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中地理试卷分析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18:05: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理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对试卷的分析

1、这份试卷题量比较适中,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0% ,综合题占60% 。试题内容覆盖面比较广,地形、气候、人口、国家、山川河流、常识性的地理世界之最等知识点均有涉及,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记忆能力,但是对农业和经济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如农矿产品、工农业发展状况。

2、读图题所占比重过大,难度适宜。

第1题:亚洲的地理位置图要求学生熟悉亚洲的位置和亚洲的气候、地形特征。学生这一题错误的较少,基本满分。 第2题:每空2分

属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型题目。难度较大。同时涉及了中东石油分布、产地和输出路线、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学生普遍这一题错得比较多,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知识的迁移和相互联系。

第3题:考察欧洲西部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几某国首都等。一个需要学生看地图,难度较大,学生错的较多。

第4题:考察的是南、北极地区。包括如何分辨难、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在海陆分布和气候状况方面的特点。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七年级两个班级82人全部参加考试。平均分为67.2 第一题选择题错误率高的题有:

2、

5、

9、

11、

14、

15、18 第二题综合题(读图题)错误率较高的题有:第2题、(1)(2)(4)、第4题(2)(3)。

三、典型错例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学生容易把东南亚这个地形特点混淆,正确答案是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学生容易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

有些同学把拉丁美洲的范围弄的不是很清晰。

关于美国的农业带的考察学生如果没有地理空间概念,很容易选错。

(二)综合题

第2题:涉及了中东石油分布、产地和输出路线、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学生普遍这一题错得比较多,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知识的迁移和相互联系,容易把一些海峡、大洋、大洲弄混。

四、对教学的分析

(针对典型错误分析,做出教学反思,并提出教学建议。) 1.重视对地图中地理事物的记忆。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熟记基础知识。

3.注意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理解透彻,记忆熟练。

4.强化地图教学,加强读图能力培养。上课时我觉得用多媒体教学好,图文并茂,我们上课把要讲的地理事物在多媒体中以图体现,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有印象,形成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推荐第2篇: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汪强强

本学期我带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和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现在考试已经结束,我将期中考试的情况做一总结。

七年级及格率分别为七一:49%,七二:19%,七三:30%,七四:28%。八年级及格率为八一:13%,八二:27%。七年级试卷涉及前两章的知识,但更侧重第一章,考查分数有60多分。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50%,综合题5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八年级地理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通过对试卷的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5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

2、

5、7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读图分析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

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方面分析,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更加周全,照顾到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活动,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收获,有长进。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比较扎实,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还是应该多提、多问,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三、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过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对学生个体分析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

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

4、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予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金钟中学

汪强强

2013.11.12

推荐第3篇:地理试卷分析

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板桥镇板桥中学

李国霞

一、试卷总体分析:

(一) 本次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试卷的内容涉及到了初中七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既有知识性的内容要求,同时有能力型的要求,要求学生会使用地图,能使用地图说明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能看懂书上的经纬网地图,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六大板块分布图,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气温分布图、太阳光照图等,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例尺,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考察,要求学生能识记一些常见的地理符号,能动手描述经纬线,总之,这样的试卷对学生的考察比较完全,同时对重点难点进行了考察,题目的形式有选择,简答等。 本试题题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图形类型比较高,注重读图识图知识。试卷与去年相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 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共25题50分。

2、综合题。共6道大题50分,以填空和填图为主。

二、学生答卷中出错题目及原因:

(一)、选择题:

1、

4、

5、

6、

8、

13、

18、

22、24题错误较多,其中1题属于比例尺题,课本上没有原题,但是此题也在课上重点提到过,所以要教师把重点抓住,反复练习,讲解,第4题是书上的原话,此题错误较多,可能是在课下学生自己复习时,不认真,没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给学生划复习重点是要更加细致;

5、6题是经纬网题,部分学生不会判断一点的经纬度和判断方向;8题是等高线地图的判读,部分学生不会判读地形;17题部分学生不理解民居特点。总的来说,选择题不难,做的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强调的不够,另一方面是部分同学掌握的不够扎实。 (二)、综合题:第26题 是本张试卷中错误最多的,此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大部分同学看不懂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导致失分较多。 27题的做题情况非常不理想,学生对地形的判读还是不够准确。28题气温降水的柱状图绘制,有部分学生画的不准确。 30题是建筑物图和宗教的判读 ,这一题做得比较好。31题空气的质量高低分析,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全面。

三、教学中应该多进行实例分析,不能纯理论教学。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时刻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

入,只能是泛泛而谈。学生答题时表现出来的就事论事,不能系统全面准确答题,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学习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所致。因此,今后的地理教学仍然应抓住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放松。

3、加强对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记忆能力训练。

4、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应该学好基本概念、原理,还应该引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同时注意地理教学的多样性,要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5、加强地图的教学 图象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中的图象要认真研究,弄清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智育、德育功能,融会贯通。这样,讲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6、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弱科学生的辅导工作。

推荐第4篇:地理试卷分析

2011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地理卷带来的思考

2011年是河南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尽管高三文综组在学校的指导下,远赴宁夏考察,积极参加校内外一切与高考有关的讲座,老师们对课改区高考题及模拟题、考纲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和宁夏比学生人数相差甚远,竞争惨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没有丝毫降低,在摸索、忐忑和创新中完成了11届的教学任务。今年高考虽然结束了,并且文科班的高考成绩还算可以,但是总是觉得应该对高中三年的教学有总结和反思。

一、2011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地理卷特点分析

1、地理试题结构稳定,题量适中,实现我省高考地理学科的平稳过渡。文综卷地理部分结构稳定,试题题量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考生反应试题难度不很大,区分度不高。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新课改“题目灵活、注意能力”的要求体现较为明显,没有特别偏怪,不知道怎么入手的题目。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工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值线、大气水文、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均有体现,充分体现高考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

3、突出能力考查。地理考试选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很好的突出了能力考查,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察了地理思维,强调了知识与思维的综合性。一是重视对图像的考查。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在试卷中都有呈现。试题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 1

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综合考察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36题和37题是主观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卷突出了新课改考纲对学生知识能力运通的考查要求。

4、贴近生产与生活,渗透新课改理念,注意题型创新。今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渗透新课改理念。第36题提到新加坡水资源短缺的开放性问题,第37题中国500强企业在什么位置这道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开放性试题增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体现新课改理念。

5、考题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试卷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如选择题1-2题,由日本地震做为切入点考察工业的区位条件,今年的文综地理更加侧重对人与社会,人与人等角度去考察地理知识,倾向于构造和谐社会的主题。

二、2011年新课标文综地理试卷昭示的命题走向

1、新课标卷题量和阅读量增大。从试题量上来讲,35道选择题,然后地、政、史三科,一科两道必做综合题,还有选做题,地理3道题,历史4道题,加起来48道题,题量增加,阅读量增大,在考场上时间紧,精神紧张,无形中加大考生的压力。课标卷的这些变化应该是今后文综考试的重要方向。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定时训练学生提取

所给材料的有效信息较为重要!

