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我敬佩的诸葛亮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15:08: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敬佩诸葛亮高中优秀散文800字

诸葛亮,他料事如神,足智多谋,是智慧的化身。自古以来,诸葛亮遇上了多少困难,可他却都一一想出了方法。他的聪明才智超出常人,我对他的敬佩无法用语言表达。

刘备想要联合孙权,攻打曹操。而另一边的周瑜却心存不满,根本不想和刘备一起去攻曹。这天,周瑜把诸葛亮引来,然后装模作样地和鲁肃谈论起来:面对曹操,到底是攻,还是降。鲁肃想要去攻打曹操,但周瑜却毫不认同,他的意思很明确:打不过曹操,应该投降。但他是真在考虑自己国家的安危吗?不,他只是做给诸葛亮看——我周瑜不想打曹操。而另一旁的诸葛亮依然像以往那么淡定,周瑜鲁肃两人互相争辩,他却只袖手冷笑。周瑜问道;“先生何故哂笑?”这下可好,诸葛亮怎么回答都没有好处,说在笑周瑜太胆小了吧,那周瑜岂不是更不会答应一同去攻曹了。那说笑鲁肃不识时务吧,那这岂不是白来了——明明要联孙破曹的,过来却说不去攻打,还要说人家一通。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却毫不犹豫地说他不笑别人,只是在笑鲁肃不识时务。这时的周瑜一定沾沾自喜:诸葛亮竟然认同了他的说法,想去投降!但他却没有想到,诸葛亮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下一步做准备。

后来正如诸葛亮所料到的:鲁肃火冒三丈,大骂他是国贼。这时诸葛亮便开始实施了他的下一步。诸葛亮对周瑜说,他还有一记可以破曹,这个计谋不劳牵羊担酒,只要扁舟把两人送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人,一定会退兵。周瑜便来了劲儿,只要两个人就能解决了,那他还不如帮帮刘备,既能不损兵无数,又可以让刘备欠他个人情。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他正是料到周瑜会有这种心理,才实施了这第二步。接下来的第三步便是最重要的了,诸葛亮告诉周瑜曹操要得这两人便是大乔和小乔。这便又是诸葛亮善于把握周瑜的性格,他知道小乔就是周瑜的妻子,周瑜是绝不会允许别人侵犯他的生活,更不允许有人夺走他的妻子。因此诸葛亮才这样说,他就料到周瑜会被激怒,然后同意一起去攻曹。当然,说话也得有根据,诸葛亮便说:曹操写过《铜雀台赋》里说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当然是个充分的理由,但只不过诸葛亮在句中有所改动。这句话中的“乔”在原文中其实是“桥”,诸葛亮利用他的聪明才智,改动了小小一个字,但意思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周瑜却浑然不知,信以为真。

这下周瑜勃然大怒,指着北面大骂:“老贼欺吾太甚!”诸葛亮听了,便连忙装着样子问周瑜“今何惜民间二女乎?”周瑜便告诉诸葛亮大乔是孙伯符将军的妻子,而小乔便是周瑜自己的妻子。而诸葛亮却早以知道这一切,但他依然装作惶恐之状,连忙说:“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周瑜又气愤地说:“吾与老贼誓不两立!”这下,原本主张投降的周瑜,现在却要和曹操誓不两立,而诸葛亮却依然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免得以后后悔。周瑜依然坚持要攻打曹操。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明明是想联孙破曹,去恳求周瑜的,现在却变成周瑜恳求诸葛亮要帮他一起攻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真是令人不禁啧啧赞叹!

文中还有一处值得思考,这一处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诸葛亮说应该投降的所有理由,表面上是在告诉周瑜,其实却是诸葛亮在说周瑜的缺点。“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刘豫州不识时务,其实却是说连刘豫州这样弱的人,都敢和曹操争衡;周瑜那么厉害,却不赶打曹操,真是胆小。“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这句话说的是事实,但却是在说周瑜的这种贪婪的缺点。诸葛亮真是聪明到了极点!

诸葛亮,他料事如神、足智多谋,我敬佩他,敬佩得五体投地!

推荐第2篇:我最敬佩的一位历史人物 诸葛亮

我最敬佩的一位历史人物

诸葛亮

你一定看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有智勇双全的关羽,又力大如牛的张飞,有武功高强的赵子龙,有老当益壮的黄忠……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诸葛亮身穿白衣,手持羽扇,有股神仙的气概。他一生有许多辉煌的事迹。就拿他跟鲁肃借船,向曹操草船借箭这个例子来说吧。一次,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公事,周瑜想为难他,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之箭,他却满口答应,还立了军令状。其实这时诸葛亮已经预料到第三天江上会有雾。第二天,诸葛亮借了船,并安排了船上插一千个草人,挂上青布幔子。第三天时,诸葛亮请鲁肃过来,开船向曹操水寨进发,擂起鼓来,鲁肃顿时吓了一跳,觉得有兵来袭。雾很浓,连对面都看不清,曹操听了鼓声,以为有敌人埋伏,便调来二万弓箭手朝江中放箭,箭大多数都射在了草人身上,等船的一边都射满了,诸葛亮又命令把船调过来继续受箭,直到稻草人身上全射满箭。

等雾快散了,诸葛亮又叫船上的军士高喊“谢曹丞相借箭!”曹操这才恍然大悟,急忙派兵追击,还没出寨,诸葛亮的船早已乘风远去了。曹操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诸葛亮载箭跑了。鲁肃把这件事告诉了周瑜,他也只得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暂时打消了杀诸葛亮的念头。

“智取汉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许多战役,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因此我十分敬佩诸葛亮,他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

推荐第3篇:我看诸葛亮

我看诸葛亮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我看诸葛亮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文学名着堪称巅峰之作。也必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四者虽然在描写侧重点上各有迥异。历史背景也不尽相同。但其中精妙之处却各有千秋。妙不可言。

