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基层单位四个不为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59:49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个不为心得

“四个不为”学习心得体会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全面小康图景化为现实,就得有奋发进取的状态,就得有务实重干的作风。今年在全校开展懒政怠政“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活动,旨在解决一些干部存在的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强化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为我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近些年,我校深入开展“三治提”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得到提升,机关作风持续改善。但也有部分干部存在在其位不谋其政,思想滑坡消极懈怠、本领恐慌能力不足、责任缺失不敢担当、纪律松弛作风涣散,“庸庸碌碌守摊子、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等“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四个不为”问题,是作风建设路上的“拦路虎”、阻碍改革发展的“绊脚石”,须予以清除。

坚决整治“四个不为”,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需要。在许多地方和部门,改革之所以有序推进,事业发展之所以风生水起,得益于领导干部殚精竭虑地谋划、各级干部“白加黑”“五加二”地工作。而在有的地方,改革发展之所以“涛声依旧”、“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正在于有令不行、有责不担,“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开放招商、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每向前一步,都会碰到复杂难题、触及一些矛盾,没有好的作风工作如何顺利推进?坚决整治“四个不为”,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干活做事,是我们党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各级干部应当践行的基本准则。如果门难进、脸难看的“机关病”不治,群众就不会高兴;如果踢皮球、打太极、事难办、事不办等情况存在,群众就不会满意;如果党员干部刁难敷衍、不在状态、庸懒散,群众就会有怨言。坚决整治“四个不为” ,是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的需要。

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除“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不良作风,就难以树立全新气象、崭新面貌、优良政风。整治“四个不为”,就是在讲认真上下功夫,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在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上下功夫,确保作风建设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常抓不懈,进而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群众期盼的良好作风变成常态。

作风决定作为,状态决定形象。在这个干事创业的时代,全校上下都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懒政怠政“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活动,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住成效,带出全校的精气神。

推荐第2篇:四个不为学习心得

四个不为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零容忍”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在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一些干部对此不适应,滋生“为官不易”的思想,担心工作失误,触碰红线和法纪,不愿冒险,不敢担责,工作热情消退,甚至出现了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这种现象,于公于私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必须坚决纠正。

一、强化教育引导,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要从干部不作为的思想深处入手,加强对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强化担当意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官不为”的形成原因多元复杂,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要坚持“严”字当头,把解决好“三观”问题放在首位,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让不作为的干部树立“要为”意识。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根基。二要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党工作、为民办事是干部的天职。要加强干部宗旨意识教育,使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公职,职责是公务,牢固树立“当官须为民、为官须有为”、“不干事也是腐败”的理念,以干事创业为荣,以为官避事为耻,引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要强化干部担当意识。“干部的价值就在于担当”,提倡“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的是为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不是为了干净而不干事,而是提醒干部正确对待权力、秉公行使权力。因此,要引导干部准确理解守纪律、讲规矩与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辩证关系,在遵纪守法基础上主动作为,使干部消除思想上误解,一如既往地干事创业。

二、强化考核监督,推动干部担当务实。治理“为官不为”,从严考核监督是根本,要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对不作为问题的约束。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照“考准、考实、差别化”的要求,扎实做好领导班子和干部绩效考核工作。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根据干部岗位职责和分工,结合实绩登记、实绩公示、所在单位和组织部门鉴定等方式,考准干部实绩。注重综合分析,将工作努力、但因客观原因实绩不明显的“勤官”,同工作不努力、无所作为的“懒官”区别开来;将业绩平平、得票却很高的“老好人”同业绩明显、但因工作得罪人,得票较低的“实干家”区别开来,力求客观公正、考准考实。

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褒奖先进、鞭策后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二是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监督力量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对“不作为”、“慢作为”、“中梗阻”等现象进行开放式、立体式、全方位监督。建立第三方综合评价机制,通过民调中心、干部监督联席会议通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12380”网站举报等途径广泛收集梳理干部群众反应的不敢担当、推诿扯皮、纪律涣散等“为官不为”线索信息,建立整改台账和问责清单,设立“曝光台”,倒逼干部担当作为。三是落实提醒、函询和诫勉制度。组织人事部门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巡视等工作中,对领导干部的“为官四不为”及“庸懒散浮”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提醒;对信访、举报及其他途径反映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廉政勤政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函询;对工作中存在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等不当行为,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进行诫勉,充分发挥提醒、函询和诫勉的警示教育作用,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积极作为。

三、强化问责处理,有效治理“为官不为”。李克强总理强调:“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要加大处理力度,用好问责“利剑”,形成治理“为官不为”高压态势。一是开展专项整治,强化问责追究。结合“三严三实”,针对干部“为官不为”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要深入查摆问题,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走访群众、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切实整改到位。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梳理汇总,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建立整改台账,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建立完善有效管用的工作制度,把专项整治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守纪律、讲规矩、勇作为、争一流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不胜任、不称职干部退出机制。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相关规定,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对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不吃不占就是不干”、“庸懒散拖”,干部群众意见较大以及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或者出现较大失误的干部,经组织提醒、教育或者函询、诫勉没有改正的,及时通过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方式予以调整,一年内不得提拔;对违纪违法应当免职的,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予以免职,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三是建立干部“召回”制度。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依据干部监督管理、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调查核实及平时掌握情况提出“召回”建议,把“为官不为”、懒政惰政、群众不满意的干部作为“召回”对象,对于被“召回”的干部“回炉淬火”,通过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实践锻炼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对认识深刻、表现良好的,返回原单位继续任职;对认识不深刻、整改不到位的,予以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处理,通过干部“召回”,倒逼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促进作风转变。

四、强化保护关爱,激励干部“为官作为”。干部是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通过建立关爱机制,保护好敢于担当、勤政廉政的干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是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导向。牢牢把握“20”字好干部标准、“四有”、“四种人”和“三严三实”,树立鲜明的“有为才有位”用人导向,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大力选用纪律挺在前、担当实干走在前的干部,进一步端正选人用人风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重实绩、凭实绩”的用人“风向标”,引导和激励干部“想作为、敢作为、会作为、善作为”,真正实现“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激励干部勇挑重担、争创一流。

二是建立干部保护机制。积极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部以及相关部门参与的干部免责(减责)综合分析评价机制,对在职权范围内主动作为,积极全面履行职责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干部,不进行问责;对在改革探索中出现失误、遭遇挫折的干部,只要一心为公,个人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等原则性错误,就要旗帜鲜明地撑腰鼓劲;仔细甄别处置各种上访、举报,维护干部的正当权益,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和改革创新的热情,不让实干者受屈,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创新者灰心,努力营造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误失错的干事创业氛围。三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优秀干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调动和激励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对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给予坚决制止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对因诬告、错告受到伤害的干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帮助干部恢复名誉,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推荐第3篇:“四个不为”学习心得

“四个不为”学习心得

古宋一中

曾翠萍

“四个不为”学习心得

古宋一中 曾翠萍

通过学习“四个不为”,认真回顾自已近阶段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找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一个人民教师的作用。下面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产生的根源做一深刻剖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为:一是自觉主动抽时间学习不够。除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外,平时自己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虽然在学习中有时也写一些心得笔记,但是真正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写体会心得笔记不多。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所以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缺少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有时候认识事物带有盲目性。四是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表现在理想信念上,虽然也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但是只限于口头上,缺乏一种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具体行动意识。

2、专业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有时候也学习点业务专业知识,但有些实用主义的思想,急用先学,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二是在业务知识方面,对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精。三是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3、敬业精神尚可,但工作主动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多了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习性。也多了一些自己感觉到是事倍功半的东西。二是实际工作只限于听领导的安排,而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自己的工作创新思路。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教育学习,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要按照要求来审视自己,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具体到实际工作上,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的工作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二是要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实际能力,尤其是要加强自己的业务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成为学生满意,家长认可,学校称赞的学习型教师。

推荐第4篇:为官不为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及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失去好处、士气低迷。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公车也不能乱用了,发的福利也少了,相比以前罗刹打了,觉得实在是没劲。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的责也不想负了,于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是缺乏钻研、黔驴技穷。少数领导干部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工作思路不宽,新的方法不多,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胆小怕事、裹足不前。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怕担责任、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他们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心心念念的是自保,谈何维护群众利益?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的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由财政供养。这些钱从哪里来?都是老百姓上的税,是他们的血汗钱。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作为公职人员,身在其位,必谋其职。不然怎对得起自己领取的薪水?怎么担得起组织对我们的信任?除了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觉性,更需要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采取相关措施。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从而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增强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奋斗激情。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严格的查处惩治制度,还要坚决逗硬惩处机制。抓典型、树案例,要让那些“为官不为”之人看到党和政府惩治“不为”的决心和行动,让他们知道,“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进而改变工作作风。

三要加强督查问责。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让不为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要让干部随时都不敢懈怠、不敢失职。

学校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整改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症结不放手,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不落实这一“顽症”,大力整治“为官不为”问题,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为官不为”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想为”。有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精神状态低迷,总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不主动,总是应付上级了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是“不会为”。面对轮番的课程改革,教育形势等,业务不熟悉,又不愿学习、不愿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归根到底是由于能力水平欠缺,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在“二怕”:一怕工作失误,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四是“乱作为”。主要表现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能和广大教师很好地进行沟通,遇事不思考、不商量,搞“一言堂”。

