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吴波同志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3 08:35:0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篇一)两袖清风做公仆 踏踏实实履职责

吴波同志是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长,辞世十年,却依然令无数人怀念和敬佩。他的精神魅力何在?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讲述吴老生平故事的散文《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细细读来,不禁被吴老的传奇人生和精神境界所深深吸引,时而为他的坎坷命运所担忧、时而为他的高尚人格所震撼。

感谢吴老,给我们留下的一大笔精神财富。他对国家鞠躬尽瘁,对人民奉献一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感动他几次蒙受巨大委屈却从不改变信仰,给自己确定了“永远做无产者”的人生目标;感动他敢冒丢官、坐牢和杀头的风险,为坚持真理无私无畏;感动他从不把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正义、真诚、勇于担当;感动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胆识;感动他不迷恋官位主动让贤;感动他一辈子甘于清贫,想自己太少,想别人太多;感动他严格要求、不徇私情的教子方式;感动他不给儿孙留一分钱遗产,终实现做“无产者”的崇高理想。

吴老是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否则不会在遗嘱中明确表示“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将价值千万的两套住房交还财政部;他是一个克己奉公的人,否则不会坚持不花公家的钱修缮居所;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人,否则不会不让儿子们沾自己这个大官的“光”。从吴老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质,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应当有什么样的情操。

这些优秀品格的铸就,来自于吴老几十年不忘初心的坚守。比如,他淡泊名利,从不把自己看作“大人物”,在晋察冀边区当“官”时,他就不吃小灶,与普通士兵吃一锅饭。新中国成立后,当了财政部长,依然不开小灶,在食堂与职工群众一起排队打饭,还让司机一家长期与自己同住在国家分给他的四合院中。因此,他74岁的“让贤”之举,晚年的住房归公,人们感佩之余并不觉得惊讶。

事实上,吴老所展现出的这些优秀品格,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体现。他的儿子吴威立讲到,由于长期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工作,周总理是吴波的精神丰碑。从吴老不愿花国家的钱修居所、吃穿用度的简朴中,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周总理给他的影响。而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如焦裕禄、孔繁森等,无不闪耀着同样的品格光芒。学习吴波,回归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回归我们党的本源。 那么,什么是吴波精神?我想,吴波精神一是坚持真理、信念坚定,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脚踏实地,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专于业务、务实勤勉,着眼长远,顾全大局;四是勤勤恳恳、淡泊名利,把职务和地位视为为人民承担责任的标志,甘于平凡、乐于奉献;五是生活上清廉克已、高风亮节,不计个人得失,不占公家便宜;六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冰清玉洁、朴素无华,从不搞特殊化;七是从不抱怨、不惹是非,只讲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从不责怪别人,心如止水;八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修身、齐家、治国的大事小情中,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净化身边人的心灵。

吴老的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都是他整体的无尘人格和高贵品质所决定的,这是他对共产党坚定信仰、对“大我”执着追求的结果。我们学习吴波精神,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从我们的本职工作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从人格、心灵做起。一些因违纪违法而身陷囹圄的官员,在悔过时常常表示,入党或工作之初也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越来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反观吴老,纵然已做到严于律己,依然不忘时时自省,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此身愿借汉江水,洗尽脓淤还好肤”。 楼部长说道:“吴老的精神、风范不断激励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守纪律、讲规矩。吴老的高风亮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的确,吴老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标杆,我们要努力像吴波老部长学习,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党性锤炼上更加坚定,在遵守纪律上更加严明,在行使权力上更加规范。继承和发扬吴波老部长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心灵的纯洁,清清白白理财、干干净净干事。

(篇二)德高望重源于严于律己两袖清风铸得一身正气近日新闻联播和各大媒体上报道的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长吴波同志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关注和强烈反响。吴老的高风亮节和崇高情怀令人钦佩之至,身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吴老以身作则,亲民务实,从不利用自己的职务为家人亲属谋取一丝一毫的私利。他在几十年的财政生涯中,工作上严于律己,生活上朴实无华,精神上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物质上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他以一生的执著和奉献为广大财政干部树立了一面熠熠生辉的人生丰碑。

作为一名财政国库的普通青年干部,我认为再宏大的语言都无法描述吴老一生的波澜壮阔,再华丽的词藻都无法详尽吴老一生的高风亮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唯有把对吴老的敬佩和仰望,化作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务实工作、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方能让吴老的崇高精神薪火相传,生辉熠熠。

一、学习吴老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严以修身、廉洁自律的党员本色

正如《财政文学》主编宁新路所言,“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就是一座高山,那是由无数沙石凝聚而成的,而每粒沙都有它的故事。吴老以一生追求无产,给自己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他精神高山的自然形成。他的精神高山,是由日积月累的水晶、珍珠和金子组成的”。 吴老解放前投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财政改革事业,无论是当部长前还是当部长后,他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努力避免一切形式主义和排场;他公私分明,为国家精打细算,公车从不私用,休息时间自己坐公交车出行;他真正地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群众,对工作人员亲切随和,不摆架子;对待普通干部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吴老虽已仙逝,但时至今日,他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始终立于时代之巅,并将成为贯穿这个时代最朴实无华却也是最有力量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我们要向吴老学习,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学习吴老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牢记人民嘱托,心系群众疾苦,用自己的才干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我们要学习吴老心系群众、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我们要学习吴老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党员本色, 立足自身岗位,心怀财政事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为财政国库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吴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

吴波同志一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在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

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吴老长期担任财政领导干部,为我国财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虑、贡献巨大。吴老虽身居高位,但自己也经常深入基层,听取工农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真正地做到了一心为民。他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常常想的是国家,是人民,是同志,却很少考虑自己,他的伟大人格让人深受感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天职永不会变。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国库工作者,从事这项工作,要求我们甘于奉献,勇于当先,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要求我们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要求我们保持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真正做到理财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学习吴老求真务实、鞠躬尽瘁、勤俭节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吴老在工作中,求真务实,作风民主,对职工及部风的影响很大。无论在他任办公厅主任,还是担任部长时,研究问题,批阅公文,常常是夜以继日。为了工作方便,他干脆住在了财政部礼堂后面的平房里。研究问题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对一项政策的决策,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听取不同意见,再提出方案。特别是遇到税制需要变动或改革时,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到基层蹲点,深入调研。

吴老在退休担任财政部顾问以后,仍然积极为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他参与并认真筹划了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与其他同志一起,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为改革的成功做出了贡献。这次改革彻底扭转了过去长期形成的税制单一化倾向,创建了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新体系,不仅保证了国家财力的增长,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 吴波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忠诚于党、忠于人民,为财政改革事业鞠躬尽瘁、兢兢业业的高尚品格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正如楼继伟部长所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波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必须要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吴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学习吴老精神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方能使吴老精神长盛不衰、发扬光大,成为激励广大财政干部职工为财政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的不竭动力。

(篇三)至人无己逍遥游

幼时读《庄子﹒逍遥游》,对其中的“至人无己”印象颇深,但当时年岁尚浅,却没有太过深入的认识。然而,当我学习了老部长吴波同志的事迹后,却霍然开朗,深受教育与鼓舞。 作为财政战线的新兵,说实话刚刚步入财政部时,对办公环境的第一印象并不甚佳——与自己想象中的“高大上”实在不符。当看到同事们工作的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时,心里落差很大,感到很诧异。但当与同事们深入接触,尤其是从相关资料上了解了吴老工作与生活的点滴后,却又感到了理所当然与自豪,为一名财政人节俭的工作作风而自豪,为我们光荣的传承而自豪。

财政人节俭的工作作风是有历史的,吴老早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全国财政系统的掌门人,吴老在盛夏酷暑之日,宁愿热得大汗淋漓甚至中暑也不愿为自己配一台风扇,与同志们同甘共苦。要知道,当时他年事已高,却仍甘之如饴,为的就是为国家省下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为共和国理好财,管好钱。这虽然只是他工作作风的一个侧面,却让我们感动与敬佩。相比彼时,现在我们的工作条件岂止是好了百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继承与发扬吴老节俭的工作作风,是我们财政新人的第一堂课,也是我们永远的责任。 节俭的工作作风仅仅是吴老传承给我我们宝贵财政的一隅,但从中却可以管窥到吴老一生的信念:作一名真正的无私者,当一名真正的无产主义战士。吴老真正作到了至人无己。

吴老的无己体现在他的“真”上。“人到无求品自高”,吴老的无求是对自身名利的“无求”,代之以对财政事业的孜孜追求,他对人民群众有大爱,所以他活的真实。他时时提醒自己和同事们:财政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只有把广大群众放在心里,让广大群众了解财政事业,才能保证财政工作健康发展。不得不说,这种提醒对我们财政新人是一种鞭策,时时警醒着我们从事财政事业要真正地作到“财为民所理,财为民所用”。

更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吴老的工作态度。他对待工作求细,细到了不搞几回自上而下的调研,不反反复复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就不提方案的地步;他对待文字求精,对写出的材料来来回回修改,务求明确,务必保证要让群众读得明白,看得真切;他对待财经纪律求严,一辈子说真话,不惜得罪人也要严守财经纪律,他说在管好钱与得罪人之间选择,他宁愿得罪人,也绝不放弃管好钱。

吴老是君子,他的无己还体现在他坦荡的胸怀上。*时他曾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但他不以为意,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有一段往事让我感动:吴老退休后,有一名在*期间曾错误地给吴老写过大字报的人由于多年歉疚,无法忍受内心的折磨,来向他道歉。可当吴老听完来人的话后,非常平静地说:“我不记得你说的事了,人老啦,好多事真的不记得了。”吴老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君子以直报怨也不抵如此吧。

吴老的无己更体现到他的高风亮节上。他曾留下两份遗嘱:不给儿孙留一间房、不让儿孙沾一点“光”。他一生中始终拒绝接受特殊待遇,将个人需求压缩到最低,把群众需求视为最重要,廉洁自律,绝不因私事花费国家一分一厘,他的儿孙都是普通干部和工人农民,从不允许特殊关照。他甘于奉献,在生活中也不遗余力为民服务,常年拿出一半工资帮助有困难的群众,甚至于有一年春节,拿回家的工资只有区区6元,因为其他的钱全被他用来帮助别人了。

“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这是吴老对他革命生涯作的概括,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他一生的信念,更是为我们立起了一面镜子。时时照照这面镜子,可以使我们看看自己衣冠是否端正,是否沾染了污浊,提醒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去洗洗澡,什么时候去治治病。

吴老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的精神却像灯塔一样,仍旧指引着我们航行,用火光为我们照明道路。我们也将承袭吴老的信念,无私地为国家的财政事业奋斗终身。

推荐第2篇: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深入学习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遭到诬陷,身陷囹圄,未磨灭他的革命信念;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财政事业贡献他全部的力量;激流勇退,主动让贤,将进步机会让给年轻一辈;两立遗书,千叮万嘱,委托儿子在他逝世后将住房退还国家。他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是万千财政干部的楷模。作为一名初入职的财政干部,我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向吴波老部长学习:

一是学习他坚若磐石、不屈不挠的理想理念。吴波的一生中,经历了几度大起大落的沉浮。第一次是在延安“大审干”时期,为了保障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甄别混进延安的特务分子,组织上要对来延安的各类人士实行严格的“政治过滤”。吴波因为其特殊的经历而成为被审查的对象,并被严格关押审查了两年半。第二次是在建国初期,由于“新税制”的制订而导致的**,吴波不仅没有退缩和躲避,而是在可能面临“反党分子”的定性、丢官甚至有牢狱风险的境况下,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并因此险些终结政治生命。第三次是在“十年*”期间,他被“造反派”批斗、抄家、攻击、折磨中,始终敢于担当,坚持“我是财政

- 1

但吴部长却说,财政干部一定要明白,中央财政工作事关大局,任何大手大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虽然财政部每年支配几千亿元的资金,但这都是人民的血汗,财政收入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像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江大河,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多了,就不认真计算,随意花钱。财政部机关至今挤在北京三里河的两幢办公楼里:北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南楼也是近二十年前修建的。不是财政部没钱,也不是国家不同意,但改善办公楼的计划多年都没启动。原因何在?从吴波等老一辈财政人开始,财政部留下了艰苦朴素的传统——虽然管着大把的钱,要花在自己身上,还真舍不得!

