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高考卷材料作文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4 15:08: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课标高考卷作文

2014年新课标高考卷作文“山羊过独木桥”

立意分析及写作指导

语文高级教师尹长法

材料大意: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据此材料写作文。

立意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以从预赛中两个学生的做法切入,围绕\"变通““合作双赢“等立意。可以从裁判的角度切入,围绕\"规则““循规蹈矩”等立意。还可以把二者接合起来,围绕”变通与规则”立意。

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表面看来,两人难以和谐,因为是独木桥,只允许一个人过,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有和谐的元素,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发现,这两个同学找到了,他们和谐的解决了问题,打造了一种共过独木桥的双赢局面,这样的和谐正能量让人感到温暖,温馨。

当然,打造并传递这种和谐正能量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合作,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坦诚。首先,要求必须放下各自暂时的利益,共同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如果谁也不礼让,那肯定是不行的。其次,需要大胆思考,开拓思路,才能发现新办法,第三是要坦诚相见,不能杞人忧天,如果担心抱住转身的过程出现危险,如果担心对方撒手,这是不行的。笔者认为,高考作文是时代的晴雨表,在当前竞争时代激烈的今天,和谐思维十分重要,合作才能共赢的客观规律越加凸显。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都是如此。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人生的诸多竞争,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和谐思维,如果总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那必然会彼此碰撞,谁也不能胜利。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过去,中日之间对钓鱼岛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结果打造了中日的友谊发展,经济的互相促进。现在,日方偏偏要霸占为自己所有,这样,就破坏了和谐思维,当然,也不利于中日之间的互相促进。

材料中的场景发生在学校这个小环境里,放大来讲就是社会这个大环境;而运动会就好比是一场比赛或竞争,但是本着传统的“比赛第一,友谊第二”原则,谁也没有规定这是一场淘汰赛或者是选拔赛。而裁判员心目中的规则就好比“狭路相逢,必有一伤”,兵戎相见是在所难免的。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就这样,一个独木桥上也不能同时过两只山羊,这两只山羊要么一只先退步让另一只通过,要么两只都通不过去。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有所伤亡,绝对不可能出现共赢,这便是所谓的生存法则。当然也可以从“谦

让”、“退步”的角度来理解,看谁先放手先妥协,就这样,一方的牺牲换来的却是另一方的生存,就像是我们以前课文里学习的“羚羊”精神一样,为了逃避猎人的追捕,羚羊在跳跃山涧时必须牺牲同伴才能换来生存,也正如发洪水时蚂蚁们抱成团,最终外层的蚂蚁一圈一圈地死去,最后才挽救了核心层的蚂蚁,正像是电影《全民目击》里的潜台词“他用生命为你换来自由,不是为了让你偷生,而是为了让你重生”。裁判者以固有的评判思维来琢磨学生们的想法,本想着看谁在这样的淘汰赛中能先主动让步抑或是学生们面临这样的处境会如何抉择,却万万没有想到有些学生一反常规,标新立异,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合作共赢”的完美结果,但这却引来了裁判者的非议。

从给出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学生匠心独运巧解难题,

2、裁判者认为学生违反规则引起争议。而至于在这两个角度哪一个更占上风以及更容易被学生揣摩到,我想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传统的命题规则,到最后关头方能得出结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第二种结论就更应作为本文的突破口。可是这样的理解也会出现分歧,一方面是学生出其不意最终化险为夷是否能得到认可,另一方面是学生如何想到解决问题的“绝招”的。可是这样一来,文体无疑就定格成了议论文,而议论文的写作正迎合了命题人的口吻,也符合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但这样的写作就难免千篇1律,同时写作者也会分成两派,一部分会认为学生的做法应得到肯定,另一部分则会认为学生违反了裁判者设定的规则,最终可能因违规而被淘汰出局。但是鉴于高考生的社会阅历及心性特点,前者的观点肯定会占据上风,这样一来便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便是好猫”,或许学生的手段不合常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所有人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当然裁判者可能接受不了。所以此时的写作必定都聚焦到了赞扬学生的做法,这样的主题也就围绕在了“合作共赢”、“竞争与合作”这样一类的话题上。而此时题目也就好选定了,“竞争产生合作”、“合作带来共赢”等这样的标题也未尝不可。然而,稍微换位思考站在裁判者的立场上,学生的做法便不可取了。谁让他们不按套路出牌,不按规则办事,即便是最终解决问题又何如。就好比是当年亚历山大化解“绳索之谜”,他哪讲三七二十一,大刀一挥,所有问题便都搞定。无疑,学生就好比当年的亚历山大,只不过是学生采取了更为平和的手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那么极端和暴力。但是毕竟这样的做法出轨了,也就不能为命题人所能容。而此时,题目便定位到了“按规则办事”、“遵守游戏规则”等规则一类的话题上。

推荐第2篇:高考卷满分作文

新时代的中国 新时代的我们

往事并不遥远,打开记忆的大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这一年的冬天,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中国压抑已久的旺盛生命力终于找到了出口,迫不及待的奔涌而出。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眨眼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了40年!

40年,是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改革开放的延长线画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境,一点儿也不比40年前轻松。不过正是这种不轻松,才成为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时代”这个词,让人觉得有种历史沧桑感,似乎遥不可及。我们经常在阅读或听闻某个时代的故事时,艳羡或感慨那些处在不同时代际遇下的人们。可就像我们无法察觉地球的公转一样,对身临其境的时代,我们一时也难以概览其壮阔。

新时代的中国,是有温度的时代。从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到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从全部人口的脱贫,到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每一个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都不应该被雪藏,这是中国的温度。

新时代的中国,是有力度的时代。从“蛟龙”入海到“墨子”上天,从“海上巨兽”蓝鲸2号到“中国天眼”FAST,从“辽宁号”航空母舰顺利出海,到C919大飞机成功翱翔……背后的艰辛奋斗,化作铿锵的脚步。

新时代的中国,是有风度的时代。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战略,从创办亚投行到设立丝路基金,从雁栖湖畔的北京APEC会议,到西子湖边的杭州G20峰会……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更接近世界的中心,在舞台中央担负起更多责任。

不久前,一部清华大学的致敬电影也引发了讨论热潮。《无问西东》,让人久久不能平复的是每一代人的不同时代际遇,以及在不同时代际遇下人们作出的不负初心的选择。“无问西东”也一时成了热词。这句词选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其实就是一种“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其实就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的交融,更是一个属于时代的初心。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又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回溯改革开放的整条时间轴,肇始的便是思想解放,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现如今,我们仍然需要思想解放。

我们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时机。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将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再高一些。

回顾历史,从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放管服”的施行,从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到“一带一路”的铺开,指引我们前行的始终离不开对国情的体悟、对实践的认知、对当下的把握。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更要坚守实事求是。

新时代的国家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定力,“不走僵硬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道路的选择必定是深深扎根于祖国的泥土地的,由不得半点“离题”。这需要坚定自信,在自信中找寻定力。

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社会的快速变革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价值观念横冲直撞,社会的个体更应扪心自问,当下的发展究竟需要怎样的我们。我们需要凝聚起更广阔的共识,并沿着共识走下去,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接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的历史际遇不同,每一代的历史使命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历史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那些奋进者、担当者。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够顺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国家和社会才能有希望。

新时代的国家、社会与青年都需要回归时代的初心,而“无问西东”的时代初心,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懈奋斗,才能看到更加繁荣富强文明的中国。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吾辈青年更要不忘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在这巨变的时代中,在这改革的浪潮里,不断奋进,发出属于我们的时代强音,让世界听见中华巨龙咆哮的声音!

推荐第3篇:高考卷满分作文

新时代的中国 新时代的我们

往事并不遥远,打开记忆的大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这一年的冬天,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中国压抑已久的旺盛生命力终于找到了出口,迫不及待的奔涌而出。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眨眼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了40年!

40年,是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改革开放的延长线画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境,一点儿也不比40年前轻松。不过正是这种不轻松,才成为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时代”这个词,让人觉得有种历史沧桑感,似乎遥不可及。我们经常在阅读或听闻某个时代的故事时,艳羡或感慨那些处在不同时代际遇下的人们。可就像我们无法察觉地球的公转一样,对身临其境的时代,我们一时也难以概览其壮阔。

新时代的中国,是有温度的时代。从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到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从全部人口的脱贫,到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每一个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都不应该被雪藏,这是中国的温度。

新时代的中国,是有力度的时代。从“蛟龙”入海到“墨子”上天,从“海上巨兽”蓝鲸2号到“中国天眼”FAST,从“辽宁号”航

20 × 20 = 400

空母舰顺利出海,到C919大飞机成功翱翔……背后的艰辛奋斗,化作铿锵的脚步。

新时代的中国,是有风度的时代。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战略,从创办亚投行到设立丝路基金,从雁栖湖畔的北京APEC会议,到西子湖边的杭州G20峰会……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更接近世界的中心,在舞台中央担负起更多责任。

不久前,一部清华大学的致敬电影也引发了讨论热潮。《无问西东》,让人久久不能平复的是每一代人的不同时代际遇,以及在不同时代际遇下人们作出的不负初心的选择。“无问西东”也一时成了热词。这句词选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其实就是一种“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其实就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的交融,更是一个属于时代的初心。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又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回溯改革开放的整条时间轴,肇始的便是思想解放,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现如今,我们仍然需要思想解放。

我们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时机。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将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再高一些。

回顾历史,从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放管服”的施行,从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到“一带一路”的铺开,指引我们前行的始终离不开对国情的体悟、对实践的认知、对当下的把握。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更要坚守实事求是。

新时代的国家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定力,“不走僵

20 × 20 = 400

硬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道路的选择必定是深深扎根于祖国的泥土地的,由不得半点“离题”。这需要坚定自信,在自信中找寻定力。

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社会的快速变革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价值观念横冲直撞,社会的个体更应扪心自问,当下的发展究竟需要怎样的我们。我们需要凝聚起更广阔的共识,并沿着共识走下去,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接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的历史际遇不同,每一代的历史使命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历史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那些奋进者、担当者。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够顺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国家和社会才能有希望。

新时代的国家、社会与青年都需要回归时代的初心,而“无问西东”的时代初心,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懈奋斗,才能看到更加繁荣富强文明的中国。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吾辈青年更要不忘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在这巨变的时代中,在这改革的浪潮里,不断奋进,发出属于我们的时代强音,让世界听见中华巨龙咆哮的声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

20 × 20 = 400

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官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2018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写给2035年18岁球迷的一封信

嗨,年轻的球迷们,大家好,我是勒布朗-詹姆斯。

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早就不在NBA打球了。但是,你一定听过我的名字。没错,我就是现在已经年满31岁的布朗尼-詹姆斯的父亲。如果这小子足够争气的话,他如今应该早已经是一名全明

20 × 20 = 400

星球员了;如果这小子足够幸运的话,他应该已经戴上了NBA总冠军戒指——而且,不止一枚!

当然了,现在的布朗尼还是初中生。当我在电脑上打出上边那些文字的时候,他在一旁大笑不止。

而你要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我的故事,还得要问你的父亲——不管他是不是一位篮球迷,他一定知道我。因为我曾经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篮球运动员,我现在已经创造了我自己也数不清的许许多多的荣誉和记录。而且,我会继续创造下去的。

有可能在你看这封信的时候,我是可以和迈克尔乔丹平起平坐的人了。这也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目标和动力。

今天给你们写这封信,有着特殊的原因——今天我在总决赛输球了。

今天,在我们的主场,克利夫兰速贷中心,我和我的队友们打出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但是我们还是输了。

我们输给了卫冕冠军金州勇士,这支球队有四个全明星。今天虽然历史最佳三分投手库里三分球只有10投1中,但是他们还有死神杜兰特!这家伙今天投中了6个三分球,砍下了43分!

虽然我们队只有两个全明星,但是今天的比赛我们的表现更好。然而,我们还是输了,就和

是的,当时我骂JR了!那个家伙在那个时候的选择,也许葬送了我们最好的赢球的机会,也葬送了我们一个赛季的努力。但是比赛结束后,我还是和JR聊了很久,劝他别往心里去。我知道,他就是那样的人,而且,他也不止一次打出过伟大的比赛。

现在,我们以0-3落后。其实在比赛结束的时候,我心里已经很清楚了——今年的总决赛,实际上也已经结束了。我们会被勇士再一次击败。

去年,我们就是在总决赛输给了勇士。

前年,还是我们在总决赛碰面。那一次我们在1-3落后的时候,硬是扳了回来!最后一场抢七大战,最后时刻,先是我盖了伊戈达拉的帽,然后欧文一个三分球——我们做到了!我们为克利夫兰骑士赢得了这座城市历史上

的NBA故事,是怎样讲述和形容我们这四次交手的。但是作为参与者,我能告诉你的是——这是一种你做梦都想经历的伟大的比赛!在这种比赛中,所有人都倾尽全力,这是真正的冠军较量!

虽然这四次交手中我只赢了一次、输了三次,但是我不遗憾——因为我做到了我能做的一切!

但是,也许到了需要做一些改变的时间了——特别是在我现在已经33岁,打了15年NBA的时候。

就像你们现在想成为布朗尼,就像布朗尼小时候想成为我,就像我小时候想成为迈克尔——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很相似。

但是当你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当你经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应该会有更明确的想法和目标——超过那个人!

而只有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和目标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成熟的时候。

当我进入NBA的时候,迈克尔刚刚退役。我很遗憾没能和他在一起打过球,哪怕只有一次。但是每次见到我的时候,迈克尔总会对我说——做你自己!

