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享受唠叨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3 09:04: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感谢唠叨

感谢唠叨

“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垃圾倒了没有?”、“又跑一身汗,你洗澡没有?”„„天啊!又来了。

“妈妈,你每天都要唠叨几句,你不烦啊!你不烦,我都要烦死了。”我说

“我唠叨,你作业写不完,明天怎么会不受罚?你看你一身臭汗,哪个朋友会和你一起玩?”妈妈一脸严肃的说。

我被妈妈问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也只能从命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和姑姑们一起带我去外地游玩,我看一个叫“激流勇进”的游戏很好玩,就吵着要去,妈妈又唠叨着说:“这么危险的游戏还是不要玩了吧,万一有个什么磕磕碰碰的该怎么办呢?”我假装没听见。硬要去玩,妈妈拗不过我,就只好让我去了,还一个尽的千叮咛万嘱咐,但是我看到妈妈的脸上明显的还是有一些担心。

坐上那个和小车差不多的东西时,妈妈在那里喊:“小心啊!”一会小车从底下往上跑,不到一会儿,它又从上坡突然往下坡跑。我害怕地蹲在那里头也不敢抬一下,结果头碰流血了。那小车下来了,妈妈赶忙跑了过去对我说:“都说别玩了,头都碰流血了。”

就是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妈妈的唠叨里更多的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唠叨,感谢妈妈的唠叨。

六年级:哲理帅哥

推荐第2篇:唠叨抒情散文

那年我十一岁,不知何时染上了爱挑食的毛病。凡是带肉的不吃,凡是油多的不吃,凡是有花椒的不吃。长久下来,干干巴巴,面黄肌瘦,像颗会移动的狗尾草。

学校离家十多里,食堂的伙食很是寒酸。那时家里的光景并不甚好,主要靠着几亩薄田和父亲打零工。每次上学母亲总是事先煮好七八个鸡蛋塞到我的包里,给我补充营养。母亲总是一边给我拾掇东西一边嘱我:“在学校多吃点,别怕花钱,晚上睡觉盖好被子……”

我一边看着十四寸的黑白电视,一边应和着。

河南洛阳,十三朝古都,一个有故事的城市。在那里我度过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自斟自酌。有时候,忙于一些瞎忙的事,忘了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总是按时打过来,先是一顿严肃地埋怨,接着是几句那时在我看来毫无营养的话:

“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别怕花钱?”

我机械地回答着,心里想着自己的心事。

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得了一场病,在医院里住了二十多天。虽然有妻子在照顾自己,母亲终究还是不大放心,每天都会搭乘城乡客车到医院来照顾我,老家离县城有三十多里,中间到医院还需要换乘一次车,而我知道母亲有晕车的毛病,是轻易不大愿坐车的。下午再接着返回,如此这般,直到我病愈出院。从那之后,母亲也得了一种怪病,每次我感冒,就紧张得不行,一天一个电话催着我:“赶紧去医院打个点滴吧!别拖着……”

我耐心地听着,安慰母亲,告诉她:“没事的,吃点药就好了!”好让她那颗悬着心夜晚能够安然。

我越来越清晰地看清唠叨的样子。所谓唠叨就是一根线,线的那头是我,线的这头是母亲,我走多远,她就跟我有多远;我走多久,她就跟我走多久。经常变换的是嘴边唠叨的话儿,恒久不变的是那颗牵挂的心,一刻不停,执着前行,不管我听与不听,她都在那儿。

我也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也被一根唠叨的线牵着,只不过,这一头是我,那一头是母亲。

结婚之后,我在城里安了家。每隔一段日子,母亲便来小聚一次。母亲是个缺乏方向感的人,进了城里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为此总是被父亲笑话,然后遭到母亲的一顿白眼。于是每次送母亲回去,我总是把她送上车,嘱咐她:“路上看好包,拿出零钱,别坐过站,到家打电话……”有一次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小心了,母亲这么大的人了,这些还用做儿子的去叮嘱。是不是自己太杞人忧天了。等下次母亲来,这些话还是不由自主地蹦出来。

这几年母亲上了年岁,白的头发快要超过黑发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咽炎的毛病每到冬天变发作的厉害。母亲只是去诊所拿点药片吃上几天,稍一缓解,便不再用药。我知道母亲怕花钱,更确切地说是怕在自己身上花钱,在她的儿子身上她是从不吝惜的。每次回家,我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别怕花钱!”母亲听了,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俺不去!没事!”我一遍遍的劝,母亲一次次的拒绝。我无语,终于是打败不了母亲的固执的。

我越来越清晰地看清唠叨的样子。所谓唠叨就是一根线,线的那头是母亲,线的这头是我,她走多远,我就跟她有多远;她走多久,我就跟她走多久。经常变换的是嘴边唠叨的话儿,恒久不变的是那颗牵挂的心,一刻不停,执着前行,不管她听与不听,我都在那儿。

推荐第3篇:作文唠叨

我,现在已经是初中生了,妈妈的唠叨,字字是感情的结晶,句句是母爱的体现,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期望。我非常感谢妈妈的唠叨,正是这唠叨,千百次督促我,使我健康成长。

妈妈的唠叨有如潮初、潮涨、潮落。潮初是先细声慢气的轻描淡写的小小唠叨:然后渐进“佳境”,接着便高潮升起,这意为潮涨;最后潮落是所有大小精美粗糙的唠叨佳句子、劣句全被妈妈派上战场,所以潮落之时全是小兵小卒上前线。

凡是为人妻母的女人,唠叨不但是她们的必修课,而且达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实唠叨也可分为多种类型的,有烦人型、可爱型、专制型。烦人型的有如“学习要认真”“多用脑子”这种重复又重复的类型既让人听得特别烦,又让人觉得不无道理,不得不听;可爱型是非常开朗、在蔚蓝的天空下所说的唠叨,有如大石旁的小水流,让人赏心悦目;“你必须这样做”“那样做”是专制型的唠叨,这类唠叨你不得不听,而且丝毫没有退让的地步。相信大家都比较喜欢可爱型的唠叨吧。

0

过去的事情早已如看过的书页,被现在看的书页压住了,丝毫没有再映入眼帘的迹象。慢慢地,轻轻地,我翻开了昔日的影集,一张张老照片带给我的是一个个欢快悲伤的老故事,随着那案上的茶香,幽幽地浮上我的心头。惟那张老照片,带给我的只是心的一次颤动、眼的一次模糊

每一张老照片,就是一份见证,见证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中,那不变的记忆温暖。

从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希望却还存在;纵然,海枯石烂,那深情的目光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推荐第4篇:感谢唠叨

感谢唠叨

“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垃圾倒了没有?”、“又跑一身汗,你洗澡没有?”„„天啊!又来了。

“妈妈,你每天都要唠叨几句,你不烦啊!你不烦,我都要烦死了。”我说

“我唠叨,你作业写不完,明天怎么会不受罚?你看你一身臭汗,哪个朋友会和你一起玩?”妈妈一脸严肃的说。

我被妈妈问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也只能从命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和姑姑们一起带我去外地游玩,我看一个叫“激流勇进”的游戏很好玩,就吵着要去,妈妈又唠叨着说:“这么危险的游戏还是不要玩了吧,万一有个什么磕磕碰碰的该怎么办呢?”我假装没听见。硬要去玩,妈妈拗不过我,就只好让我去了,还一个尽的千叮咛万嘱咐,但是我看到妈妈的脸上明显的还是有一些担心。

坐上那个和小车差不多的东西时,妈妈在那里喊:“小心啊!”一会小车从底下往上跑,不到一会儿,它又从上坡突然往下坡跑。我害怕地蹲在那里头也不敢抬一下,结果头碰流血了。那小车下来了,妈妈赶忙跑了过去对我说:“都说别玩了,头都碰流血了。”

就是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妈妈的唠叨里更多的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唠叨,感谢妈妈的唠叨。

六年级:哲理帅哥

推荐第5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

市五中九(3)班 柴甘甜

写作模仿点:朱自清的《背影》 一文,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多少读者。我的这篇>模仿的就是他的这种写法.

