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翟秋白人物回望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0 09:08: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翟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们赞扬!“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自同志生平的报告》。

看到这,我突然眼前一亮。瞿秋白,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吸引着我继续往下读。按耐不住内心的我忍不住要探个究竟。瞿秋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伟人?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拥护者!!!!

瞿秋白少年时就读于常州的学堂,少年求学,学习十分刻苦,从而知识很渊博。起后又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

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1935

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他6月18日英勇就义当时他高唱《国际歌》,义年36岁。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

读到这些,我不禁为他而感到十分的惋惜,36岁啊。应该是一个人最壮年的时候,而他。却那么年轻就英勇就义。他的一生又是那么的坎坷曲折。36岁,正处在人生最繁华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可是他从小就是那么的刻苦求学。换到我们现在的孩子又几个能做到那?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至死不屈的精神,他为国捐躯,他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回忆之久。

中国文人向来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但凡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博大襟怀的文人都不甘独善其身,总想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瞿秋白以文人之身从政,又因政事亡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赴难而不再言语,也许他早已被历史疏远。但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且言辞间充满了理性的光辉,可见他是个真性情的人。《多余的话》这篇惊世骇俗、引起极大争议的文字给他的身后平添了无数是非荣辱。也正是对它的解读,我们才得以窥见历史进程以及这一进程中作为一位书生革命家的深刻悲剧。

作家张炜在《葡萄园畅想曲》中说,知识分子的标志不仅是学历和行当上的成就,最重要的依据是一个灵魂的性质。我们愧对瞿秋白的是:旧时代闲适文人在今天卷土重来乃至风靡获宠,这表明我们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天平,似乎更容易向那种恬然自在的个人享乐主义倾斜,而惟独忘了烛照人间的牺牲精神。人谓瞿秋白在对现世的批评中浪费了太多的才情,以致本应从青春的早晨就要开始挥动的艺术之笔到了生命的黄昏还未来得及提起。确实,他不曾经营长篇传世巨著,然而在他喝破魔界道尽世象的檄文中,我们读到了真正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内心的率真激烈泰然达观从容地贯通了从天香楼到罗汉岭的生存境界,自有盗虚名窃禄位尸位素餐假公济私与世浮沉的伪文人们所无法企及的风格高度。

直面人生拒绝妥协呼唤良知的文化精英们拒绝合唱。他们是人文理想和文化精神的坚守者,是秋白、鲁迅的继承者,是今日中国的脊梁,是这个物质时代的哀痛者与幸福者。他们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推荐第2篇: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泗洪附小四(1)班

单智杰

指导老师:孙

今天我读完了《伟人翟秋白》这本书。翟秋白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从中受益匪浅。

翟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09年9月,翟秋白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1年2月10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翟秋白列第一位。

这本书介绍翟秋白一生的事迹。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少年时的翟秋白,他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有一次,翟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秋白回答说:“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穿着绸。”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我平时读书、学习要学翟秋白爱学习、善思考。读书悟出其中的道理,正如古人说的“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遇到困难迎刃而解。

还另我敬佩的是: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翟秋白。6月18日,翟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署,然后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面临敌人的屠刀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并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3篇:回望

回望2012, 展望2013,欢送昨天的严寒,托起明天的太阳。欣赏儿童的才艺,给儿童和老师及家长提供一个创作、展示的平台,儿童演,全家看,举办一场真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盛世春晚。在2013年新春来临之际,将由华油父母交流群、任丘电视台《我要上电视》、华油父母交流群官方博客主办的2013年少儿春节联欢晚会隆重上演。在共同欢度春节期间,搭建少年儿童向祖国表现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的舞台,提供少年儿童向油地双方人民展示他们智慧、才华和艺术的机会,是华北油田和任丘几万少年儿童的期盼。这台晚会的筹备将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为油地双方少年儿童春节联欢晚会的教育、导向、感召作用不可估量,必将成为促进全华北油田和任丘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加油站。

目前,2013年少儿春晚的节目正在紧张的彩排之中,将于2013年1月底精彩呈现。节目形式多样,舞蹈、声乐、戏曲、小品、相声、器乐等艺术形式均有所展现,参与小演员达

一、二百人,参加观看人数达几千人。选拔出的优秀节目将“推荐参加任丘电视台《我要上电视》春节特别节目--金蛇狂舞过大年晚会”。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表演机会和舞台,今年决定在社会上招以下赞助商:

一、冠名赞助商(赞助费用:6000元)回报

1、享有本次活动的独家冠名权;

2、单位名称可出现在“2013年少儿春节联欢晚会”背景图上,有关的节目单、证件、海报、门票等都可印有“**单位、企业”名称;

3、主持人现场对冠名单位进行鸣谢;

4、晚会现场明显位置为冠名单位做宣传(现场广告条幅);

5、赠送晚会门票20张;“**单位、企业”可组成自己的方阵,现场可举方阵牌。

6、由赞助企业负责人和领导,以及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7、赠送“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全程精美光碟,以作单位形象资料。

8、发行的晚会光盘中片尾字幕鸣谢:**冠名,特别鸣谢。

二、赞助商(赞助费用:3000元)回报方案

1、晚会的节目单等文件印有“**单位、企业”名称;

2、按金额多少赠送晚会门票;“**单位、企业”可组成自己的方阵(方阵位置按照赞助费用多少排列) ,赞助商现场可举方阵牌。

3、晚会现场允许发放广告宣传单;

4、赠送“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全程精美光碟,以作单位形象资料。

5、发行的晚会光盘中片尾字幕鸣谢:**单位。

三、其他形式赞助

1、提供演员礼品(礼品形式和个数请与举办方协商)的可以以袋子或夹放的形式做广告宣传。

2、如有给现场观众提供礼品的也可以协商广告形式。

3、提供演员化妆、梳头,演员服装等。

4、提供工作人员帽子,马甲等。

5、免费给演员排练节目的学校可以到现场发放广告宣传单。

6、提供排练场地的学校可以免费上一个节目。

7、其他想上节目的如想以学校的名义参加演出的,想在节目单上出现学校名称,需主持人报节目时报送学校名称,在现场发放宣传广告,请给予一定形式(现金或其他)的支持。

组委会同赞助商签订赞助合同,广告形式、回报要求,具体协商,以双方最终签约为准。

招商联系电话:13722731401 (李颖)

华油一鸣少儿春晚组委会

推荐第4篇:回望

回望2014

血液风湿科

景 婷

2014,于我而言,是平平淡淡,却也是意义非凡。回望2014,这一年有酸也有甜,有跌入谷底的狼狈,也有奋发图强的激情。 1.融入科室

一直相信命运的每一次安排都有其意义所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三月份,我有幸成为血液风湿科大家庭的一份子。客观来说,科室里缺少有资历的老护士,而自身工作能力又不足,工作上有时候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确实会很无助,也给护士长的工作增添麻烦!可是,也正是这样一个由年轻护士组成的团队,让我在枯燥烦累的工作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蓬勃朝气。虽然一开始有很多的质疑,但时间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从最初二十来个病人都忙得如急行军一般,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到现在四十来个病人的从容淡定,准时下班更是常态。此外,我们在业余时间经常聚会,因为是同龄人,喜好相近,大家也就更容易放松自己,身心愉悦就可以形容得恰到好处。虽然可能与其他同行相比,这一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物质上面太大的肯定,但上班的心情是愉悦的!上天从不自私,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总会打开一面窗。我们无法从一些地方得到的肯定,总会从其他方面感受到,因为我已经融入了血液风湿科这个有爱的集体! 2.技能提升

夜班,应该是每个护士工作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从一月份开始单独倒班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初步估算有超过一百个夜班,也就意味着一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夜晚在医院煎熬着,多么可怕的数字!没有人愿意熬夜班,更别说长时间连续熬四个夜班,可是选择了这个行业,你就没有其他选择,你就只能想办法咬牙坚持下去!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也不得不承认夜班真的是对人能力的一种很好的磨练,责任和能力大概也只有在值夜班时才会最大化体现。那八个小时的时间,只有你一个人,什么困难都得自己解决,什么责任都得自己担,没有人帮你!病情观察、处理医嘱、三查八对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抢救病人拼的就是沉着冷静、拼的就是医护配合、拼的更是熟练的操作技术,以及冒着各种风险化解和一些难缠的家属各种矛盾。每熬完一个夜班,总会长舒一口气,庆幸这一夜所有病人平安无事,庆幸自己毫发无损! 业务学习方面,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科室例行学习时讲《胰岛素的临床使用》时,主任当时的提问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意识到不仅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哪怕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也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通过了职称英语和护师的考试。当然心情最跌宕起伏的是亲眼见证了这样笨手笨脚的自己被抽中参加操作比赛,那一刻的心情真是无法言喻。可心底是不服输的,所以花了很多休息时间来练习。也很是感谢同事们的帮助,特别是杨姣牺牲自己的血管在考试时给我当模特,还有护士长在比赛前的陪练指导和比赛那天的忙前忙后。还好,有付出就有收获,第二名,皆大欢喜! 3.心得体会

在这一年里,我见证过三次辞职,每次都会有不少的感触。第一次因为待遇问题,同批次不少同事刚来院就陆续选择辞职,而我始终心有期待。离开学校,自食其力,才更深刻感受到所谓付出与收获,所谓多劳多得。人,始终离不开衣食住行,所以首先得感谢医院终于做了这两件特别让人感动的事情:保底奖金提高到两千每月,夜班费涨到五十每晚。这不仅仅有关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一点点满足。第二次是因为分科的问题,还好,我们科室有着轻松的工作氛围,适度的工作压力,融洽的同事关系,还有这样充满活力、斗志昂扬、亲切有爱的领导,有谁会舍得离开这样的科室呢?有谁会不珍惜这样的科室呢?第三次是因为更好工作机会的问题。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而每一个人也都值得去拥有更好的生活。也如同主任讲的那样,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因为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还是从科室的发展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点,让我很是惭愧,在这一年里,除了准备考试那段时间,真的是鲜有闲暇看书学习。也不是不明白看书的重要性,只是败给了自己的懒惰!所以,以后还是得多学习,人生从来也就没有止步不前,不进步就只会是后退! 4.结束语

每一年,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就像曾经马列课老师讲的那样,我们应当做一个有梦有梦想的年轻人。即使并不是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梦想都如期望的那样实现;即使这一年没有如阳光般的浓墨重彩,更多的只是如星光般的轻描淡写,但只要努力过,这样的人生也值得给予掌声!而我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5必定浓墨重彩! 致谢

回望2014,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升,并且和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共事关系。在这里,我特别感恩主任和护士长的辛勤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大力培养,感激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我的莫大帮助!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推荐第5篇:回望

回望2011,展望2012

回首昨天,问心无愧,面对今日,倍加珍惜,展望明天,信心百倍。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我不想白了头,才空悲切。有人曾说:“一个浪费时间的人,等于慢性自杀。”一个人有几个十岁?我们要心宽天高,要善待他人,面对失败了不要心灰意冷,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回首过去,我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2011这一年走过来,感觉真的复杂,感慨良多啊......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死神;昨天,如一颗陨落的流星划过天际,来不及招呼;昨天,如一朵朵漫天飞舞的的蒲公英,尽显其招摇之态。

有失败也会有成功,有咸淡的泪水当然也少不了甜美的微笑,有失落才构成昨日缠绵的歌,有忧伤才会有昨日焕发的浪漫色彩。

2012的今日,我擦亮眼睛,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今天,又一个起点,又一轮朝阳,打开我的心灵之窗,拥抱阳光!拥抱今天!展望未来,我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2回望2011,展望2012

时间老人翻开了新的一页,用粗大的毛笔写上了醒目的几个数字:2012。2012年,代表我已经10岁,已经是一名当之无愧的青少年。我在新的日记本上写下了我渺小的名字,又在第一页上写上日期,却迟迟不可动笔。我想:写什么呢?我思绪杂乱。我这一年,收获了什么,付出了什么?我努力了吗?我懒惰了吗?对,我没有白过!2011,我收获了、努力了: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关爱;在学校,我是班上背书最厉害的,语文、数学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作文水平又提高了很多,英语也上升的很快;在家中,我经常上网看作文,有时还晚上看一会再睡,养成了“一日书不可无”的习惯;吃饭不像从前那样挑食了,养成了早起早睡的好习惯;在社会,我胆子变大了,见识也广了……尽管我收获了、努力了,但我不足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说:我过于冲动,也改不了爱哭的习惯;我很贪玩,有时一玩就什么也忘记了;我很懒很懒,我原本计划每天写一篇日记,可天天都以“忘记了”为由告终。还有,我不习惯把气堵在心里,就非跟别人争个是非……的确,我需要补足的地方还很多,但我坚信,只要我勤奋努力,不断约束自己,我就一定能克服,并突破自己!

