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手足口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8 08:32:19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手足口

韦周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培训材料

主讲人:曹启银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各班的玩教具每天晚放学后用84消毒液浸泡一个小时,小毛巾、水杯每天定时用高温(蒸车)消毒,每餐前用稀释的消毒液剂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拭三遍,小椅子每天擦洗一遍。每天用稀释的消毒及拖擦走廊。楼梯地面、楼梯扶手、厕所等按时洗刷,餐具每餐一消毒。

三、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 每天有教师在门口晨检,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爱心提示,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家园同步。

关于手足口病预防家长讲座

主讲人:朱玉清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教您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秋季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的增加,宝宝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妈妈们要按时给宝宝房间进行消毒,及时消灭引起手足口病的多种致病病毒。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2、隔离病原:妈妈要做好隔离措施,不要让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接近宝宝,防止传染病毒。

3、减少宝宝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广场、公交车由于空气十分混浊,病毒密度过大,宝宝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

4、定期检查:随着秋季的到来,要给宝宝定期做身体检查,这样有利于及早发现宝宝手足口病症状。

5、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 韦周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蔓延,保护我园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全面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各种预警机制,同时开辟专题宣传栏,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知识培训,杜绝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出现,为此,我们幼儿园启动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做到让家长真正放心。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校长作为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卫生工作,统一思想,迅速启动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工作预案,把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作当前幼儿园重点工作之一。

2、成立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锋 副组长:曹启银

成员:李启美、邵桂芝、师玉梅、孔丽华、崔红琴、王艳娇、殷秀珍

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向家长宣传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我们通过宣传栏、校讯通、网站等各种形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教育家长及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保证充足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锻炼身体,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三、加强预防措施,做好疫情报告和疫情监测工作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2、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在幼儿入园和孩子在园午睡期间、起床时,我们必须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做好每日晨检登记工作,发现发烧和皮疹、疱疹、口腔溃疡等可疑情况马上隔离,通知家长,及时诊断,并及时了解状态,及时上报。

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四、控制措施及应急物资储备:

发生病人后应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家长立即到医院就诊。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掌握疫情控制的主动权。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同时,我们将做好应急处置物资准备,对预防和消杀物品、消杀器械、防护用品等的储备及时补充完善,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迅速、有力、有效进行处置。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向教育和卫生部门申请决定采取放假措施。

五、加强纪律,严格要求

我们将要求全体教职工,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对违纪违规的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2014.8.31 韦周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刘锋 副组长:曹启银

成员:李启美、邵桂芝、崔红琴、王艳娇、殷秀珍

孔丽华、师玉梅、六步洗手法

科学的六步洗手法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现做以下介绍六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附儿歌: 小朋友,来洗手,

六步洗手记心头; 排排队,挽挽袖, 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湿手,打肥皂,(一湿)

关上龙头再搓手;

手心相对搓一搓,(二搓 开始) 掌心正对揉一揉;(第一步) 手指交叉搓手背,(第二步)

上下互换磨前后; 十指交错擦擦掌,(第三步) 扣实小手扭一扭;(第四步) 拇指为轴转转手,(第五步)

换手攥紧小拳头; 手成小铲掌心划,(第六步)

轮流完成六步骤;(搓步骤完成)

重开龙头接流水, 冲净双手病菌溜;(三冲) 捧水三洗水龙头,(四捧) 龙头拧紧擦净手;(五擦)

小手洗得白加净; 身体倍(儿化)棒阳光秀。

推荐第2篇:手足口

预防手足口,病菌赶快走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预防是关键环节,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孩子身体健康,家长在预防方面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多通风,晒太阳——不光是保证居室每日做到开窗通风,最重要的是不带幼儿到人员密集、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餐厅、超市、空调车、室内的儿童游乐场所等等。勤晒幼儿衣被,以减少幼儿被感染的几率。

2、勤洗手——在家时成人、幼儿均要做到勤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必洗手!保证手的卫生是预防、截止一切病从口入的最佳预防办法。建议家长同幼儿一起用六步法洗手。达到灭菌效果的正确洗手方法:用灭菌效果好的香皂或洗手液,泡沫要在手上停留20秒以上。

3、保睡眠——家长要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从而让身体得到充分地休息。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学龄前幼儿合理的睡眠时间是:每天保证12—12.5个小时,其中午睡:2—2.5个小时,晚上10个小时。通过保证睡眠时间增强了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远离疾病。特别是外出游玩时要保证幼儿睡眠以及充足的饮水(白开水)。

4、物品分开有必要——成人与幼儿的物品尽量分开存放及使用,家里家外穿的衣服要分开,外出回家后,立即更衣。

5、饮食清淡保平安——因手足口病是肠道疾病感染引起的,所以预防手足口病饮食清淡也很重要,在饮食上要合理调整。多吃清淡、新鲜而宜消化的食物,减少幼儿胃肠道负担。

6、提高防病意识——外出时或幼儿玩耍时,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感冒或出疹的小朋友;早上入园时一定让老师进行晨检,教育幼儿进班后立即洗手。

推荐第3篇: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传染疫情,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在院长的带领下,我院全体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社会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结合我校实际精心组织,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所有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在我辖区的传染,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现将我院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本次活动院领导亲自挂帅,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职工为成员的卫生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开展学校的爱国卫生活动。

