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技术实验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30 09:06:4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姓名:陈远姗班级:09历史学学号:200924143120 指导老师:叶志毅实验时间:2011-9-21实验地点:实验大楼

一、实验名称: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使用实践

二、所属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三、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投影机的使用。

2) 熟悉和掌握视频展示台的使用。

3) 熟悉和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

4) 熟悉和掌握多媒体综合演示系统连接原理与使用操作。

四、实验器材:多媒体投影机、银幕、计算机、录像机、视频分配器、音频功放、音箱、投影胶片等。

五、实验步骤:

1) 将电源卡插入电源插槽接通电源,按下控制面板的“系统开”按钮启动系统。

2) 在控制面板按“投影”打开投影机并降下银幕,分别开启视频设备、音响设备、显示器、计算机主机等设备。

3) 将计算机信号投射到屏幕上。

4) 使用多媒体投影机。

①调节投影机的输入信息源:按下遥控器的“菜单(Menu)”按钮,屏幕出现一个菜单。按遥控器上的左右箭头,选择“信号源”子菜单,然后按上下箭头,选择各级子菜单,按“Enter”按钮确定。按“Exit”键返回上一级菜单。

②调节画面的色彩、亮度和对比度:按下遥控器的“菜单(Menu)”按钮打开菜单。按遥控器上的左右箭头,选择“调整”子菜单,然后按上下箭头,选择色彩、亮度、对比度各级子菜单,选中后按“Enter”按钮进入调节,按左右箭头增减各项的值。按“Exit”键返回上一级菜单。

③对画面进行梯形校正:按下遥控器的“菜单(Menu)”按钮打开菜单,选择“设定”菜单,按“Enter”按钮进入子菜单,选择梯形,确定后按左右箭头对画面进行校正。 ④调整画面,使画面不上下或左右颠倒:按下遥控器的“菜单(Menu)”按钮打开菜单,选择“设置“,按下“Enter”按钮,进入子菜单,选择“安装/方位/吊顶正投”选项确定。

5) 将信号切换到视频展示台,并调整画面尺寸、清晰度、亮度等。 ①在控制面板上,按“展示台”按钮,屏幕上的信号就切换到视频展台。

②打开展示台灯光:按视频展台控制面板的“顶灯”或“底灯”按钮,就可在顶灯、底灯及不开任何灯之间切换。

③调整摄像头,使画面投放在屏幕上的合适位置。

④调整远近(变焦):按视频展台上的“Near”或“Far”按钮即可。 ⑤调焦:按下“Auto(自动)”按钮,可自动调焦;按“Nonml”可手动调焦。 ⑥调节画面的特殊效果:按视频展台上的“B&W/Color”按钮,可在黑白和彩色之间转换。 ⑦切换视频展台上的信号。

6) 扩音系统的使用:使用麦,测试扩音效果,并进行调节。

六、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本实验,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原理,掌握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控制面板的使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多媒体软件奠定基础。

推荐第2篇:焊接技术实验报告

1、手工电弧焊常用弧焊设备与使用

一、实验名称:手工电弧焊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手工电弧焊的常用设备、电焊条

2.熟悉交流电弧焊机的使用

三、工作原理: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焊条与工作间产生的电弧热,将工件和焊条熔化而进行焊接的方法。

四、实验内容:手工电弧焊常用弧焊设备与使用、电焊条

五:实验过程

1、手弧焊的主要设备有弧焊机,辅助设备是1.焊钳2.焊接电缆3.焊条保温筒4.敲渣锤和钢丝刷5.角向磨光机6.扁铲

2、弧焊电源的使用与维护

① 注意电网电压、相数与焊机铭牌标示相符;

② 接地;

③ 电源线和焊接电缆线的导线截面积和长度要合适;

④ 焊机摆放位置;

⑤ 焊前要仔细检查各部接线是否正确;

⑥ 在焊接过程中,不得随意打开机壳顶盖;

⑦ 改变焊接接法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⑧ 防止焊机受潮;

⑨ 及时切断焊机电源。

2、手工电弧焊常用工具劳动保护、引弧焊接操作

一、实验名称:手工电弧焊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手工电弧焊劳动操作规程

2.熟悉引弧操作方法

三、工作原理: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焊条与工作间产生的电弧热,将工件和焊条熔化而进行焊接的方法。

四、实验内容:手工电弧焊常用工具劳动保护、引弧焊接操作 五:实验过程

1、了解手工电弧焊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预防触电的安全操作技术

二、预防电弧光伤害安全操作技术

三、防止飞溅金属灼伤和火灾安全技术

四、预防爆伤、中毒及其他伤害安全技术

2、实践练习手工电弧焊引弧过程;

3、焊条类型的选择及焊接规范的正确预置:焊条直径为2.5mm,钢板厚度为4.0mm。

4、变换焊接位置操作,调整焊接规范观察不同焊接规范对焊接成型的影响;

5、多批次操作练习手工电弧焊至熟练掌握。

3、气焊原理、气焊设备、操作方法

一、实验名称:气焊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焊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2.熟悉气焊的操作方法

三、工作原理:将乙炔和氧气在焊炬中混合均匀后,从焊嘴喷出燃烧火焰,将焊件和焊丝熔化,形成熔池,待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连接。

四、实验内容:气焊原理、气焊设备、操作方法

五:实验过程

1、了解气焊基本设备;

1、焊炬

2、乙炔瓶

3、回火安全器

4、氧气瓶

5、减压器

6、橡胶管

2、熟悉气焊安全操作规程

1、氧气瓶未装减压器前,应检查氧气瓶出气口内否清洁,或先把瓶阀稍为开启一些,以吹掉出气口灰粒,以免灰尘垃圾进入减压器被堵塞,而造成事故。

2、应检查氧气瓶与减压器联接的螺纹的规格是否相联系符合,是否有损坏。

3、在较高的地方焊接时,应使用牢固的扶梯或脚手架。扶梯上端扎牢在可靠的地方,下端用橡皮将楼脚包扎好,以起防滑作用。必要时应有人扶住,但此

人必须戴好防护帽。必须指出:不准在扶梯下端垫凳子,或在脚手架上工作不够高时垫任何物件。

2、实践练习气焊的操作过程;

3、多批次操作练习气焊至熟练掌握。

4、气割原理、气割设备、操作方法

一、实验名称:气割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割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2.熟悉气割的操作方法

三、工作原理:气割是利用金属在纯氧气流中能够剧烈燃烧,生成熔渣并放出大量热量的原理而进行的。

四、实验内容:气割原理、气割设备、操作方法

五:实验过程

1、了解气割基本设备;

1、割炬

2、乙炔瓶

3、回火安全器

4、氧气瓶

5、减压器

6、橡胶管

2、熟悉气焊安全操作规程

1、氧气瓶应有集中的地方堆放,不允许有明火药味作业和吸烟,更不允许电焊

的导线从氧气瓶上通过。

2、在焊割工作过程中,遇到回火时,必须立即先关闭焊割炬的乙炔调节阀,再关闭氧气调节阀,这样回火也就在焊炬内很快熄灭。稍微等一下后,再打开氧气调节阀,吹出残留在焊炬内的余焰和碳质微粒,再进行焊割工作。

2、实践练习气割的操作过程;

3、多批次操作练习气割至熟练掌握。

推荐第3篇:匹配技术实验报告

模板匹配技术实验报告

11120528

徐晗

实验内容:

利用①相关匹配(Correlation Matching)、②基于Hausdorff距离匹配方法 及③考虑对场景图象距离变换(Distance Transform)的Hausdorff距离匹配方法,实现模板目标在场景图象中的定位。 实验过程: 对于每个模板分别给出最后的目标定位位置坐标(左下角坐标为(0,0)),对于方法①与②,比较定位精度的偏差;对于方法②与③比较定位效率(时间)。 实验环境:

Matlab 实验结果:

1. 程序运行结果:

(1) 相关匹配

由于相关匹配是在原图上进行匹配,所以对匹配位置的像素用底片色显示,以便于观察。 模板一 相关度分布图

相关度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图:

左下角位置为(0,0),以模板左上角位置为参考点,模板匹配位置在 ans =

172

111 即坐标(172,111)为模板左上角位置所在。

模板二: 相关度分布

相关度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图:

左下角位置为(0,0),以模板左上角位置为参考点,模板匹配位置在 ans =

174

104 即坐标(172,111)为模板左上角位置所在。

(2) Hausdorff距离变换匹配

模板边缘提取,用参数为0.005的log算子和canny算子:

Template_1 ,log算子

Template_2,canny算子

背景边缘:

模板一

Hausdorff距离彩色网格图

分割效果图:

左下角位置为(0,0),以模板左上角位置为参考点,模板匹配位置在 ans =

174

111 模板二

Hausdorff距离彩色网格图

变换效果图

以模板左上角为参考点,匹配点位置坐标为

ans =

175

102 (3) 基于场景的hausdorff变换:

边缘提取使用参数为0.006的log算子

模板一

模板二

背景:

场景距离hausdorff变换:

模板一

匹配结果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

以模板左上角为参考点,匹配点位置坐标为 ans =

172

111 模板二

匹配结果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

以模板左上角为参考点,匹配点位置坐标为 ans =

161

99

2. 效果对比

1.相关度匹配与hausdorff距离匹配效果对比:

通过对之前结果的观察,可以看出在使用模板一时,两者的匹配效果都很好,在实际程序运行结果中,实际上hausdorff距离算法得到了三个相同值的极值点,在图上只显示出一个,不过由于三个点是相邻的,非常接近,所以选用了其中的一个匹配度最高的显示出来。由于相关匹配算法应用的是原始图像进行匹配,对图像信息使用的较多,因此匹配效果更加精准;而hausdorff变换要先提取边缘,且对图像噪声很敏感,因此往往需要尝试不同的边缘检测方法和其他参数,而且由于算法的缘故,经常会出现多个匹配点,在这方面精准度不如相关匹配。

在使用模板二的计算中,相关匹配算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由于模板与图像不完全相同,所以无法算出具体的偏差,不过从实际效果看还是可以接受的;hausdorff算法则由于背景边缘在一些位置比较密集,而模板边缘与背景目标边缘相差较大,经常会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但在调整好了参数之后效果与相关匹配还是比较接近的,结果也可以接受。

2.Hausdorff距离算法与基于场景的hausdorff变换效率对比:

实际测得使用hausdorff距离算法计算一次所用的时间大概为:

Elapsed time is 833.266206 seconds.由于时间较长,没有反复统计,不过一般都在700s以上,在系统同时做其他工作时时间可以超过1000s,计算量大,耗时多;

使用基于场景变换的hausdorff算法计算一次所用的时间大概为:

Elapsed time is 9.190022 seconds.半分钟左右即能得到结果,实际运行时间大约为hausdorff距离变换的1/25,效率更高。

推荐第4篇:通用技术实验报告

通用技术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如何增加纸质凳子的承载重量

实验小组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报纸进行各种技术实验,提高纸质凳子的承载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

废报纸、胶纸、硬纸片、砝码、线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一:报纸的强度与形状的关系 实验步骤:

(一)剪裁出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报纸若干张

(二)按照以下方式将报纸放在两叠等高的书上,分别增加砝码质量,直到变形为止,记录所承载的砝码数量.

