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31 08:00:12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独领风骚 兴不忘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教授胡鞍钢

目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的“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是认识当代中国,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方向的最好窗口。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如何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呢?主要遵循以下路径:人民政府确立发展目标,通过运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投资建设、公共政策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评估的方法是什么呢?目标一致法。即衡量当年提出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计算完成率这个方法非常简单,而且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始终按照目标一致法对执政过程进行 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

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突出表现为两个核心指标: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就提出,一是从需求结构“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从产业结构看“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也就是从需求结构来看,能够使消费成为最主要动力,从产业结构来看,能够使服务业成为重要动力。直到“十二五”时期才发生这两大转变。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GDP构成和各产业的增长贡献率,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世界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很显然高于经济增长7.1%。规模跃居世界 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即欧美日,特别是美国,所谓跟跑就是追赶,所谓并跑就是并驾齐驱,所谓领跑就是超越。怎么来衡量呢?一是主要指标总量是否能够赶超,应当说已经实现了;二是主要指标质量是否能够赶超,现在看这是最大的瓶颈,也是最有潜力的方面。前者是量变,后者才是质变。因此什么叫做森林式的研究呢?不仅要研究中国,还要研究美国,还要研究欧盟,还要研究日本,目标很明确,不仅要赶上他们,并驾齐驱,还必须超过他们。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首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6800万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减少了一个泰国总人口。别小瞧这五年,这都是人类历史上可以写下一笔的。易地扶贫搬迁83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见表7)。

按照2010年国家贫困线标准,1978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绝对贫困人口国家,农村的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到2000年降到4.6亿人,贫困发生率首次低于50%。到了2012年中国当时有将近9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2017年已下降至3000万人口。贫困发生率就由10.2%下降至3.1%。李克强总理已经明确提出2018年至少减少1000万的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就会下降至2000万,贫困发生率降至2%左右。

这等于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在2015年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减贫目标,只要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就是终结了贫困。我们在全世界带了一个好头,我们也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减贫经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减贫的成功使得中国能够在40年中从世界最大规模的绝对贫困人口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口社会,即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中国如此创造这样的减贫奇迹。怎么定义奇迹呢?很简单,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

其次是居民的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4%,超过了经济增速7.1%,高出0.3个百分点。

李克强总理还首次提到,全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3亿。什么含义?根据国际旅游组织的数据,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消费将从10年前的3%提高至国际旅游总消费的21%,但是出境旅游人次仅占10%,人均国际旅游消费支出相当于世界人均支出的两倍。如果再看一下国内的旅游情况,更是令人惊叹,全国旅游人次从2012年的9.57亿人次,到2017年突破50亿人次,平均每人3.6次,特别是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成为增长最快的旅游之地,几乎就占了一半,这是因为一是农村公路全面覆盖,99.2%的乡镇和98.3%的建制村通了沥青路、水泥路,99.1%的乡镇和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农民进入汽车大众化阶段,农村每百户的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7.6辆,农民进入摩托车普及阶段,每百户摩托车保有量达到65辆;二是农村互联网高度覆盖,近9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国内旅游收入已突破了4.57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占总就业比重的10%左右,特别是农民和贫困地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这是什么水平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前列。中国许多地方已经达到了“80后”,上海已经达到了83岁,北京达到了82岁,天津达到了81岁。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最代

表性的标志性的指标,希望各省均达到“80后”。

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不断解决住有所居,当然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说今年进一步提出了这样一个指标,我后面会详细介绍。

过去五年由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又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国最大的矛盾和差距,一个是地区差距、一个是城乡差距,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到了2009年达到高峰,达到了3.33倍,而后持续下降,2017年已降至2.71倍。这和城镇化率提高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农村做减法,城市做加法,很显然这个差距会有所减少。现在很多地区已经进入2倍左右,特别是浙江,为2.0倍,显示出城乡一体化是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

2012年的14.5%提高至2017年的20.8%(见表9)。我们把它称之为中国从煤炭时代进入后煤炭时代,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绿色能源时代。而这个过程几乎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本世纪初当时我有一个口号,中国如何通过绿色发展使自己从最大的黑猫变成世界最大的绿猫。因为我们是世界最大的黑猫,无论是煤炭消耗,还是二氧化硫排放,还是我们所说的二氧化碳排放等等主要指标,几乎是世界最大的黑猫。但是通过过去差不多十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迅速从世界最大的“黑猫”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绿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首先来看,就是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党中央一个重要的决策。这五年来实际上我们是在做减法的,规模都大大超过了美国的产量。退出的钢铁产能是1.7亿吨以上,相当于减掉了2个美国的钢产量(2017年美国钢产量为0.82亿吨)。 品牌战略、企业打造品牌,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国企国资发展成就突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民营企业,另一条腿是国营企业。我可以用数据说话,国有企业都会成为世界级企业。

首先来看国有企业收入利润持续快速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资监管系统的企业实现的增加值相当于全国GDP比重的13.9%,实现的上交税费相当于全国一般公共收入比重的21.4%。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需要我们说的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的中小企业,才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分工,大企业就是多交利润多交税收,中小企业主要是创造就业。所以说就像东方的巨人两条腿走路,就比一条腿走路要好得多,要走得快。因此能不能这么讲,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尤其是今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国企国资应该说交出了令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我给予的高度评价。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有效的安置分流了国企职工110多万人。从20多年前我们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我们曾经在2003年做过一个计算,那一轮整个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这两大类超过5000万人,三分之二以上先后轮岗或再就业。这次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方针,不是简单的以效率为本,为此中央财政特意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支持,用于110万分流职工安置,平稳实现一个结构性改革。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中国率先大幅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最近讨论比较集中的是特朗普提出的减税,实际上特朗普学的榜样就是中国。为什么这么讲?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带头在世界大国(G20)中大幅度减税降费,通过减税降费,减税累计超过了2万亿元,减费累计超过3万亿元,两者合计超过了5万亿元,实际上中国已经先行一步了,这也反映在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24.5%,创下了世界企业利润增长的记录。今年中国政府进一步为企业减税减负1.1万亿元,助推企业不仅持续发展,还要有真金白银。只有企业兴,国家兴;企业强,国家强。

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回顾过去五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过去五年取得的是全方位的成就。所谓全方位就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是全方位的,是六位一体的,既是全方位的建设,更是跨越式的发展,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是胜利在望、胜利在握。

过去五年取得的是开创性的成就。所谓开创性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过去五年取得的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地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大主场外交,令世界瞩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推荐第2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职能;科学执政。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低通胀,能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要防止消费价格进一步上涨。

知识点:宏观调控;三驾马车;生产与消费。

3、城镇登记失业率4.6%。

知识点:人力资源;就业;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财政赤字1.2万亿:财政赤字创新高,意味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知识点:财政;宏观调控之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的作用;量变质变的方法论;经济职能。

5、广义货币M2增长13%。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说明中国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经济疲软。

6、18亿亩耕地红线。

知识点:三农、粮食、又好又快、矛盾、联系、发展,量变质变。

7、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

知识点:破解养老金双轨制;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政治职能;再分配。

8、新农合标准提高到280。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三农;再分配。

9、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

宏观调控;消费需求;联系,矛盾;发展。

10、教育经费支出2万亿。

生产力;科教兴国;教育的重要地位;财政的作用。

两会热点 “十个热词”

跨度长达半个月的2013全国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老交接”“中国梦”“机构改革”等10个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两会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

【热词一】新老交接

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会议决定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两会期间,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副主席、国家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参加投票表决的代表们认为,选举和表决过程合法、透明,结果体现了承上启下、面向未来的特点

【热词二】中国梦

1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

在代表委员看来,“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更是追求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等。

【热词三】7.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 代表委员认为,7.5%的目标设置合理、客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个数字背后,突显了中国转型发展的紧迫和必要。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制定“7.5%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词四】机构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旨在继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等机构改革内容。与此同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等十项改革内容也获得代表委员的支持和认可。

【热词五】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仍存在不足,要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深化改革。

【热词六】城镇化和“城市病”

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消除“城市病”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经营城市。

【热词七】美丽中国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提出,“美丽中国”不仅是指绿水青山,也指人们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倡导“美丽中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热词八】网络反腐

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一度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均被明确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反对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代表委员建言:尽管热热闹闹的“网络反腐”引发“表哥”“房姐”等落网,但这种做法也不排除“信息有误、恶意炒作以及侵犯隐私”等问题。有政协委员呼吁加强反腐立法,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

【热词九】新会风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八项规定”,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严格要求。在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的带动下,各级党政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这股求真务实、厉行节约之风也吹进了2013年全国两会现场。

两会期间,会风朴实成为百姓眼中的看点之一。会场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没有欢迎横幅„„全国政协会议大幅减少会议简报、大会发言报告等纸质印刷品,主要通过委员办公系统平台及官方网站发布。

新会风不是“表面文章”,也实实在在体现于代表委员的口头发言。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更加简洁精练,直陈问题要害。

【热词十】诚信

今年两会“遇到”了3·15,“诚信”二字引发会内会外共鸣。 此次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代表委员们建议,构建诚信社会,首先应从建立诚信政府做起,进而规范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诚信经营。

推荐第3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华泰策略徐彪、姚卫巍、江金凤

作者按:前脚大家还在憧憬两会召开呢,转眼两会就来到跟前儿。上午九点多总理开始做报告,中午时分各路解读就开始抢鲜登场,等到下午时分,该开的解读电话会议皆已开完一轮,该写的解读报告早就通过朋友圈传得满大街都是。但对笔者而言,有中国特色的解读工作,才刚刚开始。一边安排助手搜集资料,一边开始闭关思考报告背后的主脉络。中间还参加了两场推不掉的会议,不知不觉,一下午过去了。下班回家,吃晚饭,关上书房门,沉思半晌,重新理一遍思路,开始落笔。哪怕到这一刻,依然不敢保证我们的看法完全正确,很多东西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去追寻甚至拼凑背后的真相。但我可以保证,您将看到一篇与众不同的解读。如果要给这篇解读做出一个评价的话,我希望是两个字:深度。

我们必须承认,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超级超级长的报告。我仔细数了数,从头到尾将近1.7万字。政府工作报告和大家天天看的网络小说还不同,里面随便拿出一句话来,甚至都可以扩充成一个文件,我们可以想象,里面蕴含着多么巨大的信息量。

对付这种大报告,我的经验你一定要找到主脉络,或者说找到主要矛盾。政策研究最难的地方不是文字比对,你随便找个实习生,哪怕中专毕业,你让他去做文字比对也不会有障碍。一二三四五开酱油铺嘛,谁不会啊。难就难在如何将信息串起来,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如果你此前没有跟踪年度政治局讨论经济工作会议、没有跟踪年终经济工作会议、没有跟踪近期召开七大常委齐露面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没有跟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要论述》。。。。。我猜,大概率来说,是很难一下子找到最关键点的。好了,啰嗦这么多,估计读者们早已不耐烦。未避免被人民群众臭鸡蛋烂萝卜饱和覆盖式攻击,咱还是老老实实抛出传说中的那个主脉络,一个看似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

总理如何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完成7.5%的增长目标?

