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农村 申论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5 09:06:5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村社会养老申论

农村社会养老

>>热点分析

在农村,家庭养老是绝大多数家庭唯一的养老模式,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两个老人居住和一个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情形也存在,但他们都需要子女经常去照顾他们,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虽然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养老模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并且这种以“土地养老”、“养儿防老”为主要方式的家庭养老也有其深厚的经济因素和文化心理基础,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农村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种种挑战。

首先,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民的养老压力逐渐加大,养老的经济负担和养老服务负担将更加沉重。按目前的政策规定,一个农村家庭最多只能有两个孩子,这样将会使得家庭供养资源减少,而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却是成倍增长。将来,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或两个小孩将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显然,在这样的家庭人口结构下,一旦老人生病后,庞大的医药、护理和营养费用负担极重,他们要面临着经济和时间的双重压力。过于沉重的养老负担会严重削弱农村家庭自身的经济积累能力、扩大再生产能力、子女教育能力,乃至大大弱化中国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国家对农村养老行为规范和调整力度减弱,不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一些农村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加之国家法律对老年人权利保障不够,使得有些老人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筑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老人生活质量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养人的自身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因此,在农村家庭养老的模式中,有的老人能生活幸福,安度晚年;有的老人只能维持温饱;有的老人却受到虐待。这就反映了农村家庭养老形式还不能为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完全的保障。对一些家庭养老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农村基层组织除了调解外,很少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即使依法判决了,又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法律意识差,法律文书的执行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老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证。

最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家庭规模缩小,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再加上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空巢老人增多,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父母。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所不能解决的。鉴于此,许多地方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已开始逐步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为农村养老提供可靠保障。 >>对策链接

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加快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保障制度框架

面向未来的城乡发展格局,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要考虑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建立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前提下设计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特别是建立农保可转换为城保的通道和机制,对早期农村养老制度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

一是要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以规范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框架,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能在不同的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接转,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资源保值增值为目的,制度模式由原来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改变过去完全靠个人账户积累、没有待遇调整、待遇一经领取终生不变、难以长期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等问题。

二是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降低农民参保门槛,提高保障水平。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工作体系的投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人员和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尽快解决原制度从保险费中提取管理费,用于人员和工作经费的问题。同时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在面向农民的筹资上,要降低门槛,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以政府投资为主,低水平起步,建立农民的最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三是坚持政府统一管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缴费标准随着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的变化而调整,实行动态缴费。参保人员预期领取的最低养老金水平可与农村低保水平衔接。加强基金监管,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基金安全增值,制定基金管理运营办法,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等。

(二)推进保障形式和补偿保障模式的创新,将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相结合,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一是要提高农民个人积累参保率、覆盖率,扩大社会保障面。要适合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使个人筹资方案得到农民的认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降低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效果。各地区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特点,探索适宜的补偿和奖励模式,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在筹集资金上,允许一次性交纳的模式,也可采取分期定额缴纳的模式,采取以农村资产权力抵押融资的模式,或者采取个人不缴纳,年老后进行倒扣个人应出资部分的模式等。目前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困难农民参保补贴制度。

二是要积极改进保险资金享受的办法,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事业发展,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农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综合利用,盘活养老金资源,降低农民养老经济负担。特别是要发展集中公共养老服务,推进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养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在资金的使用和养老服务的具体提供上,如允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地区差异性,可以采取定期发放现金的方式,也可采取发放购物券的方式,还可采取发放实物的方式,以及提供住宿、发放资金到中介养老机构等。

(三)加快解决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着力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政策实施问题,扩大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范围。二是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通过制度建立基本保障,加快建立逐步积累制度。首先鼓励其参加所在城市的城镇养老保险,最好能够参加所在城市的养老保险;另外,也鼓励参加本地的农村养老保险。三是解决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建立灵活的保险方式。四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在征地环节一次性建立基本保障,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四)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要突破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瓶颈制约,必须实行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将制度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建立基本制度框架体系,并先行将处于城镇化边缘的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有条件的地方的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制定积极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推进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试点。一是在指导方针上应采用基本制度统一,但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创新和探索。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二是推进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加强信息化建设,研制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将“金保工程”延伸到县、乡和有条件的村,为农民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改进农保工作做法。树立政府服务而不是替代、包办的观念,让农民更多地关心、参与制度的建设,更多地欢迎和满意制度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效果,改进和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方法,抓住重点,加强宣传,典型示范,营造发展氛围,促进农民关心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发展政策

理顺管理体制,突出政府的两大责任:第一个是政府的管理责任,即政府负责建立和经办机构,并承担管理经费,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责之中;第二个是政府的筹资责任,即规定各级政府的筹资标准和扶持奖励的发展政策。要从建立起就开始注重制度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管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要采用封闭式的资金管理制度,有效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政府筹资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养老费用自然增长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确保农民的缴费水平随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建立政府筹资的制度保证机制,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以及贫困地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延伸阅读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吴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达8亿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需要放在重要地位的基本任务。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探索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3年以后,全国各地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许多地方通过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5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00多亿元,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新形势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试点的情况表明,要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够发达,经济实力有限,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到众多农民,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能从低水平起步、从保障基本生活入手,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解决由低到高的问题。因此,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政府牵头,统一政令,加大推力,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应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一个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要大力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投入资金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扶持方面基本缺位的现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的模式。政府不仅要给予保险金政策方面的优惠,还需要给予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贴。

其次要加大覆盖面。我国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要面对现实,正视差别。为确保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养老方式,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状,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在贫困型农村,养老保险必须通过政府的非纳费型社会救助养老金来进行,建立起以生活救济和生活资助为主的救济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温饱型农村,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应为这些地区的农民提供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基本保障,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富裕型农村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大城市近郊,农民收入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比较高,这类地区可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试点。同时,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人群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方式、保障水平和需求也是不同的,要分批推进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

第三要加快立法速度。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不仅要解决现实中各个群体之间利益差别和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要为应对未来农村人口老年化的高峰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要具有前瞻性,而且要具有可持续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建议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的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推荐第2篇:申论热点——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

本文由安徽行政学院大科公务员提供

会议指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定调农地改革坚持三条底线,预示新一轮土改大幕的开启。

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除了上述文件之外,包括有关“积极发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等多个指导意见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新土改加速推进,超出了很多权威专家的预料。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透露“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方案正在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快的话年内,慢的话明年年初,试点方案就会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深改小组审议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只是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组合拳中的一记重拳。在这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之后,各个相关部门还有几箭在弦。

另外据陈锡文透露,中农办负责起草的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提交有关方面讨论;农业部牵头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形成基本框架,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中。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政策也将制定出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根据惯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本月内召开,而近期中央密集出台关于农村工作的顶层设计,也让市场对于即将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预期空前。结合此前中央系列顶层设计和地方试点工作安排均剑指农村产权制度,有关专家预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或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点。

