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游龙门石窟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2 21:08:5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游龙门石窟有感

游龙门石窟有感

作者:天雨潇潇

走进龙门石窟,历史扑面而来。

是魏晋南北朝的礼佛风尚,成就了唐人的大手笔。一个是因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便将自己交由神去看护;一个则是胸怀锦绣江山,将自己塑造成偶像去指点这大气与辉煌。于是,矗立的大山,陡峭的石壁,便被前人拿来当成了记录历史的材料。

我相信山川草木是有灵性的。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的都江堰,让秦朝守将李冰变成了佛;吸引后世游客瞻仰观光的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也让那个时代变成了传说;突然想到当前糜费民财的所谓惠民工程,有多少可以把人升华成佛,有多少可以变成传说,又有多少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桩上。魏晋也好,唐人也罢,真正赋予诸神灵魂的,应该是千百年世道人心的评判和沧桑风雨的剥蚀。江山永固的梦想,最终只是让这石窟成了代言;而所谓的万劫不复,也不过是无数个轮回中的一瞬罢了。

面对卢舍那大佛无忧无喜的表情,我渐渐明白,时间才是真正的神,该留下的,无论岁月怎样的冲刷,依旧毫发无损、且会更加光彩照人;不该留下的,即便你是金石之身,照样会被时间的洪流卷噬得无影无踪。眼下动辄万亿的的政绩工程,可能还抵不上唐朝一妇人二万吊脂粉钱。我们一行六人穿梭在如潮的游客中,脚下是不舍昼夜奔流不息的伊水河。伊水河东面的香山上也睡着两位神,一位是白居易,一位是蒋介石。一位活了一千二百四十一年仍然健在,一位活了一百二十六年众说纷纭……

同游者:北极火柴,飞碟007,东暖阳,窗外的梦,天雨潇潇,公小刚。

推荐第2篇:龙门石窟

班级:美术系08级书法本科

姓名:章雯娜

学号:08411202 在上两周里,我们班开始了第一次出去考察之旅。这半个月我们去了两座古都,洛阳和西安。在古时候,这两座城市可都是很有名的,非常有古文化气息。是很有考察价值和艺术韵味的。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对洛阳龙门石窟印象尤为深刻。

在去之前,我就有很多畅想,可以比便考察欣赏,一边和同学嬉戏玩耍。4日下午,我们坐上了开往洛阳的火车。不多不短的时间,我们终于到啦第一站洛阳。休息了一夜,我们就去了第一个景点:龙门石窟。下面就容我细细道来龙门石窟之行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还被联合国列入为世界遗产。听说这里的佛像个数是各石窟之最多的。

石窟地处洛阳郊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小洞没怎么注意看,不知不觉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这里有“伊阙佛龛之碑”,它是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这块碑,提供给我们学习书法的一些材料,看到了真迹。虽然破损了,但是对艺术和史学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对我们很有帮助。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石窟中最有看点的一个地方——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 中国石窟之最——龙门石窟

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这里的大佛造型迥异,各有神态。我们在此都照了很多的相片。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走过东边再游西边,西边没有东面的气势,但是从西边隔河远眺东边的石窟群,那真是何其壮观啊!3个小时走完了石窟各个景点,却依依不舍。为我国有这一珍宝感到自豪,它代表了几百年前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趋势,重视佛学,膜拜佛像以减轻当时的身心痛苦。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还有龙门二十品,也是对我们书法专业很有用的,但是可惜,我病没有看到,好像没开放吧!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真不愧是世界性的遗产啊!

推荐第3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龙门石窟导游词

王心怡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心怡。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请听好这次旅游的注意事项:

1、为了保持景区优美的环境,请不要在景区内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

2、请不要在景区的墙上、树上刻字或写字。

3、请记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带领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所以还被列入了洛阳八大景之冠。

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渔,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山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两山的崖壁上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听了龙门石窟的传说,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龙门石窟内部的美丽景色。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它高、宽各9米多,深近7米。大约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们相信吗?看!阿弥陀佛正端坐在须弥台上呢!看起来慈祥极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它因为窟顶有一朵大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的象征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为装饰,不过,像莲花洞里这种精美的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一点儿也不多见。

龙门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绍到这里,剩下的需要游客们自己去细细游赏,谢谢大家!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c oM

推荐第4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13公里处,布于伊水河岸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先后营造长达400多年。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有哪些呢?下面是的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资料,欢迎阅读。

篇1: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是河南旅游集团的一名导游员,大家叫我小伟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们河南旅游集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身旁的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个都很荣幸也很乐意的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尽心尽力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预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南湾风景区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业可以是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吧!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的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古时,河南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俩句话: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现在!

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热切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九大古都之一,它像是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西亚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道、佛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连,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有左思的(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改(汉书)。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的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所谓的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使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又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的发现,认为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但是又依据史料之记载,其实还有两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一个是两汉,公元前202年2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两汉或者是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在(资治通鉴)上有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另一个就是武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病后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历时一千五百六十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篇2: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01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参观了这么雄伟的雕刻,是否也让你的心灵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请拿起您手中的相机,留下这份心情。景区的主要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自由活动,11点钟我们准时在这里集合。

篇3: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桃园旅行社的导游小周,我们现在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由我带领大家进入龙门石窟窟内,愉快的龙门石窟一日游开始了!

龙门石窟的发现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复杂。龙门石窟由成千上万个洞窟组成,有潜溪寺,有莲花洞,有药方洞,有古阳洞,还有香山寺、白园、万佛洞,数也数不清。

我们先来看看莲花洞,“莲花洞”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头的。您看,窟顶雕刻着一朵硕大精美的高浮雕莲花,“莲花洞” 这名字就是根据这朵莲花取的。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为:出污泥而不染。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您能看见,左侧弟子的头部没有了,是因为头部早年被盗,现在只能在法国吉美博物馆里见到了。大家看莲花洞南壁上方,有一个个小小的佛像,它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当时的雕刻技艺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莲花洞,我们又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代仍有雕刻,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

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其整体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这些文物。

龙门石窟还有个传说呢。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鱼。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告诉他,如果再听到这种声音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石窟顷刻从山中间裂开,湖水顷出,奔腾咆哮着绕过洛阳城,流向东海。水流之后,龙门石窟就出现了。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推荐第5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龙门石窟导游词,欢迎查看!龙门石窟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奇的龙门石窟。我叫何懿,我会陪伴大家一起游览龙门石窟,一起体验游览的乐趣。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处。那里青山耸翠,东西对峙,伊水汪洋,造像密布在伊水两岸、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年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500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余。据1962年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2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龙门石窟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东方雕塑的典型。特别是石窟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圣果凌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态轻盈,神情优雅,令人叹为观止。