2、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之一是自主探究。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不会出现考生以前见过或者是做过的题,情景是新的,材料是新的,设问是新的,在这个情况下考生怎么样才能够比较完美的把答案整理出来,除了探究思维没有其它办法可讲,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做到学生会的不讲,能自学的不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从高考考查的内容看,特别强调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地理教学中,尤其是高三地理复习中,抓主干知识,突出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主干知识,而不应该由老师引导学生面面俱到,要学会“得和舍”

4、从试题设问和评分标准看,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考察地理思维,强调了知识与思维的综合性。今年考察的是新加坡,围绕新加坡水资源短缺设了三个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视点考察地理思维,所以深度思维的考察在新课标卷中体现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答题抓住重点、答题层次分明、思维严密也很重要!

三、11届文综地理复习的几点做法

1、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合理分配时间,制定三轮复习计划,采用夯实基础知识理清知识清单、整合教材进行专题讲座构建主干知识板块体系、精选习题定时精练精改精讲查漏补缺的方法进行高三三轮复习。

2、加大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培养训练。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每天看一幅区域图。能够绘制中国和世界区域简图。通过训练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为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打好基础。

3、对学生进行题型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对高考试题进行分类总结,对评分标准的讲解,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主观试题答题格式的指 导。

4、对踩线生加大指导!除按照学校安排的培优补差、对尖子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外,对一些成绩较好但是存在明显弱势学科的学生,进行单科针对辅导!

四、几点反思和建议

1、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不高,老师讲的多,给学生总结反思巩固的时间较少。个人建议采用老师根据考纲要求提前把章节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或复习的目的性更强,提高效率。

2、根据文科班学生层次差异大的特点,把学生分为3人小组,其中一人为学科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这样使老师了解学生、正对性批改作业、有效教学帮助很大。

3、针对学生生活脱离现实,空间感缺失、五谷不分的现状,建议学校在实验楼前开辟出高一年级各个班花园管理区,让学生有机会体会植物在阳光、大气、水、土壤的作用下成长的过程。可以成立有理化生地各科老师组成的综合工作室。

4、针对高考贴近生活和生产的要求,建议学校加强同一些工厂、农

场和园艺场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对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以简单的致用。

5、建议学校合理使用天文台,建立地理活动室,在学校建简易气象站。

推荐第5篇:初中地理会考试卷分析杨媛媛

地理会考分析及解决措施

现将近几年会考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今后在教学中更好的利用考试对教学有所引领作用,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将从试题分析及评价、学生答题情况、今后的教学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试题分析及评价

(一)试题总体分析 天津市初中结业会考地理试题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命制,综合整套试题来看,题量适中,难易适当,试题内容比例适当,基础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尤其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地图考察突出,彰显地理特色,比较贴近学业水平测试。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 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这种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能力,发挥了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二)试题的结构及考查内容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组成,选择题共20多个,综合题

5、6个。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下册及八年级上册下册的全部内容。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强调基础知识,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的一贯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本次考试覆盖面广,基础性较强,重视考查地理学科内基础的、核心的知识体系。整套试卷覆盖了各章节,且各部分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试题源于课本文字,不照搬,不死板,稍加改动,就成了覆盖全教材的基础性的试题。

2、大量使用地图,尤其注重学生读图、记图、析图、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本套试题使用各类地图、图表共16幅。地图类型多样,有枕面地图、柱状图、景观图、漫画、图表等。考察方向也各异,如09年第9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11年第

1、2题重点考察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12年第

33、

34、35重点考察学生读图析图能力,08年第

21、22重点考察学生的记图能力。

3、贴近生活,贴合时事热点,本试题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置问题情境,题意创新。13年 如3-6题用用2011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同选择地图、定位置,地球运动、高科技相联系,很多题目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题意新,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4、突出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08年29题到正定参加“正博会”选择铁路线。

5、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09年34题中从“新疆略图”和“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入手帮助学生分析新疆的自然地理,要求学生回答新疆的位置优势、交通优势、人口分布、地形分布,这类开放性的试题不拘泥固定答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本套试题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性强,标高适度,没有任何一个超出范围或难度过大的题目,都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基本知识,仍有学生答得并不理想,甚至根本不会。

2、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地图的考察是地理的重头戏,几乎题题与地图有联系,大部分考察学生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分布,地图中各事物的名称,有些学生会背但一旦落实到图上就不会做了,所以读图题失分较多。

3、学生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失分较多。这些不属于知识性的错误,基础知识都已掌握,但由于审题不认真或粗心大意致使出错,大部分学生试卷都有因粗心而失分现象。

4、答题不规范,表述不严密,错别字较多。学生训练少,答题不规范,答题技巧不强,而且出现了较多的错别字,尤其出现在中游学生,属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半生不熟,名称记得但字写错了,不得分。

5、地理素养及各种能力有所欠缺。地理不仅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计算能力等,有的学生会背不会用,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的,不会变迁,

三、今后的教学措施及整改建议

1、教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根据考试内容和范围及有限的教学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每一个知识点的课时,建议给学生也印发一份考试说明,让学生知道到底考什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究教法,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让学生看书梳理每一块知识点。然后教师在补充归纳,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活用,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之补充学生没有归纳出的知识点即可。教师重点讲清各知识点间内在的联系,强化学生记忆。

3、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复习的效果不是以老师讲了多少衡量的,要看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当然教师的讲在复习课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学生模糊不清,教材上没有文字叙述只有图的知识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给学生明确的空间位置,如我国各地形区的分界及山脉的走向,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等。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重点在于对学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差异、联系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重视识图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善于调动和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归纳地理特征等能力的培养。

