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蒙台梭利的听后感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7 21:04: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蒙台梭利

玛利亚·蒙台梭利

玛丽亚·蒙台梭利

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玛利亚·蒙台梭中文名:

利 Maria 外文名:

Monteori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意大利安科纳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1870年8月31日 1952年5月6日 教育学家 罗马大学

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Chiaravalle )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求学历程

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蒙台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 1886 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 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 1886 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 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 Jean itard )和塞贡( Edward Seguln )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贡献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特梭利在担任助理医生期间( 1896-1898),主要是治疗智障儿童。当时意大利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关押在疯人院里。室内没有玩具,甚至没有任何可供儿童抓握和操作的东西;管理人员态度恶劣,根本不组织任何活动。蒙特梭利对这些儿童的处境深表同情。通过观察和研究,她深深感到,这种医疗方法只能加速儿童智力下降。从此,她对智障儿童的治疗和教育问题产生了兴趣,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为了找到一种适合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法,蒙特梭利认真研究了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和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她亲自翻译他们的著作,亲手抄写,以加深理解,伊塔和塞根是19世纪训练心理缺陷儿童的著名人物。伊塔曾在1800年对一个早年被丢弃后在森林中长大的“野孩”进行治疗,并发表了实验报告。塞根继承了伊塔的事业,提出“生理教育法”,主张对身体有残缺和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充分发挥他们的生理功能,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他著有《痴呆的精神治疗、保健与教育》和《痴呆及其生理治疗方法》。伊塔和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影响了蒙特梭利。她认为这就是“科学的教育学”的先导。

1898年,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蒙特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蒙特梭利发现,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差,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感官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走路不稳定,不能从事脱衣服之类的活动,没有掌握语言,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她确信,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于是,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1901年,蒙特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4-1907年,她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于1908年出版。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丹麦成立,蒙特梭利任会长。此后,10多个国家相继成立了“蒙特梭利学会”。从1929年至1951年蒙特梭利逝世前,“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召开了9次大会,蒙特梭利连任9届大会主席。到1952年蒙特梭利逝世时,欧美和印度等地都建立了蒙特梭利学会,“儿童之家”则遍及世界各地。 第一次于1929年在丹麦的艾尔斯诸举行; 第二次于1932年在法国的尼斯; 第三次于193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第四次于1934年在意大利的罗马; 第五次于1936年在英国的牛津; 第六次于193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 第七次于193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 第八次于1949年在意大利的山瑞穆; 第九次于1951年在英国的伦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

19

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教育理念 概述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感官教育 概述

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用1/4的篇幅来论述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1917年英文版,第198~205页)。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感官教育的实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并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近年来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智力一般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讲,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又如文字书写的学习,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就通过有计划的感官训练,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但由于强调单一的器官的孤立训练,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影响儿童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也就影响儿童的认识发展,因为知觉的整体并不是色、形、声等感觉的简单总合。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做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论儿童的自我教育与教师作用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既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生平

成长阶段(1870~1886)

1870 意大利独立,八月三十一日,玛利亚·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父亲为亚力山卓·蒙特梭利,母亲为雷奈德·史托普尼。

1875 玛利亚·蒙特梭利五岁,举家迁居罗马。

1876 玛利亚·蒙特梭利进入公立小学一年级就读。

1883~86 进入米开朗基罗技术学校(高中) 。

1886~90 进入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最喜欢的学科为数学。

1890~92 以杰出成绩就读于罗马大学。

1892~96 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1896年毕业,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 准备阶段(1896~1906)

1896 担任罗马大学附设医院―San Giovani Hospital之助理医师。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妇女会议上,以意大利代表身份出席会议。

1897 义务担任罗马大学精神医学科临床教学之助理医生。

1898 在社林举行之教育会议上演说,并于罗马出版此演讲文《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儿子马里欧·蒙特梭利诞生。

1899 在意大利开始为期二星期的演讲旅行,演说《新女性》与《现代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获杰出医疗服务奖。

1900 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1 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学。

1902 受邀于拿坡里教育学术会议上演讲。

1904~1908 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 启蒙阶段(1907~1909)

1907 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1908 第三所儿童之家——米兰儿童之家成立。(依据史坦丁的说法:出版意大利版《教育人类学》)

1909 重要著作意文版。(意文版名称为《应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之科学的教育方法》)。首次师资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 拓展阶段(1910~1952)

1910 与墨西哥的修道院为地震受灾儿童成立学校。蒙特梭利协会于罗马成立。

1911 意大利与瑞士的公立学校经政府当局认可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巴黎成立蒙特梭利示范学校,英国也成立学校与蒙特梭利协会。

美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设立,为安妮乔治所创办。

辞去医师工作与大学教职而全力投入其教学方法的扩展。

1912 美国麦克劳杂志以《在美国出发为题》长篇介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教学法》英译本出版。

(依据史坦丁之说法《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两册出版)

1913 第一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应麦克劳杂志之邀到美国演说,与卡内基大厅发表专题演讲。受邀至发明家爱迪生家中做客。

1914 荷兰儿童之家成立。著作《蒙特梭利手册》出版。克伯屈出版《检视蒙特梭利系统》严厉抨击蒙特梭利教育。

1915 于洛山机与圣地亚哥开设训练课程。

第三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美国旧金山开课。

由美国教育协会赞助于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上演讲。

巴塞罗纳成立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

1916 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开训练课程。

1917 两册《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出版。访问荷兰,荷兰蒙特梭利协会成立。最后一次访问美国。

1919 首次在英国开始训练课程,为期两月。之后,每隔一年前往伦敦开课一次。

1922 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

维也纳成立儿童之家。

1923 获英国达拉莫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

1924 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四个月的训练课程。莫索里尼走访各国调查蒙特梭利学校蒙氏与其相遇。

1925 获意大利政府支持,蒙特梭利教育于意大利复生。

1926 前往南美洲阿根廷演讲。 阿姆斯特丹成立蒙特梭利中学。 在瑞士日内瓦的国家联盟演讲《教育与和平》。

1929 发表《宗教教育》专文。罗马成立师资训练学院。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第一届国际蒙特梭利会议于丹麦举行,会议主题为《新教育》。

1930 罗马开始为期六个月的训练课程。

1933 莫索里尼领导之法西斯党统治意大利,下令关闭所有蒙特梭利学校。致使蒙氏离开意大利,转而定居西班牙。

国际训练课程也于巴塞罗纳开课。(依据史坦丁说法:《童年的秘密》出版)

1936 西班牙内战,蒙氏转往荷兰。《童年的秘密》出版。

模范学校与训练中心于荷兰的拉兰成立。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总部由柏林迁至阿姆斯特丹。

1939 在印度开设训练课程。《大地的儿童》、《青春期及青春期之后教育的改革》、《大学的功能》等出版。

于甘地、泰戈尔会见。

1939~1946 在印度有千名以上教师接受训练。蒙氏对婴幼儿发展产生浓厚兴趣。

1944 以《生命的前三年》为题演讲。于锡兰举办训练班。

1946 出版《新世界的教育》一书。

1947 应意大利政府之请回罗马重组蒙特梭利协会。

返回印度策划蒙特梭利大学,但因政治混乱而中止。

伦敦蒙特梭利中心成立。

1948 《吸收性心智》、《了解你的小孩》、《发现儿童》等著作出版。

1949 (依据史坦丁说法:《吸收性心智》出版)

首次在巴基斯坦开课任教讲授。于巴黎获颁荣誉社团会员奖章。

1949~1951 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50 到北欧的挪威、瑞典演讲,获阿姆斯特丹大学颁赠荣誉哲学博士。被委任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

1951 第九次也是蒙氏最后一次亲自主持的国际蒙特梭利会议在伦敦举行。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市开设训练课程。

1952 五月六日病逝于荷兰,享年八十二岁。 重要著作

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

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ori Method)

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ori\'s Own Handbook)

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ori Method) 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ld) 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ent 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 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经典语录

玛利亚·蒙台梭利年迈之时

1、母亲和幼教老师所产生的爱,近乎于神。

2、人类的高贵来自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

3、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4、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

5、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的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6、生命的纪律是秩序;智力的纪律是专注;行为的纪律是顺从。

7、成人应该敬畏儿童。

8、只要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孩子们的精神与秘密便会自发的显现出来了。

9、我们现在看到的最错误的想法便是以为身体活动就只是身体活动而已,以为它不具有更高层次的功能,。。。。。。其实,心智的发展必然和身体动作相配合,而且是相互依赖存在的。

10、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形成自己,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工作;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尊重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形成自己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材料。 [1]