龙门石窟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历代文人学士关于描写龙门石窟风光的诗词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欧阳修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有题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石窟首焉。”所以龙门石窟每年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游览。他们都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大家到了龙门石窟以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请游客们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2、不能到危险的地方去玩。

3、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请大家不要在墙上乱画乱涂。

希望你们到了龙门石窟可以细细游赏。

龙门石窟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张紫菲,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张。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洛阳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两千六百多种,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洛阳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明天我们将要旅游的地方更美。明天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3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4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这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我叫刘温馨,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游。这次由我带领大家来游览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5

安徽的朋友这边来!大家好,我是本次带你们游玩洛阳龙门石窟的导游,你们就叫我焦导吧。现在我们正在前往龙门石窟的路上。龙门石窟在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欣赏它的真面目。

龙门石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位于龙门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儿有许多断裂的巨大石块,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出这么多尊佛像。龙门石窟现在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多块,就连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哦。自古以来,龙门石窟都为帝王游幸、文人荟萃之地,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现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经被破坏的残缺不堪,所以请大家爱护文物,不要往护栏里钻。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万佛洞。我身后的这个洞里面一共有几尊大佛和数万尊小佛像,所以被称作万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长城一样,也累死饿死了许多人。你们看,正中央的大佛像头上那盏莲花灯上面也有许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呢!可见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们知道吗?在这万佛洞里面,没有哪两尊佛像的姿态是一模一样的。据说,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画在纸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开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呢!

在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们知道吗?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仅头部就有4米,耳长1.9米,现在中学的历史书的首页就是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毅力和智慧。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推荐第6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龙门石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

龙门石窟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开始开凿,历经

六、七个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了400余年才完成的。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很高的艺术造诣。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首先,我带大家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卢舍那佛像两边的是二弟子迦叶和阿难。旁边这座金刚力士雕像最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你看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接着我们就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现在,我们要去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雕刻中带有明显的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结构天成。

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的洞窟多不胜数,今天只是介绍比较著名的一部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共同品味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精髓。再次谢谢大家的光临。

乐山大佛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以上三次,乐山陈列室内有照片为证。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国家领导人,绝了呀!

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圆明园公园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李导游。现在我们在圆明园公园遗址。 古时候,在海淀区的海淀镇之北,有一处占地约5300亩的园林,这里林木繁茂,水泉丰沛,兼具江南和北方风光双重特色。这就是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乾隆皇帝亦曾六下江南,搜集天下名胜,\"移天缩地\"点缀园中,不遗余力地扩建修整圆明园,此时园中已有\"四十景\"之名称。从而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乾隆九年后,在圆明园东部和南部又陆续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万春园)两座辅园。三座园林有门相通,成为一体,平面布局成一个倒置的品字。圆明园是三座园林的总称。嘉庆年间对圆明园的修缮工程仍不断进行。此时圆明园的总面积已达5200余亩,人工水面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堆叠的岗阜岛堤300多处,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景点160处。园中殿宇不仅装饰、陈设考究,还是收藏无数古籍珍宝、工艺美术品的综合性艺术大宝库。

可惜如此辉煌壮丽连续营建150年的万园之园,毁于英法联军的魔爪。 1860年9月联军占领了大沽口,沿白河北上占领河西务,震动了京师。咸丰皇帝于9月22日逃往承德,10月5日联军占领海淀,6日傍晚法军进了圆明园,7日英军也进园。先是掠夺抢劫和破坏,17日开始焚烧。联军的罪恶火焰一直烧到19日,三天三夜的火海,将圆明园中富丽堂皇的宫殿和人类文明吞噬殆尽。

各位旅客,时间如流水般飞逝,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下次再光临圆明园,再见。

推荐第7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引导语: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龙门石窟导游词模板,欢迎阅读!

龙门石窟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常洋。欢迎大家游览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现存大小窟龛(kan)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佛像十万多尊,碑刻近三千块。1961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这个石窟就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一组群雕。这里共有九尊大佛,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如来佛,它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穿袈裟,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

最近,龙门石窟特别推出“梦回大唐”夜游龙门,用特殊光源照射石窟。而在山水映照下偶尔能看到星星和月光,使龙门石窟更加美轮美奂。对于卢舍那大佛,通过色彩的变化,最大程度的还原唐代佛像的色彩,让人产生穿越千年,梦回大唐之感。

龙门石窟导游词二

大家好!我叫宫颢若,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今天有幸当一个小小导游,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距离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了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成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的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融为一体。而我们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总的几个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太多了,所以我们既要观赏,又要把它们宣传到全世界。

龙门石窟导游词三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龙门石窟。

为使各位游客能对洛阳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初步的了解,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途中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龙门石窟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龙门石窟脚下,我们下车,首先沿着伊水西岸游览西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在两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像,说他是千佛库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厘米,小的却只有两厘米,可别看它们的个头儿像个小不点儿,但都雕刻的很精细,虽然数目众多,但是排列的却非常整齐。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这里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间的佛像最大。这尊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它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由于时间的关系,龙门石窟西山的讲解到处结束,给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时间,龙门石窟还有更多的美景:东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园大家可以再去细细游赏!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不虚此行。

推荐第8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不辞旅途辛苦来瞻仰咱们民族的的世界文化遗产表示崇高的敬意。)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张得良,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张导。我身后现在正在开车的是李师傅了,李师傅性格稳重、精于驾驶,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相信有他的保驾护航,我们一定会有一个顺利的旅程。此次龙门石窟之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百年修得同船渡,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坐在你身边的帅哥和美女,互相认识一下,小张衷心祝愿大家在旅途中也获得一份真挚的友谊。

我们现在驶往龙门石窟的途中,在到达景区之前呢,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洛阳以及龙门石窟的概况。

洛阳是中国有名的历史名城,也是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因为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我们洛阳有“三绝”,大家猜猜是什么?有游客已经猜出一二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洛阳牡丹。洛阳人爱牡丹,从古到今都如此。唐宋时期最盛,说到这呢,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非常有名的传说了,传说当年武则天执政时的一个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天降大雪,武则天饮酒作诗,一时兴起命令百花齐放,百花都不敢有违皇令连夜开放,只有牡丹不违背花期时令,就是不开。武则天大怒,于是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实施了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得更加艳丽了,它也因此多了一个称谓——“焦骨牡丹”。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赞叹,这正是对当时人们酷爱牡丹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牡丹,是洛阳的市花,为洛阳增色不少,尤其是牡丹花会的时候,全城就如同花的海洋,让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有的游客可能要抱怨自己来的不是时候了,您也不用郁闷,现在的洛阳也一样很漂亮,您要真想一睹牡丹的国色天香,欢迎大家以后再来洛阳,我期待着能再次为大家服务。说了牡丹,咱们再来说说这洛阳第二绝——洛阳水席。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中游的,地里的蔬菜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说到这,您是否有种想去尝尝的冲动呢?您先别急,今天的晚饭就是为大家安排了洛阳水席,还是先游览景点吧!

