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0 07:45:46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党组2010年度人才工作

自 查 报 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安排,局党组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卫生人员队伍为己任,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拨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现自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关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胡才芳任组长,副局长邓爱平、彭庆尧、纪检组长夏千明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党组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人才选拨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是局党组组成考核组对12个乡镇卫生院的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调整充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给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配合县编办、县人事局到大专院校直接选聘研究生 、本科生各1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的矛盾。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分别与长江大学、湖北民院联合在巴东开设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函授站,截止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达到5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达80%。

二是加大专业进修学习的力度。我局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分别与北京市卫生局、同济、协和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免费进修培训的协议,各医疗卫生单位共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达150人,培养了一批业务带头人。

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我局分期分批对全县72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12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县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县卫生系统自2000年至今共流失卫生人员518人,但补充专业技术只有114人,预计到2012年还将流失300人左右。近几年,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但在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县实施新农合项目后,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成倍增长,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调配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合理流动,致使现有卫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因县内无法流动而流往县外。

(三)乡镇卫生管理人才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已跃入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是他们善于管理,大胆改革,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才使得巴东乡镇卫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牺牲的却是个人利益,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必须少拿;为抓管理,他们荒废了自己的业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照顾家庭的责任必须放弃。但他们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其困难,就连他们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这无疑对他们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管理工作,导致了我县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甚至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管理工作。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推荐第2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是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库。为了准确掌握人才资源信息,规范人才管理,突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才工作小组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在深入了解仔细核实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对象的范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此外,今年还根据市人才工作小组的要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对我区各行业取得高级职人才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和上报,并对我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申报(

1、天宇化工卢旭晨博士主持的高岭土深加工项目,

2、华清能源赵昱博士主持的焦炉气生产天然气项目,

3、岱山林牧业有限公司刘铭庭教授主持的治沙和高产苁蓉项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XX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XX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2名、检察院副院长2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47名,公开招聘教师45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2010高校毕业生13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44人; 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412人。

2010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XX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首页12尾页

为我区经济社

推荐第3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5000字)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一是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战略。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5月份,组织区内重点工业商贸流通30家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授课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客户消费行为与心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走向、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等6个模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

荐征稽所所长廉洁自律自查报告(共6篇) 荐科技工作自查报告(共

6

篇) 荐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自查报告(共6篇) 荐2009年个人绩效考核自查报告(共6篇) 荐运城市科技局工业科行风评议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推荐第4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一是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战略。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5月份,组织区内重点工业商贸流通30家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授课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客户消费行为与心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走向、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等6个模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

推荐第5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海勃湾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 2010 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海勃湾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海勃湾区组工》等媒体平台,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海勃湾区党建网、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海勃湾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勃湾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乌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四是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库。为了准确掌握人才资源信息,规范人才管理,突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才工作小组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在深入了解仔细核实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对象的范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此外,今年还根据市人才工作小组的要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对我区各行业取得高级职人才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和上报,并对我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申报(

1、天宇化工卢旭晨博士主持的高岭土深加工项目,

2、华清能源赵昱博士主持的焦炉气生产天然气项目,

3、岱山林牧业有限公司刘铭庭教授主持的治沙和高产苁蓉项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乌海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海勃湾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海勃湾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海勃湾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海勃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 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 10 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 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

推荐第6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优秀]

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 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篇二: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篇三: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党组2010年度人才工作

自 查 报 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安排,局党组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卫生人员队伍为己任,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拨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现自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关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胡才芳任组长,副局长邓爱平、彭庆尧、纪检组长夏千明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党组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人才选拨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是局党组组成考核组对12个乡镇卫生院的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调整充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给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配合县编办、县人事局到大专院校直接选聘研究生 、本科生各1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的矛盾。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分别与长江大学、湖北民院联合在巴东开设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函授站,截止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达到5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达80%。

二是加大专业进修学习的力度。我局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分别与北京市卫生局、同济、协和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免费进修培训的协议,各医疗卫生单位共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达150人,培养了一批业务带头人。

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我局分期分批对全县72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12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县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县卫生系统自2000年至今共流失卫生人员518人,但补充专业技术只有114人,预计到2012年还将流失300人左右。近几年,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但在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县实施新农合项目后,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成倍增长,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调配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合理流动,致使现有卫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因县内无法流动而流往县外。

(三)乡镇卫生管理人才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已跃入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是他们善于管理,大胆改革,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才使得巴东乡镇卫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牺牲的却是个人利益,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必须少拿;为抓管理,他们荒废了自己的业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照顾家庭的责任必须放弃。但他们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其困难,就连他们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这无疑对他们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管理工作,导致了我县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甚至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管理工作。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篇四: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篇五: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

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 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推荐第7篇: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xx镇2011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自查报告

一年来,我镇人才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2011年度人才工作目标》要求,加强全镇人才工作的宣传、培训、督促检查力度,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现将我镇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为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提供组织保证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镇有关人才工作的措施、制度和办法,及时解决、协调人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全镇人才工作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镇民政办合署办公,负责全镇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二、抓政策落实,为构建和谐人才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提高地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环境;认真

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人才工作重大政策及会议精神,广泛听取各部门对各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拓宽服务渠道,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将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2、积极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倾听各部门对人才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在人才强镇战略中来。二是进一步完善了《xx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xx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等制度和办法,使全镇人才工作逐步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3、加大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年初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镇财政在保障人才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划拨一定经费专项用于人才学历提升、各类人才培训和人才奖励等方面。

三、搞好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素质水平

1、依托各高校,开展人才专业化培训。依托xx等师资力量,举办“全镇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系列培训;对需要取得职业证书的在岗社工人员,进行“考前集中培训”,鼓励其获取不同职级的职业水平证书。对司法所、各办事处、村社会工作服务协理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了一只专业人才队伍

2、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科技下乡。到社会工作开展先

进地区、单位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组织专家下乡入户,实地培训,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3、利用远教平台,开展网络培训。在全镇各村安装远程教育系统。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对于农民致富创业、增加收入有很大帮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密度较低。人才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综合型人才缺乏。

2、人才分布不合理,大部分人才集中党政机关、教育、卫生、农业、建设等部门,而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人才严重缺乏,高、中级人才出现断层情况。

五、整改措施

1、将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思路,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抓好各类人才培训工作,促进各类人才素质提升,不断扩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率。

2、以集聚各类人才为着力点,完善全方位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3、以事业发展为平台,营造“人才工作”浓郁氛围。

4、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落实其它各项目标任务。

推荐第8篇: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电子信箱:690518184@qq.com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人才结构有效改善。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博士(后)学位人才1846人,硕士学位人才19045人,高级职称人才3.57万人,分别是“十五”末的2.6倍、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企业人才快速集聚。“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的人才94%流向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阵地。引进的硕士学位人才73%集聚企业,引进的高级职称人才84%集聚企业。至2010年底,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达到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42家,企业毕业生实践基地391家,企业人才结构大大改善,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3、拓展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近几年,我们把拓展创新创业平台作为企业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基地、毕业生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007年以来共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百余个。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的智力、项目合作服务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毕业生创业平台的搭建,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企业人才结构质量不断优化。三年间,宁波引进的11.75万大学生中,流向企业的10.97万人,占93%;引进的2.1万职称技能人才中,流向企业的2.0万人,占95%;引进的硕博学位人才7557人中,流向企业的4078人,占53%。近6年来,宁波获得的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有4项是以企业为主完成的,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人才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作用日益明显。

——创新创业载体优先向企业集聚。三年间,设立院士工作站14家,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8家,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办企业38家。新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市级以上毕业生实践基地30家。截止2009年底,宁波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95家,重点实验室44家,引进共建科研机构247家,企业创新团队500余家,其中省级创新团队3家。自主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增加,企业人才创新环境得到优化。 ——人才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三年间,市本级人才开发投入约3.8亿,其中约3.04亿投向企业人才开发,占80%。全大市人才开发总投入达15个亿,其中投向企业人才开发约13.5亿,占90%。主要用于落实企业引进人才的社保补贴、工资津贴、住房补助、安家费用、科研资助等政策,引进培养企业中高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优秀人才表彰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商务成本、运行成本高,税费、融资、招工难,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弱,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企业占比比较低,据初步测算,只占35%左右。人才结构不合理。

2、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失,有的甚至没有规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才的投入和激励和保障制度分配不健全,经营观念比较落后,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性大,成活率不高。

3、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所需的事业发展环境脆弱,研发机构、实验设备、工程技术中心等硬件设施较少,企业创新团队重视不够,创新能力较弱,学术交流、外派培训活动较少。

