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社科联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6 08:33:40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科联

注重税收科(调)研推进税务研究会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0年,南昌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在群众参与调研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税收科(调)研工作,各项工作围绕上级的工作安排展开,不断开创地方税务学术研究新局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10年,研究会收集了110多篇调研论文,经筛选组织26篇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8篇。在省局组织的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在报刊、杂志、网站(省局)发表70篇,其中国家级6篇,省部级64篇。研究会被评为“全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今天又受到表彰,这是市社科联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搞好换届,为开展好调研活动打好基础2010年是“十一五”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地税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落实地方税收科(调)研工作时,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江西省地税系统“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服务地税发展大局为己任,努力营造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和谐氛围,促

1使全市从事地方税收调研工作的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实现江西地税“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和繁荣地税学术研究为目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地税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创新中深化地税实践。去年4月23日,我局开展了研究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研究会领导,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由有理论功底、有实际经验、有写作能力的老领导担任,并在在职干部中挑选了几名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秘书长、副秘书长,为研究会工作奠定了组织保障。

二、领导重视,身体力行,是做好税收调研工作的关键市局党组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研究会工作的开展。一是抓住调研工作细节,狠抓落实。从每次调研会议的召开,调研课题的安排,调研论文的撰写情况、发表情况等,市局领导都亲自过问,并督促落实,经常听取汇报,对研究会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研究会工作的开展。二是重视调研经费的落实。年初市局拿出数万元资金用于对税收调研优秀成果进行奖励,极大的鼓舞了干部开展调研活动的士气。三是以身作则开展调研活动。市局领导不仅重视研究会工作的开展情况,而且还十分注重身体力行,亲自参与调研。由朱文保局长等人撰写的《发挥地税职能助推南昌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中的科学发展的思考》参加市局论文评选,获得一等奖,并被省局评为一等奖,其他市局领导也主

2动领题,这无疑为全市地税系统干部做出了表率,也极大地推动了调研活动的蓬勃开展。

三、制定方案、确定课题,确保专项调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按照省地税局、省地方税务研究会关于开展地方税收调研活动的要求,我研究会早研究、早部署、早动员、早布置,在2010年3月召开的南昌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会议上做了专项布置并下达工作方案,为全年的税收科调研工作打好了基础。在开展调研过程中,我会一是认真确定调研重点。在税收学术研究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紧紧围绕江西地税“十一五”发展目标和2010年全省地税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突出地税调研重点,精心选定调研课题,把调研重点放在事关地税发展和服务经济大局上,针对当前地税工作中带全局性、现实性和前瞻性、战略性的突出问题,以应用性和对策性调研为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机关与基层相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地税干部和地方税务研究会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地税学术调研工作。二是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在确定调研主题以后,制定调研计划,成立课题调研小组,指定负责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要求各课题组撰写调研提纲,提交片区集体讨论,进行修正,牢牢把握调研课题的中心和方方面面,每个课题组分头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做到点面结合,在取得详实的材料后,形成初步的调研论文。我们采取了分片

3重点调研,全市集中汇总,定时间、定任务、定要求的办法,在充分保证调研成果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各地对重点调研工作的认识,使得全市调研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有力地确保了重点调研活动有序、顺利开展。三是积极推荐参评文章。去年10月、11月我会分别参加了省地方税务研究会上饶、宜春片区税收科调研成果交流会议,片区推荐了3篇理论文章参加省局的评比,研究会另外还推荐了3篇在报刊发表的理论文章。市地税研究会积极与上饶、宜春市地方税务研究会沟通,就如何开展片区调研活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四、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开展好调研活动提供保障开展调研活动,是各级地税机关与地方税务研究会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我们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意识,要求各级地税局和地方税务研究会负责人,当好调研领头人,发动群众,凝聚力量,落实措施,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二是强化管理,增强“精品”意识,创新调研机制,顺利完成了研究会年检工作,组织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从去年开始,明确了市社科联为地方税务研究会的主管部门,市地税局为地方税务研究会挂靠部门,接受双重领导。研究会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推动了全市地税调研工作卓有成效开展。三是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大了对税收科调研工作的

4考核力度,把税收科调研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有效地保障了税收科调研工作顺利实施。

五、抓调研工作,注重交流,为开展好税收调研提供动力为繁荣地方税收学术调研活动,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调研水平,活跃调研氛围,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相互学习,我们在开展群众性地方调研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和参与税收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税收调研成果的转化。一是大力开展群众性地方调研活动。由市局创办的《南昌地税》每期都会刊登大篇幅的优秀调研成果,南昌地税网站也开辟了调研文章专栏,进一步活跃了全市地税调研氛围,激发了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撰稿、投稿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按照《南昌市地税系统税收科(调)研论文奖励办法》,采取“县区推荐、片区初评、市局评审”的方式,对各地、各课题研究组报送的调研作品进行评选、打分,实现了各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三是积极组织人员到外省市学会(研究会)学习考察,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研究会的经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渠道,加强了交流。四是积极参加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的“科普周”活动,制作宣传展版,发放税收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税法咨询100人次,较好地宣传了地方税务研究会开展的工作,有效地服务于大众,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

一年来,研究会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市社科联的要求相比,我们尚有一定的差距。调查研究的前瞻性还不够,调研工作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的研究会工作,我们将在市社科联、市地税局的领导下,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兄弟单位学习,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税收科(调)研水平,为今年税收科(调)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二0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6

推荐第2篇:吉林市社科联大事记

吉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院)

2010年大事记

一、人员、机构变化:

加挂吉林市社会科学院的牌子。5月中旬市编办下发„2010‟54号关于市社科联加挂市社会科学院牌子的批复,确定了职能,增加了科研管理部。2010年7月8日市社科院成立大会胜利召开。8月至12月份,社科院下设的党史党建、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地方文史、职业教育等五个研究所相继成立,并先后举行了揭牌仪式,有关市领导出席了个别研究所的成立仪式。标志着我是社科院的建立基本完备。

二、重大活动

1、圆满召开全市社科工作会议。经过精心筹备,3月初组织召开了吉林市五届二次社会科学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会议精神。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少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党组书记王彦增主持,社科联副主席王胜利做了2009年的工作总结和2010年的工作安排,会议还对所有“吉林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及优秀协会进行了表彰。

2、社科网站顺利开通。2010年7月8日,吉林市社会科学网站正式开通。目前,该网站设有社科要闻、图片新闻、下载专区、社科理论、专家访谈、科普园地等30多个栏目,录入文字470余万字。内容涵盖了社科联各方面工作,是广大社科工作者了解社科动态、掌握科研政策、交流学术信息、展示社科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科研立项

1、重大课题研究涌现新成果。由市社科院承担的省社科院课题“吉林市低碳化发展前瞻性研究”,并得到了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的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在顺利进行,12月初由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社会科学院、江城日报社等联合召开了“吉林市低碳发展与十二五规划” 大型专题研讨会,部分稿件在《江城日报》理论版刊发。12月末“市社科院低碳发展信息中心”在东北电力大学挂牌成立。

四、学术研讨

1、社科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工作有了新突破。市社科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五单位联合开展了吉林市社会科学界第四批学术带头人评选工作。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层层选拔,在政治、经济、管理、教育、历史、哲学、法学、文学等八大类学科中,共评选出学术带头人45人,为我市社会科学战线智囊团、人才库及学科建设增添了活力。

2、学术交流研讨取得新成效。为落实市委《关于开展“深入查找发展差距、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研和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市社科联(院)组织省会社科专家开展笔谈率先发展活动。省会20余位社科专家分别专稿,共计3万余字,3月29日《吉林晚报》整版以“找差距、转方式、调结构——省会社科专家谈率先发展”为题,摘要刊登15位专家的观点。6月份,又组织策划了“省会社科专家谈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献计献策活动,在《吉林晚报》开辟专栏摘要刊登专家观点。

五、期刊出版

《江城论坛》杂志于年初改版为大16开、内文48页的大开本形式。将原来的封面重新进行了设计,使之即能体现自已的特色,又不失稳重,同时对个别栏目也做一些调整,使之更加灵活,全年出刊6期,出版文字45万字,涉及近30个栏目,240余篇文章。赠送给市五大班子领导和市直机关各相关单位,驻吉高校、大企业,所属各学会,和全国社科系统近200多个单位交流,全年发行近万册,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六、学会管理

我们坚持“管”、“联”并举,突出服务的原则,全市各学会学术活动逐渐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社科联和各学会之间也呈现出“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在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21次工作会议上,市会计学会获得“全国大中城市标兵学会”称号,市检察学会、市群众文化学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市警察协会获得“全国大中城市先进学会”称号。

