代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

叙述重大事件、重要事情、庄重场合等一般需要明确交待时间。

如: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因为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精确到分)

②也可以大体交代

如: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从前哪”“上中学后”之类。

《我敬佩的好老师》“前几天……过了两天”;《洁白的雪》“早晨”。

(2)间接交代时间:

①时令节气、中外节日、物候现象都可以交代时间。

如:元宵节,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 (用节日交代)

又如:当大雁冲破雾霭,从千里迢迢之外赶回北方时。(用物候现象交代)

②通过环境描写交代

如:清冷的月光洒遍庭院,微风滑过手心,冰凉。(晚上)

又如:一阵大雨过后,天气凉爽了许多。(雨后)

③通过叙事交代

如:家家都喜气洋洋,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春节)

如:考试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了我一个小纸团。(考试时)

④其它方法

如:我穿着厚厚的大衣,还觉得冷,看见田里的水都结了冰,我不禁打起哆嗦来……我真不喜欢这个季节。(用作者的感受交代时间是冬天)

又如:“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罗……喂。”(用歌词交代时间是早晨)

注意:

(1)以时间为序的文章,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时间也在推移。概括时间要素时就要求概括性更强一些。

如《痛苦的一堂课》中时间词语:像往常一样……当指针指到14点时……说完……随着……训练结束后。

答:上街舞课时。

(2)练习:如果时间有大范围有小范围,应从大到小排列。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答:时间是五十七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五十七年七月是具体时间,一个闷热的日子就是大体交代了。)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地点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状况和气氛等。

除了直接交代外,地点也可以间接交代(或者说这个要素是隐形的)。

•通过叙述交代

如: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行人,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医院)

又如:考试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了她一个小纸团。(教室)

‚通过环境描写交代

如: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山区)

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答题时概括全面。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1、主物人物: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形象,笔墨较多。

2、次要人物:笔墨较少,是用来衬托主要人物的。阅读时区分出来才能正确理解中心。

注意答题技巧:

(1)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如《洁白的雪》写了老清洁工和我两个人物。

(2)如果问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只答出主人公即可。

(要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如《洁白的雪》的中心是表现清洁工比白雪还美丽的心灵,所以主人公是清洁工,我只是清洁工事迹的见证者。

(3)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点更是考点)

①事情的叙述者或见证人,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如果“我”是次要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

如:《洁白的雪》中的“我”既是事情的叙述者、见证人,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我先看到清洁工扫雪,再看到他去通前面的下水道,情节向前发展了。)

③衬托中心人物;

如:《小博士》中的“我”怎么考都考不住小博士,侧面衬托小博士读书多,知识丰富的特点。

④侧面表现中心;

再如:《我敬佩的好老师》中的“我”是事情的见证者,我看见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的激动心情,就侧面表现了老师的甘愿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例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索尼来一家活动的见证人,增加了故事的直真实性。

例2: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正是这一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程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这是两个要点: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表现中心)

或者答:可以删,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老师提示,最好是尊重原作,答不删好。)

4.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们了解一件事,总爱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件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结果如何。其实这就是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把这几个方面都交代了,记叙的事情才完整;阅读时,把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读懂了文章。

对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表述,一般都用“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而这里的“谁”多数时候是主要人物。

讲解: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办法----寻找法

是先找到故事中的所有人物,然后找到对应部分的人物,再归纳人物在这部分做了什么事情。

如《我敬佩的好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李,大家都叫她李老师。李老师性格开朗,说话风趣,经常逗大家开心。可是,前几天,我们突然找不到李老师往日的笑脸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李老师脸色发青,表情难看。同学们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我心里也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师,您怎么了?

过了两天,我们正在上着语文课,老师捂着肚子走出教室,招手叫我出来,费力地说:“你去帮我倒点热水来,记住,要热的。”我飞快地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倒了一杯热水,跑回教室。把水递给了老师。这时,只见老师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把几片药丸倒在了手心,先喝下一口水,然后将手里的药丸放进嘴里,一口气吞了下去。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看着老师吃下药,眼睛都湿润了。

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老师生病了,这几天您还是忍着剧烈的疼痛坚持给我们上课,多好的老师啊!

老师吃完药后,若无其事地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老师就这样忍着疼痛,艰难地讲解着。大家听得更专心。老师看见我们这么专心,又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老师啊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您真是我们的好老师!

注意:先找出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李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事。

(而第(1)段老师一向很风趣和第(2)段是老师几天来脸色很难看是主体事件的铺垫,说明老师几天来一直在带病上课。而需要概括六要素的应该是主体事件,所以主体事件应在第(3)段到第(5)段。)

分析: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 李老师、我、同学们

起因部分都有谁?----李老师。李老师怎么样了?---肚子疼厉害了。(因为前面说过老师已经生病几天了,而上课时没有吃药,说明不太厉害。今天得吃药就说明疼得厉害了)

起因为----李老师上课时肚子疼得厉害。

经过部分都有谁?----李老师、我、大家

李老师做什么了?----让我拿水,她吃药。吃药后又讲课。

我呢?----拿来水。

大家做什么呢?----看着老师吃药,听讲。

经过为----李老师让我拿来水吃了药,继续给大家上课。

结果部分都有谁?----李老师、同学们

同学们怎样了?----更专心了。李老师呢?----笑了。

结果为----李老师看我们听得更专心了,终于笑了。

三、例题精析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 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推荐第8篇: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

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推荐第9篇:执行有力四要素

执行有力四要素

2005年,是周伟焜出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的第10年。很多跨国公司在华的总裁频繁更换,相比之下,周伟焜算是\"长青树\"了。周伟焜\"长青\"的秘诀是什么?执行!

周伟焜认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对个人来说,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一部分,对公司来说,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知名的管理培训师余世维在他所著的《赢在执行》一书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员工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企业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企业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企业派出的人员外,其他的根本没有任何变动--制度没变,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有一个要求: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和决策都实现不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执行力呢?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8日举行的一项关于执行力的调查中,有1828位网站用户参与了调查,其中47.98 %的参与者认为最能有效提升执行力的因素是良好的沟通;23.14%认为是细致、分明的奖罚措施;13.46%认为是坚定的决心;13.07%认为是协调内部资源;2.35%认为是收集反馈信息(参见下图)。

良好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这也是47.98%的调查参与者的共识。

为何是沟通 为什么选择沟通作为最能提升执行力的因素呢?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有效地提高执行力,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充分地沟通,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否则,上面再好的决策经过中、下层执行的\'七折八扣\',就会走样。问卷中的其他因素也并非可有可无,这些因素往往是\'执行\'过程中的方法、手段。\"

曾经有一位策划经理说:如果执行的方向错了,后果只有一个:你不是在计划怎么成功而是计划怎么失败。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员工更清楚执行的方向,那就是良好的沟通。将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帮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是成功的保证。

一个参与调查者说:\"企业中执行力弱,很多表现为命令或计划的结果与当初设计的不一样,走了形。\"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个用户说:\"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执行者不参加,上下级之间没有良好沟通,执行者对管理者制定的这个计划缺少认同感,那么由此将导致被动执行。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计划,效果又怎么会好呢?