“你怎么这么大了还要我管!”“怎么做这点事也做不好!”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母亲又在唠叨。我常常抱怨母亲为什么总是那么烦。如果把母亲比作玻璃缸,我就是那缸里的小鱼,小鱼渐渐长大开始嫌弃玻璃缸的狭小。于是,我离开了玻璃缸。离开了十二年未曾离开过的家,我住校了。

在学校,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归我支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比之下,家简直就是小牢笼。我住校一个星期也没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母亲也似乎在跟我较劲,也没电话。就在最后一天,我的电话突然想起,是母亲打来的:一星期怎么一个电话也不打,,那里住的习惯吗?„„等母亲唠叨一通后,我便以写作业为由,挂了电话。

我陷入了沉思:回家到底要怎么面对她?

“,妈,我回来了.”我推开未关严的门,走进久违的家,.母亲从厨房走出,,厨房飘出了我爱吃的排骨的香味,母亲的眼里闪着泪光,传递的分明是喜悦和兴奋.毕竟一星期没回家.我多少能读懂母亲的问这问那.妈妈唠叨着,我也始终静静的听着,无意间抬头,我看到母亲原来光亮的头发似乎黯淡了许多,.是呀,母亲渐渐老了,我是不是应该多理解她呀?我是不是做的再好一点,让母亲少操点心呢?

母亲看到我面无表情, “好了,在想什么呢? 赶紧把书包放下来,我给你做了许多菜,都是你爱吃的.”我心里突然涌动着一股热流,,眼眶也湿润了.忍不住说了一句:妈有你真好!”妈妈愣了一下,“儍闺女,说什么呢!”

妈妈,我是鱼儿,你是水。只有在你怀抱中,我才能快乐成长。

作者感想:中,老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艰难的爬月台的背影刻在朱自清的脑海中,也刻在无数读者的心中。我也不例外,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唠叨伴着我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妈妈的唠叨中我读到了深深的母爱。

同学评价: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描写细腻,中心明确。

老师评价:小作者能从生活中找米,从妈妈的唠叨中读懂母爱,难能可贵。本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推荐第6篇:父母唠叨作文

[父母唠叨作文] 1.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沐浴过父母的爱,谁没有体会过父母的关怀?我也拥有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我,关心着我的爸爸和妈妈,父母唠叨作文。 我的爸爸用严父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他对我的学习、生活要求很严。他给我制定作息时间表,督促我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除此之外,爸爸还经常让我阅读一些课外书,让我了解课本之外的科学知识。我的玩耍时间因此也大大减少。有时,别的家长问我:你爸爸对你要求严吗?幼稚的我用力地点头,以示特别特别严厉,还不是一般的严厉!现在,每当我每次考试后面对着全班第

一、第二名的好名次时,我渐渐懂得了爸爸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为此,我对他真是感激不尽啊! 我的妈妈是典型的慈母。她对我的吃、穿十分关心,对我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了让我吃好,她绞尽脑汁地做一些好吃的,给我解馋。每周周末她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洗我换下的脏衣服,第二天早上又把干净的衣服放在我的床头。特别是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又是倒水,又是递药,半夜三更还要起来看看我的被子是否盖好&& 现在我与爸爸妈妈虽然身处两国,当我在他们的来信中看到学习一切可好?的字眼,在电话里听到记着要多穿点衣服那熟悉而又温和的语气,我立刻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牵挂和疼爱。的确,父母的爱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我却能够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2.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 而父亲的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中学生作文《父母唠叨作文》。父亲的爱,总在我犯错误时,给予我正确的指导;父亲的爱,总是在我遇到难题时,给予我正确的教导&&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了。 说起了我父母,我的心头就涌起无限的感激。父母为了我的成长,呕心沥血,这份恩情该如何报答呢?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他们给我讲二万五千里长征,给我讲毛泽东、周恩来,给我讲雷锋的故事、董存瑞炸暗堡&&他们告诉我,做事要小心谨慎、对人要诚恳、不可以说谎、要学会宽容、学会尊老爱幼,要懂得知恩图报、懂得无功不受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总很天真的认为,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很应该的,很自然的事。现在回头想想,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有时,我总在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他们呢,我也很不明白,但这也许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还是爱怜,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们确实对我们很好,确实精心的照顾着我们。就拿每一天来说吧! 每一天的上午,妈妈为我做早餐,每一天的中午,又为我做午餐,每一天晚上,又为我料理晚餐,但每一次在吃饭时,她依然在干活。到了晚上学习时,父亲又来辅导着我,教我要做每一道题的时候都要认真,不能马虎,父母每天都为了我教育着我。这样的每一天,构成了幸福的我们,这样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每一天的是都是小事,有是大事,面对着父母的这分恩情,我应该以感激的心化为孝敬的实际行动,让我们都来爱护我们的父母吧!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嫌父母很烦,说他们很唠叨,想着千方百计躲开父母。不想听他们整天的唠叨个没完没了。

有时侯,我放学回到家,书包还没有放下,父母就问怎么今天这么晚才放学一个女孩子这么晚回来很危险的。平时一大早,就听他们唠叨快点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迟到了!冬天的时候更烦,多穿几件衣服,天气变冷了。吃早餐又再说我,快点吃了,上课了,不要慢吞吞的了。晚上又说你不用做功课呀!你不用复习吗这么有空看电视!这些都是父母日复一日唠叨的内容,所以我不想回家,回到家就没有了自由,就像坐牢似的!真的没有一点私人空间,很想父母不唠叨,给我点自由!

我记得一次,父母又对着我唠叨个不停,还骂我,说我学习不好,再不用心就考不上高中了,你们这一代人考不上大学就根本没用了。然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头脑发胀,不顾一切的说出了自己压抑已久的想法,你们这么烦,考不上就考不上了!说完就直接跑出去了,我不想回家。一个人在大街上来回游荡,当我看到别人跟着父母一起拖着手逛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家,想到父母的唠叨,我觉得自己没有家,就没有人理睬,没有了亲情,也就没有了幸福。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寂寞,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反而有点不习惯了!不由得冷静下来想,父母为什么要唠叨我呢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了答案,原来父母的唠叨就是关心就是爱,因为他们希望我好,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我想念父母对我的唠叨!

推荐第7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请你不要成天唠叨

白子陆/文

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对家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所罗门岛上的土著们为了耕种土地,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姑且不提是否属实,光从故事当中,就能看到负面情绪的语言对一个植物的杀伤力有多么巨大,更何况对待一个孩子呢?

前段时间,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很火,他对水做了不同的实验,他发现,当水感受到“爱”与“感谢”时,水的结晶会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当水感受被骂做“浑蛋”、“傻瓜”时,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即使成为结晶,也是不规则的形状。这是特别有趣的现象,可能水没有生命,还能感受到善意和恶意。科学表明,人体内的水占65%~70%,也就是说,一个70公斤重的人,他体内就含有45公斤的水。血液中含水量最高,约占90%;脑中含水约占81%。

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当初,孩子小得时候很愿意和你黏在一起,很愿意和你分享小快乐,也很愿意和你撒气撒娇,但是为何长大后,孩子不喜欢和你在一起,甚至一见到你就产生厌烦的情绪呢?除了那些打骂指责的行为伤害到孩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源就是你每天不停地唠叨,同一件事,你重复无数遍,同一个道理,你重复无数遍。孩子听都不想听的时候,甚至孩子都知道下一刻你会说什么的时候,你还是停不下来你的嘴,甚至还会很有情绪地吼道:妈妈说话,怎么就不听呢!最后,你还很有理由地委屈半天。而孩子则在一旁无动于衷,于是你就感觉孩子很冷漠自私,不关心你的感受。

妈妈们,你有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假如你孩子一出生就送到教育专家的环境里去成长,孩子会变成今天的样子吗?十之八九不会。孩子的心曾经距离自己的心是那么的贴近,那么的温暖,为何越来越远,甚至感受不到孩子心跳的温度?就是因为你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行,尤其是负面的言行,一步一步把孩子的心推远的。 我曾经问过班里的学生,你们希望自己的父母变成什么样的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要成天絮絮叨叨的。相信这是所有孩子的发自内心的感受,不要唠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这里妈妈们要注意了,请冷静思考我说的话,不要从“成天唠叨”这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沉默寡言”,而是用心体会,用心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情感交流,妈妈学会用女性的温柔和母亲的温暖给孩子情感加油,要做孩子情感的倾听者:闭上嘴,用心听。

