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江南诗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0 12:05: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描写江南的诗词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柳恽

【作品】:江南曲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年代】:南北朝

【作者】:萧衍

【作品】:子夜四时歌

【内容】:夏歌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江南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消不得。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送人游吴》——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冯延巳

【作品】:菩萨蛮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年代】:唐五代

【作者】:冯延巳

【作品】:忆江南

今日相逢花未发,

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

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

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

东风弹泪有谁知。

【年代】:唐五代

【作者】:冯延巳

【作品】:忆江南

云岁迎春楼上月,

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

粉消香薄风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

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

空馀枕泪独伤心。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贺

【作品】: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润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青玉案

【内容】:山林积雪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3 【作品】: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

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年代】:唐五代

【作者】:刘禹锡

【作品】: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建

【作品】:江南三台

树头花落花开,道上人去人来。

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几度三台。

【年代】:唐五代

【作者】:韦应物

【作品】:调笑

河汉,河汉,

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

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

河汉虽同路绝。

【年代】:唐五代

【作者】:韦庄

【作品】:古别离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年代】:北宋

【作者】:韦庄

【作品】: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欲断肠。

【年代】:北宋

【作者】:韦庄

【作品】: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保。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沉香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年代】:唐五代

【作者】:张九龄

【作品】: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年代】:北宋

【作者】:贺铸

【作品】:更漏子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

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

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年代】:北宋

【作者】:黄庭坚

【作品】:虞美人

【内容】: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小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因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年代】:北宋

【作者】:寇准

【作品】: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苹满汀洲人未归。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迷神引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年代】:北宋

【作者】:舒亶

【作品】:虞美人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问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洞仙歌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望江南

【内容】:超然台作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年代】:北宋

【作者】:王观

【作品】:卜算子

【内容】: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蝶恋花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胡捣练

小亭初报一枝梅,惹起江南归兴。

摇蹼玉溪风景,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人与花争莹。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菩萨蛮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清商怨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生查子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玉楼春

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露桃宫里随歌管,—曲霓裳红日晚。

归来双袖酒成痕,小字香笺无意展。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杨亿

【作品】:少年游(江南节物)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年代】:北宋

【作者】:叶梦得

【作品】: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年代】:北宋

【作者】:张先

【作品】:江南柳(隋堤远)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

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

愿身能似月亭亭,

千里伴君行。

【年代】:北宋

【作者】:张先

【作品】:渔家傲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

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青雪路,君家正在吴门住。

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年代】:北宋

【作者】:周邦彦

【作品】:解连环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弃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年代】:北宋

【作者】:周邦彦

【作品】:满庭芳

【内容】: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忆秦娥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淡黄柳

【内容】:(正平调近)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满江红

【内容】: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协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于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年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濡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濡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躜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年代】:南宋

【作者】:王沂孙

【作品】:高阳台

【内容】: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是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殷勤说与年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推荐第2篇:江南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历

任翰林学士等官。由于他反对苛政,以诗歌指斥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知苏、杭, 以刑部尚书致仕。他最工于诗,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在民间词的影响下,倚声填 词,通俗平易,清新隽丽,流传较广。

【注释】

①谙:熟悉。

②蓝:蓼科植物。其叶可制青绿色颜料。

【评解】

这首小令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作者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色彩明丽,写尽江南春色。全词以平易的语言表现 了优美的情韵,唤起人们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①流,泗水②流,流到瓜州③古渡头。 吴山④点点愁。

思悠悠⑤,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

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评解】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

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 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 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①。

弱柳从风疑举袂②,丛兰浥③露似霑巾。 独坐亦含颦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官监察御史。晚年为检校礼 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他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学家。早期流放于巴山楚水之 时,曾深入民间,学习当地民歌,创制不少新词,如《杨柳枝》、《竹枝词》等。词中 描绘了地方风光,反映了人民疾苦,歌颂了劳动妇女健康的爱情。他的词轻柔流畅,语 语可歌。今存《刘梦得集》,词作集于两卷乐府中。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④颦(pín):皱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

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 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 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 全词的抒情色彩。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 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江南水乡古代诗词

名胜古迹 2009-10-16 08:43 阅读166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莺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彷佛,临分败

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

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杨花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汤惠休】 葳蕤华结情,婉转风含思。 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 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 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 春人心生思,思心常为君。

南湖春早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梦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谒金门 年代:【宋】 作者:【陈克】 体裁:【词】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五律】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冯延巳】 体裁:【词】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江南 年代:【唐】 作者:【皇甫松】 体裁:【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青玉案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踏歌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乐府】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古别离 年代:【唐】 作者:【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玉楼春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露桃宫里随歌管,—曲霓裳红日晚。 归来双袖酒成痕,小字香笺无意展。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宝函钿雀金鹦鹏, 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玉蝴蝶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秋风凄切伤离, 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 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断肠谁得知。

江南春 年代:【宋】 作者:【寇准】 体裁:【词】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苹满汀洲人未归。

迷神引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体裁:【词】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洞仙歌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题西太一宫壁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词】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体裁:【词】 水是眼波横,[1] 山是眉峰聚。[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3]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胡捣练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小亭初报一枝梅, 惹起江南归兴。 摇蹼玉溪风景, 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 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 人与花争莹。

留春令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江南未雪梅花白, 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 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 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 晚云和雁低。

清商怨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体裁:【词】 体裁:【词】 体裁:【词】

回纹锦字暗剪

,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春从何处归, 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 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 屈指芳 菲近。

谁寄岭头梅, 来报江南信。

少年游 年代:【宋】 作者:【杨亿】 体裁:【词】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连环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弃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忆秦娥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忆王孙 年代:【宋】 作者:【姜夔】 体裁:【词】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 体裁:【词】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江南水乡

文 / 戚寞

轻轻荡在微风

抚摸过的水面

小船浅浅的背

压进满河的绿

原是江南女子

含蓄多情的泪

蓄积成西湖

削瘦俊俏的脸

与西湖相儒以沫的

杨柳啊

你那精雕细刻的柳叶

你那触手可及的柔情

不知道醉倒了

多少文人墨客

骚动的心啊

杜鹃羞红了

出水芙蓉般的脸

山间散满了

姹紫嫣红的浪漫

那凡而不俗的草

正是江南女子

婉约多愁的诗词啊

曲径通幽

通幽的曲径啊

你婉转了多少才子佳人

凄美动人

缠绵缱绻的爱情故事

渔翁在船头豪放的

挥洒着希望

妇人在河边用衣杖

捶打出响亮的诗行

老牛

正悠然踱步在山间

太阳 笑弯了腰

推荐第3篇: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秀巧的江南文人小园的取景洞门

园林中的水阁

衔接外廊的观景亭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条件

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

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扬州在古代作为海盐、漕米和茶叶集散地,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城市。这是扬州瘦西湖。

江南,无论是乡村或城市的居住区都比北方地区人口密集。由于气候、土壤、物产资源等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一地区自古就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并逐渐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这一地区便处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条水路干线的交叉点上,将中国西部和北部广阔的腹地联结起来。苏州、杭州所产的丝绸自两汉以来已天下闻名;而拥有24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扬州,作为运河南端货物集散的码头,唐朝时即已发展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了;明清时期,已成为江南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的航运港口,因而成了富商云集之地。至明清两朝,江南已是全国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

绍兴东湖风景园林的野趣景色

江南城乡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进步。长期建筑实践造就了大批工匠,江南木工、瓦工、泥工向来以技术精良著称,许多能工巧匠被召去修建皇宫,明清时期许多在北方卓然有成的工匠技师都来自南方,而南北方的建筑技法和风格迥然有别。

造园是一种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条件,还必须具备人文的积淀。江南地区有着悠久、深厚的汉文化传统,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同时江南发达的经济、文化与繁荣的城市生活也吸引了各地文人,比如中国著名的诗人白居易、苏轼(1037—1101) 都先后在杭州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他们不但主持过整治西湖的工程,疏浚淤泥、修筑长堤、绿化湖区、建造景点,使西湖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区,而且还留下大量歌咏西湖的美丽诗篇,从而丰富了当地的人文环境。南宋(1127—1279)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大批官吏、文人也尾随至此,他们吟诗作画,使那里文风大盛,而对园林艺术有直接影响的山水诗画在江南尤为盛行。

江南秀丽淡雅的田园风光

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优势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南宋以来,大批官吏、富商、文人汇集苏杭,造园之风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仕,江南地区中举进京为官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仕官告老还乡大多购置田地,建有私家园林。清朝后期,北方战乱不已,官僚、商贾更纷纷南逃至江浙一带置地建造宅园,以求远祸自守。私园主人或能诗擅画,或附庸风雅,他们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而且还往往亲自参与园林设计。因此,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建造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江南名园赏析

无锡寄畅园

无锡寄畅园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园林,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寄畅园至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兵部尚书秦金的别墅,到明万历十九年(1591),由秦金的后代秦耀经营建造为寄畅园,后又经秦家后人数次修整。它既具有江南园林曲折宛转、妙造自然的特色,又因巧于借山建园、融合自然而具有了古朴清旷的独特韵味。

无锡寄畅园平面图

走进寄畅园西部,古树、幽谷、泉声使人如入自然山野,你会发现假山无处不在,差不多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上种植着乔木与灌木,依山体之势亦有幽谷壑道。从惠山引来的泉水随高低不同的山势跌落下来,在山间叮咚作响,构成了名为“八音涧”的景观。

园东有一水池,呈狭长形,南北长,东西窄,占总面积的17%,取名“锦汇漪”。池水被分割为南北两个水域,打破了水池的狭长感。水池北头分别有平桥与廊桥横架水面,为不大的水域增加了景观层次。最后,在水池的北头做成水尾,凭借廊桥的掩饰,造成池无头而水有源的错觉。锦汇漪面积不大,但由于池岸曲折,又将水域作了多层次的分割,富于变化而不局促。

知鱼槛是寄畅园中的水域构图中心。

相对山、水而言,园中建筑物并不多,除在入口处集中有几座祠、堂、斋以外,其余几座亭、台、楼、桥都散置在水池四周。其中位于水池中段东岸的知鱼槛,突出水面,成了水域构图中心,可以综观池西岸平列的山景。位于园北的嘉树堂,地势高敞,是全园的主要景观,仰观惠山对面而峙,回望锡山塔影徘徊,眼前春水被微风吹皱,人如在画中游。锡山、惠山不在园中,胜在园中。本来只有二亩半的窄长地段,看上去景物层叠,深远无垠。地处水池西北岸的涵碧亭和连接着知鱼槛与涵碧亭的廊屋、廊桥,既为观赏和休息的好去处,又以空亭、粉墙、漏窗,增添了园中的景色。

寄畅园占地不大,由于有了明确的规划,对造山、叠石、水池形态、建筑及其细部都作了精心处理,因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诸多景观,尤其是它以浓重的山、水与疏落有致的建筑组成的山林环境,完全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文人园林风格,成为现存明、清园林中的上品。

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的另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锡寄畅园——透过门洞迎来一片绿色。

拙政园的中部是全园的主要部分,从总体规划来看,可分为北面的水域和南面的陆地两部分,各占约一半的面积,其中南部为园内建筑集中地,主要的厅、堂、楼、馆都建于此。在景区的组合上,由东至西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以中央部分最为重要。园中心的远香堂是全园最大的厅堂建筑,它面水而筑,北面的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送远,是赏荷的佳处。远香堂内装饰了玲珑剔透的玻璃落地长窗,可以看到四周的山光水影,犹如观赏山水长卷。东部是由海棠春坞、玲珑馆、嘉宝亭、听雨轩等组成的建筑群,用围墙和假山封闭成独立的一区,内植枇杷树,故名“枇杷园”。西部有玉兰堂、得真亭、香洲等建筑,以游廊与假山围合成通畅的院落空间。

