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国书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1 06:02: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通渭籍国书协会会员名录

作 者 : 何 军 虎

通渭书法家名录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继承、弘扬、发展中国书法是我们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书法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由国家级的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专业组织,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由第一任中书协主席舒同先生等老一代革命家及书法家,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于1981年5月9日成立的,是中国文联下属协会成立最晚的协会之一。她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书法走向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新时期,她凝聚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书法家的心血与功劳。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最晚,历时近三十年,已发展有全国会员8000余人。队伍壮大迅速,虽有速成之嫌,但她依然是代表中国书法最高水平的一支优秀专业队伍,是中国书法的主力军。能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是每个学习书法者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由于诸多因素,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仍然存在很大难度。从现在中书协会员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会员人数越多,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会员人数越少。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有中书协会员120多人,与全国多数省份相比,会员人数较少、书法事业发展比较落后。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通渭,有通渭籍中书协会员17人,约占全省人数的14.2%,竟成为全省文化的亮点,也成了全省书法大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渭书法人才的成长速度,已远远超越了当地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

速度,有人把这种独特的现象称之为“通渭现象”,以书法为代表的通渭“书画艺术之乡”已闻名遐迩。通渭籍中书协会员和通渭籍科学院院士一样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渭籍科学院士有3人,约占全省院士人数13人的四分之一,堪称“院士之乡”;通渭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约占全省人数的六分之一,可称“书法之乡”。在这里不难看出,通渭书法人才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之大,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认可与赞许。书法事业的繁荣离不开人才。通渭籍这些国家级书法人才的出现,不仅代表了这个地方的书法水准,更显示了这里的文化水平,对提升通渭的声誉和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多年来辛勤耕耘而取得的成绩进行整理并推荐,以期待每一位通渭人能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振兴通渭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将1981至2013年,通渭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辑录于后(以年龄为序):

1.魏岳嵩(1947—) 字俊天。

通渭县平襄镇西关村人。中师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定西地区书画协会理事长,通渭县书画院院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书法作品入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1992年参与组织通渭农民书画作品赴京展。曾赴厦门、上海等地进行书画交流,得到陆严少先生的赞誉。

2.

王炳文(1956.1—)

通渭县新景乡张河村人。毕业于甘肃教育学院书法教育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定西市管拔尖人才,定西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政协通渭县第

六、七届委员,通渭县职业中专高级教师。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首届“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行书大展等。曾获第四届特奥会全国书画大展书法金奖,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四届甘肃省“群星奖”书法作品一等奖。书法论文《顺乎自然各得其所》、《翰墨溢香》、《书法创作潜意识》、《再塑教师的讲台形象》、《当代书法教育问题透视》、《农村书法教育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活力课堂——浅谈新课标书法教学》分别发表在《甘肃日报》、《定西日报》、《定西教育》、《当代教育》、《西部教育改革论坛》、《甘肃教育督导》等报刊。1999年在兰州市中日友好秋田会馆举办《王炳文书法展》。

3.

崔富川(1956.7—) 字高原。

通渭县北城乡中关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职于通渭县教育局。2008年进修于中国书法院,得到王墉、于明诠等书法导师的亲授。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获第二届农民书画展一等奖。

4.

牛忠(1957.11—) 字煦评。

通渭徐家川乡中和村人。党校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定西市文联副主席,市书协副主席,市管拔尖人才。其作品获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提

名奖,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最高奖,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铜奖,首届走进青海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入展首届“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篆刻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二届全国隶书书法艺术展。2005年第三届全国百家精品展获“中国书法十杰”称号。2009年1月在甘肃省艺术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牛忠书法展暨作品集发行仪式”。

5.

王兰香(女)(1958—)

通渭新景乡张山村人,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定西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书法作品人展第四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隶书书法艺术展等。获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优秀奖,第七届全国法制宣传书法作品征集优秀奖。

6.

王志宾(1962—)

通渭县襄南乡黑石头村人,大专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近年来,先后有十多件作品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展出。1990 年:书法作品入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甘 肃省第一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获《遵义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入选作品 编入《作品精选集》。1991 年:获《牡丹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1992 年:加入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作品入编《中国当代青年书法一千家》和《当代 楹联 书 法作品集》。1993 年:行、草两件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入选作品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并由荣宝斋出版《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 家作品集》;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1994 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批准加入中国书

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当代著名书法家千米长卷》。1995年:作品入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甘肃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被通渭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文艺工作者先进个人”。1996年:行草两件 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入选作品在广东茂名市展出,并出版《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作品集》。1997年:在陇中画院举办个人 书法作品展览;同年作品获《鑫秀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1998年: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这一展览是建国以来,首次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国书协联合主办。为纪念这一文化盛事,邮电 部、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首日封、纪念封一枚。 1999年:作品入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获奖;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的“甘肃省群星艺术节”获铜奖。 2000年:大草作品入选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中国书法》杂志社、《美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此展全国共展出书画 作品161件。2001年: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当代书法艺术大成》,该书为中国法家协会会员作品专集;入选由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书协主办的《建党七十 周年书法作品展览》;入选《陇中画院建院十周年书画作品展览》并获一等奖。2002年:评为定西地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作品入选“第八回中韩书法交流展”,应邀赴韩国访问交流。入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 2003年:作品入选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书画小品展》、《敦煌国际书法艺术大展》、《甘 肃省书法名家作品展》。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吸收为专家成员,当选定西市“优秀人才促进会”理事,中国.东盟博览会“当代书法家邀请展”。庆祝甘肃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 《全国书法家邀请展》中央电

视台、甘肃电视台、定西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7.

何胜江(1962.8—) 字必达,观篙轩主人。

通渭县碧玉乡新城村人,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政协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联委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定西市首批领军人,市管拔尖人才。定西市文联委员,定西市书协副主席,通渭县书画院专职书法家。获甘肃省中青年“徳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书法作品获甘肃省第二届张芝奖二等奖。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

刻展,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第二回中日代表书家作品展等,曾特邀为中国书法家代表访问团副团长赴日本访问交流。其作品曾得到启功、柳倩、李铎、贾平凹等书法名家的首肯。

8.

陈怀远(1962—)

字子文,别署砺颖轩主人,老槐。

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人。大专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定西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职于甘肃省粮食局景家店粮库。书法作品获第二届隶书书法展提名奖,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二等奖,甘肃省第二届张芝奖书法二等奖。入展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等。曾得到黎全、黎凡等名师亲授,近年又得到翟万益、陈新亚老师的赏识于指导。

杨田盛(1963.1—)

字元沛,号纱帽山人,知度轩主。

通渭县李店乡人。毕业于山东大学。现就读于中国书法院攻读书法硕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定西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定西市管拔尖人才,现供职于定西师范学院。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等,书论《浅议弥合书法与情感的三座桥梁》获全国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5篇。

10. 何飞鹏(1964.7—) 字建羽,号青云斋主人。

甘肃通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自幼好书法,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6年荣立二等功。其书法作品严谨深刻,精于小楷,并擅真、草、隶、篆。创作上上追秦汉,下及明清书家,博洽融

合,化人为我,书风雄俊健美、潇洒大度,为雅俗所共赏。作品自 1993 年入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后,多次入选全国书展及国外书法交流展,多次获奖或有佳作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作品为书法报、书法导报、甘肃省第

三、四次书法作品研讨会专刊等报刊发表,并被八卦城、北大荒、青龙山、五华山、桂林、龙园等地镌刻于石。作品和传略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文艺五十五年》、《甘肃省当代文艺 50 年》等辞籍。

11. 殷望成(1965.12—) 字莫极,号三分居士。

甘肃通渭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陇西师范书法课讲师,书法高级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画院、甘肃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定西市书协副主席,陇西书协主席。 书法作品曾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览,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展、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书法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

七、第八届中青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坛第四届新人书法展等十几次大型展览;在全省展览中多

次获

一、二等奖。连续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第六届“敦煌文艺奖”,曾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文化艺术交流,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展览馆收藏,论文及作品多次发表于专业报刊。作品、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12.司俊杰(1965.6—) 字介斋,号讷夫,别署半砚轩主人

通渭县鸡川镇人。大学文化。现为武警甘肃边防总队中校警官。中国书 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千

人千作书法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作品展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 ,“冼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展 ,“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 ,首届“兰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国·韩国书法作品邀请展 ,中国·日本书法作品邀请展 ,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书法展等 。曾先后

举办过司俊杰书画作品展,甘肃十六人书法作品交流展,“西风二十”——中青年书法邀请展,“军旅情”——二十九人书法作品交流展。出版有《敦煌风·司俊杰书法作品集》等。

13. 廉继东(1965—) 又名老廉。

通渭县什川乡人。大专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职业书画家。师从张海、何家安等书画名家。曾深造于北京中国画高研班。作品入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年全国书法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展,第二届隶书书法艺术展,守望敦煌——甘肃书法作品晋京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饶山杯”兰亭新人新作展等。

14.

