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优秀策论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9 18:05:0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如何写好策论

如何写好策论

我个人认为,写好申论必须要有“宏观的思维,细致的情感”。所谓宏观的思维是指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中所展现的相关问题,整体把握,全面总结;而细致的情感是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行政性举措,且所提举措不仅需要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应具论证性,同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好的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因此,提高申论的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学习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一下申论行文中所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希望能给予公考路上的朋友以参考性帮助:

一:缺少主题或主题不够鲜明。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策论部分,策论和议论文一样,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即立论点。申论行文的立论点就是行文的主旨,是应试者思维的“结晶”-最为直观的表露,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中轴。因此,主题必须明确。

二:总结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点有所遗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细致的阅读材料,在稿纸上简要的总结出每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三:条理性与层次性不好,行文逻辑性不强。这是一个思维定势上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意识上的问题。在下笔前简单的列一个提纲一般能增强行文的条理性与层次性。

四:简单的罗列材料,阐述相关内容过于笼统,缺乏论证性。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能深入的分析,只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要解决这类问题只能加强阅读,提升自己的分析总结能力。可多多参看新闻的播报。

五:没有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举措。这主要是指所提措施不够具有针对性,过于宽泛。

六:缺乏总结性阐述,主题不够深化。主要是指策论的最后部分缺乏必要的总结,不能简要的总结概括主要论点,并在主题上有所延伸。简单的说就是策论的深度不够。写作文讲究“凤头豹尾”,同样,申论有一个好的结尾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七:语法错误,行文不够规范,措辞不够严谨妥当。

八:常识性错误,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熟悉。公务员考试是为了选拔政府行政性人员,因此,应试者必须关心时政,对国家的常规性政策较为熟悉。

九:理论不能结合实际,脱离材料。

十:看题不够清楚,没有准确把握题意。这是申论行文中最为忌惮的问题,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如有神”。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写好申论的关键性问题,希望能给予大家以参考。但需要明晰的是任何经验都只能提供一个参看的范式,具体的问题还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分析,即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推荐第2篇:1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对策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1.局中人:参与对抗的各方;

2.策略集:局中人选择对付其它局中人的行动方案称为策略;某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策略全体称为策略集;

3.一局势对策的益损值:局中人各自使用一个对策就形成了一个局势,一个局势决定了各局中人的对策结果(量化)称为该局势对策的益损值。

“齐王赛马”齐王在各局势中的益损值表(单位:千金)

§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其中:齐王的策略集: S1={ 1, 2, 3, 4, 5, 6 }, 田忌的策略集:S2={ 1, 2, 3, 4, 5, 6 }。 下面矩阵称齐王的赢得矩阵:

1 -1

1 -1

A=

1 -1

-1

1 -1

1 -1

§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二人有限零和对策(又称矩阵对策):

局中人为2;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的策略数目都是有限的;每一局势的对策均有确定的损益值,并且对同一局势的两个局中人的益损值之和为零。 通常将矩阵对策记为: G = {S1, S2, A} S1:甲的策略集; S2:乙的策略集;

A:甲的赢得矩阵。

“齐王赛马”是一个矩阵策略。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在甲方的赢得矩阵中:

A=[aij]m×n i 行代表甲方策略 i=1, 2, …, m;j 行代表乙方策略 j=1, 2, …, n;aij 代表甲方取策略 i,乙方取策略 j,这一局势下甲方的益损值。此时乙方的益损值为 -aij(零和性质)。

在考虑各方采用的策略时,必须注意一个前提,就是双方都是理智的,即双方都是从各自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情形选择一种最为有利的情况作为决策的依据。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例:甲乙乒乓球队进行团体对抗赛,每队由三名球员组成,双方都可排成三种不同的阵容,每一种阵容可以看作一种策略,双方各选一种策略参赛。比赛共赛三局,规定每局胜者得1分,输者得-1分,可知三赛三胜得3分,三赛二胜得1分,三赛一胜得-1分,三赛三负得-3分。甲队的策略集为S1={1,2,3},乙队的策略集为S2={1,2,3}。根据以往比赛的资料,有甲队的赢得矩阵为A,如下所示,

请问这次比赛各队采用哪种阵容上场最为稳妥?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矩阵A中每行的最小元素分别为1,-3,-1。

在这些最少赢得中最好的结果是1,故甲队会采取策略1,无论对手采取何策略,甲队至少得1分。对于乙队,{1,2,3}可能带来的最少赢得,即A中每列的最大元素,分别为3,1,3。乙队会采取2策略,确保甲队不会超过1分。

1和2分别称为局中人甲队、乙队的最优策略。由于双方必然选择这一种策略,所以,这种策略又称为最优纯策略。

这种最优纯策略只有当赢得矩阵A=(aij)中等式

成立时,双方才有最优纯策略,并把(1,2)称为对策G在纯策略下的解,又称(1,2)为对策G的鞍点。把其值V称之为对策G={S1,S2,A}的值。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例 某单位采购员在秋天决定冬季取暖用煤的储量问题,已知在正常的冬季气温条件下要消耗15吨煤,在较暖和较冷的天气下要消耗10吨和20吨。假定冬天的煤价随天气寒冷程度而有所变化,在较暖和、正常、较冷的气候条件下每吨煤价分别为10元、15元、20元。又设冬季时煤炭价格为每吨10元。在没有关于当年冬季准确的气象预报的条件下,秋天储煤多少吨能使得单位的支出最少?

解:局中人I为采购员,局中人II为大自然,采购员有三个策略,买10吨、15吨、20吨。分别记为1,2,3。大自然也有三个策略:暖、正常、冷,分别记为1,2,3。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赢得矩阵如下:

在此表上计算,有

故(3,3)为对策G的解,VG=-200。

设矩阵对策 G = { S1, S2, A }。当

max min aij  min max aij

i

j

j

i 时,不存在最优纯策略。

例:设一个赢得矩阵如下: min 5 9 5 A = max 6 策略

2 8 6 6 i

max 8 9 min 8 策略1

j

当甲取策略,乙取策略1时,甲实际赢得8比预期的多2,乙当然不满意。考虑到甲可能取策略2这一点,乙采取策略2。若甲也分析到乙可能采取策略2这一点,取策略1,则赢得更多为9 … 。此时,对两个局中人甲、乙来说,没有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平衡局势,其主要原因是甲和乙没有执行上述原则的共同基础,即 max min aij  min 2 max aij 。

i

j

j

i 一个自然的想法:对甲(乙)给出一个选取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以使甲(乙)在各种情况下的平均赢得(损失)最多(最少)-----即混合策略。

求解混合策略的问题有图解法、迭代法、线性方程法和线性规划法等,我们这里只介绍线性规划法,其他方法略。

例:设甲使用策略1的概率为X1′,使用策略2的概率为X2′ ,并设在最坏的情况下,甲赢得的平均值为V(未知)。

A=

STEP 1

1)

2)无论乙取何策略,甲的平均赢得应不少于V:

对乙取1: 5X1’+ 8X2’ V 对乙取2: 9X1’+ 6X2’ V 注意 V>0,因为A各元素为正。 STEP 2 作变换: X1= X1’/V ; X2= X2’/V 得到上述关系式变为:

X1+ X2=1/V (V愈大愈好)待定 5X1+ 8X21 9X1+ 6X21 X1, X20

建立线性模型: min X1+X2 s.t.5X1+8X21 X1= 1/21 9X1+6X21 X2= 2/21 X1, X20 1/V= X1+X2=1/7 所以,V=7 返回原问题: X1’= X1V= 1/3 X2’= X2V= 2/3 于是甲的最优混合策略为:

以1/3的概率选1, 以2/3的概率选2,最优值V=7。

X′′

1+X2=1

X′1, X′20

例:求解“齐王赛马”问题。

已知齐王的赢得矩阵A

求得

故不存在纯策略问题下的解,可求其混合策略。

A中有负元素,可以取k=2,在A的每个元素上加2得到A’如下:

建立对G={S1,S2,A}中求甲方最佳策略的线性规划如下: ′′ Min x1+x2+x3+x4+x5+x6

约束条件:

5x1+3x2+3x3+x4+3x5+3x6 ≥1 3x1+5x2+x3+3x4+3x5+3x6 ≥1 3x1+3x2+5x3+3x4+3x5+x6 ≥1 3x1+3x2+3x3+5x4+x5+3x6 ≥1 x1+3x2+3x3+3x4+5x5+3x6 ≥1 3x1+x2+3x3+3x4+3x5+5x6 ≥1 xi ≥ 0,i=1,2,…,6 可解得解为:x1=x4=x5=0, x2=x3=x6=0.111, v=3, x1=x4=x5= 0,

x2=x3=x6=1/3, 即X=(0,1/3,1/3,0,0,1/3),所以甲的最优策略为作出策略

2、

3、6的概率都为0.333,而作出

1、

4、5 的概率为0,此时VG=V=3。

′′′′*

T

同样可以建立对策G={S1,S2,A}中求乙方最佳策略的线性规划如下: Min y1+y2+y3+y4+y5+y6

约束条件:

5y1+3y2+3y3+3y4+y5+3y6 ≤1 3y1+5y2+3y3+3y4+3y5+y6 ≤1 3y1+y2+5y3+3y4+3y5+3y6 ≤1 y1+3y2+3y3+5y4+3y5+3y6 ≤1 3y1+3y2+3y3+y4+5y5+3y6 ≤1 3y1+3y2+y3+3y4+3y5+5y6 ≤1 yi≥0,i=1,2,…,6 可解得解为: ′

′ y1=y4=y5=0.111, y2=y3=y6=0, v=3, y1=y4=y5= 1/3, y2=y3=y6=0,即Y-k=1。 ′′′′*

′′′′ =(1/3,0,0,1/3,1/3,0)。

T 所以田忌的最优混合策略为作出策略

1、

4、5的概率都为1/3,而作出2,3,6的概率为0,此时VG=VG

齐王赛马问题的对策最优解可简记为X=(0,1/3,1/3,0,0,1/3),Y=(1/3,0,0,1/3,1/3,0),对策值VG=1。

例 两个局中人进行对策,规则是两人互相独立的各自从

1、

2、3这三个数字中任意选写一个数字。如果两人所写的数字之和为偶数,则局中人乙支付给局中人甲以数量为此和数的报酬;如果两人所写数字之和为奇数,则局中人甲付给局中人乙以数量为此和数的报酬。试求出其最优策略。

解:首先计算局中人甲的赢得矩阵如下表:

*T

*

T

即甲的赢得矩阵为A:

可知无纯策略意义的解,下面求其在混合策略下的解。 A的各元素都加上6,得到

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in x1+x2+x3 Max y1+y2+y3 S.T.8x1+3x2+10x3 ≥1 8y1+3y2+10y3≤1 3x1+10x2+x3 ≥1 3y1+10y2+y3 ≤1 10x1+x2+12x3 ≥1 10y1+y2+12y3≤1 x1,x2,x3 ≥0 y1,y2,y3 ≥0

得到

x1′=0.25, x2′=0.50, x3′=0.25; y1′=0.25, y2′=0.50, y3′=0.25。 即此对策的解为

X* =(0.25,0.50,0.25)T, Y* =(0.25,0.50,0.25)T。 VG=VG′-k=0。

例4 甲乙两个企业生产同一种电子产品,甲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措施有:(1)降低产品价格;(2)提高产品质量;(3)推出新产品。乙企业考虑采取的策略措施有(1)增加广告费用;(2)增设维修网点,加强售后服务;(3)改进产品性能。由于甲乙两个企业财力有限,都只能采取一个措施。假定这两个企业所占有的市场总份额一定,由于各自采取的措施不同,通过预测今后两个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变动情况如下表,试求出这两个企业各自的最优策略。

解:

易知此对策无纯策略意义下的解。把A的每一个元素加上12,得到A

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in x1+x2+x3 Max y1+y2+y3 S.T.22x1+20x2≥1 22y1+6y2+15y3 ≤1 6x1+17x2+22x3 ≥1 20y1+17y2+7y3 ≤1 15x1+7x2+20x3 ≥1 22y2+20y3 ≤1 x1,x2,x3≥0 y1,y2,y3≥0 得到:

x1=0.027,x2=0.020,x3=0.023;y1=0.0225,y2=0.0225,y3=0.025。V=14.29。 x1=0.3858, x2=0.2858, x3=0.3286;y1=0.3215,y2=0.3215,y3=0.3572。 即此对策的解为 X=(0.3858,0.2858,0.3286),Y=(0.3215,0.3215,0.3572)。 VG=VG-k=2.29。

′*

T

*

T′′

优超原则:

假设矩阵对策 G ={ S1, S2, A } 甲方赢得矩阵 A=[aij]mn 若存在两行(列),s 行(列)的各元素均优于 t 行(列)的元素,即

asjatj j=1,2 … n ( ais  ait i=1,2 … m ) 称甲方策略s优超于t ( s优超于t)。

优超原则:当局中人甲方的策略t被其它策略所优超时,可在其赢得矩阵A中划去第t行(同理,当局中人乙方的策略t被其它策略所优超时,可在矩阵A中划去第t列)。

如此得到阶数较小的赢得矩阵A’,其对应的矩阵对策

G’= { S1, S2, A’} 与

G = { S1, S2, A } 等价,即解相同。

例.设甲方的益损值,赢得矩阵为

0

0

被第

3、4行所优超

0

被第3行所优超 A= 7

7 5.5

0

3 得到

被第1列所优超 A1= 4

7 5.5

被第2列所优超

0

3

对A4计算,用线性规划方法得到:

(注意:余下的策略为3,4,1,2) 甲: X* = (0,0,1/15,2/15,0)T

V=5

X*’= (0,0,1/3 ,2/3 ,0)T

乙:

Y* = (1/10,1/10,0,0,0)T

V=5

Y*’= (1/2 ,1/2 ,0,0,0)T 。

注:

– 利用优超原则化简赢得矩阵时,有可能将原对策问题的解也划去一些(多解情况);

– 线性规划求解时有可能是多解问题。

推荐第3篇:主席竞选策论(演讲发言稿)

竞选策论

2013.5.19

策论

外联部部长

竞选职位:分管外联部实践部副主席 个人工作内容&部门工作内容

1.新生宣传手册

2.第四届“淘你所爱”拍卖会项目小组成员 3.“好会计”长期合作商 4.“职场精英挑战赛”外联 5.5.21情人节鲜花 6.新东方讲座

从2012.5.14正式成为外联部部长已经一年。在工作方面,从个人角度看,经过一年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与正确方法,想来留下来正确引导,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应用于实践。特此,来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先说一下实践部:对于由招聘时间部门与就业发展部门合并而成的新部门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充满了可塑性。所以对实践部门的正确引导对于实践部在职协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从这个词来出发,可以联想到的职能有企业参观、职业培训、开展实践活动。

对于企业参观,我们曾经合作过的喜来登酒店,可口可乐公司,苏宁公司,为学生提供参观机会,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组织不规范化

1

竞选策论

2013.5.19 等问题。什么时候去,去多少人要在暑期写工作计划时就规划好,并且提前与之预定联系,这种管理同时也为之后打下基础。有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不再是想到才去做。

对于职业培训,就算有一个商业型的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指导一些关于培训话的知识,但是不够系统化,因为讲座只要不是长期合作内容上都有重置性。而且我们要在宣传上花上很大的人力物力,所以,综合看来我们可以考虑电子培训。即每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教室放映关于培训的内容,事先我们要搜集资料、合辑、规划、放映培训内容。因为成本低,宣传时我们只需一张彩喷(内容是2个月的放映标题)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大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

对于开展实践活动,里面包含集体素拓与商业团队。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秋天时开展暴走活动,由协会内部成员以及校内成员一起参加,活动时间、流程、路线事先已经由实践部部长及部员规划好,并且可以成为实践部的特色活动,一学期或一学年办一场校级的素拓活动;商业团队属于实践一方面,将商业团队属于一个可靠安全的兼职。

下面谈一下外联部。外联部主要负责的有以下两个大方面: 1.外联部资源搜集 2.校外公关

主要就是负责这两个职能,下面我来详细分析这两个方面以及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及看法。

对于外联资源搜集,以前的外联部一只局限于寻找资金资源。或者外联部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现有的活动提前通知若是在时间很赶

2

竞选策论

2013.5.19 的情况下外联部只能选择用资金流动最快的讲座方式。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管理方面,若是没有合理分工,外联部是在缺乏精力去开拓新的外联,所以,外联部的外联若是未合作过的赞助商需要大约45天,合作过的赞助商谈判到成功也需要30天。也就是说我们在时间上是一个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起假期时间以及充分利用起部员让他们来进行。以前的外联资源一直局限于寻找资金资源,比如说最近的“中公”“好会计”“华图”以及最近的“奥弗”“新东方”都是一些教育类的资源,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资金筹集的最快方式,但却不一定是最能推动协会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也将目光投放在非教育类的方面,系统建立起外联资源备忘录(这个我已经做了一个通讯录,里面有所有的联系过的未联系过的号码,并且已经传给下届部员)所以,外联资源要分两方面,一面要尽可能的吸金,这样我们才能有资金去办我们的活动,另外一方面就是联系有实力的知名的高的企业我们帮他们来办一场活动,从这之中一为我们积攒人气,而为我们以后吸金做好准备。

对于校外公关,比如说通过校外邀请去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来搜集大学生信息,交流对方的成功经验,搜取对方的外联信息,并且宣传我们。当然也包括可以适时开展一个交流会邀请成功的协会到我校进行交流。

因为曾经做过一年的外联部部长对于外联部有一些经验,我想这可能也是管理部门的“通病”,有些同样对新成立的 实践部门同样有用。

3

竞选策论

2013.5.19 1.分工合理化。部长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在活动上面并且部长部员间达到最大配合,提高效率。不要以为部员不会做,他是不会做,你要告诉他怎么做然后让他去做,而不是看你做。

2.资源搜集。不远也要充分利用,可以采用一男一女搭配制,轮流联系,评绩效。然后第二个月重新组队。

3.在校外公关中寻找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实践、外联不仅独立而且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表现在:

1.对于企业参观,外链可以在对外联系中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由实践部、外联部共同寻找,而不是只是单独的丢给哪个部门。2.外联部负责对外交流,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带上实践部的部长或者部员共同去考察,丰富经验。 3.两个部门之间还会有商业团队之间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于外联主席职能以及管理的一些看法。谢谢观看。

推荐第4篇:形势与政策论海峡两岸

形势与政策论海峡两岸

作为一个闽南人,我能够较为深刻的体会海峡两岸的发展,两岸的形势一直在变,从紧张到缓和,再从缓和发展到和谐,这一切都是需要两岸同胞的努力。在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努力,终于迎来了两岸发展的新纪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岸的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推荐第5篇:主席竞选策论(演讲发言稿)

竞选策论2013.5.19

策论

外联部部长

竞选职位:分管外联部实践部副主席

个人工作内容&部门工作内容

1.新生宣传手册

2.第四届“淘你所爱”拍卖会项目小组成员

3.“好会计”长期合作商

4.“职场精英挑战赛”外联

5.5.21情人节鲜花

6.新东方讲座

从2012.5.14正式成为外联部部长已经一年。在工作方面,从个人角度看,经过一年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与正确方法,想来留下来正确引导,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应用于实践。特此,来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先说一下实践部:对于由招聘时间部门与就业发展部门合并而成的新部门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充满了可塑性。所以对实践部门的正确引导对于实践部在职协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从这个词来出发,可以联想到的职能有企业参观、职业培训、开展实践活动。

对于企业参观,我们曾经合作过的喜来登酒店,可口可乐公司,苏宁公司,为学生提供参观机会,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组织不规范化

等问题。什么时候去,去多少人要在暑期写工作计划时就规划好,并且提前与之预定联系,这种管理同时也为之后打下基础。有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不再是想到才去做。

对于职业培训,就算有一个商业型的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指导一些关于培训话的知识,但是不够系统化,因为讲座只要不是长期合作内容上都有重置性。而且我们要在宣传上花上很大的人力物力,所以,综合看来我们可以考虑电子培训。即每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教室放映关于培训的内容,事先我们要搜集资料、合辑、规划、放映培训内容。因为成本低,宣传时我们只需一张彩喷(内容是2个月的放映标题)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大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

对于开展实践活动,里面包含集体素拓与商业团队。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秋天时开展暴走活动,由协会内部成员以及校内成员一起参加,活动时间、流程、路线事先已经由实践部部长及部员规划好,并且可以成为实践部的特色活动,一学期或一学年办一场校级的素拓活动;商业团队属于实践一方面,将商业团队属于一个可靠安全的兼职。

下面谈一下外联部。外联部主要负责的有以下两个大方面:

1.外联部资源搜集

2.校外公关

主要就是负责这两个职能,下面我来详细分析这两个方面以及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及看法。

对于外联资源搜集,以前的外联部一只局限于寻找资金资源。或者外联部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现有的活动提前通知若是在时间很赶

的情况下外联部只能选择用资金流动最快的讲座方式。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管理方面,若是没有合理分工,外联部是在缺乏精力去开拓新的外联,所以,外联部的外联若是未合作过的赞助商需要大约45天,合作过的赞助商谈判到成功也需要30天。也就是说我们在时间上是一个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起假期时间以及充分利用起部员让他们来进行。以前的外联资源一直局限于寻找资金资源,比如说最近的“中公”“好会计”“华图”以及最近的“奥弗”“新东方”都是一些教育类的资源,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资金筹集的最快方式,但却不一定是最能推动协会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也将目光投放在非教育类的方面,系统建立起外联资源备忘录(这个我已经做了一个通讯录,里面有所有的联系过的未联系过的号码,并且已经传给下届部员)所以,外联资源要分两方面,一面要尽可能的吸金,这样我们才能有资金去办我们的活动,另外一方面就是联系有实力的知名的高的企业我们帮他们来办一场活动,从这之中一为我们积攒人气,而为我们以后吸金做好准备。

对于校外公关,比如说通过校外邀请去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来搜集大学生信息,交流对方的成功经验,搜取对方的外联信息,并且宣传我们。当然也包括可以适时开展一个交流会邀请成功的协会到我校进行交流。

因为曾经做过一年的外联部部长对于外联部有一些经验,我想这可能也是管理部门的“通病”,有些同样对新成立的 实践部门同样有用。

1.分工合理化。部长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在活动上面并

且部长部员间达到最大配合,提高效率。不要以为部员不

会做,他是不会做,你要告诉他怎么做然后让他去做,而

不是看你做。

2.资源搜集。不远也要充分利用,可以采用一男一女搭配制,

轮流联系,评绩效。然后第二个月重新组队。

3.在校外公关中寻找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实践、外联不仅独立而且相互之间又有联系,表现在:

1.对于企业参观,外链可以在对外联系中也搜集这方面的信

息,由实践部、外联部共同寻找,而不是只是单独的丢给

哪个部门。

2.外联部负责对外交流,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带上实践部的

部长或者部员共同去考察,丰富经验。

3.两个部门之间还会有商业团队之间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于外联主席职能以及管理的一些看法。谢谢观看。

推荐第6篇:形势与政策论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13级城规一班 宁致远 20135221

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系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全球头号发达国家,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合作共赢

正文:60年甲子一轮回,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则一直左右着新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选择这个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影响。该电视剧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而美国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篇论文,就从这段历史开始谈起吧。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爆发。美国表面上派出马歇尔将军和国共双方代表组成协调小组,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由于国党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且当时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府,美国当局决定扶植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但由于蒋介石专制独裁搞得民心涣散,而共产党选择了民主路线救中国,这其实与美国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所以美国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帮助国民政府,仅仅是以经济上的援助为主。国共内战时的美国颇有种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可惜国民党的败军之势兵败如山倒,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纵然有美国人的经济援助,也逃不脱败北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拉开了新的篇章。当时中国刚刚从黑暗中走出来,一切的经济建设都是空白,而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两强争霸之际,中国站在了共产主义的阵营中。美国出于冷战时期反苏反共的战略,在把主要矛头对准苏联同时,也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封锁。对华政策虽然有时友好,但是更多是遏制和对抗。七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美国开始与这个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接触,72年国务卿助理基辛格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中美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1979年1月1号,中美正式建交。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可见中美关系与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中美关系从中美建交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苏联则日渐衰落最终走向解体的厄运。90年代,美国陷入了战胜苏联的喜悦之中,此时的国际形势是一超多强,美国一家独大,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中国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段时间美国的态度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所体现。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的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如此的蛮横激发了中国国内的大规模反美浪潮。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对手。

然而情况进入千禧年后似乎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之前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是大国,那么现在还要加上一个强国的名号了。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变得更加复杂。

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对中国变得警惕。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会给美国的称霸带来冲击和影响,于是美国开始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的发展。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的威胁,蓄意夸大中国的国家实力,使得各个国家对中国敬而远之。

美国为了制约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干预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问题。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美国却一再坚持对台出售军火,并暗中资助台湾政府,其目的不言而喻。同时美国还暗中自助与中国有矛盾或冲突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的不可开交,而日本恰恰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上一直态度暧昧,其用意在于混淆视听,搅乱中国的局势。

