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张泉灵出镜报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0 12:04:2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张泉灵最新演讲

张泉灵最新演讲: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

你说

2018-01-27 张泉灵 理想岛

岛读: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思维方式更迭换代,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都会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但究竟怎样做才能消弭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呢?能给出标准答案的人不多。

在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中,原央视主持人、著名互联网投资人张泉灵,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感悟,围绕这个问题,谈得很深入,岛妹读后启发颇大,特此推荐。

本文原系1月20日,张泉灵女士在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与好大夫在线联手举办的“领航者大会——暨2018品牌医生年度盛典”上的演讲,原刊好大夫医生端Lite。文末有演讲视频。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我前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东北人讲述自己的故乡,我读了感触挺深的。这篇文章里面,作者讲了一个案例,他说:他爷爷有一年给他打电话,特别着急,说你们俩夫妻别在北京混了,赶紧回哈尔滨吧,这儿有好事情,这儿的环卫局在招环卫工人,不是临时的,是正式的,而且给上保险,2000多元/月,可好了。如果你不是一个东北人,可能理解不了“体制内、有保障”这六个字的魔性,也就更理解不了作者爷爷为什么会如此看中一份2000元/月的工作了。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后来哈尔滨招环卫工这个岗位时,报了几千人,其中200多人有完整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硕士毕业生。我不知道这些硕士在走进大学校园时,甚至在完成他们硕士论文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竟然会去做一个环卫工。

当然,在中国政治正确的语境里边,我们还是比较强调“人人平等”,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实际上,不同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去选择走环卫工这样一条路呢?

借着这个案例,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活得特别不容易,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了,但我们内心的价值观有可能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甚至在上上一个时代。

这个故事里的爷爷,我相信他的价值观其实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早期,他相信一个不变的体制、一个不变的单位,一个体制内可以每个月给你固定工资的人生状态是最有安全感的,他完全不知道在外面世界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面对变化的焦虑感,其实在两年前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很多媒体会问,你当着央视的主持人,为什么要去改变身份,做另外一个职业,你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我通常开玩笑说,我在央视面临这样一个状态,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人说:泉灵姐,我特别喜欢你。后来有人说:泉灵姐,我妈特别喜欢你。再有人说:泉灵姐,我奶奶特别喜欢你。我特别担心很快就没有人喜欢我了,我就离开了。

这是一个玩笑,但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的焦虑,这个焦虑是其实我的外部环境已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极其担心的是一个做传播的人,最后在自说自话、自怨自艾、自恋自哀,我们晚清不知道真正想说服的人在哪里,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变化。除了这种焦虑,对我而言,更大的恐惧来自于你明明知道世界在变,变得如此之快,变得如此无孔不入,进入你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实你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变的。

我儿子最喜欢去自然博物馆,每次到了那儿,我也跟着会看到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段落。有的时候,看着那个图版时,我就会想,最早一批大陆崛起,然后从海底开始把自己的鳍变成四肢走上大陆的动物,他们有安全感吗?历史的演变经历了,从大陆崛起,到陆生动物,再到哺乳类动物,最后到人类,但毫无疑问第一批走上大陆的动物,一定死亡率特别高,他们痛苦,不如在海洋里得心应手。我要不要做这样的人?大趋势没问题,但是我们生命如此有限,我们是否要冒这样一个险。这是我两年前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实在太好奇了,我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所以即便痛苦,即便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即便会造成更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但是我决定迈出这一步。

这一步在外界说起来,是华丽转身,但坦白讲,一点都不华丽,这个过程可痛苦了。但人生毕竟有限,如果我能在一辈子,尝试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相比于现在的世界,另一个世界又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我愿意冒这个险,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做了这个决定。

跟大家分享几个我自己体验到的,可能在原来环境里很难去理解的,到底这个时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甚至最近被谈论非常多的区块链,他们在怎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大的理论我不多说,给大家分享几个小的案例。

案例1 我的一个朋友,文怡,早期在各种电视台上各种教人做菜的节目,后来在网络上她变成了KOL,是意见领袖、网红,干的也是也教大家怎么做菜,但有很多粉丝。有一天她突然想能不能教大家做菜以外,把在厨房里用的工具、锅、案板各种好的东西跟粉丝分享?一个个体,搭乘上互联网能量时能有多大呢?有一天她决定要卖一个产品,三块案板,就是厨房里中餐用的剁的、切的,生熟分开的三块案板。在我们这一代人(70后),你们认为三块案板应该多少钱?我们心目当中几十块钱一块,贵一点也一百多块钱,但她这三块案板最后卖了1500元。

当时我这样一个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凭什么,为什么这么贵?她很快说服了我,她说服我的理由,在消费领域直接能够抵达你内心的焦虑是最能够让你掏兜的。她说:你们家的案板常年在提供霉菌,因为中国人习惯用木头当案板,那个东西又浸水,总是不干,总有一些水和汁渗透到木头纤维底下,案板上一块一块发黑,都是霉菌。粗浅的医学知识告诉我们,霉菌是致癌的重要物质,这个案板把这么厚的木头压缩到这么薄,表面致密,不会有任何的霉菌,没有任何涂层。我立刻被说服了。虽然1500元,三块案板远远超过我认为的价格,但是在我的生活里是有需求的。

这么被我说服的人有多少呢?在一个小时之内,案板卖出去了1万块,这个量,相当于这个德国品牌一年在整个亚太的销量。她第二次再提请这个公司能不能再给搞1万块的时候,那个公司都疯掉了。因为在原来的销售体制环境下,没有办法想象这个东西居然可以有一个人给我订了第二次全年亚太的销量。这是互联网特别神奇的地方,能迅速放大单个人的力量,只要你吸引了足够多的注意力,让别人相信你,单个人可能能超过一个公司在整个亚太一年的销量。

案例2 这个时代,我们的不安全感,不仅仅是别人家的传奇,更重要的是在原来你非常熟悉的领域里,你认为自己就是专家,但实际上怎样呢?未必哟。我最近一段时间在跟一个服装类消费企业打交道,这个企业是A股上市公司,仅服装类年销售量大概在50亿-60亿,全国有数千家门店,绝对行业当中的资深。我去看了他们线上淘宝的店,突然意识到他们其实没有理解这个时代的变化,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淘宝的店当作了一家店。

而在我看来线上是一个新的渠道,淘宝的一家店不是一家店。觉得听懂我这句话在说什么的举手,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包括卖服装资深的专家,在服装行业里几十年,每年还有50亿-60亿销量的品牌,其实一开始都没理解我在说什么。在他们看来,我在全国有几千家门店,现在淘宝也很火,所以我也去淘宝开一家店就好了。对不起,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件事情,线上淘宝是一个全新的渠道,不是一家你在互联网上开的门店。

如果我在北京王府井开一家店,这家店主要位置在王府井,往来的人以王府井旅游人口为主,目标客户大概能够确定,在线上,这一家店有可能东北的人进来,有可能广州的人进来,但如果线下卖服装的话,9月份,在广州可能卖主流是短袖,在东北已经卖羽绒服了,如果是线上一家店的话,你的主业应该呈现的是什么呢?所以才会卖不好。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渠道,一个东北人点进来和一个广州人点进来,看到的主页应该是不一样的才对;一个男人点进来和一个女人点进来,看到的主页不一样才是对的,一个东北手机号的人出现在了广州点开你的店面,你应该问他:请问你要切换你的城市吗?用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判断他是打算过两天在东北收货,还是因为到了广州,因为带错了衣服需要紧急发货。真正好的服装零售品牌,线上线下销售比例是50:50,线下销售50%,线上销售50%。

而这个公司,一个A股上市公司,一个曾经的龙头企业,到目前为止线上销售额只占到它整体销售额不到5%,只是一个词的差别,把它看作是一家店还是一个渠道。当你理解了背后变化时,整个管理体制、思路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把它当做线上一家店时,可能认为它就是你品牌的奥特莱斯,所有库存卖不出去的,全扔到那个店里。如果当做一个新的渠道、新的趋势,甚至有可能把它当做你的分销会前面那一段的实验品,比如有一个新品上来,应该先开一个分销会吗?不对,应该扔到线上去,看线上数据,知道到底是北京人喜欢还是天津人更喜欢这身衣服,哪个地域卖得更好,应该把衣服扔到那个地域,而不是等库存不好的时再退回来。所以整个逻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即便在中国今天竞争最激烈的行业里,大家觉得最熟悉的行业——白酒。服装还有不断品牌的变化,有时代,有时尚。白酒传统,大家都觉得白酒是年份酒好,越传统越好,前头还有神一样的茅台,市值快过万亿了。你觉得还有新的白酒品牌的活路吗?即便有电商,大家都在摇头说,没有新的白酒品牌的活路。你们记得最后一个全国性白酒品牌是什么?天之蓝、梦之蓝,因为搭上了电视最后的辉煌时代。电视是最后的大众媒体,今天的互联网即便有9亿日活、10亿日活,也是一个分众媒体,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得互联网是不一样的,但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响起时,是大众媒体覆盖面,同时覆盖几亿人可以同时看到,通过电视的力量推出最后一个全国性白酒品牌,这个品牌是天之蓝、梦之蓝。在此之后似乎看不到这样一个快消品品牌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性品牌,特别是在白酒行业里。特别有意思的是,最近三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牌——江小白,针对的是年轻人。

这个品牌做了几件事情:

1.更了解了90后消费者和70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很多现在还在做传统行业的人会这么看待自己的品牌和品类,如会认为我是卖白酒的,着什么急?酒要醇的好。所以20岁不喝白酒,不喝就好了,等着你到40岁变成我的用户。这一类人是我等着你。

2.要分析的人,90后和70后要喝白酒的人到底发生什么变化呢?有一个特别重大的变化,其实就是一个消费心态上。我们想象70后怎么喝酒的?一般攒十来个人,说几个人喝白酒,怎么也得凑够五个人或者至少四个人,才愿意开一瓶白酒,因为你内心清醒地算了一下,每个人喝二两半,就开吧。最后四个人互相迁就,开了一瓶白酒。这是70后的社交特点。

90后有一个特别大的社交属性,他们在社交环境里,第一,不愿意迁就你,也不需要你迁就我。所以如果要喝白酒的话,我一个人想喝白酒,不劝你们,你愿意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是你也别劝我来跟你喝一样的,就意味着白酒的包装要小瓶化,变成二两、半斤的,我一个人可以作主的,年轻人更容易购买它。

以前也有小瓶,二锅头就有小瓶,但是90后除了更个性化之外,酷是他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字,他消费的时候不仅仅是消费里面的乙醇,消费的是一种生命状态,就是酷不酷。你觉得他拿一个小二放在旁边会很酷吗?不酷。这个事情他会转发朋友圈吗?菜上来都会手机先吃,不能让一瓶小二放在菜边上,就变成不酷的东西。不仅这个东西要小,一个人能喝,价格合适,喝得起,喝着不差,喝不坏,要酷。江小白很酷。

江小白包装上有一句话,就是所有喝江小白的人所提供的,那句话可能非常打中你此刻的心情,比如有一句话可能是“其实对喝酒的人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谁陪你喝,更重要的是谁在家里等你”,有各种各样这样的话。你想想一下你是喝酒夜归的男子,把这样一句话发在朋友圈里的时候,你的老婆有没有可能原谅你多一点。

这些话怎么来的?当你进入社交媒体,用江小白的订阅号或小程序的话,都可以说“我要说”,你是可以说你喝酒时想说的话,如果你脑子里突然空白,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它给你提供各种语言的模板,可以在上面改,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每过一段时间,江小白选择一下,印在他们的酒瓶子上。如果那句话那一刻打中了你的心,如果那句话是你发起的一句话,你会不会放在你的朋友圈里。

今天的主流媒体是谁?是朋友圈啊,同学们,因为你们的时间都在那里面。所以,对于江小白来说,一个喝白酒的人不仅是一个消费者,同时是一个传播节点,免费的哦;不仅是一个传播节点,还是一个内容提供者;不仅是一个内容提供者,是整个品牌的参与者。

也就是说,即便在最传统的行业里面,当你发现你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从一个电视台的大众媒体变成以个人为节点的社交媒体时,所有的产品设计、所有的传播渠道、所有的思路都是发生变化的,即便在白酒这样一个传统行业里,都会有新的公司的崛起。

案例3 吃过周黑鸭的请举手,吃过德州扒鸡的请举手。周黑鸭在香港上市时,一年销售额接近30个亿,利润7个亿。德州扒鸡三百年的国家级名品,大概今年可以卖到5个亿。周黑鸭才几年?德州扒鸡这么高的知名度。你可能反应说德州扒鸡门店少,德州扒鸡目前有1500家门店,周黑鸭和它差不太多,都是卖禽类,他们之间一个非常传统,一个新崛起的企业,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不仔细想,会觉得它们其实很相似,卖鸡卖鸭能有多大差别。今天去德州扒鸡,说一个辣的,一个不辣的,这不是重点,今天去吃德州扒鸡还是挺好吃的,有它的拥趸。他们之间到底不一样在哪儿呢?

