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6 08:33:15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消毒隔离小组工作总结

2014年消毒隔离小组工作总结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科室,ICU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消毒隔离组的后盾支持,作为消毒隔离小组组长,带领着全组成员监督科室内每位成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针对本科室,2014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护士吸痰前后未严格执行手消毒及六步洗手法;为多重耐药菌病人护理时,未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2.药品分类放置不齐,标识不清;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棉签弃于锐器盒内;

3.治疗盘内的使用后的物品未及时清理;

4.进行血气分析时消毒范围不合理,从股静脉留取血培养时未备皮;5.导尿技术未严格执行无菌不合理,外出检查时尿袋未夹闭。 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ICU护士的工作繁重,任务复杂,会出现血气分析时消毒不彻底,从股静脉留取血培养时未备皮;

2.ICU护士人员配备不足,经常有紧急情况发生,导致护理质量不能到位;

3.ICU护士的能力参差不齐,低年资护士无菌概念不清,未充分与临床接轨,导致临床实践力不从心;4.护士在操作前洗手的意识较差;

5.护士吸痰前评估患者,觉得患者不会发生痰液的喷溅,没有必要戴防护面罩;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整改措施:

1.小组成员定期检查,查找原因,找到相关人员,及时告知,强化概念,督促其改进;

2.强化护士保持治疗盘清洁的意识,治疗盘污染后要求及时清洁,培养护士养成物归原主的良好习惯,强化无菌技术操作规范;3.对护士进行洗手方法的培训,强化洗手时要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的意识,并对每位护士进行六步洗手法的操作考试;

4.多重耐药患者尤其气切患者都可能发生喷溅,护士要求做好自我防护,戴好防护面罩;

每个月对上个月整改措施后进行了效果评价: 1.个别护士从股静脉留取血培养时仍未备皮;

2.无菌棉签注明开启时间较前好转,但个别护士仍忘记写时间;3.护士使用后的治疗盘基本能够及时清理;

4.护士进行各项操作前能够进行手消毒,并且严格掌握洗手时间,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5.预见有痰液喷溅的护士能够佩戴防护面罩;

在2014年当中,ICU护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里,对未达到满意效果的问题,我们仍需努力,提高自我意识,加强自我能力,共同进步!

推荐第2篇:ICU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ICU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ICU自成立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是具有很强的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医疗单元。2011年是ICU发展最快的一年,进行了新病房的搬迁,扩大了病房的面积,增加了床位和人员, 添加了高端新设备,收治病人数、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ICU是医院感染重点科室,ICU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病房的消毒隔离后盾。作为ICU消毒隔离组的组长,我认真做好以下方面:

一、ICU从入口到病房要经过三道门,这三道门的设置体现了不同区域的清洁消毒隔离程度。ICU每位工

作人员做到出入随手关门,保持三道门关闭状态。外来会诊、查房、探视等人员要衣、帽、口罩、鞋套穿戴整齐方可进入,减少外来细菌感染,做好隔离。

二、科室常规应用的器械包如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口腔护理包、换药包等器械,消毒瓶、治疗盘、敷料缸、镊子筒、呼吸机管路等物品在消毒隔离间经初步清洁消毒后打包送供应室消毒灭菌。领取医疗及生活垃圾袋、帽子口罩鞋套、棉球棉棒、碘伏酒精戊二醛等物品供日常应用。

三、压脉带、听诊器、体温表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消毒。做到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体温表浸泡浓度及时间达到标准,听诊器每位病人床头备一件分开使用,用后清洁。

四、病房内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每天两次消毒病房。当病人操作多、探视人员多、有气管切开病人时增加消毒次数。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做好病房的空气消毒。

五、治疗室布局合理,物品排放整齐有序。特定用品定点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持物桶干存放、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室湿式清扫,每天紫外线灯消毒两次,操作多时增加消毒次数。

六、污洗间内拖把有明显标示,区分使用,如走廊、病房、治疗室、值班室、办公室、隔离间等拖把。

七、严格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对特殊易感、特殊细菌感染及传染病病人就住隔离间,物品要先消毒、清洁再消毒。

八、保证并检查各种消毒登记落实登记及签名。

九、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开展,我们会为每位新入院病人修剪指甲、擦身、擦洗,每周

一、四为病人洗头、擦浴,为病人做好清洁,减少病人感染机率,做好消毒隔离。

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增强消毒隔离意识,共同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向更好的科室学习消毒隔离的管理经验,认真做好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ICU

刘红燕

推荐第3篇:ICU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ICU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ICU自成立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是具有很强的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医疗单元。2011

年是ICU发展最快的一年,进行了新病房的搬迁,扩大了病房的面积,增加了床位和人员,

添加了高端新设备,收治病人数、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ICU是医院感染重点

科室,ICU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病房的消毒隔离后盾。作为ICU消毒隔离组的组长,我认真

做好以下方面:

一、ICU从入口到病房要经过三道门,这三道门的设置体现了不同区域的清洁消毒隔离程

度。ICU每位工作人员做到出入随手关门,保持三道门关闭状态。外来会诊、查

房、探视等人员要衣、帽、口罩、鞋套穿戴整齐方可进入,减少外来细菌感染,做好隔离。

二、科室常规应用的器械包如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口腔护理包、换药包等器械,消毒瓶、

治疗盘、敷料缸、镊子筒、呼吸机管路等物品在消毒隔离间经初步清洁消毒后打包送供应

室消毒灭菌。领取医疗及生活垃圾袋、帽子口罩鞋套、棉球棉棒、碘伏酒精戊二醛等物品

供日常应用。

三、压脉带、听诊器、体温表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消毒。做到压脉带一人一用一

消毒,体温表浸泡浓度及时间达到标准,听诊器每位病人床头备一件分开使用,用后清洁。

四、病房内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每天两次消毒病房。当病人操作多、探视人员多、有气管

切开病人时增加消毒次数。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做好病房的空气消毒。

五、治疗室布局合理,物品排放整齐有序。特定用品定点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

污染区。无菌持物桶干存放、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室湿式清扫,每天紫外线灯

消毒两次,操作多时增加消毒次数。

六、污洗间内拖把有明显标示,区分使用,如走廊、病房、治疗室、值班室、办公室、隔

离间等拖把。

七、严格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对特殊易感、特殊细菌感染及传染病病人就住隔离间,

物品要先消毒、清洁再消毒。

八、保证并检查各种消毒登记落实登记及签名。

九、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开展,我们会为每位新入院病人修剪指甲、擦身、擦洗,每周

一、

四为病人洗头、擦浴,为病人做好清洁,减少病人感染机率,做好消毒隔离。

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增强消毒隔离意识,共

同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向更好的科室学习消毒隔离的管理经验,认真做好本科室的消毒