而《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其精髓更是无处不在。尤其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向征更是妇孺皆知。青史标名。代代相传。诸葛亮集军事家。发明家。战略家。政治家于一身。他怀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道。但是他最终壮志难酬带着一腔未完的心愿病逝在五丈原。可以说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那么就让镜头切换到东汉末年重温一下那段尘封千年的历史吧!东汉末年社会动荡。黄巾起义。宦官专权。诸候作乱。东汉政权在风雨飘摇中维持着。最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拥百万之众大有席卷天下。扫荡全国之势。而作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子的刘备空有匡服汉室的雄心壮志却由于势利微浅一直过着寄人篱下隐忍勾存的生活。正是诸葛亮的出山使蜀汉政权三分天下而居其一。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死王朗。木牛流马等等一个个经典战例无一不显示着他卓越的人格魅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孰能想象一介书生的胸怀之中居然有这么多的沟壑呢!羽扇轻摇的须臾间大地为之一颤。割局为之变化。历史为之改写。以诸葛亮之才确实有风卷残云。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吴魏的相才。锋芒所指无往而不胜是最好的证明。历史却给诸葛亮开了个天大的笑话。辅佐的阿斗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亲佞远贤,诸葛亮纵有回天之术也于世无补。然而诸葛亮还是尽心竭力。呕心沥血。不思劳苦的去完成先帝的统一大业。只为白帝城托辜的那一幕。诸葛亮感念刘备知遇之恩,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辅佐幼主。蜀汉政权的覆灭不是诸葛亮之过。实属主上的昏庸无度。但是诸葛亮依旧是成功的。“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忠臣之遗像万古清高”.后人给他的赞誉已经很高。四海之大又有几人能胜任如此殊荣。‘人过留名。燕过留声’人生的价值大略如此。诸葛亮是失败的。可他却又是多么伟大啊!儒家思想贯穿他的一生忠君报国矢志不愈。才能在战场上发挥的淋漓尽致。高瞻远嘱。高屋建瓴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一切都是因为太他博学多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隆中对》中谈笑间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的入木三分。“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细想之余知的又岂止是三分啊!更主要的他向刘备描绘了一幅状观的宏伟政治蓝图。真挚卓见的见地谈笑间指点江山。所有将要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在诸葛亮的欲料之间。这等旷世奇才古往今来寥寥无几。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汉而奔波。广纳贤才。思贤若渴。竭力为蜀汉铺平道路。《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可见劝戒君王广开言路。虚心纳柬的言辞多么的恳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试想多少次的战役不是诸葛亮力挽狂澜摆脱困境的。诸葛亮的英明不仅仅表现在战场上。流传至今的警示名言至今记忆非常清晰。‘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要有一颗平和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诫我们学习与立志的重要性。‘静以休身。俭以养德’提示我们休身养性。节俭休德对人的弊益。关于诸葛亮后人多有提及。陈寿。杜甫。陆游。在诗文中充满着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婉惜。

诸葛亮的节操我们依稀可见。就让他的英灵常在。精神永驻吧!

推荐第4篇: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人

看到清洁工,一些小孩子会说:“哈!清洁工?真脏啊!”一些父母指着他们对孩子说:“看!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得当扫垃圾的。”人们都嫌他们脏,没文化,把他们当成笑柄。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小区里的一位清洁工让我觉得清洁工也是值得敬佩的。

一个雨天,我独自撑伞放学回家。走进小区,只见一名清洁工在一棵大榕树底下,默默地扫着垃圾。她身穿一身绿色制服,头戴一顶蜡黄色草帽,一头乌黑浓密的黑丝中,带着些许银白色的影子。我嫌弃地瞟了她一眼,皱了皱眉头,心想:“咦,真是脏!整天和垃圾打交道,臭烘烘的,真不知道她平日对着这些垃圾是怎么度过的?”正当我这样想着时,抬眼望见了她脸上那认真,一丝不苟,还有…享受!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清扫肮脏的垃圾竟然对她来说是一种乐趣!我不可思议地盯着清洁工的脸,不放过她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可事实证明刚刚的一切我都没有看错,我从震惊中无法自拔,此刻我当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窝着。我躲在凉快的空调下也不满足,于是飞快地奔去买雪糕吃。刚下楼,那熟悉的背影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帘。是那名清洁工!她的汗珠布满了头,可她好似完全不知道,只顾着全神贯注地拿着扫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打扫着地面,仿佛地面是一件雕塑品,而她则负责雕刻。见到她那么勤奋,我不由自主地走到她身旁,开口轻声道:“阿姨你不累吗?”清洁工闻声,回过头笑眯眯的说:“我清扫掉垃圾,是在为小区保持洁净,再累也值得。”此刻,我瞬间领悟到,那个雨天,她为什么会露出享受的表情了。我从心里开始敬佩起清洁工来了。

清洁工,虽然不是什么高尚的工作,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最需要的。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会变得又脏又乱,他们就是城市的造型师。他们无私奉献,认真负责,那勤劳的身影永远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推荐第5篇: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人

他不畏寒暑,默默工作;他不顾冷嘲热讽,清洁环境……他,就是我敬佩的清洁工人。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出门晨炼。

来到冷冷清清的大街上,一大片尘土扑面而来,呛得我直咳嗽。我定晴一看,在尘土中央,有一个清洁工人穿着长衣长裤,拿着扫帚,正在扫地。他每扫一次,就有许多灰尘飞舞起来。

“哎我的心中莫名其妙地蹿出一股火来,不禁故意地大声说:哟,扫得这么卖力干嘛,扫之前也不撒点儿水,这样叫人怎”但话刚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么走路嘛!那清洁工人每天都在满天飞扬着尘土的环境中工作,我却连这么几声咳嗽都受不了,太自私了!我这样想着,脸通红通红的,急忙拉妈妈跑到远处,望着那位清洁工人。

只见那位清洁工人听到我的话后,微微一愣,又默默地低头扫地。我明白,那位清洁工人虽然没有斥责我,但我的话就像一把尖刀,深深刺进了他的心。此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我想走上前去向他道歉,可又鼓不起勇气。

此刻,在我眼中那位清洁工的身影一下子高大起来。他从大街的这头扫到那头,不惜在尘土的“簇拥”中工作,是为了我们有一个整洁的环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看似渺小的清洁工,才有这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环境。我们不该对清洁工加以讽刺,清洁工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总 评

记人作文与叙事作文、写景作文和状物作文相比,是比较难写的,难就难在要在几百字的篇幅内“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本文小作者通过课上、课下两件事,便将作文老师严谨治学、诙谐幽默的性格表现出来。文字不多,但内容充实。标题是《我敬佩的人》,文中却没有“敬佩”二字;虽没有“敬佩”二字,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敬佩”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开篇的肖相描写将人物的外貌与人物的性格巧妙地结合起来,避免了“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第一段末尾,“我们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短短十几个字,为下文做了充分的铺垫。不难看出,小作者具有较深的写作功力。

