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07:5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

篇1: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

继国土资源导报刊登长篇通讯《国土局长的好榜样––寻明胜》后,春寒料峭的沂蒙大地掀起了向寻明胜同志学习的活动热潮。一遍遍地读着寻明胜的先进事迹,我的心灵犹如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净化。寻明胜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国土局长的职业操守、领导干部的崇高风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对党性的感悟,对境界的升华,对心灵的穿越,对智慧的启迪,对精神的点燃,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比肩去对照实践。

他是一个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人。不论是在基层乡镇工作,还是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两难”形势,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芍药山乡担任主要领导的7年时间里,面对青石山区那种60%面积属裸岩的恶劣自然条件,他坚信“骨头缝里的肉香,石夹缝里的土肥”,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整山治水,修路架桥,栽核桃,学科技,使核桃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趟出一条青石山区开发的新路子。人民日报曾以《把“三个代表”刻在了青石板上》为题做过报道,熟悉他的人会说,他用实际行动把“三个代表”刻在了沂蒙大地上,因为他无论走到哪个岗位上,他那种坚守党性、忠于事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会改变。

他是一个尽责不弃勤勉之风的人。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坚持“党安排我到哪,我必视岗为家”,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任职费县国土局长期间,他勇于担当,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顶着“双保”压力,全力破解“两难”命题。他“像铁人一样工作”,特别是患重病期间,隐瞒家人和同事,与死神抗争,同时间赛跑,忘我工作,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铮铮风骨而不倒,燃尽生命而不悔,表现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他病危后千人去探望,病逝后万人同悲伤的场景,诠释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深刻内涵,他这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令人慨叹。

他是一个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人。在费县国土资源体制改革中,妻子没有因为他得到照顾,反倒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堂妹没有因为他受到殊遇,考试成绩不佳照常没能录取;然而正因为他是公且廉的局长,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才得以平稳收编。作为一名从政者,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任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特权,寻明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寻明胜信奉的人生格言和处事哲学,他践行“公家的事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即使在身患绝症住院期间,他也是时时提醒工作人员要节省花钱,他自己和家人的伙食开销等全部自掏腰包,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能坚守这种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怎能不令人感动?

他是一个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的人。他奉行低调做人,哥哥寻明义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不炫耀;他奉行高调做事,无论是到抗旱打井第一线去鼓劲还是到土地整治项目区搞调研,无论是到矿山现场摸实情,还是到卫片执法检查中核图斑,他总是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从没有虚荣浮华、趾高气扬,有的只是兢兢业业、厚道为人;在他的为官生涯里,从没有讲排场比享受,大手大脚花钱,有的只是时时刻刻克勤克俭,求真务实。在得知村里修路时第一时间捐出5000元钱;在得知身患绝症后为了替公家节省开支,依然动用私人关系讲价。这种长大不忘报恩、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来的宝贵品格怎么能不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朴实厚道的优良作风怎么能不值得我们发扬?

见贤思齐。作为他的继任局长,我更要义不容辞地传承这种精神,抓班子,带队伍,把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内化为混合动力,外化为长效拉力,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进一步展现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全部情感书写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

篇2: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

寻明胜同志,生前任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10日不幸去世,年仅48岁。

报告会上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庞西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山东记者站站长李现文、寻明胜的儿子寻蒙,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以《青石板上的记忆》、《用生命丈量热土》、《最后的日子里》、《心中的丰碑》、《在感动中传递感动》、《爸爸,我想你》为题作报告或接受采访,他们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讲述了一名国土资源干部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报告会上,台下的上千人听着寻明胜生前所做的点点滴滴,无论男女,都任由泪水默默地流淌,人们用肃静表达了对寻明胜同志的尊敬,用泪水来缅怀这位可敬的国土人。

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真诚服务、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学习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努力塑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肩负着“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重责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对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而言,既需要开拓与创新,又需要忠诚与坚守,需要一批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国土资源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需要先进典型,而又产生先进典型的时代,这更是一个需要英雄模范,而又不断涌现英雄模范的事业。而寻明胜同志,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从寻明胜同志这样的国土资源先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国土资源人高高树立起的精神和行为标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不仅感动着每一位国土资源人并转化成为我们这支队伍不懈前行的力量,而且,也必将能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国土资源工作者的坚守与追求,清廉与奉献。当前,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崭新实践当中,为民务实、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等最受关注的时代精神要求,在寻明胜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赋予了这个典型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

篇3: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再提老黄牛精神,似乎有点落伍了。但是最近读了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我们分明从他的身上又见到了“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老黄牛精神。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价值,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

寻明胜同志扎根基层,像黄牛一样不知疲倦地耕耘着,迸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展现出了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三年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国土资源事业。“五加

二、白加黑”,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的12个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安排。从确诊肝癌到去世的两个月间,他对所有人隐瞒病情,带病坚持工作,病逝前几天还与单位同事通电话,记挂着工作。寻明胜同志的这些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情操。

寻明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手握权力的时候,能像老黄牛一样耐得了清苦,抵住了诱惑,展现出了一名国土人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的人格力量。县国土资源部门掌管着土地、矿产等稀缺性资源,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权力不小。对自己要求松一点,打打擦边球给朋友办点事,在政策框架内给自己的亲戚找份工作,他是能够办到的。但寻明胜并没有这样做。家里的门没给送礼的人留过一点缝,自己的妻子愣是没有得到竞争上岗的机会,住院期间也公是公、私是私,不多花国家一分钱……这么多年坚持如此,没有足够的定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是做不到的。“他说的话,都可以摆在桌面上;他做的事,都可以晒在阳光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人格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寻明胜同志坚守着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像老黄牛一样节俭朴素,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质。寻明胜同志勤俭节约是出了名的,工作中无论是因公外出还是公务接待,他总是能省则省,能俭则俭,别人结婚送的喜烟当招待烟,出差就找便宜旅馆住,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生活中人们感到他有点“抠门”,一件50块钱的茄克穿了近十年。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数十年如一日秉承着这种优良传统,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是觉得活得踏实。他一心想着为发展干点工作,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从不去贪图享受,为当代干部树立了行为标杆。

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老黄牛精神。每一名国土资源工作者都要清楚自己肩负的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的责任,像寻明胜一样,“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行使好,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国土资源事业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系统里涌现出了众多与寻明胜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国土资源工作者,他们怀着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国土,任劳任怨,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到保护耕地、打击违法占地采矿行为;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帮助农民致富,到加强地质环境治理保持一方青山绿水,每一项工作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正是这些恪守信念、履职尽责、忘我工作的老黄牛们,像无数块的基石,撑起了国土资源事业大厦。

我们要唱响寻明胜精神,做人民大众的“老黄牛”。

篇4:一次深刻的党风党性教育——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7月18日下午,矿管处全体同志认真收看了国土资源部举行的“山东省模范国土资源局长”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聆听先进事迹,学习模范精神,参会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党性教育。

学习寻明胜同志是国土资源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国土资源局长的职业操守、领导干部的崇高风范。寻明胜同志是国土资源部门担当“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历史重任的杰出典范,是新时期国土资源干部的优秀代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比肩、去对照实践。

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事。在寻明胜的事迹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每一件事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被群众叫好、同事佩服、历史铭记。无论是任费县芍药山乡的党委书记,还是做费县国土资源局长,寻明胜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坚持“党安排我到哪,我必视岗为家”,他周围人看到的更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胸有百姓、心怀大局的人。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于责任、奉献的真正内涵。从寻明胜身上,我们获得了一种尽职尽责、踏实勤恳的做事态度。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要始终秉持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为百姓谋福祉。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和尊重。

克己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在一些人眼里,寻明胜是这样的“傻子”,既不会享乐,也“不像个当官的,很土气”。国土资源局长的身份,在有的人眼里,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源源不断的金钱。可寻明胜并没有把局长身份作为谋私的工具,他深知,凡事出以公心,才能带来公平和公道,也才能获得人们真心的认可与敬重。在费县国土资源体制改革中,妻子没有因为他得到照顾,反倒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堂妹没有因为他受到殊遇,考试成绩不佳照常没能录取。然而正因为他是公且廉的局长,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才得以平稳收编。“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寻明胜信奉的人生格言和处事哲学,工作中他时刻践行“公家的事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即使在身患绝症住院期间,他也是时时提醒工作人员要节省,他自己和家人的伙食开销等全部自掏腰包,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我们正要学习寻明胜这种“傻子”精神,努力做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人民公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任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特权。

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寻明胜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尽职为民,始终把群众的愿望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虽然生活“最清贫”,却在当地“最得民心”。他曾说过“最愿意和老百姓呆在一起”,在任职县国土资源局长半年时间就跑遍了各乡镇的沟沟坎坎,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做到了从基层、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权力授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要摆正党员自身与人民群众的位置。以前,我们常讲,党与人民是“舟水关系”、“鱼水关系”、“师生关系”。现在,我们更强调这是“血肉联系”: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就会失去血脉,失去根基,失去力量,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就会遭到群众的反对和疏远。

同为国土卫士的战友们,我们要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积极学习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把他作为一面镜子,通过“照镜子”找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像寻明胜那样为民、务实、清廉,对党忠诚、执政为民、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彻底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厅矿产开发管理处)

推荐第2篇: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地租征收处刘笑云

学习了寻明胜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他的人格魅力让我深受感染,他的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深深感动了我,他的正直、善良、勇敢深深影响着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崇高的理想、更加高贵的品质来不断完善自己。

一、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做人做事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古往今来,有多少一身正气的人物让我们久久感动,难以忘怀;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个民族败类,让我们深刻警醒,引以为鉴。人得生命短短几十年,可以流传千古、也可以遗臭万年,透过历史的镜子,我们就要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鲜亮照人。面对各种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守一身正气不染尘的节操,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

二、爱岗敬业、踏实肯干

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事能做到最好就是不平凡的,工作中少一些埋怨借口,多一些踏实肯干。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不讨价还价,尽职尽责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是等待观望,而是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加强团队精

神、善于合作,做一个领导放心、同事欢迎的人。认真工作,严格遵守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不断积累。把爱岗敬业当成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抱着感恩的态度,珍惜工作、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岗位上的优势。

三、老实做人、甘于奉献

老实做人,甘于奉献。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甘于奉献的人层出不穷,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生取义的人,谱写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创造了如今安定的生活,我们不能只享受先人的努力,也要为国家的未来奉献自己。勤勤勉勉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计眼前名利、不讲个人得失,正如雷锋同志所说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土工作者,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奋勇拼搏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胆识,做好每件事,履行好每项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国土人;对待荣辱得失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要永远保持低调做人、公道正派、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把这一份正直、善良、和勇敢坚持下去。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推荐第3篇: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早在报道之前,就曾经听到过关于寻明胜局长的的点滴事迹,但直到看到新闻稿件,并几次被他的先进事迹感动地热泪盈眶时,才真正了解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正是凭着对工作的执著、对百姓的挚爱以及对信念的坚守,寻明胜用他的生命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踏实做事,爱岗敬业。无论是任费县芍药山乡的党委书记,还是做费县国土局长,寻明胜都秉持着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为百姓谋福祉。有了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够脚踏实地的在每个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和同事的尊重。芍药山乡脱贫致富,凝聚着寻明胜对百姓的热爱。在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他与百姓一起铺路搭桥,共谋发展大计,如今芍药山乡核桃遍地,百姓生活节节高升。到国土局工作后,他深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责任重大,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实际年工作时间达4800多小时。

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寻明胜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周围人看到的更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胸有百姓、心怀大局的人。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于责任、奉献的真正内涵。从他身上,我们也获得了一种尽职尽责、踏实做事的做事态度。

老实做人,公道正派。雷锋同志曾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不计眼前名利、不讲个人得失,一心为人民、为国家、为党的“傻子”精神。在一些人眼里,寻明胜也是这样的“傻子”!国土局长的身份,在有的人眼里,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源源不断的金钱。可寻明胜并没有把局长身份作为谋私的工具,他深知,凡事出以公心,才能带来公平和公道,也才能获得人们真心的认可与敬重。于是,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国土所收编时为自己的妻子和堂妹谋一个位置,也没有在逢年过节时利用职权大肆收敛钱物。也许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太傻,但正是这种“傻子”精神,以及老实做人、公道正派的优秀品质,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些这样的\"傻子\",少些追名逐利、以权谋私之徒,幸甚!

艰苦朴素,保持本色。(范文网 www.daodoc.com)单位开支,他能省则省,从不多花乱花一分钱;个人生活,他勤俭节约,一件五十元的茄克衫穿了几年;对待家人,更是公私分明,不搞特权,不给单位添麻烦。当有的人想方设法从“公家”门里抠钱,利用为单位办事机会自肥腰包,或者通过在网络“炫富”来彰显个性、标榜富有时,寻明胜的所作所为让有些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过”,也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但这样的“特立独行”,反映的却是他做人的本色和早已融入骨子里的品性,既不是“作秀”,也不是一时兴起。偶尔一次节俭不能见真性情,一辈子保持这种作风,就显难能可贵!

如何做到象他那样活着,勤勤勉勉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对得起忠于的事业,无愧于个人的良心,值得每个人深思!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土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成绩,寻明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奋勇拼搏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胆识,做好每件事,履行好每项职责,做名合格的国土人;对待荣辱得失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要永远保持低调做人、公道正派、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认真写好“人”字每一笔。

推荐第4篇: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多篇)

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地租征收处刘笑云

学习了寻明胜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他的人格魅力让我深受感染,他的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深深感动了我,他的正直、善良、勇敢深深影响着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崇高的理想、更加高贵的品质来不断完善自己。

一、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做人做事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古往今来,有多少一身正气的人物让我们久久感动,难以忘怀;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个民族败类,让我们深刻警醒,引

以为鉴。人得生命短短几十年,可以流传千古、也可以遗臭万年,透过历史的镜子,我们就要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鲜亮照人。面对各种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守一身正气不染尘的节操,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

二、爱岗敬业、踏实肯干

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事能做到最好就是不平凡的,工作中少一些埋怨借口,多一些踏实肯干。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不讨价还价,尽职尽责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是等待观望,而是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加强团队精

神、善于合作,做一个领导放心、同事欢迎的人。认真工作,严格遵守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不断积累。把爱岗敬业当成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抱着感恩的态度,珍惜工作、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岗

位上的优势。

三、老实做人、甘于奉献

老实做人,甘于奉献。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甘于奉献的人层出不穷,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生取义的人,谱写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创造了如今安定的生活,我们不能只享受先人的努力,也要为国家的未来奉献自己。勤勤勉勉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计眼前名利、不讲个人得失,正如雷锋同志所说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土工作者,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奋勇拼搏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胆识,做好每件事,履行好每项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国土人;对待荣辱得失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要永

远保持低调做人、公道正派、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把这一份正直、善良、和勇敢坚持下去。

二〇一四年六月一日

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早在报道之前,就曾经听到过关于寻明胜局长的的点滴事迹,但直到看到新闻稿件,并几次被他的先进事迹感动地热泪盈眶时,才真正了解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正是凭着对工作的执著、对百姓的挚爱以及对信念的坚守,寻明胜用他的生命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踏实做事,爱岗敬业。无论是任费县芍药山乡的党委书记,还是做费县国土局长,寻明胜都秉持着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为百姓谋福祉。有了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够脚踏实地的在每个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和同事的尊重。芍药山乡脱贫致富,凝聚着寻明胜对百姓的热爱。在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他与百姓一起铺

路搭桥,共谋发展大计,如今芍药山乡核桃遍地,百姓生活节节高升。到国土局工作后,他深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责任重大,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实际年工作时间达4800多小时。

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寻明胜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周围人看到的更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胸有百姓、心怀大局的人。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于责任、奉献的真正内涵。从他身上,我们也获得了一种尽职尽责、踏实做事的做事态度。

老实做人,公道正派。雷锋同志曾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不计眼前名利、不讲个人得失,一心为人民、为国家、为党的“傻子”精神。在一些人眼里,寻明胜也是这样的“傻子”!国土局长的身份,在有的人眼里,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源源不断的金钱。可寻明胜并没有把局长身份作为谋私的工具,他深知,凡事出以公心,才能带来公平和公道,也才能获得人们真心的认可与敬重。于是,他

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国土所收编时为自己的妻子和堂妹谋一个位置,也没有在逢年过节时利用职权大肆收敛钱物。也许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太傻,但正是这种“傻子”精神,以及老实做人、公道正派的优秀品质,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些这样的”傻子”,少些追名逐利、以权谋私之徒,幸甚!