4、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做到“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训练时,必须有的放矢,要选择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我们这一届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以我为主教师自编地理作业和试题,做一些让学生填图的练习,多读图填图。达到熟悉地图,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练后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交给学生怎样从图中获取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用规范的语言解答试题。

杨媛媛

2014.2

推荐第6篇:地理试卷分析(整理)

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教研组汪洋

考虑到学生刚分科不久,要先夯实基础。所以本次考试的要求是重点把握基础知识,同时能运用简单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这次考点主要是必修三的前三章内容。必修三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由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是要有一定的中国地理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在试卷里有所涉及。但由于高二学生没有对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涉及的内容不是很深。

本次考试的情况如下:本次参考人数787人,有效分数782人。60分以上470人,60分-50分220人,50分以下92人。及格率为60.1%,最高分91分,最低分14分,平均分为61.93分。

本张试卷总分100分:选择题 50分、综合题六小题总分50分。所涉及的内容如下:选择题

1、

2、

3、

4、5和综合题的26题为地图和地球知识。由于前期复习的内容为地球与地图,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还是不错的。选择题

1、

2、3准确率为95%。

4、5题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得分率不是很高,只有60%。所以要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的教学。

选择题6-12题和23-25题是必修三第一章的书本知识的直接展现,所以正确率高。选择题13-18题考点为荒漠化知识点,课本是以西北地区为例讲解的。但课本要求是要掌握荒漠化的防治以及原因,所以题目也是基于这个要求,通过案例的分析,重点是对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选择题19考点为热带雨林,正确率为100%。选择题20-22考点为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结果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不错,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

选择题满分的学生有10人,错一题的有20人,总体情况比较理想。达到了考察要求。 综合题26题考点为地球运动知识,涉及到地方时的计算。所以基础知识不是很牢固的学生可能在答题时就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题的准确率为55%。一半学生第一小题都能解决,但第二小题准确率不是很高。27题是对GPS和RS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结合科学考察,看似新颖,其实本质问题不变。还是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考察。28题是对“草方格沙障”书本知识的直接展现,重点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回归课本。难度很小,但结果却让人大为吃惊,只有基础很不错的学生才能把语言组织的很好,其他学生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没有规范的地理专业词语。所以表达的不是很好,得分率很低。29题和30题考察的是课本上的问题研究和活动题的衍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研究和活动题的讲解已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湿地是高考的知识点,学生对这两题的处理很不错,说明老师在上课时注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培养。31题中间涉及到了中国地理知识,考察了土地的利用类型,农业用地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这题。

总的来说,这次试卷总体难度不是很高,但要拿高分,就必须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巩固,同时更多的是要锻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要有适当的练习,要引导学生能将地理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现实生活,这样在遇到开放性试题的时候就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还要训练学生专业术语的表达,提高有效得分率。

推荐第7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天府新区2013—2014下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评分标准

试题覆盖面较大:本套试题覆盖了七年级地理下册所有章节内容,分数分布较为均匀。整套试题分二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第二大题为综合题题量较大,小题分值较小,共50个空,每空1分。

二、试题的主要问题

1、题型略显单一,尤其是没有填空题的设置。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可能落实到正确书写会更能体现课标要求。

2、综合题的第3小题总分值达22分,填图部分占17分。考察内容过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并且加大阅卷难度

三、对试题的评价

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察:本试题以考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但也对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推断能力进行考察。目的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引领学生敢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试题的考点基本上出自地理教材中的叙述性文字,但也有读图活动题或教材以外的极少内容。如最后一题,填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置,目的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主,但知识面要适当拓宽,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尽可能地多接触课外知识。这次试卷也有一些较难的题目,平时在上课中可能都不会提到,如选择题中,要求选出日本工业区。综合题第3题要求填出亚洲与其他三个大洲的分界线,其中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许多学生很难准确填图

四、教学建议

1、扎扎实实备好课。要学习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要读地理教师用书、地图册;要先做填充图册和练习册;要学习上网查找资料;要研究本区域实际地理。

2、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地理课切忌读读画画背背教学法,要研究地理课的教法与学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读图、分析、讨论、辩论,完成活动题,归纳梳理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动手实践,验证或质疑所学理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进行必要的训练。要把地理填充图册、练习册作为地理作业,此外要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做更多的练习,尤其是读图填图训练。

推荐第8篇: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HB2012-2013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广,从题型、分值、知识结构等方面看,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试卷中包括了第一章区域的特征,发展差异及联系。第二章中包括了荒漠化,湿地,田纳西河及鲁尔区的知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知识。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是一份比较理想的阶段性评价试卷。

二、主要差错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

第2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当中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本题的正确率为70.8%,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是不太牢固。

第7题与第8题考查的是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中所经过的地理环境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正确率为56.8%和60%其中所经过的地理环境为自然地理部分中的气候,学生对气候的把握不太牢固,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所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本题中学生应该是审题不仔细而导致正确率不高。

第14题与第15题考查的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线路的方向和意义,正确率分别为67%和62.2%学生对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没有区分开,本题问的是其工程对西部所产生的意义,一部分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当成是东部和西部共同的意义,因此有部分选择C选项的。

第17题考查的是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正确答案为C选项,正确率仅为58.4%,其中35.1%选择的是A选项。这两个选项中一个为工程措施一个为生物措施。学生认定为工程措施为最有效的,没有考虑到根本的措施。

第22题的正确率仅为34.6%,本题考查的是田纳西河流域的范围,然后再考查美国的农业带,但学生对田纳西河的流域范围认识不清楚,以至于本道题的正确率过低。

第23题的正确率为57.8%,本题考试的是该农业带所处的是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学生最容易混淆。

第24题考查的是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本题的正确率为66.5%,学生选择B选项的较多,没有考虑到钢铁过剩的原因。

第27-30题考试的是遥感部分知识,正确率分别为30.3%,40%,58.9%,47%,其中27和28题

学生对遥感RS的应用没有理解清楚,29题和30题学生没有把3道题融合在一起使28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30题应该把地形与气候结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2非选择题

31题考查的是区域的发展差异其中第(1)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省区知识,中国省区的简称,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记得混淆,各省区都记得混淆在一起。

