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5 08:34:34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xxx是xxx市xxx区岔河镇中学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八年来五次开颅,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痴心教育,用爱书写着生命奇迹!

(一)抗争病魔、笑对人生,乐观精神感染每一个人

今年34岁的xxx老师,1998年毕业于xxx师专,到岔河镇中学任教。12年来在三尺讲台上,她播撒着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她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

但不幸的是,XX年9月份开学以来,她经常感觉一阵阵的头疼、浑身乏力。她以为是用脑过度、压力太大,直到头疼伴随着呕吐,她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丈夫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诊断结论是脑瘤,肿瘤已有鸡蛋大小,贴在血管处,手术危险系数较大。听到诊断的那一刻,一向爱说爱笑的她,脑子里一片茫然:自己只有26岁,孩子刚一周多,还需要妈妈。她舍不得离开讲台,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没来得及实现。片刻之后,她马上冷静下来,对丈夫说:“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尤其不能让领导和老师们知道。”

她依然顽强地站在讲台上。因为她知道,一个单元的课程还没讲完,现在离开会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连贯性。与学生在一起,会让她忘记病痛,感到生命的快乐与充实!直到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她平静地对校长说:“明天我要去做手术了,可能要请个长假,您先把我教的课临时安排一下吧。”在众人的惊诧声中,她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手术成功了,她每天都处于兴奋中,大概术后

八、九天就出院了。当学生去家中看望她,她总是激动的说:“等我有力气骑自行车,就去学校继续教你们。”两个月后,身体还没完全康复的她,戴着顶红色的帽子来到学校,大伙都笑称她是“青年志愿者”,劝她回家好好休息。她却说:“都是志愿者了,不上班还行?我的课怎么办?”她摘下帽子,新生的头发乌黑发亮,就像这重获新生的生命,让人丝毫觉察不出病魔的影子。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

命运并没有因为xxx的坚强而改变,病魔对她的摧残是那样肆无忌惮。之后的8年间,她先后做了5次手术,甚至前一次刀口还没长好,新一次手术又开始了。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每次手术你都能笑着走上手术台,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她说:“每次我做手术,总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家人和同事们也都守候在手术室外,是他们给了我生的力量。我不害怕死亡,只是担心再也无法报答大家对我的恩情!”支撑她的精神力量,正是这一份份满含爱的期待,正是她对学生、亲人、同事的眷恋!她一次次与死神博弈,并始终是胜利者!

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她还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有两次考试正赶上她手术后不久,头上还缠着绷带,她就戴上帽子走进考场。她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难,她又患病,难上加难。可她每次考试都顺利通过。谁能猜得出她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呢?刚刚拿到本科毕业证书,XX年4月,因脑瘤复发她第三次住进了医院。这时医生已经给她判了死刑,手术成功率只有1%,不做手术也许还能活得长些,只是人会变傻。做手术也许就不能活着走下手术台了。“我傻了就不能教书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坚持要做手术。

她就和医生商量推迟手术先考试。家里人哭着劝她:“连命都保不住了,还考什么试呀?”她却坚定地说:“万一我活下来了,这次考试对我教书有用。”她毅然坚持考完全部三场考试,才走上手术台。

在经过长达21小时的手术后,xx又顽强地醒过来了!手术醒来后,4岁的儿子对她说:“妈妈,现在这么冷,你怎么剃头啊?你去屋子里怎么那么长时间呀?好多人都在外面站着等你,还有姥姥家的很多人,晚上好冷啊!都把他们冻哭了,连爸爸都哭了,我就没哭,只是把我冻得尿裤子了。可后来爸爸问我:说你在里面会不会死?我很害怕,就哭了。我就知道妈妈不会死的,爸爸可真笨……”。听着孩子天真的话,xx的泪水肆意流淌,病房里的同事们也都偷偷地抹着眼泪。正是对亲人、对事业、对同事、对学生深深的爱,让她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病魔,并艰难地通过了考试。

为了延长生命,更好的完成教育使命,她又到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各大医院,去咨询救治方法,并采取了做伽马刀、放疗等手术方式。可是病魔仍然没有放过她,继续向她挑战。

XX年冬天,xx又开始头疼恶心,她意识到自己的病情严重了。但她不想让大家为她担心,自己强忍着病痛,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节课。肿瘤正在她的体内肆虐,一步步地吞噬着她的健康。但她每天依然有说有笑,看起来比正常人还要精神。有一次,她正在上课,突然走出教室,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她是背着学生出去呕吐了。可来到课堂上,她依然是笑容满面。她想永远留给学生一个快乐、灿烂的笑脸。怪不得学生们都称她是课堂上微笑的天使!她用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直到放寒假,她才到医院检查。大家纷纷打电话询问她检查的结果。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她爽朗的笑声,“我没事,大家都放心过个好年吧!”同事们真的以为奇迹出现了,她的病情得到了遏制。但其实在腊月二十四,检查结果就已经出来了,她的脑瘤复发,需要第五次手术。但她仍然不让丈夫把病情说出去,她瞒着领导、同事、家人,腊月二十六还在学校值了一天的班。

手术前,同事们去家里看望她。 她仍然谈笑风生,尽量避开自己的病情。“医生说这次手术风险不大,最坏的结果就是可能影响听力。以后你们要是小声说我的坏话,我都听不到了。”大家都笑在脸上,疼在心里!这是她第5次开颅手术,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和肝脏,即使做手术,也活不过三个月。无助的同事们,只能默默地在心里为她祈祷!

在手术的那天7点多钟,全校的领导和同事都赶到了医院。当她在准备室剃头的时候,40多个老师都忍不住悄悄落泪。她走出准备室,看到的是一张张可亲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鼓励。她特意摘掉眼镜,因为看不清大家的脸,她的面容就可以是笑的。她风趣的说:“光头的我,是不是更靓了?”她自信地走进手术室。手术又奇迹般的成功了,直到现在xx身体状况很好,又担任起图书管理员,快乐地忙碌着。

八年间做了五次开颅手术,难挨的病痛,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最清楚。但她没有被病痛击倒,没有被死神吓倒,而是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她所痴迷的教育事业燃烧着生命。

病魔掠夺了她的健康,却征服不了她顽强的意志。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正是对生命的爱、对亲人的爱、对事业的爱,让她能够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始终乐观豁达!

她说:“我应该感谢病魔,是它五次的无情吞噬,让我读懂了人生,知道了怎样做一个“人”,更让我充分的品尝了幸福和快乐。活着就是难得的幸福,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创造。虽然我的记忆有些损失,但是比起霍丁、海伦?凯勒、张海迪,我的整个肢体是健康的。虽然我的左眼不会流泪,但是我首先庆幸它还存在,而且我的视力在每一次手术之后,都离正常视力近一步;虽然我的左耳有些失聪,但是让平时语言过多的我,跨向了孔子所说的‘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虽然病魔摧残我的头颅失败5次之后,开始疯狂的进攻的我的肺和肝脏。但是我又赢了,我推翻了医生所说的“由于肺癌影响,术后只能活三个月”的定论。我要感激这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让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努力工作。”

(二)痴迷教育、关爱学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每次检查,她都是双休日去做;每次手术,她都尽量请求医院安排在假期;每次手术后,头发还没长全,只要能走路了,她就戴着假发到学校上课。养病期间,她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也不知道学校的课怎么安排的?学生们怎么样了?”

她的丈夫刘方红和她在同一学校教书,丈夫在医院陪护她,她总是说:“我能照顾自己了,你早点回去上课吧,还有那么多学生在等着你呢!”

自从xx患病后,学校就尽量少给她安排工作。可她却是个不愿清闲的人。除了担任八三班班主任,她还教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学校人手紧,她又主动兼任图书管理员和报刊收发工作。1600多册图书的分类、登统、借阅、记录,她做的认真仔细。在工作中她又时常有一些创新,她和校领导们商量在楼道里设立了图书角。由学生们自愿捐书、自由选书来读。在读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诚信无私的品格。

XX年11月,学校召开全国教科研现场会。教育部副总督学郭福昌等50余人来校调研参观。xx担任图书馆解说员,背诵500字的解说词,成了她的一大难题。几次开颅手术,使她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在家洗衣服、做饭时,她边干活边背解说词,听得儿子都会背了。现场会前两天,她拉着张萍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试讲。xx是迁安人,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试讲了几十遍她总觉得不满意。这就是执著的她,结果现场会那天她解说的非常成功,赢得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XX年底,学校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学生们自由选择实验室来学习。教思想品德课的xx本可以清闲一些,但她发现物理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就主动要求到物理实验室帮助尹老师。那段时间,每天上午她都在实验室度过,下午继续讲课,平均每周课时量达到30多节。有时她感觉真的很累,而且经常出现瞬间全身瘫软的症状。但她不敢告诉家人和同事们,怕大家担心,怕离开学生们!

在学校的细节教育研究中,她更是给老师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她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记录下每个学生身上闪光的优点、点滴的进步,并通过每个学期的“心灵相约”手抄报和学生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校长的带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历经四年的细节教育实践研究终于结出了硕果,去年出版了《教育必做于细》一书。酷爱写作、文笔又很优美的xx,也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书里不仅有她的文章,而且她还参与了30多篇教师文章的修改校对工作。老师们知道她不能过度用眼,要少接触电脑,总劝她多休息一会儿。可是工作起来,她全然忘记了这些。

工作中她总是这样无私忘我,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病人。大家总想让她少受点辛苦,可她从不肯享受照顾,反过来,还常常帮助别人。早自习是背诵语文和英语的时间,xx虽然教思想品德课,但早自习值班时,她不是辅导学生读英语单词、就是检查学生的古诗文背诵。有些学生底子差,她就一遍一遍地教,从不厌烦。本是分外之事,她却做得那么认真。

胡大翠老师要准备一节市级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正在她苦于找不到资料,万分着急时,xx送来了一本《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她又帮忙上网查阅资料,指出试讲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比自己讲课还要忙、还要累。最后这节课荣获了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

在教学上,xx更是勤于钻研、刻苦好学。她讲课生动有趣,不拘泥于课本,总是以独特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观点,让大家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们都称她是知心的朋友,有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说。XX年期末考试,她所教的思想品德课取得了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亲人们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劝她办个病休,在家好好调养身体。她却说:“和同事们、学生们在一起,我最快乐!在家呆着,我反而活不长。”

第5次手术后在家养病的xx,只要稍有精神就研读教育书籍。丈夫返校后,她又催着丈夫把新教材给她带回家来读。校长去家里看她,她兴奋地说:“教材和过去的基本一样,我还有印象,能马上接手。等我好的差不多了,就回学校上课。”校长含泪答应着她。

虽然人在家里,但她的心早飞回了学校。她不追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却忠诚于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只要能站在讲台上她就是幸福的。xx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透支着生命,收获着幸福的老师,她的成绩是拼着命干出来的!她说:“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病魔,但害怕离开讲台。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推脱不掉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讲好每一堂课。”

她出色的工作和高尚的师德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多次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XX“感动xxx十大人物”、荣立市政府二等功、XX年xxx市十佳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xxx市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领导们多次来看望xx,她激动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事。大家都这么关心我,我更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工作!”