每个财政干部的岗位分工不同,职务高低不同,可做好工作、履行好职责却是相同的起码要求,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事业和党的形象。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我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要勤学习,多读书,多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提高综合素养;要不怕挫折,敢于创新,主动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

三是学习他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吴波同志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在任部长期间不讲究待遇,当时,财政部的办公条件很艰苦,夏天炎热,总务处要给他配电风扇,他坚持不要。他的会客室的沙发又破又旧,

- 3

成优良的工作生活作风。

吴老已经逝世十年了,但他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品行却愈发让人感动。他的光辉事迹必将被一代又一代的财政人广泛传颂、学习,他的精神品德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激励我们每一名财政干部,尽职尽责,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利。

- 5 -

推荐第3篇: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吴老一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是万千财政干部的楷模。学习吴波同志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吴波同志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吴波同志一生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五十年代中期,吴老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当时财政部有几百人,开大会很不方便,计划建个礼堂。正筹建时,国务院发了一个通知,对有的单位讲排场、摆阔气,大建“楼堂馆所”提出批评。在吴波同志主持下,财政部主动取消了建礼堂的计划。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为解决干部食堂的吃菜问题,有块闲地种了菜,几年后蔬菜困难的问题解决了,空地栽上了葡萄树。为建围栏,行政司报了一个投资200多元的插竹篱笆的预算,吴部长看后批示说:要重新计算是插竹篱笆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经过重新测量计算,拉铁丝网比插竹篱笆节省20多元,吴部长这才批准同意这个预算。有人认为是小题大做,但吴部长却说,财政干部一定要明白,中央财政工作事关大局,任何大手大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虽然财政部每年支配几千亿元的资金,但这都是人民的血汗,财政收入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像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江大河,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多了,就不认真计算,随意花钱。为了国家富强,把账算准算细,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绝不能大手大脚,更不能铺张浪费。吴波同志对财政工作始终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忠诚于党的事业,是共和国财政的“大管家”。

二是学习吴波同志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吴波同志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在任部长期间不讲究待遇,坚持不配专车、不为私事使用公车,即使因公开会,如果路程较近或者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都会步行前往。去外地出差他坚决拒绝高规格接待,常常自掏腰包支付餐费。他常年随身带一个铁壳的眼镜盒,表面的绒布已经破损,边边角角都可以看到黑黝黝的铁盒。生活中惜水如油,洗澡水和洗菜水一定要存起来冲厕所;衣物缝了又缝都不肯轻易添置;沙发补了又补,破了大洞都舍不得换;长年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装,经常穿布鞋。不喜欢奢华,更痛恨浪费,能简的尽量简,能省的尽量省,这是吴老的习惯。

三是学习吴波同志不计名利、廉洁自律的党员本色。吴波同志是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他一生两袖清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任部长期间对于收礼、送礼的行为深恶痛绝。吴老一生没有什么存款,他的工资都用于生活和慷慨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能留下的也就是单位分配给他的两套住房。即便是这样,他也在做通儿女的工作后,以年届85岁高龄、病重入院的身躯,写下了要求在自己及老伴去世后将房子交还财政部的遗嘱。遗嘱中他要求,去世后“将住房立即交还财政部”“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我去世后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这份掷地有声的遗嘱让部领导动容,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受教育。

吴老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敬业精神和律己品德却愈加伟岸,高山仰止,历久弥新。吴波同志的光辉事迹将被一代代财政人传诵,精神和品德将被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推荐第4篇:叶波同志先进事迹

叶波同志先进事迹

叶波同志出生于1967年1月2日,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担任余井镇余井村党支部书记多年以来,努力学习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在发展本村农业,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改善村级经济状况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叶波同志至2000年以来,代理村主任,支部委员等职务,2005年担任余井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多年以来,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以及“先进农村农业工作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余井村在叶波同志的带领下多次被评为先进村委会。尤其在计生工作、交通工程、卫生工程三个方面年年评优。取得这样的成绩凝结着一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一点一滴的心血、汗水。

一、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从自身做起;

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此,叶波同志,严格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认真领会并坚决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理政能力。他对工作安排十分严谨。每干一件事都要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吃透实情,依靠群众的智慧,力求实事求是,针对群众的思想问题,通过说服务教育,利益驱动等方面,着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每位村民都能行动起,与余井村党支部产生互动。叶波书记,还注重自身学习与本村发展有一定联系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农村政策法规》《科学种植、养殖》学习使用计算机,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抓班子、强队伍

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叶波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人到外边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再次,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除了下村办事、调解纠纷、到镇上开会以外,你都会在村活动室发现他忙碌着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在与群众交谈了解中,不难发现,他的脸上时刻保持微笑,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抓新农村建设,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民出行问题,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叶波同志担任余井村支部书记以来,多方筹措资金,修筑硬化村级主干道6.7公里,修筑完善组级公路5.3公路,确保户户可通车,惠及了全村百姓。2011年全村进了改厕工作和垃圾屋建造工程,对农户家厕所进行三格式无公害化粪池的普及,对全村分片区建造垃圾屋并确保人员及时处理垃圾,在全村范围内修砌垃圾池18座,每户农户家发放了卫生保洁桶,确保垃圾处理问题,并且进行卫生评比,颁发流动红旗,奖励高压锅,垃圾处理先入桶,后入池,再集中清运出村,减少了蚊蝇传播疾病,确保了村民健康。

三、招商引资,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促进全面发展。至2012年以来引进了“杭白菊工程”“竹木器大市场”以及本地农户和外地农户进行大规模水稻种植项目,发展了新型农作物正在进行中。解决了上百号村民就业问题,让村民有班上,有钱挣。

四、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春节期间,代表组织关心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家庭,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十多年来无一人上访,任何矛盾上报不上交,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十年来无一刑事犯罪,全村百姓都为此受之感动。

五、狠抓森林工程建设,确保绿色覆盖面积,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了余井村山林生态建设,并且在现在的原始林中种植防火林带,提高了森林防火意识,尤其每逢清明节都亲临一线宣传,制止树林中燃放鞭纸,确保了森林消防安全。

六、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叶波书记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十几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以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只有为全村百姓办事花钱值。充分利用农民文化屋搞各种活动,比如:乒乓球、台球、图书室等,丰富村民的业余活动。使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叶波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把余井村打造成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文明村,而忘我的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余井镇余井村党支部 2012年5月28日

推荐第5篇:孙波同志先进事迹

海外拓荒人,石油报国魂

——孙波同志先进事迹

引子

孙波,你走了!走得如此突然!

北京时间12月8日13时40分,阿斯塔纳,中哈原油管道扩建和运行相关事宜政府间协议签署。22分钟后,北京,三年来一直为此呕心沥血、国内外多方奔走的你,永远停下了匆匆的脚步。

你就这样走了么?一句遗言也不留下,难道真的了无牵挂?

你不是要向集团公司党组专题汇报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情况么?你不是已答应妻子等退休了好好补偿她么?你不是还告诉女儿将来要给外孙讲姥爷的故事么……

你走的这天,北京气温零下9摄氏度。这是12年来同期最寒冷的一天。但你和众多海外将士从中亚引来的天然气,却让首都千家万户享受着蓝色火苗带来的温暖。同一天,这种温暖还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逾5亿人中悄然传递……

你走后的这些天,跟所有关心你的人一样,秘书武冠军一直认为,孙波总又去出差了。他多么希望你能像往常一样再喊一声:“武子,出发了!”提起时刻准备好的行李箱,抬腿就走,直奔首都国际机场,在寂静的深夜又一次冲向中亚……

52岁的你,生为油气、死为油气。从国内到国外,从中东到南美,从非洲到中亚,16年转战海外四大油气合作区,谈判桌前谈笑风生,项目一线指挥若定。常年一身夹克装、进粥坊喝萝卜汤、对人随和见面乐呵呵的你,走在大街上,谁又能相信这是掌管着上百亿美元投资项目的全国优秀企业家,指挥和协调着几十支甲乙方队伍、数万名中外员工的中石油高级管理者?一次能做近百个俯卧撑、游泳2000米的你,谁能相信竟英年早逝?你用生命换时间,用智慧换空间,领军用28个月完成别人需要干6年的工作,一如当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

你走了,走得令人心痛、令人惋惜……

未来的日子里,来自遥远中亚的天然气,仍将源源不断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最清洁的动力。那一簇簇跃动的蓝色火苗,是否就有你那永远燃烧着的石油魂、报国情……

将国家利益石油事业高高举过头顶

——智慧加拼命,“头拱地”也要建成中亚天然气管道

2009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在气源地土库曼斯坦,中、土、乌、哈四国元首共同开启管道阀门。浸透着中国石油人忠诚和汗水的中亚天然气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奔涌向东方,惠及亿万华夏百姓。

媒体评论,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为低迷中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而外界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石油竟然只用了28个月就建成了这条横跨中亚,长达1833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意志力,传递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中亚管道速度”无人能企及,这就是中国速度!

“英雄的建设者们!”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投产典礼致辞时不同寻常地以此作为开场白。管道建设主帅孙波开心地笑了。他给妻子孙晓军打电话,兴奋难抑:“媳妇儿,我们把这件事整成了,这有你的功劳。”

“很少有人能够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孙波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2007年7月,中土能源合作启动,中亚天然气管道必须在2009年年底建成,成为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目标。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蒋洁敏亲自挂帅运筹帷幄,组建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加快战略实施。

孙波毅然领命。作为一名老石油、老海外,他深知肩上重担的分量。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中国石油谋划从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建设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引进海外油气资源。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就是这一宏伟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但跨国管道建设牵涉多方利益,面临复杂的投资和建设环境。著名的从阿塞拜疆石油城巴库到土耳其杰伊汗的输油管道,从谈判到建成整整花了10年时间。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无经验可循,工期又仅有28个月,国际同类型管道最少也需要6年。国际同行瞪圆了眼睛说:“中国人疯了吗?”