“三期叠加”的提法来自2月22日《瞭望》杂志和新华社通稿文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要论述》。(时间有限,以下注释摘自《情况,正在其变化》,斜体以示区别):

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变弱。你比如说劳动力,都刘易斯拐点了,还能指望像过去那样动辄10%增长?哪怕你逆天改命真的、做到了,唯一结果就是民工工资在目前基础上翻番,然后。。。。就木有然后了。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破产呗,出口一夜之间失去竞争力呗。

结构调整阵痛期,结构调整是专有词汇,往简单里说无非两方面内容(不是我说的,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提法):化解落后产能+创新。创新未必很痛,淘汰落后产能肯定很痛。2013年也在说淘汰落后产能,但是呢,总量数据显示,似乎并不成功,所以2013年大家其实过的不错,下半年还迎来了主动调控收缩。以钢铁业为例,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2013年居然偷偷变脸成正增长。所以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结构调整摆在2014年所有工作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粮食安全,永远都在前面的那种)。2013年底,中组部发布新的考核办法,降低GDP权重的同时,增加了化解落后产能权重。于此同时,河北模式成为党报宣传的典型(啥叫河北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省委省政府介入,将淘汰指标层层落实下去,并且监督执行)。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报送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在2014年2月20日前,按淘汰落后产能考核实施方案规定(重点淘汰的行业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共计15个工业行业),由省级人民政府报送工信部、财政部。淘汰落后产能能创多大祸?挖坑呗,2010年2季度数据摆在那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出来瞅瞅。哪怕不看历史数据,仅仅关起门来造辆自行车,也能想到:很多中小工厂关门,导致用电量会超预期回落,就业也会下来。是不是很眼熟?年后看到的汇丰PMI就业数据、发电用煤数据以及资金价格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超预期回落,无一例外都契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引发的宏观反馈,种种证据似乎都在指证:新一轮淘汰落后产能引发了近期经济超预期回落。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前期刺激政策(亲,还记得4万亿么?)带来最大的后遗症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债务肿瘤从良性成长为恶性。最近一次全国审计数据显示,2014年地方政府需要偿还债务本金为2.4万亿,咋一看,估计绝大多数人会很轻易地得出结论:问题不大嘛。要知道,2011年地方政府还债压力比这还大咧,这几年无论卖地收入还是预算内收入甚至中央政府转移支付都在增加,小钱,小钱,毛毛雨啦。咋一看,的确如此。只不过,天下事最怕认真二字。因为,魔鬼和天使一样,喜欢呆在细节里。2.4万亿是建立在2013年下半年不借新还旧而且没有新增债务基础上算出来的还债压力。从2010年至今,地方政府啥时候真正控制过债务规模增长?两个字“没有”,四个字“从来没有”!从10.7万亿扩张到18万亿,也不过短短3年时间而已。OK,哪怕我们相信地方政府忽然转了性,学会了控制债务增长。也就是说,2014年年初和2013年年中的债务规模一样大。那么,只要债务规模不下降,两个时点向后看一年的还债压力就一样大。有多大呢?大约6万亿!请注意,这还没包括利息哦。算上利息,至少也是7-8万亿的债务滚动压力。

地方政府就是明天转行去卖军火,估计也承受不起这种规模的债务滚存压力啊。

表面上看,“三期叠加”是一个很新的提法。但是你追本溯源的话,很快会发现,所谓“三期叠加”,本质上不过是做解释工作而已。大家还记得去年12月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吧,最高决策层提出2014年最重要的三件事(前三项工作安排):粮食安全、调结构以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粮食安全工作姑且放在一边,人家常年都在最前面两位晃悠,天生的高富帅,你羡慕也羡慕不来,谁让中国人多耕地少呢。为啥要将调结构(调结构=化解落后产能+创新)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视为2014年最重要的工作呢?原因就在于“三期叠加”。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既然处于“三期叠加”窗口期,就应该去产能,就应该搞创新,就应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哪怕你不学宏观经济学出身,只要听到去产能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两个词,就该本能地觉察到宏观经济将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对于这一点,无论决策层还是我们这些搞研究的,应该都有清醒地认识。所以呢,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承认“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有趣的是,哪怕承认下行压力很大,政府依然将增长目标维持在“7.5%”。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年维持7.5%的目标增速。为此,克强总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解释:“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前半段认真比较、反复权衡说明定调7.5%并不容易,至少考虑过要不要下调的问题。后半段告诉大家,最终定调7.5%的原因是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虽然总理说可能,作为以客观立身的分析师,我们要做的不是表示相信或者不相信,而是开始寻找证据之旅:去寻找能够支撑经济实现7.5%的政策。老规矩,可以把2014年重点工作一项一项过:

第一项:重点领域改革。

谁都知道,2014年是落实改革的元年,经济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真要算起来,一共也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体制改革,以放权为主,减少行政审批。

2、机构改革。

3、财税体制改革,配合中央地方事权财权再调整。

4、金融体制改革。无非汇率和利率改革,大家都知道的。

5、打开大门,欢迎民间资本进来。总结起来就两句话: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做,政府内部重新划分事权财权。宏观经济下行期,你要想托底的话,就需要逆周期对冲。所有的搞活都不利于逆向对冲,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钱包负责,就不会有人出来说经济下滑的时候我来做擎天柱。

结论:重点领域改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

第二项: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大方向,不会变的,今年也有一些新东西:

1、自贸区,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自贸区的驱动作用。至少对外需的拉动似乎尚不显著

2、鼓励和引导进出口,反正年年都在提。不必过于在意。

3、新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看起来,这是政府可以发力的方向之一。但是转念一想,规模能有多大呢?要知道,这些项目你不可能让地方政府出钱,要么央企砸钱,要么中央政府砸钱。砸多大规模进去呢?语焉不详。

4、向美国人学习,咱们也搞边贸易协定。

结论:新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似乎是可以发力的点。可以作为一个变量留着。

第三项:增强内需。

内需照例也是必谈的东西,说起来,消费和投资共同构成国内总需求,消费方面年年出政策,年年影响有限。关键看投资,投资端大概有几个落子点:“宽带中国”战略,启动民间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576亿,区域发展如西部大开发。

结论:无亮点,尤其中央预算内投资,要知道去年预算内投资也包含保障房建设这块,而保障房建设无疑是预算内投资的大头。去年新开工660万套,今年700万套,增量有限,所以呢,虽然没能找到去年预算内投资总额的数字,大致可以估摸出预算内投资的增量有限,总规模摆在那里嘛。有人估计会对西部大开发寄予厚望,请注意,中西部铁路建设也在4576亿的大篮子内,你能指望有多大增长?

第四项:农村工作

和经济增速维稳无关的我们直接略过,只说有关系的:

1、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2、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

结论:无亮点,预算赤字(仅仅增加1500亿)和预算内投资规模摆在那里,别想多了。

第五项:城镇化

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这块内容最核心的东西是以下一段话: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看了这么长的文字,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亮点,逻辑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参见我们此前系列文章。这里只强调一句话:每个农民转化为市民,需要配套的固定资产投资至少20-50万。只要三个一亿人计划实现,什么7.5%增速,都只是等闲而已。

问题是,今年能指望城镇化来实现增速目标么?

恐怕,有点难。因为,今年要求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你想,如果地方政府都忙着去编制资产负债表了,谁会那么积极搞钱做投资?除非,城镇化所配套的房地产投资大规模起来。毕竟城镇化配套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也有房地产,而房地产投资主要取决于开发商,开发商说我主要看销量,老百姓说销量主要看房价。

今年房价可能上行么?你还别说,政策的倾向性告诉我们:这个,可以有。

过去四年是经济增速逐年下滑的四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狠劲儿也一路下滑,鲜明对比如下:

2011年,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2012年,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2013年,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

2014年,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人家甚至压根不提房价二字);

哪怕再迟钝的人,也应该可以感受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友好度在上升。在这种微妙的环境下,当我们发现报告中居然出现“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提法时,不禁浮想联翩。如果经济继续下行,如果房市转冷,有没有可能在部分地区松动调控甚至出炉刺激政策呢?

个人猜测:2014年房地产或许会成为经济下行期最大的对冲变量之一。对不对,咱们完全不必先下赌注,可以边走边看,政策一旦有苗头出来,我们应该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第六项: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项很有意思,谁都知道结构调整包含创新和淘汰落后产能两项工作。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淘汰落后产能的排序摆在创新前面,短短三个月后,两者顺序静悄悄地掉了个儿,小标题更是直接忽略淘汰落后产能,将创新摆到了最重要位置上。笔者看到这里,第一反应难不成淘汰落后产能不搞了?

继续往下看,还有这么一段话: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如此杀气腾腾的一段话,如此目标清晰的表述,和去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只给出了未来五年淘汰任务目标,既然是中期目标,又是麻烦事儿,大家在执行过程中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哪里是不搞淘汰落后产能的节奏啊,这分明是大搞特高的节奏咧。

唯一的解释,事情还要做,或许国务院层面会更多专注于创新,淘汰落后产能这根硬骨头,交由其他更强力的机构推进。

总结一下,调结构不利于实现增长目标。

第七项: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

结论:无亮点

第八项: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结论:保障房新开工数量多于去年,但也就40万套而已,无亮点

第九项: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结论:亮点不多,和投资有关的就一句话:“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我猜,如果需要的时候,这些领域可以加码上一些项目,前提是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增加预算内投资规模。

从第一项看到第九项,头昏眼花之余,已是凌晨时分。向窗外望去,放眼只见深沉的夜色,我此时的心情与夜色一般无二。因为,未来之路已经隐约可见:经济下滑跌破目标增速,政府逐渐加码,但是由于手上筹码有限,经济虽然下滑态势趋缓但依然朝着7%滑动,最后,被迫启用房地产这个核武器。A股市场将面临1到2个季度的下行,直至重磅对冲措施出炉。

当然,考虑到现在愿意关心大盘的越来越少,我们哪怕天天喊逢高逐渐减仓也未必有多少人愿意听。所以呢,还是要找点投资机会,这东西爱听的人多。

一、国防预算。

2014年国防预算支出将增12.2%(2013年增长10.7%),从2013年的7201.68亿元上升至8082.3亿元,国防预算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国对国防军事建设的重视进一步上升。报告中对国防建设强调要强化日常战备和边防海防空防管控,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因此继续看好市场军工板块的长期投资机会,特别是海空装备建设及军民融合方向。

二、房地产。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尤其是经济下行到一定程度后,房地产的特殊地位将显现出来。房地产值得纳入视野,静候政策转向。

三、国有企业改革。

报告提到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因此国企改革仍会是2014年的重头戏,近期珠海的国企改革和中石化的油品业务开放均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未来将继续推进,近期可关注进度较快的广州和上海等地方国企改革相关机会。央企改革则可结合油气改革、公用事业改革及铁路改革等相关投资机会。具体可关注我们3月5号11个行业方向对受益国企改革相关标的的梳理和分析。

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报告指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因此关注环保三个细分方向的机会:1)大气污染治理;2)水污染治理;3)清洁能源,报告中提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

五、培育新区域经济和发展丝绸之路

1)对内要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除了目前正在推进长三角经济区及泛珠三角经济区,未来可重点关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落实可能较快;2)对外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等国时就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将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未来可重点关注。

六、海洋战略。 报告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未来可能涉及海工设备、海防、海上能源及海水污染治理等几方面的投资机会。

七、信息消费。

报告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因此今年可继续关注4G板块机会,利好通信设备、网络服务。

八、土地改革

报告提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总体显示土改较为慎重,但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利于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提高,利好农机、农田水利、化肥、种业以及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而拥有农地或林地的企业未来随着土改的进行,农地或林地入市流转将受益于资产重估。

九、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提高。

报告提到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体现出本届政府对舌尖上安全的重视,因此未来可率先关注最受益的华测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个股。

十、水利建设。

根据水利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利投资规模高达1.8万亿,相比“十一五”期间实际投资规模增长156%,年均复合增长20.7%。此次报告提到国家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安徽水利、龙泉股份、钱江水利、大禹节水等水利建设个股将再次迎来政策机会。

十一、营改增和流通体制改革。

“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让利效应显著,相关行业直接受益,利好交通运输行业。

十二、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利好服务行业:上游采掘服务(油服、矿下安全)、中游工业服务(物流、环保、EMC合同能源管理)、下游消费服务(餐饮旅游、医疗服务、汽车服务)、金融服务(保险、券商)、科技服务(传媒、网络服务、软件)。

十三、产业升级技术更新。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利好通信、电子、新能源、新材料。

十四、淘汰落后产能。

“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利好钢铁、建筑材料。

推荐第4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3年工作安排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的发展定位,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突破沿海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任务之一 :着力稳增快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新材料产业重抓磊达特种切割钢丝、宏泰熔体直纺等项目,新能源产业重抓苏美达电站及光伏组件、上海电气二期等项目,绿色食品产业重抓中粮生猪产业链、玖盛水产等项目,纺织机械产业重抓马佐里纺机园二期、恒舜智能织机等项目。以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确保新材料产业开票销售达140亿元,增长30%以上,新能源、绿色食品、纺织机械产业开票销售达100亿元,均增长50%以上,四大特色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0%以上。