推荐第2篇: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xxx是xxx市xxx区岔河镇中学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八年来五次开颅,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痴心教育,用爱书写着生命奇迹!

(一)抗争病魔、笑对人生,乐观精神感染每一个人

今年34岁的xxx老师,1998年毕业于xxx师专,到岔河镇中学任教。12年来在三尺讲台上,她播撒着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她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

但不幸的是,2002年9月份开学以来,她经常感觉一阵阵的头疼、浑身乏力。她以为是用脑过度、压力太大,直到头疼伴随着呕吐,她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丈夫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诊断结论是脑瘤,肿瘤已有鸡蛋大小,贴在血管处,手术危险系数较大。听到诊断的那一刻,一向爱说爱笑的她,脑子里一片茫然:自己只有26岁,孩子刚一周多,还需要妈妈。她舍不得离开讲台,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没来得及实现。片刻之后,她马上冷静下来,对丈夫说:“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尤其不能让领导和老师们知道。”

她依然顽强地站在讲台上。因为她知道,一个单元的课程还没讲完,现在离开会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连贯性。与学生在一起,会让她忘记病痛,感到生命的快乐与充实!直到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她平静地对校长说:“明天我要去做手术了,可能要请个长假,您先把我教的课临时安排一下吧。”在众人的惊诧声中,她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手术成功了,她每天都处于兴奋中,大概术后

八、九天就出院了。当学生去家中看望她,她总是激动的说:“等我有力气骑自行车,就去学校继续教你们。”两个月后,身体还没完全康复的她,戴着顶红色的帽子来到学校,大伙都笑称她是“青年志愿者”,劝她回家好好休息。她却说:“都是志愿者了,不上班还行?我的课怎么办?”她摘下帽子,新生的头发乌黑发亮,就像这重获新生的生命,让人丝毫觉察不出病魔的影子。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

命运并没有因为xxx的坚强而改变,病魔对她的摧残是那样肆无忌惮。之后的8年间,她先后做了5次手术,甚至前一次刀口还没长好,新一次手术又开始了。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每次手术你都能笑着走上手术台,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她说:“每次我做手术,总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家人和同事们也都守候在手术室外,是他们给了我生的力量。我不害怕死亡,只是担心再也无法报答大家对我的恩情!”支撑她的精神力量,正是这一份份满含爱的期待,正是她对学生、亲人、同事的眷恋!她一次次与死神博弈,并始终是胜利者!

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她还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有两次考试正赶上她手术后不久,头上还缠着绷带,她就戴上帽子走进考场。她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难,她又患病,难上加难。可她每次考试都顺利通过。谁能猜得出她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呢?刚刚拿到本科毕业证书,2005年4月,因脑瘤复发她第三次住进了医院。这时医生已经给她判了死刑,手术成功率只有1%,不做手术也许还能活得长些,只是人会变傻。做手术也许就不能活着走下手术台了。“我傻了就不能教书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坚持要做手术。

她就和医生商量推迟手术先考试。家里人哭着劝她:“连命都保不住了,还考什么试呀?”她却坚定地说:“万一我活下来了,这次考试对我教书有用。”她毅然坚持考完全部三场考试,才走上手术台。

在经过长达21小时的手术后,xx又顽强地醒过来了!手术醒来后,4岁的儿子对她说:“妈妈,现在这么冷,你怎么剃头啊?你去屋子里怎么那么长时间呀?好多人都在外面站着等你,还有姥姥家的很多人,晚上好冷啊!都把他们冻哭了,连爸爸都哭了,我就没哭,只是把我冻得尿裤子了。可后来爸爸问我:说你在里面会不会死?我很害怕,就哭了。我就知道妈妈不会死的,爸爸可真笨……”。听着孩子天真的话,xx的泪水肆意流淌,病房里的同事们也都偷偷地抹着眼泪。正是对亲人、对事业、对同事、对学生深深的爱,让她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病魔,并艰难地通过了考试。

为了延长生命,更好的完成教育使命,她又到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各大医院,去咨询救治方法,并采取了做伽马刀、放疗等手术方式。可是病魔仍然没有放过她,继续向她挑战。

2008年冬天,xx又开始头疼恶心,她意识到自己的病情严重了。但她不想让大家为她担心,自己强忍着病痛,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节课。肿瘤正在她的体内肆虐,一步步地吞噬着她的健康。但她每天依然有说有笑,看起来比正常人还要精神。有一次,她正在上课,突然走出教室,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她是背着学生出去呕吐了。可来到课堂上,她依然是笑容满面。她想永远留给学生一个快乐、灿烂的笑脸。怪不得学生们都称她是课堂上微笑的天使!她用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直到放寒假,她才到医院检查。大家纷纷打电话询问她检查的结果。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她爽朗的笑声,“我没事,大家都放心过个好年吧!”同事们真的以为奇迹出现了,她的病情得到了遏制。但其实在腊月二十四,检查结果就已经出来了,她的脑瘤复发,需要第五次手术。但她仍然不让丈夫把病情说出去,她瞒着领导、同事、家人,腊月二十六还在学校值了一天的班。

手术前,同事们去家里看望她。 她仍然谈笑风生,尽量避开自己的病情。“医生说这次手术风险不大,最坏的结果就是可能影响听力。以后你们要是小声说我的坏话,我都听不到了。”大家都笑在脸上,疼在心里!这是她第5次开颅手术,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和肝脏,即使做手术,也活不过三个月。无助的同事们,只能默默地在心里为她祈祷!

在手术的那天7点多钟,全校的领导和同事都赶到了医院。当她在准备室剃头的时候,40多个老师都忍不住悄悄落泪。她走出准备室,看到的是一张张可亲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鼓励。她特意摘掉眼镜,因为看不清大家的脸,她的面容就可以是笑的。她风趣的说:“光头的我,是不是更靓了?”她自信地走进手术室。手术又奇迹般的成功了,直到现在xx身体状况很好,又担任起图书管理员,快乐地忙碌着。

八年间做了五次开颅手术,难挨的病痛,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最清楚。但她没有被病痛击倒,没有被死神吓倒,而是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她所痴迷的教育事业燃烧着生命。

病魔掠夺了她的健康,却征服不了她顽强的意志。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正是对生命的爱、对亲人的爱、对事业的爱,让她能够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始终乐观豁达!

她说:“我应该感谢病魔,是它五次的无情吞噬,让我读懂了人生,知道了怎样做一个“人”,更让我充分的品尝了幸福和快乐。活着就是难得的幸福,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创造。虽然我的记忆有些损失,但是比起霍丁、海伦?凯勒、张海迪,我的整个肢体是健康的。虽然我的左眼不会流泪,但是我首先庆幸它还存在,而且我的视力在每一次手术之后,都离正常视力近一步;虽然我的左耳有些失聪,但是让平时语言过多的我,跨向了孔子所说的‘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虽然病魔摧残我的头颅失败5次之后,开始疯狂的进攻的我的肺和肝脏。但是我又赢了,我推翻了医生所说的“由于肺癌影响,术后只能活三个月”的定论。我要感激这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让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努力工作。”

推荐第3篇: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该同志自从事教育教学已有十一年,工作以来,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特别是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效果尤为突出。多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的所有班级都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学校老师们的好评。 2004 年,她带的四年级曾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而在

2005 年春季学期,她所担任的五年级语、数科教学,期末质量检测成绩显著,荣获全县一等奖。上学期,王老师又新接一年级,刚开始发现该班王胜、马兵两位学生纪律懒散,作业马虎,甚至不做作业,经了解,这两位同学既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又是留守儿童,缺少父爱、母爱,所以有点自暴自弃,于是她多次找他们谈心,特别是对王胜,王老师为了让他喜欢做作业,让他自由选择作业内容,然后再引导他跟其他同学一起做作业,而对于马兵同学,王老师了解到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母亲,一直都是只有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他很爱奶奶,所以王老师没有直接从学习入手,而是如何爱奶奶入手,告诉他好好学习就是爱奶奶最好的方式,再引导他进入学习状态,慢慢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到上学期期末检测,他们俩的成绩已经由原来在 60 分边缘挣扎,进步到 80 多分。现在,他们已经是班里勤学好问的好学生了。

推荐第4篇: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简概

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简概

篇1: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xxx是xxx市xxx区岔河镇中学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八年来五次开颅,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痴心教育,用爱书写着生命奇迹!

(一)抗争病魔、笑对人生,乐观精神感染每一个人 今年34岁的xxx老师,1998年毕业于xxx师专,到岔河镇中学任教。12年来在三尺讲台上,她播撒着辛勤的(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简概)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她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 但不幸的是,2002年9月份开学以来,她经常感觉一阵阵的头疼、浑身乏力。她以为是用脑过度、压力太大,直到头疼伴随着呕吐,她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丈夫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诊断结论是脑瘤,肿瘤已有鸡蛋大小,贴在血管处,手术危险系数较大。听到诊断的那一刻,一向爱说爱笑的她,脑子里一片茫然:自己只有26岁,孩子刚一周多,还需要妈妈。她舍不得离开讲台,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没来得及实现。片刻之后,她马上冷静下来,对丈夫说:“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尤其不能让领导和老师们知道。” 她依然顽强地站在讲台上。因为她知道,一个单元的课程还没讲完,现在离开会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连贯性。与学生在一起,会让她忘记病痛,感到生命的快乐与充实!直到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她平静地对校长说:“明天我要去做手术了,可能要请个长假,您先把我教的课临时安排一下吧。”在众人的惊诧声中,她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手术成功了,她每天都处于兴奋中,大概术后

