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思乡诗有哪些古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6 21:04: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思乡诗

思乡诗精选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0、《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3、《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4、《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推荐第2篇:思乡古诗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3、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6、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7、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1、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3、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4、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5、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6、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7、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8、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9、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30、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推荐第3篇:思乡古诗

导语:我思念家乡的山;我思念家乡的水;我思念家乡的伙伴;我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思乡古诗大全,欢迎借鉴!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1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1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____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1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____宋之问《渡汉江》

1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____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19、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2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____韦庄《菩萨蛮》

25、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____卢纶《长安春望》

2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____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2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29、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____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2、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____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3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____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34、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____谢枋得《武夷山中》

3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3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8、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____陆游《秋思》

39、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4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4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____岑参《逢入京使》

4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3、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____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44、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____张炎《解连环·孤雁》

45、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____白居易《阴雨》

46、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7、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____王籍《入若耶溪》

48、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____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49、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张籍《秋思》

5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____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5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____李白《关山月》

5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5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杜甫《春望》

55、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____李商隐《端居》

56、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8、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____王勃《山中》

5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____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6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____于谦《观书》

61、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____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6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____孟云卿《寒食》

6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____李益《从军北征》

64、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____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65、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____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66、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____李颀《送陈章甫》

67、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____欧阳修《戏答元珍》

68、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____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6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____佚名《悲歌》

70、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____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71、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____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73、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____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74、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75、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____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76、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____李商隐《端居》

77、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____崔涂《春夕》

78、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____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79、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____武元衡《春兴》

8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____杜甫《绝句二首》

8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____佚名《行行重行行》

8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84、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____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85、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____杜牧《旅宿》

86、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____杜牧《题木兰庙》

87、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____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8、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____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89、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90、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____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91、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____杜牧《旅宿》

92、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____清江《送婆罗门》

93、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____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94、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95、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____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96、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____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97、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____杜甫《秋兴八首》

9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99、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____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00、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推荐第4篇:思乡古诗名句

思乡古诗名句

0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0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0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21.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2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6.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29.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 ——程垓 3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31.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刘基 32.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杨慎 3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3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柳永

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3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3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4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

4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4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44.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

45.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4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49.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5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51.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5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5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 ——白居易 5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55.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56.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5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8.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5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60.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61.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 ——赵嘏 6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63.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几时杯重把,昨夜明月行。 ——杜甫 65.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杜甫 66.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67.家在万里云外,有沙鸥相识。 ——陆游 6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69.身居异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

7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71.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

7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7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74.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温庭筠 75.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

76.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 77.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 78.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处再逢君! ——韦庄 79.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曹雪芹 80.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袁凯 81.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 82.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

8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复 84.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

85.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8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8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 88.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范仲淹

89.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90.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 ——吴敬梓 91.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蒲松龄

92.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孔尚任

93.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94.日日思君君不见,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 9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崔颢 9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97.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9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99.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柳永 10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101.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三更。——张问陶 102.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 103.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李煜 104.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煜 10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 106.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崔涂 10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108.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 109.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杜牧 1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111.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11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113.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韦庄 114.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恽格 115.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 116.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晏几道

117.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

1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119.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120.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121.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吴敬梓 12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2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124.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

125.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推荐第5篇:羁旅思乡诗教案

2010年高考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

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

2. 商山①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 ):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 ):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②这些景物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的?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推荐第6篇:思乡怀远诗赏析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远诗欣赏

思乡怀远诗的概念 思乡(亲)的缘由:

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妓落寞)

外在----战乱频繁,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类诗歌。

思想怀远诗的特点

思乡怀远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思乡怀远诗的情感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羁旅行役

主要写漂泊客居他乡的游子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2分)

2、思乡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打船声”有何用意?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表达出思念中凄苦的心情,及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3、思妇闺怨

主要抒写思妇弃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意象: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主要类别

1、闺怨诗。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张祜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沈佺期