至于这洛阳第三绝嘛,自然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龙门石窟了,它可是河南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5a级景区,可谓来头不小啊!

好了,小张就啰嗦到这,马上就要到景区了,请大家整理一下,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小心保管。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和导游旗颜色,等车停稳了,大家就跟着小张一起享受龙门石窟带给您的美妙感觉吧,小张在这里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龙门石窟——景点讲解

说起“龙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伊阙”。这名字从何而来呢?整个龙门是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一山为西山,两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故称“伊阙”,那为什么又叫“龙门”呢?因为伊阙刚好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称,凡是与皇帝挂上钩的都要带一个龙字,皇帝的衣服叫龙袍,皇帝的身体称龙体,皇帝住的地方叫龙亭,那么,位于皇宫龙亭南边的门呢自然就被称为龙门了。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造像题记碑刻2800多块。造像以北魏、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高浮雕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主尊释迦牟尼正为他的两个弟子迦叶和阿难讲经授法。在莲花洞中还有一大奇迹就是在洞窟的南壁上雕有仅二厘米的小佛像,且这些小佛像个个五官清晰,栩栩如生。 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这寺里有我们龙门石窟中最大也是最宝贵的佛像,不过见这个国宝可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得爬几十级的台阶,大家慢行。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共十一尊。。主佛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就连耳朵都1.9米高。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卢舍那大佛却女性化,这是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当时武则天曾以皇后的名义捐助了两万贯的脂粉钱用来修建洞窟,可谓是最大的股东了,设计师则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按照“佛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它无论从相貌或神情都与武则天很是相像,可以这么说,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化身。您看她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使你感觉佛好像远在天边,又好像近在眼前,这样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卢舍那大佛艺术魅力所在。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俨然一个“佛国朝廷”。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先告一段落。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的全貌。谢谢各位的支持!

推荐第9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它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潜溪寺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造像一铺 北魏 古阳洞

古阳洞全景 北魏 古阳洞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 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阿弥陀佛头像 唐代 宾阳南洞

摩崖三佛龛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 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左肋侍菩萨 北魏 古阳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右肋侍菩萨 北魏 古阳洞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 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皇甫公窟 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推荐第10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

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

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在潜溪寺)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

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在宾阳洞)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

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

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

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

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前往万佛洞)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

”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 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在莲花洞)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

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

(往奉先寺)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

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

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在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马蹄形,顶似穹隆。由于此洞时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细华丽,龛额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

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谢谢各位!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 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 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 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第11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河南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导游员小王,我身后右手旁的是咱们此次的安全大使于师傅,于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我们俩都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会虚心接受,并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希望我们可以共度一段美好的旅程。

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现在是早上八点,我们已经从郑州出发,前往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大概十点钟左右可以到达。今天我们所乘坐的是绿色宇通大巴,车牌号是豫A2345。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郑少洛高速上,可能车速比较快,所以请大家坐稳扶好。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洛阳。说到洛阳,不能不提牡丹这一传统名花。相传,在一个雪花飘飘的隆冬时节,武则天饮酒赋诗,突发奇想,下诏命令百花齐放,唯有牡丹不愿献媚,抗旨不开,武则天恼羞成怒,遂命人将其连根拔起,架火焚烧,把烧焦的枝叶抛于洛阳的荒野之处。第二年春,被烧焦的牡丹发出了新芽,枝繁叶茂,盛开紫红色的花朵,娇艳无比,而且从此每年一到谷雨时节,便花开满枝头,人称“焦骨牡丹--洛阳红”。有诗赞叹:“舍命不舍花,焦骨牡丹丽。雍容不趋媚,焦骨丹心田。”故牡丹有“焦骨丹心”之说,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屈服权贵的精神,所以就更加雍容华贵。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马上就要到达龙门石窟风景区了,请大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贵重物品最好不要放车上,还有,需要大家记清楚的是,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2345,集合的地点仍然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好了,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吧!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嵩山少林寺景区观光旅游。我是河南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非常荣幸今天能为大家做讲解,希望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

我们先来游览龙门石窟景区。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断续雕刻达400余年。其中北魏雕凿的洞窟占30%,唐代的洞窟占60%,以后的朝代占10%。

大家随我进入景区,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洞窟是潜溪寺,是唐高宗初年雕凿的一个洞窟。寺内雕凿的大势至菩萨是龙门石窟雕刻中较精美的的雕像之一,雕像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开启了盛唐时期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幕。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宾阳三洞,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洞窟,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和母亲文昭皇后的功德而建。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这种风尚也反映到洞窟雕像上,我们可以看主佛释迦牟尼佛,他面颊清瘦,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

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南洞、北洞虽与中洞为同一时期开凿,但洞中主体造像则是在初唐时才完成的,反映了朝代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南北二洞主佛均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显示出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摩崖三佛龛。它开凿于唐代,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组合在我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此龛造像是一组未完成工程,群像均仅雕出轮廓。主佛为弥勒,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 1 崖三佛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万佛洞,它因洞内南北两侧有整齐排列的1.5万尊小佛而得名。该洞窟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之一。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双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雕刻手法为唐代圆刀法。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世界。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因窟顶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的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时期。莲花是佛教象征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饰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洞内主佛为释迦牟尼佛,所雕的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卢舍那大佛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主佛大卢舍那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是在自然溶洞的基础上凿窟造像的。主佛为释迦牟尼,面部清瘦,为典型的北魏风格。洞内最为珍贵的是碑刻书法作品,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是从龙门石窟碑刻题记中现存的2800块精挑细选的20块题刻,其碑体是魏碑体的代表,字体介于汉隶和唐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龙门20品中的19品就出在古阳洞。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药方洞,因窟内甬道南北两侧壁面上刻有140多个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方而得名。此洞开凿于北魏时期,其后唐、宋均有雕凿,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等,所涉及药材在农村都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

好了,大家稍事休息一下,然后我们接着参观东山景区,谢谢!

