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专题型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0 12:05: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调查报告型论文大纲

【调查报告型论文大纲】

被调查企业**问题的调查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2 被调查企业**问题现状

2.1被调查企业概况

2.2被调查企业**问题现状和特征

2.3被调查企业现有经验和做法

3被调查企业**问题分析

3.1被调查企业**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

3.2被调查企业**问题分析方法

3.3被调查企业调查内容和过程

3.4被调查企业调查结论

3.5被调查企业**问题改进方案和措施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展望

推荐第2篇:板型论文如何写

如何写文献综述型论文

综述是信息、研究中常见的而又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的名称除“综述”外,还有“评述”、“动态”、“进展”和“概要”等。综述的写作是信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课题实践的第一步。要求高年级学生写综述,作为搜集信息开展课题调研的锻炼;要求研究生写综述,作为开题前的科研基础工作;由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写综述,则作为承前启后,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的先导。 (一)综述的文献特征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从文献学角度划分,科技论文有两种,即原始论文和整理性论文,凡是由研究工作实践中积累从直接经验总结而撰写的论文,称为原始论文,或叫科研论文;凡是论文中只包含自己的部分经验和资料,但绝大部分取自他人的研究经验与资料而写成的论文,称为整理性论文,或叫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广泛收集和阅读后,就其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加以汇总、摘录或摘译,有目的地对大量分散的文献资料分别整理、分类、归纳、综合,撰写出的能阐述该学科专业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一种专题情报研究论文。所以说综述是建立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一种文献,即三次文献。通过比较会发现,综述论文不同于原始论文,因为综述论文不是对某一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及其结论与讨论的报道,更不是对论文内容的摘要和索引,不能简单地对文献进行罗列。综述是对许多互有关联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和评论所作的高层次的文献资料

1 的综合论述。 (二)综述的类型 1.动态性综述

一般就一个专题,按年代和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由远及近地综合分析,反映这一专题的研究进展。它在内容安排上按时间顺序着重介绍历史性成就。主要特点是学科发展阶段划分准确,每一个阶段要有代表性文献,旁支侧翼的文献则从略。 2.成就性综述

重点介绍某一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新发展。而不涉及其历史和现状。这类综述颇有实用价值,对当前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3.简介性综述

作者对多方面的事实、现象进行概括,对某一类新颖的尚不成熟的研究项目或一种疾病的文献资料进行简要地综合论述。 4.争鸣性综述

系统地总结出几种学术观点,由作者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按不同的观点安排材料,分别进行叙述。这类综述的关键在于争鸣,而时间顺序和具体成果不是要点。但学术争鸣性综述对原文的引用要严格,“综”与“述”都要用原文的事实和观点,不用作者的观点和分析。 5.评论性综述 (三)综述的作用

综述是对众多的专题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和综合,并以高

2 度浓缩的文章形式,向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情报信息。其作用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提供综合信息

综述是在大量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凝聚成的情报性文献,提供综合信息,指导科学研究。阅读它,读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问获取最新的综合信息,了解学科(专业、课题)新进展、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在把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参照系统。 2.报道专题文献

综述文章一般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报道专题文献,便于回溯检索。尤其在缺乏专门检索工具的情况下,经常可将综述作为检索工具来使用,从而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原始文献的线索。 3.反映现状趋势

不少综述文章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提供决策依据。文中既有关于成就、数据、纵横对比的客观叙述,也有专家自己的评论、预测、建议等,这就使得综述成为科研管理部门了解科学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能为其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4.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撰写综述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获取一手情报信息,把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状况的重要手段。因而,撰写综述文章通常是选报课题、撰写学位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另一方面,在撰写综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文献检

3 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整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综述的写作方法 1. 选题

撰写文献综述前,先要确定选题,进而广泛收集阅读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文献综述选题可以介绍某一专业领域近些年来研究进展;反映某一分支学科当前的研究进展;介绍某一研究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等。选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选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贪大求全。要充分注意到各方面的客观条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及研究课题,或者与自己学科专业及研究课题之问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二是要考虑实际需要。主要选择当今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临床医疗中经常遇到,而目前尚未解决又迫切需要予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2.检索和阅读资料

文献资料的广泛搜集是写好综述的基础,这一方面除了靠平时积累外,还要靠有目的地搜集。可以先搜集资料,再确定文题;也可以先确定文题,再按照文题要求搜集资料。当然,往往两者是结合的,即在平时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选题,再根据题目补充搜集素材。阅读文献是综述写作的“前奏”。阅读文献时,应选读一些近期发表的综述、述评,因为这样可以了解有关专题的概况,而省去查找和阅读大量原始文献的时间。而对查获的文献,应先进行普遍浏览,以求对文献的初步了解,并选定重点参考资料。然后通读选出的文献。通读时,要

4 全面掌握每篇文献的内容及重点,做出摘录或笔记,完成选材。此外,阅读一篇文献时,应先读摘要和结论,经此来初步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权衡其学术价值,确定其对撰写综述有无用处及实用性大小。可将查到的文献分成“价值不大”“有价值”和“很大价值”三类。对有“很大价值”的文献要精读,仔细推敲和深入分析研究,并做好摘要,记下文献著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和重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数据、指标、核心观点等)。

特别要注意外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 3.写作构思与拟定提纲

构思是在确定写作主题后,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及对其整理和分析的结果,确定如何围绕该主题进行介绍和论证的思维过程。提纲是构思的具体化,包括各级标题、每一段落所要表明的论点及论据等。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应力争详尽,层次分明,有纲有目,逻辑性强。 拟定了写作提纲,可以说文章已写成一大半。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摘录的全部文献浏览一遍,根据反映的内容主题,确定文章的主要段落和段落标题(一级标题);②将文献摘录中与一级标题内容相关的评论放置在一起;③按照一级标题的内容安排,确定是否分出二级、三级标题;④对以上的编排反复推敲,重点考虑编排顺序是否合理、标题与内容是否一致、各段落问是否呼应、论证是否符合逻辑和学科原理等。 4.综述的格式

根据需要,综述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广度和深度阐述一个问题,

5 因而其形式与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一篇综述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题目、作者和第一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部分、结语、参考文献。下面着重介绍题目、前言、正文部分、结语和参考文献5个部分。

(1)题目,题目应对综述内容起到概括和揭示的作用,要确切、简明、一目了然,且文题相符,切不可小题大做或文不对题。字数一般控制在20字之内。

(2)前言,又称概述,是正文的引言,能起到破题作用,简明扼要地介绍该综述的学术意义、内容主题和撰写目的,与文章题目相呼应,读者能对全文有一个基本了解。前言既要开宗明义,又需短小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500字之内。

(3)正文,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以论证过程为主线,一般程式是: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罗列证据,分析论点,得出结论,其问大多还进行历史回顾和现状介绍等。正文大多采用大标题下分列小标题方式展开,每段开头以论点引路,以论点带论据方式进行叙述,引用资料以使用公开出版的文献为原则,并尽可能引用近年出版的文献,引文应如实反映原文的观点及数据。正文的字数视内容而定,与一般论著一样,应控制在3 000~5 000字以内。

(4)结论,即综述最后结论的提出。著者在此对全文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指出本综述所涉及的专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评价。字数一般在300~500字之内。 (5)参考文献文章末尾附有较多参考文献,是综述的特点之一。开列

6 引用文献的意义有三:首先,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应标明引文出处表示尊重被征引者的劳动成果;其次,能说明综述是言之有据的,反映综述的可信程度;第三,为读者提供据此查检文献信息的线索,因此引用文献均要求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编码,并注明了著者姓名及文献出处。目前,国内期刊对参考文献数量有限定,一般不能超过30篇,这些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引用的外文文献直接用外文,不必译成中文。 5.综述正文两种常见写作方法: (1)搭架填空法

所谓“搭架”,就是先提出论文综述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先将这些问题按学科理论的逻辑关系排列,就像造房子一样按总体设计将房子各部分搭起来。然后,将与各“房架”有关的问题归并在一个标题下,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小“综述”。其次,把这些小综述连接起来。这一写法的关键是各小“综述”(即小标题)的确定和连接,它关系到一篇综述的质量优劣,而抓住综述的专题的主线和内容主题间的逻辑联系则是关键的关键。 (2)火车接龙法

这是一种按学科进展的时问顺序进行论述的综述写法,如“中国药物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故形象化地称之为“火车接龙法”。著者必须对该主题的科学进展非常清楚,可先按历史阶段分别写成小“综述”,每个小“综述”内也可按搭架填空法写,最后将各小“综述”联结起来。这种写法在选择和引用资料时,要注意反映

7 所综述的专题的理论发展进程和阶段性的成果。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是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同时穿插运用另一种方法,这取决于写综述的内容和所掌握的文献资料。 6.写作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两种观点不能混淆不要把不成熟的(未被证实的或推测性的)观点和成熟的观点相混淆也不要把原始文献的观点与综述作者自己的观点相混淆。

(2)切忌文献堆砌切忌文献堆砌使读者阅后不得要领,应该吃透原著内容,经过充分消化吸取精华,达到融会贯通,再用准确语言清晰表达出来。

(3)要认真核对引用的文献要认真核对引用的文献务必保证引用的数据、观点、人名、术语等的准确无误。

(4)严禁剽窃不允许剽窃行为,不能将国内或国外期刊上一篇或两篇综述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综述文章再行发表。

《中国冶金》投稿须知

(一) 论文结构:

⑴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⑵中文作者姓名⑶中文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单位至二级,如××研究院××室或××大学××系);⑷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字);⑸中文关键词(3~5个);⑹英文题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⑺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应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空一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能缩写);⑻作者单位、所在省市、邮政编码及国名的英文译名;⑼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个实词);⑽英文关键词(3~5个,全部小写);⑾正文;⑿参考文献;⒀在论文首页左下方分两行注明:①此论文属于哪个基金项目及项目编号;②该论文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和职称)③E-mail地址。

(二) 英文字母应区分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等应位置明显、正确。插图和表格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统一编号。金相照片要注明放大倍数,有固定方向者请在背面注明。表格应尽量采用三线表。图题和表题需给出中英文两种文字,但图中的注释性文字只用中文。图号和表号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排序。图表中的横纵坐标、栏目名称、单位符号、数据等应清楚、齐全。论文中所用量名称、单位和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

(三)正文后的参考文献请按以下格式书写:

⑴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⑴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⑵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人.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⑶

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备注:上述格式中的[J]、[C]、[P]、[S]是“文献类型标识”,它们分别代表期刊、论文集、专利

和标准。除此之外,还有[M] —专著、[N]—报纸、[D]—学位论文、[R]—报告

(四)您的论文若属于某个基金资助项目,请您务必来信说明,本刊将予以优先发表。

(五)不管录用与否,本编辑部将在收到稿件4个月内将稿件的处理结果通知作者。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有特殊要求者请来稿时声明)。

(六)本刊与多个光盘制作机构有合作关系,凡未来信声明不同意将其论文收入光盘者均视为自投稿之日起将制作光盘的权利授予本刊编辑部,由此产生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

中文版正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及字体、字号

⑴ 中文题名 3号黑体居中,通栏

⑵ 中文作者姓名 小4号楷体居中,通栏,人名之间加逗号后空2格,两字姓名间空1格。不同单位的作者用右上角带半括弧的数字加以区别。

⑶ 中文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

小5号宋体居中,通栏,不同的作者单位平排用数字加以区别。

⑷ 中文摘要 通栏;“摘要”两字用小5号黑体,两字之间空1格,两字后加冒号;摘要的内容用小5号宋体

⑸ 中文关键词 通栏;“关键词”三字用小5号黑体,三字与内容之间加冒号;关键词的内容用小5号宋体,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⑹ 中图分类号 通栏;“中图分类号”五字用小5号黑体,五字与内容之间加冒号;内容用小5号宋体,各分类号之间用逗号隔开,分类至小数点后1位

9 ⑺ 文献标识码 通栏;“文献标识码”五字用小5号黑体,五字与内容之间加冒号;内容用小5号宋体。

⑻ 文章编号 通栏;“文章编号”四字用小5号黑体,四字与内容之间加冒号;内容用小5号宋体。

⑼ 英文题名 3号黑体居中,通栏

⑽ 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小4号正体居中,通栏,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应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空一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能缩写。人名之间加逗号后空4个字符,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符

⑾ 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的英文 小5号白体居中,通栏

⑿ 英文摘要 小5号通栏。“Abstract”用黑体,后面加冒号;摘要的内容用小5号白体

⒀ 英文关键词 小5号通栏;“Key words”用黑体,两个单词之间空一个字符,与内容之间加冒号;关键词的内容用小5号白体,全部小写,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⒁ 正文 5号宋体双栏{各级标题除外:一级标题4号楷体(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5号黑体(上下不空行);三级以下标题5号宋体(上下不空行)} ⒂ 致谢 5号宋体双栏,与正文之间空一行,不加“致谢”两字

⒃ 参考文献表

双栏,“参考文献”四字用小5号黑体左对齐排,加冒号。参考文献的序号亦左对齐排,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著录项目用6号宋体。每一参考文献条目均以“.”结束。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⑴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 [2] 小林進原,増本健,玲木秀一郎,ほか.圧延力の計算机模拟[J].鉄と鋼, 1991,6(4):34-36.例2 [4] Hewitt J A, Kennedy W J ,Bernier C L ,et al.Effect of Carbon on Oxidation of Ultrafine Particles[J].Acta Metall Mater ,1987, 23(2):18-21.⑵专著、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第1版无此项).其它责

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0 例3 [6] Fletcher P R ,Slater J C ,Fu C L ,et al.Use of Medical Literature[M].2nd ed.London:Butterworths,1977.例4 [9] 霍斯尼R K.管理信息系统[M].李清桂,高乐光,张先达,等译.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3.⑶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

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5 [3] 王敬宜,郑珍,刘一殖,等.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用法的建议[A].中国高

等学校计算机应用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25-129. 例6 [5] MA Ting-xi , LU Xue-shu.Computer Aided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unted Tillage Implement[A].Zhang Wei ,Guo Peiyu ,Zhang Senwen eds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 [C].Beijing :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2.157-163.

⑷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人.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7 [10] 山中功治,相澤勝敏.アモルファス鉄心変圧器[P].日本专利:231667,1989-07-26.⑸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8 [3]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特例(仅限于《钢铁》):

按照上述格式书写的引自中文期刊的参考文献,后面用英文逐项译出,并加上括号。

例9 [6] 刘洪敏.CVC轧机冷轧宽带板形控制特性的模拟[J].钢铁,1996,31(10):30-34.(LIU Hong-min.Simulat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file Control in Cold Wide Strip Rolling on CVC Mill[J].Iron and Steel, 1996,31(10):30-34).

推荐第3篇:创业型餐饮企业论文

餐饮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创业型餐饮企业论文,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1、餐饮业中服务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1.1餐饮业中服务营销的现状

(1)从产品的角度来讲,餐饮行业的产品一般考虑的是提供服务的范围和服务水准。同时还注意品牌、保证以及售后的服务等。在服务的产品中,这些要素组合变化比较大,比如小型餐厅与大型餐厅的要素组合就存在很大差异。从定价的角度来讲,营销者希望其餐饮业可以拥有无形的力量让顾客感受到价值的高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明白质量与价格的对等关系,然而行动与观念有时却背道而驰。(2)从促销的角度来看,餐饮行业的经营者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满额活动送菜品、餐饮环境气氛等等)促成顾客的增长,并且吸引其他餐厅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餐饮业服务水平的提高。(3)从人员的角度来看,所有的顾客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卷入餐饮的消费过程中,知识工作者、白领雇员、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消费者将额外的价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会总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中,这部分价值往往非常显著。(4)从过程的角度来看,餐饮业的服务通过一定的程序、机制以及活动得以实现。(5)从有形展示的角度来看,餐饮业的服务营销者比较重视餐饮服务供给得以顺利传送的服务环境、菜品承载和表达服务的能力,当前餐饮消费者的无形消费体验,以及向潜在顾客传递消费满足感的能力。

1.2餐饮业中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在武汉汉阳金汉斯餐厅的实习发现,其整体服务体系是很健全的,然而在服务的管理方面仍有部分缺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消费者心理认识不够

一般说来,顾客对饭店的服务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主要有求新、求实、求美、求廉、求名、求便、从众、嗜好及显贵,其购买行为心理有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消费者的心理定势有首轮、晕轮等效应。具体而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心理特征:寻求简单快捷和新颖刺激;追求价格低廉;关心品质好坏;注重环境优雅;彰显身份地位等。而消费者的群体存在差异,有青年消费者、中年消费者以及老年消费者。饭店的清洁状况、产品的价格、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消费环境、饭店的口碑,品牌又恰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期望。在这些问题上,武汉市汉阳金汉斯餐厅在炎热的夏天未安装好空调设施,并且其经营产品的选择重点始终以烤肉为主,并没有结合消费者自身情况,这就很不符合让消费者满意的二次光顾心理,甚至在品尝美食时汗流浃背“。服务意识”淡薄问题导致的相应的连锁反应。

1.2.2客户关系管理不善

顾客选择到某一家饭店消费时是基于对这家饭店的信任,然而餐饮服务的无形性与不可储存性决定了顾客在购买前无法感知饭店的服务和产品质量,所以就需要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来解决。这样有利于增强顾客的购买信心赢得顾客信任,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8%的营业额其实都是来自于2%的客户的重复消费,而2%的营业额才来自于8%的游离客户。但就金汉斯而言,缺乏对2%的忠诚度研究,未考虑到如何才能吸引顾客再次光临,即如何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人性化服务。笔者曾走访金汉斯,发现前台人员由于管理层的鼓励不足及管理方式不当而造成客户流失,老顾客由于与店内员工发生争吵而导致客户不满,这说明其不重视客户的资源开发与保留。随后对于客户的意见也没有及时采纳和贯彻,从某种意义上讲,汉阳金汉斯餐厅不善于发展回头客。并且,在事后对店内员工的教育方式选择不当,他们真正的沟通渠道并未建立,造成较高的人员流动率。这主要因为公司一线服务人员不能很好地传达餐饮企业的内在文化,餐厅一线员工的客户服务和与客户建立关系的意识不强,整个餐厅高水平员工不多,餐厅对员工的选拔和培训不严格或者说不合格,对于顾客方面也未给出实质性的理赔,而对于新顾客似乎也比老顾客更加热情。

1.2.3消费需求的把握不足

武汉金汉斯店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能力不足,不能给予顾客安全感。在餐饮业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家餐饮企业快速地兴起与消亡,或者是频繁“改头换脸”。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很多餐饮企业无法给顾客任何承诺,不能给顾客安全感,顾客认知风险高,自然选择认可度不大。武汉汉阳金汉斯店餐饮企业虽然会给顾客很多的承诺,但是很多都无法兑现,使顾客对类似的情况失去信心,从而对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都抱有同样的看法。所以,金汉斯餐饮企业有必要重新树立可信度,让顾客安心并且放心。