艰苦朴素,保持本色。单位开支,他能省则省,从不多花乱花一分钱;个人生活,他勤俭节约,一件五十元的茄克衫穿了几年;对待家人,更是公私分明,不搞特权,不给单位添麻烦。当有的人想方设法从“公家”门里抠钱,利用为单位办事机会自肥腰包,或者通过在网络“炫富”来彰显个性、标榜富有时,寻明胜的所作所为让有些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过”,也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但这样的“特立独行”,反映的却是他做人的本色和早已融入骨子里的品性,既不是“作秀”,也不是一

时兴起。偶尔一次节俭不能见真性情,一辈子保持这种作风,就显难能可贵!

如何做到象他那样活着,勤勤勉勉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对得起忠于的事业,无愧于个人的良心,值得每个人深思!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土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成绩,寻明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奋勇拼搏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胆识,做好每件事,履行好每项职责,做名合格的国土人;对待荣辱得失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要永远保持低调做人、公道正派、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认真写好“人”字每一笔。

学习了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报告

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70年?80年?抑或100年?学习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报告后,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寻明胜同志用48年短暂的生命

丈量价值,必将永远活在沂蒙老区人民的心中。 一辈子的生命坐标,心永远贴在老百姓的脉搏上。寻明胜刚到芍药山乡工作时,芍药山乡是远近文明的贫困乡,位置偏僻、资源匮乏、民风保守,寻明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整山治水、修路架桥,通过扎实苦干、不懈奋斗,在青石板山岭地上建起全国闻名的“核桃之乡”,让当地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寻明胜就是这样的人,他怀着对党的忠诚、对老区人民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老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老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一辈子的精神品格,就是一心为公、清白做人。“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世哲学。寻明胜担任临沂市费县国土局局长时,手上不能说没权,但他坚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能办的事,一口水不喝照办;不能办的事,给座金山也不能办!”这是寻明胜

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所有接触过寻明胜的企业老板、亲戚朋友,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不好说话”。为了不让送礼人进门,寻明胜甚至在过年过节的晚上把家里的灯全都关掉,一家人借室外街灯摸黑吃饭。他一件50元钱的米色夹克,从干乡党委书记时就穿着,在国土资源局干了三年,又穿了三年,被人们笑称“夹克局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向寻明胜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一辈子的为官情怀,愿意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担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以来,寻明胜记下了12本工作笔记,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同事们说,他一年干了常人两年多的工作。长期超负荷忘我工作,寻明

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之树正在悄然枯萎。当他通过检查获知自己已是肝癌晚期,生命只有两个月的时间的时候,他依然坚持检查工作、察看现场;病重住院期间,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尚未完成的工作。寻明胜这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境界,把职业当做事业的情怀,值得我们所有学习。

当前,全党正在自上而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学习弘扬寻明胜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事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勤勉务实、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我们要把寻明胜精神,转化为下一步工作的动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做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转化为精神家园的“防火墙”,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加强

党性修养,严守廉政底线,坚决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篇一: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

继国土资源导报刊登长篇通讯《国土局长的好榜样––寻明胜》后,春寒料峭的沂蒙大地掀起了向寻明胜同志学习的活动热潮。一遍遍地读着寻明胜的先进事迹,我的心灵犹如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净化。寻明胜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国土局长的职业操守、领导干部的崇高风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对党性的感悟,对境界的升华,对心灵的穿越,对智慧的启迪,对精神的点燃,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比肩去对照实践。

他是一个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人。不论是在基层乡镇工作,还是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两难”形势,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

绩。在芍药山乡担任主要领导的7年时间里,面对青石山区那种60%面积属裸岩的恶劣自然条件,他坚信“骨头缝里的肉香,石夹缝里的土肥”,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整山治水,修路架桥,栽核桃,学科技,使核桃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趟出一条青石山区开发的新路子。人民日报曾以《把“三个代表”刻在了青石板上》为题做过报道,熟悉他的人会说,他用实际行动把“三个代表”刻在了沂蒙大地上,因为他无论走到哪个岗位上,他那种坚守党性、忠于事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会改变。

他是一个尽责不弃勤勉之风的人。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坚持“党安排我到哪,我必视岗为家”,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任职费县国土局长期间,他勇于担当,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

署,顶着“双保”压力,全力破解“两难”命题。他“像铁人一样工作”,特别是患重病期间,隐瞒家人和同事,与死神抗争,同时间赛跑,忘我工作,视忠诚高于天,视责任重如山,铮铮风骨而不倒,燃尽生命而不悔,表现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他病危后千人去探望,病逝后万人同悲伤的场景,诠释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深刻内涵,他这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令人慨叹。

他是一个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人。在费县国土资源体制改革中,妻子没有因为他得到照顾,反倒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堂妹没有因为他受到殊遇,考试成绩不佳照常没能录取;然而正因为他是公且廉的局长,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才得以平稳收编。作为一名从政者,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任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特权,寻明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寻明胜信奉的人生格言和处事哲学,

他践行“公家的事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即使在身患绝症住院期间,他也是时时提醒工作人员要节省花钱,他自己和家人的伙食开销等全部自掏腰包,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能坚守这种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怎能不令人感动?

他是一个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的人。他奉行低调做人,哥哥寻明义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不炫耀;他奉行高调做事,无论是到抗旱打井第一线去鼓劲还是到土地整治项目区搞调研,无论是到矿山现场摸实情,还是到卫片执法检查中核图斑,他总是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从没有虚荣浮华、趾高气扬,有的只是兢兢业业、厚道为人;在他的为官生涯里,从没有讲排场比享受,大手大脚花钱,有的只是时时刻刻克勤克俭,求真务实。在得知村里修路时第一时间捐出5000元钱;在得知身患绝症后为了替公家节省

开支,依然动用私人关系讲价。这种长大不忘报恩、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来的宝贵品格怎么能不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朴实厚道的优良作风怎么能不值得我们发扬?

见贤思齐。作为他的继任局长,我更要义不容辞地传承这种精神,抓班子,带队伍,把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内化为混合动力,外化为长效拉力,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进一步展现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全部情感书写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

篇二: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

寻明胜同志,生前任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2014年11月10日不幸去世,年仅48岁。

报告会上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庞西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山东记者站站长李现文、寻明胜的儿子寻蒙,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以《青石板上的记忆》、

《用生命丈量热土》、《最后的日子里》、《心中的丰碑》、《在感动中传递感动》、《爸爸,我想你》为题作报告或接受采访,他们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讲述了一名国土资源干部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报告会上,台下的上千人听着寻明胜生前所做的点点滴滴,无论男女,都任由泪水默默地流淌,人们用肃静表达了对寻明胜同志的尊敬,用泪水来缅怀这位可敬的国土人。

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真诚服务、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学习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努力塑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肩负着“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重责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对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而言,既需要开拓与创新,又需要忠诚与坚守,需要一批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勇于担当

历史使命、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国土资源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需要先进典型,而又产生先进典型的时代,这更是一个需要英雄模范,而又不断涌现英雄模范的事业。而寻明胜同志,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从寻明胜同志这样的国土资源先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国土资源人高高树立起的精神和行为标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不仅感动着每一位国土资源人并转化成为我们这支队伍不懈前行的力量,而且,也必将能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国土资源工作者的坚守与追求,清廉与奉献。当前,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崭新实践当中,为民务实、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等最受关注的时代精神要求,在寻明胜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赋予了这个典型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

篇三: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再提老黄牛精神,似乎有点落伍

了。但是最近读了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我们分明从他的身上又见到了“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老黄牛精神。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价值,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

寻明胜同志扎根基层,像黄牛一样不知疲倦地耕耘着,迸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展现出了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三年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国土资源事业。“五加

二、白加黑”,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的12个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安排。从确诊肝癌到去世的两个月间,他对所有人隐瞒病情,带病坚持工作,病逝前几天还与单位同事通电话,记挂着工作。寻明胜同志的这些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情操。

寻明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手握权力的时候,能像老黄牛一样耐得了清苦,抵住了诱惑,展现出了一名国土人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的人格力量。县国土资源部门掌管着土地、矿产等稀缺性资源,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权力不小。对自己要求松一点,打打擦边球给朋友办点事,在政策框架内给自己的亲戚找份工作,他是能够办到的。但寻明胜并没有这样做。家里的门没给送礼的人留过一点缝,自己的妻子愣是没有得到竞争上岗的机会,住院期间也公是公、私是私,不多花国家一分钱……这么多年坚持如此,没有足够的定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是做不到的。“他说的话,都可以摆在桌面上;他做的事,都可以晒在阳光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人格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寻明胜同志坚守着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像老黄牛一样节俭朴素,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

尚品质。寻明胜同志勤俭节约是出了名的,工作中无论是因公外出还是公务接待,他总是能省则省,能俭则俭,别人结婚送的喜烟当招待烟,出差就找便宜旅馆住,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生活中人们感到他有点“抠门”,一件50块钱的茄克穿了近十年。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数十年如一日秉承着这种优良传统,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是觉得活得踏实。他一心想着为发展干点工作,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从不去贪图享受,为当代干部树立了行为标杆。

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老黄牛精神。每一名国土资源工作者都要清楚自己肩负的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的责任,像寻明胜一样,“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行使好,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国土资源事业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系统里涌现出了众多与寻明胜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国土资源工作者,他们怀着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国土,任劳任怨,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到保护耕地、打击违法占地采矿行为;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帮助农民致富,到加强地质环境治理保持一方青山绿水,每一项工作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正是这些恪守信念、履职尽责、忘我工作的老黄牛们,像无数块的基石,撑起了国土资源事业大厦。

我们要唱响寻明胜精神,做人民大众的“老黄牛”。

篇四:一次深刻的党风党性教育——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7月18日下午,矿管处全体同志认真收看了国土资源部举行的“山东省模范国土资源局长”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聆听先进事迹,

学习模范精神,参会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党性教育。

学习寻明胜同志是国土资源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国土资源局长的职业操守、领导干部的崇高风范。寻明胜同志是国土资源部门担当“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历史重任的杰出典范,是新时期国土资源干部的优秀代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比肩、去对照实践。

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事。在寻明胜的事迹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每一件事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被群众叫好、同事佩服、历史铭记。无论是任费县芍药山乡的党委书记,还是做费县国土资源局长,寻明胜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坚持“党安排我到哪,我必视岗为家”,他周围人看到的更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胸有百姓、心怀大局的人。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于责任、奉献

的真正内涵。从寻明胜身上,我们获得了一种尽职尽责、踏实勤恳的做事态度。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要始终秉持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为百姓谋福祉。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和尊重。

克己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在一些人眼里,寻明胜是这样的“傻子”,既不会享乐,也“不像个当官的,很土气”。国土资源局长的身份,在有的人眼里,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源源不断的金钱。可寻明胜并没有把局长身份作为谋私的工具,他深知,凡事出以公心,才能带来公平和公道,也才能获得人们真心的认可与敬重。在费县国土资源体制改革中,妻子没有因为他得到照顾,反倒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堂妹没有因为他受到殊遇,考试成绩不佳照常没能录取。然而正因为他是公且廉的局长,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才得以平稳收编。“心底无私

天地宽”是寻明胜信奉的人生格言和处事哲学,工作中他时刻践行“公家的事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即使在身患绝症住院期间,他也是时时提醒工作人员要节省,他自己和家人的伙食开销等全部自掏腰包,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我们正要学习寻明胜这种“傻子”精神,努力做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人民公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任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特权。

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寻明胜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尽职为民,始终把群众的愿望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虽然生活“最清贫”,却在当地“最得民心”。他曾说过“最愿意和老百姓呆在一起”,在任职县国土资源局长半年时间就跑遍了各乡镇的沟沟坎坎,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做到了从基层、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权力授自人民,必

须服务人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要摆正党员自身与人民群众的位置。以前,我们常讲,党与人民是“舟水关系”、“鱼水关系”、“师生关系”。现在,我们更强调这是“血肉联系”: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就会失去血脉,失去根基,失去力量,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就会遭到群众的反对和疏远。

同为国土卫士的战友们,我们要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积极学习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把他作为一面镜子,通过“照镜子”找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像寻明胜那样为民、务实、清廉,对党忠诚、执政为民、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彻底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学习寻明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

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然而这并没有关系,生命的关键是在于这短暂的一生中,你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寻明胜同志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关于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有很多的感触。他的人格魅力让我深受感染,他的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深深感动了我;他的正直、善良深深影响着我。这样的先进事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寻明胜同志的先进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自己始终如一的座右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无私,什么叫做创新。

做人做事清正廉洁,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一身正气,浩然自存。透过历史的镜子,就要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鲜亮照人。面对各种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守一身正气不染尘的节操,

~ 26 ~

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

工作中,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不等不靠,遇到困难就想法克服,见到矛盾就主动化解。把平凡的事能做到最好就是不平凡的,工作中少一些埋怨借口,多一些踏实肯干。对

领导交办的工作不讨价还价,尽职尽责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是等待观望,而是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加强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做一个领导放心、同事欢迎的人。像黄牛一样不知疲倦地耕耘着,迸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真正做到人品至上,业务至精,工作至善。

2014

年8月7日

~ 27 ~

推荐第5篇: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从放映室出来,我心里就在想像雷锋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如今到哪里去找?而郭明义无非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一个21世纪看似离我们很远,却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活雷锋”。

郭明义,一个平凡的工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他坚持20年来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16年来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人物,不愧被评为“学雷锋标兵”。雷锋身上的爱心和奉献的精神,在郭明义的身上可谓被发挥的凌淋尽致。

有人问他你自己并不富裕,为什么还去帮助别人?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而郭明义的回答很简单:送去几百元钱和急需的东西,就能帮助一个家庭渡过难关;拿出300元钱,就能让一个孩子有学上,这都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那么自己的人生便无怨无悔。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虽然我们做不到像郭明义一样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奉献给社会,但是我们能够选择做一位懂得感恩的人,我们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全球气

候在变暖,而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一些为了谋取一己之利的人们只知道大肆的砍伐林木以及燃烧矿物燃料,他们有考虑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吗?他们的公德心哪里去了?

