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血标本采错管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31 08:33:42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血标本准确性

提高血标本的准确性

一存在问题

化验标本采集和送检不符合要求,影响化验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

复测不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费用,造成护患矛盾

患者满意度下降为95% 二改进目标

3个月内化验标本准确率达100%

护患关系和谐

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9% 三改进措施

1、科内成立CQI小组,小组成员对我科保证化验标本采集和送检质量的改进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改进措施及实施程序,护士长对效果跟踪评价,持续改进。

2、采集标本前应双人核对医嘱 ,办公班将条形码贴在正确的试管上。

临床常用的真空采血管分为:黄头管(含有分离胶,一般用于血清生化标本);红头管(含有促凝剂,用于生化,免疫标本);绿头管(含有肝素抗凝剂,用于检测血粘稠度,环孢素浓度等标本);紫头管(含有抗凝剂EDTA二钾盐,用于血液常规检测);蓝头管(含有枸掾酸钠抗凝剂,用于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每个护士知晓率100%。

3、采集血标本前责任护士应明确检验项目、目的、采集标本量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患者。

床位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如需要抽空腹血,采血前2 d不吃过于油腻或含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检验血糖时,早上不能服降糖药,查肝功能,血液粘稠度,血脂等项目应空腹采血。采血前1 d,最好洗澡或将双臂洗干净,这样采血时会消毒更彻底,避免伤口感染。采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或过紧的衣服,避免采血时衣袖卷不上去,或采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止血障碍而产生皮下血肿。采血时可适当喝一点白开水(如果是检测血液黏稠度、血脂等项目时应避免喝水,以免造成结果误差),采血过程中应叮嘱患者放松,避免因极度紧张而造成血管收缩,增加采血的难度。每位护士掌握率100%。

4、根据检验项目中班护士准备好采血物品

选择适当试管,中班护士对次日需采血的试管核对,防止发生错误,便于抽血时夜班护士再次核对。如果急诊血应双人核对。

5、夜班护士做好采血准备并正确采血

采血环境,保护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教育患者及家属不要用手随意乱摸,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抽烟等。特别是用手拿过有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处理。对惧怕采血的患者给予耐心解释,说明采血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

根据采血量正确选择血管。选择前臂较粗的静脉,从外侧至内侧分别为头静脉,贵要静脉,分枝处中间为肘正中静脉,体型偏瘦的患者较为明显,肉眼观察比较清楚,而且容易固定 ;体型偏胖的患者,脂肪层较厚,要用手按压才能感觉出血管的充盈度,以及走向。如有静脉装置的患者取对侧肢体采血,减少血样受静脉输液稀释的影响。如严重烧伤患者、极度肥胖病人及婴幼儿采血困难者可选颈外静脉、股静脉。缺少经验的工作人员,宜尽量选择较粗较明显的血管。

避免各种溶血因素。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应严格做到以下几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再将采血器另一端45°刺入试管帽,使血液顺血管壁流入管底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标本要放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抽血部位或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血管,避免标本溶血。

根据采血管的类别正确采血。血培养瓶应常规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一般采血量为5ml。如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采血量可增至10~15ml。当用全血标本时,需严格控制采血量,勿将泡沫注入,对加抗凝剂的标本尤为重要。血液注入加抗凝剂试管后,立即轻轻旋转、摇动试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避免凝固而影响检验结果。如采血量少,抗凝剂浓度相对升高;采血量过多,抗凝剂浓度相对降低,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将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每位护士合格率100%。

6、及时送检

避免标本放置过久。当班护士督促外勤人员及时送检,保证血标本的准确性。如血标本未及时分离血清,K+将渗出红细胞致高钾。血标本放置过久导致血清氯测定值降低、血清钠测定值下降、血糖下降。

四效果评价

患者的标本准确率达100%,便于临床诊疗,避免护患矛盾 患者满意度从95%提高到99% 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推荐第2篇:血标本管理程序

血标本管理程序

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

6.1 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患者配戴标明患者姓名和病案号的腕环或腕带(该方法在国外及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普遍应用)。

6.2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 6.3 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 6.4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使用条形码的医院,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

6.5 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不要在采血前贴上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使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的,应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同确认血标本的正确性。若患者不能签名时,则应说明理由,并请随同人员见证并签名。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推荐标签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以避免书写错误。

6.6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

6.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输血申请单。 6.8 血标本须不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液),且要做到八不收: 6.8.1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6.8.2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6.8.3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6.8.4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防血标本被稀释); 6.8.5 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可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和Ca,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或者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6.8.6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6.8.7 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不收;

6.8.8 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

6.9 献血者的血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的塑料管中获得。

6.10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6.11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放入2~6℃冰箱至少保存1天。 2+

2+

推荐第3篇:表171常用全血标本采血量与要求

表17-1常用全血标本采血量与要求(不需空腹) 检验项目 血氨(BA)

采血量(ml) 标本容器 5.0

肝素抗凝

要求 立即送验 空针肝素化后方可采血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血液酸碱度(pH) 2.0 肝素抗凝

二氧化碳分压(PaO2) 氧分压(PaO2) 碳酸氢盐

2.0 2.0 2.0

肝素抗凝 肝素抗凝 肝素抗凝

表17-2 常用全血标本采血量与要求(空腹) 检验项目 血沉ESR 血糖BG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非蛋白氮(NPN) 尿素氮(BuN) 红细胞比积(Hct) 肌肝(Cr) 肌酸(Cre)

采血量(ml) 标本容器 1.6 1~2 2.0 2.0 2.0 2.0 3.0

3.8% 枸橼酸钠溶液0.4ml 抗凝瓶 抗凝瓶 抗凝瓶 抗凝瓶 抗凝瓶 抗凝瓶

要求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凝血酶元活动度及时间(PT) 1.8 纤维蛋白元(Fb)

2.0

试管内盛3.13%枸橼酸钠0.2ml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抗凝瓶 肝素抗凝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

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ERT) 2.0 HDL-胆固醇 2.0 不抗凝

表17-3放射免疫检验采血量与要求 检验项目

采血量(ml) 要求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总甲状腺素(TT4)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功能测定 4.0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γt3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体(HBsAb) e 抗原(HBsAg) 乙肝检测 4.0 e抗体(HBeAb) 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体HBcAb

表17-4常用血清标本采血量与要求 检验项目

采血量ml 多项目合并采血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0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0 4ml 胎儿甲种球蛋白(AFP)

1.0

标本容器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防止溶血 防止溶血 防止溶血 防止溶血 防止溶血 防止溶血

空腹采血防止溶血

要求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空腹抽血严防溶血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1.0 黄疸指数(Ⅱ) 2.0 总胆红素(TBIL) 2.0 总胆固醇(Chol) 2.0 胆固醇脂(Choiesl) 2.0 三酸甘油酯(TC) 2.0 血清蛋白(A/G) 3.0 蛋白电泳(SPE) 2.0 碱性磷酸酶(AKP) 2.0 血清淀粉酶(AMS) 3.0 乳酸脱氢酶(LDH) 3.0 血钾(K) 2.0 血纳(Na) 2.0 血钙(Ca) 2.0 血氯化物(Cl)

2.0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2.0 肥达氏反应(Widal sreaction) 3.0 抗O(ASO) 3.0 红斑狼疮细胞(LES) 5.0

3ml

3ml

3ml

3ml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干燥试管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溶血 严防灰尘污染 严防灰尘污染 空腹抽血严防溶血 严防灰尘污染 严防灰尘污染 写明时间及时送验

1.黑色:枸橼酸钠;血沉

2.浅蓝色:枸橼酸钠;血凝试验(如PT、APTT) 3.深蓝色:肝素钠或EDTA-Na2;血液微量元素 4.紫色:EDTA-K2; 血常规(血液细胞分析) 5.绿色:肝素锂; 大部分生化、血氨 6.灰色:血糖降解抑制剂和EDTA-Na2; 血糖 7.棕色:肝素钠或EDTA-K2; 血铅

8.浅黄色ACD管: 葡萄糖、抗凝剂;血库试验

9.浅黄色SPS管: SPS液、氯化钠溶液;血液培养、微生物

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检验标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等。全血标本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例如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血浆标本适合内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检测血清标本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按照血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三种。绝大多数检查采用静脉血,少数检查如血气分析、乳酸和丙酮酸测定等需要采集动脉血,毛细血管血主要用于各种微量法检查或大规模普查。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标本,真空采血法是最好的静脉血采集技术。基本原理是将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有回血后将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检测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一、静脉血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和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

1、止血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 40 秒为宜, 否则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高、pH 值降低、K +、Ca 2+、肌酸激酶升高等。

2、采血时间与部位:大多数化验检查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时取血,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严重干扰,特别是血糖和电解质。

3、避免溶血、杂质污染:采血器具必须无菌、干燥、洁净.避免特别用力抽吸和推注、避 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引起的溶血。因为红细胞的某些成分与血清(浆)不同,样本溶血可使 红细胞某些成分释放,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

4、血样的采集:血样要求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采集,理想的时间是早晨 7:00 到 8:00,尤其是监测为目的时,更要保证标本采集时间的统一。最后一次食物和液体摄入应在前 一天下午 6:00 到 7:00 (急诊检验例外)。血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如在早晨服前。血样采集时,患者应仰卧位,采血点应在同一静脉区,通常为手臂静脉。

5、标本采集后须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当取血不顺利时,切忌在同一处反复 穿刺,易导致标本溶血或有小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6、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先注射厌氧瓶,尽量减少接触空气时间。

7、微量元素测定采集标本的注射器和容器不能含游离金属。

8、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使用后的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等锐器物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或毁型器内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物;注射器针筒、棉签等其他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放。消毒毁形后的医疗废物必须交给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厂,不得擅自废弃。

二、临床化学/ 免疫检验标本

临床化学/免疫检验多用非抗凝血标本,最好使用真空负压采血管。 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有:

1、化学项目大多数需要空腹采静脉血,多个单项化学检测项目组合检验时一般可采管血;

2、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不同而异,通常为 4.0~5 .0ml;

3、多个组合检测项目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 血培养 ——无添加剂管凝血管 ——有添加剂管

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橼酸盐管 ——肝素管 ——EDTA 管——草酸盐/氟化钠管

4、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血液标本收集后,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避免由此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h 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1)血清(非抗凝血):采血后标本于 22~25℃(室温)15~30min 后可自行(自发)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棒等剥离凝块;冷藏标本凝集较慢,加促凝剂者凝集加快。

2)血浆(抗凝血):应采用抗凝管采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合 5~10 次,采血后数分钟内可 离心分离血浆。

3)冷藏标本:用于稳定血液中温度依赖性成分(抑制细胞代谢)的检测项目,标本于2~8℃冷藏(标本采集后立即置于冰箱中,冷藏必须充分);标本需冷藏的测定项目有:儿茶酚胺、胃泌素、甲旁素、PH/血气、NH

3、乳酸、丙酮酸等。全血标本一般不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2h。全血标本切忌冷冻。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的应用:用于抑制细胞代谢。血标本中加入氟化钠后,血细胞未 分离情况下血标本中 Glu,22~25℃稳定 24h.2~8℃稳定 48h;氟化钠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儿童的 Glu 测定(因儿童 PCV 高,细胞糖酵解难以控制);氟化钠一麝香草酚混合剂不适合酶学检测(因氟化钠一麝香草酚混合剂抑制酶活性));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

三、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检测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 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黑帽管。 采血注意事项:

1、单独采 1 管血,准备采血至 2 ml 刻度线(抗凝剂:全血=1:4);

2、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 5~10 次;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 2h 内检测)。

四、血常规(全血细胞分析)检验标本

一般用 EDTA 1.5~2.2mg/ml 抗凝(EDTA 抗凝采血管-紫帽管)。 采血注意事项:

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 次.不可用力震荡;

2、应按抗凝管刻度采血至 2ml,可不用空腹;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 2 小时 WBC 形态会发生改变);

4、血型与血常规可采 1 管血。

五、75 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

1、病人准备:试验前 3 日,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量不低于 250-300 克,且维持正 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如:咖啡因、口服避孕药、水杨酸盐等)应在 3 日前停用, 试验前病人应 10~16 小时不进食。

2、标本采集:临床上常用方法是清晨抽空腹血后,口服 75 克葡萄糖,再于给糖后 0.5、

1、

2、3 小时各采血 2ml /1 次(共 5 次)。

3、标本保存:采血后 1 小时内分离血清并及时冷藏送检或采用血糖专用抗凝管采 血,于 2~8℃保存。

4、注意事项:胰岛素测定受溶血影响较大,采血时应避免溶血。

六、高血压系列检验标本

1、高血压三项(肾素、血管紧张素 I、II)

