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绿色城市申论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1 21:03:2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绿色城市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 “World Forest Day” 。

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

世界森林日历届主题

2007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我们的骄傲”;

2008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

2009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 ”;

2010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加强湿地保护,减缓气候变化”;

2011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庆祝:为人类保护而持续增长的森林”[Celebrating Forests for People]

森林城市,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城市森林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可以间接减少碳的排放,让人们渐渐忘却了带有泥土和青草气味的新鲜空气,仿佛人们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森林城市”中,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我们城市一个清洁、健康的“肺”,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空间。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建设也呼唤着城市森林,因为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城市森林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可以间接减少碳的排放,城市森林不单只停留在美化城市的功能,在不少城市到处充斥着尘土和汽车尾气,让人们渐渐忘却了带有泥土和青草气味的新鲜空气。然而漫步在资兴这个充满绿意的街头,仰望天空,天高云淡;远处眺望,满目绿色;张口呼吸,沁人心脾。仿佛人们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森林城市”中。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森林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象征和标志

人类来自森林,人类离不开森林。森林具有较强的和不可替代的吐故纳新功能,树木对城市的作用远不只是绿色点缀,而是通过净化空气、吸收有毒物质和吸附粉尘、分泌杀毒素、调温降噪等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条件,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作出巨大贡献。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森林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屏障。漫天风沙时人们想到了森林,水土流失时人们想到了森林,因为森林是我们不

可替代的家园。

“城市之肺”——森林——在富阳的建设与发展中作用更为突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种三棵树=消除排放278千克二氧化碳。”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和责任。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抵消人们的碳足迹,“共建绿色家园”就是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造林绿化,美化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森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森林和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文明的标志。森林和绿色多了,我们的城市才会生机盎然,我们的生态才会更加优美,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富阳这座城市必将在全社会参与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下,营造出一个独具魅力的低碳森林城市,森林将激活城市焕发青春,绿色将成为这座城市不竭的发展动力。

推荐第2篇:绿色城市[推荐]

绿色城市,离我不远

————高2013级8班高雁秋

那是一个关于追逐的梦,梦里有蔚蓝的天,清澈的水,还有一座城。

————题记 这是哪里? 绿的世界。

混沌的世界,目光所及之处一片荒芜。 “滴答滴答·····”空中传来时钟的响声,古朴,沉厚,压抑着跳动的心脏,扼住求救的咽喉。

时间的流逝? ——不!

这是生命的倒数。

离开,离开,离开这脏乱的世界。

奔跑,奔跑,我不顾一切的向前奔跑。不知跑了多久,不知跑了多远,久到我无声的倒下······

沉睡吧······ 沉睡吧······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逃离那苍白,荒芜,脏乱的世界了。

也许沉睡了一个世纪吧,睁开眼的刹那才知自己已经身处另外一个世界。

空中传来了声声鸟鸣,目及之处皆绿色,一望无垠,广袤无际。水无源,花无根,互相缠绕,水流过花瓣,攀上花枝,然后扶摇直上,瞬间绽放。绿色的叶,似蝴蝶飞旋而下,似羽毛飘飘荡荡,那绚烂的绿,使生命归于宁静,让世界归于纯真,让心沉淀浮华。

奔跑,奔跑,继续向前。

追逐那一闪而过得绿色的背影,似乎只有抓住它,才能留住这个干净,祥和的世界。 泉水叮咚作响,“嘎吱嘎吱”水车转出一朵朵纯白的水花。 我慢慢走近,走进————那是一片青翠浓郁的竹林。

清晨的阳光,如情人的眼睛,温柔的轻射在竹林中那一粒粒晶莹细碎的露珠之上,由此反射出的光华,竟然比那世间的珍奇异宝更是晃人眼、夺人魄。竹林中有一条幽静的小路,蜿蜒着向里延伸,空气中裹着微微的湿气,在初升太阳的微微照耀下,浮起一片薄雾!马车沿着这条幽静的小路前行着,汽车也尾随其后,缓缓前行。竹林传出的嬉戏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在小径上追逐打闹。

汽车渐渐消失在竹林尽头,也许它正把车上的人送入另外一个宁静祥和的地方吧。踏上车轮碾过的小径,缓缓前行,闭上眼,深呼吸,空气中夹杂着绿草的清香。

渐渐的,眼前不再是那高耸入云端的广袤竹林,而是豁然出现了一间依山傍水的竹屋。竹屋上有聊聊炊烟,也许屋内妻子正煮着饭菜等待这下班归家的丈夫。屋外,三三两两的人疾步前行,时不时的传来几声低语: “昨晚看星星没?”

“看了,看了,你瞧这不黑眼圈都看出来了。” “哈哈哈,快点要错过早班车了。”

也许他们迟到了,然后被老板叫去面壁思过,但是他们一定是快乐的。

我慢慢走近竹屋,窗户上爬满了藤蔓,向四周延伸开来,似乎勾勒出了一幅画,画中有一座山,山中有一个城,城的名字叫山城,城里有高耸入云的翠竹,没有尾气排放的汽车,清澈的水随着水车荡漾,蔚蓝的天会飘着几朵白云。

也许这扇竹门的后面有那一抹绿色的身影,一步一步,越是接近,心越是平静,轻抚上那扇门,一点一点地推开,推开······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原来只是一场梦,一场关于追逐绿色的梦。 推开窗户,梦中的景不正是眼前的景吗? 画面渐渐清晰,映入眼帘:

一座山,山中城,城的名字叫山城。

推荐第3篇:绿色城市在我心中

绿色城市在我心中

沙坪中心小学 韩芳

15949655812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这是一句多么响亮的口号,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达,我们的城市渐渐失去了色彩。地球的绿色渐渐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金黄的大地,污染了的水源,雾霾笼罩下的城市,五花八门的疾病......为了大地重新穿上绿衣裳,为了重见清澈见底的水源,为了呼吸新鲜的空气,更为了人类自己的健康,创建绿色城市迫在眉睫,这不,万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森林城市”的口号,要求全县人民积极响应此号召。

我们学校地处万安县偏远地区,学校积极响应“创建森林城市”的口号。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清理垃圾、栽树、种草、种花。看!一个崭新的沙坪小学出现了,中心大道两旁都种上了绿树,路的中间种上了绿色的灌木林,灌木林中间,还点缀着一些野花小草,一个个小花坛出现了。环境好了,我们大家顿时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上班也更有劲了!瞧!成群的蝴蝶在绽开的小花上跳舞呢!蜜蜂也嗡嗡的飞来凑热闹了!听!成群的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歌唱呢?看!树荫底下一堆堆同学抱着书本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各自的书呢?这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走出校门,又是另一番景象,闻到的不是新鲜的空气,看到是的满天飞的灰尘,听到的是人们的憎恨,辱骂声.....现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美好,距离我心目中的绿色城市太远,太远了。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家园到处可闻的是新鲜的空气,扑鼻的花香;到处可见的是琳琅满目的大树;到处可听的是鸟语。走在路上,道路是干净的,臭气熏天的垃圾一扫而光,河水是那样清澈,清的像一面带着波浪在闪闪发光的平面镜,那光芒被太阳照的耀眼。无论走在哪里,天是湛蓝的,空气是新鲜的,花儿是娇艳的,小草是绿色的,大树是充满生机的。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人们的赞美,这种境界就像《草原》一文中说的:“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一切是那么美好,让人们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天空本是小鸟的家,河流原是鱼儿的家,地球该是我们的家。我希望大家把绿色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要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在万安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方方面面主动配合、全县人民自觉参与。

2.要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把全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各项任务和具体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 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直至每一个人头上。

3.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节约办公用纸,不用一次性纸杯;健康出行,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4.让全县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到“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行动中来,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争创“绿色家庭”“美丽庭院”,在自家阳台、房前屋后等种植花草、树木,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带动他人爱绿、护绿、兴绿,用实际行动为“创建森林城市”增光添彩。

5.传承生态文明,组织多种形式的生态实践活动,如认植认养等活动,营造人人关爱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生态之舟,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受益。我希望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万安,使万安的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为万安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贡献巾帼力量。

虽然,我们的环境还不是那么乐观,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一个全新的大万安即将出现!