第(2)题失分是最多的,学生对各区域的地形掌握的不牢固,各地形的分布情况,其中植被类型学生没有理解清楚,答的都是植被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农业生产方式中,学生同样是没有理解清楚要答写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而答的都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较多,因此本题的分值一般的都为3分左右,第(3)小题中为双选题,正确选项应为BC而部分学生答的是CD而D选项中不应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32题考查的是美国与中国农业的对比情况,本题的失分率是比较少的一般都在7分左右,本题主要使学生分析中美两国农业的区位条件,此类题一般都在课堂当中都使学生能够掌握住,因此学生可以分析它们的自然条件。本题整体较为容易。

33题考查的是湿地,东北沼泽地区,第(1)题考查的是湿地形成的原因,失分点关键的是在于文字的表达不够准确,语言答题不规范。第(2)题考查的是湿地的作用,价值和功能,本小题难度不大。第(3)题失分也是较多,学生没有分析到即满足经济效益,又能够满足生态效益的产业。对此题的功能把握不太透彻。

34题为非选择题中最复杂的一题,失分率为四题中最高,其中第(1)题为区域中城市的分布差异,而学生对于题整体的认识不够准确,有的甚至是答非所问。第(2)题考查A地形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以及该区域的地势特征。学生在本题当中分析成因和地形地势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准确分析图中的等高线信息,以至于失分率较高。第(3)题得分率不低,对于能源和工程认识较为准确。而在地(4)题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本地的优势所在分析本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一般都可以答到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但是对于其位于边境来发展边境贸易,答题较少。

总之,从本试卷总体来看,选择题较为容易得分率较高,非选题中,难度适中,但学生对试题的书写表达不太准确,以至于失分较高,整体试卷难度适中,能够发挥出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育才高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2013.1.31

推荐第9篇: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这学期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对这次考试的试卷作一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一) 、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光单选题占4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辖市”、“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黄金水道”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省区轮廓”到“中国的地形”、从“中国气候”到“长江、黄河”、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

2、

3、

4、

5、

6、

7、

11、

15、

17、

19、20、2

2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8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济源的干湿类型。第

3、

4、

9、

12、

21、25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各省区轮廓、山脉、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二)、读图分析题:第26小题填写各省少数民族名称。尽管这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第27小题判断我国的地形名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第28小题关于长江黄河的读图练习,这是本份试卷中学生出错较少的题,少数同学在第3小题出现了错误,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推荐第10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7-2018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次期末考试既是对学生这个学期来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验收,也是对我个人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说它重要,其实只是众多科目里的一门;说它不重要,它又始终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学工作寻求的突破点。教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50%,综合题5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5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如第1.2.3.7.8.17.20题,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第4.6.13题。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60多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

1、

2、

22、

18、14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

4、20、16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二)综合题:综合题考察了经纬网、二分二至图、等高线、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气候,考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到不同的情境中赋予人文性。

读图分析题:尽管这些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最后一题,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方面分析,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更加周全,照顾到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活动,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收获,有长进。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比较扎实,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还是应该多提、多问,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三、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过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对学生个体分析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培养读图能力。

4、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予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刘连红

2018.2.1

第11篇: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本次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三种题型组成。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下册除长江沿江地带以外的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答题情况

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出错较多的题2题、9题,属于审题不清,温带看成温度带;天山南北两侧地形区,写成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这一题考查的都是地理基础知识。

2、选择题答题情况

单选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出错比较多的是9题、12题、13题、20题。重点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

3、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综合题共4大题,40分。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香港特别行政区图、黄土高原地形图。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尤其第4题,虽然教师在讲黄土高原时曾经讲过,由于超范围老师没让复习,许多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大多数学生都是错误一片,甚是可惜,这同时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必备的运用地图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学生基本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如第4题黄土高原地形图学生得分不高。第1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虽是简答题,但如果脑中有图的话做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用图训练可采取拼图、游戏、知识竞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12篇: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

本学期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试题的认识

试题题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图形类型比较高,注重读图识图知识。试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注重对图形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本份试题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次科学试题编拟内容能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题量适中,难易适当,考查内容分布全面合理,试题无印刷错误。通过成绩来看,我镇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小学科学的有关知识,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探索规律。当然也有个别后进生对科学缺乏理解,成绩不够理想。但所有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能力的考查、生活和情感的陶冶。

二、学生答题况分析

(一)、选择题:第15小题错误最多的选择C,不清楚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差异,该题知识点较多,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

2、

3、

4、

5、题考察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相对好一些。第21题错得多的原因是审题不清。第27小题,几个选项容易混淆,所以错的也比较多。总的来说,选择题不难,做的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强调的不够,而是部分同学掌握的不够扎实。

(二)综合题:第31①小题,学生把台湾山脉写成玉山。32题(5)小题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失分较多。与讲课所传授的知识有较大差距,基础知识要是不扎实很易失分。

三、教学建议:

从选择来看,平时要对知识点的讲解要细之再细,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以为很简单的问题不用强调了。从第32小题和34题来看,在教学上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和有关地理概念的讲解,尽可能的把图上所反映的知识点点出来。基础知识的练习不够,欠缺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知识点的教学未落实好,学生理解不够,读图表分析图表的能力培养有待加强,知识迁移及运用能力有待增强。 今后的教学中就注意加强地理概念的教学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做到一切知识点都要落实到图上。做到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地图。同时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部分同学不重视地理的学习,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13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试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灵活性。题型结构比较合理,难度较小。

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2、试题偏易,无偏题、怪题,个别题超标。

3、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4、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2)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

(3)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4)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不够了解学生。

(5)学生不会读图和识图。

三、改进的措施

1.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第14篇: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和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化后进生。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区域性地理知识。从认识大洲到了解地区到走近国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同,根据地理学科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对比各区域不同的特征。在教法上抓住以读图为关键,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

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认识大洲”,以大陆为单元,介绍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上的非洲,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整体上反映了亚欧大陆的东西差异;美洲大陆的南北差异;非洲大陆的对称特征。在局部上从地形为切入口,分析气候、河流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体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个地区的特点。如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非洲的亟待发展的经济以及美洲大陆的移民结构。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南亚的人口与宗教、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美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的开发。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运用事例说明某个大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地区:

利用地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列举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并指出其分布;了解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两极地区的科考与环境保护。

3.走进国家:

读图说出该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该国家的特有的自然现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出交通运输的特点和主要城市、居民。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根据近些年来中考改革,地理为开卷考试形式,就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

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 (一) 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 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湘教版教育部2013审定义务教课书,内容比以往有所变化,根据教材设置,我作以下教材分析

一、关于区域的选择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

二、关于区域编排的逻辑结构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认识区域位置、联系、环境,讲述不同区域的不同关系 第三部分建设永续的美丽中国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 .