三、深化企业人才优先开发的对策建议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宁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十二五”宁波人才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面对全市产业发展新形势,深化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通过政策创新、环境优化、载体拓展、平台提升、服务优质等途径,创新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主动抓住人才培养、引进、用活、留住等影响人才发展的各个环节,全力促进企业人才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效能突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的企业人才队伍,为宁波建设“六个加快”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下移重心,打造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发展新优势

1、实施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制订出台促进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开发的投入保障办法。在调查测算全市民营中小企业R&D投入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对超过平均值的R&D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助,并适当给予税收减免。同时,提高投融资平台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采取研发设计项目估价作为信贷担保等金融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入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实施鼓励柔性引才引智和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导向政策。以降低企业引才用才成本为出发点,以财政资助的政策导向鼓励企业采取柔性为主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智力技术项目。落实好已出台的柔性引进“海外工程师”等国外智力技术合作项目政策,加快制订实施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内高层次人才政策。一手抓个体引进,一手抓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打造,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集群,发挥创业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益。尽快出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生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项目合作、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等政策,初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鼓励企业面向研发设计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推行股权期权激励,提高企业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深化服务“三重”活动,把重点转移到民营中小企业。在认真总结过去三年服务“三重”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几年我们应把服务重点逐步转向广大民营中小企业。通过制订市县两级联动开展服务民营中小企业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和责任分工,着眼于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方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目标,各县(市)区和市本级确定一定数量的试点服务单位,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调查研究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对策,逐步建立薪酬指导标准、成长培养体系。着手研究扶持成长型科技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开发、建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制度。

(二)突出重点,优先开发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1、大力集聚重点发展产业和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精心构筑人才科技综合开发平台,院士博士高端智力服务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平台。采取“人才+项目”的引才模式,依托重大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具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投融资保障和产业化发展支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创新人才来甬创业、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来甬合作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创业,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军拔尖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核心团队。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办法,抓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形成一支与产业规划发展同步的企业创新人才队伍。

2、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大力培养企业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面向生产实践大规模开展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要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的比重和考核权重,提高企业基础人才发展水平和培养潜力。创新培养机制、内容和方法,推广产学研“合力式”培养、人才+项目“实践式”培养、拔尖学生和特需人才“特殊式”培养、研究生企业院校“双导师”培养等模式,大规模培养创新型紧缺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全市教育培训资源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职工素质提升提供教育培训平台。引导和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拓展企业家培训渠道,会同各相关部门,把企业家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企业家出国(境)培训。

3、统筹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多元化,开展“首席技工”评选和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加大高技能人才奖励表彰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社会化培训。依托市、县、镇三级定点培训机构和行业培训机构开展规模化培训。建设一批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依托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实施企业优秀青工进修培训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企业30万名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技能人才6万名,其中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首席工人50名。

(三)强化服务,构建企业人才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体系

1、保障企业平等享用公共服务与政策资源。建立市区(县)联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人事服务网络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支持、人才信息服务支持、人才诚信服务支持、职业能力评价服务支持、人才仲裁服务支持和劳动力资源服务支持等,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规范化的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的能级水平。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平等享用公共资源和政策资源。

2、大力发展企业为主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培育扶持一批有企业基础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行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职业标准与资格准入、调查统计与发布同行业人才信息、对同行业工资指导、人才资质考核和信用评价、参与企业人才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开拓企业经营管理者海外培训渠道等作用和功能,引导支持行业协会、社团组织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化服务。

3、人力发展人才中介高端服务产业。鼓励支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人才战略规划咨询、企业文化品牌设计、人才诚信调查、人才科学测评、人才薪酬设计及企业人事外包等衍生服务项目和人事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人才中介组织市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专业人才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专业组织、工程师学会等专业社团组织,鼓励支持人才中介组织有效经营专业性人才市场(包括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等)、高端人才市场和高级猎头,面向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服务。同时,加强对人才中介组织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市场行为的引导、规范和监管。

(四)扩大开放,引进国际化人才开发理念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1、用国际化理念来培养、选拔、使用、考核和激励人才。重视企业人才培养投入,通过派送进高校学习深造、外派到相关研发机构等形式培养人才,掌握技术进步动态,增强人才自我成就感。基于差异化的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考核,在考核中评价人才特征和能力,根据匹配度动态调整员工岗位。建立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重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积极借鉴国际化人才开发理念普遍推行弹性大、差别化的薪酬体系,采取薪酬与贡献水平密切挂钩的激励机制,并根据人才的重要程度,给予人才股权激励。

2、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计划。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发挥海外“宁波帮”的作用,通过创办中国宁波海外人才智力交流周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一批国家、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以用好用活留学人才创业创新专项资金为保障、以建立海外引才引智基地(人才工作联络站、人才事务所)为抓手,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配置人才资源;精心组团赴海外招聘高层次人才、海外大企业机构和创新团队,集聚一大批高层次留学人才、海外工程师、华裔科技创新人才等。

3、积极营造国际化人才开发环境。第一,转变文化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和国际人才流动的加速,全球文化的跨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势在必然。宁波在推进国际港城建设中,也应适应中国优秀文化现代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本土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儒家人才文化走向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多元人才文化建设。第二,提倡“业绩文化”。克服过去那种只把学历与人才划等号的观念,创建“业绩文化”,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真正用“业绩文化”理念指导我们的人才管理。第三,推进“经营文化”。在海外人才引进或柔性流动到部门、单位后,应按照平等的原则进行合作。在人才与部门、单位的关系方面,必须从“控制型”转到“合作型”,从“契约关系”转到“盟约关系”,使人才个体与单位组织共同发展。

推荐第9篇:乡镇半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XX镇半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一、上半年人才工作总体情况

2011年XX镇人才工作在县委人才办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度人才工作“三比一讲”考核办法,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人才工作局面,为加快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年上半年人才工作主要做好围绕三个方面开展:一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2011年人才工作计划,建立了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家和专家制度,为人才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对全镇6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人才工作特派员进行了重新调整,明确了特派员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人才工作网络;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贯彻,县内外各种人才招聘信息等内容及时向企业进行传达,为企业和农村能及时掌握人才工作信息搞好服务工作,深入企业,认真贯彻宣传规模以上企业人才考核办法,排摸企业人才存量和需求,兑现人才政策。上半年发放振龙、欧德申2家企业3名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补贴1.5万元,完成全镇59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人才现状排摸和人才需求统计工等作。二是着力做好人才培训,提升人才整体档次。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这四支队伍的建设。针对实际多途径开展四支队伍的培训。对党政人才按照强管理,提素质的要求,将党政理论学习与评比活动结合,七一期间,开展机关干部、

农村党员评比活动;对经营管理人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围绕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开展培训;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完善雉城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对农村实用人才“统一部署、分类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开展农村实用种植技术培训。三是着力做好招才引智,优化人才整体结构。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另外企业通过网上招聘、以才引才等方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做好国内外智力项目的引进工作,及时同企业联系,掌握企业智力项目需求,并鼓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技术、管理难题与高校、院所、企业主动对结;积极做好人才载体建设工作,做好2011年度大学生见习基地申报等工作。

二、各项指标落实情况

(一)基础工作

1、组织机构健全,人才干部履职到位: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在明确1名人才专职干部的基础上将人才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形成镇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科牵头抓总、相关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在镇班子调整后及时调整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名单。上半年镇班子成员联席会议上研究人才工作会议1次(研究制定2011年人才工作计划及任务分配,传达2011年度乡镇人才工作“三比一讲”考核内容)。及时报送各类报表和信息。

2、人才计划与总结:在年初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将人才工作与雉城镇“135”规划联系起来,在“135”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人才强镇”战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不断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力争到2015年,累计新引进高端人才50名,高层次人才20名,刚性引进各类人才1500名,柔性人才100名。及时完成并报送人才工作半年总结和相关材料。

3、宣传调研活动:对我镇6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分片确定人才联系人,深入企业一线,加大对人才工作政策的宣传贯彻,及时下发对规模企业人才工作考核办法,传达县内外各种人才招聘信息等,为企业能及时掌握人才工作信息搞好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共面向企业开展人才工作政策集中宣传2次。