二.我校“为官不为”问题的原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我校“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2.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负担越来越重,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3.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4.群众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作为一所村级学校的领导干部,不仅没什么特殊待遇,而且工作比一般老师多得多,致使一部分领导干部在安排工作、遇到难题时,心情急躁,方法简单粗暴,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忘记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忘记了在其位就要谋其职的道理,只顾着自己的那点小利益,致使一部分老师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一些误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解决干部“为官不为”措施。

1.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今年8月,我们努力争取资金70余万元,大大的改善了我们的校园环境,又拿出2万多元资金,对校园的文化氛围、绿化进行了改造。我们大力开展落实“教学质量年”,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了奖励。

2.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上级精神的、符规章制度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镇考核的优秀指标作了较大调整,直接倾向于敢作敢为领导干部、教师。

4.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听课50余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

5.完善制度,规范从教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修改完善了《**学校教师考勤制度》、《**学校作业评比制度》、《**学校听评课制度》等12个制度,解决干部教师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更多相关内容持续推荐】

>>>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为官不为自查自纠报告

>>>为官不为对照检查材料

>>>治理为官不为自查报告

>>>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党员干部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推荐第5篇:四个不为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柘园[2016]11号

柘县园林绿化管理局

懒政怠政“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第二阶段

实施方案

局各股室(中心):

“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已进入查摆剖析、整改提高阶段,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县委“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安排,为切实贯彻好柘治办„2016‟11号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认真总结筹划

认真完善第一阶段档案材料,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认真研究制定第二阶段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真正做到方向准、措施实、要求严。

二、深入查摆问题

1.对照县委要求找问题,对照群众期盼找差距,对照岗位职责找不足,深入查找是否有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

- 1

五、建立整改台账

1.对照问题清单,研究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事项和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要求,逐项整改、逐一销号;

2.及时公开整改方案及整改落实情况,自觉接受监督; 3.认真撰写整改情况报告和第二阶段活动总结,并按要求及时向县“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办公室报送相关材料。

柘城县园林绿化管理局 2016年5月18日

推荐第6篇:四个不为学习心得体会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讨论会

“想干事”是一种态度,“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一种结果,“好共事”是一种美德,“不出事”是一种幸福。

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情,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凡事想干了,才会有希望;不想,则一事无成。想是愿望所致,想是职责使然,想是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对领导干部来说,获得权力的同时还获得干事的责任和义务。想不想干事,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不干事的“官”就是“懒官”。“懒官”决不是境界高尚的“官”。心态决定状态,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激情,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对事情挑肥拣瘦,因利择之。因此,想干事,就须有好的状态,有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胆识问题。干事,是一个过程。干事前,须搞好调研,抓好谋划,明确干事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干事中,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须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干事后,须有评价反馈,听一听百姓的反映,看一看办事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能不能干事,不仅取决于水平能力,还与胆识密切关联。胆识决定气魄。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问题就在于当断不断,贻误最佳时机。能力、水平、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有心人。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效益。干成事,是想干事与能干事的综合反映。想干事、能成事须把干成事作为追求目标,想干事而不去干、坐而论道不行;能干事而干不成、没效果也不行。我们所说的干成事,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事,是百姓满意的事。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则与干成事背道而驰;还有些事,初衷不可说不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如有的工程竣工了,却是“豆腐渣”工程;有些事看似轰轰烈烈,但徒有虚表,形式大于内容。因此,要着眼于干成事,智谋在干成事、劲使在干成事,用效果检验干成事。

不出事,是一条底线,一种坚守。不出事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相辅相成。不出事是领导干部的底线、必须坚守。分析一些领导干部出事的原因,不论是因失职渎职而出事,还是因腐败而出事,都是道德修养缺失,都是对制度底线的触犯。道德修养有利于夯实底线,对制度敬畏的人有利于固守底线。底线以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固定下来,是可以避免、防范和坚守的。做到不出事,一方面要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另一方面须增强制度意识,自觉地在制度约束下行事,把不出事作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保障,在不出事中实实在在地想事、干事、干成事。

“好共事”是一种品质,一种修行。如果一个人,同事不愿和他共事,这就糟了。很难说不团结的单位能够做好工作。与他人好共事,能够搞好团结,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要为别人的成功与进步感到高兴,要提倡有话当面说。与人共事要真诚,不能太“精明”,也不能太算计,心胸要宽广一点。与人为善,与人为伴,与人为友,才能形成“好共事”的环境。

程庄镇一中

推荐第7篇:“四个不为”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稿

“四个不为”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稿

近期通过对“四个不为”的认真学习,对于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做到严以修身,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现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认识和体会

我认为要做到严以修身,首先要有“上进之心”,在思想上,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在实践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不断探索总结工作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勤思好学,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其次要具备一颗“是非之心”。在生活中,要注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摒弃不良习惯;具体到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心里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担当之心”。 要做到严以修身,不能只停留在洁身自好的层面,更要深入到工作实践中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敢于揭露问题,要不断锤炼自身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品质,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发展节奏中去,凝聚共识,切实为公司发展着想。

二、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工作创新性不够。有时考虑处理问题思路不宽,工作亮点不多不特,工作任务繁重的时候,有时有急躁情绪,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工作中对同事缺少关怀,谈心交流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没有及时了解干部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

三是对分支机构业务指导有待加强。在工作开展中对各中小学校工作指导不足,教育领导岗位人员专业能力欠缺,部分工作存在敷衍现象。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结合学习认识,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一是认真学习践行“四个不为”,加强党性修养,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二是重点教育领导人员履职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支业务素质优良,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

推荐第8篇:学习四个不为心得体会一

学习四个不为心得体会一

韩永安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全面小康图景化为现实,就得有奋发进取的状态,就得有务实重干的作风。

我校根据市委决定,今年在全校开展懒政怠政“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活动,旨在解决一些教师存在的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强化教师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为我校教育质量持续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近些年,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三治三提”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广大教师服务作风持续改善。但也有部分教师存在在其位不谋其政,思想滑坡消极懈怠、本领恐慌能力不足、责任缺失不敢担当、纪律松弛作风涣散,“庸庸碌碌守摊子、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等“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四个不为”问题,是作风建设路上的“拦路虎”、阻碍改革发展的“绊脚石”,必须予以清除。

坚决整治“四个不为”,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教育部门,改革之所以有序推进,事业发展之所以风生水起,得益于领导干部殚精竭虑地谋划、各级教师“白加黑”“五加二”地工作。而有个别教师,“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所以,要学习, 要改进,没有好的作风工作,教育改革如何顺利推进?

坚决整治“四个不为”,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干活做事,是我们党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各级干部应当践行的基本准则,更是广大教师应该严格遵守的“铁律”。。

坚决整治“四个不为”,是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的需要。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除“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不良作风,就难以树立全新气象、崭新面貌、优良政风。整治“四个不为”,就是在讲认真上下功夫,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在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上下功夫,确保作风建设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常抓不懈,进而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群众期盼的良好教育作风变成常态。

作风决定作为,状态决定形象。在这个干事创业的时代,教师们上下都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懒政怠政“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活动,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住成效,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风清气正,带出整个学校的精气神。

推荐第9篇:学校开展学习四个不为心得体会

导读:为扎实推进学校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根据学校学校四个不为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安排,学校各单位开展了四个不为集中学习活动。下面是关于学校开展学习四个不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范文一 开展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是努力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下面我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是抓认识,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加强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作为我局工作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强化行政执法的治本之策,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各股室的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不断推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的开展。 二是抓学习,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切实以干部能力促机关效能。进一步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推动机关干部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三服务的水平。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 三是抓制度,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公公示制》、《限时服务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效能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设立效能建设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聘请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监督员,为检查考评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定硬尺子。 四是抓结合,坚持把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用效能建设促进和推动其他建设,用其他建设的成果检验效能建设;使各个活动融会贯通,相互提高;坚持把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与当前工作、自己的实际、上级的要求相结合,讲实际、求实效,不就活动抓活动,空对空的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五是抓奖惩,运用考评结果鼓励干事的,规诫混事的,处罚乱事的。充分利用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网上投诉等形式,广开言路,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有一件,查一件,坚决制止行政迟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完善民主测评机制。同时,适时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 范文二 党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把不干事 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这一风气的形成和蔓延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背道而驰,是四风问题的另一变种,其危害不容小觑。如何全面治理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的懒散庸行为,使为官者想为、敢为、会为,大有作为,不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国的为官不为现象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程度。尤其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反腐倡廉进行到逆水行舟的关键时期,为官不为问题的危害性就更加凸显了出来。为了给改革、发展和反腐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就必须要下大力气治理为官不为问题。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治理为官不为问题。那么,谁应该承担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主要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分析,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治理思路和有效的治理对策。 治理为官不为的主要责任人是各级党政一把手与各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 到底谁应当承担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主要责任呢?答案并非那么简单。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系统一直在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三转,其中的重点是转职能。所谓转职能,就是剥离掉那些不重要的任务,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主要任务上来,聚焦主业或中心任务,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这说明,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任务都应当是官员的乱作为,而不是不作为问题。有鉴于此,要治理为官不为问题,就必须另找主要责任人。 在笔者看来,主要责任人应该是两个:一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党政两位一把手,他们负领导责任。由于政府的行政机关承担着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大部分工作,因此,各级政府的行政一把手和政府部门的行政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的领导责任;二是各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它们负主要的执行责任,也就是要去监督、发现和处理为官不为的问题。按照现行的制度规定,由于不少的责任追究都属于纪检、监察机关的权责,因此,纪检监察机关也应该在治理不作为问题中承担一定的配合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是次要的,主要是在责任追究环节上予以支持和配合。主要责任人不明确、不落实,治理为官不为的措施再具体也肯定会落空。因此,责任人的问题必须首先要明确和确定。

