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5 21:03:4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新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从新媒体营销传播现状入手,以网络广告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实效传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媒体的“aaii优势”,“网络广告实效营销模式图”,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并对实效传播的光明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广告;媒体经营

1.新媒体营销传播发展现状综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

那一世小说网 http://

花开。”

转眼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大量涌现并且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手机、楼宇电梯间电视、公交移动电视„„这些20年前的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媒体正大行其道,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上刮起一阵阵旋风——新媒体之势,波涛汹涌,风生水起。

一时间,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齐呼“狼来了!”它们为什么害怕?道理很简单,“眼球经济”的时代,媒体抢到了受众的注意力就算成功了一半,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抢走了大量的受众和媒体消费时间,而广告主是跟着受众的眼球跑的——这也就带走了大量的广告客户,等于危及到了传统媒体的生命线。

与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不景气相对的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发展的朝气蓬勃,2008下半年,相继发生了几件颇有影响力的大事,而新媒体营销传播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先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造就了搜狐等网站的奥运营销热潮,而后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美国大选选出了号称“互联网总统”的奥巴马。

再让我们来看这些数字:中国的互联网用户2008年底达到2.9亿;2008年全年网络广告投放的额度估计在180亿到200亿之间;2008年中国富媒体广告规模在18亿左右„„

2.实效传播的趋势与模式分析

2.1“aaii优势论”

新媒体究竟有什么绝招,可以从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一贯强势的传统媒体手中“分一杯羹”——甚至于“抢饭碗”呢?笔者以为,分众化、精确性、个性化、交互性所造就的实效传播正是新媒体敢于和传统媒体叫板并能抢得广告客户所仰仗的利器。

曾经的只有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时代,大量的广告与公关宣传都只通过大众传播来进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高花费、广覆盖的营销传播是不精确的、低效率的、死板的、单向的传播,造成了大量的广告噪音和无效传播,广告费居高不下,投资回报率却始终无法让人满意。但如今,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出现了,它们可以提供完全不同、甚至是颠覆性的传播理念,它们可以带给我们“分众”、“精确”、“个性”、“交互”等优点兼具的新传播模式。同时,技术的进步又带来广告形式的新变化,富媒体、窄告凭借出众的传播实效成为了新的

趋势,于是,无论对于传媒业,还是广告业,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分众”、“精确”、“个性”、“交互”可以被定义为造成实效传播的“aaii优势”,很多时候,是否具有aaii中的一种优势或几种的组合,成为了新媒体传播是否具有实效的标志。

分众(audience-segmentation),本质上是一种对受众的细分化,即将全体受众根据其特征制定区隔,分成子组群,并向不同组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递不同信息。经过消费者洞察,对受众恰当的细分带来了精确和更高效的传播,这根本区别于统治传统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用数据说话,从ctr监测机构对分众楼宇电视所作的人流量测试及cpm(千人成本 )测算中可以看到,分众楼宇电视广告的cpm成本不到上海平均电视广告cpm成本的50%,而对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受众,分众楼宇电视广告的cpm成本更是在传统电视广告的1/10以下。可见分众传播的高效。

精准(accuracy),这里指广告投放的精确性,简单说就是让目标受众看到合适的广告,这就相当于对症下药,因为无关的受众对于广告主而言没有价值,这一部分被浪费的花费越少越好;而目标受众接触到的无关广告属于噪音,受众不厌其烦,不胜其扰,广告效果不但达不到,甚至适得其反。因此,精准用低花费带来了传播的实效,可以让广告主的roi(投资回报率)最大化。著名的精准营销平台“窄告”推出的“下划线广告2.0”,就第一次使得广告投放可以精准到词。通过内容分析技术与精准定位技术,可以自动地将广告主的广告地址与4000多家网站中的关键词链接起来,然后按照竞价进行顺序排列。

个性(individuality),指的是广告创意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推陈出新,别出一格,这无疑是与当前这个崇尚自由、标榜个性的多元化时代特点相符合的。没有人愿意去看千篇1律的广告,如果不能让你的广告满足眼光挑剔、个性鲜明的消费者的欣赏标准,那么花大价钱制作的广告也终究是拿广告主的钱打了水漂,而起不到任何传播效果。这也使得消费者洞察的重要性必须受到重视,有了洞察,探究了消费者的心理,才使广告

从零开始 长生界 凡人修仙传 斗罗大陆 斗破苍穹 刀锋传说 http://

创意与媒介选择对个性的贴合成为可能。而个性化的另一个表现方面是和交互性相通的。如果广告符合了个性化的消费者的偏好,自然更容易引发互动与购买行动。

交互(interaction),web2.0时代造就的新媒体对传媒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关键的特性——交互性无疑是最具革命性的。曾经的单向“点—面”的传播模式终于有

-

那一世小说网 http://

条件转变为“点—点”的传播。受众,这时更应该称其为用户,再也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的被传播者,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于是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出现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又都是信息的受众。而交互的另一层含义可以被看做各类媒体的联动,媒体之间密切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产品的销售,在拉动销售方面,各个媒体显示了强大的互补作用。目前,电视仍然以其覆盖率能够快速提升知名度著称,同时可以通过和互联网的互动,进一步和消费者沟通产品的特点,包括平面、广播和户外媒体的跟进,可以及时地进行产品的信息介绍、销售提示以及促销。

“aaii优势”中,“分众”、“精确”、“个性”、“交互”,四者相辅相成,有时缺一则不能成就新媒体时代成功的实效传播。

2.2实效传播的理论基础

正如上文谈到的,传统的传媒业发生着巨变,广告业也早就不是黄金时代那个几乎“百战百胜”的行业了。新媒体营销传播对传统广告界的变革的还有很多,可以将其归结为:为适应实效传播的要求,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应运而生。而新技术手段与新理念的出现造就了全新的广告形式,全新的效果监测与全新的付费模式的产生。

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基本是根据曝光量来收费的,是有利于媒体的广告形式,适合品牌形象展现,但是问题在于目标人群的宽泛容易导致广告资源的浪费。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早已过时,现在的广告主更愿意为传播的效果付费,渗透率和覆盖率在很多时候不再重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的是点击率、转化率,因为这是与广告最终的目的——促成销售,更为相关的数据,当这些数据高了,投资回报率才能让人满意。这就是实效传播对于企业的意义所在。

广告虽然是一个实践性的行业,但广告人从来没有停止对理论的钻研与探讨。

关于实效传播的新理念,广受认可的一是通过技术与创意的结合实现实效传播——新的技术提供了分众、精准与互动的更好方式,也需要新的策略与创意与之相适应;二是媒体间的联动,形成多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式传播。

北京大学广告学系的陈刚教授提出了创意传播管理(ccm)的概念,由传播管理、创意传播、传播接触三个层面共同构成。指出在新媒体营销传播活动中,应以人的智慧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基础,利用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制作、传达创意内容,用最恰当的传播方式触及目标人群,最大可能的与他们展开深层次互动沟通。“传播管理——创意传播——传播接触”这无疑为实效传播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解决方案。

2.3实效传播的表现形式:富媒体、窄告

技术层面,照现有情况推断,最符合未来的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的广告形式是富媒体(rich media)与窄告(narrow ad)。而这二者无不是以大量最新的技术应用为土壤孕育出来的。

通过富媒体技术制作的富媒体广告承载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绚丽,并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这些新技术支持下产生的新形式为网络广告增色不少,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有效性。

定向窄告利用的则是内容分析技术与精准定位技术。如上海宽通开发的smartmedia就提供了六种定向传播方式,分别是地域定向,时间定向、重定向、场景定向、频次定向,关键词定向。

富媒体

富媒体是应用一系列最新网络技术,以二维和三维动画、影像及声音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应用。将其应用于广告就产生了富媒体广告,其特点是尽可能应用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表

现形式来展现广告创意,帮助广告主更好的与受众沟通与互动。

目前,富媒体广告的发展为网络广告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富媒体广告凭借大容量、交互性和它所带来的高点击率、高浏览率、高转化率优势,为企业及客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广告实效传播解决方案。

如一则百事可乐的富媒体广告,采用的是“icast通栏扩展视频形式”,当鼠标触及通栏中播放的视频广告,视频框会立刻扩展开来,伴随声音一同播放。同时,伴有吸引人的促销信息以及“免费短信大放送”等互动措施,大大提高了广告效果,吸引更多受众登陆百事活动主页,既而浏览、注册会员,从而达到此次推广的目的。

可以预见到,未来的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文字广告会让人觉得厌倦,大同小异的文字信息已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富媒体广告能使消费者享受网络广告的新奇乐趣,增强了广告的表现效果,先进的技术使用户可以从更高的水平上与广告主进行互动,适应于新媒体广告“个性化”“互动性”的趋势要求。

窄告

窄告是相对于传统的“广告”而言的,在语意技术等新兴革新力量的驱动下,网络广告有了全新变革。自2004年天下互联集团推出“窄告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广告向着“精准营销”迈出了一大步。网络广告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它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变化,进行自我适应,从而真正实现一对

一、高针对性的精准营销。

窄告能将广告信息与上网者个人爱好、地理位置、访问历史等信息结合起来,将上网者进行分类,把相应的商业广告有目的地通过窄告联盟的合作媒体, 用文字连接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直接投放到对应人群中,增加广告的阅读率,影响合适的人群,从而开启网络广告定向投放的新时代。

google的adsense其实也是一种关键词窄告。google通过程序来分析用户浏览网页的内容,并且投放与网页内容相关的广告。

当窄告遇到了富媒体,将产生怎样绝妙的营销沟通效果?答案是无与伦比的“分众”、“精准”、“个性”、“互动”效果。窄告恰恰补充了富媒体在“分众”、“精确”上的不足,富媒体与窄告的结合将是未来新媒体广告发展大势所趋,兼具二者优势“定向富媒体窄告”将把“分众”、“精确”、“个性”、“交互”的特点完美融合,它可以灵活采用包括视频、flash在内的多种创意形式,最大限度的吸引精确受众的眼球。

2.4实效传播的客观保障:效果监测与按效果付费

只具有富媒体的形式与定向窄告的技术实现还不足以保证营销的实效性,有了效果监测与合理付费模式做保障的网络广告才能做到更透明、更合理、更高性价比的实效营销。

众所周之,广告效果的监测一直是个困扰广告界的难题。而效果无法监测也导致了付费模式的不公平,曾经惯用的“包月投放”模式往往让媒体与企业都不满意。广告主迫切希望

能够实时监测广告的效果,明白钱是怎么花的,什么媒体与时段分别带来了多少顾客。

对缺点改进的需求促进了技术与理念的进步,在如今的网络营销中,按效果付费(p4p)已经渐渐成为了趋势。广告主不再按照广告投放时间来付费,而是按照广告投放后带来的实际效果——用如点击量、浏览链接页面数、停留时间、注册量、留言数等指标进行衡量,这也是最贴近为实际的用户数量来付费的方法。

目前,主打搜索引擎广告的google和百度,以及窄告网等定向营销网站都在力推按点击付费(cpc)、按行动付费(cpa)的付费模式。此举也吸引了大量看重实效的广告客户。

此外,以尼尔森公司为代表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凭借网站入户行为分析和流量监测,也可以帮助广告主评估广告的效果,它们可以站在中立立场上提供准确可信的监测数据,保障实效传播的顺利进行。

3.网络广告实效营销模式图

现在我们来看这张“网络广告实效营销模式图”:首先是网络广告具备区别于传统广告的“aaii优势”即“分众”“精准”“个性”“互动”;而这四个优点实现的前提在于——“技术”“洞察”“创意”;此外,笔者认为,最能体现网络广告实效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富媒体广告”、“定向窄告”、“效果监测”。可以说,正是这10大关键词保证了网络广告传播的实效性。

在这幅图上,“aaii”优势解释了网络广告为什么能有实效。三前提可看作网络广告全程策划实施的支撑点。其中,技术为分众、精准、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又直接促使富媒体、窄告与效果监测成为了可能;对市场与消费者的洞察保障了分众与精准营销的切合性,同时又作为个性化创意与良性互动的前提;绝佳的创意则迎合了个性化的受众,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同时可使各类营销传播效果得以增强。最后,富媒体与窄告作为最可能引发实效的广告形式代表了网络广告的两种发展趋势,而不断进步的效果监测手段让网络广告更加可控,效果更加明晰,为实效传播提供了客观保障。

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与以淘宝为代表的网上购物类网站的广告业务可说是实效传播的典范,它们与“网络广告实效营销模式图”可以最大程度切合。百度和淘宝的商业模式都是先免费提供搜索、im、论坛、个人空间、购物等免费交互性服务吸引大量用户,赚得极高人气、用户粘度与流量,再吸引广告主投放各种形式的广告,而此类广告又往往是极具分众化、精准性、个性化、互动性的,因此具有极好的用户转化率与传播效果。

4.对未来的展望:实效传播前途光明

众所周知,如今全球面临相当严重的金融风暴与接踵而至的实体经济下滑导致的经济危机,相当多的行业发展形势看衰,“这个冬天格外寒冷”,随之而来的是众多企业广告主削减营销预算,于是广告业同样面临了危机。在严峻的形势下,网络广告的前途到底如何?会一蹶不振,还是逆势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照现有情况看来,我们完全不必担心网络广告的过冬能力。在互联网一片“过冬论”笼

罩的当下,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和百度的财报却全面飘红。“企业不仅没有压缩预算,投入搜索营销的钱反而越来越多”。

正是由于以网络广告为代表的实效传播具有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将促使更多的企业更愿意把广告预算投向互联网,而不是传统媒体。有专家认为,经济减速甚至会进一步推动网络营销市场的增长。由于经济环境恶劣,手头拮据的企业开始寻找更加有效的营销方式。而按效果付费,覆盖率更广、更精准、可控制的网络营销,更适合中小企业进行推广。

明确的观点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网络广告的增长势头将减缓,但前途一片光明。究其原因,无疑还是因为网络广告更符合实效传播的发展方向。在危机到来之时,在与传统媒体的“想办法过冬还是借机发展”的竞争中,有着更为实效与明显性价比优势的新媒体胜算占尽。

可以说,实效传播已成为新媒体营销传播赖以生存发展、与传统媒体形成竞争并占尽优势的独门绝技,它从新媒体出现之时就开始酝酿、修炼,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着飞速的革新、进步。我们新老几代传媒人正在见证,也应该可以预见,新媒体的实效传播终将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的传媒逐鹿时代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信新媒体营销传播的明天,必是“实效至上”的天下!