桌ABC子 桌 桌 桌

1、将报纸

砝 码

能承载

个砝码

2、将报纸折叠成瓦棱状

能承载

个砝码

3、将报纸折叠成三角棱柱状

能承载

个砝码

4、将报纸

能承载

个砝码

(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你还有其他增强报纸强度的方法吗

实验二:材料的形状与稳定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

(一) 将报纸卷成长约30厘米,半径为0.5厘米的圆柱体,与硬纸片用胶纸连接,搭建桌子A、B、C,在桌面的四个角上放置砝码,观察桌子的变化,并记录

A

B

C

(二) 根据试验记录,分析哪张桌子的结构最好,简单说明原因

(三)你还有其他提高桌子稳定性的方法吗?请用试验证明。

推荐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多媒体演示文稿作品创作

实验项目:制作一个制定主题的演示文稿

实验时间:2010.10.21

一、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查找所需的有效信息;

2、掌握演示文稿建立及放映的全过程;

3、掌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和美化方法;

4、熟练使用Powerpoint将各种媒体信息适当的集成在一个文稿中,使得主体更加突出。

二、实验内容

制做一个相关主题的演示文稿,比如“心理学介绍”等,完成以下要求:

1.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及各种数字媒体素材,其中必须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2.制做必要的多媒体素材,其中包括图片、音频等;

3.使用Powerpoint制作指定主题的演示文稿,具体要求如下

 文稿中必须包含足够的能说明主题的各种媒体资料,而且组织的要合理,语言表达要流畅;

 整个文稿布局要合理,色彩搭配要协调,图片数量适当且与表述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恰当的应用已有数字媒体素材,增强文稿的表现力;

 为所建立的演示文稿设置页眉、页脚和幻灯片编号;

要在文稿中适当使用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极自定义动画;

全面掌握幻灯片的编辑、格式设置和放映方式

实验要求:

1. 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

2. 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和美化

3. 幻灯片的动画和超链接

4. 放映方式的设置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掌握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着重掌握文本的输入和编辑、图表对象的插入和绘制、多媒体对象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外观设置和放映设置等技能,从而掌握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基本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多媒体制作软件奠定基础。

实验名称:Flash动画制作基础 实验项目: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实验时间:2010.11.1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lash动画制作中常见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动画制作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1.制作一个时长为3秒的形状补间动画;2.实现字母由A到B、再到C的形变动画; 3.以“形状补间动画.swf”为名输出影片。 三.实验内容

形状补间动画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它,你可以变幻出各种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变形效果。本节从形状补间动画基本概念入手,带你认识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帧上的表现,了解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学会应用“形状提示”让图形的形变自然流畅,最后,提供了二个实例,帮助你更深地理解形状补间动画。

(一)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1.新建一个Flash文件,命名为形状补间动画.fla。更改动画舞台尺寸。 2.第1帧的画面中央,利用文字工具输入一个字母“A”,适当更改该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属性。

3.在第12帧处按F6键分别插入关键帧,将字母A修改为B,再在36帧处按F6

键分别插入关键帧,将字母B修改为C。

4.按Ctrl+B键,将第

1、

12、36帧里的文字对象打散。

5.在将“形变动画”层的第1与12帧间、第13与36帧间设置动画补间属性为

“形状” 6.按Ctrl+Enter键测试影片,观察动画效果。

7.修改无误后,保存文件,输出“形状补间动画.swf”。

实验名称:论文排版实验项目:目录的制作 实验时间:2010.12.16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论文排版的方法,为以后论文格式设置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1.目录的制作

目录是用来列出文档中的各级标题及标题在文档中相对应的页码。首先介绍Word的一个概念:大纲级别。Word使用层次结构来组织文档,大纲级别就是段落所处层次的级别编号,Word提供9级大纲级别,对一般的文档来说足够使用了。Word的目录提取是基于大纲级别。 目录的制作分三步进行。

1) 修改标题样式的格式。通常Word内置的标题样式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需要手动修改。在菜单栏上点“格式|样式”,列表下拉框中选“所有样式”,点击相应的标题样式 ,然后点“更改”。可修改的内容包括字体、段落、制表位和编号等,按论文格式的要求分别修改标题1-3的大纲格式。

2) 提取目录。按论文格式要求,目录放在正文的前面。在正文前插入一新页(在第一 章的标题前插入一个分页符),光标移到新页的开始,添加“目录”二字,并设置好格式 。新起一段落,菜单栏选“插入|索引和目录”,点“目录”选项卡,“显示级别”为3级 ,其他不用改,确定后Word就自动生成目录。此后若章节标题改变,或页码发生变化,只需更新目录即可。2.更新域操作

当WORD文档中的域没有显示出最新信息时,用户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更新,以获得新域结果。

1、更新单个域:首先单击需要更新的域或域结果,然后按下F9键。

2、更新一篇文档中所有域: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选定整篇文档,然后按下F9键。

另外,用户也可以执行“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并单击“打印”选项卡,然后选中“更新域”复选框,以实现WORD在每次打印前都自动更新文档中所有域的目的。

推荐第6篇: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

实验设计报告

一、安装过程描述

1、安放原件的框架安装:安装好底座,通过比对用锯子锯出长短合适的长铁片,一次安装上去。

2、元件安装:

(1)安装plc柜门的各种按钮,指示灯等。

(2)在安装柜子里面的的电源的空气开关,依次向左安装四个5位接线端子和变频器特别注意端子的距离,以防止没地方安装变频器)接着柜门中间铁片上从左到右一次

安装空气开关和plc最下面一个铁片上面安装两个12位接线端子和行程开关,最下面一条铁片上安装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

(3)底座上面安装两个5位接线端子和一个12位接线端子,在安装两个接触器和一个三相交流电动机

3、接线

安装好所有元件后开始按照电路图开始接线(注意黄绿红线的何时使用和具体的顺序以及使用蓝线一般是零线),注意线的长度和线路。

4、测试,所有线安装完毕之后对照电路图检查线路是否安装正确,在通过万用变检查线路正常接通,最后打开电源,plc是否运行正常。

5、最后安装好柜子两边门,将线路理顺整理好在固定。

二 、元件认识 继电器:

当操作器件被吸合时延当操作器件被释放时延当操作器件被释放时延当操作器件被吸合时延吸合时延时闭合和释放时闭合的动合触点时断开的动合触点时闭合的动断触点时断开的动断触点时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 指示灯

灯、信号灯一般符号单灯光字牌双灯光字牌闪光型信号灯机电型指示器信号元件模拟灯(发电机模拟灯) 开关

开关装置和控制装置图形符号动合常开触点多极开关接触器(在非动作位置触点断开)具有自动释放的接触器接触器(在非动作位置触点闭合)断路器隔离开关漏电隔离开关 负荷开关(负荷隔离开关)具有自动释放的负荷开关自动空气开关手车式抽屉式断路器手车式抽屉式隔离开关短路开关快速分离的隔离开关天磁开关

三、元器件布局要求及设计

图1 面板元器件布置图

说明:

1、编号首字母“0”为电源开关、指示灯;

2、编号首字母“1”为交流220V指示灯或按钮(开关);

3、编号首字母“2”为直流24V指示灯或按钮(开关)。

图2 柜内底板元器件布置图

图3 柜内正面元器件布置图

四、电路原理图

五、实验柜中所用保护措施的原理

该实验柜内的线路采用的是三相五线制系统, 三相五线制的接法:包含三根相线L1---(A)相、L2---(B)相、L3---(C)相及一根零线N,还有一根地线PE,是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设置或部分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PE线在供电变压器侧和N线接到一起,但进入用户侧后则不能当作零线使用。三相五线制的优点是保护灵敏性与可靠性都比三相四线制的要高,因为PE线(即接地零线)是单独设置,并且是直接接自电源变压器中性点,变压器的中性点已可靠直接接地,接地电阻较低,满足系统保护要求。三相五线制通常用于用于安全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及住宅。应用中最好使用标准/规范的导线颜色:A线用黄色,B线用蓝色,C线用红色,N线用褐色,PE线用黄绿色。零线和地线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构成工作回路,一个起保护作用叫做保护接地,一个回电网,一个回大地,在电子电路中这两个概念是要区别开来的。

零线(N):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

地线(PE):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根据标准,每间隔20-30米重复接地。 原理的区别:

零线(N):主要应用于工作回路,零线所产生的电压等于线阻乘以工作回路的电流。由于长距离的传输,零线产生的电压就不可忽视,作为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就变得不可靠。

地线(PE):不用于工作回路,只作为保护线。利用大地的绝对“0”电压,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电流会迅速流入大地,即使发生PE线有开路的情况,也会从附近的接地体流入大地。

TN-S系统--工作零线 N 和专用保护线 PE 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 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 PE 上,安全可靠。(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3)专用保护线 PE 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作工作零线。(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下不得有重复接地,而 PE 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 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5)TN-S 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六、小组(个人)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们学习到不少关于电路接线规则、元器件合理布局及接线过程中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等等。

这次实验让我们对plc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及通过电路图对实际电路的连接,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实验柜的内部构成,相信这对我以后学习plc会有很大的作用。

这次实验我们能在规定时间内率先安装完成并成功调试,这与我们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离不开。所以在团队里面我们需要相互合作,不要各自为战,那样才能更效率更质量地完成任务。

推荐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数码相机的组成与主要器件,以NikonP5100为例,了解数码相机的不同拍摄模式与设置,掌握nikonP5100为例的数码相机的拍摄方法。

实验仪器与试剂

NikonP5100数码相机 相机试纸 电池等

实验内容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功能按钮设置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调整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拍摄

实验过程

数码照相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将数码相机取景器里的聚焦标志对准要拍摄的物体,半按下快门,直到物体的影像清楚为止。

拍照时应把相机靠紧头部以减小晃动,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物,以保证相机在较长时间曝光时不会晃动。

照相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像的分辨率,要知道图像分辨率越大占的空间就越大。

存储卡在拍摄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数码相机关闭电源,照相机完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才能取出和安装存储卡,否则会照成存储卡损坏。

数码相机对电池的需求量特别大,现在常用的锂电池可重复使用且电量也较大,使用时应把电量用完在充电。

注意事项

(1) 爱护实验仪器

(2) 相机防止跌落,碰撞,小的扣带一定要套在手腕上、传递相机要拿稳。

(3) 防止灰尘以及一些小杂物保持镜头整洁

(4) 避免将相机放在潮湿的地方

(5) 注意对光线的掌握,相机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直接拍摄太阳或者强光

(另附数码照相机所照照片)

推荐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名称:音频信息的处理指导教师: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Audition软件编辑处理声音文件的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

2.