隔离工作。

ICU刘红燕

推荐第4篇:消毒隔离工作预案

消毒隔离工作预案

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及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消毒隔离工作,使我院消毒隔离工作更规范、有序地开展,经医院院务会讨论决定,特制订本工作预案,望全体职工遵照执行。

一、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防治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及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能力。

二、组织体系及各部门职责

(一) 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桂锦良 副组长:王小琴 王华

组员:严云超、李华萍、顾国平、毛永盛

2、领导小组职责:

(1) 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制订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检查督促贯彻落实情况。

(2)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 (3) 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具体职责划分:

1 桂锦良——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各部门消毒隔离的各项工作。 王小琴——负责指挥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工作。 王华——负责组织指挥医疗急救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损伤。 严云超——负责流行病调查、采样等工作落实。 李华萍——负责现场指导、检查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 顾国平——负责消毒用具、药剂的供应准备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毛永盛——负责消毒效果监控。

(二) 质量监控小组

1、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华、王小琴

组员:严云超、李华萍、顾国平、毛永盛

2、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1) 负责对医院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测试。 (2) 负责制订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标准。

(3) 负责对全院消毒隔离质量的监督检查(每月至少1次),并有记录,且检查结果必须与被检查科室见面并有记录。 (4) 每季度召开1次质量讲评会,制订相应整改措施。 (5) 具体职责划分:

王华、王小琴——负责组织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对全院各部门消毒隔离各项工作质量控制。

严云超——负责对防保科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李华萍——负责对各护理单元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2 顾国平——负责对各后勤部门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毛永盛——负责对各乡村卫生室和各中心卫生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三) 工作小组

1、作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华、王小琴

副组长:严云超、李华萍、顾国平、毛永盛

组员:杨骏骅、王柳娟、徐辉、陈惠珍、侯联华、匡勤、金芳、胡永、陈文华、孙国玉、俞荣兴、杨斗昕。

2、工作小组职责:

(1)参加医院或上级组织的业务和政策培训,并组织各自科组人员学习、掌握有关政策和知识。

(2)理解、掌握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要求,并认真按要求逐项组织实施。 (3)负责检查各自科室人员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每月不少于4次),解决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并有记录。 (3) 具体职责划分:

王华——负责全院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王小琴——负责全镇各乡村卫生室及各中心卫生站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严云超——负责防保科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工作质量。

李华萍——负责护理部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3 顾国平——负责后勤部门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毛永盛——负责对各乡村卫生室和各中心卫生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杨骏骅-——负责医院总部门诊护理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总部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王柳娟、徐辉——负责医院一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匡勤——负责医院分部门诊护理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分部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陈惠珍、侯联华——负责医院二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金芳、胡永——负责医院三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陈文华——负责医院总部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总部检验科和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孙国玉——负责医院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杨斗昕——负责医院分部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分部检验科和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00八年元月修订

推荐第5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手术室必须按规定更换衣服、拖鞋、口罩、帽子。

2.有化脓性感染及患皮肤病者不能进入手术室,上呼吸的感染者须戴双层口罩。3.参观手术尽量安排在电教室。必须进手术间者,按规定换手术衣,并在固定的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便更换手术间。感染手术间外挂感染牌,并谢绝参观。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5.各种无菌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灭菌效果,双层包布的灭菌包在25°的条件下,保存7天,过期重新灭菌。

6.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使未污染,也只能24小时内使用﹙按原折痕包好﹚,晨起由夜班护士负责收回重新灭菌。干法保存的无菌持物钳4小时更换。 7.在未污染的条件下,碘伏、双氧水、酒精、洗必泰等消毒液及消毒凝胶开封后有效期为30天,无菌溶液启封后有效期为24小时。所有液体开启后都应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

8.一次性耗材使用前,严格检查合格证、有效期、包装等,建立入库记录,更换批号或生产厂家时必须进行细菌培养,合格后方能使用。9.每日手术前2小时启动净化系统,净化2小时后方能进行手术。 10.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每月更换一次。

11.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灭菌物品等进行生物监测,结果要符合要求,并记录存档。

12.乙肝及特感手术,应严格按相应的处理原则处理。

13.医疗废物按要求存放,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放在锐器盒内统一焚烧,医疗废物的运送焚烧要有严格的交接手续,交接人员双方签字。

推荐第6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2.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记录。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地面湿式清扫,清洁用具要专用,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根据工作流程穿戴隔离衣、防护用品,只能在限定的区域操作,不能随意违规走动。

2.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3.不同感染症病人应分开安置,挂隔离标志,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教育病人在限定的区域内活动,不互串病房,食品、物品不混用。

4.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品要先消毒,后清洗,再根据要求消毒或灭菌。

5.每日按常规做好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工作,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经消毒后排放,固体污物防入双层感染性污物袋,封闭后送焚烧炉焚烧。

7.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减少探视、陪伴人员,并做好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符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7.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带口罩,手套。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洗衣房消毒隔离制度

1..洗涤区、压熨、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6.工作人员作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

1.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症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须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同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符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在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如果导管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3.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ICU、手术室应执行相关部分的消毒隔离制度外,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及时消毒。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3.医务人员的手要随时流水清洗和消毒。

4.急症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 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5.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推荐第7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2.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记录。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地面湿式清扫,清洁用具要专用,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ICU、手术室应执行相关部分的消毒隔离制度外,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及时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消毒处理。3.医务人员的手要随时流水清洗和消毒。

4.急症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 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5.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根据工作流程穿戴隔离衣、防护用品,只能在限定的区域操作,不能随意违规走动。

2.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3.不同感染症病人应分开安置,挂隔离标志,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教育病人在限定的区域内活动,不互串病房,食品、物品不混用。

4.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品要先消毒,后清洗,再根据要求消毒或灭菌。5.每日按常规做好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工作,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经消毒后排放,固体污物防入双层感染性污物袋,封闭后送焚烧炉焚烧。

7.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减少探视、陪伴人员,并做好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推荐第8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护理站、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

6、治疗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脸盆等用后专人收集,再集中处理;暖水瓶出院后必须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

×××镇卫生院

推荐第9篇: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

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

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

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4、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单位,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推荐第10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

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二、要求

1、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协助医院感染科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每病区有一名感染监控护士,检查督促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3、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不戴戒指,不穿工作服、裤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4、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是高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凡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险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5、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6、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 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先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7、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8、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等。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应戴手套,并记录。

9、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或应用液体皂。擦手毛巾应一次一用或使用干手器烘手。不便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10、无菌容器及敷料钳每周灭菌1~2次,体温计用后要用高效消毒剂二步法消毒(最好一次一用或专人专用),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应保持密闭,定期灭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

11、门诊、病房各室应定期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床头桌、椅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洗脸盆、坐便器每日消毒一次。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以有效消毒剂拖净。抹布、拖把应分区专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