推荐第2篇: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类博客研究

2.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3.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

4.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5.中国元素回归与广告表现

6.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

7.新闻摄影“视觉语言化”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8.试论体验式报道

9.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10.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12.“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3.长尾理论视域下的广电媒体发展

14.中国广告代理制问题研究

15.有奖收视与电视的酬赏性观看

16.论媒体的功能定位

17.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18.灾难中的大众传媒功能

19.《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传播效果比较

20.公益广告的议程设置与议程建构

21.公关传播中的沟通原则

22.人际传播的有效沟通策略

23.传播媒介多元化分析

24.《南方周末》某版的内容分析

25.网络传播的受众特征

26.论媒体品牌竞争力

27.大众传播对人的态度行为的影响

28.社会责任论与媒体形象

29.从传播学角度论《超级女声》

30.论网络与人际传播

31.浅论网络时代的语言文化现象及发展

32.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

33.新闻评论的标题特色

34.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5.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仁感

36.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37.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38.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39.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40.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41.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42.媒体宣传和地区文化

43.短新闻是信息时待的主角

4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45.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46.解读“超级女生”——作为电视文化现象

47.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演变

48.对“民生新闻”的研究

49.舆论监督报道尺度研究

50.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道德取舍

51.正面报道如何创新研究

52.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

53.传媒的小众化和大众化问题

54.论传者与受者的关系

55.农村新闻的边缘化

56.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57.论网络新闻的把关和管理

58.网络新闻的策划

59.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

60.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

61.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

62.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

63.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64.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

65.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

66.数字化时代下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

67.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

68.从“百家讲坛”看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变

69.从“超级女声”看“秀时代”的大众传媒

70.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问题研究

71.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对策略研究

72.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与畅销书的互动看媒介的互动经营

73.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关系研究

74.博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

75.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异同

76.专业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写作问题研究

77.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运作方式的演变

78.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研究

79.新闻真实性初探

80.从××看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81.从××报道看我国的突发新闻报道机制

82.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83.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84.手机报能走多远

85.××××视觉语言解读(可以以典型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为例)

8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87.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现象看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88.新闻之强调新鲜与同类型报道之重复的矛盾

89.新闻的客观与新闻的立场

90.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

91.网络新闻的策划

92.传播场域中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

93.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

94.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

95.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96.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

97.数字化时代下的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

98.互联网搜索引擎个案分析

99.网络传播中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碰撞 100.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101.网络传播下的微博及效果

102.论有偿新闻与媒体规范

103.论有偿新闻与媒体人职业道德

104.史量才与普利策的对比

105.网络炒作下的受众反馈

106.试论博客.论坛及手机实名制

107.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现状与发展态势 108.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109.从新闻伦理看网络“人肉搜索”现象 110.从××事件的媒体报道看媒介的议程设置 111.扬长避短加强深度报道

——党报内容改革刍议

112.炒作与良知——媒体的艰难抉择 113.真人秀节目的社会责任

114.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5.奇闻?丑闻?

——××网社会新闻分析

116.博客与传播及其影响

117.试论新闻媒体的监督责任与职权越位 118.都市报与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上的异同 119.社会新闻的策划

110.从普利策的新闻观看“普利策新闻奖” 111.新闻中的隐蔽拍摄与侵权的探讨 112.灾难报道中的事实真实与新闻原则 113.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

114.当前新闻教育的审视与评判

115.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探讨 116.如何看待正面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117.灾难摄影报道中的审美倾向

118.公共舆论与媒体监督

119.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探讨

120.试论媒体在广告中的责任

121.“深喉”论

122.媒体自律与监督媒体之我见

123.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现实与突围 124.语言的规范当从新闻记者开始

125.传播异化现象研究(如标题党等) 126.新媒体研究(手机等)

127.电视购物节目的传播困境

128.我看说新闻

129.传媒同质化竞争、风险与对策

130.网络传播对现代图像叙述的挑战 131.DV叙事公与私之间

132.媒介经营的创新意识

133.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特色 134.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135.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136.媒介时间与当代文化的传播

137.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问题的思考

138.论时间类节目访谈中嘉宾角色的多元化选择 139.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推荐第3篇: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学专业论文题目 .......................1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7 社会学专业论文题目 ......................10 公共关系专业论文题目 ....................13 行政管理学专业论文题目 ..................16 法律专业论文题目 ........................30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38 档案学专业论文题目 ......................43 教育学、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45 计算机网络专业设计题目 ..................59 物理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69 化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74

新闻学专业论文题目

1、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研究——以《×××》为例

2、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技巧

3、央视“走基层”报道的创新性研究

4、“两会”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研究

5、我国专栏评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6、中西方评论风格的比较——以《×××》事件报道为例

7、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与运用

8、县级电视台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9、电视养生类栏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0、《年代秀》栏目的娱乐机制及创新研究

11、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研究

12、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13、电视娱乐节目受众互动模式探析

14、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现象研究

15、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反思

16、韩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互动模式研究

17、情感故事类节目的叙事策略

18、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手法的运用

19、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策划与创新 20、娱乐节目主持人时尚观对大众的影响

21、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分析

22、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艺术分析——以《×××》为例

1

23、动画片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研究——以《×××》为例

24、热播电视栏目的成功原因分析——以《×××》为例

25、电视新闻节目的民生化转向——以《新闻联播》节目变化为例

26、官方媒体报道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作用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

27、媒体对“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28、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化”现象研究

29、从“制播分离”制度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0、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原因探析

31、电视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现状研究

32、电视足球赛事解说员的魅力元素分析

33、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创新

34、论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新类型及特点

35、海外真人秀节目引入模式分析——以《中国达人秀》为例

36、《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因素探析

37、儿童真人秀节目对儿童的影响——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38、我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39、网络时代我国广播业的创新发展 40、网络时代我国报刊业的创新发展

41、网络新闻编辑创新发展研究

42、网络新闻标题研究

43、重大突发事件之下网络新闻报道的现状分析

44、中国媒体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某事件为例

2

45、娱乐报道与新闻伦理

46、某跨国传媒集团经营运作对我国传媒业的启示

47、报纸专栏研究——以《×××》为例

48、报纸版面编排新动向探析——以《×××》为例

49、报纸特刊研究——以《×××》为例 50、报纸头版研究——以《×××》为例

51、美剧的制播模式及营销策略

52、韩剧对中国电视剧的影响研究

53、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及价值引领

54、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研究

55、影视剧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研究——以《×××》为例

56、山西省历史文化名称形象构建与传播研究

57、网络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市为例

58、“屌丝”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59、网络时代公民媒介素养研究

60、“中国梦”的媒体呈现及传播路径研究 6

1、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研究 6

2、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研究

63、国外版权引进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以《×××》为例 6

4、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传播学5w分析 6

5、视频网站自制剧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6

6、微电影传播的类型、路径及效果研究 6

7、中国微电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6

8、大学生群体“微生活”消费模式探析

3

69、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研究 70、新旧媒体融合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7

1、媒介融合背景下网台联动的新发展及特点 7

2、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7

3、新媒体冲击下广播/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 7

4、新媒体形式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分析 7

5、新媒体影响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76、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报道互动模式研究——以《×××》事件为例

77、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的传播机制探析 7

8、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研究 7

9、新媒体时代微博问政现象分析

80、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8

1、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再思考

82、自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8

3、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发展现状分析 8

4、网台联动的基本模式及创新研究 8

5、大数据时代新闻业的转型与发展 8

6、大数据时代媒体的创新发展研究 8

7、网络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8

8、微信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8

9、微信传播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90、灾难报道中微博与广播媒体的互动研究 9

1、微博与微信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功能比较

4

92、微博时代谣言的传播模式分析

93、微博时代网络反腐现象研究——以“表叔”杨达才事件为例 9

4、政务微博发展研究 9

5、媒体微博发展研究

96、浅析微博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9

7、微博谣言传播研究 9

8、网络传播中的版权保护研究 9

9、网络传播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100、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探析 10

1、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10

2、媒体APP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0

3、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0

4、央视纪录频道的发展模式探析

10

5、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境外传播方式探析 10

6、《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启示 10

7、《舌尖上的中国》境外传播成功因素探析 10

8、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 10

9、邹韬奋编辑思想研究

110、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1

11、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 1

12、习近平新闻宣传思想研究 1

13、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14、《申报》的经营管理对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启示 1

15、新记《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对我国传媒业的启示

5

1

16、植入式广告的创新发展研究 1

17、传媒形态变迁对广告的影响 1

18、当前广告语言创意与社会文化心理 1

19、电视广告中的音乐元素变迁 120、广告史视野下的广告价值功能 1

21、广告语言中幽默现象的语用分析 1

22、汉字在广告中的视觉传达作用 1

23、论当下广告对新文化价值观的反映 1

24、论电视媒体形象广告的发展变迁 1

25、浅谈植入式广告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1

26、浅析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广告传播 1

27、试论现代广告影响下的消费观念 1

28、手机媒体的兴起对未来广告形式的影响 1

29、消费文化时代广告中的人文关怀趋向 130、中国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6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1、大学校园旅游发展研究

2、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太原周边度假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4、山西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5、山西省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6、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前景——以上海欢乐谷为例

7、依托历史文化的特色商业街的旅游开发新思路

8、海峡两岸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研究——以福建妈祖文化为考察中心

9、常家庄园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研究

10、山西旅游景区服务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

11、扬州主题公园的开发规划

12、平遥旅游设施和服务环境对其可持续旅游的影响

13、试论山西旅游商品的开发

14、关于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

15、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16、论辽宁省工业城市的工业发展与旅游发展关系

17、不同群体旅游动机研究

18、关于提高旅游景区消费水平的策略研究——以山西为例

19、论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20、太原市高校自行车户外市场的研究与开发

21、顿村温泉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

7

22、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23、试论云冈石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4、老顶山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25、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6、霍州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与整合研究

27、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28、浅析中端酒店在我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 30、XX市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运营模式转变初探

31、试论XX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

32、试论景区微博营销如何促进晋祠品牌推广

33、刍议长治市年夜饭市场开发

34、以美食旅游的视角浅析杭州古城形象的塑造与宣传

35、山西老字号发展品牌管理模式探析

36、绿色酒店与传统酒店的利润构成比较

37、关于百年老店如何获得长远发展的研究

38、高档酒店在阳城县的发展趋势分析

39、浅析XX大酒店餐饮部员工情感管理的必要性 40、简析如何完善晋城市高星级酒店的员工激励机制

41、浅议酒店客房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42、浅析太原市经济型酒店的差异化营销

43、浅析山西省影视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常家庄园为例

44、五台山五峰宾馆餐饮的淡季营销策略

45、浅析酒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46、对XX旅游纪念品市场深度开发的思考

8

47、XX地区饭店人才流失与稳定措施

48、XX地区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49、从节能降耗角度浅谈创建绿色酒店 50、论酒吧文化及设计理念在酒吧运营中的应用

51、XX地区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研究

52、大同市五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53、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及观念的影响

54、平遥古城社区旅游构建的可行性

55、XX地区农家乐淡季经营模式探索

9

社会学专业论文题目

1、试论我国早期的乡村建设学派

2、费孝通中国社会结构思想探析

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网络犯罪

4、跨统筹地区就医问题研究

5、太原市“新市民”角色转换研究

6、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7、婚姻家庭热点问题研究

8、独生子女政策与现代夫妻关系

9、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性别社会学分析

10、家庭冷暴力与夫妻权力关系

11、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12、中国的婚居模式与姻亲关系

13、城市移民的职业压力研究

14、上海市民生活满意度研究

15、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以大学生宿舍的中冲突为例

16、上海市民生活安全感研究

17、太原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8、太原市失地农民市民化转换研究

19、试论我国当代女性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20、太原市失地农民市民化转换途径研究

21、试论我国当代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新发展

22、太原市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10

23、我对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几点思考

24、关于社会道德对于社会稳定作用的几点思考

25、太原市社区文化活动现状调查

26、关于我国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的调查

27、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化不同模式的思考

28、试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的悬殊问题

29、试论我国现阶段家庭婚姻中的变化因素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0、对于太原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学思考

32、试论我国现阶段农村干群关系

33、试论我国现阶段人中流动的新特点

34、太原市现阶段人口流动的新特点

35、关于太原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几点思考

36、关于山西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37、关于山西落后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

38、山西省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39、山西省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40、关于太原市离婚现状的几点思考

41、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

42、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43、对于山西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变化的调查及思考

44、太原市民的社会生存压力调查研究

45、山西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46、太原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调查

11

47、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特性比较

48、网络民意与公共领域

49、当代中国民意调查的组织、实践和未来 50、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12

公共关系专业论文题目

1、公共管理中的组织形象研究

2、公共管理中的城市形象研究

3、公共管理中的国家形象研究

4、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管理

5、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塑造

6、中国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7、中国企业危机研究——以***企业为例

8、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

9、从房地产涨价看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10、中国社会贫困问题研究

11、女性消费心理探讨

12、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危机

1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

14、“面子”与中国人的日常行为

15、中国社会的分层问题探讨

16、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探讨

17、公共礼仪与企业形象

18、办公室礼仪与企业日常管理的关系

19、企业凝聚力的建构

20、品牌营销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21、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

22、媒体上的国家形象

13

23、领导者的口才艺术

24、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关意识

25、民企与外企的培训模式比较

26、现代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激励问题研究

27、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分析

28、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经理的素质分析

29、中外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

30、组织改革理论视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探讨

31、试论谈判技巧在现代商务中的作用

32、政府危机传播困境研究

33、公共关系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

34、社会转型与公共关系的主体性建构

35、山西省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播研究

36、政府官员的口才与政府形象的塑造

37、从企业行为看企业文化的塑造

38、试论企业文化与人格塑造

39、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理解 40、中国消费者的广告认同感研究

41、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42、政府与大众媒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43、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4、舆情分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45、公司员工多元化情境下的组织行为

46、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

14

47、论发展公共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48、品牌创建与广告策划

49、广告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50、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

15

行政管理学专业论文题目

注:以下选题属于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范围。学生可参考下列选题,择一角度重新拟定论题进行写作。

1、政府与社会信息流通的方式析论

2、论当代政府社会管理的挑战

3、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分析

4、论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创新

5、社团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6、政治团体在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7、现阶段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政府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9、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10、论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11、论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协调发展

12、市民参政与和谐社会构建

13、论公民意识与现代化的发展

14、论市政公开及其方式

15、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16、城市竞争力研究——以某市或某两个城市为例

17、浅析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房屋拆迁问题

18、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9、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0、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16

21、论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

22、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化

23、论行政区划的调整与优化

24、第三部门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25、非政府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6、论政事关系的调整及趋势

27、论政资关系的调整及趋势

28、论政社关系的调整及趋势

29、论政企关系的调整及趋势 30、新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

31、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角色的转变

32、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以某市为例

33、影响村民自治中选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34、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冲突和协调对策

35、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6、试论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37、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8、城市化的挑战与应对——以某市为例

39、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务员的定位与作用 40、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途径选择

41、法治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42、构筑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作用

43、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44、建立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及对策

17

45、建立节约型政府的意义及途径

46、论政府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47、论政府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职能

48、论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意义

49、论我国政府对煤矿安全的监管

50、论我国政府在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作用

51、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探析

52、论我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法律关系

53、论我国行政立法在整个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54、论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改革

55、论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

56、论政府宏观调控中的经济学杠杆

57、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58、论公共服务公平性的评价维度

59、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经济学分析

60、论“公平”与“效率”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6

1、“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地方发展思考 6

2、地方政府执行力评价

63、论政府危机处理与政府形象的塑造 6

4、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民参与 6

5、公共事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分析 6

6、浅析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6

7、论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发展 6

8、论行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方式

18

69、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探索 70、论舆论监督的效能和制约因素 7

1、试论加强群众监督的途径 7

2、试论加强人大监督的途径 7

3、中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74、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

5、西方分权思想的演进逻辑及对我们的启示 7

6、当代中西政治体制比较的启示 7

7、试论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7

8、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体制的完善 7

9、论政府绩效管理的流程再造 80、创新政府绩效管理机制研究

8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8

2、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8

3、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 8

4、政府绩效考核的体制性制约因素分析

85、地方政府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以县或镇为对象)8

6、论行政效率的提高 8

7、行政效率制度的因素分析 8

8、论行政效率与民主的关系 8

9、论行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90、当代西方民主化理论的分析路径及其走向 9

1、全球化进程中政治文化的冲突与选择 9

2、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19

93、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及其消解 9

4、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 9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重构与变迁 9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9

7、我国依法治国途径的选择及走向 9

8、对我国权力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 9

9、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乡村治理模式 100、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保障的现状及改善 10