白子陆,文学爱好者、“国民阅读”推广者。山西乐家特聘讲师、亲子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高考地理辅导专家、高考英语阅读专家。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与研究,积累大量经典案例。他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为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等课题。同时他在文化课领域有多年中学教学经验,尤其擅长高考地理和高考英语阅读教学,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美结合,让学生快速成长,效果显著。

推荐第8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每个字、每句话都充满着爱。它虽然会使人心烦,但过后却令人感动„„――题记从小,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唠叨着:“上课要认真听讲,做作业要细心„„” ,而我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每次都打断她。终于,我上了初中,而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上总是要晚自习。

记得第一次晚自习的那天早上,我兴奋极了:终于可以不用再听妈妈唠叨了。我满怀欣喜地走出门,耳边又传来妈妈的唠叨声:“儿子,晚饭要吃饱,晚自习要乖„„。”“知道了。”我有点不耐烦地回答道。

下午放学后,我和同学一块去吃饭。等我们开始吃饭时,我突然感觉有点不习惯,似乎是不习惯吃饭时没有妈妈的唠叨声,感觉好像这样吃起来的饭没有家里吃起来的香。我以为是这家饭馆的饭做得不好,就没有想太多。

等到晚自习开始时,我心中的那种感觉又跑出来了,好像总感到少了什么。于是我环顾教室四周,想把它找出来,但什么都没少,好像只是少了平常做作业时妈妈的唠叨声。以往我总是在妈妈的唠叨中做完作业。这会儿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同学奋笔疾书之声。而我竟然手执水笔,呆若木鸡,思维变得迟钝了,久久没写出一个字。我原本以为我早已不需要妈妈的唠叨,可是我发现自己错了,尽管妈妈的唠叨很烦人,但是我却是那么的舍不得。它蕴含着爱,蕴含着她对儿子的叮嘱和希冀。没有了牵绊与停留,没有了唠叨与责备,内心却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

第二天早上,等我要出门时,妈妈又开始唠叨了。但我却没有打断她的唠叨,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母亲关心自己儿子的方式。而这一次我感觉到的并不是厌烦,而是幸福,一种莫名的幸福。妈妈的唠叨,也是一种对我的关爱。

让妈妈的唠叨灌溉我的整个生命吧,昨天、今天、明天,不管时光如何流转,我都会向着天空、向着大地,向着在夕阳尽头关注我的妈妈呼喊:我庆幸自己,因为,我在妈妈的唠叨中长大。

成长

曾几何时,我仍是那懵懂无知的小孩,充满着稚气。而现在,我已步入青春期,曾经的天真无邪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青涩与腼腆。于是乎,我似乎与他人产生了一层无形的隔阂,薄薄的,但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去打破它。渐渐的,我总是静静的在一旁,毫不搭理那些陌生人。

直到那一天,我遇见了他。

那个暑假,我被妈妈半强制性的叫去学写作文。第一天,我极不情愿的去到那里上课。等我慢慢地走到教室推开门时,老师已经进来开始点名了,我急忙随便找个位置坐下。那位老师看见我进来,便瞪了我一下,随即接着上课。正当我悔恨自己为什么不走快点时,门又开了。一位和我年级相仿的学生进来了。老师转过头去,看见了他,也瞪了他一眼,然后强压着火气,说道:“以后不要再迟到了!”而他也不好意思的抓着头皮,笑了笑,然后在我旁边的位置上坐了下去。我心里暗暗笑道:竟然还有比我晚的。便打量着他: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两道浅浅的眉毛像窗帘一般挂在眼睛上,在挺拔的鼻子下有一个小小的嘴巴,个子不是特别高但挺瘦的,显得朝气蓬勃的。我突然对他有了好感,但只是淡淡的一点。

课开始上了,老师在讲台桌上滔滔不绝,时不时还在黑板上“龙飞凤舞”一番,其它同学都在底下聊着天,丝毫没有听进去。而我却在那里发着呆,大慨是因为没有朋友聊天吧,而他,也趴在桌子上发呆。大慨是因为太无聊了,他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同学,你是

哪所学校的?”说完,还笑了笑。我本来想不理他,自己在一旁发着呆,好缓解一下这种没有朋友交谈的痛苦的。但他的笑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我和他之间隔阂给慢慢的融化掉,让我们像认识多年一般,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于是乎,我鬼使神差般回答了他,并且与他交谈上了,而我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朋友。

第二天,我兴冲冲地跑去上课,希望可以再见到他。然而,他却再也没有出现。往后,每当我想和他人交流时,都会冲他笑笑。因为我知道,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虽然,他只是我萍水相逢的一个朋友,虽然,我不知道他是否会不会记住我。但是,我仍会记住他,并且感激之情蕴含在心中。因为,是他让我有了勇气去打破我和别人之间那层淡淡的、无形的隔阂。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暑假之余,我又情不自禁地翻开了《明朝那些事儿》。读这套书,就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故事很精彩,让人感觉就像书中所说那样——原来历史如此精彩。

这套书讲了两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以明朝皇帝为主线,以各朝代的名人,宫廷斗争、朝政纷争为辅。读这套书,相信很多人并不是本着用它来研究明朝历史之意,而是觉得它是一套好书,让人读着欲罢不能的好书,看到动情处可以为之感叹流泪,看到幽默处能捧腹大笑。它有点通俗,有点痞气,有点玩世不恭,但就是这样,让它与千年不变的历史课本划清了界限可以说,刚开始被这样一本书吸引,完全是因为这本书给人的态度:它可以把朱元璋叫做“朱老板”,把严嵩称为明朝“最大的流氓头子”等等。这些语言,破坏了人们脑海中对历史一成不变的概念和认识。可以说,历史是发生过的事,事实上,很多东西都是人们已知的,然而这些已知只不过是我们对自己的欺骗。朱元璋一手创建了明朝,可是谁又知道鄱阳湖上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发生了多么惨烈的血战!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最终做了皇帝,谁又知道朱棣从北京打到南京几次差点命丧黄泉!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操控,发兵瓦剌,兵败被俘,谁又知道他在异国他乡经历着什么样的境遇!在位时间最长的嘉靖皇帝,初摄政就赶走了三朝元老杨廷和,可是谁又知道,他在位期间又与多少名垂千史和遗臭万年的名臣枭雄有过怎么样的微妙关系!张居正真的像史书上那么正直吗?抗倭英雄戚继光最怕的人竟然是他老婆!努尔哈赤其实是被明朝人自己扶持起来的„„这些你们真的知道吗?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不是做学问的。”正因为这样的态度,他才可以把这样一本书写的轻松自然。

历史就是这样的精彩。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让历史又一次精彩了起来,对于这个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数日间便了如指掌。这里面我最佩服的人物便是朱元璋了。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白手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使得明朝一步步地走向繁荣。但同时,他也杀害了大量的官员,甚至是有功之士。为什么呢?因为权力。他渴望权力,也害怕失去权力,于是乎,他怀疑他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害怕他们会夺走他的权力。所以,他对他身边的大臣都痛下杀手,而对百姓却很仁慈。如同作者评价他一般:“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

每当看到无数的忠义之士惨死在像王振、严嵩、刘瑾、魏忠贤这种奸诈小人手中;明朝一次次的衰落;后金一次次的侵入大明的国土„„我心中十分悲痛、惋惜,但终究是无可

奈何。正如当年明月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虽然结局未必愉快,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将继续幽默下去。” 正是这样的幽默,使我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精彩纷呈的大时代中去了,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有人说:“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交一个好友,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可以通过阅读一本好书,不断积淀生命的厚度。”是啊,《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样一套可以增加我们人生厚度、心灵过滤的书籍。它使我对人生有与净化,为我树立了人生新的目标,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崭新世界。朋友,这是一套值得一读的充满智慧的书籍,你绝对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养分,充实着你,震撼着你,也激励着你„„