致敬偶像的最完美的方式,就是超越他!正是出于对迈克尔的尊重,我也选择了23号球衣;正是出于对迈克尔的尊重,我在自己整个职业生涯中,在拼尽全力去追赶他,甚至超越他。

所以,现在我每年花在打理自己身体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50万

20 × 20 = 400

美元。

所以,我已经连续将近10年没有吃过红肉了。 所以,我对于训练的痴迷,超过了你能想象的极限!

是的,我已经在很多数据方面都超越了迈克尔。但是,我在总决赛上的命中率,以及在戒指的拥有数量上,和他还差了很多。

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我会再一次离开骑士。

对于骑士来说,我已经奉献了我11年的职业生涯,我已经带领它五次闯进了总决赛,而且获得了

德这小子也挺好玩儿的。

我知道正在读这封信的你,肯定已经知道了我的选择。但是现在,我这个赛季的工作还没结束。我将会和自己的队友一起,争取击败勇士一次!我不会让他们赢得那么轻松,虽然我和库里、杜兰特都是朋友。

格林?虽然他把我的眼睛弄伤了,但是,那只是场上的事情。而且不管谁最终捧起来奖杯,对方一定会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我已经33岁了,而且,我已经打了15年NBA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我的目标很简单——一个是尽我所能追赶迈克尔;一个是等到能和布朗尼一起出现在NBA的赛场,不管是作为对手还是队友。

这两个目标,一个是作为一名球员的梦想,一个是作为一名父亲的梦想。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还要继续疯狂的训练,保持自己的状态!

我想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没有错。就像现在正在读这封信的你,也有自己想要追逐的梦想一样!

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后,竭尽全力去实现它——DOYOURBEST!

这就是我现在2018年想和现在2035年18岁的你想说的话!

20 × 20 = 400

推荐第4篇:浙江高考卷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真卷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4分)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 哄笑(hōng)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záo)凿 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 (shā)羽而归 D.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来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5.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师傅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傅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傅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傅,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傅回答:“ 。”

6.根据下面的内容,填写信的正文,内容不超过90字。(4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来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 此致, 敬礼! 店主xxx X年x月x日

7.仿照下面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事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分)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得歌声么?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与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较早地关注视觉文化。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创作设计的一位教授,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查视觉文化与现代化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10.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而倒下的画面,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种文盲”的概念给予了最好的解释。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大声疾呼,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图像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央视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为近90亿,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当年的广告收入就接近这个数字,这个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聩了。当然,这种振聋发聩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

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就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选自孟建《让眼睛学会思考》,有删改。) 8.下列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凭专业的敏锐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得画面深深的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楼的标识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解美国精神的关键。 D.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作是贡布里希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看过,沉吟片刻,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

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当众说明,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12.“买玉”的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4分)

1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

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③欧:通“瓯”。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於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司:执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词语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通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章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

(2) 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三峡吟

(唐)李端 (南宋)徐照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注]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 。(欧阳修《秋声赋》)

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推荐第5篇:江西英语高考卷

What a busy day! The three boys were fed, bathed and changed in to their nightclothes.Mary had ___36___ them a story and finally they were asleep.“Babysitting(照看)the three boys aged eight, six and four is extremely ___37___,” she thought

“Sleep,” she considered, ―if only I could!‖ But she had difficult homework to complete.Leaning back, she ___38___ her feet onto the sofa to get comfortable.Whoever said babysitting was a(an) ___39___ way to make money obviously hadn‘t met the three boys, she thought.The television was on, the room was warm, and the lights were dim.Mary’s ___40___ felt heavier and heavier.I mustn’t sleep, she thought — which was ___41___ what she did, of course.

Strangely enough, she soon ___42___ that she was a world-famous chef(主厨).She made a ___43___ and wore diamonds and designer clothes.Most days she relaxed by the pool, meeting the rich and famous or ___44___ — her favorite hobby.She ___45___ took the leading role in herown TV show.

That is, until she became too ___46___.―I am definitely the best in the world,‖ she thought, as she prepared a tasty chicken dish.But ___47___ seemed to go right.She spilt the flour, she dropped an egg and she cut her finger.Despite all the troubles, she ___48___ to get the chicken into the dove.Soon, smoke blanketed the room.The chicken was on fire.___49___ set in, but Mary could not run — she was ___50___ to the spot.She tried hard to move, but could not, ___51___ a sharp sound awoke her.

She got shocked and confused — ___52___ was pouring from the kitchen.Rushing to investigate, she was met by three ___53___ little faces and some very burnt bread.―Sorry, we were hungry and you were ___54___, so we tried to make some bread,‖ explained a boy.Relieved, Mary made them a snack and sent them back to bed.She___37__them never to fall asleep on the job again!

36.A.givenB.writtenC.toldD.taught 37.A.succefulB.helpfulC.tiringD.surprising 38.A.shookB.putC.bentD.kept 39.A.difficultB.boringC.important D.easy 40.A.eyesB.mindC.heart D.legs 41.A.nicelyB.exactlyC.curiouslyD.carelely 42.A.realizedB.remindedC.learntD.dreamt 43.A.decision

B.fortuneC.busineD.plan 44.A.cookingB.readingC.runningD.babysitting

45.A.justB.everC.evenD.only 46.A.selfishB.proudC.stubbornD.sensitive 47.A everythingB.somethingC.anythingD.nothing 48.A.triedB.arranged

C.managedD.prepared 49.A.PanicB.PainC.NoiseD.Stre 50.A.frozenB.draggedC.pushedD.brought 51.A.becauseB.untilC.asD.unle 52.A.smoke

B.lightC.waterD.fire 53.A.cheerfulB.strangeC.guiltyD.confident 54.A.busy

B.hungryC.worriedD.asleep 55.A.promisedB.allowedC.expectedD.persuaded

A“Mum, what does it mean when someone tells you that they have a skeleton(骨骼)in the closet(衣橱)?” Jeica asked.“A skeleton in the closet?” her mother paused thoughtfully.“Well, it’s something that you would rather not have anyone else know about.For example, if in the past, someone in Dad‘s family had been arrested for stealing a horse, it would be ‗a skeleton in his family‘s closet‘.He really wouldn‘t want any neighbor to know about it.‖

“Why pick on my family?‖ Jeica‘s father said with anger.―Your family history isn‘t so good, you know.Wasn‘t your great-great-grandfather a prisoner who was transported to Australia for his crimes?‖ ―Yes, but people these days say that you are not a real Australian unle your ancestors arrived as prisoners.‖ ―Gosh, sorry I asked.I think I understand now,‖ Jeica cut iin before things grew worse.

After dinner, the house was very quiet.Jeica‘s parents were still quite angry with each other.

Her mother was ironing clothes and every now and then she glared at her husband, who hid behind

his newspaper pretending to read.When she finished, she gathered the freshly preed clothes in

her arms and walked to Jeica‘s closet.Just as she opened the door and reached in to hang a skirt,

a bony arm stuck out from the dark depths and a bundle of white bones fell to the floor.Jeica‘s

mother sank in a faint(晕倒), waking only when Jeica put a cold, wet cloth on her forehead.She

looked up to see the worried faces of her husband and daughter.

“What happened? Where am I?” she asked.“You just destroyed the school’s skeleton,

Mum,” explained Jeica.“I brought it home to help me with my health project.I meant to tell

you, but it seemed that as soon as I mentioned skeletons and closets, it caused a problem between

you and Dad.‖ Jeica looked in amazement as her parents began to laugh madly.―They‘re both

crazy,‖ she thought.

56.According to Jeica‘s mother, ―a skeleton in the close‖ means ______.A.a family honor

B.a family secretC.a family storyD.a family treasure57.What can we learn about some

Australians‘ ancestors form Paragraph 2?A.They were brought to Australia as prisoners.B.

They were the earliest people living in Australia.C.They were involved in some crimes in

Australia.D.They were not regarded as criminals in their days.58.Jeica‘s mother fell

down into a faint because she was ______.A.knockedB.frightenedC.injuredD.

surprised59.Why did Jeica bring a skeleton home?A.She was curious about it.B.

She planned to keep it for fun.C.She needed it for her school task.D.She intended to scare

her parents.60.Jeica‘s parents laughed madly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probably because

______.A.they were crazy B.they were over excitedC.they realized their misunderstanding

D.they both thought they had won the quarrel

BWinners Club You choose to be a winner!

The Winners Club is a bank account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eenagers.It has been made to help

you better manage your money.The Winners Club is a transaction account(交易账户)where you

receive a key-card so you can get to your money 24/7 – that’s 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

It‘s a club with impreive features for teenagers

No account keeping fees! You‘re no millionaire so we don‘t expect you to pay large fees.In

fact, there are no account keeping or transaction fees!

Excellent interest rates! You want your money to grow.The Winners Club has a good rate of

interest which gets even better if you make at least two deposits(储蓄)without taking them out in

a month.

Convenient Teenagers are busy – we get that.You may never need to come to a bank at all.

With the Winners Club you can choose to use handy tellers and to bank from home using the

phone and the Internet···You can have money directly deposited into your Winners Club account.

This could be your pocket money or your pay from your part-time job!

Mega magazine included Along with your regular report, you will receive a FREE magazine

full of good ideas to make even more of your money.There are also fantastic offers and

competitions only for Winners Club members.The Winners Club is a great choice for teenagers.

And it is so easy to join.Simply fill in an application form.You can‘t wait to hear from you.It‘s

the best way to choose to be a winner!

61.The Winners Club is a bank account intended for ________.A.parents B.teenagers

C.winnersD.adults6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Winners Club? A.

Special gifts are ready for parents.B.The bank opens only on work days.C.Services are convenient for its members.D.Fees are neceary for the account keeping.63.The Winners Club provides magazines which ________.A.encourage spending B.are free to all teenagers C.are full of adventure stories D.help to make more of your money64.If you want to be a member of the Club, you must ________.A.be an Internet userB.be permitted by your parent

C.have a big sum of moneyD.be in your twenties65.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To set up a club.B.To provide part-time jobs.C.To organize key-cards.D.To introduce a new banking service.

CThe garden city was largely the invention of Ebenezer Howard (1850-1928).After immigrating form England to the USA, and an unsucceful attempt to make a living as a farmer, he moved to Chicago, where he saw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fter the disastrous fire of 1871.In those days, it was nicknamed ―the Garden City‖, almost certainly the source of Howard‘s name for his later building plan of towns.Returning to London, Howard developed his design in the 1880s and 1890s, drawing on ideas that were popular at the time, but creat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designs.

The nineteenth-century poor city was in many ways a terrible place, dirty and crowded; but it offered economic and social opportunities.At the same time, the British countryside was in fact equally unattractive: though it promised fresh air and nature, it suffered from agricultural depreion(萧条) and it offered neither enough work and wages, nor much social life.Howard’s idea was to combine the best of town and country in a new kind of settlement, the garden city.Howard’s idea was that a group of people should set up a company, borrowing money to establish a garden city in the depreed countryside; far enough from existing cities to make sure that the land was bought at the bottom price.

Garden cities would provide a central public open space, radial avenues and connecting industries.They would be surrounded by a much larger area of green belt, also owned by the company, containing not merely farms but also some industrial institutions.As more and more people moved in, the garden city would reach its planned limit-Howard suggested 32,000 people; then, another would be started a short distance away.Thus, over time, there would develop a vast planned house collection, extending almost without limit; within it, each garden city would offer a wide rang of jobs and services, but each would also be connected to the others by a rapi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us giving all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opportunities of a big city

66.How did Howard get the name for his building plan of garden cities? A.Through his observation of the country life.B.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ideas.C.By taking other people‘s advice.D.By using the nickname of the reconstructed Chicago.67.The underlined phrase ―drawing on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s______.A.making use ofB.making comments onC.giving an explanation ofD.giving a description of68.According to Howard, garden cities should be built______.A.as far as poible from existing citiesB.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 land was cheapC.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agriculture was developed

D.near cities whe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lready existed69.What can we learn about garden cities from the last paragraph?A.Their number would continue to riseB.Each one would continue to become largerC.People would live and work in the same placeD.Each one would contain a certain type of busine70.What c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age?

A.City and CountrysideB.The Invention of the Garden CityC.A New City in Chicago

D.A Famous Garden City in England

DWhy should mankind explore space? Why should money, time and effort be spent exploring and researching something with so few apparent benefits? Why should resources be spent on space rather than on conditions and people on Earth? These are questions that, understandably, are very often asked.

Perhaps the best answer lies in our genetic makeup(基因构成) as human beings.What drove our ancestors to move from the trees into the plains, and on into all poible areas and environments? The wider the spread of a species, the better its chance of survival.Perhaps the best reason for exploring space is this genetic tendency to expand wherever poible

Nearly every succeful civilization has explored, because by doing so, any dangers in surrounding areas can be identified and prepared for.Without knowledge, we may be completely destroyed by the danger.With knowledge, we can leen its effects

Exploration also allows minerals and other potential (潜在的) resources to be found.Even if we have no immediate need of them, they will perhaps be useful later.Resources may be more than physical poeions.Knowledge or techniques have been acquired through exploration.The techniques may have medical applications which can improve the length or quality of our lives.We have already benefited from other spin-offs including improvement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satellites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Even non-stick pans and mirrored sunglaes are by-products (副产品)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space, the chance to save ourselves might not exist.

While many resources are spent on what seems a small return, the exploration of space allows creative, brave and intelligent members of our species to focus on what may serve to save us.While space may hold many wonders and explanations of how the universe was formed or how it works, it also holds dangers.The danger exists, but knowledge can help human being to survive.Without the ability to reach out acro space, the chance to save ourselves might not exist.While Earth is the only planet known to support life, surely the adaptive ability of humans would allow us to live on other planets.It is true that the lifestyle would be different, but human life and cultures have adapted in the past and surely could in the future.

