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1 15:02:55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感动中国十大孝子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王凯倾情讲述“孝行”旅程,让“孝心”在师生中代代传承

--- 鄯善县中心小学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孝道”专题报告会

为进一步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11月29日下午,鄯善县中心小学“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孝道”专题报告会在县一中阶梯教室举行,特邀来自黑龙江兰西县的“中国十大孝子”王凯向师生们讲述他的“孝行”之路,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孝道论坛讲座,近500余人聆听了王老师的精彩报告。

在宣讲现场,王凯讲述了自己从2007年—2009年期间,与弟弟王锐自制板车成“房车”,取名“感恩号”,载着八旬母亲畅游祖国各地的经历。其间,他们三人历经严寒、高温等天气,磨破了37双鞋,徒步30多个省,跨越1000多个城市,517天走了37000公里,完成了母亲畅游中华的感恩之旅。

讲座上,王老师用自己多年照顾父母、呵护双亲的故事,他深情的讲述,动人的事迹,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孝道文化的精髓,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王老师用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和挚爱充实了他的心,以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道德的力量影响当代人。

王凯用亲身经历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聆听者,与会者一阵阵感动的掌声长久而热烈地将报告会一次次推向高潮。鄯善县中心小学校长戚静涛由衷地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将循着王凯兄弟俩的足迹,将感恩和孝道传承下去,让‘孝心’在广大师生中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王老师通过课件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场的师生们都在认真地倾听者

王老师与孩子们亲切的交谈

和蔼可亲的王老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第2篇:中国十大孝子

2011中国十大孝子

白秀珍一家:各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的缩影

获奖理由:新疆塔城的这个家庭,七个民族,四世同堂,47口人。和睦相处,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幸福而快乐。是孝道,让这个多民族大家庭成为了和谐的典范。这就他们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白秀珍一家是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7个民族组成,公45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冯思广:用生命证明什么叫人民子弟兵

获奖理由:他是翱翔在蓝天的雄鹰,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树立起一面不朽的旗帜;他是一名孝子,用军人的方式,完成了对人民的承诺!这就是他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驻济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冯思广,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今英雄虽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部队官兵和百姓们的心中。

生命只有一次,他却放弃了,作为一名军人他对生命的理解和担当,让我们为之动容。冯思广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证明什么叫人民子弟兵。

伊能静:把大孝之心奉献国家

获奖理由:她跨过海峡,奔走在祖国的大地上,她执着于自己对慈善的追求,把爱撒播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如今,她怀着希望与梦想,仍在路上。这就是她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伊能静,演艺界慈孝代表。20年前当她用纯净的歌声被我们所认识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女孩已经在用单薄的肩膀支撑起困境中的家庭。汶川地震,伊能静为震区募集了1200万元的物资,她自己也捐了15万元五元人民币,其中的5元人民币是儿子哈利捐的。伊能静用行动告诉儿子把大孝之心奉献国家!

彭登怀:川剧变脸大师

获奖理由:在川剧表演的舞台上,他是大师;在古稀之年的父母膝下,他是孝子。他身体力行的让孝的光芒照耀在舞台上和生活中。这就是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作为新川剧的代表人物,彭登怀曾经登上国际舞台,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一个儿子,他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彭登怀因其精湛的变脸技艺成为国际知名的“变脸大师”。因收著名艺人刘德华为徒而名噪一时,还曾在电视剧《笑傲江湖》中扮演金庸笔下的青城派帮主余沧海,并先后赴32个国家地区、为49个国家元首展示“中国一绝的魔幻与神奇”„„不凡的经历,使彭登怀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一切传奇的开始,就在家乡四川资阳祥符镇的茶馆里,在父亲的肩头上。

怀揣着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彭登怀很快在事业上崭露头角。经过潜心研究,他成为川剧变脸表演的领军人物。对彭登怀来说,变的是舞台上的脸谱、事业上的成就,而不变的,则是他对父母的拳拳孝心。当父亲在78岁高龄因病去世后,彭登怀把所有的关心都放在了母亲身上。出太阳的话,彭登怀会把我的妈妈背到院子里边来,用两三盆水给她泡啊,她那个小脚里边,那个趾头第一个很臭,我就跪在地上给她剪趾甲,给她修脚趾。她说儿子我的脚太臭了,我说你是我的妈妈,怎么会臭呢?你小时候给我洗尿片洗屎片的时候不臭吗?一样的会(臭)。每一年我都会给她这样做,我就有一个愿望,让我妈妈高兴。

在母亲的心里,让她欣慰的,是儿子的孝顺,更让她高兴的,还有儿子在事业上的成功。1999年,彭登怀应邀到新加坡表演,创下了25秒变脸14张、回脸4张的世界吉尼斯纪录。然而,他也因此留下了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上妈妈最后一面。

失去了挚爱的双亲,彭登怀却从没忘记父母的遗训。彭登怀说,我爸爸教育我三个字:孝忠善。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忠诚,与人为善。我经常想我自己没有父母,社会上别人还有父母嘛,我要把我这个爱心,要奉献到别人的老人身上去。如今的彭登怀开始把事业重心转向慈善,他担任着四川省慈善大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先后呼吁60多家企业为四川贫困地区捐款300万元。在“变脸大师”之后,彭登怀更希望能成为“慈善大师”,对于“孝”,他有着经历风雨后更透彻的理解。

彭登怀自己说,孝道不仅仅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关键是要有爱心,要有孝心。所以我就想,把我这颗爱心把它放大,实实在在的,后半生作为我的重要的事。大家都知道彭登怀在这样做,我相信会影响面大一点,共同的人多一点就最好了。

彭登怀在舞台上是一个艺术大师,在生活中跪在母亲膝下为她剪脚趾甲,你的孩子能做到你做的这一切吗?