推荐第10篇:关于为官不为整改措施的会议记录

8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郴州市第四届委员会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深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严整治“为官不为”,严防作风问题反弹,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市委书记向力力主持会议并讲话。

出席这次全体会议的有第四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列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委常委会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整改大体分3个阶段进行:8月底以前完成自查自纠、制定方案;9月前集中整治、建章立制;9月以后进入深化整改、巩固提升阶段。《整改方案》针对整改内容,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整改方案》对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提出要求,要求增强政治定力,践行根本宗旨、增进班子团结、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清正廉洁,坚决兑现市委常委班子作出的整改措施承诺,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全市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委《关于从严整治“为官不为”坚决防止作风问题反弹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服务文章,整治“为官不为”现象,重点整治“混日子”、“守摊子”、“跑门子”、“乱班子”的党员干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倡导“一线工作法”。《意见》重申,要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作风整顿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严明问责纪律,加强监督检查、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作风整顿的领导和监督。

就如何落实《市委常委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向力力指出,要带头整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就是看问题能不能整改落实到位,能不能建立一套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各级领导,特别是市委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坚持从自己带头做起,从自身问题改起,先改快改、真改实改,以上率下,树立标杆。要聚焦“四风”,坚持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一项一项落实。要分清问题主次,突出抓好不作为、不干事、不敢担当等问题的整改。要统筹推进,把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与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抓好当前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活动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就抓好《中共郴州市委关于从严整治“为官不为”坚决防止作风问题反弹的意见》的落实,向力力强调,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严明问责纪律,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严格执行我市“五个一律免职规定”,加大对“为官不为”行为的问责力度。要切实抓常、抓细、抓长,防止作风问题反弹。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既要管好大节,又要管好小节。坚持严查严管,抓早抓小,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抓,积小胜为大胜。要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要通过整顿作风,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为郴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干部作风环境。

第11篇:“为官不为”问题自查及整改措施

“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

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心“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安排,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及要求,逐一对照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自查,并明确整改措施如下:

(一)“群众观念淡薄”方面。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学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

(二)“工作执行不力”方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整改措施: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

(三)“工作能力不强”方面。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层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四)“工作标准不高”方面。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整改措施:自觉破除临时思想,立足现状积极思考并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利于中心长远建设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中心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本科室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五)“工作不敢担当”方面。由于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

整改措施: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六)“精神状态不佳”方面。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

整改措施: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努力做本科室中既守本份又求进取的带头者。

(七)“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深入基层比较少,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整改措施: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与侵蚀,积极争取到基层、到一线的时机,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八)“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各科室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12篇:党建工作“四个化”整改措施1

党建工作“四个化”问题整改措施

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全面研究部署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大原则、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四个化”问题,我们要自觉对照,着力破解,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四个化”问题表现形式

长期以来,广大国有企业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个化”问题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工作责任不落实;三是制度机制不完善;四是党务干部难选拔;五是业绩考核不到位;六是改革创新缺动力

二、党建工作“四个化”整改措施:

一是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力量,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深刻理解,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充分认识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按照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的各项部署,系统思考、全面谋划,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顶层设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坚持“四个同步”“四个对接”,做到企业改革重组与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的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工作职能、工作方式等党建工作要求等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的职责权限和企业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明确党委会研究讨论重大问题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的前置程序,使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和具体化。

三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责任落实是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从全局高度谋划党建工作,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着眼于建立完善党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上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责任,形成抓基层党建的明确思路和有效办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检查落实。加强党建工作考核,把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核内容,坚持述职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要科学运用党建工作考核结果,避免出现为考核而考核、干部奖惩与考核结果“两张皮”情况。坚持有责必问、失责必究,对抓党建不力的要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是切实抓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央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凸显“抓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要创新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机制,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把书记岗位作为干部培养使用的重要环节,符合条件的单位应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开展好党组织书记特别是新任职书记的培训,全面推进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足党务干部队伍,党务干部编制应不少于同级部门的平均数,薪酬不低于同级部门、同级岗位的平均水平,使党务工作者有作为有地位、有干劲有奔头。

五是不断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资源整合。党建工作要讲投入、讲产出,既要扩大增量,也要盘活存量,整合企业各类资源,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中央强调党的建设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高度重视,各单位要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企业全面预算,建立单位适当投入、各方全力支持、党费适当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企业党建人财物配备到位。要充分认识信息化资源的优势,发挥网络平台、手机等在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教育培训、工作交流以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六是不断改革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根据形势任务、工作条件、干部员工队伍状况等变化,深入思考新形势下改革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要强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意识,把促进生产经营作为党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生产经营来创新工作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创新“三会一课”内容和形式,提升组织生活的活力、吸引力,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实落地。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良好氛围。

第13篇:基层单位工作总结

2011年的日历已悄然翻过,时光如白驹过隙,回首自己这段时间经历的风雨路程,真是不平坦的一年。

2011年我用心工作、踏实做人,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但完美离我们总有一步之遥,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工作没大的起色,也没大的失误,平庸的业绩使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工作情绪波动大,有些懒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总是找借口以各种理由说服自己不要过于认真执著,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愿动脑筋去多想办法,让工作做得更好,而是混日子过,这些思想情绪一度使自己的工作处于低迷状态,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在基层我感受颇深,严谨的工作制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磨砺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意志。基层工作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一台戏才能唱好,这个单位的工作才能搞上去。在工作中事情繁多每个人的脚步都更加急促,因为更多的事要做,更多的事情等着去处理,大家拧成一股绳干劲十足。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我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更加认识到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应该发光发热,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岗位相对要求不高,只要不出乱子就行,从别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浅薄,如果在这样的大熔炉中都不能磨练努力工作的意志,那就会被工作所抛弃,成为无用之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锻造自我是每个人必经的路,通过反思问题,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其实就是自己,我们的行动有时就在闪念之间,向左向右就在于心态,选择积极上进还是选

择散漫停滞都在于自己。选择前者,必将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选择后者,势必死气沉沉、意志薄弱。工作中缺乏热情,就会丧失斗志,人就没有动力前进,甚至与机遇擦肩而过,因为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的周围总是有人在抱怨这抱怨那,“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光明”,我认为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就行,不要去抱怨工作的艰辛,不管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应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之路,不让问题搁浅。办法总比困难多,动脑筋想办法,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不愧于自己。心态决定工作的好坏,所以在工作中要不断自我调适,把控积极乐观情绪的方向,时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天的工作和挑战。也许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清楚自己今天应该做什么。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岁月无声,步履永恒。我们迈过一道道坎走向明天,做好本职工作,争当自己的主人,明天定将更美好。

第14篇:不为名利

不为名利,只为梦想

——学习邓丽先进事迹体会

芭蕉玉露小学赖家平

最美乡村教师邓丽的感人故事让我湿了眼眶,越看越激动,作为80后的她,这种勇气,令人汗颜。查了相关资料,邓丽08年毕业于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并已在毕业前找到了工作,但她自愿放弃城市里光鲜亮丽的高薪工作,跑到有“屋脊小学”之城的高原小学,一待就是三年,而且无怨无悔,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感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邓丽曾经说过:她最喜欢和小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每天带给她很多快乐,尽管条件艰苦,但我觉得我获得的已经远超过了我的付出,我觉得非常值得。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女孩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真诚和自信,她为了与自己素昧平生的一群高原孩子,背井离乡,尽管物质匮乏、条件艰苦,但我相信她一定是快乐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乡村教育而无怨无悔的邓丽。

在邓丽的感人事迹中,我对其中一个印象最深,她对有先天性聋哑的学生谭兵的不离不弃。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谭兵不会说话,没有听力,连家长都已经放弃了他。但邓丽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尽管自己不是学特殊教育的,不会手语,但邓丽却用她母亲一般的细心和细致,让谭兵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甚至还自创口语,为了让谭兵挺清楚,每句话都用夸张的口型。半年后,谭兵的英语成绩从20分提高都76分,并且还像邓丽一样关心人爱护人。

其实,最美乡村教师邓丽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我只是摘取了自己最受感动的两个。从邓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的抱负和梦想,他们的工作可能不体面、不光鲜,没有豪宅没有名车,但他们精神上富有,这种富有,是任何物质都比拟不了的。

最美乡村教师邓丽的感人故事也只是“最美乡村教师”的一个缩影,他们让我们明白,在如此浮躁的社会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为名利,只为梦想,只为改变一个学校以及一群人的命运,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第15篇: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病因探析