郭明义的个人报告深深的感动了我,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爱就是奉献,就是一个人能为人民做点什么,多做点什么?幸福就是一个人能够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依赖,被社会所需要。郭明义的精神让我感到震撼,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多一点爱,就多一点色彩,如果大家都像郭明义一样有着爱与奉献的精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的和谐,生活也会更加的美好!

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一个为他人掏心置腹的人,一个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于社会的人,我想在几十年后,就是几百年以后,人民也不会遗忘他,因为他谱写的不是一首流行曲,而是一部生命曲。

推荐第6篇:寻明胜先进事迹材料

寻明胜先进事迹材料

(记者李龙通讯员赵洪文)在沂蒙这片蓬勃发展、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有一个人用自己的生命传承发扬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他舍小家顾大家,克勤克俭、大公无私;他是儿子眼中的慈父,从小就教育儿子要比成绩、不比享受,弥留之际还嘱咐孩子“要感恩”;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五加

二、白加黑,像铁人一样的工作,即使患病住院也不忘未完成的工作;他是百姓眼中的好官,“他最牵挂的人是俺们老百姓,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不仅把富裕刻在了费县芍药山上,把奉献刻在了沂蒙大地上,也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老百姓的心碑上。

他,就是费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寻明胜。 “他就像这青石缝里的核桃树”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这首著名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在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费县。寻明胜到费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之前,在费县芍药山乡担任了7年主要领导。

原芍药山乡副乡长李广富告诉记者,寻明胜刚到芍药山乡时,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裸岩,土地瘠薄,砂石遍地,“远看青山羊,近看是石廊,仔细一看石头缝里还有几根地瓜秧”,形象反映了这里的地形地貌。当时芍药山乡是全县最差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许多村民苦扒苦做忙活一年,收入不足百元。

而如今,核桃树已经漫山遍野,沉甸甸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站在芍药山上远望,一片绿水青山好风景。在山腰的小湾村,记者走进了一户农家乐,院落宽敞干净,村民武善友刚送走一批用餐的客人。一提起寻明胜,武善友满怀感激之情,他指着自家十几间房间说:“寻书记是个好人啊,没有他,我哪敢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武善友告诉记者,由于芍药山是纯山区乡,土地条件较差,在家种地靠天吃饭。“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都没什么收入。寻书记来了后,就想法子让我们富起来。他让我们种核桃,开农家乐。”如今,有着6亩核桃树、开着极具特色的农家乐小饭店的武善友保守估算一年能有六七万的收入。

武善友是在寻书记的带领下富起来的,像武善友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村子也就慢慢富了起来。他们也知道寻书记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芍药山是青石山区,缺水、土地贫瘠,发展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见效慢、收入低,招商引资办企业,基础差、难度大。寻明胜上任后,踏遍了芍药山乡的沟沟坎坎。他常常利用午休、傍晚和节假日时间,到山岭沟壑走一走、看一看,去村舍场院跟农民聊一聊。土地零散,干旱缺水,种粮食作物不行,能不能种经济作物、种果树?……就这样一个山一个山地走,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尽悉掌握了乡情民意的寻明胜迅速形成了芍药山乡的发展设想。他在乡党委会提出:“芍药山乡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也能够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这不仅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乡党委、政府的期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核桃树耐脊薄,耐干旱,适宜在青石山区生长,值得推广。”

于是,寻明胜带领全乡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核桃战役”。乡里投资在外面采购了优质核桃树苗,发给农民栽。最初,有农民犯嘀咕:核桃能抵饭吃吗?能不能换来钱?于是,夜里一些农民就把白天种植的核桃苗悄悄地拔掉。这样,白天栽,夜里拔,白天再栽,来来回回折腾。村民不理解,寻明胜没有气馁。于是,他带着乡干部到田间地头,跟农民苦口婆心地介绍种核桃的好处。慢慢地,农民才接受了他的“核桃之梦”。

作为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李广富比村民们更能了解寻明胜实现“核桃之梦”的辛苦。“栽植核桃树时,当时由于当地苗木短缺,急需大量苗木,寻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打听到山西有部分苗木时,他立即带着果树站、财政所的人员连夜坐火车赶到山西,等第二天下午装好苗木后,随同去的人员劝寻书记休息一夜再走,寻书记说,“乡里等着用苗,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你们的卧铺车票我给买好了,我随拉苗车现在就往回赶。”第三天早上7点寻书记带着满身的尘土与疲惫,把苗木拉到乡政府大院,此时他已经两天两夜未睡觉了。提及往事,身材魁梧的李广富眼圈忍不住地红了起来,“他真的做到了像核桃树那样在贫瘠的芍药山上扎下根来。” “寻书记是个好官” 在下山的路上,记者一行遇到了正在路边为核桃树嫁接新品种的女子嫁接队大队长付成彩。据了解,2002年成立的女子嫁接队现在有20余人,是寻明胜一手组建的。指着旁边已经10年树龄核桃树上结的小核桃,付成彩说:“那个是老品种,每斤(鲜果)也只能卖2.5元左右。现在嫁接的是新品种,等过上一两年,每斤就能卖到13元左右。”一边说着话,付成彩一边熟练地用刀片在核桃树上割开一个小口子,然后从提兜里拿出一根小苗木,裁下一个小树芽,然后粘到核桃树被割开的小口子上。当记者询问嫁接的技术从哪里学来时,付成彩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寻书记找专家专门给培训的。“种核桃是无法立即看到效益的,当时有些村民就很不理解。现在大家看到效益了,都在积极种核桃树。我现在就包了20亩地种核桃树,并且有时间就帮忙给他们做嫁接,像刚才这么嫁接一颗芽是1元,一天很容易就能嫁接100多个,挣到100多元。”付成彩满脸洋溢着喜悦。

可一提起寻明胜,记者还是能够从付成彩的表情中捕捉到几分感激,几分惋惜。“他没来之前,我们每年的收成都凑不齐孩子的学费,更不要说家有余款了。现在的芍药山家家有存款,就连汽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寻书记是个好官,难得的好官啊,可惜走的太早了。”付成彩感慨的说。

随行的原芍药山乡核桃峪村支部书记陈庆亮告诉记者,为了改良核桃品种,寻明胜多次到省果科研究所找专家,确定了老品种嫁接改良的方案,省果科研究所的张美勇教授,每次授课,寻书记陪着,认真地记录,并且学会了高接换头、绿枝芽接嫁接技术,他的包里时常带着一把果树剪子,群众亲切的称他为“核桃书记”。

有一次在请专家的路上,车出了故障,当时正值严寒三九,天又下小雪,附近没有修理厂,因为不是在高速公路上,他推车走了两三里路,才找到汽修厂,虽然是寒冬天气但他的衣服都湿透了,事后那位专家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把核桃管理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芍药山的果农,把芍药山作为他的实践基地。

李广富在车上告诉了记者一串数据:寻明胜在芍药山乡工作期间,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硬化道路67公里,修建大小桥涵43座,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一举改写了全乡无硬化路、交通闭塞的历史。建设蓄水池210余个,安装风力扬水机110余台,打深水井6眼,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情况。克服艰苦的环境条件,成为全县第一个村村通有线电视的乡镇…… “他一年干的是常人两年多的工作” 2009年1月18日,寻明胜调到费县国土资源局任局长。报到的第二天,他便召集科室以上干部会议,表明他做人、做事、为官的一贯立场。在笔记中他这样写道:团结同志,发扬民主;积极工作,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奉公执法;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寻明胜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大考就是“双保行动”。随着费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交通、工业、商业、住房等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但当时全县每年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只有不到300亩。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资源,这个“两难”命题如何破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怎样找到最佳平衡点?为了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决策,寻明胜带领局党组一班人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一方面就“双保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与县里主要领导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对接”,一方面多次向省厅和市局汇报工作,争取用地指标。在整理申报材料最繁忙的日子里,寻明胜和用地科工作人员一起,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长期奔波来往于市局、省厅递送材料的路上。2009年以来,省政府共批准费县23个批次和2个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3796亩,保障了新时代药业、银光化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管理土地是件天大的事,可管好土地又是件天大的难事。2010年,费县首次被纳入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在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实地开展疑似图斑核查工作,一个图斑一个图斑过,一个地块一个地块查,有时走访一些干部群众,了解该图斑涉及地块的实际情况。那些日子,他一连几天工作到凌晨,分不清是上班还是下班。有一次,为了迎接第二天检查,夜里1点多,他步行30多分钟到分管副县长住处研究工作。谈完工作,天已经快亮了。

寻明胜深知,国土部门承担着服务地方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做好国土工作,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劳,忍受更多的痛苦,面对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多的压力。在领导和同事的印象里,寻明胜是典型的拼命三郎。近三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国土工作的最前沿和同志们一道摸爬滚打,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工作就是“五加二”和“白加黑”。在费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刘敬传的印象中,加班加点是寻明胜的家常便饭,“早上在出发的路上,中午在工作的现场,晚上亮着加班的灯光,这就是寻局长一天工作的三部曲。”

在寻明胜去世后,人们在他遗物中发现了12个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安排,每一页都传递着沉甸甸的分量。

有人曾为他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劳动者每个工作日是8小时,一年不请一天假,工作时间约2000个小时,而寻明胜的实际年工作时间达4800多小时,也就是说,他一年干的是常人两年多的工作。 “明胜这样的干部,我信服!” 作为手握一定权力的国土局长,寻明胜无疑面对着钱、权、法的考验。到国土局赴任之初,在和全局职工见面的大会上,他郑重地说:“大家都不要跑、不要送,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同志们扎扎实实地为民做事,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

有一位老干部,他不信寻明胜就这么干净、不收受礼品,他逢年过节就在寻明胜家门口转悠,看看能不能有人把礼送进去,他连续盯了寻明胜家门三年,没见一份礼送进他的家门。他逢人就说:“明胜这样的干部,我信服!”

有一年过春节,为了不让送礼人进门,寻明胜把家里灯全都关掉,一家人摸黑吃饭。他对家人说,哪怕是一点土特产,开了一条缝,就关不住这扇门。

作为一名国土局长,官虽不大,但来求他“办事”的人不少,面对权力与利益,寻明胜始终洁身自好,做到“常在河边不湿鞋”。他给自己定了个“三不”原则:不沾公家便宜,不收受财物,不在局里安排一个亲友。

有一次,一个人到局里找寻明胜办事,提去了两盒茶叶,寻明胜立即对那个人说:“你要说事,就把东西拿出去;要不你啥也别说!”随后,寻明胜叫来办公室主任刘敬传:“以后,凡是提着礼品来的,都一律不要进来谈事!你一定要帮我把住关!”

寻明胜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不收受别人的小恩小惠,也时时向干部职工敲警钟,防患于未然。他多次在会上告诫大家,为人要正直,要按原则办事,不可徇私,不要因一点小事情毁坏了自己的形象,毁坏了国土系统的形象。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办的事,一口水不喝照办;不能办的事,给座金山也不能办!” “心底无私天地宽” 2004年底,山东开始推行国土资源集中垂直管理。由于费县乡镇国土所人员多、情况复杂等原因,收编工作一直久拖未决。寻明胜上任后发现,全县18个乡镇,国土所在册职工加起来达到368人,有的所竟多达36人,少的也有十几人,而全县定编只有103人,要减少三分之二的人员,难度太大。减谁留谁,放在哪个领导手里,都非常棘手。

寻明胜明白,乡镇所收编牵扯社会稳定,牵扯几百人的个人利益,一定要拿出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收编方案,完成后,要让大伙信服。

当时,寻明胜的妻子也在乡镇国土所上班,按规定完全符合参与收编考试的条件。但在收编考试前,寻明胜动员妻子主动放弃考试,妻子想不通:“明胜,俺不求你照顾,只要一个公开竞岗的机会,考不上,俺就认了!”寻明胜说:“你就是靠真本事考上,也会有人不信。”就这样,寻明胜的妻子最终没能进国土资源局工作。

寻明胜有个堂妹也在一个国土所工作,考试前,有人说闲话:“人家的哥是局长,还用考吗?考也是做做样子!”最后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堂妹没考上,当然也没能进国土局。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事哲学,虽然说不上每日以此三省其身,但他行事做人必以此为准绳。寻明胜喜欢书法,尽管这两年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他还时不常忙里偷闲,展纸挥毫,写上几笔。一来可以学书练字自娱,二来可以用这些警句格言随时随地警示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 “明胜,怎么就那么忙啊!” 寻明胜的父亲去世早,母亲80岁了,独自在乡下生活。平常他工作繁忙,很少能抽时间专门回村去看母亲,妻子就默默地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对母亲尽孝,对孩子尽责。母亲理解他,可也总是念叨:“明胜,怎么就那么忙啊!”

2011年9月25日的傍晚,已经得知自己肝癌晚期的寻明胜突然跟妻子说,他想回村去看看母亲。那一天,他感觉步子那么沉,那么重,从村头到母亲的老屋,短短几百米,仿佛迢迢万里。走到家,他见院墙上结了一个大南瓜,执意亲自爬上去把它摘下来。下来时,他已是面色苍白,厚厚的外衣被汗水湿透。老母亲心疼地说:“看把孩子累的,娘明年再不种这些南瓜了。”那天晚上,离开母亲的老屋回城时,他一步三回头。“娘,我走了……”谁又知道,这一走可能就是与母亲的生死诀别。

9月28日,寻明胜还带领局里几名工作人员到梁邱国土所查看工作。后来所里的同事回忆说:那天他“那一连串的咳嗽,那强打精神的情形”让人难忘!9月29日下午,寻明胜带领全局离退休干部及科室中层以上干部50余人查看“两河”治理改造现场。10月3日,在县领导的劝说下,他住进了省肿瘤医院。局里的同志去医院看他,他还是挂念着工作,挤出笑容,问土地增减挂钩情况,问山丘区勘查找水工作,问“两河”改造和“一城五地”……11月8日,寻明胜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肝区剧烈疼痛,医生只好给他打吗啡止疼。弥留之际,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说出最后两个字:感恩。

2011年11月10日,寻明胜因病逝世。这年,他年仅48岁。

人们不愿相信,看上去一向身体健康的寻明胜在住院才37天便突然离去;人们更不愿意相信,今后将再也见不到那个每天和大家朝夕相处的忙碌身影……

逝者已逝,但他的精神永存!