七、奖项评选

1、我们历时4个月开展了吉林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的评选工作,评出优秀社科成果著作类: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论文类:一等奖15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59项;咨询提案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这些获奖成果中涌现出大量国家核心期刊刊发的文章,而且数量和质量呈连年递增趋势,引起省内外社科联(院)同行的关注。

2、依据吉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和市社科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吉林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开展吉林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吉林市社会科学界第四批学术带头人评选工作。

八、抗洪抢险

按照市委的安排,抗洪抢险期间,社科联成立的抗洪领导小组先后5次随队深入灾区走访慰问。期间,单位向永吉县金家乡政府捐款10000元,社科联(院)职工捐款3000元,组织收藏家协会搞义拍义卖活动筹集资金近11万元,组织动员联(院)机关及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向灾区捐助内衣、棉被、海绵垫、矿泉水、方便面等物品,合人民币5万余元,并先后三次组织车辆送到灾区一线。同时,完成了蛟河市松江镇2户因洪水受损房屋重建的督导任务。社科联(院)一名同志被评为市抗洪先进个人。

推荐第3篇:县社科联工作总结

****县2011年社科工作总结

2011年,****社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社科联的指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社科知识普及渠道,增强社会科学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落实省、市文件精神为目的,认真落实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等社科活动,经过一年的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为积极发挥社科联“咨政”功能,服务基层,努力扩大市社科联的影响。现将****县社科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安排

我县十分重视社科知识普及活动,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县委宣传部迅速成立了“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宣传部宣教科。

县活动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方案制定、场次安排、督导检查,以及新闻宣传、网络宣传、信息编发等事宜。我们制订了县“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方案,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5月4日至5日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两场宣讲活动,发放宣传书籍、资料1000余份。直接听众近1200余人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广大听众反响强烈,普遍认为这次宣讲活动很必要,也很及时。

二、认真授课、扩大宣传

5月4日上午,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委组织部,邀请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市委党校副教授***在县委党校为全县公务员进行了主题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领导关系的方法和艺术”的两场宣讲。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播发了专题新闻报道,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学习社科知识的热潮。

三、创新形式、突出特色

这次宣讲活动,在充分发挥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重点在授课方式、授课对象、舆论宣传等环节进行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

1、面对面宣讲,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

授课人联系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讲课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入情入理、情理交融,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听讲前一直认为是一些枯燥的说教,听后觉得这些大道理很鲜活,为我们解开了许多思想疙瘩,感觉很解渴。

2、点对点互动,解疑释惑,解决问题

这次宣讲活动探索采用双向交流的方式,颇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授课人与授课对象开展交流和对话,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使整个活动更深入,互动更彻底,做到场场是精品,处处有实效,真正做到了解疑释惑,解决问题。

3、运用网络宣讲,巩固阵地,扩大影响

我们探索在大河新乡网****频道上发布社科知识,网络载体的成功运用,不但巩固了阵地,扩大了影响,也为今后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成效明显、反映良好

在专题宣讲中,专家们简练的语言、精辟的见地、幽默的比喻不时引起听众阵阵掌声和会意的笑声。由于专家精心准备,演讲生动,深入浅出,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对此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的举办态度空前高涨,****县举办的两场宣讲授课活动,场场座无虚席,授课人把政治理论课讲得饶有趣味,听众听得入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认识、提高了科学发展水平。很多听众表示,面对面地聆听专家的精彩演讲机会难得,受益良多。因此,当专家演讲结束时,很多听众还围着专家提问,久久不肯离去。很多群众表示,通过“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增加了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受益良多,希望将这一活动坚持下去,越办越好。

从今年的科普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有强烈的需求,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参与宣传普及活动有很高的热情,关键是要搞好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策划与创新,做好整合资源的组织协调与沟通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

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沟通,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作用,与协作单位一道精心策划,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力争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推荐第4篇:合肥社科联工作报告

聚智聚力 开拓进取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在合肥市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夏毓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创“十二五”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全市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以更加高昂的激情、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受市社科联第五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大”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于2005年6月召开。“五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市社科联团结带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2004年中央3号文件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认真履行社科联

1 “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职责,充分发挥社科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按照孙金龙书记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服务发展、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加大宣传”要求,主动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五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形成并保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共进的良好态势。

(一)以服务决策咨询为导向,大力推进社科理论研究

学以资政、服务决策是社科界的使命所在。“五大”以来,我市社科理论研究工作的最大特色表现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助推合肥崛起为工作重点,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攻方向,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活动日益活跃,有理论见地、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社科理论研究与大发展、大建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推动合肥跨越赶超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社科研究活动的重视程度、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经常给社科界出题目、交任务,经常与社科界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探讨。这一特色的形成,与我们正确把握社科研究导向、大力推进社科研究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1、着力抓好规划引领。编制并实施了《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坚持面向社会各界和社科类各学会发布年度课题指南。2007年,成立了省内首家市级社科规划办公室,对社科规划工作和社科课题的申报、立项、资助、管理等进行科学规范。2009—2010年度批准立项课题47项,已结项45项,其中资助课题23项,非资助课题22项。在抓好市级规划课题基础上,积极发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申报上级课题。市社科联申报完成市政府“软科学”课题2项,组织申报省社科规划课题23项;2009

2 年,合肥学院还成功实现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零”的突破,该校教师朱天明获得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

2、着力构建研究平台。坚持把举办“专题理论研讨会”,作为引导和推动社科理论研究的主要平台,针对事关合肥发展的战略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确定1-2个重点课题,组织省市社科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集体调研、集中研讨,先后举办了合肥经济圈、工业立市、县域突破、改革创新、中小企业发展、合芜蚌试验区、文化建设以及“桃源房产事件”等一系列专题理论研讨会,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目前“专题理论研讨会”已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合肥社科界的高端论坛。

3、着力促进成果转化。社科研究成果只有进入领导视野、决策程序,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对我市社科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事关合肥发展的理论观点和决策建议,我们一方面通过市委《信息专报》、市委宣传部《宣传信息》和社科联的《学界建言》内部刊物等,及时呈报给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和学术报刊,广泛向社会推介;另一方面,选编出版专题理论研讨成果,先后出版发行6部专题论文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成果的应用价值。

(二)以巩固思想基础为目标,广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是社科联的重要职责。“五大”以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以人文社科知识熏陶人,致力提升社会公众人文素养,巩固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与社科知识普及相结合,集中科普与日常科普相结 3 合,把创新科普载体作为重中之重,把科普工作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积极探索紧跟时代、群众喜爱、社会认可的社科普及工作的新路子。

1、面向基层,建立理论宣讲新模式。2006年,我们会同市委宣传部在全省率先开展“理论政策下基层”活动,建立了市、县(区)两级宣讲队伍,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到社区、村镇、企业、学校,面对面地向基层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光明日报》于2007年9月25日以《理论下社区政策送上门——合肥有效破解“顾不上、下不去、吃不透”难题》为题,在头版头条介绍了合肥的经验做法。中宣部的《舆情动态》和省委宣传部的《宣传信息》也分别总结交流了我市的做法。此外,组建了全市理论宣讲专家队伍,为全市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提供宣讲“菜单”,组织上门服务。目前,一个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理论宣讲大格局,在我市已初步形成。

2、整合资源,打造社科普及新品牌。坚持科普工作品牌化,与省社科联、新安晚报社等部门联手合作,于2006年共同创办了“安徽人文讲坛”。讲坛以传播人文知识、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以评析安徽历史文化和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内容,坚持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性、大众性,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席教授,每月举办一讲,先后在合肥市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举办了57讲,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和社区居民普遍赞许。为进一步扩大“人文讲坛”这一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应广大听众要求,先后出版4部《安徽人文讲坛演讲集》。

3、创新思路,拓展科普工作新渠道。在开展理论政策下基层,办好“安徽人文讲坛”的同时,我们从城乡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特点出发,积极推动社科普及工作的形式创新。一是认真抓好集中科普活动。坚持每年9月开展

4 “社科知识普及活动月”,发动市直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和参与科普活动。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二是注重发挥媒体优势。坚持举办广播理论系列讲座,每年组织1-2次;在总结过去《合肥晚报》理论苑的办刊经验基础上,于2010年8月,会同相关部门创办了《合肥日报·理论版》,固定每两个星期刊出一个理论专版。三是组织编写社科理论通俗读本。为更好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合肥科学发展的实践,我们以广大干部群众为阅读对象,每两年编写一个理论学习读本,2006年以来,先后出版了《理论·形势·任务》、《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中国特色与科学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科学走向大众,2010年开始,我们以城乡居民为阅读对象,组织社科工作者编写“社科知识与百姓生活”系列丛书,丛书第一辑由《合肥市情概览》、《家庭投资理财》和《现代家庭教育》三册组成,免费赠送到社区、村镇图书室和城乡居民手中,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目前“丛书”的第二辑正在基层征集选题。