推荐第4篇:城市病 申论

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而巨大贡献,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人口的大量聚集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市贫困等诸多问题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病”。

造成许多城市出现“城市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政绩和形象,盲目开发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在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后,各种社会矛盾相继凸显。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极为不合理。而项目完工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未及时跟进,加重了城市环境资源压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光体现在城市规模和繁荣程度,更重要的是看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满意程度。在提倡科学发展的今天,地方政府在事关百姓生活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端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权利(错别字,应改为“全力”)打造百姓满意的宜居城市。具体而言:

打造宜居城市,坚持以人为本是前提。各级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民群众的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收益者,正在城市建设中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转变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唯GDP”的观念,把建设民生工程、百姓满意程度作为领导干部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打造宜居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是关键。在执行城市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审查和规划,相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小组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审查项目是否会对百姓的正常生活生活造成影响,经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后,相关部门协同专家小组对具体的措施作出详细的规划,包括项目建设的目标、手段以及后续的民生保障。此外,组织人员深入群众,听取民众意见,采纳合理建议,对引发广大群众不满的项目必须坚决终止。通过专家论证、民主评判,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打造宜居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政府应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修建公路 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对交通拥挤的道路,进行扩宽,或修建立交桥,加大学校财师资力量,扩建医院规模,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为人民群众营造舒适幽雅的居住环境。

(城市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转变政绩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发展和百姓满意的双赢!

推荐第5篇:申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跟随国际形势,在十三五规划中“绿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城市构建,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轨道交通、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努力,让“绿色”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然而,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之时,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时滞性。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建设。

编制规划绿色生态提升工程,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为主导,在规划当谈及如何优化城市民居环境时,要进一步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重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城市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地推进,增花添彩。同时,优化提升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实现对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保护,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当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互动之时,如何推动绿色发展?还需从日常出行开始。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按照“轨道交通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同时,配合小街区规制的要求,开行更多的穿行于社区间的公交,进一步打通公交网络毛细血管,鼓励更多市民绿色出行。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等方面承担公民责任,为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城市添砖加瓦,规划出美好蓝图。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还需依靠绿色生态作为有力后盾。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强化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才能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打造生态山水城市。

推荐第6篇:城市绿色生态小区申报材料

城市绿色生态小区申报材料

一、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评审申报表;

二、申报材料目录及页码标示;

三、申报请示

标题样式:“×××房地产开发公司关于申请将×××项目纳入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建设项目的请示”。 该请示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位置;

3、项目用地规模;

4、项目总建筑面积;

5、项目物业类型(高层、小高层、多层、低层等)及其所占比例,以及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占住宅总量的建筑面积比例和套数比例。

所涉及的数据均应与项目报建时的法定文书中载明的内容相一致。

四、主体汇报材料

围绕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建设评价体系的五大项指标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材料: 项目的概况; 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小区水环境; 能源与环境; 室内环境质量; 材料与环卫。

叙述中应重点突出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当中的生态理念和亮点。充分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生态小区的指标体系所做的工作;落实生态小区指标体系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目前项目中还存在的不足,与生态小区指标体系要求的差距,及相关原因的说明。(文字材料按汇报20-30分钟准备为宜。)

2、图片材料: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图; 主要户型平面设计图;

小区环境和园林绿化设计图和效果图;

太阳能热水(发电)设备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效果图; 现实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的规划设计图; 拟采用主要建筑材料的图片与性能简要说明。

3、其它材料:

开发企业可以辅以必要的影音材料对项目的建设情况作介绍,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

五、自评分表和自评分值:

项目建设情况对照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指标体系的自评分表。

六、项目建设的法定批准文书及图纸复印件

1、发展改革部门同意立项的批复或备案文书;

2、规划管理部门关于项目规划设计的条件;

3、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报告的批复(附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

4、

5、

6、

7、

8、

9、项目用地使用权证书;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项目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

经批准的小区规划总平面图(盖红线章); 建筑设计总平面图。

七、项目建设已采用或拟采用主体材料和主要产品的检验报告、证明及性能说明

八、

开发建设单位认为能突出反映生态建设情况的其他材料

九、进入预售阶段的应提供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以及前期物业管理协议与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情况说明

十、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一、企业开发资质证书复印件

二、其他材料

推荐第7篇:全球绿色城市宣言

全球绿色城市宣言

我们――参加2011年9月26日在西安召开的全球绿色城市高峰论坛的全体代表,一致认为:用绿色的发展理念规划城市未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城市,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我们倡议:

1.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立足于当地资源和气候特点,积极倡导绿化、美化,构筑城市的自然美和生态美。

2.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恢复保护河流、湖泊及湿地,积极发展城市森林,完善城市的自然和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的综合承载能力。

3.重视城市垃圾处理,严格控制污染,倡导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资源,发展低碳产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经济。

4.发展便捷交通,推行绿色出行,提高运行效率,引导绿色消费。

5.让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行动起来,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规律,创建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活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发展模式。

6.让我们大力宣传绿色理念,推行低碳消费,保护地球生态,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第8篇:大学生代表绿色城市演讲稿

在安康市2012年植树造林绿化工作 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学生代表、安康学院经管系10旅游管理系 李根

(2012年3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是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在校大学生李根,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学生代表在此发言。

作为一名已经在安康生活了两年的大学生,我切实感受到了安康这两年的变化。身边的同学都说,现在的空气清新多了,环境也美丽多了,学校周边的草坪也变的更加茂盛了。以前无人问津的背街小巷,现在也明亮了,晚上从图书馆回宿舍,路上灯火通明,路边的霓虹灯让这座古老宁静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现代感,散发着一种无法言表的独特气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越来越被我们所关注,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尽情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散步,在满是花草的公园休憩,已经成为当代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植树造林绿化动员会,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肩负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中来,为创建“和谐、文明、美好、幸福”的新安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我们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己任,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共同奏响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凯歌。

第二,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城市绿化建设中来,不断培养自己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文明习惯,积极投身义务植树、认建认养等各类群众性绿化活动。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美德,培养自己的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公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第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行动带动大家;从自身做起,用真诚打动大家;从身边做起,用细节感染大家。牢固树立植绿、护绿的公共意识,大力开展“爱绿、护绿”活动,用我们文明的言行感染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发动身边的人投身城市绿化建设,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谢谢大家!