1)病人准备:β-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甾体激素、甘草等影响体内肾素水平,一般要在停药后 2 周测定肾素活性(PRA),利血平等代谢慢的药物应在停药 3 周测定。不宜停药的病人改服胍乙啶等影响 PRA 较小的降压药。钠摄入量影响机体 PRA 水平,故病人测定 PRA 前 3 天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最好同时测定取血前 24 小时尿钠含量,以供分析PRA 结果时参考;

2)标本采集:静脉取血 4~5ml,拔除针头后缓慢注入到专用抗凝管中,盖好管塞后上 下颠倒5次,混匀后2500转/分,离心5~10分钟,分离血浆,将血浆装入专用血浆管后低温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尽快冰冻保存(-15℃)。溶血标本不能检测; 3)标本类型、标本量:专用抗凝管采血,分离血浆,取 2ml 送检; 4)标本保存:低温冰箱保存(-15℃以下),可保存 2 个月;

5)注意事项:申请单上应注明抽血时的体位(卧位:病人在早上 6-8 时起床前,取静脉血;立位:病人起床后活动3 小时,取静脉血。)和饮食情况(普食饮食、低钠饮食);标本未及时分离血浆、反复冻融、溶血、保存不当、使用过期抗凝管等均可使结果受到影响。

2、醛固酮

1)病人准备:留样前应停服利尿剂至少 3 周,停服抗高血压药物 1 周;

2)标本采集:血浆醛固酮测定应采用肝素抗凝,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置-20℃保存 待测;尿液标本则留取 24 小时尿量,用 10~15mL 浓盐酸防腐;

3)申请单上注明:抽血时的体位(卧位、立位)和饮食情况(普食饮食、低钠饮食); 尿液标本要准确记录 24 小时尿量。

七、皮质醇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常人皮质醇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一般为早上 8 点或下午 4 点采血,送检时请务必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时间。

八、流式细胞术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1、淋巴细胞亚群系列

标本要求:EDTA 或肝素抗凝全血 2ml(推荐 EDTA 抗凝)

注意事项:该系列项目在不同年龄段的细胞数参考值不尽相同,所以送检时请务必在 申请单上注明病人年龄。

2、白血病免疫分型

标本要求:肝素抗凝骨髓或全血2ml 注意事项:请使用白血病免疫分型专用申请单

3、人类白细胞抗原 B27 检测(HLA-B27)/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检 测标本要求:EDTA 或肝素抗凝全血 2ml备注:保证新鲜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项目需要 24小时内送检;

九、微量元素检测标本采集要求

1、所有采血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并熟悉采血过程,知晓操作技术对微量元素(尤其 是铅和锌)检测质量的影响。

2、采血人员应戴乳胶或聚乙烯手套,若手套涂粉,需用静脉采血皮肤清洁法处理手套 后进行操作。

3、血铅检测采血时按顺序用 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采血区皮肤,防止环境 对血铅检测的污染。

4、橡皮塞对锌有污染,故普通采血管不可使用,请使用本中心提供的专用管。

5、采集方法:采集静脉血 0.5-1.0mL,采集后马上轻轻颠倒混匀,粘上条形码,装入 自封袋送检。

6、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置 2-8℃冰箱保存。

7、标本凝固或含凝块,不能检测。

十、遗传学检测标本采集要求

1、标本采集:外周血标本可使用中心配送的肝素抗凝管(遗传专用)和采血针进行采集,采集后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混匀,以免凝血;脐带血标本、骨髓标本可以在穿刺成功后,打开中心配送的肝素抗凝管盖,将脐带血或骨髓注入采集管中,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混匀,以免凝血,请注意无菌操作,不要污染管盖。请避免使用注射器采集标本后直接注入采集管的方式进行标本采集,以免引起溶血;请勿使用 EDTA 等抗凝管采集标本。 2、标本量:外周血、脐带血、骨髓各 4ml;

3、标本送检:合格标本须于采血后当天送至遗传实验室,故请于标本采集后及时通知艾 迪康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标本有溶血、凝血现象,也视为不合格标本。骨髓标本应尽快送 至实验室。

4、标本保存:标本采集后置于 18~25℃保存,不可冷冻,不可放置于高温环境中。 5、申请单填写:请完整填写申请单,尤其是标本采集时间、性别、病史、临床诊断等。

十一、基因检测标本采集要求

1、所有用于基因诊断的标本必须用无菌试管或容器留取,严禁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标 本时注意无菌操作。

2、为避免污染,送检基因诊断标本项目需单人单项目单管。3、采集方法: 1)血液标本

抽取病人静脉血,置无菌试管中室温自然凝固或 2000 转/分离心,取分离出的 EDTA 抗凝血浆/血清送检; 2)女性分泌物标本

(1) 分泌物标本采样应在非月经期进行;采样前 3 天内不使用阴道内药物,不冲洗阴道;24 小时内不应有性行为;

(2)采集时先用棉签将宫颈口或尿道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擦去,更换棉拭子,将棉拭子伸入宫颈,通过上皮交界处,旋转 3~5 周,以保证取得较多的柱状上皮标本,对于怀疑HPV 感染的患者,尽量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可提高 HPV 的检出率。将取样后的棉拭子放入配套的软管中,旋紧管盖;

(3)男性分泌物标本先清洁尿道口,将棉拭子伸入男性尿道 1cm,旋转 3~5 次获得标本,将取样后的棉拭子放入配套的软管中,旋紧管盖;

(4)疱疹液或疣体标本:对于生殖器或肛周有疣状体增生,怀疑为尖锐湿疣者,宜直接采集疣体组织置于标本管中送检。备注:疣体标本时,需要在申请单上的标本类型栏处写上“疣体”。 4、标本保存:检测靶核酸为 DNA 的标本,可在 2~8℃下保存 3 天;检测靶核酸为 RNA 的标本,应保存在-20℃下。

十二、骨髓检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涂片要求:二张血片,六张骨髓片,怀疑白血病则需八张骨髓片。骨髓血片注明“B”,骨髓片注明“M”,以示区别。 2、申请单注意事项:

1)病例摘要:应填写全面,尤其是肝、脾、淋巴结、出血状况等与血液病相关的症状以及药物的应用等均应填写清楚;

2)化验结果:血常规结果一定不能缺,如果可能,MCV、MCH、MCHC及分类也一并填上; 3)采取骨髓部位也应填上,如果采取骨髓时不顺,应重抽,以免耽误病人; 4)写上主治医生联系方式,如科室电话、手机号码等(以便与临床密切联系)。

推荐第4篇:血标本采集错误演练

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演练

时间:2015-2-14 地点:外科大楼8楼产科病房

参加人员:主班(

)责护(

)护士(

)护士(

)病人(

)病人(

)家属(

主班接到医嘱,3床(

)查凝血功能,和责护核对无误后粘贴采血管,并登记在标本采血登记本。 责护(

),拿着采血单到病房:3床(

),你今天在门诊抽血,查了血常规和肝肾功,没有查凝血功能。办了住院,我们就不允许外出外宿,请你明天早上七点务必要在病房,我们护士会到床边给你采血的。

护士(

):三床(

)是吧,现在我给你抽血了? 病人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是的。 责护进行采血,采血毕.三床按呼叫器,护士赶到床边询问:您好,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病人回答:昨天我的责任护士告诉我今天早上,我要抽血化验,昨天晚上家里有事就回去了,刚来,麻烦你现在给我抽血吧。

护士(

)和护士(

)核对后发现3床的凝血功已抽,并已经送检了,去病房询问,原来早上抽血时加3床病人睡在三床了。 护士(

)电话联系检验科:你好,检验科吗?我们是产科,刚送去的3床(

)的凝血功你们化验了吗?

检验科:正在准备化验呢,有什么事吗? 护士(

):发生采血错误,麻烦你们暂停化验,并将此标本丢弃,我们马上再抽血送检,谢谢!

护士(

)重新打印了3床的凝血功能的条码,粘贴试管,和护士(

)核对无误后去病人床边,核对无误后给3床(

)抽血,并及时送检。

护士(

)来到加3床床边:不好意思,早上抽血的时候,您躺在3床的床上,我没有仔细核对你的身份信息,就抽成你的了,我们已经给检验科打电话暂停化验了。你不要太紧张。

加3床:没事,晚上家属没地方睡,3床回去了,所以我就睡在她的床上了。 护士(

):钟护士长,刚才发生一起标本采集错误,现在向您汇报。

钟护士长:通知全科护士,今天下午5:30学习,共同讨论分析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在先进行网报。 演练结束!

推荐第5篇: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规范

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规范

一、标本的采集基本原则

1、遵照医嘱采集血标本

2、做好充分的准备:患者的准备;用物准备;护士自身准备

3、严格查对:检查项目、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4、正确采集:方法、时间、采血量、采血容器

5、采集后标本及时送检

6、血标本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

7、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存在时,一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二是检验结果并不真实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所以“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应该成为牢记的座右铭!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临床血液检验,因检验方法和目的不同,所需的血量亦不同,因而血液采集的方法也不一样,最多用的有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三种。 1.毛细血管采血法:

(1)采血部位:成人可从手指、后耳垂采血,婴幼儿则可在足跟等处。因耳垂部位的血液循环比手指差,且容易受外界气温影响,采血条件也不及手指恒定,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高于静脉血和指血,故一般不主张用耳垂血做血常规检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取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做血常规检验。

(2)采血方法: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迅速穿刺组织约3mm,待血液自行流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如出血不畅,可在针刺四周稍稍加压(切记用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影响检验结果)。以后流出的血液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所需量血液做检验用。采血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检验、白细胞计数和血型等。 2.静脉采血法:血沉、红细胞比积、生化、免疫、血液细菌培养等检查需血量较多,可采用静脉血。、

(1)采血部位:一般采用肘窝或肘前静脉,如肘部静脉不明显,可改用手背静脉或下肢踝部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小儿在必要时可用颈外静脉,但因危险,以少用为宜。 (2)采血方法:

采血前护士服装整洁,仪表端庄,语言柔和恰当。核对医嘱,患者信息,询问是否按要求进食等,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指导配合。评估患者采血部位皮肤,血管情况,意识状态评估,合作程度。

采血时护士洗手,备齐用物,再次核对医嘱和患者信息是否准确。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绑扎止血带,从穿刺中心到周围进行环状消毒,直径大于5cm,消毒两遍。自然干燥后绷紧皮肤,斜面向上,以30°角进针,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接采血试管。先采抗凝管,再采普通管。混匀时需手法轻柔,不可震荡。拔针后用无菌敷贴按压针眼3-5分钟,不要揉搓。

采血完毕后,核对医嘱和标签是否匹配,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字。按医院规定,及时送检。 (3)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注意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采血试管的编号与化验单的编号及采血项目。

2)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3)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4)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5)采血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直立位采血,一般比卧位高5%-15%.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6)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7)采血结束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需在针眼及向上1~2 cm处纵向按压3~5 min止血,不能搓揉,以防止造成皮下血肿,24 h内保持穿刺手臂清洁干燥。若有出血倾向,更要延长按压时间,若局部已经出现清淤,24 h后可用热毛巾湿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8)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3、动脉采血法:

桡动脉穿刺、肱动脉、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4、真空采血法

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标准真空采血管采血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推荐第6篇:采面整改措施

10604采面下段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我矿10604采面下段压力大,顶板破碎,且支护质量差,为此,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整改:

1、进入工作面后,首先必须检查工作范围的支架、顶板、煤壁等情况,严禁缺梁少柱或有歪扭棚,否则,必须先将所缺柱梁补齐,歪扭棚扶正,然后再开始工作。工作面每个工人都必须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2、工作面开工前,首先要保证采煤、移输送机、支柱,保持工作面梁齐柱直。

3、工作面机头机尾必须按规定打好压柱,压柱必须吃劲,压柱不齐不准开机,防止将机头机尾掀起或将溜槽拉凸。

4、不论是采煤还是移输送机、放顶,各作业段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人员密切配合作业,严禁单人独立作业。

5、工作面刷煤墙时,首先必须加固好周围支架,然后在条件好的地方开口,当顶板条件不好时,要先掏梁窝挂顶梁,维护好顶板后再打眼,并由班长和爆破工结合,适当减少打眼数目和装药量以及一次爆破长度。

6、炮后及时移梁打柱,严禁空顶作业。

7、工作面各作业段必须及时移梁,破碎顶板要在煤壁掏窝移梁,且保证悬臂梁到位,端面距≤300mm。按要求移梁、背顶,维护好顶板后再撮煤搁棚。

8、工作面煤壁要保持平直,与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小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