(二)常规工作

1、人才素质提升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今年以来,镇党委依托镇成校和农函大,邀请周边省市专家讲课,开展了4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主要是葡萄、草莓、畜禽、粮油等产业,共有320人次参加培训。经常性的实用培训,使我镇现代农业种植户技术得以提高,今年雉城镇葡萄亩产值达到9700元,葡萄基地总产值达7500万元。二是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及创业能手培训。由镇成校专门建立预备劳动力台帐,根据预备劳动力的工作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培训计划,对于学校目前尚无相应资源培训的专业,及时向长兴技校和职教中心等推荐输送。今年以来,全镇共发放各类培训券1100张,培训内容涉及计算机、服装缝纫、电工、电焊、汽车驾驶等11个专业。同时镇工办结合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上岗培训、委托培训、升级培训、专家培训、全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组织引导企业加强对在职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2、加强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一是硕博士工作。建立硕博士帮扶导师制,根据研究生所处科室,合理的安排分管领导担任研究生的导师,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建立硕博士联系企业、家庭工业制,安排镇3名研究生以联村干部的身份,联系三个村的2-3户家庭工业户。二是大学生村官队伍。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和培养制度。在今年的换届工作中,共有5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联企工作,对我镇6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按片划分,确定7名村官(招商村官除外)联系,同时要求各村官联系各村辖区内的家庭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2-3家,为他们提供政策等方面的帮扶;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人才工作方面的专题培训,今年已经开展2次专题培训,内容涉及远程教育、人才考核、人才需求调查等方面。

3、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组织专人深入基层,发放家庭工业创业典型、现代农业创业典型、县、镇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宣传广大青年创新业、创大业。同时做好的大学生见习基地企业的需求调查工作,5家企业共推出管理类、理工类见习需求岗位68个。

(三)、重点工作

1、各类评选的申报工作:今年上半年共有3家公司的11个团队申报“365”创新团队.2、引进优秀人才: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多家企业等参加招聘会,今年上半年引进柔性教授级高工4人,高校教授4人(其中留学海外教授2人);引进人才210人,其中高级人才10人。

3、做好国内外智力引进工作。及时同企业联系,掌握企业智力项目需求,并鼓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技术、管理难题与高校、院所、企业主动对结。

4、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在2010年申报成功超威、中钢等5家企业的基础上。

(四)、创新工作

今年上半年,XX镇工业集中区内成立了首个企业人才工作创新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同时也作为典型,在全县重点企业中推广天能的人才工作做法。

回顾半年来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才工作宣传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抓,积极推进人才强镇战略,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雉城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保证。

XX镇党委

2011.8.17

推荐第10篇:人才中心自查报告

篇一: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一是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战略。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5月份,组织区内重点工业商贸流通30家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授课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客户消费行为与心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走向、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等6个模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5-篇二: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人才结构有效改善。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博士(后)学位人才1846人,硕士学位人才19045人,高级职称人才3.57万人,分别是“十五”末的2.6倍、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企业人才快速集聚。“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的人才94%流向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阵地。引进的硕士学位人才73%集聚企业,引进的高级职称人才84%集聚企业。至2010年底,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达到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42家,企业毕业生实践基地391家,企业人才结构大大改善,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3、拓展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近几年,我们把拓展创新创业平台作为企业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基地、毕业生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007年以来共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百余个。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的智力、项目合作服务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毕业生创业平台的搭建,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企业人才结构质量不断优化。三年间,宁波引进的11.75万大学生中,流向企业的10.97万人,占93%;引进的2.1万职称技能人才中,流向企业的2.0万人,占95%;引进的硕博学位人才7557人中,流向企业的4078人,占53%。近6年来,宁波获得的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有4项是以企业为主完成的,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人才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作用日益明显。

——创新创业载体优先向企业集聚。三年间,设立院士工作站14家,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8家,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办企业38家。新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市级以上毕业生实践基地30家。截止2009年底,宁波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95家,重点实验室44家,引进共建科研机构247家,企业创新团队500余家,其中省级创新团队3家。自主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增加,企业人才创新环境得到优化。篇三: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

第11篇: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

第12篇:人才结构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

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

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篇三: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 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篇四: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

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篇五:2011人才自查报告

老河口市2011年度人才工作

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中共老河口市委组织部 2011年,我市人才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对照襄组部?2011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细则?,我们进行了自查,总分100分,自查得分85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总分值10分,自查得10分)

市委根据新形势发展变化,下发了?中共老河口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四大家”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的通知?(河办文?2011?63号)、?中共老河口市委办公室关于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河办文?2011?64号)、?关于印发老河口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方案的通知?(河人才?2011?3号)等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才

工作领导小组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制度,对全市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措施提出具体意见,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市“四大家”领导共联系教育、卫生、经贸、农业等各类优秀人才26人,建立各类人才工作联系点26个。各乡局级单位“一把手”共计联系120多名系统内部各类人才。同时,市财政专门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全年人才工作各项开支达825万元,保证了人才工作有效推进。此项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二、人才政策出台及实施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根据襄阳市委?关于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结合老河口实际,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柔性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河人才?2011?4号),通过在企事业单位设置“特聘工程师”、“特聘技术顾问”职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服务,实现跨区域高端人才资源共享。全市有37家企事业单位与外地13家知名企业、16所院校、4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互惠关系,聘请27名高级专家学者来我市兼职,开展咨询、考察讲学、技术承包、项目研发合作。根据老河口市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出台?关于“老河口市文化名家工程”等宣传文化人才发展实施方案?(河

宣文?2011?72号)、?关于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11?27号)、?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11?28号)、?关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11?29号)、?老河口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农文?2011?13号)、?老河口市培养企业领军人物工程实施方案?(河经信党字?2011?13号)等重大人才工程,并大力抓好实施。此项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三、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年组织开展1—2次主题活动。制定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一袋米、一条鱼、一壶油、一斤面、一只兔、一袋水果”等“六个一”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六个行业的领军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及实践锻炼等方式,2011年共培训技能人才5000多人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电工、焊工、创业等培训班。在全市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企业文化发展年建设活动,营造了“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大评比”活动,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好医生”评选活动,对综合评分排在前10名的授予“老河口好医生”荣誉称号,初 步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此项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2、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用,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我们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鄂组通?2008?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创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示范基地,扎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制定下发?2011年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河人才?2011?2号),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此项分值5分,自查得分5分。

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0分)

没有“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人选,此项分值15分,自查得分0分。

五、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及创业平台建设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人才工作创新项目进展情况。2010年实施“优秀人

才个性化服务”创新项目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创新工作一等奖,是襄阳县市区唯一获得一类资助的项目。2011年实施“银发人才资源开发计划”,这个项目已被襄阳市委组织部作为2011年创新项目,推荐到省委组织部,通过建立社会

2、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建设(本辖区与上级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

第13篇:人才工作资料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同时,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好这个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强调,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胡锦涛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我们要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三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胡锦涛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温家宝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温家宝指出,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一要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胆引进和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三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找准了进一步搞好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和有效抓手,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这个战略目标,努力使人才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抓紧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人民日报社论:建设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

不久前,中央刚刚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又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人才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制定实施《人才规划》,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部署,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人才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的到2020年“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战略目标,是在对我国人才队伍实力和现状认真分析、科学预测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切实可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是在全面总结我国人才开发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的,对于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现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针对当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推进人才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贯彻好落实好《人才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深刻认识颁布实施《人才规划》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人才规划》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落实人才服务职能;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建立《人才规划》的落实和监测督促机制,搞好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加强对《人才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我们相信,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大好局面必将形成,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为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实力。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惟有人力资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谁掌握了人才竞争这个关键,谁就能永续发展、长盛不衰。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关键而紧迫的任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早一天播种就早一天收获,先一步布局就先一步赢得主动。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保证人才投入,优先创新人才制度,是构筑人才优势的必备条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各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放眼长远,培养造就青年英才任重道远。形成急需人才跟得上、后备人才后劲足的良好局面,需要统揽全局、细加谋划、奉力笃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良禽择木而栖”,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要靠创新体制机制去构建。只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立足实践锻炼培养人才,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让人才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才能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才智是人的力量,品德是人的灵魂。培育、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时刻不可放松对人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爱国奉献、追求真理、脚踏实地、团结协作、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内在素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迅速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完善的政策,定能迎来“揽得天下英才”的喜人局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快速发展、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所干的事业是前无古人、充满希望的开创性事业。伟大的时代是英才辈出的沃土,伟大的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去开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能够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断,鲜明揭示了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处于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对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历史经验证明,较之于优先积累物力资本的国家,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国家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能迅速提升,就在于人才优先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惟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最根本的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价值理念。在人们的观念和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物质资源、环境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开发,轻视人才资源开发。比较重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以及其他结构调整,轻视人才结构调整。比较重视各个领域、行业、项目中的物质投入,轻视人才投入。比较重视一般管理创新、工作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轻视人才制度创新。这些都制约了我国人才作用的发挥,迫切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把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关键就是坚持“四个优先”: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即是确立人才资源相对其他资源的优先开发地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整体素质和能力。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即是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早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即是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观念,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即是高度重视并优先进行人才制度设计,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必能使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突出工作重点 统筹人才建设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人才工作千头万绪,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中心任务。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环节。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加强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离不开一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离不开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对人才队伍建设布局作出了全面安排,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纲要的部署,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突出人才建设的工作重点,关键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挑战,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发展遭遇瓶颈和短板。只有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们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占领战略制高点,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只有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才能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奠定最可依靠的人才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突出工作重点的同时,应该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推进。在实践中,要统筹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非公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统筹好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急需人才与后备人才的队伍建设,尤其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英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做好这些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建功立业,我们必将迎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用好用活人才 提高人才效能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我们的人才工作,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换句话说,培养、发现、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人才只有用好了,才能进一步得到培养锻炼,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价值、发挥效能,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现实情况看,在不少地方,人才使用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首先是人才“不够用”,主要是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其次是人才“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再者是人才“没用好”,缺乏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合适舞台和条件,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克服论资排辈、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以致用、以用为本。人才的评价和发现,要坚持实践第