苏州拙政园平面图

留听阁内景,门窗、家具都是精美的木雕艺术品。

拙政园中部总体上以开放的水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二者结合,组成了景观变化无穷的园区。中部北半区是水景区,水中留有大、小二岛,岛上用土、石筑山。西面的岛山上顶建有“雪香云蔚”亭,与远香堂遥遥相对。岛的西端有“荷风四面”亭,即因荷得名,三面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相簇,围成了一道绿墙。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好似满塘荷花簇拥着一颗明珠。东面小岛山上建有一座北山亭。两岛之间,以及岛与岸之间皆有平桥相连,一方面使游人四通八达,可连续游览各个景点,同时又增添了水景的层次。水池西北建有“见山楼”,是园北面的主要景点,登楼近可观水中雪香云蔚亭,远可欣赏香洲、小飞虹等处景观。水池西边有“小飞虹”及“小沧浪”两座廊桥横跨水上, 造成了池水有源无头的假象。中部南半区虽然建筑集中,但由于建筑有厅、堂、亭、舫各种不同的形态,又有廊、桥、假山的穿插组合,再加上枇杷、海棠等各具特色的植物点缀,园林的景观便错落有致,毫无单调之感了。

拙政园西部面积只有中部的一半,也是以水景为主。水池由北而南,在中部水面较宽处筑有小岛,水面呈狭长的曲尺形状。这里的主要景观集中于北半部。水池北端为“倒影楼”,面水的一侧,柱间装有通透玲珑的长窗,景物倒影如画,尽入眼中。水中揽月,池面飘云,波光月影,景色绝佳。南面是“三十六鸳鸯馆”,夏秋时推窗可见池中芙蕖浮动,鸳鸯戏水。一条看似轻盈地飘浮在水上的长廊将中、西二园的界墙映衬得楚楚动人。水池旁边的留听阁从整体外形看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荷花生长期间,叶、蕾、花、果均可观赏,从春末夏初池面冒出点点绿钱,到盛夏时节的满池华盖,直至秋意浓浓的枯茎残叶,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

拙政园中部水景区,水池占了全园的五分之三。

拙政园池水面积约占该园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也十有八九临水建造。香洲石舫造型美观,站在船头,脚下水波涟漪,四面通透豁亮,让人联想到古时画舫如鲫过江的嬉戏场面。园内还种植着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构成了以花草观赏为主题的诸多景点。早春时分雪香云蔚亭的早梅凌寒绽放,海棠春坞的海棠繁花似锦;夏天嘉实亭枇杷树结成累累金丸;秋天秫香馆墙外稻花飘香;冬季松风水阁的松竹经寒不凋。见山楼满足人的视觉,远香堂调动人的嗅觉,听雨轩则让人的耳朵充分领略雨打芭蕉的美妙境界,拙政园无微不至的设计令园主一年四季都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之中,体味东方艺术的感性之美。

现存的拙政园与明正德年间的原貌相比较,建筑明显增多了,有了池中小岛,景观虽不及原貌那般充满自然、疏朗、高远的情调,却也是精心之作。

网师园

1981 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增加了一件永久性的展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明轩”,其蓝本便是网师园的殿春簃小园。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阔家头巷,占地0.4 公顷,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它小中见大,布局严谨,建筑虽多而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可谓精巧深幽之至,体现了高超的造园技艺。

网师园最早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后几易园主,直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归李姓官僚所有,经过修建始成今日模样。

扬州个园平面图

网师园宅在东而园在西,园内建筑物数量多而密集,西部园林区中的主景水池仅有400平方米,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营造出巧夺天工的园林环境,其难度可想而知。从全园的布局看,园东部为住宅区,分内宅和外宅两部分。由宅门入园,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楼厅,结构轩敞,装修雅洁。建筑各自利用假山、游廊、窗墙组成院落群组,不但不显局促,反倒创造出一种幽静淡雅的感觉。水池北端是看松读书轩,有假山一座、古松两株,围合而成小院。水池东北殿春簃的北面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形成竹石小景。由镶边的长方形窗框看过去,满目青竹苍翠挺拔,周围的腊梅和假山仿佛雅致的国画小品,富有诗情画意。这些建筑群各具特色,既独立成章,又有廊屋、石径相联,避免了建筑密集可能造成的堵塞与拥挤。

水池位于园西的中央,四边长约20 米,面积不大,又处于四周建筑包围之中,造园者对临近水池的建筑都作了精心处理。水池东边八角形的月到风来亭突出水岸,是池中主景;西边的射鸭廊和住宅区的宅墙相连。从住宅区进入亭中,脚下的水池和对面的月到风来亭别开生面;而从月到风来亭看过来,景象又不相同。射鸭廊下堆筑湖石假山,高度是宅墙的一半,低临池水,宅墙的上半部装有假窗。飞檐翼角的亭榭、形态嵯峨的山石、墙上的假窗、石间的树丛和亭前的古松以宅墙为底,在池的东岸构成了一幅山水画,成功地避免了高墙临池的单调和尺度失调。池的南北两端各有小山丛桂轩与看松读书轩,尺度较大,所以在轩屋前堆筑假山,使山石环水,建筑隐现其后。水池的西北、东南两角分别做出细水小湾,并跨以石桥,成为水的入口与水尾,满池死水顿生灵气。池边以山石相绕,只散置少量亭榭,配以植物就构成了一个颇具自然野趣的山水环境。经过如此独具匠心的处理,不大的水池便与四周的建筑群隔离开来。

个园入口是一个圆洞门,外面种植修竹,竹间散置石褂。

清朝晚期的园主多为官僚、富商,他们追求宅居生活的享受,要求建筑类型多;而建筑所占的比例过大,会使园林丧失了传统文人园林所崇尚的简远与疏朗。但网师园在这种建筑过多过密的不利条件下,仍能保持自然风景的雅致风趣,已算是同时期园林中的成功之作。

推荐第4篇:江南公园

江南公园

一、现状概况

江南公园 吉林旅游江南公园始建于1908年,是以林木、花卉、动物、金鱼为主的综合性公园。花卉是公园的主要特色之一,有草本、木本名贵花木210余种,15000余盆。园内有动物近50种,主要有猴.虎.狮.狼.等动物还有旱冰场、冰上乐园、游泳池、电影院、大型原子滑车、激流勇进、儿童乐园等文体娱乐场所。

二、现状分析

最让我欣赏的是江南公园中的树的种植,一进去都是绿色的大树,而且时间都很久远,一进公园心就跟着静了下来。公园中道路很通畅,很宽敞。最好看应该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了,百花争奇斗艳,各种颜色,非常漂亮。

从而总结出三点,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内涵丰富;人文环境优美。

公园的排水系统有些欠缺,道路有很多积水,应该注意下。

三、设计依据

公园规划设计以国省、市有关园林方针政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应的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依据。

1、甲方关于江南公园的设计要有

2、吉林市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5、《公园设计规范》

6、现场勘查所获得的地块土壤、植物、地形等资料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用地形地貌,结合周围环境,合理划分功能景区,以体现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及休闲的功能要求,达到有了休闲的目的,达到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浏览效果。

2、功能景区的布置要动静适度,自成体系,景区间交接应过度宜自然有序。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含义,一是强调发展是满足人的需要,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二是关注影响发展的因素,环境的、经济的、以及社会的因素,片面发展某一部分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在江滨公园规划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因素,力求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把自然渗透到城市之中,使之成为桐庐的一条绿色项链。如在街面与江面过渡关系处理中采用疏林草地作过渡带。

4、尊重、继承和维护历史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的那些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为建立城市独特个性建立了基础。

5、整体性原则

城市的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建立城市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面等等,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江滨公园设计保留了原富春江秀丽景色的意境,吸取古今中外的园林规划手法,熔于规划设计之中。

6、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化景区景点内涵

吉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项有待发掘的重要旅游资源。结合吉林自然风光,做足水的文章,追溯桐庐的历史记忆,将历代文人墨客的行迹、典故,及诸多乡土民俗生活,恢复或物化为人文景观,使游人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致,亦可对吉林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吉林景区的文化品味。

在进入方案成图阶段前,我们将与吉林的有关专家、文化人士进行交流,对吉林人文、地情作更深入的了解,以期从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充实景区、景点。

7、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无论从总体布局到功能分区,以及尺度要求,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市民休闲、游憩、晨练、健身、度假、娱乐的活动要求,依据不同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和服务人群,设置尺度怡人的空间和小品设施,以期达到优美景观和完善服务功能高度的结合。

8、动静结合原则

五、构思和布局

方案构思以超前意识,环境意识,系统工程意识为指导,突出“绿.、景.、精.、新.”的四字方针,即锐意创新,体现时代特色;以绿为主,注重生态环境;立体开发,双倍利用土地;功能合理,巧布观赏游览线;景以精构,吸引多层次的游人。

首先是一个中心广场,广场的东面有个静湖,静湖周围是儿童有乐趣和动物活动区,广场的右面是温室和管理室,以及休闲区。广场的边上有个大型模纹花坛。

六、专项设计说明

1、儿童游乐区

在园内水域边,交通方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要求设计不同游乐设施,园内有摩天轮,碰碰车,旋转木马等。

2、休闲健身区

该去配备齐全的健身设施,为有人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场所。

3、动物观赏区

该区聚集各种小动物,训练他们为游人助兴,提高公园雅韵。

4、老人活动区

配备齐全的老人休闲娱乐场地及锻炼身体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既可以娱乐又可以休闲欣赏的地方。

5、植物观赏区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冠幅大小,树形姿态四季变化等,使环境有丰富的变化,打破线条的平直性,单调的感觉,使公园富有活泼的色彩。

七、经济技术指标

1、用地平衡表

2、估算表

八、投资估算

推荐第5篇: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属江南大园,最初十分简淡,现存园貌主要形成于清末(19世纪末)。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以中部为主。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也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在水池西北、西南方向和东南角伸出几条小水湾,岸线弯曲自然,有源源不尽之意。南岸留出较多陆地,建筑主要集中于此,由宅入园的园门就开在南墙中部。 入园后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谓之\"障景\",绕过假山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才豁然开朗,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苏州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方式,更为含蓄多趣。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接近水面,有四面敞廊,向北临水一面的敞廊设靠背栏干,可凭以戏水和观望对面园景。由轩向南经折廊可至廊桥小飞虹或跨水小阁小沧浪。由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深远,层次丰富。形如小船名为香洲的建筑在小飞虹以北的水中,造形极好,既有\"舟\"的意味,又不违建筑规律,轮廓丰富,体态玲珑,是周围各观景点欣赏的对象。

由水西名别有洞天的半亭东望,透达纵深水面遥见东岸方亭,南岸建筑迭起,北面树石隐映,形成景色对比,水中的荷香四面亭和低近水面的折桥更增加了景观层次,谓之\"隔景\"。由半亭顺折廊北去可至见山楼。楼二层,偏处西北角,不使体量过于突出,对水面形成压抑。水池里的荷风四面亭在二桥一堤相汇的交点上,不但是环顾四望景色的佳处,也是周围各景点近观的对象和远观的衬托,和园林中的多处建筑一样,既能得景又复成景。它和东岛上的北山亭体量都很小,是为了衬托山势。西岛山体较大,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又是远香堂的主要对景,所以体量也较大。二岛南岸以石为主,石矶低临水面,组合丰富;北岸以土为主,植苇树柳,有村郊野趣。水东有梧竹幽居亭,由此西望,透过水池亭阁,在树梢上可遥见远处的苏州报恩寺塔,将塔景引入园内,称为\"借景\"。

园西部自别有洞天半亭进,也有曲水回抱。水南一座大厅分两北二厅,北厅宜于夏秋,可隔水观看假山上的小亭与谁同坐轩;南厅宜于冬春,面对小院中的山茶。西园东部的水面折成南北长形,二端分置一亭一楼,互成对景。此水东岸紧接中园西墙,在此置南北向跨水折廊,下承石墩,水面探入廊下,感到幽曲无尽。廊平面随墙而行微有曲折,竖向也自然起伏。廊、墙之间更空出一角小院,有几点怪石,数竿细竹,一枝芭蕉,映衬在白粉墙上,似竹石小品立轴,显出无尽的画意。

