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宇宙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6 09:03: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宇宙起源与发展》论文

《宇宙起源与发展》

论文报告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1

自 古以来,对宇宙的思考就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天体的崇拜与神话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最早的敬畏。科学的发展并不总是那样死板,人类的文明进化总是充满着浪漫与奇妙,那些人,那些事,都在探索宇宙这条鲜花灿烂的小径上留下了自己芳香宜人的脚印。

探索宇宙那些人儿

在没有电没有灯的远古,每当太阳落山,一切生产活动也就不得不停止,而早期人类单调的生活方式与旺盛的精力也使他们不会就此睡去。观察星空成了他们打发时间思考世界的良好途径。我不得不说一下月亮。 月亮,古称“太阴”,是我们可以在夜空里看到的最大、最亮、最富于变化的星;也是传说和神话最多的星。

人类对月亮的崇拜是由来已久的。在不同神话中都有对月亮的不同描述:嫦娥奔月就提到了不死药、蟾蜍、射日;而古希腊神话的月亮女神兼职狩猎女神,主宰繁殖、接生的女神。这些都和月盈月亏的轮回有关,也算是古人类对自然不约而同的一种解读。

现在发现的最早史诗《吉尔嘉美什》便是一部以月亮盈亏为背景创作的叙事

诗。而英国巨石阵据考也与月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波士顿大学天文学教授霍金斯提出了更惊人的理论,他认为巨石阵事实上一部可以预测及计算太阳和月亮轨道的古代计算机。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白昼太阳发出的光辉将一切淹没,灼热刺眼的光使人无法观测。月球由于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光线柔和,易于直视。因而在众多深化传说中月亮多以温柔慈祥充满母性的女神形象出现,而太阳则是威严强大的男神形象。可以说,对月亮的观测和理解是人类了解认识宇宙的第一步。

2

月亮是夜幕苍穹中最耀眼的珍珠,但人们依旧无法忽视布满夜空的钻石--星星。对星星的观察是与观察月亮同样古老的仪式。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占星术一直都是巫师占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希腊人以其极富创意的思维给天上的无数星星附以美丽的故事。但是他们又是否会想,那些美丽的星星到底是什么呢?宇宙又是什么呢?

看这美丽的水晶球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希腊人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构建了自己的宇宙模型。宇宙的中心静立着地球。宇宙外围圈围着一个旋转的球形壳体,星星固定在壳体之上。包括太阳和月亮在内的行星在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空间内运行,而且每颗行星都是匀速地、在一个圆形轨道上运行。

他认为,宇宙时由55个透明的球形壳体或者水晶球组成的,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点旋转:地球的中心,同时也是宇宙的中心。7颗行星(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中的每一颗都分别被两个壳体嵌围在里面并被其移动,此外,一颗行星的每个壳体分别与邻近行星的另一壳体相接触。最外层的壳体上附着着星星。古希腊的托勒密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逆行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从地球上看那些星体的运动轨迹,有时这些星体会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论,即这些星体除了绕地轨道外,还会沿着一些小轨道运转。后来,天主教教会接纳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托勒密的理论能初步的解释从地球上所看到的现象,但是在文艺复兴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支持日心说的证据逐渐出现,且有些证据无法以地心说解释,地心说逐渐占了下风。在现代世界,支持地心说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尽管这个模型根据现代科学证实它是大错特错,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从原地不前,四处张望的阶段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漫长的中世纪像乌云般遮蔽了整个科学界,而划破长空的第一丝光线则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古典宇宙学的大厦已经坚定的存在了2000多年,基督教用名为“上帝”的涂料将其粉刷的富丽堂皇。然而在其看似坚固的外表下,确实弱不禁风的根基。这股风便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大楼,教会烧死了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驱逐了哥白尼,却

3

依然阻止不了亚-托地心说大楼的轰然倒塌。

精确运行的行星

我珍爱类比胜于一切,它是我可信赖的主人,它了解自然的所有秘密,它可能在几何中被忽视了。————开普勒 1601年,第谷逝世。约翰·开普勒接替了第谷的工作,开始编制鲁道夫星表。但开普勒的兴趣和注意力却更多的放在改进和完善哥白尼的日心说上,在探讨行星轨道性质的研究上。他发现第谷的观测数据,与哥白尼体系、托勒密体系都不符合。他决心寻找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和行星运行的真实轨道。

最初的研究从观测与理论差异突出的火星着手。他运用传统的匀速圆周运动加偏心圆来计算,均遭到失败。经过长达4年近70次各种行星轨道形状设计方案的计算,开普勒认识到哥白尼体系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偏心圆的轨道模式与火星的实际运动轨道不符。于是他大胆的抛弃了统治人类思想达2000年之久的“匀速圆周运动”偏见,尝试用别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轨道的形状。他认为行星运动轨道的焦点应该在产生引力中心的太阳上,并进而断定火星运动的线速度不是匀速的,近太阳时快些,远太阳时慢些并得出结论:太阳至火星的直径在一天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开普勒把这结论推广到其他行星上,结果也是与观测数据相符。就这样,他首先得到了行星运行的等面积定律。随后他发现火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焦点位于太阳上的椭圆,他把这结论应用于其他行星也是适用的。于是他又得到了行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定律。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上。但他对自已取得的成就还不满足。他渴望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行星的总体模式,把各行星联系在一起。他坚信存在着一个把全体行星完整地联系在一起的简单法则。

在这个信念鼓舞下,开普勒忍受着个人在家庭方面遭受的巨大不幸,在很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困难条件下,经过九年的反复计算和假设,终于在1618年找到

4

在大量观测数据后面隐匿的数的和谐性: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就是周期定律。1619年,他在《宇宙的和谐》一书中介绍了第三定律,他情不自禁地写道:\"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的三定律是天文学的又一次革命,它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繁杂的本轮宇宙体系,完善和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开普勒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试图建立天体动力学,从物理基础上解释太阳系结构的动力学原因。虽然他提出有关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作轨道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它对后人寻找出太阳系结构的奥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作出重要的提示。

来,像光一样跑吧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但是,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要到1905年才发生。当时,德国的物理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瑞士职员。他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用过实验室,通常跑的也只是伯尔尼国家专利局的小小图书馆。他是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审查员。(他申请提升为二级审查员,但遭到了拒绝。)

他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07年,反正有时候书上是这么写的,有个工人从房顶上掉了下来,爱因斯坦就开始考虑引力的问题。像许多动人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似乎存在问题。据爱因斯坦自己说,他想到引力问题的时候,当时只是坐在椅子上。爱因斯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下子使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视界开阔了几十亿年。该理论尤其表明,光速是不变的,最快的,什么速度也超不过它。因此,这使我们一下子弄清了宇宙性质的核心。

5

轮椅?不,那不算什么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史蒂芬霍金

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虽然,他的身体一点

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他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只是不愿被外人打扰。此时他一定坐在这间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上好几个小时。周围两三盆植物当中摆放的是他三个孩子的照片。每天下午4点,他会在护士的帮助下与研究生们交谈。他们喝着午茶,交流对宇宙的看法。如果有学生对他的理论提出带有质疑,他立即会给一个咧嘴笑容。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抢先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当时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 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6

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探索宇宙那些事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先人很好总结了工具在探索中的极大作用。

望远镜无疑是观察天空的利器,当我们把脑袋探向天空的时候,我们只能看见宇宙的极小部分。从地球上,肉眼只能见到大约6 000颗恒星,从一个角度只能见到大约2000颗。如果用了望远镜,我们从一处看见的星星就可以增加到大约5000颗;要是用一台5厘米的小型天文望远镜,这个数字便猛增到30万颗。假如使用40厘米天文望远镜,我们就不仅可以数恒星,而且可以数星系。

我要看得更远

望远镜的发展颇具诙谐。

是十七世纪初,具体地说,是1608年秋天由一个荷兰小城密德尔堡的眼镜师李帕西发明的。据说,他一时心血来潮——也许是替某一位高度近视的顾客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将一块玻璃的凹透镜(这是矫正近视眼的)与一块玻璃的凸透镜(这是矫正远视眼和老花眼的,亦可用来作放大镜),一前一後搭配放置成同一水平线上,透过两块玻璃看景物,发现远处的物体被放大了,其实应该是拉近了距离。他用一张羊皮纸卷成一个筒,将两块镜片固定下来,第一个望远镜就此问世。李帕西称之为“明晰镜”,立刻认识到它的用处,譬如:航海、军事、旅行——当时的荷兰航海业十分发达,又在打仗,马上於一六零八年十月向密德尔堡市议会报告并申请专利三十年。尽管市议会立即组织了一个委员会对此“明晰镜”审查,且委员们轮流用来望远,一致认为有用,但未给他专利,因为他们听到消息後,便应法国大使之请,准备送一具“明晰镜”给法国国王,不再可能保守秘密了。於是市议会只给了李帕西一份丰厚的酬金,何谓丰厚?是因原定九百佛罗林金币,由於又让他做一个双筒的,故奖金翻倍。

不给专利的缘故,还有一个自称梅西斯的人在稍後也提出类似申请,其人自称:历时两年试验,发明了同样的望远工具,比李帕西的要看起来清楚得多,如此这般,专利便耽搁下来了。可这个所谓的梅西斯的家伙又说要改进一番,却一直拿不出来实物,後来居然还来了个人间大蒸发,销声匿迹了。估计是个江湖骗子,当然也有可能做不出来成品。

据说还有第三个发明者,那就是与李帕西同住一城的另一位眼镜师詹森,他

7

与其父老詹森一起发明了望远镜。故老传闻老詹森在一五九零年发明了显微镜,或云未必是他发明的。 似乎还有传言是梅西斯去找詹森,却投错了门径,进了李帕西的店铺,李帕西从梅西斯那颇受启发,故而发明了望远镜,等等。 虽然个中有不少耳食之事,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十七世纪初,望远镜这一简单工具是任一眼镜师可用两块现成的镜片制作出来;事实上,伽利略便独立地做出来了。不过发明者的荣誉却落在李帕西头上,实属偶然,因其目的并非想制造一架望远镜,结果却歪打正着。历史上,如是事例大抵如此,像X光线与镭,哥伦布发现美洲、青霉素的发明等等。

李帕西发明望远镜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欧洲,这一被称为“荷兰管”的物事也便流传於欧洲诸国,贵族们认为它新奇好玩,然其实用价值也甚显而易见的,航海、军事上概多采用。不像一世纪的希腊学者希罗发明的“风神球”找不到实用之处,沦为玩物,终致失传。我国古代许多所谓“奇技淫巧”发明亦多如此结局。

一六零九年五月,伽利略听说了“荷兰管”的消息,虽未睹物,然胸有丰富光学知识,一闻即明其原理,立刻独立制作了一具,装到一根据传从教堂管风琴拆下来的铜管两头,成了放大三倍的望远镜,并很快发现放大倍率与透镜焦距的关系。随後,改用当时最好的威尼斯玻璃做镜片,又做了好多架倍率更大的望远镜,最後一具放大了三十二倍,并命名为望远镜,此名一直沿用迄今。

在伽利略手里的望远镜不是对准地面,而是直指茫茫苍穹,获得了一系列天象上的重大发现,从而彻底打破了被教会奉为圭臬的陈规旧说。他首先发现月亮表面凹凸不平,亚里斯多德的“平滑理想的星球”一说不攻自破。他发现天上星星数目远较人眼目击为多,这只能解释为星星的距离远近不等而明暗有别——後来知道还因星球大小不等与亮度不同,托勒密的星球皆等距附於光滑平整之天球上一说就此崩溃了。银河也是由无数小星组成,故看上去,密集一爿,宛似一条光带,过去欧洲人认为它是地上热气蒸发到天上的说法也因此否决了。又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及其绕木星而转;土星光环在土星转动时,因对地球的角度不同,时见时没——当光环与地球轨道在同一平面之际,其时望远镜尚分辨不出光环,仅见其两侧两个凸起。对此,伽利略称:我看到土星是个三角形;土星吃了自己的儿子。真相到一六五六年惠更斯用倍率更大、分辨率更细的望远镜才被揭示。

不,还不够远

当然,我们不得不谈谈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个迄今为止为人类太空科学探索提供极大便利的望远镜。

8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两项优于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分辨率(物体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离角度)的极限将只受限于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闪烁、动荡不安的大气所造成的视象度。在当时,以地面为基地的望远镜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相较下,只要口径2.5米的望远镜就能达到理论上衍射的极限值0.1弧秒。其次,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可以观测被大气层吸收殆尽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斯必泽以空间望远镜为事业,致力于空间望远镜的推展。英国在1962年发射了太阳望远镜放置在轨道上,做为亚利安太空计划的一部分。1966年NASA进行了第一个轨道天文台(OAO)任务,但第一个OAO的电池在三天后就失效,中止了这项任务了。第二个OAO在1968至1972年对恒星和星系进行了紫外线的观测,比原先的计划多工作了一年的时间。

轨道天文台任务展示了以太空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学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1968年NASA确定了在太空中建造直径3米反射望远镜的计划,当时暂时的名称是大型轨道望远镜或大型空间望远镜(LST),预计在1979年发射。这个计划强调须要有人进入太空进行维护,才能确保这个所费不贷的计划能够延续够长的工作时间;并且同步发展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技术,才能使前项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

由此可见,对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科学界最尖端的探索,新的技术被最先应用到航天领域,而航天领域对科技的更高需求又促进了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领域自从它面世的一刻,就是各国的高科技竞争舞台。从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到阿波罗号登月,从东方红号上天,到挑战者号坠毁„„每个国家都清楚的认识到,谁掌握了尖端的航天科技,谁就能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9