全力突破重大项目。突出产业招商,根据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载体优势,编排招商目录,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突出驻点招商,四区设立驻外招商机构,实行平台共用、信息共享,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突出以商引商,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扩大招商项目源头。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以上,5—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力争在5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

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18条政策导向作用,深入推进“222”工程,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77个,当年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133个,5家企业完成合作重组,1家企业上市,新创省

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各5个,新增注册商标600件。实施“双十”企业培育计划,推行市领导挂钩、部门结对服务、银企包保供给、新上项目手续包办、契约式服务等制度,“双十”企业全年开票销售突破150亿元。全市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净增16家,总数达75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35家。

不断强化园区功能。经济开发区按照“提升西区、加快打造东区”的要求,全力实施东扩,启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工作,加快科技创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建设,设立海关办事处,力争在盐城县(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沿海经济区加快一级渔港和过渡性产业港建设,推进盐锡合作、上海南北合作园区共建,尽早建成省级开发区。城东新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纺织机械产业园、风光电产业园和科技软件产业园,全力打造宜居宜创业的新城区。东台镇机械电子产业园、头灶镇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其它六园加快完善提升,全力打造特色。

【关键词】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城东新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新增投入25亿元,着力发展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东湖科技城金融楼建成启用,新能源产业研发平台一期竣工、部分投入运营,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西溪景区文化园古建工程“五一”建成开放,宋城、佛教文化园“十一”建成运营,打造4A级景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它镇区结合自身特点,加快建设各类服务业集聚区。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内河港时堰作业区物流基地竣工,仁达物流城高平台仓库投入运营,中储棉海东物流项目一期竣工投产。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新增设金融机构2家,新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1家,全年新增贷款4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实现离岸外包零突破。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加快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国贸德润广场建成营业,永宁汽车城一期投入运营,虹鼎万融城主力店封顶。健全商业服务网点体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依托西溪景区、沿海湿地、安丰古镇、甘港新农村等资源基础,开辟特色旅游专线,叫响东台旅游品牌。

【关键词】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主攻十大工程。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省级园区,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盐城市级园区,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建成省湿地公园,富安建成千亩桑蚕生态示范园,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示范区建成千亩鳗鱼示范

基地。十大工程完成年度投入8.6亿元,所有园区实现新提升。

加快龙头培育。重点培植20强农业龙头企业,中粮肉食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盐城市级10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50家以上。推进农业专题招商,突出招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超市直销和网上销售,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75%以上。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培训职业农民1.5万人,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比达22.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82.5%。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创“三品”品牌30个,打造省级食品安全和品牌农产品基地,创建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市)。

任务之二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稳步推进镇事业单位改革,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效能提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所有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市镇财政分成机制,增强镇级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金融创新,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集聚各类金融要素。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运行更加规范。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市级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沿海开发和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工程,出台更具激励性的招才引智政策,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加快建成苏北人才高地。

【关键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项目30项以上,新建成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开展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创投等试点工作,新设立科技小贷公司1家,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基金,帮助企业争取科技专项贷款。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新材料研究院、沿海经济区绿色食品研究院,改造提升国家级科技孵化器,逐步实现四大特色产业研发平台全覆盖。支持东飞马佐里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久工重机等5家企业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规模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开发引进科

技成果300项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以上。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市创建工作,新增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企业40家,申请国家专利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

【关键词】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四区和工业主导镇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境外招商活动,新引进一批总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

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用好用足国家、省外贸进出口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市本级自营进出口交易平台,新增自营出口1千万美元以上企业8家,其中3千万美元以上企业3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5亿美元。加大出口基地、出口品牌创建力度,新创省级出口基地1个、省级出口品牌2个。

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境外投资合作领域和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投资发展。加强外派劳务平台建设和市场监管,市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

任务之三:加快沿海开发 着力突破临海重大项目

【关键词】培育壮大临海产业。

坚持应用与制造互动发展、“风光渔”立体布局,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国华三期50兆瓦陆上风电开工建设,中节能20兆瓦地面电站年内竣工,力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00兆瓦、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实施中粮进口牛羊肉分割加工二期项目,促进海天、光亚水产品等项目投产达效,打造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大力招引大型装备制造项目,力争取得突破。

【关键词】做美做特沿海港城。

围绕城市副中心定位,坚持高标准、特色化、组团式建设,不断提升港城功能,打造特色亮点。加快推进沿海高级中学、华大五星级宾馆、通海湖生活区、港城安置区等重点功能性项目,实施苏滩新城前期配套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功能完备的沿海现代化小城市。

【关键词】同步推进滩涂围垦和港口建设。

配合省和盐城市,开展国家级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编制、申报工作,实施条子泥一期工程条北垦区围垦,启动方南垦区二期匡围工程。坚定不移推进港口建设“三步走”战略,深水大港建设力争列入省“十三五”规划,依托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同步规划论证过渡性产业港建设。加快实施三仓河拓浚、方塘河闸、梁垛河闸下移工程,提高沿海水利保障能力。继续完善港区天然气、污水管网等配套建设,增

强项目承载能力。

任务之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关键词】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完善提升规划。以列入省20个中心城市(组群)为契机,按照“沿海现代化工商业城市、沿海城市轴次级中心”的定位,启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科学调整城市远景目标、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和交通体系。

畅通“三环”路网。完善提升3平方公里城市内环,突出沿线环境整治。实施站前路南延和振兴路改造工程,尽快打通30平方公里城市中环。北绕城建成通车,加快贯通120平方公里城市外环,形成内中外三环城市循环交通体系。

打造组团节点。中心城区突出北海路行政组团、火车站周边、实验中学新校区等三大节点,打造现代化城市主轴线。城东新区突出经八路核心组团,推进文化艺术中心、财富广场等重点项目,快速出新形象。西溪景区加快宁树路与西环路交叉口区域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片区。

美化城市环境。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实施城市“增绿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对何垛河以南区域实施“清水工程”及沿岸绿化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强市容卫生、行业卫生、社区卫生管理,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坚持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同步推进,强化城市长效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关键词】加快镇村发展。

壮大镇村经济实力。按照城关综合镇、工业主导镇、农业主导镇分类推进,实行错位发展。推动各镇在盐城市同类镇考核中进位争先,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镇达9家。更大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达150个以上。实施村级债务化解三年行动计划,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有效控减和化解村级债务。

致力建设特色镇村。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新老镇区融合发展,实现镇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加快推进盐城市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镇村建设,安丰镇重抓新镇区和老街区建设,实施东淘水街等项目,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弶港镇结合港城建设,同步推进老镇区出新改造,提升集镇形象。五烈镇甘港村、溱东镇周黄村实施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类项目,甘港村争创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全面推进新镇区建设,加大对撤并集镇的投入,配套完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城乡安全供水、公交客运和住房保障

一体化水平。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列为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县(市)为新起点,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整体推进、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培植一批新的示范点、示范带,新建成星级康居乡村155个、环境整洁村(庄)400个。

【关键词】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确保9月份全面建成。开工建设610省道,形成市区至时堰镇、溱东镇的快速通道。加快建设304省道、352省道沿海高速至新204国道段,致力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的目标。新建改造农村等级公路200公里、危窄桥梁180座、疏浚河道455万方,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年内完成连申线东台段、三仓河上段拓浚整治,构建市域水陆大交通格局。开工建设第二地表水厂,增强城乡一体化供水能力。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新建110千伏北海变,扩建110千伏海堰变,220千伏衡绰变建成投运。

任务之五:大力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更加关注重点人群收入增长,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扎实开展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对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家庭、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确保完成5000户9000人的脱贫任务。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落实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年内新增就业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新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2家以上。鼓励自主创业,新增个体工商户2.5万户、私营企业3500家,新增注册资本金160亿元。

【关键词】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实施社会保险全覆盖“阳光工程”,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基础养老金申报发放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巩固完善“四个不出村”服务模式,全面构建15分钟社会保障服务圈。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的作用,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活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安置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70万平方米,实现房屋征收异地安置“零过渡”。

【关键词】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城东新区学校投入使用,每镇至少建设1所达省优质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争创省体育强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长效补偿机制,抓好重大疾病防控,人民医院住院B楼竣工运营,城东新区医院门诊楼投入使用,中医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建成省、盐城市示范乡镇卫生院各1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关心支持老干部、关工委工作,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促进民族宗教事业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区用房,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注重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继续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法律服务和援助,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促进公正司法。深入开展“四项排查”、“三解三促一加强”活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整合建成市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深化平安东台、法治东台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信访、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完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机制,坚决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关键词】积极兴办20件实事。

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增加投入,着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民生问题。加快技防城建设,构建“县市交界、城区出入口、镇域交界”三道防线,建成技防城市。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保障一体化,提升农村客运站场集散功能,旅客运输服务中心部分工程建成并投运。改善提升城乡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华联路、何垛北路等道路及后街后巷,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1.4万座。实施市区农贸市场建设工程,新建、改造鼓楼、东关等8个农贸市场。加快解决市区停车难题,新建、改造市幼南侧、颐年园东侧等公共停车场。继续实施敬老关爱工程,市老年公寓二期基本建成,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所,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6家以上。推进生育关怀工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1万人,免费健康体检1.5万人。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资助特困大学生180名,为500

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为4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推进社会保障“金保工程”,发放社保卡15万张,更大力度便民惠民。

任务之六:强化生态建设 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园2个以上,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推动项目向市级园区集聚,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突出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环保准入关,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4.2%以上,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关键词】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10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启动运行新曹垃圾填埋场,各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使用,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突出城乡绿化建设,实施沿海、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特色游园改造等重点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关键词】扎实推进生态市创建。

围绕2014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的目标,进一步提升生态市建设规划,制定实施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出台加快生态市建设的奖补政策,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新创国家级生态镇5个、省级生态镇8个,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倡导文明健康消费模式,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关键词】狠抓工作落实。

按照项目化、责任化、节点化的要求,分解落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政府部门工作责任,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确保政令畅通。完善重点工程会战、重大项目推进、重要事项会办机制,确保重点工作抓出成效。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强化考核激励、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进位争先。

【关键词】提升服务效能。

大力倡导一线服务、上门服务,切实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建立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扎实做好“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政风热线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全面清理过时文件,提高工作实效。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督办机制,推行全程帮办“一窗结”,促进机关服务效能提升。

【关键词】加强依法行政。

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落实率和满意度。加强同工商联、九三学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联系,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法制工作水平,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关键词】坚持清正廉洁。

贯彻落实中央、省和盐城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东台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的纪律规定,始终坚持节俭办事,严格控制行政费用支出,自觉接受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财政资金、民生资金、政府公共工程和经济责任的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推荐第5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今天全程认真收听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感受到本届政府浓浓的关爱民生之情。应该说在中国医改问题上,本届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此次温总理特别强调了政府职能问题,认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是存在的主要失误。今后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解读温总理报告可以看出,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认真地以民生工程为己任,认真思考和推进我国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我觉得从四方面来看,若政府大利推进,则会取得重大进步的。

一、加大政府投入、同步提高个人所得能够支付医疗消费是关键

但更重要的关键问题是,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老百姓能够根据服务水平与需求不同,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获得不同等级的自选医疗服务。达到政府医疗投入结合个人所得提高全民医疗消费水平的目的。

二、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是动力

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医疗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这也牵涉到关于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问题方面,更应加强医疗服务者和受益者的公益性共存的问题,兼顾服务者和受益者的利益,才可能保障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三、医疗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向是平台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四、医药科技创新是核心

通过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使得医药科技为医疗服务提供高效、低值、全面发展。

五、人口回归出现新的医疗服务契机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还看出,医疗产业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服务本土民生。温家宝说,2012年,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也提示今后将会在全国大幅度由沿海转归到故土,发展基层卫生服务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契机。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相信在医药资源的合理分配机制上下功夫,是改善医疗卫生领域民生现状的关键,有目共睹中国新医改,如果顺应民意,科学发展,融入智慧,在未来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6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今天全程认真收听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感受到本届政府浓浓的关爱民生之情。应该说在中国医改问题上,本届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此次温总理特别强调了政府职能问题,认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是存在的主要失误。今后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解读温总理报告可以看出,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认真地以民生工程为己任,认真思考和推进我国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我觉得从四方面来看,若政府大利推进,则会取得重大进步的。

