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十六届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2 07:52:08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十六届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 月 日在石窑子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石窑子乡人民政府乡长 王占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窑子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与会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十一五”以来,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打造经济社会强乡的发展目标,抓住市县定点帮扶的有利契机真抓实干,戮力同心、艰苦创业,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指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过去的五年,是我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0年较2005年相比,全乡社会总产值由2176万元现增加到7115万元,年均递增26.8%。财政税收由16万增加到232万元,年递增71%。固定资产投入由175万元增加到1736万元,年均递增58.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51元达到3780元,增长1.8倍多。五年内全乡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乡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五年来,我乡坚持 1

把招商引资作为全乡第一要务,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发展理念。共实施了国家政策性资金项目18个,总投资965万元,文化站、司法所、客运站、以及村村通工程、板申图、下耗沁桥梁建设等公益事业项目;下耗沁农业片区建设、扯旗沟、板申图集雨坑塘,下耗沁、板申图蔬菜交易市场等涉农项目。实施了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投资4600万元,即:绿色田园柴鸡养殖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1100万元,共建4500平米鸡舍,公司年饲养种鸡4万套;由崇盛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在石窑子村新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一座,累计完成投资1050万元;由张家口圣农农业开发公司投资650万元在堡东沟建生态养殖园一处;由崇礼富农粮油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在扯旗沟村新建粮油加工厂一座;上耗沁新发恒温库建设项目,投资120万元,建成恒温库300平米,交易棚2座;崇礼县茂盛绿色环保蔬菜种植园区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50亩,观光采摘棚5个,总投资460万元;新建众信城乡交错带观光蔬菜种植园区项目,预计投资6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400万元 ,新建大棚238个,其中观光采摘棚7个,种植彩椒,西红柿,并建设1200平米蔬菜交易市场;投资60万元在小西湾村新建冬暖式大棚6个,占地14.7亩的,年可生产四茬蔬菜,亩均收益可望达到6万元;下耗沁大雁养殖基地,目前发展大雁5500只,种苗成本为9.9万元,年经济效益可达27.5万元,成为发展特色养殖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起点;新发展工业项目1个,即商砼公司建设项目,该项目共投资5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450万,建成商砼站一座。新建商砼设备两座,购进商砼车

辆7台。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为乡域经济的飞速增长蓄足后劲,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为全乡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过去的五年,我乡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一)是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累计发放农、林、水、牧、扶贫补助资金2525万元,涉及农户2356户。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投资270万元新建3000立方米集雨坑塘两座,打深机井29眼,铺设管道25140米。

(二)是蔬菜产业稳步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我乡的立乡富民产业,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的提出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合作化、产业化”五化进程。到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1530亩,年总产27949吨,总产值达4341.89万元,仅蔬菜销售人均收入可达到4300元。 (三) 蔬菜种植模式有了创新。2009年在上耗沁、下耗沁、小西湾发展西瓜“立体”种植大棚163亩,亩收益达到12000元,亩均增收1500元,销售收入达到195万元,实现了双重收益,为我乡及周边地区成功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投资60万元在小西湾村新建冬暖式大棚6个,占地14.7亩的。冬暖式大棚内试种了青椒、西红柿等十余个品种的蔬菜,年可生产四茬蔬菜,亩均收益可望达到6万元。2011年在上耗沁村试种黑色马铃薯新品种并取得成功。 (四)传统农业实现突破。2009年,我乡积极引进了小麦新品种“小山8645”在扯旗沟村试种135亩获得成功,在大旱之年亩产达到375公斤,每亩效益达到1400元以上;2011年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0亩,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林业健康发展。高标准的完成了5万余亩塞北林场工程。同时,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9万多元加大了护林防火宣传

力度,2011年成立了由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禁牧防火队,完善了制度,健全了组织,使禁牧工作走向专业化。

(六)畜牧业进一步壮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圈养养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以肉羊、肉牛、大雁、柴鸡养殖、饲草种植为重点的畜牧产业。2010年,全乡年末存栏奶牛1672头,肉猪存栏1406头,出栏2914头,柴鸡饲养量达7.5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960万元,畜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比达到了35%。

过去的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新农村建设方面,投资16.5万元完成了下耗沁等6个村的村庄规划,投资14万元,实施了石窑子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保方面,在2011年全乡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2011年7月份开始我乡年满六十周岁以上的 1483名农村老年人,每月都将享受到55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教育方面,投资240万元改扩建寄宿制小学一座,新建1100平米宿舍楼及15间辅助用房等相应配套工程,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安置了代课代工老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卫生方面,我乡卫生院新增设了化验室、外科,同时选派骨干到市、县医院进修,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儿童入保率达99%,计免率达100%,麻疹疫苗注射率达到了100%;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村通工程全乡15个行政村全部实施,板申图村、下耗沁建桥梁两座,解决了两村出行难的问题;“幸福工程”稳步推进在柳条沟、白旗坝、堡东沟3个贫困村,利用闲置学校进行修缮建设幸福院,共占用房 4

屋17间,680平方米,并全部供电供水,有效的解决了我乡留守和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民政方面,2010年落实优抚对象61人,低保对象640户,730人,五保户109人,五年内共发放救济面粉1620袋,救济煤207吨,实现了应保尽保;2011年在遭受严重冰雹灾害情况下,在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向社会各方筹集资金71万元,带领人民群众渡过了难关。计生工作方面,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8‰以内,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同时也顺利通过了县计生局验收,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团委、妇联、统战、武装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民主法治稳步推进。五年来,认真执行乡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团体联系,广泛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同时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有效的提高了政府工作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林木、水能、旅游等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进一步扎实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以上措施使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有效的改善了乡内投资软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里我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结果,是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全乡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化进程不快;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成型太慢,农民增收的压力很大,全民创业积极性不高。二是经济发展与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及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局部地区的部分群众对社会发展仍有不理解的心理,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社会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困难群众生活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四是政府指导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够丰富,农民增收速度仍然缓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乡党委、政府确定,“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总要求和“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敢于创新、敢于负责,为加快推进富民强乡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到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乡社会总产值力争翻一番,达到14230万元,年均递增15%;财政税收力争翻一番,达到466万元,年均递增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4320万元,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 6

入达到7600元,年均递增15%。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项目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决心,扎实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千方百计依靠项目推动发展,围绕项目形成合力,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二、新农村建设。1.要实施“撤村并点工程”,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合并人口少、条件差、经济弱的村,以达到资源整合,共赢发展的局面。2.要实施“村庄改造工程”,通过整合开发部分闲置土地以达到合力、有效利用土地的目的。3.实施“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引导经济能力强的种植大户积极开发农业庄园,以达到土地集中利用,走规模化、节约化之路。

三、特色农业建设。加大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龙头化带动、组织化服务、品牌化经营,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力促农民增收。到2015年,全乡设施蔬菜达到3000亩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到5个以上,全乡蔬菜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有机和绿色认证率达到2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超过70%。

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主要抓好造林绿化、禁牧防火工作。实行严格的舍饲禁牧和植被恢复制度,推进水土保持、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实施好交通干线两侧绿化等工程。

五、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好幼儿园、和寄

宿制小学改扩建工程。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2.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队伍的业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提高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3.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4.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图书室、文化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

同时,搞好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贡献率;做好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抓好国土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化配置和利用水平;推动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012年的工作思路及目标

工作思路:2012年,乡党委、政府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带动,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总要求和“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依托我乡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弘扬“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敢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崇礼精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升干部执行

力,使乡域经济、和谐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2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实现 万元,同比增长 %,完成地方税收 万元,增长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同比增长 %。

为完成上述目标,2012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增强发展活力,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有力带动经济发展。围绕全县“项目突破年”活动,“扩大增量,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全面提升项目谋划、运作和落实水平”,打好我乡项目建设攻坚战。2012年,全乡计划实施项目10个,总投资11200万元,预计到位资金8600万元。其中,新建项目7个,预计到位资金5700万元;续建项目3个,预计到位资金2900万元。农业项目3个,预计到位资金1900万元;工业项目1个,预计到位资金50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1个,预计到位资金800万元。

学会把握发展机遇。利用“一高一铁”在乡域范围内的十字交叉的历史性机遇,提前进行城镇、产业、园区规划,重点搞好产业调整、土地控制,建成沿坝物流中心,形成仓储、加工、物流一条龙服务体系。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住国家加大政策性资金投放机遇和全县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把握投资导向,及时捕捉信息,加强项目对接,做到项目跟着政策走。年内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的基础建设、生态工程、财政支农、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项目的争取,加快改 9

善全乡基础建设步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招商引资与择商选资并重的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和招商机制,围绕全乡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号召全乡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推进项目工作的再发展。要积极做好项目谋划、争跑和已确定项目的落实,全面提高项目推进的速度和效率。

(二)着力构筑战略支撑,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绿色生态、高质高端、节约集约、统筹协调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产业调特、规模调大、产品调优、效益调高”,以发展设施蔬菜为重点、以发展大雁、柴鸡等特色养殖为亮点。着力抓好“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工程”,研究推广“两茬蔬菜”种植,配强农业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突出抓好以架豆、娃娃菜、圆白菜等露地蔬菜的推广和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引进和培育并举,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丰茂绿生源农业开发公司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设施蔬菜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采取龙头企业+协会+农户、大客商+基地、农超对接等形式,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积极引进马铃薯淀粉加工、脱水蔬菜等深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合理合法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营销队伍,使龙头

企业、服务组织和农户紧密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开发工程,积极支持围绕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特别是设施蔬菜的配水配电。大力推行节水工程,积极发展膜下滴灌。实施村村通道路、人畜安全饮水、通讯设施等工程,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抓好抗旱、防汛、防火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稳步推进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是发展生命线”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今年要把护林防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强林木的管护和禁牧工作,并配合好全县的生态工程建设。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借助省、市、县《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意见》,认真抓好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加大特困家庭、受灾群众和残疾人救助力度,进一步推进“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状况。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支持好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积极和包扶领导沟通,协调好各级包扶单位,帮助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围绕提高全民素质和产业发展做好政策、法制和科技培训,实施好人才强乡、科技兴乡战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村医疗保障,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做好人口与

计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环境保护、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统计等各方面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强化矛盾和隐患排查化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把维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完善维稳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网络,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建立社会维稳工作例会制度,认真研究,限时解决,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信访工作。继续实行“领导接访”活动,把解决问题作为化解矛盾的最有效措施。注重源头预防,及时准确掌握信访动态,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端正工作态度,设身处地的解决信访案件,做到发现的早、控制的了、解决的好。

抓好安全生产。重点抓好风电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严防事故发生。抓好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单位和场所的安全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同志们,“十二五”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经济强乡”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经济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而奋斗!