第12篇:龙门石窟沿途

龙门石窟沿途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青春假日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导游员侯路星,大家可以叫我小侯,也可以叫我侯导。坐在我身后右手旁的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于师傅,于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对于此次行程的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俗话说得好,四海之内皆朋友,我们相聚在这里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再相聚的时刻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郑少洛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咱们此次行程的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

既然大家来到河南,就要对河南有所了解。下面,我就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一亿。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已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即殷商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城遗址郑州。郑州的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大量名胜古迹是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河南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科学家张衡、文学家韩愈等千余名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地,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就有73个。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祭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说话间,我们就已经到达洛阳,洛阳有四宝,这第一包就是洛阳牡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这就是对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现在每年四月十五日到二十五日都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希望到家到时候能再游洛阳。这第二宝呢,就是曾贵为国礼的唐三彩了,它以黄绿拜为主色调,其中墨色的将军马还曾被英伦有人称赞为“伦敦黑,黑宝石”。这第三宝就是洛阳的水席宴,既吃一道,上一道,撤一道。共二十道菜,八个凉菜,十六个热菜。这第四宝,大家猜一下是什么呢?对了,他就是我们即将参观的龙门石窟了,至于原因嘛,我们参观完以后您自个就明白了。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停车场已经到了,请大家记好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码,白色宇通车,豫A16888,最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同去领略“洛阳龙门石窟”的魅力!

第13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安 阳 师 范 学 院

导 游 业 务 课 程 实 践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10级旅游管理一班

101302004 曹瑞萍

龙门石窟——奉先寺讲解

【欢迎辞】

各们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您走进河南走进洛阳,领略中原八千年文明,感受华夏古今的沧桑。我是大家这次洛阳龙门之旅的的导游员曹瑞萍,大家可以叫我小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张师傅,张师傅有着多年的驾车经验和娴熟的驾车技巧,请大家对咱们旅途的行车安全放心。俗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小曹感到十分荣幸。愿我们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合作愉快,也愿大家在洛阳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讲解词】

现在我们再登几十步台阶,马上就到奉先寺内了。龙门石窟最大的塑像——卢舍那大佛就在这个寺内。参观之余,请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脚下,走好我们的每一步路。

奉先,顾名思义“奉祀祖先”。奉先寺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间,后代称九间房。奉先寺在开窟造像时,别具匠心,一反常规,不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奉先寺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米,始建于永徽元年,也就是655年,竣工于上元二年也就是675年,历时20多年,现为龙门石窟雕刻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礡的摩崖佛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石窟。 拾级而上,登上窟龛的平台,崖壁间一尊巨大的雕像即刻映入眼帘,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大卢舍那佛像。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奉先寺的布局:中间为主佛,两侧依次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两供养人。主佛梵名日:卢舍那, 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抱身,应身。卢舍那大佛即为抱身佛,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佛的发髻呈波纹状,身后光艳夺目,是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轩昂之势。身光上冉冉跃动的火焰纹,以及飘然飞动的飞天,给大佛以舒适悠然之动感。

通观整尊造像给人以肃穆之感,既庄严睿智,又温和慈祥。这是理想化了的社会圣贤的象征。听到这儿,也许就有人想问了:佛教中佛、菩萨均为男性,为什么这儿的不是呢?且听小向慢慢道来,设计者按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模仿武则天的形象特意将佛女性化了。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方额广颐”与卢舍那的形象暗自合拍,因此,这尊佛像可以说是武则天当时形象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大家请看,佛的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慈目下垂,嘴角微翘,欲笑未笑,仿佛在领悟追索着哲理,而下垂的目光似乎又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佛的目光总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佛的目光总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两侧的“随从”,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可以看出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严谨持重,是佛教第一次集结的召集人;右侧阿难,忠厚虔诚,是第一次佛会诉“三藏”的主诵人。二菩萨身高皆为13.25米,他们头戴华丽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显得安静平和,端庄矜持。南侧天王力士受自然风化和崩毁严重,已面目全非;北侧保存较好,天王肃穆、硕壮、狰狞,具有镇压邪恶的力量;力士刚强、生性暴躁;即便是承担着天王沉重身躯的地神,都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奋力对抗的精神。金刚怒目、威武雄健,作为佛的护法神绝对恪尽职守。两位女供养人头梳双髻,裙裾曳地。通观整个奉先寺的造像,无论是弟子、培萨、天王、力士及至供养人都是为了点缀,陪衬,和烘托主佛卢舍那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产生“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奉先寺的石刻群像,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在宫廷临朝执政场面的神话:主佛卢舍那是帝王的化身,培萨是嫔妃的化身,二弟子是文臣的化身,二天王、二力士则是武将的化身了,也可以说奉先寺俨然一个“佛国朝廷”。 【欢送辞】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原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我”,期待我们下一次的合作!最后祝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10级旅游管理一班

101302004 曹瑞萍

第14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相遇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姓陈,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我仅代表我自己,代表旅行社全体成员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旁边的这位看着很有安全感的便是我们的驾驶员师傅刘师傅,刘师傅经历过专业的驾驶培训,也有过丰富的驾驶经验,乘坐他的车安全问题请大家尽管放心。接下来的旅途将由我和刘师傅全程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大家给予我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旅途中有什么服务不周和照顾不到的还请大家给予理解。我们中国有句老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车行”。相聚在这个旅游车上便是我们百年修来的缘份,也希望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互相照顾,互相帮忙。同时也希望大家爱护车里的卫生,共同来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最后祝愿大家有个愉快而轻松的旅途! 来到我们的九朝古都洛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洛阳吧!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因位于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既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史的缩影。洛阳是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之所以称它为古都,是因为在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在此建都,自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此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据统计,在洛阳先后有96位皇帝在此执政,历时1529年,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所以洛阳又被称为“千年帝都,洛阳花城”。说洛阳是“千年帝都”大家都很清楚,那么说洛阳是“花城”指的是哪种花吗?现在我来告诉大家,这里的花指的是牡丹花。“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就被广为传诵了,牡丹花在古代也有很高的称誉。