12、病人出院后,病室及室内物品必须做好终末消毒。传染病人按传染病管理制度及护理常规执行,特殊感染病人除严格隔离外,其用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等物品应烧毁。

13、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更换。脏被服不能在病室及走廊清点。

1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领用、保管、使用、处理、毁形各环节,应严格按照《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规范》执行。

15、各具体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规范》及本规范有关科室管理条文执行。

第11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特作以下规定:

一.各单位要有消毒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传染病消毒管理.监测.检查,对职工进行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业务培训,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房与普通病房要有严格区别,并设立明显标志,做好院内污水处理。

三. 对有关科室的消毒必须做到:手术室一病一消毒,产房.婴儿室随时消毒,供应室.消毒室.治疗室.制剂室等每天定时消毒。

四. 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自行检查,每周一次,并做好消毒检测记录,每年接受防疫部门两次抽查。

五. 购置一次性医疗.卫生.保健消毒药械,产品要有三期批号,产地及省厅批准文号,要符合《国家消毒管理办法》卫生标准。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格查处,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或回收集中销毁。

六. 玻璃针管.多用针头和浸泡的器械,使用高压灭菌消毒,夏季一天,冬季三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严防混浊变质。 七. 消毒过的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盛器内,要有明显标志,不得与带菌物品同放。

清河区人民医院

2017.09.19

第12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临泉路口腔诊所参与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均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五、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六、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有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采用超声清洗。清洗后的器械均擦干。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七、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选用了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均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八、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临泉东路口腔科

第13篇:消毒隔离措施

消毒隔离措施

一、隔离:

(一)发热诊室:独立区域,三区划分,有明显标识,设有三个留观室,室内有卫生间,洗手池,医患双通道,因房屋紧张,无独立的药局、收款室,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二)隔离病房:

1、有确诊患者到二楼隔离病房,布局按照要求三区划分,标识明显,有8个单间病房,内设卫生间及洗手池,医患双通道,布局合理。

2、如有爆发流行,病人骤增的情况下,将门诊大楼全部腾空,作为确诊病房,腾空预案在医务科。病人床位间距大于1米以上。

二、消毒:

1、原则:

(1)由护士及护理员承担这项工作,护士长监督执行,有记录。 (2)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3)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空气消毒:要经常开窗通风,有人情况下,用250—500mg/L的优氯净溶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无人情况下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每日两次。

3、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用500mg/L的优氯净溶液擦拭消毒,每日两次。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5、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血压计、听诊器,用10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体温计30分钟后,清洗后备用。

6、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病历尽可能不带入污染区,病历(包括各种化验单)一旦被污染时,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

(7).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8).患者复用的餐饮具,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7、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1)每1000ml可加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

2小时。

(2)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 分钟。

(3)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8、终末消毒: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6的要求进行。

第14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

一、临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扫床必须做到一床一巾湿扫法。扫床巾套用后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2、病人床头柜要求一桌一擦布,用后消毒备用。

3、病人的餐具专用或用后煮沸消毒。便器用后经0.1%“84”液消毒后使用,卫生员、护理员应掌握消毒方法。

4、凡乙肝病人要实行床边隔离,床头有标志,乙肝产妇备隔离产床和隔离婴儿床,所用的物品必须进行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治疗室、产房、手术室、导管室、换药室等定期空气、物表消毒及进行监测。细菌培养。

6、各室空气使用紫外线消毒,做好登记及强度监测。

7、无菌镊、罐要求干缸放置,高压灭菌。开包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时间为4小时。

8、所用的消毒物品均应注明消毒日期及消毒有效期。

9、定期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消毒液浓度;酒精测比重。

10、按要求必须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及针头,特殊情况可除外。

11、病房、门诊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敷料、棉签、胶布等应分类放置按医疗废物管理统一回收处理。

12、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严禁一针多用。

13、换药室用过的换药碗、换药盘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

14、对接触病人的伤口、皮肤等物品、器材用 健之素消毒液或过氧乙酸等消毒处理后再灭菌。

15、要求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杯,物品高压灭菌。

16、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器囊、气管插关、舌钳、开口器等器具、均应有严格消毒制度执行。

17、各种内窥镜的消毒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对乙肝病人检查使用后,应特殊处理。

二、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必须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2、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3、室内保持整洁,清洁区、污染区划分合理,标志醒目。

4、地面清洁,清扫工具专用,每日至少湿式拖地二次,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治疗桌、换药车、地面一次,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每次60-120分钟,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5、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及时运送焚烧处理。

6、每月空气、物表监测一次,细菌数应空气≤500 cfu/m3) 物表 ≤10 cfu/㎝2。

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定点放置,无菌物品应有灭菌日期,用过的物品及时处理并送供应室更换。

8、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室内无菌镊子、持物钳、浸泡容器等每周彻底灭菌一次,戊二醛每2周更换一次。

9、所有消毒液应定期测定浓度、比重,以保持有效性。

10、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用后回收集中焚毁,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1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执行一人一物的换药制度,换药所用溶液启封后不超过24小时,并应注明启封时间,换药顺序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使用后的器械换药碗及时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送供应室更换,浸泡器械应打开轴关节,盒盖上标明有效时间,进入组织器械必须灭菌。

12、换药遵守各类伤口次序规范,接触隔离伤口穿隔离衣、戴手套,其污染敷料应按医疗废物管理及时焚烧处理。

三、病房用品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必须保持干净卫生,空气新鲜。

2、病房秩序安静,物品放置有序。

3、一般病房每周空气消毒一次,传染病房每周二次,每月细菌培养一次(≤500cfu/m3))。地面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湿拖二次,每日开窗通风二次。

4、戊二醛每2周更换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高压灭菌二次。

5、体温计用后,应随时放入75%酒精或500mg∕L健之素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及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擦干,保存于清洁容器内备用。

6、超声雾化吸入器上的螺纹管、贮液瓶、吸引器和胃肠减压器上的吸引管及贮液瓶、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等到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办法。

7、病员离开病床单元后(出院、转出、死亡等),应及时作好终末消毒处理,对病床、床垫、床头柜等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后使用。其他用物如被服、痰盂、凳子、脸盆、便盆、电壶等一律交由被服间分类消毒。

8、晨晚间护理用具一床一套,湿式扫床、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及时消毒、清洁干燥待用。

9、湿化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日更换瓶内液体﹙瓶内液体使用无菌水﹚。用后终末消毒,干燥备用。

10、对于公用护理用具和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和手电筒、订书机等应每周消毒一次(先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再紫外线照射)

11、传染病人收住传染科,按病种分开安置并严格执行隔离原则。

12、本措施中未涉及的问题,一律按照消毒方法执行。

附件:

一、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省厅关于《县级医院手术室验收标准》。

2、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

4、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应严格分开,分别安排在无菌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进行。