德州扒鸡的历史是跟着中国了交通线演进的,德州扒鸡的大盛时期发生过两个阶段,第一是随着大运河走向了全国,第二是随着铁路走向了全国。以交通线为主要思路的德州扒鸡,直到今天主要的门店是跟着高速线开的,主要门店出现在高速路的休息区里。交通线发展到今天,消费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当年从山东德州坐着大运河的船到北京,需要好几天,坐着火车进来也得一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至少在路上可能要吃两顿以上的饭。吃一顿饭,会带点就凑合了,零食就能替代,吃两顿以上饭时,怎么也得在路上补充点。这就是德州扒鸡的兴旺史。但今天,对不起,德州到北京太快了,别说吃饭了,一包瓜子都没嗑完就到了。这时候你需要一只整鸡吗?你愿意在火车上打开一只整鸡?!德州扒鸡就是这样被干掉的,是因为你的外部环境变了,口味没有变,消费者对口味的喜好也没有变,但是消费场景变掉了。当年很多人拿德州扒鸡送礼,今天我到您家去,要不是德州老乡,给您拿只鸡?这事儿有点怪。谁家缺只鸡呢?!

所以今天的周黑鸭是什么概念?是一个肉食类的、新鲜的零食,休闲食品。看起来是一样的,一只鸡、一只鸭,但一个还是添个菜、送个礼,沿着交通线布局,一个是零食的方式走进你家门口、办公楼下面的便利店,所以它他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最容易解释即便在最传统的领域里,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因为大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你不去理解这种改变,对不起,你可能就会沦落为上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扔掉你的时候,都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这是我自己觉得最恐惧,也是那一片新大陆,尽管充满了荒蛮,尽管有着各种不合理,但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今天除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迅速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还有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的第一局,腾讯邀请我去做直播主持人,当时我的身边解说那一场围棋的是九段,我非常好的朋友,我在开局之前问他:你觉得输赢机会会怎么样?当时围棋界相当乐观,非常非常乐观。因为在此之前,阿尔法狗所宣布最好的成绩是战胜了专业的五段,但是在一个围棋高手看起来,九段和五段不是差四段的事情,是差四个世界,是可以用数量级来碾压的。所以一个九段打五段,他们认为不需要解释。另外他们觉得围棋是一门艺术,有灵感,有那种很微妙的艺术的点,而他们认为人工智能不过是算力,以艺术来对抗算力,他们觉得这也是两个世界,是两个有高低差别的世界。这是这一场比赛开始之前的状况。

开始之后,我相信整整五场比赛,4:1的结局,对整个围棋界的冲击是巨大的,更何况后面还有柯洁的证明,0:3。今天围棋系统用人工智能帮助小棋手重新认识围棋,从完全看不起到重新理解为什么人工智能赢了他们,为什么?其实非常简单,人脑算力是非常有限的,功耗有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把大量人生经验凝结成了不需要从头算一遍的状态,变成了经验。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背九九乘法表,因为我们不需要从头算一遍,七八就是五十六,变成本能反应。棋谱、定式、经验都是这样一种算力节省的方式,是我们人类进化到今天所完成的一种方式。但计算机不是,计算机永远在从头算,每一步都算概率,说:这么下有81%的概率,这么下有72%的概率,就算拿81%的概率。每一步从头算一遍,后面是庞大的计算资源。所以算出了超出你的经验和定式的东西,算出了全新的逻辑,这是为什么阿尔法狗的下一代完zero全没有人类的经验,只知道棋盘上的规则,自己跟自己下,有100:0的完胜上一代阿尔法狗的成绩。

超出人类经验的东西对各位医生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因为医疗是要有金标准的,你说你是一个黑箱,我给出这个结论,这个东西是癌,这个东西不是癌,你要告诉我怎么判断这个东西是癌,要有标准,用一个黑箱帮我判断不行。人工智能在今天,还为医疗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我们想想“明星”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歌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有钱的?徽班进京两百年,为什么梅兰芳成为大家都知道的?在艺术上他有集大成者,更重要的是他赶上了唱片诞生的时代。因为在一个戏院里,当年的戏院也就容纳一百多人,一个大戏院也就几百人,今天在现场也就小一千人,但是唱片意味着可以把你的声音复制,让更多的人听见。所以歌星是在有版税之后才变成了明星和变成了富豪的,因为你的行为能力可以被复制了,你的声音、表演、影像可以被复制了,让更多的人当做一个工业品来接受他。这个单个的个体的能力就被无限放大了。包括文怡,因为她的能力被互联网放大了,所以她才变成了一个能有巨大能量的人。医生说:今天我有一部分的能力可以通过像好大夫这样的网站被放大。但问题是我的看诊还得一对一地看,手术还要来医院。

我相信很快人工智能复制一个人的行为执行能力会快速到来。我相信在今年之内,就可以在北京的街头看到那样的机器人,可以模拟在巴黎最好的本届咖啡大赛的冠军给你冲的一杯咖啡。原来手冲咖啡为什么是小众行为?因为好的咖啡师就是稀缺人才,而且一天能干的事情跟大夫能做的手术一样,非常有限。最优秀的咖啡师一天能泡20杯咖啡,泡到25杯时,注意力下降,就会降到更下的水平。这是为什么一个工业品星巴克无论是什么豆子,你们发现星巴克都是深烘焙的咖啡了吗?因为深烘焙才能把无论什么咖啡豆都做成一个味道。

无论在上海哪一家店,在北京任何一家店,喝的星巴克的咖啡都是差不多的,这是工业时代强迫给你的东西。但本质上咖啡都和茶一样,其实每一包咖啡豆都是不同的,有丰富的层次。今天一个巴黎最新得了冠军的咖啡师的行为就可以被一个机器人复制,也许今年你就可以在北京的街头喝到这样层次丰富,每一杯都不一样小众的咖啡了,因为这个行为可以通过3D的视觉,在空间里面被复制。

今天大夫的经验也可以被复制,特别重要。我们有几项投资和医疗有关,其中大量用到了全世界、全国最好的大夫的经验,包括我们如何判断一些医疗的图像,这里到底是不是主流,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脑部病变,如果我们拿到十年脑核磁的数据,我们知道他70岁什么样子,80岁什么样子,81岁他得了老年痴呆,怎么看他的海马区的一些缩小,有什么样的规律?一个大夫很难记住十年完整的变化,更难记住一千个人到底在这个海马区有什么样的变化,但只要他能做精准的结果判断,计算机可以帮他找出一些规律,一些跟你的想象不一样的定式,原来这样的演进是海马体演变的一种规律。我们投资了类似的企业。 也投资了在行为上,在手术室能帮助到更多大夫的企业,类似于能够让你在手术室里看得更加清晰。大夫这个职业真是太牛的一个职业了,因为在教科书里,我们看到的解剖图,所有的器官都被标成了不同的颜色,打开人体原来是那样的。如果能够在对患者无伤、活体情况下,当你打开一个病人的腹腔时,如果里面不同的器官也能有不同颜色的话,相信对于大夫来说,是一个能够减少压力和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

所以今天人工智能的视觉、判断的辅助,包括人工智能跨越到化学、生化等领域,包括工程学上的进步,可以让一些微弱光线的变化,通过工程学的放大,让你在术中能够看得见,这样的项目正在快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所以今天我相信一个最早去拥抱这些新技术变化的大夫,就有可能跟最早去拥抱了唱片的歌者一样,你的能力会被复制,你的能力会被扩大,你有可能成为制定整个新标准的人。这是我们今天非常乐于见到的一种变化,我们也希望在众多的人工智能的项目当中,能跟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大夫进行合作,因为我们相信简单去雇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去做那些片子的标注和一个真正有经验的大夫去做这些片子的标注,交出来的人工智能是有差别的。

说到了人工智能带来了变化,有的人说,它是不是一个全新的,再把互联网颠覆一遍的东西?我觉得人工智能可能是另外的一种,它有点像水和电,需要通过已经建好的水网和电网去输送到各个终端。所以今天的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强的赋能的技术能力,当它跟已有的深入到我们千家万户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联合起来的时候,变成了一个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扩大能力的新的基础设施。今天,如果还拒绝这种基础设施进入你的生活的话,就有可能发现这个世界翻页了,他们看不清这个世界跟原来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看起来是一样的天和地,但真的不是原来那个世界,不是通过大运河和通过铁路扩张的那个时代,今天的消费者变了,今天的时代也变掉了。

最近,所有的投资人都特别特别焦虑,能焦虑到什么样程度呢?是因为区块链的诞生。最近投资界有一句话,“币圈一天,互联网十年。”因为有强泡沫的ICO的时代里,比特币的疯涨,各种空气币的诞生,可能有一些人在一天里挣的钱就超过你能够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十年挣到的钱。

尽管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会逼着你内心超级的焦虑。对待这样的焦虑,我们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常理性派地说:“完全否定,这就是庞氏骗局,这就是一帮骗子。”这是我最近两年在我的思维模式里最大的一种变化。媒体要有独立思考和怀疑的能力,所以原来我们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No,我不这么看”“Yes,but”,我今天会这么看问题“Yes,and”,存在即合理,出现必有原因。即便一帮草莽开始把这个事情做得各种各样的漏洞,各种各样的泡沫,甚至违反国家的法令,但是要相信这项技术的本身有颠覆性。如果它造成了大的泡沫,会逼着一群更牛的人进入,然后慢慢去填这个泡沫,也许这个过程中这个泡沫还会崩塌两次,即便崩塌,我也不会幸灾乐祸地说:你看,我早说了吧,But。我今天不会是这个态度,即便崩塌时,即便第一批涨了,较早那批鱼上岸时,也会说那有未来的可能性。

为什么相信区块链?因为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可以被重塑。价值网是有可能被重塑的,信任关系是有可能被重塑的,我只要相信这个底层逻辑,这件事情就有可能发生。

例,今天一个企业要去银行贷款,只能跟银行贷款,银行要查我的信用。一家非常大的做白电的企业,格力、美的等有几千家供应商,是不是我跟格力和美的做了生意的每一家供应商都有可能能拿到银行的贷款?不一定,有些企业可能很小。他明明有美的或格力的订单,但因为企业的种种原因,拿不到银行了贷款,在这样供应链线条里,拿不到这部分贷款,生意就会做得少。我们为什么需要银行这样一个中心?是因为银行才能确认你的信用。但是假定我的每一笔订单都在这个区块链上做了认证,不可更改,不能作假,所有参与你的交易的企业都可以给你做证明,它在一个一个节点上,在所有分布式账本上被做了记录,那么请问?美的是否可以自己来做供应链金融?他有没有机会可以发一个美的币。发币不行,违反法律,但是可以打一个白条,企业间借款,诞生一个东西叫“美的白条”。几千家供应商彼此用美的白条来流通,可不可以?这个事情可能吗?企业有没有动力?贷款成本减少了?银行挣的那部分钱的价值有没有可能重新回到这个网络里?有可能。