9、工作面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栓有牢固可靠的防倒绳。严禁在浮煤浮矸上架设支架。采高必须符合要求,支架初撑力要达到90KN。

10、工作面不准拉大块矸、大块煤,遇到块煤大于0.5m以上的大块煤和大块矸时,要及时用大锤破碎或拣出。

11、当顶板压力大或破碎时,可适当缩小工作面柱距,加强背接顶,严禁空帮空顶。

13、保持工作面“三直一平两畅通”,“安全完好浮煤净”。支护时作业人员要站在支柱的上方操作,三用阀平行于煤壁和输送机。槽边柱要紧贴输送机支设,采空侧柱子要打齐打直。支柱的迎山、角度、排距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14、工作面严禁使用损坏的梁柱,不得使用不同性能的支柱。弯曲变形、失效的梁柱要及时更换。

15、工作面高度和行人道宽度必须符合要求。支柱注液接顶后,必须继续注夜10S以上,必须保证其初撑力达到90KN,否则必须二次单枪注液。输送机推移到位后,必须保持行人道的宽度不小于0.6m。

16、要加强顶板异常情况下的控制。当工作面出现局部冒顶时,应及时用小板或圆木等材料接顶。当采空有推力或由于顶板压力异常采空顶板下沉量较大时,要及时调整支柱的密度与角度,以保持顶板的稳定。

17、架设的支架应有3°左右的迎山角,架设支架时必须两人配合操作,不得一人单独进行操作。

18、放顶线管理:正常情况下,支柱放顶线侧安装挡矸板,以防回柱时采空区矸石串入工作空间。

19、回柱前,先检查顶板情况,清理松动的浮煤、浮矸和通道,回柱地点前后5m内不得有杂物,保持退路畅通无阻。

20、先在未撤支架下加打液压支柱,形成一梁三柱

21、回柱并重新打好基本柱后,在每架支架顶梁下打上戗柱,多余的单体支柱应在架与架之间的空档中用带帽顶柱的方法全部打在放顶线上,形成全支护,不得丢在底板上。

22、严禁在工作面顶板控制区内提前摘柱。因爆破、运输等原因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在各放顶段后方,至少超前打三步戗柱,并加强支柱的维护,防止工作面冒顶和阻塞退路。

23、在整改期间,若顶板有来压预兆时,应及时加强工作面支护维护,待顶板稳定后再放顶。若顶板压力大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推荐第7篇:溶血标本血钾的测定

利用溶血程度指数法校正溶血标本血清钾离子测定研究

钱高潮

黄旭东

丁志祥

金文涛

张琪

常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常州

213003 摘要

目的

对于一些不宜重新抽取血液的溶血标本,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血清信息功能溶血程度H与血钾的相关性,探索一种简单方便的校正公式检测溶血标本中血钾浓度,供临床参考。方法

分析溶血程度H与血钾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研究不同人群中H=50时血钾浓度是否存在差异并通过外加溶血标准液和制备溶血标本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H与[K+]成正相关(r=0.9996),回归方程y=0.1068H+0.2789,当H在1~200(Hb约为95g/L)之间成线性;经单因素方差检验,新生儿、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验证均表明计算得到的K+与实际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理论值平均相对误差3.0%,最大相对误差7.0%。结论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血清信息功能溶血程度H和公式K未=K

溶-0.1068H-0.2789能比较准确的测算出溶血标本中真实血钾浓度,这个公式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 关键词

溶血; 溶血程度H;血钾

鉴于人红细胞脆性较大,多种原因可使标本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1-5]。溶血会对许多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尤其在血钾检测中影响非常明显,因为人体体液中98%的钾分布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只占2%,钾在组织细胞内的平均浓度为150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为105mmol/L,血清中钾浓度仅为3.5~5.5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血清钾浓度的20倍,溶血后红细胞中的钾会释放到血清中,引起血钾浓度的升高,因此标本溶血是血钾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6-8]。溶血标本为一类不合格标本,对于因采集、运输、保存不当等原因造成溶血必须查找原因,避免或降少溶血的发生,而对于容易溶血的标本(如儿科标本)、有红细胞结构异常的标本,血钾的检验结果很难保证。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检验与临床的密切沟通。但有时临床有不方便立即复查的情况,以及其他因素不宜重新抽取血液标本时,如果能探索出一个根据标本异常情况程度对检验结果进行校正的方法,给临床一个比较准确的报告,对临床将非常有意义。溶血后标本血钾的增高主要是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而造成红细胞内的血钾释放所致。血清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能直接反映出标本的溶血程度。如能通过检测血清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计算出因溶血造成血钾增高的部分,检测的血钾减去因溶血增高的血钾就能消除溶血对血钾的影响。现在配有血清信息功能的生化分析仪(如日立、罗氏、岛津系列生化分析仪)均可通过血清信息中溶血程度(Hemolytic 简写:H)指数法直接测定Hb, 试剂单一稳定, 自动简便[9]。鉴于上述思路,我们对溶血标本血钾的测定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的检测方法。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新生儿40例(1~20天)、成年男性40例(20~68岁)、成年女性40例(21~73岁)。

1.2 试剂与主要仪器:自配Tris-HCl缓冲液(pH7.4);6.0mmol/LKCl标准液;胆红素标准液(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冰箱(SANYO)

1.3 溶血程度H及血钾的测定

按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要求设定血清信息使用项目样品吸量为10µl, Tris-HCl缓冲液吸量为190µl, 采用速率法, 反应时间10分钟。设定血清信息参数C=1,B=121000;血钾的测定选用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

1.4 溶血程度H与血钾相关性

取抗凝血,离心去除血浆,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以压积红细胞的容积为准,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0℃冻存1小时,立即放入37℃水箱5分钟,反复冻溶2次,3000转离心5分钟,分离出Hb溶液,并用生理盐水调节至H=200的标准液, 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成H为150,100,75,50,45,40,35,30,25,20,15,10,8,6,5,4,3,2,1共20种浓度Hb溶液,检测血钾浓度(当H<20时,用6.0mmol/L KCL标准液替代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血钾浓度通过计算得到)。

1.5 不同人群红细胞溶血H=50时血钾的测定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新生儿40例、成年男性40例、成年女性40例标本,制备Hb方法同上,将H调整为50,检测各标本血钾浓度。

1.6 验证试验1 选取上述120例标本(新生儿40例、成年男性40例、成年女性40例标本)进行血清钾浓度检测,制备H=200的Hb标准液,向上述血清中加入不同比例的Hb标准液,检测标本溶血程度H及血钾浓度。

1.7 验证试验2 选取上述120例标本(新生儿40例、成年男性40例、成年女性40例标本)进行血钾浓度检测,同时吸取少量红细胞到血清中,反复冻溶2次(方法同上),3000转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检测标本溶血程度H及血钾浓度。

1.8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数据资料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

结果

1. 溶血程度H与血钾相关性

以H为横坐标,K+浓度(mmol/L)为纵坐标,经统计学处理H与K+浓度成正相关(r=0.9996),回归方程K+=0.1068H+0.2789,当H在1~200(Hb约为95g/L)内成线性,见图1。 2520K mmol/Ly = 0.1068x + 0.27892R = 0.9993151050050100H

图1 溶血程度H与血钾相关性

150200250

2. 不同人群红细胞溶血H=50时血钾的测定

由于H和K+浓度成线性关系,故选择H=50时,检测K+浓度,40例新生儿K+浓度6.02±0.42;40例成年男性K+浓度5.92±0.39;40例成年女性K+浓度5.84±0.34;经单因素方差检验,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6,P=0.104)。

3 验证公式1 将H=200的标准Hb液按1:n的比例加入到已知K+浓度的不同血清标本中,按公式K

理论

= [n/(n+1)]×K++0.1068H+0.2789可得到理论上K+浓度,并将理论上K+与实际检测值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理论上K+与实际检测值基本一致(t=1.263,P=0.209),无统计学差别,理论值平均相对误差3.0%,最大相对误差7.0%。表1为1例标本(K=4.52 mmol/L)加入不同比例H=200的标准Hb液后理论K和实际K的比较,其他标本结果类似。表2为20例不同样本加入1/9体积H=200的标准Hb液后理论K与实际K的比较,其余标本均得到类似结果。

表1 H=200的标准Hb液不同稀释度时理论K与实际K浓度的比较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H 98 65 49 38 32 28 26 24 20 19 17 15 14 13 12 12 11 11 10 10 理论K 13.01 10.23 8.90 7.95 7.46 7.14 7.01 6.86 6.48 6.42 6.24 6.05 5.97 5.89 5.80 5.81 5.72 5.74 5.64 5.65 实际K 13.32 10.25 9.21 8.05 7.16 7.21 7.15 6.9 6.58 6.34 6.15 5.98 5.87 5.55 5.65 5.81 5.64 5.59 5.42 5.35 相对误差% 2.36 0.15 3.34 1.20 -4.23 0.92 1.95 0.58 1.48 -1.22 -1.43 -1.22 -1.72 -6.05 -2.62 -0.08 -1.46 -2.61 -4.08 -5.64 注:将H=200的标准Hb液按1:n的比例加入已知K+浓度为4.52mmol/L的血清标本中,理论K+= [n/(n+1)]×K++0.1068H+0.2789

表2 不同血清样本中加入标准Hb液后理论K与实际K浓度的比较 n 标本原始浓度

理论K

实际K

相对误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45 5.26 4.35 4.65 5.68 4.12 3.89 3.58 3.69 4.23 4.96 4.12 3.67 3.48 3.76 4.35 4.78 4.62 3.95 4.05 5.26 6.88 6.07 6.34 7.26 5.86 5.65 5.37 5.47 5.96 6.61 5.86 5.45 5.28 5.53 6.07 6.45 6.31 5.71 5.80 5.04 6.78 6.21 6.43 7.45 5.76 5.43 5.68 5.52 6.25 6.48 6.28 5.29 5.19 5.65 5.81 6.58 6.12 5.89 5.85 -4.27 -1.53 2.33 1.48 2.52 -1.70 -4.07 5.42 0.89 4.69 -2.07 6.72 -3.08 -1.77 2.05 -4.39 1.95 -3.07 3.14 0.94 注:将H=200的标准Hb液按1:9的比例加入已知K+浓度的20个血清标本中,理论K= 0.9×K+ +0.1068H+0.2789

4 验证公式2

溶血标本中标本原来的血清K+浓度应该为实际测得的K+浓度减去因溶血造成K+浓度升高部分即K

=K

溶-0.1068H-0.2789,并将计算得到的校正后血清K+浓度与实际检测值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溶血标本校正后K+浓度与未溶血标本实际测得K+浓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5,P=0.869),校正值平均相对误差2.9%,最大相对误差6.9%。

6.56.05.5校正后血清K浓度5.04.54.03.53.03.03.54.04.55.0实际血清K浓度5.56.06.5

图2 校正后血清K浓度与实际血清K浓度的比较

血清信息是对血清的混浊程度(Lipemi 简写:L)、溶血程度(Hemolytic简写:H)、黄疽程度Icteric 简写:I)的测定,并提供指数的一种功能, 利用无色透明试剂分别与胆红素标准液, 人溶血液标准, 浊度标准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用不同波长扫描吸光度。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用这个原理当采用血清信息功能后仪器在(λ1/λ2) 480/505,570/600,660/700(nm)自动测定I、H、L。在570/600 nm处胆红家不干扰Hb的吸收,但混浊则干扰。本法利用一个计算式来校正混浊干扰并计算H指数, 计算式为:H=1/C×(△EH-B×△EL),其中的△EH,△EL分别是570/600, 660/700(nm)处测得的吸光度(ABS×104),B是吸收光谱中求出的一种补偿系数,C为H指数的输出系数,当C=1时,H指数为校正混浊后的血浆Hb吸光度。

