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工业统计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7 08:35:50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1:工业统计年度总结

**县工业统计年度总结

2005年度,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工业专业统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圆满地完成了2004年**县第一次经济普查、2005年月报,季报工作,从基础工作和报表质量看,取得明显进步,基本做到了三个满意,即领导满意、上级业务部门满意、基层统计人员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统计基础,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前提是统计基础的完善,因此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完善了统计基层工作,包括统计网络的健全和规范化,工业主管系统的统计考核,统计台帐的健全,使工业统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进一步健全工业统计台帐。

针对工业统计制度内容的变动,继续加强工业统计台帐建设,通过台帐的健全,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客观与正确。同时,对纳入500万统计的企业,参考经济普查台帐的有关优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全面布置统计规范化建设台帐;对新进入500万以上企业,及时布置台帐,并组织适当的方式及时进行指导。

2、继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今年年初,即结合经普业务培训开展了对全部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暨05年月报的部署工作,采取方式为以会代训,其中

县本级企业由县局召集在我局召开,各镇属企业集中在南北湖进行封闭培训,共计培训规上企业约500人次,规下企业约1500人次。

同时,又结合今年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契机,对新从事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以及统计实务培训。今年的专业培训工作也提上议程,目前已经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并已付印,预计于下月实施。

再则,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各镇统计中心业务人员会议,交流工业统计经验,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做好04经普审核工作,并对经普结果进行评估。

二、加强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

针对今年工业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加强对工业形势、趋势的分析是各级领导较为重视的热点,因此在搞好报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数据的详细分析。目前已撰写统计分析4篇,统计简讯16篇,统计分析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对相关指针有趋势的分析,在深层次原因和特点结构上进行分析,有内容、有原因、有说服力。 在加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提供统计信息上下功夫,较好地发挥了统计信息的优势。专门出刊每月一期的主管局、乡镇工业总量和七项经济效益指针排名,并且每月通过电视台和**日报进行公布,提高了工业统计的知名度和社会威望。

三、开展统计执法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

1、已经有针对性地对规模以上18家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并立案14起。

2、对一家累计迟报企业,两家拒报企业立案查处,维护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3、积极向市局提供检查线索,配合市局进行检查。

四、当前工业统计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转制后,人员进行了分流,统计人员调动较频繁,这对我们抓好基础工作带来了难题。

2、企业建帐不规范较普遍。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年报上报过程中,对工业增加值核算由于建帐不规范,造成了填报困难等。

3、统计改革应与其他改革相衔接。当前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企业财务与统计的不配套,财务的滞后与统计的提前上报。

总之,我们应保持现有成绩,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向先进学习,明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县统计局

2005-10-21 篇2: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在本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上半年较好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局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回顾

(一)、狠抓基础工作,规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 报表数据来源于基层,我县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单位较多,而且面广企业基础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报表难以收集。今年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狠抓了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一是采取了由乡镇统计办公室统一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的办法,并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纳入《县乡镇统计工作考核评选办法》中,保证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乡镇统计办公室建立各工业企业统计台帐,内容要有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做到企业、统计台帐、上报报表三者数据统一。三是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工业统计基本知识培训,为搞好乡镇工业统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加强部门联系,相互协调工作,是搞好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我局一直与各部门保持很好的关系,特别是工业统计与商务局的关系更为密切,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到企业调查和开展统计工作。今年四月我们会同商务局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了摸底和了解,并指导企业统计员如何填好统计报表和上报统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我们与部门之间基本做到了任务共担、资料共享、情况互通这样的格局,是搞好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 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一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经营情况,二是可以为上规模工业企业打下牢固的统计基础。今年初,我们会同商务局确定了 10 家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先后对它们布置了统计报表任务,视同规模以上企业每月上报工业统计报表,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及时了解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若达到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及时纳入统计范围。

(四)、认真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 根据州统计局《关于加强全州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认真开展了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其主要做法:一是由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二是乡镇统计办落实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三是对有关乡镇统计办实行奖惩制度,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抽样调查工作。

(五)、整理统计年鉴,建立统计台账 整理了 20××年工业、商业统计年鉴,建立了统计台账。

二、当前工业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量与人员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工业统计工作任务重、人员少,难以应付大量的统计报表任务和各项调查任务。 二是市场经济与调查对象配合度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成份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使得我们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面面临极大挑战,比如,个体工业统计现尤为突出;三是统计制度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统计调查方法还不够灵敏、科学,调查结果时间相对滞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狠抓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工业统计考评制度和工业统计企业台帐。 二是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保证企业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是搞好工业统计服务工作,及时反应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工业的热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统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 篇3: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2007年在公司行政在党委和工会的协调配合下,紧紧围绕公司奋斗目标,抓机遇、求发展,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进取,大干快上,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全体员工充分发扬了“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大力倡导“精、细、实、高、新”的管理理念,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超额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公司全年生产尿素吨,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销售收入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利税突破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工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员工年均收入为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并对一届二次职代会所提出的17件提案,全部予以落实。完成上述指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安全不放松,重视环保求发展。

安全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矗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们以江泽民同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讲话为指导,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坚持每周

五、节假日前的大检查以及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提高安全人员待遇等,全年未发生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2007年,公司在环境管理工作上有了较大突破,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加大了环保投入,环境纠纷赔偿额比上年下降了25%,同时,为了实现工业废水“三年内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在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完成了《工业废水与循环水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修订工作,并列入国家的环保治理专项资金项目。

2、整合“两大体系”,提升企业形象。

“质量是生命线,环境是健康源”,这句话深植于每个员工心中。2007年,公司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绿色经营之路,建设质量、环保型化工企业,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公司在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后,从年初就着手两个体系的整合工作。编制了《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并于七月份发布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于10月份进行了内部审核,对查出的18个不符合项和30个观察项进行了评审整改。在11月下旬北京中质协对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后,公司被推荐继续使用两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形象。

3、坚持技改不停步,扩大生产创效益。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生产长周期运行,公司坚持技改不停步,向技改要效益。2005年公司共投资600余万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分别对

一、四车间冰机冷却系统、尿素合成塔、循环机等8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既降低了能耗,又达到了增产和环保的目的,保证了生产长周期安全运行。通过技改后,年可新增产值1400万元,可创利润400万元,尿素日产由上年的320吨增加到345吨。通过技改,降耗、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005年全年5次打破日产记录,3次打破月产记录。

4、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矗

(1)节能减耗降成本,狠抓质量上台阶。

2007年,公司面对生产原、燃、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设备严重老化的挑战,着力于节能减耗降成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节约一滴油、一方气、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减少跑、冒、滴、漏。公司在做好节能降耗的同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紧紧围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主题,坚持每天对产品质量以及包装重量进行抽查,决不让不合格品流入市常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品一级品率达到98.3%,优等品率达到63.5%,合格品率为100%。

(2)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2005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新制订了《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市场营销管理办法》,修订了《劳动用工、工资福利待遇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每个月末的办公会上就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执行制度上坚持人人平等、奖惩逗硬,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本管理机制,把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3)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资金需求。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发展、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007年,公司进一步对资金使用实行分级计划、分层把关,总经理严格审核,保证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运用,同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用好用活资金。一是对银行贷款及时采取先还后贷,避免了贷款的逾期;二是加强了存货资金的管理,对库房材料实行了定额管理,原材料实行以耗定进的办法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三是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坚持每周一对应收账款明细逐一核查,编制销售周报表,督促销售人员对货款的回收,使应收账款降到最低水平,减少呆坏帐损失,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四是由于2007年尿素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利润逐月上升,公司强化资本运营管理,通过科学论证,先后控股、参股的

几家企业运营正常,投资回报前景看好。五是资金及时支付,利用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网上银行的功能,准确、及时、安全、高效保障资金需求渠道畅通。

(4)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改变传统的办公方式,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在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加快了计算机信息化工程的进程。与重庆宏声新思维公司一起完善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统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和财务接口管理等模块,并要求员工尽量“事事都在网上做,少费纸张少用墨”,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2007年11月,公司通过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信息化工程验收,使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了新的跨跃。

(5)切实加强物资供应,保证采购物资质量。

为了确保正常生产和2007年初制定的一系列目标指标的实现,供应处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库房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库房物资数量的动态情况,尽量减少物资压库。在采购中,千方百计实现比质比价采购,对采购市场进行咨询了解,逐一排查,分析掌握生产厂家资质和技术力量,从产品的实用性等多方进行比较,

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始终坚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进销差率。通过努力,2007年供应处全面完成了年初提出的计划,外购物资按时到货率达到了98.46%,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进销差率>1.1%。

(6)抓住市场,调整营销策略。

为提高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及销售价格,2007年公司认真对全国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化肥走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销售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诚信的客户网络,不断提高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均达到100%,在用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产品销价在同行业中长期处于较高价位。

5、着眼未来,注重员工综合素质提高。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学习能力,一个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2007年公司根据年初制订的培训计划和各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培训,全公司班长以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高级工、中级工培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整合培训和新一轮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以及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培训等18项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档案管理、化工专业技术、安全消防知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通过培训,既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

6、实施资本运作,追求财富最大化。

面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这也给工业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公司作为一个高耗能的化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围绕2006年追求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抓住发展契机,以求实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经营战术,不断强化资本运作水平和质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品种、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战略,先后出资控股机械公司、农资公司、车用天然气公司、精达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参股经营了江津佳禾燃气有限公司、四川开元化工有限公司。目前这些公司(除精达公司外)运营正常,发展前景较好,为提高我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矗

7、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三个文明”健康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矗2006年,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齐抓共管,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车间、文明处室、文明班组、文明科室、安全合格班组活动;广泛开展了工会系统建家活动;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员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经过全公司上下一心齐努力,我们公司不仅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成绩斐然。公司继续保持了江津市“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党委连续四年保持了江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工会继续保持了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公司团委再次被评为江津市“五四红旗团

委”,公司九个处室和3个车间继续保持了文明车间(处室)称号,30个班组(科室)继续保持了文明班组(科室)称号,537名员工继续保持了“文明员工”称号。2006年,公司评出两个先进集体,六个先进班组(科室),十名先进个人。两名员工获特殊贡献奖。他们是我公司众多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为公司全面完成二00四年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我代表公司党、政、工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部分员工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转变较慢,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其二,个别员工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其三,个别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较差,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工作缺乏新的突破。其四,虽然销售形势喜人,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但产品单一,终端客户的需求调查、信息反馈欠佳,市场存在潜在的危机。其五,员工培训虽多,但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其六,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配合欠佳,以致于出现工作脱接、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其七,管理制度和办法难以持之以恒执行,执行力较弱。存在的上述差距,有待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 篇4:企业统计工作总结

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做法

xx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我公司统计工作在上级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统计法》,按规定及时准确统上报统计数据我们主要做了以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在财务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工业生产、劳动工资、财务成本、安全生产等项综合计划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科室的业务统计工作,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机关各部门和生产车间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配备了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按照国家统计法和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按要求定期向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上报统计报表资料,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统计工作。

2、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确保数据及时上报。积极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和 1 产、供、销、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核算,实行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1)车间统计:由质检人员兼任车间统计。主要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2)经营部门统计:负责公司或分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全公司或分公司合同订货数量、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3)质量部门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焊接合格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赶超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产品销售收入、净产值、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利润和利息的统计;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负责公司质量成本的核算和统计;5)综合管理部门统计:负责公司机关人员的劳动工资统计和技术、业务培训方面的统计业务。

3、运用统计数据,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现代企业管 理,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记录,那么要建立起 2 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入手,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各部门在调换统计人员时,必须事先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人员,办理好统计业务衔接和交接手续。在统计年报期间内,原则上不准调换统计人员。近年来,企业在认真做好统计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企业服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前,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统计上来的数据只是作为上报给统计部门使用,企业并没有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浪费了已掌握的资源。在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不能通过数量分析来揭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这已经成为导致企业管理混乱,费用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的关键所在,导致在管理措施上只治标、不治本,在经营上感情用事,盲目决策、瞎指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粗放。因此,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成为改进经营管理,完善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 由于企业重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都达到了统计部门的要求,2010年度被评为先进单位,综合报表统计员被评为先进个人。 3 篇5:企业统计工作总结

xx有限公司统计工作总结

准确的统计信息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基础,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就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近年来,公司的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人员、经费落实情况好,部门配合顺畅有序,善始善终安排好统计的各项工作,公司的统计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逐步完善。近年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在统计体制改革、人员力量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加了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完善了统计工作体系,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源头工作质量。

二、扎实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近年来,围绕“人员专职化、台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调查法制化、手段现代化、经费有保障”的“五化一有”目标,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统计工作部门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同时配备了微机、打印机、办公桌椅等,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和统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综合统计管理制度;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和数据质量检查、控制制度;建立统计资料归档及保密制度;建立企业各级专兼职统计、记录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

三、按时完成统计工作,为公司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和统计报表有关规章制度,虚心向统计局有关领导专家学习,积极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系统地调查研究,对待每一个统计数字和统计调查分析,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及时收集、掌握重要经济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充分了解公司的经济运行态势,提高统计分析水平,从而为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公司领导经营决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统计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所在。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提高基层数据质量。规范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出有据。统计报表有关数据直接从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会计报表取得的,报表数据和有关记录项目保持一致;统计报表有关数据以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会计报表相关数据加工后取得的,以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会计报表为依据。

五、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建立规范的、统一的、可核查的统计台账,是统计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统计台账依据原始记录和相关数据,按照统计指标的含义填写,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台账,和统计台账保持一致。统计台账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整理,年终汇总表册存档。

六、严格统计资料管理工作,报表档案利用科学化。我们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统计信息化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每年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管理考核规定,坚持从严规范、从细抓起,持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综合服务水平。在档案基础管理方面,坚持多管齐下,狠抓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加大考核力度,以经济的手段,保证报表资料的真实完整。在档案资料的接收、借阅复制工作中,严格遵守档案的保密制度、交接制度和借阅利用制度,认真做好收存、借阅登记。同时,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服务作用,为公司提供可供查阅参考的资料,使档案工作由收集保管向开发利用转变。

七、加强统计知识学习,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综合能力。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作风建设。以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严肃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效率。

推荐第2篇: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一:2015工业统计年终总结

2015工业统计年终总结

XX年我县工业统计工作,在市统计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尽的责任和贡献,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统计素质。

一是积极参加局党组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了解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针对县人员调整、工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和改革等新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在认真参加省市培训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积极促进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三是快速适应工业统计改革需要,灵活运用业务技能,严格按照县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与速度的调整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等一系列要求做好全县工业统计工作。

二、狠抓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业统计工作。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我县工业发展晚,底子薄,企业基础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报表收集相对有难度。今年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狠抓了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一是分解年度工作任务,由计划局、经贸局、中小企业促进局、国土局、科技局、供销社等经济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并把抓管工作继续纳入县直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确保了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各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基础情况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要求企业、统计台账、上报报表三者统一,确保了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对企业统计人员适时进行了工业统计基础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全面要求持证上岗,着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三、加强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全县工业统计工作。

多年来,我局一直与各部门保持很好的协调配合关系,特别是工业统计与经贸局关系尤为密切,我们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并经常共同到企业开展调查和统计工作。一是及时了解国家、省、市统计局有关工业统计的最新工作部署、改革内容,以最短时间传达到重点企业统计人员,并提出落实意见,让基层统计人员迅速知道最新统计动态,保持上下一致。二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市统计局要求,下发了相关文件通知,认真贯

彻落实各级统计部门的文件精神,规范基层工作,提高数据质量。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今年我们在县统计局和经贸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多次深入企业,就县域经济考核、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生产情况、现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工作进行调研。四是结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大检查积极开展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执法检查工作,翔实了解了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增强了工业统计工作的针对性。五是联合经贸局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监控,试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预报制。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预报制,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为培育上规模工业企业打下基础。今年初,我们会同经贸局确定了5家规模以下重点企业拟培育为成长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当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有4家当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待批。

