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产业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03 07:35:10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一):猕猴桃项目实施方案 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猕猴桃项目 实 施 方 案

为了确保泽能合作社2010年1000亩红阳猕猴桃基地的种植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市发(2010)1号《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县发(2010)1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及水党发(2010)12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要求,结合泽能合作社及水城县都格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概况

项目实施单位: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猕猴桃项目基地位于水城县都格乡龙井村。龙井村地处水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城区50公里,东邻鸡场,西面与云南省宣威市隔江相望,南抵北盘江,北面是新盘村。全村现有农户1188户,总人口4643人,现有耕地5800余亩。全村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海拔1500米,无霜期达280天左右,尤其是适宜种植猕猴桃的曾家寨一片,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并且全年最低温度不低于-3℃,年平均气温20℃以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种养殖业极为有利。都格至红光通村公路横贯项目区,交通便利。为此,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拟在该村新建1000亩

黔宏牌红心猕猴桃基地,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龙井村的观光农业示范区。

二、建设思路

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追求基地建设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

三、建设内容及布局

1、新建红心猕猴桃基地1000亩,完全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种植、搭架。尽力体现田园风光与生态农业的和谐搭配。

2、基础设施配置:按照山地农业的立体框架,种植园区构筑300立方米水窖三座,50立方米水窖10座,铺设管网;建沼气池10口;建排洪、排水沟渠等。

3、修建一条种植基地观光巡回幽静园区道路。

四、建设要求

1、种植规格原则上采用株行距2m×1.5m,即种植密度为222株/亩;

2、雌雄株比例采用10:1的模式。

3、种植穴(窝)直径0.8m,深0.8m,并保证每亩施用2000 公斤以上农家肥。

4、土地平整,地块面积较大的,采用大棚架;地块相对窄小的,采用篱壁架或“t”型架。水泥柱按3m×4m规格布置。

5、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生产。病虫害防治以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农药。

五、进度安排

1、2010年7月,完成猕猴桃苗木考察及订购;

2、2010年8月,完成水源点选点及水窖选点;

3、2010年9月,完成土地流转,组织水窖修建及土地平整,

4、2010年10月,完成土地开箱起垄、开挖定植沟,备齐定植苗木所需的肥料等物资,回填肥土,布置管网;

5、2010年11月,完成水窖修建、接通管网,完成苗木购进、定植;

6、2011年2月至3月,苗木开始萌发新蔓,插杆引蔓生长;

7、2011年4月至5月,视苗木长势进行摘心,促其主蔓生长健壮;

8、2011年5月至6月,完成基地栽桩搭架;

9、2011年6月至7月,适时清除田间杂草,抓好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田间管理工作;

10、2011年11月,全园追施一次农家肥。12月,进行修剪、清园以及主蔓涂白等工作。果园后续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猕猴桃 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1149.895万元,流动资金50.105万元。

1、猕猴桃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投资概算表 资金来源:

股东自筹资金:345万元, 地方政府配套:100万元, 贷 款:200万元, 申请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 合作社副业滚动筹集:255万元。 合计:1200万元。

地方政府配套及项目补助资金要体现农民直接受益的原

则,主要用于种植、水利、道路和支架等重要环节的补助,每亩补助4000元,其中购苗补助每亩500元,架材补助每亩1500元,灌溉水池及管网补助每亩1500元,道路设施补助每亩500元。按标准化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标准验收兑现。

七、运作模式

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农户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对农户的土地实行保底分红,即在项目未产生效益之前,对农户的土地实行定额补偿,每亩土地补偿金为400元,每年腊月20日前一次付清农户当年土地流转金。项目产生效益后,农户参与公司分红,农户占30%、公司占70%。分红期间,若农户分成达不到600元保底标准的,由合作社负责全额补足,确保项目涉及农户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自然灾害除外。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二):某村猕猴桃实施方案 项目类别: 精品水果

*****村猕猴桃种植(扶贫项目)【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实 施 方 案

项目申报单位:**扶贫开发局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 编制时间:二0一三年五月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猕猴桃种植项目

2、建设地点:*****村

3、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主管单位:**扶贫局

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李芳 联系方式:0858—3636858

5、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

6、项目实施单位:****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7、项目实施单位法人:陶正学 联系方式:13908580788

7、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乡农推站【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 ,联系方式:0858-3580008

8、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扶持农户规模

9、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

10、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立项批复、项目申报书、地方扶持政策文件等) 第二章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帮扶资金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争取争取中央和省级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农户的购买猕猴桃苗木,架材,支付抚育费及技术服务费,在**村新建6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具体投资概算如下:

1、用于购买红阳猕猴桃种子36万元(100株/亩,6元/株)。

2、用于购买架材60万元(1000元/亩×600亩)。

3、三年抚育费17.83元/亩×600亩=1.07万元。

4、技术服务费和品牌建设费2.93万元。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布局及目标

本项目符合国家、省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符合扶贫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产业扶贫是扶根本,要培育特色产业、产业主体、产业园区的三培育,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发展导向。项目实施后,扶持贫困面广,扶持贫困户多,受益农户众,能促我乡社会、经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加快扶贫攻坚、“三农”攻坚、建设和谐农村、稳定农村是一重大举措。 本项目实施采取以猕猴桃种植为主导产业。

通过本项目及整合项目的实施,到2018年,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仅猕猴桃种植产业一项使项目农民年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二、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及标准

1、园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中等以上,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壤微酸性的缓坡台地建园。定植穴采用80厘米×80厘米×80厘米的标准进行打坑,表土层放在一面,生土层放在另一面。 2、品种选择:红阳。

3、定植密度:定植株行距为2米×3米,亩栽100株,并搭 配授粉树,搭配比例为8︰1。

4、重施基肥与回填:每穴用农家肥20公斤、磷肥0.5公斤与表土导土壤充分拌匀后回填,回填地表后垒成馒头形待定植。

5、定植时期:根据**的气候特点,每年的9月初至12月底是落叶果树栽培定植的最佳时期。

6、定植方法:选择达国标二级以上的猕猴桃嫁接苗作为猕猴桃标准化建设用苗,定植前需解除嫁接口绑膜,剪除伤残根,理顺根系,沾黄泥浆,然后在回填好的坑上挖适宜的定植穴,大小以根系舒展为度,之后把猕猴桃苗放入定植穴进行填土,边填边提苗边适度踩紧,并同时垒好树盘,浇足定根水,每株浇定根水10公斤左右,条件允许的最好覆膜保墒抗旱,以减少浇水次数。

7、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至成活的管理主要是抗旱保苗,直到次年的5月份可以确定成活,此期间浇水保活为主,其次是防止人畜践踏损失,如果出现缺窝断行,次年要立即补栽达到规定的株数。

8、水肥管理

项目所在区年降雨量均在1400mm以上,而且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所以猕猴桃园灌溉主要是在春季,一是为了防旱,二是为了促进适时发芽开,特别是4月中上旬结合施肥进行浇水尤为关键,以利促花保果,提高座果率。对于低洼地要开设排水沟,在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水渍引起根腐病及其它病害。 全年施肥次数要求4次,最低不少于3次。基肥在秋冬季施入,以有机肥为主,幼龄树株施厩肥20公斤;初果树株施厩肥

20—30公斤,另加施饼肥1—2公斤;成年挂果树株施厩肥30—40公斤,另加饼肥2—3公斤,鸡粪2—3公斤。追肥次数3次,即3月上旬施萌芽肥,谢花后6月上旬施壮果肥,待新梢停止生长,花芽开始分化,追施第三次追肥,以促进光合作用和果实膨大。成年结果树第一次株施复合肥0.5公斤,第二次株施硫酸钾0.5—1.0公斤、尿素0.5公斤,第三次株施复合肥0.5公斤。追肥时应配合追施清粪水,亩施1000—1500公斤。对于幼树追肥量适当减少,并进行看树追肥。 9、整形修剪

苗木定植时,选留2—3个饱满腋芽进行截干处理。待萌芽发新梢后选留一个强壮的新梢,在其旁立一根竹竿,固定引蔓,防止缠绕,促其迅速向上生长。达到架面或稍低位臵时,对强壮新梢摘心,逼使在新梢上部萌芽2个枝蔓选为永久性主蔓。在棚面上将2个主蔓向相反两个方向布臵。以后在2个主蔓上每隔50厘米左右选留一个结果母枝,在结果母枝上约30厘米左右,适当地选留一些结果枝。结果枝一般三年左右进行一次更新,其它多余的枝条一律从基部剪除。

10、花果管理

(1)人工辅助授粉:正常情况下按8:1的雌雄株搭配雄株,自然授粉率比较高,但若遇天气不利自然授粉,为保证座果率,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2)疏花疏果:从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一个结果母枝能抽生10—20个结果枝,每个结果枝座果4—8个。授粉前先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三):2016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四):2016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xx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xx县201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1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

(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16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2016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

(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

(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16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16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

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xxxx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xxxx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四)合力共建,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关系,组织引导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增强村企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同乡联谊”活动,吸引县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为家乡做贡献。邀请曾在我县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回乡视察指导,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帮扶单位与镇(中心)、村的联系,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和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七)加大督查,严格奖惩。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镇(中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全年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的镇(中心)进行表彰,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镇(中心),全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镇(中心)给予经济处罚,由纪委、组织部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按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帮扶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效显著的包扶单位,在次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推荐第2篇: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示范区发展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围绕三洲杨梅参观线路及集镇交通沿线共720亩,其中:①沿河田——三洲生态景观道(三洲段)全线沿途已征用扣除建设两边空置地块,合计415亩。具体为:汀江东岸280亩,化工厂旁山坳25亩,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兰花基地三角地35亩。②湿地公园往集镇方向110亩。③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

二、实施内容

体现生态富民,利用空置地块借鉴“五朵金花”模式,通过福建农林大结对帮扶,发展生态观光带或产业带。主要种植福建山樱花、紫薇、红色桂花、枫香等观赏类苗木,或连片种植油菜、药用白勺或菊花等。

三、实施计划

第一步进行土壤调查,由县农业局进行土壤取样调查。第二步由农林大学根据土壤调查情况,提出具体产业品种。同时为加快进度,可行项目先上。整个产业安排9月份落实所有项目前期工作,10月份开始动工移植,12月底初具规模。具体考虑如下:

1、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初步考虑规划为“蝶舞三洲农业生态园”由回乡创业肖贞芳等6个农林大学生建一 1

个蝴蝶园、无土栽培果蔬高优农业园,目前规划方案已做好,合作方式谈好,县农业局帮助道路大棚等基础设施扶持,6个大学生贷款实施。

2、兰花基地35亩和化工厂25亩,初步考虑由县林业局作为苗木基地,种植可供观赏的福建山樱花或紫薇等景观苗木,县林业局正在研究落实。

3、沿河2.2公里280亩,对接农林大服务团队,为三洲镇的土壤、气候、水源、日照、雨量,并给出适合种植的树木、花卉的方案。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进行打造沿河观光带。

4、枣树凹湿地公园往集镇110亩,继续跟踪台商预期投资2个亿的野姜花种植观光项目。

5、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景观花卉种植示范园。目前由三洲村已租赁70亩,还230亩由当地村民进行集中流转。

三、资金方式

1、积极争取市级苗圃项目资金400万(其中75为育苗资金,其它为基建资金),现已下拔100万到县林业局。

2、争取整合全县水保项目资金,尽快在11月小阳春左右可以马上开始大规模花卉苗木种植。

3、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花农,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4、探索三洲湿地公园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等模式,为产业发展作一些带动。

四、存在的问题

1、明确发展花卉还是苗木的问题。8月9日,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洲几个地块查看土质,认为三洲现有土质基本为河流冲刷地,土质含沙量过大,较为稀松,固化作用不明显,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苗木,只适宜种植花卉。因此,苗木产业是否需要还要发展,或者全力发展花卉产业。

2、物流体系的问题。花卉产业考虑采摘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运抵销售地,三洲现有物流条件较差,花卉产业的市场销售存在隐忧。

3、景观道两边是未来土地升值的最核心地块(均已征地),当前在两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租赁时间是否定为10年,待10年后再行开放这些地块。

五、意见建议

建议县政府除已出台相关政策外,针对三洲产业发展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如已征用的免租或贴租等优惠政策。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委会

2013年8月9日

推荐第3篇: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

产业基地简介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村委下属单位,于2015年成立,位于**乡行政中心东面0.5公里处,东与**镇接界,北临仙女湖(江口水库)上游,东西相连大广高速武吉段和白万公路线,交通便利,社驻地**集镇,在2015年12月经新余市土管局对**港1000余亩耕地进行土地平整,总投资120余万元,在2016年3月份合作社引进了两家公司对**港进行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一家是江西开昂绿色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360亩,年产值280万元。第二家是江西禾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种植绿色蔬菜60亩,莲藕套养鱼虾250亩,年产值240万元,是一项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性田园。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莲藕套养殖产业扶贫计划

根据上级对产业扶贫要求,结合我村2017年至2020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户增收致富脱贫,为切实抓好产业扶贫,特制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及莲藕套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

基本情况。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村下属单位,现有土地1000余亩,农民土地入社245户,735人有村干部2人,中共党员26人,其中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3人(已脱贫3户,8人,未脱贫10户,25人)。

二、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1、

优质水稻、莲藕套养产业项目简介,合作社于2016年3月份引进了两家公司和合作社签订了10年有效土地流转租赁合同。第一家是新余市开昂绿色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360亩,年产值280万元。第二家是江西禾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是种植绿色蔬菜60亩、莲藕套养鱼虾250亩,年产值240万元,是一项生态立体种养综合性田园。

2、

运行模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包括贫困户)的方式运行,以合作社为主导,发展种养殖基地,动员**村委7个村小组农户(包括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或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并签订10年有效合同,每亩500市斤稻谷按市场国家保护价折合人民币给农户(包括贫困户),另外精准扶贫贫困户以12%资金入股,每户2500元,已脱贫户每户1670元收益,每年10月至11月份结算,由合作社支付给贫困户。

3、

贫困户入股资金来源及收益方案:上级帮扶单位仙女湖区纪委扶贫专项拨款3万元用于贫困户的产业项目入股金,10户未脱贫户入股金为2500元,3户已脱贫入股金为1670元。合作社确保贫困户2017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固定投资收益不少于入股金的12%,3户已脱贫贫困户入股金分红每年不少于200元,10户未脱贫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不少于300元。

三、

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工作组,村委合作社成员组成种植扶贫产业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做好服务,强化管理,根据农村船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区纪委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工作组,村委合作社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7年9月7日

推荐第4篇: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责任单位:**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责任人:** 项目建设时间:**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施工单位:**

二、项目背景 **村属二半山区,距集镇**公里,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落,总人口**人,劳动力**人,下辖**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核桃种植**余亩。**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农业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其他农业收入**万元,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核桃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三、项目概要(内容、规模、补助资金环节及简明效益) 建设内容及规模:**;资金补助环节:**;简明效益:**。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 1 **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五)资金结算方式

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经村民委员会、种植户签字确认后,根据村民实际打坑数量造册直接兑付在农户卡上,严禁无手续大额现金支付项目资金,做到实事求是,专款专用。 (六)资料收集归档

资金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拨付,对竣工验收后项目资料仍不齐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待项目资料补齐后方可拨付。收集整理的所有项目资料,镇、村分别归档保存。