1、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特点及趋势 10

2、中国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10

3、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互动研究 10

4、利益集团的政策参与及其路径选择 10

5、专家咨询制度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0

6、试论舆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10

7、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10

8、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设计 10

9、公共政策失灵及其原因分析

110、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政治文明的实现 1

11、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影响 1

12、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 1

13、电子政务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1

14、非政府组织在现代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1

15、中国行政监督现状评价及改革 1

16、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20

1

17、乡镇政府运行机制分析 1

18、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及协调 1

19、村民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探讨 120、论公共精神培育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 1

21、中国行政伦理的现状与提高 1

22、行政自由裁量权与行政腐败

1

23、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

24、行政决策机制与行政腐败 1

25、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探讨 1

26、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状与政治民主建设 1

27、公务员考核制度问题及改革

1

28、公务员招考与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29、论以德治国的实现途径 130、中国依法行政的难点及改革 1

31、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1

32、从法制监督看政治民主化 1

33、试析影响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1

34、对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1

35、试论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 1

36、对行政改革的动力研究

1

37、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析 1

38、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素质的提升途径 1

39、试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140、对强化公务员亲政廉政建设的思考

21

1

41、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治

1

42、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 1

43、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44、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山西省为例 1

45、财政体制变革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1

46、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

47、论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化研究 1

48、论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1

49、论中国公务员法的落实与完善 150、论政府能力的提高 1

51、论宪法监督机制

1

52、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1

53、论行政领导体制的合理化

1

5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与制度防范 1

55、县-乡政府管理体制的完善 1

56、我国政府法治能力建设刍议 1

57、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导 1

58、现代官僚制度的表现与批判 1

59、对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思考 160、浅议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16

1、项目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16

2、项目制下的地方政府与其部门关系 16

3、论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16

4、论政府信息公开

22

16

5、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16

6、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16

7、试论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16

8、论政府上网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6

9、基于虚拟政务大厅的政府情境式服务研究 170、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评价

17

1、基层政府行政决策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17

2、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和需求 17

3、试析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决策民主化的关系 17

4、行政指导:一种有效的行政方式 17

5、当代中国城市偏向政策的政治根源 17

6、公务员行政气质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7

7、浅析现代型行政管理人才的智能结构 17

8、试论转型期的行政伦理建设 17

9、浅论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与实施 180、论地方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 18

1、论公共行政的责任体系及其运作 18

2、试论“扩权强县”改革的路径选择 18

3、试论“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路径选择 18

4、浅议我国行政执行及其面临的挑战 18

5、论行政伦理责任探究

18

6、行政问责的范式变化:从传统到现代 18

7、地方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8

8、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23

18

9、群众对公务员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 19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研究 19

1、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19

2、地方政府形象研究

19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科学性 19

4、非政府组织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19

5、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分析 19

6、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7、论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 19

8、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

19

9、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角色担当 200、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分析 20

1、全球化对政府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影响 20

2、论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运用 20

3、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4、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5、我国行政许可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6、我国权力机关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7、我国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8、完善中国共产党行政监督的路径分析 20

9、基层政府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0、我国政协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与作用

211、论我国群众监督的得失

212、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4

213、中西方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

214、中西方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

215、中西方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比较

216、中西方公务员培训制度比较

217、论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完善

218、中西方公务员交流制度比较

219、论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 220、试论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2

21、论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党管干部的原则 2

22、论我国公务员辞职制度 2

23、论我国公务员辞退制度 2

24、论我国公务员权力保障问题 2

25、论我国公务员申诉制度 2

26、论我国公务员处分问题

2

27、论我国公务员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2

28、对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2

29、论行政领导的素质 230、论行政领导能力的提升 2

31、论行政领导的领导艺术 2

32、论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2

33、论领导优良作风建设 2

34、论纠风工作机制的创新 2

35、完善行风评议的路径选择 2

36、基于社会管理视角的信访机制创新

25

2

37、创新信访工作管理体制

2

38、集体上访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

39、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 240、户籍制度改革:历史与未来 2

41、城市居民户籍制度管理研究 2

42、村民自治的困境与政府行为的缺失 2

43、从人治到法治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

2

44、当代中国官本位传统研究—— 一个文化的视角 2

45、当代中国官本位问题研究—— 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 2

46、当代中国官本位现象研究—— 一个公民社会的视角 2

4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行政文化 2

48、政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

49、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50、论政府作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2

51、论政府信用与社会诚信 2

52、政府信用危机的产生与治理 2

53、政府信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2

54、行政权的内容和边际 2

55、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 2

56、行政越权问题形成因素及制约 2

57、滥用行政问题的形成因素及制约 2

58、论行政权的缺失及补全 2

59、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及监督

260、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6

26

1、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26

2、论行政三分制改革 26

3、论大部制改革的成效与未来 26

4、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演变 26

5、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与解决方法 26

6、地方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6

7、营利性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得失利弊 26

8、论行政环境对行政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影响 26

9、论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合理关系 270、我国选举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27

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职业化的探讨 27

2、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27

3、论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

27

4、公共社会视角下的公共治理结构研究

27

5、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27

6、论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责任 27

7、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7

8、当前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7

9、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及其解决 280、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28

1、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28

2、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状况和前景 28

3、居委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28

4、论社区治理的主体间关系

27

28

5、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某地为例) 28

6、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结构研究——以某社区为例 28

7、论中国街道管理体制的变革 28

8、社会保障领域的政府角色分析 28

9、公务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探析 290、对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的研究 29

1、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形势与政策建议 29

2、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9

3、我国工伤保险的不足与可操作性探析 29

4、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9

5、对完善我国妇女生育保险制度思考 29

6、城市贫困现象及其社会救助 29

7、论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29

8、我国社会改善民生福利的前景 29

9、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3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 30

1、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30

2、对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思考 30

3、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 30

4、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碎片化及治理 30

5、论医疗保险的便携性

30

6、儒家法家行政管理思想之比较。

30

7、试以行政管理学的角度概括分析诸葛亮的治蜀经验。30

8、论周恩来的行政管理思想。

28

30

9、试论朱镕基的行政改革理念。

310、试论孙中山行政管理思想。

311、试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经验与教训。

312、试论中央政府与资源型省份的协调。

313、试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经验与教训。

314、试论当前中国行政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15、试论我国行政层级实现合理设置的改革思路及途径。

316、关于基层公务员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

317、试论提升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318、公务员岗位定期轮换交流制度的完善。

319、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瓶颈及解决办法。320、行政问责的现状及其完善。

321、实现三公经费透明化的实施路径研究。

322、财政监督的体系建设及其完善。

323、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规模研究。

324、对失独家庭的扶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325、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326、试析网络监督的特点与功效。

327、网络反腐的现状及其完善。

328、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视野下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

329、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政府职能转变关系研究。

29

法律专业论文题目

1、论行政事实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2、论行政事实行为的基本含义及其司法救济

3、论公安行政事实行为

4、行政强制措施研究

5、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行政救助

6、行政调解制度探讨

7、论我国的行政裁决制度

8、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变更判决

9、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撤销判决

10、论我国宪法文本和农村现实中的地权问题

——从规划到流转收益

11、论村委会组织法实施中的选举程序规范

12、论新农村建设中法制设计与安排的作用

——以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及其福利为例

13、论村委会组织法实施中的村务公开及其监督

14、农村宗教信仰的法律规置

15、我国宪法惯例研究

16、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研究

17、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法律要素

18、紧急状态制度研究

19、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研究 20、宪法与民法关系研究

30

21、论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

22、论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责任

23、论太平天国的刑罚制度

24、论清末刑罚制度的现代化

25、论清末的狱政改良

26、论董必武在建国初期的法治思想

27、论鸦片战争中的民事领事裁判权

28、论清朝末年西方国际法对中国的影响

29、我国惠农税费政策与法治建设(论文、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30、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

31、管制刑存废之思考

32、试论经济犯罪的违法特征

33、论古代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

34、论古代中国所有权制度的演变

35、论近代中国的制宪活动

36、论近代中国民事立法的演变

37、论近代中国所有权制度的演变

38、论近代中国刑事立法的演变

39、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界定与运用

40、刑事辩护困境的法文化分析——以典型案例为中心

41、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42、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探析

43、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探析

44、论秘密侦查的适用

31

45、《刑法修正案

(八)》对盗窃罪的修改理由与司法认定

46、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47、论未成年人的刑法保护

48、死刑适用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以药家鑫案和李昌奎案为分析对象

49、非法经营罪适用之限制 50、寻衅滋事罪案例分析

51、近年来价格干预案例的经济法分析

52、试论经济法的协调性

53、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立法分析

54、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追索机制研究

55、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机制

56、国外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内法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57、缺陷产品召回法律问题探析

58、我国《反垄断法》颁布以来的典型案例分析

59、工会的法律地位探析

60、劳务派遣中相关责任问题的案例分析 6

1、论物联网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6

2、论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6

3、论我国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研究

64、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角色形象纠纷案评析 6

5、论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

6、动物的法律地位探析 6

7、环境规划法律制度探析

32

68、论我国河流流域治理的制度困境与克服

69、后危机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0、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评析 7

1、互联网行业公平竞争法律问题探析

——以腾讯和360事件为例 7

2、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债务风险问题探析 7

3、试论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 7

4、企业规章制度法律问题探析 7

5、能动司法的法理解析;7

6、法理学案例分析模式的创新

77、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及其司法适用(案例分析报告);7

8、近亲属拒绝作证权的法理解析 7

9、多元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 80、论离婚自由与限制 8

1、论协议离婚制度

82、论离婚救济制度中的衡平理念 8

3、四法域夫妻财产制度比较研究 8

4、论夫妻婚前财产婚后所生利益的归属 8

5、浅议山西省环境立法的体系特点 8

6、浅议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

——以《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的修订为例 8

7、论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 8

8、论刑事侦查中的律师帮助 8

9、仿制药及其药品专利法律问题研究

33

90、登记瑕疵赔偿责任研究 9

1、产品代言人侵权责任研究 9

2、论异议登记 9

3、论浮动抵押

94、论业主大会的诉讼主体资格 9

5、我国耕地节约集约法治化研究 9

6、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治化研究 9

7、我国现行宪法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研究 9

8、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法治化研究 9

9、第三人侵害债权研究 100、论预期违约。

10

1、论建筑物中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承担 10

2、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研究

10

3、论房屋买卖合同出卖人违约责任的承担 10

4、试论危险驾驶罪 10

5、试论自由刑的修改

10

6、试论不作为犯罪(以见危不救入刑的可能性为视角) 10

7、论行政公信力建设 10

8、论行政诉讼调解 10

9、论信赖保护原则

110、论行政信息公开 1

11、论行政复议制度完善 1

12、论行政追偿 1

13、情事变更原则研究

34

1

14、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1

15、旅游合同法律问题探讨 1

16、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适用 1

17、行政程序违法的案例分析

1

18、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1

19、试论公务员良好行政行为的法治化 120、论政府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构建 1

21、电子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1

22、运用所掌握的法学原理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如对(企业不正当竞争)问题的调研报告 1

23、国外住房法经验及借鉴 1

24、国外医疗保障法经验及借鉴 1

25、论公序良俗原则

1

26、论人格权上财产利益的保护 1

27、论代理权的授予

1

28、论我国事业单位法人制度的改革 1

29、论网上仲裁的现状与未来 130、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友好仲裁问题 1

31、论美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显然漠视法律 1

32、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 1

33、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1

34、论医疗纠纷中过错的证明责任分配

1

35、论环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以康菲事件为视角 1

36、论虚假诉讼的程序规制

35

1

37、论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 1

38、公司高管的勤勉义务

1

3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保障法律属性 140、论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 1

41、社会保险权的司法救济 1

42、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医患法律关系 1

43、试论案外人异议之诉 1

44、论环境公益诉讼

1

45、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实证分析 1

46、论我国反诉制度的完善 1

47、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制度 1

48、低碳经济与碳交易法律制度 1

49、低碳经济与环保法律制度

150、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

51、矿产资源法的若干法律问题 1

52、论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1

53、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1

54、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1

55、论亲属拒证 1

56、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 1

57、城中村犯罪问题调查报告 1

58、论财产犯罪中的占有 1

59、论刑法中的违法所得

160、洛阳“性奴案”中四名女被害人刑事责任的思考

36

16

1、《物证技术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16

2、浅论物证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

16

3、从“***案”看物证在司法证明中的运用 16

4、论刑事出庭证人的人身保障 16

5、论刑事证人的作证资格 16

6、论亲亲相隐与亲属拒证 16

7、危险驾驶罪的认定 16

8、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认定 16

9、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170、赵作海案法律问题研究(可选择证据问题、法律程序问题等展开写作) 17

1、论土地使用权之收回 17

2、论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主体 17

3、论公司债券 17

4、论公司股东退出机制

17

5、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17

6、定向募集股份法律问题分析 17

7、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审判权

17

8、论宪政的起点:宪法的财产权与纳税人的权利 17

9、论宪法上的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 180、论“陪审团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

37

经济学专业论文题目

1、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果评价

2、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3、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

4、山西产业结构研究

5、论居民消费增长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6、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7、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8、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

9、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0、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

11、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12、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出路

13、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4、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15、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改革探讨

16、论金融产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7、中国银行业消费信贷研究

18、房地产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19、股权多元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20、美国经济复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1、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22、如何打造山西省省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38

23、论人民币贬值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

24、“钱荒”的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5、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26、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27、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

28、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29、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 30、晋商向现代工业转型失败的原因分析

31、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32、房地产调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3、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3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

35、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

36、论知识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37、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

38、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39、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40、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41、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2、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

43、企业发展与就业问题

44、浅谈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45、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46、浅析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39

47、连锁经营企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48、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49、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 50、论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51、山西醋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

52、山西(或某省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53、论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54、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

55、人才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56、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57、山西税收结构分析与扩大税源的对策

58、我国能源结构改变对山西煤炭工业的影响分析

5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就业的影响 60、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政策困境分析 6

1、失地农民权益损失与补偿机制的经济学思考 6

2、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研究 6

3、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途径

64、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以及强化机制研究 6

5、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6、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 6

7、山西省旅游业与非传统旅游资源产业的关联度研究 6

8、竞争与管制:我国医疗行业改革中政府的作用 6

9、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70、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40

71、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 7

2、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7

3、知识经济对管理方式的变革 7

4、论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7

5、买方市场下的企业经营管理 7

6、发展网络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77、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山西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 7

8、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7

9、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80、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8

1、建立晋中晋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设想 8

2、晋商经营思想对当代商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8

3、论晋商票号衰落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关系 8

4、论中部崛起中城市群的聚集效应 8

5、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原因及趋势分析 8

6、由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引发的思考 8

7、金融创新与山西票号的兴起

88、英格兰银行和山西票号经营机制之比较 8

9、农村高利贷状况及原因分析

90、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

1、资源城市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 9

2、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9

3、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个人收入公平分配 9

4、从经济角度看“红色旅游”的价值;

41

95、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涵分析 9

6、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97、对国有企业的再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9

8、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9

9、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政策支持 100、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建设

42

档案学专业论文题目

l、电子文件管理

2、论档案信息化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4、档案管理自动化

5、数字档案管理

6、档案文档标准化管理

7、档案编纂现状与发展对策

8、档案立法研究

9、档案电子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10、网络环境下档案的自动分类研究

11、档案自动标引研究

12、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13、基于网络平台的档案管理研究

14、档案检索研究

15、档案保密工作研究

16、各专业档案的数字化与网络建设

17、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若干问题研究

18、企业档案管理与经济效益问题

19、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档案信息用户需求及对策

21、档案职业走向

22、档案资源的开发与获取

43

23、档案法制与文化

24、电子政务环境中的档案管理

25、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与借鉴

26、档案学术规范与评价

27、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

28、档案文化价值体系建设

29、基于公共视阈下的档案信息传播及实现策略 30、公共档案馆民生档案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4