一、加大政府投入、同步提高个人所得能够支付医疗消费是关键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上涨,达到33.5万亿元,为医疗民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温家宝说,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2009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亿人。安排429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今年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这些措施从政府“买单”的角度为基本民生医疗消费提供了基础。

但更重要的关键问题是,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老百姓能够根据服务水平与需求不同,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获得不同等级的自选医疗服务。达到政府医疗投入结合个人所得提高全民医疗消费水平的目的。

二、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是动力

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医疗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这也牵涉到关于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问题方面,更应加强医疗服务者和受益者的公益性共存的问题,兼顾服务者和受益者的利益,才可能保障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三、医疗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向是平台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以防病治病为主,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落实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药物科技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

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们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得医疗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向朝立体式、多样化、无缝式覆盖服务方向发展。

、医药科技创新是核心

通过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使得医药科技为医疗服务提供高效、低值、全面发展。

五、人口回归出现新的医疗服务契机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还看出,医疗产业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服务本土民生。温家宝说,2010年,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也提示今后将会在全国大幅度由沿海转归到故土,发展基层卫生服务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契机。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相信在医药资源的合理分配机制上下功夫,是改善医疗卫生领域民生现状的关键,有目共睹中国新医改,如果顺应民意,科学发展,融入智慧,在未来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推荐第7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以下提供一篇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从经济增长、民生保障、民企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民生、改革被频繁提及。虽然温家宝坦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凸显出本届政府在最后一年任期里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

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

外贸出口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报告摘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今年,政府将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

解读: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内需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扩大国内消费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流通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作用。此外,流通网络的完善可以促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亦可以释放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外贸出口

决不能忽视外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报告摘录:

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在欧债危机拖累外需的背景之下,国内贸易尤其是出口企业进入“寒冬”。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受文:虽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只要稳定外贸进出口政策,并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我们对于完成今年的外贸任务,实现外贸预期增长目标有信心。据了解,商务部目前已经初步圈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开拓的约30个新兴市场名单,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俄罗斯、印度、南非等一些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和地区都包含在内。

信贷结构

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报告摘录: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温家宝指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今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货币政策继续“稳健”,所以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紧张问题还会凸显。监管部门应考虑将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不计入信贷总规模或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内,这样才能保证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小微企业通常缺少抵押及质押物,信用等级较低,商业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相对较大,员工调研及审核的工作量也要大得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全国人大代表、旅游峨眉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判断中小企业风险并批量化管理中小企业贷款,主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也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承担的担保等中介费用。

货币政策

兼顾稳健增长和控通胀

■报告摘录:

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比2011年年末实际增长值13.6%略有提升,也比今年1月12.4%的增速提高了1.6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货币供应量将比去年略有放松)。

解读:

中央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货币政策总体思路保持稳健,货币供应量只是小幅度宽松,通胀依然是主要顾虑。“经济学中有一句话,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的现象。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量、流通量是控制物价的关键问题,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需要将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保持在适度水平,通胀也能够降得比较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M2(广义货币)全年增速14%的调控目标难以实现。去年M2增速目标为16%,但最终增速13.6%,低于年初预期,相对应的GDp增速为9.2%。今年GDp增速降至7.5%,对应的M2增速应该在12%左右,“从

1、2月的信贷情况来看,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力不够,在这种形势下,M2增速今年能达到12%就不错了”。

大部分研究机构:为了将广义货币增速提升到14%的政策目标,央行有必要继续通过下调存准率来释放市场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仍有两到三次下调空间。同时,根据M2增长14%计算,今年新增信贷将在8万亿元左右,比去年的实际增加值7.47万亿元增加5000多亿元。

财政赤字

8000亿元 赤字率下降到1.5%

■报告摘录: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

解读: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王雍君: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标准,赤字率3%通常被视为财政安全线。从赤字率的安排上看我国今年的赤字率将低于国际警戒线,虽然从数字上看,今年我国的赤字规模有所缩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财政政策出现紧缩性的信号。 尽管预算安排上赤字规模有所减少,但财政支出14.1%的增幅高于去年11.9%的预算安排,这充分说明今年财政支出的力度要更大一些。

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报告摘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解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文化产业的要求,延续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重点强调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旨在进一步督促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有带动性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其中,报告还提出对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在国外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体育产业发展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转企改制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要通过体制改革,释放文化企业活力,促成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地方债务

严控地方新增债务

■报告摘录:

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同时,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银监会将严格控制平台贷款余额。银行业有能力给地方政府一些喘息余地,以避免后者出现坏账问题。银行也可以推迟地方政府偿还贷款的期限,这不会对银行体系构成重大风险,因为这类贷款的质量并不那么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其实,各级地方政府根本就没有任何权利做担保或者承诺,地方政府毕竟不是企业或者盈利性机构。但是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方政府用权力来让银行为一些项目贷款,这样可能产生很大的未偿风险。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要长短期结合,短期就是理清状况、分类处理,长期最好是让更多的地方政府试点发行地方债,缓解地方政府缺钱的窘境。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应贷款,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展期,也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违约风险。

民间投资

落实新36条 出台实施细则

■报告摘录: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解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陈乃醒: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等相应领域,能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自去年以来,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预计随着扶持政策的出台,民营资本进入铁路等领域的步伐将会逐渐加快。

全国工商联: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利因素的影响和民营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民营企业遭受的社会压力、市场压力、资源环境压力、生存空间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民营企业受自身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这些因素叠加导致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对如何破解民营经济的难题,建议设立国家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让该实验区建立多元化的民营企业进入机制,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调整民营企业财税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以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经验。

三公支出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报告摘录:

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解读:

九三学社中央:遏制“三公消费”首先要建立相应制度,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公务接待网上公示制度、并强化对公款吃喝的监督、将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等等。并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消费”浪费纳入刑法调整,以此来约束官员的公务行为。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要控制“三公”支出,就要让公务员工资、房产公开透明化。公务员开支经费理按地方而言,理应接受地方税务局监管,坚持月度小改、年度整顿的方针,此外还应该积极开展专项“小金库”整治活动,严厉惩处公务员行业腐败现象。“三公经费”与年度考核挂钩,限制经费挪用幅度审批出差费用,各地方领导要制定详细到个人的经费表,包括所在地联系人及电话,回来后上报,要确定好人数及费用用途,不能言明的,按轻重程度进行处罚。

民生建设

CpI

收入分配

目标4%左右 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报告摘录: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解读: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今年的物价形势应该说比去年要好一些,中央提出控制在4%左右,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今年在稳定物价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比如说消费品中间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怎样降低的问题,报告说得很具体。过去包括蔬菜等在中间流通过程当中成本太高,政府今年这方面要加强管理,打击乱收费、打击投机。

收入分配

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报告摘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和提高居民的收入将是今年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基本民生,是公众密切关注和期待的一项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牵涉到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所以,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期望能够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在初次分配中降低政府税收的增长幅度,适当地控制企业和雇主的投资收益,以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应当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福利。“中央已经在制定这个收入分配改革的总方案,期望我们的收入会不断地增长,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会得到扭转。”

医疗改革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实行医药分家

■报告摘录: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加强药品安全工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 我国医保体系是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组成,上述“三险一助”覆盖的人口已经接近13亿,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此外,政府对城乡居民的参保补贴也在大幅度提升,去年已经达到了人均200元的标准,今年又提升到人均240元的标准,医疗保障水平在持续提升,但医疗体制依然存在尚待完善的空间。尽快地按照医改“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已经具有紧迫性。同时,公立医院迄今还并未实现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医疗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相当短缺;医药价格某种程度上失控,医患关系也较为紧张,这些都是我国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

pM2.5监测

绝不靠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报告摘录: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解读: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pM2.5进入新标准,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正确指引公众健康出行,消除或缓解公众感官与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解决pM2.5问题,必须实现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从控制一次污染向控制二次污染,从主要控制工业行业向公共交通、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控制转变。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我国可以通过实施淘汰一部分老旧机动车、削减燃煤消费总量、倡导绿色生活与消费模式等来净化空气质量,降低pM2.5浓度。

楼市调控

促房价合理回归 推进保障房建设

■报告摘录:

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要真正使房价降下来,回归理性,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保障房满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二是政府不靠出让土地来获得收入,三是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拓宽,对商品房价不断上涨的期望放缓,投资需求自然会消除。现在这三个方面都没有解决,保障房的建设总量还不够,特别是竣工分配量;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并没有减少,老百姓的投资渠道过窄的问题更是没有改变,病灶未去,楼市调控必然需要继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董事长、央行原副行长苏宁:相比于当下执行的限购令来说,中国的楼市调控更迫切需要制定长期的和更加市场化的政策来引导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主要是由投资购房而不是自住需求推动,房地产调控应当限制此类投机性购房,建议政府在长期政策中,可以考虑给二手房交易制定较高的税率,同时审慎研究房地产税的效果,切勿夸大设想。

教育资源

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

■报告摘录: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解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报告中提出的“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实际上是对地方财政对教育支出方面的警示,防止地方出现“挤出效应”,即中央多投资一点,地方就少投资一点,总体依然未增。

对于教育经费分配,钱要用在刀刃上,在学校内部,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要更多地花在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上,比如师资队伍的建设。另外一方面还要注重地区之间的平衡,更多地支持偏远地区教育的发展。把大量的钱用在校车、或者学校教学楼的建设上。虽然容易出政绩,但是改善教育状况最根本的还是学生和教师。目前教育经费的审批在制度上还是有的。但是每一个细节操作上是否合理,公开,每个地方都做的不一样。只要严格按照教育经费审批制度来,这部分是很少出问题的。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近年来,这一比例不断上升,2010年达到3.66%。

推进城镇化

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放宽

■报告摘录:

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今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解读: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位一体”,其中产业发展是核心,它承担了“造血”功能,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提供了资金和物质基础。城乡统筹要以人为本,重点关注和解决“农转居”的问题,农转居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身份转变后的就业、社保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产业发展给予强力支撑。

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北京市现有的近270万农民当中,上百万农民将变成正式的城里人,令人兴奋。一方面,农民变市民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而是一个全方位素质的大提高,包括政策的完善、各部门的落实、法制的遵守、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官员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强迫。

农民增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消费,关键是要推动农民收入持续提高,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能力,这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题中之义。

我们需要适时适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北京许多乡镇已进入城市化发展阶段,但在管理上还是乡镇的管理体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建立适宜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已经城市化的地区,应将乡镇管理体制随之转变为街道和社区体制,园区建设、经济发展也应符合城市特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

扩大就业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摘录:

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并继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劳动年龄人口的供给减少以及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表明,普通劳动者技能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尽管国家近年来对就业培训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跟需求相比,高素质劳动者供给方面还有所不足,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提高就业培训方面的投入水平,并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对接平台。对于城镇失业率的控制目标,由于该项指标是在城镇范围内统计,且近年来城镇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2%左右,实现今年4.6%以内的控制目标问题不大。

您还可以再浏览相关资源:

镇政府工作报告

推荐第8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关于控制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秦嘉鑫

07经济学(1)班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在3%左右,同时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关系。

我们知道,以CPI为核心指标的物价,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经济运行的灵敏反应。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通胀预期逐渐实现,尤其食品类价格涨幅近期较为突出,价格和通胀预期也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去年我国关于消费价格的目标是4%,而今年是3%左右的预期涨幅,相比之下有所调低。而要实现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关键在于管理的通胀预期。有人大代表指出,当前主要存在的是通胀预期而不是实际通胀,只要管理好通胀预期,今年就可以不出现通货膨胀。

去年我国的CPI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变化;自二月份起,由于受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CPI持续的下降,直到11月份同比涨幅才转为正,12月份上涨1.9%。今年1月份上涨1.5%。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对今年CPI同比涨幅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从目前推动CPI上扬的直接因素来看,更多应该是来自蔬菜等食品类价格,另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充裕的流动性也是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重要原因。还有国内新增货币信贷,构成了通胀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国际大宗产品产品价格上升,增大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这些因素都应该密切关注。然而,由于供大于求,总体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粮食又连续6年丰收,物价并不会出现大幅的上升。

2010年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预期调控目标定在3%左右,可以说既考虑了各种会使价格水平有所上升的因素,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也为必要的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目前,还要重视对资产价格的管理,防止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 要管理好通胀预期,还得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割断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联系的货币纽带的目标;

