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追思老师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3 06:08: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追思台词

3、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是信耶稣的,然而对于耶稣,这个世上还是有许多人有疑惑,他们在思考,耶稣到底有没有,而耶稣的的存在,也正是我们信仰的开头,接下来,有春兰姊妹为我们带来快板《耶稣到底有没有》来告诉我们,耶稣的存在。

5、主耶和华,我的神,我的王,每一个基督徒都当发出这样的赞美,是的,耶和华上帝坐着为王,直到永永远远,并且,他要掌权,这世间的一切,都在耶和华神的掌管之下。接下来,由晓伟姊妹,为我们带来女声独唱《耶和华神已掌权》

6、这个世界美丽非常,因为圣经告诉我们,这是上帝所创造的世界,并且上帝创造之后,还在圣经中告诉我们,这是祂所看为好的,这世界的每一处奇妙,都见证了上帝的荣耀,而接下来,百合花手语组的姊妹们,也要藉着手语为我们带来诗歌《世界美丽非常》

7、人生就像一场梦,当梦醒的时候,我们回首自己的一生却发现,我们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却只在这世上蹉跎,这是何等可悲呢?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是支搭帐棚的人生,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乃是在天上,有神同在的地方,接下来,有请中年诗班大合唱《人生就像一场梦》《世界不是我们的家》

9、亲爱的父老长辈,来听福音的朋友们,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我们都有一位最好的伴侣,他爱我们并且帮助我们,他陪伴我们走这生命的道路,祂就是耶稣,我们生命中的伴侣,接下来,有请百合花赞美团为我们带来,女声小组唱《生命中的伴侣》

11、这位长辈离开了我们,而最伤心的就是他的亲人,然而,这位因着对耶稣的信靠,他必定会到荣美的天堂,故此,本家的亲人们也是喜乐的,接下来,由本家的亲属们,为我们带来诗歌《》《》

13、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有一个荣美家乡,就在天那边,而这个荣美的家乡,是因为有上帝的同在,也正是因为有上帝的同在,天国才是最美的地方,也是每一个基督徒渴望的家乡,而接下来,我们百合花赞美团的,青年舞蹈队的姊妹们,正是要用她们的舞蹈,为我们带来《天国最美》

男:感谢主带领,今晚的追思已即将落幕。

女:感谢主的恩典,愿我们的赞美能够荣耀主的圣名。

男:愿主藉着今晚的追思,祝福各位亲友

女:也愿主祝福大家,同得福音的好处,得着永生。

男:最后,有请长老做祝福祷告,为我们的带来上帝的祝福。

推荐第2篇:清明追思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清明追思

清明又至,思绪难平,感触颇多。既有感怀,又有追思,更有一种对万木丛生、欣欣向荣,春染大地的惊喜和冲动,是一种在春风中对于新生活、新气象、新追求、新目标的期待与企盼,是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清明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精神世界的遨游,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追寻中国文化的本源,感悟清明文化的精髓,享受清明文化带来的愉悦,荡涤心灵的尘埃,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用清明文化冷却浮躁的心,用先贤哲人的高风亮节比对自己的言行,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文化冲刷灵魂。

同时,清明又是一种对清明生态的寄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和谐静谧,就是人们对生态清明的真切感悟。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清明节带着她清秀而动人的面容款款而至,清明时节,天清地明,绿波荡漾,在孕育梦想与未来的季节里,人们缅怀先辈,远足踏青,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憧憬未来,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次集体踏青、沐浴阳光、拥抱大自然的庄严盛典。从这一天开始,心灵上的天人合一与形体上的天人合一在春风和草绿中实现融合。秋冬的积郁可以在田野中大声呐喊,一吐为快,闲冬的倦怠倾刻荡然无存。对生命、对工作、对事业,都开始了新的追求和记录;新的追求,督促人们追赶春风,扬马策鞭;新的追求,激励人们要超越昨天,创造明天。而大地山川间,“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越,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在悠悠春色中,念情转为豁达,凄冷绽放希望,到处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图腾景象。

在清明节祭祀扫墓,千里赶上坟,追忆家族和先祖的荣辱沉浮,寄托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祭亡意在佑生,扫墓不仅仅是扫去逝者墓碑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命回归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清明,达到白居易笔下的“性海醇澄平少浪,心田洒扫静无尘”的境界。站在逝去的亲人墓前凭吊,追忆先祖的恩德,告慰先祖子嗣传承和门庭荣辱之事,再次体会到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推荐第3篇:追思父亲悼文

追思父亲悼文

父亲还是走了,尽管他舍不得挚爱他的妻子,放不下依恋他的儿女,也割舍不下与好友的情谊,他最终还是驾鹤西归,但他走得安详。

父亲的一生平凡而又坎坷,对事业,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是一位能独挡一面的劳动者,生活中,他一心向善,以能帮助别人为荣,在家里,他是孝顺的儿子、女婿,是体贴的丈夫,更是儿女的慈父。忘不了,我读书期间,父亲送我上学的身影,数个酷暑,数个寒冬,父亲无怨无悔;忘不了,父亲在住院期间,仍坚持对我们进行启蒙教育的情景;忘不了,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我玩耍时开心满足的笑容........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病重住院时,每当天色稍晚,他就催促我们早点回家,害怕太晚路上不安全,担心影响我们第二天的学习........如山的父爱,怎是这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的!

父亲生命的最后尽头一直与疾病抗争着,面对来势汹汹的恶疾,父亲毫无惧色,始终坚 持面对。父亲以疾病缠身的瘦弱之躯,坚强地走过了45岁的寿辰!父亲的坚持是由他对生命的不懈追求、永不言弃的斗志,和各位叔叔伯伯们数十年来对父亲及我们全家的关爱、扶持是分不开的,是众多叔叔伯伯们的悉心关怀照料共同创造的!这份深情厚爱,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万千感激之情汇作一句话:谢谢大家!谢谢!

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他的生命由我们来延续,他的优良品德我们会发扬光大,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会世代传承!我最亲爱的父亲祝你一路走好,我们永远爱你。你的儿子任勇2011年12月1日

推荐第4篇:追思祖父生平祭文

追思祖父生平祭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长辈、乡邻、亲朋好友们:

我代表我的奶奶、代表我们赵氏家族的儿孙们,向前来参加我爷爷追悼会的领导,长辈和亲朋好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百忙之中前来和我们一起分担悲痛,给与我们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我们敬爱的爷爷做最后的告别! 爷爷,我们相信您老人家还没有走远,相信您还可以感知,此刻,与您相伴一生的奶奶、深深爱戴你的儿女亲人们都在您身边和您作最后告别。关心您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也都为您送行。爷爷啊,

今天,我在这里深切哀悼我最崇敬的爷爷,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追思他老人家。我的爷爷他老人家因年事渐高,体力日衰而肺心衰竭,于2017年12月4日下午10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4岁。

爷爷他老人家的突然去世,使我们深感悲痛和哀伤。我的爷爷一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

他含辛茹苦养育六个儿女长大,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

我的爷爷出生于1924年7月21日,解放前在西安上学,1949年毕业后在县委工作。解放后在乾县县政府任县委秘书长。195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调入在西安水利厅工作,1965年因工作成果显著,调往咸阳专署上班。文化大革命后,爷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干部下乡活动,在烽火村担任驻队干部。1970年服从党组织安排,在礼泉县石油公司担任农机公司经理。1980年至退休,在礼泉县科委上班,担任地震办主任。

今天,与爷爷相伴五十八年的奶奶以及深深爱戴和敬仰您的儿女及子孙们,一起祭奠亲爱的父亲,还有父亲的同事和关心您的领导、朋友也来为您送行,向您做最后的告别。

亲爱的父亲!您老人家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和深切眷恋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您对儿孙深切的关爱,留下了您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您老人家伟大的父爱品格,不尽的人格力量,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敬爱的父亲,请您放心的走吧,我们兄妹会尽我们全部的力量,完成父亲最后的心愿,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兄妹共同向你承诺:会更加尊重,关爱妈妈,让她能幸福的安享晚年,让她为嫁给您这样的丈夫而终身无悔;我们兄妹会更珍惜骨肉亲情,扶持共进,;我们姊妹一定会精心教育我们的子女,让他们能真正拥有正直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兄妹一定会更加勤奋认真的工作;一定会更诚恳坦荡地为人处事。

寒风凛冽,呜咽着我们赵氏家门不尽的悲伤,流云无语,带走了我们永远的牵挂。永别了,爷爷!愿您的灵魂在天国安息!永别了,爷爷,愿您的灵魂保佑所有热爱生活,努力追求的人们幸福,安康! 亲爱的父亲一路走好! 您一路走好,走好,走好......

推荐第5篇:追思会上的讲话

在_______追思会上的讲话

----扎衣文凭(报衣帐)

(一:颂读咒经)

往 生 咒(念三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 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 毗迦兰帝, 阿弥唎哆, 伽皮尼,伽伽耶枳多,迦利莎婆啊!

