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伦的成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0 12:03:4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辉伦材料

一、高淳的基本情况(人口、面积、区位、产业等)

高淳县隶属于南京市,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高淳位于南京市南郊,属于长三角苏南板块,东邻苏、锡、常,西接安徽的芜湖、宣城、马鞍山,是承接苏南、辐射皖南的经济枢纽。

高淳县交通便利。境内公路有宁高高速、宁宣高速、芜太公路等高等级公路,溧芜高速及宁高跨湖新通道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3年底通车。

水路有三级航道的芜申运河,西起安徽芜湖,东连太湖水网,直达上海港。2013年将疏浚通航,常年可通航1000吨以上的货轮。

高淳距南京火车站78公里,距南京南站仅65公里。宁高轻轨已开工建设;苏皖赣铁路将于2015年前后建成。

高淳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52公里。

高淳县拥有建筑、造船水运及特种水产养殖三大富民产业,高淳经济开发区已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及软件服务五大产业。

二、高淳的资源条件(气候资源、水资源、地质条件及其他资源条件)

高淳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均总日照数约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

高淳水资源丰富,北部是石臼湖,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南部是固城湖,面积30多平方公里。主体水质均达二类水标准。

高淳开发区属丘陵岗地地貌,地下水及地下水平以上地基对砼及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开发区平均地耐力达20吨以上。

推荐第2篇:卡梅伦

原标题:卡梅伦哽咽挽留苏格兰:请救救英国

‚我有义务明确告诉大家,一旦你们选择‘是’,将带来怎样的后果。独立不意味着短暂的分手,而将是痛苦的离婚。请不要分裂英国这个民族家庭。‛

‚当你们做最后决定的时候,请一定不要让人告诉你,你们已经不再是一个骄傲的苏格兰人、同时也是一个骄傲的英国人了。我们由衷地请求你们选择‘在一起’,选择留下。请投票拯救我们的英国。‛

15日,卡梅伦在苏格兰发表动情演讲,在独立公投前对苏格兰人作最后的挽留。

“假如你们不喜欢我,我不会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假如你们不喜欢现在的政府,它也不会永远执政下去,但如果你们离开英国,那就真的永远回不来了。”——卡梅伦

15日,在全球关注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仅有三天之际,英国首相卡梅伦亲自来到苏格兰东北部城市阿伯丁,向苏格兰民众作最后的挽留。在当地的演讲中,卡梅伦情绪激动,几近哽咽。他动情呼吁苏格兰人不要和英国“离婚”,呼吁苏格兰人拯救“英国”。

英国首相卡梅伦15日飞赴苏格兰作“最后挽留”,呼吁选民在18日的独立公投中投反对票。

独立不是分居是离婚 卡梅伦当天傍晚乘飞机抵达苏格兰东北部城市阿伯丁,对当地英国保守党积极分子发表讲话。他说:“本周可能永远改变英国。苏格兰独立不是试验性‘分居’,而是痛苦的‘离婚’。请不要分裂英国这个民族家庭。”

卡梅伦强调苏格兰对英国的重要性,称“因为有伟大的苏格兰才有大不列颠”。“苏格兰人民现在离去,就像费力建好一座房子,却走出去,关上门,然后扔掉钥匙。”

苏格兰定于18日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留在英国。支持独立的阵营认定,苏格兰脱离英国将过得更好。卡梅伦劝告苏格兰选民不要相信这类说法,称独立阵营描绘的前景“美好得不真实”。

独派统派势均力敌

他承诺,如果苏格兰选民在独立公投中说“不”,英国将会赋予苏格兰更多自主权;而一旦独立,将产生诸多问题,比如苏格兰民众进入英国探亲访友将会不便。

卡梅伦还表示,投票反对苏格兰独立,并不意味着“一切照旧”。公投之后,具体变化将很快发生,苏格兰将获得税收和公共开支方面更多自主权。他说:“我们全心全意希望你们留在英国,请投票支持苏格兰留在英国,投票拯救我们的英国。”

1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度假时,呼吁苏格兰民众“仔细考虑”未来。这是英国女王首次就独立公投公开表态。

截至目前,数家民意调查机构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公投最终结果仍难预测,双方得票率可能比较接近。

2012年10月,卡梅伦与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签署苏格兰独立公投协议。经英国议会授权,苏格兰议会有权组织2014年独立公投,英国中央政府和苏格兰政府都表示将尊重公投结果。

伦敦人喊“爱你别走”

同日,大约2000人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尔加广场集会,支持英国维持统一。他们打着英国国旗,举着“苏格兰我们爱你,别走”等标语。广播中放着《我们是一家人》《让我们在一起》等歌曲。

在野党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定于16日发表讲话,呼吁苏格兰留在英国。 英三大党承诺让苏格兰“更自由”

若不独立,苏格兰议会将获得更广泛权力,税收、开支也将更自主 英国三大政党领袖15日签署了一项保证协议,承诺在苏格兰不独立的前提下,向苏格兰下放更多的权力。

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英国副首相、自民党领袖克莱格和工党领袖米利班德签署的这份文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承诺苏格兰议会将获得更广泛的权力;二是保证英国各个部分公平分享资源;三是国家医疗体系的资金支出由苏格兰政府决定,并维持“巴奈特方案”的分配方式。

“巴奈特方案”是1979年以来英国财政部计算分配给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公共开支的方式,确保这三个地区可以与英格兰建立相当的公共功能。目前,苏格兰每人获得的预算高于英国其他地区的平均值。

卡梅伦表示,选择不独立会给苏格兰带来真正的变革,苏格兰议会将获得更多权力,苏格兰在税收、开支、福利方面也将有更多权力,不独立意味着“更快、更公平、更安全、更美好的变革”。

英国三大政党平时纷争不断,但在苏格兰公投前的关键时刻展现出空前的团结。上周,三大政党领袖在同一天齐赴苏格兰,劝说选民在公投中反对苏格兰独立。他们在一份声明中说:“尽管我们之间有许多分歧,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们一致同意,那就是联合王国在一起会更好。”

但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15日表示,独立后的苏格兰将更加繁荣和公平。他批评反对独立阵营的许多说法都是“危言耸听”。据中新社

美政府:尊重民意盼望统一

作为英国的长期盟友,美国政府15日试图“劝和”,帮助英国政府挽留苏格兰。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说,美国政府将尊重苏格兰选民的决定,但是美方希望“看见英国保持强大和统一”。欧内斯特没有说明如果苏格兰从英国独立将对美国外交政策有何影响。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同一天说,公投结果不会影响英国与北约的关系。但是,如果苏格兰独立并且打算成为北约成员,将不得不重新申请,需要“达到必要标准”并由其他成员国“一致同意”才可加入。他拒绝推测这一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欧洲联盟先前也说,如果苏格兰独立,需要重新申请才可加入欧盟。

推荐第3篇:杨伦事迹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集中播出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候选人黑龙江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的感人事迹。8分多钟的专题片《三下深井与死神的执着较量》报道,2010年3月29日,双鸭山市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指挥员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杨伦被拉出井口时已经昏迷过去,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又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多次请战要求再次下井。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杨伦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常说,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灭火和救援是自己职责。能够让老百姓放心、人民满意,这才是最高兴,最重要的。

拥有16万人的公安消防部队,每年承担着60余万起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广大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展示全国16万消防官兵执着坚守、无惧生死、勇于奉献、保民平安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消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启动“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行动。在集中展播“最美消防员”候选人事迹中,来自双鸭山市的消防员杨伦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详细介绍杨伦的感人事迹。

他是官兵们眼中的抢险救援先锋,大灾大难面前,他用并不高大的身躯,扛起生命的希望,被战友们称为救援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他是消防部队培养出来的技术尖兵和业务骨干,千锤百炼铸就军中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杨伦,一个不断释放着青春正能量的“80后” 年轻消防战士。 3月27日,记者顶着初春的寒冷,来到尖山区公安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寻找这位被誉为 “最美消防员”称号的杨伦。

刚进院门,一辆重型铲车正从大门外开进来,速度虽快但驾驶者操作手法却十分熟练。教导员李虹利告诉记者:“开铲车的就是杨伦,他呀,什么都会什么都通,是全体消防官兵的榜样!”

自入伍以来,杨伦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市公安局三等功两次,三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曾获得双鸭山 “煤城消防卫士”、“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十大优秀青年”和 “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每一枚军功章、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杨伦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见证着他在救援一线战斗中的无私无畏、勇猛顽强,更见证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大爱。他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专业技能、顽强的战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忠实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战士的青春赞歌。

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消防部队是同火灾和各种灾害战斗的部队,对一名消防战士来说,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灭火救援战场的要求。入伍第一年,杨伦就作为中队的业务骨干参加了支队大比武,并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汗换来了灭火救援实战中的战斗力。2009年6月2日,双鸭山一家化工企业硫胺生产车间发生爆炸,5名工人被困火海。千钧一发之际,杨伦冒着阵阵爆炸声和四处飞溅的碎片,第一个冲入火场救人,4名职工被陆续解救到安全地带。忽然,从烟雾弥漫的3楼厂房传来最后一名被困女工的呼救声,而此时,火场唯一的通道已被大火封死。紧要关头,杨伦再次冲了上去,以最快速度利用9米拉梯爬上了3楼。刚把人救下来,车间内再次发生猛烈爆燃,火焰从2楼窗口喷出,烧毁了救人用的9米拉梯,这时杨伦感觉腿上奇痒难忍,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的战斗服裤子被硫胺爆炸后产生的液体腐蚀,右侧小腿的皮肤也被灼伤。可伤痛只能折磨他的肉体,事后杨伦说:“不知为什么,救出人的那一

刹那我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如果最后一名工人救不出来,这件事也许会成为我一生永远的伤痛”。

“最让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次——他主动请缨,连续三次下深井救人,我们都劝他不要去,太危险了,特别是他第二次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昏厥状态了,他还要坚持去救被困者。”战友胡振晓回忆说。

那是2012年3月29日,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在现场,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被拉出井口时杨伦已经昏迷过去了,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杨伦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再请战,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的杨伦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的救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栏目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他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2012年10月15日,集贤县一家工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多名人员被埋压,杨伦与战友一同赶赴现场开展救援。12时左右,杨伦和战友发现1名被困人员被埋在呈“人”字形倒塌预制板构建内,右腿和胯部被铁管和木方卡住无法移动。杨伦迅速利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因为空间狭小,救援工具无法发挥作用,杨伦只能用木工锯和钢锯一点点锯断障碍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更快!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经过努力成功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废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此次救援战斗中,杨伦和战友共营救出两名生还者、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因成绩突出杨伦荣立个人一等功。