5、严格控制参观人数,根据手术大小合理安排。

6、手术间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血迹。

7、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用过的器械用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手术台用500mg∕L液擦拭后方可使用。

8、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病,严禁进入手术间。

9、手术间每天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并紫外线照射60-120分钟或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每周彻底清扫熏蒸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空气、物表、洗过的手、灭菌后物品等)。

10、手术室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均应保持无菌,超过一周应重新消毒。

二、产房用品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符合要求。

2、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物品陈列有序,严格区分限制区(分娩室、刷手室、无菌物品存放室等),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3、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4、地面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扫工具,产房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60-120分钟/次,每周彻底熏蒸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200 cfu/m3 )。

5、产房地面每日湿拖2次(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消毒擦拭)。物表如桌、凳、产床等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洗一次,每月物表细菌培养一次(≤5cfu/㎝2 )。

7、产妇产前应常规进行HBV、HCV的有关化验检查,阳性者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用物品、器械-用1000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30分钟,产床用同浓度消毒液擦拭清洗并用紫外线照射后方可使用。

9、严格执行接产技术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产包,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作好用品回收处理工作。

10、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容器应每周高压灭菌一次,一切待用敷料器械均应保持无菌。

三、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省厅关于。

2、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各种器具洗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各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光线充足,室内干燥,墙壁无墨点,定时通风换气。

4、三区划分合理,标志醒目,物品陈列有序,定点放置,切记逆流,进入无菌间应换鞋、更衣、洗手、戴口罩。

5、无菌发放间应每天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60-120分钟,每周彻底清扫熏蒸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空气等),清扫工具专用。

6、无菌间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均保持无菌,消毒液更换至少2次/周,戊二醛更换2次/周,其它用品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库领各种未经处理的橡皮类、硅胶管、内固定器械等。先用肥皂水清洗处理后打包灭菌。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十字包扎,有消毒指示卡及指标胶带,有物品名称、消毒日期、包扎人编号。

9、把好科室初步消毒关,未经初消用物拒绝回收更换。

10、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清洗原则,确保洗涤质量的有效性。

11、高压蒸气灭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锅外湿度表,压力表,指示胶带及包内指示卡,确保无菌性。

12、无菌物品按时间顺序排列,起先待后,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13、严把无菌物品发放关,监督科室人员对无菌物品的检查、保管、使用中的不当行为。

14、所供无菌物品,不得培养出任何微生物。

第15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应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均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至少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患者用过的口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制剂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6.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弃于锐器收集盒中,注射器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7.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8.患者均使用一次性便器。

9.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每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使用过的棉棍、棉球要集中放入医用拉圾袋中,以免污染环境。

12.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均要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13.护理中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牙钻针单支包装后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方可使用,做到一人一钻针。

14.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氧气用的湿化瓶、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所有接触过口腔的用具,必须用乙肝有效的消毒方法处理。

15.镜使用后必须认真分类清洗,彻底消毒,对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16.注射、处置工作前后,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17.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8.拉圾分类放置,并有标志,生活垃圾放入黑色袋中,医疗垃圾放入黄色袋中,做到每日清,医疗垃圾应及时送到医院暂存地

第16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引言

为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爆发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指南。

感染在医疗机构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宿主,隔离预防是针对感染传播的上述环节而制定的。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医疗机构应设立合适数量和类型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室,其隔离原则为:严格管理感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医疗机构隔离预防技术规范

4.1 制定隔离预防制度

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做好隔离预防技术对保护医务人员、病人及相关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医院需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各部门要加强管理,并组织实施。 4.2 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

4.2.1 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它除了具有满足医院各专业功能的需求外,更应具有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要明确、标示清楚。

4.2.2 各科室、各部门配备足够合理的手卫生设备,如流动水、非手触式开关、对皮肤无刺激的肥皂或皂液、快速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以方便医务人员做好手部卫生。

4.3 加强传染病人管理

4.3.1 传染病人要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4.3.2 病情需要非探视不可者,按医务人员要求做好防护。 4.3.3 呼吸道传染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

4.3.4 特殊传染病人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4.4加强培训与指导

1 4.4.1 医院有关部门对全院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有关隔离预防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增强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熟练操作规程。

4.4.2 对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医务人员的隔离预防技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以确保隔离预防技术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建筑布局与隔离预防技术

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必须满足“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污染环境”的要求,从硬件设施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5.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功能要求、防止医院交叉感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扩散,同时还要避免建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医院建筑是永久性建筑,应力求达到设计建筑科学、合理。为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进行区域性划分,并进行严格的区域性管理。 5.1.1建筑分区的隔离方法 5.1.1.1医院建筑的分区

根据病人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可以将医院分为4区:

5.1.1.1.1 低危险区(清洁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5.1.1.1.2 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5.1.1.1.3 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 5.1.1.1.4 极高危险区(重点保护区):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 5.1.1.2隔离要求

5.1.1.2.1 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医院服务流程包括:

病人进入医院门诊、急诊或住院接受治疗流程;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清洁物品供应流程;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医院内各科相互联系的流程等。 5.1.1.2.2 各区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

2 5.1.1.2.3 医院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 5.1.1.2.4 通风系统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5.1.1.2.5 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 5.1.2区域隔离方法

区域隔离是指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隔离,即把传染源(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臵在指定的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病人分开,并对病人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治疾病的传播和不同病种的交叉感染。 5.1.2.1建筑布局的要求

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 5.1.2.1.1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半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 污染区:包括病室、处臵室、污物间以及病人出入院处理处。

5.1.2.1.2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病人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5.1.2.1.3缓冲间: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是一个两侧均有门的通道。5.1.2.2隔离要求

5.1.2.2.1严格服务流程和区域管理。各区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区域间有实际隔离屏障,在缓冲间,当一侧门关闭后再开启另一侧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5.1.2.2.2不同传染病人分室安臵,同种疾病病人可同住一室,两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单独安臵,隔离病室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阳台。 5.1.2.2.3保证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加强通风。

5.1.2.2.4各区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池。5.1.3病室隔离

病室隔离适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感染的防扩散隔离。 5.1.3.1建筑布局

3 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 5.1.3.2隔离要求

5.1.3.2.1单人隔离室:主要用于易感病人的保护性隔离和未确诊传染病人隔离。5.1.3.2.2同室隔离室:相同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

5.1.3.2.3独立空调设备,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

5.1.3.2.4随时关门。5.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5.2.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隔离预防 5.2.1.1感染性疾病病房布局的要求

感染性疾病病房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ICU和生活区,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开辟感染性疾病病区,设单独出入口和出入院处理室,并设工作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病房布局见本章第一节区域隔离。 5.2.1.2隔离要求

