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范文华[作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9 15:01: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作家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人。“舒”字拆开,为字“舍予”,后取中间的“舍”字,以“老舍”为笔名。《老张的哲学》从连载的第二期开始,第一次使用“老舍”作笔名,第一期连载时用本名“舒庆春”。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满族,旧时叫“旗人”。

1900年,父亲舒永寿(正红旗护军甲兵)在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时阵亡殉国。还不到两岁的老舍藏在家中的箱子里,昏睡了几天才躲过了一劫。老舍七岁进私塾,后进小学和中学,由于家贫,考入免收学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师范毕业后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0年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1922年接受基督教洗礼,跟基督教堂的满族牧师学英语,结识了燕京大学的艾温士教授,又到燕大去旁听英语课程。1922年9月去天津在南开中学教国文。后经艾教授推荐,于1924年夏天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教师。

在英国期间,阅读了狄更斯等人的小说,萌发了“写着玩玩”的想法(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宇宙风》创刊号1935年9月),正式开始小说创作(老舍赴英前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时曾有过小说创作的尝试,1923年在《南开季刊》第

2、3合刊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连续写出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小说写在练习本上寄给国内的朋友罗常培,后来交到鲁迅手中,鲁迅的朋友、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有意出版,结果郑振铎拿到《小说月报》上抢先发表。1929年老舍在回国途中的新加坡写《小坡的生日》时,在书店里看到了第一次发表的作品。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在随后的几年中,进入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作品。长篇小说有《猫城记》、《离婚》,著名中短篇有《黑白李》、《微神》(收于《赶集》)、《月牙儿》、《老字号》、《断魂枪》(收于《樱海集》和《蛤藻集》)等,此外还有《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夏,老舍辞去了教职,在青岛专事写作,他“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老舍论创作》(增订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就是《骆驼祥子》。同年,还完成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文博士》和《大明湖》(后在商务印书馆付印时毁于“一二八”战火)。

老舍从进入师范学校开始,其职业就一直是教师,其人生轨迹从北京、天津,到英国、新加坡、山东,抗战后再从山东到武汉、重庆,最后再由美国经天津回到北京,中间除了曾到过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外,几乎是一条十分清晰的线路。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相比,老舍在抗战前很少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发生直接的关系,而在创作上,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一直耕耘着“京味小说”这一亩三分地,最终种成了一棵茂盛的大树。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现代“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

《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和《二马》(1929)三部小说都与“北京”有关。《老张的哲学》展示了北京市民社会多方面的生活,以老张为主人公,以老张为了抓钱,不惜拆散两对恋人为主要情节,批判了老张的“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通过这样一个卑劣的小人,居然从“京师德胜汛公私立官商小学堂”的教员兼小杂货铺老板,一跃为南方某省的教育厅长,展示了当时中国的政治腐败。《赵子曰》描写了一群北京“天台公寓”的大学生,主人公赵子曰是名正大学的学生,他虽然是一名新式大学生,却与阿Q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一天到晚都想着要当“无所不有的总博士”,宣称“莫谈学事”,整天吃酒、打牌、追女学生、玩票、逛烟馆。《二马》是老舍在英国期间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从北京来的父子二人(马则仁与马威)在伦敦经商和求学的故事。通过他们父子二人与房东母女二人(温都太太与玛丽)恋爱失败的经过,说明国势的衰弱必然导致国民的受辱,同时也探讨了民族隔阂的主题。这三部小说在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老舍回国前后创作的《小坡的生日》和《猫城记》,具有过渡性质,体现出老舍不懈的探索精神。《小坡的生日》(1931)是一部具有童话色彩的作品。讲述的是新加坡华侨孩子小坡与来自亚洲各国的移民子弟一起玩耍,在梦境中共同抗敌的故事。在富有童心的作者以一个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时,发现不但不同民族间有隔阂,而且各省的华侨间也有隔阂,是《二马》中表现出来的“民族隔阂”主题的继续和发展,但前半部中的现实生活写于新加坡,后半部中的梦境完成于回国后,造成了结构上的失调。《猫城记》(1932)则是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寓言式作品。通过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的机师,在猫国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猫国病入膏肓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猫国的重要性人物,大地主兼政客诗人与军官”大蝎,只知道升官发财,结果农村破产,城市萧条,文化荒芜,教育废弛,百姓一贫如洗,社会一片混乱。然而,当“矮人”国的军队来犯时,却节节败退,屈膝投降,导致了亡国灭种的结局。由于作品的结尾部分流露出一种严重的悲观情绪,特别是将所有政党都称作“哄”,将“大家夫斯基哄”和信仰“马祖大仙”的青年学生都作为讽刺对象,出版后受到严厉批评,但谁也没想到,正是这部小说最后在“*”中导致了作者的噩运。当时,作者自己也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承认了作品的失败,表示要“返归幽默”,“求救于北平”(老舍:《我怎样写〈离婚〉》,《老舍论创作》(增订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离婚》(1933)是一篇世态讽刺小说,是老舍回归幽默、重返京味小说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最能体现老舍小说艺术个性的早期代表作。小说通过对北平某财政所里一群小职员灰色生活的描写,批判了无聊、敷衍和保守的市民性格,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的思想文化系统。主人公张大哥是一个带有漫画色彩的喜剧形象,一个本分、爽快、能干的老派市民。他的婚姻观及人生态度深刻地体现出因循守旧、敷衍妥协、封闭自足的传统文化基因。他安于自己的小康生活,远离一切政治,但在他身上也集中了市民的庸俗,一生的使命就是替人做媒和反对离婚。“离婚”在他的辞典中的含义已不限于一对夫妻的离散,而且意味着一切既成秩序的破坏,因此,他一生的神圣事业就是调和矛盾,调解争端,弥合裂缝,消弭危机,凑合着过日子,以保天下太平。然而,在他的朋友中,吴先生、邱先生、马少爷等许多人都在准备撕毁神圣的婚姻誓约。张大哥的儿子也没有像他父亲为他盘算的那样结婚成家,而是被抓进了监狱。他女儿的婚事更让他伤透了心。作品还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老李是一个有妻儿的年轻人,对社会、家庭不满,却性格懦弱,习惯于妥协敷衍,苟且偷生,随遇而安。张大哥劝说他把妻子从乡下接来,以免他们离婚,但家庭却变成了他的地狱。作品通过这类“老中国儿女”的庸人哲学的破产和揶揄嘲讽,蕴涵了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思想。《离婚》标志着老舍小说批判市民性格和形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的核心思想得以确立,并基本形成了简洁清新的语言特点和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牛天赐传》(1934)讲述了一个叫牛天赐的儿童,在不正常的商人家庭和不适当的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个废物的过程,在艺术手法与《离婚》相似,但艺术成就稍差。

老舍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主要收入《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三部集子中。这些作品主要以下层市民为题材,表现了“老中国儿女”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断魂枪》(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3期1935年9月22日,收入《蛤藻集》)是最能体现老舍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现实。曾开过镖局的沙子龙身怀“五虎断魂枪”绝技,“神枪沙子龙”的英名威震西北,但是,帝国主义洋枪大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镖局改成了客栈。他痛心五虎断魂枪辉煌不再,从此远离武艺,与人无争。但在内心深处,对逝去了的生活却无比留恋、眷念。作品通过沙子龙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复杂心态的描绘,揭示了两种文化冲突的背景,渗透了作者对传统文明进行的深刻反思。一方面,中国传统文明正被西方物质文明所冲击,另一方面,文明的更替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作品对沙子龙着墨不多,对劝他献艺的徒弟王三胜和求艺的孙老者却竭力渲染,通过一桩事,三个人物和三个精彩片断,表现了沙子龙复杂的内心和性格,行文简约,构思精巧。此外,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和散文诗的抒情笔调,写社会底层的一个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中篇《月牙儿》,写一个“臭脚巡”一辈子不断走下坡路的人生经历的中篇《我这一辈子》,以及以作者自己初恋经历为题材的《微神》、表现下层妇女痛苦生活的《柳家大院》、表现新旧两种文化风范的《黑白李》、表现民族商业同行恶性竞争的《老字号》等,都是艺术上乘的优秀作品。

《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连载于《宇宙风》杂志第25—48期(1936年9—1937年10月)。1939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单行本。《骆驼祥子》是老舍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作品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优良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独自来到北平,靠拉洋车为生。他的生活目标是凭自己的力气、勤劳和坚忍买一辆车,过上安稳的生活。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买了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不久,在兵慌马乱中,连人带车被兵匪掳走。失去了洋车的祥子逃出兵营,牵了三匹骆驼,“骆驼祥子”由此得名。祥子继续从头开始,更加拼命拉车,攒钱。好不容易得到了拉“包月”的美差,可是,在杨宅得到的只是役使和侮辱,在夏宅又被夏太太引诱与玩弄,虽然在曹宅找到了一点做人的感觉,但好心的曹先生却救不了他,所有的积蓄都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最终,在虎妞的诱骗下,做了“自己老婆的玩物”,“把他从乡下带来的那点儿清凉劲儿毁尽了”,虽然结了婚,成了家,也买了车,结果因虎妞难产而死又卖掉了车。经过这“三起三落”的折腾后,精神一蹶不振,先是被夏太太再次引诱而染上了病,后是他心爱的小福子沦为妓女而自尽,最后的一个梦也破碎了,从此,他终于“入了车夫的辙”,开始放纵自己,自暴自弃,甚至堕落到损人利己,以出卖革命者换取金钱的地步。

虎妞是作品中除祥子外,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一个人物,她的出现,对于祥子形象的刻画、作品主题的深化、内容的丰富、情节的起伏,以及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虎妞是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的女儿,长期帮助父亲经营车厂。家庭和生活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狡诈泼辣的个性特征,在思想上打上了瞧不起车夫的烙印。但由于她父亲不肯失去这样一个廉价的好帮手,又不肯招婿上门,使她成了一个无人敢要的老姑娘。因此,虎妞既有令人憎恶之处,又有令人同情之处。虎妞对祥子的追求,虽然是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但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遇到祥子之前,虎妞早已失去了青春,对毫无温暖的家庭和贪婪的父亲也产生了厌恶和反感,只能在与车夫的打闹中发泄心中的情欲。她与祥子的“相爱”,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而她与父亲的决裂,并不是要反抗家庭,只是她与父亲无法达成协议后的一次赌注,先将自己嫁出去,再等待重返车厂的机会。她拿出私房钱为祥子买车,也是在坐吃山空的情况不得已的选择,她始终都没有真正理解过祥子。她的死,虽然祥子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已经有过家庭的男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有她怎么成一个家呢?”

作品围绕着祥子为买车以实现自己“自食其力”的理想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将笔触伸向广阔的城市贫民生活领域,通过祥子与兵匪、与侦探、与车厂主、与虎妞、与同行等各个方面关系,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恐怖黑暗的社会生活图景,从社会、心理、文化等层面,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给人性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审视。作品采用大量的叙述、抒情加议论的心理描写,替祥子诉说着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既刻画了人物性格,又表达了作者挚热的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从语言、环境到风俗人情,更显示了作者日渐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

抗战开始后,老舍曾一度返回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但在1937年底济南沦陷前便只身赴武汉,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在由各派文艺家组成的“协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1938年7月,随“文协”迁往重庆,1939年又随“文协”战地慰问团赴西北,曾访问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使老舍的创作也走向了多样化。除了采用鼓词形式写的长诗《剑北篇》外,还创作了《残雾》、《面子问题》、《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等九部话剧,《火葬》、《鼓书艺人》等长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和《火车集》、《贫血集》、《微神集》等短篇集,以及京剧、曲艺等戏曲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共有100章80万字的《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的创作历时五年(1944—1948),是他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表现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巨制。1944年11月第一部《惶惑》开始在《扫荡报》上连载,1945年第二部《偷生》开始在《世界日报》上连载。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与曹禺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在美国创作了第三部《饥荒》。1949年曾以《黄色风暴》为名在美国出版节译本,被美国文坛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美国文坛对老舍及其〈四世同堂〉的评论》,《文学研究参考》1986年第1期)。1950年5月,第三部《饥荒》曾在《小说》第4卷第1-6期上连载,但作品以全书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已是1982年了。作品以“七七”事变到日本投降八年间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选取西城的小羊圈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以普通市民祁家祖孙四代的遭遇为中心,主要通过祁家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祖孙三代的痛苦生活和思想变迁,同时又以代表民族正气的钱家与代表民族败类的冠家作为对比,再以周围几十户贫民家庭作为衬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活的市民群像,展示了国破城亡期间他们经受的心灵上和肉体上的苦痛和屈辱。抗战期间,老舍并不在北平,但凭着他厚实的生活积累,擅长表现北平市民生活的艺术经验,竟以勃勃的雄心和巨大的容量,完整地反映了抗战八年中北平市民的深重灾难,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本质和民族败类的无耻,在反映抗战的作品中独树一帜。老舍自己也曾感叹:“设计写此书时,颇有雄心。可是执行起来,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都有苦痛,我不敢保险能把他写完。即使幸而能写完,好不好还是另一问题。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老舍:《四世同堂·序》)。