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 会 议 文 件(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12月26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惠 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中期之年。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大连各区市县前列。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30.3%,提前两年实现

1 “十一五”规划财政收入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可比增长80.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30元,分别增长20%和19.4%;恩格尔系数控制在38%以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8:51.7:38.5。

(一)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质量全面提升。实现增加值52.9亿元,增长27.2%,工业经济贡献率达50.2%。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工业项目25个,投资近百亿元、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中远造船项目正式开工,完成海域和陆地动迁,640户动迁居民得到妥善安臵,土石方工程完成总量的84.1%,船坞及船体车间等15个单体工程开工建设,供热中心主体完工,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北车集团齐车铁路货车组装基地和研发中心正式投产,投资超80亿元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和通用动力机械制造基地成功落户旅顺。规模企业发展到320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发展到1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18家,今冈船务、华锐重工起重、辽南船厂产值超过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0.1亿元,增长11.8%。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10项,18个科技项目在国家和省、市立项,完成新产品开发88项、技术改造28项,我区被评为省科普示范区。旅顺开发区纳入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通过与江西街道的管理体制整合,进

2 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中科院旅顺科技创新园升级为辽宁科技创新园,完成1.74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大厦全面竣工,理工大学科技城正式开工建设,园区科研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龙头高新技术园区享受国家级科技产业园区政策,完成4平方公里规划和土地整理,王家村动迁居民全部迁入新居,华信集团已摘牌入园。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增加值44.3亿元,增长 25.9%。《旅顺新港总体规划》通过交通部审查,港口建设全面展开,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货物吞吐量达到832.4万吨,增长47.1%。中铁渤海物流园区一期投入使用,烟大铁路轮渡全面运营,土羊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旅游业健康发展,新建、续建《闯关东》影视基地等6个旅游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增长17.9%,我区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城乡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大商新玛特、供销大厦等商贸企业运营良好,农村流通网络更加健全,连锁经营覆盖率实现100%。房地产业有序发展,新开工面积70万平方米,销售55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37.7%。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全面发展,注册经济方兴未艾。

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增长 16.5%。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达到2万亩,农产品合格率位居全市第一,绿色蔬菜产业集群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行列;新植大樱桃2.4万亩,绿晨牌大

3 樱桃成为北京奥运会指定产品,第四届樱桃节带动农民增收7200万元;新增海珍品底播面积10万亩、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我区被确定为全省鲍鱼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家,绿缘等4个专业合作社成为辽宁省示范合作社。成功探索以大项目带动、村企合作、四级联动为主要形式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赵家村居民回迁区开工建设,袁家沟村成为大连市新村建设典型,艾子口新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建“村村通”公路15公里,实现村村通公交;完成10项人畜饮水工程,近1.5万人的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全区新植各类树木422万株,新建生态文明村13个,涉农地区垃圾实现统一外运处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达到4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6%。

(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历时6年的不懈努力,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旅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几代旅顺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标志着旅顺将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旅顺新港口岸查验大楼及设施全面完成,一类口岸开放工作通过省级预验收。全年新引进内外资项目90个,其中投资额超亿元项目24个,创历史最好水平。实际利用内资80亿元,增长25%。组织开展20余次境内外招商,赴深圳推进重点项目招商活动取得丰硕成果,4个签约项目总投

4 资额达140亿元;强化全程代理、联合审批、区级领导包项目等推进措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14家企业增加投资2900万美元。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不利形势下,自营进出口企业加快自我创新发展,实现出口创汇4.75亿美元,增长55%,近千种出口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城乡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整体策划工作基本结束,科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城乡总体规划调编工作进展顺利,临港新城等重点园区规划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大,对九三路、五一路等主要路街进行综合改造,完成44栋建筑立面装饰工程和长江路带状公园建设。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动迁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启动旅顺北路铁路道口下串工程,新建、续建马北路等主干道,滨海大道一期、盐尹路、长盐线全线贯通,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348.5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大连市第二位。铺设供水管线105公里,供水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旅顺南路供水工程投入试运行。旅顺北路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完工,柏岚子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塔河湾、江西、和平66千伏变电所投入运行,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市管理向涉农街道延伸,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关停、关闭43家污染企业,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4.1%,人均公共绿地18.2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科教事业不断进步。全区4所全日制大学在校师生近5万人,交通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省级科技园区。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效益年活动成果显著,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306人。旅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投入使用,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人才总量不断扩大。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万忠墓纪念馆改陈扩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举办第五届文体大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旅顺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团体项目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医疗服务水平又有新提高,疾控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落实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率达100%。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与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社区广播影响力不断扩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残疾人、史志、档案等事业都有新发展。

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发放创业富民贷款497万元,为创业人员减免税费1086.2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2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023个,实现就业68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98%和95%,城市低保每人每年提高到384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提高到2100元,失地失海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扶贫帮困献爱心捐款1990万元,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投资3000万元,新建14所中小学塑胶操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6 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25944名学生减免、补贴费用993万元;新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涧堡学校全面竣工。继续实行大病救助制度,发放补助28万元,出台20项单病种和多发病限价措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覆盖率达99%。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成五一路批发市场药残检测中心和9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新建儿童公园、海山中拥公园、浪琴湾山体公园和白玉山东麓休闲广场,完成8.5万平方米旧小区整治,实施LED夜景工程,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为下岗失业、离退休人员和遗属支付取暖费1188.6万元,为486户低保户减免取暖费59万元,对623户无暖气房全部进行供热改造,提前一年完成改造任务。将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补贴发放范围,发放廉租补贴101万元;通过货币补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方式,解决了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应急住房问题。

(五)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高标准完成文明城市复评检查工作,我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标兵区”,2个社区进入全省和谐文明社区行列。结成147个军民共建对子,为587名军嫂提供就业岗位,480名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臵,我区被评为“辽宁省双拥模范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区人民迅速开展支援灾区、广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53名部队官兵及预防保健人员赶赴灾区

7 抢险救灾,区财力出资800万元用于灾区建设,展示了旅顺军民的精神风貌,成为旅顺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

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委员提案155件,办结率达100%,代表、委员满意率分别达到92.5%和93.5%。圆满完成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行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63个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稳步提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力度,妥善解决蚁力神、东华集团非法集资案,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我区被评为省平安区。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巩固行政效能年成果,积极治理慢作为,实行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全程代理制度,全年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6.5万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成政府信息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向社会公开98项规划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追究制,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公务员考录工作,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圆满完成教育系统工资改革,累计补发工资9300万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电子政务

8 建设,网络政务平台更加完善。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实行财力投资重点项目、政府采购招投标事前预警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率先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起步之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旅顺经济社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旅部队鼎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向省市属单位、驻旅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旅顺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这场危机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传导影响也日益显现,特别是8月份以来,对房地产业、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等相关产业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加剧,并由此带来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在经济领域,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

9 难,订单减少,销售不畅,房地产市场交易下滑,土地、资源、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具有行业牵动力的工业大项目不多,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低,园区的集聚程度不高,平稳较快增长任务艰巨;在社会领域,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压力较大,就业、动迁、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更好解决;在思想领域,部分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要求,甚至对当前经济增长产生畏难情绪。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要更加坚定地看到,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区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一是全面对外开放。时值全球经济的低迷期,也是国际资本的转移期,我们要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寻求新商机,占领经济制高点;二是全面扩大内需。中央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多项扩大内需措施,这正是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的大好时机,只要我们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必能在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大调整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多年来全区人民艰苦努力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倍加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加倍的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旅顺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要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旅顺全面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域城市化为目标,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为主线,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率先把旅顺建设成为大连科学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按照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2亿元,增长15 %;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降低4.5%,化学需氧量削减4%,二氧化硫减排7%;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可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增长16%;出口创汇5.7亿美元,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0元,分别增长18%和16%。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抓好以下七

11 项重点工作。

(一) 千方百计保增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保增长是全区经济工作第一刚性目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统一决策部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全市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全区人民谋福祉。

坚持以扩大投资保增长。将2009年确定为投资促进年,全力推进全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化建设、改善民生六大领域的108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拉动作用,努力在全区形成新的建设热潮。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搭建社会投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各方资金来旅顺投资发展。要继续强化对大项目的管理,切实提高项目质量。

坚持以扩大消费保增长。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和提高消费能力。发挥旅顺的旅游优势、文化优势和交通优势,积极吸引域外投资消费者来旅顺消费。全力扩大旅顺房地产消费市场,支持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企业向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辐射营销网络。开展假日旅游、文化、健身活动,扩大消费空间。鼓励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型消费,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全面提升旅顺消费水平。

坚持以自主创新保增长。要把创新做为旅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经济增长由要素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充分利用旅顺的科学教育优势,发挥企业在自

12 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力争引进一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构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率先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全域谋划科学发展的城市总体构架。按照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在“两区三带”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将全域细化为六大功能区:一是西北部临港新城。以旅顺开发区、双岛湾为主形成西部临海工业新城,以三涧堡、长城工业区为辅形成北部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修造船、海上能源设备、海洋生物工程、机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交通能源设施产业基地。二是旅游服务区。由北部的北海、三涧堡渤海岸线,南部的铁山黄海岸线和中部的老虎尾岸线3个区域组成,以阳光海岸、小黑石国际会议温泉度假中心等大型旅游项目为载体,发展旅游地产,规划东北亚旅游休闲目的地。三是知识经济区。以龙头高新技术园区、中科院旅顺科技创新园、大学城三区为牵动,形成科教信息产业的科技走廊。四是现代农业区。沿土羊高速公路一线,在长城、三涧堡等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五是生态

13 宜居区。以太阳沟、老城区、水师营新城区为核心组团,构建生态宜居新城区,太阳沟地区以恢复历史原貌为主,老城区以改造提升功能为主,水师营新城区以加快建设为主。六是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老铁山、蛇岛、九头山、老虎尾等自然资源,使森林和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六类功能区的建设,逐步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

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轻轨工程,建设由大连通达旅顺的城市交通轨道;新建和改建10条乡村道路,完成滨海大道二期续建工程,升级改造水西线,新建大盐线,启动郭水路铁路道口上跨工程;实施土羊高速公路出口、马北路、郭水路绿化工程,推进旅顺中路和北片农村公交化运营,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完成双岛湾、北海街道22公里主供水管线工程,解决居民和企业用水安全问题;完成老城区5公里旧管网改造。新建铁山和中远66千伏变电所,加快推进220千伏变电所和60万千瓦热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完成旅顺南路污水管网工程和旅顺北路污水处理厂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要以打造集商务服务、公共服务、科研教育、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城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以关东民俗文化村建设为起点,在太阳沟区域规划东北亚文化街区和影视拍摄基地;对老城区商业中心区进行改造,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新城区开发模式,继续加大水师营地区动迁力度,加快城市管网和居民回迁区建设,规划建

14 设蟠龙寺森林公园,启动大学城地下通道工程。注重规划、审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源头控制,强化联合执法,重点解决城区交通、城市广告牌匾、违章建筑等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坚持“多予、不取、放活”的方针,开创城市带动农村、沿海带动全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项目建设为牵动,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积极探索新农村发展模式,加快赵家村、袁家沟村、艾子口村等试点村建设,启动董砣子新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林权制度改革,保持农村繁荣发展、和谐稳定。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工业为支柱、服务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格局。

着力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18%以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资源配臵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以修造船和机车制造为两大核心的临港加工制造业。积极推进中远造船项目建

15 设,完成红线外基础设施配套和居民回迁区建设;力争大机车、东方亿鹏三期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北方机车综合产业园区。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以中科院旅顺科技创新园和龙头高新技术园区为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重点发展软件、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工程、海洋资源开发等产业;全面推进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大对规模工业的扶持力度,纳税超千万元企业争取达到16家。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实现增加值52.3亿元,增长18%。优先发展港航运输和现代物流业,构筑与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旅顺新港扩建工程,完成填海工程,加快游艇码头和旅游岸线建设,新建5个滚装泊位,确保铁路专用线项目按期竣工,争取旅顺新港口岸正式开放;启动新港交通枢纽项目,开通3条国内运输新航线,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力争将旅顺新港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铁路、公路、海运一体化综合物流园区,着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生态旅游年”活动,强化整体旅游宣传推介和专题促销,重点拓展国外客源市场;大力推进高端旅游产品建设,加快推进阳光海岸、小黑石国际会议温泉度假中心等

