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1 21:06: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2)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 1 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 2 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 3 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4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三)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 5 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 6 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四)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 8 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小学教师业务笔记(8)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 10 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 11 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2、新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课的结构。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4.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2.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理想课堂中的“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

12 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

理想的课堂要体现六维度: (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 (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 (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5、浅谈“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也就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从“简单理解”到“深刻领悟”的教学。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从学的角度而言, 14 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愉悦地获得最大的进步或发展。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 16 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多么希望教师教得生动有效,多么愿意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多么想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呼唤有效!

有想法还要有行动,那就让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探索、实践、反思,让有效课堂成为每一个教师永恒的教育追求。

推荐第2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1)

学习内容:

一、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

(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二、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教师业务笔记学习(2)

学习内容:新课改基本理念

1、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2、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3、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6、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7、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8、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9、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10、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1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1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1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14、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5、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6、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推荐第3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一)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

1 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二)优秀教师的教师的教学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 4 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 6 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 7 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推荐第4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好教师的品质

人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2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好教师的品质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3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4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魅力课堂)

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5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6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四)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推荐第5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学习时间:20

16、

9、15日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持人:刘东升

学习主题:

好课的基本标准 学习内容: 胡峰: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2016年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 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政治学习记录

时间:9月19日地点:教师办公室主持人:刘东升 学习主题: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学习内容: 1.习近平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他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3.习近平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4.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习近平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6.习近平强调,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

教师业务笔记学习

时间:20

16、

9、21日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持人:刘东升学习主题:新课改基本理念 学习内容: 胡峰

1、教材是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3、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4、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6、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7、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8、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9、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10、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1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1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1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推荐第6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一)

时间:2016年9月

学习内容:

一、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

(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二、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2016年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

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教师业务笔记学习

(二)

时间:2016年10月 学习内容:新课改基本理念(1)

1、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2、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3、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6、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7、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8、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9、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10、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1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1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1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教师业务笔记学习

(三)

时间:2016年11月 学习内容:新课改基本理念(2)

14、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5、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6、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8、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9、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20、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21、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四)

时间:2016年12月 学习内容: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

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推荐第7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张艳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

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

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三、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2、新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课的结构。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4.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2.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理想课堂中的“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

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 理想的课堂要体现六维度: (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 (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 (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杨文梅

教师角色新思考,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

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

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

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2016年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

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推荐第8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资料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资料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2、新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课的结构。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4.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2.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理想课堂中的“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

理想的课堂要体现六维度: (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 (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 (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5、浅谈“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也就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从“简单理解”到“深刻领悟”的教学。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从学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愉悦地获得最大的进步或发展。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多么希望教师教得生动有效,多么愿意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多么想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呼唤有效!

有想法还要有行动,那就让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探索、实践、反思,让有效课堂成为每一个教师永恒的教育追求。

6、怎样打造“有效课堂”?

也许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精心设计的一节课,原想着会很顺利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很多教师都埋怨课都不会上了,而教学目标往往也不能达到。这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呢?我认为,有效设计、准确把握课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下面我对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谈几点。

1、要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采用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展开教学。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从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促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2、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教师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3、要灵活开放教学评价。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创新的灵动和生成的灵感,鼓舞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在师、生、物、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回应、提升、成就、享受……,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收获、欢乐、信心和生命的自由成长。

生态的、高效的课堂,学生的生成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实施再生成利用,使“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7、上好一堂好课因素浅析

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它说“一块砖盖不起一栋大楼,但一栋楼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盖起来的,要盖一栋好楼就要砌好每一块砖。一堂课教不出一个人才,但人才却是由一堂一堂课培养出来的,要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上好每一堂课。”的确,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它没有统一标准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上课,甚至是毫无准备的上课。

那么,上好一堂课有哪些因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要对每节课都充满激情,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前提。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情绪高昂,那么学生也会因感染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必定会营造一种合谐,融洽,轻松的氛围,利于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学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个体。他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讲话方式,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艺术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感受新知,与之产生共鸣。

三、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全面把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 决定因素。

教材具有系统性,典型性,现实性与创新性。虽然每一个内容不会交待得很具体明了,但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对新知有所理解,能够掌握,那么教师要先把教材吃透,深入挖掘其精髓。才能给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接受新知,探索新知。

四、教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因素。

教学设计要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每一节课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不都是零认知水平,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已经对要学的新知曾经接触过,感知过,只是没有系统地放到课本中来学。所以,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合理,科学地教学环节会让所有的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水到渠成,不必走太多的弯路。

五、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直接体现。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教师积极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关注并正确处理课堂中的生成现象,是上好一节课的闪光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客观的固定因素是基础,但课堂中的生成也极其重要,所以,上好一节课也应该关注生成的问题,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8、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于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它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个备课本。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要检查备课,老师们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备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备课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教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为此,希望老师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看着领导的脸色去备课,要坚持我备自己的课,让领导去说吧!也希望领导们,在去了解教师上课的准备情况前,去认真温习一下“备课”的含义,免得把老师都“领”入“导”了“歧途”。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计划,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因此,建议各学校,在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上适当偏向老者、照顾老者时,在备课上不能给老教师下什么特别的“恩惠式圣旨”,否则,利了老教师,有可能就害了老教师的“弟子”。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教学是双边活动,作为教学准备工作的备课,不能只老师动起来,也要积极动员、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准备。如今老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大多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有些还注重了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但这些几乎是老师以“旁者”的身份,单方面去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学法”,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堂和现实中生成的课堂往往是两个样。原因就是在教师做教学的准备活动时,学生没参与进来,没有和老师互动备课。教师备课活动中,要先备教材,然后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去“备课”,预习课文,“备”出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准备“开锁的钥匙”。只要这样在上课前,师生都认真进行了准备,难道课堂还会不精彩吗?

五、“备课不能‘闭门造车’”。

现在的“备课”,或是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单车”,或是年级组内几个教师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团队合作,美其名曰在集体备课,实则,这些备课,说白了,都是在“备教法”。特别是那诸葛亮式的大备课,看似热闹,汇集了大家的智慧,但这集中、统一形成的“优质教案”,根本无法去适应每个学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适应每个教师去操作。教无定法,对于不同学生,因需求的差异,教师的教法也应略有所别。对于不同能力的教师,教法上也要尽量贴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师的课去“依葫芦画瓢”,定然是课堂中没了“生命”。

这样闭门造出的“车”,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算得上是课堂前设置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一个或几个老师“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远离教师个人能力”、“远离教育理论”,在那里“妄自菲薄”的搞什么“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张旗鼓地去拿学生做实验。

六、“备课并非课课都详案”。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都这么做。但在一个由全国教师加入的QQ群里,经调查,85%的教师不同意这么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个上课计划,可行度到底有多少还难说,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写教案上,还不如多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加之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写教案上也要有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课都详案。在编写详案时,不宜一味去追求什么师说,生

一、生二说的“预设”课,也不宜频繁回归到传统教案的套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重难点,组复新巩布等教学过程全部都呈现在书面上,更不能机械地把学生的情况、教材的情况都一一累赘到纸上。

七、“网上的不能搞‘拿来主义’”。

现在的网络是个无穷的资源库。我们教师想要的教案,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美术,应有尽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具,键入课文的名字或关键词,轻轻一点击,就会“网”到想要的教案。对此,不少老师开始用查找网上的“共享资源”,来代替过去的备课,“美其名曰”在搞什么“网络备课”。其实他们多是直接下载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减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课堂。这样的“拿来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师自己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上,备课也是个“学习、研究的大课堂”,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自己教学的本领增强,而且会增长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经常用别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做不到“对症下药”。久之,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师者的“知识渊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师在借鉴网络资源时,要学会“加一加”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减一减”别人不着边际的教法,把别人的先进理念补植到自己的大脑中,把别人先进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实让自己的课堂也能丰富起来。

9、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荷花》时,我在演示课件(生机勃勃的白荷花和动听的音乐)时说:“同学们,你们想去欣赏那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一文,共同去感受荷花的美丽吧!”接着,让学生聆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并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随风舞蹈,蜻蜓飞来,小鱼游过去” 的情景。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

