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渐行渐远渐无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4 15:02: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悲伤逆流成河》读书心得

前言

我想,如果一切都不得选择,我们还会不会这样的快乐,曾经,每个人都有记忆中斑斓、苦痛的青春,如果那是一段埋葬的回忆,是否也还会常常被拾起?在这个被狂风吹打的季节,我读完了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看阳光大片大片从云层中喷涌而出,覆盖了城市所有的苍穹,看忧伤的灵魂撕裂过心间,独自跳着凌乱的舞步,那时候,太多的空白添满了悲伤,“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名词,该如何诠释,这也许是年轻的生命给我华美的嘱托。

关于易遥

读小四的文字,因为很干净,每一个人物都存在另一个遥远的世界,过着他们的生活,易遥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我以一种把易遥当做我的心态,去读完这本书,幻想如果当时的场境是我,会怎么样,最终的回答是易遥很坚强,渴望得到一点点爱,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力量,却因为害怕,因为太想一个人独自承受,却因为周围的肮脏拒绝,当一个人在弄堂门口哭的遍体鳞伤,她多么需要一个怀抱,满足,哪怕一点点的渴望,这样的女孩也许我们身边都会有,但她们永远很落寞,永远一个人,像易遥一样,她也许在家长,在很多人眼中的坏孩子,所承受的是孤单,寂寞,是没人懂的哀伤,没有爱,越是渴望欲是得不到,那份模糊的母爱,太朦胧,看不到,感受不到,父爱却将她拒之门外,无法靠近,爱是一种奢侈,华丽的奢侈,却有一种持续不断浇在她身上的东西,湿淋淋的仇恨,她曾经呐喊过,可是没有人听见。

内心撕裂的呐喊无人懂。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沿着照片上发黄的每一张脸。

重新附上魂魄。

易遥是个孩子,哀伤的孩子,命运给予她的一直是她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她仅仅用她自己的单纯的方式,想法,一个人单枪匹马的面对,对她来说已经苍皇的世界,无论多么苦痛,她始终坚信,为了生存下去,也挺的过来,易遥在狭长的弄堂里接过一袋热牛奶,天天如此,那是她心里的寄托。

每个女生生命里,都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不属于爱情,可是,在离自己最近的距离,一定有他的位置,尽管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离开自己,成为另一个女孩子的王子。

这样的感情超越爱情,齐铭对于易遥来说,是超越爱情的存在,很伟大,很伟大„„

易遥想过自生自灭,对于她,世界安静的一片弦音。

为了保护自己长出尖锐的刺,可是还是不能让自已幸福。一遍遍受伤,一遍遍失望,还继续渴望,不断的循环,又因为太倔强。悲剧会发生,这也是因为她的性格,不懂得怎么去保护自己。

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因为所有人的不相信,因为齐铭和顾森西的不相信,打破了她内心最大的承受,寄托,没有寄托,也许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曾经在一起守护秘密的人,就这么朝着世界的另一个方向,走远了,轻易的丢下一句:“我不想再见到你”,曾经守护过她的人,也冷冷的丢下一句:“我就是恨不得你替我姐姐去死”,巨大的悲伤汹涌的占据了她的全部。

当她张开口躺在血泊中的,所有的一切都破碎了,那些曾经用巨大勇气筑成的薄纱,那些含着爱,含着恨,含着悲伤的城墙,轰然倒塌,闭上眼的一瞬间,是放逐还解脱,这个黑暗的世界再也看不到,不用再用力的去承受一切,不用在用力的忍住眼泪。

到底是这个世界对不起她,还她对不起这个世界,我迷惑了,或许这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界限。

远方的风景,那些记忆的破碎一片片涌上心头。

也许,对于易遥来说。

一切都只像是梦,醒了,一切灰飞烟灭。

关于齐铭

一个乖孩子,有着爱他的家庭,他爱的生活,和易遥相比,齐铭的幸福太远也太多。

却也因为有齐铭,易遥的黑暗有人分担,因为有齐铭,易遥不会孤单的哭,不会一个人承受太多,有了齐铭,易遥还会笑,尽管几率很小。

在你的身边,总有一个这样守卫你的人,你们不是太亲近,你们可以沉默不语,但他始终守卫着你,从未离开,他会默默的关心你。

这就是齐铭。

为了易遥,义无反顾的齐铭。

这远是超越爱情的存在。

齐铭说:“甚至有一天,她已经完全被旋涡吞噬”。连同她自己本身,也已经变成了那个巨大的黑色旋涡。

齐铭这样存在着,就又莫然的离开。

关于顾森西

一直,一直,陪在易遥身边的顾森西,他也同样给了易遥最安全的保护,在易遥难过的时候。

倘若你的身边有个一直不知疲倦陪着你的人时,那时个是很幸福的。

他在乎易遥,想着易遥,这是一种本能,也许吧。

他最爱姐姐,因为姐姐是对他最好的人。对易遥,因为他勇敢,敢于把易遥拉出来,去面对一切,顾森西在现实面前,你是最真实的。

这就是顾森西,他懂情,懂责任。

他是故事中最坚强的人,一直存在,从未离开。

关于唐小米

从头到尾,唐小米一直是专害易遥的,易遥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唐小米本身没有错,只要她爱的方式错了,爱要为爱付出代价,就是这样。

有一种东西,你愿意为了它舍弃一切,你愿意为它背负世人的骂名,甚至愿用生命去交换,它就是“情”。

唐小米可以为了“情”不择手段,可以为了“情”丧失善良的本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性的泯灭?

但我清楚,她敢爱敢恨,这是好的性格。

那么如果换作其他人,是不是也就不会不择手段得到“情”?

原来人性,在内心深处,在你的生活„„

关于结局

易遥死了,齐铭死了,顾森西也死了,如花般的生命却最终选择了离开,在黑暗的夜里陌然走远,来不及挽留,也来不及叹息,这也终是结局。

生命也许本就该如此,如此脆弱,不过是世俗与性格为他塑了虚无的外壳,终究无法承受,还是逃不过破裂,本该如此。

因为他们是青春,还太小,却承载了世界上太多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承载的东西,最终单薄的力量还是抗不下来,所以选择逃避,便成了永远离开,用单纯的眼光去看这个世俗的世界会是怎样?

