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和字的含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4 21:05: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孝字起源、结构与含义

孝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部是一个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老字不全说明老人体衰,需要子女撑持,没有子女撑持,老人就要跌倒。

另一说法是,孝字头上是一个土字加上人字,左边一撇意味着一个身体已有一般入土的老人,极度衰弱,急需子女扶持和照顾。因此,孝道实际上讲的是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依存关系,以及这种依存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孝道也强调了老年人的未尽事业需要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

《说文解字》对孝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尊老,敬老,养老,传承子嗣,养育儿女,光大先业,是孝字的基本含义,也是孝道的基本精神。

另外,孝字的小篆体很像一个躬身驼背的老人用手抚摸着他腰下的一个小孩,而小孩很温顺的接受老人的爱抚。因此,孝道的另一层含义是上辈人要对下辈人关爱,特别是当下辈人未成年的时候要爱护,哺养他们。而下辈人对上辈人要尊重顺从,接受上辈人的哺养,教育和传承。“父慈子孝”、“尊老爱老”是对孝道精神的经典总结。

推荐第2篇:稳字当头释放两点含义

稳字当头释放两点含义定理4:买入点决定盈利。你无法测准未来的股价走势,只有庄家知道,而他也是随机应变的,但是,你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买入,没有人能强迫你。

当你产生第一次买入的冲动时,忍住,再观察几天,如果涨上去了,就彻底忘记它。如果跌下来了,你会产生第二次买入的冲动。当你产生第二次买入的冲动时,再忍住,如果它又涨上去了,就彻底忘记它。如果又跌下去了,那你会产生第三次买入的冲动。当你产生第三次买入的冲动时……

直到你确信,你的买入成本,已经落在绝大部分人的买入成本以下,这时候去果断的买入足够多的筹码。

原来“忍”是变成20%的最大秘诀。当然,这样你的效率无疑会变得很低,因为你可能错过了很多机会,但是你逃过了庄家为你布置的大多数陷阱,一旦你建仓,你的成本点很可能比庄家还低,庄家震仓时往往把价格短时间内打到他自己的成本点以下,可惜此时大部分散户在肝胆俱碎地逃命。成功忍到这一时机的到来,往往第三天、第四天你的股票池就变成了红色,红色照耀下的你很容易进入禅定状态,这是庄家的噩梦他除了带着你坐轿子,没有其他的办法,好在他也不在乎,因为80%的人已经被他捉住了。

时刻提醒自己,来股市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交学费,所以,急什么?一个好时机胜过一万次行动。

客观地说,这种原则指导下的散户,一年只有两三次的交易,是极其可能的。耐得住寂寞,才能找到不败之地,而到了不败之地,胜利就如探囊取物。每一次交易,都会带给你一个丰硕的回报。 观点与操作:

1.稳字当头释放两点含义:这波股灾暴跌,救市第一枪是央行6.29双降打响,央行的举动备受市场关注。根据《证券日报》报道,在央行最新公布的年中会议纪要中,“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识别和处置机制,注重稳定金融市场 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央行8月3-4日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就这一问题的措辞,较7月28日的表态更为全面且有所升级。在7月28日的央行年中工作预热新闻稿中,仅是提出“稳定金融市场预期”,而本次会议则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相应机制,并且刻意强调“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央行本次会议强调“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而此前大多是强调“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央行年中会议的这两个新变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本周二市场流出一份证监会召集基金公司开会的纪要,里面同样指出8月工作的重点就是稳定市场,稳定人心。

无论是央行还是证监会都把稳字放在了当前阶段的首要地位,稳字当头我认为向市场释放了两层明确意思。

首先,向下兜底态度明确,当然需要明确兜底的究竟是什么。我的看法,一个是基本的流动性兜底,即:不会再容忍出现类似7月初的连锁踩踏事件出现。一个是对主流品种尤其是上证50和沪深300为主的品种估值兜底,这个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或者忽略,为什么要兜底主流权重的估值,原因不复杂,在国企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间点,维持必要的价值体系是必须条件,以国企改革为例,习近平总书记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期间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刻论述,提出“三个有利于” 标准,首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里第一条就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于大股东基本都是国有性质的沪深300和上证50公司而言,显然维持必要的估值底线是符合最高决策层的态度,关于国企改革的这三个有利于对于股市的深远影响,我还会找时间再专门讲。

第二,稳字当头带给市场的机遇。我认为既然管理层定调稳字当头,且在市场基本流动性和主流权重估值上给予兜底,那么作为投资者目前已经没必要过度悲观,经过暴跌之后市场便宜货已经在局部出现,且热点也开始出现扩散迹象。周二我讲过关于对8月市场的基本判断,下面3500一线是多头的最后防线,上面5月线是压制,这个箱体结构其实是适合进行波段操作的,目前位置处于箱体中轨,一旦突破30天线,则市场反弹将继续延续,建议之前离场资金可进场开始做多。 2.有板有眼:

推荐第3篇:(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以”字的含义、用法和实例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以”的含义、用法和实例

1. 动词,以为,认为

例如: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③以为且噬己为,甚恐。《黔之驴》

④以为妙绝。《口技》

2.介词:(1)凭借

例如:①何以战?《曹刿论战》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按照

例如: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用

例如: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③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④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4)把、拿

例如: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5)因为

例如: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6)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④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治水必躬亲》

3.连词,(1)而(顺承)

例如:①有好事者船以入。

②卷石底以出。

③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致

例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来,用来

例如: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4.通假字,通“已”,已经。

例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推荐第4篇:圣字的繁体字 圣字的含义 圣字的由来(优秀)

会意,形声字

解:小篆「圣」字从「耳」从「呈」。呈之本义作「通」解,(见说文解字)乃指于事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之称。

《白虎通》谓:圣者,通也;闻声知情,故曰圣也。 朱骏声氏谓:耳顺谓之顺,故从耳。 又圣者挺立于世,无不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之情,故其能大公无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故曰圣。

其义有:

博通事理曰圣。《尚书middot;洪范》:[睿作圣]传曰: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道德修养造乎极地者曰圣。如:至圣、宗圣、亚圣等等。 尊称皇帝的。如圣旨、圣驾。 至高无上的。如圣人、圣者。《管子middot;内业篇》谓: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

精通曰圣。如: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

古人道:读书志在成圣作贤。因为读书能识理、能明辨是非、能变化气质、能克制自己不造罪业。故圣凡之别唯在「觉」 「迷」之间而已!何况人生苦短,生命中能清楚的自我掌舵,作个明白的人,确实不易;唯向圣贤学习,亲近仁德之人,契于心,融于行,才能真正做一个通达事理之人。

推荐第5篇:国徽内容和含义

国徽内容和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齿轮和麦稻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蕴含的内容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到1949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大场所,用**图案作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表现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推荐第6篇: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徐克谦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完成。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用“中”的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中”字在先秦古籍中的常见字义有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的标准,用作动词,也即“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中”;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前之所以有人会把“中庸”简单地理解为折衷主义或调和主义,就是由于仅仅从第一种字义上来理解“中庸”的“中”。但笔者认为“中庸”的“中”与上述三种含义都有关系,只有把这三方面的意思贯通了理解,才能弄清“中庸”的完整的含义。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故乃明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咸庶中正。”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的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也即严格地中于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这里的“中”同无原则地在对立的两极之间搞折中调和毫不相干。“中”是有原则的,既然要中于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的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正因为“中”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的标准意思,因而这个标准本身有时也可称之为“中”。《荀子·礼论》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训为“中”。如果我们从中于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郑《笺》曰:“极,中也。”可见“中”与“极”一样,都是指一定的标准、准则。《尚书·洪范》有“皇极”一畴,传云:“皇,大;极,中也。”孔颖达《正义》也指出:“极之为中,常训也。”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正如蔡沈《书经集传》所说:“极”是“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皆需合于“皇极”的法则,否则就是“偏”、“陂”。而反对“偏”、“陂”也正是在“皇建其有极”的前提下进行的。总之,建“极”与有“中”意思是相通的,其基本含义都是说要公正地符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 孔子将上述这种用“中”思想发挥运用到他的伦理道德理论中,从而发明了儒家的“中庸”说。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而提出的。儒家伦理学的“中庸”说同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的不同,就在于儒家对“中”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具体内容,这个具体内容就是以“仁”为内在核心,以“礼”为外在形式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但“中”字的基本含义,即合宜,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这一种意思,仍然保留在儒家的“中庸”说中。

“孔子曰:‘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孟子·尽心下》)这里所谓“中道”,不能简单地只理解为中间道路。“中道”的“中”也有适宜、符合的意思。孟子也提到“中道”,《孟子·尽心上》说:“大匠不为拙工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所谓“中道”,就是要象工匠做工要中于绳墨,射手调弓要合于彀率一样,符合“道”的要求。《礼记·中庸》说圣人“从容中道”,孔《疏》解释为“从容闲暇而自中乎道。”《大戴礼记·保傅》说“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王聘珍注云:“中,适也。”所有这些“中道”,都是中于道,合于道的意思,和折中调和、中间道路风马牛不相及。儒家反对过与不及,也正是相对于是否中于“道”这一前提而言的。

又如荀子曾说:“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荀子·儒效》)荀子所说的“中事”、“中说”,也决非折中之事,调和之说。这里的“中”也跟“中道”的“中”一样,应解释为合宜,合乎一定的标准。“中事”、“中说”也即合理之事,合宜之说。

具体来说,儒家的“中”以什么为标准呢?按照孔子、荀子等的说法,这个标准就是“礼”。

《礼记·仲尼燕居》篇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们的一段对话:“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由此可见,孔子所谓“中”,是以“礼”的要求为标准的。后来荀子也说:先王之道“比中而行。曷谓中?曰:礼义是也。”(《荀子·儒效》)儒家常用射箭来比喻德行的“中”之与否。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这一点在《礼记·射义》里讲得最具体:“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儒家所谓“中”,就是要求人们符合“礼”的道德准则,中于礼对自己的要求。 但是孟子和《礼记·中庸》一文对“中庸”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中庸》对“中庸”说的补充在于它增加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样一层含义。这样一来,“中”就与人所固有的含而未发的内心状态联系了起来。 本来,在先秦典籍里“中”字也常常用来指人的内心世界。如《礼记·乐记》所谓“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左传》所谓“信不由中,质无益也”都是。但《中庸》用这样一个“中”来指含而未发的喜怒哀乐之情,是有其特定的用意的。它是要说明:“中”的要求,也即礼的道德准则,是根源于人的含而未发的内心,也即根植于人所固有的“善端”的。这样一个“中”,实际上相当于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进一步深入体味,还可以发现,这个“中”既是内在的,也是超越的。《左传》成公13年引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尧对舜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论语·尧曰》)这可理解为“中”乃天所授予。由此可见这个“中”不仅是人心,而且还是天地之心,实际上也就是《中庸》“天命之谓性”的那个“性”,或孟子所谓“本心”。

这样一个“中”字就把儒家所谓“内外之道”贯通了起来:一方面,“中”是内在的,指人内心的某种主观状态,也即含而未发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中”又是外在的,也即表现于外部行为上的“中节”、合于礼。二者又是相统一的:内心之“中”正是行为“中节”的前提,而行为的中于节,则是内心之“中”的外化,对象化。同时这个“中”也把天道与人道贯通了:因为它一方面是内在于人心中的,另一方面却又是受之于天,是天所赋予的“命”,其实也就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要求。