二、宣传广泛,认识明确,营造了爱国卫生运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结合我院实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利用学生集会、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 使社会所有人了解到手足口病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传染。号召所有人参与治理环境,重点死角、周边地区的卫生。

三、认真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

防控手足口病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院立即启动预防传染病的紧急预案。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各村防疫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加强厕所的清洁和管理,做好村屯的消毒处理工作,做好各家各户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全年我们一共督导了3名手足口病患者,每名患者都有随访记录、交接单、隔离告知书、接触隔离告知书等相关材料。 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深化“预防控制”理念。为全体师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工作、学习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育民防保站

2010.12.01

推荐第4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总结

牛集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总结

自今年以来,我镇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秘(2014)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疫情比较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范围5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3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幼托机构共有所,在园儿童数为人。近期,我镇手足口病发病率较群同期明显上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二、目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我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手足口病技术小组,设立体温检测点、专人预检分诊,专门的发热诊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好转诊和报告制度。

二、加大了疫情监测控制力度。对容易形成疫情暴发点的托幼机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托幼机构加强宣传教育,指导落实家庭、个人防护措施。

三、加强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及时组织我院和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强调临床医务人员临床中要高度排除手足口病,减少

- 1

推荐第5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总结

刘集中心卫生院2012年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传染疫情,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在院长的带领下,我院全体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社会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结合我院实际,精心组织,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所有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在我辖区的传染,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现将我院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本次活动院领导亲自挂帅,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职工为成员的卫生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开展全镇的爱国卫生活动。

二、宣传广泛,认识明确,营造了爱国卫生运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结合我院实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利用镇区集会发放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 使社会所有人了解到手足口病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传染。号召所有人参与治理环境,重点死角、周边地区的卫生。

三、认真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 防控手足口病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院立即启动预防传染病的紧急预案。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各村防疫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加强厕所的清洁和管理,做好各村的消毒处理工作,做好各家各户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全年我们一共督导了18名手足口病患者,每名患者都有随访记录,患者病历等相关材料。

四、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断提高预防诊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卫生资源,打好防控手足口病的攻坚战,确保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刘集中心卫生院

2012年12月25日

推荐第6篇:手足口防病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手足口病疫情高发期较往年时间更长,为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手足口疾病现场处置演练,充分重视疾病,今年全园手足口病共发生3例,无爆发病例,手足口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机易造成叫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幼儿园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作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做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察力度,认真做好各项防治工作,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决不能让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疫情扩散。

二、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

为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幼儿园在门口宣传板内张贴了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幼儿园网站对全体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让家长提高认识,对幼儿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幼儿园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使全体教职工掌握手足口的防治知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卫生消毒制度等措施,并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幼儿正确的吸收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通过在门口橱窗内张贴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温馨提示、召开家长会、飞信、家园手册等形式,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被褥”等为重点的手足口病防

控知识宣传,让家长知道当前的形式及预防知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全员参与,全面实施防控。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发生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幼儿园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处置方案、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预防手足口病卫生保健工作要求、预防手足口病晨检登记表,并把有关手足口病知识上传到幼儿园网站上,让教师、家长利用网络进行了认真学习。同时,幼儿园还加大了管理力度,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各班教师按要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坚持每天对到园幼儿要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体温、手足口部是否有散在点状丘疹、水疱等现象,及时通知家长隔离诊疗。

2、各班教师认真做好缺勤幼儿登记、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勤患儿的诊断情况,每天九点之前电访到未出勤幼儿。

3、为保持活动室空气清新,各班教师每天早上入园、中午孩子起床后各开窗通风20——30分钟。

4、各班每日对生活用具、玩具、餐具、手巾等物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活动室墙壁等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5、各班教师教育幼儿养成了吃饭(吃点)前和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讲究个人卫生。

6、教师每天按规定带幼儿到户外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沐浴阳光。

7、各班通过家长会及接送孩子交流等方式,让家长带幼儿多参加活动锻炼,沐浴阳光,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继续加大督察力度,对晨午检、卫生消毒、幼儿一日活动等进行严格督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幼儿安全。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首钢大地老山西里幼儿园

推荐第7篇: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XXX2012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为了有效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明确各医疗机构的工作原则及任务,实现“有效遏制疫情发展态势,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切实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防控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我XXX疾控中心在卫生局和上级疾控部门指导下开展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疾控中心成立了以潘盛林主任为组长,段红政、毛晓春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会上,潘盛林主任要求要高度重视当前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密切监测我县疫情动态,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二、制定方案,完善队伍

制定了《XXX2012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XXX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及《XXX手足口病突发疫情应急预案》,成立了两支包括消杀、流调、采样、检验的应急机动队伍,同时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江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2年版)》的培训学习活动,明确了手足口病防控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及机构职责,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层层培训,提高认识

我中心于2012年3月

13、

29、30日分别对全县20个乡镇卫生

院防疫医师、院长和单位全体职工开展《江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2年版)》业务培训,详细解读2012手足口病防控方案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防控及保障措施。

四、积极宣传、促进工作

对全县20个乡镇发放手足口病宣传单共4000份,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深入乡村、托幼机构、小学、医院等场所,针对全人群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介绍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指导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症状。

对县城5个小学及32个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宣传,下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指导学校及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报告、日常消毒、留观报告等制度;此外,在XXX第二小学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设立传染病宣传展板,重点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五、加强督导,确保落实