推荐第9篇:中国绿色城市建筑研究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年中国绿色城市建筑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国建设事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

第二节 城乡建设概况

第三节 城镇建设地区分布的差异 第四节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第二章 中国建筑事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需求的压力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第三节 提高质量的需求

第四节 国家战略对建筑业提出的要求

第三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 第一节 绿色建筑的定义 第二节 绿色建筑溯源

第三节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

第四节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控制与实施

第四章

绿色建筑发展

第一节 2012年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情况

第二节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和实现节能目标的途径 第三节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协调发展

第四节 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以人为本”的定位思考 第五节 关于碳排放计算的一点设想

第六节 住宅类绿色建筑项目的节地相关指标性能分析 第七节 性能化设计方法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第八节 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趋势展望——思维的突破 第九节 世界绿色建筑概况与发展重点

第五章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

第一节 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成 第二节 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的推进成效 第四节 绿色建筑战略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绿色建筑引领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绿色建筑引领建筑材料产业发展 第二节 绿色建筑引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网 址: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绿色建筑引领照明产业发展 第四节 绿色建筑引领节水产业发展

第七章 绿色城市化研究要点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具有独特性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将带来的巨大挑战

第三节 绿色城市化政策

一、提高效率与节约资源将降低现有的资源与能源消耗

二、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

三、保护贫困人口,促进社会和谐和包容性

四、通过绿色财政、透明度及责任制,促进政策落实

第八章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第一节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几个阶段

一、从建筑节能逐步向发展绿色建筑迈进

1、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相继出台,不断完善

2、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

二、由单体的绿色节能建筑向示范小区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1、太阳能综合应用的探索实践

2、低碳生态城市的探索实践

3、建筑企业在低碳生态城建设中的实践

第二节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

1、绿色建筑建设意识欠缺,没有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2、缺乏有效的政府运行要素,导致各方参与积极性低

3、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4、绿色建筑设计体系尚未成熟,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

5、市场手段运用不足,资金缺口巨大,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6、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性法规和监测机制

7、生产环节与施工使用环节衔接不够

二、低碳生态城市在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城市内涵理解模糊不清,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

2、生态城市建设片面追求整齐划一,注重形式,缺少地方特色

3、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研究工作相对薄弱

4、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专业人才匮乏

第三节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及建议

一、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及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

2、发展绿色建筑要抓住绿色新型材料等的开发与生产关键环节

(1)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新型建材

(2)政府要积极扶持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环保产品及可再生利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3、发展绿色建筑要切实抓好应用与推广工作

2 网 址: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1)发展绿色建筑,抓好建筑节能是关键

(2)绿色建筑工程在立项时应引进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3)绿色建筑的推广可通过以点带面,分步实施 (4)政府要引导建立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

4、加大对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1)通过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手段,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的激励和引导

(2)加快发展高端节能服务业,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服务体系

(3)对不符合环保节能绿色要求及质量低劣建材产品的限制使用和淘汰

(4)探索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

(5)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

5、加快绿色建筑技术开发和学科研究,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

(1)加大建筑与城市科学的力度,组织专家、学科院校和企业联合攻关

(2)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3)制定和完善绿色技术发展的人才机制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1、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制定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宏观战略,明确城市定位

3、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

4、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引导

5、扩大对生态及环境科技的投入,加大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

6、低碳生态城市要因地制宜,分类型、分步骤,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第九章 节能与能源利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第三节 提高采暖、空调系统的效率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第五节 绿色照明

第十章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筑节水 第三节 建筑中水 第四节 雨水利用 第五节 海水利用

第十一章 节地与室外环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规划节地政策 第三节 建筑节地技术 第四节 建筑室外环境

网 址: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二章 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筑节材主要技术应用现状 第三节 建筑节材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室内环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室内空气品质 第三节 室内热环境 第四节 室内声环境 第五节 室内光环境

第十四章 运营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运营管理技术 第三节 智能化系统 第四节 发展前景

第十五章 绿色施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保护

第三节 资源节约

第四节 建筑垃圾减量化回收利用 第五节 模板工程

第十六章

国家政策与标准

第一节

公共建筑节能纲要

第二节

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与启示 第三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效果调研与分析 第四节

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对比分析 第五节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研究

第六节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编制情况介绍

第七节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编制介绍 第八节

学会标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编制要点和框架

第十七章

地方发展情况

第一节 北京市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二节 天津市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三节 上海市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四节 江苏省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五节 浙江省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六节 福建省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网 址: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七节 厦门市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八节 山东省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九节 湖北省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十节 海南省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十一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十二节 深圳市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十三节 重庆市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十四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绿色建筑总体情况

第十八章

科研技术

第一节 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第二节 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第三节 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第四节 新型建筑节能围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第五节 水源地源热泵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第六节 大型公共建筑能量管理与节能诊断技术研究 第七节 太阳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第八节 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规范研究 第九节 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第十节 居住区与室内光环境优化保障技术研究

第十一节 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第十二节 建筑室内污染源检测技术和设备开发

第十三节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第十四节 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第十五节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第十六节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技术研发

第十七节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

第十九章

工程应用

第一节 万科中心(万科总部)项目

第二节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馆 第三节 东方海港国际大厦 第四节 合肥鹏远住工办公楼 第五节 成都和芯科技研发中心C座 第六节 苏州·朗诗国际街区

第七节 天津中节能远景城四期项目

第八节 大型居住社区江桥基地(绿地新江桥城) 第九节 典型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简介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城镇化与建筑业统计数据 附录二 工程实践选例

网 址: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附录三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政策法规

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三、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试行)

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五、绿色施工导则

附录四 中国绿色建筑大事记

网 址: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推荐第10篇:紫阳县擦亮城市“绿色名片”

紫阳县擦亮城市“绿色名片”

本报讯(通讯员 刘 攀)炎热夏日,城市里的每一抹绿色都能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掩映在郁郁葱葱林木中的文笔山公园,成为盛夏时节紫阳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总投资5000多万元、规划用地1300亩的文笔山公园是紫阳县建设绿色家园、打造园林城市的一大手笔。近年来,紫阳县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做城市生态绿化文章,始终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山系、水系和路网为基本骨架,致力将县城建设成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生态山城。累计投资3500万元,对县城规划区内的空地进行了全部绿化,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采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措施,在城区内开辟小、多、匀的街旁绿地和社区绿地,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地面积及景观性。在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以“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为标准,投资840余万元,着力打造县城周边的山体绿环,在县城周边进行补植补造,完成了文笔山森林公园、滨江长廊、高速路引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等工程的美化绿化工作,绿化面积804亩、植草19万平米、栽植香樟、玉兰、樱花、紫薇等各类树木花草70余种。以汉江绿化项目为支撑,对汉江及任河流经县城的地带进行全面绿化,建成茶园、果园、防护林、护岸林等2万多亩。通过对路网的绿化,将城区内的独立绿色点相互连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县城绿地体系,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该县县城绿化覆盖面积163.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1%,绿化覆盖率达到36.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平方米。

通联:紫阳县委宣传部

2012-7-26

第11篇:申论热点:城市“黑车”治理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上海交通管理部门表示,上海近期加大打击“黑车”力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非法客运者被查获后将被纳入“黑名单”,会影响居住证办理及车辆牌照拍卖。

2014年8月1日起,上海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非法客运者除由交通部门予以罚款外,公安部门可暂扣驾驶证3到6个月;再次被查获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对其车辆予以没收;对当事人无法查明或逾期不接受处理的,公告60日仍无人认领或者拒不接受处理的,对扣押车辆依法进行拍卖处理。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其一,人流集中,交通工具供不应求。黑车集中带通常是在城市的插花地带或新兴园区,大学城、新兴住宅区是其长期盘踞地。

其二,短程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公共交通线路的短缺,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要求。

其三,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失地农民和无业人员迫不得已从事黑车生意。正是黑车交易双方都有着自身的需求,才催生了这个特殊的利益群体。 [黑车治理的重要性] 首先,从法制角度看,管制是不可或缺的。

整治黑车和管制私车乱载、乱拉现象,是解决交通用具管制方面的重中之重。黑车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加紧管制,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其次,从社会责任来讲,人们的防范意识应当有所增强。

对于一些违法载客的黑车,人们不应当以便宜或者舒服为借口。黑车就是黑车,没有任何的安全保障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相关权利难以保障。

再次,从法律法规上来讲,只有加强管制和群众积极举报黑车违法事实,才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

对于私车乱载客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出台有力的奖励举报政策,让人人都能够自觉起来,坚决抵制黑车出租行为,一方面净化市场秩序,一方面提高乘客的安全保障性。