苏州网师园现存园貌大半成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布局精妙,是苏州小型园林的上乘之作。园东邻园主住宅,主要园门开在东南角。 入门西行为一短廊,西接一厅,厅的南、西两面是小院,幽曲深闭,厅北为假山,挡住北向视线,只有从厅西折廊迤逦向北,通至轻灵小巧的濯缨水阁,才水光潋滟,顿觉开朗。与拙政园入口的处理原则一样,是中国园林惯有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水池居中,基本方形,岸石低临,进退曲折,石下水面向内伸进,仿佛波浪冲蚀的意象。临水建筑也尽量低近水面,在池的东南、西北二角伸出溪湾。这些处理,都开扩了景境。由水阁傍西墙北行,有廊渐高,登至月到风来亭,有登高一览的效果。亭北通向一苍松翠柏怪石嶙峋之区,体量较大的看松读画轩北离水岸,隐在松柏之后。轩东的集虚斋为楼,也远离水池。斋南有一段空廊。廊折南再接一座附在住宅西墙上称为射鸭水阁的半亭,与月到风来亭和濯婴水阁呈品字相望,组成沿池三角形观景点,互相得景成景。此园附有西院,很小,内有书房。从通向西院的门洞回望射鸭水阁的画面十分美丽。以门洞作框,称做\"框景\"。

苏州园林非常注意框景效果,几乎从每个门洞和敞窗中望出去,都会遇到逗人的景观。射鸭水阁朝向前方的屋顶三角形立面和住宅山墙的关系处理极好:不能再向南移,以免两个屋顶山尖正对;也不能再向北去,免得两座屋顶的北坡线相混。半亭冲破了庞大山墙的板滞,南面堆起一丛山石,种植小树疏竹,在作为背景的宅院高大西墙上开了两方假漏窗,漏窗上横列一条披檐,平衡了画面构图,又进一步破除了宅院西墙的呆笨感。

从以上二例,我们已可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精巧细腻的造型手法。园林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本质即在于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所谓园林四要素,以及如道路、室内布置等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富于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环境。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园林的精神性品格更加突出,要求艺术家更多更高的才思。 中国园林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如欧洲或伊斯兰园林比较,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1,重视自然美。中国园林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加工和改造,都遵循\"有若自然\"的原则,仿佛造化天然所成,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感情。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过于人工化的规整格局,而是效法乡野与自然山水密切融合的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有着充分的交融;2,追求曲折多变。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必然也追求多变的自由式构图。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存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不是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其惨淡经营,甚至比之规整式的构图需要更多的才思。它和西方那种\"强迫自然接受均称的法则\"的造园理论所强调的对称的格局、笔直的道路、规则的花坛和水池、有如地毯图案般的草地和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是截然不同的体系;

3,崇尚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家们创造的美丽环境,不仅只停留在形式美的阶段,而是更进一步,意图通过这外现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所以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应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意境。中国园林的创作,高下成败的最终关键,要视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而定。意境主要通过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来引出,同时也借助于联想寓意,匾额楹联的点题手法,使主题得以点示,意境更加深化。

中国园林早在先秦就已发轫,秦汉和隋唐掀起过两次皇家园林建设高潮,唐宋以文人园面貌出现的私家园林也得到很大发展,到明清进入总结阶段。清代园林的成就更值得注意,是中国建筑第三次发展高潮的重要组成,现存园林,几乎全是这个时代的留存。皇家园林现存者都在北京附近,艺术水平更高的私家园林以江南最集中,是中国园林的两大流派。

推荐第6篇:江南stly

我爸刚弄死他 00:14 刚弄死他

00:18 拉进了大厦那货即开要价

00:22 靠屁孩子啊腰扭了那频高也能要价

00:25 爸没有**易搞基能要价

00:29 轱辘床~单~也能要价

00:32 弄了仨男孩

00:34 那街的罗马肯大厦弄去了仨男孩

00:38 可必须一同缴纳往下来领了仨男孩

00:41 爸没有**易他叫爸领了仨男孩

00:45 酷啊仨男孩

00:47 家人带我~三次了喔~ 00:51 狗来弄(嘿!)狗来把我弄(嘿!) 00:54 家人带我~三次了喔~ 00:58 狗来弄(嘿!)狗来把我弄(嘿!) 01:01 即刻闷头开始搞基干不干

01:04 干~干~干~ 01:06 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

01:10 我爸刚弄死他(啊~)

01:14 刚弄死他~喔~喔~喔~喔~ 01:17 我爸刚弄死他(啊~)

01:20 刚弄死他~喔~喔~喔~喔~ 01:24 我爸刚弄死他~诶~~~~~~~~ 01:28 歇歇~累了~喔~喔~喔~喔~ 01:31 我爸刚弄死他~诶~~~~~~~~ 01:35 歇歇~累了~喔~喔~喔~喔~ 01:38 诶诶诶诶诶诶~

01:40 成熟的Boy寂寞不但都能要价

01:43 你带他西木苗圃观灯没弄不能要价

01:47 他要寂寞马上弄去不都也很要价

01:50 轱辘床~单~找你要价

01:54 弄了仨男孩

01:56 床下的Boy寂寞弄他弄了仨男孩

01:59 呆下关门玩就要强抱一弄仨男孩 02:03 可要爆他傻傻的玩重口就要仨男孩

02:06 酷啊仨男孩

02:09 家人带我~三次了喔~ 02:12 狗来弄(嘿!)狗来把我弄(嘿!) 02:16 家人带我~三次了喔~ 02:20 狗来弄(嘿!)狗来把我弄(嘿!) 02:23 即刻闷头开始搞基干不干

02:26 干~干~干~

02:27 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

02:31 我爸刚弄死他(啊~)

02:36 刚弄死他~喔~喔~喔~喔~ 02:39 我爸刚弄死他(啊~)

02:43 刚弄死他~喔~喔~喔~喔~ 02:46 我爸刚弄死他~诶~~~~~~~~ 02:49 歇歇~累了~喔~喔~喔~喔~ 02:53 我爸刚弄死他~诶~~~~~~~~ 02:57 歇歇~累了~喔~喔~喔~喔~ 03:00 诶诶诶诶诶诶~ 03:02 非得弄~口我也拿来弄

03:05 背背~背背~哪都摸~脚拿来弄

03:09 非得弄~口我也拿来弄

03:12 背背~背背~哪都摸~ 03:14 脚拿来(脚能玩到射)

03:17 我爸刚弄死他

03:18 诶诶诶~诶诶~诶~~~~~~ 03:22 歇歇~累了~喔~喔~喔~喔~ 03:26 我爸刚弄死他~诶~~~~~~~~ 03:29 歇歇~累了~喔~喔~喔~喔~ 03:33 诶诶诶诶诶诶~ 03:35 我爸刚弄死他 04:05 我爸刚弄死他

推荐第7篇:江南作业

苏州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读《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和分析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结合缪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的十三个特点对“传统”进行了思考。主要结合了苏州建筑实例进行分析,对苏州传统建筑(以民居,园林为主)意境与意匠进行原理性分析,并将自己的心得与缪朴的观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取了一些相对来说较符合苏州建筑特征的特点进行分析。这些特点包括:1.分隔3.微型宇宙4.室内外合作5.主从单元的串联6.线型公共空间7.接合而非转化8.正格与多格并存9.人工与自然分离11.简单的背境12.二维线条构图1 3.带故事的形式。

【关键词】:苏州 传统名居园林 建筑 特征

前言:读了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思考很多,受益匪浅。这种感受来自于原文的精彩和精辟,它引发思考,教会观察。它并不像其他的建筑理论书籍晦涩难懂,反而以轻松简练的话语反应出了中国建筑较为本质的特征。文中有些观点是我不能认同和理解的,但更多观点能让人产生共鸣。有时也会是我恍然大悟,原来建筑本身还有这样一种解读方式与理解方法。

同时本文是正对建筑界中的热点问题---是否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继承传统。运用了直接体验的方法进行探索。为了认清传统建筑的真面目,作者将要不要继承传统的讨论放在了一个比较踏实的基础上。刚开始我觉着这种方法有着很大的弊端之处,我认为建筑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势必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怎么可以脱离这些去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呢。但是在阅读完之后,顿觉自己的狭隘,这样可以跟纯粹的从空间,材料,组织上去认识,思考建筑。我们的任务是从确定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给其中活动的人什么样的感受出发,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感受的一般形式与设计思想,从而使我们能在需要时运用今天的技术再现那样的感受。我们的认识应当仅仅立足于我们在传统环境中的直接感受,而不是立足于任何其它“理论”或“体系”,无论那些“理论”、“体系”被证明是多么“进步”。(摘自缪朴.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以下斜体均是)。

本文将紧密的结合实例来反应苏州传统建筑

的意境与意匠。

一.总体布局

(一) 空间层次---分隔

在空间中合理的使用多种分隔方法,可以起

到很好的效果。对于传统建筑主要的功能应该是

达到丰富景深,增加空间层次的效果。苏州传统

建筑的用地建造范围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用地

范围中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受,在处理整体布局

上就多数才用分隔的手法增加层次,同时还可以

加强各空间的私密感。正如缪朴所说,从全局来分析传统建筑。如果把任何一个传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我们可以发现它总是由许许多多单元组成。虽然单元之间有主次大小之别,但这种变化被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单元都不可能包含许多个使用者集团,都不可能大到占去大半个基地。当我们穿越整个基地时,一道道的墙和门槛提醒我们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是不时被阻断的。

分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围墙,建筑和回廊分隔空间

围墙,建筑和回廊是围合庭院的主要部件,也是分

隔空间的主要手段,它们之间常常是配合使用。

如图是当连接庭院的廊要转弯时,会先有个曲折,

这道墙或者是廊之类的立面会出现在这个转角空间,给

人一种封闭的感觉,不走到拐角的地方就无法发现另有

一番天地。

2.漏窗和景物分隔

漏窗在庭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可以给人带来分隔空间的感受,另一方面它又不

遮挡人的视线,起到了阻而不隔的效果

廊和建筑组合分隔空间

3.障景分隔

障景手法是一个更加需要主观意识参与的设计手段。苏州传统名居庭院的视角处理常常

都不会很大,总会有些有意无意的景物会遮住人的部分实现,让人无法一览无余,从而给人

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结构体系---微型宇宙,室内外合作

当我们身处在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中时,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它真象万物具备的宇宙。中

国建筑体系与其它体系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恐怕要算是这样的体验:每一个房间都开向一个

与外界隔绝,只为我用的天井或院子。无论是在闹市中的住宅还是山林中的寺庙里,我们很

少可以直接从室内直接步入或看到室外的街道或山野。在地面上,从房子到室外公共空间之

间总要经过一片私有的庭院。

在游览过多处苏州的民居,园林之后,对这点是十分的赞同。传统建筑对于室内外的处

理何时何地都可以很好的交融起来。就以拙政园为例。

拙政园的中部是苏州园林中结构体系的典范,水池的面

积占全园的三分之一,是以水池作为整个园林的构图中

心,通过路径、廊架等进行空间的分隔与组织。园林建

筑在空间的组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筑、游廊

和其它景观元素形成相互关联的空间体系,既具有较严

谨的秩序,又蕴涵了灵活与变化。

图中用分层的方式显示了拙政园空间结构的形成过

程。通过山水体系的布局基本形成了园林的整体性空间

结构;建筑位置的经营进一步划定和完善了空间的细部

结构;园林植物依附于山水和建筑的布局之上,使山水和建筑庭院空间中增添了许多变化的

因素。

拙政园结构体系

(三)整体布局---正格与变格并存

中国传统建筑允许两种构图体系——正格与变格同时存在。所谓正格构图多半由直线正

交的形状,如矩形或方形组成。整个构图是对称的,并有一条可以循序渐进的笔直轴线。

变格构图中则以各种曲线及斜交直线构成的形状为主,单体之间的组合自由多变。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苏州受封建礼制,政治等级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布局上不是