如,今天我是一个内容创作者,要写一个东西,发在喜马拉雅上,分成比例是五五,我拿走50%,喜马拉雅拿走50%,你去哪儿搞流量,我不管,卖出去,我们五五分成。为什么一定要这种模式呢?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是这样的,假定微博和微信是有区块链的,那么这件事情就应该是段教授发一个微博,被我看见了,我觉得好牛啊,我替您转了一下,您有很多粉丝,我也有很多粉丝,您通过了我,本来按照您的粉丝,可能有几百万的阅读,我后面还有粉丝,又造成几百万的阅读,我进行转发,在区块链上记录了您的价值、我的价值,记录我下面任何一个在传播的粉丝的价值,您写得文章后面自动有一个账户,如果每一个阅读的人原以为它付一分钱的话,最后自动在我们链条上分钱。为什么我还要分给一个平台五成呢?如果你用这样的眼光去看一个未来的话,即便现在它千疮百孔,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它。

这是我这两年心态的变化,所有新东西出来都是草莽一片,所有新东西出来都破烂不堪,但是只要相信它在底层有颠覆的力量,请你先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

我是一个滑雪爱好者,我的滑雪是一个全国亚军教的,他有一个师姐是全国冠军,这个师姐当时觉得是冠军,所以出来如果只当一个滑雪教练的话,可能对自己的人生不是一种肯定,她最后还是放不下这个脸面,作为全国冠军,出来教我这样完全没有体育能力的人,告诉你甩板尾,要问她板尾在哪儿,站在板上,都觉得害怕。她觉得人生不够牛,所以她回到她的故乡,在体育系统里拿一份2000多元的工资,找一个固定公务员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旦家人有病,或孩子需要更好教育时,就会变得相当窘迫。但是她的师妹,很早发现未来旅游滑雪的方向,去欧洲学习,拿到欧洲整个教练系统的认证,回来开了一家自己的独立雪场之外的滑雪,拿了好几轮融资,成为了很多家雪场的合作伙伴。

这其实是不同的人在面对未来时不同的选择,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选择,第一是打开心态,第二是放下身段。这两件事情,对一个面向未来的人,都非常非常重要,不管在原来领域里有多牛,你想要面对未来,恐怕都要面对这八个字:打开心态,放下身段。

这个时代里,我们为什么没有安全感?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越转越快,快到你要不然就躲在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里面,要不然挡着他的路了,你得断臂求生,再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滚向何方。”

谢谢!

推荐第2篇: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张泉灵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新闻主持人,也是北大的才女,以下是一篇关于张泉灵在2011年送给毕业生的一篇演讲稿,这里再次送给毕业季的你们。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 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

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

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 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 一辈子都看不到

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 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

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 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 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

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 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

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 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

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 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 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

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 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 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以上这篇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名人演讲尽在:精彩演讲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推荐第3篇:张泉灵北大演讲观后感

我的青春人生

—观“张泉灵北大演讲”有感

“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这是我对“央视美女主播”--张泉灵在2011年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张泉灵在演讲中谈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化为精简凝练的语言给予了广大的北大学子最真实的忠告。同样,她也用她的青春经历给我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课。

从带着懵懂和希冀入学到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这不禁会让人感叹时光似水,在不经意间就从指尖悄悄溜过。回首过去的两年:专业考试过了吗?专业知识增长了吗?实践经验丰富了吗?我掰着指头算算,增加的好像只有年纪。在过去的两年我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我说要兼职打工,我说要无悔于青春,我说要„„关于青春的梦想,关于青春的随笔,像是大海的浪潮,总也写不完。写着写着,回过头一看,好像青春正在流逝:我已经大二了,可是什么也没抓住。

张泉灵的话冲刷了我那些浮华的青春宣言。“我们要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是啊,我一直说而未做,所以我的梦想一直还是零。零的基础上又怎么能够承载那些激扬的梦想,青春的价值需要用行动来证明。 大学生活虽然已经过半,但庆幸的是我还来得及做出改变,成为一个行动派,在每一段青春路上都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而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空话„„

推荐第4篇:北大才女张泉灵北大演讲

北大才女张泉灵(微博)北大毕业典礼演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微博)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微博)。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

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微博)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微博),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

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

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推荐第5篇:镜泉诗歌

从水的波纹数每一滴坠没的星辰

花叶的露水轻轻跌落

她能从夜的反光看见浅紫的自己

当夜色不再是夜色

是漫漫月影

萤火虫的幽绿掠过绿色的月痕

她映着镜泉梳黛青的长发

夜纱中她的眼睛变成比黑色更深的蓝色

但那不是月辉

也不是雪的晶莹

而是泉底深处的反光

就算在白天

我们也什么都看不见

看不见水妖如泉水的躯体

看不见她披着透明的珠光

泉水有时,不,而是大多时候

如水晶之镜明澈

她在阳光下梳妆

把朝露一串串戴在丝柔的绒颈

等一阵林风吹落山中花树烂漫

花雨飞飘在她头顶

郁风中,花镜朦胧,水月难呈

她渐渐看不清自己

等风静静吹过

她才又能看清水中的倩影

推荐第6篇: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发言人:北大校友、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泉灵

推荐第7篇: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

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

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推荐第8篇:北大才女张泉灵北大毕业典礼演讲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 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 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 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 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 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 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 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 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 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 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 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 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推荐第9篇:"北大才女"张泉灵简介(推荐)

"北大才女"张泉灵简介

来源:九千网()

张泉灵,有“北大才女”之称,央视著名主持人,祖籍浙江宁波,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先后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大量现场视频报道,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李长春同志称赞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泉灵点滴

2001年:7月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

2002年:3月进阿富汗实地采访

2002年:6月深入罗布泊实地采访

2003年:报道非典相关新闻

2004年:8月直播雅典奥运会

2005年:4月直播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2005年:5月直播宋楚瑜大陆之行

2007年:7月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朝闻天下》新环节—《香港早晨》2008年:4月参加奥运圣火登顶珠峰采访

2008年:5月8日采访奥运圣火珠峰传递成功

2008年:5月13日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汶川地震第二天)

2008年:5月18日身在灾区《爱的奉献》现场电话连线托白岩松垫付一万元捐款灾区

2008年:6月12日张泉灵西安作报告:《汶川,向世界报道》

2008年:8月5日北京奥运会“与圣火同行”成都奥运火炬手(300棒)

2008年:10月1日主持2008’首届中国西部航都居住文化节开幕式

2009年:2月主持系列节目《牛年怎么牛》

2009年:2月18日第19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走进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2009年:3月直播《泉灵看两会》

2009年:主持《泉灵逛城》报道神七

2009年:7月5日进入事件现场采访维族同胞客观翔实报道

2009年:9月主持国际南城品质生活(双流房地产)风尚大典

2009年:10月1日直播《国庆60周年特别报道》

2009年:11月2日做客第11期“渤海青年大讲堂”

2009年:12月18日张泉灵开通新浪博客和微博

2009年:12月21日台湾报道第四次陈江会

2010年:1月19日参加卡通片《消防大本营》获21届星光奖晚会

2010年:3月直播《泉灵看两会》

2010年:4月现场直播玉树地震大救援

2010年:4月直播上海世博会

2010年:7月23参加“姚基金”慈善晚宴

2010年:8月现场报道甘肃舟曲泥石流大救援

2010年:8月31日参加杭州温州商会十周年

2010年:10月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2010年:11月29日张泉灵做客社会发展学院 “读行天下”名家谈读书

2011年:1月随胡锦涛主席访美

2011年:2月特别节目《行走唐人街之拉美篇》

2011年:3月直播《泉灵看两会》

2011年:4月1日主持第二届中国·杭州三清茶文化节

2011年:5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重返革命老区

2011年:5月主持第五届《纪录·中国》评选颁奖晚会

2011年:7月北大毕业典礼毕业致辞

2011年:8月8日参加歌手韩红发起的“韩红西藏家乡公益行”

2011年:8月19日参加“珍爱地球公益联盟”协办“‘美味’背后的代价”图片展开幕式暨媒体发布会”

2011年:8月20日参加2011第二届瓷娃娃全国病人大会

从业经历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

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1997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担任主持人、编导。

2000年,担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2002年3月27日,张泉灵进入战火犹存的阿富汗,深入其北部地震灾区作电视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如此险境进行电视报道的女主持人,所表现出的勇敢、敬业的精神受到广大观众和电视同行的高度赞赏。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张泉灵用大量现场视频报道,证明了自己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者之一。她说话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县发生震级7.1级地震,央视新闻中心主播张泉灵第一时间从世博会报道现场飞赴玉树灾区,最大的希望是能赶上西宁玉树的救援机。她克服了高原缺氧的极端天气,奔赴灾区第一线深入采访,在灾民安置点,在救援第一线,都有她的身影,体现出了当代年轻主播的高尚风格。2010年4月30日晚8时10分,2010上海世博会

开幕式举行,央视报道团队蓄势待发。作为本次央视报道团队的成员之一,主播张泉灵提前给网友揭露了精彩内幕,声光电、喷泉和焰火秀将会成为世博会开幕式的关键环节,而焰火秀将在央视演播室旁边的黄埔江面上举行,张泉灵与观众和网友分享她电视与现场观看的双重感受。能够在世博会正式运营之前进入场馆采访拍摄,她感到非常幸运,同时她把这份幸运与广大网友分享,让大家足不出户地了解到世博会的精彩。

2011年3月2日特别报道《祖国接你回家》直播利比亚同胞回归祖国感人故事2011年3月3日两会《直播大会堂》讨论民生政策如何惠及“夹心层”

2011年3月5日两会《直播大会堂》讨论“用工荒”阶段性特征

推荐第10篇:模报告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做报告

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做报告

汶川•向世界报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

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5月15号,我们跟着部队徒步奔向震中,因为两件事情要让观众搞明白:第一,震中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

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51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下, 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谢谢大家!

附:张泉灵简历: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第11篇:宗朗灵泉

叶 城 县 旅 游 导 游 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根据接待对象使用适当的敬语):欢迎大家来到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叶城旅游观光,我是叶城县子合旅行社的导游阿达来提,这位是有8年驾龄的师傅,各位在叶城旅游期间,就由我和买师傅为大家服务。我们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是宗朗古柳灵泉,在这期间,各位若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随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力为大家作好服务,同时,也请各位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协助。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愉快,预祝大家在叶城旅游顺利,过得开心,谢谢! 从这里到宗朗灵泉,有40公里的路程,大约需要30分钟,请允许我在这段时间里把叶城县的概况简单地向大家做个介绍。

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境,有“核桃之乡”、“玉石之乡”、“石榴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距乌鲁木齐1760公里,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场、区,13个民族,人口44.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叶城县地处315国道及219国道交汇处,连接着两省三地(两省:新疆---西藏;三地: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里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

叶城有享誉中外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登山资

1源,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

叶城县还有汁多味美的大籽甜石榴,皮薄如纸的核桃、肉厚仁甜的叶城杏、四季如春的瓜果蔬菜大棚的重要产区,再加上整齐宽敞抗震安居的农家大院,富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加工制品,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民族歌舞,为实施“农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我们现在到了“零公里”,“零公里”是我们刚才说过的219国道的起点,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建材、蔬菜经营、劳务输出、登山及户外旅游的必经之地,每年络绎不绝的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探险等旅游者的身影,更增添了“219”线作为高原风光黄金旅游线有惊无险、乐趣无穷的魅力。

请大家看左手边,我们现在到了叶城县的石榴基地—伯西热克乡。中国最甜的石榴就产在这里。这里的石榴品种多达十多种,其中尤数大籽甜石榴最为有名,榴体大过拳头,每个平均重达半公斤。石榴,又名若榴、丹若、活丹、维吾尔族语称“阿那尔”。因维吾尔族人民对石榴尤为喜爱,许多维吾尔族姑娘都取名“阿娜尔古丽”(石榴花)、“阿娜尔汗”。新疆石榴的主要产地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其中以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种植石榴的历史最久、面积最大,10万亩地、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因而闻名全国,素有“石榴之乡”的美称。石榴分酸甜两大类,甜石榴单果最大者每个重大0.5-1公斤,这里的甜石榴皮薄、颗大,颗粒生占全果的