1.2.4人才配置不当

在金汉斯餐饮企业中,聘用的大多是餐饮内部管理人才,对于管理企业内部组织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往往对企业的营销工作知之甚少,在市场调查、市场策划和市场拓展方面十分薄弱。企业源于优秀的团队和人才体系。金汉斯以“顾客为中心,员工为伙伴,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凝聚了一批具有星级酒店、国际餐饮连锁企业经验的管理团队,但是要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即公开、公平、公正的“赛马”工程,并且为各级员工营建施展个人才华和晋升的空间,还需完善集研发、采购、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后勤支援中心”,为顾客提供更多营养美味的食品,保证餐厅高效稳定运作。同时还要重视“金汉斯企业大学”,为本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1.2.5人员素质不高

据笔者走访其工作人员得出以下结论:武汉金汉斯店内大多数员工服务态度有待改善,归根结底在于人员素质,从这一点来讨论可概括为管理层的素质和员工的素质。在管理层方面,由于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以及最重要的领导素质,导致的问题则直接关系到雇佣的员工水平,然而员工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员工的情绪管理,进而影响其服务水准。如果管理层的素质较高,其为人才优秀的话,那么在招聘、培训、制度制定、薪酬管理、员工管理等各个方面就会得到改善。据反映,员工对薪酬制度不满,服务热情并不高。此不满情绪从汉阳店开张两个月至今仍然存在。这种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高层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对于此类情绪,管理层一再无视,最后的结果即为较高的人员流动率。店内员工一如既往带着不满去进行服务,热情度的提高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餐饮业中服务营销问题的根源、成因分析

2.1餐饮业自身特点存在缺陷

商品本身具有易腐性,餐饮服务业一般是顾客上门来才有生意,而在食品原料由生的原料状态变化到商品的过程中,无论生熟都易变坏。若顾客不及时购买商品,很快会腐坏。比如寿司,特别是海藻寿司,如果制作过早,放置于寿司台前的时间过长,顾客没有及时品尝,那么海藻就会变得苦涩,其后果必然导致无法客户的低满意度问题,甚至顾客会投诉食品腐烂。同时,座位环境也包含于商品之中。就饮食业而言,其所提供的商品除食物外,还包括座位。座位周转率的高低,对营业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座位的安排、规划与设计,金汉斯不必使用桌椅卖场的外带、外卖、外送设计等,否则都会影响金汉斯食品规划的管理。

2.2管理者对消费者和员工需求缺乏重视

主要是对消费需求的把握能力弱,或者根本不重视消费者需求,还停留在产品营销观念的时代。现代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不能紧紧把握消费者需求,结果就是被市场抛弃。金汉斯店内管理者往往只是在乎营业额,他们过多地强调会议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有效的沟通。餐厅里的厨师们并不能及时了解哪种菜合乎客人的胃口,客人对菜的喜好只能通过前台服务人员明白,对于改善现有菜品的味道以及研发新式菜品方面进度不够快。服务营销不仅仅存在于外部顾客群,同时,对于内部员工也存在内部营销。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也会存在着员工的不满,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人员的数量过多,性格各有不同,这为管理者管理员工提供了难度,如果对于内部需求都不能好好满足,提供一份合理的管理制度,那么金汉斯也无法给顾客带来满意的服务。通过笔者的内部考查,作为一名内部员工,金汉斯在待遇方面并没有履行8小时工作制,而且在员工用刀受伤时,手背必须缝针的情况下,金汉斯管理人员并没有提供相关医疗的报销,也没人问津。最重要的是在员工的情感方面没有给予及时的关心和照顾,员工自然不会拥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

2.3管理者的经营素质不高

管理者的经营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者的经营水平、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经营思想以及经营计划。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一种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在金汉斯的管理中,如果领导者自身没有拥有很强的服务营销观念,那么下属又如何提高其服务营销能力呢?所以领导者的素质尤其重要。除了服务营销观念不强以外,特别是在用人方面,不太注意转变观念和如何选择企业的适合人才,过分注重学历与文凭。其实,只要不适合金汉斯的岗位,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那都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只要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那就是企业的人才。其次,企业文化象征着企业的信仰,共同价值观体现在员工行为的控制上,它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成员如何思考,如何感觉外界事物[1]。在培育企业文化方面,一是不注重长期培育的文化理念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也未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二是在建构文化训练管理制度上,企业有一套文化训练管理制度来强化和引导员工行为,但是员工并未从内心真正想要被引导。除了集中培训以外,没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所以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使金汉斯的文化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金汉斯整体素质的目的。

2.4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目前来看,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金汉斯内部管理层的“经验型”主要指以操作层面人员为主的管理者,他们有丰富的餐饮经验,但缺乏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外来型”主要从事餐饮以外的人员来管理餐饮业,他们有一定的现代管理经验,但不熟悉烤肉方面的知识,而管理需要这两者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明白基层人员的工作项目才能做好细节的要点部分。作为管理者需要了解内部员工的工作方式并充分体谅下级员工,不管是高层人员还是服务人员,不应用歧视的眼光和打小报告的行为去分别对待员工和顾客。最终导致服务人员对顾客不够热情,态度有敷衍之感。据调查,店内服务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也和金汉斯店内的培训力度有关系。素质上的缺陷导致服务员情绪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金汉斯的工资水平和服务待遇。遇到生意好的时候,工作量过大,服务素质过低必然导致服务态度的恶劣。如果服务待遇相应地提高,大家也许会更加卖力地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5消费者日渐趋高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顾客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饭店服务不到位或稍有不慎,消费者就有可能提出质量投诉或索赔。顾客的性格各有差异,要满足不同类型的顾客就像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一样,如果顾客属于粘液质性格,那么多血质的服务人员则会对顾客造成适得其反的营销效果,因为一个沉默少言一个冲动多话,服务的热情必然也导致顾客的反感。同时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经验的增加,顾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不再满足于现有的饭店标准化传统服务,而是选择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餐饮业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餐饮行业都是金汉斯的竞争对手,顾客尝试过的餐厅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金汉斯,竞争对手的可替代性带给顾客的优越感会造成顾客心理差异,那么就必然存在比较心理。存在比较就会存在更多的需求以及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如今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餐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传统意义上的美食对他们已无法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尝鲜”成为了消费者群体的共识。基于此,对于开发新式美食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金汉斯餐厅不断完善自身水平,从而使顾客的消费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3、改进餐饮业服务营销水平的策略

服务营销是餐饮业的核心,服务本质上是无形的、抽象的,因此餐饮企业在营销中应当讲究有形化,即尽可能提供一些有形线索或提示,借助于有形的载体,把无形的服务、气氛等表现出来,帮助顾客识别和了解企业,并由此促进营销。美国服务营销学家肖斯塔克(L.Shostack)指出,顾客看不到服务,但能看到服务环境、服务工具、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价值等有形物,这些有形物就是顾客了解无形服务的有形线索,能帮助顾客识别和了解餐饮企业的有形线索主要有环境、品牌和承诺。餐饮业服务营销,就是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店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创造商机,经营顾客需求,使现有各类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其得到利润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3.1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即要建立客户满意系统,服务补救系统,客户保持系统,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组织。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十分了解它的客户,并且延长这种合作关系,发展最有价值的潜在客户,有效地维护好这些关系,定期跟踪这些客户关系,CRM客户关系管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组织完成它们[2]。其为餐饮行业服务营销发展阶段中的整合关系营销阶段的重要表现。具体的策略如下。

3.1.1考虑客户的利益

在营销过程中,可以发现客户需求不仅是多样的、多变的,而且是隐蔽的和复杂的,这种特性是服务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很难驾驭的。如何识别客户的真正需求,如何把金汉斯的菜式特性和客户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如何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做出购买的决定,这是金汉斯餐厅应该研究的地方。客户的特殊利益点就是能满足客户自身特殊需求的地方。首先,要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他们需要的菜品是什么?怎样能帮助他们将利益实现最大化?其次,要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企业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而这些东西使企业比别人更加优秀,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最后,当企业解决上述的两个问题,自然能更加迅速、高效、准确地和客户沟通,开发企业的新客户。

3.1.2维持忠诚客户

顾客忠诚产生于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之间,它不仅仅是服务内容的多少,顾客满意和服务的质量是顾客忠诚的前提条件[3]。客户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产生了好感或依赖,从而形成行为上的偏好,进而可能重复这一行为的一种倾向。客户忠诚包括客户行为忠诚、情感忠诚和意识忠诚。具体措施:第一,增加餐厅服务价值,超越顾客期望,提升客户满意,为客户忠诚打下基础。第二,减少客户维持成本,建立亲密感、情感和信任。第三,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通过以上措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为目标,有效地消除和预防客户的抱怨和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感知度,建立紧密联系,增加再次光临行为。促使客户建立忠诚的行为,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质量价值链。

3.1.3关注客户留存与抱怨

从客户留存上讲:第一,建立双赢伙伴关系。给客户创造惊喜,如赠送精美的小礼物,提供一个接触点,方便收集客户的信息。第二,超出预期。高出预期的水平可增加服务的可靠性。这种可依赖性使得这里的服务变得更有吸引力,让顾客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第三,对客户问题、服务需求和抱怨作出响应。第四,需求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人们内心的虚荣与满足感。从客户抱怨上讲,消除顾客的不信任感,慎重对待顾客咨询尤为重要。需要做的是:第一,道歉“:提出意见的感谢,发生您所说的事情,深感遗憾,我们重视本餐厅信誉,我们一定会了解清楚情况,加以改正。”第二,询问提出抱怨的原因,记下重点。表示对顾客的重视,记是为了使其心情平静。第三,耐心听完意见,勿打断,勿辩解。第四,迅速行动。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抱怨,拖延是产生新抱怨的根源,及时补救则是赢得信任的机会。

3.2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服务环境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它不仅包括影响服务过程的各种有形设施,而且还包括许多无形的要素,而无形的要素更加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取向。首先,从有形要素上来讲,如陈设布局,所有的装潢装饰,包括家具、座椅、照明、色调配合、材料使用、空气调节、标记,视觉呈现如图像和照片之素质。从更精细的层面而言,内部属性还包括:记事纸、文具、说明小册子、展示空间和货架等项目。这些细节全部都要按照具体的环境来设定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光临及再次光临。在整体店面色调及装饰策略上体现餐饮企业的理念。金汉斯啤酒的橙色——增加顾客的食欲,贯穿整个店面气息,烤肉的颜色也是以黄色为主调,虽然醒目,使人眼前一亮,可是时间一长便失去当初的新意与创意。店面可以选择更新式墙纸变换策略。红色意味着吃完快走,所以尽量少用红色。对颜色温度等进行设计,增加用餐环境的舒适程度,吸引顾客。食欲受环境整体影响,就算因为时间或其他的原因勉强留下吃饭,以后也不会再光顾了。窗明几净、幽雅温馨的氛围,再享受高质量的菜肴和服务,那么他会成为忠诚顾客,而且还会将其介绍给亲朋好友。其次,从无形要素上来分析,众所皆知,餐馆的气氛和食物同样重要的。金汉斯应该被视为温暖与亲切,服务人员也应注意尊重顾客,而增添一些魅力到“气氛”里头。影响“气氛”一些因素包括:视觉、气味、声音、触觉。从视觉上来说,视觉商品化与形象的建立和推销有关,顾客进门之后,视觉商品化,旨在确保无论顾客在搭电梯或在等待付账时,服务的推销和形象的建立仍持续在进行。照明、陈设布局、颜色,显然都是“视觉商品化”的一部份,此外,服务人员的外观和着装也是。总之,视觉呈现是顾客对服务产品惠顾的一个重大原因。从气味上来讲,气味会影响形象。如咖啡店、面包店、花店和香水店,都可使用芳香和香味来推销其产品。所以金汉斯餐厅可以利用烤肉的香味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其在商业区的地理位置,故可在装饰上发散一种特殊的豪华气派,达到吸引更多高层白领人物的目的。从声音上来讲,关于声音的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店里的人潮往来流量,会受到播放什么样的音乐而有所改变。播放缓慢的音乐时,营业额度往往会比较高。在金汉斯餐厅用餐时,管理者对歌曲的选择不应为富有活跃感的音乐,因为那样会加快顾客的用餐速度,音乐的有效利用将缩短等待时间并且增加顾客满意感。同时能够增强顾客态度倾向和个性化服务[4]。更换歌曲,选择慢调较为合适。从触觉上来讲,比如厚重质料铺盖的座位的厚实感,地毯的厚度、壁纸的感度、桌子的木材感和大理石地板的冰凉感,都会带来不同的感觉,并发散出独特的气氛,从而以样品展示的方式激发顾客们的感度。总之,因为环境给人的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了,才有可能让顾客走进餐馆消费。要想搞好餐饮企业的用餐环境,需要必须先了解环境的价值及环境的不利影响:好的环境(或气氛)是可以使餐饮服务增值的。

3.3完善服务创新策略

在金汉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而服务创新是金汉斯餐厅赢得服务竞争时代胜利的关键,也是打造服务资本的手段,适应顾客需要改革传统串肉的方式。与市场结合,开发市场人员对公司形象进行宣传。提升厨师技术创新能力以培训为重点,加强核心服务竞争力。消费者行为涉及交换行为,换句话说,人们总是倾向于交换价值,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指出人们愿意用货币去获得商品,包括产品与服务,这种交换产生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市场在社会中的角色就是帮助人们通过市场策略创造交换价值[5]。创新策略主要可从语言、过程、组织等方面进行创新。

3.3.1完善语言服务体系

金汉斯各部门均已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语言体系。但这种千篇1律的单调语言正受到挑战,不少客人已明确表示对这种毫无新意的服务语言表示反感或厌烦。餐饮服务更多时候借助于语言进行,因此实施服务语言创新应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服务内容创新的关键在于餐饮经营者应突破纯粹餐饮消费的观念,追求餐饮内涵的延伸,尤其是金汉斯餐饮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只有这样,服务创新的天地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3.3.2提升服务过程的认识

餐饮服务中,人员是服务的主体。第一,要认识客人消费过程,即对组成餐饮消费过程的各项消费活动(如订座、引位、点菜、桌边服务、结账等)予以鉴别;第二,要对消费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即不仅要对每项消费活动发生的地点、时间、人员构成和活动现状进行分析,还要深入理解客人是否具有改变活动现状的需求和改变活动现状的趋势方向;第三,要通过积极调整餐厅内部的价值活动,帮助客人改善消费活动,使其在时间、地点、价格和方式等方面更为适合客人的需要。服务过程的创新将给酒店服务模式的创新带来丰富的发展空间。

3.3.3优化组织结构

组织体制是保持部门正常运行的载体。金汉斯作为餐饮业,其组织模式往往与餐饮业整体组织模式有关,其应探讨如何“通过组织创新保持企业创新动力”这一基本课题。在金汉斯的经营组织里,并不一定只选择一种组织结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互不相同的部门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甚至在同一部门的不同工作层次中也可以有组织结构图的差别。以凉菜部门为例,完全可根据经营任务的轻重、从业人员的多少、服务范围的大小,根据命令统一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精简高效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对内部岗位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3.4提升人性化服务标准

3.4.1丰富对消费者的关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满人性化和人文气息,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如给客户提供生日优惠及祝福,赠送贺卡,保证让员工记住客户的样貌以便客户下次光临时能够提供更多适合客户的服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微笑。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3.4.2提供更贴近生活的人性化服务

中国是个讲究人情味的国家,而且人情味比较重,所以,金汉斯应该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做些改革。人性化服务可从几点着手:适当的礼仪,合理的环境,切合实际的设计,标准化的餐饮服务,特殊的人文服务,菜式方面的设计等。还需要注意的是考虑消费群体的层次,做出有性格的味道。在武汉这个城市,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作为管理层的人员可以尝试到其他金汉斯分店开展巡回管理,从而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更多客户及员工的内在需求和真实想法,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因此,做有特色、有性格的店才能更加吸引人,享受不是一种世俗,而是一种偏好。因此开店的时候就要对消费群体有所定位,在这一点上,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种体现。同时,人性化要求对待顾客要像家人一样,把倾听放在首位,满足顾客的需求,简单的服务应该让它与众不同,服务时敏捷而带有智慧。保持学习的习惯,注意观察顾客反应,此外,保持自身作为服务者的骄傲[6]。

3.5改善培训方式和内容

培训方式选择全程化和经常化、外聘和内培相结合。同时,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在于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服务技能、礼仪等方面。礼仪服务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要让一言一行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更有感染力;时刻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对待工作,要有恒心,做到文明用语、礼仪服务并持之以恒;要能忍,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顾客素质有高有低,甚至有些是故意找茬、出言不逊,这就更需要餐饮服务人员做到文明服务、礼仪服务,言语不卑不亢地真诚对待;要有“感恩之心”,既然选择这份工作,就要给服务人员一个好的机会,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去认真对待顾客。

3.6打造品牌优势

品牌其实是产品概念对应的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最关键的点在于品牌把消费与生命结合,而生命又转化成其他的事物,同时,品牌是组织管理的一个机械化工具。品牌也是服务管理的中心并且操纵着其使命,品牌亦等于企业行为[7]。金汉斯所塑造的烤肉品牌应该是该企业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具体策略主要表现为完善品牌定位与品牌创新策略上。品牌定位上,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和定位理论实际上是主诉的品牌定位。其最核心的差异化居于核心地位[8]。餐饮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个性特色。金汉斯是集鲜酿啤酒、南美烤肉、中西自助餐为一体的第一家啤酒烤肉餐厅。烤肉和啤酒是永久不便的话题,但是需要加强的是菜品的合理搭配,使消费者的油腻感减少。同时,在坚持个性上还可以增加娱乐设施的新鲜性,增长顾客的停留时间。经理人员曾经提出溜冰式服务,此方法较快捷,但是在安全问题上仍待考虑。品牌创新上,一般企业创新能力与品牌竞争力具有相互作用机理,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内在综合能力的基础,相反其对企业创新能力传导着反作用。同时支撑着新产品服务的开发,进而这种新产品成为品牌竞争的源泉,而品牌竞争力也反作用于新产品开发[9]。金汉斯的经营理念是全力以赴为顾客创造快乐,为员工创造美好的生活。自我超越、敢于进取,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不仅要说到而且还需要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充分体现价值所在。这主要可从形象、菜品、管理创新三方面分析。从形象上,以环保消费、绿色消费观念打造品牌特色,提升餐厅档次,这是开发新客户群体的必经之路,同时还可以为金汉斯注入新兴活力。确保金汉斯根据世界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及时进行定位修正,调整目标群体,寻找市场空隙,扬烤肉之长,避菜式之短。在菜品更新上,同样强调菜种及肉式的多样化技术要求,聘请专业腌渍和专业烤肉师。最后强调的是企业生存的核心内容,管理创新。用其来指导品牌的维系与培养,主要通过观念、技术、制度、管理过程等方面来维系品牌资产经营与发展的控制力。