\"执行过程中,沟通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假设执行者遇到困难,他又不能通过方便、快捷的渠道和主管沟通,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解决问题。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执行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许和主管的想法大相径庭,最后执行走样,就是不可避免的。\"

怎样沟通 怎么沟通才有效呢?《执行》一书的作者之一拉姆·查兰曾经参加一家公司的领导会议,这个企业需要进行文化变革。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提高效益。

刚开始讨论毫无头绪,直到公司CEO提出一个问题,讨论才进入正轨,\"如果把文化变革当作目标,我们首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参加会议的成员给出了一些模糊的答案:\"怎么变革?\"、\"对其进行改进\"等。

为了让答案更具体,CEO采取了新的做法:他把团队的领导分成几个两人小组,要求他们描绘出本部门目前的文化特点及未来文化的特点。

这次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提高责任感是企业目前最需要的变革。然后CEO又问:\"从哪里开始?\"答案是:\"我们自己。\"

CEO又提出一个问题:\"改变了我们自己的行为之后,应该做什么?\"人力资源部的主管说:\"将新的准则传达给部门的其他员工。\"

最后,会议的成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执行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一个接一个地提出问题,直至计划完全被执行者所理解、接受。在执行之前,像这样的沟通要持续地进行,将领导者的信念、行为和对话模式流传到整个组织当中,将上一级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和信念成为下级领导者所效仿的对象,最终使整个组织都接受这种行为规范和信念。

沟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让组织内的员工进行活跃的对话,坦诚交流当前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要做到真诚交流,谈话就不能过于正式,要鼓励人们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有突破性的创意就是在非正式的沟通中被激发出来的。

《执行》的另外一位作者拉里·博西迪认为,员工在非正式的沟通中,学会了如何协作。在执行中碰到困难,也会想到和大家一起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奖罚分明

分明的奖罚措施也是保证执行的重要条件,否则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何是奖罚 支持\"分明的奖罚措施\"是提升执行力的最有效手段的调查者有23.14%,仅次于\"良好的沟通\",位居第二。

他们认为:\"坚定的决心很重要,良好的沟通很重要,信息不可少,协调内部资源也不可缺.但他们哪个是首要影响因素?都不是!离开了奖罚分明,以上因素都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甚至是负面因素,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带来成本的增加。唯分明的奖惩才是最基础、最有效的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其它因素的贡献,才能使执行力强上加强。\"

参加调查的经理人假定人都是有惰性的,必须要用制度来约束。某用户的观点是:\"中国的职员远没有像西方企业中的员工那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也就是\'职业化\'。所以现阶段,要提高执行能力,还是奖罚措施最有效。只有让员工或职员认识到这件事情一定要做,而且非你莫属的时候,我们的员工才会认真去做。\"

一位从事烘焙行业的网站用户说:\"针对需要执行的事项事前进行分工,并且制定细致分明的奖罚措施,对提高执行力最具效果。因为如此一来,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导致他个人利益的增减。实际上,奖罚措施就是一种激励行为。当然,奖罚措施的细致、分明并且公平、公正、合理是很重要的。\"

怎样奖罚 要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和奖罚体系,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迪克·布朗于1991年出任EDS公司的CEO,他能够带领EDS走出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成功地在EDS建立了执行文化。而执行文化推行成功,又得益于这样一套绩效评估系统:他将所有执行人员按照自己与同事的相对业绩排出等级,并根据每个人的等级进行相应奖励。

评估时,他并不将业绩数据作为唯一的评估标准,还会看员工具体的行为。他希望团队成员在某个方面做得更好,就会把相关的一些行为设定为标准。

比如,布朗希望在企业中强调协作的关系,他把员工的协作水平也定为评估标准。如果A同事发展了一名新客房,后来因为B同事部门的服务更适合这位客户,他又把这位客户介绍给了B同事。评估时,A同事的这种行为就会为他赢得更多的奖金。

在评估过程中,布朗会给评定等级低的员工解释原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业绩。

推荐第10篇:论文的四要素

•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该传递下面的信息: – 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 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或解决到了什么程度? – 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 你的最终发现了什么? – 对这一发现,以及它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 论文要回答四个问题: – 问题是什么?(引言) – 你如何研究这个问题?(数据和方法) – 你有何发现?(结果) – 它们意味着什么?(讨论)

第11篇:高分作文四要素

高分作文四要素:

1、有真情实感,但不要盲目联系夸大

2、有文化底蕴

3、道理要深刻

4、语言要有文采

作文主题:感动

概念:

感动是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感动是由别人的行为引起的一种思想感情方面的主观反应。当然,自己也可以使感动的发动者,去感动别人。感动源于人的心底,那微微荡起的波澜、泛起的涟漪,都会使人怦然心动。生活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使人内心感到温暖而感动。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历程,翻阅着自己的心灵之路,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拥有这样的记忆是幸福的,我们能将这份幸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也时时有所感动,我们的身边亦会被爱包围着,生活多美好啊!

立意提示:

感动是一种善待,是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感动是打碎冷漠的人性,感动是复苏麻木的心灵,感动是体味幸福的滋味。

对父母爱的回报

对老师爱的理解

对同学情的深悟

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快乐

默默关爱他人,大爱无痕

用自身言行和精神品质影响他人

名人名言:

感动就是生活得美不胜收。 亚当桑德勒(美)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吴伯萧

人间最美好的是感动,这感动,不只是别人做了好事感动了你,更重要的是你做了好事感动别人,你看见别人受感动的脸,那是人间最好的感动。冯骥才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凡高(荷兰)

其实感动就是这么简单,源于微笑,蔓延于整个生命。 佚名

精段:

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足以让哦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感动的概念

感动是什么?

化学老师说:感动就是稀盐酸,即使是坚硬的大理石遇到它也要变成可溶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老师说:感动就是通电螺旋管,再沉重的铁块遇到它也要被吸附到一起,而且很难分开,除非突然停电。

生物老师说:感动就是太阳光。没有了它,冻结的河永远冻结,冰冷的夜永远冰冷。没有了它,星星月亮都失去了光泽。更何况人呢?没有了阳光,人将如何生活呢?