推荐第2篇: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

三、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四、

蒙氏教师的物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

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尊重儿童,不体罚

4、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严于律已,做示范

6、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重视家庭教育

8、创设温馨的环境

9、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平等的爱

12、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

六、

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

一、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在中国开展蒙氏教育必须符合我国国情,要脚踏实地,勇于探索,逐步前进,应将我国蒙氏教育的发展将按初期、中期与成熟期三个阶段设立目标,实施逐步发展的方针,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开展工作:

1.蒙氏教育科学研究。大力提倡从事蒙氏理论与实践、蒙氏双语教学、国际蒙氏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支持性、前瞻性、基础性政策研究。特别是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蒙氏教育方法,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我国蒙氏教育确立办学宗旨与方向。办好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蒙氏教育- Monteori in China》,为蒙氏教育感兴趣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刊物的编辑中心作用,汇集国内外优秀幼教专家以及此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人士,举(此处省略300字,北京蒙特梭利推广中心www.daodoc.com)

实现蒙氏教育的平民化。

4.教学督导与评估。按照国际蒙氏的标准、我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的督导政策,监督与指导蒙氏幼儿园的运营与管理,确保蒙氏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国际蒙氏幼儿园的认证标准,研究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认证评估体系,制定蒙氏幼儿园认证标准,确保蒙氏幼儿园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专业化。

5.标准化蒙氏园推广。研发规范化的样板式蒙氏幼儿园,开展蒙氏幼儿园特许加盟或辅导机制,发挥专业机构的特长,合理利用蒙氏教育资源。搞好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研究试验基地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实习的基地。

五、结束语

纵观蒙氏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史来看,不管如何艰难,都在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蒙氏教育由于其先进性以及在发达国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预期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将如雨后春笋般健康地发展起来。

推荐第3篇: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Maria Monteore 1870-1952),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著名的教育家,在幼儿早期教育方面,堪称旷世才女,她提出并倡导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全球的影响和地位非常深远。《西方教育史》称她为“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医生,意大利第一个获得医学学位的妇女。曾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助理医师,研究残疾和低常儿童的心理和教育。1907年在罗马开办了“儿童之家”,招收了3-7岁的贫苦儿童进行教育实验,最终提出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①强调感官训练与肌肉练习。蒙台梭利认为,感知—运动系统的训练是今后一切教育的基础;要使感知—运动训练取得最佳的效果,必须配有一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练习程序进行训练;各种感知运动练习进行的速度必须适合每个儿童的学习速度;如果一种活动是多种感知觉动作的协同活动,那么就必须首先对各种感知觉动作进行适当的训练。

②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各种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或教具,以及有关的设备如符合幼儿身材的桌椅等。蒙台梭利教具包括动作训练或实际生活训练教具、刚训练教具、读写算准备练习教具三类。

③提出学习的重要原则是自动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必须为幼儿准备教具或操作材料。有了教具或操作材料,才会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专心的操作,才能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自我帮助,自我纠正。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决定操作什么教具或材料,但必须按照教师示范与讲解的方法来使用教具或材料。幼儿使用完了材料,必须把它放回原处,并照原样放好。教具的管理以及椅、柜、橱的清洁工作,都由幼儿自己负责,以培养幼儿守秩序与责任心。

④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动作教育包括动作的控制、照顾自己、待人接物等内容,也称实际生活训练,目的在于发展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责任感与耐心。感官教育帮助幼儿发展感知觉的敏锐性,区分和辨别相似以及细微差异的能力。听觉训练是语言教育的重点,一方面通过感觉材料对幼儿进行听觉训练,提高幼儿听声、辨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向幼儿做发音示范,结合练习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读写算则以上述三种教育为基础,在上述三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进行。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蒙台梭利以其毕生努力,研发出一整套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为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方法、教材,并科学地研制了一系列教具(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数学、科学、文化等教具),使人类从婴幼儿开始,能够几乎最大限度地成长合理、健康而有智能。更为重要的是,她以科学、爱和自由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尊重婴幼儿内在诉求,在孩子发展进程中的相应敏感期科学引导他们适时适性地成长。真正做到了使孩子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人格,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优秀意志力,完成满足自己生命发展和自我实现所需要的一切技能,最终成为在人格和能力两方面都强大而趋近完善的人。《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蒙台梭利教育自诞生起即大获成功,轰动全欧美。之后迅速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流行,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四十年代初,仅美国就有蒙台梭利早期教育学校逾两千多所。蒙台梭利教育法早已普遍地被誉为优质教育,至今不衰。它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其他所有只注重早期智力开发的教育皆无法望其项背。

推荐第4篇:蒙台梭利

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你们好!

现在每一代父母都会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能力问题上感到畏惧,感到没有信心。毫无疑问,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尽全力地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给了他,有没有考虑过所给的,是不是目前他所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欢,而且能够接受的?这些对于他性格的完善、智力的发展又有什么帮助呢?家长总是在考虑如何更积极主动地“帮助”孩子寻求更多的学习机会。譬如,才艺补习,英语练习等。他们总是希望把自己

二、三十年的知识和对孩子的期望,一下子全灌到孩子头脑中去,这只不过是急切近利的心态,最容易造成孩子死记硬背的结果。他们总是忽略了自己是孩子最关键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之所以选择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因为它是科学的幼儿教育。

现在我简单地把蒙台梭利介绍一下。 蒙台梭利一般指玛丽亚·蒙台梭利,她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今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在当代中国,蒙氏教育法也正在逐渐改变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蒙台梭利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教有五大教具: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数学教具、语文教具、自然文化教具

1、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2、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3、语文教学:蒙特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4、文化教育:在蒙特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

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5、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最经典的教具为感官教育教具部分,刚才我所执教的就是选自感官教育教具中的插座圆柱体,插座圆柱体共有四组,我选用的是最简单的一组教具。通过操作来达到3个目标:

1、通过触摸,目测辨别大小、粗细。

2、培养学生的顺序感和物归原处的习惯。

3、为握笔做准备。

推荐第5篇:西安蒙台梭利

西安新爱婴早教中心的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主要分为七大类别:

一、蒙台梭利启蒙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4个月-3周岁)

二、感觉统合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4个月-3周岁)

三、蒙台梭利美育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1.5周岁-6周岁)

四、蒙台梭利数理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2周岁-6周岁)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2周岁-6周岁)

六、快乐英语课程

(适合年龄:1.5周岁-6周岁)

七、福禄贝尔课程

(适合年龄:1.5周岁-6周岁) 新爱婴课程介绍

一、蒙台梭利启蒙教育课程(适合年龄:4个月-3周岁)

年轻的爸爸妈妈,您可曾发现:宝宝是醒着来到世界上的,他的心灵“窗口”敞开着,随时捕捉周围的信息,这些窗口是眼、耳、口、鼻和皮肤,他的大脑上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渴望着从“窗口”进入的适当刺激,并随时接受和处理这些信息,宝宝与生俱来就有学习的能力。据大脑生理学家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智力(注意!不是知识)和性格,从出生到三岁,就已经完成了60%(每年成长约20%),在这时期若能以游戏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孩子的智能发展将会有充分的开发。蒙台梭利启蒙教育课程根据每个婴幼儿不同的敏感期,借助蒙台梭利专业教具的操作针对体能、手眼协调、认知、音乐、社交等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培养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协助婴幼儿全方位的潜能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培养,完整均衡与适时性的教育,让宝宝收益一生。

二、感觉统合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4个月-3周岁)

感觉统合学说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丽丝博士认为:“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器,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于感觉印象。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各种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这一阶段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展期,所以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如能通过适当的运动以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那么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等,都将有极大的帮助。”

感觉统合教育主要训练孩子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从而极大促进大脑与体魄的发育。感统训练是孩子最安全最有效的室内有氧运动,也是最具世界潮流的能力拓展运动。

三、蒙台梭利美育教育课程 (适合年龄:1.5周岁-6周岁)

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及想象力,美育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在美育课上他们通过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传达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将自己化为自由穿梭在想像与现实之间的天使,尽情玩乐并留下多采多姿、自我中心的丰富想像世界。

新爱婴儿童美育课程结合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音乐、自然、语言、文化,科学等多种领域的内容引入美劳室的活动中,顺应他们“爱表现”的天性,透过美劳活动,运用美学与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促进他们用心、用眼、用手、用耳、用肢体来创造独特的表现方法。课程给予孩子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索中能有自己的思考、判断、主动探求、表现创新,能认识、理解与尊重文化之异同,成为传承文化与勇于创新的快乐儿童。

四、蒙台梭利数理教育课程(适合年龄:2周岁-6周岁)

通过促使孩子观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和对抽象概念的想象,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有关分类、排序和归纳等能力,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人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必须通过教具操作来知道它。借助于有秩序的、持续的、正确的环境准备,他们就会得出抽象的概念。课堂上所配置的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和专业教学流程,就是为他们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所提供的环境设置。