四、营造环境,搞好服务,全方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汇报说明,让县领导在全县工业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及时了解工业统计的调整变化和困难问题,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二是不断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坚持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严格执行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对主要统计数据实行事前部门会商分析、事中审核把关、事后质量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坚持月度、季度分析,并了解掌握全国、全省、全市及周边县工业经济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坚持既对综合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审核研究,保证数据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三是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建议职能。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跟踪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有一定深度的统计调研分析。今年以来,共撰写分析文章7篇,其中市局网登4篇,相关工业信息市局网登5篇。四是不断扩大统计信息的服务范围。每月度、季度完成数据汇总后,及时撰写分析说明,并整理出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上报有关领导,确保领导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五是认真做好申报规上企业有关统计数据的核定工作。全年共审核申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同时,还积极做好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回顾今年的工业统计工作,我县工业统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以提高统计调研分析水平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以全新的面貌迎战下年度工业统计工作。一是继续狠抓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工业统计考评制度和工业统计企业台账;二是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保证企业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搞好工业统计服务工作,及时反应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统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

篇二:2015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

2015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产业发展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工业和投资工作,加大了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我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翻番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构建***新新都\"的宏伟目标,做出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了对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清理

1、加强对规模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减少虚报瞒报现象

为了加强工业统计工作,我们加大了对规模工业企业及工业技改项目的清理力度,确保统计范围的全面、准确。同时我们还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积极宣传《统计法》,增强统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减少虚报瞒报的违法行为。

2、加强对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清理,做到应统尽统

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年,积极搞好规模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确保新投产规模企业的及时上报和投资项目不重不漏。我们主动加强了与计划局、经济局、建设局、房管局、招商局和国土局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了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认真对辖区内的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及时将清理项目纳入统计范围,做到应统尽统。经过清理,全区1-6月共清理新投产规模企业15户,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有225个,比上月增加6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7个,工业项目104个,占新开工项目的81.9%。

二、结合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了加强工业及投资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及资料。5月份我局召集各镇(街办)、区级相关部门的统计人员召开了工业、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工业及投资统计工作,并通报了当月工业及投资的目标完成情况,并就完成目标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分析预测,反映出今年工业及投资目标完成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今年工业及投资目标完成情况预计及存在问题和建议》的统计内参,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切实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加大统计管理力度

为了更好的发挥统计职能,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增强部门的目标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为此,我局给区政府建议: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机构,强化部门统计的职能,增强部门统计的责任,逐步建立部门统计主要由部门完成的统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考核,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目前,我们代拟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已下发区级各部门,7月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工作移交经济局。

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大了对镇、部门的统计管理力度,联合目标办每月对镇、部门工业及投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保证了我区基本完成了工业及投资主要指标上半年的目标任务。我局还针对规模企业报表收集难的问题,对一季度各镇及部门的报表情况进行了通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表的及时性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四、完成经济普查资料开发招标工作

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区上翻番调结构工作目标,努力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分析研究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与政研室联合,确立了与工业经济有关的重点研究课题7个,通过《香城新都网》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2个工业专题课题,在局内公开招标。目前,有大专院校教授和省市部门专家参加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进入了课题的研究实施阶段。我局的招标课题也进入撰写阶段。

认真抓好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通过统计上岗培训和统计继续再教育培训,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和实务的讲解、并对统计人员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为提高工业统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好了,这篇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篇三:统计局工业统计科最新个人年度总结范文

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有效防止雷同,欢迎下载=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统计局工业统计科所有工作任务,履行好×××(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现将过去一年来在×××(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以指导自己在×××(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

推荐第3篇: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

工业统计1-9月份工作汇报

一、工业产值统计完成情况

红星街道现有工业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规模以下企业35家,个体企业85家。1-9月份工业总产值6484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53%、与去年同期增幅10%;销售产值603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3978万元、与去年同期增幅15%;规模以下企业总产值208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40530万元、与去年同期增幅15%,规模下企业销售产值198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8个规模企业,行业发展不均。其中:电力行业由于年初以来充沛的雨水,电力的产值迅猛增长,县电力公司产值18561万元,同比增长39%;其余七家行业不同,产值下降,同比负增长。

(2)规模以下工业平稳增长,全街道有七家规下小水电企业,雨水的充沛给这个行业带来较快的发展。此外,规下其他行业,如砂石料、砖等建材行业也取得了顺利的发展。

沈必林

2012年10月9日

推荐第4篇: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

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统计工作总结等,这篇文章启发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更多工作总结范文请登陆(工作总结 )

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年我县工业统计工作,在市统计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尽的责任和贡献,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统计素质。

一是积极参加局党组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了解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针对县人员调整、工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和改革等新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在认真参加省市培训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积极促进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三是快速适应工业统计改革需要,灵活运用业务技能,严格按照县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与速度的调整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等一系列要求做好全县工业统计工作。

二、狠抓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业统计工作。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我县工业发展晚,底子薄,企业基础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报表收集相对有难度。今年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狠抓了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一是分解年度工作任务,由计划局、经贸局、中小企业促进局、国土局、科技局、供销社等经济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并把抓管工作继续纳入县直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确保了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各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基础情况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要求企业、统计台账、上报报表三者统一,确保了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对企业统计人员适时进行了工业统计基础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全面要求持证上岗,着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三、加强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全县工业统计工作。

多年来,我局一直与各部门保持很好的协调配合关系,特别是工业统计与经贸局关系尤为密切,我们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并经常共同到企业开展调查和统计工作。一是及时了解国家、省、市统计局有关工业统计的最新工作部署、改革内容,以最短时间传达到重点企业统计人员,并提出落实意见,让基层统计人员迅速知道最新统计动态,保持上下一致。二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市统计局要求,下发了相关文件通知,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统计部门的文件精神,规范基层工作,提高数据质量。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今年我们在县统计局和经贸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多次深入企业,就县域经济考核、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生产情况、现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工作进行调研。四是结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大检查积极开展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执法检查工作,翔实了解了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增强了工业统计工作的针对性。五是联合经贸局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监控,试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预报制。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预报制,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为培育上规模工业企业打下基础。今年初,我们会同经贸局确定了5家规模以下重点企业拟培育为成长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当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有4家当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待批。

四、营造环境,搞好服务,全方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汇报说明,让县领导在全县工业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及时了解工业统计的调整变化和困难问题,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二是不断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坚持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严格执行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对主要统计数据实行事前部门会商分析、事中审核把关、事后质量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坚持月度、季度分析,并了解掌握全国、全省、全市及周边县工业经济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坚持既对综合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审核研究,保证数据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三是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建议职能。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跟踪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有一定深度的统计调研分析。今年以来,共撰写分析文章7篇,其中市局网登4篇,相关工业信息市局网登5篇。四是不断扩大统计信息的服务范围。每月度、季度完成数据汇总后,及时撰写分析说明,并整理出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上报有关领导,确保领导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五是认真做好申报规上企业有关统计数据的核定工作。全年共审核申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同时,还积极做好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回顾今年的工业统计工作,我县工业统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以提高统计调研分析水平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以全新的面貌迎战下年度工业统计工作。一是继续狠抓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工业统计考评制度和工业统计企业台账;二是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保证企业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搞好工业统计服务工作,及时反应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统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

扩展阅读:

工作总结特点

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设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总结是计划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也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 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 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推荐第5篇:某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XX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我县工业统计的各项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挥统计服务、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的整体功能,继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下是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一直是我们统计部门的核心工作,为此从年初开始我们就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保证了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

2、建立了科学的统计评估制度,确保重要指标的真实可靠。

3、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增强全社会依法统计意识。

二、按时按质完成了工业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

1、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工业统计的业务培训、数据收集、审核、录入及整理上报工作,按时按质地完 成了我县工业经济的普查任务。

2、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XX年工业统计的各种定期报表的收集上报工作,并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写出了相关分析,积极配合综合核算专业编印了《XX年**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和XX年各月经济运行情况。

三、加强工业统计基础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工业统计制度越来越细化和规范化,审核程序的严密性加大了对基层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高书本学习,向上级业务部门请教,向各县区同行请教,并向相关部门收集资料,使基础数据有来源、有依据。

一年来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工业统计全年的工作任务,但距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提升统计服务水平,采取科学方法,把握我县工业发展的趋势,把握重点,加强工业统计分析,增强开拓意识,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力争我县的工业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荐第6篇: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工业统计指标

工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工业总产值包括:

生产成品价值 指企业本年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期产品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不包括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指标可根据会计制度中“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指按照新的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应该计入工业总产值中的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根据改革后的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本指标的填报原则是:如果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不需填报该指标;如果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必须填报该指标。从而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中间物质消耗价值口径一致,便于同口径准确计算“生产法”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不包括:

⑴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如购自厂外而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按照合同规定不需要本企业加工和安装的协作件(如机组、仪表)的价值。

⑵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的非工业产品价值和收入,如农牧场的农、畜产品的价值,基本建设部门的建筑安装价值,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住宅、公用事业及福利事业单位(洗衣房、澡堂、理发室等)的收入等。

⑶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锯末、切屑、矸石等)的出售价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原则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的成果相加。如棉纺织印染联合厂,既生产棉纱、棉布,又生产印染布,这个厂的总产值只能计算纱的商品量、棉布商品量和印染厂生产量的价值,本厂自用纱和自用布的价值,均不计算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价格:

⑴不变价格:又称固定价格,指在计算不同时期的总产值时,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采用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保证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时可比。

建国以来,我国已编制过5次工业产品不变价格:1952年不变价格;1957年不变价格;1970年不变价格;1980年不变价格;1990年不变价格。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格。

⑵现行价格: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的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活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以它们的实际成本作为现行价格。

工业总产值计算中的具体规定:

⑴一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水泥纸袋、火柴盒等,其价值已包括在被包装的产品价值中,不单独计算总产值。多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啤酒瓶等,应与被包装的产品分别计算总产值;如果是自制的,于完成生产当期计算总产值,以后不再计算;如果是购入的包装器材,一律不计算总产值。

⑵凡用已成材的有色金属材料(指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进行再加工和改制(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厚到薄、由长到短、由宽到窄、„„)、修复,一律只计算加工价值,不再计算原材料价值。但用金、银等加工制造的金、银首饰及其他饰物,则按全价计算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⑴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中间投入

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掉(包括本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等)的产品和服务价值。

工业中间投入包括外购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利息支出、保险费、职工教育费等各种服务费。不包括外购产品和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工业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工业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可根据会计科目归纳填报。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

直接材料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可从会计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项取得。不含烧油特别税。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的“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的办法倒算。

利息支出 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⑵收入法(分配法)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规定比率提取的基本折旧,另一部分是为恢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损耗部分的价值而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本项中的基本折旧部分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本年折旧”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年报)”中“固定资产折旧”项“金额”栏取得;大修理费用部分由于资料取得比较困难,这部分费用可暂不计算。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劳动者报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货币工资及收入,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薪金、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工资,包括企业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三是由企业为劳动者个人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生产单位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劳动、待业、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本项可根据统计或会计资料分析归纳取得。主要有:

工资 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工资”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中本期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归纳取得。

福利费 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中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提取的福利费计算。

保险费 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劳动、待业保险费”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或“管理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等项归纳取得。

生产税净额 指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企业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生产税 指政府向企业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税有三种形式,一是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的,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产品税、营业税等;二是不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而由购买者直接缴纳并由企业代征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特别消费税等;三是依照规定向政府支付的有关费用。

生产税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关税等,以及按规定缴纳的各种费用,如水资源费和水、电、煤附加等。生产税可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项(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和“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税金项(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及会计“应交税金”科目中的增值税、盐税等项的本期应交数计算取得。缴纳的各种费用可根据企业有关会计资料查找。

生产补贴 指政府既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资料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损益表”中的“补贴收入”项取得。

营业盈余 指社会总产品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计算公式为:

营业盈余=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关闭和停产企业,只统计关闭和停产以前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如果某些关闭和停产企业,在主要产品停产以后尚进行一些小商品生产,则这部分小商品生产的增加值仍应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工业销售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

成品价值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本期生产和上期生产)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金额(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包括为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的销售价值。计算公式为:

成品价值=∑〔报告期某种产品销售量×该产品的实际销售单价(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销售价值 指企业按合同对外提供的工业性劳务,包括为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工业性劳务。其价值按实际结算的劳务费计算。

企业为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参照同类产品和设备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实际成本价格计算其销售产值。生产周期较长(6个月以上)的机械产品,如船舶、重型机械、大型电子计算机等,可按实际完成的工时定额乘以计划销售价格计算销售产值。

自行完成的本企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按报告期实际完成工业性作业的核算成本计算其销售产值。

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范围、计算价格和计算方法与工业总产值一致,但两者计算的基础不同:工业销售产值计算的基础是产品销售总量,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基础是产品生产总量。

新产品产值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国家级新产品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地区级新产品。

本报表制度中所列新产品指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税务局、国家物价局、中国工商银行、物资部联合制发的计科技(1989年)1549号文件及《工业新产品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国家级或地区级有关部门认证并颁发给新产品证书的,且在新产品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新产品统计的时间:自新产品批量生产3日起,民用消费类产品一般为1至3年,生产资料类新产品为2至4年。

出口交货值 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批量销售,在国内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等的产品价值;还包括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3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

2工业产品产量 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工业产品产量包括:

⑴工业企业(单位)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或本企业的自用量,也不论是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或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均应统计生产量。

有些产品,除统计其生产量外,还要统计商品产量或运出量。商品量指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给企业以外和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量(如经营管理部门、附属农场、基建部门及生活福利部门等使用的数量)。运出量指实际运离本企业矿仓、贮矿场或车站、码头等交货地点(包括陆、水运交货地点),已经发往用户的商品矿量。

⑵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生产设备,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产量中。 ⑶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产品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类产品产量中。

⑷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销售,产量均应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如用进口纸浆生产的各种机制纸,用进口铁矿石冶炼的生铁,用进口显像管、集成电路板等关键件与国内其他元器件装配的电视机等。

⑸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以及外商来料、来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管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

⑹为全面掌握矿产品的全社会产量,凡矿山企业附设的收购站从农村收购的村及村以下非工业生产企业(单位)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矿产品可包括在本企业同类产品产量中。为避免重复计算,对收购的工业企业(单位)的矿产品一律不得计算在内。

⑺非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委托加工,即订货者来料加工,产量一律由加工企业统计。

工业产品产量不包括:

⑴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产生的下脚余料和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汤道、注余、中心注管、铜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作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产量。

⑵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生产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产量。

⑶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一般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产量计算。

⑷由委托企业提供原料,并负责产品检验和销售,而受托企业只进行加工,并在财务上以加工费作为结算形式的,产量由委托企业统计,受托企业不统计。

⑸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作破坏性试验(如试验弹药的效能、灯泡的使用寿命、手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产量中。

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原则 一切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统计产量。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规定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农村工业生产的产品也必须执行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只有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方可统计其产品产量,否则不许统计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产量统计时间 报告期产品产量,应以报告期截至最后一天为止,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产量。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产品产量。至于报告期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结算时间一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

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目录 企业填报产量报表时应按产品目录规定的产品分类、产品名称、排列顺序、包括范围、计量单位填报。

⑴凡是列入目录内的产品,不管是本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是次要产品;成批生产,还是少量生产;本系统归口产品,还是非归口产品,均应填报。

