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高秋华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28:07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党员先进事迹高香华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即墨店子片区改造项目经理部

高香华同志先进事迹

优秀共产党员工程项目部总工长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提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香华同志不仅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努力创新,而且非常注重自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参加工作以来,他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善于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优秀共产党员工程项目部总工长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高香华,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项目工长。一贯认真负责的他,是年轻管理人员学习的榜样,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作为长期扎根于施工一线的老管理人员,作为一名老党员,以自己的尽职尽责,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升自我

2015年4月,他来到项目工作,当时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知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讲,对每一名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为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更好地融入这个年轻的施工项目管理队伍当中,他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的有利武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管理意识,增强综合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同时也给项目部的青年管理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他也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虚心好学,把每项工作都当作是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对实践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力提高迎接挑战问题的本领。

二、爱岗敬业,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在施工管理之中,作为总工长的他不管是生产任务还是安全管理,他都以身作则,亲自组织安排。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即墨店子片区改造项目经理部

工程开工以后,他带领项目部严格做好过程控制,从基础施工开始,在模板工程阶段重点控制结构尺寸和支撑牢固性,确保设计尺寸的准确和观感的质量;钢筋工程重点控制绑扎质量,尤其是钢筋实物的间距和位置;砼工程重点控制了砼的浇注和养护工作。规范浇注、及时养护是保证砼质量的根本途径。随着主体的一层层加高,混凝土浇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地面的地泵进料口到楼面中的出料中经常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厂家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合易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他会时常要求供料厂家施工人员并一起参与到混凝土坍落度的测试当中,只要发现有一车料的坍落度或者其它指标没有达到施工要求,并马上要求厂家调整或退料。楼面上他穿着一双笨重的水鞋踩踏在混凝土之中,测量楼板浇筑厚度、检查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情况是他的必检项目。经过他层层的把关和严格控制,以及于每次浇筑出来的混凝土用量计算值和实际值都很接近,没有造成混凝土浪费的现象,为项目部节约成本开支。质量方面混凝土结构密实、平面表整。在他不懈的努力、认真负责严格管理之下,混凝土结构分部和墙体分部施工,深得业主和监理的好评。

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也是作为总工长的他重点抓的工作。按照区级文明工地的创建目标,他带领项目部对全场的施工作业区进行了规划布置。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制定了设备需用计划,并组织了布置和安装。现场材料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且挂标识牌标识,临边的安全防护栏也是按照规定进行定制。同时,在施工中,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修理和更换。项目部坚持将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将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整个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控制在了1.5‰以内,保证了广大职工的生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即墨店子片区改造项目经理部

命安全,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标的要求。

在高香华的带领下,项目部严格抓好过程控制,使工程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成效,此项目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安全文明工地、公司2010年施工管理竞赛特等奖、2010年公司优秀项目部、2011年上半年自治区安全文明工地、2010年“青年文明号”、2011年“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强化同志不仅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努力创新,而且非常注重自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参加工作以来,他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善于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分公司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曾先后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感动直管员工”和优秀管理人员称号。

推荐第2篇:高振声先进事迹

高振声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始终牢记党的理想和信念,以身作则。高振声退休后,总觉得天天无所事事,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意义了。他想的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思想不能退休,应在有生之年学一门专业技术,继续为人民办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萌发这个念头后,他就经常从报纸、广播、电视上惧能造福老年人的各种信息,当听到台湾到大陆来的吕季儒教授刮痧排毒健康法能治百病,就对老伴说:“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老年人的病越来越多,吕教授刮痧排毒健康法不吃药不打针,而且没有毒副作用,这种健康疗法不仅能为人解除病痛,还能自我保健,真是太好了。老伴说:“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健康疗法:但刮痧是个非常辛苦、非常劳累的体力活,可你都60多岁了,岁数不铙人啊,你能行吗”?他说:“我行,我一定能行„„”。他看准的事从来不含糊,总是千方百计把它做好。从1996年4月至1997年11月,他利用一年半的时间,不管三伏盛夏,还是三九严冬,从不拉课,每天回到家里就在自己身上和老伴身上刮试。他为了高标准地学到真功夫,参加了提高班的学习,还在2004年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保健刮痧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了中级保健刮痧资格证书。

十几年来,他利用学到的刮痧技术给群众治疗,随叫随到,手到病除。如首钢退休职工翟师傅,因颈椎病,头不能转动,还患有血压高、头晕等症,使他非常痛苦,经他治疗三次后颈椎转动自如,血压也恢复正常,头也不晕了,翟师傅高兴的不得了,逢人就说:“是高师傅用刮痧治疗法治好了我多年的老病„„”。再如一位干部杨XX第

1 二天要去杭州疗养,头天出现身体不适,找到了他,经过治疗调理,第二天在行程中病痛得到缓解,对他不胜感谢。再如女工杨XX患哮喘病13年之久,虽经多方治疗,收效甚微,后经他三次刮痧效果非常明显,她激动地说:“我因患哮喘病3年无法去游泳,今天我居然去游泳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许多被他冶疗的患者,为表感激之情,纷纷送来各种礼品,均被他一一谢绝,他从不收大家一分钱。他总结出“诚信德心效”五字方,愿同患者与学员交流沟通,即:以诚与人,以信取人,以德感人,以心待人,以效服人。刮痧自我保健,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宣传推广普及刮痧法,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国家即能节约大量的医药费开支,病人又减少了因吃药毒副作用的危害。为贯彻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提高中老人健康水平,高振声继续发挥着余热,不遗余力,继续极力倡导和推广健康疗法以便使更多的群众健康长寿。十几年以来,他利用所学的知识为中老年人免费治疗1000多人次,给他们消除了痛苦,同时还举办了七期刮疗健康学习班,近180余人参加了学习,掌握了自我保健知识和健康疗法。

高振声已76岁了,回首往事,说道:“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生命中我永远珍惜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推荐第3篇:秋之白华

影视音乐汇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是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农历十月初四。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新乡明天的天气情况,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多云转晴,微风,最低温度2℃,最高温度17℃。科院广播提醒您,昼夜温差大,请注意保暖!

以下是今天的节目预告:

首先是由***和***为大家带来今天的专题节目《影视音乐汇》之《那年,那月,曾携手》; 然后是由***给您带来今天的小版块《一周影音推荐》;

接下来是由****给大家带来优美的散文欣赏《雨夜唱盘》;

最后依然是我们的点歌送祝福平台《心语如歌》,用我们优美动人的旋律,为您和身边的朋友送上最为真挚的祝福。

插入背景音乐《携手》(《秋之华白》主题曲)

导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这一辈子,能遇到真正的“知我者”,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而能和“知我者”共度一段岁月,携手走过一段时光,就已是难得至极的福分了,至于和“谓我心忧”的人白头偕老整个一生,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能攀附至最高峰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太多的人和“不知我者”共度了人生,没有交汇出绚丽的火花,但却平淡而真实;太多的人和“知我者”遇见了却错过了,或是遇见了相守了却最终分开了,但却将那一段曾经携手的日子活出了足以点亮全部生命的光芒,这是在与“知我者”白头到老的神话之下,可期的能触碰到的最美最珍贵的故事,而《秋之白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摸得到的美丽的历史,它不是神话,却是传奇。

基本信息

电影《秋之白华》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大片,通过讲述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展现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人生。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作为献礼片,《秋之白华》并没有着重以常规主旋律的议题去刻画革命者的光辉事迹,而是以唯美影像加上绵密的爱情,娓娓道来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感情生活,从而带出他们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片中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是浓烈且隐忍的,而与杨之华前夫沈剑龙之间的三角关系在当时乃至现代来说都是前卫且洒脱的,尤其是沈剑龙的退让和成全更显现那一代文人墨客的大度和宽厚。

影片主线

对于瞿秋白的了解,多年来仅仅局限于历史课本中的叙述,印象中那副儒雅文气的眼镜似乎就代表了这位革命者的全部内容,直到“秋之白华”的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在银幕上徐徐展开,那留白的空隙也终于得以被弥补。纵然电影只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却并不妨碍旧时人透过银幕款款地走到眼前来,而依靠编剧来控制叙事的电影,此时也远比依靠历史来编年的教科书来得亲切感人。

瞿老师和女学生的爱情,因了时代而平添许多磨难,并最终以一枚黄土中的铜扣作结,完成了十余年的相知相守、相伴相忧。如果说这是命运给予的不完美,那么完美的那部分,则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可以说,命运让他们相遇,却并没有给予他们长相厮守的条件,这是大时代的命运,逃不掉的是时代中的每一个人。二人原本都已有家室,无奈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体弱多病如风中燃烛,而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则因理想不同道而冷落了远在上海求学的妻子。最终,瞿秋白的妻子因病去世,而幼小的女儿也已挽不回杨之华和丈夫的感情,当公公说出“不在孩子身边也好”的话时,这段婚姻的崩塌已是难以逆转的局面了。

然而在一起仍是不容易的事,当伫立在桥上的两人以第三人称谈起这段感情时,杨之华问到“那他喜欢我吗”,瞿秋白的回答是“他不敢”。这是多么隐忍而克制的爱啊!自始至终,两人没有黏黏腻腻地说过“我爱你”,可淡然的背后,却是执著的相伴相随和动荡中的支撑搀扶,若说这份爱清淡如水,那只是表面,内里的浓烈,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情感滋味,外人自然不能完全体悟,只能借由那美丽到令人心碎的风景来品出几分。

如果说瞿秋白能和杨之华走到一起,是偶然中的必然,那么那三则刊登于《民国日报》上的启事,则实在是必然中的偶然。当瞿秋白和杨之华一起回萧山杨家找沈剑龙时,让人看到的是他们为爱而执着的勇气和对知己的珍视,而当沈剑龙和瞿秋白互相赠诗并题下“借花献佛”四个大字时,让人看到的则是两个男人间的和解与惺惺相惜,最终当瞿秋白和杨之华在报纸上昭告结婚喜讯的时候,刊登在旁的瞿秋白和沈剑龙缔结朋友关系的启事也同样感人。大时代的背景下,如此这般对爱的珍视实在不易,那并非惊鸿一瞥的一见倾心,而是两颗心彼此包容并化做一体的重生与交融,在这个过程中,革命的进程也在发展,在历史的裹挟下,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事业,也坚持着自己的爱情,尽管这过程无比艰难,但他们却始终如一地相信并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这是浪漫而平凡的两个人,那印于掌心的红印,刻下的是灵魂交融的誓言,那“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誓言,印证的是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对眼前人的珍视与祝福,而这珍视与祝福,被杨之华缝进了那件毛衫中,也正是那件毛衫上的铜扣,让杨之华在多年后于茫茫大地中找到了瞿秋白遗骨的确切位置。面对历史的洪流,他们也有无法把握的时候,也有命中注定的分离,但就算没能看到彼此白发苍苍的样子,却也在那夕阳西下的桥头上、在冬夜送别的大雪中、在一起返乡的船头上、在莫斯科白茫茫的雪野上,看到过对方年轻而忧郁的脸庞,就算不能一夜白头,又有何妨?