餐饮行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策略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汉斯只有通过创新和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与自己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适当的营销策略,才可以在传统餐饮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从而为其他餐饮企业提供更多经验指导,提高我国餐饮行业的服务营销水平。

推荐第4篇:任务型教学论文

摘 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去。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其要求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实现语言情节的生动活泼,从而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能够谈论喜欢的内容,认真完成任务,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学;应用分析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提高,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应用到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它既能够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能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加以培养。笔者在此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90年代后其在理论上获得了不断的进步和成熟,这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法,顺应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当前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任务教学法,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主要是指将任务作为核心进行语言组织、单位计划的教学方式。其中“任务”就是人们在每天生活和工作中所不断进行的各项活动。然而,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任务型的教学中,“任务”主要是指将真实世界作为参照,通过形式语言来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因为在任务型学习过程中,“任务”和真实生活中任务存在很多一样的地方。《语言学习认知法》对坎德林、朗、纽南的观点加以综述,总结了“任务”应具有的五个特征:(1)最重要的就是意义;(2)需要对某个交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3)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着类似活动;(4)首先要进行的考虑就是任务的完成;(5)结合任务结果来对任务执行情况加以评价。任务型教学所强调的是,学生应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在对任务进行探究以及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协作,从而在会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2]。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设置原则和理论框架

1.设置任务应遵循的三项重要原则

三项重要原则主要为:真实性的原则、形式和功能的原则;任务依赖性的原则。其中真实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应确保学习者所处理以及接触的语言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这些材料应为那些会在目的语境中见到书面语或者口语,而非某个教授为语言而特意编撰的。

而形式和功能的原则主要是指所在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应使学习者采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来对不同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目的加以有效解释。

任务依赖性的原则和教学程序有着密切关系,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任务的排列次序。这条原则还包涵另一个意思,那就是任务应从接收开始向生产进行依次排列,即读和听的任务应放在说与写之前,以及复制性的任务应放在创造性任务的以前。所谓复制性任务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中进行语言的再现,而创造性的任务则主要是指学生使用以前没有见过或者没有被提示过的语言来认真完成任务[3]。

2.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框架

威利斯曾提出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实施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任务(Pre—taskstage),主要是对主题以及任务加以介绍;任务的主要环节(Taskcycle),主要是对计划、任务、报告进行有关介绍;语言的焦点(Languagefocus),其主要是进行练习和分析[4]。在前期的任务中存在两方面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对学习者所选话题进行介绍,并激发学习者对于此话题的学习兴趣,从而认真准备相关的短语、词汇、句子,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附加的功能那就是使学生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流利的交流。在任务的主要环节中,主要任务进行筹划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以配对以及小组的形式来对他们的语言资源加以运用,以此来实现任务目标。为了防止出现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使用不精确的现象,学生应与老师一起筹划进行汇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公开展示。而语言的焦点则主要就是对语言进行聚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和鉴别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自然使用到的语言。这些语言的分析能够是关于句法、功能、构词、词汇、意义以及语用的基本范畴和语音特征。在进行一定的分析以后就是进行短语、词汇、句子的操作了。

三、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

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room)一书中David Numan就明确表示,任务就是指“做事”,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学习者用将“意义”作为目的,调动各种非语言以及语言资源来进行意义的共建,从而达到某种交际问题得以解决的目的。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这种用语言来做事的教学方式也渐渐渗透到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沟通更加突出

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一旦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人就会去重新的追求和寻觅。而任务型教学法正是对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有效运用,通过有意识地对信息差的任务方式进行创造来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调动,更好的投入到语言交际过程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带着一定的渴求来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从而更好的运用语言,强调信息沟通,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多强调语言形式。

2.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得学生真实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在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把功能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做到源自真实生活,而最多只能叫做准交际。要想在真实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及完成真实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以及实践上都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作为基础的,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法来让学生使用英语完成真实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使得学生在运用英语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5]。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并不是将某一个语言形式当作训练的主要目标,而是将一个个任务来当作引子,通过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而进行大量的、多形式的语言实践,从而使得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的思考,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对新问题、新情况加以解决,再通过同学间、师生间信息交流,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

4.积极进行语言实践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进行交际的工具,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对语言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交际,而获得这种交际能力应有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所强调的就是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使用的结果,而非单纯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因为许多任务都是由group work、pair work来完成的。所以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多活动时间,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在语言实践方面的活动总量。所以,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践机会。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的设置

第一,在设置任务时确保目的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在对任务进行设置时应要有明确主题。所有任务都必须和这个主题保持联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围绕主题进行多方面拓展、多层次探讨的开展。如,在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的单元能够进行Survey任务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对父母朋友作息时间进行调查,来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交流。

第二,任务的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应尽量保证方式和内容的真实性。在对体育运动、游戏等词汇进行学习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活动,然后两人一组,来对课外活动项目看法加以讨论,最后对全班学生所喜欢的课外活动加以统计。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which activity is the best ofall and why的辩题展开讨论。

第三,设置的任务应能够保证学生处理、使用和获取有效的信息,方便其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培养起用英语来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如针对“怎样安全逃离火灾现场”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一般常识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来找出相关的措施。通过这项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清楚地明白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怎样才可以安全逃离出现场。

2.任务的完成

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定能力和知识的储备,以为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任务进行设计以后,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将任务告诉学生。学生要想圆满完成老师的任务,就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查阅、阅读、分析等,以此来完成任务。这个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技能训练和知识教学的过程。其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和教师采取准备措施,比如对足够信息资源的收集。实施任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Pairwork或Groupwork等小组方式中去,以确保任务的共同完成。

3.任务完成结果的展示以及评价

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有一种完成任务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了能够实现这种目的,在任务完成以后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展示。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对各自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教师以及学生进行相关点评,确保学生吸取到好的做法和经验,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思维模式加以修正、完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价值和质量进行判断的方式,学会判断和反思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五、结语

伴随着不断提高的素质教育要求,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其要求教师通过自己角色的转换,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对教学活动加以设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不断深化的任务,学生在运用语言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而随着附近不同的环境,学生可以结合客观需要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来对新知识加以构建。当然任务型教学只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客观需来对正确的教学法加以选择,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6]。

推荐第5篇:创业型城市论文

创业带动就业型城市的思考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促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呈现出全民创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新涌现创业“老板7442人,激活民间资本8-8亿元,带动就业7.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1% 以内。

一、主要做法

1.支持开展创业培训。一是统筹整合资源,支持创业培训机构建设。通过对技工学校、职业大学等职业学校进行整合,成立了职教集团,作为创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培训基地,为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把部分企业改制后以抵押形式收回财政部门管理的办公楼转向投入到职教集团用于创业培训,拓展了培训场所,加强了培训机构建设。2009年,通过财源建设项目,投入创业培训基地和孵化园建设资金100万元。二是筹资拨付培训补贴,加大了对创业人员的培训。配合相关部门在开展技能性创业培训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创业培训范围扩大到大学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各类群体,所需各项创业培训费用由财政部门按政策标准予以资金补贴,大力支持了创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仅2009年,全市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423个,培ijlI 12698人,拨付创业培训补贴资金1185万元,培训合格率逾98%,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50% 以上。

2.多方投入,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开通全市小额担保贷 一站式”服务大厅,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为贷款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继续强化“一帮一”担保对接活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带头为创业人员担保,广大机关干部也踊跃地承担担保任务,主动帮助担保对象解决44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实现了由“一对一”担保对接到“一帮一”全程跟踪服务。2009年,全市承担担保对接任务的95个机关事业单位,90% 以上完成了担保对接任务,有3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下岗失业人员结成帮扶对子。2008— 2O09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 9149名贷款人员创业成功率达到90% 以上。

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平台的职能作用,利用金融杠杆倍增效应,推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捆绑贷款发放工作,审贷捆绑式小额担保贷款7笔共164万元。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项目及青年创业等资金1.8亿元扶持创业企业发展,激活了5亿多元民间资本进A-44业领域,缓解了创业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推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强化服务,增强全民创业动力。财政与劳动、税务、工商、中小企业、卫生等部门联合办公,为创业者搭建了项目推介、开业指导、专家评析、创业培训、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创业孵化、后续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组建了由40名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创业指导团,开设了专家咨询室,开通了创业热线电话,成立了全民创业促进会。2009年,金市接待创业咨询1.6万人次,发放创业服务卡4.5万张。依托佳木斯创业就业网,建立完善了全市创业项目数据库信。g-~g.务平台,实现了创业项目信息共享。建立市县两级创业项目库11个,储备创业项目3106个,其中有36% 的项目被创业者选用。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业层次偏低。创业者整体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不高,部分群众创业方向不明,信息不灵,普遍存在“三多三少一低”的现象,即传统普通型产业多,新型高附加值产业少;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多,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少;家庭作坊式经营的多,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少;全民创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从事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比重偏低。 创业筹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对处于创业阶段或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高不可攀,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复杂,使不少创业者望而却步。

2、创业环境需要优化。全民创业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创业信息、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不够系统全面,配套政策仍未到位,一些部门相应的配套政策仍未出台。在服务方面,由于一些部门认识不到位,认为全民创业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事,缺乏主动思考、主动落实、主动服务的意识,少数职能部门还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

三、几点思考

1、必须在推动机构建设上凝聚合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百姓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 通过积极协调,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整合县财政、发改、人保等部门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全民参与创业。同时,吸纳团委、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社团组织参与领导和组织创建工作,努力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关注创业、参与创业。陆续在全县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典型”评选活动,编印《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创业风采录》文集,集中弘扬全县21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创业事迹。并在《宜丰通讯》、宜丰电视台设立了“宜丰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专栏、专题,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这一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成功典型的成长经历,努力培育群众的创业意识,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多方面力量服务和参与创业。2010年全县新创办私营企业数250户,约为2007年的3倍,私营企业数由2007年的461户,发展到2010年的917户;新创办个体工商户1478户,总数达7374户,从业人员由2007年的1.1万人增长到2.5万人,年递增达31.6%,资产总额比2007年翻了一番。

2、必须传播方式上下足工夫,让百姓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百姓能不能准备把握创业政策,用活创业政策,因人而异。但科学的传播渠道、有效的传播方法能增强百姓政策领悟力,加速其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一是着力打造了县、乡、村三级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服务了服务网络。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在全县16个乡镇场和工业园建立了创业指导室,部分村(社区)设立了创业服务窗口,为全县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积极筹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基地外的创业者提供现实样板。依托我县“汽运城”市场,建立“宜丰县汽运城创业示范园”,利用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园区内商户水电、房租补贴,把示范园打造成汽车维修、五金化工、汽运物流等产业的规模聚集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创业示范园的变化。2010年,共为示范园内商户发放水电补贴、店租补贴10.95万元。三是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机制,多渠道收集、开发、推介一批可行性强的创业项目。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搜集了本县创业项目16个,县外优秀创业项目50个,并将所有创业项目信息免费发布给有创业愿望的社会群众。此外,通过参与高校创业推介,更多的创业青年了解到这66个项目前景。2010年6月,在“宜春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推介会暨夏季招聘洽谈会”上,我们就与34名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创业项目的对接。四是推进本土化创业培训。在推进创业培训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团”、“三个进”、“多个针对”。“一个团”是指组建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让他们从专业角度指导百姓创业。讲师包括从本土成功创业的中小企业老板,让他们现身说法,为创业者介绍创业经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2010年8月,我县聘用32名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为73户创业老板提供服务168人(次);“三个进”指创业指导要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就地就近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大学生等群体举办创业培训;“多个针对”指要针对不同人群需要,开设针对性教学课程。根据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党员、妇女、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需要,整合优势资源,采取联合办班、下乡办班等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培训班”、“家政小老板创业培训班”、“残疾人专项培训班”。 2009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36期,共培训各类创业人员1115人,培训合格率达98.5%,经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90%以上。

3、必须在创业政策上做足文章,为创业者减负、提速 创业的关键在于准备阶段,此时创业者要通盘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要打消群众在创业前期的顾虑,就要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减免有关费用,给足政策,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政府在鼓励他们创业方面的政策是全面的,目标更是非常明确的。为此,我县先后出台了《宜丰县支持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全县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从放宽条件、税费减免、财政扶持等多方面,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包括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扶持担保公司和大力推进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加速推进创业信用社区建设,创新小额贷款担保方式,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设立担保基金6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68万元,其中为14家企业发放扶持小型企业贴息贷款2234万元,为700多名创业者发放扶持个人创业小额贷款3434万元,扶持和带动就业3800多人。在大力推进担保公司建设方面,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共扶持组建了6家担保公司。仅江西鑫仁担保公司一家就累计为136户企业担保248笔,担保总额21394万元。在推进银企对接方面,各乡镇以劳动保障所为基地,开辟了“工商、税务、银行”为服务体系的自主创业“绿色通道”,由政府出面,做好银企对接工作,2010年银企对接签约25950万元,履约24650万元,履约率94.99%。截止2010年底,全县中小企业贷款共7.18亿元,比2009年增加2.84亿元,增幅65.44%。二是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做到“能免则免”,扶持创业者做大做强。结合创建工作,县国税推出了“三个三”创业服务活动,即:三个帮扶、三个检查、三个结合活动,让创业者真正体验到服务的实惠。2009年以来,全县减免增值税580余万元,办理出口退(免)税总额2700余万元,为250余户(次)企业办理固定资产抵扣进税额达300余万元。县地税局实行“无缝服务”、“限时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受益纳税人1400多户,对258户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免费年检,依法减免地方税收200余万元;县工商局实行“七到位”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切实履行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对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零收费”。

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就业促进重要战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形势下就业促进工作的总体要求。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11号文件,提出在全国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2009年1月,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82个城市作为首批创建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共有4个城市,其中自治区西部3家,通辽市作为自治区东部地区唯一的创建城市入围。创建创业型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是扩大就业规模的新载体,是进一步发挥创业促进就业倍增效应的新平台,更是转变就业促进模式的新机遇。大力开展创建活动,必将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必将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客观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旨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崛起、争做自治区东部排头兵”的战略目标,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我市发展成为工业强市,最缺少的就是自主创新品牌和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构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使劳动者的创业激情迸发出来,把各领域的创业潜能挖掘出来,消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重点和施政要点。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放在民富上,最根本的是要支持人民群众干好事业、创成事业。大力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通过促进创业,帮富于民、添富于民,使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践的主体、民生发展的主体和民生受益的主体,才能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为扩大就业和解决其他民生问题提供动力源泉。

(三)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保稳定”的迫切需要。从目前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影响虽然减弱,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促进就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就业压力增大。从传统的就业渠道看,依靠现有企业自然吸纳,岗位有限;开发公益性岗位,空间较小;采取灵活就业,稳定性较差。只有鼓励创业,诞生更多的岗位造血机体和吸纳就业实体,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四)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保增长”的必然要求。开展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拓展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改善城市创业和投资环境,增强“引凤筑巢”效应,扩大民间投资,吸引招商投资,为保增长作贡献。2009年,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和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70356户,私营企业达6434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7.4%。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并带动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能有效增加人民群众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为“扩内需、保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是建立就业促进长效机制的重要契机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构建起了“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后续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发布展示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等“五个一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些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完全符合我市实际和当前就业形势,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创业培训14615人;累计为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亿元,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7.5万名城乡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当前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域原因、基础条件和劳动者的思想意识等因素,创建创业型城市还面临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需要在推进创建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从劳动者观念来看,需要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近年来,围绕创业促进就业,我市组织开展了创业成功人士演讲比赛、创业知识竞赛、创业项目推介展示会、创业政策宣传月、创业企业现场观摩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增强了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崇尚创业、全民参与创业”的浓厚氛围。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劳动者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欲望,还存在温饱即安、小富即满、恋家守摊的思维定式,需要进一步振奋创业信心,增强创业意识。

(二)从创业主体来看,需要进一步增强创业能力。为提高创业者能力水平,我市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在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还着力实施了“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等工作,引进实施了创业实训项目,使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大为增强,创业能力明显提升。但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已经实现成功创业的人员还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创业经验不足,缺乏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际沟通、技术管理、生产运作和创新发展等能力,目前创业也主要是为了生计的生存型创业,为了发展的机会型创业较少。

(三)从服务创业来看,需要进一步增强物质条件。我市高度重视创业服务工作,不断巩固服务创业工作基础。着力推进了创业项目征集开发、推介展示、后续跟踪指导、基地孵化和协会交流互助等各项后续服务,不断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指导服务。但从扶持促进创业的宏观情况来看,基层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距离“人员专职化、经费正常化、服务规范化、工作制度化、信息网络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以市场为导向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举全市之力协调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不能单靠一己之力,而应该不断强化政府推进创业、全社会促进创业的机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工作局面。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主要有“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考核体系”五项基本任务;且全员创业的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满意度和创业成功率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项基本标准。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总体策略需要围绕“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确保创建成效和创建成功,即:围绕构建“参与创业人人有责、创业贡献人人有份、创业环境人人满意”的全民创业格局;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傅铁钢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劳动就业、财政、税务、工商等市直35个部门组成的通辽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通辽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15位资深专家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35个创建工作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职责,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创业扶持政策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更加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或《操作办法》。各旗县市区也要尽快制定出台《创建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科学设定目标,确保创建有抓手。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设定需要坚持总体规划与阶段计划相结合、可操作与可实现相结合,科学合理设定创建创业型城市指标体系,以创建推动创业。一是设立参与创业活动指标。即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乡劳动者的比例。参与创业活动,指通过自主创业、服务创业等方式参与创业。参与创业活动指标可以细分、量化为新增创业人数,带动就业人数,创业培训人数,创业成功率,孵化基地建设,公共、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公共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含创业培训师资建设)等具体目标。二是设立政策支持创业活动指标。即创业者对政策制定完善情况的满意度,创业者对创业扶持政策的知晓度,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率。三是设立创业环境满意度指标。指创业者和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创业者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满意率、经济发展环境满意率、创业培训工作满意率、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满意率等具体指标。通过设立和落实创业环境满意度指标,将我市建成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培训扎实有效、创业成果运行稳定的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三)完善创业机制,确保创建有实效。围绕建立“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后续服务”三位一体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机制,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分期到位,做到广开门路、不设门槛,只要市场能运作的坚决不介入,法律能允许的坚决不干涉,给予创业企业平等待遇。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向各类创业者延伸覆盖,不断放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条件。二是加强创业培训。明确各部门创业培训任务,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各部门、各院校和各基地在推动城乡创业培训中的综合作用。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复员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参加创业培训。切实加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孵化等工作的衔接,丰富创业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强化创业服务。加强全市各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信息发布,通过建设创业项目征集发布网站,常年发布各类创业项目信息,供创业人员自主选择。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指导、创业申办、事务代理、技术支持、政策信息、法律援助等服务。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做好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调研论证、宣传推介和跟踪扶持,突出创业项目的本土化、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易操作的特点,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开发一个,成熟一个,成功一个。

(四)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创建有合力。一方面加强考核。将促进创业、建设创业型城市目标任务列入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把促进创业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位置,形成上下联动、全面推动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加强督查。由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采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组织开展评议等方式,定期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分解落实的各部门职责进行督办检查,准确掌握政策落实和职责到位的真实情况,推动创业进程。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和政策落实难点的调研督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灵活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深入宣传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的主要目标和重大意义,宣传扶持下岗职工、大学生和复员军人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各行业、各部门在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各类创业项目和用工需求信息等,使广大劳动者更清楚地了解就业再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从而形成全党重视创业、全社会关心创业、全民积极投身创业的浓厚氛围。

推荐第6篇:任务型教学法 论文

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目录

Abstract ...................................................................................................................................i 摘要 .......................................................................................................................................ii 1.Introduction .......................................................................................................................1 2.Literature review................................................................................................................2 2.1 Definition of a task ......................................................................................................2 2.2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reading ……………………………………………3

3.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reading .................................................5 3.1 Pre-reading stage ..........................................................................................................7 3.2 While-reading stage .....................................................................................................7 3.3 Post-reading stage ........................................................................................................9 4.Evaluation ..........................................................................................................................9 5.Conclusion .......................................................................................................................12 Works Cited .........................................................................................................................13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Wu Xiangzhen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s a crucial part of teaching English.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which advocates the method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throughout China for many years.It emphasizes learning by doing and aims at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learners to experiment with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 activities.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som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reading.Then it proposes the model of task-based language in teaching reading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The third part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at three stages: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Finally it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 of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s; English reading

i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摘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在中国普遍实施,并且它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提倡在做中学,并且通过活动旨在给学习者提供口语和书面语练习的机会。本文首先介绍了造成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困难。然后提出了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第三部分探讨了它在三个阶段的实施: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最后评价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学;英语阅读

ii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1.Introduction

When I worked as an intern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many students have low reading levels and limited skills.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reading.The main difficulty is their limited English vocabulary.Some students lack English vocabulary, so they cannot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reading materials.However,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materials, we must have sufficient vocabulary.In other words, sufficient vocabulary can help us have a good comprehension of reading materials.But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have limited English vocabulary, which affect the comprehension of reading materials.What’s mor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build up their vocabulary.