在军事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集中了美国的精锐力量,意图在海上封锁中国。利用在盟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军事基地形成三大岛链的封锁体系。同时在南海地区,菲律宾等国均是美国的盟友。依靠美国的支持,菲律宾的国不断向中国挑衅并制造摩擦。

而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引擎左右着世界经济局势。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出售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也对中国的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其头号债主就是中国。除了经济方面,双方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诸如反恐问题等要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标。

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况,才造成美国对我国政策的暧昧不明、摇摆不定。美国利用日本、台湾及疆独、藏独分子来牵制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势力渗透,形成包围圈虎视眈眈;另一方面,从其对待大陆与台湾问题的态度—主张不分离不同意也可以看出,美国最希望的状态不是绝对的势力偏向,而是寻求各方力量的平衡。这也与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可以看出,双方相争,美国才好坐收渔翁之利。美国的意图是为其重返东亚、称霸全球扫除障碍。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美方的挑战呢?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在面对主权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问题时,我们决不能退缩,也不能忍让。而对于美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矛盾,争取实现合作共赢。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理好当今中美关系的不二法则。

学习心得: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当今国内外的局势的变化。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美关系和南海问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国内和国际上的大事小情,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1.袁鹏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4)

2.潘锐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挑战》 世界经济研究 2003(12)

3.邱苗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孙哲 《亚太战略变局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2

5.王鸿刚 《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与中美战略博弈》 现代国际关系 2012(05)

推荐第7篇:策论文章写作的思路规律

策论文章写作的思路规律、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当下申论考试中的变化与规律(第三部分)

首先,界定一个基本前提,申论考试中最后的大文章,在没有相反或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其实最合理的选择,就是以对策为核心的策论文章。原因有二:

一、申论测查的一个最高目标就是考生是否具备潜在的宏观决策能力,如果说概述题考查的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你是否能够承担起一个为他人决策提供参考的问题的梳理者和信息的整理者的角色任务,既能全面、准确、思路清晰、语言简炼地将复杂、琐碎、凌乱的问题加以概括整理,又能忠实于问题的原貌,克制自我,不做太多的主观发挥,以致扭曲事实原貌,你只需客观真实地将问题加以概括,以供决策者参考;那么,相对于概述题而言,文章需要考察的是,考生能否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发挥,能否由一个具体问题而思考全局,并作出宏观决策,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因为这点,文章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策论文章是最合理的选择,以此展现出你最好的一面或别人最想看的一面;第二个原因在于,很多时候,文章的题干中会明确要求你就如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写篇文章,如2006中央申论这样要求,“ 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 ”,此刻,必须是策论。

这个基本前提界定之后,我们来看看一篇策论文章由于涉及复杂琐碎的材料、需要有深度和广度,怎样来为文章写作寻求思路策略、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

一、策论文章的思路规律。策论文章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宏观决策为核心,已经不是单纯的文章写作,而是涉及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当公共权力作出决策方案时,它不但需要其对策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去说服社会公众接受这些决策,如何让人大或议会表决通过这些方案,通常,我们会以问题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存在哪些问题不足为逻辑上的铺垫和政治上的游说,以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这些决策,在具体写作结构安排上则可以有两种情况安排:

1、先交待正面意义,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引出对策;

2、先交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指出正面的意义,从而引出对策。

这样,我们就为文章的写作寻找到了一个清晰而富有逻辑力度的思路策略,正如大纲中所言:“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二、策论文章的思维支点。策论文章以对策为核心,对策需要既有具体内容和良好的针对性,又要富有高度,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自己写对策,只要有说服力,可实际上,我们对每一个问题并非都是专家,完全自己空思冥想,是写不出比较全面、具体和针对性对策的。那怎样为提出对策寻求一个思维的支撑点呢?

材料,考试大纲中这样规定,“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 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所以,给定材料为我们如何写对策提供了思维支点,比如,材料中提到专家的建议、国外政府的经验做法等都可提炼加工为对策。

三、策论文章的思想空间。申论是一种思维的能力,说的是学生能够体现出从给定材料中如何捕捉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材料的碎玻璃片上学会曼妙的起舞;申论也是一种思想的境界,你能从材料中将信息运用和驾驭到什么程度,能否敏锐地挖掘发现材料中隐藏着的对策,依赖于你的思想积累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对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场深刻社会转型有过关怀和思考,从市场自由到公共责任、从行政监管到正当程序……。

正如2010国考大纲中的规定,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种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总结出的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的六大理论角度。六大角度正是一种社会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它是我们对中国社会转型、经济改革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反思总结,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和社会经验,让大家更好利用材料、更好地自己思考、合理发挥。

比如,你懂得市场经济意味政府职能需要正确定位,需要避免过多的干预和介入或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导致权力寻租、权力滥用,而是使政府主要承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那么,以2007中央申论土地问题为例,材料告诉我们,“福建厦门市海沧区霞阳村的许说,村里的3000多亩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政府要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不要与农民争利,更不能把农民的土地抢走给开发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让农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

面对这个材料,由于我们的思想积累,可以将该材料提炼为政府职能方面的对策,这样表述,“正确定位政府的功能角色,避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过度干预、与民争利以及直接介入土地交易过程,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及权力寻租,而是使其主要承担起引导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确保其能拿自己的土地进入市场交易流转”。

又比如,2008年中央,材料在两处琐碎提到,“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写道:力争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测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以及“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录:坚持生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一方面,你可以充分利用该材料,以形成你的对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你自身的知识经验或思想积累对材料进行提炼升华,如果你对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过思考关怀,懂得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过度市场化、唯市场化的倾向,忽略了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的公共责任,单纯以市场效益为标准,现代社会应该是公正、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你的这种思想积累不但可以让你将两段琐碎的材料加以整合,而且能升华提炼到一定高度,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故而,在利用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升华提炼,可以写出这样一条既有具体针对性,又富有理论高度的对策, “明确政府在生态安全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公共责任,把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水土保持作为地方政府和考核标准,改变过去单纯追求GDP、唯经济效益的做法和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坚持生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所以,如何更好地发现挖掘材料背后的价值,更好地对材料进行驾驭和提炼,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思想空间。我觉得在自己从事的申论研究和培训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我,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技巧,还有对这个转型时代真诚的关切与思考。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对的,但一篇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策论文章应该为自己寻求一种写作的思路规律、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所谓三思而行,申而论之。

推荐第8篇:领导干部公选案例策论热点重点之一

2013年领导干部公选案例策论热点重点之一:

从‚团伙腐败‛和‚网络反腐‛说开去

——时事热点相关1:

‚团伙腐败‛说明腐败也是慢性病、传染病

近日,河南许昌东城区征地办、动迁中心60余名工作人员的腐败窝案曝光,引来广泛关注。

一端一窝,虚造协议骗取拆迁补偿款、助人编造虚假拆迁补偿协议收受贿赂,许昌拆迁领域两个科级单位的团伙作案,让人发问:他们的胆子何以如此大?干部之间的内部监督缘何失效?公民、舆论、法制等外部监督为什么没能及时介入?‚一窝‛腐败的曝光,再次凸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湖南耒阳矿征办窝案、重庆校长集体贪腐案、广东棠溪村18名村官集体受贿……近年来,团伙腐败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2011年,社科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指出,腐败主体从个体向团伙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这成为贪腐发展的新走向。

与个体腐败案相比,团伙腐败显然性质更恶劣、社会危害更严重,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在许昌这起团伙腐败案中,不仅负责拆迁的官员之间,甚至官员与被拆迁的村民之间也达成罕见默契,衍生出集体贪腐的利益链。表面上看,人人得好处,仿佛利益最大化了;仔细推究,少部分人发了拆迁补偿财,公共利益却在无形中蒸发。这笔账,怎么算? 当每个人都放弃互相监督,集体贪腐便有了可乘之机。集体掩护、集体失声、集体串供,部门内部风险共担,成员之间拧成一股绳,如同蚂蚱一样被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外部监督形同虚设,也让利益共同体‚内部安全‛的心理机制被强化。以此案为例,如果拆迁过程中要拍照、录像的规定能执行,审计、监察的力量能加强,这一窝腐败,恐怕也难以发酵、成形了。

‚团伙腐败‛说明,腐败也是慢性病、传染病。当‚公共利益部门化、集体利益个人化‛,部门成员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这让一些本

想保持干净的人担心在单位内部被逆向淘汰,被迫‚打湿了鞋子‛。正

如当事人所说,‚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不做会显得不合群‛。而‚一起捞过钱‛,更能形成攻守同盟,扩大腐败范围,演出‚一抓一串、一端一窝‛的剧情。

防范腐败传染病、慢性病,不能仅依赖于官员的自觉、自律,更须从法律制度给以警醒:反腐利剑高悬,无论腐败个案还是窝案,‚伸手必被捉‛。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决策制定、落实执行、考核审计、监督反馈等行政程序的透明公开,用阳光照亮暗角。增加监督话语权,动员公众并创造可行形式让其参与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过程中,才能破除内部利益共同体。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断时刻警醒我们,筑牢反腐的防线,必须堵住腐败利益源、斩断腐败利益链,让各项制度真正管得住人。 [原作者:李浩燃]

——时事热点相关2:

网络反腐须告别偶然性步入规范化

在充分认识到网络反腐功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突破传统舆论监督困境的反腐形式,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撑,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制度性安排,难免会呈现出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选择性、偶然性和碎片化缺憾

近期以来,一场强劲的反腐风暴席卷全国,短短几周内就有多名官员因涉嫌违纪被调查或被免职,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微博举报而东窗事发。继2008年网络反腐兴起之后,微博举报、网民围观、部门调查再度成为当下反腐风暴的显著特征。这种格局既折射出民间参与反腐的强大力量,也显示出党和国家反腐治贪的坚定决心。

微博新型平台的崛起,深刻改变了普通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的方式,其便捷的自媒体属性,也激发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极大拓宽了舆论对官员监督的渠道。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旦投进纷繁芜杂的微博世界,产生蝴蝶效应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令人

惊叹。有资料显示,微博举报已成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前沿阵地,让一些涉贪涉腐的官员感到坐立不安。这种反腐效应的形成,网民的力量功不可没。

网络反腐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但也开始引发社会各方更多的期待:雷政富的不雅视频据说拍摄于5年前,原是当地商人想要挟他才公之于众。这些基于私人恩怨而触动的反腐,虽然客观上产生奇效,但也存在举报失实、打击报复等现象,在普遍意义上终究难当大任。由此决定了网络反腐需注入更多的责任和理性,寻求一种更规范、更畅通的网民监督如何进一步拓展公众参与反腐的领域和渠道,如何使依靠激情、带有选择性的网络反腐步入理性化、制度化轨道,如何从末端的腐败揭发过渡到常态化的源头预防,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这些网络反腐舆情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反腐规律认识的升华,对反腐法治化目标的深度期许。

在充分认识到网络反腐功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突破传统舆论监督困境的反腐形式,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撑,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制度性安排,难免会呈现出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选择性、偶然性和碎片化缺憾。对法治国家而言,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最终威慑力,也不是来自‚躺着也中枪‛的偶然性,而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必然性。

网络监督的‚无处不在‛固然能够让官员产生恐惧感,但反腐的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举报者及围观者的‚兴趣‛。综观此轮网络举报的诸多案例,从涉及不雅视频的重庆北碚区委书记,到涉嫌性侵的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从被曝向情妇写‚离婚保证书‛的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到涉嫌滥用职权包庇儿子的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被查官员大多因艳照、情妇、名表、豪宅等吸引眼球的‚花边新闻‛事发。难怪一位网络举报人曾发出感叹,网络反腐如同‚撞大运‛,如果没有‚猛料‛,很快就石沉大海。这种引起舆情围观效应所需的‚猎奇感‛,预设了网络反腐的选择性局限,问题官员最终能否绳之以法,从网络举报到网民围观再到媒体传播及至部门调查,这中间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因素。人们对撞上‚枪口‛的落马贪官,也多抱以‚倒霉‛的心态,而并非‚伸手必被捉‛的执法信赖。

就网民监督本身而言,网络反腐也需要进一步拓宽普通公民的参与渠道。在如火如荼的网络反腐中,并不是所有举报人都出于正义感。现实中,一些网络反腐的成功案例背后往往是利益冲突或分赃不均产生的泄愤行为所致。例如举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的是被他‚抛弃‛的情妇,机制。

就当下的网络反腐格局而言,网民汇聚的参与热情弥足珍贵,媒体持续关注的责任值得珍惜,相关部门查处的决心和力度更值得提倡。但在网络反腐的热潮涌动下,我们还需要对成绩和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反腐的制度化缺憾保持理性的建设态度。网络反腐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贪腐的病灶。如何在网民更高的期待上回应反腐的制度化诉求,如何在官员财产公开、政府信息透明、权力运行监控等方面作出令人满意的立法完善,如何将反腐的法规制度在执法实践中悉数激活,这是决定网络反腐持续热情的关键,也是反腐治贪的必由之路。(原文作者:傅达林)