《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商妇怨诗。

李益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5、少女闺怨诗。

白居易

《伤春词》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绪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暮秋、衰荷、乱雨、冷月。原因: “无侣”(“单栖”)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教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我安慰自我排遣,让人倍感凄凉。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 ①乍:忽然。 ②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③挼:揉搓。 ④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⑤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请具体说说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春水吹皱,心起涟漪。“闲引鸳鸯”“手挼杏蕊”,百无聊赖。 “望君不至”,“阑干独倚”,“搔头斜坠”,思君而心绪不宁,无心装扮。(步骤一)此词主要通过对动作和装束的描写,侧面写出了一个因思念爱人而心绪不宁,寂寞无聊,无心梳妆的女子形象。(步骤二)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1)诗歌

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独对孤灯、彻夜不眠,孤独难耐。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4分)

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希望落空的不满撒向喜鹊;(2分)

它把思妇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含蓄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2分)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 。。。。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这些诗歌是怎样表现思乡这个主题的?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赵嘏

故园渺何求,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借雁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1、总结: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的答题关键点::典型意象的特定含义,典型意象与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

1.抓意象的特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 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短语构成,特色明显。 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凉、孤寂、萧瑟。 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望月思故乡——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对月思亲、思乡,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思乡怀远诗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予) ,山深闻鹧鸪。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其他常见词语: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天涯、他乡、孤灯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役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总结:借助梦表现思乡主题答题关键点:

梦与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

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

听角思归(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见残月影徘徊。

问: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思乡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回答:

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断续入梦 已不可能,起来看着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

作者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归梦”因旅次见闻而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拂曙:拂晓。(2)高秋:深秋。(3)渚:池沼。(4)鲈鱼:巨口细鳞,惟松江四腮的最好。(5)南冠:楚冠 。

3、总结:借助写景表现思乡主题.答题关键点: 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

答题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①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②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③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

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

乡思》

李觏gòu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

答案: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续④乐景衬哀情。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⑴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思乡诗的抒情角度

①从己落笔,抒写切身感受,表达思乡之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如杜甫的《春望》

②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就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从自己写起,而是从思念对象写起。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即:对写法。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⑤想象联想。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中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思乡怀远诗常用术语:

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中秋、元宵、除夕、清明、寒食)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

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孤独寂寞的清凉之感油然而生。

(续) 倘若这首绝句不是放在除夕夜来表现,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

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羇危万里身①。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② 。

①迢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泛指今四川一带。羁危:旅途生活困难。

②岁华:岁月。明日即新年,故曰“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把思乡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总结

诗歌表现思乡主题的方法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托物传情 ) 借助写梦表现思乡主题(因梦寄情) 借助写景表现思乡主题(触景生情)

借助节日表现思乡主题(感时伤情)

其他:借助声音、书信、细节描写、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角度写自己的思念等等.

推荐第7篇: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推荐第8篇:思乡诗教学设计

篇1:思乡诗教学设计

五、古诗词鉴赏知多少?

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六、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发资料,让学生快速的浏览一遍)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七、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

(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 ④ 注意作家风格。 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

(1)题型

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学生做练习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题型

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学生背诵《西江月》)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05年中考题)(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学生背诗)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学生做练习2(杜甫的《望岳 》)

(3)题型

三、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学生做练习3(杜甫的《望岳 》)

(4)题型

四、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学生做练习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04年中考题)(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学生做练习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学生做练习

6、7(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八、综合练习[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

九、布置课后巩固练习

十、结束 篇2:思乡怀人诗歌鉴赏 教学设计

思乡怀人诗歌鉴赏 (第一课时 体会情感) 教学设计

1、体会思乡怀人诗的情感。

2、掌握鉴赏思乡怀人诗情感的方法。

学习方法:归纳法、研讨法、练习法。

课前演练:

导入:“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在他们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亲之愁。这些思乡怀人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自然这响彻千古的思乡怀人诗也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思乡怀人题材是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的类型。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如何把握思乡怀人诗的情感。( 让学生在大量的诗中寻找 找意象、表情感的词、身份的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宋 ? 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方法总结:

(一)从人物入手

客、行人、征人、断肠人

(二)、从诗歌意象入手

(三)从时间入手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归年归期。

(四)从表情感的字词入手

“孤”“悲”、“、独”、“怜”、“空”、

“思”、“相思”