教育学、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1、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2、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3、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4、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5、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6、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7、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8、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9、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10、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11、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2、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13、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14、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15、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16、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17、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18、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19、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20、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21、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45

22、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23、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24、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25、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6、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27、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28、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29、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30、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31、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32、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33、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3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35、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3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7、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38、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39、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40、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41、邪教心理探秘

42、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43、恐惧症心理矫治

46

推荐第4篇:08级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2008级新闻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参考选题:

1 传媒角色研究

2 新媒体发展现状及传播学研究 3 电视频道品牌战略研究 4 媒介生态研究 5 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6 大学生媒介接触分析 7 新闻舆论研究

8 我省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 9 记者社会责任研究 10 媒介审判研究 11 民生新闻研究

12 我国手机报纸发展现状研究 13 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14 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5 农村广播电视现状及对策研究 16 灾难报道研究

17 媒介事件分析——对2008年间发生的与网络相关的媒介事件做个案分析

18 新时期深度报道研究 19 网络新闻博客研究 20 网络时代的公众媒介素养

21 “媒介融合”趋势与电子报、手机报建设 22 节目主持人研究 23 舆论监督研究

参考选题:

1、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3、试论新闻特写

4、试论新闻语言

5、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7、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8、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9、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0、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3、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4、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5、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6、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8、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1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20、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1、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22、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23、新闻中语境与词语的感情色彩

24、新闻中构造言外之意的语言技巧

25、新闻中某个平常词语的艺术化用法

26、标语用语与社会文明

27、新闻中多义词的妙用与误用

28、新闻中同义词语的修辞功能

29、新闻中词语仿拟幽默艺术谈

30、报纸文章标题的语法结构类型研究

31、新闻中汉语新词语的结构、语义和语用分析

32、新闻访谈中话题转换的方式及其类型

33、广告语体中“四字格”的研究

34、新闻中常用句式的语义、语用分析

35、新闻中话语的衔接及其方式

36、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考察

37、电视访谈节目的话题结构分析

38、广告语言技巧艺术与汉文化

39、新闻语义的模糊性与表达的精确性之辩证关系 40、语音的物理属性在新闻传播中的语用表现

41、音步、重音在新闻传播中的语用表现

42、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使用在新闻传播中的语用表现

43、新闻语言中词语的使用特征

44、新闻语言中句子变换的语用表现

45、新闻语言中的修辞格使用探讨

参考选题:

1.论贵州抗凝冻报道的得与失

2.论凝冻灾害报道对“贵州精神”的形成 3.“多彩贵州”报道的社会效果分析

4.论贵州日报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报道策划的特点 5.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6.从周正龙虎照事件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7.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媒体的责任意识 8.论问责风暴中的媒体精神 9.论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意识 10.灾难报道中公民承受能力分析

11.贵州新闻事业发展研究

12.民族文化保护与本土媒介的使命 13.当前我国媒体中的农民形象分析

14.信息不对称与中国农村信息传播的发展思路 15.全球化与我国民族地区媒介的应对策略 1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发展趋势研究

17.西部民族地区青少年接触媒介的调查分析 18.中国地市报发展趋势研究

19.论地方媒体的传播规律与受众定位

20.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世界观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21.试论传媒的服务功能 22.试论传媒的舆论监督

23.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24.党报与都市报的办报定位 25.论新闻客观性

26.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践现状研究 27.报业集团发展趋势研究 28.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29.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研究 30.假照片屡禁不绝新探

31.论数码时代的新闻摄影

32.浅论突发(灾害性)事件的现场报道 33.试论新闻事件报道的多媒体互动 34.新闻价值观念的演变 35.通讯的演变与发展趋向 36.新闻教育之我见

37.当前新闻价值取向中的误区浅析 38.中外新闻教育对比

39.新闻博客对客观性的影响 40.新闻价值的历史内涵演变

41.解读新形势下的“政治家办报” 42.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 43.舆论导向的“福”“祸”论 44.典型报道与舆论引导

45.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

46.受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与新闻价值取向

47.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的倾向性 48.论新闻敏感与记者的心理机制 49.经济报道中的叙事形式与人文关怀 50.论新闻自由的实质 51.论百年来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演进历程及各媒体的特点 52.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研究 53.戊戌政变与新闻传播

54.论五四运动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55.论徐宝璜《新闻学》 56.论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57.论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

58.范长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闻活动研究 59.斯诺新闻活动研究 60.普利策初论

61.原苏联社会主义报业的经验、教训 62.谈谈新闻报道怎样以“深”取胜 63.信源的可信性与新闻真实 64.试论经济报道的宏观思维 65.关于“情感报道”的思考 66.经济记者的角色意识 67.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比较 68.谈谈经济述评的写作 69.新闻议论的可读性

70.谈谈典型人物报道的改革和创新

71.从新闻价值看科技人物写作 72.言论的新意从何而来

73.浅谈经济新闻写作的“以小见大” 74.谈谈消息中的议论 75.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76.浅谈经济新闻中的导语写作 77.试论通讯写作艺术的审美要素

78.多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 79.当前报纸新潮版式评析 80.浅论新闻策划

81.党报增强可读性的对策研究 82.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 83.论新闻策划的得与失 84.论新闻编辑的选稿技巧 85.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

86.新闻敏感性钝化及克服途径探析 87.论求异思维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 88.试论新闻敏感与记者责任感的关系 89.从采访对象心理谈采访技巧 90.论采访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

91.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引导

92.试析博客文化的核心——自由和责任

93.从网络恶搞事件看网络伦理道德和法规建设 94.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分析 95.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

96.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特色比较 97.网络新闻报道的低俗化倾向 98.手机媒体研究 99.博客现象分析

100.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01.权威消息来源探析

102.论调查性采访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103.论政治新闻的产生及其与政治的关系 104.中国典型报道的特征分析

105.当前经济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对策 106.论法制新闻报道与司法的关系 107.试论经济报道的平民化

108.我国社会新闻与西方黄色新闻比较 109.论社会新闻的趣味性和思想性 110.论新闻故事化的得与失

111.试论灾祸新闻报道

112.论环境新闻报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13.试论旅游新闻报道

114.试论文化娱乐报道中的新闻性

115.试论文化价值判断在文化娱乐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16.论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117.试论科技新闻的经济价值 118.试论科技新闻的精神价值 119.论教育报道的多样性 120.创新教育新闻报道探析

121.试论卫生与健康新闻的实用性 122.论读图时代的图片编辑艺术

123.论新时期报纸版面设计风格的流行趋势 124.试论电子采编时代的报纸编辑技巧 125.当前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特点 126.彩报版面色彩的运用

127.论梁启超报学之“启迪民智论”

1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的“先知先觉论”再评 129.论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办报思想的转型过程 130.党报传统的形成问题研究

131.《申报》研究

132.论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和新闻采写艺术 133.论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采写艺术 134.论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和新闻采写艺术 135.论瞿秋白的新闻思想和新闻采写艺术 136.试论新闻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37.当前我国经济新闻中对经济事件的前沿解读方法浅析 138.试论经济新闻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服务”功能 139.论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140.论毛泽东“要政治家办报”的根本内涵

141.中国专业报发展趋势研究

142.论报告文学的衰退与调查报告的兴盛 143.当前报纸副刊特点研究 144.20世纪90年代新闻纪实化的审美走向 145.新闻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46.“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研究 147.近代外报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148.中国晚报发展趋势研究 149.中国都市报发展趋势研究

150.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的思考和启示

151.关于新闻侵权的思考

152.论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之异同 153.舆论导向的“福”“祸”论

154.试论有中国特色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55.试论市场经济下的新闻规律 156.论社会主义新闻的党性原则 157.论舆论导向的艺术性

158.为依法治国提供新闻舆论支持的思考 159.对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有效性的思考 160.试论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161.报纸新闻导语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62.批评报道的选择艺术 163.记者招待会提问技巧研究 164.舆论监督与中国新闻改革 165.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166.网络媒体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 167.新闻网站言论频道研究

168.《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策划特色与机制研究 169.性的问题与传媒泛性化现象 170.试析短信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71.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与前景分析 172.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执政能力建设 173.到边缘——党报发行的困境研究 174.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情况调查分析 175.市场化报纸同质化实证研究

176.综合性日报头版版面设计趋势研究 177.新闻传播教育课程分析

178.简论当今转型期中国新闻记者的责任意识 179.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变迁 180.新闻亮点与新闻价值的提升

181.论《解放日报》改版与中国党报的发展 182.“*”新闻研究

183.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的新闻宣传 184.二战期间英国的新闻宣传

185.“新闻自由”发展脉络及其趋势 186.抗战时期国统区新闻研究 187.抗战时期解放区新闻研究 188.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研究

189.论近代维新派办报思想对中国报业发展的作用 190.西方十九世纪廉价报纸研究

191.新闻失实成因及其规避 192.新闻娱乐化存在问题分析 193.财经新闻报道的大众化趋势 194.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策略 195.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19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97.“民生新闻”报道存在问题分析 198.记者社会责任论 199.论“用事实说话”

200.都市报里的新闻时评简论

说 明:

1、以上列出的论文题目,仅仅是一个供参考的选题方向,可以从中选取某个角度进行研究,而不能把它当作具体的论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知识结构慎重选择研究方向,并与指导老师沟通后确定最终论文题目。

3、本套选题仅限于新闻学方向,未包含广播、电视、广告、传播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重新选题,但不能超过新闻传播学这个大学科范围。

4、跨专业选题,请写申请报教学管理部门审批。

5、论题确定后,即可进入毕业论文的资料搜集、开题报告、调查研究和具体撰写环节,其时间安排,请与指导老师联系。

参考选题:

1. 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研究 2. 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3. 新闻写作技巧研究 4. 新闻摄影技巧研究 5. 报纸编辑技巧研究

6. 新闻采编中的客观报道与主观倾向 7. 新闻编辑思想与报道效果探讨 8. 版式设计在办报中的重要作用 9. 媒体的产业化运作研究 10. 媒体经营实务研究

11. 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的互动 12. 现代广告传播职能探讨

13. 企业传媒定位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4. 新闻传播与企业形象策划 15. 中外新闻史研究

16. 危机事件处理中的信息控制

17.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及素质结构 18. 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探讨 19. 新闻传播效果研究 20. 舆论控制与导向研究

21. 根据实习单位的需要完成社会调查报告

22、新闻传播的分众化研究

23、网络传播中的舆论控制研究

24、新闻文化研究

25、新闻文学研究

26、电视传播研究

27、具体的报刊发展史研究

28、新闻记者的个案研究

29、新闻活动传播活动中传者心理研究 30、新闻活动中的党性原则研究

31、政治类新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

32、电视新闻的图像化传播研究

33、公共性突发事件中“舆论一律性”研究

34、新闻报道对公众的舆论引导研究

35、当前新闻“现场”的声像传播研究

36、结构主义视阈下的“新闻”本体研究

37、后现代“泛民生新闻”的文化阐释

38、新闻娱乐化批判

39、对某一典型新闻现象进行评论(新闻事件自选) 40、新闻受众分众化研究

41、媒介文化研究

参考选题:

1、试论新闻写作中幽默与趣味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2、浅谈“民生”新闻报道中的“民生”视点。

3、电视新闻报道中争议性话题的采访策略。

4、“新闻评论”中的“个人化”视角探讨。

5、浅谈新闻写作的个人风格。

6、浅谈批评性报道的“力度”追求。

7、隐性采访的策略的规范化探讨。

8、试论“道德”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的制衡。

9、浅析“新闻写作”的艺术追求。

10、试论新闻报道的文学性。

11、浅议纸媒视角新闻在当今传媒环境中的独特性及意义

12、浅议“民生”新闻中“民生”视点与国际视点的关系。

13、浅议灾难性采访中的人文关怀。

14、浅析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的技巧。 参考选题:

1、新时期受众心理与舆论引导

2、博客文化

3、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4、论网络舆论监督

5、,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导向意识

6、中国报业集团化的问题和对策

7、现代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

8、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

9、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

10、论公众知情权

11、论新闻报道的人道主义精神

1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

13、论当下我国的新闻腐败现象

14、论隐性采访所面临的道德法律问题及规避之策

15、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

16、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17、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18、以《智勇大冲关》为例解析电视户外竞技节目

19、以《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为例解析“主持人群” 20、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21、论人肉搜索的特点与传播效果

22、论网络世界的\"生态\"(和谐)问题

23、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24、金融危机背景下娱乐文化的作用

25、论网络传播的把关人及其作用

26、论文学素养对主持人职业的意义与作用

27、2007--2009年任意一年的十大假新闻原因探析

28、论我国当前环境新闻报道的现状与趋势

29、论网络新闻受众的特点 30、手机电视初探

31、对当前中国媒体品牌策略的思考——以XX为例

32、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建设

33、公共新闻视野下的民生新闻考察

34、消费主义与我国传媒的“消费时代”

35、论新闻评论的大众性

36、从“和谐中国”看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

37、对于网络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38、论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39、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40、论传媒的舆论影响力

41、新闻的娱乐化的利弊研究

42、我国舆论监督栏目的现状发展趋势

43、方言类节目的源与流

44、电视频道与栏目的策划中文化的决定因素

45、试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发展

46、如何看待娱乐节目的平民时代

47、试谈广播电视的明星栏目制

48、从新闻人到文学家(海明威、杰克・伦敦、魏巍、刘白羽等)

49、深度报道的深度思考

50、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51、贵州媒体的新闻策划研究

52、贵州主要媒体伪劣广告的归类研究

53、“快乐女声”的广告效应(或运作模式)

54、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55、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56、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57、试析媒体广告中变通使用成语的利弊

58、浅论播音艺术中的字正腔圆

59、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制约与影响 60、论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6

1、论报纸的新闻策划 6

2、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

63、从民生新闻看新闻价值观念的转变 6

4、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研究 6

5、媒体报道中的大学生形象分析 6

6、网络暴力初探 6

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

68、情景再现新闻类节目的思考 6

9、试论电视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70、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 7

1、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 7

2、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7

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7

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75、对贵州某媒体的评估分析及对策研究 7

6、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

参考选题:

1、贵阳地区广播业的现状与前景研究

2、当今形势下新闻报播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培养

3、目前网络业发展对报业等主流媒体的挑战状况分析

4、电视受众与报刊读者的特征比较研究

5、贵阳地区的报业现状与前景研究

6、贵州地区的报刊读者现状考析

7、试论新闻媒体对“和谐社会理念”的影响作用

8、试论电视广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

9、新闻报道中“客观标准”的把握问题研究

10、贵州地区报业产业化的问题所在与对策途径研究

11、假新闻现象浅析

12、广告宣传与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13、近年来高校校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14、浅谈新闻娱乐化问题

15、试论目前网络传播的问题与治理

16、电视主持人风格之我见

17、张季鸾先生的“办报精神”研究

18、西部落后地区党报的办报策略分析——以贵州为例

19、新闻寻租的危害性分析

20、贵阳地区大学生媒介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21、当前新闻传播教育改进途径之我见

22、娱乐报道与新闻规范之研究

23、市场化环境下的党报出路问题探讨

24、加强对就业问题传播之重要性研究

25、边远农村报纸的市场覆盖率问题探讨

26、西部地区高素质传媒人才问题研究

参考选题:

1、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比较问题研究

2、专栏时评的现状和问题

3、中国媒体商业化的隐忧

4、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5、网络成隐症分析及对策

6、博客文化之我见

7、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

8、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研究

9、广告与幽默

10、半岛电视台崛起之探析

11、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12、电视纪录片创作探析

13、电视新闻隐性采访方法的运用

14、论隐性采访

15、论“春秋笔法”在新闻中的妙用

16、电视专题的现状及发展

17、广告的民族文化情结

18、论灾害报道的社会功能

19、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20、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21、论中国媒介集团的发展出路