科学宇宙观对我们的意义

对于我们广大的大学生来说,科学的宇宙时空观意义重大。对宇宙的认识与探索可以大大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我们思考的能力。我们来看一下哥白尼的例子。

沃德卡尔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也是最喜爱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尔家作客, 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尔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尔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尔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

10

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毫无疑问,少年时的经历成了哥白尼日后成为举世闻名天文学家的契机,宇宙

宇宙学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它既存在于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中,也包含许多我们能亲身体验的现象。对宇宙的认知与了解无疑能使我们了解更多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因距离我们太遥远而使我们觉得索然无味。其次又培养了我们探 综上所述,学习宇宙的起源与发展有利于我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与发展,使我们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有力帮助。

推荐第2篇:宇宙

银河系

银河系的总质量相当于1400亿个太阳的质量,其中恒星的质量约占总质量的90%,星际物质约占10%。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只旋臂上,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26,000光年。

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Bulge)上,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核球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

银河系的外形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圆盘部分称为银盘(Disk),银盘的直径为10万光年,由年龄不满100亿年且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星球组成。银河系的主要物质都密集在这个盘状结构里。银盘是银河系的主体,其直径约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约3000~6000光年。 银盘外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一个球状体,包围着银盘,这个球状体称为银晕(Halo),银晕的直径约10万光年。银晕的外侧没有任何能用可见光看到的天体,因此被称为暗晕。

星云和星际物质

银河系中的气体尘埃密集而形成的云雾天体,称为星云。银河系中的星云物质,就形态来说,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剩余物质云;就发光性质来说,可分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暗星云。

弥漫星云

从外形上看,弥漫星云没有明显的边界,平均直径为几十光年,常常呈不规则形状。平均密度在每立方厘米10~100原子。弥漫星云的总质量有大有小,小的只有数10个太阳质量,而大的可到几十万个太阳质量,它们主要分布在银河系内的银道面附近。

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与弥漫星云不同,它们呈现出边缘清晰的小圆面,在用分辨率不高的望远镜中看起来,类似于大行星的形状。在行星状星云的中央有一颗很亮的恒星,恒星周围的环不断向外膨胀扩张。行星状星云象征着一颗恒星到了晚年。

目前已发现1300多个行星状星云。它们的质量一般在0.1~1个太阳质量之间。 环状星云是有名的行星状星云,它的中心星是一颗接近演化终点的白矮星,温度有十万度,而且密度非常高。

星 等 天文学家们把恒星的明暗分成许多等级,我们称之为星等。星等是衡量天体相对亮度的数值。

它是天体光度学的重要内容。星越亮,星等数值越小。星越暗,星等数值越大。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就提出了星等的概念。为了清楚地反映出恒星的亮度,他将恒星按照明暗程度分成六个等级。这种划分方法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奠定了“星等”概念的基础。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又提出了衡量天体亮度的单位。一个星等规定为亮度比的2.512倍,因此星等相差5等亮度便差100倍,由于星等范围太小,又引入了负星等,来衡量极亮的天体。我们把比一等星还亮的定为零等星,比零等星还亮的定为-1等星,依此类推。

同时,星等也可用小数表示。比如,太阳的亮度为-26.7等星,满月为-12.7等星,天狼星为-1.46等星。由于是地球上的观测者肉眼所见的天体的亮度,因此也称之为视星等。

在晴朗而又没有月亮的夜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夜空中,肉眼能直接看到的恒星约 3000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直接看到的恒星约6000颗。

星 座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中国古代把沿黄道和赤道的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为宿。宿就是住地的意思。相连的七宿合称一象,共四象。它们是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玄武(龟和蛇):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二十八宿以外的星区又被划分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垣,即墙,意思是以墙围起的星区。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星区,太微垣大致包括室女星座、后发星座和狮子星座,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区。在这88个星座中,沿黄道天区有12个星座。它们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

北天有29个星座。它们是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武仙座、海豚座、天箭座、人马座、狐狸座、飞马座、蝎虎座、北冕座、巨蛇座、小狮座、猎犬座、后发座、牧夫座、天猫座、御夫座、小犬座、三角座、仙王座、仙后座、仙女座、英仙座、猎户座、鹿豹座。

南天有47个星座。它们是唧筒座、天燕座、天坛座、雕具座、大犬座、船底座、半人马座、鲸鱼座、蝘蜓座、圆规座、天鸽座、南冕座、乌鸦座、巨爵座、南十字座、剑鱼座、波江座、天炉座、天鹤座、时钟座、长蛇座、水蛇座、印第安座、天兔座、豺狼座、山案座、显微镜座、麒麟座、苍蝇座、矩尺座、南极座、蛇夫座、孔雀座、凤凰座、绘架座、南鱼座、船尾座、罗盘座、网罟座、玉夫座、盾牌座、六分仪座、望远镜座、南三角座、杜鹃座、船帆座、飞鱼座。

这88个星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范围最大的是长蛇座,它东西跨过102°,是名副其实的“长蛇阵”。范围最小的星座是南天极附近的南十字星座。 四季星空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这说明随着一年四季的变更,星空也在变化。由于地球在绕太阳运动过程中,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季节不同,看到的星象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以北京(北纬40度)为例,看看一年四季星空的变化。

春季星空

每年3~5月为春季,以4月中旬晚上八九点钟看到的星空为例。这时你会看到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方。

北斗七星南方的是狮子座。它的头部朝西,由几颗较亮的星组成弯弯镰刀形,其中最亮的星叫轩辕十四,它发出青白色的光芒,是1等星,它位于黄道上。狮子的尾巴在东,主要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

狮子座的西边是巨蟹座,它的图形被想象成一只大螃蟹。在这个星座中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一个朦胧的光斑,叫蜂巢星团。

在狮子星座的左下方是室女星座。室女座中最亮的恒星叫角宿一。巨蟹座、狮子座和室女座都是黄道星座。在轩辕十四和角宿一之间,是黄道和大赤道的交点之一 ——秋分点,每年9月23日前后,看起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正经过这个天区。

在室女座的下面是由四颗星组成一个略为偏离梯形的四边形,它属乌鸦座。乌鸦座下面是横贯东西的长蛇座。

从北斗七星的斗柄自然延伸出去,我们会看到一颗亮星,它就是牧夫座里的亮星——大角星。大角星是零等星,也是北半天球最亮的恒星。

在狮子座和牧夫座之间是后发座,这个星座不大,也没什么亮星,但是这个小星座名气很大:一是北银极就在这个星座里,二是这个星区包含许多星系级的天体系统,如后发星系团。只有通过天文望远镜才能揭示它们的秘密。

环球空星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见到的星空景象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北京(北纬40度)

北极星离地平的高度约40度。北方天空永不落下的星座有: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仙后座、仙王座、英仙座、鹿豹座和天猫座等;南天极附近约有23个星座在北京永远看不到或只能看到一部分;其它星座在北京均可看到且有升有落。这些星座在天球上东升西落的视运动路线与地平的交角约50度。

在北极极点(北纬90度)

这时北极星离地平的高度为90度。地球上的最北点就在你的脚下,你面前的任何方向都是南方。天空只是从左往右旋转,北半天球的星星都在地面以上,永不落下。南半天球的星星都在地平以下,永不升起。太阳从每年3月21日升出北极地平,一直到9月23日,太阳才落下地平,半年都是白天;9月23日至第二年的3月21日,太阳永不升起,半年都是黑夜。这就是极昼极夜现象。 在赤道(纬度0度)

北极星离地平的高度为0度。这时北极星正落在北方地平线上。星星和太阳都是垂直于地平升起和落下。在这里你可以在一年里看到整个天球上的恒星,88个星座都可以看到。所有的星星都有升有落。猎户座“三星”差不多从正东升起,经过头顶天空,从正西落下。真是“三星高照”了。 在南极点(南纬90度)

从赤道往南一走,北极星就看不到了。到了南极点,你的脚下就是地球上的最南点。你面前所有的方向都是北方,东西方向失去意义。这时和你在北极点看到的星空正好相反。这里只看到南半天球的星星。星空从右往左旋转,在地平以上的星星永不下落,北半天球的星星则永不升起。在这里,壮观的南十字星座分外引人注目。南天极的位置没有南极星。同样,在南极也有极昼极夜的景象。它与北极的时间正相反。也就是说,南极的极昼是从9月23日开始,到第二年3月21日结束。极夜是从3月21日至9月23日。

北斗星与北极星

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星,也叫小熊座α星。从图形上看,北极星位于小熊的尾巴尖端,亮度属于二等星。它距离我们300多光年,中国古代称之为“勾陈一”或“北辰”。目前它最靠近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

由于地球自转轴是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小熊星座α星也不是一直享受北极星的尊称。4800年前,北极星不是现在小熊座α星,而是天龙座α星。直到公元1000年,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离现在北极——小熊座α星的角距还有6度。

预计,公元2100年前后,小熊座α星将最接近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之后,北极星的位置将逐渐远离小熊座α星。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新一任北极星。公元14000年前后,天琴座α星——织女星将接掌北极星的位置。地球自转轴这样摆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6000年。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一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

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恒星也不例外,因此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也在变化之中。这七颗星与地球的距离不等,在70~130光年之间。它们各自运行的速度和方向也不一样。天文学家们已经算出,10万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和10万年后将要看到的图形,都和今日大不一样。

沙普利-柯蒂斯大辩论

早在18世纪,人们在夜晚的天空中发现了模糊的延伸天体,最初称为星云(Nebulae)。旋涡星云成为最早的研究对象。托马斯·赖特和康德曾经提出,旋涡星云可能是如我们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旋涡星云是银河系之外的恒星系统,这一思想就是著名的“岛宇宙假说”。

1918年,沙普利(Shapley)利用球状星团作为银河系边界标志对银河系结构和尺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得出的银河系尺度被夸大了。他一直反对“岛宇宙”的思想,认为这些旋涡星云应该是银河系内部的气体星云。

以柯蒂斯(Curti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天文学家不同意沙普利的看法。柯蒂斯认为,旋涡星云的名称不恰当。在此类星云中观测到的新星证明:它们实际上是恒星系统而不是星云。他假设旋涡星云中的新星亮度极大时的绝对星等与银河系中的一样,比较亮度极大时的视星等便可定出这些旋涡星云的距离,结果表明,这些星云远远超出银河系的范围。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20年4月,美国科学院在华盛顿召开了“宇宙的尺度”辩论会,会上他们两人就银河系的大小和旋涡星云的真相展开了论战,这就是天文学史上有名的沙普利--柯蒂斯大论争。这场争论今天看起来仍然极具启发意义。

1923年,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在星云M31中证认出造父变星,由这些造父变星定出M31的距离远比沙普利建议的银河系尺度大得多,所以M31是另一个类似我们银河系的星系。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的星系越来越多,这充分表明:我们的宇宙是由许多星系构成的,“旋涡星云”确实是类似银河系的星系。

膨胀宇宙--哈勃定律

早在1912年,施里弗(Slipher)就得到了“星云”的光谱,结果表明许多光谱都具有多普勒(Doppler)红移,这些“星云”在朝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随后人们知道,这些“星云”实际上是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

1929年哈勃(Edwin Hubble)对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与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时只有46个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可以利用,而其中仅有24个有推算出的距离,哈勃得出了视向速度与距离之间大致的线性正比关系。现代精确观测已证实这种线性正比关系

v = H0×d

其中v为退行速度,d为星系距离,H0为比例常数,称为哈勃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

推荐第3篇:宇宙加速膨胀的分析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做了大量有关于引力的试验或观察,例如,超负载力的发现和通过天文观测得出宇宙在加速膨胀的结论。

现在的引力理论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从相反的角度看待引力,建立一个新的模型似乎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里必须提到“布朗运动”。这是布朗通过观测植物花粉粒发现其无规则运动,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花粉的无规则运动实际上是花粉颗粒受到各方向液体分子不平衡的撞击作用造成的,同样在关于引力的这一模型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在看似虚无的真空中应当存在这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应有两个基本的特性:

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它的分布是均匀的,而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分布的密度是不变的。

2、任意一个这种实体在任意时刻向任意方向运动的概率相等。

如果将一个物体置于充满了这种特殊实体的背景中,这种特殊实体给了这个物体一种“推力”,与布朗运动不同的是,这个物体在任意方向上受到的力都是等大的,物体应保持受力平衡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两个物体A和B都置于这一背景中,A和B之间隔一段距离(O1O2分别为物体A、B重心)

直线L经过A、B两个物体重心,由于空间背景中的特殊实体具有前面提到的两种特性,可证得在除了直线L的方向上,物体任意方向上受到的力都是相等的。

例如,在直线T方向上(T经过物体重心Q)

Q点在右方和Q点左方的直线部分都分布有这种特殊实体,Q点以左的直线部分可以是无限长的。Q点以右的部分也是如此,又实体在T直线上分布均匀,也就是说在直线T上,Q点以左和Q的数量一样多。

由性质2可得在任意时刻在直线T的方向上,物体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推力大小是相等的,这可以推广到任意方向上。

回到图2,在直线L所处方向上被分成3个部分,O1点以左O1O2之间和O2以右物体A在O1点以左受到一个向右的推力,在O1O2之间受到一个向左的推力。

物体B在O2点以右受到一个向左的推力,在O1O2之间受到一个向右的推力,极其重要的是,O1点以左和O2点以右的直线部分可以是无穷大的,而O1O2之间的距离则是有限的,根据之前的推论可以导出O1点以右所受的向左的推力大于O1点以左受到的向右的推理,物体B也如此。