顾霖:小细节塑造大城市文明

关键词:十大孝子顾霖山东电视台

上海青年志愿者联盟由一群80、90后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以敬老爱老助老的名义,从四面八方凝聚在这面爱的旗帜下,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他们向老人伸出充满善意的双手,在每一张不同的面孔后面,都有一颗同样真诚的心在跳动!他们用一个个微小的细节,塑造着这座大城市的现代文明。

顾霖,29岁,上海青年志愿者联盟组织者。一个80后年轻人,工作时无意中通过和老人的接触,感觉到对老年人关心的重要,于是他辞掉原有工作,经常跑到养老院,倾其所有精力研究老年人晚年生活快乐的方法。通过自己的策划、助老实践,逐渐设计一整套老年人日间服务的内容服务和管理系统,并在与老年人互动中,研究设计了一套“老年痴呆倾向干预方案”。与此同时,他召集组织社会中的知识型志愿者,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与社区老人形成互动。2年时间,他已经为老年工作拿出十几万积蓄。

10岁女孩刘梦怡:稚肩撑起重残哥哥的天

获奖理由:孝不分年龄,孝不分男女。稚嫩的肩膀担负着孝的责任,花一样的女孩传递着爱的真谛。对兄长8年无怨无悔的照料,是一个10岁女孩对父母孝心的最大体现。这就是她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一份温暖的手足亲情,一份默默无语的承诺,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没有惊天动地,却让人热泪盈眶,没有豪言壮语,却令人难以忘怀,兄妹情深,笑对生活,当一个小女孩能够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希望时,我们有理由说一声“了不起”!

刘梦怡出生在一个下岗工人之家,青岛市四方区洛阳路第二小学学生,哥哥从小患有脑瘫,家庭生活也非常困难。从两岁起,刘梦怡就成了妈妈照顾哥哥的小帮手,学会了给哥哥倒便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哥哥无论是喝水、吃饭,还是看电视都用手势告诉刘梦怡。为了让哥哥有钱看病,她还努力拍戏赚钱,参与了十余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

沙拉: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中国老年人

获奖理由:爱,不分肤色;孝,超越血缘。这位61岁的中国籍犹太人正搀扶着90岁的继父走过生命的温暖历程,她是中华孝道的国际传播者。这就是她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61岁的沙拉,精通几国语言,能说很多方言。如此身份、如此年龄的沙拉,却有着人们想不到的另一面,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做着一名普通的义工。每天为医院调整秩序,为老人排解忧愁,为病人端茶送水。3年了,无论多忙,她每周二或者周四都要来医院一次,从未间断过。在沙拉的家里,还住着以为年近90的老人,这个老人是沙拉的继父,虽然继父的子女都在上海,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是老人却更喜欢住在沙拉这里。沙拉对老人照顾周到,还特意雇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继父。沙拉回到以色列受到了拉宾的接见。

现场主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上面清楚地写着沙拉是一个中国人。在沙拉的身上,我们看到:孝,其实可以跨越国家和民族的一切界限,这就是善良和爱的力量,这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沙拉现场即兴深情朗诵了诗歌《我的中国心》:

我可以选择阿尔卑斯, 仰望峰峦的白雪缅怀我的生父;

或者,我也能选择耶路撒冷,跟随朝圣地祈祷祭奠我的先祖。 但是,我选择中国!

选择黑眼睛的黄种人做我的丈夫,选择扬子江畔东海之滨安家落户。 因为,我眷恋神州大地的一草一木; 因为,我崇敬恩重如山的中华民族!

慈善达人陈光标:用高调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获奖理由:他心中有大爱,他是中国裸捐第一人,他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慈善,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慈善传奇。他以大孝行天下,以实际行动感召无数人对孝的奉献!这就是他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在签名板上,大大地写上“我是中国第一大孝子”;在领奖台上,铿锵有力地放言“这个奖我当之无愧”;听说济南至少有80%的人认识他,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这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一个走到哪里都引起一片“侧目”和哗然的人物。

在领取“十大孝子”奖杯并发表获奖感言时,陈光标语出惊人:“我高调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和爱心,希望更多富人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这个奖我当之无愧。我甚至超越了这个奖!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父母,就是亲生父母、祖国和地球。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爱、保护我们的祖国和地球,感恩我们的三个父母。”

他自豪地说,自己全家四口人,孩子一个叫陈环境、一个叫陈环保,自己的外号叫陈低碳,妻子叫张绿色,所以环境、环保、绿色、低碳都在他们家。之后他又现场表示,对于今年和明年获奖的“十大孝子”,他个人都会奖励他们一笔现金。

浙江农民马福建:五百多位老人的好儿子

获奖理由:他是一个农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但是他却用14个春夏秋冬的坚守,温暖了500多个老人夕阳的天空,他让孝成为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面旗帜。这就是他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马福建,一位普通农民,以卖鱼为生,日子本来平静,却因为一个来鱼摊买鱼的老人,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开始设立德清县公民道德草根奖“孝敬父母奖”,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分给孝敬父母的子女。再后来,他的家里住进了越来越多的陌生老人、有智障的,有偏瘫的,还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先后收养了几百老人,很多都是免费照顾。他的家慢慢变成了德清县老年乐园。他将自家一幢3层的楼房腾出来改装,全家人住进14平方米的阁楼。为了更好地传扬孝文化,马福建写信给温家宝,提出想要建立老年人扶养技能培训,并得到了支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老人都能健康快乐。

黑龙江孝子王凯王锐自制“感恩号”载母看中华

获奖理由:一个母亲,两个儿子,37双磨破的鞋,跨越600多个城市,135天走过3万7千公里,这一段感恩的旅程,铸就了中国孝子的典范。这就是他们孝行天下,情传万家的理由!

十大孝子王凯王锐兄弟,他们是工人孝子的代表,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满足晕车的母亲的旅游梦想,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自制“感恩号”板车,徒步拉着年近八旬的母亲,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行走共计37000里路,游遍全国,今年还到了台湾。这一路非常辛苦,也非常传奇,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沿途很多人,他们的旅程也被称为“孝行天下”。