血钾测定对临床疾病的诊治非常重要,常涉及危重病人的处理。临床要求快速而准确地测定钾离子浓度。由于血清中钾浓度为3.5~5.5mmol/L,范围较窄,许多因素均会引起血钾的明显误差而误导临床医生诊治。其中标本溶血则是血钾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红细胞内钾的浓度对血红蛋白的α-螺旋和折叠构象及功能有关键作用[10]。红细胞的钾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均较为稳定,红细胞内钾的浓度高于血浆水平近20倍[11]。标本发生溶血时,血钾增高的误差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内钾。故溶血程度与钾的误差值有一定关系。首先我们以H作为溶血程度指标探讨血红蛋白与钾之间相关性,结果证实,H与K+浓度显著相关且成线性关系。当H在1~200(Hb约为95g/L)内成线性,可惜仪器给出的H灵敏度(H=1)稍低,不过从回归方程K+=0.1068H+0.2789可以看出H灵敏度对K+浓度影响不大,在0.1mmol/L左右(H=±1),与血清中钾浓度3.5~5.5mmol/L相比,误差在5%之内,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K+浓度在小于2mmol/L时测量的值已经不准确,因此当H<20时,我们采用6.0mmol/LKCL标准液替代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血钾浓度通过计算得到。H与K+浓度这种线性关系是否受年龄、性别影响,特别是新生儿是否和成年人一样。通过对新生儿、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各40例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它们之间没有差别。说明这个线性公式适合不同的人群。限于贫血种类较多,收集标本数目有限,对于贫血病人未作专门讨论,通过对失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标本的初步研究H与[K+]的相关性与正常人相比没有差别,但仍有必要收集更多标本和更多种类贫血作进一步研究。通过外加溶血标准Hb液和制备溶血标本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K+]与实际测得的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别,说明完全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来校正溶血标本中[K+]。通过对大量的生化标本(真空采血管正常采集)进行检测发现H均为0,因此公式K未=K溶-0.1068H-0.2789中H无需纠正。Vincenzo Brescia等[12]近来发表了一篇有关溶血标本血钾检测纠正方法的报道,但其报道的方法需先检测并计算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sHb)浓度,然后通过公式才能校正血钾浓度,步骤复杂,不易推广[12]。本文所采用的H测定法,只需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直接测定溶血标本的[K+]和H值,便可直接在公式K未=K溶-0.1068H-0.2789下计算,无需制备标准液和其它显色剂,价廉、快速、操作简便,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线性范围,对溶血程度的判定尤为适宜。

综上所述,如果临床检测血钾的标本为溶血标本,当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易溶因素、凝血机能障碍以及其他因素不宜重新抽取血液标本时,使用公式K未=K溶-0.1068H-0.2789校正,能提供与实际值较为接近的测定结果,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因此,在不便重采标本补测时,数学校正成为提供临床参考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Evliyaoğlu O, Toprak G, Tekin A, et al.Effect of pneumatic tube delivery system rate and distance on hemolysis of blood specimens.J Clin Lab Anal, 2012, 26:66-69.

[2] Tiwari AK, Pandey P, Dixit S, et al.Speed of sample transportation by a pneumatic tube system can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hemolysis.Clin Chem Lab Med, 2011,Nov 10.[Epub ahead of print] [3] Tamechika Y, Iwatani Y, Tohyama K, et al.Insufficient filling of vacuum tubes as a cause of microhemolysis and elevated 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Use of a data-mining technique in evaluation of questionabl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Clin Chem Lab Med, 2006,44:657-561.[4] G Lippi, GL Salvagno, M Montagnana, et al.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routine clinical chemistry testing.Clin Chem Lab Med, 2006,44: 311-316.

[5] Lippi G, Blanckaert N, Bonini P, et al.Haemolysis: an overview of the leading cause of unsuitable specimen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Clin Chem Lab Med, 2008,46:764-772.[6]Hawkins RC.Poor knowledge and faulty thinking regarding hemolysis and potaium elevation.Clin Chem Lab Med, 2005,43:216-220.[7]Hawkins RC.Correction and reporting of potaium results in haemolysedsamples.Ann Clin Biochem, 2006,43:88-89.[8] Hawkins R.Variability in potaium/hemoglobin ratios for hemolysis correction.Clin Chem, 2002,48:796.[9] JZ Ji,QH Meng.Evalua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of hemoglobin, bilirubin, and lipids on Roche Cobas 6000 aays.Clin Chim Acta, 2011; 412: 1550-1553.[10] Mahato M, Pal P, Kamilya T, et al.Influence of KCl on the interfacial activity and conformation of hemoglobin studied by Langmuir-Blodgett technique.Phys Chem Chem Phys,2010, 12:12997~13006.[11] Koeppen BM, Stanton BA.Potaium, calcium and phosphate homeostasis in Berne and Levy, eds.Principles of Physiology.4th ed.Philadelphia: Mosby, Inc.Editions Similia; 2005.[12] Vincenzo Brescia, Marilina Tampoia, Antonella Mileti.Evaluation of Factitious Hyperkalemia in Hemolytic Samples: Impact of the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Lab Med, 2009, 40: 224 - 226.Determination of Plasma Potaium Concentration in Hemolytic Specimen by Hemolytic in Automatic Analyzer QIAN Gao–chao, HUANG Xu-dong, DING Zhi-xiang, JING Wen-tao, ZHANG Q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Changzhou TCM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TCM university, No25, Changzhou 21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simple correction formula for detection of actual plasma potaium concentration in hemolysis specimen by the hemolytic(H) in automatic analyzer Methods

Stud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emolytic and plasma potaium and establishing an regreion equation to analyze potaium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people when H=50 and be confirmed by two models.Results

H and [K+]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r = 0.9996) and the regreion equation y = 0.1068H +0.2789, in which H from 1 to 200 (Hb of about 95g / L) in a linear, and sensitivity to H=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taium concentration when H=50 among newborns、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by one-way ANOVA test; It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K+] and the actual value of [K+]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hich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was 3.0% and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was 7.0%.Conclusion

Using the formula to correct the test value of plasma potaium can rapidly get actual plasma potaium concentration in hemolytic specimens from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 【Key words】

hemolysis; Hemolytic; plasma potaium;

推荐第8篇:婴幼儿血标本采集的技巧

婴幼儿血标本采集的技巧

2013-08-03 02:37:36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摘 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以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溶血、凝血率的发生,减少重复采血带给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方法: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50例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静脉留置针滴血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空针采血法。结果:静脉留置针滴血法与普通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在穿刺成功例数、标本溶血及标本凝血的发生方面,经X2检验,P值均<0.0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针采血可提高采血成功率,避免了真空采血后再次穿刺输液带给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标本溶血及凝血的发生,减少重复采血带给患儿的痛苦。 关键词:婴幼儿;标本;采集

随着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已成为护理的目标。而临床工作中采用空针采血,往往随着患儿的哭闹、躁动使静脉采血标本的成功率降低,为提高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我院儿科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对150例婴幼儿采用了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行滴血法留取血标本,大大提高了静脉血标本留取的成功率,同时预防了溶血、凝血的发生,方便快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50例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排除了凝血功能异常及自身溶血性疾病。选择粗直且表浅的静脉。 2 方法 2.1材料 山东威高生产的威海洁瑞24G直型留置针、肝素帽、透明贴膜、抗凝集试管、干燥试管、消毒用物、自动采血器、6号头皮针。 2.2 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滴血法 选择头正中静脉、手背静脉、大隐静脉,按常规观察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在距穿刺点处1—2厘米处用左手食、中指按压留置针前端,以免血液流出,右手将试管直接放在留置针下,放开左手食、中指,使血液沿试管壁自然滴入试管至所需血量,再用左手食、中指按压留置针前端,接上肝素帽,用透明贴膜固定后,连接输液通道。 2.3 对照组采用普通空针采血法 用自动采血针头器,按常规空针采血法穿刺头正中静脉、手背静脉、大隐静脉,采集所需血量,注人试管。然后拔除采血针。 再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3 结果 静脉留置针滴血法与普通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穿刺成功率、发生溶血、凝血情情况见表1。

经X2检验,P值均<0.0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静脉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的原因 因为婴幼儿年龄小、血管细、好动、不易固定,所以增加了采血操作的困难,同时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而真空采血,针根直,随着患儿的躁动很容易刺破静脉管壁使穿刺取血失败【1】。而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无毒PP聚丙烯材料,材质软,且具有柔韧性,在针根的引导下,进入血管后不容易刺破皮肤,从而提高了静脉取血的成功率。 4.2标本溶血发生的原因 发生标本溶血的重要原因是采血时抽血负压过大,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过大引起的【2】,而普通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如果止血带结扎不紧则不利血管暴露,结扎过紧则会加快注入血管的血液流速,真空采血的本身也较静脉留置针滴血的血液流速快。另外空针抽血法,由于抽血时带有负压,而且通常要用挤、捏等方法才能抽到所需的血量,所以很容易造成溶血【3】。 4.3标本凝血发生的原因 采用真空采血时,很难控制好采血量,容易致标本凝血【4】。而静脉留置针采血使血液慢慢滴入,能很好将取血量控制在2ML,从而减少标本凝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留置针采血不仅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了真空采血后再次穿刺输液带给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标本溶血及凝血的发生,但静脉留置针采用滴血法是否影响检验结果,目前尚未见报道。今后还有待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秀丽,潘文琼,浅静脉留置针采血标本避免溶血方法的效果观察,云南医药,2009,6:677 [2]李辉,马欣,真空采血法标本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7:98 [3]王巧云,婴儿生化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医学论坛杂志 ,2003 ,24(15).

推荐第9篇:血标本采集错误的预防

1 标本容器的选择不当

不同的检验标本需要不同的检验容器。采样所用的容器是否恰当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常见的使用容器不当有以下情况:血清标本使用有抗凝剂的试管;全血标本使用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使用未经消毒的,密封不严的培养瓶或不按无菌技术操作造成容器污染而导致杂菌生长,培养失败。这些都是由于标本容器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错误。因此,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必须按要求进行采集和使用。同时抽取几项检验血标本时,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试管。动作应迅速准确。

2 采血的时机不当

血液中的很多成分易受饮食影响。血标本做生化检验,应在病人空腹时采取。但某些病例的空腹血也可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常见原因是:取血前一天晚上病人大量饮酒或半夜加餐,均会使空腹血待测指标发生变化。取血前使用药物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血糖浓度很低,可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调查发现病人输入大量维生素c,使血糖测定结果偏低;做细菌培养,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留取标本,会使培养阳性率降低。因此护士要根据检验内容,事先通知病人,向病人交代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标本采集的适宜时机。

3 采血部位不当

临床上有个别护士贪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的针头上接上注射器抽血,或静脉点滴时从同一血管近心端采血标本,使检验标本含有大量新输入的液体;血气分析标本取静脉血送检;这些都会使检验结果与病人病情不符,因此对输液输血病人,采集血标本时应在对侧肢体采取。血气分析标本应采取动脉血。

4 采血量不当

取血时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抗凝剂试管。不同的抗凝剂试管,要求的采血量不同,要注意抗凝剂与血液要有一定比例,不能过多过少,并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摇匀。血抗凝剂过多,易造成血液稀释,结果偏低,样品渗透压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抗凝剂过少或与血液未混匀,均可出现血液凝固或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给临床医生带来假象,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5 采血的方法不当

采集血标本所用方法可直接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抽血前止血带在病人臂上缚的时间过长或过紧,都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对于一些采血困难,缚止血带过长的病人,可以在针头刺入静脉后的短时间内放松止血带,等待数分钟再抽血。气体,易挥发物质,ph值等测定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注射器中事先装有灭菌的抗凝剂,取血后立即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中,尽量避免血液空气接触而影响血液成分含量或其ph值。血气标本采动脉血时最好是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另外,采血方法不当常可导致标本溶血而影响和干扰检测项目。红细胞内液的某些化学成分与血清浓度不同,红细胞内液浓度高时,溶血导致血浆中浓度增高,反之可产生不同的稀释作用。通常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注射器、针头及容器含水分;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后,酒精未完全挥发;反复皮下穿刺,甚至刺破血管;抽血速度过快,产生血泡并将泡沫注入容器;振荡血液时过于剧烈;两次抽血注入同一试管内等。因此,取血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后应等皮肤干燥后再抽血,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避免将泡沫或用力将血液急速推入容器造成溶血。

6 病人和标本不符

推荐第10篇:混凝土错台整改措施

篇一:混凝土质量整改措施 质 量 整 改 措 施

为确保主体结构验收顺利通过,对主体砼结构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整改,达到建筑工程砼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需进行整改的范围

二、整改措施

1、砼表面错台:砼表面错台处用剁斧剁平,将凸出部分找平、顺齐,剁出的砼表面要求方正、整齐,剁迹一致,如剁斧石一般,经过剁斧修整后的砼表面不准再抹灰。对于已抹灰修补的必须剔除。

2、墙柱根部烂根:将烂根处松散的砼和软弱颗粒凿去,洗刷干净,用比原砼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补,并捣实。

3、砼表面缺角掉棱、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3.1较小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用钢丝刷刷干净,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1:1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并认真养护

3.2对较大的缺棱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凸出的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砼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砼填灌捣实,并认真养护。3.3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根据构件几何尺寸弹出轮廓线用剁斧细剁除多余部分。