⑵凡目录中列示按行业分组的产品,在报表中应分列出产品产量总数和品种细类,不能只填总数,漏填细数;也不能只填细数而不填总数。如果企业没有所列目录中的品种细数,而有未列入目录中的其他品种细类,虽不需要另列,但在行业小类、中类及大类产品总数中应包括其产品数量。

⑶凡是产品产量目录中未注明是商品量的,一律统计生产量;凡只要求填列产品商品量的,目录中都有明确规定。

⑷凡是目录中规定某些产品需要折标或折纯计算产量的,必须按规定的折算标准和折算方法进行折算(如硫酸、电石、化肥等)。折算时,必须以报告期实际折算系数为依据。

⑸凡是目录规定的产品计量单位与本企业惯用计量单位不一致的,要按规定的计量单位折算后填报。

工业产品产量计量要求:

⑴一般应按实际过磅或者计量后的数量计算。

⑵某些企业由于缺少计量设备,必须对产品产量进行估算时,应尽量使估算数接近实际。测算一定要有根据,对被测算的产品产量要定期进行测定。在选择测定标准时,要注意样品代表性。如煤矿、铁矿采用矿车计算产量时,应按每车平均实际装载量计算,而不应按满车或亏车时的装载量计算。期末应用盘库数进行调整。

工业产品产量调整统计数字的规定:

⑴本年月度、季度已上报的产品产量,如发现数字不实(多报或漏报等),应于发现当月在“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调整,并加以说明。 ⑵企业出厂的产品如因本企业的责任而发生退货时,应分情况处理。凡可修复的产品,修复后不得重复计算产量;凡不能修复的产品,应在报告期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扣除,并加以说明。跨年度的退货,调整办法同上。

⑶由于自然灾害、自然损耗等属于非企业原因而造成的产品损失,均不必调整已报的统计数字,但应加以说明。

工业产品销售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期生产和本期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实物数量。

产品销售量核算原则 以产品销售实现为原则。即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统计产品销售量。产品销售量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采用送货制销售的,产品如由本企业运输部门发运,以产品出库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如委托专业运输部门发运,则以运输部门承运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⑵采用提货制销售的,以给用户开具的发票和提货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⑶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以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为准。

⑷采用预收货款销售的,在发出产品时作为销售。产品尚未生产出来,已预收货款或预开提货单的,不应算作销售。

⑸企业出口销售的商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向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在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的情况下,以收到外贸部门代办的运单和银行交单凭证的数量、日期为准。

产品销售量统计范围:

①按合同交需用单位的供货量,包括交本期合同,补交上期和预付下期合同;②在国家合同外,按照市场需求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③售予物资部门和商业部门等经营部门的产品;④售予外贸部门供出口或企业自行出口的产品;⑤供给国家储备的产品。

售出产品退货的处理办法:

⑴退回报告期内销售的产品,应从销售量中扣除;如退回报告期内生产的不合格品,还要同时扣除生产量。

⑵退回报告期以前售出的不合格产品,不再调整销售量和生产量;如退回合格品,则作为其他收入计入产品成品库存量中。

⑶退回修理的产品,修理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在统计报表上不作反映。

企业自用量及其他

包括企业自用量、盘盈或盘亏和其他。

企业自用量 又称企业自产自用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已作本企业产量统计的产品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所使用的数量。如钢铁企业用本企业生产的生铁炼钢,其计算了生铁产量又用于炼钢的生铁数量,应作企业自用量统计。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入成品库后,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基建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数量,不作自用量统计,而作销售量统计。如钢铁企业将本企业生产的钢材用于生产维修的产品数量作销售量统计。

盘盈或盘亏 指工业企业的库存产品经过盘点发现帐面记载与实物不一致时,实物大于帐面的差额为盘盈,小于帐面的为盘亏。不论盘盈或盘亏,也不论盘亏数量是否已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都应以盘点后实际发生的数量填报。

其他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将产品用于展览、捐赠、借出、报废等方面的数量。

产品库存量 指报告期初或期末某一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暂未售出的产品实物数量。

产品库存量核算原则:

⑴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已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售出,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按送货制的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仍应视为本企业的产品库存进行统计。

⑵计入产品库存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对于已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本企业无权支配,这种产品虽然仍存在本企业仓库中,但不应统计。凡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

⑶产品库存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有来得及入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填入库和出库凭证,并相应计入产品产量中。

产品库存量核算方法:

本企业产品库存量包括:①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②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③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尚未拨出的;④盘点中的帐外产品;⑤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

本企业产品库存量不包括:①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货款结算和开出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的产品;②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年初生产能力 指企业在报告年初全部设备的最大可能年产量。在企业生产方向和产品品种构成无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年初生产能力一般应等于上年年底的生产能力;在生产方向已决定改变或品种构成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改变的情况下,其年初生产能力应按照本年的生产方向、产品品种构成重新进行核算,以使本年年初能力与本年年底能力可以对比。

本年新增能力 指企业本年由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以及从其他企业调入或租用设备而新增加的生产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必须是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的工程,同时应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①设计文件或计划方案中规定的形成生产能力所必须的主体工程、主体设备和配套设备均已建成(即产品生产作业线建成),具备生产设计规定的部分产品或全部产品的条件;

②经负荷试运转,并由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或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或运转)的条件,并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

③设计规定配套建设的三废治理的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成并移交给生产部门。

如果生产作业线已经基本建成,只是其中个别次要生产环节比较薄弱,或附属设备配套不全,采取某些措施后,经过负荷试运转,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的条件,并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的工程,也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下列情况不能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①主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设备尚不配套或缺乏正常生产的附属辅助工程,因而不具备正常生产的条件。

②虽然已生产了设计规定的产品,但系采取临时措施(如厂房尚未建成,临时安装部分设备,或缺乏主体配套设备,临时利用代用设备等),不能保证正常生产。

基建新增能力 指利用基建拨款、自筹资金、国内基本建设贷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的新建、扩建项目及有关工程,并已竣工投产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基建新增生产能力原则上应按设计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在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数量时,不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本年何月何日建成投入生产,其新增生产能力都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而不应从本年建成投人生产的日期起计算,也不能按照投入生产后实际达到的产品产量计算。

建成投产的工程,各生产环节的设备已经配齐,符合计算新增能力条件的,应该按工程的全部设计能力计算;各生产环节的设备虽未按设计全部配套建成,但保证生产所需的主体设备、配套设备、主体工程、附属工程都已部分完成,已形成生产作业线,经负荷试运转交付使用单位正式投入生产的,只计算设备配齐部分的能力。改建或扩建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按设计文件规定新增能力计算,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建、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年产量)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

更新改造措施新增能力 指利用企业基本折旧基金、国家更新改造措施预算拨款、企业自有资金、国内外技术改造贷款等资金,对现有企业原有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或更新原有设备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本年减少能力 指企业本年因设备报废、拆除而减少的生产能力,矿山、油田等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而减少的能力,以及由于企业关、停或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而减少的能力。凡是减少的能力,一定要经过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关闭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论这些设备暂时由关闭企业保管,还是调往其他工业企业移作另一种用途或已破损不能使用的均应全部计入减少的生产能力。另外,关闭企业由于年底撤销,生产能力已全部废弃不用,因而年底生产能力应作为“0”计算。

年末生产能力 指在报告年末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力。计算公式为:

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能力-本年减少能力

在开工企业中,年底季节性停工企业和年底临时性停工企业,要按本年内正常生产时的情况计算年末生产能力。年末生产能力包括暂时停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包括已经关闭停止生产的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不包括因缩小生产规模而外调的生产能力。

能源购进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费的本年及本年以前购入的(包括借入和调剂串换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生产企业用于本企业生产方面的自用量视同购入量统计。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

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各种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包括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和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和工艺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基本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和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即各基本生产车间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和专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提供一定条件的辅助生产系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

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除生产用能以外的其他能源消费量。包括企业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所消费的能源,以及企业附属的文教、卫生、福利设施如学校、医院、食堂、幼儿园等消费的能源。不包括企业内非工业生产二级法人单位如农场、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消费的能源。

能源库存量 指报告期某一时点上工业企业实际结存的各种能源的数量。按观察的时点不同通常分为年初库存和年末库存。年初库存指一月一日的库存量,亦即上一年度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库存量,二者必须一致。核算库存量的基本原则是“谁保管,谁统计”。

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和能源加工转换企业。

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购入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的总和。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扣除向社会提供的自产二次能源后的消费量。计算公式为:

综合能源消费量=购入能源消费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生产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自用量

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 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二次能源产品而投入加工转换装置的各种能源消费量。不包括加工转换装置本身的工艺用能,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经营管理用能和非生产用能。

按能源加工转换投入类别分:①火力发电和供热:指电站锅炉、燃汽轮机、内燃机等消费的煤炭、原油、燃料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②洗煤、炼焦、炼油、制气:指构成洗煤产品、炼焦产品、炼油产品、制气产品等实体而消费的各种能源(洗煤投入的为原煤,炼焦投入的为洗精煤或原煤,炼油投入的为原油,制气投入的为煤炭、焦炭、燃料油等)。

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生产量。火力发电产出的是电力,热电联产还同时产出热力;供热产出的是蒸汽和热水,统称为热力;洗煤产出的是洗精煤、其他洗煤(洗中煤、煤泥等〕;炼焦产出的是焦炭、焦炉煤气和其他焦化产品;炼油产出的是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和其他石油制品(石脑油、各种原料油、溶剂油、石蜡、润滑油、石油沥青等);制气产出的是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焦炭和其他焦化产品(煤焦油、粗苯等)。

推荐第7篇:全市工业统计工作计划

2009年全市工业统计工作在省统计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敢于奋勇争先,做到‘三个在前’,努力当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排头兵”的部署,以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提升统计地

位。2009年**市工业统计工作要点如下:

一、创新工作方式。推行开放式统计,定期召开工业数据评估和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县(市、区)轮流承办,组织参观工业企业,交流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经验,座谈工业统计工作。组织工业统计人员到省内、外工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学习考察,了解不同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提高对工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加快统计工作创新。

二、加强工业统计工作管理。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评估体系及工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以规范统计基础为突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进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六有”标准化建设,规模以上统计基础工作达标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执法实行免检。建立工业企业统计业务培训制度,市统计局对重点企业和新进规模企业实行年度培训,县(市、区)对辖区内规模企业进行轮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四、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年活动。以统计优质服务年为主题,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以服务党政领导为主,探索为社会服务形式和内容。提高传统服务产品的质量品质,不断增加服务产品品种和内容。围绕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开展专项、专题和典型调查,破解遏制工业发展的问题与矛盾,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发展提供真实、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

五、推进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制度。在经济普查的间隙年,组织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工作。实施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制度和公路运输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

六、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巩固大中型工业企业连网直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连网直报工作。探索大企业大集团网上调查和10户重点优势骨干企业联网预警监测工作。

推荐第8篇:工业统计年度总结

**县工业统计年度总结

2005年度,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工业专业统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圆满地完成了2004年**县第一次经济普查、2005年月报,季报工作,从基础工作和报表质量看,取得明显进步,基本做到了三个满意,即领导满意、上级业务部门满意、基层统计人员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统计基础,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前提是统计基础的完善,因此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完善了统计基层工作,包括统计网络的健全和规范化,工业主管系统的统计考核,统计台帐的健全,使工业统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进一步健全工业统计台帐。

针对工业统计制度内容的变动,继续加强工业统计台帐建设,通过台帐的健全,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客观与正确。同时,对纳入500万统计的企业,参考经济普查台帐的有关优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全面布置统计规范化建设台帐;对新进入500万以上企业,及时布置台帐,并组织适当的方式及时进行指导。

2、继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今年年初,即结合经普业务培训开展了对全部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暨05年月报的部署工作,采取方式为以会代训,其中 1

县本级企业由县局召集在我局召开,各镇属企业集中在南北湖进行封闭培训,共计培训规上企业约500人次,规下企业约1500人次。

同时,又结合今年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契机,对新从事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以及统计实务培训。今年的专业培训工作也提上议程,目前已经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并已付印,预计于下月实施。

再则,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各镇统计中心业务人员会议,交流工业统计经验,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做好04经普审核工作,并对经普结果进行评估。

二、加强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

针对今年工业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加强对工业形势、趋势的分析是各级领导较为重视的热点,因此在搞好报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数据的详细分析。目前已撰写统计分析4篇,统计简讯16篇,统计分析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对相关指针有趋势的分析,在深层次原因和特点结构上进行分析,有内容、有原因、有说服力。

在加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提供统计信息上下功夫,较好地发挥了统计信息的优势。专门出刊每月一期的主管局、乡镇工业总量和七项经济效益指针排名,并且每月通过电视台和**日报进行公布,提高了工业统计的知名度和社会威望。

三、开展统计执法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

1、已经有针对性地对规模以上18家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并立案14起。

2、对一家累计迟报企业,两家拒报企业立案查处,维护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3、积极向市局提供检查线索,配合市局进行检查。

四、当前工业统计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转制后,人员进行了分流,统计人员调动较频繁,这对我们抓好基础工作带来了难题。

2、企业建帐不规范较普遍。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年报上报过程中,对工业增加值核算由于建帐不规范,造成了填报困难等。

3、统计改革应与其他改革相衔接。当前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企业财务与统计的不配套,财务的滞后与统计的提前上报。

总之,我们应保持现有成绩,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向先进学习,明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县统计局

2005-10-21

推荐第9篇:工业统计的范围

工业统计的范围

一、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活动。工业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按自然资源的不同性质,自然资源的开采又分为矿物资源的开采(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开采等),天然动植物资源的采集(如原始森林的采伐等),其它天然资源的开采(加太阳能、潮汐能和水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等)三类。但是,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和行北分类和代码》的划分,均属农业生产活动,不包括在工业生产活动内:

2、对采掘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采掘品属于初级产 品,还需要进行加工。例如:铁矿开采出来的铁矿石,需要经过选矿、烧结、炼成生铁、再炼成钢,轧制钢材,制成各种机械产品,等等。包括冶金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加工、机械加工、木村加工等,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等。

3、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一般来说,农产品也属于初级产品,还需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制革等。

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个人理解是指对生产工具的修理)。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汽车,轮船等,指专业汽车修理企业的修理活动),但不包括非汽车修理厂(即规模较小的路边修理服务部)的修理和维护)的修理等。包括对日用品的修理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划分,属于居民服务业,不包括在工业生产活动内。

注意:①只有一级汽车修理厂(对发动机、底盘的大修)才列入工业统计范围,其他列入汽车、摩托车维护与保养业。

②摩托车的修理不列入工业。

关于工业时具体划分,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有关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分类。

二、农村工业的条件

农村工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有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生产组织、场所、设备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

2、常年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或全年开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季节性工业生产活动。

3、能够同农业及其他生产行业分开核算(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4、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

在实际中,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机关核准登记的民营企业,若符合前三个条件,也包括在民营工业范围内。前三个条件缺任何一个都不能纳入工业范圈。

三、个体经营单位

指城乡居民个人参加生产劳动,生产资料和产品或收入归个人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包括多人合股经营仍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经营单位。以下活动不列入个体工业经营单位的统计范围:

1、农民家庭以从事农业为主,以辅助劳力或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的一些工业生产活动或其它生产活动,如竹藤棕草编织、毛衣、手套、塑料提蓝编织、挑花、刺绣、抽纱、刷纸等,属农民家庭兼营工业。

2、农村中的一些经营活动,如养蜂、养鸡、养鸭、养猪、养鹅、生豆芽、养磨菇、养蚕、养鱼、炕房、烘房、孵坊、采种、育苗等,不论其单位名称如何,均属相应的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3、农村中一些从事流动性上门干活的工匠,如木匠、蔑匠、弹花、缝纫、油漆匠等,还有从事流动性的服务作业,如走街串巷、逢场赶集、赶会的屠宰户及临时性的豆制品加工等。