——习近平总书记反腐‚要论‛梳理 ——‚危害论‛。习近平在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三天两提反腐。他说道:‚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民生与反腐工作密切相关,一些地方和领域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与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严查腐败有助改善民生‛。 ——‚警世论‛。 除了三天两提反腐,总书记还三天两次提醒全党要警醒,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责任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习总书记指出,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其中在

对党的责任中,总书记说,‚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重点论‛。习近平在上海履新大会上发表就职感言时曾强调:‚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反腐倡廉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教育和作风建设。‛为了保证上海良好的发展环境,习近平在各种场合特别强调反腐的重要性。他告诫领导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开弓论‛。1988年,习近平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后,他决心清除‚摆在马路边的腐败‛,确定把"敢于碰硬,敢攻难点,抓反面典型,拔钉子户"作为查处的突破口,刹住这股不良风气。这里面也面临着许多难题,清房可能会涉及到二三千名干部;当时民众对这些"看得见的腐败"意见很大。但习近平下决心解决此问题,‚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的箭‛。 ——‚得罪论‛。习近平在地委工作会议上说:‚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你违纪违法占地盖房,为一己之私破坏了党的权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党,得罪了人民,得罪了党纪国法,而不是代表党和人民利益查处你的干部得罪了你。‛我问当时的一个纪委副书记,300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二三千人该得罪?他说那当然宁肯得罪这二三千人。 ——‚官僚论‛。80年代末期,沿海地区曾兴起下海经商热潮,宁德官员也有不少人意欲为之。习近平当时在柘荣县考察时告诫官员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 ——‚乌纱论‛。2004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省一次党内重要会议上从海宁"2.15"特大事故的教训引申开去,语重心长地与参加会议的浙江省党员领导干部共勉: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在场人士描述称,话音落地,全场无声。 ——‚干净论‛。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曾取"浙江创新"之意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署名‚哲欣‛的短评。其中,涉及廉洁和反腐的短评有6篇,分别是《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关口前移》,《惩防并举、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要"干事",更要"干净"》,等等。

——‚软骨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的谈话用语生动活泼,引用民众常用来互相嘲笑的"缺钙",透露其贴近民间与务实的作风。细心的人发现,自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记者见面会开始,总书记的每一次讲话都没有大话、套话,"责任"、"人民"成了高频率的词语,其中的反腐声音尤为引人关注。"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总书记的铿锵致辞,让民众对中央打击腐败的力度和广度充满期待。

《之江新语》‚哲欣‛有关文章三篇—— (系习近平同志于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所作) 1:要‚干事‛更要‚干净‛

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特别是对事业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仅仅是上级推着干、群众推着干,首先是自己要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干劲,这样去干事业,才能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有为‛和‚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党委、政府抓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加重了。这在我省这样的市场经济先发地区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

的形象,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廉洁自律,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而且还要负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指导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风气,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2: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

这些年来,腐败问题在一些经济工作部门屡屡发生,对此我们要注重探索特点,寻求规律,切实加强腐败多发领域和重要部位、关键岗位的廉政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努力把反腐倡廉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

邓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建设的经验证明,加强党内监督和纪律建设,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党内监督工作和纪律建设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两个《条例》的各项规定,从浙江实际出发,抓紧制定与两个《条例》相配套的具体制度,该强化的要强化,该修订的要修订,该废止的要废止,特别要盯住那些腐败问题的多发领域和重要部位,配好配强在关键岗位担负责任的领导干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狠抓防范制度和有关规定的落实,把反腐倡廉工作的关口前移,使党内监督和纪律处分的各项制度更为完善、更加健全、更具实效。

3:生活情趣非小事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德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这方面的逸事较多,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

另一则是《南村辍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

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决不是小事。

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引导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推荐第9篇:【遴选策论写作题】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护林员”

【2017遴选策论写作题】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护林员”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宣传部门身处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要自觉肩负起“护林员”的职责使命,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木秀山青”,切实做到“五个不失”。

不“失魂”。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丢掉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角力,是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交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在道路、方向、立场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宣传思想战线旗帜一定要鲜明,态度一定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

不“失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把党的理论信仰、价值观念、奋斗目标、执政理念、施政方略、政策主张等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共识,从而使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和全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既是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政党自信的思想理论之源,也是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认识前提和观念基础。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管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原则要求我们要时刻树牢“四个意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爱党、为党、护党,听党指挥、替党发声、为党分忧。

不“失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较量,实质上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争夺与较量。谁拥有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优势,谁就拥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就是领导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们要积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集中时间、资源、力量,加大宣传的力度、强度、频度,切实增强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不失语”还意味着在一些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争当“战士”、不当“绅士”,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

不“失守”。意识形态斗争,既是思想的持久战,也是阵地的争夺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牢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加强依法管网和网上舆论引导,努力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不“失察”。意识形态领域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而且斗争呈现出目的更明确、内容更蛊惑、渠道更多样、手段更隐匿、影响更广泛等新的特点。宣传思想战线肩负着“站岗”“放哨”的重要职责,思想上一定要特别敏锐、行动上一定要特别敏捷,始终装备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透视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敏锐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掌握工作主动权,防止一般性问题演变成政治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政治巡视的利剑作用,推动形成全党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动格局。

推荐第10篇:“四位一体”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论

肖利秋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四位一体”

作者简介:肖利秋(1968-),女,湖南湘潭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面向中小企业、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号:08JT113,主持人:肖利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 (2011)08-0068-02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高速增长和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发展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重新洗牌。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学院可利用资源和社会声誉等问题,还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未来生存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日益突出的根本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构建一个由市场化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性的教师专能开发系统四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才能确保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性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不断提高。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

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院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符合社会需求的前提。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不但要密切联系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当发挥高等教育对生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同行业间联系日渐紧密,边缘学科、复合性专业不断出现,跨行业的新职业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确保专业设置能够符合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突破原有学科体系和专业限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出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灵活高效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具体而言,该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逐阶递进的环节:首先是新专业需求分析。根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与当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社会服务中介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社会不同时期各种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同时,通过市场调研或参与项目合作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同研制新专业设置、新课程开发或是更新现有专业和课程内容等,以确保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其次是成立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筹备小组。由企业、行业和学院三方人员共同参与组成专业筹备小组,其工作职责包括: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提呈新专业建议;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确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名称与学时分配:做出课程简要介绍。第三个环节是提呈批准。首先由系主任在听取各方意见并与学院领导沟通基础上进行初步审核,之后提交由企业成员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针对新专业设置或是专业修改建议给予认可或提供咨询建议:然后,再由学院院长及高层管理人员、各系主任以及各系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从学院学术管理角度研讨并批准专业新课程计划或专业课程修改建议:最后报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第四个环节是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成立包含企业人员在内的课程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准备教材和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的采购与准备工作。最后环节是反馈与改进。由学生反馈、任课教师反馈以及企业反馈三方面共同构成。学生在每学期课程临近结束时对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师授课等情况进行反馈:教师根据讲课经验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毕业半年后,组织专门人力深入用人单位充分听取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并根据企业反馈意见对专业和课程及时做出修改和完善。由于这种专业和课程设计与开发机制企业从始至终参与其中,并始终以服务于市场需求为核心,因此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与客户需求高度一致,也由此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前提保障。

二、采取能够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行业与教育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除了要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和课程设计与开发机制以外,还应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共同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德国、澳大利亚等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既不具有经过充分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院校与企业之间天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缺乏政府政策扶持的制度优势,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希望通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难免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尽管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日益加强,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且各有所长,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订单培养”模式虽然成效显著,但毕竟面窄量小;“2+1”模式固然有利于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如受专业所限,实习单位难以“批量”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所导致的实习分散、管理难度加大,部分用人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被实习单位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难以在所有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大面积推广等问题。因此,随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逐步走向纵深发展,对于其中合作一方的高职院校而言,除继续积极谋求与校外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之外,如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以及着眼于为学生提供长期运行良好且切实能保障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的实训模式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大力兴办校园内“教学工厂”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并大力推广。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南洋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在校园内建立融学院、培训中心和企业三方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教学之中,以环境逼真、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生产科技中心为教学背景,将核心教学和企业项目及研发项目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融教学与实操为一体的真实工作环境。这种“教学工厂”理念既能将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在现有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基础上,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大量开展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三、建立“企业化”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目标,确保作为教育服务机构的高职院校提供的产品质量(其核心产品应该是各类独具特色的课程和专业)能够符合其“顾客”(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工商企业界业已成熟的管理经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和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牢固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而且可以确保其对“产品”实现有效的质量监控。“IS0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m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于1994年正式发布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和遵守的一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迄今为止,该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制造业、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管理领域。该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以顾客作为关注焦点,将“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依据:按照PDCA的过程管理模式运行,其特点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 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顺序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在教育领域,IS09000规定所有专业的实施与学生服务程序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在其严格监督、定期审核程序的监管下,学院逐步建立起结构严谨、运行成熟的教学程序、完善的系统化公文处理体系以及全方位的质量审核体系。可以说,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管理内涵,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目前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进行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都具有极大的相容性。因此,笔者认为,各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起基于IS09000族的外部系统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从计划、实施、检验到改进的规范化、闭环管理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在高校管理机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还有利于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精神形成有效对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长效发展。

四、建立确保教师专项能力得以持续性开发和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所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专业技能和科技开发方面,均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对高职教师要求标准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要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以外,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提升专任教师的职教能力,为此,首先应该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放在学院发展的战略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积极营造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乐于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宿感;其次,建立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着眼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系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法,为他们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进修,使他们及时掌握一套可灵活使用并具实用价值的技能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最后,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出的新需求,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从个人到部门再到学院内跨部门之间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科技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这种多元化、系统性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中得到持续性提升。这种持续性教师专能开发机制不仅可以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而且由于这种项目开发机制始终都有社会、企业参与,因此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市场价值”,从而推动学院校企合作的项目开发与教学活动不断向纵深方面发展,学院在社会上和企业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也随之提升。教师这种持续性得以提升的专能以及由此拥有的“市场价值”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和创新的不竭动力。

五、结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前提:采取能够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建立基于IS09000族的“企业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和持续性改进的制度保障:而基于教师专能得以持续性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则可以内化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源泉。因此,构建一个涵盖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将有利于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目标相吻合,与社会行业需求相一致。

第11篇:《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策论意义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策论意义

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吕西安·若姆访谈录

编者按:自《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成为热点以来,相关讨论在大陆持续升温。本刊之前曾刊发专文探讨此书的价值及现实意义,现再次刊发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吕西安·若姆(Lucien Jaume)的访谈,将讨论推向深入。

吕西安·若姆教授专长于法国大革命政治史和政治理论,专治托克维尔政治思想,出版了包括《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渊源》等著作,在法国学界和知识分子圈有重要影响。该访谈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博士生潘丹在巴黎访学期间所作,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郑寰共同翻译整理,并由北大历史系教授高毅审校。

潘丹:最近,中国高层政府官员在一次反腐败座谈会上,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阅读和讨论此书的热潮。作为一名研究托克维尔的专家,您是否对此感到意外呢?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若姆:这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中国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是不是意味着对国家监控(la tutelle de l’Etat)的反思呢?因为这本书主要讨论的就是国家监控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我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为《旧制度与大革命》所着力阐释的,是1789年革命为何爆发,并在持续10年之后又为波拿巴所终结。我还以为人们会推荐托克维尔的另一本书,即《论美国的民主》,毕竟这本书讨论地是现代社会的问题。

你提到中国官员是在一次“反腐败”的座谈会上推荐这本书,我想,托克维尔虽然在书中讨论了旧制度下特权阶层的衰落,但似乎从未用法语中的“腐败”(corruption)这个词来描述过特权阶层。或许我们应当进一步界定“腐败”的含义,以便在讨论中相互理解。如果依据法语的使用习惯,“腐败”一词主要指担任公职的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要么因此得以中饱私囊,要么获得权力或威望。因此,腐败意味着不当利益输送。例如一位教授收受贿赂,在考试评分时给出不切合实际的高分。根据调查显示,法国目前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并涉及到高层公职人员。可见,腐败并不是中国及其政治体制下的特有现象。

那么,法国是如何展开反腐败斗争呢?为此,人们曾探讨是否有可能颁布一项旨在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由尼古拉·萨尔科齐任命的一个委员会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草案。利益冲突往往出现在公职人员与其职权范围内的某件事、某项决策曾经有或仍然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该委员会认为,在这一情况下,人们有权怀疑公职人员,并使之接受公众监察,要求其回避与其利益相关的事务处理。但到目前为止,这还仅仅是一个草案!