用小四的话来说:“本该是以一个端点放出的射线,却因方向不同,最终,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常常梦见在一条独长错昏暗,雨水的弄堂里,易遥与齐铭推着单车,齐铭把热牛奶递给易遥,这是对易遥来说最美好的时光,对我们来说,最纯真的曾经。

宁夏银川永宁中学初二:马英瑛

推荐第2篇:渐行渐远的青春

须臾若离的青春

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 或许,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只有站在终点的人,才会感觉到累。

——海子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无法说出的伤感。

曾记得,巧笑嫣然置身于梧桐树下斑驳的树影下;曾记得,奋笔疾书伏案置身在课桌上;曾记得,龙腾虎跃流转于篮球场上……而今这一切定格在回忆里。

翻开泛黄的相册,里面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脸庞,瞬间感染我,不禁泪流满面,脉搏加快跳跃。那笑靥如花的脸庞,不在属于我们,因为现实将我们击得粉碎。轻轻合上相册,合上了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丢失。而今我只是个卑微的失败者,带来消除不了的劣迹和遗憾,惊慌失措的想要堵住那决堤的伤口.

我想抓住青春的尾巴,畅怀年华念想。即便稍纵即逝,也要拼命活出生命的精彩,就如绚烂烟花一般,即使短暂也要留下美丽。

青春是用来缅怀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深沉爱着那段青春,怀揣梦想,展翅飞翔。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丸的香味,甜而稳妥,像记忆犹深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的忧愁。断翼的天使,梦想从未失去,即便力气消失殆尽,也要飞翔。逝去的年华,如同灿烂的烟火,那么绚烂,却又那么短暂。舍不得将其丢弃,格外心疼的珍藏。那里有我的记忆,有我的梦想……

我对自己说:“没什么,那只是错误而已,何苦去深究呢?”也许吧! 生命的繁华与荒凉,青春的绚烂与悲哀。拾掇起那轻舞落地的红叶,书写青春的豪情与壮志,遥寄远方的梦想风信子。

青春无悔,勿让流离;

须臾若离,浮云寂然。

810321 崔影

推荐第3篇:渐行渐远的爱

渐行渐远的爱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时下年轻人对婚姻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定义,从老一辈人的“凑合式婚姻”到现在的“闪电式婚姻”,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有这样一对90后小夫妻,有说有笑地跑过来离婚,咨询师从《情况登记表》中看到,两人登记结婚刚满半年。咨询师询问离婚的原因,两人不约而同地回答:三观不合。不禁要问,“三观”是什么?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许有人要问,柴米油盐的过日子,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到底有没有关系。

小王和小夏是大学同学,从大二开始交往,也是一对“毕婚族”。小王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一般,从小被父母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努力读书,考上理想的大学。小夏是地地道道的城里姑娘,家庭条件不算富裕,但也是衣食无忧。两人大学一毕业,就决定要结婚。结婚的时候,小王家里能力有限,没出多少财力;小夏父母想着只要女儿喜欢,倾力为两人置办了婚房,举行了婚礼。故事到这里应该喜剧收尾,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再浪漫的爱情故事终究敌不过柴米油盐的消磨。两人常常为了自己做饭还是出去吃饭、买特价水果还是进口水果、出国旅行还是江浙沪周边游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争吵,久而久之,两个人都累了。所幸两个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有比较好的沟通意识,决定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小王的观点是,结婚的时候花了岳父岳母不少钱,能省下钱来,还给他们是最好;再者,养孩子需要一大笔开销,也得为孩子的到来做准备。能省则省。小夏则认为,父母给我们花的钱,是爱的体现,只要我们过得幸福,不需要偿还;既然能够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何必要为了还没有到来的孩子刻意“吃苦”呢?!等有了孩子,再来考虑也不迟;生活质量绝对不能下降。从两人的观点来看,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拥有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样就使得生活变得艰难,很难调和了。为什么会难以调和呢?又要回到上面说到的“三观”了,一个人的“三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经历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三观”也是很困难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小夫妻决定协议离婚。所以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两人有说有笑的来了。没有很深的矛盾,也没有原则性问题,只是看似轻巧的“三观不合”。咨询师能够体会两人的感受,与其痛苦的捆绑在一起,还不如在还能好好说话的时候分手。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推荐第4篇:渐行渐远的电影

渐行渐远的电影

看电影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关于电影的往事依然印象深刻地记在心头. 记得我只有三四岁时便骑在爷爷的肩上,挤在人堆里看得目不转睛。常听爷爷说起他老人家第一次带我看电影的情景。那时小镇的电影院刚建成,有了舞台,拉了幕布,但宽大的场里只有四围的墙壁,没有一张座位,看电影只有站着。爷爷念过几本书,对电影很有兴趣,常常不顾奶奶的骂,赶去看个津津有味,而后和几个邻居说得眉飞色舞。爷爷第一次带我去看电影,放的是,《西游记》里的一幕。我骑在爷爷的肩上,把那个肥头大耳长鼻子的猪八戒记得清清楚楚,回到家里跟奶奶说了个不亦乐乎,把奶奶乐得直夸我聪明有记性。因为我的缘故,奶奶破天荒没有骂爷爷。爷爷便忘了自己带着我的辛苦,汗流浃背、被人推来搡去的感觉全抛之脑后。从此,每次看电影,我一定会骑在爷爷的肩上,吃着芝麻糖,看着五彩缤纷的画面从不打瞌睡,还不时咧着嘴跟着大伙儿笑。这样看了许多场后,也学着爷爷的样在小伙伴前说个不休。说过后,我们还分成好人坏人演得轰轰烈烈。

到了上小学一年级时,跟奶奶去看了一场越剧。记得电影院里有了座位,坐在上下翻转的椅子里,我起劲地玩了个够,直到奶奶告诫我:弄坏椅子奶奶陪不起会把我卖掉,才安静。那天放的仿佛是《云中落绣鞋》,只记了个大概,只觉得跟奶奶看电影远不如和爷爷在一起看有劲。不知常反对爷爷看电影的奶奶感觉如何?因为看过后奶奶一字未提看到的电影,也不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像爷爷,每看一场必要谈它个不知其遍数,且遍遍津津乐道,神采飞扬,有些像说书的先生,极其投入,听的不少大人小孩常准时到我家聚会。每当此时,只有奶奶独自坐在不远处的小竹椅里纳着鞋底,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再后来便上了中学,学校每学期会组织看一些爱国影片,有时自己约了同学也去看,便看得多了。《高山下的花环》是最荡气回肠的,看后还写了观后感。《妈妈再爱我一次》是最让我和同学感动的,一边看一边一起陪了许多泪……

这几年,好电影常有,但不再去影院了,看看报上介绍,实在好,过一阵买碟回家看个够。但是看过后没有了爷爷的谈笑风生,没有了奶奶的佯装不知,还有什么滋味可待回味?况且小镇上那唯一的影院终因无人光顾而废弃,进而拆除,现已改建成养老院了。电影已离小镇远去了,小镇上的小孩子们连电影和电影院都无从知道了。

电影真的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记忆,拾起几片记忆的碎片,许多年前电影带来的快乐重新溢满心田。