二、自主学习,体验快乐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地学习。如在教学《精彩的马戏》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来表演,并介绍给大家。学生大胆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有的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有的采用解说的形式来介绍;还有的将小动物的表演画成一幅画介绍给大家。这节教学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充满活力,而且学生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完课文后,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是喜欢狼还是小羊?”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小羊,它很可爱,也很温和。”有的说:“我也喜欢小羊,它太可怜了。”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我喜欢狼,因为羊吃草,狼吃羊,如果世界上所有动物都吃草,世界上的草就要被吃光,人吃的庄稼也可能被它吃掉。”面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做出判断。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也让全班学生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四、拓展空间,提高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多方开辟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介绍周总理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进行课内交流,并结合课文内容加深理解。课后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拓展视野。教学中我还注重加强和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如学习《捞月亮》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实验,在实验中去感悟,加深理解;学习《火烧云》,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像什么,用彩笔画一画,并仿照课文给它配上优美的文字;学习《草船借箭》让学生演一演,评出最佳演员。这样既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们乐于学习的乐园。

10、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寒假里,为了了解我校学生上学期学习情况,我把上学期

四、

五、六年级期终统考试卷浏览了一遍。在四年级语文试卷上我发现这样一道题:仿照例子写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阳台上弹琴。我看到这一题就觉得这个题目出得有意思、有趣味。一个小小的昆虫竟然那么有情趣、那么热爱生活。同学们写的肯定是五花八门,趣味无穷,精彩纷呈。可是当我看完一个班级的试卷时,不仅愕然:全班五十多人归纳起来也只有三个类型句子:

1、当春天来到的时候,蝴蝶就在花丛中舞蹈。

2、当夜深人静时侯,小老鼠就出来寻找食物。

3、当学校放学时,教室才能沉睡。我后来询问了几位老师,原来是因为现在很多语文试卷上都有类似的修饰句子的训练,老师们怕孩子在考试时写不好拟人句、比喻句等,就抄一些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背。这样学生就不会失分。哎呀!分数就那么重要吗?老师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学生虽然得了高分,却只得到一个枯燥的答案,并因此泯灭了兴趣,丧失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孩子的自我感悟,自由表达又在何处?

对这样的教学,我怀着不安的心情推门听了本校教师上的语文课。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不管是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和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则在其中适度地发挥组织、引领和指导的重要作用。能给学生一个轻松自主的课堂,可是有的老师课堂人文气息十分浓郁,确实能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精神底色,但总的来说这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学的。问题都是老师提出来的,学习过程是老师自己掌控的,学习目标也都是老师自己设定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一直在老师设定的思维框架内活动,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学习。我想课改的春风只是拂面而过,并未滋润老师的心田。许多教师讲先进的理念头头是道,但教学行为却不能有效地体现理念的更新,课堂的“过程与结构应该有更大的突破——核心是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记忆深处有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他在教《风筝》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几分钟后,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理解垂头丧气。”我就等着看这位老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老师既没有告诉他答案,也没有请其他同学帮助他,而是说:“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生:“我们没有找到‘幸福鸟\',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老师先请大家齐读,再问同学:“我们想找到幸福鸟吗?找不到会怎样呢?”同学们纷纷回答:“很想找到,找不到会很扫兴、伤心、沮伤。”这时学生知道了垂头丧气的意思,并且知道了它是一个描写情绪的词。这位老师接着问同学,你会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学生脱口而出:“在秋季体育运动会上,八百米决赛,我没有夺得第一名,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赛场。”我们来看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成果的过程。其实让孩子经历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很赞成苏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加强服务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让学生经历过程,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只要你认准了方向,坚定了立场,就要付诸行动,也一定能收获流光溢彩的成功课堂。

谈到这里,笔者不仅想起在小区溜达时,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一个孩子手举着一个崭新的汽车玩具对另一个孩子说:“红红,我们不是说好的今天都拿新汽车玩具吗?”另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说,让我收拾鞋柜一个礼拜,才能给我买。”我不仅对那个孩子的妈妈竖起大拇指,她没有让孩子那么容易的就得到想要的东西,而是要他通过劳动获得玩具。看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他却教给孩子一种思想,必须付出,才有收获。多么高明的家长啊!她深谙我们中国的古语“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一渔”之道,传授给孩子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果我们为了分数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权利,岂不是“因噎废食”?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构建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过程中,学生更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在教师指导下,广泛联系个人已有知识和个体生活经验之后生成的。每个学生的探究都会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这也正是我们带入阅读课文中的东西,这种东西有时比课文中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个性化的表达,必须抱于乐观的态度,而不能用僵化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阉割了他们十分可贵的富有灵性的发现。”为了引领学生走上自读、自悟、自练、自得的学习道路,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11、走进杜郎口

近年来,杜郎口中学因为创造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1月12日,我们一行5人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真实的感受到了这所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的浓浓气息。真正体会到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的特色。

杜郎口中学地处偏僻的乡野间,周围没有繁华的市区,也没有热闹的街市。没有外因影响学生,我想这也是学生们踏实学习的重中之重的原因。

走进杜郎口中学,感受最深的是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随处可见提示性的标语,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块黑板都会说话,连楼梯台阶都会说话。更令人惊奇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据介绍,每天都有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听课者蜂涌而来,他们可以随意出入教室,自由穿插在学生中间,而学生们对进进出出的听课者两耳不闻,丝毫不受影响。课间没有人大声喧哗,午后,看不见有玩的身影,不管教室里有没有老师,他们就像在上课一样,自由讨论、交流,没有一句废话。这样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花费大量时间、足够精力去培养的,同行们,朝着这种目标努力吧! 走进初一四班的教室,他们是习作课,学生们在认真的写作文,我们的到来影响不到他们,没一个人抬头看我们。写完后,老师让各小组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或段落抄写在教室内外的板面上。然后,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至少背三段。教室成了知识的超市,学生随意拿取,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足够丰富的了。接着老师让把背过的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还说,谁的作文越乱,说明修改的多,写得好。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学生经历了“写——借——修——再写”的过程,可想而知,文章肯定是精彩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不参与,人人是老师,个个是评价者。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题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2、学习杜郎口经验心得体会

看杜郎口中学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的反思中,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实现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假期再次学习,又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观摩两节录像课,清晰的展现出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展示课特点。回过头来细思量,反思杜郎口教学模式带动下的教学细节,带给我很大的启示。

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探究的课堂,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在我们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被体制化了”,学生做了小草,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棵失去向上生命力的小草。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悲哀,更是小草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在作怪。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看到的是:几个人一组的自主、合作、讨论;几个人同时争相解题板演;一个人面对几个人大胆而又精彩的题目讲解;全体互动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人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小组长布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小组内部互助、自制式的管理,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作为一处农村乡镇中学,课堂教学搞得却如此生动、鲜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如此高涨。究其原因,是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换带来了行为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之所以能自觉地实施和实现学校的理念是教学的必要、形势的所迫,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责任心的体现。

杜郎口的教融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也是伴随着老师预设的关注。当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痕迹展示在黑板上时,胸有成竹的老师以学生为本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同步进行。老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究其根源就在老师备课的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所以我们在学习杜郎口模式的同时,切忌不可忽视他们的备课,实际上功夫在课外了。

杜郎口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我要学向要我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认识上来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就不难培养,在发展学生智商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情商值,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杜郎口中学教师的一堂录像展示示范课也难免有一些表演的痕迹在里面,虽然展示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不能保证其他学生也在仔细倾听,也难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发生。但示范课上所做的一切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让他们品尝到参与和赞赏的快乐。

每一种教学改革都有其利弊,关键是如何转化其好的一面为我所用。我们平时的教学,不可能像人家那样把每小节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共计三课时)来上。但我们可以吸取他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做法,让老师少讲,学生多自学,多展示,给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那种展示课我们可以上,但怎样上成为一个问题,我们肯定不能像他们那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到黑板上展示,时间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可以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展示,通过回答问题来展示,通过各种课堂来展示。

总之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就应当予以鼓励,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不管在什么课上都能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与此同时,我们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建构的地方,成为师生间、生生间思想沟通与碰撞,情感的交流与融合的地方,孩子们才会在课堂里获得快乐与幸福,才会得到更适合自己的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产生学习的动力。

不管是洋思教学方法还是杜郎口教学方法,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和展示的机会,能够当堂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课后。他们的实质都是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学生自学、乐学。那么将来还会不会产生比这两种办法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那就是好方法。

课改并非一朝一夕能凸显效果,需要时刻的思考和努力,在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研策略,勇于探索适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新思路,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由地讨论、自由的交流、自由地表现,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避免无的放失或表面繁荣假而空的现象。争取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新的突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方法的同时,加强教研,尽力寻找适合于本校本学科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杜郎口学习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关键是认真研究,学习精华。把握内涵,深刻领会,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13、杜郎口学习心得