蒙台梭利数理教育课程不仅让宝宝拥有超常的数理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能够拥有非凡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适合年龄:2周岁-6周岁)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创始于德国,是国际最流行的幼儿音乐教育法,通过融合语言、游戏、体态律动、唱歌、乐器演奏、即兴创作表演等综合艺术形式培养音乐素质,积累音乐经验,提升生活品质。 新爱婴音乐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儿童培养成肯主动学习的人。在音乐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为孩子们提出许多来自生活中的声音和音乐,通过孩子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以及即兴的创作活动,启发他们的智慧、创造力和感受客观事物的能力。音乐教育对开发儿童的智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世界给予同样的重视,有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

六、快乐英语课程(适合年龄:1.5周岁-6周岁)

新爱婴采用蒙台梭利三阶段语言教育法,不仅强调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给予适当的语言训练,并把语言教育融入到实物的操作之中,注重语言表达的精确性,让孩子掌握语言的本质。同时,新爱婴结合不同孩子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英文学习的需要,提供中英文双语和融合世界文化的教育,对孩子而言,标准的英式发音,快乐的学习过程,让宝宝感受英语,而胜过学习。

七、福禄贝尔课程(适合年龄:1.5周岁-6周岁)

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Frobel 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世界最初的幼儿园便是由他创建的,他创造的SPIELGABE(恩物)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玩具,适合幼儿的成长需要,外型从简单到复杂,具体连续性。通过分解、组合点、线、面、立体图形等几何上的基本图形,使得数学原理的概念易于理解,各种图形的分类、排列、组合、分解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构想力、论理力和思考能力,这是一项系统的教育项目,孩子们既可以愉快地玩,又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自发性,对数量和事物的性质获得认识,培养多种语言能力;使孩子的感情稳定化,促进儿童身体的成长,感官的发育、内心的健全、心情的陶冶,福禄贝尔创造的SPIELGABE的教育不是片面的传授知识,不是注入式的教育,而是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创造力、推理力的教育形式。

8

回答者: 糖糖0123

推荐第6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简介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

1 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素质 1.谦卑的态度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的中心点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9.机警、思维敏捷

5.是家长的沟通者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2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9.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3

推荐第7篇:蒙台梭利教育观

蒙台梭利教育观

一、蒙台梭利教育不是一个早期智力开发,是培养孩子一个身心素质的教育。先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能够生存的人,然后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习惯、完善的性格、严谨的学习、严谨的学习态度的人。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巧妙的利用孩子自身的成长要求,实现教育目的。

三、蒙台梭利的教学先从生活入手,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形成秩序感。同时,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感觉器官,让孩子有灵敏的洞察能力,为孩子学习抽象的学习及各种学科做准备。

四、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培养的是人的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蒙台梭利培养的能力:自我服务能力、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其次是观察力、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自我操作。

六、蒙台梭利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关注孩子的对与错,重要的是要孩子自己发现错误、自己判断、自己调整、最后自己找到答案,关注孩子的这个过程,而不要放在结果上。

七、家庭建议:1-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重复,他们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记忆以瞬间记忆为主。

八、蒙氏教具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得经验的积累,看起来似乎很死板,但是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他自身的尝试、思考、比较、推理、判断等的能力都获得发展。所以,孩子操作教具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他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九、蒙氏教师研究的不是孩子学习的技能,而是研究孩子如何学、学什么,用什么材料能够帮助孩子学习,所以说蒙氏教具只是一个媒介,老师通过它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

十、蒙氏教育主张:

1、以自我教育部分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老师只是孩子学习中的引导者、提供帮助者。老师要随着孩子的学习不乏和学习风格,提供适宜的引领、启发和扶持、已在孩子原有的能力水平上获得发展。

2、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老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老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好得多。这样孩子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学习活动成为“工作”,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

5、不是以孩子的年龄而是以孩子的实际能力设定教学内容。

推荐第8篇:蒙台梭利生平事迹

第一节

蒙台梭利生平事迹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ori)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省。他虽然是一位独生女,但是思想保守的军人父亲与出身于良好家庭的母亲,却不曾你爱过她,是她从小就能关心人,养成了善良独立的个性。5岁那年,全家搬到罗马。

18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学习(当时极少有女孩子学习工科),为她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的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16岁进入达尔奇工科大学修学自然科学及现代语言,二十岁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学习(那时极少)通过几年努力考入罗马大学医学院,成为医学院的第一位女生。父亲因此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只能靠着奖学金和家教来源度过那段艰难的求学历程。1986年26岁的她拿到罗马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从而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不久,被聘为罗马大学医学院精神病诊所心理医生,开始了队友心里障碍和精神病儿童的治疗工作,这是她教育生涯里的第一个转折点。在工作中她萌生出了这样的教育理论:一是发展智力需要通过双手来操作,再一个是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的考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于是他强调教育训练对于发展智障儿童的动作和智力的重要性。她说:“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她的研究获得成,成为她教育生涯中的第二个转折点。

1901年她转向对正常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是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呢?从而有了伟大创举-----成立“儿童之家”。1906年在罗马优良建筑工会的支持下。在罗马的贫民窟圣罗伦估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三个月后,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儿童之家”是一个能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立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相爱,户主,环境中的一切设备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家”里的大人必须经常致力于“学校“环境的改造,使它们适合儿童各项发展。蒙台梭利在这里研究了能够促使他们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种种教具,并在观察中提炼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蒙特梭利应用六十位3岁至5岁孩子的教育方法,得到惊人成果。伺候伦敦、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设立“儿童之家”邀请蒙台梭利前往开设师资培训课程。

1913年她前往美国获得旧金山博览会中唯一的两面金牌奖。二战期间,由于政治原因,她来到印度,啊二战后回到欧洲。此时她的2师资培训机构及“儿童之家”已传遍世界。

1952年5月6日逝世,享年82岁。它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医生为了儿童,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和人性的发展,奉献了她所有的智慧与精力。

推荐第9篇: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从收集的资料来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虽历经百年,人们对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蒙台梭利的生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具的简单翻译介绍上;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研究虽有一些进展,但主要围绕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本土化问题或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的,关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人们还未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这无形中影响了国人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了解程度。笔者提出这一问题,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本文力图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结合史料研究,在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历程的过程中,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做粗浅的思考。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致力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的原因。社会的变革,学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国外兴起的蒙台梭利运动推动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第二部分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百年引进历程。文章把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3年—1949年;第二阶段,1950年—1977年;第三阶段,1978年—1989年;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并对每个阶段引进的现状、引进的内容、引进的途径、引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勾勒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第三部分考察和归纳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后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积极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改变了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引进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引进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造成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盲目效仿,同时导致人们办园功利心的加剧两个方面。第四部分针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作粗浅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必须走出移植、模仿的形式,以扬弃的态度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进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使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走向深入;同时引进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抓住思想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形式的学习和模仿。

推荐第10篇:蒙台梭利教学计划

阅读(21)| 评论(0)| 复制链接 0票 我顶

、情况分析:

通过蒙氏教育活动的实践,我班幼儿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动手操作能力、秩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与同龄的幼儿相比,他们在学习兴趣、守纪律、遵守规则、等方面稍胜一筹,但个别幼儿的日常生活常规有待提高:做事拖拉、欠缺责任意识,收玩具、做值日生等工作常常需要别人提醒,因此,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的情况,制定了本学期的蒙氏教育教学计划。

二、活动目标:

1、以感觉教育中的视觉教育及数学教育为主进行蒙氏活动。2、适当增加科学教育、语文教育、地理教育的内容。

3、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家庭生活环境。

4、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责任感及手眼协调能力和安静专心的练习。5、通过视觉教育,帮助幼儿怎么样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增进相同、对比、类似的观察,为今后的数学教育做基础。

6、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及地理的兴趣。

7、结合活动整合课程,对幼儿进行口语练习、书写的预备。

三、活动内容:

1、继续走线活动及已掌握的一些日常生活练习。

2、日常生活练习:缝的工作、钉的工作、倒的工作、清扫工作、水的工作…… 3、视觉练习:构成三角形、二项式、三项式;增加纸上作业及相应的延伸活动。 4、数学活动:十进位系统2。 5、科学活动:树 6、地理活动:地图. 7、语文活动:书写预备、文字与阅读. 此外,在开展以上活动之前,还需要有必要的预备活动。

四、完成活动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每周进行2——3次,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加练习,幼儿在练习时,教师要多多观察,做好记录。

2、每项练习都要斟酌幼儿对该项练习的关心程度,以具备有吸引力的提示加以指导。3、教师要做好每日的检查工作,如:教具柜上教具排列 的顺序、每次活动前的教具是否齐全等。

4、家长也要配合整个教学活动,在家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蒙氏大班上学期教学计划表

默认分类 2007-09-18 18:39:47 阅读2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蒙氏大班上学期教学计划表 篇二:蒙特梭利教学计划