一、德才兼备,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以贡献评价人才。人才的选拔任用,要坚持民主、公开、择优、竞争,唯才是举、机会均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人才的科学配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务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的激励保障,要结合工作业绩、体现人才价值,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构筑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的使用效能才会不断提高。

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人才工作始终,克服人才管理中“官本位、行政化”的倾向,进一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就会脱颖而出、不断涌现,全社会的创新智慧就会如清泉出涧、奔流不息。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德才兼备 提高人才素质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必定是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这样的队伍,应该具有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的品格,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队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素质。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重才轻德,历来是用人的大忌。具备良好品德,才有忠于事业、为民服务的恒久动力;具备出色才干,才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德才兼备,我们的人才队伍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创造骄人的业绩。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人才工作一贯的要求。从“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德才兼备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培养造就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些人放松了品德修养的要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人才队伍中责任缺失、信念动摇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念、多样利益诉求,如何把握好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是人才工作新的时代考题。

坚持德才兼备,提高人才素质,要进一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努力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到党和人民需要、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经受考验、积累经验,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激发各类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是人才队伍建设须臾不可放松的重要任务。

国以才立,才以德先。只有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提高人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才能形成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最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的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化武器,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此,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期盼在贯彻落实上动真格、下功夫、见实效。

四项监督制度,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基层探索和创新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了责任追究的主要情形,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杀手锏”;《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当报告的有关事项和审核程序,前移了监督关口,为选人用人安装了“过滤器”;《“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要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强化了全委会在用人监督上的作用,为评估选人用人效果提供了“度量衡”;《离任检查办法》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要对其选人用人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是一种“用人审计”。四项制度全面加以实施,将有力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进行。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没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要增强原则性、体现战斗性,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对报告的事项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对民主评议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做到奖优惩劣;对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要切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查实的用人问题要纠正问责,不搞下不为例。要做好四项监督制度的宣传,将有关执行情况在党内和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监督、参与监督、支持监督。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检查工作和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硬任务,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有硬措施。各地各部门要以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整饬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干部人事纪律松懈现象,始终保持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在继续整治拉票贿选问题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买官卖官行为,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要密切关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新变化新动向,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不管风从什么地方来,都要坚决抵制。要建立健全自查自纠机制,坚持有案必查、鼓励自查、上级督查。坚持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既要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更要发挥查处的教育功能,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教育一片。

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担负重大职责,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带头落实制度要求,坚决纠正违反制度行为,用党性原则、刚性制度和铁的纪律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带头遵守四项监督制度,自觉履行用人职责、规范用人行为、接受用人监督。

第14篇:人才工作年度计划

大富乳业有限公司人才工作年度计划

人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发展为根本,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项重点工作,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大富乳业有限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强化招才引智为支撑,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和交流

2、优化服务环境,搭建引才平台。牢固树立“经济靠人才、人才靠服务”思想和理念,注重发挥务人才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为企业人才服务“绿色直通

道”。多方引进高级人才,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项目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以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建立人才需求调查预测制度、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全程优质服务制度,大力推行“牵线式”服务、“订单式”服务、“跟踪式”服务和“保姆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各种需求。积极培树引才引智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努力打造吸引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以激发创新活力为目标,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加大创新型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深入实施“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完善

二、三层次人选选拔培养规划,搞好专业对口培训,邀请县内拔尖人才和市内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选派优秀人选到科研机构参加培训或学术交流,做好人员选拔推荐工作。组织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承担重点工程项目和技术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术技术带头人作用,加快中青年人才开发与培养,培育造就创新型领军人物和创新型团队。

4、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新。创新人才评价方式,探索考试、考评、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认定评价体系,提高职称工作的科学性。按照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原则,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

向,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办法,落实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政策,对引进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破格、越级申报晋升职称。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做好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职称评审和晋升工作,不设专业结构比例限制,凡符合条件者,一律给予优先推荐申报。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布局与配置,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聘后管理,完善日常和年终考核制度,力争做到考核管理全覆盖。

5、扎实抓好继续教育。认真贯彻执行继续教育法规,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教育计划,指导行业牵头单位开展知识更新系列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和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内动力。 (三)以能力和作风建设为核心,着力造就高素质队伍

6、依法加强企业队伍管理。提高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完善考录制度,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工作程序,改进考官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7、加强年轻职工的培养锻炼,推行结对帮教导师制,有

计划地选派新录用职工到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关键岗位和基层加强实践锻炼,促其尽快成长成才。

(四)以提升服务水平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

8、强化人才市场功能。在加强和改进现有人才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高标准人才市场建设,扩大市场容量,增加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档次,加速形成功能齐全、区位优越、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新型人才市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健全管理制度,拓展工作范围,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丰富信息资讯,健全服务功能,做大做强网上人才市场,快捷高效地服务人才、服务社会、服务发展。

9、广开人才服务渠道。主动把握人才需求和供给动态,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专人联系制度,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网上发布等方式,及时开展人才需求调查预测,全面掌握人才供求、人才流动和人才储备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积极采取日常开市、委托代理、预约招聘、洽谈交流、项目推介、网上招聘等方式,不断拓展服务业务,延伸服务领域。加强与各级人才市场、各类人才中介机构的对接合作,建立直接、通畅、长效的人才服务机制。

10、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为主要

内容的各项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升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交流会、人才素质测评、人才网站等方面的服务标准。实行上门服务、全程服务、无偿服务、一条龙服务和服务承诺、服务监督、过错追究等制度,落实职称评定、党团关系接转等一条龙服务,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静海人才网站的作用,加大网上服务力度,加强与北方人才市场和各区县人才网的对接与交流,建立相互沟通、优势补充、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平台。

(六)以求真务实、干事创业为根本,切实加强人事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11、深入开展学理论学业务活动。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把政治学习和新时期人事人才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创新招法结合起来,与破解制约人事人才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往高处站、往远处看、往大处想、往实处干,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2、坚持强化制度管理。健全完善机关管理和党建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事,靠制度约束人,保证机关各项工作职责清晰、程序明确、要求具体、运转有序。着力加强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局努力形成按章理事、依规办事、主动想事、勤奋干事、积极成事的良好局面。篇2:2014年度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县五年规划(2012-2016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县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工业强县,幸福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14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二、目标任务

到2014年底,《五年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人才结构布局较为合理,重点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人才业务素质能力有效提升,人才政策环境更为优化,产业园县人力资源总量有大幅增加。

三、重点工作

(一)结合人才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能,对五年规划责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同时重点抓好2014年度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督导和考核。

(二)按照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结合我县2014年人才需求实际,拟招聘事业单位人才124名,其中包括“百人计划”重点人才29名。

(三)依托“五个重点培养工程”,组织好各类人才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抓好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和村“两

委”干部的素质培训,重点做好社县工作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业务培训。

(四)组织开展第三批县级拔尖、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

(五)根据xxx产业园县人才需要实际,有力推进5年内引进1500名技能人才的“引技”千人计划,今年拟为产业园县引进技能人才300名左右。

三、组织实施

(一)召开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3月份)

由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人才办)牵

头,召集县人才工作主管领导、人才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明确本年度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及推进方向。

(二)实施《五年规划》责任目标分解(4月份)

由县人才办牵头制定《五年规划》责任目标具体分解方

案,明确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

(三)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人才招聘(5月份,8月份)

1、成立机构。成立由人才办、纪委、编办、财政局、

人社局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成的xxx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负责招聘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

2、制定方案。及时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由

人才办牵头抓总,加强对招聘工作的宏观指导,人社局负责具体制定2014年度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方案。方案中要进一步将人才需求类别和数目、招考公告、招聘时间、招聘岗位等予以明确。

3、强化落实。人社局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招聘工

作小组对招聘过程予以监督。招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资格审查、统一组织笔试和分单位组织面试、体检、考核公示等程序开展。

(四)推进“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全年)

1、培养方向。推进“五个重点培养”工程,大力提升人

才业务素质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培养重点。重点针对全县党政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及