《中庸》一文的主要内容,正是在这样一种内与外、天与人的关系上,反复阐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认为“忠恕”的含义是和中庸之道差不多的。“忠”也就是要存养省察内心之“中”;“恕”则是要发而为外在道德行为的“中节”,也即用礼的要求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庸》认为道德修养首先要从人所不见的“慎独”工夫做起,“内省不疚,无恶于志”,达到内心的“诚”。这也是说的含而未发之“中”的修养。由此出发,就能“微之显”,“暗然而日章,渐渐外化为行动中的“时中”、“中节”。《中庸》又提出要以“三达德”行“五达道”。“三达德”即“智、仁、勇”三个最基本的道德萌芽,“五达道”是指“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五种社会道德伦常关系,也就是儒家所谓“礼”的主要内容。以“三达德”行“五达道”,同样也是说的内心道德存养与外部行为中于礼之间的关系。《中庸》也用了“射”的比喻来说明它的中庸之道:“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射中射不中,看起来是个外部行动,但“中”之与否的根本,却在于自己内心是否有这个“中”,在于自身是否达到了“中”的水平。内心之“中”的功夫不够,发而为外部行动,则不是“过”,就是“不及”;不是“偏”,就是“倚”。所以射而不中,不能怨天尤人,只应该“反求诸己”。《礼记·大学》云:“诚于中,形于外,”“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易传·文言》在论述坤卦“六五”这一中爻的含义时也说:“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都可以与《中庸》所阐发的这种“中庸”之道互相发明。

内心之“中”与外部行为“中节”两者的圆满统一,《中庸》就称之为“合内外之道”,“致中和”。“致中和”的结果不仅能使君臣父子各处其位,而且可以参天地之造化,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这就是“中”的大功用,所以叫做“中庸”,因为“庸”字,就有“用”的意思。

《中庸》在“一篇之体要”的首章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完整地表述了作为伦理道德观的儒家“中庸”说。

当然,不可否认“中庸”的“中”还有中间、中等的意思。如所谓“执两用中”的“中”。又如“中庸”相对于过与不及、“中道”相对于狂与狷,确实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因此,儒家通常反对走极端,在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求比较适中的解决方案。如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既不要太“进”,也不要太“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既要“尊贤”,又要“容众”;既要“嘉善”,又要“矜不能”;既要“尊德性”,又要“道问学”;既要“致广大”,又要“极精微”;可以“乐”,但不能“淫”;可以“哀”但不能“伤”;可以“怨”,但不能“怒”,等等。这都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办法。

但是,这样一种中庸或中道之所以是正确的,并不只是因为它处于两极的中间,而是因为它合于内心之“中”和外在之“节”的标准。虽然我们可以说,处于两极之间的选择通常会是比较正确的,但却绝不能说凡是处于两极之间的选择都绝对正确的。因为其正确性并不是由其“中间性”决定的。

正因为如此,先秦儒家还提出一个“权”字来作为“中”的补充。“权”的意思本来是指秤锤,秤锤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根据不同的重量在秤杆上移动不同的位置,这个位置当然不会永远处于正中,但却永远应当是处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中”正是要和这样一个灵活的“权”相配合。“权”的思想在儒家之前也已出现。《吕刑》在解释“刑之中”时曾说:“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这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掌握标准,采用轻重不同的刑罚与之相适应,求得刑罚的合宜。儒家“中庸”说也继承了“权”的因素。孟子对“汤执中”持赞扬态度(《孟子·离娄下》)而对“子莫执中”却颇有微词(《孟子·尽心上》),其原因就是子莫“执中无权”,缺乏灵活性。孟子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则是因为孔子能根据一时一地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自己的行动,“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孟子·万章下》)《礼记·中庸》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这就是说尽管一时一地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君子却能灵活对待,随时做得十分合宜,言行中乎道德规范。“中”与“时”的关系,也就是“中”与“权”的关系。同样,儒家所谓“时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也决不意味着放弃道德规范的根本原则。这就是所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

总的来说,所谓“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内在要求(人性、本心)为出发点和根本价值依据,在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中寻求“中节”,也就是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这也就是《中庸》所谓“致中和”、“合内外之道”。如果人们能在一切事情上恰到好处地这样做,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的确往往是介于两极之间,其效果看上去通常是很平常的,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卑之无甚高论,只是commonsense 而已。不如极端的言行和主张那样,或使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或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中庸”只是平常道理,“庸”字也有平常、普通的意思。但中庸却决不是平庸,而是在平常普通中见出“极高明”,在平凡中体现出伟大。因为中庸所要坚持的是合于内在尺度和外在要求的正确道路。

因此,坚持“中庸”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要比不负责任地唱一点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极端的调子难得多。荀子曾说:“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可见要做到“中”。并不象做个和事佬那样轻而易举,需要的倒是胆量和勇气。《中庸》所说的“中立不倚”,也决不是一种保持中立的骑墙派主张,而是儒家所标举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君子节操。这一点联系《中庸》上下文就可以明显看出:“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可见“中立不倚”就是说“中”的道德信念和准则一旦确立,就永不偏离,无论治世乱世、有道无道,君子都要坚守信念,保持节操,“至死不变”。孔子提倡“死守善道”,说“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曾子说:“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论语·泰伯》)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说:“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荀子·性恶》)《礼记·儒行》说:“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坚持“中立不倚”,不调和,不妥协,正是儒家一贯的优良传统。

从尧所谓“允执厥中”,舜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到孔子提出“中庸”之德,再到《中庸》一文全面阐述“中庸”思想,以后历代许多儒家思想家也一直继承着这样一种中庸之道的传统。甚至在儒家以外的其他思想家那里,中庸思想也有所表现。如庄子所谓“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达生》);“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山木》);韩非子所谓“去甚去泰,身乃无害”(《韩非子·扬权》);《管子·宙合》篇所谓“中正者,治之本也”,《白心》篇所谓“和以反中,形性相葆”等等,都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相通之处。

可以说中庸之道已成为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一种思想方法和道德品性。中国人有一普遍的共识,即认为“物极必反”,也就是说,任何极端的主张和做法都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到了极端,事物就要走向反面。而只有中道才是常道,才能持久。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坚持中常之道,则可能有持久的发展与进步。若总是在两极之间跳来跳去,则民不堪其苦,国不堪其乱。然而,坚持中常之道却也不易,往往要受到来自两个极端的夹攻:左的说你太右,右的说你太左;激进的说你太保守,保守的说你太激进„„因此,坚持中常之道,需要冷静清醒的头脑,稳健笃实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毅力。孔子之所以说“中庸”是难能可贵的“至德”,“民鲜久矣”,原因恐怕也在于此。