5.2.1.2.1严格三区两通道,界限清楚,有明显标识。5.2.1.2.2医务人员进入三区,严格区域流程。

5.2.1.2.3不同种类的感染病人分开安臵,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

5.2.1.2.4病房通风设施良好,以自然通风为主,温度适宜时可长期开窗,通风不良时可安装排风扇,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禁止使用中央空调。 5.2.1.2.5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设施。

5.2.1.2.6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废物的处臵。

5.2.1.2.7严格陪探视制度。5.2.2普通病房的隔离预防 5.2.2.1普通病房布局的要求

5.2.2.1.1普通病房设病室、办公室、男女更衣值班室、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储物间、配餐间、盥洗间、卫生间以及污物间等。

5.2.2.1.2单人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病人、特殊感染病人、高度耐药菌感染 4 的病人或其他需要隔离的病人(包括保护性隔离,如免疫低下的易感病人)。有条件的单人间可配备独立卫生间,并有洗浴设施。 5.2.2.1.3有条件的医院病室内均设卫生间。 5.2.2.2隔离要求

5.2.2.2.1普通病房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臵,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臵。

5.2.2.2.2病室内床间距不少于0.8米,单排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超过4床,双排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超过8床。

5.2.2.2.3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以方便医务人员和病人洗手。5.2.2.2.4不要在病房走廊抖动污物或暂存污物,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废物的处臵。 5.2.2.2.5严格陪探视制度。 5.2.3负压病房的隔离预防 5.2.3.1负压病房布局的要求

负压病房适用于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病人的隔离,负压通气用于污染区。为了保证有效的通气压力,除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外,所有的门窗都必须保持关闭。病室内空气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臵直接影响空气的流动,负压通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应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排风口设在墙下方,距地面不小于0.1米。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

病房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臵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房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使病房的负压有可靠、稳定的保证。输入新鲜的过滤空气,进行适当的空气循环,能稀释和去除经空气传播的微生物的污染,也能去除异味。

负压病室内应设臵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洗浴设施,为便于观察,在走廊一侧墙壁可安装玻璃窗,有条件是可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5.2.3.2隔离要求:

5.2.3.2.1负压病房送、排风应经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

5 5.2.3.2.2负压病房应设臵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为保持房间的负压,排风量最少应大于送风量85m3/h。

5.2.3.2.3负压病室只安排同种疾病病人,并限制病人到本病室外活动。5.2.3.2.4出院时病人物品要做消毒处理方可带出医院。

5.2.3.2.5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5.2.3.2.6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设备日常保养。 5.2.4门诊的隔离预防 5.2.4.1门诊布局的要求

5.2.4.1.1一般门诊的布局应从便利病人诊治出发,单设出入口,流程清楚,有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处,交通便捷,减少病人往返,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门诊出入口或大厅设臵挂号、问讯、预检分诊、交费、取药等窗口(或柜台)。

5.2.4.1.2门诊量大的科室最好安排在楼的低层或出入口附近,各科配备适量诊室,并有指定的隔离诊室。

5.2.4.1.3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设在首层出入方便处,并设单独出入口,有预检处、挂号、取药处,另设单间隔离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有对外出口。5.2.4.1.4妇产科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5.2.4.1.5感染疾病科门诊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或在门诊区以外的地方单独建立,按区域隔离布局,设专用挂号、收费、取药窗口、诊室、隔离诊室、观察室、治疗室、化验室等,严格区域管理。5.2.4.2隔离要求

5.2.4.2.1为了避免不同科室病人相互穿行和干扰,应分科挂号、分科候诊。门诊量小的医院可合科挂号、合科候诊。

5.2.4.2.2诊室采光好,可以自然通风,无窗户的诊室应安装通风设施,保证诊室空气新鲜。

5.2.4.2.3诊室内应有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设施。5.2.4.2.4外科处臵室应分为无菌切口处臵室和感染切口处臵室。若在同一室内进行,应先进行无菌切口的处臵,再进行污染切口的处臵。

6 5.2.4.2.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5.2.5急诊科的隔离预防 5.2.5.1急诊布局的要求

急诊科应与门诊部毗邻,设单独宽敞出入口,有与医院其他科室或部门的通道,各主要通道应考虑推车(床)的便利,交通应便捷,方便病人就诊,急救大厅应宽敞,急诊科(室)应设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值班更衣室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也可利用门诊和医技科室的设施。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不应小于1.2米。 5.2.5.2隔离要求

5.2.5.2.1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5.2.5.2.2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设施。

5.2.5.2.3急诊观察室按病房进行管理。5.2.5.2.4急诊抢救器械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6防护技术

防护技术包括手卫生、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的使用。 6.1手卫生

手卫生即手的清洁与消毒,它是医院感染控制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手部的清洁与消毒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6.2口罩 6.2.1口罩的作用

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戴口罩还可以减少病人的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腔;也可防止医务人员将病原体传染给病人。 6.2.2常用口罩分类

常用口罩可分为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 6.2.3口罩的选择要求

7 选择口罩应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中的标准。其中《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率应不小于95%。 6.2.4常用口罩的特点

6.2.4.1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此种口罩其结构与人面部密合性差,防毒效率低。

6.2.4.2外科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5μm颗粒>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 6.2.4.3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N95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认证的。“N”的意思是指非油性的颗粒物,“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检测条件下,过滤率达到95%,有较好的密合性,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 6.2.5口罩的应用指征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的口罩。

6.2.5.1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

6.2.5.2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时、进行体腔穿刺时应戴外科口罩。

6.2.5.3接触经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需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6.2.6口罩的佩戴方法 6.2.6.1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6.2.6.1.1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6.2.6.1.2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

6.2.6.1.3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臵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6.2.6.1.4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6.2.6.2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

6.2.6.2.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图1-1)

6.2.6.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图1-2) 6.2.6.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图1-3)

8 6.2.6.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图1-4)

6.2.6.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臵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图1-5) 6.2.7注意事项

6.2.7.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6.2.7.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6.2.7.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6.2.7.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6.2.7.5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6.2.7.6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6.2.7.7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与消毒。 6.3防护镜、防护面罩 6.3.1防护镜、防护面罩的作用

医务人员为病人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可有效的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黏膜。 6.3.2防护镜、防护面罩的分类

根据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6.3.3防护镜的选择要求

选择防护镜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如顶焦度、棱镜度偏差、色泽、可见光透射比、抗冲击性能、耐腐蚀和消毒性能等应符合规定。防护眼镜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臵。 6.3.4防护镜、防护面罩的应用指征

6.3.4.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6.3.4.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人时。

6.3.4.3为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6.3.5注意事项

9 6.3.5.1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6.3.5.2在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检查防护镜是否有破损,佩戴装臵是否有松懈。6.4手套 6.4.1手套的作用

6.4.1.1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6.4.1.2预防病人自身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 6.4.1.3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6.4.2手套的分类

根据操作目的不同可将手套分为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两类。 6.4.3手套的选择要求

