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对公司的贡献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5 15:04:2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公司的贡献小结

公司领导: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一句非常平实但又富有哲理的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这句话启发着我给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作为工业公司的一名神秘客督导,为公司贡献了什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首先是责任。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督导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督导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负责的时候,你就会认真对待工作,努力做到最好。

二、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在任何环境下,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敬业与你从事的工作密不可分,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要有敬业精神,你就更容易成功。一个优秀的神秘客督导需要有敬业精神,做督导审核工作一定会起到关键作用,会使你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

三、态度。人常说态度第一,聪明第二。自身的工作态度和举动,也会影响到大家对你的看法和印象,如果你经常以积极谦虚的态度请教他人,人家必然乐于倾囊相助。优秀员工除了学习资深同仁的工作方法之外,还要学习如何与同仁和谐共事,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谦虚的心态。所以,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即便这是平凡的小事,但这却是我对工作的爱,对公司的爱!神秘客督导工作虽然平凡,但平凡的工作可以塑造了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平凡的背后体现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我的工作是平凡的,就是这平凡的工作让我感到生命的充实、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我是一四年进入公司的,首先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重视,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使我迅速的融入到工作中去,跟同事们打成一片。

自加入PMI大家庭以来,始终以快乐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一直认认真真、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对预决算的从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对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所有这些都是与公司领导关心重视人才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我为能遇到这样的公司领导而感到庆幸。

然而我们所处的城市是一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城市,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消费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在这种形势下,现有的工资水平显得有些单薄,已经成为限制我自身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能跟好的为公司效力,也为了使自身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特此向公司领导提出加薪申请。

推荐第2篇:对德育工作的贡献

我自任职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本人深入细致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解,懂得他们的学习、家庭、生活情况。学生厌学、有退学念头了,我及时和他们谈心;有时候还进行家访,和家长谈心,有同学间闹矛盾了,经过我的教育,使他们以朋友相处。多少学生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下走向正确的人生航道!

推荐第3篇:孙思邈对精神病学的贡献

正文:孙思邈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医林中在公元六七世纪时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对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孙思邈对唐代医学精神病学的贡献及学术影响,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确定癫病之病名

在中国医学史上.癫病作为病名由来很久远.但在先秦时期,“癫”病是指形体颠仆的癫痛之病’。而那个遥远年代中对精神病有多种不

同的称谓。《吕氏春秋·知接篇》称为“苛疾”,高诱注日:“苛,鬼神下(烧)人病也。”当时认为精神病为超自然之物所致。又有“蛊”、“痴疾

一、“狂易”、‘“丧心”、“(姐)病”等异名。在《黄帝内经》中,“癫”几乎是现代意义上的“痫”症癫由癫痫之癫而转指癫狂之癫,盖始于唐代。具体而论,当首推孙思邈。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府”中列有“风癫第五,狂邪针灸图诀附”,论六首、方三十四首、针灸法四十八首。指出:“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虚妄之言),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眼坐沟渠,吠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嗅骂无度,或是飞蛊精灵,手乱国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从而使癫病的理论与疗法自成一体,既有发病的原因,临床上的种种表现,诊治原则,又列举出一系列的诊断预测方法、方药、针灸等疗法。

对原先称之为”瘤病”的’”癫痛”虽在“风癫”门中就其伴发精神症状的病症有所论治,但孙思邈则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眩;中指出:风眩病“大人日癫,小儿则为辅。”可能因为小儿病症初发而病史短.而成人则病程长,常伴有某些精神症状故也。在“风癫’”门中引述医论说:“……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类似癫病发作时的症状而最典型的是一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很明显,孙思邈是把“癫狂”与“风癫’”区分论治,而且各自自立门户一从而为唐代及其以后对精神病论治与科学命名奠定了基础,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至神明,故在当时的学科归属上虽将精神病与癫病都归于小肠腑,但二者又是各自不同的病种。

一、究病理及疾病预后

关于癫狂的病因病机,孙思邈既遵从医经的理论,又从大量的临床经验出发,进一步探讨发病的原因及机理

l、先天禀赋因素孙思邈引述,黄帝内经)关于癫疾发作的理论说:“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有所数(频数)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这种病因学说虽不可盖全,但长期被沿用,所以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癫》开卷伊始就从这里论起。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精神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与倾向,已为学术界所证实和认同。

2、阴阳失调中医典籍早就有“重阳者狂,重阴老癫”.‘难经·二十难》)孙思邈对这一病因学说的论述往往从临床实践出发,指出:“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日证。……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者.候之手阳明太阳”,患者的脉象有左右手强弱之异,盖阴阳失衡之象。:

1、脏腑功能失司(备急于金要方·风癫)说:““厥成为癫疾,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厥者,逆也,气这则乱,所以“厥”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气机突然过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情志活动,精神现象,都与脏腑功能有极为密切的直接关系,如医学歌诀所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肾恐多一。即是阐发脏腑与情志关系的。精神病人的言语、行、心理反常,莫不与此有关。

4、精神刺激孙思邈认为癫狂“起于心气不定”((备急千金要方·风眩))。所谓“心气不定”,主要指因精神刺激为主要诱发本病的心理因素癫狂的病理基础依孙思邈的论述,一是厥逆所致的阴阳气机紊乱。厥可使人“暴不知人”,“……邪气逆,这则阳气这,乱则不知人。”“阳明之厥,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_“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备急千金要方·风癫》)二是气、痰、火郁致使脏腑主司情志的功能失常。因而发生癫狂。关于这一病理学思想.散在于孙思邈的脏腑理论中、其论述主要集中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中,如卷十三~心藏·心藏脉论说。“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汤心,呕吐咳逆,狂语n”又说“笑而呻,呻而反忧。此为水克火,阴击阳,阴起而阳伏,伏而实,实则伤热,热则狂。门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此心已伤”(备急千金要方·肝藏脉论)说;“金克木,阴击阳,阴气起而阳气伏,伏则实,实则热。热则喘,喘则逆,这则问,门则恐畏,目视不明,语声切急.谬说有人”在卷十五(脾藏上)中说:”‘木克土,阳击阴,阴气伏,阳气起.起则实.实则热.热则问乱.体重不以转侧,语声拖声气深不转而心急。”在卷十七《肺藏脉论》中说:“火克金,阳击阴,阴气沉,阳气升,升则实,实则热,热则狂,狂则闭眼悸言,非常所说.口赤而张,饮无时度。”在卷十九《肾藏脉论》中指出:“上克水。阳击阴一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耳听

无闻,四肢满急,小便赤黄。言音D动而不出,笑而看人。”依五脏五行相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气道乱阻滞,首先会出现气郁.其次郁久化火,火灼而痰生,痰蒙心窍,肝火狂越,皆可生成癫狂。所以孙思邈认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是造成癫疾的重要的病理机制。依据病理机制与临床经验,孙思邈还进一步推断癫疾的预后情况。《备急千金要方·风癫》中指出:病发

在诸阳脉,针刺而虚热散尽则病愈。癫证初发,“岁一发,不治月--发,不治四五日发”。“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烦心.侯之于颜,……引日啼呼者,……”皆可刺灸治疗。难治的情况多见于:癫证但见骨节强值,屈伸不利,“汗出烦闷,呕多诞沫,气下泄’者;“身倦挛急,脉大,针刺治疗后仍呕多涎沫,气下泄”者;若“病发而狂,面皮厚敦敦者,死不疗凡癫发则卧地,吐诞沫。无知,若强掠起如狂及遗屎者,难疗。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己;脉沉小急实,死不疗;小牢急,亦不可治,脉虚可疗,实则死矣。”此为孙思邈的经验之谈,提示癫证也有一些难治的证候,治疗尚须下功夫探索。

三、提倡辩证施针药

癫狂的证候与症状很复杂,变化较多,孙邈在《千金》两方中对癫狂的治疗方药与针灸疗法列述颇详据统计,《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精神病的方剂近60首,针灸治法30余条。《千金翼方)中治疗精神病的方剂50余首,针灸治法40余条,单验方4首。这些方剂与针灸疗法,有不少是孙思邈亲自总结或独创的。在冶疗原则大法方面,孙思邈总结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学理论与治疗癫狂的大原则,凡骤然发作者,孙思邈主张急则以针灸为快捷。故治法中所采用的针灸疗且多实用,为后世所继承沿用最著名者莫过于孙真人十三鬼穴。所谓的“鬼穴”其名虽俗,但却是治各类精神病症的特效穴法,兹列述如下:孙思邈引述名医扁鹊的话说:“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备急千金要方·风癫》)所谓十三鬼穴,依次为:(1)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右边出。(2)鬼信:大拇指甲下,人肉三分。(3)鬼垒:足大拇趾甲下,人肉二分。(4)鬼心:掌后横纹,入半寸(5)鬼路:外躁下赤白内际,足太阳处,行火针。(6)鬼枕:大推上入发际一寸,行火针。(7)鬼床:耳前发际宛究中,耳垂下五分,行火针。(8)承浆:又名鬼市穴,从左出右。(9)鬼路: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即劳官穴。(10)鬼堂:直鼻上人发际一寸,行火针(11)鬼藏:即女人玉门头;行灸法。(12)鬼臣:尺泽横纹外头接赤白肉际,即曲池穴,行火针。(13)鬼封: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去上,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以上若是四肢穴位皆用双穴;若是孤穴即单用之。这十三穴很值得研究并试用。(l)温胆汤组成:半夏二钱,竹茹二钱。枳实二钱,陈皮三钱,生姜四钱,甘草一钱。功用:清胆和胃.理气除痰主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或呕吐呢这。以及惊悸不宁,癫狂等。现代用于精神裂症等本方“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温和实际在于清凉胆热。(2)定志小丸组成: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功用:定志安神,调理脏腑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狂眩,现代用于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以上四昧为来.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个,日三次。散服亦佳。(3)镇心丸组成:紫石英、茯苓、葛蒲。苁蓉、远志、大黄、大豆卷、麦门冬、当归、细辛、卷柏、干姜各三分、防风、人参泽泻、秦艽、丹参各六分,石膏、芍药、拍子住各三分,乌头、桂心、桔梗、甘草、薯预各七分,白蔹、铁精、银屑.前胡、牛黄各二分、白术、半夏各八分,干地黄十二分,虫二十枚.大枣五十枚。功用:补心安神,解忧定志。主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注,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皆悉治之。现代试用于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此病女多于男子千倍)。以上三十五味共为东,蜜枣和捣五千杵,酒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次,逐渐加量,最大量可日服二十丸.(4)薯预丸组成:薯预十八分,桂心、大豆黄卷、鹿角胶各七分,当归、神曲、人参、干地黄各十分,防风、黄苓、安门冬、芍药、白术各六分,甘草二十分、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各五分。白蔹、于姜各:3分,大枣一百枚。功用:除烦解郁,定志安神一主治:头目眩晕.心中烦郁,惊悸狂癫,现代也用于情感性精神病的防治。

推荐第4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贡献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贡献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班主任在“以传统道德育人”的工作中,引领学生,任重道远!为达到育人目的,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工作:

1.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师德育己,以己育人,以老师的言行品格教育、影响学生。

3.安全常识教育。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财物安全、交友安全、网络安全„„等等

4.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亲人朋友;学会感恩,拥有爱心,懂得行善与布施,这是一辈子的财富。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爱好。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啖,不讲脏话,正确发泄不良情绪

6.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是昨天,是今天,更是明天。会学习,是一种能力与素养总之,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为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5篇:国人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中国对微生物及与微生物相关方面的贡献

中国人和微生物最早产生关系的应该是对微生物的利用。 中国对微生物的利用最早因源于运用酵母酿酒。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中国酿酒的历史悠久,从考古发掘看,大约在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已开始用谷物酿酒。到商周,酿酒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国家已有专门职掌酒业的官员酒正、酒人、郁人、浆水等。后人从商周古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贮酒器、盛酒器、取酒器和饮酒器等。汉代已出现了多种制酒用的酒曲,仅扬雄《方言》一书中就记载了地方名曲八种。西晋制出了可以治病的药酒。这些酒都非烈性酒,有用谷物酿制成的米酒,有用果物制作的果酒。烈性白酒从考古发掘看,大概出现在宋金时代,酒精含量一般在40度以上,南方制作的多在40—60度之间,北方制作的多在50—60度之间,个别高达67度。

另一个应用微生物的应该是酱油的酿造。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酱油是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这是中国人对微生物利用的两个最普遍的实例,而对微生物的研究则就相对较晚,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也是近当代才有了一些巨大的贡献。以下列举了9为在微生物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中国人。

1.林宗扬

林宗扬(1891 - 1988) 是我国微生物学的第一代学者,他主持的医学细菌学教学宗旨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除了讲授作细菌学,还组织开展了一些细菌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临床细菌学和血清检验工作。早在1918 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瓦氏反应”一文,较早向国内介绍了诊断梅毒的方法和技术;1925 年他首次在我国病人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在实验中自己也受到感染,卧病一年方愈;1929 年与其同事共同发表的“检查斑疹伤寒的沉淀试验———用变形杆菌X19的特异物质检测”一文,曾被《人体病毒和立克次体感染》这部世界权威性经典著作引用。林宗扬及其同事对内部染真菌丛梗孢(Monilia) (有别于外部的真菌) 及其基础进行了长达10 年较全面研究,于1930 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真菌的论文,在分离培养真菌、鉴别其种类方面,建立了一套方法和技术,并对真菌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935 年,他编著了《细菌学检验方法》,内容精炼、实用。林宗扬实乃我国医学真菌研究的先驱。