22、试论当前传媒上的言论生态

23、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24、高校形象策划

25、广告代言人选择规律研究 试论人才战略在媒介经营中的作用

推荐第5篇: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认识

1、概念:毕业论文是有特定的审定标准的论文,对选题、中心论点、资料论据、框架结构、语言表述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对象:毕业论文是和专家(至少是专业老师)的对话。不要写大段的常识介绍,在最后答辩时同样要注意,陈述时不要通读论文内容,而应该注重在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自己的创新点、局限性、不足这些地方。

3、写作要求:

1)中心突出,无论分几个方面说明,都要始终围绕中心主题。

2)论据充分,扎实。所找的材料要贴切论题,别人的评论、作者的自述、各家的论争、以前和现在的对这个论题所研究的结果都可以做论据。

3)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分段代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层次。没有段落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反之,分段太多太碎(有的一段居然只有两三行)的也不是好文章。分段不宜过多,3-5段。

4)表述要清楚明了。文字不要华丽,少用修辞手法,文章风格要质朴、清楚,语言要干净利落。

5)写作要规范。注释、引文要高度的严格,论点的提出要有依据,要做到学术规范。

6)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4、态度:要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尽可能的查找一切的材料,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深度和广度。(把握论文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自己主动和指导老师联系)

二、写作时注意的几个问题(遵循学术研究一般规律,根据现有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

1、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决不是随便选一个题目的问题。选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是对自己以往学习的一个完整清理的过程。要认真回顾对哪些内容印象更深、更感兴趣,哪些是有可能写的比较好的,可能会接触哪些材料。题目本身的大小难易要适中。题目太大,作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无法支撑,应从个案入手,选择一个新角度来深入讨论,一个题目别人论述很多,自己挖不到新意就要放弃,同一题目有不同见解可以写。

如:广播电视的阶段性特点、节目运用方式、报道方式的改革等,也可选一栏目分析其业务理念、手段、管理。不要写成政府工作报告式的宏观论述。

2、收集材料:(社会背景、媒介发展情况、刊播的案例即新闻作品、理论学说、别人的论文及评介------事实性材料和理论性材料)

材料的收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逐步的凝聚眼光、集中思路,其中要注意一大一小两个问题:

大:收集材料的过程是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跟自己论题相关的成果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已经运用过的角度和方法、概括前人的观点,这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放在论文的第一段来写。

小:要准确的记录材料的出处、出版社、时间、页数。

3、增强理论思维素养

第一,掌握概念、范畴、方法论的作用----领会了概念、范畴也就获得了观察媒介实践活动的观点和方法。如:媒介文化、大众文化、文化产业都不是一个概念。

第二,学会学术研究最一般的手段。如 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的两个侧面,分析就是将对事物整体认识细化为部分认识;综合就是对事物各部分的认识有机地结合成整体认识;有简单到复杂)比较法、实证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第三,开阔视野,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如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哲学思潮。

第四、重视媒介及作品自身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把握其内在联系及其与其他媒介、作品的联系,与文化现象的联系。列宁说,个别比一般丰富。任何一种媒介现象或实践活动都不是简单的理论可以框定和穷尽的。

4、拟提纲:提纲的逻辑关系、层次感对论文的步骤有直接关系。

5、初稿:初稿尽早尽快的写,要连贯,一气呵成,然后再进行修订。

6、修订:最后的修改和确定要放慢速度,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

三、特别需要主要的几个问题

1、论文的看法和观点要尽可能的客观、公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有材料来支持,有逻辑性认同,避免随意性,不要轻易说一些过头、过大的话,更不要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贬低其他的观点。涉及到对应关系的时候更要客观公允。

2、引文一定要规范。如果打了引号就要注明出处。要注明原出处,不要用时间差异太大的版本,用正规的版本,尽可能的避免转引。

3、要写自己的感受、认识、评价,有自己的思路,不要七拼八凑。

周健华:本科毕业论文经验谈(2011-09-26 19:48:34)转载▼标签: 本科毕业论文经验攥写教育分类: ★专 业 视 角 ★

一、毕业论文类型

1、专题型

2、论辩型

3、综述型

4、综合型四大类

二、毕业论文的规格

1、学年论文

2、毕业论文

3、硕士论文

4、博士论文

三、毕业论文

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

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在撰写学年论文取得初步经验后写作的,它的题目应该比学年论文大一点、深一点。

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篇幅文科一般在8000-12000字以内,但确实有研究内容和观点想要表达的,字数可以放宽。

四、选题的重要性

1、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2、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3、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4、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建议不要出现“研究”、“中国„„研究”这类的表述,问题太大,而且题目有“研究”二字,你们根本达不到研究的标准

五、选题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2、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3、知己知彼,难易适中

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题目的大小要适度。

六、选题的具体方法

1、浏览捕捉法

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追溯验证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经济学原理、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七、积累资料的方法

以下几方面的材料:

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边缘学科的材料、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搜集论文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

八、形成论点和论据

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

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

推荐第6篇:最新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

1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 (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 媒介融合中的新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 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 手机报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 我国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 当前我国传媒业投资机会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 媒介人力资本开发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 民营资本投资传媒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 跨国传媒集团中国投资策略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二部分

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中国新闻从业者的社交媒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一项针对上海青年新闻从业者的调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搜索类新闻聚合APP的侵权认定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新闻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讨会综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 传媒品牌与价值实现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 跨国传媒集团并购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 传媒集团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三部分

1 跨媒介经营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 西方传媒家族企业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 新财经媒体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 新闻产品创新与媒介竞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 新传播技术与媒介管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 新闻网站的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 新时期报纸营销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武汉地区报业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 武汉地区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 媒介竞争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中部地区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 和谐社会与媒介发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论新闻报道失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四部分

1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实践新闻专业性 实现新闻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一种基于特征演变的新闻话题演化挖掘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范的领域——基于国内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 媒介活动策划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卫星电视发展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新时期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大趋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五部分

1 论我国新闻传媒结构的现状与改革(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 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与新闻竞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 新闻集团化改制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 传播媒介发展趋势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媒介发展战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 城区有线电视台情况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 武汉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 21世纪广播电视发展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电视科技发展与电视节目管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六部分

1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考察(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七部分

1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论当代中国传媒内容产品的创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 新兴财经报纸经济新闻传播差异化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 新时期中央级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 新时期地方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新时期都市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新时期党报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新时期都市报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新时期专业财经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新时期专业时尚生活期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 新时期大众时尚生活报刊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 新时期专业体育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 新时期社区报纸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 新时期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 省级卫视的差异化竞争与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 当代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 央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 央视广告招标活动营销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八部分

1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功用——以彭博新闻社财经报道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内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九部分

1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 (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伪新闻:虚假新闻的“隐存者”

9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 传媒品牌维护与管理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 新时期新闻网站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 当代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 当代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 论数字化时代下报业内容提供商的功能定位(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 数字化转型与期刊发展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 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 当代电视媒体广告营销创新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 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 中国传媒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十部分

1 中国传媒跨媒体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 中国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 当代传媒多元化经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 当代报纸发行网络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 当代报纸广告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 当代报纸印务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 中国传媒投融资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展望(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 传媒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 业外资本进入我国报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新媒体与新闻生产研究:语境、范式与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2013) (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浅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面向Web新闻的事件多要素检索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十一部分

1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从近期的传媒伦理争议谈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一种中文微博新闻话题检测的方法(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构成与工作状况——“中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之一(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 当代中国弱势省级卫视的发展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 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节目的贸易逆差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11 弱势群体缺失与传媒经营的“市场失灵”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 卫星电视媒体的重大新闻直播与品牌构建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 传媒公信力与品牌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 传媒经营的娱乐化现象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 当代中国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 中国传媒区域化发展态势、成因与发展前瞻(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 报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 电视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 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十二部分

1 网络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传媒融合与管理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 数字传媒的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 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 当前中国媒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 当代媒介数据库营销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 当前报刊媒介的精准营销与管理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8 当代报媒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困境与对策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9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0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1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2学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及其检索意义——计算机科学文献与相关新闻报道文体的比较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3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4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5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6职业理念够了吗: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7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为例(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8 当代报媒数字化转型的盈利模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9 报纸数字化转型与报媒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0 当代中国媒介融资偏好与融资方式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第十三部分

1 当代中国媒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2 传媒上市公司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3 数字时代新闻生产模式创新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4 传统媒体的微信营销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5 报纸版面的创新商业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6 数字时代纸媒广告的创新运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7 数字时代纸媒活动的创新运营策略研究(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推荐第7篇:新闻专业

050301-新闻学 00-无 101-政治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621-新闻传播史论 829-新闻实务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050302-传播学 00-无 101-政治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621-新闻传播史论 830-传播实务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050320-传媒经济学 00-无 101-政治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621-新闻传播史论 831-传媒经济实务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2新闻传播史论④946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 复试:广播电视学、新闻评论与编辑 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复试参考书:《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新闻实务方法论》方延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备 注 不接受单独考试。

看着你信念逐渐坚定下来,作为翔高一名专业课的高级咨询师,倍感欣慰,考研专业课复习,这是有讲究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自己总是走很多弯路错路,会浪费不少宝贵时间,你选择购买翔高的名校超级保录计划还是一本通系列,取决于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强,个人认为,有一个类似于复习指南的专业课一本通足矣,如果自制能力较差,需要互动学习,超保计划还是比较适合,就是要多破费点了,可是考研哪里有不破费的呢?!

推荐第8篇:专业新闻

习近平:向龚老前辈致敬!

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这是习近平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徐京跃、隋笑飞) 9月26日下午3时,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结束时,习近平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

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前辈,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习近平对在场的300多位与会者介绍,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至今半个世纪过去,看到龚老现在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今天看到她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再次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

这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会见结束后,胸佩全国道德模范奖章的龚全珍老人激动地说,我今年91岁了,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很受鼓舞,总书记对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老一代人非常尊重,对我们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我们要坚持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推荐第9篇:广电新闻毕业论文 选题

广电新闻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4.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5.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6.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7.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8.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9.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0.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11.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12.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13.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14.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15.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6.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7.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8.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19.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0.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1.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2.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23.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24.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25.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

26.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27.论新闻策划

28.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9.论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30.论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31.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及解决对策 32.论新闻的世俗化

33.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4.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5.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6.论网络时代的新闻新思维 37.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38.论精确新闻报道 39.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0.我国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1.我国市县级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 42.我国西部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43.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及其影响 44.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45.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46.新闻语言特征论

47.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48.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49.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50.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51.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52.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53.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54.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55.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56.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57.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58.博客管理初探

59.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60.广告的文化策略

61.我国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62.试论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63.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64.隐性采访浅论 65.独家报道浅论

66.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67.论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68.论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69.论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70.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71.手机媒体传播机制与发展研究 72.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73.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74.广告新闻与新闻式广告之异同比较 75.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 76.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

77.传媒活动中的城市边缘群体研究 78.论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

79.试论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

80.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研究 81.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研究 82.略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83.“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 84.农村新闻的边缘化现象分析 85.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影响 86.论博客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 87.论媒体暴力现象

88.试论负面社会新闻的消极影响 89.论当前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90.论当前媒体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91.论网络媒体匿名下自由与真实的矛盾 92.都市报犯罪新闻的报道失衡及影响 93.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引导与处理策略研

94.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 95.报纸副刊的现状与未来 96.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97.都市报与晚报特点比较分析 98.论厚报时代的有效传播

99.负面报道与和谐新闻环境的构建 100.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101.都市报如何面对报业寒冬 102.论房地产报道的媒体立场

103.从“富士康”案件看新闻媒体报道的困

境与对策

104.网络法制新闻现状分析

105.新闻媒体婚外情报道的法律与伦理考

106.“记者被打”现象的法律对策 107.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108.电视节目字幕研究

109.电视节目角标分析与研究

110.当代广播新闻的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111.论娱乐记者的道德底线 112.“你有数了么?”——数字电视的节目

发展对策

113.媒介权力与符号暴力研究

114.公共新闻与媒体的公共领域角色 115.受众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与处理 116.论传播学意义上的公众与受众 117.广告中的两性身份建构:以女性主义理

论为分析框架

118.受众在现代传播活动中的主体行为研

119.广告(商品/公益)说服的有效策略 120.消费意义之符号建构:以电视广告为分

析文本

121.理性与情感——论广告的诉求策略 122.求同避异:全球化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

123.论人际传播中的“脸面”观及行为 124.从“舆论监督”(或其他问题)报道看

《南方周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125.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126.负面新闻的定义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127.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特色研究——以

******网站为例

128.报纸研究:XX报史(选取一份熟悉且

易获资料的报纸作专门的史学研究) 129.期刊研究:XX刊史(选取一份熟悉且

易获资料的期刊作专门的史学研究) 130.从“富士康案”看传媒舆论监督的困境 131.假新闻在舆论引导中的负效应 132.舆论监督与媒体审判现象研究 133.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受众参与研究

134.“超级女声”中的Fans(媒介迷)现象

研究

135.互动式电视节目研究

136.公众人物(明星等)代言广告问题研究 137.试论传媒无形资产管理

138.论传媒的市场细分与竞争优势 139.试论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 140.博客时代的受众演变 141.博客传—受模式研究

142.数字技术对传媒融合的影响

143.数字广播对传统广播的冲击与影响 144.电脑游戏中的拟态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145.虚拟社区(选择个案)的舆论特征分析 146.虚拟社区舆论引导的偏差 147.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传媒改革

148.从“芙蓉姐姐”看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149.网民与传统受众比较研究

150.试论网络文明建设

151.论传媒融合时代的报业生存与发展 152.试论我国社区报纸的生存空间

153.鲁伯特·默多克的媒介经营思想研究 154.达拉斯·斯迈思(斯迈兹)的“受众即

商品”思想研究

155.新闻报道中的警察形象研究

156.历届中国新闻奖法制新闻报道之分析 157.恶搞短片的传播与规范

158.新闻报道中公众知情权/隐私权的平衡 159.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探析

160.诉权滥用与新闻自由保障之冲突——

以富士康事件为例 161.论传媒集团的品牌拓展 162.媒介不正当竞争行为探析 163.论新闻采访中的“封杀”现象 164.政府信息公开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165.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浅

论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

166.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67.浅析大众传媒的媚俗性 168.试析网络媒体中的女性形象 169.媒介流行文化特征分析 170.浅析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

171.解读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72.浅析约翰·费斯克“两种经济理论”对

媒介文化生产的实践意义 173.“恶搞”现象的语境分析 174.论传媒话语霸权与议程设置

175.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和“媒

介即按摩”论断的现实意义

176.从普利策奖看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

的议程设置

177.付费采访的困惑与思考 178.手机报能走多远

179.论媒体的自我批评――关于虚假新闻

的一个思考角度

180.方言播新闻:是低俗还是时尚 181.地方新闻资源优化小议

182.论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和危害

183.权利的角力:对“富士康事件”中新闻

媒体的尴尬及应对策略的评价

184.网络媒体对新闻价值及新闻观念的冲

击 185.传媒:虚拟的环境与真实的社会 186.论美国公共新闻的兴起与走向

187.新闻采访中的“人本意识” 188.论名人新闻与新闻名人

189.网络传播与出版的现状及发展

190.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的新闻标题比较

分析

191.方言电视节目的正负功能辩

192.从新旧媒体的比较看中国网络媒体发

193.市场营销中的媒体策略 194.地方媒体的竞争力研究

195.制播分离——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化的

必由之路

196.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的互动 197.谈论新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98.从舆论监督谈媒体独立和言论自由权 199.当代中国广告中的西方文化元素 200.论我国新闻采访中的伦理尺度 201.论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202.新闻记者的新闻素养 203.新闻写作中的“视觉化”

204.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结构与形象魅

205.从平面广告看色彩的形式美 206.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207.我国网络版报纸现状分析研究 208.女记者的素质结构与形象魅力

209.同质化形势下媒体如何在“同题竞争”

中获胜?