2010年7月1日下午,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总队疗养电话,询问杨伦什么时候去镜泊湖疗养区报到。回答是,杨伦去不了了,他已主动放弃此次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请战参加赴大兴安岭灭火突击队,正在奔赴大兴安岭的路上。

那次是杨伦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休息准备接受更大的战斗,杨伦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及时将部队出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记录、总结,为战评积累丰富的材料。

在呼源镇待命期间,由于在镇中心小学驻扎人员、车辆较多,杨伦主动承担起车辆、人员管理工作,每天他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对参战车辆、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当别人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捡起生活垃圾,双鸭山支队卫生管理得到了总队领导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夜间杨伦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车辆内站岗、执勤。因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杨伦同志的眼球严重充血。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杨伦同志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战友眼中的“好兄长”

为了带好队伍,杨伦把全部真情倾注在工作中,严管之外有“真爱”。 作为带兵人,杨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从不打骂体罚战士,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管兵,用真情去感化士兵。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差异大,成份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但杨伦从不叫苦喊累,而是用诚心、毅力和耐心温暖战士的心。他记得班里每名战友的生日,并在战士生日当天,亲手为过生日的战士做一碗热腾腾的生日面条;当战友思想上有了“小疙瘩”时,他第一时间为他解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班里的战士对此打心底里佩服。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班长工作时是我们的“英雄”,生活中是我们的“母亲”,他是“英雄”和“母亲”的综合体。而杨伦则说:“我没做什么,都是一名战士分内做的事。我就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消防军人,应当用我们热情和付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2010年3月的一天,新兵乔龙在训练中指甲折断,并导致流脓发炎,不能参加工作训练,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杨伦热心当起了“保姆”,每天往返于训练场与医院之间,早上带他到医院接受治疗,中午给他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晚上又和战友一起将乔龙接回营区。连续一个多月,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由

于杨伦的细心照料,乔龙的病很快痊愈。乔龙动情地说,杨伦比自己的亲哥哥还要亲。

杨伦还是军营里的“全能高手”。从平时节能灯、水龙头的更换到水电线路的维修,还有冬季暖气保障等。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是细小而繁琐的,但杨伦却将此作为施展本领的舞台,不断在提高维修技能中尽心尽力地为部队建设服务。整个特勤中队和支队机关2000多米的用电线路、1000米的自来水管、150多处阀门、130多个节能灯具体位置、运行状况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以确保一旦出现故障能随时排除。坚持每天早晨、晚上查看和检修一次水电设备、线路,这已成为杨伦的习惯。

多年来,在杨伦和历任带兵骨干的努力下,中队战士都学有所长,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先后有2人荣立二等功,5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标兵,35人次获嘉奖。2010年度在新兵训练中因表现突出,带兵有方,杨伦被总队新兵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百姓身边的“最可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杨伦敦厚质朴,胸怀宽广,乐于助人。

在部队驻地尖山区朝阳社区,有一位伤残老军人杨富,孤苦伶仃,百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2005年,杨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去看看老人。走进老人低矮破旧的屋子,看到老人清贫的生活,他留下了眼泪。从此,杨伦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要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节省的钱给老人买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的小屋从此有了生气,时常还会传出老人幸福的笑声。老人逢人便讲:“消防队的子弟兵对我真亲啊!”。2012年11月份,杨富的老伴病逝,杨伦一直在杨富老人家里忙碌,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料理后事,使杨富老人感动不已。

杨伦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捐助了一名特困生崔英黛,并倡议全中队官兵捐款设立救助基金,使这名学生顺利升入高中,现在崔英黛已经考入大学。

入伍10年来,杨伦曾先后在家乡锦州、哈尔滨、双鸭山义务献血10余次,总计献血7000余毫升。每次献血后,杨伦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只要病人需要,他会随时提供帮助。

2011年11月23日8时,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值班室接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急需A型血的血小板进行手术和化疗,请杨伦支援。杨伦经请示领导后赶往现场捐献了血小板,得救后的患者家人感激不已。

“当兵的第一天起,有没有想过会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面对记者的问题,杨伦平淡地说:“没想过,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人民卫士的称号,比什么荣誉都光彩。”当记者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杨伦坚定地表示:“干一行,爱一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战友们一起保一方百姓平安,实现自己的价值。”

推荐第4篇:好汉,张宝伦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好汉,张宝伦》。那位说了:你要讲《水浒》啊?此话差异,我今天讲的,既不是《水浒》中的那一百零八位好汉,又不是《三国》中的各路英雄豪杰。我所讲的是,我们xx矿的一位普普通通矿工。他就是,掘进队五0四班的副班长,姓张,名宝论,人送绰号:好汉———张宝伦!有人要问,怎么得了个这么个绰号啊?这提起来可就话长了,各位就得洗耳听我从头道来。话说,那是1969年8月的某一天的深夜,在辽北的一个小山村,旷野一片静悄悄,那满天的星斗闪烁着迷人光芒,一轮皎洁的月光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香,那一声声参差不齐的鼾声,从一户户农庄里传出,仿佛是一首迷人的小夜曲。突然,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那寂静的夜空,一个新的生命在一个农家诞生了。这个新生儿,就是张宝伦。从此,这个农家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喝着那甘甜的辽河水,吃着那黑土地里长出来的高粱、玉米,伴着那每天的日出日落,由一个光腚娃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而且往那一站,看着就招人喜欢,那身体跟那铁陀子似的。他身高1米76,两个胳膊一伸就象那棒槌似的,虎背熊腰,豹子头,一双浓眉大眼,烁烁放光令人生畏,一头青丝如墨的秀发,衬托着一张俊秀的脸,那真是:往那一站,看着美,瞧着帅,十个大姑娘看了十个爱。好一个---------中国猛男!那是1989年的5月,刚满20岁的张宝伦随大批农工来到了铁法矿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矿山农民轮换工,并分配到了晓南矿,当上了一名井下掘进工人。在千尺井下,张宝伦和他的工友们挥汗如雨,用凿岩机在厚厚的岩石壁上书写着人生那壮丽的青春,一米米巷道在他的脚下延伸。。。。。。。。这些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井下走过了多少路,打出了多少米巷道,移交了多少个工作面。他唯一记得是:是矿山这个大熔炉锻炼了他,使他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而且还走上了煤矿基层工班组长的领导岗位。

就这个张宝伦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只要一到工作面他就象蛟龙入水一般,那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按理他已是副班长了,可以脱产了,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脱产的干部,而是始终把自己看做普通的一名工人。每天和伙计们一起升入井。在工作面什么活艰苦,那里有危险,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那真是越是艰险月向前。在掘进干过的人都知道,打眼、放炮、出货那不是艰苦的活,架棚那才是既艰苦又有危险的。可每次张宝伦都是冲在先干在前。咱就单说去年,那是在西二7层702和701掘进时,天天遇到高顶,和为了工友的安全和架棚的质量,每次张宝伦都是亲自找顶,爬上那高高的木垛,弯着身躯刹顶。工友们想替换他一会儿,他不干!手和脸被刮破那是常事。也许是多年井下的磨练,张宝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那百八十斤重的铁梁子他哈腰一提就扛在肩上,而且行走燕步流星、快步如飞,那两、三米高的木垛,他一纵身,乘的一下就上去。那真是:体壮如牛、身轻如燕,而且不论干什么都是那么干净利索。就这两个工作面虽然是高顶,压力也大,但在张宝伦的带领下,那巷道打的笔直,就象画出来的似的,那架棚、稳如泰山———牢固。什么高顶啊顶板破碎啊,全没有事儿了。别说“三违”了,就连伙计们的汗毛都没有刮伤。我再给各位说件事,那是去年的夏天,张宝伦连续高烧,那高烧烧的,高!这么说吧,你弄个鸡蛋放在他的嘴里,不过5分钟你再拿出来,你扒皮就可以吃了。那位说了,您说的也太悬了爸?告诉你一点都不悬。不信你高烧到近40度时您试一试。大家都劝张宝伦回家休息或在地面办公室呆着。可他就是那个犟脾气,谁说也不好使。也搭着那几天正赶上工作面要贯通,张宝伦不放心天天坚持下井工作,就要贯通的那天,工作面的顶板也不知道怎么了压力特别大,为了不影响贯通,张宝伦早上不到6点就到了工作面,他和上夜班的工友们抓紧支护顶板,由于他高烧体虚,在扛运铁梁子和木拌子时体力明显有些不支,那豆大的汗珠子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那厚厚的工装以被汗水浸透了。整个人就象从水里捞出来的似的,伙计们都不忍心,极力劝他在一边指挥就行了,可他硬是咬着牙坚持着,直到把顶板处理好为止,可他却累得瘫坐在了地上。然而,夜班的伙计们下班了,他又和上白班的伙计们一起为工作面贯通忙活起来了。真是不说不知到啊,多年来,张宝伦在千尺井下,在那万米巷道,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头,挨了多少累,克服了多少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困苦啊。每年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不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只要矿井不是停产检修,他每天都要下井,周而复始的忙着他那即单调又乏味的重复劳动,流淌着那似乎永远也流不尽的汗水。他,似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索取”二字,他知道的只有奉献。张宝伦由于是个轮换工,所以他的妻子也是个农村人,也没有工作。但他的妻子也是个要强的人,为了贴补一下家里拮据的生活,他的妻子

推荐第5篇:杜伦大学图书馆

WWW.SLL.CN

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又译作达勒姆大学。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大学之一,在英国乃至全世界一直享有极高美誉。它是位于英国东北部小城达勒姆的一所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同为传统学院制的联邦制大学,也是著名的科英布拉集团和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立思辰江苏留学360COCO老师介绍说,2016年QS世界大学雇主声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9位。2014年REF英国大学科研实力排名中居英国第18位。同时,多年来在其他各类机构发布的英国大学排行榜中长期处于第4位至第6位。在2016/17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74位。2017年TIMES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4位。