16 重点项目建设;组建旅游经营联盟,整合现有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商贸业,加快城乡商业中心区和特色街区建设步伐,巩固提高“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启动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加快20万吨市级粮食储备库、东北杂粮集散交易中心及畜禽屠宰、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建设;扶持发展高档特色餐饮业,在旅顺开发区和三涧堡建设大型超市。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重点开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文化地产。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市场中介、会展、咨询培训等服务业。

着力培育都市型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全年发展设施农业4000亩,新建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30个。全面实施绿色蔬菜和大樱桃产业集群工程,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10个樱桃精品采摘园;优化渔业产品结构,新增海珍品底播面积10万亩,扩大水产品深加工规模,争取注册“旅顺海带”地理标志商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休闲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农业实用人才,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快“一村一品”和农产品储藏保鲜工程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积极抢抓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尽快实现思想对接、产业对接和环境对接,搭建对外开放的发展平台,将改革开放的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势,把旅顺建设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前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计划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50%;利用内资96亿元,增长20%。发挥旅顺全面对外开放优势,做好境外招商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重点开展对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全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进行合资合作。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招商能力,建立健全亲商、安商、富商的快速反应和高效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用好国家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确保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各类园区建设。强化旅顺开发区的功能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载体功能,提升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中科院旅顺科技创新园要按照创新资源聚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国际标准的发展定位,继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区域达到“九通一平”;

18 进一步做好园区招商工作,力争再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园区。龙头高新技术园区要不断完善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强化三涧长城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推进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全面启动双岛湾临港产业区建设,与大连港集团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双岛湾综合港区和后方临港工业。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改进对企业的服务方式,建立区街两级政企联络员制度,协助企业做好对市场的预警监测,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控制、化解和处臵,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切实优化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改革动迁办法,建立完善的动迁机制,提高项目建设速度。加强土地储备和整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坚决杜绝违法用地。继续实施大项目属地化管理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强化大项目推进机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稳妥做好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五)推进十项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牢固树立民生为重、惠民优先的理念,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和全区人民的幸福安康水平。

一是推进全民创业工程。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通过提

19 供创业培训、场地扶持、创业富民贷款等有效途径,鼓励扶持个人自主创业。对首次创业并正常纳税经营的失业人员给予创业补贴,对创业带头人及带动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实现创业及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数在新增就业中的比例大幅增加,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4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650户。

二是推进扩大就业工程。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城镇登记实名制就业3000人,充分就业社区达到60%,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以内。做好失地失海农民的转产转业工作,争取2000人实现就业。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000人,巩固完善10个就业培训基地,新建以中远造船为主的3个实训基地。

三是推进社会保障工程。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全区农业人口实现农转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开发扶贫、临时救济、救助超市等配套机制建设,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完善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将城市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到街道办事处,启动三涧堡、长城2所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关心残疾人等社会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四是推进教育提升工程。对三高中进行扩建,在老城区新建1所小学,完成九三小学等4所学校塑胶操场建设,在长城街道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启动中小学校舍抗震检测和加固维修工作,为全区中小学配备学生饮水设备,继续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力度。

五是推进健康促进工程。开展健康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居民

20 健康水平。完善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新建开发区医院,建设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食品放心柜台和食品检验中心,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发布平台。

六是推进文化体育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民健身中心,在每个社区建成1处室内健身场所,新建3个农村综合文化站。举办旅顺之夏、欢乐大年、徒步大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七是推进城市环境改善工程。继续实施LED夜景工程,新建启新休闲广场,在模珠街海岸区域建设全长1.4公里的滨海观光带。对横山街和迎春街等8个地段、1.8万平方米住宅区实施软硬覆盖, 三年内完成对城区7万平方米裸露地面的治理改造。对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实行绿化养护,搞好城乡绿化,全年造林1.5万亩,新增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

八是推进安居温暖工程。加快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货币补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方式,解决10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0万元。对20万平方米旧有透寒房屋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对城区旧住宅楼道安装感应灯,完成黄河路北六巷等4处险墙加固。

九是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环保准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完成污染源

21 普查工作。进一步解决北部地区石灰石矿污染问题,对北大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逐步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全年大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92%以上。全面加强海域管理,减少海洋污染。

十是推进平安稳定工程。围绕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完善社区警务监控平台建设,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装备水平,建成水师营消防指挥中心和龙头、北海消防站。继续推进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和谐旅顺建设

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开展文化拥军、科技拥军和支前拥军,实施创业富民军地联动机制,争创第七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水平,加快社区学院建设。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的新机制,重点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

22 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实施“新农村人才振兴计划”,建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推进农村卫生院所一体化管理。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繁荣广播电视事业,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重视史志事业,推进村志修编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残疾人、档案、妇女儿童等项工作都要有新进展。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提升社区建设层次。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逐步整合疾控中心、海上救助中心等应急救助资源,建立反应迅速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动物防疫、森林防火等工作。

(七)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

23 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提高满意率和落实率。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一站式”审批职能,打造服务“绿色通道”,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切实完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一流服务。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公务员考核与管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加注重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全体公务人员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加快建设廉洁型政府。政府全体公务人员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建设节约型机关,降低行政成本。要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查

24 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旅顺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握机遇,奋力拚搏,为创造旅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2.北车集团齐车公司铁路货车组装基地和研发中心:位于旅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2007年4月开工建设,2008年4月组装厂房竣工并投入使用。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造货车3000辆及大型钢结构件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10亿元人民币。

3.中铁渤海物流园区:一期工程为海铁联运中转区,于2006年8月末开工建设,2008年10月份正式投产。

4.万元GDP综合能耗:即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GDP的比率,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

5.实体经济:用于描述物质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

25 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6.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化学需氧量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7.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8.大机车项目:系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旅顺开发区的新建工业项目,占地约2平方公里,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期3年;5年后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可生产机车1000台、中高速柴油机1000台、城市地铁车辆1000辆。

9.东方亿鹏三期: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研制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国内唯一的制造厂商。三期用地5.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制造压力容器、石化配件、船舶设备3.2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10.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

26

11.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

12.社区学院:是指在地区、社区层次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机构,学生通常来自当地,学校一般获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

27

推荐第3篇:政府工作报告(镇十六届二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29日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镇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1年的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镇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蝶山区委提出的“南工北农中商”发展战略,坚持“一稳两化三品”(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思委米”、无公害蔬菜和农家乐三大特色品牌)工作思路,抢抓机遇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社会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均取得明显成 1

效,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攻坚克难,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我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比2010年(下同)增长13%;社会总产值11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0万元,增长12.5%;实现工业总产值7.81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亿元,增长17%;农业总产值3.16亿元,增长19%;农村经济总收入11.52亿元,增长14%;农村人均纯收入7835元,增长11%。

二、目标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效果明显

(一)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力度发展“三高”农业

1.粮食种植稳定,畜牧业健康发展。全镇水稻、主要大宗作物沙糖桔面积保持稳定,其中水稻由于天气较好,近1000多亩没有受洪水侵袭,增收800吨,沙糖桔挂果率高,挂果面积同比增加100亩,增产150吨。目前,我镇共有60户生猪养殖大户,全镇全年猪的总存栏量为4万多头、年上市肉猪8.76万头;有5个规模化鸡鸭养殖场,全镇总存栏量260万羽、年上市鸡鸭580万羽。

2.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根据市委十届、十一届党代会精神,我镇着力建设集高效开放、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营和现代化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初步完成第一期近2000多亩的农田重新规划、平整、机耕路、排灌渠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招商引入绿欣、百强等合作社进入园区发展蔬菜产业。

3、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我镇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南工北农中商”发展思路,以康明农业发展中心、绿欣农产品合作社、百强大棚蔬菜合作社为龙头,更新名优特新品种,并依托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持帮助农户大胆规模种植,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对农户的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把企业培育成为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年来,我们重点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的特色种养业,努力将夏郢打造成梧州市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和“肉盘子”基地。目前全镇有果蔬种植大户15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

(二)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特色旅游效果彰显

2011年,我镇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务实进取, 攻艰克难,主动做好市、城区重点项目工程如仙人湖生态休闲度假景区、储鑫银矿项目续建以及小雅六堡茶、绿满八桂等多个项目的服务工作。经过区、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旺(村)林(水)线在镇辖区内的19个塔基的征地工作全部完成。旺村电站建设的协调工作、库区征地前期的农作物清点工作基本完成,为下一步征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建党90周年之际,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顺利落成启用。依托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仙人湖度假村及“绿欣”、“百强”等蔬菜基地的带动,我镇已经成为梧州市的一个“红色教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点。

三、狠扎落实,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逐步改变 我镇始终把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建设力度,效果显著。

(一)整合开发低效用地。积极开展旧厂房、旧村庄、低效用地清查工作,2011年共盘活闲置用地200亩,采取土地置换等形式缓解招商用地矛盾。

(二)统筹谋划道路建设。2011年,我镇各村通过申请“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村组道路、水利渠、人饮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共获得上级财政拨付奖补资金200万元,受益人口3万多人,建设道路,实现村组道路硬底化总长19.8公里,桥梁2座。目前,竹坡村的长安桥正在紧张施工中,长安桥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竹坡村农业土地的利用价值。

(三)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11年,投资392.71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工程三合口水库的维修工程、胡来水库、双冲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4800多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在思委片、泗马片、镇安片等14个村全面铺开,三面光水利渠圳达22公里,已完成投资2718万元,其中泗马片570万的项目已通过验收。思委片、保安村等低水片的人饮工程的建成,有效解决20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2011年,我镇就业安置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切实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今年,我镇共兑现各项惠农补贴达300万元,包括种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8

9.66万元,种粮直接补贴资金47.28 万元,良种补贴资金51.51万元,补贴农机具113台,资金15.547 万元,有效地提高我镇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

(二)关注弱势群体。2011年,为解决低保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我镇经核实确定重修的危房800间,目前已有400间重修完成。民政优抚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发放五保、低保、优抚金388.28万元。全镇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716人,优抚对象68人。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我镇参加城乡居民医疗有共4.3万人,参保率达93%。同时,为实现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镇大力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新农保工作已顺利开展。

(四)抓好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一年来,我镇劳动部门共组织6次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00多人,农技部门根据各农时季节,共举办各类型培训班3期,总人数为430人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0多人。

(五)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2011年,镇安村成为市文明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儒岩、凤凰、周睦、竹坡等四个村配备篮球场、舞台、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竣工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健全了各项文化建设制度。

(六)重视文化教育,提升教学素质。我镇在通过自治区教育强镇综合评估验收后,去年持续加大力度支持教育,着力 5

提升教学素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投入了99.5万元进行教学楼、学生厕所、校园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

(七)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目前,已完成22个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和261条自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的调查登记公榜工作,为今后规范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八)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我镇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和食品放心工程,专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并有针对性和季节性地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以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学校、村委会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重点突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夏郢

