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跋范文公与尹师鲁帖(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15:02: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原创精品教案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与尹书鲁第一书

一、新课导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关于欧阳修 (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吉水人。24岁中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谥“文忠”。早年正直敢言,主张政治革新,晚年则趋于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是我国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他主张创作有内容的古文,反对浮靡的文风,散文创作很有成就,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等。

三、背景介绍

宋仁宗景佑三年,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余靖、尹洙上书反对,也被贬逐。欧阳修在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朝廷,朝廷贬欧阳修为夷陵令。蔡襄于是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高若讷。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四、学习目标

1、

理解欧阳修高尚的精神境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

1 态度。

2、

掌握常用文言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

五、学习1—4自然段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归纳大意: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六、学习5—8段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归纳大意: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3、第5段中,有几疑几答?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第5段中有三问三答,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七、全篇体现了欧阳修的什么高尚的精神境界?

明确: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

2 了自己对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好友说的“非忘亲”这些都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反对被贬后“傲逸狂醉”“戚戚怨嗟”。他泰然面对被贬,不悲观不放纵,振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失约而遗憾,对行程中无法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急于打听师鲁的情况,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八、本文的艺术特色

1、笔调平易自然,亲切委婉。此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

2、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3

九、文言断句方法

1、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5、依总分,定句读

6、对话、引文定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十、学以致用 课后练习第四大题

推荐第2篇:与尹师鲁第一书归纳练习答案(海燕)

《与尹师鲁第一书》归纳练习答案

一、

1、尔:通“耳”,罢了

2、傍,通“旁”,旁边

二、

1、顿首:请安

2、及:等到。简:书信

3、绐:欺骗

4、长者:有德行

5、谋:计划

6、绝:渡过

7、程:天

8、附:寄存

9、去:距离。止:只

10、处:对待

11、尤:责怪

12、趋:走向

13、参:参拜。庭趋:下级参拜上级的礼节

14、暗:不了解,不清楚

15、乃:才

16、吊:劝慰、安慰

17、但:只

18、俟:等到

19、几席:(赴)宴席。枕藉:睡觉20、所以:„„的原因

21、穷愁:穷困忧虑。形:表现

22、累:负累,缺点

23、惩:改掉

三、

1、往,到„„去 / 按照 / 假如 /像,如同)

2、派,动词/让,动词/假如,连词)

3、我们/我

4、靠近/触犯

5、因为,介词/趁着,介词

6、用来,连词/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连词,因为/动词,认为/介词,用,把/可以

7、介词,表被动/介词,与“于”组成表被动的固定句式/看见,动词/我

8、然而/不过/正确、对的

9、开始,副词/才,副词

10、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四、

1、书记,古义:指办理文书的人员;今义:指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2、凡,古义:总共;今义:平凡

3、往往,古义:处处;今义:经常。留连:古:款待 ;今:舍不得离去

4、然而,古义:是两个词,然,这样,而,然而;今义:表转折。

5、感激,古义:感动发愤;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表示好感。

五、

1、西,西去,名作动

2、陆:从陆路,名作状

3、直:忠直的声誉,形作名

4、师:模仿。名作动

5、书,记载,名作动

6、诧:使„„惊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日:每天,名作状

8、大、小:形作名,大事、小事

9、职:做好本职工作,名作动

六、

1、被动句,译文:我才知道那个仆人懒得前往而被他欺骗了。

2、状语后置句,译文:但是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

3、省略句,译文:他们心中的欢喜忧愁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4、被动句,译文:近代也有因为正直敢言而被贬的人

七、

1、然而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这似乎不明白我的内心。

2、这些事情本不必说,但你的信中有说我疑忌自己所做过事的话,有必要让你知道我是怎样对待那件事的,所以,大概给你说说。

3、那天晚上,等到收到你的信,才知道你停船等待我,责怪我没有如约前来,我才知道老仆人偷懒前去而我被他骗了。

4、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在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5、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

6、我从极度的愤怒出发来深刻责备他,并不是把他当作朋友看待的。

7、沿途有不少人对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安慰我,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

8、人们常用砧板、斧头、大鼎、大锅来烹煮杀害直言的人

9、那种不能忍受的失意忧虑情绪便表现在文章中,他们心中的欢喜忧愁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八、

1、A到„„去

2、A 凭借,BCD“因为”

3、B不清楚,不了解

4、C仅仅

5、B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6、C(互相。A、B、D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推荐第3篇:尹师介绍

尹志明

现任无锡市委党校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 东北人

2003年晋升为正教授,授课幽默诙谐,互动性广受好评。

在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中层以上干部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20多年。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建设、领导科学、领导心理学、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等。曾被评为“四五普法”省级先进个人。

主讲专题《幸福城市建设理论及无锡的实践》、《领导干部心理和谐》、《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领导压力的缓解与调试》、《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规范和心态》、《国学与传统》、《领导者语言艺术》、《领导者形象艺术》、《领导沟通与协调艺术》、《党的建设科学化》、《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我党90年来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精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辅导》、《反腐倡廉案例研究》、《利益集团问题研究》、《无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问题研究》、《无锡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无锡历史文化及当前发展》、《无锡文化建设发展战略》、《无锡推进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委(支部)工作规程》、《党员标准及素质要求》等。

主编出版著作《党的理论创新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研究》、等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问题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沿问题探析》、《幸福无锡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建议》、《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喜与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路与行》等。

推荐第4篇:如何写序与跋?

怎样写序跋?

人们读书,常有先读序、跋的习惯,因此它有“书籍的窗口”之誉。它不仅使读者很省时地了解书的概貌,而且好的序、跋易令人产生急欲阅读的兴趣。

序与跋的写法从内容、形式方面大致相同,因而常会称为序跋文。序,又称叙、序文(叙文)、序言(叙言)、引、引言、导言等,有的“前言”、“写在前面”也等同序,它多写在一部书或诗文的前面。跋,或作“后序”,有的“后记”、“编后”也如跋,它多放在著作或诗文的后面。它们都是对某部著作或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

序、跋有作者自己写的,也有他人写的。自序的内容多包括交代写作宗旨、书名的来历、成书的经过;介绍其体例、结构;指出其重点、难点;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见解;概述著作的主要特色等。为诗作序,多介绍写作缘起,如古文名篇《滕王阁序》主要介绍宴会的盛况。毛泽东的诗《送瘟神》的序多描绘听到消灭血吸虫的激动心情。他序,还常常介绍作者的生平、轶事、籍贯、家世、职务、思想性格;客观地评价著作的特点及影响,或从版本方面考查其文献价值、或从思想艺术方面论述其学术价值等。另有称作“代序”的,多以一篇文章代替序言,但必须与著作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跋的内容与序大致相同,虽然序、跋介绍的内容可有不同的角度,但力求能够提纲挈领、眉目清楚地谈出个人总括的看法。

序、跋在写法上多为夹叙夹议,古今名家笔下的序、跋虽有叙有议却多是浑然一体,衔接紧密而天衣无缝。写序、跋除内容上有所限定外,在形式上有多种写法,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叙述,也有的侧重于说明、解释。

侧重议论的,要观点明确、线索清晰、逻辑性强。

如以群的《代序》综述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分为六个方面(报告文学的史略、发达的原因、反映的内容、发展动向、几种风格等)进行阐述,围绕一个中心,有层次地分析、评论,使读者一目了然。

侧重叙述的,形式多样,可采取散文笔法,这样写来灵活自由、生动具体。如朱自清的《代序》,以书信形式娓娓道来,你我相称,亲切自然;品评作品,情真言直,或喜或厌,一并呈上,丝毫没有虚假的捧和粗暴的“棒”。

侧重于说明的,要安排有序、客观如实。如阿英的《序记》针对书中所收的十九种随笔及附录二种作分类介绍,一一列举每卷所收的种类、内容以及作品的特点、价值等加以扼要解释,给读者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

为使序、跋吸引读者,还应讲究写作技巧。首先,写序、跋不宜平均使用笔墨,而应重点突出。对序、跋所包括的内容不应机械地填充、泛泛而论,也不应漫无边际地借题发挥,而应因人因书而异,突出各自的特点。如古文名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既是杰出的序文,又是著名的史论。序文针对伶官受宠专权的史实,提出盛衰在于人事的主旨,用唐庄宗的事迹对主旨进行论证,总结历史教训。作者基于对时政的关心与忧虑,以古鉴今,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其序重在论史。

近代著名诗人、晚清古典诗歌改革的倡导者黄遵宪的诗集《人境庐诗草笺注》,其自序略述从学、仕宦经历,而多在阐发个人学术思想,提出在继承古典诗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的同时要有所创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要有诗人独特风格,“弃古人之糟粕,不为古人所束缚”等见解。其序重在宣传自己的诗歌理论。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序》以郑振铎充满激情的一首小诗开头,正是“诗如其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郑振铎在艰难的岁月中满腔热情地参加政治活动、从事文学工作的往事,其序重在赞颂郑振铎孜孜不倦的奋进精神。

其次,写序、跋要善于选裁,截取最生动具体、真实确凿的典型材料叙事写人、论理说释,给读者打下深刻的烙印。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叙述、描写生动传神,如慷慨陈辞、从容就义、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等场面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使其赞美英雄;驳斥、鞭挞造谣中伤者的主旨更加突出、有力。他就是善于围绕作品提炼出最感染人、最有说服力的东西来写。

叶圣陶为郑振铎的外国童话选《天鹅》作的序,其中对这位热爱文学、热爱儿童的“大孩子”有一段描写“……常常上排的牙齿咬着下唇,似乎带羞地微笑,这不是娇憨的孩子的常态吗?”还回忆了朋友聚会时他讲童话和访问朋友家时他总是先找孩子玩的趣事。为突出他天性爽直、内外一致、不存心机、善良纯真的性格,笔者善于抓住特征,寥寥数笔活画出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人物。

第三,序、跋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于文采。序、跋文字短,更应在遣词造句方面下功夫。许多序、跋精妙的语言,新颖、形象的比喻等,常使读者再三咀嚼、回味不已。如鲁迅的《白莽作序》其中有这样评价的“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

,也是对摧残者憎的丰碑”。又如瞿秋白的《序言》评价了鲁迅杂感的价值及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介绍鲁迅时讲了一个神话的故事,然后说鲁迅就是憎恶黑暗、蔑视虚伪的莱谟斯,“是野兽的奶汁所养大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

文章的活力不仅在于善用各种修辞手法,也在于文中融进笔者的感情,文字才易吸引人。如果把读者当做朋友,那么写文章就不会象朱自清批评的那种“死板板的长面孔教人亲近不得”。朱自清写序、跋如同写散文一样认真,不敷衍塞责,又有真情实意。“老实、严谨,而又不缺乏风趣。”他在向读者推荐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时,序中这样评其特色,“全书文字象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他象谈话似的,一层层领着你走进高深和复杂里去。他这里给你送来一个比喻,那里给你来一段故事,有时正经,有时诙谐;你不知不觉地跟着他走,不知不觉地„到了家‟。”结尾仿佛在召唤读者同来品味这甜美的甘露,“你想得知识固可以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决不会空手而回去的。”朱自清品评作品总是象与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感想,其真情也为文笔增辉。

写序,跋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序、跋的文风尤应引起重视。写序、跋的技巧固然重要,但也要有端正的文风。为他人作序应不溢美、不苛求,围绕作品、作者进行恰当公允的评价、介绍,为自己作序应不矫饰自夸,实事求是、公正严谨。

在当今图书激增的社会,序、跋会起到提高阅读效率、减少盲目性的作用,还应力求使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而要言不烦。

只有在学习、借鉴前人文笔精华基础上敢于创新,才能使序、跋文成为帮助读者打开书籍宝库之门的钥匙。

推荐第5篇:如何写序与跋?

怎样写序跋?

人们读书,常有先读序、跋的习惯,因此它有“书籍的窗口”之誉。它不仅使读者很省时地了解书的概貌,而且好的序、跋易令人产生急欲阅读的兴趣。

序与跋的写法从内容、形式方面大致相同,因而常会称为序跋文。序,又称叙、序文(叙文)、序言(叙言)、引、引言、导言等,有的“前言”、“写在前面”也等同序,它多写在一部书或诗文的前面。跋,或作“后序”,有的“后记”、“编后”也如跋,它多放在著作或诗文的后面。它们都是对某部著作或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

序、跋有作者自己写的,也有他人写的。自序的内容多包括交代写作宗旨、书名的来历、成书的经过;介绍其体例、结构;指出其重点、难点;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见解;概述著作的主要特色等。为诗作序,多介绍写作缘起,如古文名篇《滕王阁序》主要介绍宴会的盛况。毛泽东的诗《送瘟神》的序多描绘听到消灭血吸虫的激动心情。他序,还常常介绍作者的生平、轶事、籍贯、家世、职务、思想性格;客观地评价著作的特点及影响,或从版本方面考查其文献价值、或从思想艺术方面论述其学术价值等。另有称作“代序”的,多以一篇文章代替序言,但必须与著作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跋的内容与序大致相同,虽然序、跋介绍的内容可有不同的角度,但力求能够提纲挈领、眉目清楚地谈出个人总括的看法。

序、跋在写法上多为夹叙夹议,古今名家笔下的序、跋虽有叙有议却多是浑然一体,衔接紧密而天衣无缝。写序、跋除内容上有所限定外,在形式上有多种写法,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叙述,也有的侧重于说明、解释。

侧重议论的,要观点明确、线索清晰、逻辑性强。

如以群的《代序》综述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分为六个方面(报告文学的史略、发达的原因、反映的内容、发展动向、几种风格等)进行阐述,围绕一个中心,有层次地分析、评论,使读者一目了然。

侧重叙述的,形式多样,可采取散文笔法,这样写来灵活自由、生动具体。如朱自清的《代序》,以书信形式娓娓道来,你我相称,亲切自然;品评作品,情真言直,或喜或厌,一并呈上,丝毫没有虚假的捧和粗暴的“棒”。

侧重于说明的,要安排有序、客观如实。如阿英的《序记》针对书中所收的十九种随笔及附录二种作分类介绍,一一列举每卷所收的种类、内容以及作品的特点、价值等加以扼要解释,给读者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