我们还应当注意,托克维尔在本书中明确区分了旧制度下的特权阶层及政府机构。尽管旧制度下确实存在卖官鬻爵的情况,但这与现代法语中“腐败”一词的确切概念是不能等同的。在旧制度下,卖官鬻爵是人们在背地里干得勾当,并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托克维尔讨论的不是腐败问题,而是一个行政化程度过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利益竞争的各个小团体彼此隔离、相互孤立。

潘丹:在中文里,“腐败”除了包涵以权谋私的意义外,还有更复杂的意义。中国读者如此关注这本书,是与当下中国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的。那么,回到著作本身,托克维尔当年尝试回应的时代问题是什么呢?

若姆:托克维尔是在目睹了第二共和国民主政治实践的挫败之后而动笔撰写本书的。第二共和国创立于1848年二月革命之后,这场革命驱逐了七月王朝的君主路易·菲利普,以及当权的奥尔良派。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当选第二共和国的总统之后发动政变,并进而终结共和制,建立第二帝国,尊自己为“拿破仑三世”。托克维尔目睹了这场政变,并为此感到恐惧而忧虑,因为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竟是如此深得民心。他思忖,为何自由总在法国屡遭挫败?为何法国人对平等的热望总是远高于对自由的追求?斯塔尔夫人与夏多布里昂也曾提出同样的困惑。

这涉及到英法两国最大的差异之一。英国分别在1640年、1688年爆发了两场为自由而战的革命——在托克维尔看来,这更多地是为自由而战、而非为平等而战的革命。而在英国,这两场革命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完成的。这就是造成英法两国革命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人从未抛弃贵族,但在法国革命中,人们憎恶贵族、攻击贵族。事实上,英国贵族与法国贵族是两种不同的贵族。

托克维尔所探讨的,实际上是波拿巴主义的问题。所谓波拿巴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专制体制,尽管有一部宪法,却并没有选举自由,也没有言论自由;而与此同时,拿破仑,或者说波拿巴却忠于平等的理念。专制甚至有助于平等的发展。当拿破仑三世将普选权作为手段,以动员民众抵制地方上的奥尔良派自由贵族时,就从客观上促进了平等的发展。英国历史学家苏迪尔·哈扎吉萨(Sudhir Hazareesingh)就很好地证明了拿破仑的举措促进了普选权的发展,并为公民身份地位的迅速提高和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当托克维尔在1849-1850年间探索这个问题时,他发现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就必须上溯至对整个法国大革命的研究,而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时,他发现大革命竟然是从旧制度中产生的——这就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症结问题所在——大革命是法国君主们所作所为的结果,是革命前诸位君主,尤其是路易十四的执政态度、治国方针及其政策举措的结果。

他研究旧制度,是为了探索波拿巴体制。他的分析常常与贡斯当在拿破仑一世时期的分析十分类似。在《论政府精神和僭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中,贡斯当认为:路易十四以强硬的手腕在法国进行了改革,而在120年后,我们能够看到,法国大革命正是这一强硬改革的后果。为什么呢?贡斯当解释到:路易十四试图取缔一切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权力,路易十四依凭其行政官,主要是总督(人们称其为国王在外省的耳目)来压制各省及各市镇的地方贵族;与此同时,路易十四也极力压制巴黎高等法院及各地最高法院的权力,因为在路易十四之前,法院有权审核国王制订的法令,并在必要时拒绝实施。这样,法院权力就对君权形成抗衡。正如宪章与各市镇的权力曾对君主形成制约一样,君主并未能如愿取缔一切地方权力,但大多数都被取缔了。

因此,在1789年革命之前,路易十四已尝试建立起一个“由孤立的个体组成的民族”,他们游离于团体组织之外,并最终反对团体组织。君主使国家权力从中央延伸到地方,并不断取缔团体组织,使整个社会只剩下孤立的个体,正如勒蒙蒂(Lemontey)戏谑的那样,就这一举措而言,路易十四是一位“革命的国王”。基佐自己也写道:路易十四的专制主义推动了平等的发展,就这一点而言,他对资产阶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托克维尔推进了基佐的论述,他还很有可能读过贡斯当的作品,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证实这一点,但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几乎没人会忽略这本反对拿破仑“专制与僭越”的小册子。

托克维尔所尝试回应的问题,是这样一个看似悖谬的现象:在一个国家机器强大,尤其是行政能力强大,而公民社会弱小、个体从众而驯服的国家中,革命爆发了。这些个体早已习惯路易十

四、路易十

五、路易十六统治下的君主政体,他们更愿意获得平等,而非自由。正因为此,法国出现了托克维尔所言的“民主的专制”。在托克维尔之前,人们把民主与专制对立起来,但托克维尔认为,在民主制下也有可能出现专制,早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作的16年前,他就在《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中详尽地论述了这一点。

潘丹:如您所说,托克维尔认为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呈现出某种一脉相承的一致性,革命后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特征,早在路易十四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那么这种历史的延续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之间产生了某种“由平等精神引发的嫉妒之情”。而在托克维尔看来,这种由平等引发的嫉妒已经是民主社会的先兆了。在嫉妒情绪的驱使下,每个人都渴望比他的邻人拥有更多,享有优先权,哪怕只是一点点。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争抢第一排座位的情况之外,还有诸如剃须匠、裁缝等各个行会之间争抢谁能首先接待总督或者国王的其他代表。在今天看来,这一切是荒谬可笑的(事实上今天仍然存在这种情况!),但每个人都渴望多有一点权力,并为此相互嫉妒,这正是民主社会平等精神的负面影响,而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已经具备这一特征了。在这里,托克维尔注意到,激起人们不快、甚至引发*的,往往是极其微小的不同,而非显而易见、既成惯例的大的不公正。拥有革命精神的并非必然是极为贪婪的人,甚至恰恰相反。

此外,同样是由于君主的举措,才使贵族的存在变得可憎而荒谬,君主迫使贵族离开外省、离开村庄,到凡尔赛进宫侍奉。这样,贵族们就被禁闭在凡尔赛宫,而非像过去的那样在各自的领地上照顾农民,为他们提供医疗帮助,照看、教育农民的孩子,带他们到巴黎增长见识,逐渐地,贵族就失去了对农民的感情,不再爱护关照他们,不再怜悯他们的境遇。

用托克维尔的话来说,正是君主使各个社会阶层彼此隔离。在本书中,他不断谈到这一点,君主依据“分而治之”的原则,有意识地促使各个社会阶层彼此分离:贵族与农民彼此隔离,贵族与资产阶级彼此隔离,资产阶级与农民彼此隔离;而在贵族内部,世袭贵族与新受封的贵族也彼此隔离。同样地,在各个集团之间,以及集团内部,集体精神和家族纽带也日渐消逝,人们走向一个由彼此孤立的个体组成的社会。

本书第三卷第6章的题目就是“政府完成人民的革命教育的几种做法”,这里的政府就是指君主。悖论就在于,正是路易十四的继承者们对民众进行了革命教育,也就是说,正是他们教育民众憎恶特权,却又嫉妒特权者,嫉妒教会、尤其是贵族的特权。这些由不满者组成的各种团体或行会起而反抗特权阶层,却又渴望自己能获得特权。这就导致了托克维尔所言的“集体的个人主义”。

法国君主惧怕贵族,因为这是一支能与之抗衡的封建势力,因此选择将它变成社会的寄生虫。至于资产阶级,法国君主则通过向其出售政府职位,从而将之转化为君权的支持者,向资产阶级开放的职位包括各市镇的政府部门、法官职位、行政官员、律师等。当君主出售这些职位时,富有的资产阶级就能购买一个能被国王授封为贵族的职位。这样一来,资产阶级往往是支持君权的。但资产阶级分子做了高官或当了“穿袍贵族”后,就成了人们憎恶的特权者。正是这些特权者拒绝税收改革,也正是这些特权者对书报进行审查,并当众烧毁让-雅克•卢梭等启蒙哲人的著作。穿袍贵族把持的刑事法庭还贿赂公行,毫无公正可言。

当君主让资产阶级进入政府时,就已然开启革命之路了。接下来要做的不过是驱逐贵族,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占据了国家机关。在托克维尔看来,这也是革命从旧制度中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君主使民众具有革命精神,是君主让世袭贵族变得毫无用处,是君主让资产阶级进入权力机构。在法国,人们有一种渴望在政府中谋得一官半职的热忱,人们渴望进入政府部门,成为总督,成为部长,成为部长顾问,成为各种高官。我不知道这一点是否能与中国的情况作比较。正是由于君主的所作所为,使法国社会形成了崇尚仕途的价值取向:人们渴望成为公务员,渴望在有权势的政府机构握有大权。(注意:这一社会风尚——即当公务员是令人钦羡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国际化的冲击下稍有变化。)从那时开始,直到1789年之前,人们都无法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因为它极力捍卫自己的特权。例如,因为由特权者所把持的政府机关不愿意,路易十

五、路易十六尝试让贵族缴纳赋税的举措就失败了。路易十四造就了一批人为的贵族,他们是政府机构中的官僚贵族,是为凡尔赛宫服务的行政人员,不久后,他们将继续抵制十八世纪的改革。因此,托克维尔认为,君主在强化国家机关的同时,也削弱了国家机关。

潘丹: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旧制度时代法国中央集权的强化,是通过取缔以贵族为代表的各种“中间团体”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旧制度王权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彻底,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大革命时代才最终完成的?

若姆:我们可以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阐述托克维尔的论题:君主的一系列举措,使法国只剩下政府——这已是一个十分现代的、理性化的政府——以及彼此孤立的个体。因为各种团体、行会都已经被逐渐侵蚀,尽管它们仍然存在,但已十分衰弱。大革命将决定性地让一切团体最终消逝:教堂、修会、享有特定权利的市镇当局、工会组织、雇主协会等,一切社团生活也随之消逝。旧制度是一个由团体组成的社会,但自大革命以后,只剩下彼此孤立的个体。例如,1791年宪法的绪言就明确宣称:人们取缔了一切行会、一切工会,正如人们取缔了一切特殊权利,即特权。1791年6月,勒沙普利埃促使一项法案表决通过,该法案决定性地取缔了所有工会和雇主协会;接着,1791年9月,在他的推动下,又取缔了民间社团的大部分权利。对于勒沙普利埃来说,真正的集体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不过是相互联合的个体而已。尤其是在推介其取缔工会和雇主协会的法案时,他曾说,从今往后只剩下个体利益,以及由国家政府代表的整体利益,二者之间什么也不存在。这些革命者们否弃了孟德斯鸠所言的中间团体。根据这一观点,唯一可以言说“自我”的集体,只有国家,或其代表国民议会,其余的都有篡权之嫌。

法国大革命不认可结社权,无论是在《人权宣言》当中,还是在《1791年宪法》当中,由于大革命的原因,以及后来共和派对宗教团体的担忧,结社权在法国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甚至相对自由的1901年法案,也对宗教团体有诸多限制。直至1971年,宪法委员会才在结社自由问题上作出独立于政府的决定,认为政府不能再宣告“授权”一个团体成立。

应当注意的是,伴随着旧制度的崩溃,国家权力在1789年革命中赫然崛起。并不是由于君主、贵族、天主教会遭到抨击,国家权力就随之衰落了;恰恰相反,大革命意味着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国家权力,尽管革命后确实经历了一段混乱无序的时期。概括地说,这种新的国家权力将分化为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条是宪政之路,制宪议会的改革者们与斯塔尔夫人等遵循的就是这条路线;另一条则是大恐怖、例外政府,它自1793年12月开始运作,并持续至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倒台;拿破仑也继承了这一路线,并因此建立行政集权,强化政府权威。

潘丹:所以,大革命对国家权力的强化,实际上遵循着旧制度时代的既定方向,并通过进一步牺牲个人权利的方式来实现的?

若姆:没错。对此,人们或许会反驳我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不就是捍卫公民权利不受国家侵犯的壁垒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没有一项条款是确保公民有权反对代表们制定的法律的。人们的自然权利都是由法律重新定义的,如果人们不能对代表们制定的法律表态,自然权利也就失去意义了。革命者们本应当再设立一名独立的法官,负责审查代表们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和人权宣言,但革命者们最不想设立的恰恰就是法官,因为这让他们联想到旧制度下的高等法院!人权宣言宣称:法律就是“公意的表述”,没有任何一名法官能够阻止或监督公意。

在法国,迟至1791年,才设立了合宪审查机构,即宪法委员会,它负责审查法律是否合乎宪法及人权宣言的规定。而美国人早在19世纪就已经采纳合宪审查措施了。倘若没有一个独立的仲裁机构来监督政府和议会,就算法律文本写得再漂亮,也不会有什么效力,或发挥什么实际作用。还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设立这一独立的仲裁机构:在法国,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如何任命宪法委员会委员的程序,这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十分钦羡美国法官的权力,无论在哪一级法院,美国的法官都可以在怀疑一项法律是否合宪的情况下,搁置实施这项法律。2008年,在萨尔科齐的推动下,我们引入了一个类似的程序,所有法官都能够审查一项法律的合宪性。这一点在级别较高的机构中已经存在了,例如宪法委员会,和负责审查行政法令的国务委员会。这是一项对公民有利的措施,它与大革命的精神迥异,因为它赋予司法机构更多的权限。

潘丹:这样看来,中央集权的强化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一以贯之的主题。在本书中,托克维尔主要批判了中央集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那么它在法国是否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呢?如何客观地看待中央集权的作用呢?