写老师幽默,小作者采用的也是诙谐、俏皮的语言。“文臣”、“武将”、“集体出动”、“三下五除二”、“生擒活捉”、“三句话不离本行”、“ 玩儿了一回深沉”以及“歇后语”的使用,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看多了写老师“带病上课”、“贪黑批改作业”,给学生“买盒饭”、“送雨伞”之类的作文后,再读此文,无疑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指导/评析

刘忠学

(原载《小学生作文向导》2007年第10期)

推荐第6篇: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人——我的姐姐

五(5)班 李雨星

我的姐姐长着乌黑但稀疏的长发,黄黄 的皮肤,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记得有一次,我不会一道数学题,就去问姐姐,姐姐不是急匆匆的,慌慌张张的说,而是慢慢的,仔细的给我讲。姐姐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非常令我佩服。

还有一次是,我在网上看中了一辆自行车,正好我还没有自行车,所以我很想买,但是我的钱不够。所以就请姐姐和我合资一起买。姐姐不是忧郁的,慢吞吞的回答,而是毫不犹豫的,果断的答应了我的请求。一个月后我和姐姐买了那辆自行车,我非常高兴。

姐姐这种一丝不苟,一气和成的精神非常令我佩服。我一定要向姐姐学习。

推荐第7篇: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人

在我们班里,我最敬佩的人是刘基。刘基同学不但学习好,而且还经常帮助同学,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里上手工课。老师教我们编绳,我总是编不好,刘基看到后,转过身,拿着我的手和绳子,耐心的一边说,一边教,还一边的想办法把我教会。看到他这样乐于助人的精神,我非常感动。

还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我们绞尽脑汁,怎麽也想不出来,只有刘基一人明白,这时他站起来,用抛砖引玉的道理,举一反三的讲解,我们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今后,我一定向他学习,不论哪个同学遇到困难,我都要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让人敬佩的好学生。

玉函小学四年级:苏义

推荐第8篇: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人

要问我最敬佩谁?他就是我的爷爷。他的个头不高,但有一副将军肚。他那慈祥的面庞上,长了一对浓眉大眼,还有一脸的大胡子。爷爷非常乐于助人,还拾金不昧。

爷爷他虽然以经退休了,但是他还是不服老,前几天他专门开了一个修东西的店,生意虽然很好,但是却没赚多少钱。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直到„„

有一天我找爷爷修钢笔,才揭开了真正的谜底。一个中学生来这里配自行车钥匙,爷爷很快的就给他配好了。配好后中学生问他多少钱?爷爷却说:“学生又不赚钱就不要了。”爷爷正要给我修钢笔,突然又来了一个老奶奶要修雨伞。我对爷爷说:“还是先给那个老奶奶修雨伞吧。”其实我是在想爷爷这次还会不要钱吗?等爷爷给那个老奶奶修好雨伞后同样也没有收钱,还说下次坏了再来这里修。我想爷爷真不愧为被别人称为“助人为乐”的人。我心里暗暗的说我一定要向爷爷学习,学习他助人为乐得精神。

爷爷不仅仅乐于助人,而且还常拾金不昧。老奶奶走了以后又来了一个叔叔,哪个叔叔是来修鞋子的,爷爷发现鞋子底下烂了一个洞,于是,拿了一块跟哪个鞋子颜色一样的皮子给他补好。叔叔问爷爷:“多少钱呀?”爷爷说:“只要一元钱”叔叔从一个黑色的钱夹里取出一元钱放在桌子上就走了。爷爷看没人来了就说:“这会儿,该给你修钢笔了。”爷爷真在拿工具时发现地上有一个黑色的钱夹,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个叔叔掉的,于是,爷爷拿上钱夹就去追那个叔叔了,

最后爷爷终于追上那个叔叔,喘着粗气说:“年轻人等一等。”那个叔叔见叫他的是爷爷就说:“老头,我不是把钱给你了吗?”爷爷说:“这是你的钱包吧?你刚才把它掉在我的店里了。”叔叔拿上钱包打开一看说:“谢谢你,刚才我说的话你别介意这两千元是我刚从银行取出来的,这五十元钱就作为奖励给你了。”那个叔叔说 。可爷爷说:“如果我是为了钱的话,就不会把它还给你了。”说完爷爷就向店铺走去。

我有幸看到了这短短几十分钟内发生的事,觉得爷爷果然名不虚传。

我不仅赞叹到:“爷爷,我好敬佩你呀!”

推荐第9篇: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人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去敬佩,有无私的教师,抚养成长的爸爸妈妈,辛勤的清洁工。然而使我最敬佩的是那无私的清洁工。以前,我从不喜欢扫垃圾的工人。,我住在三楼,我家楼下附近有个垃圾小屋,那里经常堆满了垃圾,而清洁阿姨偏偏每天凌晨6:15分左右„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去敬佩,有无私的教师,抚养成长的爸爸妈妈,辛勤的清洁工。然而使我最敬佩的是那无私的清洁工。以前,我从不喜欢扫垃圾的工人。,我住在三楼,我家楼下附近有个垃圾小屋,那里经常堆满了垃圾,而清洁阿姨偏偏每天凌晨6:15分左右来清理昨天的垃圾,铲垃圾时,总会发出“咯咯咯”的声音,那是我正在美梦之中,那大声而古怪的声音把握从美梦中扯回现实,当时我恨透阿姨了,心想:她就晚一点来吗?那产垃圾的声音会别人耶。,后来从一次事实中我了想法。有一天早晨,闹钟突然坏了。幸亏有那“咯咯咯”的古怪声把我吵醒。后来,我换衣服时6:40了,闹钟为还不响。我顿时明白了是闹钟坏了。这时我在想:真是多亏了阿姨,要不我就要迟到了,又要挨骂了。然而那天的我真奇怪,好像被天使付了身似的,我居然像我讨厌的清洁阿姨说:“阿姨早上好。”脸上并带着甜蜜的微笑问。阿姨听到问候声,便转过头来,也带着甜蜜的笑容说:“好,小朋友上学啊?这么早。”我只是点头说:“嗯”。她抬起头问时,我瞧见了她那黑旭旭的脸蛋,小小的脸,一双并不遭人喜欢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像给雨润过的花儿一样红的嘴唇。在上学的路上我在想,那古怪的声音有坏处,但也有好处的。往后的日子里,我都依然像那一天一样向阿姨问好。不过有时心情不好或的关系就忘记打招呼了。清洁工阿姨不管是严冬酷暑,她依然工作。我常常在想,她每天都面对着一堆臭烘烘的垃圾,她感觉臭的吗?有戴着口罩,但也能闻到一阵阵的臭味。既然连清洁工都能忍耐如此难闻的臭味,每天骑着三个轮的单车载着那么多的垃圾也能坚强,更何况是我,小学生,不用干粗重活的小学生,平时都有父母的侍候,遇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就放弃一切。那怎能成龙成凤,那能父母的心愿。要学会坚强,不要随便地放弃一切,要懂的珍惜所拥一切。后来,有一天,我扫垃圾的人并我所认识的那个阿姨。我以为他请假一天而已,并太在意。谁知,连续星期,依然不见阿姨的踪影。一天早晨,我鼓起荣气去问现在清理垃圾的那位伯伯,伯伯唉声叹气地说:“说起来伤心啊,她12岁的女儿过马路时被车撞伤了,她不辞职回老家照护她女儿。”我听到话,我顿是不知道该干。回到学校几钟过后,我才回过神来,稀里糊涂地对说:“在想,她你最不喜欢的人吗,干吗那么伤心,恢复精神好好学习吧。”我感到我的心给狼吃了,变得如此狠心。我敬佩她是她让我懂得了太多,从不懂事的女孩变成了坚强的女孩。也从她的身上学会了节约,坚强。我敬佩她她不会向命运低头,不会是扫垃圾的人,而感到自卑,而不敢在别人抬头做人,正是他品质,我尊敬她,敬佩她,她有尊严的人