(三)以整合社科资源为抓手,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社科联作为群团组织,是党委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五大”以来,我们立足自身特点,认真履责,主动作为,把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的社科资源,作为推进各项工作关键点和着力点,不仅为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人才基础,更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集聚了智力资源。

1、加强与省属高校、社科院所的联系,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资源。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大批社科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吸引他们关注合肥、服务合肥,我们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一

5 方面,加强相互合作,先后与省相关单位和省属学会举办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安徽“十二五”发展等专题学术研讨活动,通过联合开展学术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另一方面,积极借力借智,搭建集聚人才平台,成立了合肥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现更名为合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建了合肥市社科理论特约研究员队伍,由省市社科界专家学者担任的特约研究员,2006年以来先后以“中心”的名义,在省级以上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近40篇,较好地发挥研究合肥、宣传合肥的作用。

2、加强与兄弟城市社科界的联系,不断强化省会合肥的核心意识。“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特别是在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合肥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主动牵头,先后联系六安、巢湖和芜湖、蚌埠等兄弟城市社科界,成功举办了“打造省会经济圈、推进安徽新跨越”、“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等专题研讨会,既在相互学习、相互调研中进一步强化合肥的核心引领作用,夯实了理念认同的基础,也在携手合作中进一步扩大我市社科界的对外影响。

3、加强与全市党政部门的联系,努力营造重视社科的良好氛围。“十一五”是合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市社科联与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样,都在深入思考自身的大发展大跨越。为此,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县区加强联系,先后会同市经信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农委、滨湖新区等单位,开展重大专题调研、专题研讨活动,使全市社科界和社科工作者的价值和作用,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在市社科联的带动和引领下,各级各部门对社科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运用社

6 科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进一步自觉,服务决策咨询的社科成果进一步增多。如:市政协组织发布“合肥经济圈发展蓝皮书”,市委政研室编印“市委常委调研成果汇编”,市政府研究室出版“市长文集”;市经信委为推进工业立市战略,组织专家研究,出版了《工业文化纵论》;市科协秉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会贯通的理念,创办了“中国·合肥科学家企业家讲坛”;市委党史办编写《中共合肥党史》,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合肥年鉴》等;特别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发改委等许多市直部门和各县区,都高度重视调研、论证工作,充分倾听社科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4、加强与社科类学会的联系,切实发挥指导服务的功能作用。社科类学会(协会、研究会)是社科联的组织基础,也是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坚持“以学立会、以学兴会”,围绕规范化、上水平,加大指导服务的力度,引导各学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如市教育学会、陶行知研究会的年会论坛,已成为研讨交流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品牌,市公关学会每年为全市民营经济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编印一部论文集;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新四军军史研究会上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市财会学会、市审计学会、市税务学会、市工商学会、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市资产评估协会等联合创办的“FAIT论坛”,已连续举办七届,在我市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创新了学会活动的模式。2010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学会学术年会,各学会热烈响应,积极参与,60余篇论文参会,22篇论文获奖,充分展示了我市社科类学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以提升工作水平为根本,大力推进社科战线自身建设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既需要良性运转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更需要高素质的社科队伍作支撑。“五大”以来,我们在自身建设上的最大突

7 破,就是有效地破解了一些长期制约社科工作的瓶颈问题,创造了领导重视、各界支持的良好环境,形成了富有效率、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了社科队伍的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为提升社科工作水平、繁荣社科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1、建立完善社科工作的体制与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精神,召开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会,加大了对社科工作的投入力度,成立了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和社科知识普及工作领导小组,使我市社科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社科战线的组织协调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探索努力,在社科规划引导、社科理论研究、人才资源集聚、社科成果转化等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系列活动品牌。特别是在激励机制上,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社科成果奖励办法》,把社科成果奖作为政府常设奖项。“五大”以来,市政府先后3次评奖,共表彰奖励社科成果75项,大大地激发了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发展壮大社科工作的队伍与力量。本着“规范引导、强化服务,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理念,着力推动全市社科类学会(协会、研究会)建设,学会发展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态势。一是总体布局更为合理。“五大”以来,我市社科界相继成立了市市情研究会、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市农村财政研究会、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市道学文化研究会、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市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和合肥华益助弱服务中心等一批新的学会和社团组织。截至目前,市社科联共有81个所属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分布在经济、政治、文教、社会四大领域,基本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门类,体现了合肥的社科队伍特色。二是发展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通过

8 开展新一轮社团调查摸底,出台《合肥市社会科学界学会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学会工作例会、学会负责人定期培训、先进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等各项制度,深入开展社科战线“三项学习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学会“依法办会、按章办会、民主办会”的自觉意识,激发了学会工作的内在活力。市哲学学会、市纪检监察学会、市财会学会等12家学会先后获得全国标兵学会和全国先进学会荣誉称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市教育学会和市税务学会童承全、市公关学会阮幼生、市工商学会陆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汪艳等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荣誉称号。

3、全面提升社科联机关的形象与素质。一是坚持对内强素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开创社科联工作新局面。市委先后任命3名专职副主席,进一步加强了班子建设;招考、选调2名公务员,进一步充实了机关干部队伍。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摆找补创”等活动,全面提升了社科联机关的工作效能。隆重开展市社科联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谋划未来,进一步明确社科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010年初在省社科联首次评选中,我市获得优秀社科联称号。二是坚持对外树形象,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展现合肥社科界新风采。加强与国内省会城市社科界的沟通联系,发起了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连续3届蝉联全国大中城市优秀社科联荣誉称号;签署了中部地区社科联(院)合作备忘录,参加了中南地区社科院(联)联席会,并组织合肥市社会科学文化交流考察团远赴台北,进行人文和学术交流。此外,还与南京、杭州、西安、武汉、南宁、苏州、徐州、厦门等城市社科联,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交流,通过开放合作、相互学习,进一步扩大了了我市社科界的对外影响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五大”以来的社科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的社科事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社科工作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社科联自身建设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加强,全市的社科工作者从未像今天这样倍感振奋。这些成绩和进步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社科联和市委宣传部关怀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敬业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社科联向一直以来关心、指导社科工作的老领导、老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重视、支持、参与社科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社科联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社科理论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还不强,精品力作还不多,成果的转化工作还不尽如人意;社会各界开展社科普及的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发展不够平衡,社科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影响、有名气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社科人才还不多,社科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社科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科事业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社科联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有需要进一步加大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五大”以来的工作体会

市社科联“五大”以来的五年多时间,是合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活力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开拓创新、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伴随着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科工作的影响日益扩展,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同;社科工作的作用逐步显现,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社科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得到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普遍赞许。回顾“五大”以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融入发展大局,是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大”以来,市社科界始终坚持高举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各项工作。在开展各类研讨和学术活动中,坚持从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始终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否为合肥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作为衡量和检验社科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践证明,融入大局是繁荣发展社科事业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日后工作务必坚持的根本原则。

——坚持“三贴近”原则,自觉服务社会,是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五大”以来,市社科界始终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和社科知识普及的根本指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用人文社科知识熏陶人,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一场场报告、一本本读物、一项项活动,使一个个疑惑得到化解、一个个问题得到明晰,一个个观念得到改变、一股股暖流涌入心头。实践证明,服务社会、服务 11 人民是新时期社科工作的重要使命,是社科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应对挑战,用创新的手段解决问题,是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谋而后动。“五大”以来,我们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要求,把握社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强化改革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社科理论宣传普及和学术研讨交流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品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践证明,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是繁荣发展社科事业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大力倡导和发扬的。

——坚持做好“联”字文章,发挥“合”的优势,是社科联履行职责、增添活力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科学界的联合组织,社科联最大的特点在于“联”,最大的优势在于“合”,上下联动,左右贯通,才能形成合力、充满活力。“五大”以来,我们按照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的思路,充分利用省会城市这个最大有利条件,大力促进驻肥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研究部门、社科学术团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积极推动学科与学科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专家学者与党政领导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社科战线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社科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功能整合。实践证明,社科联只有做好、做足“联”字文章,坚持“合作共赢、合作发展”,调动最广泛的积极性,社科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合肥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面对新的形势,社科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社科界定位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之后,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第一次写入国家发展规划。这一切,为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全市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施展理想抱负既搭建了广阔舞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后五年,全市社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助推合肥加速崛起,更好地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为把合肥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并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今后五年,全市社科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团结和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和谐环境,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力开展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加强社理论研究特别是应用对策研究,推进学科体系、