推荐第3篇: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黄香故里”云梦泽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在XX县城管大队,干部、职工以及街道群众中都相互传颂着一句佳话:“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普普通通的十四个字,却演绎出一位当代孝子的感人事迹。33岁的张闻斌是县城管大队市容管理中队的一名普通干部,爱人是义堂镇十里铺乡卫生所护士,女儿在读小学。母亲于2001年去世后,家里还有一位患有间歇性自闭症失业的弟弟、一位患精神分裂症辍学的妹妹和一位70岁高龄的老父亲。作为唯一的顶梁柱,维系这样一个普通且不幸的家庭,张闻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一份关爱残疾弟妹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妹中排行老大的张闻斌从10岁开始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体弱多病的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学习,课余还要帮爸爸料理水果摊上的小本生意;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1993年,妈妈经确诊身患癌症,父亲贩卖水果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贴补弟妹读书和母亲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学子的张闻斌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1994年,张闻斌广水中专园林绿化专业毕业,以优异成绩被云梦县城管大队录取。张闻斌参加了工作,国家每月发工资这一喜讯给多灾多难的一家带来了希望。刚参加工作的张闻斌第一次领到工资290元,一分不少的全部贴补了家用生活和母亲医疗。从这时起,19岁的张闻斌就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在张闻斌母亲身患顽疾久卧床榻的9年中,他差不多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可是他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母亲寻医问诊、扶伺年事已高的父亲、给予弟弟细心的照料,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自己却拖到28岁才成家。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母亲住院期间,他每天都是尽职尽责的处理完辛苦繁重的城市管理工作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母亲,向医生细致的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给女儿吃,总是送来让老人吃。为工作操劳、为家庭操劳,张闻斌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曾有人叹息他说:“你太累了,给病母请个保姆,你也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回答“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把我养大,我做这些事,尽这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还不放心呢,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母亲癌症晚期已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但张闻斌一如既往地和妻子天天坐在老人身边给予安慰,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给老人讲以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直到母亲去世,认识他的人都说;“久病床前他是孝子”。1999年,张闻斌的弟弟张闻彦患上间歇性自闭症失业,之后不久,妹妹张海燕也因家庭负担等诸多原因患上精神疾患,放弃了学业。9年的时间,他费尽心思,四处求医问药,利用休假时间跑遍了省内各大医院,向专家教授请教,自己却省吃简用,压缩开支为弟弟和妹妹筹备医疗费用。医生告诉他,说弟弟、妹妹的症状治愈的希望很小,你已经尽心尽力了,张闻斌却固执地说:“兄妹情深如同手足,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就要尽到做兄长的全部责任,哪怕倾家荡产”。2004年,病情稍有好转的妹妹经张闻斌一手操办远嫁外地。至今,弟弟一直留在身边同吃同住,生活上给予尽心照料。

推荐第4篇: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黄香故里”云梦泽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在xx县城管大队,干部、职工以及街道群众中都相互传颂着一句佳话:“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普普通通的十四个字,却演绎出一位当代孝子的感人事迹。

33岁的张闻斌是县城管

大队市容管理中队的一名普通干部,爱人是义堂镇十里铺乡卫生所护士,女儿在读小学。母亲于2001年去世后,家里还有一位患有间歇性自闭症失业的弟弟、一位患精神分裂症辍学的妹妹和一位70岁高龄的老父亲。作为唯一的顶梁柱,维系这样一个普通且不幸的家庭,张闻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一份关爱残疾弟妹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妹中排行老大的张闻斌从10岁开始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体弱多病的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学习,课余还要帮爸爸料理水果摊上的小本生意;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1993年,妈妈经确诊身患癌症,父亲贩卖水果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贴补弟妹读书和母亲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学子的张闻斌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1994年,张闻斌广水中专园林绿化专业毕业,以优异成绩被云梦县城管大队录取。张闻斌参加了工作,国家每月发工资这一喜讯给多灾多难的一家带来了希望。刚参加工作的张闻斌第一次领到工资290元,一分不少的全部贴补了家用生活和母亲医疗。从这时起, 19岁的张闻斌就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在张闻斌母亲身患顽疾久卧床榻的9年中,他差不多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可是他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母亲寻医问诊、扶伺年事已高的父亲、给予弟弟细心的照料,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自己却拖到28岁才成家。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母亲住院期间,他每天都是尽职尽责的处理完辛苦繁重的城市管理工作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母亲,向医生细致的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给女儿吃,总是送来让老人吃。为工作操劳、为家庭操劳,张闻斌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曾有人叹息他说:“你太累了,给病母请个保姆,你也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回答“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把我养大,我做这些事,尽这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还不放心呢,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母亲癌症晚期已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但张闻斌一如既往地和妻子天天坐在老人身边给予安慰,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给老人讲以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直到母亲去世,认识他的人都说;“久病床前他是孝子”。

1999年,张闻斌的弟弟张闻彦患上间歇性自闭症失业,之后不久,妹妹张海燕也因家庭负担等诸多原因患上精神疾患,放弃了学业。9年的时间,他费尽心思,四处求医问药,利用休假时间跑遍了省内各大医院,向专家教授请教,自己却省吃简用,压缩开支为弟弟和妹妹筹备医疗费用。医生告诉他,说弟弟、妹妹的症状治愈的希望很小,你已经尽心尽力了,张闻斌却固执地说:“兄妹情深如同手足,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就要尽到做兄长的全部责任,哪怕倾家荡产”。2004年,病情稍有好转的妹妹经张闻斌一手操办远嫁外地。至今,弟弟一直留在身边同吃同住,生活上给予尽心照料。

母亲在世的几年,弟弟和妹妹精神上的疾患无疑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压力和重担全由张闻斌一个人承受,父亲看在眼里疼儿在心里,他不愿意增加儿子的麻烦和负担,执意不顾年事已高,要去武汉当搬运做苦力,想为妻子和儿女治疗出点力。作为一个孝子,张闻斌死活也不答应,和妻子一道苦劝父亲打消顾虑,把老人留在身边安度晚年。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尽孝了,他每天都嘘寒问暖,耐心服侍,从不马虎。担心老人寂寞,特意买回收音机,还在他床边放置了一台电视机,节假日还安排妻子、女儿和弟弟陪父亲聊聊天、逛逛街、做一手可口的饭菜改善下老人的生活,和老人相处得其乐融融。老父逢人便夸:“闻斌也不容易啊,我这个家全亏了他

”。

张闻斌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尽心,他还经常关心看望岳父岳母,每逢节假日,他总要接老人到家里玩,遇到有老人那边有事情,他经常是忙完这边的家,立即赶往那边的家。岳父岳母逢人就说:“女婿比自己的姑娘还要孝顺”。

张闻斌不仅孝顺老人、关爱弟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还对周围的老年人特别关心,谁家的老人有