初二:越淡如烟

推荐第10篇:我敬佩他

我敬佩他

面对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让我们为之难过;面对敌人的铡刀临危不惧的刘胡兰,牺牲于铡刀之下,让我们为之痛心;身残志坚,与生命顽强抗争,从而创造出绚丽的生命乐章的张海迪,让我们为之叫好。他们的英雄事迹固然感人,值得敬佩,但平常之中显见非凡,平凡之中蕴含伟大,我们的周围同样有许多平凡的人用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人格,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的眼里充溢了泪光。 【达人支招】

小朋友们,过渡句在全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过渡句?如何运用好过渡句呢?

一、什么是过渡句

我们在习作时,常常要讲到一个人(或物)的几件事(或几个方面),这中间往往要用一些词、句串联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就像一座桥,衔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意思。过渡得好,写出的作文就会给人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感觉;过渡得不好,读起来会觉得生硬、别扭。

二、如何运用好作文的过渡句 1.时间过渡

有些作文时间跨度比较大,需要时间的推移来记叙,我们可以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把内容衔接起来。

如《少年王冕》一课,第五自然段开头“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2.空间过渡

有些作文地点变化比较频繁,可以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表示地点的语句放在各段之间,用来衔接上下文。

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在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出门外去了。

这里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分别从颐和园、知春亭畔、湖边湖面、玉澜堂等处写出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转折过渡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要在内容和意思上做较大的转折,这就要使用转折式的过渡句。

如《理想的风筝》中,‚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的风筝‛就是一个表转折的过渡句,用转折词“然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递进过渡

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文章同时记叙了两件事,但为了突出后者,常用前者来陪衬,这就需要进行递进过渡。

5.总分过渡

当所写的内容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时候,需要通过过渡使思路顺利展开或自然收拢。

如《万里长城》一文,采用“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万里长城的特点,中间分述部分就用“长城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过渡,系统地介绍万里长城,什么也看不见了,还直流眼泪。当时我吓坏了,真想找个老鼠洞钻进去。(心理描写细腻)

这件事很快被老师知道了,老师轻轻地走到魏代霞身边,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她的眼睛红红的,半睁开的眼睛中略微带有血丝,也把老师吓坏了。使文章前后连贯,易于理解。

当然,过渡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根据习作内容的联系来选择。只有掌握了过渡的技巧,我们写出的习作才能层次分明、通顺连贯。 【佳作欣赏】

老师,我敬佩您!

侯天恩

他,领着我走进了知识的殿堂;他,带着我攀登上文学的高峰。当许许多多的老师从我的记忆中淡出的时候,他却像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我的脑海中扎根、发芽,使我至今难以忘记。他就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从若干的老师中选出一位,一个比喻句更是突出对老师的赞美)

每当我被难题难住的时候,看到我紧皱的眉头,老师就会俯身鼓励我,让我更有勇气克服困难,有时也会指点指点我。每当我取得好成绩,老师用他笑弯的眼睛告诉我:继续努力,可别骄傲。每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总是将他的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肩膀上。(作者用了三个并列分句,透过老师那会说话的笑弯的眼睛,告诉人们这是一位多么优秀的老师)

在学习中,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就连生活中,他也对我关怀备至。(过渡自然)

记得那天,老师让我把作业本发下去,我不小心把作业本扔在了魏代霞的眼睛上,她的眼睛当时

那几天我的眼睛也由于上火而蒙上了一层膜,老师说:‚走,侯天恩,咱俩领魏代霞去医院看看去,正好你的眼睛也上火,你们俩一起看看吧。‛(重点交代了病情,语言详尽)

就这样,我们两个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市中医院。经过几分钟的等候,轮到我们了,老师详细地向大夫说了病情,却没有提是因为我失手造成的,大夫给魏代霞开了药,又给我看了眼睛。老师又去抓药了,我看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突然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老师巧妙地保护了我的自尊心)

也许在老师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这件事情,但是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名师点评】

小作者运用典型的事例说明了老师的可敬之处,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让人读了黯然泪下,同时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写作功底之深厚,让读者称道。

第二个亮点就是小作者做到了“过渡自然”,如“每当„„”和“记得那天„„”。

第三个亮点就是“首尾呼应”。“他却像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我的脑海中扎根、发芽,使我至今难以忘记”和“也许在老师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这件事情,但是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前后照应,相得益彰。

我敬佩的一个人

吴攀

想知道我最敬佩的人是谁吗?那还用说,当然是我的爸爸喽。(用活泼的语言、设问的形式“请”出了主人公)

就说上个星期天吧,我和爸爸去逛商场,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儿子,老爸今天心情好,你想买什么,爸给你买!‛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高兴程度)跟你说,我爸爸能说出这句话可不容易,我得好好把握机会。‚爸,我要买那个!‛我用手指了指柜台上的一辆遥控赛车。‚儿子!‛老爸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花这么多钱买辆玩具赛车,值得吗?你可要考虑清楚了……‛爸爸的一番话让我十分惭愧,的确,我也不小了,钱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挣来的。最终我要了羽毛球拍,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再说说去年暑假吧。(过渡自然)