(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以及自治区“清剿火患”战役的部署,我镇安监办与各单位、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消防安全承诺书,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5次,共出动检查人数130多人次。

(二)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稀土、银矿、稻田采金行为。针对我镇相继出现违法开采稀土、银矿、稻田采金行为,影响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人民群众利益,破坏生态自然环

境、投资环境,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情况,去年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国土、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联合组织5次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违法活动,共出动车辆80多台次,1000多人,对违法开采稀土、银矿、稻田采金行为予以有力打击,目前,已杜绝非法盗采现象。今后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动态巡查,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动,绝不让这一非法行为再有抬头机会,切实保护好国家矿产资源,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三)高度重视维稳工作。我镇把维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线的主管领导积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开展“平安夏郢”创建活动,依托镇综治维稳中心定期召开维稳信访联席会议,加强治安信息员业务培训指导,迅速掌握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及时实施防范措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全镇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189起(其中镇级受理调处54起,村级受理调处135起),调处率100%,调解成功178起,调解成功率达94.2%,成功制止集体上访2起,排查出矛盾纠纷及纠纷隐患4宗。其中:一是解决自来水水质问题。2011年6月,我镇出现自来水水质变差问题,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镇经实地勘察和专家论证,制定解决方案,并迅速开展改造工程,让群众吃上放心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二是对参战退伍军人进行政策上的引导,情况较为稳定。

(四)顺利完成征兵工作。我镇认真贯彻有关征兵的政策规定,以提高兵员质量为核心,以廉洁征兵为重点,以依法征

兵为基础,严格标准,做好宣传工作,共有135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最后有9名应征青年光荣入伍。

六、狠抓不懈,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1年,我镇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计生各项指标任务.全面开展“阳光计生”、“诚信计生”、“爱心计生”工作,年度区间出生人口706人,出生率13.94‰,符合政策生育601人,出生政策符合率85.13℅,自然增长率为5.64‰,三大指标均符合上级要求,并顺利通过自治区年终检查。新建夏郢村和竹坡村两个计生综合示范点,并为38户诚信计生户发放种子、化肥、饲料等价值2000元的帮扶物资。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逐步加强,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深入开展“三力”建设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协同力和创新力。顺利完成镇、村换届选举任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积极参与下,经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与支持夏郢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是

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镇内交通条件仍比较差,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竞争力不强,与周边乡镇相比,仍比较落后;三是产业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小,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四是林权纠纷等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不容忽视,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五是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和作风建设有等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正视以上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注重通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来逐步加以解决。

2012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蝶山区委加强构建“南工北农中商”发展新格局和实现“富强蝶山、宜居蝶山、爱心蝶山”三大战略目标的部署以及以“三年一工程”、“321”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坚持“一稳两化三品”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全力打造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富裕的新夏郢。

二、调结构,保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 年均增长 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 %;财税收入增12 %;农业总产值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动示范园区的建设,引导好广大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高校、农业科研单位沟通,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农产品销售收益,辐射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农业招商,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做好大自然农牧有限公司在我镇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服务工作,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养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二)以产业集聚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优化发展第二产业。牢牢把握环城高速建设机遇,继续盘活闲置地和改造低效率用地,引进低污染、高效率的项目,服务好翔和林化、雄泰页岩砖、西南特钢、储鑫银矿等现有重点企业建设,

做大做强现有重点企业,破解夏郢工业基础薄弱、财税收入少的难题,推动我镇工业走上高质素的快车道。

(三)打造知名农业品牌,进一步推进生态宜居城镇发展。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321”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扎实推进夏郢镇特色农业建设。一是大力推广种植“思委米”,以“思委米”品牌辐射周边村组,鼓励农户引种优质水稻,争取思委米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发展有特色的米经济,逐步形成“思委米”品牌为核心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粮食生产基地。二是依托旧城改造项目,升级镇街,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通过对街道科学规划,同时配以“商贸街”建设,使之成为我镇最具活力的集商务、休闲、居住、餐饮、商贸为一体的区域。

三、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抓好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新农村的建设。2012年,在不断巩固并完善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创建示范点覆盖面,选取合适的自然村作为示范点创建对象。同时,要突出整治农村“脏、乱、差”,建立“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广泛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深入改革开放,创新社会管理

2012年,我镇将继续把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摆在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争取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改善民生中去。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文化宣传部门积极作用,加强爱国思想、精神文明、道德思想的教育。广泛开展义工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活动,推进创建市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工作,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工程。

(二)优先发展文教卫事业。逐步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我镇教学质量。争取建设资金,完善文化广场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卫生医疗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快卫生院的改建工程,做好重大疫情的预防工作,妇女儿童的保障工作。

(三)扎实抓好多项“民心工程”工作。一是做好低保、五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抓好新农保工作,扩大新农保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四是进一步危房改造工作,力争300间指标,抓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五是继续抓好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工作。六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七是继续抓好旺坡、德安、保安、儒岩、镇安等5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加快整村推进步伐,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抓紧建立我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效益最大化,完善村帐镇记制度,健全农村财务监管体系。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着力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市委、市政府的《关 12

于深化农村基层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对农村综合改革作了部署,我们将结合镇情,认真抓好落实。

五、解放思想,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结合实际,听取社会各阶层意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在继续深化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镇村干部管理的新方式,推行激励约束制度,继续完善以竞岗方式任用中层干部的选拔方式,为镇、村干部队伍不断“充电”,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加强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各位代表,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第4篇:县十六届一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1月10日

潼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8日在潼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潼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辛国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潼南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潼南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按照薄熙来书记“发展振兴潼南”的重要指示和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赶超发展,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谱写了潼南发展的新篇章。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致力于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初步统计,2011年全县

GDP达到132亿元,五年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0.3亿元和 8.7 亿元,是2006年的 11.9 倍和 6.3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1亿元,年均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3亿元,年均增长18.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81元,年均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2元,年均增长17.9%。存贷比由24.9%提高到50.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25.4:30.8:43.8变为21.6:40:38.4。

(二)工业园区初具形态。突破工业发展瓶颈,积极培育机械电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南区、北区和田家工业园区“一园三区”工业发展框架。南区基本实现路、水、电、气、讯综合配套,建成近1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市场,龙光电子、扬明电子等陆续落户,西南国际灯具城建成营运,江苏华机、重庆生民钢构等企业竣工投产。推进化工企业向北区精细化工园集中搬迁,民丰化工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年税收近1亿元。贯通田塘路,启动田家工业园区规划。五年累计招商签约项目380个,到位资金80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27%,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35%。

(三)城市建设拉开框架。着力拓展城市空间,结束了

“其实一条街”的历史,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5平方公里。将县城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调整为近期35平方公里,远期50平方公里。新建金佛大桥、莲花大桥,拉开了“一江两岸三大片”的城市框架。打造10里滨江水岸,滨江路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启动建设,滨江公园建成开放。实施“十里长街”风貌整治,完成县城主次干道“白改黑”,建成独具特色的银杏大道、香樟大道、桂花大道,城市品质得以提升。持续实施环保“四大行动”,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率先完成全市集约型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建设,城镇化率由30.6%提高到41%,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山水园林城市和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

(四)绿色菜都渐成规模。集中成片建设蔬菜基地,成为重庆唯一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整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在沿涪江、琼江流域建成万亩级蔬菜基地12个,培育500亩以上大户67户,土地流转率达41%,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个,注册“潼南绿”蔬菜商标,成功申报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引进帝安、秀山美地等蔬菜生产企业近30家,组建专业合作社520个,每年举办春秋两届蔬菜采购会。我县蔬菜直销重庆68家超市,基地菜农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潼南蔬菜成为市民的“菜篮子”和老百姓的“钱袋子”。规模发展七彩山鸡、生猪、蘑菇、笋竹等产业,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亮点。

(五)商贸旅游呈现特色。把商贸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集聚力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力培育新型商业业态,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引进新世纪、汇丰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建成朝天门金海洋分市场,消费市场不断活跃,我县成为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县和“农超对接”示范县。杨闇公陵园和杨尚昆旧居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杨闇公故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实施千年金大佛建国第一次“穿金”,大佛寺核心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和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举办四届陈抟故里菜花节和两届红色故里红高粱节,开发16种旅游产品,我县成为全市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

(六)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实行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并举,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30个贫困村在全市率先整村脱贫。每年整合农业资金2亿多元,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危旧房5300余户,建设巴渝新居4000余户,建成农民新村30个。坚持“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餐桌”经济,6.6万贫困人口两年实现“万元增收”。造就新型农民,培育致富能人,6500余户贫困户学到1项以上技能,7000余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七)“五个潼南”加快建设。坚持把“五个潼南”建设作为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战略,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宜居潼南:拆除城市危旧房、棚户区1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1000套、安臵房32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公租房10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7万平方米。畅通潼南:实施200公里国、省道和骨干道路“白改黑”,新改建农村公路1300余公里,全县“乡通畅”率100%、“村通达”率100%,“1小时潼南”变为“40分钟潼南”。森林潼南:全面推进城市、通道、水系、城周和村镇绿化,完成造林45.3万亩,林林覆盖率达到38%,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全市一等奖,成功创建“一小时经济圈林业示范县”。平安潼南:加强校园安保体系建设,设立交巡警平台8个,公共视频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五五”普法,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破案攻坚、积案销号、隐患排查行动,群众安全感指数由81.9%提高到96.8%。健康潼南:新建塑胶运动场26片、健身步道22条、农民体育健身场地160个,举办全国汽车短道拉力大奖赛、重庆市龙舟赛等重大赛事60余场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面实施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六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87.8%。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社会公共建设,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0%以上用于社会民生,努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3项,授权专利76件,建成院士工作站和西部绿色菜都科技专家大院,成功创建全国科

普示范县。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改造学校危旧房8.7万平方米,实施6.3万学生“饮奶工程”。潼南一中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中学,潼南中学江北校区和人民小学建成招生。县医院启动创建“二甲”医院,中医院江北分院投入使用,建成镇街标准化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村卫生站135个。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举办红色故里红歌会、“我做革命事业接班人”、唱读讲传等活动8000余场次,电影《杨闇公》在潼南首映并在央视播出,川剧《杨闇公》在全市公演。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农村惠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覆盖,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解决了一批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完成5.6万名残疾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77%,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解决32.7万人饮水安全,建成县城滨江堤防二期工程和古溪、塘坝、双江等7处镇堤防工程,全面完成5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20余万户,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转户3万余人,发展微型企业1100余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财经秩序明显规范,行政服务公开透明,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运行。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从“重管县”到“先进县”的转变,精神

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民武装、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工作卓见成效,审计、质监、人防、消防、应急、档案史志、统计、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潼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届老同志、老领导,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潼南建设的朋友们、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纵深推进,“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综合效应持续释放,“五个重庆”、“民生十条”、“缩差共富十二条”等重大改革深入实施,重庆正处于机遇集成、阔步向前的黄金发展时期。

潼南作为后发地区,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果,但从全局和宏观环境的大背景下分析,我们还面临着

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体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业经济基础薄弱,项目策划品质不高、力度不大,招商引资缺乏大产业支撑;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努力克服和解决。

困境谋突破,发展抢先机。我们有市委薄书记的亲自关怀,有市委、市政府“42号”文件的政策引领,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平台支撑,全县上下图变图强的愿望迫切,各行各业奋勇争先的劲头十足,可以说是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把潼南的事情办好,一定能够实现潼南的奋进与振兴!