13 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力争在开展高层学术活动、组织重大课题研究、争取上级社科规划项目、培育优秀中青年社科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立足合肥实际,探索符合社科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科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在强化社科类学会指导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整合社科资源,促进全市社科界大团结、大协作,提升合肥社科界的影响力;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科界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着力塑造社科界求真、务实、创新的良好形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五年,全市社科战线要在前期“打基础、创品牌”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地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学习宣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向深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科界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科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确保我市社科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社科联要充分发挥理论、人才的优势,组织力量,多学科、多领域进行学习、宣传和研究。要引导专家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围绕科学发展观在合肥的实践,深入研究新的情况,认真总结新的实验,回答新的问题,探索新的规律,努力推进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使社科联系统成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在科学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紧密结合实际开展深入研究,并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良策。要在放大过去工作中创造的“品牌”效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

14 新的形式、新的载体,通过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介,把学习、宣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向深入,努力把社科界建设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推动者、示范者。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社科研究多出精品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完善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和管理体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整合资源、凝聚力量,通过项目推动精品创作、促进人才成长。“十二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抓好《合肥通史》编纂这个大项目。充分发挥社科规划导向作用,按照《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抓好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的孕育,抓好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大课题的攻关,抓好“全市社科规划项目2011-2012年度课题指南”发布和立项、资助等工作。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质量,推动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从注重数量的积累,转变到注重质量的提高。加强学风建设,坚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学术前沿、促进繁荣发展、服务工作大局”原则,提倡大胆探索,鼓励锐意创新,摈弃急功近利,净化学术环境,为精品力作的问世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评奖的激励导向功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有利于促进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原则,建立社科成果的评估体系,完善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机制,为精品力作的问世提供动力。

(三)积极整合社科资源,在提高服务决策咨询上实现新突破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合肥也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朝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在这一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社科工作者去思考、去破

15 解。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社科界“聚智资政、服务社会”功能,紧紧围绕合肥“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专题研讨和学术研究为纽带,打破学科、单位、部门、地区之间的界限,按照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的要求,促进合肥地区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调研机构和社科类学会这“五路大军”,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协作攻关。今后五年,要重点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合肥经济圈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城乡统筹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智库作用。

(四)紧密联系基层实际,在社科普及广度、深度拓展上实现新突破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乡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对人文社科知识的追求日益迫切。今后五年,我们要把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维、推广科学方法,作为社科知识普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社科普及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方法,努力开创党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相结合、专职队伍与业余志愿者相结合、经常性科普与集中性科普相结合、面上普及与重点普及相结合、社会科学普及与自然科学普及相结合的社科普及工作大格局。要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激发各级宣传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和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主管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进一步健全“理论政策下基层”宣讲机制,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社科理论通俗出版物的编写水平,增强可读性;进一步办好合肥日报理论版,提高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安徽人文讲坛建设,增强吸引力,努力提

16 升社科普及品牌的质量。要坚持创新提高,在基层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和社科类学会,探索建立一批社科普及阵地,命名一批科普活动示范基地。要坚持主动作为,努力以出色的工作,积极推动地方立法,使社科普及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把握时机,特别是在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契机,发挥社科界整体优势,广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使科普活动进一步增强互动性、扩大辐射面。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加强社科联的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社科联的自身建设状况,事关社科事业发展的大局。今后五年,市社科联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改革意识,坚持不断创新。一要围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向上争取与对内搞活的关系下功夫。在继续争取市委、市政府对社科工作的领导保障、制度保障和投入保障的同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采取社会化、市场化、群众化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把社科事业做实做得更加富有成效。二要围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依法管理与自我提升的关系下功夫。社科联肩负着对社科类学会依法管理和指导服务的重要职责,既要依据社团管理法规切实加强管理,促进学会规范运行,又要通过指导服务,提高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扎实练好内功,创新管理机制,通过一流的服务水平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使“联”的优势得以发挥,“合”的作用得以体现。三要围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维护权益与反映心声的关系下功夫。社科联是党委政府联系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也是全市社科界的联合组织,既要让党委政府倾听到社科工作者的意愿和呼声,也要为社科工作者争取和维护合法权益。这就要求社科联必须进一步加大自身建设力度,通过加强机关规章制度建设,

17 推进社科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机关效能,从而使社科联机关真正成为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温暖和谐之家。

各位代表,同志们!

“十二五”是一个大发展、大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社科工作者奉献智慧和力量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奋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第5篇:社科联工作职责

1、临到、组织、管理、协调本会所署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

2、组织开展社科理论研究活动,积极促进和开展学术交流;

3、组织开展社科宣传普及和智力开发、咨询服务工作;

4、组织开展优秀社科成果评奖活动,积极开展社科规划工作;

5、及时收集、整理社科研究信息,为党委和政府提供社科信息服务;

6、认真组织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协商对话、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7、维护所代表的社科工作者及其团体的合法权;

8、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承办党和政府及上级社联交办的其他事项。

推荐第6篇:社科联讲话1

社科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

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XX社科联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我县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县委、政府对XX县社科联的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力量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建设文化大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自治县县社科联的成立,对促进自治县县社科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科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界的“桥梁”、“纽带”,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Xx为

- 12

和水平。要更多关注社会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入千万家。要始终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始终坚持更前瞻、更敏锐、更开放、更战略的研究视野,既要开展地方特色、优长学科研究,又要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既要开展对现实紧迫性问题的研究,又要加强中长期战略性研究,既要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又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利用,争取不断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打造一支拉得出、干得好、有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新军”,积极为自治县美好发展献计献策、群策群力。进一步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社会科学工作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为主线,组织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创新成果,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推动社科普及,努力提高全县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社科素养。

三、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党对社科工作的领导,加强社科联组织建设,是繁荣和发展社科事业的根本保证。县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社科工作,加强指导,加

大投入。县社科联要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社团管理的有关法规和《章程》管理好学会,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社科工作者队伍。要密切与社科工作者的联系,主动与专家学者交朋友,竭诚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社科事业中来,更好地发挥社科联在组织理论研究、社科普及中的重要作用,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要推进我县社会科学人才和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库建设,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优秀社会科学人才和优秀社会科研成果的数量、分布状况、发展动态,加强指导和引导。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尊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积极创建公平和谐的学术环境。要广泛团结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的同时,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保护和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同志们,重视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既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

- 56 -

推荐第7篇:港口区社科联工作计划

港口区社科联2014年工作计划

1、加强基础工作,努力提升社科工作水平

社科联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好联与合的功能,核心是创造和构筑社科工作有效载体,切实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整合用好社科资源,大力营造社科工作良好环境,在构建平台、人才建设、学会研讨活动、成果评奖等方面,不遗余力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社科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继续加强与各协会、学会、研究会的交流、沟通与联系,加强团结,和谐合作,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区社科工作新局面。

3、加强组织管理,推动社科队伍建设

加强日常管理。在完善《区社科联工作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把社科工作纳入宣传工作年度考核评奖指标体系中,加大对社科学会管理力度。区社科联机关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制度,强化工作落实开展。

4、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选1-2个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重点课题,组织区内外社科专家,认真组织一系列重大专题研究,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发挥社科“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文章,

为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学会管理

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学会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学会的管理和和协调工作,推广先进学会的先进经验,督促学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指导学会的业务工作,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更好的促进社会科学工作的开展。

6、加强编辑工作,提高《港口区社科工作》办刊水平

继续做好社科刊物的出版工作,计划《港口区社科工作》第五期在2014年7月完成,《港口区社科工作》第六期在12月底之前完成。做到认真谋划主题、约稿管控质量、加强交流反馈,努力提升办刊质量。

7.加强社科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港口区十月科普大行动的宣传氛围,通过出版版报,现场资询,发放科普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对社科科普知识的宣传。拟于2014年10月份举办科普宣传活动。

推荐第8篇:郑州市社科联科研项目通知

通知: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5年度课题申报和2014年度课题结项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省社科联、省经团联年度调研课题,重在研究全面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理论问题研究应科学系统,力求创新;现实问题研究要突出应用价值,避免坐而论道。课题研究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反映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各单位应广泛宣传《指南》的内容和要求,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管理,认真组织和指导申报工作。申报者每人限定主持申报一项、另可参与一项课题。 3.本次申报以系部为单位申报,行政单位个人到教务处申报。申报单位可从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主页(http:// www.hnskl.org)下载《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申报系统》、系统使用说明和省社科联、省经团联年度调研课题的有关文件,按要求录入申报课题的相关数据,存入U盘,于2015年3月6日随课题申报表一并报送教务处,并在我院科研管理云平服务台登记申报信息(单位组织申报应另附汇总表一份),逾期不再受理。