66.9%,含糖量达19%左右,维生素每百克含11毫克。酸石榴皮较厚、味酸甜带香,深受人们喜爱。

你看!路边的胡杨风光,令人感觉好像进入一片大沙漠,感受沙漠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坚韧精神。胡杨树也成为“胡同”、“眼泪树”,“异叶杨”。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环境下也是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前面的是一座装机容量1260千瓦的宗朗水电站,供应城市部分用电,旁边的河流名为乌鲁克斯塘,左边的是宗朗水库,是全县的饮用水基地。大家看!乌鲁克斯塘河的水,是否感觉到水流是在向上流,再顺着乌鲁克斯塘河南行6公里就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宗朗古柳灵泉。

宗朗灵泉景区位于宗朗乡政府以北5公里处,宗朗是什么意思?—词的含义和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阿拉伯语“足农”的转音,意为“有鱼的水”。一说是维吾尔语“早尔玛克”的转音,意为“强制”。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到了宗朗古柳灵泉,希望大家在这里玩儿的开心、吃的顺心、好了!请各位游客朋友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过路时,注意安全!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片柳树群,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观赏的第一个景点,宗朗古柳。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柳犹似

虬龙盘地,郁郁葱葱;距今已经有750年的历史。

大家来看看这两棵树,它们互相缠绕在一起,其中一颗是杨树,远看像是依偎在一起的恋人,象征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这就是我们当地人所讲的“夫妻树”也成为“同心树”。关于 “夫妻树”流传着一个悲婉而美丽的民间故事。当时这里一对青年互相仰慕,相爱,由于封建制度的影响,父母双方不同意这门亲事,于是两人为维护自己的爱情,殉葬于此,后来渐渐有了这古柳和杨树相依相偎。

你看灵泉!泉水潺潺,四季长流不断。

宗郎麻扎:伊斯兰教指\"闪光的陵墓\"宗朗麻扎就在山顶上。爬上山顶目睹古代喀拉汗王朝军的头目在激战中战死后,被葬于此地的140米高的石崖上的麻扎。

这就是“灵泉池”,也成为“圣水池”、“天马泉”,维吾尔语称“阿依格尔泉”距今约有1040年历史,听说喝了这里的水不但可以长寿,治病、辟邪、还可以求子,这当然是传说。每年7月间,是宗郎麻扎进行宗教活动的盛期,求子,治病,辟邪,医伤者来这里作都瓦,布施,把小刀,佩剑,钱币,首饰丢进圣水池或沐浴饮泉水,向真主祈求赐福免灾。

大家看到这“房子”可能觉得奇怪,想难道这个地方也有人吗?那我们看一下,有没有人?

那位是76岁的扎卡尔﹒吾守尔老人,他跟他前十代祖辈一样,往复着一种工作——守墓。七百多年来,他与他前

十代祖辈活在这里,这“房子”与他家族守墓的历史一样悠久。虽然握内很小,但这里冬暖夏凉,下雪时也不用生火。

他的祖先曾是那位阵亡将军的马童,能守护将军的麻扎,不让其受到外人打扰和破坏是无限荣耀。他的所有收入仅靠来此旅游、求子、取灵泉水治病的客人施一些钱财和食物。老伴古丽妮莎已70岁了,老人的爷爷活了135岁,所以长寿与这泉水或许有关。

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树?那我给大家说一说,这是红柳,红柳是春天花儿开得最早的风景树,如果用红柳树枝叉烧的话,味道真不错!

我们现在可以自由玩耍,大家记住1个小时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大家注意安全!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浏览活动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浏览了宗郎麻扎、古柳、夫妻树、圣水池,品尝了叶城的瓜果和体验了民俗民风。不知各位看得是否过瘾,吃得是否可口,玩得是否开心?如果大家还未尽兴的话,就欢迎各位下次再来了,我期待着再次为大家服务。

同时,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有什么做得不周之处,还请大家给我们提出来,以便于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谢谢大家!

第12篇:灵泉教学设计

2 3 4 5 篇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云南省开远市灵泉小学 王元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课《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澜”“暇”“攀”等生字及相关词语,理解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字词,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的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昨天,我们已经去游览了秋月下洞庭湖的美景,也一起去江南感受了拥抱初春的惬意,今天我们的行程又会是哪里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六页,看一看今天的目的地。 ⒉揭示课题

大家齐读一遍课题。对了,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桂林山水,现在就让我们和作家陈淼一同来游览桂林山水吧。(板书课题,简笔画桂林山水。)

二、欣赏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图片)这是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桂林山水的几张照片,大家看看它美吗?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桂林的山水美,更要来感受作家陈淼的语言美。

们一起来解决。

2、学习字词。大家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已经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了,大家先浏览一下这些生字词,请有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说一说,你不会哪些字词(把学生指出的词写在黑板上,如:危峰兀立)。好的,现在我们来比赛比赛,看谁读这些生字读的好?(开火车读)同学们都读得很好,那么老师想问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好的记住这些生字呢。(共同点:左右结构,部首相同。教师重点指导“攀”“暇”)。最后请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品味词句,感受美景。

1、再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新认识的字词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写了桂林的哪些景色?(读完)请学生说一说-----水、山。

2、感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了妈?有多美,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谁能单独为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得真好!你能当当小导游,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第一)“甲天下”又是什么意思?(天下第

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就高度地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这天下第一的美景怎能不引得我们去一睹为快呢?于是我们荡舟漓江之上,(简笔画:小舟)观赏起了桂林山水。 这个自然段向我们概括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这种写法我们叫“总述”。(板书:总述)

3、观赏漓江的水,品味漓江水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学习第二自然段 ) ⑴为什么说桂林的山水是天下第一呢?我们荡漾在漓江上!谁最先看到漓江水的美,请读给大家听?读得真不错!

⑵漓江的水美在哪儿?哪个同学能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 点?你说得真准确!(板书“静 清 绿”)

⑶指导朗读,品味方法

谁能把“静”的感觉读出来?你读得真到位!我们一起跟着这个同学学一学!(自读)再轻一点,再缓一点!把“静”的感觉读出来!从哪里还可以看出漓江水的“静”呢?(最后一句,自读。)

谁又能把“清”的感觉读出来?你真棒!我们一起来跟他学一学。(自读)

谁还能把“绿”的感觉读出来?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绿”写出来的?对!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把漓江水比作一块无瑕的翡翠。翡翠,多美呀!在这句美文里,藏着一个生字朋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对,是“瑕”字。你怎样记住它呢?(用“暇、假”对比记忆)

漓江的水真美呀!让我们再来感受感受。请大家齐读)作者的语言怎么就这么优美呀?你知道吗?(排比的修辞手法)

⑷同学们,这一段描写漓江的水,可为什么作者没有一来就写漓江的水呀?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呢?(学生答: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说的真好,你是怎样想到的?原来他发现了作者在写了大海和西湖的美景的时候用了一个“却”字,是啊,大海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壮丽和西湖水平如镜的宁静柔和的确很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的静、清、绿相媲美,不然怎么会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呢? .

⑸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小黑板出示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呀(排比,最后一句还用了一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板书,把三个句子进行对比)-----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⑹让我们再来欣赏漓江水的美。(感情朗读)这一段具体写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这样的写法我们叫“分述”。(板书:分述)

四、游览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漓江的水美,有多美?(师生共同回忆------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

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水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不过大家可千万别只顾着“玩”水,而忘了抬头“游游”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啊!

(1)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那它的山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大家都读完了,现在请大家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师小结:找到桂林水特点----读出你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现在大家可以用我们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方法自学,也可以与同桌一起学习。

(5)汇报学习结果:奇、秀、险(板书)

(6)你对桂林的山的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 (图片出示)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 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看着这些图片,除了作者想到的那些形态,你还能想象到它们像些什么吗?像隔江眺望的仙女、像背着孩子的母亲、像万马奔腾······想象真丰富!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形象!

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道不完,这就是······(生答:形态万千)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生答:奇峰罗列),真好!那么哪些同学对山的“奇”感兴趣,请你把这句话话读好。

生读“险”的语句,并谈感受。

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词?(生答:危峰兀立)(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危峰兀立。 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教师指导)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这里的“危”就是(生答:险)有多险?(生答:好象一不小心就会

栽倒下来!你们能把这句好读好吗?(生齐读)

感受“秀”

在作者的眼里,这些山都活了,在你的心里这些山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

(7)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都不是,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2、总体了解山水

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但是如果只有单独的山或是单独的水的话,会有这么美的境界吗?对,只有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才真正的让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看——(出示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图片)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

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话语来形容这样的山水风景呢?(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篇3:《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 1 开远市灵泉中心校三年级数学(上)

主备教师:李永忠 篇5:微型课教案 《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 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

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 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教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师:作者是那么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朋友。快速浏览,找出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内容。 1.句段一: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生动地传达了对老桥的深厚感情。 2.句段二: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读一读有关语句,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感受?

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情境啊!从这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 3.句段三: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这句话指的是哪些朋友?读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面对这么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同桌对读,或师生轮读。

四、研读重点,片段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研读第5自然段,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练习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这是典型的第二人称,要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下脚步休息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和着大自然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学生练习: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五、体验反思,拓展深化。 1.问题引领,加深感悟。

第13篇:宗朗灵泉

叶 城 县 旅 游 导 游 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根据接待对象使用适当的敬语):欢迎大家来到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叶城旅游观光,我是叶城县子合旅行社的导游阿达来提,这位是有8年驾龄的师傅,各位在叶城旅游期间,就由我和买师傅为大家服务。我们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是宗朗古柳灵泉,在这期间,各位若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随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力为大家作好服务,同时,也请各位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协助。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愉快,预祝大家在叶城旅游顺利,过得开心,谢谢! 从这里到宗朗灵泉,有40公里的路程,大约需要30分钟,请允许我在这段时间里把叶城县的概况简单地向大家做个介绍。

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境,有“核桃之乡”、“玉石之乡”、“石榴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距乌鲁木齐1760公里,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场、区,13个民族,人口44.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叶城县地处315国道及219国道交汇处,连接着两省三地(两省:新疆---西藏;三地: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里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

叶城有享誉中外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登山资

1源,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

叶城县还有汁多味美的大籽甜石榴,皮薄如纸的核桃、肉厚仁甜的叶城杏、四季如春的瓜果蔬菜大棚的重要产区,再加上整齐宽敞抗震安居的农家大院,富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加工制品,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民族歌舞,为实施“农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我们现在到了“零公里”,“零公里”是我们刚才说过的219国道的起点,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建材、蔬菜经营、劳务输出、登山及户外旅游的必经之地,每年络绎不绝的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探险等旅游者的身影,更增添了“219”线作为高原风光黄金旅游线有惊无险、乐趣无穷的魅力。

请大家看左手边,我们现在到了叶城县的石榴基地—伯西热克乡。中国最甜的石榴就产在这里。这里的石榴品种多达十多种,其中尤数大籽甜石榴最为有名,榴体大过拳头,每个平均重达半公斤。石榴,又名若榴、丹若、活丹、维吾尔族语称“阿那尔”。因维吾尔族人民对石榴尤为喜爱,许多维吾尔族姑娘都取名“阿娜尔古丽”(石榴花)、“阿娜尔汗”。新疆石榴的主要产地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其中以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种植石榴的历史最久、面积最大,10万亩地、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因而闻名全国,素有“石榴之乡”的美称。石榴分酸甜两大类,甜石榴单果最大者每个重大0.5-1公斤,这里的甜石榴皮薄、颗大,颗粒生占全果的