(一) 不作为背后不乏‚懒‛作祟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教育和管理好干部队伍。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前一些干部出现‚为官不为‛问题,这与‚三严三实‛要求严重背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更于改革发展大局不利。‚为官不为‛病因何在?从今日起,本版将陆续推出‚为官不为病因探析‛系列报道,问诊把脉‚为官不为‛。

主管部门收到举报信半年未拆封,致使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工作人员办事敷衍塞责,让群众等着,自己却在里屋逍遥自在……不作为背后不乏‚懒‛在作祟。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日渐好转。但与此同时,部分官员‚懒病‛依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疲疲沓沓混日子‛等懒作为问题依然存在。

‚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去年10月,中共中央将整治‚懒政‛和‚为官不为‛写进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央的一系列动作释放强烈信号:‚懒‛不再是一个舒适带,更不是保护色,党员干部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有为。

1 警惕‚懒政‛穿上新外衣

随着监督越来越密、问责越来越严,官员如今的‚懒‛也披上了新的外衣,总体上来说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显性的‚懒‛。推卸责任‚打太极‛型:一些掌握行政审批权的职能部门干部,该做的事不认真做,对职责范围内之事推诿扯皮,变着法子找借口绕道走、打太极、踢皮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型:有的同在一个单位,遇事却借口不由自己负责而选择熟视无睹。身心懒惰‚做样子‛型:身体懒者习惯听汇报、走过场,不愿下基层了解实情;思想懒惰者,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工作热情。

——隐性的‚懒‛。拖拉敷衍‚公事公办‛型:一些干部借口‚公事公办‛,该办的事拖着不办,坐等上级指示,有的以‚干净‛‚纪律‛等为借口做样子、不干事。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型:一些官员一味追求政绩,干工作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善于也懒于做群众工作,动不动就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听之任之‚无为而治‛型:有的官员习惯当甩手掌柜,无所作为,有的虽然自己两袖清风,但对腐败现象和官场陋习却听之任之,谁也不得罪。

‚对于显性的‘懒’,我们可以架起一条‘不许干’的红线,一旦触碰就雷霆出击、铁腕整治。但对隐性的‘懒’则很难有界定标准。‛广东省珠海市基层纪检干部老李对此深有感触,在一次调研中他发现,现在一些部门表面上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实际上却是‚事办慢了,事难办了‛。

‚奇怪的是,有一些是因为‘公事公办’久拖不办。一些干部变成‘算盘珠’,拨一下,动一下。相对而言,这类‘懒作为’具有隐蔽性。‛老李坦陈。

贺先生是客运公司老板,4个月前向某县运管部门提交了线路变更申请,到现在还未得到批复和许可。贺先生一筹莫展地表示,摊上这种事如同碰了‚软钉子‛——虽然扎得你心口疼,但又找不出发火的理由和对象。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官员懒作为的危害不亚于腐败,‚有可能使正常运转的国家行政机器慢下来,甚至停下来。这实际就是损害公共利益,浪费纳税人的钱,也有损政府形象。‛

2 刚柔并济治‚懒政‛

近年来,各地整治懒政、懒作为、问责‚太平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去年以来,北京、广东、河南、江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市)先后通报了多起‚懒政‛和‚为官不为‛典型案例。

2014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管局与该市安义县教科体局因为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上网购物、看网络电视,被市编制办分别核减掉了1名政法专项编制和1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在此之前,当事人及相关领导已被问责。江西省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意在对违纪者本人给予处罚的同时倒逼单位主要领导履职,以此治理‚懒政‛。

广东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规定,不断强化对‚懒政‛的问责。今年4月,广东佛山召开全市党建工作会议,公布了《佛山市整治领导干部‚为官不为‛试行办法》,正式向‚为官不为‛动刀,整治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缺乏担当的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等行为。

深圳坪山新区则在问责的同时导以激励,出台的《关于治理‚为官不为‛加强激励和问责的实施意见》,开篇是‚激励‘为官有为’,鼓励干事创业‛的10种奖励性激励和10种保护性激励。其中,‚奖励性激励‛与物质奖励、干部选拔挂钩,而‚保护性激励‛则为敢做敢为、不怕得罪人却受到诬告的干部撑腰打气。

官员‚懒作为、不作为‛非一朝一夕形成,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提出,要解决‚懒‛的问题,需‚内塑动力,外施压力‛,从‚约束‛和‚激励‛两方面着手。

3 挖‚懒根‛需明晰权责 不少地方曾掀起过‚治懒风暴‛,也不可谓不铁腕,但因为没有长效机制,没能避免‚一阵风‛。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和处罚依据。对于懒政以及官员不作为的认定不好把握,治理容易变成蜻蜓点水;惩戒上也没有真正‚动刀子‛、‚出重拳‛。

‚根本原因在于对政府部门和个人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晰。‛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指出,当责任大于权力或权责不对等时,就会出现‚不作为‛。

挖‚懒‛根需在建章立制、明晰权责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公开的监督机制、立体公平的评估机制和必要的淘汰机制;建立和推行党员干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联单‛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对每项权力设定相应职责并细化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明确职权运用全流程违规违法应承担的责任,使责任具体化、固定化。

6月10日,山东省正式对外公布省级政府部门责任清单,这是继该省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之后,公布的第三张‚清单‛,涵盖了53个省级政府部门(单位),明确部门责任,厘清职责边界,防止‚多龙治水‛、互相推诿。而作为广东省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试点区,深圳市龙岗区也在去年交出了自己的‚作业‛。全区53个职能部门纷纷将‚放在抽屉中‛的权责‚晾‛至桌面,亮出了12934项行政权责,涵盖了群众与政府打交道的方方面面。

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编制、公示这些权责清单,可以让老百姓清楚了解政府有哪些权力和责任,也倒逼政府工作人员逐步树立、强化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根治‘懒作为’、不作为。‛(欧阳浩亚)

‚为官不为‛病因探析

(二) ‚愤‛而不为谁之过?

4月25日至5月12日,人民论坛网联合多家媒体,对党员干部‚为官不为‛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近9000名接受问卷调查人员中,15.7%的受访者认为‚为官不为‛是‚由于遇到职务晋升‘天花板’、抱怨多干多错‛等。

应该说,这种情况易催生‚愤‛而不为心理。但是,倘若党员干部看到一些问题或者遇到一些挫折就‚愤‛而去做太平官、潇洒官,不贪不占也不干,长此以往,谈何务实,又遑论为民?!

1 ‚愤‛而不为为哪般

无论何种职业,绝大多数从业者最初都是怀揣赤诚之心,抱着有所作为的梦想来的。然而,一些原本表现优秀的党员干部在遭遇晋升困难、干事挫败后,却变成了易‚愤‛一族。 这部分党员干部‚愤‛什么?他们‚愤‛的是论资排辈、违规提拔;‚愤‛的是跑官要官、优亲厚友;‚愤‛的是老实人‚总‛吃亏。

‚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选拔任用干部,要看能否胜任岗位,不能只讲年头、论资历。眼下,有一些地方选拔任用干部,不是‚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为发展配干部‛,而是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把干部选拔变成了干部安排。只要年头够长,哪怕是下品庸才,照样升职。

还有一些地方选拔干部口口声声民主推荐、测评,实际还是‚遵循上意、定向考核‛;有的以地缘、学缘、血缘关系选拔和使用干部;有的提拔‚圈内人‛,排斥‚圈外人‛;有的以个人好恶和‚是否听话‛为标准选人。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导致那些有个性、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靠边站‛,真正实干、敢说敢做、刚正不阿的老实人吃了‚哑巴‛亏。 某县一位曾经负责行政执法工作的干部,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执法,领导和同事说情他也很不给‚面子‛,结果在机关优化组合时因为票数低被‚拿下‛。后来,这位同志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谁爱干谁干,反正我不干‛,渐渐沦为机关易‚愤‛一族。

2014年6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经查,其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大肆卖官鬻爵。据悉,苏荣在江西期间,当地很多干部精力不在工作上,而是整天琢磨他喜欢啥。有的干部甚至信奉‚与干出成绩、苦熬资历相比,送礼行贿显然更简单、更节省时间‛,特别是看到业绩不如自己的人,因为和苏家拉上关系‚平步青云‛,便也开始走起了偏门。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地方‚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屡试不爽,‚打招呼、递条子‛屡见不鲜,‚任人唯亲、唯钱‛屡禁不绝,从政环境就会被污染,劣币就会驱逐良币,德才兼备的干部就不能脱颖而出。 2 尸位素餐危害大

现实中,一些干部在‚有作为不如有关系的提拔快,能力强不如人缘好的提拔快,干活多不如资历老的提拔快‛等心理驱使下,面对辛苦干事却不被认可或得不到提拔重用的状况,觉得受了委屈,将从政之初的为民之志抛却脑后,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斤斤计较名利,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别处。

于是,开始热衷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工作叫得凶、抓得松,只喊口号、不讲实效,善于当演员、搞形式,毫无作为却百般掩饰,制造积极努力、风风火火的假象。

还有的不想干事、不能成事,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对不影响自身利益的事,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装聋作哑;有难度、有风险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任务先推给他人,推不掉的就设法绕行,绕不过的就尽量拖延……看似天天都在忙,就是拉锯不见末,出工不出力。