推荐第5篇: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是什么?渐行渐远···

我的眼睛看不见,耳朵也不能听,只凭此时心里的感觉,写出心想的东西。无人教导我这算什么,我所描绘的也不全然是凡人的爱情,毕竟恋爱没有涵盖或等同爱情的能力,说道爱情,那可是酷比战争的儿戏,而正真的战争,永远没有输赢···

——题记

好感期

雨过天晴,陌生的街道,我和你迎面走过,我会不自觉的回过头道一句,前面有水洼,我刚走过的,也不是刻意搭讪,心里只是潜意识的希望你能走的比我顺畅些,你听,或者不听,心愿都是得奉过去的,愿君早安,午安,心安,体安···

单恋期

我把各色的橡皮泥搅合在一起,五彩缤纷,任意形体,可是我得许什么样的愿望,拿多大的勇气,才能捏出属于我们的幸福模样呢?好奢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整天淹溺在风里,雨里,云里,雾里···

初恋期

四角的餐桌,一碗简单的卤蛋面,我会把蛋黄掏空,留着你喜欢的蛋白舍不得吃,因为由衷地希望你能保持这般温暖的微笑,守护你专属的美好,从现在起,你的记忆卡片里只能记载幸福,欢乐,悠然,美妙···

热恋期

喜欢对着彩虹微笑,一起在星空下幻想,努力地构纳属于我们的未来时光,你欢笑,我便扯起嘴角,你伤心,我也将泪流不停,如此一生,不分,不散,不离,不弃···

淡恋期

沉默面对麻木的心情,享受一个人放空的安静,坐在餐桌对面的你习惯的夹了块鸡放进我的碗里,可能我会比你更客套的说声饱了,谢谢,不饿,客气···

危恋期

你把生气当作惩罚我的武器,频频次次,屡屡得意,我也渐行渐远,慢慢开始冷淡你的无礼心情,猛然间发现,原来完整的爱情是惨遭解剖的的完整灵魂与身体,那倒不如学习缝合伤口,一针,一线,一心,一意···

末恋期

婚姻还是离弃,毕竟这不是像过家家一样的儿戏,如果许愿忘记,是否会有任何的不甘心,可即使透支勇气、努力争取,又是否真的能够美化结局?是再续,还是断续?未完,待续···

我有常人的耳朵与眼睛,我想听一首优美的曲,看一幅动人的美丽,心里坚守的那块阵地,期待上演这出华美的戏!

——后记

推荐第6篇:你渐行渐远诗歌

你渐行渐远了

我站在原点,那么淡定

望着你坚定的背影,单调的走开

慢慢的走了

望着消失的方向,无话言说。我后来选择远望你的背影

在地平线上,背影中你那一洁白的身影,从来不会选择回头

却不见熟悉的背影

唯有那西下的夕阳懂这个时刻

但已不复往时的浪漫。会想经过你那夕阳的窗外,看到默默的笑着。

是否可走向起点

清点走过的足迹

回味没有飘散的记忆,虽然一切本未开始

我回到自己的地点,那些可笑的地方

后来我渐渐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天空

也可以是如此的清澈湛蓝

我站在起点,忘却点点。似乎明白,那些都是那么的不过如此

找寻前方新的未知旅途,和前方的太阳

希望某一天我看见了最美的太阳,我找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再回首,知不是渐行渐远的距离。

再回首,匆匆的时间,匆匆的你我,匆匆的落花

于是最后。我渐行渐远。

准备好向前,走向远方,一个人渐行渐远。

推荐第7篇:渐行渐懂

渐行渐懂

翻了下日历,恰好到学校一个月了,回想起一个月前傻傻的自己,立志在这个地方闯出一片天地的天真的自己,呵呵,现在突然间就很想嘲笑那时候的自己,嘲笑自己的自信……… 等了一天终于收到了AIESIC的短信,一课心瞬间平静的同时眼泪就流了下来,不是太脆弱,而是太绝望………哭着哭着,突然就笑了,原来是自己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吧,原来是自己真的太弱了吧,一次一次的被刷,以为早就已经习惯这样的挫败,可是发现自己还是天真的抱着一颗信心,相信自己的信心,现在,终于懂了,明白了,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卑微到尘土里却依旧自以为生活在云端的天真孩子

我说我绝望的心脏疼,只是真的,伴随着这些事情一起来的是一种计划让我窒息的锥心之痛….我以为,当我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我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可以忘记曾经的种种失败,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可是我错了,我本不是什么凤凰,何来浴火重生,只是自己太天真,看不清这些事实而已………只是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了吧………

突然间就颓废了,就想回家了,就不想再去奋斗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好受伤好受伤,好难受好难受……..那天晚上突然发现,自己一天都很安静,突然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原来那个天天在外面跑来跑去疯来疯去的自己了,现在的自己,安静的可怕,我都开始不认识了,不知道是什么改变了我,让我觉得我瞬间成长了起来,或者说,瞬间苍老了许多…………..现在的自己,在开会的时候不再会那样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的自己,总是习惯的去听从别人的指挥,现在的自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得不承认我受伤了,真的,受伤了………从story刷掉,我怀疑我的强势是不是对的;从学生会刷掉,我怀疑我的真诚是不是对的;在校友会从EPG踹到RC,我怀疑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能力;从AIESIC刷掉,我是真的对自己的能力做了全盘的否定…….我想,袁玥从一开始,就什么都不是吧……

推荐第8篇:关于渐行渐远杂文随笔

你来过 ? 我念过

但我早已寻了一片荒芜之地将情话五马分尸

也把自己的爱尘封在几年前

没有了自由

更没有勇气挣脱掉回忆的牢笼

正因为遗憾 ? 想来才觉得美好

我总是刻意臆造过去

给自己的谎言罩上一层暧昧

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

世上哪有如果这样的好事

你有多少胜算 ? 把我困在这里

再次见面 ? ?心事就潦草

完美的她呀 ? 却是下落不详

几千几万个你 ? ?

几千几万个我

多少个浪漫的回合 ? ? 终归是一记遗憾

人们常说天涯地角步步有穷时

为何穷尽 ? 挨不过这相思

爱是指尖生悦的刺

有一天痛会戛然而止

学会接受爱已渐行渐远的事实

无动于衷

偶尔穿插的几句歌词

原来恰到好处

推荐第9篇:渐行渐远的亲情散文

晚上回家,吃过饭、看会儿电视,我总觉着屋里有些冷清。是啊,女儿今年上高一,学校全封闭式管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即便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和我说不上几句话,离开时更是如脱笼的小鸟,头也不回。

掐指算算,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间确实很短暂。幼儿园之前由奶奶、姥姥照看;上幼儿园、小学了才接回在身边,劳作一天后回家逗逗孩子,倾听一下他们学校的趣事见闻是另一番享受。上初中了,女儿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再也不愿意敞开心扉和你倾诉了。每次放学一回家,就关上门写作业。但每天我们能够看到孩子,早上可为她准备早点,晚上做几个她爱吃的小菜。上大学后,一年就回来两次,可是回来打个照面,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和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饭别等我了”。工作了,再聚到一起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如果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可呆不了两天就又走了。

有时我们抱怨孩子把屋子弄得太乱,有时又嫌孩子吃饭挑剔,有时因为孩子打架而烦恼,甚至有时觉得孩子成了我们的累赘。而现在,我们特别怀念孩子粘在身边的日子。

孩子在身边时的感觉是美好的,哪怕是她犯的错误,哪怕是她惹你生气,哪怕是她的蛮不讲理。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甜蜜!