71.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questions in Paragraph1?A.To expre his doubts.B.To compare different ideas.C.To introduce points for discuion.D.To describe the conditions on Earth.72.What is the reason for exploring space based on Paragraph2?A.Humans are nature-born to do so.B.Humans have the tendency to fight.C.Humans may find new sources of food.D.Humans don‘t like to stay in the same place.73.The underlined word ―spin-offs‖ in Paragraph 4 probably refers to______.A.survival chancesB.potential resourcesC.unexpected benefitsD.physical poeions 74.What makes it poible for humans to live on other planets?A.O ur genetic makeup.B.Resources on the earth..C.The adaptive ability of humans.D.By-products in space exploration.75.Which of the statements can best sum un the paage?A.Space exploration has created many wonders.B.Space exploration provided the best value for money.C.Space exploration may help us avoid potential problems on Earth.

[1]It is now poible to watch live sport on television on any day of the week, and the current amount of reporting will undoubtedly increase further in years to come.This is certainly having an influence on the live sports events themselves, and there are both benefits and shortcomings tothis.

[2]Why has there been such growth in televised sport? For one thing, with digital broadcasting, there are now many more TV channels than there were even ten years ago.Moreover, spo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entertainment, appealing to both men and women.

[3]When are the benefits of this state of affairs? One obvious advantage to the profeion is the addition of money provided by television companies.Large football clubs benefit financially from TV income and the top players can command very large salaries.Le popular sports also receive money that can be used in training and awarene-raising.What‘s more, there is a health benefit to some of the population, because through televised sport, more people have become interested in actually playing sport.

[4]However,____________________ if so much sport is on television.Considering football again, many small clubs have suffered financial loes recently, as they cannot compete with the large ones.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falling in ticket sales, especially among smaller clubs.Fewer people attend live matches nowadays, preferring to watch from the comfort of their living room.And ticket prices have risen greatly.

[5]To sum up, while televised sport has created many opportunities and benefited certain people and clubs very much, it has also been responsible for changing the nature of live sports events for ever

76.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no more tha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words from Paragraph 2.( no more than 3 words) There has been a great increase in TV channels in the past few years with the help o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Point out the advantage of televised sport which does not concern money in Paragraph3.(no morethan3wor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no more than 6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What does the word ―it‖ (Line2, Paragraph5)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3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BDA BDBBC BDCAA BACDABABCC BCDBD DABAD CACCD76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levised sport 77digital broadcasting 78A health benefit 79There are/will be (some)disadvantages 80televised sport

21.---- We need three single rooms for the first week in June.---- ______.The hotel‘s not busy then.A.No problemB.Don‘t bother C.Never mindD.It doesn‘t matter

22.---- It‘s said John will be in a job paying over $60,000 ______ year.---- Right, he will also get paid by ______ week.A.the; theB.a; theC.the; aD.a; a

23.It ______ be the postman at the door.It‘s only six o‘clock.

A.mustn‘tB.can‘tC.won‘tD.needn‘t

24.----The film is, I have to say, not a bit interesting.----Why? It‘s ______ than the films I have ever seen.A.far more interestingB.much le interestingC.no more interesting

D.any le interesting

25.Why don‘t you bring ______ to his attentionA.thatB.itC.hisD.him

26.The villagers have already known ______ we‘ll do is to rebuild the bridge.

A.thisB.thatC.whatD.which

27.The house was too expelsive and too big.______, I‘d grown fond of our little rented house.

A.BesidesB.ThereforeC.SomehowD.Otherwise

ABBAB CA

推荐第6篇:全国高考卷心得

明确考试方向,备战2017年高考

---- 研读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Ⅰ心得 【摘要】:今年是我省自2009年以来第一次全科采用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Ⅰ。作为2017届高三英语教师,更应该密切关注高考新动向,认真研读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逐步明晰、准确地把握高考新方向。本文尝试通过研读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内容来探讨在接下来的高三英语复习中如何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备战2017年高考。 【关键词】: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I 试题分析 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备战2017年高考。

一、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I试题特点分析

1.听力部分:选材多是学生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基本没有生僻词语,语速适中,考生们可以借助播放听力前的时间,通过读题猜测文章可能所涉及的内容,有助于直接找到考点。侧重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听到的语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语音、语速角度来讲,语速适中,但男播音语音较浑浊,考生不易听清。

2.阅读理解:注重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从题材、体裁看,A篇为应用文,简要介绍四位杰出女性的社会贡献;B篇为社会生活说明文,介绍了美国老年人开始照顾下一代的潮流;C篇为记叙文,通过自述的形式介绍了运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经历;D篇为说明文,介绍了“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七选五为一篇介绍网络加密的说明文。 从题型来看,主旨大意1题(35); 推理判断1题(24);猜词1题(29); 细节12题( 21,22,23,25,26,27,28,30,31,32,33,34)。 从能力考查来看,整体上偏重对文章事实细节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以及对选项句意的理解。其中,主要体现在选项的命制上,除采用同义句、近义句的形式,部分选项还采用了归纳概括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

3.完形填空:从语料内容来看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见义勇为的司机Larry及时扑灭出事汽车大火的事迹,从考点来看,以实词为主,包括动词6题,动词短语3题,名词4题、形容词副词2题,介词题1代词1题。文章249词,设题80词,完全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文意,对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整体难度适中。。

4.语篇填空:考查学生在具体篇章或对话中,识别语法现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其中65题,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在逻辑才可以完成。其他小题从每句话中都较容易判断并完成。

5.短文改错:试题覆盖了学生的知识重点和易错点。其中,对学生把握英文句子结构作了重点考查。考点涉及冠词、代词指代一致、动词时态一致、被动语态、宾语从句连接词、状语从句连词、并列连词、介词、词性变化以及形容词、副词转化的问题。其中将honest( adj.) 改为honesty (n.) 是学生的难点。

6.书面表达:与以往试题类似,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写一封信,请外教帮忙修改申请信和简历的文字及格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难度适中,题目要求清晰、明确。学生容易上手,不容易跑题、偏题。难度在于如何添加有效信息,

使文章内容充实、用词得体,交际有效。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课标卷I还是侧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不难发现,阅读能力仍然是高考试卷中考查的重点。同时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2017届考生而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于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同时,考生应该加强时文阅读训练,选择内容新、语言新的语料,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对于2017届高三老师的复习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对高三英语复习工作的启示

由于全省各地考生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那高考命题就只能依托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体现命题的公平与公正。因为这三者是依次由大到小的同心圆关系,所以目前我们首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进行传统的基础训练和复习。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用传统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是求“稳”的有效方式。

1.确实过好词汇关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全国高考卷对词汇量的要求较高,共3500个单词。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把构词法作为语法项目,必须学习掌握,由构词法形成的单词,特别是通过派生及合成构成单词,虽然《考试说明》词汇表中没有列出,但在练习训练或高考命题实践中往往默认为必须理解的单词,不会注释汉语;某些要求掌握的单词通过派生或合成,且能明显判断词义的单词,也可能默认为“掌握”单词,特别是全国高考卷I的语篇填词题明确把派生词作为必考的考点。词汇要求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对高考要求的提高,关键是要重视词汇学习,善于掌握词汇用法,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一定要强化构词法意识,要把词汇的复习贯穿高三复习全过程,尤其是在复习最后阶段更要融入能力训练的语篇、语境之中,以提高词汇的复习效益,从而提升应试水平。 2.夯实语法基础

语法学习无疑会高效率地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规范语言的实际运用,并使之富有逻辑性。作为语言运用规则的语法知识,考生应对此有较为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语法项目分散在初、高中各册课本中,应加以整理,分类分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语法的框架体系来看,高考英语语法主要遵循从句和动词两条主线。从句包括: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副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动词内容包括: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动词。此外,与句子构造有关的规则还有主谓一致和主谓倒装。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指导,各个击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单项选择的知识练习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对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语法专题项目的复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包括教师),重要的不是是否掌握所有的语法点,而是“what is taught and how it(grammar)is taught.(教什么语法及如何去教)”。考试侧重的也不是单一的语言知识点,而强调的是考生的语言功底,以及融会贯通和理解能力。

3.狠抓阅读和完型填空训练

阅读是英语高考试卷中比分最重的一部分,甚至有人以“成也阅读,败也阅读”来凸显阅读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今年我省考试说明把阅读理解要求中的“作出简单判断和推测”改为“作出判断和推理”,虽然只是去掉了“简单”两字,把推测”改为“推理”,却透露了对阅读理解要求的重要信息和要求。多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高,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判断推理的能力较差。去年阅读题是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一;高考阅读材料都选自外刊、书报原文,阅读理解可能不只是“简单判断和推测”能够搞定,应该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推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对文章深层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复习最后阶段一定要强化阅读策略的训练。 这部分的复习可以两条线进行:(1)按文章体裁复习,对不同文体文章的基本特征如篇章结构、行文方法等加以研究,总结出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正确率。在泛读中扩大词汇量,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2)按文章后面的题目类型进行复习,如主旨题、事实细节题、猜测词义题、推断判断题、作者意图和态度题、指代题等,归纳出做题方法和技巧,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文章的主旨、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宏观思维能力,判断要注意在语篇中进行,密切结合上下文,切忌主观臆断,凭空想象。完型填空的复习也可参照上述方法。

4.积极应对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重点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笔头表达能力。看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正确的词汇、句法和语法,清楚连贯地传递书面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近几年,我省高考中英语书面表达主要以半开放式题型为主,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时代,富有时代气息。考生既要紧扣主题,又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力。但是,它要求学生具有记忆大量单词、短语、句型的记忆能力,具有观察图表、领悟提示的分析能力,具有审题、立意的构架能力,具有灵活多变、方法多样、流畅得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为了在这一题中多得分,除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一些过渡性词组及基本句型,并且还要让我们的学生练就一手规范工整的英文字。秀丽的字体、整洁的卷面会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即使有些错误,也可能不多扣分。反之,书写潦草,卷面邋遢,会使阅卷人心烦意乱,油然而生反感,哪怕错误不多,也可能得不到应得的分数。所以我们可以说,书面表达题是综合 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道试题。

5.定时做好听力训练

听力水平的提高除了平时的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掌握一定量的日常口语词汇外,还要加强规范性训练,在训练中教会学生把握听力技巧,如:

1、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材料时就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称。

3、注意各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4、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 6.每周背诵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大家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复习英语必须以语篇为单

位,切忌背诵英汉对照单词表。

7.作好定时模拟测试和分析讲评 高考复习进入后期,阶段性的模拟测试不但能检验学生知识面的覆盖情况和知识点融会贯通程度,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为下阶段的复习做铺垫的作用;再者,模拟考试一般比较正规,学生可以进行较为真实的考试心理模拟。教师也可根据考试情况,对学生做好考试心理和技巧的辅导。

三、对普通高中英语备课组的启示

建议高中三个备课组多开展“捆绑式”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做到高中低年段老师都能共同参与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新题型的研究,共同参与高考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类,大家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这样,高三年段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研,进一步摸清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多一些备考的新思路;而高

一、高二教师也能尽早熟悉高考新题型和全国卷的要求,把握高考的方向,以确保日常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从而能够从容应对高考的变化。

结束语:全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而从2016年开始我省重新采用全国高考卷是奏响高考全面改革的前奏曲。作为高三英语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准确领会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备战高考中减少盲目性,才能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志强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第11期 [4]、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5]、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I卷

推荐第7篇:高考卷语言表达答案

江苏卷

【答案】B

【解析】从四个选项上看,此题的交际用语主要考查谦敬之分别。从B项来看,当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而言。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怎能说是“敝校”呢?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

【评点】此题有一大迷惑点,那就是自己说自己的学校,可以称作“敝校”的,很容易忽略掉其中的前提条件——校友之间。 对交际用语的考查,从2004年至2013年,江苏高考是没有涉及的,此题的出现,真出乎人的意料。

2014·湖北卷

1、【答案示例】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着前人走(从)

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北)

【解析】本题是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既关涉到中国汉字的相关知识,如“象形”“会意”等,又关涉到语言形式的押韵,还有整句的形式及精要的表达。请关注必修模块的“梳理与探究”。

2、【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解析】本题是既联必修之阅读,又关必修之名著导读,而“读《论语》,谈交友”这一主题又将对《论证》对儒家的认识聚合于一点,既开放又收拢。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内容健康、有激励性,而且要语言雅正。

3、【答案示例】 (1)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

(2)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啸啸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

【解析】本题引中国传统书画入卷,解答时不仅可用文,还可用诗,这似乎传达着一点什么。“你心中的奔马”可以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也可以是人们心中的神驹,其关键是要有奔腾的气势。

2014·安徽卷

1、【答案】①在“由”前加“是”。③后一组引号改书名号。⑤删去“以上”。⑥“减少”改为“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①句成分残缺,全句缺谓语。③句后一处引用时,标点符号中的引号使用错误,即“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改为《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⑤“约90%以上”中的“约”与“以上语意重复矛盾”。⑥句“阅读率”与“减少”搭配不当。

2、【答案】(6分)示例: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世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500米,像一只世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天外之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解说时,内容要清楚,表达要浅显,用语要得体、简洁,还要口语性强。分别涉及对象、特点,其中特点主要包含大小、形状、位置、规模、作用等。

3、【答案】(5分)

(1)④①③②

(2)示例: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答题时:一要体会上下文语境,明确几个句子之间的前后顺序,如上文中有“精于烧炖”的原句,下面横线上就要先写“烧”,再写“炖”;二要注意划线部分的句子内容、关联词、关键词、句意衔接等方面,如第②③两句都谈“炖”,③是讲徽菜的烹制基本方法,②则是对③的补充,因此,排列时必须是③②。④主要是讲烹制徽菜的着色、色泽、味道,而①则是讲火候控制把握,因此,顺序是④①。