总之,“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学说,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思想方法,强调内心之“中”与外在之“节”的准确契合,以达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度,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追求中常之道,内外协调,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稳健笃实的民族性格。

推荐第7篇:生活的本质和含义

生活的本质和含义生活的本质不仅仅是坐在凉爽的空调屋里敲电脑,上网、聊天。更多的是走出去,到辽阔的大自然中去,到广褒的田地里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洗礼,接受大地厚土的承载和重托,亲吻黄天厚土的恩赐,聆听鸟语花香的宁静,抚摸绿地草原的生生不息,品尝瓜果蔬菜的原汁原味。流一身汗水,排无尽毒素,嗮赤铜肌体,舒筋骨,展手脚,集健康与时尚为一体,锻炼与提升并进,感悟与升华共存,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生活不容易,快用“拌有益”,拌有益拌小麦种,杀虫、防病、增产与一体,省时省工又省力,一次拌种,一季受益。又有质量信誉卡保证效果,农民拌种的首选。用拌有益拌种,省工省时又增产,可更好的品味高品质的生活。

生活本不易,且行且珍惜,与艰难与不易中寻求快乐,与奋进与进取中感悟成功,追求快乐,感悟不同,陶冶心境,活出充实真实的自我,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推荐第8篇:品质的含义和由来

品质的含义和由来

1.何谓品质

1.1 品质的定义

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此种整体的特征或特性,具有满足顾客规定或潜在需求的能力。

1.2 就品质来说,有两个一般性的层面:设计的品质和制造的品质。

1.2.1设计品质

所有的制品与服务都是在许多不同品质等级或水准下产生的,而这此品质在等级上或水准上的差异都是刻意造成的,因之称为“设计品质”,要达成设计的品质需要在产品或程度设计阶段中即有明确的决定,以确保某些特定的功能要求能让人满意。

1.2.2 制造品质

所谓制造品质是指产品在规格上和公差上与设计要求的相符程度,制造品质常借着改变品质保证系统中某些方面而改良,诸如使用统计的过程控制方法,改变检验程序的形态等。较高的制造品质常意味较低的总成本,因为它导致废料和制品重工数的减少以及较少的产品不良率及服务不合格。

2.品质管制的由来与发展

按照品质管制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可以将品质管制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1传统品质管制阶段

这个阶段从开始出现品质管制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这段时期受小生产经营方式或手工业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质量检验、品质管制者,且经验就是“标准”。质量标准的实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授手教进行的,因此,有人又称之为“操作者的品质。

2.2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之后,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企业管理和质量检验管理。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和仪表,它的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1918年前后,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品质管制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有人称它为“工长的品质管制”。1940年以前,由于企业的规模扩大,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给专职的检验人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的检验部门并直属厂长领导,负责全厂各生产单位和产品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品质管制”。

2.3 统计质理管理阶段

由于采取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很多国家都开始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成效。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出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的方法,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承担。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但在这个阶段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其组织管理工作,使得人们误认为“品质管制就是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理论比较深奥,是“品质管制专家的事情”,因而对品质管制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质管制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2.4 全面品质管制阶段

最早提出全面品质管制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1961年,他的著作《全面品质管制》出版。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他指出:“全面品质管制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在总结各国全面品质管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品质管制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推荐第9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二、如何理解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因为,这是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

就记叙文而言,题目之于文章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一、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二、题目作用的归类: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

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三、课文简要例析:(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文章略)

1、《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参考答案]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2、《微笑的可乐》: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心灵折旧费》: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参考答案]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4、《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5、《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好。因为题目存在强烈反差,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破茧成蝶》:选文的标题是“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层意思: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蛾。深层含义:个体生命挣脱自织之“茧”(困难和障碍),获得重生。

7、《父亲的斧头》:题目“父亲的斧头”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一是指父亲在打铁铺里打造的斧头;一是指父亲培养的儿子——“我”。

8、《苦瓜》: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用“苦瓜”象征母亲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9、《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暗喻顽强奋斗的人,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0、《痴心石》: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及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石头”是文中起传达情感、表达爱意作用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11、《访兰》: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参考答案]“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例文还有如:《小扇轻摇的时光》《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田野上的白发 》《十三元遗产》《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附1]拟定文章标题须知:

1、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2、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3、富有诗意(奇特新颖性、运用修辞),吸引读者兴趣。

4、运用小标题(格式新颖、条理清晰),能很好地反映文章的结构脉络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用每一事件层次的概括语,也可以用事件这一层次的标志性词句。)

[附2]《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2010年1月24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 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这位母亲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这,你能够做到吗?

——

推荐第10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考题类型。

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二、标题的含义:

1、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

2、如何把握深层含义的? ①答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

②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可用答题格式。如:这个标题不仅指„ „还„ „ ③标题如果是比喻义的,但文中不是从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只写比喻义)

比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善变的奥楚蔑洛夫, 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3、实 战 演 练

①说说下列课文标题的含义。(看到课题赶紧回忆课文内容主旨) &《孤独之旅》:写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放鸭的经历,放鸭时最初感到孤独和恐惧,最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了。 &《心声》: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拒绝的故事。(注意引申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指爸爸养的花儿垂落了,还指爱花的爸爸去世了。(象征义) 花落象征人亡 &《蜡烛》:讲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像母亲一样埋葬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战士的坟头的故事。(象征义)

4、完成《迷雾灯塔之光》

三、标题的作用

(一)我们从三个方面考虑五个角度(ABCDE)来归纳,且分析标题中哪组同时具有这个作用。

1、先看标题的本义:

A内容

①表明写作对象 《落难的王子》

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 《范进中举》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 B结构 ①贯穿全文线索 《羚羊木雕》、《背影》

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落难的王子》、《星期五,我不想吃饭》

C主旨 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D人物 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变色龙》 E写法 修辞手法

(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变色龙》

(b、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爸爸的花儿落了》

(c、拟人 )

表现手法 象征

注:《背影》的线索: “背影”在文中共出现四次,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回忆背影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二)练习《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四、品味题目

(一)“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答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步:答标题的含义(有时可不答) 第三步:答标题的作用

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不需再答标题的含义。

那如果问你换成另外一个标题好不好,那答题步骤又是怎样的呢?