推荐第9篇:母亲的唠叨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一天到晚不停的劳作,不论是在地里,或是在家里,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让我记忆犹深的是,她的嘴里总是不停的唠叨,生气时就会教训不乖的孩子,所以,我们兄弟姐妹总是避着她,情愿到离她远点的地方,干些稍重的活。长大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可爱的孩子。不同的是,父母当时在农村,有着一群的孩子,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一亩三分地,而我们住在城市里,就一个孩子,两人有着固定的工作。尽管这样,看着老婆一天到晚上班回家,煮饭、洗衣服、拖地板,还要接送孩子、辅导作业、打理生活起居等等,也是忙得够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变得爱唠叨,莫名其妙地生气。于是,我慢慢读懂了母亲的心理。在当时的农村条件下,让一群孩子吃饱穿暖都是个问题,肩上扛的是沉重的生活压力,起早贪黑有干不完的活计,为了面子有难以倾诉的怨气。无论如何,孩子永远是母亲的最爱,唠叨也是母亲对情感的表白。如今,母亲已七十多岁了,她见到我们兄弟姐妹,依然喜欢唠叨,特别是我住得离她比较远,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回到家就对我唠叨个不停。说:“你哥的脚痛风还没好,不知道有没有继续喝药,会不会跑出去喝酒?”“你姐最近又胃痛,不知道好点没有?”“你侄子到北方去读书,不知道会不会适应?”“你外甥女的小孩没人带,她婆婆不知道会不会去帮忙?”„„唠叨的满满是挂念,有的时候,我是坐在她边上静静地听,有的时候,我也会劝她说:“孩子都已经长大,有的都当外公外婆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别操心那么多了。”在母亲的眼里,儿女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次听完我的劝说,母亲都会把矛头指向我,说:“你们一个个都让我不省心,自己都不懂得照顾自己,你肠胃不好,还整天跑出去喝酒。”我无言以对,只能看着她笑。说实话,我的肠胃病,还真是自己不懂得爱惜,经常暴饮暴食,喝混合酒落下的。每次我一说要回家,她都会炖一锅养肠胃的草药汤,让我一日三餐的喝个够,如果走得急,就在家里住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早餐,一定是红菇煮葛根粉。在我喝药或者吃早餐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看着,一边嘴里不停地唠叨着:“长这么大了,要懂得照顾自己身体,回去要炖些草药汤喝,养好肠胃,不要整天跑出去喝酒了。”我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唠叨,嘴里答应着:“好的,我已经养好了,你不用担心。”我们都无法留住,岁月匆匆的脚步。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从而立走向不惑之年,母亲也将伴随着年轮,渐渐老去。有一天,我站在溪边宾馆五层房间的窗口,无意间看见溪对岸的街上,一个熟悉的背影在匆匆过马路,略显肥胖的身体,略带不便的双脚,很吃力地赶着过红绿灯,让我倍感紧张。我顿时有冲过去扶她的冲动,尽管知道自己过去之后,她也许已经走远。这个时候,我真正感觉到,母亲苍老而无力,心里百感交集,任凭热泪滚滚而下。既然我们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就请多给一点点时间,静静聆听母亲的唠叨吧。母亲节到了,祝福伟大的母亲们,节日快乐!仅以此文献给无私的母爱。

推荐第10篇:唠叨伴我成长

“唠叨”伴我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里都有约定俗成的家风和家训。一直以来,我家的家风和家训是妈妈不厌其烦的“唠叨”,而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只言片语,却让我受益匪浅。

“说话处事要谦和,不要发脾气。”这是妈妈经常念唠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劝导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待人宽谅、温和,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计较,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大吵大闹、耿耿于怀。在这方面,我的爸爸妈妈做得很优秀,他们从不会因为生活的磕磕绊绊而吵架、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互相指责,更多的是心平气和的沟通,在我面前展现大人理性的一面,这种忍让的品质教会我做一个文雅温顺的孩子,妈妈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读书须静心,嬉戏莫过头。”这是最通俗易懂的“唠叨”。从小妈妈注意培养我的书写,她常说“字如其人”,字迹可见人品,她教导我写字时姿势坐端正,一笔一画要认真。我的正楷字在学校比赛得过奖,感谢妈妈对我的教导。她还重视我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趣味横生的故事书。刚开始,我坐不住,不爱看,大体翻一翻。妈妈就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阅读,遇到好词佳句,她就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使我渐渐喜欢上课外书。“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是妈妈给我的启示。

“先苦后甜”、“退一步海阔天空”、“勿要恶言伤人、讲人坏话“、”勤苦节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出自妈妈的口中,点点滴滴的唠叨是父母的爱,句句声声的叮咛是父母的情,今天的家风家训陪我成长,明日的良好品行铸就我辉煌的未来。

第11篇:《爱是唠叨》

爱是唠叨

刘坤

有人说:妈妈的爱是疼爱,也有人说:妈妈的爱是关爱,而我觉得妈妈的爱是唠叨。下面我就给你们说说吧!

妈妈的疼爱是唠叨,因为这样的话,我们才会有长进。妈妈的关爱也是唠叨,因为这样的话,才会让我们记住。妈妈的爱是永远的,你有可能会发现,也有可能不会发现,但没有关系。我说过,妈妈的爱是永远的,但有时候也会停下来。我们现在可以感受到,妈妈是关心咱们,疼爱咱们的。可是等到长大,这份爱就没有了,因为妈妈爱不动了,所以,现在,要珍惜。

第12篇:唠叨的爱

唠叨的爱

“晶晶,你都上四年级了,怎么整天只知道玩啊,赶快做作业去!”你看,妈又开始“开机关枪”了。“好了,妈妈,我的耳朵都快快磨出茧子来了。”我只好拿起作业本,做起作业来。

还有一次,我正马马虎虎地写作业,被妈妈看见了,就唠叨起来了:“晶晶,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本子一尺,这样才能写好字。”这句话我就会背了,妈妈还一遍一遍地唠叨。妈妈看见我写的字跟鸡爪子挠的一样,就让我重写。我又不敢和妈妈顶嘴,怕妈妈的“机关枪嘴”再“开”我。无奈之下,我只好重写。 妈妈不仅在学习上唠叨,在生活上也天天唠叨。

那次放学回家,吃饭时,我没洗手就开始吃饭了,被妈妈发现了,又开始唠叨了:“晶晶,你的手整天摸这摸那,手上有许多细菌,所以要先把手洗干净才能吃饭。”唉,母命难违,我只好把手洗干净再吃饭了。我不喜欢吃青菜,妈妈又开始唠叨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晶晶,青菜里有多种维生素,有利于身体成长。所以你要多吃青菜。不光要吃青菜,肉也要吃。肉里含有许多脂肪,能使身体更强壮。所以荤的素的都要吃。”说完就把肉呀,白菜呀,都夹进我的碗里。我只好屏住呼吸,一口气把菜吃完。 我知道,这都是出于妈妈对我的深深的爱,虽然有时我也有点心烦,但我习惯了。

现在我妈妈调去乡镇工作了,不怎么听到她的唠叨了,我心里又好像少了点什么。原来我已经爱上了妈妈对我的那种深深的爱——唠叨的爱。

第13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教学设计

一、活动设计背景

十一、二岁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而生活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有很多是四个长辈守着一个孩子,长辈们喜欢过度关心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训孩子。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孩子不爱听,发脾气,因而影响两代人的关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是很重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对待唠叨的好办法。

三、活动准备

1、邀请本班家长委员会的几位妈妈参加

2、50张信封和信纸

3、若干白色和红色卡纸

四、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引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欣赏歌曲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支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播放《妈妈之歌》视频) 师:同学们,听了这支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据一份儿童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90%以上的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也惹来不少孩子的厌烦。同学们,你的妈妈爱唠叨吗?她们唠叨时,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说唠叨,谈体会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吗?他们经常喜欢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唠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畅谈)

师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也体会到了大家的心情。我们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他们把自己所有未圆的梦,未完成的事业都深深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引起的唠叨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组长做好记录。 哪个组愿意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请看大屏幕)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师:同学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你的父母是不是经常因为你某一方面做的不够好,才会一遍遍的叮咛嘱托,一次次的指点要求。

(三)家长说,悟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因为这样的一些小事唠叨吗?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妈妈的真情告白。

(家长发言)

师:听了这些妈妈的真情诉说,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师:孩子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无知婴儿,到牙牙学语再到现在的青春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辛勤养育和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生活中,你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他们的关心是最真诚的,最无私的,也是最不求回报的。

(四)共探讨,想办法

师;有时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

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五)、说方法:巧应对

1.把各小组“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两个好点子都贴在黑板上。2.学生交流,勾出好的点子,问:这是谁的创意?