当瞿秋白在“此地甚好”的遗言中含笑离世,纷飞的白鸽腾空而起,漫山遍野的花朵开得正艳;当杨之华在尘土中扒出那枚铜扣,颤抖的不只是那双手,抚摸的也不仅仅只是那枚承载了许多思念的信物。最后的最后,相守到老没能成为结局,然而,这一场爱,却仍旧是令人动容的,它纯粹、简单、不加雕饰,却勇敢、厚重、掷地有声。

世界上有一种美叫清淡,比如瞿秋白和杨之华,又比如窦骁和董洁。没有人比他们俩更适合演绎“秋之白华”的爱情了,当窦骁带上那副眼镜,缓缓地念出文人式的对白,当董洁穿上那身学生服,静静地凝视着讲台上的老师,瞿秋白和杨之华就已不再只是平面的历史人物了。两位演员清淡、自然、洒脱的气质,正符合两位革命先辈的特质,所以就算剧本没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表现空间,但窦骁和董洁却依然扛住了这部电影。同辈的男演员中,如窦骁这般沉稳、庄重而不失灵性的可谓少之又少,因而对于这个稀有的小伙子的未来,各位看官确实可以期许。而年过三十已做了母亲的董洁,依旧如十一年前的那个幸福女孩般纯净、美丽,只不过流转的岁月给予了她更多属于女人的气场,如今的杨之华,和多年前的冷清秋相比,更能代表时间的力量与魔力。诚然,两位主角的表演稍显平淡,在清淡的表象背后未能注入炽烈的情感形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把瞿秋白和杨之华的形象生动地带到了观众的眼前,让不那么具象的缅怀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根基。

霍建起导演的电影一向都很美,对于情感的书写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虽然也有《情人结》那样过于苦情以至黏腻过头的例子,但将情感与美感紧密结合一向是他所擅长的,《那山那人那狗》《暖》都可谓是成功之作。因为有前作珠玉在前,所以《秋之白华》的美是可以预想的,之前看到剧照时就忍不住赞叹不已,可真的看到电影时却还是被震撼到了。

从开头被慢慢翻开的的书页,到结尾黑白镜头中捧着铜扣颤抖不止的双手,再到电影中飘满落叶的湖、落日余晖笼罩下的桥、莫斯科冬日里漫天漫地的雪、江南水乡船行浆摇的河、雨中掉落在

石板路上的一朵玫瑰……霍导对于美感的营造不遗余力,最终的效果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也不为过,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本不那么令人满意,但霍导却展现出了纯熟的调度技巧,将一个个片段完整地串联了起来,达到了气质上的一脉相承与始终如一,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授予的最佳导演奖杯,绝非只是对开幕片的照顾而已。虽然一味的唯美并非万能的灵药,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正是这唯美的画面与伤怀的美感,才让这份情感的开始与结局显得更加珍贵、感人。

在现今的环境下,想要全面地表现瞿秋白的各个方面,无疑是不现实的,所以创作者们在被缚住手脚又必须讲出故事的情况下,以爱情的角度切入对历史的展现,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但是,若非主创们呕心沥血的创作捧出了这部电影,又有几人会在多年后想起瞿秋白,会愿意读一读《多余的话》并思考些什么呢?还是引用对《唐山大地震》的评论来说吧:电影的存在或许无关反思,但却有助于铭记。即使有观众会因那尊重史实的“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而笑场,可依然有人会在会心一笑后通过瞿秋白的文字去探求他的内心世界,这难道不是《秋之白华》存在的意义吗?以唯美的爱情勾起人们对革命者的缅怀,并带动人们于电影之外去寻觅、思考,这难道不是这部电影的珍贵之所在吗?全片的线性叙事在十余年时间跨度的基础上,点有些散,因而形虽然在,但魂却有点聚不到一处去,所以略显轻飘。然而,那份情感的力度却是强大的,单以爱情片的标准来考量,本片无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换句话说,只是默默地感受“秋之白华”的那份挚爱深情,就已经让人倍感温暖、唏嘘不已了。

比起随口而出的“我爱你”,更珍贵的是“在一起”,而比起一辈子的“在一起”,更珍贵的是“曾携手”。窦骁和董洁演唱的片尾曲就叫《携手》,其实,携手而行的意义,体现在一同行走的岁月里,而并非守到白头的happy ending里。那年那月,秋白之华曾携手,谱出了“秋之白华”的动人旋律,这就已足够。

一周影音推荐

1、《幸福迷途》(影视)

2012,你幸福吗?

电影《幸福迷途》以不同的阶层,背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的人物的生活故事,探讨工作与生活,亲情与爱情,出色与平凡,简单与复杂的幸福基因。梦想在抉择和诱惑间伸展为欲望,亲情在融合与得失之间彷徨,爱情在唯爱与现实间迷途。

一点一滴,幸福就在身边。说的是幸福,也不仅是幸福。

2、《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影视)

电影《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原名《雨一直下》,讲述了一段唯美伤感的爱情故事,陆毅扮演的轮船修理工程师在大学时爱上了同学景甜,两人结婚、生子,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但一次意外的车祸,妻子丧生。已经化为鬼魂的妻子,不舍孩子和丈夫,每到雨夜就会出现和他们相聚,但雨一停,她又不得不消失。故事很像《人鬼未了情》,同时似乎还有一些《星语星愿》的影子。

《新妈妈》,新在人,新在情,新在时代,新在视角。这部让人感动、让人温暖的清新之作,让人度过赏心悦目的100分钟之后,还会留下些许的感动在心头……

3、《If I'm The One For You》 (张韶涵)

黑白复古的别样画面,意境唯美,黑白模影的画面却盖不住Angela身上的光芒!清脆动听的嗓音简单融入吉他和大提琴的和弦奏响,使得Angela天籁般的声音回荡余绕。

多年以前,我就爱着那个安静唱歌的女孩。多年以后,我还是爱着这个安静唱歌的女人。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她在你眼里,心里,永远是一首歌,听不厌,有太多值得你思索值得你回味。

4、《追梦者》(李炜)

白色窗帘飘渺轻舞,明明灭灭的烛光下,造梦者李炜躺在床上,静静入梦,开启一段迷幻之旅。2010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冠军李炜,暌违两年为大家带来品质之作《造梦者---Dreamer》。有深度的质感嗓音,带着沉淀两年的执著坚持,李炜新唱片以不可抗拒的音乐张力,顺着骨缝剔除掉我们对浮躁世界的失望与落寞。不善言辞的他,用真诚的音乐不断加大与听者共鸣的波长。太贴近现实,很难把内心看清楚。但是梦想依旧纯粹,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是为了梦想和爱而存在!如果心中还有期待与不甘,那就勇敢地成为自己的造梦者,回归音乐本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心语如歌

1、今天的第一首歌《站起来》(成龙、王力宏、韩红、孙燕姿),是由姚海龙送给生命科技学院生

物工程123班全体同学,他说,生工123班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一起走向灿烂的明天,加油!

同时,这首歌也是由张书阳送给1#440全体舍友,他说,我的兄弟们,让我们努力拼搏,创造辉煌的明天。天冷了,希望大家注意保暖,健康,开心。

2、今天的第二首歌《在一起》(胡彦斌),是由祁丽娜送给7#122的全体姐妹,她说,我们走在一

起,相聚在同一个宿舍,生活中相互搀扶,以后的日子,我们将会更加亲密,让我们的友谊更长久。

同时,这首歌也是由学前122班程云送给唐艺贞的,她说,很高兴认识你,我相信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愿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

同时,这首歌还是由“一路阳光”送给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杨小雪同学的,他说,在这段熟知的时间里,在一起的时光会是我一生难忘的记忆,祝福小雪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3、今天的第三首歌《坚强》(马天宇),是由管赛娜送给信息工程学院计科124班全体同学,她说,

茫茫人海,我们在此相遇,在这里,我们坚强乐观的面对每一天,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我们计科124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越走越好!

同时,这首歌也是由郭展、张琪送给生工101班的薛家祥同学,他们说,Happy birthday!冬天到了,穿厚点,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也希望你每天都开心,永远保持自己的一份坚强!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本期节目编辑:王婷 田小敏 胡兰兰 播音:*** *** 导播:***指导老师:李艳丽老师,感谢您的收听,科院广播,有您更精彩,我们下期再会!)

散文欣赏《雨夜唱盘》

古人曾云:春深春浅,春暖春寒,春晴春阴,果然不假。傍晚时分,月亮还羞裹厚纱出来,虽没有昨夜的银色朗笑,却也腼腆温存。可暮色深重时,竟芳踪无影。不久,青黛的天空中便射出一只夺目的凶光的眼睛,随即爆竹般的雷噼噼啪啪地吼起来,怕是要下雨了。

刚把院子里的竹椅竹床搬完,小雨滴便悠悠地落下来,街上也慢慢静下来。

我从来都不安分,也希望世界和我一样不安分。如果世界鸦没雀静,我便要心烦意乱地找些事做。现在外面风雨雷电热闹得很,我便安下心来看烛光、听雨。

很喜欢雨夜。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共剪西窗烛”的惬意一向惹得我深为艳羡。雨夜在我心中没有林潇湘的缠绵凄凉,却如一支流韵有致的乐曲,一夜雨过,心里便给自己制出一盘唱片了。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个雨夜,和一位密友溜出学校去看电影。幽幽的路灯把红色的伞映成了橙色,梧桐巨大的篷盖晶莹碧透。两个人缩在伞下,迎着雨,怀着恶作剧成功般的窃喜,谈论着我俩的世界,一边嘀咕一边咯咯地笑。

几年之后,她带着各种心灵创痛辞职南下,承受着太多的冷言冷语。临别时我们默默无语,她终于泪落如雨。

“在雨夜,好好在窗前听雨。”她说。

“放心。”我懂:雨声就是她的倾诉。

一年了,除了接到她一份地址模糊极为简短的电报外,没有任何音信。现在,我可以想她在哪个角落里?生活得怎样?艰难和悲苦或许正折磨着她?当她遍体伤痕、吞咽辛酸之时,想到远方温室暖巢中的我,端坐于温暖渺小的烛光下,不知会有什么感受。无论如何,我知道她不会羡慕我。她选择的,她必会承受。对我来说,安居雨夜是一种心境;对她而言,穿行雨夜则是一种宿命。我们如此不同,却又凹凸吻合,我是她的内核,她是我的外延,我即是她,她即是我啊。这夜是我们共同的舞台,这雨呢?该是串联我们的珍珠链子吧。

又想起一个雨夜。那天雨也不大。我穿件淡绿色雨衣,在雨中无目的地遛车。对面来了一个男孩,骑着单车,没伞,也没雨衣,厚厚的头发好像永远也淋不透。看见我,他忽然笑了,只微微一丝笑意,仿佛我与他熟识良久。我也觉得似曾相识,很想还他一笑,却终于没笑出来。毕竟,我是女孩。

走了许久,偶然回首,发现那男孩竟一直不即不离得跟着我。

我停下来,看着他。

他笑了,“你的擦车布。”递过来,“看你的兴致那么好,不敢打扰,只好跟踪服务。”有些哭笑不得,又充满感动,毫不客气地接过来,“谢谢。”

他又笑了,扭转方向,消失在雨中。

或许她并不是为了一块擦车布,或许他也是为了看雨,或许只是想和我说几句友好的话,或许我们从此可以成为好友„„他善良狡黠而温和的眼睛又出现在雨夜中,而我们就那样擦肩而过,交臂而失,只留下一份淡薄的回忆。

淡薄的回忆又是那样美。

掩掩蓝色的窗帘,享用着我生命的雨夜。

我知道自己是个平凡人,也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却从没有什么雄心壮想。唯一的心愿,便是珍视所有真诚的情谊,努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踏踏实实地活下去。在一步一步的行程中,在一朵一朵的烛花里,一丝不苟地为自己积存一些东西,然后像《金蔷薇》中那个打扫工艺作坊的清洁工一样,从繁杂的垃圾尘土中筛出点滴的金屑,为自己的青春打出一朵纯净的金蔷薇。我知道,在戴上那朵金蔷薇的雨夜里,我会纯美如莲。

推荐第4篇:春 华 秋 实

春 华 秋 实

李 跃

2011年8月11日晚7点28分,乘T110特快列车,从上海前往北京参加‚中国散文学会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颁奖大会,

12日早晨8点36分,到达北京西站。随后按照组委会的路程介绍,乘122公交车,直达北京南站的‚京铁大酒店‛。路上时间不短,几乎用了两个小时。

办完手续,领好礼品,即进了标房。这次因为照顾年老的作家,可以有家属陪同参加,只是要交一样的费用。我们将行李安臵好,已经是12点多了。于是,赶紧到外面找饭店吃饭。

下午因为是自由时间,我们去了‚天坛‛。这是我向往的地方。其实,北京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了,连这一次,已经是第五次了。天坛果然热闹得很,这时,虽然是酷暑的天气,游人依然不少。皇家祭祀的地方,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公园。天坛也确实很雄伟,象征着皇家的气派。特别是它的园林,简直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那绿草,像一张巨大的地毯,平整、厚实,使人的眼睛舒坦极了。那些高大的杨树,在微风下,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很漂亮的混血小姑娘,逗着她玩,还给她留了影。

走出天坛以后,又去了住宿酒店附近的‚中华世纪坛‛。说是附近,走了也近40分钟。世纪坛是21世纪之初,为了迎接一个新的世纪到来而建造的。整个坛十分的雄伟,给人一种新的世纪新的曙光来临的感觉。不无遗憾的是,到那里没多久,就遇上了城管‚清场‛,说是晚上有大型节目。这很有些侵犯人权的味道。