2011,我收获了、努力了、失去了、懒惰了。正是收获与不足,合成了一个说说笑笑、喜怒哀乐的2011,不同寻常的2011,我深信:2012将会更非凡。它会是不俗的、值得期待的。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手中的钢笔,去谱写生命的篇章。我们乘上岁月的船,驶向梦想的河岸。也许,几十年以后,再想起2010,将会记忆犹新,想到这一切不一般的往事。

推荐第6篇:秋之白华

影视音乐汇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是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农历十月初四。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新乡明天的天气情况,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多云转晴,微风,最低温度2℃,最高温度17℃。科院广播提醒您,昼夜温差大,请注意保暖!

以下是今天的节目预告:

首先是由***和***为大家带来今天的专题节目《影视音乐汇》之《那年,那月,曾携手》; 然后是由***给您带来今天的小版块《一周影音推荐》;

接下来是由****给大家带来优美的散文欣赏《雨夜唱盘》;

最后依然是我们的点歌送祝福平台《心语如歌》,用我们优美动人的旋律,为您和身边的朋友送上最为真挚的祝福。

插入背景音乐《携手》(《秋之华白》主题曲)

导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这一辈子,能遇到真正的“知我者”,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而能和“知我者”共度一段岁月,携手走过一段时光,就已是难得至极的福分了,至于和“谓我心忧”的人白头偕老整个一生,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能攀附至最高峰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太多的人和“不知我者”共度了人生,没有交汇出绚丽的火花,但却平淡而真实;太多的人和“知我者”遇见了却错过了,或是遇见了相守了却最终分开了,但却将那一段曾经携手的日子活出了足以点亮全部生命的光芒,这是在与“知我者”白头到老的神话之下,可期的能触碰到的最美最珍贵的故事,而《秋之白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摸得到的美丽的历史,它不是神话,却是传奇。

基本信息

电影《秋之白华》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大片,通过讲述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展现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人生。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作为献礼片,《秋之白华》并没有着重以常规主旋律的议题去刻画革命者的光辉事迹,而是以唯美影像加上绵密的爱情,娓娓道来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感情生活,从而带出他们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片中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是浓烈且隐忍的,而与杨之华前夫沈剑龙之间的三角关系在当时乃至现代来说都是前卫且洒脱的,尤其是沈剑龙的退让和成全更显现那一代文人墨客的大度和宽厚。

影片主线

对于瞿秋白的了解,多年来仅仅局限于历史课本中的叙述,印象中那副儒雅文气的眼镜似乎就代表了这位革命者的全部内容,直到“秋之白华”的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在银幕上徐徐展开,那留白的空隙也终于得以被弥补。纵然电影只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却并不妨碍旧时人透过银幕款款地走到眼前来,而依靠编剧来控制叙事的电影,此时也远比依靠历史来编年的教科书来得亲切感人。

瞿老师和女学生的爱情,因了时代而平添许多磨难,并最终以一枚黄土中的铜扣作结,完成了十余年的相知相守、相伴相忧。如果说这是命运给予的不完美,那么完美的那部分,则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可以说,命运让他们相遇,却并没有给予他们长相厮守的条件,这是大时代的命运,逃不掉的是时代中的每一个人。二人原本都已有家室,无奈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体弱多病如风中燃烛,而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则因理想不同道而冷落了远在上海求学的妻子。最终,瞿秋白的妻子因病去世,而幼小的女儿也已挽不回杨之华和丈夫的感情,当公公说出“不在孩子身边也好”的话时,这段婚姻的崩塌已是难以逆转的局面了。

然而在一起仍是不容易的事,当伫立在桥上的两人以第三人称谈起这段感情时,杨之华问到“那他喜欢我吗”,瞿秋白的回答是“他不敢”。这是多么隐忍而克制的爱啊!自始至终,两人没有黏黏腻腻地说过“我爱你”,可淡然的背后,却是执著的相伴相随和动荡中的支撑搀扶,若说这份爱清淡如水,那只是表面,内里的浓烈,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情感滋味,外人自然不能完全体悟,只能借由那美丽到令人心碎的风景来品出几分。

如果说瞿秋白能和杨之华走到一起,是偶然中的必然,那么那三则刊登于《民国日报》上的启事,则实在是必然中的偶然。当瞿秋白和杨之华一起回萧山杨家找沈剑龙时,让人看到的是他们为爱而执着的勇气和对知己的珍视,而当沈剑龙和瞿秋白互相赠诗并题下“借花献佛”四个大字时,让人看到的则是两个男人间的和解与惺惺相惜,最终当瞿秋白和杨之华在报纸上昭告结婚喜讯的时候,刊登在旁的瞿秋白和沈剑龙缔结朋友关系的启事也同样感人。大时代的背景下,如此这般对爱的珍视实在不易,那并非惊鸿一瞥的一见倾心,而是两颗心彼此包容并化做一体的重生与交融,在这个过程中,革命的进程也在发展,在历史的裹挟下,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事业,也坚持着自己的爱情,尽管这过程无比艰难,但他们却始终如一地相信并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这是浪漫而平凡的两个人,那印于掌心的红印,刻下的是灵魂交融的誓言,那“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誓言,印证的是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对眼前人的珍视与祝福,而这珍视与祝福,被杨之华缝进了那件毛衫中,也正是那件毛衫上的铜扣,让杨之华在多年后于茫茫大地中找到了瞿秋白遗骨的确切位置。面对历史的洪流,他们也有无法把握的时候,也有命中注定的分离,但就算没能看到彼此白发苍苍的样子,却也在那夕阳西下的桥头上、在冬夜送别的大雪中、在一起返乡的船头上、在莫斯科白茫茫的雪野上,看到过对方年轻而忧郁的脸庞,就算不能一夜白头,又有何妨?

当瞿秋白在“此地甚好”的遗言中含笑离世,纷飞的白鸽腾空而起,漫山遍野的花朵开得正艳;当杨之华在尘土中扒出那枚铜扣,颤抖的不只是那双手,抚摸的也不仅仅只是那枚承载了许多思念的信物。最后的最后,相守到老没能成为结局,然而,这一场爱,却仍旧是令人动容的,它纯粹、简单、不加雕饰,却勇敢、厚重、掷地有声。

世界上有一种美叫清淡,比如瞿秋白和杨之华,又比如窦骁和董洁。没有人比他们俩更适合演绎“秋之白华”的爱情了,当窦骁带上那副眼镜,缓缓地念出文人式的对白,当董洁穿上那身学生服,静静地凝视着讲台上的老师,瞿秋白和杨之华就已不再只是平面的历史人物了。两位演员清淡、自然、洒脱的气质,正符合两位革命先辈的特质,所以就算剧本没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表现空间,但窦骁和董洁却依然扛住了这部电影。同辈的男演员中,如窦骁这般沉稳、庄重而不失灵性的可谓少之又少,因而对于这个稀有的小伙子的未来,各位看官确实可以期许。而年过三十已做了母亲的董洁,依旧如十一年前的那个幸福女孩般纯净、美丽,只不过流转的岁月给予了她更多属于女人的气场,如今的杨之华,和多年前的冷清秋相比,更能代表时间的力量与魔力。诚然,两位主角的表演稍显平淡,在清淡的表象背后未能注入炽烈的情感形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把瞿秋白和杨之华的形象生动地带到了观众的眼前,让不那么具象的缅怀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根基。

霍建起导演的电影一向都很美,对于情感的书写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虽然也有《情人结》那样过于苦情以至黏腻过头的例子,但将情感与美感紧密结合一向是他所擅长的,《那山那人那狗》《暖》都可谓是成功之作。因为有前作珠玉在前,所以《秋之白华》的美是可以预想的,之前看到剧照时就忍不住赞叹不已,可真的看到电影时却还是被震撼到了。

从开头被慢慢翻开的的书页,到结尾黑白镜头中捧着铜扣颤抖不止的双手,再到电影中飘满落叶的湖、落日余晖笼罩下的桥、莫斯科冬日里漫天漫地的雪、江南水乡船行浆摇的河、雨中掉落在

石板路上的一朵玫瑰……霍导对于美感的营造不遗余力,最终的效果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也不为过,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本不那么令人满意,但霍导却展现出了纯熟的调度技巧,将一个个片段完整地串联了起来,达到了气质上的一脉相承与始终如一,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授予的最佳导演奖杯,绝非只是对开幕片的照顾而已。虽然一味的唯美并非万能的灵药,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正是这唯美的画面与伤怀的美感,才让这份情感的开始与结局显得更加珍贵、感人。

在现今的环境下,想要全面地表现瞿秋白的各个方面,无疑是不现实的,所以创作者们在被缚住手脚又必须讲出故事的情况下,以爱情的角度切入对历史的展现,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但是,若非主创们呕心沥血的创作捧出了这部电影,又有几人会在多年后想起瞿秋白,会愿意读一读《多余的话》并思考些什么呢?还是引用对《唐山大地震》的评论来说吧:电影的存在或许无关反思,但却有助于铭记。即使有观众会因那尊重史实的“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而笑场,可依然有人会在会心一笑后通过瞿秋白的文字去探求他的内心世界,这难道不是《秋之白华》存在的意义吗?以唯美的爱情勾起人们对革命者的缅怀,并带动人们于电影之外去寻觅、思考,这难道不是这部电影的珍贵之所在吗?全片的线性叙事在十余年时间跨度的基础上,点有些散,因而形虽然在,但魂却有点聚不到一处去,所以略显轻飘。然而,那份情感的力度却是强大的,单以爱情片的标准来考量,本片无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换句话说,只是默默地感受“秋之白华”的那份挚爱深情,就已经让人倍感温暖、唏嘘不已了。

比起随口而出的“我爱你”,更珍贵的是“在一起”,而比起一辈子的“在一起”,更珍贵的是“曾携手”。窦骁和董洁演唱的片尾曲就叫《携手》,其实,携手而行的意义,体现在一同行走的岁月里,而并非守到白头的happy ending里。那年那月,秋白之华曾携手,谱出了“秋之白华”的动人旋律,这就已足够。

一周影音推荐

1、《幸福迷途》(影视)

2012,你幸福吗?

电影《幸福迷途》以不同的阶层,背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的人物的生活故事,探讨工作与生活,亲情与爱情,出色与平凡,简单与复杂的幸福基因。梦想在抉择和诱惑间伸展为欲望,亲情在融合与得失之间彷徨,爱情在唯爱与现实间迷途。

一点一滴,幸福就在身边。说的是幸福,也不仅是幸福。

2、《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影视)

电影《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原名《雨一直下》,讲述了一段唯美伤感的爱情故事,陆毅扮演的轮船修理工程师在大学时爱上了同学景甜,两人结婚、生子,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但一次意外的车祸,妻子丧生。已经化为鬼魂的妻子,不舍孩子和丈夫,每到雨夜就会出现和他们相聚,但雨一停,她又不得不消失。故事很像《人鬼未了情》,同时似乎还有一些《星语星愿》的影子。

《新妈妈》,新在人,新在情,新在时代,新在视角。这部让人感动、让人温暖的清新之作,让人度过赏心悦目的100分钟之后,还会留下些许的感动在心头……

3、《If I'm The One For You》 (张韶涵)

黑白复古的别样画面,意境唯美,黑白模影的画面却盖不住Angela身上的光芒!清脆动听的嗓音简单融入吉他和大提琴的和弦奏响,使得Angela天籁般的声音回荡余绕。

多年以前,我就爱着那个安静唱歌的女孩。多年以后,我还是爱着这个安静唱歌的女人。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她在你眼里,心里,永远是一首歌,听不厌,有太多值得你思索值得你回味。

4、《追梦者》(李炜)

白色窗帘飘渺轻舞,明明灭灭的烛光下,造梦者李炜躺在床上,静静入梦,开启一段迷幻之旅。2010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冠军李炜,暌违两年为大家带来品质之作《造梦者---Dreamer》。有深度的质感嗓音,带着沉淀两年的执著坚持,李炜新唱片以不可抗拒的音乐张力,顺着骨缝剔除掉我们对浮躁世界的失望与落寞。不善言辞的他,用真诚的音乐不断加大与听者共鸣的波长。太贴近现实,很难把内心看清楚。但是梦想依旧纯粹,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是为了梦想和爱而存在!如果心中还有期待与不甘,那就勇敢地成为自己的造梦者,回归音乐本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心语如歌

1、今天的第一首歌《站起来》(成龙、王力宏、韩红、孙燕姿),是由姚海龙送给生命科技学院生

物工程123班全体同学,他说,生工123班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一起走向灿烂的明天,加油!