3.根据大家认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哪些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呢?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请看大屏幕。

安静聆听法 转移注意法

换位思考法 解释沟通法 撒娇耍赖法

(六)爱妈妈 表真情

师:唠叨是浓浓的关爱;唠叨是温暖的呵护;唠叨是母爱的重叠;唠叨是亲情的附加。妈妈因为爱而唠叨,孩子因为感激而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架起一座爱的桥梁,与妈妈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愿大家都能在妈妈的唠叨声中汲取营养,用自己最优秀的表现让妈妈放心,为妈妈的“唠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在同学们的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漂亮的信纸和信封,请你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送给妈妈,让妈妈们看到你们长大了。

(七)看视频,课小结

师:在今天班会即将接近尾声时,老师请大家来观看视频。 学生诗朗诵起(伴随歌声《感恩的心》:

妈妈的唠叨

——谨以此诗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妈妈

您知道吗

小时候我最不愿听

您的唠叨

上学时我最害怕听

您的唠叨

我天天盼着快点长大

只为能逃离

您绵绵不绝的唠叨

长大后

当我也成了孩子的妈妈

我突然特别想

靠近您的身边

只为能再听一句

您的唠叨

无奈千山将您重重阻隔

只恨万水

带不走我深深的愁绪

这时候

我才明白

唠叨是一页页飘落的日历

是无情的岁月, 把您的爱撕得这样琐碎

唠叨是您一双粗糙的手

是无尽的操劳,把您的温柔碾成这般褶皱

唠叨是您亲手为我酿的酒

放得越久滋味越醇厚

唠叨是您声声的召唤

为什么离得越是遥远,听得越是清晰

妈妈

我知道了

唠叨是朵美丽的浪花

鼓动的是您如水的爱

唠叨是一首深邃的诗

只有长大了才能读懂

唠叨是一支深情的歌

只要做了母亲就会

唠叨是那一缕最温暖的阳光

只有失去时

才知道它的珍贵

第14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妈妈养育自己的不容易和培养自己的用心良苦,能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 学会应对父母的唠叨的方法。 教学准备: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唱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爸爸妈妈有关的歌曲。

一、感受真情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一聊有关母亲的话题。板书妈妈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背着自己的儿子行走在校园里。大家想不想听听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真实的故事。 有哪个情节打动了你?为什么?

二、回味亲情

这个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像她这样,辛勤的养育我们,精心的照料我们,把我们养大。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出示图片 说说妈妈都为你们做过什么事情? 在小组里说一说。

这些事情中,有哪些事情能让你体会到她的辛苦?

1、小组交流,师指导。

2、谁想说给大家听?畅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妈妈要为生活奔波,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可能会遇到许多我们想不到的困难和麻烦。

三、切入主题,谈唠叨

1、妈妈的烦心事很多,看到孩子达不到她们的要求的时候,就会难免有些着急,有时候就会在我们面前不停的?(唠叨,板书)妈妈什么时候会唠叨呢?都会说写什么呢?你们喜欢妈妈的唠叨吗?

2、头脑风暴

妈妈的唠叨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方面 卫生方面 饮食方面 娱乐方面 安全方面

我们大多数做孩子的都不喜欢妈妈的唠叨,难免就会因此和妈妈产生矛盾,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妈妈不再唠叨呢?

3、每组组长抽取一个表格小组内讨论,看哪个组的主意比较多。

各小组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可补充。

四、总结方法。

老师的妈妈也爱唠叨,但是老师总结出几种方法,可以正确的面对妈妈的唠叨。同学们想不想了解?

第一招:安静聆听法 第二招:转移注意法 第三招:解释说明法 第四招:写信述说法

你的妈妈在唠叨的时候,你都是用什么方法呢?

其实,方法没有对与错,只要是适合沟通的就是好方法。

五、角色扮演:

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但是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呢?我们来现场试一试怎么样?

1、根据本组讨论内容,请组内一个当妈妈,一个当孩子,其他同学帮助指导策划。

3、抽取一个小组进行表演。请其他同学仔细看,边看边想,你觉得作为孩子,这样应对父母的唠叨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评价。

六、回顾反思

经过我们的讨论和表演,现在如果面对妈妈的唠叨,我们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去处理了呢?组长发卡,同学们根据提示填一填。背面:老师的qq号码 巧用妙招化唠叨

妈妈经常对我唠叨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明白她是想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原来的回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会这样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掌声送给自己,因为你已经深深的理解了妈妈的关爱。

妈妈的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温暖的呵护 母爱的重叠, 亲情的附加,

是对我们深深的爱。

妈妈的爱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相机说说自己会怎么做。 妈妈的唠叨就像一首歌,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板书:感恩的心)一路听歌,一路成长。

这节课大家听得都非常认真,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和我们这节课有很大关系。

教学反思:

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听了许多心理健康课,但是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这节课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妈妈的唠叨,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容易的联想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且让孩子能深有体会。最后的情感升华环节是我最喜欢的内容,优美的音乐,温馨的图片,让孩子能受到影响和教育。但是我在还原这节课的时候,可能对教案还不够熟练,所以课堂显得比较仓促,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所以效果不是太理想。以后,我会尽量在课堂上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让课堂效率更高一些。

第15篇:母亲的唠叨

在生活中,母亲的唠叨伴随着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是母亲,她犹如一壶醇香的美酒,细心地品尝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所以,我在母亲的唠叨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培养出了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一―题记她是一名铁路职工,身强力壮,经常早出晚归,做人做事,亳不模糊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好,全心全意地为家人服务,被单位称赞为“一名好工人”的这个称号.母亲她为了孝敬两位老人家,保护我的人。事实证明,我不仅爱我的母亲,更爱上了母亲的唠叨。但是,母亲就是一回到家里,二话不说,急匆匆地做起煮饭,听音乐,看报.凡是与我有关的人和事,她口中还是不停重复地说这几句话,唠叨不断,好像有什么事都要她发表意见似的,真是让我好不耐烦。

从小学毕业,进入高中以来,一直在校期间,很努力学习。于是,刚考完试后,就开始过我的快乐而又轻松愉快的暑假生活。当我放学回到家的时候,看到了我的母亲上、下班回来都很辛苦,坐在凳子上,心静下来地对我说:“孩子,你今天考得怎么样呢?”我对母亲说:“妈,我考得还可以。”这时,母亲也没有说什么,就回到自已的房间里休息去了。一会儿,婆婆又走过来,说:“今天,你还考得不错吧,有没有令我失望?”我说:“没有,有几道题只不过写错罢了,尚不能确定拿不拿到及格,看老师的评价。”婆婆说“算了,考完就应该放松一下自已,活动自如.”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学生,也很少听到外面闲人的嘈杂声。有时,我带母亲去外地旅游,还要听到妈妈的唠叨,妈妈的话语„。其实,我和妈妈一上车时,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坐在有空调的地方,怕不怕冷了?”还说:“孩子,如果你怕冷了,坐到妈妈这边来,给你加衣服披上;如果你觉得饿了,妈这就告诉司机一声,在附近找个饭店,吃一餐能填饱肚子就行了„。”于是,我听得妈妈的话,让我的心越来越烦,想避于母亲。所以,妈妈她这样关心地我,在生活中,妈妈的唠叨是少不了。

在家里,我放学回家,就放下我的书包,拿起我的书,来复习有关重点的知识。妈妈说:“孩子,你回来是好,但也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和熬夜,会影响睡眠不好?”到了晚上,妈妈说:“孩子,快来吃饭,不要饿着肚子来复习各科目。”于是,我就应了母亲的话后,赶快到餐桌去吃饭。妈妈看到我高高兴兴地吃这饭菜时,对我说:“孩子,慢慢吃,不要吃得太快哦!”我一吃完这晚餐后,就回到书房,继续我要复习的科目。这时,妈妈走近了我的书房,说:“孩子,不要复习太晚,要学会劳逸结合。”我说:“妈,你给我放心吧,我一定会在九点后结束。”我听着母亲她那高兴地笑容,对我说:“孩子,你能这样做就好,妈放心了。”当我复习完各科目,就上床睡觉的时候,母亲对我说:“孩子,睡觉前不要想事情,容易睡得着。”因此,母亲的唠叨在我梦里睡着了。