事实上,1978年开始的第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农村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分离,强化了农民权利,解决了生产积极性的问题。而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将在“放活土地经营权”上做文章,其创新意义和深远影响,可与前一轮改革比肩。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对于新一轮土改的核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创新,是新一轮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核心所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中,有超过50项和农业农村有关,而这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包括土地制度在内的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分析称,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亟需加快,新一轮改革必将提升效率与财富。

分析称,我国市场化改革历经三十多年,多数产品和生产要素都实现了市场化,而土地要素市场化相对滞后。土地在农业、工商业、住宅间的配置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而非由市场完成,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损失,同时扭曲了财富分配,不利于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和政治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大方向是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据介绍,各种土地交易行为早已发生,包括耕地、宅基地和小产权房。消除土地市场分割、统一土地市场迟早到来。目前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经超过四分之一,部分土地向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集中。但是由于历史问题的复杂性,相关政策在宅基地和小产权房问题上较为谨慎。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农村土地改革一直备受瞩目,土地改革、户籍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构成未来农村改革的制度红利,也将是资本市场未来数年的重要投资主题。 “近期政府多次出台有关土地流转的重要文件,意味着土地改革政策逐步落地。”2015 年的突破点着重在两个领域,城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试点,从土地流转的模式来看,预计入股、出租等方式将会有所加速。

新土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首先是农村改革试验区扩大至58个。继11月底中央正式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后,农业部近日又在全国新批了34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并安排5个方面共19项试验任务,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达到58个,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2011年底获批的第一批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如今已试点三年,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尚待总结。而针对目前全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问题,中央近期下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已经做出规范。

与此同时,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1月29日在具有农村改革发源地意义的安徽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出席会议的包括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等。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就曾表示,“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我觉得这样的试点,同等条件下安徽应该是优先的。”2012年第一批试验区中,安徽宿州和龙亢农场分别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和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改革试验任务。

近日农业部安排的第二批试点中,安徽金寨县和定远县入选,将分别就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试验。专家表示,地方层面的先行先试也很重要。虽然国家层面并没有给予安徽两个试验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不过安徽省内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早已在1年前开始实行,部分县市的改革效果不亚于试验区。

新土改明确了农村“三块地”的改革方向。

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的改革试点将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任务。大方向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明晰土地所有权;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保障和丰富宅基地用益物权,构建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土地的资源和资产的双重作用,最终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畅顺,分配合理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针对这“三块地,这一轮改革主要有几大亮点。

一是将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类型,将集体土地明确归属为乡、村、小组三类集体产权主体,探索所有权的多种实现方式和经济组织形态。

二是按照土地使用方式和市场需要,建立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划拨,出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类型,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的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真正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三是按照所有权产权关系,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探索宅基地的有条件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同时还要稳妥审慎的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以扩宽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四是在征地改革中,要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补偿标准,建立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除此之外,还将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新土改的另一项内容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来有望参与小城镇建设。原住建部村镇司司长李兵弟表示,“将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土地使用用途的情况下,也可能参与城镇化的进程,跟国有土地一样混合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李兵弟解释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市场会出现混合业态。在土地利用上,很可能出现的一些混合用地,不一定都要变为国有企业的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参与城镇化,不过需要符合规划和土地使用用途。李兵弟介绍,当前的城乡规划还没有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目前城乡聚落体系有600多座城市,1900多个建制镇,近20多年消失了100万个农村的聚落。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专家认为,将带来三个基本的改变,农村地区的聚落形式;以城市为主为重的公共服务的布局模式以及原来以农村农事为主的管理方式。“未来将形成以城市的社区,农村的社区、村民的自治组织共同结合的城乡的社区管理模式,”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要让小城镇有效率的提升,职能的提升,使其成为我们带动农村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中间力量。

中央把握哪三条底线?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昨日召开的深改组第七次会议指出,3项改革——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三条底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会议还指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试点的大前提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这三项改革的方向: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称,土地性质问题是根本的制度问题,不会发生变化。此外,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对粮食的需求刚性增加,一定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土地红线也是一定不能打破的。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看来,这三条底线都是原则性内容。今后进行深化改革,就需要在这个框架里,不能为了改革,突破底线。

去年年底,官方公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这与传统数据18亿亩的耕地相比,仍然多出2亿亩。即便“多出2亿亩”,但中央仍然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认为,全国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意味着对生态的修复和生态建设有回旋余地。

推荐第3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农村垃圾处理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农村垃圾处理

(一)现状

1.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采用简易垃圾填埋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2.目前农村粪便的处置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3.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4.农村生活垃圾、粪便处置严重滞后。

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若农村生活垃圾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

1

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3.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

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三)、解决建议

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

2

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推荐第4篇:申论:大力发展农村青年党员

申论范文:

大力发展农村青年党员

(2011-6-21)

近年来,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出现严重滑坡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农民党员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二是部分青年农民对党存在模糊认识,入党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劳务输出过盛,青年农民大都外出打工,没有固定的地点,培养教育难度增加。

为培养优秀农村青年党员,增加农村党组织的后劲和活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氛围。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党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组织生活纪律,强化教育引导,重温《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加强现有农村党员管理,切实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树立起党员良好形象。

二要切实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镇村两级党组织负责人职责,建立发展党员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支持农村青年、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有意义活动,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帮助和协调;对忽视党建工作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组织调整

的手段。

三要狠抓思想教育,拓宽渠道。乡镇党委要以村为单位,充分利用镇、村两级党员活动室、电教室、板报和画廊等,采取听党课、座谈讨论和观看党员电教片等形式,把回乡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狠抓青年农民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农村党员数量充足,质量提升。

推荐第5篇:申论:让乡贤唤醒农村发展

申论范文精选:让乡贤唤醒农村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为呼唤乡贤返乡出谋划策,但效果不一。其实,“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只有抓住人心才能留住人才。我们呼唤乡贤返乡正是希望依靠他们给传统农村带去激励,唤醒农村人才造福乡梓的心灵。

乡贤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先进文明的纽带。乡贤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认识深入。一方面,他们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故土,对传统乡村的“人情世故”了解透彻;另一方面,外出的拼搏让他们增长见识,对先进文化有所了解。改革开放初年,部分地区推行科技种田,虽有农技人员下乡宣传,但昔日的“种植大户”却不屑一顾。这种抱残守缺的做法正是源自传统乡村对先进文化的抵触心理。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真正实现地方治理的不是知县、律法,而是乡绅、乡贤阶层。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阶层瓦解,但传统乡村对其所传达的人格和知识的尊重心理并没改变。其实,“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今天的乡贤历经坎坷取得成功,他们的经历正是村民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带动和新乡贤成功的示例,可以更好地将先进文化引入传统农村。