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管理的督导工作,每个季度对20个乡镇、5个学校及32个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常规督导,不定时开展手足口病检查,督促各有关单位重视手足口病防控,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及发展。

六、监测疫情,防范未然

我中心高度重视疫情监测与分析工作,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实施24小时网络直报浏览,对县医院报告的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采集样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实诊断,坚持疫情分析,研判疫情现状和

发展趋势,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合理调整防控措施。

截止至11月30日全县共发病442人,本地报告346例,外地报告96例。共采集手足口病17次75例, 其中63例接到监测反馈结果,结果为:10例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5例CoxA16病毒阳性,1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7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截止到目前共收到手足口病预警信息29条,经核实,未发现聚集性疫情,无死亡病例,出现1例重症病例。

七、保持成绩,力争圆满

为了遏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防止出现手足口病流行,巩固现阶段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实现“有效遏制疫情发展态势,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切实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防控目标,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掌握流行趋势;加强对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督导,做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和早转诊,防止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出现;同时继续加大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全人群科学防病意识,提高居民自我防病能力,为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2月13日

推荐第8篇: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2010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今年4月份以来,我市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个别县(市)出现因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导致的少数患儿死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根据省、市的安排,我们制定了防控方案,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好流调和应急处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县的发生与流行。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0年元月1日至12月10日,我县手足口病共报告发病615例,其中,本地报告575例,外地报告40例;较去年同期发病403例上升了52.6%,重症病例4例,无死亡病例。 发病性别:男性396例,女性219例。

发病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15岁,发病主要3岁以下儿童,共380例。各年龄组病例:0岁组34 例,1岁组28例,2岁组183例,3岁组135例,4岁以上235例。 发病职业:散居儿童430例,托幼儿童168例,学生17例。

发病乡镇:病例分布全县22个乡镇,各乡镇发病人数:

(1) 杜村镇97 例,(2)东上官乡45例,(3)老庙镇43例 , 1

(4)留古镇42例, (5) 刘集镇39例 ,(6) 张桥镇38例, (7) 华朱乡35例, (8)美原镇30例,(9)淡村镇28例, (10)小惠乡24例, (11)梅坪镇21例, (12)曹村乡21例,(13) 王寮镇21例 ,(14)到贤乡17例, (15)南社乡16例, (16)宫里镇15例, (17)峪岭乡14 (18)庄里镇14例, (19)流曲镇13例 ,(20)齐村乡13例, (21)薛镇12例, (22)底店6例,(23)觅子乡5例,(24)白庙乡2例。不详乡镇4例。

二、成立机构,落实人员

县政府成立了以白惠敏副县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局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控制技术指导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及专家会诊小组、卫生监督技术指导小组。各医疗卫生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落实了防控人员。疾控中心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控预案,成立了疫情组和流调队,加强疫情监测,充实了流调人员,为手足口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周密部署,扎实安排

县政府、卫生局先后6次召开由主管县长白惠敏、县卫生局局长、县疾控中心和县医院领导、各乡镇领导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我县今年手足口病的发病形势和防控要点,制订防控方案和措施。

4月9日,县卫生局召开了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安排

培训会议,参加会议有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公共卫生科长、防疫专干及疾控和监督人员。传达了市上的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县疫情,对全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同时进行了培训。

4月10日,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召开了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会,各乡镇卫院同时还召开了由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和全体乡村医生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

4月28日,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和今年手足口病的防控形势,县卫生局组织召开了由全县所有公共卫生科科长和防疫专干、村卫生室负责人及公共卫生管理人员400余人参加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

卫生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与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印发了《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2010年版)》和《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完善了《富平县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召开全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转发市卫生局的《渭南市卫生局关于对大荔县一例重症手足口病疫情处理情况的通报》。

5月11日,我县根据市卫生局转发的手足口病通报文件精神,并再次就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发文进行了强调,利

用专干例会再次进行了重点安排与培训。

5月17日,我县组织召开了以主管县长白惠敏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上重点强调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0-5周岁儿童防控工作,成立卫生局领导保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医包村民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全民参与防治手足口病,消除麻痹大意思想,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9月5日,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会议上,流病科刘科长再次强调防止秋季手足口病在学校的爆发流行,各单位要继续落实人员负责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管理,做好监测工作,杜绝互相传染。

四、健康教育,家喻户晓

为了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县疾控中心与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配合,制作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节目一期,播放三天,广播电台播出一周。全县印发手足口病宣传资料8万余份,达到每名5岁以下儿童家长人手一份,并让家长签名学习,橱窗宣传58块,刷写墙体宣传广告300余条,出板报宣传337块。通过宣传,使高危人群家长掌握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积极做好预防和发病儿童的医学观察,预防发病,避免重症和死亡。

五、做好监测、及时流调

一是专人负责疫情网络浏览和报告、疫情电话24小时

接听,与县医院每天沟通,及时了解疫情变化,发现病例,反馈乡镇医院进行观察管理;乡镇医院防疫人员深入村社,与村卫生所医生核实发病情况,由村医生负责对患儿居家隔离治疗,观察每日病情变化、防控情况,并将每日情况报告乡镇防疫人员,由乡镇防疫人员报告县疾控中心。

二是疫情流调处理及时,控制措施到位。至12月10日,我县发生聚集性病例5起,重症病例4例,县疾控中心及时进行了流调,对发病幼儿园下发了防控措施建议函,与教育部门配合采取放假、消毒等防控措施,杜绝了疫情扩散和蔓延。

