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30 18:01: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尝试教学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fēnɡ suǒ zàn shí xiāo yān qínɡ yì ( ) ( ) ( ) ( ) ( ) ɡānɡ qiánɡ dà sǎo lán zi xuě zhōnɡ sînɡ tàn ( ) ( ) ( ) ( ) shēn qínɡ hîu yì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您 ,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 ,也永远不会忘记 。

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 ,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 啊!

3、我们还记得, , , ,

57 把伤员 ; 的时候, 。

4、《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

三、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志愿军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

(2)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朝鲜人民说的话,表达了他们那种难以分舍的感情。( )

(3)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二、新授:

1、审题。

2、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

58 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部分。

二、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

59 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三、学习第

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四、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五、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六、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60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尝试练习卡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服从( ) 坚持( ) 安定( ) 增强( ) 挽救( ) 拧成( ) 完成( ) 收敛(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

) 三(

)两( ) 夜色(

)(

目不( )( )

无( )无(

) ( )( )一息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

)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

)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

)会起不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 )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我” ( )时候说的话。“万根钢针”表现了“我”( )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

3、可是我的心里像( )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

6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6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尝试练习卡第四题 教学反思:

63

16、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本课朗读录音,课件 尝试练习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āo kuánɡ bēn nínɡ xiào yōnɡ dài qīnɡ shîu ( ) ( ) ( ) ( ) ( ) fànɡ sì bào zi shēn yín xiōnɡ tánɡ jì diàn

( )( ) ( ) ( ) ( ) luàn hōnɡ hōnɡ shì bù kě dǎnɡ diē diē zhuànɡ zhuànɡ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 着,像一群 的野马,从山谷里 , 。

2、老汉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人们 ,却一脚踩进 。是谁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 已经在路面上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6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65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C、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D、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F、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B、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C、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66

D、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E、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C、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c、随意指学生回答: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67

(5)(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教学反思:

68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尝试练习卡

一、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1、《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课题中的“力量”的含义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准备怎样实现?

二、问题探究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3、35个格子终于被涂掉了。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瑞恩抱着装有零钱的饼干盒,把辛辛苦苦挣来的70元钱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

„„一声不吭地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却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读读上面这些片段,你觉得瑞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69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70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71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教学反思:

72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难忘的事,学会感恩,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当我们被一幕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

1.谈话,拨动“琴弦”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观看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73

看一部电影简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2.阅读8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3.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4.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感动的事。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

5.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最难忘、最动情的事”,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发言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教师多作鼓励性点评)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学习例文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同学,她准备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你们爱听吗?

2.听例文《天使就在我的左右》录音:

这位同学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的感受是什么?

3.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在叙事中抒情的方法,让读者深受感动,这就是我们这次习作中他们需要尝试的地方。

(1)板书:在叙事中抒情

(2)阳光使鲜花开放,雨露使禾苗茁壮,真情使人心灵激荡。写事时,恰到好处地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过渡: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会有喜怒哀乐,在写事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吸引读者。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一定经历过一些事情,

74 让自己深受感动,大家愿意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吗?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作文《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2.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①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②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四、指导选材、拓展思路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①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②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③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④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⑤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

2.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五、提出要求、独立试写

1.一般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把文章写具体是最基础的,只有写具体了,才能生动,只有生动才会吸引人。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得具体一些?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由几段话组成的,一段话又是由好多句子组成的,把每句话的意思写具体了,文章不就具体了吗?(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75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3.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76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77

推荐第2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尝试练习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ïnɡ suō yī jī lïnɡ lián pãnɡ ( ) ( ) ( ) ( )

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 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 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 优美的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 此表现

三、赏析品味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遮:

诗句的大意是:。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 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 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

25 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 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 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

26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 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 这些话写下来,再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 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 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 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27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28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练习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mào xiâ mãi jǔ juã ( ) ( ) ( )

二、填空。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___________的样子:那样_______的脸,那样_______的牙,那样________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____________,大鼻孔里__________,白沫子沾在_________上。”

这是作者对骆驼进行的( )的描写。写出了“我”看骆驼既看得( ),又看得( ),虽说觉得它长得丑,却( )。

2、

过去,

过去,

过去,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

,我也不会

做了。可是,我是

想念童年住在

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

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我地想,地写,又看见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的驼铃声。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 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

29 怎样的画面?(生描绘)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 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 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 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 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 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 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 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 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30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 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 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七、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教学反思:

31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

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 教学重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

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cuî yîu zhì shā mî jì mî mián ǎo ( ) ( )( ) ( ) ( ) shǎ shì páo zi tuï rïnɡ ( )( )( )

二、在课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写下来,如“胖乎乎”。

、、、。

三、填空。

1、花开了,就像___________似的。鸟飞了,就像在___________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________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________的。读着这些句子,我的体会是:。

2、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课文还写了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些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劳作。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_______,作者过着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

32 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 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 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 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教学反思:

33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 赋、妨碍、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 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练习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ēi tāi huî huàn huá xiánɡ shuānɡ bì tiān fù

( ) ( ) ( ) ( ) ( )

qǐ zhǐ chī mí lí mǐ xiū kuì xìnɡ kuī ( ) ( ) ( ) ( ) ( ) qū zhú pî hàitáo qì fán ɡài ( )( ) ( ) ( )

二、填空。

1、我的发现。我都飞, 我对飞行是那样,只要,,就 能。后来,我甚至学会了, 在,在,在

和。我的身体是那 样,那样,,凭着 ,似乎,。

四、我的理解。

1、“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像( )、( )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句话里不乏有作者( )的成分。

2、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师为什么会误解“我”?

3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 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 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 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 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 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 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 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5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 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

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练习卡:

一、填空。

《我想》节选

我想把我自己

________春天的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________的地方。

溪边

垂柳把__________当做__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鱼儿和笑声。

二、句子理解。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这句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

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36 (1)前一句描写了孩子读书的_________;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名著《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2)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 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 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37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教学反思:

38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 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二、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 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 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 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 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 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

39 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 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 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 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 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 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

40 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

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

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 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41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 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 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 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 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 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 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 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 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 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

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

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 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 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42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 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 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 书籍也可以。

教学后记:

43

推荐第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共计11课时)

王舍人中心小学

陈宝霜

单元备: 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教材分析: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学情分析:

学生在读书时,经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接触过的文章中,有散文,有诗歌,但是像本组中的古文,还是第一次学习,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并了解形式多样的体裁。 教学方法措施:

1、让学生搜集短小的文言文,加以积累。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以表演的形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4、加强对学生的表演指导,使每个学生能够动起来,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在活动中,揣摩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语气,神情。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歌曲等。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课备

10、杨氏之子

教学内容: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课前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一、激趣导入,感受文言

1.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⑴ 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⑵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

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通过本环节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但初学后仍未明白的,教师应当适时点拨。因为这是第一次接触古文。】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2、讨论:

⑴ 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⑵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慢速度,慢慢体会文章的节奏。】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设计意图: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

(孔雀)

甚聪慧

11、晏子使楚

教学内容:

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情分析

由于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远,孩子们对春秋时代和晏子其人很生疏,在讲课前,鼓励孩子们到学校图书馆、上网去查阅相关资料。对学生而言,练习了有目的查找资料,丰富了课外知识,引发了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晏子,并讲述有关他的故事。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理解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1、学生独立学习,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教师巡视,作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质疑、释疑,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突破、积累重点词句。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鼓励创造性复述)。

2、学生自由复述。

3、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五、课后学习

1、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2、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课时数:4

一、学生朗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老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孩子们:想。

老师: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痛快不痛快?

大多数孩子:痛快。

老师:跟老师讲讲为什么痛快好吗?

孩子们:„„

老师:想知道老师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吗?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佩服不佩服?

孩子们:„„

老师:跟老师讲讲为什么佩服好吗?

孩子们:„„

老师:准备好了回答老师的第三个问题了吗?第三个问题是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气愤不气愤?

孩子们:„„

老师:why?

孩子们:„„

老师:老师的第四个问题是,读了课文后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觉得奇怪的?──-

(实际上就是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孩子们:„„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教师设疑导学投影下列思考、讨论题:

⑴ 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⑵ 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晏子思维的敏捷,回答的巧妙,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⑶ 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2、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三、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1、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2、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

四、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12、半截蜡烛

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学情分析

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5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⑴ 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⑵ 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⑶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体验:

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⑴ 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⑵ 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设计意图: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这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角色参加表演,活泼生动,富有情趣,它还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点、富于想象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个性充分发挥。】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

半截蜡烛(拯救) 杰克

镇定、勇敢、机智

杰奎琳

13、打电话

教学内容:

《打电话》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教材分析:

《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诵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6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让学生知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⑴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 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板书设计

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

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

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

语言夸张

说话要明白简练

给人启迪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学情分析

劝说别人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但是能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劝说,使自己的话奏效,达到劝说的目的,这对学生来说,是件比较难的事,从而,通过亲身实践,留心观察,别人是怎样劝说的,注意别人劝说的艺术。习作时,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吸烟害处知多少》补充资料。

2.学生代表发言稿。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数:7

一、了解意义,揭示课题

1、讲述晏子劝说齐景公不杀养鸟人的故事。

2、教师小结:

成功的劝说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但也可能失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劝说别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劝说”。(板书课题)

二、观看小品,探究方法

1、颖的爷爷特别爱抽烟,你看,刚刚吃完饭,他就抽上了。(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集体交流:我们来帮帮颖,说说怎样才能劝服爷爷不抽烟?

【设计意图:以理服人,列举出抽烟的害处,让爷爷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抽烟有害无益;以情感人,注意说话要情真意切,让爷爷感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还要注意劝说的对象和方式,乐意接受你的劝说。】

4、师总结:

劝说也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法,以大话套话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1、模拟角色劝爷爷:假如你是颖,你怎么来劝爷爷?

⑴ 老师给大家提供吸烟害处的资料,阅读了解吸烟的害处。

⑵ 在小组内模拟劝说,评选出最佳劝说者。

⑶ 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可由老师扮演爷爷这个角色。)

2、联系实际,实践劝说:

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劝说?

⑵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⑶ 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⑷ 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评议应根据劝说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来评议。

四、小结

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劝说,走出课堂,我们将劝说引向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劝说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态度诚恳 注意对象

第二、三课时

课时数:

8、9 (习作)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这庆份祝教师节的发言稿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4、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

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明确习作要求:

⑴ 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

⑵ 感情真实。

⑶ 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小组交流评改。

3、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4、推选几名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自己的发言稿。(老师可作为主持人创设一下情境)

5、教师小结作文情况。板书设计:

竞选发言:理由 优势 措施„„选择内容

发言稿 获奖感言:心情 感谢 打算„„条理清楚

慰问发言:原因 心意 祝愿„„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认真修改

回顾拓展 三 教学内容: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同别人交流。

★2、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案设计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改变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的弊端,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将语文的学习空间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文的魅力,语文的美。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10 (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⑴ 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⑵ 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⑴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⑵ 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片段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讨论总结,从而获得方法上的启示。】

第二课时

课时数:11 (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⑴ 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⑵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⑶ 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⑷ 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5、课外拓展:

⑴ 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⑵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设计意图: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推荐第4篇: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

“龙”主题单元小结

本单元由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及相关实践活动组成,《龙的传人》为说明文,《大人们这样说》是一首现代诗歌,《叶公好龙》为文言文,《乐山龙舟会》是一篇现代记叙文,文体多样,活动丰富,带领学生深入龙文化,感受龙的精神。

一、教学所得

1、整合单元内容,阅读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龙对学生来说是虚幻的事物,只有将龙的形象具体到一幅画、一首歌、一幅书法作品中学生才更易理解龙的象征意义。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将语文天地中的实践活动与具体的阅读教学相结合,学生从形象到抽象,更全面地感受龙文化。如,教学《龙的传人》一课时,开课即以龙的书法作品引入,学生从龙字的演变过程及书法家的行笔运势中感受龙的自由飘逸。教学《大人们这样说》一诗前让学生搜集表现我国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图片、文字资料,学习第

5、6小节感受新时期龙的象征意义时,学生理解深刻,感受强烈。

2、发挥小组合作及独立学习优势,自学自悟、交流提升。

“ 乐学乐导”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在教学一些内容短小精悍、有学法可循的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学目标基本可以达成,学生能力再次提升。如,学习《大人们这样说》一诗时,小组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研读自己选定的一小节,通过读诗、联想、讨论的方式自学完成,之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对部分问题深入点拨,理解全面、深刻。教学《叶公好龙》时,引导学生继续采用古今对照的方式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为文言文每一句找到具体的译文,同时通过揣测、推测、讨论,理解较难词语的意思及寓言的道理,基本不需要教师指导。

3、鼓励搜集丰富的信息,开展多彩的龙文化体验活动。

本单元安排有关龙的活动非常丰富,如搜集龙的故事、欣赏龙的书法作品、了解龙字的演变、搜集有龙形象的工艺品、了解含有龙字的地名物产、学唱歌曲《龙的传人》、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写一写龙的风筝等,并且结合每课的需要又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补充,如,教学《乐山龙舟会》时学生还了解了正月十五闹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民间活动,所以学生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对中国龙文化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搜集资料热情很高,但是筛选能力欠佳,有的甚至是不加选择的下载,自己对资料内容知之甚少,所以交流时不知所云,缺乏重点。建议学生搜集时选择着眼点小一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以便达到真正了解、自信分享的目的。

2、本次习作指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可以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两点来写。但是许多学生作文内容是对资料内容的简写,缺乏自己的感受、观点,有的是对别的文章观点的转述,稍显遗憾。

“书”单元小结

本单元以“书”为主题包含四篇文章,《神奇的书》是一首抒情诗,《走遍天下书为友》是一篇抒情散文,《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是记叙文。我们的学生从入校起就浸在书的海洋里,所以本单元学得轻松愉快,感受深刻。

一、教学所得

1、注重朗读,理解诗歌。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文章的最佳手段。《神奇的书》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形象,适于朗读.教学时,我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体会书的神奇、美丽以及给人的兴奋和震撼。如初读诗歌时,我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大体意思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来体会诗的意境。精读升华感情时,我让学生通过齐读、同桌合作读、接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加深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了思想感情。

2、大胆质疑,实际体验。

教学《忆读书》时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3、写法迁移,进行仿写。

仿写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对比的写法。学习《神奇的书》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前两小节,边理解诗意,边让学生想象,还可以用哪些事物做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书的神奇。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一节,抒发对书的情感。我还引导学生体会一二节运用对比的写法,边理解诗意,边让学生想像,还可以用哪些事物做形象的对比,来突出的书的神奇,然后让学生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写。学生写出了:“没有一艘神奇的飞船,能像一册书籍一样,带我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也没有一列非凡的列车,能像一部史书一样,带我们去穿过时空的隧道。”等诗句。由此看来,学生对书的神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本单元作文学生都能做到有话可写,有情要抒发。但是作文内容基本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主,缺乏对读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叙述过多,感受较少。在作文讲评中应该指导改进。

“角度”单元小结

“角度”单元由《古诗二首》和《牛和鹅》两课组成,用清晰的说理和有趣、生动的故事说明了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思想,同时在写法上有借鉴作用。

一、教学所得:

1、五步学古诗。教学《古诗二首》时,首先和学生共同总结古诗学习五步法:

1、解诗题,知作者。

2、初读诗,正字音;

3、再读诗,清节奏。

4、抓字眼,明诗意。

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飞来峰、走进庐山,感受诗中所描述的景,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怀。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采用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积淀后,直奔重难点,即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悟诗情,明诗理。