为使序、跋吸引读者,还应讲究写作技巧。首先,写序、跋不宜平均使用笔墨,而应重点突出。对序、跋所包括的内容不应机械地填充、泛泛而论,也不应漫无边际地借题发挥,而应因人因书而异,突出各自的特点。如古文名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既是杰出的序文,又是著名的史论。序文针对伶官受宠专权的史实,提出盛衰在于人事的主旨,用唐庄宗的事迹对主旨进行论证,总结历史教训。作者基于对时政的关心与忧虑,以古鉴今,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其序重在论史。

近代著名诗人、晚清古典诗歌改革的倡导者黄遵宪的诗集《人境庐诗草笺注》,其自序略述从学、仕宦经历,而多在阐发个人学术思想,提出在继承古典诗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的同时要有所创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要有诗人独特风格,“弃古人之糟粕,不为古人所束缚”等见解。其序重在宣传自己的诗歌理论。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序》以郑振铎充满激情的一首小诗开头,正是“诗如其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郑振铎在艰难的岁月中满腔热情地参加政治活动、从事文学工作的往事,其序重在赞颂郑振铎孜孜不倦的奋进精神。

其次,写序、跋要善于选裁,截取最生动具体、真实确凿的典型材料叙事写人、论理说释,给读者打下深刻的烙印。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叙述、描写生动传神,如慷慨陈辞、从容就义、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等场面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使其赞美英雄;驳斥、鞭挞造谣中伤者的主旨更加突出、有力。他就是善于围绕作品提炼出最感染人、最有说服力的东西来写。

叶圣陶为郑振铎的外国童话选《天鹅》作的序,其中对这位热爱文学、热爱儿童的“大孩子”有一段描写“……常常上排的牙齿咬着下唇,似乎带羞地微笑,这不是娇憨的孩子的常态吗?”还回忆了朋友聚会时他讲童话和访问朋友家时他总是先找孩子玩的趣事。为突出他天性爽直、内外一致、不存心机、善良纯真的性格,笔者善于抓住特征,寥寥数笔活画出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人物。

第三,序、跋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于文采。序、跋文字短,更应在遣词造句方面下功夫。许多序、跋精妙的语言,新颖、形象的比喻等,常使读者再三咀嚼、回味不已。如鲁迅的《白莽作序》其中有这样评价的“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

,也是对摧残者憎的丰碑”。又如瞿秋白的《序言》评价了鲁迅杂感的价值及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介绍鲁迅时讲了一个神话的故事,然后说鲁迅就是憎恶黑暗、蔑视虚伪的莱谟斯,“是野兽的奶汁所养大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

文章的活力不仅在于善用各种修辞手法,也在于文中融进笔者的感情,文字才易吸引人。如果把读者当做朋友,那么写文章就不会象朱自清批评的那种“死板板的长面孔教人亲近不得”。朱自清写序、跋如同写散文一样认真,不敷衍塞责,又有真情实意。“老实、严谨,而又不缺乏风趣。”他在向读者推荐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时,序中这样评其特色,“全书文字象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他象谈话似的,一层层领着你走进高深和复杂里去。他这里给你送来一个比喻,那里给你来一段故事,有时正经,有时诙谐;你不知不觉地跟着他走,不知不觉地„到了家‟。”结尾仿佛在召唤读者同来品味这甜美的甘露,“你想得知识固可以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决不会空手而回去的。”朱自清品评作品总是象与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感想,其真情也为文笔增辉。

写序,跋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序、跋的文风尤应引起重视。写序、跋的技巧固然重要,但也要有端正的文风。为他人作序应不溢美、不苛求,围绕作品、作者进行恰当公允的评价、介绍,为自己作序应不矫饰自夸,实事求是、公正严谨。

在当今图书激增的社会,序、跋会起到提高阅读效率、减少盲目性的作用,还应力求使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而要言不烦。

只有在学习、借鉴前人文笔精华基础上敢于创新,才能使序、跋文成为帮助读者打开书籍宝库之门的钥匙。

推荐第6篇:鲁公女观后感

执着痴念 生死相随

——《鲁公女》及其他

电影《鲁公女》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生张于旦野游巧遇县令之女鲁飞飞,一见倾心,思念难忍。当张于旦贸然探访时,才得知鲁飞飞已日前仙逝。灵前祭奠焚香颂经、遥祝祈祷。生死相恋,令阎王爷动心;挚诚相爱,令神仙铁拐李与何仙姑感动。天崩地裂、山盟海誓、金石为开。漆黑的棺材内青烟喷然,一对生煞费苦心恋人,历尽磨难后终成眷属。

在我看来,电影版《鲁公女》更加清晰且简洁的描述了张于旦与鲁飞飞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再掺杂其他的故事线索。

电影开始,张于旦在树林间游荡,遇到似仙子的鲁飞飞,一时忘情不能言语。这样的情形被鲁飞飞误认为是痴傻之人,一时同情将自己射下的猎物送给了张于旦。鲁飞飞的那句“喂,它是我射杀的,请还给我。”显然表现出鲁飞飞其实是个性格开朗,全无古代女子的娇羞,这也暗暗埋下伏笔表明性格不同一般的鲁飞飞必有一段旷世爱情。

而张于旦对于鲁飞飞的爱慕可谓是一见钟情。至于张于旦为何一见倾心,电影未能明确表示,或许这也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张于旦在与鲁飞飞的匆匆一别后极度思念鲁飞飞,怀抱鲁飞飞曾射下的猎物,爱不释手。这足矣表明“睹物思人”的说法。他四处打听,终于寻得鲁飞飞下落,贸然前去拜访。当看到鲁家大门悬挂追丧之物时以为是鲁家老人去世,一问下人得知是鲁飞飞去世时,几乎是崩溃,吓得不轻。天不随人愿,本是一桩美满姻缘,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搅了去。张于旦心痛至极,全无任何心思再读书。

在世人看来,一场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本可以这样就结束了,但是作者却将笔锋一转,故事又有一个新的转折点。张于旦经别人提点得知鲁家因家乡远在他方,一时无法回乡,只能将鲁飞飞的灵柩寄放在张于旦读书的荒庙里。得知这样的消息,张于旦其实是兴奋的,为见鲁飞飞已是迫不及待,但电影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张于旦在去见鲁飞飞灵柩的路上其实的极度害怕的,极度小心的,再加上电影熏染的寂静黑暗的氛围,足矣表现张于旦是有些忌惮鬼神之说的。但当张于旦见到鲁飞飞的灵柩时,这种害怕早就被抛之脑后,在鲁飞飞的灵柩前上香,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并许下为鲁飞飞日日烧香诵经祭奠的承诺。此时,别说是对鬼神之说的害怕以不再有,就连读书赶考这样的大事可能他都已经忘记了吧。

终于在一天夜里,鲁飞飞出现了,以孤魂野鬼的形式。张于旦见到鲁飞飞,全然不顾她已是鬼魂之态,欣喜若狂之样溢于言表。就这样鲁飞飞与张于旦过着“人鬼情未了”,羡煞神仙的日子。可是,世人看到此处,应该也都会有一样担忧,鲁飞飞毕竟是鬼魂之身,人鬼不能相合的定律自然是不能被鲁飞飞打破的,他们的痴爱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呢?还会有如此生死相随的爱情出现吗?

电影《鲁公女》不负世人的猜测,给了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鲁飞飞终于要走了,她被安排去还魂,张于旦听到这样的消息当然是惊呆,不知如何是好。鲁飞飞与他相约十五年后再见,可张于旦满怀担心十五年后已是风烛残年之身,怎么会有机会重逢?鲁飞飞不断提醒着张于旦十五年相会的约定。终于,恋恋不舍的走了。鲁飞飞转世为人,犹记得当年约定,一直痴傻等待张于旦的到来。而张于旦,每年清明节必为鲁飞飞扫墓祭奠,他也不忘十五年相会的约定。张于旦一生未娶,只为等待他的飞飞。路过神仙看他痴傻之极,又惋惜他风烛残年的身子,为考验他对鲁飞飞的忠贞爱情,两位神仙假扮成人,用金银财宝、美人在怀诱惑张于旦。怎料张于旦不为所动,一直表明“与人有前世之约,不能负前世之约”的态度。两位神仙为之所动,为表敬意,把张于旦变回原先俊俏的外表。张于旦喜出望外,极度兴奋地去见转世的鲁飞飞。在大门口被奴才拦了下来,只能落魄离开,再寻求见飞飞之法。而另一边,鲁飞飞为见张于旦,绝食威胁父母,一直等待张于旦的到来。此等执着与痴傻之情倒真像是鲁飞飞此种性格开朗且执拗的人所能做出的。被鲁飞飞逼迫无奈之下,父亲外出寻找张于旦,带张于旦回府。鲁飞飞听到张生到来的消息高兴之极,赶紧梳妆打扮,急于相见。可发现父亲带回之人太过年轻,根本不想十五年后张生应有的模样。气急之下哭哭啼啼,抱憾去世。张于旦此时未见鲁飞飞,不知缘何为此。回到住处,晚上做梦,鲁飞飞托梦于他,才知心中有误会。最终,鲁飞飞还阳,张于旦与鲁飞飞的爱情故事总算有个圆满结局。

此等痴傻执念,生死相随的爱情,让我想起也是中国古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爱情开始都是美好的,可有些浅薄的爱情经不起世俗的考验,匆匆落下帷幕。可梁祝的爱情故事,在经历了艰难曲折后,亦是忠贞不渝。俩人双双殉情而死,神话故事似的结局为两人幻化成蝴蝶翩翩飞去。在世人眼里,或许梁祝的故事没有《鲁公女》故事结局圆满,但在两对情人眼里,他们的痴傻执念,生死相随其实早就得偿所愿,没有遗憾。

无论是怎样的结局,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是追究故事的真假虚伪,而是从并不太真实的故事情节中,体会那人间之情——爱情的真谛,了解古人对于那痴傻执念、生死相随的爱情的赞美与憧憬之情。现实中的我们,也应像古人一样,怀着对爱情,对人间真情的憧憬,拥抱美好的世界。

推荐第7篇:选帖与临帖

选帖与临帖

选帖与临帖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都要碰到的问题,选帖是为了临帖,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选帖

选贴是学习书法的人碰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选一本好帖就是拜一位好老师,不得不慎重。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可见选帖之重要。

选帖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范本的选择,在现在出版的众多字帖中,临摹的范本应选取古代书家的质量高的作品为好。如欧、虞、褚,颜、柳、赵、以及魏碑等均可

2.注意范本种类的选择,同是一个人的作品,流传方式不同,会造成水平上相当大的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按原迹或原拓影印的,比如颜书《告身帖》、柳书《神策军碑》

《张猛龙碑》等。这类用原迹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它不但保持了比较准确的结构、用笔风貌,而且还保持了原作的章法。

二是选字本,将原迹原拓选字拼成,如将《颜勤礼碑》、苏轼《醉翁亭记》中的字顺序打乱,按笔划多少或偏旁集中排歼,这类帖由于在单个字中仍然保持了较准确的风貌,只损失原有的章法(如字距,-行距;),而初临书法不同于创作,章法本不是个重要的问题,故尔也不失为较理想的范本。

三是经过修补改刻的作品,经过翻刻修改,一般必然会丧失原迹原拓的风貌,笔划修光修挺,线条光滑而缺乏力度,用笔的动作也难以捉摸,而这些都不利于对原迹风格的体验和研究,它的临摹价值就不太高了。

四是今人临写本,能临象古人原迹的作品,本身应该是有价值的。但作为范本而言却未必妥当。因为每个人(即使是有成就的书家)在临摹古迹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己的理解和书写习惯,临本与原本之间总有相当的距离,不但在技巧上如此,在气息上更是如此。

五是双钩本,双钩的细线与原帖毛笔笔划的墨迹间难以完全相吻,双钩是线条形态的躯壳。很难从中分析出古人用笔的大致过程 ,如提、按的部位、速度快慢、含墨多少等等。

我们提倡初学者使用第

一、二种字帖,不赞成使用第

四、五种字帖。

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帖, 要找到一个高质量的、同时又是符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帖来练习,学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人的性格不同兴趣便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现实生活中有喜欢劲挺的,有喜欢秀媚的,有喜欢雄浑的,取各人所需,方得其宜。明明自己喜欢褚遂良的秀逸风格,却硬去赶颜书雄强的时髦,这是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赵体,老辈人常常会劝初学者不要学赵,说他是媚软,多学了没骨力。赵体与诸楷书大家相比,是以秀逸取胜的,但他是个经过历史几百年淘汰下而仍有生命力的大书家,他的书法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你学赵学得没有骨力,那是你掌握的方法不对,不能要赵孟頫负责。反之,如果不喜欢即使颜、柳、欧、褚,也难出成就。

4.正规入道,不求偏求怪。

2.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书法作品赏析

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的欧阳珣、颜真卿、柳公权和宋末元初的赵孟頫。

(1)欧体

欧阳询 (公元557-64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人。世称欧阳率更,其体例被称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究其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笔力刚劲,笔划方润,纤细得中,劲险刻历,平正之中见险绝,独成一家风格。“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我们常见的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九成宫澧泉铭》。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 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2)颜体

颜真卿(公元709- 785)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 ;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其用笔清劲丰肥,间架严整端庄,气势雄伟开张,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自身告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柳体

柳公权( 公元778-865) 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其代表 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 (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 刚经》,《神策军碑》等。 “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神策军碑,柳公权书。《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柳体是初学者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首选。

(4)赵体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 (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 (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妻子笔划圆润流畅,字体秀丽典雅,行笔流利娟秀,结构端正谨严。代表作是《头陀寺碑》、《洛神赋》等。

二 临帖

1.临帖的步骤

临帖分读帖、摹帖、临帖、出帖等几个步骤。

(1)读帖

有经验的书法家都主张学习书法要读帖。所谓读帖,实际上是看帖、欣赏帖。读帖就是通过观察,仔细对帖上的书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书写的发展和规律,为临摹作好事前准备,为书法创作供以借鉴, 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孙过庭也说,察之者精,方能拟之者似。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新唐书》记载欧阳询\"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仍不坐,至宿其旁三日\"。一块索靖书的碑,被欧阳询连看三日,就可知他观察之细,体会之深,被传为美谈。

读帖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笔、二是结体、三是章法。

在观察法帖的用笔时,对每个字的基本笔划都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每一点一画是怎样写的?怎样起笔?怎样收笔?点划之间是怎样呼应?有些什么共同规律?同样的点划又是怎样变化的?它的用笔特点是什么?不同的书家写的字,如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它们用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在观察字的结体时,要认识到它的特征。为什么有的字结体很雄壮?为什么有的字又很秀丽?为什么有的结体很茂密?为什么有的结体又很疏朗?它们每个字的笔画之间配搭,造成的大、小、宽、窄、高、低、斜、正的关系怎样?又是怎样处理各部位之间的主次、黑白关系的?

