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绝句二首杜甫(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4 12:03: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杜甫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推荐第2篇:绝句二首(唐杜甫)

绝句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一、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⑶鸳鸯:一种水鸟。

三、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

四、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推荐第3篇:杜甫 绝句二首(带拼音)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chí rì jiānɡ shān lì chūn fēnɡ huā cǎo xiānɡ

丽,

香。

ní rïnɡ fēi yàn zi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anɡ

子, 沙

鸯。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jiānɡ

bì niǎo yú bái shān qīnɡ huā yù rán

白, 山

燃。

jīn chūn kài yîu ɡuî hé rì shì ɡuī nián

过, 何

年。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推荐第4篇: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8、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6分,每点3分)

9、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5分)。

推荐第5篇:古诗杜甫绝句二首及大意

绝句二首其一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大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多么秀丽,春风吹过,到处飘散着花草的芳香。冰雪融化了,泥土开始松软,小燕子飞回来了;鸳鸯也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着了。

绝句二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大意】江水碧绿,显露出水鸟的羽毛像雪一样白;满山青翠,红艳艳的鲜花就像将要燃烧起来的火团一样。今年的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了,哪一天才是我回归家乡的时间呢?

推荐第6篇: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迟日即春日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其二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其二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相关试题

(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4)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第一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旭,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洲上静踩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答出“动静结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鲜艳欲燃的山花,写景着色鲜艳,诗人笔下是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又以江碧衬鸟的归,以山青衬花的红,相互映衬,生动形象。(答出衬托手法1分,分析1分)

(2)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春深似海之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句,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

(3)第一首主要运用了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之景;第二首主要采用色彩互相映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

(4)第一首诗,作者借清新明丽之景,表达了喜悦安适的情怀。第二首诗,作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表示恩爱的情侣。

【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阅读训练】

(1)诗歌以“__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迟日)

(2)这首五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四句两两对仗)

(3)诗歌前两句组成了一幅粗线勾勒的才、大场景,并以“_____”、“____”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丽 香)

(4)赏析诗歌后两句。(60字左右)

煦暖的阳光下,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5)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6)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3分)

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1.这首诗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2分) 答案:

1.春末夏初(或“暮春”) 思念家乡。

2.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靡而灿烂。

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赏析 其一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推荐第7篇: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注释逾:更加、更多。欲:好像。然:燃烧。过:过去。何:什么。...鉴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以江碧...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推荐第8篇: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注释逾:更加、更多。欲:好像。然:燃烧。过:过去。何:什么。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推荐第9篇:绝句 杜甫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7、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8、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9、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李白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在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折楼兰。

0

6、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7、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8、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22、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3、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4、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5、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6、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杜牧

1、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9、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王维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8、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3、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4、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5、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贺知章

1、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刘禹锡

1、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柳宗元

1、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3、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韩愈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李贺

1、马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3、南园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4、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白居易

1、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6、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7、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孟浩然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商隐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昌龄

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

1、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杨炯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岑参

1、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卷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颢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绅

1、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贾岛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推荐第10篇:绝句 杜甫

绝句 杜甫 liǎng gâ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mã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疑难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唱】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第11篇:《绝句》(杜甫)

石雪峰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第12篇:杜甫 绝句

绝句四首(其一)

唐 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其二) 唐 杜甫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其三)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四) 唐 杜甫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第13篇:《绝句》杜甫说课稿

《绝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五、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拓展迁移——让学生延伸美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江南》、《春晓》、《村居》、《咏柳》)

2.导语:听着你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让“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 3.了解诗人,课件出示一段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在杜甫晚年时,国家平定了战乱,天下终于太平了。得知这个消息,杜甫的心情无比舒畅。多年的战乱终于平定,交通也恢复了。看到来往东吴的船只,想到自己也可以返回故乡,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杜甫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4.简介绝句这种体裁。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在初读古诗,读通古诗的同时,我让学生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读,再体会。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找出这些色彩,老师再加点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细读古诗,找出诗中的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也说明鸟叫不是叽叽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也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行,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历史久远;第四句“万里”船,展现空间的广阔。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这个板块中,我设想紧扣一个“窗”字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透过这个“窗”,诗人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诗中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随后学生交流。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这句诗时分四个层次,先找出“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黄绿相间,青白和谐的美景图。