等级森严,方正无变化,更多了一种自由,轻松的布局方式,更多的与自然相结合。

在空间整体布局上,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并非

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立空间系统的层

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称构图(如图4),

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整

个园区的平衡。以拙政园为例。

1、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南

北轴线。两侧见山楼与绿漪亭相对,分别位于空间

的东北、西北边角处;小飞虹景区与枇杷园景区相

对,同为复杂的院落分列于中部园区东南、西南边

角;荷风四面亭与北山亭相对,分别位于湖心岛、

别有洞天半亭与梧竹幽居位于中园的边缘,有明确

的对景关系。这三组对称关系使得远香堂两侧形成

稳定的三角形,加强空间感受的平衡感;倚玉轩与绣绮亭相对,一个体量较大,一个位置较拙政园的空间特征分析高,构成远香堂景区的东西边界。

2、梧竹幽居与别有洞天构成东西轴线关系。两侧绿漪亭与海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

后于视线界面。作为园内一条最长的透景线,南半边高密度的建筑群组合与北半边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物景观相对比,人工经营与自然景色也在空间感受上取得平衡。

3、小飞虹景区水体本身形成了一条视觉通道,形成轴线。小飞虹与小沧浪跨越水面,分

隔了空间层次,强调了轴线的存在;两侧香洲、倚玉轩作为景区东西边界的尽端相对。

二.空间组织

(一)主从单元的串联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环境是由许多互相隔绝的单元所组成”,“各种单元经常被串联在一

条主要交通流线上”,“流线通常总是穿越基地上平坦部分的中间部位,而主要单元通常被安置在整个流线后一半的某处,次要单元则罗列在主要单元之间。主要单元与流线终点之间往往有一段距离,得以安排一个小型的次要单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开头,高潮,尾声的结构。”(摘自,论文 读《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

我认为这样的形式某种程度上是由限制“开间”的建筑体制造成的。在这种体制下出现

的空间,无论是民居还是“变格”的园林,都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二)线型公共空间

人们的交流活动大都集中在街道、弄堂等狭长的空间里,沿着这个狭长空间,有一些节

点:桥头、城门口、水井周围、寺庙或衙门前等。与西方大的广场相比,中国传统的公共空间是线型而不是向心的。作者认为,这种缺乏广场的现象与下面一些社会文化背景有关:首先,中国传统社会中公众对地方政治的参与是不被鼓励的甚至是静止的,所以不需要大的公共聚会场所。其次,“中国人对商业的传统轻视使得一个集中的,预留的市场没有被正统的城市规划思想所接受”。其实,第二个解释是有问题的,传统的商业交换通常都依靠“街”来实现,大的市场是近代才产生的,西方传统的大公共场所很少作为商业用。

在苏州线性公共空间也较为明显,七里山塘景区,平江历史街区都是著名的线性公共空

间。它在古镇布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主要街道大多与镇中的水道平行,在街巷的两边有许多密如蛛网的小巷,供各家住户从中穿越。而与小巷相连的河道上多设有桥梁,沟通着水道的两岸。从陆路交通系统与水路交通系统的关系上说,古镇的“水巷”可分为

“一

河两街”、“一河‘街”、“有河无街”等形式。在商业发达的古镇中,建筑会采取前街后河的形式,即背水临街的一面作为店铺,邻水的一面则利用河埠进货。传统街道的宽度较窄,适合于人们步行;而背面的河道用于行船,相当于现在的机动车道。于是就形成了“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而且古镇中纵横的水道有时候还可以造就出特别的景观,比如周庄张厅的后花园,被一“箸泾’’所穿越,其中的两幢建筑之间用一架空的连廊相连,过路的船只可从廊的下方通行,造成了“船从家中过”的景象。

三.意境经营

(一)简单的背景

文中举例道:“一张八仙桌的桌沿横档是它的重点部位,桌面和桌腿则都是背景。在一个建筑物中,房屋的屋脊梁角、额枋门窗、以及室内的书画家具成为重点,而大片的内外墙面,屋顶,地墙等则是烘托重点的背景。在一个建筑群中,主要的厅堂扮演重点的角色。在一个城市里,寺庙、宫室、或其它公共建筑物是整个环境的重点,呈现在由大量民居构成的背境之前。”传统建筑的形式是丰富和富于变化的,但很少有人感到繁琐或不和谐,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分析道,是因为在小面积的丰富变化

的背后是大面积的平淡简单。中国传统建筑里有

很大一部分是非常简洁的。

我对这点很感兴趣,就像是中国画里的山水

画,大气落落的几笔远山背景与近处精心刻画的

渔船所描绘出的意境;又像村落里大面积相似的

住宅背景下,突出的鼓楼给人的惊奇。这种感受

是抽象的,现象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带故事的形式

“传统的中国人在使用一个环境时,通常比西方人更重视环境中所包含的象征及其其它文化意义。”

象松、竹、荷花、梧桐这些植物都被加上道德或传说中的隐喻,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组合也变成了用这些隐喻来编写故事。庭院中常会植一株芭蕉,以取雨打芭蕉的含义,尽管还没有雨滴,仿佛看到了雨中翠绿的芭蕉一样,听到了雨打在上面的声音。尽管简简单单,却

让人不由得开始遐想。这样的情景就仿佛的画中的人,诗中的仙,令人无限感慨。再如竹,

我们常赋予它虚心有节,品德高尚不俗的风格,喜欢在庭院中种植。

【参考文献】

[1]童寯.造园史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

[2]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陈敏捷.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缪朴.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建筑师》36和40期

推荐第8篇:江南诗集

《年》

鸡鸣报晓明未至,新冬除夕春已来。

年尽五味全聚迟,春风化雨点滴徘。

大家小庭烟花遗,快言慢语贺词开。

吉途本是士人礼,乐事恰当小民盖。

《弱雪》

望暖年末无一雪,手捧茵春唤冷雨。

旧刹念尘新痕跃,松江渐短紧流虚。

若晶自旋三两片,一遇梦地便化姑。

玉花不抵百芳牵,空守十年四季孤。

《蠡湖亭》

暮秋冬初阴雨兴,淼淼烟波斜峰汀。

蠡水似腐不忍静,七曲不折望江亭。

恍惚四年飘零星,何时再睹江南行。

奇槐泛黄瘦柳绿,宁苦不悔当初心。

《小雨清秋》

清夜丝竹穿林雨,秋虫若歇低吟曲。

本是婵娟升寒处,岂羞淼淼蔽月辉。

浅草无知佳节述,闲鸟嘟嘟悔当初。

月之即满盈缺亏,人欲极盛兴则束。

《小憩》

噪蝉协鸣躁狂风,烈阳不坠裂地缝。

青山似绿撒黄枫,绿水偏蓝涂金凤。

曲晨安得斯微凉,繁星满天随云灯。

日昼何不寻人影,图书馆里绝享冷。

《北微》

北山空灵人径灭,

微风奇袭草木洁。

传书不抵寒芒至,

感官却浅奈何嗟。

《憩》

书馆南环小绿洲,恍惚三年始入帘。

盘踞佳地默默然,阴阳交错不绝弦。

杂花乱木偏一隅,学子独爱此等闲。

叽喳莺雀扰吾梦,笑叹井底无人怜。

推荐第9篇: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11景观乔正

江南园林读书报告

江南园林是在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

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林以得水为贵,宅园的 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江南气候温和,水量充

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优美。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

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

集 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

明手植藤。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

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

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

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

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

松,

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

梅、秋菊等)。江南多竹,

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

2011 10 1

3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

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 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

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

来为衙署、寺庙、会

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

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

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

白屋,不施五彩

园林中的建筑除了在色彩意

蕴上有着无穷的美学涵意外,

在建筑艺术上也有独特之处。大观

园中众多亭、榭、桥、廊等,也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因水成景是江南园林的一大特

色,以水为中心安排桥台亭榭,大大增添了游赏的情趣。

大观园大体属于这类江南风

植物花木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仿佛园林的毛发。花木蓊郁,园林才有生气,才有华

滋之美,没有花木的填充

和映衬,园林也就谈不上

有什么诗情画意。正是“寻

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大观园

中“佳木葱茏,奇花闪灼”,

有桃、杏、梨、桂、海棠、

芙蓉、牡

丹、蔷薇、芍药、芭蕉、

梅、竹、柳、松、梧桐

等,不一而足,具有形、

色、香等不同的审

美价值 以小见大,小中见

大,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或藏或露,或浅或

深??”它们在哲学上是

对立与统一,互为

因果关系,在园林艺术上则是相互对比引水作用,所形成的较大较集

中的庭院空间通常是以水面为中心,其向心和内聚的感觉分外地强烈。

推荐第10篇:写给江南

写给江南

佛曰:时间千年,换不到我飞过莲花的一瞬。

黛瓦白墙,梦里水乡,碧波荡漾,侠骨柔肠。

是谁拨动久违的心弦,又勾起我对你的思念?多少次失之交臂,多少次莫名的思念,多少次将你托父母捎来的信物捧在手心,轻吟那首属于你的恋歌。

油纸伞是你烟雨迷梦的思念。撑伞的一瞬间开始演绎你我的未来,擎一把油纸伞徜

徉在悠长的雨巷……水墨娇颜,老街小巷,古桥流水,琴音笛声,嫩柳繁花,在红尘中而又有超凡脱俗的魅力,让世间众生为之神魂颠倒。

紫砂壶是你清新淡雅的眷恋。那浓郁的茶香顺着灵动的壶嘴飘然而溢勾勒出那优美的弧度,吖一口茶,茶中带有紫砂的铭香,亦是江南的气息。淡淡的却又浓浓的,用心感知茶的沉浮,于袅袅铭香中揣摩炎凉情境,体味苦乐人生。

折扇是你缱绻天涯的迷恋。一摇一扇,散发出江南的文墨点点,一开一合,弥漫出江南的诗情卷卷。摇着扇子听一曲美妙的天音,将江南演绎。那悠远的古琴声中有江南的情结。醉心于黑与白的书画世界,在扇面上书写着行云流水的豪放,描绘着水墨江南的委婉。

雨做的江南,在那丝丝缕缕的漂拂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朱红窗,淋漓雨。听那冷雨,它究竟下了几千年?又濡湿过多少人的心?那薄雾下的小桥流水氤氲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中国画。

江南是个古典美人,妩媚多情又散发着淡淡的伤感。石拱桥与乌篷船,折扇与瓷器,诗词与戏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里有纸醉金迷的金陵,那里有返璞归真的山野,那里有拂去红尘的庙宇,那里有古典艺术的园林,那里有素贞与许仙的断桥,那里有弥漫丁香的雨巷。

让我醉了的江南,即使芳华褪尽,流年暗转,我也会枯枝化笔,让时间跟在我们身边作证,看命运怎样书写我们千年轮回的缱绻!