(二:沉痛追思)

万木垂首致哀思,亲友含泪悼英灵

尊敬的各位亲友: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________举行追思会并结合报衣帐。

________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射阳县合德镇________居委会(村)居民。祖籍________市________县________镇________村,生于公元________年农历___月___日__________时______分。于二0______年农历___月___日__________时______分。安详地踏上了西游佛国之路,享年______岁。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前:和蔼可亲、厚道耿直,注重诚信、办事踏实,熟悉农艺、通晓垦植,明白事理、尊老爱幼,克己礼让、和睦乡邻,持家有法、

教子有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方面面,口碑立世。

________生前于________结婚成家后生有____子____女。 长子:__________ 次子:__________ 幼子:__________ 长媳:__________ 次媳:__________ 幼媳:__________ 长女:__________ 次女:__________ 小女:__________ 长婿:__________ 次婿:__________ 小婿:__________ 长孙:__________ 次孙:__________ 幼孙:__________ 孙媳:__________ 次孙媳:__________ 幼孙媳:________ 曾孙:__________________曾孙女:_________________ 子女________成家立业,家家幸福美满。

在________逝世后,孝顺的儿女们将所携衣物等,献给________大人。

(三:通报扎衣)

一泗天下,南瞻部洲

为确保所携衣物等各种物品,一一送别在________手中,在此特别从严申明,凡是________手中拿的,身上着的,嘴里含的,如遇到与其同貌、同姓、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出生的任何人都不得冒领。为防止车匪、路霸等强盗抢劫,特仰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保驾护航,请求土地真神为其鸣锣开道。叩求___府老祖宗亲自全程庇护,确保万无一失,直达西方,交由________查验收执。

现将________所携带在身上的衣物等物品一一通报如下:

(在我报过每一件物品后,请各位按平时习惯称呼,大声称呼一声。)

玉白色袜子一双,________色袜子一双,________鞋子一双,玉白色内裤一条,_____色内裤一条。________棉裤一条,玉白色腰带一根,________色垫被一条。玉白色衬衣一条,________色衬衣一条。________色棉袄一件,________色绸缎棉袄一件。________色夹袄一件,________色外包衣一件。________色大衣一件,白纱移子围巾一条。咬口银子一锭。________色帽子一顶,绣花枕头一个。________枕巾一条,大红盖被一条。荷花银子七只,和合清香一股,金色路路通两根。银色镜子一面,檀木木梳半只。九千千二万四袋一个。阴界金钞、银元、纸币等若干。全部交由________查验收执。供其在极乐世界里永远珍藏,并和__门及历代众位老祖宗一起自由享用。

值此机会,我们衷心地祝愿:________在脱离苦海,驾鹤西游,通达佛国的历程上,多多保重,一路走好!

衷心地希望________能着力保佑自己的儿女、子孙及所有亲友:

身体健康、吉祥平安、福寿延年、万事如意!

衷心地祝________氏后人:事业兴旺,财源广进。

一代更比一代强,世世代代创辉煌!

________永远的安息吧!

请在场的晚辈们该叫应的就叫应一声。

201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第6篇:对爸爸的追思

对父亲的追思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三个年头了,尽管每年两次去墓地看望、祭奠,仍然感觉心中隐隐的愧疚。

爸爸去世那年, 生日那天,我

童年的回忆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岁月,我家当时住在黑山煤矿西山宿舍。隐约记着矿机关正在这场浩劫的漩涡中心,一片大字报的天地,到处是红卫兵、到处是造反派。父母亲都在矿机关工作。父亲是矿党委副书记,母亲是矿团委书记,因为忙工作,我从小上幼儿园,后来由姥姥带着。 父母亲随着政局的跌宕整日惶惶不安,告诫我们出门不要惹事 。哥哥带着我每天都去看那我并不认得的大字报,哥哥还时不时用一个小笨笨记下是谁给爸妈写大字,写了几张。母亲还每天叫小姨到家里来替父亲抄写大字报(造反派让自己给自己写大字报,深挖灵魂深处的,所谓“反动思想”)。小姨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后来,矿上的人还羡慕和评价父亲不仅官大,毛笔字写的也好。

父母被专政了,每天挂着大牌子,和“牛鬼蛇神”们排着队伍站在礼堂的台子上低着头,胆小的我躲在妈妈劳动改造的修理厂工人阿姨的后面看着他们。我当时只有7岁,可我记得是那样清清楚楚。父亲当时也才40多岁,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挂着大大的牌子,母亲陪同着父亲批斗。每次吃饭时她都要尽量从食堂打些好吃的让我们和父亲吃。让我们都挺直了腰,好的过,早晚会有一天毛主席会站出来为我们说话的 。

我的父亲

父亲有六个弟妹,父亲为大, 靠他的父亲和爷爷很艰难的养活着一家九口人。父亲十四那年和比他小两岁的二叔就到日本人开的黑山煤矿当矿工了。

一天,父亲正在干着活,突然,一辆煤车从铁轨上飞驰而来。父亲看四周无处躲藏,灵机躲在了道轨中间的小水坑,瞬间煤车从父亲卷曲的身体上擦压而过。从此父亲回到家里,躺在那里大口大口的吐着血,整整吐了三天。死神不要父亲,父亲挺过来了。

半年后,父亲听一位相亲说道在家乡的北边——沂源,有一支八路军,能让老百姓有饭吃。当时的父亲就只是为了能有口饭吃,便带上二叔去找八路军了。从此俩人便走上了队伍革命的。

解放前夕,十四参加了革命。

*后期, 父亲相应党的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去了贵州。父亲住在油毛毡房里搭的简易房里。因为腿和腰在战争年代受过伤,行动缓慢点,每每到食堂吃饭,都已是剩下的凉饭了。 六九年妈妈带着我去贵州看爸爸(那时叫反探亲)。我去看父亲时候, 妈妈偷偷地流着泪 。父亲安慰妈妈,没有关系,这里的 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这里, 活条件差点,其它还都好。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一辈子 ,对于他曾经蒙受的冤屈,他很少提及。

就在我们兄妹已经长大,成家立业,该他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病魔夺取了她的生命。

在父亲去世的一段日子里,我都有一种恍惚的感觉,父亲似曾没有离开,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又是一年清明节,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在那边可好!

推荐第7篇:追思我的伯伯周恩来

追思我的伯伯周恩来

2018年3月5日,是我的伯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接到《百年潮》杂志的约稿,我却不知从何下笔,正好赶上电视剧《海棠依旧》刚刚播出不久,大家对剧中的情节印象还很深刻。我想,何不顺着这部剧的内容和思路,补充一些剧中没能讲到、讲全的细节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从小经常随父母到西花厅看望伯伯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但那时年龄小,就知道到处玩儿,很少听大人们谈话,等到长大些,上了中学,可以听懂一些事儿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伯伯非常忙,能见到他、与他交流的机会就少多了。伯伯、伯母与我当面交谈、关心教诲的事情,使我终生难忘。其他情况,则主要是从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讲述中了解到的。 一

伯伯生前一直不让我们亲属对外界讲与他的关系,不许我们在外张扬,不让我们给组织上添麻烦。他还为亲属们制定了“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所以,很久以来,许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家与周恩来的亲属关系,更不清楚是怎样的一种具体情况。正因为如此,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我敬爱的伯伯周恩来和我的父亲周恩寿之间的兄弟关系和感情,也算对电视剧《海棠依旧》中没能描述到的情节作一点补充。

我父亲的一奶同胞共兄弟三人,没有姐妹。周恩来(字翔宇)是老大,夫人邓颖超,膝下无子(曾有一子出生时夭折了),我们侄辈称呼他伯伯。因伯伯在周氏家族同辈中排行老七,所以我们侄辈们称邓颖超为七妈。周恩溥(字博宇)是老二,小伯伯一?q,20世纪40年代就去世了;膝下一子名荣庆,于90年代初去世,他的夫人和子女现生活在河南焦作。我的父亲周恩寿(字同宇)最小,是老三,小伯伯六岁;母亲王士琴,与父亲生养了我们三男三女,共六个孩子。

在伯伯九岁时,生母万氏和养母陈氏先后病逝,因为我爷爷经常在外地工作,伯伯就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一边艰难度日,一边在亲戚家寄宿读书。伯伯12岁时先是依靠他的伯伯(周贻赓,字曼青,我辈称他四爷爷)到东北学习,后来又到天津南开学校上学,并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后来,我的二伯伯和我父亲也到天津南开上学。随着大伯伯在革命斗争中的名声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高,我父亲觉得“周恩寿”这个名字的前两个字太敏感,容易使人产生联想――“是周恩来家的什么人?”于是,我父亲一直以“周同宇”的名义与外界交往联系,以至于我小时候都不知道父亲还有个名字叫

“周恩寿”。

自1920年伯伯与我父亲在天津分别(伯伯去法国留学,父亲在南开上学),到1925年8月8日伯伯与七妈结婚,他们兄弟二人有五年没有相见。我七妈从小到大一直与她的母亲杨振德老夫人生活在一起,母女俩相依为命。七妈从天津到广州与伯伯成亲,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段佳话。可是,杨老夫人远在天津思女心切,一定要去找女儿。一位孤身老人如何能长途跋涉前往遥远的南方呢?于是,重任就落在我父亲身上。