时间一去不复返,过去了就只能永远过去了。“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时光。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都不会再相见。”网上这样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可与子女相聚的日子是短暂的,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十几年的光景。当孩子一脚踏上自己的人生征途,再想让他回到你的身边,就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我们更应珍惜孩子在身边的美好时光,分享他们成长快乐的每时每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中的经典句子,正是我们父母与子女之间真实的写照。而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成为永远的怀念。

推荐第10篇:渐行渐远——读《目送》有感

渐行渐远

——读《目送》有感

花灯旧,人空瘦。曾记少年时携手凭肩游,浮生偷得半日闲,笑把流光看透。几度时年催人老。回忆如水墨,色轻影痕重。前尘种种恍如梦,只望你背影,渐行渐远,不见回眸。

《目送》中的龙应台,以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个子女的视角,描述了她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散文让人感到亲切。并不华丽的辞藻扣人心弦,发人深思。这样朴实却充满着哲理的语言,让人忍不住想要亲眼见见这位充满知性的作者。比起《亲爱的安德烈》的小心翼翼,《孩子你慢慢来》的款款深情,《目送》显得更加豁达丰润。人生这条路上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不知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父母的关心不屑一顾。“我不怕冷,把这衣服拿走”;“我不要喝,把牛奶拿走”;“我没生病,不要吃药”;“你别管我,烦死了”诸如此类的话在脑海中不断回响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些话有多么伤人。是我自己不珍惜父母的关心,把他们的目光从期盼变成伤感。我从前却不曾想过这些,现在这些情绪却突然奔涌而出,带着那些儿时的回忆。不知为何,那个遇到困难时对着妈妈撒娇的身影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面对,一个人解决,一个人承受的果决。遇到难题时,我不再四处张望着寻找妈妈的身影,而是一个人埋头翻书解决。

这或许就是成长。在微微的刺痛中丢失些什么,又在时光的洪流

中找到些以前曾需要的东西。当我慢慢成长的时光中,父母开始慢慢苍老。不知不觉之中,越来越多的皱纹成了心中烙下的深深印迹。明明想要忽略却在这渐行渐远的时光中变得不可磨灭。那略带疼痛的感觉时刻提醒着我:这是不可忽略的。我们每个人在光阴的故事中不断上演着一出出戏。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岁月的长河中跌跌撞撞、浮沉不定地成长着。当面前的背影由高大变成佝偻,我们也会逐渐成为别人眼中不断变化着的背影。最苍凉的是:我们终于长大了,而他们却老了。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渐行渐远的人生之路,大概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目送。我们不断地在目送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同样的,我们也被目送着。

第11篇:渐行渐远的打铁匠

渐行渐远的打铁匠

在阜宁吴滩小街的巷子深处,有一间铁匠铺,每天总会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夹杂在冬季的寒风中显得寂寥而单调。铺子的主人叫王夕虎,从16岁起跟父亲学艺至今,已经整整过了半个世纪。

昨天上午,春雨绵绵,记者在小巷里七拐八弯才循声找到了王师傅的铁匠铺。门面不大,也就十多个平方。靠墙是一个电动锤,对面墙角安放着铁匠炉,炉火通红,映照在一旁王师傅的脸上。王师傅今年66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颇为斯文的金丝边眼镜。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炉火,不时往炉膛里添加煤块,看得铁块烧得红中带亮,迅速用铁钳夹出,放置在电动锤下击打,顿时火星四溅,铿铿有声。

俗话说,世上有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曾经是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手艺。“我的爷爷、父亲都是铁匠,这个手艺传了好几代人。”王师傅一边用铁锤继续击打着发红的铁块,一边述说着自己的打铁生涯。那时候,周边村里农民用的镰刀、锄头、铲子等农具都是他打造的,时间久了,“王铁匠”的招牌也越来越有名气。王师傅就靠打铁养活了一家人,把儿女拉扯大。

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人都出去打工,加上铁锹、锄头、菜刀这些铁器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打铁铺生意红火的场面日渐淡去。

“现在已经没人肯学这门手艺了。”老王带着些许失落,继续敲打着已成镰刀雏形的铁块。据王师傅介绍,在周边村镇,一共只有一两家打铁铺子还在勉强维持着生计。打铁太苦,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去学,更何况普通铁器生产早就被机器取代。王师傅坦言,自己现在也是忙半天,歇半天。“主要是舍不得放下这手艺,毕竟伴了自己大半辈子。”

75公斤的电动锤为老王省了不少力。

为刚打好的鐮刀开刃。

打磨菜刀。

修剪镰刀。

难得回家的女儿王丽萍给老王带来了欢乐。

炉火映红了老王的脸庞。

第12篇:实习周记:渐行渐远

实习周记:渐行渐远

阳光撩开了重庆慵懒贪睡的眼眸,漫步于玉兰花开、桃李拂柳的南开校园,感受着春日暖风的熏染,青春,在这一季,恣意绽放!

每每看到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在上操的时候跳着江南style,摆手舞……不由得就会想起自己高中的那些时光,好像离的很近,又好像很远。如今,又站在了高中的校园,又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高中生,却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年上高中的那个自己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也不禁问自己!