4、砼表面麻面,墙柱、梁砼接茬处出现的水泥浆流坠。

4.1砼表面麻面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砼配合比(去石子)的半干硬性砂浆,将麻坑、孔洞砸实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用麻布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4.2墙柱、梁砼接茬处出现的水泥浆流坠:用刨刀将流坠物铲去,坚硬物用剁斧剁去,用水湿润后再用水砂纸轻磨到和原来部位的砼颜色一致。

5、砼表面的蜂窝、夹渣。

5.1砼表面的蜂窝处理方法,将蜂窝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水冲洗干净,支设模板,洒水冲分湿润后,用1:1半干硬性细砂浆砸实抹平,并加强养护。5.2砼缝隙夹渣:

5.2.1缝隙夹渣层不深时,可将松散砼凿去,洗刷干净后,用半干硬1:2水泥砂浆砸实抹平压光,并认真养护。

5.2.2缝隙夹层较深大于钢筋保护层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杂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比原砼高一强度等级的半硬性细砼。

6、砼表面出现的露筋

6.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水充分湿润后,再用半干硬性1:2水泥砂浆砸实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6.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7、楼板面出现的脚窝

7.1较浅的脚窝:将脚窝处表面凿毛,用水润湿,清理干净,用干硬性的与原砼强度(去石子)等级相同的砂浆砸实抹平,并认真养护。

7.2较深的脚窝:将脚窝表面凿毛,边缘多余部分剔除,清理干净用水润湿,用比原砼强度高一级半干硬性细石砼砸实抹平,并认真 养护。

8、楼板裂缝处理:

(1) 对所有的拆除模板的楼层进行全面检查,出现裂纹及时处理; (2) 将出现有裂纹的板面、底用钢丝刷清理干净;

(3) 将环氧树脂胶从砼表面灌入或用铁抹子抹入裂缝内,将板底裂纹封 严,避免裂纹暴露的时间过长,造成板内钢筋锈蚀; (4) 环氧树脂胶的配合比如下:

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乙二胺 = 100:10:30~60:8~10

三、注意事项:

1、砼表面蜂窝、麻面、漏筋质量缺陷整改前,应做好隐蔽纪录。

2、需修补的砼必须做好基层处理,掌握干硬性砂浆及细石砼初终凝时间,认真进行有效养护。

3、砼用水泥砂浆修补后要求颜色与周围基本一致,模板印通顺,表面观察基本看不出修补为止,且无空鼓、起粉等现象。篇二:混凝土质量整改报告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混凝土缺陷及处理方法 ....................................................................................................2 2.1混凝土缺陷的分类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2 2.1柱根部错台、烂根 ..............................................................................................2 2.2 涨模、混凝土表面错台 .....................................................................................3 2.3 露筋 .....................................................................................................................3 2.4 墙柱棱角漏浆 .....................................................................................................4 2.5 夹渣 .....................................................................................................................4 2.6梁柱节点几何尺寸不规则 ..................................................................................5

一、编制依据

2014.11初接到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就结构问题检查并作出处理措施,经过近几天本单位质量技术人员对已完结构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整理、统计结果质量问题主要为墙体涨模,现对混凝土质量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二、混凝土缺陷及处理方法

2.1混凝土缺陷的分类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2.1柱根部错台、烂根

墙柱根部错台、烂根较多,错台的原因是局部根部混凝土面突出柱面,甚至夹木方子。烂根是墙柱根部夹渣、小孔洞、漏浆、不密实等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1)局部根部楼板面不平整,导致柱模地步缝隙过大,密封不严,导致漏浆;(2)模板根部浇筑混凝土前封堵清扫口,浇筑混凝土时封堵清扫口的木方子留置在根部混凝土内;(3)柱内底部清理不到位,导致夹渣烂根;(4)浇筑混凝土前个别柱子没有先铺同强度的砂浆; (5)振捣棒未插到柱底部,导致柱子底部可能漏振。

处理及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现的此类问题逐个剔凿至混凝土实处,即剔除掉松散的混凝土,以及清理干净,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再修补。修补办法是先润湿,然后水泥浆拉毛,再用高一级的混凝土塞实,或者用灌浆料给予封堵。

为了此类问题不再发生,重点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在浇筑顶板时,要求墙柱根部用铁抹子找平,保证根部在一个标高,支模板时柱模底部用海绵条密封,保证不漏浆。坚持留设清扫口,混凝土浇筑前柱内清理干净,之后封堵时木板、木方不得塞入柱内。浇筑墙柱混凝土前必须先铺5cm厚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根部密实。最后振捣时注意墙柱底部混凝土的振捣到位。2.2 涨模、混凝土表面错台 混凝土平整度较差,墙柱混凝土在模板未加固到位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压力把模板挤压变形,导致混凝土面平整度较差。错台是模板板缝处出现高低差。

其主要原因是:(1)穿墙丝杆不均匀,或者紧固不紧;(2)次龙骨间距不均匀;(3)支撑加固不到位,模板校正时未拉通线;(4)混凝土未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次浇筑太厚。

处理及预防措施:首先加强过程控制,加强交底、检查力度,验收时集中检查其模板的几何尺寸,重点检查模板的加固情况,丝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并且拧紧,木龙骨均匀甚至加密,保证龙骨到位,支撑均匀、到位,保证期刚度、强度、稳定性。模板校正时必须拉通线,严格以水平50线为依据,100%的吊线坠检查验收。控制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浇筑方法,每层混凝土控制在500以内,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观感合格。

此问题作为本次检查结果的主要问题,主要处理办法即对涨模部位进行剔凿,剔凿前对涨模范围进行检测弹线,找准涨模范围,然后对高出设计部分进行剔凿。剔凿时严格以水平控制线为准,随时用线坠、盒尺检测剔凿是否合格。剔凿要求用较细的錾子剔凿,预防剔凿过深造成露筋。 2.3 露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其主要原因是:(1)浇注混凝土时,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露浆;(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4)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5)骨料粒径偏大,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于钢筋处架空造成钢筋与模板间无混凝土。处理、预防措施: 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是使用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操作工人,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监控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垫块安置稳固,在混凝土振捣中操作细致。 如果出现表面露筋,首先应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

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

(1) 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或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并认真养护。 预防措施:模板板缝要求密封,保证不漏浆,振捣到位,不得发生漏振现象,要求搅拌站做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 2.4 墙柱棱角漏浆 墙柱混凝土棱角出现疏松、少砂浆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1)模板板缝不密实,导致漏浆;(2)过振;(3)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混凝土离析;

预防措施:模板棱角接缝的部位使用海绵条密封,确保水泥浆不再漏掉,混凝土振捣手把握振捣成度,不得过振,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随到随用,不得现场停滞时间过长而发生和易性差。 2.5 夹渣

模板未拆除干净,局部留置于顶板与墙体之间的阴角处(夹在混凝土内)。

其主要原因是:(1)没有控制好模板的几何尺寸,支模时顶板模板超出梁(墙)侧模;(2)墙体、梁模板上口涨模。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顶板模板的几何尺寸,做好模板验收工作,质检员、施工员等管理人员现场检查时注重检查此类问题,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加固好竖向构件的模板上口,保证其刚度满足要求。

2.6梁柱节点几何尺寸不规则

对梁柱节点部位的阴阳角控制作为模板质量控制的主要部位,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支设模板尺寸,做好节点部位的加固工作。

通过此次检查,总结问题的类型,重点是处理、预防、杜绝类似质量问题持续发生。进一步给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严格过程控制,尤其对模板质量要求高度重视,对操作班组进行集中交底,并在现场指导操作方法,做好过程把控工作。

同时混凝土工也做出相应的改进工作,再次对混凝土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混凝土与其他班组之间密切配合,浇筑混凝土时木工、钢筋工、水电班组必须有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夏天施工气温较高,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得放松,保证混凝土质量。通过这次检查,对现场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对混凝土质量进一步改变、提高。篇三:混凝土质量整改措施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范围 ............................................................................................................................2

三、概述 ....................................................................................................................................2

四、混凝土缺陷 ........................................................................................................................2 4.1混凝土缺陷的分类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2 4.1.1 麻面 ..................................................................................................................2 4.1.2 蜂窝 ..................................................................................................................2 4.1.3 露筋 ..................................................................................................................3 4.1.4 孔洞 ..................................................................................................................3 4.1.5 裂缝 ..................................................................................................................3 4.1.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 ...................................................................................3 4.2混凝土缺陷处理措施 ..................................................................................................5 4.2.1 麻面的处理措施 ..............................................................................................5 4.2.2 蜂窝的处理措施 ..............................................................................................5 4.2.3 露筋的处理措施 ..............................................................................................6 4.2.4 孔洞的处理措施 ..............................................................................................6 4.2.5混凝土表面裂缝 ...............................................................................................7 4.2.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处理措施 ...................................................................8 4.4混凝土缺陷的预防措施 ..............................................................................................8 4.3.1通过控制钢筋施工质量预防 ...........................................................................8 4.3.2通过控制模板制作安装质量预防 ...................................................................8 4.3.3通过控制混凝土工艺质量预防 .......................................................................8

一、编制依据

2014.4.30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检查了4#楼首层混凝土外观质量,针对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二、编制范围

本方案的表编制范围是昌平绿地中央广场b-07地块混凝土的缺陷处理及混凝土质量整改措施。

三、概述

本项目部施工的1#、2#、3#、4#楼结构及初装修工程,当前施工部位为:1#楼地下一层局部结构,2#、4#楼为五层结构,3#楼未开工。

混凝土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混凝土的缺陷问题,为保证混凝土成品的质量和外观,必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四、混凝土缺陷

4.1混凝土缺陷的分类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4.1.1 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粗糙面,但混凝土表面无钢筋外露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刑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1.2 蜂窝

蜂窝就是混凝土结构局部疏松,骨料集中而无砂浆,骨料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其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拌和不均,骨料与砂浆分离;(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卸料高度偏大,料堆周边骨料集中而少砂浆,未作好平仓;(4)模板破损或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漏浆;(5)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充分,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未达到返浆的程度。 4.1.3 露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其主要原因是:(1)浇注混凝土时,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露浆;(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4)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5)骨料粒径偏大,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于钢筋处架空造成钢筋与模板间无混凝土。 4.1.4 孔洞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或蜂窝较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其主要原因是:(1)振捣不充分或未振捣而使混凝土架空,特别是在构件的边角和窗墙丝杆、钢筋筋较密的部位容易发生;(2)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漏浆。 4.1.5 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包括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温控措施不力;(2)所浇混凝土养护不善;(3)有外力作用于混凝土结构,如所浇混凝土过早承荷或受到剔凿或设备震动,混凝土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陷等,顶板上料过早。

4.1.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

施工中想要混凝土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因素都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原材料的种类、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拆模时人为造成的颜色变化等等。 4.1.7墙柱烂根 墙柱根部错台、烂根较多,错台的原因是局部根部混凝土面突出柱面,甚至夹木方子。烂根是墙柱根部夹渣、小孔洞、漏浆、不密实等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1)局部根部楼板面不平整,导致柱模地步缝隙过大,密封不严,导致漏浆;(2)模板根部浇筑混凝土前封堵清扫口,浇筑混凝土时封堵清扫口的木方子留置在根部混凝土内;(3)柱内底部清理不到位,导致夹渣烂根;(4)浇筑混凝土前个别柱子没有先铺同强度的砂浆; (5)振捣棒未插到柱底部,导致柱子底部可能漏振。

处理及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现的此类问题逐个剔凿至混凝土实处,即剔除掉松散的混凝土,以及清理干净,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再修补。修补办法是先润湿,然后水泥浆拉毛,再用高一级的混凝土塞实,或者用灌浆料给予封堵。

为了此类问题不再发生,重点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在浇筑顶板时,要求墙柱根部用铁抹子找平,保证根部在一个标高,支模板时柱模底部用海绵条密封,保证不漏浆。坚持留设清扫口,混凝土浇筑前柱内清理干净,之后封堵时木板、木方不得塞入柱内。浇筑墙柱混凝土前必须先铺5cm厚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根部密实。最后振捣时注意墙柱底部混凝土的振捣到位。

4.1.7 涨模、混凝土表面错台 混凝土平整度较差,墙柱混凝土在模板未加固到位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压力把模板挤压变形,导致混凝土面平整度较差。错台是模板板缝处出现高低差。

其主要原因是:(1)穿墙丝杆不均匀,或者紧固不紧;(2)次龙骨间距不均匀;(3)支撑加固不到位,模板校正时未拉通线;(4)混凝土未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次浇筑太厚。

