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罗素最著名的名言(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7 21:07: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罗素名言

罗素名言

1、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2、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3、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

4、知识的重要仅在于直接的实际的效用,而且还在于知识能增进精神上深思熟虑的习惯。

5、时间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方面而不是伦理方面,而且更多地涉及的是我们的愿望而不是真理。

6、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7、聪明人应该把钱放在心上,而不放在嘴上。

8、认为幸福是人生目的的人,往往是比较仁慈的,而提出其他目的的人,不知不觉地常常受残忍和权利欲的支配。

9、当不幸来到的时候,是我们的勇气忍受希望的废墟而不悲悼,是勇气使我们的思想远离着徒然的惋惜。

10、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

11、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

12、能聪明地充实闲暇时间是人类文明最新成果。

13、无论我们后退多远,我们总还可以走得更远。

14、你追求不到的东西有时也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5、一个男人如果深恋和尊敬某个女子,通常他将感到无法将她同性活动联系起来,他的爱情将会采取富有诗意和想像的形式。

16、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17、一直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18、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19、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

20、最充实的爱是愉快与良好的愿望这两种因素不可分割的结合。

21、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信用,也适用于个人。

22、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23、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24、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25、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26、有些东西你想要而没有,这就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27、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28、不与感情相呼应的同情,只不过是伪装的自私。(WWW.FWSIR.COM)

29、不要担心制造怪论,因为现在所接受的每一观点都曾是关论。

30、过多的同情是错误的。当然,过少的同情更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走极端都是不好的。

31、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32、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就比那些认为死后一切皆空的人,对疾病更少害怕,或在同困难的斗争中有更多的勇气。

33、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34、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35、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36、One of the symptoms of approaching nervous breakdown is the belief thatones.work is terribly important,and that to take a holiday would bring all kinds of disaster,If I were a medical man,I should precribe a holiday to many patient who consicered his work important.(Bernard Ruell,British philosopher)神经即将崩溃的症状之一是相信自己的工作极端重要,休假将会带来种种灾难。如果我是医生,我给这样的病人开的药方是:休假。

37、一棵树,成熟了,才结出甜美的果;一段最纯的情,经过了陈封的日子里的考验,才可能看到完美的结局。

38、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39、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40、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存在于恬静的气氛中。

41、由于惧怕失掉金钱而发生的忧虑与烦闷,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掉,而且恐惧遭受不幸的惧怕,比起所惧怕的不幸来,还更为不幸。

42、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43、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44、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45、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带,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的旅途。

推荐第2篇:罗素名言10句

罗素名言

1.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伯特兰·罗素

2.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伯特兰·罗

3.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

因之一。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 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 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 ,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可以称之为: 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选自罗素《论人性和政治》阅读全文 ) —— 伯特兰·罗素

4.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

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 选自罗素《论人性和政治》) —— 伯特兰·罗素

5.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伯特兰·罗素

6.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 伯特兰·罗

7.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伯特兰·罗素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

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 伯特兰·罗素

8.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伯

特兰·罗素

9.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伯特兰·罗素

10.“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

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就是出自罗素自传的前言的开头。 希望是坚韧的拐仗,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走完世界,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推荐第3篇:罗素的名言

1、很多人可以勇敢的死去,但是却没有勇气说他为之而死的原因没有意义,甚至连这样想一想的勇气也没有。

2、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在低年级,对学生的爱是最重要的爱;到高年级,热爱所传授的知识,就逐渐成为必要。

3、对幸福的轻蔑通常是对其他人幸福的轻蔑,在精巧的伪装之下是对人类的仇恨。

4、不要害怕怀有怪念头,因为现在人们接受的所有的观念都曾经是怪念头。

5、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6、在美国,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什么人比他的社会地位高,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他可不承认没有人比他社会地位低。

7、喝醉是暂时性的自杀。

8、人生而无知,但还不愚蠢。教育才把他们变蠢。

9、我明确的说,由教会所组织的基督教是道德进步的最大敌人,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10、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11、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

12、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13、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条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另一条,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14、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15、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16、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

17、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温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

18、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19、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

20、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21、从阿米巴变形虫到人类的这一过程对哲学家来说,很明显是个进步。但是变形虫怎么想我们就不知道了。

22、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23、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24、荣耀归于身经无数年代战斗的勇猛战士,他们已为我们保有了无价的自由遗产。

25、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26、民主,就是挑选那个受批评的人的过程。

27、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28、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29、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种爱主要地在于感觉儿童是一种目的。

30、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31、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32、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

33、我曾相信,所有值得知道之事,我在剑桥都知道了。在我旅行的过程之中,这一想法逐渐消失了。这与我本意相反,但是却对我非常有益。

34、现在是刚过去的时间上的一个点。

35、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36、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37、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38、生活中完全没有冒险,这可能是没什么意思的。但是生活中如果不管什么种类的探险都有,那肯定是短暂的。

39、据说人是一种理性动物。穷我自己一生,我都在寻找这观点的证据。

40、我永远不会为信仰而死,因为我的信仰可能是错的。

41、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42、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43、植物藉栽培而生育,人类藉教育而成人。

44、有很多人,让他们思考一下还不如让他们去死。事实上,很多人还没思考过就已经死了。

45、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46、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47、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48、希望是坚韧的拐仗,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走完世界,登上永恒之旅。

49、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50、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51、亚里士多德说女人比男人的牙齿要少。尽管他结了两次婚,但是他都没想过要检查一下他老婆的牙。

52、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

53、使人生愉快的必要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经由教育而获得。

54、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55、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56、传统的人看到背离传统的行为就大发雷霆,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这种背离当作对他们的批评。

57、对于青年期中的年轻人应以豁达的热情去激励,而且应使他们以此种热情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58、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得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仰没有什么好的依据,糟糕的依据也能对付。

59、很多人陷入爱情是为了寻找一个遁世的避难所。在这个避难所里,当他们不值得爱慕的时候,依然有人爱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候,依然有人赞扬他们。

60、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61、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62、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63、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64、科学使我们为善或为恶的力量都有所提升。

65、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推荐第4篇:罗素名言69句

1、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付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2、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罗素

3、“现在”是刚过去的时间上的一个“点”。——罗素

4、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罗素

5、民主,就是挑选那个受批评的人的过程。——罗素

6、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种爱主要地在于感觉儿童是一种目的。——罗素

7、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罗素

8、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罗素

9、我曾相信,所有值得知道之事,我在剑桥都知道了。在我旅行的过程之中,这一想法逐渐消失了。这与我本意相反,但是却对我非常有益。——罗素

10、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罗素

11、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在低年级,对学生的爱是最重要的爱;到高年级,热爱所传授的知识,就逐渐成为必要。——罗素

1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罗素

13、亚里士多德说女人比男人的牙齿要少。尽管他结了两次婚,但是他都没想过要检查一下他老婆的牙。——罗素

14、能聪明地充实闲暇时间是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罗素

15、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罗素

16、不要害怕怀有怪念头,因为现在人们接受的所有的观念都曾经是怪念头。——罗素

17、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罗素

18、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罗素

19、传统的人看到背离传统的行为就大发雷霆,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这种背离当作对他们的批评。——罗素

20、嗜好和一时的爱好不是基本的快乐之源,而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是把不堪正视的痛苦暂时忘记的一条途径。——罗素

21、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得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仰没有什么好的依据,糟糕的依据也能对付。——罗素

22、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罗素

23、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温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罗素

24、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罗素

25、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罗素

26、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罗素

27、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罗素

28、喝醉是暂时性的自杀。——罗素

29、很多人可以勇敢的死去,但是却没有勇气说他为之而死的原因没有意义,甚至连这样想一想的勇气也没有。——罗素

30、人生而无知,但还不愚蠢。教育才把他们变蠢。——罗素

31、植物藉栽培而生育,人类藉教育而成人。——罗素

32、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罗素

33、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罗素

34、生活中完全没有冒险,这可能是没什么意思的。但是生活中如果不管什么种类的探险都有,那肯定是短暂的。——罗素

35、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罗素

36、从阿米巴变形虫到人类的这一过程对哲学家来说,很明显是个进步。但是变形虫怎么想我们就不知道了。——罗素

37、对幸福的轻蔑通常是对其他人幸福的轻蔑,在精巧的伪装之下是对人类的仇恨。——罗素

38、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罗素

39、有很多人,让他们思考一下还不如让他们去死。事实上,很多人还没思考过就已经死了。——罗素

40、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41、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罗素

42、我永远不会为信仰而死,因为我的信仰可能是错的。——罗素

43、生活是一种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冒险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基于建设的愿望,而非保持自己的所有财产或是获取他人的财产的欲望。——罗素

44、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罗素

45、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罗素

46、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47、在美国,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什么人比他的社会地位高,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他可不承认没有人比他社会地位低。——罗素

48、据说人是一种理性动物。穷我自己一生,我都在寻找这观点的证据。——罗素

49、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50、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而在艺术、思想和爱,在于美的创造和瞑想以及对于世界的合乎科学的了解。——罗素

51、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罗素

52、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53、惟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罗素

54、我明确的说,由教会所组织的基督教是道德进步的最大敌人,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罗素

55、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罗素

56、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罗素

57、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罗素

58、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罗素

59、对于青年期中的年轻人应以豁达的热情去激励,而且应使他们以此种热情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罗素

60、人生中最难学的便是过那座桥,烧那座桥。——罗素

61、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罗素

62、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63、荣耀归于身经无数年代战斗的勇猛战士,他们已为我们保有了无价的自由遗产。——罗素

64、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65、使人生愉快的必要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经由教育而获得。——罗素

66、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罗素

67、很多人陷入爱情是为了寻找一个遁世的避难所。在这个避难所里,当他们不值得爱慕的时候,依然有人爱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候,依然有人赞扬他们。——罗素

68、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罗素

69、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罗素

推荐第5篇:罗素名言语录(推荐)

罗素名言语录 1一部分儿童具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出处: 《我的信仰》 ,1925 2科学使我们为善或为恶的力量都有所提升.(11 月 20 日名言) 出处; 《我的信仰》 ,1925 3广义地说,最渴望权力之人就是最可能获得权力之人.出处: 《权力论》 ,1938 4中国是一切规则的例外.出处: 《怀疑论》 ,1928 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觉得懂得之事变少了.出处: 《现代科学及其将来》 6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出处: 《幸福之路》 ,1930 7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11 月 6 日名言) 8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9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10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11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12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13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14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15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就在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 总充满疑惑.16科学是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哲学是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哲学是我们可 以胡说八道的一种特殊权力.哲学是有道理的猜想.17爱国就是为一些很无聊的理由去杀人或被杀.18美国的民主,没有生命,也无意义,因为人民无法撤换那些真正统治他们的人.寓意:讽刺美国真正的统治权是在大老板的大公司里"世袭"著,每一个美国总统都必 经典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名言解说 这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 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 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附注,在英文中, "力量"也译为"权力" ,所以,这句话……) 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类别:人生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类别:人生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 ,没有 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类别:事业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类别: 修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类别:科学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

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类别:道德 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类别:人生 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 ,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类别:青年 .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类别:友情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 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 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 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类别:智慧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类别:时间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类别:人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 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类别:思想 在一切大事业上, 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 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 样抓住时机.类别:事业 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 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类别:人生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 适合固定的职业.类别:人生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类别:智慧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 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 在人的思想想象 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类别:思想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 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类别:成功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 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 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 ,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 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类别:事业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类别:时间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 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类别:教育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类别:人生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类别:成功 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 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类别:失败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 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类别:人生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

误,它就将掉价了.类别:人生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 青年 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 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是 崇高的.类别:事业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 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类别:修养 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 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 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类别:人生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 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类别:真理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 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类别:教育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类别:道德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 动 类别:工作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 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 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 ,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 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类别:友谊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类别:时间 美德有如名香, 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 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类别:道德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类别:修养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 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类别:人生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 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 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 的习惯.类别:人生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 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 我们还可 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 人类.类别:友谊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 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类别:人生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类别:智慧 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类别:真理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类别:读书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 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

谈话, 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 的习惯.类别:思想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类别:读书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类别:人生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 适合固定的职业.类别:青年 金钱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类别:人生 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 制支出.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类别:爱情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类别:修养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类别:人生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类别:真理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 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 又高于相貌的美, 这是美的精华.类 别:人生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类别:人生 没有可倾心相谈的知交的人们,是个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类别:友谊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类别:时间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 疑问互为滋养.类别:真理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类别:学习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类别:人生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 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 找的那种「点金石」 .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类别:人生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类别:科学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类别:人生 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类别:智慧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类别:智慧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类别:时间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类别: 人生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 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类别:科学 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类别:爱情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类别:智慧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 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类别:人生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类别:人生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类 别:人生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 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类别:人生 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类别:人生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类别:道德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类别:事业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类别:道德 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 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 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 更是干净纯粹.类别:友谊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类别:修养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 ,没有 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类别:爱情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 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 相反地, 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类别:真理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类别:人生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类别:读书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 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类 别:科学 在富人的想象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类别:人生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类别:读书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类别:事业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最坏的路.类别:人生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类别:人生 美德有如名香, 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 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类别:修养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 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类别:教育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 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 这是一定的, 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类别:修养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类别:人生 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中.类别:真理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 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类别:人生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类别:友情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类别:时间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 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 处了.类别:友情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类别:友谊 对一个人的评价, 不可视其财富

出身, 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 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类别:人生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 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类别:友情 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几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 浮与油滑.类别:人生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类别:友谊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 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 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类别:友谊 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类别:真理 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类别:友谊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类别:人生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 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类别:修养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类别:智慧 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愈益显露 类别:时间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类别:友情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 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类别:法学 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欢慰.类别: 友谊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类别:人生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类别:智慧须为这些呼风唤雨的大公司的利益服务., "十三条成功计划" (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二,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六,勤劳.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 切不必要的行动.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十三,谦虚.谦逊,不要傲慢.