七、项目收益分析 将加快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种需求量大的水果,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项目实施后,**村核桃种植将更具规模,将有效促进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大的调整,土地单位产值有望成数倍增加,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稳步增收。 ?- 3 -篇2:2011年产业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年产业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财政厅, 扶办发(2012)53号《关于下达2012年产业扶贫园区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综合发展水平,结合 区实际和龙头企业园区建设规模以及发展现状,特制定2012年产业扶贫园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序言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进“三化同步”的迫切需要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农业、农村、农民所占有的份额依然偏少。木桶理论告诉人们,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盛水的多少,作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一半以上的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很低,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将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 现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1.2 现代农业园区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设施农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园区,是农民创造的一种可控生产的现代农业,打破了季节界限,产业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数倍到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从我区一些设施农业典型看,日光温室收益是大田作物的20倍,大棚收益是大田作物的10倍。设施农业正在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自然条件向可控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推动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 1.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政府整合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一方面带动了园区周围镇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另一方面园区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地就近就业,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正在形成一个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功能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

1.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特征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通过集聚各种资源,参考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予以推进,有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地区特色产业和品牌。该园区建设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临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1.5 建园设区,科技示范,创业致富,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近几年,区农业经济发展增收趋缓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农业的综合效益还比较低。只有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

该示范园区依托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模式,促进当地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及高科技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科技交流、技术培训、参观示范等一系列活动,可迅速使这一模式辐射到园区周边地区,加快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这一地

区农业的迅速发展,开创区域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2、项目实施依据 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 2.2《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2.3《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2.4《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 2.5《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2.6《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 2.7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地区移民搬迁安臵建房资金筹措方案和 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运行机制的通知; 2.8 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的通知; 2.9 区设施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10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3、总体目标 本方案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 和 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临渭区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工程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以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肉牛养殖为主

导产业,建立标准化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净菜加工五大功能区。发挥资源优势,搭建高效设施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平台,促进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扶贫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积极建设集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具有很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园区建成后,总规模173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食用菌700亩,肉牛养殖区占地30亩,其新建核心区部分占地800亩,包括日光温室示范区300亩, 塑料拱棚示范区390亩,食用菌110亩。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类型及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按照陕西省2012年产业扶贫园区建设项目计划,结合项目承担单位(2012—2014)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该项目主要是建设区现代农业设施蔬菜园区以及为园区循环农业配套建设的官路南志道 肉牛养殖小区,同时,结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在 村建设的食用菌科技扶贫现代农业园区。 项目承担单位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实际已投资5000多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是一家致力篇3:成县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位于成县县城以西5公里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脚下。全镇辖15个村、100个村民小组、5569户24000多人,有耕地3.1万亩。为全面落实我镇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在全镇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精心实施“258”工程(2个示范带、5个示范展示区、8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努力提升我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原则。大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瞄准现代农业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现有的优势与潜在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经营一体化,在做大做强做

优上下功夫。

3、集约经营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同时与县镇村三级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种植养殖的优势项目、优势产品、特色产业相对集中,形成集约经营和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4、政府引导原则。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鼓励多元化投资现代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结,把现代农业融入

二、三产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目标

1、主要目标。到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0.7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3200万元,特色农业面积达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

2、发展重点。着力实施“258”工程 ------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通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核桃产业开发,逐步建设成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一是以抛沙核桃产业大户马**200亩核桃嫁接采穗圃为支点,向全镇核桃种植户提供优质接穗,开展高接换优,使全镇1.4万亩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二是以东营村1200亩核桃树综合管护示范点和胡家岭500亩核桃树集中栽植示范园为载体,进一步发展核桃种植规模,延伸至赵山、小湾、坪岛、唐坪、任湾、东营六村1800户,面积达到4500亩。三是以我镇新修南山环形村道为基础,在铺沙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硬化路面工作,将大力改善南山流域村容村貌,做到“三通一平一改”,从而为引进核桃龙头企业打好基础,力争2013年在南山流域落户1家农业企业,解决当地就业人员150人左右。形成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东至赵山村

区域,西至东营村区域的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

——--以江武公路省道为轴心,精心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一是以广华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广化村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栽培业,在该村现有设施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规模,高效设施栽培面积达0.38万亩以上。二是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将乐楼村建成面积达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点。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三是以山区蔬菜示范点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经验,着力发展山区蔬菜,严格按照《成县山区蔬菜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坪岛村通过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要求和指导示范户分散栽培管理等形式在早春示范推广地膜甘蓝、莴苣、西葫芦、黄瓜等其它蔬菜;秋冬季示范推广甘蓝,示范种植西芹、秋豆、茄子、萝卜、辣椒、大白菜、娃娃菜等蔬菜。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2011年示范点亩增收2000 元,2013年发展100亩,农民增收达到2o万元。形成以江武公路为主线,东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西接广丰园区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 ———以“5大示范展示区”为契机,着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样板区。一是千亩日本西洋樱桃展示区。目前引进12个品种的甜樱桃18000株。二是千亩精品蔬菜区。在广化、乐楼建成设施蔬菜1010亩,露地蔬菜650亩。三是百亩花卉展示区。在广华果蔬园建成150亩花卉苗木示范区,坚持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四是十亩水产展示区。依托广华果蔬园建设15亩水产养殖区。五是核桃密植展示区。在东营村建成100亩核桃密植区,开展高接换优、全程核桃周年综合管理。通过目前已经建成的“五大示范展示区”扎实开展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模范带动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培育和创新新一代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以“西狭颂”省级风景区为依托,精心谋划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一是着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环境设施建设,健全自然保护网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大力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绿色长廊、观赏台楼、垂钓中心、特色农家乐、休闲餐厅等,栽植四季常绿的景观苗木,建成绿水青荡、水景一体、闻名遐迩的休闲农业观光区。二是着力提升广化高效农业园区。按照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标准,进一步拓展园区规模,面积扩大到800亩;提升园区层次,加快高档苗木、珍稀植物、瓜果采摘等基地建设,以此建成全县景观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循环生态养殖、农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园。四是着力提升丰泉村、广化村文化长廊建设档次源。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建设,配套好绿化、亮化、美化设施,突出汉代风格使之与“西狭颂”省级风景区连线成片。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沿西狭公路东接广化高效农业园区、西接省级名胜风景区“西狭颂”丰泉村的集花卉苗木、休闲餐饮、汉韵风景、垂钓游玩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精心打造8大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一是千亩优质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村。充分发挥我镇自然环境优越、小麦、油菜生产水平高、品质好的优势,以转湾东北部和强坝村区域等村为主产区,通过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栽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5000亩优质商品粮油产业化生产基地。二是能繁母猪繁育基地村。发挥坪岛等村的繁育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大能繁母猪产业,到2013年,达到 1万头以上,出仔猪20万头以上。三是食用菌生产基地村。以丰泉村为龙头,精心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类作物,到2013年,全村蘑菇大棚达到120座。四是观光农业休闲展示村。依托广化高效农业园区,与建设中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相结合,着力将广化村打造成观光农业休闲展示

村。进一步开拓创新,尝试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到2013年初步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五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依现有基础,逐步在乐楼村建成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村。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抗病虫蔬莱新品种;强化技术培训,到2013年,培训农民达到1650人次,考取蔬菜生产工资格证1400人。六是精品鲜果基地村。着力建设小湾村水果、鲜果600亩。七是草鸡生产基地村。胡寨以养鸡大户陆**为载体,在韩坡、贾山等社发展草鸡生产,到2013年建成草鸡生产基地村,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5户,年饲养草鸡量达50万羽以上。八是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村。以胡家梁、庄子、堆子、刘坪等区域为主体,依据东营村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建设核桃基地0.7万亩以上,到2013年达1.1万亩。

——以陇南西城经济开发工业园区为载体,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根据我镇现有产业状况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的主要功能区规划为生产服务与管理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加工区、畜牧水产加工区、蔬菜包装加工区、农业生物制品加工区、综合加工区。到2013年,确保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建成雏形,2015年,抓完善、抓规范、抓提升,到2020年,真正使我镇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成为强有力的流通载体,使农产品货畅其流,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供重要保障,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促进资本等要素向农业集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推进措施

1、坚持用强劲的组织力量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各涉农部门篇4:产业区规划方案

内蒙古xx市

高科技氟化工业园区

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方案

(2013年4月18日)

一、精细化工产业区概况 xx市氟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东园区已建成面积11平方公里,西园区1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73户,主要产业为电力、氟化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业。2008年和2010年,xx市高科技氟化工业园区分别被自治区列入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蒙西地区重点产业园区。2012年园区已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已成为了乌兰察布市唯一一家进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的园区。

精细化工产业区,位于xx市氟化工业园区内东南角,属于园中产业区。xx市精细化工产业区已经成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内蒙古大学化学学院的孵化器,建立了三校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学生的实习基地和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

产业区注重环境整治,注重安全经营,注重科研创新,实现以“生态产业区”、“安全产业区”、“科技产业区”为目标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一个集生产、科研、服务、物流、信息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精细化工区。主要接纳国内外精细 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化工项目。

二、精细化工产业区机构设置

精细化工产业区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政府办、招商办、经信局、发改局、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安监局、环保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公安局和氟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招商办。办公室主要职能为:审议并处理精细化工产业区在规划、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协调解决有关社会矛盾,制定并落实产业区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分配政策,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开展具体的行政管理事务,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三、精细化工产业区区位

产业区位于氟化工业园区西园区纬六路南、经三路东,距城区5公里,距氟化工业园区东区7公里。

四、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

园区一期规划面积3000亩,同时紧挨一期工程东南预留土地2000亩。

五、精细化工产业区产业定位 精细化工产业区与氟化工业园区形成既统一又独立的产业区,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划、集约管理、资源

共享。为入区企业提供共性的集约服务,解决重复建设,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入区企业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园的延伸和高校成果的转化中选择,突出高技术低污染高产出,确保入区项目的技术水平,打造高端人才、高端项目聚集,特色的高科技花园式绿色生态精品区,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六、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

精细化工产业区各项配套设施到位,区内水、电、路、气等全面实现了“三通一平”。供电来自蒙西电网,园区内建有22万伏输变站,双回路供电;供水由城区自来水公司提供,水量充足;供气由氟化工业园区集中供给;排污设有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经预处理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最终处理;产业区内建有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所有进区企业产生的废液、残渣等工业废物实行集中处理,消除企业后顾之忧;环境容量丰富,水环境、气环境容量相当大;土地资源充足,空间广阔,土地平整,无居民居住,无拆迁费用,成本低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区基本实现了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建设了市场信息区、配套产业区、科研培训区和职工居住区,同时还建有商务行政管理中心。产业区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是投资者理想的生产、经营、研究和创业的宝地。

七、精细化工产业区招商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精细化工产业区土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挂牌出让手续,按108元/平方米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

属允许类的项目享受下列土地优惠政策:

1、投资额在3亿元以下项目,享受政府零收益地价。完成投资额度后,三年内由财政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

2、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享受零地价。完成投资额度后,三年内由财政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 属鼓励类的项目享受下列优惠: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比照上述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另行协商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1、年增值税达到1亿元以下的按xx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

2、年增值税达到1亿元以上的执行下列优惠政策:(1)土地使用税按前五年50%的标准奖励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2)耕地占用税按50%的标准奖励企业,用于企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3)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额,后两年50%的时限和标准奖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4)企业高管及董事会成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额,后两年50%的时限和标准奖励个人;(5)企业年增值税达到1亿元以上2亿元以下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先征后返; 企业年增值税达到 2亿元以上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年先征后返。

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适用于以现有氟化工企业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新开发建设项目。

收费优惠政策:投资新建项目,涉及国家和内蒙古行政事业收费一律按下限收取,xx市地方收费一律全免。经营性收费均按最低标准收取。

其它政策:对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投资建设方须按要求提供审核所需的图文资料,由xx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受理,“一条龙”服务办结。 适用本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部门跟踪管理和专人专项服务的工作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和一套服务班子,协调关系,跟踪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帮助办理公司登记注册、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安全评估、环境评价和生产许可等相关手续,并负责组织对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验收以及政策兑现。

对于特别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及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以外的其他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由市政府研究具体的优惠政策。篇5: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xx]95号)精神,促进我市竹产业发展,根据市长批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竹资源丰富,有毛竹、刚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属42种,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页岩、花岗岩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积126.8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 7.2%,占全省竹林面积10%以上,有立竹1.53亿株,是全省竹类资源分布中心区之一。全市竹林95%为毛竹,集中分布在东安、双牌、零陵、蓝山、祁阳等五县区,共有竹林面积101万亩。20xx年,双牌、蓝山、零陵和东安四县区被列入全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二)生产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万亩,低改62.75万亩,总投入1.11亿元,采伐2952万根。近年来,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万亩,竹材产量590万根/年,竹笋加工量1.67万吨/年,现有竹类加工企业、作坊近万家,20xx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24亿元。全市共有竹胶板厂5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设计年产 3.5万立方米。20xx年生产2.23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20万元,上交税金497万元,消耗毛竹152万根。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分别是双牌竹胶板厂、道县金马竹业有限公司、东安人造板厂、零陵竹胶板厂、蓝山竹胶板厂。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设计年产500万平方米,20xx年生产竹地板、竹砧板7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70万元,上交税金610万元,消耗毛竹100万根。目前有新田县家乐福竹制品有限公司,东安县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产比较正常。 全市还有竹凉席生产企业9家,卫生竹筷46家、木竹工艺品企业1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生产竹凉席24.3万床,卫生竹筷2.79亿双,木竹藤工艺品2万件,实现产值1.34亿元。目前在零陵、宁远、双牌、蓝山、东安、江永等县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生产木竹旅游工艺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园管理部门收购,在有关旅游景点出售。产品有葫芦丝、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乐器、木竹(泪竹)拐杖、木竹工艺扇、江永女书扇、工艺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画等等。双牌县确定建设30万亩毛竹林基地的目标,以永江公路沿线和潇水河两岸为重点,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

上,以阳明山和紫金山系为重点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万亩以上。 蓝山县按照林用、笋用、笋材两用三个经营类型,平均每年完成1万余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双牌县的鼎泰、三鑫、华兴、大竹海等企业在双牌县何家洞、阳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赁林地兴建基地1.8万亩,对毛竹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鼓励农户依法进行林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150户,全县竹林流转面积达2.3万亩。我局对发展竹产业高度重视,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毛竹产业发展规划》,将毛竹低改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列入对各县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浙江等竹产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雨雪冰冻灾害损失严重。20xx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破坏严重,全市竹资源恢复重建工作量大,任务重。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个周期(按5年算),每亩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还不够100元,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

3、经营规模小,加工利用率低。据统计,在全市现有的233家竹类加工企业中,除少数几家规模企业外,均为设备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无论竹胶板、竹地板和竹制家具、餐具生产,占原料30—70%的加工剩余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竹加工制品在全市还是空白。

4、培育品种少,经营模式单一。竹林培育只侧重用材竹和笋竹两用林,对高产笋用竹培育极少,至于观赏竹、生态竹则更是近乎空白。经营模式上,只注重竹林的生产加工价值,对竹林的生态旅游价值则几乎没有考虑。

二、竹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培育竹林资源为基础,以低产竹林改造为重点,以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树龙头企业,打品牌效应,创规模效益,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竹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竹产业体 5系,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三者统一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50万亩,立竹总数达到2.4亿株,建设竹林道500公里,建设笋、竹加工骨干企业20家,扶持发展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竹胶板、竹地板、竹滕家具、竹食品加工、竹工艺品等七大竹产业建设示范项目,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亿元。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75万亩,立竹根数达到2.8亿株,建设竹林道1000公里,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20xx年,力争将我市竹产业打造成过20亿元产业。

(三)发展原则

1、基地建设专业化。统一规划,改革生产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资源管理,建设毛竹速生丰产专业基地,定向培育笋、竹专用基地。

2、资源布局区域化。重点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笋竹基地,在零陵、东安、祁阳、双牌、蓝山等毛竹面积10万亩以上主产县区建设以低改提质为主、新造扩面为辅的毛竹速生丰产基地。在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重点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建设竹类食品加工专用基地,发挥竹林生态作用。