那天早上爸爸答应我一起去海洋动物园参观。准备出发之际,爸爸的手机突然发出一阵悦耳的响铃声,爸爸立即失去了‚理智‛:好好好,马上就去。‛不等他挂电话,我便‚一炮将军‛:‚爸,我们可是商量好的,不要食言啊!‛‚那……‛爸爸犹豫了一会儿,‚你们先去车站,我一会儿就来!‛(语言描写:爸爸的着急与无奈,我的满心不情愿,跃然纸上)

到了车站,妈妈拉着我坐在座位上等着,眼看就要到中午了,妈妈不耐烦了,说:‚咱们回家,你爸一到单位就走不动路喽。我们改天再去吧。‛(侧面描写:“工作狂”的爸爸跃然纸上)回家后我又哭又闹,爸爸只好在一旁赔不是‚对不起,儿子,爸也是……‛看着他眼神里充满歉意,我只好原谅了他——谁叫他是我爸呢。

最让我佩服的是爸

爸的爽快,6月25日四川、云南交界处发生了5.7级大地震。我跟爸爸说了以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50,我500……‛ 你们说,这样的爸爸怎能不让我敬佩呢?(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名师点评】

作者紧扣题意,分别写了逛商场买羽毛球拍、为了工作放弃陪“我”参观海洋动物园、为灾区捐款三件事,均繁简适当、不落俗套,处处表现了作者对爸爸的敬佩之情。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成功刻画了对我严格要求、为工作宁可食言、为灾区捐款慷慨解囊的爸爸的形象。小中见大,使主人公在读者心中高大、丰满起来。 【美文赏析】

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工。他11岁就进入当地的火车站食堂当小伙计,14岁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他想尽办法借书读,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12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长期参加艰苦工作,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场车祸,右膝受伤,引发了痼疾,关节红肿胀痛,活动困难。从此,他往返于各地医院进行治疗,但仍不见好转,26岁时接受第九次手术,刀口缝合后,竟有一个棉球留在体内。作为虚弱的病人,如果他再次接受麻醉,只怕会损伤心脏,危及生命。他主动提出不用麻醉,切开刀口,取出棉球。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但术后高烧,八天不退。此后,他断然拒绝任何手术,说:‚我已经为科学献出了一部分鲜血,剩下的,让我留着干点别的事吧。‛到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不悲观消沉,说: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精神。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切都那么顺利,但是这些困难和挫折正是我们人生中的“老师”。是它,教会了我们怎样挑战困难;是它,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力;是它,让我们成为‚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

他参加函授大学的学习,写出一部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规模更大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

1934年小说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人们真诚而热烈的称赞。他也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赏析】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作家。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我手写我心】

题目:我敬佩的一个人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你们敬佩的人吧,那就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一下对他(她)的敬佩之情吧! 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2.写清楚敬佩的原因。

3.400字左右。

第11篇:我敬佩刘胡兰

我敬佩刘胡兰

东里满小学 五年级 何美华

因为,今天我看历史的选择》中说的一位时代人物——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佃农家里,从小她就对侵略者特别痛恨。在15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1947年冬季,刘胡兰被日本兵捉住了,她宁死不肯说出共产党的秘密。

我敬佩她,因为他在日本兵面前毫不屈服,她斩钉截铁地说:“想通过我知道内情,想都别想。”她那种坚强的态度让我敬佩。

再看看我,我十二岁自己在一个屋里睡觉,到了晚上心里特别害怕,竟然害怕听到一点风声,就在心里说:妖魔鬼怪可别来呀。有一次,我听见有动静以为是坏人来了,使劲喊,原来是爸爸过来了。

自从看了刘胡兰的故事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她学习,学习她坚强不屈的精神。

第12篇:我眼中的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 合上了书,从那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里脱离了出来。“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的确如此。回想着那个

在作者罗贯中塑造的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个被鲁迅评为“多智而近妖”的人物。他在危急存亡之秋,以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独力承担起维系蜀汉国运的历史使命。他高瞻远瞩,勤政务实,励精图治,清正廉明,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不畏艰险,屡次北伐,始终对强大的曹魏保持了进攻的态势;他善于治军,赏罚严明,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他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就是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他是维系全书的灵魂。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如何能成为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学名著!

在诸葛亮诸多优良品格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忠贞。

在“六出祁山”的漫长征途上,诸葛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遭受过意外的失败。 首次北伐,虽然势如破竹,连夺三郡,但因马谡自作主张,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取得的成果就这样毁于一旦。

在那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挥泪斩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贬三等;并诚恳叮嘱部下:“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

在外有强敌,内有庸主的艰难形势下,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仔细安排退军部署,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还“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

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上至国君,下至部属,近至眼前的退军节度,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他都考虑到了,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妻儿老小。

作者以蘸满感情的笔触,传神尽意的描绘,极其鲜明地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在写到诸葛亮溘然长逝后,作品插叙了被诸葛亮废黜的廖立、李严得知噩耗后的悲痛情景,以衬托诸葛亮立身之严谨、处事之公正、感召力之强烈。不仅如此,作者还极力渲染了此时的悲凉气氛:“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悼惜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至此,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便牢牢地矗立在我的心中了。

第13篇: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孤独的、正直的、务实的大政治家。就因为他伟大,所以他孤独。

但是我却看到有人是这样评价的:“诸葛亮是失败的一生,从其择业工作开始就注定其悲剧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太多管理常识,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

1,诸葛亮其第一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本躬耕于南阳,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

2,第二笨:不能审时度势,利用优势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

诸葛亮出山之际,天下大乱,不出山就算了,出山的时候选择了资源处于最劣势的刘备,逆势而为,苦苦经营,不仅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这个错误选择的阴影伴随其一生,导致其最后的病死,阳寿早尽!

3,第三笨:用人有疑,疑人还用

一个是当初魏延加入时,他就根据其脑后一根反骨断定其以后必反,毫无任何证据和先兆而且是人家投奔的时候这么判断纯属臆断!而且后面还大用特用。还有一个就是马谡,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怪马谡,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这个管理者没做好,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疑人还用,最后沉重的后果他也自负了,直接导致出兵失败,从此一蹶不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管理者最基本的常识都做不到,所以不能说其不笨!

4,第四笨:一生求稳,过于呆板,不懂得变通

我记得没错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出祁山伐魏,每次还都是同样的粮食问题最终撤回。不但自己笨,还把姜维这个天才也教得和他一样笨,姜维跟他之前做了不少有名得事情,跟了他之后基本没啥出彩得地方。六出九出,说明不是一般的呆板,而且每次都是断粮,一个管理者六次同样的方法还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还把下一任管理者带成和自己一样,不能不说是笨到极点!笨得可气!如果能象玩空城计一样,来一次不一样的出兵,直捣魏都,说不定效果比空城计还好(书中魏延有抱怨提及),直接拿下,历史改写。真让人痛心啊!