虽然已经是入秋的天气,今年北京的天气雨水特别的多,天气又出奇的潮湿,就仿佛是上海的‚黄霉天‛。

晚饭是组委会安排的,是吃自助餐。饭后,与会作家还召开了预备会,组委会负责人邵建国,请各位作家进行了自我介绍,这次来的作家,几乎是覆盖了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所有省份的作家,还有来至美国、澳大利亚的作家。作家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七十多岁。有离退休的老作家,也有大学再读的大学生,更多的是正当壮年的作家。随后,邵主任又说了第二天颁奖大会的注意事项。

13日一早就乘大巴去‚钓鱼台‛国宾馆。因为是去领奖,获奖作家都很激动。一是‚钓鱼台‛国宾馆绝大多数的作家都是第一次去,被一种神秘而又兴奋的感觉包围着。二是或奖总是令人激动的,而且这次颁奖嘉宾中有不少的名人。大家都盼望自己的颁奖嘉宾是最有人气的嘉宾。

进入国宾馆是要进行严格检查的,这里都是住着国外的国家领导,最低也是部长级别的。 当大巴徐徐地停在‚八方苑‛,也就是我们要举行颁奖仪式的地方,以前周恩来曾经在这里居住,大家都心情激动地下了车。下车以后,不少的作家就争取每一分钟时间,找最醒目的标志进行拍照留念。不少的作家,穿着漂亮的礼服,特别是一些女作家,都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笑容满面地留影。不一会,大会组织人召集大家拍集体照,这时颁奖嘉宾来了。留影以后,每位作家就是排队进入了‚八方苑‛的会场。整个过程都有中央电视台的摄影记者进行实况录制。进入‚八方苑‛,眼睛一亮,果然是皇家内府,气派到底是不一样的。整个场馆给人的印象就是气派。红、黄两色占了主色调,喜庆而不失庄重。进入会场前的大厅,又有作家赶紧留影。一幅‚孔雀图‛最先印入眼帘,整个画占据了大半堵墙。孔雀图明快而又喜庆。在画的两旁各是一尊巨大的青花瓷瓶。我在画前和青花瓷瓶前各自都留了影。

进入会场,被眼前的建筑震撼了。到处都是红色、明黄色。眼前是醒目的横幅‚2011年中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颁奖大会‛,横幅是挂在一堵巨大的浮雕的墙上,浮雕的颜色是深赫色的。上面是介绍钓鱼台的历史。眼睛所到之处,每一处都是画梁雕栋,而且雕刻精美,无与伦比。国宾馆的女招待清一色的细长条身材,剪短发,都是一些很耐看的女孩。

大会是由中国散文学会的副秘书长邵建国主持,出席大会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炯,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文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孙武臣,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主任邵建国等领导、专家出席颁奖大会。会前,与会领导专家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接见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澳大利亚的获奖作家,并合影留念。颁奖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王宗仁副会长首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邵建国向大会做了大赛工作报告:本届征文大赛在全国三十多家媒体积极宣传下,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香港地区和美国、日本、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5196位作家的2万多件作品,据统计有代表性的参赛作家有:香港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石金、宁夏作协副主席拜学英、江西省青年作协主席常乐、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胡世远、《少男少女》杂志社主编胡荣锦等。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以及46个市级文联作协主席、副主席,103个县区文联作协主席、副主席投稿参赛。参赛作品中有的已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河南日报》、美国《世界日报》等,有的是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大阅读题。本届大赛高校学生投稿量所占比例近三分之一,作品数量质量高于往届。论坛征文大赛截稿后,评稿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石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肖凤,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李晓虹,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邵建国,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董彩峰等出席评稿会,对入选的作品进行了评比,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是取。分专业组、社会组、学生组,从其中评出

一、

二、三等奖等各奖项。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孙武臣也同期评阅了入选的作品和图书专著,并写出精彩的评委评语。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获奖作家一一上台领奖,与会领导、专家为他们颁发了奖杯和大证书,我是由陈晋颁的奖。获奖作家捧着鲜红的证书和闪光的奖杯,个个笑容灿烂并合影留念。颁奖大会上同时颁发了十篇‚论坛最佳散文奖‛和九篇‚论坛新秀散文奖‛。美国的曾明路、澳大利亚的吕顺、湖北省的程桂斌代表海内外获奖作家上台发言,感谢主办单位为全国散文作家和散文爱好者搭建了同台竞赛的舞台,将为当代散文的发展和繁荣确立了方向和目标。李君如、张炯、张文范、陈晋、艾克拜尔・米吉提、孙武臣等在致辞中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

会后,我还与李君如和孙武臣合了影。 午饭是回京铁大酒店吃的。下午孙武臣院长对获奖作家进行了精彩授课《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家专题报告会》。在报告中他指出,‚艺术之源来至于大自然‛,文学创作有三境:‚悟境、情境、意境‛。他指出,‚作家要热爱生活‛,‚要想象力丰富,要有发现美的能力‛,‚文学是用‘具象’表现‘抽象’‛。

孙院长的报告给在座的作家很大的启发,我也是深有感悟,受益匪浅。

晚上,作家们进行了创作交流。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交流了各自学习、写作的心得和体会。气氛十分热烈。

8月14日上午,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召开,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林非,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石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名散文家肖凤,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晓虹和全国一百多位海内外散文作家出席了论坛,大会由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主任邵建国主持。与会散文作家就如何加强当代散文作家的交流与创作、如何为当代散文更好更快的繁荣与发展献言献策。林非会长的发言言简易骇,给人启迪,周明常务副会长的发言言之有物,受益匪浅,石英副会长的发言形象深动、令人回味,王宗仁副会长的发言寓意深刻,使人难忘,李晓虹副秘书长的发言实实在在,开拓思维。最令我感到值得回味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萧红传》、《冰心传》、《卢隐传》的作者肖风的发言,她的发言,感情深厚,语言生动,幽默横生,她与林非会长是文坛佳侣。甘肃省的刘红佳、四川省的汪一洲、浙江省的谢冰琦、福建省的陈开桩等先后上台发言。代表与专家深入交流,现场互动,有问有答,高潮迭起。

午饭是在北大的国际交流中心吃的,饭后各位作家游览了著名的北京大学。未名湖是我向往的,确实如同以前看的不少作家的回忆录或是回忆文章,未名湖果然是幽静、典雅的。可以这样说,北大本身就像一座公园,绿树如茵,亭台楼阁,湖水掩隐,处处都透着文化的氛围。组委会还组织获奖作家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能够进入文学馆的作家都是当代作家中的佼佼者。文学馆的建筑风格也很独特,展厅里尽是作家的手迹和出版书籍的影印件。在建筑主楼的后院,有一个颇大的院子,里面有不少作家的雕塑。孙犁的、丁玲的、郭沫若的、曹雨的、老舍的、闻一多的、鲁迅的、茅盾的、沈从文的、冰心的、朱自清的,个个栩栩如生,走在他们中间,就仿佛在与这些文学大师在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你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深沉、他们的热烈、他们的坚毅、他们的永恒。

晚上举行了酒会和文艺演出。

15日会议结束。我没有马上回家,在北京又逗留了两天。15日这一天去了奥体中心,参观了‚鸟巢‛和‚水立方‛。确实建筑是雄伟的,给人是一种震撼。

16日去了‚十三陵‛中的‚长陵‛,皇帝墓葬之地确实非同一般,气派非凡。

随后又去了金维肆,是导游专门带了游客去购物的。现在这成了旅游行业的潜规则,没有一处旅游是不购物的,除非是短途。导游自己都说,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带游客去购物,赚一些外快。

下午去了‚八达岭‛,可能是旅游的高峰季节,长城上简直是人山人海,长城变成了人海。到长城已经是下午是将近1点了,导游说三点钟要准时上车,赶回家得要7点。可是排队上长城就等了1个小时。登上八达岭虽然看上去没有多高。可是人太多了,登上去,一直是人推着人。好不容易上去以后,留完影就匆匆地往下山索道走,要排队下山,否则就会迟到。

游完长城,导游又带着去第二次购物,是到十三陵买北京的‚烤鸭‛和果仁。 17日上午去了琉璃厂,浏览了‚荣宝斋‛,购了一方‚水滴‛是一只形状为三足的兽。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是觉得它做工很精致,也很可爱的。荣宝斋正在举办画家李巍的画展,画展不错。画家的画很有艺术造诣,特别是他的水墨画,线条简洁,形象深动。

下午两点乘G3高铁返沪,虽然说是减速了,可是因为只停南京西站,所以到达上海只用了4小时40分钟,够快的了。

推荐第5篇:高海军 高少华

天生我才赤心明、志坚意定国强盛

天生我才赤心明、志坚意定国强盛

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少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军

撰文/李博

古人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豪情尽展,今人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年进步则国进步”气势雄浑,丰功伟绩并非朝夕所成,历经日月洗刷方见万山红遍。高海军一位年少有为、志向高远、聪慧锐意的睿智之人,从天才少年到满腹经纶的博士,从涉世未深的毕业生到企业领军人,无不彰显其个人魅力,如今他所创办的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以追风逐电的速度崛起,将为国家兴盛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在少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矿山工程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及进一步拓展矿山工程施工领域,将矿山工程与其分立组建,由少华创业联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矿山工程施工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公司实行资产重组的具体独立法人资格,集房屋建筑工程、矿山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工程、钢结构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等为一体的股份制施工企业。近年来,在高海军董事长的带领下逐步发展壮大,在业内享有较高声望。

魅力尽现 风采领军人

高海军,男,生于1981年,党员,西安市最年轻的政协委员,香港科技大学进修软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中国西安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陕西少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天资聪慧的高海军早在13岁时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特长班,进行四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特殊学习,期间掌握了扎实的计算机技能。1998年9月就读于中国西安西北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9月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7在香港科技大学国家863科研基地博士后进修学习;2005年至2006年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2006年至2007年在中国深圳华为中央软件研发部工作,2008年初回西安享受大学生西安创业优待政策,开始踏上创业之路。丰富的求学经历,使他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开拓的眼界,为其日后的创业路奠定了稳健的基石。 高海军先生天资聪颖,除了专业技能扎实,文学方面也是拥有较高天赋,不仅写诗颂文,还曾钻研出版过《黄冈兵法高二政治》,获得了较高的版费奖励,有了资金的支持,他便开始了软件开发生涯,这为少华电子商务软件公司的创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高海军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大智之人。

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具的情况下,高海军先生凭借自身的才华、父母的资助和创业激情的迸发使之开创了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创造了财富,实现了自身价值。如今,高海军先生的事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现拥有两家公司: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陕西少华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这两个公司组建的陕西少华集团公司,董事长高海军计划5年内上市,4年内在西安拥有自已的大楼,提前命名为少华大楼,少华乃高海军先生的笔名,他将身体力行,用毕生才华,把“少华”事业做强做大。

实力尽展 企业基业稳

公司创始于2007年领照时间2008年4月,注册资金5168万元,运作时间2005年开始,经营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采掘施工、采煤作业。岩土爆破与机械拆除四级资质、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二级、工业与民用建筑、绿化部、环保建筑知能化、地基与基础、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资质、土石方、(水利、水电、公路工程)三级资质、电力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桥梁隧道、照明、体育场地设施专业承包二级、防腐保温、城市道路专业承包二级、送变电、管道、混凝土、园林古建筑、金属门窗工程的施工:(港口与航道、铁路工程、化工石油、冶炼工程)二级资质、房地产开发、市政公用市政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消防、公路、钢结构专业承包二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建筑防水、消防设施工程施工、机电安装、建筑材料、水泥、矿山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劳保用品、五金建材机电电力工业产品、钢材的销售等,谦卑是我们的文化,我们愿向世界上所有的同行业学习。我们融汇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集纳现代商业管理优秀人才,创造崭新的高科技事业。“回馈社会,奉献大众”,这是我们的宗旨。一个企业假若没有给社会创造财富没有给大众带来利益,这决不是成功的企业。我们愿与全体同仁一起分享上帝给予的这个舞台,在中国的古都西安共同发展,分享大众给予的掌声,分享社会对于我们的赞语,为社会做一个点灯的人!“日本式的管理,美国式的福利,中国人的情怀”,这是我们的管理风格。 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拥有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贰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贰级、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城市道路专业承包二级、体育场地设施专业承包二级、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钢结构专业承包二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贰级资质的建筑企业。(港口与航道、铁路工程、化工石油、冶炼工程、水利、水电、公路工程)二级资质的优秀施工企业。公司可承接矿山建筑工程、矿山采掘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钢结构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室内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压力管道制造安装、锅炉安装等多种施工任务,是有色行业内极具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施工企业之一。