张克锋(1970— ) 通渭县陇川乡张家沟村人。

兰州师大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福建厦门集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论文《李可染早、晚期书法比较论》曾发表于《文艺评论》;《从书写内容看魏晋南北朝书法与文学的交融》发表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成公绥隶书体的文学特征与书法理论价值》在2007年《社会纵横》第一期发表;《无意于佳与有意于佳——试分析与书法创作的两种方式》发表于《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使转、提按、笔法于书风》发表于《书法》杂志2005年第11期。

15. 孙世恩(1970—)

通渭县襄南乡人。大专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陇西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供职于陇西县博物馆,从事书法创作,古旧书画的装裱与修复鉴定工作。书法作品入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展,全国“小揽杯”县镇书法大赛,曾随甘肃省书法代表团赴韩国进行书法交流。

16. 朱鹏飞(1974—

通渭县常家河镇团结村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大专班,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被评为优秀学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全国第二届隶书书法艺术展,西冷印社国际艺术节中国书法展,西冷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等。曾得到欧阳中石、沈鹏等书法导师的亲授。曾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当代书画

艺术高峰论坛。

17、

杨宝泉(1978.7—)

通渭县陇川乡人。兰州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定西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定西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市管拔尖人才。现就职于定西市教育局。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篆刻展, 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等。获甘肃省第二届“张芝奖”书法一等奖,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二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家精品书法篆刻展精品奖,定西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书法论文《试论王宠行草书

的美学思想》、《谈行草书创作中几对矛盾的处理与把握》、《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 之现状及其思考》、《浅议中小学书法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用书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发表于《青少年书法》、《书法报》、《甘肃日报》、《神州诗书画报》等报刊杂志。

18、

刘小农,(1969—)

甘肃通渭鸡川镇人,1990年参加工作,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学院。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甘肃书法院研究员(全省聘请20名),甘肃省金石篆刻院研究员,甘肃省书法协会员,定西市书协理事,定西市青书协副主席,陇中印社副社长,陇中画院画师。

作品入展首届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印社邀请展,入围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选三晋杯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展,入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展,入展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入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入展提名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全国书法展优秀奖,入展纪念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2008《书法》杂志中青年百强榜”百强,甘肃省“陇山陇水陇人大型主题活动”暨甘肃省第二届专业画院作品展书法一等奖,“古河洲”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甘肃省建党九十周年书法展一等奖,获第六届中国临沂中小学书法艺术节教师组优秀奖(最高奖),入展第三届全国行草展。

论文《论张芝创一笔书与赵壹非草书》、《巴蜀颂名臣 陇右遗墨香》、《出自三

大师之手的明王瓒墓志》、《略说右...

在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35岁,有女书家1人,农民书家1人。从事文化专业的5人,教育专业6人,其它专业6人。博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6人,中专学历2人。副高职称6人,行政处级3人。各乡镇分布为:碧玉3人、襄南2人、新景2人、陇川2人、什川2人,鸡川2人、平襄1人、常河1人、李店1人、徐川1人、北城1人。在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人才地域分布基本均衡,以文化教育为主阵地,以高品位、高职称、高学历凸显出通渭籍中书协会员是一支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

推荐第2篇:张爱玲读什么外国书

张爱玲读什么外国书?

作者:刘铮

《今生今世》里面,胡兰成提到一次张爱玲为他解说西洋文学,“她讲给我听萧伯纳、赫克斯莱、桑茂忒芒,及劳伦斯的作品”。每次讲完,张爱玲总要补上一句:“可是他们的好处到底有限制。”萧伯纳和劳伦斯没有问题,但赫克斯莱就得想想方知道他是谁。张爱玲在《双声》这篇与炎樱对谈的文章里曾说过:“至于外国,像我们都是在英美的思想空气里面长大的,有很多的机会看出他们的破绽。就连我所喜欢的赫克斯莱,现在也渐渐的不喜欢了。”这个在1945年就“渐渐的不喜欢了”的小说家是赫胥黎。赫胥黎在英国的名气是建立在他那些诙谐尖刻的世态小说上面,并非我们现在熟知的《美妙的新世界》。他的作品每流于浮面,大概因此张爱玲不要看了。1944年的文章《谈女人》中,张爱玲是把他叫做“赫胥黎”的,不知为什么时隔一年就换了称呼。后面那个桑茂忒芒也不容易猜,其实是萨默塞特·毛姆,讲出来大家恍然。张爱玲跟胡兰成讲的时候肯定用的是英文,而胡兰成的英文颇不灵光,可以想象,张爱玲随口一说,胡兰成当时便留心了,几十年后摹声摹形写出来,难免有点古怪,大概他没读过毛姆。说来奇怪,张爱玲从来没在自己的文章里提起过毛姆,许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她受了毛姆的影响,有意避嫌。第一个这样说的是周瘦鹃。他审读《沉香屑第二炉香》的时候“一壁读,一壁击节,觉得它的风格很像英国名作家Somerset Maugham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红楼梦》的影响”。其后他求证于张爱玲,张“表示心悦神服”。当然,也有表示不那么“心悦神服”的,比如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虽也承认张爱玲“顶爱看”《红楼梦》和毛姆,但他认为姐姐兼采众长,许多作家对张爱玲的影响“多少都有点”。我看影响肯定有的,而且不是一点点的问题。毛姆的小说除了心理刻划用力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人物不拘男女常常为性欲所控制,为性欲所驱使,干出些莫明所以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张爱玲的许多早期小说都看得出与毛姆神似。《沉香屑第二炉香》不必提,像《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心经》中的许小寒、《连环套》中的霓喜都可说是典型的毛姆式人物罢。有趣的是,这些深受毛姆影响的小说———老实不客气地说——— 恰恰是张爱玲不很成功的作品。张爱玲写的《自己的文章》现在是再有名不过了,不过大家总盯着文章前半部分讲“参差的对照的写法”、讲“斩钉截铁的事物不过是例外”的地方。实际上,张爱玲写此文目的是要为《连环套》辩护的,抗议迅雨(傅雷)的酷评,文章后半都在说这个。迅雨的文艺观点不是没有问题,但指出《连环套》是坏作品肯定不错。1976年,张爱玲为《张看》写序,谈及校《连环套》清样的情形:“30年不见,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有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后又说:“连牙齿都寒飕飕起来,这才尝到„齿冷‟的滋味。”表示“这些年来没写出更多的《连环套》,始终视为消极的成绩”。张爱玲自己反应如此激烈,我们真可以注意了。曾经苦口婆心为作品辩护,30多年以后却不但否定了自己的创作,而且否定了自己的辩护,痛定思痛,我想张爱玲同时也否定了英国小说对她的浮面影响。这是她小说观念变迁的结果,是她向《红楼梦》和《海上花》传统回归的一个旁证。

张爱玲晚年接受访问,偶尔会露出些西方文化渊源的端倪,但她的话总是虚虚实实,不可尽信。比如水晶的《蝉——夜访张爱玲》:

“至于西洋作家,她谦虚地说看得不多。只看过萧伯纳,而且不是剧本,是前面的序。还有赫胥黎、威尔斯。至于亨利·詹姆斯、奥斯汀、马克·吐温则从来没有看过。”我们刚刚就知道了张爱玲给胡兰成解说萧伯纳,不会只讲前面的序吧?萧伯纳,张爱玲在自己的散文里提到过三次。《谈跳舞》里说印度舞者黛薇“脸上有一种冷冷的恐怖之感,使人想起萧伯纳的戏《长生》”。下面便讲开了戏里的情节,应该不是从序中看来的。《私语》里说到父亲有一本萧伯纳的《心碎之屋》,还加着英文题识——毕竟翻过才看得到。再有就是《更衣记》引了一位西方作家的话,在括号中加注“是萧伯纳么?”,表示不确定。看来,萧伯纳在张爱玲那里还是有份量的。马克·吐温的小说也许没有读过,但张爱玲确引用过他的话。至于亨利·詹姆斯,张爱玲讲的可能也不是真话。据司马新的《张爱玲在美国——婚姻与晚年》第八章:“她为美国之音的广播节目将几部西方小说改写成剧本,包括莫泊桑、亨利·詹姆斯以及苏联小说家索尔士肯尼顿的小说。”既然说“改写”,总得先看过原著才行。司马新讲的这件事当在60年代,而水晶访问张是在1971年,所以“从来没有看过”的说法可能不成立。

不过,张爱玲为美国新闻处做事从来就是为稻粱谋,宋淇回忆她诉苦的话:“我逼着自己译爱默森,实在是没有办法。即使是关于牙医的书,我也照样会硬着头皮去做的。”莫泊桑、亨利·詹姆斯、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很可能是“硬着头皮”看的,除此而外,大概再也没有读过亨利·詹姆斯了。1995年9月,夏志清写了《超人才华,绝世凄凉——

悼张爱玲》一文,中间谈及为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写序,说是:

“水晶有一章把《沉香屑第一炉香》同亨利·詹姆斯长篇名著《仕女图》相比,我在序里也继续把两人作比。”《仕女图》在大陆是翻译作《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它所讲的美国纯真少女到欧陆寻梦却为欧洲阴暗传统所构陷的故事,的确与葛薇龙的命运暗合。不过我们读一下1974年6月9日张爱玲写给夏志清的信罢,里面有一句:“《仕女图》也会找来看。”夏志清的原信看不到,不过猜也猜得出,应该是夏志清说《仕女图》如何如何与张爱玲的作品神似,张爱玲便应承下来说一定找来看看。一定是没看过,才会说“找来看”,虽然未必会当真去找。去美以后的张爱玲,对主流文艺已经没多少兴致了。实际上,张爱玲的小说可与詹姆斯相比较的原不止《仕女图》而已。像詹姆斯早期的《华盛顿广场》写少女与男子私自定情而为严父所不容,不得不生分,女儿与阻遏其婚事的父亲之间一直张力不弛,这种女子、情人与长辈的三角结构像极了《金锁记》中的长安、世舫与七巧。张爱玲和亨利·詹姆斯之间互无影响,比较才尤其意味深长。

张爱玲也读过一些英语国家以外的作家。她在文章中提过契诃夫的《套中人》,提过谷崎润一郎的《神与人之间》,甚至还说起鲁迅译的《死魂灵》。不过她看《死魂灵》全不与平常人相同,她是看细节,看书里说走遍俄国的骗子在各地吃不同的鱼馅包子。她的兴趣点不在主题、结构或者典型人物上面,她是在看鱼馅包子。张爱玲两次郑重其事地谈到托尔斯泰,认为《战争与和平》是作品战胜了作家,细节战胜了主题。老实说,张爱玲对所谓伟大的作品没什么兴趣,即便英国作家她读的也只是当时英文选本里常见的那几个人名,她绝没有心思去挖掘和光同尘的佳作。对张爱玲来说,通俗作品更能见出人生的实象。

张爱玲在美国期间,洋书几乎是只看通俗小说了。水晶说她看了不少James Jones,宋淇说张爱玲自承《半生缘》的结构是借自J.