3.

4.

5.对声音素材进行删除、合并、复制处理;对声音素材进行频率均衡处理; 对声音素材进行淡入淡出处理; 对声音素材进行降噪处理; 将处理后的声音输出成为wav文件格式,并保存;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实验前作好预习,拟出实验步骤,作好数据表格。)

启动Audition软件。将声音“文件——导入”导入到资料库中。

1.删除、合并:将声音导入音轨。选择声音,利用指针工具,选中出现读音错误的词的时间片段,右键菜单中选择“剪切”。再利用移动工具将分开的两段声音依次靠拢。

复制:将声音导入音轨。选择声音,利用指针工具,选中出现需要复制的声音片段,右键菜单中选择“复制”。再在声音合适的时间位置,“粘贴”声音。

2.均衡处理:进入混音器面板,点击“EQ”按钮,打开EQ均衡设置面板。移动曲线中123三个关键帧的位置来处理均衡效果。说提升某频段,就是在该数字位置向上拉出一个曲线,衰减某频段就是反过来在该频段上向下拉出一条曲线。“均衡器”的作用是增强或衰减某一频率段或某几个频率段的声音强度。“咝咝啦啦”声通常处于8000Hz左右,我们将这一区域的声音强度作衰减处理。这一处理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人声的气声和齿音。

3.音乐的淡入淡出处理:依据解说声的时间片段,定义音乐的淡出、淡入时间点设定。选择第一音轨的音乐文件,鼠标双击进入单轨方式,鼠标左键拖动音乐上部的“淡化”方块,从高到低就是淡出,从低到高就是就是淡入。

4.将声音依次导入第一道音轨。选择该声音,进入编辑模式下,先选中音频中的纯噪音部分,也就是没有音乐或者人声的地方,点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采集降噪预置噪声”进行噪声采样。然后全选整段音频,再点击 “效果”菜单中的“修复”----“降噪器(进程)”再点击“确定”,这时降噪器会自动消除你录制声音中的环境噪音。

5.合成发布:选择“文件——导出——混缩音频”,选择保存类型为WAV。

保存:文件——保存会话,保存为ses格式文件。

实验名称:视频信号的编辑处理指导教师: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文件的方法。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准备好一段无声视频文件以及一段音频文件。使用会声会影软件,将音频文

件根据视频文件的时间,进行剪裁并合成到视频文件中。具体要求如下:

1.对视频素材进行分割、删除、复制操作;

2.对视频素材进行合并操作;

3.对视频素材添加特技转场操作;

4.对视频素材添加字幕操作;

5.对编辑处理后的视频添加背景音乐;

6.最后导出成为avi文件。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实验前作好预习,拟出实验步骤,

作好数据表格。)

实验总结:

实验名称:制作Flash动画指导教师: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FLASH制作动画的基本方法;了解flash 中动作脚本的简单使用;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遮罩动画的制作。

制作一个“舞台灯”效果的动画,灯光左右移动,以“遮罩动画.swf”为名输出影片。

2、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

制作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效果的动画,以“引导路径动画.swf”为名输出影片。

3、运用动作脚本语言制作交互式动画

给事先制作好的动画添加动作按钮;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实验前作好预习,拟出实验步骤)

一、遮罩动画的制作。

1.打开Flash软件。

2.单击图层1第1帧,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命令,导入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背景图片到舞台,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3.单击图层1第30帧,按F5键插入普通帧。锁定该图层。

4.新建图层2。

5.在图层2第1帧,利用椭圆工具,在舞台中绘制一个圆面。

6.选择圆面,按F8键,转化为图形元件,命名为灯。

7.在图层2第30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8.选择图层2的第1帧,右键鼠标,在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

9.选择图层2,右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第1层自动更改为“被遮罩层”。

10.测试影片。保存文件。“文件|导出|影片”,选择“Flash动画影片”,命名为遮罩动画.swf。

二、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

1.打开Flash软件。

2.在图层1第1帧,利用椭圆工具,在舞台中绘制一个圆面。

3.利用混色器,为圆面设置径向填充颜色,作出小球的立体效果。

4.选择该图形,按F8键,转化为图形元件,命名为小球。

5.在图层1第40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6.选择图层1的第1帧,右键鼠标,在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

7.选择图层1,在图层面板中单击“添加引导层”按钮,则添加图层2变为“引导层”。第1层自动更改为“被引导层”。

8.在图层2第1帧,利用铅笔(或钢笔等)工具,在舞台中绘制一条平滑曲线。

9.分别选中图层1的第1帧和第40帧,将两帧中小球实例的中心放置到引导线上。

10.测试影片。保存文件。“文件|导出|影片”,选择“Flash动画影片”,命名为引导路径动画.swf。

三、运用动作脚本语言制作交互式动画

1.利用Flash软件打开“引导路径动画.swf”,“文件|另存为”交互式动画.swf。

2.锁定原动画中的所有图层。

3.新建图层3。

4.在图层3第1帧,利用矩形工具,在舞台中绘制一个矩形。适当修改其填充效果。在矩形上添加文本“PLAY”。

5.选择该图形,按F8键,转化为按钮元件,命名为PLAY。

6.按照步骤

4、5的方法,在创建按钮STOP和按钮EXIT。

7.将三个按钮放置在舞台适当位置。

8.选择图层3第1帧,添加帧动作: stop();

9.选择按钮PLAY,添加按钮动作: on(release){play();}

9.选择按钮STOP,添加按钮动作: on(release){stop();}

9.选择按钮EXIT,添加按钮动作: on(release){fscommand(“quit”,”true”);}

10.测试影片。保存文件。“文件|导出|影片”,选择“Flash动画影片”,命名为交互式动画.swf。

实验总结:实验名称:ppt课件制作指导教师:实验仪器:多媒体计算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实验目的:

1.掌握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如编辑文本、插入剪贴画和图片、艺术字等。

2.掌握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方法。

3.掌握幻灯片的交互设置。

4.掌握在ppt中插入声音、动画和视频的方法。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在powerpoint中输入下面8张图的内容。并统一幻灯片风格,包括页面布局、按钮设置、颜色搭配等。

2、找到一首欢快的乐曲,并在audition3.0中适当处理后给图1添加背景音乐。

3、利用flash制作一个简单动画,动画内容是:盐到水中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以导入的形式导入到图3上。

4、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将该视频插入到图4上。

5、将图5中文字“信息的真伪性”超链接到图6并返回。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实验前作好预习,拟出实验步骤)

一、幻灯片内容编辑。

1.打开PowerPoint软件。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2.选择“格式|幻灯片设计|设计模板”,在模板列表中选择使用profile模板文件。

3.选择第一张幻灯片,输入图片所示相关文字,放置到适当地方。选中文本,单击“格式|字体”,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中设置文本的颜色、字体、字号等格式。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选择图片对话框,选择一副计算机的图片。缩小图片尺寸,放置到页面右上方。选择“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单击“管理剪辑”按钮,打开剪辑收藏夹,选择一副计算机相关的剪贴画。缩小图片尺寸,放置到页面左下方。

4.其他八张幻灯片类似操作,完成内容编辑。

二、背景音乐制作。

1.打开第一张幻灯片。

2.选择“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在打开的声音选择对话框中选择一首欢快的乐曲。选择“自动”播放。

3.选择页面中的声音图标,右键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打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在动

画列表中选择声音项,右键菜单中选择“效果选项”,在“效果选项”面板中打开“计时”选项卡。设置“停止播放”“在第8张幻灯片之后”。

三、Flash动画的使用。

1.打开第三张幻灯片。

2.在视图菜单中选择“工具栏”中的“控件工具箱”,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其它控件”按钮,在其它控件列表框中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然后在幻灯片中按下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绘制出一矩形区域,该区域即为Flash动画的展示位置。完成后该区域为一带对角线的矩形对象。在矩形对象上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打开“属性”对话框在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自定义)”,在其右侧的按钮上单击,将弹出“属性页”对话框。在其中的“Flash属性”中的“影片URL”项中,输入盐动画的路径和名称,名称中包括其扩展名,如c: \\盐.swf。

四、视频的使用。

1.打开第四张幻灯片。

2.通过“插入”菜单中的“影片和声音”“来自文件中的影片”菜单项,打开“插入影片”对话框,通过选择对应文件夹中的对应影片文件,来插入影片。选择“单击”播放。

五、超级链接的使用。

1.打开第五张幻灯片。选中文字“信息的真伪性”。

2.在插入菜单中选择“超链接”,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单击“本文档中的位置”按钮,再在幻灯片列表中选择第6张幻灯片,确定。

3.放映幻灯片观看效果。保存文件。

实验总结:

推荐第9篇:教育技术专业实验报告

教 育 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评语及成绩]

推荐第10篇:3D打印技术实验报告

3D打印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代老师

实验地点:第一实验楼北118 学生姓名:任明

学号:2013070116

一、技术介绍

3D打印机(3D Printers)简称(3DP)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它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

2016年2月3日讯,[1]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D打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林文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可连续打印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一款超级快速的连续打印的数字投影(DLP) 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的速度达到了创记录的600 mm/h,可以在短短6分钟内,从树脂槽中“拉”出一个高度为60 mm的三维物体,而同样物体采用传统的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SLA)来打印则需要约10个小时,速度提高了足足有100倍!

1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原理讲解

通过3D打印爱好者 张博同学激情澎湃的介绍,我们对3D打印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其主要是电子部分、机械部分和软件电子部分:系统板、主板、电机驱动板、温度控制板(如果采用热敏电阻测温一般不需要用到温控板)、

2

加热管、热电偶(或者是热敏电阻)、热床(目前淘宝最新的是MK2b)机械部分:现在大部分是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同步带的方式,有的使用滑台组成XYZ轴,所以就需要 电机、支架、同步轮、同步带等软件部分:固件、上位机程序、烧录软件。3D打印是添加剂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在添加剂制造技术中三维对象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创建出来的。3D打印机相对于其他的添加剂制造技术而言,具有速度快,价格便宜,高易用性等优点。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3

2, 实验过程 在代老师的带领下,让张博同学同学给我们打印了一只可爱的大白兔,栩栩如生,同学们看的是如痴如醉,久久不能自拔,时间过得飞快,随着机器的有条有理得不停运转,一只小白兔跃然于平台上,赢得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

4

三、实验总结及感悟

在此次课程的学习中,给我们普及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们了解到,要想要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必须要发展科学教育,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才能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飞速上升,才能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一席之地,不被外国欺负,深深感谢代老师对我们的栽培,他不辞辛苦默默的工作,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把自己投身于伟大教育事业当中,我真诚的希望他能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操劳过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好好听讲,不调皮不捣蛋,在代老师的带领下,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希望世界充满和平和美好。

5

第11篇: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交换系统USM/TSM/UTM+AM/CM C&C08模块模块模块用户框+主控框 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交换系统交换系统USM/TSM/UTM+AM/CM C&C08模块模块模块用户框+主控框 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图3

2.解释下列单板的名称和用途

答:各单板名称和用途如下所示:

A32:32路模拟用户板,提供32路电话接口; DTM:中继接口板,提供2个PCM电路接口;

MPU:主控板,交换机的核心控制部件,控制整个交换机的运行; NOD:主节点板,每板4个节点,用于MPU和用户/中继之间的通信; CKS:时钟板,为交换机提供3级标准时钟; SIG:信号音板,为交换机提供信号音;

BNET:交换网络板,为交换机提供话音信息交换功能; LAP:多协议处理板,提供4条NO7号链路;

MFC:多频互控板,提供NO1中继的多频计发器信号; PWC:二次电源板,为主控框、中继续框、时钟框供电; PWX:二次电源板,为用户框供电。

六.思考题

1.如何理解CC08程控交换机的三级控制结构?