地理老师说:感动就像是经纬网,支离破碎的大陆和广阔的海洋都被“网”了起来,组成了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不信啊?那就到地球仪上去看看。

政治老师说:感动就是国家宪法。它对任何一个公民都是平等的额,而且均衡地发挥着它的效力。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它,遵守它,使用它。

历史老师说:感动就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美好的世界,建立和平、民主、共和的国家,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英语老师说:感动就像五个元音,每一个单词都少不了它。没有了它,单词将不再存在,更无法表达人类的美好感情。

数学老师说:感动好比辅助线。只要我们寻找到了解题的门路,做好了辅助线,再难解的题也能迎刃而解。

语文老师说:感动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的露珠闪现的光芒;感动是微风拂过小溪中粉红色花瓣激起的涟漪;感动是雨后一声婉转的鸟鸣拨动的心弦;感动是月光洒满大地引发的无限遐想„„

主题:学习

概念:

“学习”是由“学”和“习”组合而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在《论语》中他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了一个知识或技能后,还应及时地、经常地进行温习。根据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思,是个人通过他人传授或自我钻研、感悟获得知识或技能,这主要是指接受书本知识与感性知识。“习”是个人巩固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指温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在内。所以学习就是个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

立意提示:

1、学习的味道:

学习的空间不仅是课堂,也是我们生活的各个空间。

做生活的有心人,任何时候、任何事中都可以领悟到知识和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学生应主宰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做机械的书橱和学习机器。 学习是先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空的无数次对话。

2、学习的况味

学习是一次次探究问题之齐,培养创新之能的过程。

学习是自我心灵的成长史

学习的过程中能领略到各种奇妙的人生别样风景。 学习中能感受人生百态。

学习过程中的苦恼与乐趣都是一种享受。

3、学习的价值

学习是锻铸自己坚定意志的过程。

学习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 学习使我们的精神强健,内心充实。 学习使自己的人生脚步永不停息。 学习让我们看到人生价值和意义。

主题:读书 概念:

读书时每个人汲取精神食粮的最佳途径,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闲暇时,阅读一些时文短章,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彷徨时,阅读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找回我们的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凝神时,潜读文字,观人间百态,品人性善恶,感生命凝重。读懂文字,领悟人生,体验社会,激起思想的火花,领悟人生的真谛,何乐而不为?

立意提示: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队未来看得更远、更清晰。 要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治学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总,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泛舟书海,如同步入尘世一样,应去寻朋觅友。当发现知音,选择、确定之后,就要携手并进。 读书实现“知识就是力量”,激其前进,促其成长。 读书方可“知书达理”,提升修养,增添风度。 书是良师益友,导己反思。

读书可以磨练心志,使心智成熟。 读书博人情感,让心灵交融。

读书之益,在于增知、获趣、致雅。 书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启迪智慧的钥匙。

主题:成长成熟

概念:

成长和成熟不仅指一个人身体的长大、心理的成熟,更是指通过某些事件而明白的道理,获得启迪,认识了世界。这就是思想上的成长成熟。

成长,就是一个人从懵懂到成熟的阶段。成熟,是指思维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从这意义上来说,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成熟,是指在为人处世、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逐渐脱离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转而向青年和成长方向发展,在心理上逐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成长重点包括心理、思想和感情等方面。

立意提示: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艰辛是收获的代价,只要努力最终会有收获的。 关心别人,我也会从中获得快乐。

体谅和孝顺父母会使他们欣慰

和同学和睦相处,理解了要宽容,理解了团结协作的而重要 懂得人生要有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 有人相处要懂得宽容和谅解的意义 懂得感恩、懂得关心父母、体贴家人 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理解别人

遇到挫折和困难后,努力战胜它的过程就是内心成熟的过程。 认识周围的世界,并形成了自己正确的世界观。

生活的累积和成长的见识加上自己的思考,思想变得深邃而广博。 知道责任心的含义,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定的立志的重要,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开始为之奋斗。 明白“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的道理,并为成功付出努力。

细微之处见真情 我感动了身边的人 我比以前懂道理了 我在努力着 与文明同行 名言伴我行 与书为伴 爱在行动 小事不小 跟着老师学做人 脚比路长 放飞心情 走向成熟 负起责任来 学并快乐着 与美同行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天冷了,多穿点儿 生活中的体贴 我因可爱才美丽 善良如我

作文题目:

爱心的传递

感恩之心高擎 我创造了美

做个通情达理之人 在好书的引领下 传递温暖

我追求的做人品质 我家的故事

我的事情我能做 我昂起了头 流泪的故事 难忘今宵 那一次,我做主 意外的收获平凡也精彩 人与人相处 我们这帮人 想飞就能飞起来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 我懂得了 下雨天真好

这一天,让我铭记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滴水之恩 善待生活

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 成长的脚印 仰望蓝天 一道风景线 温暖的时刻 偶然的发现

那一夜,我难以入眠 我们一起走过 成长纪实 只因有你

看似不起眼的事 生活改变了我 说句心里话 心中的彩虹 最美的珍藏 敢说我最棒 成长的快乐 那一次的参与 生活的馈赠 此情长留心头 用微笑面对生活 生活中的亮点 一次特别的拜访 我心中有杆秤

和你在一起

心中早想说句被自己感动

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 不走寻常路

你我走过的日子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我像成为这样的人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寻找平衡

带着微笑出发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这就是幸福

其实并不是这样

美就在身边 孝敬父母 为自己高兴 永恒的美丽 留点感激在心中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大爱无声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我很幸运

生活中的一点感悟 你辛苦了 我的行囊 生命的颜色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在考验中感悟(成长) 留在心底的那张脸

第12篇:有效教学四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余文森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就其总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深化变得非常紧迫。本文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的环节两个相结合的维度,来分析和探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理和机制。

第一要素:情境与问题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也就是说,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1]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并不全面,但的确也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就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2]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3]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二要素:阅读与思维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课堂中强调阅读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强调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是因为单靠学生独立阅读,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着力点。可以说,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也是教学的一条重要规则。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就会失去让学生独立阅读的意义,失去教学的针对性。失去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它不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总之,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层次,教读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具体地教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层次,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和指导。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成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阅读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题,学会自己提问题。学生正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的深化教学。

我们知道,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和论证。课堂教学绝不是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唯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没有思维参与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追问知识、评判知识、创造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思维就是强调过程,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4]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

总之,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猜想、惊讶、困惑,感到棘手;紧张地深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由于这种思维不恪守一个方向,不囿于一个答案,所以思维途径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思维结果富于独特性。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和不同层次上去考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多角度思考、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第二,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这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等。

第三要素:互动与引导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去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并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全面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辩证、深刻、合理方向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即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5]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精神,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精神角度讲,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在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超越。

在师生交往互动中,教师实质上就是一个引导者。新课程所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其中确实存在着忽视教师作用的唯(学生)自主化的倾向,这是一种典型的只“赋权”而不“增能”的不负责教学行为,它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其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假性主体),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要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6]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也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的时候,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浅薄、形象模糊的时候,老师要引领学生读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老师得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像。[7]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第四要素:练习与反馈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总之,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非常强调教学的反馈,他不仅要求反馈的科学性,而且要求反馈的及时性。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本人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没有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认识到并可以有意识地去解决,起到强化、督促、纠正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适当地进行修正,根据收集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传统的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等形式进行的,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师生在课堂上发现不了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调整作用大为减弱,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课堂练习和反馈也特别重要,我们知道,小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学习上容易浅尝辄止,遇难而退,对待作业往往也缺乏耐心,所以,要尽可能让小学生在“教师在场”的情况下练习作业。我们曾在小学和初中做过实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眼皮底下完成作业,结果发现这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特别有贡献。一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曾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1)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抄写五个生字,而且这五个生字都是笔画较多、比较难写的:柳、燕、溪、梨、流每字一行,由老师统计时间,结果快的学生只用了4分钟,慢的学生用了6分钟。(2)布置学生在家里抄写同样数量的生字,学生自己记住所用时间,结果快的学生用了5分钟,慢点的学生用了8分钟,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要用10分钟。实验结果证明:课堂上完成作业的质量、时间、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都优于课外家庭作业。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现场的监督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既能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任务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作业质量和作答速度。