根据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潼南振兴进步。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六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达

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年均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000元、16000元,年均增长15%、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4:35。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实现各项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打破定势,勇于先行先试,横向比拼,纵向提升,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二是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凝心聚力、求真务实。保持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维护团结和谐大局,不等不靠,拼搏实干。四是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倾听百姓心声,促进公平正义,形成全社会推动发展进步、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用好用足每一分地”,以建设“一园三区”为载

体,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实施万利来、新华化工等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立笔电配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强园区土地和项目管理,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立项、备案程序,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到2016年,工业园区建成区规模达到2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二)夯实城镇基础建设,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围绕“一心、三点、多极”的城镇发展格局和“一江两岸三大片”的城市建设框架,积极推进5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着力增强城镇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建设涪江三桥,建成绕城路,抓好江北新城商圈、滨江商务区、大佛寺景区、双江古镇等重要板块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要件,完成规划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场建设。注重生态文化打造,实施滨江水体工程,建设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和桃花山森林公园,新增一批有人文特色的城市雕塑,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3.6%和47.8%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抓住建设市级中心镇和现代化小城镇的契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小城镇开发和建设。到

2016年,县城人口集聚达到30万,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西部绿色菜都 坚持“大品牌、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以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构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力,建立市场体系、加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种养殖业品种改良和种养殖方式的改革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逐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为“健康重庆”提供食品安全保障。到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粮食产量38万吨,油料产量5万吨。

(四)激活商贸旅游经济,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 立足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三色”旅游主题公园,双江古镇和大佛寺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继续办好菜花节等高品质节会活动,打造渝蓉旅游节点和成渝休闲渡假胜地。依托重庆、成都两大城市的辐射,开发消费新增长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和农家乐,引进永辉、沃尔玛等大型商场和肯德基等知名餐饮连锁店入驻,培育蔬菜、灯饰、建材等一批专业市场。到2016年,旅游接待人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25亿元;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10家以

上,年交易额5-10亿的专业批发市场5个以上。

(五)实施项目经济带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42号”文件精神,积极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加强与毗邻区市县工业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产业互动、资源互利、市场共享,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构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强力支撑。创新以会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承接渝川两地产业转移,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多渠道利用外资。争取到2016年,引进招商项目5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到位资金400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7000万美元。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全面发展社会民生,通过建机制、增投入、调标准,努力缩差共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民生基础建设,增设一批服务设施和机构,满足多层次的民生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优化就业结构,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比例达到

80%,“充分就业村”创建比例达到60%。实施开发式扶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度挖掘闇公精神和三块石精神,打造文艺精品,规划建设城市文化设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推动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上档升级,县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做好人口统筹工作,创建人口计生“国优县”。深入推进“平安潼南”建设,狠抓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切实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积极创建“平安重庆”建设示范区、企业最佳成长地、和谐平安示范县。

今后五年,是潼南转型升级、提速升位的黄金时期。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用我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不懈追求95万潼南人民的幸福安康,铸就潼南赶超发展的新辉煌!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之年,是新一届县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

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必须严格遵照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指导思想和县委的工作部署,创新思路,迎难而上,不遗余力推动潼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和18%。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工业“一园三区”

高举“工业强县”大旗,依托“一园三区”平台,提速发展工业经济。南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启动翠柏路、宏图路建设,启动建设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建设日供气5万方供气站,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北区加快化工企业搬迁进度,推进核心区、物流园区场平工程和骨架道路建设。启动田家工业园区建设,开建金属表面处理污水处理场,规划田家工业园区至南区快速通道。工业园区全年力争引进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一批重大项目。发挥全市笔电配套产业基地品牌效应,力争引进电子企业30家以上。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二)完善城市形态和功能

牢固树立生态意识、特色意识和精品意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全县城乡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编制高品质滨江空间设计规划,启动大佛坝片区、新城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设计。推进滨江水体、滨江路二期和规划展览馆工程,启动县城至上和镇滨江通道建设。实施柏树坪等片区“城中村”改造,新建开善寺、洗菜溪等城市公园,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8%和42.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8.6平方米。提升城市品位,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对城区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和背街小巷“脏乱差”进行集中整治,全年垃圾无害化处臵率达到9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8天,县城饮用水源主要指标达标率100%,镇集中饮用水源主要指标达标率90%。

同时,依托沿路、沿江、沿边地域特性和产业布局,各镇积极发展工业经济、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边贸经济,构筑对镇域发展的产业支撑,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强化城镇规划引导、功能配套和环境整治,加快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启动双江、塘坝、柏梓等7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三)提升商贸旅游发展水平

高度重视商贸服务业发展,启动江北新城商圈、火车站物流园、滨江商务区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引进1-2家亿元级商贸流通企业。统筹城乡商贸发展,支持各镇建设商业中心,“农商通”信息工程实现村级全覆盖。全年新增限

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0个以上,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

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潼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启动双江古镇整体打造与开发建设。加快大佛寺景区建设,启动南禅寺复建工程,完成潼南金大佛“第五次”穿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开拓思路办好第五届菜花节。加强对旅游企业培育、指导和监管工作,发展星级酒店,培育特色农家乐。全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亿元。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产业体系和科技保障。实施“太安—柏梓”蔬菜产业带建设,新建高标准基地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引进一批亿元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帝安、健能等蔬菜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办好春秋两季蔬菜采购会,建成冷链配送中心,拓展15个市外直销点。建设菜博园和蔬菜科技大观园,创建部级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完成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0个,创建有机蔬菜品牌5个。依托温氏、翰霏等畜牧龙头企业,打造全市种养结合先行区。

以经济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完成剩余3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依托高速路产业带、涪江北岸绿化带、人工运河景观带,实施森林工程16.2万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抓好粮油科技高产示范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以上。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一池三改”2000户,创建农村能源综合示范村。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

(五)完善交通水利设施

着力打造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逐步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流畅的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协调争取,将南充-潼南-泸州高速公路、北碚-潼南-安岳高速公路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开工建设鹭鸶溪大桥、崇龛大桥,启动绕城路建设,实施省道307线二郎至古溪段、柏梓至文明段路面改造。启动自然村通达、通畅项目规划,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2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0%以上。

把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启动大石桥中型水库建设,完成13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平滩河卧佛场镇段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吉星寺、老鸦山、大村沟小型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推进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六)推进开放发展和改革创新

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组团参加渝洽会、广交会等经贸活动,举办县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启动建设区域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全年

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5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2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

深入对接落实“42号”文件,积极向市级部门以至国家部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争取支持,加强与国有集团、重点企业的合作。编制川渝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基础设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农业经济、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市里布局实施。

增强财政调控经济的杠杆职能,统筹财政、国土、融资平台等政府性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建立健全偿债责任及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打造生态金融,进一步健全银企、银政及银政企合作机制。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工投公司等融资平台,融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同时,认真落实市里的改革举措。积极推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常态化;全面开展微型企业后续帮扶工作,新建微型企业创业园,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做好农村“三权”抵押工作,建立一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七)促进公共事业全面发展

发挥科技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开展“科技入园入企”帮扶行动,启动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改善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学校危旧房1.3万平方米,加快新城小学建设,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

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影院和公共体育场建设,完成文化馆、图书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达标升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县医院“二甲”创建和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完成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政府综合应急能力。强化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坚持少生优生不动摇,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公共资源交易,规范综合交易秩序。坚持兵役制度,落实安臵优抚政策。加强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党史县志编纂。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宗教等工作。

(八)着力改善社会民生

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5%以上用于民生。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引导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五大类社会保险新增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参保分别新增2.9万、1.1万人以上。做好城乡低保对象核查清理工作,按照政策落实农村五保老人、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待遇。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25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名。加快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新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农村敬老院。健全安全

生产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信访工作,推进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化,建立健全信访积案终结机制。构建社区和街区无缝衔接一体化防控体系,推进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7%以上。

在着力推进以上民生工作的同时,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全面实施初中和学前教育学生饮奶工程。二是红层找水打井3000口,解决1.5万人饮水困难。三是修建廉租住房6万平方米,建设巴渝新居12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000户,建设农民新村10个。四是新增公交线路1条,新改建公交站台20个;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5条,建成招呼站20个。五是完成20个镇农贸市场规范化改造,启动3个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发放1万个科学储粮彩钢仓。六是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广场3个、健身登山步道2条。七是在主城建立蔬菜直销店80个。八是新建和改造贫困地区村道路300公里,新建山坪塘200口,扶贫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350户。九是城区新改建达标公厕10座、新增停车位1000个。十是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0件以上。

民生无小事,关键在落实。我们一定真心实意地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需求当成使命,把老百姓的福祉作为追求!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本届政府将坚

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以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以勤政廉政体现责任,着力提高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能力。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问政、问需和问计,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问题、化解矛盾上,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入开展“干部下访”、“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形成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疾苦,认真落实惠民富民的政策,积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界合理建议。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听证、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六五”普法,大力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坚持勤学善思,把学习和思考转化为领导干部的行为习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变化新形势,增强发展新本领。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

21

效能监督,推进办事程序公开,实行开放办公和限时办结。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和推诿扯皮行为,努力建设高效政府。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从建立制度、完善机制、重点环节着手,切实抓好反腐倡廉,树立政府廉洁形象。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查各类失职渎职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实行重大项目行政审批、资金运作、施工操作相互隔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绝不让腐败行为干扰发展大局。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远,美好目标催人奋进,这是历史的重托、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期盼,容不得有丝毫懈怠。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95万潼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潼南而努力奋斗!