Another problem is students’ bad English reading habit.The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don’t have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English.First, students have a small amount of English reading.Students only read the text-books and do exercises, then they don’t read other English materials.Second, most students have no interest in reading English materials.Third, most students read the paage word by word, and they don’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aage as a whole.They rely on teacher’s translation and explanation.In addition, many students have poor English reading skills.Most students have not mastered basic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First, when students do som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y frequently read the article first, and then read the title and the last part of the paage to find out the answer.This is not only a waste of time, but also there is no effect to read in this way.Second,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do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topic sentence.They read the article word by word and cannot logically understand the paage.So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 gradually because it is remarkably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problem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we can se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ading teaching in English clearly.In such a situation, i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is is the iue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2.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 of a task

Before we want to know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we should first know what the meaning of a task is.Many people have given a definition to a task.A variety of definitions of a task can be found as follows: According to Long, a task refers to the all kinds of things people do in their daily life, at work and at entertainment.A task is that when you ask some other people what things they do and they will tell those things to you.But they are not the applied linguists.(Chen Yajie 3)

In Crookes’s opinion a task is that the work is along with a purpose, and it is accomplished as a part of a course or work, or it is used to obtain the research data.

Breen gave a definition to a task, any kind of language behavior that has been organized carefully, it has specific goals, appropriate content, specific teaching proce and a variety of different results.So a task is considered as a series of work plan, whose overall goal is to promote the language learning, whether the practice is simple or the activity is complicated, such as solving the problem, make a decision through the group work.(Chen Yajie 6)

According to Bygate et.al., a task is a kind of activity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teaching in short or long term, it needs the learne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 and use the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goal.(Chen Yajie 6)

Willis thinks the task of language activities the learners use, they are not only to communicate objections, but also to achieve a goal.(Chen Yajie 6)

Prabhu thinks “[A task is] an activity which requires learners to arrive at an outcome from given information through some proce of thought, and which allowed teachers to control and regulate that proce.”(Prahbu 24).

Nunnan thinks “a task is a piece of claroom work that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producing or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mobilizing their grammat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expre meaning, and in which the intention is to convey meaning rather than to manipulate form.The task should also have a sense of completene, being able to stand alone as a communicative act in its own right with a beginning, a middle and an end.”

(Nunnan

8).

Skehan thinks “a task is an activity in which 1) meaning is primary 2) learners are not given other people’s meaning to regurgitate 3) there is some sort of relationship to comparable real-world activities 4) task completion has some priority 5) the aement of the task is terms of outcome.” (Skehan 9).

Ellis thinks a kind of work plan requires learners to deal with the language when they are using the language in real life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utcome,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can see whether it conveys the correct or appropriate propositional content.So, it needs learners to focus on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 firstly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although the design of the task may lead them to choose a specific language form in advance.A task aims at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his using may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e to the language use in real world.Like other language activities, a task can involve output and receptive skills,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cognitive proce.(Edwards & Wllis 18)

All the experts mentioned above had given their own definitions to a task on different aspects.For example, Breen sees a task as a work-plan, which have the overall purposes of facilitating language learning from the simple and brief exercise type.However, Skehan described the fiv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a task.In my opinion, I think a task is that the teacher puts forward some requirements that you need to do some activities to accomplish by using some devices.A task is that people do some things in order to achieve some goals and 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people become a neceity in the language using.2.2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read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 kind of effective approach which was first started and radically established since 1980s.It is a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It is first put forward by Prabhus.Some experts had given other definition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Nunan though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language course in which the point of departure is not an ordered list of linguistic items, but a collection of tasks.(Nunan19-38) Jane Willis think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makes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in communicative tasks.These pedagogical tasks

reflect real-world tasks that the learners in a given situation would complete as a part of their daily life.Pedagogical tasks act as building blocks to an ultimate objective.Thus, TBLT relies both on the learner’s ability to learn analytically and on the teacher’s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are demanded as he/she diagnoses the outcomes of each task and creates new materials in response to newly revealed learner needs.TBLT is a complex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but in its complexity it responds to both current SLA theory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claroom.( Willis72-75)

The task-based approach aims at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learners to experiment with and explore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are designed to engage learners in the authentic, practical and functional use of language for meaningful purposes.(Hong Kong’s English Syllabus)

According to those definition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 lot of scholars tend to put it into teaching reading in Junior English.In order to use it effectively, people do some many researches from abroad and at home.In other countries, Prabhu gave a definition to a task in his book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He carried out the famous Bangalore Communicational Teaching Project in India for around five years.He put forward a lot of task types, and designed the content into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ve tasks learning to let students learn by completing tasks.Prabhu’s Bangalore Communicational Teaching Project is a mileston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he has laid a solid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Prabhu53-56)

Jane Willis and Peter Skehan put forward a model for achieving the concerned about the balance the communication on one hand, and form a general on the other hand.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l is pre-task, during -task and post-task.Willis emphasized a methodology for using tasks to combine naturalne of communication with opportunities to focus on form.Skehan made a similar attempt to show how balance between form and meaning can be achieved.In addition, he tried to link the methodology to the information-proceing framework more explicitly.They put tasks at the center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gives opportunities to learn well.What’s more, they gave a clear, practical and ready-mad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This framework results from extensive trials of TBLT all over the world.

Regarding the methodological procedures for implementing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work-plan in cla, Rod Ellis takes into two kinds of procedures: the leon plan and participatory structure.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methodology is to give

opportuniti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building the cooperation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se researchers and other researchers’ study, it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sk-based approach.They give the direc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And also, they give a clue for our country’s study in task-based approach.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started in 1990s.Xia Jimei and Wu Xudong firstly introduce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o China.And many researchers tend to put it into English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eaching the reading of English.With the carry out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study has developed furthermore.Nonethele, their study is stil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age.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and English teachers strive to put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to reading teaching such as Lu Li, Lin Lixian, and Ma Yinghua.Lu Li made an experiment of one-year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and found that experimental cla made more progre in listening and writing than the control cla.Ma Yinghua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sk-based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made an attempt on the combin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In her point of view,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focused reading model brings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eir research enlightens, inspires and supports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But it is a pity that their studies are only restricted to theory research or a separate leon design.

The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we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on studying task-based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pu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to English reading cla so that we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e talent of using language and some other capabilities.So we should us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

3.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reading

This part will demonstrate the procedures to carry out a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reading.

All the traditional models of teaching reading cannot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so many experts attempt to find another effective way.They find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useful in teaching reading.So many teachers try to apply the model to teaching reading in English cla.In this part, I would use the example that I used when I was a practice teacher in junior middle school.I would use the example to present the procedure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reading.The example is from the English textbook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The leon is Module 3, unit 2.The title is The Library is on the Left of the Playground.Before using the example, I will introduce some models of teaching reading in English.Firstly, the traditional model.Based on bottom-up model of reading, this model uses traditional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to teach reading.It is teacher-centered model.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 the teacher acts as a dominator and the students are only like receptacles.The teacher talk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rough the whole cla.The teacher explains the grammar rules, analyzes sentence structures, translates the paage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explains the keywords and sentences to students.In this kind of cla, students almost have no time to read, to think, to speak and to practice.They have no opportunities to expre their own ideas to the whole cla and the teacher.Students are totally ignored by the teacher and they have no ch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As a result, the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ck the comprehension competence, then they cannot use the English language well. But it also has some advantages.It improves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s well as it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form a more solid knowledge of grammar.In this model, I will introduce some grammar to the students and when the students cannot understand my instructions or some explanations, I will use the mother tongue to explain the instructions, Secondly, Question-and-answer model.In orde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then teachers adopt the ask-and-answer model to re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I will ask some questions to let the students answer.Through the proce of question-and-answer,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xpreing themselves.

What’s more, the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model.Almost all the teach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PPP) model of teaching.A PPP leon would be started by the teacher introducing a new language item

in context followed by some controlled practices, such as repetition, read the paage or dialogue and so on.Students then move on to produce the language in a more meaningful way, such as a role play, a drama, an interview and so on.After the students accomplishing the tasks, I will let the students present their achievements.Meanwhile, I will ask them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points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cla.

I combine these traditional models with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Then it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3.1 Pre-reading stage

In this stage, I introduce some knowledge that is neceary to achieve the tasks, and some other skills.And I put forward some tasks for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 I present some pictures to let students gue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Show the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and let them know the words and phrases: dinning hall, playground, school office, claroom building, sports hall, science building, the library and school gate.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names of the building in school.(2) Practice to use those phrases and words that have been learned last cla: behind, front, in front of, on the right, on the right of, on one’s right, on the left, on the left of, on one’s left and between…and….And the students can use the phrases and word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3) Show the picture that the textbook used, let the students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 title togeth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4) According to the title, The Library is on the Left of the Playground,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will the paage talk about? 3.2 While-reading stage (1) Skimming.Requir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age quickly and to find out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that they think important.List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aage on the blackboard to let the students answer after they reading the paage.① How many building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paage? ②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building? ③ Is the playground in the middle of the school?

(2) Scanning.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age again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aage.

(3) Careful reading.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age carefully, and catch the key words.Firstly, the teacher should explain what the key words are to the students.Then let them read the paage carefully and concentrate on the key words.Secondly, ask some questions to let the students answer.④ What is on the left of the playground? ⑤ What things are there in the library? ⑥ Where are the school offices? ⑦ How many clarooms are there in the claroom buildings? ⑧ Where is the dinning hall? ⑨ Where is the sports hall? ⑩ Where is the science building? 11 Where are the science labs and computer rooms? (4) After the students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I let them fill the blank on the blackboard.

(4) Then read the paage again and check whether they have questions or not.

3 Claroom building

playground

School gate In this stage, I also use the Question-and-Answer model.By 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ing, answering, facilitating and directing, the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in a variety of ways rather than in one way, in other words,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is merely changed in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Thus, the students have the chance to take part in claroom activities, and the teacher can understand part of the students’ ideas.What’s more, the teacher dominates the cla all the time, which results in the fact that the students cannot take turns to expre their ideas.According to this model, it strengthe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What’s more, when the students cannot understand the questions or some instructions, I would use the mother tongue to explain it.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it can use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better and can help the students accomplish the tasks more effectively.

In this stag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paag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and tasks the teacher puts forward.Through the pair work or group work, students develop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and they can expre their ideas bravely.According to the procees of accomplishing the task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paage better.3.3 Post-reading stage (1) Require th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answers to the clamates.(2) Then according to the form on the blackboard, let the students retell the paage.Before retelling the paage,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some minutes to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and encourage them not to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3) After retelling the paage, let the students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have learned to describe our school.

In this stage, students present their achievements.In addition, they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the real life.Then they will master the knowledge better and they will apply the knowledge into the real life.4.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we find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have some features.Firstly, it must have a clear goal.Secondly, we should use the examples which are close to the students’ life and the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them.Thirdly, this is the proce of the students to obtain, dispose and communicate information.Fourthly, in this

model, the students must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do activities.What’s more, when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xpreing meaning.At last, we must obtain a product from the activities.According to this example, there are a lot of advantages of the model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Firstly,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real situation let students accomplish the goals to master the useful, meaningful language.It is a student-entered model, students have many opportunities to do things in cla activities, which would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nd open up their thinking.In the example, the students have a number of activities to do.During the proce of achieving the activities, they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know how to expre their ideas and how to use the language.Secondly, in TBLT, there are many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it will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students’ communicative skills and it can acquire various ideas of the topic from each other.In the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 asks the questions and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 teacher understands the students’ ideas and the students can expre their ideas bravely.Through the proce,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ve skills.Thirdly, in TBLT, students use group-work or pair-work, students will learn many things from others and feel at home in such an environment.Then they would like to study in this situation and build up their confidence.In the example, the students are fond of the model very much.They would like to expre their ideas and they like to take part in the cla activities.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 is very good.And the teacher likes teaching in such an atmosphere.Fourthly,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presents the task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 so the students would do th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tasks.So students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e cla and arous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study.It changes the students’ paive learning model.Fifthly,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has purpose, pro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thinking and they learn to use different kind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to solv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As for teachers, they may feel much happier in TBLT cla than in traditional cla because students like participating in the cla and their performance are intensely active.

10

They show much interest in reading.In TBLT, students may present a lot of strange questions, so teachers should broaden the scope of their knowledge to help students solve these strange problems.It can improve teachers’ skills.

We can see the model of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has so many advantage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limitations.Firstly, it takes much time and many tasks cannot be accomplished well.There are many tasks to achieve, but the cla time is limited, so teachers can not finish all the tasks, which suggests that teachers should find a better way to finish all the tasks efficiently.When I have a cla with this model, because there are man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many activities, I cannot finish the cla in time.As a consequence, I cannot accomplish the tasks very well.Secondly, the teacher cannot make sure that every student can efficiently take part in the tasks.Some students are poor in English, so they do not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in cla or they are only to be audiences and listeners.Because the cla is very big and there are fifty-two students, when I have a cla, I cannot pay attention to each student.When they do the activities, some students are only to have a chat.Thirdly, because of group-work or pair-work, students should discu different ideas with each other, sometimes the discipline in the cla will be very poor.The teacher can not manage the cla effectively.Due to the big cla, sometimes the cla is very noisy and I cannot keep them quiet.So it may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 of the teaching.What’s more, because of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lmost all teachers give up this teaching model.

In spite of these limitations, the model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each read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When I use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o teach a paage, I find th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study and they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They are brave enough to expre their ideas.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 is active Not only the students can learn things from the teacher and other clamates, but also the teacher can learn things from the students.What’s more, through the model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 also develop my communicative skills.And I am better at managing the cla.Also, I can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better.So we should advocate this model and apply this model to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11

4.Conclusion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s teachers should us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ir claes.Rea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English.What’s more, to speak English clearly and make the pronunciation more standard is very important.At the same time, the abil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creative thinking, solving problem and cooper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eential needs in today’s society, so teachers should use it to teach reading.

The TBLT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it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So the teacher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advantages and overcome limitations.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ively in junior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 teachers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its implementation.But on the whole, the model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approach to teaching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12

Works Cited

Edwards,Corony & Jane Wllis.《任务型英语教学法:课堂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Edwards,Corony & Jane Wllis.Teachers Exploring Task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al Pre, 2009.] Harmer, 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2004.Nunan, Davi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2004.Prabhu N.S.,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 2001.Skehan, Peter.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 2001.Willis, Jane.Framework for Task- based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1996.社,2011。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Wang Qiang,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Higher Educational Pre, 2006.]

陈亚杰、薛枝、栗霞,《任务型语言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3

Acknowledgment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 my sincere acknowledgments to my supervisor Xu, for her detailed guidance, critical insights and great patience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thesis.Without her invaluable advice and help, the present thesis could not have come into being.Mrs.Xu always gives me precious, valuable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I am also grateful to my teachers for their enlightening courses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and their great help at the thesis proposal stage.Finally my deep gratitude goes to my family and friends for supporting me with both understanding and encouragement throughout my thesis.