在路上,将要离开了我的母亲的唠叨,就觉得自已如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社会上,无依无靠,无食我住,无衣无穿的我。我记得有一次,离开了家门的时候,都是我的母亲接我去上学。不管风吹雨打,还是雨过天晴,一到地铁口,看到我有点舍不得的眼神,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开始慌了起来。当时,我转过头来,依然走进了售票车大厅,等着地铁车来的时候,一上车,又听见了母亲的唠叨,说:“孩子,到了学校,就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想回来的时候,打个电话告诉妈妈。”而且,随着车的声音消失了。

如今,我理解母亲的唠叨。也许,唠叨是一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一种亲切感。只要你用心去欢察她,你就明白她的诉说。所以,等到我长大的时候,应该为母亲做一个倾诉者。

这时,一个多月的暑假生活过去,结束了我的人生最寂静的生活,又回到了学校热闹的气氛。因此,妈妈的唠叨还是像以前的唠叨,我却喜欢了妈妈的这个唠叨。因为,她就像一颗大树,为我抵挡了暴风雨,让我继续默默地前行!

原来,母亲的唠叨,让我想起了她那慈祥的面容,对我无微无至地关怀与呵护。虽说:“人无唠叨,何懂人生。”正如这句话,告诉我:“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母亲这样的唠叨去对待子女的关心,你是不可能懂得生活的道理”所以,人要明白母亲的唠叨,去理解母亲的唠叨。然后,时间一长,才懂得母亲的唠叨对我的爱。

我记得有句名言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现今,我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已进入了青年的阶段。

第16篇:母亲的唠叨

打小时候起母亲的唠叨便时常萦绕耳旁。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母亲的唠叨,觉得母亲的话永远都是对的。

“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乐于助人”,每天总是吮吸着母亲的唠叨“营养”,我在一天天长大。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反感起母亲唠叨式的关怀,有时甚至产生反抗情绪,开始感到母亲的唠叨太“烦”,偶尔也顶嘴几句,常惹得母亲生气。在上学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唠叨“学习要加紧,多学知识”„„

为了逃避母亲的种种唠叨,我上了高中以后,就住进了一位同学家,虽然我家离学校很近。偶尔回家,母亲说话我也是爱理不理的,大多时候,我总是躲进那间属于我的“清净世界”里听听音乐,看看小说。总之,我不愿同母亲在一起说话,我厌烦母亲的唠叨。

在母亲唠叨的督促下,我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最终还是没给母亲的唠叨添彩润色,而是榜上无名。之后,母亲的唠叨又添了些新的内容,“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在母亲的唠叨声中,我走上了讲台,母亲的唠叨比原来少多了,说“孩子大了,自己知道该干什么”,但偶尔还会提醒我“认真教书,孩子读书不容易”,“要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弟妹”。

成家立业后,母亲依然唠叨不断,也许在母亲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永远长不大的。“我们是农民出身,不求钱不争官,夫妻和睦,子女健康,幸福美满过一生!”„„

现在,我与母亲分住,顿觉耳根清静周身轻松。起初,生活无甚牵挂,倒也过得自由自在。然而终究生活经验缺乏,闪失不少,教训不断。但渐渐地却总觉得好象欠缺了些什么。细细想来,才发觉是我身边再没人对我问寒问暖,体贴备至了。这才感到母亲的唠叨声是多么亲切,多么宝贵。

习惯了,喝水的时候,听到母亲唠叨慢点,小心别噎着。

习惯了,睡觉的时候,听到母亲唠叨盖好被子,不要着凉。

习惯了,下雨天,听到母亲唠叨,带雨伞,不要淋湿了。

习惯了,开心的时候,听母亲唠叨,不要那么得意。

习惯了,伤心的时候,听母亲唠叨,孩子,过去就好了,重新开始会更好。

现在家里,少了母亲的唠叨,真的很冷清。

正是这令人心烦的唠叨,深深包含着母亲对儿女无尽的关爱与呵护。通过唠叨,母亲把她的智慧她的爱她的寄托与希望赋予我们,把她的担忧她的信任她的祝福与做人之道赋予我们,把她没做完的梦没走完的路没达到的目的赋予我们。直到此时我这才恍然大悟:唠叨原来是母亲的一种天职,是母亲对儿女的逆耳忠言,母亲原来是世界上最有资格唠叨的人,可惜我先前竟没有领悟。有时仔细想想:母亲的唠叨所折射的,不正是天下父母“温良恭俭”的美德吗?

有唠叨的母亲,那是一种幸运;有母亲的唠叨,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早晨天气凉,多加件衣服!”早上我打开房门正准备上学,却被妈妈的一阵唠叨拉回,我极不情愿地接过衣服,唉,真烦;“快看,你这道题又错了,怎么这么马虎!”做作业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声又来了,弄得我心烦,我连忙捂上耳朵,嘴里叫着:“知道了!知道了!”心里想:唉,妈妈真罗嗦!

要是妈妈不在家,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没有她的唠叨,那多幸福!

妈妈说要出去两天,我心里一阵兴奋:妈妈,你多去几天都没关系。妈妈走后,没有人在我耳边唠叨一句。在去学校的路上,阵阵寒意袭来,我想回去拿件衣服又怕迟到。要是妈妈在,她一定会提醒我的。到了学校,“快交作业!”组长又在催了。我连忙打开书包找作业,糟糕,作业本没带!以前总是妈妈提醒我的,现在„„傍晚回到家,我打开作业本,发现没有妈妈的唠叨,我错了好几题。

“啊嚏!”我感冒了。“叮铃铃”我拿起电话,话筒里是那熟悉的声音:“涛涛,声音怎么哑哑的?感冒了吗?记得吃药!”忽然间,我心里暖暖的:原来,幸福就在我身边!

钱永生的唠叨在工区是出了名的,可大家不仅不讨厌他的唠叨,还觉得他的唠叨别具“魔力”。吐哈销售事业部轻烃储运工区连续多年无“三违”行为,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作为工区主任,他的唠叨功不可没。

“我们工区是油田甲级防火单位,承担着液化气、凝析油等高危产品的储存装运任务,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进入工区,就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精心操作,严查隐患,狠反违章,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每月的交接班会上,钱永生都会反复唠叨这些开场白。久而久之,“安全”两个字便在员工心里扎了根。

遇到安全风险大的工作,钱永生更是唠叨个没完。2008年4月,在三具球罐检验期间,每天晨会上他会唠叨:“检罐要严格按方案进行。安全员要根据当日施工情况在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及时开具作业票,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加大‘三违’查处力度。监护人员要落实‘四统

一、一到位’制度,跟踪检查每个过程与细节,杜绝发生质量事故。技术员要做好仪器仪表、阀门管线的检查维护和校验更换工作,严格落实工艺参数。”在他的不断唠叨下,检罐获得一次性成功,工期比计划缩短1/3。

对待隐患,钱永生唠叨起来更是不留情面。2008年12月5日晨会,中控人员汇报:“液化气2号装车泵轴承磨损严重。”钱永生严厉地说:“我昨天休假回来就发现了。这台泵运行振动很大,怎么就一直没有发现。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三级安全检查是怎么查的?安全员、技术员、维修员,你们的责任都尽到了吗?你们可曾想过,如果机泵在运行中损坏,会造成爆炸火灾的严重后果。”会后,他带领员工及时排除了这一故障。

为提升工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将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落到实处,钱永生更是逢人便唠叨。在他的不停唠叨下,工区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获得销售事业部去年二季度劳动竞赛流动红旗。

时间久了,钱永生的唠叨也招来一些员工的非议。有好心人私下劝他:“现在提倡和谐,你能不能少唠叨点儿,别惹得大家心烦。”他却说:“我也想少唠叨,可是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试想一下,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都保证不了,哪来的和谐?”劝他的人顿时无语。

钱永生的唠叨还在继续,工区储运安全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自治区荣誉。难怪员工说:“钱永生的唠叨真有魔力啊!”