P.Marquand,张爱玲自己多次谈到詹姆斯·密契纳。这些小说家真入不得旁人的眼,在当时的美国便是半红不黑,我们更难了解了。张爱玲喜读通俗小说,大家早就晓得,只不过知道中国的张恨水、李涵秋之流多一点,知道外国的少一点。其实,张爱玲是一视同仁,中外通俗都爱看。她高中二年级写的读书报告里面就有林纾译的《烟水愁城录》,作者哈葛德是英国多产的通俗小说家。1995年於梨华写文章回忆张爱玲在美国的一次讲演,讲题是:“The Exotic West:from Rider Haggard on”,翻译成中文便是“西方之异国情调:从哈葛德讲起”。钱锺书说:“哈葛德在他的同辈通俗小说家里比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直没有丧失他的读众。”一点不假。40年代,张爱玲读赛珍珠的英文小说,到美国以后,勒卡雷的间谍小说她也看。很多了解张爱玲晚年情况的人都说她总开着电视,这很可能是实情,文章里也多有反映。我猜不止电视,电影大概也常看。张爱玲每提起一部通俗作品,总不忘介绍它曾经改编成电影,有时还告诉大家主角是谁饰演的,像白兰度主演的《叛舰喋血记》,亨佛莱波嘉主演的《凯恩号哗变》皆然。勒卡雷的小说《(冷战中)进来取暖的间谍》(大陆译为《寒风孤谍》或《受冷漠的人》),张爱玲要特意说句“搬到银幕也是名片”。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我猜张爱玲是当成通俗小说看的,甚至原著都未必读,因为“拍成影片由詹姆斯·梅逊主演”,不读也知道情节了。庄信正的妻子杨荣华替张爱玲搬过家,后来写了篇《在张爱玲没有书柜的客厅里》,说张爱玲家里书架都没有。没有书架,不会有太多藏书,那么多通俗作品未必全买来读。据戴文采说,张爱玲公寓外有一爿小书店,店主称“她最多在门外的书架逗留一会,从不进店里来”。那么多小说,不知她从哪里买来的。

张爱玲的散文中最令人称奇的两篇是《谈看书》和《谈看书后记》,写得又长,读起来又闷——仅是人种学和英国叛军的话题就闷煞人。

然而张爱玲在1974年6月30日致夏志清的信里面是这样说的:“前两天找了信正夫妇来长谈,信正又说你喜欢《谈看书》。我真高兴,那篇东西花了不合比例的时间在上面,这才觉得值得。”完全是“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心情。《谈看书》等两篇文章引用了不少希奇古怪的书,平常人没有心情去看的,那么张爱玲为什么想看呢?未必是如她所说是“纳罕多年的结果”。我们仔细揣度,会发现张爱玲讲这些故事时的视点并

非一般小说家创造人物时的平视,她是高高在上,又冷又暖地俯瞰。英国叛军的种种行为殊少确证,张爱玲洞微烛幽,老吏判狱,循着人性的自然状态去揣度英国军人的行止。她从这些洋书里面挖掘出的,与从《海上花》、《金瓶梅》中探得的点点滴滴秘密一般无二,都是人性之真实。此时的张爱玲开始意识到“事实比虚构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戏剧性,向来如此”。从这个角度讲,《谈看书》和《谈看书后记》可视为张爱玲晚期文艺观点的剖白。张爱玲读书不系统,她对读书有怎么一个观念以前谈的又极少,偏偏作兴来说读书了,却又写得如此隐晦,我们真可深思。

知道张爱玲写过诗的应该不多,了解她读诗歌的情况的恐怕就更少了。1946年她为《传奇》增订本写序,“有几句话同读者说”。其中一句是“我不会做诗的,去年冬天却做了两首,自己很喜欢,又怕人家看了说„不知所云‟。”也许是连一个说“不知所云”的人也没有,此后张爱玲的诗再没有露过面。她自己的诗在《中国的日夜》一文中,不是很高明,但有情致。她谈诗歌见解的文章是《诗与胡说》,里面还提到过周作人译的日本诗。《谈音乐》里引用了勃朗宁的诗,《私语》里引用了Beverley Nichols的诗,后者是个不甚知名的英国作家,我读过他的文章,但不晓得他也写诗。张爱玲读诗是别具只眼的。司马新最近有一篇《今生缘——〈张爱玲在美国〉之外一章》,里面说到他访问赖雅女儿爱丽斯的情形:“爱丽斯女士想起张爱玲最喜欢的诗人是波特莱尔与里尔克。”不知这话的可信度有几分,张爱玲既不通法语也不懂德文,要看也只能是英译罢。

***

推荐第3篇:100本中国书(必备书单)

100本中国书(必备书单)

3.钱穆《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一部《论语》,中国人读了几千年;一部《论语心得》风靡全球,畅销数百万,被译成多种文字。但,读《论语》究竟有什么用?《论语》究竟应该怎么读?国学大师钱穆为您解答。5.《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的走向孔子的真价值,却无宁在他那刚强,热烈,勤奋,极端积极的性格。这种性格却又有一种极为特殊的面目,即是那强有力的生命力并不是向外侵蚀的,却是反射到自身来,变成了一种刚强而无害于人,热烈而并非幻想,勤奋却依然从容,极端积极而丝毫不计成败的伟大雄厚气魄。玉所代表的美感是颇高等的,不稚弱,不琐碎,不浅薄,不单调,不暂时,不变动不居,不死滞不前。在人格上能与之符合者,也恐怕只有孔子而已。„„玉和孔子代表了美育发达的古代中国。李长之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有着一整套的看法,《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则是他探讨中国文化走向的文章集。

二、生活6.《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它为历史研究提出了以实论史的新方法这部从服饰角度以实证史的编写项目,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物为展示主体,以文献为背景资料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开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面纱。——王亚蓉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条件保存得那么丰富完整的物质文化遗产于地下。砥砺18载,25万字,900余幅图片受周恩来总理嘱托而作曾被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7.《华夏饮食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探讨。本书以历史学、哲学、文化学、民俗学的大视角,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加以探讨,重点介绍了各时代的食物、肴饌、食品加工、烹调、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情况,并论述了不同阶层人群的饮食生活。8.《从中医看中国文化》:了解中医,是认识生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口。中医不只是看病把脉的技术。中医与儒道是国学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常听到的一些名言,其实都是来自中国的医学经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世医得效方·序》危亦林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张湛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9.《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从读书生活、住与行、衣与食、聚会结社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阐述了古代士人与仕途密不可分的联系。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组织30家媒体、网站评选的2014年度“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10.《古代器物溯源》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四十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生活劳作工具研究成果的集成小物件大内涵 探寻古代小玩意儿穿越前必须了解的50种器具常识活在古代不穿帮,你必须了解的古代小物一物一图,看图识物,考古专家为你探秘骨牌演变历史,陪嫁画的讲究

三、读书之书11.《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12.《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13.《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余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对于汉魏以前的古书,经过探微索隐,详加考证,分析归纳以阐明古书的通例。14.《中国藏书史话》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15.《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我国书院的程度,足可以比外国的大学研究院。譬如南菁书院,它所出版的书籍,等于外国博士所做的论文。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胡适书院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终在清末因改制而退出历史舞台。

四、经济16.《中国经济原论》首倡“中国经济学”概念,是“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经济结构、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发展方向,以及旧中国政治经济学概貌等。17.《供给侧改革:理论、实践与思考》: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 ,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作品。为何今天中国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垄断竞争是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新供给经济学中国为完成十三五“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任务并乘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抓住并处理好“理性的供给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中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提出了从供给侧发力应对现实挑战、破解瓶颈制约的一整套认识和建议,力求形成对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反思,并对为实现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到习近平表述的“中国梦”现代化目标提供理论支撑。18.《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国内社会学者之注重经济因素者,以吴景超、乔启明二氏为最著。吴氏倡导工业化运动,以为惟有工业化,始可提高人民的生活。——孙本文吴景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是其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名的社会学著作中,作者提出了'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的理论。作者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中国属于第四种类型,即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比例也较高。中国人要提高生活程度就必须开发资源,实现工业化,公平分配,控制人口数量。19.《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从大历史、大未来理解“一带一路”的逻辑,堪称“21世纪新全球化宣言”。林毅夫、胡鞍钢、李稻葵倾情推荐。2016年度好书本书是王义桅教授继“2015年中国好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后又一力作,从历史、经济、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一带一路”的逻辑,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维,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王义桅教授是中国学界“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呐喊者,他的新作《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纵论四海,上下千年,读来畅快淋漓,特别值得关心中国发展大势的社会各界仔细研读。一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共赢主义的完美阐释,雅俗共赏的精品之作。——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延伸阅读:关于“一带一路”的80本书(必备书单)20.《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厉以宁主编,“中国道路丛书”最新力作,深度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一个人一个岗位,怎么精简?为什么有的人被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为什么老人倒地没有人扶?为什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土地确权、户籍制度改革、新三板市场融资、高中教育发展与简政放权究竟有什么关系?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 ——习近平要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力度,给市场和企业更多自主权,让千千万万人去想、去干、去闯。—— 李克强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在简政放权工作中可以向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如何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对于促进我国行政审批管理制度规范化是有意义的。—— 厉以宁简政放权具有政治、经济、法律等多重的意蕴。它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简政放权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相互促进,应当是新常态的内容之一。“放”关键是放得下,接得住。简政放权的核心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将适合市场和地方更能够有效实施的权利下放给市场和地方。