66.9%,含糖量达19%左右,维生素每百克含11毫克。酸石榴皮较厚、味酸甜带香,深受人们喜爱。

你看!路边的胡杨风光,令人感觉好像进入一片大沙漠,感受沙漠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坚韧精神。胡杨树也成为“胡同”、“眼泪树”,“异叶杨”。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环境下也是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前面的是一座装机容量1260千瓦的宗朗水电站,供应城市部分用电,旁边的河流名为乌鲁克斯塘,左边的是宗朗水库,是全县的饮用水基地。大家看!乌鲁克斯塘河的水,是否感觉到水流是在向上流,再顺着乌鲁克斯塘河南行6公里就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宗朗古柳灵泉。

宗朗灵泉景区位于宗朗乡政府以北5公里处,宗朗是什么意思?—词的含义和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阿拉伯语“足农”的转音,意为“有鱼的水”。一说是维吾尔语“早尔玛克”的转音,意为“强制”。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到了宗朗古柳灵泉,希望大家在这里玩儿的开心、吃的顺心、好了!请各位游客朋友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过路时,注意安全!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片柳树群,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观赏的第一个景点,宗朗古柳。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柳犹似

虬龙盘地,郁郁葱葱;距今已经有750年的历史。

大家来看看这两棵树,它们互相缠绕在一起,其中一颗是杨树,远看像是依偎在一起的恋人,象征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这就是我们当地人所讲的“夫妻树”也成为“同心树”。关于 “夫妻树”流传着一个悲婉而美丽的民间故事。当时这里一对青年互相仰慕,相爱,由于封建制度的影响,父母双方不同意这门亲事,于是两人为维护自己的爱情,殉葬于此,后来渐渐有了这古柳和杨树相依相偎。

你看灵泉!泉水潺潺,四季长流不断。

宗郎麻扎:伊斯兰教指\"闪光的陵墓\"宗朗麻扎就在山顶上。爬上山顶目睹古代喀拉汗王朝军的头目在激战中战死后,被葬于此地的140米高的石崖上的麻扎。

这就是“灵泉池”,也成为“圣水池”、“天马泉”,维吾尔语称“阿依格尔泉”距今约有1040年历史,听说喝了这里的水不但可以长寿,治病、辟邪、还可以求子,这当然是传说。每年7月间,是宗郎麻扎进行宗教活动的盛期,求子,治病,辟邪,医伤者来这里作都瓦,布施,把小刀,佩剑,钱币,首饰丢进圣水池或沐浴饮泉水,向真主祈求赐福免灾。

大家看到这“房子”可能觉得奇怪,想难道这个地方也有人吗?那我们看一下,有没有人?

那位是76岁的扎卡尔﹒吾守尔老人,他跟他前十代祖辈一样,往复着一种工作——守墓。七百多年来,他与他前

十代祖辈活在这里,这“房子”与他家族守墓的历史一样悠久。虽然握内很小,但这里冬暖夏凉,下雪时也不用生火。

他的祖先曾是那位阵亡将军的马童,能守护将军的麻扎,不让其受到外人打扰和破坏是无限荣耀。他的所有收入仅靠来此旅游、求子、取灵泉水治病的客人施一些钱财和食物。老伴古丽妮莎已70岁了,老人的爷爷活了135岁,所以长寿与这泉水或许有关。

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树?那我给大家说一说,这是红柳,红柳是春天花儿开得最早的风景树,如果用红柳树枝叉烧的话,味道真不错!

我们现在可以自由玩耍,大家记住1个小时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大家注意安全!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浏览活动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浏览了宗郎麻扎、古柳、夫妻树、圣水池,品尝了叶城的瓜果和体验了民俗民风。不知各位看得是否过瘾,吃得是否可口,玩得是否开心?如果大家还未尽兴的话,就欢迎各位下次再来了,我期待着再次为大家服务。

同时,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有什么做得不周之处,还请大家给我们提出来,以便于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谢谢大家!

第14篇:记者出镜须知

1、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1、对新闻有发烧热情──你要做新闻首先要看新闻,不但要看新闻还要喜欢追新闻,不但喜欢新闻还要痴迷新闻,也就是所谓的“新闻发烧友”。

2、有英雄主义气概──说白了就是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会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越是艰险越向前。

3、有乡下人似的好奇心──看着什么都新鲜,前后左右都是新闻,脚下的石头都有故事。

4、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5、出镜形象不错──不一定要求你有西施之容潘安之貌,我们期望的是,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你,第一印象是承认你是个不错的记者,这先要看你爹妈的造化,主要却是看你自己的举止和内涵。

6、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律师是刑事辩护律师,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7、有忧国忧民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记者有时是一种明显的符号代表,忧国忧民是正义感的基础,但遇事和表现要非常清醒和冷静。

8、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懂政治是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的标志。

9、既要服从指挥又能独立作战──换言之,既能独立作战又要服从指挥。

10、有合作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仅为自己,也能为所有的盟员单位服务。

头脑准备

一、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的功课: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根据日本出镜记者的经验,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A4纸上。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

注意: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突发事件当中的报道思路(以隧道高速路发生火灾为例)

1、直接要素。为什么会发生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状况是什么。事故规模是多大。几点发生,损毁了几辆车。事故发生后的情况怎样,死了多少人,造成多大的交通瘫痪,这些都是最直接的要素。

2、间接要素。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应对设备和措施,应急道路是否存在,是否能够有水拴,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原因等等。

3、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法律上有什么不完善,保险问题,经

济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直接损失,对于社会一般性的影响,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设备、流程上的预警等等。

4、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关注课题是什么。汽车构造上,刹车或者零件制造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相同的事故,通道的建设,技术的革新还有文明的暗示等等。

三、直播之前的准备

1、知识。包括看书、看资料,了解正在发生什么,下一步可能要发生什么,发生此事的背景,但凡能拿到手的资料一定不要放过。

2、体验。有些事情自己不体验的话,事实上光靠看书是得不到相关的经验的。

3、故事。当后方需要,而前方记者觉得实在没有话说的时候,可以说一个故事。

4、人际资源。现场最权威的嘉宾,最合适的采访对象,可以解答问题的专家等等。

四、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

a)

a、复述者。

平时能不能把别人刚刚说给你的一件事,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在不添油加醋的情况下能够表述地非常好。这是必须要培养的一个基本的素质。

突发事件报道当中复述是非常有用的,你需要采访很多人,但是你并不能让每个人话都呈现在1:1的采访当中,你需要转述很多人的话,特别是当表述者的逻辑和表达并不非常优秀的时候,这时候你作为一个合适的复述者就变得至关重要。

b) b、观察者。

不光是眼睛的观察和适当的采访,观察者一定要使你观察到的东西,让观众也都能看见。

a) c、分析者

五、出镜记者的日常训练办法

经验一:多说。不断地把看过的新闻和别处听来的新闻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经验二:多写。不是把你即将要说的话写下来,而是把你平时的感受和经常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写下来。当你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书面表达者的时候,你填词造句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对现场报道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还在想用什么词更好,你就会顾此失彼。

经验三:小结。每次做一个大的直播或者大的活动之后,写一个大概半页纸只给自己看的小结。比如怎么协调跟技术部门的关系,这个技术应用的方式是否是最佳的方式,做下次直播的时候,翻一翻上次的总结很有用。

六、白岩松的阅读三层面:

第一个阅读是职业性阅读,作为一个新闻人必须要看的;

第二个兴趣性阅读;

第三与时代无关的阅读。

缺一不可。

七、白岩松推荐的几种读物:

想做好媒体的人必须要看《周末话报》和《外滩话报》。

尤其是《周末话报》两个板块:财富板块和新闻板块,给读者

提供的思维激荡非常大,每周的新闻板块都是针对中国和世界的热点,国外的媒体是怎么评论,怎么看,比参考消息更全,角度要更宽。

偶尔跨界去翻翻《财经》、《温故》、《闲话》、《良友》。

八、准备10做1

准备10做1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准备1做1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

很多记者不关注大直播的全体,只关注自己这个局部要采集的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报道“神舟七号”火箭发射这一块,是不是只准备与火箭有关的内容。 张泉灵的经验,一定先要了解整个大系统是怎么回事,火箭在这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几次发射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也要对其它系统,整个整体有充分的了解,全部了解完,再准备火箭发射这一块,这样比单纯只准备火箭要把握得更准,更有底气。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用副词,不如拿出结结实实的数据。比如不要说“近日如何如何”,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

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在公用信号的情况下记者说什么

现在大量的直播事件采用公用信号,记者不能进入直播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公用信号是干净的。这个时候现场记者还能做什么?

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现场记者要发掘到底什么是观众看不见的。比如在一场球赛中,进球的刹那被完整直播,那个球星的妈妈坐在看台上是什么表情,对方的教练是什么表情,在进球那一刹那,有多少观众在为这个球欢呼呢,现场记者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观察者,并且在事后描述出来。

第二情,要在现场做一个分析者。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

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现场报道的内容要尽量依托现场的细节、道具、背景、人群等等。

在唐家山堰塞湖,一般记者报道容易用数字展现,“底下将近3米,高度将近2.5米。”白岩松采取的方式是说,“我现在身高是1.79米,我给大家演示一下”。不用说太多的话。要准备多少语言才能够完成这样一种冲击力呢?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不少记者会跟主持人要求,你就问我这一个问题,然后从头回答到尾。其实越长越危险!切割成几个问题,多回合的交流可以有效减缓心理压力。

记者会发现,当你回答完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有点紧张,等主持人进行第二个问题时,你的心情就会缓解下来。

细节是现场报道最重要的生命线 白岩松介绍《岩松看日本》中的体会:“我在进靖国神社之前,我不知道我要用什么开头,这是非常危险的。当我从靖国神社出来的时候,突然抬头一看,靖国神社大门口正对着东京理工大学正门口,我一下看到这个“理”字,马上有东西开头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香港回归第二天我做直播的时候,提前一个小时到了现场,到处逛时看到管理站里挂着一张邓小平的大照片。我问:“小平来过?”管理站的人说;“来过啊,武警讲,1992年南巡,邓小平一个人站在管理线的门口站了10分钟,他姑娘过来劝他,爸走吧,他坚决不回头,还在那儿看。”我在直播中说这个内容,成为这个点报道当中最重要的细节。

点题

策划类的报道,点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节目最后有一两句,这样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提升作用,显得你的出镜比较有档次。

情绪也是现场感

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本人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

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3个救命秘诀

开好一个头

如果头能开好的话,就给自己的心理打下厚实的基础,你就成功了一半。给自己准备一个开场白,三五句开场白之后,你的心就会踏实下来。

说破了就不是问题

有一次白岩松在演播室做《360°》直播,突然记者送稿子,从白岩松前面过去,结果在镜头里面出现记者的腰和屁股的镜头。记者走过之后,白岩松很自然地说,直播的栏目就是随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们记者急匆匆地,在这个镜头前走过,赶紧把这个稿子给我,显然这个事情不小,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新闻,“印尼又发生了地震”。

试想,如果白岩松不马上把这个事情说破了的话,第二天可能就是“牛仔门”事件。

给自己准备几句万灵的话

直播中有时会突然脑袋一片空白。应对类似情况应该学习香港歌手谭咏麟。谭咏麟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忘记歌词,他的解决办法是指着台下的观众大声喊:“你怎么来了,好高兴”就这样带过了。

现场直播时可能会碰到的10个问题

现场有一个人让你开始,一个人不让你开始,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开始。

如果不到你,你开始了,会有人告诉你还没开始,再等会儿。但是如果给你了,你没开始,所有的人会看到你愣在那儿,而导演并不知道你出什么问题了。导演能做的就是赶紧把这个场转掉,交回到演播室,你就等于出了一个差错。

直播时耳机里有多路声音干扰怎么办?

第一,可以放缓讲话速度,语速越快干扰越大。

第二,如果慢慢讲仍然不能抵御干扰,可以把耳机摘下来。

摘下来就意味着你放弃跟导播、主持人连线的可能,所以能不摘还是不要摘。

如果一定要摘,一定要在镜头对准你,并且你一定要确认红灯亮的时候,确认切出去的情况下摘。你摘的动作一定要慢,一定要让主持人、编导看到,我现在把耳机摘掉了,请不要再对我提问了。

连线时没有作好准备或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怎么办?