1925年10月,我父亲陪护杨老夫人顺利抵达广州,亲人团聚分外高兴。当时黄埔军校正好招生,我父亲考上了黄埔四期政治科。兄弟二人,哥哥授课当老师,弟弟听课做学生,他们在手足亲情上又增添了一分革命师生、战友与同志的关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伯伯被蒋介石排挤,暂时离开北伐军,到上海领导武装起义。我父亲则参加了北伐战争,从广州打到武汉,战斗中腿部中弹,无法行走,是北伐军总政治部代主任郭沫若和几位战友用一把椅子将他抬进武昌城的。

在北伐军攻下武汉后,我父亲在伯伯的领导下担任了校级中层干部,但后来因为一次误会,伯伯认为他的弟弟违反军纪擅离职守,作为亲属更要严格要求、严肃处理,于是将我父亲撤职查办、关禁闭。父亲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处理,他没有申辩,也不想增添矛盾和麻烦,但也感到在这位如此严厉的兄长领导下,工作很难开展下去。所以,父亲无奈地离开了他的哥哥和队伍,到东北投奔了他们的四伯伯。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到北京工作,带着我们全家经常去看望伯伯和七妈,兄弟二人摒弃误会,再续亲情。听我母亲说,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一次,周家全体家属在西花厅聚会,聆听伯伯讲家史、谈家风。在谈到我父亲时,伯伯所讲的大意是:同宇是个很善良、老实、忠厚的人,他在北伐时还流过血,负过伤,我那时年轻气盛、火气大,对他的处理重了,我有责任。作为哥哥,是我对他的帮助不够,在我们1928年去莫斯科开党的六大时,他在吉林还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和掩护。伯伯语重心长,我父母和晚辈们听了都非常感动。他对弟弟的体贴、理解和歉疚说得那么诚恳,情深义重。 二

有句话讲:爱之深,责之切。伯伯对我们一家的关怀是多方面的,既有关心帮助,又有严格要求,他的爱是建立在不能给公家和组织增添麻烦的前提下的,他不让我父亲升级、涨工资,可我们六个孩子要上学、要吃饭,伯伯和七妈就从他们的工资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按期提供给我们作为生活费用,自己却过着简朴节省的

日子。

1966年,我上初二,“*”来了。伯伯的工作骤然变得异常繁重和复杂。电视剧《海棠依旧》里面作了很多描述,我在这里就略过不提了。1968年春,就在大批中央和地方领导干部陆续被打倒、批斗、审查时,伯伯突然收到一份状告我父亲有反党、反革命嫌疑的材料,并提出处理建议,报请总理批示。伯伯将上报材料中的处理建议上的“拘留”两字划掉,改为“拘捕”,我父亲就这样被北京卫戍区抓走了。

父亲这次被抓走,关押时间长达七年多。后来,邓小平在伯伯病重住院期间主持中央工作时,提出要释放一大批老干部出来,经毛主席同意批准,我父亲与一批人于1975年5月被释放回家,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问题。在父亲被关押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九一三事件。这个事件发生后不久,政治气氛有所松动。1972年开始,很多被关押的老干部家属被允许在过年过节期间去探监,被关押的人能与家人短暂地见上一面,互诉思念之情。

可是,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被允许去见我父亲。负责审查我父亲的工作人员都说我父亲没问题,是被冤枉的,有人甚至私下悄悄说:“审查周同宇就因为他是周恩来的弟弟!”在《海棠依旧》中,有一段我和妹妹周秉建去狱中探视父亲的情节,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但我认为很有意义和感染力。这个情节描述的是我和妹妹被伯伯要求脱下军装、重回农村和牧区,临走前去狱中看望我们的父亲并与他告别。父亲对伯伯的安排表示了坚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按照当时参军入伍的政审政策,家长在受审期间,子女是不允许当兵的。父亲要求我们应按政策办,安心回农村和牧区,继续锻炼,不要为这件事给伯伯出难题、添麻烦。这段剧情虽属虚构,但父亲出狱后的事实证明,他当时在狱中对伯伯的处境是非常清楚和理解的。

我父亲被释放后,因为七年多没有与外界接触,对形势变化都不了解。那时,党内和人民群众中的正义力量与“四人帮”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复杂。通过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经过深刻思考,父亲和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四人帮”和造反派要收拾我父亲,纯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攻击的根本目标是伯伯周恩来。审查我父亲和伯伯身边工作过的人,就是要挖伯伯的墙角,要扳倒伯伯,还要扳倒他坚决支持的以邓小平等代表的党内正确力量、老一辈革命家,最后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所以,父亲的思路很明确,真正要抓他的人是“四人帮”,哪会是他的哥哥?!

知子莫如父,父不在,长兄如父。伯伯很了解他的弟弟,也清楚他弟弟没有问题。凭借他的睿智,伯伯清醒地识破了“四人帮”和造反派的诡计,但是非常时期,必须使用非常手段。伯伯以他高超、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方式,将“拘留”的建议改为“拘捕”(拘捕就是逮捕,是要用手铐铐走的),让“四人帮”抓不到辫子,反而对我父亲起到一种特殊的保护作用。父亲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在特殊时期不能说出来,而且需要配合。他对哥哥的处理办法表示理解、钦佩和感激。 三

有一件令我父亲至死深感遗憾、无奈与痛苦的事,那就是他一奶同胞的亲哥哥、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1月8日去世后,遗体告别、火化、吊唁和追悼大会等所有治丧活动,他都没有被批准参加。他没有“资格”去见哥哥最后一面,去作最后的告别。

那是因为1975年被释放出来的老同志,很多人是带着“尾巴”出来的。所谓“尾巴”,就是人被放出来前,审查人员宣布:“以前对你审查是正确的,放你们出来是对你们的关怀,但并不等于你们就没问题了,放出去后还是要继续反省你们的问题,不要以为放了就没事了,你们是带着尾巴(问题)出去的,要夹着尾巴做人。”也就是说,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一大批老同志,政治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北京有家的可以回家,没有家的安排去外地,但不能随意参加活动,尤其是政治活动。周恩来总理的治丧活动属于重大政治活动,就算是周恩来的亲弟弟,因为有“政治问题”,也不准

参加。

1976年1月8日临近中午,我大姐周秉德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父母家,将伯伯刚刚去世的噩耗传达给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我们都惊呆了,如同天塌地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全家人相拥痛哭,都沉浸在无比心碎的悲痛之中,父亲更是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哀号。当父亲得知伯伯的一切治丧活动只允许我们晚辈参加,他却因为有“政治问题”而失去了送哥哥“最后一程”的机会时,他的绝望、悲哀、凄惨和痛苦是无法言表的,精神状态近乎崩溃。他只能默默地忍着,接受这个无情的打击。当我们晚辈们参加伯伯的各项治丧活动时,母亲陪着父亲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流泪,一边看着人民送别周总理的镜头。在整个治丧期间及以后的很?L时间里,父亲茶饭不思,每天多次失声痛哭,累了就坐在家中自设的灵堂前,默默地端详着哥哥的遗像,不停地发出叹息。

没能为哥哥送终的难过、委屈、无奈与遗憾伴随着父亲走过了他最后的时光。可喜的是,当1979年父亲的问题彻底平反后,我父母终于可以与他们的嫂子、我们的七妈相见了。十几年没有见过面的叔嫂之间、妯娌之间重新团聚,三位老人喜极而泣。回想十几年间的艰难处境,唏嘘不已,倍加思念和缅怀我的伯伯周恩来。 四

下面再讲讲我与伯伯之间的一段往事,是我插队当知青期间,当了兵后又被伯伯送回农村种地的事情。

1969年初,我积极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当农民。临行前,我到西花厅向伯伯和七妈辞行,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延安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土地荒贫,生产落后,农民生活非常困苦,缺粮、缺钱、缺医、缺水,简直什么都缺。知青们从大城市来到这么个贫穷偏僻的地方,吃不饱饭,劳动量还大,连生活费都赚不到多少,甚至还要靠家里补贴。

到了1969年底冬闲时节,大部分知青回京探亲,有的同学借机走关系当兵去了,有的同学不管是真病还是装病,用病退的方式将户口迁回北京,还有的同学转到其他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插队。

在回京期间,在伯伯紧张忙碌的工作间隙,我几次到西花厅向伯伯、七妈反映知青插队中的问题,同时也汇报了延安地区贫穷落后、人民生活艰难、吃不饱饭等状况。伯伯听后非常难过,他说,延安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生活却如此困难,是他这个总理的责任,对不起延安老区人民,也无法向毛主席交代。他让我将所了解的情况写份书面材料交给他,后面的事就不用我管了。他还叮嘱我过春节后一定要回到延安,坚持下去,不能当“逃兵”。

推荐第8篇:“挑战者”号追思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⑴了解评论的文体特征。

⑵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从事例中引出观点、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阅读评论的能力。 情意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事件的追思,回顾了人类敢于探索的精神,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挑战者\"号爆炸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课文思路

全文共4个自然段。围绕着人类的探索精神展开。

第1段: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入笔,写到因此而罹难的麦考利夫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第2段:由航天飞机,联想到早期的飞机,说明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都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挑战者\"号虽已化为碎片,但人类的探索精神却得到了发扬。

第3段:由航天事业推及到一切科学事业,说明探索精神不可缺少。

第4段:由自然科学论及社会科学,说明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并由\"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得出结论: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写作特点