总之,教师一定要把课堂练习与反馈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课堂练习与反馈的意识。课堂练习与反馈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和要素,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前,对于练习与反馈存在认识和实施上的偏差:有的教师不重视练习与反馈,把课堂教学窄化为传统意义的教学甚至教师的讲授,认为只有自己多讲,学生才能多学,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作业是课后的事情,所以在教案设计中根本就不安排练习和反馈活动。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练习与反馈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不体现,无法保证这一环节的实施时间。通常是刚尝试练习后就下课铃响,造成当堂练习与反馈的安排落空。

显然,上述四个要素(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我们必须以整体的观点,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各个要素(环节)的精神实质和有机联系,并加以认真贯彻和创造性落实,唯其如此,才能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3篇:论文摘要四要素

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日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论文摘要如同人体中的心脏,发挥着显示研究工作核心主线的作用。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

摘要通常需由层次清晰的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它需表明:研究的问题与目的;提出的创新性方法及其特点;应用验证结果情况;得到的创新性研究结论是什么。具体内容情况基本如下:

1.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和主题是什么? 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 2.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方法),解决过程(方法)的特点是怎样的? 方法部分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3.有哪些具体的结果?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 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4.研究结论是什么?它对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何在? 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

无论什么原因,摘要中如果缺失上述四个部分的信息,会减少研究成果在读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于读者是基于摘要来决定是否阅读论文全文的,故摘要的不完整可能会减少论文被阅读和被引用的机会。

第14篇:优秀管理者四要素

优秀管理者四要素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既能做业务,又会带团队,还会培养人。业务是基础,团队是中坚力量,培养人则是领导魅力的体现。在带领下属方面,管理者可从下述几个方面做好:

一、以身作则

当你站在一个部门管理者的位置时,就不仅要考虑个人的行为,还要考虑个人行为对下属的影响,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下属看在眼里。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的行为不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那么下属也必定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严加要求。管理者的做事方法、人格人品都直接影响着下属的思维和行为,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有责任感、正直、有担当的管理者,给下属树立良好的形象。

作为管理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责任心,该承担的责任要勇敢承担,对于失败和成功,管理者要认真对待。管理者不应与下属抢业绩,下属的业绩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下属以鼓励。遇到问题时,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给下属以信心,相信下属能解决好问题,也让下属相信领导会承担责任,这点对于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

二、充分发挥下属的潜力

作为管理者并不是所有的事自己都亲力亲为,而是妥善安排下属的工作,让下属高效地完成。管理者作为指导者和监督者,必须对自己的下属进行充分地了解,各个下属的优缺点、喜好、工作能力、工作潜力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下属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个下属的优势,使下属的工作能够做到高效、有序,推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发挥下属潜力的问题上,不但要利用下属自身的优势,还要为下属创造条件更好地成长、进步。只有下属工作能力提升了,管理者的工作才更有效率,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离不开高效率的下属,下属能力的大小,潜力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三、打造优秀的团队

完成一项工作往往不是单独一人,它离不开整个团队。多数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员,部门的业绩依靠团队。所以管理者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优秀团队,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部门的整体作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有团队建设能力的人,他能为团队设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均能明确了解团队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优秀的团队并不强调每个人都是全才,但是当这个团队的成员集中在一起时,团队是全才。团队的作用在于将成员微小的力量聚集,凝聚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完成靠单个人所不能达成的目标。

四、赏罚分明、纪律严明 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赏罚均需如此,不公平不公正就不能服众,不公开容易造成小团体思想和腐败问题,影响团队的发展。因而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在日常工作中,对事不对人,力求公正。

纪律是团队效率的有力保障。纪律不严,团队散漫不堪,效率必然低下,大事讲原则,凡是涉及纪律的问题,务必要从严处理。严明的纪律不但有利于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习惯,而且有助于建立高效的命令体系和提高团队的执行力,有利于团队的长期发展。

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既是业务骨干也是艺术家,需要做到协调、沟通和领导,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工作做到最有效率的人。

第15篇:绩效考核的四要素

绩效考核的四要素

作者:绩效考核

文章来源:

在企业的绩效考核过程中,涉及的事项是很多的,企业要想让绩效考核得以真正实施展开,首先要弄清楚绩效考核中的一些基本要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把管理承诺作为考核制度的要素

大家都知道,缺乏管理承诺,常常是造成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付诸东流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企业领导人会激情满怀地宣布实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事与愿违,很快就偃旗息鼓,无疾而终。因而,企业领导人必须对绩效考核的需求和提供的必要资源等给予承诺,同时在展现策略性规划及建立考核标准上扮演公开透明的角色,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统一认识,为企业开展这项工作开辟有效途径。为此,企业领导人应该参与策划、调研、设计和推行的全过程,及时让员工了解企业绩效考核的初衷、步骤和目标,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和发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达成共识,倾力投入。倘若不能做到这些,绩效考核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形同虚设,也表明领导对此的承诺没有兑现。西方一些成功企业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业挑战,针对企业内部状况,采取了绩效计分卡的举措。为使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普遍接受他们制定的策略,他们运用多种手段阐述绩效记分卡的意义,讲明由于有的绩效标准分散且模糊不清,可能造就“忙碌不一定快乐,生产力不高的员工”。绩效计分卡的推出则可以向企业内外利益关系人,展示人力资本价值与人力资源实务的价值。公司高层也会高度投入,与内部团队和外部顾问密切合作,从而在推行绩效计分卡上赢得员工的广泛支持。之后,他们才将整体规划和分段策略整合,组成精干团队,找出必要节点,进而明确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企业管理层能随时得到不同层面绩效的量化计分,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二、换位思考赢得员工高度信任

如同进行其他改革一样,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初期也会遭遇员工的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这个问题往往成为阻碍该制度贯彻的瓶颈。为此,在开展绩效考核前,企业领导人需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先行了解掌握考量存在的阻力,然后,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排除化解。普通员工在最初阶段认为,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会直接干扰他们的日常工作形态,影响同事之间关系,由此担心新制度可能波及自己的工作保障、人力配置及劳动量,还能产生辛苦过后却是无效劳动的情况。这种心态既顺理成章,又无法避免。事实上,致使绩效考核中途夭折的原因不在于员工的消极对待,而在于领导人无法找出产生上述状态的原因和化消极为积极的办法。为了引导员工度过阵痛期,远见卓识的领导人会倾听了解员工的真实反应和关注焦点,条分缕析,去粗取精,继而召开绩效考核宣讲会,讲明说透下列内容,减少员工焦虑,消除心头误解。其中包括,详细说明建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过去存在的问题,解释新制度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用摆事实讲道理论功过的方式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效保证员工合理的工作量、奖励计划和专业技能培训。