体会之一,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

体会二,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体会之三:老师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时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我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中有两点最值得我学习:一是落实到位,二是相信学生。先说说“落实到位”的问题。他们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五花八门的检测,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觉得他们的检测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我非常清楚“落实” 的重要性,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再说说“相信学生”如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等。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但就是不太敢放手。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在课堂的教上,而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精力用在了课堂教学的导上,备课存在区别,我们教师的备课不够深入,浅层次的,而杜郎口的备课是在备学生的学,可以设计到每个知识环节的中考题。杜郎口的教学有其自身的原生状态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长。这是我校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如何发挥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呢?也就是如何在我校的课堂上做好,自学指导呢?小组合作,老师你敢放开吗?学校的指导方针是关键,学校的管理细节是促成这一工作落实的根本。

附:

杜郎口教学模式简介: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北平原上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试成绩居倒数之列,如今,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目标、生成本课重、难点,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课堂展示六环节

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

教室的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使用课桌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教室前面的讲台没有了,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

在展示环节中,全部学生都有板演的机会(展示学习内容、互评互改等);教室内的黑板不够,连地板、走廊都利用起来。分组交流讨论确有实效;说唱演等形式无所不有。

简言之:主要经验为――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教学十大原则:

1.民主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知识的统领者,也不存有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高举尊重大旗,实施感动教育,创设民主、宽松、

自主、和谐的良好环境。

2.问题性:问题造就磁力,问题是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长智慧,培养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 生兴趣、动力。

3.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天斧神工、巧夺天工、举一反

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4.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要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合,以本节知识为核心作好辐射与延伸,引发学生浮想联翩,上接下连,左顾右盼,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5.尝试性: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6.实践性:学习切实注意联系实际,运用活生生的事例,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听到、看到的事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做过的学得好。

7.技巧性。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特点、规律,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知识内在的技巧,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开展好相应总结,纲举目张,上课不是死记知识,而是找方法,寻规律、抓特征。

8.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9.主体性。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竞击者、表达者、展示者。

10.合作性。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

推荐第9篇:1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2)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

2 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

3 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

推荐第10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

好教师的品质:人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2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

1、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

3、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4、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5、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3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3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4 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第11篇:春季学期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2016年春季学期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第二周: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第四周:上课的经验

1.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2.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3.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4.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5.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第六周:考试的经验

1.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 3 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2.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3.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4.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周:提问的经验

1.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2.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3.“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4.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 4 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第十周:教师的综合经验

1.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2.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3.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4.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十二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第十四周:课堂中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课堂“火药”味太浓,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要用 “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 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第十六周: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 (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 (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 (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第十八周: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十周: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第12篇:业务学习笔记

第一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

衡量一位好教师的十个标准

(一)

一、把情感还是信息交流放在首位

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非常重视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舍得花时间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小先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并不吝啬鼓励学生;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之口传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活动等。

二、把希望寄托于学生还是自己

教师要把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不要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当成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学生学习欲望的保持与增强,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状态的形成,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各种能力的提高。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主动的学,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则会让自己拼命的教。

三、越教越多还是越教越少

有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少了,缺乏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多了。所谓‚越教越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你的课堂教学,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每节课需要你讲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教越多‛,也有两层含义:一是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多;二是每节课需要你讲的东西越来越多。

四、知识教了再学还是学了再教

学生学了再教比教师教了再学好!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教师课堂指令明晰还是模糊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会提高课堂效益,会让学生学得更有信心。

一条明晰的课堂指令必须包括如下因素:明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的形式或办法,如何检查落实这一指令,甚至还可以包括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将得到什么评价等。 第二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

衡量一位好教师的十个标准

(二)

六、课堂的调动是有效还是无效

一个生性爱动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会愿意一天六七节课坐在教室里,而且总是听教师讲课。可以说,没有课堂调动的教学简直是不可思议。所以教师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调动有意识地、最好是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七、相信学生的笔头还是口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笔头,不要被学生的口头给骗了。

八、教师使劲教还是学生勤奋学

教师使劲教是指这位教师勤恳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废寝忘食,甚至舍小家为大家。二是指教师只相信‚书都要教师教了学生才会学‛,每个问题都要教师讲了再让学生做。后直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只会教学生‚学会‛,而没有教学生愿意学而且会学。

学生勤奋学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喜欢某一学科或所有学科。他们为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被学校班级的优良学风所感染,被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所吸引,有对学科学习充满期待的激情。二是指学生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教师要下决心利用课堂时间、校内学习时间,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把课堂尽量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当家作主‛。

九、练习完成于课内还是课外

如果教师能够相信最有效的练习是课堂训练,就会自觉的把课堂从老师讲课的地方变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把最重要的练习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

十、道理是让学生感悟还是直接告诉

课堂教学有两个最主要目标:一是增长学生智慧;二是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自觉的把启迪学生心智与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也就是说,在他们心中,最满意的课是能够让学生增长智慧和感悟人生的课。

年轻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请从教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开始。因为案例教育法能够把要讲述的道理通过真实的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受教育者得到心灵的体验,从而产生心灵共鸣,悟出做人的道理。

第三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请摘抄文章中重点内容)

教师教育机智与教学反思探析

(一)

一、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 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育机智实质就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为了避免教育工作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误,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

(二)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2.善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ok (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这是指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有人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思:

1.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2.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3.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这三种反思在产生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第四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请摘抄文章中重点内容) 教师教育机智与教学反思探析

(二)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有人提出了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

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

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

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有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第五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请摘抄文章中重点内容)

如何上好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第六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请摘抄文章中重点内容) 小学老师怎样搞教育科研

凡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老师,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收集阅读大量资料,投身教改实践,关注教研动向,积极收寻、吸收所研究问题的最新成果。这样,老师不自觉地进行了高级进修,更新了知识,成为了这一研究课题的专家,并及时地将这些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学生最先受益。而目前中小学老师中只‚教‛不‚研‛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很多老师不会‚研‛。 本文旨在与这些老师就怎样搞教育科研作一探讨。

一、题目的选择

研究者选择题目时应从自己有准备、有基础、感兴趣、有体会的问题出发,选择教育改革的难题,或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可以从一个重要的问题中的一点去挖掘、展开,从而加深对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切忌选题范围太大。所选题目必须具有学术价值,选题还应根据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读些马列、毛著作,学会科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掌握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重视古今中外经验的学习,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及分析法等六种常见研究方法,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小学教师教研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教材教法的研究既包括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注重课文内容的钻研,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挖掘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探讨,也包括研究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实际操作等能力,还包括以教改为中心的课题研究形式。班主任工作包括对中小学生年龄特征与教育的研究、德育的教育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以及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四、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撰写论文的重要一步。首先,资料的收集应有明确的方向,要时时联系自己研究的主题,收集、整理优秀的观点、方法;第二,资料应有较高的价值,并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第

三、要尽可能收集第一手资料,找到原始证据,做到资料准确无误;第四,资料应做到新,内容系统;此外,一般来说,收集资料要注明资料的出处、时间、作者等。常见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批注法、笔记法、索引法、剪报法以及卡片法等。

五、论文的提纲

提纲是撰写论文的初稿,是论文的轮廓。初学写论文的同志容易把全文的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搞混乱,而写论文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成一个理念体系,并按层次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来,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部分的作用,去检查相互间是否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是否都在为主题服务,因此,写个提纲是十分重要的。

六、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绪论、本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绪论重点是鲜明地提出所研究的主题,并指出研究这一主题的必要性,有时还需要说明研究这一主题的方法和过程;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本论的撰写常用直线推论方法和并列论证方法。直线推论方法就是围绕基本观点,按逻辑顺序层层展开;并列推论方法就是把几个从属观点并起来,分别论述。当然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在本论中要充分运用材料,达到推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结论是对研究的问题作出明确的结论,这一部分也可省去。参考文献是当作者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时,才需列出的部分,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作者、文章出处及时间。

选择恰当的题目、明确研究的内容、掌握研究方法、学会资料收集的原则与方法、懂得撰写论文提纲的意义、把握论文的一般结构等是从事教育科研入门的基础。愿笔者对中小学老师怎样搞教育科研的肤浅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七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请摘抄文章中重点内容)

小学教师怎样积累教研资料

教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厚积薄发。积累教研资料,有利于启迪思维、开阔思路,有利于梳理提炼教研课题,形成论文的论点、论据,在学习、参考、比较、借鉴、吸收的过程中,写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积累教研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掌握他人最新的教研成果,借鉴吸收名家的好方法、好经验,更新知识、转变观念;通过思考,可以加深对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理解,拓宽思维角度,明确自己教学实践中成功、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创造,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提出新观点,找出新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创新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无疑会得到较大的提升,既能养成善于钻研、勤于笔耕的习惯,遇到问题能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课题的研究,又能不断发现教育教学新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积累教研资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研工作、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环节。那么,中小学教师怎样积累教研资料呢?