4.2014年度课题结项报告报送时间为2015年3月6日前报送教务处,请各课题组将课题报告一式4份,正反打印(另附封面2份)与电子文档一并按时报送教务处。(项目结项需要在我院科研管理云服务平台填写结项申请及结项电子文档。结项材料以系部为单位报送,行政单位可以个人报送。) 因正值放假期间,相关通知还没到达我院,教务处通过其他单位了解到本年度的申报工作,在此做简要通知。请各部门主任通知到本部门教职工,提前做好准备。 另,郑州市社科联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也已开始,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同。 教务处 2015-1-20

推荐第9篇:**成立社科联的请示

****学院

关于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请示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为更好地开展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壮大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创造更多更好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服务潍坊社会经济发展,特申请成立****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市三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之一,是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高校。学校专业设置齐全,现设教师教育学院、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12个院系,开设66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高级教师35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79人。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等200多项荣誉称号。

二、社科工作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先后制订和出台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意见》、《****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办法》、《****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学校科研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规范、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优化科研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等15个研究所。

科研成果众多,自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科研课题326项,获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4项,获国家专利699项,出版著作、教材346部,发表论文4149篇。社会科研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举办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六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山东高校博士服务蓝黄战略研讨会、全国沿海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联盟专题研讨会等。

学校非常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展了传统文化、高等教育、贾思勰农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成立了农圣文化研究所、寿光文化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会计研究所、《齐民要术》学术研究会、动漫文化创作室、潍科文化传媒公司。出版了《****学院学报》、《****学院院报》,设立了****学院科研网站。

三、成立社科联的准备工作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专门做了研究,拟定了领导机构人选,制定了章程,拟定了会员入会条件和管理办法,做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综上所述,我校既有成立社科联的客观要求,又具备了成立社科联的可行性条件。我校如获批准成立,我们将在潍坊市社科联的领导下,按照章程,扎实认真地开展工作,为我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否,请批示。

***学2015年5月7日

*院

推荐第10篇:安徽省社科联第六届学术年会

法政学院参加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专场研讨会

本网讯11月12日,安徽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转型安徽中的管理创新”专场研讨会在安徽省委党校召开。安徽省社科联书记徐东平,安徽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长功,省社科联副主席洪永平,安徽省委党校副校长刘路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安徽省委党校、安徽省社科院等20余家单位代表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法政学院院长吕露光教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黄佳豪副教授、马列教研室项松林博士应邀参加会议。

吕露光详细介绍了法政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兄弟院校代表的高度认可。

黄佳豪应邀作主题演讲,其论文《老人协会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机制》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被专场研讨会推荐参加12月份在合肥举办的安徽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联合大会。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是全省社科界多学科、高层次、权威性、品牌化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是全省社科界一年一度的标志性学术盛会。学术大会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本届学术年会采取“分散集中”的形式,即在11月召开四个专场研讨会,即 “转型安徽中的管理创新”( 安徽省委党校承办)、“转型安徽中的思想引领”( 安徽农业大学承办)、“转型安徽中的经济崛起(安徽财经大学承办)、“转型安徽中的文化振兴(合肥学院承办),并在12月10日集中召开学术年会联合大会。

第11篇:社科联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

丽江市社科联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社科联2008年上半年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六大战略”、“三个着力”、“五个带动”的目标任务,结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实践中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学术性群团组织的协调、联络和服务功能,全面落实社科联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

(一)、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市社科联围绕市委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讨论主题,结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实践中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的实际,大讨论活动紧扣社科联的重点工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广大社科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和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人生信仰和执政理念,作为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 1

方向,不断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社会科学研究、社科学术团体管理、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社科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等工作,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创新中转换思想,坚决克服安于现状、骄傲自满、因循守旧、惧怕困难的观念,把丽江的发展放到全省的进程中,努力形成改革创新、敢于负责、奋发图强、真抓实干的社会氛围。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我们利用《丽江社会科学》杂志的思想宣传阵地作用,及时编辑出版了《丽江社会科学》“解决思想大讨论”专刊,集中刊发登了市委书记和自兴、市长王君正、市委副书记邢渭东、市委宣传部长李世碧等主要领导、一区四县党政主要领导以及文化、旅游、经委、农业等部门负责人和市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文章16篇,集体体现了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全市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意见、见解、认识和研究成果,尽部门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一轮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认真组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 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

社科联从实际出发,把作风建设与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紧密 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作风教育。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二是学习相关文件与开展学习讨论相结合;三是学习理论和开展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习中,社科联按要求认真学习了重点篇目,同时还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切实转变作风,提高素质,如何把成果体现在工作上等话题开展了讨论,交流了学习体会。通过学习讨论,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了机关学风,提高了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机关上下形成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做学习型干部的良好氛围,学风明显增强。社科联干部职工的政

治思想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学习,干部职工切实履职,依法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做到了边学习边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学习工作两不误。

(三)、认真执行党群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自年初社科联从市委宣传部单列后,根据市委宣传部签订的责任书确定的今年党风廉政的目标任务,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勤政工作为重点,并把党风廉政工作任务与全市社科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研究、一并落实。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和丽江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社科联从单列为一个单位开始就重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目前已建立健全社科联机关工作规则16项。即社科联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公文处理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及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公开承诺制度、首问首办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按各项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根据社科联工作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市社科联工作职能,明确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所应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到责权利的统一。

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在行政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有关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经费开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主席“一支笔”审批,大额开支通过提交主席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后决定。

二、加强对全市市级各社会科学学会的指导和管理,认真协调配合各学会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一)、为推动丽江市社科联学会工作,积极参与举办丽江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具体对学术年会筹备工作给协助配合,并向研讨会提交论文3篇。

(二)、组织市、县社科联负责人参加省社科联4月份在楚雄举办的全省2008年社科联工作会议,并就近年来丽江市社科联工作和经验与其他州市社科联作了交流和探讨。

(三)、两次参与了丽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民族文化调研活动,深入一区四县调研民族文化,对丽江纳西文化、华坪傈僳族民族文化调研、永胜他留人民族文化、宁蒗彝族文化、摩梭文化和韩规文化进行了深入扎实的调研。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社科学会的领导。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并提请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中共丽江市委办公室、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丽办通[2008]50号),加强了丽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管理,指导和推动各学会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使学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县级社会科学工作

社科联领导经与市委领导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汇报和沟通,得到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社科联全面工作的开展。由中共丽江市委办公室印发了《中共丽江市委办公室、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社会科学工作的通知》(丽办通[2008]51号),进一步加强了县级社会科学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理论服务。

四、强化科研工作职能

(一)、认真组织全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自3月中旬以来,社科联办公室共组织收集全市社科专家学者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形成了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65件,参与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有力地推动了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不断优化资源,创新思路,编辑出版了《丽江社会科学》杂志3期,同时,在吸取四年来办刊经验的基础上,对《丽江社会科学》的办刊方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专题性研究为主要内容,以专辑专刊为主要形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社科界专家学者的优势,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为区县和部门的工作提供研讨平台,目前,已出版了“解决思想大讨论”专刊、“古城专刊”各一期。

(三)、争取支持,鼓励研究和创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并提请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及重点文艺著作出版资助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暂行办法,成立了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及重点文艺著作出版资助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专家库的形式,初步拟定了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及重点文艺著作出版资助委员会委员名单,为下一步扎实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及重点文艺著作出版资助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为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社科联通过《丽江日报》对哲学社会科学及重

点文艺著作出版资助工作进行了公告,目前,书稿征集工作已经展开。

(四)、积极参与、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重要工作。

在做好社科联各项工作的同时,还派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了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解决思想大讨论办公室的服务工作、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稿策划和撰写工作及相关会议服务工作。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丽江市在社科联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市社科联上半年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大胆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社科联虽然刚刚单列,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还面临着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促进新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一定会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成绩。

丽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〇〇八年七月九日

第12篇:湖北省社科联关于表彰

湖北省社科联关于表彰2012-2013年度全省社会科学优秀社团及优秀社团工作者的决定

2012-2013年,全省社科类社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和社科普及活动,为促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表彰典型、鼓励先进,进一步推动我省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省社科联决定,授予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等15家社团“2012-2013年度省级优秀社团”,分别授予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等20家社团2012-2013年度“理论研究创新奖”、“决策咨询贡献奖”、“学术活动繁荣奖”、“社科普及宣传奖”,授予武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等40家社团“2012-2013年度市州优秀社团”,授予袁伯伟等50名个人“2012-2013年度优秀社团工作者”称号。