蒙氏教学计划

第一周:预备周活动

1、找点及问好练习:教师固定幼儿蒙氏点并请幼儿学习问好方式。

2、问好练习及走线:幼儿认识蒙氏线,知道走蒙氏线的方法并进行线上游戏

第二周:预备周活动

1、走线取垫:复习走线要求并加入取垫环节。

2、教师铺毯学习:教师示范请幼儿进行铺毯走毯练习。

第11篇:蒙台梭利资料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于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第12篇:蒙台梭利演讲词

如何准备做一位蒙台梭利教师

我很忠实地把这篇蒙台梭利博士五十年代的演讲词译成中文,献给每一位教育工作同仁。

在这篇演讲词里,说出了许多我亲身的体验以及我对教育工作的理想,也是我内心深处渴望分享给从事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每一位老师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现在就让蒙台 梭利来向您现身说法,您会发现,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和蒙台梭利教师根本上有什么不同,您也会知道如何让小朋友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境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看完这篇后,您会了解教育的真谛,并发现爱与生命的真义。

蒙台梭利教师的态度和做法

一位蒙台梭利老师首先要自我准备,他应不断地运用他的想象力。在一般传统的学校里,教师注意到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但是一位蒙台梭利教师,在他眼前的孩子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被了解的孩子,这是两种老师基本上的差异。来到我们学校的老师要深信小朋友会在学习和操 作中流露自己,表现自己(即在操作中他会让我们认识他),他们也应该暂时放下在发展心理学所学到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常态来断定幼儿。老师的心情不要被那些在发展历程中有偏差的孩子所扰乱,他要了解这些孩子也是生活在一个精神领域里,老师要确信在他眼前的孩子找到一样吸引他的教具时,在操作中会流露他真实的天性。那么在教室里要达到怎样的理想呢?朝什么方向去引导孩子们呢?要使孩子们一个个专注于操作,为了达到这样的情境,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内在的动力上,那么他的活动将一阶段一阶段的改变,呈现出一个精神领域的演化。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般来说,老师的态度包括三方面:

蒙台梭利教师的重要不同处

第一个时期:老师是环境的维护者,全心专注于环境的维护,因为环境能诱导孩子们,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对于不专心的孩子,也有治疗的作用,在我们国家里 (蒙台梭利的祖国意大利),每一个家庭主妇习惯于把家庭整理得让人觉得舒适、喜爱,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她的丈夫,她不会过分挂虑丈夫在做什么,她会为他预备一个能制造和谐气氛并有助于共同生活的家,努力使这个家宁静、舒适,并充分注意到多方面的情趣。一个让人喜爱的家,基本上是井然有序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整洁、明亮、而且悦目,这些都是一个家庭主妇首先会注意到的。在学校里,老师也要首先注意到这些,一切都要很有秩序。教具要保持美观,要擦得很干净,没有一点灰尘。这样会让小朋友觉得所有的东西永远都是新的、完整的。一切都有充分的准备,让小朋友随时随地都可以取用。老师本身也要使 小朋友喜爱,很细致地常常使自己保持整洁、平和、高雅。每位老师要设法达到这样的理想。还要切记在他们面前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主所特别钟爱的。老师为了小朋友而修饰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动作优雅、宜人,这是老师表达对孩子们尊重与了解的第一步。孩子们在这个年龄常把美丽的老师想象成自己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 虽然不得而知,但常听到孩子们看到一位美丽的妇人时会说:“好美啊!美得和我妈妈一样。”可能他的母亲根本不美,但在孩子心目中,妈妈永远是美丽的。他会对每一位他喜爱的人说:“你像我妈妈一样美丽。”所以在孩子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算是环境的一部分,而老师更是环境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

在所有其他的教学准备之前,老师首先要对孩子的学习环境用心经营。这是一个间接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环境没有维护好,无论是在生理、心智与精神方面都不可能收到什么良好的效果。

第二个时期:当我们了解学习环境的重要后,接着要探讨的是老师对孩子们的态度。对那些没有规矩的、犹豫不定的、头脑不清晰的孩子,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希 望他们全神贯注于操作,有时我会用一句不太被人赞赏的话来描述:“老师要成为一个诱惑者,去吸引小朋友。”如果疏于维护学习环境,柜子上布满了灰尘,教具的油漆也脱落了,又没放整齐,再加上如果老师也衣冠不整、言行不雅,甚至对小朋友粗鲁,那么老师在他的职责上就有了根本的缺失。在小朋友还没能达到(专心操作)时,老师要像熊熊的火焰激发他、诱导他、并赋予他活力。老师虽然诱导他、激发他,但不要担心是否会阻碍他心智的发展,因为在混乱不安的环境,心智的增长是无法开始的。

在幼儿进入全神贯注的操作之前,老师可以做他愿意做的,他可以带小朋友活动。我(蒙台梭利)念过一本圣人传记,在一个风气还不太坏的城里,这位圣人设法召集一些在路边流浪的孩子。在教育他们之前,他只设法带他们玩耍,让这些孩子对他有好感并喜欢他,这一点就是老师需要学习的。儿童诗、歌唱、故事,并对孩子不同的活动感兴趣。幼儿此时的活动本身并不很重要,但老师的参与及对幼儿活动感兴趣的态度,能使孩子们深深的被老师吸引。实际经验证明,一位活泼的老师比不活泼的老师更吸引孩子。如果愿意的话,每位爱小朋友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活泼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以愉快的声调说:“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自己换一下架子的位置呢?”说完后就和小朋友一起工作,鼓励每一个孩子,重视每一个孩子。在孩子们当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使孩子们喜爱他。他可以对某一个小朋友说:“你的铜器擦得这么亮啊!真好,向大家展示一下吧!”也可以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和老师一起去花园采一些花,好不好?”等等,老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变成对小 朋友的邀请或激励。

以上是老师们应有的第二种态度。在这阶段中,常会有些小朋友不断干扰别人,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禁止他们干扰。虽然我们说过,并再次反复强调,当小朋友全神贯注于操作时,不能干扰他们,不能中断他们的操作情绪,更不能扫了他的兴。但是在小朋友不断干扰别人时,正确的技巧却正好相反。在此要中断干扰别人的小朋友活动的行为,中断的方式可以是一种对他行为表示惊讶的态度,或是对暴躁的孩子表示特别关心,他扰乱别人时对他特别关爱,用关爱介入他扰乱暴躁的行为时,会在孩子心中引起一连串的惊奇(蒙台梭利说好像为小朋友带来一连串的电击),久而久之就能看到效果的。老师干预孩子的方式,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表达:“你怎么 啦?来!到我这来,我有一些事情要请你做呢!”很可能他不理会这邀请,老师可以再向他说:“你不喜欢是吗?好!没关系,来!我们一起到外面院子里走走。” 老师和他一起,或请助理培他,在被照顾下,他的脾气会消失,其他的孩子也不会再受到他的干扰。

第三个时期:小朋友终于开始对某些东西感兴趣了。一般的现象是,孩子先对日常生活的操作感到兴趣。我们不要在未能达到操作教育之前就先介绍小朋友一些心智发展的感官教具,或其他认知发展的教具。经验告诉我们,这不但一点也没用,而且会伤害到他们的发展。一定要等到小朋友专注于某些活动,前面已经说过,最先引起小朋友专心操作的是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当小朋友开始对某些日常生活的工作感到兴趣是,老师不要中断他,因为这样的专注符合自然发展的法则,从此会展开一连串不停的工作,这专注的情境开始时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细致,而且很容易消失,就好像肥皂泡一样,一碰就会没有了。那美好的、全神贯注的情境,一不小心也会消失殆尽。

老师这是要非常注意,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小朋友。这是老师常会犯的错。因为在此之前,小朋友一直很难进入专心操作的情境,而不停干扰周围的人,好不容易他才专心于某项工作,但老师在致力于工作时,即使只是在经过他身边时,稍微赞美了他一声,说了个“好!”字,就足够使他又开始顽皮,而且可能会让他在一两个星 期内不对任何工作感兴趣。另外一个例子,当一个小朋友在操作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如果为了帮助而介入,那么他就会自己走开,留下老师自己在那。小朋友的兴趣 不只在于专心工作,更是因为希望能克服苦难(如果老师已经胜过了这个困难,就让老师做好了!我对那工作就不再产生兴趣了。)同样地, 如果小朋友拿重东西,老师来帮忙,常会发现小朋友丢下教具及老师,自己却走开了。赞美可以帮助别人,但是有时甚至只是瞥了他一眼,就足够中断或者破坏那已 经开始的工作情境。说起来是很奇怪的,但是就是会发生。只要小朋友发现有人在看他,这情境就中断了。如果有人来看我正在做什么,不愿继续工作的情况也会发 生在我们身上。一个使老师成功的大原则是这样的:当全神贯注的情境一开始时,就当作小朋友不在教室里。当然可以看他正在做的工作,但是只要稍微用眼睛瞥他一下,而不要让他发觉。在全神贯注后,小朋友不会因无聊而心中苦恼,也不会不停地从这样东西转到那一样东西。他会被内心的决定引导着,开始选择他要的工作。在自由选择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有很多人希望操作同一样教具时,老师不应介入,不必帮他们解决。小朋友自己会解决。老师的责任是,当发觉所供 应给小朋友的教具他们都会了,要马上介绍新的教具。在实际经验中,老师会获得不干预小朋友的工作技巧,但也不是很容易获得的,他愿意把自己提升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老师真正的精神,在于能使孩子自己充分的表达他自己,如果说是我们在帮助他,那会是老师自傲的流露。