必须按期建成!因为全球需要清洁能源天然气的远不止中国。速度就是竞争力!能否如期建成,牵动各方的战略选择。

“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项目成功,则中石油的品牌、价值随之提升!”面对集团公司党组的厚望和重托,孙波代表全体建设者斩钉截铁地说:“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

信念和决心是成功的基础,但绝不是全部。在异常紧迫的工期压力下,孙波深知,要干成这个项目,必须“智慧加拼命”。

按一般程序,首批管材最快也要到2009年2月运至现场,实现2009年年底通气根本没有可能。怎么办?孙波带领管道建设者,提前详勘、提前初设、提前动迁设备、提前采购72万吨钢材……这些充满智慧的举措,为如期建成管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他指挥管道如期建成的点睛之笔。

最初可研报告中推荐采用单线方案。然而调研发现,由于管径太大,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国际上也难以满足及时供应。如果采用单线方案,工程建设将面临巨大风险,按期完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007年年底,北京香山附近的会场,孙波参加中亚天然气管道可研方案的评审会。窗外,寒风卷着落叶翻飞。会场内,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确定了缩小管线管径的双线建设方案。

如果按照中亚地区沿用前苏联管道建设标准,采用直缝管,当时全国年制管能力加起来不足300公里,与1833公里的单线全长相比,杯水车薪。国内对接的西二线建设同期展开,更加大了管材资源压力。

在孙波的精心安排下,俄罗斯科学院相关专业的知名院士和17个钢厂、制管厂的代表来到中国,现场了解中国的管道建设和制管工业发展,所见所闻让他们刮目相看。

直缝变螺旋,意味着中亚国家完全接受了中国标准。中亚管道的用钢量相当于40座鸟巢,这一转变,同时也为中国的钢厂、制管厂带来巨大机遇。

指挥这一横跨四国的大型工程,数不清的合同要谈判、数不清的关系要协调、数不清的利益要平衡……孙波精心谋划,折冲樽俎,化解了无数难题,既费尽了移山心力,又付出了巨大体力。他恨不能黑夜当成白天过,一天掰成两天过,行李箱随时整装准备出发……

中亚天然气管道如期建成投产!正如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所说:“这是不辱使命、承担责任的历史工程,是发挥优势、勇于创造的示范工程,是展示形象、提升价值的代表工程,是忠诚祖国、热爱石油的奉献工程,是史无前例、空前浩荡的伟大工程。”

中国石油“十一五”期间再造一个中石油,而孙波带领全体建设者,充分发挥中国石油整体优势创造的“中亚管道速度”,就是这一快速发展的缩影,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

中亚天然气管道更是一条纽带,将中亚各油气合作项目连成整体。当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建设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时,孙波带领建设团队殚精竭虑,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三年间形成“五化一传承”、“三步走”和“四抓”的整体架构,创造性地将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融入以股权管理形态运营的项目公司。他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借鉴国际先进成熟的管理工具和经验,不断探索管理国际化之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中亚地区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12月19日,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一路向东,抵达香港。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日输气8400万立方米,年输气量接近全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4,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意义重大。在示范区主体哈萨克斯坦,2010年开始油气作业当量持续保持3000万吨规模,为中国石油如期建成“海外大庆”做出了重要贡献。

将海外开拓重任扛在肩头

——16年转战四大油气合作区,跨国创业的脚步坚实烙刻在“海外大庆”征程上

12月17日,继去年建成“海外大庆”后,中国石油“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海外油气作业当量再次突破一亿吨。在这一亿吨的大盘子里,中亚油气合作区油气当量占了近1/3。

中国石油近20年的海外创业,走得稳健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孙波16年海外职业生涯的脚步,始终踏着中国石油闯荡全球的节拍。他是海外业务的开拓者,是国际化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推动者。他将个人的人生路,乃至最后的生命,融进中国石油的海外路,同样一步一个脚印。

孙波的事业顶峰成就在中亚戈壁大漠。辉煌与业绩的背后,是无数日夜的艰苦付出与执着追求。

从两次战火间稍获安宁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从苏丹的热带荒原到中亚的茫茫戈壁,中国石油倾心培育的五大海外油气战略合作区,孙波作为负责人曾驻足4个。从投资业务到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孙波经历过甲乙方身份的角色转换。在中国石油众多海外将士中, 有如此丰富职业经历者,再无他人。

1996年的伊拉克,还在舔舐着海湾战争遗留的创伤,中伊油气合作已然起步。中国石油一纸调令,孙波离开辽河油田,义无反顾地来到伊拉克。懂技术、善管理、通外语的他,加入中国石油海外事业的先锋队, 也迈出了自己在海外开展油气合作的第一步。

16年,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昂扬的创业激情,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石油走向海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伊拉克艾哈代布的首次出海,短短2年,为13年后中国石油全球战略布局突破中东,挺进战后伊拉克石油市场,打响“3+1”歼灭战做了前期铺垫。

有同事这样评价孙波的海外征战历程:“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1997年,中国石油大踏步“走出去”,相继拿下苏丹、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项目。一年后,孙波受命飞越大洋,调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副总裁兼陆湖项目总经理。陆湖项目是老油田,当时基础产量仅3300桶/天,当地公司和美国公司把它当成“鸡肋”,几乎放弃。孙波到任两年,依靠在辽河油田十几年的开发技术积累,研发新技术,创新开发模式,原油产量竟然飙升10倍,至4万桶/天,创项目产量高峰。大洋彼岸,中国石油自此树起鲜亮的品牌形象。

199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委内瑞拉考察中国石油海外油田,现场出题:探索大型工业公司海外投资之路如何走?中国石油海外开拓者们,用实际行动交付了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开拓者,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承受更大的压力。妻子孙晓军说,孙波刚去那年,一年回来不到20天,回来就开会,开完会就走,都习惯了。

征程还在继续。

3年后,孙波沿赤道绕行地球半个圈,调任非洲,掌管中油国际(尼罗)公司。从南美到中非,环境变化天翻地覆,但高效快速上产的目标始终如一。

苏丹黑格里油田是典型的底水油藏,按照传统开发方式,只能降低采油速度,控制生产压差,防止水窜、水淹。如何既能防止水害,又能加快油气开发?孙波沉身采油现场,分析研究大量的井史资料和生产数据,得出肯定的结论。

能行吗?国内相关专家拿出当年辽河油田“暴性水淹”的问题质疑。孙波再次组织技术人员从苏丹的特殊地质条件入手,建构数字三维模型,“数据做细,工作做精,事实能说明问题”。充分的理论与实践认识,使得黑格里油田彻底打开了枷锁,油田快速上产,高峰期产量超过1500万吨/年,占当时中国石油海外项目产量的60%左右。

坦赞铁路当年在非洲树立了新中国形象,苏丹石油项目如今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里程碑。

海外创业,中国石油收获巨大,孙波也站到了更高的层次。他的视野、思维深深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处理国际问题时的战略性、全局性掌控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增强。

2004年年初,孙波又接受了新任务,从原先的甲方业主身份变成乙方,负责工程建设业务。中国石油高层决策者用心良苦,目的就是让孙波发挥国际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的优势,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舞台,做大做强中国石油主营业务的另一条腿——工程技术服务。

在这里,孙波的目光始终瞄准全球,继续高举中国石油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大旗,以国际化的思维方式,重点建立、梳理、完善了经营管理和决策体系。这是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标准和程序,受到国家审计部门高度评价,工程建设公司被列入免审计单位。4年间,他大力实施管理创新,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推进钻井、测井、工程建设和装备出口四大业务快速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商打下了坚实基础。工程建设公司海外收入从2亿多美元提高到5亿多美元,中油国际工程公司年营业收入从179亿元增长到269亿元。

中亚,是孙波海外驻足最久的一站,是他海外事业的高点,不想却成为他生命的终点。在这里,他将个人价值化成为国加油争气的至高追求,推动了中国石油海外事业规模化发展,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辞远行八方志,但求重任一肩扛。孙波怀揣为国创业激情,实干兴油,用生命开拓出中国石油海外事业的通途。

将石油报国热情深植心中

——大爱无形,润物无声,他是最善于解决矛盾的“矛盾体”

在同事眼中,谈判桌前随机应变,能游刃有余地平衡相关利益、协调各种矛盾的孙波,生活中却是一个有着“多重矛盾”的人。

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各类繁杂的项目数据了然于心,却记不住女儿的身高和鞋子的号码,甚至生日,虽然父女同天生日。

他,关心员工,体察入微,听到别人咳嗽两声就赶紧关切询问并叮嘱多休息,而自己晚睡早起,经常缺乏休息,嗓子哑了,也顾不上高血糖,含着金嗓子喉宝坚持工作。

他,是电脑高手,经常召开各种视频会,尝试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海外创业16年却从没有跟家人通过视频一解思念。

他,周末经常因为工作需要把同事叫来讨论问题,事后又因打扰了大伙儿休息内疚……

他,就是这样一个把天然气从万里之外的中亚引到国内,温暖了无数家庭,但自己却因很少在家而不会使用燃气灶的“矛盾体”。

事业与家庭,他人与自我,悠悠的情感取舍,丈量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大爱的深意。

这是对祖国和石油事业炽热的爱——

“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油气,他的眼睛都会发光。就连平时去加油站加油,他也会进去询问一下运营情况。”在同事眼中,孙波是一个爱油气事业爱到骨子里的人。

女儿孙逢时清晰记得,2009年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前的夏天,父亲神采飞扬地和她谈起即将通气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想想将来家里用的气,是我们从中亚运来的,多骄傲啊,将来我可以跟我的外孙炫耀,说姥爷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上扬的嘴角,灿烂的笑容,骄傲的语气,那一刻,孙波就像个孩子似的,完全沉浸在对未来蓝图的憧憬中。

去年,孙波患静脉曲张愈发严重,非常痛苦,本来下定决心要去医院做手术,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但当大夫告诉他,手术后一周不能下地,3个月不能剧烈运动,半年不能坐飞机时,孙波立刻摇头,连连摆手:“我的阵地在海外,怎能不乘机不出国?”因此,只开了一些治疗药剂,又开始忙碌起来。

这是对合作伙伴包容的爱——

“遇事要设身处地想问题,要从大面想、长远想。”这是孙波常常教育女儿的话。这种超越个人利益求得多赢的信条,让孙波赢得了诸多合作伙伴的尊敬。

管道设计院常务副院长赵蕊专程从阿布扎比赶回送别,至今心绪难平:“一直微笑着、不知疲倦的孙波大哥就这样走了吗?”几天来,一本精致的画册被她翻了无数遍,这是孙波签名并亲手赠予她的。2009年12月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庆典,赵蕊压根没想到,孙波特别叮嘱会务人员邀请自己参加,并嘱咐摄影师为她多留点儿照片以作纪念。“这是孙总对设计团队的肯定和鼓励啊!”

“在他眼里,中国石油无论甲乙方,都是‘一盘棋’。”原中委公司负责人王明才说。除了注重内部的整体效益,对外部合作伙伴,孙波始终用共赢的视角来解决合作中的难题。

几年来,大大小小的谈判已数不清,谈判对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所有人都对孙波敬重有加,觉得他既是一位最难对付的对手,又是一位最值得尊重的伙伴,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在合作伙伴的眼中,“孙先生总是能够统筹兼顾到合作方利益诉求,维护合作大局”。

闻听孙波病了,曾经一起合作的德国ILF咨询公司驻京办主任玛缇罗森难掩伤心。他诚恳地致电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德国好的医生很多,把医生派到中国也行,把孙先生接到德国治疗也行。”

这是对员工同事细致入微的爱——

“我们要带着感情为员工服务,对海外员工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家人不善表达情感的孙波,对员工却从不吝呵护。

2004年9月27日,孙波在阿斯塔纳参加完一次高层访问后,本可以搭乘包机回国,但他执意要乘坐老旧的前苏联“雅克42”飞机,历经7个半小时,经停两次,绕了半个哈萨克斯坦,最终在晚上8点钟前赶到目的地阿克套。他说:“跑这么远,目的只有一个,想看看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的兄弟们,一定要与他们吃个饭。”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

从基层一步步成长,孙波很了解基层的苦。在工作间隙到员工宿舍,只为多了解情况,多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海外经历,他很懂海外员工的心思。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成立“关爱员工小组”,切实解决海外员工的后顾之忧。

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在建现场值守员工倒班宿舍时,孙波提出两条“硬杠杠”:安保必须用专业人员,不能省一分钱;旁边必须有公园和应急避难场所,方便员工锻炼。除施工安全外,孙波还特别关注交通安全。所有司机都接受安全培训,连外方的司机也会用中文讲“请系安全带”。

爱无形,爱亦无言。他将员工同事装在心里,设身处地,润物无声。大家将他刻在记忆里,思念化作泪雨纷飞。

这是对亲人深沉的爱——

“他有大爱,不自私……”妻子孙晓军一句话还没讲完便泣不成声。“这些年孙波没说过一次‘我爱你’,没陪着逛过一次街,看过一次电影……”角角落落里满是遗憾。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孙波说得最多的那句话——“等我退休了,我好好补偿你。”而今,这一承诺已成殇。

2006年,女儿孙逢时要去国外上学,临行前和很多即将远行的孩子一样,想带张一家三口的合影。翻遍屋子一无所获,最后只好带了父母各自单人照,拼起来贴在宿舍床头。“爸爸并不是不爱家,他只是太忙了。但是,海外员工谁家不这样呢?”