第一,

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拒绝;

第二,

用之前了解到的基本知识弥补一下。

第三,

遇到极其专业的问题,可以说我不知道,没有关系。

直播中突然需要大幅调整镜头的运动路线怎么办?

直播中突然需要大幅调动镜头,但没有机会提前告诉摄像,要

先说这个,再说这个,摄像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什么镜头。这种情况下最保险方式是,记者带着摄像走。这样让摄像跟着记者的身位移动,就把这个线路说清楚了。(张泉灵当时对演播室说:“岩松,这样,我把这个线路走一遍给你看吧。” 这其实是给摄像的一句提示,摄像就知道要跟着泉灵走了。但这种情况一定是现场有两个以上的机位,可以切别的镜头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用。)

怎样打破直播时越急越快的恶性循环?

唯一办法就是在一句话之后断一下,咽口唾沫再开始,没有关系。最好在直播之前就把恶性循环打破。(见下条。)

怎样才能不陷入恶性循环?

依托现场的时候,就像演讲的时候有PPT一样,记者看到这一堆废墟,看到了那个旗帜,看到了那个门围,自然就知道要说什么了。但是脑子里只有自己之前写的那段话的时候,就太恐怖了,记者就得不断想下一句话是什么,那个句号之后,好像写了一个“是”,“是”后面是什么,你就完蛋了。

怎样营造现场感?

在香港,大家都说记者直播的时候不要站在那边,好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尝试生动一点,让家里的观众好像在现场一样,所以除了比快以外,也要比现场感。

在一次出镜中,一个女记者很紧张跑来跑去,令观众觉得置身其中,现场感非常强烈,应该说把现场感百分之二百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当时的情况是,最混乱的场面已经发生过了,对那个记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她竟然可以令大家觉得还值得一看,还会多看几眼。

直播时大量数据背不下来怎么办?

直播中可以自然地看稿。如果讲一些很重要的数据,看了一眼再跟大家讲,可能观众会觉得记者事先做了很多功课,掌握了很多数据证据,不是在乱讲。

直播时耳机突然没有声音了怎么办?

出现任何技术故障的时候,不停止说话是最安全的应对方式。直播时记者的耳机突然没有声了,也就是说那一瞬间,记者跟导播系统没法连接了,这个时候该正常地说,“非常抱歉,我没有听到你提的问题,我只能先把我看到的情况跟观众朋友沟通一下。”

千万不要做的10件事

千万不要准备整段的词,这会给你套上一个枷锁

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比如说,记者首先说天不错,接下来说旁边人很多。千万不要变成这样的稿子:“今天的天气万里无云,温度是25摄氏度,4级风„„”忘掉了一个环节就有可能全部忘掉了,这是自己害自己。

千万不要忘了 PGM减1

就是播出信号声源减去自己说话的声源,否则你一边在说话的时候一边在耳机里可以听到自己延迟一秒以后的声音,这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比任何的干扰都大,

在试声音的时候,因为你是通过电话在试,所以提前试不出来?你一定要在试的时候提醒录音师说给我减1了吗?

千万不要给大系统添麻烦。

记得在地震的后期,有两个平面媒体的记者在唐家山已经告急的情况下,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又上了大坝,最后是动用了救援资源把这两个人救下来。,这两个人直到被救下来的时候都非常高兴,非常得意。你看我作为一个现场记者,我到一线去了。我们且不从大的社会效益的角度评价这两个人的行为,是否给整个的灾区救援带来更大的负担。但是当你是一个让人不放心的人,给大系统添麻烦,给领导添麻烦,你就可能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千万不要随意破坏和后期导演的时间约定

在直播开始之前导演通常会告诉前方记者,这一段直播在几分钟之内结束,作为前方记者,一定要遵守约定。如果记者一下子说了八分钟,在直播中导演不好打断记者,但是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会完全打破,在导演的心目当中你就是爱超时的人,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千万不要把话铺得太满。

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比如某个段落,记者从一处走到另一处,移动时这三秒钟可以不说话,因为你是镜头跟随,观众不会觉得这当中断了。相反,你铺满了,你就是一个话唠。

千万不要做没有必要的出镜

干说背景信息不能说明什么的时候,没有必要出镜。

最常见的比如一则常规的新闻:“几月几号第七届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各种摊位都是农业新技术成果展览的内容,我们经常看到的记者出镜就是“8月6号第七届农展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这次参加的一共175个单位。” 这个镜头应该是在高角度拍摄的农展馆的展览画面当中解决问题,这就不需要出镜了。

千万不要把摄像变成死的

90%现场报道的记者的身后摄像是死的,不是摄像的能力不够,而是记者的观念不够,没有把摄像机调动起来,根据你的语言推、拉、摇、移,把现场大量的信息都丢了。

千万不要假装“刚好碰上”

我们所有的记者在现场请嘉宾全是设计好的,全是严丝合缝,一看就是在等着采访,这种情况下,记者还经常垫一句话,“我们在现场刚好遇到了谁谁”。

在现场的嘉宾的功能是什么,一定是他不可代替,一定要一个环节让他解读,这时候嘉宾的出现天然就不假,因为有一种内容的悬念。现场可以变成临时演播室,记者上来就说,“今天谁谁跟我在这儿进行报道。”直接说破,这样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流程。

千万不要霸住镜头

现在有不少记者,让所有镜头集中在他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特别在突发事件面前。坚决不能出现记者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或者仅仅是单边镜头推拉摇移!单边直播一定要提前多角度拍摄画面,在直播中插画面!

千万不要连线一结束马上就走

前方记者说完结束的契口后,前不要马上撤离镜头做万事大吉状,要直视镜头至少1分钟以上,手按耳麦做倾听演播室信号状,不时频率稍慢地颔首点头~~~直至导播喊:OK,信号切走了,没你戏了后台呆着去吧。

千万不要随便在报道中下结论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尽量戒绝“居民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汛情平稳”这样的话,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推荐的5种工作模式

直播车+现场报道短片

当直播车能抵达的现场,不如新闻现场的时候,一定要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有的时候直播车的作用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以直播的方式拍摄的短片传回去,并且只要传回去就能播出,这就是胜利。

出镜=记者+摄像

我们现在80%的出镜现场只是一个凝固的照片,从头到尾报道,镜头的景别没有变过,这么一个取景框能有多少信息?这个原因是记者和摄像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记者要陈述什么样的内容,要提前告诉摄像,说什么,得摇到这个,这个东西很重要。你尊重他,你刺激他,摄像会激起无穷的创作动力。

直播前,把行进的路线,将说到的内容跟摄像说一遍。比如先会从那边的碎房子说起,其中说到这个碎房子的情况,然后这边的旗杆,之后说那个门框„„而且问摄像,这对摄像的运动路线来说,是舒服的吗?如果记者的语言逻辑这样安排是最舒服的,但摄像说没有办法这么给,记者就得调整自己的语言逻辑。

把尾句给摄像,清楚地告诉摄像,尾句不要回记者或者尾句一定要回记者。如果不回记者,告诉摄像,最后一句话大概说到什么,落在什么上。

做好“第一个” 不平均分配体力

用50%左右的精力去准备头10%的内容,不要平均分配体力,为什么?只要把开始的部分做好了,后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

如果开始的部分磕磕绊绊,把自己扔在那儿,后面会不断地出现错误。

第一,

要对第一场格外在乎。

第二,

第一场如果是两个小时,就要对头几分钟格外在乎。

第三,

如果这头十几分钟,要面临几个嘉宾,要对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格外在乎,

延时

现场直播一般不延时,是否延时取决于前方记者的判断。如果安全就不延,不安全才延时。

如果现场不安全,可以提前将画面拍回来,记者再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出现场,直播时插画面,这样可以保证直播中双方对话。

语录

你要活在现场,不要立在现场。(指记者的出镜形式)

永远不要被你准备的东西绊住了手脚,现场永远是最有魅力的。

如果把所有的词都背下来,那么你的脸上永远呈现的是下一句话的表情,因为你永远在想“下一句话该说什么”。

杂项

出镜背景 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比如不少记者出镜会选择在树丛前面,出镜的内容是关于房地产,也可能是关于楼市,这就不如选择在大型房地产广告前出镜。

行走的出镜形式

现在常态的中近景形式太多,很少用到行走的形式。比如站在商店门口说,是不是可以变成边走边说?

有一个相对来说的经验:如果背景是静的,记者就要是动的,如果背景是动的,记者就要是静的。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日本媒体在医院的采访,记者没有“观众朋友你好,我现在在成都现场的医院,现在怎么怎么样”的正像亮相,全部是在医院采访各个方面的画面。

头发和化妆

有的女记者喜欢披头发,但是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

女主播,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都不合适。

透明伞

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地图

地图可以表现报道点在哪儿,为什么在这里做现场报道。

像台风等天灾的报道中,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的细节。很多地名和地理位置,记者烂熟于心,但是观众并不了解。

语速

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第15篇:主持人出镜123

白云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胜利召开

主持人出镜:观众朋友,白云区第九届人们代表大会第六次会将

于今天上午九点开幕了,我现在是在区会议中心门前,大家可以看到,出席会议的代表们正有序的进入会场,可以说历届人大会的召开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次会议又是我区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形势下召开的,这对我区经济社会在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天,区会议中心三楼会议厅内气氛隆重热烈,灯光璀璨。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赵兴民主持会议。大会执行主席

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上午九点,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兴民宣布大会开幕。(同期声国

歌同期声)。

区委副书记 区长黄昌祥 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

告。报告共分三部分。一是,“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二是,“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三是,2011的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综和实力上了新台阶,在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使我区发展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十一五”期间,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批特色优势

产业企业纷纷落户我区,可持续发展得到新加强,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100余个,更新改造投资94.52亿元。城乡环境得到新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得到提升,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由省会城市郊区向中心城区的转变。改革开放得到新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惠及农户1.76万户。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年来,围绕水、电、路、汽、房、医、学等民生问题投入资金达16.4亿元。

在对“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时,黄昌祥说:(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1235”的发展思路和打造“产业高地、黄金商圈、双宜城市、绿色家园、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在逆境中化危为机,在挑战中克难奋进,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战胜百年不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有效应对百年不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面夺取百年不遇严重旱灾的胜利,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整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成就)。

会议对“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展望。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发展要实现新

跨越。二是,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的首要任务,强力扩充经济重量,经济加快赶超要取得新进展。三是,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战略任务,千方百计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四是,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发展的承载平台,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城镇化发展要展示新形象。五是,坚持把统筹“三农”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的发展基础,采取措施合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迈出新步伐。六是,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升内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要取得新突破。七是,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建设生态白云,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新目标。八是,坚持把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崇高职责,努力建设和谐白云,社会事业要取得新成就。

2011年,我区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项目建设,加快扩大投资总量,大力推动经济加速发展。二是,强化提速增效,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三是,强化品味提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确保“三创一办”目标实现。四是,强化结构升级,加快打造商圈平台,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五是,强化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大力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六是,强化服务提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七是,强化打防管控,加快构建平安白云,大力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八是,强化民生保障,加快构建幸福白云,大力提升全区人民幸福指数。 最后,黄昌祥说:同期声(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白云取得了非凡业绩;展望未来,白云充满着无限生机。新一轮干事创业的号角已

经吹响,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重托,是历史赋予文明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百折不挠的坚强、心无旁骛的信念、全力以赴的投入,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为白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出席区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了开幕式。

人大报道组

第16篇:记者出镜须知

1、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1、对新闻有发烧热情──你要做新闻首先要看新闻,不但要看新闻还要喜欢追新闻,不但喜欢新闻还要痴迷新闻,也就是所谓的“新闻发烧友”。

2、有英雄主义气概──说白了就是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会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越是艰险越向前。