3、加工产品系列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扶持竹地板、竹制包装容器、竹藤家具、竹工艺品、竹胶板和竹类食品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扶优扶强,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市场服务社会化。积极培育多层次、多门类的竹木市场,特别是竹木建材、室内装饰材料、竹木家具和竹木制工艺品、小玩具专业市场,扩大市场流通,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物流有序、竞争合理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强兴竹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竹产业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把发展竹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竹林建设发展规划,要明确领导负责,成立竹产业办公室专抓。制定发展竹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强领导,主动搞好服务。

(二)加强竹林培管,壮大毛竹资源。一是增加资金投入。争取国家和省级立项投资,鼓励群众自筹投入,引导部门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推广育竹新技术。在积极推广新造用材竹林,低效林改造,笋材两用林技术的同时,要大力营造生态竹、观赏竹,形成竹林品种和价值的多样化。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竹蝗、竹小蜂防治要对连片或相邻竹林统一规划,同时防治,确保效果。

(三)扩大加工规模,扶持龙头企业。要提高现有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竹藤家具、竹餐具、竹工艺品等产品的质量,稳定其产量,促使达产达标。实行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新建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生产线。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的竹产业加工并幅射到相关产业。争取到20xx年,全市竹胶板年产量达到4万立方米、保健竹凉席 100万平方米,竹地板或薄竹贴面地板100万平方米,竹工艺品1.5万件,竹藤家具5000套(件),竹加工年工业产值突破6亿元大关,原竹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扶持培育年产值过5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使20%的企业形成80%的产值。

(四)瞄准市场依托科技,积极开发新产品。

一是开发竹集成材及其家具制品。竹集成材由竹片拼接胶合而成,是原料来源广,使用价值高的人造板基材。可进行二次加工生产竹地板、竹砧板、竹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应引进投资经营者大力开发,赢得先机。

二是大力发展竹纤维纺织产业。我市竹类资源丰富,竹类各种纤维含量丰富,竹纤维纺织品具有透气性好,吸附能力强等特点,是各种高档服饰的原料。国内和省内均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经营成功的厂商(益鑫泰等),应多方引进大力开发。浙江竹林资源与湖南相近,但浙江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80多亿元,是湖南的10倍。组织主产县区有关人员前往考察,引进和吸收该省发展竹产业的有益经验。

三是大力开发竹工艺品、日常用品和竹类保健用品加工。浙江、福建等地把现代加工技术与竹工艺艺术融合在一起,开发出实用、保健与艺术价值兼有的竹编织品、竹炭保健复合纺织品和竹醋系列饮料,特别是屏风、竹扇或壁挂、竹盘、竹篮、果盒和竹炭、竹醋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市完全具备开发基础,关键在技术引进、招商引资、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和市场开发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形成规模优势。 四是开发竹类食品。竹笋、竹荪、竹醋具有保健抗癌等多种功能,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应积极开发。

(四)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机制。品牌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阔的市场需要品牌来开拓。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品牌,以品牌树质量,以品牌促销售,以品牌出效益。要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经营上鼓励实行国有民营、民有民营,企业间可以通过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联合,或者强强联合,形成龙头企业集团,产生规模效益;或者强弱联合,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产生补偿效益。通过这些途径,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最终赢得市场。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竹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林业、培育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建议市政府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移民局、扶贫办、农开办、银监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9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成立专门班子和专抓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加强调研,出谋划策,从生产、经营、加工等各方面予以指导支持,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争取国家、省项目支持,整合农、林、水、扶持开发等涉农资金,对示范基地建设县区加大投入,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市、县财政设立专项

基金促进竹产业发展。建议市政府成立毛竹产业发展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毛竹低改每亩补助100元,毛竹新造每亩补助300元。三是招商引资,引进扶持企业扩大毛竹基地建设。

(三)合理布局,培育资源。根据我市竹产业的基础和布局,以零陵、双牌、东安、蓝山为核心区,合理规划,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中区,实现全市竹产业的集群集约式发展。

(四)积极引进,办好示范。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竹产业的活动,以开拓视野、广泛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我市实际,深入研究和完善全市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有效组织实施。办好和扶持毛竹丰产示范林场、乡镇和竹业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办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2、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竹林资源是我市的特色优势资源,竹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科学培育竹林资源,增强笋竹加工、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竹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精神,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提

一、攻

二、育三”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到20xx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产值35亿元,二产产值320亿元,三产产值45亿元(详见附件1)。力争20xx年实现竹产业400亿元产值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集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从20xx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建丰产高效竹林3万亩,累计建成丰产高效竹林面积51万亩以上。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新上一批有市场前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笋竹加工企业在我市落户。启动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第二阶段(持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以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三化”建设为依托,发展笋食品、竹板材、竹餐橱用具、竹炭、竹工艺品、笋竹生化产品等六大类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成资源相对充足、加工利用率充分、竹文化旅游和笋竹商贸活跃,

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详见附件2)。

推荐第5篇:戈壁产业实施方案

***县林业局2011年戈壁特色林果业发展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州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州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促进**州“戈壁产业”的发展,***县林业局结合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培训素质工程建设、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建设和科技项目服务指南等重点工作,积极制定措施,研究政策,明确责任,特制定《县林业局贯彻落实州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从而提升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以“戈壁产业”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州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按照“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惠及民生”的思路,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用人机制,增强科技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服务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工作整体水平,使科技进步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牧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为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明确科技工作定位,着力提高“戈壁产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范围和数量,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产业。

2、坚持我县科技工作“服务于优势资源转换、服务于农牧民增收脱贫、服务于新型产业化建设、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方向。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课题,为自治州“戈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引导和支撑。

3、以林业工作站进村入户工作为载体,强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创业行动,着力解决科技人员走出办公室,下基层为“三农”服务的问题。

4、增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各族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主要着力实施素质工程,加大对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广大劳动者的致富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科技政策方面

1、完善和出台《***县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强化实施林业科技术员制度的意见》,深入实施“科技兴州”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效益优先”的创新机制,引导林业科技术员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调动农民和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科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2、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科技工作激励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在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中率先致富。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把培养创新人才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培养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

3、在年初召开林业科技术员总结和表彰大会,重奖20名优秀林业科技术员,激励和引导林业科技术员在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上做成更大的成绩,为“戈壁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林业技术员工作方面

1、加大林业科技术员队伍建设的力度,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乡、村、大户、示范点、中介等基层充当林业科技术员,开展技术推广、科技承包、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等各项服务工作,实现定村、定户、定片、定点的网络式科技服务,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对技术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建立林业科技术员工作站和林业科技术员服务点。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林业科技术员(科技人员)工作的延续性,使“戈壁产业”的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林业科技术员(科技人员)整合技术平台资源,并在林业科技术员创业行动项目上得到集中申报。

3、在服务地点上,科技局将按照技术特点和区域支柱产业规划实行技术和需求对接,“戈壁产业”重点的村、户、示范点必须保证有1名林业科技术员服务。在服务质量上,科技局将按照各村、户、示范点的要求,制定工作任务和技术指标,对林业科技术员每年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实行绩效奖励机制。

4、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投资环境,选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教授、大学毕业生充当林业科技术员,并从周边区县或内地,选聘大批农民技术能手充当林业科技术员,利用项目课题或技术示范,辐射和带动各村、户、示范点的技术提升。

(三)科技信息服务方面

1、在科技示范点、示范户、示范村、种植大户、中介服务机构等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农村科技与网络科技知识的对接,实现乡、村、户三级网络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2、与国家、自治区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对接,建立“**州接点”平台,实现国家、自治区、**州林业局网站和农村信息服务网“四网并联”的科技服务网络,在市场营销、科普宣传、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上为“戈壁产业”提供服务。

3、依托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整理科技信息,翻译和编订《技术服务手册》,向基层科技人员或农民进行发放,从技术规范上开展技术支撑。

(四)科技培训方面

1、加强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点的建设,对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点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科技培训考核指标,对评为自治州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点的科技示范基地,每年在科技项目、科技经费上优先给予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开展特色种植的科技示范,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2、大力开展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工作。科技部门要采取科技活动周、社区科普活动、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及时报道科技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农民、中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反对伪科学,反对迷信、反对邪教的自觉性。利用各种科技活动,开展深入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增设科技方面调研课题,积极向州领导提供咨询服务作用。

3、利用对口支援的重大项目,让自治州科技人员主动参与,实践提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办法,聘请专家教授深入基层授课,或者选派基层科技人员到疆内、疆外学习,实现技术更新。聘用一部分急需的科技人才,通过短期或中长期服务,培养我们的人才队伍,提高我们的科技推广应用能力。

4、印制培训手册,带领农民骨干、基层技术人员到其它地州进行观摩学习,或者跟班学习,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推荐第6篇: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年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

- 1 品、一村一品(一个主导品种)”的思路,逐步纯化良种园,嫁接改良实生园,实现核桃产业的良种化、品种化及商品化。

3、目标责任考核中核桃园地管理比重较轻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栽植方面,在核桃园地管理方面考核力度较小,分值小,没有引起乡镇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乡镇领导、干部根本无视核桃园地管理,不能有效地组织、督促群众开展有效管理。

4、小机构与大产业的矛盾

核桃产业办公室仅有7人,负责38万亩核桃生产的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负责核桃产业建设的业务调查、信息服务、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负责规范核桃供销市场管理;负责核桃良种引进、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并对核桃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还负责核桃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少、机构小,难以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中思路,面对我县核桃产业的现状,今后,我们应适度控制新建园规模,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推广核桃生产六项关键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强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速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 3 地上无杂草、地下肥力足,并配备必要的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将示范园建成带动全县、辐射全省的高标准示范园。

四、目标任务

2012年建成新建核桃园15000亩,其中:新建示范园2000亩;全面推广良种建园;提质增效园20000亩,其中:提质增效园示范园3000亩。对列为示范园的给予连续三年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商品化处理。继续聘任50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服务工作。

五、示范园的园地标准及申请程序

1、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示范园建设;

2、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建设示范园;

3、园地立地条件好,背风向阳,不易受霜冻危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交通方便,宣传示范效果明显;

4、示范园各户劳力、经济实力好,有实力投入园地管理;

5、示范园要求管理规范,技术应用率高,其中30%的核桃园地已应用核桃园地六项管理技术。

6、示范园要求全部为良种,政策对示范园连续扶持三年,经过三年后的扶持有明显的示范效果。

7、申请示范园的户主以集体形式统一通过村委会向乡

- 5

七、投资概算

建设的示范园三年内总投资834.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43.42万元,群众自筹191.11万元。

1、新建园总投资268.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4.48,群众自筹73.92。(苗木费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76万元,群众自筹66万元;肥料费26.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8万元,群众自筹7.92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连续两年总投资56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48.94万元,群众自筹117.19万元。

﹙1﹚补栽补植平均按30﹪实施需投资178.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7.52万元,群众自筹50.67万元。补植的苗木费13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4.25万元,群众自筹36.43万元);肥料费47.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3.27万元,群众自筹14.24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肥料费221.7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5.22万元,群众自筹66.52万元。

﹙3﹚整形修剪9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 ﹙4﹚嫁接改良接穗费16.2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 ﹙5﹚烘干炉补助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6﹚农民技术员服务补贴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八、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 7 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果农积极性。

各乡镇要将各项政策和县级方案宣传到广大农村中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发展和管理核桃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党和政府好的惠农政策被滞留、掌握在县、乡和村委会,被关系户、亲属所享受,应该享受政策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不知晓、不能享受、阻碍了产业发展。实践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和果农是渴望科技和政策支持的。因此,2012年的核桃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为我县核桃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六)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县委、县政府今后将加强对乡镇抓建核桃产业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县政府将核桃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点,适当提高核桃产业建设(尤其核桃的规范管理)在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中的分值,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班子和领导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部门和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将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七)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林业部门要对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政策的兑现、创新工作思路,使各类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成效。二是乡镇要

- 910 -

推荐第7篇:某村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2017年桥岭村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十三五扶贫工作规划,紧紧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桥岭村辖13个村民小组,448户,1864人,耕地面积1217.7亩,山地面积467.8亩,水稻面积536.7亩,旱地面积681亩,常年自然灾害多,村民收入少。大部分农户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气氛不浓,缺乏产业支撑,农民生产经营渠道窄,收入来源少。全村经济形势单一,主要从事传统种养业。2017年精准识别全村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56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行动为指导,以“基础强村、产业富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突出扩量提质抓瓜菜、培育推广抓养殖、强化培训抓技术、坚持不懈抓苗林、项目带动抓基础,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特色产业,努力创新农业农村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三、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桥岭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今年以养殖业及水产、家禽养殖为主体,配合电商扩大销售途径,同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带动贫困户。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水产+家禽养殖等,成立2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带动近二十户贫困户,发展1个雨伞配件加工作坊,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另鼓励和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

2、光伏发电产业。光伏发电占地2亩,规模50KW,带动12户贫困户。

3、电商产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农户土特产销售途径。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县乡包村领导、农村技术员,村两委干部组成。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动员、规划安排、项目决策、项目落实等各项工作,形成职责明确,配合紧密的工作机制。

2、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做到“长短结合,种养循环,产销相融”着力在水产、种植等方面下功夫,突出产业发展实效。

3、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加快农业科技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方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4、加强管理,加强引导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思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发展力。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提供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力争通过方案上述途径和手段使全村产业得到有效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推荐第8篇:姚安县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姚安县农业特色产业规划

编制说明

为抓好姚安县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及时成立姚安县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工作小组。分别从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烟草公司抽调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规划工作。规划组分两个小组于2008年8月13日-8月16日深入全县9个乡镇同乡镇领导共同研究,乡镇认真填报《农业特色产业规划表》,按期完成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工作。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 科学发展观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突出实施强农稳县战略,着力建设和谐姚安、文化姚安、活力姚安、平安姚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地制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创新工作方法,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围绕培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标,着力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姚安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规划目标任务

以全县土地详查面积28.8万亩为基础,全县规划农作物种植面积每年23.5万亩。其中优质烟12万亩(轮作两年,每年6万亩)、优质稻5万亩、蚕桑4万亩、蔬菜5万亩、葡萄6万亩。全县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万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

三、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择优布局的原则

以各乡镇土地详查面积为基础,在认真分析和研究乡镇、村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配合乡镇认真分析,科学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切实处理好粮、烟、桑、葡萄种植争地矛盾,使各个产业布局合理,为优质烟、优质稻、蔬菜、蚕桑、葡萄产业良性发 1

展打好坚实基础。

(二)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

根据各个产业发展的要求,规划发展原则上在确保葡萄种植面积基础上实行集中连片规划优质烟、优质稻、蔬菜、蚕桑种植地块,以利于规范管理,提高种植效益。

(三)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在种植管理上,突出良种良法相配套,栽管并重,以效益为核心,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具体内容

通过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全县规划水稻、烤烟、蚕桑、蔬菜、葡萄种植面积每年23.5万亩,其中: 规划优质烟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6万亩)、规划优质稻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蚕桑种植面积4万亩、规划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全县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万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栋川镇:规划涉及21个村(居)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12300亩、烤烟种植面积27000亩 (每年13500亩)、蚕桑种植面积8870亩、蔬菜种植面积22789亩、葡萄种植面积40678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9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110000平方米。

光禄镇:规划涉及11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5750亩、烤烟种植面积12450亩(每年6225亩,含草海监区每年1500亩)、蚕桑种植面积8170.5亩、蔬菜种植面积2700亩、葡萄种植面积13471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11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80000平方米。

太平镇:规划涉及5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3400亩、烤烟种植面积9000亩(每年4500亩)、蚕桑种植面积1719亩、蔬菜种植面积3862亩、葡萄种植面积1229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6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40000平方米。

弥兴镇:规划涉及8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7690亩、烤烟种植面积20000亩(每年10000亩)、蚕桑种植面积7690亩、蔬菜种植面积325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16000亩、规划食用