让孩子从爸爸的唠叨中知道父母的爱,常常表现在平凡中,表现在细微中,表现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爱如阳光雨露,照耀着,滋润着孩子成长。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不仅让孩子,也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感动不已,每每读到此,我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书中讲到的那些伟大的母亲和父亲! 孩子徘徊在“十字路口”怎么办、如何能“梦想成真”、“让心飞翔”、“书山有路”、“滴水沧海”、“爱心无价”、“走出困境”、“人生之初”、“独具慧眼”、“亲情飞鸿”,这些都是这位父亲唠叨的内容,唠叨的精华,而这也正是每一辑的名字。

唠叨是女人的共性,是女人对男人的关爱。为什么“十个女人有五双爱唠叨呢?”因为女人总想把自己所爱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成为世界上最理想、最完美、最合意、最让旁人羡慕的伴侣。另外,女人的疑心忧心也较重,于是女人总是用放大镜在寻找男人的不足之处,一旦发现了一点儿不足,就会用唠叨的形式来提个“醒”,让男人认识和改正。

在女人看来,能发现男人一个缺点,好似得了一份财宝,视同劳动硕果,决不轻易放过。因怕男人不接受不改正,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没完,或者高声吵叫,甚至又哭又闹,恶语伤人,以示警告,表明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女人唠叨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爱心、忧心的大合唱,唠叨的效果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些唠叨的动机和目的是没有统一,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唠叨过分,对男人刺激过大,超出了男人的承受力,造成了男人反感过大,分歧加深;另一方面被唠叨者没有从正面理解唠叨者的苦心和好意,造成误解,“好心未得好报”,产生出负面效应,甚至出现分道扬镳的结局。

如何使唠叨成福而不成祸呢?我想,这要双方正确对待。首先女人要把握好唠叨的度,做到不太急,不太虚,尽量避免在大厅广众之中向男人大显唠叨之能力;其次是男人要善待女人的唠叨之心愿,让唠叨成为真正的关爱,成为幸福伴侣的粘合剂。

若问男人怕什么,成了家的十有八九会说:“怕老婆唠叨! ” 其实,丈夫们不懂:唠叨也是爱。

妻子爱说:“早知你有这么多缺点,当初绝不嫁你。”男人回敬: “早知你这么爱唠叨,当初绝不娶你。”“人无完人,事无尽美,” 这个老理儿,连古人都懂。造物主造出男女这样有趣的生灵,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不足,这样的一对儿捏成个家,理应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切不可你找我的白头发,我找你的黑痦子。男人轻轻松松完成的事,女人未必能行;女人麻麻利利干成的活儿,男人干瞪两眼。不能强求丈夫连缝钮扣都亲自干,不能逼迫女人拎起煤气罐就走。不然,男不用娶妻,女不必嫁人。

丈夫这件“艺术品”,既不可能尽善尽美,又不可以随意更换、退货,女人的发泄方式便是唠叨。其实,唠叨是一种遗憾,一种不亚于人类对断臂维纳斯赞叹之余的遗憾——遗憾男人的残缺美。 唠叨是一种爱恋。女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丈夫雕凿完美,从服饰打扮到一举一动,替丈夫考虑得精细而周全。男人能凑合,衣服总是穿到变了颜色,才在唠叨声中不情愿地脱下;男人豪爽,遇个三朋四友痛饮,每每在唠叨声中勉强收场。女人生性温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慈爱,一股脑儿地倾注到丈夫身上,这种爱的奉献,将丈夫娇惯成了一个有思维却不愿随便使用的人类试图补上维纳斯令人遗憾的断臂,但无论将手臂摆成何种姿势,均不令人满意。人类只好默认这种残缺美,女人对丈夫也是这般。频繁的关心,谆谆的教诲,丈夫有时会耐不住地烦,谓之唠叨。其实男人不懂:唠叨是一种爱恋。仔细想想:倘若妻子用关心你的方式唠叨别的男人,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唠叨是一种交流。家是夫妻的安全岛,一日三餐,工作之余,节日假日,夜晚休息,两个人不可能整天地豪言壮语。除了正常的生活需求以外,女人还需要交流。她的喜与乐,她的忧和愁,想对丈夫倾诉,她期望从丈夫那里得到宽慰、体贴和信任。这种需求一点也不过分。婚前,男人对女友的唠叨,总是表现得宽宏大度,颇具耐心,哪怕唠叨上三天三夜都不觉得厌倦,句句听似甜言蜜语,钟情又缠绵。一旦女友成为妻子,这种唠叨就戏剧性地转化为缺点。其实,唠叨对妻子是一种需求,对丈夫则是一种信任。“心里有话不给你说给谁说?” 想想极是。当妻子不再对你唠叨时,八成是另有耐心听她唠叨的人了。 唠叨是一种艺术。男人出于理解也好,出于无奈也罢,对付唠叨各有各的高招。而真心实意、甘心情愿喜欢唠叨,离开唠叨就浑身不适的人,至今仍是太少。 唠叨本身无过错,但用法用量不当,也会导致家庭矛盾。纵观古今中外,很有一些男人因忍受不了女人喋喋不休的唠叨而逃之夭夭。 拿破仑三世曾被玛丽的天姿国色弄得神魂颠倒,为了得到她的欢心,即使摘星星捞月亮也不惜其力。但终因欣赏不了她从早到晚事无巨细的唠叨而与之分手。 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妻子也是位唠叨能手。只要违反她的意志,便不让你有片刻安宁。为了不再受她唠叨的折磨,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愤然远走他乡。就是在临终前,他还嘱咐友人别让她前来,好让自己清静地离开人世。 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是家庭生活的调味品。 既然唠叨必不可少,只有恳请妻子:唠叨时多份儿对丈夫的理解。 既然唠叨躲避不了,因而奉劝男人:多份儿耐心,少点儿烦恼!如不这样那还算“男子汉大丈夫”吗?

第17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

每天每时她都不厌其烦地叫个不停。

每天清晨,闹钟的“丁零”声还没住,妈妈就开始叫了:“宝儿,快起床,再不起就迟到了,快!快!快!”着急得好像要上战场。妈妈的叫声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最有魔力的声音。

在这叫声中,我就像被上满了发条的小玩具,闭着眼睛开始穿衣、洗漱、吃早饭,还要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叫。这时妈妈的叫声不但烦人,而且我觉得它也是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可每当我走出家门,走进我喜爱的校园时,我会想到如果没有了妈妈一声声的叫声我又如何能准时到校呢?

中午一进家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快,换鞋、洗手、吃饭,书包挂在椅背上。”刚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妈妈又喊:“来刷牙、午睡,别躺下看书,会把眼睛看坏的。”这时我真恨妈妈的叫声,可还没等听完下句话的内容,就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午睡后,我精神抖擞地上下午课时,就会觉得妈妈的叫声是我奔向目标不可缺少的航标。因为妈妈的叫就像一道道数学题,总是那么严谨,让我马虎不得。做每件事不得不按妈妈的叫声去办。就这样,妈妈的叫声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晚上回到家是妈妈“广播电台”的黄金时刻。向她汇报学校的一切是见面后的第一件事,也已成为很自然的一件事了。她总是忘不了叮嘱我:“要尊敬老师,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要注意听讲,要有集体主义观念,有不会的要及时问老师„„”我只要有一点进步,妈妈立即打预防针———不要骄傲。考试失败了,妈妈总是帮着找原因,又是总结教训,又是给我打气。妈妈真是为我操碎了心。

我在妈妈的叫声中成长,妈妈的叫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这声音含着浓浓

第18篇:母亲的“唠叨”

读懂母亲的“唠叨”

● 赵勇

母亲的唠叨伴随着我成长。

儿时,我家住在山清水秀的柘林。那里鸟语花香,河水清澈,鲜嫩的河虾、味道鲜美的桂鱼、横行霸道的螃蟹、地里红心的红薯……无不吸引着我们这些80后的小家伙们。我们会经常趁着父母亲干活的时候约在一起跑到河边去钓鱼抓虾,去刨人家菜地里的红心红薯,然后生火烤着吃。日子过的不亦乐乎!每当happy回来,就会忘乎所以。晚上母亲叫我吃饭,我就假装吃两口。其实肚子早被香喷喷的地瓜和烤鱼填饱了。