洛阳同样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的白马寺等等。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还有闻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应用尽有„„如果有喜欢美食的游客们可以抽空去尝尝我们的洛阳水席,让你感受一下这名吃的魅力。

不知不觉中,龙门石窟越来越近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的概况: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约13公里处,它的面前有二座山;东山又叫香山,西山又叫龙门山,中间有条河叫“伊河”。因二山对峙,伊水中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又名“伊阙”。隋炀帝迁都洛阳,因宫城的城门正对伊阙,古代的帝王又以真命天子自称,因此得名“龙门”。这便也是龙门石窟名字的由来了。咱们今天要游览的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坐在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2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在2000年11月30列入

说道这里,我们也就该下车游览参加了。各位游客朋友由于我们今天要旅游的景区文化价值比较高、考古价值也比较高,请各位不要在佛像前乱写乱画,不要随便翻越栏杆,同时也要爱护景区额环境卫生。好了龙门石窟的沿途讲解也就先告一段落,待旅游车停稳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以及要拍照的相机随我下车,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雕刻精美,气势恢弘的艺术宝库吧!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中的几个主要洞窟。

亲爱的的朋友们,请大家随我的手势向前看,映在我们眼前的第一景是禹王池,这池也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建造的,请大家向湖中看。这池中的泉水清澈,飞溅而下卷起雪白的浪花,泄入伊水。这种美丽的景象值得我们每一个热爱旅游的人流连忘返„„但是亲爱的游客们,我们最精彩的游览景点就快到啦。请大家跟我一起向前走。

请大家随我的手势向前看,这里便是龙门石窟的第一窟:潜溪寺。它建于唐代原为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因有山泉涌出而名。潜溪寺为龙门石窟十寺之一,里面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中间为阿弥陀佛,其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富,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二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躯体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意思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河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四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我们大家都知道,唐朝以胖为美,潜溪寺的造佛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佛风格。

请大家跟我一起向前走,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是万佛洞。 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么人,为什么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大家看,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请大家继续向前走,这里便是莲花洞。 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

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奉先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好了,龙门石窟的讲解到这里先告一段落。请大家自由活动,半个小时我们在大门口集合,请大家遵守时间,按时集合。

第15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曹,大家就叫我曹导好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繁华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称”的洛阳,虽然洛阳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带大家千里迢迢的来看洛阳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洛阳最有名的一处名胜古迹,大家猜猜是那里,哈哈!这位游客猜对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就是美丽的龙门石窟,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龙门石窟于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那里风景优美,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像一座天然大门,简直无与伦比,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最小的却小得可怜,仅有2厘米长,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到龙门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洞中的佛像个个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虽然看着有些可笑,却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wWW.yXTvG.Com 申报材料)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游览完奉先寺,就可以去宾阳洞,洞内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萨面相清瘦,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很值得一览。 参观过了宾阳洞,就去宾阳洞南边的万佛洞看看,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态不一,神态各异,十分传神„„ 哦!龙门石窟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也不多说了,请大家下车,跟我一起去细细游览吧!

(本内容来自言小范文网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第16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来龙门石窟旅游观光,!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你们感觉怎么叫合适、怎么叫顺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一位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司机,所以,坐在他的车上大家就尽情的享受沿途的风光吧!

佛家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视而笑。”今天,大家有缘在同一辆旅行车里,并要相伴度过一天的时光。所以,此时此刻,请各位再一次的回头同周围的人彼此认识一下,那也请各位在接下来的旅游过程中珍惜这份来之易的缘分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让这次旅程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朋友们,下面我讲一下注意事项:路上的车特别多,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您的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伤。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边的垃圾篓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纸屑等杂物,要是保持道路的卫生。如果有人容易晕车,请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两片随身携带的晕车药。车前面放的有纯净水,需要的话,我给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洛阳吧!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都中,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司马光曾说:“若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说到洛阳,就不得不说咱们洛阳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写诗赞美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赞美牡丹的诗句。刘禹锡说得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美妙的诗句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4月至5月举办牡丹花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花会期间,牡丹们一个个竞相怒放,谁也不服谁,那场面真是壮观的很呐!

民以食为天,洛阳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洛阳水席啦,它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这一回来洛阳,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洛阳水席奥。

朋友们,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它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雕凿,历经400多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的造像,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朋友们,咱们现在已经在到了景区门口的停车场,请大家带上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窗户,记着咱们车啊,是蓝色大巴车,车牌号码是:xxxxx,我的手机号是xxxxxxxxxx,下午三点在咱们的大巴车旁集合,好,现在请随我下车,一起游览龙门石窟吧!

评委老师,我的沿途讲解结束了。接下来是景点讲解!

龙门石窟景点讲解

朋友们,咱们现在已经进入了龙门石窟景区,希望大家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乱仍垃圾,紧跟咱们的队伍,留意着我手中绿色的导游旗,千万不要掉队了。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龙门,大家要不要听啊?恩,因为这里两山加一水,河东是香山,河西龙门山,远远望去呢,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古时候称“伊阙”。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因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所以,隋朝以后改此地为龙门啦。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是唐高宗初年开凿的,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端坐在中间,身体各部分比例都比较匀称,面容丰满,表情慈祥。与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这个洞窟洞无论是其规模,还是从造像艺术、雕刻技法来看,都颇有皇家风范,是龙门石窟初唐时期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她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我们现在来到了龙门规模最大的石窟-----奉先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米,面相丰圆,眉若弯月,灵活而又含蓄的眼睛显得非常秀美,大家看,他像不像女皇武则天?恩,那大家知道他为什么想武则天吗?

有这样一个传说,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中。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梓童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啊。” 解释一下,梓童是皇帝对武则天的爱称。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立刻抹开了眼泪。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呢?”

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不是一堆枯骨吗,有谁知道我的模样?”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张纸,不能流传千年。”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呢?”

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

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唐高宗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然后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高宗亲自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

朋友们,咱们走了两个小时啦。是不是有点累?我给大家唱支歌听吧,唱个宋祖英的《好日子》!来点掌声吧!“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 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 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 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唱的不好听,让大家见笑啦。

咱们继续游览,现在看到的地方叫药方洞,因甬道南北两侧刻有许多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方,所以得名药方洞。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此洞开凿于北魏年间。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的药材在农村都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其中有100个药方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因它唐代的石刻药方而享誉中外。

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

评委老师,龙门石窟的景点讲解结束了,请您点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您!!!