什么困难,他都尽力帮助,他经常帮助街坊邻居的孤寡老人换煤气、做清洁、送衣物,赢得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在单位,张闻斌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骨干,在领导和同事中享有较好的口碑。

斗转星移,张闻斌坚持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身患疾病的母亲,细心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弟妹,还积极关心帮助邻居,成为街头巷尾传诵的佳话,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好孝子,是单位领导、同事学习的好榜样。

推荐第5篇:感动中国孝子篇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推荐第6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

一、朱光亚,为新中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荣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朱光亚):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二、刘金国,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曾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河北省优秀人民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廉政公仆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记个人一等功。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 颁奖词(刘金国):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三、杨善洲,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善洲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88年6月退休以后,杨善洲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四、吴孟超,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吴孟超):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五、张平宜,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已久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价张平宜: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张平宜):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1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六、吴菊萍,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吴菊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七、胡忠、谢晓君夫妇,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胡忠、谢晓君):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八、阿里木,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2002年~2010年这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阿里木):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九、孟佩杰,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是山西临汾隰县人,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众多网民。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一位网民写道:“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运前,我们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网民“与同”在为孟佩杰写的诗《致最美女孩》中这样写道:“„„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有着瘦削却有力的肩。年少的你,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他们说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年少的你,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是寒风中母亲心头的那份暖„„”8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刘芳英说,“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转眼间12年过去了。刘芳英说:“12年来,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我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 2 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睡觉。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刘芳英“很庆幸”当年收养了孟佩杰:“当时想收养孩子,但又觉得与5岁的孩子不易培养感情,后来经不住孩子生母的一再请求,决定收养她,没想到这成了我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说起往事,说起12年来孟佩杰遭的罪,刘芳英泣不成声:“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下辈子还给她做母亲,我一定报答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孟佩杰):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辛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充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十、刘伟,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断臂钢琴师”、音乐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刘伟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008年,与刘德华共同为奥运加油,合作歌曲《天意》。2010年,摘得东方卫视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2011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中国名曲《梁祝》,受邀前往英国伦敦与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会面。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刘伟):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泪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交换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推荐第7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

感动中国事迹: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感动中国事迹: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感动中国事迹: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4、\"雷锋传人\"——郭明义:

感动中国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5、大荔军人舟曲之子——王伟

感动中国事迹: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6、草原曼巴——王万青

感动中国事迹: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感动中国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8、三栖尖兵——何祥美

感动中国事迹:

自电视剧《士兵突击》在中国播出以来,关于狙击手的种种故事一直是民众的热门话题,而现实中的狙击手要比虚构的冷酷杀手要“柔情”得多。

将到而立之年的上士何祥美已是一个4个多月大孩子的父亲。每天在训练之余都要给家人电话或短信问问小孩的成长情况。

担任过何祥美所在部队狙击手集训队队长的郭依衡介绍说,何祥美好奇心强,爱钻研,经常订阅电脑书籍和杂志,现在已经从一窍不通发展为电脑的行家里手。

“平时,他还喜欢摸摸吉他,现在居然弹得有模有样了,”郭依衡说。在部队的十年时间里,何祥美不仅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向神枪手的转变,也完成了自己从初中文化到大专文凭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何祥美已经是一名精通枪械,能够潜水并能在空中操纵新型装备的三栖战士。何祥美告诉记者,驱动他成长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念。“一名狙击手最重要的是忠诚和信念,”他说。

曾是何祥美第一任连长的柴道国说,从士兵到尖兵,何祥美的经历,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各级领导战友的关心和他自己的勤奋好学。

何祥美所在南京军区某部副政委朱永和介绍说,何祥美的成就体现了这几年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的成果。他说:这个兵很全面、很冷静。人民群众希望看到这样的士兵。而这几年部队训练抓得紧,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领域不断拓宽。他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军队,推进军事转型是要让人民睡得安稳、过得踏实。

朱永和说,作为“80后”的一个兵,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有狙击手的灵性,而部队里像何祥美这样的士兵很多。他们民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提意见,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发展、建设。

崇尚不断学习的何祥美正在自学大学本科课程。他入伍时,部队里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2009年12月,13万“80后”、“90后”大学生跨入军营大门,为和平之师带来一抹靓色。

面对未来,何祥美对记者说:很珍惜留在部队的机会,部队的需要才是最大的光荣。同时,他表示很想去国外交流学习,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9、“最美”洗脚妹——刘丽

感动中国事迹: 小时候,她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被人称为“洗脚妹”。她省吃俭用,把工资分成三份,除去自己开销,一份寄给父母,一份资助贫困学生。 10年来,她用辛辛苦苦洗脚打工挣的钱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这位80后的颍上女孩叫刘丽,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当选2010年安徽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后,记者面对面专访刘丽,感受了她的遗憾、挣扎与梦想。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感动中国事迹: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推荐第8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到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事迹材料 www.daodoc.com)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推荐第9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__感动中国人物_人物事迹_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 感动中国人物2012 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 感动中国人物2012 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评选结果14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揭晓。

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是:科学泰斗钱伟长,“舟曲之子”王伟,“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雷锋传人”郭明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最美”洗脚妹刘丽,“三栖尖兵”何祥美,“玉树铁汉”才哇以及“警界保尔”孙炎明。

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了三个群体,他们是: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以及中国志愿者群体。

●科学泰斗 钱伟长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舟曲之子 王伟

王伟,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2010年8月7日晚,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

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雷锋传人 郭明义

郭明义,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 180多名特困生,而他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斗室里。

●最美洗脚妹 刘丽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为了“生计” 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刘丽资助人数现在固定有37个。

●草原曼巴 王万青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1968年从上海

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信义兄弟 孙水林孙东林

孙水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孙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出发了。次日凌晨,由于路面结冰,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枪王 何祥美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英雄翁婿 王茂华谭良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面对大火的无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三

入火海,舍生忘死,救出六个孩子。生与死关头,他们义无反顾,用朴实的行为、无声的壮举诠释了什么叫崇高、什么叫伟大。

●警界保尔 孙炎明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做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

●康巴铁汉 才哇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才哇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

推荐第10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

1\\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为新中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我国核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

1\\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为新中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刘金国:现任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曾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河北省优秀人民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廉政公仆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记个人一等功。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