六、标本采样及实验室检测

根据市上要求,对重症和个别病例进行了咽拭子采样,将样本按要求及时送往市检验科进行检测。

七、医疗救治,层层落实

一是确定了县医院为全县的定点收治医院,其他医疗卫生单位或学校、托幼机构晨检发现的发热、手足口有皮疹的病例,要及时转送定点医院诊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和发热患儿。

二是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实行了预检分诊制度,设立了发热门诊。县医院设立了手足口病专科门诊,成立医疗救治和专家会诊小组,设臵独立的手足口病病房,预留一定的床位,并购臵了呼吸机,准备了足够的救治药品,严格执行消毒、

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八、物资储备,齐全充足

县疾控中心充分做好了防护用品、消毒器械、消毒药品、等物资储备工作,做到用多少补多少,为应急做好充分准备。县医院积极做好病房、救治药品、器械的准备,以保证及时救治病人。

总之,我县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在市卫生局和市业务部门的指导和相关部门配合下,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推荐第9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总结

自今年以来,手足口病呈流行趋势,根据市卫生局和*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和的实际,采取了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疫情比较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范围5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3岁以下儿童总数为人。幼托机构共有所,在园儿童数为人。从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7日,共报告手足口病例,重症病人例,无死亡病例。今年报告手足口病例,目前住院病人0人,无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病人群中以0-5岁儿童居多,总体呈散发状态。由于逐渐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7月份),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目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我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手足口病技术小组,设立体温检测点、专人预检分诊,专门的发热诊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好转诊和报告制度。

二、加大了疫情监测控制力度。对容易形成疫情暴发点的托幼机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托幼机构加强宣传教育,指导落实家庭、个人防护措施。

- 1

- 3 -

推荐第10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组

16、

4、

5、

7、

9、10 型, B组

2、

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发病无明显地域差别,且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

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 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 698例,其中男1 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 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 030例)、上海(2 883例)、北京(2 210例)、河北(1 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截止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

粪-口/呼吸道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病例定义

(一) 临床诊断病例

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识别,准确做出诊断。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四、疫情报告

手足口病已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应注意法定报告的要求。

(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

(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四)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五、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的主要目的:

一是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

二是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

三是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是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应根据调查目的不同而进行专门设计。

六、实验室检测

(一)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各省疾控中心要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实验室监测。发生本病流行的省份每周至少采集5-10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

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标本送检单及标本检测方法见链接)。如有重症病例,应尽量对所有重症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如有暴发疫情应采集部分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检测。无检测能力的地区可将标本送至有条件的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填写

个案调查表。

(二)检测结果的报告与反馈

各省每周五将本省已完成实验室检测的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 检测结果一览表的电子版上传至中国疾控中心疾病控制及应急处理办公室和病毒病所脊灰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对各地上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向各省疾控中心反馈。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 010-63025413,010-63047379,010-83163681

E-mail: cdcjkccb@163.com zhangyong75@sina.com

七、预防控制措施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正确洗手方式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断和治疗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临床表现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是手足口病最典型的表现。

(一)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二)重症病例表现

应注意典型临床症状,并熟悉实验室及影像学的诊断要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末梢血白细胞

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三)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四)病原学检查

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五)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二)磁共振

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四、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一)诊断依据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熟练掌握哪些指征应留观,哪些指征应住院,并能对危重患者做出诊断。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二)确诊依据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五、留观或住院指征

(一)留观指征

3岁以下婴幼儿,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留观。乡镇卫生院如发现符合留观指征患者,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发热、精神差。

(二)住院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至指定医疗机构。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六、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七、临床治疗

针对临床表现的四阶段进行对症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方法,注意各阶段治疗要点。

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治疗。

(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体无力、肌阵挛、抽搐或急性迟缓性麻痹等。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

4.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三)心肺衰竭阶段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出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明显异常、频繁的肌阵挛、惊厥和/或意识障碍加重等以及高血糖、低氧血症、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表现。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

6.药物治疗。

6.1.应用降颅压药物;

6.2.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给予冲击疗法;

6.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6.4.血管活性等药物的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

6.5.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

6.6.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

6.7.退热治疗;

6.8.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6.9.惊厥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6.10.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6.11.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四)生命体征稳定期

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有病人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足口病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疾病热点知识问与答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一、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疾病和手足口病是什么关系?

手足口病又名发疹性水疱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型) ,柯萨奇病毒 A 组的 16、4、5、9、10 型, B 组的 2、5 型,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最为常见。而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不仅仅会引发手足口病,还包括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

二、手足口病是一般预后良好的常见病,什么情况下会引起患儿的死亡?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 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但是对于一些重症病例,尤其是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感染引发的重症病例,死亡率可以达到10-25%。重症病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3岁(2岁)以下; 高热(体温38度以上),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部症状:肺水肿、肺出血。 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持续高热,可无皮疹,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 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

三、手足口病是否就是口蹄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首先两种疾病的病原体截然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另外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病患,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 ( 巴氏消毒 ) 的奶感染的。所以口蹄疫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因此,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散在。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 (即 CoxAl6)等。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 3 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在诊断口蹄疫时,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四、手足口病和SARS有何异同?