由于这两组力是不等的,所以A与B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表现出“引力”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模型中,引力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使物体相互吸引的力,而是两组推力之差。

也就是说,引力不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不再是B的施力物体,B也不再是A的受力物体,这种力不来自于对方,而来自于在物体周围的特殊实体,由于n(n≥2)物体的存在造成背景密度的起伏,产生各个物体重心连线方向上推力不平衡的现象。

在爱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中存在两种解,结论是宇宙不会完全静止,宇宙没有静止点,方程的第一种解是如果宇宙只存在引力,没有别的力作用的话,出于相互吸引,宇宙不可能静止,方程的另一种解是,宇宙爆炸的那一瞬间获得了一个初速度,向外膨胀,由于引力作用往回拉,宇宙肯定越胀越慢,所以宇宙不是膨胀就是收缩,不可能静止。因此,爱因斯坦引入了一项“宇宙常数”以便让宇宙“静止”下来。

但在此前提出的引力模型中只存在一种解,那就是始终膨胀。在这个模型中,并不存在使物体相互吸引的吸引力,而只存在推力,在爱因斯坦引力方程中存在一个排斥力推动宇宙膨胀,而引力与之对抗,使宇宙存在收缩趋势。

但在之前提出的引力模型中并不存在使宇宙有收缩趋势的与推力相对抗的引力,恰恰相方,这种所谓“引力”竟然是推力,在宇宙小尺度上,由于物质存在而产生不平衡的一个附加效应,由于只存在一种特殊实体所产生的推力可在大尺度上影响宇宙演变,这样宇宙就只存在唯一一个解,即膨胀,可以这样理解:

图示圆表示现在宇宙膨胀后所能达到的范围,某点A是处于宇宙边缘的一个物体,毫无疑问,物体A受到宇宙范围之内的特殊实体的推力,而在宇宙范围之外是不存在这种实体的,所以A物体只有不断向外运动,即宇宙在膨胀,之前曾提到过这种特殊实体只在宇宙小尺度上的分布是均匀的,宇宙不同位置这种密度可以不同,而且任意范围内这种质量密度是可变的,只是时间非常长,这种密度的起伏类似一列波,波具有波峰和波谷,也具有各自的周期,同一方向上相重叠的两列波要么叠加,要么抵消。宇宙膨胀也如此,在宇宙膨胀的方向上,不同位置这种特殊实体的密度不同,推力也就不同这就造成了宇宙各层次上的膨胀速率有细微差别。

这可以得到一个极端重要的结论在某一段时间范围内当波峰与波峰相遇,同一方向两列或几列波就会得到加强,也就是说在某段时间内宇宙可以加速膨胀。许多天文观测都表明宇宙确实在加速膨胀,而在另一段时间宇宙可能减数膨胀,宇宙的加速和减数膨胀可能存在某一周期。

但这种现象不会存在很久,在宇宙膨胀的后期宇宙的尺度不断增大。这时,这种特殊实体的密度会不断降低,G值不断减小,宇宙的推力也不断减小,各个区域的密度起伏逐渐降低,前面提到的这种周期也逐渐变长,以至趋近于无穷大。宇宙会接近匀速膨胀,此时宇宙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宇宙边沿物质受到的推力逐渐减小以至趋近于零。

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在不断膨胀,弗利德曼在哈勃的基础上提出3类宇宙模型。在第一种模型中,宇宙膨胀地足够慢,以至于不同星系之间的引力使宇宙膨胀减缓,最后收缩。第二类模型:宇宙膨胀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引力虽然能使之缓慢一些,却永远不能使之停止。第三类:宇宙膨胀快到足以刚好避免坍缩。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一种循环宇宙,宇宙先膨胀后收缩再膨胀。在我的模型中宇宙只会膨胀。因为不存在所谓的“万有引力”。宇宙虽然始终膨胀,但整体膨胀速率不断下降,在数率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起伏。在某一时刻宇宙会加速膨胀,而人类所生存的银河系及周围星系都处在这一阶段。在宇宙初期,宇宙高速膨胀,但随着时间推移速率急剧下降,在V—T图上这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某一时期以后宇宙出现分层,膨胀速率出现起伏,然后起伏逐渐减小,这一过程有些类似阻尼震动。最后又回归成光滑曲线,并且越来越平缓,速率渐渐减小以至趋于匀速膨胀。

实际上宇宙的膨胀有些像气体的扩散,随着时间的流逝扩散范围不断增加,但这团气体热度不均匀,所以各方向膨胀速率不一样,随着热量传递。气体各处热度变得均匀。有人会问什么是特殊实体,特殊实体实际上就是离散的基本粒子。而一般物质是由基本粒子凝结而来。实际上离散的基本粒子才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而一般物质才”特殊”。但人类是由一般物资构成,所以我说离散的基本粒子为特殊实体,它们的关系就像大海中的水和海上的浮冰。

在这种“引力”模型框架下,宇宙只存在一种解,即膨胀,而这些特殊实体在大尺度上密度不平衡很可能促进了各个星系的形成,这就类似张开一张桌布,由于用力不均产生一些褶皱,而星系就形成于这些褶皱中。在褶皱之间的一些地方有可能会形成宇宙空洞,这种空洞可能比褶皱更大,也就是比星系更大。在空洞中几乎没有物质,它的跨度可能有几亿光年,当然,这只是我浅陋的观点,错误之处,还请原谅。

这种基本粒子可能是以光速运动的,凝聚与离散的基本粒子的所有性质都是相同的,只是凝聚后的基本粒子由于彼此碰撞,运动轨迹被约束在一个较小范围内。

本人的专业是工程技术,物理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敢自称民科,”民间科学家”这几个字我是万万担不起的,我只是客观的说出个人的看法,也未形成什么理论。也更不敢说推翻前人的理论,如果我说的有一些道理,您就捧捧场,要是觉的没道理,就当看科幻小说。最后向牛顿,爱因斯坦致敬。

推荐第4篇:宇宙和宇宙数计算法的论文

研究发现“宇宙数计算法”能否用在地球人类文明和超智能文明建设上,研究试用和实用证明。

地球人类的科学界要以宇宙的大觉悟者观点看地球。用新发现“宇宙数计算法”观察太空,联想地球。用新智能“宇宙数的计算法”计算。再研究和再加深认识地球的大自然、物理、化学、电子等变化有新的作用和新的功能。(包括科学上没有发现、认识、记载的东西等)。

“宇宙数计算法”“有数的法则和术术的法则”本人有“宇宙数计算法”算出结论和有史至现代科学界对宇宙太空的看法有不同点;本人发现宇宙是有形的、活的固定不运动体。形上下、左右、前后一样。人的眼睛要是能看到时,怎样都成“一”字,“一”大得无外。“一”是有一定年限形成的(“物修法”)寿命是没有少、中、老的;永不退化,永久不死,永久存在。“一”有全部足够各种有数的元素,矿物质、金属等,永久性平衡。用了多少,回来多少。但“一”有内;内是运动的,内有大、中、小分8个区域。用人们眼睛平常看到无数量星系;星群、星体。还有无数星系空间看不到的。实际所有星系、星体的各个看到、看不到的变化都是有数的。有规律的,有循环周期,有形、有体内与外、有数、有退化、有死、有生成,不停时刻在运动着;这就是人类应为的太空。太空同宇宙的关系人类没有清楚。太空在宇宙也叫(一)的内体由各个大小星系、星群、星球等大小空间勾组成太空。我们地球包括在宇宙(一)一个小小的细胞。

宇宙(一)是“物修法”固定大动永久活体,大得无外,但有内;内称为太空。太空是运动的。上述说过宇宙(一)内太空分8部区域又形成每个区域太空数,区域的星系、量群又有自己独特太空数,星体、星球又有自己变化空间太空数等等。单说我们地球是在宇宙(一)内的太空数的第3的第7(人们叫)银河星系的太阳系的地球人类所用的数计算法在地球人类间所用是正确、对的。它已经为人类世界文明,创造了伟大光辉的成就。可人类继续往高层次、高智能,超高智能前进,就快要到头了。因人类数计算快到头了。地球上的大自然、物理、化学、电子等人类用现在觉得非常先进的设备去试验,是找不到它们还有很多新作用和新功能的。还有不少的元素、矿物质、金属科学上没有,没有发现不认识,没有命名,也不知道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用“宇宙数计算法”觉悟的用新方式对大自然、物理、化学、电子等研究,能新发现大自然各类各种东西有新作用和功能。并能发现找到新的通往太空的矿物质金属。

“宇宙数计算法”会给世界人类各个领域里智能科学带来更智能化和超智能尖端化打下基础。打开缺口通道往新科学高峰前进!

地球人类自有史以来到今天没有人研究发现“宇宙还有数的计算法”实际上地球人类古代的个别得道高僧和个别大发明家,他们都有不同成度知道和靠“宇宙数计算法”施展功能、功力。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周朝文王、西方国家的爱迪生、诺贝尔等这些伟大的人物很早就运用了宇宙数的计算法。但他们没有往该法上联想。

人类的大脑智能潜伏的部分太多了,始终没真正开发出来。正常人的大脑智能功力,一生最多才能用上十分之三(3/10)。

其余都浪费本身体内的各种阻力各种因素上,人体由于大脑受阴没有很好的完成身体新陈代谢,所以人体的寿命也就没有到寿命终点。按“宇宙数计算法”地球人类的寿命因是170—270岁也等于300岁。

地球运动和周期变化,给生灵带来的灾难;水、火、风、震、毒、污染病战争等。实用“宇宙数计算法”是能找出人类空前没有的超智能方法保护地球,保护人类。

推荐第5篇:宇宙作文

宇宙作文(精选多篇)

第1篇:宇宙 作文

自从人类具有理性思维以后,冥冥星空便成了人类注目的神秘之地。人们常常要问:宇宙究竟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才演化成今天所见到的这个样子?以后又将会怎样?……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未解之谜。

我们的祖先曾经用许多美丽的神话来解释一些他们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关于宇宙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起初天地没有分开,活像一个大鸡蛋。在这个鸡蛋里睡着开天辟地的鼻祖盘古。盘古在鸡蛋里睡了一万八千年,才不断长大了。有一次盘古伸腿,蛋壳

碰痛了他的脚趾,他疼醒了,发现自己四周被围,十分生气,便找来神斧,对准一个薄弱处,奋力砍去,他又砍又撑,使尽全身力气,终于使蛋壳破裂。随着蛋壳崩裂的巨响,轻的东西向上飘,变成了天,重的东西向下沉,变成了地。位居天地之间的盘古一日九变,长高一丈。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到最高处,地降到最深处,盘古也长到了头,终于精疲力尽,像山崩一样倒塌下来,他的肢体化成了山岳,肌肉变成了良田,血液化为江河,筋脉变成了大陆,齿骨变成了矿物,皮毛变成了草木。

神话终究是神话。科学家们为了揭开宇宙形成之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种种假说。本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j。e。勒梅特首先提出“宇宙是由一个非常小的物体爆发而成”的看法,40年代,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把这个爆炸叫做“大爆炸”,建立了“宇宙大爆炸”学说。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原

是一个不大的、但密度极高、温度极高的火球。如果把现在生成的地球比喻为一只乒乓球,那么宇宙的圆球直径就好比足球场。大约在150亿年前,这个原始火球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把物质抛向四周,从此产生了宇宙。从那时起,宇宙开始膨胀,温度也随着空间的扩大而降低。当宇宙年龄为10-44秒时,温度高达1032℃,在这以后一刹那,即经过10-34秒后,宇宙突然“暴胀”,就像大气球突然被大人猛烈一吹那样,宇宙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宇宙在刹那间扩大了1029倍。大爆炸后0。01秒,宇宙温度下降为1011℃;0。1秒后,温度降到300亿度;在13。8秒后温度进一步降到30亿度;35分钟时,温度已降到3亿度。大爆炸后30万年,温度已下降到3000℃,宇宙开始变得透明了,在这期间也开始形成了化学元素。

150亿年来,宇宙在不断膨胀,温度在逐渐降低,与此同时,产生和繁衍了生物。

有人像按比例尺画地图那样,将这150亿年的宇宙进化历程浓缩在一年里,使我们得到了一个极为直观有趣的“宇宙日历”:

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脱颖而出;5月1日,浩瀚的银河系诞生;9月9日,太阳系问世;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4日,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11月12日,绿色植物破土而出;12月26日,更高级的哺乳动物出现;12月31日0时22分30秒,原始人类站在地球上;23分46秒,北京猿人创造了火;23分59秒,中国历史衍续到春秋……宋代;24分,全球进入了迄今仍在继续的现代化社会。可见人类历史只是宇宙岁月中极其短暂的一瞬。

大爆炸宇宙论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用科学的思辨推开了通向宇宙的门扉,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64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在太空中发现了“大爆炸的遗物>

”3k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因此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奖学金。

80年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瑞士建造了名为“莱泼”的超级加速器来模拟宇宙爆炸。该加速器周长有27千米,它的庞大身躯将从邻近瑞士日内瓦的平原,一直延伸到法国紫罗山下,所有的电缆、机器都深埋在地下50~100米深处。研究小组将约10亿伏特电子输入粒子加速器后,去和同样高压的反电子对撞。这亿分之一秒的撞击,将激发出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几百亿倍的高温,模拟天地初开时那一刹那:宇宙爆炸。

1989年11月,美国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者号”卫星,12月,“科勃”首次探查深空时,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宇宙,既无形状亦无变异,大爆炸的余辉是浩瀚、均匀的背景,以仅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向四方空间辐射。“科勃”证实宇宙始于一次猛烈的大爆炸而均匀扩张并冷

却至现在的状态。美国科学家最近又观测到一距离地球150亿光年的云团,这是迄今为止所观测到的最大最遥远的物体,这些云团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大爆炸造成的。美国宇航局的宇宙背景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诞生中原始火球的残留物,该小组的最新结果表明,大爆炸宇宙学通过了最严峻的考验。

发布人:张硕

>

第2篇:宇宙 作文

宇宙

暑假中,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宇宙》这本书。

《宇宙》这本书是介绍在宇宙中的各种生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ufo和uso了。uso是不明潜水物,ufo是不明飞行物。它们都可以每小时8000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次,美国美军人坐在军舰上巡逻,突然,一个ufo出现在他的眼前,ufo大约在军舰上空盘旋了10分钟左右,最后消失在云层中。还有一次,

在阿根廷的一个海峡,有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潜水物,海军用鱼雷攻击,但攻击结果未明,在海峡被封后,不明潜水物就不见了。

小朋友们,你想看这本书吗?