颁奖辞: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3\\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吴孟超,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颁奖辞: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4\\跨越海峡的爱心张平宜,致力于四川省.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教育事业。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已久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价张平宜: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颁奖辞(张平宜):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5\\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颁奖词(吴菊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6\\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7\\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2002年~2010年这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颁奖辞(阿里木):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8\\照顾养母12年的孟佩杰: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是山西临汾隰县人,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从此, 8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

刘芳英说:“12年来,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我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睡觉。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

刘芳英“很庆幸”当年收养了孟佩杰:“当时想收养孩子,但又觉得与5岁的孩子不易培养感情,后来经不住孩子生母的一再请求,决定收养她,没想到

这成了我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说起往事,说起12年来孟佩杰遭的罪,刘芳英泣不成声:“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下辈子还给她做母亲,我一定报答她。”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一位网民写道:“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运前,我们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颁奖辞(孟佩杰):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辛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充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9\\让全世界见证奇迹的无臂钢琴师刘伟,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断臂钢琴师”、音乐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刘伟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008年,与刘德华共同为奥运加油,合作歌曲《天意》。2010年,摘得东方卫视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2011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中国名曲《梁祝》,受邀前往英国伦敦与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会面。

颁奖辞(刘伟):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泪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交换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10\\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杨善洲,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原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杨善洲的两个女儿代父领奖。

颁奖辞(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第11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

【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2、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1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3、吴孟超: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

【颁奖词】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事迹】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

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

4、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事迹】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去年,刘伟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2

5、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事迹】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在任期间,面对家属“农转非”的多次机会,杨善洲要么直接推脱,要么将申请表藏进抽屉,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大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到了退休的年纪,组织上想安排杨善洲去昆明安享晚年,他又一次婉言谢绝。

长期乱砍滥伐,大亮山生态受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我要为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冲着这句承诺,杨善洲在卸任后一头扎进了荒草丛生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希望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自那以后,杨善洲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每天从早忙到晚,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老书记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栽到大亮山上,他甚至跑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积少成多,用马驮上山。

担任林场负责人的20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只肯接受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他为林场争取了近千万资金,却从未私自动过一分钱。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杨善洲带领工人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87%,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

6、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

【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事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辈子,阿里木都不会忘记刘老二,这位素昧平生的酒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借了100元给他。一次微不足道的义举,让阿里木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也成就了后来那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热情风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

如此吝啬为那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扑灭了一次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随即冒雨送去了5000元„„

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这么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处处都有阿里木资助过的对象。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羊肉串可以赚3毛钱,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7、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3 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事迹】初见张平宜,打扮时髦,举止优雅,没有任何理由将她与四川麻风村的“疯婆娘”划上等号。唯有事实,才能颠覆印象。在凉山州越西县的大营盘村,当地人都认识这位台湾来的“张阿姨”,她每年都会来:把辍学的孩子“抢”回学校、为征地与政府官员吵架„„衣食无忧的张平宜,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我是一个金牛座的女人,热情固执,会为正义两肋插刀,为理想勇往直前。”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1999年进驻大凉山采访麻风村现状,目睹被遗弃的病人与无知的眼神,她决定亲手改变这个群体后代的命运。

在麻风村小学教了12年书的民办老师王文福打算转行了,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张平宜出面挽留,“你千万别走,我来想办法。”为了筹款,她写文章、做演讲,甚至在圣诞夜的街头卖蜡烛。2002年,破落的麻风村小学盖起了6间砖木结构的教室与2间学生生活用房,这是张平宜用30万元善款换来的。

腼腆的孩子露出了笑容,她继而又萌生了更大胆的想法。2003年,张平宜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创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打造大营盘村的希望工程。十余载的奔波与操劳,张平宜在大凉山当地建立了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营盘也于2005年成为正式的行政村。

麻风村走出的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他们的出路,张平宜委托弟弟在青岛的工厂建立了职业培训中心。在那里,孩子们白天学技术,晚上学文化。张平宜最看重英语与电脑,以及完善的人格教育。

“在学校坡地高处兴建一座书香亭,亭子四周要种蔷薇,花季时蔷薇灿烂绽放”。这是张平宜的浪漫情怀,她想象自己坐在那里听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与友人诉说大营盘的前尘往事。

8、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事迹】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励志电影

www.daodoc.com)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4 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9、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事迹】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10、刘金国: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事迹】回忆起“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5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6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7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丽莉事迹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7、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迹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8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8、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迹

《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9、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月华、艾起事迹

《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9 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10、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罗阳事迹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0

第12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

——报国心皎洁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男),退休高级教师孙丽娜(女)夫妇;

——为霞尚满天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 ——量与江海宽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4,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5,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同桌妈妈陶艳波; ——爱子心无尽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 ——忠臣印寸心

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7,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 ——忘己爱苍生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8,: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最孝女儿朱晓晖; ——仁孝行于家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9,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 ——忧国不谋身

颁奖词: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10,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获奖名片】——和风春满院

颁奖词:“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家,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第13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

1 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

2 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

3 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

4 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

5 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丽莉事迹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

6 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

7、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迹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7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8、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迹

《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7、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迹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8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8、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迹

《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9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9、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月华、艾起事迹

《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10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11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10、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罗阳事迹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12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14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吴菊萍: “最美妈妈”用爱托起生命

吴菊萍,女,1980年生,浙江嘉兴人,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一感人事迹在网络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其为“最美妈妈”。2011年9月12日,吴菊萍和坠楼女孩妞妞相约,回家共度中秋。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颁奖辞: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朱光亚: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朱光亚 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共党员。1924年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核物理学家。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参与组织了秦山核电站的筹建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80年代后,他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四大代表。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颁奖辞: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原为成都市重点中学石室联中教师,12年前,当胡忠从报纸上了解到远在千里之外的143个孤儿急缺老师的消息后,利用假期到西康福利学校参观。当他看到一百多名孤儿期盼却又无助的眼神,胡忠毅然辞去了石室联中的教职,去到了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塔公草原任教。随后,妻子夫唱妇随,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也来此任教。12年,似乎就在一眨眼间过去了,如今的胡忠已双鬓斑白,脸上也早已有了高原红,但他仍对生命未来的岁月充满憧憬。对胡忠夫妇而言,去高原的理由十分简单,就为了把那群孩子教出来,这种想法一直没变。十多年的支教生涯,也让胡忠夫妇感悟到了“责任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教师是什么”。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吴孟超: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