乡贤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羊”。我国城镇化工作不断推进,但由于资金不足、缺乏引领导致传统乡村中的特色文化无法同现代经济完美结合。其实,外出创业的乡贤大都心系故土,明末战乱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这些农民虽然远离家乡,但致富后仍不忘故土,返乡修桥铺路者比比皆是。对农村来说,修桥铺路的善举对农村发展虽然不无小补,但能够真正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才是改变家乡面貌的治本良方。“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乡贤返乡可以带来充足的资金,凭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确定发展的方向,而对乡村的热爱更会让他们引领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乡贤是提升农村精神的“增长剂”。古代的乡贤是读书中举的缙绅,今天的乡贤是考学创业的能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乡贤的点点滴滴正为农村精神发展做出良好引领。“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初大学士张英的桐城故居被邻居挤占,家人入京告状,张英作为桐城乡贤没有以势压人,

而是让道三尺感化邻居。这种宽广的胸襟感染出桐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情操。当前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享乐的思想正在破坏传统农村的道德氛围,只有依靠乡贤做出榜样,才能真正确保传统农村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项羽的返乡是富贵的炫耀,“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返乡是对人才的渴求。今天我们号召乡贤返乡,不是希望他们炫耀富贵,不是希望他们引走人才,而是希望通过树立乡贤榜样,激发农村活力,让传统的乡村尽快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推荐第6篇:国考申论热点:农村垃圾处理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考申论热点范文

农村垃圾处理

文章来源:http://changsha.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一)现状

1.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除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采用简易垃圾填埋外,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2.目前农村粪便的处置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3.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4.农村生活垃圾、粪便处置严重滞后。

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县(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若农村生活垃圾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着氟砷超标、铁锰超标、苦咸等问题。

3.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

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三)、解决建议

一是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

二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还要安排专人定时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三是要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制定乡规民约等,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要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弃乱堆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村屯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

五是应认真贯彻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各镇、乡、行政村应遵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垃圾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

六是狠抓运行机制,垃圾常清化。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推荐第7篇:申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这个古老税种已经终结,这件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但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其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考虑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根据职能定编定岗定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在人员精简过程中,要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积极性,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基层改革创造好的环境。

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要贯彻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通过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保障办学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当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项改革既明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有效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农村义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我们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第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第三,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另外,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保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和地方

财政给基层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公务员工资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等补助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把支出缺口留给乡镇一级。

要继续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研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努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

乡村债务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乡村债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关键是锁定旧债,防止出现新的债务。要从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矛盾最集中的债务着手,逐项突破,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负债。

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统筹考虑。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直接关系到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和改革农村上层建筑,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推荐第8篇: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标题示例]

1.留守农村谋发展要有道路自信 2.让乡愁有物可依 [开头示例]

近年来,大量的的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直接导致“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了农村“三留人口”比例过大、务农农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耕地抛荒、宅基地废弃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仅仅从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角度看,该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结尾示例]

农村稳,则全国稳;农业兴,则发展快;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的“空心化”和“农民荒”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在八方人民的努力下,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推荐第9篇: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创业创新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创业创新

【背景链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推动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依托,更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强调:农业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协调推动政策落实,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农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这为我们推进农村“双创”提供了基本遵循。 【综合分析】 [政策法规] 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2016年底《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2017年一号文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重要意义] (一)农民创业创新是蓄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二)农民创业创新是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农民创业创新是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对策建议] (一)积极营造农民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加强政策落实和创设。 (二)努力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园区。

(三)大力培养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和辅导师。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 (四)总结推广农民创业创新模式和经验。研究探索农民创业创新模式。 (五)进一步健全农民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综合类服务。

推荐第10篇:公务员申论模拟试题 农村养老

农村社会养老问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赡养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农民子女是怎样对待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呢?笔者最近对山西省一些乡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养老出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赡养≠孝敬。在一些农村,子女对父母还仅仅停留在赡养的水平上,有的甚至连赡养也做不到。山西省宁武县南沟滩村的刘老汉,3个儿子每人每年各给50公斤口粮,100元零花钱,半年也见不上儿子一面。去年腊月,刘老汉因病去世,3天后才被前来探望的女儿发现。

多子并不一定多福。山西省神池县义井村有位八旬老人,养育了7个儿女,除了5个儿子每人每年承担30公斤口粮,20元零花钱外,其他事都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承担。老人的半亩口粮田无人耕种,只好自己操持繁重的农活,终于病倒在地头。

家贫难以敬孝。调查表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对老人的赡养明显好于贫困家庭。宁武县三马营村运输专业户王富财,不用两个弟弟负担,他每个月给父母买两袋白面,100元零花钱,还给买了电视机,订了三份报刊。而北屯村郝有贵有5个孩子,至今仍在贫困线上挣扎。年迈的父母跟着他吃着粗茶淡饭,3年未做一件新衣服,他感慨地说:“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长期以来,农村老人的养老主要靠土地和家庭。但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调整,山区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社会变革给新旧两代人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代际隔阂,加之家庭小型化等,传统的家庭养老关系开始松动,传统的孝道文化也发生了变化。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然而,农村养老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也不能完全责怪儿女不孝,现行的养老保险也存在一些漏洞。一是农村养老保险形式单一,收益面狭隘,保障低。二是国家农村养老工作具有单一性、局限性,尚未建立统一的、受益面广的老人赡养机制。三是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急需政府加强对农村社会的体制保障。四是纠纷解决机制互相脱节,期待独立的赡养解决机制,需要家庭、集体、国家等多种社会相互配合的解决机制。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覆盖面低。我国农村参保人数占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只有7%左右,占第一产业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也只有15%左右,这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和韩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已经分别达到93%和97%以上;印度2006年也已为全国25%的农村老人提供了养老金。

保险标准低。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全积累型的个人账户制,养老金水平完全取决于账户积累期限和积累规模,投保期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收益就越多。其实质更类似于一个低保障、低缴费水平的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计划,如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只能领取4.7元。如果一次性缴费100元,对于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开始领保险金时,每月也只能拿到104元。这样的保障水平显然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养老保险的功能。

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在国家财政投入少,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补助的政策落实出现困难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2003—2007年,农民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0.36%,落后于同期我国GDP年均10.6%的增长幅度,也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基金保值增值难。根据国家目前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规定,其保值增值的途径是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不得直接用于投资,但这两种投资方式均难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从2003-2007年银行存款利率与全国零售物价指数的对比看,即使银行长达5年期的存款利率也难以完全抵消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银行利率大幅下调,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机制却无法应变。

基金管理较为松散。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属地化的管理方式,并下放到县级,而我国很多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难为当地的农村养老保险提供财政补贴,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公共财政难以执行统一的管理监督,无法及时化解财务风险,造成了极大的财政隐患。在1999年农村养老金移交劳动部门之前,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靠提取3%的管理费维持运转,农村养老金被挪用和违规拆借所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量。

3.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中国政府网接受访问并回答了网友提问。

问: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意义何在?