同时,这首歌也是由张书阳送给1#440全体舍友,他说,我的兄弟们,让我们努力拼搏,创造辉煌的明天。天冷了,希望大家注意保暖,健康,开心。

2、今天的第二首歌《在一起》(胡彦斌),是由祁丽娜送给7#122的全体姐妹,她说,我们走在一

起,相聚在同一个宿舍,生活中相互搀扶,以后的日子,我们将会更加亲密,让我们的友谊更长久。

同时,这首歌也是由学前122班程云送给唐艺贞的,她说,很高兴认识你,我相信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愿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

同时,这首歌还是由“一路阳光”送给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杨小雪同学的,他说,在这段熟知的时间里,在一起的时光会是我一生难忘的记忆,祝福小雪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3、今天的第三首歌《坚强》(马天宇),是由管赛娜送给信息工程学院计科124班全体同学,她说,

茫茫人海,我们在此相遇,在这里,我们坚强乐观的面对每一天,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我们计科124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越走越好!

同时,这首歌也是由郭展、张琪送给生工101班的薛家祥同学,他们说,Happy birthday!冬天到了,穿厚点,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也希望你每天都开心,永远保持自己的一份坚强!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本期节目编辑:王婷 田小敏 胡兰兰 播音:*** *** 导播:***指导老师:李艳丽老师,感谢您的收听,科院广播,有您更精彩,我们下期再会!)

散文欣赏《雨夜唱盘》

古人曾云:春深春浅,春暖春寒,春晴春阴,果然不假。傍晚时分,月亮还羞裹厚纱出来,虽没有昨夜的银色朗笑,却也腼腆温存。可暮色深重时,竟芳踪无影。不久,青黛的天空中便射出一只夺目的凶光的眼睛,随即爆竹般的雷噼噼啪啪地吼起来,怕是要下雨了。

刚把院子里的竹椅竹床搬完,小雨滴便悠悠地落下来,街上也慢慢静下来。

我从来都不安分,也希望世界和我一样不安分。如果世界鸦没雀静,我便要心烦意乱地找些事做。现在外面风雨雷电热闹得很,我便安下心来看烛光、听雨。

很喜欢雨夜。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共剪西窗烛”的惬意一向惹得我深为艳羡。雨夜在我心中没有林潇湘的缠绵凄凉,却如一支流韵有致的乐曲,一夜雨过,心里便给自己制出一盘唱片了。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个雨夜,和一位密友溜出学校去看电影。幽幽的路灯把红色的伞映成了橙色,梧桐巨大的篷盖晶莹碧透。两个人缩在伞下,迎着雨,怀着恶作剧成功般的窃喜,谈论着我俩的世界,一边嘀咕一边咯咯地笑。

几年之后,她带着各种心灵创痛辞职南下,承受着太多的冷言冷语。临别时我们默默无语,她终于泪落如雨。

“在雨夜,好好在窗前听雨。”她说。

“放心。”我懂:雨声就是她的倾诉。

一年了,除了接到她一份地址模糊极为简短的电报外,没有任何音信。现在,我可以想她在哪个角落里?生活得怎样?艰难和悲苦或许正折磨着她?当她遍体伤痕、吞咽辛酸之时,想到远方温室暖巢中的我,端坐于温暖渺小的烛光下,不知会有什么感受。无论如何,我知道她不会羡慕我。她选择的,她必会承受。对我来说,安居雨夜是一种心境;对她而言,穿行雨夜则是一种宿命。我们如此不同,却又凹凸吻合,我是她的内核,她是我的外延,我即是她,她即是我啊。这夜是我们共同的舞台,这雨呢?该是串联我们的珍珠链子吧。

又想起一个雨夜。那天雨也不大。我穿件淡绿色雨衣,在雨中无目的地遛车。对面来了一个男孩,骑着单车,没伞,也没雨衣,厚厚的头发好像永远也淋不透。看见我,他忽然笑了,只微微一丝笑意,仿佛我与他熟识良久。我也觉得似曾相识,很想还他一笑,却终于没笑出来。毕竟,我是女孩。

走了许久,偶然回首,发现那男孩竟一直不即不离得跟着我。

我停下来,看着他。

他笑了,“你的擦车布。”递过来,“看你的兴致那么好,不敢打扰,只好跟踪服务。”有些哭笑不得,又充满感动,毫不客气地接过来,“谢谢。”

他又笑了,扭转方向,消失在雨中。

或许她并不是为了一块擦车布,或许他也是为了看雨,或许只是想和我说几句友好的话,或许我们从此可以成为好友„„他善良狡黠而温和的眼睛又出现在雨夜中,而我们就那样擦肩而过,交臂而失,只留下一份淡薄的回忆。

淡薄的回忆又是那样美。

掩掩蓝色的窗帘,享用着我生命的雨夜。

我知道自己是个平凡人,也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却从没有什么雄心壮想。唯一的心愿,便是珍视所有真诚的情谊,努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踏踏实实地活下去。在一步一步的行程中,在一朵一朵的烛花里,一丝不苟地为自己积存一些东西,然后像《金蔷薇》中那个打扫工艺作坊的清洁工一样,从繁杂的垃圾尘土中筛出点滴的金屑,为自己的青春打出一朵纯净的金蔷薇。我知道,在戴上那朵金蔷薇的雨夜里,我会纯美如莲。

推荐第7篇:觅秋白之路

觅秋白之路 伴生命成长 ——访觅小秋白讲解团

3月6日上午,觅渡桥小学大门右侧新建的秋白读书处内突然热闹起来,在前来参观的人群中几位身披红绸带的小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耐心地指引大家参观、熟练地为大家讲解秋白的故事并与来访者大方地进行交流。他们,便是觅小小讲解员实践岗的秋白讲解员。在学校创设的小院士创新岗、小种植员实践岗、小营业员服务岗等学校岗位中,秋白讲解团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次担负起对外宣传、交流的重任,成为秋白母校——觅小的金字招牌之一。

慕名而来的小记者对这些秋白讲解员进行了采访。小记者了解到参加这次活动的讲解员都是通过严格考核、层层选拔,最后从两百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虽然加入讲解团才一两年,但他们也已经参加过好几次对外活动了。而与独伊奶奶亲密接触是大家异口同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一个四年级的小讲解员兴奋地说:“那一次给独伊奶奶讲解,心情特别激动,平时总觉得这些人高高在上,远在天边,那天,却活生生站在面前,还那么亲切地与他们攀谈,真是想都想不到。”说到对秋白的理解,他们表示,以前只知道秋白爷爷非常伟大,自从参加这个团队后,他们仿佛走进了秋白爷爷的生活,一起苦与乐,一道悲与喜。秋白的细心体贴、聪颖勤奋、忧国忧民都令他们更加肃然起敬。

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为了人前的这几分钟演讲,他们在学习之余还要勤背演讲稿,因为稿子的文字文言味道很浓,有些内容晦涩难懂,背起来十分拗口。但这份辛苦并没有使他们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演讲任务,他们接待演讲的对象远到省内其他学校老师,近到市委领导干部,都对他们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都说这个体验岗位让他们胆子变大了,思维开阔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了,还交了很多大、小朋友,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

让我们祝福他们在生命体验教育中收获更多成长的喜悦与感悟。

黄恩泽

指导老师:戚文静

推荐第8篇:回望保险业十八路诸侯 竞数风流人物

回望保险业十八路诸侯 竞数风流人物

5年中,历经资本之贪婪,行业竞争之白热化的“十八路诸侯”相继出现些许问题,如公司治理混乱、董事会缺位、内部人控制、股东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等。这虽然是一些老问题,却很可能是每个待筹险企所面临的新问题。

5年后,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证券市场的牛熊转换,结构调整、转变方式等行业监管大旗迎风飞舞,今日的国内保险市场可谓大变。

因此,在保险业新一轮扩张潮或将到来之时,回望“十八路诸侯”的5年发展路径,对待筹险企们或有裨益。

4月19日,保监会一纸批文,泰山财险获准成立。

本刊记者获悉,除却泰山财险,保险圈内尚流传一张有关待筹保险公司的新名单,包括锦泰、远泰、珠江、北部湾、同泰、中安、信安、中原、安康、人和大众、德康等至少20家。有接近保监会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层已将此20余家待筹保险公司的申请提上讨论日程,或将放行部分牌照。

此番待筹的保险公司中,有一特色:大部分是地方政府牵头,其股东多为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大型企业。而监管层也倾向于此类待筹险企,追其原因,不外乎2004年集中批复的那18家保险公司中的民营资本出现多家经营不善、股权频繁更迭等始料未及的结果。此后,保监会对保险牌照的批复,更倾向于有资本实力、战略投资目的和可持续出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国企投资保险业。

近年,数座城市争先亮出筹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口号,百余家城商行纷纷成立,各地信托、基金等公司亦先后上马,区域性金融中心雏形出现,唯缺保险牌照。而地方保险公司的成立不但可以避免区内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而且本地保险资金也能支持当地地方经济建设。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崛起,地方政府对保险牌照的渴望,可预期的保险业新一轮扩张潮或将到来。

这令记者忆起2004年的保险市场和那一年获批的18家保险公司,业内将之称为“十八路诸侯”。时隔五年,查阅保监会网站,发现上述一半的险企竟不见踪迹,其中多已改名,甚至是数度更名(具体内容见下文更名记一段)。

其实十八路诸侯亦有广义及狭义之分,所谓狭义就是指此18家公司;而广义则指,在这18家保险公司后,保监会又接连批了数张中资保险牌照,例如阳光财险和幸福人寿(601628,股吧)等,也被纳入广义“十八路诸侯”中,指那波扩张潮。

此后的五年中,虽另有十余家险企相继成立,但无论数量、速度抑或是影响力都难及“十八路诸侯”。

十八路诸侯出世 竞数风流人物

这是一组保险新贵的传奇故事。他们分别是:国民人寿、平泰人寿、华夏人寿、昭德人寿、联合人寿、国信人寿、国华人寿、颐和人寿、阳光健康、昆仑健康、正华健康、永诚财险、华农财险、安华农险、万全汽车保险、渤海财险、东安财险、安邦财险。

2004年,保险公司数量的急剧增多造成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旺盛需求。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地盘和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这导致保险业管理人才被推向了人力资源市场价值链的高端,其薪酬也水涨船高,连续大幅攀升。部分保险公司的 “一把手”的年薪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公司副总一般也在百万以上,经理级亦接近百万元。

几年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经怒斥保险公司高管薪酬过高的畸形现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我国保险市场上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

广阔的职业前景、高额的薪酬,光鲜的保险新牌照充满着诱惑。而能够领衔筹备之人,俱为当时业内风流人物。

昔日掌舵者

资本率先向在保险业内拥有厚重人脉的老一辈保险人伸出橄榄枝。

如负责国民人寿筹备之人,为马鸣家。据了解,马鸣家出身央行,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金管司、银行司、非银行司副司长,保险司司长,中国再保险集团副总经理。2000年获国务院表彰,被誉为“中国保险监管第一人”,是保险业为数甚少的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奉献政府津贴。获得新牌照时,马已退休在家,但还是再度出山。

至于管理层,则由平安保险集团的第三任常务副总经理赵卫星担任总经理;广发华福证券前总裁赖观荣和平安保险财务部前总经理孙刚担任副总经理;总精算师则由先后参与两张生命表编制的前东方人寿总精算师詹肇岚出任。

与马鸣家情形相仿,国华人寿的股东请来已办理退休手续准备安心写作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乔林坐镇筹备小组。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乔林,历任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上海社联副秘书长兼《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上海社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太平洋(601099,股吧)保险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在上海当地颇具个人影响力。