2014·课标全国卷1

【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本语段本段主要谈“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第一个空是对前面“全球变暖”“干旱或旱涝不均”“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等情况的总结,这是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因此可写“给社会及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个空是对“给植物‘施肥’”现象的总结,也是对前面“灾难”的转折,因此可填写“二氧化碳也会带来好处”;第三处根据前后语境可填写“植物出现问题甚至死亡”。

【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去,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一要审清试题要求,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构思一段话;二是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三是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图片中的瑶族村三日行考察重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去前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瑶族的情况和准备好考察行装;二是到达之后的“实施”过程——四处参观、进行访谈、举行联谊活动和写好考察日记。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即可。

2014·四川卷

1、【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来看,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解析】该题去年考查内容为,让考生为“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设计三个访谈问题”来采访某老师,涉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今年则响应党的号召,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与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汉字听写大会”相匹配。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图形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此外,该题答题还应该注意:不仅要按要求列出汉字变迁的特点,同时还需要距离分析,才更容易得满分。新的高考政策变化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所以今后考生应当多了解传统文化、多掌握一些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顿”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争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

【解析】续写题在去年考查的内容为,让考生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主要是从人物角度考查,而今年的考题不光注重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这就要求考生对名著有很深的认知度,并且具备相应的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感悟的阅历,通过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2014·山东卷

1、【答案】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所给语段共三句。第一句写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第二句写参与活动的人很多,参与形式多样;第三句写该项活动很有价值。概括语段内容时就需要把这三句话的主要意思分别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2、【答案】示例: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下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草地树木闪着翠绿。孩子甜甜的笑靥像一朵安静绽放的花朵,他快乐地托起温顺的小兔子,轻闭双眼用鼻尖触碰它那毛茸茸的嘴巴。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仔细观察画面是描写的前提。所给画面涉及小孩、兔子,描写的重点是小孩的表情、动作,体现的中心意思应该是孩子的童心、孩子对动物的爱护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同时还需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3、【答案】示例: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2014·北京卷

1、①答案:C

解析: “做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②答案:D

解析:AC没有礼貌。B“足下”过于书面,饭桌上使用不合适。

2、①答案:B

解析: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②答案:A 解析:“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种手法。

③答案:B

解析: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推荐第8篇:高考卷句子翻译(推荐)

Key:

2000高考

1.让我们利用这次长假去香港旅游。(take advantage of)

Let’s take advantage of the long vacation and make a trip to Hong Kong.

考核点:1)take advantage of the long vacation2)make a trip to

2.这张照片使我想起了我们在夏令营里度过的日子。(remind)

This photo reminds me of the days (that )we spent in the summer camp.考核点 1)remind „of2)the days we spent

3.假如你想从事这项工作, 你必须先接受三个月的训练。(take up)

If you want to take up this job,you should first be trained for three months.

考核点:1)take up the job2)be trained

4.你一旦养成了坏习惯,改掉它是很难的。(once)

Once you form/get into a bad habit,it’s very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get out of it.

考核点:1)once2)get rid of /get out of

5.同其他学生相比,那个女孩有更强的英语听、说能力。(compare)

Compared with other students,the girl has bett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in English.考核点:1)compared with2)better3)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6.众所周知,成功来自勤奋,不努力则一事无成。(without)

As we all know,succe comes /results from hard work;without efforts nothing can be done/achieved.

考核点:1)as we all know2)come/result form3)without

2001高考

1.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 Never „)

Never have our country been so powerful as it is today.

2.我们将作进一步的讨论,然后再作出最终结论。(before)

We will have a further discuion before we draw a final conclusion.

3.据说在那个湖底发现了一个古城的遗址。(discover)

It is said that the site of an acient city has been discove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ake.

4.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可是某些市民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quality)

Although the economy in this area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 qualiteis of some citizens are still not satisfactory.

5.他们应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玩火者必自焚。(burn)

They should learn a leon from this incident:anyone who plays with fire will surely get burnt.

2002高考

1.当时,那位出租车司机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游客。(choice)

At that time the taxi driver had no choice but to turn to the tourist/traveller (for help)

2.我没有想到汤姆会被选为学生会主席。(occur)

It never occurred / didn’t occur to me that Tom would/should be elected/mad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4.如果方便的话,请帮我从邮局取回包裹。(convenient)

If (it is) convenient, please fetch me the parcel from the post office/please go to the post office and fetch me the parcel.

5.应该鼓励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apply)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We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cla to practice .

6.如果队员之间不加强配合,我校篮球队就不可能在决赛中战胜对手。(unle)

Our school basketball team will not beat the opponents in the final match/final(s) unle the team members strengthen their cooperation / cooperate well with each other.2003高考

1.请尽早做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or)

Please make up your mind/make your decision as early as poible /you can , or you’ll mi the good/golden chance/opportunity .

2.那些未曾去过那个小村庄的人很难描绘出它的美丽。(It„)

It’s very hard for those who haven’t been to the small village to describe its beauty .

3.勤洗手是避免疾病传染的有效方法之一。(infect)

Washing hands often/frequently /regularl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void being infected by disease (s).

4.这条铁路横贯平原,把那个偏远山城与海港连接了起来。(remote)

The railway croes/goes acro/runs acro the plain and connects /, connection the remote mountain (ous ) city with the sea port .

5.这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引人入胜,我简直爱不释手。(so„that)

The historical novel about/describing World War I / the First World War is so attractive that I can’t bear (to do …)/stand parting with it / putting it down (back , aside )/ leaving it aside .

200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1.我们盼望能参加下星期举行的艺术节开幕式(look forward to)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aking part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art to be held next week.

2.多参加些体育锻炼,你就不那么容易感冒了。(If„)

If you take more PE exercises, you will not catch a cold so easily.

3.因为缺少实践,他没有通过驾驶考试。(The reason why)

The reason why he didn\'t pa the driving test was lack of practice/ that he lacked practice.

4.直到被送入手术间时,他才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not„until„)

He didn\'t know the importance of obeying the traffic rules until he was sent into the room of operation.

5.虽然她孤身一人,无亲无故,但邻居们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offer)

Though she is single and has no friends or relatives, all the neighbors offer her help/ a helping hand /to help her.

2004上海

Ⅰ.参考答案

1.Group discuion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2.Because of illne/Being sick last week, I mied some leons, but I will try to catch up with others.

3.The rules of the game are too complicated to explain/be explained in a few words.

4.You should apologize to the people present for what you have just done.

5.I find it (is) hard to cooperate with those who always stick to their own opinions.

2005上海Ⅰ.翻译

1.I hope (that) I can/ will receive your photo(s) as soon as poible./I hope to receive your photo(s) as soon as poible.

2.Eating/Having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s) does good to / is good for one’s health.

3.I’m not free/ available this afternoon because I have/ have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4.You’d better go to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Film Festival by taxi, or you’ll be late.

5.The mobile phone is fashionable/modern in style and convenient to carry, so it is very popular with the young/ young people/ youngsters.

6.He finished a difficult task on his own/independently soon/ shortly after he entered the company, so his colleagues looked at him differently/ with new eyes/regarded him in a totally different light.

2006 上海

1.We believe that peasants\'/farmers’ life will be/be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2.Whether a book sells well depends on many/various factors.

3.I don\'t need to/needn’t buy a new car as my old one is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4.The dishes are well cooked here and free cakes are provided.

5.Be sure to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be considerate/think of othersif/when/while traveling/doing traveling.

6.So naughty is the child that he often upsets his parents who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2007上海

1.Their new house is far from the school.

2.Don’t leave the light on when you are not in the room.

3.I forgot to remind him of the time for the interview.

4.Colorful umbrellas add to a lively atmosphere in the summer streets.

5.No matter how hard the rain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 the police keep to their posts.

6.Doctors door-to-door visits save many old people’s trouble of going to hospital.

2008 上海

【答案与解析】

1.It’s time for us to play basketball.

主要考查It’s time for sb.to do sth.句型,此题很容易写出答案。

2.He managed to send the tourists to the airport in time.

此题主要查看manage to do,和in time的用法,另外还要注意时态。

3.Is it poible for you to attend my birthday party this evening?

因为poible的主语不能是人,所以,常用it作为形式主语完成整个句子,不定式作为真正

主语。

4.Young 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choose their career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trong points.

此题中没有主语,所以可用被动语态完成句子,encourage sb.to do sth.的被动语态形式就是sb.be encouraged to do sth.另外,此题还考查短语according to(按照)和strong points(长处,特长)。

5.Being ignorant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I find myself left behind.此题考查动名词作状语、定语从句以及find的用法,being 此处表示原因,products后面用一个定语从句修饰,find oneself done表示“发现自己被„”,left behind是“被落在后面了”,即“落伍了”。

6.Although we are suffering such a severe natural disaster, we will eventually overcome the temporary difficult as long as we don’t lose heart.此题主要查看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用法,后面一定不要出现but,还考查as long as(只要)以及lose heart(灰心)的用法,注意不要写成lose one’s heart。

2009上海I.翻译

1.Tenni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Shanghai.

2.I think your suggestion is as valuable as theirs.

3.Thinking only a cup of coffee will keep me awake all night.

4.A film will be made/shot in memory of those brave fire fighters.

5.It was three days later that she remembered leaving/having left her raincoat in the language lab.

6.Despite the high mountains and thick forests, the doctors and nurses rushed to the scene of the accident for the rescue/to carry out the rescue.2010上海

2010年高考

1、这本杂志花了我20多元。(cost)

This magazine cost/costs me more than 20 yuan.

2、雨天我总是比平时起得晚。(than)

I always get up later than usual on rainy day.

3、看到奶奶有些睡意,他拉上窗帘并把电视的音量调低了。(turn)

Seeing Grandma a little sleepy, he drew the curtains and turned the TV down

4、乍一看,这块手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实际上它是一部手机。(there be)

At first sight, there is nothing special about the watch, but in fact it is a mobile phone.

5、我们一致同意一旦得出调查结论,就尽早让公众知晓。(once)

We all agree that once the conclus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drawn, it will be made known to the public as soon poible.

2011上海

1.Why not / Why don’t you book tickets online?

2.I often mistake Wang Hai for his twin brother because they look so similar.

3.As for parents, nothing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i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4.No longer has she kept in touch with us since she went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

5.If you can find whatever learning method (that) suits you, your learning efficiency is likely to improve remarkably.

2012上海

Translation

1.She began to play the violin five years ago.

2.Owing to bad weather, the flight was delayed for a couple of hours.

3.Every designer hopes that his work can stand the test of time.

4.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ether they can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online games.

5.At the exhibition, the company’s sales manager demonstrated the new (type of) electronic toys(which/that) children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推荐第9篇:湖北高考卷诗歌赏析部分

2007年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填空。(6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促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俄国诗人 的《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14.(8分)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意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5.(6分)

(1)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樯橹灰飞烟灭 ③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铁马秋风大散关 (2)⑤聊斋志异 ⑥普希金

2008年湖北语文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阀“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15.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 (1)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2)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月阳楼》“亲朋无一字,(3)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4)_______________”。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________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14.(8分) (1)(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5.(6分) (1)①恐美人之迟暮②朝如青丝暮成雪③老病有孤舟④羡长江之无穷 (2)史铁生

(3)人间喜剧

2009年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堍此则为晏殊欧阳修、为温庭筠韦应物 ,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 秦观柳永、为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雨斋词话》堷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堈,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词栁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一生宠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15.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①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 ”。(郁乎苍苍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③ ”,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④ ”。(焚百家之言 多于南亩之农夫)

(3)雨果是19世纪 ⑤ (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法国)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⑥ 》中的主人公。(《围城》)

2010年B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15.填空。(6分)③

(1)匈牙利是人___________的作品《我愿意是急流》讴歌了纯真的爱情。

(2)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____________派”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发感情,如:“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② ③

(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2011年试题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15.填空。(6分)

(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 》。

(2)日本作家 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① ,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 ”,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③”,意境澄静;《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④ ”,情景交融。

2011年答案

14题 (1)蒙蒙细雨

(2) 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二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由“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转入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互相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疾风、骤雨和雷电所形成的壮美景象,“横风斜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潮江涌动”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突显其壮美。 15题(1)狂人日记 (2)川端康成

(3)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别时茫茫江浸月

推荐第10篇:海南政治高考卷及其答案

2017年海南政治高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投资者用10万元的资产(其中负债8万元,自有资金2万元)投资某只股票,年初以50元价格购进,在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55元卖出。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投资者的年收益率和自有资金年收益率分别是

A.10%;20% B.10%;50% C.20%;100% D.20%;200% 2.中国奶业协会2016年8月发布的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国乳制品企业注重品种开发和产品创新,乳制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这表明

A.乳制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大 B.销量越大,单位乳制品的价值量越大 C.乳制品品种越丰富,价值量越大 D.乳制品质量越高,使用价值越大

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完成3-4题。

3.《意见》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从唯物史观看,这一改革

①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②是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重大变革 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关系整体上不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根据29省全国性代表农户的追踪调查数据,参与农地流转(转让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农户比例由2013年的24.1%上升至2015年的31.4%,中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发展农地流转市场意在

①稳定农地面积规模,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②维护土地所有者利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③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吸引资本的投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互联网金融涉及众多领域,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贷款、网络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它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规范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②提升传统金融的安全性 ③加快金融产品的流动性 ④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7年2月,世界贸易组织多边协议——《贸易便利化协定》经112各成员国批准而正式生效。该协定要求各成员国减少通关手续,规范收费,加强制度协调。该协定对成员国经济的影响有

①降低通关成本,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长 ②通过成员国一致性行动,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③增加商品的供应,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④减少制度壁垒,改善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的汇率(甲国货币/1单位乙国货币)走势见图1.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该汇率走势对甲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吸引乙国游客前往甲国旅游 ②扩大甲国商品对乙国的出口 ③增加甲国对乙国商品的进口 ④扩大甲国对乙国的投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根据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我国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企业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完成8-9题。