第11篇:如梦江南

如梦江南,为你倾情一生美丽

烟雨红尘梦,泪染月朦胧。

风姿怡青影,觞醉只身行。

相遇如梦,我便把思念写在了天涯,相知如梦,我便把牵挂留在了海角,相惜如梦,为你倾情一生的美丽。----------------题记

撑一

纸油伞,笼一蓑烟雨,如梦江南,那青板石桥上,留有你的脚印。沿着你步履走过的方向,散在风中的花香,在我的记忆中流淌,我用回眸刻下了你万千动人的画影,依稀间的浅笑嫣然,醉了我的幽梦,暖了我的心房。

素锦流年里,有一段相遇,总会让我留恋,让我憧憬。每当忧伤漫过心酸的海洋,丝丝关怀,总能时时减去落寞与寂寥,氤氲在心牢的怅惘,也会随之减去许多。你用温暖充盈了我的冷漠,我也将那浅浅的芳香,保留在淡淡的诗行。

泼墨挥毫,笔笺下的牵挂落在了朦胧的烟雨中,梦里荡涤的歌声,是你在轻轻吟唱。江南如梦,仿佛一位古典的女子,翩翩的舞蹈,婀娜多姿,舞出了醉美,舞出了诗韵,她灵动的眸子里落满了温柔,令我痴恋,令我流连。

微风迈着轻盈的步伐,在如诗如画的景色流淌,此生的烟雨江南,无你合欢。当我把伤怀藏在了记忆深处,迷离的烟雨,缠绵了铅华的过往,多情羁伴了尘梦的呓语呢喃。

飘零的繁花,婉约落下,时光的印迹在江南的烟雨里留下了浅痕,不知不觉中岁月荒芜了相遇的色彩,留下深深的感怀为这凉薄的江南烟雨带去淡淡的旖旎与涟漪。

如梦江南,为你倾情一生的美丽,为你赋下最美的词阙,为你描摩温润的诗行。

如梦江南,为你倾心一生最美的邂逅,如梦江南,为你倾尽风尘烟雨的幽梦,如梦江南,为你倾情一生最温馨的美丽。

第12篇:江南园林

江南景色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她那种典雅而不失庄重、个性而不失沉稳的气质更是动人。在众多美景中,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群落就像一幅幅美妙的立体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集居形态,江南街巷、院落、桥梁、民居等元素记载了历史也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也许在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下,很多地方已看不到“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传统江南之景,取而代之的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也许很多人已忘了原来那个如诗如画的江南是个什么样子,但作为一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孩子,我从小便钟情于江南传统建筑,喜欢她们的低调、宁静与柔情,去过不少古镇,踏过不少古道,也时常喜欢在蒙蒙雨天漫步于飘散着乡土芬芳的园林,总之,我不少无时无刻不被江南水乡建筑透露出的气质所吸引,所打动。时至今日,她们有些也许已不复存在,我想我会永远怀念,而有些尽管依然安静地坐落在那里,但也隐没在了周围的繁华中。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活的江南和我眼中的江南建筑。

前面说到江南,范围可能有些广了,其实算得上熟识的江南地区也就是我的的家乡——“鱼米之乡”无锡,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在无锡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古镇、街道、园林几乎踏遍,对她们的故事也了解一二,不过街道古镇实在太多太凌乱不知道从何说起,那我就主要说说我最熟悉的无锡园林吧。

我喜欢把无锡园林分为四类:真山真水、真山假水、假山真水、假山假水。也许熟悉的同学已经猜到她们分别是哪个园林了。真山真水的当然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鼋头渚了,她是一个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园林,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青山绿水之中,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光福寺、陶朱阁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六大景区各具特色。登上鼋头,浩瀚壮阔的太湖展现眼前,令你心旷神怡。中堂书有“天然画图”额,两旁槛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拂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意即在澄澜堂看太湖,比在南昌滕王阁看鄱阳湖还要美。离此循山向左,可登飞云阁,劲松楼。一路直上。则可到广福寺,万方楼,万浪桥一带。如从七十二峰山馆、小南海,陶朱阁则可到达鹿顶山的最高处光明顶,俗称“海龟之背”。山顶舒天阁巍峨耸峙,登阁远眺,可鸟瞰整个太湖山水。“鹿顶朝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上彩霞万道,给群山披上金色,给湖水撒下一片金点,十分壮观。这便是三分人意七分自然的鼋头渚。

真山假水的锡惠公园是我儿时至今经常漫步的园林,因为就在家附近,所以闲来无事便喜欢去溜达溜达,好不惬意。锡惠公园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假山真水的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 “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因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

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错落在绿树花影中的亭廊桥榭,也散发出水乡园林的特有风姿。

假山假水的寄畅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她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均为仿无锡寄畅园而建。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13篇:江南大学

自 荐 信

尊敬的江南大学自主招生领导:

您好!

学生李昌民,今年17岁,是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高三学生,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申请材料,我感到荣幸万分,深表谢意!

江南大学,是我心中的梦想,基于对江南大学的敬仰,对中国名校的渴望,我将为走进江南大学,努力!

出生于齐鲁长城脚下,生长在长勺之战的历史故事里,养成了我干脆利落、一鼓作气的做事风格和善于观察分析的学习生活习惯。热爱物理、化学,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爱动手、喜欢小发明、小制作。

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我看到大人们吸烟后,放到烟灰缸里的烟头没有掐灭,烟雾还在飘出,有时候烟灰缸内的烟灰随风飞出,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曾经设想了好久,能不能给烟灰缸增加一个活动的盖子,以防止烟灰的随风散落呢?经过多次的设计、试验、失败、改进,一次次的重复实验,最终成型,设计成功了一种环保烟灰缸,并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虽然该小制作要达到实用还需要继续改进,但是这却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提高了自我的认知能力,坚定了勇于创新的自信心,更是切身体会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

在这个小发明的制作过程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即“确定目标、研究方法、坚持努力,才能走向成功”。我相信,这个小发明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凭借着高中三年如一日的努力,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考试成绩只能证明过去,我必须坚持努力,勤奋钻研,我相信,江南大学的大门将为我敞开着。

无锡,历史文化名城,汇集八方贤才,经济实力雄厚,社会治安稳定,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我向往这座美丽的城市,我向往江南大学的大讲堂。

江南大学,我会努力来的!

自荐学生

第14篇:《江南》教案设计

《江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组图。

师: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啊!(欣赏图片) 3.有一位诗人,在游览江南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下了一首诗,题目就叫——《江南》。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江南走走看看。(板书课题:江南 谁会读,哇,这么多小朋友会读,老师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读,大家仔细听,他读得怎样,他读得可真棒!你们能不能也像他这么读呢?好,老师也相信你们能,来,预备齐)

二、初读课文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出示课件,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要想将诗读好,我们读得时候还要注意停顿,小朋友们,看,这条斜线就是用来表示停顿的符号,也就是读到这的时候要——(学生说停一下),小朋友说得真好,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指导停顿)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

1、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1)第一行

导入:江南水乡,河流众多,许多人家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池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荷花、荷叶)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的荷花里面藏着莲蓬,莲蓬里结着一粒粒莲子。当花瓣谢了的时候,莲蓬长大了,(课件出示莲蓬)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水乡姑娘就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贴莲蓬)

江南,可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课件出示:江南可采莲,) 指名朗读,正音,指导朗读。 (2)第二行

师: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

师:小朋友,看这满池的莲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甘落后,一片片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那一颗颗滚动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闪发亮呢!谁能找到写莲叶的句子?看看,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这是书上说的田田(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听老师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 (3)指导朗读第一句。

莲叶长得如此茂盛鲜亮,莲蓬又喜获丰收,采莲姑娘拨开莲叶,采摘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这时她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一句。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边读边闭眼想像画面。

2、第二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第三行

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她们唱得多快乐呀!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师作手势(课件出示小鱼)看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这美丽的池塘中,你最想做什么?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间:)指名读。 你从哪个词看出小鱼在做游戏?认读:戏 (2)第四~七行

小鱼儿是怎么做游戏的呢?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引读句子。

(贴小鱼)边演示边讲述:小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它们在来莲叶间到处玩耍嬉戏。你觉得这时候小鱼儿心情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同桌互读,推荐朗读,喜欢的一起朗读,请学生扮演小鱼表演读,齐读。

3、朗读全文。

(1)导入: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采莲姑娘,划着小船,伴着优美的乐曲,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欣赏动画。 (2)你觉得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3)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可真美啊!(板书:美)我们镇江,还有周围的扬州、苏州、无锡、浙江的杭州都属于江南

(4)齐读诗,老师发现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自己看图试凝胶有、表演背。齐背,师:让我们一起背诵赞美美丽的江南水乡。

四、拓展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江南这美丽的地方吗?(喜欢)其实呀,在古代呀,还有很多诗人也喜欢,他们在游览之后,也写下了美丽的诗篇,出示(江南好)

五、

江南的景色真美呀!小鱼喜欢,我们也喜欢,回家把这首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第15篇:《江南》教案

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汉字,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学会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轻声音节和后鼻音节。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花”小朋友,这个字读什么? 你平时都见过哪些花? (雪花、菊花……)

2.投影出示文中插图,这节课我们要去瞧瞧玻璃窗上结的花。 板书:冰(bing)

谁能把这个字读准?指名读,正音,齐读。 3.齐读课题:冰花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知道冰花是什么样儿的,是从哪儿来的吗? 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仔细听,你会找到答案的。 2.听完课文,你觉得冰花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答。 这么美的冰花你们想学吗?谁能再美美地读读课题。

3.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完课文读读课后生字。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提醒读课后生字。

4.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字词。谁能把这些词读准。 投影出示词语:

qing chen xing lai jing liang jing qi 清 晨 醒 来 晶 亮 惊 奇 feng man song gei rou nen 丰 满 送 给 柔 嫩

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准的学生领读。

5.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会读吗?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的这些音节。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个别指导。

6.课文中还有一些轻声音节也应注意。投影出示轻声音节: kan jian bo li chuang shang jie le 看见玻璃窗上结了

han zhe kai hua le zhen piao liang 喊着开花了真漂亮

mu dan xiao le xiao dong ye ye 牡丹笑了笑冬爷爷 shi hou na er lai de 时候哪儿来的 指名读,领读。

7.读课文时,这些音节都要注意读准确。默看课文,数数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 8.投影分段出示课文段落,指导朗读。 (1)出示第一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指导朗读长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齐读第一段。 (2)出示第二段

指名读。要读好这一段,必须读好这些词组。 投影出示词组:

kuan da de shu ye rou nen de xiao cao 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

feng man de mu dan jing qi de han zhe 丰满的牡丹惊奇地喊着 yi shu shu yi duo duo 一束束一朵朵

指名选择自己会读的词组领读,注意“的”要连读,轻而快;“一”要变调,有时读第二声,有时读第四声。

自由读这一段,你觉得哪个地方较难读?交流、指导。 指名读,齐读第二段。

这么美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 (3)出示第三段

指名读。

这一段朗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划出问句,指导朗读: “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划出长句,指导朗读:

“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齐读第三段。

9.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书读得很棒,老师相信你们字也能学得很好,是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见他它从丰 2.看看书,你准备怎么来记这几个字?

3.指名选择生字,借助书上的笔顺分析字形,并指导书写。 (1)见:第四笔是竖弯钩。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2)丰: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先写三横,再写一竖。二横短,三横长,稍稍向上斜,间距要相等。)

教师范写,教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3)从:左右结构人字旁,两个“人”写法不同,左边的“人”捺改为点。人字旁要谦让,把脚缩进来。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4)他: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也也也。注意左窄右宽。 学生描红。 (5)它:上下结构宝盖头。注意上大下小。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比较“他”和“它”的用法,前者指人,男子;后者指事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如课桌、黑板、小草、白兔等。

说说课文中的“他”和“它”各指谁?

(“他”指小童,小童是个男孩;“它”指冰花,是事物。)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继续描红、仿影。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16篇:游江南

游江南

我们江南可是个旅游胜地,不要以为只有杭州才依山傍水,我们临海也绝对不让你败兴而归。 ----题记 我们这东湖啊,虽然比不是杭州的西湖,但也是别有一番姿色。今天,就带大家去看看这美丽的东湖。东湖公园被东湖整个儿包围着,里面绿草如茵,大树丛生,鸟语花香的,里面,还有许多亭子,石亭,水上亭,湖中亭等等,多得不得了。东湖里的山也很多,孩子们在上面爬爬玩玩,真是不亦乐乎。好了,这么说大家也听不太懂,现在就带你们按顺序去参观我们临海的东湖。先走进这古香古色檀木门,眼前,就是一大片竹树林子,密密麻麻的,空气里飘着竹子清香的味道。而脚下,是铺满了石头的小径,走在上面,感觉就像个免费脚底按摩呢!再看看左手边,檀木做的古色连亭,正等着你来坐坐呢! 接着,我们再沿着小径走进去,两身边的花草树木陪着你走进了那个小石门,又是一个屋檐似的亭子,通常,我们就坐在亭里的凳子上,看马戏,看杂技。因为,那亭子前,是一片空旷地,地的最里面,是一个用古代样式做的檀木戏台,这杂技呀!就在这上面表演。

看完杂技,我们再往里走走,又通过一扇小石门,再过一扇石门,呵呵,我们东湖的石头可多着呢!两扇石门后,如果你想去湖心亭,那就还得过一扇石门,这样吧!我们就去湖心亭。沿着长长的湖上路走,这滋味可真是飘飘欲仙啊!一大湖的水就在我脚下呢!走过了通往湖心亭的路,这亭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有好多人都坐在这里休息,更多的,是欣赏风景,站在湖中望着脚下的湖,几条小鱼游来游去,这感觉可真是惬意啊!