在分析法帖章法布局时,首先要注意到字与字之间的引带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其对大小、长短、错落、粗细等关系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关系又如何在整篇中得到统一?通篇的气势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神韵和境界?这些要在读帖中细心领会。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一下子读帖能\"精\"、临帖能\"似\"是办不到的事,它们中间要经过一个反复熟悉和理解的过程。读帖是为了更好地临帖,而在临帖的实践中,又能使读帖认识深化,读帖和临帖之间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前人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参考,如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初学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学,使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纵书以扩其量。\"通过这样反复的心摹手追,循序渐进,才能使书法水平逐渐提高。

现在,有些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忽视读帖、打开帖就临,临完即关上,来去匆匆,中间缺乏思索的过程,这样进步肯定是不快的。如果能注意在读帖时多下功夫去思考分析,实践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字一半是看会的\",这话不失为学书成功的经验之谈。 (2)摹帖

“摹帖”和“临帖”合称“临摹”。“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它是初学书法继承传统的必经之路。

“摹帖”使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双钩。即用细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然再根据用笔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好的双钩廓填最接近原作。现今流传的所谓王羲之墨迹,就是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二、单钩。即沿笔画的中间划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

三、满摹。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的结构。有一种印作红色的字帖,用笔蘸墨描成黑色,称为\"描红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看不清底样的缺点。

(3)临帖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所以临帖已是较摹帖前进了一步。临帖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对临。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对临的基本要求,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拟之者贵似\",越像越好。临帖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以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

二.背临。也就是默写。待一行一行临写的比较熟悉之后,便可全凭记忆来背写了。写后对照,也如对临一样,反复修正。

三、意临。对临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所以贵似,也就是常说的\"先与古人和\"。而意临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

所以不妨在背临和意临之间加一个运用的过程。即用所临的字体写一副字,其间必有没有临过的字,看看能不能配得协调一致。米芾初期的书法,人称\"集古字\",后来才形成独具一格的\"米体\"。这正是一个从临摹到创新的必经之路。

总的来说,正如宋代姜夔《续书谱》所指出的那样:\"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每人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多摹与临作具体安排,而以由形似到神似为追求目标。 2.临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练字先修德。

第二

脚踏实地从头开始, 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像,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宇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能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第三持之以恒,第一,所选字帖更换不可太随意,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第二,不可短时间过于痴迷,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习, 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第四

循序渐进勿贪快,临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第五

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临帖,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

第六临帖要和应用结合起来。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为目的的,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应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写信、写文章、写日记、写作品

等,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学既用、用既学,学用结合,形成习惯,日久天长,定会学用合一,既提高了临帖质量,又达到了应用的目的。 第七 讲究公德(卫生、勤俭)

第八 自我鼓励

第九 把练字与兴趣培养、修身养性紧密结合

3.临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 笔画写不到位,涂描结合

临帖是为了写字像帖,合乎规范。但一开始临帖时,常常笔画写不到位而后又加以描补,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靠涂描将笔画写到位的坏习惯。要边临帖边体会,第一个字哪里写得不像,哪个部位临得不准,第二遍加以改进。在写字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分析、改进,力求字如法帖。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能一笔到位,不再涂描。

二 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

在临帖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带过,提笔就写。看似不错,实则不然,他根本没有看清字帖中范字的点画特征,动手却不动脑,这样看似临帖,实际上是在抄帖。这样写得再多也无用,因为,抄帖并没有把字帖上字的笔画、结构学到手。要克服这个毛病,也并非难事。只要先将字帖中要写的字仔细地看一看,并记住笔画和结构的主要特征,做到“形在心中,意在笔先”,下笔临写时,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心手合一,达到理想的临写效果。每写一遍。都要与字帖对照,找出笔画、结构好的方面和差距,下一遍临写时注意缩小差距。长此以往,进步会更大,抄帖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三 看一笔写一笔,光临不背

开始临帖时,由于对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出的字往往结构松散,笔画孤立,缺乏笔画间的呼应和气韵的上下贯通。楷书笔画虽各自独立,但笔画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比如,一笔写完再写下一笔时,笔在空中有个走动的线路,同时形成下一笔逆势,这个逆势就是下一笔的藏锋动作,也叫借势落笔,可省藏锋动作,能使笔画自然协调。因此对字帖中较熟悉的字,可先看两笔或三笔,连续写两笔或三笔,直到过渡到一次就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推荐第8篇:公估师岗位职责

1.财产保险标的承保前的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2.财险保险标的出险后的查勘、检验、损失评估及理算。3.撰写公估报告并跟踪审核过程。

推荐第9篇:28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尹逊鲁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经验总结

拟稿人: 安全工程04--1班尹逊鲁学号:28

摘要:

安全管理是实现人、机、物、环境协调统一的一门综合学科, 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安全生产涉及企业的每个员工、每个家庭、经济效益的提高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 体现员工素质、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文明程度.冶金行业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针对问题的提出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对安全管理的方法初步论述,以促进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希望可以有助于冶金行业的安全发展。管理标准是冶金企业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安全管理标准作为预防事故基本对策,将为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运行发挥其重大的作用。今天,冶金行业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研究如何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关键字:冶金 安全管理 措施标准

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演变

冶金行业是指以钢铁为主的金属加工制造业。上个世纪50年代,冶金工业部根据有关规定从上而下建立了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并建立了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982年,冶金工业部安全技术监察局与环境保护办公室合并成立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司;1993年,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司撤销,设立了归属于冶金部生产协调司的安全监督办公室;1998年,中央政府撤消冶金工业部,各级政府冶金行业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职能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2001年,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撤销,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今天的总局),由该局的监管一司负责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

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冶金行业的安全管理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一是涉及产业面广。冶金行业涉及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动力、机械加工、汽铁运输等众多环节,安全管理的面较大;二是生产工艺复杂。冶金工艺过程既有高温、高压、高粉尘的危害,又有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和冒顶、垮塌、透水、坠落、挤压等危害。特别是冶金生产中的高温液体运输、机炉的炉体爆炸、介质中毒窒息等危害性较大;三是设备门类众多。冶金行业生产需要特有的高炉、转炉、电炉、各类浇注设备、各类轧制设备、起重机械等,还需要机械加工、重物运输、基建作业所必须的各类机械。因其受设计、施工、维检等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冶金设备存在各种危险;四是约束条件较多。冶金生产的主体生产设备及辅助系统受自然条件等约束较大,例如地震灾害可以造成钢铁企业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需求的强劲拉动,促使冶金行业超常规发展。近年来冶金行业安全管理体制几经演变,使得冶金行业安全管理存在一些显见和潜在的问题。主要为:一是超设计能力生产突出。不少冶金企业在生产场地、工业布局受限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采取强化冶炼的工艺技术措施,超设计能力生产。二是安全监控防护设施缺少。有的企业对在线主体生产设备仓促建设投产,没有安装必要的监控报警与防护设施。三是企业“三同时”管理弱化。我国部分冶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新建高炉没有按规定开展安全预评价工作,甚至存在无资质设计、无资质施工及无竣工验收等问题。四是民营企业问题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安全管理十分脆弱。五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六是地方政府安全监督有待加强。

安全管理经验总结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也是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给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然而, 国有企业经济的多元化、运营机制的变化, 也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要使安全管理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就要不断地调整思路,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不断地研究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 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目前,我国各冶金企业大多设有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以鞍钢为代表的一部分企业,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划归企管部,下设生产运行协调处;一种是以宝钢为代表的多数企业,将安全管理机构升格为集团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集团安全监督管理,其下属的子公司还设有安全处或安环处直接行使安全管理职能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效率

现代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按现行法律、标准、技术规范等安全准则,预测、识别、消除或控制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或者进行安全设计的优化,以及改革安全系统管理工作。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应在普及安全系统工程知识,加强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以控制工伤事故为主要目标,以危险源控制为中心,从经验系统化、工作科学化入手,逐步试点推广。

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采用的方法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半定量分析为辅。

模式主要内容:

系统危险辨识

系统危险辨识主要指主体生产系统危险源辨识、辅助系统危险性分析及周边环境分析。危险源辨识包括如下内容:

(1) 危险模式。是指潜在危险因素及其被诱发引起事故的触发条件,可能引起事故的类别及后果。其结论是进行人为失误控制和实施动态安全检查的重要信息来源。

(2) 固有危险状况。含本质安全化状况,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作业环境危险状况等。本质安全化状况是指设备、设施先天所固有的(投入使用前已具备的) 中断故障、降低危险,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能力。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是指设备、设施、工艺上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对安全有突出影响的重大问题。主要指:设备、设施有缺陷;工具、附件不合要求;安全装置不合要求;工艺上存在危险性;故障频繁;消防设施缺乏或有缺陷等。作业环境危险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对作业安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情况:温度、湿度、噪声不合要求;照明、能见度、视线不合要求;作业场地狭小;安全通道不合要求等。

(3) 其它内容。主要有危险源名称、同类危险源个数、危险程度、管理级别等。

辅助系统危险性分析着重分析各有关子系统功能、危险部位、潜在危险因素及其对主体生产系统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应急措施和改进措施) 。

周边环境分析着重剖析本单位与相邻单位之间、本单位与用户间、本单位内各组成部分工业布局及自然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问题。

系统危险辨识工作应由企业有关领导负责,在安全部门主持下,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广泛发动职业发掘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班组辨识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本班组危险点;各危险点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本班组与相邻作业点接口部位的安全问题;过去事故情况;不安全条件;不安全行为;操作规程不当之处;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参考的危险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及设备性能;岗位日常维护范围;事故类别、危险等级,与友邻相互间的影响及措施;正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操作失误存在的危险,生产工具、附件存在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工艺布局是否合理;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有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安全通道是否符合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有何缺陷;危险场所有无安全标志;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使用有无安全措施;故障处理措施;事故处理应急方法;过去事故状况。

危险源管理级别应根据危险严重度和危险概率情况,同时考虑各级机构对各危险源实施管理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一般将危险源划分为A、B、C、D 4 级。

安全检查改革及隐患整改

安全检查改革

传统安全检查存在着局限性、重复性、重点不突出、检查不科学等问题。因此,作为安全管理重要手段的安全检查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检查网络,协调各层次检查内容、周期即危险控制点检查是各级检查的基础;人的不安全因素检查,以班组例行检查和巡查为主;环境、公共通道、能源管线等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的检查,以车间、公司例行检查为主;制订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检查表,制定岗位安全检查表应遵循:根据危险源辨识发现的问题,抓要害部位或部件以及

对友邻可能造成伤害的环节;与岗位设备点检结合,将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在表中列出;检查的项目应是岗位工人便于检查的,最好是1 条1 个内容,避免遗漏;建立危险控制点检查信息反馈网络,企业应在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建立信息反馈网络,这是落实的关键。对发现的问题应尽早上报,争取上级机构财力、物力及技术力量的支持,做到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对于本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应邀请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协助处理。在所发现的问题彻底消除前,应制定有效的临时措施,以避免被触发引起伤亡事故;完善各级巡回安全检查内容,对一些需通过日常检查积累的信息,通过各级经常性的巡回检查获取;各级巡回检查结果应记入各自的巡回检查汇总表,作为例行检查中平常积累信息的依据;进一步加强例行检查,将例行检查分为班组级例行检查;工段级例行检查;车间级例行检查等。

隐患整改

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所发现的固有危险状况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安全要求。根据隐患信息的来源和整改难易程度上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一般隐患整改和重大缺陷改造。一般隐患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危险控制点检查和巡回检查。此类整改的目的在于使失去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常用的工具和附件、某些不良的作业环境恢复到完好状态。

重大缺陷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危险源辨识。此类整改的目的在于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工艺过程管理,消除或降低作业中的固有危险因素。

标准化作业及危险预知活动

在作业系统调查基础上,对现行作业过程和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按有关技术及规章制度等科学准则,以安全、省力、优质、高效为目标,形成的一种优化作业方法。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可控制程序性强和有关重要作业过程中的人为失误问题。危险预知活动包括危险预知训练和工前5 分钟活动两方面的内容。危险预知训练利用安全活动日进行。其目的在于发掘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并制订控制措施。通过活动主要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潜在事故模式;危险控制措施。

安全考评

通过考评获得车间、工段、班组3 个层次安全管理状况和危险控制水平的动态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约束机制。各级考评应以平常巡回检查及例行检查的结果为主要评分依据。考评由工段对班组,车间对工段,公司对车间等一级对一级。

安全管理改革

对现有安全管理系统的补充完善和优化。这是保障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得以推行的前提,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步骤。冶金行业当前安全管理改革的重点在于:抓好以最小单元(班组) 建设为基础的全员安全管理工作;抓好以危险源控制为中心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抓好安全信息管理工作。

我们曾在宝钢、武钢、攀钢、湘钢、太钢等冶金企业,选定了几个基础较好的子公司试行,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的现场调查和推敲,及对有关技术资料进行系统消化和分析,形成一整套安全管理模式。在试点企业中,凡按照此模式运行的企业,均未发生过严重事故。

当然,模式在试行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问题,如工艺、环境的改变导致危险源的变化,这时就应调整危险源点,将模式进行改变。同时,模式在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与企业现有的情况结合,不能照搬,如检查表,可在原检查表的基础上改进,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完全照搬。

冶金行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专业人员经过长期探索,将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于国内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的产物,该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产生符合国内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然后使之重新应用于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经受了检验和补充完善的过程。