若姆:托克维尔所言的“中央集权”究竟指什么呢?就是地方上一切事务,都交由中央政府来决定。我们可以通过中央集权的后果来理解这一词的内涵:只有处于首都巴黎的中央政府,能够在所有外省、所有地方捍卫与特殊利益相对的整体利益,因为地方权力机构很可能成为特殊利益和腐败的牺牲品。这也意味着,国家首先是一个行政国家,然后才是一个代议制国家,即政治国家。在法国,无论对于革命者们还是对于拿破仑来说,政府是国家的支柱,实际上至今也如此,哪怕弗朗索瓦•密特朗1982年的改革,及其后让-皮埃尔•拉法兰在雅克•希拉克任职期间的改革曾把分权引入法国,但基本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人们曾说,在法国颁布的15部宪法背后,有一部永恒的宪法,即行政集权,这意味着政府的权威。由于坚信只有在国家机关的捍卫之下,公共利益才能得到尊重这一理念,人们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行政司法机关,即由波拿巴创立的最高行政法法院,它负责解释什么是公共利益。

近三十年来,这一理念遭到挑战。因为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政府不再能够干预所有问题,对社会生活的介入越来越少。公权力不再能够垄断公共利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它还将许多职能授权予有私人利益参与的机构。这样,公共利益成为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对话与妥协,而国家不过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这就完全改变了大革命中所盛行的哲学原理与规范准则。

此外,还应当承认,中央集权曾在法国历史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发展出一套理性而有序的行政机构;此外,它还在法国各地(继而在殖民地)推进了一项强有力的教育措施,因此,当时的公共教育部长有一支名副其实的“教师军队”;托克维尔的同时代人维克多•库森曾开玩笑地说起他的中学哲学教师“军团”。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学校是实现社会升迁的重要门径,人们得以通过教育进入城市、进入首都。农民的孩子首先成为小学教员,教育乡村的居民,或者成为职员;他们的下一代,则有可能成为大学教授,也有可能在巴黎或外省当公务员。通过两、三代的努力,他们有可能担任要职,或者在工商业领域干一番事业。因此,中央集权是促进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元素,尤其是在第三共和国的时候(1871-1940),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上,托克维尔一方面在批判波拿巴主义,而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他和许多法国人一样,对拿破仑为法兰西带来的荣耀感到骄傲。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沉溺于这种荣耀,为了法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进入第二阶段:分权改革。

潘丹:中国读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改革与革命之间的联系,因为人们都知道了托克维尔的这句名言:“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这句话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若姆:改革之所以会在法国引发革命,那是由旧制度的脆弱性造成的。上面的讨论已经说明,君主在旧制度下怎样通过卖官鬻爵,通过让世袭贵族与新贵彼此对立,人为地使各个阶层彼此隔离,使社会分化为原子化的个体。这个由君权塑造的社会,是一个被嫉妒吞噬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比他的邻人拥有地更多。这样,当大臣开始改革时,情况就急剧恶化了。

因为促使这个社会运转的,正是这种嫉妒之情。当人们尝试将改革付诸实施时,每个人都希望从中获益,每个人都希望保住既得利益。例如,当人们试图令贵族纳税时,必然遭到贵族及高等法院的拒绝,是他们成为改革者的对立派。当卡隆尝试进行改革时,国家已经负债累累。1787-1788年间的改革遭到特权阶层的抵制,这使国王威仪受损,并不得不召开三级会议,并很快丧失了控制局面的能力。基于高等法院穿袍贵族的叛乱,很快就招致第三等级的叛乱,尽管他们与贵族的利益不同,也从既有权力中得到了些许好处,但改革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权力太小了,因此也图谋从改革中攫取更多利益。

潘丹:也就是说,尽管改革确实是革命爆发的一个诱因,但更深层的决定性原因还是旧制度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是由中央集权的消极作用造成的,它一方面致使人们彼此妒恨,一方面使人们对公共生活漠不关心。不过,特权阶级或既得利益者对于改革的抵制确实激化了矛盾,这迫使国王召开三级会议,并导致革命情势最终失控。作为旧制度下享有特权的阶层,贵族在大革命爆发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有趣的是,托克维尔本人也是贵族出身,这样的身份对他评价贵族阶层有什么影响吗?

若姆:托克维尔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先要么是穿袍贵族,要么是佩剑贵族,他毫不赞成买官卖官的行径,也不赞成君主出售贵族头衔的行为。此外,身处19世纪,他不太喜欢与自己同时代的那些自命不凡的贵族,因此,他拒绝接受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贵族头衔,但他还是保留了托克维尔家族流传下来的城堡,从他的通信中不难见出,他为自己家族的城堡感到十分自豪。 在托克维尔的祖先当中,有一位十分著名的穿袍贵族,即他的外曾祖父马尔泽布。马尔泽布先生曾经担任法官,还是一位权臣。当高等法院以君主之名行使书报审查权时,他曾暗中保护过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但在大革命期间,他也在路易十六受审时自愿为这位国王做过辩护,结果招致灭顶之灾——不久之后,马尔泽布和他的家人就被送上了断头台。托克维尔认为,马尔泽布在君主面前捍卫民众,在民众面前捍卫君主的做法,正是他极为珍视的“贵族精神”。

托克维尔是一名有些奇怪的贵族,他在书里不停地批判君主、批判贵族。托克维尔是有独立精神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旧制度与大革命》看问题的态度并不是很客观,它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我在《托克维尔:自由的贵族渊源》这本书里曾引用过基佐对他说的一句话:“您在谈论、批判现代民主的时候,是站在一名被制服的、被说服的贵族的立场上,而不是作为一名理直气壮的战胜者。”而基佐自己是拒斥民主的,又希望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精英的政府。托克维尔的内在矛盾就在于,他一方面拥护民主,一方面却憎恶资产阶级。他希望现代民主能够通过汲取一些传统贵族的价值来完善自身。

潘丹:可见,托克维尔并没有完全否弃贵族存在的意义,甚至肯定了封建制度下贵族自由的价值。您认为托氏的这一观点对于思考革命后法国社会的问题有什么启示?如何才能实现自由与平等的融合,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若姆:托克维尔认为,拒斥民主制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已证明民主制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注定的命运。但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是防止出现“民主的专制”,为此,我们应当捍卫贵族的一些价值,并以此教育民众、驯化民主。这方面托克维尔自己也曾身体力行,例如他当过议员,还当过外交部长,试图忠诚地为民主制、为共和国效力,尽管在内心深处,他似乎更喜欢君主制(遵循分权制衡原则的立宪君主制)。而托克维尔自己的父亲,就曾在复辟时期出任行政长官,在他眼中,这就是贵族为现代社会效力的榜样。

事实上,托克维尔所肯定的贵族只是中世纪的封建贵族,而非18世纪变得对君主奴颜婢膝的贵族。他对封建贵族的看法既是理想化的,又没有完全忽略实际情况。说他理想化,是因为他在封建贵族身上看到许多美好的品质,例如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以及高贵的灵魂;说他没有完全忽略实际情况,是因为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封建社会是一个罪孽深重的时代,又是一个不乏崇高美德的时代。”封建贵族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构成王权的制衡力量,而现代民主则倾向于强化国家权力,缺乏制衡力量。此外,封建贵族的价值,还在于其富于责任感,讲究对集体、对上级封建领主、对上帝都要负责任。托克维尔认为,应当在民主制中引入对集体的责任感,但这种责任感的诞生,有赖于“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他认为,美国人正是基于“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才为地方性的团体即乡镇这一共同体服务的:人们为集体服务,是为了因此得到认可,获得好评,获得赞赏;或者因此获得权力,能够干一番事业,或者得到丰厚的经济报酬。就个人而言,托克维尔不喜欢这种功利主义的生活,但他意识到,这一原则在美国的实践颇有成效:通过为整体利益服务,来获得个人利益的满足。

与托克维尔不同的是,贡斯当曾极力推崇无私的品德。但托克维尔认为,这在民主社会,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现代民主必然要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财富积累,必然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们也必然会追求个人福利、寻求生活安逸、谋求发财致富。然而,现代民主的这一倾向是与政治自由相冲突的,因为醉心于发财致富的公民将会逐渐忘却自由,忘记了正是基于自由,才建立了资本主义,才具备寻求个人福利的可能性。在沉溺于更安逸的生活、享有更多福利的时候,他们忽略了政治自由。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前言中所谈论到的那样,正是这种对物质享乐的沉溺、对政治自由的忽略,使拿破仑三世轻而易举地建立起专制。这体现了现代民主的矛盾性,为此,托克维尔强调结社的重要性,因为这让人们能够共同行动;而“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也是促使人们为集体服务的动力。因此,应当教育人们,使他们明白为了个人利益着想,应当为集体服务,应当相互合作、彼此结社,从而构成国家权力的制衡力量:这是从美国的经验中获得的启发。而对于托克维尔来说,在他的先辈当中,外曾祖父马尔泽布,和在路易十八时期出任行政长官的父亲,都是为集体服务的榜样。

总之,托克维尔认为,现代民主的悖论就在于,它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却又倾向于摧毁自由;它同样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且对平等的热望远高于对自由的渴望,甚至为了追求平等不惜牺牲自由,直至建立起“民主的专制”,在这里,所有的公民都失去了自由,但他们却是平等的!对他而言,波拿巴主义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它在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剥夺了人们的自由。

依照托克维尔的想法,当下社会应当十分重视结社自由,因为结社让我们得以共同行动;此外,还应当注重分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公民社会的活力,让人们重树自信;第三,应当接纳那些卓越的个人,无论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允许他们从“民主的平等”中稍稍脱颖而出;应当鼓励、认可这些卓越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压制到平均水平。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可以从托克维尔那里获得的三个启示:结社、共同行动、接纳卓越的人物。而这一切,都与公民教育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公民在权力面前保持个人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

对此,我希望人们也能关注托克维尔的另一本书,即《论美国的民主》(1835-1840),在这本书里,托克维尔探讨了民主制下的社会生活、社会交往、公共舆论、信仰等问题,对他来说,民主既是一种政治体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方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我在《读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民主-社会与民主-政治权力——托克维尔的直觉意识》。

第12篇: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写作之策论文章备考攻略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写作之策论文章备考攻略

2012-07-18 12:04 作者:李孟麟 来源:华图政信

【导读】因为写作分值往往占总体考评的比例较大,作文写得成功与否是分数能否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选拔成功,必须重视笔试;要想笔试成功,必须重视写作。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公开选拔考试成为各级各单位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及方式。其中,笔试往往是竞争的第一关,对于顺利进入下面的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笔试中出现的写作模块的考试又往往是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因为写作分值往往占总体考评的比例较大,作文写得成功与否是分数能否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选拔成功,必须重视笔试;要想笔试成功,必须重视写作。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五条指出:“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在公选写作模块中,所有文体中策论文是最能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文体。

在现行公选考试策论科目的用语环境里,策论文章基本等同于以对策为主、兼有论述的文章。策论题既考理论,又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既要求从宏观层面去分析,又需要通过具体的个案提出具体思路和对策。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

策论考试一般两道题:

① 根据上述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② 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策论文)。

策论文写作一般采用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通过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

3、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

策论文章的黄金结构:

第1段: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第2段: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第3段:分析问题的原因。

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

第5段: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

策论作答可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观点要客观,不偏激

第二,语言要规范,不随意。

第三,结构要正确,不凌乱。

做答策论考试时还要注意角色定位,回答问题一定要站在政府的角度,站在领导干部的情境中来完成,去掉本我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你所具有的处理公务的能力,才能适合做一名领导干部,成绩才能优秀。

以上,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对笔试写作部分策论文章部分的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指导。

第13篇:【共青团策论】青年座右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共青团策论范文】青年座右铭:勤学、修德、明辨、