选择手套应符合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和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的标准。 6.4.4手套的应用指征

6.4.4.1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

6.4.4.1.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6.4.4.1.2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6.4.4.2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

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6.4.5无菌手套戴脱方法 6.4.5.1戴手套的方法

6.4.5.1.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图1)

6.4.5.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图2) 6.4.5.1.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图3) 6.4.5.2脱手套的方法

6.4.5.2.1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6.4.5.2.2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10 6.4.6注意事项

6.4.6.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6.4.6.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6.4.6.3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6.4.6.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6.5防护服 6.5.1防护服的作用

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 6.5.2防护服的分类

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再重复使用的布制隔离衣。 6.5.3防护服的选择要求

选择一次性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一般棉布隔离衣应后开口,身长能超过工作服或长可及膝,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

6.5.4防护服应用指征

6.5.4.1有可能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

6.5.4.2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骨髓移植病人以及大创面换药时。

6.5.4.3对感染性病人如传染病人、特殊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等实施隔离时。6.5.5防护服穿脱方法 6.5.5.1布制隔离衣穿脱方法

布制隔离衣最好一次性使用,但也可重复使用,穿脱方法略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 6.5.5.1.1穿重复使用隔离衣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图3-1)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勿触及面部。(图3-2)

11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图3-3) 再扎好袖口。(图3-4)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图3-5)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图3-6)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图3-7)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图3-8)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图3-9) 6.5.5.1.2脱重复使用隔离衣: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图4-1)

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图4-2) 解开颈后带子。(图4-3)

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图4-4)

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图4-5) 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图4-6)

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向里。

6.5.5.1.3穿一次使用隔离衣

步骤见图3-

1、3-

2、3-

3、3-

4、3-

5、3-

6、3-9。可先扎袖口,衣后边缘一边压一边。

6.5.5.1.4脱一次使用隔离衣

见图4-

1、4-2。消毒双手后,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捏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使右袖脱下,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消毒清洗后备用。 6.5.5.2一次性防护服穿脱方法 6.5.5.2.1穿一次性防护服

无论是联体还是分体防护服,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

6.5.5.2.2脱一次性防护服

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图5-1)。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图 12 5-2)。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图5-3)。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图5-

4、5-5)。

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图6-1)。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图6-

2、6-3)。从上向下边脱边卷(图6-4)。脱下衣,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图6-5)。 6.5.6注意事项

6.5.6.1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6.5.6.2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 6.5.6.3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 6.5.6.4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6.5.6.5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6.6鞋套

6.6.1鞋套的作用:防止工作鞋、袜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的污染。防止污染清洁环境。

6.6.2鞋套的种类:按形状可分为靴型和鞋型鞋套两类。

6.6.3鞋套的选择要求: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6.6.4鞋套的应用指征

6.6.4.1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时。

6.6.4.2进入重点保护区时如ICU、血液病房、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6.6.5注意事项

6.6.5.1鞋套只在规定区域内穿,离开该区域时应将鞋套脱掉。6.6.5.2鞋套如有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6.7防水围裙 6.7.1防水围裙的作用

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浸湿、污染工作服。 6.7.2防水围裙的分类

根据材质围裙分为可复用的塑胶围裙及一次性防水围裙两类。 6.7.3防水围裙的应用指征 6.7.3.1清洗内镜、医疗器械时。

13 6.7.3.2当可能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时。 6.7.4注意事项

6.7.4.1一次性防水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7.4.2重复使用的塑胶围裙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6.7.4.3围裙如有破损或渗透应及时更换。 6.8帽子 6.8.1帽子的作用

6.8.1.1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

6.8.1.2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6.8.2帽子的分类

根据制作材质的不同,帽子可分为一次性帽子及布类帽子两类。 6.8.3帽子的应用指征 6.8.3.1进入洁净环境前。 6.8.3.2进行无菌操作时。 6.8.3.2接触病人时。 6.8.3.3进行诊疗技术操作时。 6.8.4注意事项

6.8.4.1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6.8.4.2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6.8.4.3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

7.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7.1标准预防

7.1.1标准预防的概念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 14 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

7.1.2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 7.1.2.1手卫生 7.1.2.2戴手套

7.1.2.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7.1.2.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7.1.2.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7.1.2.5.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7.1.2.5.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7.1.2.5.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7.1.2.5.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臵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

7.1.2.6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臵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1.2.7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7.1.2.8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7.1.2.8.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7.1.2.8.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7.1.2.8.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15 7.1.2.8.4复用的衣服臵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2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7.2.1隔离的原理

隔离技术是针对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而制定的。

7.2.1.1感染源: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为两种:

7.2.1.1.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Cro infections) 指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或环境等。 7.2.1.1.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Autogenous infections) 指病原体来自病人本身,如病人自身的正常菌群。 7.2.1.2感染途径

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微生物可经多种途径传播,不同微生物传播方式不同,需制定不同的隔离预防措施。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有以下5种,以前三种最为常见。

7.2.1.2.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又可分为两类: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易感宿主与感染或带菌者直接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通过接触了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等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此种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7.2.1.2.2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一米以内)传播。通过说话、打喷嚏、咳嗽及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时,病人产生带有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移行短距离喷溅到易感者的鼻、口等部位而传播疾病。

7.2.1.2.3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由长期停留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颗粒(≤5um)或含有传染因子的尘埃引起。这种方式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在空气当中播散可以被同病房的宿主吸入或播散到更远的距离。

7.2.1.2.4媒介物传播:微生物通过污染物品如水、食物、血液、体液、药品、仪 16 器设备等传播。

7.2.1.2.5昆虫媒介传播:通过蚊、蝇、蟑螂等传播疾病。7.2.1.3易感人群

个体间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有显著差异,一些人对感染有免疫力或抵抗感染因子的能力强,另一些人在同样环境下,可能和病原微生物与之共存,成为病原携带者,有人则发展成疾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成为易感者。

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慢性疾病、使用大量激素、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这些因素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 7.2.2隔离方式

7.2.2.1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7.2.2.1.1病人的隔离

病人安臵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臵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7.2.2.1.2防护隔离

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臵;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7.2.2.2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 7.2.2.2.1病人的隔离:

病人应单间安臵,加强通风;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 17 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做好空气的消毒。 7.2.2.2.2防护隔离

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7.2.2.3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 7.2.2.3.1病人的隔离

可疑传染病人安臵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臵;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臵;减少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病人病情容许适应佩戴口罩;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米以上,加强通风,空气不需特殊的处理。 7.2.2.3.2防护隔离

与病人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需佩戴帽子与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7.2.3常见传染病传播方式与防护隔离 如表1所示。 7.2.4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 如表2所示。 7.3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发现的耐药菌感染病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如表3所示。 7.4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隔离

本节特殊呼吸道传染病指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的防护隔离。 7.4.1医务人员防护 7.4.1.1防护的基本原则