二、是以展现政府反通胀决心为根本;

三、是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重点;

四、是以系统性的政策安排为关键,在政策调控方面,重点与力度上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央行表示,2010年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并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也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根据实际经济有效需求和审慎标准,合理控制信贷增量,把握好信贷投资节奏,并连续出台贷款新规,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从经济学原理和经济运行的实践看、温和、适度的价格上涨,反映的是需求的回升和经济的增长。而价格直线下滑,其实不利于企业发展和投资进行,最终也不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

因此综合来看,今年价格会温和的上涨,但不会猛涨。国家对管理通胀预期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不必有过度的担忧。

推荐第9篇: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6大着力点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家园,加快推进“五个龙岩”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使闽西老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人民更安康。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确保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要求,逐级分解落实,逐项攻坚突破。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大力弘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急争抢试,敢于突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勇于争先的创业激情。提升站位,居安思危,充分发挥老区苏区、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势,用足用好中央、省赋予的扶持政策,打基础,添后劲,努力拓展龙岩发展新空间。

求真务实,改进作风。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脚踏实地,实干实效。践行才溪乡调查精神,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沉下身接地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简会议、文件、活动,讲实话、干实事,厉行节约,切实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为民利民,服务至上。办好惠民实事,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和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察民情、通民意、解民忧。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效能建设,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严格落实行政问责。

依法行政,清正廉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规划布局、土地出让、工程招标、拆迁安置、产权交易、民生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

1、加快壮大产业规模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畜禽、果蔬、茶叶、林竹和水产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扶持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壮大一批优特农业示范基地。构建农业技术信息交流和产品展销平台,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力争新培育产值亿元以上农业企业10家。实施烟草水源工程、44座小

(二)型水库和一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田基本建设12万亩。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三农”综合保险实现全覆盖。

1 推进工业提速增效 围绕培育“1+2”主导产业、打造“155”产业基地,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资本化融合发展。做大市本级工业,突出抓好龙工配件园、汽车配件园、新龙马年产30万台汽车发动机等项目建设,推动环保装备制造向提供全方位运营、服务转型,做大产业集群。推进县域产业差异化发展,新罗区重点提升现代机械产业和服务业,永定县大力突破汽车、旅游产业,上杭县重点做强金铜产业,武平县加快发展不锈钢产业,长汀县促进稀土产业集聚发展,连城县做优新材料和旅游产业,漳平市发展特钢铸造及下游产业和茶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光伏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资源精深加工,提升钢铁、建材、煤炭产业集约化水平。抓好企业技改,推进机械、纺织、化工等产业升级,完成卓鹰、卓龙、龙化、佳丽斯等异地技改扩建。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投融资机制,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飞地工业”,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做大特色专业园区。

全面提升服务业 全面推进中心城市和县域城区 “优二进三”,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一批商贸物流、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机械、建材、花卉、茶叶、艺术品等专业市场。扶持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实施商贸流通业“三个一百”工程,力争限上企业突破1000家。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引进品牌房地产公司,加快普通商品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及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古田会址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惠民等示范工程,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企业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实施10个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创建工业烟尘控制技术、心脑血管新药制剂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2、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优化规划布局 围绕建设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抓好城市规划,科学布局中心城市“一主三新一卫”和县域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划分。完善城市建设详规,深化综合交通、公共设施和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注重彰显红色、客家等特色文化,突出提升重点地段、综合体、重要公建项目设计层次,严格把好质量关。加强规划审批管理,提高规划执行效力。

加强城乡建设 全面推进“点、线、面”攻坚计划,创建一批完整社区,确保城镇化率达到51.5%。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年”工作,突破九大片区征迁瓶颈。加快龙岩大道三期、外环路、口岸板块、万达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污水管网、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城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绿道、慢道及生态绿地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引导,统筹推进产业、商贸、人居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中心镇建设,打造30个工业重镇、20个商贸强镇、10个旅游名镇。坚持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整合资源、重点突破,抓好上杭吴地、长汀露湖、永定万石、漳平永福等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生态环保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精品工程。

提升管理水平中心城市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强化联动执法机制,继续加大违法违章建设打击力度;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新增20台以上公交车、118台以上出租车,规划建设18个公共停车场,优化路网结构,强化交通行政执法;加强物业公司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加快“三区三园”建设 完善“三区三园”发展规划。进一步理顺市、县(市、区)、新区(园区)责权利关系。推进通往三个新区的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红尖山隧道。古蛟新区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工业、文化旅游两大板块,加快华润希望小镇、党校迁建合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永丰新区围绕建设生态工贸新城,突破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和新区功能配套项目。龙雁新区围绕打造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核心

2 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工业园区、人居板块和工贸综合体建设。稀土工业园区重点加快项目招商、产业聚集、做大总量,推进稀土交易市场规划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推进海峡茶文化交流中心等建设,发展精致农业、特色旅游业,创建美丽乡村。高新园区重点推进海西科技创业城项目前期工作,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突出抓好重大项目 打好“五大战役” 拓展战役范围,把现代服务业、生态建设等领域项目纳入战役组织实施,确保重点项目投资和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三线、海西天然气管网、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段和冠豸山机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南三龙铁路、厦蓉高速漳州天宝至上杭蛟洋扩容工程开工建设,湖城、武平十方至城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推进龙长高速古城互通、厦蓉高速龙岩联络线、浦建龙梅、长泉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强化招商选资 突出招大引强,更加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节能环保、税收贡献。加大与央企、民企、世界500强企业对接力度,力争新对接“三维”项目103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引导异地龙岩企业家回归,落实“非禁即入”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共设施和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完善工作机制 把项目工作列入市直部门绩效管理和效能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重大生产性项目策划,重点突破机械、汽车、金铜、稀土等产业链延伸和配套项目。

4、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 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生态建设年”部署要求,建设生态家园。总结推广“长汀经验”,继续推进以长汀、连城、永定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9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实施“四绿”工程,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完成造林绿化40万亩,提高森林质量。推进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开展绿色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力争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武平、长汀、连城、漳平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新罗、永定、上杭创建省级生态县(区)。落实矿区生态恢复责任,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全面暂停新建煤矿的勘探和审批,坚决推进新罗、永定和武平、漳平、连城小煤矿关闭重组,确保全年煤矿企业减少30家以上,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淘汰建材、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全面淘汰中心城市落后水泥产能,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抓好30个重点节能及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抓好环境污染整治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龙津河流域水环境整治,按照“三年初见成效,八年全面完成”的要求,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分期分批整治养殖业、工矿业、小水电。积极稳妥推进各县(市)主要流域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完成18条重点中小河流域治理。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加大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扬尘等大气污染整治力度,确保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7%以上。

5、深化改革开放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机制。对各县(市、区)、新区园区实施科学绩效评估和考核办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编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升“三资”运作水平,完善投融资平台。壮大和规范担保机构。稳步推进基金、债券发行。推动龙马环卫、连城兰花等企业加快上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上杭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巩固完善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

3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推动一批出口型生产企业提升扩能,培育壮大外贸出口主体。承办好第四届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用好“6·18”、“9·8”等大型经贸合作平台。共建共享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加速融入厦泉漳大都市经济圈。推进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海西中部集中发展区的区域协作。抓好对口援藏援疆工作,加强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

深化与港澳台合作 加快漳平、连城庙前台商投资区建设。推进永定客家博览园、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长汀客家首府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办好两岸族谱论坛等特色活动,提升“海峡客家”品牌。积极申报赴台个人游试点,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推进龙台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及民间交流合作。充分挖掘侨力资源,加强与香港、澳门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着力拓宽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老区、苏区优势,重点跟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在争取国家、省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永定撤县设区,稳步推进撤乡并镇和乡改镇、村改居工作。

6、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落实最低工资、企业工资保证金和集体协商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增长制度。

切实增强民生保障 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医疗救助筹资标准,推进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力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新建保障性住房5654套。统筹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和造福工程,抓好16个省级、30个市级集中安置区建设,完成2万人搬迁任务。解决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工作,支持龙岩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实施“千名名教师、百名名校长”培养计划,提高教育质量。扩充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推进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达标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工建设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进一步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加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古田会议旧址群等重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加强永定客家土楼、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争创国家级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深入开展“一评估四联动”,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和自治功能。深化“平安龙岩”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狠抓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好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

4

推荐第10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

1.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报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解读:据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共出现77次,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要改革一定要打破历史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伤筋动骨,这就是革\'命\'。\"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来自一部分政府权力的阻碍,只有消除了障碍才行。\"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臵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2.2014年GDP增长目标7.5%左右

报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臵在7.5%左右。\"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

3.CPI控制在3.5%左右

报告: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今年将CPI目标设臵在3.5%是比较合理的,既考虑到前一年物价翘尾的因素,又能给资源能源价格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踏实\"。物价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国家稳。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1.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永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做法有点不太与时俱进,现在新农民不种田也不愿意种田,你现在把他捆带土地上也不再回去,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城镇化做好,把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做好,有更好的就业空间。

2.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报告: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分析:2014年我国赤字规模尽管较去年的1.2万亿元有所扩大,但赤字率稳定在去年水平,这种既带有积极色彩,又力求稳妥的安排凸显当前复杂的财

政经济形势。\"总体来看,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赤字率不变,政策扩张的力度不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3.\"三公\"经费公开不留死角

报告: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解读: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2014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将只减不增。\"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4.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5.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报告: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何健: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心态产生较大冲击。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既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又可平衡中低收入人群心态,维护社会公平。

6.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报告: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相比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还很差、困难群体还很多。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也说明建设\"美丽乡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危房改造、修公路、解决饮水安全,都是在弥补农村发展的短板。

7.让农村大学生再增一成

报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王康: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

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8.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万人以上

报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近1亿扶贫对象,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还存在减贫动力不足、扶贫资源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关键要落到实处,啃下扶贫\"硬骨头\",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9.\"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报告: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臵和再就业工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任永昌: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就业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这样实实在在的目标,体现了保民生、稳民心的坚定决心。

10.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报告: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侯晓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现代社会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困难群体社保问题的关切,体现了\"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的指向。完整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设立的国民安全网,这张安全网在深化改革即将涉险滩、破藩篱的关键时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1.让更多基层百姓看得起病

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农村5亿人口。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这两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很大缓解,但是医保补助标准还不算高,医疗资源配臵也不平衡。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提一沉\"的法子,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这将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12.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报告: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第11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一、GDP

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8%的目标主要还是要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留更多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目标,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进展还需进一步加快。只有速度更稳一些,我们才有条件以更多精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才可以切实得到增强。” “其实,今年的8%也包含了对一系列风险因素的估计。”全国人大代表、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说。他认为,我们在对2011年经济形势保持总体乐观的同时,也要防范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冲击,比如,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难以平息的主权债务压力等,都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由于去年10月以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上涨压力会有所缓和,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整体上判断,今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巴曙松说。

采访中,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总体温和可控,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

900万人:“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给出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路线图”: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三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

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满足发展不必担忧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

“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

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量。基于调控考虑,去年底中央宣布,2011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郭松海说。

“如果能保持规模,也是不低的,依然高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年均三四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对于这样规模的信贷投放,仍然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市场没必要太过担忧。

9000亿元: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与金融危机刚开始的两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趋向好,经济内生动力日趋增强,在这一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减弱。“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明确指出,2011年将继续加大教育、三农、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这些领域,也必将是财政投入的着力点。”钱国玉说。

二、民生

1.粮价稳定可期,但需未雨绸缪

在全球粮食主产区发生极端天气、粮食需求高涨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2010年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走出了耀眼的牛市行情。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粮食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小麦、玉米、水稻等轮番涨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到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到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墨颇多。“这些措施非常有针对性,表明了国家促进粮食生产、保粮价、稳物价的决心。”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代表表示,由于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总体供需稳定,

再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今年国内粮价不会有大的波动,将为稳定物价提供基础支撑。“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将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对确保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非常重要。”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表示,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措施的推出,有益于提高农民抗灾和种粮的积极性。“尽管粮食主产区遭遇旱情,但充裕的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今年粮食价格将呈温和可控态势。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传导效应可能会加剧国内粮价的上涨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大肆炒作,放大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