22

推荐第5篇:十六届三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审议的文件

十六届三中全会10月11日召开 将审议修宪建议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和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今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稿,决定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这两份文件提请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确保这一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会议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行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会议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开幕 会议为期4天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王敬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1日开始在这里举行。

在为期4天的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两个文件。

此间分析家认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作出的最新努力。

25年前,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10年前,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带来了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框架”发育程度较低,仍不健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们预期,十六届三中全会将要发出突破体制性障碍的号令,这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这次会议是根据今年8月11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那次会议认为,中国现行宪法总体上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也是必要的。但会议并未透露中共中央对宪法修改提出的具体建议。

社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讯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的社论,全文如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闭幕了。

这次全会,是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满怀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推

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巩固了奋发向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切向世人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将始终不渝地走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拥护和信赖。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同时也应看到,我国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是深化改革的总方向和依据。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新的伟大实践,也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宏伟的系统工程。《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五个坚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以往改革的成功经验,对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和原则,《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各级党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改革开放潮流滚滚向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鼓舞人心。历史机遇是一副光荣的重担,严峻挑战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也是对全党新的重大历史性考验。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自觉肩负起自己的崇高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闭幕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王敬中)为期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4日在此间闭幕。根据会议发表的公报,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就《建议(讨论稿)》和《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88人,候补中央委员15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吴邦国、温家宝分别就《建议(讨论稿)》和《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既保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巩固了奋发向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全会认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会认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继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全会认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全会认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和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全会认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是对全党新的重大考验。全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进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全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全会指出,修改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强调,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6篇: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大问题的决定》。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有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华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推荐第7篇:十六届四中全会

敬爱的党组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了,我认真学习了会议的精神,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议题重大、关系重大。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向全会作了报告,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总结党执政成功的经验,深入分析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贡献是新时期加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纲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次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议题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这次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通过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的决定,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为党和国家、为人民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决定胡锦涛同志任中央军委主席。为了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长治久安、承前启后,江泽民同志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并从中央委员会退下来,为我们党高层领导新老交替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忠心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忠心崇敬江泽民同志作出的杰出贡献,忠心拥护胡锦涛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我,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同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

推荐第8篇:十六届六中全会读后感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因其得民心、顺民意、合国情,是党求,会给中国百姓带来实惠和福音,受到

了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由于《决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且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由中央全会作出的。因此,被理论界称之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同样,也开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境界。

我认为,正确理解这种新境界,对于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新目标、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理念、开拓了新思路、强化了新举措、创新了新理论。

其一,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新目标。这些新手目标包括: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共同富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其二,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了新方向。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200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这一新的历史性成就,是全党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丰硕成果。但是,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正如理论界普遍共认的那样,目前,我国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着“矛盾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而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发展陷阱的失败教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致力于破解和谐社会系列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强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谋求文明、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必将促进全面小康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其三,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理念。“和谐社会”理念,发端于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的“社会更加和谐”等间接表述,在2004年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被首次完整提出,目前,“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是一个主要议题,社会问题作为主要议题提交中国执政党中央全会专门讨论,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和谐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表现在,告别“GDP崇拜”:单纯的经济增速并非真正发展;遏制工业消耗信马由缰:节能、环保成调控“阀门”;“拐点”效应日趋明显:新农村建设注重“实惠”;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网络全力铺就;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幸福”与“和谐”更加量化。因此,被理论届誉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其四,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拓了新思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议题的变化,在记录下中国新时期重要发展节点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共治国思路之变。2004年四中全会上,中共首次把增强执政能力作为主要议题,提出中共全党必须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媒体评论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亲民”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赢得了来自海内外广泛称颂。2005年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在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同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的变化,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这次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定的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阶段性目标和主要任务,勾画出了和谐社会走向,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大现实课题,随着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和破解,必将促进全面小康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其五,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化了新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六个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

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完善“六个制度”即: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做好“九项工作”即: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这些新举措,对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六,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了新理论。发展的理论指导着发展的实践,发展的实践又丰富着发展的理论,从理论意义上说,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中央全会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的概括,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理念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从认识和理论层面推进到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由此全面展开。

总之,中共六中全会无论从实践意义、还是从理论意义上所开辟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境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重要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里程碑意义。

推荐第9篇:十六届六中全会读后感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因其得民心、顺民意、合国情,是党求,会给中国百姓带来实惠和福音,受到了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由于《决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且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由中央全会作出的。因此,被理论界称之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同样,也开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境界。

我认为,正确理解这种新境界,对于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新目标、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理念、开拓了新思路、强化了新举措、创新了新理论。

其一,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新目标。这些新手目标包括: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共同富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其二,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了新方向。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200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这一新的历史性成就,是全党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丰硕成果。但是,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正如理论界普遍共认的那样,目前,我国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着“矛盾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而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发展陷阱的失败教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致力于破解和谐社会系列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强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谋求文明、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必将促进全面小康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其三,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理念。“和谐社会”理念,发端于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的“社会更加和谐”等间接表述,在2004年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被首次完整提出,目前,“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是一个主要议题,社会问题作为主要议题提交中国执政党中央全会专门讨论,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和谐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表现在,告别“GDP崇拜”:单纯的经济增速并非真正发展 ;遏制工业消耗信马由缰:节能、环保成调控“阀门” ;“拐点”效应日趋明显:新农村建设注重“实惠”;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网络全力铺就;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幸福”与“和谐”更加量化。因此,被理论届誉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其四,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拓了新思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议题的变化,在记录下中国新时期重要发展节点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治国思路之变。2004年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首次把增强执政能力作为主要议题,提出中国共产党全党必须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媒体评论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亲民”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赢得了来自海内外广泛称颂。2005年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在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同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的变化,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这次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定的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阶段性目标和主要任务,勾画出了和谐社会走向,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随着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和破解,必将促进全面小康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其五,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化了新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六个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完善“六个制度”即: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做好“九项工作”即: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这些新举措,对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六,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了新理论。发展的理论指导着发展的实践,发展的实践又丰富着发展的理论,从理论意义上说,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中央全会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的概括,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理念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从认识和理论层面推进到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由此全面展开。

总之,中国共产党六中全会无论从实践意义、还是从理论意义上所开辟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境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重要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里程碑意义。

推荐第10篇:十六届三中全会复习资料

公务员考试:十六届三中全会复习资料

一、从总体上把握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十六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中,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的最新努力。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

二、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基本内容:

1.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是对全党新的重大历史性考验。

要联系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理解这个问题。这些有利条件包括: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改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广泛利益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改革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

2.“五个统筹”: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全会还依据“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注意以多选题的方式考查“五个统筹”的具体内容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3.“五个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五个坚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以往改革的成功经验,对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注意以多选题的方式考查“五个坚持”的具体内容。

4.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全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关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一个全新的提法,要注意可能作为选择题进行考查。

5.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要注意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等。

6.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双层经营体制”应该引起注意,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和“经营体制”。

7.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注意以多选题的方式考查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撑、基础和保障。

三、把握《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基本原则:

修改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

第11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六至二○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

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二是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四是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五是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为重要的分配原则,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请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谈谈什么是自主创新?(提问)

什么是自主创新?简单地讲,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

一是属于自己的;

二是创造出来的;

三是新的东西。

怎么样才能算属于自己,只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根据什么创造,根据市场需求;为什么能获取利益,因为是新的,是别人没有的,同时又是市场需要的,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第12篇: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二次会议文件(8)

关于广宁县201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 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

整改情况的报告

——2017年12月1日在广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广宁县审计局局长

冯达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7年7月8日 ,县审计局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广宁县201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对审计查出问题加强督促整改。截至2017年9月5日,通过整改已上缴国库资金4765.35万元,已归还原渠道(下拨有关单位)资金39193.60万元,已调账处理资金623.50万元。有关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完善了规章制度,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整

改情况的报告如下, 请予审议。

一、财政部门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一)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关于非税收入7345.29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的问题:截至2017年6月30日,县财政局已上缴资产处置4765.35万元(未及时上缴原因:2016年市要求我县控制非税收入比例,未能全额上缴),对于未上缴部分,县财政局承诺将进一步规范预算内资金的核算管理,将应作为预算收入的非税收入逐步地缴入国库。

(二)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

1.关于将已支出的6678.37万元放在“预拨经费”科目核算,未能如实反映支出的问题:由于受经济下行、行政性收费部分项目取消、政策性减税等因素影响,2016年县本级财政预算收入低下,形成收支不平衡,县财政局承诺待明年财政预算收入增加后,逐步将该笔支出费用调整到支出科目处。

2.关于预算资金62186.79万元未足额划拨的问题:截至2017年6月,县财政局已划拨39137.66万元到相关单位,尚有23049.13万元未拨付。对于未拨付的款项,县财政局承诺今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到相关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3.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协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目前,县财政局负责统计就业保障金收入方面数据,有关单位未形成联动协作。

二、县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整改情况

本次审计的4个单位(县食药监局、县社保局、县残联、县妇联)重视整改工作,对审计查出的大部分问题已按要求整改,部分单位因一些客观原因未能如期整改到位,也研究制定了分步实施的整改方案。截至2017年9月5日,上述单位通过整改,调整会计账目623.50万元。

(一)部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收支反映不实的问题

(1)关于县妇联收到财政拨款2万元和县委办赞助经费3.8万元活动经费入账科目错误的问题:县妇联对入账错误导致收支反映不实的两笔资金已及时纠正,并作了调账处理。

(2)关于县残联收到省级专项经费40.26万元列入往来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开支的问题:县残联已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规定,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并已作了调账处理。

2.零余额账户违规划拨资金

关于县残联从零余额账户违规划拨资金86.78万元到单位基本户的问题:县残联承诺今后除了职工福利费、社保费、人员工资划到基本账支出外,其他资金严格按规定在零余额账户支出。

3.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关于我县70个行政事业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77.82万元的问题: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县残联现正积极地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逐步形成协调联动,同时承诺今后将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请示县政府,把行政事业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与单位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残疾人事业项)分数挂钩。

(二)部门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

(1)关于县食药监局无依据发放津补贴0.29万元的问题:县食药监局承诺在2017年起严格执行《关于严明纪律做好我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肇纪发〔2008〕12号)的要求,不乱发津补贴。

(2)关于县社保局车辆维修费3.88万元开支相关手续不完善问题:县社保局于2017年3月9日制定了《广宁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财务管理制度》(宁社保〔2017〕9号),规范了今后该局公务车辆修理和维护要严格执行的相应流程和审批手续。

(3)关于县社保局(涉及金额2.13万元)、县药监局(涉及金额2.6万元)大额现金支出的问题:县社保局于2017年3月制定了相关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1000元为转账起点,无特殊情况超过1000元金额支出一律转账。县食药监局承诺今后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超过1000元以上开支实行支票或银行转账。

(4)关于县妇联助学捐款和公用经费混合使用、少列财政返还助学捐款2.88万、账款不符金额1.71万元的问题:县妇联已将助学捐款和公用经费分开核算和使用,及时纠正少列财政返还助学捐款,调整了相关会计科目,确保了账款相符。

(5)关于县残联购慰问品、办公耗材4.41万元无清单问题:县残联承诺今后严格把关财务开支,明确要求具备完善、规范的报销单据才予以报销。

(6)关于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程款12.19万元未取得发票的问题:县残联已追回上述工程款发票。

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不规范

(1)关于县妇联没有设固定资产账的问题:县妇联已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资产的登记设账、核算、管理等工作。

(2)关于县残联购买办公设备0.21万元没办理政府采购的问题:县残联承诺今后涉及有关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上的开支,严格走政府采购流程。

(3)关于投资572.85万元的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未及时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县残联已及时补记固定资产入账。

(4)关于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健身康复器材管理不善的问题:县残联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各镇残疾人专职委员负责管理好示范点健身康复器材,落实责任。

3.助学捐款管理制度不健全

(1)关于县妇联没有制定助学捐款管理制度的问题:县妇联于2017年6月22日制定和实施《社会捐款管理使用制度》,规范社会捐赠款管理和使用。

(2)关于县妇联没有按规定每年向社会公开助学捐款收支情况的问题:县妇联承诺今后每年向社会公开捐赠款管理和使用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整改情况

(一)降成本行动计划落实方面

1.关于部分推动降成本的政策措施未及时落地的问题:县人社局通过召开各培训机构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培训机构认真做好技能晋升培训补贴申请资料整理工作,加快资料提交速度,促使财政部门有计划地安排落实资金。

2.关于财政补贴未充分释放的问题:县人社局积极与市财政局联系,经市政府同意批复,我县申请的企业稳岗补贴资金55.94万元于2017年4月11日已划拨到县社保基金局,发放工作由社保基金局划拨到相关企业银行账号。

(二)去库存行动计划落实方面

1.关于未按时完成年度非商品住宅去库存任务:由于去库存为年度任务,2016年度已结束,未完成的任务无法放在2017年度中整改,县住建局承诺今后研究制定措施加大力度逐步化解2017年度的非商品房库存。