图书馆

图书馆始建于1833年1月,最早位于杜伦的宫殿草坪上,当时的杜伦主教威廉·范米德特(Bishop of Durham, William Van Mildert)捐赠了160卷书。大学图书馆被列为英国六大“世界主要图书馆”之一,藏书量多达200多万册,另有2,500多种期刊杂志。图书馆还备有网上科研实验设备;该校除了24小时的计算机全天服务外,还提供校联网,以及供学生锻炼基本电脑技能的电脑培训项目。 整个图书馆系统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主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女王校区图书馆、以及宫殿草坪图书馆。其中,宫殿草坪图书馆进行特殊物品以及文物的收藏。立思辰江苏留学360COCO老师介绍说,主图书馆中的卡津主教图书馆(藏有超过5,000本中世纪古籍)和苏丹档案馆(喀土穆之外关于苏丹最优秀的档案馆)在2005年被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授予具有卓越收藏的指定机构。

除了整个学校的图书馆系统,每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例如圣查德学院的贝特森、布鲁伊斯、威廉姆斯、和芬顿图书馆(Bettenson, Brewis, Williams and Fenton Libraries of St Chad‘s College),藏书共计超过38,000卷。在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的各类藏书以外,许多院系针对各自的科目也有一个自己的图书馆。

推荐第6篇:走进格伦

四川格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格伦教育),隶属于优越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格:源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伦:出自《庄子.刻意》:“一之精通,合于天伦。”“格物致知 合于天伦”寓意教育必须诚意、正心、修身,遵循自然规律;也寓其教育是合乎天理,寻求真理的自然道理。

遵循这一教育离你那,格伦教育主要工作思想是集教育行业“产-供-求-销”产业需求链条于一体,主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通路,为社会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

格伦定位: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教育通路

格伦理念:真诚、自然、助人的教育才是格伦教育

明白真理 树立价值 引导方法 自然学习格伦愿景: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走进格伦

四川格伦教育以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通路为己任,采取自主研发、加盟代理、合作办学等多种经营模式,以线上线下无缝覆盖,将教育链条合为一体,彻底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的流通渠道,将优质教育产品及服务迅速投放到千家万户之中。

四川格伦教育始终坚持品质诉求,力争教育本质回归,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打通教育产品及服务提供方与用户的沟通反馈渠道;以学业规划为出发点,帮助用户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大同人生各阶段的学习通道,覆盖0-99岁所有具有教育需求的人群,为用户提供方便、专业、客观的教育选择,让学习以自我发展、成就自我为目标贯穿整个学习生涯。

现如今,四川格伦教育主要从事高考报考、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国际留学、院校专业共建、教育影视制作、国内外游学、企业培训、软件产品研发等教育领域。

在未来,四川格伦教育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真诚、自然、助人的教育才是格伦教育。明白真理,树立价值、引导方法、自然学习”的教育理念,以更加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推荐第7篇:马叙伦

马叙伦

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1970年5月4日),现代学者、书法家。

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男,汉族,浙江

杭县(今余杭)人。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

《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一次**后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自

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

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

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1949 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

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

人物介绍

自糼好书,开蒙之际便课八法。早年得力于欧。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兼及篆凝练。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清代远简穆,风神竣朗。出版《马叙伦墨迹选集》、《 马叙伦 先生书法选集》等。作有论书绝句十首及短论数十篇,言简意赅。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

]人物简历

1902年,马叙伦毕业于杭州养正书塾,曾任上海《选报》、《国粹学报》编辑,后以教书为生。

辛亥革命前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南社。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浙江参与筹办民团,响应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参与浙江光复,任都督府秘书,后协助章太炎在上海创办《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

1913年,任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文职教员,并应邀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兼课。1913年冬,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辞职南下回上海。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邀他任北大哲学系教授。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夏,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此后,曾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1929年冬辞职,次年回北大任教。1932年应聘为国难会议议员。1936年1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被推为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因贫病交加,蛰居上海,化名邹华孙,专事著述。

1945年底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6月,参加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团团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1947年底,到香港筹建民进港九分会,继续从事反蒋民主运动。

1949年与李济深等赴北平,出席政协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从1949年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从1952年到1954年是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部长。

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

关于马叙伦是否真的加入过中国同盟会学界又有新认识,详细请参阅2007年6月29日的《光明日报》“马叙伦加入过同盟会吗”一文。

生平经历

书香世家

马叙伦:祖籍绍兴豆姜车家弄(现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车二村),高祖是农民,曾祖是鞋匠,开个小鞋铺。祖父三考出身,做过京官。父亲继承书香,写得一手好字,但一生坎坷,只做得一个县学生员。他五岁那年,父亲就给他延师破蒙,期望殷切,督教极严。10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生计艰难。可是母亲偏要他继续念书,并嘱咐说:“

你爸爸没有得

志,是他一生的恨事,你要替爸爸争争气。”从此,这位贤母加倍辛劳,以十指所得,供他一人读书。他不负慈母期望,学习勤奋,过目成诵。11岁那年,他跟父亲生前好友汤颐琐先生到苏州读书。不久,他又随亲友去温州就读。13岁那年,他回到杭州,先后进宗文义塾和范文成老师的私塾读书。14岁那年,碰上戊戌变法,杭州有了新式学堂。翌年夏,他进养正书塾读书。

养正是一个比较新式的书塾,设有国文、历史、掌故、地理、数学、英语等课。对于地理、数学、英语等课,他总是格格不入,学不进去;但对于国文、历史、掌故等课,他则得心应手,在学习成绩上总是名列前茅。星期考试,一连考上七次第一。半年之内,连升两班。一年以后就升为特班生。当时他想:自己“总算生长在仕宦之家,幼年晓得文天祥是个状元宰相,尽忠报国的人,很羡慕他,所以也想中状元,做宰相”,⑵成为历史名人。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革命浪潮打消了。

名师指导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挟着光绪皇帝逃出了北京城。一天。他从陈介石老师那里听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好像天从头上压下来了”,不禁嚎啕大哭。这位老师却不声不响,等到他实在哭得太伤心了,才慈祥地对他说:“不要哭了,你回去吧,我慢慢地给你讲明白。”翰林出身的陈老师,是他平时所尊敬的历史学家,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那天以后,并没有找他谈话,只是在上历史课时给学生讲些六朝五代和宋明亡国换代的历史。听了这些,他心里似乎亮堂多了.接着,陈老师又介绍他阅读王夫之的《黄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以及《明季稗史汇编》里的《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记》等禁书。得到这些书以后,他夜以继日地贪婪地阅读着。这些论著和史实,激起了他的义愤,打消了“尽忠报国”的糊涂思想。

接着陈老师又指点他阅读一些西欧进步书刊的译著,最先读到的是严复翻译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当读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时,他感到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极为新鲜的境界。

他又读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意》。《法意》的作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其后,他又读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这本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平等自由的理论。论证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观点,被称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福音书”。

精忠报国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思考着,他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寻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不知不觉地非要打倒清政权建立民主国家不可了。他开始找志同道合的革命者。

在同学里,他把特班生里的汤尔和、杜士珍引为同志,并拜了把子。他们三人开始做组织同学的工作。

他们担任了备班生的教师,指导小同学们读书。他们向总理(校长)上书,要求开设体操课,增加体育设备,活跃体育生活。

他们用个人得到的奖学金购置书报,办起了一个小藏书楼,叫做“皆大欢喜藏书楼”,给同学们提供了阅览场所。

他们还组织各种时事演讲会、新知识辩论会,开展各种社交活动。

投身革命

1901年养正书塾改为杭州府中学堂,他和汤、杜两人将于翌年暑假毕业。校方已内定派他们三人毕业后赴日本留学。他们也互相约定赴日本学陆军,以便学成后干革命。可是就在毕业前两个月,校里发生一次**,把他和杜士珍卷进去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校里有一位学正,官儿不大,平时威风却不小,早为同学们所侧目。一天晚上,有三位

同学和学正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们本来就不把学正放在眼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学正向他们怒目而视,他们却装作没看见,继续高声谈笑。这一来,学正发脾气了:“食不语,寝不言’,夫子之道也。你们懂得吗?”

“我们不懂。嘻,嘻!”

于是学正拍案而起,盛怒而去。同学们都替这三个人担忧.果然,没过多久,校里的监督(养正改为学堂后的校长)坐着四人大轿,冲进校门,立即在“君子堂”里召集全校师生,要把三个肇事学生宣布开除出校。

马叙伦和几位特班生急了,立即邀请总教习陈介石来挽救,陈老师毫不推辞,一口气跑进办公室。监督拿起朱笔正要写开除布告,陈老师迫不及待地嚷道:“不能!不能!"“本监督自有权衡,该教习毋得干预!”

“那末我也辞职好了!”

听说总教习辞职,满堂学生都轰动了:“陈老师辞职了,我们都走!”