2.房价:“双轨”供给力促理性回归

在高房价渐成中国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之际,政府自去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多项稳定房价的措施。在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下,主要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有所遏制,但是距离公众期待的“降房价”依然遥远。

对于今年的房价走势判断,不少代表委员都出言谨慎。他们指出,调控房价的困难之源,主要在于有效供给不足、投资需求过旺以及调控的长效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多年积累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这些措施释放出政府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的强烈信号。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投放,尤其是限价房,将对整体房价产生较大杀伤力,关键在于落实、监督。”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委员表示。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同时,增加保障房建设,在需求端做减法,在供给端做加法,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今后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双轨制”的住房格局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持续实施落实的话,‘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是有希望的。”

3.油价上调压力犹存 ,期待市场化改革

2月19日,发展改革委宣布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50元,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石油号称现代经济社会的“血液”,油价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自我国于2008年底启动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成品油价格已历经14次调整,其中上调9次,下调5次,国内油价也因此备受“涨多跌少”的质疑。

“今年我国成品油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上调压力。”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受北非中东局势紧张影响,全球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很大,再加上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国际油价将呈总体上行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价格是牵动经济全局乃至老百姓福祉的重大问题,目前的能源定价机制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要根据宏观经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理顺和逐步完善,制定合理的政策。

韩晓平表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味涨价,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应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使竞争更加充分,通过市场的力量,维持油价的合理水平。

4.汇价双向浮动基本稳定,舞好升值“双刃剑”

当前,在外有国际舆论和全球美元泛滥压力,内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压力的复杂局面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格外引人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目前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的市场基础,应当以稳定为主,双向浮动。“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对我国出口和产业链带来较大冲击,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考虑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

山西省商务厅厅长王淑珍代表表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较小,国际原材料涨价又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应该维持相对稳定,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保

持有序发展。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来看必然在出口、就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但政府和企业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升值的问题上,必须把握以我为主的原则,防控风险。”谭雅玲说。

我国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进入6.5时代。

三、外媒看法

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称,中国政府表示将应对通货膨胀,使经济增长成果能惠及更多的民众。报道援引温家宝总理的话称,中国政府努力让工人和农民阶层能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全力应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通货膨胀,寻求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称,中国将严控通货膨胀,打击腐败以确保社会稳定。

报道称,温家宝总理5日向来自全国的近3000名代表阐述政府工作。根据报告内容,中国未来一年的发展目标是将通货膨胀控制在4%以内,经济增长率保持8%左右。

BBC驻北京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是中国领导人最重要的政策讲话之一,为期十天的人大会议将为中国制定下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前,该媒体还于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是制定未来5年发展规划,尽管这只是一个规划,但它对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英国路透社也将关注的重点对准了“稳定”、“均衡”等字眼上。

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将严控通货膨胀,引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着更加均衡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文章称,对食品、住房等物品价格上涨的应对与否对中国的执政党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可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因此,追求更加均衡的经济增长也就成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字眼。

加通社报道称,“幸福”是中国政府今年施政的一个核心词汇。如何控制通货膨胀,减轻环境污染、使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也就成了中国人大会议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

报道还援引温家宝总理的话称,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立足点,确保人民群众对生活和工作满意,使国家享有长久的繁荣和稳定。

美国广播公司(ABC)也刊文指出,经济发展将是中国政府的首要议题。

报道称,中国人大会议强调的重点是政府要使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同步进行。同时,中国政府也将环保视作十分重要的发展目标,表示将优先在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和绿色节能等领域取得进展。

此外,英国《金融时报》、法新社、日本《朝日新闻》等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12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这一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月度CpI最高点低了1.1个百分点。

“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湖北省荆州市乾盛纺织有限公司女工李红锦代表举例说,厂里双职工家庭月收入约2000元,现在每月生活费已经到了1000多元,遇到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等大花销时就有困难。国家现在把稳物价放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得民心顺民意。

“4%左右的调控目标,是充分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出的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分析认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必然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去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去年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月份,涨幅依然有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

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底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并把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

“由于国内和国外通胀压力的叠加效应,今年物价调控的难度是很大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猛涨,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的影响大于去年;国内流动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夏粮生产遭受严重干旱,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测算,今年全年CpI涨幅中,去年涨价的翘尾影响将超过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将超过1.5个百分点。

尽管挑战严峻,但稳定物价具有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姚景源指出,国内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食库存大大高于国际标准,肉、油、糖、棉花都有充足的国家储备,再加上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构成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稳定价格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这是稳定物价的工作基础。

王仁洲代表强调,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在回收流动性,国家有调控物价的充足财力和物资储备,宏观调控部门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通胀压力的经验,这些都是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

物价与经济全局紧密关联。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周逢民代表指出,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目标比去年的实际情况低了3.7个百分点,凸显了国家稳定物价的坚定决心,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尽管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判断。

第13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6-03-06 08:48 宣讲家网 徐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研究员 字号:

核心提示:2016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了《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5年的工作,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列出了2016年重点工作和主要预期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宣讲家网第一时间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徐珂研究员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敬请关注!

1

徐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研究员

完整报告:http://www.daodoc.com/2016/0306/868767.shtml

理论图解:最大一轮改革大潮全面落地的集结部署

各位网友,大家好!

3月5日上午9点,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第三份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迈进“十三五”时期的第一份报告,也是对最大一轮改革大潮全面落地的一次集结部署。下面,我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报告的基本结构及内容逻辑

报告全文共计19000多字,从结构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2015年工作情况。这一部分全面总结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着力回顾了2015年经济社会、内政外交所做的重点工作;重点阐述了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从内容逻辑看。首先,在总结2015年工作成绩部分,以“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一句开头,以展示2015年工作成绩开篇谋局,以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垫底呼应,最后强调“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这不仅让人们回想起2015年政府工作的种种艰难险阻,也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2015年的工作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可以说,困难不小,但不畏艰难,踏平坎坷,成就辉煌!2015年,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四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正如报告所言,“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接着,克强总理从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等六个方面,回顾了2015年所做的重点工作。这些重点工作,不但是针对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出的“药方”,而且是2015年丰硕工作成果的基础和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成绩和工作是社会各界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辛勤劳动的结晶。最后,以感谢人民收尾,表达了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朴素感恩情怀。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重点论述了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阐明了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的三点要求。

这一部分,首先开篇名义,点明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接着,论述了《纲要草案》的工作思路,阐明了《纲要草案》是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三个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强调《纲要草案》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主要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六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随后,论述了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的三点要求: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最后,点明实现“十三五”时期工作目标任务的根本是人民群众,这是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点明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点明完成“十三五”时期工作目标任务的必胜信心、决心和光明前景。这一部分,工作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重大措施得当,信心决心十足,前后呼应,相互依存、相互保证、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

第三部分,2016年重点工作。这一部分论述了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和任务,阐明了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阐述了重点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八个方面工作措施。

首先,点明2016年政府工作的宏观布局: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论述了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一系列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两个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三个战略——改革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行五个总体思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八项举措——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接着,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进出口、国际收支、居民收入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阐明了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并做了有关说明。随后,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阐述了应对困难和挑战的经验和优势,强调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阐述了重点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八个方面工作措施:一是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三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五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六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七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八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再次强调上下同欲者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真抓实干,措施得当,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就一定形成。这一部分,有总体思路,有形势分析,有工作举措,有力量保证,自成系统。如果说,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管五年的,更加注重长远和战略性的。那么,这一部分的2016年重点工作是今年必须要完成的迫切任务,更加注重实际。但从总体看,“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016年重点工作都是近期和长远、战术和战略、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第四部分,2015年的其他工作情况和2016年举措。主要从民族宗教、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2015年的其他工作情况和2016年的总体思路。

民族宗教方面,简明论述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及2016年工作总体思路。指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强调通过政策扶持和富民举措,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强调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强调认真落实侨务政策,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指出2015年成效显著,提出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统筹推进各方面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勤保障和装备发展,稳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的武装警察部队,推动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强调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出一条新时期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团结之路。

港澳台工作方面,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促进港澳提升自身竞争力;继续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二、报告的重点内容

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简明总结了2015年政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分析了2015年政府工作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形势,论述了2015年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阐明了2016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并对民族宗教、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全面系统,既总结成绩、回顾工作,又分析困难、不回避矛盾,既阐述工作思路、论述任务举措,又弘扬必胜的信心信念、阐明力量的核心源泉,充分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如期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与大家重点学习交流四个方面的重点热点内容。

(一)2015年成果丰硕,要充满信心

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总结和回顾了2015年工作及成绩,指出2015年已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成绩四个方面,工作六个方面,工作和成绩是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工作中有成绩,成绩中有工作,成绩、工作各有侧重,彼此凸显,集中体现了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成果。

1.从经济增长速度看,是合理的

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实际上要求每年增长大约6.5%以上就可以了。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已经超速,但又不是大跃进,处于合理发展区间,是适速的。所以,有些人以后就不要动不动惊呼我们的经济增长破7了。这是经济新常态战略谋划的数据,是经过测算、科学合理的,是宏观调控的最大成果之一。当然,经济运行合理还包括民生层面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经济增长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人民群众需要从发展中得到什么实惠?主要有四条,能就业,收入高,有保障,环境好。这个方面,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丰收之年,人民生活负担增长较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反映了环境进一步变好;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这些数据和信息,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方面是良好的。

2.从经济结构看,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三个考量指标之一。什么叫结构合理,就是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一二三产业发展、城乡、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平衡。报告指出,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考量经济结构是不是合理,对于一二三产业结构来说,主要看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否超过一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第一二产业科技含量是否提升。考量投资和消费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否超过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两项指标分别反映了一二三产业结构、投资和消费结构取得的可喜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总体判断,那就是经济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3.从创新动力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的三个考量指标之一,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质量。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这些指标,反映了我国经济动力不单纯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越来越来自创新活力,来自生产率的提高,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衡量创新动力还有两个指标:一是经济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二是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两个方面,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篇幅介绍。报告提出,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外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这些内容,既是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又是培育良好经济制度环境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创新动力更加强劲。

综合以上三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正走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新常态,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上,在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当中奋勇前进。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满怀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今后险阻不少,要攻坚克难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总结2015年成绩时,全面论述了2015年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回顾2015年政府工作时,深刻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些艰难险阻,客观反映了我国2015年乃至“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不容小视,也不容懈怠。

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分别增长3.1%和3.2%,预计2016年将分别增长3.6%和4.1%。但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难以明显回升,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投行预计今年仅有0.1-0.2个百分点的微弱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展望,2020年之前世界经济贸易的年均增速分别难以超过4%和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在经历了1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与金融危机前高点时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达79%,铁矿砂、铜、铝、锌等的价格跌幅也都高达40%以上。由于全球经济走势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分化甚至背离,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波动可能加大。金融市场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加大会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复苏。总体看,外部发展环境有望保持和平稳定,有利于我国继续发展,但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我国的挑战也在增多。

2.国内发展面临险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去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已连续4年未完成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我国产业发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必须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钢铁、有色、化工、玻璃、水泥、造船等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必须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消化过剩产能。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甚至2000年曾达到难以置信的92%,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2014年比2013年增长仅3.3%。2014年,电子商务赢得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7%的佳绩,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7.7个百分点,并拉动快递业务量继上年增长61.6%之后再创51.9%的高增速,但是,商场、店铺等传统商业却纷纷倒闭。“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险阻依然很大,困难和问题不少。

困难和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并不可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不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取得一个个的胜利。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样,必然不断出现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党和政府就是在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个征程上,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远近结合,趋利避害,锲而不舍,有效应对,坚定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三)“十三五”谋略科学,要坚决推进

政府工作是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论述了“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如期实现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继续坚持经济增长新常态

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克强总理这里讲的发展不是传统意义的发展,而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数字指标:“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适度增长新常态趋势。

2.优化产业结构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结构优化。主要数字指标有: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整体趋势。

3.增强创新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数字指标有: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趋势。

当然,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从打造经济社会新常态出发,在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方面,还提出了其他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要求。这些内容,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伴随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一定得到强力推进,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我们在期待和喜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十三五”谋略科学,但关键还在于实施。

(四)2016年部署得当,要切实贯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了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阐述了重点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八个方面工作措施,对于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这个目标,总体上还是按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制定的,是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

2.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主要指标是,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压缩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12.2%。

二是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行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四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五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七是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克强总理强调,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八是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的八项措施,每一项都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我这里只是点一下题。实际上,这些措施阐述十分明确,非常实际,我就不再多加解读。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贯彻落实这些举措,才是我们2016年必须履行的职责。

三、几点体会

3月5日,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结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与大家一起,交流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

必胜的信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越来越多的困难险阻面前,必胜的信心是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畏浮云遮望眼。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困难重重的国内局面,但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乐观主义的必胜精神。在报告中,克强总理开篇就讲,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他同时也自豪地宣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时,克强总理说,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他同时也铿锵有力地指出,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克强总理肯定2015年成绩时,指出,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接着,他又进一步说明,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成绩时,克强总理说,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进!在部署“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时,克强总理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展望今后五年,我们充满必胜信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在分析2016年重点工作时,克强总理强调,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当然,克强总理对我国发展的必胜信心绝不是空穴来风、无缘之木、盲目乐观的,他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提到保证必胜的力量。他提出,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等等。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些论断,充分说明我国发展前景光明,辉煌无限!