1、病源不同:非典是轮状病毒,这次是肠道病毒。

2、临床表现不一样:非典主要是发热,干咳,肺部感染。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

3、病死率不一样:非典病死率10%左右,这次不足1%。

4、病人年龄也不完全一样:非典主要是小孩和老人,这次主要是小孩。

5、传染方式也不一样:非典是飞沫、呼吸道传染,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传染,饮食,手接触等传染。

6、严重程度不一样:这次比非典轻很多。病死率比非典要轻,传染方式也不像非典呼吸道传染那样难控制。

第11篇:手足口耳目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人、手、足、口、耳、目”6个生字,会写“人”“口”“八”“目”4个字。

2.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撇、横折、捺。指导学生书写时正确占格,写好汉字。

3.辅导学生会背儿歌《手足口耳目》,并理解儿歌内容。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识字的重要性,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

【教学难点】

领悟画与字的关系,学习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本课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手,你们常用小手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2.小朋友,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欠产身上的什么器官呢?

[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对各种器官具体为我们做什么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身上和一些器官,看看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呢?又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认读“人”

1.出示图片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看图反馈:人)

2.教师教学生读。

3.用人进行组词练习。

4.引导学生观察汉字人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人”。看到了一个人在做握手的姿势,古人就照样子发明了“人”字,后来有了今天的“人”字。

5.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形体表示出“人”,加深对“人”的认知。

三、了解人的五件宝,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文中小女孩的头像,说说每一张脸都有哪些器官组成。

2.学生反馈后,教师板书:耳、目、口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都用耳、目、口干什么?

4.学生反馈后,教师小结它们的作用。

5.教师教学生读这些生字。

6.教师:人有五件宝,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三件,那还有两件是什么呢?

7.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手和足的图。

图上还有一只手,人们根据手的样子造出了“手”字。脚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足,也是从古代 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8.教师教学生读这两个生字。

9.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识记生字。

四、巩固生字的认读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老师把拼音去掉,你还能认识这些字吗?师随意指生字学生自由抢读。要求学生给这些生字标上拼音。

4.指名上台来标,集体纠正。

5.游戏:看字卡摸人体器官。

6、找朋友:拼音卡片和字卡片找朋友。第2课时

一、巩固复习

二、熟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检查读文的情况。

3.大家一起读课文。

4.指名个别读,检查读文的情况。

5.以具体的器官为例,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器官。

[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要适当地引导)平时我们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经常做好眼保健操,以防形成近视眼。]

6.小组讨论、交流。

7.集体反馈,教师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集体认读出放大器并组词。

2.复习学过的汉字基本笔画横和竖。

3.出示今天的新笔画,引导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折”,并指导学生写一写。

[师小结:写字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

4.学生练习写新笔画,教师巡视辅导,普遍性的问题,集体纠正。

5.引导学生观察今天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指名反馈。

7.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看图认识了许多汉字,同学们可以用这种看图识字的方法,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板书设计】

1.观察人体识汉字

人的五件宝:mù kǒu ěr shǒu zú rén

目 口 耳 手 足 人

【教学反思】

本课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把看图和识字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出象形字与实物的相似之处 ,从而识记了字形。纠正了生字“手、足”的读音,认识了新笔画,在识字的过程中指导了学生书写。

第12篇:手足口指南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我省持续流行,发病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10年,我省确立了“早期、主动”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原则,提炼出“加强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深入开展学龄前儿童家长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的经验,制订了《河南省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指南(试行)》和《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指南(试行)》。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显著。全省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居全国第六位,报告发病率居全国第十八位,较往年大幅度下降。

综合分析,2011年我省手足口病疫情仍将保持2010年的态势和特点,各地在普遍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以及省卫生厅《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河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的通知》等法规和技术规范为指导,将各项预防控制工作的具体落实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疫情报告、流行病学监测、实验室检测、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规范处臵、传染源管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培训督导等工作确保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控制疫情扩散,降低发病率,减少病死率,巩固提高预防控制效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明确目标,常抓不懈

2011年,我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各项要求,突出重点环节,细化和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严控暴发疫情,巩固提高预防控制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率,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尽力减少死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各地在近几年的预防控制工作中,预防控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把握整体疫情发展趋势,关键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常抓不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一是各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保证疫情报告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标本采集与试验检测、健康教育与爱国卫生指导、人员与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市级要做好总体疫情把握,指导和督导县区开展科学防控,开展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县(区)级要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和《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流行病调查、标本采集以及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的规范处臵,协调辖区各乡镇开展传染源管理、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等综合预防控制工作。乡镇防保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开展辖区疫情防控,做好疫情报告,信息流转,传染源管理,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等工作,配合上级做好暴发疫情处臵。村级要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做好病例的早期发现,指导病人早期就诊,以及辖区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配合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做好健康教育和暴发疫情处臵,指导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各级在明确自身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日常工作,强化落实,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加强疫情监测,指导防治工作

疫情监测是预防控制的前沿工作,是指导防治工作的信息基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分析和利用工作。首先要严格督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保证《河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的通知》的落实,首诊医生切实做到每一例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卡详细写明病人的重要信息: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详细住址(农村病人须写明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名称;城区病人须写明街道名称、门牌号、楼号和门牌号号),并在备注栏写明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或转院治疗,为后续传染源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其次要督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手足口病例的订正和报告信息分析及反馈工作的紧急通知》(豫疾控电[2009]01号)要求,做好疫情信息的查重和订正,保证疫情数据的准确。其三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浏览,及时发现集聚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等异常信息,尽快形成疫情动态,及时上传下达,为控制疫情服务。其四要在流行季节(我省为3月上旬至6月底或7月初)或本地疫情波动较大时,适时启动疫情“日报告”、“周分析”、“月总结”,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指定预防控制工作。