同学们说到做到,一面凑出钱来租房子,作为暂时安身之所,同时推几位特班生写呈文向三大宪(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控诉。第二天清早,大家向孔夫子牌位行个礼,就陆续离开学校,以示决绝。事情闹大了。校方就用分化手法,稳住了大部分学生继续上学。校里六个特斑生,除汤尔和因病未参加**外,都因带头闹事,被开除出校。

被开除出校以后,赴日留学的计划落空了。为了生活,马叙伦跑到上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

那时,上海是维新和革命两种思潮集中角逐的场所,各种刊物蓬勃兴起.他身临其境,感到耳目一新.他先后帮蒋观云编辑《选报》,帮赵祖德办《新世界学报》,任主编。后来,他又和黄晦闻办《国粹学报》,邀章太炎、柳亚子、陈佩忍、刘师培等人写文章.这个刊物鼓吹民族民主革命,想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寻找反清、反帝的武器。出版以后,居然风行一时。在革命思潮的不断陶冶中,他提高了思想意识,更坚定了革命斗志。

一次他在西湖游艇里高声唱道:“一击满湖(谐“满胡”音)烟雨破,谁家天下举杯看。”20岁结婚时,他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新房门口。上联是“卿桴独立鼓”,下联是“我揭自由旗”。豪情壮志,放言无忌。

结婚以后,他在杭州、江山、诸暨等地做了两年教员,传播革命思想。1906年下半年,他应陈介石老师之邀,到广州两广师范馆和方言学堂先后教书。方言学堂学生有许多是同盟会的会员,他和学生之间,不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他当时以“戎马书生”自励。课余之暇,就练习武术、骑术。不久,他居然可以不用控缰踩镫,放手让骏马飞奔了。

1908年,清廷颁布咨议局章程。次年l0月,各省咨议局开会,陈介石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长。马叙伦应陈老师之邀,辞去方言学堂教职,回杭州工作。_他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教课,在《浙江日报》担任社论主笔,还在咨议局兼了一个职务。通过教学和报纸,传播革命思想,鼓吹民族和民权主义,反对清廷统治和君主政体。19l0年,他参加了由柳亚子、陈佩忍、高旭等发起的南社。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l9l1年夏季,他专程去日本会见章太炎,商讨革命策略。经章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回杭以后,立即投入江浙两省民众为保卫沪杭甬铁路的权益而掀起的爱国护路运动。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地革命党人纷起发难。他立即商得陈介石议长的同意,由咨议局邀请杭州商会和各界绅士共同发起组织民团。成立民团局,推汤寿潜、陈介石分任总、副理。表面是维护治安,实际是准备响应起义。他和汤尔和、楼守光三人分别担任城区巡防,并联络驻军,准备发动起义。

到了农历九月十三日夜,标统周承菼部起义成功,包围了巡抚衙门,活捉巡抚增韫。第

二天大早,马叙伦到咨议局商量善后,决定由陈介石、沈钧儒、褚辅成和他四人署名,电邀汤寿潜来杭就都督职,接着就组成都督府,由褚辅成任民政司长。沈钧儒任教育司长,张鸿任财政司长,他被任为都督府秘书。

编辑本段厨艺大师

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常与美食佳肴结缘。究其根源,食品文化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罢了。历史上很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牧、曹雪芹等,不仅善作佳肴美馔,也纷纷将佳肴美馔写成著作或收集成食谱流传至今。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鲁迅,在少年时代写过的《戛剑生杂记》,也曾津津有味地提到过数种菜肴。马叙伦先生也有此种爱好。关于马叙伦先生,世人多知其为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还兼擅古文、诗词、书法,殊不知他还是一个美食家。

我没有见过马老先生,只是与他的后裔有过交往。马先生字夷初,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任高教部部长,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患病而卧床,一九七?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他年轻时追随孙中山先生,是老同盟会员。其它诸如参加南社、编辑《国粹学报》、《大共和日报》等等,是为当时士林之俊彦。民国以后任过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并在北京大学任过哲学教授,讲老庄哲学,对儒、道、释诸家兼而通之,著有《庄子义证》等。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马先生大愤离职而去,一时有“挂冠教授”之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奔走呼号反对专制,组织民主促进会,引起国民党政权嫉恨,因而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一时声动全国;周恩来当时曾亲赴医院慰问。毛泽东对马先生的道德文章也颇为推崇,进北京后曾亲自登门拜访,新中国成立伊始即亲自指定马先生与郭沫若、茅盾、范文澜等七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我见过一幅照片,那是一九五三年元旦宴会上,马先生曾与毛泽东主席比肩而坐;据说凡上下台阶,毛泽东均亲自搀扶,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马叙伦的器重。马先生的信仰诚如他自己所云是为社会“生死不计”,但他的兴趣却又是多方面的。从他早年出版的两种随笔集《石屋余渖》、《续渖》中,竟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美食家,竟善治佳肴美馔。

听老辈人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北京餐馆食谱中有三种以当时名人命名的肴馔:赵先生肉、张先生豆腐、马先生汤。而其中的“马先生汤”即为马叙伦先生所创。当时北平中山公园辟有茶座,为社会名流茗谈雅集之处。马先生常光顾那里的川黔馆长美轩,看到那里菜烧得好,惟独汤不甚佳,遂将自己所创“三白汤”的制作方法告诉厨师。长美轩仿制后命名为“马先生汤”,到此品尝者无不称赞,以后此汤便成为长美轩的一大特色。

何为“三白汤”?三白者,即白菜、笋、豆腐也。因皆为白色之物,故名。原料看似简单,做法却十分复杂。不但主料要选最好的,还要配以雪里蕻等二十余种作料。此汤烧制后,味极鲜美。马先生在《石屋余渖》中说:“……此汤制汁之物无虑二十,且可因时物增减,惟雪里蕻为要品……”看来作料中最重要的是雪里蕻,别的尚可“增减”,惟此不可缺也。据说,长美轩仿制的马先生汤虽然鲜美,但比马先生亲手所制“三白汤”的味道仍要略逊一筹。其中奥秘恐怕自然在火候及作料配置上。现在中山公园里的餐馆中已没有“马先生汤”了,不妨可以说已是“广陵绝响”了,因为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没有品尝过。那时能在长美轩品尝“马先生汤”而今又健在者,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一、当时有一定社会身份。

二、年龄起码要在二十岁左右。我认识两位老先生,一位是张中行;他在《负曝闲话》一书中谈起过马叙伦和“三白汤”,但他没有品过。另一位是郑逸梅,他在其所著的《南社丛谈》一书中也提到过“三白汤”,但郑老也未曾品尝过。可见称之为“广陵绝响”并不为过。

编辑本段藏书故实

极好藏书,有藏书楼名为“天马山房”,所藏宋、元、明、清本、稿本、抄本、批校本数百种,清人的词集最多,编有《天马山房藏书目》2册和《天马山房书目》,未刊,著录近2

000种。1946年举凡将所藏2万余册归于辅仁大学图书馆;1950年,又将杭州的藏书1 944册捐给浙江大学图书馆,文物归于浙江博物馆。[2]

推荐第8篇:杨伦事迹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集中播出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候选人黑龙江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的感人事迹。8分多钟的专题片《三下深井与死神的执着较量》报道,2010年3月29日,双鸭山市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指挥员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杨伦被拉出井口时已经昏迷过去,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又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多次请战要求再次下井。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杨伦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常说,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灭火和救援是自己职责。能够让老百姓放心、人民满意,这才是最高兴,最重要的。

拥有16万人的公安消防部队,每年承担着60余万起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广大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展示全国16万消防官兵执着坚守、无惧生死、勇于奉献、保民平安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消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启动“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行动。在集中展播“最美消防员”候选人事迹中,来自双鸭山市的消防员杨伦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详细介绍杨伦的感人事迹。

他是官兵们眼中的抢险救援先锋,大灾大难面前,他用并不高大的身躯,扛起生命的希望,被战友们称为救援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他是消防部队培养出来的技术尖兵和业务骨干,千锤百炼铸就军中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杨伦,一个不断释放着青春正能量的“80后” 年轻消防战士。 3月27日,记者顶着初春的寒冷,来到尖山区公安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寻找这位被誉为 “最美消防员”称号的杨伦。

刚进院门,一辆重型铲车正从大门外开进来,速度虽快但驾驶者操作手法却十分熟练。教导员李虹利告诉记者:“开铲车的就是杨伦,他呀,什么都会什么都通,是全体消防官兵的榜样!”

自入伍以来,杨伦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市公安局三等功两次,三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曾获得双鸭山 “煤城消防卫士”、“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十大优秀青年”和 “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每一枚军功章、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杨伦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见证着他在救援一线战斗中的无私无畏、勇猛顽强,更见证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大爱。他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专业技能、顽强的战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忠实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战士的青春赞歌。

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消防部队是同火灾和各种灾害战斗的部队,对一名消防战士来说,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灭火救援战场的要求。入伍第一年,杨伦就作为中队的业务骨干参加了支队大比武,并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汗换来了灭火救援实战中的战斗力。2009年6月2日,双鸭山一家化工企业硫胺生产车间发生爆炸,5名工人被困火海。千钧一发之际,杨伦冒着阵阵爆炸声和四处飞溅的碎片,第一个冲入火场救人,4名职工被陆续解救到安全地带。忽然,从烟雾弥漫的3楼厂房传来最后一名被困女工的呼救声,而此时,火场唯一的通道已被大火封死。紧要关头,杨伦再次冲了上去,以最快速度利用9米拉梯爬上了3楼。刚把人救下来,车间内再次发生猛烈爆燃,火焰从2楼窗口喷出,烧毁了救人用的9米拉梯,这时杨伦感觉腿上奇痒难忍,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的战斗服裤子被硫胺爆炸后产生的液体腐蚀,右侧小腿的皮肤也被灼伤。可伤痛只能折磨他的肉体,事后杨伦说:“不知为什么,救出人的那一

刹那我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如果最后一名工人救不出来,这件事也许会成为我一生永远的伤痛”。

“最让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次——他主动请缨,连续三次下深井救人,我们都劝他不要去,太危险了,特别是他第二次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昏厥状态了,他还要坚持去救被困者。”战友胡振晓回忆说。

那是2012年3月29日,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在现场,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被拉出井口时杨伦已经昏迷过去了,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杨伦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再请战,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的杨伦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的救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栏目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他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2012年10月15日,集贤县一家工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多名人员被埋压,杨伦与战友一同赶赴现场开展救援。12时左右,杨伦和战友发现1名被困人员被埋在呈“人”字形倒塌预制板构建内,右腿和胯部被铁管和木方卡住无法移动。杨伦迅速利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因为空间狭小,救援工具无法发挥作用,杨伦只能用木工锯和钢锯一点点锯断障碍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更快!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经过努力成功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废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此次救援战斗中,杨伦和战友共营救出两名生还者、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因成绩突出杨伦荣立个人一等功。

2010年7月1日下午,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总队疗养电话,询问杨伦什么时候去镜泊湖疗养区报到。回答是,杨伦去不了了,他已主动放弃此次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请战参加赴大兴安岭灭火突击队,正在奔赴大兴安岭的路上。

那次是杨伦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休息准备接受更大的战斗,杨伦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及时将部队出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记录、总结,为战评积累丰富的材料。

在呼源镇待命期间,由于在镇中心小学驻扎人员、车辆较多,杨伦主动承担起车辆、人员管理工作,每天他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对参战车辆、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当别人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捡起生活垃圾,双鸭山支队卫生管理得到了总队领导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夜间杨伦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车辆内站岗、执勤。因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杨伦同志的眼球严重充血。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杨伦同志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战友眼中的“好兄长”