经济理论研究者和经济工作一线从业人员一同为读者深度解读我国简政放权的方方面面,涉及户籍制度、行政问责、教育改革、土地确权、自贸区发展、资本市场、小微企业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我不用“中国模式”,因为“模式”往往是固定化的;我用“中国道路”,因为它更容易博采众长。—— 厉以宁《中国道路与蓝领中产阶级成长》《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道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道路与新城镇化》

五、乡土21.《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传统中国的乡村经济不必要依赖城市就可以维持一种匮乏的自足。'22.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他试验过多少次,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然而理论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体,整个实现,整个成功的时机大约也快了。——杨开道23.《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通过对徽州几个村落的具体研究,揭示近代徽州乡村自治的规律和特点。24.《山西文明史》:一部以文明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反映山西区域文明发展总貌的著作本书力图把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基本区域,把山西区域文明历史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变革、文化繁荣、集体心理在内的六个维度进行探讨,以理清山西区域文明的发展脉络,呈现其演化图景,展示其重要成果,突出反映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25.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一个现代国家建设的系统方案。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六、地理26.顾颉刚 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27.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城市地理著作。力图全面反映国内中国城市地理的最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是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内容最全面,资料最翔实的一部力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28.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曾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作者采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表现出我国地理学上的新观点、新观察方法和新整理方法的创立与因袭的过程,以及少数正误观念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29.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综合考察。在对作者所掌握的大量中外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30.《说地——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追溯了从明末到清中叶地圆说传入中国的历程试图呈现出不同时期,地圆争议如何因不同的结构性因素和其中各种不同势力间的较量而显出不同的风貌。

七、政治3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作者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1)《早期中国的政治与文明》(2)《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全两册)3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学奠基之作,运用西方实证治学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富强为国策之主干,君主为国政之中心。毁灭宗周,解散封建之政治离心力,至此竟转化为促成集权专制之向心力。始皇之统一,不过因势利导,以一王全局之专制,代七雄分地之集权而已。—— 萧公权33.鲍明钤《中国民治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与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政治学、宪法学方面对内阁制与总统制、统一制与联邦制等诸多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34.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35.《世界政要和名人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39位世界政要及中、外名人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上的讲演。日本前首相、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国前总理、英国前副首相、泰国前国务部长、美国金融家索罗斯等外国名人。他们的讲话肯定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前景发表看法。

八、法律3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学术界的开新之作,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作者兼跨社会学、历史、法律三个学科,开创了把法律与社会史的结合研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体系,被称为法律社会史,《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即为这一研究的代表之作。作者对于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的独特贡献,直到今天仍难有人超越。37.杨鸿烈《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回顾数千年来心血造指之宝贵财产”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杨鸿烈《中国法制史》(中国大学法学教科书)38.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本书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中国法制史概要》为作者数部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几十年来,这部著作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39.《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梁治平先生的成名作,分析中国古代法传统的由来,探究制度背后的文化依据。作者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运用现代概念,有意识利用古今中西概念之间的种种差异,在避免历史研究中常见的种族中心主义和现代中心主义的同时,达致对历史更切近真实的理解和解释。40.张晋藩《中国监察法制史稿》以我国历代监察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制度的构建、监察活动的合法性根据等。张晋藩教授是我国法学领域的泰斗,他的一系列主要著作构筑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

九、宗教41.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校订版)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叙述了从上古以迄近今中国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42.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国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变,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中国的道教》43.蒋维乔《中国佛教史》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此即为蒋维乔撰写本书之出发点。《中国佛教史》不仅对《支那佛教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且新增了许多内容,使中国佛教史显得更加完整。(1)《佛学研究十八篇》(2)《漫画佛教经典》(3)《欧阳竟无内外学》44.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作者对甘南藏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进行了三年的实地考察的成果,这部著作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作,但它是我国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考察的一个开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45.朱谦之《中国景教》朱谦之晚年写作的最后一部著作,全面地、完整地论述了景教的起源、发展和在中国的传入及传播情况。《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

十、博物46.潘富俊《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的世界》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最为系统、最为集中的展现,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阅读需求。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主要奖项:2015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47.《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48.马克平《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苔藓册》国内首本便携的苔藓识别手册。本书精选中国南北各地苔藓植物代表种88科186属306种。可供国内大多数省市的自然爱好者和园艺工作者作参考。

推荐第4篇:全国书博会在海南开幕

全国书博会在海南开幕

35万种图书将亮相

记者 张贺 黄晓慧

2013-4-20 5:25:52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4月20日 04 版)人民日报海口4月19日电(记者 张贺、黄晓慧)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口市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出席开幕式。

本届书博会为期4天,分设海口主会场和三亚、万宁、儋州3个分会场。其中,海口主会场共落实展位2141个,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全国15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将携35万种图书亮相书博会,其中新书10多万种。民营书业首次统一组团参展,订购展位多达692个。此外,书博会首次对内蒙古、广西、重庆等西部12个省份参展展位费进行补贴。

书博会期间,组委会将组织开展精品图书展、童趣书博、情系三沙慰问赠书大行动等130多项活动,100余位著名作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全国出版发行界还将向海南省图书馆和农家书屋捐赠900余万码洋、30多万册的图书。

推荐第5篇:关于刘国书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

关于刘国书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

调查报告

永隆信用社:

借款申请人刘国书因农田种植流动资金不足,于2011年1月13日向我社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5万元。我社按照信贷管理操作规程及相关要求,对借款人的资产负负债及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借款申请人刘国书,男,现年58岁,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口4人,永隆镇高湖街村四组人;从事农田种植。

二、资产负债情况

借款申请人现有资产16万元,无负债。

1、固定资产14万元。其中住房一栋,价值10万元;农用车及家

电等4万元。

2、流动资产2万元。其中库存农资及现金2万元。

三、生产经营情况

借款申请人2010年种植农田46,实现收入6万元,纯利润3万元;2011年计划种植棉田76亩,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万元,利润8万元;年生活开支及其它开支3万元,家庭年纯收入5万元。

四.贷款原因、用途及还款来源

1、借款原因:借款申请人因农田种植流动资金不足,现有资金难

以正常经营。

2、

3、借款用途:其借款即用于购肥请人工。还款来源:其还款来源主要是自产农产品销售收入。

四、调查意见及建议

借款申请人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借款主体合法,经营利润稳定,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具备按期清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可以为其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期限一年,利率8.715,由徐金平承诺贷款责任并负责按期收回。

杨峰分社

调查人:

2011年1月13日

推荐第6篇:1001中国书画报一得阁艺术中心揭牌

中国书画报一得阁艺术中心揭牌

记者曹玉文2013年10月1日,中国书画报一得阁艺术中心在北京琉璃厂举行了揭牌仪式。欧豪年、李宝林、苗重安、崔俊恒、张铜彦、柴京津、张恒、李雄风、林伯墀等海内外书画名家出席,中国书画报社社长何东、总编辑王慧智与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徐小凤、常务副总经理宋万新为艺术中心揭牌。

由中国书画报社与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合作成立的中国书画报一得阁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位于东西琉璃厂十字路口的一得阁大楼四层,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一得阁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一得阁墨汁在我国的文房四宝中名声赫赫,为广大书画家所熟知和喜爱。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保持其产品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发掘企业潜力,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涉足书画艺术领域,充分利用中国书画报社的优势,广泛联络书画艺术家,让优秀的艺术不仅在报纸上与读者见面,还将原作在展厅展览,与观者零距离接触,为书画艺术家打造一个立体的宣传平台。

签约揭牌同时,由双方共同主办的“小国展”同时开幕。“小国展”是“当代名家书画小品国庆邀请展”的简称,该展览共邀请了百余名当代名家的书画小品展出,展期为一个月。“小国展”的举办,既是对中国书画报一得阁艺术中心成立致贺,也是对该中心举办展览活动的一次全面检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之际,中国书画报一得阁艺术中心的成立及“小国展”的举办,为首都文化市场的繁荣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本文刊登于2013年10月12日第78期《中国书画报》)

推荐第7篇:关于国书配送及系统的验收报告

关于图书配送及借阅系统的验收报告

遵照学校统一安排,总务处、科教处、教务处等处室相关人员于2010年3月10日至2010年3月15日对学校新建图书室按照合同进行验收,其结果如下:

一、供货商的资质合法,图书配送的总册数为58153册,与

合同吻合。书的来源与质量由供货商及其公司负责。

二、图书配比为1:3,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三、图书的总金额为1912592.55元,超出合同规定的金额

412592.55元。所超金额主要由超出合同配比所致。

四、借阅防盗系统安装完毕,软件管理系统到位,硬件系统到

位。

五、学校原有图书5718册,编码工作已完成,学校按0.30元/册付款。

六、供货商已提供纸质信息一套,电子备份一套。

验收人员签字:

2010.3.16

推荐第8篇:日本留学:国书日本语学校申请材料盘点

国书日本语学校拥有2栋专用教学大楼和可以解决全部新生住宿的学生宿舍,住宿费低,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国书日本语学校教师全部是拥有日本语教育资格的日本人,教学认真负责、耐心细致。

申请材料的注意事项(重要)

(申请者本人)