八、九天就出院了。当学生去家中看望她,她总是激动的说:“等我有力气骑自行车,就去学校继续教你们。”两个月后,身体还没完全康复的她,戴着顶红色的帽子来到学校,大伙都笑称她是“青年志愿者”,劝她回家好好休息。她却说:“都是志愿者了,不上班还行?我的课怎么办?”她摘下帽子,新生的头发乌黑发亮,就像这重获新生的生命,让人丝毫觉察不出病魔的影子。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 命运并没有因为xxx的坚强而改变,病魔对她的摧残是那样肆无忌惮。之后的8年间,她先后做了5次手术,甚至前一次刀口还没长好,新一次手术又开始了。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每次手术你都能笑着走上手术台,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她说:“每次我做手术,总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家人和同事们也都守候在手术室外,是他们给了我生的力量。我不害怕死亡,只是担心再也无法报答大家对我的恩情!”支撑她的精神力量,正是这一份份满含爱的期待,正是她对学生、亲人、同事的眷恋!她一次次与死神博弈,并始终是胜利者! 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她还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有两次考试正赶上她手术后不久,头上还缠着绷带,她就戴上帽子走进考场。她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难,她又患病,难上加难。可她每次考试都顺利通过。谁能猜得出她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呢?刚刚拿到本科毕业证书,2005年4月,因脑瘤复发她第三次住进了医院。这时医生已经给她判了死刑,手术成功率只有1%,不做手术也许还能活得长些,只是人会变傻。做手术也许就不能活着走下手术台了。“我傻了就不能教书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坚持要做手术。 她就和医生商量推迟手术先考试。家里人哭着劝她:“连命都保不住了,还考什么试呀?”她却坚定地说:“万一我活下来了,这次考试对我教书有用。”她毅然坚持考完全部三场考试,才走上手术台。 在经过长达21小时的手术后,xx又顽强地醒过来了!手术醒来后,4岁的儿子对她说:“妈妈,现在这么冷,你怎么剃头啊?你去屋子里怎么那么长时间呀?好多人都在外面站着等你,还有姥姥家的很多人,晚上好冷啊!都把他们冻哭了,连爸爸都哭了,我就没哭,只是把我冻得尿裤子了。可后来爸爸问我:说你在里面会不会死?我很害怕,就哭了。我就知道妈妈不会死的,爸爸可真笨??”。听着孩子天真的话,xx的泪水肆意流淌,病房里的同事们也都偷偷地抹着眼泪。正是对亲人、对事业、对同事、对学生深深的爱,让她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病魔,并艰难地通过了考试。 篇2: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简介

陆锦雄,女,汉族,1973年10月出生,阳江市双捷中学一级数学教师,扎根农村教育23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待学生如子女,重教学质量胜于生命,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和个别差异,她能把握时机,通过与家庭教育结合,因势利导,先后带了18届50多个毕业班,教学成绩突出。她教艺超群,精益求精,凭借自身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她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她坚持以生为本,共同制订班规,建立互动式的反馈、评估机制,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坚持实施“一查二找三多四活动五优先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对优生制定较高的目标激发其积极的创造潜能;对中等生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倾力“拉”他一把;对后进生在思想上鼓励他们振作起来,抓好他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几个学习环节不掉链子。

为了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她上课始终以培养善良、负责、诚信、文明、有公益心的当代公民为宗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她以良好的师德、优秀的教学效果和强烈的责任感,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市、区获奖,曾获县区级、市级骨干教师,德育教育标兵,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篇3: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

***是***市***区岔河镇中学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八年来五次开颅,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痴心教育,用爱书写着生命奇迹!

(一)抗争病魔、笑对人生,乐观精神感染每个人 今年34岁的***老师,1998年毕业于***师专,到岔河镇中学任教。12年来在三尺讲台上,她播撒着辛劳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她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出色,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 但不幸的是,2002年9月份开学以来,她经常感觉一阵阵的头疼、浑身乏力。她以为是用脑过度、压力太大,直到头疼伴随着呕吐,她才意想到情况不妙。丈夫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诊断结论是脑瘤,肿瘤已有鸡蛋大小,贴在血管处,手术危险系数较大。听到诊断的那一刻,一向爱说爱笑的她,头脑里一片茫然:自己只有26岁,孩子刚一周多,还需要妈妈。她舍不得离开讲台,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没来得及实现。片刻以后,她马上冷静下来,对丈夫说:“先不要把这件事告知任何人,特别不能让领导和老师们知道。” 她依然顽强地站在讲台上。由于她知道,一个单元的课程还没讲完,现在离开会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联贯性。与学生在一起,会让她忘记病痛,感到生命的快乐与充实!直到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她平静地对校长说:“明天我要去做手术了,可能要请个长假,您先把我教的课临时安排一下吧。”在众人的惊诧声中,她英勇地走上了手术台。 手术成功了,她天天都处于兴奋中,大概术后

八、九天就出院了。当学生去家中看望她,她总是激动的说:“等我有力气骑自行车,就去学校继续教你们。”两个月后,身体还没完全康复的她,戴着顶红色的帽子来到学校,大伙都笑称她是“青年志愿者”,劝她回家好好休息。她却说:“都是志愿者了,不上班还行?我的课怎样办?”她摘下帽子,新生的头发黝黑发亮,就像这重获新生的生命,让人丝毫觉察不出病魔的影子。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 命运并没有由于***的坚强而改变,病魔对她的摧残是那样肆无忌惮。以后的8年间,她前后做了5次手术,乃至前一次刀口还没长好,新一次手术又开始了。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每次手术你都能笑着走上手术台,是甚么气力在支持着你?”她说:“每次我做手术,总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愿,家人和同事们也都守候在手术室外,是他们给了我生的气力。我不畏惧死亡,只是担心再也没法报答大家对我的恩情!”支持她的精神气力,正是这一份份满含爱的期待,正是她对学生、亲人、同事的眷恋!她一次次与死神博弈,并始终是成功者! 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她还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有两次考试正遇上她手术后不久,头上还缠着绷带,她就戴上帽子走进考场。她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难,她又得病,难上加难。可她每次考试都顺利通过。谁能猜得出她为此付出了多少血汗呢?刚刚拿到本科毕业证书,2005年4月,因脑瘤复发她第三次住进了医院。这时候医生已给她判了死刑,手术成功率只有1%,不做手术或许还能活得长些,只是人会变傻。做手术或许就不能活着走下手术台了。“我傻了就不能教书了,活着还有甚么意义?”她坚持要做手术。

推荐第5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范文一: 史怀清同志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史家圪崂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乡村医生工作,48岁的他,一生只会做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乡医,终结了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灰色历史。他走进了群众的心里,也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作为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三十多年来,史怀清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视群众的身体健康犹如自己的生命,一心扑在全村258户1300口人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坚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与管理知识,注重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成为全市较早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两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3000多名群众的卫生保健,医疗就诊。同时,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上,他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自己的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激情投入 真心奉献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山乡,史怀清曾不知多少次看到庄稼人田间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不知听到多少次农家院里乡亲们身患疾病的无奈呻吟。这些深深的印记,使他在上中学时就萌发了将来学医回乡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缠绕的愿望。

高中刚一毕业,他如愿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史家圪崂大队部只有一孔破窑洞,一付药箱,一只听诊器和为数不多的一般常用药,集体经济收入也很微薄。史怀清不等不靠,用自己家的油菜,烤烟收入,从县药材公司够置回治疗感冒、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药品;接着,他与父亲商议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用所得的600多元钱重建了卫生室,购置了药柜和常用医疗器械。他一边向书本学,一边向乡卫生院的大夫请教,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胜任了定期为儿童接种疫苗,实施妇幼保健等多项工作,而且能够上门为村里人诊治一般的头痛脑热等病症。为这些距乡卫生院较远的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掌握真才实学,史怀清与1986年至1988年自费在洛川卫生学校学习医士专业,其后又两次在县医院参加集中培训,多次到延安市,渭南市人民医院观摩学习,并订阅了《卫生报》、《健康报》、《中国医刊》、《实用内科学》、《陕西中医》、《社区医师》等专业书刊,通过充电使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不断得到提高。

为了乡村医生这个无悔的选择,史怀清放弃了学生时代培养的其他特长爱好,常年与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自己的事业,他让一个个轻松赚钱的商机擦家而过,却情愿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累计达2.5万多元的药费;苹果生产大忙时节,他不时穿梭在众乡亲的果园里,为防止发生中暑,感冒而操心忙碌,却惟独难得到自己的十亩果园去干活。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鏖战中,史怀清所在的村因其地处延安与渭南两市的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位置,县上在路边专设了检查点,他一面坚持挨家挨户宣传,发放口罩,体温计,到各个角落消毒,一面逐一登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及时查体温,留观,保证了全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还冒着酷暑奔波于村里于检查站之间,为检查人员送水送饭,协助他们检查过往车辆,人员,保证了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心系群众 无愧医魂

1998年冬,村民史学礼抱着三岁抽风的孩子到他家求诊,在吃药打针仍退不下烧的情况下,他想只能靠物理方法降温,顿时心中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摸黑到附近的河里,侵着刺骨的河水捞起冰块,跑回家中用毛巾冷敷,用酒精擦洗手足,终于在凌晨五点多使孩子的烧退了下来。2002年村民史虎全母亲成玲女老人因患脑血管疾病在西安大医院治疗,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她无法承受放弃治疗,史怀清按时为老人上门输液治疗,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老人慢慢好转起来。村民史苍海在2005年春一场车祸使他瘫痪在床,史怀清定期为史苍海换药清理褥疮,也不收任何费用,输液药品都按进价开药,有钱无钱都按时治疗,史苍海病危时他联系镇医院救护车亲自送到县医院治疗。

多年来,村里有病人,他都随叫随到,免费为群众诊断,及时开方送药,近年来,他坚持每月按时督促每名适龄儿童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杜绝了全村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与镇妇幼专干协同进行产后访视和降消项目的政策宣传。在计生对象家里,他时刻不忘宣传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政策,宣传生殖健康有关知识,使计生对象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全村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

2008年预防手足口病重要工作时期,史怀清积极配合食品卫生监管执法人员检查村完全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细心指导学生灶,幼儿灶从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同时,为300多名少年儿童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引到他们讲究卫生,杜绝手足口病病源,从而确保了校园食品饮食安全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更使史怀清寝食难安,他及时查阅网上资料,关注甲流动态,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向广大村民宣传甲流的有关防控知识,注意事项并免费给村民提供消毒药品。

热情服务 精心管理

近年来,国家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举措,使亿万农民群众享受到政府大病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实惠。而在试点工作期间,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洛川县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引导作用,使这项工作起步良好,平稳推进,史怀清正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员。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史怀清把村卫生室宣传栏的板书与进户发放政策问答印单,向群众逐项解释结合在一起,宣传每人只花十五元,大病医疗得保全的道理,使村民知晓率达100%;同时利用最早参加投保的村民马红梅在进行剖腹产后报销住院费用3000元,村民李金成老人参加合疗后住院治疗脑血管病得到5000多元补助款这两个身边的事例,同时把自己积攒的20000余元给参加合疗的村民就诊免费供应药品,启发村民自觉参保,及早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引导说服工作,全村的参合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8%,几年来,全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达390多人次。