1.摆事实、讲道理。

在第3段文字中,又列举了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等科学家的事例,说明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动的事例,使人信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层层推进、深入说理。

文章由事及理,事理结合,血肉饱满,富于活力。

教学重点切入方法建议

本文是一篇针对\"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一事发表看法的评论,旗帜鲜明、举例典型、说理透彻。如何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明观点和态度,摆出事实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层层说理,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文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切入:

二是从介绍评论特点人手:评论被称为报纸的\"旗帜\"、\"灵魂\",是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评论有社论、短评、述评、编者按等不同形式。本文属短评,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平易灵活。

三是从比较阅读人手:与新闻《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相比较,在内容、写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何区别、联系,注意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或通过怎样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评论的文体特征。

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从事例中引出观点、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⒈导语

(二)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

⑴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边阅读,边筛选信息。

⑵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幻灯片一:

一、利用工具书,给下列红字注音。

惊心动魄

座右铭

坚持不懈

二、词语积累

① 故障 ②开拓 ③启迪 ④震耳欲聋 ⑤座右铭 ⑥惊心动魄 ⑦高处不胜寒

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⑶思考问题:

问题一:文章开头针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举出什么事例,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段,边读边筛选出与答案有关的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文章开头针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实,摆出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蒙难的事例,提出:\"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这种看法,不仅是对麦考利夫的探索勇气的高度评价,高度赞扬,而且启发人们深思:探索需要勇气。

问题二:文章第二段,摆出了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得出什么观点?

引导同学快速阅读第2段,边读边筛选出与答案有关的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明确:

第2段列举了以下事例。

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它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

⑵\"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1908年5月15日飞行成功,10年之后开辟了第一条\"伦敦--巴黎\"国际客运航线。

⑶\"波音747\"是美国制造的大型客机。

⑷\"空中客车\"是欧洲一些国家合作制造的大型客机。

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教师小结:

纵观人类航空的历史,可以看出,航空事业是在飞速发展的。这一切得益于飞机的发明者和驾驭者,得益于早期的乘客,因为他们具有\"探索精神\"、\"勇敢精神\"。

从以上的事例,足以证明:航天事业需要探索精神、勇敢精神和献身精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指派一名代表发言。

(1) 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的考察。

(2)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试验。

(3)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在研究雷电时,利赫曼教授触电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4段,找出证明这一观点的理论论据和表明观点的句子来。

指导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并做旁批。

理论论据有:

(1)引用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意思是路程漫漫又长又远,我还要上天下地去寻求。古人尚且有这种探索精神,我们怎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

(2)引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话:\"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明确:这些理论论据进一步证明:研究社会科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探索者,特别是21世界的探索者,自应抱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有乘坐航天飞机的勇气、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探索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信心的标志。我们坚信: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问题五: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及其发扬这种精神的意义。

(四)

推荐第9篇:追思吴小如师

追思吴小如师

陈丹晨 (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4日 16 版)

今年4月25日,收到北大教授吴小如师的《莎斋诗剩》。这是一本刚出版的旧体诗集,被《诗刊》评为“2013年度子曰诗人奖”。当即打电话问候吴小如师。先生说:“身体还好,老样子!”我听了放心不少,还说:“老样子就好,说明您身体还是很稳定。请多多保重,过几天来看您。”他总是体贴别人,声音低沉,有点吃力地说:“等天气好(不阴霾)一点再来吧!”

无论如何没有想到,5月12日早上,北大陈熙中教授电话告知吴先生于昨晚逝世,惊讶之余哀痛且不敢相信。次日即赴吴宅吊唁哀悼,在那陈旧简陋的书房里,向小如师遗像致最后的叩拜。

这几天,吴先生的面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现,他那瘦癯病弱的样子使人心痛。4年前他因脑梗落下了病,整天只能坐在沙发上。因为住在三楼,上下不便,只能由常来看望他的好心学生替他去医生那里取点常用药。他太太已逝,子女有早逝的,有住外地的,只剩他独自过日子。他的工资有一半多付给了保姆,日常生活只能依靠保姆照料。但我每次与他聊天时,他总是愈说精神愈好。我们说社会上的事,说学校里的事,说写作上的事„„都是小如师感兴趣的题目。有时我也很害怕把他累着,不敢多留,但他却说“不妨事”,依然兴致勃勃,谈得很热烈。有一次,我对他说:“您好好保重,我们都要多活几年,要看到中国改革有进步„„”他眼睛忽然闪亮兴奋起来,说:“是的,我们要看到中国进步„„”

我和小如师已是近一个甲子的师生情谊了。这些年我去看望他时,总带点小东西,开始是葡萄酒,他很高兴地收下。去年开始,他把带去的酒和曲奇饼干坚决要我带回,最后只剩两桶茶叶,他像小孩一样抱在胸前笑着说:“这个我要, 1 可以留下。”后来才知道他因吞咽困难,这些东西都不能吃了。他每天吃的三顿饭,都是保姆把它打成糊糊。他一向健谈,说话有劲。前一两年虽说精神渐渐疲弱,但说着说着又中气很足。但今年初声音就有点含糊,气衰力乏了,双耳也逐渐失聪了,看着他一点一点衰弱下去,像一盏油灯的光亮慢慢地暗淡下来,看着他“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心里像是被折磨成碎片。而他又特别明白,有时会说:“我现在是坐以待毙!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记得冰心老人当年也这么说过,不过老太太是很轻松的调侃,说:“这‘毙’也还是‘币’!”小如师说的时候,却让我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吴小如先生大概是上世纪以来少数几位晚近离去的国学大师之一,师友们都认同说他是最后的训诂学家、乾嘉学派最后的朴学守望者。现在他也归于道山,冷清寂寞的学界何时还会出现这样博古通今、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的大学者呢?他遗留给后人的数十部学术著作,如《古文精读举隅》《古典诗词札丛》以及笺注的《先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谁人甘于淡泊来承续此绝学呢?2012年,在他九十寿辰之际,还新出版了十几部学术研究、文化随笔和书法艺术的著作,这让一般学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一再声明自己不是书法家,也从不与书坛交往,更不展览书法作品,只是“爱好”。八十岁后,他挥毫书写了大量佳作,成为当代书界一大家,作品被有心人建馆珍藏。他的书法,尤其是楷书被认为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妩媚娟秀且内敛雄劲,雍容端丽而气度不凡。当年他的老师俞平伯就赞称,“点翰轻妙,意惬骞腾”,“致足赏也”。但是,他自己始终谦称:“断不敢以书法家自命。”

他的戏曲研究如《戏曲文录》《看戏一得》等多部著作涉及京戏历史发展、表演艺术、重要流派,掌故资料极为丰富,独具慧眼,道他人所未道,可称为独 2 步菊坛的稀罕之作。京剧界演员名家们对他极为推崇。但是他称自己不过是个“戏迷”“票友”,曾有“大半生看戏生涯”,因而有“一得”。

他教文学史,既能讲通史,也讲断代史;他研究古代文学,既重诗文的字义考据训诂,又对文本揆情度理;他术业主攻古典,却还评赏废名、张爱玲等众多现当代名家作品,论述剀切,别有新意。他一生执教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但仍自称“教书匠”。他的嗜好就是教书讲课。87岁高龄时,应弟子谷曙光教授之请,主动设帐课徒,每星期或半月一次,历时半年,讲授杜诗共15讲。连孔夫子教学生都要收束修,他却当义工,这等事在当今社会恐怕绝无仅有了;即使听讲者只有三位,他同样讲得“神采飞扬”,让那几位高徒像是得了“艺术享受,謦欬珠玉,启人心智„„徜徉在杜诗的艺术世界里”。后来谷曙光和刘宁两位学者将笔记整理成书,出版24万字的《吴小如讲杜诗》。之前他的《吴小如讲孟子》,则被已成教授的弟子誉为“《孟子》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成为高校古典文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直到脑梗病发,他瘫坐终日,无力再写字教课,才告别了他终生喜爱的教学和学术生涯。

吴小如先生曾师从朱经畲、俞平伯、废名等众多名家,学养深厚,学术贡献卓越,早已为学界公认,无须笔者在此胪列。至于小如师所以对各种美誉头衔敬谢不敏,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对学术的敬畏,不轻易自许。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现今学界不良之风的厌恶,不愿与不学无术、欺世盗名者为伍。他的旧体诗作中,就有许多抒发这种狂放之情:“姹紫嫣红真国色,晴窗晓日自生香。但求尺幅怡心目,冷对孳孳名利场。”“中关闹市不成村,劫后时惊魇后魂。认命争如遵命秀,孱头幸有白头存。余生惟賸书生气,旧梦空留春梦恨。又是秋风吹病骨,夕阳何惧近黄昏。”“明灯苦茗几春秋,咄咄休休咄未休。江海余生欣有寄,一瓶一钵一风流。”

3 我曾听学弟刘煊教授说,当年杨晦先生曾赞扬吴小如是中文系干活最勤、出力最多的教师。那时小如师还是三十多岁的讲师。杨先生德高望重、耿直忠厚,任中文系主任十多年,他的评价堪称公允。“*”时造反派揪斗反动学术权威,把还是讲师的小如师也打入牛棚,就因为把他错当了教授。

那天吊唁时,我站在小如师的书房里,打量周围,用“茅椽蓬牗”几个字来形容其简陋似也不为过。幸他生前心胸豁达,全不在意,如他诗云:“晚岁逃名隐朝市,抒怀寄兴入诗词„„清夜扪心时自问,蹉跎栗六竞何为„„残年倘得献余热,鞠躬尽瘁不敢辞。”好像在回答我:“何陋之有!”但无论如何,我总觉得我们对小如师实在愧疚,愧疚难言!