(二) “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

第二步,说出理由,即回答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文章主要内容+原标题的含义+作用)

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

(三)“以……为标题,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 答题步骤:

1、标题风格:准确鲜明、新颖巧妙、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2、标题特点:运用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

3、标题作用:

例如:本文以“植物大熊猫——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本文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四合木比作大熊猫,突出了四合木珍贵,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

2 ★练习《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四)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那我们又该如何入手呢? 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

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 以文章的主旨为题, 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练习

(四)

实战演练

(一)、迷雾灯塔之光

【英】拉夫特里·芭芭拉 庞启帆译

(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

3 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

(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

(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4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请问: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

(二)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吕 麦

去年冬天,我的工作、婚姻相继出了问题。我带着满心的颓废和落寞,回到乡下老家。像一只冬眠的丑蛤蟆,整日蛰伏在房里,回避邻人关切的询问和眼光,躲避着世俗的热闹和喧嚣,沉湎在惆怅和忧伤里,一天天地委靡、凋敝。

三月的一个清晨,春寒料峭,父亲破天荒地把我从昏睡中叫醒,逼着我吃完热乎乎的早饭。然后,塞给我一把小锄头,让我跟他一块儿下地干活。

父亲领我来到院外的一块麦地边。我望着被薄霜打蔫的麦苗,心头的哀伤挥之不去,眉毛绞成一个难解的结。父亲弯着腰,在田埂上刨出藏在土里的茅草茎,再把地面归置平整,一锄一锄地凿出一个一个的小坑。我皱眉问父亲:“你这是准备种啥?”父亲直起腰,笑着却答非所问地说:“别看庄稼这会儿被霜打蔫了,等会儿太阳一出来,就又精神了。”我和父亲忙了一天,麦地四周的田埂两侧,有了无数个间距齐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颇为壮观。

翌日,父亲从镇上种子站买回一小袋葵花子儿。他在前头一个坑一个坑地点肥,我在后头往坑里丢一粒葵花子,然后用脚轻轻拨些土盖上。几天后,麦地四周就冒出了一株一株娇嫩的新绿。

向日葵苗在春风、旭日的抚慰下,一天天地长高、茂盛。五月,已长到半人多高,蒲扇似的叶片婆娑有声,摇曳着一片葱郁和繁茂。父亲却用一把剪刀,把向日葵茎上多余的新枝、杈头,全部剪除掉。看着向日葵身上,一个一个正滴“泪”的创口,我抑郁地问父亲:“它们„„会受伤死掉吧?”父亲笑说:“不会!它们会因这‘伤’,一心一意地向上长,变得更加粗壮、结实。”我狐疑地看着父亲。

很快,梅雨季节来临。连续半个月的阴霾,暴风时常夹着骤雨,肆虐着大地。许多庄稼、小树,都被大风吹歪、刮倒,有的受不了雨水的冲刷衰竭死亡。而田埂上的一排排向日葵,虽然被吹淋得摇摇晃晃,却依旧挺立着、茁壮着、生长着,头顶上无声地孕育出一个一个拳头大小的花盘。

七月,向日葵一朵朵地盛开了,金黄金黄,娇艳灿烂,在田野四周燃烧、蔓延、铺展,形成力量强大的花潮,涌动着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朝气。我的眉结逐渐舒展,心头有莫名的喜悦。

清晨,父亲和我坐在向日葵的花海里。父亲掏出一支烟点上,惬意地吸一口,对我说:“丫头,天会出太阳,也会刮风、下雨,但风雨并不是天天有。你看这向日葵„„”突然间,我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5 是的,向日葵的灿烂经历了伤痛、风雨和等待。如果人在困境中,亦能一点点地努力,一步步坚持,坚强隐忍,勇于面对,人生就会像向日葵一样傲立挺拔,绽放美丽,灿烂如锦。

请问:题目“像向日葵一样灿烂”的作用是什么?

(三)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 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当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 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 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 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 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 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 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

6 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请思考:

① 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

②把标题改为“童年往事”,好不好?为什么?

(四)

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安娜老师正在上课:“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

“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站在门口。他那被风吹红的圆脸蛋好像要裂开一样,眉上凝结了一层白霜。

“又迟到了,萨乌什金。”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萨乌什金赶紧溜到座位上。

“都懂了吗?„„很好,那么给我举几个例子。” “猫!”有人结结巴巴地开了头。得到肯定后,学童们继续举例:“窗户、桌子、铅笔„„”

突然,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一般,萨乌什金站起来,很急切地叫道:“冬天的橡树!”学童们哄堂大笑。

“为什么要说\'冬天的橡树\'呢?\'橡树\'就行了。”安娜勉强控制着恼怒。 “不,橡树算不了什么。冬天的橡树,那才了不起呢!”萨乌什金坚持着。 “坐下,萨乌什金。这就是你迟到的后果!今天讲的是名词!”安娜愈加气恼。

“萨乌什金,\"下课后安娜说,”你为什么总是迟到?从你家到学校走大路不过半小时!\"萨乌什金的家就在他母亲工作的疗养院里,安娜曾家访过。

“我从来不走大路,我抄小路穿过森林。”

7 “那就不大好了。我必须和你母亲谈谈。她三点钟上班?两点钟上完课我们就一起去吧!”