答:C&C08的时钟系统采用三级控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操作维护台与交换机主处理机之间通过HDLC链路通信,交换机主处理机与通信节点之间通过总线通信,通信节点与SLT板或CKS板之间通过RS-422串口通信。

2.CC08交换机中BAM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维护终端可以与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七.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CC08交换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大概了解了其硬件结构,并结合老师平时上课所讲的知识进行了相应的思考。起初对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不是太理解,通过在机房实践,才知道这些知识所涉及到的相关应用。最后熟悉了一下e-bridge系统的相关操作,为下一次实验做准备,本次实验收获还是挺大的。

实验二

本局调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模块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

2.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二.实验器材

1.C&C08交换机独立模块(具体板件见下图)、BAM。 2.实验用维护终端。 3.电话机。 三.实验内容

学生只要配置与本局用户通话有关的数据,实现本局基本呼叫即可。中继部分可以不配。

交换机板位如下图所示:

B独主控柜 假设的数据如下:

本局信令点(按实验终端编号进行区分,每台终端设定的局数据不同): AAAA01~AAAA28。

本局号段为8XX0000~8XX0063,对应物理端口号是:0~63,电话号码为8XX0000~8XX0063。

四.实验步骤

1.学生在自己PC中桌面上双击“Ebridge Client”图标,输入服务器地址,进入Ebridge登陆操作平台。

2.点击【确定】键进入EB界面模式。

3.双击【综合通信试验平台】中的【程控CC08】,进入CC08实验模式。4.点击【业务操作终端】出现登陆窗口,用户名:cc08,密码:cc08,局名选LOCAL,点击【确定】键。

5.在维护输出窗口会显示登陆成功的相关信息,并自动执行几条系统查询命令。

6.单击窗口左侧下面的【MML命令】,再点击左上侧的系统栏,保存命令文件,然后开始进行各种数据配置,如增加局、增加呼叫源、增加字冠、增加号段、增加计费情况、修改计费模式、增加计费情况索引、增加用户。

7.在数据配置完成之后,单击【清空数据】,提示是否进行数据清空,单击【确定】。

8.点击【系统】-》【执行批命令】,或按CTRL+R。9.选择已调试好的命令文件脚本,点击打开。 10.在e-bridge系统中点击【开始程控实验】,屏幕上方会显示当前占用服务器席位的客户端,你申请席位的客户端排在第几位,剩余多长时间。然后单击【申请加载数据】-》【确定】,同时数据开始加载。

五.附件

命令文件内容如下: 硬件配置部分:

ADD SGLMDU: CKTP=NET, WR=FALSE, NO7=TRUE, SHR=FALSE, PE=TRUE, DE=TRUE, DW=TRUE, PW=TRUE,CONFIRM=Y; ADD CFB: MN=1, F=0, LN=0, PNM=\"eight\", PN=0, ROW=0, COL=0,CONFIRM=Y; ADD DTFB: MN=1, F=4, LN=0, PNM=\"eight\", PN=0, ROW=0, COL=0, BT=BP1, N1=0, N4=255, HW1=90, HW7=255,CONFIRM=Y; ADD USF32: MN=1, F=5, LN=0, PNM=\"eight\", PN=0, ROW=0, COL=0, TSN=5, N1=18, N2=19, HW1=4, HW5=255, BRDTP=ASL32,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4,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5,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6,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7,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8,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9,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0,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1,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3,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4,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5,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6,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7,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8,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19,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20,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21,CONFIRM=Y; RMV BRD: MN=1, F=5, S=22,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4,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5,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7,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19,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20,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21,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22,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23,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17,CONFIRM=Y; RMV BRD: MN=1, F=1, S=18,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2,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3,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4,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5,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6,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17,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18,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19,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20,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21,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22,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8,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10,CONFIRM=Y; RMV BRD: MN=1, F=0, S=14,CONFIRM=Y;

ADD BRD: MN=1, F=1, S=17, BT=LPN7,CONFIRM=Y; ADD BRD: MN=1, F=1, S=18, BT=MFC,CONFIRM=Y;

本局业务数据配置部分: SET OFI: LOT=CMPX, NN=TRUE, NNC=\"293794\", NNS=SP24, LAC=K\'027, LNC=K\'86,CONFIRM=Y;(增加局)

ADD CHGANA: CHA=0,CONFIRM=Y;(增加计费情况) MOD CHGMODE: CHA=0, DAT=NORMAL, TS1=\"00&00\", TA1=180, PA1=1, TB1=10, PB1=2,CONFIRM=Y;(修改计费制式)

ADD CHGIDX: CHSC=0, RCHS=0, LOAD=ACA, CHA=0,CONFIRM=Y;(增加计费情况索引)

ADD CALLSRC: CSC=0,CONFIRM=Y;(增加呼叫源)

ADD CNACLD: PFX=K\'829, MIDL=7, MADL=7,CONFIRM=Y;(增加字冠)

ADD DNSEG: P=0, BEG=K\'8290000, END=K\'8290063,CONFIRM=Y;(增加号段) ADB ST: SD=K\'8290000, ED=K\'8290063, DS=0, MN=1, RCHS=0,CONFIRM=Y;(增加用户)

六.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是在老师的一步步指导下完成的,我设置的本局号段为8290000~8290063,对应物理端口号是:0~63,电话号码为8290000~8290063(因为我自己的班序号为29),最后程控实验的结果是申请席位成功,但最开始由于电话本身有点小问题,拨号没有成功,后来在别人拨号成功的机子上实验,拨号成功,说明数据配置没有什么问题。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程控交换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原来平时家里用的座机就是这样配置的,顿时增加了对现代交换技术的兴趣,本次实验收获还是挺大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理论知识的真正价值。

第12篇:机器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 验 报 告

| |

实验名称:

机器人控制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 机器人控制技术基础

实 验 人:张 钰 信 安1601 201609040126 李 童 能 化1601 201605040111 韩翔宇 能 化1601 201605040104 成 绩:

指导教师: 林永君、房静

实验日期: 2016年3月4日-3月26日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第一部分:单片机开发板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初步掌握单片机的 IO 口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控制接在 P0.0上的 8个LED L0—L8 依次点亮,如此循环。 硬件说明:

根据流水灯的硬件连接,我们发现只有单片机的IO口输出为低电平时LED灯才会被点亮,我们先给P0口设定好初值,只让其点亮一盏灯,然后用左右移函数即可依次点亮其他的灯。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bit led_1=P0^0; sbit led_2=P0^1; sbit led_3=P0^2; sbit led_4=P0^3; sbit led_5=P0^4; sbit led_6=P0^5; sbit led_7=P0^6; sbit led_8=P0^7; void main() {

for(;;) { led_1=0; display_ms(10);

}

} led_1=1; led_2=0; display_ms(10); led_2=1; led_3=0; display_ms(10); led_3=1; led_4=0; display_ms(10); led_4=1; led_5=0; display_ms(10); led_5=1; led_6=0; display_ms(10); led_6=1; led_7=0; display_ms(10); led_7=1; led_8=0; display_ms(10); led_8=1; 第二部分:机器人小车

内容简介:机器人小车完成如图规定的赛道,从规定的起点开始,记录完成赛道一圈的时间。必须在30秒之内完成,超时无效。其中当小车整体都在赛道外时停止比赛,视为犯规,小车不规定运动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都可以采用,但都从规定的起点开始记录时间。 作品优点及应用前景:

单片机可靠性高,编程简单单片机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是μs级,执行一个扫描周期的时间为几ms乃至几十ms。相对于电器的动作时间而言,扫描周期是短暂的,可以认为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入端子的状态是不变的,而对其状态变化的采集和处理也是实时的,从而满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本次设计的简易智能电动车,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小车的检测和控制核心,使单片机按照预定的工作模式控制小车在各区域按预定的速度行驶, 通过控制单片机进而控制小车,体现了智能化,通过使用不同的函数及设定不同的函数参数,能够在不同的要求下改变小车的前后轮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来完成不同的目的要求。在画正方形的同时能够完成四个1/4圆弧的制作。

循迹实验场地图:

传感器电路图:

源程序:

#include sbit l_l = P0^0; sbit r_l = P0^1; sbit l_m = P1^2; sbit r_m = P1^1; 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

} void main() { unsigned int i;

l_l = 1; r_l = 1; l_m = 1; r_m = 1; for(;;) unsigned int i,j; for(i=0;i

if((l_l ==0)&&(r_l ==1)) { l_m = 1; for(i=0;i

{

} r_m = 0; delay(5); r_m = 1; delay(45);

}

else if((l_l ==1)&&(r_l ==0)) {

} else if((l_1==1)&&(l_2==1)) {

} else {

l_m = 0; r_m = 0; delay(5); l_m = 1; r_m=1; l_m=1; r_m = 1; for(i=0;i

} l_m = 0; delay(5); l_m = 1; delay(45);

}

r_m = 1; delay(45); }

}

第三部分:心得体会、合理性建议或意见

参加这次机器人实验基础培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对机械控制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会了Keil uVison和Proteus等软件的用法,掌握了基本的C51单片机的初步调试和更改程序。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规范的重要性,写程序时一定要规范,否则就会在调试过程中报错。然后就是在焊制传感器的过程中,掌握了电络铁的使用,并了解了传感器的构成和程序控制方法。然后在调试程序过程中,一开始我们准备将所有控制函数写在头文件中,然后在主函数中调用,可是后来实践过程中总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经过思考后,我想到了调用函数过程中变量的生存期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这种方法,采用正常的C语言函数写法。其次,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接触到了对未来学习模电或者数电有用的知识和模拟程序。非常感谢学长们的帮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第13篇:软件开发技术基础的实验报告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线性表的操作(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给定的线性表顺序表类和链表类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线性表的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线性表顺序表类和链表类的特点。掌握线性表的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的顺序表类,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