来到南开的第二周,似乎要快了很多,因为自己忙了。时间总会在人忙得时候才觉得不够用,所以才总是错误的认为时间多么不公平。自己这一周的忙碌其实是个美丽的意外,至少对于我来说。一直听说南开不会很早就给实习老师放课,当然了,我也做好了乖乖听课的准备,意外的是,高一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出差四天,让我和另一个高一实习生给她上课。当时很高兴,能怎么快上课,但让人担心的是她带一个清北班,是最好的班,又带一个国际班,最语文最差的班,两个极端,让我如何是好啊!邵老师对我们竟很是放心,让我们大胆得去讲,随后和我倆交代了一些重点的地方就走了。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在不停地备课,试讲,讲课中度过。

第一节课是在清北班上得,由于没有老师听,自己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比较放得开,一节课上下来,我发现更多得不是学生在向我学到了什么,而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基本上我设计的活动,问题,他们进行得都很顺利,他们的回答也很让我震惊,一些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超出了我的想象,感觉给他们上课,不是我在传授知识,是我们一起在探讨,商量,每次学生回答完,我发言的时候都不能说“老师说一下正确答案”或者是“老师来总结一下”,我总是会说,“好,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哈”,真正的上课了,才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相长!第二节是在国际班上得,同样的课,确实截然不同的效果。国际班只有二十多个学生,并且可以说个个是土豪。他们接受的是双语教育,上得是美国课程,参加美国的高考,因为不考语文,所以语文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当于文科生学物理,理科生学历史,所以,你懂的啦!整个课堂只要一提到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全班鸦雀无声。所以第二次给他们上课,我就改变了策略,和他们聊天,把时间给他们,他们每次上课都有演讲,学生会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一些小活动,课堂有声有色!他们喜欢看哈佛《博弈论》,《经济学》,他们喜欢篮球赛,他们喜欢自己组织活动,他们憧憬着国外的另一片世界,他们为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大学努力着,当然了,他们是富二代,他们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不考)他们个性强,他们不爱受约束……这就是他们和清北班的那些孩子的不同,这也许就是中国式教育和西方式教育的不同吧!我深深得觉得,出国不是必须的,但是一定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自由地接触并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环境!因为,两种文化缺一不可!

在成长的路上,与孩子们一起渐行渐远……

第13篇:渐行渐远的那些人心情随笔

再美的风景,他不可能永远伴随你。你能捕捉到的仅仅是它留在你记忆中的美。曾经那些让你快了、开心过的人渐行渐远。而如今只能一个人面对现实的残酷。

曾经一上线能看到闪烁的头像如今不在闪烁。或许彼此间都是隐身,即使两个都在线,头像闪烁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或许就像传说中的交集过后两条线的距离变的越来越远。

彼此熟悉的两个人都渐行渐远。因为缘分两个人面对面的走进,从陌生到彼此熟悉。或许有因为无缘,两个人背对背的走远,越走越远。

当你对一个人投入的情越深,伤痕越深,到最后痛的是自己。有好多事就因自己太在意,弄得自己很累很痛。~~~~~~~其实,好多事只要祢不必太在意,自己就不会那么累了。

有些东西,得不到是痛,得到了不如当初所愿,更痛苦,这种比失去还痛苦。

事实如此,不可变唉。

第14篇:渐行渐悟4

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最近的研究报告有这样一个观点:教育的质量好不过教师的质量。就是说,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有了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只有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有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有智慧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发展,绝不仅仅是方法的更“新”换“代”,而应是教师“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很难像知识、技能那样传授,它更多地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感悟和反思,不断摸索和积淀。当教师有时需要一个“悟”的过程。正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得那样:“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一、

把别人的智慧借过来

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向最棒的人学,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走得更快,才能走得更远。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学习不仅仅是对外在变化的一种适应,学习更应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理论学习的价值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別就在于文化底蕴,换句话说,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读书是教育者的根。根不朽,教育的干就茁壮,教育的枝叶就繁茂。我的读书感受是,有些书需要读后进行深入思考,书并不在读多少,重要的是看读书人思考的深度和“力透纸背”的感受力。

工作的闲暇之余看上几页书,每天收获一点,每天就能进步一点,时间长了教师的底气就足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就会更加有深度。旅途中,有一本好书相伴,你会少很多寂寞。书中的世界陪伴着你的疲惫旅途,让你品味到生活中最悠长最深沉的滋味。在沉静的思索中,一路上,你的心灵会增添勇气与力量,增添愉悦与安宁。正因为如此,我每次外出讲学,一定随身携带两本书,一个来回,基本上也就看完了,我的很多书都是这样“挤时间”看下来的。

二、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

对多数教师而言,当教师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干一件事,需要绝对的耐心和勇气。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就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教师本人,也一定能够获得工作中的乐趣,消除职业的倦怠感,找到成功的感觉。 多年来,我始终带着一种“研究的心态”来工作,哪怕是给别的老师代课,我也会精心准备。比如,给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代课时,顺便可以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学习进行一个前测;给六年级数学老师代课时,可以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再比如,2012年我教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我就把自己多来年始终关注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在班级里实行“对话——比较——研讨”式动感课堂,甚至连班上的学生上课,也采用的是我的这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边教学、边研究、边改进”的研究方式非常适合一线教师,而且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也非常具有生命力和移植能力。

三、把困惑的问题摆出来

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但制约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往往是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最突出的变化是:由“双基”到“四基”,由“两能”到“四能”,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那么相应的问题就出来了,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何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以10个核心概念为抓手搞好数学教学?如何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在课程改革再出发之后,老师们要重点思考的热点问题。

上面这个问题,就非常值得老师花上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研究,一旦教师带着问题去上课,带着问题来看学生的作业,你会发现工作其实并不累,而是很有乐趣,特别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总结出一些非常实用的教学策略时,教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这是教师教学应有的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是领先的开始。教师在研究一段时间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 多年来,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有效教学”和“深度课堂”的研究。我对“深度课堂”的理解是: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深度课堂应是对常态课的一种超越。深度课堂应该有内涵、有冲突、有味道、有活力、有实效、有

后劲。 27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仅在2007--2012年这几年间,我参与编写的教育著作就有十几本。《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名师课堂教学机智谈》、《名师备课经验》《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谈》、《名师同步教学设计》(1-6年级)、《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新课程怎样才能教得精彩》、《走近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第二版)、《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等。这些教育专著对一线教师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一书就是我对自己十年课程改革经验的一个总结和梳理。

五、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

把自己的经验传出来有很多种渠道:一是学校内搞“教学沙龙”活动,教师可以介绍自己的教改经验;二是走出学校,到兄弟学校开展教学交流,两校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彼此分享教改成果;三是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把自己的经验通过汇编材料或大会发言传出去,让更多的老师从中受到启发;四是向报刊杂志投稿,通过这些教育教学刊物把自己的观点传出去。 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我在全国各地先后所作的报告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的六种意识》、《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怎样才能教得精彩》《新课程背景下的三个读懂》、《新课程背景下的五个读懂》、《数学课如何才能上得有后劲》、《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落实标准的行动策略——我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等。单从这些报告的题目老师们就可以看到我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且越来越系统化和条

理化。 王国维曾形象地讲过做学问的三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想,教师做学问也是如此。 课改十年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很多优秀教师成长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者、思考者和研究者。他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努力实现自己的成长,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不断演绎教育的精彩。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教师的幸福就散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教育是一种充盈着幸福享受的生活方式,我们从事教育事业,不仅仅是为了把我们的智慧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我们还要充分享受这份工作给我们带来的职业幸福感,享受智慧的人生。