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上,史怀清建立建全了《卫生室工作制度》、《预防保健工作制度》、《药房管理制度》、《乡村医生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包括全县统一的正规处方,统一的发票和门诊日志,出诊记录,传染病登记等28种表册;坚持从省医药批发总公司,恒庆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进购药品,使药品质量得到保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明码标价,并为村民出具票据,以确保群众的医疗安全。由于他坚持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农村患者,使得他从事的村级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达到了群众满意,卫生部门放心的良好效果。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一起与患者在就诊,药品价格方面的纠纷,深得群众的信可。三十余年来,史怀清始终把医者,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追求,曾多次受到市、县、镇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荣获康复患者所赠锦旗40余面。靠着这种激情投入与真诚奉献,1999年取得《陕西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2006年取得国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同年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注重创新 不断发展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史怀清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村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于是他用自己辛苦积攒的60000多元建起四间平房,作为村卫生室,分别设置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值班室。投资1万多元,添置了红远外治疗仪,周林频谱治疗仪和电脑,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查阅最新的医药信息和农村卫生工作动态;通过选购,使药品种类增加到385种,总价值三万多元,此外,由省卫生厅配备的资料柜,检查床,高压锅,消毒柜,缝合包等,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的设施更趋完善。每个季度,他都在10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为村民义务进行体检,村卫生室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他为群众治疗多发病等发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村民看小病不用再出村。

新农合是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启动之后,史怀清更是彻夜难眠,他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处方登记管理,加强审核督查,跟踪回访,免费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康复服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走过昨天,史怀清同志为自己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农生卫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笃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信念,在这片播洒希望的金土地上坚实前行,迎接农村医疗事业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范文二: 张水兵,男,1945年出生,湖南沅江市阳罗洲镇汀头村人,初中文化,1975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4年注册乡村医生。

张水兵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七十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张水兵同志就是那时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当年的汀头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对付。那两年光乙型脑炎就出现了三十多例,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那时的张水兵也由于患胸椎结核被取掉了几根肋骨,他的走马上任称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中,自身少几根肋骨他可以不当回事,但毫无医学基础的他要独自挑起全村医卫工作的重担,他顾虑重重,彻夜难眠,的确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作出决断,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毅然走上新的岗位。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几番拼搏的张水兵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张水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拖着半残的身子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三十二年啊!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张水兵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张水兵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0年代至80年代,疟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他将抗疟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疟疾病象全省一样被控制下来了,二十多年来汀头村从未发生过疟疾病人。2001年,镇村开展儿童免疫,一组村民王志军夫妇因信奉基督教,不肯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张水兵先后四次登门做工作,一开始,夫妇俩态度生硬,说他们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张医师,甚至承诺以签字画押,张水兵当然不肯这么做,他一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请来王的父母从旁规劝,施压,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王志军夫妇最终同意让小孩接种。2005年,乙型脑炎疫苗接种,一组组长卜乐清的孙子跟随父母走亲在外,考虑疫苗不能久放过期,张水兵不厌其烦,三次电话,四次登门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完成,张水兵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交不起注射费的困难户,张水兵自己掏钱垫付,疫苗接种人数多的时候,张水兵向村支委提建议,由村上统一付费,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负担。在张水兵同志的努力下,汀头村卫生防疫工作呈现了新局面,六次大型防疫接种中,汀头村次次都超额完成任务。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张水兵同志认真负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年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结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并在每个农户的门或墙上都明确记录好本户有无结核病例。历年以来,他每年积极推荐疑似结核病人5至6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每年都有13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汀头村所有全程督导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的。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在协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他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协助上级血防人员搞好本村的查螺灭螺,普查普治工作,每次都受到上级血防机构的好评,并赢得了汀头村百姓的信任。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张水兵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张水兵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汀头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张水兵当然受到表彰。

张水兵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情况,他总是按时按要求呈报,从不缺漏和迟到。汀头村历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均为100%,张水兵用辛劳换回了汀头村的美誉,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有的已绝迹。

2、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汀头村卫生室原设在张水兵自己家中,由于房屋面积小、环境条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医不便。1998年张水兵下决心改善医疗环境,他花血本,出地租,自筹资金将卫生室迁建到村中心地域。环境大大改善,面积也成倍扩大,有药房24平方米,消毒注射室20平方米,新添制了中西药架、药柜、还专门设立了档案柜,规范了各类报表、文件、卡证及帐务管理。方便随时查阅。添制了紫外线灯、冰包、冰柜等消毒设施,在历次卫生查检中均符合标准要求。

三、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三十余年来,张水兵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的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村镇干部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1 998年冬季的一天,四组村民、50多岁的刘秀英在提开水壶时不慎跌倒,滚烫的开水从她的胸口一直烫到膝部,惨不忍睹,送到益阳市医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医疗、住院费用,不得不转回村卫生室治疗,患者家属抱的是听天由命的态度,可张水兵持的是千方百计治愈的决心。他不顾风寒雨猛,每天泥一脚水一脚赶到卫生室,为患者洗溃换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纸上,再衬上薄膜,隔在患者肉体与被子之间,既防伤处感染,又保温暖。患者疼痛叫喊时,他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涂抹止痛膏以减轻其痛苦。经过10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了,张水兵及患者亲属都露出了笑容。亲属们感激地说,在大医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费用,我们治不起,只怕命难保,感谢张医师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药物成本费,真是个大好人啊。2004年底,七组村民彭翠娥因失火,右大腿被烧见骨头,在益阳人民医院的治疗花去了5万元,也是钱空债累,只能回家治疗。张水兵同志为其换药护理长达14个多月,天天上门从不间断,同样免收各种费用,仅按调价计算的几千元药费,张水兵也是至今还垫着。

汀头村人家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张水兵熟知村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告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自愿给与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历年来免收特困户患者药费近万元。张水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师,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罗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对常人而言,这是较难做到的。

张水兵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汀头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近三十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去年春节,村民给卫生室送来一副春联:提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发白干部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干部群众对张水兵同志的无声赞誉。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安排医托,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张水兵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张水兵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虽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岗位上奋斗不止,他有一个长远打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为汀头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推荐第6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县卫生系统优秀社区医生先进事迹:

,男,汉族,县港村人,1958年4月出生,高中文化,社区医生合格证, 1975年高中毕业,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开始,至今担任港村社区医生,30余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75年刚毕业,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开始,至今担任东港村社区医生,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做好发热筛查工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现如今,社区医生年龄老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老同志相继退岗,新员工暂时不能到位,他勇于承担起全村的医疗、公共卫生工作,常常是白天做医疗、晚上随访做公共卫生。每年,接诊病 - 1 -

人都达近万人次。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4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全面铺开,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xx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 2 -

推荐第7篇:乡村教师先进事迹奉献无悔

典型案例——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要用深深的思索和凝重的感情来表达我心中最美的歌——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30多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

我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的一天,我忽然感到腹部疼痛无比,在吃了止痛药后仍然巨痛不止,最后被送往医院后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病魔苦苦的折磨着我,短短几天时间身体衰弱到极致。医生告诫我说至少需要休息两个月。我茫然了,班上的孩子正处于毕业阶段,学习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毕业成果。我心中万般无奈,带着对孩子们深深的愧疚感不得不在医院配合医生治疗。转眼间就到星期五了,那时我正迷迷糊糊的躺在病床上,忽然传来一阵咚咚的敲门声。我睁开虚弱的双眼,眼前的情景一下子让我的眼睛湿润了——班长带着班上的几个同学手捧鲜花,提着水果胆怯的站在门口。

“刘老师,”班长轻轻地喊着,“你好些了吗?”接着一起轻轻地靠近了我的床边。

“刘老师,几天时间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呀?”

“疼吗?” ……

孩子们关切的问候充盈着整个病房,泪水充盈着我的眼眶。瞬间我明白了这就是我30多年前所选择的事业——教师,虽一生清贫,但我是幸福的,这份职业值得我用一生去付出。

接下来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孩子们可爱的身影总时时伴我左右,成了我在医院那些日子里最大的慰藉,我知道他们是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拥有孩子们的理解,拥有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坚强地挺过来了。

后来我不顾医生的嘱咐,很快的回到了三尺讲台。孩子们像变了个人似的,有的不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有的不再欠作业了……后来我才知道,在我治疗期间,孩子们默默承诺,要给老师送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那以后,孩子们勤奋无比,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都以自己满意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学业。

寒来暑往,风雨30多年,我不曾为我的早出晚归而后悔,也不曾为我的挑灯夜战而遗憾。在教育事业默默的耕耘中,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个教师节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一张张饱含谢意的精致卡片,雪片似的从四面八方飞到我的身边。我的心里总是缀满了骄傲与自豪。我在心底里默默发誓,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也要把工作干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今生无悔。

推荐第8篇: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很多人一辈子难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师却放手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凉山深山老林中,这个山东“老工人”,最时髦的装备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这个宝贝,他在川滇黔交界处一个幅员面积达190平方公里的山乡,“遥控”来自天南海北的关注,让600多个孩子得到资助,10多所乡村教学点得以重建。而他,还常年奔波在xq、甘肃、广西等10多个省区以及川内多个资助“据点”……

周忠民老师又来了。几个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这条路爬到花椒坪教学点,破木门、朽窗户,眼前一座40多“岁”的学校危房在铺天盖地的雨雾下,静静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在他牵线下,一个民间助学团队募集到资金,使这所学校得以重修。

7月21日,新学校竣工,周老师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爬山。半山腰,全身湿透的我们停下来喘气。周老师弯下腰来紧鞋带。黄胶鞋里的脚修长瘦削,还有两个水泡,那是前一天从早上7点走到晚上8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点的印记。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装迎了上来———这一刻,是花椒坪小学新校舍落成典礼。为庆祝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16个苗家节目———以苗家最高礼遇来欢迎他们喜欢的“周老师”。孩子们眼里,是感激,还有期待———每次到小凉山的村寨,周老师最不敢面对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独立志愿者:身后有多个团队

“我就喜欢在山沟里跑,愉快得很。”周老师哈哈大笑。周忠民,58岁,山东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见的鸭舌帽,身着旧衣服,一双黄胶鞋,典型的上世纪60年代工人形象。他还有个身份:民间助学志愿者。

1996年,周老师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退休,从此开始了他在贫困山区的行走。1998年,他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到甘肃古浪支教,掏出积蓄购买了9台电脑,建起当地第一个免费电脑培训教室。2002年,他“转战”广西田阳,和同去的志愿者一起建起助学网站,随后成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等多个民间助学团队的义工,在广西、甘肃、贵州等10多个省区的贫困山区寻找贫困学生并给予资助,寻找破烂的校舍,再寻求资金去改建———办法其实很简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单,那就是白天搜集资料,晚上制作成帖子,通过多个助学网站发送出去。

2005年,周老师在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做监察的行程中,到了田阳县,走访基金会在这里资助的一批孩子,从此与小凉山结下不解之缘。在田阳县玉凤中心小学,一个穿着朴素的学生起他的注意:“带我去你家看看吧。”小男孩点点头,带他出校门,爬山,过沟,再爬山,再过沟……让他没想到的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4小时后,才到孩子家。