从亭里出来,走过湖中路,再往前走,我们就到了博物馆,以前,有些展览的东西,都放在这里面呢!通过博物馆,我们再走过几个亭子,就能见到东湖里的孔雀了,它们一个个都不害怕游客,边叫还边展开自己的羽毛呢!走过孔雀地,我们再去去一个洞,这洞可是真的好玩,但也是真的恐怖,洞里黑漆漆地一片,说个话,传回来的回音都吓死人,记得上次,我们春游就去了那个洞,好几十个同学一起,我都还觉得怕呢!走过着恐怖的洞,我们再往回走,东湖是不会让你无聊的,因为,我们回去的路线,是一条路。走到这路上,那还真的是叫静谧,被竹林子包围着,凉风习习吹着,真想再多待一会儿。 走过竹林,就热闹了起来 因为呀!这里是儿童们的乐园,这里的东西可多着呢!火车,跷跷板,飞机,蹦蹦床等等,都足以让大家发出内心的欢笑。 接着,我们又走上了一条小路,被大自然给包在怀里,感觉可真舒服。现在,我们算是回到了原来的道路上,两个石门,一个戏台,再是大片竹林,它对于喜新厌旧的人也是有办法的。你看!刚才的马戏,现在就成了杂技,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呢! 好了,这次的东湖之旅就差不多结束了,你是不是也想来看看呢?我们东湖,它不跟西湖那样喧闹,它可看,可游又可居,这才是真正的美景啊!如果你晚上来东湖,那就是人间极乐了!不信,看图吧!有没有陶醉了点了呢?赶快来我们临海玩玩吧!我可以当导游的哦!

 家乡菜

临海,是我的家乡,她美丽、朴素、历史悠久。...有令人无不赞叹的东湖,有可口的黄岩蜜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要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什么,那就是临海最有特色的小吃—麦饼了。... 我的家乡临海着东湖

东湖公园被东湖整个儿包围着,里面绿草如茵,大树丛生,鸟语花香的,里面,还有许多亭子,石亭,水上亭,湖中亭等等,多得不得了。东湖里的山也很...现在就带你们按顺序去参观我们临海的东湖。... 临海碧玉 —东湖

我的家乡—临海,依山傍水,就如同一个世外桃源,近年来,城市是越来越繁荣了,但是,在这个繁华的市区中心,却有着一潭明净的湖...脚下便是整个东湖,偶尔一条鱼儿翻个身,泛起一朵朵小浪花儿... 家乡的杨梅

我的家乡是临海,临海是个美丽富饶的城市。她有雄伟的江南长城,有迷人的东湖美景,有优雅的灵湖公园。她还有美味的麦饼,可口的柑橘。当然,我最爱的还是那诱人的杨梅。六月的夏天,是杨梅...

第17篇:江南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春天的江南如此绚丽迷人,以至令白居易终生难忘。那么,冬天的江南又怎样呢?

今天,我们跟随江南才子郁达夫去欣赏他笔下“江南的冬景”。他又是如何描述“江南的冬景”的。(板书课题)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明确:美)

二、欣赏冬景,品味言语。

核心问题:冬天的江南美在哪里?

1.除了“美”这个形容词外,还能用别的词来形容他们的特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然后用“江南的冬景真( ),你看:第( )自然段的( )”句式说一说。(出示幻灯片)

提示:“你看”后面的内容尽量用是书上的原话,尽量有感情地读出来。 速读全文后交流阅读初体验。

附参考解答如下(主要是目的是引导诵读,品味语言。第一个括号里的内容,不一定与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江南的冬景真(可爱),你看(第二自然段的描写: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曝背谈天„„)

(2)江南的冬景真(有生气),你看(第五自然段的描写: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3)江南的冬景真(惬意),你看(第六自然段:说起寒郊的散步„„一种特意的恩惠„„)

(4)江南的冬景真(迷人),你看(第七自然段:江南河港交流„„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5)江南的冬景真(有趣味),你看(第八自然段:晚来天欲雪„„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6)江南的冬景真(诱人),你看(第九和十自然段:江南的旱冬„„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去湖上散散步罢!)

2.作者选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这些景物可以构成哪些画面,尝试着给每一幅画面命名。(题目见学案)

明确:如(1)曝背谈天,(2)午后冬郊,(3)冬霖闲卷,(4)江南雪趣,(5)冬日闲步。(不求答案一致,大致能言之成理即可。)

3.江南的冬景,怎一个“美”字了得?!请选择其中一幅你最喜欢的图景,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或者表达技法、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欣赏。

若学生基础差,老师可示范欣赏第七段如下:

(1)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角度欣赏。首先,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河流边的三五人家、河上的长桥、远处的小山、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门前的乌篷船、茅草屋以及屋里的酒客。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于是跃然纸上,有着江南特有的恬淡与雅致。尤其是这细细的密密的绵绵的雨,使整个江南水乡都笼罩在朦胧之中,恍如一个世外桃源,很有味道。其次,我们还可以对文中的酒客做这样的想象:他手中的酒,一定不是酒性很烈的白干,而应该是绍兴老酒——女儿红之类;喝的时候一定不是直着脖子,一饮为尽,而是浅斟慢酌。这样才符合江南人的特点,体现江南人的悠闲自在。比起北方人的豪爽与刚烈,多了几分柔情与闲适。

(2)从作者精巧的构思角度欣赏。作者并没有一股脑儿为我们铺开江南的景象,而是用作画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我们引进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温馨的幻境,手法很像画一幅水墨画。他思考全面,观察有序,下笔准而有度。他先写村子,再写长桥,然后写远阜,再写桥和山之间的树林,从近到远又回到近,在空间上作了延伸。再着力写近处人的活动与门前的乌篷小船,对于远处景物作者就用那绵绵细雨作衬托,远的朦胧,近的清晰,显现了画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这样远近虚实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从语言角度欣赏。长句与短句结合,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间或又掺入四字句,既朗朗上口又典雅脱俗,尤其有特色的是这里换成第二人称来叙述,如:“你试想想”“你说够不够悠闲”“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这些句子,让我们读者觉得作者似乎是边作画,边与我们交谈,好像就是在问我们:这样好不好?这样够不够?这样有没有把江南人的悠闲都画出来了?在交谈中,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进了水墨江南。在交流中把我们带进江南的冬天,冬天的江南。读着这清新淳朴的语言,舒缓优美的语调,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和温馨,格外惬意和舒坦。

引导学生欣赏其它“图景”,其中第八段“江南的雪景”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引用诗句虚写雪景是按时间顺序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

辅助问题:作者笔下的这些图景有哪些共同特征?

明确:优美、闲适、温润、和煦。(不求答案一致,大致能言之成理即可。) 辅助问题:作者除了描绘“江南的冬景”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些?

明确:作者还写了北国之冬、南国之冬等。对比衬托,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可爱。

4.1935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调呢?从此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老师PPT补充时代背景: 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与妻子王映霞从上海移家到——美丽的西子湖畔(王映霞的故乡),1935年12月1日写成了《江南的冬景》。这期间,一方面“上海的政治迫害更加猖獗„„(作者)遭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秘密通缉”(郁云《郁达夫传》第116页),另一方面,“正是这对‘富春江上神仙侣’迁杭两年之后,动工修筑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的时间”,“也恰是诗人精心构建自己梦中的精神家园,尽享人生的绮丽与安宁的时候”。 (熊芳芳《寻找回来的达夫——的深度阅读》)这期间“各种政论时评的写作,都不得不停止,开始写出一批游记,这是他用来麻痹敌人掩护自己的对策,以便转移当局对他的注意”。(郁云《郁达夫传》第117页)

小结:全文充满了生的情趣,有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以单纯简约的外象,以简率写意的文风,表现了晨霜如粉的清晨、风和日暖的午后、烟雨微茫的垂暮、白雪纷飞的夜晚,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简洁而内敛深沉的生命气质。这时的郁达夫,他似乎生活在太平盛世里,也似乎过得很惬意很幸福。他就像一位悠闲自得地逍遥在山水之间的传统名士。但是,此时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三、探究写法,模仿写作。

1.核心问题: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

明确:(1)细心观察,用心体会。(2)抓住特点,直接描摹。(3)虚实结合,借景抒情(4)对比衬托。

2.请以《家乡的秋景》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要求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你会选择那些事物?怎样写呢?

板书设计:•••••••北国之冬(蛰居异境)曝背谈天可爱正面午后冬郊有生气衬托惬意江南的冬景美冬霖闲卷迷人对比江南雪趣有趣衬托冬日闲步诱人南国之冬(气候异状)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虚实结合闲情景交融直接描摹抓住特点

第18篇:下江南

各位游客,上一站我们游览过了文化古城南京,厚重的历史、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不由得让我们的心情的有些沉重。收拾一下情绪,下一站在等着我们。。。。

江南,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故事。山青水秀锦绣如画,乌瓦粉墙、台门深院,曲桥流水、缠绵秋雨......有着一片浸润着爱的土地,当你脚踏寂寂的青石板,就会分明感到这是历史做石、古韵铺路,几多厚重、几分典雅...走在这里,你就会很容易想起油纸伞下千年修炼的那段苦苦的尘缘,也会让你记起翩跹花径舞徘徊的双蝶只是为了得到一双飞向爱情的翅膀。走在这里,那柔柔的风裹挟着真爱的情,那绵绵的雨分明是挚爱的泪,那丝丝的柳牵动着渴爱的心,那潺潺的水流淌着爱情的歌。如此温情妩媚的江南,如此风情款款的江南,走在这里谁又能不种植一个梦想?谁又能不盛开一段故事?