2、读中思,思后读。《牛和鹅》一课笔触细腻,描写生动具体,是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如,初读课文时,知道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通过边读边想,把文字符号转化为文字意义,尽快感知课文内容;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读了有思,思了又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读中,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单元的习作有两个选题,《假如我是„„》《XX,我懂你的心意》学生们都进行了练习,但是在练笔过程中发现虽然在习作指导时有特别强调两篇习作的着眼点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好意。但是还是有少数同学出现了明显的审题偏差,《假如我是„„》写成纯想象的文章,体现不出“换位思考”的主题,《XX,我懂你的心意》叙事过多、心理描写较少。作文讲评时应强调学生把握文章主题要求。

“真诚”单元小结

“真诚”单元由一首诗及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一、教学所得

1、用声音传情,让朗朗读书声充满课堂。

一首清新的小诗《用目光倾听》,文字看似简单,但通过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使学生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真诚交流的深刻道理。《信任》一课中美丽的桃园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最高境界,学生捧起书来美美地读文中描写,想象桃园主人劳动、收获的情景,深刻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修鞋姑娘》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描写传神,学生关注人物描写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时声音、节奏、轻重的变化,表现修鞋姑娘的诚实、守信、善良。

2、进行适度的课外延伸。

学习《信任》一课前,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产生的美好境界,课后推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激发学生想象并创造人间的精神仙境。希望激发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从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从而学会多方面、个性化表达。教学《修鞋姑娘》一课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凡人,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选取事例,学习原文多方面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练笔。

3、真情表达。

“真诚”这一主题与生活贴切,学生学习本单元时乐于表达。在教学《语文天地》时将“畅所欲言”与“初显身手”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温馨的氛围,聊一聊自己的优点及不足,说一说身边同学的优势及缺点,然后制作小卡片鼓励、劝告、赞美、感谢朋友、同学,学生学会了如何得体地表达感情,如何真诚地对待他人。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习作选材真实,事例典型,但是人物描写方法单一,动词的运用不够准确,缺少必要的外贸描写。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有针对地进行赏析品评,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好处。

“心愿”单元小结

一、教学所得。

1、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教《凡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引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句,自主学习,让他们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读自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凡卡的悲惨遭遇及社会的黑暗。在教学《种子的梦》时,通过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自由读、默读、师生评价读、指名读、配乐朗读、“情感迁移”读、“创造情景”读等,以读促理解。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体会了“冰冷的世纪“”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等词语的深层含义。

2、了解背景,深入体会。本单元两课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在理解内容时,必须结合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资料,才能更深入地体会诗歌或文章的内涵和表达的感情。因此预习时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沙皇俄国统治时期的资料和*时期的资料,课前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补充,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和获取资料的能力,使得资料的应用不流于形式,使得学习更加深入。

3、拓展练笔。学习完《凡卡》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凡卡是否能见到爷爷?他后来的生活会怎样?进行续写练习。大部分学生能与原文思路一致,表现凡卡更悲惨的遭遇,描写一种凄惨的社会环境。还有一部分同学改变原文意思,表现凡卡愈来愈好的状况,也很动人。 学习完《种子的梦》一诗后,和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心愿,进行文章结构布局的指导后,完成《我的心愿》练笔。学生思路开阔,表达真情实感。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本单元习作练习——写一首小诗,学生想象大胆,表达丰富,但语言的优美性与准确性欠缺,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欠佳。在日常的习作中注重语言的锤炼。

“劳动”单元小结

一、教学所得

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幸福在哪里》一课时,结合文章中心句,组织学生讨论三位青年幸福感的来源,明确劳动会带来人心灵的幸福感。同时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学生通过讨论说一说自己理解到的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幸福。教学《劳动的开端》时,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对于作者来说“劳动的开端”给他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同时将本课与《幸福在哪里》一课进行对比,质疑:劳动到底是快乐的还是艰辛的?经过学生激烈地讨论,对劳动有了更客观、有深度的认识,深化了学习内容。

2、学法指导重实效,写法指导重实践。

教学《古诗二首》时,引导学生按照四步骤“查—读—明—悟”进行自学。将“查”与“读”放在预习环节,课堂上主要把“读”和“悟“”这两个环节作为重点来进行。学生通过交流感悟理解诗意,并声情并茂的朗读出诗的韵味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改写古诗,学生想象丰富合理,表达主题突出。尤其是对《秋浦歌》的改写能生动的描绘劳动的热烈场面,注重周围环境及人物外貌的描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特点及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结合自己的经历交流自己的“劳动开端”,运用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本单元习作学生选材范围不够广泛,对劳动的场景、动作和自己的感受写得不够细致。个别学生讲评之后,能认真修改。但还有学生修改作文不够积极主动,不能抓住要点进行修改。修改作文的态度要端正,能力要加强。

“尊严”单元小结

一、教学所得

1、资料补充,加深理解。

教学《囚歌》一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叶挺等革命烈士的事迹及皖南事变的相关资料,并且搜集有关重庆渣滓洞的照片,通过交流分享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革命者的生存环境,帮助理解全诗。学习《晏子使楚》一课后,补充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使学生对维护国家尊严有了正确的认识,晏子的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2、学习金钥匙,更好地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

高年级学习课文要更深入,要能理解人物的思想和品质。结合金钥匙,学习“理解人物的精神,深入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如:“妇人为什么要让乞丐搬砖?”“晏子为什么面不改色地应对楚王的刁难?”“乞丐为什么不吃嗟来之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深入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和精神。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作文为写尊严的故事,对于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说选材难度稍大。第一次完成习作时,大多数学生多是查找、摘抄的故事,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讲评作文时再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尊严、无尊严的人,结合实际,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写出自己对尊严的观点与看法,略有改进。

“火与光”单元小结

“火与光”单元包含《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奇异的激光》、《灯光》三篇主体课文及略读课文《灯塔》,学生可以了解火与光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张中的作用,同时感受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

一、教学所得。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外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本单元前两课《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和《奇异的激光》时,学生在未学文的情况下根据文章内容质疑,提出“普罗米修斯是谁?他为什么要为人类送去火种?为什么把他称作英雄?”及“激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说它很奇异?”等问题,课堂上经过问题筛选,抓住核心问题,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课外收集有关希腊神话及激光的资料进行补充,小组继续探究,形成共识进行分享。这样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要自己不断的探索,钻研,更多的学习是在自己掌握方法之后的自主学习。

2、强化朗读,读中感悟。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课中对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段描写采用排比的方式、运用简短有力的文字及准确的动词表现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不屈、意志坚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感受痛苦后,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读得投入,读出感情。《灯光》一文多次描写灯光,因此课堂上创设革命胜利的情境,一次次引导学生利用文中句子接读,感受郝副营长对光明的期盼及伟大的牺牲精神。《奇异的激光》是一篇说明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指名读,加深印象;教师领读,加强师生融洽感;男女分角色读,增加竞赛感。采取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不但使用权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而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3、课外收集,知识积累。

希腊神话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认识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并了解他们所掌管的事物,为理解文章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奇异的激光》一课,让学生收集有关激光或课文内容的资料,这环节的设计,使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本单元习作训练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写说明文:自己熟悉的灯;一个是想象作文:我回到了不会用火的时代。说明文学生基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灯的外形及作用,但是语言过于简单、平时,缺乏生动性。《回到不会用火的时代》一文,学生想象丰富,但是内容过散,泛泛而谈,不能就一点展开想象详细描写。因此作文讲评时应该再举例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修改。

“破除迷信”单元小结

“破除迷信”单元由两篇主体课文《西门豹治邺》和《活见鬼》及两篇自读课文《鬼是一棵矮杉树》《试胆量》组成。

一、教学所得

1、有效朗读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考虑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自由而充分的读,揣摩语言中的“话中有话”,体会语言之妙。《活见鬼》一课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古今对照理解古文意思后,鼓励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两个人“笑”的缘由,其中道理自然而出。在朗读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能够不断地处于思想与情感的相互交流与转换,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愉悦,情感得到升华,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升。所以课堂上除了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读的过程中探讨、交流体会感受,师生互相评价,提升读的有效性。

2、鼓励质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在复习导入、拓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确定研究主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之后,师生围绕这个主问题共同研究学习策略,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起解决问题。《活见鬼》一课围绕“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这一问题展开,学生在自主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课文学完后,还鼓励学生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的激情,真正做到质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3、阅读教学与写法指导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缓慢,仅仅靠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每篇课文都进行相应的写法指导。教学完《西门豹治邺》一课后我让学生激情想象: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当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有机的渗透本课推理的方法作为指导,指导学生写人物语言做到有理有据。

4、开展实践活动树立科学思想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语文天地“初显身手”所要求的科学实验、小魔术,并利用微信群传播实验、魔术过程,并揭示其中的道理,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准备、实践,充分感受的科学的魅力。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习作“替西门豹写一份治邺的工作报告”,大部分学生利用人称转换的方法完成,但是提炼内容的能力欠缺,基本与原文结构、内容安排一致,缺乏创新精神。

“我们去旅行”单元小结

“我们去旅行”单元由主体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少年旅行队》和自读课文《山阴道上》《古罗马斗兽场》组成。

一、教学所得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根据学生预习时提出的有一定探究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奇”在哪里?”展开探究,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出示了5张图片,伴以激情的解说,将学生带入了徐霞客走过的足迹中,一起鉴证了徐霞客阅读大地时那段艰苦的历程,也为学生理解徐霞客坚强的意志做铺垫。教学《少年旅行队》时,用第一人称简要生动地叙述旅行队的经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将一个个场景生动形象化,想想自己是旅行的的成员,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感受旅行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创造想象,发散思维。

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引导学生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回答: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这样就比单纯的品位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学生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教学《少年旅行队》后,模仿文章的

3、

4、5片段或最后一个片段的写法,创作自己的《少年旅行队》,学生思维活跃,巧妙利用文中部分文字,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旅行感受。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自读课文《山阴道上》和《古罗马斗兽场》是两篇很典型的游记范文,结合文章体会总结游记的写法,指导学生完成一篇游记。大部分学生做到叙述有序,景物由点及面重点描写,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旅行感受。但是普遍存在问题是描写较粗略,人物行程代替景物描写,重点不突出。因此在描写方面的指导应该加强,从片段练习做起。

推荐第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静心倾听。(7分)

请你静下心来,仔细听老师读两遍短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短文按()顺序写的。

春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 ; 夏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 ; 秋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 ; 冬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 。

2.短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从短文中我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的感情。

二、语言基础。(39分)

1.看拼音,把词语写在田字格里,要写正确、工整、美观哟!(12分)huò huànxiūkuìyòu zhìxingkuisuí xīnsuǒyù

()()()()()suōyīfánɡàipēi tāishǎ shìjiǎo jìnnǎozhī

()()()()()

2、给加下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6分)

好似(shìsì)亡赖(wánɡwú)清平乐(yuèlè)

咀嚼(jué jiáo)困窘(jiǒnɡjūn)剥莲蓬(bāobō)

3.辨字组词。(4分)

篙()漠()瞻()患()

蒿()寞()檐()串()

4.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2分)

翻来()去情不自()一本正() ()飘()舞

5.把下面的数字和词语分别适当搭配,组成成语。(6分)

一二(两)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如:一举两得

言语光色颠倒姿态丢落低下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我能仿照例子写词语。(2分)

毛嘟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把“的地得”准确的填在括号里,并选出一组词语写一个句子。7分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样子:那样丑陋()脸,那样长()牙,那样安静()态度。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走,总会到的;慢慢()嚼,总会吃饱()。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响。

那样……那样……那样……总会……总会……总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运用。(22分)

1.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2.5+2分)

A.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和()的风险。

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走进古诗。(9分)

a.默写《牧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补充诗句。(2分)

(1)最喜小儿无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填空。(3分)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这首小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和(),朗读时要读出()。《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

3.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每当读到雨来、王二小的故事就会想到《传家宝》中的:有志不在年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经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来教育我要珍惜时间,勤学上进。

(3)我还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劝学、立志的名言警句,我来写两句:(每句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32分

(一)课内赏析(12分)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侵犯寂寞幼稚

近义词:————————————————————

反义词:————————————————————

2.我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①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

②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3..短文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非常有趣的两件事。2分

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短文选自课文《》,作者是(),她的小名叫()。2分

(二)课外挑战。20分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是春夏,()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颜

色变,形状()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关联。2分

2、按要求写近义词。2分

广阔()疑惑()

3、用“ ____”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2分

4、荠菜的特点文中是分几个方面介绍的,分别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回答。

(1)联系全文回答。

“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联系生活经验或运用想象回答。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这个活动室会有哪些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力材料: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二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推荐第6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我会正确读下面拼音,能把词语写正确。

lián péngpēitāixiūkuìyòuzhìTiānfù

()()()()()Tiānfùqū zhúfángàijǔ juãhuò huàn

()()()()()

二、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喜小儿亡(wú wáng)赖,溪头卧剥(bō bāo)蓬莲。 ..

2、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jìn)地笑出了声音。

三、补充四字词,并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不自()默()()声()尽脑() ()心所()一本()()运转()()

1、这是一道难题,我()想呀想,终于有了眉目。

2、在老师面前,他总是(),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呢!

四、默写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

———————————,———————————。

——————————,———————————。

———————————,———————————。

五、我能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2、天行健,。《周易》

3、路曼曼,吾将。

4、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

5、青青草。醉里吴音发?大儿,中儿。最喜,溪头。

6、我还能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名言或诗句。

六、作者我会连。

《牧童》杨万里

《舟过安仁》萧红

《清平乐•村居》吕岩

《祖父的园子》费奥多罗夫

《童年的发现》辛弃疾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标点符号我会用。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 总会吃饱的

(2)老师说 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

A.引用B.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老师经常用“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来督促我们学习。()

(3)“东方之珠”——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八、我能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野果采来了。

()大家都去了,只有懒熊迟迟不到。

()一天,狮王召集百兽,叫他们全都上山采摘野果。

()懒熊这回可不懒了,气呼呼的赶来,振振有词的说:“分野果,差我一

个不行!”

()狮王又通知百兽,唯独没有通知懒熊。

()狮王很生气,派山羊催懒熊,懒熊反问道:“这么点事儿,差我一个不

行?”