父女俩同一天生日是缘,更是痛。“爸爸走了,我再也不会过生日了。”

…………

爱,轰轰烈烈,献给了祖国和油气事业,不私留一分。爱也含蓄内敛,留给了亲人和家庭,难挽一生的遗憾。

孙波的爱,在“矛盾”中诠释着一种伟大。

尾声

谁能想到,孙波人生的最后旅程是这样走过的。

11月初以来,孙波一直在忙碌新项目合作谈判、中亚天然气管道后续管线方案、中哈原油管道油源保障和中亚

油气合作示范区整体汇报等工作,并计划12月初赴中亚各国谈判沟通。

11月16日,他请专业机构为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每名员工分析体检结果,自己的体检日期却一推再推。

19日,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研究示范区建设下一步工作部署,筹备第二天上午的中哈原油管道资源组织会议。

20日下午,他参加中乌能源峰会,其间,抽空修改完善了两份给集团公司党组的汇报信息。

20日晚,妻子喊他下楼散步,他盯着电脑头也不回:“事太多,你自己去吧。”留在家中工作,直至深夜。

21日早晨,他因脑出血陷入昏迷,被送往医院急救。

孙波住院后,每天赶去探望的多达三四百人。重症监护病房,高度隔离。大家就站在楼道里,任凭护士怎么劝说,就是不愿离去。

护士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病怎么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上网搜索后,她们感叹:这人很了不起,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一定要照顾好他。

残酷的现实却是,孙波的病情比想象中更严重,甚至连苏醒的希望都非常渺茫……

12月8日14时02分,孙波那颗承载了太多责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正值壮年的生命,猝然倒下;人生绚丽的华章,戛然停止。

没有向日夜惦念他的妻女一声道别,没有留给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微笑;留下的,是他手提电脑中对加快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蓝图的思考,是对海外事业的深深眷恋……

12月10日,寒风凛冽。北京,孙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近2000人伫立灵前,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一样的哀伤、痛惜。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总领事馆、苏丹驻华使馆、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有关部门、哈利伯顿(中国)有限公司等机构和公司送来挽联与花圈。“我们俩有很多合作故事,但这一刻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中哈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沙亚赫梅托夫眼睛通红。

网络上,人们设起灵堂。在国内、在海外点燃白烛,为孙波送行。“他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点亮了万家灯火。”“他太累了!我们无法叫孙总停下来。现在,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网友难掩悲痛。

气龙贯中亚,英名耀五洲。

正是和孙波一样的一个又一个国之栋梁,成就了中国石油海外事业的辉煌。如今,中国石油“海外大庆”如期建成,并向着更高的目标稳健快速迈进,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初步建成,构筑起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钢筋铁脉。

仰望星空,走在天堂的路上,孙波脸上也会露出灿烂的微笑。

推荐第6篇:学习吴波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吴波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吴波同志>心得体会

(一)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在我和我的老伴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这是原财政部部长吴波生前立下的遗嘱。在即将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老人仍然不计名利、一心为公。虽然他已经离世十载,但是他对身后事的处理,以及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事迹让人动容,他崇高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第八任财政部长项怀诚感叹过,“吴波同志在财政部的民意很好,威信很高,带出了财政部的一代风气——勤奋、清廉、踏实、仔细。”被任命为财政部长时,吴波已经73岁。为了支持干部年轻化,一年后吴波向党中央主动辞职担任顾问。虽然年岁已高,在任仅有短短一年,但是吴波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他的具体指导下,财政部于1979年提出了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三大目标,并付诸实施。他还草拟了经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关于改革工商税制的设想》,明确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内容。奋战在财政战线几十年,他工作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研究一个问题常常自上而下搞几个回合的调研,反反复复研究和听取不同意见。他的一生都坚持“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的信念,为新中国财政的奠基、发展和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吴波生前生活节俭,从不讲排场,摆架子。上世纪80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他却坚持不搞特殊,夏天也不给自己配电扇,坚持不给自己配专车,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步行40分钟去上班。虽然经常出差路过安徽,他却“三过家门而不入”,目的是为了不打扰父老乡亲,不闹出“动静”,他一生都低调务实、坚守清廉正派的底线。即使回老家,吴波也能做到“公私分明”,自己掏钱坐车,不声不响。在乡亲们眼中,当了大官的吴波,还是普通老百姓。担任财政部副部长、部长期间,他一直住在年久失修的平房里。直到他离休后,才搬进财政部分给他的单元房。后来房改,他却没有按照政策买下房子,甚至立下遗嘱将两套单元住房归还财政部。虽然吴波的做法不被常人理解,但是他“一生做无产者”的决心,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乐善好施 心系群众

身居高位,奋斗一生,可是自己的遗产却只有几万元。“凡是能给予他人和社会的,他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凡是他人或社会给予他的,他也毫不犹豫地回报给了社会。”这是原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对吴波的评价。吴波乐于助人,家乡人有困难,只要给他写信,他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救济父老乡亲。他的前几任秘书都有一份救济困难同志的名单,秘书每月都要向名单上的人寄钱出去。对于身边有需要的群众他也慷慨解囊,曾经为他开车的司机家境困难,吴老时常给他接济,就连他家的房租、水电费也给代交。他就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晚春蚕老丝难尽,孺子牛亡汗未消”。吴老的高风亮节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精神如玉珠般散发出温润而恒久的光芒,泽被后世。

学习吴波同志心得体会

(二)

我通过财政部网站了解了财政部原部长吴波同志对国家鞠躬尽瘁,对人民奉献一生,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严格要求子女,生前两立遗嘱,去世后房产交公的感人事迹。在读了追忆吴老的文章后,吴老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公而忘私的处事原则、清正廉洁的政风家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坚定恒久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吴老是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否则不会在遗嘱中明确表示“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执行政治纪律、遵守政治规矩、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使人不敢腐败,信仰使人不愿腐败,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公而忘私的清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为官之德在于清廉。(>范文先生网 >)接触过吴老的人都知道吴老和他的家人都是不收礼的,这是他铁的规矩,谁也不能破。1986 年,吴老80 大寿,听说部里的同志要给他祝寿,他特意在公园里“躲寿”。他是安徽人,出差路过安徽从不下车,有意回避老乡关系。吴老因公外出,总是轻车简从,不准可接待单位迎来送往,不准搞吃喝招待。他的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甚至有些无情的做法正是他刻意坚守清廉正派的真实写照。

严格苛求的家教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论时代、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吴老的家教家风严格的近乎苛刻。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从最基层干起,不要沾财政部长的光,其中两个儿子遵从吴老的意愿,甚至在非常艰苦的地方安家落户。吴老逝世留下的存款不到3 万元,唯一的住房两立遗嘱上交单位,留给后人的只有几柜子书。他对单位配用的公车管理很严,即使他的夫人腿脚不便,也是自己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去医院看病,因为在吴老的观念中,公车只能用来办公事,私事是绝对不能沾的。正因为严格的家教家风,他的家人从没有搞过特殊化,也从没有打着他的旗号谋私利。

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守理想信念、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以及廉洁从政,宣传学习吴老的事迹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廉洁问题,浙江专员办党组高度重视,提出“廉洁高效敬业专业 健康快乐 ” 工作目标,就把廉洁放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廉洁,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是魂。专员办正在转型改革,廉洁是推动我们转型成功的重要保证。

吴老一生至简,简单的不带一丝褶皱;吴老一身至清,清澈的不染丁点污浊。我作为机关党建和纪检工作者,当以此自律自省自警。向吴老致敬!

推荐第7篇:学习吴波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吴波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吴波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吴波精神 扎实做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6月5日,在全局组织的学习中,听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吴老一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是万千财政干部的楷模。

吴波同志担任财政部领导30多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财政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波同志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庄严承诺。他工作扎实、心系群众,不但自己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也要求同志们多做调查研究、多为群众办实事,并以此作为考察工作水平和实效的依据。他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几十年,身后遗产却只有几万元,“*”结束后补发的工资全部交了党费,平时的大部分收入也用来帮助别人,连价值千万的宿舍都交回了单位。他在遗嘱中写到“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吴波同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坚守作为一个无产者的信仰,令人高山仰止。

学习吴波精神,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像吴波老部长一样,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党性锤炼上更加坚定,在遵守纪律上更加严明,在行使权力上更加规范。

一是要坚持依法理财、用制度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通过加强财务领导工作,明确责任、严格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确保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规范、安全、有效运行。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强化财务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二是要强化财务收支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要把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公用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运行、会议费、公款出国(境)等费用;要规范资金支付管理,加强资金支付的审核、审批工作。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论证、审核、评审和报批工作,实现对预算单位财务行为的实时监督。

推荐第8篇:吴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吴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吴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一生谨慎,两袖清风;百年铁骨,不愧净尘

吴波,这个名字对于财政系统以外的人来说,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他没留下舍生取义的壮举,没说过激荡岁月的豪言,用当下时髦的话讲,没有爆料,无可炒作。可是,当我踏进财政部的大门开始工作那天起,吴波这个名字就经常耳边在响起。他是新中国财政部第五任部长,离开我们已经10年,离开“第一财长”的位子也已经20多年,可是他又好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

他,一生谨慎,对待工作之一丝不苟的态度,已经让人词穷到无法形容。财政部每年审批的项目、资金无数,当你做任何一次审核,任何一项测算,都会有前辈告诉你,当年吴部长在财政员工“建菜园的项目”上,是用篱笆围墙还是拉铁丝网,要求做两套方案对比选择最经济实惠的,最终比较下来,拉铁丝网可以省20元。无需教诲,不必多言,听了这个你就应该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过手的每项预算和审批,你就应该自觉的领悟何为财政精神。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他经常说虽然财政部每年有千亿元的资金,但都是税务员们从纳税人那里几元几角甚至几分钱收上来的,是人民的血汗钱。为国家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有的榜样带给你的是满腔热血的斗志,而有的楷模给你的是温润的滋养、身体力行的教育,让你明白什么是融入血液的精神,什么是大道至简的情怀,吴老,是后者。

他,两袖清风,生前克己奉公,身后毫无保留。“房子”,一个多么能触动人心的词汇,一个可以引无数青年竞折腰的物件儿,北京的房子均价应该在三万以上了吧,而吴老两次遗嘱要求还给国家的那两套“黄金地段”的房子,保守估计上千万了吧。可是他没有留给后代,没有变价销售,他全部无偿退还给国家!因为他说他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没想过购置私产给后代。我想,这两份看似轻飘飘的申请还房的遗嘱,恐怕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好诠释,对“共产主义战士”的最高敬礼!他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总共才几万元,他让我知道原来“两袖清风”不是一个夸张的比拟手法,它可以是真实的描述性语句。现在社会是有些浮躁的,有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有人巴不得开通所有的社交软件来炫富,有人拿着老百姓的钱建官邸,有人用房子来装现金„„这些浮躁的气息炙烤着每个人的灵魂,而吴老的精神却如那早春的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演绎最高贵的情操,如那珠玉发着恒久而温润的光芒,让你得到坚守自我的力量。吴老的儿子吴威立先生曾做诗形容自己的父亲,“不向故国夸紫骝,一生谨慎唯运筹。桑梓一支夕阳曲,清风盈袖月满楼”,前半段说了事业,后半段讲了人生,现在读来,贴切至极。