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展示日本侵略者杀人放火、奸淫抢掠的具体罪行上,而是把重心放在挖掘沦陷区市民的心灵上,一方面写他们性格中的保守性,一方面又写出他们的觉醒与蜕变,在亡国的哀痛中又看到了中国不会亡的希望。“像《四世同堂》这样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饱含怒、愤、傲、烈之情抒写而成的被征服者的愤史,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可说是第一部。”(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文学评论》1981年第6期)。从历史文化的深层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审视和反思,是作品最为深刻的思想价值。作品将历史镜头焦距于北平市民的灵魂深处,通过市民在惶惑中偷生的一幅幅生活图像,让战争的烈火考验国民的劣根性,不仅勾画了民族危难时刻的众生相,而且剖析了民族性格中的精神癌变,流露出对孱弱甚至病态的国民性格和苟安保守的生活观念的批判意识,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反省的理性力量和爱国激情,显示了作者改造和重塑“国民性”的努力。“老舍及其艺术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这不仅是指,他的艺术世界几乎包罗了市民阶层的一切方面,显示出他对于这一阶层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经由对自己的独特对象——市民社会,而且是北京市民社会的发掘,达到了对于民族性格、民族命运的一定程度的艺术概括,达到了对于时代本质的某种揭示”(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兰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老舍对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又因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对传统文明的态度从他的创作一开始就是带有批判性的,但他的态度与鲁迅的猛烈甚至偏激完全不同,不但温和,而且在批判的同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无论是《二马》中的老马、《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是《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这些老派市民虽然可笑,但大多值得同情,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在批判中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因而其批判并没有力量,最多也只是一种幽默,而对受现代文明影响的洋派市民的批判则严厉和辛辣得多。无论是《离婚》中的张天真,还是《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采用的几乎都是十分刻薄的嘲讽手法,其鄙夷之情毫不保留地溢于言表,虽然其批判也常常是无力的,但作者宁可作“漫画式”的处理。老舍之所以在对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中,流露出失落与愤激相交织的复杂感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对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

《四世同堂》在艺术上保持着老舍作品特有的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作品语言几乎全是纯粹的北京市民口语,加上对人物民族性的深入挖掘,使之成为老舍“北京市民生活系列小说”中的一座高峰,也是40年代国统区小说中最具民族化特征的一部。

老舍从60年代初开始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正红旗下》。“*”开始后,老舍因不堪人格侮辱而自杀,作品虽然只完成了前11章,但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家的艺术追求:以自传的形式表现社会风习与历史变迁。其特点主要在于,第一,在题材上,与作家以前的创作不同,主要表现作家自己本民族(满族)的生活;第二,在创作思想上,与作家在50年代以后的创作不同,又回到了以前创作审视国民性的角度,以个人的所见所闻为叙述中心,对本民族的历史和风习进行反省;第三,在表现手法上,与《茶馆》相类似,主要采用一种把重大的历史事件与思想主题化入日常生活的描绘之中的叙事策略。小说的主人公“我”,虽然只是一个未满15岁的孩子,但他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个经过了几十年风雨沧桑、具有鉴别力和批判力的智慧老人。因此,他在叙述本民族的历史变迁时,既有亲切形象的描绘,又有客观冷静的分析。正因为如此,作品才具有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老舍小说与其他“京味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风俗描写,而是在其中寄托着对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和沉痛批判。作家把理性的思考融入形象的描绘之中,形成了一种含蓄的讽刺笔调,特别适合作品所要表现的民族风习和反思国民性的需要。

在宗派主义十分盛行的30年代,老舍与巴金一样,与当时最具影响的“三大流派”无关,几乎也不属于任何派别,完全是靠自己的文学成就而立足于文坛的。不同的是,巴金身边还有一些编辑和作家朋友,手里还有几本刊物,而老舍在抗战前几乎只是埋头写作,凭借的只是自己对北京的熟悉,对生活的感悟。在1932年《小说月报》因“一二八”战争停刊导致文学研究会自动解散之前,老舍算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在回国前(1926年)就经许地山的介绍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最初的作品也是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发表的,但他并未参加该会的活动,与其他成员也无深交,几乎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因此,老舍的小说虽然拥有大量的读者,但不同于当时主流文学通常采用的对现实社会进行阶级分析的方法,并不能得到当时主流派文学阅读时尚的欢迎,主流评论界也自然不会给他应有的评价和地位。在1932年后,老舍便主要在左联之外不同派别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其中,既有论语派的《宇宙风》,也有京派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对老舍来说,市民社会中阶级的划分或者上流下层的划分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文化”对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这就是老舍的基本的创作视点。这一视点既决定着老舍小说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也决定着老舍作品的独有的特点。

老舍虽然也曾留过洋,也对传统文明持批判态度,但他与时髦的新感觉派却格格不入。老舍在批判传统文明时,常常表现出来一种失落感,并交织着对“新潮”的愤激之情。老舍对代表着“乡土中国”精神的老派市民的态度,表明他对传统文明的婉惜之情,而他对一味逐追新式洋派生活的新派市民的态度,则表明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反感。老舍是旗人的后代,对传统文明的衰落自然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但老舍也有着在英国的生活经历,对西方文明的弊病也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他与许多“西洋派”文人不同,宁可因美化带有封建宗法社会的东方文明而呈现出民粹主义倾向,也不愿对洋派青年手下留情。

老舍是北京人,却不是京派的成员。虽然,从老舍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看,老舍与京派有许多接近之处,如老舍和京派作家都格外重视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习惯于用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在老舍看来,祥子的悲剧在于病态的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而在这部小说中,老舍又正是通过一个乡下来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因此,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又试图以“道德审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了探讨;又如老舍和京派作家描写的也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写得最好的人物也都是“老中国儿女”或“乡土中国”的子民。但是,老舍走的却是“俗文化”的路子,正因为老舍的“俗”,由于他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使他远离当时的“新文艺腔”,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

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他最有特色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敏于描绘北京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格来演示悲剧故事,等等,都教文坛感受到了缕缕新气息。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老舍自幼濡染着的京城文化分不开。清初以来近三百年,大批满洲人屯居京城,他们在由满族母语改操汉语之后,培养起了对北京话切磋玩味的普遍嗜好,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隶满洲内务府正白旗),到《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隶满洲镶红旗),都是这种语言造诣的典范体现者,老舍是该传统的现代继承人”(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册)第328-329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因此,可以说,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

推荐第2篇:现代文作家

蒋子龙(1941------)作品:《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盘交响曲》、《燕赵悲歌》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总是密切关注现实,热情拥抱生活,关注国计民生,他能及时发现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及时的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开拓者的形象,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他善于选取尖锐冲突的环境,并以强化的表现刻画人物性格。蒋子龙不是一个细腻型的作家,他喜欢浓墨重笔,在大刀砍削中完成他的作品,但却及注意情节的跌宕起伏,也很注意编织引人入胜的情节。他的风格粗犷而又豪放,浑厚雄壮,具有一种振奋人心的阳刚之美。

张贤亮 (1936----)江苏人中学时代发表作品,1957年7月因抒情诗《大风歌》而被划为右派,1979年重返文坛,他的作品主要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土牢情话》,《灵与肉》,《河的子孙》,《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以及反映改革的小说《龙种》,《男人的风格》等。是反思小说的代表人物

从整体看,1)他对历史的反思不仅仅通过人物命运表现历史的曲折,而且往往通过主人公自我的内省展开,小说的主人公往往要在灵与肉的搏斗中“超越自己”通过对自身的痛苦自省和拷问,努力寻求“比获得更高的东西”,最终完成人格的蜕变和升华。2)在表现历史苦难时特别注重历史苦难过程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在苦难的背景上表现智慧的美、感情的美、在阴暗的背景上表现上闪光的人性和劳动者的美好情愫。3)他的小说大多都以雄浑和苍凉的大西北为背景,这给他的小说提供了一种粗犷、壮观、严峻的气氛,而他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彩。

贾平凹(1952---)是新时期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满月儿》、《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商州》、《浮躁》、《废都》等。他的作品表现在农村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情绪和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变化,表现农村改革在人们内心深处掀起的巨大波澜,以较强的艺术力量展示出改革潮流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浮躁》是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一部以对现实同步思考为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与张炜的《古船》一起标志着新时期文学从急切地反映社会政治文题转入对复杂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文化背景进行文学审视。它们标志反映改革的文学跃上一个新的层面。

高晓声(1928----)新时期重返文坛后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李顺大造屋》和“陈焕生系列”他的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对中国农民形象的塑造。1)在取材上,他更多关注的是农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内容,而不选取所谓的重大事件或离奇的故事,这是他的小说具有普遍意义。2)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充分的注意到了中国农民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既写农民的美德,也表现了农民性格的弱点,全面而又立体的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形象。3)他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总是充分利用一切场景和细节,努力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充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这种细线条的刻画使他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陆文夫(1928—)作品:《献身》、《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井》。他是描写苏州文化风情的一位高手。他的小说以苏州小巷生活为题材,写小巷人物的命运,从小巷看世界,反映时代风云,思考历史变迁,他不是一个激烈的作家,不喜欢以悲剧动人,而往往是微笑着看世界,写着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但却能够于平淡中见深沉,在风土人情的描写中表现社会和历史的风风雨雨。

王蒙(1934---)现实主义力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干预生活”思潮的代表作,《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说客盈门》、《庭院深深》、《青春万岁》、《在伊犁》、《表姐》、《名医梁有志》等。东方意识流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布礼》、《杂色》、《蝴蝶》、《相见时难》写实力作:《活动变人形》、《要字8679号》、《来劲》、《坚硬的稀粥》、及“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王蒙是小说界在建国后最早创作和大量发表意识流小说的作家之一,他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意识流手法的借鉴:1)立足于民族性和现实性的思想内容:从《布礼》开始,王蒙大胆吸收“意识流”的表现形式,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结构作品,表现主人公心灵变化的历程,。《夜的眼》、《春之声》进一步表现了特定的历史转变时期人们的典型情绪和感受。这些小说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如历史的阵痛、灵魂的扭曲、生命力的压抑、理想的失落与寻找、两代人的精神隔阂与沟通等,都牢固地立足于民族性、现实性,打上了鲜明的民族与时代的烙印。2)追求题材和手法多样性的创作原则:王蒙意识流小说不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晦涩,在借鉴意识流让大量的感官印象和意识流动进入作品,从心里角度来处理时间次序和空间位置等手法的同时,还揉入中国传统艺术手法如白描、比兴、象征、主观感受和夸张变形、幽默讽刺滑稽、杂文式的嬉笑怒骂、巧合、悬念、戏剧性冲突的运用、作者的旁白和人物的独白、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使他的“意识流”小说具有开放的品格。3)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风:王蒙意识流小说意象明丽,文风飘逸清新,《春之声》写岳之峰坐在闷罐子车里的印象、见闻、感触,写回荡在耳旁的《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和在闷罐子车里的发现的诗意,《海的梦》写年逾50的翻译家缪可言失去了青春的海的梦,却窥见了海的魂。生命终于获得了高扬起来的力量:“爱情、青春、自由的波涛,一代又一代地流动着、

,翻腾着,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淡漠,更永远不会中断,它们永远和海,和风,和月,和天空在一起”。可以说,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改造,因而被称为“东方化意识流”

莫言的主要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枯河》《爆炸》《金发婴儿》《红高粱》等。他是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人物,他小说的特色是:把西方的现代派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与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相结合,用最现代化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最本土化的民族生活,这使他的作品既具现代化的色彩,又具民族风格。莫言的小说,以感性化著称。他善于从人的主观感受、体验出发,表现人物心里、意识的跳跃、流动、联想,意象纷呈,色彩斑斓。语言汪洋恣肆而又咄咄逼人,表现出体验化、感觉化而又无节制性的叙述风格

先锋小说: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倾向(也称探索小说、实验小说、现代派小说、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特征:1)反叛性。反理性(业以确定的秩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美学精神、和表现手法。2)实验性。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方式创作新的艺术和语言形式为己任。先锋小说的艺术贡献在于现代小说文体实验,是名副其实的“形式的先锋”但在意义的追求和表达上,并未见什么特别的“先锋”之处,这也是先锋小说后来日渐苍白并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作家:马原、格非、莫言、孙甘露、余华、苏童、叶兆言、洪峰、北村、扎西达娃。 余华的作品:最初的成名作是1987年的短篇《十七岁出门远行》,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的怀疑与颠覆。之后发表《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现实一种》、《难逃劫数》、《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古典爱情》等,以一种冷静的笔调叙写死亡、血腥与暴力,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90年代后,向写实回归,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中初见端倪,并在随后影响较大的两部长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走向鲜明。

苏童:主要作品《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活》、《米》、《武则天》

新写实小说:“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它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感情”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代表性作家有: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池莉的代表作《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白云苍狗谣》等。从家庭的窗口透视烦恼人生,以入乎其内而又设身处地的体验方式和平视型观察方式及平静达观的叙述态度和细腻流畅的语言表达人性精神。刘恒的作品有《伏羲伏羲》、《黑的雪》、《狗日的粮食》等。

王安忆是新时期一位重量级的女作家,她的《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体验,被有的评论家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舒婷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神女峰》,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海子:被称为“麦子诗人”也被列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的代表,作品有《但是水,水》、《土地》、《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推荐第3篇:作家作文

楚天金报讯 一个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乡党委书记,坚持在一个谁也不愿去的穷乡僻壤干了八年,最后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来自各方的赞颂,他淡定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读完这则故事,当大伙儿都在为“最美乡镇干部”的高风亮节击节赞叹时,我不由心情沉重:像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本应该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可是在他获得“最美乡镇干部”荣誉整整八年之后依然一直没有得到上级的提拔!如果把他放在一个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甚至是省委书记的岗位上,他是不是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无法不纳闷的是,一个人民心目中的“最美乡镇干部”,为什么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可以视而不见,还让他在一个科级干部的岗位上一直“锻炼”着,而且一锻炼又是八年。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呢?我们不可否认这个“最美干部”有着他的社会理想和情怀,但我们也不惮以小人之心猜想他“请调”到更为清苦的地方工作是不是以此来宣泄对未被提拔的不满,或是一条想要远离官场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韬晦之计”?