推荐第6篇:英国罗素经典名言名句

英国--罗素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介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过分的自信很容易使人产生毁灭性的傲慢---《西方的智慧》

中国人咎由自取,不能产生廉洁干练的政府官员,这是不能否认的。中国人的伦理历来不注重公共义务,而家族观念却很重。当官的必须供养他的亲属,如果要为官清廉,肯定要放弃孝道。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中国要进步,家族制度必须打破。-------《中国问题》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不要试图隐瞒证据,因为证据最终会被暴露;

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

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罗素自传》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名言作者:

1、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2、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3、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4、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5、嗜好和一时的爱好不是基本的快乐之源,而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是把不堪正视的痛苦暂时忘记的一条途径。

6、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7、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8、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9、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10、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

11、这世界给予的乐趣没有一个像它带走的一般快活,当早年思绪的光芒在情感的隐隐褪色中渐渐淹没。

12、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13、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14、对付贫穷要有勇气,忍受嘲笑要有勇气,正视自己营垒里的敌对者也要有勇气。

15、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16、我们正面临一个非常矛盾的事实,即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智力和自由思想的障碍。

17、荣耀归于身经无数年代战斗的勇猛战士,他们已为我们保有了无价的自由遗产。

18、意识到时间并不重要乃是智慧之门。

19、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20、生活是一种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冒险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基于建设的愿望,而非保持自己的所有财产或是获取他人的财产的欲望。

21、奇妙的学习不但能使不愉快的事变得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变得更愉快。

22、所有形式的勇气,不管是在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都应该像体魄上的勇气在战士身上一样,得到颂扬。

23、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

24、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

25、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26、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27、恐惧是迷信的主要温床,也是残忍的主要温床。征服恐惧是智慧的开端。

28、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并受智慧指导的。

29、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30、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31、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32、使我们无法自由和高尚地活着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财富的迷恋。

33、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34、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35、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36、个人的自我并不是整个世界的最大的一部分。一个能够自我超越于自己的思想和希望的人,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为自己找到安静闲适之地,而这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37、世界充满了神奇的东西,它们在耐心地等待我们变得更有智慧。

38、需求对象的残缺不全,正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9、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40、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41、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42、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43、能聪明地充实闲暇时间是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

罗素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罗素名言

2、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3、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4、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5、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6、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付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7、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8、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种爱主要地在于感觉儿童是一种目的。

9、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10、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

11、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12、使人生愉快的必要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经由教育而获得。

13、植物藉栽培而生育,人类藉教育而成人。

14、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条\"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另一条,\"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

15、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16、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温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

17、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18、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19、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20、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在低年级,对学生的爱是最重要的爱;到高年级,热爱所传授的知识,就逐渐成为必要。

21、很多人陷入爱情是为了寻找一个遁世的避难所。在这个避难所里,当他们不值得爱慕的时候,依然有人爱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候,依然有人赞扬他们。

22、有很多人,让他们思考一下还不如让他们去死。事实上,很多人还没思考过就已经死了。

23、人生而无知,但还不愚蠢。教育才把他们变蠢。

24、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25、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26、我永远不会为信仰而死,因为我的信仰可能是错的。

27、在美国,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什么人比他的社会地位高,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他可不承认没有人比他社会地位低。

28、据说人是一种理性动物。穷我自己一生,我都在寻找这观点的证据。

29、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得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仰没有什么好的依据,糟糕的依据也能对付。 30、很多人可以勇敢的死去,但是却没有勇气说他为之而死的原因没有意义,甚至连这样想一想的勇气也没有。

31、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32、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

33、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34、对于青年期中的年轻人应以豁达的热情去激励,而且应使他们以此种热情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35、“现在”是刚过去的时间上的一个“点”。

36、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37、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38、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39、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40、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4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42、不要害怕怀有怪念头,因为现在人们接受的所有的观念都曾经是怪念头。

43、民主,就是挑选那个受批评的人的过程。

44、喝醉是暂时性的自杀。

45、我明确的说,由教会所组织的基督教是道德进步的最大敌人,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46、从阿米巴变形虫到人类的这一过程对哲学家来说,很明显是个进步。但是变形虫怎么想我们就不知道了。

47、传统的人看到背离传统的行为就大发雷霆,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这种背离当作对他们的批评。

48、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49、生活中完全没有冒险,这可能是没什么意思的。但是生活中如果不管什么种类的探险都有,那肯定是短暂的。 50、我曾相信,所有值得知道之事,我在剑桥都知道了。在我旅行的过程之中,这一想法逐渐消失了。这与我本意相反,但是却对我非常有益。

51、亚里士多德说女人比男人的牙齿要少。尽管他结了两次婚,但是他都没想过要检查一下他老婆的牙。

52、对幸福的轻蔑通常是对其他人幸福的轻蔑,在精巧的伪装之下是对人类的仇恨。

53、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54、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55、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56、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名言名句

罗素简介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思想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 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1921年罗素曾于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

他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

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在双亲去世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第二代罗素伯爵)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美国人爱丽丝·皮尔索尔·史密斯(Alys Pearsall Smith),很快便爱上了这位姑娘,两人在1894年结婚。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他和包括奥特林·莫瑞尔(Ottoline Morrell)夫人在内的多人都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同时间在中国讲学(在长沙时期,青年毛泽东曾经担任记录员)。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1921年,罗素与前妻离婚后与豆拉·勃拉克(Dora Black)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孩子。这期间罗素已经因为参与反战活动而被剑桥大学开除,他通过出版各种有关物理、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1927年夫妇俩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皮肯·希尔学校”(Beacon Hill School)。

当徐志摩远赴英伦想拜罗素为师的时候,罗素已经离开剑桥大学。

1931年罗素的哥哥去世,罗素继承爵位,成为第三代罗素伯爵。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罗素和豆拉·勃拉克也很快因他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1936年罗素再与一名牛津大学学生派屈西亚·斯彭斯(Patricia Spence)结婚,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康拉德(Conrad)。1939年罗素搬到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但是当这个消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其中, 法院和地方报纸评击罗素著作(我的信仰1925))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2年罗素再度离婚,和一名美国的英语教授结婚。19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曾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他的爵位由其与多拉的儿子约翰·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四代罗素勋爵。第四代罗素勋爵于1987年去世,爵位由罗素的小儿子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五代罗素勋爵,这位第五代罗素勋爵是位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以及英国上议院成员。第五代罗素勋爵于2004年10月去世,爵位由1968年出生的他的儿子,也就是罗素的孙子,尼古拉斯·罗素继承,为第六代罗素勋爵。喜欢国籍: 英国罗素简介/图片补充或纠错分享罗素简介到:赞 +6

推荐第7篇:罗素

伯特兰·罗素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中文名: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毕业院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ell, 校:

外文名:

3rd Earl Ruell 信仰: 无神论或不可知论

国籍: 英国 创立分析哲学

主要成出生地: 威尔士 195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就:

出生日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公元1872年5月18日

期: 代表作《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逝世日品: 理》《物的分析》

公元1970年2月2日

期: 主要领

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认识论

职业: 作家、哲学家、数学家 域: 目录

人物生平

个人成就

政治

女权

哲学

历史

经济

伦理

婚姻生活

第一任夫人爱丽斯

第二任夫人多拉

第三任夫人皮特

第四任夫人伊迪斯 主要著作

人物影响

名言语录

推荐书目

展开

人物生平

个人成就

政治

女权

哲学

历史

经济

伦理

婚姻生活

第一任夫人爱丽斯

第二任夫人多拉

第三任夫人皮特

第四任夫人伊迪斯

主要著作

人物影响

名言语录

推荐书目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与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穆勒是好友,穆勒也是伯特兰·罗素的教父。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

伯特兰·罗素

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出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3:2)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11岁时他的哥哥教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约在17岁时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今后的著述有很大影响。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他的数学老师怀特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罗素于1893年获得数学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位。他对选择以哲学还是经济学为职业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这篇成功的论文使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为期六年的的研究员资格。至少在1930年代早期之前,他努力跟踪新物理学的发展。

1894年,罗素不顾家人反对,与比他年长五岁的美国姑娘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婚后第三年,他和妻子一道去柏林,在那里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仔细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德国工人

运动领袖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来往,还参加工人的集会。罗素这些活动的成果,表现在1896年出版的《德国的社会民主》这本著作中。第二年,他又出版了《论几何学的基础》,这是在他研究员资格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1900年7月,罗素在巴黎国际哲学会议上遇到了意大利逻辑学家皮亚诺,在皮亚诺的数学逻辑系统中找到他多年来所寻求的“用于逻辑分析的工具”,从而使他在实现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的技术可能性上打开了眼界。罗素对皮亚诺的技术进行改进,而后转到分析数学基本概念工作上。在几个月里,他处于智力上的巅峰状态,灵感有如泉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罗素于该年底完成《数学的原理》(The Principies of Mathematics)的初稿,经过仔细修改于1903年出版,这部著作至今依然是数学基础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之后,罗素和怀特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方面内容,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方面内容,他们相互交换草稿,共同订正。其工作的巨大成果分为三大卷分别于19

10、1912和1913年出版。这部著作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被誉为是“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为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

在此期间,罗素并没有忽视哲学的其他方面。他于1905年在《心灵》杂质上发表了《论指谓》这一名文,该文确实出自他对逻辑学的研究并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他于1911年发表的《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

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14年3月,罗素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开课,为诺威尔讲座作系列讲演。他的讲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讲演稿以《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为题于1914年8月出版。该书所采取的是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它把罗素置于约翰·洛克、伯克莱、大卫·休谟和约翰·穆勒的继承者的行列。

随着一战的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文明面临的巨大威胁之恐惧所压倒,而作为反战人士投身到写作、演说和组织活动中去。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1916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1914年英国参战到1917年底,他还一直为反战活动而奔波。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并因一张传单而被法院判为有罪,并因此被三一学院解职。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他在狱中完成《数学哲学导论》,并开始撰写《心的分析》。自1916年后,罗素只有相对短期的大学职业,主要依赖写作谋生。这是他以后著述多产的部分原因。

1920年5月,罗素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维埃共和国,考察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工作。他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甚至于恐惧。他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书得到阐述。同年8月,罗素应邀到中国讲学。他对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极为敬佩,对中国人的教养和幽默感十分欣赏。在中国时罗素患上严重疟疾,以致日本人谣传他已病故。1921年罗素回到英国,与多拉·布莱克结婚。生有一男一女。

伯特兰·罗素

父亲的角色使他对教育发生了兴趣,和妻子一道创立了一所实验学校。在罗素看来,这所学校并不成功,而且运转费用昂贵,使他有必要去美国讲学,筹集钱款。1932年,他与多拉离婚,不再参与学校事务,多拉则自己独自经营,直到1943年。

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罗素撰写了大量有关俄国、中国、相对论、历史、教育、性道德、国际关系、宗教和未来社会的著作,其中较重要的有《心的分析》(1921)、《论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1926)、《物的分析》(1927)、《哲学大纲》(1927)、《怀疑论文集》(1928)、《道德与婚姻》(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自由和组织》(1934)、《宗教和科学》(1935)、《权力:一个新的社会分析》(1938)。

尽管这些活动的许多部分是为了挣钱维持生计,但罗素仍然是各种政治活动孜孜不倦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由于厌倦这种生活和需要支撑两个家庭(他于1936年再次结婚,次年得子),他希望重归大学生活。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学职位稀缺,而罗素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位。此时,二战爆发,而他被困在了美国。

由于罗素对堕胎、离婚和同性恋问题看法“不够正统”,这个聘任引起了纽约天主教社团的反对,在一场著名的诉讼中被推翻。幸好,哈佛大学仍然坚持原来的邀请,让罗素去作詹姆斯讲座的演讲,为期一年,演讲稿于1940年以《意义和真理的探究》为书名出版。

由于保守势力猖獗,罗素的其它讲学和旅行计划纷纷告吹,各家报纸也

不敢向他约稿,这使罗素差不多完全失去维持生计的手段,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时,费城的百万富翁巴恩斯博士把罗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邀请罗素在费城的巴恩斯艺术基金会讲授西方哲学史(为期5年)。尽管巴恩斯于1942年解雇了罗素,但他永远解决了罗素的财务问题,因为罗素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违约金,而他的演讲则成为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哲学史》(1945)的基础。这部作品是他后期国际声誉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其版税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并接受了三一学院的聘请,并在那里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的知识》(1948)。他的返回不仅标志着他与三一学院关系的改善,而且标志着他与英国行政机关关系的改善。他对一般的共产主义尤其是苏式共产主义的持续谴责很适合于冷战时期,因此罗素享受了一段不寻常的声誉。(虽然他同时也批评美国人的核弹和审查制度)。1949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1950年英王乔治六世向他颁发“功绩勋章”,这是英国的最高荣誉。

1950年,罗素应邀去澳大利亚作巡回讲演,他除了在各地讲演,还在电视台发表演说,到大学开设课程,并给报纸撰稿。他的讲演稿后来编成《变化中的世界的新希望》一书。接着,他应邀到美国讲授哲学。在去普林斯顿大学作讲演的途中,传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向他颁发文学奖的消息(获奖作品为《婚姻与道德》),发奖的原因是罗素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罗素飞抵瑞典受奖,发表获奖演说《政治上的重要愿望》,他借这个重要讲坛呼吁世界和平。约在同期,与第四任妻子结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斯大林逝世后,罗素对苏联政府的态度趋于缓和,而核战争的威胁开始支配他的思想。他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在这个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在1950年代,他广泛撰写有关战争危险的文字,并越来越感到需要行动。他于1955年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爱因斯坦在同意信寄达前不久逝世),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或称《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他还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由于签名的著名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宣言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后,该会议逐步演变为著名的《维也纳宣言》。

罗素于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1961年,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对罗素来说,1960年代是政治上忙乱的年代,他对许多事业给予支持,反对越南战争,并与让·保罗·萨特一并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1964年,他建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为筹集基金而拍卖了他的部分文献档案。他于1967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越南的战争罪行》。他的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1970年2月2日)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政治

罗素有时坚持说,他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毫无联系,但他的传记作家艾伦·伍德认为这不是真的。伍德认为,罗素的哲学观点和其他方面的观点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联系。如罗素在哲学上倾注的全部心血就在于试图摈弃先验的观念而注重经验性,他的

伯特兰·罗素

政治思想也具有这个倾向。正因为罗素对政治问题的看法所依据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先验的原则,因而他的政治见解具有经验性和现实性,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罗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志感情,却使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罗素坚持个人的基本自由不应受到侵犯。他认为,实践中的个人学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人除了经过应有的法律程序以外,不应接受处罚;另一方面,应当有一个范围,在这中间个人的活动不受政府控制。这个范围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它通常还包括经济上的经营自由。罗素承认这些自由是有限制的,即便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意见的自由也以不危及国家安全为先决条件。至于经济上的经营自由,罗素是在一定范围内赞成的,他反对经济权利的集中——不管是集中在国家手里(斯大林模式)还是集中在卡特尔手里(帝国主义),同时,他希望对私人财产的所有和使用实行严格的限制。他不是不同意一个人应该享有他自己的成果这一原则,但他认为继承财产是没有道理的,甚至在不