近期有很多报道在讲述吴老的事迹,形容他的词汇很多是淡然,平静,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可是细细追溯吴老99年的人生岁月,我却想用“百年铁骨”来形容。因为他年轻时在旧军阀部队里,几次宁可丢掉饭碗,也不与邪恶为友,不以人民为敌;因为他主持湖南赈灾,在随时会丧命的危险处境里,与贪官污吏智斗,使赈灾粮款免遭贪污,拯救了数万灾民;因为他端着国民党政府陕西公路局长的饭碗,为延安和共产党做事,营救了大批红军,后来干脆放弃官禄投奔延安,加入了革命队伍;因为他在“*”时期被批斗,却从不向上、下级推卸责任,说财政的工作是我负责,如果有错,是我一个人的错„„

如果灵魂也有重量,我不知道该在天平的另一端放置多少砝码才能撬动起吴老的净尘之灵。如果吴老泉下有知,一定会因为今天一个个财政人对他高山仰止,追随他的步伐,学习他的精神而感到安慰。

“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谨以此文,缅怀吴老。

(篇二)时代呼唤吴波精神

2015年2月6日,《光明日报》刊发了纪实性散文《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讲述了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奉献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光辉一生。文章一经发表便在读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并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大家纷纷挖掘并传颂有关吴老的故事。为响应财政部向吴波同志学习的号召,也为了编辑工作的需要,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吴老的资料和报道,从《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开始,“吴老”这个形象一点一点在我的脑海中清晰起来,并愈发厚重。当我看到他在遗嘱中反复强调要归还给财政部的两套住房坐就落在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时,我的内心不禁一惊,因为我办公的地点在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我忽然间感觉到由距离亲近而带来的一种陌生的熟悉感,虽然我们从未谋面。这种奇妙的熟悉感让吴老和他的故事在我的心里生动起来。我想,他的身影应该和我所能见到的每一位普通老人一样,那样真实而写满了故事。

来去无尘 身后无产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买财政部分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

1、1103两单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我去世后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火化后骨灰就地处理不予保留。”

这封遗嘱立于2000年吴老多病之时,每次读来都心生感动。心静无尘、身后无产,这是吴老一生的追求。作为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他看轻名权利和自身的享乐,忘小我而执著于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业,这才是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本色。在艰苦的岁月中,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这种淡泊和坚定并不鲜见,但在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日益好转的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却因为欲望在时代的大潮中自我蒙蔽、迷失方向,将做官看成追名逐利的途径,可谓与为官本质南辕北辙。1983年,吴老离休之后重返延安,对自己参加革命后的生涯做了一个概括:“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这让我认识到吴老是在用一种近于严苛的自省和自我认知的态度要求和评价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态度,才让他做到一生不为外物所动。今天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因为它依然符合时代潮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的子女不要向财政部伸手”

吴波退休之后回到家乡,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去时乌头归白头,白头喜见少年游。村郭依稀今又是,物换星移六十秋。”儿子吴威立看到后,便和了一首:“不向故国夸紫骝,一生谨慎唯运筹。桑梓一支夕阳曲,清风盈袖月满楼”。“一生谨慎唯运筹”概括的是吴波的事业奉献,“清风盈袖月满楼”则道出了吴波的人生境界。父子间的理解及传承清晰可见。其实,这种理解和传承是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吴老对待子女极为严格,他说“路要靠自己走,不能依靠父母”。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他是如何让子女走好自己的路的。

吴波的长子吴本宁大学毕业后同几个高干子弟一起,申请去条件艰苦的甘肃工作。吴波说:“既决定去,就不能中途当逃兵,要在那里安家落户。到下边不能摆高干子弟的架子,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凡是我在甘肃的熟人,你都不能去找。”吴本宁40多年一直生活在甘肃舟曲县,直至去世。其间吴老的战友要把吴本宁调到兰州市,被吴老拦住了,说绝不能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儿子谋好处。三子吴威力清华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在单位变革寻找新去处之时,财政部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有好心人想把他调进来,也被吴老拦住了,反对其在自己管辖的单位工作。

诸如这样的事在吴家是常事,人们不会想到财政部长这样“大官”家的孩子,都是从基层做起,有的还在条件艰苦的地方扎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讽刺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实则见怪不怪。但是吴老用自己的行动在为官教子这件事上向党的干部做出了表率。

今年是吴老逝世十周年,人们不禁再一次凝视他、关注他。关于吴老的纪实散文《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的后记中这样写道:财政部长吴波,一个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人,一个散发着精神光芒的人。走近这束光芒你会感慨,人生如弃钱权名奴役,可以像他那样,活得宽阔而淡然。愿这种精神之光能照耀更多人,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像吴老这样的人。

(篇三)高风亮节 无悔今生

吴波—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任财长,财政部历任11位部长中任职最短的部长,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使我认识了这位可敬的老人。他平凡坎坷的人生经历,来去无尘的坦荡胸怀,鞠躬尽瘁的职业情操,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令无数人敬佩、感叹,也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正果,此生犹愧静无尘。”这既是吴波部长对自己革命生涯的概括,也是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是财政工作战线的楷模,是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的一生是老一辈革命者精神风貌的缩影,他身上有太多崇高品行值得我们学习。

一、学习吴老坚定的理想信念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吴老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蒙受委屈和不公正对待,也无怨无悔。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曾蒙冤入狱3年之久,饱受折磨,非但没有一丝埋怨,还树立了彻底放弃小我,终生为国家而活的高尚信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停止工作,经常挨打、频繁批斗,深受迫害,却没有一丝妥协,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二、学习吴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吴老一生淡泊名利、公而忘私。身为财政部长,一生经手的钱财不计其数,却将自己的需求压缩到最低。抗战时期,他坚持和战士同吃一锅饭,从不搞特殊。建国后,他事事从简,多次拒绝单位为他修缮房屋、更换家具,还将国家给他的补助金全部上缴党费,用自己的工资帮助贫困人群,甚至专门立下两份遗嘱,将分配的住房归还单位,实现了一生所追求的“当一个彻底的无产者”的誓言。

三、学习吴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精神

吴老心里时刻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老百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国家谋利益,为人民办实事。在建国初期,规范和完善了财政制度、税收措施,竭力减轻农民负担;“三年大跃进”时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五项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物价趋于平稳;在主动让贤,担任财政部顾问后,仍然积极地为财政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为财政转型推波助澜。他一生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工作,从不弄虚作假,敢于讲真话、负责任;常常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工农群众的呼声和意见。

从大是大非、坚定立场,到为民服务、古道热肠;从忘我工作夙夜不寐,到衣食住行勤俭节约,他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蕴含在平凡的工作中。作为一名财政工作人员,要以吴波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职尽责,扎扎实实地做好财政评审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探索新知。不断汲取各种理论知识,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抵制各种不良文化、信息的侵扰,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探索新知,紧跟时代步伐,力争站在新的高度考虑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是敢于担当,勤勉敬业。要脚踏实的干事,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要有敢说敢做,敢做敢为,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怕矛盾复杂、任务艰巨;要将勤俭节约的理念融入评审工作中,真正做到无论是基本建设投资,还是专项经费拨款,都精打细算,使每一元钱都花到实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工作中要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慎独慎微,时时自省。坚决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远离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

虽然吴老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吴波同志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心灵的纯洁,清清白白理财、干干净净做事。

推荐第9篇:学习吴波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吴波精神 扎实做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6月5日,在全局组织的学习中,听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吴老一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是万千财政干部的楷模。

吴波同志担任财政部领导30多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财政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波同志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庄严承诺。他工作扎实、心系群众,不但自己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也要求同志们多做调查研究、多为群众办实事,并以此作为考察工作水平和实效的依据。他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几十年,身后遗产却只有几万元,“*”结束后补发的工资全部交了党费,平时的大部分收入也用来帮助别人,连价值千万的宿舍都交回了单位。他在遗嘱中写到“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吴波同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坚守作为一个无产者的信仰,令人高山仰止。

学习吴波精神,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像吴波老部长一样,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党性锤炼上更加坚定,在遵守纪律上更加严明,在行使权力上更加规范。

一是要坚持依法理财、用制度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通过加强财务领导工作,明确责任、严格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确保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规范、安全、有效运行。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强化财务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二是要强化财务收支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要把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公用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运行、会议费、公款出国(境)等费用;要规范资金支付管理,加强资金支付的审核、审批工作。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论证、审核、评审和报批工作,实现对预算单位财务行为的实时监督。

推荐第10篇:学习吴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有无之间大人生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里开篇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吴波老部长离开我们十年了,从部长位置上退下来已经三十多年了,可一提起他的名字,财政部的人都会肃然起敬,一代代的财政人在传颂他、怀念他、追随他,他们因有吴老这样的部长而自豪。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都说人走茶凉,可老部长为何独独不同,至今依然活在无数财政人的心中?今天,当老部长“不留私产、不发讣告、不留骨灰”的两张遗嘱被媒体报道,感动亿万人的时候,我才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是老部长的淡泊、旷达成就了他的高尚和伟岸。无遗产、无讣告、无骨灰„„也正是他生命中这无数的“无”堆积起他在人们心中这永难割舍的“有”啊! 无私欲。“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这是吴波对自己革命生涯的概括,也是这位共和国部长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公”钱精打细算。部机关菜地准备花200元建竹篱笆墙,他却让行政司看看是建竹篱笆墙和拉铁丝网哪个省钱,结果拉铁丝网省了20元。为了给国家省油钱,他经常和老百姓一样挤公共汽车上下班。他“私”钱不为私用。他把“*”后国家给的平反补助费和每个月52块钱保姆费,全交了党费。他年轻时就确立了“不置私产”的信念,不留私产给后代,两立遗嘱归公,把自己仅有的两套住房,如今市值近千万的财产交给了国家。逝世后,留下的存款仅3万元,除去丧葬费用,几乎没有什么剩余。就连骨灰也按照他生前意愿就地处理不予保留。

无权欲。吴波曾说,职务和地位只不过是向人民承担责任的标志,职务越高,责任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他从来不以权谋私。吴波的儿孙中,没有达官显贵,有的只是工人、农民和普通干部,从他当部长到离休、去世至今,后辈们没有找财政部的人办过任何事情,也没有一个在求职、上学、升职等事情上打过他的旗号。他更是淡泊权位。在一个没有严格离、退休规章制度的年代,老同志是否离开领导岗位完全看身体情况和工作需要。1980年,为带头支持干部年轻化,74岁的吴波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主动给中央写报告“让贤”,而当时,中央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不到一年时间。离开工作岗位后,他还把组织上专门配备给他的“红机”电话退还回去,把自己的大办公室主动让给了新部长。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感叹地说:“吴老的高风亮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无官威。在吴波看来,自己从来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北京西城区大酱坊胡同20号,在这个四合院中,不仅曾住着吴波一家,还住着为他开车的司机蔡师傅全家。蔡师傅家境困难,他家的房租、水电费都是由吴波代交。一个是高级干部,一个是普通工人,两个家庭就这样长期生活在一起。他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杨雷芳照顾他十多年从没有见吴波对外人发过脾气。2004年在医院,护工不小心把他磕了一下,嘴肿了,医院领导和护工都很紧张,他淡淡地说是自己不小心,不怪别人。无论在职和退位,他对人都很亲和,下乡结交的农民朋友来家就留吃饭,还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身边工作人员生活和需要帮助的人。