为了带好队伍,杨伦把全部真情倾注在工作中,严管之外有“真爱”。 作为带兵人,杨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从不打骂体罚战士,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管兵,用真情去感化士兵。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差异大,成份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但杨伦从不叫苦喊累,而是用诚心、毅力和耐心温暖战士的心。他记得班里每名战友的生日,并在战士生日当天,亲手为过生日的战士做一碗热腾腾的生日面条;当战友思想上有了“小疙瘩”时,他第一时间为他解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班里的战士对此打心底里佩服。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班长工作时是我们的“英雄”,生活中是我们的“母亲”,他是“英雄”和“母亲”的综合体。而杨伦则说:“我没做什么,都是一名战士分内做的事。我就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消防军人,应当用我们热情和付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2010年3月的一天,新兵乔龙在训练中指甲折断,并导致流脓发炎,不能参加工作训练,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杨伦热心当起了“保姆”,每天往返于训练场与医院之间,早上带他到医院接受治疗,中午给他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晚上又和战友一起将乔龙接回营区。连续一个多月,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由

于杨伦的细心照料,乔龙的病很快痊愈。乔龙动情地说,杨伦比自己的亲哥哥还要亲。

杨伦还是军营里的“全能高手”。从平时节能灯、水龙头的更换到水电线路的维修,还有冬季暖气保障等。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是细小而繁琐的,但杨伦却将此作为施展本领的舞台,不断在提高维修技能中尽心尽力地为部队建设服务。整个特勤中队和支队机关2000多米的用电线路、1000米的自来水管、150多处阀门、130多个节能灯具体位置、运行状况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以确保一旦出现故障能随时排除。坚持每天早晨、晚上查看和检修一次水电设备、线路,这已成为杨伦的习惯。

多年来,在杨伦和历任带兵骨干的努力下,中队战士都学有所长,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先后有2人荣立二等功,5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标兵,35人次获嘉奖。2010年度在新兵训练中因表现突出,带兵有方,杨伦被总队新兵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百姓身边的“最可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杨伦敦厚质朴,胸怀宽广,乐于助人。

在部队驻地尖山区朝阳社区,有一位伤残老军人杨富,孤苦伶仃,百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2005年,杨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去看看老人。走进老人低矮破旧的屋子,看到老人清贫的生活,他留下了眼泪。从此,杨伦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要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节省的钱给老人买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的小屋从此有了生气,时常还会传出老人幸福的笑声。老人逢人便讲:“消防队的子弟兵对我真亲啊!”。2012年11月份,杨富的老伴病逝,杨伦一直在杨富老人家里忙碌,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料理后事,使杨富老人感动不已。

杨伦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捐助了一名特困生崔英黛,并倡议全中队官兵捐款设立救助基金,使这名学生顺利升入高中,现在崔英黛已经考入大学。

入伍10年来,杨伦曾先后在家乡锦州、哈尔滨、双鸭山义务献血10余次,总计献血7000余毫升。每次献血后,杨伦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只要病人需要,他会随时提供帮助。

2011年11月23日8时,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值班室接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急需A型血的血小板进行手术和化疗,请杨伦支援。杨伦经请示领导后赶往现场捐献了血小板,得救后的患者家人感激不已。

“当兵的第一天起,有没有想过会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面对记者的问题,杨伦平淡地说:“没想过,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人民卫士的称号,比什么荣誉都光彩。”当记者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杨伦坚定地表示:“干一行,爱一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战友们一起保一方百姓平安,实现自己的价值。”

推荐第9篇:毛泽东凯伦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全面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的特点,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马列主义由欧洲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华民族形式和语言,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抓住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的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中国革命和怎样进行中国革命问题,在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内容、动力、领导、前途、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根基上,由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悉心培育出来的智慧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党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两次革命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革命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它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战争论,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军事统帅、战略家,甚至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列宁、斯大林在内,毛泽东和他们相比,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结合方面,是最完美的典型。理论上,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规律,系统地提出了军事辩证法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和一系列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军事思想体系。在实践上,从他对战役战斗的指挥直到战略的指导上,基本都是成功的,没有大的失误。一般地说都达到了预期目的。他所指挥的作战,只有战果大或小的问题,而不存在成功不成功的问题。 .至于说世界上的其他军事家,如世界公认的伟大军事家拿破仑,他一生作战20年左右,打了很多胜仗,数得上的会战就有50多次,胜多败少,成为当时不可一世的世界风云人物。他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对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但他自己在理论上留下来的东西不多。后人研究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通过他的战例来研究,由别人来把握提炼,不是他自己概括出来的。这种东西就不如毛泽东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价值高。

一、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毛泽东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建党思想,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如何实现正确领导的科学。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极为深刻丰富。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著作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基石。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壮大过程,也就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成熟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的普遍原理,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正确结合起来,提出一系列正确的建党原理和原则,诸如要以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保持全党步调一致,保持党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高度重视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和革命接班人的培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强调党内斗争要执行“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搞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反对和平演变等等。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推荐第10篇:魏靖伦

魏靖伦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之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医学美容博士,从事非手术整形美容工作10余年,上万例整形美容成功案例,在台湾微整形界具有极高声誉,经常受邀为影视名人、名媛、政商名流进行面部年轻改造,擅长注射除皱、面部提升童颜术、瘦脸针、祛斑祛痘、激光美白嫩肤、吸脂减肥等非手术微整形抗衰项目。

魏靖伦博士美学品味敏锐独到,风格细腻稳健,从未间断过医学钻研,不断地探索着如何以最轻松的方式与岁月“赛跑”,致力于抗衰老领域的研究,意在推动整形美容行业向 “微整形、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作为非手术微整形的倡导者和引领者,魏靖伦博士独创的“面部提升童颜紧肤术”更是让他当之无愧成为炙手可热的华人微整形大师。

第11篇:工作总结赵伦

工作总结以及感悟

从2011年3月份来到了三号厂,三号厂是新厂,我也是三号厂的新人.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好奇与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来到三号厂半年了,我有收获也有挫折。我收获了工作的太多、工作的热情、工作的熟练以及工作的同事,同时我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同事之间的矛盾、工作完不成领导的压力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才能渐渐的融入三号厂的大家庭,昨天我也荣幸的做了一回“导师”,有徒弟做导师也是有一段历程的。对此我写了点在工作中的感悟。

一、重点工作

1、牵头了MES、ERP系统的上线。与多位同事,与多个部门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一事情。

2、参与了三号工厂部分装试设备安装与调试,从中学习了许多设备维护方面的知识。

3、完成了三号厂电子仓库的工作,实现仓库存储查询无纸化。

4、在PDM事务处理方面,我也在努力学习,目前为止学会了BOM制作,临时脱离工艺的下发、工艺文件修改通知单的下发等工作。

5、对生产线的现场MES扫描条码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协调采购部、外协厂家整改条码问题。

6、针对每个月制造部下达的计划以及李爽的分工完成BOM工作。

7、对三号厂的计算机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三号厂的计算机工作实行监管。

8、协助编制WP5及WP7的四大工艺文件并提交流程。

9、处理每天遇到的现场MES问题及BOM问题。

二、工作中的不足

工作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好,遇到问题没能及时协调,导致有时候错过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问题的不到解决致使工作挤压,手头上的工作一下增多,有时候手忙脚乱更导致了部门、同事之间的沟通迟滞,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工作上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处于被动状态。对有些工作没有动力。原因分析:只想着手解决完手头的工作,没有放眼看到更远的地方,有些工作做了但是没有立即收到效果,我们便会灰心。有时候我们的眼光要放的长远一点。这一点也是我们做技术的弊病,注重实际的改善效果,忽略长远的规划!

3、专业业务知识掌握不深不全,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总装的工艺比较熟悉,但是试车的了解较少,作为一名工艺员我们应当全面里了解。

原因分析:已意识到工艺方面比其他同事落后但是平时杂事较多,没法系统的学习试车的知识。没能协调好信息化工作与工艺工作的关系。

5、不会协调各个同事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力量,有时候一项工作不会得到同事与部门之间的支持。

三、未来工作展望

1、改正自己的工作习惯,做到遇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沟通。协同大家的力量共同解决。

2、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多做一些有利于团队团结的事情。努力把工艺科拧在一起,让大家的劲使到一块。

3、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不做老好人,做事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

5、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其它日常问题,及时记录并与领导沟通寻求帮助,同时也要进行跟踪、解决、避免工作停滞。

最后我由衷的希望我们工艺科能在我们三号厂做的最好,让其他人看到我们工艺科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友爱、战无不胜的团队。工作经验的匮乏不代表工作热情的欠缺,同样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协同大家一起,不让WP7/5重蹈WP12的路!

三号厂工艺工程科

赵伦

2011年8月10日

第12篇:魏靖伦

魏靖伦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之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医学美容博士,从事非手术整形美容工作10余年,上万例整形美容成功案例,在台湾微整形界具有极高声誉,经常受邀为影视名人、名媛、政商名流进行面部年轻改造,擅长注射除皱、面部提升童颜术、瘦脸针、祛斑祛痘、激光美白嫩肤、吸脂减肥等非手术微整形抗衰项目。

魏靖伦博士美学品味敏锐独到,风格细腻稳健,从未间断过医学钻研,不断地探索着如何以最轻松的方式与岁月“赛跑”,致力于抗衰老领域的研究,意在推动整形美容行业向 “微整形、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作为非手术微整形的倡导者和引领者,魏靖伦博士独创的“面部提升童颜紧肤术”更是让他当之无愧成为炙手可热的华人微整形大师。

第13篇:《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

密山市太平乡中心学校 董宾宾

一、教材分析:

古诗《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结识了汪伦并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不但没有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欢欢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李白把汪伦看作最好的朋友,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3.感知友情的重要性,让学会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难点:

感受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赠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学生齐背,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首赠别诗——《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

谁来介绍下李白。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二)解诗题

师:再看课题,这首诗是送给谁的? 生: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 生:汪伦是安徽泾县人。

教师补充: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他很想和李白交朋友,可是自己又是一个无名小卒,怎么才能见到李白呢?当时天下所有听说过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有两大爱好。同学们有知道的吗?

生:喝酒和游历。

师:李白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啊!”他还喜欢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每到一处就会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师:那么汪伦是怎么邀请到李白的呢?