伯特兰·罗素相册(7张) 依赖继承的财产这种罕见的情况下,他也反对大企业的私人所有制和土地的私人所有制。

正是由于罗素的主张对自由的限制,他甚至把自己说成是社会主义者。他早期的两部严肃的政治理论著作分别于1916年和1918年出版的《社会重建原则》和《自由之路》。在这些书中,罗素提倡一种基尔特社会主义,这种体系有一个要求,即工人管理工业,而不是由政府管理。罗素认为,国家权力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恶,应该被限制,他还把“国家权力过大”看作“现代世界不幸的根源”。《社会重建原则》是罗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和平而撰写的政治理论著作。他在该书中企图创立一种政治哲学,以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政治模型。在《自由之路》中,罗素则纲要似地论述了他所主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制度。他相信“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建议,而且是一种能得到自由的制度,但又没有在完全无政府主义政体下所最可怕的经常诉诸暴力的现象”。《自由之路》中对无政府主义等方面的描述却有其独到之处,至今仍然值得一读。

女权

一战后,罗素日渐表现出对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极大兴趣。尽管他论述性关系和“女性解放”的著作只占他作品的一小部分,但恰恰就是这些著作比他的其它所有著作都更强烈地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且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改变了整个新的一代人对性道德的看法,而且,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看到一度被视为一场狂热者卷起的旋风的女权主义运动这一事业大功告成,成为国家法律和人人接受的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罗素认为清教徒对待性的态度是人类不幸的根源。他在1929年出版的《道德与婚姻》一书中,他倡导试婚和离婚从简,对婚外性行为和同性恋现象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这很快招致宗教界人士的激烈反对,而且于1940年初受到法庭审判,他被禁止入纽约市立学院任教。然而,戏剧性的是,罗素于1950年因该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哲学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

伯特兰·罗素

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实在论,并很快成为“新实在论”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历史

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他写过几十篇历史论文和散布历史专著,这三部是:《自由和组织》、

《西方哲学史》

《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和《西方哲学史》。其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其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哲学思想和发展,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在于作者的历史眼光不亚于作者的哲学见解。该书出版后很快成为西方读书界的畅销书,确立了罗素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正是被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走上了哲学道路。

罗素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其原因在于历史学能“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是我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为一个大的宇宙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以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智慧。历史在这个根本点上与哲学是相通的。

罗素的历史哲学或他对历史的解说,既不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也不是分析的历史哲学。一方面,他并不凿空立论,想要为历史构造出一套思辨体系来;另一方面,他并不对历史命题进行逻辑或语言分析,也从不讨论历史认识的性质、可能性和客观有效性等问题。历史对于他只是朴素的事实,他经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后,得出自己的理论和理解。像心理分析学家解释梦一样,罗素对历史学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用人心之中最深邃的欲望作为一把钥匙来解开。因此,他对历史的理解,是根据他对人性的理解的一种看法,基本上是常识性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前进的,由专制而民主、由愚昧而启蒙、有残暴而宽容、有迷信而科学,他的这个基调乃是得自反思的信念,而不是从某种思想体系或逻辑分析推导出来的结论。因此,罗素的历史哲学被悉尼·胡克称作是“反思的历史哲学。”

多元的人性论是罗素历史观的核心部分。他认为,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性,即人性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而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乃是人性动力学或人性发展史。罗素把人类的天性最后分解为

伯特兰·罗素接受BBC采访

三个不可简约的组成部分:占有欲(物质财富)权力欲(统治权力)和创造欲(智力活动)。在其多元论的历史观中,罗素特别强调权力欲的作用。在《权力:一个新的社会分析》中,他认为,“正统经济学家假设经济的利己主义可以当作是社会学的基本动机......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类不但纯是受着物质享受的欲望的驱使的,往往“他们所要追求的是权利,并不是财富”,这时“他们的基本动机不是经济的”。因此罗素自称:“我所关心的是要证明,社会科学上的基本概念是权利”,而“权力也想能力一样,有许多形式”,它们“没有一样可视为附属于其它东西,没有一种形式是导源于其他形式的”。这就是说。权力欲和占有欲一样是根本性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个来解释另一个。所以,历史不能看成只是物质财富运动的一个函数。

在罗素看来,历史生命的内容是如此之丰富,乃至不可能被纳入到任何一个人理论框架内。人生的各种因素,如饮食、男女、贪婪、追逐享乐、权力斗争、虚荣心、创造欲等,都是本能,都在起作用,所以就都是人的行为的动因,从而也就是历史的动因。他无异于并且认为也不应该把这些都归纳为一个一元的理论结构。

经济

在《悠闲颂》(1935)中,罗素比凯恩斯先行一步,向那些总是一味赞扬节俭反对消费的传统经济学家挑战。他写道:“只要一个人把他的收入用于消费,那么他也就是把面包送到别人嘴里。......从这个观点来看,真正的恶棍乃是节俭的人。”他认为“节俭这可恶的罪行”是能够导致失业的。罗素说,如果节俭者使用手里的钱,哪怕是用于饮酒,赌博或者拿来请客招待朋友,那都是极好的事。那些经济学教授们,把罗素的这一观点轻率地说成是一位偏离本行的哲学家所犯的可笑错误,对之根本不予理睬。而自凯恩斯的《利息、就业和货币通论》(1936)发表后,这个观点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经济学说的一部分。 伦理

美好人生中,爱和知识是必须的。在某种程度上爱更为重要。爱将激励我们去寻求知识,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使我们所爱的人获益。

如果没有知识,我们可能相信道听途说,好心做了坏事。

最完美的爱是欢喜和美好愿望不可分割的统一。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可能是残酷的和自私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又可能会是冷漠和高傲。

爱能使人的欲望变得协调,而非冲突。两个相爱的人可以成败与共,而相恨的人,一方的失败则是另一方的成功。

欲望

蟒蛇嘱饱之后就会开始睡眠,除非到了需要另外一餐之后,决不会醒来。而人则不一样。人吃饱之后,绝不会就由此满足,反而更为欲望丛生,生机勃勃。

人的欲望有四大种:贪婪、竞争、虚荣、权力。

贪婪是一种巨大的动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财富的控制权。无论你拥有多少,你总是希望得到更多,永远不会满足。

如果说贪婪是渴求比原有的多得多,而竞争则是比别人的多得多。如果竞争比贪婪更为强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最不幸的地方。

虚荣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动机,它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最重要的欲望,它的表现形式多样。虚荣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自我不断地膨胀。

权力欲近似于虚荣,但有所不同。满足虚荣心的是荣誉。拥有荣誉却不拥有权力较之拥有权力而不拥有荣誉是件容易的事。拥有权力的人可以管制仅有荣誉的人,而仅有荣誉的人却不能管制有权力的人。所以对于有野心的人,权力欲更为强烈。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人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拥有权力的人在对别人说“不“的过程中比同意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正因如此,权力欲成为一种危险的动机。

金钱崇拜

金钱崇拜指的是一种信仰,即认为一切价值都要用金钱来衡量,金钱是人成功与否的惟一尺度。

这种错误的成功理念引导人们残害了自己的本性,降低了人生的快乐,增加了紧张的感受,使整个社会变得消极、厌倦、缺乏幻想。使人心中一切伟大愿望陷于沉寂。

由于惧怕失去金钱,从而使人有了更多的忧虑和烦恼,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殆尽。

编辑本段婚姻生活 第一任夫人爱丽斯

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大他5岁的美国人爱丽斯.皮尔索尔.史密斯。1894年,大学毕业后罗素同爱丽斯结婚。1911年3月19日,与爱丽斯有着16年婚龄的罗素在贝德福德广场44号摩勒尔夫人的寓所里拜访了那位充满活力的布卢姆斯伯里的女主人并与她偷情。虽然得到妻子爱丽斯的大度和宽容,最后还是无法挽回他们破裂的婚姻。1920年5月,他们终于离婚了。

第二任夫人多拉

1920年,罗素随后与女权主义者多拉·布莱克结婚。共同育有两子。两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Beacon Hill School)。由于罗素在性爱方面放荡不羁,特别是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两人1935年判决离婚。

第三任夫人皮特

罗素第三人妻子是他的女学生皮特·斯彭斯,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1936年结婚,婚后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康拉德两人的婚姻维系到1952年。 第四任夫人伊迪斯

1952年,80岁的罗素娶了一位来自布莱恩.莫尔学院的英语教授伊迪丝·芬奇。她是罗素一生中最后一个婚内伴侣。

罗素一生染指女人甚多,感情丰富。罗素在《我的人生追求》一文中说: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我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使人心醉神迷……我寻找爱,还因为它解除孤独……我寻找爱,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想象出的天堂的前景。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论几何学的基础》 (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 (1900年)

《数学原则》 (1903年)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 (1917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 (1919年)

《心的分析》 (1921年)

《物的分析》 (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1940年)

《西方哲学史》 (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 (1959年)

《哲学大纲》(1927年)

编辑本段人物影响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逻辑学界以及社会政治领域内,罗素都享有崇高声誉。

在学术领域,他不仅是风靡20世纪的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而且是对数学逻辑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逻辑学家,他在政治领域所从事的大量活动,在国际舞台上有很大影响。

作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罗素对分析哲学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他所提出的观点上,而且表现在他对分析哲学的其它两位创始人穆尔和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纳普,对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硼因等人,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作为一位逻辑学家,罗素甚至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他在数学逻辑方面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他和怀特海合作的《数学原理》一书已被公认为现代数理逻辑这门科学的奠基石。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刺激和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的类型理论为解决这个悖论作出重大贡献。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即认为可以用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的核心概念也对数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罗素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伦理,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平运动他的探讨和活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使无数人走进哲学,他的知识成果在全世界开花,郁郁葱葱。

编辑本段名言语录

1·一部分儿童具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出处:《我的信仰》,1925

2·科学使我们为善或为恶的力量都有所提升。(11月20日名言)

出处;《我的信仰》,1925

3·广义地说,最渴望权力之人就是最可能获得权力之人。

出处:《权力论》,1938

4·中国是一切规则的例外。

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的罗素

出处:《怀疑论》,1928

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觉得懂得之事变少了。

出处:《现代科学及其将来》

6·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出处:《幸福之路》,1930

7·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11月6日名言)

8·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9·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10·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11·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12·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13·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14·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15·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就在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总充满疑惑。

16·科学是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哲学是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哲学是我们可以胡说八道的一种特殊权力。哲学是有道理的猜想。

17·爱国就是为一些很无聊的理由去杀人或被杀。

出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素积极宣传反战思想,鼓吹“CO”(以良心为由拒绝从军);几次反战演讲时,都遭到英国爱国主义民众暴力攻击。剑桥大学要求罗素缴交罚款110英镑或自愿解聘。罗素选择了解聘,并以这句话讽刺爱国主义。

18·美国的民主,没有生命,也无意义,因为人民无法撤换那些真正统治他们的人。

寓意:讽刺美国真正的统治权是在大老板的大公司里“世袭”着,每一个美国总统都必须为这些呼风唤雨的大公司的利益服务。

19.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20.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编辑本段推荐书目

《西方哲学史》

《人类的知识--其限度与范围》

《罗素文集》---改革出版社

罗素被人们称为世纪的智者。凡是心灵观照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世界一样伟大。他摆脱了被环境奴役的人所具有的恐惧后,便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

《幸福之路》——傅雷译

这部书不是献给博学之士的,也不是给那般把实际问题作为谈助的人的。在以下的篇章内,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配合这张献给读者的方子时,我所采取的学说都是由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而且我每次遵从这些学说时都曾增加我的幸福的。为了这个缘故,我敢希望在无数感着忧郁之苦而不自溺于忧郁的男女中间,能有一部分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因为相信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部书。——序

《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

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序文开首

推荐第8篇:罗素

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二十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与怀特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在哲学观点上,罗素最初是新实在论者。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他在教育观点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以经文“勿随从人作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11岁时他的哥哥教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今后的著述有很大影响。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他的数学老师怀特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罗素于1893年获得数学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位。他对选择以哲学还是经济学为职业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这篇成功的论文使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为期六年的的研究员资格。至少在1930年代早期之前,他努力跟踪新物理学的发展。1894年,罗素不顾家人反对,与比他年长五岁的美国姑娘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婚后第三年,他和妻子一道去柏林,在那里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仔细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来往,还参加工人的集会。罗素这些活动的成果,表现在1896年出版的《德国的社会民主》这本著作中。第二年,他又出版了《论几何学的基础》,这是在他研究员资格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1900年7月,罗素在巴黎国际哲学会议上遇到了意大利逻辑学家皮亚诺,在皮亚诺的数学逻辑系统中找到他多年来所寻求的“用于逻辑分析的工具”,从而使他在实现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的技术可能性上打开了眼界。罗素对皮亚诺的技术进行改进,而后转到分析数学基本概念工作上。在几个月里,他处于智力上的巅峰状态,灵感有如泉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罗素于该年底完成《数学的原理》(的初稿,经过仔细修改于1903年出版,这部著作至今依然是数学基础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之后,罗素和怀特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方面内容,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方面内容,他们相互交换草稿,共同订正。其工作的巨大成果分为三大卷分别于19

10、1912和1913年出版。这部著作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被誉为是“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为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罗素于1905年在《心灵》杂质上发表了《论指谓》,该文出自他对逻辑学的研究并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他于1911年发表的《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14年3月,罗素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开课,为诺威尔讲座作系列讲演。他的讲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讲演稿以《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为题于1914年8月出版。该书所采取的是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它把罗素置于约翰·洛克、贝克莱、大卫·休谟和穆勒的继承者的行列。

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的罗素

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1916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1914年英国参战到1917年底,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为反战活动而奔波,并因一张传单而被法院判为有罪,为此被三一学院解职。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他在狱中完成《数学哲学导论》,并开始撰写《心的分析》。自1916年后,罗素只有相对短期的大学职业,主要依赖写作谋生。这是他以后著述多产的部分原因。1920年5月,罗素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维埃共和国,考察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工作。他对列宁朴素可亲的形象印象深刻,但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他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书得到阐述。同年8月,罗素应邀到中国讲学。他对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极为敬佩,对中国人的教养和幽默感十分欣赏。