(作者为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原副总编)

推荐第10篇:古刹追思的杂文随笔

刚刚过去的周三下午,我与朋友出门踏春去。此行,是在天宁寺。

那天刚好下着小雨,绵绵春雨梅花褪,游人且行古刹中…刚走到门口,便看见开的及盛的玉兰,于是高兴的拉着朋友去看。迎面走来两位中年妇女,“姑娘,你们要面相吗”,我摆摆手,继续想拍下花开时的繁盛。追着我的那个人并不死心“姑娘,你面相还可以哦,我跟你讲,我看的出来你以后…”,我朝后招呼了同样被缠住的同学,“走啦”。

天宁寺前的玉兰

天宁寺门口

真的又无奈又好笑,来佛寺便都是信这些的吗?我走向前去,有什么好说的呢?过去已然发生,未来尚在远处,如若冥冥中有命运或说天意的存在,想来我也改变不了什么,我啊,只能尽力去做此刻我能去做的,“尽人事听天命”,此之谓也。

我踏入寺庙的大门,如往常在寺庙中一样,遇像则拜,而拜之时也并无什太多的想法,仅示敬意罢了。当真人生无所求,也不是。我有太多的期盼,有太多的愿望,我希望家人都能平平安安,我的学业可以很顺利,我能有时间有钱做我想做的事…只是,我觉得这些大约是求不来,这是我自己的事,这些取决我个人努力,也许也关乎去门口看相之人所说的运气,冥冥中有注定…但我在佛前的敬意展示与拜于此并无任何关系,简单的几个跪拜和几柱香便交换什么吗,我以为不能。我也仅是敬重而已,与任何心愿无关。

屋檐外是缠绵细雨。我与朋友相对不语,静默的走在长廊中,穿过一间又一间的庙宇。偶尔有一两间庙宇中传来曾经流行于大街小巷的流行乐,仿佛庄严的佛寺在那一刻带上了烟火气息,同时那种本萦绕在心上的神圣感逐渐消散。也不过是佛寺而已。

直至来到五百罗汉堂前,拜了几拜,接过旁边老太递来的一根细长的香,插进一旁的香炉里。老太似是随意的说,随意给点香钱,我与朋友便当真随意的一人给了五块,而此刻老太似是吃惊:“两个人啊。”我点点头,对,然后拉着朋友走出了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

走出去时,朋友对我说,那老太大约是觉得钱少。我回头看了一眼罗汉堂,“我们本来也并非求什么,只是上柱香表示敬意而已。”我是真的没有向佛寺捐钱的想法,这些年大大小小的佛寺倒真的是去过不少,原本或许会登记下,放些零钱,但后来是真觉得没意思。尤其这种,倒也不是说抠门,我宁愿捐给公益项目,做些实事,也不愿给这些本已不缺钱某种意义上都成为“企业”的寺庙。

唯一一次登记捐钱给寺庙大约还是在西园寺,那时是在灰暗无光的佛堂一侧,有位老尼在暗黄色灯下捧着一本佛经在读,眼神专注而明亮。我和好友凑过去要登记捐钱,她抬起头来,我瞬间被她的眼睛惊艳到了,一双眼睛中写满了慈悲与善意。她接过我们写好的登记册和钱,又笑着递来一袋满满的苹果,这是给你们的,她说道。我和好友走出去时还有些感叹,真正的信徒,大约是那样的吧。

又因在门口看导览时看到了放生池,于是兴致勃勃的拉着朋友要去看看——原本西园寺见到的放生池真的是太惊艳。西园寺的鸽子一点不怕人,哪怕有游人经过,几只鸽子也照旧相互嬉闹,水底鱼儿慢慢游,偶有游人投下鱼食,也会强上来争一争食。池畔亦有猫的身影,同样的不怕生,悠闲自在的很,在那里,你似乎可见佛家所言的真正的“众生平等”。当回忆之时,我走过去却发现一片施工地,便略带失望的绕开了。

西园寺前的鸽子

而后则到了天宁宝塔下。在四周转了转,看到周围栏杆上带着名字的造型精致的小型宝塔,笑了笑,想来也是善男信女们花了大价钱捐造的。于是进入塔内,逛了一圈不明真假的展览,又走上楼去,除开一楼陈设的陶瓷玉器实在让人感觉变扭外,塔上的关于佛教的壁画、木雕、石雕、象牙雕刻作品,倒当真十分精美。一层明层一层暗层,我与朋友就这样拾级而上,静静的看着。明层外是有天台可看外界风光,只是经过某一面墙时,听到有工作人员介绍佛前供奉各样东西的价格,转去看看塔内很多陈设,倒有不少标注着何人何时供奉。甚至还有些旁边明码标价,一月多少钱,一年多少钱...

天宁宝塔

突然就想起很久前去灵隐寺时,大约也是这样的情景,太多东西明码标价,原本的弘扬佛教文化的清修之所已然变得商业化。我也不知,佛前所捐出的善款是否当真能为那些人换取心愿的实现,太多的佛寺是否已成为人与神交易的场所,真正的信仰者如曾在西园寺望见的那位老尼又还有多少...

我踏出了天宁寺。

第11篇:情的呼唤 少年时代的追思

追忆少年时——首届同学会侧记

作者:杨建常

多少年来,总有一种声音仿佛在我们耳边不停的呼唤——“回家看看吧,那里有少年纯真的感情,那里有童年美好的回忆。”

2013年6月29日,大渡河畔75届初中毕业、77届高中毕业生首届同学会,就是在这心灵的强烈呼唤下聚集而成。

当人们惊讶,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使的许多同学千里迢迢,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家务,不辞辛劳,来到这美丽的成都相聚,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同窗情谊的魅力,在散发着着巨大的感召力。这种沉淀了多少年的同窗情谊、清涩记忆,以及怀旧的心声所凝结成的一股特有的群体文化心理(同学情结)现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终于汇成了势不可挡的滚滚的洪流,什么聚会都可推辞,就是同学聚会不能阻挡。

当参加聚会的同学陆续进入集合地点(郫县景水源盆景农家乐), 带着聚会前的那份激动、好奇之心,和相聚后接踵而来的是那种仿佛不曾离别的亲切感,感觉比校园时代的距离更近了。。。

当四位同学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了煽情式的聚会主持词的时候, 那些深藏在内心、那些珍贵的记忆和纯真的感情迅速被激活、发酵直到燃烧,这对我们这些品尝了人生的苦辣与酸甜之后才突然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同学情。

当同学们在一起开心的吃饭、喝酒、聊天,以及唱歌、跳舞的时候,不论每个人的人生历程怎样,地位如何,此时此刻,大家心里是平等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不停的在述说着那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感受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段情感,回忆与欢乐始终是我们同学聚会的主旋律

当张自贤老师在这次同学聚会上,含着泪水带着感情色彩并代表其他参加聚会的4位老师感叹的喊出“我们等了30多年,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时候,同学们非常感动。

寻找当年的我们的足迹是我们这次聚会的一个重要行程,当同学们走在寻找过去的校园和自己曾经的家时,那心情是何等的迫切,仿佛当年的一幕幕就在眼前,仿佛时间倒流——停滞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的哪一刻,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感受呀

当聚会结束时,同学们是那样的留恋,那样的难分、难舍。

虽然我们的聚会没有多么豪华、气派,甚或显得有点寒酸,但是大家这心灵渴望的满足感早已经淡化了这些。

同学们离别后,回到了各自的家,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但我们的心情依然是那样的亢奋,那样的心潮澎拜,同窗相聚的兴奋和回味,依然缠绕在每一个人心头,此刻的心情与盼望——就是同学们何时再相会,共叙同窗情。

这次同学聚会,让人难以忘怀。聚会过程有许许多多、太多太多的点点滴滴,给同学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这里仅能,撷取其中很少很少的一些小插曲,叙述如下,留作我们永久的记忆——

宋秀玲,这个朴实而善良的小女生,以她那微弱而确发自内心真诚的呼唤,掀起了这次同学聚会的滚滚洪流——我们不能忘记她!张秀慧这个当年的女班长,还是像当年一样,现场的组织能力和出色的演讲,得到了同学们普遍的认可 。

任群,这个显的年轻而又漂亮的她,由于出于好奇 而建立的大渡畔我们班QQ群,确给同学们带来了空中聚会的欢乐场所,是这场聚会前的预热预演,又是聚会后大家述说情谊的场所。

梁军这个当年的小个子,如今确是聚会同学中的“巨人”。他是我们这次聚会的主要摄影师,他还是那样的聪明和顽皮,带给同学们太多的欢乐和喜庆。在去龚嘴的车上,更是出乎意料,把同学们搞的一路欢声笑语,喜笑颜开。