各企业都要有安全委员会或安全领导小组, 都要建立和健全三级安全管理网络, 有条件的还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责,尽可能提高管理效率.切实理顺冶金监管体制、健全冶金安全执法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企业责任不清、管理与监督职能不分的问题。建立高效运作冶金安全机制。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冶金安全工作应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督协调机制、经济调控机制和安全技术支撑机制。经济调控机制是各级政府运用工伤保险等手段,通过预防、康复及赔偿等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经济预防机制,安全技术支撑机制是各级政府借助科研机构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帮助,使业主主动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控制事故风险达到本质安全化。修订完善冶金安全法规、健全冶金安全法规体系。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及标准尚不完善。随着国家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急需建立科学规范的冶金安全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各冶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行为。实现生产安全的受控管理安全物防是基础,安全技防是手段,安全人防是根本。发挥行业协会等安全中介组织作用,健全冶金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进一步支持发展各级各类冶金行业协会,并赋予行业协会作为安全中介组织协助政府抓好安全生产的职能,成为政府对冶金行业实施安全监管的支撑力量。建立和完善冶金行业安全监管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冶金

行业安全监管,督察冶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隐患事故管理、应急救援工作等基础管理,使冶金安全受控管理;改建的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从源头上解决冶金企业建设项目本质安全问题;加强冶金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劳务用工安全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制订管理标准。

一些发达国家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有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受到国际劳工组织(ILO)的重视和肯定,在此基础上我国颁布了GB/T28001。通过实施这个管理标准,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并能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使企业找到了对安全问题体进行规范化控制的方法和完善系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推崇的安全管理模式包括:

企业HSE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

企业ISO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规范下,企业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把企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努力,将实现全面防范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来自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和危害,使冶金行业与企业消除不安全的隐患,达到安全高效地运行。

关于HSE管理体系

企业应加强管理力度,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两书一表,充分发挥体系本身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纠正不符合,以期进一步完善和贯彻HSE管理体系文件。应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程序,活动有资源,检查有标准,问题有处理。在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当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由最高管理者签发命令发布,HSE管理体系文件经相关领导批准实施后,应立即分层次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贯彻执行,使全体员工认识到新建立的HSE管理体系是对旧的管理模式的一场变革,是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要适应这场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体系文件。不同层次的员工掌握的体系文件内容应有所不同。高层管理人员,应看重掌握HSE管理体系的原理、原则、功能及控制方法;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应掌握本部门体系要素的工作内容;执行层人员应着重掌握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中涉及各自岗位的操作标准、规定、程序。按照HSE管理体系设计的要求,对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层次人员的职责进行分配,明确隶属关系以及协调方式,形成有效运行机制。依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员工应将实践中出现的偏离标准的现象及改进意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和解决问题。HSE管理体系阶段至少要保持3个月以上,并且必须进行两次系统的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方可申请体系认证。内部审核可以自我诊断和评审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内部审核是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并对体系的运行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所做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在外部审核发现不符合项之前便能采取纠正行为,将有助于企业顺利通过第三方认证,内部审核对任何企业和部门都具必要性,也是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在要求。对体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问题进行协调,加以改进。纠正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有效等问题应该指定有关部门进行跟踪、监督和验证。管理评审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的、对体系现状是否有效地适应企业承诺和方针要求,以及体系的运行环境出现变化后确定新目标是否继续适应等所作的综合评价。在式运行阶段,企业对其HSE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可以就体系内审结果、方针、目标贯彻落实情况,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定,提出体系改进的措施。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监督是保证体系成功的必要手段。而HSE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就在于保证HSE监督落实,保证体系能持续正常地运行,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对异常信息的反馈和处理,对体系运行进行动态控制。信息管理与HSE监督、组织监督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有与健康、安全环境活动有关的人员都要自觉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做好HSE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工作。文件的正式发布日期、开始日期应与第一版文件上所登记的日期相一致;文件和HSE管理手册除了受控文件外,还可以有非受控文件文件领取要履行登记手续,尤其是管理者、安全环保部门、贯标部门的文件,更要严格手续,文件废除后要有标识,收回的要登记。记录及其管理要按程序行事,对设计的记录要认真填写,如发现记录表格无用、不适用或缺项等问题时,可先进行适当的删减,不要将以前的记录全部废除,特别是在做内部审核时,发现的错误可在整改过程中加以整改,不要将记录重抄一遍。期间的首要工作就是培训,要按照培训程序的要求对全体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同层次和岗位的培训内容应是不同的,凡是标准要求全体员工了解和参与的,如承诺、方针和目标,都应培训到位,经得起审核。培训计划、培训要求、考卷、培训内容等记录一致,培训要注意实效。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在期间宜进行两次以上的内部审

核,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有追踪,采取整改措施并予以记录,负责整改部门的职责要与程序中的一致要进行管理评审,重点检查承诺、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以及内审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要有监控。如果目标、指示和管理方案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时间进度。投资等定得不合理,则应交管理评审时修改,同时对文件中相应的内容进行修改。

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各类组织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 职业健康安全以帮助组织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推动安全生产和持续改进,并为第三方提供了评审或审核的依据。各类组织是否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否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审核都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不能以行政或其他方式要求或迫使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也不应改变组织原有的法律责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系统。OHSMS标准与ISO9000标准遵循着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一些管理体系要素的要求与ISO9000标准较为相似,组织可选择与ISO9000、ISO14000相符的管理体系作为实施OHSMS的基础,各体系要素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要求,可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以适合本标准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凡具有下列愿望的任何组织均可实施本标准: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寻求外部组织对其OHSMS的认证注册;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该系列标准没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标准,它们仅提供了系统地建立并管理行为承诺的方法。它们关心的是如何实现目标,而不注重目标应该是什么。标准把建立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标准的工作留给了组织自己,而仅要求组织在建立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突出强调了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改善工作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中。组织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一方面适应外部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也体现了组织对安全生产的实际贡献。

结论

目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企业以人为中心开展并加强安全管理, 是永恒的主题,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也是员工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适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管理, 是社会和人民赋予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和企业财产的损失, 是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推荐第10篇:(转帖)女中学生与男老师

(转帖)女中学生与男老师

转自猫扑)蛋疼原创

有个朋友,女的,

在十七岁的时候做了件让人灰常023的事。

那个时候我们高二 班主任是个教数学的变态男人 她看不惯数学老师的种种劣行

例如他讲课时唾沫横飞 例如他衬衫领口处常年汗渍斑驳 例如他看不惯她的小聪明 无论作业还是考试都故意刁难她

于是她开始与班主任对抗

数学课时她趴在桌子上睡觉 打小呼噜 流口水 说梦话 惹到围观群众数次爆笑 忍俊不能

数学老师忍无可忍

让她站起来听课 她会很惬意地旁若无人站着伸懒腰

让她把桌子搬到教室最后面听课 她会嚼着泡泡糖不停ba~ba吹泡泡

数学老师终于意识到这么公开的PK他是不好发作的 就开始改变策略 责令她去办公室写作业改错题 趁机再狠狠训斥她

十年前的时候 那学校硬件设施并不是很好 老师们大都几人同住一间单身宿舍 连改作业也是几张办公桌凑合拼在宿舍里

经常是 下课后

她拿着数学书 嘟着嘴跟在数学老师后面去办公室 据说 每次 班主任都是狠狠扔给她几道数学题 “做不出来就不要去吃饭”

她在心里很不文雅地问候了班主任的二大爷很多次 但是老师终究是老师

该做的题 解不出 饭就吃不到嘴里

偏偏她又极度执拗

自己做不出来的作业 打死也不会跟班主任开口求教 于是很多次 在班主任出去吃饭的空隙 我们偷偷给她送面包和饼干

看她一口一口狠命嚼着面包 而手里算题的笔却不敢停下的样子 很好玩

班主任那是两人间的小宿舍

同住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男老师 兼授地理和历史的课 他并不负责我们那个年级 因此同我们之间彼此也不熟络

大概是经常看到这个从课堂上被赶出来 只能一个人苦苦在办公室咬笔头的女孩子 他也会觉得这很有趣

地理老师问她 你何必跟班主任作对呢

她抬起头 盯着坐在对面办公桌的他 一字一顿地说 “士可杀 不可辱”

他笑个不停

她低下头嘟囔了一句 有毛病

大概那个时候 他就开始欣赏这个没上没下的女孩子了 反正做不出题也是无聊

反正很多其他科目她都被班主任停了课 她想 环境再艰苦 那也得找点乐子啊

她问地理老师 你小孩上小学几年级了 地理老师一怔 你怎么知道我有小孩 她悠悠地说 你面老 他顿时语塞

其实那年他刚调任我们学校

作为青年才俊 从临近的一个县中学借调过来的 那年 他大概也就26岁

她私下跟我们说

虽然地理老师人很呆 但起码是一个有品位的男人 我们那个时候只是刚进入跟男生上课递纸条的蒙昧阶段 于是真心求教 什么叫做有品位的男人 她说 衬衣领子一直是白的 就是有品位的男人

虽然是教副科的老师

但高二的数学题 他还是很在行的 班主任留下的麻烦 他都替她解决了

她很大方说 放假了我请你出去吃饭 你可不许带孩子啊 他哭笑不得

他只有一个在县城当小职员的妻子 结婚三载 还只是两人世界而已

后来她发现

衬衣领子一直洁白的地理老师确实是一个特别的男人 他的书架上摆着许多她没见过的书 她想 反正作业做完了 还是应该找点乐子

她动手去翻他书架上的《国家地理》 缠着他要他讲讲这个世界 他跟她讲了湖泊 山川和峡谷 对着桌子大的一张地理挂图 教她辨认出一个一个的星座

她有点懵了

她在初一的时候就会当着事主的面 微笑着把收到的情书交给老师 其没心没肺不解风情

也一直为我们围观群众所诟病

可是这次 她有点慌乱地说 “完了 完了”

我们当她是少女期思春

就像我们都会对着谢霆锋海报很122地说我完了我完了一样 她开始无比期待被停课被罚写作业被罚关禁闭 以至于变本加厉在课堂上做惊人之举

班主任暴怒 父母不停被学校传唤训话 所有人都只看到了她的叛逆 背后的微妙 谁也没有在意

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

突然有一天 我们发现她没有来上课 其实她的位子空了有一些时日

却一直被同学误认为在办公室被关禁闭

班主任以为她是赌气回家——反正她也不是第一次逃课

父母以为女儿还寄宿在学校——直到周末还不见人回来 才意识到出事了

同时不见的

还有那位领子一直很白的地理老师

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多少有点脸面 出了事也不敢声张 只是沉着脸来学校要人 地理老师的妻子久不见丈夫归家 闻声而来 校方顾及声誉 也不敢大张旗鼓寻人 私下访问了与她关系要好的同学

她可能去哪里了?她跟你们说过什么?她出走之前有什么征兆么?

不知道。没有。没有。

班主任早已经不恼火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层一层的冷汗 这事 说小也小 说大,谁知道,能有多大呢

到底经过了多少思想挣扎 不得而知 一个老师爱上一个学生 有多少问题需要纠结 详情可参考 琼瑶阿姨的《窗外》

事后她信誓旦旦跟我们说 她绝对没有看过那本教人学坏的书 其实这些事情 何需去学呢 有了爱 剩下的就是本能而已

他终于决定带着她出走了 她说 他们登上长途车的那一刻

她的心底 泛起了一阵阵“予我一匹马 我便与你仗剑走天涯”的悲壮

他带着她去了另一个城市 那里有他最铁的哥们

哥们看到他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手突然来访 便猜出了个七七八八

哥们转过身 拍着他的肩膀 低声说 “做这种事 你觉得你今年还是十六岁么” 他掐灭了烟头 沉沉地说

“二十六岁能鼓起勇气做了这件事 总比三十六岁空悲切的好”

哥们没有收留他

哥们觉得 作为一个有家室的人 他的发癫行径 无法原谅

他带着她走在异乡的大街上 是夜 天色阴沉 看不到星光 他在想 我们该去哪里 她把他的手臂挽得更紧了些 “去哪里 我都会跟着你”

他们租了一间小房子住下

仓促出逃 他的身上也没有太多的钱 而她 打小生活在一个宽容平和的家庭 衣食无忧 自然也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现实

他白天出去找工作 多半是下力气的零工 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那间阴冷的出租屋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但他却累得倒头就睡 剩她一个人 透过小小的窗子 看着夜空发呆 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出他曾经描述给她的星座的形状

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七天

第七天 他清早出门 竟看到马路对面的妻子 毫无疑问 哥们出卖了他 在妻子的面前 他哑口无言

他们本是小县城里最平淡无奇的夫妻

有没有感情都不重要 在一起过得风平浪静就是福分 他成绩出众可以调入市区 她的工作也调动在即 眼看就要功德圆满了

却被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毁了

他下决心之前

心中挥不散的是对妻子的愧疚 但是面对这十七岁的女孩子 他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子责任感 她那么小 我得照顾她啊 她什么都不懂 我得对她负责啊

他离开的时候 甚至连封书信都没给妻子留下 他自知罪孽深重 无法开口

妻子很平静 甚至没有要求去见那个女孩子一面 妻子说 回家吧 你们这……终究不是长久之际

他和妻子沿着异乡的马路 走着 他想起了过往的平静 眼下的艰辛 还有那未知的明日的风浪

他想起了无功但亦无过的妻子 踏实稳定的婚姻 以及父母 岳父母背后的两个家庭的失落 他想起了此时还在出租屋沉睡的那个女孩子

——她敢将一生托付予他 而他 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给她幸福的生活

他和妻子沿着异乡的马路 走着 越走越远 他莫名其妙觉得越走越轻松 仿佛走出了一场噩梦

前面的 就是他原本该有的正常的生活

而她 依旧一无所知 等在出租屋里 傍晚有人敲门

她满怀欣喜去迎接他的归来 却看到门外站着的是眼红红的父母

她明白一切都结束了

父母带她去办休学手续那天

她垂着脑袋站在班主任办公室门口不肯进去 班主任叹了口气 说 他不在

他真的不在

他的床铺空了 他的书架空了

他们的星空挂图也空了 他们的过往 好像不曾存在过

她转去南方的阿姨家求学 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城市

后来我们才知道 去南方的第三个月

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有著身孕 第一胎便要上手术台流产

她说她直到现在还会梦到那惨白的灯光和血水 她说 疼的时候 我很想念他

而他 重新回到小县城

出于种种考虑 这件事并没有声张 也就不会有太多影响 他换了工作 他得到了妻子的原谅 他们继续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 第二年 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这些是她从昔日的同学口中得知 那个时候 她正在南方一所大专读书 电话里 她跟我们说