公司现有员工119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与管理和技术人员120人,项目经理49人,二级建造师(项目经理)84人,一级建造师21人(项目经理),资料员等5大员共计228人。公司下设矿建、土建、工业筑炉、金属结构、混凝土预制构件等24个专业分公司,20个工程处,100多个项目部105个项经理部。公司装备精良,拥有各种大型机械化施工设备500台(部),总装备能力达8000KW,年生产施工能力在1亿元以上。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访问,考察合作,洽谈业务。

在高海军先生的带领下,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科学管理机制,并通过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三个体系认证。先后获得“企业信用等级证书”、“企业信用评价AAAAA级信用企业”、“陕西省首批公众满意诚信单位”、“建筑业优秀企业”、“信用建设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所施工的多项工程被业主评为“优质工程”、“省局优质工程”等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多个项目部被业主誉为“快速开拓队”、“矿红旗班组”、“安全文明生产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并颁发了证书。

在新的历史进程中,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始终弘扬“追求卓越、开拓进取、注重科技、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坚持以“诚信为本、安全高效、质量第

一、用户至上”的企业宗旨,始终以“团结、务实、高效、创新”为企业精神,以“谦卑”为企业文化,以“日本式的管理,美国式的福利,中国人的情怀”为企业管理情怀,把企业做大、做精、做久,为国内外业主提供优质的工程和最佳的服务。 一个企业假若没有给社会创造财富没有给大众带来利益,这决不是成功的企业。我们坚信:在高海军先生的带领下,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将与全体同仁共同奋进,勇创新高,为推动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6篇:农丽华先进事迹

农丽华先进事迹

农丽华同志一直在宁明中学高中化学第一线任教,农丽华同志现担任宁明中学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和学校的科研处主任。从教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直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一、积极参加组织生活。

作为一名党员,她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践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担任学校党支部的纪检委员,当选为崇左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党代会党代表,崇左市第二届妇代会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2011年6月被授予崇左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几年来,她通过外出学习、培训,不断学习先进地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了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他的教学案一体化设计独到新颖,在指导高考备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起到了学科带头的作用。

三、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培训活动,丰富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经过严格遴选,该同志先后成为崇左市第一批“教坛明星”候选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通过培训学习,对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科研水平。2008年7月,顺利通过了资格考核,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化学学科自治区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9年评为“崇左市首批学科带头人”。

几年来,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地方课程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批准号:DMB010806)子课题:《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性学习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研究》(课题立项号:DMB010806—E-32),通过结题鉴定验收。参与的广西陶行知研究会 “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06-A012)通过结题鉴定验收并获A等(优秀)。正在主持广西教育学会的课题《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所撰写的多篇论文也先后获奖:《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自我评价状况调查及对策》获2006广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及对策初探》获2006年区教科所论文评比三等奖;《物质的量教学设计》获2006年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媒体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践与思考》获2006年市论文评比二等奖;《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获2007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新教学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获2007年市论文评比一等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2008年区论文评比一等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碱金属元素》获2008年市论文评比二等奖。《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们》获2009年市论文评比一等奖;《班主任工作实践及思考》获2009年区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宁明中学高三学生学习心理表现及对策初探》获2010年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其中与周智孚合写的《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性学习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研究》一文发表于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地方课程的研究与试验实验研究报告集》、《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自我评价状况调查及对策》一文发表于广西科学出版社《育才律探》

作为科研处主任,认真履行职责,与时具进,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勇于创新。开展校本培训、开设校本培训论坛、开展“结对子工程”、集体备课等,使整个校园科研气氛浓厚;积极申报各级课题,使我校形成了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的完整课题。加强对题工作的跟踪管理,促使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及成果的推广。

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整体规划三年德育工作并循序渐进展开,运用“主题班会”为载体,采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白事理。工作中关爱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主要成绩:2010年9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0年四月被广西陶行知研究会评为“2009-2010年度先进个人”; 2010年1月被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评为“2009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宁明中学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

推荐第7篇:李宗华先进事迹

“苹果”村的领富人

——康定县优秀人才李宗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宗华,男,藏族,四川康定人,1957年10月生,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程度,2001年至2010年曾担任姑咱镇达杠村村主任,现任姑咱镇达杠村党支部书记。

李宗华一直在农村第一线从事农业生产,不断的自学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取得助理农艺师,2007年又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户”荣誉称号。2011年9月2日在康定县全县工作会议上荣获“康定县优秀人”荣誉。面对这些成就与荣誉,李宗华一如既往,继续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积极发展全村产业,帮助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找准农村致富路

穷则思变,探路子。达杠村属高山村落,交通信息都较为落后,群众们长期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担任村主任后的李宗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致富,全面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方面召集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商讨全村发展对策;另一方面,他多次跑到镇农牧站,州林科所求教。多次探讨,多方请教,群策群力、实践探索,一条适合达杠村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针对达杠村的苹果产量少质量差,交通运输不便的现状,全村发展分两步走,一是争取资金修路,改变交通不便的现状。二是综合自然地理,气候等方面条件,依靠科学技术,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这样发展,我们离小康生活就不远了。”李宗华告诉村民:“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只要我们全村齐心协力,达杠村一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多措并举,壮产业。在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以后,李宗华便带领全村开始干起来了。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产业奠定基础。为了使达杠村的交通改善,李宗华四处奔走,多方争取资金,终于使得一条长1000米的进村公路建成通车。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又开始实施达杠村3.5公里通户硬化路项目。全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对外考察,为达杠村引进新希望。为了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发展最有利于达杠村的特色产业,李宗华把家中不多的积蓄无偿拿出来带领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外地考察。在外地考察中,李宗华了解了红富士等优质品种,结合他对达杠村地理,气候等方面的了解,他认定这就是达杠村农业产业的希望。他积极学习红富士苹果的种植技术,并在自己家果园里进行试种。在充分掌握了苹果的基本种植技术,并在自己园里试种成功后,李宗华并没有忘记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乡亲们,他不仅自己出钱帮群众们购买果苗,他还运用自己丰富的苹果种植实践经验,在果树的栽培、防病治病、品种更换,修枝嫁接等方面给予村民悉心的指导。2010年,达杠村苹果产量高达170万斤,全村每户平均收入3万元,全村仅靠苹果种植就带来了300余万元的收入。三是积极联系农科所,学习科学化管理苹果种植。刚开始的几年,李宗华仅靠自己摸索,试验。遇到大规模的病虫灾害就让他焦头烂额。李宗华觉得必须得依靠农林站所来加强学习苹果种植的科学管理。于是,李宗华积极联系镇农牧站和州林科所,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村里来指导,从而加强了苹果种植的管理,保障了苹果的优质品质和产量。

筑牢堡垒,服务群众,踏上发展新征程

富则思进,惠民生。2001年以前,达杠村经济落后,村支部仅仅是充当镇党委的“传声筒”,各项规章制度都落不到实处,群众,党支部、村委会都为了各自的肚皮而四处忙碌,无法起到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经过了特色产业发展,达杠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我是最基层的干部,我不仅要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着想,我还要做好表率,做好村党支部的工作。”李宗华这样说道。虽然李宗华于2008年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还算是一名年轻的同志,但是自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就深深地认识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而他所在的村党支部就是共产党最基础的堡垒。特别是他担任达杠村村支书以后,他积极和村两委商讨对策,制定出了服务群众的几点措施。一是设立“便民服务室”,方便群众办事。将村级场所,腾出一间,建成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站式”服务。他和村干部一起完善了村级“便民服务室”的相关规定,实行专人管理,明确具体负责人的职责,坚持8小时坐班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他以村级活动室为依托,开展了棋牌大赛、篮球比赛、春节联欢会等多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立志高远,攀高峰。在达杠村苹果产业到达一定规模之后,他又在积极寻找再能带领达杠村经济腾飞的路子。此时的李宗华已经是经历了千锤百炼,有着非常深厚的农林业技术知识。首先,李宗华学习内地经验,加大了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规模化。李宗华在达杠村苹果产业初具规模之后,又积极的推进花椒的种植。李宗华提出充分发挥土地效益,鼓励村民根据土地的地势,结构化的种植花椒与苹果。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村民增收。截止2011年年初,达杠村有成片苹果、花椒园500多亩,年产量可达11000多万斤。其次,注册商标,保护村民利益。细心地李宗华发现,经过产业调整和科学管理,达杠村苹果产量大幅上升,但是苹果收益却没有明显增加,尤其在这几年,收益甚至还有较小的减少。经过自己调查,他发现自从优质达杠苹果进入市场后,市场中冒充达杠苹果的现象屡见不鲜。他意识到如果不杜绝此类现象,达杠苹果的收益将会大大降低,还会影响达杠苹果在市场上的良好口碑。“只有注册了商标,我们才能够保护我们达杠苹果效益。”李宗华说道;“只有为达杠苹果注册商标,达杠苹果才会给整个村子带来更大的收益。”凭借达杠苹果个头大、色泽好、含糖高,口味好等特点,2011年8月,李宗华终于成功注册了“达杠红富士”商标,这也使得达杠红富士苹果在甘孜州更加闻名,广大村民由此得到了更大的实惠。然后,他充分发挥两委职能,积极寻求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2011年康定县通过专题会议,确定姑咱镇达杠村苹果扶持项目的有关内容,要求达杠村在保证苹果质量的前提下,做好达杠苹果的外包装,将达杠苹果打出品牌,进一步提高达杠苹果的市场销量。由县级主管部门无偿提供苹果包装箱,苹果包装箱的销售价值作为达杠村苹果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列为发展特色林果资金专户。

“李书记心里装着的是整个达杠村,”达杠村村官雷音飞这样说道:“他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如何让村民增产致富,让村民过上健康文明的生活。”“作为一名村干部,如果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那老百姓选你来干什么。”李宗华朴实的说道。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达杠村群众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达杠村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8篇:庄仕华先进事迹

庄仕华先进事迹材料

张春贤说,庄仕华同志以忠诚之心献身党的事业,以公仆之心服务人民群众,以进取之心争创一流业绩,以赤子之心维护民族团结。扎根边疆38年来,庄仕华同志始终牢记宗旨,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做了大量深入人心的好事实事,用仁心大爱架起了党同各族群众的连 心桥,感谢庄仕华为新疆各族人民做的事。

庄仕华同志是一位不褪色的老典型,80年代是敬业奉献的标兵,90 年代是爱民助民的楷模,进入新世纪,是中国武警十大忠诚 卫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广大干部群众称赞他是为民造福为党树碑的优秀共产党员。

30多年来,庄仕华同志始终坚定信念追求,一心为民治病,真情服务患者,把党的温暖播洒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在庄仕华心里,治病救人的职业,就是为民造福的事业;救死扶伤的手术台,就是为党树碑的大舞台。他始终恪守“当一名好军人,做一个好医生”的诺言,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满腔热情服务患者,用爱心凝聚起各族群众对党的信赖。在庄仕华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头小石牛,上面刻着“像老黄牛一样服务人民”。这是他时刻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他不知疲倦治病救人的生动写照。从当医生那天起,他就把全部心思放在钻研医术上;当科室主任后,他更加勤奋敬业,很快掌握了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当院长后,他一如既往忘我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手术台。为了更多更好地救治病人,他千方百计地加强医院建设,医院由原来的14个科室、300张床位,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个科室、560张床位。

庄仕华、肝胆外科、武警医院,已经成为新疆地区为民服务的响亮品牌。庄仕华不仅用精湛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更用一颗仁爱之心给患者送去温暖。在庄仕华眼里,患者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遇到贫困家庭的患者,更是给予关爱。庄仕华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想方设法为病人减轻负担。医院用的纱布块是医护人员手工裁制的,每块能为患者节省两角六分钱。他积极推行优质服务、亲情服务,坚持治病救人为先的理念,经常带头为患者捐助、垫付医疗费用,多年来他和同事累计捐助了80多万元。正是有了对人民群众的这份真情、这份挚爱,换来了各族群众赞颂我们党的无数个“亚克西”(好)!