社会工作人才实施培养。

3、培养方式。由人才办统筹协调,抓好全县乡科级领导

干部、后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党校素质培训,重点做好22名社县工作者和20名农村实用人才的外出业务培训。

(五)开展第三批县级拔尖、优秀人才选拔评选活动(4-5月份)

1、成立机构。由县人才办会同专家、学者成立第三批县

级拔尖、优秀人才选拔评选小组(简称选拔工作小组)。(4月份)

2、制定方案。召开选拔工作小组会议,研究制定选拔方

案,确定选拔对象。选拔范围包括全县党政、科研、生产、教育、卫生、文体、社工、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农村种植、养殖等领域中,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4月份)

3、强化落实。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通

过各单位民主推荐,主管部门(单位)党组织把关,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与专家共同审核的程序,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 的办法开展。(5月份)

4、命名表彰。最终选拔确定第三批县级拔尖人才5名,县级优秀人才10名,召开表彰大会,授予“xxx县拔尖人才、优秀人才”荣誉称号,颁发证书,给予表彰和奖励。(5月份)

(六)开展入驻项目技术工人招聘(全年)

1、摸底调研。由县人才办牵头,人社局具体实施。对园县入驻企业,开展产业园县技术工人紧缺情况摸底调研。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召开人才工作协调会,研究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服务方式及服务方向。由人社局会同发改局、工信局、园县办等单位负责承办实施。

3、强化落实。采取社会公开招聘、举办技能人才招聘会、联系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等措施,推进“引技”千人计划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在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县人才办牵头抓总作用,形成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

(二)加大资金扶持。

1、做好经费预算。根据本年度人才工作任务,县人才办拿出本年度人才专项资金需求使用方案,及时提交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研究确定。

2、制定使用方案。按照“谁负责、谁申请、谁办理”的原则,进行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批工作。县人才办对资金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

3、强化监管力度。按照公开透明、安全规范的原则,人

才工作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由县人才办、纪检、审计部门联合负责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三)实行目标考核。县人才办负责全年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加大考核力度,将人才工作考核结果列为乡科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成绩。篇3:2011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开江县中医院

2011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院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存在: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不足;人才断层现象较突出,整体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培养能力差;特别是青年中医人才匮乏,人才资源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技术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医疗技术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扩大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

本年度我院计划引进中医类本科毕业生5—15名充实临床医疗工作,引进专科毕业生5-15名充实到医技科室,招聘护士4人。重点引进中医药技术人才 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优先。

2、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

(1)我院本年度要出台优惠政策,继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高学历深造;凡获得自考大学专科学历。我院按相关规定给予

了奖励。

(2)对专业技术有欠缺的,采取外出进修学校,技术帮带等办法;选派一名麻醉医师到中心医院进修学习,一名骨伤外科医师到中心医院进修学习。选拔二名有发展空间的中医药技术人员到三军医院临床进修,培养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专科人才梯队的培养,可以以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参加“好医生”网站学习,使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我院将在本年工作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地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

(5)完善奖励机制。对取得各类科研技术成果的人员给予不同的现金奖励。

(6)计划选举多批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短期专业培训。 (7)搞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活动。篇4:2013年人才工作总结及2014年人才工作计划

xxx2013年人才工作总结及2014年人才工 作计划

今年以来,xxx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 2013年人才工作要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在引进、使用人才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富民强镇进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将2013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助推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一)强化人员配置,优化制度建设,量化考核细则。一是抓队伍建设。为了有效推进人才工作开展,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中抽调5名骨干力量,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的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主导、分管领导推进、骨干成员抓实施”的良性发展思路。二是抓制度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由组织办、经贸办、农办和科技办参加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近期工作。建立座谈会议制度。每季度适时召开班子成员人才专题座谈会,从各自分工入手,研究分析全镇人才工作现状,包括人才引进优劣

势,资源结构和配置情况,力求人才工作稳贴全镇人才工作实际。三是抓工作考核。结合《市2013年人才工作要点》、和《新泰市2013年度乡镇街道人才工作考核细则》,科学分配考核任务,将高科技人才引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专利申请和人才工作创新等10个方面内容,分别细化考核指标,分部门进行百分量化考核。

(二)强化检查考核,推进任务落实。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考核细则要求进行督查,每月听取各责任部门工作汇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着力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重视考核细则目标落实情况,一查目标责任是否落实分管部门,责任到人;二查工作分解任务是否分解到位并确定落实时间。对重视人才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个人,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

二、主要成效

(一)人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人才队伍规模逐步扩大,素质逐步提升,结构逐步优化。目前,我镇共有党政人才22名,其中正科级领导4名,副科级领导6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女性干部比例大大提高,科级干部2名,股级干部5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分布逐渐合理。目前,共有文化教育、卫生、工程建设、农林水牧等行业技术人才56人;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在个别领域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人、农产品开发和销售服务带头

人等农村实用人才21名;企业管理人才8名,高级技能人才14人,社会工作人才43名。

(二)人才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一是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激励。先后制定出台了《xx镇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企业家)制度的实施意见》、《xx镇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还制定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优惠政策,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了镇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库,强化对各类人才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联系专家(企业家)制度,定期引进农业等方面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强化与学术带头人、创新人才联系合作;建立干部推荐责任制度、股级干部任用公示等选人用人机制,提高用人选人公信力和透明度;建立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专家咨询制度,认真听取专家建议,确保决策民主、科学。

(三)人才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认真开展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统计,抓好了创业创新人才、职称等各类申报工作。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瑞嘉经贸、新禹物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提升创业人才的经验和潜能。做好村支部书记培训工作,提升他们在农业发展、班子建设、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培训,提高人才队

伍素质。今年以来,共组织创业、技能等各类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100余人次,提高素质的成果显著。

三、2014年工作打算

尽管我们做出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镇将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吃透政策,着力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打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立足回汉聚居的特殊镇情,我镇加快构建 “幸福和谐新xx”进程,坚持以平安协会为载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以建设生态文明乡镇为抓手,加大美化绿化和环境保护力度,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以实施“楼禹一体化”战略为契机,提升镇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使xx成为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的沃土,提高了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增强人才引进针对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高科技煤炭加工业,引进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高层次技术人才,使人才来即能用、人尽其才;围绕农业兴镇战略,引进一批以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的种植、养殖、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政府推进、企业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在各行各业中积极开展评

先树优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鼓励各类人才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进一步优化人才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分工,制定工作目标,狠抓措施落实,做到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做好人才的教育培训。依托市委党校等培训载体,充分利用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做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和轮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同时,面向基层农村,突出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三是积极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在媒体上开辟人才工作宣传专栏、制作专题片等有效形式,深入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镇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篇5:xx乡2011年度人才工作总结及2012人才工作计划 xx乡2011年度人才工作的总结和 2012年人才工作计划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的悉心指导下,xx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乡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整合人才工作资源,紧抓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乡”建设,构建生态主导型经济格局、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创新人才工作理念

根据市委组织部2011年xx市人才工作要点,结合我乡实际,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并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建立以书记为组长,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人才使用、管理和培训工作。同时,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方面,乡党委、政府组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定期到各村了解农业生产和人才需求状况、指导人才工作。另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各种下乡服务活动中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层听取征求意见,帮助各村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1、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乡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市农水局和乡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乡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乡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2、加强培训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在我乡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11月,共举办油茶、太子参,药草种植技术培训11次、家禽家畜养殖培训9次,参训人员达650人次;举办返乡创业技术培训班3次,参训人员达360人次,与此同时,我乡还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由市、市组织的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进一步开拓专业技术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乡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3、完善人才信息库建设。乡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乡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清我乡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全乡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1、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乡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在全乡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乡党委积极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乡政府每年拨出专门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并在每年年底,对为乡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农村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根据返乡农民工的技术特点和再就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返乡农民工学习农业、商业、服务业等专项技术培训或提供有关的培训信息、资料,通过培训使他们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以帮助他们再就业或创业。同时为他们在家乡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四、创新载体,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

在各村、各支部积极开展“三培养两推荐”活动,即把劳动致富 能手、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才,以党员生产经营骨干为主体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党员中层管理骨干推荐为自治组织负责人员,从而提高我乡人才队伍中党员的比例。同时,乡党委以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我乡打造和谐村社市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虽然我们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按照市委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全区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的科技转化率还不高,高层次人才不足与普通型人才积压的矛盾仍然存在。 2012年我乡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着眼于开发现有人才资源,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

2、以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开展建言献策和参与政府决策等活动,为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搭建平台,促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贡献力量。

4、结合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转变选人观念,不拘一格选才,创造更多的机会,将符合选举条件的“双带”能力强的人