说起吴波老部长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他对于人生有与无的选择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以此为人生信条,他们有了位子,有了票子,有了妹子„„可结局呢,是没了尊严,没了自由,甚至没了生命。 他们什么都有,却被人民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沾一尘的来,不沾一尘的去。这是吴波追求的人生境界。他宽厚而从容,淡泊而坚定。自幼体弱,年轻时就被人说活不过40岁的他,却粗茶淡饭地活了99岁,享受了近百年的人生美好。

他什么都没有,却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 有无之间大人生,更是大智慧。 (篇二)传承是最好的怀念

吴波老部长虽然离开我们10年了,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心、对自己名利的淡泊心,永远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吴波同志,对党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颂扬丰碑激励传承,具有重要的榜样力量;对净化个人心灵,具有深刻的震撼作用。长者已逝,精神尤存。学习吴波精神,传承便是最好的怀念。

一是学习他坚定信念、追求无产的政治品格。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在吴老的革命生涯中,尽管他三起三落,蒙冤受害,却始终没有挫伤他对党的坚定信念,反而在结束关押审查后确立终生做无产者的誓言。两立遗嘱把自己的两套房子交公、没有给儿孙留一分遗产„„实现了一生追求“无产”的崇高境界。

作为一名评审工作人员,坚定理想信念,既是评审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思想境界,始终怀着坚信评审事业道路越走越宽的满腔热血,始终怀着对财政事业的无限热爱,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个长期实践和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提高。

二是学习他勤俭朴素、廉洁奉公的工作风范。吴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位居高位,但在生活上一贯节俭。建国初期国家分配给他的平房,吴老一住就是40多年。房子旧了破了,但只要提到维修房子,吴老总是摇摇头。他说:“我退了,已经不工作了,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了”。客厅里的一对沙发,一个半截高的书柜,都快散架了,他也舍不得扔。吴老对家人要求特别严格,从不许后辈工作受“特殊照顾”;下乡调研不坐专车、不要陪同,出差住宿不住套房、不接受超标接待;一顿饭的招待也要付钱,一箱水果的礼品也要退还。正是这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严以律己、慎独慎微的态度和习惯,造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与高风亮节。吴老常说,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是基本建设投资,还是事业经费拨款,都应当精打细算,绝不能大手大脚,更不能铺张浪费。要把一个钱当成两个钱用,少花钱多办事。

金钱天然不是财政工作,但是财政工作天然与金钱密不可分。财政工作与金钱、权力天天打交道,财政工作内在要求廉洁奉公,而财政人长久地秉承这种工作作风,就外化为一种人格标志。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吴老的这些勤俭朴素、廉洁奉公品质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者,我们要接过历史接力棒,胸怀大局,抓住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财政评审事业新形势新要求,不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而且在财政管理中始终秉持厉行勤俭节约的理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学习他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吴老敢于担当,在*时期大难临头时不说假话,不说违心话,甚至对伤害过他的人宽容到了使对方无地自容的地步;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做普通人,在晋察冀边区当“官”时,他就不吃小灶,与大家排队同吃一锅饭,并把分配给他的马匹坐骑送给伤员和最需要的人。到当财政部领导时,他仍然不吃小灶,与大家排队同吃一锅饭,还让司机一家长期与自己同住在国家分给他的四合院中。古人云,“德者寿”,我想正是吴老的善良、简朴、淡泊、宽以待人、从不抱怨,种种的坚守,铸就了他99岁的高龄吧。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也正是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人们深深的敬重。

人格是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正如书中所言“人生如弃钱权名奴役,也可以像他那样,活得宽阔而淡然。

第11篇:吴某同志先进事迹

吴XX同志多年从事党务和行政工作,曾任我校计算机系党总支副书记、基础部副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基础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校人事处处长、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理论物理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

该同志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性强,坚持原则,热爱党务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党务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任劳任怨,在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成绩,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近几年来,该同志从理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教书育人,把党建和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中。如组织党员教师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义务开设教学辅导课;开辟学术走廊,活跃学校学术气氛和丰富校园文化;设立学生自选开放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他带领下,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如应用数学系党支部被评为98年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应用数学系被评为99年度校级\"三育人\"先进集体、学院有两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和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理学院已被推荐为浙江省2000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在认真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本单位的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学院班子成员,带领全院教职工~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短短的三年中,学院建制由基础部、基础学院,到理学院,他带领大家顺利完成学院的组建、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学院工作迅速走上正规,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在他的带领下,组织制定学院学科发展规划,狠抓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了两个理科专业,使该学院各项工作得到较大的发展。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和参加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大学物理样板课、物理实验优秀课程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每学年承担\"非线性科学导论(研究生)\"、\"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混沌学概论(选修课)\"等四门课的主讲任务,并指导研究生,年教学工作量300学时以上,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教学效果优良。

该同志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发挥部门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注重学院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做好院务公开工作,顺利实施学院岗位聘任工作;同时加强学院制度建设,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院工作的利开展提供保证。2000年学院被评为校民主管理先进集体。

第12篇: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一、吴大观简介

吴大观(1916-2009)航空发动机专家。江苏镇江人。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4年赴美国,先后在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曾任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技术员、北京大学讲师、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师。

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科长、处长,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副厂长,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

一、二届理事。是第

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3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和自行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制造出了涡扇5(ws-5)涡扇6(ws-6)涡轮风扇发动机,并为昆仑发动机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起了很大影响。

“由修理到制造,我们的道路要这样开始。”

“人生的道路是舍与而不是索求。”-----吴大观

2009年7月,央视、人民日报开始宣传吴大观的事迹。

二、吴大观-生平概况

吴大观,航空发动机专家。原名吴蔚升,江苏镇江人。

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农村小商人家庭。自幼家境困难,常借债度日。

1931-1937年,他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学习。

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

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

1942年8月毕业。他在大学期间,受到刘仙洲、王德荣、金希武等教授的教育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俭朴。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

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

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

1948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

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苏BK—1)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

第13篇:吴群同志先进事迹

吴群同志先进事迹

一生坚守正义和清贫

——蚌埠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原副处长吴群先进事迹

7月13日凌晨,他离开了这片深爱的土地。

临终前他特意嘱咐,丧事务必从简。但随后几天,许多从不同渠道得

知消息的群众,自发前来吊唁,有的面对遗像长跪不起,痛哭失声„„

他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始终面带微笑倾听群众诉说的检察官,在一

年多前就开始了癌症化疗,他是在用生命的最后热量,增添人间的公平正

义之光。

更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这位始终执法如山的检察官,却多年租住在

一套只有40平方米的旧楼房里,身后留下几万元债务,一身正气,两袖清

风。

他就是蚌埠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原副处长吴群。

【永远把百姓放在心中】

吴群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蚌埠市检察

院,一直从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怀远县居民朱君祥夫妇原在街头蹬三轮车为生,2006年,他们用多年

的积蓄,以预付部分房款的形式购买了县供销社的两间门面房。不料两年

后,因当地房产价格激增,卖方提出收回房屋再高价转卖他人。

当地法院以没有签订买卖合同,且未实际履行合同为由判决他让出房

屋,这让朱君祥怎么也想不通:“明明已经付了预付款,并且已经居住两

年,怎么说收回就收回呢?”很多人劝他认了,“你一个人怎能斗得过一个

单位„„”

四处求告无门,朱君祥激愤之下“就想去把房子炸了”。眼看民事纠

纷要变成刑事案件,有人指点朱君祥去市检察院找吴群。吴群劝他不要冲

动,要相信法律,这让朱君祥生出一丝希望。

朱君祥不会写申诉材料,也没钱请律师,吴群帮他联系法律援助。这

时,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找到吴群的战友,劝他“不要插手。”

压力面前,吴群不为所动:“私人关系不能代替工作关系,我不能违背

法律和良心。”经多方查阅,他找到了适用于该案的司法解释,依法提起

抗诉,最终经过调解,朱君祥与第三方各分得一间门面房。如今朱君祥用

门面房开了个小餐馆,全家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吴群曾经对身边的同事说:“对于我们检察官来讲,办理好一起民行案

件只是分内之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是比天还大的事,我们没有任

何理由不认真办好。”

多年来,吴群的工作量在处室一直保持领先,2006年以来共办理民行申诉案件300余件,经再审后改判、调解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82件,经说理释法使申诉人主动息诉150余件。

【坚守责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记者见到的多张吴群生前照片中,他总是面含微笑,眼神清澈。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一大特点是细微繁琐,接触的大都是百姓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涉及的法律政策却庞杂繁复。而吴群对当事人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他说:“我就是要办‘人情案’。”

2010年2月的一天,情绪激动的洪治钧老太太走进了吴群的办公室。因养老金无故被原工作单位扣除,包括洪治钧在内的几十名老职工生活、看病困难,几年来申诉无果。吴群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反映,保证检察机关一定会认真、公正地办理此案。

但就在此时,无情的病魔却突然袭来。2010年3月,吴群在一次工作会议上突然腹部剧痛。4月初被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扩散后肝癌、骨癌、淋巴癌并发,医生给出的“残酷结论”是:最多还能坚持6个月。

病情震惊了吴群身边的所有人。但就在住院之前,吴群还专门打电话向洪治钧老人表示了歉意,告诉她案子已移交给同事,住院期间仍不断和同事通电话讨论此案。老人知道后哽咽着说:“你都病成这样了,还在关心着我们的事,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呀!”她几次要来看望都被吴群谢绝了,于是就到处寻找治疗癌症的民间药方和书,并将需要注意的地方用红笔细心标注出来转交给吴群。在吴群去世之后,不知情的老人还在打电话询问病情。

2010年7月,住院4个月后,病情初步稳定的吴群就要求继续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多次劝吴群以身体为重,他却说对自己生病很愧疚,认为耽误了工作,“现在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吧。”在他的坚持下,单位只好让他接待申诉人来信来访。

从重返岗位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近一年时间里吴群每个月都要接受一次化疗,为了尽可能不耽误工作时间,他每天总是一早赶到医院治疗,以赶上下午上班的班车。和以前一样,吴群热情接待着来访群众,让人轻易看不出身体异常。只有独处时他那微皱的眉头和不时擦汗的细节才显露出隐藏的痛苦。看到一条毛巾不离手的吴群坚持工作,同事们说不出的心疼和感动。

在坚守岗位的最后几个月,吴群每天下班后已经不能一次走完回家的那段山坡路。“邻居们悄悄来跟我说,别再让吴哥上班了,他们几次看到吴群蹲在路边休息。”吴群的妻子梁仁玖哭着说,“我心疼得不得了,但是没办法,上班是他的精神支柱啊!”