第17篇:龙门石窟导游词

感谢大家来到我们洛阳,我希望大家会记住我,记住龙门石窟,记住洛阳,我也希望大家回去后在亲朋好友中多多夸夸我们洛阳,赞美我们的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欢迎阅读。

龙门石窟导游词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龙门石窟。

为使各位游客能对洛阳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初步的了解,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途中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龙门石窟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龙门石窟脚下,我们下车,首先沿着伊水西岸游览西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两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像,说他是千佛库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厘米,小的却只有两厘米,可别看它们的个头儿像个小不点儿,但都雕刻的很精细,虽然数目众多,但是排列的却非常整齐。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这里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间的佛像最大。这尊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它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由于时间的关系,龙门石窟西山的讲解到处结束,给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时间,龙门石窟还有更多的美景:东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园大家可以再去细细游赏!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不虚此行。

龙门石窟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龙门石窟风景区。我叫薛明千,大家可以叫我小薛,今天我来做大家的导游,我来自雏鹰旅行社。希望在我的带领下你们会旅途快乐。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洞窟之一,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请往前看,这就是开凿最早的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所供奉的是佛祖释加牟尼。(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前面有那个洞便是奉先寺了。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石窟。石窟正中的那尊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被赋予了女子形象,形态圆满、安祥、温存、亲切,传说是武则天的化身。

万佛洞中佛像最多,里面的佛像很多仅有一寸,计有15000多尊。前面的药方洞中,刻有140外药方。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主要洞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给稳中有各位留一点时间照像。

欢迎大家参与这次旅行,但是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我们最后的一些时间,我邀请大家记住一首有我们洛阳特色的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洛阳牡丹属第一 ;

你拍二,我拍二,洛阳水中有鱼儿;

你拍三,我拍三,洛阳美景白云山;

你拍四,我拍四,洛阳境地白马寺;

你拍五,我拍五,洛阳龙门有石窟;

你拍六,我拍六,洛阳天子能驾六;

你拍七,我拍七,洛阳美味是水席;

你拍八,我拍八,洛阳欢迎您来吧;

你拍九,我拍九,洛阳家家有美酒;

你拍十,我拍十,洛阳家家有美食。

好了,我在此感谢大家来到我们洛阳,我希望大家会记住我,记住龙门石窟,记住洛阳,我也希望大家回去后在亲朋好友中多多夸夸我们洛阳,赞美我们的洛阳。拜拜!

龙门石窟导游词三

大家好,我是开心旅行社的导演汪若曦。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去龙门石窟游览。在游览时,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的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阀,所以古称“伊灍”。龙门石窟里有成千上万尊佛像,它们各个姿态不一,精美别致。

关于龙门石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在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了洛阳北面得邙山。向远眺望,看见了伊灍,就高兴地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不久,隋炀帝就砸洛阳建起了东都城。因为皇宫的正门正对伊灍,所以人们称伊灍为龙门。

雕琢龙门石窟,断断续续搭 400 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 2345 个,佛塔 70 余座。龙门石窟又称古碑林,共有碑刻题记 2860 多块。龙门石窟全山造像 11 万余尊,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 17.4 米 ,头高 4 米 ,耳长 1.9 米 ;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 2 厘米 高,被人们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奇特的地方数也数不清,下面就开始游览。

在游览龙门石窟时要注意:

1.不能用手去触碰雕像。

2.要讲文明,不说脏话。

3.轻声说话不打扰他人。要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人的文明风采。

第18篇:龙门石窟欢迎词

龙门石窟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首先呢,我以南阳美玉的典雅,信阳毛尖的回甘,白象方便面的鲜美,双汇火腿肠的芳香,龙门的豪情,牡丹的富贵,少林寺的博大,黄帝故里的厚重,代表着河南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厚重,美丽的河南。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今天为大家一起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别看我们的李师傅年龄不大,但是有十分丰富的驾龄,大家尽可以安心放心。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已经踏上旅途,行驶在了郑少高速上,途径新密、登封和伊川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这里地形为两山夹一水,河以东是香山,河以西是龙门山,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故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皇帝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改称龙门,沿用至今。既然大家到洛阳旅游,就要对洛阳有所了解。

接下来我就把洛阳的概况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八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您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您必须来看洛阳了。而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

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华贵,被世人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而宋代的苏辙为了观赏牡丹,更是“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从汝阳移洛阳”了。民间艺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唱词,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现在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会举办洛阳花会,届时中外游人云集洛阳,花海人潮,热闹非凡,希望大家到时候再游洛阳。

这第二宝就是当年曾贵为国礼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种工艺品,现在已经销往海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还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由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的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这第三宝就是洛阳水席宴。其名称的由来,一是紧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点是突出酸辣,富含汤水,滑爽利口,

食而不腻。共24道菜,八个凉菜,16道热菜!

那么第四宝是什么呢?就是咱们马上就要参观的龙门石窟。至于为什么把它称为洛阳第四宝,游览完后,咱们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龙门石窟,在下车之前,要提醒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A88888。在进入景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紧团队,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将会在景区逗留2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大家到停车场来集合,希望大家可以遵守时间,按时回来,不要耽误了后面的行程,好了各位朋友,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一起到景区参观游览。

龙门石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进入景区,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洞窟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这是初唐高宗初年雕凿的一个洞窟。洞中主佛像是阿弥陀佛,他面部丰满,双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主佛左侧是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两侧分别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龙门石窟雕刻中较精美的雕像之一,雕像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文尔雅,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开启了盛唐时期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往奉先寺)

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

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谢谢各位!