一、用一个笔记本,记载工作中的问题与课题。

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天,我们总有一些感悟和问题发现,问题即课题。有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有些问题,通过感悟和提炼就能形成教研素材或课题。如果不把它们及时地记录下来,加以时日和忙于事务之后,便会烟消云散,灵光不再。因此,要专用一个笔记本,把工作和学习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记载下来,以便在占有素材和深思熟虑之后,或深入研究,或撰写论文。对那些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和课题,加以时日之后,删除即可。

二、用几个剪贴本,分门别类剪辑粘贴自己感兴趣的报刊资料。

搞教研、写论文,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美学的理论等等。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用几个剪贴本,把自己感兴趣的理论文章或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报刊资料,分门别类的剪辑粘贴下来,一方面便于学习吸收,另一方面便于写作时进行理论参考借鉴,再一方面便于了解课题研究的动态和深入程度,便于开阔视野,启迪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剪辑收集的资料越多,得到理论的支持就会越全面,知识经验和材料就越丰富,对撰写研究论文就越有利。

三、利用网络搜索,下载保存有关课题的论文和论著。

确定了教研课题和方向,就要有目的、有方向地收集资料,弄清该课题有多少人在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有那些方面尚未涉及或深入下去,别人的研究与自己的研究思路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及措施有什么异同,研究结论如何,知此知彼,才能在参考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求得突破,才能避免走弯路、步人后尘,即所谓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只要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把有关的课题论文、论著下载保存下来,查阅学习,进行鉴别即可。

四、制作使用一些卡片,把名家名言和经典论述摘录来。

当一个论题确定之后,需要用一些材料和事例来论证,论据要充分,论点要正确。用什么样的论据和论点来论证呢?教育名家的经典论述和名言,无疑会使自己的论证添彩,因为它们可信度高,影响大。因此,有心搞研究的教师,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要制作使用一些卡片,把名家名言和经典论述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是一座论据和论点的宝库。在这方面,使用网络搜索和查阅工具书,如教育‚名言集锦‛、《辞海》、《辞源》等,也会事半功倍。

五、建立文件夹,把课例、感悟、反思等写成日记和随笔文章。

搞研究除要有理论素养和材料积累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积累。经验是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实践中事例进行大量的比较、归纳、思考与总结才能得到的规律性认识的积累。作为一个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大量的实践课例、教育反思、经验材料要总结归纳,使经验变成文字性的东西,才能有发现和创造,才能有所前进。鉴于此,在微机上建立不同类型的写作文件夹,如写‚教育札记‛、教学后记、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等,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痛苦的思考和智慧的闪现,因循受挫与灵感创新,都倾之笔端和键盘,长期坚持,就会成为自己杏坛耕耘的一笔宝贵财富,撰写教研论文时事例论据就会信手拈来,文章自然会内容充实,富有说服力。 第八次业务学习:2016年 月 日(请摘抄文章中重点内容)

业务学习内容——怎样上好复习课?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一、正确对待复习

某些教师认为总复习课,无非是让学生读读记记,做做习题,或者是教师问问,学生答答;也有些教师认为上复习课是快速地将平时教学再简单地重复一遍;还有的教师认为复习课可紧可松,可多上可少上,没有硬任务;总之,认为上复习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

总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由此看来,上复习课教师不是轻松,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学生不是愉快,而是学习更紧张,节奏更快。

二、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复习目标的确定,笔者认为要依据三个方面。

1、依据教材。总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紧扣住得分点。

2、依据课程标准。总复习要按课程标规定的范围、内容、题型、答题要求落实复习目标。特别是把握题目的难度系数,难度大了会挫伤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难度小了又会失去练习与考查的目的。

3、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我们手中的资料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复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四、反对三种做法

1、反对面面俱到,都是重点的做法

2、禁止题海战术

3、反对机械性强化训练

五.两点要求

1、写好复习计划

2、备好每一节课

第13篇:业务学习笔记

业务学习笔记

(一) 2015.09.08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业务学习笔记

(二) 2015.10.19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业务学习笔记

(三) 2015.11.02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业务学习笔记

(四) 2015.12.07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

业务学习笔记

(五) 2016.01.04.

新课改的若干理念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承认差距,发挥潜能。

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中:师师(全员)师生(全程)生生(全域)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是体现一种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

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

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知识、情意、能力的一体与整合。

第14篇:业务学习笔记

读《当前中小学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观点:

我认为:如果“有效教学”终极关怀是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教师的有效教学便是教书育人;如果“有效教学”反映在师生的关系上就是教学相长。“有效教学”的理想就是教师能否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学生能否充分的享用“课程资源”。 读《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采访记录)》有感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并不断地深化,昭示其强大生命力的今天,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真的走进了新课程?真正实施了新课程并展示了新课程?拜读本文后,心中似乎有了一面镜子,多以此审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生活和老师的教学行为。同时,深觉柯主任对教改细致的剖析,对现象的追根溯源以及阐明自己的观点都是那样的入木三分,细细读来感同身受。特别在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素养方面,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还存在许多不足:课内诵读感悟不充分,课外阅读量不足,导致语言积累贫乏。虽然我们知道诵读感悟是调动情感参与,通过清晰响亮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作者或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语感。但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调动情感参与的实效性诵读很少,而多是注重形式的过场式走读。往往是诵读的花样甚多,有效的感悟甚少,学生在教师“表演式”的教学中,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情真意切的语言产生情感的碰撞,有的甚至在匆忙初读后,便开始质询、解疑,游离于琐碎的问题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不是来自于诵读的自悟,而是在“问题”中,跟着别人的思维被动领悟,这样,许多优秀的语言素材得不到积累和内化。课外,教师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求学生阅读的篇目少之又少,学生语言的积累只限于课内。这样,学生失去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形象思维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具有个性化的写作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采取“以读为本”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充分诵读,并适时提高学生诵读的深度、广度;课外为孩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从中读得有法、读得有趣、读有所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况且,小学生正如清人陆世仪所说“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正是语言记忆与储备的黄金时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大量阅读,博采众长,做到厚积而薄发。 读《“有效教学”的理想》看法:

我认为:实现有效教学须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主体地位。

(1)培养发展的学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创新教学观念,即是教师能否运用科学的、民主的创造性的理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智力。《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中进行语言的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只要摆正了师生之间的位置,在教学的互动中,我们就会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权,多给学生一些创造的空间,学生的知识发展才有前提和基础。

(2)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单向传递的方式,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吸收与否等情感态度已被忽略,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式地接受知识,渐渐地,学生愉悦的态度也会荡然无存,继而是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厌恶与恐惧。

对于《撰写教学反思》一文,我觉得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在失败的课例中总结提高,在成功的课例中得到经验。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第15篇:业务学习笔记

时间:5月7日

培训形式:自学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作业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一、作业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平台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凸显的教学理念,所以,作业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途径。作业的布置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统一。从知识这个角度来说,作业布置要关注知识的整合,作业应该成为各科知识整合的有效载体,既要重视本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又要注重跨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和联系。从能力这个角度来说,作业要体现听、说、读、写、算、看、做、演等多个方面。从综合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这个角度来说,作业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思想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使作

二、作业是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的舞台

传统的作业是学生奉命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他们在抄、写、算、背的重复劳动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向往,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才华的一个平台。学生应享有一定的作业自主权,只有学生有了自由自主的作业空间时,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施展,他们才真正有了展示自己生命才情的舞台。

三、作业是记录学生生命成长的站台

作业是学生成长的见证,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应该留下学生有意义的生命痕迹。所以,作业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在作业天地里尽情地飞扬,让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才华在作业星空里充分地施展和发挥,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提升人生意义的愉快而幸福的体验。

时间:5月14日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呼唤:作业新的转变

一、由“专制”向“自主”转变

作业应该走出教师单方面说了算的“专制”格局,让学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作业布置上,要建立起师生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在作业要求上,要改变“大一统”的作业模式,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需求,既让优秀生“吃得饱”,也让学困生“吃得好”;在作业内容上,要为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自由发挥的天地,给学生以挥洒才情的舞台;在作业批改上,也要适当为学生提供参与评改的时机,让他们“弹奏自己心爱的土琵琶”。

二、由“接受”向“探究”转变

作业不能单纯成为教师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强化,教师应该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度来思考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注重学生学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学生仅仅成为接受学习的高手。要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一些“挑战性”的作业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饥饿感”,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由“课本”向“生活”转变

作业固然应该重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作业不能完全围绕课本“兜圈子”,如果教师完全以课本为中心来编制作业,那这种“练”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只能是理论上的夸夸其谈者。作业设计要向生活开放,与生活对接,要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课本的知识内涵,并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又可以强化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四、由“单一”向“多样”转变