(教师讲故事)汪伦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信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泾县,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微笑着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被汪伦的幽默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陪他一起饮酒、谈诗。他们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汪伦的好客,泾县的珍珠糯米饭和桃花潭底的水酿造出来的酒令李白流连不已。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之间总是会有离别的时候,李白最终还是得走啊!离别之际,李白即兴作了一首诗赠给汪伦。请把这首诗诵读一遍。

师: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遍?学生自评,互评。

师:谁愿意到讲台上把诗朗诵给大家听?有没有人比他朗诵得更好?还有人要挑战吗?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题目你们会解释吗?

师:(指着课题)“赠”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赠”字?

生:两个人感情深厚。

生:特别是两人分别、离别的时候。 师:能不能换成“送”字。

引导:“送”可以是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拿给别人,而且还含有“送行”的意思,如果换成《送汪伦》就成了是把汪伦送走了,所以不能换。这首诗啊,其实就像是离别赠言,李白在离别之时把这首诗赠送给汪伦,作为留念。

师:结合书上的注释,谁来说说看自己对诗的意思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试试解释诗意。

(三)懂诗意、体诗情 师:诗基本意思读懂了,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的前两行,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吗?学贵有疑,你想提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感受当时的情景)

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以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假如你是汪伦,为什么李白都要走了你才来送行啊?在学习小组里面说说自己的观点。(讨论)

师:你说说看,请记住你现在就是汪伦。

生:我是要给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我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给李白送行。

师:你是用什么方式来给李白送行的?

生:踏歌相送。(板书:踏歌声)

师:“踏歌”,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踏歌,就是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边走边唱。

师: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当时汪伦他们跳的是一种怎样的舞蹈,也无法听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当时当地最隆重的踏歌舞。既然是“隆重”的,那么踏歌舞肯定是很多人在欢天喜地的时候,在良辰佳节的时候,在迎送宾客的时候跳的舞、唱的歌。据说,现在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类似踏歌的舞蹈。李白“将欲行”之前,还没有看到“踏歌”,就在他“将欲行”的一刹那,岸上突然响起了“踏歌声”,这是李白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当地的民众居然会用如此隆重的仪式为李白送行,李白此时真是万分激动啊!请你设身处地为李白想想,这个时候,假如你是李白,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我对汪伦一拱手说:“汪兄啊,你们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回报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来。”于是,我挥毫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

师:这首诗是面对当时的情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

学生有感情朗诵。

师:对这首诗的后两行,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吗?

学生提问,如(千尺深有多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如果一层楼高4米的话,比83层楼还高。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对!这里是夸张的手法。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是什么意思?

生:比不过、不如等。

师:这里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是啊,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师:李白和汪伦的情谊到底有多深呢,谁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或成语来形容?

生:情深似海、深情厚谊等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汪伦不是一个人来送李白,而是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李白的激动带着李白和汪伦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一起摇头晃脑地地吟诵这首诗。 同学们,假如你是汪伦,读了李白赠给你的诗,你会怎么做?

生回答,如(我会绞尽脑汁写一首诗出来还赠李白。) 师:你让汪伦也成大诗人了。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一定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有李白这个好朋友,伤心是因为我们即将分别。 师:此次离别,恐怕不会再有见面的时候,不像现在,有电话、手机、电子邮件、QQ聊天可以互通信息。

生:我有了李白这个好友,死而无憾了。

师:人生难得一知己,汪伦觉得足矣!

生:我一定会好好收藏这首诗,给我的子孙看。

师:汪伦会把这首诗当作“传家宝”留予子孙后代,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这首诗,感谢汪伦。

师:同学们,让我们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一下,李白短短几天的桃花潭之行,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他饱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品尝了当地的美酒,这些给李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李白即兴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赠汪伦》。耳闻目睹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如:踏歌舞。李白感受到了汪伦以及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

师: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啊!李白得到了与汪伦的深厚友谊,让我们为这深厚的友谊而鼓掌!

师:同学们,当李白乘坐的船渐行渐远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了汪伦和乡亲们吟诵《赠汪伦》的声音。此时此刻,李白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他啊?是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再次怀揣着当时李白的激动心情而读这首诗。

(四)拓展

师:同学们,《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节课即将结束,作为一种文化的积累,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老师找到一些送别诗请同学们欣赏。PPT播放《赋得古原草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学生齐读。

(五)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并讲给家长或好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汪伦

将欲行

踏歌声

水深

情更深

第14篇:赠汪伦

赠汪伦

教学目标:1.理解全诗大意。

2.背诵古诗。

3.理解修辞手法。教学受体:二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思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说/看/闻/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卡通形象:哆啦A梦与大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有一种友情叫哆啦A梦和大雄,他用“神器口袋”为大雄编织着美丽的梦。

有一种友情叫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善良的他们为白雪公主遮挡 来自王后的血雨腥风。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呢?你送给朋友的或是收到的珍有贵的礼物都有哪些?

生:玩具,文具,手工„„ 师:那大家有没有送过诗啊?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即兴创作一首诗来送给汪伦,这首诗的名字就是《赠汪伦》。

“赠”由贝和曾两个字组成。贝指财物,曾指重复的,二手的。赠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用过的但是仍有价值的免费给别人。赠:赠与,回赠。赠:赠送 赠汪伦:赠送给汪伦的诗作 李白的名片 趣味故事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既喜欢作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玩,汪伦非常敬佩李白,很想跟他做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么?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么?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的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呢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的打动了,即兴创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诗意:李白登上船将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用脚打拍子的送行歌声。桃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一片深情。(翻卡片) 讨论:想象汪伦送别李白时的心情,

讨论一下如果你是汪伦,你会唱着什么歌去送行? 《千里之外》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角色扮演:

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李白想: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⑶ 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

三、四句)

⑷ 重点指导朗读

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⑸ 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从而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⑹ 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情之深,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作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的普通的景物做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五、学唱诗歌

诗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请欣赏儿歌《赠汪伦》并学唱。

七、齐唱送别歌《友谊地久天长》结束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汪伦

将欲行

踏歌声

水深

情更深

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12:推荐阅读)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七、课外积累,个性飞扬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们。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对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

第15篇:卡梅伦演讲

卡梅伦深情挽留苏格兰演讲

We meet in a week that could change the United Kingdom forever.Indeed, it could end the United Kingdom as we know it。

On Thursday, Scotl and votes, and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is at stake.On Friday, people could be living in a different country,with a different place in the world and a different future ahead of it。This is a decision that could break up our family of nations, and rip Scotland from therest of the UK.And we must be very clear.There’s no going back from this.No rerun.This is a once-and-for-all decision。If Scotland votes yes, the UK will split, and we will go our separate ways forever。When people vote on Thursday, they are not just voting for themselves, but for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and the generations beyond。So I want to speak directly to the people of this country today about what is at stake。

I speak for millions of people acro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many in Scotland, to who would betterly heartbroken by the breakup of the United Kingdom。

Utterly heartbroken to wake up on Friday morning to the end of the country we love, to know that Scots would nolonger join with the English, Welsh and Northern Irishin our Army, Navy and AirForce, in our UK-wide celebrations and commemorations, in UK sporting teamsfrom the Olympics to the British Lions。The United Kingdom would be nomore.No UK pensions, no UK paports, no UK pound。

The greatest example of democracy the world has ever known, of openne, of people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faiths coming together as one, would be no more。It would be the end of a countrythat launched the Enlightenment that abolished slavery that drov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at defeated fascism.The end of a country that peoplearound the world respect and admire the end of a country that all of us call home。

And we built this home together.It’s only become Great Britain because of the greatne of Scotland。Because of the thinkers, writers,artists, leaders, soldiers, inventors who have made this country what it is。It\'s Alexander Fleming and DavidHume; J.K.Rowling and Andy Murray and all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have played their part in this extraordinary succe story, the Scots who led thecharge on pensions and the NHS and on social justice。We did all this together。

For the people of Scotland towalk away now would be like painstakingly building ahome – and then walking out the door and throwing away the keys。SoI would say to everyone votingon Thursday, please remember.This isn\'t just any old country.This is the United Kingdom.This is our country。

And you know what makes us truly great?It\'s not our economic might or military prowe, it\'s our values。British values.Fairne.Freedom.Justice。The values that say wherever youare, whoever you are, your life has dignity and worth。The values that say we don\'t walk on by when people are sick, that we don\'t ask for your credit card in the hospital, that we don\'t turn our backs when you get old and frail。That we don\'t turn a blind eye ora cold heart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ho are desperate and crying out for help。This is what Britain means。This is what makes us the greatest country on earth。And it\'s why millions of us could not bear to see that country ending – for good,for ever – on Friday。

NowI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people acro Scotland who are planning to vote Yes。I understand why this might sound appealing。It\'s the promise of something different。I also know that the people who are running the Yes campaign are painting a picture of a Scotland that is better in every way, and they can be good at painting that picture。But when something looks too goodto be true – that\'s usually because it is。And it is my duty to be clear about the likely consequences of a Yes Vote。Independence would not be a trial separation; it would be a painful divorce。And as Prime Minister I have totell you what that would mean。

It would mean we no longer share the same currency。It would mean the armed forces we have built up together over centuries being split up forever。It would mean our pension fundliced up – at some cost。It would mean the borders we have would become international and may no longer be so easily croed。It would mean the automatic support that you currently get from British embaies when you’re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would come to an end。It would mean over half of Scottish mortgages suddenly, from one day to the next,being provided by banksin a foreign country。It would mean that we no longer pool resources acro the whole of the UK to pay for institutions like the NHSor our welfare system。It would mean that interest rates in Scotland are no longer set by the Bank of England – with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that promises。It would mean – for any banksthat remain in Scotland – if they ever got introuble it would be Scottish taxpayers and Scottish taxpayers alone that would bear the costs。This is not gue work.There are no question marks, no maybe this or maybe that。The Nationalists want to break up UK funding on pensions, the UK funding of healthcare,the UK funding and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on national security。These are the facts.This is what would happen。An end to the things we share together。And the people of Scotland must know these facts before they make this once-and-for-all decision。To warn of the consequences is not to scare-monger it is like warning a friendabout a decision they might take that will affect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 and the lives of their children。Is ay all this because I don\'t want the people of Scotland to be sold a dream that disappears。