第二层次教师提问:杜甫把春天写的那么诱人,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美景。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啊,黄鹂一唱一和多有趣多热闹啊!让学生感受到细柳新绿,这正是春天的色彩,黄莺唱和,这正是春天的声音。

第三层次就是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美好。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同时在朗读中引导感受古诗的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 最后是说话练习: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人看到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啊,春天__________! 2.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一句诗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诗,提出疑问,教师适时解疑,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西岭(课件出示图)诗人说千秋雪,指的就是西岭上多年不化的积雪。这“千秋”指的很多年,可真的是一千年吗?(2)东吴。东吴指的是当时的吴国,东吴和成都的距离可谓是路远迢迢,行程万里,所以诗人说万里船,指的就是这些停在江上的商船,诗中哪个字就是停的意思?这些商船住来于四川和江浙,要经过很多很多的路。告诉学生这里的万和千都不是真的指数量,在古诗的写作手法中,叫虚指。 (3)含。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难点。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我准备采取换字理解的方法。出示:窗有西岭千秋雪

窗嵌西岭千秋雪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 “有”太一般了。 “嵌”又只是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这中,只是静态的画。而“含”却是生动活泼。早春之际,西岭上的积雪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印在窗上,窗和景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难道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吗?

(五)拓展迁移——延伸美

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在晨读会上展示给同学们。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板书既是原诗又高于原诗,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中的字词,又使学生对本诗的节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利于学生诵读、记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五、教学反思

《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可教学之处实在太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收获也有遗憾。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

并播放课件,把学生引人诗情画意之中。

2、给诗配画,领悟意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 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先学诗,品诗,再展开想象,给诗配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3、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

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当然,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给我更好的建议,是我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完美!

第14篇:绝句三首杜甫

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杜甫(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第15篇:绝句2首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望采纳

第16篇:浅谈杜甫《绝句》

浅谈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这首《绝句》是我少年时代就读过的诗,当时只是觉得它是一首明朗轻快、浅显易懂的诗,而今在学习了一些文学理论的知识后,我才发现这首诗中所包含的精华要素。因此,我试从文学中意象、意境、意蕴以及诗的基本特征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个简单赏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其云:圣人立象以尽意;我国汉代的王充在其《论衡》中也提过“立意于象” “表意之象”的说法,所以,意象的描写往往是为了抒发一定情感,表达一定理想。

在杜甫这首《绝句》中,一共描写了八个意象,诗的第

一、第二句中描写了四个意象,分别通过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四个表象表现出来,共同构成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早春图景。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四个意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黄鹂的鸣叫、柳枝的的翠绿、白鹭的飞翔、青天的蔚蓝。作者在描写这四个意象的时候共用了四种颜色,分别是以“黄”衬“绿”,以“白”衬“青”,色彩鲜明,衬托出早春的生机盎然。此外,作者还写到黄鹂的鸣叫,为这幅早春图景增添了听觉效果,就这样,作者分别从视觉上和听觉上对这幅早春图景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描绘,突显出生机盎然之意,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诗的第

三、第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

描写了四个意象,即“窗”“西岭之雪”“门”“东吴之船”。第三句中的“窗”与“雪”之间用了一个“含”字,形象的把西岭的雪景聚集在一窗之中,仿佛构成一幅镶有画框的雪景图,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诗的第四句中的“门”和“东吴之船”之间也有一个动词,即“泊”,这个“泊”字既描绘了草堂门前港湾的美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想离蜀东游的复杂心情。

