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黄旭华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8 08:35:17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黄旭华论文

誓言无声

——记中国战略核潜艇设计者黄旭华院士 关键字: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决心要把核潜艇搞出来不动摇,一切其他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都可以不顾。”有这样一个人,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将近三十年里在荒无人烟的秘密小岛,在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忍受着寒霜刺骨,只是为了国家,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自作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黄旭华。

兢兢业业了数十载,黄旭华院士终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为世人敬仰,享受独属于他的荣耀。我们在为其的事迹感动时,更应该从深层次的去思考。黄旭华院士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什么。

一: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黄老曾说:“思想里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很简单,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一次把血流光,要他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更关键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够忍受下去,党和国家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1957年,黄旭华进入最早一批研制核潜艇的29人队伍,进入之初领导明确提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任务,要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黄老身先士卒,默默坚守,在研制核潜艇的30年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工作得以公开家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此期间,黄旭华院士为人民献身、付出一切的观念在不断深化,支撑着他度过风风雨雨,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楚,形成了坚定的为国献身信念,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正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辞说的那样: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黄老令人敬佩!

二:关于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条件。个人是社会产生与存在的现实前提和基础,社会是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贡献。

杰出的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黄老被誉为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正是靠着黄旭华等科技人员不眠不休地努力,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使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黄院士用实践证明了当初许下的承诺,实现了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无遗地展现。黄老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老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不忘身上的重担,没有抱怨,只有全身心的付出,核潜艇之父的荣誉称号确是实至名归。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中,当快接近极限深度—— 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00多人葬身于2000多米深的海底。世界上曾有 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试验前黄旭华与同事们仔细检查了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以及所有艇上设施,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才决定试验。这时的总设计师怀抱始终一丝不苟必将带来成功的坚定信念,也为了给试验人员增强信心,按规定可以不下艇的他,坚持亲自下艇。黄老将生命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黄旭华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树立了一个榜样,黄老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无数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三:关于社会意识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当今文化发展的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应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于奉献。黄旭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使我们的灵魂接受美德的洗礼,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中存在的不足,从一点一滴做起,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积极积聚发展的正能量。 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爱,长怀对国家、对周边人的感恩之心,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照亮我们前行。

推荐第2篇:七言诗:咏黄旭华

咏黄旭华

题记

黄旭华,男,中国核潜艇之父,1926年3月12日出生

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

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

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

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

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

业。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

中国十大人物。

献身国防隐姓名, 秘造潜艇举世惊。 使命担当千钧重, 后超设计万点红。 早年参加地下党, 后来入列军工兵。 报效祖国尽忠孝, 无怨无悔这一生。

2017.3.23

推荐第3篇:黄旭华事迹观后感

黄旭华事迹观后感

2014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人物简介:

黄旭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

者。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作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事迹材料:

结缘核潜艇

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市,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海丰田墘镇。在家乡读过初中后,为了进入有名的省立高中,年少的他步行数十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再辗转广西桂林中学求学。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他,战乱中见到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就为了这个目标,他在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时候选择了船舶制造专业。从此,黄旭华与船舶、舰艇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毕业。青年时代的黄旭华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同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

织,开始了为党奉献一生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然而,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请求研制导弹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制。1959年,前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华,我国领导人希望前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前苏联有,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蓝色巨鲸”出海

1958年国家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之后,当时年仅32岁的黄旭华便与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人,隐姓埋名来到偏僻

的半岛上,开始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舰船制造基础薄弱的国度,进行这项尖端复杂的国防科研是很困难的。当时困难之大,今天难以想象:没有特厚钢材的加工设备,甚至连核潜艇专用的特殊高强度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艇上成千上万的零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涉及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工厂和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关键的是当时我们的核工业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国外可借鉴的资料和发表的论文真假难辨,每查阅一份资料都要求用 “第三只眼”去认真分析、反复试验。1962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但仍保留部分技术骨干继续关键技术的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给研制工作吹来了东风,核动力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

谁能想到,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只有

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是啥模样,大家都没见过。研究探索过程中,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对 “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他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常规潜艇因大部分时间可水面航行而大多采用适应水面航行的常规线型,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体。为了掌握水滴型体水下和水面航行的操纵性,美国采取了分三步走的办法。我们是不是要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呢?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一头扎进综合性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在解决我国核潜艇建造以及如何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黄旭华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

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 “三件法宝”,工程终于取得了巨大进展。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及其团队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几万个数据,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核潜艇外形设计三步并作一步,成功研制出了水滴型。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被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技术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从1965年~1970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 “蓝色巨鲸”下海试航!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 “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

序列。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1988年,我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首位亲自下水深潜的总设计师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深度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一年黄旭华已经62岁。内行人都明白,这是一次重要的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几百米在地面上再平常不过,但在水下这可是核潜艇下潜的极限深度,具有很大的危险性。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 “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中还未接近极限深度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

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这艘从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核潜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的大关吗?黄

旭华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在指挥艇上坐镇指挥就可以了,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当到达设计深度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几十公斤的压力,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 “咔哒” “咔哒”的声响,在水下几百米深处听起来真有点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胜利。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年~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30年来,他的8个兄弟姐妹不知道他在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这个

儿子在干什么,母亲从60来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30年,别梦依稀。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正是这些无私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院士曾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如今年过八旬的他虽已退下一线,但仍在为国防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主要成就

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

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5年,

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

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态。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

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历尽艰辛,中国的核潜艇终于搞出来了。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

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无法知道失败原因。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中国核潜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包括有关专家都似有疑虑,有的参试人员做好了牺牲准备,向亲人嘱托了后事。黄旭华也明白: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应在指挥艇上坐镇,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到达深潜设计要求,艇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处“咔嗒”、“咔嗒”地n向……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竟放声大哭。

当下水试验的所有任务都按照预想顺利完成后,在场的科技人员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 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学习黄旭华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新寮村,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向黄旭华院士学习活动心得

4月25日,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我市干群。黄旭华院士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30年隐姓埋名,身先士卒,默默坚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黄旭华的感人事迹不仅是汕尾人的骄傲,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市的教育创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下一代,培养出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教育学生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刻苦

学习,立志成才,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总之,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积极凝聚推动汕尾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汕尾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

***

2014年5月15日

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

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广东,却早已定居武汉,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

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1

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

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广东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北京赶回广东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

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2014-05-152

2014感动中国人物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

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6 ~

~ 27 ~

推荐第4篇:学习黄旭华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旭华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推荐第5篇:学习黄旭华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旭华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第6篇: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

2013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人物简介:

黄旭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作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事迹材料:

结缘核潜艇

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市,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海丰田墘镇。在家乡读过初中后,为了进入有名的省立高中,年少的他步行数十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再辗转广西桂林中学求学。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他,战乱中见到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就为了这个目标,他在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时候选择了船舶制造专业。从此,黄旭华与船舶、舰艇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毕业。青年时代的黄旭华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同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为党奉献一生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然而,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请求研制导弹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制。1959年,前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华,我国领导人希望前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前苏联有,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蓝色巨鲸”出海

1958年国家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之后,当时年仅32岁的黄旭华便与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人,隐姓埋名来到偏僻的半岛上,开始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舰船制造基础薄弱的国度,进行这项尖端复杂的国防科研是很困难的。当时困难之大,今天难以想象:没有特厚钢材的加工设备,甚至连核潜艇专用的特殊高强度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艇上成千上万的零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涉及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工厂和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关键的是当时我们的核工业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国外可借鉴的资料和发表的论文真假难辨,每查阅一份资料都要求用 “第三只眼”去认真分析、反复试验。1962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但仍保留部分技术骨干继续关键技术的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给研制工作吹来了东风,核动力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

谁能想到,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是啥模样,大家都没见过。研究探索过程中,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对 “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他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常规潜艇因大部分时间可水面航行而大多采用适应水面航行的常规线型,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体。为了掌握水滴型体水下和水面航行的操纵性,美国采取了分三步走的办法。我们是不是要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呢?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一头扎进综合性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在解决我国核潜艇建造以及如何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黄旭华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 “三件法宝”,工程终于取得了巨大进展。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及其团队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几万个数据,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核潜艇外形设计三步并作一步,成功研制出了水滴型。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被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技术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从1965年~1970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 “蓝色巨鲸”下海试航!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 “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1988年,我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首位亲自下水深潜的总设计师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深度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一年黄旭华已经62岁。内行人都明白,这是一次重要的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几百米在地面上再平常不过,但在水下这可是核潜艇下潜的极限深度,具有很大的危险性。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 “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中还未接近极限深度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

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这艘从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核潜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的大关吗?黄旭华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在指挥艇上坐镇指挥就可以了,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当到达设计深度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几十公斤的压力,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 “咔哒” “咔哒”的声响,在水下几百米深处听起来真有点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胜利。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年~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30年来,他的8个兄弟姐妹不知道他在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这个儿子在干什么,母亲从60来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30年,别梦依稀。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正是这些无私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院士曾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如今年过八旬的他虽已退下一线,但仍在为国防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主要成就

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5年,

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态。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历尽艰辛,中国的核潜艇终于搞出来了。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无法知道失败原因。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中国核潜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包括有关专家都似有疑虑,有的参试人员做好了牺牲准备,向亲人嘱托了后事。黄旭华也明白: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应在指挥艇上坐镇,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到达深潜设计要求,艇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处“咔嗒”、“咔嗒”地n向……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竟放声大哭。当下水试验的所有任务都按照预想顺利完成后,在场的科技人员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 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推荐第7篇: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广东,却早已定居武汉,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1 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

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广东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北京赶回广东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2014-05-15

推荐第8篇:学习黄静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许许多多的老师的模范事迹,从网络上学习了黄静华的事迹材料,深深地被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不已。

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从这些师德高尚的教师,无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师德修养重在修炼,重在实践。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教师黄静华,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学生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八法\":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潜能发现、集体凝聚、家访沟通和反思升华。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

xx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如书中提到的\"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推荐第9篇:向黄旭华院士学习活动心得

向黄旭华院士学习活动心得

4月25日,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我市干群。

黄旭华院士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30年隐姓埋名,身先士卒,默默坚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黄旭华的感人事迹不仅是汕尾人的骄傲,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市的教育创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下一代,培养出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教育学生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总之,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积极凝聚推动汕尾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汕尾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

*** 2014年5月15日

推荐第10篇:黄长华安全生产先进事迹1

碧江区运管所黄长华同志安全生产监管先进事迹材料

狠抓安全生产监管 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2011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铜仁市运管所在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安全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将黄长华同志在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内务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主要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狠抓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打造过硬的职工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上任之初,他从创建学习型运管队伍入手,以提高全体职工自身素质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出发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全体职工,加强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按照年初所里的学习、工作计划安排,他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区交通、运管工作会议精神等等。并适时地从有关报刊上摘抄、从网上下载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成果,通过系统学习,使大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努力钻研业务、行政执法、政务信息、职工培训、安全监管等多项工作。把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半年多来,他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搞好服务,参与政务,办好杂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所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1

2、强化劳动纪律完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运管所的社会形象,铁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每月他都要在工作例和职工大会上强调劳动纪律。亲自监督劳动纪律执行情况,使职工劳动纪律有了进一步加强。他每天第一个来到所里有最后一个下班,除个别职工家里有急事,临时请假外,没有发现职工故意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3、坚持例会制度,消除工作盲区。他始终坚持所里每周二召开工作例会和每季度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认真听取各科室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汇报,根据汇报内容及时调整管理思路,详细安排一周的工作和下一季度的安全生产监管重点,为我所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强化安全监管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1、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为使企业掌握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最新动态,他安排所办公室负责及时下发、转发和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要求企业及时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所稽查队按照文件精神下企业对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特别是国发23号和黔府发13号文件,今年他又要求转发到了每一个道路运输企业包括货运企业

二、三类维修企业,并按要求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学习培训、考核考试和监督实施,达到了4个100%。

2、加强节假日安全监管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认真落实地区运管处“关于节假日期间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保证假期旅客安全出行,每当节假日来临他都有安排对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亲自带队到客运企业、客运站,实地查看节日期间客运情况。每到一处,他都要与客运企业负责人认真交谈,了解近期客流量情况,检查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情况和记录及车辆档案等,并对车辆驾驶人及站场主管安全领导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 2

同时要求客运站场加强车辆的源头管理,认真做好“三品”查堵、车辆发班前例检工作及车辆调配等工作,确保节假日期间道路运输的平安畅通。对安全生产搞得比较好的企业给以表扬,对安全管理不善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立即责令整改并发文通报批评。对城南车站,在客运车辆例检方面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了整顿和经济处罚,对5家维修企业监控视频影像模糊的行为进行了罚款一万元的经济处罚。对市客运公司和个别维修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和停止相关业务的处罚。

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和“十一”他都要求所领导带班值班,节假日期间他每天都坚持到客运企业和站场去了解情况,调配运力处理客运矛盾和纠纷,及时解决客运存在的问题,为旅客平安快捷出行尽自己最大努力。