[延伸阅读:港府整治机场黑车经验] 香港回归初期,尤其是赤鱲角新机场刚启用时,“黑车”猖獗、拉客载人,还拉帮结伙、抱作一团。港府整治“黑车”,整肃扰民现象的做法包括:

第一,在机场完善机场铁路、巴士、出租车、私家车和非专营大巴等停车、上下客设施,尽可能为不同需求的乘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上下车环境;

第二,以警察和机场保安公司职员为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视,一旦发现私自拉客、载客行为,即提出“票控”,轻者罚款,重者吊销驾驶执照3至36个月;

第三,在乘客必经之道,都有服务和引导设施、人员,随时提供各类有效服务;

第四,为港岛、九龙、新界的不同乘客按远、中、近距离提供不同的出租车服务,各类车价明榜公布,一目了然;

第五,运用各类媒体发布资讯,反复告诫市民乘坐“黑车”的危害;

第六,积极鼓励市民举报,同一牌照车辆或同一驾驶执照人员被举报两次以上,即会受到法院“票控”追究。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12篇:申论热点分析:海绵城市

热点分析:海绵城市

16城试点“海绵城市” 将获大额中央补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包括南宁、济南在内的16个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0多亿元,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这一补贴源于2014年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文。

该文指出,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将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全国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最后经过筛选有34个进入初步名单。3月4日,3部委确定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后有16个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

4月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 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要留下来且做好处理

根据财政部此前发出的通知,2015年有积极性的省份先推荐1个城市,各省份推荐城市后经过财政部、建设部和水利部进行资格审查,然后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城市,在3月组织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其中资格审核的要求的是:城市发展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强烈;试点区域总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不低于400毫米;优先鼓励旧城改造项目,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本次重庆也入围16个海绵试点城市,但是京沪津都没入选。有专家指出,北京目前尽管在立交桥下开始设定蓄水池,但是主要是排水用的,与海绵城市还是有区别。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王岚指出,海绵城市的最主要内容是两个,即雨水要保留下来,其次是要做好处理。而做到这两条的很少。“常德过去做这样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城市才起步。”她说。

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在3月27日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会上指出,常德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年均径流总量1356亿立米,占洞庭湖年均入湖径流总量的48%。 常德已经有了10年的探索与实践,早年常德编制了《水城常德—江北城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相关的20多个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

今年2月,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计划3年内在近4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加速打造生态宜居常德。

中央大额补贴

根据国家政策,入围海绵城市将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其中常德将有望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历年来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

广西地方媒体也指出,如果南宁入选海绵试点城市,南宁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

1 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按照直辖市入选海绵试点城市,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补贴,3年可以拿18亿元。不过重庆是以两江新区的名义申请海绵城市试点单位,是否3年能拿到18亿,仍难定。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李飞指出,建设海绵城市,资金需求巨大。海绵城市对中国仍是新鲜事物,要做到雨水留下并不容易。南京过去实施雨污分离是需要的,“但是仅仅分离还不够,关键是雨水能蓄住且以后被利用。”

海绵城市涉及到沥青渗水以及公路地面渗水等功能,这需要使用特别的水泥和砖面,渗水的沥青,涉及巨额的资金。

以常德为例,该市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全市年均降雨量超过1360毫米,预备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可达118平方公里。到2014年底,常德市城区启动的110多个项目中已完成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用“海绵城市”终结“城市看海”

今年以来,我国已有41座城镇遭受内涝。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城市看海”屡见不鲜。在国家气象局日前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专家对“城市看海”做了详细分析及应对措施,认为应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撕下“城市看海”名牌。(7月29日《工人日报》)

“海绵城市”是个比喻说法,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就地渗透、吸收、存蓄雨水;遇到干旱时再将蓄存的雨水“吐”出来,加以循环利用,比如浇灌花草树木、清洗城市道路和建筑等,可为城市节约大量水资源,缓解城市水危机。有人因此说,“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

“海绵城市”确实可以让“到城市看海”成为传说。近年来,我们很多城市屡屡为逢雨必涝、暴雨淹城所困。为何?在现有城市状态下,城市排水防涝水平长期滞后的痼疾难以根除。逢雨必涝之后则是旱涝急转,城市又开始“喝渴”,为何?拼命造房、拼命开发的城市已无蓄水功能。

如果建成“海绵城市”,下雨时像海绵一样把水“吸”住,干旱时再把水“吐”出来,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生态还原能力,而且能提升城市消化雨水的能力,缓解逢雨必涝,岂不妙哉?故而去年11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设自然留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根治城市内涝顽疾,而不是将雨水“一排了之”。

建“海绵城市”首先得有“海绵体”,“海绵体”从哪里来?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河流、湖泊、沟渠等“海绵体”。有些城市,在急功近利的卖地与开发冲动之下,不仅河湖周边用地纷纷被开发商侵占,甚至还填湖遮河,在湖河及湿地上修房造屋。或无视湖河保护而沦为“臭水坑”、“垃圾场”。要建“海绵城市”,就要在现有河湖水系周围划一条清晰的保护线,还公共空间给市民。

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建设新“海绵体”。新建林地、河湖自不必说,在修建街道、广场及停车场等公共区域时,不能一味地硬化路面,据说硬化地表对雨水的渗水率不足一成,而用渗水砖铺设公共区域,渗水率高达六成。还应改变过去追求一马平川而填坑平渠的不科学做法,因地制宜地建设下沉式绿地、公园、草沟、水景设施等。在东京和大阪,街头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雨水可轻易在此汇聚并渗入地下。

建设“海绵城市”一方面是让雨水流得更畅——涝时能吸水,另一方面是让留得更多——旱时能吐水。当我们的城市成了“海绵城市”,“城市之肾”河湖能正常代谢,“城市之肺”土壤能正常呼吸,或许就不会那么频繁地“一边喊渴,一边内涝”了。期待“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风生水起。

建设“海绵城市” 促进人水和谐

2 “海绵城市”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地解决我省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应科学谋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保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表明,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有条件也应该率先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城市转型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示范。

“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14年的658个,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市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又以城市水问题表现最为突出。

水安全问题。一方面,受“重地上、轻地下”等习惯思维的影响,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不足,“逢雨必涝”成为城市顽疾,据统计,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水涝。另一方面,传统城市到处都是水泥硬地面,城市绿地等“软地面”在竖向设计上又高于硬地面,雨水下渗量很小,也未考虑“滞”和“蓄”的空间,容易造成积水内涝,更严重的是,阻碍地下水补给,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如2014年海口市漏斗区面积为726平方公里,比2004年增加了48平方公里,其中2008至2013年海口漏斗区面积持续扩大。

水生态问题。传统城市建设造成大量湖河水系、湿地等城市蓝线受到侵蚀,据调查,我国湿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3.4万平方公里,海南东部沿海超过20%的湿地消失,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城市河、湖、海等水岸被大量水泥硬化,甚至这种城市化水岸修筑模式已向乡村田园蔓延,人为割裂了水与土壤、水与水之间的自然联系,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被干扰,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生态系统被破坏。

水污染问题。以海南为例,目前主要江河及湖库水质保持优良,但是城市内河、部分入海河流水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全省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仅51.4%。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城市污水都是到下游、末端集中处理,长距离的污水管网工程,不仅耗费资金和地下空间资源,而且污水沿途“跑、冒、滴、漏”,以致污水处理厂负荷不足,又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水短缺问题。海南降雨量充沛,人们很难联想到缺水问题,然而事实上海南也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如今年6月份的干旱造成多个城市用水告急,原因就是海南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加上岛屿地理上中间高、四周低,河短坡陡,水来得急、去得也快,而位于城市的自然调蓄空间大量被挤占,人工蓄水设施又不足,导致大量雨水白白流走。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系统地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城市水质量和水环境,调节小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使城市再现“鸟语、蝉鸣、鱼跃、蛙叫”等生态景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基本认知

“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在城市排水上,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

3 人水和谐。

“海绵城市”的认识误区。 “海绵城市”是否要花很多钱?