一切都好 只是这座城市太污浊 脏得看不到星光

她休学 再读书 毕业 工作平淡无奇的日子是过得很快的

偶尔有同学见过她 再提起 亦是一脸无奈 她变得让我们认不出来

那个曾经嚣张得敢在全校大会上吹泡泡的女孩子 已经在十七岁的出逃里死掉了

她现在 安静平和 在人多的场合里保持缄默 她单身了很久

同事嘲笑她对于感情的怯懦

又有谁知道 眼前这个面对男同事邀约会语无伦次的小女人 在十七岁那年 曾经历了怎样的大风大浪

她说她讨厌那座城市

总是很拥挤 挤得没有自己的空间

我说 高二那年你还说让你自己呆着不如让你死掉 她笑了很久

就好像我们在谈论一段于己无关的剧情

她说有一天 她站在下班时刻的地铁站里发呆 人潮推得她几乎要跌倒 对着已经塞满人的地铁车厢 她皱着眉头决定 等下一趟车

而身后 还是有一个男人不依不饶边往前挤边喊 “让一让啊让一让啊”

“有毛病”

她随口嘟囔了一句

那个已经上了车的男人突然转过身来 地铁车门正在缓缓关上 透过玻璃 他们都怔住了

她说 那是他啊

那是那个衬衣领子一直都很白的地理老师啊

那是那个曾抱着她蜷缩在出租屋的床上讲情话的男人啊

车门已经关上

呆呆的他被地铁带走了 留下呆呆的她

站在人群里 突然想起这将近十年的事

上一次见到他 是一个清晨

他轻吻了她的额头 没想到弄醒了她 她说 你晚上要早点回来 他说 好 我今天会给你带草莓 她高兴得搂住他的脖子

那天的草莓 她却没有等到

十七岁那年的事 像电影一样 一格一格的画面飞速从她脑中闪过

她该怎么做?

跳上下一列地铁去追赶他? 站在原地等他回来?

其实无论她选了哪个方法 都是徒劳的 傍晚五点钟的地铁站 纵然是牛郎和织女在此 想必也是无法穿越人山人海找到对方

就这么又失散了么? 此时 她笑不出来

她给曾经的班主任打了个电话 这些年来 他们的联系不曾断过 班主任因为曾经的苛责而间接导致这悲剧而愧疚不已 她也因为当年校方的宽容与不声张感恩于心

她绕了很多弯子 想从班主任口中打听地理老师的近况 原来 出事的第二年 他有了一个的女儿

妻子的大度和新出世的婴儿让他以为生活又回到幸福的轨道上 然而女儿没有等过四岁生日便因意外离世 他无法原谅自己 他说这是报应 失去了孩子的婚姻没有再维系多久 他和妻子离婚 他离开家

至于他现在在哪里 我不知道 没有人知道

挂了班主任的电话

她默默跟自己讲 他在哪里 我知道 他就在这座有着将近一千万人口的城市里

我要找到他 她暗自下了决心

那个时候 她的身边有位对她一往情深的男同事

不咸不淡相处了一年多 她始终没能下决心应允成为他的女友 她的心里好像还有什么没有熄灭 好像还在期盼着什么的发生

就在地铁站跟他擦肩而过的那一刻 她明白 她等到了

她和男同事摊了牌 说对不起 我对你没感觉 男同事放下咖啡杯 微笑 看着她 “能相处得来 胜过有千万种感觉” 她摇着头说不要不要不要 男同事很无奈地说 这 你还是个小孩子吖 还是未成年的想法 她想 她的关于感情的思维 也许永远都会停留在十七岁的阶段 男同事晃了晃手中的小匙 用志在必得的语气说 “没关系 我等你长大”

要怎么去找十年前那个衬衫领口很白的男人? 她改变了下班的路线 赶着去搭乘五点钟的地铁 在相遇过的那个站口里

她手里拿着本天文杂志 站在地铁站的中央 每天 就这样 等十分钟

她有点担心

他会不会认不出我了? 我比那年胖了一些

那个时候我素颜 现在我化了一点点妆 那个时候我扎马尾 现在我留长卷发

那个时候我喜欢穿白T恤和牛仔裤 外面套上一件宽大的校服 现在的都是暗沉的衣服 那个时候我偶尔戴眼镜 现在我戴的是褐色的隐形

她有点着急 不知道该怎么变回十七岁的样子 好让他能在拥挤的人潮中 一眼就认出她

她为他们的重新相逢设计了很多场景

再见面的时候 她要不要像电影里那样扑到他的怀里 而他大概会不好意思 当年她不止一次嘲笑他的腼腆 再见面的时候 她是该笑着的

她从未在他面前流过眼泪 即使是每天就着馒头和白开水度日的出租屋里 她才不要这个老男人觉得 原来她只是个孩子

老男人 她心底是这样称呼他的 上次的一见太仓促

她只记得起隔着地铁玻璃门他怔怔的表情

甚至没来得及看 她的老男人 现在 是否还有洁白的衬衣领口

她抱着她的天文杂志 等在地铁站的中央

车来了 人群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车走了 刚才的喧闹又仿佛瞬间蒸发

她像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矗立在汹涌的人海里 等待他的出现

很多事 她以为她已经看开了

十年的时光 磨平了一个叛逆女子的所有棱角 她已经可以坦然去参加同学聚会

她已经可以平静地谈起那七天里发生的事 讲着讲着她会停下来 像是在用力回想当时的细节 然后耸耸肩膀说 吖 我忘了

这也能忘么 我们不依不饶 一定是不肯告诉我们 她笑得很好看:有什么是忘不了的呢 那为什么还是单身 她说 我在等我爱的人 那什么是爱

她顿了一下 说 我不知道

也许十七岁的出逃 只是一时冲动 谈不上爱

她无数次跟自己讲 那不是爱 其实没那么深刻 讲多了 她几乎都要相信了 花了十年时间才刻入自己肌骨的“那不是爱”的烙印 就因为他的再次出现 烟消云散

在地铁站里 她从秋天等到春天 等得久了 她有点恍惚

也许他只是偶尔到这座城市出差? 也许他并不是每天都要搭这趟车? 更也许 那天是她看错……

她不止认错过一次

在地铁站里 她看到容貌身形与他相近的人都会凑上前去 然后尴尬地说对不起 悻悻转身

可是就在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她再次遇上他

这次 她知道 真的 真真切切的 是他

那个周末她在超市里毫无目的逛着 转过一个货架 看到对面站着的一家三口 母亲背对着她 身材颀长 小孩垂着脑袋侧身站在一边 父亲正在低声向小孩训话

“这次算了……以后……不要……不要跟老师作对……”

男人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身边的小孩

却未注意到对面货架的转角 她怔怔地望着他

那真的是他啊 他老了 他头发长了 他穿着很俗气的夹克衫 他的手里提着满满一袋日用品

她突然觉得喘不过气

立刻转身 扔掉手中的东西 捂住嘴巴 要逃离这里 她的高跟鞋很别扭 她跑起来有些不稳

她慌乱之下在货架间来回穿梭 她找不到出口

她撞到了别人的购物车却连声抱歉也说不出

周末的超市灯火通明

她说 那天超市里的灯光 惨白惨白的

她想 如果那年我没有躺在手术台上 我们的孩子 也该这么大了吧

那个晚上

她抽掉了一整包烟

她说原来烟这么呛啊 呛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她看着水果盘里七零八散的烟头 告诉自己 该醒了

用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个梦 够了

初夏 当男同事第二次向她求婚时 她微笑着点头

手上多了枚小小的戒指

那像是禁忌的咒符 时刻提醒着她 什么是白日梦 而什么才是现实 第三次再见到他

是她婚后的一个月零七天

她一个人抱着新买的小地毯在路边等出租车 傍晚有雨 空车不多

好容易一辆车租车靠边停下 排在她前面那个男人打开车门 却没有上去 而是转身冲她招了招手 他说 你拿着东西不方便 你先上车吧 她把雨伞抬高了点 想说句谢谢 却如鲠在喉

隔了十年 他们第一次离得这么近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说 我们 我们 我们找个地方坐坐吧 你 你想吃什么 她指了指路边站牌上的灯箱广告 “我要吃 那个 草莓蛋挞”

她跟自己说 我是成年人了是成年人了 要表现得自然自然自然

他们坐在灯光温暖的桌前

她的小小戒指 不知为何 此时竟看起来那么刺眼

他低着头喝水 倒是她先开了口 “你现在在做什么”

他苦笑 还是老师 除了教书 我还会别的么 她笑了 还是在教地理么 他说 教数学

她有点小兴奋 你不说我都忘了你还可以教数学 她咬了一口蛋挞

说 那天我看到你和太太孩子了 他一愣 抬起头 我的太太孩子? 她把视线转向窗外

“有天晚上看到你们在这条街对面的超市里……”

他微微松了口气 说 那 是学生和家长 她突然觉得口中的草莓蛋挞又咸又涩 她丢掉蛋挞 伸手去包里摸索 他看到她慌乱的样子 问 你在找什么 她说 我要抽烟啊我的烟 他很茫然问 这里可以抽烟么 哦 不可以 她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她很突兀咳了两声 说 这个蛋挞真难吃啊 我的咖啡好烫 她揉了揉眼睛 说 附近是不是有谁在抽烟 为什么这么呛啊 她语无伦次

她的两只手不知道该放哪里 索性趴在桌子上 放声大哭起来

她第一次在他面前落泪 旁若无人 大哭

她哽咽说我找了你很久 我每天都会在地铁站台上等你

他无力地靠在座椅背上 怔怔地说

他说 我觉得你是固定在那条地铁线上下班

他说 我每天傍晚都在地铁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外面转悠 他说 我以为还可以再遇见 他说 ……

他再说什么她都听不清楚了

手上那枚戒指 就是厉令她赶快离开的符咒 她踉踉跄跄拿着东西走出餐厅 他有没有追上来 她不知道 她不敢回头

她知道身后就是千丈深渊 一旦堕入 便是万劫不复

她借口家里有事 向公司申请休了年假 丈夫问 需要我陪你回家么 她说 不要

丈夫说 好 我尽早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 等你休假结束的时候我去接你回来 他低下头 她闭上了眼睛

他吻了她的脸颊 叮嘱说 一个人乘车要小心

她只带了一个小小的挎包上路

她很明白 即使再放不下 太多的行李 是会超出她的负荷 那样 该是一段多辛苦的行程

昔日同窗的几个女孩子

隔了将近十年 才又有机会再次聚齐在一张餐桌前

那个时候 我们的卧谈会每天都要闹到子夜 我们偷偷从楼道的照明线路上接出分线 在宿舍用电热杯煮方便面 满屋弥漫着辣辣的香味 我们嘴里填满了东西 仍坚持含糊不清地聊偶像聊男生聊未来的可能

有人说 我喜欢隔壁班里那个篮球打得很好的男生

有人说 我要坚持等到考上大学再恋爱然后恩恩爱爱跟初恋结婚 有人说 我才不要被束缚 我要不停换男朋友一直high到三十岁 只有她说 我喜欢那个领子永远很白的地理老师 很喜欢很喜欢

现在 我们想坐下安静喝杯茶 电话和短信却响个不停 “老婆 晚上回来记得买菜”

“今天幼儿园提前放学 请家长在四点钟之前来把孩子接走” ……

那个喜欢篮球帅哥的女生嫁了个有着圆圆啤酒肚的男人 她自此可以悠闲在家当全职太太而不是啤酒肚的助理

那个非要等大学时再恋爱的女生大一时便谈了男朋友 相恋四年 却在毕业时因为户口问题一拍两散 那个立志要游戏人生到三十岁的女生在二十三岁就大了肚子 奉子成婚 现在夫妻俩偶尔打打闹闹 倒也不影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她轻轻说 你们 过得真好

她给我们看她相机里的照片 她说——

这个瘦瘦的男人就是我老公 烧得一手好菜

那间粉刷成蓝色的屋子是我们的书房 我把从初中开始买的小说都从家里搬了过去 这条很雷的裙子叫Sarong 是去普吉岛度蜜月的时候买的 它真的不是围裙哦 ……

她一口气说了很多 没有人打断

直到她自己 眼眶发红 声音微哑 再也讲不下去 她放下相机 深深吸了一口气 说 现在我不恨他了 真的 不恨了

那顿饭 我们不知道吃了些什么 她一支接着一支抽烟

眼睛亮亮地说 能抽烟的餐厅真好

结账时 她过来挽住我 陪我去学校走走好么

我们没有搭车

沿着小城的旧街走下去

当年我们一起逃课出来 用半个月的伙食费把长发拉直 当年我们很迷恋一家蛋糕店的奶油饼干 每个周末都轮流去买 当年我们经常这么挽着手逛街

当年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我以后要去学天文

当年那栋教师单身宿舍楼已经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空旷的操场 正值周末 校园里出奇的安静 我们并肩坐在操场边的兵乓球台上 初秋的风拂过 夹着微微的桂花香 还像十年前一样 透出诱人的甜味 她抽了抽鼻子说 很久没有闻到桂花了 我住的那座城市 连风里都掺杂着噪音

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问 我能问些什么——

你们见面的时候留了电话么? 你们又联系了么? 如果可以 你有没有想过再和他在一起?