210.节假日如何保持受众对媒体的兴趣 211.电子化报纸的现状研究

212.编辑如何做好网络资源开发与再利用 213.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研究 214.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

215.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

216.广告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关系 217.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 218.品牌战略与广告策划 219.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220.影视广告中的电影原理运用

221.音乐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 222.中国广告创意发展史研究 223.数字电视发展对广告的影响 224.期刊杂志广告发展对策 225.广告目标与媒体行程策略

226.新闻发言人的内涵、形象与魅力 227.新闻学经典概念的本体论解读 228.“反控制新闻学”理论建构初探 229.新闻传媒形象创新策略研究 230.危机传播的效果研究 231.报业集团的跨区域运作

232.媒介产品扩散通路的选择与建构 233.手机媒体的盈利方式研究

234.3G时代手机媒体发展趋势探究 235.报业经营与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236.“3G时代”的媒介大变革

237.新闻传播中“舆论场”营造的失当与

“度”的把握

238.富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 239.事件营销中的广告传播

240.论绿色营销背景下的广告创意 241.流媒体广告发展趋势 242.媒介广告经营模式展望

243.广告跨文化传播传播中的文化冲突 244.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245.论新广告观

246.分众传播对广告传播的重要影响

247.接触管理对于新营销环境下广告传播

的重要贡献 248.论整合广告传播

249.整合营销对广告传播的重要影响 250.新传播环境下对网络广告思考

251.手机作为新媒介的特征及其对广告传

播价值

252.会展作为媒介的特征及其对广告传播

的影响

253.论新媒介——以******论新传播环境

中的广告策划

254.大学生媒体素养研究 255.媒体暴力现象研究 256.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257.灾难事件中的中国媒体研究 258.网络传播负面影响研究 259.隐性广告分析 260.名人广告存在的风险及如何避免

261.电视新闻性节目的客观真实与主观真

262.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263.中国免费报纸研究

264.电视传播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265.论民生新闻的新闻价值嬗变 266.论电视新闻的娱乐性趋势 267.电视传播与受众心理

268.电视访谈节目的非语言符号解读 269.电视新闻话语的基本结构与意义 270.论电视新闻话语的编码实践

271.解说词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与作用

272.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273.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274.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27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

众传播效果

276.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77.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78.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

记者职业的影响

279.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80.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

的平衡

281.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

作用

282.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283.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284.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285.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286.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87.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88.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89.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

媒体现状的思考

290.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291.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

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292.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

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293.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294.博客管理初探 295.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296.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297.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298.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299.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300.广告的文化策略

301.我国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302.试论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303.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304.隐性采访浅论 305.独家报道浅论

306.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07.论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08.论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09.论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10.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11.手机媒体传播机制与发展研究 312.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313.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314.广告新闻与新闻式广告之异同比较 315.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 316.浅议新闻异化的几种表现形式 317.****新闻作品解读

318.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 319.传媒活动中的城市边缘群体研究 320.论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 321.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研究 322.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研究 323.略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324.“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 325.农村新闻的边缘化现象分析 326.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影响 327.论博客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 328.论媒体暴力现象

329.试论负面社会新闻的消极影响 330.论当前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331.论当前媒体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332.论网络媒体匿名下自由与真实的矛盾333.都市报犯罪新闻的报道失衡及影响 334.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 335.报纸副刊的现状与未来

336.重庆都市类报纸的观察与思考 337.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338.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339.成渝媒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340.论新闻发言人的权利与限制 341.都市报与晚报特点比较分析 342.论厚报时代的有效传播

343.负面报道与和谐新闻环境的构建 344.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345.都市报如何面对报业寒冬 346.论房地产报道的媒体立场

347.从“富士康”案件看新闻媒体报道的困

境与对策

348.网络法制新闻现状分析

349.新闻媒体婚外情报道的法律与伦理考

350.“记者被打”现象的法律对策 351.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352.电视节目字幕研究

353.电视节目角标分析与研究

推荐第10篇: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列表

1、我国新闻队伍中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2、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3、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4、刘少奇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改革的启示

5、中国最近十年的新闻改革

6、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7、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8、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9、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0、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1、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12、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3、论新传播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14、新闻类博客研究

15、微博热背景下对新闻生产的考察

16、论报刊的“人民性”

17、现代性与中国新闻学的发生

18、徐宝璜新闻思想研究

19、新闻事实论

20、消费语境下新闻客观性的重新思考

21、社会责任理论研究

22、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3、媒介批评方法研究

24、媒介与当代大众文化的构成

25、从媒介技术的发展看阅读文化的变迁

26、当前我国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性征

27、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8、新闻话语的叙事类型及策略

29、从古代诗文研究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30、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研究

31、《申报》研究

32、戊戌政变与新闻传播

33、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

34、论五四运动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5、论路透社的业务改革对中国通讯社的影响

36、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与媒体自律

37、BBC研究

38、邓拓新闻观研究

39、普利策新闻奖研究

40、中国报业集团化的问题的和对策

41、《大公报》经营管理研究

42、对当代中国报纸化版面革新的观察与思考

43、古今民谣的时评性

44、晚清报刊的大众文化影响

45、五四时期报纸副刊的改革

46、我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47、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48、典型报道与舆论引导

49、娱乐报道中的“三俗”研究

50、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的倾向性

51、当代大众传媒与女性关系研究

52、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

53、从舆论监督谈媒体独立和言论自由权

54、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55、新闻的真实性与写作的文学化倾向

56、高科技手段对图片新闻真实性的背叛

57、从新闻和文学的“合流”现象看报纸文字新闻的深度报道

58、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导向

59、全球化语境中的国家形象

6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6

1、新闻的终极价值:情感价值

62、从网络恶搞事件看网络伦理道德和法规建设 6

3、电视谈话节目研究

64、电视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探究 6

5、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社会学分析 6

6、新闻类纪录片研究 6

7、电视娱乐新闻栏目研究 6

8、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研究 6

9、电视公益节目研究 70、电视科教类节目发展研究

71、网络视频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方式研究 7

2、交通广播发展研究

73、广播媒体新闻频率的生存策略研究 7

4、公交移动电视发展研究

75、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 7

6、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研究 7

7、大众传媒与地域发展研究 7

8、环境保护报道研究

79、大众传媒与群体性事件研究 80、大众传播与公共危机事件研究 8

1、大众传媒与灾难性报道研究

82、全媒体语境下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研究 8

3、三网融合语境下报纸媒体的生存策略研究 8

4、网络情境下突发事件报道与舆论引导研究 8

5、全媒体报道方式与方法研究 8

6、网络时代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8

7、网络舆情的调查、研判与引导研究 8

8、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研究 8

9、华尔街日报体写作风格研究 90、新闻报道与区域形象建构关系研究

91、媒体领导力(善管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研究 9

2、“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手机报研究 9

3、安徽高校新闻学专业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9

4、安徽省晚报(都市报)现状调查与分析 9

5、安徽省新闻网站现状调查与分析 9

6、新闻核心竞争力研究 9

7、《安徽日报》要闻版研究

98、安徽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研究

99、电视游戏娱乐节目在我国的社会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0、论电视纪录片的美学品质 10

1、试论“共同关注”的核心竞争力 10

2、论“新闻调查”的深度品质

10

3、论电视直播的传播特点——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 10

4、公共新闻——公共意识的崛起与公共空间的建构 10

5、对电视节目“平民化”定位的思考 10

6、讲好故事——谈深度报道中的悬念建构模式 10

7、论新闻写作对影视语言的借鉴 10

8、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关注点 10

9、我该怎样问——电视访问技巧探寻

110、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传播 1

11、论电视新闻的情感化传播 1

12、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学意义探析 1

13、都市报体育新闻报道策略探讨 1

14、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研究

1

15、中文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特点分析 1

16、论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从业者素质 1

17、论传统新闻教育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1

18、XX市政府网站论坛分析

1

19、中国网络视频产业格局分析与思考 120、视频网站盈利模式探讨 1

21、网络新闻的趋同化现象分析 1

22、社会化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研究 1

23、论社会化媒体营销

1

24、中国团购网站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

25、论Web2.0时代的信息过载 1

26、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分析 1

27、浅析网络舆论暴力 1

28、论新闻语言风格特征 1

29、新闻导语论

130、新闻写作“客观”论

1

31、一事一报的动态新闻写作特点 1

32、影视艺术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1

33、新闻写作中的角度艺术

1

34、报纸新闻写作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比较 1

35、浅谈新闻写作的审美性 1

36、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

37、论“用事实说话”

1

38、浅谈电视中空间和时间的表达方法 1

39、谈影视艺术中的隐喻

140、蒙太奇手法在电视制作中的运用 1

41、“长镜头”简论 1

42、电视台名栏目评析 1

43、浅谈民生新闻 1

44、论电视的负面影响

1

45、试论突发性摄影报道的价值取向 1

46、当前新闻摄影传播的典型致效策略 1

47、论数字信息时代新闻摄影工作者职业修养 1

48、当前新闻图片编辑业务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 1

49、长线新闻摄影报道技巧谈 150、城市晚报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

51、从某电视新闻栏目定位和特点看新闻娱乐化现象 1

52、从典型批评性报道透视当前的舆论监督 1

53、从某典型新闻案例看新闻侵权现象 1

54、法制新闻报道中法律语言的正确使用 1

55、关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现状的思考 1

56、电视公共新闻在地方台的引进和发展 1

57、报纸体验式采访初探

1

58、试论网络传媒对青少年的传播致效策略 1

59、关于广播“窄播化”的探讨

160、论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报道风格 16

1、论当前报纸体育新闻传播风格的嬗变 16

2、论新闻的隐性失实和纠正策略 16

3、对新闻界“四大公害”的伦理批判 16

4、娱乐新闻庸俗化现象探讨

16

5、法制新闻隐性采访中的风险规避策略 16

6、论报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中的新闻操守 16

7、对我国互联网新闻法制建设的思考 16

8、解析当前新闻违法典型现象

16

9、略析有关都市报新闻价值理念的若干争议 170、后民生时代的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17

1、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研究 17

2、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17

3、新媒介背景下新闻写作方式的变化和发展研究 17

4、从媒体仪式观看世博报道 17

5、校园SNS的人际传播特征研究

17

6、“华尔街日报体”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影响 17

7、“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研究

17

8、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客研究(基于传播学的微博客现象研究) 17

9、基于新技术背景下的认同——以iphone为例 180、“新闻误读”现象研究

18

1、网络语言的传播内容和效果研究

18

2、全媒体背景下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解读与思考

18

3、新媒体时代城市媒介环境及居民媒介素养调查——以**市为个案研究 18

4、新媒体时代农村媒介环境及农民媒介素养调查——以**镇为个案研究 18

5、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体素养调查——以**校为个案研究

第11篇:新闻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新闻采访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讯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是新闻事实的讯息,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为记者的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号、征兆和讯息。

2、新闻敏感是电视记者发现新闻线索、识别具体事件和形象中所蕴涵的新闻价值并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知判断能力。

3、信息性采访指的是带有探寻性采访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询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4、确定性采访,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5、电视隐性采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的一种非常规采访方式。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电视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或虽然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但不公开采访意图,隐蔽地进行信息搜索。

6、导语电视新闻的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一两句话或一段话,它往往用最精炼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对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示和评点,给受众以鲜明的概念,使受众的新闻关注集中在一个兴奋点上,吸引他们看完新闻,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新闻。

7、字幕新闻是指利用字幕机在电视屏幕上叠加文字进行新闻报道。它是最便捷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是电视新闻提高时效性的重要手段。

8、图片新闻是采用电子摄录系统在新闻现场记录声音和图像,并结合文字稿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的形式。

二、填空

1、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基本形态有电视评述、电视论坛、评论员评论和主持人评论。

2、消息类电视新闻特点:以快取胜、以广取胜、以短取胜。

3、当代电视新闻观念: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

4、电视新闻报道结构的基本组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5、确定镜头长度的三因素:清楚叙述内容、注意镜头感染力、情绪的因素。(内容,节奏,情绪)

6、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基本形态:口播消息、图片消息、字幕消息、图像消息。

7、电视新闻创作的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8、电视新闻逐渐呈现出故事化,具体落实到: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 物命运化。(人物细节化)

9、电视新闻编辑的两种方法:再现式编辑、表现式编辑。

10、隐形采访的类型:旁观式、参与式。

11、

三、电视新闻报道包括:获取线索、采访策划、现场采访、画面拍摄。简答

1、简述如何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界定(3)选题是否具有故事化操作的空间(4)相关因素的考量

2、采访活动的规划图采访的目的和意义、采访的选题、对选题的论证、确定采访的内容、采访现场策划、采访补救措施、采访成本预算

3、电视隐形采访的适用范围(1)因涉及对采访对象不利的事实,公开采访受阻(2)公开采访可能导致采访对象紧张、不自然

4、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类型(1)从编辑者的主观立意上看,有“再现式编辑”和“表现式编辑”(2)从编辑技术上看,有“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

5.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事件的背景资料、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相应的心理情况、准备好采访所需的设备以及做好采访预约的工作。

6、在电视采访过程中,如何修复记者和受访者的关系?(1)暂停当前话题,转向其他话题

(2)充分利用非语言交际信号,营造友好气氛

7、电视新闻采访中,让尖锐问题平稳着陆的方法?(1)从侧面迂回(2)把刀刃放在别处(3)措辞委婉(4)提问中透露出真诚友好(5)提问前先预警

8、电视新闻剪辑中的长度匹配原则?(1)以不同景别确定镜头长度(2)以“叙述标准”确定镜头长度(3)以节奏快慢确定长度

简答:一:评论式导语(事实+官方评论)(时间+报社+导语)语言流畅5分、评论得当13评论式导语:从评论入手或把叙事议论交织在一起,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新闻事实

进行简要评论的导语,又称评述或议论式导语,是新闻导语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表述

方式。表现方式或是先叙述事实然后进行议论,或是先做评论在写出平论的依据即

事实。

二:采访式提纲(要点)

报道背景(主题)因为所以(一句话即可)

采访对象 5分

采访方式

报道框架:导入20秒

正文15秒

同期(采访提问设计13分)问题要详尽出镜

第12篇: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目录[隐藏]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profe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也称“出版自由”)、言论批评自由(也称“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也称“人民的获知权”或“知情权”)。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表达自由的基础上,早期争取新闻自由者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是——我行我素。

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自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已经发现,人民之间的权利并不平等。在美国商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那里,私人利益正在侵蚀公共生活。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最初,为政治偏见所左右。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新闻工作者发展出来的追求信息的新闻专业模式,是世纪之交出现的现象。早在1896年,美国人奥克斯(AdolfOchs)购买《纽约时报》之后,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三大目标,与刺激性的黄色新闻相对抗。从此新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03年,普立策向哥伦比亚大学捐助250万美元,建立新闻系并设置新闻奖金,以培养和鼓励专业人才。1908年,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诞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业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美国新闻工作者开始寻找适当的专业规范。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订《报业信条》,美国记者公会于1934年制订《记者道德律》。美国的广播(1937年)和电视(1952年)也各自拟定了对行业的规范和准则。在出版自由委员会报告后的50年间,委员会的多数建议成为新闻界自律的基础。