4、从事生活用品修理的单位,如钟表、钢笔、自行车、摩托车、衣服、鞋、帽、日用小五金、黑白铁、铝制品、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的修理等。

5、一些商店和饮食店以及一些小商小贩和饮食摊点,它们以批发、零售贸易业、饮食业为主,同时也生产加工一些产品,产品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如豆腐店出售自己生产的豆腐,肉店购进活猪自己屠宰,玻璃油漆店自己加工的玻璃制品,粮店加工零售挂面、面条、面包,饮食店自产自销一些面包、糕点等。

6、洗染、照相、裱糊、刻图章等单位。

工业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的区别

工业部门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而建筑业等又从工业中分离出去。工业与共它物质生产部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为了确定工业统计的范围,还需要划清工业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的界限。

一、工业与农业的区别

农业是从事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活动,为社会提供植物性和动物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与工业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农业生产与采掘工业的区别。农业生产是人类劳动直接参与了动植物产品的再生产过程;而采掘工业是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界取得天然财富,也就是说,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劳动参与了取得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在采掘工业中人类劳动没有参与这些产品的成长过程或天然形成的过程,所以,农业生产与采掘工业的区别的主要标志是,人类劳动是否直接参与这些产品的成长过程或天然形成过程。

2、农产品生产与工业中农产品加工的区别。农业的劳动过程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的产品往往又成为它今后进行再生产的手段。工业中的农产品加工没有生物学过程在发生作用,加工过程的开始就是动植物生命的终结;它是对农产品进行机械、热力或化学的加工过程,因而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工业产品不能成为农业再生产的手段。所以,农产品生产与工业中农产品加工的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生产的产品能否成为自身的再生产手段。

在实际中,考虑到工业的发展阶段和管理体制,划分工业与农业时还有如下具体规定:

1、对海洋和江湖的捕捞,野生动物的狞猎和诱捕,野生植物均采集,划为农业,而不划为工业。

2、有些鲜活农产品的加工作业,虽然不具有生物学过程,但生产工艺筒单,投入劳动量较少,而且不经过简单加工也不便于储存和运输。对于这类筒单加工作业划为 农业,两不划为工业。

3、农村中有些从事流动性上门干活的工匠,如木匠、篾匠、油漆匠等,不纳入工业统计范围。

4、农村中农民家庭以辅助劳动力或利用农闲时间进的一些传统生产,加编织、挑花、刺绣、抽纱等,属于农民家庭兼营工业,不纳人工业统计范围。

5、农村中专门从事工业生产的专业户,并符合农村工业四个条件的,纳入工业统计范围。

二、工业与建筑业的区别

建筑业是从工业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从事固定资产建筑安装活动的物质生产部门。建筑业与工业有密切的联系,表现在,

1、建筑业的劳动对象是工业产品,建筑业的生产活动是工业生产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2、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工厂化的发展,建筑业的某些部分将逐渐分离出来而成为工业的一个小行业。建筑业与工业也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一是建筑业的产品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在空间移动。而工业的产品是可以在空间移动的;二是建筑业的施工场所随着施工任务经常转移,而工业的生产场所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管理体制和核算制度,划分工业与建筑业时还有些具体规定:

1、机器设备的安装工程,如果是由机器设备的原制造厂进行安装的,应视为该设备的生产活动的继续,划加工业;如果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安装的,应作为建筑业的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划为建筑业。

2、建筑安装公司或自营建设单位附设的工业生产单位。如水泥予制件厂等,如果是独立核算的,或虽然不是独立核算,但具备产业活动单位的三个条件的,应作为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划为工业统计范围。但附设于建筑大队、工地、工段的工业生产单位,由于生产不固定,工业生产工人又很难与建筑安装工人区分清楚,一律不列入工业统计范围。

三、工业与货物运输业的区别

货物运输业,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物质产品进行空间转移的物质生产部门。货物运输业与工业联系虽很密切,但也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货物运输业的生产活动结果,并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而是通过产品的空间转移使原有产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并增加了原有产品的价值;而工业的生产活动结果。则是创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划分工业与贷物运输业时还有些具体规定:

1、电力的输送,划为工业;而石油、天然气等管道运输,则划为运输业。

2、工业企业内部各个车间之间,各个工序之间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空间转移,是工业生产过程赖以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工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划为工业;而工业企业外部的货物运输活动,则划为货物运输业。

3、交通运输部门附设的运输设备维修和保养单位,如铁路的机务段、车辆段,交通的船舶航运站、汽车保养场。这些单位的生产活动虽然属于工业性质,但主要是为了保证本企业运输设备的正常运转而担负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因而划为运输业;只有以制造和对外修理为主的机车修理厂、船舶修理厂,才划为工业统计范围。

四、工业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公共饮食业的区别

批发、零售贸易业是从事商品流转活动的物质生产部门。它的职能是,通过购销活动把社会产品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手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与工业虽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不少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是紧密相联的。如有些工业企业在从事工业生产的同时,从事产品的买卖;有些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也从事一些物质产品的生产。在这种相互渗透的情况下,以批发、零售贸易业活动为主的划为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工业为主的划为工业。

公共饮食业和食品工业,都是为社会生产食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公共饮食业的生产特点是:对食品的加工生产与对食品的零售直接结合在一起;它的产品是现场生产、现场消费,一般不进行储存。而食品工业的生产与消费是不直接结合的;一般都不进行现场消费,产品的储存性比较大。

此外,对钟表、自行车、摩托车、缝纫机、黑白铁、以及家用电器等日用工业品的修理,其生产活动的性质是属于工业;但这些日用工业品已进入消费领域,对它们进行修理活动实际上是直接为居民提供的一种服务。因此,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对日用品的修理应划归为服务业,不划为工业。

推荐第10篇: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整理)

2015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产业发展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工业和投资工作,加大了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我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翻番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构建***新新都\"的宏伟目标,做出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了对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清理

1、加强对规模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减少虚报瞒报现象

为了加强工业统计工作,我们加大了对规模工业企业及工业技改项目的清理力度,确保统计范围的全面、准确。同时我们还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积极宣传《统计法》,增强统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减少虚报瞒报的违法行为。

2、加强对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清理,做到应统尽统

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年,积极搞好规模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确保新投产规模企业的及时上报和投资项目不重不漏。我们主动加强了与计划局、经济局、建设局、房管局、招商局和国土局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了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认真对辖区内的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及时将清理项目纳入统计范围,做到应统尽统。经过清理,全区1-6月共清理新投产规模企业15户,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有225个,比上月增加6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7个,工业项目104个,占新开工项目的81.9%。

二、结合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了加强工业及投资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及资料。5月份我局召集各镇(街办)、区级相关部门的统计人员召开了工业、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工业及投资统计工作,并通报了当月工业及投资的目标完成情况,并就完成目标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分析预测,反映出今年工业及投资目标完成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今年工业及投资目标完成情况预计及存在问题和建议》的统计内参,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切实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加大统计管理力度

为了更好的发挥统计职能,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增强部门的目标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为此,我局给区政府建议: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机构,强化部门统计的职能,增强部门统计的责任,逐步建立部门统计主要由部门完成的统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考核,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目前,我们代拟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已下发区级各部门,7月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工作移交经济局。

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大了对镇、部门的统计管理力度,联合目标办每月对镇、部门工业及投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保证了我区基本完成了工业及投资主要指标上半年的目标任务。我局还针对规模企业报表收集难的问题,对一季度各镇及部门的报表情况进行了通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表的及时性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四、完成经济普查资料开发招标工作

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区上翻番调结构工作目标,努力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分析研究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与政研室联合,确立了与工业经济有关的重点研究课题7个,通过《香城新都网》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2个工业专题课题,在局内公开招标。目前,有大专院校教授和省市部门专家参加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进入了课题的研究实施阶段。我局的招标课题也进入撰写阶段。

认真抓好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通过统计上岗培训和统计继续再教育培训,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和实务的讲解、并对统计人员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为提高工业统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好了,这篇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第11篇:规模工业统计人员培训材料

第一讲: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口径、范围、内容

工业定期统计包括十张表。各表的统计口径、范围、调查内容、报送日期如下:

(一)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号:B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为辖区内年产品销售收入5 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产品产量根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中列出的产品填报,重点产品可适当扩大统计范围。调查内容为当年价格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企业用电量和数百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并在月度产品产量的基础上编制工业生产指数。上报时间为月后1 日16时前。

(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号:B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指标也括:应收帐款净额、产成品、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资产合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工业中间投入、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上报时间为月后10 日前。

(三)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表号:B203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也括:138种主要产品的年初库存量、累计销智量、企业累计自用及其他、期末库存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四)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号:P201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累计消费 量、期末库存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五)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及附表(表号:P201表、P201-1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消费量、年末库存量及能源转换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六)工业企业水消耗(表号:P206表)

本表为半年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水的消耗量及金额。上报时间为7月4 日前、下年1月4日前。

(七)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号:P207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八)工业品出厂价格月报表(表号:V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产品的出厂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九)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报表(表号:V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原材料主要品种、动力、燃料的购进价格。 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十)劳动情况(表号:I202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为辖区内全部县直工业企业。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工资情况。上报时间为3 月 15 日前、6 月 15 日前、9 月 15 日前、12 月 15 日前。

二、工业统计年度报表

(一)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及附表(表号:10-1表、101-2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为企业基本情况。

(二)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表号:B102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当年价格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全都从业人员半平均人数。

(三)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表号:B103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为调查内容包括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生产收入、利润分配及各项税费的指标。 通过本表与\"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的企业基层资料就可加工汇总出各种综合数据以反映工业经济的全貌。

(四)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表号:B106表)

本表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也括:30种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

(五)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及附表(表号:P201表、P201-1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消费量、年末库存量及能源转换情况。

(六)工业产品营业收入调查表和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调查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产品分类销售收入和原材料、动力、能源分类购进支出。

(七)劳动情况(表号:I202表)

(八)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

(九)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三、其他周期性任务和临时性任务

第二讲:主要指标解释

一、工业产品计量

工业产品按其物质形态可以分为实物产品和工业性作业。

实物产品是物质产品形态的工业产品,它是指工业生产活动的结果,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或物理化学性能,生产出和劳动对象不同的使用价值。如钢材加工制造成机械产品,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和粮食酿成洒等,机械产品、棉纱、棉布、白酒等都是实物产品。

工业性作业是以生产性劳务形式表现的工业产品,它是指工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只是恢复和增加原有使用价值,而不是生产新的使用价值。所谓恢复原有的使用价值,是指对工业产品的修理作业而言,例如机器设备的修理,所谓增加原有的使用价值,是指企业对工业产品的部分加工作业而方方正正言,如油漆、电镀、热处理等个别工序的加工。

由此可见,实物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区分的主要标志是生产活动的结果是否生产出一种与劳动对象不同的新的使用价值·

(一)生产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

1、产品生产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才可统计生产量。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计算生产量。

(2)统计时间:生产量反映的是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凡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都应计算在内,即截止报告期最后一天检验合格并办理了人库 手续的产品,其中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其生产量。至于报告期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次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结算时间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

(3)准确度量:准确度量是计算产品产量的重要一环,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计量设备,对产量进行实际度量,不得随意估算,对确有困难不得不推算的某些产品,一定要按照主管部门规定的推算方法计算,使之尽量接近实际。

2、工业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

(1)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还是本企业的自用量,均应统计生产量。

有些产品,除统计其生产量外,还要统计商品产量或运出量。商品量指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己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给企业以外和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产品数量(如经营管理部门、附属农场、基建部门及生活福利部门等使用的数量)。运出量指实际运离本企业矿仓、贮矿场或车站、码头交货地点(包括陆、水运交货地点),已经发往用户的商品矿量。

(2)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生产量由加工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

(3)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自产自用的生产设备、未正式投人生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生产量中。

(4)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5)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3、工业产品生产量不应包括的内容

(1)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产生的下脚余料或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汤道、中心注管、钢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做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生产量。

(2)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生产量。

(3)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生产量统计。

(4)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做破坏性试验(如试验灯泡的使用寿命,干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生产量中。

4、工业产品实物产量统计指标

反映工业产品实物量的指标有两种,即混合产量利标准产量。

(1)工业产品混合产量,是把产品名称相同、用途相同,但规格型号或成分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按其实物单位进行相加所污的产品产量。例如把各种型号、规格、品种不同的钢材产量相加的钢材总量,把各种方法生产的、不同标号的水泥产量相加的水泥总量,和把各种含热值不同的原煤产量相加的煤炭总量等,都是混合实物产量。

混合产量是反映客观存在着的自然量,是产品销售、计算运量和仓储量的依据。混合产量指标应用比较广泛,工业统计报表中的产品产量,除了有明确规定的应计算标准产量的部分产品外,一般都是指混合产量。但混合产量指标只能大体反映某些同类产品实物量的多少和生产规模的大小。因为不同规格或不同化学成分含量的产品,在生产中花费的劳动量不同,各自的使用价值不同。因此,要更确切地反映生产规模和使用价值量,需要采用标准产量指标。

(2)工业产品标准产量,是指把各种名称相同、用途相同的同类产品,将其不同规格、不同化学成分或不同功效的产品产量,按一定的折算系数,折合为某一标准规格、标准含量或标准功效的产品产量。例如将各种不同热值的原煤,统一折合为每公斤发热量为7000大卡的标准煤;将各种厚度不同、重量不同的平板玻璃,统一折合为面积10平方米、厚度为2毫米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将有效成分不同的各种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折合为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100%有效成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计算标准实物产量指标,首先要确定标准产品,然后确定各品种与标准产品间的折算系数。折算系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一般产品的一个单位折算为标准产品多少单位。汁算公式是:

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X折算系数)

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 折算系数= ———————————

标准规格或含量

如将不同化学含量的化肥折合为100%的纯 度、某氮肥厂生产含氮率21%的硫酸铵20000吨,生产含氮率为46.2%的尿素5000吨,则标准实物产量为,

20000吨X21%+5000吨X46.2勿=2730吨

折算系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一般产品的多少单位, 拆算为标准产品的一个单位。其计算公式是:

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折算系数)

标准规格或含量

折算系数= ———————————

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

例如将各种皮革折合为牛皮张数,猪皮2张折合为1张牛皮,羊皮6张折合为1张牛皮。某皮革厂生产1000张牛 皮,2000张猪皮,3000张羊皮,则标准实物产量为:

1000张+2000张十2+3000张十6=2500张

标准实物产量能确切地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量和生产工作量,为反映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进行企业间对比,以及科学地利用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任务提供依据。有些工业产品实物产量也周商品量反映,有的则用运出量计算。商品量是指本企业生产供对外销售的产品产量,运出量是指实际运离本企业矿仓、贮矿场或车站、码头等交货地点,已经发往用户的产品数量。

5、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目录

企业填报产量报表时应按产品目录规定的产品分类、产品名称、排列顺序、包括范围、计量单位填报。

(1)凡是列入目录内的产品,不管是本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是次要产品;成批生产,还是少量生产;本系统归口产品,还是非归口产品,均应填报。

(2)凡目录中列示按行业分组的产品,在报表中应分列出产品产量总数和品种细类,不能只填总数,漏填细数;也不能只填细数而不填总数。如果企业没有所列目录中品种细数,而有未列入目录中的其他品种细类,虽不需要另列,但在行业小类、中类及大类产品总数中应包括其产品数量。