(二)进一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做好“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政府工作,考验着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成败。政府工作缺位、越位、错位、不到位现象始终困扰着世界各国政府,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症结。自2006年开始,几乎历次政府工作报告都特别强调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是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重任千钧惟担当。针对这些问题,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他强调,政府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职业道德精神,恪尽职守、夙夜在公,而且还要主动作为、善谋勇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他对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出了四项明确要求,就是要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四种意识;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健全并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实际上,克强总理在论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中,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也是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克强总理郑重承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民之权乃官之责。这些肺腑之言、切实之举,的确应当值得我们不折不扣地好好学习,切实加以贯彻。

(三)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做好“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多次肯定人民群众在完成“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中付出的极大辛劳,称赞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并表示由衷感谢。他强调,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在分析2015年工作时,他指出当前民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针对这些问题,克强总理在部署“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中提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部署2016年政府重点工作目标时,他指出,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在2016年政府重点工作中,他强调,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特别是在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克强总理强调,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

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事实上,“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所有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举措和要求,都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所作出的部署。只要真诚鼓励、真心支持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社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我们坚信,“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所有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一定会如期实现。

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14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今年的两会是在房地产市场正值非常时期和敏感时刻,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表述是今年两会上全社会最受关注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政策的表述基本上是2月6日——2月10日温家宝与各界人士座谈时的基调。【温家宝:房地产调控已见成效 继续推进】可以关注之处:

一、总结2011年,充分肯定了调控成果。“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二、布置2012年任务时,主基调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将扩大内需列为工作重点。

对于房地产市场:

1.用了“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而没有延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的“毫不动摇”的字眼。表述力度上略有弱化,政策指向上更明确:抑制投机投资。这个政策也要“逐步完善”,避免对正常合理需求,特别是刚性需求的误伤。

2.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调控并列谈,并强调了“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的指标。

3.再谈“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仍未表述什么是合理价格。

4.再提“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但仍未表述用什么“有效措施”,如果开发商没有热情,也没有能力拿地,谁来增加供给?

5.再提“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但没有提房产税推出的时间表和步骤,甚至没有提扩大试点。(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要推进房产税试点。)

6.“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长期、平稳”已有较长时间不提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提“健康”发展。现在重提“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显示出希望稳定各方对未来的预期。

总体调控政策表述仍然走平衡木,弱化原来的“毫不动摇”,但也未有明显松动,希望稳定预期。

有些政策,比如已经在做的对刚性需求首次置业的利率和首付的优惠和放松,可能不需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可能是只做不说。

第15篇: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我国今年将建公共资源收益全民共享机制

2012年03月06日06:15新京报[微博]钟晶晶我要评论(425)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政府工作报告

#收入分配#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解读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块,提出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土地、矿产、国有资产等这些公共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和人民,其收益额度也是巨大的,每年的土地出让金好几万亿,国有资产出让的收益额也不小。这些收益应该让全民共享。建立起这样一个机制的话,就可以从这些公共资源的出让收益中拿出来一大块用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一方面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此收益“跑冒滴漏”肥了少数人,从而促进控制和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

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现在已经到了解决共同富裕的时候。改革具有阶段性,在一定阶段内,收入差距会拉大,但目前的情况是,改革了30年,这个阶段期应该结束,可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迟福林说,解决思路已经很清晰。可方案具体什么时间出台,还没有时间表,“难点在于调节利益分配。在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下,地方部门利益、行业利益越来越突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要约束自身利益,真正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政府工作报告

健全服务小微企业机制

#财税金融# 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这部分有两个亮点,一个是今年开始要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要有地方财政预算的制度,也要有地方财政决算的制度,并且把这些制度公开,这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平台的融资、地方政府的债务,最后都要分类纳入地方预算去管理,这就抓到了根本。”第二个亮点是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明确地,再一次地提出来。“现在整个市场经济已经推进到了这个时候,也呼吁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呼吁我们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那后面这两项做不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深化资源税改革,就必须克服带有既得利益方面的摩擦阻力,消除这些阻力,才可能把改革方案推出。资源税改革是促使方方面面来节能降耗,来追求可持续发展。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配套改革。光讲资源税的改革是不够的,比如理顺煤电关系,就必须

考虑到一旦资源税改革扩大到煤,配套改革如何实施,这个方案的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

#价格改革# 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解读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关于能源资源价格的改革,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煤电矛盾问题。如果这个关系不理顺,今年还可能会面临大面积缺电。

居民阶梯电价出台和成品油、天然气价格继续推进改革都是今年可以预见的,之前发改委已经有过表态,今年居民阶梯电价这块主要就是各地区的听证,而天然气价格就是要继续扩大范围,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也将会缩短。本报记者 钟晶晶

政府工作报告

打破垄断鼓励民资进入

#多种所有制经济# 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目前有不少公众舆论将民营经济发展不好的棒子打到了国有企业头上,这种推论并不准确。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我国国有企业在工业领域的比重为27%,在商业领域仅有10%左右。很多民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国企造成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行政垄断严重,政府主管部门在市场准入和审批上设置的门槛太高。例如“新36条”去年已经出台了,可到目前各个主管部委并没出台具体细则,这样即使民营企业有诉求,在具体实施中也不知道从何入手。本报记者 钟晶晶

温家宝:任期最后一年绝不懈怠 以更大勇气改革

温家宝]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另据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林凌):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温家宝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第16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今春全国两会上,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总理的报告,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其中,主动调低GDP增长目标的决定彰显了中国政府准备减速以求取发展质量的决心。”“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要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必须转型升级,必须以质取胜,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除此别无他路。”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告诉本刊记者。

在他看来,正如温总理的报告所言,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稳中求进,才能全面实现13亿人民的小康梦想。

主动降速提升发展质量

7.5%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是8年来中国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受访专家和代表委员表示,相比去年,0.5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并不大,是中央向地方发出的明确信号,即发展不能一味盯着GDP数字,要更加平衡协调。

“7.5%的增速仍是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不存在‘硬着陆’的危险,调低增速目标既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也有利于稳定增长,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定为10%,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22.5%。”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指出,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增长的立足点,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

“从长远观察,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尹中卿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但是,转型并非轻而易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对本刊记者说,淘汰落后是把双刃剑,地方感觉有难度,“但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不去淘汰,相反,应该找到一些措施消除淘汰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毅中建议,要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的同时要控制源头。要公布行业能耗限额,达不到的要限期改造,改造无望、改造不成功的要关闭、淘汰。对此,要有“铁的手腕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民生权重上升增强幸福感

与GDP增长目标下调相比,关于民生支出数字的上升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又一亮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教育经费的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汇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如果从中央预算内投资来看,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左右”。在全国政协委员张群眼中,这不仅仅是兑现承诺,也是贯彻“优先发展”教育目标的体现。

除了教育,2012年,民生投入的权重进一步增加还表现在:

一是,扩大就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这些务实的举措,“反映政府工作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全国政协委员陈凌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民生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乌日图解读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着墨甚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以人民福祉主导产业发展

李毅中向本刊记者指出,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

时大力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有关鼓励企业创新的一些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对新增的生产能力提高准入的门槛。

从短期来看,李毅中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仍要依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技术改造倾斜。建议财政增加技改资金,金融增加技改信贷,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理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嵌入、渗透、覆盖、集成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技术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以社会福祉为目的的产业竞争力。”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态势。经过2011年的全面调控,房地产行业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调控的基础工作,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实现全国联网,各地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专家指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而且是下一步的住房制度完善的坚实基础。

乌日图告诉本刊记者,综合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基调和目标,还是不断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和“做好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政策核心,最终“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住有所居,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满足广大老百姓幸福诉求最直观的体现。”

以改革开辟幸福道路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给王玉锁留下深刻印象。他告诉本刊记者,“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乌日图说。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他举例分析说,温家宝总理列出的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受访专家以及代表委员认为,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减税增效,具体操作应从以下几点着力: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二是继续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大力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体系;三是通过结构性减税还利于民、还利于企。

特别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表示,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要措施就是“要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另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这项改革的推进,解决的不仅仅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内生动力的问题,而且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承诺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本报记者为读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 1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 2

重点区域监测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 3

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 4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亮点 5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 6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亮点 7

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亮点 8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 9

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亮点 10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第17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详细解读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 。

亮点 1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 2

重点区域监测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 3

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 4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亮点 5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 6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亮点 7

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亮点 8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 9

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亮点 10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汇报2011年工作成果,并对接下来一年进行展望,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在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一系列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赤字率下降到

1.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GDP增速:预期目标首次低于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于这一数据上的变化,温家宝解释说:“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今年的九大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今年要保证经济增长7.5%,低于多年以来8%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经济增长的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维持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需要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有质量的增长所涵括的内容有四点:一个是节能环保的经济增长;第二个是在增长过程中,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提高经济增长的竞争水平和竞争力;第三个,要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链的产值比重;第四个是要提高经济的福利值水平,这是从过去追求数量到现在追求质量的重大变化。

经历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过程之后,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4800美元左右,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降低增速,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济社会问题。吴晓求认为,降低GDP预期增长目标有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要调结构,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都是在用高耗能追求经济增长,这是难以为继的;第二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福利水平,也就是居民收入的单方水平要跟上经济增长的水平,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对于今年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增速降下来,实际上是综合判断整个宏观经济走势的结果,也是顺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整个经济增长的走势来看,今年上半年预计会延续去年整年的平稳回落态势,在政策引导下主动放缓,在今年年中触底之后一个温和的上升,所以预计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和2011年相比有一个平稳回落的过程。同时整个经济转型也会力度加大,相应的可能在经济增长的速度方面,不用绷得那么的紧那么的快,而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我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双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基本稳定

7.5%,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年保持不变。

“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有助于稳定物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二者之间要寻求好平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性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认为,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更是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

回顾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GDP增速和物价预期目标为8%和4%,最终2011年全年GDP增速为9.3,消费价格指数为5.4%,食品价格上涨11.8%。

结构: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这样会使中等收入者占居民的主体,会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中。任务非常艰巨,但必须做起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中国不能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抓手。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形成新竞争力的最佳发力点。

改革:深入推进六大重点领域改革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要深入推进六大重点领域的改革,这六个重点领域分别是:1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2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深化价格改革;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6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而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六个重点领域,分析人士谈到最多的有三大块,一是财政体制改革,二是价格改革,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财政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对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倾斜,税收角度就是要结构性减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稳中求进”,其中“进”的部分就是指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压缩高耗能高污染重复建设的项目,另一方面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他们的发展,鼓励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说,税收政策在这方面就可以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赵锡军认为,在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税收制度的改革,我们的税制改革总体来讲是在向前发展的,但是离适合我国的程度来说,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现在流转税还是占很大的比例,流转税有一个特点,它可能被转移。比如像营业税,营业税是向企业征收的,但是企业可以把这个税加在价格中,变成最终商品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由消费者来付税。所以,这实际上会产生税赋转移。把流转税为主的这种间接的征税变成更直接的税制,这可能是将来一个方向。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认为,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金融,特别是金融可以提供“活水源头”。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综述:改革很美好,但仍需要落到实处