一天、二天…… 一次、二次……

母亲发现了我们的秘密,如洪水泛滥一般的“唠叨”向我涌来:水火无情啊,不能偷人家的红薯啊……母亲的“唠叨”让我一个头两个大。“必须想个对策”,我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左耳进右耳出。”此时此刻,我真的根本无法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虽然那时我的手经常被燃烧的油毛毡烫起泡泡,但是心中还是念想着下次何时再去烤那个又甜又香的红薯吃。

读书后,母亲的“唠叨”也更多了,我仍然难以想象到这些唠叨的价值。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确,一句话道尽了母亲对子女无尽的相思和牵挂。在母亲眼里我总是长不大的孩子。

记得那年,我来到美丽富饶的新疆参军,守卫祖国的边疆。当兵的第一年,母亲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给我写了一封封书信,表达她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信心和期望。虽然信不长,却总不忘交代类似“要在部队好好干,听首长的话,妈妈等你的好消息”等话语。尤其在新兵营的时候,室外温度零下20多度,积雪厚10多公分,只有三部IC卡电话机的营里有400多人,为了能够给爸妈一个电话,要排老长老长的对去等。机会好呢,能轮得到,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哨音,那就是白等了。在这种时间观念特别特别强的日子里,想聊十分钟的电话都是一种奢望了。和父亲寒颤了几句,就轮到母亲的“唠叨”了。初入部队的我不以为然,觉得母亲只知道“唠叨”,慢慢开始害怕起母亲的“唠叨”。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现实的道路崎岖坎坷。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每每遇到它们时,就会想起家的温馨,就会记起母亲那听起来烦却能给我指明方向的“唠叨”,它就像一座坚硬无比的靠山,给我无穷的力量;就像一堆可以燎原的篝火,为我驱散寂寞和寒冷,照亮我的内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我变得更坚强了,学会了克服困难,慢慢地适应了艰苦、单调和紧张的警营生活。以困难为首的绊脚石也就慕名而“逃”了。新训结业后,因工作完成的出色,营里通报表彰了我,这是到部队来的第一个荣誉。那时,别提有多高兴了,真想立即把这一个“好消息”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让她和我一起分享这份来之不易地快乐。

如今,我成了第三代水电人,投身到了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现在听母亲的“唠叨”已成了我和母亲电话聊天说心里话时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目,几天听不到母亲的“唠叨”,我还会不自在起来,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拨通“唠叨热线”,那头又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依然是教我如何做人处世、踏实工作和嘘寒问暖的话语,只不过是添上了反复号……

“……,这个人就是娘,……,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啊!”每当耳畔响起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母亲的身影和想起她的“唠叨”,那时我就像一只自由飞翔在蔚蓝天空的雄鹰,收到特定的讯息,向着远方的目标翱翔飞去。我感谢母亲的一句句“唠叨”。是它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原来母亲的“唠叨”是这样的伟大。

此时此刻我真正读懂了母亲的“唠叨”。

第19篇:爷爷的唠叨

爷 爷 的 唠 叨

汨罗市罗城学校 初58班 任含璋

爷爷今年七十岁了,住在汨罗市弼时镇玉池山下的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我每年都要随爸爸妈妈回爷爷家几次。

今年春节的一天,我们在爷爷家围着火炉烤火。爸爸对爷爷说:“您现在年纪大了,家里那两亩田就不要种了。”听了爸爸的话,爷爷好像有一点儿激动,他说:“我又不去偷,不去抢,种点田也丢了你的面子吗?”接着,他开始唠叨了,“我们家世代种田。解放前,我们家十几口人,也只有三四亩田,经常吃不饱。解放后,虽然分了田,那时由于产量低,日子仍然过得很苦。后来搞大集体,田都收到了生产队,所有劳动力都到田里种作,耕作效率很低,一个劳动力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只能得到几百斤稻谷和几十块钱。大部分家庭仍然吃不饱。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民才真正衣食无忧了。前几年,国家不收农业税了,反而每亩地补助了100多块钱。现在插田实行抛秧,收割用收割机,耕田用耕田机,种田不费什么劲了。”听了爷爷的话,爸爸也不好再说什

1

么了。

今年端午节,我又去了爷爷家。吃完午饭我正在看书,爷爷来到我身边,问道:“含璋,你的学习怎么样?”我说:“一般般。”爷爷略有沉思,好像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学习条件真好,你看你家现在买了新房子,离学校又近。”我问爷爷读了几年书,他说:“我只读到小学毕业,但在当时还算读得比较多的。”我这一问,爷爷的话匣打开了。“我读书的时候,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所初中,并且还只有几个班,有钱人才读得起。直到你爸爸这一代,才开始普及初中了。现在多好啊,读小学、初中不要学费了,考不上高中还可以读职业学校。解放前,我们这里没有几个初中生;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这里没有几个大学生;到现在也没有只读到初中毕业就不读的了。至少还要读个职业中专什么的。你要用功读书呀!现在要有真本事才能找到好工作。你看林叔叔(叔爷爷的儿子)在高坊职业学校毕业后,考到长沙一所职业学院,后来应聘到了三一重工,几千块钱一个月,工作两年就买了车,今年公司派他去美国工作了。你爸爸也是考大学参加工作的。”听了爷爷的话,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想到我往日对学习的漠然和随意,想到爷爷那辈人求学的艰辛和困难,我的眼里竟有了雾似的感觉,潮乎乎的,一种叫做愧疚的东西,正从我内心深处释放出

2

来……岁月如流,韶华易逝,我应该怎么做,我只能怎么做,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到爷爷家住了几天,晚上洗完澡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袜子烂了一个小洞,我马上就把它丢了。爷爷看见了,立即把它捡了起来洗干净。第二天,他要奶奶把袜子缝好后拿给了我,爷爷说:“这双袜子还可以穿。”我毫不在意地说道:“我还有几双新的。”这时,爷爷脸上露出几分严肃,说道:“我知道你们现在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你爸爸小时候一年都难得穿一两套新衣服。那时,一个人一年只有几尺布票,很多人做一件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兄弟姊妹从大穿到小,要穿几个人。”他还嘱咐我:“你爸爸的旧衣服也不要丢了,拿回来改一改,我还能穿。”听了爷爷的话,我也就只好穿上奶奶缝好的旧袜子。

感谢您,我深爱的爷爷,是您的唠叨让我受到了教育和启迪,是您的唠叨让我感受到了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是您的唠叨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富强和伟大,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我懂得了珍惜。

中秋节快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又要到爷爷家去了,这次爷爷又会唠叨些什么呢? (指导老师:刘金辉)

第20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

世界上的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妈妈的唠叨。

我的妈妈也不例外,早晨,暖洋洋的太阳还没有探出头来,妈妈就开始唠叨起来。“该起床了,不然吃早点就没时间了,要迟到了。”妈妈可真烦人,真想躲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睡个大懒觉。我噘着嘴很不情愿的起床了。

中午放学回家,一进家门我就冲进卧室又玩起玩具来,不料被妈妈发现了,耳边就传来了唠叨:“该看1.5视力了,每天坚持才能治好眼睛呀!时间多宝贵呀,不要白白的浪费”一会儿午睡前还有时间可以读读课外书,我只好乖乖的放下手中的玩具,拿起了治疗近视的仪器,只听见“嘀”的一声,妈妈才停止了唠叨。

下午放学,我回家先要吃点零食,再上个卫生间磨蹭一会儿才写作业,这时妈妈的唠叨又来了,“今天的作业多不多?赶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练会儿琴。”我不敢违抗命令,我把书本放到桌子上,刚要坐下来准备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再我耳边响起:“丫宝贝,写作业的时候,要记住一寸一拳一尺,写生字要认真检查,不要有错别字,写完了再检查一遍。”我真是无语了。

我明白爱有许多种,这一种是唠叨的爱,多少次的不自信是妈妈来安慰和鼓励我的,妈妈对我的爱是无人能比。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享受唠叨范文
《享受唠叨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