《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全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完成对所有重症及死亡病例以及每县区每月5例普通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认真填写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及时上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要做好标本采集或收集,妥善保藏,及时送检。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保证仪器设备、试剂储备和耗材供应,及时收集标本,及时开展检测,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及时向送检单位反馈检测结果。

建立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点,长期连续地开展监测工作,可以掌握我省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危险因素、病原变化等各项流行病学特征,对指导预防控制工作意义重大。金水区、兰考县、新野县、滑县和渑池县等省级监测点,要严格按照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在保证常规监测指标完善的同时,做好健康人群监测及手足口病病例血清学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等工作,保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要求,各省辖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依据本地实际工作情况参考《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建立本级手足口病监测点,动态开展监测工作。

五、及时发现,规范处臵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几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点。各地要继续按照 “早、快、严、实”(早期发现和报告,快速处臵和结案,严格处臵每一个环节,措施落到实处)的指导原则,规范处臵集聚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对于暴发疫情的规范处臵做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要严格按照《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定义,及时准确的判定相关事件的发生,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评定标准》,达到相应级别时,及时进行网络报告。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一旦确认,要立即响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制定暴发疫情调查处臵方案,保障人员、物资、技术能力,切实做好病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消毒和病例的主动搜索,注重过程资料收集整理和效果评价工作,保障疫情处臵规范有效。

县(区)级疾控机构要按照“散发疫情规范处臵指数”,认真做好辖区首发病例的调查处臵工作,明确传播流程,查明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六、突出重点,综合防控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缺乏针对性强的防治办法,尚无特异性疫苗和药物,目前需要采取健康教育、传染源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性措施。经验告诉我们, 加强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深入开展学龄前儿童家长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各地要以认真学习和组织落实《河南省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指南(试行)》和《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指南(试行)》,加强门诊居家治疗病人这一重要传染源的管理,深入开展学龄前儿童家长、病人及其家长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市级要做好此项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县乡两级要按照《指南》要求完成相关信息流转和沟通,掌握辖区此项工作整体开展情况。村级要根据上级提供的病例信息,在当地村委会(居委会)组织领导下,由村医或片医具体负责和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居家隔离、病情观察、卫生消毒、治疗用药指导和家长的健康教育等。

大力开展以学龄前儿童家长为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和学校为重点部位的健康教育工作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儿童家长和幼(教)师的防治知识认知程度,形成良好的家庭和个人卫生防病习惯,提高手足口病病例的早发现和早报告能力,防范疫情的发生或扩散。针对不同人群需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一是在村民小组(居委会)的组织下,在流行季节前(春节前后)以会议的形式,开展学龄前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二是统一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宣传教育材料(见《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指南(试行)》附件二),首诊医务人员通过嘱咐家长和发放宣传教育材料,开展病人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三是在辖区教育部门的组织下,由村医(片医)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教职员工集中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再由班主任对儿童或学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四是依靠大众传媒和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社会公众的手足口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把“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变成广大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自觉行为。

托幼机构、学前班和小学是发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重要场所。各地要把未经登记批准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作为指导管理重点,依靠街道办事处或村民小组的组织,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村医、社区医生在春节过后深入辖区内每一个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对全体员工讲授一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出预防控制工作要求并定期督导落实情况。

各地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做好指导。要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地区,依靠政府,动员基层行政组织,深入开展以“清扫死角、清除垃圾、管理粪便、整治污水”为主题的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七、关口前移,依法指导

医疗机构作为手足口病防治的前沿关口,承担着手足口病诊断治疗、疫情报告、院内感染控制、宣传教育等各项防治任务,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主要包括预检分诊和导医、发热或发热出疹门诊规范化建设、疫情报告、院内感染控制及院内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内容。规范病例就医、诊断、治疗、报告、信息登记流程,保障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

要把医疗机构落实《河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的通知》作为指导督导重点,完善疫情报告内容,规范疫情报告工作,为传染源控制提供信息保障。

经过近几年的预防控制工作考验,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手足口病作为新发传染病仍有许多需要探索研究的问题。2011年,我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仍然艰巨。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团结一致,主动出击,狠抓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预防控制成效将会进一步巩固提高!

第13篇:认识手足口

小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第14篇:预防手足口

预防手足口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表现: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护理对策:

1、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第15篇:手足口病历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 第 1页

住院记录

姓名:*** 家庭地址:*** 性别:女 入院日期:*** 年龄:3岁 记录日期:*** 民族:汉

病史陈述者:患者父亲 籍贯:### 可靠程度:可靠 主 诉:手、足、口处疱疹1天。

现病史:患者父亲代述:于1日前晨起发现患儿口中、手、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患儿进食困难,遂送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经各项检查后以“手足口病”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时健康,无手术史及外伤史;无皮肤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于原籍,否认有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及时。

家族史:父母体健,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体温:37.2℃;脉搏:84次/分;呼吸:23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手及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其余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如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及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鼻通气畅,无分泌物,口唇红润,口腔两侧粘膜有大小不等5个小疱疹,基底部发红,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 第 2页