胡晓义:开展“新农保”试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社会保险最开始都是从城市做起来的。现在,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方面的保险制度都比较健全。但是在农村,除了2003年以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过去延续下来的农村“五保”制度,总的来讲,社会保障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近年来,农民在参加了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初步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之后,养老的问题更加突出。现在,国家仍然有超过1亿的农村老龄人口,如果他们的基本养老问题不解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就无法达到,政府要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承诺也无法实现。“新农保”试点正是为了逐步解决农村制度化的老有所养问题。

建立“新农保”制度,首先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居民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其次,它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特别是促进农民这样一个广大群体的消费需求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问:相比城市保障制度,“新农保”有哪些不同?

胡晓义:首先,保障对象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保证城镇就业群体,而“新农保”保障的是农村居民群体。其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法律法规强制实施,雇主、用人单位包括劳动者个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缴费;而农村养老保险强调的是自愿原则,农民自愿参加,由政府加以引导,不搞强迫命令。第三,“新农保”政策有弹性,不搞一刀切。设计的缴费标准从100元到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不等。为了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收入水平高低差异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农民本身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高低进行选择,同时允许地方增设缴费标准,可以向上增设,也可以向下增设。最后,筹资结构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筹资方(供款方)是用人单位,而农村的养老保险主要的供款方是政府,政府给了现在的老年人基础养老金,同时对中青年的缴费也予以补助,这和城里是不一样的。

问:“新农保”还有哪些特点?

胡晓义:首先是对老年人发基础养老金。现在中央统一确定的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钱,这个资金怎么出呢?对中西部地区全部由中央财政支付;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补助一半,另外一半由地方自己出。在此基础上,如果地方政府有财力,可以提高标准,提高到60元、65元、70元也是可以的,超出的部分是地方政府从财政当中支出。

第二,对缴费来讲,我们现在统一规定农民的最低标准是一年缴100元钱,当然,也允许地方增设档次,贫困地区可以往下增设档次。但是地方财政对于农民缴费要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最低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也就是说有一个农民缴费就最低得给30元补助,当然,地方政府财力更充实一些的话,还可以提高补助的标准。另外,对于农民选择比较高档次缴费的,我们也提倡地方政府给予更多一点的补助。

第三,代缴养老保险费。对重度残疾人等其他困难群体缴不起费的,地方政府可以代缴部分或者全部养老保险费,使得那些最需要帮助参保的贫困群体也不被甩在制度覆盖之外。

问:该怎么管好这笔钱?

胡晓义:其一,这笔钱是我们农民的,参保人数多;其二,养老保险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可能要积累几十年,会形成一笔巨额的资金。我们现在主要采取这样几项措施加以管理:

第一,所有的资金都进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来管理,经办机构收取的养老保险费,都要进入到这个财政专户里面去;支的时候要列计划,从财政专户申请资金来支付。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在监督这笔资金。

第二,我们要求所有的经办机构尽可能不过手现金。就是说你来参保了,我给你登记,确认你的身份是不是16岁以上,是不是农村居民,你准备缴多少钱,然后通过金融机构去办理,由那里反馈给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再发一个指令把政府补贴也划入个人账户。也就是说,经办机构是不接触现金的。

第三,所有的支付也是通过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给农民办一个存折或者办一张卡,农村老年人愿意取钱就去取,不愿意取就存在那儿。

我们还要求对领取者每年在村里公示,让村民们互相监督。再有一条就是,所有的经办人员的费用全部都是政府财政的预算安排,不能从基金里面提取管理费。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性。

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为建立新农保制度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2009年10月16至17日,张德江在益阳、长沙先后召开座谈会,深入社保服务中心、农户了解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惠及数亿农民、造福亿万农村家庭的德政工程,开展新农保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做细、做实、做好。

张德江强调,新农保试点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十分复杂艰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新农保试点起好步、开好局、取得经验。一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二要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吸引农民自觉参保,使广大农民满意。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试点地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和借鉴。四要坚持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五要坚持开展宣传动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并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使试点地区农民听得懂、能理解、好接受,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保。

5.“以前我三个女儿给钱花,现在我又多了一个给钱花的女儿!”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徐庄村62岁的村民吴锦乐滋滋地说。老吴的第四个“女儿”,就是南通市近两年实行的新农保。

2007年开始,南通市在江苏率先进行新农保试点,截至2009年8月底,全市新农保参保总人数突破百万,达109.03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95.78%,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面实现“基本全覆盖”目标。

“南通的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上注重两个能力:农民个人有能力缴、地方财政有能力补。”南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江航说,待遇能基本保障农民养老生活需求,南通市在制定政策时统一了缴费基数和比例下限,为保证新农保预期明确个人年缴费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而在财政支持上,南通明确地方财政对农民参保应予以补贴,比例不低于当地公布的参保人员年最低缴费标准的20%,对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还要适当提高。

“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最大的特色是有政府补贴,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兴仁镇劳动保障所的李金权介绍,通州区今年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是每年840元,政府按照30%的比例每人补贴了252元。一年下来,通州区用于新农保的地方财政资金有一亿多元。

新农保吸引农民之处除了有财政补贴,还有养老金待遇的适时调整。南通规定:“养老保险待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在南通的海安市,按照最低标准缴费的农民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由最初的115元调整到去年的145元,今年7月更是提高到179元。“钱存到银行是死的,参加了新农保就变活了”,海安县曲塘镇刘圩村的刘金国深有感触。

南通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年龄下限是男60岁、女55岁。对于超龄的、7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居民在其子女全部参保的条件下都可领取到政府发放的30元养老补贴,60(女55)至70岁之间的农民在补缴满15年的个人缴费金额后,同样可以享受新农保的养老金待遇。62岁的吴锦2008年6月26日补缴15年个人缴费6444元,7月28日就领到了第一笔养老金72.5元。

6.对于新农保,有些农民开始时想不通。首先是要自己掏腰包。“皇粮国税都免了,现在咋又想起个名目来收钱了?”不少农民心里犯嘀咕,认为多了一项新的负担。

其次,接受新农保,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积极,因为对老年人的好处立竿见影,到龄老人领到了真金白银。可年轻人“养老的事还早着呢”!想想今年自己才20多岁,要缴费30多年才能享受养老金,似乎有些不划算,“还是过几年再缴吧,不是说最后还能补缴嘛!”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新农保还有一个强劲对手——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数额大,利益看起来比新农保诱人,富一些的农民都会买几份商业保险。”不少基层干部反映。