7.4.1.1.1医务人员未经培训不得进入传染病区工作。

18 7.4.1.1.2正确掌握洗手与手消毒方法。

7.4.1.1.3正确掌握穿脱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具。

7.4.1.1.4严格按隔离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7.4.1.2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戴程序

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防护服(内层)、隔离衣(外层)、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镜、手套、胶靴、鞋套。严格执行“三区”着装要求。 7.4.1.2.1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纱布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在隔离病区可先穿工作衣裤或刷手服,再穿防护服)→换工作鞋袜后→-进入半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加戴一次性帽子→戴防护镜→戴外科口罩者→穿隔离衣→戴手套→换胶靴→套靴套→进入污染区。

在为病人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病人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或飞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带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7.4.1.2.2脱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必须消毒双手→摘防护镜→摘外科口罩→摘一次性帽子→脱隔离衣→脱靴套→手套等物品,分别放臵专用污物容器内→再次进行手清洁和消毒→半污染区。

离开半污染区(从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清洁、消毒双手→脱防护服→摘纱布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帽子→脱胶靴→清洗和消毒双手后进入浴室卫生通过。

更衣→离开清洁区。

7.4.1.2.3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医用防护口罩可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及时更换;戴眼镜的医务人员在离开隔离区前应进行眼镜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接触疑似病人必须一人一用一更换,当被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及时更换。 7.4.2预防要求

7.4.2.1在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消毒、隔离的要求、方法和技能。

19 7.4.2.2在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7.4.2.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通过后,才能离开隔离区。

7.4.3传染病区的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详见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附录 参考文献

第17篇: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十二、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十三、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污物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四、持续使用的氧气湿化液、湿化瓶、鼻导管每天更换一次,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湿化瓶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吸氧管一人一用。

十五、清洁区、污染区要明确区分,治疗车物品摆放合理(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十六、急救车物品应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吸痰管、开口器、舌钳、导管、压舌板等),并保持应急状态。

十七、便器的消毒:病房便器用后,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十八、当病人疑是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就地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十九、口腔科、放射科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牙钻针等须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十、对麻醉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吸氧用的湿化瓶、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二十一、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房或床单元必须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把,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急、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1、医护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护士统一佩戴头花,不佩带首饰,穿工作鞋,下班、就餐应脱去工作服。

2、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为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人应专室就诊、检查、治疗,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

3、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医务人员为病人治疗、换药处理前后应洗手,每进行一项操作后需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后才进行下一项操作。

4、严格执行消毒效果监测制度,每月定期做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医务人员的手要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各室间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1、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治疗室、换药室、小手术室、抢救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每天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照射消毒一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每1-2周用酒精棉球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一次。

2、每天用清水擦拭台面及物表二次;每天扫地,拖地各二次;每周清洁门窗一次,使用专用的抹布、扫把、拖布,

3、当台面、地面受病原菌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30min。

4、坚持卫生制度,每周对门、急诊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定期对空调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三、医疗器械、用物消毒

1、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得重复使用。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2、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体温计一用一消毒,浸泡体温计的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

3、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应严格区分放置,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除去中包装,分类码放在无菌柜的防尘良好的柜内。各种备用灭菌包应标志明显,有效期内使用;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24小时。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常用的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更换一次,急诊用的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每人次—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

6、救护车内应每天进行清洁、担架车床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运送传染病人后应及时清洁消毒。

7、吸痰装置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吸痰管每次一更换,吸引管每人一更换。

9、喉镜使用后先清洁再采用2%戊二醛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

10、诊床的床单、枕套应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更换。抢救床、观察床病人转出后病床单位及用物应进行终末消毒。护送病人的车床、轮椅、候诊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

11、大小便器用后倒掉污物,清水冲净后浸泡于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保存。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治疗区,标识清楚。

二、进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灭菌标记明显,注明有效灭菌日期。无菌包(或盘、盒),小纱布罐,一经打开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盘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碘酒、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标签清晰,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六、各种注射、抽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包括皮内注射),操作人员每处置一病人后,必须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七、每日各种治疗操作完毕,须进行卫生处置,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治疗车,保持清洁卫生,擦拭用具专用。

八、保持室内地面应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洁用具,地板进行湿扫,污染时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进行环境卫生检测一次。 处置室内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有流动洗手设备。

二、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针筒等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防渗漏污袋或防刺容器内,封闭运送,做好交接登记。

三、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管道、氧气面罩、吸引器管道、引流瓶等使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品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内30分钟(遇有特殊感染应浸泡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内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四、浸泡的物品必须完全淹没,管腔灌满消毒液,容器及时加盖,各种浸泡消毒液应保持有效的浓度及时间,定期做好化学监测。

五、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上应配有快速手消毒液。

六、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并有标识,及时清理。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鞋及口罩,室内严禁吸烟,外出时换外出衣及鞋。手术病人应更换干净病人服后才能进入手术室。

三、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制度。

四、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效果,物品无发霉、过期现象。

五、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灭菌,耐热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内窥镜可选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六、麻醉用器具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

七、洗手刷一用一灭菌。

八、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1)手术室每天彻底清洁一次,术后予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手术鞋一用一消毒。(2)接送病人的平车车轮应每次清洁,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九、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原则上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实施特殊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感染、艾滋病、梅毒等)手术时,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

十、及时处理好术后各种物品:

(1)用过的手术器械,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必要时使用一次性物品。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2)用过的布类送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晒干再送供应室灭菌。(3)手术废弃物品置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垃圾袋内,封存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

一、灭菌监测:每手术包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有记录。 十

二、每月进行灭菌后的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

十三、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四、浸泡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进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并保存检测记录。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应布局合理,明确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分娩室应设三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戴口罩、帽子及换鞋,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产房。

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产包敷料包必须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三、、产包打开超过一小时,产妇未分娩者,需要重新更换产包,再行接生。

四、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吸氧管每人次—更换,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湿化瓶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

五、产房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每周六用苍术消毒一次。

六、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1一2次。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接生用的臀垫,剃毛刀使用一次性用品.每次分娩结束,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室内通风换气,做好清洁卫生。

七、待产室应保持安静、整洁,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消毒衣裤和鞋。

八、患传染病产妇入隔离产房分娩,用过的布类、器械,先消毒处理后再分别送洗衣房、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双袋包装),密闭运送,焚烧处理。产妇离开分娩室后,必须对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及空气进行严格消毒。

十、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每月对产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1)、物品表面细菌少于5个/cm2,(2)、空气培养应少于 200个/m3。 十

一、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母婴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工作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二、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 2次.每次 15--2O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三、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

四、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手巾等,以及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喂奶前,应用消毒小毛巾让产妇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七、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上班时必须穿戴好衣、帽,在指定区域更换衣帽、鞋,工作服定期或及时更换,进行统一清洁消毒。上班时间应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得随意进入其它区域。