当下,“公务员下海”已成热潮,“收入多年不涨,职级多年不变,能力是听领导的话和会写报告”是不少公务员选择“不玩了”的理由,鉴此,这位能一直坚守在乡村而且能干出成绩的“最美乡镇干部”尤其是那样的难能可贵,而这位八年甚至十多年雷打不动的科级干部多年一

直未被提拔而用官场术语说是“进步太慢”的现象,就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大快人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可就是在此背景下,不少的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不做事,不出错”,明哲保身,消极为官,出工不出力。而有关方面在“反腐”的同时,择优重点提拔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最美干部”就是那样迫切的需要,因为他们的人在哪里,人心就凝聚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当我们的身边都是这样的“最美干部”,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为期不远。(作者:张一一)

推荐第4篇:名人作家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等。《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1928年旅居日本,抗战开始,回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他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当时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1949年北平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 )《抗战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死去 的太阳>>,《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等。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冰心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 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在她报病危之后,亲自到医院看望冰心的人,其中就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同时代表江泽民)、李岚清和中央各部门的领导、有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和作家代表。

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10月10日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以及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在文学及医学界享有盛誉。

推荐第5篇:作家简介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野草》,回忆性《朝花夕拾》《阿Q正传》等。

巴金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主要作品有:《家》《春》《秋》《雾》《雨》《电》《萌芽》《寒夜》《随想录》《海的梦》《灭亡》《憩园》《复仇》《电椅》《还魂草》《猪与鸡》等。

冰心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只拣儿童多处行》《冬儿姑娘》等。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有:《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主要作品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

夏洛特·勃朗特

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和《教师》,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维克多·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笑面人》发表于1869年 小说有着和巴黎圣母院一样的美丑对比。《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等。

杨红樱

生于1962年5月12日,四川成都人。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把自己的作品当作书本上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直到后来,学生才知道是杨红

樱老师写的。于是学生们强烈建议出书,于是19岁开始童话创作。她做过7年小学老师,做过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青年作家》杂志社副编审。

主要作品有:《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假小子戴安》《瞧,这群俏丫头》《瞧,这帮坏小子》《非常爸爸》《非常妈妈》《非常老师》《非常男生》《非常女生》《非常小男生和小女生》《非常事件》《贪玩老爸》《轰隆隆老师》 《笨女孩安琪儿》《小英雄和芭蕾公主》 等。

伍美珍

被称为\"阳光姐姐\"。现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研中心主任。她曾是\"阳光姐姐热线\"主持人,专为小读者排忧解难。自2000年起,她在内地和港台三地共出版了70余部少儿题材的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曾获文化部\"蒲公英少儿读物奖\"及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主要作品有:《臭袜子赢比赛》《秘密心情便利贴》《袋鼠斗圆规》《咖啡味的七七班》《拥抱幸福的小熊》《假如给猪一对翅膀》《兄妹学期故事留言板》《单翼天使不孤单》《外号像颗怪味豆》《做好学生有点累》《我的同桌是班长》《青蛙王子副班长》《永远的超级四班》《老天会爱笨小孩》《巧

克力味的暑假》《我们班的狗仔队》《班的追星族》《没有秘密长不大》《生命流泪的样子》《青蛙军团爱地球》《穿越天空的心灵》《猪仔头温暖之旅》《我来自孤独星球》等。

推荐第6篇:作品作家

一、作品-作家

1.Ralph Waldo Emerson --- ‘Nature’ \\‘The American Scholar’

2.Nathaniel Hawthorne --- Twice-told Tales\\Moes From an old Manse\\ The Scarlet Letter\\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The Blithedale Romance\\The Marble Faun

3.Mark Twain ---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The Innocents Abroad\\

The Gilded Age\\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Huckleberry Finn)\\The Tragedy of Pudd’nhedd Wilson\\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Life on the Miiippi\\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4.Henry James --- The American\\Daisy Miller\\The Portrait of a Lady\\The Bostonians\\The prince of Casamaima\\The Turn of the Screw\\The Wings of the Dove\\The Ambaadors\\The Golden Bowl\\A paionate Pilgrim\\Roderick Hudson\\The Art of Fiction\\The Spoils of Poynton\\The Awkward Age

5.F.Scott Fitgerald --- The beautiful and the Damned\\Tale of the Jazz Age\\The Great Gatsby\\The side of Paradise\\Tender is the Night\\The Crack-up\\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6.Ernest Hemingway --- In our Time\\The Sun Also Rises\\A Farewell to Arms\\For Whom the Bell Tolls\\The Old and the Sea

二、作品句子—人物

1.The Scarlet Letter ---Hester Prynne白兰\\Chilling worth齐里沃斯\\Dimmesdale狄姆斯台尔\\Pearl 珍珠

2.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ry---mare\\bull-pup\\frog\\

Simon Wheeler维勒\\Tim Smiley\\Leonidas W.Smiley\\Parson Walker

3.The Triumph of the Egg--- Joe.Kane\\Mr.Alber Gnggs(neighbor)\\Father,

mother and I

三、辨析写出作品—作家

1.自传The Autobiography---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2.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Nathaniel Hawthorne纳撒尼尔.霍桑

3.沃尔登 Walden --- 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大卫.梭罗

4.我射出一支箭I shot an Arrow\\人生颂A Psalm of Life---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

5.要描绘一片草原To Make a Prairie\\最美妙的胜利感觉Succe Is Counted Sweetest\\

我是无名之辈I’m nobody ---Emily Dickinson 埃米莉.狄金森

6.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ry---Mark Twain 马克.吐温

7.鸡蛋的胜利 The Triumph of the Egg---- Sherwood Anderson 舍伍德.安德森

推荐第7篇:作家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

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

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

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

会名誉理事等职。《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

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

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

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另有同名影视演员。

小仓山房集》,《子不语》,《随园诗话》,《祭妹文》,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

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

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

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

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画外话丛书 冯骥才卷》 《逆

光的风景》 《摸书》

苏轼(

1037

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

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

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

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

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

开创了湖州画派。《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念

奴娇·赤壁怀古》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

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

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

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

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

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

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

馆。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

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

《家》、《春》《秋》

方志敏,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

*,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

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

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

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

志敏式”根据地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

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

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等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

省海阳市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

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

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

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

学,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秋

色赋》,节选了原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描写海滨仲夏夜景

色的片段.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

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

隐居鹿门山。

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摩诘文集》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推荐第8篇:作家知识

鲁 迅

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 心

冰 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 盾

茅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 金

巴 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 舍

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 石

柔 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 红

萧 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沈从文

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废 名

废 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田园牧歌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曾经因题材的“故乡性”和情调的乡土性被认为是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的一员,30年代的创作由被归入“京派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倾向和归隐情绪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呈现独特的风格。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穆时英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等。“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沙 汀

沙 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讽刺批判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等;短篇《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 芜

艾 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写实与抒情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取材丰富多样,但大多取自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挖掘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等;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是“五四”以来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

孙 犁

孙 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解放区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

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 玲

丁 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现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是她发表小说《梦珂》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短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解放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通讯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特写集《南下记》、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

张爱玲(1921~1995),现代著名女作家,小说大家。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是她小说创作的基调。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禁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大家。“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 发展和繁荣。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俗学家、文艺评论家。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等。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后创作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书写孤独灵魂的忧郁、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灵、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

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散文名篇《山之子》等。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现代散文家、画家、翻译家。其作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含,尤其善以儿童的眼光来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质。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人世间虚伪、卑俗、自私的憎恶,读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的赞美,充满清幽玄妙的情趣。后期散文透出强烈爱憎之情,有诙谐峭拨的风格。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教师日记》、《帅真集》等。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杂文集《骂人的艺术》、散文集合《雅舍小品》、《秋室杂忆》、《文学因缘》等,散文名篇《雅舍》、《汽车》。

唐 弢

唐 弢(1913~1990),原名唐端毅。现代文学史家、杂文家。代表作有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边鼓集》、《横眉集》、《松涛集》、《落帆集》,散文名篇《桥》等。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自己的话》;散文名篇《祝土匪》、《论趣》、《说文妖》等;小说代表作有《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朱门》等。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双。现代文化名人、作家、理论家。20年代所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之作。30年代编有《鲁迅杂感选集》并作重要序言。散文名篇有《暴风雨之前》、《一种云》等。

夏 衍

夏 衍(1900~1996),原名沈乃熙,又名沈端先。现代文化活动家、剧作家。1936年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戏剧代表作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胡 适

胡 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终身大事》。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诗集有《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星空》、《前茅》、《瓶》、《恢复》等;诗歌名篇《凤凰涅槃》、《晨安》、《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历史剧代表作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小说代表作有《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和《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

闻一多

闻一多(1889~1946),新月社代表诗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作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诗歌名篇《死水》、《发现》等。

殷 夫

殷 夫(1909~1931),又名白莽,原名徐白。“红色鼓动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代表作诗集有《孩儿塔》等;诗歌名篇有《血字》、《我们》、《别了,哥哥》等。

冯 至

冯 至(1905~1993),沉钟社代表诗人,曾被鲁迅称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诗歌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北游》等;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歌名篇《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海韵》等;另有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李金发

李金发(1900~1976),中国现代文学史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早年留学法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于1920年在法国开始创作白话诗。20年代中期以后,接连出版了《微雨》(1925年)、《为幸福而歌》(1926年)、《食客与凶年》(1927年)三本新诗集。李金发在国外创作的这些诗歌,明显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营养。他留法期间,正值法国诗坛象征主义盛行,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马拉美、魏伦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极其诗作,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思想情调和艺术技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以法国象征派诗歌以梦幻来取代显示和以颓废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更引起了李金发的强烈共鸣,这一点深深地反映在他整个诗歌创作中。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田 间

田 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街头诗的发起人,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代表诗集有《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等;诗歌名篇有政治抒情长诗《给战斗者》以及街头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呵,游击司令》、《给饲养员》、《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代表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等,诗歌名篇有《老马》、《有的人》等。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等;诗歌名篇有《断章》、《淘气》、《圆宝盒》、《距离的组织》、《尺八》等。

艾 青

艾 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代表诗集有《大堰河》、《旷野》、《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火把》、《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歌名篇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片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绿 原

绿 原(1922~ ),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童话》、《集合》(抒情短情诗集)、《又是一个起点》(长篇政治抒情诗集)等;诗歌名篇有《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诗与真》、《诗人》、《你是谁?》、《复仇的哲学》、《颤抖的钢铁》等。

牛 汉

牛 汉(1923~ ),本名史成汉,又名牛汀。“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彩色的生活》、《温泉》、《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悬崖》等;诗歌名篇有《种子有翅膀》、《鄂尔多斯草原》、《地下的声音》、《驼队的摇篮》、《夜的憧憬》、《悼念一棵枫树》、《根》等。

穆 旦

穆 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九叶”诗派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探险队》、《旗》、《蛇的诱惑》等;诗歌名篇有《野兽》、《蛇的诱惑》、《赞美》、《诗八首》、《自然底梦》、《森林之梦》、《隐现》等。

郑 敏

郑 敏(1920~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花》等;诗歌名篇有《树》、《金黄的稻束》、《生的美:痛苦、斗争,忍受》、《人力车夫》、《马》、《时代与死》、《清道夫》等。

袁可嘉

袁可嘉(1921~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沉钟》、《岁暮》、《空》、《南京》、《上海》、《进城》、《难民》等;诗论集有《新诗现代化》、《新诗戏剧化》、《对于诗的迷信》等。