(五)从地点入手

故乡、故园、古道、天涯

边关、玉门、边塞、关山、大漠

(六)从梦境、想象入手

常用术语:①叙写奔波忙碌的羁旅之苦,孤身漂泊之愁,

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因国难而颠沛流离、

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实战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04全国ⅰ)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2.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 张弼(明)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⑴ 几问津、忙于我---奔波忙碌之愁,孤枕---孤身漂泊之愁,乡国梦---思念家乡,交游落落---朋友零落之愁。 4.(2009广东)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安徽省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苟鹤

吾道在五字①,吾身宁陆沈②。

故山心。

苦楚吟。

入松林。

[家的“仁、义、礼、智、信”。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

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6.20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墙外行人正独愁。

可堪逢处更难留。

春浅香寒蝶未游。

澹烟笼日暗神州。

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 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凉生中夜雨,病起烛共寒酸影,蛩添何当遂归去。一径注]①五字,指儒联系全诗,诗人表(广东省潮州市途中见杏花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长得看来犹有恨,林空色瞑莺先到,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注】①帝乡,此这首诗中流露出诗(09年福建卷)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结语 :通过这节课学习,希望我们能够准确判断诗歌的题材类型、把握诗人情感、规范运用答题术语。 篇3:羁旅思乡诗教案

2010年高考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

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

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篇4: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篇5: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四、鉴赏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草木摇落,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作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图。(3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3分)

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5分)

答: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2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3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推荐第9篇:思乡的古诗8首

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 小编整理的思乡的古诗,供参考!

1、《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5、《阴雨》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6、《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8、《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推荐第10篇:关于思乡的古诗

关于思乡的古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6、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8、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9、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2、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5、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崔涂:《除夜有怀》)

16、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杜牧:《旅宿》)

17、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卢纶:《晚次鄂州》)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2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2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4、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诗经·周南·卷耳》)

25、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26、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2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29、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刘兼:《中春登楼》)

30、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1、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答言寒乡子,飘飖万余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卢照邻:《赠益府群官》)

32、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4、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 李煜)

35、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李白:《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36、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李商隐:《滞雨》)

3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

38、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杜牧:《雁》)

3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0、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1、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韦庄:《江外思乡》)

4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3、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白居易:《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44、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45、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46、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陈子昂:《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47、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白居易:《阴雨》)

48、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李中:《客中寒食》)

4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51、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2、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杜荀鹤:《江岸秋思》)

53、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54、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李益:《行舟》)

55、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张乔:《江上送友人南游》)

56、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布燮:《思乡作》)

57、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58、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戎昱:《云梦故城秋望》)

5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60、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孔绍安:《落叶》)

61、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宋之问:《题大萸岭北驿》)

62、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韦庄:《江外思乡》)

63、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元稹:《远望》)

64、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高衢:《和三乡诗》)

65、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薛涛:《乡思》)

6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67、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杜甫:《萤火》)

68、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司空图:《故乡杏花》)

69、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袁凯:《客中夜生》)

70、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金城:《江行》)

71、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72、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陈子昂:《感遇其三》)

73、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高适:《蓟门五首》)

74、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75、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吕温:《吐蕃别馆月夜》)

76、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欧阳修:《宿云梦馆》)

77、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王间:《赠吴之山》)

7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79、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80、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悲愤歌》)

81、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岑参:《渭水思秦川》)

82、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宋之问:《登逍遥楼》)

83、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杂诗》)

8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贺知章:《十五从军征》)

85、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王粲:《七哀·其二》)

86、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杜牧:《归家》)

8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乡思》)

8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洲》)

89、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90、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91、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白居易:《江楼闻砧》)

92、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93、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4、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高适:《别韦参军》)

95、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刘禹锡:《南中书来》)

96、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韩愈:《宿龙宫滩》)

97、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却望乡来。(刘禹锡:《题标隐寺》)

98、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临高台》)

9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乐府诗《悲歌》)

100、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10

1、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戴叔伦:《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0

2、朝结故乡念,暮作空堂寝。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元稹:《遣病十首》其十)

10

3、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10

4、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白居易:《答春》)

10

5、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柳宗元:《闻黄鹂》)

10

6、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殷情望归路,无雨即登山。(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

10

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0

8、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戎昱:《长安秋夕》)

10

9、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去雁成群。(孟郊:《秋夜长安病后作》)