菌种植面积210000平方米。

官屯乡:规划涉及8个村委会。规划水稻种植面积7504亩、烤烟种植面积15550亩(每年7775亩)、蚕桑种植面积5009.7亩、蔬菜种植面积2700亩、葡萄种植面积4618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47000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60000平方米。

大河口乡:规划涉及6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5600亩、烤烟种植面积13000亩(每年6500亩)、蚕桑种植面积12020亩、蔬菜种植面积25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9000亩。

前场镇:规划涉及9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3100亩、烤烟种植面积14000亩(每年7000亩)、蚕桑种植面积1839.6亩、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46000亩。

适中乡:规划涉及4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2750亩、烤烟种植面积5000亩(每年2500亩)、蚕桑种植面积2502亩、蔬菜种植面积28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000亩。

左门乡:规划涉及5个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1906亩、烤烟种植面积4000亩、蚕桑种植面积850.3亩、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规划优质核桃面积41000亩。

五、关于规划土地面积的说明

(一)乡镇规划情况。各乡镇在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主要依据县统计局提供的各乡有镇常年耕地统计面积17.6万亩,常年种植大春作物22万亩,小春作物12万亩来进行规划。通过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全县落实水稻、烤烟、蚕桑、蔬菜、葡萄种植面积23.14万亩,其中: 规划优质烟种植面积

5.29万亩、规划优质稻种植面积4.33万亩、规划蔬菜种植面积

3.96万亩、规划蚕桑种植面积3.56万亩、规划葡萄种植面积6.00万亩。

(二)县级综合考虑调整情况。围绕全县土地详查面积28.8万亩为基础,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烤烟、蚕桑、葡萄面积不减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五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认真分析各乡镇土地详查耕地现状,做到宜粮则粮,宜烟则烟,宜桑则桑,确定农业特色产业规划面积为每年23.5万亩,其中:

规划优质烟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6万亩)、规划优质稻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蚕桑种植面积4万亩、规划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全县规划优质核桃面积25万亩、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万平方米。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推荐第9篇:生猪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2012 年生猪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 议精神,念好“绿色”经,做足“猪”文章,加快百万头商品猪 基地县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特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生猪产业化建设,按照“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的基本方针,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 度,以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畜、沼、园” 农业循环发展,狠抓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无公害产地建 设,搞好粪污处理,重点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圈舍、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科学管理、市场培育六大关键环节,逐步实现小区布 局、规模生产、龙头带动、产销合作的新格局,全面提升畜牧产 业发展水平,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全省生猪优势产区。

二、目标任务 全县存栏生猪达到 50 万头以上,出栏商品猪 100 万头,实 现产值 14 亿元。

三、建设重点

(一)加强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围绕畜 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 害化“五化”标准,加快培育一批设备完善、技术先进、质量安 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养殖场。一是突出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牛、羊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林下养禽)。今年重点发展 8 个畜牧养殖强镇,30 个万头村 ;新发展千头规模场 30 个,新 发展生猪自繁自育大户 300 户,新建圈舍 6 万㎡。二是巩固提高 已建成的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场)。重点培育军汇、鑫汇 牧业、仕翔、永治、鸿景等 15 家养殖企业(场),使其实现全 程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养殖业标准化水平整体提升;引导中小 型养殖场(户)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 设。三是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统筹建设规模养猪场、饲料生产 企业和屠宰加工基地,确保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整合资源,鼓励 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生猪生产、加工、销 售等企业经营一体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力,倾斜优惠 政策,扶持发展县域龙头企业,确保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 断提高。

(二)加强畜牧养殖科学规划,推进生猪养殖生态化。一是 科学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清洁养殖、规范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严 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管理规定,加强养殖场科学规划,新 建畜禽养殖场要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审批, 确保畜禽养殖科学无污 染

,促进养殖业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循环发展。围绕构建环境友 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处 置原则,从源头控制减少排放,大力实施“推进村域经济突破发 展的 XX 模式”,新发展循环示范户 4000 户,累计 19000 户。三 是生态养殖。组织开展畜禽生态化养殖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 养殖场(户)以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强粪污处理、圈舍改造、防 疫消毒以及信息化监控等配套设施建设, 切实改善养殖场及周边 环境条件。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猪养殖组织化。一是抓好 良繁体系建设。坚持引种与自繁相结合,自繁自育大户与循环经 济示范户相结合, 加快以三元杂交猪为重点的良种畜引进改良步 伐。 重点抓好 1 个存栏大约克基础母猪 200 头以上的县级原种种 猪场建设,千头良繁场 3 个,50 个饲养 50 头以上大约克母猪的 二元母猪殖种场(户),20 头以上二元母猪良繁户 400 户;抓 好镇生猪人工授精站 50 个,重点村人工授精点 170 个;全县三 元杂交普及率 100%,实现全县仔猪自给良种化。二是抓好防疫 体系建设。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降低疫病风 险。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镇一级,巩固村一级“的思路,进 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 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 案、免疫监测、检疫监督、疫情检测和报告等制度,确保对动物 及其产品有效监控常态化。三是抓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原则,引导和发展生猪专 业合作组织,通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营销大户、鼓励农村 能人从事畜产品经营, 镇和养殖重点村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 县、加强与境内外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等多种途径,拓宽外销渠道, 搞活市场运行,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

(四)加强科学养殖技术推广,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一是 加强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兽医队伍建设,重点搞好 5 万头镇、万头村干部和养殖大户的培训,全县集中培训 10 场次以上,累 计培训达到 10 万人次以上。二是积极探索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 途径、方法,实时掌控畜禽养殖市场规律,科学调整养殖计划,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三是充 分利用当地资源,推广科学合理搭配利用饲料饲草技术,配套建 设青贮设施,增强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四是深入开展畜牧科技人 员驻场示范活动,以良种、良法、良料、良管、良防综合配套为 原则,重点推广标准化规模养猪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林下 养鸡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作物秸秆

秆青贮技术。 通过示范、指导、帮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出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 能好、市场信息灵、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各镇、各有关工作部门要把以 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建设,作为推动 XX 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的 一项重大举措,要制定产业建设规划,下大力气、分层次加强领 导、干部和广大养殖户的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坚 定发展信心,转变观念,加强对畜牧产业建设的领导。各镇、各 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层层落实分解任务,创新工作方法,认 真抓好落实。

(二)抓点示范,带动发展。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包抓 8 个畜 牧强镇;各镇主要领导包抓 30 个生猪万头村;各镇分管领导包 抓 50 个五千头和 90 个三千头村; 农业主管部门抓好 5 个出栏商 品猪万头以上养殖示范企业;县畜牧中心、各镇畜牧站按照每个 干部新建一个千头场、标准化创建一个千头场、防疫监管一个千 头场的要求,抓好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和畜牧兽医站要协助分管领导抓好养殖重点村建设, 并在镇主要 领导包抓示范村中,建立一个畜牧养殖精品示范点,依托典型示 范,推动生猪产业稳步发展。

(三)加大投入,政策支持。建立财政、信贷扶持与养殖户 自筹相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投入长效机制。一要加大信贷投入。农 村信用联社要发挥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主渠道作用, 今年新增畜牧 信贷不少于 2000 万元。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中、省、市各项生猪生产补贴政策,争取项目扶持,实施项目捆绑投入, 把迁移式持贫、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农机补贴,特别是水利 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与生猪主导产业建设相结合。 三要倾斜优惠 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励畜牧技术人员 创办畜牧养殖场,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畜牧养殖大户或畜禽养殖龙 头企业工作。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办规 模养殖场、畜牧龙头企业。四要统筹规划畜牧业建设用地。按照 县政府 《关于规范农业产业及新农村建设等用地管理的通知》 (旬 政办发„2008‟6 号)文件规定,从快办理相关手续。

(四)优化环境,形成合力。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畜牧 产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牢固树立发展才 是硬道理念,为生猪产业建设提供宽松的环境。各镇要把发展生 猪产业作为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 实施方案,狠抓工作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步调 一致、齐抓共管的局面。农

业部门要抓好综合协调,做好发展规 划,搞好任务分解,产业指导,配套服务等工作。计划部门要将 畜牧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抓好畜牧产业项目工作。财政 部门要筹集发展资金,做到及时拨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水利 部门要搞好水源配套规划和实施,确保畜牧业发展水源供给需 要。国土、林业、扶贫等部门负责落实生猪产业用地、木材指标 安排、贫困户建圈、购种猪仔猪的帮扶;公安、工商、税务、卫 生环保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做好工作,为生猪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全力推动畜 牧产业健康发展。

(五)严格考评,强化督导。县政府把生猪产业建设目标任 务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实行双项考评,列入县对部门、对镇绩效 考核,并实行单项奖评选,对在畜牧产业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 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县政府督查室、县考评办要加强过程督 导,定期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

1、XX 县 2012 年畜牧产业建设任务表;

2、XX 县县级领导 2012 年包抓生猪养殖 5 万头镇责任目标;

3、XX 县 2012 年生猪养殖万头村建设责任目标。

推荐第10篇:产业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腊久乡“十三五”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积极实施全乡产业扶贫项目,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经济的能力,加快我乡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实施范围

该项目涉及我乡10个行政村,890贫困户,1681人。

三、项目实施原则

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

四、项目实施内容

昌都市洛隆县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昌都市洛隆县扶贫到户奶牛养殖项目、昌都市洛隆县扶贫商贸流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昌都市洛隆县腊久乡2017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工程、昌都市洛隆县腊久乡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昌都市洛隆县牦牛育肥场、昌都市洛隆县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腊久乡扶贫砂石厂建设项目、洛隆县腊久乡康巴香猪、商品猪养殖基地项目、洛隆县腊久乡土地开发项目、洛隆县南川乐园、洛隆县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洛隆县沿街门面房项目、洛隆县孜托镇夏果村新建黄牛品种改良示范基地、洛宗特色加工厂扩建项目、孜托镇物流中心等16个项目。

五、强化产业脱贫工作组织保障

为扎实有效推进长夜脱贫工作,调整充实我乡产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长如下:

组 长:嘎玛郎扎 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李 军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成 员:扎西卓玛 乡政府副乡长 扎西占堆 乡精准扶贫工作专干

贡觉拉姆 乡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科员 10个行政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由扎西占堆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贡觉拉姆同志协助处理办公室其他日常工作。

六、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建档立卡贫困户意愿的原则。

(二)坚持资金精准到户,防止挤占、挪用的原则。为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产业发展资金采取直接补贴到贫困户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发放、使用精准到户。

(三)坚持县规划指导、乡镇主导、村落实、户参与的原则。产业脱贫项目由县相关部门规划、乡镇安排部署、行政村组织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行建设。

(四)坚持因地因村因户制宜,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未列入奖补目录的产业脱贫项目,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按程序逐级报批,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脱贫事项给予“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确保稳步脱贫。

第11篇:养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养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理念:为家庭分忧

为儿女尽孝

二、培训对象:公司内部会员

三、培训方式:授课+实训(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

四、培训等级:初级

中级

高级

技师

五、培训期限:实行晋级制,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50个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个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90个标准学时。晋级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这两部分均实行百分制,成绩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还需进行综合评审。

六、培训教师:要求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较丰富的经验。培训初级养老会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中级养老会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养老会员和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讲师通过自备和聘请方式招募。

七、培训地点:成人高等学校

八、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培训

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2 职业守则

1.2.1 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

1.2.2 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1.2.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职业技能培训

2.1 养老护理

2 .1.1 日常生活护理

生活环境、休息与睡眠、饮食、清洁卫生、疼痛、安全用药等方面。

2.1.2 技术护理

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急救(抽筋、晕厥、摔倒、突发脑出血、外伤出血、烫伤、噎食等)、常见疾病护理(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冠心病、呼吸道感染、便秘、中风等)。

2.1.3 康复护理

肢体康复、闲暇活动。

2.1.4 心理护理

心理保健、情绪疏通(沟通与协调)

2.1.5临终护理

2.2 养生保健培训

2.2.1 合理膳食,平衡饮食

2.2.2 适度运动

走路、跑步、登山、打太极、跳舞、打球、游泳、跳绳等等。

2.2.3 平衡心理

良好的个性、处事能力、人际关系(善、乐、宽、淡)。

2.3 医疗保健培训

2.3.1 自然疗法

2.3.2 针灸疗法具有运用针灸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2.3.3 推拿疗法

2.3.4 拔罐疗法(物理疗法)

2.3.5 刮痧

2.3.6 气功

2.4 安全保护培训

2.4.1 手杖的使用方法

2.4.2 拐杖的使用方法

2.4.3 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2.4.4 轮椅的使用方法

2.4.5 抱扶搬移的操作方法

2.4.6 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简单处理方法

2.4.7 各种卧位更换的操作方法

3.相关法律、法规

3.1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3.2 劳动法

3.3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3.4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4.企业管理

4.1 组织管理

4.1.1 制定养老会员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

4.1.2 对养老产业管理方案予以实施与控制

4.2 质量管理

4.2.1 能制订养老产业质量控制方案

4.2.2 能对养老产业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管理

4.2.3 能对养老产业各项操作质量的实施进行管理

4.2.4 能运用现代办公设备进行管理

4.2.5 能撰写养老产业管理的论文

4.3 团队管理

九、培训课程

1.理论部分

养老会员的职业道德及规范;有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医学常识及护理;老年人医学常识及护理;紧急救护知识;给药知识;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老年人安全知识;康复护理等等。

2.技能部分

老年人的各种照料方法;清洁卫生、睡觉、饮食等照料;安全保护措施;医疗保健的相关技能。

3.操作部分

4.管理部分

5.实习

十、培训要求

1.初级会员: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中级会员:标准化操作技能

3.高级会员:技能+管理

4.技师:技能+管理+培训与指导

十一、养老服务关联产业

1.老年食品

与超市合作,办理优惠卡、优惠劵等。

2.老年用品 3.老年医疗保健

4.老年文化和教育

舞蹈、太极、垂钓、书画、电脑、乐器、修理等等。 5.老年旅游服务

第12篇: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900-1000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活饮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全村有耕地342亩,林地65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313户847人,其中:低保户245户530人,占贫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67户,199人。项目村总劳动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845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2185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08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374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纯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亩;粮食播种面积343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猪存栏数672头;猪出栏数583头;家禽存栏数1980只,家禽出栏数1200只。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3公路,桥3座;东南面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135户375人,饮水困难牲畜310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一)目标

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任务

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围绕以肉鹅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创建种鹅养殖基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修建村级综合服务站、群众综合活动室等,做到医保、低保、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对象全面覆盖。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建设方式

(一)产业发展项目

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加配套、农工贸一体”的路子。以养鹅为主导,养牛、禽、劳务经济为辅助,带动果蔬产业发展,使之形成畜(鹅、牛、禽)——沼(沼气)——果蔬——畜良性循环发展,即鹅牛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沼气废料做为肥料发展经果林、粮食、蔬菜,粮食秸杆又作为牛的饲料

(三)社会事业项目

做好送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村级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五、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

(二)物资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二是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避免领导干扰

(三)建设管理

1、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3、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

(四)档案管理

项目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管理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纸质、照片、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城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宣传措施

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三)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由城关镇人民政府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四)建立服务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跟踪,有计划开展一些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五)运行机制(大户、联户、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企业、市场目标等)

组织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和各类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幸福村生态养殖示范园形成“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方案二: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xx—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xx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 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精神,切实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步伐,现就20xx年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县域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短贫富差距,为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帮扶范围和工作重点

唐昌镇留驾村、花园镇麻柳村、安德镇红专村等13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致富愿望特别强烈、已建成或在今年内将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纳入20xx年产业扶贫范围。重点围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做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搞好发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营形式,扶持一批与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关系紧密的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规模发展。

(二)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思想先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支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鼓励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