推荐第7篇:学习了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报告心得体会

学习了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报告

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70年?80年?抑或100年?学习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寻明胜同志的事迹报告后,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寻明胜同志用48年短暂的生命丈量价值,必将永远活在沂蒙老区人民的心中。

一辈子的生命坐标,心永远贴在老百姓的脉搏上。寻明胜刚到芍药山乡工作时,芍药山乡是远近文明的贫困乡,位置偏僻、资源匮乏、民风保守,寻明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整山治水、修路架桥,通过扎实苦干、不懈奋斗,在青石板山岭地上建起全国闻名的“核桃之乡”,让当地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寻明胜就是这样的人,他怀着对党的忠诚、对老区人民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老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老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一辈子的精神品格,就是一心为公、清白做人。“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世哲学。寻明胜担任临沂市费县国土局局长时,手上不能说没权,但他坚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能办的事,一口水不喝照办;不能办的事,给座金山也不能办!”这是寻明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所有接触过寻明胜的企业老板、亲戚朋友,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不好说话”。为了不让送礼人进门,寻明胜甚至在过年过节的晚上把家里的灯全都关掉,一家人借室外街灯摸黑吃饭。他一件50元钱的米色夹克,从干乡党委书记时就穿着,在国土资源局干了三年,又穿了三年,被人们笑称“夹克局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向寻明胜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一辈子的为官情怀,愿意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担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以来,寻明胜记下了12本工作笔记,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同事们说,他一年干了常人两年多的工作。长期超负荷忘我工作,寻明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之树正在悄然枯萎。当他通过检查获知自己已是肝癌晚期,生命只有两个月的时间的时候,他依然坚持检查工作、察看现场;病重住院期间,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尚未完成的工作。寻明胜这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境界,把职业当做事业的情怀,值得我们所有学习。

当前,全党正在自上而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学习弘扬寻明胜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事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勤勉务实、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我们要把寻明胜精神,转化为下一步工作的动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做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转化为精神家园的“防火墙”,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廉政底线,坚决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推荐第8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寻明胜事迹观后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党的群众路线忠诚实践者寻明胜

寻明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当过芍药山乡党委书记,干过费县国土局长,用他48年短暂的人生历程,诠释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听过、看过他的事迹的人,在他身边与他共过事的人,无不为他的先进事迹而感动的热泪盈眶,为他的英年早逝而遗憾,为我们失去这样一个好干部而痛心。他的一生,是踏实做事的一生,是爱岗敬业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学习的一生。

踏实做事,爱岗敬业。无论是任费县芍药山乡的党委书记,还是做费县国土局长,寻明胜都秉持着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为百姓谋福祉。修路工地上,他跟群众一起铺石栽树,经常忙得喝不上水,吃不上饭,有一次诱发低血糖晕到在工地,醒来抓一把花生米吃几口接着干。水库出现险情,他吃住在大堤上,一身泥水,白天扛沙袋,夜间忙巡查,一待就是七八天,直至险情排除。他就是这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群众当亲人,与百姓心连心。在他的带领下,硬是在青石板上把芍药山乡建起了山东省最大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如今芍药山乡核桃遍地,百姓生活节节高升。到国土局工作后,

他深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责任重大,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实际年工作时间达4800多小时,最终积劳成疾……

老实做人,公道正派。国土局长的身份,在有的人眼里,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源源不断的金钱。可寻明胜并没有把局长身份作为谋私的工具,他深知,凡事出以公心,才能带来公平和公道,也才能获得人们真心的认可与敬重。于是,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国土所收编时为自己的妻子和堂妹谋一个位置,也没有在逢年过节时利用职权大肆收敛钱物。“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世哲学,他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谋私利、为朋友办私事,哪怕只是打打擦边球。家里有事,从不动用公车;偶有家庭聚会,就将司机支得远远的。有一次,寻明胜在一家饭店有接待任务,恰巧家人也在那吃饭,司机看到后,打算把十几元饭钱一起结了,他立即发火道:“公家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

艰苦朴素,保持本色。单位开支,他能省则省,从不多花乱花一分钱;个人生活,他勤俭节约,一件五十元的茄克衫穿了几年;对待家人,更是公私分明,不搞特权,不给单位添麻烦。这样的“特立独行”,反映的是他做人的本色和早已融入骨子里的品性,既不是“作秀”,也不是一时兴起。偶尔一次节俭不能见真性情,一辈子保持这种作风,就显难能可贵!

作为办公室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

要结合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寻明胜为榜样,身体力行,干事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建设富强美丽和谐新沂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9篇: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2010年12月15日07: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生命践行共产党人的誓言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委书记 杜延茂

2008年,我从南充市建设局长岗位到营山任县委书记。去营山前,我就听说文建明是个抓发展、促和谐的优秀基层干部。同他一起共事几年来,我深深地感到,他推行百姓经济,善解基层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好典范;他心系群众,改善民生,是“一心为民”的好书记;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创先争优”的好典型。

前些年,“三农”问题是基层最大、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抓发展。文建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解决发展难题上,他推动的“百姓经济”富了一方人,暖了群众的心。群众都称他为“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有一年,有关部门推广种植红辣椒,给了城南镇1000亩的任务。文建明到走马村调研,熟悉市场的农民对此纷纷摇头,他尊重群众意见,硬是顶了回去。有人劝他,这是年终要考核的成绩,他却说:“这成绩、那成绩,老百姓生活好了才是好成绩!”那一年,种植红辣椒的都亏了,而走马村农民靠发展姜、葱、蒜等“佐料产业”,从每亩地里“刨”出了两万多元。去年,城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80元,7年时间翻了两番。群众高兴地说:“县委给我们派了个好书记!”

面对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尽心尽力的,但也有少数干部遇到困难绕道走,有了矛盾往上交。文建明却不同,无论碰到多么大的困难和矛盾,他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化解,不让上级操心费神。他扎根基层30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过,在4个乡镇担任过“一把手”。每到一处,都能“治乱平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投资10亿元、惠及30多万人的南北两河整治工程。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涉及棚户区拆迁20多万平方米,面对这一难题谁都不愿承担。没想到,身患癌症的文建明会主动请战。拆迁户不止一次地对他拍桌子、摔茶杯,他却总是耐心劝解。

当时,城南镇化育桥社区有一位姓王的拆迁户,带头提出过高要求,扬言不达目的不罢休。得知这一情况后,文建明一趟趟跑到他家,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很快平息了事态,社区内80多户居民全部拆迁,并带动2000多户顺利拆迁。如今,两河沿线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都说:“县委政府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做好基层工作,最关键的是对群众要有真感情。这些年来,文建明同志一直以服务群众为乐,用一颗热心、诚心和爱心,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真心爱民的好书记”。

文建明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俭朴的人,自己从来不办生日,却偏偏喜欢给老百姓办生日。他经常自掏腰包给退职老支书、孤寡老人等办热闹的生日。五保户李大爷逢人便讲:“我都10多年没办过生日了,也没有人问起过,连自己都快记不得了,文书记居然还来给我过生日,我这把老骨头好有福气啊!”

30年来,文建明一直把基层作为彰显人生价值的舞台,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群众、奉献给党。特别是他身患癌症5年来,19次上手术台,19次回归工作岗位,与病魔搏斗,与时间赛跑,在工作中创造了生命奇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群众都由衷地称他为“活着的焦裕禄”!

正值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的时候,我们营山县涌现出了文建明这样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这是我们营山的光荣和骄傲。我们要广泛开展“深入学习文建明、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文建明同志学习,争做文建明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推进营山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像文书记那样去温暖别人

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先锋村村民 胡一兵

2002年,因三峡工程我们全家从重庆开县移民到先锋村。这里离县城很近,移民的房子比当地群众盖得好,分的田土也好。但由于人生地不熟,我杀猪卖肉,生意很不好做。本地屠工上午11点就能卖完一头猪,我却从早到晚也卖不完半边,肉常常烂在家里发臭。很快我的移民补助费就亏光了。

2003年5月的一个赶场天,快到中午了,我的猪肉还剩下一大半没卖出去。看着其他屠工收摊,互相吆喝着去喝酒,市场里的人越来越少,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越想越生气,就扛上没卖完的半边猪肉,喊了 60多个移民兄弟,冲进了正开会的城南镇政府会议室,把猪肉啪的一下摔到主席台,大吼道:“开啥子会!哪个是文建明?喊他出来给老子卖肉……”事先我们商量好了,如果当官的不管,就把事闹大。这时一个干部走过来说:“兄弟,我就是文建明,有啥事慢慢说,不就是卖肉嘛,我今天帮你把肉卖完。”让我意外的是,文书记竟然真的叫人借来了秤,动员在场的干部,你一斤我两斤,不到半小时就把100多斤肉全卖完了。他把卖肉的1000多元钱递给我说:“兄弟,你先回去,过两天我就到你家来,你的困难我会帮助解决。”当时,我甩下了一句话:“等着瞧,处理不好老子找县委!”

两天后的一个中午,文书记和另外两个干部样子的人来肉摊找我。当时还以为是趁我单枪匹马来抓人,文书记笑着说:“胡老板,给我来两斤肉,今天我们自带伙食去你家里吃中午饭。”我不信,故意一刀划了四五斤肉摔给他,他竟然二话不说付了钱。他还从兜里拿出两百元钱放到我手上,让我去补交拖欠的税款。我二话没说就把钱收了。心里想:“不要白不要,你既然要装亲民,我就让你继续装,看你能装多久。”

那段时间,文书记就像把家安在了移民点,每天都要来走访一户,每户一坐就是半天。记得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讲:我们的亲人在外打工,我们的孩子在外读书,他们都是那儿的移民,大家善待三峡移民,就是善待自己的亲人。他还组织我们办起移民节,融洽移民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后来,我的猪肉也好卖了。

2005年初,我不满足杀猪卖肉这样小打小闹,骑着摩托车考察了周边14个县,决定搞一个养牛场。可妻子担心我搞砸了,死活不同意,把家里的3万多块钱藏起来了,还说只要我搞养殖,就跟我离婚。一天,文书记到村里了解情况,我像遇到救命恩人一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困难。第二天,文书记把一本存折递到我手上说:“放心!赚了,我一分不要;赔了,一人一半。”文书记是用自己的工资卡去做抵押,帮我贷款!我一把拉住文书记那干瘦的手,连感谢的话也说不出来。文书记让我这个杀猪宰牛的汉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那一年,在文书记的帮扶下,我大获全胜。除去存栏牛,纯收入18万元。2006年,又收入24万元。我学会了挣钱,还得学会做人,我也开始像文书记一样去关心别人。寇祥文、桑润民等一批村民,在我的带领下成为养牛专业户。我们还成立了营山先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钱包鼓起来了,又一个强烈的愿望在脑子里出现——我要入党,要像文书记那样受人尊重!

离开老家开县到城南镇落户已经8年多了,我在文书记的帮助下,终于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2009年7月1日,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面前我郑重地承诺:要做文书记那样的好党员,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文书记用爱民之心温暖了我,我也要像文书记那样去温暖更多的人! 他给我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景阳社区居民 卢家明

我是个盲人,今年35岁。我人生的前26年眼睛都是好的。1995年高中未毕业,我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我到新疆搞过建筑,去福建跑过销售,几年下来,我已小有积蓄。1998年,我在老家修起了村里第一座砖混结构的楼房,老婆生了个可爱的女儿。

眼看就能过上好日子了,病魔却降临到我头上。2001年7月,我得了视神经炎,视力越来越差。我不得不辞掉工作,到成都,上北京,跑河北,四处求医看病。不但花光了我本来不多的积蓄,而且还向亲戚朋友借债5万多元。

背了一身债,我的眼病却没一点好转,到后来就只有微弱的光感了。从明眼人到盲人的滋味太痛苦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离我远去,今后的几十年我只能在黑暗中度过。

从此我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摔东砸西。看到我这样,父母不知道哭了多少回。老婆对我也很失望,一气之下回了娘家。那段时间,我心灰意冷,多次产生了自杀念头,都是母亲拉住了我。

一天上午,居委会李主任突然敲开我家门说:“文书记来看你了。”文书记对我说:“小卢,李主任把你的情况给我说了,我今天来看看你,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说。”他耐心地开导我说:“小卢,你现在还年轻,后面的路还很长,况且你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家还离不开你。身残志不残,你要有信心好好地活下去。你的困难我们大家会帮你解决。”

一晃过了半个月,我以为文书记把我的事忘了,没想到一天下午,他又来到我家中。当时我家又乱又脏,文书记歉意地说:“小卢,对不起,来晚了,但是我说过的话就一定会算数的。你这种生活可不行,一定要改变。”接着他说,他为我联系好了盲人按摩免费培训班,叫我好好学。培训班上,我们残疾人在一起,既认真学习技术,又相互鼓励,逐渐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我学完回来,文书记找到我说:“我在火车站附近给找了个门面,你在那儿开家按摩店咋样?”我早就想开一家按摩店,但我没有钱,没想到文书记替我想得这么周到。后来,他为我设计定做了店牌,找人给安装了空调,见人就宣传我的按摩店。他还联系县残联帮我承担了两年的房租,免费为我提供了一架牵引床。他又叫居委会李主任把我妻子劝回了家。我的按摩店开起来了,老婆也回到了身边,我感觉以前的幸福时光又回来了。

有一次文书记来店里看我,对我说:“小卢,你的按摩技术好,别只顾自己挣钱,可以带几个徒弟嘛,这样你也可以为发展我们这儿的残疾人事业作点贡献。”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2008年,我开始接收学徒,到现在已经带出了24个徒弟,14个是残疾人,还有10个是下岗职工,让他们找到了“饭碗”。除了带徒弟传授技术,我还免费为许多困难患者理疗。老家修公路,我也积极捐款。

来我店按摩的男女老少在聊天时,都说文书记到城南镇这些年,城乡变化都很大,人际关系也很和谐。说起文书记关心困难群众的事情,大家都赞不绝口,都说文书记是个爱民的好书记,跟着文书记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有一次,我听客人说文书记得了癌症,而且动了10多次手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好一个人,怎么可能得癌症呢?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也看不见帮助过我的文书记。可是我知道,正是有了文书记,我的世界才有了光明、有了温暖、有了希望。我和城南镇的父老乡亲都在心里为文书记默默地祝福,祝福他早日康复,祝福他生活幸福,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

我理解你的爱

四川省营山县城关中学幼儿园教师 钟玉珍

我和建明是1981年认识的,1984年结婚,不久后有了可爱的儿子。我满以为这辈子找到了依靠,找到了幸福,可逐渐才发现——他娶的不是我,他娶的是工作。

199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11点过了,建明一瘸一拐地回来了,一进门就喊:“快给我拿套衣服来,冷死了!”我一看,他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嘴唇冻得乌紫。原来,他在朗池镇检查工作回家的路上,骑自行车栽到了水田里。我边给他烧洗澡水,边数落他:“谁让你拼死拼活地干嘛!”半天没人答话,回头一看,他哆哆嗦嗦地蹲在地上。看到他那可怜的样子,我心疼得不得了,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大声吼他:“为什么别人都不愿去的地方,偏偏你要去?”

夜以继日,他果真治理好了几个名声在外的问题乡镇。可我心里清楚,这种忙法,就是铁打的身体也有累垮的一天。万万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2005年,几个村民把建明抬到了县医院。原来,他下乡调研的时候肝病突然发作。看到他身上的水泡从脚踝处长到了小腿肚,我忍不住哭出声来:“建明,你到底是要命还是要工作?”

2005年10月25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当主治医生告诉我,建明很可能得了原发性肝癌时,我拿着化验单的手不停地发抖,眼泪“刷”地流了出来。

一想到可能会失去建明,我又急又怕,吃不下睡不着。他却表现得异常平静,坦然地对我说:“宁愿死,也不愿意拖累你!”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他失声痛哭:“我不要你死!你一定要活下去!”建明的眼圈也红了。他问医生:“能不能动手术?我想活下去!”