“要解决农民对新农保的这些思想问题,就要帮农民算好一笔账,让他们明白惠民政策到底‘惠’在哪里。”记者走访南通多个县市,新农保各级工作人员都有这样一个强烈共识。

“你缴的钱存到个人账户上,什么时候都是你的。而且只要你缴了自己的钱,政府会补贴给你一笔钱,这笔钱也存在个人账户上。一笔钱变成两笔钱,你说划算不划算?”讲清了“账上钱”,农民吃了“定心丸”。

“你今年28岁,如果今年开始缴费,你缴900元,政府补给你270元。以后只要你每年缴,政府就每年补。这样你缴费时间越长,政府补的钱就越多,也就是你统筹账户上的钱越多,将来领到的养老金也越多。你说年轻时参保亏不亏?”镇劳保所长陆宣平一番账算下来,海门市三厂镇厂西村28岁的陆晓英心里敞亮了许多。

7.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南通新农保实施中,集体经济补助苍白无力。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很多地方的集体经济底子很薄,所以指导意见规定的集体经济给予补助的条款很难落实。

南通市农保中心工作人员反映,在南通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还算比较高的地区,也很少有集体经济能补助新农保基金,基金构成几乎全部是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两个组成部分。例如,海门市三厂镇一个私营企业有不少本地农民在做劳务工,这些劳务工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就在企业打工,劳动用工关系很松散,无法按照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参保。当地劳动保障所在推动新农保时,就去做企业工作,希望企业对村里务工农民的养老金给予补助,最后企业只同意承担这些劳务工个人缴费一半的费用。为此,基层劳动部门建议,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考虑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对新农保给予补助。

8.目前,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负担越来越重,他们除了看家带孩子,还要下田干活。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事业发展方针,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地方养老法律法规,切实采取措施,保护亿万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其次要在全民中进行敬老、养老、尊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化养老事业,在农村将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自我养老为补充的养老资源来源的多元化格局。最后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制,鼓励农村中青年为自己和老人缴纳养老保险,减轻农村留守老人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加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的居家养老支持环境;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加大对因大病和重病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村老年人的帮困力度。

三、申论要求

1.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20分)

要求:要点明确,简明扼要,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2.结合材料

5、

6、7,试分析江苏省南通市在新农保试点过程中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20分)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语言简洁,250字左右。

3.针对材料2中提到的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对策。(20分)

要求:条理清楚,对策具有针对性,语言流畅,400字左右。

4.围绕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

一、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1: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关系开始松动,农村养老面临深层次问题。

材料2:介绍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材料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就新农保开始试点接受采访并回答网友提问。

材料4: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湖南考察,了解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材料5:介绍江苏南通市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做法。

材料6:农民在面对新农保时存在的思想问题,以及南通海门市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

材料7:在实施新农保的过程中,南通集体经济给予补助的条款难以落实。

材料8: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措施。

二、参考答案

1.赡养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养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子女与父母关系疏远,给父母提供的生活保障水平低;多个子女在供养老人时相互推诿,逃避责任,致使老人无人供养;一些经济困难家庭无力供养父母;某些子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是虐待父母;农村养老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覆盖广泛的养老机制。

2.江苏省南通市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过程中,因地制宜,灵活变通,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做法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一是制定缴费标准和政府补贴标准时,要依据农民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缴费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统一农民缴费的下限和政府补助的最低标准。

二是养老保障水平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切实发挥新农保的保障功能。

三是认真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将新农保的惠民措施向农民进行充分宣传,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保障方案和缴费档次。

四是倡导企业等集体经济组织加大对农民养老保险的补助,建立农民、政府和集体三方面出资的养老保险机制。

3.针对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现阶段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实际执行中,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要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向农民和农村的倾斜力度,从制度设计上使农村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上的基金收益明显高于储蓄收益,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第二,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由于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缺乏法律效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只有通过立法,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才能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第三,创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是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国家应该逐步放松投资管制,建立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所必须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创新更多的投资渠道,向养老基金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其他有价证券市场等。

4.参考范文

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制度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我们对城市老年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很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开始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导致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二是大量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或者将关注重心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对老年父母的实际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健康状况却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发挥多种养老方式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儿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

第二,不断完善家庭养老。首先,通过宣传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子女,强化孝敬父母的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其次,老人可以及早做好自我养老经济储备,尽量经济独立。最后,加强法制监督。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制监督,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

第三,搞好社区养老。应增加老年福利机构的数目,争取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福利机构。在经济好的地方可将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等产业化,引入个人或企业的投资。扩大养老院服务范围,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等服务。其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为孤寡老人提供捐赠。同时,可以在城乡敬老院之间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增加城乡老人的交流,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一是及时对现有农村保险基金进行清理、整顿,由市财政或责任主体多方筹集资金,弥补亏空。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和健康运作,提高农民继续出资参保的信心。二是继续试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因地制宜,确定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标准,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认真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把新农保的实惠落实到人。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既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为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第11篇:国考申论热点:农村征地管理

2014年国考申论范文热点:农村征地管理

【社会问题的背景】

(1)国土资源部2010年7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通知提出,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补偿安置费用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

(2)新标准的实施使征地补偿标准测算方式更加合理,改变了以往按被征耕地具体地块的年产值测算征地补偿标准的方式。其中,征地统一年产值是综合考虑一定区域内农用地的年产值来测算征地补偿标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综合考虑一定区片范围内土地类型、产值、土地区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测算的征地补偿标准。这次补偿标准普遍提高,提高幅度平均在20%—30%。另外,体现了同地同价的原则。强调在同一区域或区片范围内,征地补偿应执行同一标准。

(3)《通知》指出,征地补偿费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到位。为了保证农民能够得到自己的征地补偿费,首先,要求建设项目将征地补偿费足额列入项目投资概算。其次,征地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将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不再通过乡、村等环节支付,防止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问题。第三,健全反馈制度,要求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部、省报告征地补偿费用落实到位等批后实施情况,切实加强征地批后实施监管。

(4)《通知》指出,征地补偿费依法部分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部分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具体分配办法由省级政府作出规定。根据当地的分配办法,结合安置方式,将核定的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由当地实施征地的部门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各地利用给农民个人的农业补贴等有关资金直接支付渠道,将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给农民

(5)《通知》指出,先安置后拆迁不是简单的指先建后拆,而是指在实施拆迁前,应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排好被拆迁农户的居住问题,包括建好安置房或制定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并征得被拆迁农户同意,防止拆迁后农民居住无着落,影响生产生活。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主要采取迁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

(6)近年来,为解决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国土资源部门配合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200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征地时,被征地农民已纳入新农保的,还应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实行“双保”,不得以新农保代替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7)《通知》指出,涉及被征地农民利益的程序不能减少和简化。简化征地批后实施程序,是指征地报批前已先行拟订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已征求群众意见的前提下,在征地批准后可将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同步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实际是尽可能将征地程序前置,不搞程序上的重复。对涉及被征地农民利益的告知、确认、听证等程序,不能减少和简化,不会因此造成征地纠纷。

第12篇: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村环境污染

2012年春季福建公务员考试考试还剩6天复习时间,考生需抓紧时间,做好复习工作。在申论方面,对于时事资料应该要多关注,把握时代脉搏,在申论写作时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福建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daodoc.com/)的专家们特精选当下热点时评,供广大考生学习!考生也可参考2012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进行复习!