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不能单一,单一意味着枯燥,意味着乏味。作业应该体现出一种生动和丰富,体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美感。在作业形式上,应该体现“百花齐放”,既要让学生做些书面性作业,也要让学生做些实践性作业;既要让学生做些积累性作业,也要让学生做些探究性作业;既要让学生做些静态性作业,也要让学生做些动态性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感受作业的乐趣。在作业批改上,也应该体现多样性,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要善于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喜爱作业,盼望作业,把完成作业当着一种享受。

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作业布置要讲究实效,讲究质量,不要做一些机械重复的无意义劳动,学科素养的形成,靠“题海战术”是难以奏效的,那种用难题、偏题、怪题来为难学生的做法更是作业的大忌,我们千万不能把孩子的黄金时光淹没在无边无际的“卷山题海”之中。所以,教师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作业设计一定要体现生长性、生活性、趣味性、价值性的特点,少一点书面,多一点实践;少一点封闭,多一点开放;少一点机械,多一点鲜活。 时间:5月15日

培训形式:自学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怎样的作业设计和批改最有效

一、让作业的内容鲜活起来 1.在自主中彰显学生的个性

作业应该是一个“超市”,应该准许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作业内容,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作业难度,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作业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种成功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都能在自主中展示自己生命的才情。

有位小学英语老师在学习了《My Friend》一课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爱写作的你,不妨用英语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的好朋友; (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My Friend并进行录音; (3)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里的描写,画一画Your Friend; (4)爱讲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编成英语小故事,讲给父母听;

(5)爱观察的你,不妨好好观察你的同学,找出他们的特点,设计成英语小谜语让同学们猜猜。

以上5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一题或若干题完成。

这一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编、讲”五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菜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主选择,有利于每个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2.在开放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开放性,不要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固定的、狭窄的模式上,要为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探索、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独创性。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请以“=、○○、△△”为内容,组合出一幅你心中最美丽的图形,并涂上色彩,然后再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或故事,向班上同学介绍你的这幅图。

这一试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和表现方式将自己的体验和成果呈现出来。因此,学生的构图丰富多样,有组合成“天平”的,有组合成“头像”的,有组合成“山水图”的,有组合成“购物车”的。学生写的说明或故事也多姿多彩,别具个性,让人在耳目一新中感受着学生独特的想象和创造的灵性。 3.在趣味中培育学生的灵性

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就精神饱满,跃跃欲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有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了“计量单位”一章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今天清晨9点钟,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200吨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千米以外的学校跑去,速度达每小时10米,路上碰见了体重35克的小胖子阿方,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l毫米长的钢笔和2米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里,教师将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修改错误百出但又风趣幽默的日记,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情趣盎然,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4.在实践中凸现学生的能力

作业设计要面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与社区对话,与家庭对话,与自然对话,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活动的机会和拓展的机会。

浙江海盐天宁小学的吴李英老师设计了一份独特的寒假作业,她让自己六年级的学生利用寒假围绕下面四个主题进行调查:

主题一:饮食文化——年夜饭的来历、程序、传统菜肴及象征意义; 主题二:文学艺术——传统春联的内容、形式,张贴时的讲究; 主题三:民间美术——年画的常用图案和象征意义以及张贴时的讲究; 主题四:年俗家趣——春节期间,各种语言、行为上的规矩与禁忌及形成原因。 在此基础上,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四个主题之间要分页,在各个主题中可以穿插相应的故事、传说,报告完成后装订成册,并在上面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最后,再回忆一下整个调查、撰写过程中的苦与乐,写成一篇作文。

这样的作业设计,将学生的学习与充满情趣的春节文化相连接,让学生在亲历和体验中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文化资源,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让作业的形式丰富起来

传统的作业只重视学生的纸上功夫,强调多写多做,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事实上,作业不应该是单一的书面作业,而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等等。

教师要转变作业观念,改变传统作业的老面孔,让作业的“表情”丰富和生动起来,力求形式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和不同的作业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善于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表演、制作、调查、体验之中,将听、说、写、算与演、唱、画、做相结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多种感官一起作用。

总之,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丰盈起来。

三、让作业的批改生动起来

1、多点激励,少些指责

在作业批改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多点赞誉和鼓励,少点批评和指责,多几颗“☆”,少几个“×”,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批改后再作修改,改得好的照样得优秀,努力让学生摘到“成功的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2、多点温情,少些冷漠

作业批改应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教师要善于将等级评价和评语评价结合起来,让激励、期望、关怀等真诚的语言通过作业批改流淌到学生的心中,比如:“你的见解很独特,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你的书写真工整,老师看起来很舒服”。在进行等级评价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符号如一面红旗、一个笑脸、一个翘起的拇指作辅助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让作业本说话,使作业批改充满人情味。

3、多点灵活,少些僵硬

新课改特别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作业批改上,也应该探究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构建多维度的作业评价体系。在批改主体上,教师批改、学生批改相结合;在批改途径上,书面批改与口头批改、展览批改、发表批改相结合;在批改手段上,纸笔批改与现代技术批改相结合;在成绩评定上,分数评价、等第评价、星级评价和语言评价相结合。作业的批改还有许多方式,教师要少些“僵死”,让批改走向鲜活和生动。

作业的设计和批改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作业呈现“亲和”的面孔,让作业成为学生愉悦而美好的体验,让智慧和灵性在作业中飞扬。

时间:5月21日

培训形式:集体培训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优秀教师设计和批改好作业五步骤

第一步:确立作业范围

首先应该明确作业的外延,即我们应该明确在什么范围内做作业。作业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演练,不是什么作业都可以让学生做的,作业应该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密切关联,体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反馈,不能用一些与教师本次教学内容无关的什么《百日过关》、《天天练》来取代教师有的放矢的针对性作业。

第二步:明确作业目的

有效的作业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作业不应该成为一种随意化的行为,教师在设计作业前首先应该进行以下的追问:本次作业要实现什么目的?本次作业能否实现这一目的?不做这一作业能否也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树立有效作业观,要有强烈的作业质量和效率观念,通过对作业系统化的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达到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第三步:研究作业重点

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师的作业设计还要考虑本次作业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是积累知识,还是发展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还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业的重点常常是与教学的重点相一致的,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主旨明确,重点突出。

第四步:选择作业形式

作业不应该是单一的面孔,不能用机械的书面演练取代学生丰富的作业体验,作业的形式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欲望,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效果采取最合适的作业形式,每次作业的形式也不宜单一,即使是书面作业,题型也应有所不同。

第五步:确定作业题量

作业设计有个“最优作业量”问题,总的来说,作业宜少不宜多。有些教师认为多布置些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些,其实越过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度”,在经济学上,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律”的制约,事倍功半;在心理学上,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考虑作业“量”的适当,就中学生而言,一门课的一次作业量以3题左右为宜,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由于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不一样,教师应设计一些层级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地来完成。 时间:5月28日

培训形式:自学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我们到底如何听课

一、带着欣赏的心态听课

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听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听课时,教师要做到“三欣赏”。

第一,欣赏授课者的处理教材艺术。看授课者是如何解读教材的,是如何挖掘教材资源的,是如何对教材进行增删剪辑的,是如何确立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是如何实现教材价值的有效利用的,等等。

第二,欣赏授课者的课堂驾驭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通过听课看授课者是如何组织教学的,是如何展开教学活动的,是如何进行拓展延伸的,是如何唤醒和激励学生的,是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等等。

第三,欣赏授课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教学言语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通过听课,我们看教师是如何运用开课语、提问语、过渡语、评价语、结课语、讲析语、描述语、解说语、高潮语、点拨语、辅导语的,看教师的语言是否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张隐蔽为显著,发挥其有效的教学功能。

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课,即使有时收获的是“遗憾的艺术”,也有利于在吸取别人教训的同时成就自己,提升自己。

二、带着思考的脑袋去听课

听课教师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准备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一颗思考的脑袋去听课。在听课中,要看授课教师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行为,再通过比较,找出差异,积极寻求改进的措施,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同时,带着思考的脑袋听课,能促进听课教师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听课

常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想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听课时,要把自已当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就要多一只眼睛、多一只耳朵、多一颗心。带着眼睛、耳朵听着课,带着笔记录着过程,带着脑袋思考,记着即时点评,还要认真研究,及时进行梳理总评,并与其他教师交流。总之,任何一个教师的课,总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时间:6月4日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听课观察怎么观

有经验的教师,必然拥有良好的观察技巧,在听课时,能敏锐而精确地解读教室内的教学行为,并有能力解读各种教与学的问题。

从观察素材来看,一般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感觉上获得资料,同时还应包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推理。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则课堂上教师及学生的行为,是听课者的观察重点。教师方面诸如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都是观察的对象。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描述法和划记法两种。

描述法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记听课笔记。听课笔记的首页要填好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和观察的课题。另外,听课笔记要记好实录描述与评论栏。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地记载某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如果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笔记解决疑问。观察完成后,应尽快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写出自己的评价、反思,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

所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根据相关教学场地、内容设计好划记的各种图表,将要观察的行为加以分类,并给予各类行为不同的代号。现场观察时,观察者只要按照表上对于各类教学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即可。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过认真的考虑再付诸实施。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在于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教师与学生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是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某种推论。

时间:6月11日

培训形式:自学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听课记录记什么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不仅要做好听课记录,而且课后要再次回顾,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反之,不愿做听课记录,不愿对听过的课再次作深入思考的教师,即使听的课再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和提高。那么如何做听课记录,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呢?

