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杜晓刚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8 08:34:42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生动讲述他的感人事迹

对群众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叙永县群工局原局长:王仕桂

对群众特别有爱心,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筅对群众特别有耐心,始终带着真情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筅对群众特别有责任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有着大义担当的为民情怀

晓刚是我多年的同事。我在水尾镇当镇长,他是书记;我当县群工局局长,他是分管副县长。

他常说:“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的情就有多深。”

过去的水尾,全镇有60多名五保老人,散居在各村。有一次,晓刚到村走访,了解到安全村80多岁的五保老人王永清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感到十分心酸,自责没有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

为了让全镇五保老人能安享晚年,晓刚在办公会上提出修建敬老院,但个别领导不赞成:财政穷得叮当响,县上又没硬性要求,何必没事找事干?晓刚说:“如果我们的父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怎么想?”一句话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在他的努力下,一座占地5亩、投资150万元的敬老院建成,全镇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

1 搬进敬老院那天,王永清老人紧紧握住晓刚的手:“没有敬老院,我们可能一辈子住在山旮旯里,死了也没人晓得。”当晓刚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到敬老院,王永清老泪纵横,哭着喊着,要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在晓刚眼里,群众的事,都是大事。他办公室的门永远都是开着的,群众找他办事,总是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不要慌,慢慢讲,我好给你做笔记”。这是他接待群众的第一句话。

“安全村不通公路,一定要去看看”,“王小强的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差2000元……”晓刚的“民情日记”记录了群众的点点滴滴。在水尾工作5年,他写了40多本笔记、100多万字,困难群众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2010年4月,两河镇老沟头煤矿,拖欠近200名江苏籍民工工资,民工要到省进京上访。分管信访的晓刚副县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郑重承诺给他们协调解决。晓刚给工作组提出要求:“民工背井离乡不容易,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由于业主极不配合,民工又认为政府可能会袒护企业,为避免事态扩大,晓刚与工作组的同志,一边劝导上访的民工,一边要求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兑现工资,两天一夜没合过眼。当民工拿到工资,坐上政府组织的免费大巴,即将返乡时,大家连声道谢、热泪盈眶,而晓刚却累得站不稳了。

第一个爬上大尖山的爱民书记

叙永县水尾镇安全村村委会主任:高泽友

他说,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明年把路修到大山顶上去筅他说,群众的事没有小事,一定不能打马虎筅他说,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

我们村坐落在水尾四大高山中的大尖山、牛心山和鸡罩山。大尖山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村民下山,全靠抓住祖辈们用錾子凿出来的“手扒窝”,踩着崖壁上冒出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往下移。有村民因为突发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死在了下山的滑竿上,加上摔下悬崖死亡的,不下10人。

当时,其他村都通了公路,唯独我们村一寸公路都没得,更不要说把满山满岭的竹木运出山去卖钱。2005年秋天,一些村民带着怨气找到杜书记,“你们政府究竟还管不管我们的死活,这条路到底要哪辈子才修得起?”了解到群众对修路的渴望,杜书记说:“老乡你们受苦了,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修通这条路。”

接下来一个月,杜书记白天上岩考察,晚上组织大家开会协调。2005年底,公路破土动工了,经过4个多月艰难的施工,安全村祖祖辈辈盼星星、盼月亮,做梦都想到的公路,终于修起了……通车那天,村民都争着向杜书记说感谢的话,连平时都不大出门的80多岁的老人也拄着拐杖、眼泪巴沙地拉着杜书记的手。杜书记却说,“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你们村的条件还很差,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再用一年时间,把路修到大山顶

3 上去。”

说话算话,2006年11月4日,他定好去勘察最难啃的硬骨头——大尖山公路线路。早上7点多,我们刚进山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山上滑得很,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滚下悬崖。他踩着脚下的乱石头,扒开比人还高的藤藤网网,艰难地往上爬。在一个叫雷打岩的悬崖,七八层楼高的崖壁上,根本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后,是山上的群众把粗麻绳甩下来,捆在杜书记腰上,连拉带扯,磕磕碰碰地才爬了上去。

下午4点多,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这个浑身湿透、满身是泥、第一个爬上大尖山的镇党委书记,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村里一个老人拉到我说:“这个就是你说的书记?你莫豁我的不是,哪有当官的像他这副农民样?”

在他的关心下,我们村2009年社社都通了公路。现在,大山里的竹笋、竹材、水果被大车小车拉出了山,单是竹子一项的收入,少的有两三万,多的有十多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援藏两年,他越来越像乡城人

叙永县旅游局局长:余胜久

初到藏区,他在宿舍为思乡的援藏干部做家乡菜筅一个多月,他跑遍了全县12个乡镇,学藏语、学骑马筅结对认亲中,他主动联系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普通村

杜晓刚是我们第一批到乡城援藏时的领导和战友。

4 2010年5月,全省首批“千名干部援藏行动”拉开了帷幕。在得知县委推荐的一名县级干部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援藏时,晓刚主动请缨到藏区工作。他说:“援藏是省委的重大部署,是县委的重要任务,藏区条件艰苦,我在班子里比较年轻,就让我去吧。”当时,他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儿子即将高考。

5月12日,我们37名泸州援藏干部向乡城进发。当汽车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上来回盘旋时,高原反应向大家悄悄袭来,我们到达乡城后,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思乡的情绪也特别强烈,一些同志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晓刚也经常流鼻血,整晚整晚睡不好觉。作为泸州援藏工作组的副组长,他一方面激励大家要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另一方面,他想方设法地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在宿舍里为大家做家乡菜,使我们远在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乡城位于甘孜州的最南端,紧邻云南和西藏,平均海拔3000多米,县城到乡镇的道路十分险峻。晓刚挂任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就跑遍了全县的12个乡镇。一路下来,他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但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学藏语、学骑马,习惯了喝酥油茶、吃糌粑……举手投足之间,晓刚已烙上了高原印记,面颊上透着“高原红”,与藏族同胞交谈后熟练地把右手向上摊开说“拖切拉,拖切拉!”(翻译成汉语就是:谢谢)。

为了推动乡城旅游发展,晓刚叫上我和其他同志一同前往水

5 洼乡考察七湖景区。汽车行驶到公路尽头时,海拔已上升到4200多米,到七湖还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我劝晓刚打道回府,但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到七湖看一看,不然怎么指导这里的旅游开发呢?”我们只好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艰难前行。因高寒缺氧,晓刚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他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到达七湖后,看到圣洁的雪山、清澈见底的湖水,大家都欢呼雀跃,但晓刚却瘫坐在地上,很久才站起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带着病痛爬上山的。

棚户区改造,他是“拼命三郎”

叙永县东城改造指挥部干部:郭乡

没想到,一共用去30多支蜡烛,直到凌晨两点会议才结束筅没想到,他隐瞒的病情竟然这么严重,身患绝症还在硬撑筅没想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牵挂的仍然是东城改造

东城位于叙永县城乡接合部,是县城最大的棚户区,这里房屋破烂,设施陈旧,群众生活条件很差。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其实施棚户区改造。2012年,晓刚县长援藏回来后,担任这个项目的指挥长。

发现晓刚县长生病,是在一次指挥部会议上。当时,我负责会务工作,在为晓刚县长添加开水时,猛然发现他的茶杯里不是茶,而是浓浓的药汤。后来,在多个场合,我又发现,晓刚县长利用工作间隙,悄悄找来开水,将随身携带的中药烫热后喝。他

6 一直没有声张,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为了项目顺利推进,我们白天跑现场,晚上“斗情况”。记得有一次,又到例会召开时间,那时已是初冬时节,连续几个月超负荷工作,大家都很疲倦,正逢当晚又全城停电,我猜想:今晚该不会开会了吧?就在这时,晓刚县长给我打来电话:“小郭,你准备好蜡烛,通知大家按时开会。”晚上8点,会议在昏暗的烛光中照常进行。会上,晓刚县长咳嗽得厉害。那次会议一共用去了30多支蜡烛,直到凌晨两点会议才结束。

2013年9月,全市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在叙永召开。当时,植入他体内的胆管支架已过了更换时间,晓刚县长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去更换。县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打算让别的同志代替,但他执意亲自上阵。讲解时,尽管身体十分虚弱,但声音仍然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讲解结束后,他整个人都累虚脱了,直接被送进了医院。自此,他再也没能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晓刚县长牵挂的仍然是东城改造。2014年春节前夕,他打电话给我:“小郭,要过年了,我想了解一下东城项目的进展情况,你和绍林指挥长来我家中一趟……”当我们到达晓刚县长家中时,他还在医院输液。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见他在妻子和儿子的搀扶下,喘着粗气,拖着沉缓的脚步进门。此时的晓刚县长,已做了15次手术!