1921年罗素回到英国,与多拉·布莱克结婚。生有一男一女。父亲的角色使他对教育发生了兴趣,和妻子一道创立了一所实验学校。在罗素看来,这所学校并不成功,而且运转费用昂贵,使他有必要去美国讲学,筹集钱款。1932年,他与多拉离婚,不再参与学校事务,多拉则自己独自经营,直到1943年。1930年代中期,由于厌倦生活和需要支撑两个家庭(他于1936年再次结婚,次年得子),他希望重归大学生活。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学职位稀缺,而罗素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位。然而,这个聘任引起了纽约天主教社团的反对,在一场著名的诉讼中被推翻。幸好,哈佛大学仍然坚持原来的邀请,让罗素去作詹姆斯讲座的演讲,为期一年,演讲稿于1940年以《意义和真理的探究》为书名出版。由于保守势力猖獗,罗素的其它讲学和旅行计划纷纷告吹,各家报纸也不敢向他约稿,这使罗素差不多完全失去维持生计的手段,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时,费城的百万富翁巴恩斯博士把罗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邀请罗素在费城的巴恩斯艺术基金会讲授西方哲学史(为期5年)。尽管巴恩斯于1942年解雇了罗素,但他永远解决了罗素的财务问题,因为罗素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违约金,而他的演讲则成为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哲学史》的基础。

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继续三一学院的研究员职位,并在那里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的知识》(1948)。他的返回不仅标志着他与三一学院关系的改善,而且标志着他与英国行政机关关系的改善。他对一般的共产主义尤其是苏式共产主义的持续谴责很适合于冷战时期,因此罗素享受了一段不寻常的声誉。1949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1950年英王乔治六世向他颁发“功勋奖章”,这是英国的最高荣誉。1950年,罗素应邀去澳大利亚作巡回讲演,他除了在各地讲演,还在电视台发表演说,到大学开设课程,并给报纸撰稿。他的讲演稿后来编成《变化中的世界的新希望》一书。接着,他应邀到美国讲授哲学。就在他去普林斯顿大学作讲演的途中,传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向他颁发文学奖的消息,发奖的原因是罗素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罗素飞抵瑞典受奖,发表获奖演说《政治上的重要愿望》,他借这个重要讲坛呼吁世界和平。在1950年代,他广泛撰写有关战争危险的文章,但越来越感到需要行动。于是他于1955年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他还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由于签名的著名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宣言造成了很大影响。罗素于1958年促进创立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1961年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对罗素来说,1960年代是政治上忙乱的年代,他对许多事业给予支持,反对越南战争,1964年,他建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为筹集基金而拍卖了他的部分文献档案。他于1967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越南的战争罪行》。他的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逝世,享年92岁。

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传记作家艾伦·伍德认为罗素的哲学观点和其他方面的观点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联系。如罗素在哲学上倾注的全部心血就在于试图摈弃先验的观念而注重经验性,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这个倾向。正因为罗素对政治问题的看法所依据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先验的原则,因而他的政治见解具有经验性和现实性。罗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志感情。罗素坚持个人的基本自由不应受到侵犯。他认为,实践中的个人学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人除了经过应有的法律程序以外,不应接受处罚;另一方面,应当有一个范围,在这中间个人的活动不受政府控制。这个范围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它通常还包括经济上的经营自由。罗素承认这些自由是有限制的,即便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意见的自由也以不危及国家安全为先决条件。他还把“国家权力过大”看作“现代世界不幸的根源”,企图创立一种政治哲学,以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政治模型。他倡导试婚和离婚从简,对婚外性行为和同性恋现象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并因此于1940年初受到法庭审判,他被禁止入纽约市立学院任教。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50年他因《道德与婚姻》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罗素是当代的一位巨人,一生中完成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方面。罗素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年时期所写的有关道德、政治、教育、和平主义等方面的著述,激励和启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晚年在积极反对制造核武器和反对越南战争的斗争中,成为全世界理想青年的鼓舞者。

推荐第9篇:最著名的5位英国首相及名言

最著名的5位英国首相及名言

在英国,除了女王会引起众人的关注以外,首相也是很重要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下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五位首相及经典语录。

Neville Chamberlain 内维尔·张伯伦

I believe it is peace for our time.

我相信,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

张伯伦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签署了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后回到英国,高兴的宣称为人民带来了和平。1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也因绥靖政策(appeasement)而饱受批评。

Winston Churchill 温斯顿·丘吉尔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战斗,我们将在山区战斗。我们永不投降。(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丘吉尔如是说。)

众所周知,在丘吉尔首相的领导下,英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许多人也许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The Second World War)和许多振奋人心的演讲让他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奖。

Margaret Thatcher 撒切尔夫人

What Britain needs is an iron lady.

大不列颠需要铁娘子。

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至今唯一的一位女首相,也是近百年来任期最长的一位。她治下的英国获得了马岛战争的胜利,并和中国签署条约,于1997年移交香港主权。

Clement Attlee 克莱门特·艾德礼

I think the British have the distinction above all other nations of being able to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 without bursting them.

我觉得英国高于其它所有国家之处在于我们会用旧瓶装新酒,而不是打碎瓶子。

1945年,艾德礼击败了刚刚赢得二战的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他的为人和能力赢得许多人的称赞,其中甚至包括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

Anthony Blair 托尼·布莱尔

Sometimes it is better to lose and do the right thing than to win and do the wrong thing.

有时侯正确的失败好过错误的胜利。

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在卡梅伦之前,他曾是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推荐第10篇:罗素自传

201011014041 雷欢 10小学教育

《罗素自传》第二卷

1914—1944

1.说战争会使人恢复青春似乎很怪,但是事实上它使我摆脱了一些成见并使我重新思考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

2.我强烈地认为,英国应当保持中立,而且征集了很多教授和研究员在以此意发表于《罗彻斯特卫报》的一份声明上签名,到了宣战的那天,他们几乎全都变了卦。——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

3.战争爆发后的最初一些日子,我感到大吃一惊。我的一些最好的朋友,如怀特海夫妇,都持异常激烈的好战态度。——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

4.战争的前景使我满怀恐惧,但是使我尤感恐惧的却是这个事实,既:约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在预料到战争造成的屠杀时竟是极大的欢乐。我不得不修正我对人性的看法了。——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4。

5.我曾经以为,人们大都爱财甚于爱别的任何东西,但是我发现,他们甚至更喜欢毁坏。我曾经以为,知识分子总是爱真理的,但是我在这场战争中发现,知识分子中宁爱真理而不沽名钓誉者不足百分之十。——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4。

6.作为一个热爱真理的人,所有交战国的民族宣传都令人厌恶。作为一个热爱文明的人,向野蛮的倒退使我惊骇。作为一个早失父母亲情的人,对青年人的大屠杀使我心痛欲碎。——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5。

7.我把冲动分为两类:占有的和创造的,认为最是建立在创造性冲动之上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我以国家、战争和贫困作为占有的冲动的具体例子,而以教育、婚姻和宗教作为创造的冲动的具体例子。——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8。

8.他有一种神秘的“血”的哲学,我不喜欢。他说:“除了大脑的神经,意识还有另一个所在,在我们身上有一种血意识,独立于通常的心理意识而存在。我们在血中生活,认知,并且在血中有我们的存在,而与神经和大脑无涉。这是属于隐秘状态的那一半生命。——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1。 9.这时我同奥托兰的关系已经渐渐疏远了。1915年她离开伦敦,住到牛津附近加辛顿的庄园宅第去了。那是一幢古老的华丽的宅第,曾被用作农园,她一心要把它的全部潜能都恢复过来。我常去辛顿,但是发现她对我比较冷淡了。我在寻找另一个女人来安慰我的愁苦,但是在遇见科莉特之前,一直没有找到。——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6。

10.科莉特的爱在这一时刻是我的一个避难所,不是从残酷本身逃脱出来,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使我摆脱了由于认识到那就是人的本质而感到极度的痛苦。——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7。

11.傍晚时分,我们到路易斯车站乘车回伦敦。站上挤满了士兵,他们大部分要返回前线,差不多都喝醉了,有一半的人有喝醉的妓女陪着,另一半人则由妻子或恋人陪伴,他们都不顾一切,都发了疯。——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7-18。

12.我们到巴克斯顿沼泽地的猫琴小旅店度了三天蜜月(由于工作忙,我不可能有更多的余暇)。时当严寒,壶里的水清晨都结了冰。但是萧索荒寒的沼泽地却正适合我们的心情。它们是荒凉的,但给人一种浩瀚无际的自由感。我们把白天都消磨在长距离的散步上,夜晚则是在一种能把人世间一切痛苦都消融的激情中度过的,这种激情使我们从痛苦中升华到一种几乎是超乎人类的销魂忘形的境界。——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8。

13.在此期间,三一学院所有年轻的研究员都被授以军衔入伍了,老一些的人自然希望尽他们的一份职责。因此他们剥夺了我的讲师职位。当年轻的人们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剑桥时,我又被邀请回学校,但是到这个时候我已不再有这样的愿望了。——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6-27。

14.群众仍然心浮气躁,除了比以前更加不管不顾地及时行乐外,在战争恐怖时期没有学会任何东西。在人们欢宴庆祝之际,我感到一种一样的孤独,仿佛是从另外一个星球偶然落到地球上来的一具幽灵。诚然,我也感到欢欣喜悦,但是在我的喜悦和群众的喜悦之间找不到任何共同之点。——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4。

15.从很年轻的时候起,我觉得在完事背后、在一切欢乐背后暗伏着孤寂的痛苦。——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5。

16.我爱过一个幽灵,而且在爱一个幽灵时我最内在的自我本身也变成了幽灵般的东西。因此我已把它深深地、深深地埋葬在层层生活的喜悦、柔情和欢乐之下了。但是我最深沉的情感始终是孤独感,而且在人性的事物中找不到任何与之相伴的东西。大海、星辰、荒野的风,对于我甚至比我最喜爱的人们更有意义。——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5。

17.1914-1918年的战争改变了我的一切。我不再是大学教师,而且开始写一类新的著作。我改变了我的整个的人性观。我第一次变得深信,清教徒式的生活准则无助于人类幸福。——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5。

18.当战争结束时,我才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除了对我自己,是全然徒劳无益的。我没有救出一条生命,也没有使战争缩短一分半秒。我没有做成一件事情去减轻最终造成凡尔赛和约的那种困难。但是,无论如何,在各交战国犯下的罪行中,我不是一个同谋犯,而且我为自己获得了一个新的哲学和新的青春。我摆脱了大学教习和清教徒。——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7-38。

19.德国对于我们和法国人,俄国对于德国人,乃是不可想象的邪恶,正是这种暧昧不清的抽象观念把下面这个简单的事实掩盖了,即敌人像我们自己一样也是人,既不更好,也不更坏,作为人,他们也爱自己的家,爱明媚的阳光,爱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纯朴的欢乐。——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40-41。

20.致乔治·特纳先生 亲爱的先生:

很遗憾,我不能再向剑桥自由协会缴纳会费了,而且我也不想在做他的会员。我过去支持自由党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我认为他们不大可能像保守党人那样参预一场欧洲战争。结果表明,自从他们当政以来,他们一直在欺骗他们的支持者,而且在秘密地实行一种其结果为我所憎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可能做任何事情(无论直接地还是间接地)去支持现政府。

您的忠实的

伯特兰·罗素

1915年4月26日

剑桥三一学院 ——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50。 22.我以前从未有这样的感觉。我相信这是极度的精神疲劳,非常强烈的精神疲劳,它使我对任何东西都失掉了兴趣,靠我自己的努力不足以获得一种较好的心情。——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66。

23.我不喜欢一个人由于说了他人正在想的东西而博得喝彩;我希望的是实际改变人们的思想。我一生主要的个人愿望是能够影响人们的精神;这种能力不是靠说些广受欢迎的话得来的。——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72-73。

24.剑三一学院评议会的来信

亲爱的罗素:根据我的职责,现通知你,学院评议会今天一致通过下述决议: “鉴于罗素先生按王国国防法已被判有罪,而且经上诉此判决已被确认有效,兹免去他在本学院的讲师职位。”

你的诚挚的

H·麦克劳德·英尼斯

1916年7月11日

剑桥,三一学院

——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88。 25.我经常需要的东西(不是自觉的,但是发自内心深处)是刺激,是使我的头脑保持活跃和才思横溢的那种东西。——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99。

26.在一些极其罕见的瞬间,我有过神秘的顿悟,那时我摆脱了追求成功的意志。但是它们又来了一种新的成功,我马上注意到并且需要它,于是我的意志又逐渐回到老路上来。而且我不相信没有那种意志我会做出任何值得做的事来。那简直是纠缠不清的。——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00。

27.我是异常不幸的,因为我的生活模式是复杂的,因为我的天性无可救药地复杂;众多互相矛盾的冲动驱使着我;使我深感遗憾的是,由于这一切,一定会使你产生痛苦。我的核心经常是而且永远是一种可怕的痛苦,一种奇特的难以抑制的痛苦,那是对某种超乎世界万有的东西、某种崇高而无限的东西的追求,对至福直观的追求,对上帝的追求,我并没有找到它,我并不认为它要被找到,但是对它的爱乃是我的生命,那犹如对一个幽灵的狂热的爱。有时它使我暴怒,有时使我绝望,它是蔼然和婉的源泉,又是残酷和工作的源泉,它充满于我所拥有的一切情感,它是我内在生命的实际原动力。——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02-103。

28.有一次我对你说:“窗户永远对世界开放”,但是一个人通过他的窗户不仅看到世界的欢乐和美,而且看到它的痛苦、残酷和丑恶,而且前者和后者都值得一看,一个人有权谈论天堂之前应当先窥视一下地狱。——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03。

29.这里的生活除了不能见到朋友,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但对我来说,见不到朋友这一点确实使生活极不愉快,如果我像许多中年人那样冷漠无情,我就不会对任何事情感到厌恶了。一个人没有任何责任在身,也就有了无穷的闲暇。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平均每天我有4个小时从事哲学的写作,4小时阅读哲学的著作,4小时浏览书报,因此你可以理解我需要很多的书。——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22-123。

30.我的科莉特,我的灵魂,我感觉得到通过我们的爱而激励着我的伟大的气息。我要将大西洋的精神形诸文字,在我死前,我必须,我必须找到某种方法把藏在心中而从未说过的非常重要的东西说出来,那不是爱,不是恨,不是怜悯,不是轻蔑,而是正真生命的气息,它是狂暴的,来自遥远的地方,将非人的事物的巨大而极其无情的力量带进人的生命。——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25。

31.在人类心灵中可能有某种东西,神秘如晚风,深沉如大海,宁静如群星,坚固如死亡,那是一种神秘的沉思,“对上帝的理智的爱”。那些已有这种神秘体验的人是不可能再相信战争的,也不可能相信任何种类的激烈斗争。——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29。