(一)记录施教者的成功之处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听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才从学校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何况一般施教者都精心准备,是其才华和智慧的充分展示,一定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

(二)记录施教者的不足之处

听课时还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一定会有“败笔”之处的,记录下来,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思考设计,以便在以后自己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听课时不能简单地记录下上课教师的不足之处,要在反复思考、仔细琢磨的前提下,记下要修改的建议及理由。同时以此为鉴,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水平。

(三)记录学习者的体验见解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重点是学而不是教,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所以记听课笔记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见解?有哪些创新的火花?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这些都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作为以后提升教学质量的宝贵材料。

(四)记录学习者的困惑疑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把它记录下来,这些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新的方式、方法加以突破。同时,其他班级学生的困惑也许就是自己班上学生的困惑,记录下来,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关注这些问题,引起自己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思考。

(五)记录听课人的闪现灵感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情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产生、不期而至的,若不及时记下,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瞬间的智慧”,也许记下的是“露珠”,收获的是“海洋”。

时间:6月18日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教师听好课的三步骤

第一步:做好听课准备 (1)学识准备

学识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和新的教育理沦;②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③积累听课资料。

(2)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包括态度上的准备和情绪上的准备。在态度上,听课要做到“五心”:虚心、诚心、专心、细心、公心;在情绪上,要做到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3)情况准备 情况准备是指听课前要了解所听对象的相关情况,包括:①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班级管理等;②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4)物质准备

听课者不能徒手进课堂,要认真准备好听课所需要的物质材料,如教科书、参考书、听课笔记、钢笔等,有时还要自己准备听课的凳子。

第二步:掌握听课方法 (1)观看

观看是借助视觉器官吸收外部信息。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用眼睛来观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观教师,主要指观教师的基本状态和教师的施教行为。基本状态指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仪态等;施教行为包括教师的情境创设、内容呈现、过程设计、课堂调控、板书设计、媒体运用等。第二,观学生,主要包括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状态等。第三,观班级,观班级的学习气氛,课堂秩序等。

(2)倾听

听课者要学会倾听。倾听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听教师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诱导语、提问语、评价语,看其是否科学、简明、规范、生动、得体、富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二是倾听学生的语言,听学生是怎样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回答问题的,看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准确性、创新性等。

(3)记录 听课者一定要注重课堂记录,将课堂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而有重点的记录。一份理想的听课记录应该做到以下“七记”:一记教学环节,二记问题设计,三记衔接过渡,四记细节特色,五记板书提纲,六记点评批语,七记个人思考。

第三步:重视教学反思

一节课听完后,要重视及时反思,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引以为鉴。第一,教师听完课后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多想一下授课教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从中找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第二,要善于体察授课教师的思想。第三,要善于对执教者教学效果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作推想和预测。 时间:6月25日

培训形式:自学

地点:办公室 培训内容

教师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即说“教什么”的问题。说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说体系、结构。即本课题所在章节、单元结构中的性质、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材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2.说“课标”。“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说课活动的依据。因此说课必须说明“课标”对教学的总要求,以及所说课题如何体现课标的要求。

3.说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教学目标要正确、具体、全面。所谓“正确”,是指符合教材要求和“课标”精神;所谓“具体”,是指目标必须明确、清楚,合乎学生的实际,不要空洞。所谓“全面”,是指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立目标。

4.说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立足点,说教材包括教材内容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取舍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等。

(二)说教法

说教法是说教师“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景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采取合理而恰当的方法。当然,一节课并不是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采取“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法。

说教法要说明:①选择怎样的方法;②选择这种方法的根据;③运用此教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说学法

说学法是说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问题。

说学法要和说教法密切结合,这是由教学包括教和学的本质含义决定的。因此,二者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在一起说,但两者不能互不关联或相互矛盾。

学习方法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以学习论为主要科学依据,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学法的内容极为丰富,但主要是说出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既使学生“学会”,又 使学生“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就是说出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的安排以及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是说课更为具体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能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教学程序要说清:①教学条件的准备和教学情境的设置,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和办法;②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③新教材的掌握过程和教学技术、教学资源的利用;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策略;⑤新教材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落实;⑥作业的布置;⑦板书的设计等。

教学程序要层次清晰,任务明确,环环相扣、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2)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16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水口小学

教师业务学习安排及资料

第一次业务学习

时间:2月22日

内容:学习县《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

本学期各科作业次数要求。 小学语文:

1、写字每周布置至少1次,全期全收全改不少于16次;

2、课堂作业每周布置至少3次,全学期全收改至少45次;

3、作文(三至六年级)布置每周1次(含小作文),全收全改全期不少于8次;

4、语文要进行课内外积累,每周1次,每期不少于15次。小学数学:

每节课1次作业,每周全收全改4次,全期不少于60次; 小学英语:

1、书面作业:每节课1次,全期全批全改不少于20次。

2、听写:三四年级每周2次,全期全批全改10次;

3、五六年级每周听写3次,全期全批全改10次;

4、英语积累:全学期10次以上,积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小学思品、科学、美术等:作业每周至少布置1次,全期全收全改不少于15次。

重点强调:语文要进行课内外积累,每周1次,每期不少于15次。英语积累:全学期10次以上,积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语文、英语的积累工作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常规检查时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

第二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1日

内容: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中的附件 附件2:教师课堂教学“十不准”

一、不准不备课上课;

二、不准迟到、拖堂、课间擅自离开教室;

三、不准用方言上课;

四、不准在上课时接听电话和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

五、不准在教室里抽烟;

六、不准坐着讲课;

七、不准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

八、不准按学生学习成绩排座位;

九、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

十、不准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批准的集会或商业性活动。

第三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15日

内容:课后作业“三必须”

(一)按要求布置作业

1.布置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以课本内习题为主,可补充适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题,教师不能善自要求学生使用教辅资料,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作业布置注意少而精,实与活(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课外作业总量控制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 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 小时,严禁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按要求批改作业

1.批改要求。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批改应及时,认真,不错批、不漏批,批语应有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有日期和成绩。批改工整、字迹规范。 2.批改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批改

(三)按要求讲评作业

1.作业讲评应及时。通过讲评,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作业讲评应有针对性,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对较多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

第四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22日

内容:听评课的关注点要落在哪里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1、学生的情绪状态。

2、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全身心的参与教与学活动。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三、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1、自主性教学策略。;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能解放学生的脑、口、手。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能否让学生自学

2、探究性策略。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激励性教学策略。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第五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29日 内容:课堂实施“十要求

(一)教师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

(二)教师的教案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符合。

(三)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发现缺课学生要及时反馈报告。

(四)衣着整洁、得体。

(五)严格课堂纪律,不提前下课,不拖堂,无特殊原因不坐着上课,不随便出教室,要关闭手机,不接打电话,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在课堂吸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六)精心上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课堂评价注重针对性和激励性。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不打击、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八)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音像、图书、网络、教具等)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服务。

(九)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英语课可用全英文教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语速适当、生动流畅,富有条理性、启发性。课堂板书要规范清晰,字迹工整,简洁科学。

(十)音乐、美术、体育、实验、劳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要严密组织,注意安全,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学生体育活动要在教师指导、监控下进行。

第六次业务学习

时间:4月12日

内容: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呢?我认为,有效设计、准确把握课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下面我对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谈几点。

1、要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采用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展开教学。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从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促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2、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教师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3、要灵活开放教学评价。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创新的灵动和生成的灵感,鼓舞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在师、生、物、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回应、提升、成就、享受……,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收获、欢乐、信心和生命的自由成长。

生态的、高效的课堂,学生的生成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实施再生成利用,使“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第七次业务学习