笃实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代青年的关心厚爱,体现了对广大青年担负起时代重任寄予的殷切期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应成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锐意进取、奋斗奉献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距离这个目标越近,越要求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正确航向,并为之奋斗和奉献,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勤学,就是要以知识奠定青春奉献的基础。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尤其要勤奋学习。不学就要落伍,就会被时代淘汰。青年需要学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希望要求,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修德,就是要确保青年的才华要用得其所。当代青年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应当更重品德修养,树立新一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按照总书记的希望要求,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既要修好公德,又要修好私德,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明辨,就是要把握青春奋斗与奉献的航向。明辨是非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低。目标远大、积极上进的人,每走一步都是三思而后行,这样误入歧途的情况就少一些。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希望要求,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笃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中国梦需要青年接力奋斗才能变为现实。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艰苦创业精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必须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必须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于实处用力,方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重托的业绩。

总书记的“八字箴言”,语重心长,发人深思,我们当时刻铭记于胸,付诸于行,切实用青春坚强的臂膀扛起时代重任,用青春的面庞装点祖国的容颜,用奉献的笔触书写壮美的诗行。

第14篇:【公选考试策论研究】公选考试笔试怎样写好策论高分文章_笔试

【公选考试策论研究】2010年公选考试笔试怎样写好策论高分文章_笔试.txt点的是烟 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公选考试策论研究】2010年公选考试笔试怎样写好策论高分文章_笔试高分策略_公选王公选王国内最专业的公选领导考试网站GongXuanWang.Com

会员中心 |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招考信息|直击考点 |热点聚焦|公选进行时|精彩视频|冠军策略|实战演练|国企公选|高校公选|论坛

中国公选领导考试网 招考信息 核心知识 | 重要原理 | 考试大纲 | 经典名言与观点 |热点聚焦 上海公选进行时 |四川公选进行时 |

湖南公选进行时 |面试回放|管理与领导艺术讲座|大师讲坛|领导讲话|公共危机专题讲座|超级记忆讲座| 笔试高分策略 | 面试高分策略 |

领导能力测试高分策略 各地真题 | 案例分析 | 策论范文 | 模拟试题 走近国资委 | 企管精粹 | 真题研究 走近教育部 | 高校管理 |

真题研究 公选法规 | 公选论坛 | 公选心得

首页 >>笔试高分策略 >>【公选考试策论研究】2010年公选考试笔试怎样写好策论高分文章

最新文章

【浙江公选考试】着力构建“五大

【浙江公选考试】社会管理改革创

【浙江公选考试】以体制改革推动

【河南公选考试】资政育人助推中

【公选 卫生健康】餐桌安全从“

【湖北省公选】公选王发布湖北省

2011广东茂名复习热点之3:

【河南公选考试】创建文明城市活

【河南公选考试】以领导方式转变

【河南公选考试】加快我省现代农

【河南公选考试】未来五年是农业

公选王公选领导案例分析高分策略

热门点击

公选面试高分策略及真题演练【2

[关注辽宁]辽宁省公选进入面试

【防伪版】公选领导能力测试(人

【高分必读】案例分析题的特点及

最新湖北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能力

【经典笔试高分策略之四】策论文

山东省委组织部机关处级职位竞争

【策论范文】策论文与政论文的区

【核心知识之10】加强领导干部

从“5.12”大地震看公共危机

【厅局级】2009年8月1日湖

本网推出【2010年1月最新

【公选考试策论研究】2010年公选考试笔试怎样写好策论高分文章发布者:中国公选领导考试网阅读:2226

3申论考试一般分策论、政论和公文写作三个种类,是考试的重点,而以策论考得最多。2009年湖北的厅考叫做政论文章,就把它作为单独考试的内容放下在下午用户150分钟的时间作答,占笔试成绩的50%比例。而其他地方的考试,申论至少也在总分的30%以上,可见其重要性。如何作答关系整个考试的成败。下面,就以策论为例,讲讲写策论的一点建议和技巧。

一、策论文章结构安排。

一是标题。一般我们考申论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命试标题;一种是自命试标题。当提示中要求我们自命文章题目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立题,标题的形式有以下三种:(1)直接表明主题;(2)指明内容范围;(3)由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或者判断句组成。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比较稳妥,能够简洁明了地把文章主题点明,给阅卷老师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正文。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提出主要问题。这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至关重要。我们要运用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千万不要说空话说套话。例如:

“近年来,助学贷款成为了贫困学生顺利走进大学校园的一剂‘救急药,许多贫苦学生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正当人们对‘助学贷款’赞不绝口,大声叫好之时,助学贷款却出人意料地亮起了红牌——叫停了。一时间,贫困学生如履薄冰,陷入了无边的彷徨当中。许多学生又面临了失学、辍学的危机,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的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这一部分一般在资料中会有所提示,可以从资料中找出要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切忌长篇大论。把原因、影响交代完毕之后,我们要用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来进行过渡。例如:

“量体裁衣,对症下葯。因此,要改善助学贷款我们应该要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来进行。”

第三部分,引入你所要提出的措施。这一部分是文中的的重点部分。我们在提出对策的时候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运用“首先,其次,再次”等的表达方式效果会更好。在提出对策的时候最好采用总—分的写法,开头的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再展开叙述。这样就能给评卷老师一种一目了然,水到渠成的感觉。

例如:“首先,改善助学贷款,学生是关键。

其次,改善助学贷款,学校重任在肩。

再次,改善助学贷款,政府责任如山。

最后,改善助学贷款,银行也应该有所表示。”

另外,我们在提出对策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思路。如果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只涉及到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如机关、企业、团体等),那我们通常从“观念、体制、管理、法制、服务等”几个方面考虑,提出相应措施。如果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多个方面,那我们通常采取从各方面着手去进行改善(如个人、团体、政府、相关机构)。

最后一部分,要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这一部分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同样非常重要。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名言或成语,语言要简洁,中心要明确,讲究辩证法,照应开头。例如:“有付出就要收获。只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群力群策,齐力改善助学贷款,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助学贷款一定会重新‘粉墨登场’,贫困大学生们头上笼罩的愁云也会随着烟消云散,我们期待着,期待着助学贷款的改善,期待着贷款危机的解除---”

篇后语:提醒广大考友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评卷老师批改一张试卷用三十秒左右的时间,所以他们很难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一般就是看一下开头,浏览一下中间,再看一下结尾。因此,开头和结尾我们要多用点功夫,中间要体现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了我们的思路。看到我们的文字优势,阅完我们的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选王』『领导干部学习网』『领导能力测评中心网』版权所有

E-mail:gongxuanwang@gmail.com QQ与我们联系:9963988

31、853992870、1369138894

联系电话:027-87348140 24小时热线:1507242858

9、15327315601 投诉电话:15072428589

Copyright©2006-2011 gongxuan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统计 tag:公选

黑ICP备09045612号页面执行时间:125.000毫秒

第15篇:中央遴选策论热点素材之“打造现代政府”

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的引擎

锐评·打造现代政府系列评论①

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得通过,存在了64年的铁道部成为了历史,多个政府部门也撤并调整。许多人怀着抑或见证历史抑或依依不舍的心情与铁道部的门牌合影留念,这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机构的存废,更是一个政府不断改革创新的步伐。

“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铿锵有力的目标表述,呈现的是创新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那么,创新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强大引擎。在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前无古人的民族复兴伟业,进行最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最庞大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手段,不可想象。

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00个工作部门,到现在的25个组成部门,历经6次机构改革,哪一次不需要壮士断腕的果断和拒绝僵化的坚定?行政审批事项的缩减,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哪一次不动用深入骨髓的“外科手术”和触动利益的“内科调理”?只有打破一成不变的固有思维,割舍阻碍社会进步的现有利益,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机制体制,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当下,找准政府的职能定位、机构安排、管理方式,才能使政府真正成为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火车头。

创新政府,新在何处?

新在政府部门自身效率的提高。随着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建成,老百姓办事将不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创新政府,新在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随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的增加,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将不再是梦想。

创新政府,新在人民权利的增进。随着民主选举、政治参与、政务公开、干部选拔、权力监督、行政决策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得到制度保障。

创新政府,如何创新?

要在改革开放中抓改革、促开放,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僵化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做法,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改革。

创新政府建设,还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固守成规固然可能少犯错、不犯错,但是却难免落入庸政、懒政的泥潭;冒险突破可能趟出一条新路来,但是难免遭受种种挫折、付出不少代价、落得他人指摘。因此,要鼓励创新,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证,尤其需要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坚决纠错,在激励人们创新的同时,防范和降低人们为创新所承担的风险。

第16篇:策论农村初中信息课堂的失趣与失序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沂涛初级中学姓名:刘中楼学科:中学信息技术

策论农村初中信息课堂的失趣与失序

【摘要】:农村中学生因家庭教育氛围与现实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导致信息课堂学习效率下降,教师课堂教学沉闷,进而导致教学失趣和学习失序。虽然课堂失序总是表现在学生身上,但致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原因有可能是学生主动为之,课堂失序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无趣或者教学的失趣导致的。探寻学生从失趣到失序现象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堂管理课堂效率学习方法自主管理

课堂失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以导致课堂失序的主体分类,即学生自己原因导致的课堂

失序和教师教学不当导致的课堂失序。虽然课堂失序总是表现在学生身上,但致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堂失序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无趣或者教学的失趣导致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对信息技术有兴趣,不需要培养,为了课堂纪律,有意压制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常常是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不稳定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兴趣夭折这种现象,达不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案例1】:张同学在信息理论课上显得无精打采,丝毫感觉不到听课的乐趣与幸福。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索然无味,无所事事的他有点想睡觉了,但又觉得这样对不起教师。正当他不知干什么的时候,另外一位同学主动与他搭讪了,与他不同的是,这位同学是根本就听不懂信息老师讲些什么。正当他们聊得带劲的时候,老师被他们激怒了,对他们不热爱学习的情况予以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并命令他们必须为此写检讨书。

【案例2】:周同学并不聪明但绝对认真,也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可是,在信息课上他实在是难以忍受,一是因为信息课本身程式化,在听课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否则就掉队了;另一是因为信息老师上课的平铺直叙的讲话方式实在让人想睡觉,尽管他在讲信息课,但感觉和唱催眠曲一模一样。在班级同学向信息教师反映他的课堂过于枯燥乏味时,信息老师却说信息课本身就是难学的,反到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忍受与坚持,不要在他的课堂上调皮捣蛋。

农村初中生源差,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好,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太满意,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合全部学生,学生偏爱实际操作,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理论的时候,学生兴趣不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普通学科去教,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注重知识却忽视了技能,教 1

堂教学,是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状态

课堂参与状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学习表现,面对相同的老师和相同的教学,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学的开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积极反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最佳表现,学生只有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极高的兴趣,课堂反应才会踊跃,才能吸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让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就教师而言,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知能力的过程。就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学习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的传统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培养教师的教育艺术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理想的新课导入,能起着承上启下、促进知识正迁移的作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课堂上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兴趣的激发。

1、精彩的课堂“引入”,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最主要内容这一,然而不少学生会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需要掌握本节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过关斩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使学在游戏中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

2、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画图程序作为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其它选择,没有必要照本宣科,使一些对画图程序已经“玩儿”得很溜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又如,在讲Word中“插入图片”这节课时,在介绍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来源的知识,如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自从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来,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算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之相反,15中王军老师讲的是《计算机的组成》——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她从当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组装计算机为目标,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她仅以自制的挂图,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很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就对信息技术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缺乏启发式、讨论式方法的运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过程,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

五、以学科整合方法

Flash制作模拟的弹簧振子,在让学生观察了弹簧的振动过程(教师制作的动画)之后,他并没有马上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而是较详细地给学生分析了弹簧振动的物理过程。较好的学生通过这个分析已经可以制作出这个动画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复习了物理知识,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一具两得,使学生有一种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从而记忆深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作图与物理或数学的图结合起来,将图文混排与课本的排版结合起来,将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与数学、化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指导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领会课程改的精神和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养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

第17篇:【遴选策论热点】用服务行政理念消除奇葩证明

【2017遴选策论热点】用服务行政理念消除奇葩证明

背景链接

安徽合肥一年轻妈妈孔令群,她的户籍栏上性别信息为“男性”。自2010年起,她前去派出所更改户籍信息,多次被要求提供“性别鉴定证明”,证明自己是“女性”。合肥市公安局新站分局回应称,基层户籍民警对性别变更政策理解不透,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意识。当地派出所核实相关情况后,于8月7日已更正相关信息。目前,孔令群的户籍问题已解决,身份证也在办理中(8月21日中国新闻

综合分析

一纸“性别鉴定证明”折腾了7年,这主要归因于公共行政服务理念的缺失。 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其基本要求就是政府须有“以相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不是以政府自身为中心。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将自身定位于管理者的角色,热衷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甚至为了权力运行的方便而随意给相对人强加义务,以致各类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证明”层出不穷,这不但悖离了现代公共行政服务理念的基本要求,而且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要避免类似奇葩证明事件的发生,政府必须树立“服务行政”理念。这既是政府作为公共行政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定位,又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价值体现。