每一个问题 都那么残忍

她说 直到现在 我才能不恨他

十年前 被抓捕归来的她回到宿舍收拾东西 看到我们 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像是在课堂上跟男生传纸条被老师抓住时的那种不好意思

她说 姐姐我本来要浪迹天涯的 没想到居然失败了 现在我要去大城市读书 等你们有机会去旅游我请你们吃饭啊

我们说 靠 亏得那七天我们日夜担心你的死活 她转过头去整理东西 轻轻抽着鼻子

十年后 她说 我没有敢跟你们讲 那个时候 我心里的仇恨有多大 我怕你们会笑我 我将她的手拉得紧一些

她身上搭着一条厚厚的披肩 手却是冰凉

她说 跟他一起辗转倒车不知道该去哪里的时候 我没怪过他 跟他睡在漏风的出租屋的时候 我没怪过他 跟他分吃一个面包的时候 我没怪过他

可是当我明白他最终是丢下了我的时候 我恨他 恨得咬牙切齿

他原来真的是像我想的那么懦弱

他不敢去面对妻子 他怕婚姻的陡然变故会伤害到她 他不得不带我出走 他怕不负责任的感情会伤害到我 他终究是 背叛了妻子 再背叛了我 他用最极端的方式伤害了两个女人 我恨他 恨了很多年 她说 噩梦里 我总是躺在手术台上 手脚被绑住 眼睁睁看着他关门离开的背影 我想求他回来 嗓子却发不出声音

她说 我挂念他那么多年 ——其实 爱哪能那么久

我也不是小女孩了 我明白感情是什么 这么多年挂念的动力 大概是恨吧 是不可原谅

直到我再见到他

我真的很想给他一个机会 说到这里 她自嘲地笑了

是的 我一直幻想着他会把当年欠我的补偿给我 也许当年的他的离开是不得已 如果再有机会 他会不一样的

站在地铁站里等待的时候 我多想他再出现 我多想能再在一起 这样 我就可以原谅他

也只有这样 我才可以过得轻松点

她说 十七岁的事情像是心头的一颗铆钉 只有他的赎罪 我的宽容 才可以拔得出

初秋的北方 有着她早已经不习惯的凉 她拢了拢披肩 继续说

第一次见到他 我们之间隔着他的妻子 第二次见到他 我们之间隔着一道地铁的玻璃门 第三次见到他 我们之间隔着他的学生和家长 我误以为那是他的第二个家庭 第四次见到他 我们之间隔着我的现实 我手上的戒指 我的生活

知道他还是单身的那一刻 我头晕目眩

小时候读书 读到枉凝眉 读到水月镜花 不知宝黛空余恨是为何故 直到听他说他还是单身的那一刻 我懂了 我想笑 命运摆出了这么大的一个玩笑 该是多大的一个乐子 可是笑容还没挤出 眼泪就开始往下掉

我在心里问我自己 如果现在可以 我会不会跟他走

你会么?

我不会。不会。不会。

跟他第三次见面那天晚上 我抱着为我的新家刚买的小地毯

老公说我喜欢坐在地板上看书 可是地板多凉

他说 我要把家里都铺上一块一块的地毯 让你随时可以坐下 那天晚上 老公加班

他说 宝贝对不起 你能先自己去取地毯么 我加完班马上就回去 外面现在有雨 你记得带伞 那天晚上 我回到家心烦意乱

我对老公烧的菜无故抱怨 他放下碗筷 盯着我

我不敢看他 我怕被他看出我心中正在缓缓浮起的那团十年前的阴影 我甚至想过跟他大闹一场 好制造一个理由来毁灭这个家 可是这只是一个念头 转瞬即逝的念头 我清楚 这不可以

她叹了口气 所以 我想暂时逃开一段时间

如果任由我的纠结膨胀下去 现在的生活会毁在我手上 ——眼前的幸福 我等了那么久 才等到

也只有到现在 我才能原谅他 她长出一口气 侧脸看着我

十年了 她的样子没有变

我们每日都被厨房的油烟纠缠为老公孩子的事情烦躁 早已变成了黄脸婆 而她 安安静静自己过了那么久

现在 刚刚才变作新婚的幸福小女人而已

她说 我不恨他了

当年他的懦弱 原来是责任

要他放弃一切与我出走 原来我曾经提出过那么荒唐的要求 能为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而背弃家庭 原来他的用情远比我深

起码 现在我做不到 我真的 做不到

所以 我又有什么底气来恨他呢

那个时候我们曾长久指责地理老师的轻狂 冷酷和无情无义 我们认定是他毁了这个女孩子的一生

十年后 他老了 他身形略微佝偻 他有一点谢顶

他不再穿有着白领口的衬衫 他没有妻子或者小孩

他一个人在异乡 日复一日讲着他不并喜欢的数学课

十年后 她才刚刚长大 她虽然没有机会去学天文 但她在一家儿童杂志做美编 她说她的插图背景都是星空 哪怕是白天 天边也会挂着星星

谁是谁非 当事人都不再计较了 我们又何必去下评论

我和她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

她很夸张给我比划着她有多大一张婚纱照 她说明年她会生一个小孩 老公已经为孩子取了好多名字

她笑起来的样子 真的很好看

我原谅了 我可以放下了 她轻轻说

一如当年的夜里 她爬到我的床上 轻轻跟我讲她那段惊世骇俗暗恋

她休假结束离开小城那天 我去车站送她

看到她那位很会烧菜的老公提着大包小包站在一边 她搂着我 不停抱怨说

我妈真讨厌 一定要给我带这么多东西回去 上车多不方便 我说 你有免费劳动力 你怕什么

她咧着嘴笑了 回头去看老公 那个正在微笑看着我们的男人 他不停看表 显然怕误了车 却不忍心开口催她 他 沉稳 安静 很和气的样子 还有 还有 还有很白的衬衣领口 他们隔着车窗跟我挥手 两人连幸福的笑容都那么像 回到家 他们该继续规划

将来的婴儿车 到底放哪里会好一点

我猜 那些大包小包其实并不沉 最沉重的 已经永远 永远放下在这里了

第11篇:公与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是对立统一的三对概念

一、公与私“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职守;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既为老百姓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党只有牢记和坚持为民的要求,才能带领人民时刻疾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从根本上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避免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凝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为民是非常重要的,要保障群众所珍视的,关心群众所疾苦的,解决群众所诟病的。

二、对与错

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对”的判断,也有“错”的判断。“实打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做到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才能避免走错路、走弯路。从具体层面来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体现党性的修养与智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处理问题时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群众路线的威力,以更加敏锐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方法运用群众路线来处理问题。

三、荣与辱

人生在世,应知荣辱。所谓荣,即荣誉、光荣;所谓辱,即耻辱。“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限。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让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化、思想清廉化。排除腐朽思想的杂音,诚信自律,改善自身的工作作风,切实为人民服务。

总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只有真正了解群众路线,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结合,

正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使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万古长青。

第12篇:公与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有感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监理公司党支部开展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会。在讨论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非观、荣辱观,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要从根本上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和标准,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用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上来,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向建设方及业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学习河南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分辨上毫不含糊,立场鲜明,旗帜鲜明,给我们后人做出了表率。

作为一名监理工作者,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查查病从思想和灵魂深处查找自己的问题。

一要通过对照学习和反复深刻剖析,认识到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

界限。做到工作上公私分明,思想上明辨对错,行为上知荣明耻,自觉遵守监理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

二要在是非面前做好选择、判断和鉴别。把好质量关和安全关,扛得住诱惑,管住自己的嘴、手、脚,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党员和监理。

三、知行合一,加强自身修养、锻炼和学习,做一个业务精通,是非分明的人。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正确处理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关系。时时刻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励,始终走在群众前头。

第13篇:公与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公与私”本质是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对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 “荣与辱”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我认为,这“三对”关系言简意赅,泾渭分明,内涵深刻,来不得半点混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大讨论”活动的规定动作,其意义十分深远。理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全体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的前提。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图大业中,老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彪炳千秋的榜样。他们胸怀天下,襟怀坦白,严以律己,公私分明。在革命、建设、发展的艰苦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也坚持几个月不吃肉,每天固定几两粮。在他们的带领下,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刘胡兰高度评价;“为人民服务”这是他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这是送给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抗战一线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题词;当毛主席得知张思德牺牲后挥毫写下了:送他人温暖精神不灭,为人民服务生命永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方志敏撰写的《清贫》一文中写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要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就在他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敌人满肚子热望在他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从衣角裤裆过细地捏,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在文章结尾他这样写道: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分辨上,毫不含糊,立场鲜明,旗帜鲜明,给我们后人做出了表率。如今,中央又提出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涵是:在国家层面: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在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在公民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深刻分析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在党内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查查病”,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着力解决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着力解决为民服务能力问题;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机制问题,根本目的就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回顾这些年来,自己在“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和标准理解和把握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满足一个低标准,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违法违纪,作奸犯科。在行动上有时左右徘徊,存在侥幸心理,这些离《党章》和《党员干部行为准则》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痛下针砭,明辨公私、对错、荣辱。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党员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为此我决定通过以下三方面要求自己

一要通过对照学习和反复深刻剖析,认识到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做到工作上的公私分明,思想上的明辨对错,行为上的知荣明耻,自觉遵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

二要在是非面前做好选择、判断和鉴别。通过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加强世界观改造。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职责,不贪图享受。

三要坚持知行合一,守住纪律底线。向高尚靠拢、向先进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时时刻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励,始终走在群众前头。

第14篇:公与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发言材料汪清县教育局 岳劲松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是对立统一的三对概念。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主观和事业观的前提。

(一)公与私

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职守;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既为老百姓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为民是非常重要的,要保障群众所珍视的,关心群众所疾苦的,解决群众所诟病的。

(二)对与错

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对”的判断,也有“错”的判断。“实打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做到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才能避免走错路、走弯路。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处理问题时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群众路线的威力,以更加敏锐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方法运用群众路线来处理问题。

( 三)荣与辱

人生在世,应知荣辱。所谓荣,即荣誉、光荣;所谓辱,即耻辱。“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限。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让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化、思想清廉化。排除腐朽思想的杂音,诚信自律,改善自身的工作作风,切实为人民服务。

总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观。只有真正了解群众路线,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结合,正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使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万古长青。

第15篇:公与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大讨论心得体会

桑树台镇中心小学盖晓明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精神,林龙书记对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通过会议学习、文件学习、视频学习、讨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克服:学和不学差不多,“四风”问题离我们甚远的思想,坚持做到“五个贯彻始终”,弘扬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良好风气。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十八大着眼新形势,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和群众观念,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进一步汇聚人心和力量,攻坚克难,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风之害》从近几年来大量违纪党员领导干部和典型案件入手,深刻分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对党和事业的重大危害,从而警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四风”之害,禁“四风”之欲,模范发扬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充分认识到,“四风”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只有彻底解决“四风”问题,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如果听之任之,让其长期存在和蔓延扩散,必将严重腐蚀党的肌体,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四风问题是一个全民都应该自我审视检讨的问题。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先照照镜子,认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不足,这样才能从多方面来进行自身的改进,逐步向更高的境界靠拢,以更好地解决自己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事情。

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要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自身存在的“四风”进行一次大扫除,做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利益、把全体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党员的榜样作用,潜心钻研、精心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以良好的作风带动教风、学风建设,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为我校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16篇:“师”与中国文化

“师”与中国文化

——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章启群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24日 13 版)

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的知识、教养、情趣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上游。上游包含起源和导向的意义。河流的上游污染了,下游只能束手待毙。教育要是出了根本的问题,整个社会生活就会失序、混乱。这样的社会顽疾一般也是难以根除的。

中国的教育不能完全与西方的education等同,因为中华文明不同于西方文明。因此,全面照搬西方现成的教育模式在中国不会成功。经过一百多年的新式教育,中国教育有很成功的方面,也有难以逾越的痼疾、困厄。严肃、深刻、全面地思考其中得失成败之因,对于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根本方向性的意义。

限于篇幅,本文集中讨论“师”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作用和意义,试图揭示现代中国教育中“师”的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层社会问题,实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缺失的问题,以期引发思想界对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

“师”与道统

韩愈《师说》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其辞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为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之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之依附,则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之关系,两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之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起始。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言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滕文公上》)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应是不可怀疑的。“礼治”是周朝的立国之本。施行礼治的管理人才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来。而统治思想的论证、各种制度的设计等,最终也依赖于人才。因此,教育涉及到周王朝长治久安和统治延续接班的根本基业,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周礼》关于周朝的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完全出于杜撰,所谓辟雍、成均等名,应该渊源有自。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民间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地官·保氏》,周朝学校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天运篇》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之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不仅创立了百家学说,同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但是,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乐》亡佚)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石。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儒家、儒教、礼教之间的关系也是难以分割的。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手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手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师傅的本质区别。孔子之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传道授业延续不绝。战国中后期之齐国稷下,更是名师硕学荟萃之地,成为各地莘莘学子慕名向往之胜地。秦汉所设立博士之官,实际即是各学科之名师,亦为学界翘楚。这些在讲坛上向众学子传道授业者,也是中国思想的伟大创造者。孔子自不必言,从孟子、荀子、董仲舒,到宋明的程、朱、陆、王,直至清末明初的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他们皆为青年导师,亦为学界首领,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不仅通过授课生徒传承中国文化、思想,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创造新的思想、学术,让中国文化、思想的长河更加波澜壮阔。圣贤思想通过师的教化形成了“尊德性、道问学”的社会风尚。孔子和儒家思想通过读经和教化,渗透到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之中。古代中华文明因此延续几千年,即使在19世纪中叶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今日中华民族又展示出复兴的曙光。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这些振铎舌耕的大师们,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之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师”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职业

师在古代中国的这种地位,是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现象。这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与古代希腊罗马、印度、伊斯兰、印第安以及非洲等文明明显不同的特征。著名的意大利思想家维科(G.B.Vi⁃co1668-1744)认为,所有民族国家的早期发展必须具有原始宗教。按照蔡元培的观点,成熟的文明必须具有宗教、科学、艺术、哲学。从人类历史看出,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具有异常深厚和十分顽强的影响力。一般人们所谓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宗教提供的。哲学尽管提出真理观(知识论)、善恶观(伦理学)、美丑观(美学),但都是一种学术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百家争鸣。因而哲学无法像宗教那样为整个社会提供大体恒定的价值观。不懂得哲学思想与不懂得高等数学、量子力学一样,不会影响一个普通人的社会生活。而宗教提供的价值观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在西方,宗教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的意义指归,也是中世纪的统治思想,实际上伴随整个西方文化的进程。近代以来,康德论证了哲学的对象及其功能,亦为信仰留下空间。尽管尼采在19世纪末叶宣称“上帝死了”,而且现代科技无孔不入,但宗教在西方的领地没有丝毫收缩,依然支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学术是一个互补的整体,是平衡整个社会的精神两翼。不仅是西方,在今天已经现代化的国家中,例如日本、韩国,不仅传统的宗教影响力仍然存在,而且新兴宗教可谓如雨后春笋。可见,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张力依然非常巨大。