他整个人都脱了形,身体瘦得皮包骨头,说话都很吃力。考虑到他身体虚弱,汇报时我们尽量简短,但他硬要深挖细问,仍

7 然不忘做笔记,尽管握笔已经很吃力,写字的手也抖得厉害,但他却打趣地说:“一段时间没写字,手都生了……”见我们难受,他还安慰我们说:“别担心,我的手术很成功,现在就是体虚,等养好了身体,我就回来跟你们一起工作。”

沿着爸爸的足迹踏实前行

杜晓刚之子:杜骋

爸爸不把爱挂在嘴边,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筅爸爸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哼过一声筅我要不断努力,沿着爸爸的足迹前行

爸爸9岁时,我爷爷就过世了,是奶奶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爸爸三姐弟拉扯大。爸爸工作后,无论有多忙,都要抽空给奶奶打电话、陪奶奶吃饭、逗奶奶开心,让辛苦几十年的奶奶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爸爸深爱着妈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妈妈的生日,特地嘱咐我,在妈妈生日那天帮她买一个蛋糕,买一束她最喜欢的花,要悄悄地做,不能让妈妈知道。当妈妈接过爸爸的生日礼物,一边高兴,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在我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空调,我人小吹不得风扇,爸爸就手摇蒲扇为我送凉,一扇就是一两个小时。

爸爸不是一个把爱挂在嘴边的人,他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8 去年3月,爸爸的病还没确诊,医生劝他住院观察,多次警告他要重视治疗、千万拖不得。但他不顾医生的劝阻,依然是白天到单位上班,晚上到医院输液,硬是不肯耽误工作。

在重庆手术后回叙永,爸爸只休息了一个周末,就匆匆回到单位上班。妈妈和奶奶都劝他好好养病,一家老小还要靠你呀。但他总说叙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一点儿都延误不得。他经常熬更守夜地加班工作,连回家喝药的时间都没有,只好把中药带到办公室喝。

爸爸先后做过15次手术,全身插满各种管子,身上留下多处刀痕,手背上几乎找不到输液扎针的地方。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哼过一声,没吃过一粒止疼药,还反过来安慰我们:“所有的苦难,我一个人承受了,你们以后就平安了。”

在爸爸去世前两个月,他还不忘给县委王波书记发短信,深表因自己病重增加了同事们工作的歉意。但是爸爸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口述,由我代发的。

在爸爸做完手术后,我在想,为什么爸爸会如此忘我工作,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整个胸腔化脓,胆管已完全堵塞的情况下还能工作?难道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直到有一次我问他,爸爸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你爸从一个农村孩子走到今天,要感谢的太多,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这是最基本的。”

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爸爸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反复叮嘱后

9 事一定要从简,绝不能收受礼金,也不要给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一颗公仆心,一片群众情

泸州日报记者:谢蕤

重走他走过的路,无法想象他当时“飞渡”悬崖的情景筅再看他的办公室,喝中药忙工作的场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筅到援藏的乡城,透过泪眼感受外乡人对他的深情惦念

采访杜晓刚事迹,我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寻常的工作任务。但谁知道,从水尾镇“抠”住悬崖上凿出的“手趴窝”,爬大尖山,到远赴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寻找一名援藏干部的生活点滴;从50多位受访者眼里看同一个人,到诸多泪光的包围中完成采访……所有难忘的集结,是这名党员干部带给我的震撼和敬仰。

采访第一站,我们去了叙永县水尾镇大尖山。言语不多的村民佘成良喃喃地反复说:“当年有多难,你们看了就知道了。”硬是带着我们重走当年杜晓刚勘测公路选址的路线。山路,杂草丛生,带刺的野草割得人发痛;裸岩,陡峭嶙峋,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山崖。不时从树林里传来野生动物逃走的“梭梭”声,更让人心里发紧。佘成良指着20多米高、90度的峭壁对我说:“当年杜书记就是从这里爬上去的。”仰望着陡峭的崖壁,我真的无法想象杜晓刚当时“飞渡”悬崖的情景。

采访叙永县住建局局长钟溱的一个小时,钟溱不停地点烟、抽烟,他试图通过烟雾来平复无法平静的内心。他说他已经记不

10 清有多少次,和杜晓刚一起研究旧城改造工作到半夜;不知多少次,和杜晓刚一起冒着严寒酷暑叩开群众的门……说到激动处,钟溱的声音和拿烟的手都在不停地颤抖,我能感受到,他多么希望能在有限采访时间内,告诉我们他心中那个完整的杜县长。 离开叙永前,我们推开了杜晓刚办公室的大门。办公室里有一个简易的小冰箱,里面放着一袋中药和几包无糖小饼干。直至我坐上离开的汽车,杜晓刚因错过饭点吃小饼干、喝中药忙工作的场景仍在我脑海无法散去。

到海拔近3000米的乡城县采访,高原反应除了爬坡上坎、快走快跑会呼吸急促外,还让人流鼻血、夜里难眠。一位援藏干部坦言:“这里的条件,人能留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干事。”杜晓刚不但留下来了,而且干了很多群众期盼的事。乡城县城区小学学生赵雨洁,是杜晓刚“一帮一”的联系对象。一见到我,小雨洁如数家珍地给我讲杜叔叔给他买的文具、玩偶,她说杜叔叔经常来学校看望她,就像爸爸一样关心她。今年4月中旬,赵雨洁从姑姑口中得到杜叔叔逝世的消息,她把自己关在房间,用被子捂住头哭了很久很久。小雨洁小声地说:“我不敢哭大声了,姑姑听到了会来安慰我,那样姑姑会难过,我会更难过。”

推荐第2篇:学习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生,是一种担当,死,却是一种无奈。杜晓刚,原叙永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及乡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就这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广大人民群众,但他的精神永不磨灭。

杜晓刚是一个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坎的好党员。毋庸置疑,杜晓刚同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是永远值得的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内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活教材。“向杜晓刚同志学习”,这是向党员干部发出的号召,意义深远重大。

泸州市“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这不仅是对杜晓刚同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所有党员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宗旨,杜晓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的根本职责,诠释了当代党员的公仆形象。

杜晓刚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却是永恒的。担任副县长的以来,杜晓刚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路上,哪里有问题,他就奔向哪里。哪里的工作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爱民、亲民、为民,从群众最关心和最需要帮助的问题做起,()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时时刻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他视名利如淡水,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锋。

杜晓刚的先进事迹,对全体党员干部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共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赢得群众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法宝”。杜晓刚在他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党员干部如果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脱离了党的根本和宗旨,就会与人民群众成为对立的两面,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从而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杜晓刚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每个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无疑具有巨大的感召和激励力量。一个人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实践自己的铮铮誓言?杜晓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推荐第3篇:学习杜晓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定稿)

学习杜晓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月16日,叙永县举行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议宣读了市委关于追授杜晓刚同志为泸州市“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荣誉称号的决定和县委关于追授杜晓刚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泸州叙永新闻网 5月21日)

杜晓刚生前为泸州市叙永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及乡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先进事迹早已传遍了整个泸州市的山山脚脚,他独创的“三心工作法”更被大众所熟知,他也被大众评为第一个走进大尖山的爱民书记、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拼命三郎”,他的《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誓言,更是集中反映了杜晓刚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主体形象。

杜晓刚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观念的重要性,践行了群众路线怎么走,践行了群众观点怎么树立,践行了怎样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是无价的,他为所有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宝贵财富,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回来的。他就是一座人民群众心中不朽的丰碑,就是人民群众心中最满意的好公仆,就是组织和人民最信任的好干部。

正所谓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说的多不如做的多。任何誓言都必须要落到实处,才能彰显他的可贵性,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杜晓刚这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革命事业奉献着,不求回报,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着想,就是要把一切可以为人民群众谋的福祉都做到,就是要当好一名干部的本分,就是要做好大山深处的好儿子,他身上那颗最洁白的心永远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跳跃着。

杜晓刚同志是泸州市叙永县的一名党员干部,他身处领导的位置,做到了领导干部该做的事情,时时刻刻都能以党国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尽最大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人民群众和组织最满意的人民公仆。

杜晓刚同志说的出就做得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什么是群众观念,什么是群众之情。他在任期间,一直都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最后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活动精髓。他再次最直接的告诉了我们,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时时刻刻都想着人民群众,能为人民群众赴汤蹈火,能为了人民群众哪怕是牺牲自己。

杜晓刚同志是一个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危难时刻豁得出、立场上站得稳、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合格公职人员,也是人民群众和党国组织信的过的好党员。能够做到在任何时候都无条件的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公道正派,秉公用权,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的代表,就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和党国都需要的好干部,他的精神,他身上的闪光点都是所有人的骄傲,他带给大家的一定是最耀眼夺目的星光。

俗话说的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杜晓刚同志用自己短暂而宝贵的生命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他的精神,他的忠诚,令所有人感到钦佩。在他身上,永远闪耀着鲜红的党性本色,这就是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用好权、用对权,切实发挥为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做到克己奉公,秉公用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满意。(江亲莲)

推荐第4篇:杜洪先进事迹

坚守岗位三十载

无私奉献不为名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臵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

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曾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推荐第5篇:杜洪先进事迹

坚守岗位三十载

无私奉献不为名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臵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

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曾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推荐第6篇:期末总结报告刘晓刚

期末总结报告

这学期的活动还是挺多的,像学习部举办的辩论赛、文艺部举办的班级秀和迎新晚会、体育部负责的校运动会等等,忙了很多事情,并且都做好了,但是其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我想来做一次总结报告。

一、工作分配冲突

案例1:在校运动会的时候,安排部员移动公司借大棚子时,到那里发现棚子已经被借走了;

案例2:圣诞活动的时候,需要使用学办的音响,但是遇到同一个问题,六位部员辛苦跑到学办之后音响已经被文艺部拿走了。

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信息没能及时传达到位,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这样的问题在以后要引起注意,这也是好多部员反应给我们的问题。 解决办法:往后信息要及时的传达,高效率办事。

二、采购物品剩余较多

案例1:主要是在校运会的时候,买的一些面包、牛奶、香蕉等食物明显过多,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

这个问题说明事先预算等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足,有点小小的浪费了外联部辛辛苦苦拉来的赞助。

解决办法:我有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以后每天的需要的食物可以前一天采购,按天按量采购,减少剩余浪费。

三、在一些活动中,个别部员在忙完自己安排的任务时比较闲,没有主动积极地寻求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说明个别部员的工作意识还比较差或者说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

解决办法:这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会议中指出,让每个部员都能更加积极地配合其他部门工作,让他部真切感受到后勤部不可或缺这样一个重要性,体现出后勤部的价值。

四、部长之间的交流不够

像校运会和迎新晚会等活动中,部长一个人将部员的任务都分配好了,但是缺乏跟两个副部之间的沟通,所以总有一些细节方面做得不够尽善尽美。 解决办法:在每次安排比较大的活动的任务时,三个部长能在一起讨论下任务的分配,同时也能保证每个部长知道每个部员具体的任务,在活动进行的时候,就会比较高效点。

五、独立解决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吧,有时候遇到问题会经常问陈玮部长,这样做事有点低效而且累人,其实很多事情很多方面陈玮也并不是很清楚,我在后勤部待的时间更长,其实完全可以靠自己去解决,所以以后遇到棘手的问题尽量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高效率办事,也能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这学期比较重要的问题,争取在下个学期甚至以后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改进。