32.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不是靠人们称为无私的来保证的,而是通过使他们自己的生命攸关的动机与他人的动机相一致。——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30。

33.我知道我毕生都在力求去说某种我用不知如何说的东西。你也是这样。所有那些把一生都耗费在探求某种不可捉摸而无所不在、既微妙又无限的事物上面的人都是如此。——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31。

34.童年很早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排落叶松,经雨之后,每一节嫩枝的枝头都挂着一滴雨点,而且我能听见夏日午夜丛林中掠过树梢的风声,一切自由或美丽的事物都或早或晚进入我的思想中来。既然心灵始终是自由的,把肉体禁锢起来又有何用呢?当我被监禁在这里的时候,我一直在我自己的生命之外生活着,我生活在巴西、中国和西藏。——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38-139。

35.1919年3个月的暑假,数学家利特尔伍德和我在距离拉尔沃思一英里左右的小山上租了一家农舍。这家农舍有好多房间,整个夏天我们接待了接连不断的客人。这个地方异常之美,可以远眺沿海一带广阔的胜景。这里的游泳条件很好,而且一些地方可使特尔伍德大显其登山的高超本领,他在这项运动技巧上的是身手不凡的行家。在此期间,我开始对我的第二个妻子动心了。——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41。

36.夏日,大海,美丽的乡村,愉快的朋友,加上爱情和战争结束,造成了一种几乎是理想的完美的环境。暑假期末我又回到克利福德·艾伦在巴特西的那个公寓,多拉则到巴黎去进行她作为格顿学研究员正在做的关于

17、18世纪法国自由思想哲学开端的研究。——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45。

37.他也许是我知道的如传统所说的天才的一个最完满的实例,易动感情,思想深沉,性情激烈,卓尔不群。他有一种纯真,就我所知,除了G·E·穆尔,是无人堪与伦比的。我记得有一次带他去参加亚里士多德学会的一个会议,在场的具有不同癖好的人,我都礼貌相待。当我们离开时,他竟暴跳如雷,斥责我没有对这些人说他们是一些什么蠢货,是道德的堕落。他的生活是混乱不安的,但是他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个人影响力。——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45。

38.他的父亲恰好在战争爆发前将全部财产都转移到荷兰了,因此始终还是那么富有。正当停战之际,他的父亲去世了,维特根斯坦继承了他的绝大部分遗产。但是,他得出结论是:财富对于哲学家是一种累赘,因此他一分不留的把这笔遗产都给了他的一个哥哥和几个姐姐。结果,他竟没钱买从维也纳到海牙的车票,而他的自尊心又太过强烈,不肯接受我的资助。最后我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他在剑桥住处的家具和书籍还存那儿,他表示愿将他们卖给我。我向他保管这些家具的剑桥家具商咨询了他们的价钱,按他的估价把它们买下了。实际上它们的价值远远超过他的估价,这是我有生以来所做的最占便宜的一次交易。这笔交易使得维特根斯坦有可能到海牙来,我们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逐行的讨论了他的书。——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47。

39.我们的谈话不断地受到暗中的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们在狱中被杀害了。这里一种伪善的虚假的平等,人人都称“多瓦瑞什”,但是当这个词被用来称呼列宁或称呼一个慵懒的公务员时,其发出的腔调差别之大,却令人吃惊。在彼得格勒(这是旧名),有一次4个衣衫褴褛的人来见我,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下巴上的胡子足有两周没刮过了,满手污垢,蓬头乱发。他们是俄国最著名的4位诗人。其中一位被政府允许教授韵律学以糊口,但他抱怨说,他们坚持要按马克思主义观点讲这门课,他说要他的命他也看不出马克思主义跟这个有什么关系。——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50-151。

40.苏俄的统治阶级有一种很大的自信,堪与英国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造成的那种自信相伯仲。他们相信他们的公式能解决一切难题。——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51。

41.我爱的是个人的灵魂呢,它的孤独,它的希望和恐惧,它的倏而激奋和顷刻现身的精神。——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54。

42.一切政治都是受一个张牙舞爪的恶魔驱使的,它教那些精力旺盛、慧鮚多智的人为了谋取金钱、权利或理论的利益而使唯命是从的广大人民受苦受难。——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59。

43.我们乘艘名为波尔托的法国船从马赛前往中国。我们刚刚离开伦敦之前获悉,由于船上发现有传染病,要推迟3个礼拜才能开船。不过,我们觉得不能重复一遍向亲友告别那种麻烦事,所以我们到巴黎去,再那里消磨这3个礼拜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写完了关于俄国的著作,几经犹豫之后,我决定把它发表。——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83。

44.我在那里讲课的国立北京大学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学府。校长和副校长都是热心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的人物。副校长是我所认识的最真诚的唯心主义者之一。本来用以付教师薪水的钱经常被督军们挪用,因此,他们教书主要是出于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挣钱。这里的学生应该得到他们的教授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准备为祖国做出无限的牺牲。周围的气氛絪蕴着大觉醒的希望。——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89。

45.由于我们不能不在星期天工作,我们就经常把星期一作为休假日,并时常到天坛去做竟日之游,它是我有幸看到的最美的建筑了。我们会无言默坐,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沉湎在和平静谧之中,然后离开那儿回来准备以镇定和平静的心情面对我们自己那个混乱的欧洲大陆的疯狂和苦痛。另外一些时候,我们常到北京的城墙上去散步。我很清楚地记得,一天傍晚,在落日余晖中开始散步,一直走到一轮满月冉冉东升。——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190。

46.我演讲已不计其数,讲爱因斯坦,讲教育和社会问题。学生们有惊人的求知欲。你一讲开了头,他们眼中就流露出饿虎扑食般的神情。他们对我处处敬重有加,使我深感不安。我到上海的第二天,他们盛宴招待我们,把我当作孔子第二来欢迎。那天上海的所有中国报纸都登了我的照片。布莱克小姐和我都不能不到数不清的学校、教师会、各类大会上去演说。——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01-202。

47.中国给人一种印象,如果没有欧洲人的影响,它会达到欧洲未经工业革命或法国革命而从18世纪发展至今的地步。中国人似乎是理性的快乐主义者,很懂得如何获取幸福,通过极力培养其艺术感而臻于美妙的幸福,而其有别于欧洲人之处就在于,他们宁愿享受欢乐,而不去追逐权利。——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03。

48.就我的体验来说,父亲亲情是很复杂的。首先,它包含一种纯然动物的爱感,和在看着雏仔那可爱的情态时感到的快乐。其次,有一种逃避的责任感,这为连怀疑论都难以置疑的那些日常活动规定了一个目的。再次,这里还有一种自私的成分,那是很危险的,即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他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在他因死亡或衰老不复能奋力而为时他们会继续他的工作。——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24-225。

49.我打算租一层公寓房子,但是不论在政治上还是道德上,我都是不受欢迎的人,所以房东们都不肯收我这个房客。于是我在切尔西买了一所终身保有而可自由处置的房子(西德尼街31号),我的两个大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不过对孩子们来说,常年住在伦敦似乎并不好,因此1922年春我又在康沃尔郡波特库诺(距地端岬约4英里)买了一所房子。——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25。

50.在我的记忆中,康沃尔海滨之美与守望着两个健康快活的孩子时的那种狂喜的心情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而孩子们正在体会着大海、岩石、太阳和暴风雨的欢乐。我跟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间远远超过大多数父亲可能花费的时间。每年在康沃尔度过的半年时光,我们有固定而悠闲的生活常规。早上,妻子和我工作时,孩子由一个保姆看护,后来由一个家庭女教师照管。午饭后,我们都到离我们住宅信步可及的一处海滩上去。孩子们赤着身子玩耍,兴致勃勃地或游泳,或攀爬,或堆起一些沙堡,我们当然也参加这些活动。我们回到家已非常饿了,大吃一顿晚茶点;然后孩子们被安顿去睡,大人们则去忙他们自己的工作。——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25-226。

51.切勿以为从1921年秋到1927年秋这6年的时光整个是一首很长的夏日田园诗。身为人父就不得不去设法挣钱。购置两处住宅差不多耗尽了我尚有的全部存款。——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26。

52.我们需要把如下两个方面异乎寻常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讨厌假道学和宗教说教,讨厌传统学校中视若当然的对自由的众多限制;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赞同大多数“现代”教育家们的意见,认为学院式的教育是不重要的,或者宣扬完全废除纪律。——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27。

53.1924年我赴美旅行演讲,挣了一大笔钱。但是直至1926年发表论教育一书之前我始终是相当拮据的。在那之后,到1933年,特别是发表了《婚姻与道德》(1929)和《赢得幸福》(1930),我在经济上才变得富足了。——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27。

54.一所学校像一个世界,只有政府治理才能阻止野蛮的暴力。于是当孩子们在下课时,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接连不断地加以监督,以制止他们残酷伤人的行为。——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0-231。

55.反省一下,我觉得在我们办学的原理中有些东西是错误的。年幼的孩子们在一个群体里如如无一定的秩序和守则加以约束,他们不可能快乐的幸福的。放任他们自己嬉戏玩乐,他们会厌烦,转而去闹恶作剧或搞破坏。——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1-232。

56.在大多数的婚姻中,不能期望有完全的忠实,但是不论双方各有什么风流韵事,夫妻仍然应当是好朋友。——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2。

57.35年前,我刚结婚不久,还没有生儿育女,非常快活,初尝成功的喜悦。在我看来家庭是一种限制自由的外在力量:对我来说,世界是个人冒险的世界。我要思考我自己的思想,寻找握自己的朋友,选择我自己的家人,我不顾传统,不敬尊长,除了我自己的趣味爱好,我不注重任何东西。我觉得自己非常坚强,可以独立不依,无须他人扶持。——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4。

58.家庭的欢乐,像一切温柔和洽的欢乐一样,会慢慢销蚀人的意志,毁掉人的勇气。——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5。

59.当人的世界似乎缺乏慰藉时。数学和群星安慰了我,但是我在哲学上的变化已剥夺了我这样的慰藉。——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5。

60.从青年时期以来,我一直相信有两个东西是重要的:仁爱和清晰的思维。起初,这二者多少还是有别的;当我感到胜利的喜悦时,则最信赖仁爱。逐渐地,这二者在我的情感上就愈来愈融合在一起了。我发现,很多模糊不清的思想乃是残酷无情的一个借口,很多残酷行为乃是由迷信的信仰所引起的。——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7。

61.由于习惯的力量,我还继续从事我的种种活动,而且有他人相伴,我就忘却了潜伏在我的日常事务和欢乐之下的那种绝望感。但是当我孤独自处和闲来无事时,我就无法对自己掩盖这个事实:我的生活已没有任何目的,我不知道有任何新的目的,可为之献出我的余生。我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独的迷茫大雾中,这既是情感的迷雾,也是形而上学的迷雾,我找不到走出这迷雾的任何出路。——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239。

62.1940年夏,一方面是尽人皆知的令我惊惧的可怕遭遇,另一方面也有个人的欢乐,这二者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对照。我们是在内华达山区塔霍湖附近的落叶湖度过暑假的,这里是我有幸知道的最优美宜人的胜地之一。这个湖海拔6000多尺,一年四季一半时间整个这一带地方都被深雪覆盖,不适于居住。但是在夏季有三个月的光景,持续有阳光普照,天气温暖,而通常又热得难受,山间草原开满了美艳无比的野花,空中飘逸着松木的芳香。我们在松树间搭了一座小木屋,靠近湖畔。康拉德和他的保姆睡在屋里,我们其余的人在房内则无栖身之处,各自在房门边就卧。从荒村到瀑布、湖泊和山顶有无数的小路,我们可以冒雪潜入并不太冷的深水之中,我有一间小棚子似的极小的工作室,就是在这间斗室之中我写完了《意义与真理的探索》。我在这里常常热得赤膊上阵,写作此书。但是这样的热倒很适合我,我从不觉得在这里热得无法工作。——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45-346。

63.有一回,我穷得只能买一张去纽约的单程车票,然后用我的讲课费买返程的车票。我的《西方哲学史》已接近完成,我写信给我的美国出版商W·W·诺顿,问他鉴于我在经济上的困难状况可否预付稿费。他回信说,出于他对约翰和凯特的喜爱,也作为对一位老朋友的善意,他愿预付500美元的稿费。我认为从别的出版社可能获取更多的预付金,于是同西蒙和舒斯特接洽,我个人同他们并不相识。他们当即同意马上付2000美元,6个月之后再付1000美元。——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49。

64.《西方哲学史》一书开始写作乃出于偶然,结果却成为我此后多年一个主要的财源。当我着手这项工作之始,我没有想到它会获得我的其他著作从未有过的成功,有一段时间,它甚至被列入美国畅销书榜而大出风头。——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49。 65.我认为,一个人没有任何偏见是不可能写出饶有兴味的历史的,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我认为他夸口自己不存偏见只能是空口说白话。——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50。

66.我认为,写一部大部头的历史,最好的做法是承认一个人的偏见,而允许不满意的读者们去寻找另外的作者去表达一种相反的偏见。至于那种偏见更接近真理则必须留给后人去评断。——伯特兰·罗素 著,陈启伟 译,《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P350。

第11篇:最著名教学法

1、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小孩的教育必须和小孩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2、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Ms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法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推崇卡尔威特教育法的同时,提倡根据小孩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小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于1914年写成《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一书。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3、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

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安科地区的基亚拉瓦莱,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1907年开始在各地建立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致力于为小孩 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她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一生为了儿童和人类精神的复兴奉献了一生。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手册》、《教育人类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书。

4、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

铃木镇一出生于1898年的古屋,其父经营着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小孩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个小孩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小孩天才教育,培养出大批的天才儿童。为了进一步发扬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

5、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

多湖辉是日本二战以后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认为增强小孩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著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管理小孩的技巧》、《使小孩聪明的心理战 术》、《学习指导法》等书。

6、周弘的赏识教育法

第12篇:罗素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感,他的存在既与蒙昧的直觉有关又与高度理智的信仰相连。对于故乡、家族、友人的热爱使我们极度渴望自己的国家免遭侵犯。与外国人相对峙的时候,作为同胞会有一种温柔的亲情一旦我们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社区,社区的胜利就与自豪感紧密相连。从自豪感中产生了一种信仰,人们总自认为自己的国家代表着伟大的传统,提供了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理想准则。历史强化了人们的这种信仰。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一触即发的、更高尚的、更超乎寻常的见义勇为的素质,那是一种崇拜、奉献,为了国家的生存而乐于牺牲个人生命的精神。爱国主义所包含的这种宗教精神从本质上增强了国家的力量,它唤起人们最优秀的品质,不惜为了民族利益而付出牺牲。