国华人寿在沪宣布开业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为其揭牌开幕,而时任上海常务副市长的冯国勤代表上海市政府发去贺信。

昭德人寿的筹备负责人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洪涛。事实上,昭德人寿已经不是张洪涛的第一次尝试。在此数年以前,张洪涛曾负责筹备生命人寿,但最终出于种种原因中途退出。更为耀眼的是昭德人寿的领导团队:前中再总经理戴凤举、前太保集团董事长王国良、前人保总经理唐运祥出任独立董事;前海南省委书记邓鸿勋出任监事会主席、前中国人寿(601628,股吧)董事长王宪章出任监事。

同是保险女将,领衔昆仑健康筹备组的何界生亦十分具有影响力。据悉,何界生曾任卫生部副部长达十年之久。1996年起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除却这些行业大腕,尚有一批保险新锐成为此波险企扩容中的弄潮儿。

挖墙脚战

据《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5-2006》统计,中国保险业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前,可能面临四大挑战,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缺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简单计算,设立一家保险机构,在人事的架构上至少需要1名董事长、1名总经理、3名副总经理和5位部门经理。那么,仅以这20几家家新批中资保险公司为例,就至少需要20多名董事长、20多名总经理、70余个副总经理和100多个部门经理。这还不包括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

有研究机构估算,当时国内保险业的人才供需比例约1∶4。保险业的人才储备不足,使新成立的机构纷纷到老公司里挖人才。中国保险业第

一、第二集团中的高管,纷纷被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以高薪或职位的升迁挖过来。其中以平安最为明显,譬如华夏人寿总经理曹湛,曾任过平安人寿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颐和人寿总经理朱仲群,早前为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财险方面,亦有干将。万全汽车保险的首任总经理为太平洋产险总经理助理谢跃,谢曾在2007年的“交强险危机”中一度充当保险行业协会的“新闻发言人”。至于未能开业的东安财险,其筹备负责人戚立生,出身人保吉林分公司。

健康险方面,负责筹建正华健康的孙伟光,昔日为筹建新华人寿立下汗马功劳。

案例•合众挖墙脚平安

平安人寿无疑是这次险企扩容中受伤最重者。

当年合众人寿号称“小平安”,“复制平安模式”成为合众人寿当时的目标,而平安人才自然被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青睐。据了解,合众人寿广东分公司负责筹建的核心高管们几乎全来自于平安人寿广东分公司。

不过最为著名的挖墙脚莫过于“平安三将”集体跳槽至合众人寿。2005年,平安人寿副总经理丁当、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胡国萍和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夏树海几乎同时向总部递交了辞呈,共同加入合众人寿,在业内轰动一时。而此3人在平安均属于A类干部,尤其是丁当。此人1992年加盟平安,1996年被委任为深圳分公司总经理,1998年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2003年,平安将全国市场划分为北区、中西区、南区、东区四大事业部,丁当遂成为镇守北方大营的统帅,将所辖市场打造成业绩最优秀的区域。2005年加盟合众人寿任总经理,2007年离开,后重返平安。2010年初,丁当升任平安人寿总经理。

资本大变局 股东腾挪有术

2004年获得批准筹建的这批保险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股东来自民营资本。本轮民营资本入主保险业的目的可以说不一而足,有的是将入主保险业当作战略性的投资行为;有的希望通过进入保险业收取保费为自身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有的则希望通过股权投资并在适当时机转让实现投资增值。无论民营资本究竟出于何种动因投资保险业,在真正了解到保险业运行规律——寿险公司需七到八年方可盈利,财产保险公司需四到五年方能实现盈利后“恍然大悟”,最终在决定投资的“一刹那”退出。因此导致多家险企股东更迭,公司名称变更,甚至有个别险企因此而“胎死腹中”。

池鱼与嫁衣

这一段说的是上述十八家保险公司中,早已停业的两家,或者可以说从未开业过。

池鱼指国信人寿。城池失火,殃及池鱼。高管和股东之间的矛盾使得一家甫一出世的险企,即告夭折。

2005年4月,国信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严峰突然离职。两个月的时间中,该公司未能找到接替严峰职务的正式人选。同年7月,国信人寿宣布停业,开始遣散人员,进入清算阶段。

国信人寿的分崩离析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业内流传最多的是严峰等一众高管在国信人寿开业前期数千万元的投入引起了董事会强烈不满,而保险企业较长的回报期又令股东们心灰意冷,即出现撤资行为,最终导致了国信人寿被监管部门摘牌。

而嫁衣则指东安财险。注册资本10亿,耗时八载,甚至已经拿到了深圳市政府对其办公场地补贴和总部落地深圳的500万奖励政策,亦因股东更迭而难逃失败魔咒。最终的命运不过是为阳光健康做了嫁衣而已。

此间有一插曲,需交待。国信人寿和同期拿到批筹的东安财险股东名单中同有一人,而此人又是大股东。

国信摘牌后,此大股东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原本作为东安财险第一大股东的4亿出资额度,削减至2亿。

东安第一大股东生变,引发了其他股东也纷纷缩水投资额度。于是东安原定的10亿资本金降到只剩6亿。

股权缩水后,参与东安筹备的原太平人寿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朱光,北上转会阳光健康。与朱同行转移的,是原东安的数位股东单位,其中深圳瑞福德有限公司成为阳光健康最大股东,阳光健康也由此易帜。东安无端端成了别人的“嫁衣”。

更名记

股东易主,更名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更名者多为寿险企业。其中,数家险企更是三易其名。

2005年初,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朱仲群辞职,去筹备一家新公司——颐和人寿。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为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和北京金融街(000402,股吧)建设集团,2009年时两者持股比例达18.13%。有趣的是,北京华融和金融街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金融街控股乃至长城人寿的董事长均为王功伟。作为北京金融街区域最为重要的开发商,金融街控股具有强大的壳资源操作能力。入主长城人寿可以看做是王功伟在金融产业的布局,其目标无疑是上市。恐怕也因为此点,该公司一度更名为金融街人寿,不过后来改成长城人寿。

再如信泰人寿,筹备期称平泰人寿,相传当时主要股东之一为山东泰山集团。而现在主要股东为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上城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九家地方企业。

昭德人寿也因股东撤出,而遭遇更名。据悉,昭德人寿的申请设立工作其实早在2003年9月之前就已开始。但昭德人寿的股东单位历经几轮更换,最早发起设立的几家公司多数已撤出资金,此举几乎令其夭折。峰回路转,几乎“胎死腹中”的昭德人寿终获“准生证”。2006年10月,昭德人寿筹备组负责人张洪涛接到了中国保监会同意其公司开业的批文,但即将正式开业的昭德人寿已经更名为“正德人寿”。

正华健康的更名经历颇有戏剧性,而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公司几家主要股东首次集体会议上。两家参会股东代表分别落座后,突然发现双方在业务上有着很深的过节,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弥合。于是,会议不欢而散,正华的筹备也自此搁浅。2007年,经过一轮资本的重新整合后,正华健康变成了长青健康。然而几经股东更迭,长青健康也未能开业。今年4月初一家名为中融人寿的险企开业,据了解正是此前的正华健康。

国民人寿的更名经历也颇具戏剧性。因与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名称雷同,被对方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被迫更名为嘉禾人寿。

同样因为股东更换,易名者尚有阳光健康,变更为瑞福德健康。今年初,安邦财险接手瑞福德健康,将其易名为和谐健康险。

寿险方面尚有合众人寿,其前身为联合人寿;而国民人寿因与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名称雷同,被对方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被迫更名为嘉禾人寿。

财险方面,万全汽车保险更名为天平车险,实际掌舵者为法人股大王刘益谦。同时,刘益谦还掌舵国华人寿。

案例•张维功洗牌民营股东

回顾十八路诸侯发展历程,面对急功近利的民营资本,创始人们要么选择屈从,要么就是黯然离开。于保险市场摸爬滚打数年,保监局长出身的张维功在看到民营资本的短期逐利本性后,性格刚毅的他决定洗牌民营股东,寻觅国有资本。而此时,张维功在北京面临的是:原来的潜在股东们已经将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车子已经备好——两辆还没上牌照的奥迪;房子已经租下——五星级饭店;张维功本人高达数千万元的股权也安排妥当。

然而张维功对股东的要求近乎苛刻:一是企业品质要好,要有实力、信誉;二要有投资金融保险领域的战略思想;三是领导者要有良好的沟通感觉;四是要放手让阳光按照市场规律经营。这四个响当当的条件,显然是阳光财险以前那些潜在的股东们所不具备的。

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备,在接触了389家企业后终于迎来一缕阳光——中石化(600028,股吧),随后阳光保险与中国南方航空(600029,股吧)、中国铝业(601600,股吧)、中国外运、中国有色等众多国字头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张维功几乎亲手割掉了所有的民营资本,正是这招弃民营、觅国有的战略使得阳光财险在这波扩容潮中脱颖而出。开业后的两年时间中,阳光财险开设省级分公司30家。张利用“国十条”机遇,成立阳光保险集团,跻身国内八大保险集团。

起底经营策略 看各家坚守路径

2007年,十八路诸侯中的最后一路诸侯——华夏人寿开业,此轮险企扩容潮进入收官阶段。根据2007年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当时寿险市场共有52家竞争主体,前五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他47家中小保险公司只能在20%市场上拼杀。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曾表示,2004年新增的十多家中资保险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三次保险市场份额分配的开始。

但在中国保险市场寡头垄断加剧的态势下,十八路诸侯,在资金、网点、品牌、人员上都不具优势,只能另辟蹊跷,夹缝突围。

经过多年的苦战,现今保险公司的市场经营愈来愈趋于理性化。各家公司不顾一切地抢占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一味强调“规模”的时代已接近尾声。或许我们不该再以“规模”、“效益”简单地去定义这18家险企的经营模式,但回首十八路诸侯这几年的的成长路径,“规模”和“效益”的确代表了他们经营的两个大方向。

规模在先

有学者向记者透露,几年前学界和业界曾围绕到底先上“规模”还是先要“效益”进行过一场时日较长的辩论。业界多支持“规模论”,曾有险企专门出专著支持此观点。而十八路诸侯出世时,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硬指标多为“规模”。部分诸侯自然而然的走上了规模路。银保渠道或许是最为直接的途径。

作为新兴公司,初始阶段的华夏人寿很大程度上依赖银保渠道获取现金流。2008年华夏人寿计划当年60%保费将来自银保渠道。华夏人寿总经理曹湛当年也表示,华夏人寿对资本市场总体持乐观态度,必须抓住机会,做大规模,在投资市场上获取收益。2009年初华夏人寿已与包括工、农、建在内的多家银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国共完成网点建设近5000个。其保费也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7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1.56亿元,市场排名37;2008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19.6亿元,同比增加1160.12%,市场排名23;2009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人寿的渠道已伸至县域市场,这是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均未碰触的领域。目前这一市场,几乎少有中小保险公司涉及。曹湛表示,华夏人寿关注的是发达的县域保险市场,全国百强县将是其首先进入的地域。

提起十八路诸侯,合众人寿是不能不提的寿险企业。作为2004年成立的第三梯队保险公司,合众人寿一度杀入寿险市场前十。2009年合众人寿全年保费收入58亿元,市场排名第12。2005率先成立、2006快速扩张、2007增资扩股、2008产品突破、2009结构转型,梳理合众人寿5年的成长历程,发现“快”成为合众人寿给业界的第一印象。2004年6月29日合众人寿获准筹建,当年9月开始筹建,2005年1月26日得到保监会许可开业,1月28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其保费规模从2005年成立之初的6亿元增至2009年的58亿元,增长近10倍,公司总资产已超过150亿元,与当年的7亿元相比增长了20余倍,保费规模和总资产都在同批开业的公司中遥遥领先。

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其2010年全国工作会议上表示,合众人寿未来五年的奋斗纲领为上市。2010年计划保费收入过百亿,银保实现总保费50亿元,2015年力争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

效益为王

十八路诸侯的经营模式中有一“异类”亦是不得不提。它就是连续3年盈利,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天平车险。