推荐第7篇:李晓刚发言材料

农村是新时代知识青年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

——在全县大学生到村工作学习报告会上的发言

李 晓 刚 (2012年8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村官同事: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个人到农村工作以来的基本情况和参加今天学习报告会的感想做发言,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个人工作情况

我叫李晓刚, 2008年8月,考录为甘肃省首批大学生村官,被选派到正宁县永正乡上官庄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现任县政协委员、湫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在基层工作四年的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实施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更使我明白农村真正才是青年人锻炼成才的“试金石”,农村需要青年一代接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

担任上官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勤学善思,敢于创新。始终把学习作为农村工作的一种自觉行动和精神追求,在坚持学习理论和经验的同时,注重在学中思、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提炼总结了上官庄村“基础建设`两纵两横´整体布局,产业发展形成`塬面苹果、川区核桃、规模养畜´模式”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村上的实际,

1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深入群众,帮民致富;干部教育培训:累计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60余次1800人。利用农民科技培训下乡村活动,组织群众性科技培训30余次1900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完成了上官庄村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完成村道油路5.2公里,实施移民搬迁一处10户,小康农宅集中点一处20户。组织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建成沼气池380座,卫生厕所230座、暖棚220间;建成村部、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各1处。创业富民工程:2008年底,在当地市场高粱价格低靡的背景下,通过自身努力,组织村民远销陕西杜康酒业高粱达70多吨,增加农民收入3万余元。2009年,合资创办了占地20亩的上官庄村新一代种猪繁育场,通过与农户共同学习技术、分散饲养、统一收购的“企业+农户”模式帮助群众致富。2010年,建办了上官庄村苹果专业合作社,建成上官庄村矮化密植苹果科技示范园一处380亩,发展会员57户,使全村的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和谐家庭”、“文明村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全村形成了争当先进、赶当带头的浓厚氛围。任职期间,村上先后被评为全省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级文明村,党支部被县委、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共青团省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基于我在村上做出的点滴成绩,组织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我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大学生村官期刊》 2

通讯员,2010年5月参加了由农业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011年5月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考录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011年6月被提拔担任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长职务,2011年7月考录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创业事迹先后被《乡镇论坛》、甘肃经济日报、人民网、大学生村官网、创业网等报道。

担任湫头乡副乡长以来,我继续发扬自身专长和担任村官期间的作风,除努力做好分管的工作外,全力抓好所联村工作,一是帮助村上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确定了双佛堂中心村商住区、产业区、公墓区、开发区,使村上发展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帮助村上发展经济,通过土地流转,成立苹果经销合作社;结合村庄整治,整合土地10多亩,建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养殖小区;结合村级党组织创业工程,建设了村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群众致富。利用省委党校研究生上课机会,帮助村上争取养殖项目1个,苹果套袋加工厂和果蔬气调库项目已基本达成建设协议。三是以扎实的作风干好群众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县乡转交的信访案件,坚持做到亲力亲为,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这些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自身掌控全局、综合协调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个人感想及工作打算

非常感谢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这次学习报告会,刚才听了村官同事肖玉川同志的报告,我的感触很深。肖玉川同志是与我同批参加工作的村官,之前也同她有过许多接触,今天的报告更让我 3

对这位同行的佼佼者感到钦佩;作为一名远离家乡的湖北人,服务我们贫困地区农村的精神可嘉;作为一名女同志,在工作中不怕吃苦、不怕吃闭门羹、更不怕群众不理解,这种在农村工作中摸爬滚打的超凡气质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在荣誉面前谦虚谨慎,在工作和学习中不骄不躁,踏实工作,这种扎实的作风难能可贵。正如沈浩书记在日记中所写:在农村工作,虽然吃苦受累有委屈,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动力,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以水滴石穿的毅力,积淀深厚底蕴。继续加强自身学习,向理论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学,练就自身在基层环境中学习提升自我、摸爬滚打的能力,甘于寂寞、甘于吃苦、甘于奉献,在农村工作中寻找乐趣、磨练意志、练就品质。二要以敢想敢干的魄力,作为一番事业。珍惜“村官”财富,敢于想事、敢于干事、敢于成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能够让群众受惠的实事,当好带头人,带好一班人,干好一番事。三要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练就扎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作风,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在有限的时间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为青春时光再添彩笔。

推荐第8篇:杨晓刚:众志成城多难兴邦

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含风蚀),已占国土面积37.1%。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的生存,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人民日报》)西南发生特大旱情,人畜饮水严重告急;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灾,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等,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带给我了我们惨重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我们更多的声音是抱怨大自然,而我们是否想到过我们自己呢?

今年早些时候的西南大旱和近段时间的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上至我们的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我们不妨将大自然比作我们的身体,天灾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联系。

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之后,西部的河流不断被开发,西部的矿产被挖掘,西部原有的茂密的原生态林被“改造”成为桉树林和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橡胶林,西部的那些荒原也变成了城镇。这些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了起来,无可厚非。但是,西部地区生态的脆弱,西部物种的珍稀,我们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开发时、挖掘时、改造时又认真地思考过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吗?其实我们的政府在开发之初已经通过合理的科学论证为西部大开发制定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合理的开发方案。但利益驱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钱发下来是越来越少,而开发限度却在地方被无限扩大。

今年上半年的那些诸多自然灾害的原因当然还有待全面去分析,不过有些地理知识储备的人通过这些灾害还是能发现一些人祸的因素的,我们在抗灾救灾的同时,这些因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因为在西部大开发的那些年份当中,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地区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然而这两种速生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大自然创造的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土壤的含水能力大范围的下降。除此之外,桉树的生长会使其他的物种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地表除桉树林外都是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这一点我相信通过近些年来云南地区一年当中雾天的数量较往年有明显下降的例子可以说明,因此我们也可猜测,上千万亩的橡胶林和桉树林,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和洪灾的一个诱因呢?

不仅如此,过多的开发原生林打造成风景区,也使大自然更加脆弱。

现在的西部,众多的生态环境被改变、破坏,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土壤含水能力减弱,地下水位下降等等,在大灾过后,我们每个国人都应该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还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自作主张地盲目大开发?08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温总理在北川中学安置点说:“要昂起不屈头颅,挺起不屈脊梁,燃气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向前迈进!”并写下“多难兴邦”的情景至今在国人心中仍历历在目,这也是激励我们华夏儿女战胜大灾大难的精神源泉,因为我们不愿有灾难,但是我们也不惧怕灾难,而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团结,让我们战胜灾难的志愈坚;因为“多难兴邦”,所以我们思考每次的灾难,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推荐第9篇:11月份工作总结刘晓刚

销售部刘晓刚十一月工作总结 回顾上一个月的工作,收获还是很多的,首先我对工业地产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次接触工地地产项目策划和销售,对它的营销方式和项目推广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初步的认识让我明确了它的性质和方向。

一、工作进展情况回顾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的主体元素。于是首先就从学会做人,踏实工作做起;其次是掌握国家和开发区宏观政策,企业本身内部环境和企业投资环境,比如开发区优惠政策、巢湖市政府总体规划、行业发展动态和城市建设发展动态等;还有微观环境和园区竞争情况,明确总体目标和项目的定位,摸索有效的营销推广方案。

2011年11月的主要工作

1、完成广告推广策划工作

2、积极配合项目拓展和回访客户。

3、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营销思路,制定创新型

营销策略。

4、完成推介会下乡的策划活动。

5、更加熟悉工业地产行业,加深了解。

二、基本工作情况和做法

(一)不怕困难,建立把项目策划好的信心。

经过上个月我认真分析新形势新情况,正视新挑战,沉着应对,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一是认真学习工业地产宏观环境和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提高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困难,树立信心,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精神,千方百计挖潜营销思路。二是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鉴别、分析能力,应对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策略。

(二)分析市场找到项目定位的目标客户群

我们会力求按照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有好处的,可以获得消费者高度的忠诚度,可

以保护适当利润,容易获得成功。比如追求相似利益的企业、具有相同行业特性的企业、等等。

虽然园区在设计研发的时候就进行了市场的细分,但是这种细分往往相对是粗线条的,因此在具体实施销售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更为明确的目标市场细分,根据产品推广的不同阶段,针对更加明确的目标客户,使用合适的营销策略和方式。

(三)与世俱进,转变策划观念和思维模式。

工业地产作为客观存在的比较特殊的产品,其营销思路和推广方法也会与其他产品有所差别,尤其是民用地产,它的特点是以感性诉求为主。而工业地产的特点是从理性诉求的角度进行宣传策划。工业厂房的需求量及其目标客户群的隐蔽性和分散性,就决定了它的宣传模式必须创新和媒体选择更具针对性。所以转变策划观念和思维模式是势在必行,把中投工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前沿性和战略性的工业地产的典范。

(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注重自身专业素养、沟通技能与工作能力的提升。一是抓实效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工作素质,使自己成为策划的行家里手;二是注重

自我工作作风的培养及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工作效能。

(五)目前在营销和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还不够健全,信息量和信息来源渠道还不够多。我们应该在网络上进行大量的推广和宣传,因为如今是高科技现代化时代,网络信息量很重要,要做到让客户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就可以了解我们的信息和内容。

(2)、与工投工业园区,横向纵向的比较,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价格相对偏高,尤其是销售价格。所以我们要让客户知道我们为什么出售价格较高,那是因为我们的配套服务占优势,360度无死角全景监控系统和财务结算系统可以提供给客户使用,高价格,好服务,优势明显,因为我们是一个高科技,科技化的工业园区。

(六)、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

优化组织结构,畅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的是前提。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明确个人工作职责,部门分工明确,发挥个人专长,完善组织架构,组织结构扁平化,保障信息沟通无障碍,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加快工业园的软硬件环境,

完善营销制度,提高营销推广实施力度。基于中投工业城要打造成知名的工业地产项目,提高工业城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也就对园区硬环境基础设施、厂房建筑档次、工业园规划档次等和软环境物业服务、物业管理、园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创新观念、盘活思路制定出有效科学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