1)建立一个线性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自己的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元素(指定元素位置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数据的数据元素(指定数据的大小通过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位置,若没有找到就显示0。

四、要求

1)采用顺序表实现,假设该顺序表的数据元素个数在最坏情况下不会超过50个。

2)写出完整的程序并能调试通过即可

- 1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 if(nn==mm)

return(-1); if(nn==0)

return(0); return(1); }

template void sq_LList::ins_sq_LList(int i,T b) { int k; if(nn==mm) {

cout

return; } if(i>nn)

i=nn+1; if(i

i=1; for(k=nn;k>=i;k--)

v[k]=v[k-1]; v[i-1]=b; nn=nn+1; return; }

template void sq_LList::del_sq_LList(int i) { int k; if(nn==0) {

cout

return; } if((inn)) {

cout

return; } for(k=i;k

v[k-1]=v[k];

- 3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心得体会:

1.通过本次试验,我掌握了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2.通过本次试验,我懂得了如何建立一个顺序表,并能对顺序表进行基本的建立、插入、检测、删除以及查找的操作。

3.本次试验我知道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 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 线性表中各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实验二 栈、队列的操作

- 5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define stacksize 5

typedef struct { char taskname[10]; int taskno;

}DataType;

cla stack { private:

public:

};

//任务名 //任务号

int top; DataType task[stacksize]; bool init(); bool empty(); bool push(DataType d); bool pop(DataType &d);

bool stack::init() { top=0; int i; for(i=0;i

strcpy(task[i].taskname,\"\");

task[i].taskno=-1; } return true; }

bool stack::empty() { return top>0?false:true;

}

- 7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queue_node(int d) {

data=d;

next=NULL; } };

cla queue { private: queue_node *front,*rear; public: bool init(); bool empty(); bool enqueue(int d); bool dequeue(int &d); };

bool queue::init() {

front=rear=new queue_node;

return true; }

bool queue::empty() { if(front==rear)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bool queue::enqueue(int d) { rear->next=new queue_node(d); rear=rear->next; return true; }

- 9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bool sqqueue::enqueue(int d) { if((rear+1)%queuesize==front) return false; base[rear]=d; rear=(rear+1)%queuesize; return true; }

bool sqqueue::dequeue(int &d) { if(front==rear) return false; d=base[front]; front=(front+1)%queuesize; return true; }

void main() {

DataType dd[5],tt;

char tn[]=\"任务a\"; int i; for(i=0;i

- 11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

实验三 查找算法实现(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参照各种查找算法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查找常见算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各种查找算法的特点,测试并验证查找的常见算法。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1.建立有序表,采用折半查找实现某一已知的关键字的查找。

2.利用折半查找算法在一个有序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并保持表的有序性。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 sL_List { private:

int mm;

int nn;

T *v; public:

sL_List(){mm=0;nn=0;return;}

sL_List(int);

int search_sL_List(T);

int insert_sL_List(int,T);

void prt_sL_List(); };

template sL_List::sL_List(int m) { mm=m;

- 13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int i; for(i=0;i

cout

int main() { int k,t,q,result; int a[20]={10,20,30,40,50,60,70,80}; sL_Lists(20); for(k=0;k

s.insert_sL_List(k+1,a[k]); cout>t; cout>q; cout

实验结果如下:

- 15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目的、要求、算法描述、程序结构、主要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调试情况、设计技巧、心得体会。

三、实验内容:

输入一组关键字序列分别实现下列排序: 1.实现直接插入排序; 2.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取第一个记录或中间记录作为基准记录);

4.快速排序的非递归算法;5.堆排序。

把上述几种排序的算法编写成菜单,根据输入的数字不同执行对应的排序算法。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实现简单插入排序 template void insort(T p[],int n) { int j,k; T t; for(j=1;j

t=p[j];

k=j-1;

while((k>=0)&&(p[k]>t))

{

p[k+1]=p[k];

k=k-1;

}

p[k+1]=t; } return; } //实现冒泡排序 template void bub(T p[],int n) { int m,k,j,i; T d; k=0;

- 17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static int split(T p[],int n) { int i,j,k,l; T t; i=0;j=n-1; k=(i+j)/2; if((p[i]>=p[j])&&(p[j]>=p[k]))

l=j; else if((p[i]>=p[k])&&(p[k]>=p[j]))

l=k; else

l=i; t=p[l]; p[l]=p[i]; while(i!=j) {

while((i=t))

j=j-1;

if(i

{

p[i]=p[j];

i=i+1;

while((i

i=i+1;

if(i

{

p[j]=p[i];

j=j-1;

}

} } p[i]=t; return(i); } //实现堆排序

template void hap(T p[],int n) { int i,mm; T t; mm=n/2; for(i=mm-1;i>=0;i--)

sift(p,i,n-1); for(i=n-1;i>=1;i--)

- 19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p[i]=100.0+200.0*p[i];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运行结果如下:

- 21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 23 -

第14篇:《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20112****班-**号-**-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三网融合

周炯槃先生在我们的《通信原理》第一版的序中这样写道:“通信乃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是无处不在的。从古时的烽火狼烟、鸿雁传书,到莫尔斯的有线电报、贝尔的第一支电话,再到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通讯设备,人类通信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语言文字通信、电通信和电子信息通信。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类科技的巨大进步,人类通信技术更是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程控交换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传输技术、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使我们的通信方式变得方便快捷。2000年,我国颁布的“电信法令”更是宣示着我国“大通信”时代的到来。除了传统电信行业外,广电、互联网及相关的设备制造、服务也归入通信行业的范畴。而所谓的“三网融合”恰好契合了大通信的趋势,也为广电和电信旷日持久的争执提供了解决的办法。以IP技术为基础,电信、广电和互联网这三张分离的网有了融合的可能。 “三网”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97年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2001年,“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2010年,我国才开始正式进行“三网融合”的实施工作,并选定了一批试点城市。然而,“三网融合”在经过了如此久的酝酿后,实施过程并没有预期中的顺利,甚至还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虽然,各试点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地进行网络基础层面的改造,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三网融合的进程却仍然没有大的发展。前面提到的电信和广电的矛盾在融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广电和电信的业务分管体制使各方过分的关注于融合网络的主导权。技术问题变成了利益之争:广电在建立自己的全国通信网络的同时借机开展自己的宽带业务及其他增值业务,相反的电信运营商却不想失去自己最后的领地。在我看来,网络始终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和载体,三个网络的融合与互通不是目的。“三网融合”追求的应该是应用与服务的融合,要加强服务而不是强化管控。2011年,经过一年的发展,“三网融合”唯一拿得出手的成果就只有IPTV。IPTV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20112****班-**号-**-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一)

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和经典的数字电视,IPTV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其中,“上海模式”成为当时“三网融合”的推进样板,其IPTV用户规模突破了150万户。 时至今日,三网融合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新形势下似乎显得有点扑朔迷离。从刚刚过去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便可以瞧出一些端倪。智能终端、多屏融合、OTT、高清和超高清、3D立体电视、云计算、智能电视等新技术和产品占据了各个展台,而从话题来看,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焦点,唯独看不到三网融合的踪迹。在2013年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OTT和NGB便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参展的厂商都将主要目光转向了OTT业务和NGB业务上来,不遗余力地展示各自解决方案,而三网融合则在角落里充当着配角。这与前两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OTT业务的兴起被认作是击中了三网融合的软肋。一方面,OTT模糊了三网之间的区隔,凭借互联网丰富的视听内容资源,能够提供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所不能比拟的视听点播服务;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基因,无论是业务、应用还是终端,都给了用户无比开放性的体验。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讲,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甚至于未来的智能电网,这些新技术真正的有可能逐步取代三网融合。

心得体会: 通信工程,这个专业学了三年了。一直没有真正的理解自己学的东西能干什么,所学的知识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这两次的现代通信实验课让我接触到了一些真正的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我对原来的知识有了更具象的认识。比如直接和DVD相连的电视机画面和经过发射、接收等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后的电视机画面,原本我知道他们两者之间存在时延,但是这次的演示实验让我实际地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并且更好地明白了这个时延存在的机理。

第15篇:《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在上本学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之前,感觉我们确实对本行业的具体工作所知甚少,还经常被调侃为“邮递员”或“电缆工”,通过这学期的课,我感觉我对行业内的具体工作和设备终于算是有了那么一点点了解。

一进入实验室,左边是一排大铁柜,桌子上摆了一溜电话,还有一台电脑。我还看见对面实验室有两台电视。经我观察和老师讲解,我明白了那一排铁柜是赫赫有名的程控交换机和基站。经常听到这两个词,不过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两个设备。我想起了近几年很热门的“三网融合”,计算机、路由器组成的因特网,电视网,基站、交换机所属的通信网,都存在于这两个实验室中,难怪老师一直在强调“全程全网”这个概念。把网络概念学明白并不容易,不过这是我们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实验刚开始时老师并不急于演示设备,而是向我们展示各种通信行业的人工作的图片。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能做这么多事,能在抗震救灾时架设天线,提供卫星电话,能在奥运会时负责场内的网络布置,通信行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服务部门。老师又接着讲了通信的历史。从信件到电报到电话再到互联网聊天程序,通信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与通信越来越不可分割。试想一下,如果隔绝你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现代通信技术的核心就是电信技术,电子通讯是现代通信的基础。就拿实验室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接入交换机组网,也可以通过手机连上基站组网,这就包含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技术。老师还展示了一种光通信技术,通过激光传输信息。我以前确实没想过还有这种通信方式。这也启发了我,很多通信方式也许并不是技术上很难实现,只是人们没有想到去这么做。

下一节课我们又见识了微波通信。老师还现场用示波器展示眼图给我们看。书本上的眼图和实际看到的还是有差距的,不过在网络分析中眼图还是很有用的。微波通信恐怕是现在实际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方式了,我们平时用的手机通信,还有WIFI,都属于无线通信的范围。

移动通信经过2G(GSM、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到了现在4G(TD-LTE、FDD-LTE)也开始商用了。其实这几种制式在语音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最主要变化是数据业务的传输速度提升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文化需求增大,手机通话和短信不再是手机功能的全部,上网,移动社交,手游也成为了重要部分。智能手机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影响了移动网络制式的发展。如何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是以后的移动通信的核心问题。

说到互联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反观通信行业,传统通信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QQ,微信等O2O应用对语音信息和短信造成了巨大冲击,运营商渐渐被管道化,成为流量提供商。我想起前几天听一位学长的就业讲座,那位学长毕业十年左右,现在是一家猎头公司的CEO。他给我们看了一组数据,10年前我国运营商营收增速是GDP两倍左右,现在已经和GDP差不多了。全球设备商除了华为,其他的设备商发展状况都不太好。互联网公司则是发展势头相当好,给的薪金一般比通信行业高。所以很多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了互联网公司而不是通信行业。

通信网的网络结构从垂直方式来看,分为信息应用、业务网、接入与传送网;水平方式来看,分为用户接入网、接入网和核心网。那么未来的通信网结构又有何种变化,网络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又有什么发展,就要看我们的努力了。

第16篇:《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

任务一:我的第一个工程,时间3月8日 任务二:水箱控制,时间3月22日 任务三:用户权限的管理,时间

4月18日

任务一:我的第一个工程

一、工作任务

1、理解组态技术、MCGS组态软件的特点和构成。

2、建立一个简单的MCGS组态工程。

二、工作要求

1、正确回答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2、建立名为“我的第一个工程”的工程项目,保存到F盘以自己学号和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

3、工程运行时,立即最大化显示工程画面,窗口标题为“我的第一个工程”。画面中有:1台水泵、2个水罐、2个阀门、3段水管和相关文字注释。工程效果图可参见MCGS帮助系统:MCGS快速入门。

三、工作过程

(一)理论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工控组态软件?