2、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第15篇:初中物理试卷分析

第一次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来源及命题范围:

本次试卷出处是大连市以往中考中的模拟试题,及部分省市中考试题,再结合本学期前两章及十三章力和机械的前三节内容重难点进行了适当修改,编排而成,试题按照大连中考格式命题和赋分。力求做到7:2:1。

本次月考命题思路:

1、考查学生前两章的学习效果;

2、警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因此试卷着眼于基础知识,但又强调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做题习惯。

二、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说试题很容易,能得高分,但实际上,全校九十分以上人数14人,85分以上53人,80分以上100人。因为我们在批卷时是严格按照中考评分要求处理的,对于细节学生处理不好的,扣分,填空中,专用名词文字错误扣分,字迹无法辨认扣分,计算题:数带错,单位不统一。单位不写全,写错单位扣分,等等。学生丢分严重的是简答题和综合题里的两个小问。

还有丢分原因是:

1、概念不牢固:表现在选择题上,干扰选项一出现就分不清,语言表述一改变就不确定。

2、不能准确分析题目要求:同一物理现象有多个考查点,究竟题目考查什么知识点,学生拿到题不认真辨析,总认为是平时练习时考查的知识点。错误较多。

3、解题不规范,分析能力差:表现在计算题,不出现公式依据,直接用导出式,角标不写或写错,解题过程中单位乱带,计算缺乏技巧。

4、简答题答题缺乏方法,习惯不好:像试题看错漏看、没注意到提干变化等现象还不断发生,说明每次考试后考试经验总结不够,不扎实。

5.还有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十分薄弱,甚至有不少同学连最基本的物理公式都没有掌握,导致计算题许多学生不得分,从而造成不及格。

三、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初三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如下具体措施加以纠正:

1.重视物理规律的归纳总结,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从而才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物理计算能力的训练,从最根本的计算方法、步骤、技能讲起,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形成最基本的计算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再一步一步前进。杜绝还有学生一见计算就置之不理的现象重演。

3.加强典型题目的讲解,例如,简答题的训练,如何要让学生去想到这三分的考点是什么,要求学生对于课堂上讲过的题目,自己做过的题目,一定要掌握,不能在以后考试中让讲过的、做过的题目仍然不会做的现象再次出现。这样,学生整体进步,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4.尽可能的增加平时小测试的次数,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被忽视的问题,就增加平时考试这个问题,我说一下物理组现状,初三物理组现在是三个教师,教八个班级物理课,每人每天都是最少三节课,还得写教案,学案,准备实验器材,还得听课,批改作业,各个班级的物理课代表,可能是很愿意和老师沟通,每天早晨都收一堆作业,然后屁颠屁颠的送办公室,老师不批吧还不好,批吧哪有时间,最后只好牺牲中午午休简单批改一下,说实在的,物理组老师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真的很大。在此希望校领导考虑下,能不能解决下实际困难,进一个新的教师。

第16篇:初中物理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试题范围及难度:

这次考试的考查范围是初三物理的前四章,内容包括:内能及内能的利用、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的一部分知识。考查的难度偏简单,因为欧姆定律还没有深入地练习,同时考虑到学生这一段学习可能不太适应,所以我们打算以基础题为主,注重知识过程的考查。题型以概念、物理含义、定性判断、分析推理的题较多,而计算的题较少,同时加强实验的操作、分析能力。

二、考试成绩:

从考试成绩上看,全校468人参加考试,80分以上人数为245人,占总人数的52.35%,及格人数为332人,占总人数的70.94%,不及格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29.06%,优秀人数比我们预期的成绩要好,但不及格的人数比我们预期的要多。

三、出错原因

选择题第6题,题目已知验电器A带正电,验电器B不带电,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问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发生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有不少学生选的是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可见学生对电荷的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分析原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知识刚开始学,不太容易理解,平时也做过这样的习题,可能对错的题学生没有理解好。解决方法:在讲解这部分习题时,再多加一道相似的题,给学生以巩固练习的机会。 选择题第11题,给出一个串联电路中两个电压表的示数,让求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此题50%的学生都出错了。分析原因:此题需要的电学知道较多,包括电路的识别、电压表的识别、串联电路电压的知识,可见学生对电路的知识掌握的不好。同时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要求的是R1的电压,有的选成电压表的电压了。解决方法:在对电学习题进行讲解时,要多注意基础题型的扎实训练。同时在基础习题上进行变式训练,使题型逐层深入,带领学生澄清思路、突破难点。同时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审题的训练,如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将关键词画下来,讲题时,让学生由题中的关键词讲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捕捉能力。

选择题第13题,比热容的图像题。本题是借助图像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此题45%的学生出错了。分析原因: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有的概念虽然理解了,但与图像结合到一起又弄不清了。分析原因:学生对图像题有些不熟悉,再加上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得分率不高。解决方法:图像题在物理题中的应用较多,在后面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中更是题型多变,把握好图像题的分析方法,对平时的作业中的图像题多关注,多让学生讲解,让学生遇到图像题不再犯难,有法可依,思想清晰起来。

实验题38题,利用器材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其中要求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写结论,这是课本上的重点,并且探究的结论在笔记本上写过,但不少学生还是出现了错误。分析原因: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缺乏理解,不知道谁与谁有关系,谁与谁没有关系。解决方法:在平时的讲解中重视对物理量概念的讲解,是物理这门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地方,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的易错点在哪里。 实验题第39题,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是:“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

.”和“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这两个问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实验的应变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暴露出平时在做实验时学生对于实验中的现象缺乏分析。解决方法:在实验中加强一些细节的培养,如误差分析、故障排除等的操作。并且在做题多关注实验题,特别是实验题中的变化习题加以总结,让学生拿到题知识怎样入手,朝哪个方向去思考。

总之,下半学期的内容更加重要也更另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进:(1)加强同头备课,研究对基础题的变式拓展,使学生澄清思想;(2)在图像题和实验题以及学生的易错题上下功夫,多总结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3)提高效率,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知识学到手。

第17篇:初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数学质量检测)

本次数学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三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以激励他们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去。初三数学检测试卷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掌握的知识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

一、试题特点.