①入学愿书

要在日本上大学的学生就学希望期间需认真填写,4月的入学者,初级

水平请选择2年课程,中上级水平可选择1年课程;7月的入学者请选

择1年9个月,10月的入学者请选择1年6个月,1月的入学者青选择1年3个月。

②履历书

学生本人及经济担保人的“现住所”必须与“亲属关系公证书”和“户口簿”中的住所一致,如不一致,需要提供暂住证等说明材料。

各个学校、单位的地址必须写明门牌号码,如果当地没有门牌号码,需要提供公安局(派出所)开的“确实此地没有门牌号码”的证明。

学历当中的各个毕业校名必须与毕业证书上的校章一致。

“日本语学习经历”必须与提交的“日本语学习证明”的发行机关的正式名称、地址、学习期间一致。

有工作经历的必须如实提出如实填写。

“出入国经历”指是否去过日本,如有,必须如实填写次数、停留期间、以及当时的在留资格和入国目的。

“就学理由” 的内容要包括来日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要保证与“修了后的计划”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进学希望学校名”和“希望科目”必须符合日本的情况,不能虚构。

“申请人家属的情况”当中,姓名、年龄(生日)、职业、居住地等内容,必须与“户口簿”“亲属关系公证书”“在职证明”“收入证明”等各项材料中的记载相符。

用打印机打印材料的学生必须用黑圆珠笔亲自签名、填写日期。

“就学理由”部分,如履历书中的填写部分不够可以另付A4用纸填写。

③申请人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

现住所记载必须与履历书等的记载相吻合。

文化程度、服务处所、职业等必须与现状吻合,如不同必须更改,如果派出所不同意更改必须提交为什么不能更改的说明书。

④最终学历的毕业证书及各学年的成绩证明书原件

大学毕业者(大本、大专)需要提交由“教育部学历认定中心(联系电话:010-6891-4154)”发行的“学历认证报告书”原件。

必须提交最终毕业校在学期间的各个学年的成绩证明书。

尚未毕业的学生,需要所在学校开具在学证明,毕业时期确定者需要开具毕业预定时期证明同时提交之前的学历的毕业证书原件(如,大学在读者需要提交高中毕业证书原件;高中,中专在学者需要提交初中毕业证书原件)以及在学期间各个学年的成绩证明书,可能者,最好提供在学期间的学生档案复印件(加盖校章)或者学籍卡复印件(加盖校章)等可以证明确实曾经在学过的材料。(其他如毕业合影等也是旁证材料,能交更好)。

高中毕业并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需要提交由“教育学位及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行的“高考成绩认证书”原件。

⑤日本语学习经历证明

必须提交能够证明申请者本人有相当于日本语能力检定考试4级合格水平以上的证明材料;没有参加过考试的人,必须由日本语培训机关提供学习了15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经历证明(150个小时不是开设时间是自己上课的时间)。

参加了“日本语能力检定考试”,有合格证书者直接提交证书,无需其他证明材料。

参加了上述考试而成绩不合格者必须提交“日本语能力考试合否结果通知书”和“学习经历证明”。

在初中、高中、大学等非语言培训班的正式学校内接受了日本语教育者,如果通常的成绩单里没有记载学习时间的话,需要由学校开具学习时间(150小时以上)的证明。

⑥照片6张

(3cm 4cm)(浅色背景,免冠、正装)

⑦如果曾经来过日本的人,需要提交护照复印件

(第一页及盖有出入日本国的印章的地方)

(经济担保人)

①经费支付书

必须清楚,详细地写明如何决定承担经济担保人的经纬。

即使需要有复数人同时承担经费,只要在承担经纬中写明复数人承担的理由及承担者姓名。

支付经费金额栏中,在学期间的学费+每个月的生活费的合计金额必须在所提供的存款证明中的金额范围之内。

如果父母同时承担经费的话,需要提出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在职证明”“收入证明”。

住所必须跟其他文件材料中的记载一致。

需经济担保人亲笔填写。

②亲属关系公证书

必须明确记载申请人和经济担保人的亲属关系。

公证书中的地址必须与“履历书”和“户口簿”等的记载一致。

③经费支付者的户口簿

“户口簿”第一页当中,户主的职业与户口类别(农业/非农业)必须一致。

根据入管局的解释,“如果农业户口的人已经长期从事非农业工作的话,户口可以申请改为非农业户口”,所以该当者必须更改户口类别。无法更改者,需要提交本人亲笔写的“无法更改户口类别的理由说明”或其他相关证明。

记载的住所必须与履历书和亲属关系公证书中的记载吻合。

文化程度、职业、服务处所等栏内的记载必须与在职证明、收入证明等材料中的记载吻合;不能空白或与事实不相符。

④存款证明

存款金额根据就学期间长短有变化

1年:相当于170万日元以上

1年3个月:相当于200万日元以上

1年6个月:相当于240万日元以上

1年9个月:相当于300万日元以上

2年:相当于320万日元以上

⑤证明存款来源的资料(重要)

所谓“证明存款来源的资料”,通常是指经济担保人名义的银行存折复印件;

最好是经济担保人本人名义,亲属名义的仅限于经济担保人的配偶者或父、母等直系亲属之间。

存款种类任意(人民币、外币、定期、活期都可)。

如果在存折记载中,以一次性存入巨款(1万元以上),必须同时提交合理的说明材料。

没有活期存折的话,其他材料(定期存款存单,退款单,利息明细表,买卖股票的记录,卖不动产等的记录)也行,必须说明存款的来源。

最好能提供最近3年的存折记录,至少也要有一年的记录。

⑥在职证明

在职证明的文头内容跟公司公章等其他材料内容要一致。

经济担保人是企业的股东或个体经营者时,必须提供所属单位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⑦收入证明

需要最近3年的收入证明。

收入证明的文头内容跟公司公章等其他材料内容要一致。

如果经济担保人是个体经营者或者公司法人代表,需要提供“纳税证明”的原件。

年收入超过12万时也需要提交“纳税证明”。

⑧资金来源说明

需要提交由经济担保人本人亲笔书写的家庭收入、支出、存款情况(如何积攒学生留学经费的过程)的说明材料。

推荐第9篇:外媒认为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书

5 Chinese Books Recommend 外媒认为不该错过的五本中国书

The surprise announcement last week that Chinese novelist Mo Yan had won this year\'s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as focused unprecedented global attention on Chinese literature.\'Tao Te-Ching\' and \'Art of War\' notwithstanding, books from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have tended to get meager play in the Western pre.Luckily, that hasn\'t kept publishers from commiioning translations of some of China\'s best-loved works.当中国小说家莫言意外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文学界也随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这个人口大国出了像《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样的名著,但中国书籍在西方出版界的表现仍乏善可陈。幸运的是,西方出版商并未因此而放弃对一些最受喜爱的中国作品的翻译工作。

But with dozens of titles to choose from, where should the intrepid reader start? 但在众多的书籍中,尝鲜者该从哪本着手呢?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China Real Time turned to the editors of Pathlight, a literary magazine dedicated to translating new Chinese fiction and poetry jointly produced by the translation website Paper Republic and People\'s Literature Magazine.Below, Pathlight staff recommend four of their favorite Chinese books in translation, starting with one from the new Nobel winner: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实时报”栏目请教了《人民文学》(People\'s Literature Magazine)英文版杂志《路灯》(Pathlight)的编辑。《路灯》致力于翻译《人民文学》杂志与翻译网站Paper Republic联合出品的中国新小说与新诗歌。以下的五本中国书籍都由《路灯》工作人员力荐,第一本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Garlic Ballads, \' Mo Yan 《天堂蒜薹之歌》(Garlic Ballads),作者:莫言

Readers who want to get a taste of Mo Yan before they commit to reading a whole book may want to pick up \'Shifu, 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 \' a collection of Mo\'s short stories, or check out Zhang Yimou\'s film version of the novel \'Red Sorghum.\' For those who want to read a full-length novel, the Nobel committee\'s recommendation of \' The Garlic Ballads\' as a first Mo Yan novel is a good place to start.在埋头开始完整地阅读一部莫言的小说前,读者若想对其作品风格有所了解,他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Shifu, 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去看看张艺谋根据莫言小说改编拍成的电影《红高粱》(Red Sorghum)。而对于那些热衷于长篇小说的读者而言,《天堂蒜薹之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就曾建议,阅读莫言应当从这部小说开始。

\'The Garlic Ballads\' opens with a quote attributed to Stalin -- though Mo admitted to making it up in the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novel -- that takes on new resonance in the light of recent criticisms of Mo for not being more outspoken in his support of imprisoned fellow Nobel laureate Liu Xiaobo and other politically active writers: 《天堂蒜薹之歌》曾在卷首引用了一段斯大林语录──虽然莫言在第二版的前言中承认那段话是他自己杜撰的──但这仍引发了公众对他新一轮的批评。此前,莫言就曾因未替同是诺奖得主却身陷囹圄的刘晓波及其他异见作家大声疾呼、出言相助而受到指责。 Novelists are forever trying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politics, but the novel itself closes in on politics.Novelists are so concerned with \'man\'s fate\' that they tend to lose sight of their own fate.Therein lies their tragedy.一直以来,小说家都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但小说本身却永远无法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小说家都极度关注人类的命运以至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悲剧也因此而生。

\'The Garlic Ballads\' has as its backdrop the story -- based on real events in 1987 -- of poor farmers who storm the county government offices in protest over extortionate taxes, tolls, and fees after their garlic crops, planted at the urging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rot, unsold, in the fields.The novel begins with the arrest and beating of Gao Yang, one of the leaders of the protest, in front of his blind daughter, then cuts to the doomed lovers Gao Ma and Fang Jinju as they attempt to resist Jinju\'s betrothal to an older man in an illegal arranged marriage.《天堂蒜薹之歌》取材于1987年发生的真实事件:贫困的农民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大量种植蒜薹,结果蒜薹滞销、烂在地里。农民因此冲击了县政府办公室,抗议过高的税费、过路费及规费。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描绘了抗议活动领导者之一的高羊被逮捕、被拷打的情景。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瞎眼的女儿面前。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切换场景,讲述了一对注定永诀的恋人──高马和方金菊──与非法包办婚姻抗争的故事(金菊在这桩婚约中被许配给一位比她年长许多的男人)。 Like many of Mo\'s longer novels, \'The Garlic Ballads\' combines gritty realism with surreal imagery, depicts the venal cruelty of official power, and presents personal tragedy in the context of the long, slow-motion tragedy of history.就像莫言其他的长篇小说一样,《天堂蒜薹之歌》将活生生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意象融为一体,描绘了官僚权势的贪赃枉法之为与农民个体的悲凉窘迫之态,并将其置于长期渐变的历史悲剧大背景中。