2.施有光

施有光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研究青霉和曲霉菌分类的科学家。1933年毕业时,他对武昌地区的青霉和曲霉进行过研究,分别在《扎幌自然史学会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SapporoNatiural History Scoiety )和《岭南科学杂志》(Lingnan Sci.Jour)上发表了他对采自武汉地区的青霉和曲霉的研究报告。在后一篇报告中,他将自己研究过的一个曲霉菌株定名为钟氏曲霉(Aspergillus chungii),以纪念他的老师钟心煊。在毕业后的两年中,他一面在中学教书,一面跟随钟教授进行曲霉的分类研究。1936年在《岭南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武昌地区曲霉属的分类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后来都被国际著名曲霉分类学权威Charles Thoma 1945年编著的Manualof the Aspergilli中收录。在以食品发酵微生物学研究著名的日本,施有光在半泽教授指导下,研究了中国霉豆渣中的毛霉和霉面筋中的霉菌,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同时,他在日本学习了以应用微生物学为核心专业的农艺化学,积累了有关食品和酒精及酒类酿造的知识。抗日战争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四川内江酒精厂任厂长,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他在我国较早地将国外先进的发酵理论、发酵技术和工艺写进大学教材。年迈的施有光连续发表过多篇介绍国外学术动态的文章,例如1983年发表在《江苏食品与发酵》上的“微生物在工业上应用的概况”以及介绍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概况的文章,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吸引过不少读者。年近八十,他还不顾体弱和家庭困难,坚持上班,积极主动地承担科技英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轻工业研究所恢复正常的科研工作,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作出了贡献。

3.方心芳

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教授从年轻时代起就开始和微生物建立了不解之缘。他研究过与工业微生物学有关的许多微生物,无论食品、医药品、还是工业原料生产有关的我国微生物,他都涉足过,甚至红茶菌,他早在51年,就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它过研究。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找到一些我国特有的菌种,发表过上百篇有关微生物和发酵的文章,编著过《应用微生物实验法》,许多研究成果都已被应用于生产中,解放后,在发展我国现代发酵工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方老也为公家培养了大批的微生物学研究人材。现在,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所、市一级业务骨干中,就有近一半是方老亲自指过的。方老对我国微生物学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人们公认的。

4.汤飞凡

汤飞凡(1897—1958年),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阐明病毒的本质。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两次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构和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组建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机构——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他是中国病毒学、免疫学奠基人。

5.戴芳澜

戴芳澜(1893—1973年),中国著名的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在真菌分类学、真菌形态学、真菌遗传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建立起以遗传为中心的真菌分类体系,确立了中国植物病理学科研系统;对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使我国的真菌学具备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我国其他单位。也开展了真菌调查和药用真菌的研究,从而扩大了对中国真菌资源的认识面。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的植物病理学家和真菌学家。

6.高尚荫

高尚荫(1909—1989),中国著名病毒学家。对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农蚕脓病毒、根瘤菌噬菌体、猪喘气病原物及昆虫多角体、颗粒体病毒等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分析研究,证实了病毒性质的稳定性[5];在国际上首次将流感病毒培养于鸭胚尿囊液中;创立昆虫病毒单层培养法,在家蚕卵巢、睾丸、肌肉、气管、食道等组织培养中应用成功;开展了昆虫病毒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为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病毒学实验室和病毒学专业。

7.樊庆笙

樊庆笙(1911—1998),中国著名农业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之一。长期致力于农业微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及应用工作。率先从事青霉素生产试验,为中国生产青霉素药品作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对大豆根瘤菌不同菌系的共生固氮效率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研究了几种新合成农药对根瘤菌的影响。在共生固氮菌的生理生化研究,紫云英、花生、大豆根瘤菌的应用研究和紫云英北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8.李季伦

李季伦(1925—),中国微生物学家。在研究固氮酶催化机制过程中,证实HD形成是固氮酶的通性;论证了伴随固氮酶催化还原N2生成NH2的同时,有两个主要的放H2反应。在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发现由玉米赤霉菌所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也是高等植物的一类与发育密切有关的新型激素,由胶孢镰刀菌所产生的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还在我国成功地开发了赤霉素(GA3和GA4+7)、玉米赤霉醇、马杜霉素、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等农用发酵产品。

9.赵国屏

赵国屏(1948—),中国分子微生物学家。研究微生物代谢调控以及酶的结构功能关系与反应机理,开发相应的微生物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主持若干微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完成对重要致病菌问号钩端螺旋体 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鉴定若干关键代谢途径和基因功能,为深入研究致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主持SARS分子流行病学和SARS冠状病毒进化研究,为认识该病毒的动物源性及其从动物间传播到人间传播过程中基因组、特别是关键基因的变异规律奠定了基础。

推荐第6篇:佛教对茶文化的贡献

佛教对茶文化的贡献

2015-10-6 08:23 来源:第一茶叶网

摘要:自古高僧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 ...

自古高僧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佛教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推荐第7篇:我对大自然的贡献

我对大自然的贡献

我是一棵树,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才刚刚被一些还爱护大自然的人们栽种。

我一出生,大树爷爷就对我说:“小树啊!你长大了,一定要像这些叔叔阿姨们学习啊!要多对大自然做贡献,现在社会进步了,有很多的人都开了厂,他们营业一天,大自然就多了一天的二氧化碳,我们要为人类传送出新鲜的空气,不然她们就得毁灭了!”我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明白了重要性,我发誓一定要做好。

我渐渐的长大,大叔爷爷也渐渐老去,大自然的灾难也多了一些,“台风,地震,海啸,龙卷风”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就在这一天龙卷风来了,我们决定以死,让人们明白,大自然需要绿色,二氧化碳让大自然以前的绿色,变成了一片废墟。台风慢慢逼近我们,慢慢的威胁这我们的生命,死亡的咛叫声响了起来,慢慢的我们被连根拔起,大叔爷爷紧急的说:“小树,你的生命还长着呢!不能这么快就牺牲,这些责任就给我们这些老辈的吧!听完这句话,我就被老树爷爷重重的推了下来,我晕了过去,醒来我看见了,我周围有:一条小溪,有很多花朵,还有很多树,一座座陡峭的山。这里风景如画,美丽极了!我回忆着大树爷爷对我说的话,我失声痛哭起来:“爷爷,我亲爱的爷爷,你怎能抛弃我呢?让我去承受逝去亲人的痛苦。爷爷————”

小溪对我说:“小树,不哭了,人们到处破坏大自然,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你的亲人不希望你为她们的离去而哭泣,希望你去重建大自然,让大自然恢复以前的美丽,以后这就是你的新家,欢迎你来到你的新家,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接受这个新家吗?”我说:“谢谢,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我,我愿意和你做朋友,我希望经过这次的龙卷风,能让人类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们。”

经过了这次的龙卷风人类终于明白了大自然的重要,开始多种树,保护大自然,看来大树爷爷和叔叔阿姨的死,是值得的。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又一个小树被人们栽种了下来。

六年级:小璇子girl

推荐第8篇: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贡献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实事求是\"原始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里,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利用这一成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所做出的一种中国式的概括。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批判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通俗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哲学上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得到基础。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直接使用\"实事求是\"一词来表述当代的作风。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表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在1978年12月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时间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以这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同志的大力倡导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的树立起来,实事求是的作用日益深入人心。

二、重新确立

我们讲的\"重新确立\"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本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法宝,但是我们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

严重的损失,面对着结束\"*\"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着拨乱反正,中国该怎样去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在确立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纳入思想路线中,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解放思想本是实事求是中应有主义。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来强调,这是邓小平的创举,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新的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

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江泽民也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从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

(三)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邓小平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求是。\"

(四)在实践中国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在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时,也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泽民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妙,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二)它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得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的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军报》、《学好文件抓住纲》1997年2月7日

[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推荐第9篇:我为公司做贡献

我为公司做贡献

我最近用心读了《我为公司,公司为我》这本书,全书共五篇6十六节,每篇开头的精辟论述深深地吸引了我,从中受到深刻启迪,读后感触颇深。公司是我们生存的土壤,是我们事业的根基,所以我们要培加珍惜,精心阿护。我虽然工作三十多年,在公司呆了十六年,但对公司的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有时还存在误区,仔细回想这么年,公司给了我许多,使我受益匪浅,我应该百倍努力去回报,与公司和衷共济,共兴共荣。

书中开篇“我靠公司求生存,公司靠我谋发展”,阐述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去工作,同样,员工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公司的存在。公司与员工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肩负着一份公司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责任。树立“我靠公司求生存,公司靠我谋发展”的观念,能够增强公司员工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公司发展走向良性轨道。责任意识,作为公司的员工应该有责任意识,责任很重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对家庭都不会产生益处,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对公司也不会产生效益。公司一直以来在项目管理上狠抓责任成本管理,众所周知成本就是建造产生的费用,责任成本体现的是“责任”二个字,我们说用好每一分钱,做好每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每一个管理者认真负责地管理成本,不浪费,不超额,严格执行公司的有关规定,控制费用,争取利润最大化。当我们真正融入公司中后,会感受到:公司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公司的家园文化真正叫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看到身边一个个同事成为“企业模范”、成为“市场尖兵”、成为“先进个人”„„每个人深受鼓舞。

我们明白:公司为我们搭建了发展的平台!公司不但是我们发工资吃饭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地方。我们所有人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已知。公司所有员工的起点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但逐渐的有的提职了,有的提薪了,有的定职了,有的定级了,大家都在进步,正是有这么个平台大家才有发展。但发展快慢和不平衡是能力和水平的差距,不是平台的问题,我记得央视有个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相信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不同,对舞台的需求也不一样,总之,平台搭好了就看你的表现了。

公司的平台很大,发展的空间也很好,努力就会有结果,公司不是那个人的,是大家的,大家为公司贡献了就会有好的发展。我对以上二点深有体会,我从军人到公司员工,一没上过工程专业学,二没做过专业工人,今天走到了项目中层领导岗位,凭的是责任和发挥。有人说用心做事、谨慎做人,做好自己岗位的每一件事,完成好职责内的每一项任务,就是为公司做了贡献,在目前,我们需要这样的做事做人原则。

我为企业做贡献 我与企业共成长

“人生五十年,去意恍若梦幻。下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九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从23岁到32岁,我的青春、热血、激情……人生的菁华,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交通行业、奉献给了*高速公路、奉献给了*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事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匆匆,年岁腐蚀了容颜,眼纹初绽,华发渐生,那意气风发、懵懂无知的少年,如今已经渐渐洗涤去青涩,在这无法抗拒的悄无声息的消融里、在母亲和妻子温柔的注视里,归来整理行囊,看看我在这段人生旅途中,都拥有、收获了些啥—— *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月*日,由*股份有限公司和*经济开发中心共同出资建成,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公司拥有*、*两条高速公路,她们是国道主干线北京至上海、同江至三亚的共线段,是*省内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南接*高速公路,中衔*大桥,北连*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之交汇,主线全长虽然只有*公里,但她却是条流金的河,全年车流量*辆,年均征收通行费*万元。

*高速公路同时也是一条美丽的河,在道路的两侧都种植了甲角桃和水杉,每到春末夏初在挺拔隽秀的水杉下,甲角桃就会绽放出一朵朵红白相间的鲜艳地小花,热闹而紧密的簇拥在一起,远远看来像一层层雪压满枝头,又像一个个顽童团坐在一起,烂漫游戏。在道路的中间分隔带里,植满了紫薇、剑麻、三叶草和蜀松,它们手牵手、肩并肩的像战士一样的肃立在一起,守护着来往司机的行车安全,也确保了道路的畅通快捷。

*高速公路沿途设有*、*、*、*、**个收费站,另在*段设立了国内第一座跨线式钢结构空中服务区——*服务区,*年以后又在*段设立了一处分体式服务区——*服务区。它们将*公路骨干网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道路建成通车以来,*公司始终以“服务社会、方便群众、促进经济”总揽全局,强化“以顾客关注为焦点”的经营理念,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道路质量为生命、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安全生产为保障”的指导思想,实施了优良道路品质、优质服务水平、优美行车环境的“三优工程”。更为突出的是20xx年,广靖锡澄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

1、iso1400

1、ohsas18001三大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道路畅通,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也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司管辖下的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先后获得无数嘉奖和荣誉称号。

我曾无数次的为自己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曾为自己能为公司的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而感到快乐!我觉得,公司和职工是一个共生体,公司的成长,要依靠职工的努力来实现,每一位员工都要带着强烈的责任心,犹如关爱家庭般的去关心公司的发展,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公司的发展融为一体,认认真真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公司是个人施展才华的天地、是个人实现理想的平台。只有人人努力工作,公司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个人也会因此有表现的空间和丰厚的回报。

*高速全线开通后,我一度曾在收费站的值机岗位上工作了*年。这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我一直都秉着敬其事而后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工作作风,尽心尽责、团结同志,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在收费工作的前沿,认真学习、与时俱进,为*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做出了应有的保障。

到了*年*月我与另*位精英同志一起被调职至清排障大队,经学习、历练后,于六月初分派进各班组,至此,清排障大队,江南江北红装卷劲风,点点星火可燎原,碧波上下,一时豪杰,全英会。

清排障大队是一个具备“敬业爱岗、服务诚信、业务熟练、奋发向上、团结协作、锐于进取”的团队。自大队成立以来,清障服务费收入比原先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年来,一场五十年未遇的大雪,再一次锻炼和见证了同志们的意识和决心,同志们纷纷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工作作风,舍小家,顾大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战斗在抗冰铲雪的第一线,这其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如*同志在此期间一直接到医院对他父亲发出的病危通知单,但他却一如既往的同雪魔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战斗,不曾回去看望他父亲一眼,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大队的号召;*同志战斗到两脚失去知觉了,但仍然坚守岗位……在那一刻里,我们听到了、我们看到了清排障大队的英豪们“血肉作干城,烈慨在雪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欣”——而由这一群可爱、可亲、平凡的人组成的正是这么一个充满阳光和朝气、伟大的团队!