九、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我想大概肯定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因果关系,前句讲原因,后句讲结果。

()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的怀念。()

4、《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是《城南旧事》的序

言,作者是林海音。()

5、《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6.“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十.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â mãi(),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

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

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

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

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

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

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

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

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

磨(mó mò)嚼(juã jiáo)系(jìxì)沾(niánzhān) ....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

6、童年是充满童真的,充满幻想的,我们的童年即将过去,我也要写几句绚怀

我的童年:

十一.课外阅读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

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

长篇,()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

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

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

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

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

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

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清晰——()

4、细读短文,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

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

推荐第7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龙门爱心希望小学赵旭华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即使孩子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也还是运用了范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一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学生经过愉快的寒假,心还没有很好的收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经常有人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极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 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继续努力吧!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同时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勇于描绘和交流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因为是写了童年时代的天真乐趣,对童年时光有了一份独特的眷恋之情;因为同学们身处童年,正感受着童年的点点滴滴,有了这份感情,更能引起他们共鸣,他们会更加陶醉自己的童年生活;去体会饱含情感的学习和真实的生活经历。我这样尝试着安排了以下的学习程序:

一、童年杂忆,漫谈童年,老师讲述名家的童年趣事,这些都激发孩子们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这样大家的故事就在孩子们的头脑形成丰富的素材库,在孩子们情感饱满的契机,让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提笔成文。

二、围绕““爱”这一情感体会挖掘童年生活的“趣”。小英子也好,小萧红也好,古诗词三首中描绘的趣稚儿童也好,之所以天真动人,都因作者们在字里行间暗藏着一份深深的爱的渲染:小英子的童年里有爸爸对女儿温柔的爱,有小英子对骆驼队的爱;小萧红的童年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畅快,也是全因有祖父柔柔的爱;古诗词三首里的孩童们被写成稚趣百态,不也少不了诗人对他们的一番喜爱吗?有了这样的感情根基,学习课文的时候,着力让孩子们感受这点最动人之处,才能激发更深的情感,看懂表面的“趣”了。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安排了这样的程序: 1自由读文,找出小萧红在祖父园子里享受的快乐事有哪些?谈谈自己的感受。

2、示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学生结合刚才找到的快乐事,深入理解这句话,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用上这句话来说说小萧红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3、回应题目:“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深层含义在于祖父给与小萧红的慈祥的爱,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4、课外拓展阅读,深入感受由祖父的爱所生发的更多的属于小萧红的童年快乐:推荐《呼兰河传》节选篇目。

通过教学本单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不足之处,因学生基础较差,平时阅读量少,制约阅读水平提高,如何深入体会需老师提示、点拨,习作能写童年的事,但个别同学过程缺乏“有趣”,不能表达快乐情感。决心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本单元课文杨氏之子的对答风趣幽默;晏子巧妙机智的话语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给了楚王有力的回击;杰奎琳母子三人在与德军机智地周旋中充满了胆略与智慧;相声则用夸张的语言讽刺了说话啰嗦,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抓住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中,我确立了“读中感悟---交流体会-----朗读品味”的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在读文时画出文种或风趣、或巧妙、或机智的语言,并体会他们巧妙之处,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感悟语言艺术所在,最后在感情朗读对语言进行品味。 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引导学生读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晏子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给楚王一个有力的回击。最后让学生感情朗读和体会晏子的这段话。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课本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感受语言艺术外,我还通过文本中的语言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晏子使楚》中晏子回答楚王齐国人多的一段话中,我出示了“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这段话,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对这件事的描述,并让学生找出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话的下面。这样既认识到文言文这种用语言简练的特点,又体会到了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学生自身水平限制,只在老师指导下能进行训练,平时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语言积累受到了影响。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需今后的教学上继续努力,决心继续积极开展教学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课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课堂上学生有点到要处,但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抓住,没有深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一直想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高潮即将来临又把它压下去,实在是一种遗憾!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如果能让我重新上这一篇课文,我一定会多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一、突出章节过关。

本单元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失分的关键,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我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活动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提供。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二篇研究报告是比较正规的的写法,统一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教学中学生虽能按老师的要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但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有待加强,有些资料仍需老师举例子辅导收集,才能将活动开展下去,必须在以后加强辅导和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活动,提高知识质量和阅读能力。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本单元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单元教材,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三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一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二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三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儿童诗两首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刷子李》教学反思: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平时写人的文章当中。通过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学生既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了写作的方法。同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本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的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本文,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自己结识了哪些人物,作家的哪些描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转入阅读本文。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学生通过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快就体会了人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仍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写作中运用较少,应鼓励大胆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提高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对德国气力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教学时,我从风景的气力和民族的奇特两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既让学生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威尼斯的小艇》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学生“在设疑中激趣,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通过设疑布障,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兴致盎然,就愿意去发现许多想发现的,自主地学习课文;当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时,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感染着,灵感碰撞着,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与象共舞》

1、在这一篇文章中,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2、教师教授学生时,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彩色的非洲》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我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王舍人中心小学 高云霞

单元备:第一组

教学内容:走进西部

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字,会写20个字。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

☆4.体会课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6.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7.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表达的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 教学方法措施:

1.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多媒体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1 草原

教学内容:草原 教材分析: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整篇文章中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草原风光的秀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最后文章通过诗句表达蒙汉情深,表现文章主旨。先写风景,在写风景时,通过直抒胸臆的写法,表现对草原的赞美,通过精笔细描表现作者的喜悦与惊叹。在写景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在写草原人民时,通过迎客、相见、联欢、话别四个不同的场景,以写实的笔法表现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在叙述中,又将自己的情感穿插其中,将情景交融的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的结语非常简练,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入。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第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中,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那种繁华与喧闹充斥于我们生活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心无定所。我们所处的地方被工厂紧紧包围,抬头看天,蓝色的天空,朵朵白云总是在新雨之后,马路两旁的绿色只是点缀。读了课文之后,也许学生们并不了解老舍先生的惊叹与喜悦,也许并不了解什么是一碧千里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要先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才能让学生体味语言深处表达的情感美好。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风光的图片,做成课件。2.搜集作家老舍的资料。

3.搜集蒙古族的节日资料,写草原的诗歌、歌曲。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草原图片,学生欣赏。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优美以及那里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草原,蒙古族以及作者老舍先生。

【通过学生在课下的搜集,让学生进行拓展,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将有关的生字词语画下来。2.认识有关的生字词语。

绿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迂回 襟飘带舞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3.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文章围绕草原都写了哪些内容?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文中的哪句话来写的?将你不懂得句子打上问号,写出你不懂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报。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通过哪个词或哪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在这里,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但是作者怎么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学生说不出来,只是比较浅显的感知,能够说出草原一碧千里,很辽阔,很美,仅此而已。】

3.进行比较阅读: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哪句好?从中你能读出什么?你试着读一读。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贴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用“既„„又„„既„„又„„”练习说话。

6.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从“好像”这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想通过骏马和大牛的这种姿态,想表达什么心情呢?

7.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一起在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配乐齐读。 8.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将草原写的如此的美丽呢?(比喻和拟人)

指导,还有将自己的情感直接的表达出来,这叫直抒胸臆。请在文中找出来这样的句子。 9.总结。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

1.将生字写两遍,词写两遍,第一自然段抄写一遍。2.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草原

风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文章从哪两方面写了草原的美?在写草原的美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

二、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理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四、总结拓展,深化中心 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下面就让我们再用情的读一遍课文。

【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致 】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想象画面)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同桌互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作业

1.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草原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丝绸之路 课时数:3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课文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认读生字词语

矗立 凹眼 戎装 循声望去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美轮美奂 4.积累四字词语

精神饱满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古朴典雅 不计其数 远道而来 天高气爽 绫罗绸缎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丰富多彩 美轮美奂 【增加学生词语的积累。】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话来加以说明。(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

①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载货)

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繁忙)

③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伟大)

④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商贸文化)

【问题设置的大一些,不琐碎,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四、中国使者说:“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丝绸之路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交流。 1.感受“友谊”之路。

迎候之远:边境。迎候之众:浩浩荡荡 不计其数。迎候之热情: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中国使者:谦虚有礼。 薄礼不薄: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基本上等价。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成中国为“塞勒斯”,即丝国。公元三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资料的运用,起到了渗透作用,更增强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向往。】 2.感受经济之路。

我们送给安息国的是什么?安息国送给我们的是什么?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的不全面,教师适当点拨。我们中国输出的是技术,其他国家输出的则是动植物。这说明我们的汉朝非常的繁华,不愧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很多的动物植物来源于国外,如果没有张骞的出使,没有丝绸之路的开拓,就没有各国的共同繁荣,从这一点上来说,丝绸之路在商贸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感受文化之路。

不但是贸易之间的交流,更是文化方面的交流。安息国献给我们的节目是什么?(魔术)这就是文化交流。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善跳胡旋舞,这种舞蹈盛行于唐代,这也说明文化交流使我们的文化更加变得丰富多彩,美仑美奂。

五、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并能够试着加以运用,这是最好的。】

六、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意义:友谊之路 经济之路 文化之路 写法:首尾呼应

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 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

3 白杨

一、教学内容 白杨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三、学习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4、体会借物与人的写作特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的文章有所接触,但是了解不多,对这类文章的写法比较模糊,学过的课文如《落花生》,对白杨与人的品质之间的相同之处比较难以理解,对白杨的象征意义需要进一步挖掘、理解。

五、课前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4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呢?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3.按要求自学课文。

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字形易错的字,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③划出不懂的地方。

[通过学生自学,是指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所需,静下心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疑而问,使之形成能够养成自学、质疑的能力。] 4.检查自学情况。 ①检查生字词的认知。

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②找出人物,地点,干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③质疑问难。

[通过检查,将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在理解课文之前将不懂得字词都理解好,扫清文字障碍。]

三、学习第1——11自然段。

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自读第一自然段,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荒凉、贫瘠,荒无人烟) 2.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这里的卫士指的是谁?它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①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高大挺秀) ②你看它多直!(直)

③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茂盛)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两遍,词语两遍。 将第十二自然段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课时数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通过回顾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回到课堂上。]

三、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出示爸爸说的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从来“换个词怎么说?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能读出来么?

②从“哪儿„„哪儿„„”这个关联词语中,你读出了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在( ),白杨树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学生练习说话,感受白杨树的生命力顽强。)你能将白杨树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么?

③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个关联词语中你感受到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风沙刮来,白杨树

雨雪打来,白杨树 面对干旱,白杨树 面对洪水,白杨树

④ 试着背诵爸爸说的这段话。

四、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着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做几天汽车。

1、学生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① 出示第一句: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什么?

② 出示第二句:他们只知道爸爸着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不知道什么? ③ 出示第三句: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做几天汽车。 他们不知道什么?

[ 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句子中隐藏的含义,从而感受父亲的心。]

五、学习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3、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4、学生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教师引导,读懂句子的含义。]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阅读《帐篷》

你知道了什么?说出你的理解。

[通过拓展,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

板书设计:

3.白杨

白杨特点:高大挺秀

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借物喻人: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内容: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学习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青藏铁路并不了解,在海拔4905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氧气含量不积平原的一半,是生命的禁区,筑路大军牺牲的不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条路靠的是他们的奉献精神。学生要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才能够读懂文章中的赞扬与钦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大背投电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数:6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本文无情节、趣味性弱。从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

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设计意图: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突破难点的关键的体验,图片资料的价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维”。活生生的人物能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深化认识。]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设计意图: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感悟,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本环节抓住两个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老师从网上获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示,

老师讲述《建设者的“苦”“笑”“酷”》)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生活,激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屏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红线标出青藏铁路走向。指名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铁路的现在和未来,让他们比普通公民对铁路建设有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西部大开发这一国计关乎民生,期待进而激发学生“拳拳童心,胸怀祖国”的豪情。]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七、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4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回顾•拓展 一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 一》 教学分析: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 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

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5、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学情分析:

借助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展开交流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体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内外资料的引用和延伸,也是在本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回顾•拓展 一 课时数7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草原的风光,丝绸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学习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借物言志,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词语的含义等。)

4 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品尝收获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设计情景 激情引入。 教师感情朗读《浪淘沙》,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让同学们猜猜作者。 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可以让同学们把知道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在教师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通过到课外查找诗词,及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助于语文视野的开阔。】

三、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一封信

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让学生通过建立联系,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凡事预则立,在活动之前,要先想好说什么,怎么说,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朋友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友好的结交陌生的朋友,这是学生面临的问题,通过情景设置,学生能够将活动设计得很好。 课前准备:

手拉手活动的联系学校、五年级学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数:8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我们学校的高老师去唐王镇老囡小学去支教,联系了那里的五年级。出示那里的五年级学生的姓名及相关资料。

1、如果自己有一个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

2、学生讨论,用那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那些活动呢?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初次汇报。

学生有可能只想出了活动内容,细节没有想清楚。

3、继续讨论,注意细节。

{学生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会浮于表面的形式,讨论的内容不深刻,通过教师检查,让学生了解到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怎样将活动组织的更好,将问题具体化,既有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学生在讨论时目标明确,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

4、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5、将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写到黑板上。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你觉得那个方案可行,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联系上了,成了好朋友,你会怎么办?谈自己的看法。

{将细节处理好,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朋友,并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朋友,带给朋友欢乐。}

习作指导

课时数(9----10)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方案了,今天开始行动---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进一步的了解

3、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 书信的格式 (2) 信封的格式 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最后一起修改完成习作。

2、开始写信

习作讲评

(课时数11)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 学生讨论 (2)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自由度习作,对照标准进行评价,有什么不足,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小作者本人朗读习作

(2)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2交流第二部分: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内容修改的更丰满

4、检查书信的格式。

四、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检查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推荐第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作文

片段一

你学习成绩怎么样?我听说你的家乡——内蒙古是个以蓄牧业为主的美丽的地方。

我从书上看到你们那里有辽阔的大草原,还有碧绿的小丘,虽然你们那儿风景美丽,可是由于缺水干燥,地广人稀,你们分散居住,所以上学时要翻山越岭,十分辛苦。要是遇到风雪,你们上学的路更加艰巨。

我们班最近开展了一次“手拉手”互动活动。我准备送你一些生活用品,虽然是杯水车薪也表达了我的心意。

噢,朋友!我多想到你的家乡吃手抓羊肉、奶豆腐,喝奶茶、骑上大马,感受大草原的乐趣,盼早日回信。

片段二

我们打算每年和你们开展一次互访活动,我们将带上全校同学给你们准备的礼物看望你们,还要体验一下你们的家庭生活。当然我们也欢迎你们到我们学校、家里做客。到时,我们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的书给你们,还要带你们到我们家乡最美丽的地方游玩„„

看了我们的计划,你觉得可行吗?如果你愿意,请尽快给我们写信。

片段三

今天我写信给你,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我们小组商量了一下,希望我们能够长期地保持联系,并且能够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比如我们可以一个月通一次信,在重大节日进行自制贺卡交流活动,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一个学期开展一次互访活动,你们可以到我们学校参观,还可以到我们家里做客,我会把我最喜欢的玩具给你玩,把最喜欢的书给你看。不知道这样的活动你是否喜欢?

片段四

如一位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对同学总是热情大度,从不斤斤计较。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座不小心把我新买的文具盒弄到地上,文具盒还跌掉了还大一块漆。当时他显得十分紧张,生怕我责怪他,让他赔。而我却笑着对他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跌破了,最多回家让爸爸帮忙用漆补上。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让爸爸补成,每次他看到我的文具盒上的伤疤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

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金佳怡:

你好!

近来学习好吗?你们那儿的天气热不热?很高兴写信你,虽然我们还不认识,但我似乎想象到你们那儿学习环境和条件。这次我们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大家了解你们那儿的情况,十分动情地介绍了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我们很受感动,十分钦佩你们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开头就表达了钦佩之情,拉近了和对方的距离)

我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公主,也是家里的开心宝。家里再有不开心的事,只要我一出马,立刻就会阴转多云,多云转晴。我的眼睛比较大,又是双眼皮,妈妈经常自豪地向别人介绍我的眼睛像她,可惜因为自己用眼不注意,如今已经戴上了眼镜。我可喜欢看书了,从最初的童话,到现在的各种名著„„当然电影、电视也是我必不可少的爱好。(语句十分生动、形象,抓住了自己的少主要特征来介绍)

最近我有一些苦恼:我们班的一些同学总是叫我的外号,虽然他们并不是恶意的,但我还是很伤心。告诉老师,告诉家长,都没有奏效。唉!我该怎么办才好呢?你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

我们芜湖很美。赭山公园是我常去的一所公园,赭山公园的山上到处都是一棵棵翠绿 的树。镜湖真得像一面镜子一般,倒映着天上的朵朵白云,一阵风吹来,镜湖的湖面上碧 波荡漾,湖边垂柳的也仿佛在舞蹈着,一根根枝条垂在了湖面上„„镜湖很美吧?有机会一定要来哦!(简略地介绍了家乡风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今天我写信给你,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我们小组商量了一下,希望我们能够长期地保持联系,并且能够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比如我们可以一个月通一次信,在重大节日进行自制贺卡交流活动,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一个学期开展一次互访活动,你们可以到我们学校参观,还可以到我们家里做客,我会把我最喜欢的玩具给你玩,把最喜欢的书给你看。不知道这样的活动你是否喜欢?(水到渠成,交代本次通信的目的)

就写到这儿吧,我还要做作业呢,你要写信哦!