这个叫牛屎沟的地方住着70多户人家,竟然只有这一个小孩在读书。原因是苦涩的:距离太远了!能不能就近办一个教学点,让孩子们少翻几座山读书?半年后,这里真的建起一座看上去很简陋的学校,但就是这所学校,结束了这座大山顶上从来没有学校的历史。随后,这里的大山上开始出现多所民间助学团队帮助建设的村校。

或许是节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学任务的中心小学老师有些吃不消,很少有时间去家访,周老师有时就独自去走访。一次,在小凉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个陌生的山顶,山顶上有多条小道,伸往各个方向。连走了好几次,下着下着就到了悬崖边上。折腾4小时后,被迫从原路返回。回到学校已是晚上8点多,不停“工作”了13个小时的的脚板被磨出大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师又早早出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了。

旁人看来惊险的经历,周老师说来平淡无奇。他曾三次摔下山崖。一次,从一个山崖上的学校出来,已是晚上8点,4个人只有一支手电筒。走着走着,一脚落空,他骨碌碌地滚了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爬起来一看,乱石滩在几百米深的悬崖下隐约可见。“好了伤疤忘了痛”,前不久,他又花了半个月,对该县30多所村小挨个调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师牵线,民主乡11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另3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协议。至此,民主乡危房村校的历史结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变成了砖木结构的青瓦房。巍巍青山怀抱,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老师的脸笑得如这里的地貌,沟壑纵横。

性格志愿者:七跤摔来7万元

民主乡丰产村,“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胶鞋小孩穿筒靴”。因不通公路,需步行5个小时才能到乡上。周老师第一次到丰产村小时,带着一位特意从上海赶来进行实地调查的陈先生。

城里长大的陈先生不会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地摔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了8次,7次摔倒在泥浆里,一次被同行的老师扶住了。爱开玩笑的周忠民概括为“七跤半”。为了让陈先生不致太尴尬,周老师也有意摔了一跤,还同他打趣说:“马边的土地是公平的,同你上海来的亲近,同我山东来的也亲近啊。”

看到破旧的校舍、可爱的孩子们和热情的村民,陈先生二话没说,当场决定捐资7万元。“你摔了七个半跟头才捐7万,以一个跟斗一万计算,还欠5千呢。”周老师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学校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出去,引来捐助者,你这样的身份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有点像‘串串’啰。”同行的人也和他开玩笑。“为山里的孩子,我愿意当这个‘串串’。”他说自己成功赢得许多人信任靠的是“诚实”,一户一户实地走访,无论多远、多险,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动力。

这几年来周老师已为民主乡联系到50多万元资金,目前到位25万元。看到堆积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小学,大家来到村支书家准备吃饭。一到支书家门口,周老师便找了块木板躺上去睡了起来。看他睡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这样的记忆,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师,村民说:“周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山区,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为我们修学校,可他连一口热汤也没喝过。”

另类志愿者:大山里发现自己存在的快乐

在民主乡的村民看来,周老师这个老头似乎有些奇怪:做事不拿一分钱,电话费、上网费、交通费还要拿出退休工资贴,为的什么呀?

在周老师裤带上系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里,插着山里常用的雨伞,还有矿泉水、纸和笔。另一个秘密“装备”是馒头。和村民谈话时,冷不防拿出来大嚼,算是解决了一顿“行走午餐”。心细的村民发现,他吃晚饭时总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却不见了,原来故意剩下来当早餐。“看他天天睡在两张办公桌上,动员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干。”两人还为此吵过架。“我去干什么?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网的条件,无法工作住得再好有什么用?我不吃辣椒,同别人一起吃饭,要影响别人。”

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合常理”。2006年,他独自在广西进行万里单车助学行时,晚上就睡在马路上。“不担心有车或是野兽吗?”“山里的路夜晚哪有车,野兽来了我比它更野。”

这种“怪”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简单要求。“很多人一辈子都难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现在可以放手做,这也是一种福分啊。”

就是这种愉快的心境,让他在为孩子奔波的过程中,连和老鼠“斗争”也充满快乐的心态。“刚一睡下,鼠辈们就来捣乱。‘吱吱’叫着,连蚊帐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恼了,只要它们一活动,就用木棍直捣发出动静的地方。它不让我安宁,我也不让它安宁!”

这只是周老师单调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他最开心的是,孩子们能得到及时帮助。大田村的彭游琦今年夏天考上乐山一所中学,一贫如洗的家里拿不出学费,甚至连去学校的路费也难办,好事变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粮背出去卖。

“耳朵好使”的周老师头天得到这个消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到彭游琦家,回乡后在网上为他发出了求助的帖子。效果马上显现。“清晨5点,我迷迷糊糊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只说了一句:彭游琦的上学费用,我包了。”彭游琦父亲很惊奇,以前常接到国内的类似电话,国外还是第一次呢,也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师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时间同家人团聚。这两年,他家里发生很多事,母亲病危,周老师是坐飞机赶回去的。父亲随后出了车祸,现在仍卧病在床。端午节,他赶回去尽了孝心。尽管如此,几天后,他戴着鸭舌帽的身影又出现在进乡的山路上……

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这就是我可爱的周老师---一个质朴而开朗充满爱心的老师。

8

推荐第9篇: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很多人一辈子难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师却放手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凉山深山老林中,这个山东“老工人”,最时髦的装备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这个宝贝,他在川滇黔交界处一个幅员面积达190平方公里的山乡,“遥控”来自天南海北的关注,让600多个孩子得到资助,10多所乡村教学点得以重建。而他,还常年奔波在新疆、甘肃、广西等10多个省区以及川内多个资助“据点”……

周忠民老师又来了。几个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这条路爬到花椒坪教学点,破木门、朽窗户,眼前一座40多“岁”的学校危房在铺天盖地的雨雾下,静静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在他牵线下,一个民间助学团队募集到资金,使这所学校得以重修。

7月21日,新学校竣工,周老师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爬山。半山腰,全身湿透的我们停下来喘气。周老师弯下腰来紧鞋带。黄胶鞋里的脚修长瘦削,还有两个水泡,那是前一天从早上7点走到晚上8点的印记。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装迎了上来———这一刻,是花椒坪小学新校舍落成典礼。为庆祝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16个苗家节目———以苗家最高礼遇来欢迎他们喜欢的“周老师”。孩子们眼里,是感激,还有期待———每次到小凉山的村寨,周老师最不敢面对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独立志愿者:身后有多个团队

“我就喜欢在山沟里跑,愉快得很。”周老师哈哈大笑。周忠民,58岁,山东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见的鸭舌帽,身着旧衣服,一双黄胶鞋,典型的上世纪60年代工人形象。他还有个身份:民间助学志愿者。

1996年,周老师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退休,从此开始了他在贫困山区的行走。1998年,他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到甘肃古浪支教,掏出积蓄购买了9台电脑,建起当地第一个免费电脑培训教室。2002年,他“转战”广西田阳,和同去的志愿者一起建起助学网站,随后成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等多个民间助学团队的义工,在广西、甘肃、贵州等10多个省区的贫困山区寻找贫困学生并给予资助,寻找破烂的校舍,再寻求资金去改建———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白天搜集资料,晚上制作成帖子,通过多个助学网站发送出去。

2005年,周老师在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做监察的行程中,到了田阳县,走访基金会在这里资助的一批孩子,从此与小凉山结下不解之缘。在田阳县玉凤中心小学,一个穿着朴素的学生起他的注意:“带我去你家看看吧。”小男孩点点头,带他出校门,爬山,过沟,再爬山,再过沟……让他没想到的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4小时后,才到孩子家。

这个叫牛屎沟的地方住着70多户人家,竟然只有这一个小孩在读书。原因是苦涩的:距离太远了!能不能就近办一个教学点,让孩子们少翻几座山读书?半年后,这里真的建起一座看上去很简陋的学校,但就是这所学校,结束了这座大山顶上从来没有学校的历史。随后,这里的大山上开始出现多所民间助学团队帮助建设的村校。

或许是节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学任务的中心小学老师有些吃不消,很少有时间去家访,周老师有时就独自去走访。一次,在小凉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个陌生的山顶,山顶上有多条小道,伸往各个方向。连走了好几次,下着下着就到了悬崖边上。折腾4小时后,被迫从原路返回。回到学校已是晚上8点多,不停“工作”了13个小时的的脚板被磨出大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师又早早出发了。

旁人看来惊险的经历,周老师说来平淡无奇。他曾三次摔下山崖。一次,从一个山崖上的学校出来,已是晚上8点,4个人只有一支手电筒。走着走着,一脚落空,他骨碌碌地滚了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爬起来一看,乱石滩在几百米深的悬崖下隐约可见。“好了伤疤忘了痛”,前不久,他又花了半个月,对该县30多所村小挨个调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师牵线,民主乡11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另3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协议。至此,民主乡危房村校的历史结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变成了砖木结构的青瓦房。巍巍青山怀抱,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老师的脸笑得如这里的地貌,沟壑纵横。

性格志愿者:七跤摔来7万元

民主乡丰产村,“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胶鞋小孩穿筒靴”。因不通公路,需步行5个小时才能到乡上。周老师第一次到丰产村小时,带着一位特意从上海赶来进行实地调查的陈先生。

城里长大的陈先生不会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地摔了8次,7次摔倒在泥浆里,一次被同行的老师扶住了。爱开玩笑的周忠民概括为“七跤半”。为了让陈先生不致太尴尬,周老师也有意摔了一跤,还同他打趣说:“马边的土地是公平的,同你上海来的亲近,同我山东来的也亲近啊。”

看到破旧的校舍、可爱的孩子们和热情的村民,陈先生二话没说,当场决定捐资7万元。“你摔了七个半跟头才捐7万,以一个跟斗一万计算,还欠5千呢。”周老师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学校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出去,引来捐助者,你这样的身份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有点像‘串串’啰。”同行的人也和他开玩笑。“为山里的孩子,我愿意当这个‘串串’。”他说自己成功赢得许多人信任靠的是“诚实”,一户一户实地走访,无论多远、多险,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动力。

这几年来周老师已为民主乡联系到50多万元资金,目前到位25万元。看到堆积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小学,大家来到村支书家准备吃饭。一到支书家门口,周老师便找了块木板躺上去睡了起来。看他睡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这样的记忆,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师,村民说:“周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山区,为我们修学校,可他连一口热汤也没喝过。”

另类志愿者:大山里发现自己存在的快乐

在民主乡的村民看来,周老师这个老头似乎有些奇怪:做事不拿一分钱,电话费、上网费、交通费还要拿出退休工资贴,为的什么呀?