这一个团队自组建起,就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在他们的苛护和指导下,清排障大队在*年公司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大队均获得了无比骄人的成绩。清排障大队现在编制内的*位同志都以一颗朴实忠诚的心和奋发进取的意志,坚决彻底的完成公司交办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信任。

清排障大队是我家,荣誉归大家。清排障大队的发展与成长是我们所有队员的幸福,个人的提高是建立在清排障大队发展的基础上,要以清排障大队的成长为依托,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机遇,树立以大队为家的观念,与大队共呼吸、同成长。我深深意识到: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岗位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精诚协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领导的互动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质。清排障大队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在工作中获得技能与经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惭愧!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推荐第10篇:我为公司做贡献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责任是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使命,从生命的开始到终结,我们每天都要履行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生命的责任。个人认为,于公司而言,员工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亦是在为这个集体做贡献,而员工对工作负责的同时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对于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来说,我觉得认清以下两点是很重要的:

1.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这条对于应届生来说尤为重要。公司是我们踏足社会的第一站,初来乍到,自己所拥有的只不过是在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那一丁点的实习经验,看着身边一个个经验丰富、技术雄厚的师傅们,内心不免会充满羡慕。但是只要我们能积极的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就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2.工作就是愉快的带薪学习

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经验。仔细思考工作给我们的回报,除了有形的工资,还有无形的知识、技能、经验积累、成长的机会、贵人的扶持以及上升的空间。所以工作其实就是价值交换价值的过程,只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以及宝贵的经验。

下面用一个可能大家都听过的小故事说明责任的重要性,不负责任也许就会引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惨重后果。

比尔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作,因对待工作尽职尽责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力衰时,比尔对老板说,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

老板十分舍不得比尔,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比尔的请辞,但提出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比尔自然无法推辞。

然而,比尔归心似箭,心思已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如以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等到房子盖好后,比尔急匆匆地向老板请辞。这时,老板做出了一个让比尔意想不到的举动——老板将钥匙交给了比尔。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一生盖了那么多豪华的住宅,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拒绝借口,勇于承担,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11篇: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柳永的词的分析,说明了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宋词;贡献

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需要一批为之奋斗的人,北宋时期,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 ”的现象。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

(一)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

柳永关注到了词的特殊特征,特别注意了词的格律与平仄。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有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句,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出来,明净而透彻。同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二)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如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

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全文长达200多字,极大限度的扩展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二、柳永开创了新的词牌名,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一)在词坛上,柳永是开创词调最多的作家。

在宋词八百多个词调中,有一百五十多个是柳永的首创。《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黄莺儿》、《彩云归》、《鹤冲天》等等。宋词发展到柳永,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柳永的努力为后来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进一步繁荣开辟了道路。

(二)柳永对歌妓词的描写,真实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1、柳永着重表达了女性真实大胆的爱情,提高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平等、自主地位,展现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比如柳永的词作《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由于柳永经常流连于市井烟花柳巷,他对世俗女子的描写坦陈真切,歌颂了她们对爱情自由平等的渴望,展现出她们爽快泼辣的真实性格,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取向。

2、柳永摒弃传统花间派词人对贵族妇女的描写,更多的关注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井妇女。比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他在未脱离表现狭邪的市井现象的情况下,更注重对歌妓真实感情的抒发。柳永词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提高了词作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三)柳永在词中首先描写了城市的繁华风物

1、柳永首先开辟了对城市风舞的描写,比如在《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柳永以绚丽飘洒的笔触,把三五都会的兴旺与繁荣展露无遗,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对宋词的发展意义重大。

(四)柳永运用“以赋为词”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形式。

1、柳永注重慢词写作的铺叙描写,往往以景物描写和场景渲染作为铺垫,以实践活动为叙述线索,在词作中时时透露着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结构疏放,内容连贯有序,把所表现的是由和情感生动流畅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在其代表作《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首先描写场景,用铺叙的手法慢慢展开。

3、在《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灵活运用领字,让铺叙生动流畅的展开,从而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广泛运用

(一)柳永大量借鉴、吸收市井口语入词

1、柳永扫除唐五代以来浓烈香艳的词作传统,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比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2、柳永词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词的推广度和表现力。又如《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他的词作多明白通俗、平白如话,才会出现“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柳永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对于后来的说唱文学和元代戏曲的发展有发轫之力。

(二)柳永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新

1、柳永不单只是注重书面语的深入提炼,更是广泛的采用世俗口语,比如“恁、争、怎、看承、都来、消得”等的运用,不但生动有趣、活泼别致,而且易于人们的理解。他创造性的运用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2、他通过利用时空转换,巧妙地传造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表现出回环往复得多重表现效果。如《驻马听》“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四、抒情化自我的表达和对羁旅行役词的发展

1、柳永曾在军营写下一篇赞颂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之词《踏莎行》“谋臣样樽俎,飞云骤雨,三军共戮力番儿未去!天时地利与人和,西酋谁敢轻相觑。鼐鼐台,草迷烟渚。飞鸿惊对擎天柱!雄风高唱大风歌,升平歌舞添情趣。”整篇词作感情浓烈、汁液饱满、视野开阔,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

2、词作《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和著名的羁旅行役词《满江红》“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感情真实,注重自我的表达。 结语:

柳永作为词坛具有开创意义和全面革新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苏轼和周邦彦在其影响下,分流并进,各开一派。他对晚唐五代词的全面改造,使词由案头文学逐渐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健全了词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内容、拓展了词的境界。由于其词作过于浅直俚俗和对于男女之情、靡靡之音的描绘,受到李清照等人的批评。但是,柳永对于宋词的发展与繁荣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何文焕.历代诗话[A].陈师道.后山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排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肖寒,锡锚编.古代文学名句精华(词曲卷)[M].重庆出版社,2010.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第12篇:马寅初校长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马寅初校长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北京大学

江长仁

蜚声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教授,一八八二年(清德宗光绪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浦口镇,出生时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又姓马,乡里间盛传“五马”齐全,一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确实,马老一生历经了三个朝代,跨越了一个多世纪,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是举国公认的“学界泰斗”、“一代师表”。

一、一生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学研究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初名元善,字尹初,后更字寅初。出生在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更想到大城市去读书。父亲马棣生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为聪明伶俐,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帐,继承“酒坊”家业,学做生意。为读书,马寅初的执拗,使他再次饱受皮肉之苦。父亲训斥他、罚他下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教会学校“育美书馆”读中学,由于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刻苦,学习优秀,成绩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学毕业后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本打算在矿冶方面干一番事业,,190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7年他被送往美利坚合众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

1 学矿冶系。学习一年后,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国,为“强国富民”,就必须改革中国经济,于是马寅初在美国决定潜心攻读经济学,他是我国比较早到国外学习经济学的学者之一。 1910年他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出版发行后,立即轰动了美国财政界与经济学界,成为研究美国财政问题的重要参考书,而且还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提出聘请他留校任教。其他大学也纷纷发出邀请,聘请他前往任教,但是,马寅初都一一婉言谢绝。他说:“我来美国留学,是为了报效我的祖国和人民,所以学成之后我不能留下。”

就这样,马寅初怀着一颗“强国富民”的爱国之心,于1915年返回阔别多年的祖国。先在财政部任职,随即他发现,他所学的那套财政学说来这里毫无用武之地。这样,他便断然拒绝了军阀政府的拉拢,宣称“官场习俗非我所愿”,发誓“一不做官,二不发财”。不久,义无反顾地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在北大期间马寅初先后开设了多门实用的经济学课程,如货币学、银行学、财政学、保险学、交易理论、汇兑论等,这些课程都属于经济学范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1917年被选为北大评议会评议员,又被选为北大经济门研究所主任。1918年被选为北大经济、商学门主任,同年参加蔡元培校长发起和组织的进德会,为甲种会员,并经常在校内外进行演讲。1918年1月北大校长蔡元培召集各研究所主任商讨创办《北京大学校刊》,每月出刊

2 一期,每期由各研究所主任轮流主编。第三期由马寅初主编,在这一期上他发表了《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一文。

1918年11月北大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连续举行了三天演讲大会,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马寅初与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被邀在会上作演讲。蔡元培作了题为《劳工神圣》的发言;李大钊在会上作了《庶民的胜利》这篇著名的演讲;马寅初作了题为《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的讲演,他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阻碍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热情地支持了当时广大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19年他被各门的教授会推选为北大第一任教务长,任期一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寅初热情支持学生爱国运动。6月马叙伦、马寅初等十二位代表与北洋政府交涉,要求释放被押北大学生。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校长为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愤而辞去北大校长职务,马寅初同其他教授们联合到教育部请愿,表示如蔡校长不回校,北大教员“即一总辞职”。他在任北大教务长时,贯彻蔡元培校长的整顿和改革的措施,废“门”改系,全校共分14个系,使北大向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方向转变。 1920年,他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1年12月发起组织“北京大学经济学会”,并创办《经济学会》半月刊,被推选为会长。

3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于8月6日下令撤消北京大学,将在北京的九所大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反动军阀制定了一套极端腐败的教育制度,使北京大学的办学道路,向封建主义倒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寅初愤而离开了教学11年的北大。

他南下到达北伐军已经攻克的浙江,1927年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并在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于1929年任南京政府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委员长。此时他虽在政界服务,但始终未脱离教学,继续在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在陆军大学任教;1932年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并主持研究所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同立法院迁到重庆。1938年他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马寅初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他不畏强暴,挺身抗争,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被长期关押在息峰、上饶集中营和软禁,直至抗战胜利才恢复自由。1946年2月,为重庆“校场口事件”中受伤。1946年9月, 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他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3月在香港地下党的安排下,马寅初与、柳亚子、曹禺等民主人士乘坐华润公司“阿尔丹”号苏联货轮北上参政。1949年3月25日,马寅初与沈钧儒、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到北平西郊机场欢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入北平。1949年8月26日,马寅初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马校长在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发表了就职演说。马校长十分激动地说:“过去在国民党统治下,我是连到浙大教书的机会也被剥夺了的,1946年、1947

4 年,竺可桢校长亲自到舍间聘请两次,但都被反动派所阻挠。做个教授尚如此之难,何况做校长呢?!现在由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打败了帝国主义,铲除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所以我才能够被任为校长。”可见,他对国民党的恨和对共产党的爱,言溢于表。1949年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参与、讨论、制定《共同纲领》,会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还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以后,他当选第

二、

四、五 届全国政协常委1949年10月1日,马寅初与其他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一起登上**城楼,出席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1950年11月16-20日,曾任世界维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和郭沫若等人一起出席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维护和平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北大将校庆日由过去的每年12月17日改为每年的5月4日。党和国家非常关怀北大的发展,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北大题写校名并曾三次写信鼓励师生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周恩来总理曾先后6次亲临北大视察或做报告。1951年6月,国务院任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为解放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6月1日,马老二进北大,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红楼门前的民主广场上,全校师生举行盛会,敲锣打鼓欢迎他,教育部长马叙伦、副部长钱俊瑞陪他来的,钱俊瑞还向师生说:“马老嫉恶如仇,绝不讲情面。马老的治学精神和正派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贯坚持发扬北大的民主传统与

5 作风的!”马校长致词说:“同学们,北京大学是我的娘家。今天我回到了娘家,见到了红楼,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北京大学到底是北京大学;北大青年到底是北大青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马老按照中央的部署,北大的校址也从北京市内的沙滩等地迁移到了位于北京西北郊著名园林风景区的原燕京大学校址,即“燕园”。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侧重于文理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大学。

深入观察中国社会的经济动向,并针砭时弊,著书立说,发表大量论文和演讲。他在立法院任职期间,爱憎分明,在任何场合,对任何问题,他都旗帜鲜明,“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不断与孔祥熙、宋子文发生激烈的争辩。他不为权贵炙手可热的权势所屈服,在经济立法中力求维护人民利益,反对官僚资本的利益,他不断发表演说,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抨击四大家族鱼肉百姓的罪行,探讨经济政策和经济的改革。他的这一突出性格给人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迅速被日寇侵占;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又策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心愿。在强烈的爱国心的驱使下,马寅初慷慨陈词,倾诉了他抗日的决心。这一时期,他发表了大量言论支持抗战,如1931年11月在《交大抗日特刊序文》中,他满腔激情地号召:“全国国民当以必死

6 之心,必死之力,必死之情为武力之抵抗。亦当以必死之力,必死之情,为经济绝交之维持,以武力抵抗为经济绝交之护卫;以经济绝交为武力抵抗之后盾;相辅而进,以挫强暴,以求生存!”