祝你学习进步!

X

X

X

2

0

1

5.

3.

1

2

推荐第10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永春县 小学 语文 科教学设计

教 师:

班 级: 五年一班

日 期: 2014年春

第 三 主题单元

一、单元训练重点:

“角度”这一主题的文章突出一个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全面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

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牛与鹅》、《古诗而首》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和一把“金钥匙”开展对主题的理解思考活动。

《古诗而首》主要抒发了两位诗人登山游览时的不同感受。意在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同时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不同角度看峰、明白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着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当局着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课时 《牛与鹅》是一首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我们”害怕鹅,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重在引导学生从牛、鹅的不同认识上升到人与鹅互看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便也不同。 2课时 《语文天地》复习本单元课文,学习换位思考,促进两代人的沟通。学会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学写想象文,注意想象丰富合理并能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课时

三、总课时:8课题

课题: 《登飞来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飞来峰和王安石的相关资料,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古诗学习的一般性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熟悉诗歌内容,运用图文结合、抓关键字,熟读想象的方式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和相关的时代资料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并且体会到在人生的旅途上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且不畏艰难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描述诗歌的情景,并且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日常的摘录笔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0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主发言,结合学生发言点评,使学生感悟古诗的魅力。)

大家一定也读了不少的古诗,我想考考大家,可以吗?

(出示多媒体资料,结合图画诵读古诗名篇名句:《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庐山瀑布》,和学生一起进入诗的学习情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地方,请看——

(出示飞来峰图片,了解其特点)

在我国这样神奇美丽的山峰有五座,我们今天走进的是位于浙江的一座。(出示文字资料,指名阅读,结合图片了解诗中的飞来峰)

二、作者简介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登上了这座飞来峰,并写下了一首诗——登飞来峰。(板书题目和作者)了解王安石吗?

(学生自主交流知识积累,教师补充文字资料和王安石的画像,了解王安石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

三、诵读理解古诗:

1、初读古诗:看一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朗读)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

2、明确目标:学习一首古诗,有一些目标是必须达到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明确熟读成诵、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等目标)

3、诵读古诗:

(1)自由朗读:自己读读古诗,觉得自己读得很好了就停下。(学生放声诵读)

(2)朗读展示:读诗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正确流利是初级,抑扬顿挫是中级,入情入境是高级。你想挑战哪一级?

(结合学生的自主挑战,指导学生明确不同要级别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方法。首先正确流利,要读清楚每个字,要求字正腔圆;其次抑扬顿挫要按照诗句的节奏韵律去朗读,了解七言绝句的节奏停顿,初步感悟意义停顿;最后的层次作为研读的目标,配以图片自主尝试体现情境,激发学生体会诗中深意,进而读出真正的意味。) (3)齐读汇报展示;

4、理解诗意:

(1)要明白古诗中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呢?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出:熟读多思、抓关键字、图文结合、参考资料等方法): (2)开展自学:

明确了目标,有了方法,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你的理解是否准确全面呢?听听他人的意见,如果有不同,对比讨论一下,谁说的更准确。 (学生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

(3)组织汇报: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初步解读的成果。教师点播关键字词的理解。)

(“千寻”意为八千多尺,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体现塔之高,指导学生读出那种高;补充关于“鸡鸣见日升”的传说,体现高之奇,尝试读出高之势;“不畏”与“只缘”的含义,读出其中的豁达感。) (4)情境诵读:

创编王安石登飞来峰的情境,师生合作将诗句融入情境中背诵,配乐升华情感。

(王安石从鄞县任满归来,途径飞来峰,与友人一起去游玩,来到山脚下,只见云雾缭绕,王安石不禁心生

疑虑:山上有什么样的景色呢?一路拾级而上,来到山顶,抬头一看,只见——“飞来峰上千寻塔”,还有神奇的传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刚才的疑虑一扫而光,站在峰顶极目远眺,突发感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感悟思想:

(1)诗中最能体现王安石登飞来峰心情的是那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其实,在王安石说出这句诗之前,他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诗,

(出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渴望有人赏识,而那个人就在长安,是——皇帝,可是却总也看不见,所以特别愁苦,原因就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在两位诗人的句子中都出现了“浮云”一词,看来别有深意啊!

原来早在汉代就有人给“浮云”了一个更深的含义。 (出示: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浮云”的含义吗? (指导学生了解“浮云”可指代“奸佞之臣”。) 原来李白看不到希望的原因是——(朝中有奸臣当政)

现在,再来读读王安石的诗句,你明白他的心吗?可以和同学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交流讨论,了解王安石的心声。)

(3)组织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体会王安石不怕任何阻碍,只要自己有才华、志向高,就可以得到赏识,为国家效力。)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襟、气魄,王安石一直努力,最后官至宰相,主张变法改革,让当时的北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心声朗读:现在又该怎么读?(学生齐读)

三、布置拓展阅读:

王安石的一首诗为我们解开了一页诗——登高望远,感物抒怀,这样的诗作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找一找,读一读,好吗?(下课!) 附: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千寻塔

欲穷千里目 见日升

站得高、望得远 不畏

只缘

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0 教学过程:

课题: 《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板书: 题西林壁

不识(果) 只缘(缘)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

作业设计:

一、选字填空。

(蜂 峰 锋)( )利 山( ) 蜜( ) (避 壁 碧)( )玉 墙( ) 躲( )

二、课文回放。

1.“飞来峰上千寻塔,————————————”这两句诗出自《 》,作者是( )朝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 )。诗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诗句“——————,——————”。告诉我们一条人生哲理:————————,该诗句与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课题: 牛和鹅

教学目的: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1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

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

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牛和鹅

怕——不怕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2.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文。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全面简洁,这两点你都做得很好。

2.根据老师的提问,用朗读回答问题。

二、根据刚才概括的内容,你有什么问题产生?出示内容。(预设: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他怎样怕鹅?)

过渡: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杰克咱们就围绕你们提的问题进行教学。

三、精读课文,感知品味。

1.围绕刚才提的问题,默读课文,画一画,作批注。

2.汇报。

首先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怕鹅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用词概括出我被鹅吓得怎么样?有感情地读出我害怕。

3.我为什么怕鹅?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补充资料,了解一下牛和鹅的眼睛看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出示材料。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只要大家刘新生活什么都可以成为我们作为的素材。

4.鹅真的可怕吗?找出句子说一说。

5.小结:看来是因为我从鹅的角度看人??

过渡:后来“我“却不怕了,这是为什么呢?

6.金奎叔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勾画)

7.出示金奎叔的做法。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鹅老爷此时的表现。有感情的朗读。

8.出示金奎叔的话。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听了此话有什么看法呢?

9.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改变事物的结果。

四、作业。

请用上“角度”一词,写一写你学了“牛和鹅”的故事后的感悟。

五、板书:

牛和鹅

怕——不怕

启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慎重地对待问题。

作业设计:

牛和鹅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写近义词。

挣脱(

结实(

) 飞快(

贴着(

) 惹怒(

故意(

) 2.写反义词。

束缚(

答应(

) 张开(

伸出(

结实(

故意(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无缘无故(ABAC式)————、———— 2.摇摇摆摆(AABB式)————、———— 3.啪嗒啪嗒(表示声音)————、————

三、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答。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前者,是从(

)的角度看(

);后者,是从(

)的角度看(

),看待事物的(

)不同,所得的(

)当然不同。

2.《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再回家的路上,被(

),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

)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

课题: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通过“畅所欲言”,引起学生对“角度”这一单元主题的更深理解和思考,帮助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2、通过“初显身手”培养学生有平日里,在生活中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本单元的习作旨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行习作。

教学重难点:

结合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从中学会换位思考,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日常的摘录笔记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3 教学内容:畅所欲言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一、对比导入: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同学的作业,你们互相传阅,告诉我你想说些什么?(生说)你们知道老师要说什么吗?(师说)为什么你们和我说的不一样呢?因为你们和我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二、交流

1、回忆生活中是否有两人看待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事情(学生互相交流)

2、你当时怎么想的?

三、讨论:

有时,老师和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意见分歧,这时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3.03.11 教学内容:初显身手

一、课前准备:学生每个人为校园画一幅画或拍一张照片。

二、展示:

三、畅谈:说说自己画这幅画的理由、拍这张照片的考虑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2014.03.14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习作内容:假如我是„„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既可以把自己当成某人,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某物。

二、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选准写作的角度,真正地从选择的立场出发,进行思考,充分想像。

2、要注意恰当、合理地进行表达。

三、范文引路

四、学生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2014.03.17 教学内容: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1、通看学生作文,找出共同的问题。

2、找出典型的文章三到四篇。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时,也要注意主人的角度,既可以和写作者站在同一个角度阅读,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阅读。

4、集体再修改

5、誊抄作文。

第11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董家镇中心小学 贾韦 《第三组》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这一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探寻和解读着我们的文化根源,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充分了解和感受祖国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杨氏之子》是《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的文章,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放慢速度,慢慢体会文章的节奏,教师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自己的朗读来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摇头晃脑,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师生共同合作划出了课文的节奏,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学生再读时就读出了课文的韵味。把课文来回读了几遍以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理解了课文,感受到课文里巧妙应答的人物语言。最后老师又出示《世说新语》里的两则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让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

《晏子使楚》是一个历史故事,技术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贯穿,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再现语言的精妙。教学这课时,我们则采用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所在。

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这是两种新的文学样式。教学剧本《半截蜡烛》,让学生在熟悉人物台词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独特。

教学相声《打电话》,在学生熟读了课文之后,给学生播放经典相声段子的录音、录像,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感受相声的语言特点。

一组课文教学结束了,我们在归纳、总结本组课文的表现形式、语言的艺术上时,同学们侃侃而谈,并且开始字斟句酌,我清楚这是学习了本组课文以后的结果,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懂得了语言的奥妙。在展示台中,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快板、相声,为学校的花草书写了温馨提示语,使这一组教材中的每项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篇篇前呼后连,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形成的一道风景,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情感、方法浑然一体的学习氛围。

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情分析:

本文虽行文简单,不足百字,但古今文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⑵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 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⑴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⑵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⑶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⑷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⑸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⑹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就课后2、3两个思考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

(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 fū”,是官职的称呼。)

⑵ 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⑶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⑵ 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⑶ 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⑴ 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⑵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 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⑷ 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⑵ 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⑶ 有感情朗读。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⑵ 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2、学生自学后交流:

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⑵ 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 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 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⑶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 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 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五、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短小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若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若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若德夫人、杰克、杰奎林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2、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细节,并指导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关注细节描写,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学情分析:

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抓字词,感知大意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预习得怎样?出示一组词指名读。 1、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回忆课文说一说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他们是干什么的?

(外国人的名字很难念,用谁能把它读对,读好听来检查对课文的部分生字学习情况,以及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读得不错,再来考考你们。 2、绝密、绝妙、危机、厄运:

这些词意你懂吗?看来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弄懂词语意思就应把它放入课文中,词语只有回归课文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有生活气息。 ⑴ 绝密:

绝:最,极。极端的机密,不能泄露一点。

课文中讲的是绝密的什么?为什么是绝密的呢?

(师生补充介绍:野心勃勃的法西斯德国,在占领波兰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法国成了德国扩张势力的第二个目标,残暴的德军对法国人民肆意进行侵略、屠杀,顽强的法国人民奋起抵抗,战争中,一切情报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情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安危!妇女儿童是该受保护的,但他们也不得不奋起反抗,参加革命工作。) ⑵ 绝妙:

极巧妙,令人意想不到。

课文中讲的是绝妙的什么?绝密的情报是用绝妙的主意来收藏的,伯诺德夫人想到的绝妙主意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藏在整段蜡烛中,而是半截蜡烛呢?

(伯诺德夫人真是一位出色的情报员,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她所有的智慧。) ⑶ 危机、厄运:

文中危机指什么?会引起什么后果?

(对于伯诺德夫人一家,对于情报站来说,对于整个法国人民来说,都会带来一场不堪设想的厄运。)

这个环节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从词语入手,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的精读做了必要的铺垫。

小结过渡:传递情报的工作是极其危险的,伯诺德夫人收藏绝密情报的主意再绝妙,危机也不可避免。文中出现了几次危机?

二、品细节,读中悟情 1、面对危机,伯诺德夫人是这样做的。

出示句子:

她看着两个脸色发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

自由读,说说你的感受,关注了哪些词,从中读懂什么?

学生交流:“轻轻”“ 急忙 ”“看着这两个脸色苍白„„”心里想些什么?万一„„万一„„(引读)

师: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是伯诺德夫人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预示着危机再次出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要真正走进这一场没有销烟却又惊心动魄的斗争中,真正感受人物,必须抓住细节,这些细节就藏在课文中,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这些细节也许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刚才我们就从“轻轻”这个细小随意的动作感受到伯诺德夫人的从容、镇静,面对危机,儿子杰克和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5、6自然段,细心地品味,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也来关注字词句等细节,从中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让学生体会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引领学生自己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2、学生自学,交流:

交流:杰克语言(找借口)点出语言→机智。

师述:蜡烛在一寸寸燃烧,厄运在一步步逼近,每个滴答声都仿佛是一记重锤敲在一家人的心上,此时的杰克还能找出借口,可见他是多么镇定、机智啊。 ⑴ “慢慢地„„”

⑵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 ⑶ “从容地”“默默地坐等着”,他在等什么呢?用“要是„„”说说他当时心里想的话,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

⑷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指名读。

在“可怕的东西”处停顿,为什么是可怕的?

(回复到前文的万一„„感受情报的重要。

再读,点出“似乎”,她为什么那么敏感?

此情此景,你能用几个词来表达当时危急的状况吗?

空气在此时似乎凝固了,屋子里静得出奇,我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心跳声,突然,小女儿杰奎琳打破了宁静,她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注意到她是怎么说的吗?娇声说话,你会对谁娇声说话?

(指名读一读。)

同学们都笑了,是在这轻松的课堂上,但杰奎琳是在怎样的处境下娇声说话的呢?现在她面对的谁?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智慧,沉着,镇定„„)

你还关注到了哪个词?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小女孩„„

三、演人物,深化认识

师述: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危机过去了,但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如果我们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一定很精彩,因为我们在座的都是天才般的演员,你最想用心扮演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表演课本剧之前,先让学生来说一说怎么演,这个指导细节旨在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伯诺德夫人家中的每个人都有更深刻的印象,用鬼子的凶恶狡猾反衬母子三人的镇定、勇敢、机智、从容的写作方法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写词语。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⑴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 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4、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安排此次习作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二是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习作教学应注意学生创作热情的激发,把习作与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本课设计力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参与习作,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吸烟害处知多少》补充资料。 2、学生代表发言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了解意义,揭示课题

1、讲述晏子劝说齐景公不杀养鸟人的故事。2、教师小结:

成功的劝说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但也可能失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劝说别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劝说”。(板书课题)

二、观看小品,探究方法

1、颖的爷爷特别爱抽烟,你看,刚刚吃完饭,他就抽上了。(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集体交流:我们来帮帮颖,说说怎样才能劝服爷爷不抽烟?

(以理服人,列举出抽烟的害处,让爷爷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抽烟有害无益;以情感人,注意说话要情真意切,让爷爷感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还要注意劝说的对象和方式,乐意接受你的劝说。) 4、师总结:

劝说也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法,以大话套话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1、模拟角色劝爷爷:假如你是颖,你怎么来劝爷爷?