大,颈部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减,无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 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 HB:129g/L,WBC:11.5×109/L,N:0.636,L:0.278,M:0.086。

初步诊断:

手足口病 医师签名: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 第 3页

***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女,3岁,因“手、足、口处疱疹1天”入院。 患者父亲代述:于1日前晨起发现患儿口中、手、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患儿进食困难,遂送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经各项检查后以“手足口病”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体温:37.2℃;脉搏:84次/分;呼吸:23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手及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其余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如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及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鼻通气畅,无分泌物,口唇红润,口腔两侧粘膜有大小不等5个小疱疹,基底部发红,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减,无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 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 HB:129g/L,WBC:11.5×109/L,N:0.636,L:0.278,M:0.086。

初步诊断:

手足口病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 第 4页

诊断依据:

2.患儿手及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口腔两侧粘膜有大小不等5个小疱疹,基底部发红。

3.血常规提示: HB:129g/L,WBC:11.5×109/L,N:0.636,L:0.278,M:0.086。

诊疗计划:

一、进一步检查: 查血常规;

二、治疗计划:

1、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明确诊断,并汇报诊疗方案;

2、预防感染、抗过敏;

3、抗病毒、对症、隔离治疗。

医师签名:

***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1.患者***,女,3岁,因“手、足、口处疱疹1天”入院。

今日查体:T:36.8℃;P:80次/分;R:24次/分。手、足有多个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变淡,发痒减轻,口唇红润,口腔两侧粘膜有大小不等5个小疱疹,基底部发红,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主治医师查房后示:(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现诊断为“手足口病”;(2)给予抗病毒、对症、隔离等治疗。(3)患者病情可能出现反复。请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以上医嘱均已执行。

住院医师: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 第 5页

***

患者今日手、足处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变淡,发痒明显减轻。查体:神志清,精神可,T:36.7℃;P:81次/分;R:23次/分。手、足疱疹明显消退,口腔粘膜小疱疹基本消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喘鸣音及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继续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

住院医师:

***

患者今日手及足处疱疹消失。查体:神志清,精神佳。手、足小疱疹基本消失,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口腔粘膜小疱疹全部消失,患者病情基本痊愈,家属要求出院,经向上级医师请示后同意出院。

住院医师: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 第 6页

出 院 小 结

姓名:*** 籍 贯:*** 性别:女 住 址:*** 年龄:3岁 入院日期:*** 住院天数:6天 出院日期: *** 入院诊断: 手足口病 出院诊断: 手足口病。 入院情况: 患者父亲代述:于1日前晨起发现患儿口中、手、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患儿进食困难,遂送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经各项检查后以“手足口病”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治疗经过: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积极完善各项检查,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现患儿全身症状消失,家属要求出院,请示上级医师同意后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医嘱:1.注意卫生,清淡规律饮食。

2.继续抗病毒治疗。

医师签名:

第16篇:手足口病防治

迎泽区中医医院(迎泽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手足口病(EV71病毒)防控方案

我院(中心)根据上级卫生部门要求,结合当前手足口病发病蔓延情况,为了能够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手足口病(EV71病毒)的防控工作,全面执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保障我院(中心)周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迎泽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预案》等法律条款,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及原则

1、目标: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加强本院对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科室(社区)的组织协调,完善监测信息报告,强化预警预测,提高应急质量,控制手足口病(EV71病毒)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快速反应,高效处臵。

二、组织领导

成立迎泽区中医医院(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负责本院(中心)手足口病防控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预防控制、医疗转诊及信息管理上报等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疫控、诊疗、物储、卫生5个工作组,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分工和职责,落实手足口病各项防控举措,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接转诊工作。

1、院(中心)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及职责: 组长:闫登魁

副组长:鹿文庆、魏宏玲

成员:李军、温景梅、陈喜平、韩凤、庞燕、赵莉、马秀革、常巧环 组长职责:领导并全面负责实施本院(中心)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接转诊等工作。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领导并全面负责手足口病的防控、接转诊等工作的具体落实。

成员职责: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承担手足口病的各项防控、接转诊等具体工作的落实。

2、防控办公室及职责 组长:庞燕

成员:秦芝玲、孟蕴瑜

职责:组织制定实施防控方案,及时掌控、汇总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随时向防控领导组汇报;管理相关疫情信息,审查宣传内容,协调各工作组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处理防控领导组日常事务,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3、疫控组及职责 组长:魏宏玲

成员:防保科全体人员及社管科人员

职责:开展手足口病的日常监测,收集疫病资料,准确填报疫情;协助上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负责院(中心)内的院感工作和相关部门的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其他专业组开展防控工作。

4、诊疗组及职责 组长:鹿文庆

成员:全院(中心)临床医护人员

职责:开展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业务技术及职业道德培训;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告院(中心)疫控组或当地疫控机构;负责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转诊;协助疫控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5、物质备储组及职责 组长:李军

成员:药械科及后勤供应人员

职责:落实应急防控物资备储如:药品、诊疗用品、消毒品及隔离防护用品、卫生清洁用品等。

6、卫生清洁组及职责 组长:温景梅

成员:后勤及卫生清洁人员

职责:负责清洁并保持院(中心)内环境卫生、加强医用垃圾、污水排放管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杀灭蚊蝇及保持厕所清洁。