14

推荐第7篇:支持型教学管理探究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管理的引领和支持。需要教学管理提供创生的平台和沃土。基于支持的有效教学管理是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将教师和学生看作是改革的实践共同主体,对教学进行持续改善,使学校教育能够选择和吸收有价值的社会文化并实现教育创新的教学管理活动。构建支持型教学管理的因素包括: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构建开放的学习合作共同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支持型教学管理

教育变革是社会文化在变迁过程中选择的具体表现,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对教育变革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影响其成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从工具理性出发,将学校教育看成是一个可以控制和预测的系统,有计划地推进变革成为教育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从而忽视了组织在变革过程中所面对的外部情境和个体在文化选择中各种文化力量的影响。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实验到全面实施至今已有八年历史,不同声音依然此起彼伏的主要原因。“教育宏观存在方式只有最终对教育微观存在方式或课程教学方式,特别是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产生影响才能真正对教育本质变革和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支持型教学管理从文化产生的动力和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将学校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开放系统,将教师和学生看成是改革实践的共同主体,重视在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中研究如何支配知识的传输和师生行为的改变,最终使教育顺应社会文化变迁,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支持型教学管理的提出

(一)支持型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一个可以控制和预测的过程,以规范的制度解决组织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是个体对群体的被动适应。当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开始反思教育的价值和给予人的意义的时候,如果过多关注如何实施新的改革计划,并将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赋予计划之中,认为教师的某种行为必定会引起学生反应,教材的改变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某种变化,就会忽视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人际间的创造性工作,常常带有不确定的复杂性这个问题,同时忽视教师和学生对改革的反应以及新的改革策略是否适合本校环境。一种文化的推行首先必须建立在人们对它认同的基础上,并通过行为渐进的“扬弃”,使之成为一种默认的习惯,才能从本质上得以存在。理解认同是一回事,但观念要转化为一种习惯却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学校要有效地实施改革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外在控制型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制度创新。基础教育改革带给学校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将从以制度管理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考试成绩激励为主的惩戒型刚性管理向以人为本管理为主、激发师生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支持型弹性管理转变。致力于教师价值观形成、支持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文化管理模式将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寻求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二)支持型教学管理是学校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的前提

每一社会文化变迁都必须以教育变革为基础,在一个信息多元化、未来充满不确定的社会中,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随文化变迁出现反应性更新。但封闭的学校常常会抗拒这种更新,并使系统处于被动的紧张状态。因此学校“向全世界开放”,意味着学校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适应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机会。对于一个想要发展的学校。忽视外部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标志。学校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就应以一种开放、包容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的发展,将内部活动、寻求外部支持和卓越理念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支配知识的传输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总的说来,支持型教学管理系统包括五个关键构成部分:资源,关于首要原则的知识,支持性的实践共同体,支持性的校长和相容的学区。

(三)支持型教学管理是基础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保障

如何把教育的新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常常以其“遗传特性”影响并作用于教育变革。一方面,我们的学生是经历了一段教育历程的学生,还带有他们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还保留着从前因需要而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往往因为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或缺乏控制课堂的能力而受挫;学生也因教师的无能和反复而迷茫。于是改革就必然受遭遇阻力、挑战和怀疑,但反对往往是缄默的、无声的。学校要变革成功,就必须使组织成员拥有变革所需的能力。并积极地为师生创造条件,使他们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支持创新、容忍挫折、鼓励真实合作的组织环境,建立一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基础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支持型教学管理的内涵

有成效的教育变革的核心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预期的或非预期的千变万化中能够生存下去的能力。要使变革成功,首要的是促使那些在变革中的人们拥有应对变革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能力包括:个人见解的形成、探索能力、控制能力、协作能力等。有效的教学管理则是通过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变化促进组织新的行为的形成。

一个基于支持的有效教学管理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支持的教学管理的主体首先是合作的团队,团队是组织发展的生命力。在一个高绩效的学校,团队是学习、教学、管理的基本单元,合作则是团队的基本原则。

第二,任务由“执行”转化为“授权”,每一个人都因为团队的目标而被授权,并从“我自己”转化为“我们”。一项教学改革绝不是“一个对另一个的否定”,而是建立在教师的认同理解基础之上的行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孤立和高度选择性使他们完全有理由决定自己的课堂行为并决定改革的成败。

第三,学生是教育变革参与的主体。教育是关乎人的行动,只有以对学生生命发展的能动性的尊重和开发为出发点,把增进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重点,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改革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这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少先队员和班级等活动中。

第四,能够坚持不断地改善、选择和吸收有价值的社会文化并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加以融合,使学校教育能紧密结合时代持续发展。

基于支持的教学管理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将教师和学生看作是改革的实践同体,能帮助学生和教师在变革中快速“转变”和“发展”,重视个体多元文化与差异并鼓励不断创新,对教学进行持续改善,从而能够不断用新传统代替旧传统的动态的实践活动和行动策略。其成员在组织的支持下,能够欣然接受“转变”和“发展”,拥有推动转变的能力以及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能够为个人行动负责,并能为集体的发展而相互合作。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个体形成的内在控制表现为积极持续的改善和创新。基于支持的教学管理较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更注重组织中人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观念的形成;更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更注重文化氛围对组织整体的发展的影响;更注重在动态的管理中通过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促进组织的发展。

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有效的教学管理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态和学习状态,不断改进教学和学习,提升组织员工的专业水平,并在团队的合作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和学习风格。这不仅是现代教学管理追求的理想,也是解决课程改革方法论问题的核心基础。

三、支持型教学管理建构

有效教学管理可以使参与者产生有效的反应,从而树立更加有效的、以促使每个人发展为导向的新行为规范。这要求管理者拥有使变革成功的三种能力:有效的“理想”,不断促进和激励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理念;能够将“理想”转化为一种有效“思维”的能力。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能够将这种“思维”转化为真实“状态”持续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管理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促进组织和个人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支持个人潜能发展的活动。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管理者除了要考虑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觉悟、伦理道德、团队意识、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育艺术水平等整体素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要认识到在教育变革中需要一个使员工在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环境,同时也要在管理活动中营造这样的环境,从而使教师能在一种支持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促进教学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

管理者要推行一种新的文化,首先要评估现有文化和预期文化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使组织成员都有所认知,通过改变人的认识、观念、行为来达到变革的目的。因此,构建促进教学持续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是支持型有效教学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自我评价找准问题,寻找出“客观真实状态”与“主观认识状态”教学管理之间的差异,从而发现问题、发现优势、寻找发展的潜力和可能,为教学管理改进的工作方向和发展目标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以赢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学自我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习现状、教师教学现状、教学管理的常规现状、教学领导评价等。比如,学校管理者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不带有任何主观意识的问卷形式,使每个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学习某门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现教师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引发学生学习的自我反思;并将此问卷客观地反映给任课教师,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状态和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了解的基础上,也会看到学生的优势、不足以及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引发教师在专业中的自我成长反思。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学状态,搭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平台,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促进,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三)构建促进学校发展的开放性体系,建立持续发展的合作学习共同体

20世纪70年代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传统的制度化教育弊端,指出需要用开放的教育系统代替封闭的教育系统,“一个全面的开放教育体系帮助学习者在这个体系中能够纵横移动,并扩大他们可能得到的选择范围”。开放性系统必然表现为内部与外部的不断调适,为了能使转变顺利进行,学校领导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时,把握机会加强对外合作,收集同系统外部的想法和一些操作模式来改进教学,如与大学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外部经验、聘请优秀的同行做报告等。学校还应在吸收外部力量的同时,整合内部资源,主动作用于环境,建立保证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部学习合作系统。内部合作表现为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

(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

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时代,人自身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发现潜能的地方,能够成为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的场所。因此在学校的工作中,所有的改进都是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展开工作。学校在制订教育教学计划时,应该让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认同其理念并取得学生的认同才能收到成效。学校既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文化兴趣。也要对学生的文化行为不断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文化能够反映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以对学生生命发展的能动性的尊重和开发为出发点,把增进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重点,从而创造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郝文武.课程改革与教育本质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23-2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4.

推荐第8篇:两型社会建设论文

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报告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资源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做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007年12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湖南干部群众深受鼓舞,也深感沉甸甸的责任,开始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探索。去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充分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力争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具有湖南特色的转型发展路子。

政策指出要在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格局下,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两型”理念注入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近些年来,在“两型社会”理念引领下,全省各地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着力推进传统产业“两型化”、“两型”产业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去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7.6:42.7:39.7调整为13.8:46.2:40.0,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1%。“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下降7.4个百分点。全省形成了机械、有色等10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的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电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突出代表。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试验区、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转型,是发展“两型”产业最快捷、最现实的一条路子。株冶集团是一家老国有大型企业,也是湖南“有色金属之乡”的标志性企业。调研时该企业负责人给我讲,近年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成功采用全球成熟、先进的湿法炼锌等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铅锌产品深加工率由2005年的54.44%提高到74.24%,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由73%提高到83%以上。五年间,企业在铅锌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分别增长42.8%

和83.4%的情况下,外排废水总量减少90%、外排重金属污染物减少95%,废气二氧化硫减排约60%。在企业我们看到,经处理的废水可以直接放养金鱼。昔日的能耗大户、排污大户正向“绿色企业”迈进。实践证明,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实现“两型化”发展。

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来,一些市民只知道什么是两型社会,并没有去深入的了解和贯彻,而另一些湘潭市民则只听说过两型社会。深入了解的市民则表示我们应支持政府和党所做出的决定,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湘潭地区的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才能使长株潭地区真正建设成为两型社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深入了学校,询问了许多的老师和同学(主要为高中生)。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吃赞同的态度。其中一位同学说道,她认为建设两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就现在的国内形势而言,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十分的巨大,但是,现如今中国的煤、铁等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现在世界上的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譬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一位老师也表示,建设两型社会是对社会生活质量和公民素质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提升,但目前来看两型社会建设道路是困难曲折的。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身上的重任,认真遵守好国家和党作出的决定,给湘潭市民起一个示范和带头的作用。第一,我们应从身边做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多关注时事政治,关心我们的社会建设和生活。第二,建设两型社会不是一个口号,应加大该方面的普及工作,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如,在学习上,尽量做到一张纸写两面,在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粮食。第三,应该将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心中,不仅自己要落实这个任务,并且也要带动周围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建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发展基石的一部分,应支持两型社会的建设,并用我们的力量去实现好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共同推进湘潭地区乃至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

推荐第9篇:实施型城市设计思考论文

现代化城市的设计被公认起源于20年代,但是后来随着城市空间设计原理的发展,随后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渐融入到当地的区划法规中,城市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的控制等,逐渐被重视。设计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对于建筑的设计,而主要是对空间的设计,并经过不断的实践可以得知,实施型城市设计其中主要包含了具体的设计与实践,并且在设计的规划系统中,使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并且设计的种类丰富多样。但是在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具体的标准与操作规范,以此也造成城市设计的实践缺乏实施性与可操作性等问题,为此,文章中针对实施型城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

1实施型城市设计要点

1.1城市设计具体种类

针对城市设计种类而言,主要可以将其分为控制引导型和工程实施型两种。其中,控制引导型的城市设计主要指还未经过确定的实施主体与内容,具体结合城市当中的空间区域或是特定的空间系统,在利用政策、准则以及标准等形式进行城市设计,并对设计活动进行控制与引导。而工程实施型的城市设计则主要指已经明确实施主体与内容,针对城市当中具体的空间范围或是空间系统,提出对于空间形态、景观塑造以及具体的空间布置等措施[1]。结合以上所述城市设计不同类型,控制引导型城市在设计时更加注重设计的研究,将确立目标、设计构架,明确城市中的具体格局及组织,确定城市中系统之间构建的联系,运用特色所遵循的准则。相反工程实施型城市的设计却更加注重设计中微观尺度的设计,其中不仅涵盖了较为基础的研究、结构及系统的建立,同时也需要将设计要求等与实际工程施工进行结合。以上便是城市设计中的不同种类,同时这也是进行城市设计落实的基础。

1.2城市设计和法定规划联系

针对城市设计的整体而言,我国在城市规划的法定体系中主要是横向分层综合性规划,然而进行城市设计主要是纵向系统参与其中。城市规划体系中重点是对城市设计手段及过程进行规划[2]。部分城市中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同时,通常会采取总体城市设计的方式进行分析,当然也存在部分城市拥有确定的城市设计控制规划。然而不管具体的操作如何,其中确定的一点是,横向综合性的法定规划具有较为明确的区域范围与阶段的划分,而纵向系统性城市设计缺乏明确的层次与阶段划分,主要体现一以贯之的特征。

2实施型城市设计有效途径的几点思考

2.1组织形式方面———改变单兵作战的形式,全面转变为团队作战

一方面,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的具体项目组织而言,传统形式下主要将其委托于一机构或是设计院,进行城市设计,然而在设计机构中,设计人员均区分设计专长,所以在具体设计时不能覆盖到方方面面。尽管一些大型设计机构中的专业十分齐全,覆盖领域也十分广阔,然而机构内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构壁垒。为此,进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立专业全面的设计队伍,在组织设计队伍时,不仅可以由不同的设计机构构成团队,同时也可以通过各个专业精英构成团队[3]。为此,将传统单兵作战形式转变为团队作战形式是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的重要组织形式。当前阶段我国开展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联合工作组的形式,这也可以为之后的设计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2.2编制方式方面———由横向分层传递转变为纵向一体反馈

结合我国法定规划横向综合的具体特征,当前阶段我国在建设运作以及决策形式分方面一般是以层层传递的模式进行规划和信息设计,但是在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信息割裂及信息丢失的现象[4]。设计单位在进行不同层面城市设计时,一般会提出较大的改动,以此凸显自己的价值。通常城市、工程与专项设计等主体形式都有纵向延展的特点,自身可以对法定规划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然而太过于依靠法定规划从中提取设计信息,以此构成不同阶层的设计成果,经过相应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并不具备成效。为此,进行城市设计的同时,要格外注重纵向延伸作用的发挥,从宏观开始,再向中观、微观、一体化方向进行综合考虑。与此同时,其他项目的设计不能只是仅仅凭借依据,也就是对城市的设计展开,在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也要向纵向系统进行延伸。除此之外,也要与其他专业设计纵向延伸进行结合,并构成相关的反馈,将城市设计计划的控制与调整作为基本的要求。另外还会有专项规划或是设计出现前置的现象,以此为提前和规划、城市设计控制的相关要求进行衔接提供便利。以此才能够对城市设计的策划与规划、设计与工程三者之间的衔接进行保证,并且对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进行保证。从而对城市设计规划、城市设计准则及设计实践的准确性进行保证,以免出现质疑或是大的变动。

2.3决策方式方面———由审批制转变为责任制

以前在进行城市设计时,主要采取层层审批的形式进行控制,也就是针对实际的设计项目在设计与施工阶段中进行审批的形式。审批的根据通常是针对规划的具体结果、城市设计所遵循的准则以及设计指导等。运用审批制进行管控其中包含了如下不足:其一,审批的理论依据缺乏有效的法律地位,更多的是引导型需求;其二,该审批形式主要强调阶段性,然而和实际工程之间缺乏连续性,容易形成断裂;其三,针对设计个体所包含的适用性考虑过多,则会容易缺乏整体的控制;其四,该审批形式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操作经验与职业素养进行考验,即便有专业团队负责,在城市设计初心、整体构思以及控制的相关要求方面的实施与了解也会出现一定的折扣。为此,改变该审批形式十分必要,由于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而言一般是城市中所选定的特殊区域,保证项目整体以及控制的连贯性也需要通过专业人士构成团队,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责任制,这种专业的专家团队要由最初设计团队负责,并要求原创设计者参与其中,以此为之后管控的审批与许可提供便利,以此全面实现城市设计时的连续决策,并对设计项目一贯性进行保证[5]。

2.4委托方式方面———由分别委托转变为总包分包

城市设计中相关项目委托和管理形式相同,一般采取分别委托的形式,即在所对应的阶段的委托相设计。主要是先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进行委托,分别对各个专项设计与一些地段建筑、景观设计进行委托。如果该方式不及时转变,那么实施型城市设计中运作形式的转变也都成为镜花水月。在设计和设计、设计和工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及反馈则会具有一定的单一性,缺乏整体的合作。除此之外,城市设计过程中的控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到团队中收益的形式,依靠自己,不要依靠设计者单方面的付出。例如在抗震救灾城市的设计中,城市设计会成功很大程度上与该背景有很大的联系,团队中收益的分配在项目运作的之外,是该类型项目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城市设计项目难以恢复常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时,可以运用设计总包分包的委托形式。城市设计本身作为实施型项目,要事先对整体工程实施中的资金支出规划进行安排,随后在城市设计管控的过程中采用项目总包及分包的承包形式,以此全面实现组织运行模式的改变,并促进负责制及城市设计设计控制的实现。

3结束语

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进程也逐渐加快,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也成为当前阶段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中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首先分析了城市设计的要点,随后从组织形式、编制方式、决策方式、委托方式四个方面的改变,对实施型城市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加强城市设计的技术水平,以此全面实现现代化城市的设计,并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震.关于实施型城市设计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17-123.

[2]阎树鑫,关也彤.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7(11):21-26.

[3]扈万泰.城市设计实施管理技术研究[J].建筑学报,2004(08):79-81.

[4]王唯山.论实施城市设计的策略[J].城市规划,2002(02):64-67.

[5]李锴.我国城市设计的实施困境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0(03):41-44.