是有着铮铮铁骨,不畏强暴,抨击“蒋家王朝”独裁专制,疾呼“打倒官僚资本”的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肝胆相照的真挚诤友。曾任世界维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

二、

四、五 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

一、

二、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马老早年流血美国,攻读经济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返回祖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曾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校长、名誉校长。

(一)

马老不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勇猛的民主斗士,而且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对北大和北京高等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51年6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马寅初为北京大学校长,全校师生员工在民主广场隆重集会,热烈欢迎马校长就职。当游人问及他的建校方针时,马老十分拥护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很坚定地说:“我认为建校方针是中央所定„„一个大学校长应以执行中央的政策,推动中央的

7 方针为己任。”马老要求大家“认清时代,他说:“中国已经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只前进,不能后退。倘若还是故步自封,不肯赶上时代,必然落后,甚至于被淘汰,”他勉励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发扬北大光荣的革命传统,保持北大的学术地位,配合国家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国家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型大学?马老认为:要“办好学校,一要靠党的领导,二要有师生员工的真诚团结,三要发扬民主。”他十分拥护、准中党的领导。上任不久,马老就要求上级能派一位党员副校长来工作。1952年10月4日上级派共产党员江隆基任北大副校长,马老十分高兴,在北大东操场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对江隆基副校长的到任,表示热烈欢迎。在工作中,马老对江隆基和党组织的意见很尊重。党组织和江隆基对马老的意见也十分尊重,工作配合得很默契。马老说,除了党的领导,还必须发扬民主,坚持民主办校的精神。1949年8月,他在浙大任校长时首倡召开校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他说,全体师生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共同努力创造新的浙大,这和以前由校长同志一切是完全不同的。马老号召师生,要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对于学校行政、学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充分发表意见。他要求“人人提方案,个个想办法“,群策群力,为办好浙大献计献策。结果。师生们共提出九百多条提案。当时任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谭震林同志对词给于很高的评价,称校代表会议“这是新创造”。马老担任北大校长后也把这种民主办校的精神带到了北大。

8 马老认为学校“培养人才一定要服从国家总路线的需要”,“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遵循国家总路线前进。”他十分赞同教育吧提出的:综合大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理论或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为各经济和文化部门输送研究和教学干部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深的理论水平与广阔的科学知识、通宵一般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各种基本规律,逐渐培养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

马老在北大任教,任职二十余年,在个中会上,反复阐述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谈新中国的教育》一文中,说,新中国的教育与蒋介石反动派所办的教育根本不同之点是为谁服务的问题,蒋介石代表四大家族及少数人的利益,新中国的教育是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他鼓励师生按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方向,把自己派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

马老还坚决主张北京大学乃至全国的高等学校既要进行教学,又要进行科学研究,二者不可缺一,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建设人才。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则不以为然。两种意见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马老坚持把这一问题呈报到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那里,请求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者裁决。结果,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并支持马老的意见。1955年5月4日,马老在“北京大学1954—1955学年科学讨论会”的开幕词中说:“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北京大学从1954

9 -1955学年开始了有计划的科学研究工作。全校有270多位教师从事将近300多个专题的研究。”此后,在北大掀起了一个教学、科研的新高潮。北大率先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随即许多高等院校都提出要成为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建设人才的教学、科研的阵地。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决定。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马老积极响应,并根据上级的指示主持召开行政会议,成立了以马老为主任委员的“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筹备委员会”。校领导组织全校教师两次听取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的报告。报告对院系调整、课程改革、人事调配的原则做了全面说明。北大党政领导又邀请将要调整到新的北京大学的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北师大五校的700多名教授、讲师、助教,在燕京大学举行联欢大会。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北京大学的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法、理各系科以及辅仁大学和浙江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并入北京大学。这样,经过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共有十二个学系,三十三个专业,七个专修科,还有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华侨先修班、少数民族先修班、研究生班、工农速成中学、两个医预班、东欧留学生班等等。从此,北京大学就成了一所中外闻名的以文理科为主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校址由沙滩等处迁至西郊原来的燕京大学校园。马老在这次院系调整中是作出了贡献的。

(二)

马老认为“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人物”,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十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精通业务,学有专长,才能发挥他们在教学

10 中的主导作用;全体教职员工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是他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是他们有高尚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办事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马老强调:教职员工必须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他首先在北大职员中发起来一个以改造思想、提高政治认识、树立正确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真正地为教学服务的学习运动。学校方法是:听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周安排1-2次。马老认为,即使是后勤人员也应该提高政治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当时规定的学习文件有:《什么是爱国主义,为什么爱祖国》、《论国民公德》、《荣誉是属于谁的》、《对事务工作的认识》等,学习会还曾请当时的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刘澜涛作过报告。

马老在北大领导职员进行的政治学习,效果较好,为此,他准备将此经验推广到全校教师中去。并呈文报教育部请示。教育部认为这种学习对全国高校教师是有必要的 决定先组织京津20所高校教师学习,取得经验推广全国,教育部为此专门成立了“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委员会”教育部正、副部长,分别任学委会正、副主任,马寅初等为委员。

马老亲自写信给周总理,说北大有12位教授发起北大教员政治学习运动。“他们决定敦请毛主席、刘副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董必老(对董必武同志的尊称-作者注)、陈云主任、彭真市长,钱俊瑞副部长、陆定一副部长和胡乔木先生为教师。嘱代函请以上十位

11 教师”。周总理将信转给毛主席。毛主席即时在信上批示:“这种学习分好,可请几位同志去讲演,我不能去。”周恩来总理对此极为重视,于9月24日主持研究京津各高等学校开展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问题并于29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京津20所高校3000多名教师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周总理以开始就说:北京大学教师学习会和马校长要我给他们作各报告,我想既然要给北大讲,也就应该给别的大学讲,因此,我同教育部商量,这个报告会就以北京大学为主,把北京、天津其他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代表也请来了。总理共讲了七个问题:

(一)立场问题,

(二)态度问题,

(三)为谁服务的问题,

(四)思想问题,

(五)知识问题,

(六)民主问题,

(七)批评于自我批评的问题。周总理对每一个问题都讲得具体深入,生动感人。特别是周总理以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白地说了自身的体会,马老说:“听者无不为之感动”。周总理最后号召教师们认真地进行实现改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战线的革命战士。这以后,这次学习运动,不仅从北大推广到高等院校,后来扩大到全国范围,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马老不仅首创北大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改造思想,而且亲自作一些老教师的思想转化工作,并且号召全体师生再接再厉,肃清从旧社会带来的反动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工人阶级思想在北大的领导权。

特别是马老对周炳琳教授的帮助,做了大量的工作。经济学系周炳琳教授曾任北大法学院院长,在“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中,阻

12 挠学生运动开展,解放后又发表了一些不好的言论,法学院师生对其检查不满意,周教授第二次检查,群众仍然不满意。周教授向马老表示,他拒绝再作检查,表示“愿承担一切后果”。马老和法学院钱瑞升院长到周炳琳教授家中看望周,周教授对检讨仍抱抵触态度。马老亲自主持召开20多位教授座谈会,对周炳琳教授进行帮助。周教授找马老、和副校长汤用彤以及分学委会金克木教授表示愿和群众一起清算自己的反动思想,并请马校长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师生,希望大家都来帮助他。马老十分高兴,亲自主持召开学委会,研究周炳琳教授在全校大会思想总结和检查的有关事宜。马老、张奚若等找周炳琳个别谈话,又找周的女儿(共产党员)做工作,周教授的态度有所转变,并表示愿意听取大家的批评,进一步作思想检讨。北大写了简报上报北京市委。毛泽东主席看到简报后,写信给彭真市长说:“送来关于学校思想检讨文件都看了。看来除了张东荪那样个别的人及严重的敌对分子以外,象周炳琳那样的人,还是帮助他们过关为宜,时间可以放宽些,北京大学最近对周炳琳的做法很好,望推广至各校,这是有关争取许多反动的或中间派的教授们的必要的做法。” 马老得到毛主席的指示,立即主持召开分学委会,再次研究了周炳琳教授在全校大会上进行思想总结和检查的有关事宜。第二天,周炳琳教授在民主广场上举行的全校大会做思想总结和检查,会上14位教授、同学发言对他进行了帮助。最后,周炳琳教授又在有1000多师生参加的法学院师生大会上作检查,态度诚恳,对自己过去旧思想有了认识,并体会到党与群众对他的帮助,大会对他的进步表示欢

13 迎。周炳琳教授的思想转变和进步是与马老的帮助分不开。

(三)

在学风问题上,马老强调,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有中国的特点,改革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他主张把“理论联系实际与重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反对“文必秦汉,诗必隋唐”的学究讲授,反对“厚苦薄今”和“厚外薄中”。教师在教学上,学术上要有创造性,学生要勤于思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必须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老所做的研究工作和所写的文章,就体现了他的这些主张。马老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但,1949年至1956年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义阶段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与苏联经济制度有所区别。马老认为:新中国的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但不会无限发展,因为在政治上有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的领导,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要受多方面的限制。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新中国当时的经济制度与苏联经济制度不同,新中国的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这是因为“苏联诗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苏联的资本家是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的,而我国所实行的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是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也站在统一战线的立场上,所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与此相应,在苏联从经济上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了统治地位,而我国则是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所以,我们新中国的经济制度,具有新民主主义的特点,

14 而不是苏联那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又如,他的《我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是较早地宣传来逐行逐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该文根据当时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主张采用逐行逐业的方式,而不宜采取逐店逐户的方式。这个主张与党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根据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马老还主张,在企业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把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因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拥护共产党,赞成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资方人员接受公方代表的领导,就是接受改造的重要表现之一。只有把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最后把资本家个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如何进行,马老根据中国的实际,在1956年至1957年,先后发表了《联系中国实际来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联系中国实际再来谈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两篇文章,再文章中他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本身的内在实际联系,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强调“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地结合着的整体,其中一定有一个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我们要透彻地研究这个规律,要全面地了解经济情况,要预见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发展趋势,才能对各种经济成分在确定计划指标时,作出一个好的统筹安排工作,把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地区联系在一个国家计划之内„„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进行反复的平衡和计算,才能比较恰当的规定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而且要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马老在自己

15 的研究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作风,为师生树立了榜样。

五十年代中期,73岁高龄的马老,为了共产党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多年功夫潜心研究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正确理论、主张和办法。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浙江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新人口论”。他认为:我国人口每年“如此净增率20‟计算,15年后将达8万万,50年后将达16万万,如以30‟计算,15年后将达9亿8千万,50年后将达26亿。”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就拖住我们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本来有限的国民收入,被6亿多人口吃掉了一大半,以至于影响积累影响工业化。因此,中国人口入继续这样无限制发展下去,就一定要成为生产发展的阻碍。”中国人口问题具有相对过剩的性质。马老说,这是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类型。我国的相对人口过剩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的人口过剩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我国的人口相对过剩,不是产生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开发比较缓慢,生产发展相对不足造成的,它可以通过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口问题时完全可以解决的。。马老提出,用“节制生育”、“提倡晚恋晚婚晚育”、“运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少生有奖,多生要罚,三胎以上征重税”、“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运用避孕的办法,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等主张。实践证明,这些主张实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是有科学预见性的。

16 1957年3月,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马老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口述意见,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赞赏。毛泽东主席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寅初讲得很好,今天讲得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它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4月,马老在北大大饭厅向全校师生做了“新人口论”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真理总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站起来的,它被人接受是要有时间的。1959年12月 15日,号称“理论权威”的康生在北京红楼中央宣传部的一间办公室,对应召而来的北大党委书记声色俱厉的说,“一定要在政治上把马寅初批臭”。他最后用手在桌子上一拍,下命令说:“马寅初已不能再作北京大学校长,把他彻底批臭之后,把他调离北大”!在康生的插手和煽动下,全国性的报刊,如《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建设》等接连发表了二百多篇批判文章,一顶顶帽子接踵而来,北大校刊上也刊登《马老究竟属于哪一马家》,文章批判马老的“新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头换面的理论。从1959年12月15日到1960年1月下旬全校先后对马老批判了四十多天,九千多张大字报铺天盖地压了下来。真理的脊梁是压不弯的。在在这种高压形势下,马老对自己的理论充满信心,利用各种机会继续坚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为维护真理与权势相抗争,对于那些不讲道理,以势压人的批判,他决不屈服,他极其愤怒而又郑重地声明:“我虽年迈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

17 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有的朋友出于诚挚的友爱,关切地规劝他认错算了,他坚定地回答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退,决不向困难低头”。

理论上的彻底性,决定了马老在政治上的坚定性,他深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自始至终毫不动摇的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了检讨。即使被逼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也没有丝毫动摇他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拥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9年9月1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肯定了他的“新人口论”,推翻了强加于他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名誉。可是错批一人,全国人民要吃多大的苦头啊!马老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永远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五)