与自由化的美国报纸不同,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受到法律的规范,被要求作公共信息的运载渠道,服务于“公众的利益、便利与必需”。广播电视顺利地投入专业主义的主流。

[]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专业人士”(profeionals)。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例如医生、律师、建筑师或教授,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最初的新闻工作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当然,目前的新闻专业与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仍然是有区别的:医学、法律、建筑都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专业人士多数来自学术的高层。在就业于传统的专业前,需要专门的训练,通过考试后持证上岗;同行学术评议委员会对其能力进行鉴定,也是专业生涯中必备的程序。这些与新闻专业有所不同。不过,一旦冠以“专业人士”的名称,美国新闻工作者社会地位陡增,职业形象焕然一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穿着体面、出入高层,进行社会信息鉴别的把关人、对社会舆论具有判断作用的仲裁者。

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facts)——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从而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性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它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本之一。

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也有许多需要破除的“神话”。

客观性被认作“负责的新闻业”的标志。客观性是资产阶级新闻学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新闻活动方式的巨大进步。但是,西方学者根据大量证据指出,某些客观报道本身便是有偏见的,尽管这种偏见往往是隐含着的,不易察觉的。而且,新闻事实也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对真实世界的纯客观的反映。新闻不是直接从现实事实中产生出来的自然现象,而是新闻行业的产品,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后的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对政府可见的独立性是西方媒介社会地位的基石。然而,这种独立性并不像媒介人竭力表现的那样真实。美国新闻媒介对政府的监视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服务的,是“小骂大帮忙”。而且,大众传播媒介还忽略了自身权力的膨胀。对于这种未经民选而膨胀的“第四权力”,似乎无人能够监督或制约。因此,人民的权利始终是一个问题。

[编辑本段]

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

新闻专业主义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把关”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选择。

②、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而且必须达到整体真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线,失去了真实,客观便无从谈起,独立也就失去了权威性。

③、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臣服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④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西方新闻界也历来以此自诩。在“自由多元”的西方社会,强调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和“多元”,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

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指出了明显的三项功能:巡视环境、组合社会和传承文化。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则使用了更简洁的表述方式——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m)和教师(teacher)。自由主义者分配给媒介的“看门狗”(watchdog)任务,是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新闻舆论功能。在实施媒介这些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

“把关人”模式强调必须发现和散布重要消息。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取舍。同时,新闻工作者用“客观性”表明其报道的可信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中立的立场、客观的报道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新闻事业内在的矛盾。不过,它的确为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判断标准,因此成为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

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美国新闻工作者将专业的规定内化为对自己的约束,在具有商业和政治双重性质的机构中,他们强调自己是公共利益的保卫者。新闻专业主义者相信进步、理性、普遍的真理或标准,同时,相信跻身于统治集团的可能性,即,他们既有财富和参与权,同时却又是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其老板讨价还价,赢得了专业的自治。媒介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监视职责,把人民的关切、人民的意志传播到各个角落。专业主义者不仅是自己权利的捍卫者,而且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媒介经济的繁荣与新闻专业的神圣也很合拍。新闻部与广告经营部相互分离。在“专业主义”的旗号下,美国媒介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客观性从整体上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合法的途径。随着媒介经济来源的改变,新闻的定义和外观也改变了。狂热的观点和表述失去了市场;公平和平衡的编辑方针伴随着客观性的写作方法开始大行其道。在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中,客观性起先是职业精神的关键信条,后来则成为新闻实践的“策略性程式”——它保护新闻工作者免受各方面的攻击。

第13篇: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理念和专业控制模式,19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美国独立报刊开始盛行时就已初露端倪。从最初的“新闻精确性”报道的要求,到1986年阿道夫·奥克斯掌管《纽约时报》之后形成的新闻信息模式,可以看作新闻专业主义的起源。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的信念。

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的产生,有着特定的语境,其中包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独立自主的传媒,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和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它是商业媒体赢利和服务公众利益这两个动因的矛盾和张力的产物。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点有三个:专业性、服务性和客观性。

新闻专业主义还不能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意义,它的应用好包括特定的前提和条件:(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从于公共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官员;

(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利或经济势力;(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利或权威的控制。

在新闻业务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是记者该如何面对风险。众所周知,随着新闻业竞争的加剧,千方百计地获得独家新闻早已成为各大媒体的追求,然而在获得独家新闻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如何保护为媒体提供线索的“线人”,已成为检验新闻专业主义的“试金石”。竞争中,无论中外许多媒体都开始体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

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职业道德中的考验体现在:

(一) 政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由新闻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我们知道,政治对媒体具有决定作用。因此,作为新闻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专业主义必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而且在特定情况下,这种制约是决定性的。

(二) 经济因素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三) 暴力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暴力威胁是新形势下新闻行业面临的一种新的形势,从现实来看,这种威胁对记者的个人伤害程度已经超过政治和经济因素。

(四)“人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尽管政治压力、经济诱惑和暴力威胁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已经有了思想上的准备,处理起来可以说并不突然。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面对亲戚朋友的人情、说情,许多新闻人却有说不出的苦衷。“人情”正成为冲击新闻专业主义的另一大因素。

曾庆明

20100103045

第14篇:新闻专业就业

新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前景

摘要:近些年来,新闻专业的热度不断攀升,但作为一名大四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感觉到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太乐观,这与我们新闻教学模式有这很大的关系。怎样办好新闻专业,使新闻专业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就业发展前景

一、新闻专业招生“热”与就业“冷”的现状

随着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1983 年,全国只有14 家新闻教育机构。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研究生专业目录,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新闻学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各高校陆续设立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和媒介创意等专业。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 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 个,到了2006 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 个,在校生达到13 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 世纪80 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 万余人。2008 年,新闻传播类专业点则增长到877 个,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 万人。除了以上数量上的“热”之外,办学单位的层次向两极延伸,各新兴专业方向渐渐兴起,也进一步带来新闻传播教育的“热”。最近几年,新闻传播教育开辟了很多新兴的专业方向,如媒介经营管理、网络编辑、影视传媒等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至此,新闻专业的 “热潮”已全面形成。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就业“冷”。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的影响。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 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据2003年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停办报刊共677种,其中削减、停办的多以行业报、地市报、县报为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教授曾指出, 在

今后一段时间内,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 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上控制在: 报纸2200 多种; 期刊8000多种;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个。

1 .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新闻出版总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贯彻“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政策,因此,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将控制在“报纸约2200 多种;期刊杂志8000 多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台”的范围以内。④这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媒体将维持一定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

急速膨胀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有限的就业职位,必将导致供过于求的就业格局。更雪上加霜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性,很多媒体在招聘人才方面不再局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中文、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同样能在媒体大展拳脚,而且更具专业优势。

2 .新闻专业毕业生量大而质不高十年前,各校跟风开办新闻专业导致了一系列潜在问题。由于新闻类专业投入成本小、开办门槛低,很多学校在师资、教材、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设此类专业;有的学校甚至从其他文科专业找来两三个教师就挂牌招生,一些基本的专业课也未能开设。

这种办学态度必然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质量的下降。

目前,很多新闻学院开设的专业实践课很少,大学四年真正需要学生实践采写的课程只有两三科,而且实践大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很多同学在学校都从未独立进行过任何新闻实践。

另一方面,媒体也感到了这些快餐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媒体的工作要求,在媒体市场日益细分的前提下,一些单位甚至更喜欢录用其他专业的学生,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正在不断丧失。

二、解除困境的途径

1.新闻专业必须术业有专攻

我是学新闻的,但新闻也是有方向分类的。记者有摄像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等,编辑有美术编辑、文字编辑„„是做网络新闻还是纸质新闻?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我们必须得在新闻学教育的过程中分清方向,让学新闻的同学术业有专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特色人才。随着新闻事业的变革,目前,我国新闻事业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急需一批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非新闻类)底蕴,又具有新闻实践能力的人才;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一步融合,必然需要一批具有现代传播技能的新闻专业人才;随着媒体小众化的发展,需要既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一人顶数人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政府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政府传播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随着企业树立形象、扩大影响的内在需求,企业传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可见,随着新闻前沿阵地的不断扩大,新闻专业的学生除了媒体还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他们可以拓展新的就业领域。

与此相适应,学校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也应该具有特色。但是这个特色并不是几个专业老师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而应该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媒体需求、经过实践后形成的。除了媒体需求外,在形成专业特色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学校的其他资源、自己学院的实力、学生的特点等因素。并且要随着环境等因素的改变,随时调整专业特色。

2.新闻学学生应该多从自我做起,增强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时信息的世界,掌握信息的速度与容量成为制胜的关键。新闻学的学生更应该快速的掌握信息,不断扩充自己的容量,以自己的文字、摄影、摄像为基础,努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 被方汉奇称为“中国职业新闻记者之第一人”。在他的新闻思想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四能说”。“四能”,即新闻记者要“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及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四能”体现了人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倾听能力、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最为核心的几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要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填鸭式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只有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需要。

3.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新闻专业的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新闻媒介的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这就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新闻专业的师资建设要走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道路,要经常请在媒体工作的一线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课;同时,把高学历的教师派到媒体去锻炼,通过实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对新闻专业的教师考核,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不应以科研为主导,而应重视新闻实务。

于此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多给他们提意见。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多鼓励他做文字编辑等“后台”工作,性格外向的,多培养他们的口才,锻炼他们的胆识。因材施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我热爱新闻专业,更想我们新闻专业的明天更加美好。教育是两个方面的事,在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以负责的精神,刻苦专研,学好这个专业,让我们新闻专业能走得出去,走得更好。

新闻0702 20074463 王柄皓

第15篇:新闻专业 毕业设计

《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的毕业设计报告

【摘要】任何一篇新闻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采访与写作,深入采访,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基础。通讯的采访一般要求比新闻的采访要深一些、细一些,而人物通讯的采访要更深、更细。《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这篇新闻以电视专题报道的形式,于周三晚上九点半首播,周四早上九点半重播,讲述的是云南省普洱市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的创业青年董继文,靠着自己的努力,带领当地茶农走出一条新型茶叶种植道路的故事。

【关键词】人物通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价值

前言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1]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绝不仅限于对人物好或坏的简单分类,它应当是一道拥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菜肴。“他们不是完人,却能在关键时刻表现一些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新闻人物身上最具宣传性和积极意义之所在。怎样采访、写作,才能使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加可信可敬、生动感人?在一篇材料扎实、感染力强的稿件中,每一个故事都应是采访者带着诚意提问、带着思考还原的。本文以此次实习的新闻稿件《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采写实践的心得体会,分析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

正文

1 设计目标

新闻写作是很容易流于枯燥乏味的。如果主体是一件颇不同寻常的事件的话,也许只要做到把五个W叙述清楚就可以了,但如果要写的对象是一个人呢?仅仅是把这个人的一些事迹做堆砌式的叙述的话,那这篇文章一定不会是篇成功的新闻报道,读者看完后也许只会觉得味同嚼蜡。记者是接触第一手材料的人,他就像厨师,要把这些原材料加工成“菜品”呈送到读者面前,所以,如何将原材料加工成精品甚至极品就是摆在记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2 方案设计

2.1选题原因:

第一、典型性。《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这篇稿件,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云南省普洱市创业青年董继文的创业经历,这篇新闻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对现实又有着强烈的指导意义。笔者采写的这篇人物通讯中,采访对象董继文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年轻人。笔者和他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然后跟随他到茶园及茶叶加工产等地方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他的生活。到最后,他的大致形象在笔者心中已经非常丰满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篇人物通讯是比较成功的,文中人物董继文也说,这条新闻写出了他内心的东西,记录了他的真实生活。

第二、采访准备充分。在听说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创业青年的时候,笔者就准备做一个人物专题片,向观众介绍这个创业青年的创业生涯,笔者还上网查阅了关于普洱市思茅区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打电话联系了他,简单问了些关于他创业的经历以及艰辛以后,笔者列了一份简易的采访提纲。

第三、写作效果满意。在新闻的拍摄过程中以及新闻稿件的写作过程中,笔者都相当认真仔细的研究新闻采写的每一个细节,这条新闻报道的那天,单位领导都比较满意这篇人物通讯。 2.2采访前的准备

从一个新闻界的经典笑柄说起,在电影《飘》重播之际,影片中的女主角费雯丽抵达纽约机场后走进记者室。有位记者第一句话就问:“请问你在电影《飘》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轻蔑地回答说:“我无法和你这样无知的人交谈”。

写一篇人物通讯,不可能写全这个人的一生,但如果对这个人的所有经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可能就能占有更充分的原材料,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取舍。笔者通过向董继文身边的朋友,以及他自己的陈述事先了解了他的性格、嗜好、习惯等等,以便掌握更多的情况,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准备越充分,记者在采访中才会越主动。在对采访对象董继文的相关材料仔细阅读分析以后,笔者大致列了一下采访提纲,具体问题包括:(1)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自主创业的想法的?(2)在加入高山茶园合作社以前还从事过什么工作?(3)为什么会想到加入普洱市思茅区高山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人理解或者支持你的选择吗?(5)在加入之后有碰到什么问题吗?(6)有没有特别想放弃的时候?(7)(如果有)又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到现在呢? 2.3新闻报道的范围和重点

报道范围:各界群众包括学生、工人、农民及政府群体。董继文自主创业的精神,和他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值得社会各界的人士学习借鉴,值得政府发扬自主创业精神。

报道重点:《激情点燃青春 创业成就梦想》这篇新闻主要报道的是董继文,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领当地茶农走出一条新型种植茶叶的模式,提高了当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当地茶农提高了经济收入。

3采访环节

“人物通讯以采访为基础,是新闻写作中最富生命力的文体,它以报道人物为主,是当代的‘人学’。它最重要的是通过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表达出一种时代精神。因而人物通讯中好的内容必须拥有好的形式,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完美结合。”[2]笔者在采访主人公的时候,从多角度进行发问,力求尽可能掌握采访对象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素材,了解他的生活,从而为更好写好新闻稿件打下基础。

3.1观察与倾听技巧

观察,就是“用眼睛采访”。调动一切感官的观察,是为了尽可能地收集细节,丰富采访的素材,从而让最终的报道真实、生动,与众不同。它要求记者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会用眼睛获取细节,抓住富有特征的事物以达到认识、反映事物的目的。笔者在采访董继文过程中,发现他虽然有很多业务要处理,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闲暇时间还是会花一些时间看书、上网查阅有机茶叶种植的相关资料,了解市场需求。

倾听,“一个好的倾听者,能够及时捕捉到采访对象回答信息的核心内容,给予采访对象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并在采访对象有所犹豫的时候,利用目光或恰当的语言鼓励采访对象继续。”[3] 3.2提问与对话技巧

问答型。通过巧妙的问话,从采访对象处可摄取好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这是最简捷、最速效的一种对话方式,“以问引人”。例如笔者问采访对象,“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长大以后,想自己当老板,所以就拼命赚钱,无意中就发现了有这样一条道路,我就在想,也许我可以尝试。”

“追问艺术。所谓追问,就是记者围绕谈话线索或某一问题穷追不舍、刨根究底地连续提问。”[4]笔者在采访中看到董继文的办公桌上有一些关于茶叶种植方面的书,“你平时有时间看书吗?”答:“平时是挺忙的,基本没时间看书”,“那这些书你没看过吗?”答:“有时间的时候会看,可以从书中学到新的种植技术”。

设问法,即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例如笔者问采访对象,“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都不支持你走这条路,觉得风险太大,你会放弃吗?”答:“我不会放弃,我才26岁,还年轻,就算失败,也可以从头再来。”