3、认真落实有关汛期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工作。防汛期间,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我所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防汛工作应急预案,要求各客运企业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储备应急车辆。他和副所长熊能同志的兵分两路,重点对辖区内的客运公司、车站、危货运等11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防汛工作的督查,主要督查了防汛文件精神的贯彻、防汛工作措施的落实及隐患排查等情况。遇重大汛情和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及12121重要天气预报,我们都要通过客货运企业QQ群网络及时通知和转发,使企业从业人员早知道早作准备。同时分别和企业负责人交换了防汛工作意见,通过检查、督促,增强了各企业的安全防患意识,明确了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汛期安全工作的重点,为做好今年防汛工作打下了基础。汛期我市道路运输没有发生责任事故。

4、按要求开展了“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按照运管处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 3

通知精神,我们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要求实施,6月初,他所安排客运企业、客运站场、驾培学校维修企业在本单位显眼位置悬挂至少一条宣传安全生产的横幅烘托开展“安全生产月”的氛围。他们组织各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相关安全生产知识答题活动,收到答题152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6月13日,我所和运管处一起在铜仁市步行街 冒雨参加“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我所还与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交警支队、市客运公司部分同志冒着酷暑前往铜仁市坝黄、川硐、茶店、大坪等乡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下乡活动。

5、开展了民爆化学危险品运输专项检查。他安排所里对2家燃油运企业和3家民爆运企业和125辆危运车辆进行了专门检查,除吉祥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学习教育稍微差一点外,其他企业均按照规定开展安全生产学习教育。从车辆和驾驶员档案看,营运手续齐全有效,保险均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标识、标志清晰,消防设备齐全有效,要求企业认真清理运输线路,严格按照规定线路运输,不超载、超速,按照运管处指定的维修企业对车辆进行维修,我们还对行政许可进行了复核,重新核定许可内容。

6、认真开展了道路运输消防隐患排查和拓展客运。在他得安排下,这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我所成立了消防安全生产检查领导小组,制订了消防安全生产检查方案,聘请消防大队专业人员一同排查。我所根据方案将人员分成几个检查组,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进行检查。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求各汽车客运站加大对“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管理,充分利用安全检测仪,严禁“三危”物品上车,对未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和安全锤的车辆一律不得排班发车。这次消防隐患排查共检查客运车辆477辆、危运车65辆,教练车132辆、检查一类维修企业10家,二 4

类维修企业22家,客运企业5家、客运站场4家、驾培学校4家,共检查674辆,其中灭火器失效的37辆,已经责令立即更换有效灭火器。车辆主要检查灭火器、安全锤、电路和接地装置,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他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安排所里统一制作了477张客运隐患监督牌,对铜仁辖区的长途客车、农村班车和旅游客车在内的所有客运车辆张贴了监督牌。几乎每天都有电话投诉,双休日较多,目前已经接处投诉电话41起,处理网上投诉12起。统一制作了客运车辆、教练车辆、驾驶员和教练员的隐患排查和资质清理表,各企业按照要求积极排查和清理。完成了客运车辆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GPS的清理和安装工作,客(危)运车辆安装率达100%。

三、狠抓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1、开展“五珍惜”教育活动成绩显著。在他的领导下我所通过开展“五珍惜”教育活动,结合“争先创优”活动的进行,教育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珍惜工作岗位、珍惜工作权力”。他上任后按照运管处的规定,节假日期间从不乱用公务车,既然上面规定了,就应该严格遵守,8小时以外和节假日从不将车开车去过夜,下班了再晚也要将车放回所里,就是节假日因公开会办事也是尽量不使用单位的公务车。在他的率先垂范下,副所长熊能同志,考虑到所里的公务车辆紧,工作期间从不使用所里的车,使所里能够腾得出车辆开展其他工作;该同志坚持原则,廉政办公,主动将收到的物品交到所里。

他还向道路运输企业发起“道路交通文明行”活动倡议,并得到了积极响应,道路运输车辆乱停乱放乱行的行为明显减少,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3、建设好一站式服务窗口,提高工作效率。他高度重视“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及早安排部署。所领导班子有 5

关成员负责协调抓好落实,把窗口建设作为所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由所党支部组织实施。我所把“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安排到服务大厅,由专人负责。还设立了所领导接待日,每月三次,直接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了饮水机2个、复印件1台、报刊架1个,方便用户使用。所里明确以服务大厅为主体,努力抓好“首问责任”和“服务接待”窗口建设的各项工作,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到窗口工作。按照“科学、便民、实用”的原则,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各项接待服务措施,制作LED大型屏幕滚动播出服务内容,大力建设“首问责任”和“服务接待”窗口,使窗口硬件建设得到加强,步入到规范化的轨道。通过新闻媒体,道路运输企业QQ群,公开向社会承诺“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行政审批时限; 实行包保责任制,服务基层群众;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严格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的五项内容。相关业务股室自觉强化股室职责和服务意识,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证的质量信誉考核由原来的一个工作日缩减为即时办结,行政许可驾培、维修企业行政许可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为15个工作日,客货运输行政许可审批时限由15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洗车、汽车装潢等道路运输辅助业的审批时限由15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二级维护等级评定签章即办即走。行政审批时限的缩短,方便了道路运输企业和广大经营业户,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共接待咨询750人次,提供行政指导224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714件。

4、他积极组织客运企业参加“满意在铜仁.文明在客运”爱心送考活动。2011年6月6日,他积极组织辖区客运企业参加在在锦江广场隆重举行的“满意在铜仁.文明在客运”爱心送考启动仪式,并组织运政人员、客运车辆和驾乘 6

人员参加了为期2天的爱心送考活动,还安排5名工作人员负责一中、二中和三中3个学校2个考点的车辆组织和调度。“爱心送考”共接送高考学生3100多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11年12月23日 7

第11篇:学习优秀教师黄静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静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始终涌动着一片对学生的“爱心”。她在工作中提出的“以真诚去呼唤真诚”,“孩子的自尊,就像玫瑰花瓣上滚动的露珠,璀璨而容易跌落。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黄老师说:“班主任就是要努力营造宽松和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黄老师看来,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特长爱好,是使每个孩子找到自尊和自信的好办法。“工作中,我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这些学生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这些孩子。”黄老师也这样说:“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家长的地位去考虑对学生的态度,那样对学生就多一份爱心,少一份酷求”。她始终以“努力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为自己做每项工作的目的。

她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高度责任感、有爱心的、有血有肉的为大家所共认的大写的人。她认为我们当教师的责任重大,“一手牵着孩子的今天,一手牵着祖国的明天”,工作要符合两个需要:一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这两个需要去做工作,才是最成功,也是最少阻力的工作。她提出了“教育学生要学会欣赏别人就等于学会欣赏自己”的专项教学,她倡导的“教育八法”等工作方法,使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黄静华老师为榜样,象黄老师那样,务求实效,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象黄老师那样“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做一个道德高深、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做一个学生、社会欢迎的老师。