⑴ 老师给大家提供吸烟害处的资料,阅读了解吸烟的害处。

⑵ 在小组内模拟劝说,评选出最佳劝说者。

⑶ 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可由老师扮演爷爷这个角色。) 2、联系实际,实践劝说: 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劝说?

⑵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⑶ 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⑷ 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评议应根据劝说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来评议。

四、小结

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劝说,走出课堂,我们将劝说引向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劝说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态度诚恳 注意对象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这庆份祝教师节的发言稿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4、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

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明确习作要求:

⑴ 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

⑵ 感情真实。

⑶ 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小组交流评改。 3、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4、推选几名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自己的发言稿。(老师可作为主持人创设一下情境)

5、教师小结作文情况。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这几天,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4、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说话有艺术性很高。

例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说话要简洁,抓重点说。”

„„

⑵ 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让同学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有时使用语言艺术,别人听起来心情非常舒服。”

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语言艺术,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举例说明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和语言的艺术十分佩服和尊敬。

⑶ 教师小结:

语言艺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语言艺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请同学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用大屏幕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评价。

4、快速朗读,达到背下来的程度。

二、感悟对联特点

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同学试试看。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延伸:

⑴ 教师提供课外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⑵ 同学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如果没有赶快行动起来。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⑶ 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⑷ 背诵以上对联。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用开火车的形式背诵。

4、背诵课外对联。

四、展示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等等,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提高能力。

五、成语故事

1、请同学认真默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个成语故事。

3、同桌互相复述《舍本逐末》故事。

4、分别解释 舍、本、逐、末的意思。“本”在本课中指什么?“末”在课文中指什么?

5、“舍本逐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6、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内外对联书写一遍。

2、收集成语故事。

评析:“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心理背景不一样,在与文本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必定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图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的感悟内涵。

3、同学们说得多精彩!到这里,我相信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非常丰满了。你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评价他呢?其他同学请把自己想到词写在第一幅插图旁边。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词语来赞美蔺相如,老师把大家所写的词语整理一下,让我们资源共享,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这些词。出示相关词语:

蔺相如: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深谋远虑、挺身而出、随机应变、不畏强权、临危不惧。

廉颇:英勇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知错就改。

评析:让学生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浓缩在简单的几个字之中,学生咬文嚼字,思辨推敲,这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四、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1、同学们,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在凸现蔺相如的特点时,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描写的。为了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为丰满,我们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来进行刻画。其实,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还有好几处地方对人物描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把它写具体。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

3、指名学生朗读交流。

评析:让学生补充文章空白,有机地将理解、积累、运用整合在了一起。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化,语言得以砥砺。

第12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第四单元作文: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雨夜

那一天,雨很大,似乎要把整个城市淹没。我们从学校出来时,我没有带伞。于是,我跑回了家。妈妈急忙叫我换衣服。可是晚上,我还是感冒了。

风在窗户上刮得呼呼响,风铃“叮铛”“叮铛”响个不停,连小狗似乎也害怕了,躺进了它的窝里。“来,先喝一口汤。”传来一声熟悉而又温暖的声音。哦,是妈妈。夜很冷了,可我的心却是热乎乎的。那温暖的汤在肚子里欢快地唱歌。“冷吗?”“不,我不冷。”妈妈喂我把药吃了,自己却咳嗽起来。我忙问道:“妈妈,怎么了?”“没事,好好睡。”妈妈越说没事,我越担心,因为我知道,妈妈是从来不会把自己的病告诉我的。于是,我非常担心妈妈是感冒了。心里不由地想:我该怎样报答妈妈呢?是在妈妈口渴时倒一杯水,还是在她肩酸时给她揉揉肩,还是„„那么多可以报答妈**时间,我该选取哪一个呢?对了,我就好好学习,长大了孝敬妈妈!

夜已经很深了,只有妈妈还没睡。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感叹:“当妈妈真难。”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

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有难忘而感动的事,比如说父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生病的你送往医院;再比如你的亲人在路程很远的情况下为你送伞等等。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经历,虽然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在一个星期三的中午,我和往日一样,跟几个同学一起回家。不巧在过马路时,一辆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把我给撞得四脚朝天,自然伤势一定不轻。我轻轻地摸了一下脑袋,啊!流血了!幼小的我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吓得不知所措。正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叔叔走过来,他见我头破血流,立刻打了一辆出租车把我送往弋矶山医院。

一路上,我疼得睁不开眼睛,并且大声喊疼,那位叔叔不停地安慰我,照顾我。到了医院,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只见十几盏手术灯的灯光向我射过来,使我迷迷忽忽地睡着了。不知不觉的,手术做完了,而我却一点儿也没感觉到疼。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想起了妈妈,口中不停地大喊:“妈妈,妈妈!”这位叔叔问了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连忙告诉了他,想让他打电话给我的爸爸妈妈。这时,我感觉有点儿饿,这位叔叔知道了,马上下楼给我买吃的。我很快又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那位叔叔、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都围在我身边。我感动极了,那一场面是那样得感人。我用力地咬着嘴唇,极力克制自己不让落泪。可是最终,豆大的泪珠还是从我的眼眶里涌了出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友谊的泪水!

我想,这件感动人心的事我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远不会忘怀!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2)

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徐徐向我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着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3)

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可我上了小学三年级后,妈妈再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被子让我自己叠,饭菜让我自己炒,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

这天,我揉揉眼睛,穿上衣服后,便去打饭,打好饭,便往回走。在上楼梯时,突然摔了一跤,饭全洒了,滚烫的浓汤流到了手上,我哭了。哭声惊动了住在楼下的王奶奶,她上来一看:“啊呀,不得了!”他急忙下去拿药,擦在我烫伤的手上,还说:“幸好今天穿得厚,不然非被烫个大伤疤!“我一听,又哭了,妈妈看到了,后说:“没事,不就破了些皮吗?小谷是个勇敢的孩子,赶快上来换套衣服,重新去打早饭。”妈妈为什么不爱我呢?

半夜,我被痛醒了。我看见妈妈没在家里,就偷偷地下了床,忽然从王奶奶家传来妈妈的声音:”这个孩子可不能宠坏了,他必须自己去面对一切考验,虽然残忍了点,可这是为了孩子好呀!”之后又是很长的对话。忽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我知道妈妈要进来了。我立刻躺在床上装睡,妈妈推开门,看到“熟睡”的我,笑了,她帮我盖上被子,摸摸我的头,然后走开了。我睁开眼睛,啊,妈妈还爱着我,没有不爱我。想着想着,一滴滴幸福的眼泪流过面颊。

妈妈,您真伟大!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4)

潘安是我们小区里的一个挺好的的小伙子,人也挺和善的,就是有点胆小怕事,连平时炖鱼汤,鱼都不敢自己杀。

一个晴朗的下午,一栋大楼的人家突然冒烟了,邻居们闻到了烟味都跑了下来,“老大爷!”一个人喊到。这时,大家才想到那位老大爷着了火,但那位大爷还在家里睡的正香呢!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谁去救那位大爷。

“安林,你去。”

“为什么?”

“你是大爷的对门,你当时应该去叫醒大爷。”

“那张云就更应该去了。”

“凭什么啊?”

“应为你帮大爷烧的鸡汤啊!你不把煤气给关了吗?“

„„„„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潘安走了过来,问:“什么事啊?”

“那位大爷家着火了,可大爷在家里睡觉呢!可大家一个也不愿意去救大爷。”安林说。

潘安看了看越来越浓的黑烟,说:“我去吧!”

“潘„„”大家话还没说的出口,他已经冲进了弄烟滚滚的楼道中,大家随即就拨打了119。10分钟过去了,119的车子来了,人们还没见他下来,便开始担心了,他不会有什么事吧。又是10分钟过去了,大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快来帮忙!”是潘安,是他!他被着年逾70的大爷,向大家走来。

“小安,难为你了。”

“潘安,你真了不起!”

„„

“大家不要再说了,快把大爷送医院吧!我不要紧的。”

“哎。”大家把大爷送到医院之后,他自己找了块布条,把自己的伤口包扎起来,连医院也没去。

我在窗前目睹了这一切,两行热泪留了下来。我被他深深打动了。每次我再站在那个窗口的时候,就会想到再现代的社会上,又有多少人会像他那样,拥有者和哈尔威一样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不正需要这样的品格吗?潘安和哈尔威,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5)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事。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发生在两年前的那件事。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白天因为贪玩,到了半夜,病魔就把我从梦境里拉了出来。我感到头痛欲裂,浑身上下都热乎乎的。妈妈被我的呻吟声惊醒了,赶忙关切地问:“儿子,怎么了?”“我难受。”妈妈立刻用她那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跑到了客厅拿出温度计,塞到了我的腋下。“呦,三十九度七。”妈妈二话没说赶忙帮我穿上衣服。到了医院,妈妈就急忙给我挂号,带我看病,最后又带我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把我推到病房后,已是凌晨三点了,我又累又困,迷迷糊糊便睡着了。

当我醒来后,雪已经停下了,我的病也好了许多。此时,我看到了最令我感动的一幕——妈妈坐在一张小凳子上,趴在病床的边缘睡着了,我一扭头,又看到床头柜上摆放着许多药和好吃的,我知道这是妈妈在我睡觉时给我买的。床头柜上还有一张字条,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话:“儿子,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看到这张字条,我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终于忍不住流了出来。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这件事的每个细节我仍然记忆犹新。妈妈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却。

星期天下午,妈妈来少年宫接我上课回家,路过我家附近的菜场,妈妈说要进去买菜,我很不情愿地在菜市场入口处等着。忽然,在喧闹的叫卖声中,我的眼睛无意中看到了一位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我相仿,身着一件已经发黄的白衬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手上的一本书,看的很入迷的样子。有一位中年妇女在她的旁边边卖菜,边吆喝着,人多的时候她忙不过来时,会叫那个捧着书看的小女孩,只要一叫,她就会放下手中的书来帮忙,显然,这是一对母女。

她就捧着这本书看,只是偶尔会被她妈妈叫去,没事了就又回到板凳上继续看书。她竟然能在环境这么嘈杂、脏乱的地方专心的看书,如果是换了我,我一定会被这喧闹的声音烦死,更不用说看书了,我想到了我平时在家做作业时,只要隔壁房间传来电视机播放节目的声音,我马上就会分心,心里老是想着我喜爱的动画片,会找出种种借口和理由去看一眼也好。可她竟然能在菜市场那么嘈杂的环境中如此专注的看书,我真的不能够理解!或许是她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吧。不管怎么说,我既佩服她能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看书,又能帮助她妈妈做一点事,而令我非常感动。

这时,妈妈买好了菜走了过来,我把我刚才看的事情向妈妈说了一遍。妈妈说:“你要向她学习,她能在这么嘈杂的饿环境中看书非常不容易,说明她很有定心,不会被其他的事干扰,学习就要像她那样,那你的成绩就会提高,学习就会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点点头,在心里默认了

不一定符合你的要求,根据需要改改吧。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6)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们像一颗颗海底的珍珠,藏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就挑选一颗最闪亮的珍珠给你们瞧瞧吧!

这是几周前的一个早上,因为前一天我和一位同学发生了矛盾,因此心里不太开心。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却发现大家都用一种诡异的眼光注视着我。我心里慌,于是询问了一位好友。当我知道真相时气坏了,因为昨日我处于气愤,把所有与争执有关的事告诉了问我作业的龚原,没想他却把这件事说出去了!这可是大秘密呀!我顿时火冒三丈,想也不想,一口气冲到正在宣传的龚原身边,大喊了一声:“讨厌!你这个可恶的大嘴巴!”说完,便气呼呼地走了。班里的同学都不说话了,龚原呆呆地伫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我再也不理他了!我心里一直这样重复着!下了早读,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生气。哼!太不讲信用了!我越想越气,一下子哭了。“喂,你过来一下!”我仰头一看,哼,你还有脸来见我!没错。正是龚原,他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但在我心中,简直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你可不可以出来一下?”他平和地说。我本想说不,但又想:看他有什么花招,我出去瞧瞧,反正他有不吃了我!于是,我起身和他走出了教室。他把我带到走廊的一边,这儿人不多。我紧张起来了,他想和我打架吗?遭了„„只见龚原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折了几次的小纸团,样子神秘兮兮的。“说好了,要等我走了才能看,一定哟!”他小心翼翼地把纸团给了我,我刚一接过来,他就飞快地闪了。他有什么阴谋?里面是不是画了一只老鼠呢?还是一封恐吓信„„我双手发抖,慢慢打开了纸团。每打开一层,我的心就狂跳一下。终于打开了,我一看,傻了眼。天呀!上面写了大约800多个“对不起”,每一个书写都那么工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张纸。我的泪水又涌上来了,不过它是快乐的。

后来,我给了龚原一个写满了“没关系”的纸团,他笑了笑,仿佛在说:“你终于原谅我了!”我也笑了笑。

这件事真使我感动。虽然我与龚原没有太多对话,但是友谊的天使在我们之间搭起了桥梁,使矛盾解开了。我会永远保存好这珍贵的友谊,毕竟它是比珍珠更美的东西。

直到今天,我想这件事,仍然深受感动,一股热流温暖了我全身„„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7)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8)

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儿子,天气预报今天有雨,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

正当中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学校教书,中午从不回家。刚好,妈妈这几天正发着高烧打着点滴。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呆地坐着,又急又饿,望着窗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象要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

“晶晶,快过来,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头发,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汤鸡”似的妈妈,望着她那青白着的脸,我不禁又哭了起来„„

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爱的伞给我快乐和幸福。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9)

每当想起阿姨帮助我的事时,一份感激之情就会涌上心头。

一个寒冬的早晨,我去上课外班,我独自走在大街上,缩在厚厚的羽绒服里,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得地打了个哆嗦。我心想:要是有人送我去学校该有多好呀,我就可以早早地去复习了„„

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阿姨从我身边经过,正好擦到了我。阿姨回过头向我道歉。这时,她看见我手中写着“杰睿学校”四个大字的书时,就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杰睿学校去上课?”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呀,怎么了?”阿姨就说:“天太冷了,不如我送你去吧,顺路,而且骑车快。”我有些犹豫,没动。阿姨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转过头对我说:“快上车吧!早去学校可以早做准备一下。”阿姨真诚的话语感动了我,我立刻上了车。看我坐好了,阿姨便骑着车飞快地向学校奔去。阿姨迎着风踩着脚踏板,双手扶着把手,一个劲地往前骑着,还时不时地提醒我坐稳了。我想:阿姨真好,待会儿一定要谢谢她。这时,一阵冷风吹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而像春风那样温暖。

不一会儿,学校就到了。我从自行车上下来,从口袋里拿出十元钱来,递给了那位阿姨。没想到阿姨却摆摆手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以为我送你来是为钱?快去上课吧!”说完,就骑上车飞快地离开了。

我站在大街上,望着那位阿姨的身影,百感交集,一股暖流慢慢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陌生人的爱在每个人的身边,时时让人感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0)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是无法预订,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轻轻触动心灵,铭记于心。人的一生有很多次感动,并在不断感动之中。

有一件事震惊全世界那就是5。12大地震。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钟,当地震洗卷而来,人们惊慌失措。那一刻很多人被压在了废墟下面。四面八方的解放军前来救助。在救援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谭千秋老师奋不顾身救下4个孩子的光荣事迹。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绘声绘色上课,同学们也在专心致志地听讲,忽然教室开始摇晃,谭老师意识到是地震,于是他大喊到;“同学们地震来了,大家快跑呀!什么都不要拿!同学们快出去呀!同学们都迅速冲出来了教室,跑到了操场上,到了操场上,还有有4个同学没冲出去,怎么办呢?本来谭老师可以逃出教室去,可当他转脸看到,班里还有个4个同学没法逃出去,他们在教室里乱跑,在教室里尖叫,往上一看有的大块砖瓦正在向下掉,谭老师只有一个概念;就是拯救个孩子,他喘着气向孩子跑去,砖瓦就要砸到孩子们的头上时,谭老师一把抓住孩子们的手向讲台桌奔去,那一瞬间,只见后面“哗”一声,砖瓦掉在孩子们的身后,前面也在掉着大块的砖瓦,谭老师顾不了那么多了,拉着孩子们直奔讲台的课桌下面,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4个学生,地动山摇,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4个幸存的学生。

轰轰轰„„一块一块水泥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的抱着孩子们,生怕孩子们会受伤,为了那4个孩子,他张开双臂完成了生命最后的使命,他这双曾经传播知识的手臂,再地震中拯救了4个孩子的生命,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不要怀疑,因为感动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尽管世俗的东西已经让身边事物变得模糊不清,尽管这样的感动越来越少,然而我们的生命需要感动,感动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照亮整个世界。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1)

人人都要吃饭,不吃饭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总而言之,饭很重要。

我认为饭吃饱则已,不饿死便罢。可父母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一天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就因为我们的意见不统一,所以总爱为吃饭发生争吵。

一次吃午饭,我只为自己盛了半碗米饭。吃完饭,便去写作业。妈妈对我说:“吃这么点怎么行,来,妈妈为你再盛半碗,赶紧过来吃掉。”我的脑袋里“嗡”的一声,我的妈呀,我今天可真的是幽门堵塞,再吃胃里的东西就溢出来了。于是我就对妈妈说:“我不吃了。”妈妈又不厌其烦地为我解释:“你今天下午还要打篮球的,不吃好怎么打?在说,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要多吃„„”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冲着妈妈大声叫喊:“我不吃不吃,你再怎么说我也不吃了!”