Now I know that some people say:we\'ve heard about the risks and the uncertainties but we still want change。Look.The United Kingdom is not a perfect country - no country is。Of course we must constantly change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s。No one is content while there are still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No oneis content while there arepeople struggling, and young people not reaching their potential。Yes,every political party is different。But we are all of us –Conservatives, Labour, Lib Dems, Nationalists – on aconstant miion to change our country for the better。The question is: how do you get that change? For me it\'s simple。

You don\'t get the change you wantby ripping your country apart。You don\'t get change by undermining your economy and damaging your businees and diminishing your placein the world。But you can get real, concrete change on Thursday: if you vote No.’Busineas usual\' is not on the ballot paper.The status quo is gone。This campaign has swept it away。There is no going back to the waythings were。

A vote for No means real changeand we have spelled that change out in practical terms, with a plan and a proce。If we get a No vote on Thursday,that will trigger a major, unprecedented programme of devolution with additional powers for the Scottish Parliament.Major new powers over tax,spending and welfare services。Wehave agreed a timetable forthat stronger Scottish Parliament: a time-table to bring in the new powers thatwill go ahead if there is a No vote...a White Paper by November, put into draft legislation by January。This is a time table that is now agreed by all the main political parties and set instone and I am prepared towork with all the main parties to deliver thisduring 2015.So a No vote actually means faster, fairer, safer and better change。And this is a vital point:Scotland is not an observer in the affairs of this country。Scotland is shaping and changing the United Kingdom for the better – more so today than at any point in the last three hundred years and will continue to help shape the constitution of ourcountry。And Scottish people can enjoy the additional powers its Parliament gives without losing the UK pension, the UK pound or the UK paport。Real change is Scotland\'s for the taking。The power to set your own courseand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with the security of being in the UK without the risks of going it alone。

It\'s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Scotland’s identity is already,strong Scottish culture, strong Scottish arts, a strong Church of Scotlandand in the last 15years you have built a strong Scottish Parliament not afleeting institutionbut a permanent one。

So the vote on Thursday is not about whether Scotland is a nation.Scotland is aproud, strong, succe fulnation.The vote on Thursday is about two competing visions for Scotland’sfuture。

The Nationalists’ vision of narrowing down, going it alone, breaking all ties with the UK。

Or the patriotic vision of astrong Scottish nation allied to the rest of the United Kingdom with its ownstronger Scottish Parliament at its heart, and with the benefits of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UK on jobs, pensions, healthcare funding,the currency, interestrates。

It really is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and it\'s the best way to get real change and secure a better future for y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which is what this vital debate all about。

And speaking of family – that is quite simply how I feel about this.We are afamily.The United Kingdom is no tone nation.We are four nations in a single country。

That can be difficult but it is wonderful.Scotland,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Ireland are different nations,with individual identities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even at times enraging each other while still being so much stronger together。

We are a family of nations。

Why should the next generation ofthat family be forced to choose whether to identify only with Edinburgh or only with London choose which embay they want to go to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 abroad or pack their paport when they\'re going to see friends and loved ones?

A family is not a compromise, or a second best, it is a magical identity, that makes us more together than we can ever be apart。

So please do not break this family apart。

In human relations it\'s almostnever a good thing to turn away from each other,put up walls, score new lines on the map。

Why would we take one Great Britain and turn it into separate smaller nations?

What is that an answer to?

How will that help the ambitious young people who want to make their mark on the world or the pensioner who just wants security or the family relying on jobs make in the UK?

Let no one fool you that ‘Yes\' isa positive vision.It\'s about dividing people,closing doors, making foreigners of our friends and family。

This isn\'t an optimistic vision。

The optimistic vision is of ourfamily of nations staying together there for each other in the hard timescoming through to better times。

We\'ve just pulled through a greatreceion together.We’re moving forward together.The road has been long but it is finally leading upwards and that\'s why I ask you to vote No to walking away。

Vote No , and you are voting for a bigger and broader and better future for Scotland, and you are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for y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So this is our meage to the people of Scotland:

We want you to stay.Head and heart and soul, we want you to stay。

Please don\'t mix up the temporary and the permanent。

Don\'t think: “I\'m frustrated with politics right now, so I\'ll walk out the door and never come back。”

If you don\'t like me – I won\'t be here forever.If you don\'t like this Government– it won\'t last forever.But if you leave the UK – that will be forever。

Yes,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K don\'t always see eye-to-eye。

Yes,we need change– and we will deliver it but to get that change, to get a brighter future, we don\'t need to tear our country apart。

In two days, this long campaign will be at an end.And as you stand in the stillne of the polling booth, I hope you will ask yourself this。

Will my family and I truly be better off by going it alone? Will we really be more safe and secure? Do I really want to turn my back on the rest of Britain, and why is it that so many people acro the world are asking: why would Scotland want to do that? Why? And if you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then vote No。

At the end of the day, all the arguments of this campaign can be reduced to a single fact: we are better together.So as you reach your final decision,please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you can\'t be a proud Scot and a proud Brit。

Don\'t lose faith in what this country is – and what we can be.Don’t forget what a great United Kingdom you are part of.Don’t turn your backs on what is the best family of nations in the world and the best hope for your family in this world.So please, from all of us: Vote to stick together, vote to stay, vote to save our United Kingdom。

第16篇:《赠汪伦》说课稿A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赠汪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9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赠汪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课后反思五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赠汪伦》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 首古诗,该单元以“交友”为主题展开。《赠汪伦》是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汪伦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结合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使学生懂得珍惜友情。

3、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厚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将以

- 1

设计了以《生日快乐歌》动手体验“踏歌声”和“角色表演”的环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文意思,体会文中“水深情更深”的浓浓情谊。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示配乐诗朗诵,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两道根据诗文意思拓展出来的句式训练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和运用。在这之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由古诗《赠汪伦》改编的歌曲。让学生们在优美的歌曲中回味诗中的浓浓情谊,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五) 作业布置、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安排了两道课后作业:一是,背诵、默写《赠汪伦》。二是,收集并自学几首“送别诗”。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

- 34 -

第17篇:学习张开伦心得

学习张开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根据‚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选树的要求,集团公司确定了13个先进典型,在全公司开展向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认真学习张开伦同志的事迹后,内心感受到了强烈震撼。对‚父母‛无私奉献、严谨务实、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生活朴素……一名普通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检修公司的员工,为何被他演绎得如此精彩?他撼天动地的力量何来?张开伦——一位普通人,一位普通的退伍军人,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和奉献的爱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誓词,他的精神吸引、感染、影响着每一个走近他的人。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的青年,张开伦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我见贤思齐:

张开伦,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检修公司的员工。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1997年就入党的老党员,他用一腔深沉的爱感动着十电、感动着陕甘热土、感动着齐鲁大地。并无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儿子‛上演了一出感天动地的至孝故事。兵儿张开伦,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关爱着素昧平生的烈士父母,替牺牲战友尽孝,在山东和陕西架设了一座相隔千里的爱心之桥。 1998年那场让人难忘的洪水。让一位叫马斐的小战士在抗洪抢险中光荣牺牲,他的父母把国家发的抚恤金连同准备给儿子办婚事的钱,全部捐给了受灾群众。

那时尚在部队的张开伦,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当张开伦

得知烈士马斐的父亲马谦明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的同龄战友能叫他和老伴一声‚爸‛、一声‚妈‛,年轻的他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当天晚上,怀着强烈的感动,他以儿子的名义给烈士的父母写了一封信:‚我也是一名军人,请允许我喊您们一声‘爸、妈’!‛没过多长时间,张开伦收到了烈士马斐父亲马谦明的回信:‚俺们同意认你这个兵娃当儿子!‛从此以后烈士父母总爱亲昵地称张开伦为‚兵儿‛,张开伦也从内心喜欢这样的称呼,亲切,连着心。

从此,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张开伦每周都要和‚父母‛通一次电话,聊聊家常,汇报一下自己在部队里的情况。1999年2月7日晚上,张开伦几经辗转,来到了烈士的家乡———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百井村看望‚父母‛。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张开伦感觉他们就是自己的父母。在百井村的半个月里,张开伦天天打扫庭院,照顾老人起居,平时他还到果园里帮助修剪果树。

2001年2月,退伍的张开伦揣着一个二等功和一个三等功的奖章成为十里泉发电厂的一员。工作后张开伦选择了沉默,并没有把自己的事迹当成炫耀的资本。他先被分配在运行一分场干保洁工,后来又干维修工,都是岗级较低工作重的工种,但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当被记者问及有没有想到要求领导给予照顾,调整到好一些的岗位时,张开伦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十里泉电厂的工人,踏实地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好是我的本职,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一天一个电话询问着‚父母‛身体状况。2007年5月,工作6年的张开伦喜结良缘。得知‚儿子‛要结婚的消息,两位老人坐不住了,买绸缎缝棉被、亲自动手织被单、缝制布鞋,甚至缝制了好多小宝宝的衣物……结婚前一天的凌晨,两位老人带着对‚儿子‛的祝福从陕西专程赶来。‚俺们的儿子要结婚了,这是天大的喜事,俺再忙再累也高兴啊。‛老人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让张开伦夫妇泪流满面。

如今,张开伦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他在心理默默盘算着,等小家伙再长大些,他要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去陕西,去看‚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大元帅陈毅为病中的母亲洗尿裤。毛主席听到母亲去世,痛哭不已,写下《祭母文》。李鹏总理每逢假日,总是买来母亲喜欢的食物,去探望母亲。世界名人比尔盖茨拥有无数财富,他的十大名言之一——你要懂得:在没有你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你应该想到,这是他们为了抚养你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盖茨他可以统领微软,却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孝敬父母,一颗孝心比本领更重要。

俗话说‚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脚步下班回来时,送上一杯热水,一声问候;当他们心情不愉快时,送去一个抚摸,一份安慰;当他们过生日时,送上一个拥抱,一句祝福。当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常陪伴在身旁,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让我们常怀感恩的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乃至朋友。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张开伦这种无私的爱与奉献,是我们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值得学习的榜样。

第18篇:王伦的改革

王伦的改革

Blog.xiaobin.net

老何

一开始,王伦按照传统方式,对公司的经营采取高压政策,把所有抢来的东西都放进自己的口袋,一点都不给小喽啰分。他雇了监工,现场监督抢劫工作流程,小喽啰稍有懈怠就会招来监工的一顿鞭打。小喽啰们非常气愤,他们觉得这种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声讨王伦,并达成了一致的默契,虽表面服从,但暗地里都不努力抢劫,一逮着机会就磨洋工。