根据现代行政法的要求,政府作为服务型的公共机构,为相对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其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而为了权力运行的方便,人为地给相对人强行强加义务,显然有悖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在大力根治“奇葩证明”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凸显了“服务行政”理念还未在全部政府部门落地生根的尴尬。有鉴于此,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对各类“奇葩证明”仅停留在清理的层面,还应坚持问题导向,以现代行政法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行政服务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服务”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强加给相对人的“奇葩证明”。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树立“服务行政”理念,最重要的是要正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一方面,要让公民权利回归本位,严禁政府部门随意给公民强加义务,让其严格在法律的授权范围内为公民提供公共行政服务。

另一方面,还应畅通权利救济渠道,对那些随意给相对人随意强加义务的当事者依法追责,从而倒逼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规范在依法提供公共行政服务的轨道上。

第18篇:公选免费资料: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写作之策论文章备考攻略

中国公选考试网http://2012年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专门网

公选免费资料: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写作之策论文章备考攻略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公开选拔考试成为各级各单位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及方式。其中,笔试往往是竞争的第一关,对于顺利进入下面的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笔试中出现的写作模块的考试又往往是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因为写作分值往往占总体“主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 而在公选写作模块中,的能力的一种文体。

际能力,又需要通过具体的个案提出具体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

策论考试一般两道题:

① 根据上述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② 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策论文)。

策论文写作一般采用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通过资料中提供的事

中国公选考试网http://2012年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专门网

中国公选考试网http://2012年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专门网

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

3、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

策论文章的黄金结构:

第1段: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第2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第3段:分析问题的原因。

第4

5出你所具有的处理公务的能力,才能适合做一名领导干部,成绩才能优秀。

以上,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对笔试写作部分策论文章部分的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指导。

中国公选考试网http://2012年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专门网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公开选拔考试成为各级各单位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及方式。其中,笔试往往是竞争的第一关,对于顺利进入下面的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笔试中出现的写作模块的考试又往往是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因为写作分值往往占总体考评的比例较大,作文写得成功与否是分数能否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主基本理论、” 而在公选写作模块中,的能力的一种文体。

际能力,又需要通过具体的个案提出具体思路和对策。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

① 根据上述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② 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策论文)。

策论文写作一般采用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通过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中国公选考试网http://2012年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专门网

2、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

3、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

策论文章的黄金结构:

第1段: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第2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第3段:分析问题的原因。

第4

第5

才能适合做一名领导干部,成绩才能优秀。

以上,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对笔试写作部分策论文章部分的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指导。

第19篇:公务员遴选策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策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策论性文章:当题干要求就如何解决……问题写篇文章时,属于策论性文章。如此前试卷中没有题目要求单独就对策写成文章的则可以把这篇写为策论文。这类型的文章适合发挥。

1段 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常用句:……事关……,是……的关键∕核心∕重要内容/重要保障/重要基础/内在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常用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问题,制定和颁布了……政策法规,采取了……措施。相关方面实施了……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显着/初步的效果/进步。但是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足/缺陷。主要体现为……(略写,点一下即可)我们必须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妥善处理/有效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迫切要求/重要任务。

3段 分析问题的原因。(略写或不写)

4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

每条对策都是一个自然段,需要展开写,可把每条原因置于其后。对策写的全可以保证基本的得分点。把每个问题展开写是为了在基本得分的基础上,分值的最大化。

申论论文就是有效地将四个基本要素整合在一个框架里,确保让阅卷人清晰看到基本点,

5段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

常用句 我们要站在……的高度,努力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论证性文章的写作步骤

论证性文章侧重考察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政策的可行性和解决该问题的意义。发挥空间小,理论空洞性大。一般是论述政策的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任何的申论文中都是考察材料的四个要素。

1段 交待问题的严重性和意义。(重点写)

2段 指出该问题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然后指出存在问题的不足,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3段 ……方面的政策(社会需要、客观规律)必须要求我们这么做。

评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评论某种观点、意见或主张。一般这种观点既不可能绝对正确也不可能觉对错误,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要走中庸之道。着重考察材料的意义\影响和后果

这类文中一般可分三段写作

1段 这样一种观点/思路,有利于……(不利于……),影响或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相反/否则,如果错误或片面地理解对待这种观点或思路,有可能造成……的后果/负面影响(具体展开)

或: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观点的缺陷,则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后果。

3段

针对……问题,我们需要坚持……的原则,避免……的误区,把握……的宏观整体思路,既要……又要……

讲演稿写作

1 告诉别人都发生了什么,存在……问题,指出问题的基本表现,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 总结深刻教训,反思原因(抓住深刻的原因重点分析即可,没必要面面俱到)

3 做出承诺,提出对策,我们应该怎么做 4 简短总结

分析原因的基本角度与提出对策的基本角度 1制度或体质上的原因――基本角度

制度可以理顺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关系,从政府的角色看,政府在公共利益服务方面应该是当事人。应该是运动员;在经济方面,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是守夜人,只是裁判与中立者的身份。

……制度上或体质上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政府监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没有实现监管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功能上的冲突与重复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对策:1建立或完善……的制度或体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政府监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2机构设置和职能的调整 如药品监管问题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组。

凡是遇到多个部门执法,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提出对策,建立统一,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综合统筹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

2经济上的原因

凡是事关民生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

3法律角度

公平地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缺少严格的界定,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重复严重,法律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本身存在空白?公开透明?重复?)

对策: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界定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确保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和法律程序的公开透明。

4监管(管理)上的原因

……方面的监管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落实,执法检查流于形式,以及管理方式上的落后。

对策:事关民生或社会公共利益,出现的严重负面状况

加强……方面的监管,确保……的政策法规的落实或执行,规范……的秩序,严惩……的违法违规。

5观念(思想)上的原因

……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

对策:深化……的思想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公布……的信息)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强……方面的信息透明度。

6技术上的原因

……方面技术上的落后,基础设施上的薄弱。

对策:专业性、技术性、基础设施行对策,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的财政投入,改善……的技术

第20篇:运筹学中对策论教学的慕课随堂测验设计与实践

运筹学中对策论教学的慕课随堂测验设计与实践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对运筹学课程中对策论部分的相关概念讲解进行改造和设计,以符合慕课中随堂测验的特点,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及慕课教学实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对策论;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对策论主要研究的是策略选择的问题,它类似于一个分析工具包,是设计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所看到的参与对策的人采用策略相互作用的现象。它强调参加竞争的人都是理性。对策论是人们深刻理解诸如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对策是自古以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很注意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很多运筹学对策论知识的相关文献以及阅读过很多名人发表的文章后,对对策论的相关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在理解慕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了解对策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况下,对对策论的随堂测验和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关的改造,在对策论相关知识介绍之后另加例题进行巩固,并将其设计成慕课堂模式下的随堂测验以及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案例。

一、对策论基本知识及其慕课随堂例题讲解

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性质的活动是很常见的。人们想要通过自己的策略在对策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方面,必须要有对自己又合理又有利的方案。对策论的慕课堂是目前学习对策论最方便简洁的方法。

对策论的运用的前提是要了解其相关的一些重要的概念。概念是理解与运用对策论的基础。

(1) 对策:是指一些个体,团队或是组织,面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据掌握的信息,不同时间,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并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是获益的过程。

(2)对策论:(亦称博弈论或竞争论)是研究参加竞争或对策活动的双方如何选择各自的策略,作出最合理的竞争行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3)对策的参与者(Player):又称“对策方”、“参与人”或“局中人”,是指在一个对策中,拥有理性思维,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方案的对策参与者。对策的参与者可以是任何的事物。对策中的对策方类型:单人对策、双人对策、多人对策。

(4) 策略集(Strategies):又称战略集,是参加竞争的人能够选择的全部竞争方法或竞争策略的集合,也指对策方在特定的环境中作出相应的策略,即规定每个对策参与者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策略、做法或经济活动的水平等,以此来确保自身获得最大利益。

(5) 赢得函数(支付函数)(Payoff):是指对策中的参与者在竞争中做出策略后的所获或是所失,它是所有参与者的策略或行为的函数,是每个参加对策的人所真正关心的东西。

随堂测验1 A、B两人做游戏,A出0或1,并让B看到;B也出0或1,但暂时不给A看。A再出0或1,双方亮数后,如果3数之和为偶数,则A获胜,A得分为其之和;如果3数之和为奇数,则B获胜,并赢得其分数。试给出其对策模型。

矩阵对策作为对策论的基础,在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处。所以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对策。矩阵对策是目前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相对比较完善的一类对策。

矩阵对策:也称为二人有限零和对策,是指至少有两个人参加对策,而且参加对策的人都只有一定限定策略可以选择[5]。 赢得矩阵:在一个矩阵对策中,一般用I、II分别表示两个参与者,并假设参与者I有[m]个纯策略[α1,α2,α3,…,αm],用[S1=α1,α2,…,αm]表示,参与者II有[n]个纯策略[β1,β2,β3,…,βn],用[S2=β1,β2,…,βn]表示,参与者I从[m]个策略中选一个[αi],参予者II从[n]个策略中选择一个[βj],则就形成了一个纯局势[αi,βj],所以共有[m×n]纯局势。任何一个纯局势[αi,βj],记参与者I的赢得值[aij],则称

[A=a11a12a13…a1na21a22a23…a2na31a32a33…a3n?am1am2am3…amn]

为参与者I的赢得矩阵,则参与者II的赢得矩阵为[-A]。

随堂测验2 求矩阵对策的纯策略解。[26241218810226]

对策论矩阵对策知识体系繁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众多,而对策论的慕课堂的教学内容过多偏向基础与知识的应用,所以随堂测验的知识点不易过多、复杂,偏向基础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即可。将对策论一单元的知识做一个简短的单元随堂测验,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

二、慕课堂随堂测验与传统课堂随堂测验的区别

慕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它与传统的网络授课有明显的不同。它的随堂测验区别于传统纸质的随堂测验。第一:它改善了以往中国网络授课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的弊端;第二:它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一切的知识点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第三:传统的纸质随堂测验题目所对应的答案是固定的,学生之间成绩的等级划分仅靠测验的成绩,而慕课的随堂测验成绩的等级划分不仅依靠一定的随堂测验成绩而且还有一些同伴之间的互评分数,它能使教师相对全面公平的认识学生;第四:慕课的随堂测验的答案会在学生作答完后及时给出,而且选择慕课的学生都是对自己所选的课程很感兴趣的,作随堂测验不仅可使他们及时掌握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反复练习巩固记忆;第五:慕课的随堂测验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自由提交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题量较少,而传统纸质的随堂测验是固定的,题量相对较多,考察知识相对难。

三、对策论慕课单元随堂测验设计

1.判断对错

(1)若一对策有两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则一定还存在一个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2)对策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一定存在,纯战略的不一定存在。

(3)静态对策与动态对策中均衡和均衡结果是一样的。

(4)对策论来源于一切通过策略进行对抗或合作的人类活动和行为,也适用于一切这样的人类活动和行为。

(5)对策的结构包含参加者、策略、支付、对策过程、对策信息结构、对策的能力和理性等几个方面。

2.选择题

(1)按对策的状态下列属于静态对策的是(单选): ( )

A 二人零和对策 B 非合作对策

C 完全信息静态对策 D 微分对策

(2) 下列属于对策行为的基本要素的是(多选) ( )

A 局中人 B 策略集

C 赢的函数 D 理性

E对策过程 F 对策的信息结构

(3)下列属于矩阵对策的求解方法(多选) ( )

A 代数解法 B图解法

C 优超法 D 线性规划解法

E 2×2对策公式法 F 2×[n]或2×[m]对策的图解法

G 线性方程组法

四、结论

本文对对策论的基本知识做了简单的总结,并结合了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将其知识分割,转化成一节节十几分钟慕课形式的课程内容。除此外本文在设计慕课时在基本知识讲解后加上例题解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慕课知识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再加上此文设计的题量不多的慕课单元测验更能让学生巩固所学。

参考文献:

[1]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南京:上海三联书店,2004:25-30.

[2]王则柯等.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2-113.

[3]甘应爱,田丰等.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9-242.

[4]焦宝聪,陈兰平.运筹学的思想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49-251.

[5]张晋东,孙成功.运筹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311-213.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3-4.

作者简介:

侯勇超(1983~ ),男, 山东聊城人, 讲师.研究方向: 模糊优化。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教研项目(ch13kcjgxm14,ch12td01),巢湖学院课改项目(ch14yykc06),安徽省教研项目(2013JYXM207)。

优秀策论范文
《优秀策论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