马老热爱教育,更热爱青年,寄希望于青年。他吧青联敢作是郭家得栋梁之材,教育同学们必须认清:自己的学习“都是与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前途息息相关的”。希望同学们“以高度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来努力学习各项政治与业务课程,努力锻炼体格,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专门人才。”他告诫同学:“毛泽东主席把‘身体好’放在第一条,就是叫我们青年人先要把身体锻炼好,这就是建设国家的本钱。”

18 马老从年轻时就开始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冷水浴,一年四季始终如一,坚持不断。他不仅在家里做,还常常到江河湖海中去游泳。在杭州的浴场,北京的昆明湖,苏联的黑海,都先后出现过他搏水斗浪的身影,即使在他九十一岁高龄,两腿瘫痪以后,仍然坚持用冷水擦身。马老还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每个教员“应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是他们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有高尚的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初步的办事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和社会主义的自觉性,能全心全意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青年学生摆正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他强调,“读书必须与马列主义结合,要打倒封建主义的学习方法,要打倒死读书”,提倡读活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风。解放前,浙江分成11个府,马老说:“我跑了1十个”,深入社会,了解实际情况。解放后,他仍然十分重视社会调查,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年都要趁人大代表出外视察的机会,详细地做社会调查,取得研究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著名的《新人口论》就是马老1954年和1955年三次视察浙江省,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亲自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个别走访工人、农民、干部、了解农村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发展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情况,掌握了大量数据,经过再三斟酌而写成的。他厌恶那种沉醉于政治空谈,不学无术,混资历,捞文凭,谋职位的混世习气。他教育青年学生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他说,有人认为“只要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可以丢在一边,这是大错而特错了。”“过去大家都是为自己,现在我们是新民主主义

19 国家了,这个新国家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他勉励同学们“学习政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政治学习,建立起新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来”。

马老勤奋、严谨治学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总结自己几十年自学的经验,告诉学生:“钻研学问大部分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苦干,此外别无捷径。”他说过,一个人要有所造就,除了立场上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之外,学术上要想有所创新,学习和研究就必须注意“两个不良”。一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苍白无力,便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外人或某一理论权威的学说,都要深研,要咀嚼,要独立思考,切不可囫囵吞枣,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确实,独立思考是寻求真理的方法,也是发现真理的途径,咀嚼别人的看法,抄袭他人的论述,只能是无味的庸人,决不是勇于创新的战士。

马老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是很严肃的。他对师生们说:“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准备,没有把握不要乱写文章”。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应该遵循下列四条原则:(1)要系统的研究问题,不要零零碎碎的;(2)要有分析批判的精神,不要绝对地,说好都是好,说坏都是坏,象教徒对圣经一样是不好的;(3)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4)要调查研究,要用解剖麻雀的办法,深入一个地方,研究一个问题,否则就没有发言权。这几条原则是马老多年来学术研究的经验

20 总结,也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准则。

马老在教育界、学术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他十分平易近人,见了师生主动打招呼,从不摆权威架子,从不用说教的口吻或训斥的语言和人谈话,而是推心置腹,和颜悦色的交谈。凡是写信要求他接见,探讨学问,反映情况的人,大都安排接待。有一次,马老刚从西山爬山回来,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接待了经济系来访的二十几位学生,回答他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详尽的介绍了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研究的状况,并要求同学们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要有分析、有批判的学习。交谈中,但发现有的大学生连一门外语都没有掌握时,马老特别吃惊,语重心长地对同学说:你们不能终日忙于写笔记、抄笔记、对笔记,外文参考书和杂志一本也不能看,这是你们的莫大缺点。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同学说:“我自己在耶鲁大学学过拉丁文,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过德文、法文,英文比较熟练,”没有外文工具是难以学习、认识对方的,更谈不上批判了。马老激励同学们要认真学好外文,“绝对不可间断”。马老要求学生很严,自己也以身作则,他在耄耋之年,为了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和研究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七十一岁高龄时,又开始学习俄语。他家住在北京东城,利用到北大上下班的时间,在车上背诵俄文单词。他严格规定,今天的作业,今天毕,不完成就不休息。每天坚持学习两小时,常年不懈,花了两三年功夫,“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学会了俄文,能够自如地阅读各种俄文书刊,还能顺利地阅读俄文原版的《联共(布)党史简

21 明教程》、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

马老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杰出开拓者,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师表”和“学术泰斗”,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那种锲而不舍、水滴石穿、坚持真理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后代人前进!

——————————————

本文参考张友仁:《马寅初先生在北京大学》、马本寅:《马寅初三进北大》王学珍等编《北京大学纪事》、本人编著《马寅初》、《我们的老校长马寅初先生》、《马寅初校长对北大教育的贡献》。

22

第13篇: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摘要】随着国家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人工智能”这一表述,中国智造拉开了帷幕。本文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制造两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并对人工智能的不足和前景做了探讨,最后辅以教育行业前线的人工智能应用情况,实现对人工智能与产业升级关系的全方位考察。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产业升级 智能制造

一、新闻背景 ...........................................................................................................................1

二、人工智能概念 ...................................................................................................................2

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 ...................................................................................................2

(一)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到提高要素使用效率 ...............................................2

(二)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2

(三)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 ...................3

(四)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3

(五)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3

四、对产业智能制造的促进 ...................................................................................................3

(一)提高设计与生产效率 ..........................................................................................3

(二)制造工况的主动感知和自动控制 ......................................................................4

(三)由资源驱动型向信息驱动型转变 ......................................................................4

五、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不足 ...............................................................................................4

(一)数据流通和协同化感知有待提升。..................................................................4

(二)强人工智能尚未实现关键技术突破。...............................................................4

(三)智能硬件平台易用性和自主化存在差距。.......................................................4

六、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前景 ...............................................................................................4

(一)家庭服务和商业办公行业 ..................................................................................4

(二)高级服务行业 ......................................................................................................5

(三)教育领域行业 ......................................................................................................5

七、案例研究-heyha .............................................................................................................5

(一)傻瓜式工具,降低游戏化课件制作成本...........................................................5

(二)在线教育平台,出售内容获取收入分成...........................................................5

(三)布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期待儿童成长数据变现 ...........................................6

一、新闻背景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人工智能”这一表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报告时表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在两会中,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府委员的提案涉及人工智能。报告和提案指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和“要坚持中国制造2025战略,把传统产业的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二、人工智能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智能”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的思维)等等问题。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

(一)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到提高要素使用效率

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之初,拥有近乎无限的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土地、容易获取的资源能源,以及鼓励储蓄政策形成的高投资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增速快,增长方式相对粗放。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普遍面临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继续增加要素投入的空间日趋有限,而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反映在智能制造装备上,通过智能加工机床,智能生产线和智能物流与检测设备,要素的使用效率能够大大得提高。

(二)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人工智能把人工从类似制造业的工人、各行各业的客服等重复机械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上层建筑的优化,实现最高层次的知识运营,在知识经济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时代运用市场手段和现代信息手段(主要为信息高速公路),开发知识这一精神资源,促使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催化剂”,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由生产力中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给运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高科技项目与经济增长方式。

(三)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

根据发展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新兴工业体一般优先发展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人才、资金实力具备后,再发展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重化工化。从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起,人工智能开始萌芽,相继发展更具创新性的电子、信息、装备等新的战略性产业,并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从智能制造设备到智能车间、智能企业、智能供应链到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的态势,制造业趋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产业结构。

(四)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

过去资源最优配置是最终极的目标,但是在人工智能出现以后,上天入地下海等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得轻松,资源再生将成为更高级的目标,在能源领域,可以试图建造一个核聚变反应堆,利用与太阳发光发热原理相同的过程,创造出一个清洁能源来源。还可以人工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制造碳氢化合物为汽车提供动力。以及建立高海拔风电厂,把风筝和热气球作为空中风力涡轮。投资发展地热技术,通过钻探开采地下热能。资源的有限将会变成无限,产业也将主要依托资源再生实现增长。

(五)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

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可以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物资利用率,从而节约物化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同时,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活劳动含量,节约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值,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产业发展将从原来的粗放扩张变成精细纵深发展,外延变内涵。

四、对产业智能制造的促进

智能制造是指面向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制造系统为载体,在其关键环节和过程,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感知、学习、分析、决策、通信与协调控制能力,能动态地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某些优化目标,它是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一)提高设计与生产效率

智能机器的计算智能高于人类,在一些有固定数学优化模型、需要大量计算、但无需进行知识推理的地方比如设计结果的工程分析、高级计划排产、模式识别等,与人根据经验判断相比,机器能更快的给出最优方案。因此,智能优化技术有助于提高设计与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二)制造工况的主动感知和自动控制

智能机器对制造工况的主动感知和自动控制能力高于人类,以数控加工过程为例,机床/工件/刀具系统的振动、温度变化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自适应调整工艺参数,但人类显然难以及时感知和分析这些变化。因此,应用智能传感与控制技术,实现“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控制,能显著提高制造质量。

(三)由资源驱动型向信息驱动型转变

随着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制造系统正在由资源驱动型向信息驱动型转变。制造企业能拥有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可能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法工业大数据的典型应用包括产品创新、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企业供需链的优化和产品的精准营销等诸多方面。

五、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不足

(一)数据流通和协同化感知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层的数据支撑环节存在着数据流通法律法规的缺失,高价值数据难以的到有效利用;在感知环节缺乏高集成度、统一感知协调的中控系统。未来的突破点将发生在软件集成环节和类脑芯片环节。

(二)强人工智能尚未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技术研发层,目前取得的进度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更高层次的人工意识、情绪感知环节还没有明显的突破。人脑智能的产生原理尚未研究清楚,脑科学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未来突破点将发生在脑科学研究领域。

(三)智能硬件平台易用性和自主化存在差距。

应用层的智能硬件平台,各种能力受制于人工智能初级发展水平。在自主化方面,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依旧被发那科等四大家族所统治。未来突破点将出现在智能无人设备领域。

六、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前景

(一)智能家居行业

智能家居为都市人群提供温暖而省心的避风塘。近些年,欧美的大型传统家电企业纷纷打起了智能大旗,一批智能硬件初创公司集中成立,互联网巨头争先恐后与家电企业联姻,瞄准了智慧家庭这块巨大的蛋糕。各大家电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以互联网思维开发极致体验的智能产品与服务。海尔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U+”平台,可以大量接入第三方厂商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对自己的智能家居进行控制。一些更为传统的家居企业也在寻求突破。与科技公司在智能睡眠、智能家居领域展开合作。结合智能传感、移动互联、无线通讯等技术,以睡眠健康监测及相关增值服务为入口,在智能家居、大健康、大数据等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方向进行战略布局。智能家居行业整体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趋势增强,大数据、云平台等核心配套项目臻于完善,“终端+数据+内容+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指日可待。

(二)高级服务行业

中国未来的服务业将成为支柱性产业,然而对于一些标准型要求高,流程严苛的重复、机械服务,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等技术投放于研发服务机器人上,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物联网即将取代互联网,以百度为例,李彦宏表示,在垂直领域,百度将在之前餐饮、酒店等基础上继续开拓新领域,如医疗和教育,其中,以医患双选平台为特色的医疗垂直领域,将解决医疗和患者之间信息、资源不对称的症结。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结合,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偏差而产生的低效率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教育领域行业

基础教育阶段,可以把可视化和虚拟现实与传统的课本和知识点结合,寓教于乐,提升幼儿学习的热情和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职业教育阶段,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培养具有智能制造专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一批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控制的技术实训基地等。

高等教育阶段,可以进一步普及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大型信息化项目建设,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率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努力。

七、案例研究-heyha科技

笔者在2016年7月曾在一家将人工智能与幼儿教育结合的创业公司-嘿哈科技实习,参与了公司管理层的日常事务,接触到教育行业的最新科技。幼儿教育作为人工智能刚开始开垦的处女地,技术还不成熟,现在他们的主要应用属于人工智能的核心与高价值环节-技术研发层(未来将拓宽到应用层),就是机器学习通过综合和归纳等方法,分析数据和经验学习来实现自我算法改进;人体的头部、双手、双脚7个关键点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实现自然图像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通过与体检设备硬件控制相结合,可以极大扩宽应用范围,最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市场开拓。

(一)傻瓜式工具,降低游戏化课件制作成本

因为自身没有储备优质教材和成熟渠道,所以嘿哈科技需要和出版社、幼儿教育机构等内容提供方合作,获取其储备库里的图片+声音+音乐素材和大量的幼儿园用户。嘿哈科技于2014年年中开始,集中研发体感游戏化课件制作工具HPPT(Heyha Power Publish Tools);2016年上半年,完成工具研发工作并投入市场。HPPT提供给内容方使用,使制作体感游戏化课件像制作PPT一样简单,大幅降低了制作成本和时间。

(二)在线教育平台,出售内容获取收入分成

嘿哈科技的商业模式是,以体感游戏化课件制作工具HPPT为核心,获取内容和用户,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嘿哈世界课堂版和家庭版向幼儿园和家庭出售内容,与内容方分成,从而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获得收入。获取内容是构建在线教育平台的基础。嘿哈科技给内容提供商授权HPPT,内容方将教材、绘本等转换成游戏化课件,幼儿园和家庭用户在嘿哈世界课堂版和家庭版上使用游戏化课件教学。用户在嘿哈世界课堂版或家庭版上购买内容,嘿哈科技将获得收入分成。