天平车险份额不大(2009仅占财险市场0.64%),却屡屡给保险市场带来“新意”。2004年,当车险市场陷入白热化竞争,并且出现行业亏损时,新成立的天平保险却提出专注车险,成为国内首家专业车险公司;当很多财产险公司大举招兵买马,构建全线服务架构时,天平却实行“基于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经营模式,开创国内保险市场先河。

所谓“基于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经营模式,即为销售完全外包给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和兼业代理,不设立自己的销售队伍,整个理赔体系也走外包,除产品设计等最具有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的核心事业部分,其他能够外包的业务尽可能采取外包方式。

天平车险所实践的经营模式得到监管部门、业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天平模式”。据悉,“天平模式”已经作为专有术语正式写入普通高校保险教科书。

天平车险外,渤海保险自2005年10月开业来,一直坚持以高业务品质为主,保费规模适度控制的经营理念。但也因此渤海保险的业务规模发展相对缓慢。

2006年是渤海保险开业以来第一个完整的业务年度,考虑到自身的业务管理能力、理赔能力等方面因素,渤海保险全年只做了1.1亿元的保费。2007年,渤海保险完成7.4亿元的保费收入。2008年,随着各分支机构销售渠道的逐步完善和延伸,渤海保险完成14.7亿元。2009年,渤海保险完成10.3亿元。

这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险公司,虽然起步晚,规模不大,但成立短短4年即实现税前盈利,不仅在业界引起关注,中国保监会、天津市政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该公司全年实现税前盈利6542万元。

据预测,2010年-2014年渤海财险保费增速将保持30%左右,到2014年预计保费收入将达到34亿元,税前盈利2.5亿元,累计税前盈利5亿元。

推荐第9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是2011年上映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电影。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它讲述了党的初期领袖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故事的核心重头戏则是瞿秋白这位著名的文人领袖与杨之华之间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看完这个电影,感触很多。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始于上海大学。当时,瞿秋白是上大的社会系主任,而杨之华也命中注定般地录取了上海大学社会系,成为了瞿秋白的学生。杨之华本就是从家乡出来渴望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新女性,瞿秋白的博学、才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思深深地打动了她。而另一方面,已经与自己育有一女的丈夫沈剑龙却在大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表象下渐渐地迷失了自己,让杨之华颇为失望。久而久之,杨之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革命和学习当中,并在当时蔡和森夫妇和瞿秋白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后来瞿秋白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因为肺结核去世,瞿秋白因住处遭到敌人的搜查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杨之华受组织负责与瞿秋白联系,师生加战友的情谊,渐渐升华,两人一同回杨之华的萧山老家与沈剑龙谈判,并最终结为夫妻。

杨之华说,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是的,从她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她的人生决不会是以往传统妇女的那种相夫教子那样简单而又漫长的一生。她选择了出去,选择了正视这个社会,并为之努力奋斗。她选择了社会系,就是选择了今后的道路。她选择了瞿秋白,就是选择了以后的人生。诚如她所说的,我们的国家绝对会比现在更像个样子她和瞿秋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所以她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即使是在瞿秋白被国民党发布逮捕令的时候,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嫁给他。而在瞿秋白英勇就义后,又选择终生不再嫁。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瞿秋白最后英勇牺牲的那一段,他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神态自若缓缓走出囚室,走向刑场,沿途一路高歌俄文《国际歌》,最后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着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很难想象,一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竞能做到如此的淡然平静。瞿秋白从来就不是一个贪恋生命的人,从他加入中国共产完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有这么

刻。他在生命的尽头,一路高歌《国际歌》,因为他相信,终有一天,代表被剥削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将走向光明,开启崭新的未来。

革命者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若不是动荡的年代选择了他们去做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们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体会人生的各种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暂或是精力的有限,从来都不是情感的对手,而这正是情感的伟大之所在。所以,革命者的爱情,才能在残破的山河间,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中,在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的怀抱里,萌发而出,并生长为一个时代的抗争与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他们已不在,但,他们的爱情还在,精神还在,在我们心中。

王芸

2019.11.4

推荐第10篇:白西秋风霜不惧

风霜不惧,路在脚下

白西秋同志下

创 业 材 料

二00九年四月

1 风霜不惧,路在脚下

——我是如何从下岗女工走向校长岗位的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我就是从逆境中艰难地跋涉出来的。 我叫白西秋原是国营风雷仪表厂的职工。1995年7月,我下岗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一时不知所措。而紧接着我的爱人,弟弟、弟媳也相继下岗,一家人的生活经济来源突然被切断。那时看着终日卧床不起的母亲和正在上学的儿子,我时常泪流满面。生活的压力,前途的迷茫,精神上的失落,这一切让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和无助。我该怎么办?这一大家子人该怎么生活?这些问题重重的压在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看着病瘫的母亲和上学的孩子,这时我静下心来想:我能干什么?如果重新去哪家企事业单位找份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自己的学历和年龄都是很难逾越的障碍。那么只能去做一点小生意了。也就在这时,民乐社区的干部及时给了我帮助和关照,让我在家开起了一间小饭馆。饭馆开张后,我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倾注进去,精心烹制每一碗饭菜,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细心计算每一笔支出。无奈饭馆位置太偏,没开多久就关门了,刚刚积聚起来的那份热情和力量被无情地打击而消失了。

我被逼到了绝境,为了生活,平时最顾忌面子的我现今只好蹬着三轮车卖起了粽子,收入虽很微薄,但还能勉强维持生活。

2 后来经人介绍,我还先后干过营业员,服务员,市容管理员水产推销员等工作,我深深地感到,每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所以我干每份工作都很敬业。每到一个单位都深得领导和同志的好评。我在求职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备尝艰辛,但我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我不相信茫茫人海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不是没有工作可干,只是需要寻找一份最适合自己的事来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西安秦省中学要招聘专职班主任,我很有自信,前去应聘。我怀揣着市级“敬老好儿女”证书和“五好文明家庭”证书,引起了校方的重视,增加了对我的信任感,校长认为管理学生的老师,不但有责任心,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品性。经测试,我被正式聘为高一九班的班主任,接到通知,我高兴的和紧张的彻夜未眠,我知道我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可不能误人子弟呀!从此,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每天早上披着星星到校,晚上灯火通明才回家。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为自己充电,工作中兢兢业业。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我们的白老师比妈妈还亲”。 三年的辛勤耕耘、学生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他们步入理想大学后,我终于嘘了一口气,感到找回了自己失去的东西,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也圆了我一生想当老师的梦。每当同学们寒暑假回来看我时,心中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就这样,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工

3 作了6年。

2002年7月,因为年过7旬的母亲病情加重,我带着深深地依恋离开了学校。在这次失业期间,我留心观察看到我居住社区周围很多社会青年、中、小学生在业余,课余时间无事可做,我便起一个念头,何不利做老师积累的经验办一所补习学校呢?我的想法得到民乐社区杜书记及上级领导的鼓励和赞许,这更增强了我的信心,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顺利办完了各项手续,于2004年4月12日,学校终于开学了。区领导还专程赶来举行揭牌仪式。

但是创业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刚开始学校没有宣传资金,没有广告,没有知名度,学生和家长都怀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所以很难招到学生,偌大的教室只有几个学生,看到这一切,我十分着急,但决不气馁,没有广告费用,我就自己走出去宣传,我逐一走访了周边十几所学校,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连口水都喝不上。有的老师不理解我,不接待我,甚至说些风凉话,我常常是高兴进去,含着泪水出来。那段时间是我办学校最艰难的日子。母亲和儿子看到我消瘦疲劳的样子,心疼极了。劝我不要干了。我咬咬牙安慰他们说:“要生存,就把泪擦干,挺过去,前边是个天”。要想创事业不受累能行吗?经过我的努力,学校教学质量好,管理到位,学校的名气也大了起来。由原来的几个,十几个到后

4 来的200多人,我紧锁的眉舒展了,脸上也有了笑容,我终于没有辜负社会,家人给予我理解和支持,更没有辜负自己多年来的历练与拼搏。

2005年2月,我又联合一所学校,以股份制形式创办成立了西安正大的文化补习学校。当时学校拥有9亩办学场地,独立校舍,全封闭,食宿一条龙,准军事化管理。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1名,管理教师8名,固定校产近30万,每年招生近300人,(包括艺术生)招生范围遍及全省。在教学管理中,教育教学员工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负责,还要把对学生的关爱延伸到课堂之外。处处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我和我的学校逐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大了起来。有了成绩不骄傲,我没有忘记办学回报社会的意念。

2003年,我荣幸地被大家推选为西一路办事处民乐社区党支部付书记,这是组织和上级领导及同志们对我的肯定和信任,因此,我尽可能腾出一些时间,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去,协助社区领导为群众排忧解难,当时我校规模并不大,但是我已经聘用了十几名下岗职工担任我校的日常工作和招生宣传工作,让她们在这里愉快工作,生活得到保障。学校每年出资为10名特困下岗子女减免学费,为下岗职工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尽我微薄之力。

5 伴随着自己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给了我各种荣誉。从2000年开始,我曾多次受到市、区的表彰:曾三次荣获西安市“敬老好儿女”称号、二次被区上评为“巾帼十杰”、“再就业明星”,我的事迹还被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过。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满身伤痕的我步履维艰,在社会上一个女人只所以能遇到的不幸我全经历了,一个女人不能承受的艰辛我承受了。我从亲身经历中切实感受到这样的道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接受命运的挑战,当你置身于逆境中,更要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应该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心态,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希望。下岗并不可怕,可怕是没有自信。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希望在座的姐妹们挺起胸膛向前看,有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有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共同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

2009年4月26日

第11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我一向以自己是常州人为荣,常州不单在史书上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她的人文地理、丰富物产已传承两千多年,而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声名更是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国人师表。所有的常州人都以常州三杰为荣。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人事代理人员党委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秋之白华》,让我们走近了瞿秋白,真正地认识了瞿秋白。

电影《秋之白华》独辟蹊径,以诗意的手法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纯真爱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和瞿秋白的人格情操三个角度,再现了瞿秋白的革命之旅、人生之旅和情感之旅,展现了瞿秋白“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一生。瞿秋白28岁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36岁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他被人们称为“永远的青年”。最早留俄,最早翻译《国际歌》,最早为《国际歌》写中文歌词,是为数不多见过列宁并与之深入交谈过的人,同时他还是鲁迅的忘年交,文学造诣深厚,且精通书法、篆刻„„瞿秋白和杨之华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他们既是师生,又是同志。最初相识时,瞿秋白有久病的妻子,杨之华也已为人妇且为人母„„然而这对情侣跨越了世俗偏见,勇敢地走到了一起,10年相濡以沫执子之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片名《秋之白华》意为“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影片《秋之白华》唯美的画面和轻柔的的台词,赋予了红色革命的爱情与江南才子美女纯真结合清新的格调,革命伉俪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成为温暖如春的亮点,回归了人性与革命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爱情和革命同样动人。

影片《秋之白华》瞿秋白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执着感染了年轻人。在大革命动荡不安的年代,革命伴侣秋白之华雪中分手,刻骨铭心。1935年瞿秋白被捕,同年6月18日牺牲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被铺期间,他严词拒绝了敌人多次劝降。牺牲前的6天,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从容不迫,敞开心扉,在囚室里写下了著名的《多余的话》: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你们祝福„„以并非多余的最为坦诚的话语,淋漓尽致进行自我剖析,系统地讲述一个五四青年学子的心路历程。从八桂堂到罗汉岭,从一介书生到革命领袖,如衔泥之燕、如傲霜之菊、如引路之灯、如飞天之鹏,瞿秋白的革命功绩、品德和精神为百世后人敬仰。

瞿秋白作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将民族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一生组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反对独裁、追求民主。时过境迁,今天仍然有许多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承担责任。他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坚持对今天的年轻一代仍有教育意义。

影片《秋之白华》的风格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抒情,拍摄得非常细腻,让我们对一代伟人有了充分的了解与体会,在钦佩的同时也让我们油然而生亲近感。革命者都有亲人、至爱,但从成为革命战士的那一天起,他们的情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的心里,不仅装着爱国之情、战友深情,也同样装着真挚、浓郁的亲情和爱情。他们的情,是伟大与平凡、粗犷与细腻的交织。秋白之华,他们的红色情怀,值得后人世代敬仰;他们的精神高地,值得我们永远地坚守!