老师真正能给与孩子的帮助,不在于一时情绪的激动,而要处于爱。爱给人最深的满足,无论是对付出或接收爱的人,所以要适当的运用。真正的爱,是为所需者服务,是真正的付出,不必张扬出来。如果张扬出来,这真正的帮助就被一种自然而平常的行为所取代,而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了。

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本质上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老师可以在一个好仆人身上找到同样的特质。仆人把主人的靴子放的整齐有序,而只在主人告诉他什么时候用时,他才用。他细心的准备主人的事物,但不规定主人什么时候吃。午餐准备好后,他不会再多说一句话。他在准备好后就退下了。同样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老师也要有这样的态度,老师所服侍的主人是孩子的心灵,当他流露出心中任何的希望时,老师就要马上准备好去满足他。就如同当主人独处时,仆人不会去打扰他。但是只要主人一叫他,他就会很快地过去接收吩咐。主人想要什么,他马上回答:“是的,主人。”如果主人请他欣赏,即便看不出有多美,他还是诚心的欣赏着。就这样,当小朋友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不应加入,但是如果他表示需要我们的嘉许时,我们也应很慷慨的赞美他。

老师和小朋友在心理上的联系,在技巧和方法上和主仆的联系是相同的。我们应尽力的、好好的服侍幼儿的心灵和精神的领域。

幼儿教育的基础建立在孩子的自我发展上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特别是在教育的园地里。教育不只在于小朋友脏了帮他洗,或帮助他穿着整齐。我们不只是服侍孩子的身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孩子如果要自我发展,穿着整齐是他应当学着做的。我们的教育基础不在于替他作,孩子要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境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要知道孩子的发展史循序渐进的,这特质往往显示在独立自主上。这种认识,将引领我们对幼儿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要帮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去思考,这是做幼儿心灵仆人的艺术。而这种技巧,在孩子幼儿年时,更显得重要。

如果老师的观念和态度,可以使那些交给他照顾的孩子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可以享受到丰硕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他可以快乐地察觉到孩子心灵真诚的流露。能看到 这情景,实在是一个特殊的恩赐,就像沙漠中的旅人发现了绿洲,赞颂在没有希望的、干燥炎热点沙漠竟能看到了涌出的甘泉。因为人类精神领域的美好,在这些成长有了偏差的孩子身上,也是隐而不现的。当显露出来时,和老师预知的相符合,他便能以满足的喜悦来迎接。如此的喜悦,是信心得到报偿的喜悦。幼儿的本质,让我们看到人是怎样的,他是一个永不知累的工作者,因为有一股永恒的喜悦推动着他。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因为他内心不止息的渴望就是克服困难。就像那些真正愿意帮助弱小的人,是因为他有一颗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的爱心。我们从心灵深处努力尊重每一个人,就像用水去灌溉每一心灵的根。在这些特性中他会认识并了解,真正的幼儿是成人之父。

这是一步步慢慢达成的。开始时老师会说:“我看到孩子们应该如何,并发现比我想象的更好。”这表示他若要了解童年期的孩子,只知道他的姓名、地址、父亲的工作等等是不够的。老师应该认识并实际体验童年期幼儿的秘密,愈深入愈会达到目标,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才会领会到另一种不同性质的爱。他不会只因孩子所表露的而爱他。他爱他主要是因为他体验到孩子拿隐藏而不显露于外的秘密,这真是美妙的体验。当这种精神领域显露时,老师也会被潜移默化。我们会觉得自己被感动,并逐渐地被改变。我相信,而且我们经常发现,多年以后幼儿的名字我们可能记不起来了,但不会忘记当时从幼儿心灵中流露出来的种种,以及被他们所激起的爱。

导师工作的精神层面

爱有两种不同的层次,平常我们说爱小朋友时,是只照顾他们、亲近他们,我们明白这会使我们也觉得温馨。如果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往来是精神层面的,这关爱只能 在祈祷中学得。但我现在要说的另一层次的爱,在这层面里,爱已不是个人的或物质的。谁服侍孩子,就会觉得是在服侍人的精神领域——一个必须获得自由的精神领域。这不同的层次是被孩子填满,而不是来自于老师。是老师觉得被带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被认识的层面,是孩子让老师成长,并引领老师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中。

在此之前,老师可能认为他的职业是崇高的。想到有很多假日,工作时间少,待遇又高,就很高兴。老师内心的满足,也可能是来自孩子前的权威感,而且又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和崇拜的偶像。他最大的目标是有一天或许能成为主管或督导。但如果真能从这层次体验到另一层次,他就会明白那并不是真的喜悦和快乐。他如果能体验到精神领域的喜悦与满足,他会自然放下追求晋级的满足。事实告诉我们,又很多园长或教育督导员,常会放下他们的职位,全心去服侍孩子,宁愿被认称为 “幼儿园老师”。我认识法国巴黎的两位先生,他们放下原先行医的工作,而参与我们的行列,进入幼儿成长的想象和境界中,他们深深认为他们的工作被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怎么看出老师是被潜移默化了呢?有什么外在的记号呢?有一点可以体会到,老师会说:“孩子工作的就像我已经不在场一样。”

在还没有进入状况之前,老师的想法往往是相反的。起先他认为是他在教些什么,是他把孩子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是现在面对孩子,流露出来的精神领域,他最大的贡献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帮助了这生命去完成他自己的创造和发展。”“在他创造的生命历程当中,我帮助了他。”这才是老师真正的满足。教六岁以前的孩子的老师,深知他帮助了孩子在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的成长。他可以不知道任何有关幼儿之间的种种,他可以借着和孩子在一起自由交谈时,认识孩子的世界。也可以不去关心将来会怎么样,使进高中或大学,或很快会中途辍学;但老师知道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中,所应完成的他已经完成。老师会说:“我会为他心灵的成长服务,他们也完成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在他们的经验过程中,我陪伴了他们。”

老师在权威之外,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觉得他的工作是在一种精神生活的满足中,那是永恒的一部分,在每日清晨的祈祷中。如果没有进入这境界(生命), 是很难了解我们所谈的,很多人相信这是牺牲的美德所带来的效果,有人说这些老师真谦虚,一点也不在意他们的权威,也有人会说他们的教学法怎么会成功。如果要求老师放弃他们最自然且习惯的方式,很少人能明白,这不是牺牲,而是一种心灵的满足。不是牺牲舍弃自我,而是一个新的生命。在这生命里有了不同的价值观,那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只是起先没有发现而已。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基准,例如正义的定义,在学校、在人类社会里、在民主国家里,正义是在不同阶层里的 人遵守同一的法律。富人、有权势的人、或是垂死的病人,正义常伴随着审判、监牢、判决。如果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一定和法院、警察无关,所以老师不要只对某个孩子特别好,要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要公平。这是最低层次的正义,就好像要使每个人都达到同一的高度,就把不同高的人头砍掉那样的不合理。从教育较高层次来看,正义是精神层面的,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发挥到他们自己的顶点。 社会正义是帮助每一个人,让每人到达完整的精神层面的成长,要为人类的心灵服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里,尽可能帮助每一个人,让他的心智发展,达到自己的最高峰。要引导他,触发他的内在动力,这动力将推动替达成他的发展。这也是未来社会组织的形态。如果和经济的财富相比,经济财富是会失落的,而人类成长的精神宝藏却一点也不会失落。我是富有的是贫穷的都无所谓。如果我的人格达到了完全的发展,经济问题自然会有适当着落。人类如果能使他的心灵发展健全、圆满, 人类整体就会变成更有建设性,经济方面的价值也就不会如此重要了,不是只靠手脚和身体来建设,而是靠他的心灵和智慧,当心灵和智慧的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时,所有人类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孩子是人类的导师和未来的希望