处理及预防措施:首先加强过程控制,加强交底、检查力度,验收时集中检查其模板的几何尺寸,重点检查模板的加固情况,丝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并且拧紧,木龙骨均匀甚至加密,保证龙骨到位,支撑均匀、到位,保证期刚度、强度、稳定性。模板校正时必须拉通线,严格以水平50线为依据,100%的吊线坠检查验收。控制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浇筑方法,每层混凝土控制在500以内,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观感合格。 4.2混凝土缺陷处理措施 4.2.1 麻面的处理措施

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表面,此过程应反复进行,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待24 h凝固后用镘刀将凸出于衬砌面的水泥灰清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进行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表面平顺、密实。

用水泥灰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首先是调配水泥灰。一般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2的比例。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进行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②用水把需要修补的部分充分湿润,待两个小时后即可修复。戴好橡胶手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进行涂抹填充。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进行揉搓,反复进行,直至麻面内填充密实。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时,不出现深度的凹陷。③处理完一处面积后,用手背(不能用手指)对修复过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拂扫,抚平应按从上而下的方向进行,其目的一是清除粘在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泥灰,二是可以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匀的痕迹,使颜色和线条一致。④另外,对于局部凸出混凝土面的湿润水泥灰应该用刮板铲平。 4.2.2 蜂窝的处理措施

(1)对于小蜂窝:用腻子刀将调好的砂浆压入蜂窝面,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注意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

第11篇:长期血透管

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效 果 观 察▲

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效 果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心静脉 置长期血透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 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 的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主要做法为:加强无菌操作培训和无菌操作,血透病人返回病房后病房护士再次加强对血透管的管理,以 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手卫生。比较两组血透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透导管相关感染者 5 例,发生率 8. 3%,对照组血透导管相关感染22 例,发生率 37%,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 结论 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地降低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少非计划拔管 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 R 6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6575(2014)04-0431-03 DOI:10. 11864/j. in. 1673. 2014. 04. 1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details management in reducing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in long-term indwelling hemodialysis LV Hailian,HUANG Ling,XIONG Lijia,LU Shiying,QIN Zonghui (Blood Purification Centre,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1,Guangxi,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details management in reducing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in long-term indwelling hemodialy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hemodialysis patients using long-term indwelling catheters in central ve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performed with routine management of hemodialysi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details management which mainly included: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septic oper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atients. Hemodialysi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Hemodialysi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occurred in 5 patients (an incidence rate of 8. 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22 patients(an incidence rate of 37%)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tails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emodialysi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rate,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catheter,reduce non-planned catheter drawing rate,and improve hemodialysis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 Blood dialysi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Details management 细节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提倡科学的精神和认真的 态度,致力于每一个管理环节的数据化、精确化,不忽略 细节上的问题[1]。随着各种原因引起肾衰患者的增加, 血液透析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

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和血管移植内瘘而采 用深静脉留置血透导管的病人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 75 岁以上新入透析患者,85%应用静脉导管[2]。但导管 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较多,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各种原 因导致的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3]。 为了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 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我们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对 60 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 细节管理,取得满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效 果 观 察▲

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新置血液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 的患者 120 例,均为颈内静脉置管者。将 120 例患者按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60 例和观察组 60 例。对照 组 60 例,男 33 例,女 27 例,年龄 38 ~ 70 岁,平均 (50. 25 ±10. 1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34 例,高血压肾病 21 例,梗阻性肾病 3 例,痛风性肾病 1 例,多囊肾 1 例。 观察组 60 例,男 34 例,女 26 例,年龄 39 ~ 69 岁,平均 (55. 88 ±11. 04)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35 例,高血压肾病 20 例,梗阻性肾病 3 例,多囊肾 2 例。两组患者均使用 美国 Bard 公司生产的带涤纶套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型 号为 5703730)、一次性透析血路管和透析器,每周透 析3 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组成等方面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时给予常规导管管理, 包括常规的心理疏导,以及环境、透析操作管理。观察 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同时做好导管操作护士的培训,抓 好上机时操作管理、封管时的细节操作、健康宣教,具体 措施如下。 1. 2. 1 导管操作护士的培训 加强无菌操作的理论学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通过学术学习、专科护士 培训、科室学习等活动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预防导 管感染的意识。 1. 2. 2 严格手卫生 通过晨会等多种培训与学习来提 高操作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让手卫生根深蒂固 地植入每一位操作护士的脑海,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 自觉性。 1. 2. 3 戴口罩及手套 上下机时导管操作护士常规戴 口罩及洁净手套,患者也必须戴口罩,头侧向导管对侧, 任何人不能与患者交谈,以减少经飞沫传播的感染及 导管的感染。 1. 2. 4 上机前的准备及要求 上机前应认真评估导管 出口处有无红、肿、分泌物等,如无异常,换药时用 2% 洗 必泰消毒剂,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 10 cm,同时采取顺 - 逆时针的消毒法,该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清除汗毛孔周 围的细菌,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减少细菌污 染;更换无菌纱布;然后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 无菌治疗巾内;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 导管静脉端肝素帽,用洗必泰消毒剂严格消毒导管接头 至少 2 次,特别是接头螺纹处,并且必须把血痂清除干 净,防止细菌繁殖生长;然后立即接上注射器,避免导管 开口暴露于空气中,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液 2 ~3 mL,检查如无凝血块,即注入预先准备好的 5 mL 生理盐水或抗凝剂。同法消毒导管动脉端并用另一无 菌注射器回抽封管液 2 ~ 3 mL,检查如无凝血块即接上 血路管引血。引血后更换无菌治疗巾并包裹妥善固定 好。

1. 2. 5 体外循环的管理 血流量不足是中心静脉留置 导管常见的并发症,置管术后早期多与患者咳嗽、吞咽 或头颈部移动等有关,可先停血泵,将流速调低,然后打 开泵前侧管夹子输入适量生理盐水,再开泵,缓慢调高 血流速,避免反复接卸导管调换动静脉而增加导管接头 污染机会。 1. 2. 6 封管方式 密闭式回血后先分离一侧导管,用 生理盐水 10 mL 以脉冲式正压冲净导管内血液,防止血 液滞留形成血栓,然后根据导管管腔容量注入相应的封 管液,接着用 2%洗必泰由里到外至少消毒2 遍导管接 头,特别是导管接头螺纹处,然后盖上新的肝素帽;同样 方法封好另一侧导管,最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固定好。 1. 2. 7 加强卫生宣教 经常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导管和 预防导管感染的重要性,保持敷料和导管出口的清洁干 燥,每天于洗澡后用洗必泰消毒导管出口,导管出口出 汗要及时消毒,可有效预防导管感染;每日监测体温,观 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热、痛等现象,如有体温升高及导 管局部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勿擅自处理。对照 组有一例患者自己用草药“一点红”外敷导管出口及隧 道,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效 果 观 察▲

致血行感染。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极其重要。 1. 3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 related infection, CRI)的诊断[4] ①出口感染:是指出口部位 2 cm 内的 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 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 行感染;②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 痛、红斑和(或)大于 2 cm 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 染;③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 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并至少一次结果阳 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 的血行感染源。 1. 4 病人满意度分级及评价标准 病人满意度分为满 意、较满意、不满意 3 级。满意:护士每一次操作前后严 格执行手卫生,导管操作时严格要求患者戴口罩,严格 消毒导管出口皮肤及导管口,经常耐心讲解导管自我护 理的重要性及要点;较满意:护士操作前后基本都能执 行手卫生,基本能要求患者戴口罩,导管操作时能消毒 导管出口皮肤及导管口,偶尔讲解导管自我护理的重要 性及要点;不满意:护士不能常规执行手卫生,不要求患 者必须戴口罩,导管操作时不认真消毒导管出口皮肤及 导管口,未讲解导管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及要点。满意度 调查方式采用询问病人或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 并记录。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 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秩和检验, P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血液透析导管使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液透析导

·432·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Aug. ,2014,Vol. 9,No. 4 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 =6. 489, P =0. 039)。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导管使用时间比较 (月) 组别 n 血液透析导管使用时间(月) <18 18 ~36 >36 对照组 60 29 例 31 例 0 例 观察组 60 18 例 39 例 3 例 2. 2 血液透析导管拔管情况比较 在观察期间,对照 组患者需拔管达 10 例次,而观察组需拔管 3 例次,比对 照组明显减少。 2. 3 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 47 例,较满意 10 例,不满意3 例;对照组满意31 例,较满意21 例,不满 意 8 例。观察组满意度95. 0%,对照组满意度 86. 7%,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 -3. 048, P <0. 05)。见表 2。 表 2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 工作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n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60 31(51. 7) 21(35. 0) 8(13. 3) 观察组 60 47(78. 3) 10(16. 7) 3(5. 0) 2. 4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导 管相关感染 22 例,其中导管出口感染 6 例,隧道感染 4 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12 例;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感 染 5 例,其中导管出口感染 1 例,隧道感染 1 例,导管相 关血行感染 3 例,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2 =13. 811, P =0. 000 7)。 3 讨 论

感染是血液透析(HD)患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死亡率为 15% ~ 38%[5]。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导管感染与护理管理有重要关系[6]。因此,预防血透导 管相关感染是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重点。在血液透析 导管操作中实施细节管理,突出抓住导管管理的重点, 可有效地控制长期留置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通过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专科知识水平及预防导管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效 果 观 察▲

感染的意识和无菌观念,使护士能够认真 做好每一个细节管理,落实每一项措施,规范留置导管 的护理操作,能有效减少导管感染发生[7]。程乐梅[8]报 道接受过导管相关知识与护理培训的护士进行导管护 理,血透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从 28. 8% 降至 3. 3% 。 此外,0. 01 mL 的口腔分泌物含有 106 ~ 108 个细菌[9], 故上机前细节管理中强调护患同时戴口罩的规定,切断 了经口腔飞沫传播的途径。我们应用密闭式回血法,整 个回血过程中置管动脉端端口不开放,回血完后先将一 侧血管路与导管分离、封管,同法处理另一侧导管,这样

避免或减少单向回血法动脉端端口由于在空气中暴露 时间过长所致的感染,缩短了置管动脉端端口在空气中 暴露时间,降低了置管感染的危险性;而单向回血法回 血所用时间较长,使置管动脉端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 增加,容易被空气中的菌落污染,增加了置管感染的危 险性[10]。丁品荣等[11]研究认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 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 高了患者和家属预防导管感染的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 了患者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减少留置血透导管感染的护理重在预防,这给临床 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 管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地减少导管的相关感 染,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 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血液透析治 疗的依从性,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 1] 汪中求. 细节决定成败[M] .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0 -13. [ 2] 叶朝阳.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J] .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11, 9(10):465 -467. [ 3] 李新梅,候 娟,张小丽,等. 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净 化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 . 实用医药杂志,2011, 6(28):520 -521. [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J] .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2, 20(6):384 -38. [ 5] 管保章,尹良红,陈湛华,等.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 析患者中的应用[J] .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8,35(9): 1756 -1757. [ 6] 蔡惠群,陈恒燕,曹惠玲,等. 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 J] . 中国当代医药 杂志 2013, 20(5):123. [ 7] 李家燕,黄 玲,韦献锋. 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引发感染的 原因分析与护理[ J]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2013, 6(5): 477 -478. [ 8] 程乐梅. 加强护理培训对降低肿瘤病人 PICC 导管长期 留置相关性感染的意义[J] .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 26(1):65 -66. [ 9] 廖 超. 脑出血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的吸痰护理 [ J] . 华西医学,2008, 23(4):881. [10] 左选琴,段 军,王雪伶,等. ICU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J] . 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12):1127 - 1128. [11] 丁品荣,刘扬保. 综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 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17(16):150 -152. (收稿日期:2014-03-25 修回日期:2014-05-20)。

第12篇:【耕读活动】狮子山采标本咯!

【耕读活动】狮子山采标本咯!

快来围观,耕读公社又发福利了!免费招募15名小朋友前往华中农业大学美丽的狮子山观察绚丽多彩的植物并采集标本

活动时间:6月28日上午

活动对象:7—12岁小朋友

活动地点:华中农业大学博园8栋3楼会议室

活动主题:走进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主 讲 人:湖北中绿有机农业研究院专家

活动流程:

8:40—8:55在华中农业大学主楼门口集合

9:00—10:00“植物分类及观察方法”主题报告

10:00—10:10集体合影

10:10—11:30暴走狮子山,采集植物标本

注意事项:请各位小朋友带上笔记本和笔,准时参加哦!