在2014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社科联第十五次学会工作会上,湖北省经济学界团体联合会获评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湖北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会长毛加喜同志获评优秀学会工作者。

希望受表彰的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工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为促进我省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表率作用。全省社科

类社团和广大社团工作者要以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工作者为榜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服务,为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建设“五个湖北”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一:全国社科联第十五次学会工作会表彰的湖北省先进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名单 附件二:2012-2013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社团工作优秀奖获奖名单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年12月12日

附件一:

全国社科联第十五次学会工作会表彰的 湖北省先进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名单

先进学会:湖北省经济学界团体联合会

优秀学会工作者:毛加喜 湖北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会长

附件二:

2012-2013年度

湖北省社会科学社团工作优秀奖获奖名单

一、省级优秀社团:

1.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

2.省党的建设研究会

3.省工会学学会

4.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

5.省城市金融学会

6.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 7.省社会学学会

8.省教育学会

9.省老年学学会

10.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

11.省地方(国际)税收研究会

12.湖北新民教育研究院

13.省保险学会 14.省行政管理学会

15.省粮食经济学会

二、社团活动单项奖

(一)理论研究创新奖:

1.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

2.省美学学会 3.省周易学会

4.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

5.省审计学会

(二)决策咨询贡献奖:

1.省政策研究会

2.省经济学会

3.省纪检监察学会

4.省统计学会

5.省社科期刊研究会

(三)学术活动繁荣奖:

1.省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

2.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3.省伦理学学会

4.省陶行知研究会

5.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

(四)社科普及宣传奖:

1.省法学会

2.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3.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4.省钱币学会

5.省创新研究会

三、市州优秀社团

1.武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2.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

3.武汉市商业总会

4.武汉市群众文化学会 5.黄石市会计学会 6.黄石市房地产学会 7.襄阳市党建研究会

8.襄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9.襄阳市长寿研究会 10.襄阳市审计学会 11.十堰市财政学会

12.十堰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13.十堰市图书馆学会

14.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 15.荆州市地方(国际)税收研究会 16.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 17.荆州市财政学会

18.荆州市公安三袁研究院 19.宜昌市烟草思想工作研究会 20.宜昌市计划生育协会 21.宜昌市税务学会

22.荆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23.荆门市地方税收研究会

24.荆门市何金慧青少年教育促进会 25.荆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26.鄂州市监察学会 27.鄂州市金融学会

28.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29.黄冈市职业教育学会 30.黄冈市鄂东人物研究会 31.孝感市图书馆学会

32.孝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33.恩施州会计学会

34.咸宁市中心医院思政会 35.咸宁市计划生育协会 36.咸宁市法官学会 37.咸宁市金融学会

38.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39.随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40.仙桃市沔城诗词楹联学会

四、优秀社团工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姓 名 所在社团

1.袁伯伟 省创新研究会

2.刘庆丰 省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会 3.丁 逸 省翻译工作者协会 4.涂焱生 省企业联合会 5.李凌云 省审计学会

6.何 蓉 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7.高 敏 省地方(国际)税收研究会 8.姜 林 省钱币学会

9.袁 磊 辛亥革命史研究会 10.杨炳炎 省税务学会 11.罗教讲 省社会心理学会 12.古红英 省荆楚文化研究会 13.邓亚平省金融学会

14.霍长现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15.杨建国 省社科期刊研究会 16.万江红 省妇女理论研究会 17.袁北星 省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 18.叶 跃 省统计学会 19.梅珍生 省周易学会

20.黎国华 省野人考察研究会 21.叶翔凤 省经济学会 22.敖冰花 省书画研究会 23.胡 芳 省科学决策研究会 24.李荣建 省礼仪学会

25.张 硕 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 26.董中锋 省散文学会 27.张肇俊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28.吴成国 省三国文化研究会 29.李利克 省广播电视学会

30.杨宏宇 省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 31.程和国 省内部审计师协会 32.段晓东 省监狱学会 33.陈志伟 省法学会 34.李长健 省法学会 35.熊 伟 省法学会 36.余耀军 省法学会 37.陈会林 省法学会

38.朱欣华 省体育理论学会 39.孙 倩 省政策研究会 40.王洪强 省屈原研究会 41.彭 中 省农村金融学会 42.胡婷婷 省纪检监察学会 43.余嫚雪 省图书馆学会 44.田志龙 省市场营销学会 45.徐 蓉 省工会学学会 46.田寿永 省孝文化研究会 47.张继华 省巴文化研究会

48.许 青 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 49.余春华 湖北华夏人文艺术研究院 50.卫中英 湖北当代老龄科学研究院

第13篇:市社科联13年总结

2013年丽水市社科联工作总结

一、以当代发展和历史文化为重点,做精社科研究。

1、组织编纂瓯江文化丛书。为进一步推进文化研究工程,打响瓯江文化品牌,积极谋划《丽水〃瓯江文化丛书》第四辑、第五辑编撰工作。4月18日至19日,组织召开了第四辑“民俗”系列和第五辑“瓯江”系列写作提纲专家论证会,从内容、体例、侧重等方面对十二个书稿提纲逐个进行论证、充实和修正。7月10日至13日,组织丛书作者赴云和、龙泉、庆元、景宁,考察处州文化,感受瓯江风情,为提高书稿质量打下基础。目前,《丽水〃瓯江文化丛书》第四辑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

2、继续深化市院合作。《生态养生产业的丽水样本》课题研究已完成,该出版著作将集合研究成果的主报告和各县(市、区)、有关部门的子课题,形成“1+9+X”的完整格局。继续深化与省社科院的合作,12月9日至13日,省社科院院长迟全华带领课题组来丽水,就新一轮合作课题“生态经济转型升级的丽水样本”的进行了专题调研。

3、开展课题成果申评。组织完成丽水市第十九次(2011-2012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和2013年度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制定颁发了《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市两办文件下发了《丽水市优秀社科成果评奖办法》,课题立项和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在申报条件、评选机制、奖励办法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形势变化与发展要求。

4、办好《丽水研究》。办好社科类核心刊物《丽水研究》,编辑出版《丽水研究》普刊6期,“财政税务版”4期,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约200多篇。与丽水网编辑部合作,完成了《丽水研究》电子版在丽水网刊出。

5、建立社科研究基地。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公布命名了畲族文化研究中心等7家单位为丽水市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课题研究、申报省级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扶持。

(二)以贴近生活和服务群众为己任,做大社科普及。

1、办好丽水人文大讲堂。2013年,丽水人文大讲堂共举办12期,先后邀请包括台湾专家陈宇翔、全国巡讲大师路大虎、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在内的知名学者来丽开讲。内容则体现专题的系列性,主要有《从历史视角感悟人生》、《成为有价值的人》、《做一个成功的沟通者》的“人生感悟”系列,《决战教育之巅——如何培育世纪人才》、《创造力让孩子赢在未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良好心理环境建设》的“家庭教育”系列,《生活中的面子文化》、《让文化飞起来》、《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文学、茶道与养生》的“文化养生”系列等,影响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借助新闻媒体优势实现立体传播,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刊播相关内容,拓宽了受众面,扩大了影响力。

2、开办丽水人文小讲堂。积极探索丽水人文大讲堂社区分讲堂的新模式,推出丽水人文小讲堂,组织各高校和各学会协会社科骨干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宣讲普及社科知识,开展“点菜式”服务,群众点什么,专家讲什么,并由市社科联“买单”,即给讲课专家给予一定的补助,目前已经有近200名专家报名参加丽水市社科联宣讲团,上报课目达到260多课。11月19日,丽水人文小讲堂在莲都区6个社区开讲,内容涉及安全用电、家庭防盗、花卉种植、应急救护、食品养生、孩子培养等,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目前,各县(市)社科联也都在积极谋划筹备人文小讲堂,作为县级社科联机构成立后普及社科知识的重要抓手。

3、举办社科普及周。11月20日上午,“弘扬最美精神,共筑中国之梦”大型社科咨询服务活动在市区纳爱斯广场举行,以服务基层社区群众为重点,市、区两级社科联组织卫生经济学会、警察学会、旅游行业协会、法学会、财政税务学会等60多家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在丽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医疗保健、安全防范、反短信诈骗、旅游推介、禁毒知识、财政税收等咨询服务。来自各行各业的上千名群众参加了现场咨询、参观展览和领取资料,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社科大餐”。在社科普及周活动期间,全市1000多名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文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4、、编写社科普及丛书。组织各学会编辑出版了丽水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第一辑,有“养生丽水”、“平安丽水”、“金融丽水”、“社保丽水”、“旅游丽水”、“教育丽水”、“财政丽水”、“电力丽水”。采用“百问百答”形式给全市人民献上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内容通俗易懂社科文化大餐。