4写作环节:找准新闻角度提炼新闻主题

写作是将采访获得的纷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提取出能够为主题服务的素材。通讯情节的展开应该为主题服务。“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信念。”在收集材料时,记者掌握了大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但在写作时,却不能把所有的素材都用上,如果这样,势必喧宾夺主,并使作品显得累赘滞重。因此,必须反复深入地调查了解,认真细致地分析比较,选出那些典型、生动、富有说服力,足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来铺陈情节。《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这篇新闻写作中,虽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关于董继文的生活经历,笔者大量采用了叙述来介绍茶园专业合作社和董继文如何带领当地茶农提高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技含量。

5作品分析

新闻价值是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影响人们的立场、观念、态度、行为等而产生的对具体人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影响。新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价值。 5.1信息价值

新闻的“含金量”即新闻信息量,含金量高的新闻必定有着丰富的信息。就《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这篇新闻来说,主人公董继文作为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人,却能在短短几年内成就了这样一段成功的事业,不仅具有时代的精神,而且是创业人士的典范,其典型性决定了它的新闻价值。此外,普洱茶古往今来都是美名远播的,把以往的茶叶粗放式的经营改成现在合作种植有机茶叶,对普洱茶的质量也是有保障的,这条新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仅为当地茶叶种植户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5.2舆论价值

新闻舆论是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手段,新闻舆论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不仅在于它能为社会提供一致的价值观念,而且它有巨大的感召力和社会动员作用。这条新闻,为当地茶叶的种植提供了借鉴,让茶农看到传统的茶叶种植方式是可以用当代科技和新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产量的。普洱茶是普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董继文为提高茶叶产量研制出的这条新型的有机、生态的茶叶种植产业发展之路,不仅为当地的茶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了更开阔的市场。不仅壮大了合作社成员的队伍,还为提高茶农的收入水平提供了保障。让更多的茶农认识到,要想提高茶叶产量,提高收入水平,就要走有机、生态、有科技含量的茶叶种植模式。 5.3结果分析

在这条新闻播出以后,大家都在称赞这个自主创业、敢拼敢闯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时代风采,展示了他的能力。促使当地茶农以更大的热情、更强的斗志投入到各自的茶园中。

结语

伟大出自平凡,先进来自群众,在制作人物专题时,要注重把报道对象放在群众中去表现,并着重表现他们与群众共同奋斗的事迹、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感情。做一篇“活色生香”的人物通讯,要对被采访对象做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尽可能深入地理解;人物通讯不是人物事迹的大杂烩,它应该主题集中、鲜明;在进行人物通讯写作时,写作技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要多用描写、叙述,少用抒情议论。笔者认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不够多,人物语言引用较少,写作手法不够丰富,应多增加人物细节描写、渲染、抒情、议论等手法。

参考文献

[1]张锡杰.感悟人物通讯:采写经验50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6.122.[2]李健.人物通讯的写作应与时俱进[J].军事记者,2009,(12):19.[3]郭建斌,晋群.新闻采访写作基础[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61-62.[4]熊高.新闻采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14.[5]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5.

致谢

大学四年的这段时间是我学生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这里有治学严谨而不失亲切的老师,有互相帮助的同学,更有积极向上、融洽的学校生活氛围。借此之际,我想向所有人表示我的谢意。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苗瑞,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苗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苗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感谢所有在大学期间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每一位老师的悉心教导都是我完成这篇论文的基础。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四年的学习生活使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毕业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各位同学和朋友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也深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路携手前行,会有很多的碰撞和交流,我们将始终记得我们曾在大理学院同窗学习,这将是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家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良苦用心和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四年来,快乐的事情因为有你们的分享而更快乐,失意的日子因为有你们的关怀能忘却伤痛,坚强前行。无论我成功与否,你们总以鼓励的言语告诉我很棒,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

***

2012年5月21日

附录

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

——思茅区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继文的创业之路

记者***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春园”这句话是农村创业青年董继文做人做事的准则,从创业几年来,他就是凭借这样一种信念,将普洱市思茅区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的目标。达到了建设一个龙头、开发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26岁的董继文出生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一个农民家庭,19岁开始从事茶产业行业,在车间当过茶叶加工工,做过市场营销员,现任普洱市思茅区高山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普洱董氏兄弟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带领合作社成员走有机茶叶种植道路,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带动本村农户共同发展。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解决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整碗村是一个以茶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村寨,整个村基本上是以茶叶种植为主,茶园总种植面积为一万五千多亩。在茶叶种植生产初期,当地农户的种植、生产加工经营模式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性种植生产加工,茶叶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农户的信息和销售渠道单一,不能有效地与市场对接。无高标准、高质量的无公害产品种植生产经营意识。作为全村茶农中的一员,如何发展茶产业,提高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技含量,解决分散、粗放的种植生产模式是董继文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现代农业逐步向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化方向发展,2008年初,他通过查阅资料,向专家咨询,向同行了解学习,结合当地茶产业自身特点进行认真思考,确定了茶产业发展的定位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首先是带头走有机、生态的茶叶种植产业发展之路,改变传统的种植和管理模式,聘请最早在云南开展国际有机农业种植的专家和能够独立进行国际最高水平的欧盟有机认证权威机构来指导茶园的有机种植。从茶叶的基础种植,茶园的日常维护管理,农药的喷施,肥料的使用等都采取有机生物种植方式,并严格按照有机茶叶种植的标准实施有机种植管理,确保茶叶无农残。2008年以来先后开发种植有机茶园2000多亩,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欧盟、中国、美国三份有机认证书,受到了云南省农业厅“标准茶园创建”省级评选第一的荣誉表彰,为推进当地生态茶园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9年通过有机茶园种植取得一定成果的他认识到,自己的有机种植茶园与本村寨乡亲们的茶园相连、茶山相通。如果仅是自己的茶山茶园使用有机种植,乡亲们的茶山茶园还是用化肥农药种植,采摘低品质的茶叶,自然环境的流动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茶地。而且自身发展了但周边的乡亲没有发展,一枝独秀是带不来稳定的周边环境。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共同致富,才是确保有机品牌稳定的保障之路。为此,在获得可以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社的模式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信息后,先后组建了“思茅区高山茶园农民合作社”和普洱董氏兄弟茶园有限公司,目的是把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连成一个利益整体,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形式带领本村本寨的茶农一起走生态种植之路,制定出有机种植标准和鲜叶收购标准,统一指导合作社成员茶园种植,统一收购合作社成员的鲜叶,统一加工成同品质的茶产品,共享有机种植品牌。实现公司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三赢。

同期声:(思茅区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社员杨万林)没有加入合作社以前,茶叶价格上不去,加入合作社以后,茶叶价格一年比一年好。

目前,合作社成员从组建之初17户发展到今天的400多户,合作社的茶地从400亩发展到了1万多亩,出售的鲜叶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0%,比建立合作社之前农户的收入增加了一倍。普洱董氏兄弟茶园有限公司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2个,直接从业人员180人,实现年总产值1000多万元。辐射带动整碗村800多户农民及外县移民种植一万五千多亩茶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激情点燃青春、创业成就梦想”,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父老乡亲的支持下,在多年合作的专家科技人员的帮助下,继续走有机茶园种植之路。有信心把家乡的茶产业做大做强,把合作社的茶产品做成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名优茶,带动家乡走向富裕、繁荣,带动父老乡亲奔小康!

第16篇: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具体: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本质:

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

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

四、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的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五、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特点:快捷、准确、灵活)

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六、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1、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集权主义、自由主义、集团垄断、社会主义)

七、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社会生活迅速、范围广、影响大;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事业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

八、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含义

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服务社会的功能

九、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英国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垄断竞争;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受资本主义全面控制)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十、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

地球村(加拿大麦克卢汉“重新部落化”)

数字鸿沟

多媒体

互联网

世界主要跨国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维亚康姆、贝塔斯曼、新闻集团)

具有国际影响的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英国路透社、法国新闻社、美国联合通讯社、合众国际社、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半岛电视台)

几种主要新闻理论(媒介规范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发展新闻理论)

国际信息交流、信息霸权、国家信息安全和民族文化保护(信息霸权的表现:文化殖民主义、话语霸权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

A\\基本方针(“三为”方针;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

B\\工作原则(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台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根本原则—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重要责任—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基本方针—“三为”方针;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重要保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简答题)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

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首要地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四、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含义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社会调节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制衡功能;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五、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思;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打好群众观点根底;打好知识根底;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六、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手段

客观报道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三贴近”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八、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九、文艺宣传方针政策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艺工作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十、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9月,谈到群众路线和新闻记者的素质)

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0年5月,要办好地方报纸,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邓小平关于“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论述(1980年1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舆论引导“祸福说”)

胡锦涛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强调了“三贴近”)

第三部分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新闻职业与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广义上讲,是指以采集、制作、传播新闻信息及其相关活动为专门职业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讲,则是指从事新闻采编一线的人员。其范围包括:新闻信息采编的业务人员;新闻产品的技术处理人员;新闻产品的发行推销人员;新闻教育和叙述研究人员;新闻传播的管理人员。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一是能够及时、敏锐的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二是新闻工作以全社会为其工作对象;也以全社会为其服务对象,新闻工作者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三是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信;四是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最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法官”;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六是新闻工作者往往是在事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所发生的时间报道出去,是新闻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会同复杂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因而新闻职业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饿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社会对新闻共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新闻工作者的四项职业修养:政治上的要求高,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第17篇:新闻专业自我介绍

新闻专业自我介绍范例

对于理想,我一直抱有同个态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便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上课期间,我们主修了新闻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摄像等一系列相关课程。我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观赏了很多有价值的电视专题。这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一直对文学有着特殊的感情,进入本专业也与之有一定关联。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文字,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自小便有文章陆续发表。

创新精神时有体现。接受并融入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与人交流沟通以诚想待。

第18篇: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中国目前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韩国新闻传播学没有更进一步的细分,大专业之内,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修课学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专业评价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好一些。毕业后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对新闻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他们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本科专业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我的专业课程中有:新闻放送学概论,新闻论,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放送论即传播学,都在新闻学的范畴之内。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考生应该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摄像等。广播电视新闻方面,我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

广告学

广告学在我国刚刚萌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品流通日趋频繁,促进了中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很多高校在中文或新闻系设立广告专业,还有少数高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我的专业课程中广告学概论,广告宣传计划论(PR), Copywriting等都属于广告学的课程。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学习的主要课程分五大类:1.文学文化类;2.写作类;3.编辑类;4.出版及文化经营类;5.现代传播技术类。 韩国的新闻传播学专业里没有此板块,韩国的编辑出版归入了国语国文专业之内,因此暂无涉及。 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看好,收入也比较可观。新闻是年轻人的事业,是锻炼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事业。如果你对时事政治很有兴趣,对新闻热点也比较敏感,同时文笔较好,又善于和人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相信记者生涯会让你受益终生。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全国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

广告学

广告学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本行业的收入颇丰,因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难度很小。国内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都缺少从事广告策划、制作、设计、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告专门人才。广告学属于热门专业,竞争比较激烈,录取分数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目前政府对出版发行支持力度很大,一是沿袭了历来重视文化的传统,二是目前国—内人均购书额较低,市场潜力很大,还需要政府和出版界进一步挖掘。

成绩证明书 说明如下: 首先,2010.0 1 편입학 인정학점为编入学认证学分 30分。

其次,2010.0 8 편입학 인정학점为编入学认证学分 35分。

最后,剩下的全部为课程名称.依次为

2010.1 4 신문방송학개론新闻放送学概论 2010.1 4신문론新闻论

2010.1 4인간커뮤니케이션(Human Communication) 人类的通讯2010.1 4대중문화와 문화산업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 2010.1 4광고학원론广告学概论 2010.1 4영상커뮤니게이션(Visual Communication)映像的通讯 2010.2 1 실용한자实用汉字 2010.2 1 Academic Korean Writing韩国语写作 2010.2 1 Academic Korean Reading韩国语阅读 2010.2 4 방송론放送学

2010.2 4 언론윤리법제론言论论理法制论 2010.2 4 동서언론사상东西洋言论思想 2011.1 1 Practical Korean Writing实用韩国语写作 2011.1 1 Practical Korean Listening实用韩国语听力

2011.1 4 조직커뮤니케이션组织的通讯 2011.1 4

2011.1 4

2011.2 1

2011.2 4 광고홍보기획론广告宣传计划论(PR) 카피라이팅(Copywriting)文案철학의 이해哲学的理解 언론의 역사言论的历史 2011.2 4 매스컴통계학新媒体统计学 2011.2 4 뉴미디어론(New Media )新媒体论 2011.2 4 방송편성기획론放送编程计划论

课程之后相对应的为每门课程的学分以及成绩,平均学分分别为(100分 4.3) 2010.1 :87.603.162010.2 : 94.103.81

2011.1 :93.203.722011.2 : 89.203.32

其中,2010.1 4 为专业课程,2010.2 1 为教养课程。

2010.2 4 为专业课程。

2011.1 4 为专业课程, 2011.2 1 为教养课程。

2011.2 4 为专业课程。

最后,TOTAL CREDITS=131 为修课总分为131分。(修满130分毕业)G.P.A.=3.50/4.3 为学分总平均分为3.50。

第19篇:新闻专业求职信

以下是一新闻专业的个人求职信范文,仅供参考的。希望广大求职者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对于你还在发愁怎样写求职信有所帮助。希望帮助到你轻松写求职信。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关注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我是浙江万里学院新闻专业2009届的好范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一进大学,我就努力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政治思想上,我积极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不断学习马列主义,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与思想方面的修养。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我已获得了团员入党的推优资格,也已参加了业余党校的培训 ,并已合格。这都更加坚定了我的政治方向,继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上,我孜孜不倦,在2006年和2008年都获得了校级的两次奖学金。平时也热衷于“泡”图书馆,除了阅读自已专业相关的书籍外,也不断全面地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因为我坚信未来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科之间的不断渗入与融合更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此外,在学习中我也很注重培养自已的自学能力,注重形成自己正确且又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信念 ,不断学习与拓展。

在专业上,我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熟练掌握报纸排版编辑、premiere视频编辑,对新闻摄影的理论与实务也有自己的了解与研究。此外,对于dreamw网页设计与photosho图片处理也有一定的编辑能力。在工作上,我积极利用寒暑假不断提高自己。在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实习,使自己的实际动手与参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从而培养自己的工作责任感与事业心,懂得团体合作与个人分工两者的重要性。四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尽心全力做好工作。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月x日

第20篇:新闻专业个人简历

姓 名: 陈**

性 别: 女

年 龄: 2

3民 族: 汉族

户 籍: 贵州 安顺

最高学历: 大 专

现所在地: 广东 广州

毕业院校: 西安外事学院

所学专业: 新闻

教育/培训

2007年9月-2010年7月 西安外事学院 新闻 大专

工作经验

?广州昊宇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2010年1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企业文职类-文员

工作描述:实习期间还在广州昊宇电气有限公司担任文员。

?德克士 2007年4月-2007年10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餐饮、娱乐、酒店

担任职位:企业文职类-文案策划/资料编写

工作描述:高中毕业,利用暑假时间在德克士做兼职,高中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得到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标准)

计 算 机 能 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技能专长: 普通话过二级甲等,拿到普通话资格证书。

计算机拿到相应资格证书。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待遇要求: ¥元/月(可面议)

希望岗位: 文体/教育/培训类-小学/幼儿教育

文体/教育/培训类-新闻出版

文体/教育/培训类-广播电视(影)

希望地区: 广东广州

最快到职: 2个月以后

自我评价

热情,开朗,活泼,爱好唱歌跳舞,接受力强,能吃苦,好学,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知识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社会知识更重要,我的未来就是一张白纸,每段工作经验就是一只只不同颜色的画笔,我的未来蓝图需要他们的描绘才会有更美丽的图画。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888888888

电子邮件:diyifanwen@glzy8.com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