第15篇:渐读后感

读《渐》,常感到作者好像在和读者促膝谈心,他的态度谦和,语言娓娓动听,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渐读后感。这种经过深思熟虑而从容地吐露出真情实感的文风,人们在形式上常称之为“随笔”。《渐》正是子恺《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至情至性之作。虽然于他当时入世并不深,但他通过佛学信仰上的沉思,彻悟到人生的无常,不免发出第一声悲叹。他对人世歹相:天真烂漫的孩子,变成贪得无厌的*成*人*;如花似玉的少女,变成坐在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顽固衰颓的老头子,都归结为“造物主”对人的玩弄。而玩弄的方法则是“渐”。他说:“‘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而人却被蒙在鼓里,—点也不察觉,因而堪受这样的折磨。只有少数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他们能识破“渐”的秘密,不受造物主的欺骗,他们能“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那才是“大人格”“大人生”。从意义上看来,这篇散文的思想无疑是很消极的。他这里所说的“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实际上即是佛经上所经常宣扬的“人生如梦”,因而劝人”看破红尘”。所以后来子恺先生自己也曾向朋友承认那篇文章“很消极”。但是从散文写作的艺术来讲,这篇文章确是作者当时至性至情的流露,读后感《渐读后感》。 郁达夫曾盛赞子他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远超出他的画笔之上”,《渐》正是这样的作品。你看它娓娓而谈,诉述着作者对人生的感叹,他把人世比作旅客乘车,有的宁牺牲自己暂时的安乐而让座于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边,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他要求世人都要像这些不抢先的让座乘客那样,在人世做“明达之人”。他的文字是这样朴实无华,感情又是这样坦露无遗,读着这样的作品,真像春夜在灯下倾听谈心,夏日在溪边看流水细语。子恺的散文随着他的经历,有发展,有变化。《渐》是他的散文的起步,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艺术上来看,它可以说是现代散文中“随笔”形式的一种典型之作。从思想上来谈,它是子恺在二十年代出世思想的代表作。

他认为\"渐\"的本质是\"时间\"。他觉得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举例说明人类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第16篇:莫如渐

莫如渐

初三六班 苗馨雨

树木从新芽萌发至枯黄凋零;童真童趣的孩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年轻美貌的女子成为行为缓慢的老奶奶;一个企业由盛转衰… …

这一切都是时间在作祟,时间是琢磨不透的,在

这些微妙的转变的同时,经历的或长或短的过程,是成是败的结果,答案只有——时间。

是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

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渐”或许就是时间的最好的代名词吧!

而“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

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造物主的隐蔽,让粗心的人们淡忘了时间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总认为我就是我,我没有变,这正是人的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与其说“渐”是时间的代名词,不如说是“渐”的本质是时间。很多人总是在为排队,等车…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浪费时间,反而说自己没有时间,其实不然,像许多有作为的人,他们的时间并不一定比常人宽裕,但他们懂得把握时间,利用时

间。

正如《孙权劝学》中,孙权让吕蒙学习,吕蒙推托军中事情多,而作为帝王的孙权以自己为例,事情虽多,但时间还是有的,就看你如何把握。吕蒙便开始学习,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成语流传至今。

在社会,人生这样的大舞台上,把握时间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工作中,有些人干净利索,有些人拖拖拉拉,这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是时间在一个人生活中价值的体现。

在学习中,高效率,高质量也是你学习有所提高的最好方法。在数学中:时间×速度=路程,这也许就是效率的公式,而他同样少不了时间,因此好好把握现在,珍惜现在,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时间是深奥的,变化莫测的。他是上帝的宠儿,因为它既可以造福于人,同样也可以使人毁于一旦。时间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时间、把握时间,让它成为你最神勇的武器,打败对手。

第17篇:送给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朋友

送给那些渐渐远离的朋友

偶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的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抱歉,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人开放”我顿时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

有些人,总是会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慢慢的在你的记忆里模糊„

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因为没有联系„QQ上,清一色的手机挂着,我隐身着,你看不见,你隐身着,我亦看不见,很多人宁愿找些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聊天,也不愿意和以前的好朋友聊天。

不知道要聊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聊起„„时间长了,渐渐的,疏远了,陌生了„„虽然曾经彼此之间很熟悉,但是现在却多了一层隔阂,QQ上见面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最近好吗,干什么呢?”“恩,还好,就那样”,没有下文了„

很多时候都是开着QQ,看着那么多的朋友在线,却只会对着屏幕发呆,因为不知道说什么„„

多长时间没和朋友们发短信了?多长时间没和朋友们打电话了?又多长时间没约上几个好友出来聚聚了?

有时候突然想起老朋友,有冲动打电话,翻开电话薄,找好号码准备按拨号键。但是瞬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是回忆过去呢,还是述说现在??恐怕会无语„„

偶尔发条短信息,也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问候一下,祝福一下,其他时候再没有交集了。有些人,我们彼此相遇,相识,相知,一起哭过笑过,然而还是不能逃过离别的结果。这些人,是我们心底真真正正承认的朋友,然而,离别之后,还是会逐渐联系减少。或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是,若是曾经习惯了腻在一起,这,岂不又是渐行渐远?

然而更多的人,注定就是相遇,相识,在欲知未知的状态下就擦肩而过啦,尽管会在同学录上记下彼此的各种信息,还会写下“一辈子的朋友”“友谊长青”等字眼,可是,当若干年后,

翻起相册,似乎还是会挖空心思的想这个人是谁啊,能想起或想不起,似乎当相册合上,她,还是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而能够坚持长期联系下去且感觉不变的,便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知己。

回忆自己记事以来的十年,似乎心底,还总是有那小学时最好的朋友的影子,她们,是我那时心中确定的唯一的“人生知己”,我们三个曾经义结金兰,曾经许下一辈子是姐妹的誓言,曾经一起哭,一起笑,曾经同睡一张床,曾经„„可是,她,她与我,似早已无关。我已早不是当初的我,性格完全不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了,她们也不是当初的她们,岁月不仅在我们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还有心理无法逾越的间隔„„有时还需要不确定的问一句:你是xxx吗?初中。高中。都有这样的她或他。

是什么?让大家越来越疏远了。

是什么?让大家越来越淡漠了?

是什么?让曾经彼此之间很要好的朋友,如今即使见了面也没有什么话说了„„时间、距离、环境、没有联系„是感情最可怕的敌人!

时间久了,感情会变淡。距离长了,感情会疏远!这是真真切切的„

还记得曾经的好友吗?

他们现在还好吗?这些年来,过得顺畅吗?

工作怎样了?找到另一半了吗?

改变成什么样子了?还有着以前那些爱好吗?

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这喜欢那吗?

还记得我们一起发生的一起吗?