宇宙毒气虫 / 陶楼拓

第3篇:宇宙 作文

选择恒星的标准

1.全天亮星。谈到天上有多少星,通常总有—个亮度的概念。例如全天—等亮星有20颗, 肉眼可见的恒星有6千颗。在我们的位置表中,取全天亮于3.0等的恒星, 共170颗。其中有5颗是赤纬低于-60度的恒隐星。考虑到航海中的可能应用,予以保留。

2.中国古代特别重视的星。二十八宿距星是中国古代天球坐标系的基本骨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奎,觜,参三宿距星在清初有变化,因而新老共计31颗。除纳入上述全天亮星的外尚有16颗。北极天枢是鹿豹座中—颗5.3等小星。在公元十三世纪以前的—千多年中,

它是肉眼明显可见的离北天极最近的星,并被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当做北极星加以研究。黄道星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频率很高, 因为它们是日月五星运动的参照物, 在历法和星占中都有大量运用。对于黄道星,我们将星等放宽到4.0等, 并增加了9颗暗于4.0等, 但古籍中常常用到的星, 这样共增加 37颗黄道星。

星表计算方法

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极小,因而恒星在天球上形成几乎固定不变的图形。为表达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需要采用坐标系。由于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银道坐标与地球的自转没有关系,恒星坐标在这些参考系中的变化都很小,因此可以采用这两种坐标系统来表达恒星位置。由于传统最精确,最方便的测定恒星位置的方法是利用子午环测定恒星中天时刻和中天时的天顶距,而这两个数据又很容易化为赤经和赤纬,因而赤道坐标系成为表达恒星位置的最常用的体系。中国古代天文学使用赤道系,

这是其—大特色和创举,为现代天文学所沿用。恒星在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岁差,章动,光行差,视差等等都是使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生变化的因素。古代的观测精度远不如现代,因此在以上因素,仅考虑岁差和恒星的自行就可以了。

1.岁差。由于太阳,月亮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着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法线旋转,周期约26000年。这样, 北天极绕着北黄极以23.5度为半径,26000年为周期旋转。于是,本来不动的恒星, 在赤道系中的坐标却以很大的幅度变化着。在赤道天区,恒星赤经变化每千年可达13度,高纬度天区变化就更大了。同样,行星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也有引力作用,其结果称为行星岁差。行星岁差幅度较小,通常与日月岁差共同计算。晋代虞喜发现岁差导致冬至点的移动,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现象的人。

2.恒星各自本身也在空间不断运

动。恒星空间运动在天球上的视投影称为自行。年自行量虽然很小,但它不是周期性而是长期累积的,因而在古天文研究中必需考虑。恒星的空间运动是三维的。自行只表述了它在天球表面的两维投影,它的另—个分量是视向速度。由于坐标系的变化和恒星的空间运动,自行的两个分量也在不断变化。星位计算还需要用到恒星的视向速度和距离,这对于自行值较大的恒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用于古天文研究。而且由于古天文计算历元跨度极大,长期运动的累积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岁差和自行的计算上往往要求比现代天文计算还要高。

在过去的天文计算中,岁差和自行往往合并采用幂级数的方法计算。这种方法在计算非拱极星不太长的历元间隔时,可以用上述公式的简单计算达到较高的精度。对于拱极星或更长的时间,就还不—定能达到要求的精度。而且当历元跨度很大时,幂级数收敛性很差,

需要考虑很多项。这样导致 的繁琐计算,使级数方法计算方便的优点完全丧失。直角坐标矩阵转换,是当代天体测量学计算恒星位置的通用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上 是严格的。在解决拱极星和大历元跨度的问题上,优点尤为明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直角坐标矩阵转换的计算繁琐已经不再成为问题。

对星表的结构

对于古代肉眼观测而言, 影响恒星视位置的章动, 视差, 光行差等振幅不超过几十角秒的周期性因素不需要考虑。 需要计及的只是岁差和恒星空间运动 。尽管古天文研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 , 但由于其历元跨度极大, 因而在计算岁差, 自行时仍需要认真仔细选用合理的方法, 以保证其长期稳定性。我们采用直角坐标矩阵转换的方法来计算岁差和自行,可以保证在四千年历元间隔中满足我们的精度要求。表10-3给出这 224颗恒星的中西星名和基本数据。 表中bs为“耶鲁大学亮星星表”中的星号。

该星表包括全天亮于6.55等的全部恒星共9091颗, 最适宜于古天文研究使用。表中gc为“博斯星表”中的星号。 该星表包括33342颗亮星, 也常为古天文研究者引用。基本数据表中mg为星等, α,δ为2000历元的赤经, 赤纬。 赤经单位为时,分;赤纬单位为度。这些数据以及计算所需的赤经自行, 赤纬自行, 视向速度, 视差全部取自bs星表第四版。 表10-4就是224颗恒星四千年位置表。每颗恒星—个表, 每 200年给出—组赤经, 赤纬值 。不同历元的坐标可以用线性内差的方法求得 ;某—特定坐标所对应的历元也可内插求得。表10-3和表10-4中的赤经所用单位不同: 前者用时, 分, 便于与星图星表对照; 后者用单—单位: 度, 便于内插计算。表中“西名”为现行国际标准星座星名。“中名”是《中西对照恒星图表》中的中国星名。这—中名系统来源于清初《仪象考成》和《仪象考成续编》。实际上清初的中国星名与传统星名已有诸多差异,同时星官内部的命

名方法也完全不同。较早,较完备的中国星名见《中国恒星观测史》 中整理的宋代皇佑星表和元代至元星表,其中分别有 360颗星和741颗星的中西对应星名。黄道星名对应可以由古代月五星凌犯记录中得到 。表中“古名”为元代至元星表的星名,标*者为宋代皇佑星表星名。标#者为凌犯记录得到的星名,它们的年代更早。注意,古名中略去了星官名,例如no.1古名“北星”应读作“壁宿北星”。我心目中的宇宙 500字 / 秦若愚

第4篇:宇宙 作文

恒星的亮度差别很大。事实上,绝大多数恒星,由于太暗,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仅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就有多达以千亿计的恒星。为了表示恒星的亮度,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就把肉眼能见的星星分成6个等级,最亮的星为1等,最暗的星为6等。这种星等划分,在十九世纪,在数学上被严格化,即确定1等星比6等星亮100倍。同时,利用这一数学关系,把比1

等星更亮的天体定为0等、-1等、……,而把比六等星更暗的天体定为7等、8等、……。例如,太阳的星等为 -27等,满月时的月球为 -13等。现在,天文学家用集光能力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最暗的天体,已经暗于25等,它们比一支离开观测者63千米的蜡烛光还暗。

这里我们以有名的织女星作为例子。它的星等为0,距离26光年,颜色为淡蓝白色,表面温度约1万摄氏度,质量是太

阳的3倍多,半径是太阳的2.6倍,平均密度只有太阳的0.19倍,光度是太阳的40倍。

浩浩寰宇,

尽收眼底;

茫茫人生,

归属何处?

宇宙奇遇记 / 佚名

第5篇:宇宙 作文

宇宙 钱成昊

《宇宙》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课外知识。

里面讲的是太阳系中的3颗行星。第一篇讲的是水星,主要讲的是它的大。

我最喜欢的是地球,因为它周围有许多小行星。地球上有沙漠、海洋、小河、森林,还有我们人类。它的外层像一个变种的西瓜。内壳是一个大火球,它的温度很高。地球上一年是绕太阳一圈呀。|

第6篇:宇宙 作文

宇 宙

一说起太空,人人皆知。它们可是一个“四维空间”,无边无际。

我不知道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关心这个问题。宇宙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猜测:“太空从密到稀,从热到冷,并不断膨胀,这个过程好似一个大爆炸。”大爆炸宇宙论把宇宙200亿年的演化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宇宙早期。那时爆炸刚刚开始,宇宙极热的状态,温度达到100亿度。第二阶段温度下降100度,这时没有星体。第三阶段是200亿年时宇宙温度刚好,于是开始有星体了。

几亿年过去了,太空中出现了一个洞,它比地球的引力大得多,可以说它是宇宙中第二个“四维空间”,也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只要被吸进去的东西,就别想出来了。要逃出黑洞,光靠“逃逸速度”是不够的,只有快过光速才能逃离虎口。有人说它可能是一个可穿越时光的“时光机”。假若可以穿越时光,那么我们就可以回到从前,说不定还可见到孔子呢?

我可是一个ufo迷。我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球,说不定哪个星球上就有生命存在。传说中的外星空人具有高科技,比如它们的飞船时速可达到每小时300亿米,有的甚至可超过光速。

我对宇宙有浓厚兴趣,但让我担心的是太阳会不会死亡。有些书上说太阳也会死亡的,因为太阳的年龄近50亿岁了,再过50亿年太阳的能量将耗光,最后成了一颗无光的星球。地球上的万物也将死去,到那时也许人类早已搬到另外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上去了。

宇宙真奇妙,不看不知道。宇宙的秘密还得让我们一点一点地去探索,去发现。

第7篇:宇宙 作文

一直以来,

天文学家和我们一样,想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最近,美国的太空网报道,经过艰苦的计算工作,天文学家发现宇宙超乎寻常的大,其长度至少为1560亿光年。”这样一个有关宇宙大小的发现,显然是以‘宇宙是球形的,是有限无边的’为前提条件的。”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陈大明在接受记

者专访时说,“长期以来,宇宙学研究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争论,宇宙究竟是球形的、马鞍形的、还是平坦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同杰说:“国际主流宇宙学普遍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是无限的。”那么,围绕宇宙的争论从何而来?理据何在?一种最为普遍的观点:在大爆炸之后,宇宙诞生了。“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是大约137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陈大明研究员说,“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质子、电子产生了。此后,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这些团块又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行星,在个别的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最终诞生了。宇宙是球形的、有限无边的?“认为宇宙是球形的观点在很长时

间内存在着,尽管不是国际宇宙学界的主流。”陈大明介绍说,“它的每一次提出,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这一观点很奇特。

名称:许诺

学校:财大附小

班级:六班

性别:男

年龄:12 指导老师:容燕

刺激的宇宙大冒险 800字 / 万丁杰

第8篇:宇宙作文

太阳,月球,星星,银河......壮丽而遥远,神秘不可知的宇宙,总会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也会引起 我们深深的思索,几千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让我们一起牵着手,飞到神奇的宇宙去吧!

到了,我们来到那神奇的宇宙了.咦?是外星人.哈哈,瞧啊,他们圆圆的头,圆圆的脸,头上还有一对触角,而且各个都穿着绿色的衣服,在向我们招手呢!今天我们在宇宙中和那些外星人一起吃了他们所谓的外星套餐,虽然我们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是我们今天玩得好开心!

如果有下次,我一定还会去!

宇宙 作文 温暖你的心 300字

第9篇:宇宙作文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奇点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 作文 王铭豪 400字

第10篇:宇宙作文

如果宇宙真的是大爆炸产生的,目前的平均密度是对的,依照现在的理论是可以测出来的,这个值大约在150亿到200亿光年,而现在观测到的最远距离是美国观测到的150亿光年。 霍金无边界条件的量子宇宙论

霍金在1982年提出了一种既自洽又自足的量子宇宙论。在这个理论中,宇宙中的一切在原则上都可以单独地由物理定律预言出来,而宇宙本身是从无中生有而来的。这个理论建立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涉及到量子引力论等多种知识。

在他的理论中,宇宙的诞生是从一个欧氏空间向洛氏时空的量子转变,这就实现了宇宙的无中生有的思想。这个欧氏空间是一个四维球。在四维球转变成洛氏时空的最初阶段,时空是可由德西特度规来近似描述的暴涨阶段。然后膨胀减缓,再接着由大爆炸模型来描写。这个宇宙模型中空间是有限的,但没有边界,被称

作封闭的宇宙模型。

从霍金提出这个理论之后,几乎所有的量子宇宙学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个模型展开。这是因为它的理论框架只对封闭宇宙有效。

如果人们不特意对空间引入人为的拓扑结构,则宇宙空间究竟是有限无界的封闭型,还是无限无界的开放型,取决于当今宇宙中的物质密度产生的引力是否足以使宇宙的现有膨胀减缓,以至于使宇宙停止膨胀,最后再收缩回去。这是关系到宇宙是否会重新坍缩或者无限膨胀下去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可惜迄今的天文观测,包括可见的物质以及由星系动力学推断的不可见物质,其密度总和仍然不及使宇宙停止膨胀的1/10。不管将来进一步的努力是否能观测到更多的物质,无限膨胀下去的开放宇宙的可能性仍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可以想象,许多人曾尝试将霍金的封闭宇宙的量子论推广到开放的情形,但始终未能成功。今年2月5日,霍金及图鲁克在他们的新论文“没有假真空的开放暴

涨”中才部分实现了这个愿望。他仍然利用四维球的欧氏空间,由于四维球具有最高的对称性,在进行解析开拓时,也可以得到以开放的三维双曲面为空间截面的宇宙。这个三维双曲面空间遵循爱因斯坦方程继续演化下去,宇宙就不会重新收缩,这样的演化是一种有始无终的过程。

回答者:zzy8356616 - 魔法学徒 一级 2-8 08:45 评价已经被关闭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宇宙 作文 我的音乐梦想 1000字

第11篇:宇宙作文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宇”字的本义就是指“上下四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

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

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

宇宙,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来”。

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我们的宇宙诞生了!