看了黄静华的报告很受启发和教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以她为榜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孩子们的名字既叫明天,也叫今天。孩子们的明天应当是美好的,孩子们的今天也应是幸福的。教师既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又是孩子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和保护者。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深远。由于教师是未成年人的引领者是栋梁的缔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一支师德过硬的队伍。而我们的师德状况与师德建设工作存在诸多方面不适应新的要求,这也是客观事实。一些教师师德观念不是特别强,或者淡漠了,不讲师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甚至有严重失德的现象,这自然影响到教师的声誉。

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众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也自然有一种人格的、榜样的力量,所以要求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职业理想,要求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广大未成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师德最重要。因此教师要有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要珍惜教师的光荣称号,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孩子们的名字既叫明天,也叫今天。孩子们的明天应当是美好的,孩子们的今天也应是幸福的。教师既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又是孩子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和保护者。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深远。由于教师是未成年人的引领者是栋梁的缔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一支师德过硬的队伍。而我们的师德状况与师德建设工作存在诸多方面不适应新的要求,这也是客观事实。一些教师师德观念不是特别强,或者淡漠了,不讲师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甚至有严重失德的现象,这自然影响到教师的声誉。

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众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也自然有一种人格的、榜样的力量,所以要求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职业理想,要求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广大未成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师德最重要。因此教师要有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要珍惜教师的光荣称号,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黄静华为榜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的好朋友。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手把诗书游太虚,品茗赏花落棋子——这样的境界谁人不想,然而,谁人能及?不能及,是因为我们肩负着太多的责任。

每个人,都渴望过着优裕轻松、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一帆风顺,天天过得无忧无虑。然而,我们身上肩负着责任,所以人生路上也就免不了有坎坷、挫折、苦难……

穿越历史的时空,看看那些坚强不屈的先辈们,他们为了身上的责任永不言弃,奋斗不息:屈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则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则宁愿“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了是奶。

为人师者,我们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为了学生的锦绣前程;为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我们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固守清贫、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人生于世,还有许许多多的责任,甚至还会有一些苦难。当这些不幸之事,我们不得不面对它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看待。忘记责任,选择颓废,整天抱怨世态炎凉、上帝的不公,你会一蹶不振;面对现实,选择坚强,你的人生会积淀得更为厚实。因为,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乌云退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

毛泽东说得好:“与天斗,其乐无穷;与艰难困苦斗,其乐无穷;与己斗,其乐无穷。”带着我们的责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去体味人生,即使“不一定能使你的前程灯火般辉煌”,但我想:你一定会收获一份厚厚的人生礼物!

黄静华老师以其三十二年班主任工作的切身经历,介绍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始终涌动着一片对学生的“爱心”。她在工作中提出的“以真诚去呼唤真诚”,“孩子的自尊,就像玫瑰花瓣上滚动的露珠,璀璨而容易跌落。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和欣赏。”黄老师说:“班主任就是要努力营造宽松和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黄老师看来,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特长爱好,是使每个孩子找到自尊和自信的好办法。“工作中,我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这些学生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这些孩子。”黄老师也这样说:“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家长的地位去考虑对学生的态度,那样对学生就多一份爱心,少一份酷求”。她始终以“努力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为自己做每项工作的目的。她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高度责任感、有爱心的、有血有肉的为大家所共认的大写的人。她认为我们当教师的责任重大,“一手牵着孩子的今天,一手牵着祖国的明天”,工作要符合两个需要:一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这两个需要去做工作,才是最成功,也是最少阻力的工作。她提出了“教育学生要学会欣赏别人就等于学会欣赏自己”的专项教学,她倡导的“教育八法”等工作方法,使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黄静华老师的报告很精彩,不唱高调,内容务实,工作有创新,很贴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这样的报告令人满意,使人受益匪浅。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黄静华老师为榜样,象黄老师那样,务求实效,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象黄老师那样“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做一个道德高深、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做一个学生、社会欢迎的老师。

第12篇:感动中国人物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4感动中国人物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13篇:黄先进事迹

。。市优秀少先队员先进事迹

。。。同学是小学四年级(2)班的学习委员,他是一个聪颖活泼、开朗大方的孩子。他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刻苦钻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是一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他在各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讲文明,有礼貌,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的活动。

在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的阅读一些有益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父母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并在课余的时间参加书法、美术兴趣小组,不断积累自己的课外知识,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以充实自己。

善良懂事的他,经常主动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在家里,他是妈妈的好助手。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他也是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几年来,他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辅导员老师研究做好少先队的工作,积极参加校值日活动,检查监督卫生安全,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几年来,他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学校开展“与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中,他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见到有的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他勇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像个小老师一样主动上前劝阻。总之黄浩源同学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少先队员,

第14篇:核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核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5月2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华园讲坛”第13讲在五山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老先生做客华园,作了题为《此生无悔—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历程》的报告。学校机关部处管理干部、青年教师学生代表6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余其俊主持。

报告会上,今年已九十高龄的黄旭华老先生以奋斗、求实、献身的爱国精神和道德情怀,与师生们回顾了当年参与中国首艘核潜艇的研发工作经历。

新闻加点料:

毛泽东决策: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赫鲁晓夫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我们有了,你们就有了;我们可以组织联合舰队。对此,毛泽东愤然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黄旭华在战乱中成长

因为家乡在海边,他对海有很深的感情,战乱中目睹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也为日后研制核潜艇埋下了伏笔。

赫赫无名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1988年初,核潜艇进行最后的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克服艰辛 自力更生造出中国核潜艇

1958年,时任中央主管科学技术工作的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谈何容易。

“最困难的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当接到命令要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黄旭华说到。

没有知识只能从头开始学。由于当时相关资料很少,很多要靠国外的相关报道来获得,但是国外的信息真假难辨,“所以我们都要带上三副‘镜子’,先用‘放大镜’找线索,有了线索就用‘显微镜’仔细看,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就用‘照妖镜’来甄别。”黄老先生打趣道。

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

1 成千上万个数据,用了8年的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讯等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待的艰巨使命。

亲自下水成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一人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给家里留了遗书,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风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动员大会上他说: “我们下去是做试验的,不是准备牺牲,我们要唱 ‘雄赳赳,气昂昂’!”