萨乌什金带老师走的那条小路就在学校后面。森林里一片白,只有高大婆娑的桦树的树梢在高处幽然发黑,纤细的枝条伸展在蓝天中。

“是一头驼鹿过去了!”看到安娜对足迹很感兴趣,萨乌什金说,像是在说着一位善良的熟人,“不过您别怕,驼鹿是很温顺的。”

森林不断地延伸着,好像这些树、雪堆和寂静没有尽头。突然,树木们似乎都毕恭毕敬地让开了。在林中空地的中间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银装素裹,闪闪发光。它低垂枝丫,像是撑在空地上的一顶帐篷。树干有三人合抱那么粗壮,树皮深深的皱纹里塞着雪,像是缀着缕缕银丝,叶子几乎没有凋落,穿着雪衣,覆盖着橡树,直到树冠。在斜射的阳光下,橡树就像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

“这就是它,冬天的橡树!”萨乌什金奔向橡树,如同见到老朋友。 安娜显然也被森林的奇观震撼了,她虔敬地向橡树走去。

“您看!\"萨乌什金在树根边挖雪,打开了一个小小的岩洞。一只褐色的青蛙蹲在里面,好像硬纸板做的一样,一动不动。\"它在装死,一晒太阳,就跳起来了!”

他领着老师看自己的小天地。橡树脚下还栖息着许多住户:刺猬、甲壳虫、蜥蜴、瓢虫„„

安娜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忽然听到萨乌什金的惊叫:“哎呀,来不及见我妈妈了!”

安娜急忙看表,三点一刻!“没什么,”她皱着眉头,“这只是意味着,近路是不可靠的。你还得走公路。”萨乌什金没吭声。

“天啊!”安娜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起了课堂的情景:她的讲解是多么的苍白枯燥,而语言本身是鲜活美妙的,如同丰富的生活。

“萨乌什金,谢谢你带我散步。当然,你可以走这条路。” “谢谢您,老师!”萨乌什金脸红了,他很想对老师说,他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但又怕做不到。停了一会,他真诚地说,“老师,我送您„„”

萨乌什金疑惑地看了看老师,然后从地上拾起一根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驼鹿跳过来,你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这对它就够了!要不然它受了委屈就会离开林子了。

离去不远,安娜回望了橡树一眼。橡树在夕阳下白里泛紫。她看到树下目送老师的萨乌什金的小身影。安娜突然领悟到,在这个森林中,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冬天的橡树,而是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

请给文段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第11篇:领头雁的含义和精神

领头雁的含义和精神

人们很喜欢将领导者比喻成在空中奋飞的雁群中的“领头雁”。那么,鸿雁具有什么特质呢?

鸿雁在水面滑翔时,虽然看似沉着,宁静,其实在水面下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它却是在拼命扑动着双掌。只要一不再出力,它也就停下来。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水珠都不会沾湿它的羽毛,只会从它的背上滚落下来。

一年之中,雁群共有两次宏伟壮丽的迁徙,每次都是跋涉千里之远,遭遇无数障碍。它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对目标的坚定不移。一旦展翅高飞,它们就义无返顾,不离航向,而且永远成群成列!

雁群的行为特性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它们会分别带领队伍,不让任何一只鸿雁单独面对困厄与挑战。

坚忍与团队精神,专一不移与壮志凌云,这就是领导者应有的特质与精神。

在领导者看来,生产是无止境的事业,不知道颠峰在哪里。因此他会像鸿雁一样不断地迎接挑战,征服艰险,结伴而行。

第12篇: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自尊的含义和表现,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懂得自尊和知耻。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当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赞扬时,就会感到高兴,这就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尊的快乐。

(2)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人不可以无耻,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我们不要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要自尊,还要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傲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骄傲自大,它们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十分有害。

1.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2.如何培养自尊心。

(1)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

(2)懂得知耻,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适度自尊。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3.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如“我能行!”,即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4.要克服自负、自卑、自弃等心理。

自负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卑自弃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5.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自信有助于成功,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每天也都在进步,找到这些进步和长处,会增强自信心。

(2)相信自己行,并敢于大胆尝试,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自信心。实力,是支撑自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6.了解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如,我们从学会走路,就有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表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7.认识自立的意义。

自立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人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8.知道培养自立品质的方法,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1)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人生。

(2)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们要学会独立地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3)自己解决自己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4)大胆投身社会实践,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13篇:工程造价的含义和特点

1.工程造价的含义和特点?

答:含义一,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而言,工程造价就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含义二,从市场交易的角度而言,工程造价是指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施工发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特点:大额性、个别性、兼容性、层次性、动态性;

2.工程造价的作用有哪些?

是项目决策、确定投资、控制投资的依据,是评价投资的重要指标,是利益合理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

3.工程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各有哪些特点?

答:定额计价特点就是量与价结合的过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公平竞争、风险合理分担;有利于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政府转变工程造价管理职能,进一步推动工程计价依据改革;

4.简述工程计价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定额计价特点就是量与价结合的过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公平竞争、风险合理分担;有利于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14篇: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一、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1.《背影》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2.《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变色龙》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悬念)(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第15篇:闭幕词的含义和用途

闭幕词的含义和用途

闭幕词

(一)闭幕词的含义和用途

闭幕词是在重大会议行将结束时,由有关领导向全体与会人员所作的总结性讲话。

闭幕词是对整个会议的总结,同时又是对今后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动员。

闭幕词与开幕词互相呼应,但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二)闭幕词的特点 1.总结性

总结性主要体现在讲话人概括总结大会所完成的任务、所通过的报告和决议以及大会的经验等方面。 2.要求性

要求性主要体现在讲话人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希望,号召大家为实现大会提出的任务而奋斗。

(三)闭幕词的格式与写法 1.标题和称谓

闭幕词的标题跟开幕词的写法类似,常见的写法是“××大会闭幕词”或“×××在××大会上的闭幕词”。偶尔也有主副标题的写法,将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概括成一句话作标题,再用“××大会闭幕词”作副标题。 时间在标题之下居中,加括号注明会议闭幕的年、月、日。 称谓一般也跟开幕词相一致。 2.正文

(1)开头。闭幕词的开头,一般要用简洁的语言,简要回顾大会的议程及有关报告人讲话的要点,肯定大会的成绩或收获,说明大会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已经胜利完成使命,今天就要闭幕了。