(3)凡是产品产量目录中未注明是商品量的,一律统计生产量;凡只要求填列产品商品量的,目录中都有明确规定。

(4)凡是目录中规定某些产品需要折标或折纯计量产量的,必须按规定的折算标准和折算方法进行折算 (如硫酸、电石、化肥等)。折算时,必须以报告期实际折算系数为依据。

(5)凡是目录规定的产品计量单位与本企业惯用计量单位不一致的,要按规定的计量单位折算后填报。

6、工业产品产量调整统计数字的规定

(1)本年月度、季度己上报的产品产量,如发现数字不实(多报或漏报等),应于发现当月在“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调整,并加以说明。

(2)企业出厂的产品如因本企业的责任而发生退货,应分情况处理。凡可修复的产品,修复后不得重复计算产量;凡不能修复的产品,应在报告期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扣除,并加以说明。

(3)由于自然灾害、自然损耗等属于非企业原因而造成的产品损失,均不必调整已报的统计数字,但应加以说明。

(二)报告期销售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期生产和本期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定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销售量由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不统计。

1、产品销售量的核算原则:产品销售量以产品销售实现为核算原则,即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己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统计产品销售量。按照企业销售方式的不同,产品销售量统计遵从以下几种规定:

(1)采用送货制销售的,产品如由本企业运输部门发运,以产品出库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如委托专业运输部门发运,则以运输部门的承运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2)采用提货制销售的,以给用户开具的发票和提货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3)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以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为准。

(4)采用预收货款销售的,在发出产品时作为销售。产品尚未生产出来,己预收货款或预开提货单的,不应算作销售。

(5)企业出口销售的产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向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在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的情况下,以收到外贸部门代办的运单和银行交单凭证的数量、日期为准。

2、统计产品销售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企业销售的合格产品才能统计其销售量,销售的次品不能计入产品销售量。

(2)企业直接从外购进产成品,只是更换了标签或包装的,不能作为销售量统计。

(3) 分清产品销售和预售的界限:预售指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以前,用户为了购买这种产品事先向工厂支付货款。预售不能算作销售。相反,有些产品采用了分期付款的形式,只要是用户拿到了这个商品,不管货款是否已付清,作为企业已经取得了收取货款的凭证就应作为销售。

3、售出产品退货的处理遵从以下规定

(1)退回本年内销售的合格品,应从本年销售量中扣除,同时计入库存量;退回本年内销售的不合格品,要在本年销售量中扣除,还要同时扣除本年生产量。

(2)退回本年以前售出的合格品,本年销售量不变,计人产品库存量中;退回本年以前售出的不合格品,本年销售量和本年生产量均不变。

(3)退回修理的产品,修理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在统计报表上不做反映。

(三)期初、期末库存量:指工业企业在期初、期末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而暂末售出的产品的实物数量。

1、产品库存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即产品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合格并办了入库手续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己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售出,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的,或按送货制要求末办理承运手续的,仍应作为本企业的产品库存量统计,而不能作为产品销售量统计。

(2)计人产品库存量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对于己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本企业无权支配,这种产品虽然仍存在本企业仓库中,但不应统计为库存量。凡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

(3)产品库存量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有人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填人库和出库凭证,并相应计人产品产量中。

2、产品库存量包括的内容

(1)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

(2)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

(3)非工业企业和境外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尚未拨出的。

(4)盘点中的帐外产品。

(5)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

3、产品库存量不应包括的内容

(1)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货款结算和开出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的产品。

(2)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3)已结束生产过程但尚未办理人库存手续的产品。

(四)累计订货量:是指本企业报告期末止尚未兑现的订货数量,即企业现存的订货数量。订货的确认应根据企业正式签订的订、供货合同为依据,对于下面三种类型的企业在填报订货指标时,具体处理如下:

(1)自建销售网点的企业,订货量要包括各销售网点向企业生产总部申请的要货量。但累计订货量只包括到本期末止还没有发货的合同供货的数量,企业已经发送的要货量不作为累计订货量填报。

(2)由代销商负责销售产品的企业,以双方商订的供货量作为订货量。但累计订货量只包括到本期末止还没有发货的合同供货的数量,企业已经发送的供货量不作为累计订货量填报。

(3)采取来料加工或提出技术要求进行定制产品生产的企业,以最初签订加工合同的时间核定订货量。但累计订货量只包括到本期末止还没有实现的订货数量,企业已经实现的订货量不作为累计订货量填报。

本期累计订货量=上期累计订货量+本期新增订货量

(五)累计订货额:是指本企业报告期末止尚未兑现的订货金额。与订货量的口径是一致的,凡是计算了累计订货量的产品,都应该计算其累计订货额。如果企业收到的订单上只有订货量而没有订货额,则要按照该批产品的预期销售价格(或以前的订货单价)计算出订货额来填报。

本期累计订货额=上期累计订货额+本期新增订货额

二、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格)

指工业企业在本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期内销售,只要是本期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人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的成果相加。

如棉纺织印染联合厂,既生产棉纱、棉布,又生产印染布,这个厂的总产值只能计算纱的商品量、棉布商品量和印染厂生产量的价值,三厂自用纱和自用布的价值,均不计算工业总产值。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人、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期内生产,并在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人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期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人:指企业在本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人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人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人”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人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人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人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人。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申间投人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3、工业总产值计算价格

现行价格:即当年价格,是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的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接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 (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活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以它们的实际成本作为现行价格。

4、工业总产值不包括

(1)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如购自厂外而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按照合同规定不需要本企业加工和安装的协作件 (如机组、仪表)的价值。

(2)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的非工业产品价值和收入,如农牧场的农、畜产品的价值,基本建设部门的建筑安装价值,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住宅、公用事业及福利事业单位 (洗衣房、澡堂、理发室等)的收入等。

(3)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锯未、切屑、矸石等)的出售价值。

5、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1)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

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人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人工业总产值;如夥十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人工业总产值。

(4)一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加水泥纸袋、火柴盒等,其价值已包括在被包装的产品价值中,不单独计算总产值。多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啤酒瓶等,应与被包装的产品分别计算总产值;如果是自制的,于完成生产当期计算总产值,以后不再计算;如果是购入的包装器材,一律不计算总产值。

(5)凡用已成材的有色金属材料 (指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进行再加工和改制(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厚到薄、由长到短、由宽到窄、„)、修复,一律只计算加工价值,不再计算原材料价值。但用金、银等加工制造的金、银首饰及其他饰物,则按全价计算总产值。

三、新产品产值

指报告期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价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国家级新产品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地区级新产品。

新产品统计的时间:自新产品批量生产3日起,民用消费类产品一般为1至3年,生产资料类新产品为2至4年。

四、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工业销售产值包括的内容为:

(1)销售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的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价值,即按报告期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乘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销售成品价值包括为本企业在建工程,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成品和自制设备价值,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人: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人;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可收取的加工费收人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人。对外加工费收人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五、出口交货值

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在计算出口交货值时,要把外汇价格按交易时的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

六、工业中间投入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重要基础指标。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明细表的有关科目进行归类整理计算。因此,准确掌握中间投入的计算原则和资料取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人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的转移价值。

(3)工业中间投人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即计人了工业中间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计人了工业总产值的部分。

为了使工业中间投人的计算更加准确,将工业中间投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人、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人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人合计。其中直接材料、财务费用根据有关会计明细科目填报。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人、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人、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可采用倒扣法,即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下列项目:(1)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用的摊销;(2)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如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差旅费中个人所得部分等;(3)支付给不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指除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外的部分)收入的各种税金、规费及其他费用,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排污费„„。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会计科目按其属性,即属于申间消耗,或属于增加值项目进行了归类,列示了归类表(见附表1)。

这张表是根据财政部统一规定的通用会计科目列示的。各企业实际执行中的会计科目如与表中所列科目有出入,可根据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定义,比照本表列示方法进行归类列示。

通过这张归类表,我们可看出,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二种方式:

一是采用正算法:

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表的上半部分)分别相加,(申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二是采用倒算法:

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表的下半部分),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申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同样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在实际操作过程申,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七、工业品价格调查指标解释与问题解答

1、调查日没有销售产品,价格资料如何填报? 答:调查日没有销售产品,可以用最相邻日期销售的产品价格替代。如某产品2号或8号没有销售,而1号、9号均有销售,那么就可以用

1、9号的销售价格上报。

2、来料加工产品价格如何填报? 答:由于在工业行业分类中,无法区分生产性作业、非生产性作业,而一些地区的一些产品(玩具、服装)非生产性作业的比重又很大,这些地区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无疑需要非生产性作业的价格变动资料。建议这些地区可以调查单件产品的加工费,如填报一套男式套装的加工费、一个绒布娃娃的加工费。

3、一次采购长期使用的产品购进价格如何填报? 答: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一些原材料是一次采购长期使用的。在填报原材料购进价格时,应在该种原材料使用期内填报购进时的价格。

4、调查日当天企业发生多批次销售,填报的单价是如何确定的? 答:调查日当天企业发生多批次销售时,填报的单价不是当日产品全部销售的混合价,而是某批具有代表性的销售价格。

5、调查日当天企业发生多批次销售,填报的那一笔单价? 答:调查日当天企业发生多批次销售时,应选择一笔具有代表性销售价格。衡量具有代表性销售价格的标准是:销售量大,产品没有按客户要求特殊加工过,销售条件、结算条件正常,价格不含有人情因素,产品包装正常等等。

6、调查的工业品价格为什么不包含增值税? 答: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而且SNA核算体系在增值税的处理万法上是在全部过程完结时统一考虑的,因此调查的工业品价格也就不包含增值税。

7、什么是非价格变动因素? 答:非价格变动因素是指不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动导致的价格变化,而是由于产品的质量、外观、生产、供应等因素变动导致的价格变化,这些影响价格变动因素既是非价格变动因素。

8、为什么上报的价格资料要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方法是什么? 答:出于非价格变动因素不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动导致的价格变化,所以在计算价格指数时会导致价格指数失真,故上报的价格资料要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应由企业统计人员操作,当然工业品价格统计工作人员参照上报产品的技术描述、销售条件描述也可以操作。操作方法是:在发现产品价格出现有悖于当前市场状况的情况,就需要询问产品销售人员,调查产品是否有非价格变动因素,当价格包含非价格变动因素时,要寻查成本资料并剔除其非对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

9、企业如何对上报的规格品的特征进行技术描述? 答:企业对上报的规格品的特征进行技术描述,是为了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提供必要的资料,以便连续对可比的规格品价格进行观察。规格品的技术描述只在规格品价格上报之初一次性上报,如果企业改报新规格品或报告期上报的产品价格含有非价格变动因素,则需上报规格品的技术描述。规格品的技术特征应从以下万面描述:

产品类型/商标,样式/规格、型号,附属件,功率/容量/尺寸,质量/等级,纯净度/热量/沸点/混合度/其他特征,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处理/加工程度/结算方式等等。

10、为什么调查企业要对上报规格品进行销售条件描述?

由于规格品销售条件的不同,将导致销售价格的变动,所以耍对报告期上报的规格品价格进行销售条件描述。销售条件描述涉及以下方面:

(1) 运输方式:购买者自己运输/销售者负责运输等。

(2) 折扣/加价:数量、季节折扣/加价等。

(3) 包装方式:袋子、木箱、纸箱、桶、罐、集装箱、其他容器、其他特殊包装等。

(4)结算万式:现金、转帐、预付、分批付款、货到付款等。

11、工业品价格的采集、上报?

规格品价格采集日为报告月的2日和报告月的12日。调查规格品销售(购进)价格为调查当日价格。如果调查日当日没发生交易,价格则为距调查日最近发生交易日的价格。国外工业品价格调查一般是每个月选择一天,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价格变动较频繁,所以综合考虑价格变动因素、调查成本因素,决定我国工业品价格调查每月有两个调查日。月平均价格为两个调查日价格的简单平均,之所以采用简单平均方法是要限定企业在报告期内上报的规格品价格同质可比。

12、价格调查报表中的企业代码如何填写? 答:日前国家统计局的全面调查表中的代码全部采用法人码。由于工业品价格调查是非全面调查,而且又是超级汇总,所以自编了一套代码,今后在条件成熟后要采用法人码。现价格调查月报表中的企业代码采用八位制,前两位为省(区、市)代码,第

三、四位为城市代码,最后四位为企业代码(由各地区自定),企业要按规定的代码填写。

13、调查规格品计量单位的确定与使用? 答:大部分调查规格品的计量单位制定比较容易确定,一般有国标或约定俗成的叫法,但有些调查规格品的计量单位按不同的标准有几个,且不同企业用法不一。当企业上报规格品单价时,而应以调查目录中所规定的计量单位为准,不一致的要进行调整。

14、企业应如何选择填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产品品种? 答:企业应如何选择填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调查表时,只需填报主导原材料,而不应填报大量辅助性的原材料。例如某纺织厂只填报购进的棉花、棉纱及主要消耗的能源产品就可以了,而不应上报非主导原材料等。当然,在确定企业填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产品品种时,还要听取当地统计部门的意见。

15、原上报的规格品因型号发生变化或其它原因停产,基期单价如何制定? 答:原上报的规格品因型号发生变化或其它原因停产,以相同的新规格品代替,而基期缺价时,如果新、旧产品(规格品)的质量性能和价格变动不大,就可用原规格品基期与报告期的价格比例。计算新规格品的基期价格。这种情况下,新旧规格品的价格指数相同。

计算公式为:

原规格品基期单价

新规格品基期单价=新规格品报告期单价 Ⅹ ————————

原规格品报告期单价

16、如果新规格品的质量性能比原规格品有较大改变,基期单价如何制定? 答:如果新规格品的质量性能比原规格品有较大改变,同时企业此时也调整了产品价格,而质量性能变化与价格变化不同步时,则可用新旧规格品成本的比例计算新规格品的基期价格。这种情况下新旧规格品的价格指数是不同的,计算公式为:

新规格品单位成本

新规格品基期单价=原规格品基期单价质Ⅹ ————————

原规格品单位成本

17、为什么要建立工业品价格台帐?