产业帮扶项目一经确定不得再作调整,产业扶贫资金一律用于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产业,不得挪作它用。各镇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指导产业帮扶项目所在村做好项目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要指导督促相关村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及时将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文件资料,原始资料、票据、影像、图片资料)整理归档,为项目竣工验收、报帐提供依据。年底,要形成1篇项目运行报告报县扶贫办。县农发局联系项目所在镇的分管领导要整合力量支持和指导镇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县扶贫办要加大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力度;同时将不定期地会同财政、纪检等部门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年底,要形成1篇全县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行分析评估报告。

(二)经费保障

产业扶贫实行报账制。由县扶贫办落实资金并根据项目进度划拨到镇财政所,相关村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实施到一个阶段或完毕后,持相关票据到镇上报账,经镇上审查核实后,镇上可先期垫支。各镇要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适时向县农发局申请扶贫资金,申请资金时要附上相关票据的复印件,同时要合理安排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落实到项目、落实到村。

方案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基本情况

大方镇海拔在1500-1800m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天然空调”优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不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项目区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测,距贵阳190公里,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泸州、重庆、广西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不足,价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经营,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生产大量蔬菜供应这些地方。

自1998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及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下,在省农科院和大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区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现在基地初具规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并建立了较强的技术体系和营销体系,为今后大规模的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亩均产值、纯收益分别在3000元和XX元以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方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种植风险;各地城市扩容及城市开发建设,减少了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各地蔬菜种植总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种蔬菜价格上扬,农户种植利润空间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第三节、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投资概算

1、标志牌:在石关村核心区建总标牌1块、育苗中心标牌1块、在小路村建产地批发市场标牌1块,规模规范化种植区6个村建小型标志牌6块,投入资金万元。

2、病虫害防治设施: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每台(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资金万元。

3、排灌系统:建容积为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积为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装输水主管80级pe管dn75mm的1960m。配备育苗大棚6400﹐棚内灌溉管道80级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XXm,dn32mm的XXm。

蔬菜基地3000亩,安装灌溉管道80级pe管9000m,其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4000m。 工程投资万元。

4、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建设彩钢大棚800平方米,场地硬化4000平方米。

(2)水电附属设施:变压器、电线、供水管安装,

(3)市场信息网络,户外防水p10双基色led显示屏1块,电脑设备3套,控制设备、软件、及线路安装,

(4)管理用房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其中:专业合作社办公室50平方米,质检室50平方米,市场管理办公室50平方米,

(5)公共厕所40平方米,20个蹲位,

(6)场平土方开挖14000方(1#地块工程量)。

5、育苗中心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建钢架连4连栋大棚5栋,每栋规格长40m,宽32m,面积1280﹐,总建设面积6400﹐,

(2)营养盘10000个,营养杯10万个,

(3)可移动苗床架,规格××,热度锌钢架结构,每个平方米,共计200个,

(4)排水管沟,规格80cm×80cm,长度80m,

(5)电力设施:5000伏/安变压器1台,线路4000米,

6、辣椒育苗:在在石关村、金鱼村、大屯村、小路村育苗500亩,投入资金万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200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

8、育苗中心进场公路:建设育苗中心进场公路1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不足部分由项目区企业自行解决。

第四节、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绿色辣椒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措施、田间辣椒生产技术档案、新技术推广档案、科学用肥,全理用药,集约化的管理,保证辣椒产品的质量安全。无公害技术到位率100%。

2、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试验。①择适宜大方项目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周边市场需求量大,耐运输、贮藏、产量高的品种示范推广;②地自宜转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广抗旱增产栽培技术;推广节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3、开展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驻村指导服务工程,承担辣椒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聘请省、地辣椒专家规划设计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培训农技干部提高辣椒种植技能,下派农技干部驻村指导,每年驻村指导时间不少于6个月。 第五节、项目综合评价分析

一、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亿亩,而无公害蔬菜仅占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性秋淡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的贵阳、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供应不足,且价格偏高,项目区已与这些地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生产出的产品完全能销售出去。

二、社会需求

项目区一季可生产蔬菜3500万公斤,本县可自行销售450万公斤,可在贵阳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销售500万公斤,已与贵州省绿佳、陈琦公司商定,经他们外销广西市场800万公斤,已与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成都五块石蔬菜批发市场、泸州小市蔬菜批发市场和南充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商定销售蔬菜1500万公斤。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土壤水、土、肥的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风险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趋势正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起步较晚,种植面积目前尚小,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左右,有较大的产品开发空间,市场前景看好。另外,为了保证蔬菜产区农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拓展经营渠道,建立蔬菜产品直销网点,XX年元月,农业局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南宁五里宁蔬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重庆盘溪市场,成都五块石市场建立了大方蔬菜营销窗口,采取网上或传真互通报价,进行产品的包装预冷处理直销,有较好的蔬菜流通体系。

第13篇:食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大力提高食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行业结构合理、产品特色突出、产业链发达、发展后劲充足的新型食品产业集群,我县依托现有食品工业发展基础,研究制定了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一、发展食品产业的背景及优势分析

近年来,汤阴县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壮大涉农龙头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出一批优势食品工业企业和名优产品,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一)区位优势突出

汤阴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距离郑州、石家庄、济南等省会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即将开工的京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302省道和晋豫鲁铁路横穿东西,构成“四纵两横”的交通格局。特别是晋豫鲁铁路与京广铁路在此交叉建立的中枢站,联通河北邯郸、鹤壁新区的“中华大道”,将确立汤阴豫北交通枢纽地位,对本地及周边地区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起到了突出的带动作用,十分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从宏观层面看,汤阴县北邻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南达长江经济带,西连大型煤炭基地山西,

— 1 —

东接沿海经济率先发展区,承东启西,是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区和产品扩散地。不仅为汤阴县产业聚集,特别是食品工业向营养健康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其依托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强大的交通网络体系。

(二)农业资源丰富

汤阴地处中原腹地,县域耕地面积69.8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目前已形成瓦岗杂粮生产、白营白灵菇生产等14个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成6个标准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属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优势产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将为汤阴集聚区食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

(三)产业基础良好

近年来,永达、众品、益海、上好佳、华龙、六和、健丰、丹尼斯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汤阴产业集聚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2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33家企业通过ISO系列和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家企业获出口免检认证;26家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已具备上亿美元的创汇能力;10家企业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域内拥有“江顺”饼干、“甲家”面粉、“永达”肉鸡、“众品”冷鲜肉等4个中国名牌,“火龙岗”小杂粮、韩庄金针菇等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小麦粉、玉米糁、杂粮粥、瓦岗小米获得绿色A级食 — 2 —

品认证,蟹味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最高等级有机食品认证。特色产业蜚声海内外,不仅提高了汤阴食品工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其将来在食品工业领域扩大招商引资、集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创造了条件。

(四)品牌效应凸显

汤阴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棉基地县”、“中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河南省畜牧产业化先进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2006年、2008年,汤阴县连续三次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2009年,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和河南省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安阳被确定为河南五大食品产业密集区(漯河、郑州、许昌、周口、鹤壁与安阳市),重点发展禽肉加工、粮食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制造,成为京广沿线食品产业带的北部产业密集区。2009年安阳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三大功能区、九大产业集聚区”规划中,把汤阴县确定为安阳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区。汤阴县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

— 3 —

期间,将继续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在国家、省、市各级的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下,必将为推动汤阴城区建设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使产业集聚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二、指导思想

以为科学发展观指导,遵循“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创业支撑体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服务水平”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行业集约型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实现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高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创新创业环境全面优化,区域科技平台建设系统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将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中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发展思路

根据“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要求,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将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策略,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工业的规模化和高级化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核心和持久竞争力。

(一)做大做强食品产业

1、粮食深加工集群

以河南丰富的优质小麦资源(全国排名第一)和安阳450万亩小麦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汤阴集聚区的华龙日清面粉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企业为基础,引入其他 — 4 —

粮食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专用面粉、挂面和方便面、冷冻调理面制品(速冻的馒头、花卷、豆包及其它面制品)主产品和饲料生产下游产品,拉伸小麦加工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的行业集群; 在粮食初加工基础上,以健丰饼干生产企业为龙头,积极向高端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方向延伸,形成以小麦深加工为主的粮食深加工集群。

2、肉类加工集群

以河南丰富的猪肉和禽类(中国“北三强”山东、河北、河南猪肉产区)资源为依托,以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众品食业有限公司、安阳市诺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根据中国肉制品行业产品结构向冷却保鲜肉、低温肉制品、保健功能性肉制品等方向发展和销售模式向冷链流通、连锁经营方向发展的趋势,优化肉制品的产品结构,提高肉制品档次。搭建第三方公共低温物流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冷鲜肉、低温肉制品、保健功能性肉制品。积极开发肠衣、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依托现有丰富的副产品引进加工企业,发展皮革加工、生物医药、保健品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就地加工升值。以肉制品加工带动养殖业发展,以副产品深加工拉伸肉制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以养殖业、肉制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的肉类深加工产业集群。

3、蔬菜深加工集群

以汤阴县丰富的食用菌(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等蔬菜

— 5 —

资源为依托,以汤阴县佳诚脱水蔬菜有限公司、汤阴东升食品有限公司为先导,通过小众招商引资,吸引中粮、山东龙大、北京牵手等国内知名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以食用菌加工为主,其他蔬菜加工为辅,重点发展冷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罐头、切割蔬菜和干制蔬菜等。在蔬菜加工基础上,积极向高端休闲食品延伸发展。最终形成以食用菌为主导的集种植、蔬菜初加工、深加工、流通等分工合作的产业集群。

(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汤阴集聚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商贸服务业。以食品、农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发展辐射豫北地区的商贸批发服务业,成为豫北地区食品及农产品的商贸集散中心,未来发展成为豫北地区城市生活用品、农业生产用品等产品的商贸集散中心。

第二,物流服务业。一方面,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发展城市生活型配送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汤阴集聚区食品医药行业的发展,建设大型的仓储配送中心,发展生产性物流。例如在集聚区内建设一个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低温物流中心,包括冷藏车、冷库、交易场所、检测设备等,吸引国内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投资,例如深圳澳昌冷库物流配送中心,为集聚区内速冻食品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为大型食品企业提供豫北地区的物流配送服务。

四、发展目标

— 6 —

(一)依托“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品牌优势,支持和鼓励有利于现代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各类经济要素集中,提高食品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

(二)以集群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上下连接、前后联系的系列食品医药产品链条,着力打造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产业引擎之一。

2015年,食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形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家。区内90%以上的限上企业组建技术研发机构,申请专利达到350件,授权专利达到300件。

五、主要措施

(一)突出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

加快食品科研机构的布局建设,推动食品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产业抓升级、技术上水平”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重点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型工业企业,推动企业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整体效益。

(二)坚持集约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项目引进6个标准。在坚持引进资金的同时,根据我县农业的产业特点和资源状况,把主攻方向放

— 7 —

在引进知名涉农龙头企业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引进对财源建设有影响、对经济发展有支撑、能够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项目。重点打造粮食深加工集群、肉类深加工集群、蔬菜深加工集群三大食品产业集群,在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基础上,重点延伸发展以食品为基础的与食品融合的医药产业如医药保健产业,打造以食品为基础的医药产业集群;吸引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集聚,最终构筑起一个上下游分工合理、产业间紧密联系、企业互动发展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

(三)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集团企业”,带动集聚区内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辐射带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推进“四个转化”。即常规作物向优质作物转化、农业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粮食向饲料转化、农副产品向系列利用转化,壮大完善由农产品种植到工业产品上市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链。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制订“抓大促强”的奖励政策。四是扩大规模。通过联合、兼并、承包、挂靠、购置和租赁等形式,使生产要素不断向龙头企业集中、盘活存量,扩大总量。

立足产业集聚区,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养健康食品深加工技术为纽带,规划各优势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方向和重点项目,通 — 8 —

过各种政策措施促进集群的地方网络形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查漏补缺,辅助完善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要从要素供给、需求条件及关联产业互补等方面入手,推动产业集群核心产业链不断完善。二是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食品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关系,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科技培训等方式,使食品企业与农户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创建企业网络。要重点支持发展行业协会等网络中介,搭建企业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和网络优势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集聚区企业的竞争力。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集团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优质棉、中药材、肉奶牛8条农产品加工链条,其中4条产业链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5个产业集群,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五)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形成爱商、亲商、尊商、护商的社会氛围;着力深化和实施“116”工作法:一档,即对全县所有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效能监察档案;一限,即限时办结;六项制度,即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报表制度;实行工作效能年度鉴定制度;实行定期通报制度;设立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重大行

— 9 —

政许可决定备案审查制度;公民、法人和其他合法组织对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许可决定的申诉、检举制度;行政许可的统计制度。通过“116”工作法的实施,形成许可有据、程序规范、监督有力、责任落实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六)发展三产物流,助推产业升级。

一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在道路、信息系统建设上做好保障工作,为物流业发展扫清障碍。要积极引进大型物流公司,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二是规划开发新的物流园区。要以大型物流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为主,建成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三是扩大粮食交易市场规模。在现有粮食物流中心的基础上,依托铁路、公路便利条件,发展散粮运输和小型集装箱运输,争取成为全国粮食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四是强化专业物流。鼓励众品、永达、益海嘉里集团等企业开展物流活动,逐步从自营性物流转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逐步带动第三方食品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产业集聚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10 —

第14篇:苹果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义政发【2012】10号

***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2年苹果产业建设的安排意见

各村委会:

为有序推进我镇苹果产业开发,加快优质山地苹果基地建设,根据全镇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现就2012年全镇苹果产业建设做 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山地建园、集中连片、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推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园、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努力推动苹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 1 -

我镇苹果园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统一规划与分布实施相结合、分类发展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农户投入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其中仅苹果一项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凝聚合力,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阻力,强势推进苹果产业发展,达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果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截止目前,全镇苹果园面积达到4785亩(挂果园128亩,幼园4657万亩),建成各级示范园10个(其中市级示范园1个)。全镇苹果产量达到8吨多,实现产值20多万元。

四、工作措施

(一)围绕产业示范带,以全面创建标准化示范园为载体,重点抓幼园规范管理

抓示范建设是带动和激励广大群众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具有“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的示范效应。幼园建设是巩固和提升苹果产业的重心,要坚持遵循“一年埋苗保成活,两年抹光壮主杆,三年拉枝整树形,四年刻切促成花,五年挂果见效益”的技术要求,综合应用“前促后控”技术措施,以增强树体越冬性和预防抽干为重点,以树立和创建标准化示范园为载体,狠抓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率,严格规范埋苗放苗、树盘覆膜、树干缠膜、改土施肥、抹芽除萌、合理间作、灭鼠防虫、整形修剪等关键技

术,加大物资、劳力、技术的投入,全面加强幼树综合管理,提高幼树的生长质量。

(二)突显“三长”办点优势,以实现果品增产提效为目标,狠抓老园提质管理

抓优果工程是果品实现增产增效的关键和基础。今年要以优果高效为目的,深化落实“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全面开展挂果园的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定果,狠抓果实套袋,以套袋实现品质和效益的提升。二是通过苹果贴字等形式不断挖掘苹果文化,让苹果生产与苹果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单果价值,增加果农收入。三是按时令要求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灯、板、带”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四是要扎实做好冬季的整形修剪和清园涂白工作,全面实施优果工程。

(三)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以优化技术服务为宗旨,强化技术服务培训

按照“县抓示范,镇抓普及”的办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围绕果业生产周年管理环节,结合广大群众技术落后的实际,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落实田间技术指导工作,采取领导深入一线督导,包村干部动员劳力,技术员蹲点召开技术培训会、入园现场示范指导等办法,分层分批培训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果农。在指导服务上,积极组织技术力量送农资、技术,做到技术要领清楚,示范操作到位,有效提高果农对技术规范的知晓率和