8.该方案对食盐市场产生的影响有 ①食盐销量大幅度上升 ②食盐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③食盐企业全面提高产量 ④食盐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实施这一改革

①有利于完善市场管理体制

②意味着政府进一步放松对经济活动的监管 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体现 ④淡化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西藏某牧区依托合作社创立品牌,发展农牧种养、经营乡村旅游、开发民族手工、建立公司进行多种经营,推动了高寒畜牧业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016年全自治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67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增长13%。完成10-11题。

10.牧区合作社之所以要创立品牌,因为 ①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品牌反映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③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可以突出牧区产品优势 ④品牌代表合作社的诚信水平,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牧区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①扩大了自治区民族自治权的行使范围 ②消除了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和民族地区差异 ③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长和优势的积极成果 ④是西藏自治区实现创新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村民发现化工厂向村边小河偷排污水,向市长写了一封《谁来保护我们的小清河》的信。市长回信表示将依法严肃处置排污工厂,并承诺“小清河将很快恢复水清岸绿的面貌”。村民给市长写信是

①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③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体现 ④通过基层民主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针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的新特点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好政治、经济、国土、社会、网络等各方面安全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旨在

①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培育公民爱国主义精神 ②汇集维护国家安全力量,提升国家治理整体水平③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提高国际安全立法水平④防范新型安全风险,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求各级党组织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这一规定

①旨在强调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②是依法依规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③强调了党员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④表明党内监督比信任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成立于1914年的国际刑警组织现有190个成员国,是唯一的全球性警察合作组织,长期致力于全球性政府间执法安全合作。2016年11月,在该组织第85届全体大会上,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当选新一任主席。中国人首次当选该组织主席

①强化了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组织的制度建设 ②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③表明中国的执法水平受到国际社会进一步认可 ④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执法安全合作领域的领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年科技部、中宣部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将天人合

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纳入科学素质基准点,作为公民需要具备的科学素质。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上述哲学思想观念是

①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资源 ③衡量传统文化有无当代价值的重要尺度 ④前人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思想智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某省文明办联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省推广实施“道德信贷”,所有被评为“中国好人”的该省公民和市以上政府授予的道德模范都可成为授信对象,获得无担保优惠贷款。推广实施“道德信贷”

①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②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向上向善

③表明道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物质条件 ④说明人民群众是道德教育的对象而非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虚心请教。那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 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6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从认识论看,这是因为

①发挥想象力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②科技创新是用新获得的认识取代已有的认识的过程

③科技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 ④科技创新充满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建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制造业摆脱了脏、乱、叁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23.辨析题(10分)

如今,城市公共场所几乎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但公民隐私权因此受到侵犯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有人认为“维护公共安全不能牺牲公民的隐私权”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某地为解决传统采购模式(见图2)中农户购买力不足的问题,采用由厂商、租赁公司、农户三方构建的租赁模式(见图3),帮助833家农户获得了近1000台先进农机设备的使用权。

(1)运用经济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相对于传统采购模式,该租赁模式给厂商和农户带来的经济利益(12分)

(2)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农机设备的租赁模式所具有的优越性(8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作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扶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应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十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1)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10分) (2)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分析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8 分)

(二)选考题

26.【选修2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受雨雪寒潮天气的影响,某地大蒜产量低于上年,受此影响,当地蒜价出现持续上涨,零售价从上年6元每千克涨到接近20元每千克,“蒜你狠”卷土重来,引起了消费者的担忧。不过有专家分析,大蒜的高价总体上是正常的,但也是暂时的。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说明大蒜的高价既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

27.【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2016年6月经过全民公投,英国做出了脱离欧盟的选择。随后,英国首相表示政府将启动脱欧程序,在2017年3月底前正式知会欧盟开始脱欧谈判。英国议会发表声明脱欧进程的主导权在议会而非政府。政府要正式启动脱欧谈判,必须征得议会同意。对议会与政府的争议,最高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取得议会同意。

结合有关脱欧进程主导权的争议,说明英国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28.【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礁堡是我家环保靠大家。驻守在南沙永暑礁的战士守护着祖国的碧海蓝天建设了一片远近闻名的海上生态园,礁上官兵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可降解的打包运回大陆处理。能降解的就地降解,化垃圾为资源循环利用,开发了700多平方米的绿色菜地,令人心旷神怡。

结合材料,说明南沙战士保护岛礁家园环境所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D 5.D 6.B 7.A 8.C 9.B 10.B 11.D 12.C 13.D14.A 15.C 16.D 17.A 18.B 19.A 20.B 21.C 22.C

二、非选择题:

23.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公民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不得因公共安全的理由任意侵犯。

公民个人隐私权与公共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无条件地强调个人隐私权;政府部门要承担维护公共场所安全的职责,对摄像头的安装和使用要遵守法律规定并严加管理。

24.(1)厂商:批量销售,可降低销售费用;扩大销售规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 农户:以租赁代替购买,减轻当前资金压力;可提前使用农机设备。

(2)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新的租赁模式优化了厂商、租赁公司、农户三方关系,促进了农机设备生产、销售和使用,实现了共赢。

25.(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李保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系群众,长期在科技扶贫事业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的称赞,无愧于“太行新愚公”的称号。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发新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26.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但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受天气因素影响,大蒜供给减少,需求不变,其价格自然上涨;但大蒜的高价格,会刺激大蒜供给增加,改变供不应求状况,使大蒜价格降下来。

27.英国政府与议会在脱欧问题上出现争议,说明政府虽然由议会产生,但两者并不总是一致;政府要自行决定脱欧进程,表明行政权力有加强的趋势;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仍然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

28.尊重自然的原则,回收垃圾,循环利用,珍惜自然资源,避免了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正义的原则,建设海上生态园,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环境权利。

第11篇:全国高考卷英语试题总结与教学建议

2018试题总结与教学建议

2018/6/12 一.总结: 1.原汁原味文章读 ,不在状态。(原因读的少,长难句不理解,词汇积累不够,缺少英语思维。)

2.完型信息锁定能力不足,相互联系路径不畅。(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标注箭头)

3.句子准确理解不够。(D篇/七选五)

4.单词书写不过关。energy—energetic cause---causion(×) 单词学习要引申如proce, storm, jump at; 单词串意识要加强: ①一义多词(job, role, profeion) ②一次多变 apply to/put… to use;

long-length-lengthen, strong-strength-strengthen, apply-applicant-application, affect-effect-effective 5.语块积累不够。give it a try 二.建议:

1.选材重视原汁文。(暑假啃原著,读21st,英语沙龙,英语文摘等)

2.训练质量要保障。①限时 ②讲评 ③总结(干货) 3.单词积累要重视。①思维要培养(迁移/引申/做笔记)

②笔头要落实。(重复/ 系统/ 规模)

4.基础知识要过关。①早读清 ②语块/例句 ③ it 用法,冠词,重点句型,不规则动词

5.写作训练要坚持。①模式 ②指导 ③学以致用 ④整理 三.高三学生获得感: 1.文章看得懂。 2.题目做的对。 3.成绩进度快。

积累多(系统规模)遗忘少(重复)思维活(学科思维) 做法:

1.笔记(词汇、写出来)

2.落实(写/背)手足口脑并用,看,记,念,写,/ 有声有形,有情有意 / 词不离串,词不离伴,词不离变,词不离段,词不离换

3.板书(框架/ 知识主干)

第12篇: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 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A“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不只是斯瓦米纳森博士的隆重推介,更重要的是袁隆平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D袁隆平认,他目前难以为他的学生提供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的条件。

(2) 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3) 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4) 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①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护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

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

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

【答案】

12、(1)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3)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溢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的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着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憾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

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 所以不希

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

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

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2、(1)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A项不够准确,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国是因为当时中国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属于无中生有,另外她是希望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D项“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错,原文是“供作者参考”。

(2)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3)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3

第13篇:陕西高考卷新高三物理课间测试 (26)

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

1.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于地球表面带电引起的,则地球表面带电情况应是()

①带正电②带负电

一束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从太空垂直向地球赤道飞来,在进入地磁场后将向哪方向偏移

③东方④西方

正确的选项是()

A.①和③

答案:C

2.甲、乙两个小孩分别站在两个静止的小车上,每个小孩与车的总质量均为M.甲手中拿着一个质量为m的球,若甲将球抛向乙,乙接到球反又将球抛向甲.如此重复几次后,球回到甲的手中.若不计地面摩擦,则此时甲(连同车)的速率与乙(连同车)的速率之比为

A.m/(M+m)B.M/(M+m)

答案:B

随州人才网s.suizhou.com雷达液位计www .leidaw.com随州房f.suizhou.com随州论坛bbs.suizhou.com

易链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C.M/mD.m/M

第14篇: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 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 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 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 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

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3月正式投入运行。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7.D

8.C

9. 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合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

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廉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料技成采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造遇到了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 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断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答案】7.B

8.C

9.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

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 7.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

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8.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在局限于文字,

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9.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答案】7.D

8.A

9.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意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四个选项,对图表的内容或图表所揭示的问题加以表述,要求选出其中的错误项。由于是单选题,且图表虽是两幅条形统计图,但清楚易识,易于读懂,所以难度不大。对于

A项,只需比较两幅图中2015年对应的数字即可判断出表述正确。对于B项,只需根据 可从内容传播、信息获取方式和营销模式改变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作答形式可以是概括+分析,也可以是简述。

2017全国1卷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 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

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比较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

答案详解1.D2.BC 3.①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

1.D项,材料四中“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转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可知国家地理频道不承担传送电视节目信号的任务。选项梳理不正确。

A项,根据材料一,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选项梳理正确。

2017全国2卷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学.科网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1.D2.AE 3.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1.A项,从材料一“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表中可分析得知,94.6%的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选项理解正确。 B项,从材料一“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表中,对照认知和实践两部分所对应的情况,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分别占比6.0%和9.2%。选项理解正确。

C项,根据材料二第①②段,“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选项理解正确。

D项,原文为“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只是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选项理解不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第15篇:重庆高考卷物理选择题模型与考点分析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探讨

重庆高考卷物理选择题模型与考点分析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探讨

1、物理选择题共8道题,考查重点落实在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万有引力、机械波这五大部分,这五部分成了每年必考的内容,其次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电流和电路部分考得相对较多,力学选择题考得很少,力学的考查重点每年都在计算题部分,究其原因,可能是力学计算题更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从考查的知识点来说,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万有引力、机械波五大部分每年都没有多大变化,但物理模型年年翻新,要求学生有必备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理解基本的物理规律。

3、不排除对同一知识点考查的重复性。力学06年、08年都考了平抛运动,但考查的角度不同。2008年17题C选项:判断“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动能的增量相同”的说法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认识到平抛的本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基本的运动模型,因而考查频率较高。

4、高考从未考查一些教辅资料上总结的二级结论,也不是考查学生的解题技巧,但要求学生会审题,要有审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需要掌握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网络。

5、

选择题重在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选择题的很多模型都是来源于课本的,但又高于课本。特别是2008年高考的关于地震波的那道选择题,在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选修57页习题A组上的 第3 题极其相似,同时也结合了当年汶川地震这一重大社会事件。 对物理教学的启示探讨

1、高中物理不可忽视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万有引力、机械波这五大部分的教学。在教学中,有些老师认为这五大部分是非主干知识,因此在五大部分中的教学安排上花的时间比较少。甚至叫学生自学。然而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离不开这些内容的支撑。在高考中,这五部分占有的分数是选择题总分的百分之六十之多,因此让学生系统掌握这几部分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教学必须的。注重了这几部分的教学与复习,就占据了选择题得分的主动权。

2、力学、电磁学应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学、电磁学考查重点落实在计算题部分,动力学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电磁感应问题、力电综合的问题年年都考,这些问题更能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常常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等。在选择题的复习备考中,注重物理定律、定理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透彻物理现象反映的物理本质,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3、选择题训练重在精、透、稳、思

我们知道,每年的高三学生都练了大量的选择题,但高考的选择题与平时学生练过的题是有区别的,就拿楞次定律来说,0

8、09两年的考题中都涉及到了,但老师讲过的题,学生练过的题无数。是不是学生就能够做对这两道题呢?事实上并不一定。笔者认为,学生做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定理,而不是盲目追求多见题型。老师讲过一道题,学生练过一道题,应即时进行反思,搞清楚这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道题用了哪些物理思想和数学方法。把物理习题教学回归到物理教学的本位上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叫学生少做几道题,而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做题不反思,那么做再多的题对学生都是无益的。选择题训练重在选题精、分析透、做题稳、做后思,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矛盾。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应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盲目做选择题的时间节约出来,多用于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想想物理现象的本质,多做实验提高操作技能,多对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与创新,并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一定是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能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16篇:考试说明考点与09—14年浙江省调研卷及高考卷已考内容对照

2014年考试说明考点与09—14年浙江省调研卷及高考卷已考内容对照 注:以下内容是根据2014年浙江省考试大纲所列考点顺序先后,通过核对浙江省新课程高考以来的历年调研卷及高考卷(09年至13年11月,共六份调研卷、五份高考卷,总计由浙江省考试院命制的11份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希望从中发现一些高频考点以及鲜有涉及的考点,以供老师、学生在最后阶段复习时参考。其中,“大题”表示此考点在当年是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其余表示以选择题的题型进行考查;“样卷”是指当年省考试院组织的调研考,另外则表示是当年高考。凡考点后未出现考查年份与试题的,说明此考点至今未命制过试题。当然,在核对历年真题过程中时,虽然尽可能将已考内容与2014年考试大纲所列考点一一对应,但由于本人对部分试题考查具体知识点的理解水平有限,加上一些史观、史法类的试题很难挂靠某一具体考点,因此部分试题在此并未列出。