答:各级统计部门、调查企业都需要建立工业品价格台帐。建立工业品价格台帐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连续观察工业品价格走势,发现调查价格是否有误,

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价格上出现的问题。

18、为什么要写报表说明? 答:报表说明是产品(规格品)的变动、产品(规格品)市场价格出现了异常情况等方面的说明,不要求太多,应在报表上报同时写出说明。

19、价格月报基层表中基期单价中的上月平均价应为报告期前一月的平均价格。

20、凡出厂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同比、环比在90%-110%范围以外的,请在报表下半部分写出价格变动简要说明。

第三讲:工业统计报表填报、审核要点

1、企业在填报工业统计报表时,应按规定的填报说明、目录、办法、代码、计算单位填报,不允许自行其是。如果认为规定有错误,也不要擅作变更,可向企业主管都门或上级统计部门反映,经批准后方可变动。

2、填报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字,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填报,不得虚报、瞒报,做到帐实(物)相符、帐卡相符、帐表相符。

3、对每张统计报表和各项指标要做到逐一严格审查、核对。若报表、指标存在相互对应、平衡关系的,还应进行逻辑、平衡及一致性审查。

除规定保留小数的指标外一律取整填报。规定保留小数的指标,必须保留到规定的位数,有效数字不足时,用“0”补齐(一般单位不要小数,带有“万„”的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特殊要求有说明)。

5、凡报表中标有“计算机检验平衡项”的空格,务必填写计算数字。其数值是该项目以上各项指标相加之和,这项数值是供计算机审查报表用的,不考虑各项指标的经济含义。

6、各种统计报表中的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不得采用其它形式的数字或省略号,字迹要工整,数字要清楚,不能涂改。并要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7、如果某项指标是负数,要在数字前用“-”号表示。标有“百十万千”的指标,“-”号要填在这笔数字的前一位格内,不能在中间留空格,更不能填在格外。

8、在填写“工业企业 (单位)基本情况”表时,要把符合本单位项目的代码,填写在本栏下的小方格内,不要漏填。

9、凡报表目录中规定的指标或代码,企业有此项目的一定要填报,不能漏报,并要严格按照目录或代码规定的顺序依次填写,不得颠倒顺序。

1 0、在统计报表表式或目录中,如果有复合计算单位,必须按表式或目录的格式要求将复合计算单位分行填列。

11、报表中需要折算的指标,要按照规定进行折合换算,做到指标数值与计算单位要求相一致。

12、要把表外的附注指标和“厂长姓名”、“统计负责人”、“填报人”、“报出日期”等项目填报齐全。

13、各项统计报表要按时或提前报出。因故不能报出者,应提前与受表机关联系并说明情况,经允许后方可推迟上报。

14、对于个别部门制发的没有批准文号和表号的非法统计报表,应依法拒报,并向当地或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举报。

15、数字调整:生产月报的跨月审核十分重要,即

本月止累计值=本月值+上月止累计值

随报的去年同期数亦有相同的要求。部分企业对此项审核不严,有些企业为了使这项审核过关,在有调整的情况下,擅自改动本月数值,是不符合统计制度规定的,正确的做法是当本月数据与上月数据有调整,本月值不动,在累计值中调整,上报时附报说明。

第12篇:某年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

XX年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盟统计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领导视察国家统计局时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必须,两个服务,抓好“一人多岗”,突出三项工作重点”。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统计业务工作

1、指标监控。国民生产总值是由我局负责监控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县的国民经济发展,我局从年初开始就对这项指标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根据运行态势及时的提供出分析资料,供领导参考、决策,给县委、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全县1-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符合我县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813万元,同比增长%。

2、年报工作。年度报表是全县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也是全县经济目标能否完成的关键。因此,我局成立了年报领导小组,加大了领导力度。在年报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8)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突泉县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切实加强了数据质量的控制,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比较真实的反映了XX年全县国民经济情况,圆满的完成了年报任务。

3、定期报表工作。定期报表记录着我县每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非常重要。因此,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抓统计的全面性。个别填报单位容易忽视定期统计报表,一旦发现漏报现象,我们及时的补救处理,做到基层表不全不做汇总。二是抓上报的及时性。定期报表时间性非常强,我们及时进行电话催报或到基层单位催报,保证了定期报表的上报时间。三是抓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部门的生命,我们对定期报表的数据及时的进行核定、查询、分析、评估,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

4、城调工作。加大了城镇住户的工作力度,严格坚持每月两次访户,加深与记账户的交流,通过交流使他们了解住户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记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市场物价涉及到千家万户,非常敏感,我们按其代表性、可行性、实际性的原则,在突泉镇内设立的25个调查点,采取300多个样本进行调查,在社会的关注和调查人员的努力下,在提供市场信息,预报市场价格走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统计分析、统计咨询工作。我们重视了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分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县人代会及一些业务会议提供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并及时提供全县经济态势的分析。共编制《统计信息》22期,撰写统计分析、统计新闻报道近20篇,使县领导能够及时的掌握每个月全县经济运行脉搏,以便进行科学的调控和决策。局长袁玉洪撰写的《我县三次产业调整与全面小康社会》一文,受到了盟行署毛有丰副盟长的好评,并作了批示,该文刊登在《突泉政务》XX年第3期上;《1-5月份全县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简要分析》得到了谭县长的首肯,并在县政府全体会议讲话中大部分采用。

二、统计法制建设工作

1、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统计法》的严肃性。在全县“四五”普法活动中,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了宣传,在新华路设立了《统计法》咨询台为群众答疑,发放了《统计法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统计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宣传单1500余份,还利用农村两项调查期间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认真作好执法检查工作。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在统计执法检查中,坚持边查边纠,提高依法统计的意识和统计业务水平,加强了统计基础建设,统计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我局统计执法人员敢抓、敢查、敢管、敢罚,维护了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统计法制观念。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成为《统计法》的扞卫者。局领导经常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参加盟、县组织的“四五”普法

活动,使执法人员既是检查员,又是宣传员,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目的。

三、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工作

全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是进入新的世纪后,又一次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抽调了人员,确定了办公地点。

四、牧业普查工作及其他抽样调查工作

1.牧业普查工作。及时召开了会议,强化了领导,制定了方案,下发了文件。在人员、经费、交通工具上都作了认真的安排,使牧业普查工作在我县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了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2、工业抽样调查工作。我县是自治区工业抽样调查抽中的样本县。通过专业人员的努力和各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合下,上半年两次工业抽样调查数据,经局数据评估领导小组评估,符合我县实际,并做到了及时报出。

3、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县的投入产出调查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在全县范围内展开。

五、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工作

局长带头学习计算机知识,由计算站专业人员讲课,经过一年来的培训,局内100%的专业人员都能够单独上机处理专业报表,并合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更换了住户调查、物价调查、工业、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等程序软件;继续加强了局内局域网建设,配合政府上网工程,以局域网的方式接入广域网;制作了《突泉县统计信息网》,申请了国际域名,并上传至广域网,目前通过突泉县人民政府网即可登陆到统计局的网页;制定了城乡两级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为我县统计信息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和统计基层网络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工作

为了使统计专业人员能够更加适应统计工作,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我局继续在工作中实行“一人多岗”的工作制度,即一人一个主专业、多个副专业;人人做到精通一个专业,熟悉多个专业;专业每三年一轮换,通过较短的时间,力争达到人人一专多能。这样,不会因为人员调动或更换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保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科学、准确、及时、全面等各项职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优质全面的服务。

七、党建和机关建设工作

1、党建工作

⑴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了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在工作中,领导班子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工作都能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⑵加强了组织建设。按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议题明确,主题突出,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互相帮助,保证了生活会的质量。加强了信息传递工作和党费收缴工作。

⑶加强了宣传思想工作。我们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并做到了有工作计划和总结。确定了专人负责,强化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员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期间,积极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其他十六大文献,提高全体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

⑷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制度,认真执行制止奢侈浪费的“八条规定”,不得大吃大喝,不得用公款请客送礼。严格财经纪律,坚持“一支笔”制度,严格控制招待费;严格小车和电话管理,凡是私人用车,完全自己备油,私人打长途电话,要经过批准,并交长途电话费。

2.机关建设工作

年初,制订了目标管理方案,加强了机关建设。“内强素质,治政从严,从政规范;外树形象,行政高效,为政清廉。”这是我县机关建设总要求,用这个总要求来规范全体干部的言行,一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工作质量和干部工资总额的2%挂钩。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强化了机关管理。三是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了每周五学习日制度,没有特殊情况时间不变,在“非典”期间,局内虽没有组织集体学习,但要求每个干部积极开展自学,并认真记好笔记

,定期进行检查。

八、其他工作

1.积极做好“非典”预防工作。4月22日下午,全县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会议召开,我局马上行动起来,具体落实了非典预防工作。一是召开了非典预防会议。县里会议刚结束,我局就立即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成立了非典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认真学习了非典预防知识。使大家了解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确立了以非典型肺炎“四字歌”即“预防为主,未雨绸缪;远离病源,隔断源头;住宅通风,空气对流;佩戴口罩,进门洗手;规律起居,免疫力强;家人有病,观察周详;疑似症状,医生帮忙;突发事件,无惧有防”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方案。三是确定了非典控制措施。加强宣传教育,要求全局干部利用统计局计算机网络优势,通过网络学习和了解非典型肺炎,并通过掌握的知识向家属、亲属作好宣传工作,局内出资为干部配备个人专用毛巾、肥皂、水杯,统一购买过氧乙酸消毒液、喷雾设备,每天对办公室及住宅进行消毒处理。四是制定了非典预防制度。针对非典型肺炎的流动性,局内制定了非典型肺炎预防报告制度,局内干部家属中如有外出归来人口的,要及时报告;五是参与全县非典预防和数据上报工作,我局孙延涛、李加龙同志抽调到县防治非典指挥部工作。

2.统计年鉴的编辑工作。上半年,我局已将1990-1994年度五年统计年鉴合订本编辑撰写完成,现以进入排版核对阶段。

3、积极作好扶贫帮困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为扶贫点水泉镇龙泉村捐赠现金4800元,优质种子300斤。

存在问题

一、由于各种经济考核办法的实施,对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冲击,已经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

二、统计分析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料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够,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的数量有限,产生社会效应的分析还很少。

三、由于县财政紧张,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开展,诸如,(1987-1989)、(1999-XX)年统计年鉴、农业普查资料、人口普查资料、基本单位普查等没有正常印刷。

四、目前的数据处理办公设备,已经很难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但无法得到及时改善。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局将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盟局的指导下,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两个必须,两个服务”,继续执行“一人多岗”,抓好“十项工作”。

一、做好年报和定报工作,严把三关,搞好三个评估,认真做好主要指标的监控工作。

二、做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工业抽样调查、“非典”对经济、生活、市尝消费的影响调查工作。

三、充分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全年要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不少于40篇,编辑统计信息不少于50期,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

四、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统计法制进程,要利用会议、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统计法》,按《内蒙古自治区统计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打击统计违法行为,抓好案件处理。

五、继续抓好城调工作。加强住户调查和物价调查工作,加强访户、按时采价和信息反馈,确保报表的质量。

六、做好办公自动化建设工作,配合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统计数据处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七、做好城乡两级统计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工作。

八、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继续实行“一人多岗”,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

九、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和机关建设工作。

十、继续加强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工作。

第13篇: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在本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上半年较好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局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回顾

(一)、狠抓基础工作,规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 报表数据来源于基层,我县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单位较多,而且面广企业基础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报表难以收集。今年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狠抓了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一是采取了由乡镇统计办公室统一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的办法,并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纳入《县乡镇统计工作考核评选办法》中,保证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乡镇统计办公室建立各工业企业统计台帐,内容要有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做到企业、统计台帐、上报报表三者数据统一。三是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工业统计基本知识培训,为搞好乡镇工业统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加强部门联系,相互协调工作,是搞好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我局一直与各部门保持很好的关系,特别是工业统计与商务局的关系更为密切,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到企业调查和开展统计工作。今年四月我们会同商务局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了摸底和了解,并指导企业统计员如何填好统计报表和上报统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我们与部门之间基本做到了任务共担、资料共享、情况互通这样的格局,是搞好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 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一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经营情况,二是可以为上规模工业企业打下牢固的统计基础。今年初,我们会同商务局确定了 10 家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先后对它们布置了统计报表任务,视同规模以上企业每月上报工业统计报表,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及时了解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若达到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及时纳入统计范围。

(四)、认真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 根据州统计局《关于加强全州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认真开展了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其主要做法:一是由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二是乡镇统计办落实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三是对有关乡镇统计办实行奖惩制度,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抽样调查工作。

(五)、整理统计年鉴,建立统计台账 整理了 20××年工业、商业统计年鉴,建立了统计台账。

二、当前工业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量与人员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工业统计工作任务重、人员少,难以应付大量的统计报表任务和各项调查任务。 二是市场经济与调查对象配合度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成份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使得我们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面面临极大挑战,比如,个体工业统计现尤为突出;三是统计制度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统计调查方法还不够灵敏、科学,调查结果时间相对滞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狠抓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工业统计考评制度和工业统计企业台帐。 二是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保证企业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是搞好工业统计服务工作,及时反应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工业的热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统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

第14篇:2002年钢铁工业统计年报报告

2002年钢铁工业统计年报报告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2001年2月12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授予有关行业协会行业统计职能并委托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1]128号文)精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承担钢铁行业的统计职能及相关工作。钢铁工业统计年报工作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比去年提前了一个半月。

钢铁工业统计年报的汇总范围是从事钢铁类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与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一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包括97个企业或集团;汇总内容包括产品产量、技术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状况、科技活动、干部人事、劳动工资等十八大类,汇总指标约3000个,汇总结果数据项约50万项。

从统计年报数据看,2002年,中国钢铁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受住了“入世”后第一年的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量大幅增长,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社会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钢铁行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钢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钢、铁、材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02年全国生产钢18224.89万吨,同口径比2001年增加3122.03万吨,增长20.67%,我国钢产量连续第7年保持世界第一;生产生铁17079.20万吨,同口径比2001年增加2425.42万吨,增长16.55%;生产成品钢材19250.06万吨,同口径比2001年增加3548.07万吨,增长22.60%。

按地区划分,华东和华北仍是主要产钢地区,钢、铁、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而且比重仍在继续上升。

按省市区划分,年产钢≥1000万吨的省市达到了6个,分别是河北(2659.63万吨)、辽宁(1942.5万吨)、上海(1719.41万吨)、江苏(1340.08万吨)、湖北(1108.35万吨)、山东(1000.65万吨),年产量共9770.6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3.61%,提高了10.68个百分点;钢产量比2001年增产100万吨以上的有10个省市,共增钢2512.92万吨,占全国增钢量的80.49%;其中河北增加689.98万吨,成为全国产钢量突破2000万吨的第一省。

按企业划分,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集团)共产钢16382.83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89.89%,比2001年增加2338.07万吨,增长16.65%。2002年产钢≥5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达到8家,分别是宝钢(1948.34万吨)、鞍钢(1006.64万吨)首钢(817.12万吨)、武钢(755.04万吨)、本钢(620.66万吨)、马钢(538.02万吨)、唐钢(506.52万吨)、攀钢(500.36万吨),比2001年增加4家。八大钢年产量达到6692.70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36.72%,比2001年提高8.19个百分点。

此外,2002年钢产量在200万吨至500万吨的企业(集团)有17家,钢产量在100万吨至200万吨的企业(集团)有24家。这些情况说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正在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正在提高。

按炼钢冶炼方式分,2002年生产转炉钢15167.69万吨,占83.22%;电炉钢3048.89万吨,占16.73%;平炉和其它炉钢8.31万吨,占钢产量的0.05%。到200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部淘汰了平炉炼钢生产。

二、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特殊需要的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长;2002年生产的成品钢材品种中,型线材比重下降、板管带材比重上升。全年板带材合

计产量达到6613.91万吨,比2001年增加1369.22万吨,增长26.11%,超过钢材总量平均增长率3.51个百分点;板管带材产量合计7880.64万吨,比2001年增产1498.55万吨,增长23.48%,占全年钢材增产总量的42.23%。

2002年极管带材比达到40.94%,比2001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其中薄板产量2169.67万吨,增长12.88%;中厚板产量2457.83万吨,增长22.35%;钢带产量1710.02万吨,增长63.49%。

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的特殊品种产量均有较大提高,比如汽车用薄板增长41.69%、石油管线用钢板增长51.94%、H型钢增长62.14%、镀锡板增长77.39%等等。

三、工艺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消耗继续下降,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2年,全行业综合连铸比达到91.15%,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达到92.41%,比2001年提高1.91个百分点。

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6吨/米3·日,比2001年提高0.12吨/米3·日;喷煤比125.75千克/吨,提高3.29千克/吨。

转炉炉衬寿命达到4385.68炉,提高859.88炉;轧钢综合成材率94.19%,提高0.18个百分点;高炉入炉焦比416.96千克/吨,下降5.47千克/吨;电炉冶炼电耗422.69千瓦时/吨,下降25.85千瓦时/吨;吨钢综合能耗803千克标准煤,下降73千克标准煤。

2002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6492.36亿元,增长13.76%;实现工业增加值1799.49亿元,增长17.60%。

2002年年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资产合计8810.36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51.44%;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07.09亿元,增长24.09%;实现利润239.63亿元,增长46.29%。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四、钢材进口激增,进出口贸易活跃。