第17篇: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此着一“上”字之妙。此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划,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机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的飞翔上天,前间的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说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但我却以为此说不甚如意。可否这般理解更好一点:上两句已点明,当时节全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这给人就有一处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仿如润含了感受,这不更能写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吗?而“西岭”则不妨理解为诗人看到带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继而以那西岭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见之雪。但诗人为何以这“千秋雪”代窗上这上年的残雪呢?诗人失落多年的运用,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广远。上文我已简单述了杜甫写作此诗的处境,当年,杜甫已久离朝廷飘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机。

这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少年志向历数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终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人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但同时,以生此顽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来说也表明一种艰难,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况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故我以为,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要排遣心内那久受的投闲置散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小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以清新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此解也似不够妥帖。着一“泊”字,实有深意。泊“有停留不开”义,杜甫用的应正是此义。杜甫的多年飘泊无着。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毕竟已大大消去了。他对自己一展抱负的信心,他自己应该知道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实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乱而在梓州、阆州一带历了一番流亡生活而归,连偏于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当时心情可知,怀着这样强烈迷惘不定的心绪,又有着这样无着无依和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的人生体验,杜甫对严武的推荐是否成功,而即使成功后自己是否真可一展抱负,着实百抱望不大的,“泊”,正好写出此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三句中千秋并举,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示希望之不大。此其一。其二,这只停泊门前的东吴船并非自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云东吴,原因何在?一则如上述,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路径之难暗示诗人抱负得展。

第18篇:绝句二首原文翻译

导语: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绝句二首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1、杜甫 著 邓魁英 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4

5【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

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

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第19篇:论 杜甫绝句特色

一、绪论:

谈到盛唐的绝句诗,后人多盛赞其“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兴象玲珑”的格调,醉心其“情韵浓郁、意味隽永、柔美和畅”的节奏。王昌龄、李白、贺知章、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绝句诗无一不以情韵取胜,以思致见长。而杜甫却有意与盛唐诸家立异,脱离常调。因此,后人对杜甫绝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贬之者居多,认为“五七言(绝句)俱无所解者”、“谐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杜甫的绝句呢?笔者认为,纵观杜甫绝句创作,恰恰是这种“别调”与“异径”,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

杜甫的绝句一百三十余首 ,几乎占其全集的十分之一。科学地评价这部分作品 ,有利于全面认识杜甫和杜诗 。然而对杜甫绝句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贬之者如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十三中说 :“杜子美诗 ,诸体皆有绝妙者 ,独绝句本无所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 :“少陵七绝 ,槎桠粗硬 ,独《赠花卿》一首最为婉而多讽。”这些批评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起源于汉魏六朝乐府短章的绝句 ,其形成与发展与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唐代 ,成熟的优秀的绝句都富有悠婉可歌、余味悠长的乐府情韵。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 ,人们都习惯性地要求绝句有“风人之致” ,要“婉曲回环 ,句绝而意不绝”。在这种已形成传统审美定式的情况下 ,杜甫自觉地避熟就生 ,以全新的面目使绝句摆脱乐府的束缚和影响 ,因而大多数绝句缺乏悠远婉转的韵致 ,不能流丽可歌 ,所以被讥为“半律”也就不奇怪了。但是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创新加以褒扬。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称道 :“杜老七绝欲于诸家分道扬镳 ,故而别开异径 ,独其情怀 ,最得诗人雅趣。”黄子云《野鸿诗的》赞 :“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 ,高驾王、李诸公多矣!

为了全面了解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也为了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对于杜甫的绝句各有争议,为此,我们进行探讨„„

二、认识杜甫:

对于杜甫的绝句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伟大诗人—杜甫先生。

(一)、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死后,按其遗愿.,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韩愈这样评价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

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等等。太宗年间,杜甫自幼刻苦攻读,满腹经论,因为朝庭中奸相等人从中作梗而屡考难第,加之杜甫秉性耿直,不畏权势,仕途之道一波三折。杜甫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诗篇。杜甫一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贫困潦倒,疾病缠身,59岁那年病死在湘江之中那艘伴随了他五年多的破旧孤舟之中,而他却给后人留下了1400多首代代相传的不朽篇章!