400多个日日夜夜,吴群已超越医生的“预言”。经历了多次化疗,他一直在跟死神进行“拉锯战”,这出自坚强乐观的意志力,也出自对检察事业的执着与责任。

【清贫,奉献者的幸福】

吴群,奉献的很多,但对物质却要求甚少。

他不吸烟、不喝酒,喝茶只喝十元钱一斤的“炒青”,一件棉袄穿了十几年。部队原分给他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他却在转业时让给了一位战友,转业后新单位的分房已经结束,他们一家就十多年租住在一套只有40平方米的旧房中。

这套旧房位于蚌埠市郊的一个小山坡上,沿途要经过一个垃圾堆。走进他的家,记者感到阵阵心酸:家具大多是夫妻俩多年前结婚时置办的,上厕所要到百米开外的一个公共旱厕。

清贫的背后是清廉。朱君祥在案子结束后想请吴群吃顿饭,被婉拒,心里过意不去的朱君祥说就吃几十元的大排档,吴群还是不去。“说出来都没人相信,我们去开庭的时候,我买瓶矿泉水吴处长都不要。”朱君祥流着泪告诉记者,“这样的干部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

吴群是长子,家庭负担较重,孩子又上大学,多年来他没有多少积蓄,患病的时候家中只有两万元钱,到上海治疗后所剩无几,一年多的治疗家里陆续欠下几万元外债。但每次单位领导询问,他总是说家里没困难。

自己的家里并不宽裕,吴群在工作方面却非常慷慨。从部队转业那年,吴群领到了1.1万元转业费,为了学电脑提高工作效率,他花了近万元买回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到新单位报到后,吴群发现处里8个人只有两台电脑,就把自家电脑和打印机搬到单位使用。直到几年后检察院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他才把自家的电脑搬回去。

在吴群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那台“私物公用”的打印机。而在他的办公桌上,台历静静地翻开在2011年6月16日,这是他强忍病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天。

吴群的精神动力来自哪里?蚌埠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永法在吴群去世之前和他有过一次深谈,“他就是出于一种非常朴素、正直的情感,觉得自己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够成为军官、检察官,就应该无条件地回报社会。”王永法说,“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无言之爱。”2011年5月,吴群入选“中国好人榜”,当选为敬业奉献的中国好人;2011年6月,他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

在蚌埠市的西部,有一座青松苍翠的张公山。登上山顶的望淮塔,可见远处淮河如带,一城繁华尽览。吴群就像这山上的普通一木,它挺直但不张扬,根扎得很深,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第14篇:吴英杰同志先进事迹

吴英杰同志先进事迹

2009年3月

吴英杰,男,中共党员,1979年6月生,2004年3月研究生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07年3月起在职攻读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现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福州大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教练。

一、师德

该同热爱教育事业,遵循“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行为准则,工作上爱岗敬业;业务上勤奋钻研,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职业道德。曾获得“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福州大学“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二、教学

1、该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该同志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互动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好评,几年来的学生评教成绩均名列学校前茅。获福州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比赛一等奖,两次获得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新秀奖。

2、该同志现为国家精品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和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的第2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这两门课程的课程建设。《算法设计与分析》于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2)、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和第3)。

三、科研

该同志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现正在职攻读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先后主持1项校科技发展基金和参加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已在《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福州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CSIE’0

9、CIC’0

8、BICOMP’08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

四、其他

1、该同志担任福州大学ACM/ICPC参赛队的总教练,利用业余时间指导集训队员的训练。他所指导的ACM/ICPC代表队在近几年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共获7个银奖和14个铜奖,并在2006年第30届 ACM /ICPC全球总决赛中获得第39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是我校大学生首次获得国际性学科竞赛决赛资格,也是我省高校第一次获得该项赛事的全球总决赛的参赛资格。

2、该同志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目前正承担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多项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指导工作,其中1个项目被评为福州大学第六期优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获福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该同志待人热情,团结同志,关心集体。留校之初,他毅然接下大多数人不愿意做的文字材料工作,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负责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的材料收集与整理。同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协助学院做好新校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此外,该同志还担任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的教学管理工作,并积极配合学院、研究所开展各项工作,对工作一向尽心尽职。2006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附:吴英杰同志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

1、2005年获福州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比赛一等奖;

2、获2005-2006学年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3、获2005-2006学年福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2006年获福州大学“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5、2006年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6、获2007-2008学年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7、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新秀奖;

8、2009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2)、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和第3)。

第15篇:吴立新同志先进事迹

吴立新同志先进事迹

吴立新.男,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良潭村人,手机号码13606765088. 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白塔镇良潭村支部书记、县十四届人大代表、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立新出生于贫困家庭,小时因得小儿麻痹症而左脚残疾。但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坚持自学成为畜牧兽医员,相继取得动物检疫检验员、助理兽医员、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先后完成经济管理、畜牧兽医等大专学历进修。吴立新在白塔镇兽医站一干就是20多年,先后被授予优秀畜牧兽医员,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先进个人。他拐行四方,倾心为民。为打开致富闸门,他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四方筹资,开通了3.5公里盘山公路;为脱贫致富,带领村民开山造田,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和仙居土鸡,使得村民人均收入由原先不足500元增至现在3000元;他敬老爱老,坚持每年在中秋、重阳、春节时个人出资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包。多年来,吴立新不但没拿村集体一分报酬,还为村内道路建设、村民缴纳农医保等垫资5万多元。他身残志坚,艰苦创业。20世纪90年代,他创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很快脱贫致富并成为村里“首富”。1996年,吴立新的仙居鸡配套饲养技术推广项目获省政府颁发的农业丰收一等奖和2005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为争取规模效益,他走村串户,动员村民养殖土鸡,2002年,良潭村被列为“仙居土鸡生产基地”;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他牵头于2003年创办了“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注册“仙绿”商标。拥有11个基地、涉及全县6个乡镇2100多农户,年产值385万。并坚持和推进以规范创品牌的经营机制,科技开发,策略创新,基地和产品先后荣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2007年,合作社被确认为“台州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强合作社。2011年被授予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AA级单位。2012年上中国百强专业合作社名录,同年“仙绿”牌土鸡、土鸡蛋产品通过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

他扶贫济困,带领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自2007年以来,吴立新主动参与白塔镇的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与1245户低收入农户、73户残疾家庭结对帮扶,签订帮扶增收协议,并提供鸡苗8万羽、上门免费提供防疫等技术服务,并以1元保底价收购农场品(鸡蛋),使80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为全县开展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是典型的劳动模范榜样。

2009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副省长茅林生以及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政府秘书长张鸿铭,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等领导先后来到吴立新的合作社视察调研,充分赞赏了吴立新情系贫困户的高尚品质,对仙绿合作社为“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工程”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勉励他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十几年来,吴立新勤勤恳恳的劳动,用真情为农民谱写致富赞歌,用青春书写农业新篇章,得到了村民们的感谢,党和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以下各项荣誉: 1.2004年被评为台州市“双带”好党员; 2.2005年被评为第二届“仙居县十大杰出青年”;

3.2006年被评为仙居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农业工作先进个人; 4.2007年他当选为仙居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5.2008年被评为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并且先后获得:优秀畜牧兽医员、农业创业创新“十佳典范”等等。

6.2009年9月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7、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好人榜。

8、2011年被评位第三届“台州市道德模范称号”。

9、2011年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第16篇: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廖俊波同志1968年8月出生于浦城县,1990年8月在邵武市大埠岗中学任教;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任邵武市大埠岗镇文化技术学校教导主任、党办主任(其间,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5年12月任邵武市政府办公室科员;1996年7月任邵武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1998年4月任邵武市委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11月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2年8月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书记(其间,2002年8月至2002年10月在浙江省衢州市挂职锻炼);2003年10月任邵武市政府助理调研员、拿口镇党委书记;2004年2月任邵武市政府副市长;2006年5月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2007年10月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正处级)(其间,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学习);2011年6月任政和县委书记;2015年11月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兼任政和县委书记;2016年7月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2016年10月至去世前任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一

3月18日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正赶往武夷新区公务,

廖俊波同志是位好干部,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用短暂的49岁人生谱写了赤子忠诚,用生命践行了“两学一做”。新时期基层干部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认真践行“两学一做”。

2015年6月,廖俊波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仅用两时间就带领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在政和县任职期间,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9亿元,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实现翻番。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立足本职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懈怠情绪、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多“务实”少“务虚”,敢于“破难题”,多“思考”少“埋怨”,善于“出点子”,在办好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这是他常挂着嘴边上的一句话。廖俊波同志从来没有过周末,他的周末,都用在了基层上。当地有一句话这样流传“廖俊波不是这基层,就是在到基层的路上”。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始终把基层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用一生心血去做。在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以自己的可贵品质,做好群众“小事”。敢于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对各种危机,开拓进取,夯实基础,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做到坚持走入基层一线,“身”入谋发展,“深”入干实事,用心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尽力解决关乎民生的困惑难题,在“望、闻、问、切”的近距离接触中解党员群众之难,助基层发展之力。

3月18日晚,又是一个难得的周末,天上还下着雨,难道他就不知道休息和危险?为了公务,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行。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在面对人生抉择之时,始终做到选择责任和奉献。有荣誉感,有责任感,有成就感,有危机感。在面临个人选择的时候,不讲得失,不怕苦、不叫累,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工作成为人生的事业,永远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廖俊波同志用生命践行了“两学一做”,值得广大基层干部学习。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争做对得起群众的好干部。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二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年仅49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离去,未留下只言片语。他却用最果敢的行动,最无私的付出,最无畏的牺牲,诠释了公仆情怀,用生命点亮前进的“灯塔”,是践行“两学一做”最生动的实践。

以忠诚为魂,做心中有爱的好干部。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的好干部,才会始终将忠诚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将人民的冷暖记在心头,用最质朴的真心,最果敢的行动,为群众尽心尽力尽责,见证着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以民生为本,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当地群众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面对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标签,他集思广义,召开三天社会发展会议;他带头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他废寝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通过短短4年,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而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才会如此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

以担当为要,做心中有责的好干部。发展等不起,唯有大担当。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所主政县的工业园区从2012年7月破土动工,3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政和速度”。正是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政和县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树起了实干的丰碑,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是人民群众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以廉洁为根,做心中有戒的好干部。“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不论是在现场会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主体责任都包含什么内容?”的质问,让一些党委书记如坐针毡的“严要求”,还是亲自主动找相关违纪人员谈话的“细心关怀”,亲抓亲管亲落实的“当家人”风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和环境”,取得了“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的傲人成绩。而正是这样“心中有法、心中有戒、心中有戒”的好干部,凝聚起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正能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体党员干部当以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镜,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筑造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奠基石”。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三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为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实践中建功立业,经研究,决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廖俊波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入党25年来,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他牢记党性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

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廖俊波同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到市里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障住房、城市管理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廖俊波同志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面对政和落后状况,克难前行,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深入一线抓落实,新引进创办60多家规模企业,群众都说“园区是书记一脚一脚踩出来的”。2013年起,位于贫困地区的政和县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工作中,他总是鼓励干部只要为了发展和群众利益,就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立足岗位、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廖俊波同志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等工作一线,曾经3天跑4个城市、会见6批客商。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勤勉敬业、忘我工作,始终保持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的工作激情。

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廖俊波同志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不利用权力、地位的便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经常叮嘱家人,不能搞特殊,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付出、多奉献,踏实做事,干净做人。他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赞誉。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当前,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把学习活动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17篇: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廖俊波,男,汉族,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组成员。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一

3月18日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正赶往武夷新区公务,因雨天路滑,小车在服务区出口处发生侧滑并撞到防护栏。廖俊波经福建省、市医疗专家抢救无效后死亡。

廖俊波同志是位好干部,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用短暂的49岁人生谱写了赤子忠诚,用生命践行了“两学一做”。新时期基层干部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认真践行“两学一做”。

2015年6月,廖俊波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仅用两时间就带领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在政和县任职期间,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9亿元,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实现翻番。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立足本职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懈怠情绪、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多“务实”少“务虚”,敢于“破难题”,多“思考”少“埋怨”,善于“出点子”,在办好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这是他常挂着嘴边上的一句话。廖俊波同志从来没有过周末,他的周末,都用在了基层上。当地有一句话这样流传“廖俊波不是这基层,就是在到基层的路上”。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始终把基层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用一生心血去做。在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以自己的可贵品质,做好群众“小事”。敢于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对各种危机,开拓进取,夯实基础,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做到坚持走入基层一线,“身”入谋发展,“深”入干实事,用心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尽力解决关乎民生的困惑难题,在“望、闻、问、切”的近距离接触中解党员群众之难,助基层发展之力。