3、有乡下人似的好奇心──看着什么都新鲜,前后左右都是新闻,脚下的石头都有故事。

4、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5、出镜形象不错──不一定要求你有西施之容潘安之貌,我们期望的是,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你,第一印象是承认你是个不错的记者,这先要看你爹妈的造化,主要却是看你自己的举止和内涵。

6、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律师是刑事辩护律师,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7、有忧国忧民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记者有时是一种明显的符号代表,忧国忧民是正义感的基础,但遇事和表现要非常清醒和冷静。

8、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懂政治是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的标志。

9、既要服从指挥又能独立作战──换言之,既能独立作战又要服从指挥。

10、有合作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仅为自己,也能为所有的盟员单位服务。

头脑准备

一、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的功课: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根据日本出镜记者的经验,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A4纸上。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

注意: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突发事件当中的报道思路(以隧道高速路发生火灾为例)

1、直接要素。为什么会发生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状况是什么。事故规模是多大。几点发生,损毁了几辆车。事故发生后的情况怎样,死了多少人,造成多大的交通瘫痪,这些都是最直接的要素。

2、间接要素。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应对设备和措施,应急道路是否存在,是否能够有水拴,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原因等等。

3、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法律上有什么不完善,保险问题,经

济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直接损失,对于社会一般性的影响,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设备、流程上的预警等等。

4、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关注课题是什么。汽车构造上,刹车或者零件制造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相同的事故,通道的建设,技术的革新还有文明的暗示等等。

三、直播之前的准备

1、知识。包括看书、看资料,了解正在发生什么,下一步可能要发生什么,发生此事的背景,但凡能拿到手的资料一定不要放过。

2、体验。有些事情自己不体验的话,事实上光靠看书是得不到相关的经验的。

3、故事。当后方需要,而前方记者觉得实在没有话说的时候,可以说一个故事。

4、人际资源。现场最权威的嘉宾,最合适的采访对象,可以解答问题的专家等等。

四、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

a)

a、复述者。

平时能不能把别人刚刚说给你的一件事,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在不添油加醋的情况下能够表述地非常好。这是必须要培养的一个基本的素质。

突发事件报道当中复述是非常有用的,你需要采访很多人,但是你并不能让每个人话都呈现在1:1的采访当中,你需要转述很多人的话,特别是当表述者的逻辑和表达并不非常优秀的时候,这时候你作为一个合适的复述者就变得至关重要。

b) b、观察者。

不光是眼睛的观察和适当的采访,观察者一定要使你观察到的东西,让观众也都能看见。

a) c、分析者

五、出镜记者的日常训练办法

经验一:多说。不断地把看过的新闻和别处听来的新闻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经验二:多写。不是把你即将要说的话写下来,而是把你平时的感受和经常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写下来。当你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书面表达者的时候,你填词造句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对现场报道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还在想用什么词更好,你就会顾此失彼。

经验三:小结。每次做一个大的直播或者大的活动之后,写一个大概半页纸只给自己看的小结。比如怎么协调跟技术部门的关系,这个技术应用的方式是否是最佳的方式,做下次直播的时候,翻一翻上次的总结很有用。

六、白岩松的阅读三层面:

第一个阅读是职业性阅读,作为一个新闻人必须要看的;

第二个兴趣性阅读;

第三与时代无关的阅读。

缺一不可。

七、白岩松推荐的几种读物:

想做好媒体的人必须要看《周末话报》和《外滩话报》。

尤其是《周末话报》两个板块:财富板块和新闻板块,给读者

提供的思维激荡非常大,每周的新闻板块都是针对中国和世界的热点,国外的媒体是怎么评论,怎么看,比参考消息更全,角度要更宽。

偶尔跨界去翻翻《财经》、《温故》、《闲话》、《良友》。

八、准备10做1

准备10做1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准备1做1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

很多记者不关注大直播的全体,只关注自己这个局部要采集的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报道“神舟七号”火箭发射这一块,是不是只准备与火箭有关的内容。 张泉灵的经验,一定先要了解整个大系统是怎么回事,火箭在这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几次发射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也要对其它系统,整个整体有充分的了解,全部了解完,再准备火箭发射这一块,这样比单纯只准备火箭要把握得更准,更有底气。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用副词,不如拿出结结实实的数据。比如不要说“近日如何如何”,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

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在公用信号的情况下记者说什么

现在大量的直播事件采用公用信号,记者不能进入直播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公用信号是干净的。这个时候现场记者还能做什么?

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现场记者要发掘到底什么是观众看不见的。比如在一场球赛中,进球的刹那被完整直播,那个球星的妈妈坐在看台上是什么表情,对方的教练是什么表情,在进球那一刹那,有多少观众在为这个球欢呼呢,现场记者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观察者,并且在事后描述出来。

第二情,要在现场做一个分析者。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

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现场报道的内容要尽量依托现场的细节、道具、背景、人群等等。

在唐家山堰塞湖,一般记者报道容易用数字展现,“底下将近3米,高度将近2.5米。”白岩松采取的方式是说,“我现在身高是1.79米,我给大家演示一下”。不用说太多的话。要准备多少语言才能够完成这样一种冲击力呢?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不少记者会跟主持人要求,你就问我这一个问题,然后从头回答到尾。其实越长越危险!切割成几个问题,多回合的交流可以有效减缓心理压力。

记者会发现,当你回答完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有点紧张,等主持人进行第二个问题时,你的心情就会缓解下来。

细节是现场报道最重要的生命线 白岩松介绍《岩松看日本》中的体会:“我在进靖国神社之前,我不知道我要用什么开头,这是非常危险的。当我从靖国神社出来的时候,突然抬头一看,靖国神社大门口正对着东京理工大学正门口,我一下看到这个“理”字,马上有东西开头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香港回归第二天我做直播的时候,提前一个小时到了现场,到处逛时看到管理站里挂着一张邓小平的大照片。我问:“小平来过?”管理站的人说;“来过啊,武警讲,1992年南巡,邓小平一个人站在管理线的门口站了10分钟,他姑娘过来劝他,爸走吧,他坚决不回头,还在那儿看。”我在直播中说这个内容,成为这个点报道当中最重要的细节。

点题

策划类的报道,点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节目最后有一两句,这样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提升作用,显得你的出镜比较有档次。

情绪也是现场感

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本人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

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3个救命秘诀

开好一个头

如果头能开好的话,就给自己的心理打下厚实的基础,你就成功了一半。给自己准备一个开场白,三五句开场白之后,你的心就会踏实下来。

说破了就不是问题

有一次白岩松在演播室做《360°》直播,突然记者送稿子,从白岩松前面过去,结果在镜头里面出现记者的腰和屁股的镜头。记者走过之后,白岩松很自然地说,直播的栏目就是随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们记者急匆匆地,在这个镜头前走过,赶紧把这个稿子给我,显然这个事情不小,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新闻,“印尼又发生了地震”。

试想,如果白岩松不马上把这个事情说破了的话,第二天可能就是“牛仔门”事件。

给自己准备几句万灵的话

直播中有时会突然脑袋一片空白。应对类似情况应该学习香港歌手谭咏麟。谭咏麟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忘记歌词,他的解决办法是指着台下的观众大声喊:“你怎么来了,好高兴”就这样带过了。

现场直播时可能会碰到的10个问题

现场有一个人让你开始,一个人不让你开始,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开始。

如果不到你,你开始了,会有人告诉你还没开始,再等会儿。但是如果给你了,你没开始,所有的人会看到你愣在那儿,而导演并不知道你出什么问题了。导演能做的就是赶紧把这个场转掉,交回到演播室,你就等于出了一个差错。

直播时耳机里有多路声音干扰怎么办?

第一,可以放缓讲话速度,语速越快干扰越大。

第二,如果慢慢讲仍然不能抵御干扰,可以把耳机摘下来。

摘下来就意味着你放弃跟导播、主持人连线的可能,所以能不摘还是不要摘。

如果一定要摘,一定要在镜头对准你,并且你一定要确认红灯亮的时候,确认切出去的情况下摘。你摘的动作一定要慢,一定要让主持人、编导看到,我现在把耳机摘掉了,请不要再对我提问了。

连线时没有作好准备或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怎么办?

第一,

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拒绝;

第二,

用之前了解到的基本知识弥补一下。

第三,

遇到极其专业的问题,可以说我不知道,没有关系。

直播中突然需要大幅调整镜头的运动路线怎么办?

直播中突然需要大幅调动镜头,但没有机会提前告诉摄像,要

先说这个,再说这个,摄像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什么镜头。这种情况下最保险方式是,记者带着摄像走。这样让摄像跟着记者的身位移动,就把这个线路说清楚了。(张泉灵当时对演播室说:“岩松,这样,我把这个线路走一遍给你看吧。” 这其实是给摄像的一句提示,摄像就知道要跟着泉灵走了。但这种情况一定是现场有两个以上的机位,可以切别的镜头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用。)

怎样打破直播时越急越快的恶性循环?

唯一办法就是在一句话之后断一下,咽口唾沫再开始,没有关系。最好在直播之前就把恶性循环打破。(见下条。)

怎样才能不陷入恶性循环?

依托现场的时候,就像演讲的时候有PPT一样,记者看到这一堆废墟,看到了那个旗帜,看到了那个门围,自然就知道要说什么了。但是脑子里只有自己之前写的那段话的时候,就太恐怖了,记者就得不断想下一句话是什么,那个句号之后,好像写了一个“是”,“是”后面是什么,你就完蛋了。

怎样营造现场感?

在香港,大家都说记者直播的时候不要站在那边,好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尝试生动一点,让家里的观众好像在现场一样,所以除了比快以外,也要比现场感。

在一次出镜中,一个女记者很紧张跑来跑去,令观众觉得置身其中,现场感非常强烈,应该说把现场感百分之二百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当时的情况是,最混乱的场面已经发生过了,对那个记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她竟然可以令大家觉得还值得一看,还会多看几眼。

直播时大量数据背不下来怎么办?

直播中可以自然地看稿。如果讲一些很重要的数据,看了一眼再跟大家讲,可能观众会觉得记者事先做了很多功课,掌握了很多数据证据,不是在乱讲。

直播时耳机突然没有声音了怎么办?

出现任何技术故障的时候,不停止说话是最安全的应对方式。直播时记者的耳机突然没有声了,也就是说那一瞬间,记者跟导播系统没法连接了,这个时候该正常地说,“非常抱歉,我没有听到你提的问题,我只能先把我看到的情况跟观众朋友沟通一下。”

千万不要做的10件事

千万不要准备整段的词,这会给你套上一个枷锁

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比如说,记者首先说天不错,接下来说旁边人很多。千万不要变成这样的稿子:“今天的天气万里无云,温度是25摄氏度,4级风„„”忘掉了一个环节就有可能全部忘掉了,这是自己害自己。

千万不要忘了 PGM减1

就是播出信号声源减去自己说话的声源,否则你一边在说话的时候一边在耳机里可以听到自己延迟一秒以后的声音,这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比任何的干扰都大,

在试声音的时候,因为你是通过电话在试,所以提前试不出来?你一定要在试的时候提醒录音师说给我减1了吗?