李 季

李 季(1922~1980),解放区代表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

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3),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政治讽刺诗《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等。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巽甫。独幕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家,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代表剧作有《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代表剧作有《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等。

曹 禺

曹 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话剧住主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曹禺及其代表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另有剧作《蜕变》等,并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田 汉

田 汉(1889~1968),原名田寿昌。现代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代表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梅雨》、《回春之曲》、《丽人行》。

陈白尘

陈白尘(1908~1994),原陈增鸿、陈征鸿。讽刺喜剧和历史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代表剧作有《征婚》、《恭喜发财》、《魔窟》、《乱世男女》、《禁止小便》、《结婚进行曲》、《升官图》、《岁寒图》等讽刺喜剧;《虞姬》、《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等历史剧。

推荐第9篇:英国作家

英美文学

名字:林肖

班级:080411

学号:08041138

英国作家: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 主要作品: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 1836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1843年

《马丁·翟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6年-1848年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 1855年-1857年 《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创作主题:

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1) 揭露和批评19世纪英国社会的贫穷、不公、伪善和腐败等现象来促进社会改革。

2) 他认为国家应通过干预措施抑制地主和资本家的贪婪欲求。 3) 他是一位人道主义者

写作风格

1) 讲故事的行事 2) 词汇丰富 3) 人物刻画

4) 独具特色的儿童形象 5) 是幽默与感伤的混合体

一个伟大的人

——读《双城记》有感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尽管死了,也一定会复活。所有活着信我的人,一定永生。”

——《圣经•新约•约翰福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双城记》是第一部真正打动我的小说。那个行为不端、前途黯淡的律师西德尼•卡顿,亦是深深撼动了我。本着对爱情的忠贞,毅然决然的奔赴死亡,那种崇高,使他成为本作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卡顿最开始的出场,说实话,是令人厌恶的。试想一下,一个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穷酸律师,怎么能使别人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在狄更斯的娓娓叙述下,再次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落魄青年,怀抱着难以想象的对爱情的义无反顾。也就是在他对露西小姐倾诉心肠后,我对卡顿的感情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可以获取的最好的帮助,马奈特小姐,再这儿已经获得了。叫我在未来没落的残生至死不忘,我以前对你吐露过我的全部心声,除了你之外,这地球上不会再有人听到了。”

如此真实的肺腑之言,却透露着刻骨的无奈和悲哀。正如同遇见露西之前的卡顿,被盯上枷锁的命运似乎决定了他的一生。但也像他所说一样,露西的出现唤醒了卡顿往昔的梦想,点燃了爱的火种。这火光后来一直领着他向前,即便是走向断头台,他也无怨无悔。因为,在卡顿心里,为爱而作的牺牲是不需要计较的,就算为爱献出生命也是高尚的。

曾经有一个写手说:因为对爱的执着,卡顿的一生注定是带上悲剧色彩的。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生命的终结并不一定代表着不幸。对于卡顿来说,能为帮助露西而死是一种幸运。这让一直有强烈自卑感的卡顿第一次直视生活,第一次发掘到了生活的意义,第一次完美的运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心爱的女孩。我感到欣慰,因为卡顿心中的光明最终透过那层黑云露了出来。

在临死之前他用自己的无畏震撼了所有人,甚至是已经疯狂的法国民众。此时此刻,卡顿的爱已经不只是对露西的了,这份爱已经升华成为了“对时代变迁的憧憬和对被压迫者的关爱”。

“嘈杂的人声,许多张抬头注视的面孔,外围人群往前涌的脚步声,一块往前冲来,仿佛掀起一股滔天恶浪。转眼间,全部都消失了。二十三。”

看至第十五章/足音消失的时候正值深夜,灯光映照着泛黄的纸张,我伏在桌上哭得昏天黑地,即怨恨狄更斯为什么如此“狠毒”,又替卡顿能了却心愿而喜悦。伴随着矛盾的眼泪,我静静地读完了《双城记》。

其实,并不需要哭泣。

“那天夜里,整个城市都在议论他,说他是所有上断头台的人中表现最为镇定自若的一个。不少人甚至觉得他表情郑重的像个圣人。”

卡顿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忧伤和难过,只有平静。还记得他对露西说的话吗?“地球上还有这样一个人,为了让你喜欢的人平安无事,他乐于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一个从一开始就了然自己命运的男子,不得不说是一个清醒者!

西德尼•卡顿,用我的片面之言是无法说清楚他的。所以,用巴金老人对卡顿的评价结束这篇文章是最好的:

“多年以来,那个为了别人幸福而毅然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像一位老朋友时时鞭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怎样使自己的生命闪光。”

美国作家: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主要作品:

1926年 出版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

1927年 出版长篇小说《蚊群》

1929年 出版代表作《喧哗与骚动》

1930年 出版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

1933年 出版诗集《绿枝》

1938年 出版长篇小说《没有被征服的》

1948年 出版长篇小说《坟墓的闯入者》

1951年 出版长篇小说《修女安魂曲》

1958年 出版散文集《新奥尔良札记》

1962年 出版长篇小说《掠夺者》

创作主题:

福克纳的大部分作品以美国南方为背景,但实际上远远跨出了地域的界限;他也绝不是单纯描写南方风情的地方作家。他的创作题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但表现的主题思想却是多义的、多层次的,因而能在不同的文化中引起共鸣。他通过零乱的故事拼接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白,表达了他的创作思想和主题:南方贵族家族的衰落象征整个蓄奴制度的失败和与之并存的传统道德观念的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给青年一代造成的内心冲突;他们不愿成为下等人,但不能违反南方传统的道德准则,否则将要背叛家庭、白人社会和文化遗产,他们在历史的阴影下成长,在矛盾中痛苦地思索和寻求自我;20世纪社会像一片荒原,非人化的资本主义工业和所谓的西方文明使人失去昔日的质朴、善良、忠诚、勇敢等品质;对人的个性以及按个人意愿生活的权利的强调和对现代社会侵犯了人的尊严,扼杀了人的价值的谴责;与社会囚徒相反的是“自然人”,在些简单纯朴、非知识型的人不受社会法规的约束。他们的喜怒哀乐里没有勉强和做作,大自然可以帮助“社会人”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社会人”如能超越法规就可以达到“自然人”的感情境界。正由于这样,尽管生活中充斥不公道、痛苦和残酷,但人定能生存下去。这些主题的展示,使之文学创作越出了文学自身的范围而升华为一种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意义上的思考。福克纳将作品中的人物赋予时代性,刻画生动丰满,个性鲜明,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反映出当代人共有的追求、思索和苦闷,同时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思想和影子。尽管在理智上他竭力同这些具体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批评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投身生活的错误,但感情上却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这不能不使人们产生与作者本人的真实情感的共鸣,也充分暴露出他内心的矛盾,特别是理智与感情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同他思想上更深刻的隐痛联系在一起就是他对南方及其过去的困惑,无疑这是时常困绕着他而终究摆脱不了的南方情结,欲爱不能,欲罢不忍。

写作风格:

1、意识流技巧的使用和时序的错置打破了传统小说按时间顺序和因果之链建构小说意义的方式,体现出新的时间意识。

2、福克纳小说如果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小说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3、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著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他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

读《喧哗与骚动》有感

这是我读完整过的第一本意识流小说,小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却磕磕碰碰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好混乱,好糊涂啊,完全没有章法,各种片断,好像都莫名其妙的交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译者大量的注解,完全看地不知所云,但说实话,即使看了下面的注解,还是不太清楚福克纳到底在这本书中要表达什么思想。我想,也许正如这题目的来源莎士比亚里的《麦克白》里说的那句话,“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没有任何意义。”这本说,也是“痴人”福克纳的梦靥呓语,没有什么意义吧。我人生没意义,你还得活下去;读完一本书,即使没什么想法,也还得写读后感。那我就把自己从开始到结束,谈谈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读这本书因为这是学院给我们列的外国文学的书单里我唯一没读过的一本书,所以就去图书馆找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由李文俊翻译的版本。刚开始读的时候,译者在序里说,书中围绕着凯蒂被诱堕落的片段,福克纳运用了多个叙事角度来谈这件事。这就让我想到了前些日子看到过的一部日本电影《罗生门》,它也是围绕一件谋杀案,从每个人嫌疑人不同的自述角度来展开的,我以为福克纳也会这样写。但读着读着,却发现这本书比《罗生门》复杂得多。因为至少《罗生门》的每个叙述者他们的头脑还是清晰的,但《喧哗与骚动》里的各个叙述者脑子都有点问题。所以在看的过程中,我很纠结:继续还是放弃?

第一部分是从班吉的角度来写的,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他是个先天性白痴。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岁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都一起涌现在他的脑海里。所以,在他的叙事当中,常常是混乱的,叙事到一件事的时候,又会因为当中的一些事物,联想起另一件事。如果没有译者的注解,我还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事。但我还好奇,译者又是怎么知道班吉讲的就是那件事,我即使联系上下文也看不出。看来,我的智力水平真的是很低啊。但通过班吉的讲叙,我还是可以了解到,班吉对姐姐凯蒂有很深的感情。

第二部分是从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的角度来叙事的。他是一个哈佛高材生,但他能上哈佛是因为家里买了一块很大的地的缘故,也就是说,他能进哈佛,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而是金钱。刚开始看这部分的时候,还有点纳闷,昆丁虽没有高智商,但他的脑子应该比班吉好很多吧。为什么他的讲叙也这么不正常吗?后来,看了一些评论,知道昆丁在讲这段的时候,精神也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因为他在考虑自杀的事情。想想也对,一个要自杀的人,他的精神也正常不到哪里去。从他的讲叙中,我发现昆丁其实很善良,他给一个吉普赛女孩食物吃,又送她回家。后来虽然被她家人误以为是昆丁要拐卖这个小女孩,但他也没有为他的这些善行辩解几句。他也非常的爱他的妹妹,凯蒂失身后,他也要决定跟她的男人决斗。虽然他跟那个男人最终没有决斗,但他因为由于对那个男人因对凯蒂的侮辱的愤恨而产生的勇气,还是很容易看出他对凯蒂非常的在乎。但我不明白,他在乎凯蒂的到底是她本身呢?还是她的贞洁?如果真的爱凯蒂,应该在凯蒂失身后,更加的关心、安慰她。而不是选择自杀,在地狱里与她相遇。也许,这就是一个要选择自杀的人的逻辑吧,看完这本书后,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一些意思,但还是有点庆幸:我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我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正常人的逻辑要明白晓得一个非正常人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写到这里,我又有点疑问,那些“疯子”的思维,有谁能真正懂的呢?难道是他们的同类人吗,但“疯子”本身都已经丧失或混淆了思辨的能力了,又怎么晓得别人的想法呢?所以我很好奇。福克纳当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到底是想写给谁看的?

第三部分是从杰生的角度来叙述的。杰生应该可以说是康普生家族里面比较正常的一个人,因为他既不是白痴,又没有自杀的念头,更没有一些放荡的行为。但他既生为康普家的人,无论康普生太太怎么说杰生好,他还是继承了家普生家我认为一些共性的思维特点:疯颠的,非正常的,疯狂的。杰生的“疯”我觉得是因为他的自私自利、贪婪无情所造成的。这点在现实中也还是可以找到例子的,有些人为了追求金钱、地位,确实会导致精神失常。通过杰生的讲叙,我发现杰生绝对是恶的代表。他阻扰姐姐凯蒂对她女儿急切的想念之情,并且还利用这点来给自己生利。别说他跟凯蒂是亲兄妹了,即使他跟凯蒂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一个常人也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但就杰生的这样一个人,作为康普生家族的权威康普生太太还不对地夸杰生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康普生家族没落的必然性。

写着写着,也发现自己其实对这部作品还是有点自己的想法的。关于第四部分,是康普生家的一个女黑奴迪尔西来讲叙的。她是一个很忠诚、善良的人。我很奇怪,为什么一个正常的人,倒引不起我的一些想法,而之前的那些不正常的人到那让我有那么多的想法。也许,这是也这本书之所以引起轰动的一个原因吧:思维正常的人想对思维不正常的人的想法的一些窥探!