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现象。中国的宗教状况即属于一种特殊。现今考古发现,远古中国也有大量原始崇拜遗存,不仅新石器早期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有大量祭祀的玉器,直到殷商时期,原始宗教对于社会生活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甲骨文证明,商王每日占卜,重大事情请示鬼神做主。《礼记·表记》所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为确实之论。但是,这种历史发展轨迹在西周之后发生逆转。

边陲小国的周武王,打败了政治、文化中心的泱泱中原大国殷商,仅仅用神灵、天命是无法解释这一巨大历史事变的。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让刚刚立国的西周统治者警钟长鸣、如履薄冰。《诗·大雅·荡》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朝开国之君和圣贤,时时告诫后王以殷亡为鉴,崇德爱民,励精图治。为此,西周统治者树立了“以德配天”的观念,建立了“礼乐”文化。后世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实质上是以周公为代表的一批知识精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了礼乐文明的社会形态。而“礼治”的关键,是理性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主宰(礼即理)。于是,社会观念和风气为之大变。鬼神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统治者的活动中,退出了支配人间社会的高高在上位置。巫师在周朝已经远不如商朝那样,只是一般的宫廷供奉。残余的敬神祀鬼基本隐退为仪式性的活动。这种仪式的性质正如后来荀子所言:“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从《尚书》《诗经》《左传》可以看出这一历史变化,国家的管理即处于理性的指导之下。

因此,与古希腊、古印度崇尚天神、梵天等超现实力量不同,中国从周朝开始即崇尚理性。(张光直先生将殷周巫师与萨满在萨满教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进行类比,其实很不恰当。周朝的巫师与萨满已经具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西周文化集大成者的孔子,在春秋末感慨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并竭力宣扬“克己复礼为仁”,是对于西周礼乐文明体制的深刻认同。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罕言“性命与天道”,表明孔子对于崇尚理性的西周文化传统身体力行,是礼乐文明本质特征的有力佐证。

西周建立的礼乐文明,对于中国社会影响至深至远,王国维称此为“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并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制度论》)礼乐文化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明之总特征。此后,先秦的儒、墨、道、法诸家,皆鲜有神秘主义。汉代虽有儒学宗教化运动,但最后失败。尽管东汉后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对中国社会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有皇帝本人(例如梁武帝)崇信佛法,但仍然没有产生国家宗教。后来传入中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事实上也没有成为国家宗教。传统的佛教、道教,对于古代的士大夫即知识分子的影响,基本上停留在文化层面。中国古代的儒、释、道思想和理论,都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在这些国家的位置和作用不同。瞿同祖先生说过: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神判法的国家。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国家不同,没有国家宗教是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最为不同的特点。这在当今世界上是非常独特的。

除中国以外,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整个社会生活都与宗教密切相关。卓新平在《全球化的宗教与中国文化战略——对中国宗教问题的思考》一书中表示:“当今世界人口约70多亿,各种宗教信徒近60亿,占世界人口的85%,当前中国人口约13亿,各种宗教信徒已逾3亿。”可见全世界非宗教信徒的10亿人中,99%以上是中国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有一项“世界人口信奉主要宗教传统的比例(百分比)”表明:“全世界信奉各种宗教者的相对数量在本世纪没有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两个调查的结果大致相同。

当然,上述宗教有现代宗教与传统宗教之分。例如佛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包括东正教和天主教,都是如此。而古代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和佛教的世界,与今日世界的政治势力版图仍然具有一种大致的叠合。今日世界上爆发战争的地区,也与古代的宗教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于没有国家宗教,因此在几千年的历史和现实中,中国从来没有产生由宗教引起的战争。

如果说,一种成熟的文明必须具有宗教,那么没有国家宗教的中国,是如何实现社会的各项运作,而且保持高度的文明程度呢?换句话说,一般社会的宗教功能在中国社会是如何实现的?

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国家宗教,但是,儒家思想通过读经、科举等途经渗透在中国智识阶级的精神世界之中,并引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宗教生活。古代中国的智识阶级通过读经和修身,也能达到类似宗教引领的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的人格理想,与一般宗教的圣徒、烈士在本质上相通。而在民族大义面前和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刻,总有仁人志士赴汤蹈火,舍生取义,这种行为展示的就是一种宗教的献身精神。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与儒家舍生取义信念本质上一脉相通。而在这种中国式的宗教生活中,师则是轴心。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师,决不能等同于teacher、profeor之类。除了道统的传承、光大,师的人格意义亦为中华文明之特质之一。不同于西方、印度、伊斯兰的宗教文明,理性的中华文明中没有直接介入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教、佛陀、大阿訇等,师实质上兼有介入人们精神生活的职能,兼有主教、佛陀、大阿訇等的职责。在古代中国,道德历来与文章并论,人品比学问更重,这是中国文化中对于为师者的双重要求。孔子为后人尊崇为圣人,是“万世师表”,亦为全体民族的楷模。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还有他的行为,成为中国文明中之道德基础。以后历代之为师者,即是这种社会理想的传承人和道德的身体力行者。师之行为方式,不仅为智识阶级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理想的人格范本。因此,虽然可以说,道为师所存之根本,而更应该说,师之所存为道之具体体现,或可以说即是道之肉身化。

可见,古代中华文明中之为师者,虽不能说与西方圣徒相似,却肩负着学术、思想和道德之三重重任,传承中华文明之圣火,贯通几千年圣贤之血脉。

新学之兴与“师”之隐退

但是,随着中国现代教育转型,师失去了依托的载体,从社会生活中自然退场了。

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被引入中国之前,中国的知识体系(简称“学问”)的总体构架和分类是经、史、子、集,即“四部之学”。《四库全书》即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然而,在现代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古代中国的“四部之学”必须要整合到现代学科门类之中。从“四部之学”到现代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演进过程,可以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转变中的院系、课程设置看到其轨迹。直至一批现代大学在中国建立之后,古代中国“四部之学”之知识范式,就完全被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范式所取代。以现代中国大学为标志的所有知识传承与创造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在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范式之下实现的。这个知识体系就是当下中国的科学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四部之学”相比,这是全新的知识体系。应该说,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理想结果,目标是向西方学习,振兴中华。从观念上来说,这个转换是由古典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换。从形态上来说,转换之后中国学术可以与现代西方学术直接接轨,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国学者学习西方,还能够实现在同样的标准之下进行新知识的创造,攀登世界学术的顶峰。

然而,在由“四部之学”向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演进过程中,有两个重大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第一是学科建设问题。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这种转换几乎是直接进行的。例如屠呦呦先生研究的《肘后备急方》,在古代属于“子”部,现在毫无疑问归入医学。当下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与西方没有任何区别。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这种转换虽然遇到一些难题,但并不尖锐。除了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例如中国古代政治、法律、经济史等)之外,就基本范式、主要概念、核心问题来说,中国当下的社会科学研究与西方的相同之处远大于相异之处。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当前盛行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也与此相关。然而,在人文学科建构中则异常困难,有些重大问题中国学界至今仍然没有共识。如何将“四部之学”整合进各自的学科,这一工作不是简单、机械的表面名词、术语的切割、焊接和归类,而是要透过文本内容实现内在中西思想的对接。因为中国古代的“文”“史”,绝不简单等同于今日的文学和历史学,而中国哲学学科的建构亦是更加复杂,不仅“经”部大多是哲学要典,“子”部等更是哲学重镇,“史”部和“集”部亦有与哲学相关的不能忽缺之作,例如《史记》之“八书”、《汉书》之“十志”及《昌黎先生集》《刘禹锡集》等。

第二是学术功能问题。中西之间即使是相同学科,承载的学术使命和社会功能却不尽相同。譬如说,以古鉴今是中国古代政治家治国的必修课。故修前朝之史为历代王朝必行之事。中国古典“史”学的这些意义指向和功能,与其说与现代历史学相关,毋宁说与现代政治学更加接近。就现代学术而言,历史学则基本退居为政治生活边缘的一门学术。

第三,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个学科转换之后,“经”部被肢解,经学消亡。“经”部文本划分到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之中,“经师”因此自然消失。读经、修身、科举这种传统儒家的生活模式完全废弃,师与道所承担的中国式宗教功能,在这个学术转换中消失殆尽。

中国为实现现代化必须建立现代知识体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是,“四部之学”的消解导致“师”的退场,导致读经、修身活动消亡,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呢?

“师”的缺失及其社会问题

师的退场,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一种文明形态的转换。

从文明的形态来说,仅仅只有知识体系而没有宗教的文明,则是不健全、跛足的文明,也是不可能延续、发展的,更不可能辉煌。从学科性质上来说,不仅自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不具备宗教功能。照此推论,中国不能仅仅按照西方社会的模式,把古典学术转换为现代学术体系,而把西方的宗教及其功能完全弃之不顾。那样的中国只能成为现代化的“独轮车”。失去平衡社会的精神两翼,这种“独轮车”式的现代化社会在地球上还没有先例。

就今日中国社会现实而言,随着古典学术范式的退场,儒学从中国人价值观支配地位自然淡出。当下虽然也有一些“国学院”“儒学院”和“书院”,却只能收缩在学术的象牙塔里。附着于传统经学之上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普通大众,即使是对于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也出现陌生化。他们成为了真正的teacher和profeor。古代中国社会中与“天地君亲”并列,承担社会教化功能而被普遍尊崇的“师”消亡了。读经修身这种启蒙必修课的废弃,拆毁了智识阶级道德人格建立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智识阶级的精神虚无化。因此,在当下中国,不仅真正的儒家十分稀有,真正的道家、佛家也不多,倒是纵横家们风生水起,各领风骚。为师之道在今日中国已经空心化。而为师之道的空心化,其虚无的深度和烈度要远远大于官员、商人的空心化。因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个人道德对于社会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官员、商人。由此而导致的虚无主义,是当下飘荡在中国国人心灵深处之幽灵。

师的退场也导致社会教化的形态基本终结。就像必修的功课缺失导致基础知识无法建立一样,当下中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的人格修养和精神世界,从理论上说就必然处于一个价值真空之中。对于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来说,这正是釜底抽薪。为师之道与为人之道,其根本也是常人的道德,两者之间内在相通。故钱理群先生悲叹:今日如北大、清华这等高校,所培养者亦不免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其根由,也应了韩愈《师说》之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核心价值观建构与知识创造是教育的两个根本功能。在西方这是由教会和学校分开进行的。建制上大学与神学院分开,并行不悖,当然相互之间也有互补。中国教育必须把现代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绕不过去坎。解决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无非只有两种选项:或者通过教会、寺庙、道观、清真寺来承担全民的教化功能,或者通过学校承担这种教化功能。如果第一个选项没有实施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思考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教育之外有效地进行人格教育。试想当下中国,除了在学校中尤其是中小学设立读经学制,大概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这样,中国教育的两个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从体制上说,为了培养经师,则必须设立经学院。大学与经学院可以独立运行。实际上它们之间在学术上也能够互补。大学必须是现代化教育,西方大学教育是样板。经学院培养经师,应该像西方神学院培养神职人员一样。

人类历史上湮没的文明很多,例如巴比伦,古埃及,亚述,迦太基等等。现在的希腊人与古希腊文明没有关系,现在的意大利人与古罗马文明也没有关系。由民族国家把古代文明一直传承至今,严格地说,只有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如何延续、复兴,应是当下中国有识者之首要课题。张之洞云:“世运之明晦,人才之兴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劝学篇》)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兴在于教育,亡也在于教育。

第17篇:高层次的爱——鲁公女及其他

高层次的爱:《鲁公女》及其他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有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其中能带给人灵魂自由的伟大爱情的,我认为太稀有了。琼瑶阿姨作品中“山无棱、天地合”的生死相许从来都跟思想灵魂无关;海派美女作家们永远都沉浸在自恋的泥沼中只忙着跟自己交流;就像《廊桥遗梦》里,短短的迷恋火花灿烂绚丽却更与灵魂交谈边都不沾;就连名著《齐瓦格医生》中的爱情也只不过是单方面的思想倾诉。而我常常在想这世间到底有没有生死相许的高层次的爱情?我们身边的那个她或许那个他,到底是不是真正地爱我?真的有爱情可以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以生命来交付吗?有这么一句千古流传的话,“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一句短短的话语问倒了多少痴男怨女,又有多少人为此终生感慨徘徊啊!但是看了《鲁公女》的影片,我觉得那才是用一生心血写出来的真正的伟大爱情,是一种高层次的爱,这种爱可以超越肉体,达到灵魂的交流。

我们或许都知道,在《聊斋志异》神奇的世界中,爱情之“梦”的创造与寻求是一大奇观。而在我看来,《鲁公女》就是这奇观里的一朵奇葩。有评论者这样评价:“本篇以幻为文,变化奇谲。先是情为‘死’所阻隔,后来是情为‘生’所阻拦。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令人眼花缭乱。”在蒲松龄的笔下,鲁公女和张于旦之间的爱情就是一段美丽的生死相约,他们的爱已然超越了生与死的束缚,达到生死相许,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情的表现。

《鲁公女》的故事围绕着“情为‘死’所阻隔”的爱情冲突,描写了书生张于旦野游巧遇县令之女鲁飞飞,一见倾心,思念难忍。当张于旦探访时,才得知鲁飞飞已日前暴卒,寄柩寺中。张生朝必香,食必祭,每酹而祝曰: “睹卿半面,长系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然生有拘束,死无禁忌,九泉有灵,当姗姗而来,慰我倾慕。”几半月,张生之痴情终叩响生死之门。鲁飞飞感念张于旦的一片真情,不能忘怀,所以不避私奔的嫌疑来与你相会。后来由于张于旦为她念满了经文。鲁飞飞得以投胎转世,约在十五年之后河北卢户部家会面,愿为奴婢以报。陶醉在爱情里的男女,总是希望生生世世为夫妻。然而张生所忧也是现实问题:半百之人与十五少女“会将何为”?张生的担忧也将小说的发展推向高潮。