-- Brendan O\'Kane, Paper Republic co-founder and Pathlight contributing editor.──布伦丹·奥卡尼(Brendan O\'Kane),翻译网站Paper Republic联合创始人及《路灯》杂志特约编辑

\'Dream of Ding Village, \' Yan Lianke 《丁庄梦》(Dream of Ding Village),作者:阎连科

Although a work of fiction, \' Dream of Ding Village\' is based on the very real \'blood boom, \' a phenomenon of the last 20 years that has led to the spread of HIV among Chinese villagers because of the selling of contaminated blood.Yan Lianke zooms in on individual stories such as the ex-mayor of Ding Village, cajoled into selling blood by blood merchant Ding Hui, even as his energy for his job toiling the fields wanes by the moment.《丁庄梦》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却架构在真实的“卖血潮”之上。“卖血潮”风行于过去的二十年间,由于很多人在卖血过程中接触了受感染的血液,致使艾滋病在中国农村蔓延开来。阎连科在小说中将个体的故事放大:丁村前任村长在血头丁辉的哄骗下踏上了卖血之路,即便那时他连在田间劳作的力气都已消失殆尽,也依旧在卖血。

Though Yan writes emotions as if they\'re one shade and paints death and suffering with large brush-strokes, \'Dream of Ding Village\' is an extremely readable tale with observations in Yan\'s famous satirical style.He\'s positively effusive on the absurdities of modern rural China and the novel is resplendent in details such as peasants, who have probably never set foot outside of Ding Village, being buried in coffins carved with scenes \'depicting famous landmarks: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Shanghai Oriental Pearl television tower, Guangzhou\'s high-rise hotels, and various bustling commercial districts, department stores, suspension bridges, fountains, parks and public squares.\' 虽然阎连科在写作表达情感时用的好像是同一种腔调、且常常用恢弘的笔触描绘死亡与苦难,但《丁庄梦》这部小说却因以著名的“阎式”嘲讽口吻洞察人情而可读性极强。他对现代中国农村地区愚谬生活的刻画绝对不吝笔墨且饱蘸深情。这部小说也因此类细节而出彩,比如,那些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丁村的农民,却在离世时躺在了刻有繁华胜景图的棺材里:“是大城市的胜景图。如北京的**,上海的电视塔,广州的大宾馆,还有哪些大城市的商业街,繁华道,跨江桥、百货楼、喷泉池,这些等等的,七七八八的。”

Yan\'s homage is the more touching as the HIV/AIDS crisis has affected mostly those from his birth province of Henan.The brutal story is smoothly translated by Cindy Carter, whose rendering is practiced, always to the point, and poetic at times.(Full disclosure: Ms.Carter is a co-founder of Paper Republic.当艾滋病潮席卷阎连科的出生地河南省、并广泛地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时,他的这部致敬之作就更令人动容。这个冷峻残酷的故事由辛迪?卡特(Cindy Carter)翻译,她的笔触流畅、文风老练,切中主旨要害且常常直指人心,字里行间有时还透着诗意。(辛迪?卡特是Paper Republic联合创始人之一。) -- Alice Xin Liu, Pathlight managing editor ──刘欣,《路灯》杂志英文执行编辑

A welcome relief from the overripe camp of much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 A Dictionary of Maqiao\' is a tightly written, gnomic work that packs epic historical sweep into a series of dense vignettes.Disguised as a \'dictionary\' of the dialect of Maqiao, a small village in Hunan, the novel defines 115 local terms such as \'Curse-Grinding, \' \'He-Ground (and She-Field), \' \'Nailed Backs\' and \'Streetsickne, \' quickly expanding from a mere compendium of definitions into a patchwork tale of bizarre power.Though the story and its setting are familiar from other Chinese fiction -- an \'educated youth\' is sent down to a villag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 the author\'s narrative choices make that whole world feel new.在陈朽的当代中国文坛,《马桥词典》是一部受人青睐的先锋之作。整部小说通过讲述古往今来一系列丰富动人的小故事呈现了史诗般的历史,其结构紧凑,语言精辟。《马桥词典》以词典的形式收录了湖南一个小村寨──马桥──的方言。全书共录有115个当地词条:从“磨咒”、“公地(以及母田)”到“背钉”、“晕街”,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从纯词典的形式延伸扩展、过渡为由一个个小故事拼绘成的大图景,饱含意蕴。虽然《马桥词典》的故事内容及背景与其他一些中国小说相似,叙事者是一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农村的知青,但作者选用的叙事文体却让世人眼前一亮。

That\'s the appeal of the book in a nutshell.Plenty of Chinese novels claim to be heir to the magical-realist tradition, but \'A Dictionary of Maqiao\' does it right: Presenting the known world as a foreign land, promising to guide the reader through it and teach him its ways, but only deepening the mystery with each patient, detailed definition.简言之,用词典的语言来写小说的方式使这本书与众不同、引人入胜。虽然很多中国小说都自诩继承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但《马桥词典》诠释的这种风格才称得上纯正到位:将熟知的世界描绘成一幅异乡的摸样,通过对每个词条进行耐心、细化的定义来深化语义的神秘意蕴,以这样的方式引领读者在字里行间探索领悟。

--Eric Abrahamsen, Paper Republic co-founder and Pathlight editorial director ──艾瑞克·阿布汉森(Eric Abrahamsen),Paper Republic联合创始人及《路灯》杂志编辑主任

Even if you\'ve seen Zhang Yimou\'s film adaptation of Yu Hua\'s \'To Live, \' that is no excuse to pa up this fantastic 1993 novel.Both the film and the novel are authentically Yu Hua, owing to the writer\'s intimate involvement in the screenplay, but the novel is significantly darker: In the up-and-down life of the protagonist, a wealthy-scion-turned-peasant named Fugui, the scales lean increasingly toward the downs.即使你已看过张艺谋导演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拍成的电影《活着》,你也应该再去读一读1993年的原着小说,内容精彩不该错过。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原着,你都能读到真正的余华,因为他亲身参与了影片《活着》的创作过程。相较而言,他的原着小说要沉重得多:主人公福贵一生浮沉起伏,出身为地主少爷的他最终沦为贫苦佃户,生活日渐潦倒。

Despite its tragic strains, \'To Live\' manages to redeem itself from the \'rural misery\' stereotype that plagues many modern Chinese epics.As we follow the shifting fortunes of Fugui and his family through the capricious evolution of 20century Chinese politics, from the Republican to the Communist perio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at emerges is a meditation on the nature of suffering itself, and the considerable resources the human spirit employs to leen its sting.尽管《活着》烙有悲剧故事的特性,但它还是跳出了现代中国文学作品惯用的“乡土苦难”的老套模式,从众多庸作中脱颍而出。这部小说讲述了福贵及其整个家族在20世纪中国政局风云变幻中浮沉起伏的过程:从民国时期到共产党执政,从大跃进到*时期。故事揭示了有关苦难本身的思考以及人类精神上所依仗的、用来减少人生痛楚的大量财富。

The result is not a simple accumulation of misery, but rather a clear-eyed attempt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fact of misery, fortified by the sublime aertion that this unflinching attempt is in itself worthwhile.In this sense, the satisfaction of reading \'To Live\'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reading existential philosophy--just watch out for the cathartic punches.They could knock you flat, as they did to me when I burst into tears while reading this book on a road trip, leaving my travelling companions perplexed.None of them knew the name Yu Hua.All I could do was point to the book in my hands, and say, \'It\'s China, man.\' 这部小说不是苦难本身的简单堆积,而是一次对苦难剖析的尝试。作者试着用清晰的思路解读苦难的事实,他的解读因为这个论断而得到深化:即坚持不懈的尝试本身是值得的。从这个层面上讲,读《活着》带来的满足感可与阅读存在哲学相提并论,但要留意那些情感丰盛的抓人字句,它们可能会让你的感情决堤、彻底击垮你的内心防线,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当时,我在一次公路旅行中读了这本书,看到动情处眼泪便像决了堤的洪水,那情景让与我结伴而行的人不知所措。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认识余华,所以我只能指着手中的书说,“讲的是中国,伙计。”

-- Joshua Dyer, Pathlight contributing editor ──约书亚·戴尔(Joshua Dyer),《路灯》杂志特约编辑

Clean-voiced lutes and lantern-lit parties on the water have not been the concern of Chinese poets for over a century, and yet they still seem to invade the imagination whenever the term \'Chinese poetry\' is introduced in English-speaking contexts.This is unfair and a great shame.Just as claical Chinese poetry, its subject matter and aesthetic precepts, invigorated English-language poetry in the mid-1900s, the poetry of contemporary China has the power to uncover new paths of focus for poets today.Former exile poet Bei Dao is by far the best-known of Chinese poets since 1978, and the quality of his work is recognized by poets both within China and without.He has spoken as the oracle of the conflicted zeitgeist of a modernizing China, while his poetics have stepped past the fashions of his time into new territory.一百多年来,清远琴音与浆声灯影中的故友相聚并不是中国诗歌关注的焦点。但在英语语境中只要一提到“中国诗歌”这个词,人们似乎还是会联想到这些。这对中国诗歌不公,也令译者蒙羞。就像中国古诗词一样,当代中国诗歌在题材选择与审美观上都促进了20世纪中期英文诗歌的发展,它也为现在的诗人创作开辟了新径。1978年迄今为止,曾背井离乡的诗人北岛在中文诗歌界最为知名,他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同仁的一致认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曾涌现出互相对抗的时代思潮,北岛在这些思潮中如先知一样写作发声,他的诗歌创作也超越了时代局限、步入到一个新境地。