12月份工作计划

1、做好客户跟进,与意向型客户的回访。

2、创新思路,构想新颖的销售方法。

3、继续跟进电话销售。

4、完成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和临时安排的工作。

5、继续加深,加强,对工业地产,对本项目的知识了解,做到更加专业。

中投龙信销售部刘晓刚2013年11月30日

推荐第10篇:杜晓萍述职报告

述 职 报 告

张连忠

(2011年1月4日)

我们到东寨镇已近一年,在这期间,我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的宗旨,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悉心指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关注国际国内大事,不断提高自己,自觉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2、加强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作为一名刚刚工作的村官,农村知识相当缺乏。平时自觉利用上班和业余时间学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的同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二、恪尽职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1、自5月份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具体要求,将活动每一阶段的文字资料准备齐全,认真做好活动会议记录。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把创先争优活动也融入到其中去。

2、认真的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都按照相关细则进行。通过人口普查工作,摸清了全村的人口底数,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工作的能力。

3、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配合村两委组织本村党员群众收看优秀党员的典型事例、科教片、党的方针政策等节目,并做好选片放映及记录工作。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服务。

4、认真做好下二坝村的新农保工作。在摸底的阶段认真宣传政策,实施阶段认真开展登记表的填写和电子表的录入,年底下二坝村参保率达到96%以上。

5、积极参加选举工作,当好选举工作的后勤兵。今年12月第七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开始,我积极配合村选举委员会做好选举相关事宜,并向镇政府上报相应的文件资料。我村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6、在今年6月份李部长的精心指导下整理武装部07年—2010年档案资料。完成了10年8个村的民兵连建设,在各村挂牌,存档案资料的下发。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是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深知自己所做的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自己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农村工作方法经验不足;二是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工作方面缺乏创新意识;三是对村情民意掌握的不够透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学习上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生活作风上要洁身自爱,树立更加良好的个人形象;在工作上要突出重点,克服不足,干出特色,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村官。

以上述职,如有不妥,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11篇:金城小学杜晓丽

我与骨干教师共成长

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杜晓丽

骨干教师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中的核心力量,它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带动一项研究,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身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中心教导主任,我意识到到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于是便确定了‚以骨干带群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路。作为骨干教师的研究伙伴,我和他们一起探索着,实践着,成长着。

一、搭建研究平台,提高理论素养

我深知,要搞一项研究理论是基石。于是我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作为了我们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起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为深入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发展,我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而我们也在学习中成长着。自2008年暑假开始,我和教师们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及烟台市教科院关于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文件、方案、讲座,观摩了名师教学录象、专题讲座等。我们利用网络优势,在全镇建立理论学习共享文件夹,骨干教师定期精选反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优秀文章,并附以读后感上传到镇共享文件夹中,老师们可以随时阅读。我们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搜集大量的比较前沿的、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从中筛选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每位骨干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市级骨干教师张洁在参加完‚烟台市和

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视频会议后不无感慨地说:‚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我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我教学方向明确了,我的心里更有底了……‛

(二)支持外出取经。学校积极为我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我们能与大师对话,与名家对话,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我们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我和骨干教师曾赴莱芜丈八丘联小,耳闻目睹了身处偏远乡村的老师献身教育的忘我与奉献精神;曾走进潍坊幸福街小学,现场感受齐鲁名师孙颖的课堂魅力,领略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曾亲临杜郎口中学,感受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浓厚的教研风气,团结协作的群体氛围。我们把先进的经验带回了学校,运用于课堂,和教师们共享精彩。

(三)开辟‚专题论坛‛。

在我的组织下,我们建立了骨干教师QQ群,教导处围绕效率课堂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出题,引导骨干教师展开讨论,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如‚如何批注最有效‛,‚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学生课堂上出现问题怎么办‛‚怎样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等等,教师借助这个平台,畅所欲言,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使效率课堂研究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

(四)学习名师经验。我们通过观名师录相,读名师书籍,听名师报告,引导教师学习名师成长经验。同时,我要求每位教师要拜一

位自己崇尚的名师为师,大量阅读他的著作,真正走入名师的心里,争取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关注效率课堂,提高实践技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造就骨干教师必须以课堂教

学为载体。在学校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效率课堂研究中,我参与每一项活动,不断地探索着,实践着,成长着。在‚一课多研‛活动中,我和骨干教师一起同备、共磨、共研,将研究的经验有效推广到全体教师当中;在‚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我与骨干教师研标、立标、学标,再次实践了课堂的高效。在我的引领下,骨干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成为课堂改革的领头雁。

(一)骨干教师开放日活动。旨在提高骨干教师效率课堂研究能力,将开放课作为锤炼自己技能的舞台。开放日做到‚三落实一到位‛:一是人员落实,市级骨干教师的课堂为全镇教师开放,其他骨干教师课堂在学校内开放。二是时间落实,各校周周有开放的课堂。骨干教师比较多的学校,每周至少安排语数英各一节课。人员比较少的可每周安排一至两节。三是内容落实,每位教师要整理好每一次的教学设计,用效率课堂八要素剖析自己的课堂,撰写教后反思。一到位指听评课活动考勤制度到位,教导处要做好相关记录。本次活动在各校掀起效率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

(二)骨干教师巡回磨课活动。这是提高骨干教师教艺、加速效率课堂研究的的最有效方法。具体操作中我们分以下几步进行:

1、同备——筛选磨课人员: 由学科教研组长确定同备内容,要求组内骨干教师从效率课堂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并于一周内将教案交组长,组长逐一阅读设计,推荐1名最优者参与镇级磨课。最后我们每学科各确定3-4名教师作为第一梯队效率课堂课例设计研究人员。

2、磨课——打造精品课堂。按中心小学计划巡回讲课磨课,每到一处学校,本学科教师均参与听课,然后共同评课。授课教师要及时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后1天内发送到共用文件夹内,便于其他骨干教师浏览学习。未参与听课的教师要随时浏览文件夹,了解研究最新情况,选取满意的教案上好模仿课。

3、观摩——推广研究经验。开展镇效率课堂观摩讲习会,在讲

的过程中既锤炼了骨干老师的教艺,同时,也将研究的经验有效的推广到全体教师当中。

(三)‚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名师研标,示范引领

我积极与校长沟通,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实行了领导干部分学科负责制,我们根据领导干部学科特长,率领市骨干教师及学校名师组成研究团队,深入常态课堂听课,在摸清研究现状的情况下,根据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潜心研究,出思路,为骨干立标做好引领。

2、骨干立标,观摩学习

由镇骨干教师承担立标课。每学科筛选出2名教师进行再打造。每2人为研究小组,借助网络进行研究,互通研究成果。然后由中心小学教导处组织多轮次听课,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完善教学设计,最后请教研室领导把关再修改,确定立标课。2010年10月22日,我们召开了‚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立标课观摩报告会,教研室王主任、李老师、毛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驿道小学骨干教师及全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我们为全镇教师提供可供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炼学习经验。

3、全员学标,研究创新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采取了‚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学标、创标。具体研究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镇各学科教研组长确定出同备内容并下发到各学校;第二步校自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进行研究。听课前组长将本教研组教师的讲课时间上报给教导处,便于教导处有重点地进行听课,听课前不打任何招呼,这样便于呈现真实的课堂。听课后本组内教师进行评课,修改充实教案,写出听后反思。本轮次听课参与面广,真实,效果不错。第三步镇共研,即开展镇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各校研究成果。

4、全员达标,汇报展示

结合校常规检查进行,要求全员参与,教师提供研究课及教学反思,教导处组织评委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及反思能力进行评价,被分别以70%和30%的比重记入教师常规检查成绩。如教师对自己成绩不满意,可申请二次过关,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教师们的授课水平及反思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升华经验,在反思中提高

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真实的教学生活为研究的源头活水,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形成经验加以推广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任务。我们为教师设立专门的学习笔记,弱化机械摘抄,强化学习反思,坚持写读书随笔、研究故事、案例等,唤醒教师的反思成长意识,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良好习惯。每学年教师将自己的

研究成果整理结集,并赋予个性化的题目,如‚跋涉——探索高效课堂之路‛让课堂因不断思索而更加精彩‚为生命画一片树叶‛,这里记录了我们进行效率课堂研究的点点滴滴,真实、感人,渗透对研究的执着、热爱。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师生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当中教学相长、情思交融、真实和谐、高效愉悦。中心小学荣获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有2名教师获烟台市先进个人。在我的帮助下,一大批骨干教师在有效研究中快乐成长,有10名教师获国家、省地级优质课和示范课;12名教师为烟台市教学实验现场会提供公开观摩课;53人获莱州市优质课、公开示范课。教师在国家、省、地市教育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4次在地级教育科研专题会议进行现场交流,5次市级实验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孩子们也在课堂当中积极探索、放飞童心,综合素养也随之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08年我执教的语文课获莱州市优质课,多次在地市级科研会议上交流经验。2009年9月29日,我们成功地为莱州市‚作业改革研究现场研讨会‛提供了现场,并做了题为‚小学语文三段式全景作业的研究与探索‛的典型交流,为全市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2009年10月,我们为全市语文教师展示了效率课堂研究成果,并做了典型交流,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2010年论文‚打造精品课堂,锤炼骨干群体‛发表在《烟台教育》第七期上。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与骨干教师充分地展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揣着希望,带着梦想继续上路,共同演绎精彩!