还会记得我这个曾经要当一辈子的好友吗?

对于她的这些,你都知道吗?

这一切,只怕已经离你很远了吧!是不是要随着年月的流逝然后一个个的渐行远去,才会发现身边早已没有他们的踪迹。到那时是不是会难过,原来我把朋友丢了。抑或风轻云淡的一笑抑或满脸无谓的接着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以后着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曾说天长地久。原来誓言是可以轻易的忘记的,原来感情是会淡的,原来我们也被冲散了。原来我们走着走着就丢了彼此,都落在了岁月的洪荒中人的一生,将会认识多少人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似乎陪我们走过的总不是同一群人。

一直知道自己是个怀旧的人,可是自己却总是让身边的某些人越走越远。偶然翻起电话本,听到她的声音,我竟一时有种想哭的感觉,曾经几时,我们已没有想起彼此,所幸我们一直都记着彼此。

友谊长存,不会因时间距离而变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好久好久没联系的老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或许我们也好久没有想起彼此了,但是,我们都要记得曾经的美好时光,并相信,在今后渐行渐远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人与我们由陌生到相知,一起度过更多的美好时光。虽然还是会有离别,但希望大家,想起彼此的时候,再给自己会心一笑。

我不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什么书,似乎有过这样一句话:帮助过你的人永远都会帮助你,但你帮过的人就不一定。

有时候觉得就算你人缘再好,但是孤独的时候能想起的人却很少,也许那才是真的朋友,真的知己,狂欢,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伴你度过寂寞、孤独以及沉默的那个人。

1、好朋友在一起不是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2、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人。

3、朋友就是不为任何理由来看你的人。

渐行渐远的老朋友们,谢谢你们曾经陪我走过,我曾经很幸福,希望你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顺利的走下去。

第18篇:送给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

送给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

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的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抱歉,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人开放”我顿时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有些人,总是会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慢慢的在你的记忆里模糊。 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因为没有联系„„QQ上,清一色的手机挂着,我隐身着,你看不见;你隐身着,我亦看不见。很多人宁愿找些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聊天,也不愿意和以前的好朋友聊天。

因为,不知道要聊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聊起„„时间长了,渐渐的,疏远了,陌生了。

虽然曾经彼此之间很熟悉,但是现在却多了一层隔阂。QQ上见面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最近好吗?”“恩,还好,就那样”,然后,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很多时候都是开着QQ,看着那么多的朋友在线,却只会对着屏幕发呆,因为不知道说什么。

多长时间没和朋友们发短信了?多长时间没和朋友们打电话了?又多长时间没约上几个好友出来聚聚了?

偶尔发条短信息,也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问候一下,祝福一下。

有些人,我们彼此相遇,相识,相知,一起哭过笑过,然而还是不能逃过离别的结果。这些人,是我们心底真真正正承认的朋友,然而,离别之后,还是会逐渐联系减少。或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是,若是曾经习惯了腻在一起,这,岂不又是渐行渐远?

然而更多的人,注定就是相遇,相识,在欲知未知的状态下就擦肩而过。尽管会在类似于同学录的东西上记下彼此的各种信息,还会写下“一辈子的朋友”“友谊长青”等字眼,可是,当若干年后,翻起相册,似乎还是会挖空心思的想这个人是谁。能想起或想不起,这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而能够坚持长期联系下去且感觉不变的,便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知己。 回忆自己记事以来的十几年,似乎心底,还总是有那小学时最好的朋友的影子,是我那时心中确定的唯一的“人生知己”,可是与我,似早已无关。我早已不是当初的我,性格完全不同„„有时还需要不确定地问一句:你是xxx吗?初中。高中。都有这样的她或他。

是什么?让大家越来越疏远了。

是什么?让大家越来越淡漠了?

是什么?让曾经彼此之间很要好的朋友,如今即使见了面也没有什么话说了„„

时间、距离、没有联系„„是感情最可怕的敌人!

时间久了,感情会变淡。距离长了,感情会疏远!这是真真切切的„„还记得曾经的好友吗?

他们现在还好吗?这些年来,过得顺畅吗?

现在怎样了?找到另一半了吗?

改变成什么样子了?还有着以前那些爱好吗?

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这喜欢那吗?

对于他的这些,你都知道吗?

这一切,只怕已经离你很远了吧!是不是要随着年月的流逝然后一个个的渐行远去,才会发现身边早已没有他们的踪迹。到那时是不是会难过,原来我把朋友丢了。抑或风轻云淡的一笑抑或满脸无谓的接着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以后着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曾说天长地久。原来誓言是可以轻易的忘记的;原来感情是会淡的;原来我们也被冲散了,原来我们走着走着就丢了彼此,都落在了岁月的洪荒中人的一生,将会认识多少人啊!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似乎陪我们走过的总不是同一群人。一直知道自己是个怀旧的人,可是自己却总是让身边的某些人越走越远。偶然接电话,听到老友的声音,我竟一时有种想哭的感觉,曾经几时,我们已没有想起彼此,所幸我们一直都记着彼此。

友谊长存,不会因时间距离而变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好久好久没联系的老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或许我们也好久没有想起彼此了,但是,我们都要记得曾经的美好时光,并相信,在今后渐行渐远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人与我们由陌生到相知,一起度过更多的美好时光。虽然还是会有离别,但希望大家,想起彼此的时候,再给自己会心一笑。

渐行渐远的老朋友们,谢谢你们曾经陪我走过,我曾经很幸福,希望你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顺利的走下去。

——送给那些渐渐远离的朋友。

第19篇:敬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

敬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

刘姿攸 是夜,难眠。

昨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了,下午怀揣着满满的期待,走进电影院,与好友齐坐,准备好好地回忆当年那青葱岁月。

个人觉得,这是女生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单纯的友谊,青涩的爱情,在岁月中不断地沉淀、沉重,有的变得越发的有价值,珍贵,例如友情;有的变得越发的沉重,例如爱情。

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个青涩的初恋,那个在我们懵懵懂懂的时候教会我们如何去喜欢一个人,不带任何杂质的人!而那个人,可能会如林静于郑微,痛却不是不可愈合的!可能会很深刻,但终将在我们逝去的青春里,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些回忆!或涩或甜。

之后,每个女生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陈孝正,他教会你如何去爱,给你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之伤。运气好些,他会和你一直到最后;运气坏些,他便成为你记忆中箭伤,很难痊愈,即使愈合,偶尔挠挠也会疼痛!

没有预期的感动流涕,却让我的记忆里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流出来了许多许多记忆片段,关于友情,关于爱情,不禁感慨:年轻真好!愿青春不朽,友谊万岁!