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政治制度

11年大题西周政治制度及特点;12年样卷西周分封对象“宋”;12年西周分封制“同性不婚”;13年高考西周的分封、世官与宗法制;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0年样卷秦五尺道与影响;11年大题秦朝主要政治制度及特点 ;13年样卷秦朝“道”的地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09年宋代地方机构判断,10年唐朝科举制;13年样卷古代选官制

4.明清君主专制度的加强

09样卷明代中央机构变化与体现的古代政治趋势;09年明朝内阁制;14年样卷清朝密折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0年样卷汉代田庄特点;10年东汉农耕技术,古代土地兼并;12年东汉庄园特征;13年样卷古代灌溉工具;13年高考大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与商业的关系

2.手工业的发展

11年宋代名窑分布;12年样卷中国人工育蚕的开始

3.商业的发展

09年宋代税收;11年样卷唐代草市;11年清朝会馆 ;13年高考大题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0年明代海禁;11年样卷清朝对外贸易;13年样卷鸦片走私与清朝吏治腐败;13年高考唐朝商人的地位;14年样卷唐至宋的商人地位

(三)中国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0年道家无为思想;11年样卷大题战国思想家大一统观念不同含义与社会原因;11年老子小国寡民思想;12年墨家功利思想,大题老子的思想主张;14年样卷墨子的兼爱与启蒙思想的“博爱”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1年样卷大题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含义,结果与影响

3.宋明理学

10年考题朱熹与陆九渊观点;13年高考朱熹与私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09样卷大题:黄宗羲观点;11年高考大题:顾炎武思想主张及评价;12年高考大题: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09年样卷蔡伦造纸术,09年考题指南针外传;11年样卷沈括记录印刷术与指南针;13年样卷造纸术与印

1刷术外传与影响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09年高考隶书;11年样卷汉字书体排序

3.文学成就

09年样卷苏轼词特点;12样卷诗经与西周农业;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0年样卷;14年样卷影响京剧的地方戏

(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

1.孔子

12年高考大题:孔子的思想主张;13年高考孔子与私学;

2.秦始皇

13年高考秦始皇统一六国顺序;14届调研秦王嬴政废分封

3.唐太宗

10年样卷大题;13样卷唐太宗存百姓思想

4.康熙帝

09年考题:《尼布楚条约》;11年样卷大题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事迹;10年清朝民族政策;12年考题:康熙帝对儒家态度;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09年样卷雅典民主政治表述;11年高考题雅典民主政治条件

2.罗马法

11年高考罗马法的基础;13年高考罗马法的不足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年大题苏格拉底的学术地位;12年智者学派的主张

(三)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亚里士多德

10年关键词判断亚里士多德;12年大题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地位;13年高考亚里斯多德与私学;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3年样卷大题列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3年高考大题列举文艺复习与宗教改革及其意义

2.启蒙运动

10年考题大题孟德斯鸠主张;12年考题百科全书派的主张;13年样卷大题启蒙运动;13年高考大题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民主平等思想;14年样卷启蒙思想的“博爱”与墨子的兼爱

(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11年样卷新航路后的商品流通;14年样卷大题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工业革命结合)

2.英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09年考题大题: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蒸汽机创制的主要原因与影响;13年高考大题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推动城市化及导致环境破坏;14届样卷大题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影响(中外综合)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华盛顿

2.拿破仑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年样卷英国光荣革命;12年大题光荣革命史实及称光荣革命的原因;13年样卷英国议会制;13年高考大题光荣革命及其意义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0年考题大题美国三权分立制度设计及评价等;12年高考大题写出美国全称并评价宪法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0、11年样卷法国1785年宪法;12年大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全称;评价1875年宪法;13年样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马克思、恩格斯

09年样卷马恩合作的著作;10年高考恩格斯著作;13年高考大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与无产阶级运动

2.《共产党宣言》

09年高考题:马恩《共产党宣言》发出号召;12年高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3.巴黎公社

(六)近代科学技术

12考题:近代科学研究对象分门别类

1.牛顿和经典力学

2.进化论

14届样卷评价生物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09年考题大题蒸汽机创制的原因)

近代中国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09年样卷八国联军中“奥”的国家;13年样卷分析义和团口号;13年高考领事裁判权

2.辛亥革命

12年大题论述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19高考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传播

4.新民主主义革命

12年抽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内战准备;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11年高考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知识;13年高考抗战胜利纪念章解读八路军发展;14届样卷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09年样卷民族资本主义;13年高考大题鸦片战争后江南市镇经济的变化、西方侵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0年考题大题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政策、措施、状况等;12年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发展;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09年高考维新变法时期的孔子;09高考大题梁启超提出“新民”理念的背景;“新民”与新青年理念的关系;12年大题康有为及代表作,严复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13年样卷维新兴民权思想;13年高考维新派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2.新文化运动

(09年考题大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青年的特点、新民与新青年理念的关系;11年高考题:“民主”与“科学”等 ;13年样卷大题新文化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14年样卷《青年杂志》的封面解读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年高考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情况)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09样卷大题大题大战爆发的背景、性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09年考题一战的影响;14届样卷大题一战性质及其依据、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体系

3.国际联盟

(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4届样卷十月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列宁

4.“斯大林模式”

09年样卷大题斯大林模式概念及对苏德战争的影响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1年高考大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等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

12年样卷甘地的主张与国大党的党旗(图例解读)

(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09年样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12年考题里根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0年样卷大题苏联在二战中的战役、对二战的作用;11年样卷大题大危机对日本美国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1年高考大题苏联的历史事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二战的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1年样卷大题二战经过;11年高考与苏联相关的历史事件对二战的影响(表格);12年高考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重大事件(图);14届年样斯大林格勒战役判断及影响(图)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3年样卷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背景

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

10年高考苏伊士运河战争影响(图例判断);11年高考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 ;13年高考戴维营协议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0年高考样卷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表现

4.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4届样卷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09年样卷《珠海宣言》;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3年样卷大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关系

(九)现代科学技术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2.量子论

3.现代信息技术

(09年考题电子文本与纸质文献)

(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13年高考大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1年高考凡高的作品选择题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3年高考音乐电视与文化交流

现代中国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年高考北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2年高考抗美援朝与一五计划建设;14届样卷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的建立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4届样卷对内改革举措的顺序排列;14届样卷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与市场关系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年高考邓小平关于证卷、股市论述;

(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年*期间的外交;13年样卷70年代中外外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0年样卷79年中美建交;10年考题1969—1978年中国外交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四)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09样卷大题孙中山思想;10年考题“孙中山言论”排序

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09年高考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道路;10年样卷毛泽东著作

3.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11年高考邓小平关于证卷、股市论述;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0 9年高考1977恢复高考背景;12年样卷建国初的教育方针;

(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09年样卷服饰变迁;10年样卷近代生活中中西合璧的现象;11年样卷近代建筑;11年高考选择题婚姻变迁;12年高考近代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4届样卷大题西方“近代文明设施”在华传播的主要特点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3年高考维新派与报刊启迪明智

第17篇:各科详解_08年江苏高考卷透露新高考命题思路

各科详解:08年江苏高考卷透露新高考命题思路

实施新课标后的江苏第一年高考已正式落下帷幕,高考方案的变化让这次高考试题分外引人瞩目。而作为即将升入高三的下届高考生及高二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此次考试透露出的命题趋势。昨天,本报记者约请了江苏多所名校的名师分析今年命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在学习策略上应做出哪些调整。

[语文] 试题回归课本,引导“教什么考什么”

喻旭初 金陵中学语文特级老师

李大荃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语文会

命题启示:

今年江苏08年新高考语文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稳中有变,较好地保证了命题的平衡过渡;不偏不怪,难易适度。不过如果不细心也会丢不少分;

2、试卷的目标取向是考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者的取材视野开阔,关注社会、关注考生,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

3、附加题力挺课改。需要考生注重积累,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名著名篇阅读”的覆盖面很广,目的在于引导中学生阅读作品。

策略调整:

1、要始终抓好基础训练。语言题、成语题、句子辨析题考得都是常见的类型,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对此,一定要始终坚持常规训练;

2、要认真学好语文教材。今年语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虽然跟过去一样,没有直接在课本中选材,但是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所考的一篇小说,作者是汪曾祺,学生学过他的作品。名句默写的6句中有5句是课内的,所以一定要学好每篇课文;

3、要重视课内外的结合,努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和作文题有相当的开放性。提倡质疑,提倡有好奇心,较好地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4、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用好苏教版的选修教材。选修教材不必篇篇都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目,提高理解和欣赏水平;

5、要精选练习,讲究训练时效。对练习题要精心挑选,主要是取其类型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6、作文教学要回归课本。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既不入老套,又扣本有源。根据课改制定的江苏省08高考新方案,其一就是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对新课改一定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在基础中考能力,改变过去“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逐步形成“教什么考什么”的趋势。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作文教学必须立即设法改变无序无奈、低级低效的状态。借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踏踏实实地按照必修课本1—5册20个模块“写作实践”的要求,一个一个地训练。这是老老实实地教学,脚踏实地地教改。

[数学] 题海战术、“贴标签”行不通了

蒋建华 泰州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 陆正海 江苏省高考优秀指导教师、泰州中学数学教研组副组长

命题启示:

首先数学卷较完整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十项基本理念,试卷的1-8题、12题、15题、16题及17题考查的都是数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的是共同基础;第9题、第19题、第20题则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其次,数学卷忠实地遵循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2008年《考试说明》。

三是试卷起点低、层次清,给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最后,今年的数学卷和去年的试卷有着诸多一脉相承之处(去年的江苏卷已经渗透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所以较好地实现了新旧教材、新旧试卷之间的平稳过渡。

策略调整:

1、要严格遵照《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不必盲目增加教学的内容和难度,既增加学生负担又劳而无功;

2、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并加强解题规范性训练,保证答题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严密性,力求做到“看得清、想得清、说得清、写得清”。

3、传统的题海战术、贴标签的方法肯定不能取得预期的功效,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教育潜质,把数学中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猜想、论证,类比、联想,特殊与一般,运动变化,有限与无限逼近,精确与估算、基本的“元”思想,方法的优化与优选等思想和方法由渗透层面提升到具有并能自觉运用的层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教会学生应试的常识与方法,特别是要做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真正拉开档次的是中低档题,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定位,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但要确保“会做的题拿满分,不会做的题不得零分”。外语:平时阅读要选贴近生活的文章http://www.daodoc.com 2008年06月11日 11:07

扬子晚报

[外语]平时阅读要选贴近生活的文章

张恩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南京市外语学科带头人

命题启示:

今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试题总体来说“平稳过渡、稳中有变”,整套试卷不偏不怪,但试卷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阅读理解篇的文化背景和篇章结构多样化,人文思想强。从题目选项考查来说,重点是考查学生推理判断和归纳大意的能力。

2、任务型阅读选材贴切学生的生活背景,思想内容品位较高,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文章虽然有一些难度,但绝大多数答案可从文中找到。

策略调整:

1、狠抓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学习要认真梳理语言基础知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系统复习书本中的重难点,特别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上,要稍加拓宽,多角度地理解词义,学会“联想”,从而全面地掌握词义和用法。

2、紧扣新课标要求,系统复习语法考点。高三复习时最好要依据一本较为全面的语法教材,特别是要重点抓住语法必考的几个大项:如时态、冠词、从句、倒装、非谓语、情态动词等逐一突破。同时要学会在语境中活用这些语法知识。题目做的不一定要多,但要精。同时,要学会排查自己的知识漏洞。

3、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新高考英语注重考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平时阅读时的选题要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人文性和时代性。[物理] 要注意进行思维方法训练

崔卫国 南京金陵中学高三把关教师

朱焱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命题启示:

2008年江苏省物理试卷,总体感觉“变中求稳,稳中出新”。试题力求落实新课程思想,遵循考试说明,确保新方案的过渡平稳。

1、图像丰富、信息量大,关注现代前沿科技的知识渲染,与生活联系。试卷仅

1、2两题没有辅以图像来表述题意,共涉及31个图像和图形,既直观又展示了大量的信息。

2、实验考查细致,较去年降低难度,体现了新课程对实践能力的考查。第10题从常规背景出发,用简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3、计算题不省心,试题对考生的“物理悟性”提出较高要求。三道计算题,题目设置上有一定的梯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策略调整:

1、做好实验并能正确处理到最终的结果,经历过程有感受有收获,最好能提出问题,多进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有必要的。

2、不能认为某某知识点肯定不会考,多一项技能总会在某个地方体现出来。如双棒切割问题,尽管没涉及反电动势,但给学生适度的训练是必要的。

3、进行物理思维方法的训练很有必要,“类比”、“对称”、“等效”等方法在今年试卷中的体现很多,熟悉的学生会在困难时“顿悟”,从而轻松过关。

[化学] 要重视信息识别与解读能力培养

许城玉 金陵中学高级教师

命题启示:

08江苏卷与历年江苏卷的命题风格一脉相承,考点涉及高中化学大部分主干知识,绝大部分试题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常规试题”。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与老高考相比计算题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但难度却有明显下降。

启示一,考生对文字、图像、图表、化工生产流程图蕴涵信息的识别与解读能力如何,一直是近年来江苏高考化学卷所关注的重点与热点,今年更不例外,相关考点多达8处。

启示二,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08江苏卷第

1、

5、

11、

15、

18、19等题涉及环保、能源、香料、药物、温室效应等热点问题,总分高达42分,超过卷面总分的1/3。

策略调整:

不管是新课标也好、旧课程也罢,化学,作为一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并仍在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其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不会因任何“课程理念”而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充分重视信息识别与解读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前曾有人预测框图题会被“逐出”高考化学试卷。然而这类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学、有机化学这两大中学化学支柱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故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从难度来看似有下降趋势。 [生物] 学知识要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

黄敏 江苏省泰州中学、泰州市名教师

命题启示:

启示一:08年江苏的生物高考内容比往年高考内容增多,以前只有三本书,今年是五本书,考点的增多对学生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综合能力要求必然就提高了。

启示二:今年生物试卷依然重视对实验的考查,所占分值较多,考查形式丰富。

比如,第29题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找出实验报告中的错误、根据实验数据绘图、并思考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考查了新课标对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第8项要求“利用数学方法整理和解读数据”、第10项要求“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第9项要求“根据实验或调查提供的证据做出合理判断”。第31题酵母菌种群密度动态变化的研究,关于血球计数板的擦洗方法,要求中学教学一定要真正开实验课。

策略调整:

1、认真研学课程标准和省考试说明,切实领会新课改精神,并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按照这些纲领性的文件知识能力层次要求去教,不能只“教教材”,而要 “用教材教”。

2、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地理] 注意选取现实情景案例进行分析

刘登华 淮安市清江中学高级教师

命题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的首次高考终于落下帷幕,新高考地理试卷在平稳过渡的同时,也有明显的革新,在命题上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并将对今后考生学习备考产生积极的影响。

1、依据《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教材。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的唯一依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均不超出《考试说明》界定的要求。今年我省试题中难以找到各种版本教材的“痕迹”。因此,与往年高考试题相比,相同点是“依纲”, 不同点是往年高考命题还“循本”,今年则超越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到了“超本”。在今后的教学中,跳出教材的束缚,以《考试说明》为唯一的依据,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考试说明》的要求为终极目标。

2、全卷21幅图组和多个表格,地图类型多样,形式美观,成为试卷上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地图是地理学习、运用、考查的重要工具,运用地图创设情景,既简捷、美观,又突出了对考生迅速、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查主干知识,体现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必修内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选修内容的覆盖率也在30%-50%。试题多以能力立意为主,充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原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从今年试卷来看,难易度恰当,发挥选拔功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约为3:5:2,必考题中自然地理约占45分,人文地理约占55分,试卷难易度适中,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反映了达B级的要求,而难题则是达A级的要求。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找准定位,调整学习方法。

策略调整:

1、从今年的试卷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今年大多数试题的情景材料均取自现实,如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泾河水文观测、我国人口迁移、我国资源、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现状问题等等。与往年高考命题以模糊情景为主不同,充分体现了考查有用地理的新概念。在2009年的教学复习中,应注意选取现实情景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掌握方法为主导。

2、学生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拓展地理图表呈现的方式,熟悉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学会运用各类地理图表的应试能力。

3、从今年试卷可以看出,试题上给足情景材料,接轨新课程改革。全卷对高中地理界定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考查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运用情景材料加以充分的铺垫,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教学中,要淡化知识性记忆,着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充分进行新教材、新情景、新问题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第18篇:全国新课标卷二语文高考卷特色题串烧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二语文高考卷特色题串烧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一、语用特色题

题例: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C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徽杜渐 答案:B

【特色解说】

此题的特色是:以选择填空形式深度考查易混点。

新课标卷二在成语考查的选点上,不是广采博选,不在广度上设题,而是择取三组近义成语,深度考查易混点。

新课标卷二的成语考查还注意辅以动态语境提示,给考生以方向指引。 要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先要静态辨析:“防患未然”“防微杜渐”都有防备之意,不同的是“防患未然”指的是在事故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指的是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都有“早作准备”之意,所不同的是“未雨绸缪”是个比喻性的成语,本义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到准备,而“防患未然”强调的是早作预防。

再从动态语境提示来看,第一句有“防火”一词,这就提醒考生,显然这一句强调的是防炎要早作预防,将事故杜绝在未发生之前,不要发生火灾;第二句要注意“即使”“也”这一让步假设提示,产品畅销,还要考虑难销之时,所以要做好“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的工作,在还没陷入困境之前,早作准备。第三句要注意“小事”“细小”,这与“防微杜渐”中的“微”“渐”是一致的。

二、阅读鉴赏特色题

1、新课标卷二考查大阅读,采取了选考题的形式,一是考查对小说《鞋》的鉴赏,一是考查实用类文本《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题例(略)

【特色解说】

此题的特色是: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个性。

尽管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都是当代高中生应该掌握并具备的阅读能力。但不可否认,有的学生重感性,有的学生重理性;有的学生喜爱文学,有的学生则喜欢科学家自述,能考虑学生的个性阅读爱好与需要,也算是一种人文关怀。

这表现为一种理念的进步,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教学考查的广度。

2、诗歌鉴赏特色题

题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

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特色解说】

此题的特色是:同中辨异,横向扩展。

新课标卷二的诗歌鉴赏题,选择两首诗对比鉴赏,同中求异,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这样的考查,指引了学生的一种赏诗方法,检查了学生的比较阅读水平

第19篇:作文训练及

2018届高考 各地模拟卷作文示例

一、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成都商报》报道,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但是那些娃儿要上高中,她力不从心。其父汤国民假借汤丽莎老师的身份把汤丽莎的事告诉媒体,于是有人认为“莎姐姐”事件其实是父女俩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社会接力教助贫困生的一次“策划”。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提出资助意愿的善意,但不乏说父女俩炒作的言论。

你对汤丽莎父女的做法有何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这样的炒作未尝不可

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莎姐姐”事件其实是父女俩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社会接力救助贫困生的一次“策划”,成都商报近两日的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提出资助意愿的善意、有点赞,但不乏说父女俩炒作的言论。 这句谎话带来的负面影响出乎了父亲汤国民的意料,听着电话那头让汤国民心碎的女儿的哭泣声,汤国民又着急又懊悔,还有想不通:“我没做坏事可恶事,结果把女儿的前途毁了。” 我要说的是,就算是“炒作”,也是出于爱心的“炒作”,由此使得贫困生受到关注,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把焦点放在“炒作”上而淡化了对贫困生的关注,这本身也是一种炒作。何况,从事实分析,此“炒作”非彼“炒作”。

苦恼的汤爸爸汤国民告诉记者,女儿汤丽莎已为“炒作论”等负面言论哭了一上午,无心准备即将到来的专升本考试,“很后悔撒了这个谎,影响了女儿前途。”他说,女儿从一开始就反对把这件事情爆料给媒体,“她觉得自己默默无闻地帮了就好了。但是那些娃儿要上高中,我们确实力不从心。为了那些娃娃她最后才妥协了。”

他撒了什么谎呢?就是他假冒“莎姐姐”的班主任的身份向媒体爆料。这或许算作瑕疵。但是有着“十佳优秀教师”“感动重庆十大市民”等头衔的汤国民,完全有一定能力帮助女儿专升本,而作为女儿汤丽莎,如果不是拿出那么多时间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而是都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考学就更有成功的保证,何必这时候以此炒作来为专升本铺路呢? 汤爸爸是大足县龙西中学教师,但有人却叫他“破烂王”:捡破烂、挖煤、打铁、扛建筑材料,他把因贫困辍学的学生拉回课堂,靠着这些体力活,他一共支付了30多名学生的学费。也正是这种身体力行才对女儿形成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还要再关注一些什么,不妨去关注一下为什么汤爸爸要“策划”这么一次行动来引起社会对这些贫困生的关注,为什么那么多人表达了献爱心的期望而没有因汤爸爸的撒谎而止步?我们在救助贫困生的信息畅通上是不是还存在短板,我们一些地方在精准扶贫的措施上,是不是还有漏洞?我们该如何做得更好?这才是整个社会最期望看到的。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则新闻报道,审题时难度不大,在写作本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第一,支持贫困大学生父女的做法。女大学生本身贫困,却还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1)爱心无价(可以从帮助别人角度来谈,爱心的影响和传递)。(2)善意的“策划”(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决定结局,即使是父女俩的“策划”,只要是充满了善意,也就无可厚非)。第二,从不支持贫困女大学生做法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1)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为了呼吁社会救助贫困生,女大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媒体来实现自己的想法。(2)这种做法是一种“炒作”行为,迎合了当下很多人想出名的念头。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可以从女大学生和支持女大学生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从不支持者的角度分析其“用心”。

二、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他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写作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题从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看出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的几个同学讨论传家宝,小张家的传家宝是一个有年头有故事的青花罐,小杜家的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家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必须对这三种传家宝做出分析与权衡。

(1)如果我们只知把物质财富传给子孙,不仅不利于子孙创造自己的价值和财富,反而容易滋长其坐享其成的观念,最终导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的后果。君不见多少富一代正在这样害着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说,作为子孙,我们不能只知享受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 (2)祖辈的荣誉对子孙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但一味地骄傲自豪于祖先的荣誉,也是不行的。一来,在中国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默默无闻的农民,没多少荣誉可数;二来,祖辈的荣誉不代表自己的荣誉,躺在祖辈的荣誉里骄傲自满,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语境下,有时候就是个笑话。

(3)相比物质财富和荣誉财富,祖辈父辈把精神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则更有价值。作为子孙,我们不能躺在祖先创造的财富里坐享其成,也不能沐祖宗之荣誉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学习祖辈为人做事的优秀卓越的思想和精神。 我们应当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更应继承祖先创造这些财富的智慧、精神与思想;我们自豪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我们更应学习这些文化创造者们的经验。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即题目中的提示语:“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据此,考生可以展开思考、权衡与选择。当然,考生所写的文章必须是反映正能量的,因为“传家宝”是家中世代相传,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珍贵物品、宝贵的品质、优良的思想作风。“传家宝”既有物质的(材料中所说的“青花罐”、“勋章”),又有精神的(材料中所说的“祖训”)。因此考生所写的内容必须权衡是写物质的“传家宝”,还是精神的“传家宝”。考生应该着重思考并集中笔墨去阐明为什么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选择写记叙文题材的考生必须详写“我们家传家宝”的来历、故事,写作过程必须符合记叙文的要素,尽力写得生动,感人,并注重抒情议论;选择写议论文题材的考生必须阐明之所以成为“我们家传家宝”的道理,写得条分缕析,有理有据。不管是选择写记叙文,还是选择写议论文都必须集中笔墨阐述好“为什么”。必须深刻阐明“传家宝”对人生、修身、齐家、待人处世、生儿育女„„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和价值。在阐述“为什么”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拓展开来,去阐述如何使“传家宝”可以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比如,写“信誉是我们的传家宝”,可以写必须以赤诚之心,坦荡之怀,宽宏之量„„来使信誉之传家宝永世相传;写“淡泊是我的传家宝”可以拓开写“淡泊”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是决然不同,坚守淡泊必须有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拒绝诱惑。总之,要写好这道作文题必须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是“我”的传家宝——为什么它是我的传家宝——如何使传家宝发扬光大。当然,考生还可以设置悬念,讲求叙述顺序,注重遣词造句等,力求把文章写得有真情实感。

例文: 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 青花罐流传至今,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几枚勋章,象征爷爷的功绩,是先辈保家卫国的最有力证明。青花罐与勋章作为传家宝,固然有其价值,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凝聚先祖智慧,告训子孙以忠厚待世,凭诗书修身,岂不更具价值? 忠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书是华夏千年的文化根基。以此祖训为传家宝,更能照亮子孙前行的道路。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容易出现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而将忠厚臵于脑后。另一方面,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成为挥之不去的现代病,导致现代人很难静心读书,刻苦修学。因此,将祖训当作传家宝,无疑是给自身行为以约束,给自身思想以指引,校正个人心灵坐标。这样的传家宝,怎能不更具价值? 诚然,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青花罐”给考古研究提供材料,给审美判断提出指引;需要一枚枚勋章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苦难以辉煌,为前进之路给予坚实力量;但我们更需要一条条祖训,稳固思想的根基。倘若人人都将祖先的精神当作心中的标尺,那社会就会少一些“郭美美”少一些“药家鑫”。倘若人人以忠厚精神为船,以诗书为帆,那社会之船就能乘风破浪,行称致远。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庭都传有祖训,但很少有人奉其为传家宝。究其本源,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利益取代道义成为人心中的标尺而忽略了先祖精神的美。如果大家都能拾起祖辈之精华,那民族脊梁又怎会弯曲?如果大家都能牢记祖训,那中国力量又怎能不凝聚?所以,我们应在弘扬美德,铭记祖训方面作加法,在盲求利益、信仰迷失方面作减法,做好这个加减辩证法,人生才能稳步前行,才能让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蔚然成风。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因此,铭记祖训,发扬先辈精神成了为心灵筑土培基的不二法门,唯有弘扬,方能成功。 勿忘昨日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让祖训成为传家宝,运行于心灵轨道,从而实现到成功的浩荡抵达。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短暂与永恒

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不老。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是身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是如此,从秦始皇的求丹到汉武帝的巫蛊之乱,再到明嘉靖的自我修道,无一不是人追求永生的表现,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可曾记得那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我认为人和蜉蝣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别。即使是上古的彭祖也不过是800岁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长,但他仍然不是永恒,他仍然没有超脱生死。

是的,我认为没有生物可以超脱生死,他们身上的物质可以,但是他们本身绝对不行。那以800年为春,800年为秋的巨树不还是不行么?

那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怪圈?怎样才能成为近似永恒?