宇宙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宇宙的明天会怎样?许多的科学家正为此辛勤工作着。这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谜。

宇宙 作文 王铭豪 400字

第12篇:宇宙作文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宇”字的本义就是指“上下四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

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

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

宇宙,

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

宇宙,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来”。

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我们的宇宙诞生了!

宇宙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宇宙的明天会怎样?许多的科学家正为此辛勤工作着。这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谜。

宇宙 作文 吕文辉 400字

推荐第6篇:宇宙与人

1;开场白:

2;关于宇宙与人的看法

在《宇宙与人》里,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确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的,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他给了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的物资资源,如自然资源,引力、太阳能、科聚变等等。人类也只能用这些资源来改造身边的环境,从而出现了原本没有的东西,如交通工具,房子,电脑,通讯卫星,宇宙飞船等。其实把环境变得更好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人类用宇宙赐给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将会受到宇宙的排斥,人类从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方向,这是宇宙的悲哀。无论人类是怎么样的聪明,但始终都是生存在宇宙中,生存在地球里。这是永不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好好生活,好好去爱护这个我们仅有的家庭。

3;ppt演讲

1;在《宇宙与人》里,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确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的,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他给了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的物资资源,如自然资源,引力、太阳能、科聚变等等。人类也只能用这些资源来改造身边的环境,从而出现了原本没有的东西,如交通工具,房子,电脑,通讯卫星,宇宙飞船等。其实把环境变得更好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人类用宇宙赐给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将会受到宇宙的排斥,人类从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方向,这是宇宙的悲哀。无论人类是怎么样的聪明,但始终都是生存在宇宙中,生存在地球里。这是永不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好好生活,好好去爱护这个我们仅有的家庭。 2-3;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根本规律。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以上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人们面对思维的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应了哲学思想中的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 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辩证法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三者在物质观上有什么不同?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和在唯物论上的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总体来说,三者在物质观上的主要区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当成物质的具体形态,而且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混淆了物质结构与物质的区别,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解释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既看到物质的决定性,又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既唯物又辩证的。

5,自己发挥

6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由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所以非存在与存在都是实在的。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化的一个。所以他声称:人是一个小宇宙。

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旋涡运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在强调必然性时,他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

7-8;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又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应由自然科学和哲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首先,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提供的证明。天体演化和物质结构理论证明,不论宏观宇宙

天体,还是微观的粒子世界,都是物质的,都是物质存在的具体表现;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 理论,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即生命有其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核蛋白体。而不是非物 质的“生命力”;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理论,证明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的思维是高度发

展的物质--人脑的产物。社会同样有其物质基础,那就是生产关系。总之,科学发展的事实有

力地证明了世界尽管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都统一于物质。 其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必须有

哲学上的论证。虽然,自然科学的证明是重要的,但它的证明都是具体的、有限的,它是个别、是特殊。而整个世界是无限的、它是共性、是普遍。因此, 为了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只有自然科学是不够的,还需哲学上的论证,即 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把有限和无限、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部分和全体辩证 地统一起来。

9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行程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由发挥

10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所一致承认的。人们也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而较少深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实践的范畴,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首先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实践的观点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首先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研究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揭示它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质,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机制,促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社会历史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实践活动。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历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主要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所以,不研究人的实践活动,要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是不可能的。

11讲

12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斗争。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之中。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13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它也是客观的。

既然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支配它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即它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人的意识也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人的意识也统一于物质。所以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总结语;

经过这次的演讲,。。。。。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我惊叹宇宙的伟大,我更崇尚生命的坚强!我们成长在宇宙,但智能会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简单的随欲而安

推荐第7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观后感

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与以往的科教片枯燥而乏味的感受不同,这部影片引起了同学们广泛的兴趣,形象而又生动,庄严而又沉重。对于宇宙,它一直都是神秘无形的,通过观看,让我感到了宇宙的浩瀚以及人类作为地球上高智能生物相对于宇宙的渺小,哀吾生之须臾。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经过漫长的千万年才逐渐演育出物质,再经过若干亿年的演变地球得以诞生,生命得以存续。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仍然只迈出了极其微小的一步,马克思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人类,这一在宇宙变化中衍生进化出的生物,就成为了思维的载体。宇宙的运动,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阳光,给予了一切生命开始的养料。生物从海洋匍匐向陆路,在不断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出于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终被选择,它们就是人类的祖先。迫于生存,它们开始用后肢走路,前肢拿起树枝或者石块来抵御敌害。四肢的分开运用,长时间进化成了手脚。于是,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生物。

《宇宙与人》这部记录片,让我们看到许多宇宙中我们人类未知的世界,震撼于从未遇见的奇观,熟悉了宇宙中各类星球的发展过程,感叹我们地球的和平共存,同时也对宇宙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太阳系。没有了太阳,整个地球将会没有生命,没有风雨雷电,也没有森林湖泊。不得不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所以,我们要抱着求知的心来探索宇宙,要不断发现,也更好地人类了解自己。今后,我一定要加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用科技来揭开宇宙和人类自身的神秘面纱。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宇宙这种和谐的秩序中的我们,必须尊重这个秩序,并且为自己、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好好呵护这唯一赖以生存的地球。

推荐第8篇:宇宙实相

四、人生宇宙之实相

2006-03-08来源:点击:136次

字体 [ 大 中 小]

依三法印说,本题是说明第三法印,‘涅槃寂静’。

不过本通俗讲座是以现代知识青年为对象的,所以用本题,以实相两字为主,阐明第三法印。

实相,虽依佛教各宗亦有种种不同含义,然本题为方便通俗计说为诸法之真实性质与真实相状(性质与相状,在佛法内简说为性相,略言之,性即本体,相即现象),如此说法,很接近于西洋哲学的REALITY,亦即实相之意,或说为THINGS AS THEY ARE,有本来面目之意。

依三法印程序说,从现象得知法无常性,从性质得知法无我性,但契合这诸法的无常性与无我性,需要从实践中实证。不能实证一切佛法的道理(包括无常、无我),便不异于世间哲理。所以第三法印,实是三法印的重心所在,无此法印,即失去佛法离苦得乐,普利世界的价值,也可说离此法印,佛法等同外道!故说:依文解义,三世佛怨!

实相是人生的究竟安乐处,宇宙诸法的本体,智慧之泉源,是一切世间法的体性,所以不离世间法,但与世间法不同范畴,所以不即世间法。(世间法是时空分离的,实相是四度空间性的,即是超越时空的。)

因为与世间法不同范畴,所以‘实相’不可能成为我人思维的对象,因一落思维,即时空分裂,堕入三度空间的世间相。科学的结论也是说四度空间的实相,是不可思议的。(见‘科学与佛法’一讲)。

既不可思议,即不可言说,也不能以文字来直接表达。虽然如此,实相的体性是人人可以亲证的,亲证的过来人也可以用语言文字从各方面间接显示它的体性,好比多幅平面图则可以显示出一座立体的房屋一样。

本讲即是依先觉者对实相体验的说明,用通俗的言词介绍与各位。但请不要忘记所说所讲的,都是方便说明这不可言说思议的实相,只能意会,不可执著。

一、实相的种种异名

诸法实相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已如上述。但可以用方便说,不过要了解所说的只是实相的图则(用上喻)而不是房屋的本身。房屋的图则可以从各方面划出来,例如平面图,侧面图,以至横切面图等等。实相亦然,可以各方面来方便形容。兹略举数名如下:法性,就它是一切法的体性或通性说。

真如,就一切法体性真实,平等,无差别说。

法身,一切法依之为体,体中含有一切法,故曰法身。

涅槃,就它的离言寂静,无生灭说。

佛性,就它的自觉自证性说。

其他如华严经说为法界,解深密经说为真如或无为,般若经说为般若佛母,楞伽经说为如来藏等等,都是从各方面说明实相的体性、相状或功用。

二、依圣言量说实相之性质与含义

实相是唯证相应的境界,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亲身体证,意识是测度不到。好像没有到过外国的人,如欲知道外国的情况,一定要请教去过外国的游历者一样,我们没有亲证实相,只有从先觉者的经验谈里面,得到一点实相的消息。已经录下来先觉者的言说,即是圣言量。兹依佛法原始经典与大乘经典对实相说法,以供各位参考。

甲、原始经典说涅槃

在初期的佛经里面,说实践的方法多,说本体的理论少。多数佛弟子都依随佛陀说法,具足信心,勤求解脱出离生死,致偏重于证寂灭的涅槃,很少说明实相的哲理。

佛陀当时教弟子们依照所教导的方法修行,即生可以自证圣果,不尚诡辩。这也许因为当时印度有很多外道,喜欢讨论各种问题,如世界有边无边?如来(当时外道所执我自体的别名)死后存在不存在?

佛及弟子们如遭人问到此等问题时,概答以‘无记’,意即不可记说。因此等问题在言说上辩论,都属戏论,与解脱生死无关。所以不值得讨论,还不如勤力依法修行,自己不难自证自知。

虽然如此,原始典籍并不对‘涅槃’一点没有说明,不过不注重空言讨论而已。

涅槃,巴利文为(NIBBANA)意即寂灭,寂即寂静无热恼,意谓生灭的矛盾性消除。灭即贪瞋痴灭,渴爱灭,与无明灭。贪瞋痴是种种情绪的冲动,渴爱是生命对自体生存的欲求,延续的欲求(如性欲),无明是不觉,即是不明白实相的盲目冲动。凡此种种均归息灭。这息灭后的境界,称之谓涅槃。

依原始经典说,涅槃有二种:

有余涅槃,指已得解脱,出离生死轮回界之境界,但尚有现身之位。

无余涅槃,已得解脱者,当其现身亦舍,即所谓‘永远隐没不现’。

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以身体有无为别,其本质并无差异。

以上所说的无余涅槃,往往容易为人误解为断灭论者(NIHILISM),即使佛弟子中也有此种误解。当时有焰摩迦比丘,(YAMAKA),初即主张证涅槃,圣者阿罗汉,即生寿尽,即入绝无之境,不存一物。但遭佛陀呵责,说为邪见,后经佛上座弟子舍利弗为之开说种种法义。说明五蕴与无我的关系,‘五蕴非如来,离五蕴亦无如来’,令彼自知其意见之错误,结果焰摩迦闻法后,即撤回其绝灭之主张。

在经文方面,亦可引证佛法绝非断灭论者。如杂阿含经有如下说法:‘彼知正受,知受而

于现法无漏,身体虽灭,住于法而为圣者,亦不入于轮回之数!’后两句显明地说:虽断生死轮回,但‘住于法’而为圣者,足证不是断灭。

又本事经也有一段比较更显明的说明:‘云何名为无余涅槃,诸比丘谓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无复希望,皆永灭尽,究竟寂静,究竟清净,隐没不现,惟依清净无戏论之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只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以此名为无余涅槃界……。’

另一方面原始圣典中亦有对涅槃作积极方面的解释,如说自觉时有‘光明爆发’,‘得自在’,‘得不死’。‘接于久远’,‘绝对安稳’,‘清凉’,‘最高乐’,等等说法。此等对‘涅槃’的直觉,无疑地与大乘经说大涅槃有常、乐、我、净,四德有密切的关系。

征之事实,佛陀自身,自大觉后,说法四十余年,于此世界创立佛教,是证涅槃的积极性。又佛弟子中有不惜身命,弘布佛法,如富楼那布教于输屡那地方,明知该地人凶暴残酷,彼甘冒生命之险,卒使无佛法处有数千百人皈依佛法。又如目犍连,相传因布教而为外道所谋杀,更显证道后之无畏精神,所以有的说,阿罗汉为独善主义者,其实是有不定然的,因决非全部阿罗汉都倾向于灰身泯智的偏差的。

乙、大乘经典说实相

大乘经典是指由梵文译成的经律论,传布于中国(包括西藏、蒙古)、韩国、日本与越南的一系佛教,通常称为北传佛教。相对于南传的巴利文典籍,盛行于今锡兰(斯里兰卡)、缅甸、暹罗等国。

大乘经典对实相有比较详尽的善巧的说明,在说明的时候,指出其不可言说思议性,预告人们不可执著言说或文字。喻如‘因指见月’,不能执‘指’为‘月’。又说明以言遗言,以楔出楔的道理。

般若部经典就用随说随扫,或正,反,合的辩证方法来说。例如金刚经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说‘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大乘起信论:‘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明,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这是就一切法体性说,一切矛盾(即相对性,两边性,生灭性),都归统一,平等真实,不可言说。但另一方面,体证了此实相的觉者,也不妨从言说名相随对方的迷执来建立相对的说明,以启发未证者,引导彼等证成离言实相,这也是说明了为什么佛法可能建立种种不同的哲理(理论上可建立无量哲理),而不如其它宗教、哲学,只有一套固定的哲理,并执之为真理。