2、说明英文缩写的含义:MCGS、ODBC、OPC、OLE。

3、MCGS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其核心是什么?

4、MCGS系统为什么与设备无关?

(二)详细写出组态工作过程

1、创建自己的文件夹

打开F盘,鼠标右击,新建文件夹,将文件夹命名为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如:41011150 XX。这样在F盘根目录下就建立了自己的文件夹——F:\\41011150 XX。(每次组态工作前,先创建自己的文件夹,然后将组态工程文件保存在此文件夹中,今后不再重复说明)。

2、创建工程

(1)双击桌面“MCGS组态环境”图标,打开MCGS组态环境窗口。(一般会自动弹出一个最近编辑过的工作台窗口,将它关闭。)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工程”选项,弹出一个工作台窗口。一般会在D:\\MCGS\\WORK\\下自动生成新建工程,默认的工程名为:“新建工程0.MCG”(若新建工程0.MCG已经存在,则新建工程的顺序号顺延,如:

1、

2、3等)。

(3)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工程另存为”选项,弹出文件保存窗口。在“文件名”一栏内输入“我的第一个工程”。再单击“保存在”一栏内的小黑三角,找到自己的文件夹,如F:\\41011150 XX。点击“保存”按钮,工程创建完毕。

3、创建用户窗口

(1)在工作台中,单击“新建窗口”按钮,新建一个用户窗口,名称为“窗口0”。 (2)选择“窗口0”,单击“窗口属性”按钮,进入“用户窗口属性设置”。将窗口名称改为:我的第一个工程,窗口标题改为:我的第一个工程,窗口内容注释改为:××设计(如:41011150 XX设计),窗口位置选中“最大化显示”,其它不变,单击“确认”按钮。这时原来的“窗口0”已经变为“我的第一个工程”。

(3)选中“我的第一个工程”,点击右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设置为启动窗口”选项,将该窗口设置为MCGS运行环境中自动加载的启动窗口。

4、编辑画面

(1)选中“我的第一个工程”窗口图标,单击“动画组态”按钮(或直接双击“我的第一个工程”窗口图标),进入动画组态窗口。若没有看见工具箱则单击“查看”菜单,选择“绘图工具箱”。下面开始编辑本窗口的画面。

(2)画水泵:单击工具箱“插入元件”,弹出“对象元件库管理”对话框,从“泵”类中选取泵40,再将泵调整为适当大小,用鼠标拖动到适当位置(参照效果图)。从最下一行的状态条中,记录泵的位置和大小。若没有看见状态条则单击“查看”菜单,选择“状态条”。 (3)画“储藏罐”:同理,在“储藏罐”类中分别选取罐

17、罐53。参照效果图调整位置和大小,并做好记录。

(4)画“阀门”:同理,在“阀门”类中分别选取阀

58、阀44。参照效果图调整位置和大小,并做好记录。

(5)画“水管”:单击工具箱“流动块”,移动鼠标至窗口的预定位置,点击一下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在鼠标光标后形成一道虚线,拖动一定距离后,点击鼠标左键,生成一段流动块。再拖动鼠标(可沿原来方向,也可垂直原来方向),生成下一段流动块。双击鼠标左键即可结束绘制。(若想修改流动块,先选中流动块,鼠标指针指向流动块周围的某一小方块,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即可调整流动块的形状)。参照效果图,用流动块画出3段水管。为了让水管两端与水罐连接的美观,或者水管挡住了阀门画面,可以将水管的图层移动至最底层。选择所画的流动块,右击鼠标,选择“排列”,再选择“最后面”。 (6)作出“文字注释”:单击工具箱“标签”,在水泵下方用鼠标拖动出一个文本框,输入“水泵”。再双击“水泵”标签,弹出“对象组态属性设置”对话框,边线颜色选“无边线颜色”,字符颜色选“蓝色”, 字符字体选“宋体/粗体/三号”,单击“确认”。若文字显示不全,则用鼠标调整文本框大小(调大一些没有关系)。同理,在适当的位置分别画出另外的文字标签“水罐1”、“水罐2”、“调节阀”、“出水阀”。 (7)保存画面: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窗口”选项,保存画面。

5、工程运行

单击单击“文件”菜单中的“进入运行环境”,系统提示:并口(USB接口)上没有软件狗,只能运行30分钟!点击“确认”即可进入MCGS运行环境(若关闭了“MCGS组态环境”窗口,则在桌面上双击“MCGS运行环境”即可)。

6、工程提交

将电脑中建立的自己的文件夹发送到自己的移动盘中,并尝试运行一次,确认组态工程被正确保存。运行过的组态工程会多一个加字母D的数据库文件“我的第一个工程D”,下次运行时还会自动生成,若运行数据无需保存,可以删除。

四、工作结果

进入MCGS运行环境,立即最大化显示标题为“我的第一个工程”的工程画面,画面内容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效果图如下:(参见程序文件)

五、总结与体会

围绕以下要点来谈谈完成本次任务的体会:

1、本次任务中自己做了什么?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2、完成这次任务有什么收获?

任务二:水箱控制

一、工作任务

1、制作水箱控制组态画面。

2、模拟水箱控制过程。

二、工作要求

1、正确回答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2、建立名为“水箱控制”的工程项目,保存到F盘以自己学号和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

3、工程运行时,立即最大化显示工程画面,窗口标题为“水箱控制”。画面中有:2台水泵、1个水罐、1个滑动输入器、2段水管和相关文字注释。下水泵排水、上水泵进水。水位可以人工调节,也可以在20-80之间自动调节。

三、工作过程

(一)理论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用户窗口?

2、怎样产生动画效果?动画连接主要有哪几种?rdf

3、水管是用什么构件制作的?怎样使进、出水的流动方向相反?

4、脚本程序有什么用处?共有几种语句?

(二)详细写出组态工作过程

1、创建自己的文件夹

打开F盘,鼠标右击,新建文件夹,将文件夹命名为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如:41011150 XX。这样在F盘根目录下就建立了自己的文件夹——F:\\41011150 XX。

2、创建工程

3、创建用户窗口

4、编辑画面

5、工程运行

6、工程提交

四、工作结果

进入MCGS运行环境,立即最大化显示标题为“水箱控制”的工程画面,画面内容达到设计要求。可以看到水箱水位在自动变化。工程效果图如下:(参见程序文件) 人工调节水位的模拟:„„

五、总结与体会

围绕以下要点来谈谈完成本次任务的体会:

1、本次任务中自己做了什么?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2、完成这次任务有什么收获?

任务三:用户权限的管理

一、工作任务

1、设置工程密码,保护工程不会被其他人打开使用或修改。

2、设置工程试用期,通过多级密码控制系统的运行或停止。

3、规定操作权限,提高工程安全性。

二、工作要求

1、正确回答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2、建立名为“安全机制练习”的工程项目,保存到F盘以自己学号和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

3、工程运行时,立即最大化显示工程画面,窗口标题为“安全机制练习”。画面中有:用户权限分配表,和相关文字注释。通过菜单操作,可根据不同用户权限在其他5个画面之间跳转。

三、工作过程

(一)理论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主控窗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权限设置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设置试用期?

4、怎样设置启动属性?

(二)详细写出组态工作过程

1、创建自己的文件夹

2、创建工程

3、创建用户窗口

4、编辑画面

5、工程运行

6、工程提交

四、工作结果

进入MCGS运行环境,显示„„工程画面,画面内容达到设计要求。可以操作„„。工程效果图如下:(参见程序文件)

五、总结与体会

围绕以下要点来谈谈完成本次任务的体会:

1、本次任务中自己做了什么?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2、完成这次任务有什么收获?

第17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

2008-12-10 23:07:24| 分类: 计算机实验报告|举报|字号 订阅

实验一 微机组装

一、实训目标

通过学习本实训内容,掌握微机组装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微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具备微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功能。

二、实训内容

分组练习微机硬件组装,学习常用工具的使用、常用消除静电的方法,掌握组装电脑的技巧和组装组装注意事项,牢记拆装过程中的禁忌法则。

三、实训要点

拆、装是两个相反的操作。拆、装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要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一般原则为:先装靠里边的、固定的,如电源、主板等,再装靠外边的、浮动的、不影响其他硬件安装的小配件,如板卡、数据线等。

四、实训准备

1、常用组装工具

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镊子、尖嘴钳、万能表、并口—Debug卡、防静电腕带及佩戴位置、防静电手表

2、组装操作技巧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五、操作步骤

1、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A、准备一张足够宽敞的工作台,将市电插排引到工作台上备用,准备好组装工具。

B、把从市场采购来的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电源、机箱、键盘、鼠标等摆放到台面上。 C、把所有硬件从包装盒中逐一取出,将包装物衬垫在器件下方,按照安装顺序排列好。

2、安装主板

3、安装AGP显卡和各种PCI卡

4、硬盘机光驱的安装

5、连接电源

6、连接电源线

7、连接机箱面板信号线

8、连接外设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掌握了微机组装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微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具备微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功能。

实验二 BIOS设置及应用

一、实验目标

通过学习本实训内容,熟练掌握BIOS的设置,学会通过设置BIOS优化机器性能,分析由于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微机故障,并能通过调整BIOS设置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验内容

以Award BIOS为例,介绍开机进入BIOS设置界面的方法;介绍各个选项的内容和作用,并对微机的BIOS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和优化;总结和掌握典型BIOS的基本设置,举一反三对其他类型的BIOS进行设置和优化;解决几种常见的有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微机故障。

三、实验要点

BIOS是开机后最先加载的程序,所以对它的设置和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准确配置硬盘,合理设置驱动器引导系统的顺序,快速有效地进行系统优化设置,都是系统维护人员的重要技能。