从算大账的角度出发,“海绵城市”不但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具有经济效益,可谓花钱少、办事好。一是“海绵城市”注重依靠自然力量渗水、蓄水、排水,大大减少了排水设施的工程建设量。二是传统的大马路、大广场、排水设施维护费用高,“海绵城市”依托生态修复、生态处理,运行维护要求低、成本也低。三是“海绵城市”还能收获雨水资源利用、污染源防治、暴雨内涝灾害缓解等综合效益,降低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以及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当然,我们不主张对老旧城区单独进行海绵化改造,而是提倡利用老旧城综合改造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进去,适当添置一些“海绵体”,这虽然会增加一些建设成本,但却是城市生态修复所必须还的“旧账“。

“海绵城市”是否要替换原来的排水系统?

当一个城市遇到降雨时,首先是城市各类“海绵体”吸水、渗水功能发挥作用,其次是蓄水设施吸纳、调蓄,再次是随着“海绵体”的饱和,就需要进入传统排水系统排除。显然,“海绵城市”对传统排水系统不是取代,而是一种“减负”和“补充”,这也要求“海绵城市”建设要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及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的完整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转变思想观念。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城市建设领域的调结构、转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特别是各市县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更需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付诸实际行动,各个相关部门和行业也要同步推进。为此需要在不同层面开展大量宣传、培训工作,既包括住建、水务、国土等管理部门培训,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专业培训,还包括投融资政策和运作方式方面的培训等。我厅将联合省内主要媒体以及省委党校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培训。

抓好微循环建设。可以对城市各类新建和改造项目,先启动各类具有末端微循环功能的“海绵体”建设,如建筑、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城市下凹式绿地建设,道路、广场采用透水铺装,污水处理尽量采用就近、生态模式等等,这些项目即使在大海绵系统未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单独实施,且不妨碍未来系统化。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从小区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建筑物内蓄水装置或周边小型、分散的蓄水设施抓起,积极为雨水利用及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充分利用各类自然条件,推进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创建绿色小区、绿色社区。

加强规划引导管控。省级利用“多规合一”契机,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强化对森林、水系、湖泊等大海绵体的保护,强化城市绿线、蓝线等划定。各市县应将“海绵城市”的要求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具体管控指标,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创新城市投融资模式。“海绵城市”既有普通建筑、小区等社会领域里的工作内容,又有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领域里的内容。对社会领域内容,应通过法规规章以及适当奖励等措施,组织社会力量去自行实施,政府加强监管评估来确保落实;对公共领域里的项目内容,除财政直接投入实施外,也可以由政府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采取ppp模式等引进社会资本参与。

制定标准规范及鼓励政策。结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指南》,制定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争取出台一部地方综合性法规,以保障“海绵城市”主要指标和管控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施工应用,力争培育一批“海绵城市”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第13篇:申论热点之城市文化建设

申论热点之城市文化建设

【热点问题】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可是,如果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材料1: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2:“城市文化”这个名词最初出现在80年代的法国,当时是为了描述城市里的文化活动,尤其是那些运动类的项目(滑板)或者来源于hip-hop风潮 的艺术活动:街舞、饶舌音乐、涂鸦,以及最近兴起的slam (一种即兴诗歌的表达)。 这种说法是由当时为

了发展郊区而大力支持“城市文化”推广的地方政府创立的。但是这个称呼却不太被那些嘻哈人士所认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名称有点过于“官 方”了。

“hip-hop ”的视觉形式在法国出现在80年代初期。那个时期,人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巴黎地铁里看到涂鸦。人们一开始以为那是一种“流行”,但是媒体证实根本不是那么 回事。到90年代,hip-hop 受益于公共机构,尤其是文化部和负责城市发展政策的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些机构试图将“嘻哈文化”作为社会调节的工具。 逐渐地,“嘻哈文化”占领了媒体并且开始职业化。一些自由电台如“摇滚天空”专门播放音乐形式的hip-hop,即饶舌音乐(rap);在一些文化场所, 如苏尔森剧院,hip-hop舞蹈在它们的舞台成功上演。于是Hip-Hop逐步地被要求遵从音乐产业及现场演出的规则。

材料3:温家宝总理说,世博会应该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舞台。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展示着城市的历史发展,集中着市民的智慧,因此而举办的世博会,一定是成功和辉煌的。城市积淀着历史,上海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城市精神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海是个超级的大城市,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

进行展示,世博会让上海新颖的城市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上海,充分利用世博会,积极的、全方位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和文化互动,这无疑是中国积极促进国际和谐环境的大举动。

【应试思考】1.世博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首先,主办国中国在世博会上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这次世博会的会徽,组合巧妙,中国文化韵味浓厚,同时也表现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境,而绿色的基调充分表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其次,这次世博会充分展示着各国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各国的文化创意。上海世博会最让人关注和兴趣的是各国独特的文化创意。这些表现在展馆上的创意是各国传达出来的最珍贵的文化亮点。再次,这次世博会是探讨文化理念发展的大舞台。世博会是一个大展台,更是一个长见识、开眼界的大舞台,同时,也是一个表现理念的大论坛,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对各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思索的极好平台。人们在这舞台上探讨着文化的理念。

最后,上海世博会在文体大型活动上为中国展现了文化大崛起的宏大气象。这次上海世博会就是实现把世界各国的友人“请进来“,既把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中国,同时也将中国展示给全世界,这是中华历史上最成功的宣传“大国文化崛起”的典型案例。

2.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国家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应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等级进行行政管理制度设计,其中,国家文物行政部门应强化对高等级文化遗产的管理,其内容应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博物馆、珍贵馆藏文物等。

二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保护城市文脉,制定城市文化发展目标,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作为稀缺的文化财富,是当地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应站在战略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挖掘、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发掘和认知当地文化特色,发挥文化遗产在延续城市历史记忆、构建城市文化特色中的资源优势,激发公众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的有效方式。

三要强化公众参与保护的机制。从根本意义上说,我国各族民众既是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是文化遗产的第一主人。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尊重和维护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和

情感,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同时充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置于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之下。

第14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绿色出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背景材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居住区、公共设施要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和方便的停车设施。事实上,要求各类商业服务设施必须配建自行车停车位,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就已明确做了要求,该要求规定,在商业服务设施中每1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至少要配建7.5个以上自行车停车位。

所谓“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比如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环保驾车、合作乘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以降低能耗和污染。绿色出行利国利民,造福后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表现在行动上,使“绿色出行”真正落到实处。自行车出行可谓是“绿色出行”的代表,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问题原因】

一、目前,自行车道建设还有些不够,这和老城区自身的规划缺陷有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二、目前有的城市市区内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有足够的道路宽度,但是却缺少专门的自行车道,不利于自行车短途出行。

三、既有的非机动车道设施不足,相关设施的功能不完善。

四、商业设施占用人行道现象普遍,自行车道上的车辆乱停放现象显著。

五、在现实生活中,自行车道越来越狭窄以及自行车停车位越来越少。

【对策建议】

第一,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要大力加强宣传,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鼓励老百姓提高公益意识,实践环保理念,从近途自行车出行和公交出行做起,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第二,自行车出行作为“绿色出行”的代表之一,充分发挥其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轨道交通和公交的延续,必须付诸实际行动。为此,应该在政府引导、企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运营、市民监督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和规划。同时建议政府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自行车的维护和更新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以增加自行车租赁网点覆盖率,让老百姓达到“有车可骑”。

第三,设立足够的自行车停车位,并加强管理,让老百姓达到“有车位可放”,真正让老百姓放心地骑自行车出行,而没有后顾之忧。

第四,自行车道建设应该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大型市政道路工程已是慢车道的主要杀手,很多城市出于改造道路的需要,将慢车道改成了快车道,慢车道并入了人行道,或者使快车道从四车道变为六车道、七车道。在今后的城区规划中,应利用城市现在可改造的道路资源,尽可能地开出自行车道,为自行车短途出行创造条件。对既有的非机动车道设施,要注意保护,对这些设施的功能加以完善,比如减少自行车道上的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注意事项 总之,“绿色出行”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让老百姓有自行车骑,骑了自行车有车位放,就会激发老百姓骑自行车出行的热情,真正促进“绿色出行”顺利实现,否则,“绿色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行”就只能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一种实践。

更多 备考复习资料 可以登录 河南中公教育 查看各省市详情

第15篇:山西:绿色建筑群打造“城市窑洞”

山西:绿色建筑群打造“城市窑洞”

听说过“城市窑洞”吗?听说过混凝土也能保温吗?