或者图省事、守摊子、缺乏开拓意识,信奉‚工作不尽全力,差不多即可;干事业不创一流,过得去就行‛的人生‚哲学‛。整天精神状态不佳,生活热情不高,工作激情全无。总喜欢吃别人嚼过的馍,习惯用老办法、老套路、老框框办事,结果工作没特色、没新意、没突破,如同一盆‚温吞水‛。

如一些干部在处理群众提出的问题时,不根据群众的合理诉求去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就怕惹麻烦,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导致一些小问题久拖不决,最终拖成大问题。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这些干部不以承担责任为荣,敷衍塞责;不以群众利益为重,明哲保身;不以团结合作为原则,不管闲事;不以开拓进取为目标,得过且过。错误的意识、混乱的状态、乖张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亵渎。 3 让‚愤‛而不为干部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时曾强调,党员干部要‚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深刻领会这一精神,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慎终如始是关键。 如果干部整天只盯着个人的荣辱得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揽功诿过、趋炎附势,就会因心理失衡而易‚愤‛,就会把事业当成儿戏,把担子撂在一边,把群众忘在脑后。 ‚党员干部只有把‘为谁工作、为谁尽责’这个课题回答好、解决好,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待工作,摆脱名利羁绊,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河南省舞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翟建鹏表示。 当然,‚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不仅需要干部自身在摸爬滚打中历练累积,更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线锻炼培养。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功。 同时,‚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要把好干部及时选出来、合理用起来,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总结、查找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加以改进,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完善,为干部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级领导班子配备更加给力,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尤其是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从社会优秀人才中招录党政干部,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专家建议,下一步,要在继续推行公推公选等好的制度基础上,更加注重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管用的荐举机制、测评机制、研究和决定机制,营造优良的干部选拔任用环境,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各级党委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带好队伍、管好队伍,保护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选人用人政策和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卖官鬻爵、跑官要官、任人唯亲等问题;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严重、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党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严肃问责。

只有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党员干部没想头,才能让会干事、真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有盼头。

‚为官不为‛病因探析

(三):怕而不为 只是借口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一些企业家表示,现在官员普遍和企业接触少了,很多官员‚不吃、不拿,也不干‛,不跟企业接触,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害怕做事越多,犯错越多。

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发起‚部分官员不作为真实原因‛调查,五成以上受访者认为‚胆小怕事不敢为‛是‚为官不为‛的真正原因。

‚疾风识劲草,烈火炼真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深水期‛,需要大批‚政治坚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敢涉险滩、啃硬骨头。

1怕而不为者都怕啥

‚出头的椽子先烂‛、‚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多栽花少栽刺,不能得罪人‛,这些话近来在基层官场较有市场,折射出当前党员干部怕而不为的现状。怕而不为者都怕啥?概括起来有‚四怕‛:

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违反党的纪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为官不‚勤政‛,‚混‛字当头,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公事,不论民生问题多么急、机遇变化多么快、上级要求多么紧迫,抱着‚守摊子‛想法,能拖则拖,能避则避,和尚撞钟,得过且过。

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大刀阔斧‛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作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尤其是对积弊的改革往往触及多方利益,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做好没人知,做坏自己买单,还不如不做‛。

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有受访者表示,一些官员觉得只要干事就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监督,长此以往,华丽政绩‚皮袍‛下的‚虱子‛总会露出来。

四怕翻出旧账,受牵连。有些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是因为有‚历史包袱‛,不愿高调干事,而是选择低调做官。一名官员曾私下告诉媒体记者:‚我经不起查。有时候参加饭局,给你一个红包,你收不收?不收的话,其他官员会怎么看你?这么多年下来,怎么收的也超过5000块了。‛

5月19日,媒体的一则报道提到,作者走访西部一个县,发现一些项目资金早已到账,工程却迟迟不动,大量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这是为什么呢?当地领导道出实情:当前财政资金审计严格,纪检监察机关甚至检察院都全程盯着,一些干部感觉四周都是摄像头,没以前自在,嫌‚麻烦‛,怕‚引火烧身‛,所以宁愿拖着不上项目。

按理说,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大多涉及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是社会急需,也是百姓所盼,同时对‚造福一方‛的官员来讲,也是一种‚政绩‛,理应是一旦资金到位,立马‚大干快上‛,可现在却出现了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的怪象。

干部干部,关键在于一个‚干‛字。一些党员干部干事的时候畏首畏尾,要么怕决策失误影响仕途,要么怕触及利益得罪他人,要么怕媒体炒作被社会关注和监督,这种畏缩不前主要还是因为个别干部肩膀不硬、脊梁不正,缺乏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在个人功名私利与全体人民利益之间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怕而不为危害大

‚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怕为‛思想就如吸食鸦片,让人有气无力,一旦大肆传播,会污染干部队伍,破坏政治生态,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一位长期在基层纪检监察岗位工作的干部表示,反‚四风‛、改作风、高压反腐让一些官员感觉‚规矩多了,没有了搞头‛,对中央禁令和反腐采取软抵抗,留恋过去‚乱作为、易发财‛的旧时光,对新要求嘴上不说,心里抗拒,消极应对,敷衍塞责,做样子、走形式。

某县一位部门一把手,以前干工作虎气冲天,每年总要出几个新点子,办上几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近来却表现低落,显得有点不敢干、不愿干了,问其原因,回答说:‚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就算挨批评,但官帽子还在。‛他还‚善意‛地提醒:‚经济部门不能干,压力大;基层街镇不能干,事情多;纪检机关不能干,得罪人。能到清闲的单位最好,工资都是一样拿。‛

在基层,有的党员干部奉行‚无事就是本事‛,害怕多干多错,只想当太平官,看摊子、守位子、护帽子,求稳怕乱,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如此尸位素餐,误时误事,为民众所不齿。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周祖成教授指出,不作为,看似庸碌平淡,实则耽误了改革发展的机会;慢作为,好像无伤大碍,实际上积累激化了社会矛盾。‚庸官惰政‛几近渎职犯罪。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党员干部如果把‚干事‛当‚出事‛的理由,把敢担当作为会出事的前因,而该干的事情不肯干、干不好、干不成,实际上也丢了为官的本分,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迟钝、麻木,缺乏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对群众的信赖、对政府的公信力、对党的先进性都是莫大的伤害,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让敢作敢为成常态

因惧怕而不作为只是借口,说到底还是私心多了,公心少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如果党员干部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群众的利益之上,经常惦记着自己的‚小九九‛,怎会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当然就会在权衡利弊之后显得‚怕‛起来。对于这一类党员干部,要亮起监督问责之剑,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不作为现象严肃处理,让不敢担当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

上海市正在营造‚以为官避事为耻,以负责敢当为荣‛的清正政风,从制度建设上着力,改变干部管理中考核和任用相脱节的现象,让‚圆滑官‛难混日子,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得到重用。

有专家建议,要建立完善容错机制,保护敢试敢闯的干部,尤其是在改革探索中受挫折、有失误的干部,有时还要主动为干部承担责任,避免‚大干大错、小干小错、不干不错‛,挫伤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

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姚文胜认为,治理‚怕‛字还要引导部分有问题的干部自动向组织说明问题,组织上依法依规给予从宽机会。

治‚怕‛更需治‚心‛。当前,有些官员一看规矩多了,就感觉工作上放不开手脚,误将‚遵纪守法‛视为‚束手束脚‛,这类党员干部想干事,但又怕逾越红线,有力无处使也不敢使。

对于这类党员干部需要加以鼓励,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惩治腐败并不是不让人干事,而是要让人在党纪国法的框架内干事,既是对违纪违法分子的惩治,也是对遵纪守法干部的保护。只要把党纪国法常记心间,树立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干起工作来就会底气十足,事半功倍。

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让领导干部把敢于担当变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让更多敢于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要营造敢于担当的社会环境,化解敢于担当的压力,抵制好人主义,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只有让‚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敢为者有位臵,让怕为者靠边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才会涌现出更多勇于担当的好干部。

‚为官不为‛病因探析

(四):‚笨‛而不为 根在不求上进 ‚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这样的观点颇有一定市场。持有此论的党员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不会干‛‚不会为‛,深感能力恐慌、本领恐慌却又不求上进,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笨‛而不为的领导干部,在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工作中,标准要求不高、工作效能低下、服务意识不强、能力本领欠缺,损害了领导干部形象,贻误了所负责工作,辜负了群众期望。

1 诊断‚笨‛之表现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为官不贪不占,不干事也算是好官。其实不然,不贪不占只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基本标准。一个好官不仅要不贪不占,更要上为国家谋利,下为百姓造福。

‚在一些部门,存在着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不会干’的情况,这不但严重影响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而且也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云南省龙陵县委组织部长夏红军如是说。

‚部分领导干部的‘不会干’表现在满足现状,不求上进上。‛夏红军分析,这样的干部虽然也有事业心、责任感,但由于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不够,往往工作效果不好。实践中,这样的领导干部知识老化严重,满足于自己多年前的专科、大学学历,在工作中只会吃‚老本‛,工作起来缺乏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云南省龙陵县某局原局长杨某,因民主测评不理想,再加上无明显政绩,被调整到另一个单位担任‚二把手‛。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难以相信地说:‚我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熬上来的,没犯错误,年龄也没到,怎么说让我下就下了呢?‛杨某被调整后,曾多次找县里领导‚申辩‛。经过领导反复做思想工作,他终于明白,必须面对现实,看到不足,努力学习,弥补差距,认认真真做好被调整后的工作。