1.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是否“达标”进行评估.并提出适当的、有发展性的要求.

2.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应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相适应.

3.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基本类似于教材中的随堂练习、例题,习题中的中等难度部分,个别难度较高的试题也应当把“难”定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水平的考察、对探索规律过程的关注.

4.考试重点为各章的主体知识和基本技能,繁难运算题较少.

5.题目的数量不大,分A、B两卷,共29题,目的是为了防止将答题变成一个考查“记忆水平”的活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6.提供有不同思维要求、能力要求的问题串,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又为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留有空间.

7.关注创新,编制新题,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自编题和改编题,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的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目的是创设一个公平、真实的测量环境.

二、测试结果.

初三数学考试成绩结果如下: 人数

人均分

及格率

优分率

低分率 11

69.36

54.5%

18%

36.36% 每小题的得分率如下: 1

0.79 0.89 3

0.94

0.83

10

0.70

0.93 0.87 0.96 0.78 0.93 11

20 0.83

0.74 0.84

0.81

0.64

0.74

0.78

0.85

0.79

0.8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0.59

全卷试题的难度比如下:

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73∶19∶8 从以上可以看到,初三学生在知识的识记、直接运用以及基本运算方面掌握得比较好,有关形式运算方面的试题得分率偏低,例如第21题、第22题、第24题;背景相对陌生的试题以及要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试题的得分率偏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周末上课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最高与最低分之间相差76分. 2.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明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典型错误.

1.定义域计算不灵活.2.审题不完整,没有注意题目的填写要求, 3.解题部完整,因式分解有分解完 ,4.解题规则不严谨,5,运算技巧不灵活,6.概念不清,7.逻辑推理不严谨,8.分析问题能力较差。

1 0.46 0.73 0.64 0.58 0.75 0.67 0.59 0.22

五、对教学的建议.

1.数学教师应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2.把握数学教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双基”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宜以严谨的作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3.加强例题的教学,下册教材的特点鲜明,它所呈现的素材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相对不足,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补充例题,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5.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出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6.在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显示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8.初三下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

2 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利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9.在以后教学与托管辅导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晚上辅导的时间进行讲解与消化,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尽量在有限的四个月教学中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

分析人:****

2013年1月22日

第18篇:初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2011初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初中毕业学生的一次测试,又是对初中三年数学教学的一次终结性评价.今年的试卷, 试题既有亲和力,又新颖脱俗;既似曾相识,又改革创新;既注重基础,又突出能力;既背景新颖,又根植于课本;重视数学应用的考查,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导向明确。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贯彻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今年中考数学试卷寓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身,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

一、卷面分析

1、试卷结构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的结构和考查内容与4月调考基本一致.从题型到考试内容都基本固定,适当微调.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七大题,28个小题,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满分18分,占15%,客观题满分为102分,占82%,其中填空题20分,占16.7%,解答与证明题共12题,共82分,占63.8%。

2、考查内容分布

从知识点领域来看,本试卷涉及《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领域是考查重点,“数与代数”70分,占58.3%, “空间与图形”36分占30%,“统计与概率”14分,占11.7%, “实践与应用”领域在时间(120分钟)、形式(笔试、闭卷)的限制下只能作为一种要素渗透在其它三个领域之中.“数与代数”内容方面, (如

1、

2、

3、

4、

5、

10、

11、

14、

17、

18、

23、

26、

27、28共14道题)。较多地考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及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杜绝了繁难偏旧的题目.如科学计数法、不等式求解集、分式的化简求值等,都是考查代数中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计算。对函数内容的考查,全卷中有5道函数题,第23题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24题,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第26题分段函数求解析式及交点,第27题二次函数求解析式及点的坐标,第28题动点问题,分值共42分占35%。第28题(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相比之下降低了不少难度。 “空间与图形”内容方面,共计36分约占30% (

6、

7、

8、

9、

12、

15、

16、20共8道题)。注意考查学生对几何事实的理解、作图和推理能力,淡化了对几何证明技巧的考查.如第

7、8题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受(也可说是生活几何);圆的知识考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难度上都大大降低了要求,仅在圆的切线、基本计算、基本的全等等方面作出考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恰如其分的要求,这显示出试卷回归数学本性,追求数学韵味。 “统计与概率”内容方面,共计14分约占11.7% (

13、

19、22共3道题)。不强调单纯的计算,而是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能否从所给数据,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实践与综合” (

16、21共2道题),分值的分布与课标中的规定的课时大致成比例。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试卷力图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能力立意。对数学

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考查,往往表现对数学思想方法上。本试卷特别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数形结合(如第

1、

14、

24、

26、

27、28题等),分类讨论(如第26题和28题第2问),猜想归纳(如第

10、24题),数学建模(函数的思想和方程的思想等)(如第

14、

18、

24、

26、

27、28题),随机观念(如第19题),统计思想(如第

13、22题)等。

二、试卷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2011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突出考查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

2.重视情境创设,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整张试卷有11道题涉及到数学应用,处处充满生活气息,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机地融入试题当中,突出数学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中考试卷让我们看到,数学因生活而多姿多彩,数学因生活才显得如此有用。数学因生活才显现其价值。中考试卷也引导我们要关注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3.重视教材的变化,关注新增内容的考查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考,新增内容必须考。

4.回归教材,指导教学,正确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

不管是“大纲”还是“课标”,也不管是哪种板本的教材,“抓纲务本”才是教学的第一要务。本试卷在引导一线教师用好、教好教材,发挥教材在中考复习中的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本试卷共有12道题直接来源于教材,5道题是教材的改编题,总共占总题数(共25题)的68%之多。很多试题都从教材中直接选用或稍做变形,从中挖掘和组合并升华出来的,让考生处处能见到教材中题目的影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让“抓纲务本”的学生和老师占到优势, 有效地避免了”题海战术”, 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真正要让大家感到“离开教材就是离开中考”。2011年中考试卷再次提醒我们:中考要回归教材,回归“三基”。

5.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中考数学也应遵循这一模式,本试卷创设情境的试题共有11题(占52%):