涅槃在原始佛教偏重于实证已如上述。但在大乘经内,涅槃的含义,相状,功用给大大地扩充了。

法华经内说:‘我(佛陀自称)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经文是佛陀对部份修道者以了脱生死而得涅槃,执涅槃有寂灭相,不知生灭相本身虚幻不实,如不执我法,生灭相当体即空,本来寂灭。所以寂灭相亦不能执,一执即滞,不能流通,发不出本性具有的无量功德妙用。这是大乘教基本的观

点。

思益梵天所问经说:‘当知!佛不令众生出生死入涅槃,但为度妄想分别生死涅槃二相者耳。此中实无度生死至涅槃者,所以者何?诸法平等,无有往来,无出生死,无入涅槃’这说明证实相者,彻了一切法缘生性空,一无可执实相是活泼泼地,无障碍的,随缘随机,可以生起无量称性功用,所以除了自身证成解脱之外,更能发挥自性本具的度生利他种种功德。在觉体方面说,完成此种功德的作用即是般若(意即智慧,不过不同世间的智慧,故用原名。)依大乘说大涅槃有三德:

大涅槃三德 :

般若德——实相之相——光明遍照,一切无碍。

法身德——实相之体——一切功德法所依,遍十方三世。

解脱德——实相之用——众苦都尽,离分段变易生死。自利圆满,利他无尽。

从上亦可说:狭义的涅槃,只就解脱一方面说;广义的涅槃,则从实相的体、相、用三方面说。但体、相、用虽然说为三方面,却是一实相的三方面,是不能分割的。

在大乘经论内,往往把实相的体与相,用同时相对地说,并指示人们说:这是一体的两面(或三面)不能把它分裂执为两边,不执两边即能契于中道。体证实相。所以有时称实相为‘不二法’。

兹列通常于经论内见到的‘不二法’,以供各位参考:

实相 体、性空、真空、寂、不变、无生、无知、泯一切、定、平等、无量寿。相或用、缘生、妙有、照、随缘、生、无不知、立一切,慧,差别、无量光。

三、体证实相之一般步骤

无论原始经典或大乘教法,有一个一贯的目标,即是:教人如何体证实相。究竟说,除了体证,佛法的真价值是无法显示的。佛法内常说:‘说食不饱’,即是通常说画饼不能充饥的意思。所以佛法不光是哲学,哲理在佛法内的地位并不太高,它只能令人启信得解,是一种方便,本身不能视为究竟法。佛法内甚至有些宗派轻视哲理,而主张从实践中直接去体证(例如禅宗)。

不过,对一般说即是对大多数人说,体证实相可分信、解、行、证四大步骤。现在略述梗概于后。

(甲)‘信’可分为两种:

[1]理信,即是依我人的理智分辩而确立我人的信仰。我人的智识是由过去自己或他人所得的经验而来。我人的知识又可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经验,即是常识,一种是经过实验证明的知识,即是科学知识。对实相的信仰,可以确立在这两种知识中无论哪一种上面,这一点也是佛法所特具的,其它宗教、哲学,虽说都自有一套真理,但往往经不起科学知识的考验,因而不能为现代科学知识者所信奉。

[2]事信,有些人不喜分辨或不善分辨,他们可由见到了觉者们的相好或庄严的仪态或道德学问等,即生信心。这种信仰近乎情感的信仰(近乎基督教的FAITH),虽然也可一样

得益,但一切行为均以‘常’‘我’为中心,在佛法内终是觉得有欠缺的,因为它可以导人入于歧途而不自知。所以佛陀在经典中常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叫人依靠自己(的理智),依靠觉者们所说的‘法’不要依靠旁的。

佛法可说是自始至终,重点放在智慧上面的,从分别的理智开始,直到无分别的般若。所以,紧随‘信’之后、即是‘解’。

(乙)‘解’,是进一步的了解。既然‘信’已经建立在理智上面,那末为什么再要说解呢?因为上面说过实相是‘离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即是不能成为我人知识的对象的。所以须要了解我人通常的知识,是如何来的?它的可靠性怎样?与怎样可以转我人的知识使它为‘般若’智慧?这种种是可以了解的,并须要深入了解的,这些是近乎现代的认识论。

我人一般的知识,都杂有主观的情见。科学的知识,虽没有情见作用,但它建筑在假名假设上面,而科学知识一到我人习惯的思想方式里面,不期而然执假名的东西(如原子、电子等)为实有。因是得不到正确的了解,反成为体证实相的障碍。

要了解一切法因缘所生,没有自性,可言说思议的都是假名无实。这样即可得正确的了解。兹引大乘起信论关于如何去正确了解,如何能契入不思议的实相,一节文字以供参考。‘若知是义者(接上文说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文中‘若知’两字,即是深入了解。‘随顺’,即是虽仍分别,但不坚执。‘离于念’,即是不起分别。‘得入’,即是契入无分别的实相。

从分别到无分别,是须要锻炼的,锻炼过程即是‘行’。

(丙)‘行‘,即是行为。锻炼的行为即是修行。行为可分为身、口、意三种。为什么我们须要修行后才能证实相呢?我人可以观察,我们目前的一举一动(包括意识在内),都受以前我人所作所为习惯所牵制,以支配。我人以前对一切法的实相无正确认识及了解。不知道一切现象是无常的,在变的过程中是没有‘我’性的。不知道无常、无我,因而主观地坚执‘常’‘我’,一切行为均以‘常’‘我’为中心,为出发点。以心理学言之,一方面行为的惯性影响思想,思想又引导新的行为。展转互为因果。思想是比较容易转变的。我人若从思想上认清楚了无常、无我的道理。但以前行为(包括意识)的惯性作用仍在,又影响我人的思想。在意识上我会自觉一时认得清楚(例如无常无我之理),一时却又为惯性所扰乱,还复到以前的想法(执常,执我)。因此,思想上一时明白过来,仍是不可靠的。一方面须不断地以正确理解反复观察,另一方面须从行为上来改造以前的惯性作用。

现代心理学说,后天性的重复行为,可以造成条件反应(CONDITIONAL REFLEX)这是潜意识的。这条件反应也可由另一种重复行为使之转变。这过程名为RECONDITIONING。佛法修习止观,亦可说是心理上的(RECONDITIONING),以对治以前错误的心理状态及习性。佛法的种种戒行,是身口两方面行为的对治,亦可说对潜意识内在情意方面的(RECONDITIONING)对治。

心理学中又说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AL REFLEX)如饥思食,倦

思眠等。佛法内说为俱生的惯性作用。如经过长时期的锻炼,也是可以转变的。

(丁)‘证’,由不断的锻炼,解行纯熟,一切情见偏见不再能扰乱了,即能契入诸法实相,自证知,自实现,自游履,于四度空间的实相境界中。

证即证成所信所解的正确无误。证成无生灭的寂灭解脱境界,不为生死烦恼所束缚,证成宇宙间各种法界(通常依果报不同分成: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法界,以及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六凡法界,共十法界。详见天台宗哲学)生成及其间变化的因果法则。亦即证成人生宇宙的真实相状。详请参阅佛教各典籍。

信、解、行、证四步骤,是互相关连的,不可截然分开为定有前后。其间都有互为因果关系,例如信笃而解深,解愈深而信愈笃,解行间,行证间亦然。一般说起信以后,要解行并重,然后能捷得菩提,速成圣果!

四、结 语

究竟实相是不可说的,所以说只是随顺对方的机而说。现在说个比喻,希望各位能意会对机说法的道理而对以上所说不起执著,佛陀亲证了人生宇宙的实相,万法真理,彻然明了。却好比一个精通万国语言的人,对人不知讲那一种语言好,只有依照对方所知的语言而讲。佛陀说法亦然,只是对机而已。是故金刚经说:‘我(佛陀自称)无定法可说’。又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试问世间各宗教哪一位教主会说自己所说的道理,是应当舍弃的!

但是活泼泼的实相,真实性质如是,觉悟实相的觉者也只能如是说,别无他法了。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讲于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通俗佛学讲座。

推荐第9篇:宇宙与人

从一到一百的奇迹

【摘要】凡事总是从零开始,无论是宇宙的形成亦或生命的诞生都是从没有到有,而其中似乎有蕴含着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规律,生命是从单细胞开始,星球不停地旋转考引力吸引无数的尘埃土粒累计到如今的庞大,就连浩瀚的宇宙在科学的研究上可以回溯到它还是一个小小的点的时刻。

【关键词】从一到一百,生命进化

一、一的诞生

“一”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生命体的角度来说,出现了“一”才叫做“有”,而生命的“一”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的呢?

地球上诞生的最早的生命就是一个细胞,它没有细胞核,生活在无氧环境中靠细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它是以异样厌氧型原核单细胞的方式以圆球形状生存于无边无际的海洋之中。

这个初始的生命构造就如同“一”这个汉字一样简单。但是它完成了生命创造的最艰巨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能够独立完成新陈代谢,能够繁衍后代,有遗传的能力。第一个特征保证了自己的存活,第二个特征保证了生命的传承,而第三个特征保证了以后的每一代都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生命体。

俗语道:“万事开头难。”“一”也是突破重重困难才以几微米的

渺小形态诞生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而常言又道:“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初始的生命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充分条件,它的苏醒才让生命即便是迈着缓慢的步伐也走向了“一百”的奇迹。

二、从一走向一百

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一直在拼命地发展,直到蓝藻的出现,让生命开始举步迈向“一百”。

有时候也会想象,会不会有不需要氧气的高级生命体,他的构造与我们所了解的生命体完全不同。但是生命的发展有它的因缘巧合,事实证明了氧气是生命体从“一”迈向“一百”的不可或缺的动力。蓝藻开始默默无闻地向地球输送着氧气。

原核细胞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着传承生命更好的途径,散在细胞体内的遗传物质开始有共识地聚拢,细胞核便随之诞生了。这个过程用了原核生物15亿年的时间,终于从“一”奔跑到了“十”。有了氧气,有了细胞核,生命体的奔跑速度就加快了,似乎是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很快就出现了多细胞生物,接着细胞开始分工,另一个关键的因素也随之出现—性。性别的出项大大加快了生命的进程,也加速了生命体多元化的发展,既提供了必要的遗传,也给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从植物开始有了动物,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生命体的质量越来越被优化,终于诞生了灵长类动物。那个时候生命体大约奔跑到六七十了吧。除了被动的适应自然,生命体也逐渐学会了利用自然。大脑是

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高速处理着各种问题,并且蕴藏着深不见底的潜能,后面的很长一段路生命都是通过开发并利用着大脑的潜能逐渐奔向了“一百”,并创造着伟大的叫做“文化”的东西。

三、学会从“一”开始走

我把最早的单核细胞定为“一”,把现在的最高级的生命状态——人类——定位“一百”,生命体从“一”跑到“一百”大约用了近四十亿年的生命。当我们在生物课上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和蓝藻的时候也能够想象得到,生命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生命从几微米发展到了以米做单位来衡量,寿命从微乎其微到现在的近百年之长(高级动物),零散的遗传物质到完整的遗传结构,从毫无思考能力到复杂的脑结构,没有先例可供参考,没有先知可以指导,而生命就这样摸索着也从“一”奔跑到了“一百”。

宇宙虽然不能言语却也在沉默中演示着一切的规律。宇宙的爆炸学,太阳吸收粒子最后发光发热,生命的演化都预示着同一个道理,凡事都是从“一”开始,奇迹不会从天而降,从“一”走到“一百”就是奇迹。

从小就被教育,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就会成功。而这个简单的道理又被几个人铭记在心并切实做了?万事开头难,每次总是在做之前满怀信心,想得多么多么美好,做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便借口客观条件太苛刻导致自己不得不放弃。而成功的人无非就是在困难重重的时候多坚持了那么一下,就像是生命从“一”跑

到“十”的过程,得经历多少突破才终于体会到了一些些水到渠成的一路顺风。而也只是些微而已,后面的“十”到“一百”也并非易事,难以想象的奇迹背后必然也是付出了无可估量的代价。

又或许生命能个这么顽强地走过寒武纪、冰川时代、侏罗纪„„从“一”跑到“一百”是因为在很长的时间它都没有思考的机制,至少不能思考得很深,不懂得什么叫做困难,不懂得畏惧,只懂求生之道。当我们懂得越多,体会得越多就越恐惧,因为从一开始望不到一百,所以失去了勇气去坚持,殊不知,尽头总是走着走着就看到了。

也可能不能从“一”走到“一百”也和人类本身的劣根性有关,好高慕远却也眼高手低,总期许一蹴而就,可是哪有手到擒来的成功,即便是一时的甜头后来也终归是要一步一步地走的。回想生命的进化,便知道,能从“一”到“一百”是天赐的恩典,而只能从“一”才能走到“一百”也是难以违抗的规律。古时也有学者言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从生命的发展史中去探索生存之道,从“一”到“一百”乃其精华也,我们自当深深思索这规律,利用这规律,走到最后的奇迹。

推荐第10篇:宇宙探秘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星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故名黑洞。在相对论中,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爆炸所产生的。例如太阳的寿命截止时,也将会形成黑洞。

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黑洞其实也是个星球,只不过它的密度极大,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它的引力所约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没有飞走一样)。对于地球来说,以第二宇宙速度来飞行就可以逃离地球但是对于黑洞来说,它的第二宇宙速度之大,竟然超过了光速,光速已经是极限速度了。所以连光都跑不出来,于是射进去的光没有反射回来,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是黑色一片。