2B模式,目前嘿哈科技主要通过合作的20多个幼教机构和出版社触达B端用户。B端用户预装嘿哈世界(课堂版),即可按需购买和使用体感游戏化课件。2B2C和2C模式,嘿哈科技计划服务好幼儿园进而影响家庭用户,同时尝试与乐视TV、蓝鲸电视等电视平台、机顶盒平台合作触达家庭C端用户,在乐视TV的下载量已达20多万。C端用户预装嘿哈世界(家庭版),可以体验免费的体感游戏化课件,付费内容的收入在嘿哈科技和内容方之间分成。

在线教育平台与传统游戏平台不同,未来还将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教育中。嘿哈科技已经尝试与玩具商合作,结合物体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将生活、实物融入到教育和虚拟中。

(三)布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期待儿童成长数据变现

由于游戏化课件制作和教学过程中的动画录制都通过体感摄像头完成,所以,假如2017年通过20多家合作幼教机构或出版社触达2万所幼儿园,且游戏化课程被广泛使用于幼儿园课堂,嘿哈科技将获得大量儿童成长大数据。这些数据在录入的时候已经打好标签,且都是实时的行为数据。基于以上特点,嘿哈科技还将推出AI机器人和家园共育平台嘿哈宝贝通APP。嘿哈科技机器人将分为没手没脚、有手没脚、有手有脚三个阶段面市。如果工具+平台能够积累大规模打过标签的行为数据库,嘿哈科技机器人将成为市面上的儿童陪伴机器人升级版,拥有深度学习和自主行为能力。嘿哈宝贝通APP将实时发布孩子的知识、健康成长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报告产生了指导作用,则对于幼儿园、家长具有重大价值,且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教育、零售、医疗等各领域。

第14篇: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工作的贡献

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工作的贡献度

上航航机公司共有两大主要民品,精益牌--内啮合齿轮泵和长空牌--碟式分离机等两大系列产品,公司之成立以来,就是以这两大主要产品立足航机的发展,因此,上航航机公司的主题 “以民品为支注,航空产品为抓手”逐步转型达到为航空事业配套服务。

一、夯实基础, 赢得市场需求

1、公司为打造持续品牌领先优势。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给了上航航机公司创新发展的一个机遇,公司与上海恒益液压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将我公司生产的内啮合齿轮泵运用其生产的垃圾压缩机中,为上海世博会垃圾处理清运工作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给公司带来了利益,又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献上了一份微薄的贡献

2、加大资源投入,夯实研发基础。上航航机公司积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公司围绕“以民品为支柱,航空产品为抓手”的发展方向。整合公司的发展目标,筹措资金加强对陈旧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提高企业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同时也增强企业内在的发展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设备符合公司的需求,为适宜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2010年总投资250万元资金用于设备

更新、调整和增加内泵装配生产线等措施,为2011年内泵生产、销量翻一番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和生产能力保障。

3、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成果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上航航机公司特别注重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新产品的开发中,积极申报知识产权专利,公司已取得了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2010年又申报了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均已在受理中。同时公司的自主创新项目也得到了政府和上航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每年获得政府科研经费达几百万元,并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公司新产品科研投入奠定了经济基础。

4、解决人力资源的开发,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公司特点,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加强内部培训及培养步伐,启用年轻人充实干部队伍建设,为年轻人搭建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快速成长,提升上航航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5、不断提升安全理念,全面落实措施。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党政领导特别重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同时,组织全体职工分批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提高员工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对新进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另外,公司对内部租赁单位也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切实做到谁管、谁负责,做到不定期安全抽查。

二、提升能力建设,注重企业文化

1、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习法律、科技和专业知识是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班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公司根据上航公司精神,积极开展“十好”班组建设。内泵分厂数控班组在开展“十好”班组中拓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生产、经营和素质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被上航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并推荐为中国商飞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之一。

2、提升技术创新体系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文化,公司对全体员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上航航机公司积极参加中国商飞公司举行“爱我伟大祖国 爱我中国商飞 爱国歌曲大家唱”;参加首届职工运动会项目拔河、长跑、跳长绳比赛及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上航航机公司决心融入主业的精神风貌;自己还举办元宵杯体育类竟赛:接力跑、自行车慢骑、跳长绳、跳短绳、拔河等游戏;举办“安防杯”消防演习比赛,以提高职工消防安全

意识和消防技能水平;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打造班组建设,努力通过班组建设平台,激发人们士气、塑造企业形象,以班组和谐健康,促企业经济发展。

4、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活动,全面提高女职工的素质。为发挥本公司妇女的积极性,激励她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工作状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公司以庆“三八”节为契机,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根据女性的特点,挑选礼物,指导使用的方法,使她们深受启发。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5、伸援手,献爱心,以人为本。上航航机公司为切实关心和帮助职工生活困难,每年以各种形式,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捐款人数将达98.90%。一次,有位职工患有较为严重的软骨病,使其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饱受痛苦,给家庭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家在工会干部的领导下,组织全体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参加人数135人,捐款13440元,解决了燃眉之际的困难。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支部监督作用

党支部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坚持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不断提高。坚持法制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不

同层面在作风问题上的不同表现,有的放矢、分层分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支部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箱、发放意见反馈表等形式,加强群众对党员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作用,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抓出新的成效。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兴企为目标,以强化企业管理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内容,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起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上海航发机械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15篇:华侨对民主革命的贡献不可磨灭

华侨对民主革命的贡献不可磨灭

───写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徐 宏 基

翻开中国近代史典籍,我们不难发现,华侨在反对封建主义桎梏,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促进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追溯历史,经过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中国,内外矛盾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加倍激化起来。这些矛盾主要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同封建主义统治势力的矛盾。 清朝统治者已经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面前唯唯诺诺的奴才,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和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就集中表现于反对清朝统治者的斗争。 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相勾结。帝国主义利用《辛丑条约》规定的特权,在中国主要铁路沿线驻军,商船、军舰在中国沿海、内河航行,置清政府于其军事监督之下,对此,慈禧太后还感激帝国主义继续保存清政府苟延残喘,甚至卑躬屈膝地谄媚:“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已彻底转化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甘愿充当“洋人的朝廷”。使民族危机日趋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及其以后的社会政治形势,迅速把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推进到爱国运动和社会政治 1

运动中。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其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理想和革命组织,并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爱国华侨、被称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后即以孙中山为名,著称与世,其生于1866年,长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878年,孙中山离家前往美国檀香山,在他哥哥孙眉的资助下,先后入英美等教会学校读书,接受了一些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目睹了殖民主义者歧视和压迫当地土著民族和华侨的暴行,这对他后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的发展过程。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雅丽医院西医书院毕业后,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行医的生涯增加了不少社会阅历,他日益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改革社会的思想更加迫切。日甚一日的民族危亡使孙中山逐步认识到“医术医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由此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活动是从组织兴中会开始的。1894年,孙中山写了长达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集中阐述了他几年来“革命”的基本主张。在上书中向清政府提出了四点纲领性建议,是这个时期孙中山政治主张的主要代表作。通篇渗透着慷慨

激越的爱国热情和对西方文明、民主的向往。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未予理睬。上书失败后,孙中山重到檀香山,在华侨中进行反清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此基础上,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2月,在香港设立了兴中会总部。在会员入会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兴中会的创立和革命主张的提出,是孙中山走上革命民主主义道路的显著标志,同时也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组织上的初步形成。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最先觉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由于当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由改良而革命的不只是孙中山一人,而是一批人,孙中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活动家。邹容、陈天华、章太炎(炳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时,就有当地华侨工商界人士2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农业资本家邓荫南、银行经理何宽等人。香港兴中会于1895年成立,立即在广州发动起义,预定起义时间为这年九月初九,但事先被广东官方发觉而告失败。孙中山幸能逃脱,流亡海外,但他仍以兴中会的名义,在华侨中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1898年,他又到了日本,继续

在华侨和留日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在后来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帝制、反对复辟的历次武装起义中,都有华侨参加。据有关资料记载,华侨在这一时期先后发动了潮州、惠州、钦州、廉州、镇南关、河口、安庆、广州等10多次起义,其中,1908年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有500多位华侨参加这次起义。闻名中外的黄花岗72烈士中,就有30余位是华侨。武昌起义前后,许多华侨纷纷回国,参加革命军,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从1894年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华侨为支持辛亥革命捐款总额达700万至800万美元。此后,华侨跟随孙中山先生讨袁护法,是“二次革命”的主要力量,为捍卫民主共和成果而努力奋斗。

这一时期,华侨在国外兴办各种华文报纸,仅英属南洋各地就办了68家,这些报纸在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蒙运动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不但组织秘密的革命团体,还通过书报大造革命舆论。从1901年起,中国赴日本留学生的人数骤增,1904年已达3000余人。此间,留日学生陈天华写了两本通俗小册子《猛回头》和《警世钟》,指明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危亡局势,唤起人们为改变这种局势而斗争;1903年就喊出民主革命口号的留日学生邹容的《革命军》小册子,充满热情地高唱革命赞歌,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求得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立地位;著名学者和著作家章太炎先生也于1902年,同一些留日学生在东京发起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

十二周年纪念会”,他为这个纪念会撰写的宣言书,强烈地表现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宗旨。其实,早在1900年以前,已有一些留学日本的青年出版杂志,翻译18世纪的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对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的著作。

辛亥革命期间,云南留日学生也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1905年,孙中山先生联合了几个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同盟会成立后,云南留日学生杨振鸿、吕志伊、赵伸、李根源等立即加入,并建了同盟会云南支部,吕志伊为支部长兼同盟会总部评议部评议。稍后,云南留日学生加入同盟会的还有:罗佩金、殷承瓛、叶荃、赵复祥、唐继尧、刀安仁、黄毓成、张开儒、庾恩旸等上百人。在孙中山、黄兴以及留日学生、海外华侨的支持下,作为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机关刊物《云南》杂志社于1906年4月成立,同年10月出版创刊号。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时停刊,长达5年之久。辛亥革命前久,同盟会云南支部加紧了革命组织工作,派杨振鸿等人从日本先期回国,先后创办“兴汉会”、“滇学会”、“敢死队”、“死绝会”等组织,作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1906年后,云南境内开始有了同盟会组织。“一时以昆明、腾越(今腾冲)的同盟会支部为中心,联络爱国革命人士,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使云南成为策划革命运

动的重要省份之一。”1908年,同盟会两次起义均告失败,却进一步促进了云南各族人民的觉醒。

1909年9月以后,大批留日学生和同盟会员被聘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领导和教官,如李根源被任命为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练,李烈钧、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张开儒、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皆为教官。辛亥起义前久,讲武堂学生大批分配入伍,或到新军中见习、任职,从而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相配合,协同进行工作,于是“部队中的士兵”就被革命党人所掌握。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成立了辛亥云南起义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辛亥云南起义和随后的反袁护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革了帝国主义的命;使中国人民在精神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还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间,华侨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难怪孙中山先生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

第16篇:农民对新中国的十大贡献

农民对新中国的十大贡献

蔡建武

在和一些乡村干部接触中,经常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会对我说:现在国家对农民太好了!表现出疑惑和不大理解。我总会简要地向他们作些解释。主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讲农民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现在,不统筹城乡发展,不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的落后状态,不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地区差别、贫富差别,那么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就无法继续推进,社会就可能动荡。因此,国家对农民无论多么好都是不为过的。以及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开辟农村市场也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道理。