30多年来,庄仕华同志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一心扶贫帮困,促进社会和谐,把身边的各族群 个人先进事迹个人先进事迹写...个人先进事迹写...学生个人先进事...教师个人先进事...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庄仕华常讲,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命根子,作为一名在新疆工作的党员干部,维护民族团结,就是在做为民造福、为党树碑的事。几十年来,他接治一个病人,就宣讲一次党的民族政策;他巡诊到哪里,就把党的民族团结政策践行到哪里。特别是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庄仕华联系身边各族群众生活大变化的实际,大力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使各族群众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赖,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庄仕华把扶贫帮困当作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石,对身处困境的群众一次次伸出援助友爱之手。有的患者双腿残疾,他送衣送粮,送去滑车

和轮椅;有的患者病治好了,但生活没有着落,他帮助联系工作,还帮助解决住房困难;有的患者子女失学,他慷慨资助。15年前,哈萨克族群众乌拉孜跌入废矿井,造成脊椎、大腿等11处骨折。这位年近60的老人伤情十分危重,庄仕华把他接到医院,抢救了6天6夜,命总算保住了,但乌拉孜几乎全身瘫痪。他的妻子帕塔木汗看着卧床不起的丈夫、得了乳腺瘤急需治疗的女儿,在绝望中写下遗书。庄仕华感到,我们不帮他一把,这家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就又为她女儿做了手术。那时交通不便,庄仕华经常骑车十几公里去乌拉孜家,帮老人擦洗身子,为他做康复按摩,这一做就

是4年,乌拉孜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庄仕华还为他家买了一头奶牛,帮他开起了小卖部,又资助他盖起了新房。如今,乌拉孜一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逢人就讲,我家有三个民族,我是哈萨克族,妻子是维吾尔族,我们还有一个汉族儿子叫庄仕华。在庄仕华心里,人 民的福祉比天山还高,民族的情谊比天池还深。庄仕华15年无私地帮助乌拉孜一家,就是他坚信,帮扶一个群众,就温暖一个家庭;温暖一个家庭,社会就增添一分和谐。

30多年来,庄仕华同志时刻牢记岗位职责,一心为兵服务,情注官兵健康,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使命担当。庄仕华常说,官兵把使命扛在肩头,我们就要把官兵的健康放在心头。塔吉克族士官玛达力患生育障碍,庄仕华多方求医治疗,让他抱上了可爱的女儿;指导员黄宗文患尿毒症,庄仕华提议医院拿出几十万元为他做了换肾手术;战士张友涛患骨癌在弥留之际想看场电影,庄仕华在病房里圆了

他最后的心愿。武警新疆总队分布在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上,广大官兵驻守在大漠戈壁几百个执勤点,多数距离总队医院数百公里,最远的有1800公里。作为一名军医,庄仕华为了官兵身心健康,经常冒着戈壁热浪,顶着大漠风沙,克服重重困难,上边关进哨所,为官兵送医送药。这就是庄仕华,一个医德高尚的人民军医,一个为民造福的人民公仆,一个为党树碑的优秀党员。

推荐第9篇:庄仕华先进事迹

庄仕华,男,汉族,四川简阳县人。1955年12月出生,1973年12月入伍,历任卫生员、主治医师、外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专业技术3级,少将警衔。他入伍39年来,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9次,1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拥政爱民十佳好军人”,并当选为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荣获中国医师最高奖“中国医师奖”、“中国守信院长”、“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院长”,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和“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两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授予“爱民好军医”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接见庄仕华同志,高度评价他的先进事迹,称赞他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是为民造福,为党树碑的优秀共产党员。

39年来,庄仕华同志始终牢记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自觉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弘扬时代精神的音符。他始终以忠诚之心献身党的事业,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作为人生追求,主动到艰苦的边疆地区工作,从当医生到院长,始终坚守在医疗第一线,像老黄牛一样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他始终以公仆之心服务人民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深厚感情、带着强烈责任、带着真心诚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数十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常年坚持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行程40多万公里,巡诊38万多人次,义务帮助19家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120名技术骨干,帮助580多个患者解除了贫困。他始终以进取之心争创一流业绩,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2万例无一失败的医学奇迹,先后有7种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始终以赤子之心维护民族团结,与各族群众肝胆相照,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分裂的行为作斗争。特别是在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他深入大街小巷宣传疏导各族群众,有效化解民族对立情绪,被各族群众誉为“和谐使者”。 成长进步简历:

1973.12 新疆军区第十三医院战士 1974.12 新疆军区政治部农场卫生员 1977.09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 1980.08 新疆军区376医院实习军医 1981.12 新疆军区376医院外科军医 1982.07 被376医院评为“优秀党员”

1985.07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评为“优秀党员” 1986.07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评为“优秀党员” 1987.06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批准荣立三等功 1987.07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评为“优秀党员” 1987.11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批准荣立三等功 1988.03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外一科医师 1988.07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89.06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批准荣立三等功 1989.06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主治医师 1989.07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89.12 被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批准荣立三等功 1990.03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1990.05 被乌鲁木齐市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1990.06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90.10 被武警新疆总队批准荣立三等功 1991.07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91.10 被武警新疆总队批准荣立三等功

1992.03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1992.07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92.07.25完成首例腹腔镜手术,当日成功实施5例手术。 1992.10 被武警新疆总队批准荣立三等功

1993.05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1993.06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外三科副主任 1993.10 被武警新疆总队批准荣立三等功 1993.12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外三科副主任医师 1994.07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94.10 被武警新疆总队批准荣立三等功

1994.12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工作者”

1995.05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1996.03 完成手术1万例

1996.06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97.06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1996.07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外三科主任

1997.10 被乌鲁木齐市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1998.08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拥政爱民十佳好军人”

1998.12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外三科主任医师 1999.06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2000.01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副院长

2000.06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2001.03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2001.10 完成手术3万例

2002.05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拥政爱民十佳好军人”

2002.06 被武警新疆总队树为践行“三个代表”先进典型,并在全

区部队巡回作事迹报告

2002.07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2002.10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

2003.02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青团评为“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先

进个人”

2003.03 被武警部队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2003.05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2004.03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2004.06 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 2004.06 被武警新疆总队评为“优秀党员”

2004.08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2005.01 被武警部队批准荣立二等功 2005.08 完成手术5万例

2005.06 当选武警部队第一届党代会代表

2005.06 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同志亲切接见

2005.11 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第二届“中国医师奖” 2006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

接见驻疆部队代表庄仕华

2006.05 被中国市场监测中心评为“中国守信院长” 2006.05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工作者”

2006.06 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

2006.07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十大优秀共产党员”

2006.07 被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政策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2006.08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政爱民模范工作者” 2006.08 被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院长”

2007.01 被武警新疆总队表彰为“廉洁自律先进个人” 2007.02 被评为“推动行业发展十大杰出人物” 2007.02 被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评选组委会授予“和谐中国十佳

健康卫士”称号

2007.02 被中国市场监测中心授予“中国医疗行业杰出贡献人物”

2007.03 被中国国际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授予“国际行业首席专

家”和“全国首批优秀模范人才” 2007.03 被评为“新疆十大法治人物”

2007.05 被武警部队授予“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2007.0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接见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庄仕华 2007.0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

建军80周年时亲切接见庄仕华

2007.08 被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国骄傲〃

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 2007.09 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07.0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接

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庄仕华

2007.10 当选中国共产党员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7.1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先

后2次接见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庄仕华

2007.11 被《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评选“社会责任奖” 2007.12 被中国人事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 “拥

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2008.01 入选为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好人榜”

2008.02 被乌鲁木齐市授予“拥政爱民模范” 2008.0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给

庄仕华记一等功

2008.06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2008.0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

在国防部招待会上亲切接见庄仕华

2008.09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09.01 被中国国际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

授予“2008年度全国十佳院长”

2009.01 被中国改革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奖”

2009.01 被评为“全国医疗行业十大杰出人物” 2009.0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接 见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庄仕华

2009.03 被中国医药企业管理联合会、中国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授

予“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卓越功勋人物”

2009.07 荣登“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

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09.07 完成手术8万例

2009.0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

新疆先后3次接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庄仕华 2009.09 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09.09 被自治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2009.0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接见英模代表庄仕华 2009.12 被军委保健委员会评为“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

2010.08 新疆十大优秀科技人物称号 2010.10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11.04 完成手术10万例

2011.06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组委会推荐庄仕华为“全国敬业

奉献模范”候选人

2011.06 总政治部推荐上报庄仕华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1.06 被自治区授予“爱民好军医”荣誉称号 2011.08 荣获自治区 “新疆医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2011.08 荣获自治区“新疆医学会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09 中央宣传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关于开展向庄仕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1.09 2011年9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授予“全国道德模范”

2012.01 被中宣部聘为“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员” 2012.08 被国家科技部、卫生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授予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

2012.11 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主席团成员参加了党的十八大

2012.11 荣获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

2013.02 应邀参加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推荐第10篇:魏必华先进事迹

魏必华先进事迹

魏必华,女,现年34岁,居住清花江社区,现任正直砖厂厂长,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诚信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6年,她白手起家,贷款办沙厂,成为正直镇第一个女强人,招聘职工20多人,由于她善于经营,生意日渐兴隆。几年后,有了一些积累,她又开始酝酿下一个经营项目。2004年,在荆江村创办了砖厂,招聘人员50人,其中安臵农民工30人,她善于把握商机,抓做机遇,扩充业务,滚动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和集累,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100多万元的经营大户,

二、诚实经营、童叟无欺

从事商业活动16年来,魏必华同志始终坚持两条经营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顾客,做到了童叟无欺。她注重培训员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她要求员工善待每位顾客,由于她经营有方,管理到位,且她商行的商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她的商行总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

三、致富思源、不忘国家

从事个体经营的第一天起,她就牢固树立了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意识,积极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经营业户,十余年来,她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成为了广大纳税人学习的楷模。乘改革的东风,她的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她致富思源,不忘国家,不但带头缴纳税款,而且还协助税务部门义务宣传国家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在广大纳税人心中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

四、热心公益、反哺社会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正直人,她先富了,但她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始至终帮助着周围的人。2008年,遭遇“5.12”地震袭击,人们失去家园,她为灾区捐现金500元帮助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时还捐出了部分衣物等生活用品。

魏必华:13629076013

二0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11篇:庄仕华先进事迹

庄仕华先进事迹

庄仕华,男,汉族,四川简阳县人。1955年12月出生,1973年12月入伍,历任卫生员、主治医师、外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专业技术3级,少将警衔。他入伍39年来,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9次,1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拥政爱民十佳好军人”,并当选为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荣获中国医师最高奖“中国医师奖”、“中国守信院长”、“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院长”,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和“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两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授予“爱民好军医”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接见庄仕华同志,高度评价他的先进事迹,称赞他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是为民造福,为党树碑的优秀共产党员。

39年来,庄仕华同志始终牢记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自觉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弘扬时代精神的音符。他始终以忠诚之心献身党的事业,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作为人生追求,主动到艰苦的边疆地区工作,从当医生到院长,始终坚守在医疗第一线,像老黄牛一样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他始终以公仆之心服务人民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深厚感情、带着强烈责任、带着真心诚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数十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常年坚持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行程40多万公里,巡诊38万多人次,义务帮助19家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120名技术骨干,帮助580多个患者解除了贫困。他始终以进取之心争创一流业绩,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2万例无一失败的医学奇迹,先后有7种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始终以赤子之心维护民族团结,与各族群众肝胆相照,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分裂的行为作斗争。特别是在乌鲁木齐“7•5”