才选进“两委”,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第15篇:人才工作要点

人才工作要点

2011年人才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市人才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知道,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全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遵循人才发挥规律,完善培育、选拔、引进、激励办法和措施,培育潜在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三个率先”、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大人才选拔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 一是抓好拔尖人才选拔工作。按照《知识分子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标准条件和选拔程序,组织开展市级第九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第七批科技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评选表彰工作。二是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按照《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规定,组织开展市级第三批首席技师、市级突出贡献技师、市级技术能手选拔工作。三是开展“明星人

1 才”系列评先活动。结合建党90周年,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人才比较集中的领域,开展“名校长”、“名师”、“名医”、“名记者”、“名编辑”、“名教练”等“明星人才”系列评选活动,大张旗鼓进行表

彰奖励,逐步形成一支遍布个各个行业,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群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重点人才工程 按照《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实际,突出特色,实施8项人才系列工程,发挥各类优秀人才在服务全局、示范带动、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这里提高党政人才科学判断形势能力、宏观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采取外出考察学习、高校培训研修、上派挂职锻炼、外派招商引资以及到乡镇挂职、包村等多种形势,强化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二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落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规范企业领带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管理、选拔、考核、监督,着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培训机构,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鼓励企业通过采取技术入股、合作开发、技

2 术咨询、项目论证、成果转让、承接课题、定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特殊专业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工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专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名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一项创新性

科研课题,推广应用一项新科技新成果,带动一名青年科技人才。调整优化政策,形成区域性政策优势,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建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流动。四是首席技师带动工程。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完善首席技术选拔表彰制度,适时开展首席技师、技术能手和有突出贡献技师的评选活动,组织好各级技术能手评选工作。落实“十年三千”新技师培养年度计划。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好各级技术能手评选表彰。五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实际,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班工程,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六是平阳社工建设工程。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探索建立社会

3 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终身学习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谐使者”“平阳社工”评选表彰奖励制度,激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内在活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加强管理,定期考核。七是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战略,制定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加强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经营队伍,社

科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队伍,稳定的专业、业余文艺表演艺术家队伍,农村、社区群众文化业余指导员队伍等“四支队伍”。八是旅游人才“双带动”工程。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名牌效应,组织实施以旅游项目引进带动旅游人才引进、以旅游项目开发带动旅游人才开发的“双带动”工程。落实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突出抓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技能人才。

三、搭建载体,发挥优秀人才在“十二五”规划中的作用

一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围绕全市“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组织拔尖人才开展专题调研,进行咨询论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技术性、决策性较强的市直部门,探索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提高部门决策科学化。二是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以

4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完善博士后工作站有关政策,加强技术研究公关,培养人才。深化校地、院地科技合作,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服务地方经济发挥咱中的作用。落实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拟在工业园建立院士工作站。三是继续抓好引进海外人才来创新创业。争取有1人列入中央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千人计划”或省“万人计划”。落实关于加快企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适应企业产业发展需求,

着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四是开展人才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加强优秀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研究制定《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实施意见》,加强拔尖人才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组织引导优秀人才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深入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作用。

四、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调整充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抓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实施工作。按照年度进行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分期分

5 阶段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季报制度、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信息上报制度、总结述职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健全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建立人采工作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人才工作专项督查制度,采取调度会、汇报会和年底检查的形式,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把人才工作成效列为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的

篇2: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 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

2015年,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机遇,围绕科技创新需求和人才成长需求,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拓宽人才服务渠道,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人才的培养举荐、评价激励、引进使用、联系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密切与科技人才的工作和思想联系,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

6 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

1(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履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人才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文件,推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举荐、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向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推荐人选,会同科技部等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适时召开中国科协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传达中央部署,沟通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有关部门与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人才工作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中组部工作部署,对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2(加强科协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开展“十三五”规划人才工作专项课题研究,加强顶

层设计,提出科协人才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科协实际,对科协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特点、规律进行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建立以竞

7 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及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构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3(加大人才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中央关于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就,总结宣传科协系统人才工作经验做法。继续通过资料采集、专题展示等形式做好科技人物宣传,完成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任务,举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加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事迹突出、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

二、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4.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研究提出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方案,确定中国科协拟保留改进的奖项、拟取消的奖项以及新设立的奖项。通过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强化导向,完善程序,着力打造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协奖励品牌,争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结合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组织研究、推动设立“国家杰出科学家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重点奖励重大科技贡献和杰出科技人才。

5(做好科协奖项组织评选工作。与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与全国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公司共

8 同开展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表彰工作,与总政干部部、求是科技基金会等联合开展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完善科协奖项工作机制,扩大人选推荐渠道,优化评审程序,提高评选质量,提升奖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6(做好国家科技奖等奖项推荐工作。按照国家奖励办通知要求,组织评审、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精选学会组织推荐优秀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国家奖励评审,强化对科技人物的奖励,优化国家科技奖励结构。按照科技部部署,组织推荐“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候选对象。做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等国际科技组织奖项的推荐工作。

7(发挥全国学会人才评价作用。指导、协调全国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继续推动全国学会做好科技奖励工作。发挥科协组织在人才评价中的基础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全国学会分类开展人才评价标准、方法及成效的研究。进一步做好全国学会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相关工作。

8(做好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通知要求,按照《中国科协推荐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同行评价在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学术导向,坚持客观公

9 正,坚持专家主导,强化纪律意识,

注重廉洁高效,严格工作程序,制定问责制度,确保推荐(提名)的权威性、公正性,高质量完成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评审工作,为国家推选举荐高层次人才。结合推荐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三、统筹促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9(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着力办好大会特邀报告、专题学术交流、高端人才推介等活动,帮助博士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依托全国学会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鼓励学会自主设计,探索对科技人才职业生涯早期资助的有效路径和创新模式,支持“小人物”脱颖成才,帮助他们在科研资源配置、评价奖励、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得到持续稳定支持。

10(加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开展“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和“中学生英才计划”、“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工作,培育创新创业后备人才。

11(加强科普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和科普人员的继续教育,指导全国学会做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推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本学科、行业和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

10 建立中国科普志愿者协会,完善科普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开展科普惠农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12(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调整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职能,在学会学术部加挂“企业工作办公室”牌子,加强工作指导,推动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更好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完善专家工作站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项目合作和创新方法培训,推动科技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创新创业;改进“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形式,丰富时代内涵,畅通扶持和举荐企业科技人才的渠道,引导企业用好用活人才;组织实施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提升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1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化高水平智库建设,服务联合国咨商和国际组织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更多世界一流学者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加大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大奖的推荐力度,支持更多优秀科学家走向国际舞台。提升“海智计划”水平,探索启动“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工程”试点工作。配合中组部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研究编制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规划。

14(做好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的选举和委员候选人的推 11 选工作。优化、完善相关程序和 篇3:中国科协2016年人才工作要点 中国科协2016年人才工作要点

2016年中国科协人才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部署要求,推进落实《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人才培养支持、表彰举荐、创新创业、引进使用、环境营造、团结引领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团结引领

1.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以及国家重大科技政策,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跟党

12 走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办公厅、调宣部、人才中心 2.引导科技工作者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优秀科学家、杰出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爱国情怀,继续实施好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扎实推动“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突出对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宣传,展示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宣部、创新战略研究院、科技传播中心

3.在科技工作者中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短板攻坚竞突破,科技前沿竞领跑,创业转化竞实效,普及服务竞贡献,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发展动力转换历史交汇的重大机遇,推动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重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宣部、创新战略研究院

4.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科协关于共同

13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办好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打造“双创活动周”品牌,建设双创在线平台。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动员更多全国学会推进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拓宽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道。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部(企业办)、调宣部、创新战略研究院、学会服务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5.动员科技工作者助力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动员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2 —

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科技精准扶持;参与援疆、援藏科技增效工程,举办“西藏高层次科技人员培训班”。

责任部门和单位:科普部、计财部、组人部、农技中心

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奖励机制

6.改革完善中国科协奖励体系。按照优化结构、明确定位、提升质量、体现特色的目标思路,改革完善中国科协奖励体系,对已有奖项进行调整改进,探索设立“杰出工程师”奖等具有广泛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奖项,完善人才奖励制度。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调宣部、学会部、科普部、人才中心 7.做好奖项评选表彰工作。重点办好中央批准增设的“中国 14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和“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探索试行专家提名、学术联合体提名、学术成就与学术贡献综合评价等评选方式,发挥奖项改革的试点和引领作用。组织开展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以及 “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的推荐、评选、表彰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办公厅、学会部(企业办)、人才中心

8.支持引导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办好科技人才奖项。对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奖项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加强调研指导,引导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按照规定表彰奖励优秀科技人才,推动全 — 3 —

国学会加大“高精尖缺”及青年科技人才奖励力度,完善以人才奖励为主的专业奖励体系,奖励对象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强奖项和获奖者事迹宣传,扩大影响力和知晓度。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学会部、调宣部