推荐第10篇:现代作家

 现代作家、诗人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自我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自我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经常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以反对封建的禁欲,作品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一、郁达夫与“自我小说”

(一)郁达夫“自我小说”的创作概况

郁达夫(1896-1945)著名小说家,创造社发起人之一,1920年开始创作小说,他的处女作是《银灰色的死》,作品主要写了Y君丧妻的悲痛与日本酒家主人女儿静儿的爱情的幻灭,以及他对死的渴望,无处不表现他对生活的绝望。192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它通过对一个在异国留学青年屈辱和苦闷生活的描述,和对他在外国学习和生活的回顾,发出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愤懑和控诉,和向旧礼教挑战的个性解放的呼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后又创作了许多优秀小说, 1927年的中篇小说《迷羊》生动的描绘了女伶谢月英与感伤青年王介成的爱情悲剧,小说深刻地渲染了男女主人公对异性的痴迷。1934年《迟桂花》以迟开的但香味馥郁持久的的桂花为喻,比拟女主人公翁莲的情和爱,充满着人情美,是获得友谊和爱情的喜悦之情。这些小说都带有主观抒情浪漫主义色彩,曾震撼了封建卫道者所固守的旧文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读者,在当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郁达夫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曾反复的说明作家的经验,除了自己的之外,实在另外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和遭遇。如果我们把郁达夫的小说连贯起来读,我们会发现他的小说的内容基本上同他的生活轨迹相吻合。郁达夫作品的叙述人总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在故事中都带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如《沉沦》、《青烟》、《薄奠》,也有采用第三人称的,他们也是郁达夫自己的化身,如《茫茫夜》中的于质夫,《银灰色的死》中“他”,《采石矶》中黄仲则,他们都染上了作者的身影。但这种“自叙传”小说并不是说它就等于自传,郁达夫写小说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立传,他只想赤裸裸的把自己的心境写下来,以求世人了解他的内心苦闷。 (二)“自我小说”的定义

“自我小说”是以作家自身经历和身边锁事为题材,倾泻主人公意识的流动,心绪的弛张,情感的起伏,“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小说敢于大胆深刻的自我揭示,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作品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自我为原型,将小说从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引向了人物复杂的内心。在这些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不着意于人物的性格刻画,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带有浓厚的主观性、抒情性和厚重的感情深度,从而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因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由此而产生的“颓废”和“变态”心理这一“时代病”,描绘了一群徘徊在时代十字路口的“自我形象”,表现“自我”的感伤与苦闷。 (三)“自我小说”的创作理论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以自我表现为中心。郁达夫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自叙传”,他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所写内容都是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遭遇和心情,作家以自己的口吻叙述故事,表达作家自己的心里感受,作家在内进行创作时,侧重于表现主人公的心境,他刻意发掘主人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意识并把它毫无掩饰地袒露给读者。在整个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叙述者、主人公三位集为一体。郁达夫的作品大多呈现了感伤、颓废的情绪,在作品中描绘了许多“零余者”的形象,他们都是作者所要塑造的表现“自我”的感伤形象,力求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揭示时代的弊病,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自我小说”的创作个性

(一)“自我”的写真

郁达夫他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一文中说:“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都能清晰地看到作家的个人出生、经历、个性、气质、教养、审美情趣等。无论是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还是《过去》、《迟桂花》,而且在人物形象方面也有体现,无论是作品中的“他”、“伊人”还是“我”、“文朴”、“于质夫”,他们都隐含着作者的身影或精神气质。如,作品《沉沦》的主人公“我”不是郁达夫本人,不能简单地在两者之间划等号,在作品中已经有许多的艺术加工和虚构。但小说中的“我”,与留日期间的作者,在思想上和经历上确实是息息相通的,有许多相类似之处。《银灰色的死》和《南迁》以及稍后在国内写的《空虚》,在格调上与《沉沦》完全一致,是它的姐妹篇,都可以当作留日期间的自叙传来读。1921年郁大夫回国,之后在安庆政法专科学校任教,他根据自己在学校期间的一段经历,写成《茫茫夜》。实际上,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于质夫就是《沉沦》的主人公“回”到中国。他还是那么苦闷,那么忧郁,只不过,在于质夫身上发展的更颓废些罢了。《采石叽》表面上是夫子自道,是借他人之杯,消自己胸中的块垒,完全是吐露自己的心声。几乎完全是自己爱情生活实录的《茑萝行》,以不幸的封建婚姻为题材,叙写与妻子间“不能爱又不得不爱”的矛盾苦闷心情,显示出一种凄苦悲凉的心境和难以排宕解脱的精神痛楚。《过去》是一曲凄婉哀绝的爱情挽歌,主要是表达一种切肤的失却爱情的惆怅感和失落感。

综上所述,从郁达夫的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他生活的经历,以及性格发展的轨迹。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以精神状态发展过程为题材,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态。《沉沦》隐含着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和感受,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在异国倍受凌辱歧视和迫害的弱国子民的复杂内心世界。

(二)露骨的坦率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于“自我”的暴露是前所未有的,他把自己的爱憎态度,喜怒哀乐,荣辱感受,甚至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自私的打算,性的苦闷,也彻底的暴露在读者面前,以其露骨的坦率和大胆的自我暴露震动了无数青年的心。所以,他认为作家在艺术创作时没有什么需要向读者隐瞒的,也不应该受到什么限制,即使他所倾诉的感情到了不合伦理道德的地步也没关系。郭沫若先生曾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切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的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1[1]创造社同人郑伯奇也曾说过“他赤裸裸地将自己暴露出来。有时候还要加加一点“伪恶者”的面目,他的大胆的描写,在当时作者中,是一个惊异。”2[2] 郁达夫笔下关于性的描写既非无节制的肉欲横流,也非连篇累牍的淫词浪调:而是把“性欲”当作一种具体的人的感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来加以表现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正如钱杏邨在《郁达夫代表作·后序》中称“郁达夫是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同时他又指出,性苦闷在当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青年们同具有着这样的事件而没有勇气很痛快地表现出来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郁达夫是赤裸裸的整个的表现了。”

(三)“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的作品大多都流露着淡淡的忧郁、颓废,显示出特有的感伤美和病态美。有的学者认为郁达夫是一个消极主义者,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的作品中确实有对忧郁、感伤、颓废的描写,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也是忧郁的,而且作品的题目本身也传达了一种忧郁,如《银灰色的死》、《茫茫夜》等。所以,郁达夫做出公正的评价,关键就在这里。郁达夫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调”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以抒情为艺术的中轴,他的小说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和紧张,而是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欢,甚至是厌世颓废的心境。如“他”和“伊人”的纤敏自卑,“我”和于质夫的自伤沦落,黄仲则的愤世嫉俗等等,他们都有相通之处,都是表现感伤情怀的人物形象。如果我们说作品中只是单纯地描写人物感伤颓废的情绪,描写性的苦闷,那自然是消极的,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联系当时的时代来考察。郁达夫的大多出作品中的悲观厌世、感伤颓废的情绪,这正是他对黑暗社会反抗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反抗不那么直接,而是通过曲折隐晦的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沉沦》中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的描写,直接揭示了饱受民族歧视而自尊遭受严重戕害的强烈的感情。《春风沉醉的晚上》写的是“我”意识到自己与劳苦大众共同的命运,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他的作品中,不久流露着感伤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态度,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摹,还有对外在景物的修饰,或寄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是捕捉人物内心思想的细节,使“悲伤”成了他作品的最基本的感情基调。

三、“自我小说”的创作渊源

郁达夫的创作个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郁达夫创作个性的形成的诸多原因中,有四个方面最明显也最直接,一是时代、历史的原因;二是生活经历造就的个人气质和性格;三是传统文学的影响;四是外国文学的影响。

1[1]郭沫若,论郁达夫[A].郁达夫研究资料(上)[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2]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三集导言[A].中国现代文论选(二)[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9,3。

(一)时代、历史的原因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在这场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伟大文化变革中,产生了许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独领风骚的文化巨匠。其中,郁达夫的名字可以同鲁迅、郭沫若、沈雁冰、胡适等在一起,跻身于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和开拓人之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许多作品以深受压迫、开始觉醒而又带有病态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他们的抑郁、愤懑伤感以及内心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但也带有消沉颓废情绪。郁达夫以大胆率直、敢于暴露、勇于向封建道德挑战,而赢得了众多的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被尊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代宗师。

郁达夫被公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以表现作家自我为特征的“自我小说”的代表。关于“自我”郁达夫在1923年有过一个扼要的解释:“‘自我就是一切,一切就是自我’,个性强烈的我们现代的青年,哪一个没有这种自我扩张的信念。”如此的突出自我、崇尚自我,扩张自我,这是经过五四洗礼的青年一代,对自我价值的觉醒和发现,是一种人性的归附,个性的张扬。归根结底,这是“民主”“自由”时代思潮的折射,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时代精神的呼应,是对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扼杀个性的挑战和抨击。因此,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表现自我小说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时代原因的。

(二)生活经历造就的个人气质和性格

郁达夫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三岁时,父亲病故,家道由此中落,母亲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无暇照顾他,两个哥哥均在外地读书,整天伴随他的只有吃斋念经的老祖母,郁达夫的童年是在孤独、贫穷和饥饿中度过的,他的童年生活对他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七岁开始,他就被母亲送到私塾读书,接受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教育。虽说他家境贫寒,但是母亲对三个儿子的学业非常重视,要求非常严格,使得郁家三兄弟日后都学有成就。在严母的管教下,郁达夫从小养成了读书好学的习惯,而个性也部分的受到了压抑。他自幼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孤独忧郁,沉默寡言,这种性格伴随着他的一生。郁达夫17岁时,他的哥哥到日本,从此开始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活,这是他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郁达夫在日期间,正是中国处于最黑暗,最屈辱的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降低,他受尽了异民族的侮辱和歧视,强烈的意识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屈辱的社会地位,从内心升起一种严重的自卑感,这种沉重的自卑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对于正处在青春躁动的青年来说,这种精神折磨的残酷是可想而知的。郁达夫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人生从十

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我的这个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惨酷的,军阀专制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故国的陆沉,身受到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处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郁达夫的性格很软弱,长期压抑的生活使得他的性格变的更加的纤细,甚至有些神经质,他的自卑性格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情结。日本学长富长觉梦谈到郁达夫是说:“郁达夫性格怯懦,在什么事上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他的老朋友郭沫若也认为:“郁达夫自谦的心里发展到了自我作践的地步。”这些的确概括了郁达夫性格的主要特征。 (三)传统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从七岁开始就进私塾读书,在去日本之前,他所受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教育。郁达夫古典文学的修养很高,对传统文学造诣极深,国学功底很厚,他能写漂亮的旧体诗。同时,他又是一个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作家。郭沫若说:“他的旧体诗比他的新小说更好”。中国古典文学以诗歌为正宗,这就决定了作品的表现方式主要是抒情,而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直接抒发主人公的情绪和感受。他精通古文,能吟诗作赋,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传统文化的印记,这是时代所造就的。同时,他身上带有旧式文人的特点,爱国主义思想、平民意识,同情下层人民、远离权贵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境界,在郁达夫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同时,古代作品中,忧郁感伤的气氛感叹天地无常,世事沧桑的情绪;旧式文人他们都喜欢游山玩水,登高赋诗,消极避世,放浪形骸,饮酒作乐,附庸风雅的生活情趣,这些在郁达夫的身上也有流露。除此之外,传统文学的创作风格对郁达夫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离骚》悲愤情调:魏晋文学的感伤色彩:李商隐的深情绵绵:婉约词人的哀怨悲切委婉等,在郁达夫的作品中都留下了痕迹。 (四)外国文学的影响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则显得更加直接和明显。郁达夫在接受外国文学时也不和别人大相径庭。他在海外时,就更多的吸收并接见了许多外国文艺理论思想。他在留日期间就开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接触世界各国的小说。郁达夫对那种具有浪漫气息、抒情味浓,弥漫着淡淡忧郁情调、艺术性高的作品情有独钟。 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十九世纪世界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其中屠格涅夫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对他的作品更是百看不厌,郁达夫的《过去》和屠格涅夫的《初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描写了有着强烈个性的妇女两位作家都喜欢描写对爱情的渴望和梦想,而且从其它的作品也能看到屠格涅夫的影响。

德国大诗人歌德对郁达夫的创作也有明显的影响。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与郁达夫作品中那些不断被感情所折磨的灵魂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两篇的结局相通,《沉沦》的悲剧结局使人想起维特之死。

郁达夫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多角度的,除了以上两位作家外,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华兹华斯、劳伦斯、佐藤春夫、哈代等等。在众多的外国作家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私小说”,它对郁达夫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在日本,“私小说”被尊为“纯文学”,它不同于通俗文学,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私小说”它不同于一般的传记,它必须是小说,所写的内容必须是作家的亲身经历,所以“私小说”让人感觉非常亲切。“私小说”在艺术上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大胆的自我暴露,哪怕是灵魂中肮脏的一些东西,也毫不掩饰地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如田花山袋的《棉被》就赤裸裸的描写了主人公对自己的女学生的一种变态的情欲。二是表现手法主要是抒情,如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三是不重视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结构上像散文。郁达夫的《沉沦》从选材和采用的表现手法上都受到了日本“私小说”的影响,特别是佐藤春夫的影响,而且《沉沦》以及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都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散文化。作品的内容上也相似,都描写的是自身的亲身经历,都是自己心里感受的真实写照。