《秋之白华》观后感

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

杨之华的前夫沈剑龙也对此表示理解,甚至和瞿秋白成为了朋友,还亲自庆贺了两人的婚礼。为了向杨之华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他还特别做了一个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华”这四个大字,意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随着与帝国主义者的斗争激化,两人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就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瞿秋白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国共合作破裂,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无数共产党人惨遭屠杀。杨之华于是和瞿秋白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32年4月一次反围剿的突围中,瞿秋白不幸被捕。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反动派多次威逼利诱,希望让瞿秋白投降。但革命立场坚定的瞿秋白始终没有屈服,恼羞成怒的反动派于是准备枪毙瞿秋白。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绿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

或许,很多人看过之后这部电影都会为瞿秋白和杨之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感动吧。没错,真正的爱情就像是他们一样,不需要甜蜜的语言,不需要华而不实的承诺,也不需要那些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只要双方都有一颗赤诚的心,都能多为对方着想,一齐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哪怕再多的苦难也能一齐承受,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才能符合“爱情”这两个字的美丽含义。

然而,真正令我心灵震撼的却是瞿秋白即将面对死亡的坦然和从容。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化为泡影,所以人人都惧怕死亡,害怕死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可瞿秋白却不是这样,平静如秋水,难知入阴阳。自始自终,他的脸上都挂着微笑,没有一点慌乱的神情。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做到这种境界的。

翻开近代的历史,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我们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统一,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与帝国主义反动派作斗争,同时也牺牲了多少战友。我们现在脚踏的土地,是由先烈们的身躯堆起来的,我们享受的丰富资源,是由先烈们的鲜血换回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国耻,牢记前辈的教诲,争取把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不让历史的惨剧重现在中华大地上!

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的未来掌控在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少年手中,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了坚实的实力铺垫。才能有能力把国家建设得更美更好,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直沉溺在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中,缺少风里来,雨里去的磨练。势必会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国家将缺少中坚力量,没有能力抗击西方大国的再一次打击,再次沦陷为他们手里的玩物。所以请那些还在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的人们,快醒醒吧!只有我们少年儿童强大起来,国家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民族的强盛才会更有盼头,让我们重现五四运动的先进精神,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强我中华!

最后,向所有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共和而牺牲的共产党员致以最崇高的革命的敬意!

【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秋之白华》观后感

从去年十月份无意中得知有一部关于瞿秋白的电影将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正在筹拍开始,便心生许多期待。不想观影的过程竟一波数折,最后的最后今天上午总算在保利影城如愿以偿。既然寄托了那么多的期待,又历经了诸多的挫折,看完之后就不能不发一些感慨,何况又占了一个4人坐享整部影片的便宜。

就整部影片而言,可以用三个短句概括。画面唯美浪漫,故事粗略平淡,人物苍白自恋。

桥头对白时的水与天,船尾问答时的水与岸,冰天嬉戏时的雪与山,雪地送别时的雪与肩„„那些场景拍的,恐怕十个“美不胜收”都载不动。(在此常州和哈尔滨算是狠狠地秀了一把。)

可惜故事就逊色多了,都是书本上可以找得到的甚至大部分都是教材里的内容,而且不知是否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总感觉那些本该很生动的故事,被男女主角口述出来就觉得是在刻意卖弄。就拿瞿秋白住鲁迅家,其夫妇把床让给瞿睡,两口子睡地板一事来说吧!个人觉得要么就认真地拍一出,就算给几个镜头也比影片中瞿秋白亲口告诉杨之华让人舒服很多,或者干脆只字别提。

被器重,被推崇,被质疑,被批判,被纪念„„瞿秋白原本该是一个多么丰富,多么复杂,多么真性情的人物,但为什么在影片中就丰满不起来呢?反倒是是那些在整部影片中不怎么重要的甚至有的就给一个或者半个镜头的诸如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楚女等人歪打正着地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懂得了“烈士”二字的沉痛。

最值得肯定的是《秋之白华》的台词。精炼委婉,保持了苏小卫一贯的作风。“乱不一定不好看”、“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等堪称经典。但是有一句很普通的台词,却小小地震撼了我一次。“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这是赴苏俄前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约定。影片中有多处告别的场景,用的台词都是“再会”,唯独在这里用了“再见”。遗憾的是分别之后直到牺牲,他再也没能见到她。大概两人深知此去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吧!所以产生了这种高于平常的期许。“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能再见,如果我先走了,那我们就只能再会了。”他们该是这么想的吧!个人认为,此处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

至此我也有一种期待,期待另一部《秋之白华》,期待一部故事情节更生动自然一些,人物形象更开放丰满一些的《秋之白华》,要不然实在委屈了那主人、那风景、那台词和如我这般的观众。

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史诗爱情壮美人生——《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是我市投拍的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挖掘“常州三杰”瞿秋白和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浪漫爱情往事结合秋白波澜壮阔的一生,耗费心力拍摄而成。为了打造好这张城市名片,我市邀请著名导演霍建起掌镜,新生代影星窦骁和董洁担纲男女主角。听说试映不久便好评如潮,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奖颇多,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便是“蛮有腔调格!”常州在全国范围优先试映,我有幸从医院宣传科获赠两张亚细亚影城的试映票,可以先睹为快,真是欢欣鼓舞。

6月25日18:30大雨滂沱,进入亚细亚影城放映的蓝厅,偌大的放映厅可以容纳上千人,观众陆续进场,很快便座无虚席,我惊讶大雨天也挡不住这么多人前来捧场,可见《秋之白华》的魅力。影片开始了,放映厅里鸦雀无声,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进步女学生为了追求自由舍下幼女来到上海,和那位儒雅书生相遇了,在革命的洪流中,爱情渐渐滋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窦骁演绎的秋白,执着、温柔、满腹才华,他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从眼光跟随到行动追随,之华的眼中投射出的是敬佩、信赖和仰慕的光芒。他们俩若即若离,却心灵相契,在外白渡桥上的谈话无疑是表白的经典。摘录如下:

之华: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影片处理人物很用心,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人很可爱。之华的先生沈剑龙以大度的“借花献佛”成全这一段爱情佳话,他和秋白的精彩对诗堪称君子之间的惺惺相惜。他不断提到他和父亲都很欣赏瞿秋白。秋白陪同之华回家离婚,他的纯澈和坦荡担得起这个欣赏,可以说秋白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伴侣和朋友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不断被片中诠释的温情融化,爱情、友情、父女情,每个片段都唯美而隽永,或真挚,或调皮。独伊担心爸爸的咳嗽,秋白却对独伊说,咳嗽是好爸爸的另一门外语。这样博学、亲切而幽默的父亲让人忍俊不禁。我似乎能理解瞿独伊老人的殷殷期盼,垂暮之年仍不断为影片奉献心力,因为和父母的爱是儿时便定下的基调啊。

当秋白最后一次离别之华,窗外大雪纷飞。重情的秋白回忆起已经牺牲的战友和朋友们,他清晰地记着他们逝去的年岁和年代。他们都那么年轻,义无反顾为理想而献身,我的心里满溢感伤。秋白的生命也将在不远处戛然而止,所以当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秋白挥别雪中的妻子,知道此刻即是永别,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是谁在影评中笑称“我原来准备带着手帕去落泪,却笑场了”?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作为一个人的完整。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却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何其不幸!

瞿秋白,这个被我们每个常州人熟悉而骄傲的名字,第一次有血有肉站在我们面前。他为引导学生参加流血的革命而忧心、犹豫;他一口流利的俄语,纵论中国社会侃侃而谈;他赞叹中国的豆腐好吃,天下第一;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对劝降利诱毫不动心。他不再是高

大空的形象,而是真实而富有人情味的革命者。他是一个才子,更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需豪言壮语,不需慷慨激昂,我似乎读懂他的小情怀和大胸怀。

看过电影的同座,相信都和我一样,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一个常州人而骄傲,因为在一百多年前,从我们这里走出了这样一位同乡。他有情有义,对事业负责,对家国负责,敢于坚守理想而不畏屠刀,敢于剖析自己而不畏批判。诚如他在遗作《多余的话》里说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坦诚地揭露自己的生平、心路,反思自己的一生。这种勇气早已超出了很多狭隘的揣测。但愿更多人认识心忧的秋白,在他短暂而壮美的人生还有这样一段唯美的爱情相随。向《秋之白华》致敬!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天般的凉爽,观看诗一般《秋之白华》,是一种感官到精神的享受。

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对杨之华说的:“瞿秋白,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片名揭示了革命伴侣一段佳话。在建党90周年之际,所有大片、历史片铺天盖地,隆重纪念之时,看到这么诗意的片名,欣欣然而向往。

杨之华,博学平和纯净之女子,浙江萧山富商之女、书香名门,有婚史,自由恋爱,有女独依。瞿秋白,才华横溢、懂英、法、俄语,上大才俊,江苏破落士绅子弟,有妻王剑虹,因肺病去世。二人志同道合,结为连理。但并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我之奢华、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奔波。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瞿秋白已经逐渐脱离与鲁迅、叶圣陶一起的纯文学翻译和研究,而是积极投身革命生涯。那时的上海,聚集了一批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向警予、萧楚女等一批进步分子,瞿秋白主持中央临时政治局工作,领导工农,策划罢工,创办夜校,联俄联共,推动中国革命进程。

总是风雨凄凄肃飒之秋,总是风雨如晦血雨腥风,从上海到长沙,从苏联到武汉,从上海到福建,革命征程常分手,瞿杨婚姻一时传为佳话,人生知己十余年,道路愈加曲折,爱情愈加弥坚。入狱后的瞿秋白,坚贞不屈,蒋介石劝降不与理睬,从容饮弹而亡,表现了一个坚强革命者的气节。

今天再看瞿杨爱情,想起孙中山与宋庆龄、廖仲恺与何香凝、潘汉年等等革命仁人志士、回顾中共90年来的历程,所取得的实在是丰功伟绩、建党伟业啊!

第12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

海里回旋。虽说《秋之白华》是一部红色电影,在我看来,这是以革命为背景的爱情片。电

影讲述的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满怀热血的文艺女青年之华去上海大学学习,在那里遇到的比

她大不了几岁的老师,瞿秋白。秋白同样是一个热血的革命知识分子,去过苏联,精通俄文,

还有他身上散发的文学气质,深深的吸引着之华。之华与丈夫相隔两地,屡次丈夫来上海都

话不投机。不顺利的婚姻生活下,之华渐渐发现她爱上了秋白,后来与丈夫离婚, 与丧妻

的秋白在一起,一起革命。影片以秋白的死画上句点。

喜欢里面的文艺调调,背景很美很安静,让人沉浸其中。他们走在一起就是唯美的画,

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一个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并亲力亲为。他们相濡以沫,他们一起革

命,他们很勇敢,他们也很伟大。

秋白心系国家,走在革命尖端,在很多同仁就义后,依旧选择继续走下去,死对他来说

根本就不算什么,他就是那个社会的正能量。之华一心想要拯救人民与水深火热。在那个年

代她选择离婚,这让我觉得之华是个先进,有想法的女人,敢爱敢做,不被封建社会所束缚。

在里面瞿秋白和之华丈夫之间的友谊让我着实佩服,简直是到达一种境界啦。

革命英雄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敬佩,他们的英勇无畏值得我学习。

第13篇:秋之白华 观后感

今年是建党93周年,我校组织观看了一系列的红色电影。这周四的晚上,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我看了《秋之白华》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影通过瞿秋白与杨之华的革命爱情、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生涯以及瞿秋白的人格情操三个角度,向观众展现了瞿秋白、杨之华这两位中国革命早期领导者的崇高精神世界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之歌。

说实话,这部电影实在是出乎我所料。本以为这会是那种革命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纪录片似的电影。结果影片画面唯美浪漫,极具文艺范儿。开篇古镇小桥,摇船出行,使我喜欢的江南风光。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摄影技术,那么多从窗外透射进窗内的斜斜的日光,诗情画意的雨景和雪景,无不将我打动。这么多的深沉隽永的镜头,每个镜头都仿佛是有分量的,配上舒缓动人的背景音乐,柔柔地侵入了我的心田,宛如一首细腻优雅的散文诗。比起史诗风格和主旋律风格的献礼片,我更喜欢这种表现方式,瞿秋白与杨之华浪漫唯美的爱情背后,是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爱情之美与那动荡年代革命之沉重成鲜明对比,反而衬托出革命烈士牺牲之伟大,革命道路行走之不易。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了很多,也回宿舍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这部影片展现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思想感悟。