实际操作能力。

(四)按照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绿色有机果品生产体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1、有机肥料是生产绿色有机果品的基础,因此要积极培植有机肥源。提倡有条件的果农,大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沼气设施,产出大量的沼液、沼渣来拓展有机肥来源;推广生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利用我镇规模化养殖的肥料,为我镇提供有机肥源;鼓励农户开展堆肥沤肥拓展有机肥源;向周边县镇外购有机肥。

2、合理使用农药是生产绿色有机果品的保障,因此必须按照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推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相应的增加扶持补助力度,大力推广“灯、板、带”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再结合其它防治措施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3、水是提高树体的生长质量和果品质量关键因素,因此要积极争取县上修建积雨窑和果园打机井的政策,从而完善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绿色有机果品基地提供保障。

(五)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夯实果业发展基础

以基础设施配套为支撑,探索推广“果、畜、沼、窖、网”五配套果园生产模式,重点抓果园水窖、果库和生产道路建设。水窖建设以户为单位,自建自用自管,容积以10立方米为主;积极落实建新库,建设标准以储量3-5万斤为主,做到实际实用;

以保障通行、方便生产为目标,完善果园道路建设。同时,在苹果产业带周围,大力发展养畜,做好畜沼配套。

(六)大力宣传落实扶持政策,增强果业发展保障

对2007年以来建成的苹果幼园,将按照“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连续补助5年”的办法,每年每亩补贴管护费50元。并对苹果套袋、果库、水窖、苹果苗木以及果园施肥等进行了补贴(凡是1-5年生幼园,每年每亩补助苹果专用肥5公斤,并每年每株补助地膜一张;挂果园每年每亩补助苹果专用肥25公斤或等量资金的农家肥。新建一口10立方米以上的果园集雨水窖,补助2000元;新上一亩防雹网,补助1500元;新建一个储量在

1.5万公斤以上的果库,补助2000元;自愿使用套袋的,每个每年补助0.03元),补贴资金由镇财政专项列支,年底验收兑现,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作用。我镇将把苹果产业扶持政策与当前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两联三包抓扶贫”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县包扶部门人员及物资优势加大对苹果业的扶持,切实解决肥料及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四、措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果业强镇建设,镇上成立了由政府镇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各片长、包村干部、果站技术员为成员的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果业工作协调、技术指导、宣传促销、督查考核等工作,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果业工作全面顺利开展。

(二)搞好宣传培训。按照“行政推动、宣传促动、示范带

动”的总体要求,各片、各村要结合各自发展情况,结合果业站加强对苹果产业政策和前景的宣传培训。

(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合力。包村干部和果业技术员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工作,全力推进我镇苹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果业服务站苹果技术员包园包抓点明细表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第15篇:乐清市重点产业招商实施方案

乐清市重点产业招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培育和集聚发展重点产业,优化调整我市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整体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战略部署,明确重点招商产业和重点招商对象,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优势产业转移,努力引进一批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市内市外互动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市内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作用,谋划发展一批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更要积极引进在外乐商产业项目,引导和鼓励在外乐商牵线搭桥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项目。

(二)坚持培育发展并举原则。既要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着力发展好我市现有产业基础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坚持转型升级齐抓原则。既要鼓励一批有资金有实力的传统产业企业引进嫁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技术和人才转型发展,也要支持现有小规模、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升规模和层次,实现升级发展。

(四)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原则。要突出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保障和资源要素支撑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相结合,吸引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产业招商的重点领域

根据乐清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在外乐商产业优势特点,确定工业电气、新能源汽车、现代临港、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海洋经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技术、养老养生、文化、旅游等十一个产业(方面)为重点招商领域。

(一)工业电气产业:重点向高压特高压、智能电气产品等方向发展,优化我市工业电气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区域:柳市镇、北白象镇、乐清经济开发区、柳白新城。

(二)新能源汽车工业:重点围绕纯电动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重点发展区域:乐清经济开发区。

(三)现代临港产业:重点围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及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使乐清湾港区成为大宗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协调发展的重要枢纽。

重点发展区域:乐清湾港区。

(四)现代服务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电工电气、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创意信息、现代物流、会展业等新型业态,在繁华大道沿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产城合

一、宜居宜业、配套完善、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产业。

重点发展区域:柳白新城、乐成中心城区。

(五)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围绕粮食、中药材、水产、畜牧等农产品资源开展招商。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科学规模化的立体养殖,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全省一流的农业基地品牌,实施“强龙兴农”工程。

重点发展区域:全市涉农区域。

(六)海洋经济产业:重点围绕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滨海旅游、海洋油气、海洋船舶、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教服务等新兴产业,建立优势突出、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区域:虹桥镇、柳市镇、北白象镇、雁荡镇、清江镇。

(七)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电脑、通信、信息家电、集成电路、LED及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微电机、电子元器件制造等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推动电子元器件从元件配件制造向整机生产、品牌经营延伸。

重点发展区域:乐清湾港区、虹桥镇。

(八)新能源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转化率高、抗衰老、成本低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配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光电产业的高端产品,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发展生物固化型颗粒燃料及大型沼气、户用沼气生物液体燃料等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重点发展区域:乐清经济开发区。

(九)养老养生产业:重点围绕老年医疗保健、老年生活用品、老年(家政)服务业、老年公寓(房地产)、老年保险、老年旅游、老年娱乐文化等,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养老养生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区域:虹桥镇、大荆镇、乐成街道、石帆街道、雁荡山景区。

(十)文化产业:重点围绕创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剧场、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产品的创意研发,酒店餐饮、娱乐休闲

等行业水平提升等,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发展区域:雁荡山景区、乐成中心城区。

(十一)旅游产业:重点围绕旅游景区、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全市旅游产业质量。

重点发展区域:雁荡山景区、白石街道、乐成街道。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产业招商政策。要从降低落户我市的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角度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提高我市产业项目落户的吸引力。

(二)积极招引在外乐商产业项目。要充分利用在外乐商的恋乡情结和亲情优势,全力以赴招引乐商在外投资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诸多产业领域,产业项目回归乐清。

(三)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要充分发挥在外乐商的关系网络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在外乐商牵线搭桥引进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大项目。

(四)积极招引产学研项目。要充分发挥乐清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和成果,努力做好我市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对接、融合。

(五)充分利用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开展产业招商。目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太阳能光伏、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设备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集群化发展特征日益明显,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集群效应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引进产业链同类项目、上下游项目和配套项目。

五、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我市产业招商工作的领导,建立乐清市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林晓峰市长担任组长,李银巧、吴云峰、项薇、方青、叶伟琼、刘云峰、赵明皓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旅游局、招商局、审管办、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乐成中心城区管委会、乐清湾港区管委会、柳白新城协调办、市工商局、温州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招商局,翁文军兼办公室主任。

各产业建立相应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

(一)工业电气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吴云峰;副组长:连正坚;成员单位:市经信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审管办、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湾港区管委会;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吴云峰;副组长:连正坚;成员单位: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现代临港产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赵明皓;副组长:陈全满;成员单位:乐清湾港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乐清湾港区管委会。

(四)现代服务产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李银巧;副组长:张其贵;成员单位:市发改局、市民政局、市招商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市发改局。

(五)现代农业产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叶伟琼;副组长:周建海;成员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审管办、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湾港区管委会;牵头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

(六)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叶伟琼;副组长:周建海;成员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七)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吴云峰;副组长:连正坚;成员单位:市经信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审管办、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湾港区管委会;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八)新能源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吴云峰;副组长:连正坚;成员单位: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九)养老养生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叶伟琼;副组长:周建海;成员单位:市民政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十)文化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方青;副组长:王爱芬;成员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十一)旅游产业项目招商领导小组。组长:项薇;副组长:周文中;成员单位:市旅游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审管办;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六、工作要求

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坚持市镇联动,以市直职能部门为主,采用“走出去”

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取专题推介、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引资的支持力度,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产业招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把重点产业招商作为抓项目、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牵头单位,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方式,编制产业招商规划和工作方案,做到定期研究产业招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产业招商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研究落实招商措施。各牵头单位要会同成员单位,尽快制定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明确年度招商任务和招商项目,确定主攻对接的招商对象、招商方式和全年在境内外开展的招商活动安排,并落实专人负责。

(三)做好招商服务。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无偿代办服务制度,按照自愿委托、无偿代办、全程服务的原则,由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对内外资项目进行审核后抄告市审管办,由市审管办负责牵头,协调解决代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依法依规优先解决产业招商项目的用地、环评、融资等问题。

(四)加强督查考核。市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查考核工作,实行“每月一汇总,一季一督查,年终总考核”制度。季督查时,由各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牵头单位汇报招商引资进展情况。

(五)密切协作配合。市招商局要做好招商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招商策划,发挥好在外乐清商会联络处的招商作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引导更多的外地客商来乐投资,实现以商招商。各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要在每月20日前向市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产业招商项目动态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确保产业招商工作顺利推进。

第16篇:新庄镇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新庄镇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全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切实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我镇贫困户的发展步伐,根据新庄镇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全镇贫困群众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通过产业扶贫,把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100户以上,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二、扶持对象

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辐射带动贫困户明显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参与程度高的产业基地项目。

三、主要扶持产业

重点围绕生态水稻、养殖、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生态水稻产业 全县2016年水稻播面4万亩,经济效益一般,多数贫困户除种水稻又没有其它特长。因此,利用我镇的生态、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水稻不失为扶贫的一条有利途径。

新庄稻香南垣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生态有机水稻,种植面积1200亩。引进种植红米、黑米、红糯米、黑糯米等特稀品种,重点扶持南垣、宋家、新庄3村,带动40户贫困农户。

(二)养殖产业

由于贫困户中有很多年弱体残的,所以根据这一现象,有些村做出了一系列相适宜的方案。口溪村产业扶贫养殖基地,养有570羽鸡,530羽鸭,带动14户贫困户。万坊村黄坑坝的精准扶贫养殖基地,第一期投苗3500元,带动19户贫困农户,龙溪村五黑鸡养殖基地,养有五黑鸡6000羽,带动贫困户16户。

(三)中药材产业

全镇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640亩,主要有荷溪村射干种植560亩,前胡30亩,杭白菊40亩,龙溪村的无竹鱼10亩,带动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特色经济作物产业

目前我镇共有葛种植200亩,其中万坊村120亩,南垣村80亩,带动15建档立卡贫困户。莲藕种植10亩,其中张家村7亩,岭背村3亩,带动16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工作重点

(一)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营形式,扶持一批与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关系紧密的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规模发展。

(二)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将贫因户培养成为思想先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支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鼓励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工作措施

(一)扶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项目调查摸底,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整合扶贫、交通、水利等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扶持一批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类生产经营项目。对于因水位原因而导致土地撂荒,要通过小农水、基本农田改造等项目建设降低水位,减少土地撂荒现象。

(二)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开展产业奖补扶持。大力发展生态水稻、养殖、中药材、葛、莲藕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免费提供苗木和发展养殖业免费提供种苗。积极引导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对于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实行产业扶贫奖补。

(三)开展惠农信贷和农业保险补贴。开展“财政惠农信贷通”,对经营主体进行放贷,优先支持贫困户贷款发展产业。以“财政惠农信贷通”为载体,积极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对接,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扩大政策性涉农保险覆盖面,提高保费补贴标准,积极发展商业性、合作性农业保险,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实施贫困户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增强贫困户防灾、抗灾能力。

(四)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一对一”结对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保障贫困户收入。逐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三大平台( “农技宝”平台、益农信息社平台、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努力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积极发展民间社会产业服务组织。加快土地流转,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参与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力争2-3年覆盖80%以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第17篇:大洼县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大洼县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旅游业作为现代先导型的朝阳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强、产业链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良好,旅游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为适应新形势,推动旅游产业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促进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强力推进,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大兴旅游二次创业,把旅游业作为县委、县政府继辽滨水城之后的重点来抓。以景区建设为龙头,以打造“中国湿地休闲度假旅游第一县”为核心,形成“一带、三区、十景、一城”的旅游格局,做强景区精品、旅游商品、文化产品,实现旅游大发展,市场大繁荣,实力大提升,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2、发展目标

到2012年,要努力实现“三个三”的奋斗目标,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温泉体验为一体的中国旅游目的地。

——实现三个突破:旅游投入突破10亿元;旅游人次突破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

——实现三个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创建1个5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建设4个四星或五星级酒店,2个三星级宾馆;新增省级旅游特色镇2个、旅游专业村(社区)10个、星级“农家乐”100家;旅游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高质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高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高水平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旅游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国际国内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滩映日、苇海观鹤、温泉度假、北方水城、金滩拾贝、将帅故里、辽河观光七大品牌。

——实现三大跨越:实现由单一过境游向目的地的游跨越;实现旅游产业由重要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跨越;实现由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跨越。

二、产业布局

3、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旅游精品

以景区建设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按照“一带”即:以辽河、大辽河、渤海为主体的河海观光带; “三区”即:西部湿地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区、中部综合旅游功能区、东部历史文化及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区; “十景”即:大洼镇(田家、唐家)综合服务旅游景区、新兴(清水)综合农业旅游景区、赵圈河红海滩温泉度假旅游景区、二界沟滨海度假旅游景区、荣兴民族风情旅游景区、辽滨现代工业旅游景区、田庄台民俗商贸旅游景区、西安(平安)乡村度假旅游景区、东风将帅故里旅游景区、新开(新立)城市后花园休闲旅游景区;“一城”即:大洼温泉城的产品结构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突出特色,鼓励投资、重点突破,打造精品、创造名牌的基本思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4、发展旅游服务业,延长旅游产业链

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要素,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等已构成现代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因此,要重视它们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发展壮大旅行社业:景区需要旅行社来宣传和推介,市场需要旅行社拓展和巩固。不断增加旅行社数量,鼓励旅行社依法经营、走向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活跃旅游交通运输业:要加强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切实解决旅游的可进入性;通过组建旅游专业运输、设置旅游专线、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等措施为旅游提供优质服务。

配套完善餐饮住宿业:完善接待功能,形成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高、中、低档次结构住宿接待体系,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弘扬餐饮文化,开发各具特色的新品、精品,展示大洼美食品牌。

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加强对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挖掘和推出一批既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又具有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绿色食品和旅游用品,举办旅游商品大赛,不断提高我县名、优、特旅游商品在市场的比重。在红海滩等较成熟的景区或沿线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工作重点

5、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规划先行、策划并举”。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大洼县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专业、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完善专家评审制度。要严格景观规划控制,坚决杜绝低水平,近距离的雷同建设,坚决杜绝无序开发和乱搭乱建现象。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

6、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构建核心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以打造“中国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第一县”核心品牌为引擎和切入点,大手笔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赵圈河乡湿地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和田庄台镇民俗商贸旅游景区为重点,全力打造“一带三区十景一城”旅游集合开发区域,形成东、西、中旅游主干线。建成几个世界级品牌项目,几个国家级品牌项目,部分地区级精品项目,形成多点支撑、相互依托,“点、线、面”有机联系的布局结构。

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的推动作用。大力挖掘大洼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搞好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开发,特别要注重对自然景观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挖掘,让游客感到大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推动旅游发展。

打造独具特色的河海旅游观光带。形成以河海为轴线,以辽河、大辽河风光为主体,开辟赵圈河湿地风光、蛤蜊岗踏浪踩蛤、田庄台古镇民俗文化、荣兴朝鲜族风情、辽滨经济区观光、西安乡村度假为内容的河海观光带。突出环保生态、休闲度假两大旅游主题,开发循环贯通的水路游览线,建设传承地域文脉、包蕴湿地风情的河海旅游观光带。

加快发展西部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进一步开发赵圈河湿地风光旅游区,做大做足湿地文章,突出湿地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健全蛤蜊岗踏浪踩蛤配套服务设施,展示荣兴鲜族风情和民族特色,开发辽滨休闲度假区,打造都市休闲的后花园。