郁达夫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并非是完全的照搬,在技巧上是接受的态度,在题材和内容上突破局限。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和郁达夫的《沉沦》都表现出了世纪末人们的感伤颓废的情绪。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的不同,《田园的忧郁》仅仅表现主人公无所寄托、无限烦恼的单纯的自我感伤,而《沉沦》,它所表现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小资产知识分子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不再受列强的凌辱,表现的是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表现的是作为弱国子民复杂的内心世界,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作者因为祖国不强大而在海外受欺负的痛苦心境。《沉沦》中郁达夫通过主人公的死来来唤起当时青年们的反封建情绪和爱国主义激情,也就是说,郁达夫的感伤、忧郁、颓废的情绪是植根于对祖国的深切的爱,这也是《沉沦》为什么在当时能引起广大青年共鸣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郁达夫所描写的思想内容是全新的,他的创作风格也是复杂的,而且形成的原因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他首次开创了“自叙传”这种小说题材,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使他的艺术作品对于读者来说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致谢: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谢小雪老师,她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无论是论文主题的拟定还是论文的完稿,都渗透着谢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她那渊博的知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得我敬佩。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感谢她们在我的论文中给予的巨大帮助,让我再次感受集体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A].郁达夫文集(七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

【2】郭沫若,论郁达夫[A].郁达夫研究资料(上)[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三集导言[A].中国现代文论选(二)[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9,3。 【4】主编乐齐,《名家精读文丛》,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宋凤英,《论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曲靖师专学报,第15卷,第4期。

【6】乔以钢,《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卷,南开大学出版社。

【7】蒋成德,《从种族革命的悲壮到民族歧视的哀愤》,宁德师专学报,1997年第一期(总40期)

【8】郁达夫,《郁达夫代表作》,华夏出版社

第11篇:作家小传

作家小传

阿慈兰若,又名智行,原名:孙云乾,生于1967年,祖籍甘肃,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诗人,浙江省舟山市、浙江海洋学院港台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加入哈尔滨作家协会,同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有散文,散文诗,诗歌等多种题材体裁的作品问世获奖。曾潜踪隐居海岛八年,专研八千卷《龙藏》于某古刹。整理校订并编著了《大清三藏函序及目录检索》一书,完善了从古及今藏经系统(由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并出版了散文诗集《阳光的手指》(百家出版社出版)和散文与诗之合集《太阳里的扎龙》(百家出版社出版)等纯文学专集,以及佛教警世书籍《栖月庐笔记选》,散文集《月上溪头俗笔选》和散文诗集《葵花的语言》一并在《栖月庐俗笔选》文集中出版,第三版(修订版)又新增了内容,一套四册精装本,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主要有《说缘》和洋芋三部曲《遗忘与宽容》与《怀念与向往》和《幻梦与现实》等,二十一集文学剧本有《隋唐因缘传》等。长篇小说《遗忘与宽容》入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现专事长篇小说创作。

第12篇:《自由作家》观后感

10300720073—李振民—PTSS119005.01—英美电影思想解读

电影背后的人性纠葛

——观《自由作家》有感

摘要:电影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启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作为一部好电影,《自由作家》所涉及到的种族歧视问题,教育问题等问题背后,都隐藏着诸多人性的纠葛。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能敏感的捕捉到其背后对于人性的体现,并据此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体现一部电影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电影人性排斥接纳教育价值

一,电影的价值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将活动的物体用摄影机拍摄到胶片上,再用放映机将这些画面投射到荧屏上,于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就诞生了。到20世纪末的一百年间,电影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遣和娱乐的重要选择,也因此具有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乎,电影的作者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我们的视线,华丽的动作场面,新奇的科幻想象,唯美的爱情故事,或者是搞笑的喜剧元素,各种绳索将我们与电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观众在看电影时所经验到的几近真实的情境,绝对比阅读小说、观赏喜剧或欣赏人像画为甚,电影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过程(很少人会对看电影感到厌烦),电影很容易就挑起观众的认同感。”1 这是我们喜欢电影的原因,同时也是电影的价值所在。无论我们观看什么类型的影片,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情感的波动。观看喜剧让我们开怀大笑,悲剧让我们伤心难过,励志影片让我们情绪激昂。或许我们并没有在意,但真正有价值的影片都或多或少的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领域,当看到战争到来,国破家亡,我们感到伤痛;当看到善恶有报,和谐幸福,我们也会感到欣慰。这就是共鸣,是电影与人性的共鸣,只有产生了共鸣,电影的价值才得到了体现。

产生共鸣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进行思考。倘若我们走马观花,那么短暂的共鸣也只会是昙花一现,或一笑而过,或者短叹而过,我们内心的感受马上就会被忘记,一切也就都结束了。如果我们将这份共鸣保持久一点,将心里的情绪沉淀一下,思考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电影1,[法]克里斯蒂安·梅茨 《电影的意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9-1P17

背后那些人性的纠葛,或许这与电影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比方说,看了《到梦空间》之后,我思考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纠结,而避免了许多无谓的妄想;看了《金陵十三钗》,商女也知亡国恨,被她们感动地同时,也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对国家社会做自己应有的贡献,等等。哪怕最终这份思考也终将被忘记,但我们已经在这思考的过程中成长了。如果能从思考中得到些启发,那电影的价值可以说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当然,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我们并不需要怀着纠结的心情来观看每一部电影,在这里只是说明一下如何理解电影的价值。

二 ,《自由作家》背后地人性纠葛

《自由作家》是一部涉及种族歧视,教育问题等多方面问题的影片,但我觉得它主要还是讲述了教育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其特殊性在于整个故事是发生在有着强烈种族歧视和帮派争斗的大环境下的。当然,一部好的电影多所表现的内容和说明的问题一定是多方面的,而各方面就其价值而言并没有优劣之分。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剧情,讨论一下其背后地人性纠葛。

首先,我想谈一下人内心深处对外界的排斥。这种排斥恰恰就是《自由作家》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无论是不同种族之间的黑帮争夺,还是黑帮对于白人(包括艾琳)的痛恨和仇视,或者是学校领导对黑人学生的抵触和轻视,虽然表现形式和作用对象都不同,但其根源无一例外的都是内心深处的排斥。我想说的是,这种排斥不是某一个时代,某一种人群独有的,而是在任何人心里,任何时候都有的对外界的排斥,只是更多的时候这种排斥并未显露出来。我们虽然生活在社会这样的集体中,但更多时候考虑到的还是自我的感受和利益,当具有共同利益的人遇到一起,便产生了团体,就像电影中各个种族之间的圈子一样。所以哪怕只是一个外族的人走近他们的圈子,“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部落悄悄的侵入到另一个部落的领地,不带尊重,就好像是要宣布那是自己的领地,局外人是看不到这些的,但是我们能感觉到。”2 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内心对外部的排斥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于是逐渐演变成了暴力,他们只是以为暴力才能让他们生存,甚至不知道这种暴力的真正目的和由来,只是一种习惯和宣泄。而黑白两种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和抵触,更是使这种内心的排斥开始了恶性循环。彼此排斥的两者,白人瞧不起黑人,黑人痛恨白人,于是他们之间的排斥只会愈演愈烈。所以说,尽管电影《自由作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人内心对外界的排斥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这些矛盾的根源所在。

其次,与排斥相对的,我想谈谈理解和包容。“我们把我们由感性上所给予的符号而认 识一种心理状态,——符号就是心理状态的表现过程,称之谓理解。”3 电影中的理解开始于艾琳对她的学生们真的的关注,而所获得的回报,则是同学们对她的理解和支持。与排斥心理一样,对外界的包容和接纳同样是人性中本质的部分,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消失。而之所以大多数时候排斥心里并没有显露出来,正是因为我们内心对外界的接纳占据了上风。当不同的团体或者个人之间不存在什么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排斥就没有激烈的理由,而所谓排斥的不可抹杀性则仅仅是体现在区分单纯的空间独立而已,仅仅是这样的排斥并不会影响和谐的状态。艾琳很敏感的发觉了203教室中这群孩子之间相互的敌意,于是采取了各种办法力求能够让这些孩子彼此理解,但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她开始只是作为一名教师,想单纯的缓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并没有从根本原因上着手。当然,消除种族歧视并不是一个老师可以做到的。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对话“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废话!”4 这确实是废话。尊重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艾琳对学生们的生活根本就没有理解,谈何彼此尊重?其他种族只是学生们心中的假想敌,艾琳知道他们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抹灭,于是才开始试图真正去理解她的学生们,并通过学生们的日记真正的理解之后,情况开始出现了转变。她的各种措施,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请人做演讲,都是针对性极强,无一例外的是在唤醒学生们内心的理解和包容。结果是显然的,真正的理解换来的是真正的尊重,同学相互也在艾琳的引导下看清了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的矛盾。于是,理解占据了主旋律,尽管这样的和谐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不过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最后,我想简单谈谈生命的价值。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只是结合电影中的内容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在遇到艾琳之前,她的学生们为什么而活?“所以当你死的时候,你就得到尊重,是吧?”“没错,对„„”“你们知道死后会怎样吗?你们的身体回腐化,人们继续生活,而你们却被遗忘。当你们的身体腐化了,你们之前是不是帮派成员还重要吗?你们都死了,记住,没有人会记得你们的,因为你们留下来的东西,是这种(漫画)”5 学生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们所追求的少的可怜:生存下去,或者是死的壮烈。这就是他们心中生命的价值所在。显然,这样的追求,到头来只会被遗忘!就是在他们最迷茫,最容易因一念之差而万劫不复的时候,艾琳的出现无疑是他们命运的重要转折。教书,育人, 艾琳将教育诠释的淋漓尽致。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不是单纯的生存,不是壮烈的3,[德]狄尔泰 《理解与解释》 东方出版社 2001年版 P76

4,电影台词 32分钟处

死亡,更不是讽刺的漫画,而是真正可以被世界记住的东西:是真实的证言换来的问心无愧,是真情流露写出的书作,更是作为社会成功人士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我们走过,重点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留下了什么。相比与艾琳的学生们,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再那么险恶,他们苦苦追求的生存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但我们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了吗?“我们放眼观望四周,人人被社会和文化裹胁着忙这忙那。我们追求名利,我们风潮逐浪头,追明星,赶消费求时髦,没完没了,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殊不知这是在茫茫人潮茫茫社会中迷失了自我。我们求来求去仿佛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人之物质欲望是一个永无满足可能的变量,而以我们每个人之能力而言,我们所获总是一个有限的定量,以有限追求无限,岂不殆矣!”6 多么贴切的描述!物欲横流,欲望膨胀,无限的追求虚无的名利。比起简单追求生存的他们,我们或许更可怜!“探索有意义的存在是实存的核心。”7 所以,我们应有的状态应该是不断的思考,不断思考自己可以给世界留下什么,这样的存在才有价值。

三,总结

电影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启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教育会对思考进行引导,而思考会让人们逐渐感悟生命的真谛。我们可以没有电影,但那不能没有对人性的感知。思考电影背后地人性纠葛,收获颇丰。

参考资料:

[法]克里斯蒂安·梅茨 《电影的意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德]狄尔泰 《理解与解释》 东方出版社 2001年版

郑晓江 《穿透死亡》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德]威廉·赫舍尔 《人是谁》 州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电影 《自由作家》 6,郑晓江 《穿透死亡》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P122

第13篇:《兔子作家》读后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叫《兔子作家》的书,故事主要说的是:林子深处有一座小木屋,小木屋里藏着各种珍贵的书,木屋的主人老兔子是林子中的老作家。年轻兔子对木屋充满了好奇心,他想看遍木屋中的书,老兔子许诺他每天可以用五只磨菇换一本书读。年轻兔子天天乐此不疲地送蘑菇,于是老作家收他为徒,并送他三个忠告:多读书,多交朋友,多看星星。

年轻兔子渐渐羡慕起了老作家鼻子上的眼镜,因为在他看来戴上了眼晴,自己就离作家近了一步,于是他自己制作了一副眼镜戴着,被林子里的动物称为眼睛兔。从此,年轻的兔子走上了写作道路,兔子现在就要去采访第一个大人物――在森林里打过胜仗的猫王。为猫王立传,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

作家以惊世骇俗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宽容。具有顽童精神的张炜,将童话讲给孩子和成年人,故事围绕爱情、亲情、友情展开,虽然讲的都是通俗易懂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学无止境,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道理,它主要告诉我们要勤学多问,好学,努力。同时也要记住老作家的三个忠告:多读书、多交朋友、多看星星。多读书可以通过书本了解我们未知的世界,在书本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多交朋友可以学习到朋友身上的优点,多看星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让人生活更加精彩!