乔华,这个当年无名小卒的小小画家,如今八面玲珑,侃侃而谈,赢得众人刮目相看。他的自家车为我们这次同学聚会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丁和清,这个当年默默无闻的小女子,如今确是如此的大方和幽默——闪亮登场,并为这次龚嘴、同街子方便之行立下了头功,战功赫赫。

胡桂英,当年性格内向的她,聚会中哪个“馋嘴”形象照活生生的体现了如今的她依然天真、活泼、可爱的性格,也是这次最逗、最佳的镜头之一。

杨建常这个当年腼腆害羞的“小小数学家”,被称为这次聚会的小秀才。特别是聚会后创作的小作品,引来一片欢笑,为这次聚会带来别样的风情,以致于后来的“走火入魔”,又带来了“千夫所指”。凌国民这个当年的小班长,在这次聚会中,穿梭在男女同学之间,是那样的活跃,特别是在离别时刻,给女同学温馨一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唐文姬,这个来自北京、看似身体纤弱的女子,在寻找自己童年、少年足迹时,心情是那么的迫切,目光是那么的执著,脚步是那么的匆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童风英以她那苗条的身影、优美的舞姿——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给同学们带来美的欣赏

温敏和徐军那段双人舞蹈,曾让全场一时轰动——虽然事后徐军说,他没有学过这个舞,只是跟着胡乱比划。当温敏离开聚会群体时,难舍的眼泪落了下来,让大家感动。

徐秋霞,当年说句话都脸红的少女,如今是这么落落大方,

并且人们惊呀的发现,她是那么的年轻,好像时间在她身上停

滞了、凝固了。

何琴,这个当年力敌男生、打的男同学狼狈逃窜的“勇猛女生”,在龚嘴之行的那一天早上,专门为同学们送来了亲手包制的顺风饺子,体现了女同学特有的温情。

刘开平这个当年的“坏小子”,如今是如此的可爱。这次聚会的晚

上休息时间,因为想喝酒被同学拒绝后,而伤心的痛哭,像个孩子似的。。。

今日的高祥,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含蓄。——对酒当歌,豪气冲天!如今喜欢喝酒的他,到处寻找挑战,一夫当关,醉战群雄。

祝刚强这个当年的“小辣椒”,还是那么麻、那么辣,当听到聚会的声音时,激动的彻夜未眠。“歌舞诗赋”,无所不能。

王风海当年调皮捣蛋的顽皮劲,已影去无综。让人想象不到的,现在的他,是那样的成熟,那样的老练。

李力,当年的故事大王,如今的公安戦士,记忆超群。龚嘴山头,那种超级“GPS定位功能”、和点点滴滴的记忆画面, 让我们都非常激动,无比惊叹!

杨建常在龚嘴头背张秀慧那一幕,是在述说着40年前——那一段同窗情谊、那一段恩情难忘、那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安波这个当年的小才子,由于身体体弱多病,本不能来参加这次聚会,可他告诉我们,我就是“爬”也要赶到这里,了确我那心中的愿望,看看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江太安,这个当年的“四个小辣椒”之一,现如今,看上去是那么的沉稳、坚实。聚会期间,一段小笑话,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薛永刚这个当年篮球场上的帅哥,现己发福,时不时冒出点冷幽默,给聚会增加不少欢乐:

刘跃,这个多年“消失”在同学视野之外的小男生,因为听到聚会的声音而激动万分,前期准备阶段,付出了辛苦。但由于公务在身

没能参加聚会,同学们深感遗憾。

。。。。。。

点点滴滴、太多太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记忆、美好的片段。。。这里不能一一呈现。。。愿我们的同学情谊——天荒地老,地久天长,相伴我们的美好人生。。。

第12篇:追思遥想《狼图腾》——读后感(推荐)

追思遥想《狼图腾》

与这本书的邂逅是从观看它的同名电影开始的。两年前的初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受朋友之约,观看了电影《狼图腾》,怀着浓浓的兴趣找来原著,当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发觉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它。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领引读者进入狼的世界。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原生态的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与成群强悍的草原狼为伴,放牧、生存。故事内容是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从书中每一个狼的故事、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我感觉到强烈的阅读快感,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感想颇多,如泉水喷涌而出。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狼打食想着自个儿也想着狼群,还想着跟不上狼群的老狼、瘸狼、半瞎狼、小狼、病狼和产崽喂奶的母狼。你别看黄羊倒了一大片,今儿晚上头狼一嗥,半个额仑草原的狼,还有跟这群狼沾亲带故的狼都会上这儿来,一晚上就把这些羊都吃完了。狼想着别的狼,别的狼也想着它,狼群才抱团;狼群抱团,打起仗来才厉害。有时候狼王一声嗥,能调来上百条狼集体打仗。听老辈的人说,原来草原上也有老虎,后来全让狼群赶跑了。”

读着读着,想起一事儿:去年秋天,学校响应局委的号召,开展阳光体育节活动,时长一个月,活动的第三周是

五、六年级集体跳大绳接力比赛。为了增强比赛的竞争性,在活动之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其中有一个班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接力跳绳时几名学生因为动作要领不熟练、时机把握不准确,再加上种种心理因素,不时将节奏打断,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初步指导之后,情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几个学生抱怨:“你们几个下去吧,别跳了,真耽误事”“每次都是你们几个,咋这么笨啊”“就你这样的,还是来摇绳吧,让我跳,我可不会绊绳,”。作为老师,我深知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抱怨要不得,如千里之堤的蚁穴。吹哨集合,开始谈心,我说:同学们,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你们每个人能力的差异就像你们的身高体重一样各不相同。当出现问题时,咱们应该做的是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相互抱怨。如果抱怨有用,那咱们就在这儿阵列个方阵,相互抱怨,看看能不能让你们跳得更好。学生们若有所思,继而又恢复练习,耳边那绳子击打地面发出急促又有节奏的“啪、啪”声,让我觉得不需要再多说些什么了。在最后的比赛中,他们班取得了年级第

一、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广播公布成绩时,他们那激动不已、欢呼雀跃的样子,我看在眼里,心想他们一定是明白了些什么。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么希望你们可以像《狼图腾》中狼群一样,强大、无私、团结有责任感。

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有计划或准备,一般来说准备越充分,成功率也就相对越高。蒙古草原上的狼群也深知这个道理,书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愤怒而又饥饿的狼群根据气象、地形、时机以及敌我双方的战力对比,精心设计战术策略,在刮着十级白毛风的夜里,将没来得及转移走的军马群,赶到了即将上冻的湖水里,最终全歼马群。

狼群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每场战役都要做足一切准备工作,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正是从它们身上学到了这些,才有下面这件事:还记得刚走上岗位那段时间,正逢上“一师一优”优质课评比,作为菜鸟,我也被校领导要求参加那次录课评选。当时心里十分的忐忑:录吧,我没有教学经验,生怕录不好,浪费名额浪费机会;不录吧,既怕辜负领导的信任,又有渴望证明自己的冲动。最后一咬牙一狠心:录!本着既然做,就做好的态度,开始积极准备各种材料。先是在教研组长帮助下准备了两篇教案,通过试课筛选出一篇。紧接着邀请其他老师听课评课,随着教案不断修改、细节逐渐完善,压抑紧张的心情也慢慢消退。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课堂效果也越来越好。最后顺利完成录课,虽然在评选中只获得了区里评选二等奖,但是这件事愈加印证了我脑海里关于狼群总打胜仗的原因:将准备工作做到极致,成功就不再遥不可及。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体育教师,我认为体育课教学具有它的独特之处,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直观性、瞬时性、体验性等特点。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顽强不屈、无私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能将智育、美育、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信,在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将使学生在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全面的发展。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每一个阶段里,都需要不断的读书学习、积淀内化,并将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印证,既而铆定。让喜悦、达观与仁爱充盈于心间,拥有勇气如力量百川,心灵如浩淼瀚海,我们才能更坚定、更执着的生活、工作,完成我们的生命历程,我想这就是美育——本次活动的真谛吧。

感谢《狼图腾》,感谢本次《美育读书分享》活动。

第13篇:追思祈祷会程序[全文]

追思祈祷会程序

一、圣号

唱一首圣歌

二、为亡者总代祷

三、唱信经

四、读经

若5:19---29(牧222页)

五、神父证道

六、唱两首圣歌

七、圣咏《赞颂天主的慈爱》103首1065页

八、唱诗两首〈〈永恒的国度〉〉、〈〈荒漠甘泉〉〉

九、圣咏〈〈23篇〉〉

十、对唱〈〈上主是我的牧者〉〉

一、唱经两首

十二、得前4:13---18。(437页) 十

三、唱经一首(证道)

十四、若17章为信徒祈祷一段。神父讲道。 十

五、唱诗〈〈天乡的路〉〉

六、读祈祷手册〈〈为亡者祈祷〉〉

七、读经。默21---22章。 十

八、会长证道

十九、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

十、唱歌〈〈天外的家〉〉

二十一、祈祷会结束

第14篇:母亲追思告别会致辞

母亲追思告别会致辞

母亲追思告别会致辞:缅怀与感恩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各位在异常寒冷的早晨,放弃自己春节的休假时间,舟车劳顿,从四面八方齐聚于此,来悼念我的母亲——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一位慈祥而善良的老人。我们姊妹几个倍感温暖,我谨代表我的姐姐、兄长和弟弟向各位道一声谢谢,辛苦了!