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但是妻子会同意他的决定吗?“你是总设计师,你必须下去,必须对这一百多名官兵的生命负责!”夫人李世英的话打消了黄旭华的后顾之忧,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潜艇最后的测试工作。

就这样,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恪守机密三十年未进家门

1957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一来就“人间蒸发”了30年。

从接收研发核潜艇任务伊始,黄旭华坚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从1958年至1987年近30年间,他从未回过老家,连通讯地址也没敢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来奔丧。家里人包括母亲都颇有怨言。

直到1987年,一篇报道核潜艇研制事迹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刊登出来后,尽管没有透露黄旭华的名字,但高龄的母亲还是从内文中一句话“他的夫人李世英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才知道了儿子的事情。

“俗话说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黄旭华说到动情处,不禁激动哽咽。

黄旭华院士慷慨激昂的报告鼓舞了现场师生,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会后,国防生上台与黄院士交流。黄旭华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无私奉

2 献”的核潜艇精神勉励学校国防生:国防事业艰巨,要做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他希望国防生们学好知识、锻炼体魄,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黄旭华院士简介

黄旭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船舶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评“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3

第15篇: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功勋赫赫埋名30年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功勋赫赫埋名30年

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的30多年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上月

17、18日,黄旭华赴京参加“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录制,其间,他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和本报记者的采访。谈起往事,他说:“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我无怨无悔。”

母亲生前一句话让他数次哽咽

1957年到1986年,黄旭华都没有回过广东老家。当他30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早已从一个青年变成花甲老人,母亲也已93岁高龄。

黄旭华的身份公开后,他把媒体的报道寄给母亲,母亲看了很感动。回到家后,母亲特地把兄弟姐妹聚到一块,她讲的一句话,至今让黄旭华铭记于心:“我是家里的老三,她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说到这里,黄旭华的声音哽咽了,泪光在眼中闪动。

在采访过程中,黄旭华又数次提及母亲说过的这句话,每次都忍不住落泪。“过去家里很困难,还想方设法培养我读大学。我30年都不回去,家里人自然有怨言,以为我大学一毕业,就把家给忘了。”

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也正是家里最需要他的时候——父亲和二哥去世,他都因为研制工作太忙,没能回去奔丧。“父亲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一直到去世,他都不晓得我具体在什么单位、在干什么。”

30年中,家里人和黄旭华之间的联系,仅仅只是一个海军的信箱。他不能回家,只能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块、20块钱寄回去。

“如果家里需要你帮忙怎么办呢?”记者问。

“那没办法,我还有8个兄弟姐妹,只能靠他们了„„其实当年不止我一个人,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像我一样。所以母亲的谅解,这辈子都让我非常感动!”黄旭华回答。

欠小女儿一个诺言至今未实现

黄旭华1956年成家后,由于工作忙,妻子、女儿很难跟他在一起。“妻子刚生完孩子,第三天我就到北京去了。我们分居好几年,都是她一个人带小孩,既当爹又当妈。”

女儿出生后,也很少见到父亲。有一次,黄旭华从外地回家,女儿说了一句让他哭笑不得的话:“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

黄旭华是客家人,妻子拿这个跟他开玩笑:“你是真正的‘客家人’,你到家里来是做客的。”

最让黄旭华内疚的是,他对小女儿食言了。“我每次回家,她都会讲:‘爸爸回来了,是不是礼拜天带我去中山公园划船?’我答应她了。”

有一次,黄旭华果真带小女儿去中山公园玩。可到划船的地方一看,排队的人太多,父女俩只好作罢。

“她早已长大,也有了小孩,可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女儿跟我母亲讲的一样,对她的父亲是谅解。”黄旭华说。

深潜成功后艇上写打油诗一首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时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回忆,当年有人强调“任务光荣”,越讲光荣,艇员的思想就越乱,有的人甚至给家里写了遗书。“有人下艇之前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这首歌很好,但我当时说,‘今天要下潜,不希望大家唱这首歌,而要唱一个雄赳赳气昂昂’。”

为稳定军心,给大家打气,黄旭华决定亲自下潜。

下潜到设计要求深度时,艇上鸦雀无声„„当核潜艇重新上升到水下100米左右时,气氛一下子变了,艇员们激动得相互拥抱。

有人建议黄旭华为试验成功题字,他写了首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正是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科研足迹

由于在核潜艇研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黄旭华个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还两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集体)。 1988年

中国核潜艇准备进行极限深潜实验。黄旭华亲自上艇实验

1963年

设计出一艘长25米的实验艇,仅能容纳一人驾驶,海上航行实验成功

1958年

担任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不计名利得失

1954年

在外国专家指导下,很快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艘扫雷艇、猎潜艇

1945年

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荐理由 阎肃:

(词作家)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

(中央电视台台长)

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获奖感言 黄旭华:

现在在我子孙面前,我很自豪、很骄傲!因为我这一生没有虚度。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我无怨无悔。

微博评论

说晚安的蘑菇君:埋下头,甘心做研究的人。国家的脊梁!

后青春期的柔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朱_X1_YAO:誓言无声。

若耶溪边浣纱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可以做一辈子,一辈子感动一国人。

向西寻东:大爱中国,不需要高大全的故事和人物,因为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现场 本报讯(见习记者郑汝可)昨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记者提前来到获奖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家中,与他和夫人一起观看了电视录播。

刚上楼,黄院士和夫人就出门迎接。虽然是冬天,黄院士穿得并不厚重,显得精神矍铄。一进屋,记者就注意到,他早早地在电视前摆好了相机。“我想拍几张照片,留在以后看。”

晚上8时,颁奖典礼开始,黄院士是第一个出场的嘉宾。他缓缓走到电视前,夫人拿起遥控器,调大音量,坐到了一旁。电视里开始播放有关黄院士的影像资料,黄夫人笑呵呵地指着屏幕,说:“这是他第一次试水上来,这是我们一家人„„”

电视里开始播放黄院士和同事合影时,黄夫人情绪有些激动,她略带颤抖地说:“要谢谢这些同事们,全心全意地付出。”

大概是不熟悉相机性能,黄院士一直在电视机前调整拍摄角度。电视中,他现场谈起了对于母亲和家人的歉意。看到这一幕,黄院士微微弯着腰,一动不动,屋里很安静,能听到他呼吸声变得沉重。“我母亲说,三哥(指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会流泪。”黄院士轻声叹了口气,眼里泛起泪花。 节目播完后,一些亲戚朋友打来电话祝贺。黄院士坐到了夫人身边,看着她说:“我的夫人很伟大,没有她,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一旁的夫人笑着回应:“他啊,生活中什么也不懂。”

要离开时,记者提出要给黄院士与夫人照一张合影,两人坐下后,黄院士很自然地挽起了妻子,满头银发,对着镜头微笑,家里的电话仍在响个不停。

黄旭华接受白岩松访问:“我今天的梦,还是核潜艇”

访谈

白岩松(以下简称“白”):黄老,父亲走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年来您其实都在做些什么。陆游有一句诗里头说,“家祭毋忘告乃翁”啊,黄老,后来在家祭的时候,有没有跟父亲说道说道自己做什么了吗?