事件发生后,他深入大街小巷宣传疏导各族群众,有效化解民族对立情绪,被各族群众誉为“和谐使者”。

庄仕华扎根边疆,在坚持为兵服务、保障官兵身体健康的同时,始终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爱洒天山南北,情注各族人民。他真心服务各族群众,视患者为亲人,以极端负责的精神为患者解除病痛,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0万多例无一失败,赢得各族群众自发赠送的锦旗9000多面,被誉为各族群众生命的“守护神”。他真心关爱各族群众,把群众的病痛当作自己的病痛,以赤诚奉献的态度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送药,带领医务人员翻雪山越达坂行程40多万公里,巡诊38万多人次,被誉为各族群众健康的“吉祥鸟”。他真心热爱各族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以为党分忧的强烈责任意识帮助群众解困脱贫,义务帮助19家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了120名技术骨干,资助16名失学儿童,与同事、战友一起帮助560多个患者解除了贫困,用大爱架起了党和各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他真心倡导友爱和谐新风,通过送医送药化解群众间分歧和矛盾50多起,被各族群众誉为“和谐使者”。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扎根边疆近40年,始终“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把病人的微笑当作自己的幸福”,以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的爱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尊敬,树起一座令人敬仰的丰碑。他是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名医生的仁心仁术,也看到一个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事业的坚定执著,对党、祖国和人民的赤子深情。

“当个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医生,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庄仕华数十年如一日,顶寒暑、走戈壁,无私奉献,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进农牧民心里。他始终牢记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刻苦钻研医术,创造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等5万余例无一失误的医学奇迹。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为党尽责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一心为民、热心助民的高尚情怀,学习他热爱本职、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在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宣传群众、团结群众,自觉维护、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奏响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时代强音。

第12篇:高秀玲先进事迹

永 城 市 条 河 乡

高 秀 玲 同 志 先 进 事 迹

汇 报 材

春风化雨 精心育桃李 执著追求 甘心做人梯

我叫高秀玲,现年40岁,中学一级教师。1992年7月毕业于永城中等师范学校,同年8月带着自己一生的理想和满腔的热情登上了三尺讲台,从此校园成为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也成了我永远奋斗不息的汗水营,更成为我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回想20多年的教书生涯,没有显赫的功绩,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看到一届届学生毕业了,他们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和依恋,一个个画面不由得在我眼前浮现—

敬业乐业 带来快乐人生 ——授之以鱼 亦授之以渔

我深深知道:上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想让学生尊敬,必须能上漂亮的课。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不惜一切买资料书;为了上好课,我不知翻阅了多少资料,也不止一次次的向其他教师请教,更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有时为了设计一堂好课,真正做到了“茶不思 饭不想”的程度。在课堂上,我总是力求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有时讲到难理解的词句,我总是“手舞足蹈”、“声情并茂”的为学生比划,遇到要背诵的文章,我也尽量“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先背会。遇到毫无关联的文学常识,我就想方设法编故事,以便于学生记忆。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编故事:《骆驼祥子》一家《四世同堂》,在《龙须沟》里开《茶馆》。一天,来了一个叫《月牙儿》的小男孩,背着《断魂枪》,真是莫名其妙!这样学生就轻松、愉快的记住了老舍的六部作品。

- 1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亲其生,道自通”。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2000年,我带的班里,有个叫邵静芝的学生。有一次课间,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发现一向活泼开朗的她却两眼发呆,我走到她身旁,轻轻抚摸了她一下,她还是没回过神来,我喊他一声:“静芝!”,她吓了一跳,才如梦初醒,我在她身旁坐下,问她怎么了,可能因为有其他的学生在周围,她没说话,我也就不好意思再追问下去。从这以后,每次我们目光相遇时,她总是有意回避,我感觉其中必有问题。在一次放学后,我把她悄悄教到办公室,经过再三的开导,她才说出事情的真相。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条件不好,妹妹前几天动手术花了几千元(要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哥哥因为没有钱盖房子,至今无人提亲。她虽然热爱学习,也有自己的梦想,可是为了家庭想出去打工,因害怕知道真相后挽留她,所以不愿告诉我,想默默走开。我说:“傻孩子,在学校老师就是父母,这事老师替你做主。”第二天,我把她的事告诉了大家,并带头为她捐了200元钱(那时,我每月也就400元左右的工资),同学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把自己的零花钱都拿出来。她看到这个场面激动的泪流满面。当班长把大家的心意交给她时,她好久说不出话来,只是向我和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

放学后,我到她家进行了家访,并把自己的来意和想法告诉了她的父母,一直沉默的静芝的父亲哽咽着说:“高老师,我知道您是位好老师,我也知道静芝是位爱学习的孩子,今天听了您的话,我再也不会让她出去打工了。”从这以后,我不断同她家长联系,还把自家合适的衣物送给她。有时逢年过节,我也会送上一件崭新的衣服或小礼品。我知道,杯水车薪对

- 3

们的过激行为所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向他们作了自我检讨,最后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做我的好弟弟,也许是我的真情打动了他们,第二天我收到了他们的回信,向我深深认识了错误,我第一次为他们的进步,而真心的笑了。

从此以后,他们真的变了许多许多。鉴于他们的进步,我又立刻在同学们之中大讲特讲他们的变化,让大家真正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又给他们一重任,看到我对他们如此器重,再也不好意思违反纪律了。后来,他们的成绩也逐渐上升了。不知内情的人对他们的变化都感到吃惊。

关爱的心 温暖孤独心灵 ——牺牲休息日,辅导留守生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生活都成了头等大事。特别是星期天,他们无人辅导,作业完不成,甚至一点也不写,爷爷奶奶虽然着急但毫无办法,束手无策。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后来,通过开班会,我确定了一个方案: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上午属于学习时间,离我家近的到我家写作业,读书,其他离我家远的(考虑到安全问题),我给他们分成组,让其集中到一块学习,每组选一个组长,监督辅导。因为每组都有优秀负责任的学生,再加上每周一来到学校都要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奖品有时是自己买的瓜子、糖果、学习用品,有时是自己折叠的纸鹤,上面写有祝福语或激励语,我发现这种礼物倍受学生欢迎)。这样一来,我们班学生星期天的作业,都完成的不错。因有时我也抽空巡视或调查,学生得知后,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和良苦用心,和我的关系更融洽了。我们班的学习风气也更加纯正了。

- 5

第13篇:高晓唯先进事迹

高晓唯同志先进事迹

工作近三十年多年来,高晓喂主任忠实履行着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作为眼科医生,他数十年如一日,尊敬每个生命,每只眼球,从未与病人发生任何争执,从而使自己缔结了极好医患和谐关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依赖与赞誉。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他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高晓唯同志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每天面对若干张被眼疾折磨的痛苦面孔和无数失去光明的患眼,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从医以来,他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我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的同等位置上,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直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和医疗的渴望,对所有病人都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以完美的解答让病人轻松的回家,不仅注意解决患者自体的痛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是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盛行时,他能时刻警醒自己,要恪守医德不为所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科学治疗,从不为了获取个人的不当利益而去损害患者的利益,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效果,当一些病人以物质形式表达感激之情,则向他们致谢并耐心解释,最后婉言谢绝。他觉得这是一位救死扶伤职业者起码必须具备的品德。

作为一名医生,他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他没有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特殊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单调和枯燥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终身不断的学习与考试,既没有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他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节假日几乎很少休息。尽管如此,但他觉得虽苦犹甜,生活的既充实又快乐。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一贯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养成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作风,认真、仔细、耐心诊断、治疗每一个病例。在与病人充分沟通并取得理解的基础上,他与科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术,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使我院眼科在周边地区同级医院的诊治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为造福于当地百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晓唯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从事着平凡的眼科专业,数十年的从医生活,无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踏踏实实做人,只有一份追求,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

骨科董晖

第14篇:蔡高泉 先进事迹

蔡高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蔡高泉,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94年7月至今在南湖中心初中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自2003年1月兼职东港区地震观测网点观测员以来,做到风雨无阻,始终如一地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分析、上报,确保了观测数据连续、准确、翔实可靠。在担任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在地震科普教育、宣传和防震减灾的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受到了好评。

一、政治思想表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国内外政治时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勤奋上进、求真务实,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做到处处从大局出发,为集体着想,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责任心强。

二、主要工作表现

日照市东港区南湖地震观测点条件简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观测点不断改善观测条件,观测质量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基层观测员,历经风雨,更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面对困难、挫折,没有退却,知难而上,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观测任务。

1.忠于职守,务实肯干,扎实有效地做好地震观测点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观测员是很光荣的,也必然有一种责任和压力。我很珍惜这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夏天热去观测,冬天冷也不在乎。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定时测量、及时科学的记录、分析、上报观测数据资料,其中的酸甜苦辣感触颇深。

2007年的夏天,连续几天高温后,有一天早晨下起大雨,风呼呼地刮。到观测时间了,拿了把伞,我冲进雨里。刚出胡同口,伞刮折了,硬硬的雨点儿砸在头上。脸上,脚底下到处是水,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平时走惯了的路,今儿不知怎么走好了。“哪有什么地震,今儿别去了,雨停了再说吧。”我转身往回走,刚走两三步,不知怎么搞的,摔倒了。爬起来,见自己全身都往下淌水,气不打一处来,“我 1 还不信这个邪!不回去了!”我捡起折坏了的雨伞,犹豫了一下,撇了,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就当我在战天斗地,是男人,走。”我给自己鼓劲 。哆哆嗦嗦的测完数据,记在心里,这时又自我感觉象英雄一样地往回走。

这一折腾,几年不曾感冒的人,晚上发起了高烧,一夜未眠。随后连着打了五个吊瓶。妻子埋怨我傻,三百多块钱没人给报销……,我无话可说。但我心里明白,领导布置的工作就该好好干!第二天,照常去测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天塌地陷一样震撼了我们。那一批一批的死难者,一个又一个伤残儿童的孤独眼神,一排一排再无人背起的书包……让人心碎,又一次次警示着我——你也在做地震监测,今后,更要认真仔细!我深深地明白了——自己一日日单调的测量,一次次平常的记录,关系重大,非同儿戏。

从此,我更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克服不足,迎难而进。越是天气不好、气温异常,越能及时观测,加密观测,实时上报。同时,我注意干中学,学中干,学习地震常识,科学分析数据资料,自觉规范观测行为。参与观测网点建设,协助区教育局、学校建立网站,充实网页内容,做到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七年如一日,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数据观测任务。

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地震教育,宣传避震、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举办逃生演练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1)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每年的“国际防震减灾日”及相关活动,都邀请区地震局领导,举办地震防护知识讲座。专家结合大量实例(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向师生讲解地震基本概念、地震灾害、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等知识,重点介绍了如何避免、减轻地震灾害,正确自救互救。全校师生对地震知识有了深刻认识。

(2)大张旗鼓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5.12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通过挂图、展板、发放资料、播放光碟、咨询等形式,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科技橱窗等阵地,举办汶川、唐山地震图片展,举行汶川地震诗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举行了大讨论“地震来了,我该怎样做”等活动。前一段时间,海地大地震发生,我又及时做了补充宣传,使师生时刻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

2 (3)开展避震、地震自救互救、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防震应急能力。5.12地震纪念日,我校进行了避震、地震自救互救、逃生演练活动。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区地震局、教育局领导现场指导观摩。活动有一千多师生参加,规模之大,效果之好,演练之成功,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一月一小练,一学期一大练”的应急演练规划。

3、组织成立学生防震减灾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防震知识扎根校园,开花结果

为进一步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吸引更多的师生加入到防震减灾宣传队伍中来,我们组织成立了学校地震活动研讨兴趣小组,每学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讲解地震成因、地震预防等知识。师生共同征集散在民间的地震故事,小常识,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收集土办法、老办法观测,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观测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兴趣小组到观测点进行科学观测记录,提高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为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参加各种类型的防震减灾竞赛活动,有好多同学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获得了表彰和奖励。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效,真正达到了让防震知识扎根校园,开花结果。

4、积极参与地震观测网点间的工作交流,开拓眼界、开创新的工作思路

积极参加区地震局、教育局举行的地震观测知识的有关培训,严格遵守《观测点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地震速报制度》,对照《地震观测规范》和《观测资料评分标准》,进行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养成多年如一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尽心尽力,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参与地震观测网点间的工作交流。做到多与其他观测点老师进行工作交流, 以开拓眼界、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新的工作思路,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全区地震的群测群防和防震减灾工作。观测点工作点点滴滴,多而琐碎。我要用一颗平常心,始终如一的干好每件事,尽职尽责。

第15篇:高银个人先进事迹

高银个人先进事迹

高银,男,2012年3月份进入万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当安保员,入职以来工作踏实,认真,乐于助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于2012年8月份被提升为安保领班,在工作中他能积极发挥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带领本班人员严格自律,忠于职守。