二、供应室采取强制通过路线,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物品由污到洁,不准逆行;所有物品均应按照清洁路线和程序进行处理。

(1)、所有回收的医疗器械、均应在接收室分类,在清洗间浸泡、清洗,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应专池浸泡,并对回收车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检查各种器械、包布等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打包。专人检查每个待灭菌包外是否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是否放置化学指示卡。

(3)每天灭菌前,按照要求进行B-D试验,装载量及物品摆放符合要求。

三、无菌物品储藏间要求专人管理,进入无菌室要洗手、更衣、带口罩、换鞋;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严禁进入此室,已灭菌的物品应有灭菌日期、标志。

四、各种灭菌包必须放置在带有门的储藏柜内,以确保干燥、清洁,减少污染机会。

五、每天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严格区分送物车及回收车的使用,尽量避免灭菌包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污染。

七、各室保持通风、清洁,无菌区与清洁区门窗、工作台、地板每日用清水擦拭一次,洗涤池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一次,各区清洁用具专用,用后消毒晾干。每周对各区进行彻底清洁一次。

八、每日对无菌室、包装室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九、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每手术包应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低温灭菌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灭菌器新启用和维修后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方可使用,均做好相应记录。

十一、每月对无菌区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区、清洁区的空气以及灭菌后物品的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

十二、浸泡物品的消毒液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要有监测记录。

十三、对压力容器等定期进行检测和校正,有记录。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四、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高速涡轮机钻、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五、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并记录。

六、做好消毒监测工作,每月对治疗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灭菌后的器械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每季度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八、局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十、使用后的敷料、一次性物品等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检验标本时,须戴手套;接触特殊,或具有烈性传染性的标本时,还须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并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进修生和实习生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工作。

二、工作人员每天结束操作后应按照手部清洁与消毒指征,认真洗手,用专用清洁毛巾或擦手纸擦干手,每天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一次。

三、检验科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

(2)半污染区、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若发生标本外溢、溅泼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各区清洁用具不能混用。

四、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处理。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特别是具有呼吸道传播的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五、器材的消毒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消毒处理。

(1)金属器材 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可采用酒精灯烧灼灭菌,较大的金属器材可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玻璃器材 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钠-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3)塑料制品 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等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分类,集中无害化处理;一般血液学反应等非一次性使用过的塑料板可直接浸入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4h后,洗净再用。

(4)橡胶制品、纺织品等非一次性使用的受污染后,可浸入消毒液中泡30min,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

(5)贵重仪器 显微镜、酶标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受到污染,用2%碱性戊二醛溶

液擦拭。离心机内因离心管破裂而液体外溢,应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消毒。

6、废弃标本及容器的消毒处理

(1)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粪等固形标本,加两倍漂白粉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结核者作用时间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2)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的应分类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再次使用的可煮沸15min,也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6h后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第18篇:消毒隔离制度

中医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环保总局联合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结合我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博冶中医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无菌持物镊及缸每或4小时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时间。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性为7天。

5.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并签名。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2次,地面每日湿式除尘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治疗室、手术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监测1次;紫外线消毒有登记,灯管有强度监测,不合格及时更换,超过1000小时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识。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器械、被服、房间严格终末处理,敷料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的脏被服应分开存放及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高危险性器械必须灭菌。

14.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呼吸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门诊化验单经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监督检查:

(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医院感染科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控制感染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培训,要有活动内容记录。

(2)各科室应在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领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消毒灭菌检测工作,并按要求作好记录。

(3)各科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对抽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有分析和改进措施,有“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控制反馈表”。 (4)医院供应室、手术室、化验室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四种标本,其中必须有空气、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项目。每季度接受区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监测。

(5)对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或暴发流行要及时报告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好调查、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方案,若隐瞒不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4、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7、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8、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9、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10、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11、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

三、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2、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并有消毒记录。

4、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5、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6、特殊感染病人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

四、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

3使用。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3、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4、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5、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6、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7、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8、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9、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0、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11、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2、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13、供应室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

1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五、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台、地面湿扫,每日消毒一次,发生污染时要及时消毒,无菌室应保持清洁,应设有空气消毒灭菌设备。

2、使用灭菌的采血针、血红蛋白微量吸管,实行一人、一针、一吸管、一筒、一巾,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等不随地乱扔,投入医疗垃圾污物桶。

3、使用后的玻璃器材、试管、吸管等器具必须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然后再用清水洗净烘干备用。

4、剩余标本如血液、脓、痰尿等应消毒后倒去,粪便标本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焚毁。

5、除门(急)诊必须当即发出化验单外,其它均应消毒后发出。

6、肝功能检测应有专用台或室,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专用衣(应有明确标记),并放在固定地点。金属仪器设备每天用毕均应消毒处理。

7、化验室的每一个部门应设有洗手设备和消毒液。

六、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

2、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包括皮试),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浸泡在广谱消毒液中,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

3、室内应有洗手设备及消毒药液,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经常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5个/cm.

4、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二次,并紫外线照射6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

5、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6、消毒镊子及容器应配套使用,每周更换消毒液及容器二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7、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应灭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七、换药室消毒隔制度

1、换药室须有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语言文明、礼貌待患。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

3、严格划分无菌区和污染区,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应分别放在固定位置,不得混淆。

4、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换药碗、镊、弯盘、持物钳等)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消毒,外用无菌溶液要写明开启时间,超过72小时不能使用。

5、要保持消毒液的浓度和液量,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两次,无菌持物钳每周消毒和更换两次。

6、有菌和无菌伤口应分开处理,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不得在换药室处理。

7、换药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室内每日拖地两次,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八、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灭菌室单独设立。

1、口腔科应配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设置有专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时清洗;配备有B级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口腔器械的及时有效灭菌。

3、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诊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4、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换时必须“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5、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

6、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上海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九、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

1、口腔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定。

2、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7、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8、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9、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0、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11、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十、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流程

器械分类——器械去污——器械清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检查——无菌存放——使用

十一、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 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9、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10、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1、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12、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中医医院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日

第19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控制联络护士,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严格落实再生医疗器械消毒管理措施,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

8、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9、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10、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1、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2、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3、、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14、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5、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6、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17、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ICU、CCU、N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18、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第20篇: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兼职监控员,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二、各病区(部门)人、物流向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感染性疾病科独处一区,与其他科室保持一定距离;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有单独的出入通道。

三、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四、诊疗用物按规定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五、护理做到一床一刷套,床刷每日消毒一次;床单位做到一床一抹布,用过的抹布及时清洗消毒;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位的终末处理。

六、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七、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免疫力低下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对特殊感染和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八、洗手设施符合要求,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遵守手卫生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不准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

九、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做好卫生员、配餐员、陪人、探视人员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十、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消毒隔离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