吴孟超,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颁奖辞: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刘伟:让全世界见证奇迹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断臂钢琴师”、音乐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 14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6岁学习打字, 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008年,与刘德华共同为奥运加油,合作歌曲《天意》。2010年,摘得东方卫视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2011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中国名曲《梁祝》,受邀前往英国伦敦与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会面。

颁奖辞: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杨善洲: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颁奖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阿里木江·哈力克,新疆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生活并不富裕,靠卖羊肉串谋生,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2011年,他到贵州毕节以卖烤羊肉串谋生,以微薄的收入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伟大,以一名普通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的身份演绎了人间大爱,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的骄傲。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颁奖辞: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爱心

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已久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颁奖辞:噫吁嚱,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孟佩杰:照顾养母12年的孝女

孟佩杰,女,汉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团员,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辛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充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刘金国: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

刘金国,男,56岁,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他工作岗位、环境、职位多次变化,但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一心为公的本色没有丝毫改变。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

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经常出席重要场合,却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他嫉恶如仇,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人员,公安部纪委监察局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刘金国曾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河北省“优秀人民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廉政公仆”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记个人一等功。

第15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3、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6、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

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7、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8、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9、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10、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抓获糯康(特别致敬奖)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第16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

感动中国事迹: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感动中国事迹: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感动中国事迹: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4、\"雷锋传人\"——郭明义:

感动中国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5、大荔军人舟曲之子——王伟

感动中国事迹: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6、草原曼巴——王万青

感动中国事迹: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感动中国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8、三栖尖兵——何祥美

感动中国事迹:

自电视剧《士兵突击》在中国播出以来,关于狙击手的种种故事一直是民众的热门话题,而现实中的狙击手要比虚构的冷酷杀手要“柔情”得多。

将到而立之年的上士何祥美已是一个4个多月大孩子的父亲。每天在训练之余都要给家人电话或短信问问小孩的成长情况。

担任过何祥美所在部队狙击手集训队队长的郭依衡介绍说,何祥美好奇心强,爱钻研,经常订阅电脑书籍和杂志,现在已经从一窍不通发展为电脑的行家里手。

“平时,他还喜欢摸摸吉他,现在居然弹得有模有样了,”郭依衡说。在部队的十年时间里,何祥美不仅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向神枪手的转变,也完成了自己从初中文化到大专文凭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何祥美已经是一名精通枪械,能够潜水并能在空中操纵新型装备的三栖战士。何祥美告诉记者,驱动他成长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信念。“一名狙击手最重要的是忠诚和信念,”他说。

曾是何祥美第一任连长的柴道国说,从士兵到尖兵,何祥美的经历,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各级领导战友的关心和他自己的勤奋好学。

何祥美所在南京军区某部副政委朱永和介绍说,何祥美的成就体现了这几年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的成果。他说:这个兵很全面、很冷静。人民群众希望看到这

样的士兵。而这几年部队训练抓得紧,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领域不断拓宽。他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军队,推进军事转型是要让人民睡得安稳、过得踏实。

朱永和说,作为“80后”的一个兵,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有狙击手的灵性,而部队里像何祥美这样的士兵很多。他们民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提意见,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发展、建设。

崇尚不断学习的何祥美正在自学大学本科课程。他入伍时,部队里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2009年12月,13万“80后”、“90后”大学生跨入军营大门,为和平之师带来一抹靓色。

面对未来,何祥美对记者说:很珍惜留在部队的机会,部队的需要才是最大的光荣。同时,他表示很想去国外交流学习,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9、“最美”洗脚妹——刘丽

感动中国事迹: 小时候,她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被人称为“洗脚妹”。她省吃俭用,把工资分成三份,除去自己开销,一份寄给父母,一份资助贫困学生。 10年来,她用辛辛苦苦洗脚打工挣的钱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这位80后的颍上女孩叫刘丽,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当选2010年安徽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后,记者面对面专访刘丽,感受了她的遗憾、挣扎与梦想。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感动中国事迹: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

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

里。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就是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东阳看守所民警孙炎明。“我允许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悲伤”

2004年春,孙炎明的左后脑勺出现肿块,有点红,有点痒。妻子张春香催了他多次,要他去看病,但因为看守所里工作忙,他拖了两个月才去医院,在门诊做了一个手术。几天后,孙炎明的主治医生詹晓洪打电话到他家里,想找张春香,没料到是孙炎明接的电话。他说话显得吞吞吐吐。“我是当警察的,最擅长的就是戳穿谎言。没事的,你和我说实话。”孙炎明说。詹晓洪最后无奈地说:“脑癌!必须尽快再次手术!”

孙炎明说,得知病情,他在家里沙发上静坐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他清醒过来,告诉自己:手术,然后战胜癌症!“这是我40多年来任悲伤蔓延的一个小时。唯一的一个小时。”孙炎明说。

即使是在医院治疗期间,孙炎明也相当乐观,甚至经常开导同病房的病友。詹医生说,从医近30年来,还从来没有见过病人在面对癌症时如此坦然与豁达。但詹医生还是担忧:“老孙对工作太拼命了,最好能多注意休息。当年跟他同病房的几人都相继去世了”。“这样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乐很充实”

面对记者的采访,孙炎明微笑着说:“其实,我没什么好写的,我所做的就是一名普通监管民警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我是脑癌患者,可以在家养病不用来上班,可在我看来,得了癌症没什么,我觉得这样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乐很充实。”他后脑勺上因手术留下的一块大伤疤,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坚强、乐观和淡定。

考虑到老孙的病情,东阳看守所所长何一平曾对他说:“老孙,工作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吃不消的话,你随时提出来,不要硬撑着。”不料,听了这话,孙炎明有些急了,说:“我自己很清楚,老天留给我的日子不会很多了。如果你让我休息,我就会整天想着病情,那样愁都会把我愁死。2004年我开刀时,与我同病房的几个人都已相继去世了。我正因为有这份工作,感到快乐,生命才延续到现在。我不要组织照顾,所里有什么难事尽管分配,千万不要把我当病人看待。”听了他的话后,何一平很意外,也很感动。