110、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杜甫:《春江夕望》)

第11篇:有关思乡的古诗

有关思乡的古诗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思乡古诗

0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21.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 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2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26.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 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29.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 ——程垓 3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31.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刘基 32.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杨慎 3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3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柳永 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3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 3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4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

4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4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44.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 45.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4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4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49.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5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51.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 5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5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 ——白居易

5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55.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56.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5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8.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5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60.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61.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 ——赵嘏 6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63.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几时杯重把,昨夜明月行。 ——杜甫 65.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杜甫 66.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67.家在万里云外,有沙鸥相识。 ——陆游 6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69.身居异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7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71.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

7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7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74.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温庭筠 75.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 76.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 77.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 78.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处再逢君! ——韦庄 79.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曹雪芹 80.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袁凯 81.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 82.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

8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复 84.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

85.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8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8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 88.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范仲淹 89.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90.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 ——吴敬梓 91.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蒲松龄 92.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孔尚任 93.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94.日日思君君不见,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 9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崔颢 9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97.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9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99.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柳永

10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01.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三更。 ——张问陶 102.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 103.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李煜 104.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煜 10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 106.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崔涂 10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108.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 109.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杜牧 1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111.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 11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商隐 113.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韦庄 114.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恽格 115.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 116.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晏几道 117.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欧阳修 1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119.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120.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121.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吴敬梓 12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2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24.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

125.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现代)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

——纳兰性德

第12篇:送别思乡咏物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西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 译文一(转):“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日,我对家乡,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遥想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山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人。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注释】: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相 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鉴赏〕

【译文】

一行行大雁飞回塞外不见了,你这失群的一只要飞到哪里?暮雨中呼唤伙伴,见到寒冷的塘水想下去休息却又迟疑。偷偷掠过低浮的渚云,与关塞的冷月相伴。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

第13篇: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

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家人思念自己角度)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

①羁旅愁思, 游子漂泊在外凄苦、孤寂。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思乡思亲及身不由已的苦闷。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 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营造何“意境”,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托物传情:借月、雁传情的,如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风传情的,如张籍《秋思》;借桥传情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借柳传情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杜鹃、鹧鸪等传情的,如秦观的《踏莎行》与文天祥的《金陵驿》。

因梦寄情:如方干的《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六、复习经典篇目:想想你原来学过的羁旅思乡诗

七、学习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相貌奇丑,才思敏捷,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朗读诗文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 ②这首诗题为“商山早行”,作者是怎样表现题中的“早”字的?

③品味佳句: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④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⑤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八、实战训练,能力提升: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以上两首诗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从时间看,都写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从空间看,都写于远离亲人的异地他乡;从选材和主题看,抒写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抒发情感的方法也相似,有别于同类诗作,试就此作简要的比较分析。

2.《除夜作》中的第一句和《邯郸冬至夜思家》 中的第二句都写到了“灯”,在表达人物的心情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怨诗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一、闺中人的身份:宦妇(官太太)、商妇、征人妇、宫妇、游子妇、弃妇。

二、闺怨诗分类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三、主题归纳;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以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4.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如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5.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托志帷房”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虚实结合

六、赏鉴示例

【江南曲

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寄征衣 元 姚遂】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摸鱼儿·辛弃疾】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七、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羁旅思乡诗参考答案

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明确:悲故乡——思乡。“悲”

② 首句写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

三、四两句,“鸡声茅店月”,选用鸡声和月,及山区有特征性的茅店,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五、六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③品味佳句: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④明确: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温暖的气氛, 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悲情,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⑤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虚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秋思》【答案】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高适+白居易1.思路点拨:大致说来,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答题的基础。“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容易理解,要利用注释。只要用“故乡的亲人”和“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分别替换原诗中的“故乡”和“千里”,就可能触及本诗句的基本意义;故乡的亲人在今夜思念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己推人,直自如话“想得”是关键,“说着”是落脚点,谁想着?答案不言而喻。其次,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墓础之上对诗句的比较概括能力。两首诗中相关的句子都写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即明明是自己想家,却说家里的亲人在想自己。再次,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趣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是诚挚而深刻的。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切,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其效果自然远远胜过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两位诗人都明明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想象着远方的亲人在想念自己。这样就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富有情趣。