(二)、浅谈杜甫的绝句:

杜甫诗是古人流传于世诗最多的一位,差不多有一千四百多首流传在世。就这么多的传世作品中,杜甫的绝句就有一百三十余首 ,几乎占其全集的十分之一。绝句诗的兴起源于盛唐之际。杜甫的绝句以七绝为甚,不拘一格,渗透平凡小事,与百姓生活相联系。同时也充分抒发了杜甫的爱国情怀。如《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陵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漫兴九首》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再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其六)和“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其七),又如《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乃集大成者,不论是杜诗的沉郁顿挫还是律体的成就,更充分的表现在爱国情感的抒发,随着时事的流转而变化。

三、研究杜甫绝句的特色

(一)、杜甫绝句的内容特色:

从内容方面看,杜甫的绝句诗娴熟地从抒发主观情感过渡到情景交融,并且开创了摹写客观物象的新领域。在杜甫的绝句中也有诸多正统的抒情绝唱,除了《江南逢李龟年》等历来被人赞誉之作外,我们也可以从一些随笔小诗中看出其高超的抒情艺术。例如《绝句二首》之一:“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惆怅的思乡之情与绚烂的花锦世界相对比,美则美极、悲则悲极。以悦景衬哀情,更觉归期无望而流年似水,让人不胜唏嘘。

同时,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方面,杜甫绝句亦能取胜。“少陵绝句,多纵横跌宕,能以议论掳其胸臆,气格才情,迥异常调。”譬如《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汹汹人衰犹不定,时时斗战欲何须。”前二句叙事,意为安禄山叛乱被杀,乃天降之诛,史思明之死,亦罪有应得,极写叛乱的不得人心。后两句言叛乱已除,倘若你们这帮军阀仍心怀叵测,那么只能重蹈安史之覆辙。诗人在警戒棒喝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外如《八阵图》、《村殁口号二首》等,都是思理清俊、议论高绝而又唱叹有致之作。

而且,杜甫并不拘于绝句只抒发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的旧囿,大胆开创了以绝句反映时事、民俗、风物、古迹等的新领域。如《夔州歌十绝句》中诗人带领我们领略巴山蜀水、风土人情之美:“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年关。”“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这一幅幅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风物画,使读者神游其中而大开眼界。真乃“色色有致,老健奇瑰,别开七绝境界。”

另一方面,杜甫的绝句又开创了个性化色彩较为浓厚的闲言语小诗这一独特领域。在盛唐,许多优秀的绝句同时又是歌词,这类歌词富有音乐的美感,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将人的感受,具体的情境结合于民族的情感,固然是盛唐各体的共同特征,但在绝句中较为突出。”但是杜甫却独辟蹊径,倾向于个性化色彩较为浓厚的闲言语小诗。例如《少年行》:“马上谁象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氏粗豪爽,指点银瓶索酒尝。”诚然,唐诗中有众多《少年行》,但诗人以轻松的笔调,抓住下马、坐床、指瓶、索酒几个漫画式的定格,生动地描画出一个统治阶级贵介公子的狂荡情态,使读者一眼便识出此乃少陵绝句,因为这种幽默诙谐、眼到笔到趣到的独特诗风在唐代绝句中甚为少见。正如胡应麟在《诗蔽》中所评:“杜《少年行》殊有古意,然自是少陵绝句,与乐府无关。”诗人便是以此种独特的眼光和思路,抓住自 4

然界或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片段,个性色彩极浓,以自己率真的情趣感染读者,与读者一起分享生活中种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正如马茂元先生所说:“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诸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唏嘘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杜甫绝句的风格特色:

从风格上看,杜甫的绝句千姿百态,并以其独到的笔力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

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使盛唐之音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因此,杜甫只得另辟蹊径,探求新的表现形式。其作品有的含吐不露,有的畅达淋漓,有的明丽清奇,有的高古典雅,有的一气流转,有的似断实连,有的疏野淡泊,有的雄浑豪放,有的冼练自然,有的填密婉曲,真是风神摇曳,千姿百态。例如《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体现了绝句含蓄蕴藉的风格。当时,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中表现勇猛,但他恃功而骄,剽掠蜀郡,生活奢侈,妄自尊大。杜甫为讽刺花敬定而作此绝句,首句点题,极言花府每天的歌舞管弦之盛,次句紧承首句,写急管繁弦的美妙乐曲随着江风直上云宵。前两句体现了正宗绝句“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的起承之法。第三句一转,由描写而人议论,说这种乐曲只应天上才有,言外之意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享受。尾句在上句转折的基础上以问句发出感叹,说人间能有几回听到?仇兆鳌评曰:“此诗风华清丽,抑扬顿挫,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就连对杜甫绝句诗持否定态度的杨慎也说:“杜公此诗讥其做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此外,不同于盛唐大多数绝句浑融流畅的艺术风格,杜甫的绝句更多地表现出似断实连、一句一意的“异径”特色。一句一意虽源于晋人的《四时咏》,但杜甫将这种创作技巧运用得自然贴切,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七,四句分别写了白杨花、青荷叶、笋根稚子、沙上凫雏,表面看似各不相连,但四者的神态、色彩在一种内在力量的支配下,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杜甫跳出了强调无我合一,意与境浑,及诗中包含的客观意象之间和谐统一的规范化格套,而尝试着变浑融为一句一绝,变流畅为不相连属,形成“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的特点,但又通过虚实相生、动静对比、疏密有致、远近互移等手法,使表面不相连属的四句统一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在外在形态松散的同时,加强诗句在色彩、基调、感情、逻辑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使全诗围绕一个核心带给读者多方面的信息,从而扩大了诗的容量。杜诗这种明断暗续的意象构成方式是对传统美学结构的大胆创新。

(三)杜甫绝句的艺术形式特色:

从艺术形式上看,杜甫发展了变体绝句,并多采用组诗的形式表现自己浩茫的心 5

事和深沉的情思,扩大了绝句的容量。

盛唐绝句,在声调上追求自然流畅、和谐优美;在声律上亦提倡严格遵循平仄交错、平仄对立、平仄相粘等固定格式。然而杜甫的七言绝句却不守正规,形成了一种变体、别调,如王世贞所记:“子美之七言绝,皆变体”。例如《三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这三首绝句均为变体。第一首声调很特殊,第

一、二句都用“平平平平平平仄”,声调完全重复,平仄完全失对;第三句用“平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句用“平平平仄平平仄”,也是平仄失调,没有一个合律的句子,而且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失粘,因此,成了通篇全拗的拗体七绝。第

二、三首也类似,均是不合正格绝句平仄句式的要求,因此是典型的变体。

杜甫绝句中还有部分拗句与部分律句组合成篇的,这类绝句更多,例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

一、五,《夔州歌十绝句》之一等。杜甫绝句的变体除了表现在声调上外,还表现在起结上。他自觉运用对起对结、对起散结、散起对结等多种联结方法,而不墨守盛唐绝句散起散结的成规。据笔者粗略统计,在杜甫138首绝句中,对起对结的21首,对起散结的12首,散起对结的33首。这些对偶绝句总共66首,几乎占了杜甫绝句的一半。虽然这种变体常为他人所批判,但若根据具体史料考证,追溯一下五七言绝句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众人对杜甫绝句变体的非议与指责实际包含着过多主观臆测的因素。可以说,杜甫的变体绝句在声调与起结上的独出心裁为盛唐绝句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唐绝句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杜甫的绝句多采用组诗的艺术形式,一题多篇。因为绝句的特色是反映事物快且战斗力强,但若事物连续不断,或者事件重大,牵涉面广,于是就必须用联篇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内容。例如《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充分表现了联篇绝句的特色。这组诗从历史事件到历史人物,从安史之乱到诸镇入朝,从北地到中原到西蜀,从朝廷君臣到战地将卒到诗人自己,从背景陈述到功绩归属,都围绕着“诸镇人朝”这一史事,记叙得明白透彻。一开篇即道安史已平,群臣何归?第二首承上首晓喻河北诸道,表现了作者从元凶除,到边境静时的喜悦和希望。第三首则直接入题,作者听到入朝的好消息,不觉喜极而悲。第