万万没有想到,手术后第三天,他就在病床上打起了工作电话。医生来换药打针,他也照打不误。劝了几次都不听,我十分生气,一把抢过手机狠狠摔在床上:“你不要命,孩子还要爹!”没有用啊!他还是坚持工作。

自从生病以后,建明的话比过去少了些,性子也急了些,对工作的热情却有增无减。他好像是在跟死神抢时间,恨不得尽快把所有的事情干完。2008年,繁重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导致他肝癌复发。这一回,病魔远比3年前来得凶猛。一天早上,我起来发现,床上、地上全是头发。他的头发几乎掉光了,可他戴着假发,照常出门工作。镇干部们都背着他抹眼泪。

5年时间里,我陪着建明经历了19次大手术和无数次出差。无论他走到哪,走多久,我都会像搬家似的拎着大包小包跟在他身边。为了他,我天天起早熬药熬粥,没有睡过一个懒觉;为了他,我身体也拖垮了,胳膊也生了病,提不动重东西了……

不是不辛苦!不是不辛酸!然而,当我看到一群群的乡亲提着鸡蛋、水果到病床前看他时,我感受到了真情的回馈;当我听到70多岁的老人硬要用自己的命换回建明的命时,我感受到了真情的宝贵;当我读到贫困学生写来的感谢信,说自己学习很好,将来也要像文叔叔那样为人民服务时,我感受到了真情的力量;当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像他正直的父亲,我心中的所有委屈、淌过的全部泪水,全都化作了由衷的骄傲和无怨无悔。能跟这样顶天立地的人共度一生,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幸福!

建明,我知道你爱我,只是你把这种爱分给了你难以割舍的老百姓。不管未来的路有多苦,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一切努力延续你的生命,让你更好地活下去,不仅为我和孩子遮风挡雨,也要为基层群众做更多的事情。 同群众一起创造奇迹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 文建明

我已经在基层工作了30年。今天我站在这里,心情很不平静。这些年,我只不过为群众做了一点微薄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讲心里话,说说自己30年扎根基层干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干基层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家境贫寒,我深知农民群众生活的艰辛,深知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改变落后面貌、发展致富。填报高考志愿时,家人劝我学医,我却坚持学农。从那一天起,我这一生就和基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86年7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当天,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滚烫的话语:为了党的事业,我愿付出一切,包括火红的青春、宝贵的生命!30年来,我始终坚信: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死,也要赶在死之前交出让老百姓满意的答卷!

记得2001年我刚到新店镇任党委书记时,那里一年内连换了4个党委书记。村民们放出口风,只要见到当官的小汽车进村,就放狗咬、泼大粪。第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刚到村口,山坡上就冒出100多号人,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扁担,把锄头扁担敲得“咚咚”响,高喊着:“滚回去,滚回去!”我没有被吓倒,诚恳地同大家交流。那一天,村民们一直同我交心到深夜。一位老大爷含泪说出了心里话:“我们恨的不是钱交多交少,恨的是账目不清!如果国家需要,就是把房子卖了我也愿意交!”

这质朴的话语,让我动情:“多好的老百姓啊!没有什么刁民,只有不称职的干部!”我很快开出药方:退钱、换人、查账、选贤。从村到镇,层层清账、清欠、抓发展。当年鲜鱼村就建成了规模养鱼示范片,年产值达80多万元;新店镇也由乱到治,一举甩掉了落后帽子。

2003年,我被调到城南镇当党委书记。上任第二天,仅讨债的就来了30多起。头一回开干部大会,11个村竟来了77名村干部、110多名社干部。然而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一天清早,有位老大娘流着眼泪拉着我的手伤心地说:“孙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转户口需要村镇盖章,可漫山遍野找了几天,就是不见村干部的影子。”我很生气!老百姓办个事,不但要翻越组、村、镇 “三道坎”,还可能遭遇吃拿卡要,真难!思前想后,我把全镇所有的公章都集中到镇上,设立集中办事大厅,规定赶场天的上午9点到11点为全镇办事日。这样一来,过去几天甚至十几天都办不成的事,最多半天就搞定了。老百姓说:这才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

最难忘的是城南镇的税费直收。外地乡镇领导到城南,看到农民群众竟然愿意走几公里路主动到镇上排队交费,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并不神秘。实施村财镇管、集中办公、精简人员以后,百姓缴的是明白钱,拿的是明白票,看的是明白账,方便又快捷,咋会不愿意?这使我们的干部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说群众不听话,肯定是自己干的事不像话;只要真正为群众服务,肯定会得到群众拥护!

近几年来,我们城南镇的群众非常满意的一件事,就是修建14.7公里长的环村公路。这是城南镇6个村、近万名群众渴盼了多年的发展之路。修路前,村民买肥料、卖肥猪都需肩挑背驮,艰辛无比。修路后,短短两年时间里,公路沿线就冒出了50多个农家店和运销户,70多户养殖大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现在的6000多元。我一到城南就对这条路进行了专题调研,当时只有不到50%的人同意。2005年再次调查,只有70%的人同意。到2007年,国家补助乡村道路的政策出台后已有90%以上的人同意修路。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立刻上马,发动村民筹资修路。刚有点头绪,风言风语就传开了。有的怕我中途调走,把路修成半拉子工程。我立刻向全镇人民承诺:修啥路、怎样修,都由村民说了算;群众代表管钱,保证专款专用;路不修好,我绝不离开城南镇。村民们这才信心大增,筹资修通了环村路。许多人感到奇怪,让农民人均筹资400元绝不是小事。村民们为啥愿意?道理其实很简单,尊重民意,尊重实际,不搞强迫命令。

从30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必须尊重老百姓的发展自主权,充分调动他们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百姓经济”。刚提出发展“百姓经济”时,群众以为又是花架子,为了说服他们,我没少花力气。提着电喇叭召开现场会,请来农技人员推广良种蔬菜和水果,开班培训种植、养殖技术,组织大伙外出考察、学习,村民们依然冷眼旁观。我只好挽起袖子爬到果树上,手把手地教他们修枝。3天用坏两把剪刀,汁液染得一身都是,这才把村民们的心焐热了。如今,城南镇瞄准“餐桌经济”、“佐料经济”,已经占领了营山县的大部分市场。但这还不够,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百姓经济能遍地开花,每一户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

以前在肝炎疫区工作时,我不小心染上了肝病。因没及时医治而转化成了肝硬化,2005年确诊为肝癌。5年来,我先后动了大大小小19次手术。面对死亡,不是没有恐惧过,毕竟我当时才42岁。回想起来,这些年长期在农村东奔西跑,对老人没有尽到孝心,没有陪妻子逛过商场,没有给孩子开过家长会……每当看到家人背着我偷偷落泪,我的心都像撕裂一般。可为了向病魔挑战,不管伤口有多么痛,不管全身浮肿还是头发掉光,我都咬紧牙关不流一滴眼泪。只有一次,我当着外人的面哭了。

那是我帮扶过的老党员李松荣。2003年,他因不堪忍受皮肤病折磨准备流浪乞讨,我在火车站拦下了他,筹钱将他送进医院治疗。不久,他突发胃出血无钱输血,我又送去3000元。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谁也不能坐视一名老党员流血流汗又流泪。谁知我得癌症的消息传出后,李松荣竟找上门来了。那一天,看着我瘦得皮包骨的样子,这位沉默的老人泣不成声。他说:“如果老天允许,我情愿用我的老命去换你的命,让你多活几年,多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啊!”旁边的村民们哭成一团,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的眼泪,不是因为自己的病痛,而是因为老百姓对我的那一片深情!

我不怕死。世上的人都要死,人生旅途如同赶车,只不过是早班车与晚班车的区别。可我不能死,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完,还有老百姓大山般的深情没有偿还。每当想起那些提着蜂蜜、土鸡蛋来看望我,却因我的婉言谢绝而流着泪回去的群众,想起那些眼巴巴地盼我回去带领他们发展致富的群众,我的眼眶就一阵阵地发热啊!我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为了培养接班人,这两年我有意识地给镇干部加担子。5年来,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白天干,晚上想,很多个夜晚都是在失眠中度过。5年来,我的头发掉了长,长了掉,掉了再长,人们都感叹这是个奇迹。其实,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时,我已经淡忘了自己是癌症病人这一冷峻的现实。我想,是党组织对我的关怀和信任,人民群众对我的关爱和支持,不断地鼓起了我对工作的热情和勇气,不断延伸着我生命的长度,拓展着我生命的深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虽然得了癌症,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与病魔战斗到底!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为工作奋斗不止!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为群众奉献终身!

推荐第10篇:雷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报告会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于是,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牢牢地印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今天,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我们遂宁一中高兴地迎来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事迹报告团”。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光临今天报告会现场的领导,他们是: 遂宁市关工委执行常务副主任 柴应荣 遂宁市关工委执行副主任 熊高仲 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团常务副团长 文福华 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团常务副团长 李继业 遂宁市雷锋展览馆馆长 何成茂 遂宁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 敬天富 遂宁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副主任 贺益清 遂宁市教育局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向 杰 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个团成员 徐纯杰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下面我宣布:遂宁市关工委、遂宁市教育局、遂宁一中《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报告会》现在开始! 下面进行报告会的第一项议程,

一、请遂宁一中党总支副书记杨玲宁同志讲话。(谢谢杨书记)

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二项议程,

二、请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个团成员徐纯杰老师主持今天的报告会。

谢谢报告团徐老师的精彩报告。 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三项议程,

三、请市关工委执行副主任熊高仲讲话 (谢谢熊主任)

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四项议程,

四、请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敬天富同志讲话 (谢谢敬书记)

接下来进行报告会的第五项议程,

五、请全体起立: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报告会非常感人,非常成功。雷锋叔叔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心中一盏不灭的的灯,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征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这段话曾作为雷锋的生活准则广为传颂。3月5日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我衷心地希望全体同学将雷锋叔叔的这段话作为奋斗目标,让我们厉行节约,把今天报告会的内容在班上讲给其他同学听,响应号召,为社会、为学校、为班级作出一点奉献,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开花、结果,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今天到场的领导和报告团的成员,谢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报告。

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让我们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领导离场。

第11篇: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肖明同志先进事迹:用生命诠释党性——记黄石优秀组工干部肖明

时间:2012-04-05 09:55来源:未知 作者:dbgm01 点击:

1008次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在黄石港区政府的一件普通办公室里,摆设老旧简单,办公桌上堆满各类文稿,唯一特别的是,书柜里静静摆放了几十本手抄笔记。

这是一个工作日,可是,原本应该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人已经永远离开!

2011年12月24日,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组织部副部长肖明因长期劳累导致颅内出血,英年早逝,年仅47岁。

肖明就在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基层组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不会有激动人心的成果,也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一条条必须遵守的纪律和原则。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却是真正的不平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肖明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恪守职业操守,对工作精益求精,用忠诚燃尽了生命之火。

干起工作像\"铁人\",对待干部和群众像\"亲人\",他的事迹感动了黄石,感动了荆楚。

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向肖明同志学习。

甘当老黄牛 一腔热血投身工作

回忆起肖明,所有人都说:\"他太累了,工作起来不要命。

2011年换届前,黄石港区大事不断,均涉及到组织人事工作。作为分管干部、组织工作的副部长,肖明连续加班,忙到凌晨甚至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有时晚上干完活就在沙发上一歪,第二天早上接着上班。

黄石港区政协副主席陆震说,\"他就像一头牛,不论往身上加多少重量,都不吭一声。\"

据肖明的妻子程迎晖回忆,那段日子,肖明几个月来总共只回家陪她吃过3次晚饭:他早上6点半起床,妻子还没醒;晚上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妻子已经睡着了。

2011年12月16日,头痛难忍的肖明到黄石市中心医院检查出颅内出血,迅速转至武汉同济医院。18日中午,身在重症监护室的他,向同事发出最后一条短信:\"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提名,请尽快向各单位收集齐材料……\"

程迎晖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想着工作,真是不要命了!\"

肖明断断续续的说:\"这些工作都是我经手的,别人不知道,得事先告诉别人,我怕万一真的醒不过来了,影响了工作啊!\"

12月21日下午,肖明的头痛再次加重,当晚7时被推进了手术室。24日凌晨1时45分,不幸去世。

\"在他去医院前,其实已经头痛了一个星期,以为是得了感冒,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没有告诉任何同事。\"

回忆起丈夫生前的生活点滴,妻子程迎晖泣不成声,肖明在弥留之际,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婆,对不起,我陪你的时间太少!\"

就在肖明闭上眼睛的前一刻,他双目凝视着妻子,泪水不停地向外流。程迎晖知道他是在表示对家庭、对家人的歉意。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是在责备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公、好父亲。

把琐碎工作做到完美 不让党的形象受影响

一名组工干部,常常扮演的是\"幕后\"角色,嘴要紧,心要正,还要常受委屈。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肖明在黄石港区的年度考核中经常得第一。

\"他白天都在跟干部们谈心,只有晚上的时间加班写材料。\"黄石市妇联党组书记胡俊介绍,肖明的办公室总是开着门,谁来都递上一根烟,泡上一杯茶,耐心倾听,从没见过他发脾气。

肖明从事组工工作14年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成为全区组工干部队伍中的\"活字典\"。私下里,周围的年轻同事都不喊他\"部长\",而是直接称他\"老师\"。

区直机关的几百名干部,肖明不用看档案,都能知道姓名、年龄、工龄和家庭情况,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这些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严守组织机密是组工干部的重要素质。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立军大肖明12岁,两人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在黄立军改任非领导岗位的头一天,肖明拉着他喝酒谈心到深夜,却没有透露一丝口风。

去年,肖明带领同事编纂十八大代表的提名名册,一直忙碌到凌晨才把一百多页的册子装订好,最后一次校对发现,有个代表候选人的籍贯写错一个字。对于这个微小的误差,有人表示可以忽略。肖明严肃的指出,\"任何差错都可能对选举带来影响,必须纠正。\"最后,重新把厚厚的册子拆开修订,快到天亮才忙完。

考察干部的\"德\"一直是难点,肖明去年12月制订出《关于对干部的德进行考察评价的实施办法》,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16个指标对干部的德做定量考察,《办法》作为课题被全国党建研究会定为一等奖。

关心同事 帮助群众 像蜡烛一样温暖他人

\"肖明的人生不像烟花那么灿烂,可是像烛光一样给人温暖。\"市妇联党组书记胡俊说,肖明从不为自己考虑,可是心里总是装着工作,装着干部和群众。

肖明的姐姐知道他每天晚上要忙到很晚才回家,便将自己一辆半旧的小车送给他作为交通工具。而肖明却让\"私车公用\",外出开会开自己的车、送同事回家用自己的车,而他从没在部里报过1分钱的油费。

\"只要有人加班,肖部长一定在,不管多晚,都会用车把同事送回家。\"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李学说,肖部长是一个没有领导架子的人,他总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感染他人,跟他一起加班,即使很累,也很舒服,\"同事们总是笑言,肖部长是全区级别最高的司机。\"

2007年,区委组织部挂点延安路社区,肖明坚持每周五下午到社区开展劳动。社区书记黄朝著说,肖部长是个领导,更像个大哥,每月的第一个周末,一定会来社区走访,风雨无阻。\"他把社区每个角落都跑遍了,清理了八处死角,对两条路进行了改造。\"