3、加强社科基地建设。制订下发《丽水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办法》,开展社科普及基地调研和评优工作。全市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由4个增加至8个,共有1个基地和4个基地工作人员被评为省级先进。

(三)以完善制度和活动组织为抓手,做实社科管理。

1、召开理事会。4月10日,召开了市社科联五届二次理事会,总结部署了年度工作,表彰了市社科优秀成果获奖项目和先进工作集体、先进个人。

2、加强县级社科联建设。景宁、松阳、青田先后召开了成立大会,缙云的人员也已配备到位,全市县级社科联实现了“满堂红”。加强对县级社科联工作的指导,围绕解决县级社科联解决“工作定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三个问题,3月份组织县(市、区)社科联主席、副主席到乐清、天台、宁波等地学习培训。

3、加强制度管理。出台了《丽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与学会的联系、沟通、协调。加上《丽水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办法》、《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丽水市优秀社科成果评奖办法》,已先后出台4项制度规定,进一步推进了社科工作的制度化和组织化。

第14篇:山西社科联课题指南

2018年度山西省社科联课题指南

(一)重大课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中国共产党章程》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研究

3、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4、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5、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山西发展新机遇新路径研究

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基本经验总结研究

8、“四个伟大”与新时代山西实践范例研究

9、山西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研究

10、山西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

11、山西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的基本经验研究

12、山西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研究

13、我省“三基建设”实施成效研究

14、山西省实施人才战略研究

15、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法治山西建设研究

16、推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研究

17、“国家五大战略”与山西省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18、山西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19、山西建设“示范区”,打造“排头兵”,构建“新高地”战略研究

20、山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21、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2、“五大理念”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3、山西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研究

24、山西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研究

25、山西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策略研究

26、山西省精准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7、围绕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导向,山西配套产业政策研究

28、山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29、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山西研究

30、山西推进田园综合体创建研究

31、新时代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策研究

32、山西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研究

33、山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研究

34、“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智库创新发展研究

35、山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36、加强我省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37、推动我省“双创”活力突破性研究

38、强化我省舆论引导和互联网管理问题研究

(二)一般课题

1、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项事业的成就和经验总结研究

3、山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山西建设研究

5、山西优秀家训、家规、家风对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研究

6、山西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研究

7、增强我省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研究

8、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

9、山西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热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研究

10、扶持和促进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1、推动我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12、增强我省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研究

13、山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研究

14、山西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研究

15、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水平研究

16、优化我省投资环境研究

17、培育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研究

18、山西推动农民大幅增收研究

19、山西省促进就业、提升收入路径研究 20、山西深化金融改革研究

21、山西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研究

22、围绕“三大旅游板块”,发展文化旅游业研究

23、山西发展生态旅游研究

24、山西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研究

25、山西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第15篇:市社科联工作要点

2012年市社科联工作要点

(初稿)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落实市委宣传工作会议和省社联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伊春市社联工作实际,提出2012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理论宣传不断扩大、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会建设不断加强、期刊编辑质量不断提高、社联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好社联“服务经济社会、开展社科普及、进行理论研讨、提供理论支撑”的职能作用,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市委提出的第三次创业伟大号召提供智力支持,为推动全市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具体工作

(一)围绕全市大局,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1、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第三次创业”研讨会。

2、与伊春日报联合开展“东方杯(暂定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奖答题活动。

3、举办“林都讲坛”,针对“热点”问题普及社会科学知识。

(二)继续推进社会科学交流。

1、围绕第三次创业和 1

党的十八大两个重点,全年编辑出版《伊春社会科学》两期。

2、拓展办刊思路。承担在伊举办的各类各级研讨会、论坛等对外合作会议成果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3、学术交流向企业延伸。利用《伊春社会科学》封二 封三和封底版面宣传企业形象,推进企业理论文化建设。

(三)促进对外学术合作深入开展。充分利用省社科院伊春分院在社联挂牌有利机遇,借助省社科院的智力优势,合作开展社科理论课题的研究,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上层次上台阶。

(四)加强学会、协会和研究会建设。

1、加强对26家学会换届指导。

2、编辑《学会动态》信息,促进学会建设。

3、推动学会活动开展。

4、进行优秀学会评奖。制定优秀学会评选条件和伊春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为评选提供依据。

(五)做好省优秀成果评选推荐工作。

1、认真做好全市社科理论成果初选和上报工作,参加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评奖和省第三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评奖。

2、筹备启动2013年全市优秀社科成果评选活动。

(六)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开展《第三次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分解与分体研究,2020年结集出版。

(七)配合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是市社联2011年年鉴。

(八)搞好党支部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按照市委宣传部党总支安排,开展各项活动,推进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思想、组织和作风方面有较大改进,增强党组织威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各项廉政制度,严格财经纪律,认真把好财务支出关,把有限经费用在最需要处,保证工作运转。

三、工作指标

1、理论宣传:全年编发《伊春社会科学》二期,若干期增刊和《学会动态》,通过办刊努力提高社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社科普及:在全市举办一次“社会科学知识“有奖征答活动。(“东方杯”,暂定名)

3、专题调研:完成《伊春第三次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总体框架和提纲设计 ,努力拿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营造社会科学研究氛围。

4、社科成果评奖:组织全市社科成果参加省第十五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和省第三次社科学术年会评奖。

5、制定规划:起草伊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纲要规划。

6、“林都讲坛”:就“热点”问题,普及林区社会科学知识。

7、配合工作:撰写省社科联年鉴、大事记(伊春部分);

配合市委宣传部召开理论研讨会。

四、保证措施

1、新一届领导班子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加快工作节奏,提高质量,促进工作目标完成。

2、倡导努力研究和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见贤思齐,树立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3、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围绕对本职工作“管用的内容”学习,提高党支部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理论素养,促进工作目标完成。

第16篇:先进社科联工作者事迹材料

该同志在工作中善于创新,充分利用社科联优势,为搞好\"三个服务\"(即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为专家和协会学会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引智献策\",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一是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组织区内协会、学会开展课题研究,一批课题获得省、市、区重点课题立项。目前,正与中央党校科社部合作,对**区首创、并在**\"北改\"中广泛践行的\"居民自治改造模式\"进行课题研究合作。

二是对中心工作积极争取更高层面的理论支持和更大范围的宣传推介。今年7月26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和人民网主办,中央综治办支持的\"2013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现场会暨典型案例颁奖典礼\"成功举办,来自全国人大、中央政法委、中组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委领导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省市社科院、政法委、宣传部、四川大学等部门领导和专家,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在内的30多家主流媒体领导和新闻记者,共计200余人参会。研讨会获得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用于中宣部《2013理论热点面对面》(视频)和中央电视台《曹家巷的秘密》专题节目。

二、组织\"品牌科普\",为基层群众服好务。

一是组织举办\"**讲坛?交子**分讲坛\",以品牌授权方式,与辖区内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办\"街道讲堂\"、\"企业讲堂\"、\"学会讲堂\",广邀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业内专家、本地文化人士参与,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喜爱。

二是组织大众性\"****学术沙龙\"活动。先后举办了\"微电影创作沙龙\"、\"十八届三中全研讨沙龙\"等沙龙,较好地推动了科普工作。

三、积极\"外引内联\",服务专家和协会。

进一步充实区级社科专家库,为专家和协会学会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目前已吸纳100余名各类社科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人士进入区社科专家库,广泛运用于各类讲座、学术沙龙、课题研究、工作咨询、协会建设等,形成了外来专家与协会学会本土人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

第17篇:区社科联工作年终总结

在省、市社科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XX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06年3月16日正式成立。社科联成立后,我们紧紧围绕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特色鲜明、立足实际、体现小康发展战略要求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总目标,按照区委书记XXX关于“社科联工作要走在全市前列,活动开展要有声有色”的要求,以不断推出具有影响的学术和理论研究精品力作;不断产生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的优秀运用研究成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为着力点,积极开展活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了省、市社科联领导的好评。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调查摸底活动,了解掌握我区社科资源。

我们于2006年3月下旬组织开展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查摸底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查清资源、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人才资源。我们对全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人员进行调查,对各学科各类人才的职业、专业、年龄、职称、研究课题等进行登记,初步掌握了我区社科人才队伍的职业分布、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分布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经过初步筛选,对其中69名学有所长、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建立个人档案,形成优秀社科人才档案库。