关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旷世之恋,“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瞿秋白,政治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作为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杨之华,中国妇女活动家,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瞿杨二人,一位是清新婉约的江南女子,一位是风度翩翩的革命斗士。一位是有夫之妇,一位是有妇之夫。杨之华,是一个会为了与一般女子不同的时代理想而远走求学的女性。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不顾家庭,却其实是对女儿有着无限的爱和期待的,对丈夫亦是一直在寻找契合点,于是她坚持给丈夫写信。写信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杨之华想要丈夫看后慢慢有所转变,接受她的理想,却无奈每一次的去信连信封都未曾开启过。她终于不再抱有希望,决定离婚。瞿秋白与杨之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一样的理想精神。在那片不够明亮的天空下携手,不仅仅是普通的爱情,更从生活上升到灵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们是彼此的依傍,是无法分割的灵魂伴侣,即使被命运的浪潮冲开,分居两地,也分隔不了心的距离。 因为他们早就把对方与自己融在一起,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他们的爱情不仅带有柏拉图的色彩,在当时也是新潮的,惊世骇俗的,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世事变迁,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个共同的信仰让瞿秋白和杨之华走到一起,那就是对革命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7

41关于革命路上的坚持与牺牲。瞿秋白,外表一文弱书生,举手投足尽显书卷气质和文人气息。然而,柔弱的外表下却是铮铮铁骨,在国民党的软磨硬施、威逼利诱之下,他坚决不改信仰,坚决不出卖同志,坚决不背叛中国共产党,宁死不屈。他相信他的家人会理解他的牺牲,他没有后顾之忧。既然已经看透生死,那么一切都是淡然的,一切都是潇洒的。他不会所谓的“识时务”,他甘愿做一

个国民党眼里不识时务的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他轻轻地唱着俄版的《国际歌》,坦然从容地赴死。蔡和森 36 岁牺牲,张太雷 36岁牺牲, 向警予 33岁牺牲 „ 那些年轻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30几岁正是人生好年华,他们为了全中国无私地牺牲了自己,奉献了自己青春和生命。牺牲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牺牲精神,因为有牺牲才会有更快的进步。这让我想到了大一时候的清明节,我院学生会组织我们学生干部祭奠了日照烈士陵园。步入其中,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庄严肃穆起来。革命烈士纪念碑身上刻着醒目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在纪念碑前静静地默哀,并献上我们亲手做的纸花。那时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这一切,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我又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话语:“恰 同 学 少年 ,风 华 正 茂。书 生 意 气 ,挥 斥 方 遒。\"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们许多当代人差得太远太远。在当今的和平现代,虽然峥嵘岁月已不再,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先辈们那英勇战斗的感人故事永远流传,艰苦奋斗的精神永垂不朽!当我们面对学习和工作中如强敌般的重重困难时,也应像先辈们那样,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当今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当珍惜时间,努力锻炼自己,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顽强无畏的勇气去解决困难,取得胜利。840

这些是我看完《秋之白华》这部电影后想到的一些东西。《秋之白华》不只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它既充满着革命的气息,红色的味道,又充满着烂漫主义,儿女情长。它是爱情花衣包装下的革命史诗,是枪炮与玫瑰的浪漫结合。

第14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

在看《秋之白华》之前,曾在历史书上对瞿秋白的生平有点了解。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政治理论著作达300多万字,哺育,启迪了一代一代的中国先进分子。是他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一直传唱到今天。他以全部生命和心血向人们展示了“共产党人”这个称号的深刻内涵。他一生追求真理,忠于共产主义思想,以党的事业为第一生命,即使在生死关头也毫不动摇,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大无畏气概。然而在看完《秋之白华》这部电影后,我又看见了另外一个感性的瞿秋白,相对于历史课本里刻板的瞿秋白。在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瞿秋白,有血有肉,感情真挚。

整部片子的感情基调淡而悠扬,有清朗淡泊的风韵。感情意境都到位,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让人感动至深。现实中的瞿秋白和杨之华的故事已经就充满了巨大的戏剧性和极高的优雅度,放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更有一股乱世鸳鸯的哀伤和血性儿女的阳光。也就是说,这个题材实在太适合做成一部唯美的柏拉图的爱情电影了,南方一表人才,虽是书香文士,但侠肝义胆投身到挽救中国与危难的洪流中。在乱世中,和女权觉醒的女大学生相爱,两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杨之华正是从钦慕秋白人品,学识和磊落的情怀,到受其革命思想的启蒙,从而踏上了新的人生道路。他们两情相守,恰恰是附丽于对理想的坚守以及对党的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任凭岁月峥嵘,血雨腥风,他们却高昂着不屈的头颅,两颗心灵互勉互励,绽放出生命中瑰丽的精神火花,升华出一种罕见的历史悲怆之美。最能体现他们爱情的一幕是,秋白亲手篆刻的印章“秋之白华”,两个人的名字嵌合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明了他们之间心心相印的真挚之情。

秋白说自己之所以参加革命,是因为想尽一己之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也是想让短暂的一生更有价值。人之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有多少人能在一生中得偿所愿呢。秋白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华曾笑言,上大的老师是最年轻最有才华的。无故瞿秋白是其中之一,他的才华另无数人所折服,他的文学造诣之高,很多当时有名的作家都不可及。但他无法视国家危难而不顾,毅然投身革命政治的洪流。幸好在黑暗繁杂的政治斗争中,秋白遇上了杨之华,从此秋白心里有了依靠。不管是去哪里出差,秋白心里就惦记着一定要活着回来见到妻子。在我的脑海里,有幅印象极深刻的画面。秋白接到上级的命令须转战到其他地方,而之华却不能跟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之华送秋白出门,两人在雪景中送别很浪漫但也很伤感。在最后离别的时候,两人紧握的手依依不舍的分开,之华看着秋白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雪色中,心里隐隐作痛。而这一次离别,秋白再也没机会回到之华的身边照顾她。

影片里秋白对之华说了一段最感动最浪漫的话:其实你不用那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也不用那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何其典雅而高贵。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秋白,是那么感性,在刚毅的性格里透露着柔情。瞿秋白的爱情恰恰是他生命的一个侧影,心中拥有了这样纯洁的爱情,最后乃为信仰,为革命而壮烈牺牲,其生命所呈现的境界,正是: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电影里不仅表达了秋白和之华的爱情纯真与圣洁,也写了他们献身革命的坚贞与悲怆,从而出色地塑造了瞿秋白这个浪漫而又大义凛然的革命家的典型形象,更揭示出他磊落的襟怀及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我想这就是他为什么至今还不为人遗忘的原因吧!

第15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看秋之白华前就对瞿秋白的生平有些了解,但更多地了解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曾想他的生命中还有这样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秋之白华》是2011年上映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电影。但该片并没有着重以常规主旋律的议题去刻画革命者的光辉事迹,而是以唯美影像加上绵密的爱情,娓娓道来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感情生活,从而带出他们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却是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或许正如张爱玲所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无论是瞿秋白与杨之华之间的浓烈爱情,或是前夫沈剑龙的退让与成全,或是瞿秋白与前妻王剑虹的琴瑟相合,都是因为对彼此的相惜与相知。 本片除了那让人不禁动容的委婉缠绵的爱情故事,更有对革命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这部作品是革命题材里,让人只有感动的静作,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没有太多的枪林弹雨声,没有太多的大规模血腥场面,却把这一场早期爱国革命深深地印入人们脑海。影片的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时期。观中国近20年,除“**”外,再没有20世纪前50年那样理智的有规模性的学生、文人、爱国人士的爱国主义行为。我喜欢那个年代的上海,有漂亮的夕阳,美丽的长巷,

重要的是,那里住着为革命、为自由、为独立而奋斗的中华儿女们——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忘不了秋白与之华的相遇,是秋白肯定了之华的人生目标。忘不了之华与沈剑龙的相离,火红的玫瑰,被雨水打得落水,在沈剑龙打伞转身的那一刻伤透了之华的心,也许,那天的雨是之华人生中最汹涌磅礴的泪了。更忘不了之华与秋白的相知,那一夜,依旧是幽深的巷子,可有种真诚点亮了黑暗。

而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影片的这一幕,秋白穿着之华为他亲手缝制的衣服,面带微笑,唱着苏俄的红歌,来表达对妻子、祖国和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之情。茫茫青山,花草茂盛。在一片灿烂的白花中,秋白无怨无悔的就义了。镜头突然越来越远,灿烂的白花开始模糊,不知是之华的泪,还是为秋白无声的葬礼。飞走的雁儿,一下子惊呼,是你太舍不得秋白的离开还是要把秋白的思念和爱带给远方的之华和我四万万中华儿女?

影片的最后是之华颤抖的双手紧握秋白的纽扣,这是多么沉重的悲痛、多么浓烈的爱呢?原来,他们的爱情依旧美丽、依旧动人。我的泪水无声滴落。最爱你的之华,当她得知你就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我突然明了,或许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你们是最幸运的一对。 因为,找到了那个真正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知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16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盘扣下的唯美爱情

—————10日语 鲁莹

我依稀记得,之华与秋白最后分别之时,之华用手细细地摸着一颗盘扣,渴望着那扣子就是她自己一样,紧随着秋白离去。而正是这颗她亲手挑选,缝上,抚摸的扣子,在多年以后从滚滚黄土中给她带回了她深爱的秋白,扣子依然是那颗扣子,但那双手却失去了那曾经美丽的光彩。

我原本以为,故事的最初不过是两个时代进步青年,各自的相互吸引,一段发生在伟人身上的自由恋爱罢了。但这似乎远不止这些,杨之华,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有个算是自由恋爱的丈夫。瞿秋白,同样有着感情深厚的妻子。这两个人起初在我看来是该完全没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但却在我的意料之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起。之华与丈夫沈剑龙的隔阂,她对知识对革命的信仰使她理他的丈夫越来越远,也使她离她那个她崇敬的男子越来越近,她悄悄地爱着,却又被世俗苦苦地压抑着。而他在妻子的离开后,心也不自觉地被她的温暖所融化,他们什么都不曾明说,可却好像什么都已经说清楚道明白了,三份启示,用这种最绅士最大胆的方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们的爱情。这样的女子,大胆向世俗挑战,向真爱进发,这样的男子,温柔礼貌,彬彬有礼,他们的结合真可以说是,完美无瑕。

不管是在上海夕阳西下的铁桥边深情诉说,还是在苏联漫天大雪下的畅快嬉戏,在革命的间歇,他们努力地相互扶持,相互疼爱。当秋白成为党内重要领导,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苦苦思索时,之华轻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他一切有她,她会支持他的所有决定;当秋白又因王明退出了党内领导时,之华为他鸣不平叫不屈;当秋白肺病缠身,却迟迟不愿就医时,之华生气地说,她真希望这一切发生在她身上,用强硬的口气让秋白乖乖就医。每一次当秋白因党的任务出远门时,她都尽量跟随,与他并肩作战,照料他的生活。他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什么也不能相信,什么也不能依靠,只是紧紧相拥,寻找最后一丝心灵慰藉。

可以想象当秋白被捕后,之华是怎样的焦虑,怎样的心痛。作为妻子,她倾尽一切想让她的丈夫安全地回到他的身边,但作为一名同志,她虽然痛却又很清楚的明白,她的丈夫是不能活着回来了,她失去了她的山,她心灵的港湾。而此时的秋白,在暗无天日的禁闭中同样思念着自己的妻子,他只有用文字将心中满腔的爱恨写下,他只知道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能屈服,不能给妻子和孩子留下任何的耻辱,他并不畏惧死亡,但他不愿见到为他之死伤心难过的之华。

他终是没能见到之华,只是穿着之华亲手缝制的褂子,英勇就义。那一日,一声枪响,一群惊鸟,一片被鲜血染红的茶花,一个面带微笑的壮士。而当之华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她只浅浅地说了句,秋白要知道我不工作,会生气的。 一切都过去了,像是一场被淡淡诉说又被淡淡遗忘的往事,人也许会在历史中消亡,但这一段爱,却将永不消亡,随着那方小印永留人间,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17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年轻的杨之华抱着一颗革命的心离开了丈夫与孩子,只身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大学读社会学。在大学读书的日子里,她深深的被他的老师瞿秋白所吸引。他的谈吐、言行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之华。可是,之华有丈夫;秋白有妻子。