仅15个名额,欲参加报名,须关注耕读公社微信公众号:zlgdgs,并将参加孩子的姓名和家长联系电话在线回复。我们将在报名候选人中抽取15人参加活动,名额有限,参加从速!

最终参加人选,我们将在本周五上午10:00以后通过微信公众号通知。

第13篇: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预案

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2014.9讨论稿

发现血标本采集错误

回收血标本并毁弃

两人核对后重新抽取血标本

将血标本送输血科

核对无误后登记患者信息

上报护理部

第14篇:管片错台偏大整改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督察组提出问题整改措施 关于太平桥—交通学院站区间隧道小曲线段盾构隧道小曲线段盾构推进纠偏过大,已成型管片错台偏大这一问题的整改及后续预防措施:

1.太交区间上行线目前已成型管片环隧道35环,对现已成型局部管片出现的错台偏大,进行修补处理。

2.对盾构机司机及选片手进行技术培训,对管片选型技术重点、难点进行再次技术交底,并要求盾构机司机按照隧道轴线严格控制盾构机掘进姿态,采取“勤纠偏”策略减小纠偏量,要求选片手结合隧道线形及盾尾间隙合理选用管片类型及拼装点位。

3.安装管片前要认真检查,确保管片棱角完整,止水条无损,存在问题及时更换。拼装管片时,土建工程师严格要求拼装手做好管片拼装工作,如发现错台偏大时,应及时调整,减小错台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4.管片拼装成环时,其连接螺栓应先逐片初步拧紧,脱出盾尾后再次拧紧。当后续盾构掘进至每环管片拼装之前,应对相邻已成环的3环范围内管片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插入螺栓困难时,要分析原因,仔细调整位置,切忌插入螺栓后大幅度调整管片,以防造成管片破损。同时应做好管片螺栓的复紧工作。

5.及时跟进同步注浆,太交区间隧道掌子面主要经过地层为中粗砂,注浆压力控制在0.15~0.4Mpa之间,建筑空隙体积理论上控制在135%~180%之间,即每环管片注浆量约在5.4~6.8m3之间,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注浆过程积累经验,随时对注浆量加以调整。盾构机穿越后考虑到环境保护和隧道稳定因素,如发现同步注浆有不足的地方,通过管片中部的注浆孔进行二次补注浆,补充一次注浆未填充部分和体积减少部分,从而减少盾构机过后土体的后期沉降,减轻隧道的防水压力。同时对盾构推力导致的,在管片、注浆材料、围岩之间产生的剥离状态进行填充并使其一体化,提高止水效果。

6.要求测量人员及时测量,保证掘进姿态的准确性。对地表以及地面建筑物严格进行沉降观测控制,加大监测频率,把监测数据及时的处理反馈给盾构机操作手以及相关领导,及时指导施工,修正掘进参数。做好成型隧道的管片检测工作,防止管片因水压、注浆不饱满或地表沉降过大等其他原因造成过大变形。

7.要求质检工程师加强巡视检查,督促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过程控制,检查不合格隧道质量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杜绝不合格质量事故发生。

第15篇: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的整改措施

对分析前不合格标本进行整改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确保每份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由于标本分析前阶段不合格造成结果的不准确,特制定整改措施。 1.2.总结分析不合格标本记录登记本,针对共性问题,给全院护士开展培训。

每年定期给全院护士开展标本采集要求的培训(详见培训记录本)。包括患者准备工作、血液标本、尿便标本以及特殊标本的留取要求等。 3.4.定期给各个科室护士站发送有关标本采集资料。

继续跟踪检验样本,如有不合格,予以退回重新留样检测。

第16篇:错输异型血构成医疗责任事故

错输异型血构成医疗责任事故

[案情]

死者金××,男,57岁,上海青浦人,农民。1988年9月14日中午因突然吐血送××县人民医疗,诊断为“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病者于1988年8月15日曾在该县人民医疗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华罗氏Ⅱ式)。9月10日愈合出院。

既往史有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1961年作过脾切不可除术。

入院体检:T37℃,P80次/分,BP100/60,神志清晰,对答切题,一般情况欠佳,全身皮肤粘膜苍白,颈软,心肺

(一)腹平面图软,剑突下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NS

(一)。

入院后当天下午5时吐血鸡300毫升(血呈暗红色)。经过补液、输血(入院时紧急输血600毫升)应用垂后素及年轻腔插三腔管压迫止血等治疗后,血压稳定在90/60mmH.15日上午又输血200毫升和补液;下午2时50分,病情稳定,血压一直保持在100/60mmHg之间,体温、脉搏正常,无异常现象。

9月15日下午3时5分,当日上班护士张×将办公台上15广西壮族自治区顾×דA”型血与输血单核对后准备给15床输血。当她走出办公室时,正巧遇上加2床金××家属而对张×说:“加2床盐水没有了,张×即跟家属去加2床处,因加2床上午输过血。吊有输血皮条,张某拿着15床的”A“型血示经核对而给加2床金××输了(金是”O“型血)。见血开始滴了,就返回到治疗室准备4点的注射药。此时为了3点1`5分左右。过了一些单,15床家属向另一位护十杨××反映,为什么还不给15床输血。杨×见少了一袋血,便函问张×15床的血压计给谁输了?张××听了大吃一惊,马列上讲”不对,我错给加2床了。“(事后推算输血时间已输7~8分钟)即拔去输血针头,接上5%葡萄糖盐水,观察病人时已见者发准发抖。张与杨一起向另一位护士徐×汇报输错血的情况,徐到加2床处看了病人后,即到办公室向苗××医生汇报。苗即口嘱用非那更25g肌注,葡萄糖酸钙一支静推注,地塞米松10mg加入糖水20谋取毫升静推,并问病人”有何不适?“病人说”肚皮里难受想吐。 “到4点钟左右患者发冷发抖另剧,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脉搏快,血压测不出,病情明显恶化。即将功赎罪静脉切开,见血管壁苍白,血管内无血。三联针从静脉内推注,同时又施行胸外心按摩,终因抢救无效于4点30分死亡。

9月16日下午4时从尸体心脏抽出尸检验结果证明为“O”型血,RBC446万/mm3,从膀胱部位抽出尿液30毫升,化验检查结果血红蛋白尿

(一)。

该院术委员会对金××的死亡案进行临床恙例讨论:分析死亡与输血的关系,认为输错异型血是事实,但是病人本身休质差,胃切除术后尚未复原,又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错输异型血促进休克发生而导致死亡。家属对此死亡结论不服,而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青浦县人民检察院委托我所法医学鉴定。

[评析]

经研究结论如下:根据案情和病史记载,死者金××因肝硬化、食道静脉脉曲张破裂出血收住院治疗,当时病情虽然危重,但经过输血、补液、三腔管压迫止血等治疗措施后,病情趋渐好转,且有稳定之势,血压维持在90~100/60mmHg,脉搏、呼吸亦较为平面图稳无活动性出血表现。可是当病人输入异型血后病情即发生急剧变化,很快出现了冷发抖、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于1小时左右时间内死亡。这些表现符合输入异型血后引韦的过敏性休克死亡。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直接构成本案的死亡原因。

当班护士张×因工作疏忽大意,违反“三查开对”操作规程,以致“张冠李戴”错输异型血,就其事故性质应属责任事故。

广州长安医院网站

第17篇:股静脉采取血标本的护理体会

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预防及治疗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陈鑫

肺栓塞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于临床,由于这种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是非特异性的,故临床上会被误诊或是漏诊,使得很多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及早发现并确诊肺栓塞就能为患者及时解决痛苦,使其早日康复。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75%—90%的病人栓子主要是来自于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及早发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挽救患者的最佳措施。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应用下腔滤网植入术治疗并预防肺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 男12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5岁,发病12小时—7天,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15—25天,平均20天。

1.2方法 术前先行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栓塞的位置、长度,确定滤器置入的途径,然后从健侧股静脉将滤器经下腔静脉送至左右肾静脉开口以下1-2cm处固定,将导丝和球囊通过血栓部位,扩张球囊打通被栓塞的血管,如果球囊不能通过则送进导管将其置入血栓中,经导管注入溶栓药物,保留导丝,继续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 2结果

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前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是由于对此项治疗的陌生以及对预后的担心引起。我们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解滤网植入的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初步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同时讲解一些成功治疗病例,消除了患者及家属恐惧、紧张的情绪,也提高了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3.1.2术前准备 术前遵医嘱留取血标本,监测血常规及凝血机制。术前一日测量患肢小腿中部周径,做好记录。进行术区皮肤准备,剃净脐以下大腿上1/3及会阴部毛发,做好局部皮肤清洁。术晨行碘过敏试验,做好药品、物品准备。

3.1.3术前训练 因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术肢伸直,术前我们向患者讲解术后术肢伸直卧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排尿,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饮食与运动 1)饮食 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阻力。2)运动 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伸屈、旋转、内外翻功能训练,增加股静脉血流,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2.2术后抗凝药物应用及护理 术后一般遵医嘱给予患者低分子肝

素钙注射液2500iu皮下注射q12h预防栓塞的再次发生。同时可口服加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但需要密切关注凝血机制变化,监测出血倾向的发生。停药指征:pt>对照值2倍,fib明显下降、tt明显延长。

3.2.3术后监测术肢血运变化及患肢肿胀消退程度 术后12h内关注患者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色泽、温度,标明搏动点并做好记录。继续给与患肢抬高30°并测量患肢小腿径围,关注肿胀消退情况并做好记录。

3.2.4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如体温过高可遵医嘱给与对症处理。

3.2.5穿刺部位的护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股静脉穿刺点给与加压包扎,穿刺肢体伸直制动6小时,以利于血管穿刺点收缩、闭合,保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发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3.2.6并发症的观察 密切观察呼吸系统症状,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紫绀、呼吸困难及大汗淋漓等肺栓塞症状,监测凝血及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牙龈出血等。 4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下肢肌肉收缩运动,卧位时,抬高患肢20-30°,短时间内避免长时间行走及剧烈活动。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期间应定期做凝血机制监测,并及时调整华法令的用药剂量。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身防护,例如刷牙时要动作轻柔,避免跌倒、碰撞等等。

总之,通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20例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后的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局部感染及肺栓塞。因此,我认为滤网植入术确实为肺栓塞及即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康复之路。同时,我坚信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任何疑难杂症都会得到合理的治疗及护理。 【参考文献】

[1]郭曙光,陈翠菊.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4):61. (2)吴洪波 下腔滤网置入术加静脉溶栓术患者的护理 护理学杂志,2002,17(3):9篇2:股静脉抽血技巧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及护理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 2 操作方法

2.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

2.3 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4 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 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

3.2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 3.3 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3.4 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3.5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

3.6 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4 护理体会

4.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4.2 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4.3 进针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深浅度,皮下脂肪少的患儿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的1/2或2/3为宜;皮下脂肪丰富者,可进针头的全部。 4.4 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者将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同时触摸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cm处,手指排列方向与腹股沟韧带走向一致。中指置于动脉搏动部位,按压血管,放松并抬起食指和无名指,仔细感触中指处动脉搏动强弱;然后按下食指和无名指,放松并抬起中指,仔细感触食指与无名指处有无动脉搏动及动脉搏动强弱,如此反复进行2-3次直至扪清并确定出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将中指置于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食指和无名指紧贴中指按压,将三指指端稍向上从指腹滑至指尖,由三指尖确定和固定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股动脉穿刺时将左手中指放松并抬起,右手持穿刺针在左手食指与无名指连线中点与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重合点上垂直或与皮肤呈40°角沿血管走向进针;股静脉穿刺时将靠近患者大腿内侧的左手食指或无名指沿腹股沟韧带向内侧移动约1.0㎝,其余两指固定不变,右手持穿刺针在左手中指与食指或无名指连线中点与股动脉内侧约0.5cm处的重合点上垂直或与皮肤呈30°-45°角沿血管走向进针,回吸或看见有

血液反流后固定穿刺针行相应操作。

护士指导:头皮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

操作要点 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在进针角度及穿刺速度上有所不同,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角进针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而头皮针进针角度小(

注意送管时机及操作手法,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回血慢可稍作停顿),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此时为送外套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到回血立即送管。因外套管针身长度较针芯长度略短1mm左右,回腔内有回血时,并不一定保证外套管尖端已全部进入血管内。送管手法,笔者认为固定针芯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以此方法送管减少了送针时的阻力,送管成功率高,且方便、省力、快速[1]。 5.2 严密观察 留置套管针时应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感染及输液通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漏、堵管、脱管及静脉炎等情况。汗液较多时,注意保持穿刺部位 的干燥无菌。