在周老师裤带上系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里,插着山里常用的雨伞,还有矿泉水、纸和笔。另一个秘密“装备”是馒头。和村民谈话时,冷不防拿出来大嚼,算是解决了一顿“行走午餐”。心细的村民发现,他吃晚饭时总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却不见了,原来故意剩下来当早餐。“看他天天睡在两张办公桌上,动员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干。”两人还为此吵过架。“我去干什么?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网的条件,无法工作住得再好有什么用?我不吃辣椒,同别人一起吃饭,要影响别人。”

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合常理”。2006年,他独自在广西进行万里单车助学行时,晚上就睡在马路上。“不担心有车或是野兽吗?”“山里的路夜晚哪有车,野兽来了我比它更野。”

这种“怪”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简单要求。“很多人一辈子都难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现在可以放手做,这也是一种福分啊。”

就是这种愉快的心境,让他在为孩子奔波的过程中,连和老鼠“斗争”也充满快乐的心态。“刚一睡下,鼠辈们就来捣乱。‘吱吱’叫着,连蚊帐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恼了,只要它们一活动,就用木棍直捣发出动静的地方。它不让我安宁,我也不让它安宁!”

这只是周老师单调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他最开心的是,孩子们能得到及时帮助。大田村的彭游琦今年夏天考上乐山一所中学,一贫如洗的家里拿不出学费,甚至连去学校的路费也难办,好事变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粮背出去卖。

“耳朵好使”的周老师头天得到这个消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到彭游琦家,回乡后在网上为他发出了求助的帖子。效果马上显现。“清晨5点,我迷迷糊糊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只说了一句:彭游琦的上学费用,我包了。”彭游琦父亲很惊奇,以前常接到国内的类似电话,国外还是第一次呢,也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师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时间同家人团聚。这两年,他家里发生很多事,母亲病危,周老师是坐飞机赶回去的。父亲随后出了车祸,现在仍卧病在床。端午节,他赶回去尽了孝心。尽管如此,几天后,他戴着鸭舌帽的身影又出现在进乡的山路上……

这就是我可爱的周老师---一个质朴而开朗充满爱心的老师。

推荐第10篇: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感想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感想

燕子墩学校何爱茹

观看完最美乡村教师报告会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耳边却时常回响起几位教师那令人动容的话语,继而让我的内心再次油然而生地感到了一种特殊的崇敬与震撼。纵观几位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自己一点一滴地努力,一步一步地耕耘,撑起了学生知识和理想的天空。有人问,“魅力”二字何解?我想,这几位教师,正用自己的努力吸引着他们的学生们,也感动着我们这些同行们。

一、辛勤耕耘,任是平凡也动人

凤侃社老师是一名普通的男教师。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师德理念。在他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他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凤老师奉行赏识教育,这对于处于敏感期的学生来说,凤老师的教育给他们尊重和不断向上的发展空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学生觉得枯燥难解的课堂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他对事业坚毅和执着和她对学生的真情永远值得我用心去学习、体会和敬仰。

二、细心呵护,谁能回报三春晖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宋玉刚老师一直相信这么一句话。乡村学校处在被人忽视的角落,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就像长于阴暗角落的花朵,渴望着阳光的拂照。宋老师总是像和煦的阳光,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的学习。用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名学生。宋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给学生讲人生大道理,他总是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分析产生事情的原因,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想到宋老师时都会想到他的笑容。也许这将永远留存于他们记忆的心田。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坚守在最需要他的阵地上,发出光热。

三、诲人不倦,无手有大爱

当你相知相识了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的无手老师马复兴后,你的灵魂就会被深深震撼——他用别样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演绎着生命的美丽,他用超乎常人想像的顽强和毅力,完成了对生命的诠释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有人用“这简直就是人间奇迹”、“他是新时代的英雄”来评价他。曾经那支不听使唤的笔,耗去了马老师多少精力,磨掉了多少皮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曾暗暗发誓,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别人看,自己不比别人差!正是这份顽强和坚韧支撑着他心中的人生信念,是这个信念支撑他创造了奇迹,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尊重。

“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真情”,几位老师的事迹让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师德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份甘守寂寞,甚至是清贫的淡薄,是一份把一点一滴的小事认认真真、高高兴兴地做好后的愉悦和从容。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有春风华雨的滋润,才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

第11篇: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策划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策划

时间:2014年6月18日

地点:XX学生处

参加人员:何XX、张XX、方XX、赵XX

活动主题: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活动背景:由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我校毕业生XX获得2014年度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XX的事迹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流程: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大家的共同空余时间。

2,确定场所。

3,准备一台电脑及相关视频。

二,实施活动步骤

1,组长讲话。

首先组长先讲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目标,希望大家认真观看、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2,观看视频

此过程中,组长负责播放,组员观看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3,整理自己的观看心得。

留出时间,大家各自整理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要求独立认真完成。

4,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自由发言,畅所欲言。大家看后感受颇深,对教师这一行业认识钢架深入。

三,组长总结

四,收拾会场

活动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本校毕业生个三的机等最美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鼓励实习生努力工作。

活动反思:此次活动还算成功,大家认识都有所提高,也坚定了干好实习工作的决心。

第12篇:观看《乡村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有感

《乡村最美教师》有感

王晓艳

近几日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最美乡村教师感人事迹。我又一次的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美丽善良的心灵和朴实无华的行动所震撼,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藏族娃娃的“汉族阿爸”宋玉刚,在海拔4500米的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工作了15年,是学校唯一的汉族老师。因为学生都是藏族孩子,他花了3年学藏语,跟藏族同事学,也主动向学生请教,跟他们学一句藏语的同时也教他们一句汉语,激发了孩子们学汉语的热情。尽管这里的冬天连打火机都打不着,尽管无暇探望已在河南养老的父母,但是面临3次调动的机会,他都选择了留下„„

学习了这个先进事迹,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

从宋玉刚老师的事迹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不为其他诱惑所动,选择了留下与坚守。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了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与大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名利的束缚,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来说,与他们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从那些最美乡村教师身上,我看到了金子一般的精神,它给我了前行的动力,为我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我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当中,努力做一名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老师。

第13篇:巷口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不忘国耻 永做人民的好医师

——记巷口镇乡村医生犹云亮

犹云亮,男,汉族,遵义市红花岗区,65岁。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1969年从“赤脚医生”到如今走过了43个秋冬,一直立足于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不知不觉中为祖国卫生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的是心中永远不变信念——民之健康国之强盛。犹医师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深受村民的爱戴;也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的健康强国的根本。

犹医师出生于解放前的贫困人民家庭,伴随着新中国脚步成长,耳濡目染了贫困时期新中国人民经历的困苦时代。更多的也听前辈人常说旧中国时候人民受的苦难,特别是“东亚病夫”这一国耻形容,在犹医师童年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犹医师从小立志学医为人民的健康出份力。随着时光的推移,犹医师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人民的健康亦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

二、为村民解除病痛的点点滴滴。

几十年的岁月,犹医师自感在弹指一挥间过去,然而在所有受过犹医师救治过的村民感怀不忘过去的每一目。

1971年冬月村民唐国应在挖煤的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导致右肋骨折断3肋,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向犹医师求治,犹医师丝毫没有犹豫提起诊疗箱步行几个小时到病人家中,因病情严重病犹医师建议转治县医院,看看病人家庭条件根本无力求治县级医院加上交通不便,根据病情犹医师提出观察一天如果病情好转可在家治疗,如无好转我支助立刻到县医院治疗。病人家人都表示同意,犹医师为治疗唐国应在他家暂住了几天,病人情况稳定后才离开,只收取了少年诊金。

1972年4月遵义县八里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到金鼎镇野里赶集以

气功表演卖艺,不慎用快刀将左手腕动脉砍断大出血。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犹医师求治,犹医师快速的处理好患者的伤情,然而患者却无诊金,犹医师反而询问给予路费回家……

这只是犹医师行医以来的两个被人津津乐道的典型实事,其中为村民们诊治疾病的点点滴滴还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钱,犹医师也感受到了国家对基层医疗事业的重视和对医疗人员的关怀然而他一直默默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该负的责任。

三、心怀大义做好每一项卫生服务工作

2003年“非典”突袭而来,作为一个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来说要做的只是随时听候命令,而犹医师想的更多做的更多。他中医具有防病治病的特点,总结多年行医经验自己组方自己出资熬中药赠予村民服用预防“非典”。这在有些人看来是“憨”是“傻”,但在明白人看来是“大义”之举。其实我们回头看看犹医师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2002年成为中国农村协会会员。这些奖项仅仅是给予犹医师工作的一种表彰,更可贵是老百姓都说“犹医师是我们的好医师”!

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特别是近两年的医疗改革工作,但犹医师都勇于承担,并且支持把医改工作做到底。

四、心系于民传承医学

犹医师已近古稀之年,身板依然抖擞,容光依然中年上下。这和他豁达心善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而精力必定不比年轻时,许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考虑到这一点,犹医师慢慢的也把儿子、儿媳引领到医学的这条道路上继续来承担乡村医师的工作。犹医师也常常教导说:人民健康了,国家也会更强大,不管在什么样的医疗岗位工作都要做个人民的好医师。

巷口镇卫生院喻本光(拟搞)

2012-10-23

第14篇: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朴实无华十七载 一心为民铸医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2010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MsoNormal” style=““>**,男,汉族,38岁,中专学历,**市**区青木关镇石碾桥村乡村医生,中共党员,擅长普内科疾病诊疗。自1993年担任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十七年如一日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

誉,是新时期我区乡村医生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曾4次被评为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和**市优秀乡村医生,2008年度“感动**十大人物”提名候选人。当地报社和**新闻中心对其先进事迹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和学习。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情系乡村,无悔选择

“MsoNormal” style=““>**,出生在青木关的一个小乡村里,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到镇上看病要步行一两个小时,加上农村缺医少药,不少村民患病后能拖就拖,往往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后当一名医生,让村里的乡亲们健康**。1990年,立志学医的**报考了**市**区卫生学校。在三年的求学生涯里,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91年被沙区卫生局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993年被沙区卫校评为“三年医疗专业三好学生”。

“MsoNormal” style=““>1993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后,他本来可以留在镇上,像别人一样开一家挣钱的私人诊所,但他放不下村里缺医少药的乡亲们,毅然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乡下——青木关镇石碾桥村青杠六社,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他十七个春秋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扎根农村基层,爱岗敬业,视患者为亲人,热情为村民服务,村里乡亲们常见病、多发病都到这里来医治,甚至没病也要来坐一坐,与冯医生唠唠嗑,听冯医生讲讲医学小常识和养身之道,小小卫生站俨然成了守护大家健康的温馨的“家”。特别是后来,在**的努力和争取下,他所在的卫生站合并入石碾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环境、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设备更先进,是青木关镇政府打造的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乡亲们看病就医更方便了,就连外村的病人也来他这里看病拿药。