(2)主体。闭幕词的主体主要是对大会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贯彻大会精神的要求和希望。其中概括总结的部分,总结大会取得了什么成果、达到了什么目的,会议的基本精神和会议的影响等。要列举会议完成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不能过于空泛、笼统。提出要求和希望的部分,也要突出会议精神,体现会议宗旨。

(3)结尾。结尾通常提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号召、希望和要求,表示祝愿,并宣布大会胜利闭幕。最常见的说法是:“现在,我宣布,××大会闭幕。”

(四)闭幕词的写作要求

(1)注意开幕词与闭幕词的区别。开幕词是大会序曲,重在阐明大会的任务,为会议顺利进行打基础、定基调,对会议产生指导、定向和“提神”作用;闭幕词是会议的尾声,要着重对会议的主要成果给予准确的评价和总结,重点放在总结大会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强调大会精神对今后工作的指导作用上。

(2)闭幕词要求言简意赅,与会议的基调保持一致,富于感染力,能鼓舞人心。

第16篇:意向书的含义和作用

意向书的含义和作用

意向书又称“草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一项目的合作问题在实质性谈判之前,经过初步接触而形成的具有原则性、导向性意见的书面材料。

意向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使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企业之间双方或多方联营、联建等活动中使用得越来越多。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意向书是双方或多方进行下一步实质性接触和谈判的依据,他有助于相关企业之间进行联系,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为进一步签订正式合同奠定基础。

第17篇:和谐社会的含义和要求

和谐社会的含义和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其内涵相当丰富。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个民主与善治、秩序与法治、公平与正义、宽容与友善、诚实与信任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发展先进文化,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社会公平分配的调控机制,社会各阶层人员享有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它应当成为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和最终旨归。

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各部类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我们当代大学生正在接受一切先进文化的教育,不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文化,还有许多精神层面的学习,我们要抓紧机会,认真学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作为预备党员更有义务

第18篇:通知的含义和作用

通知的含义和作用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通知是用来“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的公文。一般而言,通知是一种应用广泛,公布需要周知和遵守、执行等有关事项的公文。

通知在实际工作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传达作用。通知常常用来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

2、承转作用。上级机关将下级机关的文件批转给有关单位,用通知。

3、指令作用。通知常用于向所属下级机关发布有关行政法令和规章制度,有很高的政策性。

4、决定性作用。上级机关使用通知将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告知有关部门。

5、周知作用。通知也用于知照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办理的事项。

6、凭证作用。通知主要是下行文,这就为下级如何工作提供了方针、政策及依据,也为日后总结检查工作提供了凭证。

第19篇:游学的含义和意义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游学的含义和意义

什么是 \"游学\"?

\"游学\"是近几年新兴的名词,是一种新事物,它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的内容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它是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未来高质量的教育前提下发展空间一定会越来越辽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游学的深刻体现。

游学的文化背景

游学主要是为那些有意在未来出国的学生和社会人士提供的一种专业性的服务,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想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参加游学。游学国度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为主,参加的学生年龄一般介于13 岁到23岁之间,根据不同游学项目,年龄要求亦有所变化;因为游学有别于留学,所以对语言没有硬性要求。美国是中国学生的第一目标留学国,游学项目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美国,为留学做准备。另外,欧洲游学也是一条新兴线路,。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免学费,而且各项福利较好,各国政府对高学历学生就业也都有优惠政策,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逐年猛增。赴欧洲游学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学生们都会在当地的优质学校接受一段期限不等的外语课程或者一些当地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是\"游学\"中\"学\"字的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最直接体现。典型的游学课程设置如下:上午为密集英文学习,一般安排每周一至周五上课,由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进行小班授课,每班平均 6-15名学生;相对于国内的课堂教学,国外的教师更加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内容也都围绕着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花样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校通常会在下午安排中外学生课堂互动学习和简单的社交活动,鼓励学生使用上午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英文与当地以及来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即学即用的方式被证明是学习英语最为有效而又快捷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游学倍受广大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原因。 学校同时也合理的安排旅游娱乐活动,包括对当地大学学府的参观,对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的游览,使学生在真实的日常生活状况中提高英文口语,亲身感受国外著名学府的教学氛围,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在国外,中国学生一般会被安排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与寄宿家庭里的主人直接交流接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在语言上的自信,克服羞怯感,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国外风土人情的最便捷途径。

举办游学活动主旨

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个性以及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训练相对独立生存能力、相对自主理财能力,使他们自己学会和思考怎样与人合作;接受西方先进教育体系、教育理念的熏陶,感受西方独特的英语教学风格、纯正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外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和质量有感性认识和判别力;为今后出国留学等更长远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游学的意义

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圣经中记载的“东方五学士,祝贺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l 波罗在中国的游历,都透露出古代东西方游学交流中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而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 20 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大中院校、社会机构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开设游学课程,积极鼓励并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到不同文化环境中去探访、并沉浸其中,通过亲自体验而学习和理解非母语或非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同时强化提高外语水平。 实践证明,游学课程通过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和发现之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宽容精神,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在语言强化训练、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养成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世界和平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教育界、相关国际组织与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已经成为教育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全球性时代潮流,受到全世界青年学生的普遍欢迎。 游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在海外的游学生活,可以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住居在普通的外国人家庭,和普通的外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国人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提升青少年的英文信息表达能力。另外也只有住居在普通人家庭中,和他们共同的生活,才能真正当地文化的所在。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出现在书本上,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文化又更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它表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游学的过程就是把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体文化的过程。 ?开阔青少年的视野 探访不同文明的历史,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体验不同的文化,有利于更深切地认知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沉浸于非本土社会生活观察研究,有利于非母语能力的提高和对课堂知识的再发现;游学世界的经历,有利于青少年的视野的开阔。通过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生,感知时代脉搏,培育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格,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 ?培养独立人格品质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中寻找自我、建立自信、培养独立人格的黄金时期。通过在国外的独立生活,不仅能培养青少年学生提早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由此提早接受国际化的教育熏陶,熟悉语言,更深入了解国外多元的文明形态,学习其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开阔眼界和拓展人际关系。 ?体验多元文化 走近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探访世界不同文明的历史遗迹,体验不同文化的所带来的生活感受,尊重和依赖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和精神的遗产,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宗教和信仰,传承并丰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从而确保并坚持为人类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民主、自由和宽容的精神。