黄旭华(以下简称“黄”):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工作可以公开了。我在父亲的坟前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白:您哭了吗? 黄:我眼泪控制不住。

白:您说为了国家,愿意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流”。但是为什么流了这么多年之后,直到今天,您依然让我感觉血还是热的?

黄:因为工作需要,这就是共产党员,应该这样子做,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白:87岁了,黄老,您觉得老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黄:用一句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想,夕阳虽红,应该是更鲜丽。

白:黄老,今天的梦是什么?

黄:还是核潜艇,还是希望核潜艇更上一层楼。

白:最后黄老不要动,我要给您鞠一躬。不光是给您,我想是给所有您的同事,谢谢你们!

(记者黄征整理) 时事碎语:

惊天的事业,动人的事迹,1957---1986,30年家乡没有归去,母亲没有怨语,“她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母亲在家人面前淡淡的一句话,真是惊天动地!

天地无声静寂,唯有松风凄凄。“我在父亲的坟前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儿子在父亲坟前轻轻的一句话,更是神鬼皆泣。

女儿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儿女。“她早已长大,也有了小孩,可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女儿跟我母亲讲的一样,对她的父亲是谅解。” 女儿象祖母一样,谅解了父亲,父亲对女儿一个诺言未兑的终生歉意,怎不让人百感交集。

感动于那个时代,挺起了百年弯曲的腰脊。虽然艰苦清贫,但是冲满了志气。那代人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用生命和血肉,奠基了今日中国的崛起。

科学的大家,人民的骄傲,向您致意!

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向您敬礼!

第16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推荐:

时政热点: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揭晓

来源: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

第17篇:黄文华先进事迹

黄文华同志先进先进事迹

2004年5月,黄文华同志调任黎川县国税任局长,主管县局全面工作。两年来,他带领县局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创四个一流”的工作目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勇争一流,使组织收入、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文明创建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素质,为做好工作夯实基础 坚持严格要求,身体力行系统表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两年来黄文华同志在思想上、在作风上、在学习上、在廉政上、在工作上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突出做到了五个“坚持”,成为全局干部学习的表率。在思想上,突出坚持加强理论武装,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统领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作风上,突出坚持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持做到真正沉下身子密切与基层干部群众、纳税人的联系,两年来深入基层、企业开展调研走访40余次。在学习上,突出坚持“执政能力、综合素质”双提高。结合黎川国税工作实际,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撰写并刊发了多余篇调研文章,分别在中国税务和省局、市局主要刊物上发表,和称号。在廉政上,突出坚持廉洁奉公,严格执行廉政规定。在县局局长岗位,始终能以“为政要廉、办事要公、用人要当、作风要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做到光明磊落,廉洁自律,并自觉接受班子和群众的监督。在工作上,突出坚持把思想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发展上,把才华用在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坚持做到时时刻刻想工作,扎扎实实干工作,兢兢业业做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从言传身教中影响和带动全局干部职工,起到了标杆的作用。

二、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出主意,为分局工作未雨绸缪

到任之初,黄文华同志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县局实际,明确提出了县局“创新机制、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严格执法、强化征管、文明服务、提高效率”的工作方向;提出全局上下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规范管理、税收法制、服务于发展、争先进位和勤俭节约等“六种意识”,全面开创县局各项税收工作的新局面。两年来他结合县局实际,创造性推出了领导干部下基层锻炼周制度、农村税收巡回管理制度、建材行业实行“以证控税”等制度,农村税收巡回管理制度也因此荣获市国税系统征管创新奖。

三、坚持发展要务,全力支持黎川经济做大做强。

两年来,黄文华同志始终带领黎川国税人,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讲政治,顾大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策应黎川发展的各项决策,自觉将国税工作融入当地发展大局去思考和把握,借助黎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先后主持制定了《促进黎川外向型经济发展11条措施》、《支持全局创业21措施》、《服务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0意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税收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效实现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税收增收的良性互动,为支持黎川做大做强实现黎川闽赣边区快速崛起提供了重要的财力保障。2004年全县国税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千万元大关;2005年累计组织税收收入2504万元,为实现黎川经济超常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黎川国税工作先后多次得到县委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谋大事,围绕中心、统筹兼顾抓工作

两年来,他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组织税收收入这个中心,抓住税收工作的“牛鼻子”,同时统筹兼顾,保证了各项税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税源监控,税收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两年来黎川国税税收收入持续平衡增长,达到均衡入库,而且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两年来未发生新欠。

(二)夯实管理基础,税收征管质量明显提高。两年来,坚持科学管理,着力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税收征管工作会议精神,黄文华同志主持制定了县局《全面深化税收征管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征管能力、强化征管手段、维护法公正的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指导原则,并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和加强税源管理,主持制定了《黎川县国家税务局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及一系列规范管理员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服务的意见》等,全面完成了省局《纳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CTAISV2.0推广应用的各项工作,改进和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这个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保障黎川国税事业可持续发展,是黄文华同志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以人为本,打造‘素质国税’”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努力实现黎川国税事业和干部个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此,两年来,全局从抓学习、强素质、正行风、树形象入手,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教育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狠抓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有效激发了干部潜在的活力。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黄文华同志与县局党组其他成员一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推动了全局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被市委评为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优秀单位。队伍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效激发了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仅2004年,市局和系统各单位先后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总工会授予的“全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团市委授予的市级“青年文明号”多项荣誉;32位同志先后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南昌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11位同志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中治税先治队。

(四)坚持优化形象,积极投身政风行风建设。黄文华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此,他提出了积极投身“政评、双评”活动,坚持做到“四方满意”的工作目标:即实现“纳税人满意、上级领导满意、社会各界满意、自己满意”“四方满意”。在他的要求和亲自带动下,全局以机关效能作风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黎川经济发展环境,塑造黎川国税的新形象,全方位营造出内和外顺的良好税收工作环境,“百人千户税企互动”税源调查活动、机关作风年和效能年活动、“为纳税人服务、领导现场办公”、“情系再就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市民热线接听等活动均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实现了国税部门“服务提优、效率提速、素质提高”的目标,市国税局也连续第二年荣获全市“投资环境、文明行风评议评价”十佳单位”。完成今年的各项国税工作注入了活力。分局通过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认真解决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奋斗目标,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三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强化队伍的业务素质。分局制定了创建活动的远景计划和近期目标,并先后组织开展了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流转税、所得税、公文处理、计算机应用、宣传信息写作等6项专题培训,实现“每月一考”。在今年市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和办公自动化知识测试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首先健全完善了《黎川县国税局工作规则》、《黎川县国税局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黎川县国税局督查督办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其次完善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并对岗位职责、考核监督、奖惩纪律、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寓目标、责任、奖惩于一体,上下左右衔接,环环相扣,把各项工作纳入有序、可控的运行轨道。第三是强化监督考核措施。在制订建立工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以后,为使各项考核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分局进一步完善了《黎川县国税局目标管理办法》及配套监督措施,并狠抓了考核落实工作。