“MsoNormal” style=““>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

到。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非常炎热。正在午休的**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外村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人发高烧不退,神智恍惚,已经两**米不进,病情危重,家里无壮年人护送,请冯医生马上出诊。他二话没说,翻身起床,抓起时刻准备好的急救出诊箱就匆匆上路了。病人的家离诊所有3公里多的路程,又不通公路,路上的杂草没过膝盖。他心里为病人着急,顶着烈日在杂草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好几次差点摔倒。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只用了十几分钟便赶到了。虽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但是由于他救治及时,病人终于脱离危险。等病人的体温逐渐下降,神志逐渐恢复正常,病情有所稳定后,他才长长松了口气。病人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老人也嗫嚅着干裂的嘴唇,执意挽留冯医生吃过晚饭再走,并无论如何要将自家养的大公鸡送给他,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婉言谢绝了,并反复嘱咐病人要怎样服药,怎

样调养后,才收下那几个不多的药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悄然消失在暮色沉沉的乡村小道上。

“MsoNormal” style=““>这仅是**十七个春秋、6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很平常的一天。但他一直就这样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始终以一个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镇里推出评选先进个人的活动以来,他连续二年被青木关镇政府评为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其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认可。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医术精湛,崇尚医德

“MsoNormal” style=““>**,一直以“救死扶伤”为自己神圣的天职,对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他认为,医生要有过硬的本领和技术才能治好病,救好人,才能悬壶济世,光凭一腔热血还很不够,给人看病,不能庸医害人。面对群众的需求和自己肤浅的理论知识,他更加刻

苦学习,钻研业务,积极参加中心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上级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类培训,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他先后参加了沙区卫生局举办的预防和控制血源性传播疾病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学习、好医生教育中心举办的农村卫生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和农村卫生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丰富了实践经验,并于2006年取得了《社区卫生岗位培训合格证》。

“MsoNormal” style=““>他所在的村卫生站有着完善的各种医疗制度,齐全的资料、设备。他高尚的医德、精益求精的医术,使得小小的卫生站在村里村外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在2007年1月5日,他发现一名13岁的中学生因发热伴全身斑丘疹,不能用其他病例作出合理的解释,经反复鉴别,他考虑以猩红热疑似病例报告青木关中心医院,并亲自护送病人前往就诊,后经医院儿科专家会诊,以疑似病例将病人隔离。因冯医生及时

发现并作出了果断、正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阻止了传染病的流行传播,维护了更多群众的生命安全。经过此事,他得到了镇中心医院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MsoNormal” style=““>17年来,他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着他妙手回春的事例:配合针灸治好了石花村民刘忠明的轻度脑梗塞;为88岁的石碾桥村民邱德芳排除怀疑患上膀胱癌的思想包袱,正确施治,治好了她的膀胱炎症;为西永村民周勇治好血尿症……等等,不胜枚举。另外,他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协助医院发放计划免疫通知书、健康教育宣传和结核病等传染病人的追踪、督导管理。他走村入户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每个月对每一家都要进行三次产后访视,为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区乡村医生队伍中作出了楷

模。乡亲们只要谈到他,都会伸出大拇指,由衷赞许道:冯医生是一个好医生!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爱满乡邻,乐善好施

“MsoNormal” style=““>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把职业道德系在心中,除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外,还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业伸出热情援助之手,把一腔赤子之爱献给了他挚爱的乡亲们。

“MsoNormal” style=““>石碾桥村村民陈德明,是一个曾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的退伍老军人,身患肺心病、双侧肾脓肿、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从93年开业行医以来,到老人2008年去逝,一直是百忙中抽出时间上门为他看病。在2003年,**为老人争取到市里的一个白内障手术免费名额,老人住院手术的头一天晚上,**却不幸腹泻拉肚子。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他顾不上自己虚弱的身体,坚持带老人去办理好了住院手续,在老人手术住院的一个星期里,他像亲儿子一样跑前跑后,无

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直到老人手术成功,双眼一侧复明。老人去逝时口里念着的就是他——冯医生的名字。

“MsoNormal” style=““>**每个季度都要到青木关养老院去一次,协同青木关中心医院对老人们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还协助青木关医院对辖区内的妇女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并传授给妇女们早期乳腺癌的自我筛查方法,保障了妇女的健康。

“MsoNormal” style=““>在2007年7月17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前,他抛下自己家里的灾情不顾,积极投身灾后的防病防疫工作中,在青木关中心医院的领导下,进村入户向灾民发放各种防病宣传资料,发放消毒药品,指导村民对饮食饮水进行正确消毒,作好灾后防病知识宣传,防止灾后各种疾病发生。在灾后的十几天里,他几乎整天都奔走在乡里的每个角落,晚上一回家,便累得连一步都不想挪了。2008年5·12**地震,他也是积极报名申请去灾区救援,

积极捐款捐物……他用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朴素的情怀,书写着崇高的医魂和无疆的大爱。

“MsoNormal” style=““>**,一个朴实的乡村医生,但却能在从医的十七个春秋里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一心为民,坚持为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守候。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自己不平凡的理想,他虽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诠释着崇高的医魂,为了人民群众的幸**康无怨无悔地战斗在基层一线,这是值得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每一个普通人学习的。

第15篇:优秀乡村医生杨福合先进事迹

- 优秀乡村医生杨福合先进事迹 -杨福合,男,1951年1月生,高中文化,马泉办赵家村乡村医生, 1970年至今担任秦都区马泉办赵家村乡村医生,42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相关领导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70年,杨福合高中毕业,就在马泉办赵家村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赵家村人口一千余人,杨福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42年。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杨福合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解除病痛。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杨福合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十几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计个人得失,

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四十二年来,杨福合共接诊病人两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四十二年来,杨福合跑遍本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区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区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

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杨福合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第16篇:教师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xxxxx,她是xxxx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xxxxx年参加工作至今已近xxxx个年头,一直扎根农村。在过去的两年里,她热忱地投身青年自愿者行动,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她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30%。孩子在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现在身为母亲的我看到这些急在心里,使她觉得这些留守儿童太需要关爱。

近年来,她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凭着这份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在xxxx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由于留守儿童数量很多,她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她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她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xxxxx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她与孩子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刘某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刘某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刘某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学生邓某,父母在外经商,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家离学校较远。在一次课下的活动中,他不小心磕到了路沿石上,正好把额头磕破,鲜血直流。当时身为班主任的她第一时间带他到卫生室进行包扎,消毒、包扎的过程她都紧紧的抱着这个孩子,生怕他觉得没有依靠,委屈的掉泪。在整个医治过程中,孩子都紧紧的抱着他的老师,这一刻她们胜似母子。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周末的闲暇她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在她班上,有一个叫刘浩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刘浩的情况,她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刘浩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她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她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刘浩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她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刘浩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她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她只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

第17篇: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2007年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

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1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臵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臵。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她不但重视对聋儿的智育,更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聋生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xx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班上许多同学都树立了和正常人一样上大学的理想和目标;有的学生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有的学生在

2 市中学生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奖。班上也赢得了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整个班的学生都呈现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被评为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她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本科的学历进修,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先后担任了校“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等课题研究。

参加工作十四年,她一直坚守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为了那一个个残疾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她无私地付出,倾情地投入,用爱唤醒心灵,用知识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

十四载的教育教学生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虽艰难但却充实而无悔。十四年来,她把慈母般的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残疾孩子,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教事业。无数个清晨,她早早地来到学校,无数个夜晚,她带着欣慰与疲惫回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她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可感的爱与呵护。学生张光辉,因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而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常常把鞋穿得走样,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棉鞋总是被水浸湿,小脚因此冻得冰凉。见此情形,赵丽锋老师又为他买来一双棉鞋,每天晚上,都用热水给他泡洗双脚,并把湿着的鞋子放在炉子上为其烘干。冬天宿舍冷,她给每个学生找来空的输液瓶冲上热水暖脚。学生过生日,她煮了鸡蛋买来牛奶送上祝福……她用点点滴滴的爱让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并使学生从心底爱上了这位年轻

3 的妈妈。

她爱学生,爱得毫无保留。为了让学生杨帆和王梦琪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参加许昌市的演讲比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带学生练习到很晚,然后再把王梦琪送回家,她一边骑车一边帮助王梦琪熟悉诗歌;她想方设法为学生找来演出服,为他们洗净烫平。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王梦琪、杨帆动情的朗诵赢得了台下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摘取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她爱学生,她倾其所有交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她更是竭尽所能带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起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她都会带着学生学跳大绳,这对正常的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盲生因为看不到绳子摆动,开始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跳,更把握不好跳跃的节奏,她就一遍又一遍地喊口号,讲解示范,30分钟的课间活动,她不停地摇着绳子,喊着口号,胳膊酸了,嗓子哑了,但每每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她还是会跑到学生身边送上掌声或鼓励的拥抱。她坚持不懈地付出让学生动了起来,笑了起来,健壮了起来。

十四载悠悠岁月,她用爱书写着对生命和特教事业的感恩。在冬天晴朗的天气,她一次次带领学生把被褥抱到晾衣场晾晒,想让太阳光杀死病菌,更希望孩子们能吮吸着太阳的味道进入甜美的梦乡;(给簿本、铅笔等)

教学中,她手把手教学生摸读写字,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她利用一切渠道积极搜集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拓展盲生视野,弥补学生因视力残疾导致接收信息的贫乏;她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获得

4 心灵的愉悦;她认真批改作业,每天都要花去大量时间,来阅读那密密麻麻的盲文凸点,每次改完作业,都是眼花缭乱,脖子酸痛;她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补偿和提高。因为盲班一直坚持复式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坐在自己教室的学生都能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她不断探索,尝试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常常放下一册书又拿起另一册,每节课她都没有一分钟的停歇,顾不上喝一口水。每次考试,盲生都要用很长的时间誊写盲文试卷,常常两节课抄下来手臂酸疼,看着学生不住地甩着胳膊,赵老师于心不忍,她一个人利用下班休息时间为学生抄写盲文试卷,每抄完一份,她的胳膊都是酸疼酸疼的,但她都坚持了下来,只为学生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加轻松地完成考试。每一个学期,赵老师都完成了两个到三个的语文教学任务,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毫无怨言。

十四载青春岁月,赵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梦想和追求写在了那些可怜又可爱的残疾孩子生命的培育之中,虽默默无闻但兢兢业业,她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以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一线教师岗位,由于特校的客观原因,在校教师的周课程量都满负荷,就雷小军老师而言,周课数最多的达到33节/周。虽工作量超负荷,但雷小军老师没有埋天怨地,而是发挥专业教师带头作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攻克难题------。在雷小军的努力下,很多残障儿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过上了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雷小军自己也获得了省首批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年轻的雷小军,以自己对残障儿童