这句话可激怒了妈妈:“你如今怎么了?这么不听话?妈妈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啊!”

哼,为我好!让我受肚子的胀痛,这叫为我好?我的胃里实在是满了,别说我那种不饿死的要求,就连吃好的要求也满足了呀!正在我气恼之时,妈妈又唠叨开了:“快点快点,再不吃就凉了,我都给你盛好了。”妈妈还没说完,爸爸又接上了:“快!今天不吃你就端着碗在门外站着,什么时候想通了,把饭吃完再进来!”

没办法,我只能慢悠悠地坐在饭桌前,慢慢吃起来。饭中那黄悠悠的菜花确实令我越看越头疼。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2)

每当想起阿姨帮助我的事时,一份感激之情就会涌上心头。

一个寒冬的下午,我去上课,我独自站在路边等车。我缩在厚厚的棉衣里,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得地打了个哆嗦。我心想:要是有人送我去学校该有多好呀,我就免得在这儿受罪了„„

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阿姨从我身边经过,正好碰到了我。阿姨回过头向我道歉。这时,她看见我背着书包,就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要去学校啊?”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呀,怎么了?”阿姨就说:“天太冷了,不如我送你去吧,顺路,而且骑车快。不然,你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有些犹豫,没动。阿姨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转过头对我说:“快上车吧!早点去学校吧,等会要下雪了。”阿姨真诚的话语感动了我,我立刻上了车。看我坐好了,阿姨便骑着车飞快地向学校驶去。阿姨迎着风踩着脚踏板,双手扶着把手,一个劲地往前骑着,还时不时地提醒我坐稳了。我想:阿姨真好,待会儿一定要谢谢她。这时,一阵冷风吹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而像春风那样温暖。

不一会儿,学校就到了。我从自行车上下来,从口袋里拿出五元钱来,递给了那位阿姨。没想到阿姨却摆摆手说:“不用,你快去上课吧!”说完,就骑上车飞快地离开了。我站在校门口,望着那位阿姨的身影,百感交集,一股暖流慢慢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陌生人的爱在每个人的身边,时时让人感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3)

打开记忆的宝库,我找到了一颗记忆的宝珠。这里有一件十分令我感动的事。今天,我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那件事发生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我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叫张文莉,他是一名聪明美丽的女孩。

一个星期日,她打电话约我出去玩耍,地点在清都广场。但是,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所以,我想:张文莉应该不会去了,我也就没有去。

直到星期一去了幼儿园,才知道它被雨淋的发烧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十分愧疚和震惊。幼儿园放学了,我急忙去她家看望她。要回家的时候,我轻轻的对她说了一声:“张文莉,对不起,我害你淋雨了,都是我不好。”没想到,张文莉却十分内疚,她说:“是我自己不对,天气不好还要出去玩。”说着,我俩都笑了起来,我们友好的拥抱在一起。这一幕,让她妈妈看见了,把我们拍了下来,留下了永恒的记念。

虽然她现在在实验小学上学,见面的机会不多了。但是,我们在幼年时代的友谊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4)

有一次,我吃完早饭后去等车。过了10分钟左右,车来了。我上车时往口袋一掏——钱不见了,我想起来了,原来忘在家里了。这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要是不坐这辆车就要迟到了。我不好意思,慢慢地说:“对不起,司机,我忘了带钱。”司机一瞪眼,大骂说:“没带钱坐什么车,想坐霸王车吗!”我听了低下头,脸一下子红了。正当我垂头丧气要下车时,一位叔叔说:“小朋友,请等一下。”我转过头,看见他往钱箱里投了2元钱。又对司机说:“现在不是坐霸王车了把!”司机说:“不是。”叔叔又说:“小朋友,以后注意点。”我点了点头。到了学校,一看手表还有9分钟才上课。我心里暗暗得意。

回到家后,我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以后见到他,得好好感谢。”后来,我在街上又见到了那位叔叔了,我跑过去对他说:“谢谢您,叔叔。上次要是没有您,我就迟到了。”说完,我给2元钱给他。他说:“谢我可以,但钱我不能要。”

我的心灵被这位不相识的叔叔深深的感动了。后来我们常常相见,我们也就认识了。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5)

我的童年生活记载着许多令我感动的往事,有路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动,有同学朋友带给我的感动,有亲人给我带来的感动„„在我的记忆海洋中,独有一份感动至今甜润在我的心田。

冰球是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我现在已经是零度阳光冰球队的主力队员了。我每次进入冰场都无比兴奋,我可以感受到无限的激情洋溢着整个冰场。

我们的冰球训练十分艰苦。每当我累的时候,我总会快速地滑回休息室,瘫坐在椅子上,这时妈妈会很自然地帮我擦汗,递给我水杯,我大口大口地喝,大半瓶水一会儿就不见了。当教练号声一响,我就一把抢过妈妈手里的头盔,往头上一戴,一溜烟地飞奔至冰场„„每次都是这样,被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周日,我照常参加了冰球训练。当我成功攻防了关键的一球,转头向妈妈炫耀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妈妈正蜷缩着身体,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来回地走动着„„当时我惊呆了,难道妈妈是被冻得蜷缩成一团吗?这时我和妈妈的目光撞在了一起,我发现妈妈又挺直了腰,装出没事的样子,送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于是我也回应了我若有所思的一笑。这时哨声一响,中场休息了„„我慢慢地滑出冰场,妈妈照常用熟练的手法帮我摘下了冰球帽,递上一条毛巾,几下干干的毛巾就湿透了,接着一杯水就送到我的面前,我抱住了妈妈的手,惊奇地发现妈妈的手比水还凉,我勉强地笑了笑,其实心里好想哭„„我一直握着妈妈的手没有松,希望我暖和的小手能够迅速温暖妈妈冰冷的双手,能够传递给妈妈我感动的心情。此时我又想起了我们刚刚进入冰场时的场景,妈妈弯着腰吃力地背着我那又大又重的冰球器具包一步一个台阶,好几次我都想帮助妈妈,但妈妈总是找借口说,你省着些力气打冰球吧,我也就不坚持了。现在回想起来,妈妈为我付出这么多,我却从未察觉过,很是惭愧„„

我想妈妈赋予我的那份无私的爱是我终生铭记的感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6)

打开记忆的闸门,总有那么一件事令我久久感动。

那是去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坐着火车从北京回潍坊。上车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们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我坐在窗边欣赏着美丽的夜景,望着这个繁华的城市,我的心里竟有了一丝留恋之情。

我的视线渐渐转向了车内。这时,我看见一位大姐姐在火车里走来走去,不停的问着别人什么。我问了周围人才知道,原来那位大姐姐坐于列车行驶相反的座位会吐,可是她买票时就剩这一张了,而她因为家里有急事,必须明天回去,所以就买了。可她没想到座位与行驶方向相反,所以她想和别人换一下座位。

我和妈妈是不会换的,因为我们的座位与她的座位方向相同。这时侯,我们对面的一个叔叔站起来,对那个姐姐说:“唉!到我这来吧!”那位大姐姐连说谢谢,便坐到了那里,那位叔叔也坐到了她的位子上。

由于我兴奋,所以很晚才睡。对面的那位大姐姐已经睡了,睡的很香,很甜。而那位叔叔却在喝着一种药,我不禁向那里瞥一了眼——“晕车药”!我很奇怪,便问:“叔叔,你不晕车为什么还喝药啊?”那位叔叔憨憨地一笑:“其实,俺和那姑娘一样,不过俺还带了晕车药。俺本来就为了不让自己难受而买的一张与火车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不过看那孩子怪难受的,年纪轻轻的„„”

正如季羡林所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心里有一种感觉油然而生,那就是感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12)

每当想起阿姨帮助我的事时,一份感激之情就会涌上心头。

一个寒冬的下午,我去上课,我独自站在路边等车。我缩在厚厚的棉衣里,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得地打了个哆嗦。我心想:要是有人送我去学校该有多好呀,我就免得在这儿受罪了„„

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阿姨从我身边经过,正好碰到了我。阿姨回过头向我道歉。这时,她看见我背着书包,就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要去学校啊?”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呀,怎么了?”阿姨就说:“天太冷了,不如我送你去吧,顺路,而且骑车快。不然,你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有些犹豫,没动。阿姨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转过头对我说:“快上车吧!早点去学校吧,等会要下雪了。”阿姨真诚的话语感动了我,我立刻上了车。看我坐好了,阿姨便骑着车飞快地向学校驶去。阿姨迎着风踩着脚踏板,双手扶着把手,一个劲地往前骑着,还时不时地提醒我坐稳了。我想:阿姨真好,待会儿一定要谢谢她。这时,一阵冷风吹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而像春风那样温暖。

不一会儿,学校就到了。我从自行车上下来,从口袋里拿出五元钱来,递给了那位阿姨。没想到阿姨却摆摆手说:“不用,你快去上课吧!”说完,就骑上车飞快地离开了。

我站在校门口,望着那位阿姨的身影,百感交集,一股暖流慢慢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陌生人的爱在每个人的身边,时时让人感动。

12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今天下午,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带我到菜场里买菜。菜场上人山人海,情急之下我来到路边的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个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价格。可卖菜的 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忙忙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小摊上,丢了东西,谁还会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菜场的方向奔去。

到了那里,我们看到老大爷的菜已经卖完了,但老大爷还在那儿,四处张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过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点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油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13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的记忆力里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事,但令我最感动的是今年暑假里发生的一件事。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决定去海南玩。到了海南我们放下行李,我对爸爸说:“我们去海边玩好吗?”爸爸爽快的说:“好。”我们走在去往海边的路上,一边想我是玩沙子,还是玩水。

最后决定我还是玩沙子。

到了海边,我一眼望去,只见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我玩着玩着忽然脚下一痛,我把脚翻过来一看,不好,是一根树枝扎进脚里。当我一碰,就火辣辣的痛。

我忍住痛刚要下手旁边的爸爸喊:“然然你怎么不玩了,”我说:“一根小树枝把我的脚给扎了。”我忽然感觉脚好像在流什么东西,我低头一看,不好,出血了。我连声喊:“爸,你看我的脚出血了,”爸爸赶紧转过身说:“不好,没有纸巾,怎么办。”我正着急要哭时一位阿姨走过来说:“孩子你怎么了?”我说:“一根小树枝把我的脚给扎了,可我没带纸巾。”阿姨亲切的说:“你不用着急,阿姨这里有药,一会儿我帮你包扎伤口好吗?不过有一点疼。我微笑着对阿姨说:“没事,我不怕痛,我们开始包扎吧!”

她先把棉棒涂上药水,给伤口消毒,痛得我直咬牙,然后涂上药膏,最后用胶布给包好。包扎完,阿姨站起身刚要走,爸爸连忙起身说:“这位女士您帮助我女儿我怎样感谢你呢?”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举手之劳吗!”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看着阿姨远去的背影,我衷心的感谢、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的事,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感动?”我认为感动就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与解决一些问题。这些令我感动的事如同繁星一样在我的脑海闪闪发光。我就给大家摘取其中一颗星,讲一讲那件令我感动的事。

有一天早上,我早早地就起床做好上学的准备。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向学校,当我就要走到学校门口时,看见一个个同学们胸前戴着的红领巾,我顿时停下了脚步,伸手摸了摸右边的口袋又摸了摸左边的口袋,可就是没有看到红领巾的身影,顿时我心急如焚。我又把书包摘了下来,我左翻翻右翻翻就差把书包中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可谁知就连红领巾的影子也没找到。我的心就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皱着眉头说:“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心更是越来越着急。忽然我脑中冒出一个想法:可以给家里打电话呀!我立即从兜中掏出手机,一打开手机,屏幕上出现了四个大字“电量不足”。我心想:什么嘛!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不用的时候电足着呢!我又立即拨通了电话,可没人接电话。我又连续播了两次电话,可谁知就是没人接。我的心再次坠入万丈深渊。

忽然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李寒峥,我连忙叫住了她。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我再次叫住了她。我连忙跑了过去,说:“李寒峥,李寒峥。你慢点儿。”她转过身来,对我说:“干什么呀?”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你有多余的领巾吗?”她疑惑地说:“干什么呀?”我说:“那还用说呀!当然是忘带领巾了。”她又说:“原来是这样啊!来给你。”她摸了摸左边的兜,又摸了摸右边的兜,一看也没有。她又打开了书包,说:“等一会儿啊!”我说:“没事你慢慢地找吧,我不着急。”过了一会儿他从书包里拿出领巾,笑着对我说:“来给你。”我接过领巾,高兴地说:“谢谢你了!”我连忙把领巾记在了胸前。

我忽然觉得天出奇的蓝;树出奇的绿;空气格外的清新……我高兴地说:“咱们一起去学校吧!”她说:“好啊!走!”我忽然发现李寒峥的胳膊上划破了一个口子,我亲切地说:“李寒峥,你胳膊上怎么划破了一个口子呀。”她说:“没事,刚才翻书包时,不小心被划破了。”我说:“没事就好。”我心想:一个朋友因为帮助别人自己受到伤害,还一声不吭,这才是真正值得去交的朋友。这是她说:“再说了我们是朋友嘛,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这句话把我深深的感动了,我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的事,这些事常常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事,你一定能够发现。

一 件 令 我 感 动 的 事

在我的记忆长卷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但有些事早已淡忘,可唯独令我感动的事,永远的活在了我的心中。

记得那是我是上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袁老师选为光荣的值日生,那是的我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好景不长,到家后我才发现我的执勤袖标丢了,唉,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呀,正当我十万火急的时候,奶奶推开了门走了进来,用亲切的话语对我说:“怎么了,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坐在床上的我手足无措,不知该回答什么好,说没事儿,就是显的太假了,可说有事,奶奶生气怎么办?最终,我决定把事实告诉奶奶,我镇定自若地向奶奶说:“我把值勤袖标丢了,可明天还要用呢,怎么办呀?”奶奶则在一旁若无其事地说:“嗨,不就是一个袖标吗,我给你做。”说完转身回屋了。当时我觉得奶奶只是安慰安慰我,所以没放在心上,只是接着写作业去了。