第14篇:作家见面会新闻稿

《旅伴》见面.分享.交流会

2017年11月14日上午,图画书《旅伴》插画师、2014 年第八届英国切尔滕纳姆插画奖获得者马岱姝来到市西小学,为二年级组全体师生和15位爸爸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

马岱姝是颇负盛名的儿童图画书作家。她的作品因童趣和富有创意而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好评,她的创作作品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次视觉的惊喜。作为一名非常懂得孩子内心的图画书作家和插画师,马岱姝一直在用她的创意,她的画笔为孩子们创作充满创意的图画书。在简短的致辞后,市西小学父子联盟的一组父子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旅伴》,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再一次走近了父子的世界和《旅伴》。马岱姝老师以图画书作品为载体,介绍创作过程中一些有趣细节,原文草稿和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把作品,把绘本,把图画以更加立体的呈现给读者,让孩子们能够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也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

听完马老师精彩的分享,现场氛围愈加活跃,同学们高高的举起小手,有的与作家分享阅读体验,也有同学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视角和问题。马岱姝老师一一进行了交流。

见面会的最后,马老师向同学们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想象的翅膀。也希望所有的爸爸们可以带着孩子向前走,往外看,认识这个世界,做孩子最好的旅伴。

第15篇:“未来作家”第一课

向别人介绍自己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

2、通过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3、在多向互动的赏析评改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修改方法,养成良好的习作评改习惯和态度,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简介,作家简介。

1.大家好!欢迎你们——“未来作家”培训班的同学们!我是王老师,相信你们对我都不陌生了,因为我是三(4)班的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大家伙在楼道或教室见面。今后就由我和三(3)班的班主任陈老师一起负责咱们三年级“未来作家”培训班的一切事务。

作家:是指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2.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大陆有:鲁迅,冰心,朱自清,钱钟书,巴金,老舍,茅盾,叶圣陶,沈从文,刘绍棠,季羡林,毕淑敏等。香港著名作家有:古龙,金庸,梁羽生,梁凤仪等。 台湾有:刘墉 , 林清玄,张晓风,琼瑶,三毛等。

文学的天空星汉灿烂。众多作家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广为传诵,代代流传,历久不衰。其间大量作品还被搬上荧屏,拍成我们百看不厌的影视作品,教育警醒世人。

真诚期望,同学们能跟我和陈老师一起尽情遨游文学的海洋,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细心观察体验生活,用笔写出你们的真情实感。不断积累锻炼,最终成为真正意义的未来作家!

二..学生初露锋芒:

1.学生在纸上写简要的一段话介绍自己:姓名(名字的含义),年龄,来自哪个班,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梦想?

2.学生自己站起来读说自我介绍。上台的同学先问候大家,做到有礼貌。介绍自己是要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表情自然。

3.教师评价:注意给予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适当委婉指出不足。应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写作热情。

三.写作指导:

师生共同组织讨论交流,突破指导重难点:①抓住自己真实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可以从自己的性格、爱好、品质、优点或缺点等方面来介绍。②表达时尽可能准确、具体、生动些,争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如果你只用一句话概括地告诉别人你的特点,是很难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什么办法通过你的介绍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特点呢?板书:举一个事例

四.佳作欣赏:

(一)一个独特的男孩子

我的名字叫汤若风。一听这名字,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像我爸妈那种酷爱看武侠小说的人,会认为这名字很大侠风范;像我姨妈那种喜欢说成语的人,认为这名字跟“弱不禁风”有联系。但不管怎么说,听这名字就知道我是个男孩子。(由名字猜测个性风采。)

我今年九岁,读小学三年级了。我的模样很普通:圆头圆眼圆肚子,脚已大得超过妈妈了,通常的人都会把我看大两岁以上。(点明身份,略写外貌。)

我的优点是聪明。刚入学时,我就能解答老师出的数学题。每次考试下来,我都能得A。我的缺点大于优点,老师常批评我上课不专心,下课爱打闹,骄傲自满;妈妈总唠叨我学习不自觉,不讲文明。(列举优缺点。)

我的爱好众多,男孩子喜欢的玩电脑、踢球、打架„„我一个不落下。这就是我,一个独特的男孩子。我有信心早日改正自己的缺点,长大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超人!(结尾点题,畅想明天更美好。)

点评:这篇习作的开头从名字写起,点出不同的人对名字的不同看法。小作者没有具体描写自己的外貌,但是抓住了一个“大”字来选择材料,这样也比较生动。紧接着介绍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笔勾出了自己的爱好之多,最后来了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二)瞧,这假小子

瞧,镜子里,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呈现在眼前了,她中等个儿,不胖不瘦的身材,一张长圆脸上,嵌着一双小眼睛,她留着稍有些发黄的短发,不是那么漂亮。你猜到她了吧!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她就是我──王小琳。(外貌描写比较细致。)

我是个开朗的女孩子,什么事都一笑了之,同时,我的性格酷似男孩,喜欢跟男孩子打成一片,因此,别人叫我“假小子”“花木兰”等。不仅如此,我的爱好也相似于男孩,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玩电脑、看漫画书等等。在我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都非常有趣。虽然有趣,但有时也使我很尴尬。(性格开朗,酷似男孩,有喜有忧。)

我不喜欢穿女孩衣服,尤其是裙子。一天,我穿了件白衬衣,一条蓝牛仔裤,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欣赏喷泉,正在我看得入神的时候,一个童稚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大哥哥,请问3号楼在哪里呀?”我以为她在叫别人,可是她拽了拽我的衣角说:“大哥哥,你知不知道3号楼在哪?”我转过头,眼睛注视着她,脸一阵红,一阵青,一阵白,既惊讶又气愤还好笑,我慌忙给她指了3号楼的方向,撒腿跑开了。当时,我真是不知所措,特别的尴尬。你说,是不是很好笑呀?!(不喜欢穿女孩衣服,却带来了尴尬。)

喏,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一个具有男孩性格的女孩儿。(结尾点明主题。)

点评:小作者在习作中集中介绍了自己的性格特点,自己是“一个活泼开朗”“具有男孩性格的女孩。”在介绍自己的特点时,小作者选择了自己的爱好、穿着的实例来表现自己“假小子”的特质,习作语言活泼,读后对这个“假小子”确实留下深深的印象。

(三)你是谁?

“你是谁?夏天像个非洲人,挺坚强的,最能忍,什么都不怕。”(点出性格特征。)

“别夸我了,我可是个白字先生哟!只知道几个简单的字怎么写。”“不要谦虚了,不会写字没关系,你有嘴巴、有头脑呀!睢,你不管到哪里都可以吟上几句千古绝句;作文两次上书,现在还有一篇文章等着发表呢。”

“本来我的作文是可以多上好书的,就因为老师看不懂我写的字而理解错了我精妙的思想,才没上好书„„”(能说会写是优点,只因错别字让作文受牵连。)

“我们不要说写字了,你不还是个笛子高手吗?你吹出的笛声那么悠扬,颤音、长音、短音„„简直什么音都吹得好。”(会吹笛子添信心。)

“谢谢你,给了我信心!”

点评:瞧,小作者竟使用第二人称,采用对话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的写法可真大胆呀!敢于创新,真棒!读完习作,我们看出了小作者具有坚强的个性,作文写得好,还会吹笛子呢。

(四) 我的自画像

我,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不过我才八岁,一米三的个子,短短的头发,胖胖的耳朵。一张白里透红的脸上,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显得无比精神,小小的鼻子(可惜有点塌)下面,有着一张樱桃小嘴。(点明身份,刻画外貌。)

我的脾气与众不同。高兴时,我会很温柔;可我要是生起气来,把脚一跺,两手往腰上一叉,还真像个“骄傲的公主”呢。我还有个特点──嗓门大,吼起人来如爆竹筒子。为这,妈妈不知批评过我多少次了。(与众不同的脾气)

我的爱好很广,电子琴、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我都能露一手。上周的班队课上,我边唱边跳,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去年“庆六一”系列活动中,我的电子琴演奏还获得了县一等奖呢。我特别喜欢英语,每当看到电视里的大学生用英语和外国人谈话时,我羡慕极了。所以,这学期开始学英语以来,我非常认真。我想长大后用英语同外商谈生意呢。(爱好很广,特别喜欢英语。)

别看我才八岁,我还是妈妈的小帮手呢。我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美丽整洁,从不要妈妈插手;吃完饭,我总是主动帮忙收拾餐具。每次,妈妈总竖起大拇指对我说:“我的玲儿长大了。”(妈妈的小帮手。)

我这个人嘛,还有点儿缺点,就是做事太马虎,喜欢躺在床上看书。(列举缺点。)

这就是我的自画像,你们对我有好感吗?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结尾点题,期盼交友。)

点评:习作以充满稚气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年龄、相貌、脾气、爱好和自己的缺点。“八岁上三年级”“爱好很广”“帮妈妈干活”虽然写得简略,却让我们感到了小主人公的可爱。写人时比喻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了。

(五)写信介绍自己

河东实验小学“未来作家”培训班的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三()班的xxx。

你看,我那一排长长的刘海像一排门帘从额头上垂下来,把眉毛都盖住了,眉毛下那双眼睛虽不大,却显得很有精神。美中不足的是那个小鼻子上面长了好些小雀斑,不过,我压根儿没想过要为这些小玩意儿而烦恼,整天快活得像个神仙! 我这张小嘴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噘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水壶。

我这个人不仅感情丰富,也很爱动。一有空闲,我便拿出铅笔在随身携带的素描本上勾勾画画,画熟了,便三笔两笔地画出一只哈巴狗或一只小胖熊。有时,我画厌了,又摸出一团五彩缤纷的橡皮泥捏起来。要么捏个猪八戒,要么捏个小兔子。无论是画画还是捏橡皮泥,我都喜欢开点玩笑,不是把小兔子的尾巴给捏丢了,就是将小狗的尾巴画成了马尾巴,叫人看了真要笑破肚皮。就在别人大笑不止的时候,我却一本正经地说:“笑什么?再过几百年,这可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哩!”

哈哈,这就是我。我真想和你们交朋友,希望早日认识你,了解你,和你成为好朋友!

五.教师小结,归纳写好本次习作的体会:

(1)写法点睛

这次习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通过自己的介绍让别人认识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呢?

首先,简介自己的基本情况。习作开始可以用三言两语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即用简短、清楚的语言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在哪里上学写出来,使人对你印象深刻,语言要活泼,写法灵活多样,突出自己的特点。

其次,描写自己的外貌特点。外貌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外貌有特点的人往往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外貌之前,可以先照照镜子,认真观察一下自己的容貌、身材特征,也可以问一问父母或同桌对自己外貌的描述,然后加以整理。描写外貌要抓住特点,就是从五官容貌、身高、体重、穿着打扮等几方面挑选最有特点的来写,不要不分轻重主次,什么都写;而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点儿,这样给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

然后,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或特长,优点或缺点。习作中要写一写自己的性格。有很多词语可以形容自己的性格,比如,活泼开朗,天真无邪、勇敢无畏、稳沉、大方„„而只有这些词语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具体小故事来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是自我介绍的重要内容之

一、通过一两个小故事来展示自己爱读书、爱下围棋、爱打乒乓球、爱唱歌跳舞、爱绘画书法、爱弹琴、爱小制作、爱玩电脑等方面的爱好或特长。也可写写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人无完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是啊,习作中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写出自己的缺点。选择一个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写得细,写出变化,才更具体,更生动。

最后,结尾时可以来个画龙点睛,写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来总结自己。大胆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

2)思路点拨

思路1──流水帐式介绍法。这种写法最简单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一一作流水账式的介绍,让读者从这些直白的叙述中了解自己。

思路2──自我画像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重点通过外貌长相打扮的特征描写,如胖瘦、酒窝、眼镜等等,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通过有趣的事情写出自己的面貌和精神。

思路3──兴趣爱好介绍法。这种是在介绍了自己基本情况后,重点讲述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事例,如爱看书、爱运动、爱动漫、爱下棋等等。

思路4──性格特点分析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自己基本情况时,重点通过分析自己姓名来突出个性风采

思路5──优缺点列举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重点通过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来达到介绍自己的目的。

4、你准备举一个什么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呢?自己先想想,然后和同桌商量一下,是否恰当和把经过说清楚了。

六.补充,布置作业:

1.其实,介绍别人时,对于同一个人,我们写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兴趣,从不同的方面去写。同学们现在可以以班上你感兴趣的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仔细观察几分钟,把观察所得记在写作草稿本上(记性不好的同学可以边观察边把认识感受记在写作草稿本上)。再心里考虑这次小作文要介绍的方面,确定出重点,然后对草稿本上的观察所得进行增删,拟出提纲要点。最后在作文本上练习正式作文。

2.准备一个摘录本(稍厚的笔记本)。把平时你读到的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抄到摘录本上(生字要抄读音,生词要查词典抄上词语解释)。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给你什么思想教育、启发,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运用在那里产生了什么作用:优美、生动、语气强烈„„。)

第16篇:《未来作家[优秀]

《未来作家——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精选》精编丛书

征稿启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青少年写作能力,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以文学磅礴的力量感召、影响、凝聚青少年,成都新语文化出版公司携手国家级出版社现拟定出一套高质量的作文书,从可读性与启发性方面推动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辅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向中小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老师发出组稿通知,敬请广大文友推荐宣传!