5,第五笨:不懂放权,活活累死!

诸葛亮凡军中二十两银子以上的事务都要亲自过目,这样不累死才怪!司马懿抓到小兵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感叹诸葛亮命不久已。做为一个管理者,不懂得放权,把自己活活累死,这不能不说是笨得经典;虽然当时五虎上将已不在,但是当时人才还是很多,姜维张苞之类的人才并不比其他二国少。

6,第六笨:愚忠,抱有私人感情,而置多数人利益不顾

诸葛亮从最开始的被刘备有目的骗出山之后,到刘备死后托孤,叫其可以废其子自立,他都愚蠢的不可救药,反而更加死心塌地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结果自己命都搭上了,刘备那个家族企业最后也是衰败。诸葛亮只顾自己的私人感情,置广大蜀国员工的利益而不顾,这是不能容忍的,早就该废了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自立为王,可惜其没有,立个傀儡样的,虽然还是他管事,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加上那么多笨的地方,连累广大蜀国百姓,哎...他要是自立为王,我想吴魏绝对心存畏惧,士气肯定受影响,而且不可能出现什么出山断粮的问题!

综上所有,只能感慨一下,诸葛亮你一代人才,虽然有小聪明,但是实在太笨了,不懂管理,

以至笨死,可惜啊!

我也是觉得诸葛亮应该要不就是不问世事,做个世外高人,人间隐士,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疯狂著书,然后遗泽百世,要不然就是辅佐曹操,意气焕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笑看乱世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是看到过得,当时我就很不满这个答案的,现在我就来说为什么不满。

驳诸葛亮的第一笨,

躬耕于南阳真的就是诸葛亮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吗?错!这出现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魏略和九州春秋也有记载过诸葛亮自荐的,是他自荐还是刘备去请,又或者两者都有就不知道,不过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像这样的人他会待着隆重吗?他必定会出山!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国士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如果说诸葛亮没有这个志向,那才是贬低了诸葛亮呢。有一个叫许是的人去找程登,程登见了他之后自己睡大床,让他睡小床,这个人耿耿于怀跟刘备说,刘备说‘你是个士人,士人是什么,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在天下大乱,就是要等着你们出来,报效国家,拯救人民,你们都不肯出山,乃天下苍生何?你在干什么,你在求田问世,不要说程登瞧不起你,就算我刘备也瞧不起你,程登还客气让你睡小床,你来到我家里我让你睡地下!’要是诸葛亮真的是这样的人,刘备是绝对瞧不起的。

驳诸葛亮第二笨,

诸葛亮看中刘备,是因为刘备那里有着诸葛亮的理想,诸葛亮一生都是在为复兴大汉做奋斗的,只有刘备才能实现诸葛亮这一个伟大的理想,就入郭家当时不在强大的袁绍手下而跑到弱势的曹操那里是同样的道理,他们要为自己找一个好老板,刘备就是诸葛亮的好老板。刘备是什么人,天下枭雄,谁不认识刘备的?说刘备差,有道理吗?没道理。

驳诸葛亮的第三笨,

马谡失街亭,真的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吗?确实是诸葛亮的责任,当时所有人都阻止了,但诸葛亮却还是要用他,结果酿成大错,本来应该是能够成功的。再说马谡是人才,跟诸葛亮在思想上都能同步,而且杀马谡的时候不仅仅是诸葛亮哭了,全部的人都哭了,用马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马谡还不善实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三国志记载,马谡是下落不明,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被诸葛亮杀了,一种是病死在狱中,一种是逃跑了,这个顺便提一下。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份管理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军事家,对于军事诸葛亮并不是精通的,而把军事当成是政治,那是不了解军事政治的人才说得出的。

驳诸葛亮第四笨,

诸葛一生为谨慎,他一生都是求稳的,这是他的做人立场,改变不了的。他每一次出征,那是他不想的,打战就要军粮,军粮从哪来,农民身上来的,对蜀国的人民来说这负担是很重的,实在没有太多的军粮给予诸葛亮北伐。但蜀国一定要出征的,只有出征才能保全他的领

地,这个了解蜀国的地理就知道了。再说空城计,诸葛亮真的有空城计吗?没有!这是罗贯中给他的,空城计是曹操的发明权,吕布在攻打曹操的时候曹操就是用这招打败吕布的,在此就不多讲了。

驳诸葛亮第五笨,

诸葛亮大权独揽,那是因为他效忠于蜀国,一个效忠国家的人你说他笨到极点,那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驳诸葛亮第六笨,

诸葛亮真的存在私情吗?如果真的有,那么他就自立为王了,还用得着刘禅吗?刘备临终前是这样说的:“若自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还有其他的儿子,他那句话更确切来说应该是说如果刘禅扶不起,就让诸葛亮自己在他其他儿子中选一个,而不是让诸葛亮自立,历来哪有一个皇帝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其他人的?再说刘禅真的是弱智吗?答案是否定的,刘禅并不弱智,刘禅聪明得很呢。如果诸葛亮自立,那么他的形象就此毁了,让他自立,简直就是想要毁了诸葛亮的一生。

所以说诸葛亮笨到可以,那简直就是毁谤诸葛亮。诸葛亮总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就连他死了这么多年,依旧有着那么多不了解他,在这里毁谤他的人存在,真是为诸葛亮感到悲哀呢,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悲哀!