2.关于非商品住房库存增加、消化周期偏长、去库存压力大的问题:县住建局出台了相关措施应对库存问题,一是允许开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按照法定程序变更规划设计方案,调整户型。二是在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保障建筑外立面效果的条件下,可允许开发商按程序申请优化外立面设计和调整户型。

(三)去产能行动计划落实方面

关于1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任务未按期完成的问题:根据县财政局提供的《广东省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标准的认定意见》(粤国资函〔2016〕1206号)文件反映,目前该企业已由省托管中心托管,具体事项由省托管中心具体指导。省托管中心受理托管的“僵尸企业”,认定为实现市场出清。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整改的意见

从反馈的审计整改情况看,《报告》反映的大部分问题得到了纠正,还有一些问题未整改到位,有的问题整改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统筹解决难度大,有的问题情况较为复杂,特别是涉及社会经济层面的(去库存方面),需要逐步梳理解决。整改实际也是推进制度逐步健全、体制逐步完善、改革逐步深化的一个过程,各单位把审计整改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落实,严格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到整改认识、整改责任、整改措施 “三个到位”。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起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落实审计整改,研究制定审计整改方案,注重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实行标本兼治。

加强整改督促检查的同时,将审计整改纳入督办事项,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应及时督促整改,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到位的,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进一步促进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第13篇:十六届六中全会读后感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因其得民心、顺民意、合国情,是党求,会给中国百姓带来实惠和福音,受到了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由于《决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且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由中央全会作出的。因此,被理论界称之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同样,也开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境界。我认为,正确理解这种新境界,对于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新目标、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理念、开拓了新思路、强化了新举措、创新了新理论。其一,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新目标。这些新手目标包括: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共同富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其二,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了新方向。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200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这一新的历史性成就,是全党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丰硕成果。但是,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正如理论界普遍共认的那样,目前,我国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着“矛盾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而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发展陷阱的失败教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致力于破解和谐社会系列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强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谋求文明、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必将促进全面小康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其三,这种新境界,新就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理念。“和谐社会”理念,发端于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的“社会更加和谐”等间接表述,在2004年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被首次完整提出,目前,“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是一个主要议题,社会问题作为主要议题提交中国执政党中央全会专门讨论,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和谐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表现在,告别“GDP崇拜”:单纯的经济增速并非真正发展;遏制工业消耗信马由缰:节能、环保成调控“阀门”;“拐点”效应日趋明显:新农村建设注重“实惠”;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网络全力铺就;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幸福”与“和谐”更加量化。因此,被理论届誉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14篇:十六届六中和谐社会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东方网10月11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的公报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全会公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公报还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吴邦国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到二〇二〇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5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吴邦国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到二〇二〇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人民日报》 ( 2006-10-12 第01版 ) 十六届六中全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快讯:为期4天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华社快讯:十六届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七大定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快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 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孙承斌)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8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会议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

中共全党的普遍共识是,当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今年9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六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专家认为,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这份《决定》稿,将作为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据了解,这次全会前,《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中共十六大代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六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吸收和反映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制定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件,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会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干部真抓实干,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京召开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召开 研究构建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

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党全国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势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实践上有了新的进展。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增大等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党全国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调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会议提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认识和工作重点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有效性,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讲全局、谋长远,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确保“十一五”时期发展的良好开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人民日报》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讯 《人民日报》10月12日社论: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实践再次有力地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5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吴邦国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15篇: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共2篇)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三大挑战考验下的必然选择

2004年7月,上海骄阳似火,暑气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这里考察工作。他在讲话中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2003年2月召开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战略任务”,到“重点”、到“重中之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在不断深化。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认为,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们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党建专家认为,尽管55年的执政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仍然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说。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能不能牢固树立、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如何有效遏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国情、世情、党情,问题、矛盾、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正非常现实、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有关部门最近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引起许多人的深思: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

“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及时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试,更好地面对挑战,正是一个政党成熟的表现,是她走向政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从七届二中全会到十六届四中全会:55年执政经验升华正当其时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已有55年,但她在执政方面的实践和关于执政规律的思考则远不止这55年的历史。”随着中央党校教授蔡长水的描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执政历史仿佛重现眼前---- 从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政府框架,到延安时期的“三三制”、一些革命根据地开展的选举活动„„早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中国共产党已在一些地区建立政权,开始执政的初步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尤其是十年“*”从反面告诉我们:违反执政规律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事业必然遭受严重挫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断认识、把握执政规律的伟大探索,纵贯55年的历史时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自身和他党的成败得失,让党深刻体悟到: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执政,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归根结底是为了谁?服务于谁?一切执政的活动,以谁为基点?以谁为归属?作为执政党,执政的本质是什么?”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答案是唯一的,为了人民。因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专家们指出,如此系统地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表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六大把‘增强执政能力’写进党章,今年7月、9月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非常高的地位„„这个发展过程说明,党执政实践的发展和执政理论的创新,已经到了需要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的时候。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加强执政能力问题,可谓正当其时。”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说。

从七届二中全会全面思考执政问题,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具体部署,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回顾党的执政历史认为,从主观上讲,我们党执政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有必要系统总结执政经验,为党确保长期执政提供理论指导。“从客观上看,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另一方面,党在执政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在这种背景下,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执政经验的总结将会更加全面、更加成熟、更加深刻。”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必将推动党的建设新飞跃

经受特大井喷事故考验9个月后,重庆开县又迎来2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一夜之间,全县55个乡镇全部受灾,8.7万人被洪水围困。县委书记蒋又一回首这两大突发事件,感触颇深:情况瞬息万变,局面错综复杂,事情千头万绪,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又是一个具体的要求,体现在每一项实际工作中。黄苇町认为,一个企业,一个机关,也有提高判断形势、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问题。“即使一位普遍党员,也需要在现实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大多数党员表现平常,甚至许多方面还不如普通百姓,也很难让群众相信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

“国家政权中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主要由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来行使。这就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必然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虞云耀说,“但党的执政能力并不是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

多位长期研究党建问题的专家都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涵十分丰富。从它的主体上讲,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还涉及党的整体;从它的内容来讲,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

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专家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有关执政的7个基本范畴,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它们相互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决定执政性质的执政理念。“可以预期,四中全会必将对执政能力建设从理论层面作出更深刻、全面的阐述。这一切,无疑将对党的自身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们注意到,中央领导多次突出强调,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表明,执政能力建设虽然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紧密相关,但又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的作用。 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围绕增强执政能力建设来展开。中组部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庭大把这一关系概括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上来。叶笃初教授则认为,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和境界上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是富有胆识、充满睿智的政治抉择。“历史将会证明,这次全会是党的建设史上别开生面的一次重要会议。”

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关头,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它昭告世人:始终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跳出“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执政周期率,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向历史交出合格的答卷。 [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综合篇

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综合篇

[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共2篇)] 戴志忠

2004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深远。我们一定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我们江门的情况来看,也同样如此。改革开放给我们侨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日的侨乡已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我们仍处于次发达状态。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领导班子之间的竞争,江门要加快发展,有赖于江门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

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

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王治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深远。在这里,我就学习和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的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

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税务机关要把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到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中去,贯彻到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去。就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更好地推进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更好地贯彻实施好新时期税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在日常税收工作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就要提高依法治税、加强管理、做好各方面税收工作的能力,提高为国聚财、为民执法的能力,提高加强队伍建设的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我们要根据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要求,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局依靠广大干部职

下页篇二: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55年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通篇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改革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论的思路和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来人心不稳,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行业发展路子比较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一、在解放思想中争先进位

[十六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共2篇)] 今年以来,全处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响应“两个率先”,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强处富员”,虽然说几年中,我们茶南经济上由弱变强,人员素质由低变高,但与周围兄弟单位相比是进位,还是退位,正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解放思想,争先进位,就是不允许自我束缚,不思进取,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同志自满懈怠,认为思想解放差不多了;一些同志畏惧不前,不思进取,在强处富员的思想意识上如此,在单位建设上也有所反映。一些同志想问题,办事情还习惯于计划经济那一套,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小富则安,小进则满;一些同志还在惟书,惟上,自我束缚,求实创新勇气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思想解放不够有关。这样的精神状态,显然形不成争先进位的工作状态。

解放思想,奋勇争先,要敢为人先。要有强烈的争先意识,进位,首先要敢于超常规发展,树立增量存量,职工人均收入等达到一定程度,树立进位的信心和勇气。人家能办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办到。要做思想解放的先锋,认清日趋激烈竞争的态势,以争先进位的新要求,树立“先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拼命奋斗,不进位不罢休,真正做到“拼搏每一天超越每一天”。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一种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求真

务实也是一种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提倡和具备的政治品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并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念,包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的政绩观,以及“四惟”选人才的人才观等等,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不断冲破束缚改革和发展的陈旧观念,不断冲破束缚我们手脚的各种框框和体制障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强处富员”,实现“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在“驾驭全局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落实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协调能力”上,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行业管理,队伍素质上的不适应,带领全处干部职工在艰苦创业中致富,带头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真正做到权为职工所用,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不做损害单位形象和利益的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为全处的经济发展带好头。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善于破解发展难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在单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物质文明生活水平;其二,不断提高广大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必须做到,当前工作任务与转制工作有机结合,眼前发展与转制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主业生产与重点工作同步协调,解决好实际工作中的矛盾,保持全处人员团结和稳定;其三,要看实际成效和群众评价。政绩的优劣多少,职工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倾听职工群众呼声,

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观点看待政绩,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政绩,才能激励我们的干部职工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也才能自觉处理好自主发展和借力发展的关系,在自主发展中开辟新的渠道,在自主发展中增加自我发展的力量。

第16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内容

【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认真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的若干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完善政府扩大就业的目标考核制度,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2.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扶持体系。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等优惠政策,并适当延长政策实施期限。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小额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规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创业促进就业。

3.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力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实现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待遇。

4.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进城务工农民等,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5.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行动计划,实现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矛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发挥企业调解委员会和区域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以调解为主导,调解、仲裁和诉讼相结合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6.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形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大病统筹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多层次、保障功能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7.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覆盖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标准。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年金。按照低水平、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逐步建立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原则,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8.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制度,适当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特殊困难群众的补助水平。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财政补差标准。加强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将城乡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城乡福利院、光荣院的建设,改善老年人和孤儿、残疾儿童的生活条件。

9.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各种慈善捐助活动,有计划建设慈善医院、慈善学校、老年公寓等服务实体。完善和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慈善捐助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三、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

贫困地区倾斜,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的要求,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1.着力巩固和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积极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建立健全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和特设教师岗位制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1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推动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3.努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合理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实验教育示范中心及学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自主创新,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确保高校经费正常增长的基础上,增加省、市属高校生均经费。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引导民办高校依法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健康发展。

四、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1.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抓紧制定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尽快启动节约和替代能源、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绿色采购、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启动高耗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逐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2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分区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各级政府环保实绩考核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环境质量一票否决制。

23.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治理荒山荒坡、旱涝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村庄规划,整理“空心村”,退宅还田。大力整治工矿、交通建设废弃地,宜建则建,宜耕则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五、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

2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认真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津贴补贴发放,逐步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合理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比例。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对垄断行业价格和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运用税收等多种手段,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5.完善和落实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建立资助高中、中职贫困学生制度,健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