一、对建立新中国所作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8年的浴血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回顾28年的战斗历程,农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是巨大的。一是我们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在旧中国,农民遭受‚三座大山‛的残酷压榨,他们渴望有自己的土地,能过上‚吃得饱、穿得暖,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口号,使他们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利益的党,只有跟共产党闹革命,才能翻身得解放。因此中国农民在战争年代,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来,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江西兴国这个仅有20来万人的小县就有8万儿郎当红军,工农红军从江西苏区开始长征时是30万大军,到达陕北时仅余3万人,这中间途经各省时还有不少穷苦农民加入到红军中来,毫不夸张地说,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官兵在30万人以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建国后全国各级登记有姓名的革命烈士共有176万人,其中建国后登记有姓名的革命烈士兴国县就有二万五千人,整个江西省则有二十五万多人。还有无数无姓名的革命先烈,这些先烈我认为至少有90%是农民,可以说没有千百万革命前辈和无数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有新中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二是农民不仅是参军参战,而且积极拥军支前。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胜利是山东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山东沂蒙山区的红嫂用乳汁喂八路军伤员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我这里讲一个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西北战场的令人落泪的真实故事:1947年3月18日晚8时,毛泽东主席率中共首脑机关主动撤离了延安。19日,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了延安。为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以彭德怀为首的西北野战军决定在沙家店伏击国民党军整编36师。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陕北的贫苦农民倾其全力支援我军作战。民兵封锁道路、埋设地雷、组织担架队,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把家里能吃的南瓜土豆都拿了出来。担架队有个叫金有发的青年农民,父亲是陕北的老红军,1935年红军东征时战死在黄河边,弟弟刚刚参军,几天前攻击榆林时牺牲在了城墙下。金有发参加担架队上前线,他的妻子把家中藏在山里的十几斤谷子挖出来,连夜推碾子磨米。小米碾好的时候,发现背上的孩子已经饿死了。女人把孩子的尸体埋在草丛中,背着小米循着枪声找到了部队。彭德怀知道后热泪盈眶:‚没有老百姓,哪有中国革命?边区人民对我们恩重如山,咱们要惜民命,再也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了!哪怕是杀马杀骡子吃,也要坚决打好这一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中国人征服中国》一书中写道:‚当我(在延安)问毛泽东对最后胜利是否有任何怀疑时,他的回答甚至连军队也没有提,只是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的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1947年7月17日,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开幕,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草案经毛泽东修订后,于同年10月10日颁布。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根据《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的1亿多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实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土改将农民的革命热情象火山爆发一样释放出来,当时解放区流行一段顺口溜:‛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充分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顺应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从而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共产党才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二、对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巨大贡献 建国初,我国工业基本上是一穷二白。为了迅速增强国力,使年青的人民共和国能够站稳脚跟,我们党和政府向苏联学习,采取了通过剥夺农业、农村、农民来聚集资金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由于对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段话的误解和教条化,使我们党在对待农民问题上,混淆了革命的对象与革命的动力之间的是非界限,把农民当做每日每时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他认为土地改革后,只破坏了封建所有制,没有破坏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便是最后地消灭资本主义。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他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看成是一埸阶级斗争,认为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也都带着对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性质。这样农民不仅是改造的对象,而且成了无产阶级的专政对象。农民在集体所有制下,不仅剥夺了经济权利,也被剥夺了民主权利,一切只能依附于集体,依附于各级干部,失去了生产的主动权,也失去了经营的主动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统统都没有了。1958年制定的城乡户籍制度,又进一步剥夺了农民的迁移权,逐步形成了我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社会,使农民沦为二等公民。国家在50年代中期,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和城市供应,以及出口需要制定的统购统派制度,又使农民没有发展商品生产的空间。它是以损害农民利益、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它不仅粗暴地剥夺了几亿农民的产品处臵权,阻断了中国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且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使我国农民没有一点发展商品生产的空间。特别是确定统购统派农副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是强制性的,很少考虑农民和农村的需要,收购价往往低于成本,一年到头白辛苦不说,有的甚至不得不花高价买来产品再低价卖给国家去完成‚派购‛任务。截止1984年,国家向农民实行统购的有粮食、棉花、油料、木材4种,实行派购的农副产品、水产品和中药材达132种之多,基本包括了所有的农副土特产品。还有‚合同定购‛粮食制度,也是一种剥夺农民的制度。农民基本没有发言权,根本体现不出合同的公平协商与互惠性。国家定购粮价一般都低于市场价,而这个差价部分都被国家拿走了,被农民称为‚暗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分配政策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余才是社员的。到年终结算时,辛辛苦苦干一年,末了还欠集体的钱。我1968年到1979年期间在山东省的新泰县空军部队服役,有农民在山上打石头,到营房向我讨水喝,我问他一天能赚多少工分,他告诉我,一天能赚10个工分,但只值人民币8分钱。他说,‚我辛辛苦苦干一天,还赚不到一包勤俭烟!‛勤俭牌的香烟是当时山东省最便宜的香烟,每包九分钱。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种点自留地、养个猪、鸡等家庭副业,都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我这里有个数据,1990-2000年,只有10年时间,我国从农民征收的各种税收总额就由87.9亿元增加到465.3亿元,增加了4.5倍。农民人均税赋高达146元,而城镇居民人均税赋只有37元。在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已是农民实际收入的六倍情况下,农民缴纳的税反而是城镇居民的4倍。建国后,虽然农民遭受了这么多的不公平待遇,但纯朴的中国农民仍然相信毛主席、相信共产党、相信人民政府,没有起来造反,而是默默承受着苦难。

由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导致了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农村、农业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化。2006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一文中指出,目前,差距最大的地方是农民收入。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据予测,如果这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状况在‚十一五‛时期不能够加以遏制和改变的话,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能要扩大到4:1,甚至更大(国际通常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1.5:1)。其次是基础设施落后。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生活质量的差距,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城镇的居民,在交通、供电、供水、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是国家财政拿钱修的。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国家投入很少,很大程度上是靠农民自已积累,自已拿钱。我们现在一年8万亿元的投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至少有2万多亿元,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多少呢?一年也就是两三百亿元。第三是公共服务落后。主要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落后。因此,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的贡献和牺牲是巨大的。

三、对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贡献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经营集体土地的制度,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78年11月。一天晚上,小岗村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举动,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险。所幸的是,这一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小岗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分田到户‛刺激了‚大锅饭‛时代农民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促使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农民收入一度超过城市居民。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粮食产量不足,需要依赖进口粮食的问题。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基本满足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需要。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还带动了城市经济改革开放,从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四、对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巨大贡献 2007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明确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列为我国的政治体制范畴,深刻论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性质、本质和核心、主要内容和要求。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亿万农民的创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当时的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农民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也使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社合一‛的以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成为无本之木,无法再继续存在下去了。为此,农民积极寻找符合他们利益需求和适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就是这场发生在农村经济领域里的革命,迫使农民在新旧体制磨擦的夹缝中寻求新的制度安排的结果,成为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的新的方式。

这种基层民主制度就是果作村的6位生产队长和85户村民找到的村民自治制度。这种制度的核心是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选举,由农民选择自己信任的人主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现对村级经济、资源、村级事务、公益事业等,尤其是对村财收入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对村委会工作及村委会干部进行民主监督。

198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现为宜州市)三岔公社合寨大队(现为屏南乡合寨村委会)的果作村等6个生产队的85户农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果作村村民委员会。当时的合寨大队下辖12个生产小队,由果作、果地等12个自然村组成。韦焕能当时任果作生产小队的队长,是他提出建立村民委员会动议的。他把邻近5位生产队长邀到一块,商议建立村委会的事情。他说‚土地承包到户后,生产队不存在了,大队的人连村里的那一片林子都忙得看守不过来,哪有空管咱们这里的事呢?为了防盗,老乡把牛拉进屋子同住一屋,总不是长久之计吧?春耕在即,伙着用的渠道总该理一理吧?人畜也不能每天趟过村前这条小溪吧?这些事,没有人管只能自己管。但要管这些事总得有一个组织,有个名义,有人牵头去办。那么这个组织叫什么呢?大队叫管委会,我们就叫村委会,城里人叫居民,村里人不就是村民吗,村民委员会这个名字既符合村里的实际,又符合我们的身份。‛韦焕能的这席话得到了其他5位队长的认同。余下的问题就是怎样产生这个组织,怎样确定管事的人。最后他们6人商定:生产队长是大队任命的,现在没人任命了,那就让村民来选。果作村村委会选举产生后,经过6个生产队125户中到会的85户农民讨论同意,按上手印或个人名戳,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村山公约‛,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村民修了两座小桥,开辟了一条机耕路,实现了村民的自我服务。在这里已经显示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的也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

五、对发展乡镇企业的巨大贡献

实行‚分田到户‛后,释放出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闲臵劳动力往哪里去?这是关乎民生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又是农民在原来的社队企业基础上,使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8412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98%;出口商品交货值35092亿元;实缴国家税金8765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4.29%,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减小了农民涌入城市的压力,减弱了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带来的冲击,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到2008年,乡镇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达1583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16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99%,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到200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45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34%,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此外,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为工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集聚,形成了小城镇。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的乡镇企业,依托专业市场和规模企业,集中建设乡镇企业园区,随着专业市场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小城镇建设。

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乡镇企业把工业文明导入农村,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现代理念、市场观念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农村兴办了各种公共福利事业,并承担了一部分社会福利费用。乡镇企业还带动了乡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展,丰富了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六、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巨大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推进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在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各地一方面抓招商引资和引进技术来加快发展,同时,不少地方还采取了‚经营城市‛和‚发展房地产‛的方法来积累资金,加快发展。而‚经营城市‛和‚发展房地产‛的实质就是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理由,将城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低价征收,然后高价卖给企业和开发商,其中差价部分就成了地方政府的巨额利润。据有关资料显示,出卖农民土地的收入已占2009年全国地方财政收放入的21%。有的地方,如北京市的一些区已高达财政收入的40-50%。这也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居高难下的重要原因,因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形成为利益共同体。

七、对打破城乡界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巨大贡献

乡镇企业有了发展,但也不能吸纳太多的农村富余的劳动力,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或没有发展起来。农村剩余的大量劳动力到哪里去?就剩下外出打工一条路了。从80年代的后期开始形成了‚打工潮‛,实质上是不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了出路的反映。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邓鸿勋说,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农民有过三次伟大的创造。第一个创造是提出了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创造是发展了乡镇企业,第三次创造就是大量的中国农民工主动进入城市。这三次创造,实际是中国农民自己解放自己。路是农民自己走出来的,不是国家叫他们去搞联产承包的,不是国家叫他们办乡镇企业的,也不是国家叫他们进城的。农民自己创造,自己解放自己。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打破了工农界限,打破了城乡界限,对实现城乡一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历史有很大的推动。

千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湖北、山西、陕西、云南、贵州、广西等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乘火车、汽车向潮水一样涌向北京、上海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约2亿农民工在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这些城市和地区打工,拿着几百块、最多千余元钱的工资,有时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干的却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们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如由于城里无法为他们提供必须的生存条件,他们很多人很难和妻儿团聚;对那些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培养又成了一大问题;由于没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出了工伤事故他们求助无门;到人老体衰后,也只能返回农村苦熬余生。

打工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推动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顺应潮流,中央1992年提出发展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地区间的流动和有序转移。从2000年开始 ,中央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关的制度改革确定了方向。2002年,中央提出对进城的农民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一个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就业务工管理的通知,通知取消了对农民进城的诸多限制,不应对农民进城歧视,保护就业,保护劳动收益,改善劳动条件,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共服务。2003年9月,国务院又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了文件,对农民的转移培训发了文件。2004年中央发了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重中之重,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指出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转移培训。2008年12月20日 国务院又发出国办发(2008)130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

尽管中央大声疾呼,但直到现在,农民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

八、对‚中国制造‛打入国际市场的巨大贡献 近来本田罢工和富士康‚跳楼门‛事件,引发了不少地方政府上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今年2月,江苏省率先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4月1日,上海也将月工资最低960元上调至1120元,时薪也从原来的8元提高到9元,涨幅达到了16.7%。目前调整幅度最高的是湖北省,达到了28.9%,最低的是天津市,涨幅也有12.2%。2010年7月1日起江西省也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分五个区域:一类区域720元/月、6.8元/小时;二类区域660元/月、6.2元/小时;三类区域600元/月、5.7元/小时;四类区域550元/月、5.2元/小时;五类区域500元/月、4.7元/小时,一至五类区域最低工资标准和原来比较,分别增加了140元、140元、120元、100元、80元。涨幅为23。6%。从这个新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长期以来国内,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与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其创造的价值相比,明显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记得前几年有一位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说,美国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给美国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她曾试图在日常生活中不用中国制造的产品,结果感觉无法做到。由于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都很便宜且实用,已经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中了。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低廉的价格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而中国制造产品低廉的价格,是中国工人,主要是农民工低廉的工资使其成本降低所带来的。

九、对维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巨大贡献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外来加工企业 和外贸出口企业大量停产关闭,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这些企业的停产关闭,导致有二千多万农民工失业。二千多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欧洲几个国家的人口总和。这事要是发生在欧美国家,将是罢工、游行示威、社会动荡。而中国这二千多万农民工却默默承受着失业之痛,没有找政府找社会的麻烦,整理行装回乡务农或回乡创业,使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没有出现社会动荡,为我国战胜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十、对中国战胜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贡献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冲击力之强、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史所罕见。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外贸出口和国外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支撑了全球经济体系。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为全球经济提供服务。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200多亿美元,利用外资基本是空白。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头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1988年的1028亿美元,此后速度不断加快,5年后的1993年发展到近2000亿美元,8年后的2001年增加到5097亿美元,2002年以来,进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在2004年超过1万亿美元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万亿到2万亿的突破。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6.7%。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等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贸产品实行贸易壁垒,大搞所谓的‚反倾销‛,使我国外贸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

另外,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华投资也出现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了26.59%,美国对华投资下降了8.25%,德国对华投资下降了63.69%,荷兰对华投资下降了30.62%。

当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三大因素:一是投资,二是外贸出口,三是消费。在投资和出口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内需、依靠消费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1%左右,农村是一个广大的市场。在城市居民消费相对处于饱和状态下,开辟农村市场,促进农民消费才能真正起到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农民参与消费,消费拉动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而要农民积极参与消费,必须具备三个个基本条件: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到通路、通电、通自来水,使工业产品能运得进去,能有条件使用(这本身也在拉动消费);二是农民口袋里要有钱,购买得起工业产品,甚至能进城购买住房;三是要建立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敢花钱。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可靠有效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备的农村市场,推动农民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回顾近二十年来,中央关注‚三农‚问题,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完善这三个基本条件还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而增加‚三农‛投入,转化为消费的比例大约为40%。更为具体的测算数字尤其令人振奋:2009年国家计划投入农机具购臵补贴100亿元,可增加农机工业销售产值约635亿元;从9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的‚家电下乡‛补贴,可以拉动内需1000多亿元;在被称为‚超市下乡‛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中央财政投入已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约180亿元,吸纳农村人口就业约110万人,增加农村市场消费近900亿元;从2008年到201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在3年内向农村投放1100亿元的偿债资金,这笔资金直接增加农村需求1000多亿元,考虑到产生的乘数效应,总共将拉动农村内需4000多亿元。所以国家推行‚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开辟农村市场的重大举措确实有了明显效果。据测算,连续四年在全国农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农民需求量大的产品实施‚家电下乡‛,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近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我们看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仍高达11.9%,这充分显示出农民加入消费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高达11.9%的增长率,其中绝大多数是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有关资料显示,消费所创造的效益仅占整个效益的27%左右,比重是偏低的。要完善农村市场,促进农民消费还要继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投入,积极帮助农民增收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

从农民对新中国的十大贡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主线,即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什么时候顺应了农民的利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反之,就倒退或停滞不前,甚至要丧失政权。当前,我们尤其需要明白,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是过去守着一块土地,没有见过世面,没有多少文化,老实巴交害怕见官的农民。现在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随着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他们的眼光看见的世界已不再仅是脚下的土地,他们要求改变现状和要求与城里人一样平等地享有权利、尊严的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再是过去那样容易满足、那样训服顺从的‚农民‛啦。我们必须顺应这个变化,坚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否则就会出乱子,这绝不是杞人忧天!