三、选准认真履行承诺的领导人

众所周知,企业领导人是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领导人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无一诺千金践诺诚信尤为重要。客观地看,这项制度的执行力高低,一方面要看领导人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施展才华的动力所在。一名合格的绩效考核领导人必须做到:开宗明义表里如一地与员工进行真诚沟通;把自己定位为企业的一员,因为企业推出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着不足和缺憾,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为实现预定目标要考虑多种路径和高效有序的配套方案;以公正、科学、合理为原则,搞好错综复杂的人事安排;立足创新,勇于探索,有务实灵活的管理方法。国外大凡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仅简单地管理员工,更善于坚持不懈地分析提炼整合,加上眼光独具、承诺践诺和素有教养的作风,才能赢得员工的高度理解和倾情投入。这样的领导会把改革视为一种过程,尽力营造一个让员工自主创新和允许犯错的宽松环境,使各个层面的员工都能畅所欲言地商讨企业大事、拟定个人成长计划,成为满怀憧憬踏实肯干忠诚可靠的优秀员工。

四、形成凝聚团队力量的机制

许多企业不能正确估量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需要的投入力度和艰苦程度,只派财务部门人员研究建立制度,而不是组建起跨部门多层面交叉性的团队。实际上,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并非要包含所有部门的员工代表,但企业主要经营部门的代表却不能少,如业务、营销、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生产计划和财务部门等。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诸如生产周期、销售进度、员工流动率及客户服务反馈等,要分配给不同的团队成员测算完成。在理想状态下,每位小组成员承担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有所限定,切忌枝蔓丛生、庞杂繁琐。对这些成员必须严格把关,精挑细选,在知识、经验和群众威信等层面综合平衡,从而避免导致某些领域投入过度资源,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还要防止在不同领域出现有失公允的误差。与此同时,这些成员还要重视创新能力、熟知经营策略、善于吸收智慧、倾听员工呼声,并将诸多因素转化为绩效考核管理的坚实基础和可靠支撑。

第16篇:记叙文出彩四招式

记叙文出彩四招式

记叙文是学生作文常练文体之一,写一篇处处出彩的记叙文,才能打动读者,赢得阅卷老师的心。那么怎么才能使记叙文出彩呢?我以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立意新颖,主旨出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描写生动,细节突出;语言流畅,个性鲜明。

(一)立意新颖,主旨出奇

写一篇记叙文,首先应想好自己写作的主题,立意要有独到之处,要写人之未写,写人之难写,写人之不屑写。社会生活极其复杂,每个人自己的生活及生活体验都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世界上的人也没有完全一样的经历和体验,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如果将自己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叙说出来,那就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阅卷老师看过的作文很多,但有立意新颖的作文却少,我们能以新颖的立意引起老师的注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同样,有时候很多学生害怕写的话题或者不屑写的话题,我们若敢于去写它,也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2005年话题作文“痛并快乐着”,一位山西考生立意时用一篇母鹰推子鹰下巢穴从而迫使其鼓起翅膀勇敢飞翔的寓言故事,向阅卷老师生动地展示了“痛并快乐着”的深刻哲理。写作记叙文时,在主旨上下功夫是有必要的,而这就需要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就是反其意而为之,发散思维就是要由一点而引发开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牛顿置疑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学说,医学家由得过天花的人不再生天花而研制了由天花病毒制成了天花疫苗,这都是反常思维获得的智慧。我们写作文时,能抛弃定势思维,主旨上能屏弃世俗成见,往往也能出奇制胜。“火石落在脚背上”这个俗语往往用于指做错事要倒霉的,但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看法,火石落在了脚背上未必是坏事,因为如果是落在自己脚背上那就可以提醒自己“吃一堑长一智”,而落在了别人的脚背上那才是坏事,因为那样一来此人没有亲身体验到火石落在脚背上的痛楚,他可能还会做错事。然后由此引发开去,论说当今社会为什么很多人知道“火石落在脚背上”是要倒霉的,却偏偏还要做错事,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火石落在别人的脚背上。我们将这个道理放在记叙文中,用一件事来表现,在立意上就自然收到独特的效果。

(二)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我们说选材要典型,即是说选取的材料能很好地展现时代特点,突出中心思想。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还要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选材典型不一定就必须是别人没用过的材料,或者是独一无二材料,关键是自己的材料能不能对表达主旨其作用。去年高考一考生写了一篇《人生从四十岁开始》的作文,该文选取母亲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抓住母亲的异常表现,突出母亲的时代化转变,从而表现出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与时俱进的。其材料也就是一个很平常的母亲所做的事,也许其他的中学生家长也都这样做了,但那些材料放在文中由于对主题有突出的表现作用,所以显得就不一般了。此外,在叙说材料时要注意详略问题,能突出表现主题的材料固然要详写,但能辅助立体地展示人物或时代个性的材料也要有一些,只是在叙说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略写。祝福的主人公是祥林嫂,但小说中没有描写祥林嫂的地方,作者也有相当的文字,比如写“我”与四叔的寒暄和鲁四老爷的书房等,虽然那不是小说的重点,但写了也能起间接的陪衬,有了陪衬,人物才显得有血有肉,主要事件也不孤立了。当然,次要材料叙说过多,就会喧宾夺主,影响主题思想的表现。

(三)描写生动,细节突出

记叙和描写是密不可分的,记叙文不能缺少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更能打动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只所以感人是因为其中有几处精彩的细节描写。一是写母亲来书房探望自己的情形,一是写自己的妻子跟自己学写字的情形。后人见之无不为其对亲人怀念之情所打动。学生作文中如果能有两三处精彩的细节描绘,就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2000年高考作文一考生学的《记忆移植以后》就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该文写一位母亲的三个儿子在母亲去世以后,为了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好采用记忆移植的办法,看看母亲到底要将遗产留给谁,结果记忆的移植使三人看到了母亲生活的艰辛。在表现母亲的艰辛时,细节描写起到关键的作用,真是这些细节打动了三个儿子,三人惭愧地平息了对财产的争夺。而这篇作文也因此获得了满分。作文要传神,就关键看有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从一定程度上说,描写正是展现考生才气的地方,一篇记叙文能有精彩的描写,说明考生本身的写作素质本来就高。