抓紧建设中部综合旅游区。建立健全大洼县城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温泉休闲度假功能,整合田庄台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民俗历史文化古镇,利用中部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形成新型休闲娱乐产业群。

深度开发东部历史文化及乡村休闲旅游区。进一步开发张氏墓园、张作霖故居,弘扬“将军故里”文化,做强做大西安乡村休闲旅游区,实施综合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把辽河绿水湾打造成龙头景区,形成以田园水色为背景,以民俗生态为特色的新兴旅游区域。

7、实施市场化运作,发展旅游产业

要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继续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资源控制、政策引导、行业管理、宣传促销、安全监管、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实施资源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开发经营权和监督保护权的有效分离和制衡。采取市场运作,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突出企业在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拓展、旅游经营服务、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销售等方面的主体地位。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8、加强区域合作,实施旅游联合战略

抓住奥运效应高峰期,推进旅游一体化,实行全面促销、重点突破,向国内外中、远距离旅游市场扩张。按照区域旅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客源互流”的原则,认真实施大洼周边地区签订的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促销、无障碍旅游措施。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联合,发挥我县在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9、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精心策划、包装产品、推出新品,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大力实施“以节促旅”,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观鸟月”、“红海滩观赏会”、“激情岁月活动周”等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产品交易会。不断更新促销手段,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宣传旅游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主动争取各种全国性的会议和活动在大洼举行,主动宣传大洼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市场开拓。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开办旅游专题节目或专栏,宣传大洼旅游,进一步扩大与各地媒体的合作,扩大大洼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各旅游企业也要加大投资力度做好自我宣传工作。

10、建立责任制,加强旅游安全工作

强化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社会治安、交通安全、设施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紧急救援等项工作。建立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重点做好旅游高峰期和重点旅游区社会治安、交通疏导、卫生防疫、健康保障和紧急救援工作。加强日常安全工作检查。严格大型节庆活动安全审查。重点督查高风险旅游项目、游客运载工具和安全关键部位。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旅游保险服务。

四、保障措施

1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

把加快发展旅游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合力。成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大事项。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统筹指导、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新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主要领导要高度负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落实,有条件的要充实机构和人员。强化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市场监管、督促检查、联系指导等管理职能。

12、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旅游发展合力

树立大旅游意识。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都要牢固树立宣传旅游、服务旅游、发展旅游、支持旅游的观念,切实做到“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事事关系大洼形象”。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强化旅游综合管理,形成主动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合力。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把旅游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议事日程,抓住我县全力发展旅游的契机,争取更多相关的项目挤进国家、省市发展的“盘子”。与旅游发展相关的重点部门,更要做好相关工作,县发改局要把旅游发展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建、国土、农发、水利、环保、文化、宗教等部门要抓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资源保护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资源保护;公安、交通、安监、工商、物价、经贸、卫生、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安全、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13、依法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旅游、公安、工商、税务、物价、卫生、文化、交通、安监等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全县所有景区(点)门票、车船票及向游客收费的其他项目的票据,必须由县税务部门统一印制,旅游企业不得自行印制门票和各类收费票据,违者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加大景区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反应灵敏的旅游投诉受理和协调处理机制,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全面推进旅游星级饭店、国家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引导旅游企业贯彻国际标准,促进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力度,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14、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旅游发展条件

(1)积极争取国家、省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县政府每年从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旅游专项资金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重点用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交通、环保、卫生、供水、供电、安全保障、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设施建设。各相关乡镇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交通、城建、农业、科技、水利、环保、文化等方面的资金,要适当向发挥旅游功能的项目倾斜。

(2)鼓励社会投融资发展旅游。整合社会资源,扩大项目融资规模。经银行评估认可,景区项目特许权、营运权、收费权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联营方式依法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15、以人为本,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要加大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经营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队伍。要以创一流管理水平为目标,努力建立规范、有序、廉洁、高效的管理机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第18篇:县产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xxxx县产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x会议精神,按照《关于xxxx农民增收方式的决定》要求,根据《关于加快xxxx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安排,以推行乡镇包规模、科技单位包服务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预期目

通过科技承包服务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质量逐年提高,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服务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251”种植增收计划全面实施,“三品二化”农业快速发展,经过3-5年的努力,亩收入2000元田、5000元田和万元田面积分别占到耕地面积的60%、20%和3%,牛羊品种改良率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68%以上,培育在省内外“拿得出、叫得响”的优质品牌农产品2-3个,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1年达到7000元。

二、科技承包原则

根据县上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产业培育重点,推行乡镇承包产业规模、科技部门承包技术服务的“双承包”服务机制。科技人员按照产业技术分工,采取直接承包、推荐承包、竞争承包和挂牌承包的方式,承包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技术培训、成果总结推广应用。县乡农业科技人员主要承包棉花超高产栽培、西甜瓜、加工型番茄、酒花高效栽培技术的指导服务;畜牧科技人员主要承包牛羊改良、繁殖、育肥和舍饲养殖技术的指导服务;林果科技人员主要承包葡萄、枸杞栽培管理技术的指导服务。

三、承包任务

1、产业规模。乡镇承包产业规模落实,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流通能人等办法协助农户开展产品销售。2008全县推广落实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面积1.5万亩,蜜瓜2万亩,葡萄面积0.6万亩,加工型番茄1万亩,甘草3万亩,啤酒花0.3万亩,蔬菜1万亩,枸杞0.5万亩,“1245”模式养殖户达到5100户以上,牛羊养殖、育肥、贩运专业村达到4个以上,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万头和45万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0.7万头和22万只,草料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具体任务分解见附表)

2、技术内容。由县乡农技、畜牧、林果科技服务单位和技术人员承包产业技术服务,主要提供产业技术规程、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研究,实行产业跟踪服务,落实技术措施,对产业发展和示范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具体技术内容见分产业科技承包方案)

四、承包职责

成立由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财政、农业、林业、科技、乡镇为成员的产业推动领导小组,强化对产业规模落实工作的领导。技术承包小组由农技、畜牧、林果科技单位分别成立产业技术承包小组,确定产业主承包人1名,承包人若干名(包括乡镇农技、畜牧、林果技术人员)

(一)乡镇承包产业规模的职责是:

1、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适宜本乡镇的产业发展规划;

2、搞好村组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产业规模落实到村、组、户;

3、积极培育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好农产品销售,确保不出现农产品“卖难”;

4、组织抓好广大群众的科技培训;

5、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6、为技术承包人员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

(二)技术承包小组承包技术服务的职责:

1、制定产业技术规程,并印发到村、组、户;

2、与乡镇配合抓好科技示范区的落实、耕作管理、技术指导、农户培训;

3、加强面上的科技培训,确保农户掌握技术操作规程;

4、细化量化产业技术指标;

5、实行技术承包风险抵押金制度;

6、完善示范结果的交流总结制度,强化示范成果的提炼、推广、应用;

7、建立健全技术应用档案,分析总结技术承包工作经验和应用效应。

五、进度计划

1、承包期限。根据产业发展效益周期确定产业承包期限。棉花超高产栽培、蜜瓜、加工型番茄、蔬菜产业承包期为一年。葡萄、酒花、枸杞等产业承包期为三年。

2、2008年进度计划

(1)1月份由县产业推动领导小组与产业技术承包小组主承包人签定“产业科技承包责任书”;

(2)1月至3月中旬分产业制定技术规程、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乡镇落实规模有指向。同时提出产业扶持内容,给予资金支持;

(3)3月下旬至4月初做好种植、养殖的一切准备工作;

(4)4月初至5月1日前组织完成产业规范化种植任务;

(5)5月中旬至6月下旬组织产业落实的督查检查;

第19篇:突泉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突泉县200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

最后更新:2008-03-28

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提高蔬菜基地建设水平,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实现蔬菜产业化,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根据《突泉县2008-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特制定突泉县200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扩大企业建设规模,提高脱水蔬菜产品档次,依托3家龙头企业整合提升乡村小厂企业管理水平,逐步使企业运营机制趋于市场化和科学化,高标准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基地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百亩连片开发战略,优化蔬菜种植加工品种结构,推广畦田化种植,扩大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和机械化应用水平,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和土地单位产出率。发展绿色高效蔬菜,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增益。

二、发展目标

2008年,继续提升整合现有22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鼓励个人投资建厂;保证每个乡村脱水蔬菜企业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县内3家龙头企业基地种植面积保证7000亩以上。

企业建设

继续鼓励和扶持个人投资办厂,通过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等方式,兴建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叁山菜业、天源扩规提能分别达到3000和500吨,三家龙头企业总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19家乡村小厂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全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实现生产脱水蔬菜干品7000吨以上,创产值8470万元,解决就业2350人,实现就业收入705万元,带动运输业、农民经济人和其它产业增加值625万元。基地建设

(一)基地面积。规划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种植面积2.8万亩,建设百亩连片标准化蔬菜基地6000亩,散户种植蔬菜面积2.2万亩。每个乡村脱水蔬菜企业基地面积500亩以上,县内3家龙头企业基地面积每家保证3000亩以上;全县机械化整地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全县畦田化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元葱、胡萝卜、甘蓝为主);两茬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套种面积1000亩。带动农户1万户。基地产值达到5040万元,农民实现基地增收1960万元。

(二)优化种植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培育主导品种。巩固青刀豆、胡萝卜、甘蓝等附加值高的品种,增加元葱种植加工品种,以南瓜、红甜菜、红甜椒、马铃薯为补充,全县种植加工品种达到8个以上。

(三)品种布局。各镇办事处根据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土地状况发展适宜本地的蔬菜品种,重点以蛟流河沿岸耕地为主。宝石镇以胡萝卜、元葱为主导品种,推广胡萝卜与元葱套种;突泉镇及周边镇办事处村屯重点发展青刀豆;两茬蔬菜重点在南部镇办事处发展。以突泉镇、六户镇、永安镇为代表打造蔬菜大镇,每个镇办事处保证为加工企业培育两个以上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三、建设要求

企业建设。对原有企业厂房房屋举架低、存在安全隐患、没有排污设施、锅炉、烘箱、漂烫机等设备进行技改,使厂房建设、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卫生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企业证照达到生产要求,通过挂靠大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新建企业同上。

(一)建设要求。企业证照齐全、达到7套烘箱、2吨锅炉、流水作业设备匹配齐全(有清洗机、爬高机、切丁机、漂烫机、甩干机及相关自制设备)、排污设施齐备、厂房空间符合生产排气烘干要求、生产车间面积达到250平方米、库房面积150平方米、卫生合格、有办公室、落实基地面积500亩以上(各镇办承担)、种植加工品种2个以上,当年生产干品100吨以上。

(二)建设时限。扩规技改和购进设备要在9月1日前购进设备并完成安装调试,达到待生产状态。

基地建设。政府将加大对蔬菜基地水源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每个镇办事处必须以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500亩。镇办事处负责落实地块和种植户,按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规划,水利部门负责设计、提供水利设施配套,明确水利设施产权和义务。

(一)整地标准。整地标准要达到\"土地平整、埂畦成线、碎土如面、寸水到头\"。

(二)施肥标准。提倡种植户积造使用农家肥,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三)水源标准。若用一眼井控制,出水量应达到30吨/小时,持续浇灌12小时,确保在60小时内浇完。

(四)建立台帐。每个镇办事处都要建立大田蔬菜基地台帐、与农民签订合同,水利配套和农机配套等资产实行国投代管,设备不能转变用途,保证连续3年用于对应地块蔬菜种植。

四、扶持政策

(一)企业扶持政策

原有企业达到建设要求和生产标准政府给予全额贷款贴息。县内三家企业扩规技改资金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予以贴息。

对新建企业各镇办承担新建企业的\"三通\"工程(通水、通电、通路),政府继续采取以奖代投进行扶持。

(二)基地扶持政策

1、水利配套扶持。按100亩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设计,水利配套每百亩造价11.79万元,政府补贴水利设施所需资金的50%。受益者与政府签订水利设施使用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配套。根据镇办事处实际情况,每个镇办事处最少发展500亩,在此基础上扩大面积,每增加1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享受同样扶持政策。此项补贴不以现金形式直补,由政府争取国家项目,以配套形式提供扶持。该水利配套要明晰产权,承包给企业或者是经纪人管理,以确保使用维修及时、方便,以免损坏或丢失。

2、农机配套扶持。年初由企业与政府签订蔬菜种植农机具补贴合同,受益者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8年度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选择机型,国家、县财政按出厂

价格补贴50%,一次性补给,运费由购机户自理。受益者连续3年履行合同,落实蔬菜基地达到500亩以上(马铃薯除外),3年后农机产权全部归受益者所有。如果企业不履行协议,将蔬菜基地改变用途或减少种植面积,政府将收回县财政所补贴的全部价款。此项补贴不以现金形式直补,在购机户购买农机配套机械过程中进行匹配。

五、工作重点

(一)扩大机械化整地面积。2008年,全县蔬菜生产基地要向规模化、标准化、精作化方向发展,加强精耕细作水平,加大对基地的基础建设、水源建设、设施建设、机械装备的投入,扩大机械化整地面积,对种植蔬菜的土地必须进行机械化深翻、深松、平整,把蔬菜生产基地引进农业开发区,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和单位产出率。

(二)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诚信合作,守信履约,积极广泛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2008年农牧业局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派专门蔬菜种植技术人员下乡包片,指导农户种植蔬菜,确保种植质量,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优化更新品种。企业根据市场确定加工品种,种植户依托企业选择种植品种,不断引进增加新品种,培育主导品种。

(四)扩大复种指数。通过大棚育秧前移生长时间,覆膜栽培,提高积温,促进早熟。合理安排春秋两茬种植品种,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产出,从而延长企业加工时间,增加企业效益。提高青刀豆、甘蓝、胡萝卜等品种的复种指数。

(五)推广畦田种植。畦田化种植蔬菜,产量是垄作的2倍以上,应大力推广。2008年元葱全部实行畦田化种植,每个镇、办事处都要做好胡萝卜畦田化种植的试验和推广工作。

(六)开拓保鲜市场。引导企业对收购原料进行挑选,优质的高价进入鲜菜市场,余下蔬菜脱水加工,提高企业利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推进组织。成立突泉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组,由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负总则,确定相关单位给予配合,明确专项推进的重点镇办事处,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列出时间表有步骤推进。县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工作。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在工作摆布和精力投放上应重点向蔬菜基地建设倾斜,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金融信贷、项目扶持、保险服务、工商税收等方面做好协调和服务。

(二)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产业化办公室应积极引导企业和种植户引进、推广新品种,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并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督导检查和宣传,强化综合服务职能。二是提高全县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以县内大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协会,整合全县脱水蔬菜产业资源。三是加强产业化信息网站建设。设立脱水蔬菜网上专栏,丰富网站内容,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把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走势积极向外推介,扩大对外影响力。

(三)加大考核力度。2008年加大对脱水蔬菜工作的考核分值。各镇办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利措施,通过\"一业一策\"加以推进,调配力量,定人、定岗、定责。乡镇党委书记是企业和基地建设第一责任人,每个镇办事处确定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抓企业和基地建设,严格监控,定期公布进度和工作成效。对工作实绩突出,认真落实企业基地面积,企业当年达产达效,年生产干品达到年初下达的任务指标,奖励各镇办5000元。对完不成任务的镇(办事处)要在下一年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开做书面检讨,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20篇:后续产业实施方案文本(推荐)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1)行政区划

睢阳区下辖14个乡镇和4个办事处,342个行政村,3004个村民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105国道、商开高速、商周高速穿境而过,省道4条,县、乡、村公路45条。

(2)自然地理位置

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北和梁园区相邻,东接虞城县,南和柘城、鹿邑、安微毫州市接壤。位于东经115°20′-115°47′与北纬34°04′-34°26′之间,全区南北长约39公里,东西宽约38.2公里。