延安路社区居民黄太春,是位下岗党员,他在外打工时学得一手纺织的技能。黄太春想回家开办一个纺织厂,却苦于缺场地、缺资金。肖明得知情况后,利用朋友关系,为黄太春争取到了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场地。2009年下半年,黄太春的纺织厂办起来了,目前生意红火。可帮他办厂的肖明却倒下了。

当黄太春得知肖明去世的消息后,这个大男人放声痛哭。

第12篇:崔国胜同志先进事迹

崔国胜同志先进事迹

崔国胜同志生前任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校长,2005年9月6日因病逝世,年仅49岁。崔国胜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献给了林业教育事业。l978年崔国胜从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他一干就是二十七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当校长,他都以全部的心血和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当教师的十几年里,他牢记党的宗旨,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感情扎根在林区,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克服重重困难,在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在当校长的日子里,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挂念的是学校的发展。他亲手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办成了远近闻名的全省 森工名牌学校。二十七年来崔国胜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林业教育战线上,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2000年起,共有1762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有8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高考升学率居牡丹江地区各市县前列,创造了全省森工林区中学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他个人先后荣获省森工总局拔尖人才,省专家型校长,全国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

1978年崔国胜从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毕业,他一毕业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林区的教育事业,走进了海林林业局一中的校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初登讲台,因学生基础太差,难以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一向不服输的崔国胜为了尽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每月从微薄的几十元工资中挤出些钱,买来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每年自费订购l0余种有关教学方面的报 1

刊杂志。为了备好一课,他经常反复推敲;为了一个小问题,他曾去几十里路以外的老教师那里取经。白天,忙碌一天;夜晚,则把自己关在自家的小屋里,点亮那盏9瓦的台灯,反反复复地推敲着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教案写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高等专业课程,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文凭。同时撰写并发表了40多万字的教学论文,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他执教的班级政治学科的高考平均分数,列全省森工系统和牡丹江地区各县级学校第一名。

教好一门课不容易,当好一名班主任更不容易。在海林一中他整整当了13年班主任。他把当班主任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接了当时全年级基础最差的“慢班”。好心的老师曾提醒他:千万别当那个班的班主任,出力不讨好。可是他心想,当老师不能怕苦、怕麻烦,只要多付出一些心血和汗水,肯定会有收获的。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当初那个谁都没瞧上眼的“慢班”,学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达84%,列全局第一。

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苦磨砺,让他真切地爱上了林区教育事业,也将他的命运与学校和孩子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于198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他常说:“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用惊天动地的誓言,只要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就一定能取得一流的成绩。”

80年代后期,林区经济陷入了“两危”的困境,林区教师工资低,导致大批骨干教师流失,海林林业局一中也和其它林业学校一样陷入 2

了既教不了,又办不下去的怪圈。就在这时,海林局党委选中了在教学一线的崔国胜,让他担当起让一中起死回生的“掌舵人”。

此前,崔国胜连一天的中层干部都没担任过,从一名普通教师一跃成为一名校长,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这样的升迁太荣幸了。然而,熟悉当时真实背景的人们心里都十分清楚,他接过来的是副令人望而生畏的烂摊子。此时,全校只有300多名学生,高中不足100人,其中高三学生仅24人,学校已经连续多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

这期间南方沿海一些名牌学校多次来函来电,邀请他去执教,并许以相当优厚的待遇。其中,珠海市一所中学高薪聘请他去当校长,条件是每月一万元工资,年薪不少于20万。此时在教学上已在省内外颇有知名度的他,完全可以不当这个“千头万绪理还乱”的校长,完全可以像别人一样丢 下这个“烂摊子”,完全可以轻松地挑选一个理想的单位,去施展自已的抱负和才华,率先脱贫解困,但他一一地谢绝了那些别人羡慕不已的邀请,毅然留了下来。他知道:如果高中解体了,势必会影响到小学和初中的发展,那对本来就已相对薄弱的林区教育,无疑将是雪上加霜,他对人讲:“我生在林区、长在林区,是林区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如果我走了,我将愧疚一生。我不能在林区教育最困难的时候离开,我也不相信海林局一中前景渺茫。”

上任后,他曾焦急地寻找着摆脱困境的道路。为了改变教学条件,他曾尝试走勤工俭学之路,在学校周边建起了近千平方米的门市房出租,承租了林业局浴池,接收了林业局幼儿园和印刷厂,但有限的收 3

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的资金问题和师资问题。他四处奔走,寻求联合办学,但都没能成功,有谁愿意和海林林业局一中这所濒临倒闭的学校联合办学呢?

1997年,他大胆地提出了实施“名师战略”,走“内外结合,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高中发展之路,以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强有力地拉动全局初中和小学教育的发展,增强自我竞争能力。他的这一具有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改革方案,很快赢得了局领导的赞赏和支持。

找到正确的办学思路不容易,具体操作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且不说要精心挑选到真正的“名师”不容易,单是把勤工俭学几年来辛苦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底都投入到吸引“名师”上面,那份风险就够大了,更何况习惯了分配“大锅饭”制度的原校教职工,怎么能够一下子适应外聘教师拿高薪、大学本科毕业生拿同等地方工资、原本校教师拿企业的低工资的“一校三制”分配原则呢?于是,校内外有怀疑的,有观望的,有发牢骚的,还有给他“找麻烦”的。

为了求到名师,他主动出击,诚恳地邀请名师。那年春天,他在翻阅《中国当代名人大典》(教育)和《黑龙江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教育系统)时,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兰西一中特级教师安茂森的名字上,没有安老师的电话号码,他通过“114”查到他的电话,几次打电话过去,安老师都婉言谢绝了。可他却不肯轻易放弃,1997年5月,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兰西,“秘密”约见了安茂森。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安老师被他锲而不舍干大事业的精神打动了,这年9月,安老师站到了海林林业一中的讲台上。

为了把名师留下,他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具体困难。 4

为此,他先后两次把局里分给他的楼房让给了请来的名师们。为了给老师们找到合适的住房,他亲自选地方,帮借钱,搬东西,买生活用品,他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安茂森等一批名师。七年多来,他陆续从山东、甘肃、吉林、辽宁、四川、新疆及省内各地招聘了6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特级教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平均年龄38.2岁。目前,一中的高级教师占高中教师的85%,70%是县市级以上优秀教师。

“名师战略”全面推开了,教师们工作热情高涨,良好的校风、学风正逐步形成,流失的学生回来了,很多地方的家长也慕名把子女送来了,一度被人冷落的海林林业一中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在开展“名师战略”中,他始终坚信:只要把点滴的爱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迸放出泉涌般的能量。决不能让穷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生胡连岭,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在家,他听说后,赶了几十里来到他家,进门一看,要倒的房子里一贫如洗,家里没人,一打听在地里干活,他又徒步走了5里多路,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胡连岭父子,做通了他父亲的工作,当天带着胡连岭赶到学校,自己掏钱为他购买了书包、笔和本子,经校委会同意,全部免除了他的学杂费、资料费,并且每月发给他200元的助学金。在2002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樊晓磊是一个单亲家庭,姐姐辍学打工,母亲靠卖冰棍维持生活,他听说后,立即前往他的家里,做通了他母亲不想让孩子上学的思想工作,把樊晓磊“请”回了学校,并给他以胡连岭同学同样的待遇,母子俩感动的热泪盈眶。当天,樊晓磊在他的日记上写下了“为了报答崔校长和学校对我的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一中争光。”在2003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 5

录取,一直到现在,每到放假时,母子二人都到学校来看望他。

近几年,由于学校越办越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送钱送物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一次,省内一所重点学校的老师到海林一中应聘,经过综合考评后,认为可以接纳,临走时,硬要塞给他一万元钱表示感谢,被他严历拒绝。他说:你来任教是靠你的工作能力,绝不是靠关系,更不是靠钱,如果给我钱,那你就不要来了。那位老师深受感动。象这种情况每年不下10余次,但都一一被他拒绝了。

2004年9月初的一天,一位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进校上学,按规定应交7,O00元钱,可是他却对崔校长说:崔校长,我给你5,000元钱,那2,000元交到教导处。当时被他回绝。在收费上,他对外人这样,对自己的家人也是一样。几年前,弟弟家里的儿子升入初中,因分数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按规定应交6,000元钱,当侄子找到他时,望着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他说:“你也要和其他同学一样交钱,如果拿不出,大爷给你拿一部分,你自己家凑一部分”。

在学校扩建过程中,一位开发商找到他,说只要给他学校建楼这个活,先付10万元好处费,以后其他好处费再议。被崔校长义正词严地回绝。

担任校长多年来,崔国胜同志多次拒绝外聘教师的“感谢金”,多次拒绝学生家长的“好处费”。他吃在食堂、住在办公室,没有吃过学生家长一顿饭。即使近年来学校扩建工程不断,经手的工程造价累计达1,460多万元,崔国胜也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的回扣。

6

为了给学校省钱,他出差从来不买卧铺票,坐硬板,每到一处都选最便宜的旅店。每次出差,他的背包里装的最多的是方便面。

在刚开始推行“名师战略”时,面对外聘教师优厚的待遇和几倍于本校教师的工资,教职工们的心理一时难以平衡,他深知能否解决好这一矛盾,直接影响到改革是否有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为此,他身体力行,除了做好校长的本职工作外,还兼任了高中一个年级政治课,最多每周24节课,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他自己始终不拿高薪,还是按月领取很低的企业工资,就连应得的兼课费他也分文不取。有人曾以最低的兼课费做了粗略的计算,几年来,他仅兼课费就少领取两万多元。他的立言立行,同时也感染了广大教职员工,保持了学校过渡时期的稳定。

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后,他把600元奖金,全都捐给了学校,为图书馆添置了部分图书。因工作突出,上级部门两次奖励工资,他都让给了其他职工。林业局每年颁发给他

二、

三万元奖金,他全部用做学校购买办公用品或给老师搞福 利。在崔国胜心中,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作为教师,就要把课教好;作为校长,就要把学校办好。

2004年12月,崔国胜陪妹妹去北京看病,顺便也给自己做了一下检查。没想到自己却拿到一张诊断书:恶性肝肿瘤。当时医生建议他马上手术,可是,学校那一大摊子事,他怎么能放得下,他对妹妹说:“这病暂时要不了我的命,可学校要是因为我的病受影响,那我会真的倒下呀!”他不顾妹妹的央求,放弃了手术,并再三叮嘱妹妹,不 7

要对任何人透露他的病情,包括自己的家人,免得他们担心。

返回学校的崔国胜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都要在学校转上两圈,从教学楼到食堂再到学生宿舍,在学生和老师眼中,他一如平日那份平和与威严。可他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许不多了,要加快点速度尽自己所能多做事。

在崔国胜生命最后的每一天,他都在与死神抗争。打扫办公室的清扫员发现崔校长的纸篓里多了许多空药瓶,可是瓶上都没有标签;师生们发现崔校长时常摁着腰,问他怎么了,他说是腰间盘突出。自知病情不断加重的崔国胜,去年12月底谎称到外地开会,在妻子的陪同下,悄悄地来到北大肿瘤医院,做了射频介入治疗,他只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就急匆匆地返回了学校。

今年7月中旬,中考、高考都结束了,此时的崔国胜感到自己可以喘口大气了,但他的病情已严重恶化,胸部长出一个大包,腰胯部骨头疼痛难忍,他和妻子商定要去医院再看看。7月l6日晚上,也就是临行的前一天,崔国胜还坐在家里拟定学校的中考科生简章。

在天津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崔国胜每天都要接听学校和家长打来的大量电话。这期间,崔国胜对妻子说:“我要死,就死在天津吧,这时候我不能回去,否则会影响师生的人心稳定”。

然而,9月3日,已处于昏迷中的崔国胜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他得知学校的招生已经结束,现已开学,一切步入正轨时,他对家人说:“我要回去„„”,“今年录取分数线定多少?„„”。

2005年9月6日22时38分,崔国胜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挚爱着的事业和无限眷恋着的学校、老师、学生。

8

第13篇:某某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后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义富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发人深思、感人至深,听完之后,我不由自主打开电脑,在搜索栏里输入“竹山王义富”,找到相关网页153篇,脑海里不停涌现的尽是这位老人辛勤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节俭朴实的一幕幕画面,而今天,这位老人却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做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工作,我的事不值得宣传,也不应该宣传……”作为报告会的开头,所有人都被这句朴实的话语打动了。

尽管已经对王义富同志的事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但我仍然无法概括王义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谁呢?他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他是大家学习的楷模?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记者,或者,他是某些人心目中的傻子?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像具有王义富这样精神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王义富同志身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的默默奉献精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同志都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对淡泊名利这一点,却很难做到;我们都遇到过挫折,但很多时候都没有勇气去克服、继而再用一如既往的态度学习工作;也许我们都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过,但或许只是一年、两年,而王义富同志,一做就是十几年而没有一句抱怨;或许我们都可以容忍我们的才华在短时间内不被发掘,也可以容忍短暂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我们却难以接受长期性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王义富面对曾经的进城和提拔的机会,却不争不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王义富同志是位沉默的老人,他平时话不多,尽管他现在出名了,但他不骄不躁,仍然保持低调的作风,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只有沉默,才能更好的工作,我相信,这正是王义富同志的做人原则。对于年轻人来说,王义富同志的事迹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取得了一点成绩,难免洋洋得意、喜好炫耀,而当我们遇到困难,也难免抱怨两句;遭遇大的挫折,我们则容易气馁、退缩,在王义富精神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王义富同志是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自小爱看书报,自学成才,他创作的《硬会计》现代戏、《十星歌》、《社会主义荣辱观彩船歌》、《新农村建设\'三字经\'》等作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农村工作实际,幽默风趣,句句押韵,风格独树一帜。我们都难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如今的成绩啊!