(四)语言流畅,个性鲜明

很多学生都觉得鲁迅的杂文读来够味道,其原因在于,鲁迅的杂文语言上采用了幽默讽刺的词句,而这些对人事的冷嘲热讽就和鲁迅跟当时社会的不可调和的性格有关,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就形成了鲁迅杂文的个性特征。一般而言,批判性文章是很需要幽默讽刺的语言的,如果在记叙文中有一两处或幽默或讽刺的语句,就会影响整个文章的语言质量,给阅读者以良好的语言印象。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对军阀军队和反动文人的那几句讽刺性的语言,读了那篇文章的的人都叫绝,原因在于鲁迅在叙说中通过这样的语言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爱憎,也展示了自己个性的语言风格。沈从文的《边城》所以拥有众多的读者,还不是因为他用自己个性的清丽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了一幅湘西民俗风情画。个性的语言往往还能弥补立意构思中缺陷,使整个文章的质量提升。惯写散文的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可以发挥自己语言美的特长,在叙事中将语言美化,从而使阅读者感到赏心悦目,产生对文章的好感。

人物描写要彰显个性

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学生练习的已经非常多了,应该是一般学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学生的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凸显个性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学生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一、特别的就是成功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进行外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其区别于他人的特征。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里作者主要抓住了韩麦尔先生的穿着,把特别环境下特别的人物的不同于平时的特别衣着进行细致地描写,彰显人物的个性:庄重、严肃、认真、负责、爱国的深情等等。再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对贝多芬的描写:“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这段人物描写,着眼于人物的总体轮廓,抓住“两肩极宽阔”这一特征,正如文中所说“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二、个性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学生写人物对话过于单调,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够准确捕捉人物的思想活动,个性难以显现。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如何进行语言描写呢?

1、要符合人物身份。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由于年龄、文化、职业、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人物的语言有其明显的身份特征。有的老师常常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学生腔”,就是一些学生把自己的语言特征放在了其他人的身上的缘故。所以,在设计语言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身份特征。像《邓稼先》中的邓稼先在核武器实验现场非常危及的关口,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具有千斤的力量,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尽显无遗。

2、要符合人物性格。“语言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语言让读者感受的是人物的个性魅力。如《社戏》中双喜的语言:“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寥寥数语就把双喜的热情、聪慧、干练的个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3、表述要用多种方式。很多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就是“某某说”,过于死板。应该在描写中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对话方式也有以下三种,举例说明:?王峰说:“这样不行,我还要写作业呢。”‚“这样不行。”王峰说,“我还要写作业呢。”ƒ“这样不行,我还要写作业呢。”王峰说。

三、精确的就是经典的。

动作是人物的外部行为,是表象,但对于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像韩麦尔先生“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 了两个大字”这是什么样的内心世界的展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瞬间爆发,痛快淋漓。《社戏》中“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六一公公的热情好客,淳厚朴实的个性让读者喜欢不已。

四、细致的就是非凡的。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就像电影电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对某个环节或特定的东西给予特别的关注。某个特定的表情、眼神、动作或一些很不起眼的东西,对他们进行细致地放大镜式地描绘,对人物的性格品质的刻画往往能起到奇效。如《最后一课》里对那些字帖的描写“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韩麦尔“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爱国的情绪被推向高潮,具有极其感人的力量。 当然,要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生动感人,还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就人物描写也还有许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善于观察,积极总结,才能尽快提高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第17篇:记叙文写作——写清记叙文的六要素(优秀)

【备课人】杨聪颖

【备课时间】2011.6.22 【课型】成果展示课 【授课班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

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感悟生活及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写作引入。(略)

二、写作指导

㈠写记事的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中心要明确。动笔之前,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下来,并围绕中心意思来选取材料。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中心意思。

2、记叙要素要清楚。

①学生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教师板书。

②出示课文《将心比心》片段,学生提炼出记叙文片段的六要素。

3、要写出真情实感。让丰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体现在看似平平淡淡的往事之中,情真才能意切(以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二)将六要素有效的组合。

教师出示记叙要素,学生将要素重新组合,加上标点,使其更加合理。

(三)列写作提纲。

1、教师出示题目:老师批评了我。

2、指导导学生先确立中心,再根据六要素发问,并罗列出六要素的内容。

2、小组合作将六要素有效组合成完整的一段话。

(三)学习根据提纲写作。(在提纲的基础上围绕中心进行丰富的细节描写)

三、写作训练。

1、教师出示几例题目,学生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例,列写作提纲。

2、小组合作根据提纲完成片段作文。

3、成果展示,师生共评。

四、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

从所给题目中另选一题,先列提纲,然后独立完成作文。 【板书】 中心明确

要素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的问题:真情实感细节描写 【反思】

一、例文1::《将心比心》片段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原因: 结果: 感受:

二、例文2:《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三、练习:将下列记叙的要素重新组合,并加上标点,使其更加合理:

(一)

1、由于天气比较冷,我骑车骑得飞快

2、突然“咔嚓”一声

3、我从城里看望朋友回学校

4、那是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5、像在参加比赛

6、原来是车链子断了

7、我猛地一捏闸,结果稀里糊涂就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正确的顺序:

(二)

1、我决定自己做一次饭

2、我一个人在家里看家

3、爸爸妈妈都去地里干活了

4、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5、一个星期天的上午

6、爸爸夸我长大了

7、都11点多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 正确的顺序:

四、题目:老师批评了我 思考: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结果: 组合成段:

五、备选题目:

1、我真惭愧

2、我和哥哥偷苞米

3、他帮助了我

4、这件事真糟糕

5、我学会了宽容

6、诚实真好

7、我真想——

杨乐乐

第18篇:巧妙交代六要素生动完成记叙文

巧妙交代六要素生动完成记叙文

对于七年级升八年级同学来说,能写故事完整、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记叙文是最基本的要求。可在现实中,很多同学会把故事写得平平淡淡,把记叙文写成了流水帐。之所以如此,除开文章选材和立意的因素来说,主要还在于同学们在交代记叙文六要素上缺乏技巧。

大部分同学应该知道,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把故事写完整,就要把这六要素交代清楚;把记叙文写生动,也可以从交代这六要素入手。

一、不落俗套交代时间。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高明的作家,往往不是直接用表示时间的词语点明时间,而是着力于对特定事物的精心描绘,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巧妙地寓于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之中,这就是通过暗示交代时间的方法。如课文《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即使没有后文:“早晨,好清爽!”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写的时间是清晨,也不难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又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作者就通过描绘春夏百草园的景物来暗示时间的。这样描绘既交代了时间,又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示交代时间,描绘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人物心情,要有利于体现中心。

二、细致描写交代地点人物。

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对故事发生地点和人物的交代常常一笔带过。其实,很多时候,地点和人物是要交代细致一些的,这对体现中心很有好处。如课文《散步》(莫怀戚)对一家人散步的地点——田野就有一番生动的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描写通过对人物活动地点的交代,突出了田野的生意盎然,更进一步烘托了文中那股饱含生命真谛的浓浓亲情。

在记叙文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对人物的描写也是不能缺少的。现在同学们写记叙文往往忽视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写人要绘言绘行,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四种。描写方法看字面的意思我们就能理解,但怎样灵活使用呢?这里有一个方法,我们把它取名为“步步追问法”。比如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同学们就可以这样追问: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怎么个“差”法?那整体一个什么样子呢?通过这

些追问,运用想像延伸,那就可以对这些问题局部进行细写,这就是描写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改为:“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这样这个小姑娘就形象可感了。那这是描写里的哪一种?