是否存在黑洞呢?黑洞可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自从黑洞理论提出以来看,爱因斯坦和霍金都肯定了黑洞的存在,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致力于寻找黑洞确切存在的证据来完善黑洞理论,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要给附近的黑洞做“人口普查”。但是,有一批美国科学家目前确提出全新的看法,认为所谓的黑洞根本是子虚乌有。

(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第11篇:宇宙演讲稿

地心说

日心说

大爆炸理论

多普勒频移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理论不光适用于声音,也同样适用于光,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天体在我们肉眼看来都泛红,那是因为当物体离我们越远,广波就越长,红色光波较长,所以在我们看来,所有的天体都泛红 也正是这一点,让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其实每个星体都在以光速远离我们,这也就很容易让我们猜到宇宙其实是起源于一个点,他的密度大道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根据霍金的推断,大爆炸是在137亿年以前,其实在发生大爆炸的时候,整个宇宙都是处于黑暗的,那时,光并不存在,当然,大家也不要问我宇宙的起始点的外面是什么,因为那时空间也不存在,这就必须要我们彻底打破我们的对任何事的常理看法,时间,空间在那个时候都是不是适用,那时的的宇宙只是一个具有极高能量的能量球,然后,他开始膨胀,放出大量辐射光,他膨胀的速度太快太快,从不到原子那么大,膨胀到橘子那么大只需不到万亿分之一秒,这也足以证明当大爆炸发生时所放出的能量的巨大。

星体的诞生

早期只有氢气 引力压缩氢气 到1000度发生聚变 氢聚变 比太阳大1000倍 蓝色 我们需要 各种元素 恒星可以做到

说完了宇宙的诞生,就该说恒星了,恒星是按照其死亡的方式来分类的,一类是像我们的太阳那样最终成为白矮星,另一种则是比太阳大八倍以上的恒星,他们的死亡方式是爆炸,恒星越大,寿命就越短,质量差三倍,寿命就差750倍,虽然说他们的寿命很短,但是,他却是宇宙中的功臣,大部分的的元素都是由他们制造出来的,其实宇宙有一段时期是很单调的,只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元素的丰富才创造了宇宙的奇迹,然而制造元素就是把不同数量的氢元素聚合,然而完成聚合的场所就是这些大恒星,大恒星因为寿命短,所以周期也短,所以他生产元素的效率就也就最高,小恒星虽然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但是他最终形成白矮星,无法将这些元素放出去,而大恒星的死亡方式是爆炸,所以它能够将所产生的新元素放出去,一般比太阳大八倍以上的恒星就能使聚变一往无前,其核心能达到几十亿度的高温,每一次聚变,都使恒星变得更大,所以他就像洋葱一样,(氢氦碳氧硅 铁)一层包裹着一层,形成多层空间,其空间能达到100亿公里,装下整个太阳系,在不断地聚变过程中,其恒星也变得越来越危险,因为元素越重,其能提供的能量就越少,而巨大的恒星需要聚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支撑,当聚变到铁元素时,这颗恒星的寿命就走到了尽头,因为铁元素极为稳定,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能量,这时,恒星就会因为中心失去支撑而塌陷,发生爆炸,这就是超新星爆炸,爆炸时,他能量是正常恒星的一百亿倍,这时,宇宙中的所有元素都被聚变出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使铁元素不得不聚合成更重的元素,这就是重元素比如:金、铂、铅。他们都是产生于恒星爆炸的中心位置--内核。我们的同学中有的会有带金银首饰,这些同学就要记住他的贵重了,他是一颗比太阳大8倍的恒星的毁灭而产生的,也正是他的爆炸才有了我们如今地球上的各种物质。 超新星的爆炸使物质摆脱了引力的束缚,但铁元素的核却坠入引力的深渊,巨大的塌方把电子都压进了质子,于是质子就变成了中子,而中子之间没有电磁力的排斥,原子核可以紧紧地挨在一起,形成密度大的惊人地中子星,他一立方厘米的质量能达到十亿吨,他的引力也强大到连光都成抛物线才能挣脱,把一个几百万公里直径的星体压缩成只有三十公里就是中子星,同时,压缩的还不能失去磁场,这是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中子星就好像一座超高能核电站,它能将附着在其表面上的带电粒子像高压水枪一样喷射出去,他就像宇宙中的灯塔,十几年前,人类在一个寻访外星生物的飞行器上戴上了一张人类的自我介绍信,其定位就是拿好几颗中子星来定位的,虽然他的体积减小了很多,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但他的引力并没有改变,他把那些喷洒出去的物质又吸了回来,让它们缠绕着自己转,这个过程中,新的恒星、行星、卫星等又再一次诞生了,这就形成了星系,我们的太阳系就是这样诞生的,只不过,太阳系的中央是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黑洞。 (先塌后炸)(地球 豌豆)黑洞这一名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我也相信大家对这个东西并没有太好的印象,其实,黑洞的功劳是很大的,他其实就是一个星系的巨型稳定器,星系的形态、轮廓都是由他来确定的,黑洞就是一个升级版的中子星,它的质量、密度和引力都远远大于中子星,他必须是一个比地球大30倍以上的恒星才能形成的,他的引力大到连光都要吸回它的表面,说到黑洞,就不得不说时空了,大家可都有个疑问,为什么很多科学家们都认为黑洞回到过去或来到将来?这就不得不说道一个听起来很科学,又不科学的预想

但是,要超光速是有一些问题的,当飞船接近光速时,他所需的推动力就必须越来越大,这一点已经有了实验证据,在加速器中,我们可以把粒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但不管我们注入多少能量,他都无法加速到光速,飞船也是这样,这也让科学家们不得不换角度思考,这个思考的结果就是虫洞,现在虫洞(白洞)只是一个笼统物体的代名词,科学家们认为,虫洞就是一个捷径,从这里我们可以延伸一下,如果这不是空间轴,而是时间轴呢?那我们是不是能够回到过去呢?问题卡西米尔效应 从日食时的光线偏折 黑洞自我自认为

太阳系的组成 在燃烧过程中,太阳的氢不断地变成氦

随着核心温度的增长

氦原子核将再度突破电磁力的屏障而发生碰撞,发生新的核聚变

根据计算表明40亿年以后,太阳的氦聚变开始启动这个的意思就是,在太阳的中心,又诞生了一个新太阳,这个新的太阳温度将会更高,他会将外面这层温度低的皮推出去,它的体积也将会膨胀100万倍以上,当然,我们的地球也会被吞噬 其实太阳共有两次核聚变,一次是90亿年的氢聚变,一次是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继续就会塌缩,而且没有抵抗,此时他的力结构会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物质,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气体光环,我们的宇宙中有很多这样艳丽的气体光环,他们都是一颗恒星的死亡预兆

死亡太阳的大部分物质会被引力牢牢控制着,但又因为引力不足以引发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变,所以,他只能默默忍受着塌缩,一直塌缩到和地球差不多大小,但比地球重几十万倍,形成一颗白矮星 新地球

葛利斯581D 比地球大7倍

绕着一颗比太阳小,但又比太阳红的恒星,距离刚好,保证了其表面有液态水 距地球20光年

旅行者一号11英里每秒 半小时地球一圈 千倍速度 73年 延长寿命,DNA

引力加速万年以上

35

第12篇:宇宙学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茫无涯际”、“广漠”、“引力”、“灼热”、“微不足道”、“足不出户”等词;2.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重点) 3.掌握并学习课文的说明顺序;(难点)

4.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小组学习说明文常识,自学课文解决字词并初步了解课文介绍的宇宙知识,并能简单地对应文体知识理解课文;课堂以围绕导学自学、讨论归纳、课堂展示、在教师引导下矫正;最后在教师示范下进行阅读和练习。 第一模块:课前热身自主学习

1.文体知识检查(限定每组5号或6号回答): ⑴说明文就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⑵说明文按照说明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其中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⑶说明文就是要说明事物的(即抓住说明事物)。

⑷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引资料、、、、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音和形:汹.涌闪烁.炫.目灼.热尘埃.. 3.解释下列词语

茫无涯际广漠微不足道灼热足不出户引力

4.读了课文,你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模块:课堂阅读合作探究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⑴标题《宇宙里有些什么》有什么作用?你能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吗?

⑵无数颗恒星怎样分布在辽阔的宇宙空间?这说明了什么?

⑶恒星在宇宙中都处于什么状态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2.速读课文,小组探究:

⑴介绍“宇宙里有什么”时,先从开始介绍,再介绍。 ⑵从有行星推测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

⑶介绍恒星系时,又是从写起,接着介绍。

⑷由此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以及的逻辑顺序。 3.跳读课文,说说文章介绍恒星、星云、恒星系时分别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示例:“它们的热度都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恒星的温度之高。

我的分析:

4.跳读课文,找一些能够表现说明语言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示例1:这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

“想来”表示推测语气,说明其他恒星也有行星只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说明更科学客观。

示例2: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

“一万万”就是“一亿”,作者不说“亿”而说万万,能从语感上突出星星之多.

“以上”说明银河系的星星超过了一亿,具体客观地说明了银河系的空间体积大,进而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分析:

第三模块:学为所用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一课,我们了解到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恒星、行星、星云等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茫茫宇宙中又有了新成员,你能就你知道的说一些吗?

2.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学了这一课,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天地吗?字数不超过400,尽量使用一些学过的说明方法,要注意介绍的条理思路。

第13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观后感

物理学院:郭小姣 学号:2120111530

宇宙的进程,人类的进化之路有着神奇的色彩,震撼人心。

对于宇宙太空,我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认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后,对宇宙有些基本的认识。对于宇宙的形成,这个问题迄今仍有多种说法,其中宇宙大爆炸模型有较多的观测来支持,又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对于我来说,由于感兴趣,研究生专业选了宇宙学。直到今天,通过电影真正见识到了宇宙和人类进程的伟大,感觉上有点不可思异,不得不对自然界的神奇产生叹佩之气,也对科学家们佩服不已。他们用尽毕生所学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开始于望远镜的发明。400多年前,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透过各种探索,人们发现,太阳其实是一个火球,体积相当于11个地球。太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燃烧,发出光和热,照亮了地球,也照亮了生命之源。太阳在燃烧中衰减,在不可知的未来,太阳可能有燃尽的一天,到时宇宙将是一个黑暗的世界,这也意味着地球的毁灭。阳光是万物之本,失去阳光,便失去了生命。

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

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人类的出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人类是由猿分离出来的,最多不会超过1000万年。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各种机能最复杂,最神奇。人类延续了地球的生命,也延续了伟大的世界。有幸成为社会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我们的宇宙是——个绝顶聪明的物质“大作坊”,它的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是人类;太阳是能源的亿万富翁,它给生命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月亮使地球旋转速度减慢,由每天12小时变成了24小时,给地球以稳定,给我们以睡眠;氧气是最活跃的气体,可以与物质进行氧化过程,它是活性气体,使人产生能量„„这一切,都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类是宇宙全部物质运动的最大受益者,人类是宇宙的精灵。宇宙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其他星球所没有发现的。因此,人类是幸运的,人类的生命是美丽的。既然宇宙为人类赐予这么难得的生存条件,人类就没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美丽的生命,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以回报宇宙的博大和慈爱。

《宇宙与人》在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濡染、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啊,宇宙给人类创造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如引力、太阳能、核聚变等等,人类只有用宇宙赐予的这些宝藏来改

造宇宙和自然,才能创造如计‘算机、通讯卫星、宇宙飞船这样辉煌的文明史诗,也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否则,人类如果用宇宙赐予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制造核武器、贫铀弹等,人类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宇宙的悲哀。

这次的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人类世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点学习专业的知识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14篇:宇宙与人

生命科学学院张艳苹

201221200058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这部科教电影详细介绍了宇宙的演变过程,人类起源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这几个问题。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使我对之前一直觉得很神秘离自己很遥远的宇宙太空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物质的宇宙能够创造出智能,能够演化出生命,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已深刻意识到可以创造出生命的宇宙的神奇。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对宇宙认识的问题。400年前因为望远镜的发现,使人类能够了解天体的基本运动。而在今天,我们已能对宇宙理解的更深刻,这种认识使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物质运动,而宇宙中的星辰是全部物质运动最主要的动力。而太阳这颗恒星对地球上生命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光可以变成物质的新陈代谢。

人类还认识到宇宙真正的能量宝库是原子核,太阳是一个奢侈的使用核能的天体。而不是我们燃烧的火的概念。太阳的燃烧实质是原子核的燃烧,当氢聚变成氦时,就会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物质中蕴含着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这四种力。其中构成生命主要的力是电磁力,而强力和弱力被封闭着,又因为我们的质量很小,所以引力在我们身体中可以被忽略,但我们的身体却能感觉到地球的引力。对于太阳而言,其中引力要大于电磁力,这使得太阳中的每个原子的引力向中心不断输送压力和能量,最终导致温度升高,原子核运动加速,当原子核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的界限时,原子核原子核的电磁力将无法阻挡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这时就会发生核聚变伴随着物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但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它的氢会不断聚变形成氦,最终随着核心温度的升高,氦原子核也必将会发生新的核聚变,形成一个更大的原子核。而这时衰老的太阳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将几亿公里的范围都变成火海,可想而知,地球难逃此劫,地球上的生命毋庸置疑的也会被其所吞噬。