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但是今天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游览这座沉睡的古城——镇江。一说到中国的爱情之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的杭州,因为白蛇传、梁祝、苏小小.....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都是发生在杭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发生在镇江爱情故事一点不比逊色于其他所谓的一些爱情之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天仙配

七夕节,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情人节。每年的七月初七人们会回想起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其实民间传说中人间仙侣———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同样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有关董永故乡地属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一是江苏丹阳,二是湖北孝感,三是江苏金坛。其中丹阳之说由来已久,因在《天仙配》里,董永登台亮相即唱出了一句“家住丹阳姓董名永”。 2002年10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特种邮票,是在丹阳举行的首发仪式,并启用“董永故里风景戳”3枚。也进一步佐证董永故乡在丹阳。

其实丹阳访仙当地还有一种传说,七仙女并不是神而是人,这段故事也发生在丹阳,开始于延陵,结束在访仙桥。

春秋吴国公子季札,生前封邑延陵。几百年后,吴家一代兄弟两人,兄长为官,三妻四妾,还和丫环生一女,排行第七,府中叫她七小姐。七小姐长大后,因母亲卑贱,只能混杂在丫环长工中干活。吴府附近有个家境穷困却是至孝的少年,名叫董永。他因向吴府借钱葬父,要做三年长工抵债。进吴府后,七小姐常和董永一起劳动,互相爱慕,偷食禁果,并怀孕在身。吴老爷盛怒之下,赶走董永,囚禁了七小姐。吴家老二听说侄女之事后,便去求情,要哥哥成全两位年轻人。见哥哥冥顽不化,对侄女又不能见死不救,吴老二便在吴府内外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七小姐临产之夜来到延陵,派人把婴儿送到董村的老槐树下交给董永,同时连夜把七小姐用船转运到访仙,藏在家中。现在丹阳访仙桥吴家巷村据说是吴氏这支的后裔。1958年,访仙前册塘村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一具完整女尸,凤冠霞帔,面容如生。有人说这是吴家的祖坟,这位就是七小姐。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也就在访仙广为流传。

梁祝

说起梁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提起《华山畿》,也是感天动地。

《华山畿》的爱情故事,有悲喜两种传说,一种是悲剧,《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女子,悦之,因感心疾而死。及葬,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乃合葬焉,号神女冢。自此有《华山畿》之曲。”这故事简略传神,翻译过来便是: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今镇江)的一个读书人,从华山畿(今丹徒)往云阳(今丹阳),偶然见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欢,从此相思成疾病死,下葬时,牛车运载着灵柩,经过华山那女子的家门,拉车的牛不肯再走。女子出来,见了灵柩中的读书人,唱着这一阙《华山畿》歌。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而入,为读书人殉情而合葬一起。

另一种传说要详细一些,结局是大团圆的喜剧。元代林坤编著的《诚斋杂记·华山畿》说:“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女闻,感之。因脱蔽膝(裙,古谓下裳,男女同用),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入抱之,遂活。两家相庆,配为夫妇。”

许多资料表明,吴歌《华山畿》的发生地就是丹徒石桥华山村,“神女冢”遗址,至今仍存,当地人称其为“玉女墩”,祈求保佑婚姻幸福、美满的古风仍存。如果将宋代的李茂诚《梁山伯庙记》和宋代郭茂清《乐府诗集》,作比较研究,就会发现祝英台的入墓和华山女子的入棺,两故事主干情节十分相像。华山畿故事发生在南朝宋少帝(即刘义符,公元423年在位),说不定祝英台故事是借鉴了感天动地的民间传说《华山畿》。

刘备招亲

甘露寺雄踞镇江的北固山后峰顶上。《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孙权与西蜀刘备结盟,共御北方强敌曹操。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策动乔国老来促使孙权之母吴国太到甘露寺多景楼相看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故允许将女儿尚香嫁给刘备。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招亲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刘备招亲》《甘露寺》等传统剧目一直很受欢迎。

白蛇传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的发源地

峨嵋蛇仙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情节动人历久不衰。

在口耳相传的镇江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许仙、白素珍的爱情故事:明清时期,镇江有个小伙子许仙,在五条街磨盘巷太和药店当学徒,因做事不合东家的意,经常遭到打骂虐待,有一天许仙气急了,投奔杭州姑妈家,姑妈决定支持他开一家药店。在杭州闲来无事的许仙独游西湖,遇到白素珍。白素珍是镇江白守备的独生女儿,在白守备生病期间,白素珍同侍女小青经常到太和药店买药,因而与许仙认识。白守备死后,白素珍掌握了全部家产,来杭州游玩时与许仙巧遇。这一天忽然下雨,许仙到姑妈家拿了一把伞借给白素珍,后来在白素珍还伞时,恰巧许仙一人在家,两人详谈了起来,白素珍决定支持许仙创业,并定下终身大事。得到姑妈和白素珍支持的许仙回到镇江,在太和药店附近开了一座叫保和堂的大药店,生意兴隆,不久太和药店就开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太和药店老板,就上金山寺找法海,请他帮忙,设法让许仙出家。由于白守备生前曾托法海照顾白素珍,法海就把许仙请到金山寺进行劝说。许仙拒绝了法海的劝说,和白素珍完婚结为夫妻。

随着这个追求婚姻幸福的故事流传开来,慢慢形成了后来《白蛇传》的主要故事情节,那些古老的镇江地名被写入故事。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五条街、磨盘巷、针子桥、保和堂,五条街在明清以来是镇江极为繁荣的商业街,至今仍是镇江的商业中心。针子桥是古时候镇江老百姓对嘉泰桥的习惯叫法,始建于宋代,《至顺镇江志》有记载。这些地名、店名、人名都是由曾在镇江做了五年丹徒县学训导的冯梦龙写进故事中去的,这说明冯梦龙对镇江是非常了解的。现在这些地名、店名、人名,除针子桥已从镇江消失、不为人们所知外,其它一直延用至今,在镇江家喻户晓。金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山,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闻名天下。很多游人特地到金山来寻访传说故事的踪迹。法海洞在金山西北角头陀岩(又名祖师岩)上,传说法海死后弟子们即塑像供奉,并延续至今。宋徽宗时丞相张商英有一首诗写的就是当时他所看到的法海洞:“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上留下老头陀”。范仲淹在任镇江知府时也写过一首《头陀岩诗》:“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

金山西北角山下的白龙洞又被称为龙洞、蟒洞,原来是金山寺开山祖师灵坦参禅祛蟒的地方。在《白蛇传》故事中,金山寺的小和尚私放许仙后,许仙就是通过这个洞到了杭州与白素珍断桥相会。金山白龙洞里面,石壁上的洞深不可测,能通往杭州。过去有好事者让胆子极大的小孩爬进去探路,里面很深,黑暗潮湿。点的蜡烛突然熄灭后,小孩不敢往里爬了,于是退出来。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法海、许仙、白素珍、小青等等,也随着有来历的故事渊源,慢慢鲜活起来。

梁红玉

还有古代四大女大豪杰之一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

宋高宗建炎年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进犯镇江,时韩世忠任浙西制置使,率八千水军在镇江拦截抵抗。敌众我寡,梁红玉提出埋伏之计,韩世忠听了,心中大喜,两人合计一番后,随即埋伏人马。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亲自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擂鼓指挥。一通鼓响,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芦荡,迎战金军。二通鼓响,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战船便隐进了芦荡,金兀术紧紧追赶,追进了芦荡。梁红玉在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芦荡里埋伏的战船都“嗖嗖”地飞了出来,宋军水兵惯熟水性,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箭、火炮猛击金兵。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多为“旱鸭子”,被打死、淹死、打伤大半,溃不成军,逃到黄天荡,韩世忠围困金兵于黄天荡四十八天,狠狠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梁红玉凭借自己临危不乱和机智,帮助丈夫击退敌军 是当之不愧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蒋美

焦山,扬子江心的一座小岛,原名樵山。东汉末年陕中高士焦光曾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焦光而改称此山为焦山。又因绿波环抱,林木葱郁,宛然碧玉浮江,被称作“浮玉山”。当年蒋介石在经历三次婚姻后,一次巧遇清丽聪慧的宋美龄,当即为之倾倒。宋家是名门望族,身为大家闺秀又受过西方教育的宋美龄怎么会同意这门亲事呢?当时国民政府已在南京宣布建立,蒋介石考虑的问题??一是设法进一步争取英美对自己的支持;二是设法多涂上一层孙中山革命事业继承人的油彩;三是设法有一位贤内助来帮其处理内政外交。自己能同宋美龄结合是最理想的,况且原来有一定的基础。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遭到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反对,身心疲惫,决定到镇江焦山去休息。因焦山又名浮玉山,玉可以避邪且使人安心。一位部下给他出主意:请宋美龄到镇江的焦山去玩。1927年5月的一天,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封信,派卫士队长宓熙专程到上海去找宋霭龄。当事人记载得很详细,至少可还原当时具体场景的历史。5月13日,宓熙交上蒋介石的亲笔信,宋霭龄含笑看信之后,高兴地说:“知道了!总司令约三妹在15日到焦山去玩,好吧!你就住在我这里,等到15号走罢!”5月14日下午,宓熙到北火车站,打算预购明天的车票,见着站长,说明来意。站长问宓熙:“你是来接总司令的朋友去镇江的吗?”宓熙说:“是的。”他说:“不用买票了,我已经预备好一辆蒋总司令上次坐过的花车,挂到明天上午8点钟开往南京的特别快车的车头后面。”并笑容可掬地问:“你看好不好?”“当然好啦!”宓熙高兴地答道。随后就回来告知孔夫人,宋霭龄也很高兴。坐旁的宋美龄听了也嫣然一笑。5月15日7点半,宋霭龄、宋美龄和另外一位中年保姆,一同下楼,上了汽车。7点50分到达车站,一进站就望见那辆花车,站长来打招呼,一行人登上花车。宋霭龄一个人回去了。下午3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有警察警戒。蒋介石已等候在站上,他不穿军装,换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草帽,足登白皮鞋,神采奕奕,背后站了一排卫士和公安局长俞子厚。站长站在月台上,指挥火车停下。正好花车停在蒋介石的???前,他即走上花车,同宋美龄见面。握手毕,他急忙把宋的手提包抢在自己手里,缓步下车,改乘一辆新式轿车开到江边,换乘小汽艇,直驶焦山。焦山位于长江之中,来往必须乘船。山上有个大庙,和尚并不多。游人也不很多,环境非常幽静。蒋、宋在焦山,每日早出晚归,游览这一带的名胜古迹。有一天到了一个清朝做过大官的人家里,壁上挂着一幅唐伯虎的画,两人赞赏了一回。中午在一家有名的馆子吃饭。一晃就是十天,蒋介石带着卫士排回南京,叫宓熙送宋美龄回上海。蒋介石终于获得了宋美龄的芳心,成就了一段富有政治权势前景的传世奇缘。12月1日,宋美龄和蒋介石在上海结婚。当天,上海《申报》刊登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介石离婚声明。引起上海各界舆论大哗。有人说这桩婚姻是“各取所需”的政治结合。不过,以当时宋家在上海的社会地位、才貌双全的宋美龄来看,除了蒋介石,确实再难找到门当户对的配偶,但不可否认,蒋宋联姻也使宋家在当时的中国各方面更上一层楼。而镇江焦山,则是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就传世奇缘之地。乾隆皇帝的御碑亭旁的百年大树就是当年的见证 。

还有很多,比如三国孙策、周瑜分别迎娶了镇江乔玄的女儿大乔、小乔;东床快婿王羲之在镇江迎娶了郗鉴的女儿;辛弃疾在镇江迎娶了范邦彦的女儿;白岩松是镇江扬中女婿;毛泽东孙子毛新宇也是镇江女婿等等。。。。。

是谁走在了如烟如雾的轻愁里?又是谁飞扬在笛歌声声的韵脚里?是肠断萍洲的温飞卿,还是画船听雨的韦端己?是烟笼寒纱的杜牧之,还是闲梦正远的李后主?前世的约定依稀,今生的守望辗转。你能否看到梦中的我徘徊留连在江南?

时空之针,牵引爱情主线,串起散落的珍珠,浪漫的爱情之都——镇江。

第19篇:《诗歌江南》

(《乡音乡情》栏头) 播送音乐散文:

《诗·歌·江南》 (配乐诗出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一直喜欢这阙词,一直向往着词中所描写的意境,一直在无数次地描绘着烟雨朦朦的绮丽的江南。在诗里,在歌里,在梦里„„江南,该是别有一番模样吧?