农村环境污染

【背景材料】

材料1:

城镇垃圾转移农村,加剧环境恶化。由于目前仍没有垃圾处理场,乡镇垃圾收集房等环卫设施也不齐备,生活垃圾、工业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被转送乡下,造成二次污染。

某地村民告诉记者,珍珠养殖户受利益驱动,实行高密度养殖,过量投放鸡粪等有机肥,造成水体污染;珍珠养殖水体排出的废水发黑发臭,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港,导致他们无水可饮。

某县政协委员**告诉记者,该县6家大企业虽然添置了排污设施,但排污设备很少按环保要求正常运行,均不同程度地排放着“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持久性危害。有个别企业甚至采取夜晚偷排方式,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管理。

材料2: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以下现象:一面是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另一面则是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团蜂拥而入。这一现象,被人们戏称为“污染转移”。近年来,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不断承接沿海城市的污染项目,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考点分析】

一、简要概括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问题,主要表现有:

(1)过度发展。受利益驱动,高密度种植养殖、农药化肥使用及污水的随意排放,污染水源。

(2)工业“三废”危害农业经济,带来安全隐患。个别企业采取偷排方式,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管理。

(3)城镇生产、生活垃圾转移农村,导致污染事故频发,城乡矛盾突出。

(4)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区域转移。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盲目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城市污染项目,导致农村生态恶化。

二、谈谈产业转移中的污染项目转移的应对之策

(1)技术方面。对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其排污量、控制其污染指标;增加环境污染成本;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2)执法方面。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严格落实。加大环境监督,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3)规划方面。对于引进外资和新上项目,科学的规划、严密的论证及环评,避免引进污染环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不能治理达标的项目。

(4)观念方面。强化宣传,加强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发展观和政绩观;政绩考核与环境保护挂钩;实现领导人负责制。

(5)增加公众对项目引进的话语权及公众监督。

第13篇:公务员申论热点:提高农村生源比例

公考领袖

第一品牌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提高农村生源比例

材料:

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2013年高考在即,来自国务院常务会的部署要求,不仅让勤奋好学的农家子弟看到更多希望,也更有力传递出党和国家推动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坚定决心。

“寒门难出贵子”,这几年,有关重点高校农村孩子比例减少的现象备受关注,成为教育公平中呼声最高的问题之一,更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历届政府高度重视,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到“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2000年至2012年间,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由51.2万增至192.6万,所占比例也由44.1%增至52.5%。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已经实现了基本相同。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成就。

不过,这一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另一种“滑落”:重点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里的农村生源,越来越少。最近20年来,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

申论考点:

解决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偏低的问题,既是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乃至平等就业权,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家说过,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伟大的工具。

农村孩子难上好大学,有其现实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距的现实鸿沟,阻隔着这一难题的破解。当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向城市集中之际,在高校主要按分择优录取的基本制度下,来自边远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考不出更高的分数,上不了更好的大学,也是客观现状。高校加大自主招生力度后,重视“特长”与“素质”的选拔方式,也对农村孩子不利。

然而,用好教育公平这个“伟大工具”,并非仅有良好的愿望就行,还必须有脚踏实地的科学设计。

1

公考领袖

第一品牌

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忽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事实上,哪怕农村学生进入知名大学的比例只提高一个百分点,对于参加高考的数百万农村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多了数千个进入中国知名大学的机会,殊为不易。尤其要看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虽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比,优质资源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必须直面社会现实,通过顶层设计逐步改变、稳步推进。

重点高校要迅速响应教育决策,以积极措施落实好中央要求,是享有国家资源的重点名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逐步改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尽量避免他们在“升学大战”中过早出局。要解决农村孩子上好大学难的问题,还需从源头着力。在逐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同时,应当正视农村教育的薄弱状况和尴尬局面,为更多怀揣梦想的农村孩子点燃希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才能越来越近。

2

第14篇:国考申论热点:农村脱贫攻坚战

【热点背景】

十九大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其中精准脱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综合分析】

为了达成脱贫攻坚战这个目标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一、扶持谁

1.要精准识别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要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二、谁来扶

1.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2.实行严格责任制,做到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工作,带领全党全社会推进脱贫攻坚。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建设好村“两委”,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因为我们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都在村里,村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县是指挥部。

三、怎么扶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第15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村脱贫攻坚战

wenshan.offcn.com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村脱贫攻坚战

【热点背景】

十九大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其中精准脱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综合分析】

为了达成脱贫攻坚战这个目标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一、扶持谁

1.要精准识别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要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二、谁来扶

1.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2.实行严格责任制,做到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工作,带领全党全社会推进脱贫攻坚。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建设好村“两委”,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因为我们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都在村里,村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县是指挥部。

三、怎么扶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热点背景】 十九大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其中精准脱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综合分析】 为了达成脱贫攻坚战这个目标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一、扶持谁 1.要精准识别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要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二、谁来扶 1.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2.实行严格责任制,做到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工作,带领全党全社会推进脱贫攻坚。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建设好村“两委”,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因为我们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都在村里,村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县是指挥部。

三、怎么扶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

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16篇:申论写作: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农村发展

延边华图教育

申论写作: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农村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之相伴随,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摆在农村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江西省上栗县大力推行以“三有、两定、一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工作法,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搞好“三有”,夯实群众工作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功能弱化、机关干部联系服务农村群众缺乏长效平台、农村群众工作社会力量分散等问题,上栗县围绕“三有”(有网络、有团队、有制度)目标,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努力夯实群众工作的基础。一是建立纵向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在县级成立群众工作部,在各乡镇设立群众工作站,在各行政村设立群众工作室,在各党小组或村民小组建立群众工作点,全面构建群众工作网络。二是建立扎根村组的群众工作团队。组建县、乡镇、村组三个层面的群众工作服务团队,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着力解决各种问题。三是建立管用长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建立群众工作例会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分类限时承办工作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