如果不受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学知识的影响,爱国主义中的宗教精神就会在教育,特别是历史知识和本国文学的作用下得以增强。在每一个文明国家中,所有对于孩子的训示都要强调本国的优点,并指出外国的缺点。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由于他们的国家比别国强,所以在国家之间的斗争中,本国就应该得到支持,即使这场战争是由他们的国家挑起的。这种看法是如此真切和根深蒂固,以致人们宁愿耐心的,甚至是愉快地承受战争带来的损失和艰难困苦。像所有坚定地宗教信仰那样,这个看法赋予了一种人生观。它建立在直觉之上,又比直觉有所升华;它使人们献身于比个人目的更为远大的目标,而分析起来,这个目标又容纳了许许多多的个人目的。

作为一种宗教,爱国主义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缺少普遍性。它所追求的利益仅仅是本国的利益,而不是全人类的利益。它在英国人民中煽起的欲望是一回事,而在德国人民中却又是另一回事。拥满了爱国主义者的世界可能正是一个到处争斗的世界。一个国家越是深信自己的爱国主义,就越会对别国遭受的损失麻木不仁。一旦人们懂得应使自身利益服从于更大范围内的全体利益时,就不会有站的住脚的理由去残杀人类了。在实践中,正是掺入了民族自豪感的混合物才使得人们易于产生牺牲的冲动,不惜战死沙场。这种混合物毒化了爱国主义,使其成为一种等而下之的宗教,而无法同拯救人类的信仰相提并论。我们无法不爱自己的国家胜于爱别人的国家。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自己不爱国家。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平等的去爱所有的人——男人和女人们任何令人满意的宗教都应该使我们用公众的爱心去抑制情感上的偏爱,并使我们用博大的胸怀去满足人类的普遍需求。这种感情上的变化既会受到犹太教中基督精神的影响,也必然会受到邪恶未除的、纯粹的民族宗教左右。

实践中,爱国主义需要同许多敌作斗争。在教育和旅游的作用下,人们日益获得有关的外国知识,于是世界主义就会难以阻止的发展起来。此外,不断增强的个人主义会使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去选择个人目的,而不应该在偶然的地理原因作用下被迫地追求社会强加给他的目标。总体来说,社会主义、工联主义和反对资本主义的运动都有一种反爱国主义的倾向。

第13篇:希特勒最著名演讲

这个时代,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质疑声音也是不断。

●有人说,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但高考是更大的社会现实,共识与现实之间如何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如何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

●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更不敢奢望,今天的教育如何能够承担起明天的希望;

●有人说,今天的小孩更有个性,自我意识更强,再加上独生子女社会的来临,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将成为旷古难题;

●还有人说……

提出问题的人很多,回答问题的人却不多。

这个时代的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不少。 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有以下几点:

1.赞美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做的事能被人认可,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能在孩子做了一件事后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美,那么能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努力。

例: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2.爱他们 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事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真的爱他们,对他们认可不认可,一次鼓励比一次职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更容易让孩子成才,家长应该根绝孩子不同时期的心里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而不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观点进行教育

3.按照孩子兴趣进行培养,并有效的制止不正确的思想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梦想,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兴趣的东西他们互更加努力的去做。如果当中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通过故事给予讲解。 4.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

现在的很多小孩,越来越叛逆,不听话,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在晚上的时候和他一起多读一起朗朗上口的经典,比如弟子规,千字文......让他在其中学会一些道理也可以,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他们也会更加有浓厚的兴趣。

【亲子关系13戒】一戒过分保护;二戒溺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专制;五戒太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

【父母教孩子这8件事】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4: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第14篇:苏轼最著名诗句

导语: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最著名诗句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碧纱窗下水沈烟。——作品出自:《阮郎归·初夏》

2、谁家水调唱歌头。——作品出自:《南歌子·游赏》

3、蓝桥何处觅云英。——作品出自:《南歌子·寓意》

4、枝上柳绵吹又少。——作品出自:《蝶恋花·春景》

5、绿槐高柳咽新蝉。——作品出自:《阮郎归·初夏》

6、又恐被、秋风惊绿。——作品出自:《贺新郎·夏景》

7、黄鸡白酒渔樵社。——作品出自:《阳羡歌·山秀芙蓉》

8、卷起杨花似雪花。——作品出自:《减字木兰花·立春》

9、真游洞穴沧波下。——作品出自:《阳羡歌·山秀芙蓉》

10、水殿风来暗香满。——作品出自:《洞仙歌·冰肌玉骨》

11、解佩投簪,求田问舍。——作品出自:《阳羡歌·山秀芙蓉》

12、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作品出自:《念奴娇·中秋》

13、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作品出自:《卜算子·感旧》

14、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作品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

15、山秀芙蓉,溪明罨画。——作品出自:《阳羡歌·山秀芙蓉》

16、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作品出自:《南乡子·送述古》

17、使君元是此中人。——作品出自:《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18、苦被多情相折挫。——作品出自:《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9、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作品出自:《临江仙·送王缄》

20、雪晴江上麦千车。——作品出自:《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21、杖藜徐步转斜阳。——作品出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品出自:《题西林壁》

23、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作品出自:《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作品出自:《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作品出自:《减字木兰花·春月》

26、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作品出自:《和董传留别》

27、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作品出自:《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作品出自:《少年游·润州作》

29、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作品出自:《有美堂暴雨》

30、门外东风雪洒裾。——作品出自:《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31、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作品出自:《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32、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作品出自:《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3、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作品出自:《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品出自:《惠崇春江晚景》

35、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作品出自:《西江月·顷在黄州》

36、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作品出自:《满江红·江汉西来》

37、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作品出自:《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8、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作品出自:《临江仙·送钱穆父》

39、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作品出自:《虢国夫人夜游图》

40、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作品出自:《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41、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作品出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2、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作品出自:《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43、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作品出自:《念奴娇·中秋》

44、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作品出自:《满江红·江汉西来》

45、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作品出自:《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46、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作品出自:《蝶恋花·密州上元》

47、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作品出自:《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48、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作品出自:《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9、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作品出自:《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50、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作品出自:《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第15篇:最著名的诗句

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三国·曹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三国·曹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东晋·陶渊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南唐·李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沦》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唐·李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

台歌》唐·陈子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羌笛何许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唐·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唐·杜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唐·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唐·白居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唐·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唐·李商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元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唐·孟浩然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李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杜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唐·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唐·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唐·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唐·张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唐·柳宗元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唐·刘禹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绝句》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宋·李清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宋·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宋·李清照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陆游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江城子》宋·苏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宋·晏殊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宋·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宋·柳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朱熹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虞美人》宋·蒋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

夕)》元·辛弃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

离别》唐·白居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宋•朱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黄鹤楼》唐•崔颢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

宋·李之仪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怔战几人

回。《凉州词》唐•王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唐•韩愈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唐•刘禹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三国•诸葛亮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唐•孟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绝句》清•赵翼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

堤。《台城》唐·韦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荆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宋•秦观

第16篇:《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 导言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 教父

1、受虐:有关犹太人

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我们可以暂且将亚伯拉罕同意为犹太人的祖先,然而,要剔除耶和华在旧约中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影响而将纯粹的史料剥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至少,大多数人都承认所罗门王和大卫的存在。那么,在以这两位人物的事迹为民族辉煌的最高点的犹太民族,拥有哪些特殊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力,并借助后日的基督宗教而传绵不息呢?

罗素列出了这些要素,它们分别为:1)一部圣史(即旧约)2)上帝的选民3)关于“公义”的新概念4)律法5)弥赛亚6)天国

确实,这些因素构成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共同的骨架。任何一点的缺乏都将导致整个宗教神学系统的不均衡与不完善。

仔细阅读有关篇章和资料,可以发现,事实上有一条主线贯通了这六点要素。这条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民族特征,也可以干脆说成犹太民族本身。如果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可以将其列为一张精细而立体的表格;然而从远处汇聚地观看,它又确实成为一个可以辨认的形象。

就好比我们说到“犹太人”这个词汇时,本身包含的一切语义和感情,又比如我们用“菊与刀”来象征大和民族,把中国人和陶瓷、丝绸联系在一起看待一样。

从历史的源头,我们便可以发现,正是层出不穷的苦难造就了犹太人的历史,同一意义上,造就了基督宗教的本身。

前1800左右,亚伯拉罕率领他的闪族后裔到达了迦南之地。100多年后,大饥荒使他们举族外迁,依附于富庶强大的埃及人。前1300左右,著名的出埃及记在先知摩西的带领下上演。扫罗时期,犹太人第一次形成了自己的统一国家。短暂的辉煌过后,前6C时巴比伦两次攻陷耶路撒冷,制造了至今仍在犹太人心中留下永恒伤痛的“巴比伦之囚”。辗转为波斯人、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塞琉古王国统治,最终犹太人的命运被抛向了伟大的罗马帝国。傀儡王时期,撒都该、法尼赛、艾赛尼和奋锐党的明争暗斗中走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耶稣。然而在嫉妒宗教走向世界之后,再也没有人将基督宗教的辉煌与犹太人等同起来。几千年过去了,颠沛流离的犹太民族直到20世纪才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样的民族历程无疑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历史久远的民族都更浸透了苦难和艰辛。正象强大可以带来霸权主义和沙文主义一样,长时期的苦难经历也会给一个民族的个性带来深重的影响,甚至加以扭曲。弗洛伊德主义的学说认为童年时代的经历使一个人全部行为和性格的根本动机与肇因,那么,一个民族早期的历史经历也有相似的效果。重压之下必定改变原有的形状。不在压迫下反抗,就在压迫下扭曲。犹太人既选择了积极主动的抗争和起义,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命运所赋予的个性——他们严守律法,在他人的鞭笞之前先以最严苛的尺度鞭笞自己;他们沉默顺从,谨守一神宗教,对于神的命令从不以任何道德和理性的标准加以怀疑,甚至可以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子献祭;他们不寄更多希望于现实生活,而希望在永恒的天国得到善恶的酬报,伸张神圣的正义;他们不相信人可以自我拯救,而固执地认定只有弥赛亚才能带领他们走出苦海,战胜仇敌。可以说,充斥在犹太要素地基督宗教意象中的审判、鏖战、称义、惩罚等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犹太人不断遭受显示的审判、迫害、断罪、刑罚的变形。关于天国、来世、以及基督(救世主)的一整套信念构成了犹太民族共同的梦境。这个梦境代代相传,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贯注刀了犹太宗教之中,又被同样受到国家暴力机关的威胁和恐吓而心有余悸的罗马人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民所接受,才成就了基督宗教最终在西方世界的一统天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民族是有受虐倾向的民族,而基督宗教是有受虐倾向的宗教。在理论上来说,受虐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以现世的苦难换取永恒的喜乐这样堂皇的主题,然而,事实上,同个人的受虐狂一样,持续的虐待本身就足以构成渴望受虐的原因。也就是说,虐待倾向是可以人为培养的,这与道德的纯洁和高尚无关,哪怕此后正统的定义将其合理化到极度的纯洁和极度的高尚的程度。

2、交媾: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在此不必探究为何著名的神学家必然也是高尚的哲学家这一问题。事实上,纯粹的宗教实践家不乏其人,比如我们日夜念祷其名的耶稣本人就是以行动说话的典范。然而,任何一种宗教,在其发扬壮大的过程中,必然会暂时或永久地陷入到理性的领地中去,从而使其自身不同程度地成为了形而上学的一个门派,虽然这种关系反过来也一样能够成立。

圣奥古斯丁,从宗教精神上来说也是一个明显的受虐分子,他(与当时许多人一样),将自己幼年时候的调皮淘气看作是一种可怕的罪恶,因此才在其实并未悔改许多的成年时代写出了《忏悔录》这样的著作。有些《忏悔录》是十章的篇幅,另一些较为完整的版本则包涵了几乎纯粹是哲学讨论的第十一章。——

基督教的“时间”,既非东方那样是一片混沌或者周而复始的轮回圆圈,也非无始无终的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有清晰两端点的射线:一端记载于旧约第一章《创世纪》,一端预言于新约最后一章《启示录》。

“那么什么是时间呢?”

不止我们,无数人这样问过,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位圣奥古斯丁本人也这样问过。至于他的回答则是:实际存在的,既非过去也非未来,而是现在。只有在时间点的本身时间才存在并能够被感知,被测量:过去不过是片片回忆,未来不过是种种期望。

这无疑是个纯哲学的问题。后世无数哲人重复着这一领域的探索,伯格森、海德格等都是时间的忠实观察者和阐释者。然而,奥古斯丁的特征就是他能够将哲学神学,随手拈来,合而为一。他的理论认为,在上帝创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切观念和范畴,包括时间。在创世之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无论是实体还是非实体,存在还是非存在,可能还是非可能,一切都是彻底的“无”。上帝就从这无中创造出有来,创造出世界万物。I`m the alpha and the omega;I`m the first and the last;I`m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那么,上帝本身又是什么?有还是无?——上帝不在这范围内。他是“不可思议”者,他不可被理解,但可以被讨论——当然,这已经是后世哲学家的命题了。

千万不要以为我在说的是佛教。不错,谈空说有是禅宗的强项,然而,在古希腊人那里,他们早就对世界的本源做了“有”和“无”两方面可能性的讨论。最终他们不能接受无中生有的说法,就好像我们使用这个词语的最基本意思一样。在这一点上,基督教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时间是相对的,但是对于“我”而言,它仍然是错综难解的,是以它是主观的。——难以令人信服的论断,但是却合情合理。罗素这个撰述者此时跳出来,果断地指出了这一论述的卓越性,他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不仅起启发了康德的灵感,更比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在完整性上更胜一筹,因为奥古斯丁不禁提到了“我思想”,也提到了“我行走”。