每天下班前孙炎明总会挨个巡查监室。看到自己负责的监室安全正常、秩序良好,孙炎明才会放心地下班。“不要他们记住我,只要他们好好做人”

“虽说生病之后,自己的精力大不如从前,大伙也都让我少干点。我想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青少年,那该是多大的功德呀。再说,如果不工作,我的生命不一定能延续到今天。”

在在押人员的眼中,孙炎明是他们的“贴心人”。自调入看守所工作以来,每年的春节,老孙都跟在押人员一同度过。平时,在押人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都愿意向他反映,而他也像一位慈父,认真仔细地了解情况,不厌其烦地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孙炎明分管的两个监室,在全所始终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转化效果最好。

一个东阳小伙子偷了辆摩托车,被刑事拘留后,他想不开,嚷嚷着要自杀。孙炎明把他叫出监室,扭过头让他看看后脑的疤痕,问他:“你可知道我这后脑的疤痕是啥回事吗?是打架打出来的吗?当然不是!是不小心跌出来的吗?也不是。这是开刀动手术留下的。脑袋上开刀动手术,够吓人了吧!我再告诉你更可怕的,我得的是脑癌,我现在跟你谈话,说不定明天就死了,可我今天仍要好好过。你还这么年轻,知错就改,仍有美好的未来呢!”孙炎明的一番直白,这个小伙子愣住了,羞愧地说不出话来。打那以后,他自觉遵守监规,再也不寻死觅活了。

孙炎明每年都会接到已在外地劳改的服刑人员来信,信中的内容都是感谢他的挽救。孙炎明说:“我不要他们记住我,我只要他们记住我的话,好好做人就行。”

“我很幸福” “说实在的,我们一家现在能够这样坦然面对,都是老孙的乐观态度在影响着我们。”孙炎明的妻子张春香说,看到丈夫笑对病魔,几十年来积下的辛酸劳苦,都化为欣慰与自豪。

孙炎明的家是一个不足90平方米的套间,一家三口住了20来年。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什,几件主要的家电都是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买的。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一家人相亲相爱令人羡慕。

张春香在一所小学当教师,她对丈夫的工作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她说,老孙是一个很淡定的人,对生活向来都没什么要求,平平淡淡、顺其自然就好。在工作上,他从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从民警转变为管教也不挑剔。“跟孙炎明从结婚到现在,我觉得精神上很充实。”

至今,女儿仍念念不忘高考完毕去见父亲时的情景:病床上,父亲戴着眼镜悠闲地翻着书本,与她想象中插着氧气管、病恹恹的病人大相径庭。“爸爸今天还吃了一小碗饭呢!”女儿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欣喜地告诉母亲。父亲的

坚强与乐观使她擦干了眼泪。

老孙手术后经常性地头痛,浑身无力。看着孙炎明每天面带倦容地回到家中,妻子心疼不已,有时免不了要劝说上几句。可妻子的劝说换来的是孙炎明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老孙说,“既然去上班,就该尽心尽职,不能稀里糊涂混日子。

正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的女儿谈到爸爸时,说:“人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有事做、有理想,我爸爸做到了!他总说他很幸福,因为警察这份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就是要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承诺、精神和义务,让生命在奉献中得到升华。爸爸现在做的就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奉献自我、不留遗憾。”

00.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警察队长;

李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

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

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第17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日期:2015-2-28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嫉慕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4、大爱深沉:张纪清

【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5、同桌妈妈:陶艳波

【陶艳波事迹】

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6、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7、不惧麻风:肖卿福

【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8、最孝女儿:朱晓晖

【朱晓晖事迹】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9、光耀人间:师昌绪

【师昌绪事迹】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10、爱意满园:\"陇海大院\"

【\"陇海大院\"事迹】

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当不幸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第18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其事迹!

1、何东旭,陈及时,方招

事迹简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因为救人,最后终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自己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名人坊颁奖词: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作为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社会上有太多人批评90后,可这三位均出生在90年代的大学生,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这个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2、陈玉蓉

事迹简介:为捐出二分之一的肝挽救自己重病的儿子,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她,毅然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减肥计划,节食,暴走。为此,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医生感叹道:“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名人坊颁奖词:“可怜天下父母心”。陈玉蓉作为一个妈妈,为了挽救自己的儿子,最终用非凡的坚持和毅力和心中有的那份母爱,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也成功挽救了自己病重的儿子。这样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妈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3、范阡川

事迹简介:初恋女友张益容患上肝硬化,已经分手19年的“前男友”范阡川卖掉自己的面馆,并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救治这位曾经的爱人,并决定冲破层层阻碍和张益容结为夫妻。(遗憾的是,最终张益容还是因身体条件太差而病逝。)

名人坊颁奖词:一份爱,一份承诺,一个普通的汉子。面对自己心爱的人病重,他用心中那份爱,支撑起爱人最后的信念和希望。虽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这份对爱情的执着和用爱支撑起的承诺,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真爱的存在。也让我们在那些寒冷的夜晚中,心中充满了似火一般的温暖。

4、刘洺硕

事迹简介:7岁的小男孩刘洺硕,在妈妈患了眼疾之后。自己挑起家庭和照顾妈妈的重担,7岁的他,给妈妈洗脸,做饭,烧热水,打扫房间。而从不耽误学业。连本子都买不起的他,在收到学校同学老师们捐款之后,却依然懂得知恩图报,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捐出了自己省下来的那一份爱心。

名人坊颁奖词:一个7岁小男孩,对母亲不离不弃。他挑起家庭的重任,却依然懂得知恩图报。他贫穷到买不起书本,穿不起一件像样的衣服,但这并不影响他刻苦完成自己的学业。当他面对贫穷,困苦,艰难的生活,却从未放弃希望;而当他面对别人的疾苦和灾难,更能主动伸出援手,给别人以希望。这样一个力量微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给予我们的却是乐观和希望。是的,我们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有信念,因为有爱。

5、蔡毅

事迹简介:在给朋友父亲祝寿的返回途中,一支“三无”小木船翻到在长江上,船上12人全部落水。而唯一会游泳的蔡毅,毅然救完其余11个人后,因为体力不支,被无情的江水吞没。