推荐第10篇:怎样写实操型技师论文

怎样写实操型技师论文

技师职业能力鉴定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专业操作技能(应会)考核、专业理论知识(应知)考核、技师论文写作与答辩。对于技师班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应该是拿手好戏;专业理论知识虽说不是强项,但经考前复习强化,达到基本要求还不成问题;最大的难题往往是论文写作。难在何处?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明怎么写。

一篇好的技师论文首先要有好的选材,选材不当则无法写出好论文;其次,便是写作方法。要写好技师论文,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技师论文及其选材

1.技师论文

技师论文是讨论或探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是一个人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反映,通过技术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可以考评一个人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技师论文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实操型、理论型、报告型和详述型。在工种技师论文中,实操型论文占绝大多数。这类论文突出其实践性,它往往是具体的某种工艺过程的研究和探索,实用性和创见性是其两大特点。所谓实用性是指内容具有实用价值,创见性是指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而不是实际操作过程的简单罗列。需要指出的是,各类技师论文,还必须具有成功这一共同特点,即论文结果必须是成功地提高了某项指标,或是某方面改进或是发明创造。

2. 技师论文的选材

选材即确定写作内容,是技师论文写作的首要问题。选材时,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1) 最好是本人所从事的专业范围

一般而言,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通常是自己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有成绩的。只有在该范围内选择写作题材,才能得心应手。

(2) 最能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事例

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肯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也曾经解决过一些难题,这是技师论文的最好题材。将它们归纳整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规律性结论,就可以写出好的论文。

(3) 内容真实可靠

大多学生通常在技师鉴定考核临近时,才想起寻找写论文的题材,由于平时没有积累,往往弄得手足无措。为了应付,就出现了诸如抄袭他人论文、网上下载论文、甚至购买论文等怪现象。

二、技师论文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技师论文与其它论文(如学术论文等)有很大差异,它讲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使表达的层次清晰,技师论文规定了标准格式,使写作者有章可循。按照标准规定,技师论文的格式应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1.关于标题

标题即论文的题目,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定标题时应仔细斟酌,如果标题不能完全涵盖论文的主题,则可添加副标题。

对标题有三点基本要求:首先,标题与论文的内容一致;其次,标题文字力求精炼,一般不超过20字;第三,标题要新颖,有独到之处,使人看了产生阅读的兴趣。

确定技师论文的标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避免不规范的专业术语。

(2) 避免涵盖范围过大的标题,如谈谈数控加工、论数控加工工艺等。

(3) 标题应有专题性,通常只针对某专业中一个独立问题,或者某独立课题的某一部分。

(4) 选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当确定了值得一写的内容后,通过归纳整理,再进行标题的确定。

(5) 标题应由一句话构成,标题中一般不宜使用标点符号。

(6) 标题是论文中心内容的体现,措辞应准确、有吸引力,不能太肤浅。

另外,为了便于检索,应尽量在标题中包含那些在文献索引中与论文内容有关的关键词。

2.关于摘要

摘要即内容提要,是技师论文内容基本思想的浓缩,它简要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并揭示研究成果。

摘要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论述目的、论述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基本结论及所研究问题的适应范围及所起作用等。撰写摘要时要遵守ISO和GB的有关规定,不要在其中引用图标、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摘要本身是完整的短文,能独立使用,字数一般控制在200~300字之间。

3. 关于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从标题、正文和摘要中提炼出来的,能够表示技师论文主题内容特征、具有实质意义。

关键词是技师论文核心宗旨的概括体现,为了高质量地选取关键词,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分析论文的核心宗旨,使读者既能概括核心宗旨,又能大致判断论文论述的内容;二是关键词应精炼且有唯一性,不出现同义词和近义词;三是用语规范、准确。

关键词可以选用名词、动词或词组,诸如专业术语、产品型号等。应尽量采用本专业中普遍公认的词汇作为关键词。一般要求在技师论文中附上3~5个关键词。

4. 关于正文

正文是技师论文的主要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实操型技师论文的正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在文中要使读者感觉到作者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

实操型技师论文的正文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实际操作对象的技术原理。应简要说明实际操作对象的工作原理,实际操作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过程、调试和管理方法等。

(2) 实际操作的技术对象。这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必须从其应用背景、技术特点和实际操作方法等方面加以论述。当然,对于已有的材料、设备和传统的工艺方法作简单介绍即可。如果是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内容或者采用新的操作方法等,就应当从技术改造和创新所用方法的理论依据、基本原理、详细结构、条件以及所使用的整个技术装置的基本情况、原材料规格、性能、测试手段和操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说明。

(3) 实际操作基本步骤。该部分主要说明实际操作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并要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因素及其依据等。阐述操作方法和程序要抓住主要矛盾,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理顺次序,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来叙述,并注意所述实际操作程序的科学合理性和逻辑连贯性。要从是与非、成与败、优与劣等方面详细阐述。

(4) 分析与讨论。实际操作的目的是要从中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此目的只有通过分析和讨论才能达到。因此,该部分对于技师论文至关重要,写作时应满足以下几点。首先,不能脱离科学的基本原理。其次,要对操作的实际手段与过程加以讨论,突出介绍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发明和与众不同的新发现,并通过分析说明新发现的内在必然性或偶然性。如果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说明,并提出进一步探讨的建议。

(5) 结论。主要总结从实际操作性技术工作中归纳、概括出来的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成果,它是论文的精华。结论要突出核心,强调重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用词要客观恰当,既不能含糊其辞,也不可过于夸张和绝对化。

5. 关于注释及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论文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论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论文的末尾加注释);论文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

(1)图书: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次、页码的顺序标注。

(2)期刊:按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期号)、页码的顺序标注。

(3)报纸:按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年份日期、版次的顺序标注。

(4)网页:按作者、篇名、网页、年份日期的顺序标注。

第11篇:论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浅谈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依赖型社会,第二个阶段是环境对抗型社会,第三个阶段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正处于建设之中。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特征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机制有四个,即观念机制、经济机制、制度机制、科技机制和法律机制。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践机制

Abstract: At the Fifth Plenary meeting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 put forward the building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The building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e can divide human society into three phas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environment-dependent society, the second stage is environment-confrontational society and the third stage is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Of course,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s also under construction.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s a kind of concept, its eence is to re-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r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 practical mechanisms of the building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re the ideal mechanisms, and the economic mechanisms,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 legal mechanisms.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building; the mechanism of practic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必须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不断提高我国资源环境保障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的。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对立,再到新的和谐的过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依赖型社会,第二个阶段是环境对抗型社会,第三个阶段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正处于建设之中。

1.环境依赖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力量显得十分单薄,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完全服从自然界的支配和统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1]在“人的依赖关系”的条件下,人类完全依赖于自然界。到了农业社会,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类开始将自然界作为对象来开发,开垦土地、种植庄稼,而不像以往那样只是采食现成的野果和狩猎,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了原始的对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出现了对自然的破坏,主要是过度地开垦土地和砍伐森林造成的。但是,那时的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那些破坏还在自然的承受能力之内,所以总体上,人与自然之间还是基本和谐的。我们可以把处于与自然环境这种关系下的社会叫做环境依赖型社会。

2.环境对抗型社会

自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逐渐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投入使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工业社会又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消费。这导致对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木材、淡水、矿产等资源的巨大需求。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愈来愈呈现出对抗关系。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已经从匍匐在大自然脚下的奴隶一跃而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但人类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沉重代价。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我们可以把与自然环境处于这种严重对抗关系下的社会,称为环境对抗型社会。

3.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类社会在完全依赖自然环境并受其支配下生存,固然不可能生活得富裕、自由和健康,但是,人类社会这样与自然环境严重对抗,控制与支配自然环境,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和要求,也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最终会遭受灭顶之灾。因为,毕竟地球的资源有限,承受人类破坏的能力有限。人类进入环境对抗型社会,不到几百年,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和破坏却远远超过了人类几百万年的辛苦劳作。这使人类自己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趋于枯竭,从目前探明的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储量看,恐怕不到一个世纪,就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已现端倪;而更为严重的又一后果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大破坏了生态平衡,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开始变暖,水资源出现世界性危机,大批森林草原惨遭毁灭,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臭氧层日益变薄,这些都使地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不断提醒我们:人类不能再与自然环境对抗下去了,应该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关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尚没有范式化的概念,本文认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当然这种和谐不是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那是在以人服从自然为前提的和谐,而此时的和谐是以人占主导地位为前提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这种和谐不是自动实现的,是靠人类的主动调控实现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至今还没达到这样的状态,在古代,自然过于强大,人类完全处于大自然的控制之下,既畏惧自然,又不得不依赖于自然,这时候的人类是完全被动地去适应大自然,谋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但这根本不是真正的和谐,真正和谐的前提是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到了近代,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日益增大,人类开始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但过于自信,准备控制和支配自然,与自然处于对抗的地位。只有到了当代,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下去,人与自然是共存共亡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经历这样的演变,这与人们对发展的本体的看待的不同不无关系。在古代,那些唯物主义者的本体和本源是一回事,本体就是自然,而社会和人并不重要。这必然导致人们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把自然看得重于人,人与自然之间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关系。近代占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把人看作发展的唯一本体,一切都要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个时候的自然已退居次要地位,那么人们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然以人为重,人与自然之间也不可能建立和谐关系。当代,人们要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和谐关系,必然要以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为哲学基础。马克思将社会和人也纳入了本体的范围,创造了社会本体论。这样发展的本体就变成了三个,即自然本体、人本体和社会本体,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本体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和谐共处的必要。

2.人与人的和谐

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人与人和谐的社会,这也是它最本质的特征。人与自然的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1]基于此,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和谐,也必须,而且首先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等,而这些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利益。利益可以分为个人或者局部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由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人们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而冲突也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正常发展,所以,人与人之间应该维持和谐的关系。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需要对利益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既能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也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3.环境与发展的和谐

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环境与发展和谐的社会,这是它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环境与发展共处于人类社会这一大系统之中。两者具有共同的目的,无论是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是发展经济,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使人类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取得全面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大自然的和谐而保护环境,为发展而发展。环境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互为前提,谁也离不开谁,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首先,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是环境能否良好平衡的前提,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环境改善的根本保障。

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机制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需要一系列的机制来保障其顺利进行。

1.观念机制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环境友好型社会本身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是针对以前人们对环境不友好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提出来的。所以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就要进行一场观念的更新和革命,真正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人与环境要和谐友好的观念。从这种意义上讲,观念机制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首先,要彻底抛弃旧的以物为本、以经济增长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次,要彻底抛弃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旧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经济机制

经济是基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离不开这个基础来支撑,它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机制,因为它是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形态,要求人与环境和谐友好,与以前的不和谐不友好相对。而这个新型的经济机制就是循环经济,因为循环经济具有其特有的运行原则,首先是减量化原则,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管理技术的改进,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因而也称为减物质化。换言之,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使这种增长具有持续的和与环境相容的特性,人们必须学会在生产源头的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物的产生,而不是把眼光放在产生废物后的处理上。其次再利用原则。该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最后,资源化原则。该原则要求尽可能地通过对“废物”的再加工处理使其作为资源,制成使用资源、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而再次进入市场或生产过程,以减少垃圾的产生。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这些正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

的。

3.制度机制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觉行动,而这需要良好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通过引导性或者强制性力量使经济活动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比较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无害化排放的成本和效益,最终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一方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完善、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和依托。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在调整经济利益的关系时要兼顾微观个体利益和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因此必需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促使环境行为融入效率市场的约束和调节的范围当中。另一方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相关制度建设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成为推动制度变迁和创新的动力。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府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各项制度,比如,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组织的环境信息报告制度,政府部门绿色采购制度,绿色税收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公众、社会团体参与和监督制度。再次,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最后,要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科技机制

社会发展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两个半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危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摒弃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技术,加快开发替代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建立环境友好的科技体系。首先,要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技术,其次要发展可再生资源恢复技术,再次要发展再利用和再循环技术,最后要发展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

5.法律机制

法律、法制和法治秩序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们是环境友好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上。法制建设既是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实现环境友好社会的基本条件和法律保障。法律具有调整社会关系、协调不同社会利益的重要功能。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有效地处理环境友好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才能保障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目标、任务、计划的顺利实现。建设环境友好社会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而法律的稳定性恰恰能够满足政策稳定的基本要求。法律是使环境友好社会建设活动制度化的重要方式。首先,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律体系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科学的层次,形成协调、和谐、互补的有机整体。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立法。再次,要加强环境友好市场立法。最后,要加强环境友好生态区立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第12篇:领导型人才廉洁教育论文

廉洁与腐败

刘彦博

自动化C095班 096318

引言:作为一个建立仅几十年的国家,很多制度还不健全,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官员的权利较为集中,这些原因,导致了现在我国腐败问题的层出不穷,激起了很大的社会矛盾,为了营造一个公平廉洁的社会,有必要加强腐败惩罚,进行廉洁性教育。

廉洁性教育从大学生抓起,通过“领导型人才廉洁教育”课程,老师们以犯罪,法律,历史,国际比较,经济学角度等方面对腐败的原因,预防腐败的手段,腐败的风险和机会成本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通过学习,使我有了更多对腐败的理解。

腐败的定义: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是:腐败乃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国际透明组织对腐败含义的解释是,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迈克尔·约翰逊采用广义的腐败定义,认为腐败是指对公共角色或资源的滥用,或公私部门对政治影响力量的不合法的使用形式。戴维·H.白利认为,腐败一词意味着不正当地使用权威以得到个人利惠,这种利惠不一定是金钱。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腐败是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违反当时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形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地位不断提高,而权力的货币价值,很难定位,鉴于目前社会制度不太健全,人类本性的贪婪,以及贿赂后的高回报,使得腐败的获利非常高。

很多时候人们过多的强调行贿者引诱受贿者,但是更多时候,是行贿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行贿,潜规则深入人心。受贿者拥有很大的权力以及关系链条,使得即使腐败,也不会有人去调查他,而人们即使发现了受贿者的腐败行为,也无处申诉,不健全的法律限制了人民言论、游行、举报的权利,而官员从上到下的集体腐败,受贿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以及法律不及权利,使得上层的腐败惩治无法执行,腐败现象让人看在心里,却不敢说出来。

在某种程度来说,廉洁的人反而被边缘化,固化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态,无力的廉政监督,腐败者的侥幸心理、耍小聪明,腐败后的诸多好处,中国特有的人际关系特点,使得在文化上,腐败深入人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有的时候,腐败并不一定是钱权交换,而更多的是权权交换,利益共同体的互益共同发展,这给了腐败的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人人都说痛恨腐败,而当自己可以腐败时,很少有人会拒绝。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是腐败的另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可支配财产的迅速增加但还不富裕,发达国的享乐文化的侵入,使人们急于获得更多的财产,形成了浮躁的氛围。

人们往往会追求利益,廉洁的行为不仅会被边缘化,而且廉洁后所谓的清高,使得本应被尊敬的行为,带来的却是贫苦。熟人好办事的文化,历史形成的过分强调人际关系的意识,让清廉的人甚至不被亲人朋友所支持。

我国的腐败的数量和金额是很庞大的,部分税收本应是用于国家的路桥建设的,但是巨额的建设费用竟然是贷款的,在建设以后建立种种的收费站等于是对一条路,对人民收两次费,而且从不撤销的收费站反而在还完贷款后,给部分人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经济收入。而税收到了哪里?人民劳动与获利不平衡所集中的钱,往往都流入到了腐败者手中。

那么,怎么样才能预防腐败呢?

香港的社会清廉受到了世界的肯定,原因不是香港有一个廉政公署,而是因为香港有一个独立的廉政公署。中国的权利一手遮天现象是腐败的重要原因。缺乏一个有效地监督手段,使腐败者害怕。现在的惩治腐败,往往是因为某个腐败现象网友们的广泛传播,官员迫于压力才调查的,而网络的时效性和信息的快速更新,使人们很容易淡忘某个腐败行为。甚至有的时候,网友因为言论被关进了监狱,政府过多的限制言论自由,民权的缺失是腐败滋生的最主要温床。美国总统可以因为贪污几百美元被人民弹劾下台,但是在中国,乡长贪污几万元,人们也拿他没有办法。

腐败带来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大,使得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发展。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势在必行,增加腐败的机会成本,增加官员的透明度是极其有必要的。13亿人口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但是这不能作为腐败现象的借口,中国虽然人多,但是公务员更多,是世界拥有公务员比例最大的国家,这些人并不进行社会生产,反而搜刮劳动者辛苦努力获得的报酬,单单从每年国考的火爆场面来看就不正常。而且公务员考试并不公正。为了考取公务员,想尽办法寻找关系,巨额贿赂,为的就是进政府机关当一个小科员,一个月一千到两千的工资,难道仅仅是因为当公务员不会下岗吗?

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制度也有待完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反对腐败,都敢于反对腐败,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快的廉洁。

第13篇: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论文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运行四值 毕国振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处理好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个企业头疼的问题。为了搞好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厂领导特意引进了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理念,以此来约束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理念,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何为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通过开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工作一系列培训活动,使我厂员工转变了安全理念,提高了管理安全所必须的技能、方法和手段,培养各级管理者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和员工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安全行为,推动了我厂安全文化的建设。在培训过程中,大家充分认识到设备的维护、运行标准和技能、作业安全风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地提升。一个阶段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能感受到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工作场所整洁有序,生产过程的职业健康危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为我们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清醒认识到创建本质安全工作需要持续改进,最终以形成适应我厂的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和执行机制,逐步实现“零事故”,为我厂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本质安全型企业,着重表现在安全审核,安全审核可以改进员工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纠正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以此来达到本质安全。经过一个多月的安全审核卡的填写,大家逐渐掌握了安全审核的方法,改变了原有的行为习惯,杜绝了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可能性;我们还加强对操作人员安全行为的培训教育,保证每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工作流程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班组员工每天多次深入现场进行安全审核,及时排除各种隐患,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得到纠正,设备工况也比以前更加可靠了。在生产现场,通过增加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示,来避免员工发生误碰伤的可能性,对于电气操作,强调穿绝缘防护服的必要性,以减小误操作的风险,我厂发生的“10.15”事件,就是由于没有穿绝缘防护用具,才造成了人员伤害,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但也是造成更深伤害的原因。在操作可能碰伤、烫伤的地方,应戴防护手套,来避免造成人员伤害。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也是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一大方法。生产过

程中的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但这是建立在员工安全意识、专业技能都强的情况下,只

有这样,才能分析出生产现场的危险点,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害。在生产现场,发现不安全

行为发生时,应立即制止,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加以更正,严格执行“四不伤害”

原则,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把创本质安全与班组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安全屏障。通过一个多月安

全审核工作,大家都能把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认真填写安全审核卡,对在操作中

发现的问题和设备隐患,及时记录下来,上报有关部门,勒令整改。同时对整改过项目要认

真审查,严把质量关。对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事件,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组织

分析,查清原因,明确责任,制定防护措施,以此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设备的本质安全,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我厂结合创建本质安全工作需要,在

做好安全审核、隐患排查等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一是抓住薄弱环节,深入

开展设备防寒防冻,着力改善设备的环境。为提高防寒防冻的成效,生产部门领导积极深入

生产现场指导工作,对发现不合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设备

管理。为提高运行设备的巡回检查质量,我厂对各班组的巡回检查工作采取放置巡检牌的形

式进行检查,并每月通报检查情况,落实相关考核。扎实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质安

全理念已深入人心、安全审核能力明显增强、作业危害分析也稳步推进、班组管理水平日益

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也逐渐迈上新台阶。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应在学习中实践,

在摸索中成长,在磨砺中前行。榆社电厂全体员工将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凝心聚力,务实创

新,努力向“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本质安全目标前进。

第14篇:藕节型供应链的研究论文

一、莲藕型供应链暴露的问题

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相关概念。美国学者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SupplyChain),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与各级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化管理,其目的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量最小。

莲藕型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供应链好比是一根莲藕,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是相邻的藕节,藕节中的空腔是用来运输水分和养料的,这就好比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然而由于藕节与藕节之间有藕结的存在,营养物质并不能极为顺畅地从一个藕节流动到另一个藕节,这象征着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并不能在整条供应链中实现流动的畅通化。当外界有一把刀对准藕结砍下去时,莲藕便会由一个整体被分为若干段孤立的藕节,这象征着传统的莲藕型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在有突发事件爆发时,供应链可能会承受不起沉重的打击而出现断裂甚至崩溃。今年爆发的SARS事件就暴露出了当前供应链存在着的相关问题,揭示了令人担忧的莲藕型供应链的弊端。

预测需求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莲藕型供应链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统一体,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于整条供应链的动态运作过程。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把握市场动态、预测市场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生产计划的凭借标准。但在莲藕型供应链中,供应链流通路径过长,藕结对信息的阻挡和歪曲都造成需求预测的困难。在SARS事件中,突发事件引起了信息流的连贯性断裂、消费者需求不可预知或难以预知的现象。例如,消费者对口罩等商品需求的萌发与生产企业的需求预测之间出现了断层:需求呈几何级数的激增态势,而制造商所接收到的信息只反映前一时期的市场需求。

供给能力与突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一个正常运作的市场是供需平衡的,当双方力量不平衡时,价格的变化,即价格机制会发挥作用,促使市场出现新的市场均衡(marketequilibrium)。但面对突发事件,这一规律还来不及发挥作用,藕结的阻挡作用就已凸显,制约着供应链的快速准确反应,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需求暴增。此时,企业长期以来优化供应链、不断追求的零库存遭到当头一棒,库存减少和需求暴增的矛盾难以调和。SARS出现时引起了抢购板蓝根和白醋的风潮,而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能力极其单薄,相关商品出现了严重的断货,使市场需求激增的良好机会被白白浪费。另一种是需求狂减。如果说需求的暴增所带来的问题是企业甜蜜的痛苦,相信需求狂减就实在让人笑不出来了。SARS的冲击使一些行业(如餐饮业、旅游业)和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缺少客源让这些企业几乎陷于瘫痪,整条供应链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单个企业与供应链整体之间的矛盾。供应链是一条由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关系链条,一方以上游企业为依托,又为下游企业的运作提供支持。供应链的价值体现在整体运作上,只有各个企业都不局限于一己的利益得失而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作为目标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虽然近年来一再提倡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任,但危机的出现使莲藕型供应链中这种关系的脆弱性和系统缺陷暴露无遗。供应链中各环节力量不均又都拥有各自的利益,面临损失,谁来为供应链买单仍然悬而未决。同仁堂作为这次SARS事件中惟一一家能依照限价政策供应防非典中药的企业,一力承担高价药材的损失和越卖越亏的尴尬局面,不可否认,同仁堂百年不倒的老牌子及经营品种的多样性使它可以拆了东墙补西墙,但那些经营分散而品种单一的药材商又怎能像同仁堂那样坦然应对原料价格暴涨而仍然大旗不倒呢?