9.拓展优秀科技人才举荐通道。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价作用,积极向国内外重要奖项、重大人才工程推荐人选。做好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等推荐工作。配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扩大有直接推荐资格的学会

15 范围。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学会部

10.改进人才评价机制。推进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支持学会面向新兴交叉战略领域、非公有制企业、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群体提供职业发展链条式的人才评价、认定和继续教育服务,扩大人才公共服务覆盖面。引导科技人才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探索建立信息要素齐全又简便实用的科技人才评价专家库。争取有关政府部门支持,开展注册工程师制度试点,开展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开展非公有制领域专业人才水平评价试点,进一步提高学会承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规模、(来自: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人才工作要点)水平和质量,推进水平类职业资格评价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推动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组建学会联合体,形成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和评估,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探索实行不同 — 4 —

的评价标准,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并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学会部、创新战略研究院 11.改进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发挥同行评价在推 16 荐院士候选人工作中的作用,开展调查摸底和工作研究,改进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引导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建立优秀拔尖人才发现、举荐机制,做好院士候选人后备队伍挖掘、储备,努力提升作为两院院士推荐渠道的效能,扩大影响力。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学会部、调宣部、人才中心

三、改革联系服务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

12.建立科协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制度。大幅提升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协领导机构中的比例,注重吸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人物。推动中国科协机关与学会、地方科协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推动将“中国科协会员日”更名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拓宽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做好代表服务工作,推动代表任期制的贯彻实施。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人部、办公厅、计财部、学会部

13.打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着力打造中国科协门户网站、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科普中国三大服务平台,面向广大科技 — 5 —

17 18

第16篇: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县五年规划(2012-2016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县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工业强县,幸福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14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二、目标任务

到2014年底,《五年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人才结构布局较为合理,重点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人才业务素质能力有效提升,人才政策环境更为优化,产业园县人力资源总量有大幅增加。

三、重点工作

(一)结合人才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能,对五年规划责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同时重点抓好2014年度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督导和考核。

(二)按照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结合我县2014年人才需求实际,拟招聘事业单位人才124名,其中包括“百人计划”重点人才29名。

(三)依托“五个重点培养工程”,组织好各类人才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抓好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和村“两 - 1 -

委”干部的素质培训,重点做好社县工作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业务培训。

(四)组织开展第三批县级拔尖、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

(五)根据xxx产业园县人才需要实际,有力推进5年内引进1500名技能人才的“引技”千人计划,今年拟为产业园县引进技能人才300名左右。

三、组织实施

(一)召开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3月份)

由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人才办)牵

头,召集县人才工作主管领导、人才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明确本年度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及推进方向。

(二)实施《五年规划》责任目标分解(4月份)

由县人才办牵头制定《五年规划》责任目标具体分解方

案,明确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

(三)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人才招聘(5月份,8月份)

1、成立机构。成立由人才办、纪委、编办、财政局、

人社局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成的XXX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负责招聘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

2、制定方案。及时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由

人才办牵头抓总,加强对招聘工作的宏观指导,人社局负责具体制定2014年度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方案。方案中要进一步将人才需求类别和数目、招考公告、招聘时间、招聘岗位等予以明确。

3、强化落实。人社局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招聘工

作小组对招聘过程予以监督。招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资格审查、统一组织笔试和分单位组织面试、体检、考核公示等程序开展。

(四)推进“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全年)

1、培养方向。推进“五个重点培养”工程,大力提升人

才业务素质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培养重点。重点针对全县党政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及

社会工作人才实施培养。

3、培养方式。由人才办统筹协调,抓好全县乡科级领导

干部、后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党校素质培训,重点做好22名社县工作者和20名农村实用人才的外出业务培训。

(五)开展第三批县级拔尖、优秀人才选拔评选活动(4-5月份)

1、成立机构。由县人才办会同专家、学者成立第三批县

级拔尖、优秀人才选拔评选小组(简称选拔工作小组)。(4月份)

2、制定方案。召开选拔工作小组会议,研究制定选拔方

案,确定选拔对象。选拔范围包括全县党政、科研、生产、教育、卫生、文体、社工、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农村种植、养殖等领域中,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4月份)

3、强化落实。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通

过各单位民主推荐,主管部门(单位)党组织把关,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与专家共同审核的程序,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

的办法开展。(5月份)

4、命名表彰。最终选拔确定第三批县级拔尖人才5名,县级优秀人才10名,召开表彰大会,授予“XXX县拔尖人才、优秀人才”荣誉称号,颁发证书,给予表彰和奖励。(5月份)

(六)开展入驻项目技术工人招聘(全年)

1、摸底调研。由县人才办牵头,人社局具体实施。对园县入驻企业,开展产业园县技术工人紧缺情况摸底调研。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召开人才工作协调会,研究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服务方式及服务方向。由人社局会同发改局、工信局、园县办等单位负责承办实施。

3、强化落实。采取社会公开招聘、举办技能人才招聘会、联系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等措施,推进“引技”千人计划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在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县人才办牵头抓总作用,形成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

(二)加大资金扶持。

1、做好经费预算。根据本年度人才工作任务,县人才办拿出本年度人才专项资金需求使用方案,及时提交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研究确定。

2、制定使用方案。按照“谁负责、谁申请、谁办理”的原则,进行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批工作。县人才办对资金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

3、强化监管力度。按照公开透明、安全规范的原则,人

才工作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由县人才办、纪检、审计部门联合负责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三)实行目标考核。县人才办负责全年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加大考核力度,将人才工作考核结果列为乡科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成绩。

第17篇:论人才工作

论人才工作

以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是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搞好人才的开发、吸引、培养和使用,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破解人才工作的矛盾、找准人才工作的定位、抓住人才工作的关键,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树立“五种观念”

人才观与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充分认识落实科学人才观和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好地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践证明: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大家也都知道这一点,但知易行难,需要我们真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人才资源当作第一资源,把人才竞争当作第一竞争力,切实把人才开发工作摆到第一战略去实施。

二要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传统观念中挖墙脚式的人才掠夺已经过时,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想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所有更不现实。要学会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来看问题,力求由单一人才开发向多元人才开发拓展,由部门人才开发向全社会人才资源共享延伸,由就人才开发人才向人才与技术、项目捆绑引进转变。

三要树立“埋没浪费人才是过错”的观念。人才要发挥作用固然要靠自身能量的释放,但没有外因的作用也容易一事无成。我们必须以求贤若渴的姿态,真正把选贤任能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用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为各类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开创人才辈出、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

四要树立“人才价值来源于创造”的观念。是人才,必然有价值,但其价值不是文凭、职称的代名词,而是体现在创业、创新、创造上。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流向企业,特别是流向民营企业,流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流向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为社会创造出更大价值。如果贪图清闲安逸,脱离实际,远离一线,再高的学历、再高的职称也无任何价值而言,也就不称其为人才了。

五要树立“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的观念。后发展地区高精尖人才的确很少,但并不等于无人才可言,不正视这一点就会陷入提才兴叹的被动境地。事实上,无论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工人、农民,只要是有一技之长,能够创造财富的人,都是宝贵的人才。科学家袁隆平是人才,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代表许振超也是人才。因此,要放手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破解“三个矛盾”

当前,人才工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很多,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矛盾交错之中,一些观念性、机制性、制度性的问题需要破解。

一是破解人才结构不优与人才分布失衡的矛盾。从现有人才队伍结构上

看,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初级人才多,拔尖人才少;行政管理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凭经验吃饭的人才多,靠创造立身的人才少。人才结构不合理本身就是先天不足,而有用的人才多数又不在需求的岗位上。这种人才分布上的失衡反过来又放大了人才结构不优的缺陷。

二是破解人才政策激励与人才待遇滞后的矛盾。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了不少激励人才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补贴、破格晋升职称、个人贡献大小与所得报酬直接挂钩等等。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激励性政策,或者不便考核操作,或者财力紧张,很难落到实处,致使一些人不愿意从事农村生产一线工作,甚至转行改做其它工作。

三是破解人才市场配置与人才部门所有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实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理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界限流动,使市场成为人才配臵的主体。但在现实中,很大程度上仍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人员流动要受单位体制、个人身份、人员编制、工资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是这边喊着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而那边做起来却不得以人为设臵条条框框。这些问题要解决起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找准“三个定位”

凡事都要讲究找准定位。抓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定位。定位准了,用劲才能抓到着力点,落实才能抓到落脚点;定位找不准,座标找不对,就是“盲人骑瞎马”。

一要找准原则定位。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

理,整合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搞活、用好社会各类人才资源。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二要找准工作定位。要整合担负人才管理、服务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这股