公办中小学为主,实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镇子女一样就近入学,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切实加强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比例。推行“阳光高招”、“阳光中招”,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

26.逐步解决城镇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大力发展适应广大居民支付能力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建设;运用多种手段,合理调控商品房价格。努力使城市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基本住房,困难家庭能够有房住。

27.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公共财政建设方向,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将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28.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广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

30.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民声通道”的作用,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31.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严打方针,建立健全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减少社会对抗,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

33.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打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思想基础,健全保障公正执法的制度,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提升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完善执行工作机制,探索执行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执结率。加大政法保障力度,政法机关所需正常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严禁给政法部门下达罚款、创收指标,严禁将政法经费与政法机关执收执罚收入挂钩。

八、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38.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廉政教育,努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纪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

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紧紧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以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形成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法纪监督与舆论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决策和执行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39.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下大力气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社会动态,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逐步建立群众对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的监督机制。

第17篇: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

陆昊强调:以纪念建团90周年为契机,系统总结和梳理共青团事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认真思考和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前进方向,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加倍努力,以优良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国青年网1月11日讯 (记者张婷)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在专题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指示和王兆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了2011年全团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狠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会议强调,今年全团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在组织青年方面,坚持狠抓基层不动摇,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提升基层工作活力。一是加强层级化组织载体建设,在巩固县级团组织的同时着力推进乡镇街道一级团组织建设。努力为各乡镇、街道团组织提供每年2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乡镇、街道团的工作内容梳理形成工作菜单供基层选择和推广;加强乡镇、街道各类兼职团干部队伍建设。二是积极推进非层级化组织载体建设,进一步减少团建空白点。继续巩固流动青年驻外团组织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增强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活力;大力加强青年自组织、青年兴趣组织、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兴领域团建工作,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三是继续大力支持基层。团中央继续以每个县不低于3万元的标准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团委。选派第二批2000多名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再用两年时间开展第二轮选派地市级以上团的领导干部到县级团委驻点工作,今年派出700人。继续安排青年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县级团委工作。组织高校专业资源特别是涉农科技资源,支持乡镇一级团组织开展工作。四是继续加强中学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和建设。推动《关于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定期培训中学团干部;将各地“点”上经验向“面”上推广。深化“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加强少先队学科建设,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在引导青年方面,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努力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建好用好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深入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在基层不断深化。二是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深化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代代传”活动。重点开展“劳动·创造·奋斗”青少年励志教育活动,激励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立足本职,积极进取。三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深入开展青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宣传各类特别是青少年身边的先进典

型。积极探索引导青少年爱人民、爱中华民族、形成基本道德品格、增强法制意识的有效路径和载体。四是积极运用新媒体和文化艺术载体开展引导工作。办好中国未成年人专属网站“未来网”、中国青年网,运用微博、联合青少年大量聚集的社会网站开展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推动基层团组织运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建设直接面向本地、本单位青年的小型化、分散化、社区化新媒体工作平台。深入总结推广全团运用新媒体、文化产品创新引导工作的成果和做法经验。

第18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意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前提。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现在,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了一项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在前列。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难以乐观、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共教育卫生经费不足、各种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庆芳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现象,需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予以注意。”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则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还是在党、在各级领导班子。”

重点:百姓“五件事”最为紧迫

专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百姓身边事做起,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做好五件事:

扩大就业

目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能否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快社会保障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但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依旧艰巨:大多数农村人口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理顺收入分配

专家指出,分析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直接原因都与社会贫富差距有关,而社会贫富差距又在于分配体制不合理。所以,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上着手加以解决。

发展社会事业

当前不少地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薄弱。只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和权利,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9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第19篇:关于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改革进程中最鲜艳的旗帜。这两者的相继提出,并且联系紧密,以致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把它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宣言,是指导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的最强音。应该这样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为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以往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受到了全党和整个社会的普遍欢迎,因为这是执政党从现实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而提出的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一个是路径和方法,一个是目标和方向;一个是方法论,一个是价值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线。中央是在我国对内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外勇敢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四个多样化大背景下,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的伟大任务,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政治文明的建设,社会的进步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结合在专题班的学习和讨论谈一点关于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会。

一、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认识

1、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26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生活总体有了极大的改善。政治文明建设也有了很大进步,各项重要的法律、规章正在全面建立、健全之中;民主政治的建设正在社会最基层进行实践和探索;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增长了10倍,平均发展速度为9.4%,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2、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改革开放带来在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社会的发展不同步、不匹配,呈现相对滞后形态。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凸显。改革开放26年后的今天,农民的人均收入还很低,负担还很重。有分析表明城乡收入的实际差距可能会有6倍以上。同时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致使大批产业工人还处于显性和隐性下岗状态,他们收入微薄生活困难。这些现象显示: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农民和产业工人并没有充分或者合理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另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尽管中央相继采取了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措施,使得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只是减缓了差距扩大的加速度,差距的速度却仍然在增加;在大力开发资源和土地的过程中,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域他们的付出显然是不对等的,造成他们不能享受安定的生活;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经营和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非法致富现象的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靠行业垄断获取不合理的高收入的存在,少数党的高级干部的腐败现象的存在等等。严重的挫伤群众的情绪,导致社会心理失衡。这不仅是当前引发社会非正常情绪的重要因素,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因素。

3、应辩证的看待和准确地把握矛盾的性质。综合国际上一些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低收入阶段向中低等收入阶段迈进的发展期和制度变革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合法和不合法的利益差异,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各阶层内部、地区之间、地区内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群体、个人利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纵横交织,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且经常以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事物总是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这些矛盾是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这些新形势下反映出来的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归根结蒂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是前进中存在的矛盾,它是由于发展速度不平衡、不是利益对抗产生的矛盾,因此,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非对抗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深化改革,改善政府的社会管理,采用各种手段调整和理顺利益关系;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增进社会各阶层相互了解,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好绝大多数人物质和政治利益,采取积极的态度,是可以妥善解决和逐步化解的。我们必须注意,如果对这些矛盾,不能正确面对,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而是任其发展的话,就会激化矛盾,甚至被敌对势力利用,破坏稳定、危及发展的大局。苏、东失去执政地位的后果和当前发生的所谓颜色革命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收入差距、社会阶层的矛盾等,肯定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不能任其扩大和激化,而是要保证它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只能依靠加快改革和发展来解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发展,积极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加快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保障,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

4、要看到构建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或者说是某种保护性政策造成的,这些政策曾经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力的迅速增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党中央当年制定的这一系列承认差别和利用差别的政策的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想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和平崛起”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政策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其积极的因素,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其消极因素,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正常逻辑。要知道,无差别社会只是一种终极的理想社会和空想。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目前所说效率与公平。我们现在谈公平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是兼顾的、相对的公平。因此我们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不能用仇富的政策和灭富办法来牺牲效率来求得一时之公平,相反我们还要保护合法的高收入、合法的高消费。在现实社会中,适度的差别是好事,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因之一,因为公平和效率都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城乡和谐、没有城市各阶层的和谐就没有中国社会和谐。而社会长期或过渡的不和谐,就会使矛盾得不到调和,而进一步演化和激化,就有可能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有时甚至会造成停滞不前。因此,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关注和调整社会矛盾和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在调整过程中,要更多的关心贫困弱势群体。要通过各种方法,大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并尽力减少这个人群的数量、把社会心理的差距调整到可接受、可控制的范围;与此同时,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等收入的人群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的稳定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数量越大意味着社会越趋于稳定。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还必须保证高收入阶层的合法权益,因为少数人支配多数财富这是社会发展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是如此(这是人类本身的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有了他才会有社会的发展)。只有在社会人群中少数为穷人、大多数为中等收入的人、极少数为富人的社会才是结构和谐的社会。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调整各种矛盾的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慎重处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急于求成。

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重要任务,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康的、和谐的社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历史使命和无私地位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公开表明,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与人民血肉相连,他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决定了它是一个不以本党利益最大化的为目标的政党。是处在一个无私位置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和期待总有一天和谐社会可以到来。

二、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新时期共产党的执政方略,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反映到政府工作中,就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作为党派任实职的政府行政公务人员,我们应当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并把它融入到政府的总体行政能力建设之中。努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在一起。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现实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的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因为政府掌握着公共管理资源,代表着公平与正义。政府的政策安排、制度安排,乃至于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都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影响着公平正义的实现,从而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政府行政能力建设首先是要树立和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家现行的其他法规,摆正政府与公民、权力与利益的关系。自觉遵守和运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好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被追究、侵权要赔偿。

坚持行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充满活力的团结、廉洁、务实、高效、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

政府的行政,必须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要致力于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市场机制所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政府”,“和谐政府”就是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的政府。我们要确立以\"无为\"求\"有为\"的理念,\"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政府不参与企业经营,尽量避免在微观经济上作为,更好地在公共管理上和提供公共产品上有所的作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政府处于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公正的地位,给每个社会群体、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创造公平起步和竞争机会。使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和各类资源配置上考虑好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团体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使利益的调整公平、公正、透明,并使之条文化、法律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凡符合法律的发展和权益要求,都给以公平、公正的支持,凡是不合法的发展和权益,均应得到公平、公正的追究和处理,这就是正义。政府要更着眼于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法制,维护社会的公正运行,调动全社会的和谐力量来推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我们作为党派担任实职的政府行政公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理论和法规、政策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把握大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发展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使自己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行政公务人员,和符合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要求的参政党成员。

三、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从字面上看,是提高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对社会的满意程度。但详细解析这个概念就会发现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既是理想的追求、又是现实的要求,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既是一个追求的终极目的、又是一个阶段性的指标。从广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无限的追求和谐社会的发展、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社会因高度和谐而称之为太平盛世,因高度不和谐发生*乃至暴动和革命。在这问题解释上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发展。历史上因为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百废俱兴,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老百姓享受了发展的成果,社会和谐,才可以称为太平盛世。相辅相成的,一个社会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经济才可以进一步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和谐。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安定有序、经济相对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与发展互为条件和基础、互相促进的,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经济,以发展的成果促进和谐。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政治*、秩序混乱中把经济搞上去的,这方面我们国家就有深刻的教训和经验。旧中国,军阀混战、列强侵略、连年战乱,是国家始终处于积贫积弱的境地;新中国,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十年*,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世纪科技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中国却丧失了这一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实惠最多。国际影响、民族凝聚力都大幅度提高,这个成绩取得靠的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

发展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展,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在发展中实现的,这个时期是我国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生活在发展中上了新台阶,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先进性得到彰显。

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标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甚至是衡量制度先进性的重要尺度。

在今后,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当前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靠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讲,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现房设法的谋求发展,以便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发展是有竞争的,纵观我国周边发展的态势就可以看出,形势逼人,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太慢,我们就会被动,就会受到更多的牵制。

总之,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执政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参政党要把与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把发展作为参政兴国第一要务。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举国上下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中国下一阶段大发展搞好。这既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的客观要求,又是全国人民对稳步迈入小康社会和进入和谐社会的强烈期盼。

我们民主党派作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我们要广泛地动员党派的成员和所联系的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围绕着发展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要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20篇:十六届六中全会感想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感想

促进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加强基层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增强执政意识和政权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

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十六届六中全会感想》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十六届六中全会感想。

十六届政府工作报告
《十六届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