第12篇:000000de_杜晓春医院

医院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

杜晓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宣武医院2009年7月~9月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20张。占所审核处方的0.22 %;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体现在未注皮试、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溶媒使用不当剂量不合理等方面。结论;针对急诊儿科药房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诸如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的培训、增进药师与医师的交流、加强审方工作的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急诊儿科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变化也越来越复杂,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也受到医药人员及患者的高度关注。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降低药物疗效,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毒性增加,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据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同时处方是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局的用药指令,是要学专业技术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并作为发药凭证医疗用药的医疗文字,处方管理是否规范、标准,不仅直接影响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还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让患者得以康复治疗的前提,也是临床药学的核心。对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处方的质量,了解临床用药使用情况,对宣武医院2009年7月~9月的急诊儿科药房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督促医师合理用药与药师严格审方的目的,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的应用药物。 1.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北京宣武医院2009年7月~9月急诊儿科药房处方共52736张,其中不合理处方120张,占所审核处方的0.22%。根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药品说

[1]明书、《药房管理制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出版的书籍为评价标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2.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不合理 处方数 占不合理用药 占审核处 示例 用药类型 /n 处方比例/% 方比例/%

未注皮试 39 32.5 0.07 头孢吡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

肟钠、头孢曲松钠等

用药方法 58 48.3 0.11 用法不当:甲强龙40mg iv st应改 不当 为40mg ivgtt,Vk1静滴应该为静脉

注射; 剂量过大:舒血宁40ml入250ml NS中,应改成20ml入250ml NS中等

重复给药 3 2.5

0.01

惠菲宁+日夜百服宁,惠菲宁+双芬伪 麻片;氨溴索+易维适

溶媒使用 7 5.8 0.01 胺碘酮用盐水配置应改成5%葡萄糖 不当 配制

其它 13 10.8 0.02 处方书写不规范、二类精神药未用“精

二”处方等

合计 120 99.9 0.22 3.分析与讨论 3.1 未注皮试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未注皮试的处方根据统计共39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32.5%。,未注皮试的药物集中在头孢菌素类。例如:头孢吡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等经常未注皮试。医师在开处头孢类药物处方时,对于此类药物常常忽略需药做皮试的问题。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很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这类药物易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生素内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致敏原是存在于药物中的某些特定化学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其中青霉素的致敏原为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除了β-内酰胺环外,还与其形成的以R1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关,两者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需要做皮试,如果处方中不注明皮试结果,一旦发生过敏现象,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容易过敏的药物都需要做皮试,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一类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 3.2 用药方法不当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用药方法不当的处方根据统计共5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48.3%。如:甲强龙40mg iv st应改为40mg ivgtt,因为此药品说明书中注意事项中提到:大剂量(>0.5g)和快速注射或静滴(如10分钟内)可致心律不齐,甚至循环衰竭。 对于年龄过大的使用者会造成骨质疏松。所以立即注射应改为静脉滴注,而且说明书中提到给药时间不少于30分钟,开始采用本品应在30~60分钟内静滴完,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律不齐;Vk1静滴应该为静脉注射,因为说明书用法用量中的方法为: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舒血宁40ml入250ml NS中,应改成20ml入250ml NS中,因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中提到静脉滴注,每日20ml,用5%葡萄糖

[3][3]注射液稀释250ml或500ml后使用,或遵医嘱。舒血宁的每日注射最大剂量为20ml,因此舒血宁剂量过大,会使毒性或不良反应增加。所以此处方也为用药方法不当。 3.3 重复用药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重复用药的处方根据统计共3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2.5%。惠菲宁+日夜百服宁,惠菲宁+双芬伪麻片;氨溴索+易维适。惠菲宁与日夜百服宁,双芬伪麻片为同种成分的的感冒药,都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成分,日夜百服宁药品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提到此类药物不能同时服用含有与本品组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氨溴索与易维适同是祛痰药,因此重复用药。重复用药的危害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药物毒性增加,严重是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要避免重复用药引起药物的过量。 3.4 溶媒使用不当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溶媒使用不当的处方根据统计共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5.8%。如:胺碘酮用盐水配置应改成5%葡萄糖配制,因为药品说明书其中要求胺碘酮应该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这是因为胺碘酮为苯环上二碘取代,一般来说碘取代物不稳定,容易发生自发脱碘降解变质。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偏酸的环境可抑制胺碘酮的降解(苯环上的碘离去属于SN1反应);再者,由于NaCl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如果使用等渗生理盐水配制可以看到沉淀物生成,当静脉注射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故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时应使用5%葡萄糖配制。除本次处方中胺碘酮的溶媒使用不当,在其他文献还有查到青霉素的溶媒使用不当,青霉素类药物在pH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其他的不合理处方根据统计共13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10.8%。如:医师的处方书写不规范,有处方中未写临床诊断、年龄、性别等,还有鲁米那(苯巴比妥钠)为二

[5][3][3][3]类精神药品,医师应使用“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开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书写要严格执行此法,保证处方的准确度,才能保证患者能安全合理的应用药物。精神药品属于特殊药品,应遵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此法中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处方右上角标注“精二” 。鲁米那为二类精神药品,应用“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不能用急诊处方。 4.结论与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讨论,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比例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也随之成上升趋势,不合理用药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有些是单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有些程度轻,有些后果严重。不合理用药可造成药品乃至医药资源(物资、资金和人力)有形和无形的浪费。有形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不合理消耗,如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给药和无必要的合并使用多种药物等。无形的浪费往往容易被医药人员和病人忽视。处置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要增加医药资源的耗费。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也较为混乱,药品的分类管理及特殊药品的管理等重要药品管理制度未能得到严格的遵守,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欠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因此对于医师与药师来说,对此情况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保证患者能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药物。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加强合理用药的科学研究,定期组织临床药学专家为医师作有关合理用药新知识、新进展的讲座,更新医师合理用药的观念,提高相关知识水平,药师与医师要经常的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在合理用药方面的沟通;同时,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按照药学服务的理念配合医师合理用药,严格审查医师处方的用药合理情况,建立严格的审查处方制度,共同对患者的用药治疗结果负责。更重要的是医师、药师对患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论是医师,还是药师都要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目的。定期的对出现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找出问题,并提出对策,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处方分析的结果医师与药师要及时沟通,达到督促医师合理用药和要是严格审查处方的目的,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出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参考文献:

[1]《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 [3] 药品说明书. [4] 韩荣先,谭子方,方华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B].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62~64. [5] 王光明,王志高.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C].中国药房,2008,19(5),339~340. [6] 王晓玲,张建祥,袁立.不合理处方分析与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2009,11. [7] 孟宪春.医院门诊急诊西药房管理[J]. [8] 金芝贵,金剑,肖忠革,吴飞华.我院2006年门急诊处方调查分析[C].中国药房,2007,18(29),2262~2264. [9] 杨丽杰,马满玲,崔登奎,马智.我院2005~2006年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析[C].中国药房,2007,18(11),879~880. [10] 夏琴.门诊急诊西药房管理[C].医药导报,2001,20(6),397. [11] 刘晓琰.我院2003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B].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86~87. [12] 《药品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号).

第13篇:学习徐刚先进事迹

学习徐刚先进事迹感想

近日我们了解了徐刚学长的先进事迹,而且面对面的进行了交流,内心被深深的被震憾了。在这平凡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徐钢坚持自立自强,靠自己的汗水和艰辛克服困难,并以自己积极的行动带动影响他人。

徐钢,2006年9月进入入华东交通大学并选拔为国防生,交通工程专业。先后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志愿者协会实践部部长,专业班级团支部书记,红色青年协会副会长,模拟连班长、指导员、副营长,华东交大世纪英才学校首期学员。这些东西还不能概括徐刚学长在大学四年期间做的事,他不只是一个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人,而且是在学习中也是要求进步的学生,他先后多次获学校二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东方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第十届五次政协会议特邀学生代表,被江西省评为十佳优秀青年志愿者、茅以升铁道希望之星、南京军区优秀国防生,参加南京军区、全军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并获优胜奖。

在了解到徐刚的这些荣誉的时候,我们曾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了,但是当那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的坚持“人民给我一份情,我献人民一生爱”的大爱情怀,奉献爱心,服务人民,自立自强,励志成才,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国防生。想想我们的四年大学生活什么都没有做,对于生活中的很多都已经淡忘了,淡忘的原因就是做的事太平淡,也没有用心去做一件事,甚至是连学习都没有怎么去用心。而今天从徐刚学长的言语中我了解了很多,也开始认识到自己有多么的需要学习。 作为生活中的他也是那么的为身边的人着想,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后。出生在江西修水的一个小山村的他,家境贫寒06年高考前后父母双双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高额的医疗费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仅如此,父母还落下终身残疾,不能在田间干重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家庭的贫寒和遭遇的不幸,徐钢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压弯了腰,靠寒假上山砍柴烧炭、暑期打零工赚来的钱,不但照顾好了父母,还以高考524分被华东交通大学录取。

面对困难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承担,用他的坚持与毅力照顾好了家庭,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东交通大学,成为了我们的06级学长。在大学四年期间,在学生会工作的他不仅和其他同学相处关系融洽,而且有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他自己的思考,想到和他一样困难的同学还有很多,开始和其他的同学朋友联系,思考怎么帮助他们的问题。这样,提出创办一个“贫困生之家”的想法,学校团委领导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请,并将“贫困生之家”命名为“爱心超市”。

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利用中午和双休日,顶着烈日,推着三轮车,穿梭于各栋学生公寓之间,晚上把收集来的衣服洗干净、整理好。然后储存起来,甚至不知情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收破烂的呢,而且面对着同学的不理解和猜疑,他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必须把“爱心超市”办好,让它成为贫困生的“爱心中转站”。这样他成功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徐钢共收集了鞋子500多双,衣服4000多件,被褥100多床,把整个房间堆得满满的。经过清洗、消毒全部送给了贫困的学生。

在生活中的他还积极帮助和影响他人,曾今的一件事,让我们感觉惊讶,我们学院的一名老师的女儿得病的消息传开后,学校号召积极募捐,而听到消息的他把自己获得的1500元奖学金全部捐了出来。接着,带领志愿者,到国防生中、到食堂、到宿舍、到图书馆,动员全校师生捐款。经过7天的爱心行动,共募捐到31万余元。当徐钢把带着全校师生体温的捐款送到医院时,正在化疗的小礼佳两行热泪从小脸庞流到了枕头上。之后他还主动向学校申请要求承担“汶川地震救灾”募捐活动。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奋战,为灾区募捐了127.3万元。2008年暑假期间,徐钢在网上看到一封来自四川甘孜的支教救援信后,二话没说就毅然跋涉上千公里,来到了四川甘孜理塘县小学支教。作为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我们的学长,我们怎么能不为之惊叹。