2012年10月18日,凌晨2点多高银在查岗时,经过银沙28#一单元楼前,发现有一男子形迹可疑,他立即警惕起来,躲在暗中观察,该男子很快按密码进入楼宇门中,高银急中生智用对讲联系其他安保人员。随后进入楼宇门,发现其已将401室门撬开进入其室内,他退到3层,并打电话通知警务室民警,他自己守在3层防止窃贼逃走,警务室民警和安保人员很快合力制服了正准备逃走的窃贼,保住了业主的财产,给业主一个舒适放心的居住环境。

第16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是2011年上映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电影。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它讲述了党的初期领袖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故事的核心重头戏则是瞿秋白这位著名的文人领袖与杨之华之间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看完这个电影,感触很多。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始于上海大学。当时,瞿秋白是上大的社会系主任,而杨之华也命中注定般地录取了上海大学社会系,成为了瞿秋白的学生。杨之华本就是从家乡出来渴望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新女性,瞿秋白的博学、才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思深深地打动了她。而另一方面,已经与自己育有一女的丈夫沈剑龙却在大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表象下渐渐地迷失了自己,让杨之华颇为失望。久而久之,杨之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革命和学习当中,并在当时蔡和森夫妇和瞿秋白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后来瞿秋白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因为肺结核去世,瞿秋白因住处遭到敌人的搜查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杨之华受组织负责与瞿秋白联系,师生加战友的情谊,渐渐升华,两人一同回杨之华的萧山老家与沈剑龙谈判,并最终结为夫妻。

杨之华说,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是的,从她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她的人生决不会是以往传统妇女的那种相夫教子那样简单而又漫长的一生。她选择了出去,选择了正视这个社会,并为之努力奋斗。她选择了社会系,就是选择了今后的道路。她选择了瞿秋白,就是选择了以后的人生。诚如她所说的,我们的国家绝对会比现在更像个样子她和瞿秋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所以她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即使是在瞿秋白被国民党发布逮捕令的时候,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嫁给他。而在瞿秋白英勇就义后,又选择终生不再嫁。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瞿秋白最后英勇牺牲的那一段,他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神态自若缓缓走出囚室,走向刑场,沿途一路高歌俄文《国际歌》,最后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着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很难想象,一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竞能做到如此的淡然平静。瞿秋白从来就不是一个贪恋生命的人,从他加入中国共产完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有这么

刻。他在生命的尽头,一路高歌《国际歌》,因为他相信,终有一天,代表被剥削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将走向光明,开启崭新的未来。

革命者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若不是动荡的年代选择了他们去做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们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体会人生的各种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暂或是精力的有限,从来都不是情感的对手,而这正是情感的伟大之所在。所以,革命者的爱情,才能在残破的山河间,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中,在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的怀抱里,萌发而出,并生长为一个时代的抗争与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他们已不在,但,他们的爱情还在,精神还在,在我们心中。

王芸

2019.11.4

第17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我一向以自己是常州人为荣,常州不单在史书上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她的人文地理、丰富物产已传承两千多年,而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声名更是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国人师表。所有的常州人都以常州三杰为荣。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人事代理人员党委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秋之白华》,让我们走近了瞿秋白,真正地认识了瞿秋白。

电影《秋之白华》独辟蹊径,以诗意的手法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纯真爱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和瞿秋白的人格情操三个角度,再现了瞿秋白的革命之旅、人生之旅和情感之旅,展现了瞿秋白“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一生。瞿秋白28岁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36岁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他被人们称为“永远的青年”。最早留俄,最早翻译《国际歌》,最早为《国际歌》写中文歌词,是为数不多见过列宁并与之深入交谈过的人,同时他还是鲁迅的忘年交,文学造诣深厚,且精通书法、篆刻„„瞿秋白和杨之华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他们既是师生,又是同志。最初相识时,瞿秋白有久病的妻子,杨之华也已为人妇且为人母„„然而这对情侣跨越了世俗偏见,勇敢地走到了一起,10年相濡以沫执子之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片名《秋之白华》意为“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影片《秋之白华》唯美的画面和轻柔的的台词,赋予了红色革命的爱情与江南才子美女纯真结合清新的格调,革命伉俪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成为温暖如春的亮点,回归了人性与革命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爱情和革命同样动人。

影片《秋之白华》瞿秋白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执着感染了年轻人。在大革命动荡不安的年代,革命伴侣秋白之华雪中分手,刻骨铭心。1935年瞿秋白被捕,同年6月18日牺牲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被铺期间,他严词拒绝了敌人多次劝降。牺牲前的6天,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从容不迫,敞开心扉,在囚室里写下了著名的《多余的话》: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你们祝福„„以并非多余的最为坦诚的话语,淋漓尽致进行自我剖析,系统地讲述一个五四青年学子的心路历程。从八桂堂到罗汉岭,从一介书生到革命领袖,如衔泥之燕、如傲霜之菊、如引路之灯、如飞天之鹏,瞿秋白的革命功绩、品德和精神为百世后人敬仰。

瞿秋白作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将民族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一生组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反对独裁、追求民主。时过境迁,今天仍然有许多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承担责任。他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坚持对今天的年轻一代仍有教育意义。

影片《秋之白华》的风格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抒情,拍摄得非常细腻,让我们对一代伟人有了充分的了解与体会,在钦佩的同时也让我们油然而生亲近感。革命者都有亲人、至爱,但从成为革命战士的那一天起,他们的情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的心里,不仅装着爱国之情、战友深情,也同样装着真挚、浓郁的亲情和爱情。他们的情,是伟大与平凡、粗犷与细腻的交织。秋白之华,他们的红色情怀,值得后人世代敬仰;他们的精神高地,值得我们永远地坚守!

《秋之白华》观后感

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

杨之华的前夫沈剑龙也对此表示理解,甚至和瞿秋白成为了朋友,还亲自庆贺了两人的婚礼。为了向杨之华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他还特别做了一个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华”这四个大字,意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随着与帝国主义者的斗争激化,两人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就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瞿秋白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国共合作破裂,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无数共产党人惨遭屠杀。杨之华于是和瞿秋白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32年4月一次反围剿的突围中,瞿秋白不幸被捕。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反动派多次威逼利诱,希望让瞿秋白投降。但革命立场坚定的瞿秋白始终没有屈服,恼羞成怒的反动派于是准备枪毙瞿秋白。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绿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

或许,很多人看过之后这部电影都会为瞿秋白和杨之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感动吧。没错,真正的爱情就像是他们一样,不需要甜蜜的语言,不需要华而不实的承诺,也不需要那些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只要双方都有一颗赤诚的心,都能多为对方着想,一齐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哪怕再多的苦难也能一齐承受,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才能符合“爱情”这两个字的美丽含义。

然而,真正令我心灵震撼的却是瞿秋白即将面对死亡的坦然和从容。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化为泡影,所以人人都惧怕死亡,害怕死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可瞿秋白却不是这样,平静如秋水,难知入阴阳。自始自终,他的脸上都挂着微笑,没有一点慌乱的神情。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做到这种境界的。

翻开近代的历史,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我们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统一,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与帝国主义反动派作斗争,同时也牺牲了多少战友。我们现在脚踏的土地,是由先烈们的身躯堆起来的,我们享受的丰富资源,是由先烈们的鲜血换回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国耻,牢记前辈的教诲,争取把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不让历史的惨剧重现在中华大地上!

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的未来掌控在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少年手中,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了坚实的实力铺垫。才能有能力把国家建设得更美更好,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直沉溺在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中,缺少风里来,雨里去的磨练。势必会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国家将缺少中坚力量,没有能力抗击西方大国的再一次打击,再次沦陷为他们手里的玩物。所以请那些还在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的人们,快醒醒吧!只有我们少年儿童强大起来,国家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民族的强盛才会更有盼头,让我们重现五四运动的先进精神,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强我中华!

最后,向所有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共和而牺牲的共产党员致以最崇高的革命的敬意!

【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秋之白华》观后感

从去年十月份无意中得知有一部关于瞿秋白的电影将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正在筹拍开始,便心生许多期待。不想观影的过程竟一波数折,最后的最后今天上午总算在保利影城如愿以偿。既然寄托了那么多的期待,又历经了诸多的挫折,看完之后就不能不发一些感慨,何况又占了一个4人坐享整部影片的便宜。

就整部影片而言,可以用三个短句概括。画面唯美浪漫,故事粗略平淡,人物苍白自恋。

桥头对白时的水与天,船尾问答时的水与岸,冰天嬉戏时的雪与山,雪地送别时的雪与肩„„那些场景拍的,恐怕十个“美不胜收”都载不动。(在此常州和哈尔滨算是狠狠地秀了一把。)

可惜故事就逊色多了,都是书本上可以找得到的甚至大部分都是教材里的内容,而且不知是否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总感觉那些本该很生动的故事,被男女主角口述出来就觉得是在刻意卖弄。就拿瞿秋白住鲁迅家,其夫妇把床让给瞿睡,两口子睡地板一事来说吧!个人觉得要么就认真地拍一出,就算给几个镜头也比影片中瞿秋白亲口告诉杨之华让人舒服很多,或者干脆只字别提。

被器重,被推崇,被质疑,被批判,被纪念„„瞿秋白原本该是一个多么丰富,多么复杂,多么真性情的人物,但为什么在影片中就丰满不起来呢?反倒是是那些在整部影片中不怎么重要的甚至有的就给一个或者半个镜头的诸如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楚女等人歪打正着地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懂得了“烈士”二字的沉痛。

最值得肯定的是《秋之白华》的台词。精炼委婉,保持了苏小卫一贯的作风。“乱不一定不好看”、“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等堪称经典。但是有一句很普通的台词,却小小地震撼了我一次。“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这是赴苏俄前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约定。影片中有多处告别的场景,用的台词都是“再会”,唯独在这里用了“再见”。遗憾的是分别之后直到牺牲,他再也没能见到她。大概两人深知此去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吧!所以产生了这种高于平常的期许。“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能再见,如果我先走了,那我们就只能再会了。”他们该是这么想的吧!个人认为,此处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

至此我也有一种期待,期待另一部《秋之白华》,期待一部故事情节更生动自然一些,人物形象更开放丰满一些的《秋之白华》,要不然实在委屈了那主人、那风景、那台词和如我这般的观众。

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史诗爱情壮美人生——《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是我市投拍的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挖掘“常州三杰”瞿秋白和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浪漫爱情往事结合秋白波澜壮阔的一生,耗费心力拍摄而成。为了打造好这张城市名片,我市邀请著名导演霍建起掌镜,新生代影星窦骁和董洁担纲男女主角。听说试映不久便好评如潮,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奖颇多,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便是“蛮有腔调格!”常州在全国范围优先试映,我有幸从医院宣传科获赠两张亚细亚影城的试映票,可以先睹为快,真是欢欣鼓舞。

6月25日18:30大雨滂沱,进入亚细亚影城放映的蓝厅,偌大的放映厅可以容纳上千人,观众陆续进场,很快便座无虚席,我惊讶大雨天也挡不住这么多人前来捧场,可见《秋之白华》的魅力。影片开始了,放映厅里鸦雀无声,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进步女学生为了追求自由舍下幼女来到上海,和那位儒雅书生相遇了,在革命的洪流中,爱情渐渐滋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窦骁演绎的秋白,执着、温柔、满腹才华,他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从眼光跟随到行动追随,之华的眼中投射出的是敬佩、信赖和仰慕的光芒。他们俩若即若离,却心灵相契,在外白渡桥上的谈话无疑是表白的经典。摘录如下:

之华: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影片处理人物很用心,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人很可爱。之华的先生沈剑龙以大度的“借花献佛”成全这一段爱情佳话,他和秋白的精彩对诗堪称君子之间的惺惺相惜。他不断提到他和父亲都很欣赏瞿秋白。秋白陪同之华回家离婚,他的纯澈和坦荡担得起这个欣赏,可以说秋白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伴侣和朋友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不断被片中诠释的温情融化,爱情、友情、父女情,每个片段都唯美而隽永,或真挚,或调皮。独伊担心爸爸的咳嗽,秋白却对独伊说,咳嗽是好爸爸的另一门外语。这样博学、亲切而幽默的父亲让人忍俊不禁。我似乎能理解瞿独伊老人的殷殷期盼,垂暮之年仍不断为影片奉献心力,因为和父母的爱是儿时便定下的基调啊。

当秋白最后一次离别之华,窗外大雪纷飞。重情的秋白回忆起已经牺牲的战友和朋友们,他清晰地记着他们逝去的年岁和年代。他们都那么年轻,义无反顾为理想而献身,我的心里满溢感伤。秋白的生命也将在不远处戛然而止,所以当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秋白挥别雪中的妻子,知道此刻即是永别,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是谁在影评中笑称“我原来准备带着手帕去落泪,却笑场了”?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作为一个人的完整。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却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何其不幸!