又如这样一个事例:“他看着重拾进竹篮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同学们就可以这样追问:①“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②“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③“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④“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⑤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在写记叙文时,同学们一定要边写边追问,多对一些细节进行刻画。细节体现真实。要求学生对这例题里的几个问题学习描写。

三、精心安排叙述顺序交代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顺序。顺叙:这是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做法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而是把情节发展的结果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矛盾斗争最尖锐、最突出的部分)先行叙述,然后再回转来从头叙述发生前的情节。采用这种方法能造成一种悬念,使叙述更显得曲折动人,吸引读者。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叙述,以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或说明,这插入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叙的内容不是文章的主体,只是与主体内容有关的片段。)

“文似看山喜不平”。对于七年级同学来说,要根据作文的中心思想,在交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时,学会灵活使用倒叙和插叙,这样才能把记叙文写得有波澜,有悬念。如课文《羚羊木雕》,作者首先写爸妈逼迫“我”索回羚羊木雕,然后再回转叙述故事的起因:“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最后叙述故事的结果:好友万芳为了不使“我”为难主动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这样的叙述顺序就是倒叙。这样写得好处在于,一开始就展示了“我”与父母之间关于羚羊木雕的矛盾冲突以及“我”夹在父母和朋友之间进退两难的矛盾,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效果,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欲和思考欲。当然《羚羊木雕》一文中间还插叙了一个故事:万芳与“我”换裤子。这个故事看似和羚羊木雕一事毫无瓜葛,其实作者通过插叙这一个小故事突出了万芳和“我”的深情厚谊,这就使得“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这个矛盾更显难以取舍了。总之,如何安排交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一定要从塑造人物和突出中心这两方面精心考虑,只有这样故事才不会显得平淡无味。

第19篇:口才修养的四要素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艺术,不需要任何帮衬,可以催人泪下,可以催人奋进,是什么? 一是语言; 语言能够穿透人的心灵, 语言能让你随之而兴奋, 随之而低沉, 随之而义气勃发, 随之而消极乃至痛苦。 还有一种艺术,就是音乐,它同样也不需要任何帮衬,它同样可以用声音让你的情绪随之而 波动。 当语言和音乐组合到一起的时候,那就是“魔鬼”的声音。 通过口才的力量发挥才智, 让我们真正在企业当中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在社会当 中成为一个拥有人际关系的活动家; 在家庭当中成为家里的调和剂、开心果, 家里的顶梁柱; 一个人是人才,未必有口才;一个人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一个人是人才,但他未必懂得把语言、把知识变成系统来表达时,他是无法和人进行沟通和 交流的。而一个人他有非常优秀、卓越的口才,他的口才是因为他的大脑内拥有充分的词汇 和知识的储备,嘴里能说出来,是因为思想里有。如果思想里没有,嘴里说不出来; 口才的力量 力量是内容,力量是内涵,力量是一种储备; 什么是口才,才即文才,文才是一种智慧的象征,知识、经验、过程、磨难、挫折都是才的 组成部分; 口才不是滔滔不绝,口才不是咄咄逼人 口才的要素:口才是与别人的思想得到良好的交流,并能与他们达成共识; 话要得体,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展示你的内涵; 怎样与人沟通交流? 你所有的沟通与交流,首先永远围绕你要阐述的主题,最终演讲,交 流,沟通的成功,取决于你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同; 用最简单的话,说最复杂的事; 语言可以制造各种情境,是力量;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逆境当中方显硬汉; 如何运用语言: 要在适合的场合说适合的话,不说无理、无序、无谓、无情的话; 懂得在适合的场合说最有效的话,说一定要说,但不要乱说; 说一定要说,但不要说废话;

口才修养的四个要素:

一、学是口才的基础 学无止境 学到用时方知少 人生四堂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典故

二、才是口才的核心 才华、才智、经历、过程、挫折都为才 人的智慧在不断的交流中增长

三、识是口才的方向 知识是无价的 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有文化的企业 有核心的企业 有战略的企业

四、德是口才的灵魂 一个人 小成靠智 大成靠德 口才的力量:力量来自于德行 正气 来自于人的整体素质及内涵 好口才成功法则: 言之有物:让语言充实起来; 讲的东西,要和别人有切身的利益关系;要能给别人带来启迪;讲的东西能让未来别人把它作为工具;讲的东西,要与别人产生共识; 讲的东西要有内容、内涵、目的、结果、导向,这样语言才会真正的饱满; 言之有序:让语言排好队 言之有理:让语言强起来; 不说无理的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言之有理,理才能说服人;理才能够让别人 接受你的观点 言之有趣:让语言俏起来; 说话要有幽默、有趣; 言之有情:让语言活起来; 言这有文:让语言亮起来;

一个不能做决定的人,永远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同时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人生的对错在于对比,没有对哪有错,没有弯路哪有捷径,一切假如没有对比,哪有差异。

人的一生当中,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必然在哪里。

语言不单单是能打动别人, 更重要的是, 在同样说的一句话当中, 别人说的话五分钟就忘了, 你说的话,五年还没忘。

人生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迷茫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二、执着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成就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演讲不够吸引人: 表达的措辞、语句、声调,和人与人心弦的拨动,没有产生共鸣。 好口才的成功法则:清晰的逻辑思维,大量的词汇储备 不断地反复练习你所有恐惧的,都是你不了解的;你所有害怕的,都是因为你接触太少的;一定要不断地练习; 口才必过的四种恐惧关: 害怕做错、说错、出错;害怕丢了面子;害怕不被别人接受;害怕无法掌控局面; 之所以完美,是因为残缺的背后的弥补; 面子永远不要怕丢; 面子是自己给的,面子之所以掉,是因为不够结实,多掉几次,结实了就不会再掉了。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只不过成功的演讲,存大同,存小异,能有 80%的人喜欢你,你就已 经非常出色了;

人没有生下来就会跑的, 没有第一次的跌倒, 就没有第一次的爬起, 没有第一次的踉跄迈步, 就没有后来的奔跑,没有后来的奔跑,也就没有未来的冠军; 无法掌控场面时的策略: 暂时休息,休息时整理思绪;给大家出题,请他们讨论; 只要觉得这句话 是正确的 就放心的 大声的去说;