依据国家海关统计,2002年全国共进口钢材2448.81万吨,比2001年增加727.07万吨,增长42.23%,仅次于历史最高年份1993年的3026万吨,钢材进口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钢材第一进口大国。

2002年进口钢坯460.46万吨、废钢785.32万吨,比2001年分别减少43.69%和19.76%。 2002年进口铁矿石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1149.59万吨,比2001年增加1918.76万吨,增长20.79%。全年进口铁矿石生产的生铁产量占全国生铁生产总量的比重首次超过40%,达到42.12%。

2002年进口钢材金额123.66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34.03亿美元,增长37.96%;全年进口钢材、钢坯、铁矿石、铁合金等各种钢铁产品总金额175.71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29.93亿美元,增长20.53%。

2002年共出口钢材545.50万吨,比2001年增加71.77万吨,增长15.15%,略低于出口高峰年份2000年的620.60万吨和1995年的592.82万吨,为第三个高峰年;出口铁合金133.00万吨,比2001年增加11.24万吨,增长9.23;出口钢坯133.35万吨、焦炭1357.08万吨、生铁39.68万吨,分别比2001年减少50.81%、1.99%和41.86%。

2002年出口钢材金额21.83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3.18亿美元,增长17.08%;出口钢材、钢坯、焦炭、铁合金等各种钢铁产品创汇总金额43.74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

2.12亿美元,增长5.09%。

2002年进口与出口相抵后,外汇逆差为131.97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27.81亿美元,增长26.70%。

2002年我国生产成品钢材19250.06万吨,加上进出口相抵后资源量的增加,全年我国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2.115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国内市场强劲的钢材

需求,为我国钢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2年进口钢材的品种结构为,板材2117.36万吨,比2001年增长42.25%,占进口钢材的86.46%;管材137.03万吨,比2001年增长67.96%,占进口钢材的5.60%。

按进口钢材的来源地区分析,由日本进口690.36万吨,增长50.86%,占进口钢材的28.19%;由台湾省进口501.18万吨,增长31.87%,占进口钢材的20.47%;韩国326.93万吨,占13.35%;俄罗斯214.95万吨,占8.78%;哈萨克斯坦175.53万吨,占7.09%,由以上四国和台湾省2002年进口的钢材比2001年增长35.26%,占全年钢材进口总量的77.87%。

按进口钢材的贸易方式分析,一般贸易1415.04万吨,占进口钢材总量的57.78%,进料加工贸易701.19万吨,占28.63%;来料加工贸易198.57万吨,占8.11%;边境小额贸易64.27万吨,占2.6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36.47万吨,占1.49%。以上五种贸易方式进口钢材占全年进口钢材总量的98.64%。

五、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4.28亿元,比2001年增加198.68亿元,增长39.30%。其中完成更新改造投资572.36亿元,增长43.67%;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7.91亿元,增长48.92%;完成其它投资14.01亿元,降低50.04%。

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68亿元,比2001年增加168.55亿元,增长39.00%。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规模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或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为,自筹资金占60.82%、国内贷款占17.24%、上年末结余资金占13.76%,其它如债券、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占8.18%。

2002年通过技术改造、新建项目,建成投产了一批大型烧结机、大型现代化高炉、铁水预处理、大型转炉、炼钢精炼、棒线材连轧生产线、热轧酸洗线、冷连轧生产线、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镀锌生产线、彩涂生产线等大型先进项目,使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六、科技投入加大,科研活动取得新成果。

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100.75亿元,比2001年增加25.46亿元,增长33.82%。其中,企业资金占91.80%,金融机构贷款占4.12%,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外资金等其它来源占4.08%。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96.05亿元,比2001年增加26.41亿元,增长37.93%。

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参加科技活动人员11.20万人,比2001年增加6547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5.04万人,比2001年增加5104人。

2002年买施科技项目数5490项,比2001年减少47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328项,增加79项。专利申请数594件,比2001年增加129件,其中发明专利178件,增加52件。

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买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19.96亿元、销售利润71.31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加219.65亿元和21.23亿元,分别增长54.87%和42.39%。

七、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投入加大,污染物排放合格率明显上升。

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共完成环保投资额33.93亿元,比2001年增加4.50亿元,增长15.29%。

废气处理率、废水处理率、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分别达到97.97%、99.91%和89.69%,分别比2001年提高 0.

31、0.98和2.48个百分点。

2002年企业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56.55亿元,比2001年增加17.44亿元,增长44.59%。

八、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力度加大,减员增效成果显著。

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人数共180.07万人,比2001年减少52689人,减幅达2.84%;在岗职工人数179.53万人,比2001年减少54110人,减幅为2.93%。

企业钢铁主业人员99.33万人,比2001年减少30317人,减幅为2.9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80万人,比2001年减少22275人,减幅为5.86%。年末企业内部退养职工为27.85万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8万人中,工程技术人员166591人,占46.54%;经济人员45220人,占12.63%;政工人员34814人,占9.73%;会计人员24759人,占6.92%;统计人员5106人,占1.43%。

2002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547人,高级职称33305人,中级职称133400人, 初级职称169747人。

200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588元/人年,比2001年增加1816元,增幅12.29%。 2003年,钢铁工业仍将保持健康平稳地运行,市场需求总体上仍呈旺盛态势,预计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亿吨以上,增长10%以上;钢材表现消费量预计增长12%以上。中国钢铁行业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钢铁工业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15篇: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

2019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那么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范例(一)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10月,我县115户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21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工业增加值24.9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1.11%,按可比价增长17.7%,在全市5个县市区与涟源并列第二位;累计实现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增值税、销售及附加税3.3亿元,同比增长3.24%;完成工业投资16.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8.10%,同比增长23.7%,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7.78%,同比增长22.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1%。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成工业增加值26%的目标困难巨大,按此目标,11、12两个月每月要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对于目前新化工业产能所处的实际情况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1、实际生产增长乏力给完成目标任务带来较大阻力。今年以来,我县主要工业行业中铁合金企业8户,目前仅有一户生产较为正常,其余7户处于停产状态。建材行业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湖南海螺水泥的产值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1-10月累计增长-4.8%。锑品冶炼由于受政策和环境影响,停产5个月,减少产值3个亿以上。煤炭行业由于受市场价格和安全生产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生产极不正常,实际原煤产量为去年同期的70%左右。新增规模企业不足,受土地、交通、生产要素等制约,我县1-10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只有9户,且这9户企业的产能较小。

2、省统计局严格控制市州县工业增加值增速。使得26%的目标无法完成,自今年6月份以来,省统计局对市州县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20%的,采用给予超低的评估系数的方式,压低增加值增长速度,使得26%的目标无法达到。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面对今年以来逐步走低的总体经济形势,对于完成今年全年工业经济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树立信心,坚定决心。今年9月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企稳回升趋势呈现,我县主要工业产品的结构如煤炭、水泥均有小幅度回升,给企业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加大生产的信心。做为工业经济的管理者,我们要顺势而上,坚定实现今年工业总产值目标达到115亿元的信心,调动工业企业抓住机遇,开足马力生产,同时强化生产要素的调度力度,将各要素向生产好的企业倾斜,确保煤电、油运等供应到位,为企业满负荷生产创造条件。

2、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按照11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的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工业乡镇和各规模工业企业,确保乡镇和企业进一步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与要求,动员乡镇和企业齐手抓生产,合力保增长。对后两个月的工业生产任务,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的乡镇和企业,在年终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中给予加分,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取消评先评优的资格。

3、加强调度,强化督查。抓好后两个月的工业生产,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任务分解到乡镇和企业后,我们要加强调度,及时掌握情况,加强督查,鼓励先进,对生产形势较差的企业进行督促,帮助分析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原因,对症下药,因企施策,促其按要求完成,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速尽量接近20%的目标。

四季度是节能降耗最关键的一个季度,为确保完成节能降耗总目标,各级政府部门将会继续出台各种节能降耗措施,并将加大监查力度,部分高耗能企业将继续面临拉闸限电的措施,因此我们要督促相关企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妥善安排生产,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确保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确保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目标的实现。

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范例(二)

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方面

一年来本人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按时完成,车间生产统计员某某某某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二、日常工作方面

我的工作岗位是车间统计主要负责统计并汇报车间每天的生产情况。近一年来,通过每天对质量记录的整理、分析基本上能及时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各类生产数据。

除此以外,就是收集各类生产数据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这事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就能更清楚的知道从哪些方面控制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效益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从事工作的时间将近五年,但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离工作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我能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端正工作态度,积极的向其他同志请教和学习,能踏实、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仅仅要能够工作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从而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达到新层次,进入新境界,创开新篇章!

四、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本人能敬业爱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许多工作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有些工作还不够仔细,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3、自己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这样紧张有序的一年,我感觉自已工作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行动有了方向,工作有了目标,心中真正有了底!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从根本上摆脱了以前工作时只顾埋头苦干,不知总结经验的现象。就这样,我从无限繁忙中走进这一年,又从无限轻松中走出这一年,当某某某某年来到我面前,我只想说,来吧,我已从工作中长大!

还有,在工作的同时,我还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明白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份对工作的热诚及其相形之下的责任心是如何重要。

总结下来: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接触到了许多新事物、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经验,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时刻要求自己从实际出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双提高。

某某某某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会继续努力,多向领导汇报自己在工作中的思想和感受,及时纠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统计员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范例(三)

转眼间,一年的辛苦工作结束了,为了公司的业绩,我一直十分努力。在年末的时候,我要写出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让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新的一年得到继续的发挥和努力。

我在四车间工作,岗位是统计,负责本车间人员的考勤、所生产品种的成本核算、包装材料的领取制表以及奖金、劳保的发放工作,自某某年开始从事本岗位以来,每年都能按照领导的安排准确、及时地完成任务。为了将本职工作做好,我于某某年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会计大专学历,并每年按时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某某年对我公司来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公司完成了搬迁、复产、认证工作,工作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我车间是拥有近170人的大车间,人员多,设备多,生产品种多,而办公室管理人员又太少,因此,我没有只把自己的工作看成简单的报报出勤、做做成本,而是主动的将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做一点。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我今年的工作情况:

一、公司于年初完成了搬迁、复产、改造工程。这期间大多数员工放假,只有办公室、班组长及部分生产骨干上班,面对新落成的诺大厂房,我们不怕苦,不叫累,清理垃圾,安装设备,为尽快复产作准备。我们从没休过公休日,就连元旦也一天未休,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在大家的努力下,仅用20天便恢复了生产,并于4月份顺利通过gmp认证,这其中也有我的汗水和功劳。

二、我车间拥有员工17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临时工,由于身份性质,临时工流动性很大,甚至有些人才来两三天就不干了,还得重新补充员工,每一名新员工报到后,我都及时做好出勤记录,收好押金,将工作服、工作鞋等劳保品发放到个人手中,以便他们及时上岗,不耽误生产。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将生产所需的各种辅料、包装物制表,交供运班组领料,及时领取就餐卡,以保证职工按时就餐,对于各班组所需清洁剂、清洁工具、备品备件等做到随时领取随时发放,我从未因这些工作平常、繁琐而不尽心尽力。每月的月末是我最忙的时候,我将车间所有人员的考勤进行整理,经主任审核后上报人力资源部;将各种材料领用单据等整理登帐,进行成本核算,将报表上报财务部,并保证报表资料准确,数据正确,上报及时。

三、我车间共有大小设备多台套,有进口的,有国产的,现在产量大,所有设备几乎都是全负荷运转,甚至有些设备是超负荷运转,因此出现故障在所难免。我及时将维修工提出的所需备件做成采购计划,由主管领导批复后送交职能部门,并随时与职能部门联系物品到货情况。

四、我车间主要生产两个剂型,胶囊和口服液,共计7个品种。剂型不同,生产工艺也不同。胶囊是固体制剂,在我车间要经过制粒、胶囊灌装、铝塑包装、封袋、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入库,完成生产过程。口服液是液体口服制剂,在我车间经过配剂、灭菌、过滤、灌装、灯检、包装后入库,完成生产。我要求自己对车间生产的所有品种的工艺流程都有所了解,掌握各品种的原辅料及包材的领用量和消耗。

以上是我对今年工作的简单总结,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也请领导和同志们进行监督和指导。

统计员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范例(四)

2019年上半年我镇的统计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制度,强化统计管理职能,着力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准确及时上报统计调查资料,全面完成政府目标和各项任务,统计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统计专项调查工作工作小组,形成专项统计调查工作方案,抽派专人开展此项工作,统筹协调力量,按照“准确、及时、完整”的工作要求,逐一查找问题,逐项逐条梳理,认真研究措施,解决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措施

对统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特别是从思想上、领导上、管理上和制度上查找根源,举一反三,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切实杜绝了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确保统计质量。

三、规范档案,促进统计管理制度化

把各村社、单位有关部门统计资料和报表集中归档,将所有档案资料送交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建好全镇统计台账,确保统计台账和统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四、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针对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广泛开展调研究,做到选题准、调查明、问题实、措施具体。上半年编写工作信息、经济信息3篇,反映统计工作中和新方法、新措施、新亮点以短、平、快的节奏反映农村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五、强化进度报送、为领导决策和掌握农业生产动态提供可靠依据

一按时完成及时上报了生猪监测月报表;二是完成上报了退耕还林监测季度报表;三是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定期报表;四是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和各种普查资料的上报工作;为党政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得益于全镇干群的大力支持和统计人员的辛勤劳动,但也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和解决。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使我镇统计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16篇: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罗主任、阮处长:

应《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杂志约稿,提供有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文章,本人认知有限,请领导提出修改意见。

林丽

2007年10月18日

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国防科科工委信息中心罗建国阮志红林丽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1、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工作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工作过程所包括的环节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也就是对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生产科研活动的企业、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等单位情况的统计调查、统计数据整理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国防科技工业统计工作是国防科工委实现产业经济管理,对全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包括核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工业等行业进行法制化、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听取国家统计局汇报时指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方式;统计数据要提高时效性就必须实现信息化;统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手段将事倍功半。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业务性质要求决定的,是国家政府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统一规划建设政务网络平台,建设4个基础性、

通用性、公益性数据库,即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库。其中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库明确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建设,其他几个数据库也要求统计局参与建设。各地统计局在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任务也十分类似。各部委电子政务建设也要以统计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要求统计信息化建设。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注意的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一路走来,已经建立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开发和应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通过上传数据文件、联网直报等形式,成功实施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工作等,为国防科技工业管理提供重要统计信息。但也应该看到,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统计应用系统建设不统一。反映国防科技工业的统计数据以及重要管理信息,分散在不同司局管理部门,不同应用平台、不同结构、不同标准的数据库中,并且由于统计调查的对象不统一,调查频度和对象范围差异,无法实现一体化检索与查询。

2、信息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不只是配备计算机,建设多少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发挥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价值。就像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不是电子一样,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统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必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硬件建设,轻规划和设计,重视设施的配备,轻方法

研究和规范流程,重视上头工作环境,轻基层条件的倾向。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必须与业务工作相协调,必须以信息资源建设为目的。

3、必须正确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和资料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重要产业部门,肩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保障的重任,统计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过程安全保密性要求极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注重网络应用而忽略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统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必须以保密优先为原则,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服务建设要服从安全保密。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1、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提高统计工作的能力。作为统计工作人员呼吁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从统计设计到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和发布等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改变统计工作方式和手段,实现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提高统计人员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2、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规划,需要改革统计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统计报表。统计信息化建设最终形成信息资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资源建设共同参与,共同享用的发展模式。为此,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在一定的信息资源建设目标下,统一规划应用系统、统一定制业务流程,制定统计技术标准、指标规范,各专业分头实施,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分级落实。可持续的信息资源必须与业务处理、政务管理紧密联系。