5.3 操作禁忌 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强

行挤入血循环中而发生栓塞[2]。 5.4 留置时间 bd公司推荐为3~5天。有人建议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栓塞,留置天数最好不超过7天[2]。也有资料显示,留置时间视治疗需要和局部情况而定,定期更换导管无助于降低感

染率[2]。

总之,儿科头皮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痛苦及费用,减少静脉损伤,同时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1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

对于危重患儿紧急抢救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我院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和穿刺方法,并将其一次成功率及留置天数与传统方

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传统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年龄10 min~18 个月。

(2)改进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40例患儿,年龄10 min~18 个月。

1.2 材料 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dintima-ⅱ型生产的24 号留置针。 1.3 血管选择

(1)传统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但用手摸无静脉沟。

(2)改进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

但静脉沟较好。 1.4 穿刺方法

1.4.1 传统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 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边退针芯,边送套管,然后固定。

1.4.2 改进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然后左手不动,继续绷紧皮肤,右手用大拇指放在y接口处送套管,右手示指退针芯,将针芯全部

退出,然后固定。 1.5 封管方法(两组相同) 无肝素禁忌患者,全部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每日输液完后,用封管液3~5 ml缓慢推注,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

底,>12 h重复封管1次。 2 结果 (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传统组结果为50%,改进组结果为95%。

(2)两组留置天数比较:传统组平均天数为4天,改进组平均天数为5天。 3 讨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小儿活动过多、皮肤不易绷紧、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改进组中在血管选择时强调有静脉沟,穿刺过程中,强调左手持续绷紧皮肤,这样能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积累经验,使小儿留置针的应用做到更大

小儿股静脉穿刺抽血失败分析

在儿科临床采血做化验检查或细菌培养时,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适用于婴幼儿穿刺采血或病情危重不能翻动的病儿,从刚出生婴儿至不同年龄的患儿均可采用。笔者通过多年股静脉抽血的经验,浅谈一下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失败原因分析 1.1 患儿方面的因素

1.1.1 患儿合作性差,由于对医护人员的恐惧而哭闹,往往不能很好配合,使进针部位不准确易造成抽血失败。

1.1.2 穿刺成功后,由于患儿好动且突然无规律的动作改变使针头滑出血管

外引起抽血量的不足。

1.2 家人言行方面的因素 患儿家人在穿刺前表现的过于紧张,一听说抽腹股沟,心理上更接受不了,对护士操作的期望值更高,要求护士一针见血。比如,护士在摆放体位触摸股静脉时,家属常问“找到血管了吗?”、“怎么还没找到?”、“轻一点,小孩嫩胳膊嫩腿的,你看看小孩被你们折腾的,劈着腿怎么办?”等等,这些有意无意的言语都会给护士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使能够穿刺成功的血管也变得无把握,导致抽血失败。 1.3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

1.3.1 操作过于鲁莽,血管未选好就盲目进针。往往由于患儿过度肥胖或哭闹不安、极不配合及新生儿血管细而造成摸不清搏动点。

1.3.2 固定患儿的方式不妥。小儿对医护人员及穿刺都有恐惧心理,对穿刺不合作,表现为手刨脚蹬,尤其翘屁股动作。因此,对患儿固定不好易造成穿刺失败。

1.3.3 针头与空针乳头衔接不紧密 在穿刺成功后,抽血时抽出大量气体,在重新安装针头的过程中,针尖位置发生改变,出现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1.4 护士的不良情绪

1.4.1 精神紧张 担心一次穿刺不能成功,家人会抱怨或吵闹,这种心态会在穿刺时造成精神紧张,不敢轻易下手,甚至手发抖,这样穿刺时反而穿不到血管。

1.4.2 心情烦躁 因工作繁忙、身体疲劳,或在护患、同事、家庭关系上遇篇3:小儿股静脉穿刺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2 操作方法

2.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

2.3 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4 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

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 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

3.2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 3.3 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3.4 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3.5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

3.6 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4 护理体会

4.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4.2 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4.3 进针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深浅度,皮下脂肪少的患儿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的1/2或2/3为宜;皮下脂肪丰富者,可进针头的全部。 4.4 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18篇: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

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

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

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

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

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5、皮肤消毒以避免污染

为减少皮肤菌群对血培养的污染,应对静脉穿刺点进行消毒。研究表明碘酊、过氧化氯和葡萄糖酸洗必泰优于聚维酮碘,碘酊与葡萄糖酸洗必泰效果相近。碘酊应作用30 s,碘伏应作用1.5-2 min。葡萄糖酸洗必泰也应作用30 s,它较少引起过敏,因而在静脉穿刺后不需擦掉,但不能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皮肤消毒。

6、血培养采集和运输

血标本采集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从静脉采血。留置导管血通常比静脉穿刺血培养污染率高。若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在采集导管血的同时,静脉穿刺采集外周血进行对比。如果从静脉管道采血,不需要弃去开始段的血液,也不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消除抗凝剂,因为其抗菌作用通常可以被培养基有效稀释消除。

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瓶帽,使用70%异丙醇消毒待干,然后再对静脉穿刺点消毒,先使用70%异丙醇消毒,自然干燥后,再使用相应消毒剂作用足够时间。采血人员除非佩戴无菌手套,在患者皮肤消毒后不得触碰其静脉。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更换针头对于污染率的减少作用甚微,且易引发针刺伤。血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后应轻轻翻转数次,以免凝血。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采集血培养,应尽量减低血培养的污染率至≤3%。

血培养瓶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延迟上机会延缓甚至阻碍病原菌生长。培养瓶在室温仅能存放数小时。切忌将培养瓶冷藏或冷冻,冷藏或冷冻会导致部分病原菌死亡,冷冻可能导致培养瓶破裂。

7、血培养标本拒收原则

标识错误或没有标识的培养瓶;破损或渗漏的培养瓶;凝血。

第19篇: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落实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

1、人员要求:采集交叉配血、血型血样的护士必须具有有资质并接受过相关的血标本采集的培训,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2、采集血标本时要求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并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仔细核对。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二、血标本的要求:

1、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血标本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不少于2m1;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血标本推荐用白盖不含抗凝剂管,血量至少5ml。

2、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检2管,1管抗凝(推荐EDTA·K2抗凝,另1管不抗凝,血量依照2.1要求。)

3、交叉配血标本采集要求,凡患者上次输注过血制品,再次输血仍须重新抽取交叉配血血标本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采血时采血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型鉴定报告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3)一位采血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 (4)血标本的标识:血标本采集后,采血人员必须于患者床边在血标本上贴上条码,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检测项目及血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采血人员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采血时间。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1)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往输血科。

(2)紧急送检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字样。

(3)送外单位检测的血标本应有试管盖封口,同《疑难配血登记表》一起放入标本袋并密封,观察无血液渗漏后方能送检;若采取4℃条件送检,应避免该血标本与冰盒等接触发生溶血。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按照3.2的要求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等。

(2)确认无误后,由血标本送交人员和接收人员共同在《输血科血标本交接记录表》上签名并注明送检时间。

(3)如果应用实验室管理系统接收血标本,接收人员核对标本信息后,对血标本条形码扫描,系统将自动生成血标本接收电子文本。

(4)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执行“八不”接收原则:①血标本无条形码或填写不清不收;②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③血标本量少于2m1不收;④血标本被稀释不收;⑤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除外);⑥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标记说明不收;⑦非医护或授权人员送血标本不收;⑧用右旋糖酐、聚乙酸吡咯酮、羟乙基淀粉类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有干扰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治疗时(如:脂肪乳注射等),应在该治疗前采集血标本备用。

(5)对认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应进行记录,判断不合格性质,根据影响检测结果的程度采取让步接收或拒收血标本,并通知送检科室及时纠正或重新采集,不合格情况记录在《不合格血标本登记表》中。

7、供血者血标本的留取交叉配血时,供血者血标本应从与血袋相连的留样辫子中获得,留样时要注意保持血标本试管与血袋标识的一致性。

8、血标本的离心及检测具体执行各试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9、血标本的保存和销毁: (1)接收到的血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将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一同放置于2-8℃标本储存冰箱内保存。

(2)血标本检测完毕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必须保存于2-8℃冰箱至少7天,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追查原因。

(3)血标本按要求保存期满,由输血科工作人员审核后,按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程》。

第20篇:采血管分普通管

采血管分普通管、抗凝管和促凝管三类。常用抗凝剂有草酸钾、草酸钠、枸橼酸钠、EDTA-K2或EDTA-Na

2、肝素、氟化物等。

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用合适的抗凝剂十分重要。

1.选择抗凝剂注意事项:

(1) 含有K+、Na+的抗凝剂不能用于测定K+、Na+的标本。

(2) EDTA、氟化物、草酸盐等不能用于测定Ca2+的标本,因为Ca2+可与它们形成不溶性物质。

(3) 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法测定的标本,因为它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活性的作用,如草酸盐可抑制AMY、ACP、

LDH的活性,氟化物则有激活尿素酶、AMY的作用。

(4) 草酸钾:钙离子螯合剂,常用量为1~2mg/ml血液。草酸钾虽仍可应用,但使红细胞缩小,水分从红细胞渗入血浆,使血浆

成分浓度相应偏低。

(5) 草酸钾氟化钠混合抗凝剂:专供葡萄糖测定用,氟化钠1g,草酸钾3g混合,混合剂4mg抗凝1ml血。

肝素:是一种粘多糖体,可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为纤维蛋白。以15±2.5IU抗凝血液1ml。肝素抗凝血不影响红细胞体积,可用于生化及血液学检验标本,但不可用于筛选DIC的3P和TT试验,因肝素与鱼精蛋白作用,发生沉淀,

使3P出现假阳性以及肝素的抗凝血酶作用出现产生干扰。

(7) EDTA:与钙离子络合而抗凝,通常血液学常规检验应用其钾盐EDTA-K2或EDTA-K3 。EDTA-Li2 亦可作为抗凝剂,且可

用于大多数生化检验。

使用抗凝剂要注意血与抗凝剂的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如血沉取106mmol/L的枸橼酸钠0.4ml,抽1.6ml血;凝血机制取0.2ml,抽1.8ml血;血常规用EDTA抗凝管抽1.5ml血;血生化用肝素抗凝管抽3ml血等。

一) 静脉采血法

1.采血步骤

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注意事项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4) 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5 %~15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5)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6)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二) 动脉采血法

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采血注意事项见血气分析部分。

(三) 真空采血法

双向针的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另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1.普通血清管

红色头盖,采血管内不含添加剂,用于常规血清生化、血库和血清学相关检验。

2.快速血清管

橘红色头盖,采血管内有促凝剂,可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快速血清管可在5 分钟内使采集的血液凝固,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3.惰性分离胶促凝管

金黄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标本离心后,惰性分离胶能够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或血浆) 和固体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彻底分开并完全积聚在试管中央而形成屏障,标本在48 小时内保持稳定。促凝剂可快速激活凝血机制,加速凝血过程,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4.肝素抗凝管

绿色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肝素。肝素直接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可延长标本凝血时间。适用于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试验、血沉及普通生化测定,不适于做血凝试验。过量的肝素会引起白细胞的聚集,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因其可使血片染色后背景呈淡蓝色,故也不适于白细胞分类。

5.血浆分离管

浅绿色头盖,在惰性分离胶管内加入肝素锂抗凝剂,可达到快速分离血浆的目的,是电解质检测的最佳选择,也可用于常规血浆生化测定和IC U 等急诊血浆生化检测。血浆标本可直接上机并在冷藏状态下保持48 小时稳定。

6.E DT A 抗凝管

紫色头盖,乙二胺四乙酸(E DT A ,分子量292) 及其盐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螯合血液标本中的钙离子。螯合钙或将钙从反应位点移去将阻滞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防止血液标本凝固。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及PCR 试验。

7.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

浅蓝头盖,枸橼酸钠主要通过与医师招聘血样中钙离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适用于凝血实验,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 mittee for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推荐的抗凝剂浓度是3.2 %或3.8 % (相当于0.109 或0.129 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9。

8.枸橼酸钠血沉试验管

黑色头盖,血沉试验要求的构橼酸钠浓度是3.2 % (相当于0.109 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

9.草酸钾/氟化钠

灰色头盖。氟化钠是一种弱效抗凝剂,一般常同草酸钾或乙碘酸钠合并使用,其比例为氟化钠1 份,草酸钾3 份。此混合物4 mg 可使1 ml 血液在23 天内不凝固和抑制糖分解,它是血糖测定的优良保存剂,不能用于尿素酶法测定尿素,也不能用于碱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测定,推荐用于血糖检测。

血标本采错管整改措施
《血标本采错管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