第二天早上,当我睁开那个迷茫的睡眼时,发现一个屈着腰的背影原来是奶奶,我慢慢直起身来,轻声问奶奶:“奶奶,你在干什么呢?”奶奶用疲劳地声音对我说:“嗨,你不是说你没袖标了吗?我这正给你做呢,来,你快看看合适不合适。”“来,我给你戴上。”奶奶说道。看着奶奶那疲倦的样子我不禁问了起来:“奶奶,你一夜都没有睡觉吗?”奶奶则笑了一笑说道:“没事儿。”在望望那鲜红的袖标,上面有奶奶的多少心血,我回永远也不忘记奶奶对我的好。

到了学校,我才发现我的袖标在书桌里,我会把奶奶做的袖标永远的珍藏起来,直到现在,它还安稳的在我的柜子里放着,每当我孤独的时候,都会把它拿出来,去回想奶奶对我的爱。

也许那些好心人身上没有昂贵的手饰、华丽的衣服,但他们有一颗洁白的心,这一点足以证明中国的繁荣富强、世界的繁荣富强。

第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123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

一、知识点及课标要求

本单元编排了五篇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其中《神鸟》《冬不拉》《火把节》是精读课文,《格萨尔王的故事》《刘三姐》是略读课文。《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伊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格萨尔王的故事》说的是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冬不拉》是一篇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的一种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火把节》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刘三姐》这篇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故事;随课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38个。

二、需完成的实验和组织的活动

这五篇课文是民间传说故事,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同时也会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教学时,注意围绕学习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的表现

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故事。

三、应渗透的思想方法

本单元以“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为专题。前面编排了导语,配有情境图。画面展现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大家庭。每篇课文后的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词句,感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感受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时要很好地把握编排意图,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词句,感受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2、重视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质疑。

3、重视课后的思考题,全面而扎实地进行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4、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 神鸟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伊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都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形象,同时也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忠良。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把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带、演示文稿

六、教学流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

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4)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五)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3、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六)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拓展题: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乌鸦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2﹡格萨尔王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说的是格萨尔王觉如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后来,他又答应岭部落迁移到玉隆,使岭部落的百姓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个故事塑造了藏族人民心目中一位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主认识“酥”等七个生字。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感受格萨尔王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准备:格萨尔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六、教学流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1、掌握生字。

2、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3、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1)学生朗读唱词。

(2)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去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1)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2)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五)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六)作业。

1、收集本课词语。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拓展题: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3 冬不拉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5、16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具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录音带、录音机

六、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

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

5、6自然段)。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2、小结:

(五)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2、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六)总结全文,提高升华。

(七)布臵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拓展题:小练笔:写读后感(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等)。

板书: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4 火把节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讲述了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学习课文的第

二、三部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三、教学重难点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4)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3)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2)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拓展题: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5*刘三姐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说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的爱戴。课文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认识课文生字词,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巩固练习。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1)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2)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2、拓展题:搜集刘三姐的山歌。

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三大项内容,包括“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本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注意语言的积累,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学习内容,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编写故事,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三、教学重难点

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指导学生编写故事。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准备: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勤劳、质朴的,勇敢、无畏的,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三)编写故事。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2、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 (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3、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4、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6 猫

一、教材分析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文章。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生动具体的叙述方法,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准备:插图、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出每部分的意思。

2、在小组里交流。

3、熟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阅读第一部分。

理解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1)古怪是什么意思?(难以捉摸,跟一般情况不同。) (2)猫的性格到底怎样难以捉摸?细读课文,看写了猫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的,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什么?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5)小结。

2、学习第二部分。

理解“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五)总结(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1、你喜欢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描写得栩栩如生(生动具体)。

2、为什么能写得如此逼真?

一是热爱生活,对事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一是抓住事物的特点。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做学习辅导练习。

3、拓展题: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7 珍珠鸟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由怕人到能与我相处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认识课文生字新词和了解课文内容。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珍珠鸟是怎样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逐渐由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准备:珍珠鸟图片、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课文,然后质疑,同学们一起梳理质疑的问题,确定需要探究的问题。

2、思考: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从课文最后一句入手。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在与珍珠鸟相处了一段时间

后,笔尖流泻下这样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这“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

(五)总结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完成学习辅导练习。

4、拓展题:搜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8*海豚救人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认识本课3个生字。播放课文录音,把课文读通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用具: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抽一小组读一个自然段)。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4、你们打算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5、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自主、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

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

2、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四)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扩展。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2、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作业。

1、完成学习辅导练习。

2、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8*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海豚救人的原因

9 老人与海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个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情厚谊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学会本课的8 个生字。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并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四、教学时间:3 课时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每个字都读准,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3、学习生字。

(三)抓住重点句,品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想想课文中的哪几段具体写老人与海鸥的情谊?请你找出来。

2、指导读重点句子。

3、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4、师生评价,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怎样想的?

(四)通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

1、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是怎样建立的?海鸥为什么会成为老人的朋友?

2、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 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听了它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五)读下列的句子,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1、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六)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完成学习辅导练习。

2、背诵课文。

3、拓展题:学了课文后,写一篇读书感受。

10*草虫的村落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和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并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出示新词,指名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提出疑问,引发探究。

为什么这些我们常见的草丛和虫子会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座奇妙而且快乐的村落呢?

(五)精读全文,感受交流。

1、学生读划的重点句子,谈自己的分析或体会。老师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指导点拨。

2、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六)总结全文。

(七)布臵作业。

1、完成学习辅导练习。

2、拓展题:请你回家后观察一种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语文百花园二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观察一种动物,并做好记录。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

(三)布臵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臵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二)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

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五)引入

1、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2、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3、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3至4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师小结。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4、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5、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六)布臵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

11 黄道婆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后来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改进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文带、录音机

六、教学流程

(一)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四)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五)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2、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3、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4、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5、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七)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完成学习辅导练习。

2、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拓展题:读写结合: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12 提灯女神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课文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要求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课文生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并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准备:插图、录音机、课文带

六、教学流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

(三)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拓展题: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

13*香玉剧社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写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的全体演职员,通过义演募集资金,捐献一架飞机的原因和经过,赞扬了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会认本课2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准备: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四)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总结课文: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拓展题:搜集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14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具准备:插图、课文带、录音机

六、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2、检查预习情况。

3、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写段意。

(四)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4、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五)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

2、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3、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六)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1、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2、体会重点句理解。

(七)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八)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九)布臵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拓展题:写感受。

15*花木兰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剧本,讲古代的女中豪杰花木兰代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的事,歌颂了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准备:插图、有关花木兰的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5、全班评价。

(六)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语文百花园三

一、教材分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五项训练,包括“温故知新”“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口语交际”和“习作”等。通过这些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各道练习题,指导学生学会“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转换。学会怎样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使学生养成说话有条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具准备: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句式的转换”。

1、读一读,想一想,例句的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意思 一样吗?

2、学生讨论。

3、让学生试着做练习。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并说说转换的方法。

(三)学习“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读题目要求,理解内容。

2、学生复习本单元课文,回忆这些课文在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方面有哪些特点?

3、小组交流,班上交流。教师点评。

(四)学习“阅读平台”。

1、让学生借助字典把文章读通,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镇定”。

3、总结课文,加深感悟。

学了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像这样急中生智的小故事,你还知道一些吗?

(五)学习“积少成多”。

1、借助字典把诗《对酒》读通顺。

2、学生交流诗的意思,教师点评。

3、要求学生能背诵默写。

(六)作业。背诵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个性与性别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交际,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教学重难点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

突发事件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把这两种差异进行比较,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呢?今天我就们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讨论讨论吧!

(二)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三)讨论交流。

1、请先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再举具体事实依据。

2、要边听边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反驳他人意见时,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3、使用文明用语。

(四)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五)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六)总结。

(七)评价。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在评价别人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写写自己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习作,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

(六)写作文。

(七)讲评作文。

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作文。

(九)优秀作文欣赏.

第14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老师: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 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②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 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教学反思: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 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教学反思: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小组内读诗。 3.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 (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童年趣事

(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

“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或者“他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2、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归纳。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2.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3.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4.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3.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教学反思:

第1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即使孩子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也还是运用了范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一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学生经过愉快的寒假,心还没有很好的收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经常有人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极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

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继续努力吧!

本单元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同时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勇于描绘和交流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因为是写了童年时代的天真乐趣,对童年时光有了一份独特的眷恋之情;因为同学们身处童年,正感受着童年的点点滴滴,有了这份感情,更能引起他们共鸣,他们会更加陶醉自己的童年生活;去体会饱含情感的学习和真实的生活经历。我这样尝试着安排了以下的学习程序:

一、童年杂忆,漫谈童年,老师讲述名家的童年趣事,这些都激发孩子们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这样大家的故事就在孩子们的头脑形成丰富的素材库,在孩子们情感饱满的契机,让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提笔成文。

二、围绕““爱”这一情感体会挖掘童年生活的“趣”。小英子也好,小萧红也好,古诗词三首中描绘的趣稚儿童也好,之所以天真动人,都因作者们在字里行间暗藏着一份深深的爱的渲染:小英子的童年里有爸爸对女儿温柔的爱,有小英子对骆驼队的爱;小萧红的童年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畅快,也是全因有祖父柔柔的爱;古诗词三首里的孩童们被写成稚趣百态,不也少不了诗人对他们的一番喜爱吗?有了这样的感情根基,学习课文的时候,着力让孩子们感受这点最动人之处,才能激发更深的情感,看懂表面的“趣”了。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安排了这样的程序: 1自由读文,找出小萧红在祖父园子里享受的快乐事有哪些?谈谈自己的感受。

2、示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学生结合刚才找到的快乐事,深入理解这句话,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用上这句话来说说小萧红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3、回应题目:“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深层含义在于祖父给与小萧红的慈祥的爱,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4、课外拓展阅读,深入感受由祖父的爱所生发的更多的属于小萧红的童年快乐:推荐《呼兰河传》节选篇目。

通过教学本单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不足之处,因学生基础较差,平时阅读量少,制约阅读水平提高,如何深入体会需老师提示、点拨,习作能写童年的事,但个别同学过程缺乏“有趣”,不能表达快乐情感。决心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第三单元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本单元课文杨氏之子的对答风趣幽默;晏子巧妙机智的话语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给了楚王有力的回击;杰奎琳母子三人在与德军机智地周旋中充满了胆略与智慧;相声则用夸张的语言讽刺了说话啰嗦,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抓住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中,我确立了“读中感悟---交流体会-----朗读品味”的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在读文时画出文种或风趣、或巧妙、或机智的语言,并体会他们巧妙之处,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感悟语言艺术所在,最后在感情朗读对语言进行品味。

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引导学生读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晏子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给楚王一个有力的回击。最后让学生感情朗读和体会晏子的这段话。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课本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感受语言艺术外,我还通过文本中的语言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晏子使楚》中晏子回答楚王齐国人多的一段话中,我出示了“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这段话,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对这件事的描述,并让学生找出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话的下面。这样既认识到文言文这种用语言简练的特点,又体会到了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学生自身水平限制,只在老师指导下能进行训练,平时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语言积累受到了影响。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需今后的教学上继续努力,决心继续积极开展教学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一单元的课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课堂上学生有点到要处,但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抓住,没有深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一直想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高潮即将来临又把它压下去,实在是一种遗憾!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如果能让我重新上这一篇课文,我一定会多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一、突出章节过关。

本单元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失分的关键,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我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活动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提供。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二篇研究报告是比较正规的的写法,统一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教学中学生虽能按老师的要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但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有待加强,有些资料仍需老师举例子辅导收集,才能将活动开展下去,必须在以后加强辅导和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活动,提高知识质量和阅读能力。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本单元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单元教材,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三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一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二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三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儿童诗两首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刷子李》教学反思: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平时写人的文章当中。通过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学生既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了写作的方法。同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本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前

两篇课文的学习的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本文,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自己结识了哪些人物,作家的哪些描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转入阅读本文。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学生通过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快就体会了人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仍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写作中运用较少,应鼓励大胆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提高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能力。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对德国气力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教学时,我从风景的气力和民族的奇特两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既让学生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威尼斯的小艇》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学生“在设疑中激趣,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通过设疑布障,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兴致盎然,就愿意去发现许多想发现的,自主地学习课文;当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时,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感染着,灵感碰撞着,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与象共舞》

1、在这一篇文章中,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2、教师教授学生时,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彩色的非洲》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

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我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第1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材分析: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

语文

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草原 2课时

2、丝绸之路 1课时

3、白杨 2课时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一 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据西部的材料,教师准备课件

语文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有价值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3.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情感。

语文

5.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增强写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1个,会写30个。

2.体会古诗重诗人的情感,并能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短文。

3.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第6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累少年立志的名句。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5.《古诗词三首》 3课时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2课时 7*《祖父的园子》 1课时 8.《童年的发现》 2课时 9*《儿童诗两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了解胚胎的发育规律

语文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材分析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并作相应摘抄。

语文

2、理解课文内容,由人物语言及行为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3、通过搜集和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练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4、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对文言文、剧本、相声的特点有基本了解。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2、把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0、《杨氏之子》 2课时

11、《晏子使楚》 2课时 12*《半截蜡烛》 1课时 13*《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1课时

语文

教学准备:

生:了解晏子其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制作课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他们让我感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语言。

语文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中那令人震撼的情,品味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并受到熏陶。

3、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

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4、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4、《再见了,亲人》 2课时 15*《金色的鱼钩》 1课时

16、《桥》 2课时 17*《梦想的力量》 1课时

语文

口语交际.习作四 3课时

回顾.拓展四 2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抗美援朝的有关背景,反应非洲孩子生活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自主地认识“诺、怯、赵、璧、妒、忌、瑜、弩、唬、诡、遂、獐、”等1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完璧归赵、负荆

语文

请罪、神机妙算、呐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4、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语言表示人物的心理的写作方法。

5、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指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组织学生评析、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动作描写的写作效果。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故事中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形象与品质。

4、通过对古典文学的阅读,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措施:

1、本组课文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而且写法上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语文

2、教学本组课文时,对句子的理解尽可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本组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可抓住重难点,做到长文短教。

4、要求学生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8《将相和》……………………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 21﹡《猴王出世》………………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五》………………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文章的影片视频,了解写作背景四大名著相关篇章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技术 单元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语文

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生字。

语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2.根据主题,搜集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时安排: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6课时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课时 教学准备

1.学校提供上网条件,开放图书室,教会学生图书查阅法:明确门类-目录查找-速读摘记。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搜索引擎。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人

语文

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物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

语文

2、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3、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2、《人物描写一组》 3课时 23*《刷子李》 1课时 24*《金钱的魔力》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 3课时

回顾.拓展七 1课时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阅读《百万英镑》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异域风情

语文

教材分析

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世界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 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这个专题编写的。人教版教材内共五篇文章: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略读课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自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这些课文都是围绕着展示五彩斑斓的异域风情,激发孩子们对异域风光与文化的向往,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之情而编排的。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优美的词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的特点。

3、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4、激发对异域风情的兴趣,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1、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们对异域风景与文化的向往探索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

语文

3、分享交流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进行同步阅读 ,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教学措施:

1、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文章,在学习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学些什么,再回忆一下本学期的内容。学习时,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2、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的阅读方法,要让他们从课内外既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展现异域风景与文化特点的,并注意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更多的异域风情,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27*《与象共舞》 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1课时

教学准备:德国的风光片,水城威尼斯的风光片及小艇的图片,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的文字、图像资料.