王义富同志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甚至于在写他的事迹时,我们找不到典型,但如果要细数他为老百姓做的实事,我们则需要花上几天几夜,我们再看网上论坛对他评价,好评如潮,他是一位深得人心的好干部,这些,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写到这儿,我终于可以概括王义富同志是个怎么样的人了:他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他心系群众、公正无私、为人正派、原则性强;他淡泊名利、心胸开阔;他勤奋好学、与时俱进……;他是一块经久不衰的金子,所以他走在哪里都会发光;他沉默,但他用笔杆子为老百姓说话;他有一股埋头苦干的傻劲,但绝不是某些人所谓的“傻子”,他是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高尚情操,他是用他沉默的奉献践行“八荣八耻”精神,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14篇:王国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话稿

王国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话稿

同志们:

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美收官之际,卫生系统召开王国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感到,今天这个会开得很好,很有意义。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王国平同志的先进事迹,患者代表杨XX、XX乡卫生院职工梁XX、XX报社记者苏XX等几位同志,分别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诠释了王国平同志的可爱之处、可敬之事和可贵品质,都说得很好,对我们在座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一次群众观点的生动教育。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讲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王国平是我们身边的人,他的事迹可学习、他的精神值得学。

国平同志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村医,过去我们叫“赤脚医生”,顾名思义,就是走村串户、给村民们看病打针的一个乡村医生。国平同志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为什么觉得他的事迹感人,他的精神可学呢?最起码的一条是,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服务,而且是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何为优质,我认为就是竭尽自己全力、实实在在的服务;何为高效,就是不仅不赚黑心钱,不买假劣药,还能让群众花小钱治好病,就是这样的服务;何为便捷,当然就是随叫随到、态度热情的服务。这三点,是每一级医疗单位、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做好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结合本院、本单位、本人的实际去认真思考。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用心去做,凭良心去做,都能做到。王国平的医术和我们县医院、乡镇医院的许多同行相比,肯定不是最好的;他所在的卫生所,更是和县乡两级医院的条件无法相比;就连他自身的身体条件,也和我们健康人无法相比。但在这方面,王国平同志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所以,我说王国平这样的典型,既可望又可及,既可敬又可学。

国平同志是我们全县卫生战线、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代表。他工作在一个很平凡的岗位,可就是在这样小小的舞台上,他能克服身体、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困难,任劳任怨、恪守本职、默默奉献,一干就是十多年,凭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凭的是视百姓为亲人的崇高医德,凭的是钻研业务、竭诚服务的职业操守,所以赢得了家乡父老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尊敬。我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国平同志能被评为“平定好人”、“全市优秀乡村医生”、“全县十佳乡村医生”,就是最好的印证。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普通百姓、心甘情愿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看到了一种追求,一种困难面前不低头,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我们看到了一种境界,一种舍弃我一人,服务一方人的境界。从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全县卫生战线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默默无闻、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我想,这种精神、这种追求、这种境界,正是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也是当前我们推进全县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的一种正能量。所以,我讲王国平的先进事迹、王国平身上展现出的可贵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第二层意思,要以王国平为榜样,对照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对照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追求。

学习王国平,首先要学习他的可贵精神。我们选树典型,不仅是要弘扬正气,更是要让我们从先进身上看到差距,从先进身上汲取力量,让我们学有榜样。王国平就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热爱本职工作、勤奋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尤其要学习他把群众当亲人、竭诚搞服务的奉献精神。

学习王国平,贵在行动,贵在坚持。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卫生系统和全县各单位一样,较好地整改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这种变化,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同时要看到,“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因此,我们卫生系统学习王国平,一定要结合实际,一定要与反对“四风”问题结合起来,与抓好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要从我们日常的不经意的小事学起,从平时的工作细节学起,比如工作纪律上迟到早退的问题,对待患者微笑不服务、甚至态度不好的问题,对待学习不重视、业务不钻研的问题,等等。我想,通过持之以恒地改进这些作风上的小问题,就让人民群众看到大变化,学习王国平就不是一句空话,就落到了实处。

学习王国平,既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卫生系统3000多人,是全县的大系统。王国平是我们卫生系统走出来的先进,竖起来的典型。作为卫生系统的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理所应当先学一步,而且要学出成果,形成热潮。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从局长到副局长,从医院院长到卫生院院长,要先从领导带头、示范先行做起,不仅要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更要做出“向我看齐”的行动,给下面的环节干部,给基层的同志带个好头。二是每位党员要对照学习。王国平入党时间不长,但与我们好多党员相比,特别是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相比,大家扪心自问,有没有差距,自己心里最清楚。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作为一名党员,不只是一个身份,更应该是一面旗帜。所以,我们的每位党员,特别是卫生系统的党员,都应该对照王国平,检查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为普通群众当好先锋模范。三是普通职工要人人学习。王国平也是一个普通人,来自于普通群众。我上面讲了,他所做的事情,和大家每天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了一份对工作的用心,多了一份对群众的真情,学习他并不难。大家和他一样,身在最基层,处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或者叫“最后一公里”。平时和普通百姓打交道最多、最密切。希望大家人人像王国平一样对待工作、对待群众。我想,做到了这一点,再琐碎繁杂的工作,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做人做事的价值,再不理解我们辛苦的患者,也能赢得他们对我们的尊重。

第三层意思,要以开展学习王国平活动为契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药卫生事业。

医药卫生事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事业,医药卫生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全县人民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幸福,可以说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近年来,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医保体系、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奖”、“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优秀县区”等几项荣誉。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医药卫生工作,还有不少环节和方面的基础很薄弱,我们医疗队伍的能力素质、服务质量,与全县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切实加以解决。

这次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开展学习王国平活动,不仅是加强全系统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发展的一个有利契机。希望卫生系统上下,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难点问题,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扎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卫生执法监督,杜绝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探索建立“病有所医”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特困群众无钱就医的问题。要牢牢把握医疗卫生服务群众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水平。要切实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互信,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要进一步引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成效,办好人民满意的医药卫生事业。

同志们!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希望大家以王国平同志为榜样,努力将学习的热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以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效,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群众!

谢谢大家!

第15篇:某某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后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义富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发人深思、感人至深,听完之后,我不由自主打开电脑,在搜索栏里输入“竹山王义富”,找到相关网页153篇,脑海里不停涌现的尽是这位老人辛勤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节俭朴实的一幕幕画面,而今天,这位老人却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做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工作,我的事不值得宣传,也不应该宣传„„”作为报告会的开头,所有人都被这句朴实的话语打动了。

尽管已经对王义富同志的事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但我仍然无法概括王义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谁呢?他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他是大家学习的楷模?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记者,或者,他是某些人心目中的傻子?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像具有王义富这样精神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王义富同志身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的默默奉献精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同志都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对淡泊名利这一点,却很难做到;我们都遇到过挫折,但很多时候都没有勇气去克服、继而再用一如既往的态度学习工作;也许我们都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过,但或许只是一年、两年,而王义富同志,一做就是十几年而没有一句抱怨;或许我们都可以容忍我们的才华在短时间内不被发掘,也可以容忍短暂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我们却难以接受长期性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王义富面对曾经的进城和提拔的机会,却不争不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王义富同志是位沉默的老人,他平时话不多,尽管他现在出名了,但他不骄不躁,仍然保持低调的作风,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只有沉默,才能更好的工作,我相信,这正是王义富同志的做人原则。对于年轻人来说,王义富同志的事迹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取得了一点成绩,难免洋洋得意、喜好炫耀,而当我们遇到困难,也难免抱怨两句;遭遇大的挫折,我们则容易气馁、退缩,在王义富精神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王义富同志是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自小爱看书报,自学成才,他创作的《硬会计》现代戏、《十星歌》、《社会主义荣辱观彩船歌》、《新农村建设’三字经’》等作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农村工作实际,幽默风趣,句句押韵,风格独树一帜。我们都难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如今的成绩啊!

王义富同志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甚至于在写他的事迹时,我们找不到典型,但如果要细数他为老百姓做的实事,我们则需要花上几天几夜,我们再看网上论坛对他评价,好评如潮,他是一位深得人心的好干部,这些,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第16篇:王明钰同志先进事迹

王明钰同志先进事迹

空分气化工区四班优秀党员王明钰同志工作中及时发现C气化炉大盖漏工艺气,经领导果断决定和妥善处理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

11月13日17:00接班后,王明钰同志在抄报表过程中,抬头突然发现现场监控录像R8201C炉头有阵阵青烟冒出,经验丰富的他立即预感到炉头有可能发生了泄漏,于是迅速向班长、值长汇报。班长获悉后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安排现场巡检人员带着报警仪、测温枪和防护用品去现场查找漏点,同时向工区领导和安全人员汇报,工区领导得知非常重视,也马上亲自赶赴现场,到了九楼远远就听到“嘶嘶„„”的漏气声,走近C炉区域,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这时CO报警仪也“嘟嘟„„”的响起,报警值已达高限值。他们在上风口越接近炉头,越觉热浪烫人。用测温枪测炉头外壁,温度高达322℃(正常时约160℃)。经过现场人员仔细寻找发现西南侧R8201C炉大盖法兰处泄漏,灼热的水煤气(H2:38%,CO:41%,CH4:0.08%,H2S:0.16%,温度>1300℃,压力3.8MPa)不断向外喷射,随着炉顶的水煤气泄漏,外壁温度也不断升高。此时运行部邱主任和钱主任也赶到现场。情况万分危急,领导一边安排用软管接氮气对泄漏的大盖法兰进行吹扫,稀释环境中的H2及CO,同时果断决定R8201C停炉,吩咐组织相关人员到位准备停炉。在运行部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经过一阵紧张而有序地忙碌,18时50分,终于将C炉停下。当C炉与系统隔开后,由于泄漏很大,30分钟内压力就由3.8MPa下降到1.6MPa。

正是由于王明钰同志以一个优秀党员的高度责任心,踏实的工作作风,时时刻刻在践行着“严、细、实、恒”的工作态度,及时

发现事故隐患,以及领导果断决定,统筹指挥,才避免了一起重大的爆炸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运行部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第17篇: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里,像朱老先生这样甘于平淡,一心为他人、为社会的人实在太少了。朱老先生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朱老先生是我们传统儒家文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八荣’的集体体现者。朱老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丰碑,当我们迷失在物质世界里的时候,抬头看看这座丰碑,必能汲取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这是朱自明同志1995年至2002年助学对象之

一、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继莲在朱自明70大寿时的感恩之言。是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朱自明同志凭着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1983年至今,历时28年,他捐出18万余元资助72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捡破烂、卖废品,‚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默默履行自己‚希望孩子们能够多读点书‛的质朴心愿,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质朴的语言,饱含了多少希望,在细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最真切的人间大爱

1982年,在张坊担任乡镇干部的朱自明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了解到,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想到自己短暂而辛酸的求学经历,想到自己儿时的梦想因贫穷而破灭,朱自明的心里忽然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不让孩子们重复自己的故事,一个伴随他终身的想法在他心里默默产生了。他泼墨挥毫书写了‚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条幅,也在心里立下了捐资助学的铮铮誓言。1983年,当时月工资仅40元的朱自明同志拿出200元为6位学生发放了奖学金。1983年至1988年,他资助朱学明等3位学生达3300余元,其中朱学明同学直至大学毕业。此后,随着工资的提高,朱自明对贫困生的扶助力度也逐渐加大,从每年捐出一半工资到每年捐助3000余元,直到他1998年退休,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朱自明同志家庭负担也很重,妻子没有工作,儿女尚在上学,但是他并未因此而间断他的助学行动。1991年至1998年,先后有16位学生受到他的资助,金额从每人330元到3940元不等。1998年退休后,儿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没有了什么负担,朱自明干脆捐出了每年的全部工资,现在每个月的1890元退休工资,他都是‚代领‛一下,然后全部送到了贫困学生手中。28年间,先后捐款202474余元资助7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14人考上大学,2人在读研究生。

每年5月2日朱自明同志生日,带着声声的祝福和深深的感恩,当年和现在的受助学生总会回到朱老身边,和朱老的儿女们一起为朱老庆生。说起朱老清贫度日却给他们无私资助时,情到深处,他们忍不住泪洒当场。在长沙工作的朱学明忘不了小时候到朱老家量米度饥荒的往事:‚读书时我虽然成绩很好,但家里很困难,眼看就读不起了。朱老的女儿比我低一个年级,回家把我的情况跟朱老说了,第二天朱老就走路来到学校,后来又去我家看了,从此便开始资助我。朱老对我很好,不但给我缴学费,给我买课外书,还叮嘱我要是家里没吃的了,就去他家量米……他对我就像父亲一样。‛在广州工作的邹武动情的回忆:‚如果不是朱爷爷在我读高三时资助我5000元,我可能连大学的门都进不了。‛现在正在读研的黄春根更无法忘记,在2003年下半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就要升入高三了,但贫困的家庭让他面临辍学,他初中的校长与朱自明谈起此事,说他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父亲腿脚不便丧失劳动能力,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如果因此不能参加高考实在太可惜了,朱自明听了,二话没说,当即拿出2000多元送到他家,第二年高考前夕,朱自明又亲自来到浏阳三中,给他送来了2000多元现金和两盒补品,并嘱咐他沉着应考。 其实,在受助的58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朱自明同志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都是朱自明同志对‚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践诺都浸润了朱自明同志在漫长岁月中永葆的无私大爱!

从一名国家干部到拾荒老人,这是一个时代的‚另类‛。但在他长期的执着坚持中,让人们读出了他生命的精彩和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从张坊镇茶林村洪屋组到张坊集镇,两公里路程,无论寒暑,不管晴雨,朱自明同志在每天上午八点到十点都要走上一圈,路边的每一个烟盒、每一张废纸、每一个矿泉水瓶都被他收入他随身携带的红色塑料袋里。回到家里,朱自明便坐在屋檐下将他捡来的‚宝贝‛细细分类整理好,整齐地堆在角落里。退休后的朱自明便成为了一名‚拾荒老人‛,靠着拾荒,朱自明每年可以获得近千元收入。‚我们自己有田,自己种菜,每个月开支不超过一百元,有千把块钱足够我和老伴过日子。‛在朱自明将全部工资捐助给贫困学生后,他和老伴的生活就基本上靠他一点一点捡破烂、卖废品来解决。

作为一位月工资近2000元的老干部,完全可以在农村和老伴过上充足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毅然将退休工资全部捐出助学,自己却选择了清贫,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靠种菜、养鱼、养兔、养鸡、捡破烂来维持。他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一栋土砖房,在附近邻居新建的楼房旁边显得特别破落,在他家里30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时髦的家具,他睡的是一张即便在农村也已经极其少见的‚架子床‛。没有洗衣机,每天十点后,在山泉水暖和点时,朱自明便开始洗衣,用手搓。朱自明从来没有用过手机,他与在外工作、读书的儿女、孙辈们或者是与他资助的学生联系都是使用固定电话,在他卧室里最现代化的就是那台21吋的彩色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本土新闻是朱自明同志每天不落的‚家庭作业。‛

朱自明同志在对贫困学生慷慨相助的同时,对自己和家人却特别‚抠门‛,他已经15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最新的衣服是1993年在他担任乡镇领导时做的一件西装,‚那时流行西装,我也在浏阳做了一件,不记得花了几十元了。‛现在逢年过节或要出远门,朱自明才很舍不得地穿一次。大儿子1978年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一双棉鞋,朱自明已经穿了整整30年,他还视为‚宝贝‛:‚这鞋子质量真好,今年下那么大的雪,那么冷的天,我穿着出去还是那样暖和。‛退休以后,他再没有从工资中给过老伴和儿女一分钱,1997年,最小的儿子建新房子,他没有给予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儿媳原本想要朱自明支持一下,就对他说:‚爸爸,你在乡上当领导,在外面熟,帮我们去买点钢筋水泥来吧。‛朱自明明白儿媳的意思,满口答应道:‚好啊,你们列个清单出来,拿钱来我帮你们去买!‛结果忙是帮了,但还是儿子儿媳自掏腰包。

朱自明的‚另类‛生活,也曾遇到诧异的目光和风凉话,甚至有以前的同事和好友上门指责他对家人的吝啬,责备他捡破烂丢丑,损害了退休干部的形象。但是朱自明同志毫不在意,‚我不偷不抢,捡点别人不要的东西有什么要紧。‛他依然坦然地走在那条从家到集镇的路上,依然坦然地延续着他的助学行动。今年他又在小河乡重新确定了10名贫困学生为资助对象,上学期已经为每位学生解决了生活费400元。

看到他简陋的生活条件和朴素的穿着,听到他爽朗而开心的笑声,我们对这位拾荒的同志干部不禁肃然起敬!