\'Endure, \' the newest collection of Bei Dao\'s poetry in English, is a collaborative effort between the poet-translator Clayton Eshleman and Lucas Klein, translator and aistant profeor at City University in Hong Kong.The poems the present have been carefully selected to represent Bei Dao\'s best and most significant work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The English editions take some inspiration from earlier translations, but far outpace their ancestors for clarity and full re-creation of poetic ideas.The volume even includes an appendix that depicts the proce of interpretation through an email exchange between Klein and Eshleman.This isn\'t just an important book; it\'s a good one.Endure是一本收录了北岛作品的最新英译本诗集,由诗歌翻译家克莱顿?埃什尔曼(Clayton Eshleman)与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in Hong Kong)助理教授、译者卢卡斯·克莱因(Lucas Klein)合力译成。收录其中的诗歌均是精选之作,代表了1970年代至今这段时期北岛最好、最重要的诗作。《Endure》汲取了之前英译本的一些灵感,但在语句清晰度与诗学思想重建方面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前辈。这本诗集甚至还在附录中收集了克莱因与埃什尔曼在翻译过程中交换意见、共同探讨的电子邮件。Endure不单单是一本重要的书,更是一本好书。

推荐第10篇:书业胜景 共话转型——第22届全国书博会扫描

书业胜景共话转型

——第22届全国书博会扫描

被誉为中国书业风向标之一的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2012年6月1日在宁夏拉开帷幕。为期4天的书博会不仅有图书采购交易和行业发布,还通过举办中国出版发展论坛探讨数字时代阅读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的意义。 各出版社新书集中亮相主旋律受关注

各出版社集中推出的2012年度最新作品无疑是书博会一大亮点。据介绍,本届书博会共设展位2100个,展区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推出各类图书30余万种,其中新书和重点图书占60%以上。

记者发现,本届书博会发布的很多新书并非一味追求市场效应,而是更注重‚内容为王‛。中南传媒集团推出了8大类6000个品种的图书,包括讲述朝鲜战争中长津湖之战的长篇小说《长津湖》、湖南籍著名作家彭学明新作《娘》、国内第一部以网络暴力为题材的小说《搜索》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属26家出版社为书博会准备了《顾炎武全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江南三部曲》等1000多种图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的新作《道〃业〃惑:‘实’说主持》和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的《‚看世界‛系列丛书》。

此外,很多出版社还推出了一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

的主旋律图书。如江苏人民出版社重点展示了上市100多天销售过百万的通俗党建读物《创先争优系列读本》。辽宁人民出版社带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为什么集体主义是对的》《郭明义的故事》和‚当代雷锋郭明义微博丛书‛。业内人士表示,高品质图书是出版行业立业之本,今年推出的社科类图书很多都是紧跟时事、关注民生的,满足了公众的阅读需求。

少儿读物市场持续火爆

本届书博会上,少儿读物市场延续了2011年的火爆态势,参展少儿类图书达到6万多种,占展出图书总量的20%。一批关注少年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图书成为书博会首日交易的热点。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部美德童话全书《魔法小仙子》,将勇敢、善良、谦虚等50种美德设计在故事情节中,并将图书改编成了国内首个美德游戏;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带来了儿童作家秦文君最新作品《王子的长夜》。作者采访多位父母亲不在身边的孩子并阅读了8000多封孩子来信,用幻想小说的形式引导孩子应对环境、健康成长。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儿童出版的选题已经占了全部选题的20%,中国原创故事和引进世界上最经典的图书已经成为各少儿出版社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接力出版社在打造优秀原创作品的同时,也推出了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青少年读物——摘得奥斯卡5个奖项的3D电影《雨果》原著作者的新作《寂静中的惊奇》。小说讲述了两个少年在寻找亲人的过

程中学会了坚强,并利用300页插图在书中显现电影剪接,使整本书看起来像是部小型动画电影。此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展会上重点推介了由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根据热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创作的系列图书,目前该丛书总销量已超过300万册。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白冰表示:‚很多电影、游戏等等被改编成图书,也有图书被改编成动画和电视片,这说明多媒体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多媒体互动正在成为当前少儿出版的一个特点。‛

中国出版发展论坛聚焦数字时代阅读

‚阅读与传承‛‚数字时代阅读‛……这些关系出版业转型的话题成为本届书博会中国出版发展论坛的关键词。‚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的血脉、家园、文明、力量,正是承载在书和一代一代的读书人、教书人之中。‛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一席话道出了本届书博会中国出版发展论坛的主旨。

柳斌杰说,许多地方涌现了‚书香之城‛‚书香之家‛‚读书之星‛,推进全民阅读已成为全国共识。网络文学、掌上电子书、电子杂志、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正在不断改变阅读体验,阅读载体越来越环保、越经济。

新方式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埋下了隐忧。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杰说,近10年来,中国已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关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电子商务、数字化出版和阅读的出现,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因此曹杰坚持:‚一定要把‘对文化的

消费’转变成‘消费文化’‛,将以文化为主题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以此反哺文化。书博会阅读大使、著名作家王蒙也指出,‚现在读书的人少,一部分是受网络的影响,事实上,我们要承认网络阅读也是阅读,只是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式的,往往不精。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知识型、提升型的阅读会被重视。‛

(新华社记者璩静、赵倩、郑一晗)

第11篇:仙山秀水,车城十堰——张维国书记在《魅力中国城》中的演讲

仙山秀水,车城十堰——张维国书记在《魅力中国城》中的演讲

演讲者:张维国

我是湖北十堰的市委书记张维国,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37年多,我们的美丽十堰有一句宣传词,叫十堰是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我欢迎大家并期待各位,到十堰去做客,谢谢!

刚才伟鸿老师在后面问我,怎么开辆车上来了,我说我们是现代化的汽车城,这款车是我们十堰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学生亲自设计、制造出来的一辆方程式赛车。它在我们国内多次方程式赛车当中夺得冠军,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我们十堰有三张驰名中外的名片,叫仙山、秀水、汽车城。

仙山,大家都知道武当山,它是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中国最早的道教祖庭,太极功夫的发祥地,更是明代的皇权象征、精神家园。朱棣皇帝600年前集30万工匠历时13年大建武当,成就了今天名扬中外的武当。武当山集千般荣誉于一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旅游度假地,还是海峡两岸的交流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赞叹武当山,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我们的第二张名片就是秀水。大家知道汉江是我们的祖母河,她就在我们境内。拦截汉江建成的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现在是咱们首都人民、华北人民的饮用水源地。我们十堰就是首都和华北人民的大水井,我们十堰人民是忠诚的守井人,我是一个光荣的“井长”。

我们的第三张名片就是汽车城,**广场阅兵、澳门回归、香港回归,我们十堰的车都担当主力。十堰现在又在建设中国第

一、世界前三的国际商用车之都。我们不仅仅有这三张名片,衡量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最关键的是历史文化。我们有亿万年前的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有百万年前的古人类遗骨,有西周帮助宣王中兴的尹吉甫,我们千年传诵的风雅颂《诗经》就是他编撰的,他是十堰人。十堰真正是一个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的地方。十堰由于地处南北的结合部,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空气是甜的,你吃的饭菜味道还是30年以前的。大家都说,你到十堰的话,你待不腻,永远不想走。 (主持人:我们的张书记,现在已经成为了“井长”,您觉得自己的“井长”的身份和工作完成得好吗?)

我还给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带来了我们丹江口库区的优质水,先请大家打开喝一喝。 因为北方缺水,毛主席1952年就提出来,南方水多,如果有可能的话,借一点来也可以。南水北调建设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国力不难,难就难在保护水质,尤其难在移民。南水北调工程仅十堰淹没土地55万亩,搬迁移民47万人,十堰的广大人民干部群众,硬是在不到3年内,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创造了人类移民史上的奇迹。

大家都说故土难离,许多场面我至今不能够忘怀。一个95岁的老大爷,被人抬到担架上,含着眼泪看自己老宅子一眼。我们舒家沟的村民,紧紧地拥抱着站在路边,满含眼泪再看一眼自己的故乡。那高高的山梁上,几百条汉子站在一块儿,放声大哭,然后高喊“洪家沟,再见了!”。还有,我们六位移民干部,就因为要做好移民工作,没日没夜地去做,最后,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就是十堰,这就是十堰人民当守井人的忠诚。国家需要,我把家乡献给你,万众一心,要保一江清水永北送。我这个井长干得越来越有劲了,我比较称职。

这就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亲友团”:十堰市长陈新武同志,政协主席师永学同志,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歌莺同志。 十堰是一座大城,它是大美之城,大善之城,大爱之城,同时它还是一个大成之城。这一次,我们与茂名PK,茂名是800万人口的大市,十堰市是350万人口的城市。我想,没问题,在座的朋友们都是十堰的力量,有大家的支持,十堰在这个舞台上照样是大城。请投十堰一票,十堰将给你惊喜。请投十堰一票,十堰有更好的未来!