二是组织资源。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是社科联的依托,我们在区民政部门的协助下,对全区63个各级各类社团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宗旨、主要任务、组织形式、会员结构、运作方式及开展活动情况形成一套较详细的资料。06年9月,我们会同区民政局、区科协研究商讨社科联的业务管理范围,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淮安市XX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业务管理单位的通知》,进一步理顺了区社科联和各学会、研究会、协会的领导关系,为今后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选题资源。我们对我区社科人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的专题研究以及这些同志因职业或兴趣爱好而选择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登记、筛选,对一批对我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理论、实际问题的课题进行跟踪,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是成果资源。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历年已有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及其获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以后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起点。

(二)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工作重点和未来几年发展目标

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分别下发了06年、07年《社科联工作要点》,并认真组织实施。06年7月份,又召开了社科联常务理事会,传达省社科联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制定我区哲学社会科学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区委常委、宣传部杨部长出席了会议,并要求社科联工作要做到“四个服务、三个加强”。即:要为理论武装服务、为传承文明服务、为发展实践服务、为和谐社会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研业务建设、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我们还先后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讨论XX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相关问题、XX区“第四届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节重点项目工作方案”、“2007XX·中国象棋国际文化节总体方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学识支持。

07年3月8日,又召开了第一界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对06年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07年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针对刚成立时经验不足,理事中学会负责人太少,不利于社科联工作正常开展的问题,增加了1名常务理事,15名理事,选举产生了新的社科联主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恒忠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三)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XX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着眼于推进理论学习的运用,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在全区乡科级干部中组织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XX新跨越”为主题的调研竞赛活动,共收集论文100多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科级领导干部,在系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和分管工作,立足推进小康进程和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XX的实际,聚焦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有不少文章还在报刊上发表。

区政协理论研究会、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区计划生育协会等学会都能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多篇调研报告被区领导采用和批转。区诗词学会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采风活动。先后到工业园区、古黄河风光带、钵池山公园等地采风,创作出诗词2000多首,从不同侧面讴歌了淮安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07年5月上旬又组织三个组分别到丁集、宋集、袁集等乡镇进行以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采风活动,创作100多首诗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好的做法,推动我区“争先淮安,崛起苏北,争当全市排头兵”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中(2006年10月10日—11月10日),我们组织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收到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556条,我们将整理、筛选出的有较高价值的108条意见、建议汇编成册,送到区领导和乡镇、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手中,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由于组织有力,成绩突出,淮安市“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办公室授予我区“优秀组织奖”,成为淮安市8个县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四)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弘扬XX灿烂的历史文明。

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非常明显。怎样弘扬XX灿烂的历史文明,弘扬XX优秀的人文精神,推动新时期XX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社科联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06年8月份,社科联邀请区内部分文史专家学者就《XX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题进行研讨,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会议确立了以杰出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作为社课联的重点课题。

韩信是XX最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组织成立了“韩信研究会”,开通了韩信研究网站,编辑出版了《韩信的传说》、《韩信研究文集》(第一辑),06年12月又编辑出版了《韩信研究文集》(第三辑),并对韩信的传说故事进行整理申报,成为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发行“韩信故里·魅力XX”明信片,扩大了XX的影响力。我们还组织韩信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讨论和交流,为XX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服务,为推动经济、文化、旅游、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和学识支持。“韩信历史文化研究工程”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2006年度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特色项目”。

$

第18篇:社科联会长就职演讲稿

社科联会长就职演讲稿

亲爱的们!

我只有三点想说:

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我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我希望我能和身边的朋友伙伴一起成长。

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在社科联我可以找到自己的自由。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过:“我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不要被教条所局限,不要被教条所束缚,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里。最重要的是拥有追逐自己内心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自由而幸福,因为你们而幸福!

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人生有很多个十年,而如果恰好是十八到二十八岁,那就是一辈子了。所以我想用我的自由心态努力获得得到布波族的能力——高创意,高执行力,高效率,高表达力与高洞察力!做一个因需要而学习,因学习而快乐,而非因分数、目光乃至奖学金而学习的人,这就是我自由的表现,一切为我所用,而非我为其困。往往高估十年后我们能做的事情,却忽略一年内能做的事,这也难怪二十八岁之后还能大声的没有几个。这一年我将和社科联一同成长,和大家一起努力.这十年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但也将是挫折连连的十年,所以给自己打不死的勇气,不要半路阵亡。用自己的自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想和大家一起成长,没有人能脱离社会,社会是我们将要进入的平台,而社科联却是我们在商学院最佳的平台之一!其他地方或太多束缚,或没有风浪,大树下的花儿没办法开的漂亮!真正的天才不是有能力,而是有活力!完成自己不是完成别人,不要与别人竞争。将所有的青蛙都杀死,成了蛙中之蛙,但你依然活在井底。社团之间需要合作,必须合作,才能资源最大化,效率最高化,人才多样化。如果玩一个游戏,玩得很好必然会有人想要加入你!不要把自己兽化,人永远比狼强,因为人是具有人文关怀,具有道德的,小胜

凭智,大声靠德!搞清自己生命的重心,不要只有一个被量化的成就指标,把人生过度简化为“成”与“败”两类结果,忽略了慢慢历程中的点滴收获。做一名仰望星空,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正如耐克广告所说: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这次的演出完不完美!

和大家一起将社科联打造成一个自由的、创新的,人才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先进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唯一而非第一的社团,这里面你付出多少,坚持多久就可以得到多少,因为有自由,有责任,有朋友,有爱,我们可以!

最后用丘吉尔二战后说过的一句话:now this is not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第19篇:江苏省社科联关于申报

关于申报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的通知

苏社联发[2014]19号

各市、县(市、区)社科联、省属各学会(研究会),各有关高校、研究单位:“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是省社科联推动全省社科界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将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申报有关事宜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省社科联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就江苏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拟定了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指南(见附件)。课题指南提供的是2014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供各地、各单位和专家学者在申报课题时参考。各地、各单位及专家学者可以根据课题指南申报课题,也可以结合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实际,自行确定选题。

二、课题申报

1.本年度课题主要面向省级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和省社科研究协作会成员单位。上述单位主要以课题组的组织形式申报课题。

2.申报时间:4月1日至4月30日。

3.申报人须在“江苏社科网”上申报,上传“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申请书》,网址为:。并打印《申请书》一式二份纸质稿,寄或送至省社科联科研中心。

4.各市(含市属高校)、县(市、区)的《申请书》由各省辖市社科联统一报送省社科联。省级机关、高校、研究院所、省级学会(研究会)的《申请书》可以由单位统一组织报送,也可以由申报者本人直接报送省社科联科研中心。

5.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课题、省社科研究课题尚未完成的,不得申报本年度课题。

二、立项管理

1.2014度年拟设立项课题400项。资助课题200项,其中,A类50项,每项资助5000元;B类150项,每项资助3000元。C类立项不资助课题200项。

2.申报者按要求提交课题《申请书》,经专家评审、省社科联党组审定后正式立项,签定课题项目协议,列入规范管理。资助课题经费在签定协议后下拨。

3.立项课题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项目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各申报单位要加强对课题的组织,并提供配套研究经费的支持。项目课题组成员要体现团队和协作精神,项目负责人须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组织能力。

三、成果结项

1.成果形式: 1万字左右的研究报告和2000-3000字内容摘要。

2.完成时间:2014年度12月31日前。

3.2015年1月30前提交有关结项材料,包括填报《成果鉴定结项审批书》(在“江苏社科网”上下载),并提交1万字左右的研究报告和2000-3000字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各2份。

4.课题结项采用集中评审方式,课题成果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给予结项。附:

1.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指南

2.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申请书》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年3月17日

第20篇:浙江省社科联系统(推荐)

附:

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10年度

先进学会和先进学会工作者名单

1、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10年度先进学会(20家)

浙江省审计学会、浙江省财政学会、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浙江省金融学会、浙江省保险学会、浙江省税务学会、浙江省统计学会、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浙江省法学会、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浙江省伦理学会、浙江省青年研究会、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浙江省政治学会、浙江省美学学会、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2、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10年度学术研究先进学会(20家) 浙江省经济学会、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浙江省农村金融学会、浙江省会展学会、浙江省会计学会、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浙江省哲学学会、浙江省妇女研究会、浙江省地方志学会、浙江省老年学学会、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浙江省监狱学会、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浙江省警察协会、浙江省检察学会、浙江省社区研究会、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江省文学学会

3、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10年度社会服务先进学会(10家) 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浙江省价格协会、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浙江省动漫产业学会、浙江省性学会、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浙江省印石文化研究会、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

1海洋文化研究会

4、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10年度先进学会工作者(102名)

社科联先进事迹
《社科联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