瞿秋白,这个被我们每个常州人熟悉而骄傲的名字,第一次有血有肉站在我们面前。他为引导学生参加流血的革命而忧心、犹豫;他一口流利的俄语,纵论中国社会侃侃而谈;他赞叹中国的豆腐好吃,天下第一;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对劝降利诱毫不动心。他不再是高

大空的形象,而是真实而富有人情味的革命者。他是一个才子,更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需豪言壮语,不需慷慨激昂,我似乎读懂他的小情怀和大胸怀。

看过电影的同座,相信都和我一样,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一个常州人而骄傲,因为在一百多年前,从我们这里走出了这样一位同乡。他有情有义,对事业负责,对家国负责,敢于坚守理想而不畏屠刀,敢于剖析自己而不畏批判。诚如他在遗作《多余的话》里说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坦诚地揭露自己的生平、心路,反思自己的一生。这种勇气早已超出了很多狭隘的揣测。但愿更多人认识心忧的秋白,在他短暂而壮美的人生还有这样一段唯美的爱情相随。向《秋之白华》致敬!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天般的凉爽,观看诗一般《秋之白华》,是一种感官到精神的享受。

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对杨之华说的:“瞿秋白,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片名揭示了革命伴侣一段佳话。在建党90周年之际,所有大片、历史片铺天盖地,隆重纪念之时,看到这么诗意的片名,欣欣然而向往。

杨之华,博学平和纯净之女子,浙江萧山富商之女、书香名门,有婚史,自由恋爱,有女独依。瞿秋白,才华横溢、懂英、法、俄语,上大才俊,江苏破落士绅子弟,有妻王剑虹,因肺病去世。二人志同道合,结为连理。但并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我之奢华、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奔波。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瞿秋白已经逐渐脱离与鲁迅、叶圣陶一起的纯文学翻译和研究,而是积极投身革命生涯。那时的上海,聚集了一批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向警予、萧楚女等一批进步分子,瞿秋白主持中央临时政治局工作,领导工农,策划罢工,创办夜校,联俄联共,推动中国革命进程。

总是风雨凄凄肃飒之秋,总是风雨如晦血雨腥风,从上海到长沙,从苏联到武汉,从上海到福建,革命征程常分手,瞿杨婚姻一时传为佳话,人生知己十余年,道路愈加曲折,爱情愈加弥坚。入狱后的瞿秋白,坚贞不屈,蒋介石劝降不与理睬,从容饮弹而亡,表现了一个坚强革命者的气节。

今天再看瞿杨爱情,想起孙中山与宋庆龄、廖仲恺与何香凝、潘汉年等等革命仁人志士、回顾中共90年来的历程,所取得的实在是丰功伟绩、建党伟业啊!

第18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

海里回旋。虽说《秋之白华》是一部红色电影,在我看来,这是以革命为背景的爱情片。电

影讲述的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满怀热血的文艺女青年之华去上海大学学习,在那里遇到的比

她大不了几岁的老师,瞿秋白。秋白同样是一个热血的革命知识分子,去过苏联,精通俄文,

还有他身上散发的文学气质,深深的吸引着之华。之华与丈夫相隔两地,屡次丈夫来上海都

话不投机。不顺利的婚姻生活下,之华渐渐发现她爱上了秋白,后来与丈夫离婚, 与丧妻

的秋白在一起,一起革命。影片以秋白的死画上句点。

喜欢里面的文艺调调,背景很美很安静,让人沉浸其中。他们走在一起就是唯美的画,

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一个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并亲力亲为。他们相濡以沫,他们一起革

命,他们很勇敢,他们也很伟大。

秋白心系国家,走在革命尖端,在很多同仁就义后,依旧选择继续走下去,死对他来说

根本就不算什么,他就是那个社会的正能量。之华一心想要拯救人民与水深火热。在那个年

代她选择离婚,这让我觉得之华是个先进,有想法的女人,敢爱敢做,不被封建社会所束缚。

在里面瞿秋白和之华丈夫之间的友谊让我着实佩服,简直是到达一种境界啦。

革命英雄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敬佩,他们的英勇无畏值得我学习。

第19篇:秋之白华 观后感

今年是建党93周年,我校组织观看了一系列的红色电影。这周四的晚上,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我看了《秋之白华》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影通过瞿秋白与杨之华的革命爱情、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生涯以及瞿秋白的人格情操三个角度,向观众展现了瞿秋白、杨之华这两位中国革命早期领导者的崇高精神世界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之歌。

说实话,这部电影实在是出乎我所料。本以为这会是那种革命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纪录片似的电影。结果影片画面唯美浪漫,极具文艺范儿。开篇古镇小桥,摇船出行,使我喜欢的江南风光。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摄影技术,那么多从窗外透射进窗内的斜斜的日光,诗情画意的雨景和雪景,无不将我打动。这么多的深沉隽永的镜头,每个镜头都仿佛是有分量的,配上舒缓动人的背景音乐,柔柔地侵入了我的心田,宛如一首细腻优雅的散文诗。比起史诗风格和主旋律风格的献礼片,我更喜欢这种表现方式,瞿秋白与杨之华浪漫唯美的爱情背后,是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爱情之美与那动荡年代革命之沉重成鲜明对比,反而衬托出革命烈士牺牲之伟大,革命道路行走之不易。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了很多,也回宿舍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这部影片展现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思想感悟。

关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旷世之恋,“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瞿秋白,政治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作为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杨之华,中国妇女活动家,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瞿杨二人,一位是清新婉约的江南女子,一位是风度翩翩的革命斗士。一位是有夫之妇,一位是有妇之夫。杨之华,是一个会为了与一般女子不同的时代理想而远走求学的女性。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不顾家庭,却其实是对女儿有着无限的爱和期待的,对丈夫亦是一直在寻找契合点,于是她坚持给丈夫写信。写信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杨之华想要丈夫看后慢慢有所转变,接受她的理想,却无奈每一次的去信连信封都未曾开启过。她终于不再抱有希望,决定离婚。瞿秋白与杨之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一样的理想精神。在那片不够明亮的天空下携手,不仅仅是普通的爱情,更从生活上升到灵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们是彼此的依傍,是无法分割的灵魂伴侣,即使被命运的浪潮冲开,分居两地,也分隔不了心的距离。 因为他们早就把对方与自己融在一起,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他们的爱情不仅带有柏拉图的色彩,在当时也是新潮的,惊世骇俗的,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世事变迁,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个共同的信仰让瞿秋白和杨之华走到一起,那就是对革命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7

41关于革命路上的坚持与牺牲。瞿秋白,外表一文弱书生,举手投足尽显书卷气质和文人气息。然而,柔弱的外表下却是铮铮铁骨,在国民党的软磨硬施、威逼利诱之下,他坚决不改信仰,坚决不出卖同志,坚决不背叛中国共产党,宁死不屈。他相信他的家人会理解他的牺牲,他没有后顾之忧。既然已经看透生死,那么一切都是淡然的,一切都是潇洒的。他不会所谓的“识时务”,他甘愿做一

个国民党眼里不识时务的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他轻轻地唱着俄版的《国际歌》,坦然从容地赴死。蔡和森 36 岁牺牲,张太雷 36岁牺牲, 向警予 33岁牺牲 „ 那些年轻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30几岁正是人生好年华,他们为了全中国无私地牺牲了自己,奉献了自己青春和生命。牺牲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牺牲精神,因为有牺牲才会有更快的进步。这让我想到了大一时候的清明节,我院学生会组织我们学生干部祭奠了日照烈士陵园。步入其中,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庄严肃穆起来。革命烈士纪念碑身上刻着醒目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在纪念碑前静静地默哀,并献上我们亲手做的纸花。那时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这一切,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我又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话语:“恰 同 学 少年 ,风 华 正 茂。书 生 意 气 ,挥 斥 方 遒。\"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们许多当代人差得太远太远。在当今的和平现代,虽然峥嵘岁月已不再,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先辈们那英勇战斗的感人故事永远流传,艰苦奋斗的精神永垂不朽!当我们面对学习和工作中如强敌般的重重困难时,也应像先辈们那样,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当今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当珍惜时间,努力锻炼自己,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顽强无畏的勇气去解决困难,取得胜利。840

这些是我看完《秋之白华》这部电影后想到的一些东西。《秋之白华》不只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它既充满着革命的气息,红色的味道,又充满着烂漫主义,儿女情长。它是爱情花衣包装下的革命史诗,是枪炮与玫瑰的浪漫结合。

第20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

在看《秋之白华》之前,曾在历史书上对瞿秋白的生平有点了解。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政治理论著作达300多万字,哺育,启迪了一代一代的中国先进分子。是他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一直传唱到今天。他以全部生命和心血向人们展示了“共产党人”这个称号的深刻内涵。他一生追求真理,忠于共产主义思想,以党的事业为第一生命,即使在生死关头也毫不动摇,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大无畏气概。然而在看完《秋之白华》这部电影后,我又看见了另外一个感性的瞿秋白,相对于历史课本里刻板的瞿秋白。在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瞿秋白,有血有肉,感情真挚。

整部片子的感情基调淡而悠扬,有清朗淡泊的风韵。感情意境都到位,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让人感动至深。现实中的瞿秋白和杨之华的故事已经就充满了巨大的戏剧性和极高的优雅度,放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更有一股乱世鸳鸯的哀伤和血性儿女的阳光。也就是说,这个题材实在太适合做成一部唯美的柏拉图的爱情电影了,南方一表人才,虽是书香文士,但侠肝义胆投身到挽救中国与危难的洪流中。在乱世中,和女权觉醒的女大学生相爱,两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杨之华正是从钦慕秋白人品,学识和磊落的情怀,到受其革命思想的启蒙,从而踏上了新的人生道路。他们两情相守,恰恰是附丽于对理想的坚守以及对党的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任凭岁月峥嵘,血雨腥风,他们却高昂着不屈的头颅,两颗心灵互勉互励,绽放出生命中瑰丽的精神火花,升华出一种罕见的历史悲怆之美。最能体现他们爱情的一幕是,秋白亲手篆刻的印章“秋之白华”,两个人的名字嵌合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明了他们之间心心相印的真挚之情。

秋白说自己之所以参加革命,是因为想尽一己之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也是想让短暂的一生更有价值。人之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有多少人能在一生中得偿所愿呢。秋白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华曾笑言,上大的老师是最年轻最有才华的。无故瞿秋白是其中之一,他的才华另无数人所折服,他的文学造诣之高,很多当时有名的作家都不可及。但他无法视国家危难而不顾,毅然投身革命政治的洪流。幸好在黑暗繁杂的政治斗争中,秋白遇上了杨之华,从此秋白心里有了依靠。不管是去哪里出差,秋白心里就惦记着一定要活着回来见到妻子。在我的脑海里,有幅印象极深刻的画面。秋白接到上级的命令须转战到其他地方,而之华却不能跟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之华送秋白出门,两人在雪景中送别很浪漫但也很伤感。在最后离别的时候,两人紧握的手依依不舍的分开,之华看着秋白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雪色中,心里隐隐作痛。而这一次离别,秋白再也没机会回到之华的身边照顾她。

影片里秋白对之华说了一段最感动最浪漫的话:其实你不用那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也不用那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何其典雅而高贵。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秋白,是那么感性,在刚毅的性格里透露着柔情。瞿秋白的爱情恰恰是他生命的一个侧影,心中拥有了这样纯洁的爱情,最后乃为信仰,为革命而壮烈牺牲,其生命所呈现的境界,正是: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电影里不仅表达了秋白和之华的爱情纯真与圣洁,也写了他们献身革命的坚贞与悲怆,从而出色地塑造了瞿秋白这个浪漫而又大义凛然的革命家的典型形象,更揭示出他磊落的襟怀及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我想这就是他为什么至今还不为人遗忘的原因吧!

高秋华先进事迹
《高秋华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