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目前人均GDP达到4800美元,正是世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面临贫富差距政府职能转变等矛盾。目前有很多改革的声音,国内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进行六大重点领域的改革,我们坚信这些改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一如既往的坚定不移,把改革落到实处。

【附】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一2011年回顾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三2012经济社会工作主要任务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其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增加生产保障供给。

2要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3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4要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深化农村改革。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3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4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4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扩大就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4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1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2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深化价格改革。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5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6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1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

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3实施“走出去”战略。

4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为社会管理专门单列了一章,提出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第18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2012政府工作报告

——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方面的亮点

通过学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领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1、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2、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4、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5、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6、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7、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8、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

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二、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通过对上面经济方面要求的研究,可以看出,未来的宏观经济会出现下面的走向。

1、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

GDP目标7.5%,这是5 年来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过去4 年,一直是“增长8% 左右”。对于这一调整,温家宝解释说,主要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第一,政府对GDP增长要求有所下降,这个下降是跟整个形势、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主题转型相契合的。第二,反映了国家主动调控下降过程,表明我们在增长过程当中主动权是比较妥当的。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不再把追求高增长的速度变成一个主要目标,而要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增长的质量,为了强调转变增长方式、强调质量,把这个导向型目标定在7.5%。7.5%作为一个数字指标,是一个稳结构和控物价的综合指标,很显然结构和物价非常重要,速度也非常重要,从下调到7.5%说明速度放在第一位,同时速度下调也是可控的。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态势把控依然非常谨慎,在未来几年都应该这样。

2、控制通货通胀

C P 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指标,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 P I 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当C P I 增幅大于3% 时,为通货膨胀;而当C P I 增幅大于5% 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报告中提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希望控制在4%左右。就经济数据本身,CPI压力不大。第一,4%背后因素解决通胀压力,今年以来基本金属价格又开始走强,特别是原油价格演变,这背后对通货膨胀压力一点不能少。第二,要素成本上升,这是结构性的,而且可能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国

家一定要为今年价格预留空间。从这点来看,资源税问题,包括水电气等问题,对下半年CPI影响到底会多大,这里面有很大不确定性。

3、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底在调研时强调“银行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之后,又将“银行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问题上升到了又一高度。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将回落至14%,这一预期目标创下2002年以来的最低预期值。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对此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放缓,央行将降低对于货币高速增长的容忍度,货币政策将趋向更谨慎。

而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也将带来新增贷款增速的趋稳。据估算,在M2增速14%的条件下,新增贷款约为8万亿元。其中,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小微企业等,将成为新增贷款的支持重点。

4、房地产调控

房地产价格的下降趋势是确定了。因为经济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特别涉及到个体,群体要复杂的多。在房地产价格下降过程中能够平稳下降,这一点对整个经济体系健康运行还是至关重要。目前全国主要房地产价格回落趋势确定,而且回落过程是比较平缓,基本上符合中央政府调控目标。

房产税的问题,用市场方式来取代行政方式,这是一个必然。但是,这个取代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一些,因为房地产问题复杂性决定这个体量,规模,群体复杂性决定这个过程很长,不能短期之内实现。

5、收入分配改革

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方面,中央财政社保支出今年安排5750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由28%提高到31%。

另外,除了今年将从7月1日起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外,在就业方面也将安排439亿元的资金扶持。

汇总各项支出,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

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总计安排13848亿元,增长19.8%,高于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速6个百分点,占中央支出的75%。

政府工作报告还着重提出要加大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据了解,今年国税总局将继续加强针对高收入者的个税征收,将在外籍人员免税政策、资本市场合伙制企业税收政策和律所查账等方面加强管理。专家表示,随着未来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个税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三、总结

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倾听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不管是盘点还是展望,都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GDP目标定为

9.8%,说明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CPI、货币政策、房价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19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王群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将继续打好“三大战役”,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十大民生实事;要建设智慧、实力、绿色、幸福株洲,实施收入倍增工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

[智慧株洲]

建国家创业型城市

努力建成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争取实施50项以上国家“863”计划,新建1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力争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把株洲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重点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湖南工业大学做大做强。统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构建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宽带城域网覆盖全市,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数字株洲”电子政府,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数字城管、治安电子防控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抓紧建设城市规划、医疗、社保、环保、统计、计生、民政等信息管理子系统。

[实力株洲]

培养汽车千亿产业群

继续实施“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公司、北汽集团、唐人神等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具有强劲引领和带动力的旗舰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突出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建成1个总产值过100亿元、4个总产值过50亿元的县域工业园区。

认真落实“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四城三基地”,即轨道科技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跳出“农”字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培育一批年产值过100亿元、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五年内产值翻一番。

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不断调低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努力调高现代农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加快“两转”步伐,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发展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集中;实施“百万农民进城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向产业工人转变。

加快“一廊两片”、“一城三湖”、“一江八镇”建设步伐,推进炎帝陵创建国家5A景区、湘江风光带、云峰湖国际度假区、云阳山、酒埠江、荷塘月色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精心打好“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工业牌”等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把株洲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

要组建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建成长株潭国际物流园、芦淞现代服饰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努力构建面向全省、辐射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绿色株洲]

加强“一江四港”综合治理

中心城市按照“两型”理念和“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战略构想,强力推进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航空城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建设武广新城、金山新城、新马片区、白井片区,实施“一江八镇”城市拓展建设工程,力争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

按照“一主两次、两轴四带”的发展构想,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沿106国道、S211省道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首位度。

建成沪昆高速客运专线、衡茶吉铁路株洲段,加快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建设,改造提升醴茶铁路。建成岳汝、泉南、分炎、炎睦、长株潭南环等高速公路,完成京港澳高速株洲段和左权大道等拓改工程,力争建成长株潭高速东环线,形成市域2小时高速通勤圈。

加快构建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一江四港”综合治理。推进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加快建成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彻底改变清水塘地区面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幸福株洲]

实施收入倍增工程

实施收入倍增工程。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举措,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劳动报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构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农村安居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成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整治任务,推进非公组织公积金制度建设,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

实施文化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现代城市生活。加快建成华强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文艺演出、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

重点抓“448”工程: 即深入推进“四创四化”,加快建设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等“四大精品工程”;积极稳妥地构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八大体系;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动工兴建湘江

六桥,全面建设自行车专用绿道。

抓好“十百千”工程: 建好栗雨工业园、董家?高科园等十个产业园区;培育航空装备产业园、风电产业园、等百亿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和汽车及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步伐。

打造两大旅游长廊: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重点抓好“123”工程,即办好以湖南旅游节为龙头的系列旅游节会活动;建设岳汝高速株洲段沿线和“醴陵仙岳山-婆仙岭-仙庾岭-云峰湖”城郊两大旅游长廊;突出抓好神农福地、云峰湖国际度假区、神农城等三个重大项目;弘扬炎帝文化,办好辛卯年省长公祭炎帝陵活动,全力打造“炎帝五千年,中部欢乐谷”精品旅游品牌。

以“两型”凸显示范效应:云龙示范区抓紧建成云龙大道、华强路,加快推进云峰湖体育公园、职教大学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天易示范区栗雨中央商务区、武广新城、新马片区等项目开发建设。

加快推进“两型”改革,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各类投融资公司的主体作用,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完成招商引资200亿元: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为抓手,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等大集团、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策划包装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继续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努力使我市成为要素集聚、功能配套的区域性创业中心,打造国家创业型城市;巩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成果,逐步在全市推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廉租房“荷花家园”小区建设,兴建一批公共租赁住房。

第20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全面把握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政府工作,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意义十分重大。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望、利益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政府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全面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里,主要谈谈个人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良好开局 鼓舞人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

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无论是与年度目标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这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速度。经济增速平缓下降,既有外部环境、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二是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7月份达到高点6.5%后,连续回落,12月份上涨4.1%,全年上涨5.4%。三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过万亿斤,稳定迈上一个新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新进展。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工业和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同比增长25.4%。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工作显著加强。五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年进出口保持较大增幅,对外贸易趋于平衡。总的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就来之不易。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政府工作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从国际看,

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与通胀压力加大并存,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各种风险触发点明显增多,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辐射灾害,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遭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蔓延,这些事件相继发生、叠加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进行“扭转操作”维持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率先加息应对通胀,后来迫于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压力,连续两次降息;日本在特大地震之后,加大财政政策刺激力度,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政策转向,采取降息措施或停止加息;在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变化的情况下,多国政府出手干预汇率。从国内看,除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外,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许多“两难”选择。最突出的是,物价过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复杂,一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可控性较低,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部分农产品供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呈上升趋势,对物价总水平影响呈现很强的刚性。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又出现下行压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比较多,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加

大。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2011年、2012年是偿债高峰期,分别占24%和17%;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时期,买卖双方观望和博弈,市场陷入僵持状态,加大了市场对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担忧;一些在建项目出现资金缺口,存在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等等。可以说,过去一年,我国发展环境的重要特征是,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如果政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大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牢牢把握并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调整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第一,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

货币信贷增速。去年前7个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6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3次,使货币信贷增长有序向常态回归,有效控制了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12月末,广义货币比上年末增长13.6%,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901亿元。同时,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坚决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第二,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着力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重点扩大消费需求,构建长效机制。积极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在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变化的情况下,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民间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4.3%,所占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8%,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第三,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因地制宜、指导监督各城市落实房价控制目标,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遏制,居民购房心态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2011年12

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下降的有8个,涨幅回落的有61个,涨幅在3%以内的有58个。第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特别是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区域分布。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有效的。

二是坚持有扶有控,力促结构升级,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贯穿主线,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鲜明特点。第一,继续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三农”支出,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促进了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大幅增收。第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第三,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强化

目标责任,加大资金支持,推进重点工程,积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

三是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成为政府工作的显著特点和亮点。全国财政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达到2.82万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绩斐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特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教育公平扎实推进,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在文化、体育方面,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医药卫生事业方面,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

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近些年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日益鲜明的重要特征,过去一年表现尤为突出。2011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7.8%,农民工总数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力度显著加大,农村居民收入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较大幅度调高,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86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大幅提高国家扶贫标准,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31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力推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开放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攻坚力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农村改革方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启动试点,依法开展草原承包经营登记,

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此外,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方案启动实施。出台实施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这些重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必将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奋勇攀登!

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我国发展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又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知难而进,扎实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坚定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和决心。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从需求看,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从供给看,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随着经济总量基数扩大,各种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我国经济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政策措施得当,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能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一定能够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在财政政

策方面,主要是适当降低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政策的基调不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定市场预期;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更加注重勤俭节约;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优化税制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减轻企业与居民税负;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货币政策要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就是要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中求进的“稳”与“进”是内在统一的,既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波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还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推动科技进步和效益提高,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稳”是为了更好地“进”,是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

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秉要执本 开拓进取

2012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顺利推进各方面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尽管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已经很大,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去年四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任务日渐突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这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

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积极发展新的消费业态,改善城乡消费环境,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同时,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的背景下,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控物价。虽然我们扭转了物价过快上涨势头,但影响物价上涨的刚性因素依然较多,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环保等综合成本推动因素将长期存在,输入性通胀因素也不容低估。今年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坚决防止物价反弹。

第二个方面: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只有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资源消耗下降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才有后劲、才可持续。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纷纷谋划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和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也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谋求实现跨

越式发展,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今年要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粮食在实现“八连增”之后,面临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等新形势,继续夺取农业丰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农业稍有闪失,就可能影响全局。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要把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结合起来,既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又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享有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并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切实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优先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包括重金属污染,大气、土壤、海洋污染,饮用水不达标以及危险化学品造成的环境问题。四是继续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超过50%,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安家落户。对于在特大城市、大城市就业,暂时不能解决户籍问题的农民工,要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新农村建设,使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第三个方面:着力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今年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确保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目标,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社会进步的牢固基础、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重要经济社会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成,但尚未实现全覆盖,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今年年底前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扩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难点工作。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和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房地产业既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相关,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竣工率,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合理的自住性需求;加快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必须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

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第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与财税、金融、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方面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二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三是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

改革,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六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一是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

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相关政策,扩大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境外投资合作。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四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民族宗教侨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等方面工作,都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