湖北省沙洋县一大学毕业生,刚毕业时文思敏捷,工作有激情。走上领导岗位后,提笔行文再也离不了空话、大话、套话等‚八股腔‛,工作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部属不能给予正确的方法引导,习惯于发号施令,浮躁之气严重。最终,因工作无起色而被领导约谈。领导干部这样的‚笨‛表现为华而不实、眼高手低。

领导干部的‚笨‛还表现为‚井底之蛙‛、自以为是。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一点点本事、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小进即喜、小富即安;有的忙于事务,疲于应酬,看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有的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对上级的决策部署缺乏研究,对工作研究不深不透、一知半解,做事情‚粗针大麻线‛。如广西贺州市某镇原镇长,因为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统筹协调能力欠缺,而又自恃学历高,学习抓得不紧,对工作疲于应付,致使该镇多项工作在县里排名靠后。最终,该镇长被调整了职务。

2 把脉‚笨‛之根源

‚在任何时候真正决定性的因素都是你自己‛,这是北京大学已故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一句名言。‚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诸己‛。领导干部身上‚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其自身。

‚学习不够是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的总根源。‛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行政学院副院长王国忠说。领导干部自身放松了学习,必然会导致政治意识、理论素养、大局意识弱化,领导能力、执行力不足。

有这么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个人1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或者说一个人学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更新7%,这个人便很难适应社会变化。

‚现在的领导干部基本上是从生产一线上锻炼成长起来的。‛云南省纪委组织部负责人讲,有的领导干部所取得的大专或大学学历是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学取得,没有在高等院校经过全面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先天‛欠缺,加之疏于学习、知识老化,导致能力素质很难提高。

怠于思考、思维守旧,是领导干部‚笨‛的另一根源。学习没有目标,学而不思,习惯用旧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或者对自己的本领不能客观把握,以为自己当领导干部多年,样样精通,特别是取得一些小成绩或者受到一些部属吹捧,就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结果个人能力与时代发展的距离越拉越远,在指导实践方面缺乏科学理论支撑,造成领导力不强和执行力效果不佳。

难于创新,墨守成规,也是造成领导干部‚笨‛的缘由。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去思考和研究,难于创新,热衷于按常规行事,以至于在新问题和复杂局面面前束手无策。如果做什么事都要翻开‚本本‛找依据、搬出‚传统‛找出处,那么,就会失去到手的发展机遇。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

除了领导干部自身根本原因之处,考评机制缺失,也是部分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水平不高、甘居平庸的原因。如果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问责制度对‚不会干‛这种‚隐性‛失职界定不清、重视不够、监督不严,则会对‚庸官‛问而无责、考而无据,使问责和考核流于形式,致使几年不变样的‚守摊干部‛‚维持会长‛能够长期‚坚守‛下去。

‚如果某区副区长被考评为‘较差’,主要领导干部如区委书记、区长同样有连带管理责任,也要进行处理。‛云南省昆明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赵增昆介绍,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把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与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给平庸领导干部传递压力,倒逼领导班子督学、干部自学,有效防止和解决领导干部‚不会干‛的问题。

3 开出以学治‚笨‛处方

‚学习几天,受用一生,警醒一辈子!‛这是参加云南省厅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们的共同感受。今年3月23日至27日,云南省组织2014年以来新提拔的106名厅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以‚党风廉政建设及履职能力提升‛为主题的任职培训。

‚从2007年至今,云南省已连续9年举办新提拔省管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及履职能力培训班。‛云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介绍,每一期培训,尽管工作繁忙,但大家都十分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将学习作为增强本领的‚助推器‛、勤廉兼修的‚加油站‛。

为使这一做法形成常态,云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发文,规定‚全省新提拔的乡科级以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当年参加反腐倡廉建设和履职能力专题培训,并使这项工作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领导干部无论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有学好,才能做好。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弥补不足、缩小差距、避免失误、改进工作的根本措施。‛王国忠说,以学治‚笨‛,不失为一个治疗庸官的良方。

要保证以学治‚笨‛取得实效,必须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措施。

贵州省黔西南州出台了《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暂行)》,梳理归纳并公布了30种‚惰政‛现象,包括对‚不会干‛的领导干部进行召回。这一措施让一些干部心里有压力,有本领恐慌感、紧迫感,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意识,有效弥补了从严管理干部的‚短板‛,倒逼干部认真履职。同时,对被召回干部,并没有将其打入‚冷宫‛,而是通过‚回炉淬火‛‚回炉加钢‛‚历练锻造‛等教育方式对其‚维修‛。该反思的反思,该教育的教育,该补给知识的补给知识。‚维修‛过关后,被召回干部仍能回到原岗位,体现了干部召回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目前,全州召回1334名干部,有1080名干部通过集中学习后全部回到原岗位工作。

湖北省沙洋县在2014年机关作风整顿中,对一些虽未犯大错、但不思进取的干部亮‚黄牌‛。其中,23名科级干部因在亮‚黄牌‛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我行我素、不思进取而被降职或免职,其工资、补贴等待遇也随之下降。此举,逼迫‚笨‛的领导干部主动学习进取。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在最好的位臵上睡觉,那是无能者对自己的放弃。只有真正下‚猛药‛、敢于亮‚黄牌‛,让滥竽充数的‚笨‛干部没有立足之地,才能唤醒广大干部的进取意识,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孟凡兵) ‚为官不为‛病因探析

(五)驱散思想雾霾是根本

为官不为,为何?有的人怕犯错不敢为,有的人没能力不能为,有的人太懒了不去为,原因种种,总开关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不想为。

只要想为,就不会有干事必然犯错的担心,就不会疏于学习不求上进,就不会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方向迷失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思想迷失的官员,又该如何破除为官不为的迷雾? 1 补足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为官不为者,从根上讲也是思想出了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卢运雄表示,一些干部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大潮中,不能正确对待新旧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冲突,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与行为上的偏差,以致信念迷茫,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

一些为官不为者身上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的现象正是这样的现实反映。

一些机关大楼不设

4、

13、14层,一些办公室的桌椅摆放讲究朝向、风水,一些干部的案头上赫然摆放石兽、‚转运石‛等装饰物,更有甚者一些地名因‚不吉利‛而改,有的工程因‚大师‛妄议而建,一些建筑因‚挡风水‛而拆。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员信风水就是一种堕落‛。 人一旦没有了信仰,就会成为‚行尸走肉‛。干部长期浸淫于求神拜佛,心理颓废、斗志丧失、道德滑坡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干部甚至将手中权力异化为生财工具,有钱有作为、无钱无作为。

内蒙古自治区原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武志忠在家中供奉近百座佛龛、佛像和佛画,每天也必念经拜佛,可在其一心问佛的背后,是对金钱毫无遏制的贪欲。

为官不为者的信仰迷失说到底就是精神缺了‚钙‛,得了‚软骨病‛。

是病就得治!各地掀起的问责风暴是开出治标的药方,如何治本?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最关键。

‚思想上的纯洁性与行动上的敢作为,是一体两面。‛多名专家指出,党政主官和普通干部都应加强对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为政品德等方面的自我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奉献精神。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正是补钙的良好契机。‚三严三实‛包含着对新时期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仰的新要求新标准,是具体化了的‚精神钙片‛。每日一服,每日一省,必将为党员干部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2 重塑宗旨意识

河南沁阳市一段公路景观改造,工程达到一定进度时,政府应退还4家企业共2000万元保证金。但从2014年4月到11月,四家企业先后向市住建局、市委市政府等累计讨要保证金50余次,遭遇的大都是‚领导不在家‛‚这事儿不归我管‛等‚踢皮球式‛处理。 某外资企业在鞍山投资开发了城市综合体项目,在项目完成后,花费18个月才办理完毕垃圾清理的相关手续。其间,该企业除了按规定缴纳了费用外,还将一处四百多平方米的房屋无偿提供给街道。

……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看来,‚为官不为‛现象表明个别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仍奉行着‚不给好处不作为‛的原则。

‚不给好处不作为‛的乱象折射出的恰恰是干部身上为民宗旨意识的淡薄。

一些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事情亲力亲为,对群众的事臵若罔闻;一些干部奉行‚无利不起早‛,没有‚甜头‛也就没有工作动力;一些干部总结经验头头是道,分析问题轻描淡写,说得多,做得少……

这些为官不为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说到底就是干部在为官为了什么问题上犯了迷糊,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太重,把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太淡。

做官究竟是为了什么?为自己还是为群众?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是邓小平同志在第三次复出时的郑重选择。

要做事不要做官,做官必须做事,这不应只是伟人的选择,更应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不二选择。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从内心里为群众着想、给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底线,时时自省、自警、自励、自勉。

反之,肆意弄权、鱼肉百姓、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庸官、贪官、懒官是也。虽未必‚遗臭万年‛,但也必为群众所不齿。

3 常修为政之德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做人如此,做官亦要如此,尤其是身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德上的要求要更高。但在十八大以来对查处的老虎苍蝇的各类通报中,类似‚思想道德败坏‛、‚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这样的表述并不鲜见。