7月14日上午,铭基·凤凰城绿色建筑项目汇报会上,首次提出在建筑中使用集承重保温于一身的玻化微珠混凝土,使“城市窑洞”成为可能。这一建筑行业环保技术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

铭基·凤凰城的16至19号住宅楼于7月14日奠基,该建筑群由于使用了集承重保温于一身的玻化微珠混凝土技术,成为山西省首个申报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群。

据了解,在建筑中使用玻化微珠混凝土,可改善建筑的热稳定性,提高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有益于居民健康,成为外观上不似窑洞,功能上却胜似窑洞的“城市窑洞”建筑。

该技术发明人李珠教授在会上指出,玻化微珠是以珍珠岩矿砂为原料,经垂直电炉梯级加热后均匀膨胀而形成的无机材料。玻化微珠混凝土是建材科学领域内是对传统混凝土的变革性创新,既可用作建筑物结构承重又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代替普通混凝土在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得以应用,它是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巨大创新。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使用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的建筑每平米造价比普通混凝土低185元。

第16篇: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我县城镇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城建工作取得了进步。但人们依旧抱怨:老城与新城开发不平衡、城市功能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不好,专业市场不足、厂矿噪音粉尘污染、占道经营等方面问题,这表明城建工作与人们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也正在着力改进。在城市建设中,国外“穷人进城、富人出城”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城区人口集中,空气不畅,交通拥挤,垃圾多,噪音大,气温高,建筑将人与大自然隔离,人与人缺乏交流。这说明了在城镇建设上出了问题,偏离了人的本质要求,这个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城市机体的内部协调,人所建造的城市与整个生态系统不协调,对人的生态形成了威胁,人要逃避城市。我们离不开城市!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来建设和改造城市。这一理念在全球已经兴起,这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城镇的意义生态城镇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据,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以社会体制为经络,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高效和谐共生互惠的城镇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它就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首先,建设生态城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已逐渐退化为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它本身不健康使得整个地球也不健康。城市在发挥着区域经济凝聚中心、驱动源泉、人类聚落作用的同时,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阻塞、空气汽染、水体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恶化、生态原地减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特色遗失等等。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如今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和中国人口的1/3以上已居住在城市,把城镇建设成合乎生态要求的人类理想家园,这已是人们的不懈追求。目前,一种以可更新能源系统、内部物资循环再生、无毒建材使用、室内温室种植和屋顶花园、高效美观的自然照明等为特征的“生态建筑”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县地处内陆河源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但在城镇建设中必须吸取和借鉴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负责的态度来设计和建造生态城镇。第二,建设生态城镇是绿色旬阳的重要支撑。绿色旬阳包括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生态城镇作为健康、安全、舒适、优美,天人合

一、温馨舒适的家园的表现,要求功能配套,基础完备,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布局、环境的选择上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更加符合“绿色”理念。尤其是我县把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建成陕南旅游胜地,建设生态城镇就更加必要。第三,建设生态城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理查德·瑞吉斯特:“人类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建设城市的方式、城市人口密度和多样性。”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发展的高潮时期,随着人民生活的追求层次发生变化,自然、生态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健康型生态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最迫切需求。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潮流,引导人们按规律去生产生活生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态城镇具有良好的机遇和现实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步伐的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及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的推进,国家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等政策,这使我们建设生态城镇具备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县位于秦巴腹地,城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积淀深厚。近年来我县城建工作快速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和许多工作经验,特别是绿色旬阳建设的实践富有实效。生态城镇的理念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在了城镇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之中,这些都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建设生态城镇是破解城镇化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对城镇化重要性及推进城镇化认识不明确、简单地理解为撤乡并镇、人口增加,这样片面理解,对推进城镇化工作极为不利,城镇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和积累的过程。城镇化不仅是居住人口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城镇化,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城镇化,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农民进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有浮躁心态,不能盲目攀比,赶进度。不能盲目铺摊子、大兴土木,造“空壳城市”。二是城镇发展质量不高,功能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层次低,脏、乱、差问题普遍,生态环境脆弱。三是城镇体系、交通体系、水资源规划衔接不紧,先建设后规范现象严重,缺乏整体协调发展。四是城镇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经济支撑,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差、辐射力不强。五是城镇缺乏个性特色,设计趋同。建筑格局单调,韵味不浓,没有特色和吸引力。这些方面的问题集中一点就是方方面面体现出不和谐,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指导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树立生态的理念。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生态城镇加快建设生态城镇,最根本的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立足旬阳自然禀赋,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建设以净化、绿化、美化、山水相依为标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山水园林生态景观;以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经济生态化为特征的绿色环保生态产业;以“形、神”兼备,人文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城

第17篇: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我县城镇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城建工作取得了进步。但人们依旧抱怨:老城与新城开发不平衡、城市功能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不好,专业市场不足、厂矿噪音粉尘污染、占道经营等方面问题,这表明城建工作与人们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也正在着力改进。在城市建设中,国外“穷人进城、富人出城”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城区人口集中,空气不畅,交通拥挤,垃圾多,噪音大,气温高,建筑将人与大自然隔离,人与人缺乏交流。这说明了在城镇建设上出了问题,偏离了人的本质要求,这个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城市机体的内部协调,人所建造的城市与整个生态系统不协调,对人的生态形成了威胁,人要逃避城市。我们离不开城市!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来建设和改造城市。这一理念在全球已经兴起,这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城镇的意义

生态城镇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据,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以社会体制为经络,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高效和谐共生互惠的城镇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它就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

首先,建设生态城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已逐渐退化为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它本身不健康使得整个地球也不健康。城市在发挥着区域经济凝聚中心、驱动源泉、人类聚落作用的同时,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阻塞、空气汽染、水体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恶化、生态原地减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特色遗失等等。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如今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和中国人口的1/3以上已居住在城市,把城镇建设成合乎生态要求的人类理想家园,这已是人们的不懈追求。目前,一种以可更新能源系统、内部物资循环再生、无毒建材使用、室内温室种植和屋顶花园、高效美观的自然照明等为特征的“生态建筑”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县地处内陆河源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但在城镇建设中必须吸取和借鉴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负责的态度来设计和建造生态城镇。

第二,建设生态城镇是绿色旬阳的重要支撑。绿色旬阳包括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生态城镇作为健康、安全、舒适、优美,天人合

一、温馨舒适的家园的表现,要求功能配套,基础完备,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布局、环境的选择上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更加符合“绿色”理念。尤其是我县把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建成陕南旅游胜地,建设生态城镇就更加必要。