第12篇:王守国书记在全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王守国书记在全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420 尊敬的宋区长、孙区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动员会,主要目的就是部署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全镇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尽快组织实施,确保我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为了开好今天的会议,搞好我镇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尤其是宋区长、孙区长,区国土局的张局长、财政局的李局长、建设局的刘局长,以及指挥部的各位成员今天亲自参加会议,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开展情况,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主要任务

2010年9月,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下发《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提出,按照集中连片,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强化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科学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实现耕地保护、村庄改造与农村社区同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相互支持的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从2010年起,重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中央、省、市、县正筹集资金100亿元,完成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66个,整治土地340万亩。文件下发后,区委、区政府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区所有乡镇进行了全面考察。在我镇的积极争取下,区委、区政府最终决定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放在朱台镇,申报整乡镇集中推进型项目区,并向市里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了专题汇报。 把项目放在朱台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镇域经济发展好,产业支撑能力强,农民人均收入高。二是群众基础好,思想解放,改革进取。三是干部队伍好,团结实干,吃苦耐劳。四是具有组织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经验,尤其是具有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新农村建设项目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多年农业综合开发经验。因此,项目区放在朱台镇,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我镇的一种综合评价,体现了主要领导对我们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更体现了对朱台镇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殷切希望。

确定我镇成为项目申报单位后,镇党委政府迅速开展工作,组织专门班子开展项目申报,聘请了鲁盛公司编制项目规划,并按有关要求开展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我镇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的实施规划。我镇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全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66个项目中,整治面积最大、整治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要求高。按照集中连片、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强化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五个方面实行综合整治。该项目建设规模为3973.73公顷(59605亩),新增耕地165.30公顷(2479.5亩),项目总投资17088.07万元。例如,在农用地整治方面,要重点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持工程”,该项目共投资13670.47万元。我镇目前有57个行政村,村庄总占地面积1.39万亩。其中,我们保留村庄规划、五化工程实施比较好、具有北方村落代表性的六个村庄,其占地面积1736亩,新社区占地5710亩,预留部分产业市场发展用地832亩,预计可腾空土地5600余亩。通过对农村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实施村庄搬迁合并,将原有村、田规划打破,重新布局。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高标准治理,形成大面积的耕地,通过土地承包权合理流转、农业机械联合作业、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全面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二是项目建设任务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主要任务之一。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合村并居。我们将利用这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供的3500万元的配套资金,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两区三村”政策,筹措资金,拆旧居、建新楼。在规划总体布局上,我镇以小城镇为中心,规划建设一个镇区(26个村)和淮阳(4个村)、高阳(17个村)、大柳(4个村)三个社区,呈“品”字型结构的居住模式。整治项目涉及的51个村拆旧户初步测算为1.3万户,涉及人口4.5万人,预计住宅建新面积144万平方米,公益设施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再考虑道路、绿化、水电及其他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在30个亿左右。主要资金来源于腾空土地节余指标产生的收差收益和将来部分市场建设及商品房的收益来解决。因此,资金筹集及运作的压力相当大,建设任务非常重。在规划设计上,我们聘请了省内外三家公司进行专业设计,集各家之长,优中选优。在规划理念上,本着“开放景观、宜居乐业、整治环境、集约城镇”的理念,着力打造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宜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设施齐备的居住环境。我镇的社区规划充分考虑农村生活实际,统筹考虑群众的切身问题。在规划设计之初,我镇对全体农户进行了走访摸底,对农户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及时不间断的与规划设计公司进行沟通。我们立志于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且适合农村群众居住的乐居新镇,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

三是项目建设时间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任务,即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要求5年内(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完毕。农用地整治任务,期限3年内(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完成。因此,可以说,本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比以往的单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此次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包含着很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这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虽然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但对于朱台镇来讲是一次重大机遇,通过项目建设全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和谐、宜居、乐业”新朱台将更快的得以实现。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再上新水平。朱台镇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的乡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但经过多年的运转,部分设备已经老化,尤其是最早开发的区域大部分设施已经毁坏,道路凸凹不平,亟需改造升级。因此,借这次机会,我们将按照比农业综合开发更高的标准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二是工业赢得发展空间。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当前我镇的工业产业的发展严重受到土地的制约。经过整治,我镇可腾空复垦5700多亩土地,按照要求将优先用于我镇工业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工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是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进社区居住,生活条件改善了,需要的服务也将进一步提高,人口的集中居住也将产生聚集效益,必将会拉动餐饮、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合村并居我们规划了钢铁、塑料、轮胎三大市场,将彻底改变现有三个市场的现状,提升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是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土地治理项目涉及到了我镇境内的所有河流的整治,我们将利用项目实施的机会,完成境内河流贯通,把原来无偿流失的矿坑水等水资源充分利用,建设湿地,改善环境。同时,农田林网的重新建设将为我镇环境增添新的色彩。我们将把农田林网从原来的速生杨逐步提升为景观树,使朱台人真正生活在绿色森林之中。

五是公共管理成本下降。目前,我们57个村要建有57个村务中心,57套供水系统,57套卫生保洁系统,点多面广,整体公共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合村并居后,我们建有公共的这些设施,统一解决供暖、供水等公共设施,必将大大降低公共运行成本,群众生产水平提高,公共管理成本降低,节约下的资金将更好地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因此,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是朱台镇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做好这个项目的建设工作。

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已经批复同意,项目实施规划和资金规划也已经通过上级审定,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也已编制完成。现在,深圳筑博规划设计院正在对中心镇区进行修建性规划设计,市规划设计院正在对高阳社区、大柳社区和淮阳社区进行修建性规划设计,两家设计院正在加紧进度,预计8月份全面完成设计任务。6月份,区委、区政府为加快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专门成立了临淄区朱台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指挥部,区委副书记、区长宋振波同志亲自挂帅任总指挥,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海青,副区长马克久任副指挥,区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房管局、农开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开展。7月中旬,指挥部已经入驻朱台镇正式开展工作,办公地点在新建的国土所办公楼。

指挥部下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是综合协调小组、新农村建设小组、土地整理小组和财务审计小组。其中,综合协调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综合协调、调度进度、政策制定与解释、对外宣传、群众信访等工作。新农村建设小组 主要负责各村拆迁安置方案的审查,安置区面积、位置的确定,立项、规划、建设、土地、环保等手续的审查报批,安置房及社区管理房、公建、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项目竣工验收、新房分配和旧房拆除等工作。土地整理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区农用地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田、水、路、林工程及新增耕地)的施工、质量、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财务审计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区资金筹措、拨付、审计等资金管理工作。

在土地整治方面,当前主要是进一步细化设计施工方案,部分道路进入招标程序,秋后将正式开工,主要有革新路、徐王至南高、鲁家至东台等路段。运粮河二期工程的清障已经完成,施工方案基本确定,汛期过后开工建设,九曲外浪河也基本完成施工设计,有关土地复垦地块正进行现场确认,今年将以张宁路以西的1.9万亩土地作为工作重点,实现林、田、路、水高标准整治。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对评估公司的考察已进入尾声,下一步将确定评估公司,并由镇、村和评估公司组成专门的评估小组,以社区划分为基础,以村为单位,对各家各户的房屋进行调查摸底,并对各户进行拍照存档。根据摸底情况制定实施方案,逐步实施。 同时,我们将督促设计单位加快修建性规划设计,待初步方案出台后,将分片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各村实际制定搬迁方案,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合村并居,力争在春节前对部分条件成熟的村进行开工建设。

三、近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要求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建设项目,镇党委政府将本着“高标准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成果”的原则,全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做优、做出特色。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都需要各村“两委”、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没有大家的支持,也就没有项目的成功。因此,在这里,也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是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今天会后,我们合村并居工作的第一阶段房屋评估工作马上就要展开了。各村回去以后,要迅速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且成立合村并居工作小组,原则上由支部书记、村主任任组长,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任成员,抓紧把这项工作安排下去,宣传下去。为了方便大家宣传,在这里我简要说明一下房屋评估工作的主要程序。主要有以下五个程序:一是各村成立工作组,二是入户调查摸底取证。由一名镇机关工作人员,两名评估公司人员,两名村工作人员组成评估小组,由村工作人员引领入户调查。三是房产估价。由房产评估公司按统一标准对各户房产进行估价。四是公示答疑。各户的房产估价准确后,在村内进行公示,由房产评估公司负责答疑。五是评估结束。在第一阶段房屋评估过程中,程序很重要,特别是入户调查取证和公示答疑阶段,都要由评估方和被评估方认可并签字,大家要严格把关,按要求不折不扣的落实。 二是严格程序,公正公平。吃和住是人生存的最近本条件和要求。本次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合村并居方面,牵扯到朱台百姓住房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群众的切身利益,项目实施过程环节繁多,如房产评估、房屋安置、房屋拆迁等,分多个阶段,逐次进行,哪一个环节工作想得不全,做得不细、落实得不实,都会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矛盾纠纷,影响项目进程。因此,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慎之又慎,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充分的酝酿研究,对于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户代表会,甚至是全体村民会议表决通过。特别是一些换届后第一次担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同志,以及换届后新组成的班子,农村工作经验少,要多学习、多请示,要严格按步骤程序,发扬民主,有序开展工作。

三是坚定信心,争取胜利。此次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我们朱台镇历史上又一次难得的机遇,是事关朱台百姓的一件大事、好事。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各村的发展情况不一样,但是在这次机遇面前,我们的机会是一样的,希望大家牢牢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顺利推进各项工作,使新村建设日新月异,让老百姓得实惠,树立新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

同志们,全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工作帷幕已经拉开,这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将由我们这一届镇村干部携手并肩完成,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赋予了我们这项光荣任务,让我们带领全镇群众完成朱台再次腾飞的使命,我们就要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攻坚破难中前进,在不断前进中繁荣,为建设生态、和谐、宜居、乐业新朱台,挥写最浓重、最放彩、最坚实的一笔。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国书 范文
《国书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编辑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