名人坊颁奖词:英雄的牺牲,总让我们为之动容。在闻讯有三艘小渔船赶来救人的同时,蔡毅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坚持着配合救出其他六人。而就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当所有人都安全上船,救人英雄却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证明着这个灵魂的伟大和不凡。

6、次仁曲珍

事迹简介: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99岁的老party员次仁曲珍,虽然生活清苦,孤苦伶仃,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祖国和party的热爱,每天坚持在这个边陲小镇升旗另她骄傲的五星红旗。而这一坚持就是41年。

名人坊颁奖词:41年来,次仁曲珍坚持的是那份对于祖国和party的热爱。她虽然生活困苦,可她那一份心灵的坚持足够令所有人动容。尽管地处偏远不为人们所知,可她每天毅然升旗的那面五星红旗,却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于祖国的挚爱之情。

7、李灵

事迹简介: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下,办起了专收辍学在家的留守儿童的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由于免除了全校三百多名学生的学费,李灵自己已经欠下八万元的外债。她为了能让学校的孩子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不顾炎炎烈日,毅然在郑州的街头收起了废旧书本。而她每天的伙食竟只有两个烧饼。

名人坊颁奖词:一个师范系毕业生,放弃本来可以一路平坦的康庄大道,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坎坷的道路。就是这样一个被许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选择,对于李灵来说,却意味着“光明”。也正是这真正的“光明”,照耀着她一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的坚持着。而她身上这份执着,也终将照耀在每个人的心底

8、秦艳友,张宝艳

事迹简介:2007年,秦艳友与张宝艳夫妇共同创办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专门帮助那些被拐卖,遗弃,走失,以及流浪乞讨的儿童回家。两年来,他们和志愿者一起,帮助75人最终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名人坊颁奖词:秦艳友,张宝艳似乎在这里更多的只是“代表“,他们夫妇代表的是她们身后的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帮助别人寻找丢失孩子的志愿者。他们用默默无闻来行动着,用一颗感动你我的心在帮助别人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或许找到的孩子是少数的,但是他们却从未放弃。在这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上,失望与希望交相往复着,他们也正以别人无法企及的坚韧一路执着前行。

9、王化安

事迹简介: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汨湖乡姚峰界小学有这样一对父子,坚守山村教书53年,在有了第一面国旗后,没有旗杆的他们依然用香椿树作为旗杆,让五星红旗53年来第一次飘荡在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的面前,也为他们埋下一份爱国的种子。

名人坊颁奖词:王化安这名纯朴的山里汉子,也许并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但是我们从他质朴的语言中,体会到的是一个园丁对于“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坚持和对于身上这份责任感的担当。尽管,他们走的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社会办学之路,但是清苦的环境下,他还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大山中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眼开辟了一片蓝天。

10、程明

事迹简介:出生于1970年的程明,2003年参加了公共安全专家工作。在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2009年10月1日55分,由于劳累过度,在工作岗位上光荣牺牲。而就在国庆安保和“扫黑除恶”斗争中,他主动要求深入离主城最远的10个区县开展工作,两次路过家乡都因放不下工作,没能回家看过一眼。 名人坊颁奖词:这位战斗在一线的民警,毫不愧对头上的警徽和人民赋予他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最艰险的环境,这位人民pol.ice勇敢的斗争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光值得我们钦佩,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将永远记得,有这样一位人民pol.ice,值得人民永远铭记。请允许我真诚的道一句:“谢谢你,一路走好”!

第19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中华之光” 朱光亚

‖事迹回溯‖

祖国和人民给了朱光亚崇高的荣誉,称他是“奋力挺起民族脊梁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而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说:“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很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们错了,是人格。”

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夫妇

‖事迹回溯‖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年头。胡忠下定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授予他们的颁奖词说:“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肝胆春秋” 吴孟超

‖事迹回溯‖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吴孟超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缝合创面切口从不用专门的器械。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2009年,吴孟超牵头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国家批准在上海建立。

“隐形翅膀” 刘伟

‖事迹回溯‖

刘伟10岁时因一场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双臂。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刘伟说:“活着是你得到所有事物的一个基础,因为只有你活着,你才可以得到幸福、得到磨练、得到以后你所有所有想要的东西。很多事情,你努力去做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你不努力去做就肯定什么也得不到。”

“公仆本色” 杨善洲

‖事迹回溯‖

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赠给大亮山林场。他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义侠巴郎” 阿里木

‖事迹回溯‖

阿里木说:“我要挣更多的钱,盖一所学校,专门招收农村留守儿童,找来最好的老师,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阿里木的义举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哪怕一米见方的铁皮家当,你也可以为慈善扇风点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

“希望之翼” 张平宜

‖事迹回溯‖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为筹建建校资金,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积攒的善款,回到大营盘。11年来,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

“孝女当家”

孟佩杰

‖事迹回溯‖

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褥疮药膏。孟佩杰一直悉心照料养母刘芳英,不离不弃。孟佩杰:“2012年,希望妈妈健健康康的,很多帮助过我和妈妈的好心人,最想说的也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

“最美妈妈”

吴菊萍

‖事迹回溯‖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经好转,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严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烈火金刚” 刘金国

‖事迹回溯‖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授予他的颁奖词说:“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刘金国:“我的荣誉属于200万公安干警,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我是人民公仆。如果不廉洁、不公正、不负责、不作为的任何一点,定将主动辞职,坚决言行一致,绝不失信于民。”

第20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1.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星斗焕文章 颁奖词: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事迹: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2.三入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忠义感乾坤

颁奖词: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事迹: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2016年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3.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颁奖词: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事迹: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

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颁奖词: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事迹: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5.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 张超——浩气展虹霓

颁奖词: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事迹: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6.大国工匠 李万军——器成天下走

颁奖词: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事迹: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7.四川爱心医生 梁益健——推诚洁仁爱

颁奖词:

自诩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事迹: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8.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 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颁奖词: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事迹: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

9.新疆焦裕禄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澄清有片心

颁奖词: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事迹: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工作46年来,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他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10.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 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颁奖词:

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事迹: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11.特别致敬:中国女排——为国著功成

颁奖词:

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事迹: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后记:

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总能直抵灵魂,温润心灵。《感动中国》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观看者以信心:不要沮丧,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让你感动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边。此刻,为感动点赞!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