第17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教学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研说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

根据课标对高年段的目标要求,具体到人教课标版版五年级下册,学生需要达到的要求如下: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

①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认生字200个,会写生字150个。 ②阅读,抓住文章大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习作,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④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⑤综合性学习:学生能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初步了解查找、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第二是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

(二)本单元的内容标准

具体到第三单元,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达到的内容标准是:

1、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会认生字20个,会写生字11个,抓字义、字形和规律,进一步提高独立识字能力,能写一手好字,体会汉字的优美。

2、在阅读方面:正确概括内容,理解词语,养成默读习惯(300字/分),合理表达,较好想象、主动积累、习作、

3、在口语交际方面:学会使用规劝语言。

4、在习作方面:写发言稿,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

教学

5、在回顾·拓展方面:积累对联,主动交流,积极展示。

二、说教材:

1、教材编排特点

在课标指导下,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在编写上每个单元都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单元的编排具有如下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本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设有《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写发言稿,回顾·拓展。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这一主题。

(2)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3)图文并茂,更增进和儿童的亲和力;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2、编写体例

本单元的编写体例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课例有四篇,包括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其中精读课文后设有课后练习、生字表、综合性学习、拓展资料等栏目,略读课文第12课后设有补充资料;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回顾·拓展设有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

3、单元内容解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也是精读课文,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是略读课文,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也是略读课文,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前两篇精读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把握: 深入解读教材,把落脚点放在——“抓住重点、把握联系、分清层次、明确发展 ”四个方面之上,要以课后的问题为参考,根据本班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强调少而精的原则;围绕重点把每一个训练环节的任务精心安排下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标》在小学阶段学习没有专门提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

教学

也并没有精确解释一词一句意思的要求,只是要求“领悟大意”,重在激发阅读兴趣,诵读体味,读懂大意,领会情趣。后两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让学生利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4、编排意图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5、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我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认识2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B、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积累语言。

C、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杨氏之子》 (2)过程与方法

A、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B、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C、初步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6、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难点: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学习中积累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大概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生字、词教学。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要突出重点,如字音、字形;抓住规律,正确书写;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强书写训练。主要采用课外预习和课内扩展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小组的合作帮教效果。采用“每教学

教学

日一听写”办法督促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表现好的小组量化加分。

2、阅读教学:

(1)注重朗读。采用听录音、听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轮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2)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读通、读懂、读熟、读好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语言,并在读中合理穿插说、写的练习,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如:《杨氏之子》设计小练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什么反应?展开想象,写在练习本上。《晏子使楚》的小练笔:当晏子离开楚国时,楚王为他送行。临别时。楚王会说些什么?(注意语言得体);《半截蜡烛》的小练笔: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打电话》的小练笔: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

(3)拓展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每篇文章学完后均安排1—2篇拓展阅读材料。

3、口语交际与习作:

人教版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我认为要想上一节鲜活的口语交际课,应做到三点:一是创设交际情境,二是体现互动,三是注重评价,在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完成习作——写发言稿,自己修改,写完后选出典型的文章进行当堂点评,让学生获得写作方法。

4、回顾·拓展

这部分内容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重在指导学生发现、积累、运用。

(二)评价建议

本单元我将采取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将有所区别。评价中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是否正确,学习行为是否良好,学习心理是否健康,学习意志品格是否坚强。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要关注写字习惯、姿势、正确率的评价。

在阅读方面我主要关注对朗读水平的评价,对文章内容把握能力的评价。 在口语交际方面,关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评价。

在习作方面要重视修改的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五、课程开发利用建议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我有如下建议

1、发挥教室墙报的作用

在新单元学习之初,将本单元知识树图片贴到墙报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简单记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学完后,用知识树进行单元知识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教学

教学

回顾会更加系统。然后让学生用知识树为自己进行单元达标,同桌之间手拿知识树说出本单元知识点的内容,用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充分利用文本、网络资源。

课本引领,以一带多,发挥校园图书室的作用,充分利用河北远程教育网以及其它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如:《故事二则》、《说话》、《智斗》、相声《一吐为快》、相声《对对子》等,放手让孩子阅读,使其“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再辅之以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则“水到渠成”。

3、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

用好多媒体系统,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充分调动孩子的更多感官系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第三单元的教学,我力求做到三点:一是阅读提前,营造阅读氛围。二是精读带路,领略语言的艺术。三是阅读延伸,发挥整合功能。

以上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学

第18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习作五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3.学习用一两个典型实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二) 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

1.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 2.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 (1) 题目范围是什么?

(2) 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 参赛对象是什么人? (4) 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 3.学生阅读后回答。

(三) 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指导审题:教室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

2.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其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3.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

(1) 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

(2) 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 (3) 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

(4) 你想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

(5) 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

(6) 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

(四) 学生草稿。

(五) 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

撰稿人:灵宝市第一小学 高竹霞 审验人:灵宝市第一小学 李小云

第1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500字 内蒙古的小朋友巴日萨: 你好!

你在新疆的哥哥向我介绍了你,你最近生活好吗?学习好吗?身体健康吗? 瞧!问了你这么多,我都忘了介绍自己。我是新疆乌鲁木齐兵团二中五年级(1)班的小学生,我的名字叫郭斯佳,今年快12岁了。我喜欢舞蹈、绘画,别看这些都是女孩子的专项,其实在平日里,我却像个假小子,我开朗、幽默,甚至还考上了同桌办的“遥控车驾驶证”!不过,我的学习可不赖,我还是我们班的班长呢!

通过你的哥哥,我们认识了你,并很想与你建立“手拉手”友好关系,成为好朋友。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给你写一封信。写信只是一个开始,为了和你成为好朋友,我动员小组成员包括你的哥哥宝亨德,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

经过讨论,我们想做一个大贺卡送给你,贴上我们的照片,写上祝福的话语,尽情的在贺卡上展示我们的多才多艺,让你看见最真实的我们。虽然我们一组只有6人,但每个人都很活泼,很阳光,大家都想和你成为好朋友!

希望我真诚的一封信能让你感到温暖这就是我们“手拉手”活动的真正目的。无论在多远的地方,我们都能成为好朋友,你说对吗?我们期待你的回信。

祝你

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郭斯佳 XX年2月23日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难忘的童年500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我呱呱坠地那一瞬间,到现在将近十三年的时光,“童年”的印象还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张张岁月的照片,还像跑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旋着,童年般的梦想,想起来,还觉得当时真是傻呢!

我曾经幻想着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人、是保护公主的王子,也是将小红帽从大野狼的肚子救出来的猎人,还记得,四岁时,异想天开的用纸做了鸟的翅膀,从高处往下跳呢!摔个四脚朝天还沾沾自喜,那些回忆,就像是镶入记忆宝盒中的钻石,闪闪发亮的。

在我幼儿园小班时,有一次表演会上,我和弟弟,上台表演跆拳道,我狠狠将弟弟打倒在地,还仰天大笑看着痛哭流涕的弟弟,回忆当时,我还真为当时的无理取闹,感到万分内疚以及无知呢!

还有一次,住在奶奶家时,我将家里的狗,当成木马骑,还在上面大喊着:“公主,我来救你了!”那只狗还差一点,被我压得喘不过气来,被奶奶气得半死,童年的快乐,就是如此天真烂漫,傻里傻气的,但是现在想起来,还是让我哈哈大笑呢!

童年时期,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但在长大时,我们却不时的想起童年的时光,漫长的时光中,却有一段美好、彩色的童年,那时的回忆,让我有了往后的人生目标,盼望自己能从幼小的童年直到未来都有光明前途。 童年,就像是一个彩色的步道,带领着我直奔人生的目标。 第三单元作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东方苏醒的雄狮——中国。

中国,是我们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她的大好江山抚育我们健康成长。而在这背后,我们的祖**亲又经受了多少令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

让我们翻开祖国的历史,有多少英勇的烈士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祖国的富强;而牺牲了自己,绝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又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在祖国受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祖国的安宁。南京大屠杀、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祖**亲收到了无数苦难。

但后来,又有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钱学森、郑成功、邓世昌„„ 后来,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我们中国渐渐富强起来了——在2008年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们中国代表队的健儿们,摘得了一枚又一枚奖牌,中国靠自己制造了飞机、汽车、火车„„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事实证明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了。我们祖**亲终于能昂首挺胸的站起来了。

祖国的河山滋养了我们成长,先辈的热血维护了祖国的和平。祖国对我们的爱,我们一定要报答她。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记一件令我感动的事500字

在以前的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件事令我深受感动。

那天,尹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语文试卷,我正在暗地里得意洋洋,因为我想这次考试的全班第一非我莫属,因为从一年级至五年级什么语文测试,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都是我得全班第一,而且同学们也认定这次考试的全班第一肯定是我。出人意料的是我竟得了85分,全班第一是吴霞97分!我的心一下子碎了,在这一堂课里我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下午,放学了。我背着书包垂头丧气地往家走,走着走着,突然听见背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叫我。我转过身去,只见史辰夕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对我说:“王黎燕,你不要这么垂头丧气嘛。”我说:“我这么能不垂头丧气嘛,你看我的成绩真是一落千丈!”顿时,豆大的泪水无情的从脸颊上流下„„

史辰夕见我这样便说:“哭有什么用啊,这一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啊,反正还有下一次考试,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一定会考好的!”“真的吗?”“真的。我骗你干嘛,你没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嘛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啊。加油!争取下一次考试考好一点!”这些话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我的全身,给我自信,给我勇气„„

泪水又从脸颊上留了下来,史辰夕又说:“你怎么又哭了?”她并不知道这个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是她使我明白了: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要勇敢的去面对它。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草船借鉴》缩写300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说要与曹军水上交战,要在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叫周瑜在明天起第三天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还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走后,周瑜不信,派鲁肃去查。鲁肃见诸葛亮,诸葛亮向他借二十条船,用青布幔子遮住,两边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还要三十军士。计划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全答应了。

第三天,大雾漫天,诸葛亮下令把二十条船连起,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靠近曹军水寨,叫军士擂鼓呐喊。请鲁肃到船喝酒,叫他不必吃惊。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派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射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继续受箭。天亮了,船插满了箭。诸葛亮叫军士道谢了曹操后,叫船驶回南岸。曹操追也追不及。

回南岸后,周瑜派的军士正好到江边搬箭。鲁肃把经过讲给周瑜听,周瑜自叹不如。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凡卡》读后感500字

在我所学过课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要我一有空,就把它拿出来反复的读,认真的想。

《凡卡》一文的作者借凡卡给爷爷写信,恳求他带自己回家这件事,叙述了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反映了18世纪——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以及穷苦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凡卡的悲惨生活情景:我看见瘦骨如柴、赤着双脚的凡卡,正在被狠心的老板用皮带抽打,老板娘用青鱼直戳他的脸,伙计们捉弄他,当凡卡被老板和老板娘虐待时,伙计们却幸灾乐祸的笑着。晚上,凡卡只能睡在过道里,老板的小崽子一哭,他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是凡卡乞求爷爷把他带回乡村里的一段话。从这撕心裂肺、催人下泪的话语中,我知道了凡卡受的苦难和折磨已经很久了。这不是一般的苦。而是痛苦不堪、无法忍受。生活也没有指望了,只有死路一条。

读完这篇文章,我似乎看见泪水满面的凡卡就站在我的面前,哭诉着他的悲惨命运。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热爱新社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开朗的小狐狸500字

开朗的小狐狸一双丹凤狐狸眼,两弯横纵一字眉,身量苗条,体格高挑,动作夸张惹人笑,嘻嘻哈哈度每天。——题记

她,体形像电线杆。她,高高瘦瘦的,衣服紧紧裹着她,使她显得更瘦,每当风稍稍大一点,我就十分担心,万一她被风吹到天涯海角怎么办?同样每个人见到她都会说,同学,你要增肥噢!可她却不以为然的甩甩脑袋说,瘦瘦更健康。

她,眼睛像狐狸。朋友常拿她开玩笑,狐狸眼子,你的同类去哪了?她便用狐狸眼左瞄右瞄,双手搭在胸前,说:“人家就是狐狸的噻,你不知道吗?”说完,还连续眨自己的眼睛,似乎在装可爱。唉,这样答非所问,真让人无可奈何。

她,动作、语言像憨豆先生。她双手放在一侧手翘成兰花指,两臂蛇形抖动,双脚挪着小碎步,唱着一些乱七八糟的歌,当别人让她住嘴时,她会拿出绝招“眨眼功”说,人家表演的这么好,怎么都不鼓励一下,明明是你们眼光不好,没见识,好不好。说完头一甩,可因为太自恋,一转身“啪”的一声变成“狐狸啃泥”。她见大家都看她便说,看什么看,没见过“帅锅”的噻。

她,是我们班的一个亮点。她可以像小鹿那样奔驰在跑道上;她可以像孙悟空那样刷大木棒;她可以像歌星那样大方自如的演唱。

现在你能猜出这只开朗的小狐狸是谁吗?如果猜不出就来这看看吧!看!她又在跳她的特色舞了!

金秋的橘园

秋天,在人们的期待中披着盛装来了。在我的家乡,秋天是属于柑橘的。那山坡上,到处是柑橘,简直是柑橘的海洋。

我站在山下远望那梯田式的橘园,像一幅巨大的油画镶嵌在山上。那墨绿的画面上亮着星星点点的“小灯笼”,给画面增添了生机与魅力。

走近橘园,一阵秋风吹来,只见绿浪层叠、“灯笼”轻晃。仿佛一个个孩子正躺在这绿色的大摇篮中欣赏妈妈的催眠曲。我仿佛也变成一个橘娃娃,进入这迷人的大摇篮,去享受大自然母亲的爱抚。

进了橘园,才发现这里是橘子的世界。那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橘树,结出了无数个逗人喜爱的橘子。有浅黄的,有深黄的,有黄里透青的,有通体橙黄的。有的含羞地藏在绿叶中,有的大方地立于枝头,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几个一群,或倒挂,或侧卧,或仰首向上,或坐蹲枝头??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风姑娘来了,被压得身弯臂垂的橘树妈妈颌首点头,好像在向人们夸耀她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淘气的橘娃娃则悠闲地在妈妈身上荡着秋千,好像有意炫耀那成熟的风采。

我在橘林中穿梭,好不容易上了山顶。呵,尽收眼底的岂止这美丽的橘园。远处,九龙江“哈达”般绕过山脚,它摄下了这金秋的橘园,要去给山外的世界报告丰收的喜讯。

啊!金秋的橘园,迷人的橘园,希望的橘园。

第20篇: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小结

一单元小结

本单元讲了西部的美丽风光,我们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中感受到西部人的民俗美、人情美,感受到中国人的坚强不屈,还感受到边疆守卫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草原》中,我们跟着作者老舍一起去了美丽的西部大草原,欣赏了风光图、迎客图、联欢图,感受到了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作者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的写法把我们带到了西部;在《丝绸之路》中,作者由阵阵驼铃回想到了以前丝绸之路上商贸不绝、铃声不断的热闹景象,作者又开始遐想当年各国使臣互相交换礼品的情景……我仿佛再次穿越,看精彩的魔术表演,看到安息国士兵欢呼的情景;在《白杨》中,一位父亲正在讲白杨的精神,同时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白杨坚强不屈、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要学习白杨这种精神和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我从中体会到修建铁路的人们的不畏困难、坚强不屈,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修好铁路,为的只是人们的方便。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让我感觉到这些修路员为了让人们早点见到自己的亲人,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应该快乐吧!

这一单元很快就学完了,我多么想去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感受西部风光,多么想去看看那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多么想去风火山隧道,好好看看筑路大军的杰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