孩子们组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需要任何帮助,而大人却要靠警察、法律、监狱及士兵来维护秩序。孩子能平安地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让我们看出自由和纪律,只是一个银牌的两面,因为用心去探讨过的自由会使人有纪律。一般来说,银牌有两面,一面很仔细地铸一个伟人的头或一些象征性的画面,另一面不怎么精致的铸一些线条或数字,那线条的这一面可以比喻成自由,精美的那一面是纪律。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老师所面对的是混乱,他就会禁止孩子 们不安定的行为,老师尽量注意并改正他们,因为在一般传统的教室里,这种情境,老师会觉得没有面子。但事实并不如此,在新教学法的技巧中,我们可以了解, 在服侍孩子时,我们是在为人类生命服务。当我们在帮助人类发展时,也同时提升了宇宙和自然。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本来就是不断的往上,走向更高、更远、更健全。也只有孩子们能建造这么美的殿堂,它是永远向上延伸的。宇宙自然的法则是由纪律的,当纪律自然呈现时,我们知道孩子已经进入宇宙万物的秩序中了。很明显的,自然所赋予人的使命,提升成人至更高层次的使命也赋予了孩子们。孩子们带领着大家走向更高的精神领域,并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

最后,让我送给大家几句话,这些话可以帮助大家记得我前面所说的。这不是一段祈祷词,而是备忘录。对老师们来说,这是一段祈求,也是一个生活的准则(这些话是没有其他任何话可以取代的)。

\"主啊!请帮助我们深入幼儿的内心,了解幼儿内心的秘密,这样我们才能遵照你正义的法则及你至尊的圣义,认识他们、爱他们、为他们服务。

第13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今年来,随着蒙台梭利教学法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与深入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中国大陆学前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促使越来越多的蒙氏实验班,蒙氏试验幼儿园,蒙氏早教园遍地开花,蒙氏教师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

为了适应当前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东方汉院幼教培训中心开设了蒙台梭利中高级蒙氏教师培训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蒙氏教师。2013年蒙台梭利教师暑期培训班招生进行中。

第14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的介绍

 在这一章里包括三个阶段即肌肉技能练习视觉——肌肉图像以及运动肌肉练习、组词练习和阅读

 教具为画图画,幼儿在第一阶段通过肌肉技能练习,复制几何图形,描画图形线条强化线条确定图形的概念,并且通过这种练习孩子获得快乐

孩子的双重进步

 观察一个孩子连续描画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孩子的双重进步

 第一,慢慢的,他们画到轮廓线外面的情况越来越少。最后,他们能够做到完全画在轮廓里面,并且不论是轮廓线里面还是在其边缘都充满了紧密而一致的笔划

 第二,孩子们为填色所画的笔划从一开始的短而混杂,到后来的渐长且平行,这样的事例明显表现孩子们掌握了铅笔的运用,通过改变练习来使孩子们不得不画各种长度的线使他们对铅笔的运用越来越纯熟。

引申

对笔的熟练控制不是通过反复进行书写练习而达到的,而是通过填色练习达到的,孩子在没有真正书写的情况下就完善了自己的书写能力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类似的练习来强化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 视觉肌肉图像及运动肌肉记忆练习

 教学材料:粘有单个砂纸字母的卡片

 练习步骤:1,将视觉和肌肉触觉与字母发音联系起来;2,知觉;3,语言

4、触摸砂纸字母

要摘

 没有必要展示单个字母的发音如何揭示出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与语言能力本身发展不完善相关的语言缺陷会自己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逐一记录下来。这样,她就拥有了关于孩子进步的记录,这有助于教师对单个孩子进行教学,并有助于揭示出这个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

 成年人当中的许多永久性语言缺陷是在婴儿时期由在语言发展中的功能性错误造成的

 在儿童时期这些缺陷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适合于完善小孩子语言的教育方法非常容易被消除。

组词练习

教学材料:各种必需的字母 练习:用字母组合单词 练习的重要性:

1、孩子分析完善强化自己的口头语言——为自己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放置一个物体

2、组词能够让孩子理解清晰有力的发音的必要性

3、这一练习把听到的声音与表现声音的图形符号练习起来,并且为准确而完美的拼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组词练习本身就是对智力的一种锻炼。

总结  这三个阶段包含了学习书面语言的全部方法

 将书写和阅读练习起来的心理——生理行为是分别得到训练的  对于我们孩子而言,真正的书写是一种测试,它来自于内心的冲动来自于解释一种高级动作所获取的快乐,而不是一种练习。

 通过与书写相类似但却不是书写的练习,来获得并完善这种人类文明的最高形式——书面语言  这种观念——在尝试之前进行准备、在继续进行下去之前完善自己——是很有教育价值的

 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鲁莽的让孩子尝试他还做不好的东西会让孩子对自己错误的敏感性变得迟钝  要教会孩子谨慎,让他避免错误;教会孩子尊严,让他未雨绸缪;教会孩子谦虚,使他更靠近善的本源。

阅读

       教学材料:单词或短语的卡片或纸条、玩具

阅读是一种纯粹性的工作,书写的教学工作为阅读做了准备

书写能够纠正并指导和完善孩子的口头语言,阅读是为了帮助其概念的发展 书写能够促进生理语言的发展,而阅读则促进社会语言的发展

书依靠的是逻辑语言,孩子在能够理解并且欣赏书之前,必须建立起一种逻辑语言 当时机成熟的时候,逻辑性的口头语言就刺激了相应的书面语言的爆发式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写作必须在逻辑语言之前,因为书写在词汇阅读之前

十八章儿童期语言

    语言发展的两阶段 言语分析的必要性

由于缺乏教育而引起的语言缺陷 图形语言的重要性

图形语言的重要性

 在大自然中,口头语言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当高级精神中枢按照库斯莫尔称之为逻辑思维的规则,按照语言合乎文法的句法构成——这对于表达复杂的概念来说是必要的——使用词语的时候,这种口头语言就建立起来了。

 语言机制是高级精神活动的必要前提

语言发展的两个阶段

 低级阶段是为各种神经通道和中枢神经做准备,而中枢神经要把各种感觉通道和运动神经通道联系起来  高级阶段由高级精神活动来决定,这种高级精神活动通过语言机制的发挥来使自己外化

第一阶段

 口语的发展一般是在孩子2~7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是感知觉阶段,在此阶段中,孩子的注意力开始自觉

 在语言与感知建立起联系的时候,语言就开始了,而此时语言本身就仍然是一种心理——运动神经机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 口头语言拥有自己的起始和发展,通过感知觉,引导语言本身的原始机制不断完善。  文化的一种高级阶段有时伴随着一种口头语言的不完善,这就阻碍了个人思想的表达。

第二阶段  高级语言即逻辑思维语言,其根源在智力发展之中,因为智力发展需要利用语言机制。  逻辑思维语言的发展是通过智力文化使其自身不断地得以丰富  承认图形语言是一种珍贵而不可缺少的智力教育工具,因为他能够帮助人们巩固概念,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把他们写进书本,成为永久记忆。

 考虑图形本身,重构它的心理——生理机制要比口语的简单的多,对教育来说可以更直接的实现

言语分析的重要性

 语言必须具体化,且定要稳定,故书面语言或是通过图形符号呈现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 完善语言首先进行写作,然后是语法研究;完善语言形式时,我们应该首先按照语法规则教授写作,后对形式进行分析,故在语言发展完成之前——这种完成能够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言语机制——当孩子说话时,就必须抱着完善言语的态度对它进行分析。

由于缺乏教育而引起的易语言缺陷

 儿童语言中的正常缺陷是由于口头语言发音器官的肌肉没有很好的起到作用,从而导致无法重现发音,而这正是某一天生的动作的感觉刺激。

 对口头语言来说,必要的肌肉运动间的联系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如不是则可能造成儿童的口齿不清

纠正语言的所有练习

    安静练习课程

图形语言练习体操练习

第十九章:算术入门

      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机会算术

用图形符号呈现的数字:

1、数字练习,

2、0的教学 数字记忆练习

1至20的加减乘除

十进制课程:大于10的算术运算

这些确实挺实用的,但是有些就有点超前了,不怎么适用于幼儿园的教学

第20章练习的顺序

教学材料的使用存在着不同的等级 练习和教学材料使用中的顺序和等级:

1、第一级:始入学练习

2、第二级:实际生活练习、感觉练习

3、第三极:实际生活练习,感觉练习

4、第四级:实际生活练习,感觉练习、与书面有关的练习、算术练习

5、第五级:重复上面的练习,开始更加复杂的节奏练习

第21章:对纪律的回顾

 儿童之家比普通学校有更好的纪律,孩子们都安静的自己做自己的事

 纪律的第一曙光来自于工作。在某一特定时刻,一个孩子对一件事情变得极其感兴趣,无论孩子在做什么练习,通过反复的安静课程使其产生持久性影响,并养成习惯,而老师就必须严格监督,按照经验循序渐进

 有序的运动是真正的休息:任何自然的休息都在于与其本性相对应的某种特定形式的运动。

 使生命得以发展的练习就在于重复中:当孩子到达重复练习阶段时,他就走在了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这种状态的外在标志就是他开始自律。