年底算账,公司的抢劫收入比别的山寨低许多。王伦一怒之下,认为监工工作不力,便换了人。但是,几个月过去了,收益依然不理想,而且还发生了小喽啰集体罢工事件。王伦很生气,将原来的小喽啰全部赶出山寨,自谋生路。他新雇了杜迁、宋万、朱贵和林冲等中层干部,同时自己亲自参与监督生产活动。然而情况依然没有丝毫转变,到了年底,扣除各项开支,公司居然还赔了钱。王伦苦恼极了,他邀请一个叫吴用的经济学教授来到这个封闭的梁山泊,办了一次讲座。通过与吴教授的深层次交流,王伦深感先进经营理念的重要性。他对公司进行了改革,开始强调员工的权利和自由,废除了强制性的高压政策,采用固定工资制,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规定:按照工作能力制定薪金等级,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级别获得相应酬劳;所有首领和小喽啰每日鸡叫必须起床,太阳升起之前必须上岗劳动,中午太阳强烈时可以在树阴下休息一个时辰,太阳落山了才能够收工;上工和收工都必须在王伦的办公室签到,用拇指画押;考虑到小喽啰的个人生活问题,王伦规定每工作六天可以休息一天,但条件是,人在家中,心要在绿林,一听到鸣锣或是抢劫的呐喊声就必须赶往抢劫地点,不得耽误干活。

他也规定了奖惩办法:违反劳动纪律,一次迟到或早退扣罚当天工资,一次旷工扣罚三天工资,一年累计五次旷工按自动离职处理;望风期间不准偷懒和晒太阳,必须双眼紧盯林阴小路,不错眼珠,凡发现渎职者一律按消极怠工论处;法定假日加班实行双薪,累计加班超过二十天者,年底发五两银子和老酒一壶、牛肉五斤作为奖励。

自古以来,只有官府才实行薪金制,山寨从来没有实行过这种制度。这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激发了小喽啰的使命感,使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山寨的主人。这种政策很透明,大家拿到的钱都很透明,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这种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它按月发放,不管淡季还是旺季都一样会有钱花,不用担心青黄不接。小喽啰们很高兴,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工作,以报答公司领导。

王伦和小喽啰想出了很多口号,刷在王伦公司破旧的土墙和山寨外面的寨墙上。这些口号是:

让钱与手更近,让薪与心相通。

如果您是好人才,那么请到绿林来。

水浒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你就下山去。

住在梁山泊,热爱梁山泊,建设梁山泊。

有一个口号是王伦和大小喽啰们都十分喜爱的,那就是: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抢劫只要抢单身。

大家都认为这句口号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公司的性质和员工的精神状态,表现了员工们的敬业精神。所以,他们把这句话写在山寨的大旗上。如果你现在去梁山的话,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这些梁山精神的遗迹。

所有充满理想主义的小喽啰都在努力工作,早上唱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去上班,晚上还自觉主动地加班。在严格的管理体系之下,所有的工作都受到层级严密的控制,同时所有工作也都依从领导的安排和指令。王伦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公司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收益均提高了30%,大家心情愉快,干劲冲天。王伦也很高兴,他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他向其他山寨购买了十条道路,另外又招聘了一百个小喽啰,准备快马加鞭,再上一层楼。

王伦觉着自己是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经常从睡梦中笑醒。到了年底,负责公司财务的朱贵来了,他一言不发地把财务报表放在桌上。

王伦兴致很高,说道:“老朱,怎么样,我们今年是不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朱贵有点哆嗦,他每次给王伦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时都很害怕,要是赢利还好,如果亏损的话,王伦就会大声咆哮起来,好像是财务人员把所有的利润都偷走了一样。

王伦有点疑心地看了看朱贵,他拿起财务报表看了看,“在新增十条道路和一百个小喽啰的情况下,公司收入仅仅增长了5%。综合新增人员及各项开支等情况,净利润比去年降低了20%左右。”

王伦气急败坏,把财务报表一下子扔在了地上。他将中层干部和小喽啰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公司大会。大会会场悬挂了一条大大的横幅,上书一行大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你就下山去”,让人看了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在会上,王伦没有检讨自己的问题,他批判了全体员工的懒惰和无能,声称因为公司效益不景气,年终工资及奖金全部停发。他宣布完之后便阴着脸离开了会场,并重重地摔上了大门。

公司员工看到老总走了,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抗议起来。有人骂王伦没有人性;有人骂王伦克扣小喽啰工资,让他们过年都没钱回家;有人还想去县衙告王伦,说他非法用工和克扣工资,但在其他人的提醒下,他才想起来自己是被通缉的强盗。

杜迁找王伦说情,说原来那三个人本来干得好好的,由于新来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属于有特殊能力的人,职称和工资都比他们高,即使他工作不努力,每个月的工资也比大家拿得多得多。时间长了,大家觉得心理不平衡,于是便纷纷开始偷懒,所以才导致收益下降。

杜迁走后,宋万旋即来找王伦反映情况,除了杜迁提及的问题外,他还提到了另外一个情况,说他有一次看到林冲在工作时间写自己的东西。他想提醒他不应该干私活,但林冲却对他出语相讥,说自己写的东西事关公司的生存大计,是为公司的长远前途考虑,绝非宋万这样的人能够理解的。

“您说说,这公司的长远前途是他该考虑的吗?这就是不安心本职工作的表现!我好心好意提醒他,他还对我冷嘲热讽,是可忍孰不可忍!”宋万满怀义愤地说。王伦听了之后火冒三丈,他开始起草一个文件,准备召开全体喽啰大会,宣布对林冲的处分决定。正写着,林冲来了,王伦将他大声斥责了一番。林冲大呼冤枉,说杜迁、宋万他们仗着自己是老员工,资历老、人数多,平时经常欺负新来的喽啰,自己从不好好劳动,还嘲笑别人踏实肯干是傻冒,还说他们经常在王伦去视察的时候装着勤劳的样子。

王伦晕了,一下子分不清真伪。

他说:“林冲,宋万说你在写东西干私活,这你总不能否认吧!”

林冲拿出一份东西来,摆在王伦的桌子上,说道:“我一直在思考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我的解决方案。”

林冲提出:打破现行的分配方式,实行部门承包。具体是将所有的经营路线划分为三种,采用招标形式,根据往来客商的富裕程度、经营面积大小以及抢劫难度等指标,由王伦事先根据往年的指标核定一个最低承包额,再让杜迁、宋万和林冲三个部门经理投标竞价,出价最高者承包成功,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块土地。王伦把这个方案拿到办公会上进行了讨论,所有人对这个方案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杜迁、宋万和林冲都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招标非常成功,在经过激烈的竞标之后,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的经营路线,虽然他们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看起来对结果还是比较满意。

三个部门经理都调配了自己的小喽啰,开始热热闹闹地大干起来。

王伦却成了无事可做的人,除了对这三个部门经理进行宏观指导之外,他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干些什么。刚开始,王伦不放心,还不时到林间去转转,看见大家都在辛勤地守望,躲在阴暗的树林里,眼神一个比一个毒、喊声一个比一个大、手段一个比一个狠,王伦终于放下了心。

到了年底,公司的库房里堆满了抢夺来的胜利果实。当财务经理朱贵把财务报表呈上来的时候,王伦禁不住跳了起来:今年的净收益比上年增长了50%,三个部门全部完成定额,每人还主动多贡献了一些。在公司表彰大会上,王伦给表现优异的杜迁、宋万和林冲等管理人员发了丰厚的红包,并加发一个月的工资。王伦尝到了部门承包的甜头,大家都非常高兴,他们决心将公司做大做强,发誓要做梁山泊地区最大的公司。

第二天王伦去上班,一开门,门口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寨首领,他们举着条幅,有的人干脆在额头上写血书:“来吧,承包我吧!”“承包一块土地,还公司一个奇迹!”原来,其他山寨看到王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纷纷表示愿意用自有土地和经营线路入股,与王伦公司一起发展壮大。

第19篇: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伦

2013年八年级物理

教学工作计划

鹿鸣中学:伦安军

2013.02.27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4)班共有学生52人; 八(9)班共有学生46人;八(11)班共有学生49人。 八(9)和八(11)班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4)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体系分析:

《物理教学大纲》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八章

压强;第九章

浮力;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物理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实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4、能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等。

五、本期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熟悉教材、纲要、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的计划,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历程,认真批阅作业,辅导学生,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定期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学生的辅导工作,并认真作好教学反思,设计教改方案。重点培养中优等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加强他们的思想德育工作,充分有效地提高初二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七、本学期的课时设计安排:

时间安排

教育教学内容

课时

第1周—第3周

第七章

力与运动

6课时

第4周—第7周

第八章

压强

9课时

第8周—第11周

第九章

浮力

8课时

第12周—第14周

第十章

机械与人

9课时

第15周—第16周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4课时

第17周—第19周

期未检测与评价

6课时

第20篇:杜伦大学工商管理

WWW.SLL.CN

立思辰上海留学360钱梅群老师介绍说,杜伦大学是一所由16个学院组成的联合大学。是英格兰最早创立的第三所大学(1832年创建)。杜伦大学与商务、金融及管理行业的著名公司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在研究、会计、银行、财务管理、管理咨询、信息管理以及政府机构等行业,该校的毕业文凭国际公认。杜伦商学院比较早就获得了AASCB, AMBA和EQUIS三重认证。其商学院名列世界百强商学院。

工商管理

立思辰上海留学360钱梅群老师介绍说,商学院在其现代化教学楼中营造高层次教学的环境,并致力于培育高水平研究生。

除了主流的授课式课程与研究以外,商学院还成立了几个开创性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会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理教育中心为公司开设专门设置的培训课程,这些公司有Sanyo、三星、ICI、Schlumberger和巴克莱银行;卫生研究中心是杜伦大学卫生科学研究的中心。

研究生:授课式课程——MBA工商管理(也可以采用远程学习方式);管理硕士;研究学位(研究硕士、博士)的研究方向有: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与学习、小企业发展、中型企业发展、网络开发、公共部门管理、财务会计、连锁供应企业管理与营销、战略管理与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卫生研究、零售营销、全球战略管理、卫生服务业管理。

伦的成语
《伦的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