2.思路点拨:不要离开诗句孤立地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旅馆寒灯独不眠”一句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给人的感觉本是温暖的,尤其是节日中的灯,更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寒”的不是灯,而是作者的心理感觉。一盏“寒灯”照出诗人内心的凄然。“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灯”要和“影伴身”联系起来。没有“灯”就没有影,一盏孤灯把诗人的影子投到了墙上,让诗人形影相伴,倍感凄凉。

参考答案:《除夜作》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下的诗人又“不眠”、“灯”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与诗人形影相伴,“灯”形象地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闺怨诗

1、(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2、(1)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2)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 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3、(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①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1)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2)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第14篇:朗诵关于思乡的诗

串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诗歌,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串词:我也有思乡的愁绪,我的思乡在记忆里,在睡梦中。

我的家乡,我的梦

春光一片一片地放进诗里 春风一缕一缕地绕在画中

忙碌的蜜蜂,纷飞的蝴蝶,温馨而幸福

这是我的家乡

老黄牛吞噬着夕阳下的小草 荷锄而归的村口笑声里静下来 炊烟又开始布阵,静谧而自然

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想做一滴水或一片叶子,慢慢地融入 我想做飘渺的歌或悠扬的琴声,漫漫地渗透

这就是我的梦

在父亲的背上捶两下 在妈妈的怀里撒撒娇 阳光般的自然 这就是我的梦 我的思乡梦

结束语: 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故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根。 串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诗歌,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串词:我也有思乡的愁绪,我的思乡在记忆里,在睡梦中。

我的家乡,我的梦

春光一片一片地放进诗里 春风一缕一缕地绕在画中

忙碌的蜜蜂,纷飞的蝴蝶,温馨而幸福

这是我的家乡

老黄牛吞噬着夕阳下的小草 荷锄而归的村口笑声里静下来 炊烟又开始布阵,静谧而自然

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想做一滴水或一片叶子,慢慢地融入 我想做飘渺的歌或悠扬的琴声,漫漫地渗透

这就是我的梦

在父亲的背上捶两下 在妈妈的怀里撒撒娇 阳光般的自然 这就是我的梦 我的思乡梦

结束语: 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故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根。

第15篇:朗诵关于思乡的诗

思乡 吟诵

开篇语: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回乡偶书》 就是这样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串词:余光中的《乡 愁》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将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串词:席慕蓉的《乡愁》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串词:我也有思乡的愁绪,我的思乡在记忆里,在睡梦中。 题目:我的家乡,我的梦

春光一片一片地放进诗里

春风一缕一缕地绕在画中

忙碌的蜜蜂,纷飞的蝴蝶

温馨而幸福

这是我的家乡

老黄牛吞噬着夕阳下的小草 荷锄而归的村口笑声里静下来

炊烟又开始布阵

静谧而自然

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想做一滴水或一片叶子

慢慢地融入

我想做飘渺的歌或悠扬的琴声

漫漫地渗透

这就是我的梦

在父亲的背上捶两下

在妈妈的怀里撒撒娇

阳光般的自然 这就是我的梦 我的思乡梦

结束语: 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涯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畅想。故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根。

第16篇:思乡怀人诗 答案

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特征,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一) 思乡(亲)缘由:

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 情感类型: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1 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C、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鸿雁: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柳

A、“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B、“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C、“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抒情方式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两句作者写自己想象“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3.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 4.因梦寄情

思江南 ( 方干 )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五)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1.整体感知,确定类别 2.抓关键句,品味感情 3.捕捉要点,赏析手法 4.根据要求,规范答题

(六)鉴赏示例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 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情感。 五言绝句 思乡(或“秋思”)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 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前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心已驰骋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而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深情都从这想象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构思非常精巧,使全诗“愈有意味”(沈德潜《唐诗别裁》),请你结合全诗作一简要评析。 仅供参考

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倾吐自己此刻的心绪,而是想象对方,通过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含蓄地把自己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全诗“愈有意味”。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注:“旅次”意为“旅途中暂居的地方”。

诗中写“归梦”二句作用是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3 2、同意。 “归梦”是因旅途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七)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隔千里兮共明月”—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情美妙。)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怨”更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暇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③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屈原