如第9题通过从上面看桌上放着的一个几何体,考查三视图,第20题,通过汽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方向可能性大小的计算考查简单的概率计算,第10题,通过计算噪声影响时间的设计考查圆中的有关计算, 第21题,通过勾股弦图图案的设计考查图形的旋转与平移,第23题,通过对苗圃园围墙的最大面积的研究,考查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的能力。

6.改变问题呈现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时空

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本卷在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上作了改革,增加了实验操作性试题(第21题),将单纯考查几何论证能力转为考查猜测、发现、证明,将单一的封闭性的问题变为开放探究性问题(第

12、

23、

24、25题),特别加强了对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如第24题)。

7.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新课程提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注重了人文关怀,尊重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权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起点的问题,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试题的中许多题的解答起点低、入口宽、解法开放,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人人都可以动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除第22题外,第12题可以按常规方法处理,也可以从选择支中获取信息寻找一种捷径。

第19题可以从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知识角度入手;第25(2)题不但可以从代数、几何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平移的角度思考,注意了与高中教学的衔接。

总之,试题设计追求每一个题目尽量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水准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去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所有的考生都能从不同程度上体会到成功。

四、教学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新授课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牢固掌握,引导学生理请知识体系。在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

2、注重过程,发展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互译的教学;

(3)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4)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转化、方程、函数、基本图形等思想,特别是转化思想;常见解题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代几互补法等。

3、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 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强化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特别要重视方程、函数、统计和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克服熟能生笨的毛病.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等,不能就题论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变换试题,探究解法,研究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析。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利器。建议解题步骤按以下程序进行: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完成——发散提高;

学生:审题——画图——联想——实施——反思(波利亚)。

在上述程序中,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

最后,要注意学生的考试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使学生在中考期间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以便创造最佳成绩

第19篇: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转眼间,期中考试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一、试卷情况

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小一些,除了选择题第9题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强调过,其余大部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之前复习过的。所以这样的试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给其增加信心的一个考试,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试卷突出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在地理中的重要性。20个选择题,出现了9幅图,6道综合题,出现了6幅图。由此可见地图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其实,增加地图的出现,不但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是想要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这张卷子体现出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章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没有难为学生,而是考察其运用地理的能力。所以,很多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考试成绩

这次考试全年级共243名学生参加,平均分为72.4,共有47人不及格,及格率为80.7%;76人优秀,优秀率31.3%。我将以本次考试退步比较多的三班和进步较大的五班为例,进行分析:

下表是三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

100分

99—90分

89—85分

0人

6人

6人

0%

14.6%

14.6%

合格

80—84分

79—70分

69—60分

7人

4人

10人

17.1%

9.8%

24.4%

不及格

59-50分

49-40分

40分以下

3人

2人

3人

7.3%

4.9%

7.3%

从表中数据分析,3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排在了年级的第5,3,5。本班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的态度比较认真,踏实,但是这次的成绩出来后让我大跌眼镜。后来经过思索,我意识到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本班的学生比较浮躁,并没有秉承其一贯的作风。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本班基础知识的夯实,对于本班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临界优等生,我的关注度应该加大。

下表是五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

100分

99—90分

89—85分

0人

8人

8人

0%

20%

20%

合格

80—84分

79—70分

69—60分

9人

4人

4人

22.5%

10%

10%

不及格

59-50分

49-40分

40分以下

2人

3人

2人

5%

7.5%

5%

从表中数据分析,5班的成绩相对要好一些。5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排在了年级的第1,2,1。从上次的第五名一下跃居到年级的第一名,进步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本班的学生比较踏实,稳定。上课的情况,每次的作业情况,五班都是最积极速度最快,完成作业最好的班级,而且班主任也积极配合。

2平均分和优秀率均位于年级第一位,优秀率为40%。充分说明五班的学生重视了地理学科。

但是我也看到了五班不合格的同学,正是由于这七名同学造成了五班的及格率排在了第二位。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于后进生的关注。

三、对失分情况的分析:

下表是此次考试年级平均分第五名,三班各题的失分情况统计:

题型

题号

考试人数

失分人数

失分率

选择题

1

41512.2%

241

512.2%

341

16

39%

441

4

9.8%

5

41

1

229.3%

641

717.1%

7

41

922%

841

8

19.5%

9

41

28

68.3%

10

41

37.3%

11

41

10

24.4%

12

41

24

58.5%

13

41

19

46.3%

14

41

25

61%

15

41

26

63.4%

16

41

7

17.1%

17

41

6

14.6%

18

41

5

12.2%

19

41

13

31.7%

20

41

4

9.8%

综合题

21

41

22

53.7%

22

41

34

83%

23

41

36

87.8%

24

41

33

80.5%

25

41

39

95%

26

41

22

53.7%

其中,选择题,第1—5题中,第5道选择题的失分率比较高。即考察组成经线圈的规律。由于经线是半圆,两条经线组成了经线圈。这两条经线要满足度数之和为180°,一条是东经另外一条必是西经的规则,还有一条特殊的0°和180°。其实在考试之前有关五道题的知识点我都复习过,但是第五题的知识点我没有具体强调,考试中出现了,学生的失分率还是比较高。从这点可以看出课堂的效率和落实的情况非常重要。不仅要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透彻,更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6—10题中,第9两题的失分率较高,成为了选择题中失分率最高的题。主要考察了学生们对于地理事物在图中的表示。即半岛、岛屿、海峡、群岛的概念和认知,这一点确实是课堂中教学的一个漏洞。

第11-15题中,第

12、14和第15题,都是我上课着重强调的基础知识,而且考试之前,我还又着重说了一遍。所以他们失分率还是这么高,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讲了不代表会了,一定要去抓落实。第12题考察的是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之间的关系。第14题,主要还是让学生们学会区分山脊和山谷。即向低处突出的是山脊,向高处突出的是山谷。第15题,考察了各大洲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中的位置和轮廓。即看到南北美洲的是西半球;看到亚欧非大洋,南极洲的是东半球;看到最中心没有轮廓图,而是空白区域的代表为海洋,即北冰洋,所以为北半球;最后,在最中心看到了一块比较独立的陆地,即南极洲。

第16-20题中,错误率比较高的当属19题。19题,在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的强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的是,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两岸生物的相似性以及南美洲和非洲轮廓的吻合。