(五)加强科技管理,税收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县局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针,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税收管理,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努力提高征管质量。

四、用干部,努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应

两年来,他着力在用人上做文章,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广大税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应。一是靠学习教育引导人,夯实思想基础。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参观考察等形式,努力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干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二是靠建章立制规范人,用制度规范、约束人;三是靠改革创新激励人,优化队伍组合,对人力资源进行了整合,对工作进行了科学分工,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四是靠严格奖惩提高人,打破大锅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五是靠关系疾苦帮助人,不断改善税干工作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

五、抓廉政,修身养道、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己”。黄文华同志注意加强党性和品行操守的双重修养。经常告诫自己和下属: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与纳税人接触时,不拉私交,不接受纳税人的宴请;对纳税人的礼金礼品一律拒收。在廉政方面自身硬的他,理直气壮抓管理,开展了“狠刹利益上的攀比风,生活交往上的不廉风,工作上的懒散风”和大力倡导“责任意识、学习意识、管理意识、形象意识”教育活动。另外他还采取诫勉谈话、个别提醒、专门谈心的方式整肃局风。目前,单位上班迟到、串岗、溜号现象基本清除,干部的精神状态发生深刻变化。为遏制不合理的经费开支,分局对招待费、会议费、电话费、汽车维修费、汽油等按月或季公开。各项费用较以前年度大幅度下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县局先后荣获“全省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人民满意的基层国税分局”优秀单位、全市文明创建示范窗口、“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第六届“文明单位”、“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黄文华同志本人被评为第二届“抚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第18篇: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广西南宁市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和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教授于1978年至198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继续在应用地球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地球物理学大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古宾斯教授。1996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他第一时间返回选送单位长春地质学院报到,兑现学成归国承诺。1997年1月,经学校批准,再次前往英国,开始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曾先后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全职回到吉林大学担任教授,是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在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领率团队、拼搏创新,成就显著、功勋卓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黄大年教授是享誉国内海外的卓越的科学家。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研发,专攻高效探测技术服务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被同行公认为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团队之一,在移动探测技术行业内长期被作为跟踪和赶超的主要对象。作为战略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黄大年教授长期为国家设计、跟踪和管理资源环境领域“863”计划项目,并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负责的“深部探测技术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特别进展”“2013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他的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与多位著名科学家并列上榜,“十三五”期间担任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成员及多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委员。

黄大年教授是无私的爱国者。作为华侨精英,旅英期间,他生活富足,工作如意,但仍心系华夏,一心报国,曾多次回国讲学,并以多种形式支持国家建设。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毅然回到母校、回到祖国。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研究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航空测量技术体系,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以及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中。“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黄大年教授是杰出的人民教师。他担任学校本硕连读实验班“李四光班”(本科)班主任,指导班级获得长春市“十佳班级”荣誉称号。他指导研究生在《地球物理学》杂志发表亮点文章,获国际专业年会特邀。他注重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创造国际交流和系统培训机会,提高了青年师生在国际层面的交流互动能力。他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团队,赴甘肃金川等西北地区指导地方科技建设,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指导经济转型;参加吉林省委组织部专家咨询团队,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地方产业转型。他多次担任国家“千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为国家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提供服务。黄大年教授曾获得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侨界贡献奖”,是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大学“三育人”标兵。

黄大年教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思想进步,拼搏争先,于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以后他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未能参加党组织生活。归国后,他的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在此期间,他曾主动向党组织申请恢复其党籍。经基层党支部和学院党委审核推荐,吉林大学党委审议决定报请中共吉林省委追认黄大年教授为中共党员,2017年1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同意追认黄大年教授为中共党员。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和国防事业,奉献给了培养他成长、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吉林大学。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忘我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黄大年教授是吉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光辉榜样,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的优秀典范,更是当代海归赤子科技报国的先锋楷模!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吉林大学全体师生和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激励着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他的逝世,是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吉林大学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科技事业、教育事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第19篇:黄海军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他刚到品质保证课,主管机管电检验室工作时,这块的工作几乎是个空白,H1008船机管电检验工作又即将开始,面临种种问题和困难,怎么办?他感到压力太大了,在和课室领导的沟通中他提出了:只能检验室建制完善工作与H1008船管机电检验项目同时开展,天大的困难也要保证H1008船的机管电检验工作按时按节的完成好。于是他一边抓检验室的人员配置,精心整理检验室流程体系,加强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一边完成H1008船每一项上报的检验项目,通过 10个月的努力,看到检验室逐步完善,H1008船顺利出坞,顺利试航,自己虽然没有一天安稳休息过,但他感到很欣慰,这10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

在管机电检验室组建工作中,他在周洋课长带领下,帮助跑人员、搞考核面试。将管、机、电建制由原来两人发展到现在的16人。 在人员技术素质培养上,他让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薄弱的同志下到基层参加一线工作锻炼,从工人师傅身上学经验,定期上交学习工作心得,总结掌握质量控制关节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室内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他亲自带队,带巡检、带报验,带的同时传授他们对质量如何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跟施工方,船东船检方沟通等等。在技能培训上,他利用每天晚上下班后以及双休日对他们进行管机电理论知识与我厂实际状况相结合的学习培训,以及检验程序的学习培训,并加以考核。通过两三个月的实际工作,使我检验室现阶段人员技术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大部分新同志都能独立担当起报验工作,并且在工作中绝大多数同志都得到了船东和船检的充分认可。虽然现阶段管机电检验室人员技术素质还有不足,建制管理还有缺陷,流程管理还有问题,但他信心十足有把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这一些方方面面的工作。.在H1008船的实际检验工作当中,他作为检验室主管,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记得H1008船船体项目开始后,我们在内场管子制作中的检验工作任务特别重,当时管机电检验室内只有两个人,他既要抓制作、焊接、托盘完善等质量控制工作,又要抓H1008船机电设备到货的验收工作。当时与船东船检的横向联系工作刚刚开始,所有技术交底,技术沟通还很薄弱。他几乎天天到船东船检处跑个不停,找资料、查文件、下联系单、跑部门,通过一个礼拜时间总算把工作拉上了程序轨道。随着平曲、分段、总组、坞内的工作逐步展开检验室质检工作又要往前延伸,当时我们课室也陆续招进