亲爱的母亲褚玉珍,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12日凌晨3时12分逝世,享年85岁。

母亲生于1932年3月3日,原籍河南温县。她幼年丧父,颠沛流离,生

活异常艰辛。

1951年,母亲进入咸阳西北国棉一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纺织工人。之后为支援西安纺织城建设而调入西北国棉六厂,直到退休。

母亲渴慕文化,曾经在夜校识字班里努力学习。她聪慧能干,工作中是标兵,学习上是先进。

那时候我父亲的兄妹多,不过在母亲的操持下,大家和谐相处。一家人的户籍迁往城里,加上母亲自己的孩子,十多口人挤在一起生活,让母亲操劳困顿至极,然而她从不抱怨。

1957年,由于父亲被划为右派,送去劳改,母亲在厂里备受歧视,但她强忍巨大的政治压力,仍坚持一年几次带着年幼的我们去探望父亲,给绝境之中的父亲以极大的安慰。父亲右派20余年间,我们坚韧的母亲,不仅拼命为父亲的冤案奔波申诉,还为我们几个孩子的上学、就业等问题受尽白眼,四处求人。在那种环境下,虽然政治上遭受歧

视,但在母亲的呵护和勤俭劳作下。我们吃得饱、穿得暖,生活中仍充满了欢乐。

母亲为人善良,她常说一句话,借人十斤面还人十斤半。还常教导我们,要懂规矩,别占人便宜;帮别人是善,吃些亏是福。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与邻里关系融洽,与亲戚关系密切,孝顺奶奶、外婆,关爱丈夫和儿女,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近十多年,母亲年纪大了,又多病缠身,尤其是类风湿病,让她痛苦不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可她仍充满乐观,心里总是牵挂着我们和后人们。谁的身体怎么了,家里有什么事情,她都一清二楚,就是隔了几辈的重孙,她也能如数家珍,真是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家族操碎了心。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她的慈悲,她的善良,她的宽厚,她的乐于助人,每一桩、每―件都让我们回味、思念,都让我们记忆犹新,并肃然起敬。她的猝

然离世,让我们儿女及孙辈难以接受,难以面对,使我们痛苦万分。也许,病痛折磨母亲太久了,在母亲,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得到安宁;唯有如此才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可母亲您哪里知道,作为您的儿女,我们愿意服侍您―辈子!因为,您在家就在,您走了,我们去哪里孝敬您?您走了,我们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如果能有来世,我们仍愿做您的儿女,永远和您在―起!

人们说,母亲是孩子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课堂。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们才能坚守做人的根本,有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领,也有了拿钱也买不来的好名声,这,就是母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

作为她的孩子,我们一定会继承母亲传给我们的良好家风,学习母亲那种帮人是善、吃亏是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品格。

母亲是平凡的,平凡如一株秋草,但她是我们心中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心

中高耸的丰碑!她生命中的光火,耀千秋,照后人!

母亲走了,她太累了,她或许是作一次漫长的旅行。她的远行。注定让我们泪雨倾盆!

母亲,多好的一位母亲,多慈祥的一位长者,多么会谆谆诱导的一位老师。母亲形象的影带,从我们儿时一直滚播到今天!那么让人回想和令人陶醉。所以,母亲的一生虽然充满坎坷,但也阳光明媚。

母亲啊,您看,今天有这么多的亲朋好友为您送行,您应该高兴!母亲,您没有走,您音容犹在,德泽绵长。您永远都活在我们大家心上。

我们深爱的母亲,您安息吧!

我们深爱的母亲,您的精神将不朽和永存!

第15篇: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清风哀鸣,天地含悲,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退休教师李**同志。

李**老师于2013年 9 月 13日10 时26 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五七医院逝世,享年8 4 岁。

李**老师192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市。1945年就读于**中华女子中学;1946年3月至1948年12月就读于**济川中学。1949年2月至1952年在**桂溪小学任教。1952年2月至1954年3月考

入华西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读书。1954年3月至1955年6月,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在东北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学校任教。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在湖北省**县**干部学校、**县民族中学任教。1960年10月至1962年5月在湖北省**市15中等学校任教。1962年5月至197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八一子弟学校任教;曾担任文化教员等工作,为部队建设出力。1972年7月至1978年3月在**石油管理局建南气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教。1978年4月至1986年在**油田从事教务工作。1986年6月光荣退休。

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在三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其满腔的赤诚奉献,高尚的师者风范,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是温暖如春的天府之国,还是冰天雪地的北国之春;不管是地方教育系统还是军队子弟学校。她以超强的业务能力; 爱生如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师

者风范,赢得了同行和家长的好评,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李老师纯净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桃李满天下的一生,她就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象蜜蜂一样,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美好的东西。

李**老师是亲朋好友心中朴实无华的贤妻良母。作为贤妻,她给了相爱的人一份纯粹唯美,历久弥新,每个人都渴望能拥有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把真心放在爱人的手中,穿越抗美援朝战争生离死别,跨过无数艰难困苦环境磨练,用58年相濡以沫的执子之手兑现了古老而坚定的承诺。作为良母,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以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优秀品质,都无偿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她勤俭持家,默默奉献,以这样柔弱娇小的身体,含辛茹苦地养育了4个正直上进儿女。她身体力行地倡导“与人为善,和谐互助”的良好家风,只要谁家有困难,她倾力相助;

儿女成家立业后,对待儿媳女婿如同亲生;孙辈出生后,更视为掌上明珠。 她是一个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造福于众人却不求回报的至善若水之人。她孝顺老人,关爱亲朋,善待邻里,友爱同事, 温良谦让,对所有的人都很友善;她给予别人的帮助不计其数,但从不图回报。而她自己有困难,从不抱怨,从不诉于别人,即使在与疾病抗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儿女面前表现的十分坚强。她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却始终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以豁达开朗,淡泊从容的心态去直面人生, 带给我们的永远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正能量。她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 她得到了儿女的爱戴;她得到了孙辈的敬重;她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感受到了晚辈们的孝心。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她

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美德;她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她只奉献不索取的高尚品行;她春蚕吐丝,蜡烛尽燃的师者风范;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

李老师,我们大家衷心祈愿您老人家长陌远行,清风浩荡,一路走好!

安息吧,李老师。

第16篇:追思先烈,报效祖国主题升旗主持稿

追思先烈,报效祖国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女:我 是六(3)中队的 男:我 是六(3)中队的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带着浓浓的敬意在这里,缅怀新中国的英烈! 男: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女: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男: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女:今天,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为那些烈士们哀悼! 女:六年级三班“追思先烈,报效祖国”主题升旗现在开始。 男:担任本次升旗的旗手是:乔彦姝

女:护旗手是黄学文,吕星毅,贺佳慧,李佳荣。 男:请升旗手,护旗手进行自我介绍。

女:

第一项:请旗手出旗。

男: 第二项:升国旗,唱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余人行注目礼! 女: 礼闭(国歌结束),下面请 国旗下讲话。

( 国旗下讲话)

男: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憧憬

乙: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英灵已逝,精神永存 甲:我们胸怀祖国,壮志凌云,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的志气, 甲: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下面请欣赏我们全班奇彦江,张诚源,杜雨婕,吕星毅同学带来的诗朗诵《三月,我们缅怀烈士》

(诗朗诵《三月,我们缅怀烈士》)

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我们又怎能忘记! 甲: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合:让我们去拼搏,去追赶,用心血和热汗,栽植希望的奇葩,用豪情和信念点燃理想的烈焰。用才华和智慧,编织成才的花环,用我们的双手,托举起祖国美好的明天!