5 无私的关心爱护,谱写了一曲忠诚党的特教事业的奉献之歌;优秀的雷小军以自己的执着追求,在青春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忠实的脚印。

带着四年特殊师范学习的收获,带着满腹学问走进了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十几年里,雷小军把满腔的爱心都奉献给了学生,并赢得了师生们的信赖。

在游刃有余地施教之时,雷小军依然不忘加强自我学习。他意识到,当今社会信息瞬间万变,一名教师不学习就难以教会学生适应社会,自己也无从立足于教育。为此,他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翻阅有关特殊教育书籍,并写出了数万字的教学心得和十多篇教学论文:如《》杂志上发表。

尽管在读书时心中正预想了特殊教育的种种困难,作好了对付种种困难的准备,可当他走上讲台,真真切切地面对那此弱智儿童的时候,雷小军才发现这工作远比开始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由于身体原因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局限,大多数聋哑孩子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往往是零。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入学时都不会写名字,甚至不知道1+1=2,不会数十以内的数字。要想使这样的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学习,那需要老师付出比一般教学要多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心血。

除了在学习上教给学生知识,雷小军还随时随地注意培养残障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像他班有一位全校出了名的调皮“鬼”名叫,他上课无纪律,下课无组织。管他高兴不高兴,总是乘人不注意背后打人一拳或一掌,或把水故意倒到别人的被子里,说人家尿床了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雷老

6 师他并没恼怒和惩罚,而是诲人不倦、谆谆教导,立个长远计划专门对他进行教导——首先纠正他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扔纸屑,不叠被子等,然后抓住他的特长进行一些“不公平”的竞赛,多让他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心。最后慢慢引入学习,多拣一些他会做的题让他演板,使他在“大众场合”体现“能耐”,找回自豪,消除自卑……就这样在雷老师一点一滴地引导下,邓健根他改邪归正了,成绩猛越到前列,成了班上的三好学生。

熟悉特教的人都说,选择了特教,就等于选择了给学生喂饭,替学生洗衣服,帮学生擦鼻涕……对此,雷小军毫无怨言,总是细心地做着这些事。

还有一次,他值班时,闻到一个弱智孩子身上带有异味,就带着这孩子去洗澡,可一脱裤子才发现满裤衩屎。这时他没有扔下不管,而是慢慢地把衣裤脱下一边抚慰,一边帮孩子擦洗全身,擦着擦着这孩子情不自禁地喊着:“妈妈,妈妈。” 这纯真的童声,喊出了老师们多少的辛酸苦辣,也只有雷老师他自己知道。

还如常结对帮扶一些特困学生、上门看望生病在家的学生、家访一些特困学生家庭等,特别是在校照顾学生的一些生活琐事数不胜数,用“父母”一词决不为过。

特殊教育往往与奉献、清贫划等号,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当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而雷老师就是带着这种精神,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着自己,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捧着一

7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当“红烛”,乐为人梯。我们可以套用一句歌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雷小军老师正是这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爱散播给了他的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把他们的生活道路照耀得越来越宽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看着班级墙上贴满的一张张奖状时;当拿着一本本精致耀眼的荣誉证书时,张学红老师感受到了奋斗中的成功和喜悦,她常说,干特殊教育这行,靠的就是“爱心、耐心、加恒心”,有了爱心才有花的种子,有了耐心种子才会发芽,有了恒心,才能开出七彩的花朵,愿特殊教育这块芳草地里开出艳丽的奇葩。

成绩是过去的,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未来,所面临的是新的起点和新的挑战。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但是面对这些弱势群体,“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近,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是在她心中对特殊教育事业始终不变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第18篇:优秀山村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山村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山村教师先进事迹

十几年的山区教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育是一份爱的职业。一位哲人说过,没有爱从来就没有教育。“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爱学生,体现在平时对学生的引导上,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上。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当一个孩子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如江XX同学,是全校公认的“双差生”,学习懒、成绩差、纪律松散,经常打架,而且还偷家里的钱,我接手这个班,了解清楚后,就经常找他谈心,处处关心、鼓励他,对他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大力在班中表扬。平时还经常对他进行家访,打电话与他的父亲沟通。经过努力,江XX同学彻底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变得守纪律、爱学习了。我还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经常对其进行鼓励,那年他在小学毕业班质量检测当中语文综合与数学综合均取得了优的等级。这些平时我们认为的“双差生”,其实只要耐心对待,同样也能转化。我坚信“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因为有爱,如何让学生学好,就成了我平时用心琢磨的事。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学识与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我平时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历水平、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我积极参加各期岗住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然后付诸行动。课前,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课堂中,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的方法得到到培养,改变了学习方式,变得乐于学习,喜欢探索。十几年来除完上好校每学期规定的教学研讨课之外,还积极承担乡、县级的公开课,示范课的任务。

一名教师的成长首先从教学反思开始,平时再忙也坚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和留心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虚心请求专家解答。多年的反思,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素材,参与研究的县级子课题《小学生体验数学的研究》于2009年3月顺利结题;先后参与县级子课题《研训一体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任职以来,共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其中省级获奖1篇,市级1篇,县级4篇。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后,积极倡导科研先行,和老师们共同研究。因我们**中心小学历年都分配有较多的新教师。如何让这些新教师尽快的成长,就成了新课题。我以自己的行动带领这些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敢研究、会研究、研究出成效。同时这些新教师也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了**、林娜、**等一些的教学新秀。

因为爱着孩子,爱屋及乌,同样也乐意去完成学校的各样的事情。因乡中心小学领导的信任,从08年开始担任**中心小学(本部)的教导主任,也就是从这年开始全县进入省对县督导检查的准备状态。我先后了负责了教学质量、办学条件、队伍建设三大块的迎检项目。按照迎检的各项指标,我带领教师收集、整理学校的各块材料,并对其进行充实、分类、装盒。办学条件块因学校原先的教学仪器与省标有较大差距,所以学校对各种教学仪器进行了充实。各种新旧教学仪器重新清点、登记、造册,其工作量之巨实在是难以想象。由于准备充分我们乡中心小学顺利通过了验收,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平时的教务工作中,我总是能配合好乡中心小学做好教务方面的各项工作。每学期初制定好教务>工作计划与教研安排,平时重在落实这些计划、安排。配合好乡中心小学做好每学期的乡级教学研讨、必要也承担县级的教学研讨,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09年起对学校的教研工作进行改革,每周

二、

三、四分别开展语文、综合科、数学的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教师上研讨课之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材教法,拟出教学方案,在同年段的其他班级试上,集中评课,完善教学方案,再一次上公开课。经过这样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再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以不同程度不同的提高,尤其是新教师,他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在今年的四月份县新教师课堂教比武,**老师获得了语文科的第一名,**老师获得了数学科的第二名。

新课程强调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管理,学校从校长到下面的各个教师和谐相处,平时的各项的检查、评比也只是为促进教师工作上的不足之处的改进,也是为了各教师在各项工作上做的更好。如我们的教案、作业检查并不是简单的评出分数,而是对教师进行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不足之处与教师们单独交流,我们的目的为了让工作做的更好,不是给老师扣帽子,做得好的地方在大会上予以表扬。这样提高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我们**中心小学的教育质量总能名列全县的前茅,能连续五年获县“教育教学贡献奖”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为落实创办特色学校的精神,学校成立了合唱、舞蹈、信息技术、美术、体育、英语、鼓号队等兴趣小组。平时注重抓落实,这些兴趣小组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兴趣学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在自己所兴趣的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连续几届的**中心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些兴趣班的同学为大家献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本人先后获得乡“教学成绩贡献奖”,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县“德育工作者”等。所指导的学生县级的在三小作品、数字竞赛、写字比赛活动中均有不错的表现,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更是有很好的表现,如“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班队会评比”、“唱红歌比赛”、“广播操比赛”等这些活动中,指导的班集体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因为历年来均有较为出色的成绩,06年9月 被乡中心小学选送参加福州市第二十二期骨干教师培训,并于07年的4月顺利结业。在去年第二届**县中小学骨干教师认定中,顺利通过县级骨干教师的认定。但成绩只能代表着过去,荣誉只能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进。

因为爱着教育,爱着山区的孩子,所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只要心中有爱,其实山区的天地同样宽广„„

第19篇:优秀老教师先进事迹

优 任怀亮,我校评选的最美老教师。任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 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他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他知道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在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如果说,学生是花,那么他就是雨,滴滴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田;如果学生是树,那么他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学生的成长。他是一位教师,他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他教书育人的座右铭。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才不落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他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他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教学上他认真备课、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他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搜集最新教育信息,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爱心”使学生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

任老师教育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相处真诚以待,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他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任老师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班级中有一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任老师常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补课。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任老师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平时教学卓有成效,有些班级从原来倒数第

一、第二,经他执教

二、三年后可跃居年度年级第

一、第二。他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积极参加历史教学公开课展示,与同行切磋。他还在本校内积极帮带青年教师,主动与他们磋商教学中的难点,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多年来,任老师为了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无数的精力和美好的青春。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教书育人,以忘我拼博的精神激励人,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带动人,堪称育人的典范,师德的楷模,教学的骨干。

走近任老师,你会发现,他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他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仔细阅读分析年轻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次听课后,他都会认真评课,帮助授课者找出优缺点,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可以说,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都洒有任老师辛勤的汗水。我们期待他走得更高更远!

第20篇:优秀英语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英语教师先进事迹

xxx,男,25岁,本科学历,二〇〇一年参加工作。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7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他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

显著,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教师,该同志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平时,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务实求真。多年来的考勤表上,看不到一次事假,即使是特殊情况,他也不愿耽误工作。学校的事情,他不分份内份外,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他都乐意去做。 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学科领域中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学习,认真踏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上的课充满了激情、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学生都喜欢听他上的课。为了上好每节课,他总是提前认真备课,写教案,精心准备。在课堂上,他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凭着扎实过硬的基本

功,他所教的学科成绩多年来始终名列前茅。但他从不张扬自己,更不满足现状,课后经常与同志们交流教学经验。 作为班主任,他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李老师教育学生有他独特的方法,主要是用自己的言和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品德。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他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班上和学生一起学习,放学很晚才离开学校。要求学生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他自己首先就为学生树立榜样。李老师也喜欢和他的学生交朋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他都喜欢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对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也都了如指掌。学生中有谁家遇到了困难,都愿意跟他说出来,李老师总是尽力去帮助解决。在其所任教的班上有过一名学生因自卑成绩差,母亲患有慢性疾病,父亲又一直瘫痪在床,孩子学习无人照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老师多次上

门到该学生的家中看望他们,并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专心于学习中,并对他进行专门辅导,最后该生在小学毕业考试中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多年来的教育生涯,使他真切的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他已深深的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愿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用自己的青春去谱写辉煌的篇章……

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