3月18日晚,又是一个难得的周末,天上还下着雨,难道他就不知道休息和危险?为了公务,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行。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在面对人生抉择之时,始终做到选择责任和奉献。有荣誉感,有责任感,有成就感,有危机感。在面临个人选择的时候,不讲得失,不怕苦、不叫累,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工作成为人生的事业,永远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廖俊波同志用生命践行了“两学一做”,值得广大基层干部学习。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争做对得起群众的好干部。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二

2017年3月19日凌晨1时44分,福建省南平市官方新闻网站大武夷新闻网公布, 3月18日傍晚,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年仅49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离去,未留下只言片语。他却用最果敢的行动,最无私的付出,最无畏的牺牲,诠释了公仆情怀,用生命点亮前进的“灯塔”,是践行“两学一做”最生动的实践。

以忠诚为魂,做心中有爱的好干部。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的好干部,才会始终将忠诚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将人民的冷暖记在心头,用最质朴的真心,最果敢的行动,为群众尽心尽力尽责,见证着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以民生为本,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当地群众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面对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标签,他集思广义,召开三天社会发展会议;他带头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他废寝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通过短短4年,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而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才会如此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

以担当为要,做心中有责的好干部。发展等不起,唯有大担当。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所主政县的工业园区从2012年7月破土动工,3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政和速度”。正是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政和县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树起了实干的丰碑,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是人民群众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以廉洁为根,做心中有戒的好干部。“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不论是在现场会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主体责任都包含什么内容?”的质问,让一些党委书记如坐针毡的“严要求”,还是亲自主动找相关违纪人员谈话的“细心关怀”,亲抓亲管亲落实的“当家人”风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和环境”,取得了“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的傲人成绩。而正是这样“心中有法、心中有戒、心中有戒”的好干部,凝聚起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正能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体党员干部当以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镜,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筑造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奠基石”。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三

廖俊波,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历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正处级),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为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实践中建功立业,经研究,决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廖俊波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入党25年来,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他牢记党性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

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廖俊波同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到市里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障住房、城市管理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廖俊波同志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面对政和落后状况,克难前行,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深入一线抓落实,新引进创办60多家规模企业,群众都说“园区是书记一脚一脚踩出来的”。2013年起,位于贫困地区的政和县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工作中,他总是鼓励干部只要为了发展和群众利益,就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立足岗位、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廖俊波同志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等工作一线,曾经3天跑4个城市、会见6批客商。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勤勉敬业、忘我工作,始终保持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的工作激情。

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廖俊波同志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不利用权力、地位的便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经常叮嘱家人,不能搞特殊,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付出、多奉献,踏实做事,干净做人。他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赞誉。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当前,我省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把学习活动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18篇: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廖俊波同志是位好干部,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用短暂的49岁人生谱写了赤子忠诚,用生命践行了“两学一做”。新时期基层干部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认真践行“两学一做”。

2015年6月,廖俊波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在政和县任职期间,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9亿元,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实现翻番。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立足本职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懈怠情绪、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多“务实”少“务虚”,敢于“破难题”,多“思考”少“埋怨”,善于“出点子”,在办好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这是他常挂着嘴边上的一句话。廖俊波同志从来没有过周末,他的周末,都用在了基层上。当地有一句话这样流传“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到基层的路上”。基层干部践行好“两学一做”,就得始终把基层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用一生心血去做。在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以自己的可贵品质,做好群众“小事”。敢于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对各种危机,开拓进取,夯实基础,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做到坚持走入基层一线,“身”入谋发展,“深”入干实事,用心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尽力解决关乎民生的困惑难题,在“望、闻、问、切”的近距离接触中解党员群众之难,助基层发展之力。

廖俊波之所以令人从心底敬重和怀念,是因为大家从他身上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是什么呢?就是他那一身“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党性,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党性,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身处什么样的位置,都会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原则,一身正气。这些年来,焦裕禄也好,谷文昌也好,孔繁森也好,还有廖俊波,这些每次提起都令人动容的优秀基层干部,最闪光的地方就是那一身永不褪色的“党性”。

共产党人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也面临着工作、生活、亲戚朋友等各方的压力。处在领导干部岗位上的党员,更是会面临权力招引过来的各种诱惑。如果抛弃了党性,就会犯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铁拳打击腐败成绩显著,落马的省部级干部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被立案调查处理省部级以下的党员干部达10.9万人之多。触目惊心的数字,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些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的党性哪里去了?

所有的现实都不会被人民忽视,公道自在人心。对于执政党每一天的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人民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近有一部特别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因为是反腐题材备受关注。从这部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的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以来面临权力、物质、美色诱惑时,所选择的不同人生轨迹。有的人不要党性,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变成自己谋私的工具,为所欲为,陷入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有的人坚持党性,不唯上,不钻营,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干工作,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党和政府最严格的监督者。虽然普通个人可能无法对于党员干部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人心向背却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质量的最重要标准。

今天,我们深深地怀念廖俊波同志,正是他身上那股永不褪色的“党性”,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党员干部,一个公私分明、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敢做善为的人。不论何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需要这样的干部。我们更需要所有的党员、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永葆纯洁的党性。

第19篇:孙波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孙波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林碧仙

“气龙贯中亚,英名耀五洲”。阅读完孙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才领悟到正是一个又一个孙波这样的国之栋梁,成就了我国海外石油事业的辉煌。

一、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孙波同志,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他无时不刻地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诺言。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孙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作为一名党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学习他矢志不渝、石油报国的爱国情怀

孙波同志16年征程,先后转战伊拉克、委内瑞拉、苏丹、中亚,将生命刻度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的海外油气事业。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对石油的热爱,这16年是很难以坚持下来的,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大庆精神以及老一代铁人精神在他身上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很少有人能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孙波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个人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一个个体如果要想在他的一生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首先坚定一个信念,做到矢志不渝。我也为自己选择教师职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正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往小处说,就是365天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脚步坚实,任劳任怨,服从上级安排,提高自身素质。

三、学习他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凭借在辽河油田十几年的开发技术积累,使被外国人视为“鸡肋”的边际油田原油产量飙升10倍,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作为我国石油事业最早期的开拓者,中石油海外征程中,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难,孙波就出现在哪里。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他指挥管道如期建成的点睛之笔。

以上三项很明显可以看出,孙波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的拼搏精神。所谓攻坚克难必须要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那么开拓进取就需要有能力有胆识,有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我个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培养,多学些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四、学习他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优良品德

单线变双线,意味着要推翻两年前就确定的方案,一些专家不能接受,争得面红耳赤。顶着重重压力,孙波率领专业队伍反复论证,最终说服各方。

与外方谈判,他坚定维护“中方核心利益不动摇”,同时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积极回应过境国利益诉求。

孙波同志的种种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对于自己肩负的各项神圣的使命敢于积极应对和勇于担当。当然这正是一名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坚强品格。

我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学习好教师行为规范,六条禁令,上级文件以及会议精神,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工作中做到不拈轻怕重,不能无事一身轻,要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在岗位上,做好日常工作,敢于担当,敢于面对。

五、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28个月,孙波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坐车、吃饭……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工作。他在中亚各国间奔走,创下几百万公里的夜间飞行纪录。深夜起航,凌晨到达,仅有两三个小时短暂休整,还时常用于谈判准备。

或许只有孙波自己,才知道身上压着怎样的千钧重担。但他更知道,民族面临着重要机遇,为祖国争“气”,为民族加“油”,这一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不断前行。

孙波同志作为那么大的领导都能做到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我们一名教师,一名基层党员就更应该能够保证做到了。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拿来工作,28个月里一直如此。我们和他相比条件好多了,所以说,和先进相比我们就更加应该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了。

纵观以上五点,我认为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体现在安全工作中,完成好本职工作当中。

第20篇: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

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任政和县县委书记,2015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廖俊波同志1968年8月出生于浦城县,1990年8月在邵武市大埠岗中学任教;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任邵武市大埠岗镇文化技术学校教导主任、党办主任(其间,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5年12月任邵武市政府办公室科员;1996年7月任邵武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1998年4月任邵武市委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11月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2年8月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书记(其间,2002年8月至2002年10月在浙江省衢州市挂职锻炼);2003年10月任邵武市政府助理调研员、拿口镇党委书记;2004年2月任邵武市政府副市长;2006年5月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2007年10月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正处级)(其间,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学习);2011年6月任政和县委书记;2015年11月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兼任政和县委书记;2016年7月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2016年10月至去世前任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廖俊波同志立场坚定,用毕生心血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入党25年来,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他牢记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百姓福祉任劳任怨。他顾全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与班子同志精诚团结,合作共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邵武拿口、在荣华山组团、在政和、在武夷新区担任一把手,他是好班长、好带头人;在南平市委、市政府任职后,他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好参谋、好助手。他曾如此表述自己的从政心语:恪守肝胆、干净干事,在实践中积累,在担当中锤炼,在奉献中提升,用发展的实际成效来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廖俊波同志担当尽责,用毕生心血书写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经历市、县、乡多个重要岗位,经验丰富,思路清晰,组织领导能力强,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勤学善思、视野开阔,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局面。担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期间,谋划“强化工业园区建设,致力打造工业重镇”的新思路,规划建成千亩工业园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拿口镇创业竞赛、绩效考评始终保持在邵武前列,他被南平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乡镇长”。担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期间,善于抓核心、抓关键、抓要害,围绕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资金运作五条主线,组团式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建成首期工业平台,签约项目50余个,总投资28亿余元,全面推进荣华山组团开发建设。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他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县23万干部群众,勇于拼创,担当作为,创造了“政和速度”,硬是在一个传统农业县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掀起一场改写农业历史的“工业革命”。短短四年,政和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苏区中山乡巨变,2010—2014年,政和财政总收入从1.6亿元增加到4.9亿元,GDP、固投、规模工业总产值翻番,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2013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在市里任职以来,致力于提高群众归属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推进生态创建,宜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有力支撑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期间,紧紧围绕新区开发建设,恪尽职守、攻坚克难、呕心沥血,带领新区党员干部投入到“新区建设攻坚战”,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一线留下了他不辞辛劳的身影,办公室那盏灯在深夜里亮了一晚又一晚,工作协调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工地现场,曾经3天跑了4个省份、会见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别的城市1年多都没有拿下的项目,创造了“新区速度”,2016年武夷新区固投增幅跃居全市第二。为了加快新区建设,他一刻都舍不得停歇,一直奔波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廖俊波同志心系群众,用毕生心血展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为民情怀。他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他一心装着百姓,坚持执政为民、心系群众,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打实地给群众一个又一个惊喜,把群众的满意当作最大的政绩。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夜不能寐、殚精竭虑。为落实精准扶贫,他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三年多时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7%。在市委、市政府工作期间,他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时常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群众征询意见建议,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宜居环境建设、保障房建设、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利益,真真切切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武夷新区开发建设涉及的大量征地拆迁工作中,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力推行“先安后迁”,选择条件好的区域用于被征迁群众的安置,切实解决好被征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廖俊波同志律己从严,用一言一行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他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为政清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对部下、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严要求、不搞特殊,为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工作中,他恪守原则,带头正风肃纪,下乡出差轻车简从,绝不允许超标准接待;在武夷新区他曾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并带头说到做到;生活中,他时常叮嘱家人,要多付出、多奉献,不仅不能搞特殊,还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做事,干净做人,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廖俊波同志是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秀政治品质、优良道德风范、勤学善思作风、担当实干精神、亲民爱民情怀。我们要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机电安装公司的转型和发展,更加出色地完成好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吴波同志先进事迹
《吴波同志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