千万不要给大系统添麻烦。

记得在地震的后期,有两个平面媒体的记者在唐家山已经告急的情况下,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又上了大坝,最后是动用了救援资源把这两个人救下来。,这两个人直到被救下来的时候都非常高兴,非常得意。你看我作为一个现场记者,我到一线去了。我们且不从大的社会效益的角度评价这两个人的行为,是否给整个的灾区救援带来更大的负担。但是当你是一个让人不放心的人,给大系统添麻烦,给领导添麻烦,你就可能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千万不要随意破坏和后期导演的时间约定

在直播开始之前导演通常会告诉前方记者,这一段直播在几分钟之内结束,作为前方记者,一定要遵守约定。如果记者一下子说了八分钟,在直播中导演不好打断记者,但是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会完全打破,在导演的心目当中你就是爱超时的人,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千万不要把话铺得太满。

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比如某个段落,记者从一处走到另一处,移动时这三秒钟可以不说话,因为你是镜头跟随,观众不会觉得这当中断了。相反,你铺满了,你就是一个话唠。

千万不要做没有必要的出镜

干说背景信息不能说明什么的时候,没有必要出镜。

最常见的比如一则常规的新闻:“几月几号第七届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各种摊位都是农业新技术成果展览的内容,我们经常看到的记者出镜就是“8月6号第七届农展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这次参加的一共175个单位。” 这个镜头应该是在高角度拍摄的农展馆的展览画面当中解决问题,这就不需要出镜了。

千万不要把摄像变成死的

90%现场报道的记者的身后摄像是死的,不是摄像的能力不够,而是记者的观念不够,没有把摄像机调动起来,根据你的语言推、拉、摇、移,把现场大量的信息都丢了。

千万不要假装“刚好碰上”

我们所有的记者在现场请嘉宾全是设计好的,全是严丝合缝,一看就是在等着采访,这种情况下,记者还经常垫一句话,“我们在现场刚好遇到了谁谁”。

在现场的嘉宾的功能是什么,一定是他不可代替,一定要一个环节让他解读,这时候嘉宾的出现天然就不假,因为有一种内容的悬念。现场可以变成临时演播室,记者上来就说,“今天谁谁跟我在这儿进行报道。”直接说破,这样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流程。

千万不要霸住镜头

现在有不少记者,让所有镜头集中在他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特别在突发事件面前。坚决不能出现记者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或者仅仅是单边镜头推拉摇移!单边直播一定要提前多角度拍摄画面,在直播中插画面!

千万不要连线一结束马上就走

前方记者说完结束的契口后,前不要马上撤离镜头做万事大吉状,要直视镜头至少1分钟以上,手按耳麦做倾听演播室信号状,不时频率稍慢地颔首点头~~~直至导播喊:OK,信号切走了,没你戏了后台呆着去吧。

千万不要随便在报道中下结论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尽量戒绝“居民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汛情平稳”这样的话,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推荐的5种工作模式

直播车+现场报道短片

当直播车能抵达的现场,不如新闻现场的时候,一定要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有的时候直播车的作用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以直播的方式拍摄的短片传回去,并且只要传回去就能播出,这就是胜利。

出镜=记者+摄像

我们现在80%的出镜现场只是一个凝固的照片,从头到尾报道,镜头的景别没有变过,这么一个取景框能有多少信息?这个原因是记者和摄像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记者要陈述什么样的内容,要提前告诉摄像,说什么,得摇到这个,这个东西很重要。你尊重他,你刺激他,摄像会激起无穷的创作动力。

直播前,把行进的路线,将说到的内容跟摄像说一遍。比如先会从那边的碎房子说起,其中说到这个碎房子的情况,然后这边的旗杆,之后说那个门框„„而且问摄像,这对摄像的运动路线来说,是舒服的吗?如果记者的语言逻辑这样安排是最舒服的,但摄像说没有办法这么给,记者就得调整自己的语言逻辑。

把尾句给摄像,清楚地告诉摄像,尾句不要回记者或者尾句一定要回记者。如果不回记者,告诉摄像,最后一句话大概说到什么,落在什么上。

做好“第一个” 不平均分配体力

用50%左右的精力去准备头10%的内容,不要平均分配体力,为什么?只要把开始的部分做好了,后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

如果开始的部分磕磕绊绊,把自己扔在那儿,后面会不断地出现错误。

第一,

要对第一场格外在乎。

第二,

第一场如果是两个小时,就要对头几分钟格外在乎。

第三,

如果这头十几分钟,要面临几个嘉宾,要对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格外在乎,

延时

现场直播一般不延时,是否延时取决于前方记者的判断。如果安全就不延,不安全才延时。

如果现场不安全,可以提前将画面拍回来,记者再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出现场,直播时插画面,这样可以保证直播中双方对话。

语录

你要活在现场,不要立在现场。(指记者的出镜形式)

永远不要被你准备的东西绊住了手脚,现场永远是最有魅力的。

如果把所有的词都背下来,那么你的脸上永远呈现的是下一句话的表情,因为你永远在想“下一句话该说什么”。

杂项

出镜背景 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比如不少记者出镜会选择在树丛前面,出镜的内容是关于房地产,也可能是关于楼市,这就不如选择在大型房地产广告前出镜。

行走的出镜形式

现在常态的中近景形式太多,很少用到行走的形式。比如站在商店门口说,是不是可以变成边走边说?

有一个相对来说的经验:如果背景是静的,记者就要是动的,如果背景是动的,记者就要是静的。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日本媒体在医院的采访,记者没有“观众朋友你好,我现在在成都现场的医院,现在怎么怎么样”的正像亮相,全部是在医院采访各个方面的画面。

头发和化妆

有的女记者喜欢披头发,但是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

女主播,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都不合适。

透明伞

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地图

地图可以表现报道点在哪儿,为什么在这里做现场报道。

像台风等天灾的报道中,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的细节。很多地名和地理位置,记者烂熟于心,但是观众并不了解。

语速

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第17篇:张泉灵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张泉灵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唉,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唉,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 1

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

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

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

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唉!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

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唉,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发言人:北大校友、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泉灵

录音整理:北大新闻网记者 张盼

第18篇:灵泉中心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灵泉中心小学2007年体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在中学领导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与体育活动贯穿一起,树立我们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荣辱观相结合的思想,不断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荣。一年来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测试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体重、视力、步幅与步频以及跳跃能力,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体育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活动。一年级的小朋友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跳跃能力和奔跑能力级差,特别是单腿跳的能力更差,体育教师就从任何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奔跑能力着想。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在12M×8米的长方形内任意一组的同学站在场内,另一组派出三名学生单足跳跃追拍,拍着者退出场外,单足跳跃者如果另一只脚着地,则调换人员继续进行,场内的学生被追拍一组的学生拍完,两大组对换。通过这组游戏,不仅调动了幼儿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奔跑能力和跳跃能力。

二、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掀起全面健身热潮,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号召学生自带篮球、乒乓球、呼啦圈、铁环、毽子、陀螺等适合儿童的体育玩具,并组织班与班之间进行评比,看谁班带的活动玩具最多,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也在阳光活动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学校为此而专门组织了年级间乒乓球赛、呼啦圈、绳彩飞扬和单人跳绳比赛。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表彰。

三、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认真抓好两操

树立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健康理念,认真抓好两操活动,激发学生自觉运动兴趣,培养锻炼习惯。本期我们还特别开展的广播操比赛,以此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开展。在学校召开的学生家长会上,号召家长向学生贯输“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健康理念。

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年龄特点,体育教师除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外,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学生在自带的体育器材活动中,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杜绝一切哪怕是微小的体育伤害事故,保证活动组织的安全性。

体育组 2008年1月8日

第19篇:灵泉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灵泉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07年下学期

一年来,我校师生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团结协作,励精图治。德育工作稳步上升,持续发展,基本上做到了制度规范化,操作科学化,措施具体化,现在就本期的德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交通安全常抓不懈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抓得好与否,直接牵动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与否,我校是我乡唯一的一所小学,乡小、人口少、学生少,全乡433个小学生全部就读在这所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乘车往返学校,再加上我校出门90度急转弯的狭窄水泥小道,直接灵泉镇街道的特殊环境位置,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交通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来校时学生陆续进门还由此可,放学时5辆面包车,还有摩托车,二百多个步行生,都想早出校门,回家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学校就把此地做为危险地段突破。我们的措施是:宣传知识,增强意识,值班负责,包干到人。校门口我们贴有安全方面的巨幅标语,领导小组名单,交通知识宣传牌,学生乘车基本情况一览表等。星期一到星期五放学,老师亲自值班,组织乘车学生排队查数,依次上车,组织步行生整队右行,走完灵泉镇主街道。一期来,我们坚持值班,耐心管理,硬是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学生工作,以扬为主

小学生年龄不一,幼小的心灵固然有许多无知幼稚、难律的动作和行为,如何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增强道德素质,树立健康理念。这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的难题。尽管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规管理制度,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并颁发流动红旗,但是,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是经常发生,学校把所有发生的问题都当作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从教育入手,从亮点入手。让学生看到光明,乐意接受勇于改正。我们的具体措施是: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把好典型、好现象,在广播站、小黑板、向日葵栏目进行表扬,本期统计做好事1000多人次,拾人民币交公的有60多元,不良的现象在啄木鸟栏目里提出,同学们看后教育之深。二是经常开展谈心交流活动。通过班主任、少先队干部、政教处与学生分别谈心的举措,以达到建立师生情,缩小危惧感之目的。三是建立少先大队投递箱,扩大耳目覆盖面,收集学生思想动态,有些损坏公物、写情书、上网的现象就是从投递箱里获得,四是开展三评活动,榜样育人,本学期我校评出了12个文明标兵,12个学习标兵、12个体育标兵,并将他们的优秀事迹进行照相公榜展示,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进步,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

三是活动开展,形成特色。

学校严格按计划开展了活动,如“三五”奉献日清扫了灵泉街道,让学生体会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乐趣,让他们懂得感恩和回报。“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的常规活动我们是坚持开展,学生的爱好得到了满足,长处得到了展示,艺术得到了提高,四甲班编排的舞蹈《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脸》,分别在灵泉镇茶山岗广场和津市桥头广场进行了演出,并获得了好评。阳光体育活动天天坚持锻炼1小时,学生自带体育器材800多件,锻炼面大,花样之多。本期我校举行了呼啦圈、跳绳、广播体操比赛,评出了6个优胜班和2个精神文明班,评出了36个跳绳、转呼啦圈能手。现在可以这样说:体质健康了,学生阳光了。除此以外,学校还组织参观了珍惜蝴蝶展,写出了相关的文章,受到了环保教育。还有“做好习惯的好学生”的书信大赛,“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的大型演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参与,学生的观摩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建立网络,突出自强

目前,普遍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子女不断增加,孩子靠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照料,学生性格变得内向,娇生惯养,学习兴趣变得得低落厌倦,学习成绩骤降,迷恋电子游戏,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家庭、打工三方建立联络网,随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如五乙班学生赵伟在第六周找三乙班学生李宏伟索要五十元钱,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学生处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与在外打工的家长取得电话联系,赵伟及时得到了教育。二是建立留守子女花名册,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学校经常召开留守子女会议,了解他们的困难,并通过关系渠道解决困难。三是发动所有老师,走访留守子女,与他谈心,手把手地教他们洗刷,梳妆,料理。培养他们的自学、自护,自理和自信心。我们学校从三年级以上大部分都在寄宿,而且都学会了洗衣服。一种亲性化、军事化的寝室管理模式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第20篇:灵泉中心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灵泉中心小学2010年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方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培养学生高素质的发展,创造优美的学习卫生环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工作目标

学校卫生工作将遵循卫生医疗服务于广大师生,抓好文明卫生管理,切实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为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发挥卫生保健工作的职能。

三、工作要点

1、开设健康教育课8—10节,每二周一节,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2、开展秋冬季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预防与宣传工作,9〃20全国爱牙日的卫生知识讲座和宣传工作。

3、进行一次季节性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12〃1进行一次“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4、开展近视眼、贫血、龋齿、沙眼的防治工作,集体驱虫,使服药率达90%以上。

5、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的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六病”的防治有措施,有记载,有总结。

7、本期2—3次的卫生知识宣传板报,进行一次卫生知识测试。

8、本期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有体检分析、总结。

9、检查学校的环境卫生,杜绝乱丢乱扔的不良行为,坚持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原则,卫生责任到班级,进行检查评比。

10、两课二操的规范检查,保护视力,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卫生习惯。

11、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防疫站做好学生季节性的防疫工作。

12、加强对学校食堂、商店的卫生检查和食品卫生的管理,防止食品被污染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1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除“四害”工作,防止污染病的发生。

张泉灵出镜报道范文
《张泉灵出镜报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