(音乐渐起压混) (出江南民歌《茉莉花》)

春日的江南是否蜂鸣蝶飞,莺歌燕舞?夏日的江南是否五光十色,绚丽夺目?秋日的江南是否绿肥红瘦,丝乐声声?冬日的江南又是否风过留寒,却也风情万种?在这诗与歌的牵引中,我衣裾飞扬,不知不觉踏入了江南的雨雾,感受这江南的《四季相思》。 (出江南歌曲《四季相思》)

斑鸠的歌唱点亮了江南的春天,《茉莉花》开的时节,人面桃花,风扶杨柳;春风和煦的江南,湖水温柔,我心温柔。轻舟泛湖,荡开了湖上的一圈圈涟漪,漾起了我心中一波波柔情。还记得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吗?那白鹭、那蓑衣、那徜徉在斜风细雨中的惬意啊„„ (男声诵读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时肥时瘦的江南词,缠绵如丝的《江南雨》,远山含黛,近水蒙纱,亭台楼塮,岸边杨柳„„朦胧的画意,美好的心绪就像这蝴蝶翩然而至。《姑苏风光》无锡景,这就是我的梦里水乡。

1 (出江南歌曲《姑苏风光》)

听一曲江南乐,赏一回江南景,品一怀江南情。夏日江南,如歌如酒„„你看,醉翁欧阳修远远走来,执杯酹酒《采桑子》! (出男生诵读欧阳修《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凝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在江南,最浓的乡音要数苏州评弹了。吴侬软语,筝筝妙音,在我身边的苏州评弹,好似有一种糯米香味在其中呢, 《笑中缘》(苏州评弹)

(音效:船过小河,浆声)

踩在苏州评弹的余音里,沿江南《雨巷》拾级而上,眼前恍然而过那白衣蓝裙,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女孩。似梦?非梦?身后却响起戴望舒那随风飘来的吟诵„„ (出戴望舒《雨巷》片段)

我转身回望空空的雨巷,斑驳的石阶记录着潮湿的情感,就像三十年代黑白生涩的银幕上那伞下的明眸和浅浅的笑靥,而此时自云端隐隐传来两个世纪的对话。

江南,总是透着“三分书卷,三分脂粉,三分古朴,还有一分感悟”。穿过岁月的红尘,我仿佛听到风雨中江南才子的吟诵,仿佛看到隔江的女子斜倚着绣楼,弹弄着琵琶,美目流转,顾盼生姿;仿佛踏过小桥流水,绕过桃红柳绿的城廓,暖暖的薰风,拂动酒旗飘摇,正如那首绝句《江南春》—— (出男生诵读《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江南歌曲《无锡景》)

2 秋色萧杀,但江南的秋天没有这种凄凉的感觉,处处透着风雅的气质,就像这一位无锡城里风姿绰约的临水少妇,略带几分醉意,妩媚不失端庄,沉静更显妙曼。江南的秋韵在深山古刹里,在庭院雅筑间,散落在江南的每一条小巷,散落在《无锡景》中。

江南的秋天比起北方的秋天,更多了一些温婉的风情。满池的莲花,菱花谢了,曾经碧绿的叶子也渐渐泛黄,枯萎,但是在依旧清澈的水底却孕育着饱满的果实。江南的秋天比起北方的秋天,又多了一些诗意画意。在飘着如烟细雨的日子里,这诗意和怀想愈加地浓烈,仿佛酿了整整一个春夏的米酒,在秋的季节里,一定要弥漫出香味来!这种怀想是一种诱惑,让人无法阻挡,江南的秋天不只是落叶飞舞,不只是风轻云淡,而是一种美丽瞬间的无限延长。 《采红菱》

都说江南是温婉丽人,而冬天的江南,却别有一份冷峻和闲愁。到《江南咏雪》,看《江雪》, (出女声诵读《江南咏雪》)

【饮酒登桥欲览雪,忽见水平花月镜。一怀柔情江南异,笑饮碧泉春愁淡。】 (出男声诵读《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入乐《江南花雨》)

踏歌而去,乘乐而归,走过江南,江南于我已不再陌生。水湄有桥——什么时候在桥下摆一条船呢?桥上有棹——什么时候在棹头听一支歌呢?曲巷有歌——什么时候歌调牵来一把油纸伞呢?雨中有伞——什么时候举伞就看见那个人呢?那个人坐着杏花顺水飘过来了——名字叫做江南! (出评弹乐结束)

第20篇:江南说课稿

《忆江南》说课稿

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铸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一、说教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舞蹈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

五、说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设计意图: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导入本课的学习,点明了蕴含其中的江南文化。】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江南,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完整地欣赏歌曲《忆江南》,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美的意境去初步认知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歌曲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江南浓郁的特色。】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

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

3、通过唱歌谱,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

4、教师总结:《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忆江南》,听一听,想一想: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曲调,带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引入下一环节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

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总结: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它们的人物性格、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歌曲的演唱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段旋律,引入下一个环节

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我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创编了简单的二部和声,并与学生合作展示,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挖掘歌曲的内涵,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上的升华】

六、课堂小结

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篇2:

4、江南 说课稿

《江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内容的第4课《江南》。下面我就将从教材背景、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特色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背景

1、教材分析

《江南》是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一首《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词语、句子以及语言的感悟很少,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相对缺乏,对于古诗的韵律及古诗描述的意境不能很好的体会,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学习方式上,自主性差、探究能力有限,合作交流意识也不明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要把知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把抽象词语形象化、生动化,在学习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学古诗的意境,把诗句读“活”,把课堂变“活”。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适当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借助生动的图片、课件、音视频资源,进入画境和诗境。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领悟诗歌大意,感受这首诗歌所描写场面的明快欢乐。

3、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的重点: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本课的难点:写字时,每一笔占格位置,把字写美观。 教学准备:

1、《江南》课件

2、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古筝。

3、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二、说教法

教师范读并且在教学中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多媒体课件再现情景,让学生体会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快乐;用朗读感悟诗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丰富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古诗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提供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优美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三、说学法

1、和小伙伴互读课文,并试着评价。

2、充分朗读,想象画面。

3、识字环节里同学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写字前小组内交流生字的占格及把字写美观的窍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图片。

教师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你们欣赏。

师:江南就是我们祖国长江以南的地方。(出示地图,把我们所在的地方和江南的区域指给学生看。

2、板书: 江 南 学生仿写,记住笔顺。跟老师齐读题目:江南

4、师:(欣赏荷花图片)这时候莲蓬也成熟了(出示图片)每到这个时节,人们就会划着船去采摘莲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就是人们划着船去采摘莲蓬所看到的景象,一起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用精美的江南图片引入,让学生感受江南美景,接着在地图上指出我们所在的位置和江南的区域,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知道江南离我们很远,和我们北方有着不一样的地理环境。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自己读,读不好都地方借助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

2、教师范读。

3、互读:把这篇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学生评价,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三)、认读生字(课件出示)试读—领读—读拼音节的生字

(1)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自己读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瞧,这三个音节你们认识吗?它们是什么音节?(读三拼音节)

(2)指名认读,正音,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4)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记字的方法也不少,有的同学很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现在就特别聪明能干!

设计意图:本课在写法上运用反复的手法,不少生字的复现率较高,学生在读文背诵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记忆,通过自学、同学互帮互学、教师指导等方式学习生字,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四)、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要求:读熟练;找出我们要认识的新标点)

2、认识冒号

师:这两个小圆点叫做冒号,它用在句子中间,表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提醒大家注意后面还有内容呢,起到提醒大家注意的作用。这个标点大家认识了吗?

设计意图:传授知识点,认识冒号,知道冒号不是代表一句话,为以后数一数段落有几句话打下基础。

3、再读课文(要求:读完课题后稍停一会。数一数:这首诗有几行几句话?)(7行2句)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4、喜欢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

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齐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6、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你觉得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板书:美)

7、齐读全文,赞美美丽的江南水乡。

设计意图:整体感悟诗歌内容,用读来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

3、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教师范写。(“西”的第五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然后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6、教师板书四个生字,渗透给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图和画图规则。

六)、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明辨方向: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设计意图:分辨“左、右、东、西、南、北”等,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是有相当难度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辨清楚的。因此,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五、说教学特色

1、利用图片感知美

我用精美的江南图片引入,让学生感受江南美景,接着在地图上指出我们所在的位置和江南的区域,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知道江南离我们很远,和我们北方有着不一样的地理环境。

2、充分朗读品味美

这节课上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自己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表演读。每次读文前教师都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层层深入,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特别是后面的表演读。根据学生喜欢句子的不同,

把学生分成两组,喜欢第一句的做翠绿的荷叶,喜欢第二句的是快乐的小鱼,特别是第二句,我让学生根据教室贴好的不同方位,做鱼游的动作,边表演边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那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的愉悦心情就在这边演边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3、合作交流表现美

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有意识让学生自主识字,自己读书,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学习中使他们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尽量避免烦琐的讲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篇3:望江南说课稿

《望江南》《武陵春》说课稿

乌苏市西大沟镇中心学校 刘静

一、说教材

我今天将要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中的《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与前面所学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已学过的那三首是属豪放词风,而这里将要学到的这两首是属婉约词风。

二、说目标及方法

(一)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词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感情法:能够诵读,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

3、讨论点拔: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归纳两首词的共同特点,感悟婉约派的词风。

(四)教学课时: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关于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二)明确目标

(三)教学《望江南》

1、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少负才名,但屡应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于是入歌楼妓馆,行为放浪。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音律和谐,辞藻华丽,风格精巧。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2、诵读

(1)学生自读,自己体味诗的感情。

(2)学生自愿读诗,其他学生评价。

(3)看视频,听朗读,感受诗的感情。

(4)全班齐读。

3、赏析《望江南》

学生谈:读《望江南》我读出了

引导学生谈对诗歌的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作练习:这暗恨离愁啊,它就像______

(二)教学《武陵春》

1、关于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北宋、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女诗人。她是宋代“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其词前期多写妇女生活和自然风光,细致缠绵,清新自然;后期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忧。她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

2、介绍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武陵春》这首词。

3、学生读诗,然后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4、赏析《武陵春》

品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确是绝妙好辞。

5、拓展延伸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来成为写愁的千古名句,并对后世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如: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愁”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

1、以春水喻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以春草喻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3、以海喻之:“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4、更有连用三喻的铺天盖地之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三)比较《望江南》和《武陵春》的异同。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 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两首词情景文融,有独特的意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 4.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

(四)小结

忧伤的诗词就像忧伤的歌曲一样能抚慰人的心灵。生活中,我们难免孤单难免忧伤,那么让我们吟唱诗词,抒写诗词,我们会发现,生活即使忧伤,也会忧伤得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篇4:《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陵县五中的王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上承第18课《三国鼎立》中吴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下启南方经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做好了铺垫。本课介绍了西晋的短暂统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以及中原人口的南迁,始终围绕着统一和民族融合这一历史主线索,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

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学重点、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四、学情分析

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及简单的评价。就本课而言,理解西晋的兴亡和淝水之战并不困难,难就难在理解西晋灭亡的后果和淝水之战的影响成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因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研究问题的兴趣,并连续设问,这样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还要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到现实中来,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建议?”这样学习历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国鼎立的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本课。

(二) 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后。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时间约10——15分钟。

(三)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简单的问题像:三国的灭亡,西晋的兴亡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等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都能自主解决,所以在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集中精力解决 “少数民族的内迁” “为什么西晋短命而亡?”“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江南地区开发”等问题。所以本环节我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一个拓展升华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活动探究一:少数民族内迁

问:东汉末年以来有哪些少数民族相继内迁?民族流动的趋向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迁的形势。并同时指出此时期的民族迁徙除少数民族内迁外还有中原汉族的南迁,以便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条件做好铺垫。

活动探究二:西晋的灭亡

教师用讲述的方式来处理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皇族的纷争. 提问: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给出明确答案,并以多媒体形式

呈献给学生。

活动探究三:淝水之战

(1) 引入:引用淝水之战图片和文字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战

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同意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2) 突破:学生讨论探究展示,教师点拨后,还要重点给

学生强调“淝水之战”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尤其强调对江南地区的影响,以便为下一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好铺垫。

活动探究四: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段古籍资料,司马迁描述的 江南和《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同时也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 突破: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方面完善

对本目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加强同学间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讨论展讲后,教师对有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并以多媒体出示完整答案,以强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拓展提升:问题设计:“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

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建

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指导学

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懂得学习历史以更好的为现实服务。

(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五)当堂达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篇5: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忆江南-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1.忆江南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忆江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经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合作读。在理解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读,合作读、对比读仔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2、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忆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

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 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此时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在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一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在理解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推荐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增强学生的课外积累。

江南诗词
《江南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