四、五首从第三首反复引申而来,既写诸镇往日跋扈不臣的事实,又赞许诸镇入朝。写到这里,可以说是铺叙无疑,直率贴切。于是第六首就写朝廷的表现。第七首,从遥闻诸镇入朝,到近悲自己,遥羡他人,与“却教江汉客魂消”遥相呼应。紧接着

八、

九、十首,遥想诸镇入朝,国家天时地利人事一片大好形势。最末首总括祸乱始终,君臣媲美,既歌颂祖上威灵,也推崇大将功绩,以对句唱叹作结,淋漓酣畅之至。全诗一气呵成,从首逆消亡写到全国统一,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脉络分明,格局严整,确实体现出杜甫绝句“组诗”的鲜明特色,扩大了时空容量,拓展了艺术境界。

(四)其他特色:

杜甫的绝句特色除了以上三方面之外,还有以绝句论诗、以口语俗语人诗、多用骈句等特色,前人已多作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三、对杜甫绝句的评价:

(一)世人的看法:

1.世人对杜甫绝句的褒扬: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 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但是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创新加以褒扬。黄子云《野鸿诗的》赞 :“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 ,高驾王、李诸公多矣。” 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 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2.世人对杜甫的绝句贬责:

有人说杜甫诗很绝,但绝句却不怎么样,杜甫的绝句被认为缺乏被组管弦的唱谈之音不注意格律,没有韵律美,贬之者如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十三中说 :“杜子美诗 ,诸体皆有绝妙者 ,独绝句本无所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 :“少陵七绝 ,槎桠粗硬 ,独《赠花卿》一首最为婉而多讽。”这些批评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起源于汉魏六朝乐府短章的绝句 ,其形成与发展与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唐代 ,成熟的优秀的绝句都富有悠婉可歌、余味悠长的乐府情韵。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 ,人们都习惯性地要求绝句有“风人之致” ,要“婉曲回环 ,句绝而意不绝”。在这种已形成传统审美定式的情况下 ,杜甫自觉地避熟就生 ,以全新的面目使绝句摆脱乐府的束缚和影响 ,因而大多数绝句缺乏悠远婉转的韵致 ,不能流丽可歌 ,所以被讥为“半 7

律”也就不奇怪了。

四、结论:

杜甫绝句特色独具一格,不重格律,自成一家。绝句系民生,系百姓,系国家······这是杜甫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感的流露。虽看起来不成句式,可读起来却也琅琅上口,自有一番风味。此中,拗体在杜甫的绝句诗里 出现较多,特别是以七绝为甚 。前人对杜甫的诗七绝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原因之一,便是拗体太多而不中格律。杜甫写的七绝是比较随便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日常生活。凡题材不宜构成出长篇的,他多半用七绝的形式表达。如《戏为六绝句》,是一种杂谈式的论诗诗,评今论古,给后人的启发很大。但杜甫入蜀后所做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的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的组诗。如,《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陵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漫兴九首》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再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其六)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其七) 与盛唐时期一般绝句不同的是,杜甫的绝句在声调上不是那么悠扬和谐,但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致,能曲折达意,而且受民歌的影响,更多的是杂有当时流行的口语。杜甫的这类诗,既有连篇的吟唱,又有单篇的短章;既有长调的反响,又有拗体的独特。多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其妙处在于活跃着怏然的生活情趣。富于奇思妙想,如《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为了更完美的表达诗意,他往往不注重格调和语序,这一举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无视格律,而恰恰在于他能够严格地遵守格律而多变化,使绝句因格律这一固定的形式具有活跃的生命力。他的绝句多连章体和拗体,声调拗峭、笔墨质实,而多议论,改变了盛唐绝句的那种蕴藉含蓄的清丽格调,创立了一种与其沉郁顿挫风格一致的绝句新风貌。