白居易)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第17篇:羁旅思乡诗鉴赏.11.16

羁旅行役、思乡诗鉴赏方法指导及训练

学案制作 :高二语文组 刘启安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所谓“羁旅”即长久寄居他乡、在他乡奔波的人。“行役”指因服劳役、兵役或公务而在外奔波的人。概括地说,羁旅行役类诗歌是记录在外奔波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的诗歌。

所写内容: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1、思乡(亲)缘由:

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亲人离散。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抒情角度:从己入笔、从对方入笔。

二、鉴赏方法 1)留心景物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②“鸿雁传书”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③“折柳送别”, ——惜别怀远 ④杜鹃啼血 ——凄凉哀伤的象征 ⑤鹧鸪——羁旅乡愁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柳、长亭、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 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斜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2)注意常见手法(抒情方法) 手法

一、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手法

二、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或梦境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杜甫《望月》

王昌龄《从军行》“无那金闺万里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一、二句写诗人自己,通过描述寒冬腊月、灯前抱膝独坐的冷清画面烘托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

三、四句作者运用换位的写法,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方的自己的情景,来表现“思家”之情

手法

三、比喻、拟人等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例如:武昌阻风 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第二句中“东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暗喻诗人归家的愁思,这样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眼前之景,仿佛能够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诗人那浓郁的思家之情。 手法四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三、鉴赏示例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

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

2. 商山①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 ):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 ):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 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课本上有关思乡诗歌的学案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学案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情感?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第一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4、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5、本诗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结合有什么特点?

6、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

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

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旅夜书怀》学案

1、体味

一、二两联所描绘的意境。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2、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分析颔联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是什么?

5、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长安晚秋》学案

1、思考: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2、思考:试分析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两句诗的妙处。

3、思考:颈联“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思乡诗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共同点是:(2分)

两句诗是:(1分)

末句感情:(2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第18篇:羁旅思乡诗鉴赏讲解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

1 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

2 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别云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夏完淳。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鉴赏】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夜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译文】

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读书、补衣灯的光亮,照着人继续前行。 鉴赏

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这大约是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至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归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人都入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列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这首诗除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燐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夜”字,写情句句不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 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答案: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答案: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作品鉴赏

4 唐代饶州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刘长卿《余干旅舍》鉴赏答案及赏析】先秦时,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内余水、汗水得名,为越国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内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属楚国,故诗中云“楚水西”。汉代置余汗县,隋代正名为余干县。唐代迁移县治,这个旧县城逐渐荒落。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诗人寄寓余干旅舍,伫立门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霜叶、孤城、独鸟、月、捣寒衣等景色与诗人凄清的思乡之情交融在一起,从而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之情。

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它使人自然联想起《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在眼前浮现出一幅西风落叶图。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望着望着,暮色渐深,余干城门也关闭起来了,这冷落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萧瑟,白水呜咽,城门紧闭,连城也显得孤孤单单的。独鸟背人远去,那况味是难堪的。“独鸟背人飞”,似乎也暗喻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渔家怎么还不归来呢?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家人此刻也当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吧。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此时又在做什么呢?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那凄清的乡思,那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搓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在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这表明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而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这是十分难得的。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5 赏析

江总的《与长安归还扬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例题训练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 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杂诗(其二)

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①都采用了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风物借指(象征)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均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增强感染力。 不同:①江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王诗重在叙事,事中蕴情。②江诗用“南云”“北雁”象征思归,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情感。王诗用叙家常的形式来表现眷恋,平淡质朴,诗味浓郁。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词句注释:

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⑷夜深:犹深夜。

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话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6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文学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3]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词句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即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⑶冷露:秋天的露水。 ⑷尽:都。 ⑸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在:一作“落”。[1] [2] : 白话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3]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7 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第19篇: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关键字词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

1 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

2 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韦应物《闻雁》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

3 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示例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著名的羁旅诗,因其意境清幽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至今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仍在传唱,足见其魅力之大。

首句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意象连缀,“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互为因果,因月落的明暗变化,栖鸟被惊醒发出几声啼叫,由于深夜的静谧和凉意,诗人才有寒霜满天之感;第二句采用对衬手法,“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诗人望着枫林和三两点渔火,至此,满天寒气和迷惘弥漫在诗人心头,化作一片愁绪,“对愁眠”的“对”字,包含着“伴”的意思,而“愁眠”,其实是因愁而不能眠,“愁”是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诗密度很大,14个字写了六种景象,但

三、四句却又显得极其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声。

“姑苏”即苏州,“寒山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而得名。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但还不足传尽其神韵。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

4 物感受的首位。这“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蕴深沉。 2.