除此之外,奥古斯丁的伦理学观点指导下的各种细微的神学论述也很令人着迷。面对许多在罗马被蛮族攻陷时期惨遭强暴的处女,他这样说道:“别人的情欲是不会玷污你的。”放在很多虚伪而丑恶的礼教分子眼前,这句话真可谓是熠熠生辉。但是话锋一转,奥古斯丁仍然认为,自杀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也许基督的本义是要人珍惜神创造并赐予的肉体,但是从特别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另一种施虐与受虐的游戏,因为死亡从来就只是一种消极之中最积极的解脱方式,却从来不曾是受虐者的最高追求目标。当然,一切关于强奸与被强奸者的辩护中,仍有一条至关重要却令人捧腹:被奸者不得乐于受奸。这与基督宗教的一贯原则:性爱可耻一致;同时,也与基督宗教潜在的一贯表情:快乐可耻一致。性交本身如若不包涵感情,并无罪恶。那么,难道要以理性来性交么?与犬儒学派一样,奥古斯丁严厉要求人们与自身本性背道而驰,因为,另一边才是上帝之城。除此之外,奥古斯丁还探讨了关于占星术,关于天使,关于复活等等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倒是纯神学的,可惜并不如其他部分一样精彩和吸引。最后,罗素的身影又一次浮现:他将一些东西作了有趣的对比。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1、教皇VS皇帝

整个第二篇章以教皇制的兴盛为开始,以教皇制的没落为结束。我们知道,“教皇”一词,是中国人的特别创新,既包含了“教”之圣洁,又兼有“皇”之尊贵,这个译名要比英文或拉丁文原文作“牧养者”或“父亲”并加以大写的那个词汇要更加传神和贴切。和秦始皇的那个“朕”一样,原本这个词语是某些宗教人士的通用名称,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成为罗马主教的专用称呼。至此,“罗马主教”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词汇淡出,慑人眼目的变成“教皇”这样一个霸气十足、光芒四射的词汇。

历史上有着无数的罗马主教,也有无数的教皇。当然,其中也有天纵英才,将教会发扬光大,让教民安居乐业的英明人士。当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兵临罗马城下,让整个欧洲谈黄祸而色变之时,正是一位勇敢的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出面与之谈判,才避免了已经疮痍累累的罗马城经受又一次的劫难。当时他们在罗马城外谈判了些什么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得知,若无什么重大历史发现,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又一个千古之谜。当然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毋宁坚定地相信是吾主庇佑,神力加神。严肃一点的历史学者可能会从当时基督教传播的迅猛势头和匈奴民族本身信奉的情况加以分析,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当时这位准教皇仍然是与民同甘苦共患难的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领袖。

被历史公认的教皇之父,即教皇制的真正开创者是590-604在位的格列高利一世。蛮族大举入侵,却又对城市管理和权利分配兴趣不大(这点上与我们东方人尤其格格不入。从希腊到罗马再到蛮族时代,似乎没有人将民族的统

一、帝国的昌盛当成至关重要的事情,更别说什么家天下、完善的继承制度云云。倒是当皇帝当得不耐烦要将国家一分为几去给别人治理的大有人在。事实上,在教皇之前,无论恺撒还是屋大维都未曾拥有过绝对的权利。)于是,相对而言在兵荒马乱之中仍旧保有了相当的体系和控制力的教廷教会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管理城市的义务。而教会积蓄的钱财则刚好拿出来作为军队的粮饷。逐渐地,教会成为了控制原西罗马帝国范围的唯一物质与精神支柱。再加上格列高利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进修道院制度,教皇的权威凛然建立起来,不可侵犯。

无论是丕平献土还是君士坦丁赐予,教皇再入世再嚣张到底基于其宗教身份无法实际干涉俗世的具体统治义务。蛮族纷争尘埃落定之后,教廷立刻与法兰克王国结盟,谋取双赢的结果,此时的基督教廷,并非我们意味中的文化的戕害者与启蒙的反动者,而是事实上古希腊古罗马仅存的文明的最后幸存者和承担者。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和权利的稳固,越来越巨大的教会系统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一山不容二虎,教权面前俗权必然此消彼涨地退却,而独揽大权的教廷也注定走向文明的背面,在绝对权利之下自身和对象双重荼毒于绝对的腐败。

未必所有人都甘心事事遭受控制。宗教改革为时尚早,国王们只能依靠策略和周旋。当然,任何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也必然同时收到教廷的拉拢与尊敬。查理大帝在时,诸多的加冕礼使得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不止一个的皇帝。西方人眼中甚为重要的“皇帝”和“国王”的明确分野每每令中国人不解。但是“皇帝”这个宛如苹果般诱人的称号却使得英名神武的拿破仑也一失足成千古恨。教廷的涂油加冕礼制度的确是个天才的设想;它一边阻止了任何觊觎者军事政变的可能性,另一边却也为有一天教皇把皇帝踩在脚下铺好了红毯。终于,曾经挑战教皇权威(绝不是最后一个)的亨利带着全家在严寒的冬季赤脚站了三天才得到了神与教皇的宽恕(又一个施虐与受虐的游戏)。

在持续不断的斗争和冲撞中,修道院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原本被作为苦修之地的场所显然被赋予了过多的使命:有时它是学校,有时又是堡垒和军队。蒙特?卡西诺修道院被称为“西方修道院之母”,著名的托马斯?阿奎那在那里接受了5年的正统神学教育。然而他未及毕业,因为第5年时某位国王御驾亲征,足足花费了三个月的工夫终于打败了这所伟大的修道院。所有的修道院都直接属于教皇,俗权和地方教会都管不到它。一个一个自成体统的修道院就像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钉子,插在王国的土地上。

格列高利七世时,教皇权利达到顶峰。盛极必衰,这以后教廷逐步开始走下坡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曙光双双在目,新教很快将占据压倒地位,瓜分走大块基督的领地。再以后,教廷唯一剩下的遗产就只有矮子丕平所献的那一小块土地了。

2、中世纪有没有上帝?

有些问题的答案很清晰,比如“桌上有没有苹果”之类。若果一定要对“桌上有/无苹果”提出证明,恐怕逻辑大师如罗素也难以为之。但是另外一些问题则是那种好似有答案,又好似没有答案,连有没有答案本身都能引起长篇争论的,就是“上帝是否存在”这种命题了。

当然,这里想探讨的是并非是“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本身,早在康德那里这种探讨便被贴上了nonsense的标签。然而,中世纪的许多著名的以各种途经、手段和方法进行的论证,却不可谓不是哲学史与神学史上一朵有趣又特异的奇葩。

最为人们熟知的关于上帝存在与否的证明无疑就是安塞尔莫的本体论证明了。对这个证明的反驳和对反驳的反驳也一样著名。在更早的年代,上帝存在是一个根本无须证明的问题,只存在着如何接近上帝找寻上帝的探索。而稍早些时候,许多人从经验上讲上帝诉诸于有或者无。本体论证明的特异之处就在于它完全从概念出发归结到概念,并不用经验的眼光来推论。因此,这也是中世纪以来欧洲理性主义抬头,逍遥学派传统发扬光大的一个例证。

这个证明的开头是一个归谬。愚人说,“上帝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他知道“上帝”是什么。上帝是什么?上帝是无与伦比的东西,这个东西,就目前所知,在愚人的思想中存在。那么,一个在思想和现实中双重存在的东西必定比一个只在思想中存在的东西更加伟大。如此,若上帝只在思想中存在,他便不再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了。因此,无与伦比的上帝必定在现实中存在。这是一个不算复杂的三段论。

一个著名的驳斥如下:我能够轻松想象某片海洋上有个无与伦比的小岛,美如宝石,熠熠生辉。然而,这个小岛完全没有必要在现实中存在,即可好好地呆在我的思想中。这便是高尼罗的“仙岛说”。

关于驳斥的驳斥是这样的:一个小岛再如何美丽完善,亦不可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只有上帝才是这样一种东西。任何经验事物都不可以用来反驳一个纯粹本体论的证明。

而善于总结的康德则另辟蹊径:将上帝定义为“无与伦比”的同时,亦已经事先将上帝定义为一个“存在”,虽然这种定义稍为隐晦。在此前提确立之后再进行上帝存在与否的讨论只能变成无用的循环论证了。就好像笛卡儿所说的,当我说“三角形”的时候,我就已经定义了它的内角和是180度,否则它便不是三角形。

与奥古斯丁遥相辉映的神学大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五路”(即五条接近上帝之路)则被归结于宇宙论和目的论的范畴。前四个几乎相似,都借鉴了亚里士多德的“无限后退不可能”原则。上帝被赞美为第一推动力,第一因,自身就是自身根据的必然者,以及最完善者。第五个证明把上帝说成一个钟表匠,而世界不过是被遗弃的钟表,具有精美的结构和目的性很强的精巧设计。

康德利用闲暇时间(我们知道,除了读《爱弥儿》的那天之外,康德一直是个富有闲情逸致的人物)也对此五个证明作了研究和反驳,可谓孜孜不倦,兴趣盎然。他说,首先必须证明为何无限后退不可能?其次上帝若成为某条锁链上的一环,那么他又如何与万事万物发生关系?他的超越性又如何脱离第二环、第三环„„等等来存在?再者,若上帝有兴趣建造钟表,那么他从何得到齿轮、钢壳等物?这与无中生有的创始说是否矛盾?另外还有一个通用的困惑:如何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第一因„„等等等等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上帝?

当然,中世纪还出现了很多巧夺天工的论证,比如一根针尖上可以站几个天使之类。笔者一直对此类证明非常感兴趣,可惜很少看到介绍有关事迹的书籍。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这些论证一定都是非常美丽而精致的,无论它们是否有现实意义,但它们确实是有趣的东西,闪耀着人类思维和信仰的光亮火花。

理性与信仰曾经是一对仇家,屡屡被认为不可并存于世上。也有人将他们或是叠加,或是等同,或是拼装,或是融会,或是部分叠加,总希望理出个高低前后顺序来。“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这句话一度被认为是真理又一度被看作耻辱。然而,关于上帝存在的诸多证明本身,就暗示了理性与信仰完全可以携手并进,互相体谅。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非敌非友,奥妙难言。理性是人的头脑中一种顽固的存在,顽固到几乎成为习惯又能隐蔽而不被察觉。信仰则是支撑人直立行走的重要梁柱,是对一切不圆满和所有负面情绪的唯一的也是最有力的安慰。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虔诚的教徒。理性到了极致与信仰到了极致的那种境界一定是相通的,就好像每一条光线都指向太阳本身。殊途同归将会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宽容本身就是无上智慧。——虽然,智慧就是原罪。但人们要是失去追求,要以什么来打发漫漫黑暗?好在很快曙光就要来到。

对于罗素的有关章节的阅读便到此为止。主要撷取的章节和段落是以笔者自己的兴趣和知识作为准绳,还掺杂进了一些相关性稍小的内容和些许独立思考的产物。罗素与其说在撰写哲学,毋宁说在撰写与哲学略有关连的历史。唯物史观教导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可以继续信仰这一结论,也可以只把它作为是真理的一部分来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勾连构成了社会,而这种勾连在时间中蔓延就成为了历史。我们对于看清历史巨人的全貌感到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决然可以同先人一样进行思考。这既是先天注定,也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第17篇:皇家罗素中学[优秀]

Royal Ruell School 皇家罗素中学

校名:Royal Ruell School

地址:Royal Ruell School, Coombe Lane, Croydon, Surrey, CR9 5BX创校年份:1853年

英国人气最高A-Level学校排名:40

学校介绍

Royal Ruell School (皇家罗素中学)建校于1853年,历史悠久,是一所男女混合学校,是英国教会附属私立学校,英国女皇是该校的赞助人。学校位于英国的Surrey,距希斯罗国际机场非常近,交通便利,学校周围有巴士站及火车站可供学生出行。学校招收学生的参考标准是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基础,但学校的教学宗旨则主张学生要均衡发展,因此校内设有多顶课外活动供学生们选择参加。

该校多年来保持了100%的升学率,其中60%的学生考入英国名牌大学。学校以对学生的关怀和照顾而著名,校方提倡实行小班制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照顾,每班人数不超过15人。学校还设有不同类型的奖学金,用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读书。

校内每一个学生均会被编入一所宿舍, 而高年级的同学在宿舍中需要担当更多的责任,例如照顾各个低年级的同学;而每一幢宿舍楼都会有舍监,监督各学员的行为。而学生在周末的时候亦可选择在宿舍内享用校内的各种设施。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十分照顾学员,但亦会给予学生充裕的私人空间,亦会让每一个学生在离开校园前学会独立照顾自己。

学校设施现代且齐备,拥有室内泳池和大型室内体育馆,设施齐备的现代健身房及室外运动场地,多功能的高中教学楼,并且拥有英国一流的健康中心,给予学生及时的健康指导和帮助。学校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开展包括篮球、网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等二十多顶体育顶曰。该校的音乐课程很有特色,由来自伦敦的优秀乐器演奏家 教授各种乐器。学校还会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旅行远足活动。

留学专家推荐理由

学校在各种表演艺术方面享有很高声誉,音乐兴趣小组可提供声乐和乐器方面的一对一的教学课程,戏剧小组则开设有戏剧和舞蹈方面的课程。学校的小音乐家们经常在英国国内以及海外演出;该校的音乐团每年都举办公众捐助音乐会,每一次都会吸引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家来到学校。

第18篇: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罗素的《权理论》概论 罗素认为:权力是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的。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组织生物学。在这里,社会就是一个生物体,而不同的权力系统则形成了生物体的组织。现在,要了解权力的实现途径就必须剖开这个生物体看个究竟。但他的解剖刀好像仅仅比划了两下就听了下来:他简单地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然后分别加以讨论。而在我肤浅看来,这两个圆圈远远不能圈住全部的现实,何况有些组织恰好是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最后,作者显然该直面他善良的初衷了:驯服权力。他首先是讨论了权力与道德的准则,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接着,他批判了权力哲学,毫不客气地指出:权力欲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权力哲学在某种明确的意义上却是疯狂的。然后,他分析了权力的伦理学,尽管我与这门学科有很深的隔阂,但还是不妨碍我聆听作者善良的呼声:“有权力的人,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合作,不是一个团体反对另一个团体的合作,而是整个人类的合作”“最终统治人类的不是暴力,而是人的智慧,他们求助于人类的共同欲望——追求幸福”。 我相信:理想社会不是争权夺利的社会而是利用权力谋取普遍福利的社会;我也相信权力得到驯服的社会必是政治民主、经济合理、言论自由、人民理智的社会。但能够带来这些理想状况的最终动力不是权力本身而已。

第一章:权力欲的冲动

假如可能的话,人人都想成为上帝;少数人还不容易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已上帝自居。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只要的是权利欲和荣誉欲。对权力的爱好对然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但表现在各人身上的程度却很不一致,而且也为其它东极所限制,例如安逸、享乐以及有时爱表扬等。在比较怯懦的人当中,对权力的爱好伪装成对领袖服从的动力,这就扩大了大胆之徒发展权力欲的余地。罗素认为自己是抱着这样的双重目的:一是对一般的社会变革提出我认为比经济学家所讲授的更为恰当的分析意见;另一是使现在和可能的不久的将来更容易理解,使其可理解的程度高于想象力受十