甲:下面请欣赏我们全班同学带来的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全班合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乙: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甲:请记住,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寻找兴趣,而不是以兴趣替代责任;要先做你该做的事,再做你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们,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合:六三班班“追思先烈,报效祖国”主题升旗,到此结束。

第17篇:缅怀先烈,追思英魂活动通讯稿

“缅怀先烈,追思英魂”活动通讯稿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团员及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活动了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激发队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校组织中小学学生会及团支部成员进行网上祭英烈的活动。

会议第一项齐唱国歌,面对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同学们饱含激情,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厅。

接着*******老师讲话,深深的感染着每个同学。 大会第三项清明节悼念英烈默哀一分钟。全场无比宁静,似乎在无声的讲述着先烈们为祖国做出的伟大牺牲,让整个会场都陷入一片沉思。

第四项就是本次会议的主题,网上祭英烈活动的意义及流程,在大会将要结束时,******老师又强调了一下团风团纪以及团员报到的相关事宜。

第18篇: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清风哀鸣,天地含悲,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退休教师李**同志,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李**老师于2013年 9 月 13日10 时26 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五七医院逝世,享年8 4 岁。

李**老师192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市。1945年就读于**中华女子中学;1946年3月至1948年12月就读于**济川中学。1949年2月至1952年在**桂溪小学任教。1952年2月至1954年3月考入华西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读书。1954年3月至1955年6月,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在东北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学校任教。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在湖北省**县**干部学校、**县民族中学任教。1960年10月至1962年5月在湖北省**市15中等学校任教。1962年5月至197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八一子弟学校任教;曾担任文化教员等工作,为部队建设出力。1972年7月至1978年3月在**石油管理局建南气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教。1978年4月至1986年在**油田从事教务工作。1986年6月光荣退休。

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在三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其满腔的赤诚奉献,高尚的师者风范,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是温暖如春的天府之国,还是冰天雪地的北国之春;不管是地方教育系统还是军队子弟学校。她以超强的业务能力; 爱生如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赢得了同行和家长的好评,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范文《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李老师纯净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桃李满天下的一生,她就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象蜜蜂一样,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美好的东西。

李**老师是亲朋好友心中朴实无华的贤妻良母。作为贤妻,她给了相爱的人一份纯粹唯美,历久弥新,每个人都渴望能拥有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把真心放在爱人的手中,穿越抗美援朝战争生离死别,跨过无数艰难困苦环境磨练,用58年相濡以沫的执子之手兑现了古老而坚定的承诺。作为良母,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以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优秀品质,都无偿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她勤俭持家,默默奉献,以这样柔弱娇小的身体,含辛茹苦地养育了4个正直上进儿女。她身体力行地倡导“与人为善,和谐互助”的良好家风,只要谁家有困难,她倾力相助;儿女成家立业后,对待儿媳女婿如同亲生;孙辈出生后,更视为掌上明珠。 她是一个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造福于众人却不求回报的至善若水之人。她孝顺老人,关爱亲朋,善待邻里,友爱同事, 温良谦让,对所有的人都很友善;她给予别人的帮助不计其数,但从不图回报。而她自己有困难,从不抱怨,从不诉于别人,即使在与疾病抗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儿女面前表现的十分坚强。她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却始终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以豁达开朗,淡泊从容的心态去直面人生, 带给我们的永远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正能量。她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 她得到了儿女的爱戴;她得到了孙辈的敬重;她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感受到了晚辈们的孝心。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她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美德;她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她只奉献不索取的高尚品行;她春蚕吐丝,蜡烛尽燃的师者风范;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

李老师,我们大家衷心祈愿您老人家长陌远行,清风浩荡,一路走好!

安息吧,李老师。 《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第19篇: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在女教师追思会上的悼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清风哀鸣,天地含悲,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退休教师李**同志。

李**老师于2013年 9 月 13日10 时26 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五七医院逝世,享年8 4 岁。

李**老师192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市。1945年就读于**中华女子中学;1946年3月至1948年12月就读于**济川中学。1949年2月至1952年在**桂溪小学任教。1952年2月至1954年3月考入华西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读书。1954年3月至1955年6月,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在东北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学校任教。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在湖北省**县**干部学校、**县民族中学任教。1960年10月至1962年5月在湖北省**市15中等学校任教。1962年5月至197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八一子弟学校任教;曾担任文化教员等工作,为部队建设出力。1972年7月至1978年3月在**石油管理局建南气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教。1978年4月至1986年在**油田从事教务工作。1986年6月光荣退休。

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在三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其满腔的赤诚奉献,高尚的师者风范,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是温暖如春的天府之国,还是冰天雪地的北国之春;不管是地方教育系统还是军队子弟学校。她以超强的业务能力; 爱生如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赢得了同行和家长的好评,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李老师纯净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桃李满天下的一生,她就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象蜜蜂一样,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美好的东西。

李**老师是亲朋好友心中朴实无华的贤妻良母。作为贤妻,她给了相爱的人一份纯粹唯美,历久弥新,每个人都渴望能拥有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把真心放在爱人的手中,穿越抗美援朝战争生离死别,跨过无数艰难困苦环境磨练,用58年相濡以沫的执子之手兑现了古老而坚定的承诺。作为良母,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以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优秀品质,都无偿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她勤俭持家,默默奉献,以这样柔弱娇小的身体,含辛茹苦地养育了4个正直上进儿女。她身体力行地倡导“与人为善,和谐互助”的良好家风,只要谁家有困难,她倾力相助;儿女成家立业后,对待儿媳女婿如同亲生;孙辈出生后,更视为掌上明珠。 她是一个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造福于众人却不求回报的至善若水之人。她孝顺老人,关爱亲朋,善待邻里,友爱同事, 温良谦让,对所有的人都很友善;她给予别人的帮助不计其数,但从不图回报。而她自己有困难,从不抱怨,从不诉于别人,即使在与疾病抗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儿女面前表现的十分坚强。她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却始终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以豁达开朗,淡泊从容的心态去直面人生, 带给我们的永远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正能量。她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 她得到了儿女的爱戴;她得到了孙辈的敬重;她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感受到了晚辈们的孝心。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她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美德;她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她只奉献不索取的高尚品行;她春蚕吐丝,蜡烛尽燃的师者风范;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

李老师,我们大家衷心祈愿您老人家长陌远行,清风浩荡,一路走好!

安息吧,李老师。

第20篇:清明节祝福追思短信集锦[推荐]

清明节 祝福 追思 短信诗歌集锦

(小小总结,以慰先人)

目录

(一)追思短信 ........................................................................................2

(二) 感动短信 ......................................................................................4

(三)清明节诗歌短信 ............................................................................5

(一)追思短信

流星绚烂,稍迅即逝;生命璀璨,不过也短短几载。春去秋来,日升日落,生命消逝只是换了个起点。不必忧伤在过去中,要学会向前。

清明节了,晚上莫名电话别接,陌生人要躲开,一个人别独行,早点上床睡觉,别疑神疑鬼,只要不做亏心事,把我的短信回,我和神鬼都欣慰!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每当这个日子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逝去的人,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如果你真的为他/她好,请你快乐多一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祭先祖关心亲人。这个世界,爱情可同甘共苦,却固守不了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苦难。唯有亲情,两者兼得,清明节快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命中注定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不必强求生活中的些许变化,逝去的权当记忆,让我们把他们藏在心底。

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是怀念,还是沉默?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纷纷雨滴,点点思念,丝丝牵挂,一点忧愁,一抹感伤,却上心头。风淡雨轻思故人,清明雨上泪痕痕。愁断泪满襟,清明雨纷纷。

用通达的心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感染生命,感染生活;用感恩的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清明节,关爱生命,开心生活,祝大家节日快乐!

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沉默,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不知觉间我们已然长大,回想起过去的种种,不禁感慨万千。岁月如歌,历史的脚步依然在前进。活着,是一种幸福。沉默,来哀悼消逝的昨天。

本不想发短信打扰你!只是你的身影正闯入我的心,令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令我难以正常工作!请你负责!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你.于千万人之中,正好赶上.时间在荒漠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惟有轻轻地问一声“真巧;

也许爱上你是一种错误,但我无怨无悔。我也知道我们是没有结果的,只求这份爱能给你留下一点点美好的回忆!爱你的人!

这么在乎你只是因为我爱你,哪一天我能做到不再这么在乎你了,就证明我不再爱你了。那肯定是我离开这世界了。

暮至清风阁楼,幽月残瘦。佳人倍显娇柔,万分清秀。谈笑之间,山盟海誓苍天。万年守侯,我心依旧!

在热闹中寂寞,在寂寞中热闹。想你的感觉是喝一杯加了酒的咖啡...想你会想我吗?

我爱你,但是我不敢说.我怕我说了以后我就会死去.我不怕死,我只怕我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爱你.

想你,在每一个无聊的夜里,如果得到你的爱是奢侈的,请告诉我,不要让我在每个没有你的黄昏,独自等待!

在广大的世界上两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生伴侣的可能性只有五十亿分之一。

我无望的等你,等你无约而来,夕阳照不到我的忧伤,不知你是我的过客,还是我是你的过客

(二) 感动短信

思念久了,便能感动天,雨丝纷纷,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让人忧伤淡淡的一抹静谧,这一天,酒入愁肠思故人,清明雨纷纷。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湘西的四月,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清明节这一天,不知什么时候,迷蒙的苍穹里,,已经飘起了如烟如雾的丝雨,那漫空飞舞的晶莹,似在轻呼着初夏的暖意

谁说谁不会伤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谁说谁不会想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可是想念是暂时的,伤悲是暂时的,我们不会永远的活在过去

柳树绿了,微风暖了,可是细雨却迷离了。也许是因为这个节日吧,让我们又会到了从前,让我们又会想很多,希望我们快快的好起来,不要再这样了

你知道吗,此时对你的思念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真的好想你,你还好吗?幸福吗?快乐吗?开心吗?你好了,我才会好,你快乐了,我才会幸福

你知道我想你嘛?你知道我很坚强很快乐吗?我真的希望你也跟我一样,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让伤悲围绕,我的朋友,真的不希望你不快乐

清明节,万事哎,多快乐,莫伤心,好好地,每个人,祝福你,都希望,你幸福,不要哭,要坚强,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你自己

上天让我们过清明节,是为了让我们振奋,而不是悲伤。又一个播种希望的日子,让我们快乐的,幸福的,幸运的播种,收获,让爱我们的人们快乐

(三)清明节诗歌短信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追思老师范文
《追思老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