这两年,总觉得自己得了初老症,总是感慨青春,怀念过去。其实自己仍还年轻,不过二十三四,风华正茂,却在走出校园后的两年里,变得越来越怀念从前,羡慕年少。 从澳门回来前,曾经幻想过和朋友们再聚时,会不会少了些话题,生疏或者尴尬。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些年,社会教会了我们聆听,倾诉,大家都成熟了。所以在讨论完当今时事、工作后,大家会更怀念从前!

怀念,几乎是我在澳门是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在那样一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年少时的回忆,是我坚持的动力!让我记得当初的美好,才能使我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去等待爱情!很多东西都在随着时间改变,可我不想让我的爱情观改变。我做不到阮莞那般的大度勇敢,我一直坚信着爱情是纯洁的,不可有裂痕的,我不相信会有破镜重圆一说,并怀着一颗纯洁的心,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可我佩服她,那么地坚强、坚定,爱着一个懦弱的男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她的青春真正做到了永远不朽。

错过,又一青春主题。人生一路,我们都在不停地遇见,不停地错过!去澳门,我错过了友情时间,错过了可能出现的爱情,错过了一些好的发展机会!遇见?似乎都是些我不想遇见的居多,可我在不断地让自己去面对这些不好!这也算是遇见成长吧!有时,我会积极地鼓励自己,错过了,下一个你会遇见更好的;有时,我也会消极地想,错过了,未来我可能会后悔,说不定是一辈子。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生活的枷锁捆绑着我们,我们必须在一些事情面前做出选择,有时是无奈的选择。而我们,只能前看,不能回望,因为它只会让我们徒增伤悲!

一个人在澳门,饱尝寂寞,典当青春!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才是个头!当青春不复存在时,不知道我会庆幸还是会落寞!无论怎样,日子还需要继续下去,所以,打起精神,收拾心情,好好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敬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

2013年4月28日 晚

第20篇:渐行渐远的荷花现代散文

从我记事起,村里就有五口大藕塘。一到夏天,村前村后,粉红的荷花,一片一片的,像彩霞降临人间。

我对藕塘确实是情有独钟,因为它有我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艰苦,吃的都是什么野菜糊啦,蒸菜,杂什饭等,很少见到米粒。每当这时,我们小孩的嘴总是撅得老高。为这,母亲也就隔三叉五的偷空去荷塘挖藕,煮饭时,奶奶把藕切成小段,加点盐略炒一下,同少量的米饭一起煮。呵,这藕饭好吃,粉扑扑的,结实有嚼劲,满口生香。藕有两种性质:芽尖部位的白色藕叫水藕,脆嫩,没粉,宜做菜或生吃,脆爽甜润;除去藕尖,带金黄色的才是粉藕,不宜生吃,坚韧有点涩,煮熟了才有谈谈的醇香。

夏天,藕塘的水早被车到禾田灌溉去了,只剩塘心一点水,周围全是干的。这时的荷塘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

此时的荷花,在起劲的争芳斗艳。你含苞,它怒放,你展露莲蓬,它又冒出花骨朵,竞争无休止。

莲蓬像个圆锥体倒立在满是小钉的空心茎上。带纓须的小莲蓬,平平的莲面,小小的籽眼,像是在微笑;稍大的莲蓬,子仁在壮实,籽眼也大些,像是露出惊奇的眼神;老莲蓬有茶碗大,籽眼暴突,像豹眼圆睁的张飞。老莲蓬的籽仁已长出了绿色莲心,有点苦涩,煮熟很香。小孩喜欢嫩莲蓬,老莲蓬只有大人才摘。

我们一边摘一边吃,把多的用带茎的莲蓬穿成串。我们吃莲子还能吃出花样来:将一个外形好看的莲蓬,小心扒开一小片莲蓬皮,然后从这小口入内,掏出一个一个的莲子。莲子吃完了,外壳好好的。大家还把这当宝贝比式着,看谁的完美呢!上身赤膊的我们,玩得高兴时,突发奇想,用大荷叶掏两个洞,作马甲穿在身上,再摘片小叶扣在头上作帽,凉凉的,好玩极了。

荷塘也是大人光顾的地方。他们在收工或歇息时,也要来这摘几个莲蓬带回家,哄哄那些留在家里的年幼孩童。那些小弟弟小妹妹,见到莲蓬,一阵欣喜,又是闻又是看的,最后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会了掰、掏、剥,甜甜的白仁,引得圆润的笑脸长时间灿放……

另外大人还特别摘一些荷叶,晒干,卖给商店作包装纸。原来荷叶脉络密布,像蜘蛛网,晒干的荷叶很有韧性。精明的店老板用廉价收购,农户买糖用荷叶包四方小包,又美观又有清香味,很受顾客欢迎。

自从到外地读书,后又工作,我有近五十年吧,没有与藕塘亲近过。尽管也在村里过,有时还钓过鱼,但没在荷塘摘过一回莲蓬,好像忘了这是藕塘,是我儿时的乐园。

那曾想,退休后的几年,我又与荷塘扯上了关系啦。

2009年夏,已有一岁半的孙子,正是好奇好动的阶段,我也时不时地带他到田野看看。藕塘就在村背后,自然是常去的地方。粉红的荷花鲜艳欲滴,碧绿的荷叶随风摆动,送来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真的是‘香远益清’。孙子连说好看,并嚷着要荷花玩。找到长在岸边的荷花,折了一朵,孙子举着荷花乐呵呵地笑个不停。自此,孙子天天要去荷塘看会儿。后来弄了把四尺来长的竹柄钩,钩一两个莲蓬(我很小心,孙子单独站立,不超过五秒钟,更不能贪心)给他吃,孙子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第二年,孙子脚步稳当多了,我能拉开点距离够莲蓬了,但也是限制在眼皮底下活动,不超过十秒钟。孙子四岁后,还成了小帮手,钩柄也换到四米多长了。莲茎很脆,钩在茎的中下部,快速拉扯,茎折断;然后在水面上,很容易把带茎的莲蓬钩上来。看到在钩上的莲蓬,孙子马上说,‘我来取!’,取下又穿上串儿。如果遇上较麻烦的,时间稍长,我就不断和他答话联系,即使这样,独处也不能超过半分钟。

今年孙子已经是七岁半了,又是莲蓬采摘时。儿子还没带孙子回家,是在城里还是在他外婆家?

村里的荷塘由五口减少到一口塘。养鱼的密度大,又是人割,又是鱼吃,荷莲能长么?幸存的一口荷塘,是因淤泥冲积而水浅,不能养很多鱼,才保住了荷塘原貌。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表明了周的洁身自爱的高贵品质。在我这,荷莲于村,环境美,空气好;于我,天伦情趣的乐园。

村里的荷花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与孙子的是否也在慢慢的淡化?

渐行渐远渐无书
《渐行渐远渐无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