疑惑不是多余的,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践行者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坚持,用他的实际行动来揭开了大家的疑惑。听到了一个人名,感觉和他很像,就是许三多,他自己还说没有那种成就,只是有许三多一样的想法罢了。但是我们看到他这四年的学习中的成就,这不是一个许三多的问题,他比许三多更真实,因为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是那么的近,而且他的事迹也许曾经就和我们一起相遇,他在努力的为了自己的思想践行。而我们只是在看会书,四处游走,过了几年甚至不知道这几年都做了什么。

看了这些事迹,使我更了解徐刚的高尚品格,“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名话,做事要脚踏实地是他做事的准则,徐刚的事迹将更加激励我,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乐于奉献,因为施永远比索取更重要。

第14篇:刘刚先进事迹1

刘刚同志先进推荐材料

刘刚同志1969年11月出生,男,43岁,199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分配至四川省宜宾县横江中心医院从事内科工作。1995年由于该同志在政治思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突出成绩由组织部调至宜宾县中医院工作。1996年3月-----1997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医院神经科进修一年。2010年晋升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二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始终兢兢业业在卫生岗位上耕耘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从医二十多年来,他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他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在技术上刻苦钻研,注重新理论及新技术的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实际工作能力,在本地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经常为抢救患者加班加点守在病房,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三、工作严谨,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尽展名医风采 在专业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十分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在内科领域中,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各种疑难杂症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多次参加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对每项操作、每个治疗措施,都要求做到点滴到位,从未出现过一丝一毫的差错。他常常讲内科患者,是临床上最特殊的高危患者,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我们的行为,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还关系到患者家庭的幸福。总之,只要病人需要,不管上班、下班,不管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喊随到,每逢春节,恰是内科疾病的高峰季节,科室病人多,他总是抢着在医院总值班,从未完整休息过节假日.他亲自坐内科门诊,为了让病人能及时看病,他中午常常到一点才下班。他对待病人热情,耐心,不管是出院病人,还是门诊患者,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乡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他都一视同仁。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

沟通技巧。此外,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个信念让他选择坚定; 有一份操守让他选择奉献; 有一股力量让他年如一日忠情事业。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2008年一场震惊世界的8.0级特大地震袭击了巴蜀大地,作为医院的业务骨干,代表宜宾县中医院参加医疗救援队伍支援灾区。在地处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他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帮助救援队伍成功组织115次大规模伤员转运,先后安全转运8450名伤员至全国各地,未发生一例差错。整个地震期间,救援队伍对5114名地震伤员实施了医疗救治,其中重伤3919人,累计完成手术989台次。面对灾后紧急重建,率先提出“灾后重建,从卫生院做起”的思路,并最早主动参加灾区首家卫生院--北川陈家坝卫生院的重建工作。大灾面前,救援队伍的全体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慷慨悲歌,让人道主义大旗在一片废墟之上屹立不倒、猎猎飘扬!在整个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对几万人生命及百万人鲜血换来的宝贵救灾及重建经验及时总结,发表论文4篇,并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光荣证书。

五、在工作中他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天道酬勤,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他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争创一流,再攀高峰。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sjcl/102144.htm

第15篇:孙维刚先进事迹

向全国师德标兵孙维刚老师学习材料

一、孙维刚简介:

孙维刚,男,1938年12月出生,山东海阳郭城人,2002年1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4岁。

孙维刚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是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1997年9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联合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孙维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历时整整40年。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六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孙维刚数学》等专著。

孙维刚生前是北京二十二中——一所普通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学校里,他甚至连组长这样的“头衔”都不曾有过,最高的“职务”就是班主任。但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育人成绩。

二、孙维刚育人思想

 一定要把培养孩子具备美好人品的工作作为自己人生最伟大的事业。  “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这既是孙维刚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

 家长集体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改进,是孙维刚教育实验的突破性创新。他从来不把家长会当作棒子用来敲打学生。他的家长会主要是与家长沟通教育计划,改进家教环境,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一轮实验结束,许多家长说如同上了六年家政大学。

 在他看来,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

 孙维刚认为,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 他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大家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传递聪明。他提倡的一题多解、多解归

一、多题归一,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有些题,学生们可以找出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解法,在此基础上再一起寻找这些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必经之路。然后,在多解归一的基础上,总结一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从而找出普遍的规律,即多题归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思维得到发展,更感受到共同探索、获取成功的乐趣。

第16篇: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男,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刘刚同志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兰州军区炮兵五十五团指挥连服兵役。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团、连通令嘉奖和师、教导队、中队奖励。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退役后在家待业。1985年2月应聘到志丹县保安镇政府工作,此后20多年来一直在志丹县乡镇工作。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保安镇政府从事文书工作,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任顺宁乡人武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5年11月任顺宁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1995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吴堡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12月任吴堡乡人大主席,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任吴堡乡乡长,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任杏河镇镇长(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3年9月至今任杏河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刚同志和杏河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其中,刘刚本人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志丹县委授予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被志丹县委授予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杏河镇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奖,2006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全省卫生示范乡镇称号,2007年获全省文明村镇称号。

2009年5月1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82期)以《沉下去 办实事 变角色——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农村工作口诀》为题,对刘刚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批示省委组织部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各种形式作了宣传推广。

刘刚同志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作风深入、一身正气,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干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忠心耿耿,扎根基层,满腔赤城甘当人民公仆 刘刚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的山村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同祖堂侄。童年时期就受到刘志丹事迹的感染和教育,自立自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顾全大局、为民忠心耿耿的刘志丹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农村生活的摔打,让刘刚从小就萌发出一种强烈地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积极上进,在部队期间6次受到连团嘉奖,三年的军营生活磨练出了刘刚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退伍返乡后,他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

刘刚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忠诚。在保安镇担任文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县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先后调解农村宅基地和婚姻纠纷50多起。由于表现优秀,三年后被提拔为顺宁乡人武部部长。在顺宁乡、吴堡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长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1998年秋季,在吴堡乡造林会战中,他担任6个村的总指挥,连续50多天吃住在村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途妻子因急性滑膜炎住进医院,家人几次催他回去,他没有听劝,始终坚守在造林工地,带领大家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造林任务。刘刚的妻子常说:“我们家掌柜的就是一个过路的、住店的,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这句话道尽了妻子的无奈和苦衷。刘刚就是这么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他除了到县上开会才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镇上村上。有时在县上开会时间长了,回镇上时都要特意绕道去几个村检查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一年在家里呆不到四五十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他的叔父说:“刘刚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刘刚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党和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工作的根本。”

杏河镇地处贫穷落后的白于山区腹地,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1125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全镇18个村有一半未通自来水,偏远的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20%的村民小组不通电,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面对困境,刘刚没有退缩。调任杏河镇镇长后的第一天,他就到全镇面积最大、位臵最偏远的狼岔咀村调研。这个村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13个村民小组260户散居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三道岭四条沟里,自然条件恶略,群众生活艰苦,曾流传着“吃死肉,穿旧衣,春秋两季锅无米”的说法。如此贫困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刘刚扎根基层、帮民解困的决心,增强了他改变当地群众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半个月里,他跑遍了全镇18个村91个村民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八年来,他跑遍了杏河镇的山山峁峁、村村组组,对全镇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民情日记写了厚厚十几本。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与刘刚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我入党不图名、不求利,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甘当为民解忧、帮民致富的忠实公仆。

二、心系群众,守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刘刚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吃水难、行路难、居住差,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跑县上市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狼岔咀村寺壕沟村民小组流传着一个说法:“寺壕沟的娃娃,认不得爸爸。”32户150多口人吃水仅靠4公里外深山沟里的一处泉水,每家壮劳力天不亮就赶着毛驴去驮水,驮完水下地干活到天黑才回家。在争取到寺壕沟村人饮水工程项目后,刘刚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实施,他连天蹲守工地指挥,带领打井队勘探选点,协调架设电路,为村上打了2口500多米的深水井,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把人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了!”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杏河镇不像有些地方,专门拣公路沿线的村子建,搞让人容易参观的所谓“政绩工程”。杏河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布点全是在偏远、条件差、村民急需解决居住条件的穷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的狼岔咀村民小组距镇上20多公里,村民人老几辈子住在距悬崖仅有四五米远的石窑里,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出村路紧贴在悬崖边上。多年来,曾先后有7人不慎坠崖仅有1人生还。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争取把全镇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放在没有通路的狼岔咀村。经过紧张、艰苦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全村29户108人就搬进了开阔、平坦、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居。村民感激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刘书记给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在以刘刚为班长的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杏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吃水难、行路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全镇共打深机井27眼、浅机井156眼,建集雨水窖41处,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成为贫困的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新修通村油路96公里,砂石路170公里,村组通达率达到100%。新修农田1.8万亩,由过去人均不足2亩达到3.4亩。架设高压电线30.8公里,低压配网20.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退耕还林由原来4万多亩,增加到8.6万亩,人均长效补助面积6.5亩。用镇干部的话说,现在的杏河镇基本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11个村29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9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住上了新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刘刚带领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事业投身在农村,处处为农民着想,上门为农民服务,带着感情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办实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不惧上、不惟本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细致考虑项目建设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县委农工部统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群众觉得县上的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不愿意选择。为此,刘刚与时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的叔父还发生了分歧,两人因工作把关系闹僵了。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是人老几辈的大事,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把房建好。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他积极进行上下对接,根据村民意见,对县上的方案进行调整,亲自搞设计、做规划、为每一处建设点都确定了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在中庄村新村建设中,刘刚带领镇上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设定程序,民主议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从规划、平地、选料、选择工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议定事项,做出会议记录,由村民签名按手印认可。在牛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刘刚和镇干部不辞劳苦,精打细算,带领村民代表三上银川、四下西安,购回价廉质优的建筑材料,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3000多元。在枣湾村移民搬迁中,他每天到村上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就连建设三圈一厕、沼气池和蔬菜弓棚的设计,行道旁绿化花木品种选择、栽植行距株距确定,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当他得知3户残疾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建设新居时,主动多方协调资金,为每户资助2万元,各建一间新房。一些原来住在窑洞里几乎过着原始生活的村民,几辈人做梦都想不到一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用太阳能洗澡、享用现代家电的好日子。他们感慨地说:“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在建好新村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后,刘刚又带领干部多方筹资为每家每户送去了100只鸡、2头猪,建起了棚菜。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加长收益链,设法解决群众缺钱花的问题。