在之华在上大读书的日子里,她的丈夫剑龙来探望她,可是他们总是话不投机。之华给剑龙写信,可剑龙从来不回信。不久,秋白的妻子患病离世了,秋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之华也为此感到很悲伤。但勇敢的之华向自己的丈夫提出了离婚,并把这件事情告诉的秋白,最出人意料的是,秋白居然提出要陪同之华一起回去。当两个优秀的男子四目相对时,剑龙说了句:“人各有志,覆水难收。“两位心有灵犀的男子各题了一首诗,剑龙所写的大致意思是:之华是我一生的最爱,千金难买。而秋白:我跟她一个眼神,我们就彼此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后来回到上海,之华去听了一场起义的演讲,正当演讲高潮时,国民党军官冲了进来,将起义的头黄仁打昏。后因抢救无效,黄仁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一个个花圈有序的排列着,白色的哀悼字条迎风飘扬,我仿佛亲临的哀悼会现场,情绪十分的沉重。

在外白渡桥上,秋白疑惑了,他质疑自己带动革命是对还是错,他不希望在看到自己的学生如黄仁一样死去。之华给了他答复,安慰了他那颗动荡的心。夕阳西下,秋白拥着之华说:“我们看得到开始,或许看不到结果。“

后来党派秋白去执行任务,离开前他对之华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其实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之华拥着秋白,泪水早已流了满面。

送秋白离开的那个晚上飘着雪花,之华站在原地看着秋白坐着黄包车越走越远,知道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可是仍久久不肯离去。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分离,也是永远的分离。

秋白穿着之华缝制的衣服,迎来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带着微笑离开了他的国家,他的之华。不!他并没有离开,他永远的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二十年后,之华因为秋白衣服上那颗特殊的纽扣,认出了他的骨骸。布满皱纹的双手,颤抖的捧着纽扣,豆大的泪水不停地落在那颗纽扣上。时间,并不是万能的,它没能冲淡之华对秋白的爱,反而因为思念,越来越深。

感谢秋白!感谢之华!感谢所有为革命付出血和泪的所有革命前辈。因为有你们的无私,才有现在的我们。中国会在我们13亿兄弟姐妹的努力下,迈向世界的顶端!

10园2——张菁菁

第18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枚鲜红的印章,是他赠与生命的伴侣的礼物,尽管“想给你的太多,可能给你的太少”,但既然选择了这样的道路,便就选择了这样的人生,从此,无悔无怨。

她坐在一条小船的船头,被问及要去向何处时,只言想去更远的地方。杨之华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她虽是一女子,却并没有拥有像小轩一样的儿女情长。“我的玛丽安睡在河边的树丛中,请你们不要惊醒她的梦。”向往安静与情趣的小轩在秋天的湖边吟诵着诗歌,她因现状而难受,却又觉自己无力改变现状。但之华不同,她知道,因现状而难受的人越多,改变得就越快,而她,正是渴望改变也参与着改变的一员。

她行走的愈来愈快,依旧坚守的旧思想的丈夫剑龙再赶不上她的速度,两颗分离的心,就像油和水,溶不到一块去。同时,另一个她没有想过会遇见的人,却越来越吸引着她。他说,中国的贫弱而沦于危亡的根本原因便在于中国不能独立,不能解放,中国人迟早要变成外国资本家的奴隶,你们,还有你们的后代。如今,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遗留的痕迹中窥见瞿秋白的一二芳华。他文质彬彬,拥有着逸群之才,却一心向着革命,拖着羸弱的身体高举革命的旗帜,铮铮铁骨义薄云天。这样一位风流人物,怎能不吸引之华的目光?

她意识到自己离丈夫越来越远,离他越来越近,终于鼓起勇气向他告白了,而他,虽知道却不敢。丈夫的理解与包容成全了他们,他和她,终于义无反顾的冲破世俗的樊笼相恋了。这一次,她身上再不是革命的烟味,而是爱情的烟味。一枚鲜红印章,便是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从此以后,相知相守,携手并肩,不离不弃。他们一起恋爱,一起革命,共同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呵护革命的星星之火,一起憧憬着火花乍现可以燎原的未来。

电影已过大半,画风忽从热情步入荒凉,我不忍再看。1935年,秋白身份暴露,被捕入狱。“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狱中的他,写下这并不多余的话。这位革命烈士,有着格瓦拉一样坚正的革命操守,又有着大知识分子悲悯的人文反思。与其一味革命,不如在革命中反思,反思中革命。临行前的瞿秋白神态自若,缓步从容走出大门。到达刑场,他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很好!”便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死前,他记挂着中国味道世界第一的豆腐,记挂着向世人推荐“很可以再读一读”的七本书,亦记挂这他最亲爱最依傍的人,之华与他的女儿......

初初结婚时,他曾对她说话,“我们看到了开始,或许看不到结局”。如今电影落幕,结局明了,泪成两行。

第19篇:伟人霍秋白读后感

伟人霍秋白读后感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么安逸舒适,那都是以前的伟人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舒适。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伟人霍秋白读后感,欢迎阅读!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国庆节期间,我看了一本学校发给我们少先队员必读的书籍,这本书可不是小儿看的连环画,而是作家出版社出版,季世昌主编,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书籍--《伟人瞿秋白》,《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江苏常州,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少年瞿秋白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同时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瞿秋白的父亲平时爱好绘画,母亲知书达礼,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瞿秋白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瞿秋白烈士忠于党、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而感到自豪。例如,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我想为瞿秋白的英雄气概而喝彩。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觉悟,长大了为共产党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向瞿秋白烈士学习,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看完《伟人瞿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刚翻开书时,便看到了毛主席和宋庆龄奶奶为瞿秋白题的字。毛爷爷写的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我也是这么想的:瞿秋白的这种精神,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看了这些字,使我对瞿秋白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身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擅长绘画,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瞿秋白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瞿秋白刻苦学习,他从小就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长大后瞿秋白教过书当过记者参加过政治活动瞿秋白1921年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7年还被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主持党中央工作,年仅28岁。1931年,瞿秋白仍然坚持为党工作,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取得辉煌的成绩。

1935年,瞿秋白被捕,他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始终坚守革命气节。敌人百般劝降无果,只好派中统特务来劝降,敌人没想到瞿秋白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说:人爱它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面对敌人的再三审讯,瞿秋白都不肯屈服,他于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此时此刻,我的心灵震颤了,对瞿秋白的敬仰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瞿秋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一心为党服务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无怨无悔的模样

现在我了解了伟人瞿秋白,重温了这段历史后,更加充分认识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以后一定要以瞿秋白为榜样,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像他一样有坚定的信仰,像他一样有勇气,勇敢地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在学校里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发扬这种优秀品质,争当一名好少年!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直到前些天我观看了《伟人瞿秋白》,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从这个电影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

那一年,瞿秋白被国军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从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作为当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第20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电影《秋之白华》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直面革命先驱感情生活的电影;是一部以散文诗风格结构的革命伟人题材影片。它以传奇革命情侣瞿秋白和杨之华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表现了一位儒雅从容的书生领袖与一位快意恩仇的巾帼英杰,以历久弥笃的坚定信仰所成就的一段超凡脱俗的红色情缘。编剧和导演手法及演员的表演在风格设定上大胆向冲淡的散文诗风格聚拢,给了我一种寻常的崇高,一种亲民的震撼。

影片里的瞿秋白的身上除了表现出大义大勇的革命家风采之外,更闪现出温暖而明亮的人性光辉。片中,瞿秋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革命者,他的短短一生像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他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忠贞、执着、苦闷和坚定,他的信仰和爱,都以最本色的面目呈现在了影像里。

而杨之华是上世纪20年代标准的“独立新女性”,她的种种大胆行为,就算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也算得上惊世骇俗。但她同时又是一位相夫教子式的传统中国女性,有着所有中国女性隐忍、执着、坚强与温柔的美德。

瞿秋白和杨之华生逢乱世,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整整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瞿秋白和杨之华没有对彼此说过一句有关爱情的表白,但他们的感情,却承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从而成为一段传奇。

这是一部革命历史和纯美爱情交织的影片,人们从这部影片里感受唯美革命传奇的魅力,让人在丝丝入扣的唯美中黯然伤神,在震慑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凛然.革命的道路上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互相关照,给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两人并不沉溺于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光明的未来而奔走。这是他们爱情之伟大,是革命之伟大。在他们最后一次离别之际窗外大雪纷飞。秋白同志回忆起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张太雷,肖楚女,秋瑾„„熟悉的名字和亲切的身影。他清晰的记得他们逝去的年代和岁月。他们都那么年轻,义无反顾为理想而献身。秋白同志的生命也即将在不远处戛然而止„„秋白挥别雪中的妻子,知道此刻即是永别,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一段分手场景中有一句很普通的台词,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这是赴苏俄前瞿秋白与杨之华之间的约定。影片中有多处告别场景,用的台词都是再会,唯独这里用了再见。遗憾的是直到牺牲,他再也没能见到她。大概两人深知此去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吧!所以产生了这种高于平常的期许。“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能再见,如果我先走了,那我们就只能再会了。”他们该是这么想的吧!个人认为,此处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片尾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整个人的全部。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去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如此的不幸的

片名《秋之白华》意为“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影片《秋之白华》唯美的画面和轻柔的的台词,赋予了红色革命的爱情与江南才子美女纯真结合清新的格调,革命伉俪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成为温暖如春的亮点,回归了人性与革命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爱情和革命同样动人。

影片《秋之白华》瞿秋白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执着感染了年轻人。在大革命动荡不安的年代,革命伴侣秋白之华雪中分手,刻骨铭心。“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这更是对革命的诠释,对革命事业的追随没有停止过,牺牲小我,舍弃自我的利益,去捍卫革命的利益,这就是革命精神。

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绿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或许,很多人看过之后这部电影都会为瞿秋白和杨之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感动吧。没错,真正的爱情就像是他们一样,不需要甜蜜的语言,不需要华而不实的承诺,也不需要那些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只要双方都有一颗赤诚的心,都能多为对方着想,一齐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哪怕再多的苦难也能一齐承受,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才能符合“爱情”这两个字的美丽含义。

然而,真正令我心灵震撼的却是瞿秋白即将面对死亡的坦然和从容。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化为泡影,所以人人都惧怕死亡,害怕死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可瞿秋白却不是这样,平静如秋水,难知入阴阳。自始自终,他的脸上都挂着微笑,没有一点慌乱的神情。

影片前半部分用了杨之华《回忆秋白》的回忆,顺叙了两人从相识到结婚,后半部分用了瞿秋白在狱中撰写的《多余的话》的回忆,顺叙了瞿秋白被捕到就义的过程,其中还插叙了两人婚后的生活,有甜蜜,更多的是心酸。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革命的时代浪潮,一位悲剧的领袖人物,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红色情缘,感人至深。

犹记得这样一个场景, 夕阳为外白渡桥晕染上一份温柔的美,河水眷恋着太阳的最后一丝温暖,窦骁饰演的瞿秋白对董洁饰演的杨之华说:“革命是要流血的,你们是我的学生,我带你们走上革命的道路,真不知道是不是错了。”秋白的如此的表述,或许在某些历史阶段,就被认定为是动摇不坚定或是软弱的象征吧?他一定不会说出“中国人多,死掉一半也没关系”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是仁者爱人,有一颗爱心,便是女子温暖的依靠。倘若他说了别的,也便不是他;缺了这份心,杨之华对他也便不会爱慕如是。在我看来,任何轰轰烈烈的大鸣大放也抵不过对这句话体现出的人和生命的尊重。欧洲的人文主义早就在文艺复兴时期传播四方,而瞿秋白的思虑在中国近代史中,微渺得不如一颗尘埃,乃至身后还要继续接受批判。革命要流血,革命成功之后继续流血,疯狂而热烈。今时今日,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否如秋白一样去尊重生命?他的话,又岂能视作是对革命的质疑呢?

秋白之华对我们这些80、90后来说不仅仅是一节感人的爱情课,更是一节生动的革命教育课。让今天的我们远离浮华与欲望思考人生与生命、

翟秋白人物回望范文
《翟秋白人物回望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