第22章:结论与印象

 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的自由,自主教育,建立起一种工作、家庭生活的活动和学校作业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工作与对孩子的教育结合在一起。  我们的方法就是要保卫人类心灵中精神的火种,保卫人的真实本性不受破坏,并且还要把这种本性从压抑和社会的退化中解放出来。

第15篇: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在教育实践的同时,还将最初使用于低能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教育方法进行总结和整理,在师友们的鼓励与催促下,于1909年写了《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又名《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书。这是蒙台梭利论述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第一部著作。是他在1907~1909年间在“儿童之家”的实验、观察和研究的总结概括。该书发表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

受此书的影响,慕名前来参观儿童之家的国内外各方人士络绎不绝。为了满足各国的需要,1919年后,蒙台梭利在不少国家开设了每期半年、招收各国学员的国际训练课程班,亲自传播她的教育方法,受训人数有时高达四五千人。

1912年,蒙台梭利发表《高级蒙台梭利方法》。

1919年从意大利文译为英文在伦敦出版。此书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续集,作者为扩充其理论与方法使之运用于7~11岁的学龄儿童而写此专著,共分两卷。第一卷《教育中的自发活动》,着重论述在教育中必须珍视和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引导儿童在适当安排的教育环境中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促进儿童思维、想像、情感、意志和道德的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和主动精神。第二卷《蒙台梭利初等教具》阐述如何使用教具帮助儿童学习阅读、语法、算术、几何、音乐、诗歌、美术等方法,促进初等学校儿童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1914年发表《蒙台梭利手册》。该书是应美国教师、家长和教育家的请求而写作的。它不仅是运用蒙台梭利的方法和教具的指南,而且是指导教师设计和制作教具的参考书。

蒙台梭利的著述颇丰,除此之外,还著有《教育人类学》1908年、《高级蒙台梭利方法》(1912年)、《童年的秘密》1933年、《新世界的教育》1946年、《儿童的发现》1948等。

长久以来,还不曾有过一个教育家,能将儿童期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来研究,蒙台梭利以科学的精神发现的“童年之秘”,也就成为了幼儿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一些崭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态度”上的启示和方法上的导引,使“教育”幼儿成为真正的可能。以上著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结晶和集中体现,概括起来包括九大方面:

1.“工作”是人性的表现,也是人性的特征,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能够“开创生命、发扬生命”的特性。

2.孩子喜欢“工作”甚于游戏。

3.“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的,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孩子们渴望摆脱大人的摆布和干涉,而自己发展他的生命,成为一个未来的强人。

4.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所能、所喜的事物来探索,才会有兴趣学习,也才能产生学习意愿。因为儿童们所选择的,一定代表着他们内在有某种特别的需要和兴趣。

5.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在生命的开始就已经存在。在这伟大的规律中,幼儿个体为了成长,会不断地显露出“内在需要”来,驱使着幼儿主动地去接触环境,以满足成长的目的。

6.“适应环境”是幼儿一切智能成长的原因。

7.儿童在智力的发展上,有各种官能的“敏感期”出现,在特定的敏感显露期内,官能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就会快速的发展。当然这种敏感显露时间的长短和出现的迟早,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的,也无法使之提前或延迟,因此也就成为幼儿教育所重视的“个别差异”理论的根据之一。

8.说话和阅读都是自发性行为,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而且孩子书写行为的发展其实早于阅读。

9.奖惩对幼儿的学习不能产生“诱因”,不但无效,而且有害。

所有这些思想归结于一点,就是蒙台梭利所认为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趋向正常,使教育呈现全面性的秩序化。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孩子的缺点:杂乱、不听话、自私、吵闹、心神不定、幻想、爱说话、撒娇、贪玩、模仿、好奇心等,转而成为一位具有自我统御能力、有自信心与安定感、诚实、慎重、不使自己犯错、品格优良、富于正义感、拥有自发性纪律、在自由中守规律、听话、懂礼貌、能够正确使用自由、守规矩的好孩子。

这种思想构成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基础,并由此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

第16篇: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6个子要素: 自由的理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特梭利教具;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地讲:一是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二是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三是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

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

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

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

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玛利亚·蒙台梭利

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玛利亚·蒙台梭利[1]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Chiaravalle )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教育理念

概述

蒙台梭利[1]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接受力的头脑》,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接受力的头脑》,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蒙台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感官教育

概述

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用1/4的篇幅来论述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1917年英文版,第198~205页)。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感官教育的实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并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近年来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智力一般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讲,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又如文字书写的学习,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就通过有计划的感官训练,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但由于强调单一的器官的孤立训练,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影响儿童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也就影响儿童的认识发展,因为知觉的整体并不是色、形、声等感觉的简单总合。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做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论儿童的自我教育与教师作用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既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第17篇: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

1、粉红塔教具的工作目的:

①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 ②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③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 ④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⑥为数学教育做间接预备(是理解十进制的准备教具); 2.棕色梯的工作目的:

①帮助孩子理解粗细;

②发展孩子手眼和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

③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

④学习长方体的概念;

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⑥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⑦为数学教育做间接准备;

3、带插座的圆柱体,工作目的:

①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大小的概念;

②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③培养专注力、秩序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④为握笔写字作间接准备; ⑤为数学学习作间接准备 4.长棒,工作目的:

①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 ②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③为数学教育对度量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作间接准备;

④为使用数棒做准备,是数量、基本运算以及十进位等的直接预备教具; 5.二项式,工作目的:

①发展孩子对三度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②鼓励孩子对数学二项式公式的认知和理解,为孩子学习代数二项式做间接的准备; ③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几何图形嵌板的工作目的:

①通过触觉和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②锻炼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③加强注意力和观察力; ④为语言教育做预备练习; ⑤进入平面几何学的预备; ⑥作为几何学立体组的导入; 7.几何立体组,工作目的:

①刺激孩子的立体感觉;

②发展孩子对立体几何形状的感官认识,了解其特征; ③为学习几何学做准备;

④加强肌肉触觉对立体几何的记忆; 8.三角形盒,工作目的:

①加强对各种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②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③为学习数学当中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④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⑤加强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9.长方形盒

①学习四边形的组成与分解; ②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 ③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④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10.大六边形盒

① 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

② 学习四边形及六边形的组成与分解; ③ 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1.小六边形盒

① 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 ② 学习六边形的组成与分解;

③ 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④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2. 数棒,工作目的:

① 学习1-10数字的名称,以及每个数字相对应的量; ② 记忆1-10数字的顺序;

③ 明白每个数字代表不同的量,并且理解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量单元; 4为学习加法、减法做间接准备;

5发展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13. 砂数字板:

① 认识数字0-9;

② 引导孩子书写数字0-9;

③ 引导孩子从1-9的具体概念进入抽象符号的认识; ⑤发展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14.数字与筹码

① 进一步加强数字和数量之间相对应的概念以及了解熟练的累加过程; ②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种; ③ 发展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第18篇:蒙台梭利教案

砂数字板

科目:数学 名称:砂数字板

目的:培养幼儿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教学准备:工作毯、0到9数字单板10块 操作过程:

一、取工作毯

二、现在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砂数字板 (1)取工作材料,放在右下边;

(2)分别把数字

1、

2、3拿出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边,展示空盒。

(3)把数字1拿出,放至工作毯中间,左手按住板,右手两指抚摸数字一次,并说1,这是数字1,沿边放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4)以此类推,找出数字2和3。 (5)进行三阶段教学。

(6)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 (7)收工作毯。

色板第一盒

科目:感官 名称:色板第一盒

目的:培养幼儿分辨颜色并对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准备:工作毯、色板第一盒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第一盒 (1)取工作毯,沿边铺放; (2)取工作材料;

(3)打开工作盒,将盖子放于盒子的底部;

(4)两指捏色板白边,有序散放于右下角。展示空盒后放于工作毯外。

(5)按红、黄、蓝从左向右沿边摆放;

(6)依次取蓝、黄、红进行颜色配对;色板都配对好了, (7)进行三阶段教学;

(8)取回空盒子放工作毯上,收色板(最后摆放的先收),边收边说相应颜色。

(9)工作完毕,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 (10)收工作毯。

粉红塔

科目:感官 名称:粉红塔

目的:培养幼儿立方体的概念,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准备:工作毯、粉红塔 操作过程:

(1)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粉红塔;

(2)取工作材料,将最小的捧在手心,放在工作毯中间,第

2、

3、4个用三指捏,第5个开始四指捏。按左右顺序摆放。

(3)划指说两遍,粉红塔、粉红塔。 (4)感知两遍;

(5)找出当中最大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6)找出当中最小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小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7)进行三阶段教学(归位,后拿的先收)。

(8)接下来我们依次找出当中最大的进行排序,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说,最大的,然后把它沿边放在左下角。前三个要说最大的,第四个开始不用说了。 (9)剩下两个时,要说“大的”、“小的”。

(10)接下来我们进行检验,将最小的放在最大的旁边,然后用右手食指往左边抚摸。

(11)我们将粉红塔垒高。请问像什么?