再说一次,诸葛亮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他不是笨死的,而是累死的,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接受,也希望不要再有什么人误解了诸葛亮了。

第14篇: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成长于南阳郡邓县,立业于益州成都,埋骨于汉中定军山。

诸葛亮4密友: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

隆中对(草庐对):“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古谚云:“宰相必出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足见实践的重要性。

生为兴刘尊汉业,死犹护蜀定军山。

附: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为创立蜀汉基业、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北伐曹魏,耗尽了毕生精力。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中取得的业绩和忠于蜀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人们的称颂。而诸葛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与其著名的《隆中对》(也称《草庐对》)的战略决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隆中对》是诸葛亮对汉末时代风云观察的杰作、蜀汉政权立国的建国方略,同时也是诸葛亮善于审时度势,决策北伐的战略方针。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诸葛亮《隆中对》产生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由于东汉王朝的残酷压榨和自然灾害的猛烈袭击,广大的农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无以为生,被迫挺而走险。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张角兄弟的领导下,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裹头,呼喊出“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义军到处,“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川黄巾起义的浪潮迅速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东汉豪强地主的反动统治。面临灭顶之灾的东汉王朝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急忙调兵遣将,向农民起义军疯狂反扑;各地的豪强势力也趁此机会招兵买马,加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列。

经过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王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名存实亡了。而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经过十多年的火并厮杀,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袁术占据扬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孙权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唯独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率领部队辗转四方,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图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宁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

诸葛亮出身名门氏族,少时就才华横溢,超群出众。史称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z]《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痛苦。特别是诸葛亮随同叔父诸葛玄南下过程中,沿途那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悲惨景象,更是在年青诸葛亮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时也为后来诸葛亮立志消除分裂割据,统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年方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开始了独立生活, “躬耕陇亩”于湖北襄阳以西二十里的古隆中。在隆中,诸葛亮度过了十个寒暑春秋。

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陇亩”的十年,过的也并非是与那种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隆中,诸葛亮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的政治形势,冷静

地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和斗争的成败。并且经常与当地及因避战祸而流亡到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幻,交换政见,畅谈未来。

他最佩服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乐毅,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立志要象管仲、乐毅那样,干一番有益于天下统一的事业。为此,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

怎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综观其时军阀混战的结果,到赤壁战前,只剩下了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公孙度、韩遂、马腾等人。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投靠已经平定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或是已“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要为四处奔走,无固定的地盘的刘备出谋划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虽然曹操实力最强,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但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贤才谋士,如投其帐下,难以其施展才能。同时东汉王朝虽已名存实亡,但在汉末士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在许多汉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为汉承相实为汉贼。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自然不肯为其出谋划策。2.孙权虽据有江东之地已历三世,但其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而诸葛亮志在结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况且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属下早已有张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诸葛亮深知如到孙权之处,同样难以施展其盖世之才。因此,在张昭荐亮于孙权时,诸葛亮不肯留下,人问其故,诸葛亮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3.刘备在当时虽无立足之地而依附于荆州刘表,但自起兵以来,虽屡经挫败,壮心不已,为时人所敬重。就连曹操也认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刘备可以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立国之基,效法高租刘邦,成就帝业。同时刘备身边一直缺乏真正的谋略之士,诸葛亮认为自己辅佐刘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其抱负。因此,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欣然应允出山辅佐刘备。

二、《隆中对》踌躇满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战略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此时刘备正依附于荆州牧刘表门下,尽管刘表以宗室之谊对刘备待以上宾之礼,让刘备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并不甘心寄人篱下,急切地盼望壮大实力,以求能实现其逐鹿中原的大志。刘备对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闻,据《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风雏。”,因此,当徐庶力荐诸葛亮时说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四十七岁的刘备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顾茅庐”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与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赖的明主,便把自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和盘托出,并且针对刘备集团的处境,向刘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 “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隆中对》的历史局限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后,又为刘备谋划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建基立业的宏伟蓝图。应该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形势分析和提出的战略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它的困难和局限,这在后来形势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首先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刘璋控制的益州为根据地,然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蓝图。但是,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有荆州,向南可威慑江南,进而扫荡割据江东之地的孙吴;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因此争夺荆州,无论是对曹操、刘备、孙权都至关重要。在赤壁战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唇亡齿寒,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刘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赤壁之战曹操

战败,退出了对荆州的争夺,而赤壁战后,刘备与孙权荆州争夺的序幕就拉开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为争夺荆州地区,吴、蜀不惜兵戎相见。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留驻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攻打曹魏占领下的樊城,水淹曹操派来援助曹仁的于禁所督七军,“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刘备集团势力的发展,不仅对曹魏集团是一种威胁,对孙吴集团也是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孙权又暂时结成同盟。孙权趁关羽出兵樊城,后方空虚的时机,命大将吕蒙袭取荆州,斩杀了关羽。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不惜倾巢出动,沿长江而下伐吴。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刘备的蜀汉再也不能对孙吴构成威胁,这时倒是曹魏对孙吴的威胁更加显现。于是,孙吴向蜀汉“遣使请和”,蜀汉与孙吴又结成了抗曹联盟。由此可见,“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之间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荆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提法,也逐渐了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诸葛亮《隆中对》认为在军事战略上要分两步走:首先利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二州;然后再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对曹魏实施两面夹击,以达到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形势也正是按照诸葛亮提出战略决策发展的,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益二州。此时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下有变”的东风了。

然而,荆州的失去,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战略条件。失去荆州,使得蜀汉政权处于偏安一隅的窘境,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上丧失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遥相呼应,两面夹击曹魏的可能。

尽管诸葛亮后来与孙吴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威胁。同时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在政治上加强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了蜀汉集团内部,主要是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和原属刘璋的益州集团的关系;经济上则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植谷;军事上治戎讲武,为北伐作准备。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训练出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兵。为了安定蜀汉的后方,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南征,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的叛乱。同时,又得以征收南中地区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物资以给军国之用;并挑选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曰“飞军”,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但仅管如此,蜀汉与曹魏、孙吴相比,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是最弱的。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死北伐军中,七年中先后五次兴兵北伐曹魏。以诸葛亮之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功败垂成,收效甚微。客观地讲,北伐的失败,与其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时提出的北伐战略有关,蜀汉和曹魏两国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蹈覆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失败是必然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深感惋惜。

第15篇:我想对诸葛亮说

我想对诸葛亮说

尊敬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您好,打扰您了,早就听说您工作很忙,不知道你能否看到这封信,我非常崇拜您,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你是忠义的代表、智慧的化身,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里,像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您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

好了,言归正传,我今天给你写信主要是想问您几个问题,首先要问您当时是怎么读书的?我们现在读书非常累,每天要做两三张考卷,背英语单词、古诗词,前不久我整理了两个小时,整理出来七斤,全部堆起来有一米高,你能想象我这一年是过的多么辛苦,您知晓天文地理,还能相处那么多好主意,我想问一下您经常是看什么书?老师是谁?介绍给我认识一下。

我要请教您的第二个问题是:您是怎样和手下的人搞好关系,让他们听你管的?我是一名班干部——物理课代表,虽然官不大,但是身在其位也得谋其政,可是每次收作业时,总有一些学生没做作业,于是他们就会跑过来找我套近乎“这一次就放我一马吧!”“我们俩什么关系!”我心头一软,就把他们的名字给去掉了,结果老师一看收上来的的作业少了这么多本,自然对我是一顿臭骂,可是当我将他们的名单交上去时,他们又会说我是物理老师的忠实走狗,唉!我真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早就听说您很会团结手下,让手下为您很会团结手下,让手下为您卖力,今天特地来请教您我作为一个班干部该怎样与同学交往?我是应该七擒孟获还是应该挥泪斩马谡呢?我最近想出了一个办法:对好生七擒孟获,对差生就不手下留情,不知可行不可行,请您指点迷津。