实行“两定”,明确群众工作规范。职责不明、落实不力,是当前农村群众工作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栗县通过实行“两定”,使群众工作员进一步明晰职责、强化纪律。一是定职责。要求群众工作员做到早晚走访农忙户、反复走访上访户、重点走访困难户、预约走访创业户、经常走访空巢户,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环境卫生维护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带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发动在外工作的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等回出生地自然村,帮助家乡谋发展、办实事、解难事。二是定纪律。要求群众工作员服从统一指挥和调遣,做到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深入村组,走进农户,落实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报告和处置突发事项和紧急事件;不在所到村组用公餐、不搞公款娱乐消费、不干扰群众生产生活、不增加基层负担。

开展“一评”,激发群众工作动力。群众工作制度建立了、职责明确了,还必须抓好落实;群众工作网络形成了、工作团队成立了,还需要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激发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工作团队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为此,上栗县开展了“分级民主评议”活动。对县、乡镇机关干部,由县群众工作部、乡镇群众工作站分级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的内容主要是群众工作理念、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形式包括入户走访、发放问卷、集中测评等。对村组干部,结合党员“百分制”年度考核,由村“两委”组织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群团组织负责人等召开测评会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县委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群众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群众工作员;对群众反映不好、工作不合格的单位或个人,在全县予以通报。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工作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延边华图教育

第17篇:申论扎实推进我国农村养老制度建设

扎实推进我国农村养老制度建设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政策原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始破题了。这不仅对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对当代中国实现和谐发展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倾注感情,端正态度,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定要从政治高度去认识。

老有所养是人类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责任之一。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民还游离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与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也有很大差距。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都应该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农民,占中国人口数量的绝大多数。如果广大的中国农民不能或没有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就不能说真正实现了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也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固然,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由于社会人力物力的制约,农村与城市间的绝对差距不可能马上消除,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福利差别也不可能完全拉平。但作为同一个国度内的公民,农民有权利要求最起码的公平正义,政府也有责任保障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严重挫伤农民支持发展、投身建设的积极性,还会引起社会的对立和冲突。

再进一步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也是有正面意义的。农村内需不振很大原因是农民为了养老防病,即使有钱也不敢花。如果我们解决了农民养老这一后顾之忧,农村内需必能从根本上得到扩张,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带着真感情去投入。

把中国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说到底是要花钱的,甚至还要花一笔不算小的钱。没有基础性的资金作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会流于空谈。对此我们是有教训的。

其实我国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考虑农民的养老问题,早在1986年就开始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经过十多年的筚路蓝缕,到1999年无奈地宣布中止。没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完全靠农民自己缴费的积累。以当时农民的收入状况,显然不可能完全支撑起这一保障制度。

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级政府要舍得投入。政府财政是比较紧张,尤其是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即使如此,只要我们带着感情来投入,正如一位地方领导干部所言,“政府少上几个项目,少搞几个政府工程,钱就可以筹措得到”。

对中国农民带着感情去投入不是一种施舍,而是基于良心的回报。中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的辛勤耕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农民是我国工业化的付出着,数十年的剪刀差贡献,使得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中国农民是我国城市化的支持者,城市建设用地让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城市的高楼大厦又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中国农民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这么重大的贡献,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发展中积累的部分财富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撑起一张老有所养的保障之网呢?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以务实的态度去推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从农民的角度,以务实的态度把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因素都考虑充分,照顾周全,制度才能有效运转。

首先,制度设计要简便易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涉及的人数众多,数亿农民要参保缴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要领取养老金。制度设计要做到缴费和领取时都简便易行。比如农民流动性比较强,要允许在不同地域参保缴费;农民收入不稳定,万一不能连续缴费时要能有变通办法等。

其次,政策出台要务实。政府确定农民个人缴费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把农民个人缴费率定低了,固然影响保障水平,但定得过高会把农民吓走,而使得保障制度成为不可能。毕竟农民目前收入还不富裕,也不稳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低水平是一个客观现实。从低水平起步,逐渐提高保障能力。

再次,区域模式要协同。尽管各地基础不同,情况各异,制度设计可以因地制宜,不必整齐划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毕竟是全国范围内的一项制度安排,也只有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才有意义。所以各个地方在进行本地制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普适性和兼容性,避免出现农民工因为保障金不能异地转移而被迫退保的现象。

第18篇: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农村脱贫工作

2018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农村脱贫工作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四川省考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

【申论范文】

原标题:织就保障网 畅通脱贫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我国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要想彻底摆脱贫困,需要对农村织就保障网,畅通脱贫路。

村级班子建设为农村脱贫提供组织保障。理应趁村“两委”换届的契机,着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探索“四步”培养法,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首先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等方式由村两委班子会议确定人选纳入村两委班子后备人才库。其次成立考察组对各村村两委班子后备人才进行组织考察,甄选出培训培养人才。再对其进行专题培训,从党建、纪检、扶贫、计生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并安排进驻村实习。待见习合格后,将其作为村两委换届人选重点培养。因此,搞好村级领导队伍的建设才能为脱贫工作打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监督考核从细从严为农村脱贫增添根本力量。要想抓好农村脱贫工作,必须从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机制入手。从严管理,努力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才能助推脱贫工作快速缓解。乡村两级干部要开展驻村调研,提高农村工作能力,实现角色转变。发挥思路活的优势,发挥能力强的优势,带强班子、带对路子、带富村子。要时刻关注领导干部思想动态,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听取意见和反映,现场查看实绩,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建议优先提拔使用;对考核不称职的,建议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只有细化监督考核机制,才能为脱贫工作做好最根本性的保障,增添脱贫力量。

村级集体经济的构建为农村脱贫工作增质提速。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

长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鼓励村级组织创办、领办种植养殖及加工等经济实体习性项目,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形成规模优势进入市场,才能增强村级的经济实力带动老百姓的创业增收积极性,提升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真正的要想实现脱贫,传授给当地百姓以谋求生计、养家糊口的能力才是最有力的“帮扶”。构建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提供了不用出门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养家糊口的场地,这样才能看到老百姓真正绽放的笑脸儿。

脱贫工作关乎民生的幸福,关乎社会的稳定,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惟有构建合格的村级队伍,监督考核脱贫工作的进度,搭建村级经济集体经济的平台。才能畅通脱贫路,走脱贫致富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19篇:国考申论热点: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湖北华图网校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成为我国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另外一批人也越来越被人关注,即农村留守人员,他们的权益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心,本文以此为热点探讨申论热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帮助留守妇女,提升其增收致富能力是核心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减少‘留守现象’,让农民工转化成市民。”各地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搞好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其生活质量。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 黄晴宜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根本是消除这样群体