一、该套书每册总共精选收录100位中小学生作者的作品,由《西南作家文学》编辑顾问、全国青少年中华情征文活动湖北组委会领导、中国青少文学艺术研究学会领导及高校辅导老师组成编辑委员会。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随着出版业的飞速发展,该书在设计与制作上有了新的突破,打破了以往同类书籍中只入文的单一格局,采取作者照片、入选文章、专家评语同入的形式,将全新的展现给广大中小学生。

二、所有参与作品由学生所在学校辅导老师或指定编辑老师推荐,写推荐短评。附带1寸免冠照片(电子版)发给组委会。入选者,颁发《作品入选荣誉证书》及辅导教师的辅导证书;该书出版后赠送各辅导老师一人一册。

三、因该书在出版过程中需投入大额经费,如纸张、印刷、邮寄等费用国家不断上调,为此没有赠送的经费,还需入选者自定,希望广大作者谅解,本书主要荟萃活跃在我国文学领域内一批最为优秀的青少年学子,我们将以此推介他们的力作,展示他们的才艺,为广泛的学习交流提供纽带与桥梁。

本书是青少年读者的财富,是青少年学子步入作家殿堂的理想桥梁,是青少年作者增友送人的最佳读物,是辅导学生写作及收藏的价值,可以作为作文辅导机构的辅导教材。

该书每册定价:38.00元,欢迎广大作者与辅导老师批量定购。

四、定购发行联系:QQ 497926391

电话13981956749(孙老师)

五、学生可以自行投稿,由编委会的老师点评;也可由所在学校老师作为辅导老师统一投稿。

投稿邮箱:2466347371@qq.com (来稿时请另添加附件,主题处注明“未来作家”)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作家——中小学生作文荟萃》是辅助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编委会欢迎我国各界人士担任副主编和编委,欢迎全国中小学及作文辅导机构老师担任本书辅导老师!有意者请与编委会联系。接受个人或企业单位赞助。

编委简介: 王钧益

《西南作家文学》杂志总编辑;成都新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文化出版社川黔特约编审处主任;《中国出版之音》报主编。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十余年,先后在中卫杂志社、晚霞报社、法制文荟、老照片、军事参考、市场消费报、志强华宇出版发行公司等多家新闻出版机构担任策划编辑及执行主编等职,策划编辑图书、高档礼品书总量达1000余册,有多部图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并获奖。担纲总编志书10余部。曾主持并主讲图书编辑讲座及志鉴编辑讲座10余场,编写整理讲稿达40余万字。为全面系统控制图书编辑质量形成一套独特有效的目标质量控制系统,得到多家出版社的权威肯定并授权为图书编辑出版独家代理。

余丹夏

团中央中少总社青少年文学写作基地辅导员,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青少年发展中心辅导员,全国青少年中华情征文活动湖北组委会主任,环球出版社编审,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特邀责任编辑。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大赛奖项,曾受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等单位的邀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参加颁奖大会。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旅游文化节。曾任《楚风》主编,《文萃》执行主编。作品录入人教版《中学语文延伸阅读(选修课程)当代文学作品选编》,有多篇作品发表在《中国文学》、《中国少年作家》、《少年写作》等各级刊物上。

丁志广

作家、讲师、记者、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者、企划家、青少年教育社会活动先行者、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师、编剧。全国文心雕龙杯作品大赛河南赛区组委会主任、豫北青少年成长教育网特邀嘉宾、盘古原创文学网访谈编辑部副主编、曾任鼎争文学杂志社社长兼《鼎争文学》总编、《赢在教育系列》主编、中华文学院副总编兼特约讲师,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常务理事.、中青作记协河南分会主席、中国青少年文学艺术研究学会副主席、大学生励志教育讲师团主讲总监、青少年成长中心主任、中原高校文化发展会常务副主席、鼎争文化研究委员会主席。 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大赛奖项,成功策划并举办多次赛事及文学笔会活动,主张人学、人生主义,是我国人学人生真知主义倡导者。

西南作家文学编辑部

《未来作家——中小学生作文精编丛书》编委会

2012年4月16日

第17篇:作家杯5月

参赛类别

参赛选手分为以下6组。

作者类别:A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B组(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C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D组(初中生)

E组(高中生、高职生)

F组(大专生、大学生及其他)

作品类别

文学类:体裁、题材、字数不限的各类文学作品;

作文类:符合语文课堂或考场作文要求的高、中、小学生作文;

个人作品集类:已公开出版或未出版(不得少于8万字)的个人文学作品集。

参赛要求

1.凡在校学生均可参赛。

2.每位参赛作者限选择一组参赛;只能选送一篇(首)作品,重复投稿者稿件无效,取消参赛资格。

3.稿件第一页需填写参赛作者资料,注明详细通联地址(尤其要提供暑假联系地址)、邮编、姓名、学校、班级、电话、作者类别、作品类别等,如采用平信邮递,请在信封的左下角注明“中国少年作家杯”字样。(参赛作者资料页可到中国少年作家班官方网站下载模版http://www.daodoc.com/_d274372396.htm)

4.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5.参赛截稿日期为2015年5月10日,之后寄到的稿件将按第十七届参赛稿处理。

投稿方式

方式一:网上投稿(C组除外)

网稿件通过E-mail投稿。

邮件主题:学号(非学员不必填写) 姓名 手机号码 作品名(作家杯)

如:9710101 韩梅梅 13912345678 美丽的秋天(作家杯)

稿件格式:doc (word) 或 txt(记事本)

文件命名:学号(非学员不必填写)姓名 手机号码 作品名(作家杯)

如:9710101 韩梅梅 13912345678 美丽的秋天(作家杯)

在线投稿:点击在线投稿

方式二:注册或者登录大赛独家网络赛区进行投稿

http://zhengwen.snzjb.org/author/article/add

评价及奖项

大赛设

一、

二、三等奖、佳作奖、新作奖,以作品质量确定各项奖级名额。对于集体参赛单位,另设优秀辅导奖或优秀组织奖。获奖作者、获奖辅导老师均免费颁发获奖证书。获得优秀辅导奖的老师可免费参加论文评选活动,获奖论文由主办方免费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2015年7月主办单位将举行颁奖大会。

其他说明

1、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获奖作者及辅导老师均免费颁发获奖证书。

2、大赛进展动态将在《中国少年作家》教材以及中国少年作家网公布,优秀获奖作品结集出版;

3、本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属中国少年作家班。

4.中国少年作家杯网络赛区介绍:

中国教育在线作为行业知名媒体,是本次\"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活动指定的独家媒体,全程报道活动进程,并设立网络投稿平台,可直接登录以下网址:http://zhengwen.snzjb.org/author/article/add 进行投稿。凡通过网络赛区投稿的作者均可参加网络赛区关于“中国少年作家杯”的活动(网络赛区有单独设置的奖项)。活动详情请参考网络赛区网站说明。

通信地址:(100107)北京市朝阳区媒体村100107信箱008分箱 第十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组联部 吴海荣 收

快递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媒体村傲城融富中心B-1501 中国少年作家班 吴海荣 收

网联方式:QQ:228721298

网 址:www.daodoc.com

第18篇:动物作家简介

动物小说作家

一.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2年调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75年应征入伍,官拜宣传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2年10月加入云南作协,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 生于上海亭子间,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中国共产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调任成都军区创作室。擅长写动物小说,努力笔耕,以养家糊口尽男人之天职。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斑羚飞渡》被选入七年级语文...

二.椋鸠十,原名久保田彦穗。一九零五年出生在长野县赤石山脉的主峰———鬼面山山脚下的乔木村。 他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老鼠岛的故事》和《金色的脚印》等,先后被日本文部省指定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主要课外读物;其中,多篇作品被文部省指定编入中小学生的上课教材,在日本全国的少年儿童中间拥有众多的读者。孩童时代,椋鸠十随其经营牧场的父亲整天与动物玩耍,还常随其父亲上山打猎。一有空闲,便缠着父亲以及其他打猎好手给自己讲他们的狩猎故事和饲养野生动物的经历;椋鸠十一边听一边暗记,经过自己编排,编成脍炙人口的故事后,讲给其他小朋友们听;他还经常潜心观察、悉心揣摩野生动物和家畜的行动规律、生活习性等,几乎如痴如迷。椋鸠十生长在赤石山脉的大山脚下,熟知大自然,熟知动物界。故此,其笔下的“椋鸠十动物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鹿、熊、家犬、野犬、猴、猫、乌鸦、大雁、野猪、狐狸、河獭、土龙、老鼠、凯利鸟、黄蜂和野人等动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经过椋鸠十的拟人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有血有肉,读来可亲,听来可信,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三.杰克·伦敦,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生于旧金山。1897年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后由于资金短缺而辍学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 一生创作了19部中长篇小说,150多部短篇,三部戏剧,一部纪实文学和若干政论。杰克·伦敦与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第19篇:金波[作家]__简介

金波[作家]职务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金波[作家]荣誉

作品《儿童村》(组诗)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征文优秀奖; 《献给母亲的花环》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征文优秀奖; 《踢拖踢拖小红鞋》获1995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苹果小人儿的奇遇》获1997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国家图书奖; 《我们去看海》获1999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春的消息》《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我们去看海》《乌丢丢的奇遇》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

一、

二、

三、

五、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乌丢丢的奇遇》,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在老师身边》《海鸥》《小鸟小鸟》等获国家级专业奖项。

三次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小树叶童话》(童话,1994)、《白城堡》(童话,2000)、《感谢往事》(散文,2002)。

两次荣获冰心图书奖。获奖作品:《红树林童话》(1994)、《金波诗词歌曲集》(1994)。

两次荣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分别是:《春的消息》(组诗)、《雨人》(童话)。

六次荣获北京市文联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我的家在中国——北京》(1985)、《儿童村》(1990)、《我们的七月》(1991)、《献给母亲的花环》(1999)《亲情四首》(2004)以及荣誉奖《乌丢丢的奇遇》(2004)等。

获国家级奖项的歌词有:《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1959)、《在老师身边》(1963)、《啊,樱花》(1978)、《海鸥》(1980)、《小鸟小鸟》(1983)等

1985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安徒生奖提名奖,同年还荣获台湾杨唤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部分作品被译为英、俄、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第20篇:作家如何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一直按常见的社交手段,作家如何自我介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家如何自我介绍,欢迎阅读。

作家如何自我介绍

1各位读者你们好,我是一位天秤座少女。我向往音乐清扬的节奏、也喜欢文字抒缓的气息。

世界是多彩的、故事是芬芳的、我是有那么一点点独特的。

我喜欢用字里行间讲述喜悦相逢、用只言片语兜住悲欢离合。当然故事是章节的、结局是未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家如何自我介绍2

尊敬的各位读者,很高兴你们能够点击进来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在此,我将为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来自广东汕头,在那个覆满商机人文鸟语花香的地方,书香以及茶香潮商等气味总是伴随着我的成长。但出门我们的自我介绍总是会说自己是潮汕人,因为,这个称号更加广为人传。

在中国一说潮汕人们总会想到会赚钱,会持家,会团结。不谦虚的说,确实是这样的。

以后我将会在之后的博客再为你们一一说明一下。(外国给潮汕人起了一个称号是中国的“犹太人”)也是类似于潮汕人有着像犹太人一样的经商头脑,爱打拼。

以及我现在也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一名软件学生。主学IT行业,例如:java,JSP,SQL,C/C++,HTML这类的主要专业都是涉及。课余的电脑上的爱号同时还是玩视频,PS,做一些视频上的特效。(后期的博客上,我将会制作一些简单的教程以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观看)。

同时,作为一名即将踏上IT行业的我,只有在必须工作的,必须和电脑交流的时候,我是宅的。但,若是课余的时间,我则是一名爱玩的阳光少年郎。我爱运动,基本上各类的运动都有参与。例如:篮球,羽毛球,游泳…,我又爱健身,例如,打太极,跳跳街舞。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想洗澡,想唱歌。又或者会从一个绅士变成一些邪恶的腹黑男。调戏调戏人。就说一次例子来说吧,在2017回家的时候,由于那段时间,腹黑气息上来了,调戏了一个女孩子,结果从此结束了单身时代。

我也有不好的一面,爱抽烟,打代码又或者超级想念人的时候会抽很多很多的烟。因为那个时候超级乏累,抽个烟解解闷。也爱喝酒,只要是有聚会的话,我会跟人玩喝酒。但自己的酒量又不怎么行。啤酒的话只能和半大,白酒的话只能喝两杯,红酒的话只能喝一瓶。喝酒之前,我是中国的。喝酒之后,宇宙都是我的。

以上就是我的最最最简单爱的自我介绍。但我知道,这些自我介绍根本就展现不了我的内心。所以,多多关注我。在未来,我教教程以及发布一些有用的软件一类的,或者我们互动的时候,我会为你们再一一展现我的最为“纯真的一面”。

范文华[作家]
《范文华[作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