商山①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驿④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满回塘⑥。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②征铎:旅客车马的铃铛。③槲(h ):树名,落叶乔木。④枳(zh ):灌木或小乔木。驿,指商山驿。⑤杜陵:地名。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此句谓诗人梦到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风光这美。

[赏析] 这首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寂寞和思乡之愁。首联写早行情景,“动征铎”概括征人早起的忙碌之状,形象鲜明。“晨起”与“悲故乡”照应,暗示征人思乡难寐,与尾联“杜陵梦”照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这两句诗善于选词,工于状景,诗人只选了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件事物,十个单字,经过诗人的精心组织,高度锤炼,连一个形容词、动词及其他状词都不用,便把闻鸡而起,月斜野店,霜染板桥,征人早行的一系列情景状写目前,意象俱足,它不但写出了“早行”的典型环境,也隐约透露了诗人的寂寞心情。颈联写路上槲叶纷落,枳花自明。“明”字既切合花色,又暗应早行。尾联的“杜陵梦”补写昨夜思乡之情。以梦作结,情深意长,首尾圆合。全诗词句清丽,笔法灵动,观察细致,体验独特。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

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

5 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本题恰成补充,说明本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象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不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

6 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哇!“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文宗时,诗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次北固山下⑴

客路青山外⑵,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⑶, 风正一帆悬⑷。 海日生残夜⑸, 江春入旧年⑹。乡书何处达⑺? 归雁洛阳边⑻。

王湾是洛阳人,生于中唐,“尝往来吴楚间”。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

7 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第20篇:望月思乡古诗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

中庭地白树栖鸦⑵,冷露无声湿桂花⑶。 今夜月明人尽望⑷,不知秋思在谁家⑸?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即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⑶冷露:秋天的露水。 ⑷尽:都。 ⑸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在:一作“落”。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1]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1]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唐诗直解》:难描难画。 《唐诗训解》:落句有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几人? 《唐诗摘钞》:《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按题下自注:时会琴客),则末句不知其所谓矣。通首平仄相叶,无一字参差,实为七言绝之正调。凡音律谐,便使人诵之有一唱三叹之意。 《唐诗别裁》: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 《唐诗从绳》: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听琴者,不知在谁家也。 《网师园唐诗笺》:性情在笔墨之外(末二句下)。 《诗境浅说续编》: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笑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 《唐人绝句精华》:三四见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乐各别。末句以唱叹口气出之,感慨无限。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作品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 ⑴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⑵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⑶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⑷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⑸分散:一作“羁旅”。

⑹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⑺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⑻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2]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2]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2] 《诗人玉屑》: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颠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崚而体健,意亦深稳矣(《麈史》)。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李杜诗选》:此二句(按指“露从”一联)妙绝古今矣,原其始从江淹《别赋》“明月白露”一句四字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文选》真母头哉。 《唐诗归》:钟云:只说境,含情往复不可言(“露从”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浅浅语使人愁。周珽曰:……结联所谓“人稀不到,兵在见何由”也。征战不已,道路阻隔,音书杳莫,存亡难保,伤心断肠之语。令人读不能终篇。 《杜臆》: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伹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戍鼓”兴“未休兵”。“一雁”兴“寄书”。

五、六,正拈忆弟。纪昀:平正之中,自饶情致。无名氏(乙):句句转。“戍鼓”是领句,突接“雁声”妙。 《茧斋诗谈》:“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 《读杜心解》:上四,突然而来,若不为弟者,精神乃字字忆弟、句里有魂也。……不曰“月傍”,而曰“月是”,便使两地皆悬。 《杜诗镜铨》:凄楚不堪多读。起突兀(“戍鼓”二句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

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2]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下一联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2]

思乡诗有哪些古诗
《思乡诗有哪些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