综合题中,第21题中的第一问终于很多同学会判断经纬度的符号,这点让我比较欣慰。但是经纬度又给搞混了,将经纬度正好给写反了。第四问,要学生填出C第位于五带中的哪一个温度带。很多同学还是对于五带的划分不是很清楚,考试之前强调多次,还是没能记住,还是落实情况不到位。

第22题,这道题学生们完成的还比较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错误比较集中在第

4、6问上。第4问,考察了天津冬季昼夜长短情况,本来这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联系到日常的生活,难度也就降低了,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提到了,秋冬季节天黑的越来越早,而天亮的越来越晚,所以黑夜的时间大于白昼的时间,即昼长夜短。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死记硬背,没有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我对于他们知识的讲授趋于表面,不深入生活。第6问,考查了五带所出现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温带: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热带:无极昼极夜有太阳直射。考试之前,我也给学生复习到了,强调了五带的度数范围和所出现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落实的不到位。

第23题,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1问,第4问,和第6问。第一问,又考察到了东西半球中大洲的轮廓,这一点在选择题15题中有所体现。第4问,南北美洲的界线和亚非洲的界线,很多同学还是知道是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把它俩给搞混了。第6问,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主要考察的是经线是竖着的,跨经度就是横向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太平洋和亚洲,就是把跨经度和跨纬度搞混了。其实我在考试之前也让学生们填了图,但是我没有注意到应该在屏幕上展示,让不会的同学跟上脚步,即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

第24题,学生们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了计算问题和选择题12题所出现的范围与比例尺的关系上。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比例尺问题,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并没有过关,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死记硬背,没有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我对于他们知识的讲授趋于表面,不深入生活。

第25题,考察了学生经纬度的识别,可能由于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分”所以很多同学不会看,这点是我的失误,他们理所当然的就认为左西右东,就写上了118°12′W。而应该是判断向右增大的是东经,所以应该是118°12′E。再有就是第3问,煤矿和温泉的相对高度。此题考察了学生们,图例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读,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

第26题,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拿到满分,错误率主要出现在地震引发的海啸来自于哪里?一方面,考试之前提到过,日本发生地震的原因:由于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又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但是可能很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的,所以对于知识不太理解,所以在来自于哪个大洋时,出现了问题。通过这道题的出现,更加给我敲响了警钟,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学没学会运用,还是对于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下面说说各班的情况:

1班:平均分提高了19.2,但优秀率排到了六个班的最后,和第一名相差了16.2.由此可见,一班的培优是我日后教学的重点。

2班:平均分提高了20,平均分虽然还处于第三位,但优秀率从第一滑落到第三,所以二班在稳住整体情况的同时还要多关注优等生。

3班:平均分提高了16.8,平均分从第一滑落到第五,优秀率也从第二滑落到第五位。说明此班整体需要提高,也是我要重点关注的班级。

4班:平均分提高了18.1,平均分从年级第四滑落到第六,及格率更是从第一滑落到第六,由此可见后进生的问题尤为突出,当然此班需要整体提高。

5班:平均分提高了30.8,平均分从年级第五提高到第一,及格率从第五提高到了第二,优秀率更是从第三提高到了第一。看到五班的成绩的提高,与五班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课状态也决定了一切,更与班主任的支持分不开。但是后进生的问题,还是此班的主要问题,所以我在日后会更关注五班的后进生。

6班:平均分提高了29.7,平均分从第六提高到了第四,优秀率更是从第六提高到了第二,由此可以看出六班的同学还是非常用功的,日后我的工作重点就是盯住六班的后进生。

四、对于日常教学的反思:

由此,通过对比、分析,出现以上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主要是自己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不够,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力,这是我以后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耐下心来,认认真真,从学习吃力的学生做起。而对于优等生更应该让他们仔细认真,对于所掌握的知识,一分都不能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出在我自身的问题:

1 导学案和小组教学相互协调;

2 抓住后进生,教不会的学生,以及对于作业的处理;

3 对于一再强调的知识如何抓好落实

4 还是应该提高课堂吸收率,通过合理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活动,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5 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对于重点着重强调,一些不重要的大胆舍弃,教学生不会的。

希望我和学生们一起加油,能在下次考试中取得进步!

第20篇:七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2013年秋季学期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分值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试题设计为两部分:选择题(60 分)、填空题(40分)。试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难度适中, 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试卷与去年相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情况分析

七一班为例:90分以上有1人,80分以上的有0人,70分~80分的有1人,60分~70分的有9人, 60分以下的有56人,不及格人数较多。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6、

9、

13、

15、

17、21和22题错误较多,其中6题的错误是由于没看清指向标的方向(虽多次强调指向标的作用,但学生容易忽略)。8属于没记清各大洲的轮廓。13 题属于补充内容,对于学生较难,此题错误较多。15题错在混淆什么是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17题把范围最广和人数最多没分清。21和22题属于拓展知识。总的来说,选择题不难,做的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强调的不够,另一方面是部分同学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二)、填空题第32题错误较多,此题涉及的知识,是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的,多错在没看清题要求。

四、从答卷情况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填空选择来看,平时要对知识点的讲解要细之再细,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以为讲过就能记住的问题,不用强调了,但是从第

6、

9、26和32小题来看,在教学上要进一步加强易考的知识点和读图能力的训练,尽可能的把图上所反映的知识找出来。并再三强调。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练习不够,欠缺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读图表分析图表的能力培养有待加强,知识迁移及运用能力也有待增强。

教学中应该多进行实例分析,不能纯理论教学。如世界地图的教学中,我多次强调了七大洲的界限,但讲解中我大多强调以两个大洲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而在考试中出现的却是以亚洲为中心的地图。由此看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不够灵活。通过这次考试成绩, 我总结了之前教学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今后的教学我要继续采用学校倡导的三八教学模式,并且抓紧课余时间进班,随时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上做到精讲精练,每节课都要讲到、练到。并且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做到一切知识点都要落实到图上。通过平时的讲解、练习做到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地图。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还把地理当副科看, 不重视地理的学习,具体表现在课堂纪律不好, 有些学生对课上的知识不感兴趣,所以在课上做一些小动作,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这也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上和方法上多加改进,利用课上内容吸引学生,课下与学生多沟通,争取改变学生的厌学想法,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初中地理试卷分析范文
《初中地理试卷分析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