第三,建设生态城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理查德·瑞吉斯特:“人类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建设城市的方式、城市人口密度和多样性。”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发展的高潮时期,随着人民生活的追求层次发生变化,自然、生态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健康型生态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最迫切需求。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潮流,引导人们按规律去生产生活生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建设生态城镇具有良好的机遇和现实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步伐的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及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的推进,国家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等政策,这使我们建设生态城镇具备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县位于秦巴腹地,城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积淀深厚。近年来我县城建工作快速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和许多工作经验,特别是绿色旬阳建设的实践富有实效。生态城镇的理念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在了城镇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之中,这些都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建设生态城镇是破解城镇化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对城镇化重要性及推进城镇化认识不明确、简单地理解为撤乡并镇、人口增加,这样片面理解,对推进城镇化工作极为不利

第18篇: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展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五大方面。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新产品博览会上说,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仇保兴指出,要把住绿色建筑质量关,第一,加强评价标识机构、专家、测评机构监管。第二,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测。 第三,加强社会监督。第四,完善绿色建筑的补贴和处罚机制。在补贴机制方面,绿色建筑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和消费者能够分享,具体可以通过财政补助、减免契税、维修基金、物业费减免、直接兑付等方式。政府投资的绿色公益型建筑要补贴给建设单位(业主),鼓励业主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第五,要培养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构建绿色物业服务体系等。 让城市“智慧”起来

此前,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各地初审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综合评审。经研究,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通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通知》要求各地应结合相关规划实施和自身特点,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种渠道、多元投资的方式,开展试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试点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并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2012年7月19日,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仇保兴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一,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系统谋划城市的发展。第二,从有效的可执行的角度来分析,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可执行、可落实、可检验、可考核。其中,必须关注并解决产业、民生、环境、行政、资本这5个问题。第三,要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角度来思考,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说,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就是信息化,特别是当前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甚至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转变,它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技术发展演变的背景,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转型升级。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至少有几点根本性的转变:第一,信息化跟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会进一步地深度融合,会更进一步地面向现代化的需求全面展开;第二,在理念上,从过去数字城市的建设把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建设对应互动发展,进一步引向把人脑智慧的作用进一步和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互动,增加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发展的能力;第三,在应用上,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原有的每一项应用,在原有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种应用大集成、大整合和基于集成上的全面创新,在各种应用中,增加人智慧的因素;第四,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型,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向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人的智慧的开发利用;第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成熟的信息技术;第六,要建设更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像建设泛在的、融合的、智慧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中国梦城市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不长的时间内连发两个指导性文件,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已经格外清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做了题为“理想城市”的演讲。他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什么是新型的城镇化?它应该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它一定是绿色的、低碳的、生态的、智慧的、宜居的。

李迅说,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实现四大转型:增长方式上要从过去的工业文明的褐色发展转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上从过去的线性发展转向循环发展;城乡 空间要从过去无序的摊大饼、蔓延式的发展,向紧凑、集约、有序、均衡的方向发展;发展模式要从过去英美模式走向中国模式,就是科学发展的新型化城镇化模式。

在本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中国万通“立体城市”的概念再次被提及,它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全新理念得到李迅的肯定。“立体城市”是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新型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至1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它有六大规划理念:竖向发展、大疏大密、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用“微循环、正能量”来概括立体城市。他强调,立体城市将充分体现生态、科技和文明等特色,实现微规划、微产业和微管理的有机结合。微规划就是从生态、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充分考虑绿色、节能和低碳的要求,表达立体城市对自然的尊重;微产业则是要让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和都市农业在立体城市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微管理就是引入社区自治的理念,充分运用新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郝杰斌用数据加以说明,立体城市只占同样规模的平面城市约1/7的土地,节约58%的城市用水,降低41%的能耗,减少60%的碳排放和89%的不可降解垃圾填埋量。

天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瑛介绍了“天空城市”的独特意义,“天空城市”有点儿类似万通“立体城市”,该设想是把所有的城市功能汇集在一个建筑里。天空城市是利用最高的建筑科技、最高能源效率、最高空气品质、最高土地效率,让人得到最高生活享受,真正由科技创造品质。她说,郭沫若先生有一首诗叫《天上的街市》,而“天空城市”完全可以把那样一个飘渺的空中街市变为现实。

李迅说,理想城市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追求。我们的理想城市应该是低碳、生态、绿色、智慧、宜居,让人有美丽幸福的感受。梦想就在前面,我们一定要做梦,城市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大家追求现代理想城市,一起为中国梦圆梦而努力。

第19篇:射阳县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情况汇报

射阳县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情况汇报

射阳县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在上级指导部门的领导下,大力推进绿色照明理念,推广和运用绿色照明产品,努力实现国务院和省政府“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促进路灯管护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加快新射阳建设进程,改善城市形象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就相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单汇报:

一、路灯所基本情况汇报

射阳县城市路灯管护所为射阳县城市管理局下属单位,成立于2002年8月8日,由供电部门移交城管局,现有干部职工56人。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综合科、管护科、三遥控制室、材料科、督查科。担负着全县东至通港一级公路,南至机场路特庸段亭湖交界处,西至S329省道阜宁接口,北至S226省道千秋大桥范围内19条主次干道和146条后街巷路灯的建设、改造、维护、抢修等工作。所辖区域共有路灯8065杆(其中钠灯5657杆、LED灯335杆、太阳能灯1658杆、节能灯707杆),共11670只灯头;变压器56台(其中箱式变压器9台,台式变压器47台);控制箱319只;

1

电表432块。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根据本地区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继续细化完善了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新出台了《节能管理》和《节能奖惩制度》、《照明设施维护监督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全县照明设施运行过程的情况,并加大维护管理的各项考核,细化任务分解,确保城市照明的亮灯率和照明设施的完好率。

三、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根据我县年初确定的各项工程任务,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实施,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低成本运行,在新建路段选用太阳能LED产品及无极灯、高压钠灯、金卤灯等高效节能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县所有的照明亮化设施无违反绿色照明评价的低效、高能耗的亮源电器产品。

①互利互赢,惠及群众

我所根据国家《“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盐城市城市道路照明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2014年我所在阳光大道实施了节能改造工程,大大提升了阳光大道夜间照明亮度,推动我县节能减排,创新低碳经济运行模式,阳光大道路灯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光源节能改造。阳光大道为我县主要干道,全长15公里,建设单臂250W钠灯446杆,于2005年建成,已运行9年,当时存在灯具老化,光衰严重,照度仅有

2

15勒克斯,发光率低,道路夜间照明效果差,经研究论证,结合外地成功经验做法,将阳光大道446盏250W高压钠灯光源更换为150W集成封装,高压直驱AC—LED光源模组,改造后不仅照度达到19勒克斯(增加26%),大幅度提升阳光大道照明效果,同时还实现节电62%左右。阳光大道亮化改造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资方。节能改造投资方负责阳光大道446盏路灯光源更换投入并承担合同期限内的光源维修,投资方通过实际节电额返还的方式收回投资,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期限为8年,节电返还年限不超过6年。

②节能、环保、安全,打造精品政府工程

太阳能路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路灯,以太阳光作为电能供给用来提供夜间道路照明,灯杆和电池组件一体化设计,具有抗风能力,内部采用智能化充放电和微电脑光、时控技术。太阳能路灯产品采用高效照明光源设计,光亮度相当于白炽灯150W—250W,每天10小时照明,可在连续阴雨天7天内连续工作,具有亮度高、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不铺设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太阳能路灯是以太阳光作为电能供给来提供夜间道路照明,只要阳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等特点,因其不污染环境,而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

我所大力推进绿色照明理念,推广和运用绿色照明产品,目前,我县共有太阳能路灯1658杆。

3

三、加大维护经费投入,做好供需保证

为确保我县城市照明设施的维护工作,与我县财政部门签定了维护管养经费的包干合同,保证了每年、每月的管养经费能够定额到账,为城市照明设施维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好各项维护工作。