我认为,关键在于价值。我们总会有一天离开人世,所以及时创造为后人服务的价值才是重要的。只要还有人记得,那就没有死亡,那就是活着,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罢了。

所以,我想说,短暂不代表不铭记,长久不代表被人记住。历史上有很多长寿的人,但是又有多少因为长寿到极点而被人铭记的?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燃烧,每个人天生燃料不同,但是怎么燃烧由自己选择。有人选择了爆炸,给世间带来了耀眼的火花,照亮了别人前进的道路。历史上因为过度燃烧而照亮他人的人是不少的,有些人因为过度工作,有些人因为感觉到自己燃料不多所以决定释放一次来帮助他人。

正如蜉蝣也可以干出很多事情来一样,生命短暂的人可以做出很多大事。周瑜虽然短命,但是他为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四处征战,最终在战场上身中流箭,身负重伤,最后身亡。他可以轻易夺取高高在上的王位,但是他却选择了不,他选择了为这个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于是有了赤壁之战上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用有限的燃料释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成为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而只顾延长自己生命的人是不会形成那种永生的,因为他们会无恶不作,直到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再活一段。或许他们也能永恒,但却是遗臭万年。不过很多无恶不作的人并没有得到想要的长寿,因为他们几乎都被人民的审判杀死。

人生如此,朝代亦然。秦始皇曾想万世皇位,而秦朝却因此成为了短命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勤于政事的汉文帝并没有追求王位的稳固,而是追求天下的苍生,因此被世人称赞,也为汉朝的大一统创造了局面。

我认为,毁灭并不可怕,因为无意义的活不如有意义的死,就想在前面所说的利用有限的燃料进行爆炸一样。很多朝代灭亡,很多人已经埋葬,但是他们仍然在时刻影响着我们。 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就太可惜了。而我认为这话应该改一下,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因为做了好事而被人记住就太可惜了。我等高中青年更应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为祖国做贡献。 【解析】试题分析:①从自拍者角度立意:批判一些自拍者眼中只有自拍,而忽视了生活和亲情的社会现象。②从苏格拉底上街交流的角度立意:交流产生智慧。③从苏格拉底与人交流时,交流的语言转瞬即逝,但产生的智慧却永久流传,而自拍是想让瞬间成为永恒,但没有思想的“永恒”却最易消失的角度立意:短暂与永恒。

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倾向于对自拍的针砭,自拍本身是为了留住人生的瞬间,将瞬间定格以作为永久的留存,但薛涌却认为自我在自拍中消失了,可见其对自拍是持否定态度的。此外,在文章中将苏格拉底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凸显苏格拉底的智慧与现代人消失的自我。立意时,可从多个角度思考。

四、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思想家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认真领会上面四句名言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答案】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人才能不时地进步,走向辉煌。

——题记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阿尔弗雷德领导通用公司达33年,使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直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可见,善于倾听,学会倾听,生命便报你辉煌。

善于倾听,虚心纳谏,成就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开国君王可谓高高在上,可他却虚心接受大臣们的意见,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开创了“贞观之治”,在历史上留下了美谈。他的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跨越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依然惊醒后人要善于倾听,学会倾听,只有如此,才可以名留青史,为人铭记。 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能为世人所叹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率领着项家军在战场上力破秦军主力,其身姿是何等飒爽!可最终成就伟业的却是“市井小人”刘邦,项羽也只能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可悲可叹之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项羽刚愎自用,闭目塞听,唯我独尊,听不下不同意见,而刘邦却虚怀若谷,任人唯贤,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二者对比我们又怎能不叹惋项羽的自大呢?

历史长河滚滚逝去,激起朵朵浪花,淘尽多少帝王英雄——掬起朵朵浪花,我仿佛看到了被国人放逐的周厉王,窘迫的境遇终究使他明白要学会倾听,不要太过专制,当老百姓道路以目的时候,他也就不再成为帝王了;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秦始皇,为了愚昧百姓,不惜焚书坑儒他不愿倾听也不想倾听。反而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百姓是沉默了,可沉默的结果呢?却是揭竿而起,纷纷起义,使秦始皇构建的千秋万代的基业只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倾听,如同一场春雨,使沉睡的大地苏醒,焕发生机。 倾听,如同一阵清风,荡漾人们的心灵,怡神宁静。 倾听,如同一束暖阳,驱散冬日的严寒,温暖明亮。

让我们大家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因为有善于倾听,你的人生才会熠熠生光,生命才能报你以辉煌。 【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善告善道,把握尺度;成长来自自身的体验;从善如流——成长的捷径;辩证地谈论成长和忠告的关系;辩证地谈论友谊和忠告的关系。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属于意义相近的材料,注意抓住相同点“忠告”进行立意行文。

第20篇:作文及其它

一、记一次活动 提示和要求:

(1)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学校和老师组织你们参加过许多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赛龙舟等,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3)字数400字以上。

二、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你都读过哪些书?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读《------》后的体会

1、认真阅读短文《-------》一文,写出自己阅读后的真实体会和感想。读书感受、爱书、收报选择

三、礼物

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有的礼物可能还包含动人的故事。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四、真诚

要求:(1)写一件表现人与人之间真诚关心帮助的事。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文章在400字以上。 题目参考:温暖、那件事,我总忘不了、一件难忘的事、信任、做个诚实的人。

五、我学会了

要求:(1)先审清题意,再从学习、劳动、文体活动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件事来写。 (2)要围绕中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具体地写出学的过程和心情。 (3)500字左右。 记一次难忘的恳谈会、记一次劳动

六、心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你有什么心愿呢?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我的理想、我的心愿 。比如盼望祖国统一(台湾)

七、灯

有家居之灯,也有心灵之灯。它带给人类光明和温暖。以灯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我喜欢的灯、我回到不会用火的时代、灯之美 人之美、心灵的灯、智慧的灯(第七单元)

八、角度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请你换个角度思考,以“假如我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九、实验

小朋友们,你做过实验吗?实验可以揭开一些自然现象的谜团,破除迷信现象。请以“实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一个小实验、有趣的实验、一个科学小实验

十、旅行

旅行可以开阔我的的眼界,增长我们的见识,请以“记一次旅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十一、“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十二、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 学会感恩、学会感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十三、题目:可爱的______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可以填人或小动物,如“表弟、表妹、小猫、小狗”等,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人或小动物的可爱,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十四、我得到了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3)450字左右。

十五、一次(堂) 的 活动(课)

提示: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上过数以千计的课,参加过无数次的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课,这些活动有的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或者生动风趣,或者别开生面,别具一格,或者使人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写作。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前一空格写上你对这堂课或这次活动的总体感受,后一空格写上你要写的课或活动的名称,然后再作文。

(2)要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注意把场面写具体。 十

六、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示与要求:

1、五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校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不少于400字。

3、不会写的字查字典,超过四个不得优。

十七、要求: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难忘或使你高兴、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你任选一件写下来。

注意:(1)自己命题。(2)要表达出真实、健康的感情。(3)要做到有具体内容,详略得当。想起这件事,我就 ______

十八、根据下面所给的词语,编个故事,不少于400字。考场小白兔山坡指南针狐狸

十九、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再过20年,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写写自己的梦想吧?写写20年后的天空、海洋、森林;写写20年后的城市、乡村、学校;写写20年后的我、我们、人类……可以写成记叙文、科幻故事,也可以写成一封信,题目自拟。

十、童年的我会做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那时候可不知道,现在想起来真好笑。有一次,我模仿大人"种豆得豆",竟然种下了糖,当然没有长出一棵挂满糖果的小树,还有一次我穿了妈妈的大拖鞋……想想看,你做过哪些傻得有趣的事?写出来试试,要求:写真事,表真情,文通句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二十一、描写一次体育运动比赛的场面或升国旗的场景,如实地再现出活动的全部过程。《开国大典》中把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可以学习它的写法。写的时候要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近义词

饥饿(饥渴) 惧怕(害怕) 鼓励(鼓舞) 智慧(才智) 急切(着急) 知趣(懂事) 随便(随意) 采访(访问) 兴趣(兴致) 赶紧(赶忙) 建议(意见) 选择(选取) 环绕(包围) 周游(环游) 继续(持续) 似乎(仿佛) 程度(层面) 亲切(亲热) 恰似(好象) 助威(加油) 爱好(热爱) 遭遇(境遇) 报偿(补偿) 缕缕(丝丝) 飘泊(飘流)尤其(特别)浮现(出现)惹恼(恼怒)规定 (规则) 依附 (依靠) 教导 (教诲) 难得 (不易) 调查 (了解) 混乱(纷乱)噪音(噪声)瞬间(刹那)损失(损耗)地形 (地势) 真挚(真诚) 反义词

贪婪(无私)偷偷 (公开) 忽略 (重视) 玷污 (纯洁) 凉爽 (炎热) 敏捷 (迟钝) 偶尔(偶然)点缀(装饰)判断(判定)错杂(复杂)问世 (出现) 附近(近处) 居然 (竟然) 舒适 (舒服) 造诣 (成就) 昔日(往日)周围(四围)接触(触摸)环绕(缠绕)掩护 (保护) 崇高(高尚)充足 (缺乏) 通顺 (阻塞) 欣赏 (讨厌) 爱惜 (破坏) 丑陋 (漂亮) 警觉 (大意) 慈祥(慈爱) 训斥(批评) 撩乱(吹乱) 姿态(姿势) 干涸(干枯) 柔软(柔顺) 环绕(缠绕) 灌溉(浇灌) 捕获(捕捉) 格外(特别) 乖巧(灵巧) 警惕(警觉) 通常(平常) 陈列(陈设) 急促 (急切) 采用 (利用) 对付 (应付) 面临 (面对) 飘忽(飘浮) 柔和 (温和) 逃脱 (摆脱) 欣赏 (观看) 和蔼 (和气) 假如 (如果) 开辟 (开拓) 收获 (收取) 吩咐 (告诉) 可惜 (惋惜) 异常 (特殊) 奇怪 (奇特) 轰动 (震动) 欣赏 (赏识) 感触(感受) 愉悦(愉快) 创造(创新) 安顿(安排) 阻挡(阻拦) 绝望(失望) 坚定(坚决) 从来(向来) 耽搁(耽误) 忍心(狠心) 鼓励(鼓舞) 歧途(歧路) 打蔫(萎靡) 愣住(怔住) 锻炼(磨练) 指导(指点) 仿照(模仿) 名胜(圣地) 散步(漫步) 根据(依据) 依托 (依靠) 停泊 (停留) 郊外(郊区) 重新(重来) 湿润(潮湿) 支撑 (摧毁) 困难 (容易) 喜欢 (讨厌) 可靠 (质疑) 培养 (摧残) 熟悉 (陌生) 结束 (开始) 犹豫 (果断) 特殊 (一般) 扩展 (缩小) 吸引 (排斥) 唯独 (大多) 离别 (相聚) 宝贵 (廉价) 寒冷 (温暖) 担心 (放心) 舒服 (难受) 宽敞 (狭窄) 倾斜 (竖直) 退化 (进化) 锐利 (呆滞) 细腻 (粗糙) 珍贵 (低廉) 自动 (被动)

重要 (普通) 集中 (分散) 严寒 (酷暑) 分裂 (团结) 削弱 (增强) 剧烈 (微弱)单调 (多彩) 折射 (直射) 得意 (失意) 清楚 (模糊) 严格 (宽松) 简单 (复杂) 消失 (出现) 素净 (艳丽) 巧妙 (拙劣) 爱慕 (厌恶) 便宜 (昂贵) 成熟 (生涩) 答应 (拒绝) 深夜 (黎明) 可贵 (无用) 冷清 (热闹) 舒展 (收缩) 僵硬 (柔软) 飘浮 (下沉) 散发 (收集) 瞬间 (长久) 避免 (参与) 肯定 (否定) 陷入 (突出) 开辟 (开拓) 忙碌 (悠闲) 瘦小 (高大) 精彩 (糟糕) 放肆 (庄重) 得意 (失意) 滚烫 (冰凉) 挣开 (束缚) 独立 (联合) 熟悉 (陌生) 热情 (冷漠) 损失 (获得) 幻想 (现实) 精华 (糟粕) 掠走 (送回) 珍贵 (低廉) 沉着 (惊慌) 崎岖 (平坦)坚强 (脆弱) 胜利 (失败) 简单 (复杂) 熟练 (生疏) 严肃 (活泼) 强烈 (微弱) 宽敞 (狭窄) 千篇1律(独树一帜)

一、我能将词语补充完整

( )云(

)雾

出乎( )料

美味佳( ) 毋( )置疑

欣喜( )狂

五彩斑( )

排山( )海

夜以( )日

玲珑( )透

斩钉( )铁

( )耳欲聋

( )( )不休

失魂落( )

鹰( )雄立

( )( )不绝

浮想联( )

( )心沥血

水( )石穿

凤( )龙祥

抑扬顿( )

( )人心魄

中流( )柱

再接再( )

力挽狂( )

引入( )途

筋( )力尽

( )断丝连

安然无( )

( )( )多姿

( )苗助长

( )采众长

( )小失大

轻重( )置 其( )自现

( )( )起舞

风( )露( )

耳听为( ),眼见为( )

( )( )满目 ( )然神伤 如( )如( )

响( )行云

垂头( )气

二、我会按要求写成语

1.成语中含有意思相近的字: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含有褒义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AABC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ABAB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我会用下列词语说话(8分)

1.藕断丝连――

2.顶天立地――

3.念念不忘――

4.滚瓜烂熟――

四、我会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0分)

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无边丝语细如愁。

风一更,雨一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每逢佳节倍思亲。

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为谁辛苦为谁甜。

五、我会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画蛇添足――

外甥打灯笼――

铁打的公鸡――

上鞋不用锥子―― 千里送鹅毛――

四月的冰河――

拔苗助长――

隔着门缝吹喇叭――

猫哭耗子 ――

鸡蛋碰石头――

七、我会做成语接龙游戏。(可以用上一个成语最后一个字的音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 气象万千――(牵肠挂肚)――(

)――(

)――(

)――(

)――(

)――(

)――(

高考卷材料作文及范文
《高考卷材料作文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