时间:4月26日

内容:组织语文教师学习语文课标并解读

组织数学教师学习语文课标并解读

第八次业务学习

时间:5月10日

内容: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1. 用微笑目光来流露你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

3. 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在一节课后有学生批评我不公平,原因是课堂上该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只获准了两次,而邻座的同学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却获准三次。可见,学生是多么地看重那不经意的允许呀!其实藏在背后的是学生的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

4. 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积极性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什么叫中断定势?就是把他原来的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数学不好,你打断他这种固有的想法,告诉他,你数学进步很快,只要努力成绩会上去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时,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二、从老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创新

1.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

2. 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完成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坚持下去,课堂教学定会高效。

三、从教法的角度看,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老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他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2.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 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

总的说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要使课堂高效,关键是定位:教师——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课堂的主体。

第9次业务学习

时间:5月24日 内容:浅谈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质疑激发兴趣、学生解难提高能力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就其信息载体可分为动作表情信息、图文信息、语言信息等。其中在课堂活动中,用得最多的语言信息就是课堂提问。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搞形式主义,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提问,无效问答,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2.问题过难或过易。提出过简单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过程,都是失去了实际意义的提问。科学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即不太浅显,又不能过于深奥。教师应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恰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然,由于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问题,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简单的,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却是难题,这就加大了教师设置问题的难度。

3.提问不能面向全体。一些教师为了使提问能快速进行,喜欢只提问班级里的学优生,而把中等生、学困生冷落在一旁;也有一些教师一味的为了“补差”,而把课堂提问只集中在学困生身上,反反复复的提问学困生,这实际上都是错误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一般说来,难度不大的问题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学生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

4.对学生答案处理缺乏灵活机动性,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过程中有很多艺术可言,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提问的技巧,达到让“一发”牵动“全身”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量力而行。

2.巧设提问内容。

3.把握提问的时机。

4.提问要有层次性。

第10次业务学习

时间:6月7日

内容:如何写好课后教学反思

一、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借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活思维的提问等),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例题、习题简洁明快的解法,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某种数学思想运用的过程或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原理使用的体会,教法上的创新等等,记录下来,目的是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复杂的解题过程,难以欠妥的例习题配置,由于某种原因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在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突然产生灵感。

四、记学生见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值得引起思考的新思路、新方法。

五、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教学组织方面有何新招,课程的重点、难点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如何进行改进,即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总之,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有成效。

第17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2018.9.5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认真推敲。充满魅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从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感受教师推敲课堂细节的魅力。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新课改倡导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而教师只是学生此刻的引路人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彻底的放下“架子”,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让他们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在师生的相互交往,用心互动中,不断的有精彩的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高强度的心智活动,情绪状态的优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的学,用心的学,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张扬语言魅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景,组织恰当的语言资料,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幽默的语言能够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尽显教学智慧。魅力源于教者扎实的教学根底,深厚的教学底蕴,巧妙的设计。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智慧,以一个学生的智慧带动几个甚至全班学生的智慧。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让我们为打造魅力课堂努力,使我们的学校充满魅力,让我们的教育洋溢魅力!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2018.10.10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明白,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到达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资料。对于优等生我们能够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能够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主角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忙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带给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潜力的提高。透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状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齐。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此刻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有事实证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状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构成必须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构成,对学生能用心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就必须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透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用心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用心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堂,务必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潜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中肯地分析

透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4、多带给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带给尝试的机会,为学生带给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恶快乐。

5、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能够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潜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忙。我们还能够透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好课要到达的基本要求

2018.11.7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到达的基本要求是:

有好处,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初步的好处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潜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用心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好处。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明白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好处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课。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好处上,这节课就应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透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潜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即平实的课。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超多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再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有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超多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下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贴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资料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听课目的与听课类型

我们明白,听课是一种经常性活动,而每一次听课对授课者或听课者都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所以听课很难说是一种单一任务的活动。但是每一次听课总会有所侧重,否则四面出击,什么都想干,不突出重点,效果就不会太好。为此,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的目的不同就决定了有不同的听课类型。一般领导者常见的听课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了解检查型听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校教学状况。首先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状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状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潜力、身心状态等。甚至能够看到学校后勤工作是否有漏洞,如桌椅是否齐备,无损害等。同时也是为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种听课带有“突然性”。是领导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 这种类型听课可不预先通知,听课后也不必须要交换意见。

另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问题,这种类型的听课,也能够采取蹲班跟踪听课。

二、指导帮忙型听课

指导帮忙型听课多数是对教学潜力较差,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薄弱环节,领导去听课,尔后给以帮忙指导,使这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从而到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要进行指导,校长就应有必须的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这种指导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领导要同教师一齐备课,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必要时还要指导试讲。每次听课后应及时交换意见,只要可能,应连续听一段时间,直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有了明显的改善为止。

三、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个性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广性听课,目的是帮忙有建树的老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类听课,主要对象是教学有造诣的中、老年教师。

总结推广经验能够是全面的,也能够是单项的,一般说来,单项更容易搞得深一些。 有的总结推广型的听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几个反复探讨、总结的过程才能够完美。

四、实验研究型听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实验,实验的课题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由学校领导提出。也能够针对教师进行单项实验提高。个性是领导对那些有志改革,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而乐于实验的教师,充分予以大力支持,感情鼓励。 实验研究这类听课对象一般应选取有必须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骨干。要做充分准备,可由教师和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试教案,领导要抱商榷态度,同教师平等切磋讨论,然后老师试验,最后共同研究总结。因为不是实验研究,所以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领导不要指责、埋怨,关于结论最好在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

五、学习吸收型听课

对于领导来讲无论听哪一类课,都有一个向教师学习的过程。但这种类型听课主要指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听某一老师的课,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欠缺,或学习某一教师的专长,听课的对象根据本人的需要与兴趣。

听这类课的领导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课下请教结合起来。

六、考核评比型听课

听这类课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评选优质课。听这咱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还任何框框,结论力求准确。

当然上述几种类型时报听课是相对而言,在实际听课过程中,一种听课活动,有时也能完成几项任务。如有时听课既是了解状况,同时也是指导帮忙教师。 怎样做听课记录?

一、掌握听课记录的基本要求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一)课堂实录包括:

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习活动状况;

5、教学效果。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资料来确定,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二)课堂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推荐。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取;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写教学这一点能够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构成意见或推荐记在记录本上。(有的记录本专设有意见栏)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那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资料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个性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依据听课重点,抓住记录要点

往往有这样一些状况,记录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多而全,结果哪方面都不深刻,所以,听课记录有的需要全面一些,有时需要突出某一个方面。记录要抓重点,对资料要选取,不宜“有言必录”,落在纸上的文字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简便迅速有时用符号做标志和提示。 在记录时,有时来不及把想写的都记录下来,还能够留空位子,待有空闲时间时进行补遗。 说课的资料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资料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资料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明白“如何教”。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资料。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资料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好处。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1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潜力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资料作知识点分析。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说:只要我们抓住宅区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都会顺顺溜溜。这“领”就是教材中的重点。教师说教材必须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样提出来,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此部分资料可单列,也可插在说教材部分里一并说。

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务必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状况(那里可根据不同的课资料有所选取,可多可少)。

1、学生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那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 构建心中理想课堂

2018.12.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透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潜力的。”

其实,上课也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能够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的确如此,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务必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1、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激情。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必须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

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资料,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而抑扬顿挫,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教师只有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才能让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文采。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是对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教师总能印象个性深刻,也个性怀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必须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诸多的效仿。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妙语连珠,学生又怎能不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职责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构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努力,为自己的事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莲花村小学 2018.8

第18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2012-05-16 08:26:14)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作者:高山流水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一)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弗莱尼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三)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四)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五)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2009年4月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六)

新课改的若干理念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承认差距,发挥潜能。

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中:师师(全员)师生(全程)生生(全域)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是体现一种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

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

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知识、情意、能力的一体与整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一

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1律。而\"千篇1律就等于毁灭\"。

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八) 影响教师一生的还习惯之二

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

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

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与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教师上的优质课非常棒,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得到广大教师和领导的认同,于是,上级领导打算提拔这个教师到教育局某部门工作。在提拔前,领导到该学校视察,听了一节这个教师的随堂课,由于这个女教师平时对随堂课不重视、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结果这次的\"突然袭击\"让这个教师措手不及,结果,那堂课可想而之的糟糕。于是,提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星也就陨落。这样的教师,就是\"伪阳光教师\",迟早会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的。

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着--\"导而佛牵,牵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导\",是指引学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学上说\"践行\")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益友、伙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分享:

第19篇:幼儿园业务学习笔记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1、陆园长解读《关于在徐汇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方案》,帮助教师领会文件精神。

附文件:

关于在徐汇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师德师风建设年”的要求,围绕“一流城区、一流教育、一流队伍”的建设目标,聚焦师德师风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的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是本学年的重要活动,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抓手。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人人参与,共同制定具有时代特征、徐汇特点和符合学校实际、教师要求的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为建设高素质的徐汇教师队伍、保持徐汇教育的领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活动共安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份起):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文件和材料,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本阶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组织全体教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若干意见》及李宣海、莫负春《在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讨论《徐汇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办法(讨论稿)》奠定思想基础;第二个环节是组织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徐汇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办法(讨论稿)》。

第二阶段(12月份起):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本校实际,起草制定贯彻市、区意见和办法的制度。本阶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市、区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共同分析查摆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形成思想共识,为制定好本单位的具体制度奠定思想基础;第二个环节是修订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制度,重点是形成弘扬先进的长效机制和惩处违反师德师风建设底线的具体办法,要以适当方式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度,形成可以提交教代会审议的文本草案。

第三阶段(2010年3月份起):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审议通过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文本,完成教职工个人承诺。本阶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教代会审议的方式,通过本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文本;第二个环节是完成教职工个人承诺。

本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校长和书记是共同责任人,党组织要与行政领导共同制订本校的活动方案;要以党员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把中心组学习和教师学习结合起来,把党内学习和党外学习结合起来;要统筹协调各类组织和各个层级的作用;要创新方法,认真设计每一阶段的讨论题目,运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多种载体营造氛围,以微型党课、宣讲解读、体会交流、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形成舆论导向,促进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

二、注重过程,加强引导。要把握在活动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教职工思想认识动态,坚持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做指导,坚持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若干意见》为统一认识的思想武器,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重在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重要文件学习和重要问题讨论要贯彻干部先行、骨干先行的原则,党员教师、学科骨干、教代会代表和民主党派成员要努力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先行统一思想,先行提高认识,为骨干教师和党员教职工发挥带头、引领、带动作用搭建平台;要自觉运用典型示范、说服教育的方法,注重在活动中发现发扬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先进事例,注重运用案例讨论的形式探索教职工自我教育的新方法,努力提高基层党政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能力。

三、巩固成果,务求实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和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结合起来,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经验,促进整改项目落实、推动当前各项工作;把思想教育与解决突出问题和克服薄弱环节结合起来,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管用的制度文本,务求取得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分组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的重要讲话”

1、认真阅读讲话

2、领会温总理对教育、教师的关切、重视、要求和期望

3、人人发言谈体会

严华:

看了温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后我很感动,也很有感触。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在努力实践注重“以人为本”开展教育教学。同时积极参与职后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也努力发挥自己的所长创作并制作各种教具尽力把孩子教好尽到老师的职责。

陈伟琴:

作为一名总理,真的是日理万机,但总理能到学校听半天课,说明总理对于教育的重视。总理还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对每节课做出准确的点评,评价中始终围绕着学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重视美育等都发表了一定建议,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总理的评价,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教育的导向,我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翁露娜:

作为职初期的新教师,我在阅读后觉得自己一定要谨记总理对我们教师提出的三点要求:“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正如总理所说: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2、学习“李宣海《在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更加明确了师德高尚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刘珽珽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因为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个造成的损失更大呢?“师德教育”又一次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之重!

许洁

学习了李宣海同志的讲话,使我进一步认识师德的重要性。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有上海教育的现代化。师德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幼儿教师只有爱幼儿,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张丽萍:

面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和期望来说,作为教师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还是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呢?当我们学习了李宣海在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后,思想上更清晰明了了;也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许颖

我要把自身的师德素养提高为首要任务,在实践中理论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3、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加深对“为人、为师、为学”理解和共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铸就一支理念先进、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建设活动。

在3月17日下班后,我们xx六幼的全体教工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地聆听了科教党校林宇宏教授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师德建设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新内涵。幼儿园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林教授用真挚的情感、生动感人的事例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了我们田六教职员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奉献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内铸师魂,外塑师表,静下心来工作,潜下心来育人,在教育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做受孩子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一系列的师德建设活动,提升教育理念,践行师德规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相信我们每一位田六人在工作中会有新突破,为争“一流城区,一流教育”做贡献。

4、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基本章节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敬业奉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5、教师发言:

我认为教师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

教师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必须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作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师生之间只有不断的心灵靠近,才有更好的效果;

终身学习理应是一名真正教师的必然选择,是教师适应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

6、xx六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

贯彻落实《徐汇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要求,结合我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提出我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

爱国守法,依法执教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幼儿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

自觉遵守、执行《教师法》《教育法》及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3、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

4、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在幼儿园、家长前发表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1、立足岗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不得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幼儿利益。

2、乐于承担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理解、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安排。

3、不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严格遵守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注意课程的平衡,不随意调课、换班,热源、手机不进班。

4、认真制订保教计划,精心备课,一日活动中的教玩具准备充分

(三)关爱幼儿,家园共育

1、关心爱护每个幼儿,保护幼儿安全,尊重幼儿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2、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关注特殊幼儿,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主动用各种方式与家长交流幼儿发展状况,做好科学育儿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4、尊重家长,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家长问卷满意率达90%以上。

(四)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1、领会课改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儿童观。

2、全面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相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待幼儿,不得以幼儿家庭条件、外貌特征、聪明等条件评价幼儿。

(五)为人师表,文明廉洁

1、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不说不要求上进和不利于团结的话。

2、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尽心尽职,工作时间不干私活,不上网玩游戏、逛商店。

3、廉洁从教,不准以任何方式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学生、家长给予的现金、礼品、有价证券等实物消费以及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

4、爱护公物,注重节能,下班时关好电灯、电脑,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整齐。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中共党员教师(高级教师、区局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三奖”获得者),不到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等单位兼职兼课;

(六)终身学习,提升能力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3

2、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各项进修、教研、科研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4、潜心钻研业务, 努力形成个人教学特色或个人专长。

7、xx六幼教师师德承诺书

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徐汇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并郑重承诺:

1、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幼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终身学习的模范;

2、不传播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

3、立足岗位,不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

4、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幼儿利益,遵守作息时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5、关心每一位孩子,注意言行举止,不讽刺、挖苦、辱骂、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有正确的儿童观;

6、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课余时间强制或变相强制幼儿参加有偿补课等活动;

7、不以任何方式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幼儿、家长给予的现金、礼品、有价证券等实物消费以及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

8、不举办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向幼儿收费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

9、作为

(中共党员教师高级教师、区局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三奖”获得者),不到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等单位兼职兼课;

10、不出现其他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言行。

以上十条,敬请同事、学生、家长、社会予以监督。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cygwgwfl/93503.htm

第20篇:政治业务学习笔记

学习时间:第二周

学习“两会”精神,促进教育发展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收看了两会特别报道,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教育背景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学习时间:第四周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勇于挑战前人未能研究成功的课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4、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动手制作课件。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争取一学年下来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

学习时间:第六周

5、培养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我要努力将自己的心理素质调整好,力争达到以下表现:(1)广泛的兴趣。应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对所授的学科,教育科学方法研究的兴趣。(2)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学生、对所授学科的以及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3)坚强的意志。表现为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克服困难的勇气性。(4)良好的性格特征。要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与人为善,温和宽厚。(5)发达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平凡意味着回归生活。平凡意味着教师由道德楷模向模范公民的转向。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学习时间:第八周

教师是平凡的人,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感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学习时间:第十周

第二,创业精神。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绝不能因此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对立起来,实际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才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成才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毁灭自己,不是照亮别人的必要条件,并且简单地毁灭自己也不足以照亮别人。 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

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此他们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我们每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生,这应该是师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学习时间:第十二周

1、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价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设置的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

2、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良好的与学生交往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的组织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能力,这种艺术的本质是要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4、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5、试卷编制能力。没有意义的试题不给学生做,让学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学习时间:第十四周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远比创作一件艺术品要重要得多,决不允许失败,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做得完美。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仁者,一个智者,一个乐者,一个行者。

一个仁者: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一个智者:教师必须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读不够的书。教师的智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个乐者:一个引领孩子们成长的人,必须是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教师要心存美好,用高尚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们。

一个行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永远是一个行者,一个乐于学习、实践、研究、创新的行者。只有勤奋、勇于探索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

学习时间:第十六周

学习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文件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5.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学习时间:第十八周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1.强化师德教育。 2.加强师德宣传。 3.严格考核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

四、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1.要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各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

3.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时间:第二十周 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6、六个意识

政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