3、统计信息化建设以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为表现。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要建成以统计业务平台、数据资源存储和统计管理业务相结合的数据资源中心。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包括各种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具有统计分析和发布功能的系统等。数据资源存储包括生产、科研的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各管理行业的,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等信息内容。统计管理包括统计字典库、单位名录库、设计管理库等,为进一步完善统计业务,加深统计业务提供统计标准、统计方法、统计调查的设计。通过统计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加强数据报送、审查系统建设,完善数据生产模式。

4、统计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分析平台。统计工作的能力提高表现在统计分析、统计服务能力上,通过统计数据资源中心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建立数据仓库,引进成熟统计分析模型,采用数理统计技术和方法,提供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工具。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中心资源,寻找国防科技工业各类数据规律,预测预警行业发展态势。

5、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时机,建设统计信息化系统。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国防科技工业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集中建设包括政府内网和政府外网的政府网络平台,统计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抓住机遇,搭建网络。

6、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网络和安全体系、防病毒体系、入侵检测体系、漏洞和安全评估体系。建立信息灾难恢复备份系统,对网络、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备份,保证网络

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应用电子签章、身份认证等信任体系,为网上直报和政务管理等提供安全认证。

7、通过规章制度和加强人才培养作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相关的统计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统计数据发布、统计数据保密、统计数据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制度。培养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着眼于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事业发展大局的、思想解放,能够兼顾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将统计信息化放到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大局来考虑的、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有坚定信念的人才。

第17篇: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区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反映我区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反映区属工业产业结构及行业分布,尤其是更好的为区委、区政府指导全区工业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按照全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根据马区长批示,近日,区中小企业局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组织专门人员对10个乡

镇、街道办事处、沙河工业园及部分企业进行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调研,现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困难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8月23-30日,我局走访了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沙河工业园等10个单位,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了数据取得途径、台帐建立情况和统计力量等方面的了解。

1、数据的取得途径。通过此次调查,目前中小企业月报、年报的数据中包括乡镇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数据,但不包括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数据。乡镇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的取得主要是通过企业自已报送和乡镇统计人员实地考察后做估算。由于大多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不愿真实、准确的上报出相关数据,加上企业配合差、存有顾虑,统计人员只有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不报、瞒报、漏报的企业进行数据估算后汇总。

2、台帐的建立情况。2003年,统计局曾进行过一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普查,普查后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村委会、居委会及沙河工业园逐级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台帐并统一购置帐本,要求定期上报统计局。但由于机构、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难以落实下去。

3、统计人员的配备情况。经过调查,各镇、街道办事处、沙河工业园统计人员基本由企业办人员兼任,他们不仅要做乡镇企业、农业、商贸等专项统计,还要包村、完成招商引资、社保扩面和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工作量特别大,遇到几项工作同时进行时,难免有应付的倾向;有的单位频繁更换统计员,一两个月更换一个统计员,工作衔接不上。加上最了解当地情况的村委会和居委会都没有专(兼)职统计员,不能从最基层掌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因此工作量大,力量单薄,任务与力量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通过此次走访调查,了解到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许多总是困难和问题。

(一)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的数据难以把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变化快。从目前情况看,个体工业生产很不稳定,并且变动频率(如改行、转产、消亡)较快,产生一批,消亡一批。这些企业尤以个体私营企业居多,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的欲望较为强烈,忽视企业生产安全,职工利益保障较差,企业整体素质低下。大多数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左右。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小企业“船小好调头”,每年不仅有一些企业诞生,也有不少小企业停产、转产、搬迁或倒闭,使从事该项工作的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二是企业配合差。由于一些企业规范性不够,难以建立、健全统计台帐,或者是虽建立台帐,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帐目不全,从帐册上不可能得到真实材料。户主口头申报也心存顾虑,难以达到如实申报的要求。无证个体户就根本没有帐目可言,难度可见一斑。数据缺乏上报依据,导致统计数据时误差较大。三是数据质量难把关。目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所记录和所反映的只是企业的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即企业出具发票的部分。而不出具发票的部分,即企业现金交易部分就没有统计在内。尤其目前,一些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争取利润,不索取发票,现金交易部分就越来越多,比重也越来越大,这部分统计成为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最大的漏网之鱼。调查中发现,由于个人精力有限,统计员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工业数据又无法取得的情况下,没有认真上门确定,就人为地将企业填报为关闭或停产,而实际企业还在生产。下季度联系到该企业时,再继续上报。导致数据缺乏连贯性,产生逻辑审核问题。此外,一些长期停产或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虽已开工,但基层没有获悉并及时上报生产数据,仍以停产处理。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无疑对数据推算产生影响。

(二)统计力量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中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人员配备方面。由于辖区范围大,企业变动快,加之规模以下统计员基本为兼职,统计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快等因素,使得统计工作量大,力量单薄,衔接不上,,任务与力量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些统计人员除分管统计工作外,还分管武装和驻村工作,统计工作本身又有农业、投资、商贸等报表统计,及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任务一项接一项,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完成催收工作,其工作量非常大。遇到几个专业同时上报时,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难免有被动应付的倾向。二是企业法制意识淡。经走访调查,部分企业对规模以下工业统计不够重视,主要表现

在:一是存在企业统计人员拒报和迟报统计资料现象;二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淡薄,执行统计制度不严格,填报的统计报表随意性大;三是企业重会计、轻统计。基本上都是会计兼统计,因此不知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是对统计法所规定的义务不够理解。三是缺少经费。由于工作量大,又无任何专项补贴,统计人员缺乏积极性,村委会和居委会对该

项统计基本不予理会,不会逐级上报。

三、加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它是我区经济总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台帐,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对成长性好的企业给予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提供依据,对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摆脱目前我区工业经济增幅在全市排名相对落后的状况,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提高认识。事实证明,规模以下工业是全部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提高对规模以下工业统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加强分析。要在季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下工业的数据使用频率,提升知名度。

(二)加强监督。要求统计局加强监督,在保证源头数据准确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数据监督,减少工作误差,使推算结果更趋于实际。一是实施质量抽查。在每季报表上报过程中,每次抽查不少于10%的样本单位,抽查内容为抽样调查表中的主要指标。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要求重新调查,并作为下一季度重点监测的对象。二是定期开展数据稽查工作。规模以下工业应作为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也要有自查、重点抽查和工作总结三个阶段。三是进行复查。可确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样本总数的20% 和部分村的个体工业单位进行复查和评估。具体抽取一个小样本群,通过再次访问,取得复查数据,再进行评估。

(三)抓好基层数据管理。基层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基,是提升统计质量的保证。基层提供的数据,支撑着整个政府统计工作的庞大体系。建议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由统计局直接管理,由统计局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统计数据进行监督及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基层建立好台帐。目前,原则上要求采用派员入户调查的方法,因此对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而言,基层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源头数据质量过关了,整条链才不会脱节。基层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乃至整体宏观数据的质量。

(四)加强统计培训。一是业务培训。由统计局组织,确保对具体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要是经常性的,使统计人员能弄清和熟悉调查指标的口径、范围和对容易出错指标的把握。如期末从业人数是时点数、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的区别等等。同时,严格执行统计方案,按要求填报各项报表。对个体工业户的调查,要坚持原则,深入现场,登门入户调查取数。此外,要加强统计员的技能技巧培训,全面掌握统计技术要领,通过“看”、“问”、“算”等各种形式,采用现场估算、成本倒推、利润倒挤等多种方法客观评估被调查者提供的数据,以降低现场调查的失真程度。二是道德培训。培训重点既要使统计员增强责任感,又要做到依法统计,要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实事求是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依法统计观念,坚决反对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培训工作需要常抓不懈。

(五)加强查补工作。未入台帐的企业也是源头数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台帐的必要补充。要使基层充分认识未入台帐企业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力量,确保村(居)委会有专职统计人员排摸未入企业个数,彻底了解本辖区内未入台帐企业存在的真实情况,并及时布置报表,始终做到不重不漏。

(六)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有力保障。日常工作中,通过统计执法,推动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效果较为明显。如通过下发《统计检查查询书》和《统计报表催报书》等法律文书,可以有效遏制统计违法行为,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因此,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要充分依靠法制保障,在《统计法》的保驾护航下,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使统计资料更加准确、及时和全面。

(七)确保人员配备齐全。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直至辖区内村(居)委会、沙河工业园都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且工作调动不能太频繁,确保统计队伍的完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员队伍。

(八)建立奖励机制。一是建议上级统计部门将此项工作经费列入统计事业经费预算中,逐级下拨到具体经办人员手中,定额给予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员一定工作补助。否则,要求再严,抓得再紧,也只能应付了事,很难提高工作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考核制度,对各级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并给予奖励,来提高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区中小企业局

第18篇: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区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反映我区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反映区属工业产业结构及行业分布,尤其是更好的为区委、区政府指导全区工业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按照全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根据马区长批示,近日,区中小企业局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组织专门人员对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沙河工业园及部分企业进行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调研,现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困难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8月23-30日,我局走访了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沙河工业园等10个单位,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了数据取得途径、台帐建立情况和统计力量等方面的了解。

1、数据的取得途径。通过此次调查,目前中小企业月报、年报的数据中包括乡镇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数据,但不包括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数据。乡镇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的取得主要是通过企业自已报送和乡镇统计人员实地考察后做估算。由于大多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不愿真实、准确的上报出相关数据,加上企业配合差、存有顾虑,统计人员只有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不报、瞒报、漏报的企业进行数据估算后汇总。

2、台帐的建立情况。2003年,统计局曾进行过一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普查,普查后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村委会、居委会及沙河工业园逐级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台帐并统一购置帐本,

要求定期上报统计局。但由于机构、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难以落实下去。

3、统计人员的配备情况。经过调查,各镇、街道办事处、沙河工业园统计人员基本由企业办人员兼任,他们不仅要做乡镇企业、农业、商贸等专项统计,还要包村、完成招商引资、社保扩面和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工作量特别大,遇到几项工作同时进行时,难免有应付的倾向;有的单位频繁更换统计员,一两个月更换一个统计员,工作衔接不上。加上最了解当地情况的村委会和居委会都没有专(兼)职统计员,不能从最基层掌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因此工作量大,力量单薄,任务与力量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通过此次走访调查,了解到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许多总是困难和问题。

(一)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的数据

难以把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变化快。从目前情况看,个体工业生产很不稳定,并且变动频率(如改行、转产、消亡)较快,产生一批,消亡一批。这些企业尤以个体私营企业居多,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的欲望较为强烈,忽视企业生产安全,职工利益保障较差,企业整体素质低下。大多数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左右。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小企业“船小好调头”,每年不仅有一些企业诞生,也有不少小企业停产、转产、搬迁或倒闭,使从事该项工作的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二是企业配合差。由于一些企业规范性不够,难以建立、健全统计台帐,或者是虽建立台帐,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帐目不全,从帐册上不可能得到真实材料。户主口头申报也心存顾虑,难以达到如实申报的要求。无证个体户就根本没有帐目可言,难度可见一斑。数据缺乏上报依据,导致统计数据时误差较大。三是

数据质量难把关。目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所记录和所反映的只是企业的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即企业出具发票的部分。而不出具发票的部分,即企业现金交易部分就没有统计在内。尤其目前,一些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争取利润,不索取发票,现金交易部分就越来越多,比重也越来越大,这部分统计成为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最大的漏网之鱼。调查中发现,由于个人精力有限,统计员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工业数据又无法取得的情况下,没有认真上门确定,就人为地将企业填报为关闭或停产,而实际企业还在生产。下季度联系到该企业时,再继续上报。导致数据缺乏连贯性,产生逻辑审核问题。此外,一些长期停产或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虽已开工,但基层没有获悉并及时上报生产数据,仍以停产处理。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无疑对数据推算产生影响。

(二)统计力量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

计中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人员配备方面。由于辖区范围大,企业变动快,加之规模以下统计员基本为兼职,统计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快等因素,使得统计工作量大,力量单薄,衔接不上,,任务与力量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些统计人员除分管统计工作外,还分管武装和驻村工作,统计工作本身又有农业、投资、商贸等报表统计,及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任务一项接一项,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完成催收工作,其工作量非常大。遇到几个专业同时上报时,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难免有被动应付的倾向。二是企业法制意识淡。经走访调查,部分企业对规模以下工业统计不够重视,主要表现

第19篇:海南省统计局制定工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方案

海南省统计局制定工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方案

2011-05-16 10:49:52 来源: 国家统计局

转发到微博(0)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为加强和推进全省工业统计“双基”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工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工业企业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队伍能力,近日,海南省统计局制定并印发了《海南省工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工业统计“双基”建设的实施范围是全省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改善统计工作条件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五方面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方案》安排“双基”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2011年为制定措施和布置阶段, 2012年为全面推进和检查指导阶段, 2013年为考核验收和评比总结阶段。

《方案》对落实“双基”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统计局工交处成立规模以上工业“双基”建设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双基”工作的实施。各市县相应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本市县规模以上工业“双基”建设工作的推荐。二是加强协调、推进工作。工作小组要采取各种工作形式和方法,加强和有关部门、市县的沟通、协调,抓住工作被动、相对滞后的工作难点和重点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解决难点和重点、带动全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严格考核,务求实效。根据“双基”工作目标和要求,工作小组组织检查、监督和落实“双基”各项工作

第20篇:在全市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省工业和能源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工业统计工作。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这是全市工业战线上所有同志辛勤劳动的结果。值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长期战斗在工业经济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我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7%;今年1—9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8%,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8亿元,增长32.4%,名列全省第4位,比年初上升了4位。目前,工业已成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参会的部门和工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的理念,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进工业快速高效发展,以强大的工业带动遂宁经济发展新跨越。

二、充分认识工业统计工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字必须真实准确,才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也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失实,造成工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会使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多走很多弯路。工业如何抓?工业发展中存在些什么问题都要靠工业统计工作者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和调查研究分析资料,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各级各部门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强化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企业要按市政府遂府办函〔2006〕305号文件和市统计局提出的“八有”要求做好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准确、及时、全面上报统计报表,各级统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帮助工业企业尽快达到“八有”要求,为遂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搞好优质服务。

按照中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和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能源统计工作,因此,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工业企业一定要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大力支持能源统计工作。

三、加强领导,奋发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遂宁工业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不仅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省统计局的高度评价。因此,希望在座各位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统计工作上台阶。

(一)切实加强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工业统计是工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统计数据是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决策依据。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关心和重视工业统计基础工作,督促和检查“八有”目标的落实。各工业企业要在统计局和经委的指导下,做好本企业统计工作,确定企业分管领导,设置与统计任务相适应职能部门,充实和加强工业能源统计工作力量,创造条件地开展好统计工作。

(二)强化和规范工业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严格按照《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通知》(遂府办函〔2006〕305号)的要求,搞好“八有”基础建设,落实好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职责和任务。统计基础“八有”建设,重点是要配备统计人员和设备,并能实行联网直报,以便切实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做到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市统计局、市经委要根据“八有”基本要求,制定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严格划分新进规上工业统计范围,规范老企业退出条件,并加强分类指导和帮助,适时开展检查验收。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工业企业,牢固确立为企业着想的意识,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在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大中型企业要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小型企业也应保证统计工作所用计算机,并能进入互联网,能处理和应用统计报表,减轻统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数据能准确快捷地报出。

(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也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所关注,要求到“十一五”末单位GDp能源消耗与“十五”期末比要降低20%,并且将这个工作作为考核各地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能源统计工作,具体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同志应加强能源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市统计部门要采用分级分批的方式加强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工业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认真负责地填报能源统计报表,为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及节能情况提供全面、准确、翔实的资料。

同志们,工业和能源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搞好工业能源统计工作,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工业统计自查报告
《工业统计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