参考文献:

[1] 杜甫与高适、岑参(上) 卞孝萱等 《草堂》1981.2 26 [2] 论唐人对杜诗的态度 曾枣庄 《草堂》1981.1 54 [3] 关于杜诗绝句的评价问题 李谊 陈德外 《四川师院学报》1981.1 42 [4] 别开异径的杜甫七绝 唐异明 《学术研究》1981.2 101 [5] 《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 翟相君 《河南师大学报》1981.5 95

致 谢

直至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谢谢网络上给我帮助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热情回答和指导。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各位老师给我的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这篇论文编写。

第20篇: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内容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小组讨论及对话交流的基本程序。教学材料 杜甫《绝句》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展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课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思念家乡的时候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的方法。(板书课题:《绝句》—杜甫)

二、初读诗歌,梳理词句。

投影1:阅读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① ② ③ 根据拼音解决生字。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难词、关键词的含义。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投影2:检查初步阅读情况:

① 规范学生读音,强调难字:

鹂(lí)行(háng)鹭(lù)泊(bó) ② 释义: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三、多角度阅读并概述古诗,分组讨论并宣布讨论结果。

师:请1—4组的同学按序号对应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话来概述古诗。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

2、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

3、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

4、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

讨论过程(……)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在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宣布讨论结果。 请第1组从“内容”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3:引领: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讲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事件即可)。 预设: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请第2组从“主题”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4:引领: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抓住诗人写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见美丽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因而非常思念故乡。 请第3组从“思想感情”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5:引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诗歌前两句还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后两句诗人就陷入了哀伤的思乡之情当中。 请第4组从“诗中景色”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6:引领: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黄鹂、白鹭、积雪、船只。 体会古诗的优美之处。

课后作业:抄写古诗中的重点生字词,背诵古诗。

寝室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环保、温馨、舒适。

设计内容:美化天花板及墙壁,规范书架摆设、杂物堆放。 设计材料:胶水、胶布、剪刀、泡沫彩纸板、记号笔。 设计方法:成员合作、分工配合。 设计时间:12小时 设计过程:

1、购买材料:分两组进行,一组前往材料区;购买墙纸(温馨色调,建议米白色)、泡沫型彩纸板(红、黄两色)、挂钩;另一组前往生活区,购买胶水、双面胶、剪刀、记号笔、强力清洁剂。

2、准备材料:将泡沫彩纸板剪成花瓣形状(红、黄两色),大小不一,两种颜色的花瓣交替粘紧备用。

3、全体成员首先把寝室打扫一遍,用买来的强力清洁剂把寝室的卫生死角清理干净。

由于寝室空间狭小,很多东西都没地方放,比如包包之类的,所以在墙上粘贴一些挂钩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买来的挂钩分布均匀地贴在每个位置的旁边,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不会觉得有损美观。

寝室进门的两个床后面有一个大约行李箱宽的空置位置,这个位置就用来放行李箱,两边的空位刚好可以放进8个箱子。

4、寝室打扫干净以后就开始贴墙纸,寝室共8人,分两组进行,4个人负责一边,一边两个人在床上负责贴纸,下面两个人负责递接材料。墙纸贴好之后,把之前粘好的花瓣贴在上床以上的墙纸上面,距离适中。成品效果不会让人眼花,会带给你一种温馨舒适的视觉感受,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

绝句二首杜甫
《绝句二首杜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