(12)粉红塔还可以这样摆:平放。请看这像什么? (13)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按从大到小还原。

第19篇: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理解“1111”这个数字的确比较难,但是当你把由1000颗珠子穿起来的立方体、由100颗珠子穿起来的正方形、由10颗珠子穿起来的一根小棍和单个1颗珠子放在一起时,孩子就能很容易理解了“11ll”到底代表多少。抽象的数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比如把10颗珠子一个接一个地摆好,就构成了一根棍,把10个一根根排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它正好合100颗珠子;把10个正方形叠加起来,组成一个立方体,它一共有1000颗珠子„„如此,孩子就能轻松地明白乘法的内含。还可利用它玩加法、减法、除法等游戏。三角形组合板,是

二、三十块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直观地让孩子了解了三角形的种类,并由它们挤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六边形.等边形管等种形状;此外,还有体积组、活动字母箱、排音字母板、触觉板„„总之,任何一套教具,玩法都能变化无穷。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接纳了枯燥的概念,活学活用。这当然比机械地教孩子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怎样使用蒙氏教学法从父母做起蒙氏倡导“生活即教育”。家长首先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因为言传身教的作用,往往胜过对孩子说一千道一万。

蒙台梭利理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作为家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孩子,针对他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手段,营造轻松、活泼、愉快、有趣的家庭环境,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明白,蒙氏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的全程教育计划。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借助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

感性第一

父母应尽量给宝宝提供多元感官刺激,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和语言能力。蒙氏教具中有色板、触觉板、重量板、温觉板、味觉瓶、嗅觉筒、音筒等等、音筒等等,在家中我们也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物品。比如把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不同颜色的纸放在一起教宝宝辨认,进一步找到同一色系几种红、蓝、黄等物品放在一起让宝宝认,帮他把不同的名称和相应的颜色对应起来;给宝宝两个同样的瓶子,一个是空的,一个装少量的水,让他感觉其中细微的差别,懂得轻重的概念;在宝宝面前放冷、温、热三杯水,指导他触摸,感知冷热的不同;酸甜苦辣的东西不妨让宝宝用舌头尖舔一舔„„

用身边的事物教孩子学习分类、配对、排序。比如把几种形状不同的小塑料 瓶混在一起,由宝宝按照相同形状、大小、高矮、粗细、颜色给它们分类;由高及矮、或由粗到细排列;买两套完全相同的卡片,教宝宝学着配对。如果还想简单,可以把水果、蔬菜像苹果、梨、桔子、香蕉、西红柿、扁豆、黄瓜放在一起和宝宝做上述训练,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最好一次只做一种训练,待孩子完全掌握后再做另外一种。

自己动手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让孩子动手,满足其好奇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如果再亲自做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什么、让他听什么。

在孩子对某种东西最感兴趣的时候,给他创造“玩”的条件,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收获是巨大的。在日常训练中,父母可以为孩子设计多种活动,比如洗碗、洗手帕、择青菜、刷鞋、擦桌子等等。这些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们让孩子有机会模仿大人。再如玩水游戏,可以把没用的小瓶子、罐子、碗、勺等给孩子当工具,由他们自由地倒来倒去,空瓶子浮在水面,装了水的沉到下面,在反反复复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当小孩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工作,可慢慢增强他的注意力。当孩子井然有序地遵照活动的程序进行时,他能学到对细节的注意力。最后,在他要开始另一个活动之前,父母引导他结束上一个工作,由此,他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动手的过程锻炼了动脑,同时能发展手眼脑的综合协调能力。市场上的玩具数不胜数,与其一样一样买回家,不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即经济又能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手的活动能力。前面提到的蒙氏三角形组合板,就可以用硬纸板做成,然后再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自制实物卡片,父母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画出小汽车、书包、杯子、小房子、袜子、梳子、球等等物品的形状,教孩子小心地剪好,随后在上面写上中文、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有形、有文的卡片就做好了;还可和孩子一起做布娃娃、给娃娃缝衣服„„在享受“过程”的乐趣中,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给宝宝自由

在家里,父母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玩具尽量放在低处,让孩子随手就能拿到,可随意取舍;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尊重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和宝宝交谈时,最好坐下或蹲下,与孩子的高度相仿,使他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孩子学习过程中出错时,家长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尽量少说“你错了”或“你做得不对”。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投入地玩„„

父母还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创造条件请小朋友到家里来或带孩子到人家去,在与人交往中培育孩子的合作精神。这比单纯的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受用终生。

第20篇:蒙台梭利生平

蒙台梭利(Maria Monteori,1870~1952): 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那省,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意大利的第—位女医学博士。大学毕业后从事特殊儿童教育,而后又致力于正堂的儿童教育。1907年1月6日,她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创立了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撰写了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办了国际培训班,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蒙台梭利由于教育学说与“儿童之家”的实践,在幼儿教育方面成为自福禄贝尔时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人,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之一”。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等著作先后被翻译成37种文字,她所创立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有100多个国家引入了蒙台梭利教育法。1949—1951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称“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蒙台梭利伟大的一生:

1、成长和学习阶段(1870—1896)

1870年意大利独立,八月三十一日,玛利亚·蒙特梭利于出生于意大利安科那省,是家中唯一的独生女。父亲是保守、严谨的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蒙台梭利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

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5岁的时候,举家迁居罗马。13岁时进入米开朗基罗技术学校(高中)。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这为蒙台梭利的理论之一“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维的思想来源”奠定了基础。16岁时进入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4年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

20岁自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蒙台梭利选择了学医。这在当时的社会和家庭中都是极其反对的。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先以杰出的成绩就读于罗马大学,然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

26岁时,蒙氏以极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

2、致力于特殊儿童的教育阶段历时5年(1896—1901) 1896年担任罗马大学附设医院助理医师。

1897年义务担任罗马大学精神医学科临床教学助理医生。她着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也开始精研法国医师伊塔、塞根及意大利人类学者塞奇的著作,另外还研读了卢梭、福禄贝尔的著作等等。在精神病诊所两年,形成了两个主要的观点:

首先,创造智力需要靠手的活动;其次要克服智力上的不足主要靠教育的手段,而不能只靠药物的治疗,或者说教育的手段比药物的治疗更有效。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强列反响。

1898 年在全国教育会议上,蒙台梭利提出社会进步除了要考虑政治、

经济,还要靠普遍的教育。1898年底,意大利成立全国委员会“教育迟缓儿童全国联盟”,蒙台梭利提出四点主张:

第一:幼儿教育要重视;

第二:妇女要解放;

第三:要减轻贫富差距;

第四:平和繁荣的社会要靠教育

1898年同时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在我成为校长的两年当中,使我真正了解了教育学,是我真正从事教育活动的开始”。

1901年罗马举行一个入学考试,国立启智学校的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成绩相差不多,震惊全罗马。由此,蒙台梭利提出了正常孩子教育时间过晚、教育方法错误和能否把教育智障儿童的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观点。

3、全力研究正常儿童的阶段历时6年(1902—1907) 1901辞去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教育哲学和人类学。 1904—1908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

4、创建教育法的阶段历时6年(1908—1913)

1907年1月在罗马的桑多伦佐区(罗马的贫民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1908第三所儿童之家—米兰儿童之家成立。

1909重要著作《蒙特梭利教学法》问世。(意文版名称为《应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之科学的教育方法》)。首次师资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

1911意大利与瑞士的公立学校经政府当局认可正式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巴黎成立蒙台梭利示范学校,英国也成立学校与蒙台梭利协会。美国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设立。

1912美国麦克劳杂志以《在美国出发为题》长篇介绍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学法》英译本出版。

1913第一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应麦克劳杂志之邀到美国演说,与卡内基大厅发表专题演讲。(非常重要的演说才在此进行)

5、推广教育法阶段,历时39年(1914—1952)

1914年—1917年主要在美国进行培训;1917年转入欧洲、西班牙;1929年在荷兰成立国际蒙台梭利协会;1936年到英国,这时候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从荷兰来到印度,在印度被软禁了7年,这期间也是蒙台梭利思考6—12岁儿童的教育,提出应进行全宇宙教育和和平教育;1946年从印度回到荷兰,1949—1951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长波德授予她世界和平和教育徽章;1952年5日逝世于荷兰家中,(享年82岁)正讨论到非洲加纳推广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与工作之中,至死不竭.她对儿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且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的广大教育者还在弘扬着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的听后感范文
《蒙台梭利的听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