‚三要‛、‚三不要‛是朱自明资助学生的‚苛刻‛条件,同时也是他至高境界的真实体现,这种低调与淳朴才是其价值的真正所在

对于贫困学生的困难,朱自明几乎是‚有求必应‛,但他同时对每一个受助学生都有‚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要求每一个受助学生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努力学习、要勤俭生活、要为社会作贡献;不要往来、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张继莲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工作,有一次回家要还朱自明以前资助的钱,朱自明说什么也不要,他告诉张继莲:‚我支持你,帮助你,不是要你回报,只要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看着你有出息也就高兴了!‛

山里人纯朴、重情,因此常常有受助学生或家长拿着土特产到他家表示感谢,朱自明每次都会坚决拒绝:‚如果我要你的鸡蛋、土鸡,我不会少给你几百块钱自己去买啊!‛

一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后,给朱自明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因没有运动鞋,进行体育活动时在操场上只能打着赤脚,接到信后,朱自明立即从自己刚领到的40元工资中,拿出15元寄给了这名学生。收到钱后,这名学生马上回信表示感谢,这封信朱自明没有保存下来:‚我不是要他们记住我,没必要嘛!‛

对自己资助贫困学生,朱自明一直相当低调,大多数的资助款项都是他亲自交到学生手中,因为他不愿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更不愿意把他资助学生的事当作新闻进行报道,当地政府领导为了了解朱自明助学情况,曾三次登门拜访,他三次避而不见。两年前,《浏阳日报》一记者听说了朱自明的先进事迹后,采写了一篇短讯进行报道,朱自明读后立即打电话责备该记者没有尊重自己的意愿。这次如果不是他的受助学生不顾‚协议‛而向当地政府领导大力推荐,不是市委领导以‚党的宣传工作需要‛‚强行‛他接受记者采访,朱自明的感人事迹也许还将不为人知,或许我们还无法了解和理解他‚三要‛、‚三不要‛助学的至高境界,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朱自明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拾荒‛老人。

‚选择平凡,拒绝平庸‛,在平凡的生活中记述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朱自明同志将永远是我们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自明同志依然对自己的助学行动说得很少,即便他作为‚政治任务‛而提供的材料也显得过于简单,他把自己长长的助学过程轻描淡写,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平凡的一员,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作是一名普通党员理所当然的责任。当我们为朱老的行为表示我们的敬意时,朱自明笑着告诉我们:‚我祖上三代没有进过学堂门,我自己也只读了四年半书,我现在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为社会作点贡献。‛

朱自明同志选择了平凡,但他并不平庸。28年来,他不仅为72位学生捐资182405余元,同时,前后捐款1.4万余元支持家乡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款3420元,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分别捐款2000元。

朱自明同志195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基层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顾全大局,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5年至今,朱自明同志还担任了张坊中学校外辅导员,他不仅经常来到学校了解学校发展情况,亲自参加学校德育活动,而且他还充分利用关系,牵线搭桥,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争取资金,为学校贫困学生争取扶助。现在在他的努力下,张坊中学与长沙市天心区一中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活动,天心区一中在活动中不仅为张坊中学捐赠电脑等一批价值近4万元的现代教育设备,而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山区教育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为可贵的是,在朱自明无私大爱的影响下,翁开明等朱自明的早期受助学生已经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目前在朱老的联系下,翁开明和他的朋友正资助着张坊中学18名贫困学生。2008年朱自明同志被市关工委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

参加工作至今,朱自明同志多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表彰,先后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工作者‛、‚重教乐捐先进个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五老‛、‚文明市民标兵‛、‚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首届道德模范‛;2008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09年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009年荣获‚浏阳十佳道德模范‛、‚长沙市文明标兵‛、‚湖南省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关于他扶贫助学的感人事迹,《长沙晚报》、《潇湘晨报》、《浏阳日报》、新华网、红网、星辰在线、长沙电视台、浏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导,在每一个人心底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是我最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尊重的人,我觉得朱伯伯是一位品德高尚、充满爱心、高瞻远瞩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什么叫人生意义。我觉得他真的很伟大,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这是朱自明的受助学生的深情感言。是的,像朱自明同志这样,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甘于清贫,忘记得失,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心头,无怨无悔地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第18篇:明顺河同志先进事迹

明顺河同志先进事迹

明顺河,齐河县胡官屯镇大明村一个普通的村民,虽然普通但又不普通,他在村民眼里是一个人缘好的人、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在妻子眼里是一个好丈夫,在孩子眼里是一个好父亲,在父母眼里是一个好儿子。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

他,今年五十三岁,中等身材,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整天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大明村是一个不到五百口子人的村子,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到北一提起明顺河人们无不交口称赞,都说他心眼好。谁家的拖拉机出毛病了,只要一叫他,不管他手里的活有多忙,他都义无反顾地跑过去给你修理,有时修车修到大半夜,这样的活是经常的,有一次他给别人修车又累又困正赶上自己家浇地,安好车出了水他才松了口气。由于经常熬夜困极了,浇地的时候他竟然躺在田埂上睡着了。妻子心疼他,自己在地里拉水管子浇地,她理解丈夫,她绝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他。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提前到场忙这忙那。大事小情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大明村有二十几眼机井,无论哪一眼机井出了毛病,无论哪一个人叫到他,他都毫无怨言的去修理,人们感谢他时,他总是笑笑说:“这点小事,没什么。”2015年秋收连续二十几天无雨 ,土地墒情很不好。他家种着六十多亩地,不仅在大街上的晾晒的玉米需要打理而且还需要灌溉。恰恰就在这时村民 王祥华急匆匆地赶来说他家正浇着地突然机井坏了,丈夫在外打工不在家,明顺河听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急忙跑去撸起袖子就修了起来,不巧就在卸泵时一个螺丝杆滑脱,泵体直接砸在他的左手食指上,疼得他脸上布满豆大的汗珠,鲜血染满了整个左手。王祥华急忙找车要把他送往医院去包扎,可他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紧,我到家自己包扎一下就行了。”经在场的村民们一再要求,他才不得已被送进医院进行了包扎。医院建议伤者住院输液,他说:“这得花多少钱,我不住院。”说完就要走。王祥华及其家人强烈挽留,他才住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想着别人,把自己的事总是放在第二位。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他的妻子也没有埋怨他,也非常的通情达理。明顺河别看他对待别人随和热心,但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一个严父,他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挣钱,可他想不能一味地光挣钱,要让孩子成器成才,得让孩子成就一点事业。那做父母的才算合格。他毅然决然地把两个儿子都送上了部队去接受军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结果他两个儿子没有辜负他这个做父亲的期望。大儿子明国庆2004年参军,200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儿子明国亮十八岁参军,在部队上荣获优秀士兵证八个,2012年6月被部队所在市评为全市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9月荣获“打造铁军”消防业务运动会攀登持钩梯第一名。玉树地震中,获立三等功。面对孩子这些成绩,他幸福地笑了。他深深懂得“子不教,父之过”“子成才,父之功”。在儿子身上他真正倾注了做父亲的大爱。

在平日里,他还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儿子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得讲究孝道。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他首先给孩子们做了榜样。明顺河的父亲在2010年春天被医院检查出食道癌,一直到2014年去世,在此期间,他作为家庭中的长子,不仅带头拿钱给父亲治病,而且还放弃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时常陪护在父亲的身边。住院、化疗、买药、护理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每当邻居看到这些都夸他当儿子的孝顺时。他总是很难过地说:“我父亲拉扯我们弟兄四个长大成人,然后又给我们一一成了家太不容易了。真是太难了,他老人家没有享过一天清福。父亲临了,我尽这点义务又算得了什么。”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生活,他经常到母亲房里问寒问暖,看缺什么东西他及时拿来。在外打工,每逢过节必须家来陪母亲过节。他总是这样,以他那最善良的心诠释着人类最高尚的道德准则。

明顺河同志,以他那平凡的行动,践行着他那不平凡的事迹,他对大明村父老乡亲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他是大明村中最美的人。

第19篇:观《张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观《张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3月25日,参与观看了支队举办的张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站在时代潮流的风头浪尖上,如何适时的把握自己,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积极推动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不为时代潮流所摒弃,这是此次观听张敏先进事迹报告会给我最大的感触!

先进事迹报告中体现出张敏同志“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完美诠释了一名政法干警应有的忠诚本色。张敏同志是新时期全市公安民警的杰出代表,是为了人民利益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忠实实践者,是全市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优秀典范。张敏同志用实际行动彰显了__共产党员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认识到要充分认识学习张敏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自觉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贯彻学习张敏同志的先进事迹:

一、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律在心中、正义在心中,确保关键时刻站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誓死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心系群众、执法为民的宗旨理念;

二、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执法为民的宗旨理念,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真正把执法办案的过程变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过程。要坚持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价值追求。

三、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公正执法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强化公正执法意识,提高公正执法能力,努力通过执法办案来弘扬正气,伸张正义,切实为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做出积极贡献。要弘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四、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切实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我要以张敏同志为榜样,无私献身于本职工作,决心做到“四个要”,一定要富有激情,我要用良好的心态,愉快乐观的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使单调的日常工作变成充满激情与成就感的事业,创造遗留的业绩。二要注重学习,我要带着需求学,带着方法学,不仅是自己看书,更重要的是寻找新的载体,深入基层,通过思想的碰撞和沟通,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组织工作中。三要讲究细节。细节构筑完美,我只有认真和用心,注意工作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担负起组织工作的重任。四要体现高效。我必须依靠团队来有效的开展工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作设备来高效率地开展工作,才能做好组织工作,切实地为人民服务。

第20篇: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为人民服务再苦再累都幸福四川省木里县邮政局马班邮路乡邮员 王顺友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他手中的马缰绳交给了我,对我说“父亲老了,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那年我才20岁。我走的是父亲走过的路,一走就是20年。我走的路都是高山和峡谷,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大多数时候只能露天宿营,在山岩底下、草地上、大树

底下搭个简易的帐篷就睡。一路上,先要爬山,翻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雪山,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冷得要命;下山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气温40多度,又热得要命。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口冰块。最苦的是雨季,常常摔得浑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泥水里。到了晚上,山里更是静得可怕,我燃起火,也想家中的妻子儿女。其实,这些年来我最难受的是觉得对不起我的家人,特别是对不起妻子和父亲。但我不能对不起邮路上的父老乡亲。高原上的各民族兄弟,都讲究做人要实在、诚恳、厚道。说实话,乡亲们对我太好了,组织上对我太关心了,省、州邮政局领导多次到木里看望我,还改善了我家的住房条件,我就是再苦再累也报答不了。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怕别人说我工作没做好,对人不厚道。只要大家说我是个好人,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就满足了。乡邮员是党的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邮政局干部 邵建洲我们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木里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00多座,5000米以上的有20多座,1.3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仅有13万人居住,而且90的人口分散居住在大山里。这里,通过马班邮路,党报党刊、政策文件才能尽快地送到偏远的乡村,党的声音才能传到木里的每个角落;通过马班邮路,远方亲人的问候才能温暖着家乡父老的心田。所以,那里的老百姓都把邮政看得非常神圣。在他们的心目中,乡邮员是党的人,是政府的人。多年来,木里县马班邮路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王顺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王顺友走的是一条异常艰难、充满危险的路。邮路沿马帮踩出的羊肠小道在大山深处蜿蜒,许多路边是悬崖绝壁,稍不注意,就会跌落下去;邮路经常遭遇山体滑坡、山洪暴发以及四处出没的野兽,有时甚至还会遇上歹徒;单人独马走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峡谷中,往往几天看不见一个人影。但在木里县邮政局的记录中,20年来,王顺友从来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他平均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投递准确率达100。王顺友是我们的亲人四川省木里县倮波乡干部 扎西龙布倮波乡是王顺友马班邮路的终点站,离木里县城有180多公里。那里既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在我的眼里,王顺友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不管到了什么地方,总是邮包不离身,不仅白天要背在身上,晚上他也会把它枕在头下睡觉。途中要是遇到雨雪,不管自己是不是遭罪,他总是像爱护命根子一样地保护邮件。倮波乡的高山上有两个村,离乡政府有几十里路。为了让这两个村的老乡能尽快地收发邮件,王顺友每次都绕道走上七八个小时。这两个村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而且很多人都不识字。王顺友每次到这些人家投递邮件,乡亲们总会请王顺友当面把信打开,读给他们听。如果要回信,他还会拿出纸笔帮人写好,分文不收地带回县上,自己掏钱将信件寄往外地。可王顺友总说,这么多年来,要是没有乡亲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我王顺友可能早就死在这条邮路上了。王顺友就是这样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歇地穿行在雪域高原、深山峡谷,不求索取,不图回报。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工作任务也并不复杂。可他用他的信念、执着和热情,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爸爸,我为你骄傲凉山民族中学高一学生 王银海我叫王银海,是王顺友的儿子,今年17岁,现在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爸爸很少在家。我只知道爸爸在邮政局送信,十天半月才牵着马回家,回家后就忙着整理邮件,一两天后,他在天不亮的时候又匆匆地离开了。我先是在老家的白碉乡小学读书。8岁那年,爸爸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把我带到县城附近的博瓦乡小学读书。我11岁时,爸爸在县城给我租了一间小木头房子,我一个人住在那里。就在这间小屋子里,我读完了小学,考上了县里的初中。我已经完全习惯独自一人生活。爸爸很久才能来看我一次。每次父子俩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一顿饭的工夫。爸爸每次来总是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我,偶尔问我一两句钱还有没有学习怎么样完了,他说一声那我走了。我就回答一声嗯。我知道他心里是爱我的,嘴里却说不出来。爸爸每次来,马鞍、马褡子堆满一屋,满屋都是马臭味,可我一闻到这种气味,心里就踏实,就有安全感,睡觉也香。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木里在变化。我理解,爸爸的工作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他为他们

送去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去亲人的问候,我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和骄傲终生难忘的随行采访四川省凉山日报社记者 石进今年1月,我和我的同事一起,跟踪采访了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我们先见到了王顺友的妻子韩萨,她今年46岁。韩萨大姐是一个善良、贤惠、能干的女人。王顺友每个月在家里只有两三天,全年回家的时间不到40天。韩大

姐一个人要抚养一双儿女,忙地里的农活,喂养牲畜等等。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劳动,她身体瘦弱,面色苍老。她说自己是一个孤孤单单的女人。好几次,她病倒在家里几乎丧命,可王顺友却在邮路上根本无法知道。1月12日,我们和王顺友一起踏上邮路。一出门就是翻山。枯燥乏味的爬山下坡,那种走法让人双腿打颤,最后都完全麻木了。当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山顶时,气温达到摄氏零下二三十度,肆虐的寒风夹杂着雪花直往脖子里钻。走在雪地里的王顺友,侧偏着头,他戴着单薄的邮政帽,根本无法抵御风雪。那天晚上,我们挤在四面灌风的帐篷内,睡在冰冷刺骨的雪地里,根本无法入睡。我默默地想着王顺友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工作生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看上去并不强悍的男人?现在我的耳畔常常出现王顺友这句话:人民邮政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代表党和政府为老百姓服务的。

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寻明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