(3)地形地貌

睢阳区属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度49.8米,相对高差8.8米,坡降梯度1/8000一1/7000。

(4)水文

睢阳区河流较多,隶属于淮河流域水系,出口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有6条,自西向东顺序为洮河、大沙河、清水河、古宋河、杨大河、蔡河,各河流最后注入淮河支流涡河;大坡沟、新安民沟、小白河、进水沟等。由于河床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旱季流量较贫乏,河道断面宽且浅。

(5)气候

睢阳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其气候主要特点为:

春季日照短,多风沙,常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水;秋高气爽,日照长,凉而多睛天;冬季寒冷少雨雪。平均气温13℃- 15℃,20℃的有效积温3293.5℃,年平均积温≥4723℃,全年太阳可照时数4430.8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9.1小时,日照百分率57%,无霜期平均260天。

(6)土壤

全区土壤多为潮土,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靠河流、沟渠两侧。 (7)植被

睢阳区地属典型的暖温带气候,由于近年来开垦强度大,现有植被除野生杂草外多为人工植被,主要生态树种有泡桐、杨类、刺槐、旱柳、垂柳、白榆、臭椿、国槐、侧柏、鸡爪枫等;兼用树种有枣、柿树、胡桑、紫穗槐等;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桃、梨、李、杏、葡萄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红薯、花生、油菜、芝麻、水稻、瓜类、菜类、烟叶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睢阳区辖14个乡镇、4个办事处,347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44万亩,2008年底耕地总面积91万亩,粮食总产量48.04万吨。总人口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万人,农村人口62万人。生产总值10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

(三)林业概况

睢阳区活立木蓄积量189.3万立方米,林业用地25.36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耕地面积91.0万亩。近年来睢阳区提出“以林促农,以林兴农,兴林富民”的战略,把大力发展林业作为振

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使我区林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90年和1994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省造林绿化十佳县”等光荣称号,2000年、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目前,睢阳区林业生产形成四个基地、三条绿色通道、一条河道绿化、一个防护体系。即:泡桐生产基地、经济林生产基地、综合立体林业黄花菜生产基地、白腊条生产基地、京九绿色通道、高速公路绿色通道、105绿色通道、大沙河绿化及一个比较完善的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农田林网防护体系。

二、退耕还林工程情况

(一)工程实施概况

睢阳区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共下达任务3.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3万亩,沙荒地造林2.3万亩。按年度分,2002年退耕还林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0.5万亩,沙荒地造林0.5万亩;2003年度退耕还林1.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0.8万亩,沙荒地造林0.8万亩;2004年退耕还林0.5万亩,全部为沙荒地造林;2005年退耕还林0.5万亩,全部为沙荒地造林。涉及古宋乡、闫集乡、冯桥乡、坞墙乡、路河乡、毛固堆乡、勒马乡、临河店乡、娄店乡、宋集镇、郭村镇、李口镇、高辛镇、新城办事处等14个乡镇、办事处,118个行政村,退耕农户8721户,3.4万人。目前,保存面积为3.6万亩。退耕地还林国家每亩50元的种苗补助一次投资,另外每亩每年300斤(折合资金210元)的粮食补助和20元的生活补助,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在2004年以前以粮食的形式发放到农户,2004年以后以

现金的形式发放到户;沙荒地造林每亩50元的种苗补助一次投资。按照以上标准,截止到2009年底,睢阳区3.6万亩的退耕还林国家共投资2372.79万元,其中种苗投资180万元,粮食折资2000.79万元,生活补助192万元.(二)补植补造开展情况

我区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每年逐地块核查,发现有缺垄断档的,在当年或次年的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栽,尤其在每次大风自然灾害后,及时摸底,为补植补造工作打好基础。

(三)后续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特色经济林:睢阳区现有苹果、梨、柿等各类经济林面积3.48万亩,年产量2042.5公斤,年产值3131.6万元 ,成片栽植规模小,果品档次不高,品牌果品少,科技含量低。

2、林下种植:由于投资较大,发展林下种植较慢,不成规模。

3、中幼林抚育:林地管理舒放,前期长势快,最近几年由于林木价格下降,粮食价格较高,群众主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树木长势变弱,单位面积出材量减少。

(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情况

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林业项目任务主要是中幼林抚育、特色经济林、低质低效林改造、林下种植食用菌、花生、药材等,8年专项资金约500万元,2010年睢阳区向上级申报了特色经济林、中幼林抚育、林下种植药材等,上级下达睢阳区2010年后续产业发展3750亩,其中特色经济林450亩,临河店乡50亩,涉及安庄一个行政村,栽植树种为石榴,坞墙镇101.5亩,涉及牛庄一个行政村,栽植树种为苹果,李口镇144.2亩,涉及

李口、清河口、李大庄、火楼、张集等7个行政村,栽植树种为苹果、猕猴桃,郭村镇52亩,涉及邓桥一个行政村,栽植树种为石榴,毛固堆乡60亩,涉及史庄一个行政村,栽植树种为核桃,古宋乡42.3亩,涉及宋菜园一个行政村;中幼林抚育2500亩,其中临河店乡446亩,涉及关楼、蒋桥、贾楼、范庄等四个行政村,路河乡107亩,涉及李阁一个行政村,郭村镇195亩,涉及姚庄、东胥、宋庄等三个行政村,古宋乡1542亩,涉及火星台、大吴庄、老关、香山庙、沈营、朱庄、宋菜园、纠庄等8个行政村,李口镇210亩,涉及任楼、五里杨两个行政村;林下种植药材800亩,临河店乡95亩,涉及大候一个行政村,种植药材为紫苏,勒马乡70.3亩,涉及徐庄一个行政村,种植药材为白芍,郭村镇120亩,涉及西马一个行政村,种植药材品种为药玉米(薏米),毛固堆乡34.7亩,涉及常宋庄一个行政村,种植药材品种为白芍,坞墙镇81亩,涉及牛庄一个行政村,种植药材品种为南星等,李口镇399亩,涉及李大庄、、清河口、火楼、五里杨等四个行政村,种植药材为草决明。(详见附表二和附表三)

三、后续产业年度方案编制依据和要求

(一)编制依据

1、《造林技术规程》(GB/15776-2006);

2、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扶贫办《关于下达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豫发改农经[2010]1451号;

3、《商丘市睢阳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4、2002-2005年商丘市睢阳区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

5、其他相关规定、规划等。

(二)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

1、必要性

发展后续产业是全面落实国发25号文件精神,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需要,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退耕农户收入、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需要,是促进睢阳区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目前,我区退耕地还林面积为1.3万亩,涉及14个乡镇办事处,睢阳区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开始实施,到目前已有9个年头,进行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地的出材量,是必要的;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林地单位面积收益,发展林下种植不但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带动地方经济快速且林下种植药材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利润可观。前景广阔,将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可行性

通过项目实施,既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又可使项目区退耕农户的收入有所提高;发展后续产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退耕农户有种植的习惯,有发展种植业的愿望,尤其发展林下种植药材,接近亳州—全国较大的药材市场,有畅销的市场;领导比较重视后续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组织保证;有上级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地方的积极筹措,有坚强的经济后盾。

(三)编制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统一; -----坚持巩固成果与解决农户生计相结合原则; -----坚持国家支持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

-----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四、建设布局与建设任务

根据上级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年度计划任务,本年度特色经济林450亩、中幼林抚育2500亩和中药材种植800亩。(详见附表二和附表三)

(一)建设布局

1、布局原则:

-----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2、建设布局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规划的总范围是在退耕还林的乡村,群众有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种植的愿望和要求,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该项目共涉及8个乡镇,37个行政村,4252退耕农户,分别占全区退耕地还林乡镇、办事处的53%,退耕地还林村的31.35%,退耕农户的48.8%,其中原退耕农户占的比例为81%。具体特色经济林450亩,临河店乡50亩,涉及安庄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4户,栽植树种为石榴,坞墙镇101.5亩,涉及牛庄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39户,栽植树种为苹果,李口镇144.2亩,涉及李口、清河口、李大庄、火楼、张集等7个行政村,退耕农户210户,栽植树种为苹果、猕猴桃,郭村镇52亩涉及邓桥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15户,栽植树种为石榴,毛固堆乡60亩,涉及

史庄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4户,栽植树种为核桃,古宋乡42.3亩,涉及宋菜园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15户;中幼林抚育2500亩,其中临河店乡446亩,涉及关楼、蒋桥、贾楼、范庄等四个行政村,退耕农户750户,路河乡107亩,涉及李阁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150户,郭村镇195亩,涉及姚庄、东胥、宋庄等三个行政村,退耕农户627户,古宋乡1542亩,涉及火星台、大吴庄、老关、香山庙、沈营、朱庄、宋菜园、纠庄等8个行政村,退耕农户640户,李口镇210亩,涉及任楼、五里杨两个行政村,退耕农户91户;林下种植药材800亩,临河店乡95亩,涉及大候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4户,种植药材为紫苏,勒马乡70.3亩,涉及徐庄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45户,种植药材为白芍,郭村镇120亩,涉及西马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25户,种植药材品种为药玉米(薏米),毛固堆乡34.7亩,涉及常宋庄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41户,种植药材品种为白芍,坞墙镇81亩,涉及牛庄一个行政村,退耕农户24户,种植药材品种为南星等,李口镇399亩,涉及李大庄、、清河口、火楼、五里杨等四个行政村,退耕农户305户,种植药材为草决明。

(二)建设任务和内容

睢阳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总任务3750亩,其中特色经济林450亩,中幼林抚育250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800亩 。

1、中幼林抚育

中幼林抚育的对象是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的生态林。 (1)抚育方式:2010年度中幼林抚育采用的主要方式为林地管理和人工修枝。

(2)抚育指标:根据现状,主要采用施肥、浇水、打药和修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抚育地块主要是2002年度在大沙河两侧和2003年在连霍高速两侧的造林地块,树种为杨树,面积为2500亩。

(3)抚育时间:2010年度中幼林抚育时间按排在树木休眠期,具体时间为2010年12月上旬到2011年2月下旬

(4))施工清理:及时清除采伐物,把带有病菌或害虫的剩余物及生活废弃物及时清理。

(5)施工组织:因情况而宜,征求退耕农户意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施工方式,主要是专业队施工和退耕户施工。

2、林下种植

(1)种类设计:根据各地情况,结合农户意愿,突出经济效益,科学确定种类,睢阳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10年度林下种植的药材设计为紫苏、白芍、药玉米(薏米)、南星、草决明等,面积分别为800亩。

(2)整地方式:林下种植地形情况不同,整地方式也有所不同,紫苏、南星、草决明、药玉米(薏米)可以条播也可开沟,白芍则是穴状整地。

(3)种植方式及时间:睢阳区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2010年度林下种植的药材为紫苏、药玉米(薏米)、南星、草决明为种子播种,多采用条播,播种时间可以在春播,也可麦后播,白芍则是栽芽,多在秋季栽植。

(4)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浇水、打药等,要及时定苗、间苗。

(5)施工组织:因情况而宜,征求退耕农户意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施工方式,主要是大户施工和退耕户施工。

3、特色经济林 (1)树种设计

根据各地情况,结合农户意愿,突出经济效益,科学确定特色经济林树种为石榴、苹果,面积为450亩,其中石榴102亩,苹果279.8亩,猕猴桃8.2亩,核桃60亩;苗木要求健壮,无病虫害,二级苗以上;造林密度上,经济林为了提高前期效益采取适当密植,根据实施方案和睢阳区的造林立地类型、培育目的,以极石榴、核桃、苹果生长特性,每亩56株,株距3米,行距4米峭,猕猴桃每亩450株,株距1米,行距1.5米。

(2)整地时间、方式与规格

整地规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结合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水土流失不严重情况,对造林地实行穴状整地,规格0.8(0.5)×0.8(0.5)×0.8(0.5)米。造林前整地或随整地随造林。(详见整地方式图)

(3)造林方式、时间和技术要求

造林方式多采用植苗造林,造林时间安排在冬春两季,根据睢阳区立地类型和石榴的特性,核桃、石榴全部为纯林;苹果则是与授粉树种混交。栽前施肥,栽后及时浇水,要及时定干。

(4)幼林抚育

栽植后抚育3年,包括:浇水、松土、除草、修枝、抹芽、平茬复壮防治病虫害等,每年2次,安排在5—8月进行。

(5)施工组织形式

施工组织形式上因情况而定,采用退耕农户施工与专业队施工相结合。

(三)其它设计

1、种苗来源及技术标准

总需苗木 3.0905万株,芽21万株,种子 0.6255万斤。石榴每亩56株,需 0.6283万株,核桃每亩56株,需0.3696万株,苹果每亩56株,需1.7741万株,紫苏每亩9斤,需0.0855万斤,白芍每亩1800株,需18.9万株,药玉米每亩9斤,需0.108万斤,南星每亩9斤,需0.0729万斤,草决明每亩9斤,需0.3591万斤。

2、各种肥料需要量

主要采用复合肥和农家肥,复合肥每亩30斤,共需16.25万斤;农家肥每亩500斤,共需187.5万斤。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一)概算指标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石榴、苹果每株按4.5元,复合肥每斤1.4元,基肥每斤0.04元,每工日按30元,病虫害防治、浇水等每亩10元,特色经济林每亩用工量为1个,主要是整地、栽植、施肥、浇水、锄草、打药等,每亩需投资379.2元;

中药材紫苏、药玉米(薏米)、南星、草决明每亩需9斤,每斤20元和,白芍每亩1800株,每株0.01元,每亩施基肥30斤,农家肥500斤,每亩用工量1个,病虫害防治、浇水等每亩10元,需投资282元;

低中幼林抚育每亩施专用复合肥50斤,基肥500斤,施工清

理费每亩15元,用工量每亩1个,病虫害防治、浇水等每亩10元,每亩共需投资145元。

(二)投资测算及资金来源

1、投资测算

睢阳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总投资75.874万元,特色经济林面积450亩,需投资17.064万元,中幼林抚育面积2500亩,需投资36.25万元,林下种植面积800亩,需投资22.56万元

2、资金来源及用途

睢阳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总投资75.87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7.7万元,地方自筹6.0699万元,群众自筹12.1041万元件;用途上肥料费30.25万元,用工费11.25万元,施工清理费3.75万元,病虫害防治费3.75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苗费和肥料费。(详见附表六和附表七)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

把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建设纳入政府的年度工作责任制,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实绩纳入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林业产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林业产业建设,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

(二)科学规划设计,提高建设质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退耕农户参与后续产业的开发,给农民安排项目找商机。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参

与开发,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开发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落实工作经费,调动基层积极性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林产业的发展完成后按经济林379.2元/亩,其中苗木费、肥料费300元/亩,土地整理、锄草等79.2元/亩由种植户自己承担。进行奖补,省去群众的部分费用,调动群众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积极性。在资金使用上,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落实,根据分责情况把各项资金及工作经费落实到单位、到乡、到村、到户,充分调动各有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确保睢阳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取得实效,使群众切实受益

(四)强化检查监督,确保建设成效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实行监督机制,项目实施后,由区发改委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尤其对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要及时向退耕还林领导小组汇报,区退耕还林领导组办公室、“两办”督查室要巡回督查,阶段性排序,并在电视台专题栏目通报,对落后的乡镇县领导单独督查谈话,对连续落后的,实行诫勉谈话。禁止一切形式的挤占、截留、滞留、挪用、串用工程资金的行为,严格控制开支标准,规范核算手续,一经发现违犯规定和弄虚作假等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另外为了加强资金监管,审计部门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尽而有效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五)加强档案信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退耕还林工程一样涉及千家万户,材料

繁多,我们设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并设有专用档案室,配有专用档案柜,把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各类文字、图表、证卡等分类保管,以备查询,对有关的资料能输入计算机的就分门别类输入计算机,从而更利于查找。

产业实施方案
《产业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