游学绝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感受,是人生的体验;走近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化活动,相信为期半个月左右在国外亲身体验风土人情、接受异域文化氛围熏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陶的游学夏令营活动,必能为您增加些许生活的磨练,提高您的独立自主能力;为您人生旅途上增添一笔无形的财富,增长您的阅历和见识、培养您全球化角度的思维习惯;留给您一份终生难忘的记忆,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无尽乐趣。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第20篇:有含义的男宝宝起名流行字推荐

有含义的男宝宝起名流行字推荐

宇:宇字的本义是指房屋的边檐,后也指房屋或边境界限、空间,以及形容人的风度等。

泽:泽字的本义是指水汇聚或水草丛生的地方,又引申指恩德或恩泽。

博:博字的本义是大、广、通,引申为博大、众多、丰富。

铭:铭记不忘,永久的纪念。意为警戒自己的文字,记住,铭记。

浩:浩字的本义是指水势浩大,亦即常见词语浩瀚、浩浩之义。此外,浩字又有广大、广阔、远大之义。人名用浩字,主要取其广大、众多之义。

涵:意为包容,包含,也指潜入水中,此外还用于水名。

杰:杰字的原义是指才智过人的人。此外,又引申指超群的,与众不同的,特别突出的,如杰作、杰士等。由于杰字能表现人的才能、智慧、品性等方面的出类拔萃,因此多被用作人名,表示期望或意愿。

轩:轩字的本义是指一种曲辕有番的车,为卿大夫及诸侯夫人所乘坐,又因饰物不同而分为鱼轩、犀轩、朱轩等。后来,又引申为高起、高仰、飞举,常见词语轩轻、气宇轩昂等即有此义。

瑞:象征吉祥快要到来。意为吉祥,好预兆。

峰:峰字的本义指高大而又尖尖的山头,如常见词语山峰、顶峰、峰峦等皆有此义。也指像山峰的东西,后也喻指最高的境界。取名用峰字时,多表示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才,达到别人所不能及的水平。

宝宝起名字确实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仅要考虑读音、字形以及各种禁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宝宝的生辰八字,因此给孩子起名还是找专家比较好。现在这方面比较知名的应该是温雅居士了,温雅居士在宝宝起名方面有着十几年的经验独创易学起名法:排八字、看五行、测五格、配三才、合属相、想寓意、听音律、写字形,在业界目前应该是比较权威的了。如果您在起名字方面有疑问或者想了解起名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百度搜索美名天下起名网或者在淘宝里直接搜索温雅居士或者美名天下取名馆就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了,老师会耐心的为您解答各种起名方面的疑问。

毅:毅指意志坚定、果断,同时也是男性所面具有的一种品德。

然:含有对、肯定之意。起衬字的作用。跃然、爱然、娇然、韵然、风然、宇然。

涛:涛字的原义是指从水面涌起的大波大浪,引申指像波涛一样的东西或声音。

文:文字的本义是指丝织品上纵横交错的条理、图形,花纹,后来也指其他相关的东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文字广泛用于人名,所取意义主要包括:1)华美,有文采;2)文化、文明、文辞;3)有文质彬彬的修养。

睿:意为明智。深远,通达。可起名如:睿远、睿颖、硕睿、超睿。

豪:豪本指长而硬的毛,后指卓越、杰出的人物。也指性情豪爽、豪迈,不拘常格。

清:清字的原义是指流水的清澈见底,后来也指其他东西的纯净透明,或者说话和思路和清楚明白,以及环境的清静整洁、世道的安康太平、为官的廉洁公正。

楠:楠木。常绿乔木。木材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富有香味,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贵重木材.用在人名意为像楠木一样坚固贵重。

源:原字仿本义是指水流开始的地方。后引申指事物的来源。

润:意为润泽,有光彩,利益。

明:象征光明。意为明亮、公开、清楚、深明大义。

霖:意为久下不停的雨,甘霖。

哲:哲字的意思主要是聪明、有才能,此外也指聪明、有才能的人。

洋:众多;广大,盛大;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宏:宏字的主要含义是表示广大和广博。如《周礼?考工记》:“其声大而宏。”陆机《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晖。”上述两个宏字,一指声音巨大,一指功德广博,分别代表了宏字的两种基本含义。

恒:恒字的本义主要是指长久或经常。另外还指人的恒心及表示平自治通等意义。恒字还有一个读音为gèng,含义基本同“亘”,表示月亮的盈满或遍及、连续等意义。

乐:意为喜悦,愉快。又意为音乐。

钦:恭敬、敬佩,象征有前途。意为恭敬、佩服。

林:二木为林,生生不息,表示旺盛。意为成片的树木、聚集在一起的人事。

鑫:表示金多,兴旺。鑫是人名以及商店字号常用字,取金多兴盛、兴旺之意。

铭:志存高远、名播四方。

俊:英俊潇洒、卓尔不凡。

齐:齐整;齐全;而民不齐出于南亩

治:治理,治国安邦;寓意才德兼备,有领导才能。

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源:渊源、源头;源远流长。

岳:高迈,超拔。

赫:卓跞不凡、声名驰跃。

晗:辉耀,明亮。

贻:宽恭、弘毅。

安:象征太平,平安、顺利、长寿。

岸:岸指江河海的边沿为岸,岸处多是高、大、悬。取名用意是高大,受人尊重。如孙岸达,到达彼岸。

楚:齐整,清晰。

桉:指树的一种。在南方有桉树,形容一个高大挺直,为有用之材,含大有作为之意。

爱:多才伶俐,晚年吉祥。富有情调。男女通用。

翱:指在空中飞翔,取名用表示在高空中自由飞翔,象征胸有大志,有才能。

和字的含义
《和字的含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