二、基于突发事件的藕节型供应链

突发事件的含义。突发事件是指由非预见性、外在因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事件。

基于突发事件的藕节型供应链。藕节型供应链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管理供应链,减少作业的中间环节,从而达到反应最迅速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新型的供应链。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莲藕型供应链转化为藕节型供应链,即将若干藕节整合成一段藕节。在一段藕节里,营养物质能畅通无阻地流动,这意味着在整合后的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迅速、畅通、高效地流动,而原本由藕结隔断的供应链各环节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当外界有一把刀对准藕节砍下去时,藕虽断丝仍连,这就象征着在有突发事件爆发时,供应链各环节面对危机仍能保有一定的联系,不会出现全盘崩溃的局面。

藕节型供应链与莲藕型供应链比较。企业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由松散的相互牵制的合作关系转化为密切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在莲藕型供应链中,尽管大部分的企业都宣称要建立供应链联盟,但“藕结”的存在使得各企业仍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由此得知,仅仅凭信任和契约是不足以制约企业的,松散的利益关联使供应链遇到危急时刻仍然是牺牲品,只有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才是供应链创造效益、规避风险的保障。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如制造商应选择主要的供应商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经销商和制造商根据市场需要,共同设计和开发产品;最终利益的分配也要在这三个节点企业中都有所体现,从而达到整条供应链共同面对市场,对外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标。

工作效率:在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藕节型供应链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效快速的运转。没有藕结的阻挡,莲藕整合成藕节,使流通的距离变短,路径变宽,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畅通无阻的在整条供应链中统一调配和运作,因此供应链整体反应速度加快,误差减少,从而能更快的面对市场的变化并提出应对之策。同时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使供应链产生更大的效益。藕节型供应链的建立

利用藕节型供应链链路短、反应迅速的特点,建立灵敏的预警系统与迅速的反应模式。藕节型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在有突发事件爆发时,它固然能“藕虽断丝仍连”,但谁也不愿看到藕断的局面,所以为了把风险、损害降到最低,应给藕节型供应链套上一件“防弹外衣”,这就是建立预警系统。企业应设立并完备自己的情报信息网络,保持联络畅通,对营销环境中有可能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做出科学预测,分析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出现后会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突发事件爆发之突然有时并不是企业能预料到的,因而针对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更应发挥的作用是敏感捕捉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信号,对有可能大规模影响企业经营的需求走势做出预先示警。当SARS爆发之初,市场上相关商品出现热销时,预警系统应灵敏地嗅到该局面之后隐藏的巨大商机,供应链上各环节应据此加快对商品的制造、分销。在抢购风潮愈演愈烈,市场呈现出过度需求时,预警系统也应预测到该畸形消费对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以及供应链运转带来的威胁,提醒企业尽快采取措施抑制需求。可见预警系统不仅应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前发挥作用,还必须贯穿始终,密切关注一切有可能对企业构成威胁的因素。

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进行战略整合,实现藕节型供应链的战略目标。藕节型供应链最大特点就是一体化的加强,使上下游各企业真正融合在一个利益圈里。在传统的莲藕型供应链中,各环节是作为相邻的藕节而存在,虽然大家是共同处于一条供应链中,但之间的关系存在对抗,一方是“赢家”,另一方是“失败者”,双方的每一个行动的出发点都只是自己的利益,这种“近视症”的危害在市场突然出现激烈动荡时将出现级数倍增长,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不顾及其他环节的利益,单纯、盲目地从自身出发,这虽然在短期内为自己减少了损失,但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其行动可能会对其他环节造成致命的打击,因而从长远来看这种行动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建立藕节型供应链是实行横向一体化,即实现相邻藕节的真正一体化融合,这要求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之间相互沟通,以便形成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靠合同、契约来维持,更需要利益的保障,并在此基础上上升到无形的心理意识领域——彼此信任。信任的建立基于:患难与共、关系的连续性和政策的一致性以及频繁沟通。在有突发事件爆发时,单个企业首先想到的会是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一方会关心另一方的利益,任何一方在采取行动之前都会考虑自己的行动将对另一方所产生的影响。

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整合后的藕节型供应链中,物流的传输虽与整合前相比,能以更快的速度流通,但企业若仍然把整个物流的责任全揽下来,不利于宏观调控,同时也让整条供应链负担过重,因此,建立第三方物流,把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是实现藕节型供应链轻装上阵、提高作战灵活性的一个必要武装装备。在传统的莲藕型供应链中,企业实行的是纵向一体化物流系统,负载在有形物料、成品上的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信息的反馈速度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此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一来企业就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了机会。当市场上爆发突发事件引起需求急剧波动时,传统物流系统的僵硬和脆弱就暴露无遗了。在突发事件爆发时,第三方物流能有效弥补企业反应迟缓、物料运输落后的不足,让商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有需求的顾客手中。

三、现实运用分析

贝利控制公司(BaileyControls)的总部在美国俄亥俄州,它每年为大型工厂生产控制系统达3亿美元。它把某些供应商看成是自己企业的一个组成部门。该公司最近把2家供应商直接导入它的存货管理系统。每个星期,贝利公司通过电信网络给以加拿大蒙特利尔为基地的电子未来公司预测在之后6个月材料的需要量,以便为未来电子公司增加存货。当存货低于警戒水平时,贝利公司的员工通过激光扫描仪通知未来电子公司,使该公司立即发货。对供应商来说,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存货成本,但大批量的订单能抵消额外的费用。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伙战略。贝利公司的做法体现了藕节型供应链的特点,企业间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使之对于迅猛变化的环境能灵活敏捷地做出有效反应,而且能将现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让产品能在供应链流程中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实现从厂家到顾客手中的转移,快速而全面地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资料:

1.陈荣,《物流供应链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3.卡利斯·Y·鲍德温,金·B·克拉克《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15篇:安全型商业银行重要性分析论文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摘要:金融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实现金融安全也是世界各国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第一次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提出了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要做到六大要素的和谐统一,即:法律的本质安全、政策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制度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这六大要素要始终处于可靠性、稳定性、有序性和持续性状态,最终实现“六无四零”,从而不断接近本质安全的目标。

关键词:商业银行;本质安全;创建;探讨

为了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继2003年3月1日开始施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之后,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又一重大举措。

1997年亚洲许多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再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运行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在这种新形势下,金融运行风险层次、范围有不断增加的可能。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目标?笔者认为开展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是关键性措施之一。

一、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的新生事物,体现了金融指导思想的新境界、金融管理的高层次、金融目标的高定位、金融工作的高创新、金融企业价值的高追求、金融经营的高收益。长期以来,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人们传统的习惯思维定式中,都认为银行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存在风险和发生不安全行为是必然的、正常的,不发生才是偶然的,这种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动,银行在运行过程中,本质上就是不安全的,发生风险是正常的。而本质安全型观点则认为:银行的一切风险和违规行为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努力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点,甚至实现零风险。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发生风险(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风险(事故)才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的实质内涵,这种观点与传统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在认识上和指导思想上以及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上。

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是真正发挥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具体手段;是提高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是维护商业银行员工长远利益的有效方法;是实现国家、社会、银行、客户、员工等各方利益有机统一的最佳结合。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创建本质安全型银行来降低经营风险就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谁先开始创建,谁就会先主动、先受益、先发展、先强大。

二、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的要素及特征

——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涉及到银行内部和外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治标向治本的飞跃,是安全风险波动性大向安全风险长期稳定性的飞跃,这样就需要通过长期全面艰巨的努力,才能不断接近目标,本质安全是我国金融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归宿。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本质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创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会越来越高,创建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创建带来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的先进性就在于其发展性,所以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创新、永不停步。

——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必须做到法律、政策、人、物、制度、系统六大要素的和谐统一,并始终处于可靠性、稳定性、有序性和持续性状况,最终实现“六无四零”,即:法律无漏洞、政策无失控、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运行零障碍、经营零风险、安全零事故,到那时谁想金融犯罪都不容易、也办不到。

——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的六大要素中,前两个要素以银行外部为主,后四个要素以银行内部为主,内外部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

1. 法律的本质安全。国家制定的经济、金融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涵盖银行业经营、运行、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法律上要最大限度地完善,尽量不留下漏洞。做到防与治结合,以防为主,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奖惩的有机统一,将法律的威慑力贯穿商业银行经营的始终,当前首先要修改《刑法》中的相关条款,加大金融犯罪的处罚范围和标准,而且要实行双罚制,同时要加快制定有我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安全法》。 2. 政策的本质安全。不论是国家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金融安全的政策,还是商业银行自己制定的内部各项政策,都要协调一致,没有漏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运行失控,政策上要把激励与约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政策的调控充分调动商业银行每一个人在防范金融风险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最优状态。同时,国家各职能部门要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协调一致,特别是银监会、人民银行、公安部、财政部、外汇管理局、发改委、保监会、证监会及各类金融机构。

3. 人的本质安全。商业银行的每一名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及普通员工,综合素质要全面提高,适应新形势、新条件下的工作要求,不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不越权、不越位、不失责。人人训练有素,按规程和标准操作;人人按标准干活,人人干标准活;每一个部门、岗位、人员都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承担什么责任;每个员工都具备识别本岗位金融不安全因素的意识、能力、责任心和觉悟,人人思想认识到位、本领能力到位、标准执行到位,从而从本质上真正做到个体安全。

4. 物的本质安全。不论在静态过程中,还是在动态过程中,所有投入到商业银行经营运行系统的一切物态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如:材料、仪表、工具、设备、程序、预警系统等等,都要始终保持灵敏可靠、安全运行的状态,不发生物态系统的故障和失控,物态系统要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5. 制度的本质安全。不发生体制和制度性缺陷,制度要规范、管理要科学,要实现零缺陷管理。要通过制度的制定使一切控制系统都实行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具备可操作性,制度要不断创新,要通过制度的创新把源点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奖罚有机统一起来。

6. 系统的本质安全。也就是法律、政策、人、物、制度等这几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去看,要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虑,这个系统在本质上必须安全,就目前而言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要做到本质安全;二是商业银行内部的小系统要做到本质安全,就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运行中投入的人、物、制度要达到最优匹配,整个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三、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应注意的问题

1. 在继承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防范金融风险和安全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使之标准更缜密、手段更完备,把非本质的东西逐步过渡到本质性要求上来,把被动的预防转变到主动的控制上来。使一线员工初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良好职业习惯,也使基层网点负责人和监督管理人员学会按章管理、按章监督的工作方法,使决策人员学会科学决策、系统决策、综合决策,使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规章怎么定就怎么做,制度怎么说就怎么办,改变过去那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师傅怎么教徒弟怎么学的经验型做法,夯实和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2. 要树立正确全面的创建意识。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对我国金融行业十分重要,在创建过程中我们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创建的政治意识、创建的使命意识、创建的效益意识、创建的法律意识、创建的创新意识、创建的价值意识、创建的学习意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

3. 依靠科技开展创建。要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系统装备安全的可靠性,把最先进的科技理念、科学管理方法、科技成果应用到商业银行经营中来,为创建提供一个先进可靠的物质平台,从而不断提高创建效率,降低创建成本。

4.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推行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战略。人是创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实行全员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这样才能有助于创建过程的加速,要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培训和实践增强员工的知识、经验、技能,克服员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把员工的愿景和银行的愿景统一起来,使员工从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中真正得到实惠,从而把每一个人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为创建工作服务。

面对国际国内的竞争形势和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的上策,创建的内涵是没有止境的,创建的理论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和探索,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在实践中运用,实践和历史都将证明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带来的良好效果会比我们目前预测的要大得多、好得多、全得多、深远得多。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16篇:01.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1.实验型论文的性质

科技工作者为检验某一科学理论或假说,或为创造发明,或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学实验,然后如实地将实验过程和创造性成果加以归纳分析,向社会公布。这种书面表述形式,就是实验型论文。

实验型论文写作的前提是实验。所谓实验,又叫科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相应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模拟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以便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实验的构成要素是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缺一不可。科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于实验手段,使实验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形式,是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科学实验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说,深化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此目的相适应,科学实验是在人为的比较理想的环境中,采用科学的仪器和方法,并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而进行的。它具有模拟、简化、纯化、强化、综合、抑制或排除某些自然现象的作用,因而可以较为迅速、可靠、经济地认识自然和变革自然。科学实验是创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和先导。科学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一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从实验中发展和提炼出来的。此外,根据已知的可靠的科学事实进行推理、猜测而提出新的科学假说,也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得以印证和检验。可见,科学实验既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又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

实验型论文,可以表述作者依据特定的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实验方案,利用外加的因素去干扰实验对象,看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可以表述运用新的原理、设备和方法,验证前人、他人已有的实验及其成果(理论或假说)是否正确;还可以表述运用前人、他人的实验原理、设备和方法,做出更高数量级的精度测定,进一步加深对研究对象某些性质和规律的认识 。

2.实验型论文的特点

(1)确证性。这是科学实验、也是实验型学术论文本质的特点。实验是通过实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但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排除一切非科学的主观因素,尤其不可带入实验者的任何个人偏见,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参加整个实验工作,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论文中的数据要经过反复的核实、验证;实验的结果不但要经得起自己的验证,而且要经得起任何人的复验。它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即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都可取得完全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决不因实验者而异,实验结果完全是可以重复的,即具有再现性。实验型论文中所写到的实验现象、数据和结果,只有真正具有确证性,即经得起他人的重复验证,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否则就会被证明有差错,甚至被怀疑是伪造。

(2)记实性。实验型论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一定要如实记录,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是什么结果就表述什么结果,不得有任何的加工和虚构。要绝对地忠实于客观事实,真实、准确地表述实验的目的、对象、仪器、方法、步骤、现象、数据、结果等实验的全过程及其重要细节,具体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这是搞科学实验和撰写实验型论文必须具有的精神和态度。如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瑞利让空气通过化学捕集器,以便把空气中的碳酸气、氧气、水蒸气吸收掉,得到了每升重为1.2572 g的氮气。但是从分解氨中所得到的氮每升重却是1.2560 g。瑞利如实记录了这一实验情况。为什么两者会有千分之一的差别呢?为了寻找其原因,英国物理化学家拉姆塞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让从空气中捕集来的氮气通过赤热的镁屑,这样可以把氮气吸收,结果发现还剩下一些气体。经过测定,这种气体密

度同氮不一样,氮的密度是氢的14倍,而这种气体的密度则是氢的20倍。后经光谱测定,这种气体就是氩。氩就这样被意外地发现了。所以对实验结果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结果都要认真记录分析,这些记录写作的内容,包括作者对结果的理论分析,都是编写论文的素材。

(3)创见性。实验型论文和实验报告虽然都是科学实验成果的文字体现,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上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根本的是实验型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科技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如实记录,包括整个实验工作的进行过程、设备、方法、观测结果等细节,相当详细具体。科技实验报告可以重复前人实验工作的记述,可以不限于阐述创新的内容,可以不要求明确的结论。不论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论取得的是正结果还是负结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对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表述方式上,科技实验报告以叙述和说明为主,分条列项,如实地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述清楚就可以了。有的简单的科技实验还设计了固定的表格,只需按表格中所列项目一一填写.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类作品,可以看作编写实验型论文的素材。而实验型论文则不然,它是科学实验创新性成果的书面形式,以阐述作者的科学见解为目的,一定要有个人独到的看法。它不必详细叙述实验的过程,也不必描述过多繁琐的具体观察所得。所有的实验工作都要写实验报告,但却没有必要全部写成论文,这最终取决于见解是否具有创新性。在表述方式上,实验型论文以阐述、分析为主,要求符合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和编写规范。

3.实验型论文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

(1)引言。

引言应对全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要求交待清楚此项实验的缘由、目的和重要性,其中包括做的是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要解决什么问题?即该项实验的应用背景。同时还要分析前人或他人已做了哪些工作?尚有哪些问题未得到解决?本实验达得到是什么?即该实验的学术背景。最后要给出实验的最终取得的创造性的成果。这部分要写得概括精炼,条理清晰。在引言里,前人、别人的论点用参考文献的格式给出。

(2)正文。

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的内容较一般论文要丰富得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的项目:

l)实验原理。

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案、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等。有的论文实验原理可以省略,但是,实验原理或实验方案、装置是自己设计的,实验内容是新颖的;实验条件是复杂的、读者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均有必要对实验原理作出扼要说明。

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这是实验型论文的核心内容。一个研究课题,从上马到获得成果,全部过程都是要运用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并采用有效的实验方法。因此,这一部分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剂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一一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以重新验证。在叙述时,对于通用的材料、设备和传统的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并指出可资参照的文献即可。如果是仿制又有改进的,就应详细叙述改进的部分。如果是自行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或采用新的实验方法,那就应详细说明这样设计和所用方法的理论依据、原理、结构、条件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型号、原材料规格、性能、测试手段和操作步骤等,还应对所有装置或仪器的精密度做出的检验和标定进行说明。

3)实验过程。

或称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在这一部分里,主要说明制定的实验方案和选择的技术路线,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还要说明实验过程中试验条件的变化因素及其依据等。不可将实验过程一一罗列无遗,而只需叙述那些主要的、关键的、非常用的、不同于一般同类型的实验设备及操作方法,从而使实验结果所表现的规律性更加鲜明。如系采用别人的实验方法,只要指明某方法并标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即可,不必详述其实验程序。如实验程序有改动的地方,则必须说明改动的原因。