战胜恐惧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紧张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二、积极的紧张有助于演讲成功 积极的紧张会让你产生灵感;积极的紧张会让你变得慷慨激昂;积极的紧张,有的时候你自 己说什么你都记不清楚; 准备 准备 再准备 克服谈判恐惧准备方法: 先到会场;充分了解来者(文化底蕴、目的、宗教信仰、爱好【坐下来不张嘴,一张嘴就能 产生共鸣】; ) 一流的口才高手,就像一个成功的采访大师; 为什么张嘴就可以和别人交流?因为提的问题都是最简单的,别人马上就产生互动; 然后再提 YES 的问题; 先从感情着手谈,看似无关却有关;先从心上开始聊,看似无意却有意; 当彼此有了感情和基础,什么生意都不叫生意;

交际口才: 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社交能力,而社交能力中的 85%又取决 于语言能力; 善用语言,巧用语言,让语言产生生产力,才是我们真正学习口才力量的立根之本; 用口才提高人际关系:

一、着装得体、谈吐优雅 建立美好的第一印象 所有的外在和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口才的效果;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地方说,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面对什么人谈事,一定要和他着装同步; 这是对对方的尊重; 在这个世界上 征服别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尊重别人; 沟通当中,遇到直的就直一些,遇到柔的就柔一些,遇到粗的就糙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最快

地产生共鸣,叫与其调整到同频率,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主动 敢于表达 大胆开口 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增加你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敢于主动出击,然后敢张开嘴; 一个人的口如果很“贵” ,这个人在陌生环境中会很“贱” ; 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是谁; 你不讲,别人怎么知道你会什么; 你不谈,别人怎么知道你跟他有什么关系;

三、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幽默能够让人感觉到气氛的融洽, 幽默能够缩短彼此的距离, 幽默在人际交往当中能很快打 开尴尬的局面; 幽默的人,朋友会比较多;朋友越多,资讯量越大;朋友越多,有意、无意听到的信息就越 多; 人生当中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冤家,多一堵墙;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 顶天立地。 在任何时候,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一定是被别人喜欢的人; 幽默是一种财富,幽默是一种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是幽默不起来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新、高雅; 人脉是资源与资源的整合,必将会变成资产; 整合是双赢,整合是合作,整合是互利,也许您是撇我是捺,虽然您长我短,但支撑起来才 为人; 才会合作,才会共同打下天下; 语言能迅速解除人心中的障碍,语言能够让人对你产生好感。

四、好听的话,说一万遍,还要再说一万零一遍 “我走了几天,我发现回来之后比我在还好” “辛苦了,你们太棒了,有你们在,我出差真放心” 语言是无时无刻都会为你增加财富的; 人的一生当中,财富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但是创造了多少财富,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一个人重视金钱是能力,淡化金钱是境界; 为官不可贪,经商莫要奸,为人多行善,行善先有钱—胡雪岩

五、毁灭人的话只要一句

今天你们来到这里我感谢你们,因为企业没有你们,企业就不存在。 第二,请你们记住,你们不是为我打工,我们是同仁,我们是合作,只不过我提供了平台, 你们是在这个平台上,进好地进行创造,我的愿望和祝福就是有一天你们在这学到的东西, 出去能过得更好,能赚到更多的钱,无愧于你们跟我一场。你们记住,永远不是为我工作, 书是为自己读的,事是为自己做的,技术掌握好了,才是自己未来人生的资本; 企业的制度越严格, 你们拿到的工具越全面, 你拿到的工具越全面, 未来你的资本就越值钱; 人是活在希望当中的;

六、聆听是有效表达的基础 学会聆听的方法: 1.会说之前先会听,要听其所以然 如果听不明白 会导致南辕北辙 会出现断章取义 完全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给自己导致无谓的障碍; 2.学会在听的过程中提问,把握重点;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3.重复对方的观点,证实你听到的和对方要表达的基本一致;

第20篇:和谐班组建设四要素

和谐班组建设四要素

和谐班组建设四要素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因此,创建和谐班组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和谐班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名优秀的班组长。生产班组是电力生产单位的最小元素,它也是最基础,最扎实的元素。企业的一切丰功伟绩都源于此,一切安全事故也源于此。而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他是电力生产效益的保证者,是联系领导和群众的枢纽,是协调班组内外的纽带。可见班组长对班组和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选拔一名人品正直、业务精细、管理能力强的班组长是至关重要的。他必须妥善处理有关班组的所有事情,包括处理融洽班组内外的人际关系:对外处理好班组之间、班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对内处理好自己与班员、班员与班员之间、班员与外界、小团体(或帮派),以及一些个性化和情绪化的人际关系等等。因此,在一个班组中,班组长的人格、品德、技术能力、管理方式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左右班组成员的思想情绪,从而影响班组的战斗力水平。班组长只有具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和虚怀若谷的风度,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才能感召班组成员。

一群高素质的班组成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好的班组除了拥有一名优秀的班组长外,还必须有一群优秀的班组成员。对于一名称职的班组成员而言,他必须能够完全理解本岗位的岗位技能和操作规程,能尽职尽责地完成岗位工作。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安全、业务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临阵不乱,从容应对。他在业务上,是班组长的好帮手,是同事的好搭档。他是生产技术能手,既能做到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的,又能做到细心检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他还是班组成员的好朋友,勤奋、实干、和谐、敬业,与同事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只有这样,班组成员才能做到岗位分工明确细化的同时,又相互协作配合,把个人能量与集体价值都充分发挥,提高班组战斗力和生产力。

一颗团结合作的心。想要营造“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的和谐班组氛围,创造一个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班组集体,就必须齐心协力。只有人心齐,才能泰山移。只有这样,他(她)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愿望,实现自我愿望。只有拥有共同的心愿,才能忘却后顾之忧,安全愉快高效地工作,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集体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班组的各项任务,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班组长,他是一名特殊的班员,他身上承担着管理者的责任。因此他应心系全局,站在更高,看得更远,尤其是对待班员时,班组长要善于观察每个班员的工作情绪,及时发现班员的不良状态,对班员的需求给予帮助和关心。一句热心的问候,一次真心的关怀,一个鼓励的目光,都能使班员感受到班组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另外,讲究奖惩策略,要特别注意把握奖惩制度的执行分寸,讲究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班组长是和生产操作者有着直接关系的管理者,奖惩考核作为一种物质因素对和谐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应该建立在对班员劳动的尊重的同时,讲究考核制度的艺术性,做到变奖惩考核为和谐建设的工具,最终变惩罚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责任人谨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而不仅仅只是金钱考核和奖励。

一个创新开拓的学习氛围。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班组员工是生产的最直接操作者,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和谐感受真切。每位员工应有一颗不断向上的心,活到老,

学到老,积极配合班组长和企业领导营造一个永不停止的学习型创新班组。在工作中要通过自觉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大胆创新,主动打破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企业也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对于创新采取正面激励的办法,在员工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创新氛围,革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人机和谐,提高工作效率,在实践中创新,让员工从学习中感受到企业为自己带来的存在价值、人性关怀和发展前景。

和谐班组建设正如古语所言:“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我们在班组和谐建设的工作中,只有把握重要因素,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巧施策略,才能使工作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记叙文四要素
《记叙文四要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