第19篇:洛阳龙门石窟自驾游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行之二:印象洛阳篇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8月5日上午,我们驾着车儿轻快地上路了,当晚住在洛阳。虽然国内大部分省份都曾经去过,但作为邻省的河南却从来没有停留过,第一次到河南,自然就有了一些新鲜的印象。

洛阳市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在郑州以西约120公里。以前只知道洛阳有几个著名的国字号的大型企业,应该是一个工业城市。到了洛阳后,才看到这里并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街道绿化非常好,花草很多。四个车道的中州路上,两边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头顶上的枝叶连接起来,形成天然的凉棚,驾车行驶在凉棚之下,惬意而舒适。洛阳的人很轻松悠闲,到一个地方看这里的人生活怎么样,要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洛阳人脸上的表情很轻松,而且街上行人的步态很从容。所以我更认为洛阳是一个休闲城市。洛阳人少言而热情,记得几年前我在重庆坐公交车,因为对地名不熟悉,就问旁边的人到某地还要几站,得到准确答复后,在车将要到达我要下车的那一站时,当时几乎我前后左右的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到站了,该下车了。与重庆人奔放的热情所不同的是洛阳人的热情更显得含蓄,当你向一位洛阳打听道路时,他会不紧不慢但非常认真地告诉你,直到你明白为止。甚至在餐馆吃饭,洛阳的服务员也是少言的,比如吃饭时,服务将菜端上来时既不微笑,也不说话,只是放到你的面前而已。当然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洛阳人会非常真诚地帮助你,从住宿的酒店到白马寺的时候,向一位出租司机师傅问路,他告诉我后,竟然还开车引领我走了一站路。洛阳的物价不高,但很实在,特别是小吃,对份量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否则,吃不了也兜不走。九宝桃一块五一斤,黄桥烧饼3毛一个,个头比西安的大。洛阳的交通比较乱,车辆乱窜,压线、逆行的车很多,人车混杂,在洛阳市区开车要多加小心。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行之三:景区篇

这几个景点大家都不陌生,就不多作介绍,主要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介绍一下,希望有所帮助。

1、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洛阳市南部,主要景点有四个,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游览时间3-4小时。景区门票价格80元每人,含4个景点,一米二以下儿童免票。每个景点分别检票,所以要保存好。有电瓶车连接四个景区,票价10元,建议购买。西山石窟是最大的景点,石窟数量很多,多为北魏、隋唐雕刻,规模很大,其中最大的石窟也在这里,雕刻细腻。全长约1千米。东山石窟于西山石窟隔河相望,数量、规模不大,为宋代作品。香山寺距东山石窟不远,可以乘坐电瓶车,寺庙规模小,游人很少。白园是白居易居住和后来埋葬的地方,里面环境很好,虽然地处北方,但很有苏州园林的韵味。一般旅行社只带领游客游览西山石窟,如果个人游览,建议根据体力和时间情况取舍其他景点,其他三个景点首推白园。

2、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少室山脚下,具体路程后文详细介绍。少林寺门票100元(以前40元,加了三皇寨后成为100元),一米三以下儿童免票,门票包括少林寺、塔林、三皇寨三个景点。从景区大门到少林寺约有2公里路程,在大门口与少林寺之间有一个很高的平台,这里有武术表演,既然到少林寺了,少林武功一定要看的。武术表演时间为11:00和15:30,所以一定要安排好时间。表演时间持续约25-30分钟,之后继续往前走1公里就到了少林寺,和其他寺庙相似,这里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三圣殿、观音殿、藏经阁等,游览时间约1小时。离开少林寺继续前行不远就到了塔林,这里是埋葬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地方,需要半小时。离开塔林继续向前就可以到三皇寨,需要乘坐缆车,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去。

3、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约12公里。门票35元,一米一至一米三儿童半票。至多需要一个半小时。

4、云台山。

云台山门票150元(含景区内乘坐大巴交通费30元),一米三以下儿童免票,二天有效。这里风景很美,包括红石峡、小寨沟(又包含泉瀑峡、潭瀑峡和猕猴谷),茱萸峰、万善寺,各个景点分别检票。红石峡、小寨沟一定要去,如果只安排一天旅游,这两个地方去后估计体力已经不支了。红石峡需要约2小时,这里风景优美,山红水绿,是石云台山最有特色的地方。泉瀑峡第一景为落差高达314米、亚洲第一的云台天瀑,需要步行约2.5公里才能看到,也可以乘坐电瓶车,但只能代一公里的步,整个泉瀑峡游览需要2-2.5小时。潭瀑峡号称‘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沿着河一直往上步行2.5公里,需要2-2.5小时。猕猴谷因有猕猴出没而得名,这里游人较少,水很清,在谷口不远处有关在笼子里的猕猴,约需一个半小时,这个景点可以根据情况取舍。茱萸峰因王维的《9月9日忆山东兄弟》而得名,乘车到茱萸峰山势险峻,还可以体会到被称作'叠彩洞'的公路隧道,公路在隧道里转弯180度,形成U形,如果不登山,只乘车上下茱萸峰用1小时。万善寺没有去,要在岸上服务区乘车前往。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行之四:吃在河南篇

说起吃在河南,很多人都联想不到河南有什么特色,就连当地人都说不出什么,当地饭菜很多都是外地风味,陕西餐馆、川菜、粤菜很多。但是既然已经到了河南,总要淘出点什么吧,推荐如下:

1、‘真不同’水席,这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位于洛阳市中州东路,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外地游客,门前停车场收费5元。特色为各种水席,就是每种菜都汤汤水水的。套餐按桌计算,价格很贵,人少在一楼可以单点,价格还是比较公道的。有一个‘米酒山楂醪’,酸酸甜甜,8元一碗,儿子甚是喜欢,后来回到洛阳后还专门又买了一碗给他带在水杯里。

2、风味楼的小街锅贴。位于洛阳百货大楼后小吃街,这里生意非常火爆,第一特色就是小街锅贴,肯定要排队等,20元一斤,味道不错,个大馅足,两个人吃不掉半斤。另外还有其他小吃,面条4元一碗,馄沌2.5元,炒凉粉1.5元,稀饭1元,份量都很足。散装啤酒3元一杯,舟车劳顿一天,来杯散啤顿觉神清气爽。

3、烩面。对河南小吃想到的仅有烩面,那是因为十几年前大学同宿舍有一河南人,每每问道河南特色小吃时只说“我们河南只有烩面”,自那以后对河南烩面一直耿耿于怀。一到洛阳,就打听烩面,可是当地人竟然不知道。后来发现,烩面饭馆还是有的,我们在真不同东约一站路的地方找到一家清真的‘老字号滋补烩面’,旁边还有一家‘妞妞烩面’,人都很多,但看到里面灯光昏暗,犹豫了再三还是去了‘老字号’,果然不虚此行。大腕4.5元,面条是手工拉面,配以滚烫浓郁的羊肉汤和肉,刚吃几口,却已经汗流如瀑了。味道吗,您尝尝就知道了。