叙述实验经过,通常采用实验工作的逻辑顺序,而不采用自己实验的时间先后顺序。要抓住主要环节,按其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并注意所述实验程序的连贯性。要从成功与失败、正确与谬误、可能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数据是表示结果的主要形式,其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或国际标准,有些实验结果可采用表格、图形、照片等表述形式给出,但是在论文中用表格还是图形表达实验结果,要依照哪种形式更能说明问题来判断,切忌把文字论述、表格及相应图形全部罗列于文中。

5)分析或讨论。

其目的在于论述实验结果的意义。这一部分是论文中最难写的,也最能体现作者的理论功底。在这一部分内,对实验结果和具体的判断分析,通常要逐项进行探讨,要尽量压缩一些众所周知的议论,突出本研究的新发现和经过了证实的新见解。通过分析数据,估价判断与他人已有结果的不同点,说明作者结论的正确性。作者在实验中得出的某些结果,虽未充分证明某些规律,也可以分析论证。有些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情况,无法解释,在不影响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也应予以说明,以供未来的研究者借鉴。

分析和讨论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主要依据原理或概念;

2)本实验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自己在实验中的新发现和新发明;

3)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4)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对上述各方面的内容,在进一步具体分析时,要根据各个问题所处的地位、相关性、因果关系以及例外或相反的结果等,妥善地安排次序,务求合乎逻辑地说明问题。

(3)结论。

这是实验型论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语,回答从实验结果本身概括或归纳出来的判断和评价。作结论时,要抓住本质,突出中心,揭示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用词要恰如其分。结论的文字要准确、鲜明、精炼,不要简单复述前面的结果和讨论的内容,要与引言相呼应,与正文紧相联系。

(4)参考文献。

第17篇:任务型游戏教学研究论文(优秀)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英语游戏教学对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被试选自笔者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级。实验周期为三个月。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口语水平的前测和后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表明,英语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口语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还针对游戏教学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倡导。如,《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龚亚夫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体现‘课堂活动游戏化,课堂游戏交际化’的精神”。通过游戏使小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依据任务需要有针对性地表达英语口语,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得目标语言的目的。

鉴于游戏教学种类繁多,笔者主要围绕角色游戏展开本次研究。因为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积极评价相当重要,能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一、研究过程

1.研究假设

假设一:三个月后,实验班的学生和控制班学生相比,英语口语成绩存在差异,实验班要明显高于控制班。

2.被试的选择

实验被试选用了由笔者任教的小学四年级两个平行班,共70人,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A,另一个班为控制组B,各组人数均为35人,实验组A和控制组B的英语水平总体一致。笔者选用教研室两份口语测试中涉及四年级的测试材料,这份资料是我区教研员和工作在一线的资深教师共同参考全市教学实际水平而精心编写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测试共分两次进行,一次在学生结束期中学习前的一个月进行测试,另一次测试在前一次测试的三个月后进行,总分均设为30分。

3.研究设计

在本研究设计中,游戏项目的选取由学生自主选择,要求每位学生提前一天做好准备,游戏的选取标准要能让全班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还要求游戏组织者将所扮演的角色的核心话语写出来,最终由教师指导修改确定,游戏项目安排在课前10分钟完成。在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抽测相关学生回答相应问题,以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表达出来,然后依据评价量表中相关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实验时间为12周。

4.测量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用SPSS 12.0统计数据包处理学生前期测试和后期测试的成绩。根据文秋芳针对学生学习策略中有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口语能力的相关测试工具对教师合理介入后口语态度,兴趣,紧张心理和能力进行调查分析。

5.测量结果

学生实验组与控制组口语成绩的比较分析

对实验班35个学生和控制班35个学生实施口语前测试的平均分数标准差的比较。实验班英语平均成绩为21.09,控制班为21.78。通过T检验,两组被试口语前测结果显示:t=-0.896,Sig.=0.93>0.05,说明两个班成绩没有差异,是同质的,具有可比性。

实验班和控制班三个月后口语成绩测试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平均成绩为24.19分,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22.36。进一步看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t=4.78,Sig.=0.009

二、结论与启示

通过实验表明,任务型的游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口语学习兴趣,改善口语学习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都有帮助,特别是对学生口语兴趣有着极其显著地提高。本实验给我们开展游戏教学的启示有如下三点:

1.游戏内容应体现层次性

对口语水平中等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实验数据看,这个层次的学生的口语水平比口语水平优良和口语水平薄弱的学生有更大地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问时也要注意对另外两个层次学生的兴趣的培养。

2.师生共同参与准备工作中

学生提前认真准备十分重要。在实验过程中,凡是学生没有认真准备的,游戏教学的效果都不理想,角色扮演时表达不流畅、错误多,听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3.加强游戏前的任务研究

如果游戏教学前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口语任务的要求,结束以后再提问,学生的回答常常不如人意。而事先布置口语任务,游戏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把问题回答的准确而快速。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口语教学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英语口语的教学策略研究都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很少深入到课堂对学生的口语参与率和口语表达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本研究从实践的角度证实了游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兴趣和口语态度。教师教学决策的改变,首先要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游戏教学模式,在培养口语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18篇:“两型社会”论文:”两型社会” 职业教育 对策

“两型社会”论文:”两型社会” 职业教育 对策

【中文摘要】2007年年底,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的推进,深深地影响了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给湘潭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目前,湘潭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存在着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基础建设比较滞后、校企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究其原因,政府支持乏力、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混乱、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湘潭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变湘潭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切实推进湘潭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值得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抓住湘潭“两型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争取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加大投入,创新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力争最终探索出湘潭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英文摘要】The end of 2007, Chang-Zhu-Tan City Group and Wuhan city circle is determined as the country’s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The promotion of“Two Types of Society”deeply affec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Xiangtan and it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Xiangtan Vocational Education.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Xiangta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at core competitivene is not strong enough,infrastructure lags behind,combin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not close enough and so on.The reason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Xiang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are weak government support, the cognitive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unreasonable goal orientation training, confusion of the profeional setting and curriculum, old teaching content and weak teachers。How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Xiangt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Xiangt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very worthy of our profeional educators to think about.We must seize th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n Xiangtan “TwoTypes of Society “,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government, increase investment,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ing, for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way to go group development, strive to explore the final path of Xiangtan Vocational Education.【关键词】”两型社会” 职业教育 对策

【英文关键词】”TwoTypes of Society”Vocational EducationStrategy

【目录】”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湘潭职业教育研究4-

5Abstract5

第1章 引言9-1

4摘要

1.1 研究背

景、意义9-10法1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13-1

41.3 研究方第2章 “两型社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会”建设与职业教育的关系14-1914-15型社会1515-1715-161616-1717-19

2.1 两型社会的概念

2.1.2 环境友好

2.1.1 资源节约型社会14-1

52.2 职业教育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2.2.1 为两型社会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2.2.2 为两型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2.3 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2.3 “两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和要求2.3.1 可以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17-18

2.3.

2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18校科研工作提出新课题18泛18-1919-291920明显20

2.3.3 为职业院

2.3.4 使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更为广

第3章 湘潭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1 基本概况19-20

3.1.1 学校数量及规模

3.1.3 师资情况

3.1.2 专业设置情况19-203.2 发展现状20-2

13.2.1 职业教育集群发展趋势

3.2.3

3.2.2 职业教育品牌效应日渐显现20

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创新20-21求保持旺盛21不够强21-22质量有待提高22招生市场比较混乱

3.2.4 产业对技能人才需

3.3.1 核心竞争力

3.3.3 教育3.3.5 3.4.1

3.3 主要问题21-23

3.3.2 基础建设比较滞后223.3.4 校企结合不够紧密2222-23

3.4 制约因素23-29

国家缺乏相应的政策补偿,地方政府支持乏力23-24职业教育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24-25养目标定位不合理

25-26

3.4.2

3.4.3 职业院校存在培

3.4.4 专业设置盲目性大,与社会经

3.4.5 课程没有体现“职业”特

3.4.6 教学形式单一,3.4.7 师资队伍力量薄

济、行业企业结合不够26-27

点,与行业、企业实际发生偏差27-28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环节脱离实际28弱,师资实践技能缺乏28-29湘潭职业教育发展对策29-51步确立职教战略地位育的战略地位29-30观调控和统筹管理30-

313029-3

2第4章 “两型社会”建设下的4.1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进一4.1.1 政府要进一步确立职业教

4.1.2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4.1.3 落实政策,依法治教,加大投入

4.1.4 发挥政府部门合力,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招生和用

4.2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4.2.2 创新管理机

人环境31-3232-34制33-3434-4534-3

54.2.1 创新办学体制32-33

4.3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3.1 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办学理念

4.3.2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推行订单

4.3.3 根据两型社会、经济发展“转方

4.3.4 以职业

式人才培养模式35-36

式、调结构”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36-39

活动为主体,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39-40

4.3.5 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建立与办学规模相适

4.3.6 按照理实一

应、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40-42

体的要求,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42-44业技能鉴定,实施双证融通44-45建“湘潭职教集团”46-47

45-51

4.3.7 积极开展职

4.4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组

4.4.1 职教集团的内涵

47

4.4.3 组建“湘

4.4.2 职教集团办学的优势

潭职教集团”的基本原则47-48行机制48-4949-5155-56题56

4.4.4 “湘潭职教集团”的运

4.4.5 对“湘潭职教集团”的几点建议51-52

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结语

附录: 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课

第19篇:自主发展型班级管理历程论文

按照传统的教育习惯,在班级管理方面,都是由老师说了算数。老师的指令就是圣旨。随着教育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远远跟不上新形势下的教育步伐。这种教育模式,不但违反了人类发展规律,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使个性得不到发展,得不到张扬。为了使每个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我以\"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管,责任到个人\"为宗旨,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各种模式管理班级,使管理既具民主化,又具个性化,更具多元化。下面,我就探索\"自主发展型\"的班级管理的历程谈一些做法。

一、竞争上岗制

以往班委会的组合,都是由老师提拔或同学举荐。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它表现在平凡的学生综合能力往往被淹没。他们渴望得到赏识,得到表现,得到锻炼的机会被扼杀。如果靠同学举荐,老师提拔,恐怕永远与班干部沾不上边。为了人尽其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于是产生了竞争上岗法。竞争上岗是学生大胆地、主动地、积极地向同学表现自我,以寻求同学的认可,从而确立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和地位。参加竞选的人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和能力,参与某项职务的管理。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

竞争上岗,公平、公开、公正是原则。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为了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打下扎实的根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德加● 富在《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正是为准备未来,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在竞争中生存。\"这句话阐述了竞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一次中队活动中,我以少先队中队主题活动\"我能行!\"为契机,开展竞争上岗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我推荐,把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向同学展示,然后以参选主题如\"我是老师的好帮手\",\"我是集体的主人翁\",\"假如我是……\"等进行演说,经同学讨论、投票,民主产生班长和班委等一干人等,最后,让他们根据自身的个性、特长自选职位,分别掌握班内的一切大小事务。

由于实行竞争上岗的形式,学生的工作热情得到了舒张,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给参与管理的学生带来了质的变化和飞跃。关同学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本来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自卑心重,性格内向,成绩很不理想。但她渴求为同学、为班级服务。自从她当上了纪律委员之后,她变得自信,变得有胆量。课堂上,他大胆提出问题;同学欠交作业,她大胆劝说对方完成作业;同学违反纪律,她大胆指出批评;同学有病了,她主动关心。最可喜的是,他一改借故不上学的坏习惯,坚持天天回校上课,升中考试语文、英语还取得好成绩了。

可见,实行竞争上岗制,既能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工作潜能和自强不息的热情,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发掘人才并合理使用人才。同时,也是对群体素质的挖掘。竞争上岗制,必能推动班级自主管理逐步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化。

二、循序渐进法

个别学生凭着一股热情谋上了班内的一个职位。但由于能力有限,做事缺乏毅力,虎头蛇尾,往往出现不称职或工作方法不对头,导致工作效果不明显或工作脱节的现象。另外,在竞争上岗,毛遂自荐的同时,会出现个别胆小怕事,害怕挫折和失败,做事缺乏勇气和信心,不敢参与班级工作的同学。他们虽然心中渴望能像其他同学那样为大家服务,但自卑的心理以及缺乏勇气和信心,妨碍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为了帮助这类同学建立自信心,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工作能力,于是产生了循序渐进法。它是针对上述的现象而设力的。她是坚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工作的。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从根本做起,于是产生了小组长轮值制。

工作中,值日组长每三天轮换一次,他们负责收作业,检查作业,负责有关事务的分配工作。为了使值日组长把工作做得更出息,我特意分派一个班长负责辅导一个小组的工作。有时,对于他们工作过程出现的问题,我有的放矢作适当的指导。这样,小组长在实践当中锻炼了胆量,并且慢慢积累经验。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让他们参加班长轮值制的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再加入竞争上岗的行列中。

循序渐进法,既能照顾中下层,又能避免急进的做法带来负面的影响,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百分激励法

运用竞争上岗、干部轮值制的手段强化管理工作,能促进在职干部自我督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但每一个人会随着环境和身份的改变产生相应的行为。轮值的干部一旦\"下岗\",他们就会转换成\"平民\"的角色,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容易产生随心所欲的思想,出现违规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就产生百分激励法。设立百分激励,是结合日常工作量化班级管理的机制,它通过一定的准则给予学生的评价与肯定,进而表扬和奖励。有人云:\"激励使人自信,表扬使人自信\"。运用百分激励机制,能提高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我荣辱感。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我设立档案机构,由学生自行掌管,并做好记录和督促工作。我制作百分评分表,评分表内有许多细则和相应的分值。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及日常表现实行两周小评一次,期末大评一次。小评则以分100分为基础,根据班级指定的加、减分条例,对照评分。每次评分以后,都交由家长签名。家长可通过百分表了解到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到了期末,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等诸项奖就从每人获得的总分来排名而产生。在期末大评中,因每人的表现及能力评选出最称职干部奖、最热心干部奖、坚持原则干部奖、表现出色奖、最满意的小组长奖、宰相大度奖、助人为奖乐、文明天使奖、卫生小明星……,奖励机制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热情与干劲,相互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由于学生获奖得否是由自己控制的,因此,在奖励面前人人平等。由此可见,百分奖励机制的设立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管理工作的热情保持不衰,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光荣感和积极向上的意识。

四、个人自治法

百分激励法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许多事情不能直接纳入百分激励的范围之内。在管理中,老师必须运用各种规范、守则引导学生认识发挥个性,完善自我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和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自觉萌发\"我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的观念。于是,便产生个人自治法。 个人自治法就是弃除保姆式的教育,在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独立意识日益强烈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目标和道德准则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道德行为进行调控,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使之在明白事理的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促进。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自治是\"立国之本\",这足见自治的重要性。

让学生参与自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能克服一味限制和把\"听话\"作为好学生标准的片面性,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从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做时间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学会包容和体谅学会谦虚和友好、学会控制自己,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工作中,我对学生放心放权,让学生有职有权,使他们做到\"自己班级自己管\",\"自己同学自己帮\",\"自己事情自己做\",即让学生独立处理班务工作,独立组织活动,独立召开班会,独立管促自己的纪律。也就是说,尊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老师则充当导师。例如:在本学期召开的\"拒绝不良行为\"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表现得很热情、很主动。这节班会课,完全是由学生独立制定主题,独立设计操作方案和组织具体实施,独立评价的一堂课,这堂课,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体现学生当家做主的精神。

个人自治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加了爱集体的凝聚力,促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班风形成,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的班主任,在新世纪呼唤新人才的今天,应具备超前的,创新的,以人为本的意识。让我们充分认识时代赋予的历史则任,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质素人才而努力吧。

第20篇:论文: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

论文: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

创业型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要求员工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企业共同实现战略目标。许多创业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创业型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科学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一、创业型企业的基本特点

1.经济实力弱。创业型企业处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大部分的资金往往都用于投人生产,且短期内获得的利润较少,所以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较弱。这就决定了创业型企业往往很难通过为员工提供水平很高的薪酬和福利来激励员工。如果创业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过大,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

2.发展潜力大。创业型企业短时间内虽然很难在同行业中取得较强的竞争地位,但是它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能够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实现较高的战略目标。因此,创业型企业较大的发展潜力也可以成为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前提是员工认为自己能够从企业未来的成功中获得自己的收益。

3.组织管理不健全。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创业型企业往往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更谈不上真正的企业文化,因此对于员工的管理也就难

以真正规范,而且难以发挥“软力量”的作用,这给企业建立和实施员工激励机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创业型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容

从创业型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构建员工激励机制,既要满足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又能使激励措施之间能够互补和相互支持,从而发挥最大功效。

1.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愿望的景象,指引着企业前进的方向。创业型企业短时期内是处于落后地位的,它的发展是着眼于未来的,因此构建企业未来的愿景十分重要。当然,共同愿景只是激励体制中的核心,它还必须要有激励措施的支撑。

2.创业型企业的激励机制。首先是物质激励。创业型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且激励作用显著的工资薪酬制度,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使薪酬制度能激发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创业型企业要尽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使其工作得更加舒心、轻松。第二是精神激励。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企业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授予荣誉称号,使其成为其组织的榜样和标杆,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第三是政策激励。员工比较赞同以绩效考评结果来发放薪水的制度。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而且有更广泛

的激励作用。

3.分权策略。创业型企业组织结构往往比较精简,员工数量不大,企业可以考虑赋予某些员工一定的权力,激励他们为企业更多地奉献。这也是培养他们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保证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人才能得到满足。

4.员工满足感。创业型企业往往没有优厚的现实条件,优势在于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员工难以得到很好的客观工作环境和待遇,但是企业仍然应该从其他方面加以考虑,增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满足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好感和信任,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在组织中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和组织的目标趋于一致,更好地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业型企业激励机制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而且和不同员工的心理和需求有关,在企业现实的管理中是十分复杂的。基于创业型企业的特征,其员工激励机制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激励机制要和企业的战略规划相匹配。创业型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而员工激励机制虽然是为了促使员工更好地工作,但是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

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创业型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必须要和其战略规划高度匹配。

2.企业和员工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创业型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往往缺乏如高工资、高福利这样比较直接和实在的激励,更多的是涉及员工未来收益、工作成就感等方面,因此让员工产生高度认同感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创业型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多倾听员工的想法,解答员工的疑惑,讲解激励机制的本质和优势。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考虑到人工成本可以由某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兼任,最好由高层管理人员亲自领导。

3.创业型企业的激励机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创业型企业处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仅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且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员工相应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如果企业的经济状况改善,工资支付能力变强,那么员工的基本工资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否则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也就是说,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往往很快,它的员工激励机制不能一直满足现实的需要,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做出必要调整和变化,增加新的激励内容,这也是进行战略性人才储备的重要举措。

专题型论文范文
《专题型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