要提高流动人口福利待遇,增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机会和能力,从而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跟随父母进城,真正成为城市的内在组成部分。

——段成荣

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认为重点在于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湖南省娄底市计生委主任刘力

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留守儿童文化活动荒漠化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尽量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同时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对优秀留守儿童进行宣传奖励,营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或正面评价氛围,培育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高刚

[困难]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面临的困难

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生产生活负担重,发展能力弱。二是心理压力大,身体健康受损。三是婚姻家庭不稳定,安全状况堪忧。四是在社区中处于弱势地位,权益易受侵害。中 公教育版权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面临着亲情关爱缺失、教育引导缺位、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等困难。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社会上对他们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升。

[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

首先,赡养与抚养被阻隔。在现实中,农民工走进城市,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城市,使广大的农村失去昔日的活力,到处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带着小孩生活,带着小孩劳作,带着小孩走进学校,或许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结果,但的确给现在的农村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农民工的赡养与抚养严重缺位。老人说得最多的是,早些年一大家人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可孩子到城里打工后,原本喧闹的院子剩下了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如今,孤独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独守空房,艰难度日。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这样的留守老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几乎十室九空。农村外出务工子女普遍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物质供养,而忽略了对父母的精神关怀。

最后,留守老人更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爱措施。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晚年幸福,也影响到孙辈的教育,更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民政、教育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老小”及其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向他们的家庭普及安全知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想更多的办法管理、教育、照顾、关心,有条件的集体经济可以考虑建立“留守老小”服务机构。家长和亲属也要从保护好、培养好下一代的实际问题出发,切实承担起监护好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空巢”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再让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不管儿童”。

[对策措施]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不仅是妇女儿童问题,也是农村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要从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是责任主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将加强流动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服务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实有人口、两新组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8个专项组,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管理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议把流动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增设流动留守妇女儿童专项组,各相关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增加财政预算、配置相应资源,加强协调督促、建立考评监督等长效制度。

第二,加大推进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建议在出台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文件时,能够对加强留守妇女儿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按照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着重对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进行监测评估,推动纲要指标的落实。建议政府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留守妇女儿童服务设施,扶持一批留守

妇女之家、留守儿童家园等。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和关爱活动。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对流动留守家庭的人文关怀。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对于农村劳动力输出集中的县区,要积极发展

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采取具体措施,吸引、鼓励、帮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推动形成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格局。加快小城镇发展,吸纳农民转为市民,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的留守妇女儿童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切实为留守妇女儿童服务。加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通过小额信贷等方式,扶持留守妇女发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业生产,扶持妇女手工编织业,带动一批“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等。大力推广妇女互助小组,做到生产上互相帮助、技能上互相交流、生活上互相关心、精神上互相安慰、安全上互相关照,有效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娱乐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五,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关爱留守儿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大力度,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改造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要完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建立校外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农村托幼园所,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儿童托管服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积极推动组织、个人和留守儿童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把社会的温暖及时送到留守儿童身边。

第六,加大依法保护力度,保障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加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及相关财产权益的维护,进一步健全多渠道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机制。加大对强奸、偷盗、拐卖等侵害留守妇女儿童案件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留守妇女儿童的权益。同时,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并作为“六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增强他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20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帮助留守妇女,提升其增收致富能力是核心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减少‘留守现象’,让农民工转化成市民。”各地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搞好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其生活质量。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 黄晴宜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根本是消除这样群体

要提高流动人口福利待遇,增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机会和能力,从而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跟随父母进城,真正成为城市的内在组成部分。

——段成荣

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认为重点在于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湖南省娄底市计生委主任刘力

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留守儿童文化活动荒漠化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尽量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同时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对优秀留守儿童进行宣传奖励,营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或正面评价氛围,培育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高刚

[困难]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面临的困难

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生产生活负担重,发展能力弱。二是心理压力大,身体健康受损。三是婚姻家庭不稳定,安全状况堪忧。四是在社区中处于弱势地位,权益易受侵害。中 公教育版权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面临着亲情关爱缺失、教育引导缺位、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等困难。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社会上对他们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升。

[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

首先,赡养与抚养被阻隔。在现实中,农民工走进城市,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城市,使广大的农村失去昔日的活力,到处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带着小孩生活,带着小孩劳作,带着小孩走进学校,或许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结果,但的确给现在的农村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农民工的赡养与抚养严重缺位。老人说得最多的是,早些年一大家人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可孩子到城里打工后,原本喧闹的院子剩下了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如今,孤独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独守空房,艰难度日。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这样的留守老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几乎十室九空。农村外出务工子女普遍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物质供养,而忽略了对父母的精神关怀。

最后,留守老人更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爱措施。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晚年幸福,也影响到孙辈的教育,更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民政、教育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老小”及其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向他们的家庭普及安全知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想更多的办法管理、教育、照顾、关心,有条件的集体经济可以考虑建立“留守老小”服务机构。家长和亲属也要从保护好、培养好下一代的实际问题出发,切实承担起监护好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空巢”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再让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不管儿童”。

[对策措施]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不仅是妇女儿童问题,也是农村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要从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是责任主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将加强流动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服务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实有人口、两新组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8个专项组,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管理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议把流动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增设流动留守妇女儿童专项组,各相关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增加财政预算、配置相应资源,加强协调督促、建立考评监督等长效制度。

第二,加大推进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建议在出台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文件时,能够对加强留守妇女儿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按照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着重对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进行监测评估,推动纲要指标的落实。建议政府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留守妇女儿童服务设施,扶持一批留守妇女之家、留守儿童家园等。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和关爱活动。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对流动留守家庭的人文关怀。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对于农村劳动力输出集中的县区,要积极发展

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采取具体措施,吸引、鼓励、帮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推动形成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格局。加快小城镇发展,吸纳农民转为市民,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的留守妇女儿童等一系列问题。第四,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切实为留守妇女儿童服务。加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通过小额信贷等方式,扶持留守妇女发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业生产,扶持妇女手工编织业,带动一批“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等。大力推广妇女互助小组,做到生产上互相帮助、技能上互相交流、生活上互相关心、精神上互相安慰、安全上互相关照,有效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谐

家庭等创建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娱乐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五,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关爱留守儿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大力度,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改造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要完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建立校外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农村托幼园所,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儿童托管服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积极推动组织、个人和留守儿童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把社会的温暖及时送到留守儿童身边。

第六,加大依法保护力度,保障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加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及相关财产权益的维护,进一步健全多渠道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机制。加大对强奸、偷盗、拐卖等侵害留守妇女儿童案件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留守妇女儿童的权益。同时,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并作为“六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增强他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农村 申论范文
《农村 申论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