4、九宝桃。外出旅游,人困马乏,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应多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说到河南的水果,首推九宝桃。几年前在山东的超市里就买过九宝桃,对它印象深刻,当时印象中产地是河南(不知是否正确)。河南的九宝桃一块五一斤,个大核小,肉质甜而脆。一个桃子重量接近一斤,一个人吃不完,用刀一切,核肉自动分离。

小贴士:洛阳的地方特色餐馆大都条件简陋,但是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当地风味,去时最好自备餐具。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行之五:住在河南篇

自驾游、自助游食宿都需要自己安排,安全、卫生、方便是首先要考虑的,因为带小孩,我每次联系酒店都要问他床宽。在河南各个城市,各种层次的酒店、宾馆、招待所很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最好不要到当地再找,而可以电话预约,12580、114都可以查到一些酒店的电话。电话预约还可能获得更多优惠,比如在焦作的星鹏中州度假酒店,标准间门市价298,打电话预订折扣价196,而作为中国移动的金卡用户,最终获得了180元的VIP价格。而在我办理登记手续时,有一个人没有预约直接到前台办理,他要两间房,每间收费远高于我的价格。 这次去河南分别在洛阳和焦作住了两间酒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卫生很好,对两家酒店都予以推荐,当然只谈个人感受,绝无广告之意。

洛阳凯芙特酒店。电话里自称准三星,实际设施离三星还有一定差距。位于洛阳市中心的玻璃厂路,前身是洛玻宾馆,地理位置非常方便。向南100米就到了洛阳最繁华的中州东路,但是避免了主干道临街的吵杂。沿中州东路向东2500米就是‘真不同’水席,向西400米就是洛阳百货大厦,而再向西不远就是王府井、洛阳博物馆以及看牡丹的王城公园。酒店正对面有市场,里面可以补充食品和水果。酒店向南200米有一中石化加油站,我在这里加了3次油,据当地人说,油品质量很放心。因酒店地处洛玻集团厂区附近,比较安全。酒店有院内停车场,有保安值班,可以放心停放过夜。这个酒店规模不大,有两座5层的客房,一定要8号楼的,标准间床宽一米三,带小孩也够了,而6号楼的床宽是一米。门市价格178元,电话预约150拿下,含双早餐,小孩早餐另收费5元。

焦作星鹏中州度假酒店。挂三星级酒店,条件服务都很好,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看了一些网友的帖子后,对岸上服务区的吃住都没有信心,选择三星级酒店就可以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房费含双早餐,停车场在院内,很大。这里距离方庄转盘6公里,距离云台山景区岸上服务区12公里,是云台山周边最好的酒店。缺点是每次从这里到云台山往返都要交过路费单程10元。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行之六:行在河南篇

计划不如变化,原本计划第一天到洛阳后可以抓紧时间去龙门石窟,可是上了西潼高速车就没怎么放开跑过,到处都在修路,就这样走过华县后竟然停了下来,原来前面发生交通事故,占据了高速路所有车道。等了很久,最后掉头从华县下高速改走国道,再从夫水重新上高速。这一堵一绕就耽误了两小时。到了洛阳就下午4点了。总的来说,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面质量很好,各路段情况如下:

西安到洛阳,电视塔上绕成高速、连霍高速、洛阳绕城高速在涧西区下,下了高速就在中州西路上,一路直行向东,到玻璃厂路左拐,到酒店。全程375公里,收费65(陕西段)+90(河南段)。河南段高速公路限速100公里

洛阳到少林寺,沿中州东路一直向东9公里上二广(南洛)高速,向郑少洛高速方向,然后沿郑少洛高速在登封下,路费30元(或35元记不清楚了),限速110或120公里,然后沿旅游线路(限速40)到少林寺停车场。单程共计90公里。

洛阳到云台山。先上二广高速往济源方向,到济源沿长济高速往焦作方向,再沿焦温高速往焦作,在焦作下,全程限速110公里,交费50元,然后沿路标穿越焦作,最后到云台山岸上服务区。全程共计155公里,其中焦作到云台山为到辉县方向的省道约30公里。需要注意的是,到方庄转盘要左拐,不能沿着路牌指示方向。到云台山客运站前有一个三岔路,也要左拐才能到岸上服务区,不能按照路牌指示方向,否则会走冤枉路。

西安直接到云台山,沿西潼高速、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长济高速、焦温高速可以一路高速直达焦作,然后到云台山,这条线路从西安到云台山全程约520公里。

第20篇:龙门石窟旅游攻略

龙门石窟旅游简介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6公里的伊阙峡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http://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禇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二十品是后http://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时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至今千年历史,历朝历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见得其面部神韵。卢舍那大佛双臂被人砸去,难以见其整体造型,但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其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

龙门石窟主要洞窟:潜溪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看经寺。

龙门石窟景区其它景观:龙门二十品、香山寺、白园。

气候描述:

龙门石窟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5度左右。

最佳出行时间: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9月~11月

出行看点:洛阳的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是出游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候游览龙门石窟,既可以享受好天气,又不必受牡丹花卉节期间那样的拥挤。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4月~5月

出行看点:龙门石窟景区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每年四月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洛阳市政府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各景区也会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正是洛阳旅游的黄金时期,选择这个时候游览龙门石窟,还可同时欣赏雍容华贵的洛阳牡丹,不失为最佳游览时间。只是在牡丹花会期间,游人会非常多。

推荐景点:王城公园白园白马寺

门票:

成人门票:联票120元/人 ,优惠门票:60元/人

龙门石窟门票:120元。含龙门石窟(西山、东山)、白园(白居易墓)、香山寺三景点。 龙门石窟景区售票时间: 2月1日-3月31日——售票时间:8:00-17:00,闭馆时间:18:00; 4月1日-10月7日——售票时间7:30-21:00,闭馆时间22:00; 10月8日-10月31日——售票时间7:30-17:00,闭馆时间18:00; 11月1日-1月31日——售票时间8:00-16:00,闭馆时间17:30。 注:景区清场时间为闭馆后一个小时。 夜游龙门石窟全门票:120元/人。游览景点:西山石窟、香山寺。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7日。 夜游售票时间:17:30-21:00(21:10停止入内)。 开灯时间:18:30-19:30(根据季节日照情况,电脑感应自行设置开灯时间。) 夜间闭馆时间:22:00。 夜间清场时间:23:00。

开放时间:

龙门石窟开放时间:春、夏、秋季:上午7:00-下午6:30;冬季:上午7:30-下午5:30。

游龙门石窟范文
《游龙门石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