四、知识准备

1、BIOS芯片与CMOS 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他是被固定化到计算机中的一组程序,位计算机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

CMOS是微机主板上南桥中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置,其他各项参数的设置要通过BIOS SETUP程序完成。

2、BIOS的基本功能

3、BIOS设置的意义

4、BIOS的设置方法

五、操作步骤

1、标准CMOS设置(Standard CMOS Features)

2、高级BIOS特性设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

3、高级芯片组特性设置(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

4、外部集成设备设置(Integrated Peripherals)

5、电源管理设置(Power Management Setup)

6、Pnp/PCI模块设置

7、计算机健康状态设置(PC Health Status)

8、频率和电压控制(Frequency/Voltage Control)

9、装在安全模式参数(Load Fail-Safe Defaults)

10、装载优化模式参数(Load Optinmized Ddfaults)

11、密码设置(Set Supervisor Paword)

12、保存并退出

六、实验结论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BIOS的设置,学会了通过设置BIOS优化机器性能,分析由于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微机故障,并能通过调整BIOS设置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三 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硬盘分区的方法与步骤 2. 通过实验,掌握硬盘格式化的方法

3. 通过实验,掌握DOS扩展分区与逻辑分区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硬盘分区、Fdisk界面 2. 完成硬盘分区的建立与删除 3. 完成逻辑盘的格式化

三、实验准备:

1. 了解Fdisk的含义与功能 2. 掌握Fdisk分区的原则与步骤 3. 掌握硬盘格式化的方法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开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将开机顺序设置为:软驱→硬盘→光驱。退出BIOS设置程序。

2、用DOS启动系统。① 将 DOS启动盘插入软驱。 ② 重新开机,等待启动系统。 ③ 用 DIR命令查看DOS系统盘中的文件。

3、启动FDISK,了解其功能。

① 输入 FDISK并回车,启动FDISK。 ② 仔细观察界面,了解各项目的功能。

③ 尝试选择项目和退出项目的方法。

4、观察硬盘的现有分区

① 选择相应选项。 ② 观察本机硬盘的分区情况,并作好记录。

5、删除现有硬盘分区

① 选择相应选项。 ② 逐一删除本机硬盘中的所有分区。

6、建立分区

① 拟出分区方案。 ② 按方案分区。 ③ 设置活动分区。

7、重新启动计算机,使分区生效。

① 确认 DOS系统盘仍在软驱中,仍然用该盘启动系统。② 关机并重新开机,等待 系统启动。

③ 再次启动 FDISK,并查看分区是否生效。

8、格式化硬盘

① 在 DOS提示字符后输入:Format C:,即用Format命令格式化C区。 ② 按提示输入 Y并回车。 ③ 等待格式化,并在格式化结束时认真阅读格式化信息。 ④用同样的方法格式化其他分区。

9、为硬盘安装DOS系统

① 使用 SYS:C命令,在硬盘的C区中安装DOS系统。 ② 用 DIR C:∕A命令,查看C区中的文件。

10、以硬盘启动系统

① 将软盘取出,确保软驱中无软盘。 ② 重新关机并开机③ 等待系统从 C盘启动。

11、尝试制作软盘DOS启动盘。

12、尝试用光盘启动并格式化硬盘。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掌握了硬盘分区的方法与步骤和硬盘格式化的方法,并且掌握了DOS扩展分区与逻辑分区的关系。

实验四 安装操作系统

一、实验目标

通过学习本实验掌握安装单一操作系统Windows 9

8、Windows 2000 Profeional或安装多操作系统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 Profeional的技术。

二、实验内容

在本实验中首先要练习安装单一的Windows 98或Windows 2000多操作系统。

三、实验要点

操作系统是微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系统软件的核心,是连接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接口和桥梁。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是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必须掌握正确的安装操作系统的方法。

四、知识准备

1、操作系统是微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系统软件的核心,是连接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接口和桥梁。,是微机硬件的第一级扩充。

2、常见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类型有很多,目前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中安装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 98/2000/XP。

3、了解安装多操作系统的意义

4、知道安装多操作系统的注意事项

5、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6、操作系统的常用方法

五、操作步骤

1、安装Windows 98操作系统

(1) 修改BIOS,设置第一引导设备为光驱,第二引导设备为硬盘。重启计算机,导出安装界面。

(2) 出现界面按回车键

(3) 如果硬盘分区还没有格式化,选择格式化,否则安装不能完成。 (4) 按照提示,继续安装。

(5) 安装程序执行ScanDisk程序,逐个扫描已被格式化的硬盘分区,检查是否有错误。

(6) 硬盘扫描完成后,程序给出检测结果,如果显示的是“Drive X had no errors”

,表示磁盘没有错误,继续安装。 (7)按照提示继续安装,直至安装完成。

2、安装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1)将W 2000的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运行光盘的Setup文件。此时,弹出对话框单击“否|”。接着程序要求用户选择安装方式。

(2)单击“安装新的Windows 2000”单选按钮,可以安装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并实现多个操作系统的共存。

(3)单击“下一步”按钮,用户可以对“语言选项”“高级选项”和“辅助功能选项”进行设置。

(4)加载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安装程序复制安装文件到计算机硬盘中。

(5)重启计算机,按提示安装,直至完成。

六、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安装单一操作系统Windows 9

8、Windows 2000 Profeional或安装多操作系统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 Profeional的技术。 实验五 安装驱动程序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掌握是用硬件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或从网络上下载驱动程序压缩包各类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

二、实验内容

练习使用硬件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或从网络上下载在驱动程序压缩包。

三、知识准备

1、驱动程序概述

驱动程序是对基本系统功能不能支持的各种硬件设备进行解释,是计算机能识别这些硬件设备,从而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

2、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在安装微机系统时,硬件设备虽然已经安装连接好了,但却无法正常使用,这时就需要安装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了。

3、安装驱动程序的原则

4、常见驱动程序安装方式

五、操作步骤

1、利用驱动盘安装程序(1)找到硬件安装向导,选择安装方式 (2)、如果操作系统没有支持这个硬件的驱动的话,那么如图4,就无法完成驱动程序的安装。如果操作系统包含了支持这个硬件的驱动程序的话,如图5,那么系统将自动为这个硬件安装驱动。

2、安装Intel芯片组主板的驱动程序

(1)将购买的主板时附带的驱动光盘放入光驱中,程序自动运行,出现安装向导,在主菜单界面单击“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选项,进入安装向导。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许可协议,单击“是”。 (3)浏览自述文件,单击“下一步”,程序开始复制文件。

(4)复制文件完成后,单击“完成”按钮,程序重启计算机,完成安装工作。

六、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硬件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或从网络上下载在驱动程序压缩包。

实验六 系统备份与还原

一、实验任务:通过学习本次实验了解系统备份的重要性,掌握使用ghost软件实现系统数据备份和还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练习使用ghost软件实现系统备份和还原以及硬盘的复制。

三、实验要点:通过学习了解系统数据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利用软件对系统进行备份、还原及备份。

四、知识准备:1系统的备份和还原2了解ghost软件的概述3了解什么情况下应该备份和还原系统。4掌握ghost的各种界面。5了解硬盘保护卡的使用

五、操作步骤:1分区数据的备份、还原和复制:a分区镜像文件的制作b利用镜像文件还原数据c两个分区之间的复制。

2整个硬盘数据的备份和还原:a将整个硬盘做成镜像文件。b用镜像文件还原硬盘c两个硬盘之间的复制

3用命令行自动完成备份和还原

4 ghost浏览器ghost explorer的使用:a双击“ghostexp.exe”文件,启动ghost浏览器b单击“打开”按钮打开需要操作的镜像文件c打开镜像文件后,选中需要的文件,右击弹出的快捷菜单选择“提取”命令,在弹出的“浏览文件夹”对话框中选择保存文件的路径,单击“确定”按钮。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系统备份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ghost软件的系统备份和还原的方法。

实验七 个人数据备份与还原

一、实验任务:通过学习本实验的内容,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掌握常用备份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用户数据备份和还原的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内容:了解数据备份极其重要性,知道哪些数据需要备份,理解备份的原则;学习Windows系统备份程序的使用;学习使用常用软件提供的备份与还原功能。

三、实验要点:本实验重点是为用户个人数据的备份与还原,要掌握操作系统及常见应用软件提供的备份方法。

四、知识准备:

1.了解备份的意义 2.了解哪些数据需要备份 3.了解备份的原则

五、实验步骤:

1.W2000自带备份程序的使用:a.利用备份向导备份 b.利用向导程序还原数据 c.手动备份与还原

2.在W2000中制定备份计划实现自动备份:

a.在“备份”窗口中单击“计划作业”标签 b.打开“备份向导”对话框 c.打开“备份时间”对话框 d.单击“完成”

3.Outlook Expre 中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a.通讯薄的备份 b.通讯薄的还原 c.邮件的备份 d.邮件的还原 4.IE收藏夹的备份与还原

六、实验结论:了解了数据备份和还原的重要性,掌握了常用备份的使用方法和还原的技巧,知道了备份的重要性。

实验八 系统使用维护技术 一. 实验任务 通过学习本实训的内容,了解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的具体内容,掌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

二.实训内容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系统工具进行系统优化,维护,通过注册表对系统进行优化设置,利用系统属性对系统进行相关设置,如设置虚拟内存;利用系统实用配置程序对系统的启动程序组,服务等进行优化设置。

三.实训要点

练习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磁盘扫描程序,磁盘清理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维护工具对系统进行维护。学习利用工具软件,如Windows优化大师,超级兔子等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学习通过修改注册表或者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对系统启动速度进行优化。

四.知识准备

用户在使用微机过程中,定期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可以降低出现软件故障的几率。磁盘清理程序可以清除系统的垃圾文件,提高磁盘利用率。更改系统启动程序组对加快系统的启动和运行速度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五.实验步骤

Windows磁盘清理程序的步骤:

(1)选择【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命令,这时会打开选择驱动器对话框。

(2)选择驱动器单击确定按钮,系统首先计算选定的驱动器上有多少可释放的空间,然后打开磁盘清理对话框,其中列出了系统认为寻要清理的文件。

(3)单击确定按钮,系统首先询问是否要真的删除程序,单击是,系统开始清理磁盘。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系统使用维护技术,掌握了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而且还懂得了许多工具软件,如Windows优化大师,超级兔子等。

实验九 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装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本实训的内容,练习安装和卸载各类常用应用程序,并掌握多种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手段,如:WPS Office200

3、金山打字通、HyperSnap-DX5屏幕抓图工具软件以及新组件等。

二、实训内容

练习办公软件的安装和卸载,介绍其他应用软件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的安装和卸载,归纳总结多种安装和卸载常用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手段。