四、五个检验员,他在做好人员区域工作担负分工的同时,又要从宏观上掌握着质量控制进程,根据生产部门进度计划节点以及物资部门的设备到货状况制定出自己内部的一整套质量检验应对措施,对课室检验员提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这种打提前量的工作方法很有成效,并在H1008船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人员虽然多了,可毕竟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多,所以对船上重大关键性项目的检验还得他自己亲自参与,记得H1008船在舵系和轴系安装检验工作中,当时工期节点很紧可牵扯到这两块的检验内容又相对比较多,技术参数比较细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是他从加工检验到安装检验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跑外检、跟现场,加班加点,当时在舵承衬套压入安装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他找原因、查数据连续

三、四天加班到晚上十

一、二点钟,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得到船东船检的认可,通过一个多礼拜的艰苦工作也终于使H1008船的舵系和轴系完整安装检验工作如期完成,得到了领导部门的表扬。

他在检验室有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号,干起工作来全身心的投入,记得在H1008船下水时,他胰腺已经开始发炎,可当时全船完整性工作开始冲刺,他为了工作便没把它当回事,可后来越来越严重了以至于头都抬不起来,不得以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医院做了手术,第二天又坚持正常上班,把医院开的病休单扔到了一边。就这样连续工作十来天后,由于没有及时到医院换药处理,以至于伤口严重发炎,于是又利用晚上时间到石庄医院做了简单处理,到晚上十二点多钟才回到家中。可第二天还是及时上班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工作玩儿着命干的人。

黄海军就是用他对工作的投入带动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让管机电检验始终充满着活泼生动、昂扬向上的气氛;用他对业务的不断钻研,谦虚谨慎、永不自满的态度,促使每一个年轻检验员刻苦学习,迅速成长;用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下属严格公平的管理,让管机电检验真正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高效卓越的团队。从而得到品质保证课、各兄弟部门乃至船东船检的高度认可,为首制船的顺利完工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20篇:黄海军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他刚到品质保证课,主管机管电检验室工作时,这块的工作几乎是个空白,H1008船机管电检验工作又即将开始,面临种种问题和困难,怎么办?他感到压力太大了,在和课室领导的沟通中他提出了:只能检验室建制完善工作与H1008船管机电检验项目同时开展,天大的困难也要保证H1008船的机管电检验工作按时按节的完成好。于是他一边抓检验室的人员配置,精心整理检验室流程体系,加强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一边完成H1008船每一项上报的检验项目,通过 10个月的努力,看到检验室逐步完善,H1008船顺利出坞,顺利试航,自己虽然没有一天安稳休息过,但他感到很欣慰,这10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

在管机电检验室组建工作中,他在周洋课长带领下,帮助跑人员、搞考核面试。将管、机、电建制由原来两人发展到现在的16人。 在人员技术素质培养上,他让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薄弱的同志下到基层参加一线工作锻炼,从工人师傅身上学经验,定期上交学习工作心得,总结掌握质量控制关节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室内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他亲自带队,带巡检、带报验,带的同时传授他们对质量如何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跟施工方,船东船检方沟通等等。在技能培训上,他利用每天晚上下班后以及双休日对他们进行管机电理论知识与我厂实际状况相结合的学习培训,以及检验程序的学习培训,并加以考核。通过两三个月的实际工作,使我检验室现阶段人员

技术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大部分新同志都能独立担当起报验工作,并且在工作中绝大多数同志都得到了船东和船检的充分认可。虽然现阶段管机电检验室人员技术素质还有不足,建制管理还有缺陷,流程管理还有问题,但他信心十足有把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这一些方方面面的工作。.

在H1008船的实际检验工作当中,他作为检验室主管,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记得H1008船船体项目开始后,我们在内场管子制作中的检验工作任务特别重,当时管机电检验室内只有两个人,他既要抓制作、焊接、托盘完善等质量控制工作,又要抓H1008船机电设备到货的验收工作。当时与船东船检的横向联系工作刚刚开始,所有技术交底,技术沟通还很薄弱。他几乎天天到船东船检处跑个不停,找资料、查文件、下联系单、跑部门,通过一个礼拜时间总算把工作拉上了程序轨道。随着平曲、分段、总组、坞内的工作逐步展开检验室质检工作又要往前延伸,当时我们课室也陆续招进

四、五个检验员,他在做好人员区域工作担负分工的同时,又要从宏观上掌握着质量控制进程,根据生产部门进度计划节点以及物资部门的设备到货状况制定出自己内部的一整套质量检验应对措施,对课室检验员提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这种打提前量的工作方法很有成效,并在H1008船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人员虽然多了,可毕竟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多,所以对船上重大关键性项目的检验还得他自己亲自参与,记得H1008船在舵系和轴系安装检验工作中,

当时工期节点很紧可牵扯到这两块的检验内容又相对比较多,技术参数比较细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是他从加工检验到安装检验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跑外检、跟现场,加班加点,当时在舵承衬套压入安装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他找原因、查数据连续

三、四天加班到晚上十

一、二点钟,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得到船东船检的认可,通过一个多礼拜的艰苦工作也终于使H1008船的舵系和轴系完整安装检验工作如期完成,得到了领导部门的表扬。

他在检验室有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号,干起工作来全身心的投入,记得在H1008船下水时,他胰腺已经开始发炎,可当时全船完整性工作开始冲刺,他为了工作便没把它当回事,可后来越来越严重了以至于头都抬不起来,不得以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医院做了手术,第二天又坚持正常上班,把医院开的病休单扔到了一边。就这样连续工作十来天后,由于没有及时到医院换药处理,以至于伤口严重发炎,于是又利用晚上时间到石庄医院做了简单处理,到晚上十二点多钟才回到家中。可第二天还是及时上班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工作玩儿着命干的人。黄海军就是用他对工作的投入带动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让管机电检验始终充满着活泼生动、昂扬向上的气氛;用他对业务的不断钻研,谦虚谨慎、永不自满的态度,促使每一个年轻检验员刻苦学习,迅速成长;用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下属严格公平的管理,让管机电检验真正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高效卓越的团队。从而得到品质保证课、各兄弟部门乃至船

东船检的高度认可,为首制船的顺利完工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旭华先进事迹
《黄旭华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