云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雷毅为了维持自己和情妇的腐化生活,不惜违反党纪国法,以权谋私、不择对象地疯狂敛财,只要送上门的一律照收。

安徽省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太和县委原书记刘家坤为了让情人过上安逸乃至奢华的生活,伙同情人先后收受他人财物合计2900多万元,为他人在承揽工程、征地拆迁、拨付工程款、公司上市改制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甚至在当地形成了‚工程没有刘书记的支持是干不成的‛发展怪象。

干部屡屡在道德层面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从政之德出现了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方面对失德干部加大惩戒力度,一方面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追求高尚情操,用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的方式,‚治病树、拔烂树‛,越来越多的失德者被清理出干部队伍。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在新常态下因为本就不该有的福利待遇取消了,以往宽松的规章制度严格了,就哀叹‚官不聊生‛、‚为官不易‛,更索性‚为官不为‛。

有的干部做‚公事‛懒洋洋,干私活打冲锋;有的对工作马马虎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刚开始有一股子劲,时间一久,便开始懈怠,一旦遇到一点挫折或失败,就无精打采。

这些都是‚从政之德‛缺失的一种表现。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这既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也应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从政之德。

从政之德建设不仅需要本人自省自律,还需要通过制度激励约束和外部管理监督来实现。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认为,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意识—规范—习惯—道德‛的逻辑链条,使‚从政之德‛建设步入良性轨道。这对于整治为官不为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6篇:为官不为

无为怎能治

不做如何发展

-----浅谈“为官不为”的表现及危害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要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一种警醒和鞭策。然而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不同形式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落实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慢作为、庸作为、懒作为“动刀子”“出重拳”。

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化、“零容忍”的反腐态势、“八项规定”的实行、反“四风”的持续发威和限权问责的推进,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然而,领导干部中也滋生了“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为官不为”的问题。新形势下,“为官不为”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式主义之风依然存在。

首先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当下有些领导搞工作热衷于开会发文件不讲务实精神,做表面文章以求得上级的满意。例如有些单位开展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又不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只求“轰动效应”,在准备不充分,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下,就匆忙开会下发文件,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从而浪费了国家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好大喜功、欺上瞒下。在领导面前不讲实话,不报实情,报喜藏忧,讲问题避重就轻,讲成绩夸夸其谈。比如有些领导在开展活动时,活动刚一开始就说“效果十分明显”,吹得天花乱坠。而在出现问题后,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怎么样撇清责任,而不是如何挽回损失,如何总结经验教训。不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干群之间的关系。

再者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把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当做是金科玉律,不吃透精神,不注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去执行。有些单位搞政治教育活动,只注重在会上传达精神,做笔记、写性的体会,而不是想着如何把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融合到实际工作中去。片面的认为想到就是做到,从而只停留在想的阶段,而不是已经落到了工作实际中,让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二是官僚主义仍如跗骨之蛆一样难以祛除。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除了久治难绝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派”,“为官不为”也有一些“新变种”:例如有的干部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缺乏主动进取精神;有的干部对反腐倡廉的新态势和新要求有“不适感”,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甚至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态度。

其次个别干部“为官不为”,暴露出他们在权力观、政绩观上的偏差。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官不为”现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危害性不容忽视。任由个别“为官不为”现象滋生,不仅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更会殃及群众利益、影响发展改革大计。

再者个别干部“为官不为”,体现了他们担心多做多错多担责,少做少出错,不做不出错的心态,干事怕得罪人,奉行“好人主义”。当官多难也不能成为绕行躲事、推托躲避,“不作为”的“挡箭牌”。如果“不易”就“不为”,假设没有“利”就不出“力”,不仅贻误改革发展事业,更会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如果把遵守党纪和规章制度理解成“多说话、多干事容易出事,少做少出错,混事求多福”,消极应付、碌碌无为,不仅偏离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导向,还将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享乐主义在个别干部的思想里仍然根深蒂固。

首先,慵懒松散、不思进取。在某些干部身上我门可以看到的是“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的工作态度,不思进取,心思不在工作上。开口闭口都是谈享受和回报,工作不主动积极,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次,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某些干部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事业心。每天只想着怎么把这一天混过去,从不想这一天过的质量如何,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从而导致信念动摇,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当前“为官不为”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干部自身角度来讲。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当前,少数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近年来,查处了不少能人腐败的问题,一些曾经干出过成绩的干部落马了,一些干部把为官不易当作“反常”,把为官不为当作“老到”,把“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当作生存之道。

其次从干部考核体系来讲。干部选任考核评价机制上有着较大的改革空间。当前领导干部选任、考核、淘汰等体制机制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和部门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不大。此外,如何防止乱作为、激励有作为,政策界定“慢”了。当前“不能”、“不得”的禁止性规范出台多,而“可以”、“应该”的指引性规范出台少,尤其是缺失正向激励性的明确规定。导致“可为”界限不清晰,“谁为”职责不明确,“咋为”政策不接地。

再者从从严治党的背景来讲。一些地方和部门从严管理干部氛围仍然不浓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前一些干部为获取政绩往往采取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如今既要好的结果也要规范的过程,加之传统的“管控型”模式向治理型模式转变,有的干部就消极怠工,不积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办法。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其主观因素,又有其客观因素;既有上级因素,又有基层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界因素;既有机制体制上的因素,又有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有的虽然有其貌似无奈和合理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消极、被动、应付的直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为官不为堪比严重的腐败行为,是失职渎职的另种表现,它的危害是极大的。

首先是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不作为问题就是潜伏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不但在慢慢侵蚀领导干部的免疫力与健康躯体,而且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侵害党和国家的肌体,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在一起很少有人谈干事业的,都在为退休前如何打发时间作考虑,认为当干部不在于飞得多高,更重要的是平稳着陆,平平淡淡地干到退休就行了。这些人整天琢磨业余时间如何玩好,退休以后如何过着恬静的生活。造成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乱象,危害江山社稷。

其次是延误地区和单位的科学发展。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熬资历、保位子,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而谋取私利,将会贻误发展机遇,导致单位甚至地区长期发展缓慢,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难以弥补,最终严重影响单位甚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甚者将拖延党和国家事业的科学发展。

再者是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领导干部不作为,百姓的事该解决的没有解决,不仅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甚至导致人民群众对领导不信任,有抵触、反感情绪,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甚至出现“仇官”现象,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一些干部不作为行为,群众对之深恶痛绝。

第四是引发更多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的蔓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具有巨大的负面效应和强有力的负面导向作用,毒害了其他领导干部,时间一长,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价值和地位就会被动摇。同时,少数领导干部不作为也导致上行下效,加剧了不作为行为的恶化和蔓延。

为官者当携两袖清风,存浩然正气,然而这只是基本的准则,也是当官的必备条件。但是当领导干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的经济,为百姓谋福利,应该要能作为、敢作为、有作为。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治“为官不为”的坏风气。

首先从选拔聘用的环节入手,选用能作为的干部。治理国家干部其实就像浇灌一棵树,根不正则必长歪,苗不红则难成才。任用干部的素质不高,那么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出现有心而无力的现象。有心而无力对干部本身是一种折磨,最重要的是对区域发展是一种制约,对民生保障是一种阻碍,对人民对高质量生活诉求是一种煎熬。因此,我们要从根源上断绝不作为干部的出现。

其次从提拔干部的机制入手,要提拔敢作为的干部。现下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同时干部的晋升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对干部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有个别的上级领导干部一心求稳,怕出新问题,因此不敢干事,不想干事。稳定我们当然要,但是破旧呈新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只有不断的去创造去改变当前的现状,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制度上要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惩治,为敢作为的干部保驾护航。

再者从导向入手,加大对有作为干部的宣传力度。当下各种新闻媒体对腐败案例大肆宣扬,对真正在各个岗位干出实效,有成绩的干部的报道却少之又少,这不止是对大部分干部的不尊重,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误导。诚然,我们干部队伍中有消极的、甚至有犯罪的,也需要人民群众及媒体去监督,但是我们更多的干部是兢兢业业的,是问心无愧的。因此宣扬有作为的干部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一种正确社会风气的引导。

《扁鹊见蔡桓公》中有段话,“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为官不为也是一种病,是会传染的,因此我们要下重药,施猛药,把这种病扼杀在腠理、肠胃,因为这还能治,而等到在骨髓之时,那就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建华

二零一六年六月

第17篇: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

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现实中, 这种“为官不为” 的干部,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习近平还强调:“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把情况搞清楚

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摸清楚干部“为官不为”的具体情况,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的前提。习近平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不能为”是能力问题。这类干部是因无能力而不知“为什么”、不知“怎样为”或因本领恐慌“不敢为”。一是根本不知道做什么。除非上级交代得十分清楚的事情之外,这部分干部就不知道再做什么了,上级没有交代时就在等着,好像算盘珠子一样,上级拨一下就动一下,不拨则不动。二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嘴。一些干部不学无术或学习不积极不认真,对发展新阶段认识不到位,对新常态缺乏正确认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成为常态。三是明知自己本领不行做不成事,不做事还能滥竽充数,真做事了反而马脚立现。所以选择“不为”做南郭先生。四是因本领不佳而害怕做错事做砸事,缺乏“为”的自信,所以不为。