作者系当代基层民主促进中心首席研究员

第17篇: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

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学术贡献

【摘要】 新安地区名医辈出,著作众多,在这些著作中方论类著作就有363种,其它各类著作中也含有丰富的方剂学内容。因此,新安医家不仅与方剂学的发展关系密切,而且对方剂学的发展也作出较大贡献。新安医家的方剂学学术贡献集中体现在:从治法、分类、方论等诸多方面影响方剂学的理论;不墨守成规,善于继承发展前人之方;提出新学术新思想,并创制出体现学术思想的新方剂;临床各科特色方剂丰富。本文对新安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贡献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新安医家;方剂学;学术贡献 1. 影响方剂学的理论

南朝宋时新安太守羊欣撰有《羊中散杂汤丸散酒方》一卷、《疗下汤丸散方》十卷、《羊中散药方》三十卷,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早期新安方书专著。明清以后新安医学处于鼎盛时期,方剂专著大量刊出,还有很多书虽然不是方剂专著,但也蕴藏着丰富的方剂学内容,影响方剂学的理论。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立“医门八法”,使中医治法得到充实和发展,书中对“八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明确指出:“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吐、温、清、补、消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体现了中医“以法统方”的思想,为后世治法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方论著作出自于新安医家。明代吴崑著有《医方考》六卷,吴氏有感于当时医界中“不明医方之旨与医方之证,而盲目开方治病”的弊端,广搜博采,集历代医家之精华,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完整而又系统的方论专著。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是继《医方考》之后又一部较著名的方论性著作,全书载方136首,每方先载方名,次主治,次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古今名医有关此方的论述。

方剂分类方法上,清代汪昂首创方剂综合分类法,在其所著《医方集解》中,收录正方三百余首。在分类上既有治法,又有病因,并照顾到方治有专科,将其分为22类。这种分类法便于同临床辨证结合,较为切合实际,被后世推崇。汪氏又用诗歌体裁编著《汤头歌诀》,计方歌二百首,正附方共三百多方,每方都有简要的解释,通俗易懂,易读易记,流传甚广。明代徐春甫的《医学入门捷径六书》在前人十剂分类的基础上加调、和、解、利、寒、温、暑、火、平、夺、安、缓、淡、清十四剂,成为二十四剂,是对十剂分类法的发展。

2. 继承发展前人之方 新安医家勤于研读古籍,广泛继承古人的经验,非常善用前人经典方剂,同时又不墨守成规,根据病证在前人方剂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汲其精义,重在开拓。例如吴楚喜用甘温补中法,宗东垣多用补中益气,但又不拘于东垣,认为东垣脾胃学说“详于治脾,略于治胃;详于升脾,略于降胃。”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提出“脾胃分治”说。方肇权通过推理论证和临床实践,提出了不同见解,在《方氏脉症正宗》中列出改正汤散三十四首,如改正六味地黄汤、改正四物汤、改正麻黄汤、改正桂枝汤、改正逍遥散、改正独活寄生汤等。许豫和发展古方逍遥散的应用,在儿科用治疳症。还有用逍遥散加炒栀子、车前子治肿胀等等。

《医方集解》、《医方考》在收集整理前人方剂时常有发挥,如龙胆泻肝汤是汪昂在《兰室秘藏》方剂的基础上,加黄芩、山栀、甘草三味,使清热泻火之力更强。五磨饮子则是吴崑在《济生方》四磨汤的基础上去人参,加木香、枳实而成,使药专力猛,宜于体壮气实者的暴怒气厥。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3. 创制新方展现特色

新安医家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提出了很多新学术、新思想,在这些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创制了很多切实有用的方剂,这些方剂是新安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他们学术思想的最佳体现。孙一奎创制了温补下元的“壮元汤”、“壮元丸”等方,用于治疗气虚中满、癃闭、遗尿、痿证等疾病。吴澄治疗虚损博采众长,创理脾阴法、解托法和补托法,制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柴陈解托汤、和中解托汤、清里解托汤、益营内托散、助卫内托散、双补内托散、宁志内托散、补真内托散等22方。余国佩创制了治燥、治湿诸方,尤其是治燥方剂,立意新颖,特色明显,应用较多,如解燥汤、清金解燥汤、安本解燥汤、助液汤、泽生汤、甘雨汤等。程钟龄创制止嗽散、消瘰丸、启膈散、半夏白术天麻汤、贝母瓜蒌散、萆薢分清饮、生铁落饮等,其用药君臣佐使多寡得宜,看似平淡,实则有出其不意之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普遍赏用。

4. 各科方剂内容丰富

新安医家所治疾病不局限于内科,也广涉妇、儿、外、眼、喉等各科,撰有《外科应验良方》、《跌打秘方》、《摄生种子秘方》、《胎产方》、《小儿方药》、《眼科秘方》等各科方书,并创制了一批各科特色方剂,丰富了各科方剂的内容。

妇科方剂至今在临床仍较常用的有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所制益母八珍汤、济阴丸、泰山磐石散、芩连四物汤、穿山甲散等。清·汪喆《产科心法》从种子、胎前、临产及产后四方面论述妇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规律,并扼要记述了产科常见病的治疗方药。创有生精益肾种子的补天五子种玉丹、养血安胎的安胃定胎散等方。

汪机《外科理例》详述了痈、疽、疮、疡等外科疾病的脉、证、治法,主张外病内治,列有处方265首,创有万金散治痈疽恶核肿痛发背,如圣丸治癞风,萆薢汤治杨梅疮,消肿托里散治疮肿发背等方剂。《医宗金鉴》对外科疾病论治也相当详细,载有众多外科处方,如治乳房肿块有荆防牛蒡汤、橘叶瓜蒌散,治瘰疬有消核散、附子败毒汤,治肺风粉刺、面鼻疙瘩有颠倒散、枇杷清肺饮,治溃疡、杨梅疮、臁疮有莹珠膏。

程松崖《眼科秘方》对眼科证治经验颇丰,认为“眼白珠有红丝微痛者,用清散药,宜荆防汤。”“眼白珠尽红肿痛生眵,流泪羞明者,火盛也,宜凉血散火汤。” “眼黑珠周围红者,肝火也,或痛极或微痛,宜用泻肝汤。”还创制了眼科外用方,如蕤仁膏治眼眩作痒或糜烂,同时配洗浴眼方外洗。

郑氏喉科在我国喉科发展史上独树一帜,郑梅涧《重楼玉钥》为著名喉科专著,其子郑枢扶《重楼玉钥续编》、《喉白阐微》、郑塵《喉科密钥》、许佐廷《喉科白腐要旨》等一脉相承,对喉科常见病的诊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安儿科专著代表作有许豫和《许氏幼科七种》,创有黄土稻花汤、解肌汤、新定黄连香薷饮等名方。

新安医家对方剂学发展所做的贡献远不限于此,新安医家创制、化裁的方剂也非以十数百可计,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尚未被发现,整理、研究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指导现代临床、开发新药也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雪功.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安徽中医学院.2.方向明.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中医文献杂志,2008(4) 3.章健.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1)

第18篇: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

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另方面,实事求是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二、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他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10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留下的一个严重的后遗症,就是人们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从“本本”出发,遇事“随风倒”。 其次,他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当全党急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时候,却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

再次,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9个月,即1977年7月才出来工作的。他“出来以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点。邓小平不仅用非常精练的语言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了完整而系统地概括,而且对每一个基本点都作了深刻地阐述。第一个基本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第二个基本点:“理论联系实

际。”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也是达到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方法。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第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点之一的“实事求是”,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第四个基本点:“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动过程。

四、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

而且“必须真正解决问题。”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一方面。

另方面,解放思想也离不开实事求是。这是因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并不单纯表现为实事求是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条件,同时还表现为解放思想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目的。

总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邓小平在谈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问题时,虽然有时各有侧重,或强调解放思想,或强调实事求是,但他总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四、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

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的实践中,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熟悉客观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八保证。

六、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首先,邓小平把从实际出发同从人民利益出发统一了起来。他认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再次,邓小平把“求是”的方法同群众路线的方法统一了起来。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的最大成果。

七、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具体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的方法即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邓小平曾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2.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是对事物进行纵向分析的方法,也是具体分析方法的纵向延伸。3.全面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的方法即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方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普遍联系着的事物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八、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而这一理论正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邓小平的熟练运用,就不可能会有邓小平理论。总而言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讲授这四个基本点时,应该力求了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情况特别是思想情况,而阐述的各自理论侧重点,注重在不同的侧重点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要把重点放在对实事求是的阐述上,因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要说明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在一定意义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内涵的三个基本观点。

还应该说明的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等,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是党的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强调这些问题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要做到在动态条件下的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同时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使理论和实践做到与时俱进

胡锦涛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

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简明概括。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如此广泛、深刻,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如此广泛、深刻,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是如此广泛、深刻,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业,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局面,这是真正的前无古人,这是真正的史无前例。而引导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哲学。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胜利,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哲学也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

思想路线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哲学问题。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什么样的哲学。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路线建设,并且从建党初期,就从政治上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党的思想路线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了实事求是哲学也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哲学和思想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主观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我们党内,形成了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表现在思想路线方面,就是主观主义盛行。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起草的决议中,深刻分析了主观主义的危害及结果,提出了克服主观主义的方法。1930年春,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论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

为了提高全党的思想水平,1937年7月和8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哲学名著,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理论上揭露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质上也就是确定了实事求是哲学和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作过科学阐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建国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

毛泽东更加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多次谈到思想路线问题。

1963年5月,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和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哲学和思想路线。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果断实行全党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辟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斗争中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的方针一度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全党首要的政治任务。邓小平在尚未完全恢复职务的情况下,率先在理论上反对“两个凡是”,阐述了正确地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1977年4月,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同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在全会上,他运用大量事实,从理论和实践上,再次阐述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和“两个凡是”形成鲜明的对照。

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为什么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成为实事求是的前提。没有解放思想这个政治前提,就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不可能打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正确判断国际局势和世界主题发生的深刻变化,也就不能制定新的国际战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也是他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把解放思想提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十三年时间里,江泽民多次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0年5月,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

党建工作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2000年10月,江泽民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江泽民鲜明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与时俱进”,是1992年10月19日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管理制度、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相应地来一个很大的转变。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对“与时俱进”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更加全面深刻的阐述,他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把“与时俱进”提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高度,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是江泽民全面审视历史发展趋势、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政治上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又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党的思想路线成熟和发展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它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走在时代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维和时代眼光。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胡锦涛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在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深刻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他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2003年春,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就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发展中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同样是我们党政治上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党的思想路线成熟和发展的显著标志。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包括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和实践合乎逻辑的继续,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进一步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党的十七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政治上理论上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这个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务必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务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务必做到思想和实际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努力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努力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努力把精神状态搞对头。

回顾我们党和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基本的指导性线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根本的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武器。

展望未来,放眼世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重大历史关头。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第19篇:邓小平理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1.邓小平理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上,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上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力的国际环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2、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相互关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从总体上加以认识和把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初级阶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文化基本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文化纲领中规定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我的中心点。

5、中共十五大提出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6、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什么?

前提和基础

第20篇: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xx,19xx年x月出生,20xx年至20xx年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招标重点项目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201x年至201x年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课题生物质先进裂解制取生物燃油关键技术;申请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独创陶瓷球热载体循环加热下降管裂解系统,运行稳定,生物油收率高。领导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研究了生物质闪速热挥发规律,发现其热化学动力学参数表现为准物性。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利用piv和换热测量系统研究测量了多种颗粒在垂直和倾斜下降管内部流动与混合规律、颗粒间热交换规律,形成了相关理论。

发明的生物质粉喂料机攻克了粉体生物质稳定喂入的难题;发明的射流冷却器和生物质热解液化用层流冷凝器确保了生物油高效收集。攻克了系统热密封、热解炭高温分离技术和热载体循环加热技术,促进了系统节能。 开展了生物质/塑料复合材料研究工作,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在生物质裂解液化方面,研究工作技术水平赶超国际前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生物质/塑料复合材料方面取得核心技术,研究水平国内先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多年来支撑相关企业或者数亿经济效益,获得201x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1x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x年度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农业工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对公司的贡献范文
《对公司的贡献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