三、实训要点

本实训重点练习办公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并了解其他各类软件的安装和卸载,随着微机的普及,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在此不能一一列出,所以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应用软件安装和卸载的本质与共性,能够独立完成本实训中没有涉及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四、实验步骤

将应用软件安装用软件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招到应用软件的安装程序并单击出现安装向导,在安装向导的提示下一步一步一步的操作,正确输入个人信息,安装序列号,即可完成安装工作。

2、卸载方法:

四、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如何安装和卸载程序,更懂得了每一步的重要性,是我在以后的安装和卸载程序时不容易犯错。过学习本实训的内容,练习安装和卸载各类常用应用程序,并掌握多种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手段。

实验十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维护

一、实训目标 通过本实训的内容,了解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的具体内容,掌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

二、实训内容: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系统具体进行系统优化,维护;通过注册对系统进行优化设置;利用系统属性对系统进行相关设置,如设置虚拟内存;利用系统使用配置程序对系统的启动程序组、服务等进行优化设置。

三、实训要点

练习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维护。学习利用工具软件,如优化大师,超级兔子等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学习通过修改注册表或者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对系统启动速度进行优化。

四、实训步骤

1、Windows XP增强了系统的智能化特性,系统能够自动对自身的工作性能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在进行磁盘碎片整理之前,用户可以使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中的分析功能,在系统提交的分析报告中包括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和文件碎片的统计,用户可以根据分析报告决定是否需要整理磁盘碎片。

2、磁盘清理:直接从系统提供的搜索结果列表中把它们删除,以便腾出更多的磁盘空间,用来存储有用的文件或安装有用的应用程序

3、磁盘检查

磁盘检查程序可以扫描修复磁盘中的文件系统错误。用户应该经常对安装操作系统的驱动器进行检查,以保证Windows XP能够正常运行并维持良好的系统性能。

A、打开控制面板,单击“性能和维护”,再单击“系统”,即可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该对话框共有七个选项卡,用户不仅可以查看和了解系统各个方面的默认设置,还可以在该对话框中找到多种系统工具,根据需要对系统属性进行设置。

B置高级属性使用系统还原功能使用自动更新功能,自动更新功能可以通过Internet连接下载最新的驱动程序、安全修复、帮助文件、Internet产品等等。 使用远程协助和远程桌面 C理电源,定制计划任务查看系统事件优化文件系统,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优化文件系统,加快软件运行速度。 关机时自动关闭没有响应的程序。从内存中卸载DLL文件。减少关闭无响应程序的等待时间

D置命令行窗口是否全屏显示禁止应用程序在系统启动时运行

五、实验总结

Windows XP增强了系统的智能化特性,系统能够自动对自身的工作性能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同时,Windows XP提供了多种系统工具,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优化系统性能,使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地运行。

第18篇:中南林机械工程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一、电阻应娈式传感器全桥测量实验

实验报告要求

全桥测试糸统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娈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电阻应娈式传感器灵敏度是否是全桥测试糸统的灵敏度.

二、测试糸统实验

实验报告要求

测试糸统的基本组成和要求.

举例说明有弹性元件传感器的变换(应变、位移)过程和工作过程.三、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实验报告要求

一般振动测试系统应该包括下述三个主要部分。1)激励部分,2)拾振部分,3)分析记录部分。

1通过振动实验台简述每部分的作用。

2电动式激振器、电磁式激振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计)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第19篇: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报告三

实 验 报 告 三

实验课程名称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实验名称: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实践

1、预习要求: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思路;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法的三大假设前提、价量关系、技术分析的基本方法。

2、实验目的:

(1)理解基本分析方法的本质,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 (2)掌握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理解技术分析方法的本质,了解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关系; (4)掌握K线图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形态分析法、技术指标分析法; (5)学会综合运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证券投 资对象和投资时机的选择,进行模拟证券交易。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源,了解影响证券市场行情的宏观经济信息、政策信息和行业信息、公司信息;

(2)学会查看证券F10资料(或信息地雷),以便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 (3)选取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公司,综合运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写出投资分析报告。具体要求如下:①基本面分析应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技术面分析可从K线图分析法、均线分析法、形态分析法、技术指标分析法等方法中至少选取两种方法进行分析;②结合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结果,对未来行情进行预测,做出投资决策,包括买入的时间段或价格区间、止损点和止盈点的设置依据等内容。

(4)对整个学期的模拟交易进行总结,可以写成功完成投资计划的体会,也可以分析投资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并附上有效的模拟交易帐号、密码。

4、实验过程记录:

一、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

1.货币政策:2013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2.财政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3.汇率政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制度、单一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经济总体情况:总体上,平稳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稳定在7.5%左右的区间。着力扩大有效内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其中民间投资增速达23.4%。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9.1%。居民消费价格除2月份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其余月份涨幅均在2—3%;上半年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

(2)行业分析

医药工业是一个公认的国际性行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医药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最近十余年以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行业的生命周期

从行业的生命周期来看,生物制药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新行业的产品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偏好,市场需求开始上升,但是同时也出现了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这种状况的继续将会导致生产厂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所以生产厂商必须依靠追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

2013 年1-6 月,医药行业实现收入9492.90 亿元,同比增长19.60%;实现利润916.90 亿,同比增长16.60%。今年

2、3 月,医药行业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主要与去年同期两月基数较低有关。4月以后利润增速再次低于收入增速,显示行业经营状况改善势微。近几年,受国家对医药投入加大影响,医药行业收入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虽然今年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仍会不断投入,且年初公布的2013 年预算投入增速同比提高10 个百分点。但由于医保控费预计将更加严格;2013 年下半年基药和医保招标将陆续展开,企业产品面临一定的降价压力,而如果反商业贿赂大面积推开,医药行业的收入利润增速将面临近一步下滑。我们预计行业的收入增速将维持20%左右,而利润增速受成本提高、费用率提高的影响,全年增长水平预计将维持在15-18%。总而言之,医药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短中长期都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2.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山东东阿阿胶在同业排名中处于前十,营业收入在30位,竞争力较强。

但是其市盈率水平较好,在同业中在16位,而总市值也在前十位,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处于同业较为领先地位,排名较为靠前,说明该股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增长势头强劲。主营业务收入53.24%与净收益率18.51%,均有不俗的表现。可以相信,净利润与主营利润的同步增长,将使得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

3.行业的市场前景

我国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改革力度在不断增强,2012年出台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生物制药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也提出“十二五”期间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明显高于2009-2011年。而当前“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可以说“前景美好,令人期待”。

(3)公司财务分析

1.公司概况:

东阿阿胶公司于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系国内最大的阿胶及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隶属央企华润集团。公司下辖一个核心公司,17个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5600余人,总资产36余亿元,总市值300多亿元,生产经营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6大产业门类的产品百余种,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复方阿胶浆为国家保密品种、全国医药行业十大名牌产品、全国十大畅销中药、名列全国扶正药第五,畅销全国30年,累计销量超过120亿支。

2.公司的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及时足额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具体到相关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等。流动比率大约稳定在3到5左右,速动比率都维持在1以上,总的来讲近期东阿阿胶的短期偿债能力维持在一个较稳的水平。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它不仅取决于企业在长期内的盈利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具体到相关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现金负债比。东阿阿胶的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负债只占资产的17%,股东权益的比重将近是负债的四倍左右。这表明东阿阿胶对债务的依赖程度是较低的,也即企业的长期债务较少。当然这从一个方面就表明其长期偿债能力是较强的。

3.公司的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营业收入中获取的利润的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利润率近三季度以来不断增加,这也说明东阿阿胶的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符合现有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体现了东阿阿胶日后较好的发展潜力。

4.营运能力分析

通过杜邦分解图来分析公司的ROE构成并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就2013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相比,由于总资产周转率的上升,从而净资产收益率上升,总资产收益率也随之上升。可见当主营业务利润率较稳定时,总资产周转率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上升的直接原因。

二、技术分析

(一)K线形态分析法

2012年12月份初,股票到达最低点36.82元每股,即K线图中起点部分。而后至2013年1月底,K线图此处出现倒垂线,股价逐渐回升,并在震荡中不断上升,其中1月份中旬更是不断攀升,到达44.05元每股。

2013年2月至3月底,这期间呈现矩形的整理形态,此时的股票价格在两条横着的水平直线之间波动,在一直做横向延伸的运动,矩形在形成之初,多空双方全力投入,但由于该股份原来的趋势是上升趋势,所以经过矩形整理之后继续原来的趋势,多方占优,价格向上突破矩形的上界,股价继续上升。从而冲破之前一月份说到达的最高价格,每股达到53.92元。

2013年3月底到达新高度后持续下跌股价,至4月8号时出现三白兵,是一个看涨的信号,个人看法增持或者买入。之后至5月初该股票略有升高。

但是而后因为大盘的影响,该股票震荡中不断下跌,6月股价下跌严重,到7月初下跌趋势结束,突破压力线预示着股价有着强大的外来力量帮助,股价开始升温。

该股票在震荡中回升至8月中旬后,在8月16日到十月中旬出现一个双重底(w底)的反转形态。出现W底之后,股价立即收出一根强势的大阳线,股票强势上涨。

此后股票到11月初,k线又出现一个明显三白兵,预示着买入,11月中旬股票有回温迹象,但是涨幅不是很大,直到11月底才有较大的涨幅。而到12月初,该股又一次出现三白兵,可以说,现在是买进的好机会。

三、模拟交易总结

(一)模拟炒股的过程

(二)通过模拟获得的心得

作为模拟操作者,我最主要的目的并非是赚多少,而是通过实际接触,熟悉股票交易的各个流程,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以致用,通过这些模拟操作,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启发了自己对这个市场的思考和关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股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并不是很到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样的学习方法中获得许多买卖股票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做一名理性的投资人,读懂公司的公开信息特别是其财务信息,找出公司的经营能力及增长性,预测好公司未来的状况,是帮助我们选择好股票的基础,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股票价格总是不断变化,要想股票赚钱还得找到合适的买入卖出点,这就需要对股票进行一定的技术分析,利用投资理论与我们市场结合的特点灵活运用。其次,对市场各大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是快速看盘的关键,利用市场要素的各种排序功能是最好、最快的专业化看盘方法。最后,盲目的集中或滥用分散都是对资金的滥用。集中持仓,精心判别目标股的做盘细节,用心来操作才是专业选手最为重要的资金管理和实战操作进出原则。 风险。

通过课堂学习及模拟操作,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信息量太少,平时对这个市场的关注也不够,对信息敏感度度不高,也很少去思考现今中国市场上所出现的种种经济现象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故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需做个有心人,养成关注这个市场、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第20篇:《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1

实验六D/A转换(脱机:HW1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A转换芯片DAC0832的性能及编程方法;

(2)了解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转换芯片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DAC0832芯片输出一个从0V开始逐渐升至5V再降至0V的可变电压。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程序

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技术实验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