主要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局面。在开发使用人才时要充分考虑人才的需求、尊重人才的个性、维护人才的权益,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和法律保证。

三要找准角色定位。抓人才工作不能政府部门“一头热”,人才始终是人

才工作的主体,“人才”不响应,不管制定的人才政策多么完善,还是白搭。因此,应该经常性地跟人才交流,得到人才的响应。调动他们参与人才管理的积极性,不仅要知道他们所想所愿,更要知道他们所困所惑,认真为人才排忧解难,提供服务,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人才留得住,发挥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四、抓住“三个关键”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远大计。它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然而要使此项工作收到实效,必须要紧紧围绕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抓住人才与人才工作结合的关键。

一是抓住“策略聚才”的关键。引进外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尽管难

度较大,但对于特别需要的还是要不惜代价而为之。人才引进的主要策略是什么?一靠尊重,二靠待遇。人才生活在群众中间,人们对人才的尊重、支持、信

赖的程度,对人才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也要给人才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以良好的环境聚集人

才,倒出位子让给人才,拿出重金奖励人才,不断提高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抓住“统筹培养”的关键。构筑人才高地,不仅要大力实施人才开发引进战略,更要在本土人才培养上做文章,绝不能对已有的人才视而不见。应该看到,本土人才既有适应环境、愿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根据本地区现有人才状况和发展目标要求,制定出一套动态有序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这条主线,切实培养一大批经济管理型人才,着力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紧紧围绕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这个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培训各类乡土人才,着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这个关键,挑选一批学历高、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到一些重点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努力做到学有所专、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是抓住“以用为本”的关键。发挥人才的作用,贵在知人善用。知人,重在知其所长所短,善用,重在扬长避短。对于一个人来说,扬其长则可能是人才,用其短则可能成为庸才。做到知人善用,把握好以下几点至关重要。一要公开公平选用。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人才机制,做到公平竞争,公正评判,公开用人,真正做到唯贤是举,以政绩取人。二要放心放手使用。要相信人才的潜能,施以重担,委以重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三要诚心诚意支持。要想干一番事业,必然有成功有失败,要给予创新创业者极大的支持与鼓励,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优惠贷款、提升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支持。

第18篇:乡镇人才工作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人才长期和短期工作计划,人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长效,现将我镇在人才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做如下总结。

一、人才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XX镇党委现有在编人员XX人,大学生村官XX人,三支一扶XX人,大专以上学历51人,有经管、会计、农学、法学、建筑等多类人才。40岁以下人员33名,占人才队伍的65%,分布呈年轻化。单位专业技术人才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农业3人,经济、财会、工程各1人。今年以来我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重抓人才队伍建设。

(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一要激活现有人才。要探索、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激励现有人才奋发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年初我镇制定出台了干部考核意见,对干部考核细则进行细化,从各个方面激励机关干部发挥特长。建立干部能上能下

和干部退出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机制激励干部,盘活现有人才总量。

二要重视引智。坚持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对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人员高度重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并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仅使他们能利用特长安心工作,同时也为我镇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要加强培养。要根据各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形势发展要求,分门别类举办短期干部培训班。支持鼓励在职人才自我脱产进修深造。给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压担子,进行多岗锻炼,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其尽快成才。

(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人才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人事、统战、经济、等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协调有效地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每月组织机关站所长讲课,加强机关干部对各站所工作的认识;每周五组织各小组集中学习本周各级重要文件、讲话,加强自身建设。

三是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把包括合理的人才培训经费、科研经费、奖励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二、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镇在人才工作上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之工作分工的专业化和细致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虽然我镇在很多专业方面都有一定的人才,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专业与工作领域不对应的问题;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很多情况下机关也存在知识更新速度慢得问题。

一是在人才培养和开发方面还是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和开发。二是人才总量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不论是镇域内的企业还是农村各类合作社都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三是人才激励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我镇经济实力薄弱,人才工作经费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虽然有一定的奖励机制,但是仍然达不到要求。

三、加强人才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后我镇人才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大人才工作重视力度。中央对人才工作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镇党委应该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人才工作,并把各站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年中和年底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采取多种措施激励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的选拔推荐和评优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单位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选推优活动,在各专业领域推选优秀工作者。另一方面单位可以组织建立人才信息库、成立专家协会,既掌握了镇域内人才,也对各项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机制,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把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站所,使人才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建立人才工作联络服务机制,发挥组织部门“人才之家”的优势,密切联系各类人才,为各类人才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座谈、走访、联谊等形式,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针对性。

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22日

第19篇:人才工作要点

2014年人才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全国全省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工作意见》,认真实施各项人才规划,积极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重点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

好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

1.认真抓好学习培训。组织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市委对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举办全市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基层人才单位赠阅《中国人才》杂志等人才工作刊物。办好黄山先锋网《人才天地》栏目。(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各区县委组织部)

2.扎实推进人才规划落实。按照时序进度要求,抓紧推进市人才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落实,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区县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好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3.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继续推进八大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指导区县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加快推进2014年度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16个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工程实施情况督查,完成阶段目标任务。(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重点人才工程牵头单位、市及各区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二、着眼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4.深入推进产业人才工作对接。结合市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发布引才公告,不断扩大黄山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开展经济开发区人才工作调研,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开发区人才工作意见,探索加强开发区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召开徽文化产业人才工作对接会,破解企业用工难题,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委、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5.加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特支计划”、“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积极做好人选推荐申报和服务,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领军人才。开展第二批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加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举办第六届黄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设黄山市茶叶技术研究院。(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6.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积极做好国家“千人计划”、省第四批“百人计划”等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实施清华大学博士服务团来黄服务项目,与黄山学院合作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拟新建院士工作站1—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围绕园区、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采取“走出去”形式,深入重点院校,直接招考、招聘本市专业性急需紧缺人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7.加强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扶持计划,每年公开引进来我市创办企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积极组织申报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评审设立市第四批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加强创新团队绩效考评。加快前沿创新团队向区县、黄山风景区、黄山经济开发区拓展延伸,推进全市创新团队体系建设。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团队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举办黄山市第六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三、围绕美好黄山建设需要,大力加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

8.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创业带头人工程、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评选表彰60位市级农民创业带头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000户。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地区和基层工作或提供服务。继续选派优秀专家服务美好乡村建设。计划招募4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办好科普惠农“百万工程”培训班。(市农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美好办、市科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9.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师

第20篇:人才工作思考

围绕中心突出特色

积极探索我县人才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我县去年年底刚刚召开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经济建设走在全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社会建设走在全市郊区前列,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

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人才工作才能有为有位。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开展人才工作,以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成效检验人才工作。结合我县中心工作要求和人才工作实际,本人对我县人才工作有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推动人才工作需要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

实践证明,人才发展后进的地方,多是思想不解放的地方;反之,思想理念先进的地方,也是人才发展较快的地方。因此推动人才工作需要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一把手”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第一资源”就是抓“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全面确立人才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县之路,依靠人才赢取发展优势。

二、推动人才工作需要切实落实我县人才发展规划 要根据我县人才发展规划认真做好任务分解,围绕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确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人才优势,依靠人才优势支撑产业发展。要把人才发展规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真正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真正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推动人才工作需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特色人才

区域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发展要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同步谋划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的投入、结构、布局以及政策措施,有限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我县确立了符合实际的的产业方向、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在产业方向上,坚持走绿色高端高效高就业的产业发展之路;在产业结构上,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撑,以休闲旅游产业为战略支柱,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重要基础,以商务区经济为后发优势;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一区”、“两带”、“三基地”,进一步明确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根据这一战略思想,我县应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养都市性现代农业人才和休闲旅游产业人才,把我县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好,做大做强。

四、推动人才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我县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许多人才工作在“硬环境”没有优势,但可以在“软环境”上做些文章。集

聚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政策、体制、服务等“软环境”往往比“硬环境”更重要。以下是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1、尝试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向注重指导、协调、服务转变,由单纯行政手段向法律、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事业发展当中去。

2、尝试创建更多新的人才开发培养模式。探索“人才+项目”模式。通过新的项目引进高端人才,通过高端人才带来人才团队,通过人才团队催生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3、能否确立人才工作各部门“人才工程”目标责任制。结合我县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一是制定出发展任务和目标,加强监督考核。二是人才资金发放做到有的放矢,将有限的资金用在该花钱的地方、用在能够换来效益的地方。

4、能否确立我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结合我县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搭建平台。通过引进人才满足我县发展需求,通过项目将人才吸引过来,通过搭建平台将人才留住。

5、尝试人才工作各部门做好联系专家制。建立专家库,每一名专家都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人,不管是现在联系的还是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我们都要借助他们的能量为我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

以上就是我对人才工作的一些粗浅思考,还希望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能够更好地开展人才工作。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