多年来,刘刚团结带领一班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送来十面锦旗牌匾,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等话语。刘刚却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把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原原本本贯彻了、落实了。没想到群众给我们干部如此高评价。人说的成就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舒服感”。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农村基层的20多年里,刘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坚持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向书本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成为一位懂政策、有技术、知市场、行行通的复合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些涉农部门的领导说:“做农村工作刘刚是个好把式,不论放到哪个岗位上他都能胜任。”他用心工作,用脑干事,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时,当发现部分地块苗木参差不齐,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出现反复。为弄清根源,刘刚将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和兔粪带回镇上,反复对比分析,终于查清瞎狯、兔子咬死幼树、栽植方法和部分树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时在所有地块进行了补载适生树种、投药捕杀瞎狯、野兔,促使全镇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时,他先成为行家,带领乡镇干部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植。为了保证每一颗树通风透光,他用“勾股定理”教农民定株定行。

在农村工作中,刘刚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面积不实、虚报冒领、“活人栽死树”等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困扰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也在群众中造成矛盾,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刘刚带领镇干部对全镇进行了一次退耕还林面积集中普查核实,创新方法,在全镇推行七人签字、层层把关的做法。为了确保造林面积准确无误,镇上规定,在农户造林面积核实单上,必须由户主、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以此作为兑现钱粮的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创出了新路。在2005年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他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把移民搬迁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坚持山、水、田、林、路、住宅和产业综合配套,一步到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山区农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

刘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一股子创优质、争第一的劲头,特别是在他担任杏河镇党委书记后,坚持“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名镇、科教强镇”的发展思路,杏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杏河镇在全县乡镇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如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个建规范的集贸市场,第一个在镇街道划停车位,第一个在全镇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等。近年来,全镇新建苹果园5548亩,老园改造800多亩,新建日光温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沼气557口,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为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刘刚2003年千方百计协调征地26亩、贴息贷款180万元,全力扶持建起陕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商品猪、种猪、培育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兴强生态养殖厂,并以此为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猪户400多户3000多头。目前,全镇发展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非公有制企业200多户,去年产值达3900多万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53元。

四、以身作则,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

在乡镇工作的20多年里,刘刚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真真正正沉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际指挥、带头苦干。杏河镇干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身绿色迷彩工作服。刘刚介绍说,穿上迷彩服好处太多了,防雨、宽松、耐脏、便宜、好干活,好与农民打交道。刘刚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国家干部,而是和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民中间,工作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一脸黑,一身土,与农民在一起没有两样。每次下村,群众对刘刚都很亲热,主动围绕过来说长道短,许多村的老人和孩子都认得这个皮肤粗糙、古铜脸色的刘书记,记住了随他跑村子的吉普车号。刘刚干工作很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有的村子天天跑。在2005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刘刚天天上山爬坡检查指导,对全镇上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了如指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每一个示范点都派有干部蹲点,刘刚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亲自把关,正是这种沉下去的扎实作风,是全镇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年度工程,没有抛下一个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走进刘刚的办公室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他的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穿的棉衣、毛衣、单衣,在他及镇长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把“家”安到了办公室,全镇机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雷厉风行、立说立办、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刘刚的显著特点。刘刚是个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质量,从不拖拉、不敷衍。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他一一制定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项落实到人‘亲自跟踪督查。镇村干部和群众说:“刘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2008年在镇区街道拓宽改造中,拆迁工作阻力很大,为加快工程进度,刘刚忙里忙外累得病倒了,但他还是连续几天打着吊针召开协调会,带领群众深夜挨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个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能按时吃饭,使刘刚患上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镇干部忙拉他到县城治疗,但病大紧一过,他又返回镇上投入工作。

熟悉刘刚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刘刚身上依然保持着善打硬仗,敢于攻坚的军人作风,下属说他是“狮子的吼声,黄牛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05年,针对部分村财务混乱、石油征地款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群众上访问题,他带领镇干部全面清理了18个村的财务,先后对5名挪用征地款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纪律处分甚至撤职处理。这件事情,在全镇和全县震动很大,既教育了村镇干部,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作为班长,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刘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刚总是甘当标杆,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别人。他对班子成员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让他们放手干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支持。在刘刚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思想上合力、工作上分工、行动上合拍的良好作风。对待干部,刘刚做到了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他经常和干部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自己值班,让副职和其他干部回家休息。刘刚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他任杏河镇党委书记以来,先后向县委推荐使用干部23名。县上其他乡镇与机关的年轻干部认为杏河镇是干部干事成才的平台,争相要来这里工作。为了给干部职工创造高效方便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乡镇工作,在刘刚的提议下,镇上给每个副职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办好镇机关职工灶,迎来送往全在机关灶上吃,机关干部每顿饭只收一元钱;在镇机关院内安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搞好干部健身娱乐活动。去年他从延安参加培训回来,自己掏钱给班子成员每人买了一双布鞋。他说,“镇干部常年穿军用胶鞋下村捂脚,回到镇上穿舒服。”刘刚对下属到位的关心,让下属感到无比。他还召开班子成员家属廉政会,教育家属人人争做“廉内助”。2007年乡镇换届中,他的堂弟当时既是镇党委文书又是后备干部,但在党委上报填写意见中,在同等条件下他竭力优先推荐其他3名干部。刘刚对干部的关心、激励,凝聚了人心,这个团队成为群众认可的有活力、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最佳团队。

刘刚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实体现者,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本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高尚情操。通过调查了解,县、镇、村干部及群众对刘刚这个先进典型公认度高。大家一致认为,刘刚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典型生动,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学习、宣传刘刚同志,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7篇:杜洪英先进事迹

浙江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先进事迹

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从山东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至今已31年。一名普普通通的档案员,成了数千万党员的优秀代表、全国组工干部的学习榜样。

朴实之中有华章,平淡之中见精彩。杜洪英的可贵之处,正是她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2009年10月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今年4月,杜洪英作为全国组织系统的两名代表之一,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位爱岗敬业的档案员

在不少人眼里,杜洪英是个守旧的人。

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坐一坐,你就会发现,吱吱响的空调用了五六年了,发灰的旧地毯用了十多年了,褪色了的办公桌已用20多年了。当然,最旧的,还数那台西湖牌缝纫机,算起来“工龄”快30年了。

当然,令人印象更深的,还在于杜洪英坚守了30多年的老规矩:担心外来人员鞋底带来湿气,进档案室前必须换上拖鞋;外来人员在查档案时不能喝水,避免水滴弄湿档案;档案室里的温度和湿度,永远处于恒温恒干状态。为了保护档案,杜洪英不允许有人破例。

杜洪英的守旧,还表现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

刚到玉环参加工作,杜洪英发现部里的档案就散放在几十只旧的木箱子里,有的见头不见尾,有的见尾不见头,翻一翻,没有几份是完整的。杜洪英下决心把它们全部补全。

“补齐这6000多份材料,实在是不容易。”杜洪英说,对玉环人来说,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但对一个北方人来说,到鸡山、海山等海岛去,坐一趟船就是遭一趟罪。“一坐上船,我就开始吐,最后连黄胆水都吐不出来了。同事们见状,纷纷劝我别再出门,材料由乡镇干部带上来好了。”

但杜洪英坚决不肯,这倒不是她不相信别人,只是考虑到一些材料甄别,只有自己亲眼所见后才更加放心。杜洪英说,在档案材料鉴定方面,她认为还是保守一些更为妥当。就这样,花了3年多时间,杜洪英硬是把涉及玉环全县6000多名干部的档案,全部给补齐了。

很难相信,就是这么一个守旧的人,身上还有无数创新潜能,硬是把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搞得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在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室,有一扇铁门,随着岁月流逝,门框与铁门 - 1 -

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看到这一情况,杜洪英灵机一动,请人在边上钉上了一圈橡胶密封条,结果门框与铁门又能严丝合缝地关上了。

类似的巧思还有不少。考虑到大雨时水会溅进来,档案室装上双层玻璃窗,墙壁也筑厚几厘米。“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雷雨台风天了。”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搞的几套档案快速查找法。

查档案费时费力是档案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不断摸索,杜洪英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办法。凭借这些方法,查档案的人几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由于简便易行,这些方法已在全省组织系统进行推广。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要退休了。可眼下她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越来越忙。去年,省里要求用5年时间,用全国统一标准对各地所有档案重新整理一遍。杜洪英说,希望自己今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档案管理上,该守旧的守旧,该创新的创新,争取赶在退休之前,加班加点把档案重新梳理一遍,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名刚正不阿的老组工

不论做人做事,杜洪英的热情是出了名的。

“我评上了中级职称后,材料没有加到档案里,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大姐知道后,主动给我打电话,催我补齐材料。我的工资,因此也加了一级。”在县委大院里工作的小张,提起这事,至今一脸感激。

对待工作,杜洪英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整理档案过程中,她发现哪份档案中材料不足,会马上通知对方补齐;档案中情况变动,会通知更新;基层上报的表格,一有差错马上纠正。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她管理的档案,装订规范,材料齐全,次次抽查,次次达到国家级标准。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致使档案散失。杜洪英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

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多份热情,多操份心,别人就少点麻烦,少点遗憾。”杜洪英说,档案无小事,热心顶要紧。

但就是这位大伙口中热情似火的杜大姐,也有固执的时候。

一次,玉环县一位领导向组织部打来报告,要求办理离休手续。自传

里,这位领导写道:“1949年8月15日,我到单位报到上班。领导说明天是中秋节了,单位要放假了,你还是回家吃了月饼再来上班吧。”