八、十九两世纪支配的人所能理解的程度。

第二章:领袖和追随者

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的身上是显性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性的。然而,一切服从现象,根源都在与恐惧,不管我们服从的是领袖还是神。平等合作远比专制难以实行,远不及专制符合人的本能。所以集体兴奋的快感乃是形成领袖权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熟练的演说家希望激起战斗情绪的时候,她要在听众中造成双重的信念:在表面一层,他要夸大敌人的力量,使听众认为必须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与敌人战斗;在较深的一层,他要使听众有鉴定的胜利信心。所以说,科学已经造成人类不是全体生存就是全体死亡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局面。

第三章:权利的形态

近代事件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科学帮助我们加强了对物的权力。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可以通过下列各种方式:甲、对一个人的肉体直接行使有形的权力,例如监禁或处死;乙、以赏罚为诱导的手段,例如雇佣或解雇;丙、对于一个人的意见施加影响,也就是进行最广义的宣传。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法律以来社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它依赖警察的程度。法律在多

大程度上受人拥护,是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比较通常的情形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政客纵然利用了现成的政党核心集团,最后仍能加以支配,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

第四章:授权

最重要的两种传统权力,即教权和王权。这两种权力现在多少有点黯然失色;要说他们将来都不能恢复过去的重要地位,那固然失之轻率,但它们的衰落,不论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却使我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这两种权力体系;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正在得势的权力,就不可能如此全面地加以探讨。从这样的起源来看,就不难想象,独占两种更为重要的权力,即巫术与宗教的权力并因此而享有控制社会的巨大权威的一个明确的僧侣等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对于每一个想了解怎样靠宣传获取权力的人来说,教廷权力的兴衰是值得研究的。如果说人们都是迷信的,都相信教皇的权力,那是不够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有各种异端教派,如果教皇在大体上不值得尊敬,这些异端教派就会像新教一样传播开来了。世俗的统治者不借重于异端而使教会屈服于国家之下。这一点,在东方虽获成功,但在西方却遭到失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战争的失败,对宗教权力的影响,远不如对世俗权力那么大。

第五章:王权:

战争对于王权的加强一定起过很大的作用,因为战争显然需要统一的指挥,文艺复兴时代的君主,在同教会斗争方面,和早期国王比起来,又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即教育已不再为教会所垄断了。为建立新型的君主国,世俗法律家的帮助是极可宝贵的。野心家竭力企图成为独裁者,只有经过相当长期的失败才肯罢休。如果没有这样的失败期,共和制度将不能支配人们的思想,而支配人们的思想乃是稳定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时代的主要革命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私人经济的攻击。

第六章:暴力:

暴力就是不得行使对象的默认的那种权力。凡是在权力方面经过长期发展的组织,通常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狂热的(不是传统的)信仰导致胜利;

第二阶段是新权利取得公众的默认,很快变成传统的权力;最后一个阶段是权力用来镇压抗拒传统的人,因而成了暴力。一个组织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时候,它的性质也最是发生了重大变化。 暴力时期通常是短暂的,一般通过下列三种途径之一而告结束的。第一种是外族征服,第二种是树起了稳定的独裁政权,第三种是新宗教(就宗教一词最广意义而言)的兴起。假如一种权力完全因为他是权力而受人尊重,并无其他任何原因,这种权利就是暴力。

第七章:革命的权力

这是每一种道源于革命的权威所固有的困难。它必须坚持说原来的革命是正当的,但又不能不合乎逻辑地说以后的革命一定都是邪恶的。革命的权力,如拿破仑的情形所显示的,很容易堕落为暴力。俄国革命,它所选项换的主义(即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甚至是反民族的,可是它的信条中至今证明唯一有效的部分是对自由主义的挑战。这当然要建立一个不民主的独裁政权,靠红军维持其稳定。共产主义学说中有关国际的部分,已经证明无效,但对自由主义的否定,却获得异乎寻寻常的成功。

第八章:经济权力

罗素认为稳定的法制社会里之所有合法产物,都可以追源于于暴力的征服。 土地所有权即使决定允许谁在这块土地上立足的权力。发生的第二个问题是:事

实上资本家会对他们所支配的人剥削到几点了吗?在激发民族感情上,宣传的重要性已经增加得和经济因素一样了。

第九章:支配舆论的权力

科学赋予白种人支配世界的权力,只是在日本人有了技术以后,这种权力才开始丧失。在集权国家,国家实质上是唯一的宣传者。懒惰是极权国家统治者一切美德中的最大美德。

第十章: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

生活在必学接受(至少表面上接受)某种显然荒谬的主义的社会里,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必须变的不是愚蠢无知便是大为不满。„„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有技术上的长期发展;没有思想自由,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兴旺。对领袖的忠诚、民族自豪感以及宗教热情——这一切在历史上都已证实为最好的团结知道。为了维持民族自豪感,究竟要干涉自由到何种程度呢?实际已经发生的干涉行动,主要是为了维持民族自豪感的。在俄国,人们认为不同意官方正统言论的人很可能又不爱国行为。这是一个困难的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愚昧的理想。 第十一章:组织的生物学

小国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靠自己的权力,而是由于大国间的猜忌。教育可以使喜爱独立自主的情感剥削到什么境界为止现在无人知道。国家对内对权力可以逐渐扩展到什么程度而不致引起反抗这也是无法说的;但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如果假以时日,即使是最专制的国家,也还能把它的权力再加扩展,使它远远超出现在已经达到的程度。知道最近,正当还是很松散的组织,对于成员的活动,只作一些很轻微的约束。使组织老去的是以过去的成功为基础的习惯。 第十二章:权力和政体

当权利只限于成员中一个派别的的人所有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实行严格的思想审查。在一个大的民主国家里,选民除非对领袖热情拥护,是没有什么权力感的,因此常常觉得不值得去投票选举。林肯在人民一个总司令时写道:“他们告诉我,你有志于独裁。达到独裁目的的途径是打仗。我指望你打胜仗,甘冒出现独裁的危险。”因此,除了国家以外,一切组织支配成员的权力都是依靠开出权的,而支配成员的权力严峻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与开除所带来的耻辱和经济困苦的大小。

第十三章:组织和个人

在这章中提到,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因此美国通常不会武力吞并其他国土的,因为“新选民是讨厌的”。但是美国可以通过扩大自由贸易区来提高自身的利益。罗素谈到了技术的发展是管理更广阔的疆域变为可能,并且实际上加强的权力的集中(政府所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使得个人的自由逐渐受到挤压。个人追求权力,不仅要在组织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还要是这个组织获得更大的权力。

第十四章;竞争

一般来说,技术上的原因已使一些组织的最适合于处理其特定任务的规模扩大了。在十七世纪,道路是由教区负责管理的;如今在英国则划归郡议会管理,由国家提供大量资金并加以监督;其他国家的道路管理也有与此相对应的改变。电气事业如由辖区较大的地方当局管理,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有重要动力来源的地方(例如尼亚加拉瀑布)更是如此。在经济领域里,关于竞争已经有很多争论,但在军事和宣传两方面竞争至少也有同样大的重要性。自由主义者认为在商业上和宣传上都应该有自由竞争,而在军事上则不可有竞争;但意大利法西斯

党和德国纳粹党则持恰好相反的主张,他们认为竞争除非采取民族战争的形式,否则就总是坏事;民族战争是人类最崇高的活动。争辩的自由有助于发展智力是明显的,但不一定要有竞争的组织。

第十五章:权利和道德准则

自希伯来先知时代以来,道德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和法律相似的一种社会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关于个人良心的事情。就第一个方面说,它是权力工具的一部分,就第二个方面说,它又常常有革命的性质。积极的道德比个人的道德出现得早,或许比法律和政府也早。它最初是部落的习俗,法律就是从这些习俗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就国王统治来说,我们已经知道宗教因素常被强调的妨碍国王的权力。不过,即使如此,它对于以国王为象征的社会制度仍然起了稳定作用。原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在那时的社会里,一般都相信有其超自然的起源;然而在先知和圣贤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道德,有时与旧道德并存,有时则取旧道德而代之。

第十六章:权利和哲学

主要的宗教旨在追求美德,但通常也还追求另一些东西,经验主义哲学追求真实,而唯心主义哲学,从迪卡尔以致康德,则追求确实;实际上,一切伟大哲学家,直到包括康德为止,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属于人性之认识部分的愿望。就哲学来说,独立于自己意志之外的实在是包含在“真实”这一概念中的。照常识的看法我的信念的真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决定于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实用主义认为一个信念如果有愉快的结果就是真实的信念,这理论也发生同样的麻烦。权力哲学,就起对社会所产生的后果而言,是自己否定自己的。 第十七章:关于权利的伦理学

权力和道德观念一章,颇有“相对主义道德观”的意味。例如讲到圣经故事,摩西十诫说不可杀人,但是这里的人仅包含犹太同胞,他们在对待其他民族时,也不乏宗族屠杀的故事。又比如基督教十字军骑士对异教徒的屠杀。“对于能够普及一般人的好事实行社会协作是可能的。但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所形成的幸福是不能普及的”正如物质财富是可以不断积累的,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这种资源是永远也是有限的。罗素希望“有权利的人的最终目的应该在于增进社会协作„„全人类的协作”这也是我虚妄的心里话。罗素觉得可以通过宗教和道德,以及改变政治经济环境两种手段来促进。

第十八章:对权力的节制

全部历史表明,也可想象得到,不能依赖少数人来照顾多数人的利益。在不想推反手法的政府的限度内,如何保护少数是节制权力的一个主要方面。仁慈的人民,即在儿童时代受过仁慈待遇、养成愉快心情、在青年时代又觉得世界是一个亲善场所的人民,是不会发展那种意味着联合起来大量屠杀人民的特殊种类的理想主义叫做爱国主义或者阶级斗争等等的。在任何实行独裁的地方,总是要趁年青人能独立思考之前,把一套信念灌输到他们脑子里去。这些信念的贯注是经常而持久的,为的是希望年青人以后永远不能摆脱早年所受的教育的催眠影响。毫无疑问,对于民主国家的公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比从读报中找出事实真相的本领更为有用了。这就是自由主义的观点与极权国家的观点之间的主要差别。前者认为国家的福利最后寄托在个人福利上,而后者则认为国家是目的,个人仅是组成国家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其福利应该服从一个神秘的整体,这个整体其实是统治者利益的一件外衣。

全文段落之间的联系:罗素的《权力论》总共分为十八章,每一章都有一个独立

的标题,但是每一章的内容都是有联系的,是密不可分的。从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的“标题”分别是:权力欲的冲动、领袖和追随者、权力的形态、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组织的生物学、权力和政体、组织和个人、竞争、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哲学、关于权力的伦理学、对权力的节制。第一章先讲了权力欲的冲动,讲了权力欲的来源和产生,深刻剖析了正是因为人有了对于权力的欲望,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二章讲了领袖和追随者,分析有支配权力和被支配人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接下来的几章讲了权力的几种不同的形态,包括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的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等,分析了这几种权力产生的各种契机和产生的作用。接着全文的最后分析了权利的信条和政体,以及权力和道德及伦理之间的各种联系,权力的节制讲了权力不可无限被滥用,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酿成大错。

郭林工商11-1 201105003622

第19篇:罗素自选文集读书笔记

自由人的崇拜

1,在行动和欲念上,我们必须永恒的服从外界力量的制约,但是在思想上,在渴望上,我们却拥有自由!2,只有不受羁绊的沉想和不受欲念重荷的思维才可能享有审美的境界。3,当我们免除了无力的反抗所招致的苦累时,会了解到:一方面,面对外在命运的统治所作出的自身忍让;另一方面,认清无道的世界不值得我们崇拜;最终我们有可能对无意识的宇宙进行改造和美化。4,短暂无力的人生,不可抗拒的力量挟着不辨善恶的盲目和漫不经心的毁坏,轰轰滚动在无情的道路上。灾祸降临前,唯一值得珍视的是高贵的思想。 神秘主义与逻辑

1,理性与直觉。理性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力量,而不是创造的力量。理性纠正的是本能的片面性,而不是本能本身。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直觉常常会出错。(哲学成就的取得,要从本能里解脱出来,甚至应当随时对一切世俗的希望与恐惧保持超然的态度)所以,哲学领域理智更为重要。2,一元论和多元论。一元论:宇宙是一个整体。读书当秉持将作者的见解当可知的对象,不要带任何偏见。3,时间。时间具有真实性,但是我们应从思想和感觉两个方面藐视时间的作用,这样我们便可跨入智慧之门。4,善与恶。在世俗世界中存在一中低层次的善与恶,他们把表象世界分割成若干对立的部分,然而在神秘主义里,存在一种高层次的善,属于实在而且没有对应的恶与之对抗!(世俗中善与恶的划分的根据是屈服于人类利益的,是动态的善恶,其存在性值得思考)善恶只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不是事物的内在属性!

论国家

1,国家和私有财产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力量正损害生活,使文明承受痛苦。2,国家权力最极端的体现在于广泛的兵役制度。这是由于他对本国和他国的功名的不同态度。即对拒不服役的国民处于严厉的处罚!(罗素认为这是发神经的政治)3,国家权力通过舆论发挥作用!4,部族情感发展产生了国家,恐怖不安使国家力量集结,带有宗教意味的爱国情绪是力量的来源!5,国家尤其是大国始终是在少数精英的统治之下,其他人则因其无能而甘拜下风。6,居于统治地位的那种骄傲伴随着恐惧,它使得一般不愿意去调停,而愿意以武力解决!7,只有世界国家才能起到用法律代替暴力的目标!8,强力与正义相争,正义胜利的想法不过是自欺欺人。

第20篇:李白最著名古诗10首

李白最著名古诗10首

NO.10、《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NO.9、《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我们看到诗中,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NO.8、《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NO.7、《行路难》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实这首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NO.6、《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本诗全篇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NO.5、《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这首诗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

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NO.4、《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告别诗。全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诗中的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NO.3、《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首先,诗是写景的,公元759年,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NO.2、《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人李白的笔下,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碧水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你看!“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NO.1、《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满满的儿时回忆啊,毫无疑问,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至少覆盖全球10亿人口。作为一首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了明静醉人的秋夜之意境。诗中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心是境,情是意,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不已,妙绝古今。

罗素最著名的名言
《罗素最著名的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