张于旦与鲁公女别后,终日魂牵梦萦,世上其它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那种心痛到没有感觉的悲伤。破旧的古寺,龛灯微弱,孤独的书生,日日夜夜虔诚地捻珠讽诵。寂寥的日子里,佛珠无休无止地转来转去,它考验的是人的耐心、人的诚心。性疏狂不羁之张生何以安守这种乏味寂寞冷淡如僧的生活?因为他心中有爱,有十五年后与鲁公

女再相见的承诺。张于旦之“情至”又一次感动了仙人,闲仙人令他返老还童。而卢公女却生而能言,知前生有约皆拒来说媒之人。十五年后,年少倜傥的张生来到卢家。而女则视今张生非昔张生,啼数日,竟卒。张鲁二人至情再次叩响生死之门, 生乃与卢公招魂而归,女遂醒。得到考验的爱情,总是显得更加美好。这千古一对的情痴,历尽磨难后终成眷属。

与东方文学作品《鲁公女》相似的还有西方国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也是伟大的,至深的,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爱。他们一起为他们的爱情而奋斗争取,一起叩响了爱情生与死的大门。

故事中,朱丽叶与罗密欧分别是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的成员,这两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经常械斗。有一天,罗密欧与朱丽叶偶然在宴会上一见钟情。他们第二天在神父的主持下秘密结成了夫妻。这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两人发生口角,罗密欧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罗密欧刚一离开,出身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朱丽叶去找神父想办法,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二十四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鲁公女》中那一对痴男痴女历经磨难最终走在一起,然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得那一对可怜男女最终以悲剧收场。不过,在我看来,不管是《鲁公女》中的鲁飞飞,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得朱丽叶,她们都是爱得那么深,她们甘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勇敢地去爱,爱得那么决绝,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但在任何时代里,我们都要面对现实的世界。我们的爱情受到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现实中的我们很难去寻求一份真正的超越了生与死的能够相许相约的高层次的爱,所以,我们才会向往,我们才会期待。《鲁公女》里构建出了一个现实尚不存在的理想世界.为爱情而离魂的恋人,张于旦和鲁飞飞二人不顾一切,跨越了人鬼界限,他们不仅是人鬼恋,还是精神

恋爱,这种爱情超脱了尘世的幻想。而《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二人为了爱跨越了家族的界限,世仇的界限,他们的爱情也是刻骨铭心的,令人钦佩的。

《鲁公女》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两部不朽的爱情杰作,它们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值得我们慢慢鉴赏。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慢慢学习,慢慢琢磨。《鲁公女》中历经了轮回转世的磨难最终才将鲁飞飞与张郎的情感表达到极致,创造出“生生死死随人愿”的人间奇迹。《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却为爱情积极争取幸福,努力摆脱阶级的束缚,摆脱家仇世恨,最后为爱情而牺牲,他们的爱情显得那么轰轰烈烈。两部作品中所表达的东西是我们追求的爱情境界,这种爱情是那么真那么实,不掺杂任何杂质。

其实,我认为我们也不用太悲观,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有这么一种爱,它们不必轰轰烈烈,不必为爱要死要活,只要两人真心相待,真心相守,即使粗茶淡饭,也可以一起快乐地生活直到老去。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高层次的爱,一种平凡百姓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爱,一种真真确确存在过的爱。这种爱很坦然,两个相爱的人默默相守相依,随着时光的流淌爱也会一直在沉淀一直在加深。

第18篇:书法有法:读帖与临摹要领

读帖

一、培养观察的主动、持久性。

同学在临习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临写前不读帖,临写时边看边临,有的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纯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什么字,至于笔画、结构如何,他都视而不见——这便是缺乏观察的主动性所造成的。这种练字方法是事倍功半的——做无用功!

临帖有效方法:

一看,二写,三比较„„四改写

即在动笔临写之前,一定要先对所临的字进行详细地观察、记忆后再写,写后不是马上再写第二遍,而是应将自己所写的字与字帖中的范字,再一次进行细致的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后,再临第二遍改正。如果自己脑中没有范字的形象,宁肯不动笔临写,要逐渐养成先读帖再摹临的好习惯,这便是主动持久的观察。

法帖犹如老师,沈尹默先生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但这个老师是不会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这就是“读帖”。读懂一点,做一点。不断地懂,不断地做。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是很难入门的。 如果方法对头,才能达到读帖的要求。

那么怎样读帖呢?大家知道,前人留下来的手迹,如今虽然是静静的躺在纸面上,但当时却都是由动的过程形成的。既然如此,读帖就必须对每一点,每一画,每一行以至通篇认真细致地读,对其中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行笔快,何处慢,何处中锋,何处侧锋,联系手腕应如何地动作,把静的字迹逐渐演绎起来,象放电影一样,使他在你的脑际,眼前动起来。也就是说把前人由动而静的痕迹,再在正确的想象中回复到动。只有逐渐正确理解这些痕迹,是由何种动作形成的,再重复这种动作来临写,才有可能与字帖逐渐合拍。

二、培养观察的广度。

由于个性及认识水平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往往偏于某一方面的观察。如有的学生对字的结构安排观察敏锐;有的对每一笔画的形状观察细致;有的则对整篇的安排感知迅速。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写字的侧重面并产生一些利弊。因此,要全面领会字帖的精髓,学写一手好字,必须注意提高学生观察的广度。

读帖时,按顺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帖中字最主要的共同特点;

2、观察并说出字形特点、结构的主要规律;

3、对帖中字的不同横画(或其他笔画)找出不同写法;

4、对每一笔的起笔、转折、收笔处细加观察;

5、对某一笔的行笔轻重、快慢等进行分析概括。

以上是有广度的观察,多次巩固,有利于自己养成由整体到部分、由轮廓到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全面有序观察习惯。

临 写 方 法

字帖上供人们作为典范临写的字称为“范字”。临写范字时最关键的是要临“象”。许多练字者照着字帖练字多年,却始终不见长进,“临不象”是其根本原因。

学写字一般都应临写格中的范字,需掌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认真观察

在临写每个字之前,都要把范字的结构和笔画仔细看清楚。

1、看字在格中的位置——字的上下左右距离四面格线有多远?

2、看字的形状和大小——汉字在造型上各有不同形状,有方有扁、有斜有正、有长有宽,同时,由于笔数的多少不同,字也会有大小之分。

3、看字的笔画和位置——既要看每个笔画的长短、弯度、弧度、角度,也要看每一个笔画在方格中的位置(如果是田字格,还要看每个笔画与横、竖虚线的相对位置),还要看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即:

1)相交——笔画之间互相交叉。如:“义”字中的撇、捺;

2)相接——笔画之间互相连接。如:“人”字中的撇、捺;

3)相离——笔画之间有一小段距离。如“八”字中的撇、捺。相交叉和相接在何处?相离,离多远?这些都要观察清楚。

二、要反复临写

掌握任何技能,都不可能只学一遍就会,所以,才有“重复是学习之母”的名言。练字也一样,要想把字帖上的字随手写来就能写象,也必须经过多次重复,才能牢记于心,烂熟于手。许多练字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第一遍照范字临写还挺象,第二遍就照临写的字临写而不再看范字,等到

七、八遍之后,就连范字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完全回到了自己原来写字的水平上。纠其原因,就是没做到反复按照范字临写。反复临写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每临写一遍都要比照范字,切不可把自己临写出来的字当作范字。

2、临写时,要让临写出来的字与范字等大,不要一进入临写就进行放临(放大临写)或缩临(缩小临写)。

3、临写不象时,可以使用描摹方法。描摹就是用一张透明度较高的好薄纸盖在范字上,通过透过来的字影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对掌握范字的结构和熟悉范字的笔路有很大的作用。

4、反复临写不象时,可以进行分临。分临就是把字分成部分或笔画,专门就某一部分或某一笔画进行反复临写,待部分或笔画临象之后,再进行组合临写。

5、照着范字反复临写多遍都能临象之后 ,需要进行背临,即脱开范字进行默写,以便使临写的成果得以巩固。

6、反复临写应包括一次练字中的反复和多次练字中的反复两种含义。就是说,某次临写的字不仅要在当次练字中反复多遍,还要在过几天之后,回头再写,直至达到在任何时候都能随时写象的程度。

7、每次临写的范字不宜过多,应分期分批、各个击破。一般以每批20字左右为宜。

三、要学会对照检查

在临写范字时,如果能有老师指导,肯定会对提高临写的能力和速度有很大帮助。但如果家庭成员中没有从事书法专业的人,这种帮助和指导就会非常有限。所以,学会对照检查就十分必要了。

对照检查并不难,只要严格地对照范字查找自己临写时的毛病就行了。

1、对照检查的目的

使临写不象的地方能随时被发现并及时纠正。

2、对照检查的内容

1)字的大小和在格中的位置是否与范字相同;

2)字的形状、结构造型是否与范字相同;

3)字的第一个笔画是否与范字一样摆放到适当位置;

4)字的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与范字相同;

5)字的主要笔画是否与范字一样突出;

6)字的每个笔画和笔画中的任意一个部分的长短、弯度、角度等是否与范字相同。

3、对照检查后的纠正

综上所述,可将临帖概括为临帖四步曲:一看,二写,三比较„„四改写。临写每一遍都要与范字对照,发现问题就要在下一遍临写中纠正,每写一遍都应更接近范字,不要随意临了若干遍,还与范字相距甚远。如到此时才想起纠正,则所临写的若干遍都将是劳而无功、毫无意义。

第19篇:什么是车险公估师

什么是车险公估师?

目录 定义 简介

培训考试

 收益

汽车保险公估师是具备从事汽车保险估损与理赔业务能力,并具备相应从业资格和从业资质的汽车保险从业人员。

汽车保险公估师是作为公平公正立场的第三方专业车险损失领域的高级评估专家,必须具备从事汽车保险估损与理赔业务能力,并具备相应从业资格和从业资质。汽车保险公估师既需要具备从事保险公估的资格与技能,又需要具备丰富的汽车保险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对汽车保险投保、估损、理赔方面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到目前为止,汽车保险公估师尚未进入国家职业目录,也不存在全国通用和

政府认可的汽车保险公估师。但这个概念已经被保险行业与汽车行业广泛认可,也逐渐得到社会和行业的推崇。

保险公估师

车险公估

汽车保险公估人员既需要具备从事保险公估的资格与技能,又需要具备丰富的汽车保险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对汽车保险投保、估损、理赔方面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到目前为止,汽车保险公估师尚未进入国家职业目录,也不存在全国通用和政府认可的汽车保险公估师。但这个概念已经被保险行业与汽车行业广泛认可,也开始得到社会和企业的推崇。从从业资格与资质上来说,汽车保险公估师资格尚未确立,但其职能与资格范畴可以用这个等式表达:汽车保险公估师 = 保

险公估人从业资格 + 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 + 汽车保险理赔员(暂无职业资格)。

要成为国家认证、社会认可的汽车保险公估师,首先必须成为保险公估人,获得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汽车保险公估最核心部分),之后再学习汽车保险理赔专业课程,获得培训合格证。

汽车保险公估师培训由上述三个部分组织。培训结业后,组织学员参加国家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鉴定考取汽车(碰撞)估损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保险公估人从业资格考试获取保险公估从业资格;最后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汽车保险理赔培训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上述三证齐备,资质完备、知识全面、技能合格、有含金量、行业急需的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保险公估师就诞生了。请注意一点:汽车保险公估师本身不是职业资格,而属于职业称谓,它由汽车与保险两个领域的职业资格(从业资格)构成,二者缺一不可。再加上汽车投保、理赔、事故处理等其他相关技能,汽车保险公估师的概念才是专业、完整的,这样的人才才是保险行业最为急需的。

参加培训与考试,将获得如下收益:

1、获得汽车(碰撞)估损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保险公估人从业资格证书、汽车保险理赔员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获得汽车保险公估师培训结业证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法、合格的汽车保险公估师;

2、系统学习汽车保险知识与保险理赔技能、技术,系统学习汽车估损、定损的职业技能;

3、获得中华汽车培训网学员就业推荐服务。

为当前人才紧缺的汽车行业和保险行业培养专业化全能型汽车保险公估人才。汽车保险公估师可输送至4S店、汽车维修、汽车服务、保险公司、公估行、典当拍卖、资产评估、消费维权等领域。

保险公估公司是接受他人委托,为投保标的或受损标的提供评估、鉴定或查勘、估损和理算,并出具公估报告书的保险中介公证服务机构。国外也有将之称作“理算局”。保险公估师是保险公估公司

内具体从事受损标的提供评估、鉴定或查勘、估损和理算,并出具公估报告书的保险中介公证服务的专业人员,是保险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险市场上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和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一起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2006年,中国保监会明确倡导保险公司在发生理赔时聘请保险公估公司。当前,汽车保险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并且仍在以10%以上的速度逐年增长。汽车保险业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的发展支柱和竞争核心,除人保、平保、太保三大保险公司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正在介入车险市场。在汽车保险的业务竞争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人才的竞争,各大保险公司已开始大量招聘和培育人才。但由于我国专业保险人才培养起步晚,体系不完善,导致保险、理赔人才贫乏,在市场上相当抢手。在欧美发达国家,都有一套成熟的汽车保险公估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获得认证的学员不但能在保险和公估行业获得相当高的报酬,且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在社会上也普遍受到尊重。

第20篇:律 师 事 务 所 公 函

律 师 事 务 所 公 函

(2015)

民初字第

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的原告xxx与被告xx、xxx间借贷纠纷一案,现我所接受原告xxx的委托,特指派xxx律师为其诉讼代理人,特此函告。

xxxx律师事务所(公函公章)

2015年7月20日

跋范文公与尹师鲁帖
《跋范文公与尹师鲁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