好了,很晚了,我要睡了因为明天还要赶早,希望能得到你的回复。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名来自未来的小学生

第16篇:我的偶像——诸葛亮(推荐)

我的偶像——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是谁让谈笑间墙橹灰飞湮灭的东吴大将周瑜含恨而终。翻开《三国》,我读其中的尔虞我诈,读其中的侠骨柔情,读其中的忠肝义胆。

穿越历史沧桑,我看到先生你手持羽毛扇,一派风流倜傥。先生我读你。

我惊叹——

惊叹于你的雄才大略,身居草庐之中,你却能将天下三分的形势分析得如此透彻。你的草船借箭,你的七擒孟获,你的火烧曹营,无一不印证着你卧龙一称并浪得虚名。

我惊叹——

惊叹于你的足智多谋,你并不擅武,却能不费兵一卒退敌兵千里,你造木牛流马,你名成阵图,你革新连弩,你留给后世太多太多的惊喜„„。

先生,又有谁懂你?

历史洪荒,世事沧桑。漫过千年岁月,先生,我懂你。懂你在夜深人静想起先帝时的暗自垂泪,懂你在昔日并肩的好友逐一死去后寂寞。先生,我多想活在有你的时代,做你的红颜,为你拂去眉间的寂寞忧愁。

先生啊,明明你是叱咤三国的鬼才,为何还让我看到你如孩童般的寂寞。

先生,你把你的一生都给了蜀国,奉献给了刘备父子。你又为自己留下些什么?我不懂,先生你明知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为何不遵照先帝遗诏取而代之,不是为了自己,二是为蜀国百姓能安居乐业。难道你真是别人说的愚忠么?不,先生,再读你,我懂了。因为你是诸葛亮,不是曹操,也不是别人,你就是你,至情至性的先生。先帝临死托孤,那份遗诏更让你坚持为蜀国鞠躬精粹的信念为之坚定。为了完成先帝遗愿,为了为新主铺好路,你用你残余的生命去出师中原,出师一表,字字血泪,句句真情。

可惜未能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收复中原的心愿还未完成你便克死军中。先生,你睡吧,安详的睡吧,那里没有寂寞和忧愁,等你醒来,岁月轮回,但英雄依旧是英雄。

惠来粤东中学初一:龙魅

第17篇:我喜欢的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诸葛亮

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 五年级一班 张树禹

诸葛亮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位重要人物。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性的人。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 ,刘备死后,诸葛亮当上了蜀国的丞相, 管理蜀国大小事件。

刘备请来诸葛亮后,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大败曹,令关张心服口服 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 ,与周瑜一起败了曹。 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气死。刘备死后,诸葛亮带兵平定南方、七擒孟获。 后诸葛亮巧施妙计,骗过了魏国四十五万大军。 会成都不久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智收姜维, 不久病死在军中。

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性,所以诸葛亮总能做出一些令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一特点就足以令人像神话看待诸葛亮了。

在没读《三国演义》前,是没听说过向敌人借东西的。不借任何工具就会预知天气,没见过认人的面就知道他的性格,可以从任何一个人的话语中看透这个人的本质。

在我的心目中, 诸葛亮不仅是一个神话一般的传说,更是我崇拜的人,我喜欢《三国演义》,更喜欢诸葛亮。

指导教师:刘恩红

第18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第19篇:诸葛亮 我心中的偶像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件关于诸葛亮的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的人,他不会因为周瑜算计他,设圈套来陷害他,而与周瑜斤斤计较,跟周瑜闹僵,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周瑜看,你是算计不了我诸葛亮的。

在我的心中诸葛亮是个胆识过人的人,他很自信,觉得自己猜测的是对的,所以诸葛亮才会在船上尽情地饮酒取乐,游手好闲,与鲁肃谈天说地。就因为他有胆识,所以才敢在回去的时候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在《火烧赤壁》中,诸葛亮把从曹操那里借来的箭,又归还给了曹操,诸葛亮还回去的箭,是带有火的,直射曹营,射死了许多曹军;在《空城记》中,诸葛亮用了空城计把曹军退了回去;在《草船借箭》中,他居然能够知道周瑜要算计他,要他出洋相,一心想把他干了,让他下不了台。他还知道鲁肃的为人是忠厚守信,不会告密的,所以,诸葛亮就是利用鲁肃的这个特点,来对付周瑜,才能造好船,要不周瑜知道了还不搞破环才怪呢,他还算准了第三天会大雾漫天,如果靠近曹操的水寨,不停地敲鼓和呐喊,曹操看雾这么大,是不会轻易动兵的,就因为,诸葛亮识人心,才会最后借箭成功。

诸葛亮,你真是我的偶像,心中的实力派偶像。

第20篇:我最敬佩的人

我最敬佩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就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刘胡兰无疑就是这些美丽浪花中那最美的一朵,她是我最敬佩的人。

在旧社会,我们祖**亲饱受外国侵略者和反动派的欺辱和凌虐。整个祖国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这时共产主义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她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共产党的指引下,刘胡兰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从此后,刘胡兰就有了一个坚定信念:让共产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所有的侵略者和反动派都消灭干净!她努力着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和侵略者、反动派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刘胡兰等革命战士的努力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妄图消灭共产党,白色恐怖再次笼罩在所有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头上。1947年1月12日上午,国民党反动部队包围了刘胡兰所在的村子,他们把小小的村庄围得水泄不通,这也使得刘胡兰插翅难飞。国民党军队把所有村民都带到观音庙前,由于叛徒的告密,在人群中的刘胡兰被敌人认了出来,但是是她毫不畏惧,从容的面对所有的敌人。在对刘胡兰的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革命同志,并许诺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敌人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恼羞成怒,

摆下三口铡刀,并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等革命同志用铡刀杀害。这时,敌连长问刘胡兰:“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还镇定自若地反问敌人:“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惊闻刘胡兰的死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虽然死了,但她那为了理想和信念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想把刘胡兰的故事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告诉他们刘胡兰是我最敬佩的人!

(字数:816)

我敬佩的诸葛亮范文
《我敬佩的诸葛亮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