“不想为”是动力问题。一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少精神动力,是“缺钙”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这类干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二是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是安逸型干部,所以不想为。在工作中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创新意识、进取意识,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怕苦怕累,缺少奋斗精神,是享乐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四是奉行中庸主义,想做“老好人”,想靠人脉取胜,怕作为了得罪人,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上躲躲闪闪,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五是怕“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想“韬光养晦”,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摆作风漂浮、光说不练,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以会议贯彻上级会议部署,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会议讲空话讲套话,调研走形式凑天数。六是怕做事出问题,影响以前已经取得的“政绩”,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想靠“吃老本”赢得机会再上位。

“不敢为”是担当问题。这类干部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情怀,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志,缺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一些干部改革时代不敢冲,创新时代不敢进,缺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担心冒风险、得罪人,把不出错作为准则,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干部怕“惹事”,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干部怕“出事”,搞所谓“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有的同志怕“树敌”,息事宁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面对大是大非态度暧昧,对错误思潮听之任之,尤其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所有这些现象,说到底都是缺乏担当精神,缺乏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事业担当。 “为官不为”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好人主义等在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轨,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李克强指出:“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担当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能力。

二、把症结分析透

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官不为”作为老问题,当前又出情况。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原因,也有现代原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干部个人因素。习近平指出:“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一是干部个人因素。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滑坡,责任意识下降。某些党员干部觉得“理想太远,生活太近”,理想的激励作用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动摇。表现在工作上,对个人名利看得重,将社会利益看得轻,热衷于工作内外对物质财富的追索,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和民生问题总是不感兴趣。在市场经济中,某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重私利,轻大义,忘记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所应承载的责任与使命。部分干部为官动机不纯。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权力本位的官场思想一直在腐蚀着、侵害着一些干部的价值观念。在主观上,一些干部在当官和用权问题上没有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有的甚至认为,当官就是要捞好处。在党中央大力度反腐重压之下,有些想贪的干部工作积极性倍受打击,失去了工作动力;有些干部产生了只要不吃不拿、不违法乱纪,不干事也没事的“不作为”思想。部分干部能力跟不上新的形势。他们因循守旧,再学习能力较弱,在社会的快速变化面前不能迅速调整自己,难以跟上时一代发展的步伐,从而陷入了“本领恐慌”。对于许多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做到有备无患;面对新问题缺乏信心,不敢干、不敢闯,凡事等上级指示,看同级,推下级,处处落后且心安理得。

二是体制机制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目前就总体而言,中央对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顶层设计、改革思路十分明确,各类政策也相继出台。但对地方或部门而言,部分领域仍然处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时期,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体制机制和规划政策上,许多领域还处于“真空”“断档”状态,致使一些干部思想上迷茫,行动上缺少遵循。习近平指出:“从我们工作来看,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政策尺度把握不够准确,方式方法有些简单生硬,对干部教育引导不够及时到位,在思想、理念、作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操作上,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要求进行调整,或者还没有调整到位,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

三是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纪委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清,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但同时必须看到,每当有“大老虎”落马或恶性负面事件时,部分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特意高度聚焦,过度解读,有的甚至恶意炒作,故意引导网民推波助澜,不仅引起公众的误读,也增加了干部的困惑。习近平指出:“从社会因素来看,主要是负面舆论和恶意炒作使一些干部模糊了视线、增加了困惑。” 新闻媒体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和社会担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近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社会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在找机会利用一些问题激化或放大“官民”矛盾,让不少干部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他们也在“不敢为”之列。

三、把对策想明白

当前,“为官不为”的消极影响和危害逐渐显现,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将其列入重要日程,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舆论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一问题解决好。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就要不等不拖、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 对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思想上的“贫血”、精神上的“缺钙”以及行动上的“乏力”。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首先,要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其次,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近平指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干部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公仆身份,使用权力为民办事。

对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学习教育,对不可教或不让教的干部要立即请他们让位。解决“本领恐慌”、信心不足、胆气不足问题,就要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再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通过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业务经验交流等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尤其要加强新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基本理论的学习。要鼓励干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通过职务调整、晋升等引导干部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干。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对不敢担当问题,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教育,使干部具有强烈为国为民情怀。二是将“为官不为”现象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相结合。把“敢于担当”标准贯穿于选拨干部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任用的全流程。让“为官不为”者不仅做不了“官”,而且更不会被提拔。三是拓展职级晋升通道,健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打破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职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拓展干部职业发展通道,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健全稳定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工资结构,着力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探索建立以实绩考核为基础的弹性工资制,适度拉开薪酬距离。同时,提高薪酬激励的灵活性、时效性,奖惩结合,使薪酬最大限度地反映干部的实绩。习近平指出:“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党的干部来说,“避事”不干事,“躲事”不问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才是干部应有的表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成效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

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

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

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

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

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 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哲学社科工作者要立志做真学问

习近平强调,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习近平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习近平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习近平强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第18篇: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者当让位于贤

2014-07-16 09:34 求是理论网

字号:

为官不为,是作风整顿的一块硬骨头。在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成果不断制度化的当下,少数干部感慨为官不易,以“要求严了”“规矩多了”为借口,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 反四风、改作风,就要反对庸官、懒官、太平官,就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古代一位普通官员的话,话虽简单,但却是为官者应铭刻在心的。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味人民服务,衡量一个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看在他执政期间,能否为百姓谋福利,百姓能否安康。若不能做到这几点,哪怕他才高八斗,都不是个称职的干部,人们都不会拥护的。这就是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福”字就意味着应该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我们要警惕,以“为官不易”为由,为“为官不为”寻找借口。从表象上看,这些官员是“平庸主义”、“好好先生”,

1 奉行所谓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本质上讲,是缺少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事实上,“为官不为”本身就是四风的突出表现。抓工作只重表面、不切实际的“虚为”,就是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给群众办事,遇到难题就“不为”,正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庸懒松散,不思进取,遇到事情就“拖为”,做事拈轻怕重,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没有新目标,就是更是享乐主义;占着位子却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岂不是更为严重的奢靡之风?

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干部境界高低的标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为官者就应该敢于担当,并时刻保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就是敢于干事,清正廉洁就是不要出事,两者虽然看似有一定矛盾,但其实是统一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之中的。只要干部信念坚定、心底无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完全能够做到问题面前敢上前、原则面前不动摇,既敢干事、干成事,又不会出事。当然,敢于担当,需要干部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增强担当本领。

2 当然,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也离不开好环境和好的制度保障,要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一方面,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应该树立这样的导向: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资历就有位,甚至是不出错就有位;不能做事越多风险越大,让不干事的人安安稳稳。只有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为官诚然不易,但其实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既然做了官,就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应主动让位于贤。为官不为,要你何用?

第19篇:为政不为

为政不为个人自查报告

铁炉小学 陈杰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结束后,我认真学习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力戒“为官不为”的相关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切实防止和纠正“为官不为”的倾向。通过查找,在思想和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安于现状,进取认识不强。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成绩,感到满足缺乏主动向上的进取认识,认为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度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在一些问题和工作上思前虑后,畏首畏尾,怕伤和气,没有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导致工作不敢担当,得过且过,避重就轻。

二、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认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工作上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了,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始终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思想态度。

三、开拓创新认识不强。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法方法。有时急躁冒进,问题抓得不实,分析不细,问题谈的多,整改的措施和方法谈的少。 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为学校解忧、解难。

二、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切实转别工作作风,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要细,整改措施要实。

三、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主动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活动所查找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自觉抵制“为官不为”倾向,做好本职工作。

第20篇:党员教师“四个合格”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党员教师“四个合格”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经过前一阶段党支部“两学一做”的专题学习,我在个人政治素养方面有了较大提高。现针对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四方面进行自我排查,现将自身差距和不足以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政治合格方面。我作为党员教师,党员意识淡薄,没有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随大流做工作的现象,有时面对繁重工作会滋生抱怨、烦躁情绪,对棘手问题有拖拉、推诿的想法,常常有等一等,拖一拖,靠一靠的思想。

整改措施:强化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党章党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带头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2、执行纪律合格方面。自我约束力差,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铁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需要党员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时刻保持党员的自觉性,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我有时会有懒惰情绪把党员的身份抛在脑后,我行我素,认为只要不违反学校纪律,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可以。

整改措施:认真学习《党章》《条例》《准则》等党内规章制度,时刻对照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清规戒律”,树立“红线”意识。防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问题滋生,坚决抵制“两面人”,不搞任何形式的小圈子,做一名讲政治、讲纪律的人民教师。

3、品德合格方面。艰苦朴素作风不够,过紧日子的意识不强,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在生活细节上,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偶有铺张浪费现象。

整改措施:修生养性,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作用,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的现象坚决制止,做到艰苦朴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4、发挥作用合格方面。工作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有时感觉做了十几年的中层干部,事情就那么一回事,应付应付就可以了,缺乏创新精神。部门也缺少创造性开展的活动,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是仅仅在于完成学校交代的认为,没有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

整改措施:积极做好部门服务工作,发挥部门领头人的示范作用,多深入群众,工作力争做到精细化和常态化,做好一名优秀教育者的辐射作用。

基层单位四个不为整改措施
《基层单位四个不为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