四、统一规划,按步实施

现在对于每一座城市亮化工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亮化工程应以大局为重,整体规划而不是局部规划,把整个城市划入亮化项目中,保持原有的景观设施,加强夜间特色照明,让夜色与照明融为一体,我所经过公开招标由上海复旦建筑设计院为我县设计全县控制性亮化规划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中),今后我县的路灯、亮化将按照整个控制性规划进行实施。

绿色照明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及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城市绿色照明的各项工作。

射阳县城市路灯管护所

2015年6月17日

第20篇:“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

关于印发《“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的通知

建办城[2006]48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北京市、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十一五”绿色照明工程实施纲要,指导“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我部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四日

“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一五”全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本纲要主要阐明城市照明健康、高效、安全、科学发展的指导原则,提出工作目标和重点,以及落实的措施。是各地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的依据,是推动我国城市照明行业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一、持续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照明得到了长足发展。针对城市照明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和消耗不断加大,以及光污染等问题。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在总结“绿色照明工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城市照明行业大力推进绿色照明工程,在“十五”期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明确了城市绿色照明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节电管理体制;城市照明法规、绿色照明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活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高效照明电器产品;城市照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得到新的加强。“十五”期间,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完善法规、规范市场、典型示范、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的主要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从总体看,城市绿色照明工作还刚起步,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城市照明的宏观指导还不够有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市场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低效率、高能耗、光污染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全社会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确定了“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强调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把“绿色照明——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列为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一。发展城市绿色照明事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也面临着极好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节能优先,以高效、节电、环保、安全为核心,以健全法规标准、强化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重点,以依法管理为保障,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强化管理,加强宣传,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切实提高城市照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遵循原则

1、立足科学发展,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市场竞争,完善管理机制,规范“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养护、监控、器材、销售”等管理环节。

2、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立适宜、和谐、友好的照明环境,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社会治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优化照明产业结构,强化政策导向,优化市场秩序,鼓励使用高效照明器材,实现结构节能。

4、着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探索推进可再生能源研究与规模化应用,在生产和使用中,做到节能、节电、节材、环保。

5、坚持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

(三)主要目标

1、以2005年底为基数,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5%,5年(2006-2010年)累计节电25%。

2、在城市照明建设、改造工程中,全面推行专业管理机构规划、设计论证、专项验收制度。

3、2008年前,完成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编制。

4、完善功能照明,基本消灭无灯区。新改扩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以上。

5、严格执行照明功率密度值标准。

6、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达85%以上。

7、高光效、长寿命光源的应用率达85%以上。

8、使用的高压钠灯能效指标达到或超过GB19573-2004标准,达到或超过节能评价值GB19573-2004标准。

9、高压钠灯镇流器能效指标能效因素(BEF)达到或超过GB19574-2004标准,倡议达到或超过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标准。400w高压钠灯镇流器能效指标能效因素(BEF)不低于0.235。

10、通过气体放电灯电容补偿,功率因素不小于0.85。

11、道路照明主干道亮灯率达98%,次干道、支路亮灯率达96%。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法制建设,理顺管理体制

修订《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完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验收、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内容,配套完善实施细则。结合城市照明社会公益性和无偿性的特点,切实加强专业管理。积极推进改革,逐步放开作业市场,严格单位资质管理与个人作业资格管理,修改出台设计施工养护资质,规范市场竞争。坚持建设改造与维护管理并重,进一步理顺完善管理体制,积极将城市照明建设、管理统一到一个部门,集中行使管理职能。专业管理机构要会同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绿色照明初步设计、施工图文件实行动态管理、协同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规划立项、方案设计、建设改造、验收检测、器材选用等各环节中,建立完善联动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深入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及节电改造示范工程活动

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广泛开展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活动。通过评价指标、活动原则、具体形式的不断优化,提高示范工程质量,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同时在一些城市开展现有路灯、景观照明的节能改造,针对城市照明中存在的单纯追求亮度、追求豪华、能耗密度超标、道路照明过多装饰、光污染严重、采用低效能照明器材等问题,积极实施节电改造示范工程,对光源灯具、整个照明供配电系统在内的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系统进行全面改造。

(三)推广采用高效照明电器产品

定期或不定期制定高效照明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的推荐目录,适时公布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的淘汰目录。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目录中的产品,优先采购通过绿色节能照明认证、经过专业检测审核或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正确引导社会消费意识和行为。努力规范市场行为,帮助扶持城市照明优质、高效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提高科技水平,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创新,注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城市照明产品能效标准体系建设

认真总结实施“中国绿色照明促进项目”经验,建立健全制订能效标准、节能认证、能效标识的工作协调机制。跟踪照明行业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情况,加快研究、起草、制订、完善各类新光源、新灯具等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开展照明产品关于能效标准实施与监督机制的专题研究。切实推进城市照明电器领域能效标识、节能认证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尽快建立能效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引导用户使用优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为城市绿色照明提供物资器材保障。

(五)抓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保证功能、经济实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抓紧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08年全面完成。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兼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明确节电的指标和措施。对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要抓紧修改。全面推行规划评审和规划管理,突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引导资源节约的前瞻性和权威性的作用,从源头上把好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关。从严确定规划强制性内容,并实行长效管理。

(六)提高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建设和不断完善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绿色照明新型节能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战略与理论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快相关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重点城市照明专项实验室及检测技术中心建设,重点培养和选拔一批学术或技术带头人,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咨询和技术支持作用,为绿色照明建设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绿色照明意识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绿色照明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和节约意识,增强全社会的照明节能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绿色照明宣传,大力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大力宣传实施城市绿色照明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大力宣传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成效和经验。要通过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举办宣传周、现场参观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绿色照明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建立绿色照明宣传专项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导向。健全和完善法规、标准。规范作业市场管理,结合照明行业实际,统筹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整合资源,节约资源。发挥政府资金的功效,建立统一管理体制,使城市照明规划设计更专业、建设施工更规范、运行监控更科学、产品器材选用更合理。坚持依法管理。充分运用国家现有的质检网络和机制,加强器材市场管理。使各环节科学运作,各参与主体协调配合,整个照明相关产业积极联动。

(二)建立完善节能评价体系,加强节能目标考核

各城市应根据实际建立完善适应本地实际的城市绿色照明节能评价体系,科学综合考虑评价节能效果。要尽快建立健全城市照明节能管理统计、监测制度,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标准和单位能耗限额指标,实行城市照明消耗成本管理。建立城市绿色照明、节能目标责任制。把绿色科学合理照明、节能考核指标、装灯普及率目标、专项经费投入使用情况纳入城市建设管理、生态园林城市等考核内容。通过普查、自查、专项查等不同形式,查找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提高各地开展绿色照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推进城市绿色照明节能产业化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推动和实施节能措施的新机制,推动城市照明节能的产业化进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按照规范选择确定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机构的能力。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聘请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城市照明节能改造,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监测等综合性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赢利,实现滚动发展和双赢发展。

(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合力

积极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城市绿色照明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资源。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探索建立节能奖励政策,加强政府节能采购管理,鼓励市场主体参与高效节电照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推动节能市场化运作,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节能产业化,保证绿色照明工程的持续推进。

(五)增加投入,保障城市绿色照明工程顺利推进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程。将公共公益性城市照明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城市照明专项经费做到足额专款专用,为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各地要探索建立健全专项照明节能资金,在节能资金中发挥节能效应,在节能效益中扩大资金基数,形成节能的良性互动。

(六)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开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新局面

抓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市政公用事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城市绿色照明工程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部署,认真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职能部门,落实有效措施,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顺利推进。

绿色城市申论范文
《绿色城市申论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