三、技术措施

1、严格疫情报告管理和值班制度

全院(中心)医卫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防保科为网络上报部门,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要按照规定程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疫情,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各科室加强值班,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禁值班人员脱岗和非专业人员顶替专业人员值班,确保疫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控疫指令的及时传达。

2、提高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全院(中心)各临床、防控科室(站)要认真按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对就诊病人认真细致的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要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隔离室,重视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治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同时要按照进一步完成诊疗记录,健全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对出入院病人必须详细登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便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3、严格管理传染源,实行隔离治疗

按照“分散就诊,集中收治”的原则,市卫生局指定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为手足口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要求全院接诊医师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对诊断的手足口病人和疑似病人要严格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和太原市卫生局《关于切实做好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隔离治疗,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隔离并及时联系急救中心,转诊至定点医院——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并做好相关交接手续,防止传染源流失。同时要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传染。

4、加强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院(中心)要做好诊疗环境的卫生清洁,加强医用垃圾、污水排放管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灭杀蚊蝇和保持厕所清洁。特别是要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对于患者的诊治滞留场所及其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按照配比进行彻底消毒,做到达标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5、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组织本院(中心)医卫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医卫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隔离、消毒等防治知识,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防病知识水平

加大院(中心)所辖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防治的健康宣传力度,派医卫人员下社区利用板报,散发宣传资料,设立义诊咨询等措施,积极在社区居民中重点宣传介绍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安排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习惯。

四、工作要求

1、要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政治大局出发,要求全院(中心)人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人。

2、严格首诊医师负责制。要求接诊医生督导就诊患者完善就诊程序,如一般检查、放射、检验等,并认真分析判断,做好诊断及鉴别诊断。

3、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转诊至市传染病院,并做好交接手续。

4、做好相关药品、消毒药械,诊疗及防护用品的备储工作。

5、院(中心)内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医用垃圾、污水排放等相关防控措施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6、要做好就诊患者及周边居民对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解释工作。

7、要求全院(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服从指挥调度、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严禁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由此造成手足口病传播流行,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依律重处。

迎泽区中医医院

迎泽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年5月8日

第17篇:手足口病

澳头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大亚湾宣教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以及保定市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小组

幼儿园成立由黄园长为组长、陈园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等为成员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安全工作。

二、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幼儿在园期间内如有手足口病发生要及时、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人要利用晨午检及时了解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例,①班主任应该马上告知陈园长,②陈园长把这个患者都戴口罩到隔离室,③陈园长马上向叶园长汇报并上报卫生防控中心。④由班主任通知家长立即带幼儿到人民医院以上正规医院医治。⑤根据诊断结果按照程序进行处理。

三、加强晨午检工作

班主任老师每天应密切关心幼儿的健康状况,详实统计出勤人数。晨午检中严格执行《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措施》,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或有摄氏38度以上高热幼儿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若有一个班出现1例手足口病例。1)若这个幼儿在幼儿园查出,陈园长根据上报传染病的程序上报预防疫控中心,之后隔离室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由专门的消毒人员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5.5%的84消毒液,配备比例:10毫升药液兑1升水的比例进行消毒。2)若这个幼儿在家中被家长发现感染上此病,则告知家长马上去医院医治。对患病医治离园的幼儿,班主任老师用校讯通或电话等工具和家长进行联系,发放手足口病家庭消毒宣传材料,对消毒情况进行指导。3)消毒:幼儿园要在卫生防疫部门专业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做好该班的消毒防治工作(包括发病及相干有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

病生必须要有正规医院出示的幼儿病愈证明并经过疾病控制中心鉴定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末愈不能来园上课。

五、做好传染病防治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公共场所物品和环境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整洁、干净和卫生,改善幼儿学习和生活场所条件。

六、幼儿园做好传染病宣传工作。

要组织做好师生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讲座、广播、LED、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集中开展一次以预防传染病重点要针对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等传染病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从口入。

七、建立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幼儿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有违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年底考评不能得优。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予以通报。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大亚湾澳头中心幼儿园

2014年秋季

第18篇:幼儿园手足口

幼托机构内一旦出现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学校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做到以下事情:

首先应立即向卫生部门、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应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另一方面应给已发生手足口病的班级放假并通知家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患儿进行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而其他班级的学生尽管不能放假,但也应采取隔离。

学校应立即组织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自查,同时对整个学校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的全部课桌和内部摆设都用消毒水擦洗过。

在学校的通知栏上应显示着如何防范手足口病的提示。学校还应准备告家长书,下发到各个家长手中。

若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此外,学校应加大预防控制措施,如:

1.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第19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小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第20篇:手足口病培训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我镇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院于今年六月十日再次开展了全镇村级防保人员手足口病防治培训会议,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会人员

参加本次手足口病培训会议的人员有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XXX及其全体医务人员、各村防保人员共计15人。

二、培训情况

在本次手足口病防治培训会上,我院防保科负责人陈敏虹对手足口病的概述、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物理学检查、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知识作了详细讲解,并每人发放1份培训材料。院长对本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了重要强调:

1、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2、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登记及上报工作;

3、由陈敏虹负责手足口病日报告工作,并做好记录。

培训结束后,经过对手足口病知识测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说明我镇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基本掌握。本次培训工作已达预期目的。

二0一0年六月十日

手足口工作总结
《手足口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