杜洪英做事好较真,她向这位领导一打听,才知道这位领导参加工作时间填的是农历,再买来万年历一查,发现这位领导离1949年10月1日前的离休标准,迟了一天。

当杜洪英把这一结果告诉这位领导时,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这时,不少熟人跑来做杜洪英的工作,希望她能够通融通融,照顾一下这位领导,但杜洪英拒绝了。

“态度应该谦让,原则不能退让。”杜洪英说,有些东西,该坚守的还是要坚守。

规矩如石,原则似铁。别小看了杜洪英是个小小的档案员,有时候她的权力还真不小。考虑利益关系,现在的档案中出现了“出生年月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学位越填越高”等怪现象。每当发现这些情况,杜洪英在与对方沟通后,就会坚持改过来。为此,她得罪过不少人。一次,一名干部想改动档案记录被拒绝后十分生气:“看她还能管到退休吗?”杜洪英听后心里笑笑:我偏偏要管到退休。

杜洪英说,对待工作和事业,我问心无愧。

一个淡泊名利的老实人

玉环县委组织部里,流传着杜洪英三拒调升的故事。

一次,是杜洪英刚参加工作时,被借调到地委组织部帮忙整理档案。看到杜洪英态度热情,手脚勤快,部里的一位领导十分满意,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但杜洪英想到玉环这摊子档案没人管,谢绝了。

还有一次,是玉环县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看到杜洪英长期在部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表现出色,就想给她调到一个待遇好的部门去。谁知杜洪英却说,档案工作更适合自己,她又一次谢绝了。

前些年,县档案局一位领导退居二线,组织部领导找她谈话,说准备推荐她到一个能够发挥她专长的领导岗位工作,她又婉言谢绝了。

“父亲是个南下干部,常常教育我们,跟先烈们相比,我们饭够吃,衣够穿,生活够幸福了。相比之下,什么权位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每次有人问杜洪英,她总是这样回答。

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杜洪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来都不局限于个人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一年比一年更出色。

一次,浙江省委组织部派人来玉环抽查档案,偶尔在一份档案的骑缝里发现了一枚订书针,玉环县委组织部当年的档案工作因此没有评上省里先进。面对这一结果,杜洪英非常难过。她花了1个多月时间,把档案室

里的6000多份资料全部检查了一遍,直到没有发现一枚订书针为止。“我高兴的是,这些年,尽管职务没有进步,但档案工作质量却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不比职务比工作,我问心无愧。”

一位和蔼可敬的好大姐

再过两年,杜洪英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与档案打了几乎一辈子交道的杜洪英,回忆走过的人生,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家人太多了。

1997年3月,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希望她抽空回去照顾一下。当时,正值玉环全县机构改革,工作忙,杜洪英没有向部里请假。一个星期后,再次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杜洪英才匆忙赶回了家。她守在父亲的病榻前,忍不往潸然泪下:作为女儿,自己对父母的照顾,实在是太少了。

在一般人的眼里,档案工作是个轻松活。但在杜洪英眼里,档案工作却是个干不完的细致活。为此,她经常晚上加班,总爱把手里的每一份档案整理得完美无瑕。每当工作一忙,不少家务活就摊到了丈夫和儿子的头上。自己业绩的背后,是一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杜洪英一心扑在档案工作上,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家人,也很少有时间回山东老家看望亲人,但对部里的同志,她却胜似亲人。作为部里年龄最大的同志,每当逢年过节,她总是挨家挨户登门看望机关离退休老同志;每当部里同志家有喜事,她总是像家人一样忙里忙外。

县委组织部一位干部的妻子说起杜洪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她怀孕时,每次产前检查,因为丈夫经常出差,杜洪英就帮她记下检查的日期。时间一到,就主动打来电话,并经常陪她到医院检查。孩子生下后,杜洪英又一趟一趟往医院跑,忙前忙后。邻床的病人羡慕地说,你这个“婆婆”,对你可真好。

诚实奉事,真心待人。正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使杜洪英赢得了大伙的敬重。如今走在玉环县委大院,不管是县级领导还是普通干部,不管年龄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熟悉杜洪英的人,都会亲切地喊她一声“杜大姐”。

第18篇:杜洪英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杜洪英,女,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高中文化。

杜洪英同志30多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在档案室的一方小小天地里,始终践行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进步”的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优良作风。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高中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2]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1983年被称为玉环的“转制年”。县里的印刷厂、标准件厂、工具厂等1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170多位厂领导,由于来不及填写干部履历表,致使档案散失。杜洪英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跑到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这170多名厂领导办齐了保留干部身份的证明函。近几年来,这批厂领导要陆续退休了,由于不能提供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县有关部门准备将他们按职工身份办理退休手续。杜洪英获悉这一情况后,赶紧从档案室里翻出证明函,最终替这批厂领导“要回”了干部身份。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

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置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

也许在外人看来,档案室太平静了,甚至平静得有点压抑,但也有不平静的时候。杜洪英深深懂得,干部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党性觉悟,自觉坚持档案工作原则和制度,秉公办事。

为了更好地管住这个“家”,杜洪英修订完善了《查阅档案制度》、《保密制度》和《库房管理制度》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挂在墙上醒目处。这是为了告诫自己,也提醒别人一定要照章办事。

当然,也有碰到过个别人不照章办事的尴尬事。少数干部在填写履历表时,出现出生时间越填越晚,入党入伍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的现象。有些人甚至托亲戚朋友走关系说人情,想擅自改动档案记录。每当碰上这类事,杜洪英始终坚持“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一概回绝,刚正不阿。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找杜洪英,要求把他的干部身份改为职工身份,把档案退回原单位,以便早日退休,让子女顶职,被杜洪英婉言回绝。

“不能让一个投机钻营者得利,也不能让一个老实人吃亏。”这是杜洪英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县委机关工作的小张在评上中级职称后,没有及时将相关材料加到档案中,甚至连他自己都忘了这事,可杜洪英知道后,立即给他打电话补齐材料,他的工资也因此加了一级。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她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

第19篇:杜宏先进事迹(推荐)

《杜宏先进事迹》观后感

2015年12月30日,内蒙古军区伊木河边防连连长杜宏在巡逻途中牺牲,他把人生最美好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献给了伊木河、洒在了边防线,最终化为一座永恒的丰碑,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1岁。杜宏同志牺牲后,内蒙古军区批准他为革命烈士。面对杜宏的离世,战友们还是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他们写下了一封封书信,以此来缅怀与他深厚的战友情。

他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他的事迹、弘扬他的精神,对于我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宏同志是新时期广大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是基层工作者的楷模,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风貌。

第20篇:杜丛航先进事迹

十佳文明示范车材料

出租车司机杜丛航先进事迹材料

杜从航,男,41岁,孝感市合力吉达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驾驶员。自2004年进入出租车行业以来,该同志在出租车服务岗位上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思想积极。2011年,出租车行业党支部换届改选,经过不记名投票,杜从航同志高票当选为出租车行业党支部司机支委,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的哥的姐的充分肯定和好评。2008年杜从航同志所驾驶员的出租车被评为省级百佳文明示范车荣誉称号,2009-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出租车驾驶员。

一、诚信经营,热情服务。杜从航从事客运出租汽车驾驶以来,他热忱地为广大乘客服务,始终把工作标准定在“一切为了乘客方便”这一坐标上。遇到老弱病残,主动下车帮扶,平常没人愿去的巷道窄路,他都能按乘客的要求,将乘客尽可能的送达目的地。打表经营、文明服务,无拒载、甩客、乱收费等违规经营行为。从业9年以来,能始终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没有一次违章行为记录和投诉记录,在经营中,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在为每一位乘客的热忱服务中,展现了良好的职业风采。

二、安全行驶,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行驶是驾驶员的天职,在经营期间,做

到了一年无大小事故,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他行车安全与他的辛劳和爱车是分不开的。每次出车前他都要仔细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修理,配件都要亲自过目,特别在爱车方面,坚持做到“四勤”和“二个不一样”,即勤检查、勤用心、勤清洁、勤维护;白天黑夜一个样、好天气坏天气一个样,出车前,他仔细检查车辆,在途中,密切关注各部位运转情况,收车后,坚持例行检查,每个环节不放过,把车内与车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驾驶室前台放置有序,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保证以最好的车容车貌和车辆技术状况服务乘客,驾驶出租车以来,没有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拾金不昧,乐于奉献。杜从航同志时刻牢记党的教诲,实践着党的宗旨,体现党的关怀,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把小小的车厢当作实现人生目标的舞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至今始终保持“三无”“三多”的记录。“三无”即:无服务投诉,无违纪,违章,无损害消费者利益现象。“三多”即:见义勇为多,拾金不昧多,做好事不留名的多。2008年5月1日,在火车站带了几名乘客到后湖游乐园,乘客下车后直接到后湖游乐园去玩。杜从航发现后备箱有行李箱忘在车上了,他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急时赶到后湖游乐园去找乘客,并将乘客失物及时返还到乘客手中。乘客领到失物感激地对杜从航说:“你真是一位好司机,今天这么好的生意不做,专程来为我送还遗失的物品”,事后才知道,行李箱里不光是全家人的衣服,还有1万元的现金,失主当时拿出500元现金酬谢,被杜从航婉言谢绝了。他说,

这钱不是我应得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能拿昧心的钱。这事只到后来失主打电话给公司表示感谢时,大家才知道。这不是杜从航同志第一次做好人好事,更不会是他最后一次。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做好人好事,收获了坦荡和快乐,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四、崇尚奉献,回报社会。每年高考期间,杜从航同志不仅主动参与爱心送考活动,还积极宣传、引导大家参与到该项公益活动,义务免费接送高考学子,准时、安全地将考生送达目的地,为莘莘学子助力高考。2012年春节前夕,杜从航同志和部分党员司机秉承孝文化,到孝南区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在班组建设中,杜丛航积极参加公司会议,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班组内部管理,团结班组成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杜从航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区出租车驾驶员树立了榜样,展现了新时期出租车驾驶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梦想。

杜晓刚先进事迹
《杜晓刚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