第二部分主要讲了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中恒星是按照死亡方式进行分类的。一类恒星最终成为白矮星,这包括太阳,一类质量大的恒星最终的命运是发生爆炸。生命的进化不能依赖大恒星,因为它们的寿命太短。但是从从丰富物质角度来说,宇宙的演化是离不开大恒星的,大恒星是宇宙中的精品。宇宙的物质丰富和流动离不开它们,它们可以制造出很多元素,并可以在宇宙中流动。其中超新星是一个巨大的火炉,当火炉爆炸时,所激发的能量完成所有元素的制造。在超新星的物质弥漫之后,引力将会再次把这些物质凝聚成天体,大的塌缩成恒星,小的形成行星。如果这颗恒星有较长的寿命,而它的周围有若干合适的行星围绕,那么就可能产生生命。但生命必须生存在一颗既能得到恒星的能量,又能排除它的伤害的星球上。这就要求行星要有一个能够拦截高能射线的气体外壳,从而可以对对恒星发射出的光辉进行筛选。在岩石行星中只有金星和地球非常的相似,它们所处的这个位置,似乎就是宇宙让生命在太阳系的孕育有一个双保险。除此之外太阳会产生极强的磁场,会把一些带电的粒子甩出来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可以伤害生命。但是地球同时具备足够大的热核和较快的自转,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磁场。这个磁场使太阳风无法侵入地球表面,从而有利于生命的而进化和繁衍。所以这也毫不奇怪生命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它的第3颗行星——地球作为摇篮,而没有选择金星。

地球因为旋转而充满了活力,但我们却并不需要地球旋转得太快,因为过快的旋转所引发的太多的地震,火山或者狂风都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而月球恰好是对地球的引力足以成为一个给地球这个转轮安置的无形刹车,它不断给地球的自转减速。除此之外,地球存在的地理位置使其离其它的恒星很远,其中离最近的恒星也有40万亿公里。所以地球可以尽量地避免对彗星的影响,减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碰撞。

再谈一下生命进化这个问题。和40亿年的海洋的生命史比起来,陆地的生命史只有4亿年左右。这可能是因为在古老的年代,土壤中的含氧量很少,而寒武纪地层中的含氧量随着年代的走近而丰富增高。也许,正是这种气体引发了地球生命的辉煌。很可能,寒武纪是一个收获氧气的时代,因为这个时候的氧气一定是生产大于消耗。当海洋充满氧气并持续稳定到一定的时间,使用氧气的大型动物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改变自己的形态,去充分地利用更好的能源。地球大约在4亿年前形成了臭氧层,于是生命就在这个时候大规模地转移到陆地。

除此之外,生命的登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地球核心的动力制造的山脉、河流以及对整个大陆形状的改变,比如说大陆板块的漂移,他们为生命的进化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终实现了宇宙由物质向精神的飞越,人类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最终诞生,是我们星球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人类的大脑这个超级信息处理前宇宙中最完美的智能结构。而且随着进化,人类发明了语言,它加快了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快速节奏的现代文明之中,智能生命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展示出更优秀的生存风采,正是这种不断趋于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会结构,使人类赢得了整个星球,并且正进入对地球以外空间的开发探索时代。今天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变得更加强大。虽然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物种多样性加速消失、生态链不断遭到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载了太多的伤害,甚至可以说是千疮百孔。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倘若我们肆无忌惮的继续滥用宇宙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最终的灾难将是不可收拾的!

我们要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应当感恩宇宙的赠与。我们可以认识自然规律,但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这样人类文明才会最终得以在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断延续。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对宇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使我对人类进化这一问题有了重新认识。宇宙太空的广袤无垠,让我深刻体会到沧海一粟的渺小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生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是如此小的生命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包括文字的发明、电的发明、火的发明等等。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缔造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所以在如此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应当学会尊重生命。与其浑浑噩噩度过此生,倒不如从现在开始打起精神,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专业是生物,我应当积极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揭示生命现象为探索生命的奥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5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观后感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显然,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 《宇宙与人》讲述的是地球的诞生和人类的进化,更为生动形象的让我们了解了创造了社会与人类的物质。看了《宇宙与人》,首先得出的结论就是世界的物质性。

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观看这种百科类的纪录片,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的组成与结构,同时更有意味地去学习马克思这门科目。这部科技片的开始,讲述的是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数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万物。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并且,到现在为止,这150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得,也就是说宇宙的形成是核聚变的结果,而这一情况是一直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因为宇宙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运动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

人类作为历史上产生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宇宙自然的产物,也必然服从宇宙自然的法则。不管它有多大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也不能违背辩证哲学的法则。不管它世世代代延续得多么久远,不管它将来适应性多强和如何发展,更不管它在所居星球毁灭后迁移到了哪些星球,其灭亡总是必然的,这点不应讳忌。从长期来看,人类发展就是一个从逻辑原点走向相对无限发展、直到消亡的历史过程。 在看到讲述恐龙灭绝的时候,突然间觉得世界的发展有时候会有一些必然性。恐龙,是多么庞大多么强势的一个生物群,但是最终灭亡了,这就存在于命中注定。试想一下,如果恐龙没有灭亡,会有现在的人类么?会有现在的社会么?会有现在的一切么?我想那是的世界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因为会有一个新的生物系统形成的。 《宇宙与人》系统地证明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证明了宇宙的起源演化,万物的生灭,都是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各种歪理邪说纯属无稽之谈,在科学面前不攻自破。影片对普及大众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识破伪科学的能力,防止各种形式的歪理邪说的侵蚀,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积极作用。 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而宇宙,这个巨大而神秘的物体,从古至今,都让我们难以参透。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得哲学家都在研究宇宙,探索星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坐在教室,坐在电脑前就能了解到宇宙的奥妙。

人类其实是渺小的。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 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二而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所以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来到这个世界,也不在于他活过了一生,而在于他是否有过思考,在于他是否创造了生命的意义。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宇宙的一次次演变,人类的一次次进化都是在唯物主义中的。世界万物都是存在联系的,没有一个生物体可以单独存活,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一点一滴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成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我们要感谢宇宙。虽然人类是唯一能够思考的生物体,但是不要因为这样就混乱的使用我们的思维,去做一些破坏宇宙、破坏地球的行为,连这样的想法都不应该存留在人类的脑中。茫茫宇宙中,人类渺小的就如同一粒沙,如果滥用上天赐予人类的智慧与思维去破坏生态,那必将遭到宇宙的惩罚。

世界是发展的,是变化的。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方法。辨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世界是客体,人类是主体。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长期与自然斗争的活动。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这些对自然的正确的意识并且掌握了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我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我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人们要去的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所以《宇宙与人》是很好的马克思教学的素材影片,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理解宇宙,正确思维与行动,让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更加和谐统一!

第16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观后感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

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

一直以来,对于宇宙这个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我和其他人一样,内心都充斥着无法泯灭的好奇感。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传媒的迅猛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然而,这些生活中拾掇起来的东西,拼凑起来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通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但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影片中说,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很好,它用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人类的智慧,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是人类也是可以毁灭文明的,姑且不说人类文明是否会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人类将探索文明的进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带去的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类面对宇宙的赠与,或许少了些许的感恩之心,反而是无止尽的竭去。物种的加速消失、生态链不断遭到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载了太多的伤害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陈忠松

学号:111307104

第17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观后感

在渺茫的宇宙中,人类只是宇宙千万生命中普通的一员,也是到目前为止,宇宙中唯一所知的智能生物。然而,作为唯一的智能生物,人类有责任研究宇宙这个神秘的话题,这对于了解生命的起源、掌握天体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人类也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人类子孙后代。那宇宙是什么呢?宇宙与人类又有什么联系呢?

宇宙,即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经过科学家们的发现,到目前为止,人类知道的是:浩瀚的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孕育人类的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40亿年前,而具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则诞生于500万年前等。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事物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揭示整个宇宙奥秘奠定了基础。

当然,探索宇宙,我们不但能了解物质的结构、天体的运动规律及物种起源等知识,更学会了勇往直前、改造自然的精神。原先的海洋生物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才爬上了陆地,我们祖先才得以行走而进化为更为聪明的人类。尽管励志的故事很感人,倒不如“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的基因”来得更有感染力。

然而,宇宙与人有什么联系呢?宇宙与人类相铺相成,人类依靠宇宙而生存,而人类又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宇宙在赋予人类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能力的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在破坏着地球环境,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的不只是地球这颗行星,更是人类自己了。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丽的、是神奇的,它承载生命和希望;地球又是脆弱的,我们不节制的开发和破坏终将毁灭它。我们应该感谢地球,珍惜地球,因为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第18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的感后感

2011级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刘绮雯(27号)

于某周一晚,观看《宇宙与人》,感触良多。对于宇宙、人或者世界的来源,人们不停争执。但无可置疑的是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神化的力量,一切都是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正所谓我在故我思,切忌唯心看待宇宙与人的发展历程。

宇宙是无数星球自我生存和自我毁灭的结果,无数次大爆炸造就当前的宇宙,而宇宙星体的无数次自我毁灭造就一个适合于人类生存的星球。而这个星球遭受的几次大灾难,才造就当前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太阳中的氢原子与氦原子的裂变与聚变,造就的光与热,为地球存在生命提供极有利的条件。而两者距离的适中,更是宇宙的鬼笔神工。终于,地球就这样开始孕育生命。

不久后,人类就出现在宇宙,由爬行动物变成站立行走的人。原始社会,猿人学会生火、制造工具,大脑功能日益成熟,接着人来意识产生。然后,又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到今天的新社会,在这个时间段,人类哲学不停完善,由意识决定物质进而改变成为物质决定意识。

时代轰然一声,诞生了马克思主义,解开了几千年来的历史迷雾,更而启示了时代的进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从而为世界的大文明发展指示了方向。

还有,人类的每一次实践,都离不开物质。先前,由于人类意识的狭窄,对改造自然界无能为力,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上帝论、天神论,希望通过外在的力量改变心灵对自然的慰藉力。但由于各种技术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实践更有科学性,从而客观地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从而揭示世界的物质性。

当然,如果没有几千年来的沉淀,断然不会出现今日的成就。

所以,且行且珍惜!

第19篇:宇宙与人

《宇宙与人》观后感

上节课上,我们观看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对于宇宙这个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法泯灭的好奇感,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认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然而,这些生活中拾掇起来的东西,拼凑起来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自从老师放映的科教片,这使我系统的,归根结底的了解了宇宙这个庞大物质世界的产生,发展等等。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生存的人与宇宙的关系。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浅。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但这只是书本上文字告诉我们的,看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我才明白“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影片中说,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很好,它用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

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学习了生物的起源,明白了单细胞生物到智能的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进化的。孰不知地球源于太阳,太阳才是真正的生命的缔造者。宇宙是那么地神奇,在众多星球中,它选择了地球,给了它生命,这更是奇迹。看了影片,我们明白了,这种奇迹其实也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地球特殊的构造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机遇。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维系着整个宇宙。太阳为地球创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许曾经地球也被这种力毁灭过,又诞生生命。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向我们揭示着那些奥秘。宇宙创造了人类,人类发展了,又去研究宇宙,或许这就是哲学吧!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或许这就是宇宙的选择。 太阳系那么多颗行星,但却只有在地球上发现了大量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宇宙的选择。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宇宙也在不断发生着我们无法感知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灾难,但这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使所有物质力量在一种恰到好处的抗衡中实现最充分的物质演化。太阳仅剩下四十亿年的光辉,这期间,人类不知又将有怎样的发现,也不知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对抗太阳的巨大演变,让生命的奇迹得以延续。而四十亿年,对于宇宙是短暂的,但对于人类却是漫长的,人类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物质世界是那样地美妙,在宇宙漫漫长的演变中人类只是那精彩的一段。或许人类的诞生,正是宇宙安排的,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自然界是客观的,是物质的,地球是我们现今的唯一的家,保护地球,保护家园,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改造自然,这应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懂得的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已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哲学观念,为社会,为家园,为宇宙而奋斗!

第20篇:宇宙与人

>观后感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个的宇宙的空间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气。我想起了一句古诗“你在桥上看风景,观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就已有如此富有哲理的诗句,把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寓意其中,把整个宇宙和人深深的联系在了一起,。人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 人在观宇宙,人用人的思维,欣赏着宇宙空间的美,人装饰了地球,地球装饰了宇宙的梦,反而,宇宙又装饰了谁的梦呢?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相对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狭窄,可谓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在浩瀚无际的空间里,人类先是由确定的地球是圆的学说,到发现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的球体,再由太阳系,又有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的黑洞的说法。伟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在神秘伟大的空间里,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宇宙的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完全揭开的时候,宇宙赤裸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从达尔文人类起源的探索,到现在许多科学家对其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的种种疑问,使达尔文的假设起源学说不能成立,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处于渺茫状态。人是聪明的动物,同时也是笨拙的动物。人的聪明可以把宇宙的面纱层层揭开,却还没有能力明白自己的来源所在。人到底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的呢?是怎样产生的人类呢?到现在却没有具体准确明了的答案,许多的神话故事也成了心里的结。

人有聪明才智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宇宙伟大的神秘,让无知的人们只有用神来神化了!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能把创造宇宙者的高级智能物来崇拜了!宇宙为何而存在?智能物为什么来创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狭隘的想象来编织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东西。

多想多知道些宇宙的奥秘啊!可惜的是我等不到那一天,生命就要结束了,!宇宙你面纱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你面纱里包裹的又是什么呢?人类的祖先到底是怎样来到地球的呢/且要等我们聪明的人类进一步去考究,进一步发现,进一步探索。

宇宙论文范文
《宇宙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